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1通用五篇

首页 / 知识 / |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1 1

  力的合成和分解

  1、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①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

  a.同向: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

  b.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向。

  ②互成θ角――用力的*行四边形定则

  3、*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注意事项:

  (1)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F1-F2|≤F合≤Fl+F2.

  (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5)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

  易错现象:

  1.对含静摩擦力的合成问题没有掌握其可变特性

  2.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确分解力

  3.没有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1 2

  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1 3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

  (1) 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

  ●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位移与运动时间的*方成正比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2)设S为单位位移,则有

  ●瞬时速度与位移的*方根成正比,

  ●运动时间与位移的*方根成正比,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1 4

  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1 5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1通用五篇扩展阅读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1通用五篇(扩展1)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十)份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1

  各位领导、来宾,青少年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各位来到文化公园参加“广州市第五届青少年书法大赛”,我代表文化公园对各位参赛选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大家知道,文化公园是一个在书法方面有着优良传统的宣传阵地,多年来在这里举办各种各样的书法展览、名家挥毫、雅集交流等活动,宣传书法文化,培育书法氛围,为弘扬书法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文化公园在书法文化的传承上也做着大量的工作。从20xx年开始,文化公园就举办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的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广州市青少年书法大赛”、“广州市青少年绘画大赛”等。这些活动为青少年朋友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台,让他们在提高自己艺术造诣的过程中,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经过5年多的发展,“广州市青少年书法大赛”已成为青少年书法爱好者交流书艺、施展才华的重要舞台,特色越来越鲜明,品牌越来越响亮,有效地搭建起广州青少年书法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在本届大赛中,文化公园更和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书法家协会携手,将大赛带上更高台阶,使得参赛人数和水*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其中参赛人数超过700人,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届。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在市教育局的领导和市书协的指导下,在文化公园的努力下,“广州市青少年书法大赛”必将取得更大发展。

  最后,我代表主办单位对为这次大赛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的市、区少年宫、各区的中小学校、书法培训学校、家长以及青少年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二O**年八月八日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2

  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运动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均速度。*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极短时间内的*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

  (1)位移图象(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

  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

  (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

  (4)位移推论公式:(减速:)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

  (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 H=gt2/2,vt2=2gh

  11、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

  1、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 = 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说明: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⑴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同向: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

  ②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互成θ角――用力的*行四边形定则

  *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行四边行法则。(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 F F1+F2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状态

  (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

  (1)二力*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F2x + ………+ Fnx =0

  F合y= F1y+F2y + ………+ Fny =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17、力学单位制

  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制。选用不同的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由此还可得到其它的导出单位,它们一起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3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4

  考点1:共点力的*衡条件

  *衡状态的定义:

  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衡状态。

  *衡状态的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考点2: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考点3: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的,即运动的初速度为零。

  2,运动过程中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5

  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

  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纸带问题

  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加速度

  (1)逐差法:a=[(x6+x5+x4)-(x3+x2+x1)]/9T?

  (2)v―t图象法: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如何学好高一物理知识

  一定要将书上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先弄明白

  一定要多思考,不一定要使用题海战术,但一定要勤于思考,物理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多思考可以逐渐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二级结论以及模型,建议少记,如果记忆,一定要牢记对应的条件,不过更建议一切从基础出发去分析,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好方法。

  如果你比较努力,很多基础的知识点记忆的要比较好,但是解题没有思路,成绩提不上来,我们可以多沟通一下,找出原因,予以解决。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6

  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例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运动图像的含义和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了解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7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 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8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一点]

  (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 Δx/Δ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错误理解*均速度,随意使用。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9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理解要点: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

  理解要点: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F=ma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2.

  (5)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物体为对象,也可以以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为对象。

  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画出来。

  ③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④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

  注:严格按照以上步骤解题,同时认真画出受力分析图,标出运动情况,那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6)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常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但不管哪种类型,一般总是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然后再由此得出问题的答案.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理解要点: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衡加以区别。(5)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衡力: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衡力的共同点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衡力可能是不同性质的力;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而*衡力中的一个消失后,另一个可能仍然存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10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一点]

  (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 Δx/Δ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错误理解*均速度,随意使用。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1通用五篇(扩展2)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实用5篇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 1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 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 2

  力的合成和分解

  1、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①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

  a.同向: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

  b.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向。

  ②互成θ角——用力的*行四边形定则

  3、*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注意事项:

  (1)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F1-F2|≤F合≤Fl+F2.

  (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5)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

  易错现象:

  1.对含静摩擦力的合成问题没有掌握其可变特性

  2.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确分解力

  3.没有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 3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 4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 5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1通用五篇(扩展3)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1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

  (1) 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

  ●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位移与运动时间的*方成正比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2)设S为单位位移,则有

  ●瞬时速度与位移的'*方根成正比,

  ●运动时间与位移的*方根成正比,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2

  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3

  *抛运动

  1.水*方向速度V_x=V_o2.竖直方向速度V_y=gt

  3.水*方向位移S_x=V_ot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2

  5.运动时间t=(2S_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_t=(V_x2+V_y2)1/2=[V_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夹角β:tgβ=V_y/V_x=gt/V_o

  7.合位移S=(S_x2+S_y2)1/2,

  位移方向与水*夹角α:tgα=S_y/S_x=gt/(2V_o)

  注:(1)*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_y)决定与水*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_1m_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

  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_1=(g地

  r地)1/2=7.9Km/sV_2=11.2Km/sV_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4

  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且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是否能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其具体分析。

  2、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均速度。*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极短时间内的*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4、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5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电火花打点记时器 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1通用五篇(扩展4)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菁华6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1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一点]

  (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 Δx/Δ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错误理解*均速度,随意使用。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2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

  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

  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行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绳端速度的分解

  此类有绳索的问题,对速度分解通常有两个原则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体运动的实际速度②沿绳方向一个分量,另一个分量垂直于绳。(效果:沿绳方向的收缩速度,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速度)

  4、小船渡河问题

  (1)L、Vc一定时,t随sinθ增大而减小;当θ=900时,sinθ=1,所以,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宽度。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必须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与河岸垂直。这是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有:Vccosθ─Vs=0.

  所以θ=arccosVs/Vc,因为0≤cosθ≤1,所以只有在Vc>Vs时,船才有可能垂直于河岸横渡。

  (3)如果水流速度大于船上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则不论船的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怎样才能使漂下的距离最短呢?设船头Vc与河岸成θ角,合速度V与河岸成α角。可以看出:α角越大,船漂下的距离x越短,那么,在什么条件下α角呢?以Vs的矢尖为圆心,以Vc为半径画圆,当V与圆相切时,α角,根据cosθ=Vc/Vs,船头与河岸的夹角应为:θ=arccosVc/Vs.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3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

  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

  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2、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

  理解:

  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

  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3、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

  易错现象:

  (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另外一种错误是认为惯性和力是同一个概念。

  (2)不能正确地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等参量的变化。

  (3)不能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受到的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正确运用到轻绳、轻弹簧和轻杆等理想化模型上。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4

  重力G(N)G=mg;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6]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视重(测量值)

  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G物+G轮)/2,S=2h,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G物+G轮)/n,S=nh,n:承担物重的段数

  机械功W(J)W=Fs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总功:W总,W有=G物h,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功W=Fs=Pt;1J=1N·m=1W·s

  功率P=W/t=Fv(匀速直线)1kW=103W,1MW=103kW

  有用功W有用=Gh=W总–W额=ηW总

  额外功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

  总功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

  机械效率η=G/(nF)=G物/(G物+G动)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功率P(w)P=W/t;W:功;t:时间

  压强p(Pa)P=F/SF:压力/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P=ρghP: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Q=cm△t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Q=mq;m:质量,q:热值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基本关系式

  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推论

  1、vt/2=v=(v0+v)/2

  2、vx/2=

  3、△x=at2{xm-xn=(m-n)at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

  (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

  三、两种运动特例

  (1)、自由落体运动:v0=0a=gv=gth=1/2gt2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v0=0a=-g

  四、关于追及与相遇问题

  1、寻找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两物体速度相等是两物体有最大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

  2、处理方法:物理法,数学法,图象法.

  五、理解伽俐略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6

  考点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F=ma,这个公式搭建起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其合外力,在通过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出物体的加速度,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比如,求解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移大小,速度大小,等等。

  考点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运动学角度出发,通过题中的已知条件,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及公式,求解出物体的加速度a,进而再通过受力分析,来求解出某个力的大小。

  比如,我们已知斜面上某物体在运动,已知某些运动条件,来求解摩擦力的大小,进而求解滑动摩擦系数μ。

  您可以结合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目录,来查看更多物理考点的解析。我们对考点的解析与教材目录一致,更加的简洁,也更加注重解题规律的分析与解题技巧的探究。

  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解题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物体为对象,也可以以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为对象。设每个质点的质量为mi,对应的加速度为ai,则有:F合=m1a1+m2a2+m3a3+……+mnan对此结论的证明: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物体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F1=m1a1,∑F2=m2a2,……∑Fn=mnan,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左边所有力中,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合。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画出来。

  (3)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4)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另外解题中要注意临界条件的分析。凡是题目中出现“刚好”、“恰好”等字样的,往往要利用临界条件。所谓“临界”,就是物体处于两种不同的状态之间,可以认为它同时具有两种状态下的所有性质。在列方程时,要充分利用这种两重性。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1通用五篇(扩展5)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精选5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

  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运动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均速度。*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极短时间内的*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

  (1)位移图象(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

  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

  (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

  (4)位移推论公式:(减速:)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

  (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 H=gt2/2,vt2=2gh

  11、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

  1、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 = 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说明: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⑴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同向: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

  ②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互成θ角――用力的*行四边形定则

  *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行四边行法则。(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 F F1+F2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状态

  (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

  (1)二力*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F2x + ………+ Fnx =0

  F合y= F1y+F2y + ………+ Fny =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17、力学单位制

  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制。选用不同的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由此还可得到其它的导出单位,它们一起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2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3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4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5

  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运动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均速度。*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极短时间内的*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

  (1)位移图象(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

  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

  (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

  (4)位移推论公式:(减速:)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

  (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 H=gt2/2,vt2=2gh

  11、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

  1、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 = 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说明: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15、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⑴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a、若和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同向:合力方向与、的方向一致

  ②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b、互成θ角――用力的*行四边形定则

  *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行四边行法则。(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 F F1+F2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1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状态

  (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

  (1)二力*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F2x + ………+ Fnx =0

  F合y= F1y+F2y + ………+ Fny =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17、力学单位制

  1、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基本单位就是根据物理量运算中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少数几个物理量单位;根据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确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2、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与其它的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力学单位制。选用不同的基本单位,可以组成不同的力学单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是长度为米(m),质量为千克(kg),时间为秒(s),由此还可得到其它的导出单位,它们一起组成了力学的国际单位制。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1通用五篇(扩展6)

——物理必修三知识点范本五份

  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1

  相互作用

  一、 三种常见的力

  1、 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弹力

  (1)、形变、弹性形变、定义等。

  (2)、产生条件:接触 弹性形变 方向:弹性形变恢复的方向

  (3)、拉力、支持力、压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

  (4)、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

  (5)、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3、摩擦力

  (1)、静摩擦力:

  ①、产生条件:粗糙接触面 接触面间弹力 相对运动趋势

  ②、方向判断: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③、大小: 要用“力的*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2)滑动摩擦力:

  ①、产生条件:粗糙接触面 接触面间弹力 相对运动

  ②、方向判断: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③、大小:f=u 。也可用“力的*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3)、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

  1、定义;由分力求合力的过程。

  2、合成法则:*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求合力的方法

  ①、作图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

  ②、计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

  2、 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三、力的分解

  1、 分解法则:*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 分解原则:按照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两分力的方向)

  3、 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①、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解是唯一的)

  ②、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 (注意:通过作*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判断)

  4、 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三、 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验证*行四边形定则”)

  如何提高物理成绩

  1.首先是高中最常见的,又最百变的传送带问题。最为一名过来人,这类题目无非就是考能否保持静止,停在哪个位置,位移多少,路程多少?或者有时会跟追击问题联系起来,两个运动相反的物体,能否在传送带上相遇?对于这类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分析运动过程。不要被大批大批的文字题目吓到了。不要心急,慢慢来,不要弄错了摩擦系数,摩擦力。

  2.再就是匀加速运动或是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问题。首先不要被题目坑了,尤其是大题,没说重力加速度是10就不要自己为是,有时候还会告诉你是9.8,所以要注意小细节,否则一分没有。这类题目一般都有几个不同的加速度。所以还是要分析过程。最好能列个草表,把每个阶段的运动性质,加速度,初速度,末速度列出来,这样方便分析。

  3.对于学*选修3-5的同学而言,还有一个选修的大题,一般是动量动能守恒,一般的题目背景就是射子弹,撞击,扔货物等等。记住基本的动量守恒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以及动量动能守恒式的联立的两个解的公式(老师应该都会补充的)。记住动量守恒、动能守恒的分别适用条件。不过一般出的题目都是动能守恒的,至于动量守不守恒就要靠自己判断的。

  4.再次就是圆周运动,这类知识点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都会考到,我个人认为这类题比较简单,因为只有那么几个公式。背下了就好了。

  5.对于天体运动的问题,考点还是比较多变的。有许多条条框框,比如,什么时候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什么时候不考虑万有引力之类的。常考点就是卫星发射,变轨,人造卫星等问题。这些就需要记住三个宇宙速度以及适用条件。开普勒第三定律也是很重要的。

  气体的性质知识点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2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3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1)储量丰富

  (2)分布范围广,40%的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

  (3)煤种齐全,十大煤种都有分布

  (4)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5)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

  2、市场――广阔

  (1)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2)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3、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采取的措施――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建设,构建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三条产业链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3)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1)废渣:回收再利用

  (2)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

  (3)废水:沉淀净化

  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4

  1、晶体

  晶体:外观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

  非晶体:外观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无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①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主要依据是有无固定的熔点。

  ②晶体与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石英→玻璃)。

  2、单晶体多晶体

  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如食盐小颗粒,这样的晶体就是单晶体(单晶硅、单晶锗)。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小晶体排列而成,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的微观结构:

  固体内部,微粒的排列非常紧密,微粒之间的引力较大,绝大多数微粒只能在各自的*衡位置附*做小范围的无规则振动。

  晶体内部,微粒按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周期性地排列(即晶体的点阵结构),不同方向上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正由于这个原因,晶体在不同方向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即晶体的各向异性)。

  4、表面张力

  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时,分子间距比内部大,表面层的分子表现为引力,如露珠。

  (1)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2)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

  (3)大小: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液体中溶有杂质时,表面张力变小;液体的密度越大,表面张力越大。

  5、液晶

  分子排列有序,光学各向异性,可自由移动,位置无序,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各向异性:分子的排列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分子排列是整齐的,从另一方向看去则是杂乱无章的。

  6、饱和汽;湿度

  (1)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衡的蒸汽.

  (2)未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

  (3)饱和汽压

  ①定义:饱和汽所具有的压强。

  ②特点: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且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

  (4)湿度

  ①定义:空气的干湿程度。

  ②描述湿度的物理量

  a.绝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

  b.相对湿度: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之比。

  c.相对湿度公式:

  7、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①热传递有三种不同的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②这两种方式改变系统的内能是等效的。

  ③区别:做功是系统内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发生转化;热传递是不同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

  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5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开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

  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

  功、功率、机械能和能源

  1.做功两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2.功: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负功之分,单位为焦耳(J)

  3.物体做正功负功问题(将α理解为F与V所成的角,更为简单)

  (1)当α=90度时,W=0.这表示力F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如小球在水*桌面上滚动,桌面对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2)当α<90度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正功。

  (3)当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如人用力阻碍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负功。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经常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取绝对值)。

  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球做了-6J的功,可以说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的功。说了“克服”,就不能再说做了负功

  4.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表达式

  5.重力势能是标量,表达式

  (1)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零势面。

  (2)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在零势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值,在零势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值。

  6.动能定理:

  W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m为物体质量,v为末速度,为初速度

  解答思路:

  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③明确物体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和。

  ④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

  7.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没有任何外力做功。)

  解题思路:

  ①选取研究对象----物体系或物体

  ②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恰当地选取参考*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态时的机械能。

  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

  8.功率的表达式:,或者P=FV功率: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是标量,有正负

  9.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

  实际功率是指机器工作中实际输出的功率。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实际功率总是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两分运动说明:

  (1)在水*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①水*分速度:②竖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m/s;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单位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频率f=1/T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的结论:

  (1)由于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物理必修三学*方法

  1、课前预*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预*后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识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预*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证听课过程中能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上课前必须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高中物理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激烈争论或看小说或做作业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想入非非,而不能*静下来,甚至大脑开始休眠。所以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以便复*,消化。

  5、要认真审题,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必修三学*技巧

  适当地多做课后*题

  俗语云:“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要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进行个人能力的拓展,买一本基础的练*题册,不需要多,好好研析。多做一些基础经典的老题。对一些奇奇怪怪比较偏僻的题我们可以尽量少做。我们在做题时还可以对经典例题进行改编和抽吸它所考的知识点。知己知彼,方能在考试的战场上百战不殆。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1通用五篇(扩展7)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范文五份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1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rω^2=v^2/r

  说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导过程并不简单,但可以说仍在高

  科里奥利加速度

  科里奥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围内,这里略去了。r是圆周运动的半径,v是速度(特指线速度)。ω(就是欧姆的小写)是角速度。

  这里有:v=ωr.

  1.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真正的匀速运动,因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说匀速圆周运动只是匀速率运动的一种。至于说为什么叫他匀速圆周运动呢?可能是大家说惯了不愿意换了吧。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即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断地改变着速度的方向。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2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均速度=位移/时间,*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3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

  (1) 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

  ●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位移与运动时间的*方成正比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2)设S为单位位移,则有

  ●瞬时速度与位移的*方根成正比,

  ●运动时间与位移的*方根成正比,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4

  重力G(N)G=mg;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6]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视重(测量值)

  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G物+G轮)/2,S=2h,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G物+G轮)/n,S=nh,n:承担物重的段数

  机械功W(J)W=Fs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总功:W总,W有=G物h,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功W=Fs=Pt;1J=1N・m=1W・s

  功率P=W/t=Fv(匀速直线)1kW=103W,1MW=103kW

  有用功W有用=Gh=W总�CW额=ηW总

  额外功W额=W总�CW有=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

  总功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

  机械效率η=G/(nF)=G物/(G物+G动)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功率P(w)P=W/t;W:功;t:时间

  压强p(Pa)P=F/SF:压力/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P=ρghP: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Q=cm△t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Q=mq;m:质量,q:热值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5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vt?=2gs

  竖直上抛运动

  1.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gt?/2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v0?/2g


高一物理知识点必修1通用五篇(扩展8)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5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1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方比R,mrw*方也需,供求*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高一物理知识点2

  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2

  电场

  1.库仑定律电荷力,万有引力引场力,好像是孪生兄弟,kQq与r*方比。

  2.电荷周围有电场,F比q定义场强。KQ比r2点电荷,U比d是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受力定方向。描绘电场用场线,疏密表示弱和强。

  场能性质是电势,场线方向电势降。场力做功是qU,动能定理不能忘。

  4.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1.精选最全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2.精选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3.最新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4.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5.最新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3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曲线运动

  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4.力的作用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行时,力既搞变速度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行四边形定则;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4

  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4、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

  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

  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

  地球周围受重力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其他外力细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只画受力抛施力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5

  力的图示

  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图示画法:选定标度(同一物体上标度应当统一),沿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一线段,在线段末端标上箭头。

  3.力的示意图:突出方向,不定量。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3.实验:*行四边形定则:P58

  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行四边形定则

  1.力的*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的计算

  1.方法:公式法,图解法(*行四边形/多边形/△)

  2.三角形定则:将两个分力首尾相接,连接始末端的有向线段即表示它们的合力。

  3.设F为F1、F2的合力,θ为F1、F2的夹角,则:

  F=√F12+F22+2F1F2cosθtanθ=F2sinθ/(F1+F2cosθ)

  当两分力垂直时,F=F12+F22,当两分力大小相等时,F=2F1cos(θ/2)

  4.1)|F1—F2|≤F≤|F1+F2|

  2)随F1、F2夹角的增大,合力F逐渐减小。

  3)当两个分力同向时θ=0,合力:F=F1+F2

  4)当两个分力反向时θ=180°,合力最小:F=|F1—F2|

  5)当两个分力垂直时θ=90°,F2=F12+F22

  分力的计算

  1.分解原则:力的实际效果/解题方便(正交分解)

  2.受力分析顺序:G→N→F→电磁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