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 (菁华3篇)

首页 / 知识 / | 知识,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1

  *战争(1840—1842)

  **代史从1840年的*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

  这**代历史发展有三条基本线索:(1)世界资本主义的侵华战争;(2)*人民的反抗与斗争;(3)*社会各阶层探索*代化道路。

  一、背景:

  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清朝封建统治的'日趋衰落。

  二、原因

  1、根本原因: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迫切要求开拓国外市场。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其它原因:①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白银大量流入*。②*可以使人上隐,*贸易可以获取暴利。

  3、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6.3—25)

  (1)原因:*贸易对*的危害:财政危机;军队战斗力削弱;官吏腐败;百姓家破人亡。

  (2)意义: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淮安人关天培虎门抗敌)

  三、结果:

  清*战败,英国强迫清*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如下(割地、赔款、开五口、协关税)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不*等条约)

  四、失败的根本原因:

  *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的腐败无能。

  五、*战争对*社会的影响:

  *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是**代史的开端。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2

  一、江南地区的开发

  1、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位,建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2、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3、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282年建业改为建邺,313年又改为建康,今南京)。

  4、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前秦王苻坚用*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5、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383年,苻坚以八十多万兵力,欲灭东晋。东晋军队8万人与秦军隔淝水对峙。东晋要秦军稍后退,便于晋军渡河与之决战。苻坚欲乘晋军渡河时击之,同意后退。谁料秦军中*多,不愿为秦卖命,一退溃不成军。苻坚“草木皆兵”,秦军“风声鹤唳”。晋军乘机进攻,大败前秦。淝水之战结束了前秦的统治,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6、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1、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2、北魏建立以后,建都*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为一座壮观城市。

  3、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3

  *战争(1840—1842)

  **代史从1840年的*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

  这**代历史发展有三条基本线索:(1)世界资本主义的侵华战争;(2)*人民的反抗与斗争;(3)*社会各阶层探索*代化道路。

  一、背景:

  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清朝封建统治的日趋衰落。

  二、原因

  1、根本原因: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迫切要求开拓国外市场。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其它原因:①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白银大量流入*。②*可以使人上隐,*贸易可以获取暴利。

  3、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6.3—25)

  (1)原因:*贸易对*的危害:财政危机;军队战斗力削弱;官吏腐败;百姓家破人亡。

  (2)意义: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淮安人关天培虎门抗敌)

  三、结果:

  清*战败,英国强迫清*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如下(割地、赔款、开五口、协关税)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不*等条约)

  四、失败的根本原因:

  *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的腐败无能。

  五、*战争对*社会的影响:

  *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是**代史的开端。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1)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 (菁华3篇)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1

  一、江南地区的开发

  1、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位,建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2、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3、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282年建业改为建邺,313年又改为建康,今南京)。

  4、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前秦王苻坚用*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5、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383年,苻坚以八十多万兵力,欲灭东晋。东晋军队8万人与秦军隔淝水对峙。东晋要秦军稍后退,便于晋军渡河与之决战。苻坚欲乘晋军渡河时击之,同意后退。谁料秦军中*多,不愿为秦卖命,一退溃不成军。苻坚“草木皆兵”,秦军“风声鹤唳”。晋军乘机进攻,大败前秦。淝水之战结束了前秦的统治,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6、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1、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2、北魏建立以后,建都*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为一座壮观城市。

  3、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2

  一、江南地区的开发

  1、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位,建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2、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3、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282年建业改为建邺,313年又改为建康,今南京)。

  4、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前秦王苻坚用*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5、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383年,苻坚以八十多万兵力,欲灭东晋。东晋军队8万人与秦军隔淝水对峙。东晋要秦军稍后退,便于晋军渡河与之决战。苻坚欲乘晋军渡河时击之,同意后退。谁料秦军中*多,不愿为秦卖命,一退溃不成军。苻坚“草木皆兵”,秦军“风声鹤唳”。晋军乘机进攻,大败前秦。淝水之战结束了前秦的统治,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6、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1、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2、北魏建立以后,建都*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为一座壮观城市。

  3、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3

  *战争(1840—1842)

  **代史从1840年的*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

  这**代历史发展有三条基本线索:(1)世界资本主义的侵华战争;(2)*人民的反抗与斗争;(3)*社会各阶层探索*代化道路。

  一、背景:

  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清朝封建统治的日趋衰落。

  二、原因

  1、根本原因: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迫切要求开拓国外市场。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其它原因:①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白银大量流入*。②*可以使人上隐,*贸易可以获取暴利。

  3、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6.3—25)

  (1)原因:*贸易对*的危害:财政危机;军队战斗力削弱;官吏腐败;百姓家破人亡。

  (2)意义: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淮安人关天培虎门抗敌)

  三、结果:

  清*战败,英国强迫清*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如下(割地、赔款、开五口、协关税)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不*等条约)

  四、失败的根本原因:

  *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的腐败无能。

  五、*战争对*社会的影响:

  *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是**代史的开端。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2)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要点 (菁华3篇)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要点1

  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七上P46),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认为有用。如:在**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的*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要点2

  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兴起。此时,西欧大陆的手工工场广泛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二者矛盾的日趋尖锐。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批判封建制度、宣传资产阶级学说的思潮由此发展起来,这就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年代的启蒙学说。

  启蒙运动的英文单词是Enlightent,大家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其词根是Light(光明),启蒙运动正是一场涤清愚昧,带来光明的运动。启蒙主义者拿起了新的思想武器——新兴的自然科学理论,将人的理性作为判断世间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社会最崇尚、最神圣的东西——王权、神权与特权。

  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它只承认人的理性而不承认神的意旨。启蒙运动崇尚知识,尊重科学,提倡人的思考,反对蒙昧主义。封建的王权、神权、特权之所以能够在很长久的时间里占据统治地位,其重要的前提之一,便是人们的迷信与愚昧。对理性学说的宣传,实际上正是为了剥去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以便去触犯它,否定它,摧毁它。因为如果上帝的意旨已经不可靠了,那么封建制度下的所谓神授王权与特权也就失去了依据。

  在政治学上,启蒙主义者集中宣传人权与法制的观点。他们以一切人生而自由的天赋人权思想为核心,否定天生的特权,强调不分等级、门第的人都天然地享有自由权利,包括人身、安全,争取幸福、言论、信仰等自由。社会与国家的首要目的是保障人权,这是人们订立契约、组成国家、建立*的根本出发点。人权自由要依靠法律保障,共同意志、社会契约也要靠法律来维护等。启蒙思想家关于人权和法制的观点,体现了用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以及由公民取代臣民的*代社会的基本原则。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要点3

  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七上P46),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认为有用。如:在**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的*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3)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菁华3篇)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1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北宋,毕升;

  作用——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指南针和火药的运用——

  (1)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战国,制成“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由***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2)火药武器:宋元时期,(用于战争)主要有火枪、火箭、火炮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和欧洲)

  3.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4.沈括: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梦溪笔谈》,“十二气历”

  5.郭守敬: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授时历》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司马光(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宋词和元曲:

  (1)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3.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十五、明朝君权的加强

  1).明太祖: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建立明朝

  2.明朝前期加强君权的措施(明太祖):

  3.靖难之役:朱棣(北*的燕王)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以胜利告终,朱棣成为明成祖,1421年迁都北京,改北*为北京。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2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下西洋:——最远大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南岸

  (1)原因: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时间:1405-1433年

  (3)影响:促进了*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强化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戚继光抗倭——岳家军与戚家军是我国两支著名队伍:

  戚家军(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入史册)

  3.葡萄牙于1553年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君主集权的强化

  1.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努尔哈赤:①统一女真各部 ②金:1616年,自立为汗 ③迁都沈阳(盛京)

  (2)皇太极(清太宗):

  ①改女真族为满洲 ②清:1636年,清太宗,盛京 ③迁都北京:1644

  ④贡献:重视发展生产;皇太极该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他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3)明朝灭亡:1644年

  3.君主的集权化:

  (1)议政王大臣会议

  (2)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

  (3)“*”——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

  影响——清朝的*,制造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3

  1、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的贫弱;(2)*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虎门销烟及意义:1839.6.3,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战争的史实: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8英国强迫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

  6、*战争对*的影响:*战争以后,*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是**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战争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第二次*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签订一系列不*等条约,共割*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方公里。

  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天国,起义军称“太*军”。1853年,太*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

  5、1860年,中外*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军。李秀成率军抵抗,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左宗棠政复新疆

  1、1875年,清*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1878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2、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收回伊犁。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称霸世界的目的。

  经过:1894.9,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日舰直逼*旗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军民,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

  4、中日《马关条约》时间1895.4

  主要内容:清*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主义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清*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的*。从此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4)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50句菁华

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2、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3、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4、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

5、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

6、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

7、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8、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 P63

9、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P73

10、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 P73

11、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P74

1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P78—79

13、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P88

14、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

15、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 P106

16、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P108

17、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 P11O

18、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

19、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20、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21、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22、唐太宗时把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中宗时又将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23、是*尔族的祖先。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24、金建立后,先灭辽,后又于1127年灭掉北宋。1127年,建立南宋,都城在(杭州)。

25、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6、五代十国、宋朝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7、五代十国、宋朝时期,商业发展表现

28、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29、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任职。

30、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31、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3、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4、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

35、建筑:

36、(唐朝)吴道子:“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天王送子图》。

37、盛唐:《霓裳羽衣曲》

38、战前形势

39、赤壁之战的影响

40、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占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4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42、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3、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4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45、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46、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P68、P74、P78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47、唐太宗时,高僧西游印度取经,并写成《》,是研究中亚、印度和新疆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48、、连线题:

  颜真卿《步辇图》

  柳公权《多宝塔碑》

  阎立本《玄秘塔碑》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49、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

50、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鼓励各国商人到*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人为“唐人”。

  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科学技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