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5)份

首页 / 知识 / |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1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

  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

  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2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3

  一、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2O + O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KClO2↑

  二、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三、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四、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4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5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5)份扩展阅读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5)份(扩展1)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1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2

  一、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3

  一、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二、过滤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三、蒸发 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5)份(扩展2)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1

  1.构成物质的三大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铝具有很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所以铝锈不需要打磨,但铁锈Fe2O3(红棕色粉末)表面却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等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锈蚀。

  3.CO2和CO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一个CO2分子比一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不是CO2本身,而是CO2和H2O反应生成的H2CO3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H2CO3不稳定,受热分解,实验现象描述为(无色—红色—紫色)

  5.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酸溶液中含有共同的氢离子);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碱溶液中含有共同的氢氧根离子)

  6.铁的合金包括(钢和生铁)区别钢和生铁的方法(含碳量不同)钢的含碳量0.03%-2%,生铁的含碳量2%-4.3%。

  7.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它们的组成元素都为碳元素)。其金刚石、石墨的化学式为(C)。

  8.同种元素可以组成单质、纯净物、混合物,但一定不能组成化合物。

  9.初中化学三大还原性的物质是(H2、CO、C)

  10.(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SO2)是形成酸的主要气体;煤气中毒的主要气体是(CO);沼气、天然气、瓦斯的主要成分是(CH4),“西气东输”中气是指天然气。用作食物调味品的是(NaCl ) ; 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的单质(N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OH)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HCl;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Na2 CO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作建筑材料的盐是CaCO3;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2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氯酸钾加热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3、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②加热高锰酸钾,③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化学方程式:

  ①2KClO3==== 2KClO3+3O2 ↑

  ②2KMnO4====K2 MnO4+MnO2 +O2↑

  ③2H2O2====2H2O+O2↑

  注意事项

  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未进入导管)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有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3

  一、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二、过滤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三、蒸发 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5)份(扩展3)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菁华3篇)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1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

  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2

  溶解度

  1、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中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3)对溶质为气体时,必须同时指明温度和压强

  注:讨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只有在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对某中溶质而言”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2、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指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的能力

  (2)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也于温度、压强有关

  (3)同一种固态物质在同一溶剂中(通常为液态)的溶解能力于温度有关:

  ①温度升高时,大多数固态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所溶解的量增多。

  ②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所溶解的量是一定的

  3、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四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②标准:在100克溶剂里;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质量单位,常用单位是克。

  (3)固体的溶解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有的却相反,如Ca(OH)2在水中的溶解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及意义:

  (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2)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4)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则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5)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慢慢的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3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②溶**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5)份(扩展4)

——初中化学化合价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初中化学化合价知识点归纳1

  化合价

  含义:由于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所以化学上就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是在化学式中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标记,一般把“+”“-”写在前,价数写在后。如

  元素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离子符号化合价
正负号及数值标的位置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正、负号及数值书写顺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正、负号在前,数值在后
联 系离子所带电荷与化合价数值是一致的,已知离子符号可推测该元素的化合价,已知化合价也可以确定离子所带电荷和电性
实 例Mg2+、Ca2+、Cl-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② 在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示-2价

  ③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里显正价,非金属元素在和金属元素化合时,通常显负价

  ④ 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Fe有+2、+3价,S有-2、+4、-6价

  备注:这里介绍两种化合价口诀供给同学们记忆:

  口诀1: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莫忘单质为零价

  口诀2:

  钾钠银氢正一价, 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负二价;铜正一二铝正三,铁有正二和正三;碳有正二和正四,硫有负二正四和正。

  化学式的计算

  (1)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将化学式中所有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加之和,即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

  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如:Fe2O3中,铁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就是2 :3

  (3)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积之间的.比值

  (4)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5)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化合价知识点归纳2

  1、化学方程式

  左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

  一找元素见面多,二将奇数变成偶;

  三按连锁先配*,四用观察配其它;

  有氢找氢无氢找氧,奇数配偶变单成双;

  出现分数去掉分母,调整系数使支配*。

  2、离子方程式

  客观事实要遵从,书写形式分异同;

  生成符号要写对,质量电荷要守恒。

  3、干燥气体

  酸干酸,碱干碱,氧化不能干还原,

  中性干燥剂,使用较普遍,

  只有不反应,干燥就能成。

  4、空气组成

  空气组成别忘记,主要成分氮氧气;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

  还有两个零点三, 二氧化碳和杂气;

  体积分数要记清,莫要当成质量比;

  还要注意防污染,环保意识要树立。

  5、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红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温度很高;燃硫入氧燃烧变旺,火焰紫色美丽漂亮,生成气体气味够“呛”;

  燃磷入氧现象难忘,浓厚白烟冷却粉状;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熔物固态黑色。

  6、氧中燃烧的特点

  氧中余烬能复烯,磷燃白色烟子漫,

  铁烯火星四放射,硫蓝紫光真灿烂。

  7、氯中燃烧的特点

  磷燃氯中烟雾茫,铜燃有烟呈棕黄,

  氢燃火焰苍白色,钠燃剧烈产白霜。

  8、防止铁生锈

  铁氧水等互作用,发生复杂之反应,主要生成氧化铁,还有复杂的成分;

  铁锈疏松易吸水,加快生锈的过程,要想防止铁生锈,保持干燥和洁净;

  隔绝空气又防水,表面涂上保护层,镀金属刷油漆,涂油烤蓝都可以。

初中化学化合价知识点归纳3

  一、 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注: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

  二、 氧气的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三、 探究实验

  1. 木炭燃烧实验

  【实验操作】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盛有集气瓶的氧气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无烟无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

  【注意事项】木炭应该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原因: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氧气支持木炭燃烧,防止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木炭熄灭,确保实验成功)

  2. 硫燃烧实验

  【实验操作】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分别观察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 O2点燃SO2

  【注意事项】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反应化学方程式:SO2+H2O= H2SO3 或SO2+2NaOH=Na2SO3+H2O(还防止硫燃烧放热集气瓶炸裂)

  注:化学反应中的现象“烟”和“雾”有什么区别?

  烟: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气体中形成烟。

  雾:小液滴分散到气体中形成雾。

  3.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先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

  【注意事项】

  ① 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是为了除去细铁丝表面的杂质。

  ② 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 把细铁丝绕在火柴上,是为了引燃细铁丝,使细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④ 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⑤ 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细铁丝燃烧时放热使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⑥ 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注:某学生用细铁丝做燃烧实验,结果没有出现火星四射现象。引起实验失败点原因:

  ①氧气不纯②铁丝未除锈③没有用火柴引燃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5)份(扩展5)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1

  1.构成物质的三大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铝具有很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所以铝锈不需要打磨,但铁锈Fe2O3(红棕色粉末)表面却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等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锈蚀。

  3.CO2和CO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一个CO2分子比一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不是CO2本身,而是CO2和H2O反应生成的H2CO3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H2CO3不稳定,受热分解,实验现象描述为(无色—红色—紫色)

  5.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酸溶液中含有共同的氢离子);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碱溶液中含有共同的氢氧根离子)

  6.铁的合金包括(钢和生铁)区别钢和生铁的方法(含碳量不同)钢的含碳量0.03%-2%,生铁的含碳量2%-4.3%。

  7.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它们的组成元素都为碳元素)。其金刚石、石墨的化学式为(C)。

  8.同种元素可以组成单质、纯净物、混合物,但一定不能组成化合物。

  9.初中化学三大还原性的物质是(H2、CO、C)

  10.(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SO2)是形成酸的主要气体;煤气中毒的主要气体是(CO);沼气、天然气、瓦斯的主要成分是(CH4),“西气东输”中气是指天然气。用作食物调味品的是(NaCl ) ; 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的单质(N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OH)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HCl;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Na2 CO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作建筑材料的盐是CaCO3;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2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氯酸钾加热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3、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②加热高锰酸钾,③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化学方程式:

  ①2KClO3==== 2KClO3+3O2 ↑

  ②2KMnO4====K2 MnO4+MnO2 +O2↑

  ③2H2O2====2H2O+O2↑

  注意事项

  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未进入导管)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有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3

  一、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二、过滤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三、蒸发 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