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优选【5】篇

首页 / 语文教案 / |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课文二、三自然段,通过品读,感受作者文笔的优美。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文字,感受作者的文笔,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庐山云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

  1、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美。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尽情地讴歌,尽情地抒写,千古佳句流传至今,你知道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这首诗(《题西林壁》)正是赞美了世界名山庐山的绮丽风景。你知道庐山吗?

  3、 是啊,这正是号称“匡庐秀甲天下”的庐山,由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天下奇观——庐山云雾(.课件显示课题)请读课题,再读,有云雾的感觉。

  正所谓瞬息万变万万变,胜似梦境之迷离。就让我们吟着大诗人苏轼的诗迈步于庐山的云雾里,做一回神仙吧。(欣赏庐山云雾的风光片)

  4、 说说你此刻的感觉吧!

  二、通读课文

  1、 想看看描写它们的文字吗?打开课本读读课文,喜欢它,就用心把它读通。

  2、 喜欢这篇课文吗?能读通它吗?

  3、 请你再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说说那些是你喜欢的段落。

  4、 把你喜欢的段落细细地反复地读读,把你的喜爱之情读进去。

  5、 读一段好文字能让人心情愉快,而快乐是需要传递的。你再来品读你喜欢的段落,然后想办法让你的伙伴也来喜欢它。

  三、(根据学生意见)学*第三段

  1指名学生说说喜欢的段落和理由。

  (1)写了来时去时浓时稀时的情景。作者的观察仔细,用词准确,一段美文浑然天成,让我们更加迷恋庐山的万种风情。(这个句子个别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看着录象配音读。)

  2、用了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富有韵味,读来口齿生香。

  3、音乐能让朗读更加灵动飘逸。(配乐读)

  4、庐山云雾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之下更加多姿多彩,的确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啊(读总起句)

  6、 连起来读这一段。

  四、学*第四段

  1、 雾多、时间长,总让人感觉如在人间仙境中。

  2、 时而……时而,变幻莫测的庐山,正如一位仙女,犹抱琵琶半遮面,读出这种感觉。作者仅用“时而”两个分句就已写尽它的神韵。山与雾浑然一体,难分彼此。

  3、 至此,我们忍不住还要感叹——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4、 我们把两段连起来读,配乐读。

  五、小结说幻想:

  作者的那支笔真神奇呀,庐山云雾真是千姿百态。还有待我们再去读去品,去欣赏,去融入其中。望着美丽的庐山云雾,你能说出心中的无限遐想吗?

  六、课外延伸

  多么浪漫美好的愿望啊,那么你可以点击这些网址(提供几个网址),神游庐山,一览祖国好风景。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2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秀丽”和“流连忘返”造句。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课题:庐山的云雾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思考题。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纠正字音。

  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并说说每段讲了什么?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四、教学生字新词

  注意下列字的字形

  幻添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听写生字

  秀丽尤其缠绕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二、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意词的方法)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

  第二句:理解“尤其”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启发想象,引读。

  3、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4、小结:

  三、学*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用~~~画出。

  2、齐读,说说这段是围绕庐山云雾的哪个特点来写的?(千姿百态)

  3、轻声读一读,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5、师生共读课文。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引导背诵。

  7、小结:围绕中心句写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8、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练*背诵课文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背、议,了解作者怎样写清庐山云雾特点的。)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课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

  多

  10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成因,了解有关云雾的知识。

  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

  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准确、形象的语言。

  【教学难点】庐山云雾形成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放映幻灯,欣赏庐山的优美风景,导入新课:

  庐山是我国也是世界级名山之一,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小学时我们就学过一首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信同学们一定还能熟练地背诵出来。庐山不仅有喷雪如雷的银泉飞瀑,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还有俊奇巧妙的园林建筑,而它最吸引人的还是那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庐山的云雾像苍茫的海,像薄薄的纱,把庐山装点得虚无缥缈,如人间仙境。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不但可以带你领略庐山云雾的奇妙美丽,而且向你揭示了庐山云雾形成的原因。相信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师生共同探究课文:

  ㈠ 初读课文,了解庐山云雾的奇妙美丽,品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① 找出描绘庐山及庐山云雾的语段:

  庐山:*地拔起、雄伟壮丽、高耸入云、重峦叠嶂、雄奇挺秀;

  庐山云雾:红绿相间、绚丽夺目、隐没于一片云海之中,云雾飘荡、飘然而过、一股云流、一泻千米,倾注到深谷中……

  ② 找出使用的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也有像波涛起伏的连屏;山峰如翡翠,屋顶似珊瑚;浓云如烟雾;淡云似的薄纱;好像一条瀑布……

  使用比喻的修辞,使对庐山及庐山云雾的描述更形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③ 朗读苏轼赞美庐山的诗,思考:

  为何“不识庐山真面目?”

  原因有二:一是庐山山势险峻,层出不穷;

  二是由于庐山在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日子里都被云雾掩蔽。

  ㈡再读课文,梳理有关庐山云雾的科学知识:

  ① 一般云雾的成因:

  是由低层大气里的水汽凝结而成的。

  ② 雾的种类:

  暖雾、冷雾、冰雾。

  ③ 一般山区云雾多的原因:

  山下气温比山上高,往山坡上升的空气湿度很快饱和,多余的水汽就凝结在灰尘上形成了雾。

  ④ 一般云雾的危害:

  阻碍废气的排散,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交通安全。

  ⑤ 除雾的方法:

  撒播干冰,喷洒液态丙烷,使用喷气引擎,播撒氯化钙。

  ㈢三读课文,找出文中使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① 列数字:

  每年*均雾天是一百九十五天,尤其以5月份雾天最多,*均有二十一天。

  用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庐山雾多的特点。

  ② 下定义:

  气温高于零摄氏度的叫做暖雾,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的叫做冰雾。

  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了暖雾和冷雾的本质特征。

  ③ 分类别:

  把雾分成暖雾、冷雾两种,条理清晰。

  ④ 举例子:

  比如城市的工厂区也往往多雾,在没有风的天气里,城市里的雾常常经久地弥漫在空中,市工厂排出的废气由于雾的阻碍,散布在低层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具体地说明了雾的危害。

  ㈣四读课文,看文章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衔接过渡的:

  找出文中设问的句子,思考其作用:

  ① 庐山为什么多雾?庐山的云雾又为什么那样变化莫测、景色迷离呢?

  ② 一般山区雾都比较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 云雾既然能给游览胜地增添优美的景色,为什么还要进行驱散云雾的研究呢?

  这些设问句都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三、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课文主要介绍了庐山云雾的神姿仙态和它的成因,简单介绍了一般云雾的种类、危害、除雾的方法,把描写景物和说明事理有机结合,语言形象而准确。大自然真是一本值得认真品读的大书,既有如画的风景给我们美的享受,又有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四、作业:

  在我们北方,冬天常常会出现大雾天气,根据你*实的经验积累,用一段话把你见到的情景和自己的联想写下来,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准确性。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那你都去过哪里?

  生:我去过……

  2、你觉得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美不胜收、风景如画、山清水秀)

  3、说到旅游,谢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它就是(点击)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边的(庐山)板书(庐加拼音)。

  4、指名读。(两名)。“庐”是我们要学*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广加一个户。

  师:庐半包围结构,广字旁的撇要写的长一点。(师描广字)。

  一、初读课文,学*生字词语

  (一)第一自然段

  1、庐山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那它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读一读关于庐山的这段介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

  生自读。

  2、师: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还有(云雾)。

  (1)师:谁能来读准这些词语?指名读。评价:字音准确,声音响亮。谁再来试一试?

  (2)瀑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三点水加暴。

  师:从山壁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我们就叫瀑布,所以瀑是三点水旁,那它右边的暴,特别难写,谁来说一说暴怎样写?

  生:暴这样写:竖提、点、提、撇、点。

  师: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瀑。齐书空。

  (3)师:在庐山的这些景物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云雾。

  师:(板书:的云雾)文中说这是怎样的云雾?(变幻无常)。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指名两名。

  师:幻生字怎样记住它?

  生:幺部加横折钩

  师:你能为幻找一找词语朋友么:

  生:幻想、梦幻

  师: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这就叫(生:变幻无常)

  师: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受。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指名两个,齐读。

  师:读准了这些词语,你会把这段话读得更通顺。自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

  庐山峰奇山秀,瀑布文明中外,但最神奇的还是(生:庐山的云雾)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这庐山的云雾,去感受她的神奇魅力。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5

  教学

  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重点

  难点

  1.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2庐山的云雾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句导读: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总说庐山云雾变幻无常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在山上游览,似①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了什么?]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②庐山云雾整体给你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③这句话在本段起什么作用?]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④这段话连用了四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什么?]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②。[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特点,是本段的总起句。]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③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动态之美,变化莫测。][⑤本段中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的特点。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④。[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本课的总结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和流连。

  知识点详解:?

  ①似:在本文中“似乎”读“sì”,还有一个读音是“shì”,组词为“似的”

  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庐山之高。

  ②从“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这些词语,感到庐山云雾飘忽不定的神秘感。

  ③“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是全段的总起句,下面的内容是分说,具体展开说明这个意思。

  ④下面的句子连用四个比喻句,把“笼罩山头的云雾”,比喻成“白色绒帽”,把“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比喻成“一条条玉带”,把“山谷的云雾”比喻成“大海”,把“遮挡山峰的云雾”比喻成“巨大的天幕”。这些比喻表现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的特点。

  ②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发生很多的变化。

  ③缕:读“lǚ”.

  ⑤从“刚刚、转眼间、明明、又”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④流连忘返:比喻喜欢、迷醉某种事物而不愿或忘记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

  3.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课件

  一、简介导入

  1.有这样一座山,它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四季风景如画,是世界级名山。历代的文人墨客歌颂她;电视纪录片中宣传她;甚至我们中的一些人还游览过她。它就是——庐山。板书:庐山指导书写“庐”,指名读。

  2.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她什么样儿呢?

  出示: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

  请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其中生字“瀑”和“幻”是我们要学*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瀑:水从高山陡直地流下,远看好像一匹挂着的布,这就是瀑布。所以瀑是三点水旁,那它右边的暴,写时要注意它的笔顺。师范写。把你的小手心借给你的同桌,看看他写得对不对。

  幻:生说记法。可以组什么词?“变幻无常”就是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

  3.渡:读着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庐山景色中最独特的是——(“更”中体会)补全板书,指名读。想不想先睹为快?【欣赏云雾图片】此刻,你想说—

  二、初读课文

  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向我们描绘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出示:

  1.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对照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自由读文。

  三、检查预*

  1.要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首先要到他的家乡江西,只要你通过了这三关就可以顺利到达了。

  第一关:生字

  幻览漫姿态笼罩绕茫

  幽瀑驾绒缠遮瞬缕泻蹄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舌音“姿”,翘舌音“绕、罩、绒、缠、遮、瞬”。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漫姿态笼茫瀑驾绒遮瞬泻蹄”。

  形*字比较:幼一幻晓一绕

  组词扩展:“游览浏览幽静缠绕一缕”

  (3)重点指导,指导书写

  “罩”,提醒学生“罒”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写得扁扁的。

  “幻”,右半部分不是“力”。

  “笼”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绕”右边不要多一点。

  第二关:词语

  溪流游览感觉笼罩瞬息万变

  缠绕遮挡天幕漂浮流连忘返

  第三关:成语积累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以生动有趣的设计,对学生的预*作了了解,又给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2.看来大家预*的不错,以上这些没能难道你们,大家再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段: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第二段: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第三段:庐山云雾的瞬息变化。

  第四段:庐山云雾令人流连忘返。

  四、学*第一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快跟随作者去一睹为快,瞧,庐山到了!

  2.放第一段文章录音

  3.看书中插图,文中都描写了图中的哪些景物?

  4.众多景物中,云雾印象最为深刻,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四周都是云雾,我们漫步山间,真的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5.感情朗读此段

  五、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学*《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预*,并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在小组的合作下解决生字的问题,读音、识记,书写,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不会的可以查字典。读通句子,了解自然段的意思,了解文章的脉络,理清顺序。为下一课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扫清了阅读的障碍。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 shān pù bù lǒng zhào biàn huàn wú qióng

  (庐山)(瀑布) (笼罩) (变幻莫测)

  sì hū màn bù tiān mù yì xiè qiān lǐ

  (似乎) (漫步) (天幕) (一泻千里)

  二、写出下列各字的部首。

  系( ))罩(罒)幻(幺)姿(女)

  二、多音字组词。

  sì (似乎) xì(关系)

  似系

  shì(似的) jì(系紧)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变幻无常)的云雾(神秘)的色彩

  (飘飘欲仙)的感觉(随风飘荡)的轻烟

  (云雾缭绕)的庐山(巨大)的天幕

  (四蹄生风)的白马(茫茫)的大海

  四、“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总起句)。然后,把云雾分别比喻成了(白绒帽)、(玉带)、(大海)和(天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件及课文插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庐山吗?(播放相应的图片资料)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的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尤其是因它的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想去看一看吗?让我们渐渐靠*……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靠*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2.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

  11.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好吗?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

  1.课文学完了,按照惯例,该布置课外作业了,今天呀,老师请你自己来布置作业,谁第一个来布置?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7)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总变幻无常

  庐山的云雾分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总——分

  总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景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在教学本课时,教师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在学法上,教师先带领孩子们一起学*第二自然段,然后归纳总结学*方法,最后让他们自学。相信孩子们对于总分结构段落的学*应该会掌握方法了。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千(姿)(百)态

  千(方)百(计)千(奇)百(怪)

  二、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似乎一(好像)刚刚一(刚才)瞬息万变一(变化多端)

  1.庐山

  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庐。地处江西省庐山市境内,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共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庐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关于庐山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庐山张继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孟浩然

  挂*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日暮空闻钟。

  庐山独夜元稹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3.总分结构

  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把事物特点写得非常具体。本文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

  由此可以看出:要把事物写具体,同学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细心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写一种花,你首先看到的是它的颜色和形状,这时就想象一下:它的颜色怎么样?形状像什么?然后再走*去闻一闻它的气味,这样写出来,文章就比较生动了,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优选【5】篇扩展阅读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优选【5】篇(扩展1)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1

  一、说教材:

  (一)单元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和《庐山的云雾》。这些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令国人引以为豪。如果让我给这个单元定个主题,我想应该是“祖国山河赞”。(加入各课侧重点。)

  (二)文本解读:

  《庐山的云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这篇散文紧紧扣住“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两个关键词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庐山云雾图。全文层次分明,总-分-总的叙述方式适合刚刚接触*作不久的三年级学生掌握。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自然段通过庐山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和遮挡山峰的云雾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庐山云雾写得十分形象、美丽。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又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致。前“领”后“述”的写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这两个自然段就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即“总-分”结构。它们是课文的重点段,也是学生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和*作训练的重要凭据。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流连忘返”一词,表达了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文章情景交融,文质兼美。

  二、说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仿写。

  4. 用“流连忘返”练*说话。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比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这也是重点中的难点;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

  四、说教法、学法

  篇:“导学-自学”。第二、三两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相同,都是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这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半学期要掌握的重要的构段方式。因此,我采用从扶到放、学法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段:读悟结合,“读-划-品-读”,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具体方法:对学生陌生的和词句进行点评,理解意思;学生不了解庐山云雾到底是怎样的,因此借助音、像,对抽象的文字进行直观感受,领略庐山云雾的“形态美”和“动态美”;根据学生爱动的特点,请学生作画,加深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想象,拓宽文本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配乐读词造氛围。

  1.认读《练*1》的8个词语,说说由这些词你想到了什么?这样设计一是为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回忆,配上音乐营造气氛;二是为课后写话提供相应词语。

  (二)引读课文回顾美。

  在第一课时理解的基础上,用引读的方式回顾第一自然段。具体设计:景色秀丽的庐山,有——,有——,有——,有——,那——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

  (三)“形态美”中悟学法。

  1.分三次读。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用“——”画出来。找出中心词,用“.”标出,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

  (2)再读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我把内容排列出来,关键词加上点。先点明“总分”结构写法。接着组织讨论: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练*词语运用(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然后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一个问题引出比喻。再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处比喻好在哪里,请学生到黑板上画白色绒帽和一条条玉带。(学生在画的时候,就要对云雾有充分的想象。其他看的学生也会把画出来的云雾与自己想象中的云雾进行对照,这样印象会比较深。其它两处利用“凤凰语文”资源库中丰富的图片来加深直观感受。)

  (3)相机逐句指导有感情朗读,再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内化积累。

  2.回顾此段学*,小结方法:读——划——品——读。

  (四)“动态美”中用学法。

  1.运用以上学*方法自主学*第三自然段。

  2.检查自学的情况,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要点:

  (1)找准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2)讨论: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

  抓住关键词: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说,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3)用朗读的方法检查学生对“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的想象是否到位。

  3. 利用文中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

  4.利用资源库中的视频短片来帮助理解并加深印象,深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5. 背诵。

  (五)创设情境露真情。

  情境1:我们这里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 请给外地游客介绍一下。

  情境2:我国的名胜数不胜数,你还去过哪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分层创设情境,给不同经历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练*用“流连忘返”说话。

  配乐朗读全文。

  (六)课后练写固方法。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的写法,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层次明,结构清,主要讲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

  【附:板书】

  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 令人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教案:

  教材分析:

  (一)单元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和《庐山的云雾》。这些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令国人引以为豪。如果让我给这个单元定个主题,我想应该是“祖国山河赞”。

  (二)文本解读:

  《庐山的云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这篇散文紧紧扣住“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两个关键词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庐山云雾图。全文层次分明,总-分-总的叙述方式适合刚刚接触*作不久的三年级学生掌握。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自然段通过庐山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和遮挡山峰的云雾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庐山云雾写得十分形象、美丽。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又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致。前“领”后“述”的写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这两个自然段就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即“总-分”结构。它们是课文的重点段,也是学生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和*作训练的重要凭据。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流连忘返”一词,表达了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文章情景交融,文质兼美。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学*“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仿写。

  4. 用“流连忘返”练*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这也是重点中的难点;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过程:

  一、配乐读词造氛围。

  1.认读课后练*中的8个词语。

  (1)指名读正确。(2)齐读。(3)由这些词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一是为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回忆,配上音乐营造气氛;二是为课后写话提供相应词语。】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再去好好欣赏庐山的云雾。

  2.板书课题:3.庐山的云雾,齐读课题。

  二、引读课文回顾美。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有——,有——,有——,那——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像——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理解的基础上,用引读的方式回顾第一自然段,回顾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

  过渡:确实,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美丽而神奇。欣赏这样的美景,

  我们不仅要用眼睛,更要用心去感受。

  三、“形态美”中学构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找找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交流中心句。从这一段,哪个词特别能表现庐山的云雾的特点?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读句子。

  3.再读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1)边交流边把内容排列出来,在表示位置的词语下划线。再点明“总分”结构写法。

  (2)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①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比喻好在哪里。

  瞧这山头,现在是有模有样啦!看它戴着“白色绒帽”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美丽、可爱、暖和、神奇等)适时理解“笼罩”。

  ② 看图加深感受。

  ③ 读出学生自己理解的感觉。

  ④ 点回中心句:这处恰当的比喻,让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庐山云雾的姿态。庐山的云雾还会有什么姿态呢?

  4.抓住 “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词语,运用图文结合,展开想象的方法感受其它几处比喻的精到。

  指名读一读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它的样子吗?给你什么感觉呢?看看图,是这样吗?再读句子。

  5.背诵。

  (1)自己边想画面边填: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就像是戴在——;那些缠绕在——,又像是系在——。云雾弥漫——,它是——;云雾遮挡——,它又是——。

  (2)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6.回顾此段学*,师生共同小结方法:读——划——品——读。

  【设计意图:对学生陌生的和词句进行点评,理解意思;学生不了解庐山云雾到底是怎样的,因此借助音、像,对抽象的文字进行直观感受,领略庐山云雾的“姿态美”。读悟结合,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从学*过程中提炼学*方法,为下段的自学提供“扶手”。】

  四、“动态美”中促想象。

  1.运用以上学*方法自主学*第三自然段。

  2.检查自学的情况,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要点:

  (1)找准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2)讨论:庐山的云雾变化很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找关键词: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②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说,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③读好关键词,读出变化之快。

  (3)讨论:庐山的云雾变化很多,你又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找出云雾由什么变成什么?

  ②用朗读的方法检查学生对“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的想象是否到位。

  3. 利用资源库中的视频短片来帮助理解并加深印象,深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叙述: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神秘的色彩。看,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过渡: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4. 利用文中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

  (1)学生说自己的想象。(要注意开阔学生思维,使想象丰富起来。)

  (2)出示说话训练的句式: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3)学生写话、交流。

  五、创设情境露真情。

  练*用“流连忘返”说话:

  情境1:我们这里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 请给外地游客介绍一下。

  情境2:我国的名胜数不胜数,你还去过哪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配乐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分层创设情境,给不同经历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引导学生找到合理的、能吸引人的内容,说规范的句。】

  六、课后练写固方法。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的写法,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例:

  河边的小树林生机勃勃。……

  公园里的菊花多姿多彩。……

  美丽的街灯令人眼花缭乱。……

  *作要求:

  1.可以选择提供的内容写,也可自己另外定。

  2.用上“总-分”的构段方式。

  3.展开合理想象,用上“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 令人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教学反思:

  这课教什么?怎样教?

  如何使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使学生获益更多是老师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教学的一个关键话题。在进课堂之前,教师总是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要教给学生什么?二是怎样教?即明确教学目标与制定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否恰当地使用方法,也是让目标落到实处的一个关键。

  目标一: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凭借《庐山的云雾》这个文本,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在读教材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条理特别清晰,第二、三两个重点段都是“总——分”结构尤为突出。而这一构段方式正是三年级学生要掌握的重点构段方式,教材的课后练*中也有设计相应的训练(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我便要在这堂课上教给学生第一个本领: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层递进训练。这篇文章最让我满意的是有两段同样的“总——分”构段,我可以先扶后放,逐步进行教学。围绕这点,我先指导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感悟构段方式。课上,我先请学生找中心句(总写)及句中的中心词;然后找通过哪些句子具体写(分写)的;接着点明“总——分”结构;再逐句品读,每品过一处分写,便点回中心句,强调总分;最后根据文本来总结此关系的构段方式。这样逐步明确“总”与“分”的关系,使学生在头脑里对此关系一清二楚。

  学过之后,便要巩固,于是师生共同总结上段学法,再请自学下段,再一次清晰这一构段方式。在巡视的时候,我很高兴地看到几乎所有学生都找出了“总写”的句子,学生还有滋有味地品读着句子。弄懂之后,便要运用。我利用文中的“……”,指导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课后再练*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这样从学到用,逐层深入,可以说学生学得明明白白,用得轻轻松松。

  不过,自己认为课后*题中的提示设计还不够理想,当时着急快要派用场了怎么就没招了,一时情急反而影响正常思维。上完之后静下来再想,倒不如列出例如“公园里的菊花多姿多彩。……”这类提示,反而更有启发性,学生也更容易着手。

  目标二: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

  此文中的比喻句可谓精彩纷呈,令人想象无限。迷茫的云雾在作者的笔下,竟活灵活现地成了不同的景物(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缕轻烟、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一座座冰山……)。从生活的到虚构的,从天上的到海上的,如此丰富的想象,着实让人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与瞬息万变。于是,凭借这点,我便要在这堂课上教给学生第二个本领:通过对文中描绘庐山云雾的比喻的品味,学会合理想象、使用比喻修辞。

  在达成这一目标的时候,主要方法之一是联系生活实际。其实,想象得再不着边际,也是离不开生活的,大凡想象之中东西都是生活的本原或再创造。文中的比喻有些跟学生生活很贴*,如“白色绒帽”,我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这处比喻的感受。有学生马上说感觉很“暖和”。这是多么生活化的感受!如果在现在这样的12月的季节里,给你一顶绒帽戴在头上,你一顶也会觉得暖和。有学生说感觉很“美丽”,确实,青山白雾,想来也美。也有学生说感觉很神奇的,这也不错,那么大的山戴着顶绒帽,能不神奇吗?学生的感受谈得多么真切。

  在指导利用文中的“……”写话时,我也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开始的几个学生说像小狗,像小鸟,像老虎等等。我一听,学生都想到动物了呀,于是我引导:庐山的云雾除了像这些“动物”,还会像什么?学生很聪明,马上就更大范围地想开去了,植物也出现了,房子也出现了,汽车也出现了,还有很多(这些都来自于生活)。学生思维开阔了,想象也就丰富起来了。所以说教材来自生活,教学也应来自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来教,学生容易接受,也能生发出精彩的思维碰撞。

  说到这处写话练*,在学生“写”的时候,我为学生提供了参照格式。(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这样不仅降低了写话的难度,(课堂上的写话训练目的一是要把想象到的用比喻句写下来,二是要尝试“总——分”构段,不宜太难。)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课后独立写话的时候有法可依。

  “总——分”构段方式和比喻修辞手法这两点是我在这堂课上特别要教给学生。在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中还设有其他些许目标,如背诵、用“流连忘返”说话等,其实也是在这两个主要目标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可以达到的。(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几乎是每篇课文的第二课时都会训练的。这类“大众”目标应该可以不要写进“教学目标”之中了吧?)

  另外,内容与方法的整合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在听课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如果一堂课的容量太多,就会处理不好细节,使训练流于形式而学生学得并不扎实。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我理了一下我设计的训练,就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于是,我将训练内容进行整合,将省略号的扩充练*之“说”改成了“写”,而将原本要“写”的形式移到了此处。这样一处理,将原设计中的两个“说”(还有一处是用“流连忘返”说话)改成了一“说”一“写”,并将写的要求明确化,也围绕了“总——分”这一重点展开。有机整合了修辞、构段于一处写话之中,让课堂精简了,训练也落到实处了。

  课文是教学的主要凭借,谨防步入教教材的误区。明白了要教什么,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可凭借的依据,使之成为学生学*的“扶手”。明白了怎样教,才可以将文本化为学生的内涵,使之成为课文与学生之间的可行“通道”。这关键是要为具体的目标寻找与之相应的具体方法(这方法也可能是一组方法),使两者相匹配。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2

  12庐山的云雾

  教学

  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重点

  难点1.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2庐山的云雾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句导读: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总说庐山云雾变幻无常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在山上游览,似①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了什么?]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②庐山云雾整体给你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③这句话在本段起什么作用?]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④这段话连用了四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什么?]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②。[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特点,是本段的总起句。]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③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动态之美,变化莫测。][⑤本段中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的特点。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④。[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本课的总结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和流连。

  知识点详解:?

  ①似:在本文中“似乎”读“sì”,还有一个读音是“shì”,组词为“似的”

  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庐山之高。

  ②从“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这些词语,感到庐山云雾飘忽不定的神秘感。

  ③“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是全段的总起句,下面的内容是分说,具体展开说明这个意思。

  ④下面的句子连用四个比喻句,把“笼罩山头的云雾”,比喻成“白色绒帽”,把“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比喻成“一条条玉带”,把“山谷的云雾”比喻成“大海”,把“遮挡山峰的云雾”比喻成“巨大的天幕”。这些比喻表现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的特点。

  ②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发生很多的变化。

  ③缕:读“lǚ”.

  ⑤从“刚刚、转眼间、明明、又”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④流连忘返:比喻喜欢、迷醉某种事物而不愿或忘记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

  3.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课件

  一、简介导入

  1.有这样一座山,它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四季风景如画,是世界级名山。历代的文人墨客歌颂她;电视纪录片中宣传她;甚至我们中的一些人还游览过她。它就是——庐山。板书:庐山指导书写“庐”,指名读。

  2.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她什么样儿呢?

  出示: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

  请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其中生字“瀑”和“幻”是我们要学*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瀑:水从高山陡直地流下,远看好像一匹挂着的布,这就是瀑布。所以瀑是三点水旁,那它右边的暴,写时要注意它的笔顺。师范写。把你的小手心借给你的同桌,看看他写得对不对。

  幻:生说记法。可以组什么词?“变幻无常”就是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

  3.渡:读着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庐山景色中最独特的是——(“更”中体会)补全板书,指名读。想不想先睹为快?【欣赏云雾图片】此刻,你想说—

  二、初读课文

  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向我们描绘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出示:

  1.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对照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自由读文。

  三、检查预*

  1.要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首先要到他的家乡江西,只要你通过了这三关就可以顺利到达了。

  第一关:生字

  幻览漫姿态笼罩绕茫

  幽瀑驾绒缠遮瞬缕泻蹄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舌音“姿”,翘舌音“绕、罩、绒、缠、遮、瞬”。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漫姿态笼茫瀑驾绒遮瞬泻蹄”。

  形*字比较:幼一幻晓一绕

  组词扩展:“游览浏览幽静缠绕一缕”

  (3)重点指导,指导书写

  “罩”,提醒学生“罒”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写得扁扁的。

  “幻”,右半部分不是“力”。

  “笼”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绕”右边不要多一点。

  第二关:词语

  溪流游览感觉笼罩瞬息万变

  缠绕遮挡天幕漂浮流连忘返

  第三关:成语积累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以生动有趣的设计,对学生的预*作了了解,又给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2.看来大家预*的不错,以上这些没能难道你们,大家再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段: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第二段: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第三段:庐山云雾的瞬息变化。

  第四段:庐山云雾令人流连忘返。

  四、学*第一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快跟随作者去一睹为快,瞧,庐山到了!

  2.放第一段文章录音

  3.看书中插图,文中都描写了图中的哪些景物?

  4.众多景物中,云雾印象最为深刻,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四周都是云雾,我们漫步山间,真的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5.感情朗读此段

  五、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学*《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预*,并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在小组的合作下解决生字的问题,读音、识记,书写,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不会的可以查字典。读通句子,了解自然段的意思,了解文章的脉络,理清顺序。为下一课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扫清了阅读的障碍。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 shān pù bù lǒng zhào biàn huàn wú qióng

  (庐山)(瀑布) (笼罩) (变幻莫测)

  sì hū màn bù tiān mù yì xiè qiān lǐ

  (似乎) (漫步) (天幕) (一泻千里)

  二、写出下列各字的部首。

  系( ))罩(罒)幻(幺)姿(女)

  二、多音字组词。

  sì (似乎) xì(关系)

  似系

  shì(似的) jì(系紧)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变幻无常)的云雾(神秘)的色彩

  (飘飘欲仙)的感觉(随风飘荡)的轻烟

  (云雾缭绕)的庐山(巨大)的天幕

  (四蹄生风)的白马(茫茫)的大海

  四、“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总起句)。然后,把云雾分别比喻成了(白绒帽)、(玉带)、(大海)和(天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件及课文插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庐山吗?(播放相应的图片资料)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的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尤其是因它的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想去看一看吗?让我们渐渐靠*……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靠*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2.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

  11.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好吗?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

  1.课文学完了,按照惯例,该布置课外作业了,今天呀,老师请你自己来布置作业,谁第一个来布置?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7)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总变幻无常

  庐山的云雾分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总——分

  总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景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在教学本课时,教师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在学法上,教师先带领孩子们一起学*第二自然段,然后归纳总结学*方法,最后让他们自学。相信孩子们对于总分结构段落的学*应该会掌握方法了。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千(姿)(百)态

  千(方)百(计)千(奇)百(怪)

  二、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似乎一(好像)刚刚一(刚才)瞬息万变一(变化多端)

  1.庐山

  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庐。地处江西省庐山市境内,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共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庐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关于庐山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庐山张继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孟浩然

  挂*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日暮空闻钟。

  庐山独夜元稹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3.总分结构

  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把事物特点写得非常具体。本文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

  由此可以看出:要把事物写具体,同学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细心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写一种花,你首先看到的是它的颜色和形状,这时就想象一下:它的颜色怎么样?形状像什么?然后再走*去闻一闻它的气味,这样写出来,文章就比较生动了,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那你都去过哪里?

  生:我去过……

  2、你觉得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美不胜收、风景如画、山清水秀)

  3、说到旅游,谢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它就是(点击)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边的(庐山)板书(庐加拼音)。

  4、指名读。(两名)。“庐”是我们要学*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广加一个户。

  师:庐半包围结构,广字旁的撇要写的长一点。(师描广字)。

  一、初读课文,学*生字词语

  (一)第一自然段

  1、庐山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那它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读一读关于庐山的这段介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

  生自读。

  2、师: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还有(云雾)。

  (1)师:谁能来读准这些词语?指名读。评价:字音准确,声音响亮。谁再来试一试?

  (2)瀑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三点水加暴。

  师:从山壁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我们就叫瀑布,所以瀑是三点水旁,那它右边的暴,特别难写,谁来说一说暴怎样写?

  生:暴这样写:竖提、点、提、撇、点。

  师: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瀑。齐书空。

  (3)师:在庐山的这些景物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云雾。

  师:(板书:的云雾)文中说这是怎样的云雾?(变幻无常)。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指名两名。

  师:幻生字怎样记住它?

  生:幺部加横折钩

  师:你能为幻找一找词语朋友么:

  生:幻想、梦幻

  师: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这就叫(生:变幻无常)

  师: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受。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指名两个,齐读。

  师:读准了这些词语,你会把这段话读得更通顺。自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

  庐山峰奇山秀,瀑布文明中外,但最神奇的还是(生:庐山的云雾)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这庐山的云雾,去感受她的神奇魅力。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学*课文3~5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重点句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庐山云雾以其特有的奇异景象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

  2.谈话(1)初读了课文,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我们应该着重研究课文哪几个自然段?(3-5)

  (二)分赏课文

  (1)师生共同欣赏第三自然段。

  ①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美丽的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

  ②检查交流。

  A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快?▲投影重点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B.抓重点句深入感知神奇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雾来是怎样的景象?理解"风起浪涌",指导朗读。□哪句话写出了云雾"飘飘悠悠"的景象?哪个词与"飘飘悠悠"的含义相*?□这两个词又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③欣赏动感录像,要求:边看边用书上的语句说说画面的内容

  ④指导朗读投影: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自由试读一抽生朗读--男女分读

  B.句子比较(出示比较的两个句子),体会格式对称、节奏整齐的韵律美和恰当的比喻使句子更生动--朗读体会(齐读),背诵重点句子。

  C.小结特点:(板书)变化快

  (2)讨论欣赏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2.交流汇报。

  ①有什么特点?板书:时间长②你从哪些词句中领悟到这个特点的?(投影首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云雾出现的时间很长?(解释"朝夕相处")→你能把这个特点读出来吗?(个别读)→那又是一种怎样奇妙的景象呢?

  读第二句话。评价,齐读1、2两句话→而此时的山镇牯岭是一半隐进仙镜,一半留在人间。投影:牯岭图片3.学法小结:找特点、读特点。

  (3)独立欣赏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按学法自学课文第5自然段。

  2.交流说特点:(板书)壮观3.找句子朗读体会。

  ①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云雾壮观的?(生说句子:相机投影两段重点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两段句子中挑选其中一段句子讨论学*怎样朗读才能读出"壮观"的特点,综合本小组的意见,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给大家示范朗读。

  ③交流、指导朗读。A.抽生朗读第一组句子,评价点拨:□理解"万顷白云","青峰秀岭"怎么会变成"小岛"的呢?投影:图片感知□哪个字写出云雾的壮观?("海")

  ④指导个别朗读,齐读。B.哪些小组是研究第二段句子的?□抽生说:你们怎样体会到云雾壮观的?□师点拨:"银涛雪浪"真的是指大海中银白色的浪涛和雪白的浪花吗?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吗?(生想象描绘)投影:图片感知

  ⑤你能读出这种壮观美吗?指导个别朗读,评价,齐读。庐山云雾是否真的像同学所理解得这样气势磅礴,绚丽多彩,我们再来看一段画面。

  (播放动感录像)

  ⑥生配乐朗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这样壮观美丽的云雾我们*时能看到吗?难怪游客初见到它感到十分的--板书:神奇

  2.生联系板书,小结所学知识。

  3.学到这里,同学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这样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下堂课再来学*"

  (四)课堂练*摘录3~5自然段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后随感:

  《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作者用华丽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因此,我确定为"读中悟情,以读抒情"的散文学*策略,在萧山市第九届小语年会的观摩教学中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具体教学有两特色: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多媒体情景化教学,降低感知难度,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

  (二)重点突破,学法迁移通过抓重点,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初步形成学法,并自学课文头5自然段,巩固学法。在师生互动的生动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学*的能力。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学*课文3~5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重点句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庐山云雾以其特有的奇异景象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

  2.谈话(1)初读了课文,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我们应该着重研究课文哪几个自然段?(3-5)

  (二)分赏课文

  (1)师生共同欣赏第三自然段。①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美丽的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②检查交流。

  A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快?▲投影重点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B.抓重点句深入感知神奇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雾来是怎样的景象?理解"风起浪涌",指导朗读。□哪句话写出了云雾"飘飘悠悠"的景象?哪个词与"飘飘悠悠"的含义相*?□这两个词又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③欣赏动感录像,要求:边看边用书上的语句说说画面的内容

  ④指导朗读投影: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自由试读一抽生朗读--男女分读

  B.句子比较(出示比较的两个句子),体会格式对称、节奏整齐的韵律美和恰当的比喻使句子更生动--朗读体会(齐读),背诵重点句子。

  C.小结特点:(板书)变化快

  (2)讨论欣赏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2.交流汇报。

  ①有什么特点?板书:时间长②你从哪些词句中领悟到这个特点的?(投影首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云雾出现的时间很长?(解释"朝夕相处")→你能把这个特点读出来吗?(个别读)→那又是一种怎样奇妙的景象呢?

  读第二句话。评价,齐读1、2两句话→而此时的山镇牯岭是一半隐进仙镜,一半留在人间。投影:牯岭图片3.学法小结:找特点、读特点。

  (3)独立欣赏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按学法自学课文第5自然段。

  2.交流说特点:(板书)壮观3.找句子朗读体会。

  ①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云雾壮观的?(生说句子:相机投影两段重点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两段句子中挑选其中一段句子讨论学*怎样朗读才能读出"壮观"的特点,综合本小组的意见,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给大家示范朗读。

  ③交流、指导朗读。A.抽生朗读第一组句子,评价点拨:□理解"万顷白云","青峰秀岭"怎么会变成"小岛"的呢?投影:图片感知□哪个字写出云雾的壮观?("海")

  ④指导个别朗读,齐读。B.哪些小组是研究第二段句子的?□抽生说:你们怎样体会到云雾壮观的?□师点拨:"银涛雪浪"真的是指大海中银白色的浪涛和雪白的浪花吗?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吗?(生想象描绘)投影:图片感知

  ⑤你能读出这种壮观美吗?指导个别朗读,评价,齐读。庐山云雾是否真的像同学所理解得这样气势磅礴,绚丽多彩,我们再来看一段画面。

  (播放动感录像)⑥生配乐朗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这样壮观美丽的云雾我们*时能看到吗?难怪游客初见到它感到十分的--板书:神奇

  2.生联系板书,小结所学知识。

  3.学到这里,同学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这样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下堂课再来学*"

  (四)课堂练*摘录3~5自然段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后随感:

  《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作者用华丽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因此,我确定为"读中悟情,以读抒情"的散文学*策略,在萧山市第九届小语年会的观摩教学中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具体教学有两特色: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多媒体情景化教学,降低感知难度,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

  (二)重点突破,学法迁移通过抓重点,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初步形成学法,并自学课文头5自然段,巩固学法。在师生互动的生动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学*的能力。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优选【5】篇(扩展2)

——三年级语文教案庐山云雾汇总5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庐山云雾 1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秀丽”和“流连忘返”造句。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课题:庐山的云雾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思考题。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纠正字音。

  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并说说每段讲了什么?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四、教学生字新词

  注意下列字的字形

  幻添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听写生字

  秀丽尤其缠绕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二、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意词的方法)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

  第二句:理解“尤其”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启发想象,引读。

  3、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4、小结:

  三、学*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用———画出。

  2、齐读,说说这段是围绕庐山云雾的哪个特点来写的?(千姿百态)

  3、轻声读一读,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5、师生共读课文。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引导背诵。

  7、小结:围绕中心句写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8、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练*背诵课文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背、议,了解作者怎样写清庐山云雾特点的。)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课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

  多

  10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

  三年级语文教案庐山云雾 2

  一、说教材:

  (一)单元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和《庐山的云雾》。这些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令国人引以为豪。如果让我给这个单元定个主题,我想应该是“祖国山河赞”。(加入各课侧重点。)

  (二)文本解读:

  《庐山的云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这篇散文紧紧扣住“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两个关键词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庐山云雾图。全文层次分明,总-分-总的叙述方式适合刚刚接触*作不久的三年级学生掌握。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自然段通过庐山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和遮挡山峰的云雾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庐山云雾写得十分形象、美丽。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又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致。前“领”后“述”的写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这两个自然段就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即“总-分”结构。它们是课文的重点段,也是学生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和*作训练的重要凭据。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流连忘返”一词,表达了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文章情景交融,文质兼美。

  二、说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仿写。

  4. 用“流连忘返”练*说话。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比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这也是重点中的难点;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

  四、说教法、学法

  篇:“导学-自学”。第二、三两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相同,都是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这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半学期要掌握的重要的构段方式。因此,我采用从扶到放、学法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段:读悟结合,“读-划-品-读”,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具体方法:对学生陌生的和词句进行点评,理解意思;学生不了解庐山云雾到底是怎样的,因此借助音、像,对抽象的文字进行直观感受,领略庐山云雾的“形态美”和“动态美”;根据学生爱动的特点,请学生作画,加深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想象,拓宽文本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配乐读词造氛围。

  1.认读《练*1》的8个词语,说说由这些词你想到了什么?这样设计一是为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回忆,配上音乐营造气氛;二是为课后写话提供相应词语。

  (二)引读课文回顾美。

  在第一课时理解的基础上,用引读的方式回顾第一自然段。具体设计:景色秀丽的庐山,有——,有——,有——,有——,那——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

  (三)“形态美”中悟学法。

  1.分三次读。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用“——”画出来。找出中心词,用“.”标出,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

  (2)再读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我把内容排列出来,关键词加上点。先点明“总分”结构写法。接着组织讨论: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练*词语运用(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然后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一个问题引出比喻。再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处比喻好在哪里,请学生到黑板上画白色绒帽和一条条玉带。(学生在画的时候,就要对云雾有充分的想象。其他看的学生也会把画出来的云雾与自己想象中的云雾进行对照,这样印象会比较深。其它两处利用“凤凰语文”资源库中丰富的图片来加深直观感受。)

  (3)相机逐句指导有感情朗读,再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内化积累。

  2.回顾此段学*,小结方法:读——划——品——读。

  (四)“动态美”中用学法。

  1.运用以上学*方法自主学*第三自然段。

  2.检查自学的情况,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要点:

  (1)找准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2)讨论: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

  抓住关键词: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说,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3)用朗读的方法检查学生对“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的想象是否到位。

  3. 利用文中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

  4.利用资源库中的视频短片来帮助理解并加深印象,深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5. 背诵。

  (五)创设情境露真情。

  情境1:我们这里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 请给外地游客介绍一下。

  情境2:我国的名胜数不胜数,你还去过哪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分层创设情境,给不同经历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练*用“流连忘返”说话。

  配乐朗读全文。

  (六)课后练写固方法。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的写法,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层次明,结构清,主要讲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

  【附:板书】

  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 令人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教案:

  教材分析:

  (一)单元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和《庐山的云雾》。这些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令国人引以为豪。如果让我给这个单元定个主题,我想应该是“祖国山河赞”。

  (二)文本解读:

  《庐山的云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这篇散文紧紧扣住“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两个关键词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庐山云雾图。全文层次分明,总-分-总的叙述方式适合刚刚接触*作不久的三年级学生掌握。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自然段通过庐山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和遮挡山峰的云雾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庐山云雾写得十分形象、美丽。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又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致。前“领”后“述”的写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这两个自然段就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即“总-分”结构。它们是课文的重点段,也是学生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和*作训练的重要凭据。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流连忘返”一词,表达了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文章情景交融,文质兼美。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学*“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仿写。

  4. 用“流连忘返”练*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这也是重点中的难点;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过程:

  一、配乐读词造氛围。

  1.认读课后练*中的8个词语。

  (1)指名读正确。(2)齐读。(3)由这些词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一是为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回忆,配上音乐营造气氛;二是为课后写话提供相应词语。】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再去好好欣赏庐山的云雾。

  2.板书课题:3.庐山的云雾,齐读课题。

  二、引读课文回顾美。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有——,有——,有——,那——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像——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理解的基础上,用引读的方式回顾第一自然段,回顾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

  过渡:确实,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美丽而神奇。欣赏这样的美景,

  我们不仅要用眼睛,更要用心去感受。

  三、“形态美”中学构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找找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交流中心句。从这一段,哪个词特别能表现庐山的云雾的特点?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读句子。

  3.再读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1)边交流边把内容排列出来,在表示位置的词语下划线。再点明“总分”结构写法。

  (2)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①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比喻好在哪里。

  瞧这山头,现在是有模有样啦!看它戴着“白色绒帽”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美丽、可爱、暖和、神奇等)适时理解“笼罩”。

  ② 看图加深感受。

  ③ 读出学生自己理解的感觉。

  ④ 点回中心句:这处恰当的比喻,让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庐山云雾的姿态。庐山的云雾还会有什么姿态呢?

  4.抓住 “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词语,运用图文结合,展开想象的方法感受其它几处比喻的精到。

  指名读一读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它的样子吗?给你什么感觉呢?看看图,是这样吗?再读句子。

  5.背诵。

  (1)自己边想画面边填: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就像是戴在——;那些缠绕在——,又像是系在——。云雾弥漫——,它是——;云雾遮挡——,它又是——。

  (2)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6.回顾此段学*,师生共同小结方法:读——划——品——读。

  【设计意图:对学生陌生的和词句进行点评,理解意思;学生不了解庐山云雾到底是怎样的,因此借助音、像,对抽象的文字进行直观感受,领略庐山云雾的“姿态美”。读悟结合,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从学*过程中提炼学*方法,为下段的自学提供“扶手”。】

  四、“动态美”中促想象。

  1.运用以上学*方法自主学*第三自然段。

  2.检查自学的情况,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要点:

  (1)找准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2)讨论:庐山的云雾变化很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找关键词: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②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说,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③读好关键词,读出变化之快。

  (3)讨论:庐山的云雾变化很多,你又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找出云雾由什么变成什么?

  ②用朗读的方法检查学生对“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的想象是否到位。

  3. 利用资源库中的视频短片来帮助理解并加深印象,深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叙述: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神秘的色彩。看,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过渡: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4. 利用文中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

  (1)学生说自己的想象。(要注意开阔学生思维,使想象丰富起来。)

  (2)出示说话训练的句式: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3)学生写话、交流。

  五、创设情境露真情。

  练*用“流连忘返”说话:

  情境1:我们这里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 请给外地游客介绍一下。

  情境2:我国的名胜数不胜数,你还去过哪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配乐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分层创设情境,给不同经历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引导学生找到合理的、能吸引人的内容,说规范的句。】

  六、课后练写固方法。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的写法,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例:

  河边的小树林生机勃勃。……

  公园里的菊花多姿多彩。……

  美丽的街灯令人眼花缭乱。……

  *作要求:

  1.可以选择提供的内容写,也可自己另外定。

  2.用上“总-分”的构段方式。

  3.展开合理想象,用上“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 令人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教学反思:

  这课教什么?怎样教?

  如何使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使学生获益更多是老师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教学的一个关键话题。在进课堂之前,教师总是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要教给学生什么?二是怎样教?即明确教学目标与制定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否恰当地使用方法,也是让目标落到实处的一个关键。

  目标一: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凭借《庐山的云雾》这个文本,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在读教材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条理特别清晰,第二、三两个重点段都是“总——分”结构尤为突出。而这一构段方式正是三年级学生要掌握的重点构段方式,教材的课后练*中也有设计相应的训练(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我便要在这堂课上教给学生第一个本领: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层递进训练。这篇文章最让我满意的是有两段同样的“总——分”构段,我可以先扶后放,逐步进行教学。围绕这点,我先指导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感悟构段方式。课上,我先请学生找中心句(总写)及句中的中心词;然后找通过哪些句子具体写(分写)的;接着点明“总——分”结构;再逐句品读,每品过一处分写,便点回中心句,强调总分;最后根据文本来总结此关系的构段方式。这样逐步明确“总”与“分”的关系,使学生在头脑里对此关系一清二楚。

  学过之后,便要巩固,于是师生共同总结上段学法,再请自学下段,再一次清晰这一构段方式。在巡视的时候,我很高兴地看到几乎所有学生都找出了“总写”的句子,学生还有滋有味地品读着句子。弄懂之后,便要运用。我利用文中的“……”,指导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课后再练*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这样从学到用,逐层深入,可以说学生学得明明白白,用得轻轻松松。

  不过,自己认为课后*题中的提示设计还不够理想,当时着急快要派用场了怎么就没招了,一时情急反而影响正常思维。上完之后静下来再想,倒不如列出例如“公园里的菊花多姿多彩。……”这类提示,反而更有启发性,学生也更容易着手。

  目标二: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

  此文中的比喻句可谓精彩纷呈,令人想象无限。迷茫的云雾在作者的笔下,竟活灵活现地成了不同的景物(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缕轻烟、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一座座冰山……)。从生活的到虚构的,从天上的到海上的,如此丰富的想象,着实让人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与瞬息万变。于是,凭借这点,我便要在这堂课上教给学生第二个本领:通过对文中描绘庐山云雾的比喻的品味,学会合理想象、使用比喻修辞。

  在达成这一目标的时候,主要方法之一是联系生活实际。其实,想象得再不着边际,也是离不开生活的,大凡想象之中东西都是生活的本原或再创造。文中的比喻有些跟学生生活很贴*,如“白色绒帽”,我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这处比喻的感受。有学生马上说感觉很“暖和”。这是多么生活化的感受!如果在现在这样的12月的季节里,给你一顶绒帽戴在头上,你一顶也会觉得暖和。有学生说感觉很“美丽”,确实,青山白雾,想来也美。也有学生说感觉很神奇的,这也不错,那么大的山戴着顶绒帽,能不神奇吗?学生的感受谈得多么真切。

  在指导利用文中的“……”写话时,我也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开始的几个学生说像小狗,像小鸟,像老虎等等。我一听,学生都想到动物了呀,于是我引导:庐山的云雾除了像这些“动物”,还会像什么?学生很聪明,马上就更大范围地想开去了,植物也出现了,房子也出现了,汽车也出现了,还有很多(这些都来自于生活)。学生思维开阔了,想象也就丰富起来了。所以说教材来自生活,教学也应来自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来教,学生容易接受,也能生发出精彩的思维碰撞。

  说到这处写话练*,在学生“写”的时候,我为学生提供了参照格式。(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这样不仅降低了写话的难度,(课堂上的写话训练目的一是要把想象到的用比喻句写下来,二是要尝试“总——分”构段,不宜太难。)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课后独立写话的时候有法可依。

  “总——分”构段方式和比喻修辞手法这两点是我在这堂课上特别要教给学生。在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中还设有其他些许目标,如背诵、用“流连忘返”说话等,其实也是在这两个主要目标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可以达到的。(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几乎是每篇课文的第二课时都会训练的。这类“大众”目标应该可以不要写进“教学目标”之中了吧?)

  另外,内容与方法的整合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在听课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如果一堂课的容量太多,就会处理不好细节,使训练流于形式而学生学得并不扎实。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我理了一下我设计的训练,就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于是,我将训练内容进行整合,将省略号的扩充练*之“说”改成了“写”,而将原本要“写”的形式移到了此处。这样一处理,将原设计中的两个“说”(还有一处是用“流连忘返”说话)改成了一“说”一“写”,并将写的要求明确化,也围绕了“总——分”这一重点展开。有机整合了修辞、构段于一处写话之中,让课堂精简了,训练也落到实处了。

  课文是教学的主要凭借,谨防步入教教材的误区。明白了要教什么,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可凭借的依据,使之成为学生学*的“扶手”。明白了怎样教,才可以将文本化为学生的内涵,使之成为课文与学生之间的可行“通道”。这关键是要为具体的目标寻找与之相应的具体方法(这方法也可能是一组方法),使两者相匹配。

  三年级语文教案庐山云雾 3

  一、教学目标

  1.学*课文3~5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重点句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庐山云雾以其特有的奇异景象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

  2.谈话(1)初读了课文,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我们应该着重研究课文哪几个自然段?(3-5)

  (二)分赏课文

  (1)师生共同欣赏第三自然段。①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美丽的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②检查交流。

  A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快?▲投影重点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B.抓重点句深入感知神奇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雾来是怎样的景象?理解"风起浪涌",指导朗读。□哪句话写出了云雾"飘飘悠悠"的景象?哪个词与"飘飘悠悠"的含义相*?□这两个词又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③欣赏动感录像,要求:边看边用书上的语句说说画面的内容

  ④指导朗读投影: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自由试读一抽生朗读--男女分读

  B.句子比较(出示比较的两个句子),体会格式对称、节奏整齐的韵律美和恰当的比喻使句子更生动--朗读体会(齐读),背诵重点句子。

  C.小结特点:(板书)变化快

  (2)讨论欣赏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2.交流汇报。

  ①有什么特点?板书:时间长②你从哪些词句中领悟到这个特点的?(投影首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云雾出现的时间很长?(解释"朝夕相处")→你能把这个特点读出来吗?(个别读)→那又是一种怎样奇妙的景象呢?

  读第二句话。评价,齐读1、2两句话→而此时的山镇牯岭是一半隐进仙镜,一半留在人间。投影:牯岭图片3.学法小结:找特点、读特点。

  (3)独立欣赏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按学法自学课文第5自然段。

  2.交流说特点:(板书)壮观3.找句子朗读体会。

  ①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云雾壮观的?(生说句子:相机投影两段重点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两段句子中挑选其中一段句子讨论学*怎样朗读才能读出"壮观"的特点,综合本小组的意见,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给大家示范朗读。

  ③交流、指导朗读。A.抽生朗读第一组句子,评价点拨:□理解"万顷白云","青峰秀岭"怎么会变成"小岛"的呢?投影:图片感知□哪个字写出云雾的壮观?("海")

  ④指导个别朗读,齐读。B.哪些小组是研究第二段句子的?□抽生说:你们怎样体会到云雾壮观的?□师点拨:"银涛雪浪"真的是指大海中银白色的浪涛和雪白的浪花吗?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吗?(生想象描绘)投影:图片感知

  ⑤你能读出这种壮观美吗?指导个别朗读,评价,齐读。庐山云雾是否真的像同学所理解得这样气势磅礴,绚丽多彩,我们再来看一段画面。

  (播放动感录像)⑥生配乐朗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这样壮观美丽的云雾我们*时能看到吗?难怪游客初见到它感到十分的--板书:神奇

  2.生联系板书,小结所学知识。

  3.学到这里,同学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这样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下堂课再来学*"

  (四)课堂练*摘录3~5自然段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后随感:

  《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作者用华丽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因此,我确定为"读中悟情,以读抒情"的散文学*策略,在萧山市第九届小语年会的观摩教学中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具体教学有两特色: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多媒体情景化教学,降低感知难度,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

  (二)重点突破,学法迁移通过抓重点,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初步形成学法,并自学课文头5自然段,巩固学法。在师生互动的生动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学*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教案庐山云雾 4

  12庐山的云雾

  教学

  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重点

  难点1.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2庐山的云雾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句导读: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总说庐山云雾变幻无常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在山上游览,似①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了什么?]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②庐山云雾整体给你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③这句话在本段起什么作用?]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④这段话连用了四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什么?]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②。[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特点,是本段的总起句。]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③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动态之美,变化莫测。][⑤本段中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的特点。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④。[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本课的总结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和流连。

  知识点详解:?

  ①似:在本文中“似乎”读“sì”,还有一个读音是“shì”,组词为“似的”

  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庐山之高。

  ②从“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这些词语,感到庐山云雾飘忽不定的神秘感。

  ③“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是全段的总起句,下面的内容是分说,具体展开说明这个意思。

  ④下面的句子连用四个比喻句,把“笼罩山头的云雾”,比喻成“白色绒帽”,把“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比喻成“一条条玉带”,把“山谷的云雾”比喻成“大海”,把“遮挡山峰的云雾”比喻成“巨大的天幕”。这些比喻表现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的特点。

  ②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发生很多的变化。

  ③缕:读“lǚ”.

  ⑤从“刚刚、转眼间、明明、又”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④流连忘返:比喻喜欢、迷醉某种事物而不愿或忘记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

  3.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课件

  一、简介导入

  1.有这样一座山,它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四季风景如画,是世界级名山。历代的文人墨客歌颂她;电视纪录片中宣传她;甚至我们中的一些人还游览过她。它就是——庐山。板书:庐山指导书写“庐”,指名读。

  2.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她什么样儿呢?

  出示: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

  请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其中生字“瀑”和“幻”是我们要学*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瀑:水从高山陡直地流下,远看好像一匹挂着的布,这就是瀑布。所以瀑是三点水旁,那它右边的暴,写时要注意它的笔顺。师范写。把你的小手心借给你的同桌,看看他写得对不对。

  幻:生说记法。可以组什么词?“变幻无常”就是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

  3.渡:读着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庐山景色中最独特的是——(“更”中体会)补全板书,指名读。想不想先睹为快?【欣赏云雾图片】此刻,你想说—

  二、初读课文

  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向我们描绘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出示:

  1.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对照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自由读文。

  三、检查预*

  1.要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首先要到他的家乡江西,只要你通过了这三关就可以顺利到达了。

  第一关:生字

  幻览漫姿态笼罩绕茫

  幽瀑驾绒缠遮瞬缕泻蹄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舌音“姿”,翘舌音“绕、罩、绒、缠、遮、瞬”。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漫姿态笼茫瀑驾绒遮瞬泻蹄”。

  形*字比较:幼一幻晓一绕

  组词扩展:“游览浏览幽静缠绕一缕”

  (3)重点指导,指导书写

  “罩”,提醒学生“罒”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写得扁扁的。

  “幻”,右半部分不是“力”。

  “笼”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绕”右边不要多一点。

  第二关:词语

  溪流游览感觉笼罩瞬息万变

  缠绕遮挡天幕漂浮流连忘返

  第三关:成语积累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以生动有趣的设计,对学生的预*作了了解,又给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2.看来大家预*的不错,以上这些没能难道你们,大家再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段: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第二段: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第三段:庐山云雾的瞬息变化。

  第四段:庐山云雾令人流连忘返。

  四、学*第一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快跟随作者去一睹为快,瞧,庐山到了!

  2.放第一段文章录音

  3.看书中插图,文中都描写了图中的哪些景物?

  4.众多景物中,云雾印象最为深刻,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四周都是云雾,我们漫步山间,真的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5.感情朗读此段

  五、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学*《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预*,并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在小组的合作下解决生字的问题,读音、识记,书写,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不会的可以查字典。读通句子,了解自然段的意思,了解文章的脉络,理清顺序。为下一课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扫清了阅读的障碍。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 shān pù bù lǒng zhào biàn huàn wú qióng

  (庐山)(瀑布) (笼罩) (变幻莫测)

  sì hū màn bù tiān mù yì xiè qiān lǐ

  (似乎) (漫步) (天幕) (一泻千里)

  二、写出下列各字的部首。

  系( ))罩(罒)幻(幺)姿(女)

  二、多音字组词。

  sì (似乎) xì(关系)

  似系

  shì(似的) jì(系紧)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变幻无常)的云雾(神秘)的色彩

  (飘飘欲仙)的感觉(随风飘荡)的轻烟

  (云雾缭绕)的庐山(巨大)的天幕

  (四蹄生风)的白马(茫茫)的大海

  四、“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总起句)。然后,把云雾分别比喻成了(白绒帽)、(玉带)、(大海)和(天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件及课文插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庐山吗?(播放相应的图片资料)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的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尤其是因它的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想去看一看吗?让我们渐渐靠*……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靠*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2.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

  11.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好吗?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

  1.课文学完了,按照惯例,该布置课外作业了,今天呀,老师请你自己来布置作业,谁第一个来布置?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7)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总变幻无常

  庐山的云雾分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总——分

  总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景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在教学本课时,教师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在学法上,教师先带领孩子们一起学*第二自然段,然后归纳总结学*方法,最后让他们自学。相信孩子们对于总分结构段落的学*应该会掌握方法了。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千(姿)(百)态

  千(方)百(计)千(奇)百(怪)

  二、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似乎一(好像)刚刚一(刚才)瞬息万变一(变化多端)

  1.庐山

  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庐。地处江西省庐山市境内,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共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庐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关于庐山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庐山张继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孟浩然

  挂*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日暮空闻钟。

  庐山独夜元稹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3.总分结构

  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把事物特点写得非常具体。本文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

  由此可以看出:要把事物写具体,同学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细心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写一种花,你首先看到的是它的颜色和形状,这时就想象一下:它的颜色怎么样?形状像什么?然后再走*去闻一闻它的气味,这样写出来,文章就比较生动了,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三年级语文教案庐山云雾 5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很神奇,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会特点

  1.请同学们拿起课文纸,轻轻地读课文,找找哪些段落描写了庐山的云雾。

  2.默读2、3自然段,找出能概括庐山云雾特点的词语。

  3.指名说,齐读。(板书: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三、学*第二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能给人如此奇妙的感觉?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生读,师巡)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变成红色) (板书:千姿百态)

  2、“ 千姿百态”什么意思?就是有很多不同的样子

  3、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样子呢? 一生回答后,老师再与学生接读这几个比喻句:师说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4、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哪一幅图对应书上哪一句话,说说你的依据。

  A: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①山头的云雾

  ②“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③白色绒帽

  B: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①半山的云雾

  ② 缠绕: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

  ③一条条玉带

  C: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①山谷

  ② 弥漫:充满,布满

  ③茫茫的大海

  D: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①山峰

  ② 遮挡:遮蔽拦挡

  ③巨大的天幕

  5、齐读这一段话

  师述:大家看,这一段中,作者第一句先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第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后四句再详细介绍庐山的云雾是怎样千姿百态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总分写法。

  其次,作者在写每一种云雾又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把云雾写得既生动又具体。再看,这四句话,虽然都写云雾,但写法又是不一样的。

  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可以试着来用一用这些写作方法。

  6、出示填空,试着背诵

  庐山的云雾( )。

  那些( )在( )的云雾,就像是( );

  那些( )在( )的云雾,又像是( )。

  云雾( )山谷,它是( );

  云雾( )山峰,它又是( )。

  总结:本段围绕中心句,从四个方位展示了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静态美。(板书)

  过度: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而且瞬息万变。

  四、学*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节,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划出来。指读,齐读。

  2、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瞬:一眨眼 息:一呼吸

  3、理解“变化之快”,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理解“变化之多”,变成了哪些事物?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它仅仅只变了书上的这几种吗?你从哪看出来的?想象一下,庐山云雾还会有怎样的变化?

  理解“变化之大”,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5、怎样才能读出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能表现云雾变化快的词句可以读得重一些,快一些。

  6、指名读。评价。

  7、齐读。

  小结:这一段和第二小节一样,也是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这是庐山云雾的动态美。(板书)

  五、学*第四自然段。

  播放画面 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深深吸引了游人,游人都不想回家了。这就是流连忘返

  你曾经在哪玩得不想回家呢?用上“流连忘返”造一个句子。

  同学们,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出示第一节)当你

  庐山的美远不止那变幻无常的云雾,引读: 景色秀丽的庐山

  同学们请看:播放画面:

  六、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从古至今,有许多诗人,都被庐山的美景所深深吸引,从而留下了传世佳作。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著名的两首。

  (出示、齐读古诗。)

  师:你喜欢庐山吗?为什么?

  其实,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到处都是美丽的风光。我们应为生在这美丽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庐山,陶醉其中吧,齐读全文。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优选【5】篇(扩展3)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 (菁华5篇)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学*、自学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带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课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感,谈话导入

  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课件。

  2.引**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文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3.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4.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学*小组的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写字

  1.学*写生字,交流学*方法。在写字时,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

  2.练*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感

  1.师引述:金秋时节是丰收的季节,秋天踏着轻盈的脚步洋洋洒洒地来到我们中间。她不仅有着缤纷的色彩,还有着奇妙的声音,不信,你们听。

  2.播放课件。(课文内容)

  3.交流:秋天的雨声令人遐想。听到这雨声,你有什么感受吗?请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4.师:是啊,就如小朋友们所说的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们的是一首欢乐的歌。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一齐欣赏这诗意的文章——秋天的雨。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完成填空题。

  秋天的雨,是一把。

  秋天的雨,有一盒。

  秋天的`雨,藏着。

  秋天的雨,吹起。

  2.指名口头回答。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一读,还可以进行背诵,然后对你同桌说说你喜欢这段的原因。

  三.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教学。

  1.教学第二自然段。

  (1).学生汇报。

  (2).教师引导:课文描写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什么味道吗?

  (3)指导朗读。

  3.教学第四自然段。

  A.学生汇报。

  B.教师引导:如果你是秋雨,你准备给小动物带去什么?

  C.教师:小动物们听到你们的话了吗?它们在干什么?

  D.指名学生朗读。

  4.教学第五自然段。

  A.教师:秋天的雨带给我们什么呢?请全班同学读第五自然段。

  B.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活动

  1.教师引述:同学们,看完这课文,你们喜欢秋天吗?形成子,你最想干什么呢?是画一幅画呢?还是写一首秋天的诗?

  2.学生自由组合,动手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继续完成绘画或诗歌。

  板书:

  一把钥匙

  一盒颜料丰收的歌

  11.秋天的雨藏着气味欢乐的歌

  吹起喇叭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闻闻,秋的味道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3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5—7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文后练*中的有关问题。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1、导读课文时,重在指导学生会阅读天鹅破冰的场面描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2、复述课文

  教前准备:有关天鹅的图片、天鹅破冰场景图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天鹅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七课“天鹅的故事”。板书课题。

  2、谈话激趣。

  谁能说说天鹅是什么样的鸟?出示图片。师简介。天鹅会有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指导

  1、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三、理清课文脉络。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天鹅用身体破冰的故事?

  2、讨论交流,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听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关于天鹅的什么故事?

  2、(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二、精读

  1、自学思考:天鹅破冰的故事中,最能让你感动的是哪几个小节,找出来,读一读。

  2、学生自读思考。

  3、交流,确定为5——8自然段。

  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这地方为什么让你感动?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相机板书:腾空而起重重地扑打)

  讨论:为什么找出“腾空而起”。你觉得老天鹅怎样?(板书:顽强)

  (3)怎样才能读出老天鹅勇敢、顽强的奉献精神?试试看。

  第6自然段

  (1)导读:这时,别的天鹅——,它们——,瞧着——,只听得‘嚓——嚓——’,冰层——,接着——,冰面终于——。这位——沿着——水面——。

  (2)出示: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

  讨论:这里的“破冰勇士”是指?为什么说它很顽强?

  (3)齐读第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的前四句。

  (4)讨论: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这么一只老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自己的生命在一次、两次、无数次地扑打冰面,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

  (5)过渡:而这群天鹅正是这么想,这么做的,下面的故事证实发这一点,指名读。

  (6)观察插图,这是关于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场面。同桌合作,一个看图听读,一个读,看看有没有读出天鹅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

  (7)指名读,其它同学看图想象当时热火朝天的场面。

  (8)讨论:这群天鹅干得怎样?(板书:都投入齐心欢快)这群天鹅怎样?(团结)

  第7自然段

  (1)在天鹅们齐心协力、奋不顾身地努力下,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块很大的水面,天鹅们终于可以找到吃的,它们——(导读)

  (2)读到这“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个很大的水面。”你想说什么?

  (3)指导读

  三、复述

  1、课文5、6、7小节生动地再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我们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就像我读了这篇课文迫切地想介绍给同学们一样,你们也一定想告诉别人。下面我们分小组练*复述。

  2、指名复述。

  四、精读第8小节

  1、同学们,我们读了这篇课文就被天鹅们舍身破冰的故事感动了,我想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感受一定更深,找出来读读。

  指名读,出示:

  我当时离它们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子弹的枪,可是,我却把枪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2、讨论:老人为什么没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在了肩头,悄悄地离开呢?如果你是这位老人,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

  3、再读第8小节,提示“深情”。

  五、精读课文本1—4自然段。

  1、说说故事是由什么引起的。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共有几句话,试着给这段话分层。

  3、指导朗读课文本1—4自然段。

  六、欣赏全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一、谈话引入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作

  教学目标: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修改*作

  教学目标:学会自己修改*作。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自己修改*作。

  一、指名读*作,师生评议。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作 ,老师范读优秀*作。

  三、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并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3、学*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课 后反思:每当教“展”字,我总忘不了提醒学生不要多一撇,提醒自己要教好学生。可是,在识字教学中,经常事与愿违,你怎么提醒他们注意写正确,可总有学生记不住,似乎是越提醒越出错,他们对部分汉字只有模糊的印象,尤其是笔画多的字更是如此。于是,我教他们学会拆字,用熟悉的部件记复杂的字。这一招还真灵,几次实践后,许多孩子在字形的掌握方面大有长进。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酸枣树的喜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体会作者对酸枣树的喜爱和对故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师板书:11.故乡的酸枣树)黑板上的课题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补充课题)加上“我爱”有什么好处?(体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我为什么喜欢酸枣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

  二、初读课文,熟悉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的地方多读几遍。要求读正确,不丢字也不加字。

  2.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认读:柿触增映碌岭需

  (2)交流识字方法:

  利用同音字形*字记忆:市——柿,曾——增,录——碌,令——岭。

  俗语、字谜记忆法:昆虫头上长角(触),日照中央(映)。

  (3)口头组词,并练*用“忙碌”说话。

  (4)指导书写8个要求会写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2.指导分段。

  第一段(1):故乡有许多果树,我最爱的是酸枣树。

  第二段(2—4):描写了春、夏、秋酸枣树的特点。

  第三段(5):赞美酸枣树默默奉献的。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8个会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二、学*第一段。

  1.课件展示第一段,指名朗读。

  这一段有几句话?简单概括每句话的意思。

  2.指导朗读。

  “果树的王国”说明什么?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各种各样”是什么意思?我的故乡都有哪些种类的果树呢?(樱桃、山楂、柿子……)

  你从哪儿看出酸枣树很多?(一丛丛、一簇簇)谁能读出“多”?

  3.齐声有感情朗读。

  三、学*第二段。

  1.听老师朗读2、3、4自然段,边听边画记描写酸枣树的叶、花、果的语句。

  2.自由朗读划记的句子,想想好在哪里?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3.集体交流:

  (1)“她先是羞答答地捧出一两个黄茸茸的小尖芽……从远处看,像一树小巧玲珑的翡翠,可爱极了。”(把小尖芽比作害羞的小姑娘,非常可爱、漂亮;运用拟人、比喻把酸枣树的叶儿写活了。重点体会“羞答答”“试探”“小巧玲珑”“黄茸茸”“浅绿色”。指导朗读出其可爱。并用“小巧玲珑”说个句子。)

  (2)“酸枣花开了……小星星就会散发出醉人的清香”。课文将酸枣花比做什么?她与小星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多,亮)谁能读出酸枣花的特点?指名读。齐读。

  (3)出示课件:酸枣图。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图景?(指名说)作者是怎样描绘的?齐读:“一颗颗熟透了的酸枣挂在枝头……到处是霞。”理解“漫山遍野”。

  (4)第4自然段除写了深秋酸枣的样子,还写了什么?(孩子们打枣吃枣。)大家仔细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丰收的喜悦之情)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第三段。

  过渡:故乡这漫山遍野的酸枣树生长在哪儿呢?齐读最后一段。理解“瘠薄”(不肥沃)。酸枣树是土生土长的,不需施肥浇水,却让人们吃到了甘美的果实。

  五、。

  作者通过回忆赞美了故乡的酸枣树,抒发了自己怀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怀。完成板书。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收集积累描写颜色、形状的比喻句。

  3.课外阅读《我爱山里野酸枣》。

  4.以“我爱家乡的……”为题说一段话。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优选【5】篇(扩展4)

——三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1

  教材解读:

  本文用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以与小白鸽相伴到相离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我”为受伤的雪儿治疗并悉心照料它,直到它飞向蓝天后的故事。

  整篇课文充满感情,生动的语言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利于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表演,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预设:

  1、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雪儿》。通过上一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我的腿跌伤了,爸爸妈妈——(引读第一小节)。

  二、学*第二小节

  1、正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一天,爸爸给我带回一只白鸽,(出示图),你们别看现在它雪白雪白的了,可是它刚来我家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雪儿刚来我家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出示二三句,指导朗读。

  (学生读,老师评:老师还没有感觉到雪儿受伤了。学生练读,再指名读,我们学着她的样一起来读一读。)

  3、假如你是小,看到这只眼睛里充满哀伤的鸽子,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A、想到它很可怜,(是啊,小和这鸽子真是同病相怜。)

  B、我要治好它。(你真善良啊,老师看到你那纯真的心了)

  4、文中的小跟你一样善良,他和爸爸给这鸽子洗了澡,敷了药,它变得雪白雪白的了,瞧!(看图)这就是这只可爱的鸽子,喊喊它的名字,再深情的呼唤一次。(老师听得出来,你们很喜欢这只鸽子,小也是这样。)

  5、过了几天,我和雪儿熟了,我对雪儿说(出示句子)

  A、指名读

  B、把你的同桌当成雪儿,对着他读一读。

  C、闭上眼睛体会体会。(评:老师听出来了,你和雪儿一样充满着对蓝天、自由的向往。)

  三、学*第三节

  1、经过一断时间的相处,我和雪儿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我从爸爸那知道了关于雪儿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蓝天信使”,为什么?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学生回答。

  2、正因为这样,我更盼望雪儿的伤快点好起来。

  四、学*第四节

  1、在我的细心照料下,我的盼望实现了(出示句子),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

  2、看到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怎样?

  3、文中的小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谁能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请大家练读。(指名读)

  4、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托,划,美丽弧线体会动作有力,姿态优美)

  5、雪儿不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

  五、学*第5小节

  1、看到雪儿终于翱翔于天际,我们和雪儿都感到很开心,可是现在雪儿要离开我们了,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雪儿,你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出示:雪儿又飞到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好似在说:---------。望着我,似乎在向我祝福,祝我------------------。)

  六、总结

  1、小和雪儿相处的日子是快乐的,美好的,是不是每个人遇到这只受伤的信鸽都会有这样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的日子?

  2、只有善良的人才会有这样美好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人,才会热爱生活,他的生活才会有意义,才会有价值,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三年级语文教案2

  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审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审写作内容。

  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写人,还是写事;或是写景。

  第二,审内容的限制

  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作限制。

  1、弄清时间限制

  有的作文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记暑假中的一件趣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暑假,所写的事要能够和“暑假”里发生的事。

  2、弄清地点限制

  有的作文规定了地点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地点的限制。如记校园里的趣事,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校园”里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这个地方,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

  3、弄清数量限制

  有些作文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如写一件你想写的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记叙一件完整的事,这样的话就不能写两、三件事了。

  4、弄清人称的限制

  有些作文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例如写一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这个题目就限制了作文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的事。《文具的争吵》这个题目,主角就要换成文具了。

  *作题目:

  1 课余生活发生的事情 事

  2 熟悉的人一件事(特点品质 事)

  3 美丽的秋天 景

  4 观察中的发现(日记格式 写事)

  5 传统文化

  6 风景优美的地方 景

  7 创编童话故事 事 道理

  8 自由选材

  阅读

  1、 要三读短文,第一遍弄清字、词的读音、大意;第二遍读懂大致内容;第三遍带着问题后进行重点读。

  2、 完成练*要注意:有的题目可以从文字中原词原句抄下来,有的需要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3、 答问题要完整。

三年级语文教案3

  【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读中品味。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因此,教学本文时,教师的讲只能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方向。学生则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2.入景想象,会文悟情。

  语言是抽象的。我们要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感。教学中,老师创设情景,再现语言环境,学生自演角色,语言激活学生思维,学生如临其境,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创新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创新的热情。

  3.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创新的热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板题,读题,看题你想知道什么?

  2.自由读文,读文后你知道什么?

  3.学生交流:本文写了徐小时候哪两件事?

  4.自学生字词。

  5.找出不懂的字、词,句作记号。

  第二课时

  1.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

  2.学1—3自然段:学生读文,思考?徐爷爷出什么问题考大家?大家想出办法吗?徐想出来了吗?什么办法?

  3.学4—5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思考:

  徐爷爷提出问题,大家反应怎样?徐文长反应怎样?

  他怎样做?找出写徐文长的话,读一读。

  理解“轻轻巧巧”。说说徐文长怎样过桥?

  找出写他过桥动作的词,表演徐过桥动作。

  讨论:他的过桥办法好在哪?指名说说。

  4.学第6自然段:齐读,思考:

  他过桥后,孩子,伯父各表现怎样?

  表演“拍手叫好”的情景。

  伯父的礼物是什么?孩子们看到后,心情怎样?

  拿伯父的礼物容易吗?从哪看出来?

  孩子们没想出办法,徐想出什么办法?这个办法好在哪?

  5.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你还能想出办法拿到礼物吗?

  为什么徐能想出办法,而其他孩子想不出办法?

  6.总结。

  板书设计:

  聪明的徐文长

  过桥取物

  仔细思考善于动脑

三年级语文教案4

  【教材分析】

  《灰雀》是一篇充满童趣又颇耐人寻味的文章,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爱鸟言行的影响下,把捉回家的鸟又放回树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学*读懂句子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情感目标:

  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城实的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一种城市的表现,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摄影师》,欢迎各位给予指导。

  首先我要说的是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力求育人功能的拓展

  《小摄影师》写了高尔基欣然答应一个孩子给他拍照,最后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孩子哭着离开。最后,高尔基还是准备要接待那个少先队员。

  我与文本对话时,感受到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也感受到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诚信、聪明、有礼貌的品格,两者均应教学。

  关于本课的目标设定,我想主要是力求凸现三维的融合

  把本课目标预设为通过语言句子的朗读以及有关情节的联想训练,感受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

  确定这个目标是符合新课标关于目标“三维性”要求,它蕴含有知识、情感、过程三方面要求,而且三者是相互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

  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力求做到全员的互动

  全课预设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对全文步感知、学会生字新词。在这样基础上学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整堂课的流程预设是这样的:先质疑;再交流初读课文时留给学生的人物印象;第三步,感悟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接着,体会小摄影师的品格;最后是通过联想续写,把两代人的品德更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是质疑明起点,使得课堂显得真实、真切

  课开始就向学生提问“读了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引导学生说出读课文后的疑难点。

  预计有学生会说“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为什么最后一直没再去找高尔基拍照呢?”、“高尔基到底是忙还是不忙,伟人为什么还要骗一个杂志社记者呢?”

  质疑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方法,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真实起点一个途径,教师的教要教在学生真正的不懂之处,这是课堂真实化、课堂以人为本的基础。

  第二步,把学生初读的个性理解,通过交流使个性的学*内容形成大家的共识

  在质疑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你对文中的高尔基、小摄影师,有了什么印象呢?”

  预计学生会交流:高尔基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工作十分繁忙的一个人等等;小摄影师是一个守信、很有办法、懂礼貌的人等等。

  交流后,还向学生提出要求:

  同学们交流的这些体会,在课文中都有所体现,请大家再认认真真读几遍课文,这些人物印象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请在这句子边上注上相应的体会词。

  学生读了文章后,都有自己的个性理解,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因此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谈谈初读后对文中人物的印象。之后要求学生运用边读边注的形式,使得起先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就成为了全体学生的共性理解,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很有好处。

  接下来要重点走进高尔基,品读感悟高尔基的人品

  教师向学生提问: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呢?

  预计学生会说是从以下三句话体会到的:句子投影,此略

  三句中,引导学生重点感悟后面两句。

  ●对教学第二句的方法如下设计:

  “请同学们读这句,要一遍又一遍地读,发现哪些词能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呢?”

  交流句子,抓住关键词“吩咐”和“很久很久”。

  阅读教学是工具与人文的结合,以上教学预设,完全是体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词,在揣摩用词、联想情节、说话训练中,深深体味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体会第三句的教学方法:

  自己读读第三句,谈谈“哪几个字的描写更能表达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预计学生会注意“很忙”与“一定”两词,再问同学:到底是“忙”还是“不忙”?通过讨论,明白高尔基很忙,但不喜欢媒体广告宣传;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满足少年儿童的愿望!

  指导学生朗读,前一句要读得坚决,后一句要读得亲切。

  以上一段教学,使学生对高尔基关怀少年儿童形成浓浓的气氛,在学生对词语的品味与朗读中体会高尔基的情感是太爱少年儿童了,教师的每一句引导语、点拨语,学生读的、感受的内容都围绕高尔基的关怀,完全做到语言句子与情感熏陶合二为一。

  感悟高尔基后,再来体会小摄影师的形象。

  教师引导过渡:高尔基如此关怀少先队员,那么高尔基所爱的少先队员是怎样的一代儿童呢?

  ●首先读读纸条上的内容:

  这张纸条短短几句话,但写得很有水*,同学们仔细品读,信的内容到底巧妙在哪儿呢?

  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个“尊敬、懂事”的一名好队员。

  除了指导读好这句外,还点拨学生:“课文中的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写的,请大家再用心的读读全文,尤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对话。

  让学生读全文,使课文中的对话描写引起同学的关注,在真切朗读中感受文本价值,也使全课教学有了整体感。

  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呼应课刚开始时学生提出的疑问,并进行续写,更深层次地提升人物的形象。

  在最后,回到学生课始提出的问题:“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哭了,是他后悔吗?后悔什么呢?”

  回答后,再让学生想想以下问题(投影句子:小摄影师最后会不会再出现?假如出现了高尔基会怎样?小摄影师想到了什么,才不去找高尔基的?假如一直没出现,高尔基又会怎样?)

  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写一段话交流。

  课文要求,感受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的文本价值,但适当地延伸感受小摄影师所特有的诚信、聪明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整个学*过程中,从语言表达用词中、从想像“哭”的原因中,去琢磨领悟,一个活灵灵的高尚的小摄影师就会树立在学生面前,对引领学生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是很有作用的。最后,通过写,把两代人的情感又上升了。

  本课设计就是想努力实现情感目标的同时,让语言能力得到切实发展。如果语文课上只是心头感动或只是*得工具,都不是成功的语文课。只有两者的融合,才是应该追求的。综观整堂课的教学预设过程,都强烈体现着这点,让无情的方块文字流露出浓浓的情感,在追求情感氛围的过程中紧紧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由学生的质疑开始,从文本语言中去解疑,运用理解、体验、联想与朗读四种形式,学生对伟人高尔基、对同龄人小摄影师所具有的高尚品格,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三年级语文教案5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苏珊的帽子(板书),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感知,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苏珊得了癌症,接受了三个月的化疗,失去了一头美丽的金发,心里很难过,但老师理解她,同学们尊重她,最后,她开心的笑了。

  2、这篇课文与本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有什么不同?(批读文)你从文中的批注当中知道了什么?

  3、读了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

  ①谁是苏珊?苏珊为什么要戴帽子?

  ②苏珊戴上帽子后的心情怎样?

  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么苏珊和帽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品读课文,并在课文中进行批注。

  5、课件出示:几种常用的批读方法。

  二、学*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参照老师提供的几种常用的批读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把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批注下来。

  2、老师发现大家的批注都做的很不错,谁愿意把自己的批注说给大家听呢?

  生:我从一二句中知道了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但她身体里长了一个小小的肿瘤。

  生:我在“小小”“竟”“三个月”“更瘦小”“掉光了”这些词语下面加了“。”我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苏珊小小年纪就要经受癌症化疗这些大人们都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苏珊是多么的不幸。

  生:我在“落”下面加了“。”因为它是个多音字。

  生:我很喜欢“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抗争,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足以补上落下的功课,然而,每天光着头到学校去上课,这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这句话,在它下面画了“”

  3、文中的“这”指什么?(每天光着头到学校上课)怎么办?(戴帽子)

  4、师批注: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苏珊丰富的内心世界,她只有戴上一顶帽子来遮住身心的伤害。

  三、学*第二自然段。

  1、我们的老师和同学是怎样帮助小苏珊的?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边进行批注。

  2、指导朗读。

  3、生质疑:为什么是“下星期一”戴帽子?

  生:我读懂了批注当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同学们仿戴帽子?”这个问题,它表面上是同学们学*和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其实只是一个借口,实际上她是想避免苏珊到校后的尴尬,保护她的自尊和更容易受伤的心灵。

  四、学*三、四自然段。

  1、星期一到了,戴着帽子的苏珊来到了学校后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默读课文3、4自然段,边读边进行批注。

  生:我在“犹豫”下面画了“?”,我查了字典知道犹豫的意思是拿不定主意。

  生:我在“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下面画

  了“?”,她担心什么?她犹豫什么?

  2、指导朗读。

  3、假如你是苏珊班级里的一位同学,看到苏珊那样的担心,那样的犹豫,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4、苏珊走进教室后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发现?

  生:我在“五花八门”下面加了“。”,它与前面的“越新奇越好”相照应。

  生:我在课文右边批注了:看到同学们五花八门的帽子,苏珊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生:我从“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这句话中感受到老师的办法真好啊,她巧妙地解决了苏珊的难题。

  5、指导朗读。

  6、是啊,此刻,我仿佛看到了苏珊那如花的笑脸,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苏珊这几个月以来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为苏珊有这样聪明而又细心的老师感到高兴,同时,我也找到了学*的榜样。

  五、学*最后一段。

  1、师范读。

  2、小组交流,谈体会,并进行批注。

  3、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苏珊已经消除了心里的阴影和同学样一起快乐幸福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尊重、充满关爱的班集体。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苏珊是不幸的,因为病魔让她小小的身体备受折磨,但苏珊又是幸运的,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拥有关爱她,尊重她的老师和同学,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苏珊的老师和同学那样的人,那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每一个懂昨尊重,关爱他人的人,愿我们的世界处处充满尊重与*等,让世界充满爱。

  七、作业。

  对阅读材料《将军和士兵》进行批注。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优选【5】篇(扩展5)

——三年级语文教案菁选

三年级语文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认读7个字。

  选择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用冒号,引号写一句话。

  懂得在生活中,学*之中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在熟练朗读中体会大山说的话。

  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并试写一段对话。

  教学准备

  结合具体内容复*冒号引号用法。

  准备图片,课上写话练*。

  学生准备

  巩固复*冒号引号用法。

  课前分组,准备练*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二、自学生字、新词。

  自由学*生字生词(借助字典等。)

  三、学*交流。

  1、到题目你想问些什么?

  2、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次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话的方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次细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注意收集问题

  5、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都介绍了谁?

  (出示课件,分角色朗读)(课前分组)

  四、分角色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读。然后选择较好的.小组展示,大家评议。要读出语言行动,形象,活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答,写了小河、小溪、瀑布、大山之间的对话。

  五、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懂得到了什么?

  六、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

  全文运用了冒号、引号,在写句子前,可让学生自选一两句,读一读,体会用法,然后再写。

  1、一看,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片。

  2、一想,这幅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挥想象,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充分利用说的机会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且引导理解较慢的同学,给他们做示范,时间要给足。先让擅长发言的同学说,之后让理解较慢得说,实在不好的要复述别的同学发言,做到学说,学写,以促进全面协作)

  4、它们之间的对话写出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然后查字典注意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小组内自己交流,把好的作品再集体展示。)

  七、作业:

  1、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写话。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刻的体会到小河的快乐,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小河的坚强与勇敢。

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听,它唱着歌和大家打招呼呢!它的名字叫翠鸟。

  看老师板书。(提示:翠字上边是羽毛的羽,不带钩,下边十字这一竖不要太长,别把上边的两个人分开。

  2.齐读课题——《翠鸟》

  二、检查预*

  “开火车”读本课词语。 (出示本课词语)过渡:看来大家课前预*得非常好,老师相信课文也一定读的很棒!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研读课文,体会翠鸟的外貌和活动特点

  (一)体会翠鸟的外貌特点

  1.同学们读得真专心,谁能说一说翠鸟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2.看,老师这儿也有只翠鸟,你觉得它美吗?美在哪里?(出示图片)

  爪子:红色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背上:浅绿色的外衣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句子1: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2)老师看到翠鸟想这样来写:翠鸟的头是橄榄色的,背是浅绿色的,腹部是赤褐色的,现在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你喜欢老师写的还是作者写的呢?比较: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翠鸟的美丽。

  思考: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3)谁能通过朗读把翠鸟的美丽读出来?(指名读)(4)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写作手法把翠鸟写的这么美的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一句话。

  书上先总写了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接着按顺序分别写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这样先总后分的写法就是总—分式的写法。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作者用这样的方法来描写某一种事物。

  句子2: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小巧玲珑”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形容小巧而又精致)哪些地方能看出翠鸟小巧玲珑?

  (二)体会翠鸟的活动特点

  过渡:作者为什么只描写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嘴,而不介绍其它部位呢?其实它这些部位的特点与它的活动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说,它的羽毛以绿色为主,与草、树的颜色相*便于它隐藏自己,不易被鱼儿发现;比如说,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便于它在疾飞时快速地叼起小鱼;又比如说,它之所以可以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三段,把描写翠鸟捕鱼的动作的句子画出来。

  交流:你认为翠鸟捕鱼的动作如何?生:快、很快

  同学们你认为哪句话最能体现翠鸟的动作敏捷呢?

  (1)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杆上了。

  师: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品读)

  用笔圈出表示翠鸟捕鱼动作的词。

  出示:翠鸟离开桅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个?品析:“蹬”、“像箭一样”

  过渡:作者笔下的小鱼十分机灵,怕被翠鸟捉住,翠鸟会放过小鱼吗?

  (3)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师:用小鱼的机灵体现出翠鸟的什么特点?(对比读)

  四、拓展延伸

  过渡:翠鸟可真是捕鱼能手啊,连老师都佩服!小练笔: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翠鸟,了解了如何写动物的外形,课后你们也去仔细观察生活,也把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样子写下来。

  五、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从翠鸟的外貌和活动两个方面认识了翠鸟,这样一只鲜艳美丽、小巧玲珑的小鸟,你们会怎样跟它们相处,我们下次课的时候再来交流。

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轻、没、重、心”四个字,注意读准前后鼻音。

  2能正确认读后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练*拼读音节。

  3读儿歌能大致了解儿歌内容;朗读时能努力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4复*笔画“卧钩”,了解“心、鱼”的笔顺,并能在田字格中认真描摹着两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引入:(出示螃蟹吹泡泡图)

  师:图上有什么?谁能有一句话把图上的内容说清楚?注意发言时声音响亮让大家都听清。

  说明:

  结合启发谈话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练*说完整的句子,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如果学生能说到螃蟹的动作、数量等,老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表扬。

  2出示课题:35吹泡泡(chuipaopao)

  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题读准!

  及时评讲:拼读时是否做到声音响亮,发音准确。

  提醒学生注意“chui”是翘舌音。

  (自由练拼指名拼读齐读课题)

  说明:

  本篇课文位于读儿歌识字学拼音单元末,拼音的初步学*也接*尾声。小朋友们跃跃欲试,都想来尝试拼拼各种音节。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们自己拼拼音节来读准字音,学*独立认读生字,并在拼读课题音节的过程中巩固所学韵母(ui、ao)、;为“读儿歌识字学拼音”阶段转入“看拼音读课文识字”阶段,做必要的过渡衔接。

  3了解“螃”字的结构拼读它的音节。

  (1)出示螃蟹图及词组:吹泡泡的小螃pang蟹。

  师:原来儿歌的内容和螃蟹吹泡泡有关啊,一定很有趣!

  读词组:(吹泡泡的)小螃pang蟹

  (2)分析“螃”的结构,练*拼读“螃”的音节。

  师:大家要仔细听,认真记,看看谁最先听清“螃”的读音、记住“螃”的字形。

  说明:

  听的训练目标指向要明确,要让学生听清、记住哪些内容,一定让全体学生心知肚明,这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训练的有效性才会提高。

  师述:“螃”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虫,右边是旁边的旁,合起来是也念螃。但是是螃蟹的螃,同学们可要记清它的字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说明:

  同音字的概念可适时渗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区分同音字的字形。

  师述:“螃”的音节是“pang”,音节中有我们今天新认识的后鼻韵母ang,听清老师的读音,看看老师的口型(师慢动作范读两遍)。

  (自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说明:

  借助螃蟹的螃,学*后鼻韵母ang,要求同学学会用耳朵听,用眼睛观察,并且积极投入每一次练*活动中。

  二读儿歌了解内容,学*生字、拼音

  1听课文录音。

  师:先来听听录音,你们要边听边记:小螃蟹是怎么吹泡泡的?怎样吹,泡泡才能满天飘?(再听一遍,努力记住!)

  反馈:同桌之间把记住的内容告诉对方。

  说明:

  此时不出示儿歌内容,只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养成边听边记的良好的听记*惯,并试着把听到内容与同桌分享交流。

  2朗读儿歌,学*生字和韵母。

  (1)师生互动读、同桌配合读

  师:原来,小螃蟹只有——生:不轻(qing)不重(zhong)小心(xin)吹,

  师:才能——生:吹得泡泡满天飘。

  (同桌互读)

  (2)学*后鼻韵母ingong

  师:“轻”和“重”是一对反义词,在儿歌中指的是小螃蟹吹泡泡用的力气有大有小。

  (师指到音节zhong)大家看,这是“重”的音节,里面又有我们今天要新认识的后鼻韵母ong,听清老师的'读音,看看老师的口型(师慢动作范读两遍)

  (开火车读齐读)

  师:你还知道哪些字的读音中带有后鼻韵母ong的发音呢?(给学生想的时间)

  (闹钟、中国、巨龙,从前等)

  师:刚才我们说到,“重”的反义词是:“轻”(师指到qing),ing也是一个后鼻韵母,

  师:仔细听老师读(师范读两遍)瞧!“小心”的“心”是前鼻韵母!同学们可要分清ing和in的读音。(做快速反应游戏: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吹泡泡》教案七》,来自网!

  抽读韵母ing和in)

  师:小朋友一定发现后鼻韵母末尾的发音和上海话“鱼”的发音类似,小朋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区分前、后鼻韵母的发音。

  说明:

  后鼻韵母ing和in的发音比较容易混淆,结合起来教授,并推荐给学生一些有趣的记法,帮助学生区分。

  (3)整体认读音节ying(出示ying及四声)我们一起开滑板车读一读!

  说明:

  用开“滑板车”的方法,借助形体动作,帮助学生记住四声声调,寓教于乐。

  3再读儿歌,思考问题。

  师:小螃蟹真聪明,不轻不重小心吹,吹得泡泡满天飘。可是小螃蟹是一开始就知道这样吹吗?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想一想!

  轻轻吹,泡泡小,

  猛(meng)一吹,没(mei)泡泡,

  师:小螃蟹一开始是怎么吹泡泡的呢?谁来读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猛”和“没”是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媒体用不同颜色标注出左右结构)“没”字前一课我们已经会写了,我们一起再来书空一遍!

  同学们自己试着说一说,记住“猛”字。

  师:“猛”的音节中带有后鼻韵母eng,我们请出eng的好朋友前鼻韵母en,再用上刚才老师推荐给你们记后鼻韵母的方法来念准音eng。

  说明:

  “猛、没”两个生字在字形(左右结构)上稍作强调,再次适时渗透部首的概念及记字方法,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一定的方法自主记字做准备。后鼻韵母eng的教授让学生借助en以及前面老师推荐的办法来读准音,学以致用。

  4齐读儿歌。

  师:这真是一只聪明的小螃蟹,亲自尝试把事情做好,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三巩固练*、说话训练

  1读angengingong以及ying的四声。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练*用一定的句式说话。

  (出示课文练*图并在相应的位置注明:山脚(jiao)下、山腰(yao)间、半山腰、山顶(ding)上),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自己拼拼图上的音节,然后做一回小小导游员,为大家介绍山上分别有哪些景物?

  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哪里)有(什么)。

  说明:

  在一定的游戏情境中,通过做一回小小导游员来巩固认读新授的拼音,并引导学生用规范的句式说话,如学生在介绍时能用上合适的量词,做到条理清晰等,老师要大力表扬,鼓励学生多说,帮助学生说得规范。

  四写字指导

  1新授笔画“卧钩”。

  (出示“卧钩”)

  师:大家看,“卧钩”多像一个人半躺在床上。

  (师范写生模仿写师生齐书空)

  2描摹“心”。

  (出示“心”字的笔顺框)

  师:看看第几笔是我们今天新学的笔画“卧钩”。

  师:写“心”字时要注意观察三个点,找准了位置,“心”字就写得好看了。

  3描摹“鱼”。

  (出示鱼图)师:鱼的字形和实物鱼特别象,这样的字叫象形字。

  (出示“鱼”字的笔顺框)同学们根据笔顺框学会“鱼”的笔顺,在同桌的手心里写一写。

  4生写,同桌互评

  (1)写字姿势要正确。

  (2)关键笔画的位置要摆准。

  说明:

  通过形象的比喻教授“卧钩”、“鱼”,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写字时,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关键笔画,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三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

  蒲公英的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直接板书课题,设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如: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是怎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和美句。

  2、小组内互相认读生字新词和课文,正音并推荐组员。

  3、展示交流。

  ⑴小组推荐代表认读新词比赛。

  ⑵小组开火车比赛。

  ⑶“顺风耳”比赛。教师读词语,学生在词语表中指出这个词语。

  ⑷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

  1、根据设疑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学*。

  2、全班交流,感悟课文。

  如: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你从哪儿看出来?

  课件演示整片蒲公英的景色,观看蒲公英。说说你看到这样的景色,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再这样的草地上做什么?

  如:金色的草地怎么样?

  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课件演示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说说此时兄弟俩的心情怎样?用这样的心情读一读。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假装”,然后加上动作让学生读一读。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用“有点像……有点像……还有的像……”联系说话。

  兄弟俩还会玩什么游戏?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用你的声音来表示吧!有感情地读一、二自然段。

  ⑵草地会变颜色。

  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出示填空题,同桌互相说说蒲公英变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色的,草地也是()色的;

  中午,花朵(),是()色的,草地也是()色的';

  傍晚,花朵又(),是()色的,草地就变成()色的。

  学生上台讲述蒲公英变色的原因。你知道这个秘密后,想对蒲公英说什么?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

  1、“摘蒲公英”游戏:把蒲公英状的生字卡片认读后,贴在黑板上,师读词语,指名学生上台取卡片,并领读2遍。这朵“蒲公英”就作为学生的奖励。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3、指名演一演:兄弟俩玩耍的情景。

  4、指名述说草地变色的原因。

  二、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读第四自然段。

  2、说说我们为什么会爱上“蒲公英”?蒲公英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最喜欢的花?

  3、为什么说蒲公英跟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你怎么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1、你心中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快画一画,与同学交流一下吧!

  2、学生画画。

  3、成果汇报。

  四、写字指导。

  1、默读田字格中的生字,想象用什么办法记住。

  2、全班交流。

  3、教师着重指导“耍、绒、瓣、察、假”。

  4、学生练*写字。

  课后反思:

  挥洒想象和才情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语文的快乐。《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

三年级语文教案5

  知识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燕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燕子同学们都很熟悉吧。春天来了,燕子也就从南方飞回来了。请看——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从远到*的顺序说说图画的内容。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了解燕子外形特点。

  1、学生说说燕子的样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来谈。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2—4自然段,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什么?(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可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在这美好的春天里,燕子的到来给它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活泼、可爱、机灵)

  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7、读第四自然段8、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10、“演奏的春天赞歌”你说,这首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

  五、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课文

  二、巩固字、词,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沾、圈、漾、倦、符、演、赞”认读、组词(1、2两点颠倒过来)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倦”字的右下部分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

  三、完成课堂练*3

  1、出示例句“有的横掠过湖面,……“掠”字好在什么地方?(明确什么样的词称作好词)

  2、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提示学生可从学过的课文中寻找)

  3、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指导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由*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飞行到停歇的顺序)

  2、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课文的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自由背诵。

  五、积累语言练*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描写春光的句予。

  2、背熟课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日积月累中“读一读,组成词语”、“抄一抄”、“填一填,组成词语”、读一读,体会感情“、读一读,填一填”

  教学过程:

  一、复*

  1、引语:在“尊重与*等”这个单元中,我们接触了不少的好词,老师把他们整理里了出来,大家来读一读,看看老师找的对吗?

  2、课件出示:在课文中画的部分词。

  3、自己独立读一读,然后学生开火车进行轮读。

  二、语文天地——日积月累

  1、“读一读,组成词语”

  出示:

  热()宣()闭()乱()

  熟()宜()闲()刮()

  1)说一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在小组内学*。在自己查字典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词语。

  3)全班交流。表扬那些组词多、正确率高,而且同学们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小组。

  4)读词体会这些同音字的应用,在写文章的时候不要用错字。

  三、填一填,组成词语

  大-小 始-终 是-非 生-死 甘-苦 进-退 长-短 东-西

  不()则() 同()共() 自()至() 出()入()

  取()补() 声()击() 口()心() ()惊()怪

  四、读一读,填一填

  引导学生仿写这样的句子。

  五、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并用其中两个造句。

  六、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开卷有益“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畅所欲言、笔下生花”

  学生学*过程:

  一、读一读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1)全班交流认识的字,找出难记的字进行全班交流。

  (2)识字游戏。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6、分角色朗读。

  二、畅所欲言,笔下生花

  说说同学的优点。

  1、小组互评,选出各组的小明星。

  2、全班交流,评出班级小明星。

  四、实践作业设计:

  写写你的好朋友最*有哪些进步?

  五、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三年级语文教案7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深入研究,品味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四、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六、布置作业

  1、《黄冈》第2课

  2、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

  3、同步课外阅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的进行*作。

  2.明确写作要求及思路,激发写作的兴趣。

  3.增强对学生们对文化古迹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做到语言通顺、内容具体。

  如何明确写作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同学们,你们旅游时最想去的是哪里?老师这里有几个特别好的.去处,谁想跟着我一起去?

  二、展示优秀作文

  1、***笔下的笔架山

  2、王思维笔下的长城

  3、聂立雯笔下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4、请导游(学生本人)来带我们先领略一下这些名胜古迹。

  三、经验交流

  1、指名写的好的同学谈*作体会,在*作时该注意的问题。

  2、听了他们的总结你学到了什么?以后在写作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3、屡清思绪,对自己的*作进行修改。

  4、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拟定。

  学生自读、其他同学赏析

  交流、评论,说一说他们的*作哪里写的好。

  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到原因,全班交流写作心得。

  板书设计: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教学反思:

  本课我采取了自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作经验,再进行小组、全班的交流写作心得。这样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会更有帮助。

三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汉字,会写9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话般的语言魅力。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要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汉字,会写9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话般的语言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要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你小时候喜欢做什么呢?当世界还小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2、(齐读课题):《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简单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情况。

  3、请同学来读课题,并对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4、同学自由发问,自由解答,进行讨论。(播放音乐:小时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纪、必、须、功、譬、糙、敏、式、简、由、睁、秩、序、哦。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秩、序、糙、必、须、睁。

  (1)通过认知“bì”的同音字,来加强对“必须”的“必”的掌握。

  (2)通过认知“shì”的同音字,来加强对“方式”的“式”的掌握。

  (3)“秩序”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配合图片认知进行)

  (4)比较“秩”和“铁”,并进行组词。

  (5)通过“组字”的方法来学*“粗糙”的“糙”,并辅助图片认知理解。

  (6)通过“反义词”的形式来对比识记“睁”这个字,并辅以图片认知。

  5、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我们小时候总是对什么都好奇,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它做了哪些事情呢?……一起来认真学*《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吧。

  1、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都必须(bìxū)学*怎么生活。

  (读得轻缓些,语调拉长,读出娓娓道来的意思。)

  2、太阳开始学发光,学着怎么上山下山。它也试过做别的事,但是都没有成功(ɡōnɡ)。譬(pì)如说唱歌,它粗糙(cāo)的声音,把这个敏(mǐn)感的新世界吓坏了。

  (认真读,读通顺,读流利,这样有趣味的语言要读出太阳的“粗犷”啊!)

  3、月亮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学发光吗?白天它觉得这主意不好,晚上它又觉得这主意不错。它一直无法决定,只好反反复复,一阵子这样,一阵子那样,所以看起来有时圆有时缺。它学会的是不断变化。

  (认真读,较长的句子要断句准确,读通顺、流利!)

  4、水开始学*流动。它很快就学会了,因为只有一种方式(shì),那就是:一直往低处流,往低处流,往低处流……

  (“往低处流”语速渐缓,读得意犹未尽。)

  5、那时候,生活就是这么简(jiǎn)单。每样东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

  (体会段意,不丢字落字。)

  6、世界在慢慢变化,万物在自由(yóu)生长。雨从云里落下,滴进泥土里;人睁(zhēnɡ)开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zhìxù)了。

  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要读出对这个世界的渴盼和赞叹之情。)

  7、哦(ò)!不要往下讲了,再从头开始。这个故事没有结局,却有很多开头,很多很多开头。

  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要读出无尽的想象……)

  五、课堂展示

  1、课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好好读一读。

  2、有感情地读一读文章。

  3、选一个开头接着往下讲……

  (1)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2)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世、界、功、反、复、式、简、弄、由。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世、反、式、由”的注意要点。(预设:“世”:最后一笔是“竖折”;“反”:撇要伸展开;“式”:卧钩要伸展开;“由”:上出头,下不出头。)

  4、学生临写生字。

  七、巩固练*

  1、打开“基础训练-《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册。

  第二课时

  一、复*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词语练读。

  2、进行组词训练。

  纪()须()敏()简()

  记()顺()故()间()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出示换偏旁的练*,大家进行开火车组词训练。

  5、出示同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猜谜语识记生字:“糙”“敏”“简”。

  7、利用反义词巩固识记“简”和“反”。

  8、谈话导入新课。

  二、课文赏析与交流

  (一)品读第1—4自然段。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都必须(bìxū)学*怎么生活。

  太阳开始学发光,学着怎么上山下山。它也试过做别的事,但是都没有成功(ɡōnɡ)。譬(pì)如说唱歌,它粗糙(cāo)的声音,把这个敏(mǐn)感的新世界吓坏了。

  月亮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学发光吗?白天它觉得这主意不好,晚上它又觉得这主意不错。它一直无法决定,只好反反复复,一阵子这样,一阵子那样,所以看起来有时圆有时缺。它学会的是不断变化。

  水开始学*流动。它很快就学会了,因为只有一种方式(shì),那就是:一直往低处流,往低处流,往低处流……

  1、看谁读得好,读出了什么信息呢?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指的是世界刚诞生不久的时候,点题。

  4、“每样东西都必须学*怎么生活。”总领下文。

  5、太阳的发光和东升西落居然是“学会”的,真有趣!

  6、“譬如说唱歌,它粗糙的声音,把这个敏感的`新世界吓坏了。”这样的想象真是有趣。

  7、月亮为什么会这样的?你从这里理解了什么?

  8、AABB式:反反复复、清清楚楚、飘飘洒洒。

  9、谁可以来解释一下月亮的“圆缺”现象。

  10、“水开始学*流动。”这个句子很生动,是拟人的修辞。

  (二)课堂展示。

  在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有哪些事物在学*,它们学会了什么?

  (三)品读第5—7自然段。

  那时候,生活就是这么简(jiǎn)单。每样东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

  世界在慢慢变化,万物在自由(yóu)生长。雨从云里落下,滴进泥土里;人睁(zhēnɡ)开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zhìxù)了。

  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1、“那时候,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每样东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谈一谈你对当时世界的认知。

  3、这个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课堂展示。

  1、你觉得当时还会有什么在发生变化呢?读一读,想一想,讨论一下。

  2、“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品读第8—9自然段。

  哦(ò)!不要往下讲了,再从头开始。这个故事没有结局,却有很多开头,很多很多开头。

  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1、很久很久:很大很大、很长很长、很黑很黑。

  2、“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一句点题,照应开头,留下想象的空间。

  (六)课堂展示。

  1、这个世界上谁发生了变化?说一说,分享出来。

  2、这些变化告诉我们什么?

  预设: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要遵循规律。

  3、这些事物是如何变化的,谁可以说得详细一些。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日月的诗句吗?和同学交流分享吧!

  三、巩固练*

  打开“阅读训练-《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起来闯关吧!

  四、作业布置

  1、讲一讲这个故事。

  2、积累关于日月的成语。

三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中观察发现。

  3.学*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发现”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

  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5.试着背诵顺口溜。

  6.学生自由汇报课外积累的顺口溜。

  7.出示人体挂图。

  8.指名上前指出人体部位,根据指出标出器官的名称。

  9.指导看图读、记名称。

  10.指导识记生字。

  11.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我的发现”词语。

  2.背顺口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指名读背顺口溜。

  二、谈话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资料,让我们这节课来开开眼界,受到启发吧!

  三、板书:观察与发明

  四、展示资料

  五、交流、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受到哪些启发。

  六、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日常阅读和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家和发明发现的故事。同时,自己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惯,那么不远的将来,伟大的科学家就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诞生了!

三年级语文教案1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花钟》一文提到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本教学设计由此入手,带领学生进行研究型学*,研究“不同花儿开放的不同时间”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花钟的学*网站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的精神和主学*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美丽和神奇)花儿不仅艳丽多姿,供人们观赏,而且,它还有更有意思的用途呢?(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学生自读,指名读)这有趣的花的“时钟”,我们就把它叫做——花钟(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大自然这个神奇的世界。

  2、看,(出示花钟图片)这就是花钟。在我们祖国的许多城市,都有这样的“花钟”,台北市阳明公园里有一座花钟,许多游人都驻足观赏;南京、哈尔滨都有这样花钟。许多国外的城市也有花钟这样的景观,在号称花园之国、钟表之乡的瑞士,花钟已经成为它的第二大城市日内瓦的象征。这些花钟,不仅美观,还能报时。那是因为人们把钟表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工艺结合在一起了。那么,今天的课文里又是怎么介绍花钟的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轻轻地把书翻到第十三课,看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什么就说什么。(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花钟里都有哪些花了?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哪些花儿。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

  A、边回答边点击出示图片: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给大家几分钟,选择一两种花快速浏览一下,对它们能有所了解。

  3、这些花分别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 (生回答,师出示一表格)谢谢同学们,你们的回答让我知道了很多,让我来说一说。

  A、师读句: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师:你们觉得这段话怎样?(太单调了,烦,太枯燥乏味,一点儿也不美。)

  师: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请大家读一读,可以挑其中一句,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这花的样子?等会儿就把这些花儿真正神奇美丽的一面呈现出来。

  交流过程:(随机出示图片)

  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牵牛花还真像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儿。

  师:(满脸笑容)你也来吹吹看。(生边做吹喇叭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灿烂地笑)唉呀!吹得还真响呢。

  生:“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就是这样(双手捂着脸,再打开,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

  师:(大笑)哇,还真像个迷人的花仙子。

  生:“万寿菊欣然怒放。”(边做动作边说)就像过年时放烟花一样,“嘭──啪”,很快地向四面八方绽放,五彩缤纷。

  师:(会心地笑)真是一位豪爽的花大姐。(生边做心花怒放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花,我觉得这些花就好像是我们班的学生,他们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

  B、和刚才老师读的这段话相比,文中这段话的优点在哪里?

  生:课文中的句子,写出了花的形状、颜色,读起来很生动,好像真的看到了各种花儿……

  师:同样写开花,运用的语言不同,给人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了!把你喜欢的句子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忍不住想参加,我们来接读吧!(师生接读)咱们一边看图一边说,想像大自然中这神奇美丽的一幕。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C、师:那是不是“我们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几点钟了”吗?

  生:(豁然开朗):错,应该是“只要看到花刚刚开放,就大致知道几点钟了。”

  师:是啊,作者用词是非常确切的。再看看这段话中的时间描写,你还会发现什么?

  师:接下去老师考考大家,就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老师说某一种花开了,你们得说出几点钟,这就是认识花钟。

  师:哟,万寿菊开了。

  生:现在大致是下午三时。

  师:哇,蔷薇开了。

  生:现在大致是早上五点。

  师:“大致”是什么意思?你们还能换个词来说吗?

  师:你看,夜来香开了。

  生:大概是晚上八点。

  师:烟草花开了。

  生:大约是傍晚六点。

  师:月光花开了。

  生:现在是晚上七点左右。

  师:午时花开了。

  生:也许到十二点了。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就让我们上网看看,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

  A、上网浏览

  B、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5、这些花太美了,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这些花真是——“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师:刚才的学*中,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们读懂了、积累了那么多描写花的词语和句子。那,这一朵朵美丽的花,是不是都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同时也激起小朋友们的好奇心,花钟里究竟有哪些秘密呢,大家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问)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利用网络,自主探究

  这么多的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回答,这节课肯定解决不了,怎么办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利用网络查寻相关资料,共同讨论。

  出示学*步骤:

  (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利用网络浏览相关资料。

  (C)共同讨论,介绍学*成果。

  2、组内学生自主学*,老师巡视,随机指导。

  五、出示汇报,交流反馈

  1、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发挥小组学*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

  2、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

  3、师:啊,大自然可真奇妙!当人类了解了这些规律,又会怎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植物学家的做法可真奇妙!你来说说妙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言)

  师:真是与众不同啊!这位植物学家不仅善于观察而且勇于创新。

  六、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钟学*网,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的乐趣。生活中利用自然规律服务于人类的例子有很多,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

三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练*一字组多词和造词填空,学会运用字词。

  2.学会积累关于友情的名言,警句和谚语。

  3.阅读《李杜之交》,扩展知识面。

  4.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闻,关注国家大事,把语文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

  教学重难点:

  1.学词积累与运用。

  2.名言、警句和谚语的积累。

  3.新闻收集与交流。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关于友情的'名言,谚语以及关于国家大事的新闻。

  2.准备好几篇唐、宋代诗人友情方面的知识短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学生尝试。

  2.发现规律

  3.适当扩展

  二、日积月累

  1.让血色怀念感读熟这些句子

  2.小组内讲讲这些句子的意思。

  3.拓展

  4.鼓励背记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三、知识窗

  1、《李杜之交》一文介绍了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友谊。

  2、读字生读,然后交流。

  四、窗外事

  1、让学生课前看电视。

  2、收集资料。

  3、办手抄报。

三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本课4个生字,并积累表示声音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的。

  3、知道爱迪生从小爱问问题、爱动脑筋、敢于实践,后来成了的科学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单介绍爱迪生。

  2、出示课题指名读

  二、出示阅读要求,学*课文

  1、按要求自学课文

  2、学生自学

  三、交流阅读情况

  (一)学*生字新词

  1、读词语

  2、学*“孵”

  3、学*“搂”

  4、理解“哦嘘哦嘘”“笃笃笃”

  (二)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交流

  2、小结

  (三)交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学*1-7节

  1、轻声读读课文1-7节,划句子。

  2、出示三句问句指导朗读

  3、齐读第一节,指名读三句疑问句。

  4、小结

  5、自读1-6节,完成填空

  (1)指名交流。

  (2)师生合作读

  (3)小结、板书

  6、说话练*

  7、小结

  8、读1-7节

  五、学*8-12节

  1、按学*步骤自学8-12节。

  2、指名交流填空

  3、讨论爱迪生傻不傻。

  4、小结

  六、说写练*

  1、出示练*1

  (1)自己说一说。

  (2)指名交流。

  2、出示练*2

  (1)同桌互说

  (2)指名交流

三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作教学;学*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作。

  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

  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作。

  教具准备:

  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新生字。

  四、作业:

  背诵古诗

三年级语文教案15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多音字“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表现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练*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激趣:(课件出示:折叠式口袋书制作方法)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谁能按照课件上出示的图片,将自己面前的正方形的白纸折成一本口袋书,计时2分钟,现在开始。

  2.(时间到,教师选2位同学上台展示)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位同学折得好?为什么?(引出“急性子”“慢性子”,随机板书)

  3.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两位主人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明确初读要求。(课件出示)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中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课后生字词。(带注音)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领读、开火车读)

  (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字词。(领读、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慢性子裁缝”——“慢”到什么程度?(布料一直在柜子里搁着)“急性子顾客”——“急”到什么程度?(每天都会去找裁缝,告诉他自己最新的想法,希望早点穿上新衣服)

  2.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顾客的布料还在柜子里搁着,裁缝还没开始裁料)

  师小结:同学们可真厉害,这么快就将课文内容梳理清楚了,那么“慢性子”和“急性子”碰在一起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会写字。

  2.指名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卷”不要多写一横,“衬、衫”两个字的部首不要少写一点,注意“性”和“姓”的不同)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

  3.教师评议,导入学*。

  二、指导读文,积累技巧

  1.小组合作。

  (1)分角色朗读,可加上动作和表情,体会两位主人翁的性格特点。

  (2)完成课后第2题中的表格,相互交流。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2.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思考:你喜欢哪位人物?为什么?(生自由发言,师随机评议;指导朗读时,“急性子”语速快、紧凑,“慢性子”语速*缓)

  3.课件出示:“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

  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

  (1)听到裁缝的话,顾客的表情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

  (2)此时这位顾客会说些什么呢?

  师过渡:急性子顾客因为裁缝没能及时地用他给的布料做衣服,感到十分生气,可当他听到“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这句话时,他又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变化呢?(学生自由发言)

  4.假如他们俩交换一下性格,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故事呢?发挥想象,互相交流。(指名说,教师随机评价并指导)

  5.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俩人之间的有趣故事。

  三、总结提升,复述故事

  1.出示表格:

  时间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慢性子裁缝的表现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

  2.学生看表格说故事,先在小组内练*,组员相互补充,再派代表发言。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4.师总结:这篇课文十分有趣,大家更喜欢故事里的哪位主人翁呢?如果你是个慢性子或急性子,在读完故事后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做任何事之前,我们要做到考虑清楚,做决定后不要随意更改。)

  [教学板书]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急顾客 要求多变

  慢裁缝 配合顾客要求

  [教学反思]

  为了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我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教学中,我发挥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以小组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本文是一篇故事,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激情,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文中所传递的启示。最后,结合课后*题,我引导学生将故事进行创编与改编,让他们在阅读与表达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优选【5】篇(扩展6)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优选【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 1

  【教学设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阅读和生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儿童?(引导学生走进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儿童)。

  2、故事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3、谈话导入: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

  二、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

  5、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6、自由练*朗读。(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四、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4、教师小结,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解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5、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6、带着理解朗读课文。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7、交流学*古文方法:看解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

  五、熟读成诵。

  1、自由练*朗读。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全班背诵。

  七、拓展阅读。

  徐孺子赏月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解释】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②尝:曾经。

  ③瞳子:瞳孔。

  ④语:对……说。

  ⑤然:这样。

  ⑥戏:玩耍,嬉戏。

  【翻译】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慢慢地说:“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看不见。”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 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区别形*字豪、毫和纪、记,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理解16个新词语的意思,辨别发明与发现。

  2.会用谁怎样他说什么的句式写一句话;会用怎么提问题。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退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纸的发明过程,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2.读懂文章1一5自然段,知道在纸发明以前,书是什么做的,有什么特点。

  3.完成《作业本》1、2、3。

  (二)教学过程

  1.揭题谈话。

  同学们,我们每天用的课本、作业本,看的报纸、杂志是用什么做的?

  这一张张又白又光滑的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今天我们要学*的《纸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这一切。(出示课题)请大家把题目读一遍。

  2.初读课文,学*生字,了解大意。

  (1)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注意读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

  ②想办法记住字形;

  ③联系句子想想意思;

  ④用字典查出划线字的意思:异口同声自豪

  (3)检查指导

  (4)读通课文。

  ①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错。

  ②放声自由朗读。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纸的发明过程,并完成课后练*2(用图形投影显示)。

  3.学*文章1一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1一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①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成的?②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2)检查讨论,并板书。

  竹片(笨重)丝绸(价钱贵买不起)

  (3)看板书同桌互说。

  4、作业练*。

  (1):作业本1、2、3。

  (2)课外作业:抄写生字3遍。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朗读课文,知道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2.掌握谁怎样他说什么的句式。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过程

  1.复*引人。

  纸发明以前的书是用什么做的?

  2.学*课文6一7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①我国最早的纸是用什么做成的?②蔡侯纸是指什么样的纸?③纸是谁发明的?

  (2)检查讨论。

  ①上述问题②要注意讨论得出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的结论。

  ②在各个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注意生字的巩固及异口同声、自豪等词的词意掌握。

  (3)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第7自然段。

  (4)自由朗读6、7自然段。

  (5)指导谁怎样他说什么句式练*。先结合文中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自豪等词进行训练,然后进行扩散性训练。

  (6)完成作业本练*5、6。

  3.学*第8自然段。

  (1)指导有感情朗读。

  (2)在全文中找出可以体会到咱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句子并读。

  (3)启发学生说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的情感。

  4.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5.由文中人物及插图,启发学生对文章第一句话中几个同学进行修改,使语句表达更确切。

  6.完成《作业本》练*4、7。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 3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首儿童散文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全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通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深入感受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

  二、教学目标

  1、“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中学*生活,享受着学校生活的快乐。花们也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学校,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去体验他们的学*生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及简要资料,教师介绍作者。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曾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提出疑问。

  3、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读音,口头给生字组词。

  4、检查生字学*的情况。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荒(hung)野口笛(dí)罚(fá)站放假(jià)衣裳(shng)

  教师相机点拨:

  “假”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ià”,“裳”在“衣裳”中读轻声。

  (2)去拼音读一读。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这些生字的。

  预设:

  生1:“荒、笛”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

  生2:我家附*有一家店铺,名字是“霓裳”,所以我就记住“裳”的字形了。

  (4)多音字练*。课件出示:选一选。假:jijià真假()暑假()假()发假()日

  (5)理解“荒野”和“口笛”。出示“荒野”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情景。出示实物口笛,向学生介绍。会吹口笛的同学为大家吹一吹。

  (三)再读质疑,感知大意

  1、再一次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汇报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梳理。预设:花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花们的妈妈是谁?花们的老师是谁?……

  3、指名读文,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交流解疑。

  (1)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在小组交流中有不明白或有疑问的问题,准备在全班进行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解决部分问题。

  5、整体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说一说。

  诗人以孩子的视角,想象到了:当______在天上轰响,__________落下的时候,__________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他们在______的学校里上学。雨一来,他们便______。他们的家在______。(横线上的内容依次是雷云、六月的阵雨、一群一群的花、地下、放假了、天上。)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四)观察示范,学写生字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轮读。

  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

  2、学生独立观察,了解生字的书写要领。

  3、请同学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落: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要注意各部件的穿插与避让。

  荒:不要在“亡”上多写一个点。

  笛:下边是“由”,不是“田”。

  舞:一共14笔,课件展示笔顺,指名反复书空。

  4、教师示范“舞”“扬”“臂”。

  5、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五)品味语言,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

  引导学生抓住“雷云在天上轰响”来想象画面。播放雷电交作的图片和声音,直观感受“雷云在天上轰响”。“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读到这一句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体会呢?

  小结: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东风以人的特点。东风可以“走过荒野”,可以“吹着口笛”。这种写法多么形象生动啊!

  (2)指导朗读,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3)小结:刚才我们学*第1自然段时,运用了“抓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的读书方法。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想象,就能和作者心意相通,仿佛看到了作者眼中的栩栩如生的画面。

  2、学生运用学*第1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2、6自然段。

  (1)过渡:下面我们运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学*第2、6自然段的内容。请同学们放声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可以用笔画一画能让你看到画面或听到声音的重点词语。

  (2)学生汇报第2自然段的学*成果。课件出示: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群一群”想象花很多,抓住“跳舞”“狂欢”来想象花随风摆动、特别开心的情景。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3)学生汇报第6自然段的学*成果。

  课件出示: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指名汇报。预设1:“簌簌地响”仿佛让我们听到了树叶扇动的美妙声音,似乎是一曲美妙的音乐。

  预设2:“互相碰触”让我们想象到树枝在林中互相碰撞着,似乎在欢呼、在摇摆;“拍着大手”仿佛让我们看到黑云在翻滚,仿佛听到了那隆隆的雷声,像是雷云在为花们鼓掌。

  预设3:通过“冲”这个字,我仿佛看到了花很快地出来,像孩子一样着急出来。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花好看吗?

  (引导学生抓住“紫的”“黄的”“白的”这几个词,看到花的五颜六色,非常鲜艳。)

  指导朗读。下面请同学们用朗读的方式把这么美的画面展现出来。尤其是描写颜色的三个词,在读的时候要读得生动,语调要有高低变化。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 4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的牧童机灵可爱、天真可爱的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

  1.(板书“见”)小朋友,你们能给这个老朋友组个词吗?(生组)是呀,看见、听见都是见,看来呀,用上眼睛,用上耳朵,都能有所发现!老师这儿有一幅画,你能用上眼睛和耳朵发现什么呢?

  2.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回答。

  (1)林樾: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树林?

  对,这样郁郁葱葱、十分茂密的树林就可以称为“林樾”(板书)仔细观察这个词,它有什么特点?(都有木)一组小火车读一读――齐读。

  (2)牧童:(学生说“我看到了小孩骑着黄牛”时直接板书“骑黄牛”)你再仔细看看,这个小孩子在干什么的?这样放牛放羊就叫放牧,放牧的孩子就称为“牧童”。(板书)指名读。

  (3)蝉:“知了”还有一个名字,叫“蝉”知了是一种昆虫,所以左边是虫,右边读chán,是一个形声字。(字卡,指名读)听,你们听见蝉儿的声音了吗?(播放蝉叫声)是呀,蝉儿正在鸣叫呢!像这样正在鸣叫的蝉可以称为“鸣蝉”。再开一列火车读读――齐读。

  3.你还有其它的所看、所听吗?

  二、揭题

  1.以上是同学们看见、听见的,是“我们”的“所见”。(板书“我们”)在两百多年前的清代,有位诗人叫袁枚,他是个善于观察、描摹细致的人,他亲眼看见,亲耳听到了这画中的美景,并把这些“所见”写成了一首诗,请你们仔细读读袁枚的《所见》,看看他比我们多看见、多听见了什么?

  2.第一次读诗我们可以做什么呢?学生自由读诗。

  3.先请小朋友一行一行来读诗,其他同学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听他读正确了吗?(随机正音)

  4.四人小组合作读,每人读一句,先自由练*,等会我们比比哪个小组读得对。(先自由,再站起来,发现读错的句子再纠正、齐读。)

  5.大家一起再正确地、流利地、响亮地把古诗朗读一次。

  三、情景感悟、评赏古诗

  1.现在我们来找找袁枚的所见比我们的所见多了什么?

  2.生交流。

  (1)“歌声振林樾”:(我听到了牧童的“歌声”)(板书),这歌声怎么样?(声音响亮,在树林里回荡)从哪个字感受到的?(“振”板书)

  谁能用朗读表现出牧童放声歌唱的样子?(指名读)

  师引读:瞧,牧童正在快乐地唱;牧童悠闲地唱;牧童美美地唱;牧童响亮地唱;牧童清脆地唱。

  (2)“意欲捕鸣蝉”:已经去“捕”了吗?(板书“捕”)从哪看出来?(板书“意欲” )这就是指想要的意思。

  袁枚怎么知道牧童的想法的呢?(仔细看,发现牧童的眼睛一动不动,嘴巴张大,已经不再唱了,出示“闭口”,站住不动了,出示“立”,牛也不再继续前进了,惟恐惊动了知了。)

  请你边想象边来读好这句。

  4.看来,袁枚不仅看到了景物,还发现了牧童的许多动作,有“骑、振、捕、闭、立这样一写,牧童的形象就被袁枚写活了,仿佛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呢!我们比比,看谁能把牧童给读活了。

  5.生同桌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

  6.读完诗,你猜想一下牧童捕到蝉了吗?(不管牧童有没有捕到蝉,让我们把想象继续下去吧!)

  四、背诵全诗

  1.看看这张画,让我们想象着古诗的'内容,在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自由练*背诵。

  2.谁愿意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同学点评。

  3.一起有感情地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在这首诗中要求我们会写的字有五个,这两个字有点特别,出示“立、童”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立”要写得方正,像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样,“童”上的立字头要写得扁些,在横中线的上方点,还有好多立字头的字如“意、音、亲”都是这样的。这个小窍门可得记住了!)师范写。

  2.现在就请你们自己在书本上练一练吧。

  小朋友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让我们从小热爱它、诵读它、品味它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优秀 5

  【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

  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生字

  重点指导:

  “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