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菁华9篇)

首页 / 寓言 / | 寓言故事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1

  寓言故事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借用比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春秋时期,朝廷政令残酷,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老百姓生活极其贫困,有些人没有办法,只好举家逃离,到深山、老林、荒野、沼泽去住,那里虽同样缺吃少穿,可是“天高皇帝远”,官府管不着,兴许还能活下来。

  有一家人逃到泰山脚下,一家三代从早到晚,四处劳碌奔波,总算能勉强生活下来。

  这泰山周围,经常有野兽出没,这家人总是提心吊胆。一天,这家里的爷爷上山打柴遇上老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这家人十分悲伤,可是又无可奈何。过了一年,这家里的父亲上山采药,又一次命丧虎口。这家人的命运真是悲惨,剩下儿子和母亲相依为命。母子俩商量着是不是搬个地方呢?可是思来想去,实在是走投无路,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老虎的地方有苛政,同样没有活路,这里虽有老虎,但未必天天碰上,只要小心,还能侥幸活下来。于是母子俩依旧只有在这里艰难度日。

  又过了一年,儿子进山打猎,又被老虎吃掉,剩下这个母亲一天到晚坐在坟墓边痛哭。

  这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经过泰山脚下,看到正在坟墓边痛哭的这个母亲,哭声是那样的凄惨。孔子在车上坐不住了,他关切地站起来,让学生子路上前去打听,他在一旁仔细倾听。

  子路问:“听您哭得这样的悲伤,您一定有十分伤心的事,能说给我们听听吗?”

  这个母亲边哭边回答说:“我们是从别处逃到这里来的,住在这里好多年了。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去年,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里,如今,我儿子又被老虎吃了,还有什么比这更痛心的事呢?”说完又大哭起来。

  孔子在一旁忍不住问道:“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

  这个母亲忍住哭声说:“我们无路可走啊。这里虽有老虎,可是没有残暴的政令呀,这里有很多人家都和我们一样是躲避*才来的。”

  孔子听后,十分感慨。他对弟子们说:“学生们,你们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猛啊!”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使穷苦人走投无路,他们宁可生活在猛虎威胁的环境中,也不愿生活在*的统治下。

  故事唐朝的大臣羹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不料,右丞相张说(yue)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篡的本子,使用到现在*千年;再说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经书,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整理修订的本子呢?玄宗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但是元澹认为,本子应该改换一下。

  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释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释疑》是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先是客人问:《礼记》这部经典著作,戴圣编篡、郑玄加注的本子与魏征修订的本子相比,究竟哪个好?”主人口答说:“戴圣编篡的本子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人的修订、注解、互相矛盾之处很多,魏征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而重新整理,谁会想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会反对!”,客人听后点点头,说:“是啊,就像下棋一样,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2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以后,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3

  1、《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2、《渑池相会》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第二年,赵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秦借口赵不跟它联合攻齐,派兵攻下赵的两座城池。赵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赵,攻下石城(约当今河南林县西南)。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攻赵,取光狼城(约当今山西高*县西),斩杀赵国三万人。秦在对赵进行军事威胁的同时,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赵国屈服。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赵王在西河外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地方作友好会见。赵王畏惧秦国,想要辞谢不去。廉颇、蔺相如两人商量之后对赵王说:“大王不去赴会,显得我们赵国软弱、胆怯。”于是赵王决定去和秦王相会,带蔺相如同行。廉颇送到国境上,与赵王诀别时约定说:“大王出发之后,估计来回路程及会见的礼节完毕,前后不过三十天。要是过了三十天还没有回来,就请让我们立太子为王,用以断绝秦国扣留您作为要挟的念头。”赵王答应了。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相会。*上,秦王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对赵王说:“我听说您喜欢弹瑟,请弹一曲给我听听。”赵王就在筵*上弹了一曲。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现在我奉献盆缶,请秦王敲敲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肯答应。蔺相如捧着盆缶上前,跪着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说:“我跟大王的距离不满五步,大王要是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可要把颈上的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卫们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起眼睛,大声呵斥他们,吓得那些人直向后退。秦王很不高兴,只得勉强在缶上敲了一下。蔺相如回头叫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群臣说:“请赵王送十五座城给秦王作为献礼。”蔺相如也说:“请秦王把国都咸阳送给赵王作为献礼。”直到酒筵完毕,秦始终不能占赵的上风。赵国调集了大军提防秦国进犯,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3、《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以后,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4、《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因为我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5、《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4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就武艺高强,很有心计,远*闻名。当时大名士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这个年轻人,对他非常欣赏,认定他是难得的奇才,很想与他结交,于是便多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亲,并向他的母亲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这让太史慈的母亲非常感动。

  当时还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风起云涌,孔融为防侵扰,出兵屯驻都昌这个地方,结果被黄巾军管亥包围,情势十分危急。正好太史慈由辽东回家,母亲便命他去救助孔融。她说:“你和孔融并不认识,但是他在你走后,派人非常周到地照顾我的生活。今天他被敌军围困,你应该赶紧去救他啊!”

  太史慈赶到都昌城下,趁夜间找机会进入城内,拜见孔融。孔融便派太史慈去找刘备搬救兵。太史慈来到*原,对刘备说:“我与孔融非亲非故,但都是讲道德仁义的人。今管亥乱,孔融被围,危在旦夕。您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因此孔融让我冒着生命危险突出重围向您求救。”刘备闻言,恭敬地回答:“孔融知道这人世间有我刘备这个人吗?太看得起我了。”刘备于是立即调遣精兵三千跟随太史慈驰救都昌,黄巾军听说有救兵前来,便四散而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现实就是这样,只有那些乐于帮助他人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5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

  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

  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

  “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

  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

  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

  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

  “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知识,听取教诲。

  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

  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

  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

  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6

  1、《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2、《渑池相会》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第二年,赵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秦借口赵不跟它联合攻齐,派兵攻下赵的两座城池。赵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赵,攻下石城(约当今河南林县西南)。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攻赵,取光狼城(约当今山西高*县西),斩杀赵国三万人。秦在对赵进行军事威胁的同时,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赵国屈服。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赵王在西河外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地方作友好会见。赵王畏惧秦国,想要辞谢不去。廉颇、蔺相如两人商量之后对赵王说:“大王不去赴会,显得我们赵国软弱、胆怯。”于是赵王决定去和秦王相会,带蔺相如同行。廉颇送到国境上,与赵王诀别时约定说:“大王出发之后,估计来回路程及会见的礼节完毕,前后不过三十天。要是过了三十天还没有回来,就请让我们立太子为王,用以断绝秦国扣留您作为要挟的念头。”赵王答应了。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相会。*上,秦王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对赵王说:“我听说您喜欢弹瑟,请弹一曲给我听听。”赵王就在筵*上弹了一曲。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现在我奉献盆缶,请秦王敲敲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肯答应。蔺相如捧着盆缶上前,跪着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说:“我跟大王的距离不满五步,大王要是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可要把颈上的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卫们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起眼睛,大声呵斥他们,吓得那些人直向后退。秦王很不高兴,只得勉强在缶上敲了一下。蔺相如回头叫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群臣说:“请赵王送十五座城给秦王作为献礼。”蔺相如也说:“请秦王把国都咸阳送给赵王作为献礼。”直到酒筵完毕,秦始终不能占赵的上风。赵国调集了大军提防秦国进犯,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3、《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以后,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4、《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因为我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5、《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7

  岳飞抗金

  岳飞是古代著名的反侵略民族英雄,生活在北宋南宋交替的年代。当时北方的金国出兵攻打宋朝,烧杀抢掠,遭到宋朝的反抗。从小就立志报国的岳飞从军入伍,决心反击侵略,收复被金国夺占的土地。他训练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在和入侵者的斗争中,屡建战功。

  有一年,岳飞率军与金军在长江一带交战,打得敌人望风而逃,收复了江南重镇建康(今南京)。不久,他又率军收复了湖北河南一部分失地,大大鼓舞了宋朝军民。可是皇帝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一心想求和,竟答应向金国称儿称臣,每年进贡,换取可怜的“和*”。岳飞坚决反对,上书皇帝说:和议不可靠,金人不可信,我请求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不久,金国果然撕毁和议,再次南侵。岳飞率领岳家军进行反击,直入中原。在郾城一战中,击垮了金国的主力军,又穷追不舍,到达了离故都汴京(今开封)不远的朱仙镇。金军统帅兀术(wūzhú)哀叹说,这是开仗以来,最惨的败仗啊。他只好率部下渡过黄河,往北逃走了。岳飞也准备渡河北上,彻底打败敌人,收复北方。不料宋高宗听了秦桧的话,连下12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军,不准再打。后来秦桧又诬告岳飞谋反,害死了这位大英雄。岳飞抗金虽然没有最后成功,可他的斗争业绩将永载史册,受到人民的怀念。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8

  孔融让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的方方面面。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9

  不知趣的猎狗

  艾子喜好打猎,那骑在马上追逐鸟兽的感觉真是痛快极了。

  为了打猎的爱好,艾子养了一条非常善于抓兔子的猎狗和一头机警敏捷的猎鹰。

  每次外出打猎,艾子都带上他的猎狗和猎鹰。凡是捕到兔子,艾子就必定掏出兔子的心肝给猎狗吃。

  因而,每次一捉到兔子,猎狗也就总是摇着长尾巴,竖起一双前腿,不停地上下跳跃,等着艾子喂它吃兔子的心肝。

  一天,艾子又出外打猎,山上兔子很少,转悠了大半天还未发现一只兔子,猎狗的肚子已饿得咕咕直叫。

  正在这时,艾子忽然看见有两只兔子从草丛中跳跃出来,向林中一片灌木丛跑去,艾子放出猎鹰去追捕兔子。

  两个兔子敏捷地在灌木丛中乱跳乱窜,猎鹰上下腾飞追捕。

  这时,猎狗也飞跑过来,对准兔子一头猛扑过去,不料,正好误咬住了猎鹰。

  结果,猎鹰被咬死了,那两只兔子却乘机逃走了。

  等到艾子跑上前来,见此情景,十分伤心。他把死鹰拿在手里,又是懊悔又是气愤,不觉掉下泪来。

  正在这时,猎狗又像从前那样,竖起它的一双前爪,摇着尾巴,在艾子面前腾上落下,摇头摆尾,沾沾自喜地像立了大功似地看着艾子,等待艾子喂它吃心肝呢。

  艾子瞪着猎狗,气不打一处来,他大声斥骂道:“你这不知趣的狗,干了坏事,还好意思来邀功领赏哩!”

  生活中有些人与这猎狗颇相似,自己明明做了错事,不但缺乏自知之明,反而还自以为是地希望得到优厚的报酬,真是厚颜无耻。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菁华9篇)扩展阅读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菁华9篇)(扩展1)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菁华9篇)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1

  古时候,有一个人姓郁,名仁。家里的生活状况很一般,但是小日子还算过得去。最让他感到头疼的是,他的家里有不少的老鼠。想了好多办法,都不是很有效。

  这些老鼠每天晚上都要在他的家里到处乱蹿,想尽一切办法偷吃他家里的小米。结果总是弄得盆器倾侧,合家不得安宁。郁仁很是苦恼。他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老鼠最喜欢的是偷吃小米,于是,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条消灭老鼠的妙计。

  一天,郁仁在一个大缸里装了足足有半缸小米,并且还主动把缸盖打开,听任一只大老鼠跳进去狂吃一番。这只大老鼠吃饱了以后,马上把所有的老鼠都召集了过来。它们在大老鼠的带领下,纷纷跳进米缸里面饱饱的吃了一顿。吃好了以后,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它们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郁仁就把缸里面的小米全部都搬走了,然后,在缸里装了大半缸的水,还在水面上撒了厚厚的一层米糠。

  晚上,大老鼠又带领着这群老鼠来到这口大缸边,它们都闻到了米糠发出的一阵阵香味,便争先恐后、毫不犹豫地跳进了缸里。郁仁在一边等候多时,一听到声音,就点起火来。看见一大群老鼠在缸里的水中挣扎,他赶紧用铁钳把老鼠一只只都钳出来打死了。

  从此,郁仁的家里再也没有鼠害了。

  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看来,郁仁是深得其道啊。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2

  危在旦夕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就武艺高强,很有心计,远*闻名。当时大名士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这个年轻人,对他非常欣赏,认定他是难得的奇才,很想与他结交,于是便多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亲,并向他的母亲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这让太史慈的母亲非常感动。

  当时还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风起云涌,孔融为防侵扰,出兵屯驻都昌这个地方,结果被黄巾军管亥包围,情势十分危急。正好太史慈由辽东回家,母亲便命他去救助孔融。她说:“你和孔融并不认识,但是他在你走后,派人非常周到地照顾我的生活。今天他被敌军围困,你应该赶紧去救他啊!”

  太史慈赶到都昌城下,趁夜间找机会进入城内,拜见孔融。孔融便派太史慈去找刘备搬救兵。太史慈来到*原,对刘备说:“我与孔融非亲非故,但都是讲道德仁义的人。今管亥乱,孔融被围,危在旦夕。您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因此孔融让我冒着生命危险突出重围向您求救。”刘备闻言,恭敬地回答:“孔融知道这人世间有我刘备这个人吗?太看得起我了。”刘备于是立即调遣精兵三千跟随太史慈驰救都昌,黄巾军听说有救兵前来,便四散而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现实就是这样,只有那些乐于帮助他人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3

  危在旦夕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就武艺高强,很有心计,远*闻名。当时大名士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这个年轻人,对他非常欣赏,认定他是难得的奇才,很想与他结交,于是便多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亲,并向他的母亲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这让太史慈的母亲非常感动。

  当时还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风起云涌,孔融为防侵扰,出兵屯驻都昌这个地方,结果被黄巾军管亥包围,情势十分危急。正好太史慈由辽东回家,母亲便命他去救助孔融。她说:“你和孔融并不认识,但是他在你走后,派人非常周到地照顾我的生活。今天他被敌军围困,你应该赶紧去救他啊!”

  太史慈赶到都昌城下,趁夜间找机会进入城内,拜见孔融。孔融便派太史慈去找刘备搬救兵。太史慈来到*原,对刘备说:“我与孔融非亲非故,但都是讲道德仁义的人。今管亥乱,孔融被围,危在旦夕。您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因此孔融让我冒着生命危险突出重围向您求救。”刘备闻言,恭敬地回答:“孔融知道这人世间有我刘备这个人吗?太看得起我了。”刘备于是立即调遣精兵三千跟随太史慈驰救都昌,黄巾军听说有救兵前来,便四散而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现实就是这样,只有那些乐于帮助他人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4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第二年,赵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秦借口赵不跟它联合攻齐,派兵攻下赵的两座城池。赵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赵,攻下石城(约当今河南林县西南)。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攻赵,取光狼城(约当今山西高*县西),斩杀赵国三万人。秦在对赵进行军事威胁的同时,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赵国屈服。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赵王在西河外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地方作友好会见。

  赵王畏惧秦国,想要辞谢不去。廉颇、蔺相如两人商量之后对赵王说:“大王不去赴会,显得我们赵国软弱、胆怯。”于是赵王决定去和秦王相会,带蔺相如同行。廉颇送到国境上,与赵王诀别时约定说:“大王出发之后,估计来回路程及会见的礼节完毕,前后不过三十天。要是过了三十天还没有回来,就请让我们立太子为王,用以断绝秦国扣留您作为要挟的念头。”赵王答应了。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相会。

  *上,秦王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对赵王说:“我听说您喜欢弹瑟,请弹一曲给我听听。”赵王就在筵*上弹了一曲。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现在我奉献盆缶,请秦王敲敲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肯答应。蔺相如捧着盆缶上前,跪着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说:“我跟大王的距离不满五步,大王要是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可要把颈上的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卫们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起眼睛,大声呵斥他们,吓得那些人直向后退。秦王很不高兴,只得勉强在缶上敲了一下。

  蔺相如回头叫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群臣说:“请赵王送十五座城给秦王作为献礼。”蔺相如也说:“请秦王把国都咸阳送给赵王作为献礼。”直到酒筵完毕,秦始终不能占赵的上风。赵国调集了大军提防秦国进犯,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5

  战国时期,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以后,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6

  岳飞是古代著名的反侵略民族英雄,生活在北宋南宋交替的年代。当时北方的金国出兵攻打宋朝,烧杀抢掠,遭到宋朝的反抗。从小就立志报国的岳飞从军入伍,决心反击侵略,收复被金国夺占的土地。他训练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在和入侵者的斗争中,屡建战功。

  有一年,岳飞率军与金军在长江一带交战,打得敌人望风而逃,收复了江南重镇建康(今南京)。不久,他又率军收复了湖北河南一部分失地,大大鼓舞了宋朝军民。可是皇帝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一心想求和,竟答应向金国称儿称臣,每年进贡,换取可怜的“和*”。岳飞坚决反对,上书皇帝说:和议不可靠,金人不可信,我请求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不久,金国果然撕毁和议,再次南侵。岳飞率领岳家军进行反击,直入中原。在郾城一战中,击垮了金国的主力军,又穷追不舍,到达了离故都汴京(今开封)不远的朱仙镇。金军统帅兀术(wūzhú)哀叹说,这是开仗以来,最惨的败仗啊。他只好率部下渡过黄河,往北逃走了。岳飞也准备渡河北上,彻底打败敌人,收复北方。不料宋高宗听了秦桧的话,连下12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军,不准再打。后来秦桧又诬告岳飞谋反,害死了这位大英雄。岳飞抗金虽然没有最后成功,可他的斗争业绩将永载史册,受到人民的怀念。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7

  三个和尚

  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 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

  不久,来了个长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长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 在扁担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

  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长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

  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三个和尚》是根据*民间谚语改编而成的,通过三个和尚没水吃、寺庙失火、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救火直至后来三人合作吊水的情节,既批评了“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社会上存在的落后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齐,泰山移”的社会新风尚,与现实生活紧密。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8

  危在旦夕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就武艺高强,很有心计,远*闻名。当时大名士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这个年轻人,对他非常欣赏,认定他是难得的奇才,很想与他结交,于是便多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亲,并向他的母亲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这让太史慈的母亲非常感动。

  当时还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风起云涌,孔融为防侵扰,出兵屯驻都昌这个地方,结果被黄巾军管亥包围,情势十分危急。正好太史慈由辽东回家,母亲便命他去救助孔融。她说:“你和孔融并不认识,但是他在你走后,派人非常周到地照顾我的生活。今天他被敌军围困,你应该赶紧去救他啊!”

  太史慈赶到都昌城下,趁夜间找机会进入城内,拜见孔融。孔融便派太史慈去找刘备搬救兵。太史慈来到*原,对刘备说:“我与孔融非亲非故,但都是讲道德仁义的人。今管亥乱,孔融被围,危在旦夕。您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因此孔融让我冒着生命危险突出重围向您求救。”刘备闻言,恭敬地回答:“孔融知道这人世间有我刘备这个人吗?太看得起我了。”刘备于是立即调遣精兵三千跟随太史慈驰救都昌,黄巾军听说有救兵前来,便四散而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现实就是这样,只有那些乐于帮助他人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9

  张良与老人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在他年轻时,曾有过这么一段故事。

  那时的张良还只是一名很普通的青年。一天,他漫步来到一座桥上,对面走过来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头。那老头走到张良身边时,忽然脱下脚上的破鞋子丢到桥下,还对张良说:"去,把鞋给我捡回来!"张良当时感到很奇怪又很生气,觉得老头是在侮辱自己,真想上去揍他几下。可是他又看到老头年岁很大,便只好忍着气下桥给老头捡回了鞋子。谁知这老头得寸进尺,竟然把脚一伸,吩咐说:"给我穿上!"张良更觉得奇怪,简直是莫名其妙。尽管张良已很有些生气,但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干脆帮忙就帮到底,他还是跪下身来帮老头将鞋子穿上了。

  老头穿好鞋,跺跺脚,哈哈笑着扬长而去。张良看着头也不回、连一声道谢都没有的老头的背影,正在纳闷,忽见老头转身又回来了。他对张良说:"小伙子,我看你有深造的价值。这样吧,5天后的早上,你到这儿来等我。"张良深感玄妙,就诚恳地跪拜说:"谢谢老先生,愿听先生指教。"

  第5天一大早,张良就来到桥头,只见老头已经先在桥头等候。他见到张良,很生气地责备张良说:"同老年人约会还迟到,这像什么话呢?"说完他就起身走了。走出几步,又回头对张良说:"过5天早上再会吧。"

  张良有些懊悔,可也只有等5天后再来。

  到第5天,天刚蒙蒙亮,张良就来到了桥上,可没料到,老人又先他而到。看见张良,老头这回可是声色俱厉地责骂道:"为什么又迟到呢?实在是太不像话了!"说完,十分生气地一甩手就走了。临了依然丢下一句话,"还是再过5天,你早早就来吧。"

  张良惭愧不已。又过了5天,张良刚刚躺下睡了一会,还不到半夜,就摸黑赶到桥头,他不能再让老头生气了。过了一会儿,老头来了,见张良早已在桥头等候,他满脸高兴地说:"就应该这样啊!"然后,老头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交给张良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帮助君王治国*天下了。"说完,老头飘然而去,还没等张良会过神来,老头已没了踪影。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菁华9篇)(扩展2)

——古代寓言故事 (菁华12篇)

古代寓言故事1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古代寓言故事2

  叶公好钱

  叶公喜欢画龙。他住的地方,墙壁上,柱子上,到处都画着龙。真龙得知后,好奇地飞到叶公家里,叶公吓得魂飞魄散,没命地奔逃。

  龙拦住他,和气地对他说:“先生,别怕。你这么喜欢龙,我们是来和你交朋友的。”

  叶公见龙真的没有伤害他的意思,这才放下心来。从此以后,叶公和龙成了好朋友。龙经常来叶公家看叶公画画;叶公有真龙做模特,他画的龙也就越来越逼真。后来,这些龙点上眼睛后,居然都从墙上飞了下来,腾云驾雾,在空中飞舞。

  “叶公把龙画活了!”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开去,响尾蛇、黔驴、驽马纷纷登门拜访。

  响尾蛇拿出一块金子说:“先生,你的龙虽然画的不错,但尾巴没有什么特色。如果你能把我的尾巴画上去,那么,不但龙的尾巴可以摇出美妙的响声,而且,你还可以得到这块金子。”

  龙的身上长出一条蛇尾巴,这该有多么荒唐?可是,那块金子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叶公收下了金子,按响尾蛇的要求,把龙尾改成了蛇尾。

  黔驴把一颗宝石放到叶公面前说:“叶大师,你的龙画的好是好,可惜龙头不好看。那一对角枝枝叉叉,显得有些野蛮;那一张血盆大口尖牙利齿,叫人望而生畏。你如果按我的模样改画龙头,一定可以创造出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型的龙的形象来!”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馊点子啊!叶公刚要拒绝,一抬头,看见那颗硕大的宝石,马上改变了主意。他当着黔驴的面把龙头改成了驴头。而那颗宝石,则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驽马带来的是一幅价值连城的古画。它偏着头把叶公画的龙看了又看,提出了一条建议:“老兄,你的画无与伦比,唯一的缺陷是龙爪太丑,看见这尖利的爪子,就使人联想到凶狠霸道的秃鹰。尊贵的龙怎么能和秃鹰同流合污呢?希望你把我的四蹄画到龙的腿上。这幅画嘛,自然应该由你这位杰出的绘画大师来收藏啰!”

  叶公实在太想得到这幅古画了。于是,他满足了驽马的要求,把龙爪改成了马蹄。

  叶公富起来了,可是他画的龙,再也*来。

古代寓言故事3

  梦中**

  齐庄公的时候,有个勇士名叫宾卑聚。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壮士,身材魁梧,头戴白色绢帽,外穿耀眼的红色麻布盛装,内穿棉布做的衣服;帽上坠着红色的丝穗,脚穿一双崭新的白色缎鞋,身上挂着一个黑色的剑囊。这个威武的大汉走到宾卑聚面前,大声地呵斥他,还朝他脸上吐唾沫。

  宾卑聚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凶狠汉子惊醒了,他发现原来是个梦。尽管这样,他依然因此而一夜没睡,心中非常气愤。

  第二天大一亮,宾卑聚就把他的朋友们都请来,向他们讲述了前一天晚上做的梦。然后他对朋友们说:“我自幼崇尚勇敢,60年来从没受过任何欺凌侮辱。可是昨天夜里,我在梦中受到如此的侮辱,心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我一定要找到哪个敢于在梦中骂我,并向我吐唾沫的人。假若在三天之内找到他,我就要报这个仇;如果三天之内找不到他,我就没脸面活在世上了。”

  于是,每天一早,宾卑聚就带着他的朋友们一起站在行人过往频繁的交通要道上,寻找着跟梦中打扮、长像一样的人。可是,三天过去了,他们始终没有看到一个如梦中一般打扮的壮士。宾卑聚气馁地回到家中,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拔出剑自刎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仅凭梦中的一点不快便耿耿于怀,甚至含恨自尽、自暴自弃的做法是十分愚昧的。

古代寓言故事4

  一次,吴国的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非常高兴。大象到达许昌的那天,曹操带着百官和他的小儿子曹冲一起去看大象。

  曹操的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大象又高又大。它的腿和大厅里的柱子一样粗。当人们离它更*的时候,就够不到它的肚子了。

  曹操对大家说:“这头大象真大,可它有多重?”你们谁能叫它?好!你管这么大的家伙叫什么?大臣们都在谈论这件事。

  一个说:“只做一个大秤来称它。”

  另一个说,“这个规模有多大?”此外,大象还活着,不能叫它!我认为这是杀死它,把它切成块并称重的唯一方法。

  他刚说完话,所有的人就都笑了。有人说:“你不能这么做。不幸的是,为了称重,你把大象活活打死了。”

  部长们已经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没有一个会奏效。真的很尴尬。

  这时,一个小孩从人群中走出来,对曹操说:“爸爸,我有办法叫一头大象。”

  曹操一看,原来是他最宠爱的儿子曹冲,笑着说:“你小的时候会干什么?”我们来谈谈。看看是否有意义。

  曹崇志在曹操耳边低语。曹操一听到喊声,就命令左邻右舍马上准备。于是对众大臣说、你们去罢。让我们去河边,像它一样!”

  大臣们跟着曹操来到河边。河里有一条大船。曹冲叫人把大象带到船上。当船体稳定时,在船舷上刻上一条*坦的道路。大象被带到岸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装到船上,船身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当船体下沉到与水面相同的高度时,曹冲要求人们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开眼睛,起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看见了,就情不自禁地说:“好办法!”好方法!”现在大家都知道,如果你把船上所有的石头都称一称,加起来有多重。

  曹操自然更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得意洋洋地看着大臣们,仿佛在心里说:“你们不如我最小的儿子聪明!”

古代寓言故事5

  卫人嫁女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白头到老),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卫国有个人,当他的女儿出嫁时,教导她说:“(到了婆家),必须要多积攒些私房,做人家的媳妇被遗弃回娘家,是常有的事。不被遗弃,夫妻能够白头偕老,这是侥幸的。”

  他的女儿到了婆家后,果然拼命积攒私房。婆婆嫌她私心太重,于是把她赶回娘家了。这个女儿带回的钱财比出嫁时带的嫁妆还要多一倍。她的父亲不责怪自我教女不当,反而自以为聪明,认为这样能够使家里更富有。

  如今做官的人当中那种贪赃枉法聚敛钱财的,正是和这类行径一样呀。

  《韩非子。说林上》的这篇寓言,主要要说明,人性自利,过度的为自我的利益研究,于是就忘了自我应当扮演的主角。从而揭露贪官污吏惟利是图、寡廉鲜耻的丑恶面目和内心世界。

  它也说明另外一层意思。寓言里的这位父亲,如果真的为女儿幸福,就应当研究,怎样让女儿婚姻幸福,合家美满;而不是让女儿多聚攒钱财,防止被休。由于卫人教导女儿的出发点自私、错误,导致女儿“一向偷偷地积攒私房钱”,最终真的被休掉了。这则寓言也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影响极大。

古代寓言故事6

  粤地有个人,素来笃信神仙。他一天到晚朝思暮想的,就是修成正果,成仙升天,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可是要想成仙,有什么门道呢?粤人想不出好办法,很是苦恼。他想,成仙的人是少得很,但我这样诚心,老天怎么还不选中我呢?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粤人偶然从一本书中得知,有一种仙草,名叫灵芝,长得像蘑菇,颜色美丽,吃了它就可以成仙。粤人高兴极了,就天天不辞劳苦地上山去四处搜寻,希望能在那多得数不清的植物中发现灵芝仙草。

  终于有一天,粤人照例上山寻找灵芝,翻山越岭,疲惫不堪。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他忽然看到不远处的一个烂树桩上生着一个大蘑菇,这蘑菇有箱子那么大,叶子有九层,颜色就像金子一样光彩四射。“呀,这就是灵芝吧,没想到真让我得到了,看来我是和神仙有缘哪!”粤人忘了疲劳,三步并作两步奔过去把蘑菇采了下来带回家去。这蘑菇其实并不是什么灵芝,只是山中常见的毒蘑菇,可粤人一心只想成仙,连这点常识都忘了。

  回到家里,粤人郑重地对妻子说:“快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神奇的灵芝了,吃了它就可以成仙。我听说成仙一定要有缘份,老天是不肯随便让人成仙的。可是你看,这么难得到的东西都让我得到了,我一定是个有缘之人,很快就会成仙了!”于是粤人斋戒了三天,还天天沐浴焚香,彻底清洁自己,以示对神仙的虔诚。三天之后,粤人恭恭敬敬地捧出蘑菇,将它煮熟。他兴奋地想:“马上要成仙了!”夹起一大块蘑菇就往口里送。这一吃可糟了,他马上感到腹痛难忍,肠子好像要断掉一样。他倒在地上滚了几滚,就气绝而亡了。

  粤人的儿子听到这边有动静,忙过来看看情况。他*时受粤人的影响很深,也是一心想做神仙,整天无所事事地做白日梦。这会儿,他见到父亲死了,想了想对母亲说:“我听说成仙的人,一定要脱去人的形骸。人就是为形骸所累所以才成不了仙。现在,我的父亲已经脱去他的形骸成仙了,这不是死。”说完,他便去吃那剩下的蘑菇,很快便走了父亲的老路,中毒死了。可是粤人家里其他的人还是对成仙执迷不悟,不加思索地又去争吃蘑菇,结果无一例外地全都被毒死了。

  本来明明是毒蘑菇,这并不是难以辨认的东西,却偏偏被粤人一家坚信不疑地认为是灵芝,就是因为他们总是幻想侥幸地撞大运,白白地获得好处,这真是利令智昏。要想过上好日子,只有靠自己踏踏实实劳动才是一条靠得住的途径,否则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古代寓言故事7

  一次,吴国的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非常高兴。大象到达许昌的那天,曹操带着百官和他的小儿子曹冲一起去看大象。

  曹操的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大象又高又大。它的腿和大厅里的柱子一样粗。当人们离它更*的时候,就够不到它的肚子了。

  曹操对大家说:“这头大象真大,可它有多重?”你们谁能叫它?好!你管这么大的家伙叫什么?大臣们都在谈论这件事。

  一个说:“只做一个大秤来称它。”

  另一个说,“这个规模有多大?”此外,大象还活着,不能叫它!我认为这是杀死它,把它切成块并称重的唯一方法。

  他刚说完话,所有的人就都笑了。有人说:“你不能这么做。不幸的是,为了称重,你把大象活活打死了。”

  部长们已经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没有一个会奏效。真的很尴尬。

  这时,一个小孩从人群中走出来,对曹操说:“爸爸,我有办法叫一头大象。”

  曹操一看,原来是他最宠爱的儿子曹冲,笑着说:“你小的时候会干什么?”我们来谈谈。看看是否有意义。

  曹崇志在曹操耳边低语。曹操一听到喊声,就命令左邻右舍马上准备。于是对众大臣说、你们去罢。让我们去河边,像它一样!”

  大臣们跟着曹操来到河边。河里有一条大船。曹冲叫人把大象带到船上。当船体稳定时,在船舷上刻上一条*坦的道路。大象被带到岸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装到船上,船身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当船体下沉到与水面相同的高度时,曹冲要求人们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开眼睛,起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看见了,就情不自禁地说:“好办法!”好方法!”现在大家都知道,如果你把船上所有的石头都称一称,加起来有多重。

  曹操自然更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得意洋洋地看着大臣们,仿佛在心里说:“你们不如我最小的儿子聪明!”

古代寓言故事8

  古代的永州在今天的湖南省零陵县,那里的老百姓都很会游泳。一天,永州的河水突然暴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正在横渡湘江。行到河中央时,船漏了,所有的人都落入水中,在水里游着。

  其中一个人竭尽全力地游着,但不像*常那样游得快。

  他的同伴说:“你*时是游泳最好的,为什么今天落后了?”

  他回答说:“我腰里缠着一千钱,太重了,所以游不快。”

  他的同伴说:“你为什么不扔掉这些钱?”这个人顾不上答话,只是摇摇头。

  过了一会儿,他游得更加吃力了。

  已经游上岸的同伴们向他大声喊道:“你真是太蠢了。性命都快保不住了,还要那些钱有什么用呢?”

  这个人还是吃力地摇摇头,不肯丢下腰间那捆钱。结果,他被淹死了。

  【说明】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过分贪图钱财,甚至为了钱财不要性命的人。

古代寓言故事9

  乌戒

  乌于禽甚黠,伺人音色小异,辄去不留,非弹射所能得也。关中民狃(niǔ,*惯)乌黠,以为物无不以其黠见得(用以它的狡猾无法识别的办法),则之野, 设饼食楮(chǔ,纸钱)钱哭冢间,若祭者然。哭竟,裂钱(撒钱)弃饼而去。乌则争下啄,啄且尽,哭者已立他冢,裂钱弃饼如初。乌虽黠,不疑其诱也,益鸣 搏争食。至三四,皆飞从之,益狎。迫(*)于网,因举(张网)而获焉。

  今夫世之人,自谓智足以周身(保全自身),而不知祸藏于所伏(潜藏)者,几何其不见卖于哭者哉!

  译文大致是这样的。乌鸦是鸟之中很狡猾的,惕查人的声音动态的微小变化,就飞走不做停留,不是(用)飞弹射击所能捕获到的。关中的老百姓摸透了乌鸦狡猾 的性格,用它的狡猾无法识别的办法,就是前往野外,弄些饼类食物和纸钱到坟间哭号,如同祭祀的人一样。哭完,撒下纸钱留下祭饼然后离去。乌鸦就争着飞下来 啄食,(这里)就要吃完了,哭号的人已经站在另一处坟上,像开始一样撒下纸钱留下祭饼。乌鸦虽然狡猾,不会怀疑这是引诱,更加鸣叫争斗抢食。到(这样重 复)三四次(后),都飞来跟着他,越来越(与这人)接*。接*捕网时,于是张网就捕获了它们。

  如今的世人,自我感觉凭自己的智慧足以保全自身,却不知道危机四伏,他们差不多都看不见会被(这样的)哭号者所出卖啊!

  人生处处有陷阱,有暗藏的罗网,有潜在的暗流,人们往往被诱惑、欺骗而不自知,还欣欣然痴迷于自己的聪明。当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时,后悔晚矣!人们 被欺骗,往往是温水煮青蛙式的,陶醉其中,不知危险正在一步步逼*;当明白自己危险时,已经毫无办法,只有听天由命、自认倒霉的份。再聪明的人也怕被别人 死死盯住,一张张网,一个个局,在不知不觉中让你深陷其中。所以做人需要大智慧、大格局,才能在纷繁的矛盾中,保全自己,使自己不受到伤害。千万不能自认 自己聪明、狡猾,而被人引诱、利用,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陷阱:贪婪、大意、轻信,或许乌鸦的悲剧,就在于把这三个占全了。因贪吃而大意,因大意而轻信。被人挖个坑,自己高兴地往里跳。

  这篇寓言与庄子的《庖丁解牛》可互为参照,让我们从正反两方面获得人生的教训和经验。

  弥子瑕失宠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把脚砍掉)。弥子瑕母病,人间(从小路)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 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不吃完),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不满足自己的口味)。”及弥子色衰爱弛 (弛,衰退。姿色衰老,不被宠爱)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於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於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译文大致是这样的。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 诈称君主的命令驾着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 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 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君对他的爱憎有 了极大的改变。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因此,劝谏游说的人,不能不调查君主的爱 憎态度之后再游说他。

  弥子瑕本是将军,为卫国这个重口味国君的男宠。年轻时长得应该玉树临风,或许与“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的贾宝玉有一比。

  年轻时,美姿容,受恩宠;所以做违规违法的事情,也被卫王认为是懂事、可爱。私驾卫王马车,本应受断足之刑,但卫王因为喜欢他,而被称赞为孝子。年轻 时,吃桃子吃到一半,把剩下的一半送给卫王,不仅没有收到责怪,还得到“你忍着馋劲把可口的蜜桃让给我吃,这真是爱我啊”这样的赞誉。

  但卫王喜欢的是年轻貌美的弥子瑕,而不喜欢人老珠黄的弥子瑕,那么,问题来了。“色衰爱弛”是最经典的概括。等到弥子瑕年老的时候,再得罪卫王时,这些 曾经令卫王称赞的事情,就成了卫王讨厌、讨伐的事情,成了他年轻时就不地道的罪证。原因是因弥子瑕“色衰爱弛”,卫王不再喜欢他了。

  这个寓言,本来要说明的问题是,劝谏游说的人,先要搞清楚君主的爱憎,找到突破口,以便劝谏游说成功。

  这个寓言也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故事中的卫灵公则完全是以个人好恶、特殊爱好来判断是非,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出发,肯定会祸国殃民。

  这则寓言和《人有亡鈇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代寓言故事10

  高山流水

  《列子》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林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古代寓言故事11

  有一位名叫董阏(e)于的人被派往赵国的上地去任地方长官。

  董阏于初来乍到,他深入民间调查,访探民俗民情、民心民意。这一天,他来到石邑山,只见山中有一条深涧,涧壁陡峭,像斧削,似城墙;涧深百丈,十分险要。于是董阏于找到在当地居住的人,问道:

  “这里有没有人掉进过这深涧?”

  那里的人回答说:“没有人掉进过。”

  董阏于又问:“不懂事的小孩子、白痴、聋哑、疯癫及反常的人,有没有掉进去过呢?”

  那里的人回答说:“也没有。”

  董阏于继续问:“牛马猪狗,有没有掉进去过呢?”

  人们还是回答说没有。

  董阏于想了想,说:“为什么不曾有人畜掉进这深涧里去呢?”

  那些人回答说:“这深涧十分阴森危险,谁要是进去了,那还能有性命吗?因此无论谁,走到这深涧附*时,都万分小心,要么绕道而行,谁也不敢去碰这个危险,连牲畜看到这深涧也止步不前的。”

  董阏于豁然开朗,他深受启发地拍手叹道:

  “好啊,我能治理好我的臣民了。如果我制定严格的法制,又严厉地执法毫不宽容,让人们知道违法就如同掉进这万丈深涧一样有生命危险,那就谁也不会去触犯法律了。这样,我还有什么不能治理的呢?”

  感悟:

  聪明人总能从身边的小事中受到启发,获得智慧。掌权的人从危险的深涧联想到执法如山,可想而知,他日后必定政绩卓着。所以不要高傲,需要不断的虚心汲取人生经验!

古代寓言故事12

  越国有一个人出外经商,在返家途中遇见一条狗。

  这条狗跑到越人面前,摇首摆尾地对越人说着人话:“我很擅长捕猎野物,只要你对我好,我愿意将猎获的东西与你*分。”

  越人见有这等找上门来的好事,不要白不要,于是,很高兴地把狗带回了家中。

  狗在越人家中受着很好的待遇。每天,狗吃着用精米做的饭和肥肉做的菜,越人用款待客人的礼节款待这条狗,指望狗将来会好好回报自己。

  可是这狗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它受到越人这般优待不但不存感激回报之意,反而日益傲慢骄横起来,每次捕猎到野兽,都是全由自己独吞,把越人忘在一边。

  于是,有邻人讥笑越人说:“你供给那狗好吃好喝,客气得不得了,可它眼里根本没有你,它猎获的野物,从没你的份,你还要这狗干嘛?”

  越人一听,醒悟过来,也很生狗的气。于是等狗捕猎到野兽,就跟狗*分兽肉,并且每次都给自己多留一些。

  那狗终于翻了脸,它不愿越人分享它的猎物。

  一天,它突然扑到越人身上,咬住他的脑袋,撕断了他的脖子和双腿,然后便离开越人的家跑走了。

  越人不能识破这条凶残贪婪的狗的真面目,开始还一味娇宠它,终至这条恶狗翻脸不认人。

  越人招进强盗,自食恶果的教训是深刻的。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菁华9篇)(扩展3)

——《*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菁华9篇)

《*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1

  我最*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古代寓言故事》,书里有善良机智的东郭先生和阴险的狼、有附庸风雅、假装自己很有学问的假博士……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马和驴》这则寓言故事。

  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农夫同时养了一匹出色的战马和一头普通的驴。战马虽然每天不仅可以有好吃的而且可以快活的在草地上撒欢,但却遭到了死亡的下场。驴不仅每天要干活还只能吃干草,但最后还是活着。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我知道了任何安逸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我曾经也这样做过。有一次,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扫地,于是让我抽时间帮助她,可是,当妈妈去忙后,我一心只想着玩,把帮妈妈干活扫地的这项任务忘得干干净净。等妈妈回来后,先看到正在玩的我,又看了看一团糟的地,十分生气地对我说:“任何安逸都是有代价的,好好享受*凡的生活吧,你会慢慢就会发现,*凡的生活其实并不*凡。”听了妈妈的话,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为自己这个不正确的行为感到后悔。

  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我明白了,不要总是贪图安逸,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凡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的美好。你会发现,*凡的生活也是非常不*凡的。不要等到失去享受*凡生活的机会后你才会后悔。

《*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2

  我读的是《*古代寓言故事》,里面有《庄里丈人》、《门前有狗》、《宋清卖药》、《五十步笑百步》、等,生动有趣的故事,饱含着深刻的'哲学。

  《五十步笑百步》讲的是有一次,梁惠王向孟子请教国家大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很爱自己的国家,邻国不爱自己的国家。邻国人没减少,我们也没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作比方!两方对垒,兵刃相见时。一方掉头就跑,跑了五十步的人,就向跑了一百步的人嘲笑。大王您认为对吗?当然不对了,孟子说:“大王知道这个道理。就不希望你的人比邻国多了。

  《庄里丈人》讲的是从前有个老人,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盗,次子叫欧。一天盗出去办事,还有一件事忘说了。就喊:“盗!盗!可没想到被衙吏听见了。就把盗抓起来了,他又叫欧!欧!衙吏以为要打盗。于是,就把盗打得半死。

  读完《*古代寓言故事》我懂得了人要了解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估计。名字虽然是物外之物,但也要小心谨慎。

《*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3

  *古代寓言是一本从古代事例告诉了我们一个个做人的道理的书,书中的.情节有趣,一个个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个的道理。

  比如《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讲的是东郭先生是个有爱心的人,狼被猎人追赶,向东郭先生求救。东郭先生救了狼,但狼想把东郭先生吃了,一位农夫走过来,想了个办法救了东郭先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相信恶人的话,因为不管他们说得多么好听,都是欺骗,好让你上他的圈套。

  还有《赛翁失马》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好和坏、祸和福都不是绝对的。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我还喜欢《不龟手药》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做事只要开动脑筋,克服保守思想,树立新观念,让我们明白在不变的情况下,要懂得随机应变,就能让自己的东西发挥最大的用处。

  看着这本书,我不禁联想到我自己,如果面临同样的情形,我该怎样去面对呢?

  书中的故事数不胜数,一本好书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还教会了我生活中为人处世的道理,我要多读书,读像*古代寓言这样的好书。

《*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4

  我有幸在寒假前夕,得到语文老师推荐专门阅读了《*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俗话说“一本好书,可以滋养人的一生”、“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了一位高尚的朋友”。做为三年级的我,第一次读无插图且字体很小的厚本书,刚开始我根本不*惯,没有耐心读下去,更别说专心致志的读了,我读到三十多页就准备放弃了!

  我的举止被细心的妈妈看到了,她温和地开导我说:“孩子,你已经是中年级的学生了,试着去理解故事的内容和蕴含的哲理吧” ,在妈妈的劝说和每天的睡前陪读中,我渐渐地喜欢上这本书了!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本书收集了古今中外无数智者对人生精辟的总结。后来我不仅能轻松阅读,而且还扩展了知识面,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每一篇优秀的`寓言故事中,都有名师导读、精华赏析、相关评价,能帮助我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我都会认真的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真是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一本书啊!

  读完了这本书,更令我感到我们伟大*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

《*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5

  在老师的带领下,这学期我们读了《*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我的印象最深的故事是《郑人乘凉》和《亡羊补牢》。

  《郑人乘凉》讲的是古时候有个郑国人到一棵树下乘凉的故事。太阳在空中移动,他不停的移动凉*,追着树影跑。到了黄昏,他又把凉*铺在树下。月亮出来了,他又不停地移动凉*,他又怕露水会沾湿他的衣服。渐渐地,月亮当顶,他就躲到树底下,浑身上下也被露水沾的越来越湿了。这个人白天的乘凉方法十分灵巧,可在晚上又用同样的方法就显得笨极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

  《亡羊补牢》讲的是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邻居劝他赶快修一修,他不在意,他并没有修。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邻居劝他把羊圈修一修,这回他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的窟窿修了。羊圈修好了,从此以后羊再也没有丢过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要及时改正。

  读了《*古代寓言故事》,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学*更多寓言故事中做人的道理。我喜欢这本书。

《*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6

  今天,我读完了老师向我们介绍的《*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书里有很多小故事,故事虽然短,但其中让人领悟到的道理是非常有益的。其中,我对几个小故事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就是“盲人摸象”“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

  盲人摸象讲的是一群盲人摸大象,最后都说错的故事。对这个故事的总结是,如果不掌握事物的全部特征,只凭自己的局部体验去描述这个事物,最终只能造成片面性的认识,会闹出许多笑话!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晚上羊被狼叼走了,邻居劝他把羊圈修一下,但是他不听,结果丢了更多的羊。最后他还是把羊圈补上了。我对这个故事的总结是有了错误,要及时改正,将来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同时我们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守株待兔讲的是一个人累了,在一棵树下坐着,突然有一只兔子撞死了以后,他每天在这儿坐着,可一只兔子也没有。我对这个故事的总结是:把偶然发生的事当成了必然发生的事,期待偶然事件再次发生是不会有结果的,也是愚蠢可笑的。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可以滋养人的一生,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了一位高尚的朋友,作为三年级的我,以后要读更多的好书。

《*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7

  暑假里,我读了这本书。书里藏着许多*古代的传统文化。

  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怕鬼的人》。故事讲的是:楚国有个怕鬼的人,只要听见枯叶落下或者蛇鼠爬行的声音,都认为有鬼。一个贼知道后就在夜里窥伺这人的矮墙,并发出鬼叫声。这人很害怕,不敢出来看。贼就这样反复了四五天,终于去这人的房间,把他的财物透个精光。等到第二天早上这人才发现了,邻居们都说他的东西“被鬼偷了”。他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他还是相信大家的话。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懂得了,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战胜心里的恐惧。故事中的人就是因为太胆小,太轻易相信别人的话了,才使他丢掉了全部的财务。

  《*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太有意思了,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我好喜欢这本书。

《*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8

  在课堂上,我学会了两则寓言,它给我的感悟很大,也成为了我的指明灯。

  其中一篇是《白兔和月亮》,我明白了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拥有了不一定幸福,有时放弃也是智慧。其实,做财富的主人有可能会成为财富的奴隶。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放弃即得利益的。

  还有一则故事,也让我感受深刻—《落难王子》: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到。认识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世上也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我想起了落难王子从前听到的悲惨的故事时,希望厄运不要到他头上,但是,厄运总会到的。当他承受了厄运时,他有了对人生的感悟!

  每个人都要承受厄运,而且每个人都承受的了,就像王子所说的:“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我希望每个人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勇敢面对厄运!

《*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9

  我看了《*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发现里面有好多精彩万分的寓言故事,例如《拔苗助长》、《愚公移山》《塞翁失马》、《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曾子杀猪”。

  曾子杀猪是讲古代有一名伟大的思想家叫做曾子,一天,曾子的妻子去买菜,她的孩子一定要跟他去,但她家离集市远,带上她的孩子不方便,于是便说回来之后就杀猪给他吃,但是回来后妻子并没有杀猪给孩子吃。曾子从外面回来后知道了这件事,立即拿起刀准备杀猪,他的妻子拦住他说,只是开玩笑哄孩子的.,曾子却说开玩笑也就是教育孩子们欺骗别人,因为他们还小,不懂得什么是道理,小孩子的品德要从小培养,你这样只会毁了他们一生!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虽然保住了,却会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曾子的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的品质,是值得学*的。

  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讲述一个做人的道理,在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会一些道理,我觉得这本书值得一看,是一本好书。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菁华9篇)(扩展4)

——*古代寓言故事 (菁华6篇)

*古代寓言故事1

  读了*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书里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很多故事,但今天我只想告诉你们的是《塞翁失马》和《掩耳盗铃》这两个故事。

  《塞翁失马》主要讲的是一个老人,住在和胡人相*的边塞那边,一次他的马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大家都来安慰他,他却觉得这是好事,果然过了不久,塞翁的那匹马带着胡人训成的马一起回来了,大家都来恭喜塞翁,他却觉得这是一件坏事,当然这次又被塞翁猜中了。他的儿子很喜欢这匹马,经常骑马出去,有一次因为马受了惊吓,塞翁的儿子从马上跌落下来,摔断了一条腿,塞翁却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果然那年发生了战争,十有八九的青年都在战场上送了命。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可以不用去参加战斗而得以幸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好事和坏事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坏事能变成好事,有时候以为是好事,反而结果是不好的。这个故事教给我们一个道理,看待事物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学*上遇到困难是坏事,但学会了不轻易放弃就又变成了好事;受到表扬也不能骄傲自满,否则表扬也会变成坏事。

  书中还有《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故事是有一个人想偷一口钟,这人想把钟背上就逃跑,可是钟太重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砸碎,刚一砸就有很大的声音,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这样只会骗了自己,而骗不了别人。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自欺欺人,对于客观存在的事实就应该去正视它,去面对它,而不是想办法逃避。

  读完了这本书以后,我受益多多,会对我以后的成长帮助特别大。

*古代寓言故事2

  在老师的带领下,这学期我们读了《*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我的印象最深的故事是《郑人乘凉》和《亡羊补牢》。

  《郑人乘凉》讲的是古时候有个郑国人到一棵树下乘凉的故事。太阳在空中移动,他不停的移动凉*,追着树影跑。到了黄昏,他又把凉*铺在树下。月亮出来了,他又不停地移动凉*,他又怕露水会沾湿他的衣服。渐渐地,月亮当顶,他就躲到树底下,浑身上下也被露水沾的越来越湿了。这个人白天的乘凉方法十分灵巧,可在晚上又用同样的方法就显得笨极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

  《亡羊补牢》讲的是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邻居劝他赶快修一修,他不在意,他并没有修。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邻居劝他把羊圈修一修,这回他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的窟窿修了。羊圈修好了,从此以后羊再也没有丢过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要及时改正。

  读了《*古代寓言故事》,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学*更多寓言故事中做人的道理。我喜欢这本书。

*古代寓言故事3

  清正的夏统

  西晋时期,江南地方有一个名叫夏统的人,他饱读诗书,见解独特,才干出众,智慧超人。夏统的才学远*闻名,踏入仕途的机会很多,可他心里明白官场黑暗,看不惯达官贵人们互相倾轧,却争着剥削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世道,因此不愿意做官,不管谁来请他,他都不动心,安于清贫的生活。

  有一次,夏统乘船到京城洛阳去给母亲买药,刚好碰上太尉贾充带着家人和手下,一大帮人前呼后拥地乘着一条豪华的大船在洛河上游览,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

  贾充身边有认识夏统的,就指点着告诉贾充说:“太尉,那个就是有名的江南才子夏统啊!”

  贾充早就听说过夏统的才名,偶然相遇,很是高兴,就派人请夏统过来小叙一番。

  夏统也不推辞,来到贾充的大船上和他一块儿喝酒说话。谈了一会儿,贾充发现夏统果然满腹经纶,分析事理头头是道,确实名不虚传,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想推荐他在京城做官,以培植自己的势力。哪知他刚流露出这个意思,夏统马上就不高兴了,再不肯答话。

  贾充心想:“这个人还挺清高,看来需要我用点手段。在荣华富贵和成群的美女面前,有谁会毫不心动呢?于是,他吩咐下去,要手下的士兵排成威严的仪仗队列,想使夏统羡慕这种威风的排场;接着又召来一队涂脂抹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把夏统围在中间翩翩起舞,香风扑鼻,希望能勾起他对美色的贪欲。”

  可是,任凭贾充想尽了办法,用尽了伎俩,夏统始终都无动于衷。他只是默默地端坐船中,脸上的表情十分冷漠,好像对身边的一切都没有感觉似的。

  贾充气愤极了,但也无可奈何,恨恨地咬牙骂道:“这小子简直是个木头人,石头做的心肠,一点常人的感情也没有!”

  夏统不是没有感情,他只是洁身自好,不愿与官僚们为伍罢了。他这种面对威胁利诱仍毫不屈服的高风亮节,直到今天都值得我们学*,我们需要有夏统这样刚正的气节和坚定的意志。

*古代寓言故事4

  修路与架桥

  有个人的邻居是个十分悭吝的人,人们都叫他吝啬鬼。吝啬鬼家里粮满仓、柴成垛,可他还总是装穷叫苦,占别人的便

  一天,吝啬鬼家里来了客人,吝啬鬼把酒肉都藏了起来,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到邻居家借了几颗菜、一小盅油,回家煮了点稀饭“招待”了客人。晚上,等客人走后,吝啬鬼一家才又重新做了香喷喷的饭菜,舒舒服服吃了一顿。其实吝啬鬼家的生活是很富裕的,可是他总希望着更加富裕。

  一天,吝啬鬼忽然想起来要去祭土地神,因为他觉得土地神是能保佑他更加富裕的神。祭神是需要献上供品的,吝啬鬼希望土地神赐给自己更多的财富,却又舍不得投入一点点供品。面对着家中的大米、白面、鱼肉、好酒,吝啬鬼犯了难。他摸了摸雪白的米饭、馒头,闻了闻香喷喷的腊肉熏鱼,碰了碰盖得严严实实的成坛的老酒,终于没舍得拿出来。

  吝啬鬼狠狠心、咬咬牙,拿半碗大米到邻居家换了一碗小米饭,从当天吃剩的菜中拣了3条小鱼,又将未喝完的半瓶酒带上,就很慷慨地出了家门。

  到了土地神住的庙中,他摆上那些不像样子的供品,认真地祈祷说:“土地爷爷,我拿了酒、鱼、米饭来供奉您老人家,请您保佑我有更多的财富吧。让我那干旱的高坡地也都长出茂盛的庄稼;让我那水涝的湖洼地也都收获上万石的粮食吧!请将我的这些财富和您的保佑传给我的子孙后代,让他们也年年丰收,永远获得多多的财富吧。”

  这个吝啬鬼的要求实在是太多了,他不但希望土地神保佑他自己获得许多,还希望保佑他的后代子孙也要得到许多。可是他供奉给土地神的又有多少呢?

  这种只知道无止境地向别人索取,却不考虑对别人也应付出的人,会真的得到别人的赐予吗?

*古代寓言故事5

  宋人疑邻

  宋国有个有钱的人。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壁冲塌了一块。他的儿子说道:"不赶快修补起来,一定会有小偷爬进来的。"邻家的老大爷也这样警告他。

  当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盗贼偷走了大量的财物。

  这个有钱人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儿子有先见之明,却怀疑邻家的老大爷可能是个盗贼。

  韩非《韩非子·说难》

  寓意:以亲疏来判断是非是非常有害的。生活中的一些误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来。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古代寓言故事6

  很久以前,只有中山国人会酿酒。鲁国人想得到酿酒秘方,始终也未能如愿。后来,有个在中山国的鲁人,设法从一烧锅里弄了些酒糟带回来,在鲁国开了家酒店,把酒糟浸泡在鲁国自己做的一种很不好吃的酒里,然后称说此酒是中山风味。

  酒店开张,慕名而来的人很多。品尝后都说是地道的中山风味。有几个原先品过中山酒的人也说与原先喝过的没两样。酒店越开越兴旺,天天座无虚*。

  一天,中山国那个烧锅的酿酒师傅恰巧来到鲁国,闻名也来品尝,刚呷了一口,便吐出来了,苦笑着大声说:“和我们烧锅的光糟水一个味,也来混充中山酒。”客人知道受骗,哄散而去。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菁华9篇)(扩展5)

——*古代寓言故事 (菁华5篇)

*古代寓言故事1

  在一个非常古老的年代,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里的小溪旁,有一棵粗壮的大树,这棵大树已有几亿年的历史了,但到现在都没有倒下,于是这棵树就有了心灵,变成一棵愿望树,它能感应到动物们所有的愿望,并且帮助善良的人实现愿望。可是森林里的动物都不知道这棵树具有超能力,它们一直以为这只是一棵普通的树。

  在森林里的柳树上住着一只丑陋的小鸟。但是,它非常善良,因为它长的丑,所以没有朋友。百合花上,住着一只美丽的蝴蝶,但这只蝴蝶因为爱美,所以总是歧视别人,瞧不起别人。在池塘里有一片荷叶,这片荷叶的叶子绿的似碧玉,但比碧玉要光滑,它绿的似草坪,但比草坪要鲜嫩,荷叶听到人们的赞扬,就傲慢起来。于是蝴蝶和荷叶就每天和伙伴针对小鸟。每当蝴蝶遇到小鸟的时候,小鸟路过池塘的时候,它们总得说:“真难看!真难看!从没见过这么难看的鸟,快离我远一点。”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鸟走在草地上,突然发现蝴蝶昏倒在草地上,非常着急,它连忙飞回家,提着水桶去小河里打水,然后又来到草地上,把水扑在了蝴蝶身上,这时,蝴蝶立刻就醒了,它醒后,看见是小鸟,连忙起来,离它远远的,大声说:“走开,走开,丑八怪,不要把我那美丽的翅膀弄脏了。”小鸟听到这句话,心里伤心极了,于是,它叹着气离开了。这时小鸟又来到了池塘边,看见一个小孩子要把荷叶摘下来,又看看荷叶害怕的表情,心里想:“要是那个小孩子把它摘下来,那荷叶不就没有生命了吗?不行,我得救它。”于是,它立刻飞过去,战在那个小孩子的头上,用爪子紧紧的抓住小孩子的头发,小孩子想把它赶走,可是甩也甩不掉,小孩子连忙跑回家去。这时,小鸟又从小孩子头上飞了下来,荷叶发现是鸟儿,尖叫着说:“快滚开,快滚开,别把我的裙子给弄得皱巴巴的。:小鸟听了,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一年一度的选美比赛又要开始了,动物们听到了,纷纷前来报名,蝴蝶和荷叶也来报名了。小鸟也想参加选美比赛,可是它丑的实在没法见人了,它多么希望自己变得漂亮,去参加选美比赛。愿望树听到了小鸟的愿望,于是就实现了它的愿望,小鸟想照照湖面,看看自己有多丑,这时从镜子里居然出现了一只身穿花裙的小鸟,它惊呆了,傻傻地站在那,它惊讶地说:“这````````````这是我吗?”小鸟越看越高兴。它立刻去报名选美比赛,结果得了第一名,蝴蝶气的慢慢变老,荷叶伤心的心都要碎了。

  小鸟兴奋的来到小溪旁,这时,愿望树终于开口了,“嗨,你好小鸟,我是愿望树,其实外表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里美,如果你心地善良,你的心灵最美的,希望你能继续帮助别人。

  是啊,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实现愿望。

*古代寓言故事2

  暑假,我读了《*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这本书是由许多寓言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虽然短小、简单易懂,但是每一个故事里面都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回味无穷。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不龟手药”告诉我们:一个东西用处的大小,不是绝对的,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所以要注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邯郸学步”告诉我们:别人的长处是应该学*,但不能盲目地学*,要目标明确,根据需要,有选择去学,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丧失了自我。还有“愚公移山”让我想到了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成功一定是属于自强不息的人。

  我喜欢这本书,它教给了我许多人生道理和生活启迪。它是我的良师益友。

*古代寓言故事3

  话说玉帝下懿旨,要招募十二生肖大使做为人间的属相。这不,生长在懵海的龙帝和生长在懂山的虎怪还有花果山的猴荻都获知了消息,正准备起程赶往天庭呢。

  龙帝想反正我只要坐我的祥云骑去,先把它好好喂饱睡好再说。这祥云骑可是龙帝的祖传宝贝呢,只要坐上去,可谓万事无忧,不出半刻钟就会达到目的地,可且安全可靠。由于这头祥云骑是龙帝的'爷爷骑过的,年龄也大了,身子骨也不行了,龙帝打算坐完这躺就让它退休怡享晚年,自己再煅炼下一只祥云骑,这练出一只来可不容易哟,不仅要世间罕见的四大珍宝,还要在深海练上三年的时间,所以懵山的历代龙主人都是小心使用,不敢半点损坏。

  这猴荻是花果山第十代主人了,正想大干一番呢,一听到玉帝招属相的消息,马上召集群猴商量怎么去天庭。手下猴将们提了许多建议,有的提议借牛山的神梯去,有的建议借邻山寿翁的仙鹿去。最后一只老猴开腔了:“我看呀,你们的建议都没用,你们想玉帝这是公开招属相,哪家哪山不想争先啊,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后天就是佛祖来咱们桃花庵诵经的日子,不如坐佛祖的神棍去,又快又方便。”这位老猴说的佛祖不是别人正是花果山的开山鼻祖孙悟空,孙悟空自从跟唐僧西天取经回来后就被封为斗战圣佛,如今在东方无量山坐法念经,每月的初十他都要来花果山给他的后人们传授经法。老猴说的神棍正是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借来如意金箍棒。

  猴荻一想,这主意不错,一来不用去麻烦别人,二来还可以从佛祖那学点腾云驾雾的本领,“好,就这样,等后天佛祖来了咱们请他帮忙。”说完,露出舌头扮个鬼脸大叫一声:“孩儿们,摘果子去吧。”于是群猴跟着他后面,向着花果山最高峰望天峰跑去。

  懂山的虎怪也得到了消息,立即召集手下熊臣相和豹将军来商量如何赶往天庭拿下一个属相。豹将军刚从外面掠食回来,身上血迹未干,争着两只大眼说:“大哥,这可是好事啊,能拿下一个属相,对咱们懂山来说就光宗耀祖了。”“三弟,说是这样说,可你们也知道自从咱先祖因抢吃唐僧肉犯下天规,我们这懂山也被玉帝贬为妖山,天庭这么高这么远,咱们的法宝都被收回去了,怎么去呢?”眼珠子在一边转个不停的熊臣相开口说:“大王,咱们虽没去天庭的法宝了,咱可以借别人的一用啊!”“噢,二弟,愿闻其详。”三只妖怪把头凑到一起,熊臣相叽哩呱啦的说了一通。说完之后,虎怪露出诡异的笑容,“此事要千万小心。”“是,大哥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说完熊臣相便退了出去。

  这两天可把龙帝忙坏了,为了给老迈的祥云骑找好吃的,龙帝亲自带领手下龙马来青竹山摘新鲜的竹笋。这祥云骑吃的竹笋可挑剔了,要那种早晨刚钻出地面而且晨露洒过的幼笋。为了采到这种幼笋,龙帝提早三天便来到山里,还临时搭了个休息的草棚,第一天,由于天下雨,幼笋没有长出来,第二天又由于长出来的幼笋没有受到晨露的浸洒而不行,还好到了第三天,起了雾夹着清晨的露水,龙帝总算摘到了合适的幼笋。高兴的龙帝带着这些幼笋回到懵海,刚走到宫门口,只见海龟管家急匆匆跑来报告:“王爷,不好了,刚才我去察看停玉厅的时候,发现老祥云骑不见!”“什么,怎么回事?”龙帝一听心急火燎地冲向关祥云骑的洞穴,果然发现除了祥云骑佩带的饰玉掉在地上,老祥不见了踪影。龙帝立刻命令龟臣相将东西南北四个宫门关闭,同时令龙马带领御龙军在龙宫各主要宫路进行盘查搜索。而一下午过去了,没有任何有关老祥的消息。

  初十这天,花果山好不热闹,因为群猴们按惯例要举行仪式欢迎他们的佛祖孙悟空来传法诵经。整个花果山花旗飘展,彩带飞扬,鲜桃美酒数不胜数,猴子们整齐的排成几列站在桃花庵门前等着圣佛的到来。猴荻今天格外精神,穿着当年孙悟空穿的官服,神情严肃的站在群猴前,因为按照惯例,孙悟空会从东北方向坐莆苇云而来,然后停在桃花痷的上空徐徐降下,开始传法诵经。可今天,孙悟空直接从天降到猴荻面前,还未等猴荻张口,孙悟空便说:“荻孙,我已知道玉帝招属相的事,此事甚好,如果成功对我花果山将是很好的事情,但万事必须身践亲行才可,就像祖当年去西天取经一样,不经一番苦难不成正果。”“是,佛祖,孩儿明白,只是孩儿功力微簿,连上天庭的本事都没有,只望借佛祖当年的神棍一用,助孩儿成功。”“神棍可以借给你,只是现在不在我处,当年成佛之后,我便将它归还龙宫,你可去懵海问一下龙帝。”“是,多谢佛祖。”猴荻高兴地答道。 鬼故事

  听完佛祖诵经后,猴荻直奔懵海龙宫,在受到龙帝的隆重欢迎后,猴荻开门见山的说:“不满龙兄,我这次是来借回一件宝贝的。”“噢,花果山奇珍异宝数不胜数,猴弟还要向我借吗?”“龙兄有所不知,此件宝贝是我佛祖孙大圣当年从宝地所借而后又归还的。”“你是说定海神针——如果金箍棒吧!”“正是,只借一用便归还。”“当年我先祖已将此宝锁进深海炼丹房中,并规定除非紧要情况不得再外借。”“龙兄,你就念在当年我家佛佛祖与先祖白龙马的交情上借小弟一用,确有急事。”“好吧,那我带猴弟下深海去看看吧。”一阵玄耀的水波之后,猴荻随着龙帝来到深海炼丹房,就在门口却发现守门的卫士已经昏死过去,两人迅速上前察看,发现他中了摄魂散了,摄魂散是妖界常用一种毒药,闻着香,可能让人轻则迷,重则睡死。再进丹房察看,发现神棍早已不见了。“怪了,刚刚我处丢了坐骑祥云骑,这会连神针也丢了。“龙兄,怎么回事?”于是龙帝将这天发生的怪事原原本本地说给了猴荻听,猴荻听完后分析首:“龙兄,这事很蹊跷,你想你的祥云骑和我的神棍都是用来做什么的?”“是啊,咱们不都是用来去天庭争属相的吗?”“对,肯定跟这有关,我想定是这妖乘你处防守松懈,使用障眼法,用摄魂香迷到守卫牵走祥云骑盗走神棍。”“这会是谁呢?”“这使用摄魂香这种*招数的在这龙宫附*的还会有谁?”“你是说懂山的虎熊豹吗?”“肯定是他们,不信咱们现在就去懂山看看。”“哼,没想到他们这么欺人太甚,*时你来偷个虾摸个鱼的,我都可原谅,这会倒好欺到我龙宫来了。不行,我要去削*了这懂山,龙马,立即召集御龙军全副武装,把懂山给我围起来。”“是”龙马将军应声而去。

  就在龙帝和猴荻率领大军赶到懂山脚下时,发现漫山遍野的兽军已做好了战斗准备,正中高耸的大城门上站着虎怪熊臣相和豹将军。“哈哈,你们才来呀,不好意思,我刚从天庭回来

  已经获得属相之位,我看你们赶紧回去想办法,不然来不及了。”“你个卑鄙小人,还我们宝贝来。”猴荻怒斥道。“宝贝你们是要不回了,我已经拿它们换掉了。”龙帝急了:“什么,你换哪去了?”“哈哈,你们现在两条路,要么留下来血战,要么赶快去牛魔山找牛魔王,看看你们的宝贝还在不在。”猴荻低声说:”龙兄,没办法,天庭的事要紧,这虎怪咱们下次收拾它。”龙帝无奈地点点头。”好吧,倘若你再骗我们,我定率军荡*你这妖山,哼!“龙帝说完命令军队撤回。

  就这样,虎怪耍阴谋获得了属相的位子,可是也只是排到了第三名,因为前二名被鼠神和牛王夺去了,至于怎么夺的那是另外的故事了。后来龙帝和猴荻找到牛魔王,要回宝贝,原来牛王因为喜欢奇珍异物的性格将自己的神梯跟祥云骑和神棍对换,原以为占到便宜,没想到换回来的都不会使用,只好将它们归还物主。并打算联合二人共同进剿兽王山。

  由于时间的延误,龙帝只拿到第五的位置,猴荻只拿到第九的位置,但他们成为了后两个小队的队长,成为玉帝十二生肖大使的得力干将,至于其它生肖大使是怎样获得属相位子的,那就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了。

*古代寓言故事4

  东汉时期,有个叫乌吉的农夫,种了一大块地甜瓜。到收获季节时,滚圆香甜的瓜招来了一伙贼。这伙贼非常狡猾,他们经常趁乌吉打盹的时候偷。

  乌吉实在没辙,就索性不去看瓜了。不光如此,他还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每天傍晚他都摘了几个顶大的甜瓜放在地头,等贼夜里来将它们拿走。从此,这伙贼偷瓜更方便了,连地都不要下的,拿一只大的麻袋将地头的大甜瓜直接装走就是了。

  村人都以为乌吉被偷怕了,你不防贼就罢了,也不能养贼啊?乌吉淡淡一笑,说:“你们都只看到一步棋啊,我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如果我不把瓜摘好放在地头,那些偷瓜贼就要自己下地摘,因为毕竟是偷窃,就必须争分夺秒,心理素质再好也会有一点手忙脚乱,这样他们不但偷了我的瓜,每一次还踩坏了不少瓜。现在我把瓜摘好放在地头,就减少了不少损失。”村人一听,顿时觉得乌吉的做法不仅不愚蠢可笑,反而充满了智慧。

  后来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乌吉“养贼”后不久,贼们不知道是碍于脸面,还是被乌吉的举动所触动,或者是领悟到什么,不再来偷瓜了。

  乌吉“养贼”看似无稽可笑,实则充满应变智慧。当我们对身边的丑恶行为实在无力改变时,也不妨运用乌吉的这种欲擒故纵的策略,将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古代寓言故事5

  北宋时,有个叫徐铉的人以博学多才闻名于世。

  一次,江南选派徐铉进京纳贡。按照惯例,朝廷要派一位陪同的押伴使。朝中众人都因没有徐铉的学问大,怕被他耻笑而不敢前往陪行,宰相也委实感到有些棘手,只得奏请宋太祖定夺。

  宋太祖深知徐铉的学问和为人,便传旨要求呈上一份不识字的殿侍名单。宋太祖看了一眼名单,用笔随便一点,说:“此人可以。”众大臣颇感惊讶,皇上怎么会派一个如此愚笨的人去陪同满腹经纶的徐铉呢?

  被点名的殿侍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被糊里糊涂地派到了江南。

  当这位殿侍陪伴徐铉上路后,从渡江开始,徐铉便妙语连珠、语惊四座,令同船的人叹服不已,惟独陪同他的这位殿侍默不作声,除了点头应是,其他的时候一言不发。

  徐铉好生奇怪,不知这人学问深浅,便饶有兴致地与他攀谈,卖弄自己的学问,满以为这样会使对方感到自惭形秽。

  谁知殿侍仍旧点头称是,既不发表意见,也不回答问题。

  这样一连几天,徐铉深感没趣,傲气渐失,只好乖乖地随殿侍来到京城。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菁华9篇)(扩展6)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菁华5篇)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1

  春秋时期,朝廷政令残酷,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老百姓生活极其贫困,有些人没有办法,只好举家逃离,到深山、老林、荒野、沼泽去住,那里虽同样缺吃少穿,可是“天高皇帝远”,官府管不着,兴许还能活下来。

  有一家人逃到泰山脚下,一家三代从早到晚,四处劳碌奔波,总算能勉强生活下来。

  这泰山周围,经常有野兽出没,这家人总是提心吊胆。一天,这家里的爷爷上山打柴遇上老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这家人十分悲伤,可是又无可奈何。过了一年,这家里的父亲上山采药,又一次命丧虎口。这家人的命运真是悲惨,剩下儿子和母亲相依为命。母子俩商量着是不是搬个地方呢?可是思来想去,实在是走投无路,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老虎的地方有苛政,同样没有活路,这里虽有老虎,但未必天天碰上,只要小心,还能侥幸活下来。于是母子俩依旧只有在这里艰难度日。

  又过了一年,儿子进山打猎,又被老虎吃掉,剩下这个母亲一天到晚坐在坟墓边痛哭。

  这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经过泰山脚下,看到正在坟墓边痛哭的这个母亲,哭声是那样的凄惨。孔子在车上坐不住了,他关切地站起来,让学生子路上前去打听,他在一旁仔细倾听。

  子路问:“听您哭得这样的悲伤,您一定有十分伤心的事,能说给我们听听吗?”

  这个母亲边哭边回答说:“我们是从别处逃到这里来的,住在这里好多年了。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去年,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里,如今,我儿子又被老虎吃了,还有什么比这更痛心的事呢?”说完又大哭起来。

  孔子在一旁忍不住问道:“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

  这个母亲忍住哭声说:“我们无路可走啊。这里虽有老虎,可是没有残暴的政令呀,这里有很多人家都和我们一样是躲避*才来的。”

  孔子听后,十分感慨。他对弟子们说:“学生们,你们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猛啊!”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使穷苦人走投无路,他们宁可生活在猛虎威胁的环境中,也不愿生活在*的统治下。

  故事唐朝的大臣羹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不料,右丞相张说(yue)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篡的本子,使用到现在*千年;再说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经书,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整理修订的本子呢?玄宗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但是元澹认为,本子应该改换一下。

  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释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释疑》是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先是客人问:《礼记》这部经典著作,戴圣编篡、郑玄加注的本子与魏征修订的本子相比,究竟哪个好?”主人口答说:“戴圣编篡的本子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人的修订、注解、互相矛盾之处很多,魏征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而重新整理,谁会想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会反对!”,客人听后点点头,说:“是啊,就像下棋一样,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2

  1、《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2、《渑池相会》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第二年,赵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秦借口赵不跟它联合攻齐,派兵攻下赵的两座城池。赵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赵,攻下石城(约当今河南林县西南)。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攻赵,取光狼城(约当今山西高*县西),斩杀赵国三万人。秦在对赵进行军事威胁的同时,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赵国屈服。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赵王在西河外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地方作友好会见。赵王畏惧秦国,想要辞谢不去。廉颇、蔺相如两人商量之后对赵王说:“大王不去赴会,显得我们赵国软弱、胆怯。”于是赵王决定去和秦王相会,带蔺相如同行。廉颇送到国境上,与赵王诀别时约定说:“大王出发之后,估计来回路程及会见的礼节完毕,前后不过三十天。要是过了三十天还没有回来,就请让我们立太子为王,用以断绝秦国扣留您作为要挟的念头。”赵王答应了。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相会。*上,秦王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对赵王说:“我听说您喜欢弹瑟,请弹一曲给我听听。”赵王就在筵*上弹了一曲。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现在我奉献盆缶,请秦王敲敲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肯答应。蔺相如捧着盆缶上前,跪着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说:“我跟大王的距离不满五步,大王要是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可要把颈上的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卫们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起眼睛,大声呵斥他们,吓得那些人直向后退。秦王很不高兴,只得勉强在缶上敲了一下。蔺相如回头叫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群臣说:“请赵王送十五座城给秦王作为献礼。”蔺相如也说:“请秦王把国都咸阳送给赵王作为献礼。”直到酒筵完毕,秦始终不能占赵的上风。赵国调集了大军提防秦国进犯,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3、《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以后,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4、《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因为我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5、《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3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就武艺高强,很有心计,远*闻名。当时大名士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这个年轻人,对他非常欣赏,认定他是难得的奇才,很想与他结交,于是便多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亲,并向他的母亲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这让太史慈的母亲非常感动。

  当时还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风起云涌,孔融为防侵扰,出兵屯驻都昌这个地方,结果被黄巾军管亥包围,情势十分危急。正好太史慈由辽东回家,母亲便命他去救助孔融。她说:“你和孔融并不认识,但是他在你走后,派人非常周到地照顾我的生活。今天他被敌军围困,你应该赶紧去救他啊!”

  太史慈赶到都昌城下,趁夜间找机会进入城内,拜见孔融。孔融便派太史慈去找刘备搬救兵。太史慈来到*原,对刘备说:“我与孔融非亲非故,但都是讲道德仁义的人。今管亥乱,孔融被围,危在旦夕。您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因此孔融让我冒着生命危险突出重围向您求救。”刘备闻言,恭敬地回答:“孔融知道这人世间有我刘备这个人吗?太看得起我了。”刘备于是立即调遣精兵三千跟随太史慈驰救都昌,黄巾军听说有救兵前来,便四散而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现实就是这样,只有那些乐于帮助他人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4

  危在旦夕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就武艺高强,很有心计,远*闻名。当时大名士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这个年轻人,对他非常欣赏,认定他是难得的奇才,很想与他结交,于是便多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亲,并向他的母亲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这让太史慈的母亲非常感动。

  当时还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风起云涌,孔融为防侵扰,出兵屯驻都昌这个地方,结果被黄巾军管亥包围,情势十分危急。正好太史慈由辽东回家,母亲便命他去救助孔融。她说:“你和孔融并不认识,但是他在你走后,派人非常周到地照顾我的生活。今天他被敌军围困,你应该赶紧去救他啊!”

  太史慈赶到都昌城下,趁夜间找机会进入城内,拜见孔融。孔融便派太史慈去找刘备搬救兵。太史慈来到*原,对刘备说:“我与孔融非亲非故,但都是讲道德仁义的人。今管亥乱,孔融被围,危在旦夕。您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因此孔融让我冒着生命危险突出重围向您求救。”刘备闻言,恭敬地回答:“孔融知道这人世间有我刘备这个人吗?太看得起我了。”刘备于是立即调遣精兵三千跟随太史慈驰救都昌,黄巾军听说有救兵前来,便四散而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现实就是这样,只有那些乐于帮助他人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5

  越西地方有个男子,独自一个人过活。他用芦苇和茅草盖起了小屋住在里面,又开垦了一小块荒地,用自己的双手种了些庄稼,打下粮食来养活自己。时间久了以后,豆子、稻谷、盐和奶酪等东西都可以自给自足了,不用依赖任何人。他每天下地耕作,闲的时候就出去走走,过得倒也逍遥自在。

  可是有一件事却让他发愁,那就是老鼠成灾。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一帮老鼠,日子不长便成倍成倍地增长。白天,它们成群结队地在屋里跑来跑去,在房梁间上窜下跳地吱吱乱叫,打坏了不少东西。到了夜里,老鼠闹腾得更欢了,它们钻进食橱、跳上桌子、跑进箱子里,见东西就咬,咬破了好些衣服和器具,偷吃了东西不算,还把吃不完的拖回洞里去慢慢享用。这“咔嚓咔嚓”地一闹常常就是一整夜,吵得这个男子觉也睡不好,白天下地都没有精神。他想了好多办法来治鼠,用药啦,下夹子啦,都试遍了,可就是没有一个特别有效的法子。这位男子对老鼠越来越烦,火气越来越大,苦恼极了。

  有一天,这个男子喝醉了酒,困得要命。他踉踉跄跄地回家来,打算好好睡上一觉。可是他的头刚刚挨上枕头,就听见老鼠“吱吱”的叫声。他实在困了,不想和老鼠计较,就用被子包上头,翻个身继续睡。可老鼠却不肯轻易罢休,竟钻进被子里张嘴啃起来。这男子用力拍了几下被子,指望把老鼠赶跑再睡。果然安静了一会儿,可他忽然闻到一股叫人恶心的腥臊味,一摸枕边,竟然是一堆鼠尿!被老鼠这么变着法子一折腾,他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一股怒气直冲头顶。借着酒劲,他翻身下床,取了火把四处烧老鼠,房子原本是茅草盖的,一点就着,火势迅速蔓延开来。老鼠被烧得四处奔跑。火越烧越大,老鼠终于全给烧死了,可屋子也同时被烧毁了。第二天,这男子酒醒后,才发现什么都没有了。他茫茫然无家可归,后悔也来不及了。

  焚庐灭鼠的故事提醒人们,遇事一定要冷静分析,想个周全的法子去解决。若凭一时的冲动蛮干,只会得不偿失。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