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识字1》汇总十篇

首页 / 语文教案 / |

  语文教案《识字1》 1

  教学要求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2、理解词义,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过年”又叫“春节”,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呢?(指名答)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把春的讯息撒满大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春天吧!

  二、看图识字读词

  1、看图说话:

  从这幅图中你收到了哪些春的讯息?

  (指导用“春天来了,__________”的句子表达)

  2、师相机出示词语卡,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借助拼音读一读。

  3、看看藏在这些词语里的生字有你会读的吗?

  (小老师教读,集体跟读,注意纠正字音)

  4、同桌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再全班交流。

  (复*归纳记字方法,如:形*字比较“万”──“方”,形声字“歌”,根据字形记忆“柳”、“舞”会意字“鸣”等)

  5、抽读生字并组词。

  6、自由读词,集体读词。

  三、复*巩固生字词,体会词义

  1、“开火车”轮读生字。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语,齐读词语。

  3、小游戏:

  我读你做。

  (请生一人读词语,其余学生用动作或声音来表示,如:百花齐放,师引导“如果每个人都是一朵花,那百花齐放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四、书写生字

  1、生观察字形和结构。

  2、生口述笔画笔顺,师范写。

  3、生描红并独立书写,同桌交流。

  五、扩展训练

  1、收集春天的图片和词语交流。

  2、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到春天的色彩了吗?画一画你眼中的春天。

  语文教案《识字1》 2

  教学设计理念:

  第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是教师的任务之一。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课《识字1》,是让学生赏读好词佳句,感受春天的美。本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活动,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理解和运用词语,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第二,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学*目标: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4、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5、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主动识字,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在田字格中把字写美观、工整。

  教学用具: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带田字格黑板

  教学准备:录音(流水声、鸟叫声)、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多媒体

  课件(春天美景)、课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放大、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磁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听录音,感受春天。

  录音:潺潺水声,鸟儿鸣叫渐起的《春之声》)天气渐渐地暖和了,小溪“丁冬”、“丁冬”唱起了歌儿,空中能看见小燕子快乐的飞翔。这是什么季节到了?(板书:春天)

  2、语言激趣。

  是啊,春姑娘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春姑娘在热情地邀请我们呢!(出示: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

  (一)看看、找找春天

  1、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春天的美景)。

  2、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美吗?是呀,春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天在哪儿,你能找到吗?

  3、自由发言。随机出示文中相关词语。

  如:你观察得很仔细,令老师想到一个词语,出示:柳绿花红。跟着我读一读,好吗?(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

  板书: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二)读读、记记字词

  1、自由读词语。

  小朋友,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词语都在我们的书本《识字1》这一课上(板书:识字1),你们看,这些词语正排着队,急着和我们小朋友认识呢!你可以自己读读,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自己的小伙伴帮帮忙。(小朋友自由读、互相帮助)

  2、个别学生领读词语。

  出示课文投影。谁来领着大家读?(学生跟读)

  3、生生互动,交流识字方法。

  ①学生自由找找生字,认一认。春天天气真暖和,是玩游戏的好时候,难怪生字宝宝爱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快,让我们去把它们找出来,认一认,让它们成为你的好朋友吧!

  ②认读生字。哪位小朋友已经和生字宝宝们交上朋友了?一起齐读生字。

  ③小组内先交流,再向全班汇报。

  说说你能认得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吗?

  ④找出难记的字、生疏字。学生或老师帮助识记。

  教师着重指导记“舞、柳”。

  动作记“舞”,简笔画理解“柳”,相机扩词。

  ⑤检查认字。我们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吧!

  三、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语言渲染: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淅淅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布谷、蜜蜂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几多生趣;梨花、杏花、桃花张开笑脸,为春天增色添彩!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让我们感受一下春天有多美呀!

  2。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

  四、玩玩游戏,巩固字词。

  (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绿叶中,在小黄莺动听的歌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美丽的春天。你能帮文中的词语送到它的朋友边上去吗?请拿出词语卡片,同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来贴一贴,贴好后再一起读一读,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正确。(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师总结。小朋友,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天多美呀,难怪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小朋友珍惜春天美好的时光,好好学*,将来为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

  2、布置作业:①背诵课文。②课后,小朋友去找一些有关“春天”的诗歌或成语,读一读。

  六、板书:识字1春天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3、交流课外收集的词语。

  二、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万、丁、百、冬、齐”,口头扩词。

  2、学生观察五个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注意关键笔画。

  3、教师范写生字,强调要点。

  “万”字注意笔顺是“一、S、丿”;“丿”在竖中线上起笔。

  “丁”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百”字的横写得长一点。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价。

  三、实践活动

  1、出示课后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3、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图

  (1)小组内商量可以画些什么?

  (2)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在轻快、愉悦的音乐中,描绘心中的春天。

  (3)展示自己的画。

  四、小结。

  这次我们接受春姑娘的邀请在春天乐园可真是收获不少,我提议:在课后用你们的眼睛、耳朵、心灵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仔细观察景色怎样?然后与大家分享,好吗?

  五、板书:

  我会写:万丁冬百齐

  春天的图画:(展示学生作品)

  语文教案《识字1》 3

  教学设想

  《识字1》是《国标本(苏)语文》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幅春光旖旎、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全文共12个词语,分为四组,每一横行又从气象、草木、动物、花朵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所以教学时我们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要通过朗读、想像去体会、感悟,要让学生由词语想到具体的事物,由词串想到特写的画面,由整篇课文想到春天特有的场景,要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一组关于春天词语的记忆板块,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做必要的储备。所以,识字和记忆词串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词串识字都有押韵合辙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由此,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成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从单个词儿的认读,到每行词串的连读,最后词串成文的诵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语间的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掌握诵读的技巧,为今后诵读诗歌奠定了基础。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把生活带进了课堂,使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与生活经验和抽象的词儿融合在一起,一边诵读,一边产生与词语相对应的图像,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词义,又训练了语言。学生们虽然对独立的词儿理解增多了,但像没组装的机器零件,只有把它们组合起来,才能发挥真正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词与词之间的间歇、空白,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想像进行补充和扩展。在学生们的相互讨论中,原本貌似独立,实际具有相似关系的词语整合成一个春天的模块,在进行反复诵读、积极记忆后,一幅鲜活的春天画面就以模块形式建构、存储于学生脑海中,为学生日后激活、选择、匹配、重组相似模块提供了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而本课集中学写带木的字串,意在让小学生感悟一点汉字文化,培养学*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为今后学*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趣学文

  送走了冬爷爷,我们迎未了美丽的春姑娘(课件出示春意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你看,春姑娘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大自然打扮得多美呀!看,一群小朋友到田野找春天来啦!

  二、联系画面,整体感知

  1.结合课件画面,播放歌曲《找春天》。

  2.学生交流,从哪些地方找到了春天?

  随机出示:课文四组词串。

  3.借助拼音,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练读,正音。(逐个词儿读,词串连起来读。)

  [借助画画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词串模块,使抽象的词儿和形象的事物整合在一起。]

  三、逐行认读,深入感悟

  1.让学生思考。

  (1)春天的风吹在身上是怎样的感觉?

  (2)你知道春天的雨是怎样的吗?点击春雨处,让学生们体会春雨细细的,像牛毛一样。

  (3)出示春天春风春雨

  谁来读好这一行词?

  你是怎么想的?你好像看见了什么?(春天到了,我好像感觉到了春风暖暖地吹在身上,舒服极了,又好像看到细细的春雨正在绵绵地下着,万物都在迅速地生长。)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去想与这个词语相对应的事物图像,可以把表面上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在他们的头脑中建构、存储起日后解决问题时能迅速激活、选择、匹配、重组的模块。]

  指名读,师点拨,注意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

  2.师:春天的柳树、小草、嫩芽是;怎样的呢?小朋友昨天已经跟他们交上了朋友,有的小朋友用手轻轻地摸了他们,有的小朋友在草地上打了个滚,有的小朋友还和他们说说话呢!

  (1)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朋友呢?在学生介绍时伺机逐个点击柳树、小苹、嫩芽,多媒体展现春天柳叶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上而出的镜头。

  (2)小朋友这么喜欢自己的朋友?那你能读好它们的名字吗?

  (3)击出柳树小草嫩芽一行词语。

  指名读,师评: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柳条垂在河面上,风儿一吹,河水漾起了层层波纹你们呢?

  3.(1)点击布谷鸟,展现布谷鸟在田间边飞边鸣的镜头,同时讲述布谷鸟的传说。再逐个点击燕子飞行、蜜蜂采蜜的画面。

  师画外音:燕子、布谷给我们带来了春的喜讯,连小蜜蜂也嗡嗡地赶来,在花丛中忙着采蜜呢!一派热闹的景象。

  (2)谁来招呼这些可爱的小家伙。

  (3)春天还会有哪些动物呢?

  [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动物这一模块进行补充和扩展。从而加深对春天的感性认识。]

  4.(1)小蜜蜂为什么这么高兴?(点击蜜蜂在花丛中飞行采蜜的特写*镜头)

  (2)让我们做个深呼吸,扇动翅膀,跟着蜜蜂,一起到花的海洋里去邀游吧!(录像展示花的世界,其中有梨花、杏花、桃花。)

  [伴随着生动活泼的画面,孩子们挥动着双手学着蜜蜂在教室内自由跑动,既带来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又达到了做课间操的效果,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3)在花的海洋中,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击梨花、杏花、桃花的多媒体画面。)

  (4)点击出梨花杏花桃花

  指名读,学生评价。

  四、熟读成诵,记忆积累

  师:春天在哪里?春姑娘悄悄告诉小朋友:春天在校园里,在小河边,在枝头上,在田野中,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课文中的这些词儿连起来读就像一首小诗、赶快读读,把春天的美读出来吧。

  1.练*朗读

  (1)自己练读。

  (2)把春天的美读给小组里其他同学听。

  (3)交流:怎样读得美?教给方法(边读边在脑中放电影)。

  2.学*背诵

  春天不光留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它还应该深深地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我们来比一比,谁最有本事把这些词儿都记下来。

  (1)小组交流,讨论最佳记忆方法。

  (2)大组汇报交流。(a、词串记忆法,如春花;b、归类记忆法;c、画面记忆法等)

  [记忆法是学生的智力因素之一,而死记硬背是培养不出记忆能力的,小学时期是学生记忆的黄金阶段,只有让他们领悟、掌握灵活多样的记忆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

  五、认识偏旁,学*生字

  1.认识木字旁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偏旁,想不想和他交朋友?

  板书木,知道他的名字吗?

  2.文中有哪些字是带木的?(树、杏、梨)

  它们为什么都有个木?以前学过带木的字吗?

  [把相同偏旁的字组成字串学*,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让学生从中领悟形声字构字的巧妙,感受汉字的结构美,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学写树、杏、梨

  (1)比较三个带木的字有何异同?(位置不同,形体也发生变化。)

  (2)同桌说说这三个字中你会写了哪个?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全班交流。

  (4)指导书写。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语文教案《识字1》 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其中表示数的6个生字。认识6种笔画,通过诵读,体会童年的快乐。

  2、体会游戏的有趣和童年生活的快乐。

  重点难点:

  认识6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教师领读儿歌。

  师:这些儿歌里有些什么?生:儿歌里有很多数字。

  师:想跟老师一起读吗?注意读准这些数字的字音。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yi、si、wu、zhi、shi、zhi是整体认读音节,līǎng是三拼音节。

  2、把数字汉字用“0”圈出来,多读几次。

  3、同桌互读互学。

  三、学*生字“一、三、五”。

  1、借助插图,引出生字,读准字音。板书:wu、yi、pai、san。

  认识笔画:一(横)I(竖)�瑁ê嵴郏�

  3、认识田字格。

  出示田字格。

  认识田字格。

  1、指导书写。

  三学*生字“二、四、六”。

  1、读谁字音。

  2、认识笔画。点()、竖弯()、撇()。

  3、指导书写。

  语文教案《识字1》 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其中表示数的4个生字。认识3种笔画。

  2、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规则。

  重点难点: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八、九、十”的笔顺规则。

  教学过程:

  一、复*。

  1、说说下列几种笔画的'名称。一、︳、

  2、出示卡片,认读“四、五、六”三个字,一边书空一边说出笔画名称。

  二、学*生字“七、八、九、十”。

  1、读准字音。

  师:有两个字请同学们注意读准:“十”是卷舌音,“九”的韵母是什么?

  生:“九”的韵母是iu,第三声。

  2、认识三种笔画。

  捺()竖弯钩()横折弯钩()

  3、指导书写。师边讲解书写要领,边范写。

  七:共两笔,第一笔“一”,第二笔“”,“一”要从左下格贴*横中线的地方起笔,稍稍往上斜。

  八:两笔写成。先撇后捺,捺要略高于撇,两笔之间留恰当的距离。

  九:两笔写成。先定撇,后写横折弯钩。

  十:两笔写成。先横后竖,“一”要高于横中线一点,:I“要写在竖中线上。

  1、生边书空边说笔画名称。

  2、在作业本上练*书写,每个字写五遍。

  语文教案《识字1》 6

  设计意图:

  《识字1》是有关秋天的三组词语。这些词语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三组词语排列有序,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对秋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知道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但本课的词语对学生来说,有些比较陌生,也较难理解。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词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课外,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并记下来,帮助他们独立识字,积累词语。

  教学目标:

  1、会认“宜、层”等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4、能通过抽象的文字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去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感悟秋天的美好,养成收集词语的*惯。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培养收集词语的兴趣。

  4、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激发兴趣:

  送走了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便悄悄地来到了。秋天的景色美如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欣赏吗?(播放课件)说说看到了什么?

  二、出示词语,初读课文:

  师:欣赏完了秋景,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秋天真美啊!)

  师:是呀,秋天不但景美,而且连描写秋天的词语也很美,你们想美美地读一读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要求把每个词语读正确。注意:不认识的字,文中不再出现拼音了,生字宝宝的音在下面的树叶上呢!可要把它念准!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3、学生模仿练读,教师正音。

  三、自主学*,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宜人、叠翠、凉爽、雄壮、华丽、层林尽染、五谷丰登。

  2、指名带读、齐读词语。

  3、合作学*、自学生字:

  师: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特别难记?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大家很快地记住这些生字吗?(小组讨论合作)

  4、反馈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方法。

  重点交流:叠翠爽染登

  (2)去掉拼音,分组赛读。

  (3)巩固识字:

  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再指名读。

  尽力尽情爽快凉爽直爽

  翠绿翠竹壮丽壮观雄壮

  华灯华丽谷子稻谷山谷

  登山登高层叠楼层表层

  四、导读课文,引导感悟

  1、出示课文,认读词组:

  师:这些调皮的生字又跑回课文里了,你们还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2、出示与课文相应的图,说说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词分别送给它们最合适,为什么?

  3、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课文?指名读,并进行鼓励性指导:

  如:你听,他这个“大雁南飞”读得不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高高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薄纱似的白云,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来学学他的语气,做做动作。

  我们来到一望无际的田边,田野里一片金黄。麦穗沉甸甸的,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到处是丰收的景象。再到果园里瞧瞧,呵!果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儿,又大又红的苹果,吸一口气,连空气都是甜丝丝的。谁能再来读读“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觉?

  4、再读全文:小朋友,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咱们班小朋友也收获不小,就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爱美美地读一读吧!

  5、小结:秋天还有更多更美的风采、词语等待小朋友们去描绘,去收集呢!

  五、书写生字

  1、观看“尽——层谷——金”的田字格结构。

  2、教师范写

  3、学生自己临摹书写生字并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读成诵课文

  2、会写6个生字。

  3、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词认读。

  2、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认读。

  二、熟读成诵

  1、会读的小朋友认真地读一遍课文,会背课文的小朋友可以潇洒地背一遍课文。

  2、赛读、赛背。

  3、互相抽测背。一生背一句,被抽测的小朋友接下去背。

  三、课外拓展:

  1、展示收集的秋景图与词语:

  师:秋天景色宜人,令人陶醉。小朋友,你们还描绘了哪些美丽的秋景和收集了哪些优美的词语呢?赶快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个别指名)

  2、小组内交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看法。

  四、写字指导

  1、老师范写剩余的6个生字。

  2、可以试着写一写。互相交流。

  五、完成课堂作业

  六、资料袋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枫林如火丹桂飘香

  语文教案《识字1》 7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

  2、掌握4个新偏旁,学*按笔顺正确书写8个生字。

  3、学会用普通话正确、连贯地朗读韵文,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诵读中体会春色美景。

  教学准备:生词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创设情境。

  春天到了,郊外的景色美极了,老师带小朋友到郊外去看一看,一起去找春天好吗?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在哪儿找到春天?请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

  春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轻轻的、柔柔的)

  春雨春天的雨是怎样的?(细细的、像牛毛)

  嫩芽谁来说说“嫩芽”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哪些植物的“嫩芽”?

  布谷“布谷”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叫声?

  梨花、杏花、桃花图上的三棵树分别是什么树?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过渡:小朋友们,看到这副春景图,你有什么感受吗?春天的景色证是太美了?它们还有一些汉字朋友呢,你们想学吗?

  (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小组内开火车读词。

  3、全班认读词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受美景。

  1、同学们,词儿读准了,读得也很美,但如果我们把这些词儿连起来读,你会感到更美老师范读课文。

  2、同学们,你们也想读好吗?你们一定能行。

  3、以小组形式交流汇报读课文情况。

  (四)写字指导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组成的词“春天、布谷”。

  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明确学*生字“春、树、布、谷”。

  2、学*新偏旁。

  认识“日”,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日”的字多与太阳有关。

  3、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语文教案《识字1》 8

  设计理念:

  《识字1》是以“多彩的'秋天”为主题的第一组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12个四字词语,都是描写秋天的,“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写出秋天景物给人的整体感受,“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是金秋的色彩之美;“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山河壮美”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秋景图。“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写出了秋季的丰收之美。这些词语,排列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设计教学时,我依据新课标精神,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设计教学从学生的感受出发,以读促情,使学生能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意义和感情。顺应了教学逻辑,提升了感受美的能力。并且依照学情,考虑到儿童识记的一般规律,注意让学生在语境中识记,并且按照先整体后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同时注意多种形式的复现和巩固,提高了识字效率,力图较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宜,层,尽,染,”等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调动学生读字学词的积极性。通过师指导朗读,想象画面的方法,读出体会,读出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留心观察秋天景色的美丽,感受秋季的迷人魅力,激发对秋天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中的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四字词语的意思,能在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感情,从读中感受美,能用朗读表达出秋天的美丽,激发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啊,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出示一幅秋景图)看着漂亮的照片, 你们能说说秋天有哪些美丽的景物么?指名学生回答。 是啊!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个收获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迷人的秋天,学*《识字1》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识字1 生齐读课题。

  二、识字学词,走进秋天

  1、自由读一读课文,把难读准的词语多读几遍。

  2、说说这些词都是有关什么的?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小老师带读。

  4、小老师提醒读准字音,需要注意什么?(“层”字是*舌音和后鼻音,“尽”字是前鼻音,“染”字读的时候需要翘舌,“爽”字和“壮‘字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确)同学们跟着齐读三遍。

  5、在读字时,相机让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好办法,(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宜,层,翠”,用换一换记住“壮,尽,染",用组词法记一记“叠”,还能用图画法记住“爽”和“谷”。)同学们跟着小老师读三遍。

  6、去掉拼音帽,开小火车读一读生字,并给生字组一两个词语。

  7、指名12位同学分别朗读十二个四字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8、男女生合作朗读词语。

  三、看图学词,感受秋天

  1、课文中有两个词概括了秋天景色的特点,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金秋时节,景色宜人) 指导读出舒心愉悦的心情。

  2、出示图画,细心的你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层林尽染,叠翠流金”这两个词语的教学。

  出示这两个词语,指名两三位同学读一读,再齐读。看看图画,说说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指导读出红色的枫叶,和金黄的果实的色彩之美)

  3、天空中也有好看的景色呢!出示图片和词语“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做一做动作,一边想象一边朗读。

  4、从上空向下看去,你看见一怎样的景象呢?“秋高气爽,山河壮美”,配合图片,感受秋日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大地开阔壮观。带着感情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5、秋天到,田里,果园里都大丰收啦。(出示庄稼,瓜果丰收图片和词语“五谷丰登,瓜果飘香”)谁能读出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指名读,小组赛读。

  6、最后出示两幅图,这丰收的果实是怎样得来的?相机释义“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收获了这么多粮食该怎样保存?秋收冬藏:秋天收获,冬天贮藏。

  7、同学们学得真棒,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图猜词游戏:用分别出示文中词语描绘的画面,学生以四字词语抢答。

  8、与小伙伴合作朗读。

  四、师生共读,体会秋情

  1、秋天的图画色彩斑斓,秋天的果实无比香甜,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美好的秋天吧!师生合作,齐读12个词语。

  2、比一比,看谁能最快地背出这些词语。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呈现12个词语,,用红色字体显示本课的11个生字,指名认读。同桌互读。

  2、游戏:摘苹果:读对一个生字或一个词语,就能摘到一个香甜的大苹果。

  3、说说书上”我会写”的田字格里哪个生字最难写,容易写错。请同学提醒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师重点指导“尽”和“层”,分析字字形,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4、师范写,提醒学生两个字应该区分的地方。并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间架结构,笔画的起,落笔位置。

  5、生书空后,自己描红田字格中生字,练写。(提醒学生写字时的正确姿势)

  6、展示评议。

  六、作业布置,课外拓展

  1、积累背诵文中的12个词语。正确书写生字。

  2、课外,自己收集一些关于秋天的词语,抄写下来。

  3、到大自然中,感受秋天,把你眼中最美的秋景画下来。

  语文教案《识字1》 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其中表示数的6个生字。认识6种笔画,通过诵读,体会童年的`快乐。

  2、体会游戏的有趣和童年生活的快乐。

  重点难点:

  认识6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教师领读儿歌。

  师:这些儿歌里有些什么?生:儿歌里有很多数字。

  师:想跟老师一起读吗?注意读准这些数字的字音。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yi、si、wu、zhi、shi、zhi是整体认读音节,līǎng是三拼音节。

  2、把数字汉字用“0”圈出来,多读几次。

  3、同桌互读互学。

  三、学*生字“一、三、五”。

  1、借助插图,引出生字,读准字音。板书:wu、yi、pai、san。

  认识笔画:一(横)I(竖)﹁(横折)

  3、认识田字格。

  出示田字格。

  认识田字格。

  1、指导书写。

  三学*生字“二、四、六”。

  1、读谁字音。

  2、认识笔画。点()、竖弯()、撇()。

  3、指导书写。

  语文教案《识字1》 10

  《识字1》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幅春光旖旎、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全文共12个词语,分为四组,每一横行又从“气象”、“草木”、“动物”、“花朵”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课文田字格中的范字,是本课要求学生学会的9个生字,标在田字格上方的是要学生认识的4种笔画,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诵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氛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

  1.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朗读词串,积累词汇。激发学生学*汉字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8个,绿线内的个3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

  3.通过诵读,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树、梨、杏”3个生字。认识“木”字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3.把图画上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教学重难点:

  1.把图画上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2.学会本课“树、梨、杏”3个生字。“春”、“谷”、“布”的书写。

  一、音乐激趣,进入春天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猜猜,这是什么歌曲?

  2.对!同学们,你们认为春天在哪里呢?

  3.是啊!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春天,开始学*《识字1》。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播放学生熟悉的音乐,让孩子们轻松地进入学*状态,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

  1.让我们来认识这些词语吧!看看图,自己读读词.自由读词串两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读这12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1)他们都是介绍春天的。出示春天。

  学*“春天”:

  重点指导:春,

  并记忆字形,突出日字旁。

  2)说一说每组词语与春天有什么关系?

  归类。

  第一行词语说明春天气候的特点;

  第二、三行词语是标志春天到来的植物和动物;

  第四行介绍了春天里果树开的花。

  3.学*:春天、春风、春雨

  春风姐姐是怎么样吹得呢?谁来当一当,表演一下。

  出示:课件: 柔柔的风伴随着怎样的春雨?

  (细细、绵绵)板书:春雨像 ,像 ,又像 。

  (1)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不由得想到一首描写春雨的诗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读出春天风雨的轻柔吗?有感情读一读词。

  4.学*:柳树、小草、嫩芽

  柳树(1)春天的和风细雨滋润着大地万物,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2)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和小草在干什么?真像什么?

  嫩芽(1)嫩芽可小了,它们藏在哪里呀!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读读。

  (2)还有一些春天的小信使,也给我们送来春的消息。

  布谷(1)齐读词语。

  (2)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杜鹃“,谁知道它为什么又叫“布谷”

  播放声音,图片(强调捉虫)

  5.学*:梨花、杏花、桃花

  (1)白的像什么?杏花什么颜色?

  (2)除了上面这些花外,还有哪些花也是春天开放的?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到哪个词?

  鲜花真美啊!只有你们的笑脸能和它比美啦,朗读词。

  (设计意图:复*音节,为学*本**好铺垫。识字教学的关键是读准字音,这为学生整堂课的学*奠定了基础。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识字、学词,并进行适当的说话训练,力求达到识用结合,学以致用。)

  三、练读课文 感受春天

  1.看到这幅春景图,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做什么?你想对春姑娘说什么呢?

  请你把对春姑娘的赞美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请小朋友一边诵读词语,一边看图上的景物,想象:春天到了,春风柔柔地吹,春雨细细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布谷鸟唱着春天的歌,蜜蜂在花海中忙着采蜜……小朋友兴高采烈地感受着春天的美好。)

  诵读词串,不要一个词一停顿地读,也不能读成了顺口溜。读的时候,速度要适中,节奏要明快,读出韵味来。多读几遍,把词语记下来,你的词汇就更丰富了。

  教师范读。

  2.纠正字音,巡视指导。

  3.指名读、小组读。同桌互读。

  4.读全文。

  5.课件提供填空,把学过的生字词填入括号里。

  春天来了,( )轻轻地吹,( )淅淅地下。柳树( )了,小草( )了。( )、( )、( )都开放了,( )在花丛中采蜜。( )也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真美啊!

  (设计意图:能借助拼音读通顺诗句,读通、读顺课文,最后以朗读课文达到要求者过关。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呆读傻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一遍有一遍的目的,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

  四、学*偏旁,写字指导

  1.指名读。

  2.学*偏旁:日字旁、木字旁、草字头、巾字底。出示生字:树、梨、杏,认识“木”字旁。木字旁、草字头的字还有哪些? 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木字旁”的字多与树木有关。

  学生看笔顺记忆生字笔顺。书空生字。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重点指导“树、梨、杏”三个“木”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3.重点反馈“树”“梨”的笔顺。教师重点点拨并范写“树”“梨”。

  4.学生在书上描红,在《*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5.课后练*

  有关春天的词语可多了,找一找还有哪些带有“春”的词语。

  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美读韵文,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会读会写会用三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按笔顺正确书写生字。)

  (二)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朗读词串,积累词汇。激发学生学*汉字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8个,绿线内的个3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

  3.通过诵读,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一、复*

  1.出示10个生字卡片。

  2.板书笔画:

  3.和学生一起说笔画名称。

  4.指名读,开火车读

  5.指名说出笔画名称。

  6.边书空边说笔画名称。

  (设计意图: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识字。这样,学生身临其境,学起来兴致很高。)

  二、指导朗读课文,了解意思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

  2.你能用完整的句子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吗?

  3.图中有什么鸟?它们各自在做什么?

  图中的布谷和燕子表情怎样啊?你们能读出它们的快乐吗?(指名读,齐读)

  4.细心的你还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5.聪明的你能从无声的图中听到些什么?

  你认为这些词该怎样读呢?

  6.齐读词语。

  7.这些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表示动物们、植物们都醒了,这便是──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让学生还原并丰富词语的形象;再读词语,使其感知春天的丰富、生动和美丽,并在读中产生“画面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词语的呈现和朗读的指导,均从学情出发,不生拉硬拉,较好地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

  三、朗读词语,抒**感

  1.多媒体分别出示文中词语描绘的图画,学生以四字词语抢答。

  2.与喜欢的小伙伴合作朗读。

  3.春天的图画五彩缤纷,春天的声音变幻无穷,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多彩的春天吧!师生齐读这些词语。

  4.比一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些词语背下来。

  (设计意图:抢答和合作朗读的形式进一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春天美景,既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增强趣味,又符合阅读从整体──部分──再整体的螺旋上升规律。)

  四、识字交流,写字指导

  1.课件呈现词语,你会认吗?学生尝试自我认读。

  2.同桌互读,交流认字方法;互考,互相辨音,看谁读得准。注意“苏”是*舌音,“柳”是边音,“冰、丁、争、鸣”是后鼻韵。

  3.游戏:燕子报春。让学生当“燕子”,课件随机出现生字(生字放进以“春”字为背景的各式漂亮的窗花图上),要学生随口正确读出生字。

  4.说说书上田字格里的生字哪个最难写。重点指导“万”字,教师具体范写,着重强调“横折钩”运笔过程的轻重和笔势的变化。

  5.学生自写课后生字,展示评议。

  6.实践活动:找春天

  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找春天。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是什么样的色彩。在找春天的过程中听到哪些声音,用上一些词语,完整地说给大家听,也可以把找到的春天画下来。

  (设计意图:把识字写字安排在感知课文内容之后,看似颠倒了顺序,实际上体现了学生识字和记字的一般规律。小朋友识字总是先从整体上关注“轮廓”,再具体分析、尝试记忆,之后通过多次复现来巩固,这样才会有效地记住生字。这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在整体感知词语中已经多次呈现,学生已经不陌生了,因此会比孤立呈现生字来机械识记的效果好。)


语文教案《识字1》汇总十篇扩展阅读


语文教案《识字1》汇总十篇(扩展1)

——《识字1》语文教案 (菁华3篇)

《识字1》语文教案1

  教学标:

  1、学会本课生字8个,绿线内的个3生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拟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大幅情境图;每个学*小组一幅情境图和词语卡片;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春姑娘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春天在哪里呢?今天,老师和你们去郊外、去田野找春天,好吗?

  2、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学生闭上眼睛边拍手,边唱歌。(教师同时在黑板上贴出大幅情境图)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

  1、语言过渡:睁开眼睛看看四周的景色,美吗?是呀,春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小朋友,春天在哪儿,你能找到吗?

  2、认识词语。

  随机学*四组词语。(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一读字音,在图上认一认,唱一唱有关小动物的歌儿,说一说花儿的颜色,有关事物的特征等)

  3、揭示课题,巩固字音。

  刚才这些词语是语文书上《识字1》的内容。(板书:识字1)打开书,你们看,它们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请小朋友读一读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小组中的同学帮帮忙。(学生自由读)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请小朋友开火车读,好吗?(小组内开火车读)

  4、生生互动,游戏内化。

  小朋友,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绿叶中,在布谷鸟的叫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美丽的春天,你能把这些词语贴到它的朋友身边去吗?请拿出词语卡片,同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来贴一贴,贴好后再一起读一读,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正确。(播放《春天在哪里》的磁带)

  三、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语言渲染: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淅淅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布谷、蜜蜂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几多生趣;梨花、杏花、桃花张开笑脸,为春天增色添彩!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让小朋友们感受一下春天多美呀!

  2、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小朋友,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天多美呀,难怪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小朋友珍惜春天美好的时光,好好学*,将来为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

  2、课后,小朋友去找一些有关“春天”的诗歌或成语,读一读。班队课上我们一起来交流,看哪组小朋友找的最多。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2、认识3个新偏旁。(“日”字底,“木”字旁,草字头)

  3、学生看笔顺图自学生字,描红课本上的生字。

  4、说说是怎么记住生字的。

  5、说说书写注意点。

  6、教师在田字格示范书写。

  7、学生在《*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识字1》语文教案2

  一、教学反思:教学要求:

  1、观察图画,看懂图意,对照图画理解句群意思。

  2、学会13个生字,会写5个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型,理解字义,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3、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4、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学过的生字,学*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具

  课件、小黑板等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

  出示拼音卡片,读准下面的音节shuō shuā shū

  二、指导看图。

  出示课件,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景色怎样?

  三、学*纯拼音句群。

  1、学生试读并找出难读音节。读后检查音节卡片上的读音。

  2、读纯拼音句群,要求:连词读→一句一句的读→两句话连起来读。注意该课的要掌握的生字的读音,读后检查。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四、图文结合,理解全文意思。

  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是什么意思?“莺歌燕舞”呢?

  2、读其他句子,是什么景色?看图说一说,读准:”融”的读音。

  五、自由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指名认读。

  二、认识种笔画和本课的5个生字。

  1、学*新笔画横折提。

  (1)进一步理解万的意思,口头组词。

  (2)教师示范,学生仿写。注意本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认识齐

  (1)用齐口头组词。

  (2)书空齐教师指导学生学*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3、学*百、丁、冬、齐,笔画和笔顺,教学步骤同上。

  三、学生反复练*,并用开火车检查本课的生字的笔画、笔顺。

  1、出示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告诉学生用田字格写字,要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一笔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

  2、练*读全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背诵课文。

  1、指导背诵。

  2、独立背诵。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五、小结。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应该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春天的气息。

《识字1》语文教案3

  【课文标题】

  识字1

  【教学目的】

  1、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教学难点】

  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PPT、视频、动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哪位小朋友喜欢秋天?秋天是什么样的?谁来和大家说说?

  二、利用生字卡重点学*生字

  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1、播放动画,正确掌握以上生字的拼音、字形、笔画、结构,适用讲解生字的字义,并利用生字来组词。

  2、重点讲解难写的字、易错的字、相似的字,如:

  “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又如:“尽”和“层”都是“尸”字头,区别在于“尽”的下边是一捺和两点,而“层”的下边是“云”。

  3、利用生字卡片抽读和听写。

  三、结合图片学*生字词

  1、熟读以下生字词并正确书写:

  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春华秋实

  2、将刚才所学的生字词填入以上词语中。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并启发学生理解秋天的特征。

  2、播放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用刚学*的词语来描绘各张图片,启发学生用别的词语来描绘。

  二、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了描写秋天景象的一些词语。请同学们想想除了这些词,还有哪些词描写秋天?

  一年有四个季节。除了秋天,还有春天、夏天、冬天。课后,请大家收集描写这三个季节的词语。


语文教案《识字1》汇总十篇(扩展2)

——《识字1》语文教案 (菁华3篇)

《识字1》语文教案1

  教学标:

  1、学会本课生字8个,绿线内的个3生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拟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大幅情境图;每个学*小组一幅情境图和词语卡片;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春姑娘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春天在哪里呢?今天,老师和你们去郊外、去田野找春天,好吗?

  2、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学生闭上眼睛边拍手,边唱歌。(教师同时在黑板上贴出大幅情境图)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

  1、语言过渡:睁开眼睛看看四周的景色,美吗?是呀,春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小朋友,春天在哪儿,你能找到吗?

  2、认识词语。

  随机学*四组词语。(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一读字音,在图上认一认,唱一唱有关小动物的歌儿,说一说花儿的颜色,有关事物的特征等)

  3、揭示课题,巩固字音。

  刚才这些词语是语文书上《识字1》的内容。(板书:识字1)打开书,你们看,它们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请小朋友读一读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小组中的同学帮帮忙。(学生自由读)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请小朋友开火车读,好吗?(小组内开火车读)

  4、生生互动,游戏内化。

  小朋友,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绿叶中,在布谷鸟的叫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美丽的春天,你能把这些词语贴到它的朋友身边去吗?请拿出词语卡片,同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来贴一贴,贴好后再一起读一读,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正确。(播放《春天在哪里》的磁带)

  三、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语言渲染: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淅淅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布谷、蜜蜂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几多生趣;梨花、杏花、桃花张开笑脸,为春天增色添彩!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让小朋友们感受一下春天多美呀!

  2、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小朋友,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天多美呀,难怪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小朋友珍惜春天美好的时光,好好学*,将来为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

  2、课后,小朋友去找一些有关“春天”的诗歌或成语,读一读。班队课上我们一起来交流,看哪组小朋友找的最多。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2、认识3个新偏旁。(“日”字底,“木”字旁,草字头)

  3、学生看笔顺图自学生字,描红课本上的生字。

  4、说说是怎么记住生字的。

  5、说说书写注意点。

  6、教师在田字格示范书写。

  7、学生在《*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识字1》语文教案2

  一、教学反思:教学要求:

  1、观察图画,看懂图意,对照图画理解句群意思。

  2、学会13个生字,会写5个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型,理解字义,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3、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4、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学过的生字,学*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具

  课件、小黑板等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

  出示拼音卡片,读准下面的音节shuō shuā shū

  二、指导看图。

  出示课件,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景色怎样?

  三、学*纯拼音句群。

  1、学生试读并找出难读音节。读后检查音节卡片上的读音。

  2、读纯拼音句群,要求:连词读→一句一句的读→两句话连起来读。注意该课的要掌握的生字的读音,读后检查。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四、图文结合,理解全文意思。

  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是什么意思?“莺歌燕舞”呢?

  2、读其他句子,是什么景色?看图说一说,读准:”融”的读音。

  五、自由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指名认读。

  二、认识种笔画和本课的5个生字。

  1、学*新笔画横折提。

  (1)进一步理解万的意思,口头组词。

  (2)教师示范,学生仿写。注意本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认识齐

  (1)用齐口头组词。

  (2)书空齐教师指导学生学*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3、学*百、丁、冬、齐,笔画和笔顺,教学步骤同上。

  三、学生反复练*,并用开火车检查本课的生字的笔画、笔顺。

  1、出示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告诉学生用田字格写字,要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一笔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

  2、练*读全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背诵课文。

  1、指导背诵。

  2、独立背诵。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五、小结。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应该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春天的气息。

《识字1》语文教案3

  【课文标题】

  识字1

  【教学目的】

  1、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教学难点】

  熟读生字词并正确拼写。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PPT、视频、动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哪位小朋友喜欢秋天?秋天是什么样的?谁来和大家说说?

  二、利用生字卡重点学*生字

  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1、播放动画,正确掌握以上生字的拼音、字形、笔画、结构,适用讲解生字的字义,并利用生字来组词。

  2、重点讲解难写的字、易错的字、相似的字,如:

  “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又如:“尽”和“层”都是“尸”字头,区别在于“尽”的下边是一捺和两点,而“层”的下边是“云”。

  3、利用生字卡片抽读和听写。

  三、结合图片学*生字词

  1、熟读以下生字词并正确书写:

  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春华秋实

  2、将刚才所学的生字词填入以上词语中。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并启发学生理解秋天的特征。

  2、播放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用刚学*的词语来描绘各张图片,启发学生用别的词语来描绘。

  二、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了描写秋天景象的一些词语。请同学们想想除了这些词,还有哪些词描写秋天?

  一年有四个季节。除了秋天,还有春天、夏天、冬天。课后,请大家收集描写这三个季节的词语。


语文教案《识字1》汇总十篇(扩展3)

——优秀语文教案实用十篇

  优秀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钓、带、河、了、边、空、条、意”8个生字;积累“钓鱼、三心二意”等词语,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三心二意”的词义;认识新笔画“横折折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汉字“了、条、广”。

  2朗读课文时,能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3了解故事内容,能初步感受到三心二意是做不好事情的。

  4能展开想像,练*说话“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么做”。

  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三心二意”的词义。

  2像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到三心二意是做不好事情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小狗喜欢吃肉骨头,小鸡喜欢吃虫子,小猫喜欢吃鱼。小猫长大了,它多想自己也能钓鱼吃呀!

  2 出示课题:53《小猫钓鱼》。齐读,练*质疑。

  (1)学*生字“钓”,拼读时注意三拼音,教师结合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识记生字。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提问梳理板书问题。

  二 听读课文,学*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听清小猫和谁去钓鱼,怎样钓鱼,结果怎样?

  根据提示听录音:

  猫妈妈 小猫在 钓鱼,小猫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结果,连 也没钓着。

  (1)小组合作完成练*并学*其中的生字“带、河、边、条、意”。

  (2)反馈交流。

  抓住生字的不同特点,各有侧重地学*以下生字:带、河、边、条、意。

  教学生字“边”时,学*新笔画“横折折撇”,指导学生书空,强调“横折折撇”一笔写成,并让学生说说“边”的笔顺规则。

  2齐读填空练*。

  三 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轻声读课文2~3小节,用直线划出写小猫三心二意的句子。

  (1)出示句子:一只蜻蜓飞来了,小猫看见了,就去捉蜻蜓。

  一只蝴蝶飞来了,小猫看见了,就去捉蝴蝶。

  (2)指导朗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引读课文2~4节,在语境中随机识记生字:了、空。

  3当小猫看到妈妈钓着了两条大鱼时,它会怎么想,又是怎么说的?

  (1)展开想像,练*说话:小猫心想: 。

  (2)重点指导读好小猫说的话,配上动作,提示“真气人”后面是感叹号,读出生气的语气。演读——品读——齐读。

  4猫妈妈听了小猫的话后,是怎么教育小猫的?

  (1)指导读好猫妈妈的话,师随机小结:做事要一心一意

  (2)此时此刻,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它会怎么做?

  (3)自由组合说一说,也可以配上动作演一演。

  四总结全文,复*巩固

  1齐读全文,回归整体。

  2游戏复*,巩固词句。

  3指导描摹“了、条、广”。

  优秀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课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指导用“舒畅、快活”造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爱树林、爱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①“一生”和“最喜欢”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父亲一生最喜欢的事物。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lí)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hū tuó)河岸上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②这句话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哪些因素?]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ōu)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③“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了“我”和父亲来到滹沱河岸上的一片树林,父亲仔细观察树林。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nán)喃地说。[④“喃喃”二字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父亲通过观察发现林子里有不少鸟。用父亲的话引起下文。

  可我既没有看见一只鸟,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⑤我为什么看不见、听不到有鸟?] 我茫然地望着凝(níng)神静气像树一般兀]

  优秀语文教案 3

  【学*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字。会写“颈、郑”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动物喜爱的思想感情,学*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惯。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进入课文情境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谁来了?

  (放白鹅走路、戏水录像)

  2、学生看录像,老师问:

  觉得这些白鹅怎么样?有没有想起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咏鹅》?

  师生齐背。

  3、小结:

  唐朝诗人骆宾王用纯真、自然的语言向我们勾画出一只美丽、可爱的大白鹅。

  4、出示课题:

  白鹅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也和鹅有关。

  板书:

  白鹅

  一起读课题。

  5、了解作者: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丰子恺先生。想了解丰子恺先生吗?让我们一起走*他。

  (师出示有关丰子恺生*简介。)

  自己读文字介绍,读了关于丰子恺先生的简介,你了解到什么?

  6、是啊,丰子恺先生一生成绩最突出的就是他的散文,《白鹅》就是其中一篇。那么在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体会白鹅的“高傲”

  1、提出自学要求: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读完以后想一想,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检查字词:

  ① 出示三组词语:

  第一组是二字难读词语,第二组是带有多音字的词语,第三组是难读的四字词语。

  ② 在检查完学生字词的读音后,对多音字一组提问: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每个词语中有一个字是多音字。)

  分别是哪几个?谁来说?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什么?并且用它来组组词。老师这里也给这三个多音字组了词,我们一起读一谝。

  ⑵ 初步感知课文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通过刚才的自读,谁来谈一谈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① 预设一:

  当学生说到“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心句时,师小结:

  是啊,你和丰子恺爷爷在课文中对白鹅的感受是一样的,认为它是高傲的。大家找到这句话了吗?一起读。

  板书:

  高傲

  出示: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② 预设二:

  当学生没有说到“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心句时,师小结:

  同学们对白鹅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课文中丰子恺先生对白鹅的印象是怎样的的,找到这句话了吗?一起读。

  板书:

  高傲

  出示: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3、学*第二自然段“承上启下”作用:

  ⑴ 那么这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白鹅的高傲的?这是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

  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

  ⑵ 那么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呢?读读书上的小云,它告诉你什么?从它的提问中你知道了什么?“鹅的高傲”连接了哪一小节?“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又是后面四小节内容的概括,用一个“更”字将前后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起读这一小节。大家把“承上启下”作用写在第二自然段旁边。

  ③ 小节:

  及时在书中作批注,是一种科学的学*方法。大家今后要多尝试。

  4、再次感知课文,自由谈对“白鹅的高傲”的体会:

  ⑴ 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又分别在哪些自然段中?

  (分别在3~7小节)

  ⑵ 那么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又是怎样来表现它的高傲的呢?请你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划边体会,哪些句子表现出了白鹅的高傲呢?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

  ⑶ 学生再次感知完课文,师提问:

  谁来谈谈,你找到了哪些表现白鹅高傲的句子呢?

  ⑷ 小结:

  大家还真会读书,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白鹅高傲的特点。

  三、学*第三自然段,再识“高傲”

  1、现在先让我们去听听白鹅的叫声。

  (放白鹅叫声)

  谁能形容一下你们刚才听到的白鹅的叫声?

  2、丰子恺爷爷又是怎样描写白鹅的叫声呢?请你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最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语,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在这个词语旁边用你的画画出来,怎么样?

  3、反馈交流:

  ⑴ 抓住重点词“厉声叫嚣”:

  ① 找到了这个词语,谈谈你的感受。那么你说说白鹅好象在怎样厉声叫嚣啊?

  ② 出示象形字:嚣

  大家看,这个“嚣”中间是一个页,表示人怒气冲天时候的样子,那么人生气的时候是忍不住大喊打叫,就好像有许多人在吵闹,大声喧哗。

  ③ 那么这时候白鹅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谁能用很凶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板书:厉声叫嚣

  ⑵ 抓住重点词“厉声呵斥”:

  ① 为什么这个词语表现白鹅的高傲?厉声呵斥是什么意思?那么说话严厉、大声斥责本应是人的动作,这里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那么把白鹅当人,他会怎样训斥别人呢?

  ② 谁来读读这句话?。厉声呵斥时的态度是很凶的,让我们一起用凶恶、生气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⑶ 抓住重点词“引吭大叫”:

  ① 还有谁用画画的形式感受来词语。你把“引吭大叫”用画画表现出来了,画得非常传神、生动。

  ② 鹅是怎样引吭大叫的?想不想听一听啊?(放鹅引吭大叫的声效)。听了这声音,让你有什么感受?

  ③ 引吭大叫说明鹅很凶,让我们一起用很凶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⑷ 小结:同学们在这段学*中展开了想象,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体会到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用词准确,把鹅的叫声特点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这种方法在今后学*中大家还可以多多尝试。

  4、升华“高傲”,体会作者对白鹅赞美之情:

  ⑴ 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读第三自然段,看看白鹅现在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新的感受了?自己读,想好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⑵ 谁来谈谈,现在对白鹅你融入了什么感受呢?

  ⑶ 正因为白鹅很凶,努力不让生人进,别的动物看到生人早就逃跑,它却会厉声叫嚣,所以就看出它的勇敢。正因为它勇敢,才能看守门户,使它的作用不亚于狗。狗给人的感觉是忠诚、尽职的,鹅也同样是尽职、忠诚的。

  板书:尽职、忠诚

  ⑷ 小结:

  同学们,我们读书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上写这只鹅很凶,很高傲,实际上是在赞扬它非常勇敢,对主人非常忠诚、尽职。

  ⑸ 现在谁带着你的感情来读这句话,谁想自己读?让我们一起带着对白鹅的喜爱这情读这句话。

  四、进行单元整合,比较不同作家笔下对不同动物叫声的描写,并仿写“鸟叫声”

  1、在我们耳中如此单调的鹅的叫声,丰子恺先生为什么能把它描摹得如此传神呢?那是因为作者喜欢白鹅,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样是大作家,同样是写叫声,那么老舍爷爷笔下的动物又是怎样的呢?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自己读读《母鸡》和《猫》的片段。你能从中体会到他对动物的什么感情吗?

  2、《猫》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喜爱)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母鸡》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厌恶)

  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作者对它的厌恶之情?

  3、品读了作家的文章,我们也来试着当一当小作家怎么样?来写一写动物的叫声。为了能帮助大家写出精彩的片段,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些好词,自己先读读。

  (悠扬、急促、长鸣、嘹亮等)

  待会边听边记边感受,听,鸟叫声来了。

  4、听了刚才的鸟叫声,你有什么感受?

  5、你能不能用上采蜜卡中的一些词语,把你刚才听到的鸟叫声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呢?

  五、总结本课,提出下节课新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一篇有趣的课文,感受到了白鹅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我们还学*作者用准确的词,饱含自己真情实感的语言练*说话,写话。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去感受白鹅步态和吃相的有趣和可爱。

  优秀语文教案 4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惯,拓展语文学*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供学*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教学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这些问题在网上都有答案。今天,我们就到网上去查找并解决这些问题,好吗?请大家打开D:/鸟的天堂

  4、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5、组织指导

  (1).

  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6、自主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7、总结评价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

  优秀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结合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小蝴蝶花情感的变化。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到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份独特的美,有了自知之明,才

  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长处而骄傲,又不因自己的短处而失去自信。

  4.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结合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小蝴蝶花情感的变化。

  2.教学难点:体会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到既不以自己的长处而骄傲,又不因自己的短处而失去自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进入学*情境

  1.板书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们一起学*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小蝴蝶花》

  2.同学们读过课文了,回忆一下小蝴蝶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交流:

  过渡语:小蝴蝶花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想不想感受一下小蝴蝶花的内心世界?

  二、

  角色转化,读中体验

  1.默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小蝴蝶花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画出有关句子。写批注。同桌交流(出示课件)

  过渡语:小蝴蝶花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谁愿意把你的学*成果和大家交流一下:

  交流:骄傲的

  自馁的

  心情舒畅的(板书)

  3、你.从哪看出小蝴蝶花是骄傲的?读读你画的句子?

  她说:“看来,我是百花中最了不起的了,可惜被埋没在这里,跟这些、小草小花在一起,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呀!“

  你从哪看出她很骄傲?

  抓住重点词语:“最了不起、可惜、被埋没、什么时候、出头之日”结合句子让学生说说这些词的意思。除了体现出它的骄傲还体现出了什么?(怨恨,对现状的不满)(板书:最了不起)

  假如你就是这朵小蝴蝶花,能读出来她的这些情感吗?自己练练。

  展示读——评读

  2.

  小蝴蝶花为什么这么骄傲?先读读句子。用自己的话说

  小蝴蝶花生长在草丛里,从紫色的花瓣里不时飘散出一丝淡淡的清香,都因这蝴蝶从远处飞来。她多么高兴啊!

  小蝴蝶花左瞧右看,旁边不过是些**常常的小草,有的不开花,有的开出一朵半朵小花,也很不惹人注目,更没有什么清香。小蝴蝶花很骄傲。

  (板书:草丛里)

  抓住重点词句:“不过”什么意思?把“有的不开花,有的开出一朵半朵小花”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体会草丛中我是最漂亮的,而且还能散发出淡淡清香。谁也不如我。

  小结:与周围小草相比你觉得很骄傲。为自己被埋没在草丛中,感到沮丧惋惜。

  3.

  骄傲的小蝴蝶花,后来你为什么又自馁了?请自读第3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1)我并不是最了不起的,与百花相比,我是最寒碜的了。(板书:花园里、最寒碜)能读读句子吗?

  (2)

  体会花园里百花争艳的景色。

  A.

  体会百花的美。学生读读句子。初到这里,她有些头昏目眩。她看看那汉白玉栏杆里的()的牡丹,开得多么();那正在()的碧桃,开得比朝霞还要()……数不尽的()在(),说不清的花香在空气中()。

  你从哪些词体会到牡丹、碧桃的美与香?结合句子说说意思

  过渡语:

  小蝴蝶花看见了牡丹、碧桃,还可能看见什么花了?

  学生交流。

  让我们走进花园欣赏这些名花奇葩。分别出示牡丹、碧桃,百花争艳的图片,学生边看图边品读相应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师: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什么花,开得怎么样?”说一说其她的花吗?指名说

  (注意给学生评价)

  B.

  花园里的花这么美,这么香,自己读读,读出感受。分别指名读花美、花香的句子。

  出示课件:小蝴蝶花

  4.

  此时你什么心情?指名说,读出来。

  小蝴蝶花一下子变得自馁了。她想:“看来我是百花中最寒碜的花了,谁也不会理睬我。”

  5.

  在草丛中,你很骄傲,而在花园里,你一下子变得自馁了!变化这么大,能读出来吗?自己练一练。

  (1)展示读2、3段。

  (2)讨论:在情感的变化中,小蝴蝶花为什么找不到自我了?

  (3)交流:骄傲的时候他用自己的长处与小草的短处比,自馁的时候他用自己的短处与百花的长处比,所以小蝴蝶花找不到自我了。

  小蝴蝶花的情感变化受谁的影响?

  (4)在生活、学*中同学们有没有找不到自我的时候?

  6.

  正当你自馁的时候,花园里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心情舒畅指读后三段。

  这时候,一群孩子来到花园赏花。她听见一个孩子大声说:“大家快来看,这是什么花?”

  “她叫小蝴蝶花。”另一个孩子回答。

  “多么好看的小蝴蝶花呀!”孩子们都蹲在校蝴蝶花的跟前,仔细欣赏起这不起眼的花儿。听了孩子们的话,小蝴蝶花扬起了头,心情舒畅极了。

  (1)

  交流:(板书:欣赏)

  (2)

  孩子们会说些什么呢?

  (3)

  听了孩子们的赞赏,小蝴蝶花,你感受到什么了?

  (4)小蝴蝶花还是不是最寒碜的'花?为什么?

  7.

  快看,现在的小蝴蝶花多自信啊!变得更加美丽了!读读这段话,读出你的感受。

  四、延伸体验:

  1、自由朗读全文

  体会小蝴蝶花的情感变化。

  2、小蝴蝶花经历了这样的情感变化,你想对她说点什么?

  总结:希望大家都能像美丽的小蝴蝶花一样,正确地看待自己,不因自己的长处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短处而自馁,那样我们才会在不懈的努力下,不断进步,永远快乐!

  五、作业:

  自选角色,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

  21

  小蝴蝶花

  草丛里

  最了不起

  骄傲

  花园里

  最寒碜

  自馁

  欣赏

  优秀语文教案 6

  【教学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学*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朗读、品味、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学*过程中感悟济南的冬天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他的散文《济南的秋天》中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夏日的美景宜人: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大屏幕展示瑞士美景)。而我国的杭州西湖更闻名天下。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首诗单道西湖之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之美由此可见一斑。(大屏幕展示西湖美景及苏轼的《饮湖上初晴》)而我们的省会济南竟得上帝之钟爱,把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了她。济南该是一块何等到宝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

  二、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先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1、请同学们说说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

  提示:温晴、慈善、美丽、绚丽多彩等词语均可。老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确定自己的板书。

  2、请同学们体会一下本文该怎样朗读?

  提示:语调柔和,节奏缓慢,语气亲切,还要读出对济南的热爱。可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处理板书在黑板上。

  三、老师范读(配乐、配画)

  四、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情朗读课文,并简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第一自然段: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对比)能具体说说是怎样对比的吗?作者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教师进一步发挥: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家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第二、三、四段写济南山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美丽多彩;城外远山──是张小水墨画。

  第五自然段写济南的水──不结冰,清亮、空灵等。

  结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题目济南的冬天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

  提示:济南的冬天是指所写的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是别处的冬天。而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上文具体描绘了冬天里济南特有的明丽色彩后,此句用冬天来修饰济南,就反映出济南在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魅力。总结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

  五、精揣细摩,品味学*

  在课文中发现寻找、品味用得好的词或句子,用大大的圆圈在课本中标出,并说说为什么用得好。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课堂交流。

  提示: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3、小山整把济南围了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描写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这里的整和缺字面上好像是矛盾的,实际并不矛盾,作者意在强调前者,因为缺的只是点口儿。

  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

  5、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中的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6、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孕育着的无穷春意。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和仔细揣摩。

  六、拓展练*

  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笔下冬天的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发自肺腑的热爱。我们现在正处隆冬季节,请你用你的心,你的语言描绘一下咱们这地方的冬天。

  提示:让学生当堂宣读,老师给以适当点评。

  七、作业布置

  课下阅读配套教材──《济南的秋天》。

  提示:《济南的秋天》是《济南的冬天》的姐妹篇,描绘了济南的秋天诗意的山水,语言优美。与本文进行比较,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并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情

  济南冬天山的特点:温暖可爱 美丽多彩 是张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水的特点:不结冰 清亮 空灵

  【练*设计】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济南( ) 着落( ) 澄清( ) 镶上( )

  2、填空:

  《济南的冬天》作者 ,原名 ,字 , 人,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 、 ,话剧 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⑴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

  ⑵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 )

  ⑶ 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 )

  ⑷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

  ⑸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4、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的作用。(要仔细品味,细细体悟)

  ⑴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⑵ 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⑶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⑷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优秀语文教案 7

  【课文简介】

  《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教育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教养目标:

  ⑴ 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发展目标:

  学*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方法】

  读式教学法、情景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说)

  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15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

  板书课题:

  猫

  二、学*课文第一部分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

  这只猫有什么特点?

  板书:

  古怪

  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

  (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2、精读第一自然段:

  ⑴ 默读这段,思考:

  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老实 贪玩

  贪玩 尽职

  ⑵ 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

  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⑶ 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

  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⑷ 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

  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

  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

  学生3:我喜欢它的尽职,它多负责任,多认真啊!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

  那好吧,加上你的感情,把你喜爱的地方读出来,注意要读得生动。

  (多种形式进行练读、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表演读。)

  三、小结

  1、读了这部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像知道些什么?

  2、大花猫这么可爱,我们写首小诗送给它好吗?

  优秀语文教案 8

  课题:

  24画家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教师的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

  识字、朗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磁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你们的家乡在哪儿?你喜欢吗?想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有几个小朋友把他们的家乡画下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

  1.抓住美的景色,指导观赏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景物?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吗?

  2.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画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说说为什么喜欢。

  (3)学生自由朗读,识生字。

  图文结合认识生字“宽、虾、脚、捡、贝、壳”

  数数有几句话,每句写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指导读好“那么・・・・・・

  那么・・・・・・”的句式,表达对大海的喜爱。“一艘艘”“装满”要重读,体现鱼虾很多。

  3.看图介绍涛涛的家乡。

  4.师生共同总结学*过程:看图――读文――看图解说。

  三、小组合作学第三段

  1.师讲清要求:(1)认真看图,这是谁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景物?他喜欢做什么?

  (2)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然后小组齐声表演读。

  (3)看图,有自己的语言解说。

  2.小组合作学*。

  四、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1.学生在第四、五、六段中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自学。

  2.自学汇报。

  (1)抢认生字:原、奔、密、匹、市、楼

  (2)指名解说图画。

  (3)指名表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4)自学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整段。

  3.出示“读读说说”,学生读句子、说句子。

  第2课时

  一、复*巩固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齐读,开火车读。

  3.游戏:师生对口形记生字。

  4.给生字组词。

  二、看图,指导背诵。

  1.看图提示背诵。

  2.指名背诵,其他同学倾听。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指导写字

  1.师范写生字,并讲解,生观察。

  2.师针对写字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指导。

  3.生明确要求,在书上描红、练写。

  四、实践活动

  画自己的家乡,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家乡。

  优秀语文教案 9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生活中感受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摘抄有关春的诗句,上课备用。

  2、预*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3、老师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研读春草图,品味语言。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朱自清的《春》。一提到春,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从黄鹂、白鹭的角度来描绘春天;“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还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自己找到的诗句?(学生交流)。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学*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来写春的。

  2、配乐朗读课文:

  要求:

  ⑴ 听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⑵ 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多媒体课件显示):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

  2、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表现出?

  (盼春 盼望 来 *。)

  3、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

  (草、花、风、雨、人。)

  ⑷ 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赞美 像刚落地的娃娃 像小姑娘 像健壮的青年。)

  听读之后,学生朗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上述四个问题,全班交流。

  3、检查预*:

  注音:

  捉迷藏 散在草丛 酝酿 应和 黄晕 披蓑戴笠

  抖擞精神 繁花嫩叶 朗润

  释词:

  呼朋引伴 宛转 朗润 花枝招展

  二、研读与赏析

  1、第1节写什么?此时春天来了没有?哪个词可以看出?

  2、第2小节写了哪些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有几个?

  3、第3小节写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

  4、除了小草以外,作者还写了谁的活动?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这些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组讨论完成。

  明确:

  1、写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盼望”连用,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没有 *

  2、“朗润” 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山色由暗变亮,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

  “涨”写冰雪融化、水位升高的特点。

  “红”形象的写出了春日融融、给人温暖的特点?

  3、“偷偷”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

  “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嫩嫩”写出小草的质地。

  “绿绿”写出小草的颜色。

  “满是”写出小草范围很广。

  4、人的活动。坐、躺、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这些动词写出了春回大地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孩子们嬉戏的情景令人陶醉,让人难忘。

  5、背诵这三段。

  三、联想运用

  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在厚厚的土壤覆盖下等待了一个冬天的小草,在春天到来之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与活动?写下来,不超过50字。全班交流,并作出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另外四幅图,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检测

  1、字词。(略)

  2、背诵课文。(略)

  二、研读与赏析

  1、春花图:

  默读课文,完成:

  ⑴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⑵ 本段文字描写非常细致,表明作者对春花作过细致的观察,说说作者观察了纯花的哪些情况。

  讨论、交流:

  明确:

  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春的热闹场面。更显得生机盎然。用比喻的句子,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体生动。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

  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野花“眨呀眨”的“眨”,能够绘声绘色,刻画出勃勃生机的景象。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眼睛”“像星星”是花的形态;“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是花的色彩;“花里带着甜味儿”是花的气味;“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是花里传出的声音。作者观察了春花的形、色、味、声,因此作者对春花的描写才会有态有声、有色有味。

  2、按照上述的学*方法,分组学*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⑴ 各小组讨论、交流,老师点拨:

  春风图:

  风是无形的,难以描绘,可作者却把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是怎样做到的?

  风是无形的,可作者调动了人的触觉、听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由此可见,观察大自然不仅仅用眼睛,还要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这样的观察才会细致,才会有细致的描写。

  春雨图:

  春雨有什么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些特点?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谁能说说杜甫是怎样写春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由静景到动景,从人物到景物,有*写到远。

  本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什么感情?你是怎样看出的?

  迎春图:

  人们通过哪些活动喜迎春天?用书上的语句表现。

  ⑵ 再读课文,仔细揣摩,试着背诵。

  ⑶ 这五幅图,你最喜欢哪幅,说说理由。

  学生自己谈看法,全班交流。

  3、比较五幅图:

  ⑴ 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之间的异同。

  (从特征、写法、角度、修辞方面比较。)

  名称 特征 角度(顺序)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排比、比喻 春风图 和悦 触觉、嗅觉

  视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

  由*到远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相同点: 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相关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⑵ 迎春图与其它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其它四幅图层层铺垫,很好衬托了迎春图。

  4、最后三节的学*:

  最后三节是赞美春天,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比喻句,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力,“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告诉人们,春天在发展、在成长。

  5、综观全文,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⑴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的”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钻”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这样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的情景。

  ⑶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热烈开放时绚丽的色彩。生动感人,富有生气。

  ⑷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一个“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突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⑸ (野花)散在草丛里。

  “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三、体验与反思

  《春》是我们所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结构匀称,语言清新、生动、形象,使人充满向往之情。同学们是否想过,作者把文章写得如此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小组讨论、交流:

  观察细致,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征。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言生动形象。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使难写的事物形象突出。我们在*日学*中,要勤观察,抓特征,多揣摩,多练笔,多读书,活运用。

  四、拓展与延伸

  交流有关春的诗句。

  五、作业

  根据这节课学到的观察景物的方法,认真观察我校的景致的布局、特点,抓住特征,以“春到校园”为题,写一篇文章,400字左右。

  六、教学体会与反思

  《春》是一篇充满诗意的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春回,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的希望,从而激发人们在大好的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本文声情并茂,适合朗读,因此读是讲授本文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在讲授本文时,以读贯穿全文。采用听读、齐读、自读、默读、朗读比赛等方式,以读带讲,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拓展与延伸及作业的设置,五大版块的设置处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因为本文生动形象,明白易懂,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欲望很高,即使是*日很少发言的学生,也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学生熟悉的东西,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从学生对本文的积极参与,对本文语言的玩味、赏析、运用中可窥见一斑。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的兴趣。语文教材只是用来教会学*语文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运用。教是为了不教,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那是老师的最大心愿。

  优秀语文教案 10

  12、木兰从军

  二、教学第二题

  识字 7

  一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 精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爱迪生的妈妈怎么了?

  3师简介“畸形阑尾炎”的医学知识。

  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妈妈不做手术会怎么样?

  5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看谁读得好。

  二(2~5)

  1师引读,可是那时――,医生――。

  2医生“犹豫”了,什么是犹豫?他会想些什么?

  3手术不能马上进行,小爱迪和爸爸多着急啊。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有关语句读读,体会体会。

  4指名读第3~4句

  5想象:爸爸和爱迪生当时会想些什么,心情怎么样?

  6突然之间爱迪生想出了什么办法?这个办法怎么样?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8全班交流

  9开始,医生不明白,还不住地摇头说――,而后来,手术台前一片光明。爱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好办法,使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他高兴地说――

  10 同学们,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说些什么?

  11然而,爱迪生并未满足,而是拉着***手,一本正经地说――,后来爱迪生真的――

  12大家注意到没有,爱迪生的这句话中有两个太阳,它们有什么不同?

  13爱迪生为什么会说将来一定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14后来,爱迪生真的发明了电灯,这里的真的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15同学们思考一下,爱迪生怎么会发明电灯的呢?

  16指导朗读

  三 总结全文

  1指导复述课文

  2在爱迪生的一生中约有两千项发明,被人们称之为“发明之王”。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3课后去找一找有关的书籍,读一读,相信大家一定能得到自己的答案。

  15 晚上的“太阳”(电灯)

  爱迪生 十万火急

  (“发明之王”) 集中生智

  化险为夷


语文教案《识字1》汇总十篇(扩展4)

——语文教案:秋天汇总十篇

  语文教案:秋天 1

  课文研讨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

  渔家秋景图。“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练*说明

  一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想写景的次序,再背诵全诗。

  此题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全诗。这是从鉴赏诗歌的主要方式着眼提出的要求,应引导学生反复吟诵。

  二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此题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具体的语境进行体会,可参见“课文研讨”中的有关内容。

  三将下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诗略)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鉴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首同样优秀的外国诗歌。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建议

  一、注重诵读。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直至熟读成诵。

  二、设计一些有一定开放度、能让学生自由发挥的题目,来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诗。如: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你注意观赏过秋天的景象吗?你印象中的秋景与这首诗是否一样?你能不能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三、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鉴赏。课文提供了比较鉴赏的材料,应充分利用,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进行鉴赏。比较鉴赏时,应先认真阅读,然后再比较异同,若能从比较中发现几点带有共性的东西,当然更好。

  有关资料

  一、作者介绍(吴子敏)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处**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六卷本《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录了何其芳的大部分创作和论著。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1992年版)

  二、那么一种氛围──读《秋天》 (刘真福)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它不像那个时期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或爱寻味哲理,显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的诗作拘守个人狭小天地,缠绵悱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难得这位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所谓氛围,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体性的情境、风神、气韵。它与严羽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气象有所类似,又有所不同,气象所指更为廓大,包括内容、形式各个方面;氛围似乎主要关乎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围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图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难状。”亦如唐人所言:“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但读之有感,了然于心,也应能言追心意,形之于文。

  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之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都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而这里却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其中“雾”“霜”这些表现环境氛围的词(还有上一节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的,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常活动的画面,在诗人笔下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得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真是“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何其芳诗《夏夜》)。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一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这三节诗我们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这第三节真正写入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不这么写,难以入情、入神,诗就“飘浮”起来了。

  总之,《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它像何其芳其他诗作一样专用轻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因而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于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

  语文教案:秋天 2

  课文研讨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

  渔家秋景图。“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秋天特有的景致。充满诗情画意。以问句出现,语言摇曳多姿。“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牧羊女”可曾见过“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那牛背上的笛声是否表达过、勾起过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练*说明

  一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想写景的次序,再背诵全诗。

  此题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全诗。这是从鉴赏诗歌的主要方式着眼提出的要求,应引导学生反复吟诵。

  二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此题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具体的语境进行体会,可参见“课文研讨”中的有关内容。

  三将下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诗略)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鉴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首同样优秀的外国诗歌。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建议

  一、注重诵读。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直至熟读成诵。

  二、设计一些有一定开放度、能让学生自由发挥的题目,来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诗。如: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你注意观赏过秋天的景象吗?你印象中的秋景与这首诗是否一样?你能不能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三、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鉴赏。课文提供了比较鉴赏的材料,应充分利用,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进行鉴赏。比较鉴赏时,应先认真阅读,然后再比较异同,若能从比较中发现几点带有共性的东西,当然更好。

  有关资料

  一、作者介绍(吴子敏)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处**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六卷本《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录了何其芳的大部分创作和论著。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1992年版)

  二、那么一种氛围──读《秋天》 (刘真福)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它不像那个时期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或爱寻味哲理,显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的诗作拘守个人狭小天地,缠绵悱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难得这位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所谓氛围,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体性的情境、风神、气韵。它与严羽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气象有所类似,又有所不同,气象所指更为廓大,包括内容、形式各个方面;氛围似乎主要关乎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围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图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难状。”亦如唐人所言:“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但读之有感,了然于心,也应能言追心意,形之于文。

  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之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都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而这里却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其中“雾”“霜”这些表现环境氛围的词(还有上一节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的,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常活动的画面,在诗人笔下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得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真是“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何其芳诗《夏夜》)。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一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这三节诗我们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这第三节真正写入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不这么写,难以入情、入神,诗就“飘浮”起来了。

  总之,《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它像何其芳其他诗作一样专用轻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因而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于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

  语文教案:秋天 3

  教学目标:

  一、按一定顺序具体地写出秋天的田野中最有特点的景物。

  二、使学生意识到美丽就在身边,培养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的良好*惯。

  三、激发*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自由地说,生动地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

  1、先到田野中观察,寻找适合作为校外课堂的地点。

  2、把握《埃及的金字塔》及《游天然动物园》在写法上的精妙之处。

  学生:准备一篇你最喜欢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在描写春天的景物中你最喜欢哪篇?

  2、能简单地说一说喜欢的原因吗?

  3、学生讨论,自由回答。

  生1:“写出了春天姹紫嫣红。”

  生2:“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

  4、教师小结板书:写出了春天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等特点。

  二、自读感悟,明确要求

  今天的作文课,我们也来写一篇描绘景物的作文,它有哪些要求呢?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要求。

  2、学生参加班级交流。

  3、教师随机板书并小结,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要求。

  (按一定顺序具体地写出秋天的田野中最有特点的景物)

  三、联系生活,选择材料

  1、你认为秋天的田野里最有特色的景物是什么?

  2、学生回答。

  生1:“一望无垠的金色稻田。”

  生2:“硕果累累的果园。”

  生3:“挂满“红灯笼”的柿子林。“

  3、教师引导:“在我们生活中,秋天的田野里最有特色景物是什么?”

  4、学生讨论,教师板书:“稻田”。

  5、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否用一两句话概括?

  6、学生自由说话,教师作随机板书。

  生1:“遍野都是,而且看不见边际。”

  生2:“在风的吹拂下,一浪推一浪地涌向远方,特像大海中的波浪。”

  生3:“稻田是一望无垠的金色。”

  生4:“稻穗沉甸甸的,粒粒挺着个将要胀破了的大肚皮,把稻秆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又是一个丰收年。”

  四、抓住已知,指导写法

  怎样才能把它写具体呢?

  1、《埃及的金字塔》的作者是如何描写金字塔的?

  2、学生讨论,教师板书小结:是抓住金字塔的外型、名称的来历、规模、怎么建造四个方面写的。

  3、写稻田应该写它的哪些方面?

  4、学生讨论,教师随机板书。

  生1:“应该具体地写出稻子的叶、杆、根、穗的形状及颜色。”

  生2:“应该写清稻田的大小,整体看上去的感觉。”

  语文教案:秋天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 基本功训练点(锻炼表达能力)

  看图,想象表达,说句型:我走进秋天的果园,看到( ),闻到( ),听到( )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和朗读,体会秋天的美丽和丰硕,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性形象准确。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激励学生努力提高朗读能力的热情。

  教学策略:根据学生朗读基础较差的情况,把指导自能读书作为重点。在看图观察说话的基础上,激励学生通过自学认识生字,进而能把课文较流利地朗读下来。

  学重难点:根据学生朗读基础较差的情况,把指导自能读书作为重点。难点是背诵,要指导学生掌握按条理背诵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子幻灯片(秋景图)布置学生预*。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间:20xx/9/19

  第 一 课 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谈话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了一组描绘美丽秋天的词语。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秋天,品尝收获的喜悦。

  二 看图说话,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三 初读课文,学*生字词语。1 范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画的,体会怎样说话才能最生动。2 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3 检查自学情况。读词语、认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开火车读词语;从词中抽出生字读一读。用多种方式记生字。4 练*朗读课文。

  四 再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和课文语言的准确。1 师生接读课文,体会这段话的条理。师: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 )学生读出(挂起金黄的灯笼)作者把金黄的梨子比作?依次读出苹果、稻海、高粱,体会作者语言的形象。2 大雁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在夸奖勤劳的人们。板书:收获的季节!点处有播种才有收获的喜悦!3 美读,背诵课文。

  五 拓展练*:画一画秋天的美景或者读一读描绘秋天的诗歌。提供给学生材料《秋阿姨》看图说话,按顺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听老师读课文,整体感知秋天的美丽。读课文,学词语。认读词语:图画、梨树、灯笼、波浪、高粱、燃烧、勤劳。说说怎么记生字:图、梨、灯、波、浪、粱、燃、烧、勤、劳。跟老师一起读课文,用接读的方式理解课文。谈自己的理解,体会秋天的美和劳动的关系。在老师指导下学*理解背诵。

  第 二 课 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复*1 认读词语。2 认生字,词语开花练*。

  二 基本功训练多媒体出示秋天的果园图画。引导学生练*说话:秋天的果园真美。我看到( ),听到( ),闻到( )。

  三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生字。

  四 作业筹备综合实践活动《秋天的礼物》复*生字、词语。说话练*,学*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梨树 挂起 灯笼

  苹果 露出 脸颊

  秋天的图画 稻海 翻起 波浪

  高粱 举起 火把

  语文教案:秋天 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新笔画:横折斜钩。

  2.主动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

  1.能按要求认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难点

  1.掌握会写字,掌握新笔画。

  2.感悟各种颜色的树叶纷纷飘落的美景。

  教学准备

  1.做成树叶状的生字卡片。放大的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看看天气的变化,花、草、树木、动物等与夏天有什么不一样,采集一些不同的树木的树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情境图,感受秋天的美

  1.小朋友,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2.今天,老师带给小朋友们一幅美丽的图画,想看吗?(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

  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是秋天来了?

  小结:是啊,秋天来了,天气凉了,金黄的稻谷铺满田野,沉甸甸的水果挂在枝头。我们每天上学、放学,走在小路上、校园里,看到最多的就是那一棵棵树正在落叶。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有时还飘落到我们身上呢!

  今天我们学*的就是第8课《金色的秋天》。(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小朋友们学完了汉语拼音,我知道大家都学得很好,会用拼音来读课文了。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读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拼音。我来听听谁读得准确又流利。

  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2.听到小朋友们读得这么好听,我也想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教师范读)

  3.指名两个学生一人读一段,读后评价,主要纠正发音。

  4.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只要学生大体谈谈自己的感觉,如落叶像蝴蝶真漂亮,我喜欢秋天等。)

  (三)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把生字放到课文的词语中、句子中读一读。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哪儿见过这些生字。

  2.读“大树的信”。

  (事先把做成落叶状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画好的“大树”上。这时,让“树叶”一片片飘落。)看,这一片片树叶是大树写给大地妈妈的信,秋风姑娘帮着送信,你能帮忙读信吗?

  请学生上台来读“信”。带大家读出。

  3.同桌互相考一考生字是否认识。

  (四)中间休息

  教师教读儿歌:

  落叶

  秋风吹,

  树叶摇,

  红叶黄叶往下掉。

  红树叶,

  黄树叶,

  片片飞来像蝴蝶。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风、气、飞、中。学生认读。

  2.学*新笔画:横斜钩。

  (1)观察“风、气、飞”中有什么相同的笔画。

  这个笔画叫做“横斜钩”,跟老师说一遍。

  (2)(范写横斜钩)跟着老师书空:

  教案《语文A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秋天》教案》,

  横斜钩先写横,再竖,到中间时向右斜,顿笔向上写出钩。斜钩要有力。

  (3)学生写一遍这个新笔画。

  3.跟着老师的范写来写“风、气、飞”三字,注意笔顺。

  风:竖撇,横斜钩,撇,点。

  气:撇,横,横,横斜钩。(中间的横短一些。)

  飞:横斜钩,撇,点。

  4.“中”字较容易写,注意“口”写在田字格正中偏上,一竖写在竖中线上,要有力。

  5.学生描红、练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2.读读“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3.上节课,小朋友们已经把课文读通顺了。现在,谁愿意来看着图读一读?

  (出示放大的插图)指名朗读。

  4.读后评议。小结:我们要读得更好、更美,就要来认真学*课文。

  (二)学*课文内容,感悟秋天的美

  1.指名读第一节。

  师:秋天天蓝蓝的,云儿白白的。“天气一天天凉了”,你有这感受吗?

  齐读第一节。

  2.学*第二节。

  (1)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节,同桌可以比一比谁读得好。

  (2)出示教师和学生课前收集的不同树的落叶,让学生看一看,说说它的颜色、形状,是什么树的落叶。

  师:这么多的落叶,颜色不同,书上用一句话来告诉了我们。是哪一句?

  课件呈现句子:“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半黄半绿的。”指导读这一句。注意停顿: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半黄半绿的。

  (3)这么多不同颜色的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什么?

  出示句子:“一片片树叶在风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看课件上树叶飞舞的情景。

  请小朋友拿着自己捡来的树叶,演示树叶从上往下飘飞的样子。一边演示一边读这一句。

  指导长句子的停顿:一片片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4)美丽的树叶,离开了树妈妈,它们会怎样呢?

  课件呈现句子:“它们飞呀,飘哇,纷纷向树妈妈告别。”

  指名读这一句。

  师: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我想做一回树妈妈,你们愿意做我的孩子吗?孩子向妈妈告别会说些什么呢?我们来表演一下。

  语文教案:秋天 6

  一、教学目的: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 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2)

  四、教学设想:

  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 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 生评;

  3. 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 生评,师随机点拨;

  5. 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 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 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 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 汇报探究结果;

  3. 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 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 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

  附:

  这篇教案经过执教者的实践,在全区召开的七年级语文课改培训会上面对二百多位初中语文教师上了一堂成功的观摩课,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1. 诗歌教学突出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的特色,让学生初步完成了对诗歌美的欣赏。

  2.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新方式。学生在学*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直至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

  3. 较好地把握了诗文的内涵,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读诗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地品味诗意,领悟意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教案:秋天 7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反复朗读,能够理解文章大意。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讲解重点生字词

  齐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三、品读课文,探究深意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秋雨的特点

  小组讨论,理解情感

  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并结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上课之前老师问问大家你们都喜欢什么季节呀?小红同学,哦,你喜欢夏天,为什么呀?哦,可以吃冰激凌,穿裙子!还有吗?小强同学,哦,那你喜欢冬天,可以打雪仗!还有吗?哦,有同学喜欢秋天,为什么呀?哦,因为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有很多果子熟了!今天我们就要学*的课文就是关于秋天的,作者也很喜欢秋天,那作者喜欢秋天的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秋天的雨》。

  跟老师一起读课文题目《秋天的雨》,好,大家想一想你们自己心中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呢?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边听边和自己心中的秋天对比一下,看看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不同,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老师读完了,有不认识的字词吗?老师帮大家列在PPT上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嗯,老师看到大家都抬起头来了,通过刚才的小组学*哪个小组给大家领读一遍生字?嗯,一小组,好,二小组给一小组读的生字组个词!嗯,三小组同学不甘落后一直在举手,三小组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记忆字形的窍门吧!哦,三小组同学说盒子的盒,上面一个开合的合,下面一个器皿的皿!因为盒子是一种器皿,所以这个字上面是它的读音,下面是这个字的含义!两者一结合就是这个字了!哇!根据三小组同学的描述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的形。我们给爱动脑筋的三小组同学鼓鼓掌!

  我们学会了生字,那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看生字放在课文里大家是不是还认识了,请大家齐读课文,老师听一听哪一组读得最流利!开始!

  一小组同学声音很洪亮继续加油!二小组同学要注意字音,三小组同学很有感情!

  同学们都读完课文了,作者是怎么描写秋雨的呢?

  我们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小明同学你来。同学们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呀?哦,比喻,还有吗?哦,有拟人。把什么比作什么呀?哦,把秋天的雨比作了钥匙!这个比喻很有趣呀!为什么这么比喻呢?哦,小明同学说因为后面说秋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是呀!这个比喻真巧妙!那秋雨是怎么打开秋天的大门的呢?哦,秋雨让秋天染上了颜色!还有吗?哦,秋雨藏着好闻的气味!还有吗?哦!秋雨还吹起了小喇叭!秋雨可真忙呀!

  那秋雨是怎么让秋天染上颜色的呢?小红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小红同学读得非常富有感情!我们给小红同学鼓鼓掌!同学们秋雨都给谁染上了颜色呀?小白同学,哦,有银杏叶!枫树!果树!还有菊花!都染上了什么颜色呢?哦,给银杏叶染上了黄色,给枫树染上了红色!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图画,同学们拿出彩笔根据课文涂上颜色吧!同学们涂得真好看!

  同学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秋雨还会给谁染上颜色呢?张三同学,哦,秋雨还给麦子染上金黄色等着农民伯伯收割呢!还有吗?李强同学,哦,秋雨还给苹果染上红色,等着采摘呢!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我们的秋天真是五彩缤纷!

  那秋雨藏着哪些气味呢?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互相给同桌说说!哦,老师听见大家说秋天能闻到菠萝的甜味!菊花的香味!秋天还有什么味道呢?小明同学,哦,小明同学说还有月饼的香味!对呀!秋天还有中秋节!大家一起闻闻,秋天真香呀!

  那秋雨吹着小喇叭是干什么了呢?全班女生大声朗读第四自然段!小喇叭都告诉大家什么了呀!哦,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为什么要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呢?王五同学,哦,因为冬天没果子了,小动物要提前储备粮食!还有呢?王六同学,哦,因为冬天很冷小动物、植物要赶紧准备冬衣!

  哇!秋雨原来要做这么多事呀!我们来一起朗读最后一段话!这段话说明作者对秋雨有什么感情呢?哦,喜爱!

  同学们,秋天真好看呀!秋天五彩缤纷,芬芳怡人,秋天还是个勤劳的孩子把冬天快来的消息告诉小动物!

  大家喜欢秋天吗?你们喜欢秋天的哪些景色呢?大家也能像书上一样用这么优美的语言写出来吗?请大家课后写成300字的小短文,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语文教案:秋天 8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2、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会用“渐渐”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

  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学*第2课秋天,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板书:秋天

  二、 出示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画卷?

  2、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三、 初读课文

  老师范读课文

  想: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秋天的什么?

  板书:天 树叶 菊花 果子 庄稼

  四、 细学课文

  (一)、学*第一节。指名读。

  问: 这节有几句话?你知道?什么?

  (二) 学*第二节,指名读

  1、 问: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你感觉怎样?

  2、 板书:高 蓝

  3、 指导朗读

  (三) 学*第三节,各自轻声读

  1、 秋天的树叶怎么样?有什么变化?

  板书:红 黄 落

  “慢慢”“渐渐”各是什么意思?

  2、 谁会用“渐渐”说一句完整的话?

  归纳:第一句话得很具体“慢慢”“渐渐”

  发红“变黄”秋风一吹,就、、、、、“用词到三正确准确、写出树叶的变化。

  3、 读比喻句:

  (1)问:把飘落的叶子在做什么?

  (把落叶飘下来的样子比做蝴蝶飞舞)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句子,也就是说把什么比做什么叶做比喻句。

  (2)这样写写出了落叶的什么?

  (3)落叶这样美我们应该怎样读?

  (4)指导读句子 老师,指名读

  它们/像一中时蝴蝶/在空中/飞舞

  (四)、学*第4节,提名读

  1、 菊花有什么变化?

  板书: 黄 白 紫

  2、 风一吹怎么样?

  3、 这节主要写了什么?

  (五)、学*第5节,指名读。

  1、 这节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苹果 柿子

  2、各写了苹果,柿子的什么?(颜色 形状)

  3、你是从哪些词里看出来的?

  4、“笑”是写人的表情的,作者写苹果“笑红了脸”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写法吗?(拟人)

  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出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6、计“柿子”的句式?

  问:这是什么句式?

  把什么比做什么?

  “一个个”说明什么?指满是什么意思?

  7、指导朗读 范读 指名读

  黄澄澄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满枝头。

  (六) 学*第6节,指名读。

  1、 问: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2、 从什么地方看出庄稼熟了?

  板书:稻子 玉米 豆子 金黄

  3、 理解:一片金黄

  过渡:秋天,天高气爽,树顺有红,有黄,菊花五颜六色。果子,庄稼都丰收了,所以说秋天是什么季节,什么画卷,我们一起读第7小节。

  (七) 齐读第7小节。

  1、问:为什么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为什么说秋天是美丽的画卷?

  2、 指导学生观察插科。

  小结:本课以天空,树叶、菊花、水果、庄稼在秋天的特点,描绘出一幅秋天的美景,使我们了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画卷。

  (八)、指导朗读全文

  1、 老师范读

  2、 学生模仿老师朗读课文的样子,练*读出自然段停顿。

  综合板书:

  2秋天

  天 高 蓝

  树叶 红 黄 落 丰收

  菊花 黄白 紫 美丽

  果子 苹果 柿子

  庄稼 稻子 玉米 豆子 金黄

  作业练*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苹果 ( )的叶子

  ( )的柿子 ( )的天空

  ( )的画卷 ( )的季节

  2、按课文内容填空

  秋天来了,天那么( ),那么( )。树上的叶子有的慢慢( )了,有的渐渐( )了。菊花开了,( )的、( )的、( )的,散发出阵阵( ),果园里,( )的苹果笑红了脸,( )的柿子像( )小灯笼挂满枝头,田野里( )熟了,( )、( )、( )一片金黄。

  2、 用渐渐写一句话。

  如;小树渐渐长高了。

  语文教案:秋天 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以“雨”引入,激**感

  1、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你喜欢什么样的雨?

  2、春天的雨润物无声,夏日的雨风驰电掣,而秋天的雨则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今天让我们一起伴着这绵绵的秋雨走进课堂,一起分享《秋天的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认读字词

  1、检查预*情况,认读生字。

  师:下面我们就来响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好不好?请看大屏幕。(课件依次出示:

  a、凉爽

  b、扇子扇哪扇哪

  c、趁你没留意菠萝衔来树枝

  d、五彩缤纷频频点头

  e、衣裳喇叭钥匙)

  (1)注意“爽”的笔顺。师:谁来读这个词。“爽”字读起来简单,可写起来就不容易了,谁来上黑板上写写,其他同学注意他写的笔顺。笔顺写对了吗?正确的应该是怎么写的呢?看老师写一遍好吗?看到了吗?来,伸出你的小手指,我们一起来写一遍。

  ⑵注意多音字“扇”。师:大家一来读一下这两个词。发现了没有?有一个多音字,一个是读shān一个是读shàn。

  ⑶齐读“衣裳喇叭钥匙”。师:听老师读一下这三个词语,发现了吗?这三个词语都是轻声。来,同学们再来读一遍。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秋天的雨既清凉又温柔,你们想不想看看作者笔下的秋雨是什么样的呢?

  2、多媒体播放秋天景色的画面和课文配乐朗读。

  3、看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和听了刚才的课文朗读,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你们愿意自己读吗?

  4、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四、再读课文,再次感知

  1、师:秋天多么美好啊!让我们走进文章,走进秋天的大门一起去欣赏秋天,感受秋天。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的?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呢?指名学生读出自己画出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请大家一起朗读这三个句子:

  ①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②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③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五、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一)感悟“五彩缤纷”。(学*课文第二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寻找描写的颜色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2)师问:秋天的雨把这些颜色都给谁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课件。

  2、想不想看看这些多彩的颜色和美景呢?(播放秋景课件,显示图片时教师作适当配说。)

  3、重点体会,指导美读。

  现在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先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1)学生轻声练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

  (2)反馈: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多媒体显示相应句子及画面。师分别作朗读指导。

  4、辨析比较。课件出示句子:

  ①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色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②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色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学生自己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一句好,说说为什么?

  (第一句好,因为“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而“飘哇飘哇”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的枫叶多像一枚枚邮票,为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5、仿写:秋雨还把什么颜色送给了谁?你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说几句吗?

  ①秋天的雨,把(白)色给了棉花,(雪白的棉花)像(朵朵白云)。

  ②秋天的雨,把()色给了葡萄,()像()。

  ③秋天的雨,把()色给了(),()像()。

  ④秋天的雨,把()色给了(),()像()。

  6、秋雨给我们带来的颜色可真多真美啊!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五彩缤纷)谁会运用“五彩缤纷”这个词?

  生:五彩缤纷的图画

  生:五彩缤纷的衣服

  生:五彩缤纷的花朵

  7、齐读全段。

  (二)体会“气味的香甜”。(学*课文第三段)

  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板书:藏着气味)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

  1、指名读。

  2、你还知道秋天的雨里藏着什么香味?谁能仿照”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来说说?(生:枣甜甜的;葡萄酸酸的…)

  3、续写“勾住”。

  小朋友们被香味勾住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展开美好的想象,假如你们也在那里,你们会怎么做呢?拿起笔,接着书的第三段后面写一两句话。

  4、师:啊!秋天的雨里原来藏着这么多成熟的果实呢!秋天的雨多香啊!我们带着这样的想象,美美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表演朗读。(学*课文第四段)

  秋天的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颜色和好闻的气味,她还是个热心人呢!瞧!她现在正拿起金色的小喇叭在喊话呢!听听,她在说些什么?同学们,我有个好主意。咱们来把第四段的内容演出来,好吗?

  1、怎样把课文中的内容演好?你想演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自主练读课文。)

  2、师生互动表演,以演促读。

  师:(拿起小喇叭)朋友们,冬天快来了,大家作好准备啦!小喜鹊,你在哪儿呢?

  生:我在这儿呢!

  师:你在干什么?

  生:我在忙着造房子呢!

  师:哦,你真勤快!那忙吧,再见!

  生:再见!

  ……

  2、你们真是出色的小演员。这么快乐的景象,你们想不想大声地读出来呢?那就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一段吧!(课件出示第四段内容)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小结: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2、拓展。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丰收、欢乐……)

  语文教案:秋天 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景与丰收的喜悦。

  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过程

  一、 想象猜测,揭示课题。

  师边描述边书写“荒”字:有一个地方草木死亡(书写‘草字头、亡’),水流枯竭(书写‘川’),十分荒凉,(学生齐读“荒”,在描红格上描“荒”字,)这个地方的名字叫“北大荒”(出示图片)过去,那里,没有成熟的庄稼,没有多彩的颜色,有的只是光秃秃的山岭和杂草丛生的原野,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一片——荒凉、荒芜。所以,人们就把这荒芜的地区叫做“北大荒。而现在的北大荒呢,又有一个名字叫“北大仓”,像藏了很多宝贝的美丽仓库。这不,我们走进她的秋天去看看。(板书:的秋天)

  二、 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老师没有让大家停下来,你们就一直读课文,读完一遍站起来读第二遍。

  (学生读课文)

  2、检查朗读课文和学*部分生字和词语。

  (1)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老师想听一听你们的朗读。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请一位同学读。(一生读)

  (2)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生字特别多,让它们先跳出来和大家见个面。

  出示:几缕(lv)流云 橘(ju)黄 绛(jiang)紫 五彩斑斓(lan)

  锦(Jin)缎duan (“锦缎”为认读字,其他为带读字,注意“缎”的读音)

  师:这些生字新词组合成了这样一段内容(出示课文第二段)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象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先出示带生字拼音的段落,后去掉认读字“锦缎”的拼音,让学生认读。)

  (3)第三自然段

  师:第三自然段,请同桌之间相互读给对方听。(老师巡视)

  (4)第四自然段

  师:第四自然段,我们请*时朗读机会最少的两个同学读一读。

  读后师生共同描红、临写“燃烧”两字。注意左窄右宽

  (5)第五自然段

  师:第五自然段是一个很长的句子,你们听我读一遍,注意老师是在怎么停顿的。

  出示: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老师读后,先请一名学生读,然后大家齐读。最后一直把课文读完。)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我们已经把课文读通顺了。如果请你把这句话补充完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语文教案《识字1》汇总十篇(扩展5)

——语文教案:荷花(精选十篇)

  语文教案:荷花 1

  教学目标:

  1、复*生字,能正确认读“荷花、莲蓬、饱胀、仿佛、衣裳、舞蹈、蜻蜓、清香、碧绿、挨挨挤挤、翩翩起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准备:

  课件、荷花录像。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块儿去公园游览,看到了一池的荷花,闻到了它的清香,荷花很美,人人都喜爱她,想把它的样子描绘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荷花的。

  二、复*生字

  [课件演示:本课词语“荷花……翩翩起舞]

  1、指名读

  2、齐读

  三、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A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个段落具体描写了这一池荷花?(第二自然段)板书:荷花

  B这一段除了写荷花以外还写了什么?板书:荷叶[课件演示:荷花、荷叶图]

  C品读第二自然段。荷花优质课教案设计

  l、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划记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桌互相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我喜欢:

  (1)“荷叶挨挨挤挤的……”[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读懂了:荷叶的形状像一个个大大的盘子,圆圆的;我读懂了:荷叶的颜色像玉一样,碧绿碧绿的;我还知道了:荷叶的数量很多,从“挨挨挤挤”这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板书:挨挨挤挤�D�D同学们,你们看,这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就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还有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二人读、齐读)

  我喜欢: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课件演示:荷叶中冒出来的白荷花]

  a.谈体会: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吗?(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很好)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伸)c.那为什么作者不用刚才大家说的“长”字或“伸”字呢?(因为这里用“冒”字更形象更生动)d.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些什么呢?e.生想象、反馈。

  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

  我喜欢:

  (3)“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段话写的是荷花的什么?(姿态)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a.看了刚才的画面,谁来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b.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荷花的美和可爱吗?)c.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板书:千姿百态

  (4)是的,荷花千姿百态,每一朵都很漂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录像[课件演示:荷花录像]

  D理解、感悟第三段。

  过渡语:荷花池里的荷花美吗?(美)那作者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了什么?1、自由的读第三自然段。2、质疑探究: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指的又是谁呢?)

  小结:正象你们说的那样,这一池荷花不仅很美,而且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板书:一幅活画而正是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了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同学们,让我们也走入画中,一块来回味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3、表演朗读二、三自然段。

  E巧读四、五段。

  l、说感受,听录音,体会情感。

  站在这如画的荷花池边,你们有什么感受?

  语文教案:荷花 2

  一、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二、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4、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畅谈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指导背诵第二段。

  (四)、学*第三段

  1、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五)、略读第一段

  (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语文教案:荷花 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交流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大家想读吗?(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出示荷花国画的课件)同学们,这就是诗人所吟诵的荷花!那,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课文并收集了有关荷花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谁第一个来?

  生汇报。老师询问资料来历,并适时鼓励。适时展示图画,并指名说说“荷花、荷叶、藕、莲蓬、莲子”在什么地方。

  师小结: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方法,很好!)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过渡揭题

  师:正是由于荷花非常美丽,所以历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写荷花、画荷花。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也曾写过荷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荷花(读题)

  2、检查预*

  师:对于这篇课文你在课前读了几遍?(询问两名学生)

  评价:很好!(课前是该认真预*!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方法。)

  3、激发读书兴趣:你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

  自主选择自然段读就挑你最喜欢的那个自然段读!

  (配合学生所读的自然段相机出示有关自然段中的生字词,读词)

  学*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

  评价读书情况:刚才读课文谁读得最好?

  4、(激发竞争意识读书)他读得这么好,就没有人能超过他?

  师:这么多的同学都想读?老师给同学们一次机会,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轻声自由读、朗读、同桌合作读)

  (学生初谈感受)

  三、抓二、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各自想象出的画面)

  师:(课件出示荷花池的画面)同学们,这里就是作者所看到的一池的白荷花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再来欣赏一番吧!看的时候可以随意地赞美,可以随意地做写动作。

  师:同学们,看到这一池的荷花,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可见你们显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

  师:就让我们把描写白荷花的这两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随机出示相关文字(指导有感情地读、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指导理解内容,手势演示)师:同学们,刚才你看到了几种姿态的白荷花?

  生:3种

  生:多种

  师: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你们的双手就能组成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不信,就试试吧!(指名试)师背诵句子

  生:(演示或生生合作表演)加强对文字的理解。

  师:评价――你们真聪明!

  (指点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你们都只看到三种姿态的荷花吗?

  师:(指点想象)一池的荷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呢?请根据你的想象同样用手势表示出来!(见机指导语言表述)

  生评价:哇!这么多的荷花,真是各有各的姿态!

  2、词语积累(指两名学生欣赏眼前这手势演示的一池荷花,询问: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生:千姿百态(相机板书)

  3、再读课文,加深感悟师: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4、指导学生质疑:师:这两段话你读懂了吗?有疑问吗?(红线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假设就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小组讨论解疑。是啊!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

  师:小结――是啊,除了“大自然”这位画家具有这样的魔力外,还会有谁呢?

  指导读好这句话。

  小结指点学*方法:你们真是学*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真是好样的!

  四、学*第四、五自然段。

  1、深入情境(出示课件)师: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课件(画面配老师的动情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我是在看荷花呢!”

  2、(学生变换角色描述)师:(请学生坐下)同学们,你现在变成谁了?看到或仿佛看到了什么?

  (说话训练)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对你这朵荷花说些什么?(青蛙……)

  3、小结并指导读书。

  生:看到这么美的荷花,我们不由得像作者一样,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荷花!

  师:让我们再来扮演一下这美丽的花仙子,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回归全文,升华感情,丰富积累。

  师:总结――美的景致总让人流连忘返,美的文章总让人百读不厌,叶圣陶老先生用一篇不足400字的短小美丽的文章,写活了一池荷花!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他对荷花的赞叹,对大自然的热爱!(见机处理:指导学生读书)

  (学生运用课前积累的诗文赞美荷花)同学们,课前你们还积累了许多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吧?请试着用其中的一些内容来赞美一下这眼前的荷花,行吗?

  六、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课后请你们

  1、继续阅读积累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利用班队课开个“赏荷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

  教学体会:

  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一、尽可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这一节课中虽不能全面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已有些尝试及体现。留心课中细节,就会发现这节课正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认知逐步提高的过程。

  综观这一节课,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体现学生认知循序渐进,逐级上升的点。比如:在设计读书环节时首先是读通,其次是读懂;再次是读好;最后要求尝试背诵。要求逐层提高,学生的学*逐步深入。

  2、体现学生学*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不难看出课堂上教者在“导而弗牵”这一尺度的把握上还是处理得比较适度的。学生说荷花的姿态三种,教师就顺势引导,以便学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再比如作业的设计:“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3、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会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记得在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对是否让学生闭目体会荷花的状态持相反的两种观点:即一认为要;一认为不要;对此,我们也还曾发生了一些可喜的争论。最后还是认为该用,毕竟那是学生个性化领悟语言文字的过程,记得她在上课时,同学们都说出了各自不同的感悟:有的说“荷花太美了”有的说“叶圣陶爷爷写得太美了”……那是学生多么好的一个听读感悟的心理历程啊!这一切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在闭目欣赏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过程。学生凭借各自不同的积累,在不同层次水*上理解了这段文字,想象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姓“语”这一要求,而且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成了锻炼思维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也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重视指导学生掌握

  恰当的学*方法。我们深知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现代教育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是强调的教给学生学*方法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回顾这一节课,我们会被这许多看似不经意的语言所打动“课前是该认真预*!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方法。”“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方法”“你们真是学*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

  5、重视课内外的语言积累。

  新的语文教学强调返朴归真,注重学生课内课外知识的积累,在这节课中,学生既有课外关于荷花知识、荷花诗词的丰富积累,又有课中语言文字的学*积累,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积累。

  6、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运用小组合作学*的学*方式进行学*,这节课中,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便是借助小组合作学*的形式完成的。

  二、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节课中设计的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深入情境(出示课件)“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学生变换角色描述)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

  三、课件美化了语文课堂。

  好的课能处处给人艺术美的享受,课堂上教者得体的语言,亲切的笑容,大方的举止都应是体现这样的目标的。新的课越来越多地得益于优美的课件的辅助,这节课课件也给了学生有艺术美的享受。课件伊始曾出现了一幅配图的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那国画的选配那民族音乐的协调配合都体现了多媒体的魅力,它从声音、图象、文字多角度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民族味,艺术味,为学生领悟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奠定了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从这一点上,我们足以看出课件设计真正美化了语文课堂。

  语文教案:荷花 4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感受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

  教学难点

  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导学过程

  预*题纲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搜集荷花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喜欢猜谜语吗?请听好了: 一个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粉红袍,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

  2.说说你了解到的荷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荷花的资料)

  3.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板书课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分组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A.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随风飘动(读了这些词,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B.荷花、莲蓬、饱胀、衣裳、仿佛、舞蹈、蜻蜒、

  3.接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这一池荷花?

  三、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一)品读二、三段。

  1.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边读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

  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荷叶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词体会到的?[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你们看,这就是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这就是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看了画面,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C.表演体会“冒”:荷花是怎样冒出水面的?谁能来表演一下。

  d.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这个冒字用得好了吧!

  (3)“有的……有的……有的……”

  a.[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e.指名朗读。

  小结:[课件演示:一池荷花]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板书:千姿百态)

  作者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了什么?

  a.质疑探究: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b.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小结:正象你们说的那样,这一池荷花不仅仅很美,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幅活的画。(板书:一幅活画)而正是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同学们,让我们也走入画中,一块来回味课文的二、三段。

  (二)巧读四、五段。

  1.指名朗读四、五段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齐读全文。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本文的?

  (板书:闻到──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板书:细致观察、丰富想象)

  三、拓展练笔

  1.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2.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3.师引导依照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

  4.交流*作,讲评后,学生修改小练笔。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4.书写练*。

  5.自评互评。

  五、作业布置

  抄写文中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闻

  叶:多 绿 大 圆

  荷花 看 活的画

  花:才开 全开 将开

  语文教案:荷花 5

  一、作家作品:

  孙犁(1913�D�D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二、分析景物描写特色:

  1.提问: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提问: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

  让学生找出描写段落:

  明确:首先,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第1段和第3段。

  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空间和劳动对象,语言简练、动听、优美,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3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①描写了芦苇、荷花,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②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所以人民热爱她,决不容许日寇来侵犯。这都为以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其次,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三、分析情节结构:

  提问: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请快速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探夫遇险助夫杀敌

  四、布置作业:

  文中对话描写的特点。

  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性格,归结主题。

  教学步骤: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6�D�D30段

  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细腻复杂的感情。

  问:今天回来得这么晚,这句话对描写人物、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明:它承应上文: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还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亲人心焦的心理。同时又暗写了水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这句话又可说是情节的开端,说明今天非同往常,回来得晚是事出有因。

  问:水生嫂既然十分关心水生,为什么不直接问明情况,却问他们几个呢?

  明:水生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但是,他异常的神情(脸上红胀,说话气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觉到了。她并没有直接追问,因为她知道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有些事是不便细问的。于是,她机敏地转换话题,问他们几个呢?水生回答她:还在区上。水生露出了一点口风之后,又把话语**,反问她:爹哩?、小华哩?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问: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为什么会这样说?

  明: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

  再看另外的对话:女人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嘱咐嘱咐我吧。行动:女人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是新单衣、新毛巾、新鞋子,这种送郎上战场的言行,证明水生嫂并非一心当好妻子,她知道自己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人。

  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她爱丈夫,爱家乡,爱祖国。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家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为了更好地认识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可指导学生做改写练*,有意改变水生嫂的性格特征,不歪曲人物,写一段临别对话。

  2.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D�D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D�D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D�D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D�D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D�D有什么看头啊!�D�D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建议让学生仿写改写这段对话,如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或者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

  二、归结主题:

  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能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副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刘卫)

  教案点评:

  1.安排两教时。

  2.精选文段进行诵读、分角色表演,感受其语言轻柔、清丽的风格和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

  3.着重让学生改写夫妻对话、分析水生嫂和祥林嫂不同的人生命运产生的原因。

  4.利用多媒体音像带,布置学生预*,要求写出故事梗概。

  探究活动

  猜读续写一种开发形象思维的好方法

  何宗弟

  我所教的实验班的学生,普遍偏重理科,大多逻辑思维较强,而形象思维较弱。他们长于判断、推理、证明,思考问题条理清楚,而不善于描写想象,不善于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对于一个思维能力健全的人来说,两种思维应均衡协调地发展。这样,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便成了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猜读续写是开发和增强形象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猜读就是阅读语文课文的部分内容后,掩卷沉思,猜测、推断其后的内容;续写就是对猜读的结果整理加工,形成文字,接续在阅读部分的后面,使前后两部分文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篇新文章。

  猜读续写活动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课文。选出的课文从文体上说可以是小说、戏剧,也可以是散文、就事论事的议论文;从内容上说应是学生熟悉的,而且有猜头、有写头;从语言上说应是比较通俗、浅显的。总之,所选的课文应和学生的认识和语言水*相接*。

  例如,高二时,我选择孙梨先生的《荷花淀》进行猜读。《荷花淀》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冀中白洋淀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时期的历史,学生一般比较熟悉,他们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从电影、电视、小说、课堂及大人的口里了解到那个时期的不少情况,而且该小说语言朴素*实,适合作为猜读续写的原材料。

  第二步是确定阅读的文段(猜读点即含在其中)。阅读的文段一般在篇首,也可包括篇中,应能开启后文,启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文思。

  学*《荷花淀》时,我们确定该文第一节开头到第16自然段(从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到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如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为第一个阅读段。第二节开头到第23自然段,即从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快摇!为第二阅读段。这两段都提出了矛盾和情节发展线索,为猜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为想象的展开准备了广阔的天地。

  第三步组织猜读和续写。读是猜的基础和前提,是走进阅读段中去,写则是猜的提高和完成,是从阅读段中走出来。

  猜读前要补充文章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并提出明确的猜读要求。

  猜读《荷花淀》前我们先向同学介绍了孙犁小说的特点、该文的写作背景,并补充说明了水生家庭的构成情况。猜读时我们要求学生猜想水生嫂听了水生报名参军的话后产生了哪些思想活动,做出了什么反应,故事情节将如何发展,然后把猜想的内容整理成续文,接续在阅读文段之后。猜读时同学头脑中可能出现多种方案,可通过比较分析,筛选出最佳方案,而把它形成文章,还要经过反复推敲、加工,作文字上的处理。由于选文对路,可猜性强,同学的文思被激活,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续文。对于水生参军的事,有的写水生嫂满口豪言,全力支持;有的写水生嫂感情复杂,又想支持,又怕出事;有的则写水生嫂坚决反对,吵架怄气,最后水生不得不把老爹搬出来做水生嫂的工作;当然也有和课文的写法接*的。对于归途遇敌的事,有的写几个妇女把船摇到水道狭窄处,弃船而行,鬼子大船过不去就跳下小船来抓花姑娘,妇女们潜水过去掀翻小船,不识水性的鬼子全部落入水中淹死;有的用了误会法,说追来的鬼子并非鬼子,而是水生他们装扮的,原来他们要去执行一项任务;有的则写妇女们潜入水底,设法凿破敌船,鬼子随船沉入水底;还有的写水生嫂掩护几个妇女脱险,而自己光荣牺牲。当然也有和课文处理方法相*的。

  语文教案:荷花 6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斯茅语:从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切入,极妙!)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斯茅语:王老师的设计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课文,真正达到了以读为经,以练为纬的目的。)

  【评点】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本案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

  语文教案:荷花 7

  教学要求: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与课文形成共鸣。

  3、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

  (荷花)

  2、对,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说说你对荷花的印象。

  2、(配乐)师范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把它有感情的读出来。(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指出这句话讲的是什么,归纳作者的观察顺序: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3、小组内交流,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1、第一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未见其形,先闻其香;荷花清香诱人使作者迫不及待的来到荷花池看荷花)

  ②看图,想象荷花诱人的清香,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作者循着荷花的清香,来到了荷花池旁,他看到了什么?

  ①默读第二自然段,结合图画。思考:请你用我看到了・・・・・・又看到了・・・・・・还看到了・・・・・把荷花池的景色说出来。

  ②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③师总结:碧绿的荷叶、白荷花、嫩黄色的小莲蓬,这些都表现了荷花的(色彩美板书)

  挨挨挤挤、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表现出荷花非常(茂盛板书)

  ④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⑤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有两个字用的特别好,你看出来了吗?(冒、露)

  冒写出荷花的活力的样子。露本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⑥齐读冒、露两句。注意重音。

  2、第三自然段

  ①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那么你能想象一下吗?他们都有哪些姿势?(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派代表全班交流)

  ②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种姿势,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③重点句: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指点:(板书活)一个活字,写出了多少种姿势呀!它是活的,它随时在活动,它随时在跳舞。作者把它比作一幅活的画,感叹道: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个画家指的是谁呢?(大自然板书)我要说,这个作家也真了不起,寥寥数语,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活的画。你来找找,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出了荷花池的活?(挨挨挤挤、冒、露、饱涨、马上要破裂・・・・・・)

  你来想象一下,荷花的活还能表现在哪儿?(放录像启发)

  ④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大自然的画儿吧!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配乐)

  3、第四、五自然段

  ①站在这么美的画儿前,我忽然觉得・・・・・・(范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是作者看荷花的感受。(板书化为荷花)

  ②如果,现在你就是作者,化成了这荷花池中的一朵荷花,身临其境,你想想一下,当微风吹来的时候,你会怎样?当风过了之后你又会怎样?蜻蜓会告诉你清早飞行的那些快乐?小鱼会告诉你它的什么好梦?还有那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小组内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

  ③让我们扎上想象的翅膀,一起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咱们看看谁读的最好!自己练*一分钟。

  ④作者被荷花的美陶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会过神来,才记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呢!

  四、体会课文,抒**感

  1、学了《荷花》这篇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齐读课文,把你对荷花的感情融进去(配乐)

  语文教案:荷花 8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里,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教学目的:

  1、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3、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D�D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分析景物描写特色:

  1、提问: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2、提问: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

  让学生找出描写段落:

  明确:首先,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第1段和第3段。

  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空间和劳动对象,语言简练、动听、优美,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

  第3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①描写了芦苇、荷花,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②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所以人民热爱她,决不容许日寇来侵犯。这都为以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其次,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四、分析情节结构:

  提问: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请快速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探夫遇险助夫杀敌

  五、布置作业:

  文中对话描写的特点。

  语文教案:荷花 9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的意思。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二、教学准备:

  1、图画:池塘、荷叶、荷花等。

  2、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课前:

  1、(示图:荷花)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几幅美丽的图片。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你所看见的荷花。

  2、关于荷花,古人曾有许多赞美她的优美诗句。你们的小脑袋里装几句了吗?把你所知道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3、看来,大家知道的还不少呢!是啊,多么动人的诗句呀!不禁勾起了我们对荷花的回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荷花,美美地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

  一、欣赏,感受荷花美:

  1、老师已经忍不住现在就去欣赏她的美了。你们想去吗?好,跟着老师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吧!

  2、(播放视频荷花,配乐)

  3、同学们,你们现在就站在荷花池边了。你看见了什么?

  4、说得真好。那就边看这么美的画面,边读读课文的第2、3小节,把这两节美美地读上几遍,看看荷花到底美在哪?

  二、品读,体会荷花美:

  第二段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指名读。这句话美在哪?你觉得哪个字用的特别好?(冒)

  (2)想想:怎样的长才能叫“冒”?

  (3)如果不用“冒”字,这里可以换成哪些字?(长、钻、伸……)

  (4)那请大家想一想:和“冒”字相比,哪个好?为什么?

  (5)好,谁来读好这句话?读出荷花的活力来。

  2、有的………有的……有的……

  (1)(课件出示荷花的三种不同形态)你喜欢的是哪种姿态的荷花?把它的美读出来。

  a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你能不能把这句句子说说具体,让大家感觉到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的也是那么美?(交流)

  再指名读句。

  b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示图:看,白色的荷花中,露出这么一个嫩黄的小莲蓬,就象张着笑脸欢迎着我们呢!美吧?来,谁能把展开的荷花读得美美的?指名读。

  C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示图:看,这就是荷花的花骨朵儿。用一个成语来说,这就是——含苞欲放。

  真美呀,连还没开放的花骨朵,也是这么的别有韵味。你能读好这含苞欲放的荷花吗?指名读。齐读。

  (2)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齐读“白荷花——”

  3、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这两段除了写荷花美,还写了什么呀?指名读句。

  (2)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多)

  (3)看,这么多荷叶,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啊!这真是——一片()一片?

  指名交流。小结:是啊,这么多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挤着一片,一片连着一片,一片靠着一片,一片追着一片,一片叠着一片,真多啊,这就叫——挨挨挤挤!

  (4)示词:谁来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齐读。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5)读了这句话,除了知道荷叶多,读出了什么?(美)

  (6)是啊,这就象杨万里诗句中所说的那样:接天莲叶无穷碧。碧绿的荷叶一张紧挨着一张,铺满了整个池塘。

  来,一起读出荷叶的多与美。齐读。

  (4)咦,不对呀,不是描写荷花的吗,写荷叶干嘛呢?不写行不行?

  生交流。师出示课件(光有荷花,没有荷叶):看看,感觉怎么样?

  对,有句话说得好,红花还需绿叶衬。碧绿的荷叶把荷花衬托的更美了,再加上嫩黄的莲蓬,多美的色彩啊!

  3、来,我们一起把这白花、绿叶的美景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齐读第二段。

  第三段

  1、这些荷花的姿势真是太美了!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其实,荷花的姿态还不止这些呢!你喜欢哪一种?把它的美说出来。你能说说他们是一种怎样的姿态?或者想象一下他们仿佛在做什么?(生发挥想象,交流)

  2、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是啊,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们的眼睛都快来不及看了啊!真是目不暇接。

  3、面对这满池的美景,老师突然有个想法:(示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呀,这位画家是谁呢?有这么大的本事,把眼前的荷花看做一幅画。你们觉得呢?(大自然)

  4、的确,不用纸,不用笔,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就带给我们如此美的享受,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让我们好好地把这一段来读一读,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

  第四段

  1、现在,请大家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荷花。在荷花池边欣赏了这么长时间的荷花,你此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想成为一朵荷花)你想成为一朵怎样的荷花?

  3、说说:我仿佛变成了一朵()的荷花。

  4、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可以,演一演也可以。

  微风中翩翩起舞的荷花在哪里?指名读。想来演一演吗?(指名演)真漂亮,荷花你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心情怎么样?(很快乐)

  老师看到了,这一池的荷花都很美。风过了,静静地站在那儿的荷花也很美。

  谁是静静地站在那儿的荷花?(指名)你站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读。

  (1)荷花,我问你:蜻蜓告诉你清早飞行有什么快乐?

  (2)荷花,我很好奇:小鱼告诉你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呀?

  (3)荷花,除了蜻蜓和小鱼,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和你说悄悄话?他们和你说了些什么呢?

  11是啊,作为池塘里的一朵荷花,可真幸福啊!心情怎么样?(齐读)

  12我们今天可是来看荷花的,怎么会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呢?(生交流)

  三、巩固,深化荷花美:

  1、荷花这么美,我们把它牢牢地记在脑海里好不好?自由选择描写荷花的一段话,记一记。

  2、指名交流。

  四、延伸,抒发荷花美:

  1、画一幅荷花图,写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

  2、办一期有关荷花的小报(可小队合作)。

  语文教案:荷花 10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

  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

  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 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 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

  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一)板书课题,读题。

  (二)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

  (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一)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二)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三)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四)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一)小声读课文,这 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三)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

  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

  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

  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

  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二) 总结:

  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 总结学法。

  (一)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二)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

  1.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

  2.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

  3.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语文教案《识字1》汇总十篇(扩展6)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汇总十篇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1

  一、复*旧知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认识了字词,理清了课文思路,(板书课题:狼牙山五战士)看谁能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这篇课文,去领略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气概,让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品质再为我们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

  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

  学生:老师,您错了,应该是“壮士”而不是“战士”

  老师:这位同学提得很好,为什么叫“壮士”?你认为怎样的人

  才能称为壮士?

  学生:勇敢、顽强、坚强不屈、英勇过人、不怕死

  老师:说得好!那么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五位壮士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呢?让我们再次走入这篇课文。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雄气概。

  (一)师:五壮士在同敌人作斗争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师:下面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和大家分享?

  (三)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师: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说得真好。请同学们看图片,你能说出文中哪几句话是写这画面内容的吗?谁来试一试。

  (请同学们利用画面理解词语屹立:意思是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课文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眺望”:向远处看。)

  他们当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对,“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师:齐读这句话。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师:读得不错,姐下来思考: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四)课后练*

  1、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一定深受教育,有什么想法?请写一篇读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2、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文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精读多读,读中感悟。

  2、创设情景,走进文本,感悟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铭记英雄人物。

  2、培养学生做一个自强不屈的中国人。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从课文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合作交流、精读领悟

  【教学准备】

  学生学案、展示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引入新课。

  二、学案导学:

  自由地读课文的3--9自然段,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或词语,多读几遍,并把你学到的知识写在展示卡上。(根据学案,自主学*)

  三、合作交流

  1、生生互动,分享学*成果。

  2、学*反馈。

  (1)交流汇报学*成果。

  (2)演英雄:想象情景,小组合作一起演一演你们最喜欢的片段,深入体会五位战士的英雄气概。

  3、教师点拔: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

  四、释疑解惑

  1、学生质疑。

  2、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五、检测巩固

  (一)、练*背诵文中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片段。

  (二)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3

  【教材内容】

  《狼牙山五壮士》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7单元第22课(需2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顺序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包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

  【学情分析】

  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了解五壮士的英雄气概,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2、继续学*在阅读中分析重点句来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五壮士的口号为什么说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生字卡)。

  2、读课文:

  分小节指名阅读课文。

  (随时注意正音二、质疑。)

  师:《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生答后。板书:

  勇敢,不怕死。

  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

  生:还暗含着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很好!那这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就知道要写五壮士什么高贵品质啊?

  (勇敢,为人民不怕死。)

  二、理清文章脉络

  师:很好,歌颂了他们的勇敢精神。现在咱们看一看,这篇文章从层次安排上,是不是围绕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写的。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

  生:写了一件事。

  师:一件什么事?

  生:五壮士英勇杀敌的事。

  师:谁再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师:就这么一件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写的。)

  师:哪是发生啊?哪是结果?哪是发展(经过)?

  (接受任务是发生、跳下悬崖是结果、那剩下的三段是经过。)

  师:题目叫《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写的是五壮士,这五段里哪几段直接写的是五壮士,谁看出来了?

  (生答。)

  师:好!五段里有四段都直接写五壮士,再看这四段里哪段最突出他们是五壮士?

  (“跳下悬崖”这一段。)

  生:最后一段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有哪几段是写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斗争的,表现出来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诱敌上山、引上顶峰。)

  三、讲读课文

  师:四段里有三段都突出地写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现在咱们一段一段地看。第一段没有直接写五壮士勇敢不怕死,为什么要写这段?看看课文,(学生翻开书,看课文)第一段有没有用呢?

  生:有用,第一段是作为介绍情况的一个开头。

  师:介绍情况的开头,干嘛要写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把日寇的猖狂劲儿写出来呢?

  (突出五壮士的勇敢不怕死。)

  师:好,还有补充的吗?

  (说明敌人多,我们六班只有五个人。)

  师:很好,敌人数以千计,**气焰非常嚣张,我们就五个人,他们最后是……

  (以少胜多。)

  师:对!更能突出他们是壮士,所以这段非常重要,不是没用的。现在大家来看第二段“诱敌上山”一共分几个小层?

  (生读第二段,同桌互相讨论分层。)

  指名生回答:分三层。

  师:这三层,有几层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有两层:第一层和第二层。)

  师:好,这两层是直接写他们什么,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五壮士怎么样把敌人引上山,怎么歼灭敌人。表现出一种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师:对,这两层是写五壮士英勇杀敌,表现他们不怕死的精神,可以概括成:

  板书:

  英勇杀敌。

  第三层没正面写五壮士怎么英勇杀敌,这层有用没用?

  (有用,因为敌人死得很多,说明五壮士非常顽强勇敢,他们是英雄。)

  师:很好,第三层实际上就是他们英勇杀敌的结果,更突出他们的勇敢精神。那前两层都写英勇杀敌,写法一样不一样?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既然都写英勇杀敌,为什么写两层呢?写法哪儿不一样?

  (第一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概括写,是写他们怎样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而第二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具体地描写他们每一个人怎么样打敌人。第二层写他们对敌人刻骨仇恨,狠狠地打敌人。)

  师:第二层是具体地写了每一个人。那么,哪一层最能突出他们是五壮士呢?

  (第二层。)

  师:现在咱们就来看第二层。第二层共几句话?看书!(学生看课文。)每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名总说,下面是分说。)

  生:第二层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是“他们利用险要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这句话是概括地说他们狠狠地打敌人。第二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了,才命令狠狠地打。”从这开始是具体地写每个战士英勇杀敌。

  师:前面是总述,后面是分述,很清楚的。后面分别写五壮士的四个句子都描写了五壮士的什么?如第一句写班长什么?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时咱们常讲:描写人物用各式各样的方法,看看用了什么方法?谁看出来了?

  师:我请同学读一句说一句,是描写人物的什么?是语言?心情?还是动作?神态?读一句分析一句。

  (生读第一句,描写班长的动作、神态。)

  出示小黑板第一句、生齐读。

  师:哪一个词描写班长马宝玉的神态?

  生:从“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的“沉着”表现了他非常镇静,不慌张。

  师:第二句谁分析一下?

  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这句是写副班长葛振林的动作、语言和心情。

  师:是动作为主还是心情为主?

  生:写心情多。

  师:什么样的心情?

  生:“……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这儿细致地描写了副班长葛振林愤怒的心情。

  师:第三句写什么?请一个同学做一下这个动作。

  生:“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写了他的动作。

  师:第四句呢?

  (表情和动作。)

  师:以表情为主还是以动作为主?

  (以表情为主。)

  师:这四句话有的描写表情,有的描写动作,有的描写心情。通过这些描写,你能不能看出五壮士心里想什么?

  生:他们想一定要把敌人死死地拖住在狼牙山上,拖不住敌人,大部队就要受到很大的威胁。

  生:五壮士想的是一定要狠狠打击敌人,掩护好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

  师:好。

  生:五壮士这时候想的是:要把敌人死死地牵制在狼牙山上,不能让他们乱动一步,好给大部队创造转移的时间。

  生:这时五壮士想的是:把敌人多杀几个,好拖延时间,让大部队安全转移。

  师:五壮士这时候一心想消灭敌人,充满了对敌人的什么?

  生(齐答):仇恨!

  师:那我们读这段时,应该读出五壮士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应该读出五壮士对敌人刻骨仇恨的心情。

  师:把这四句读一读,读出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来。

  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满腔怒火。”

  师:请四个同学一人读一句,看谁能够把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读出来。

  (生读这四句。)

  四、齐读课文第二段

  五、作业

  课文中两次写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上节课上,有好多同学要求老师讲一些革命英雄的故事。看得出我们这些同学爱学*、爱了解,这是非常可贵的。不知道,同学们自己都知道哪些革命英雄的故事?

  (指名说。)

  好了,刚才同学们讲了不少故事,不难看出,我们这个集体是一个勤奋好学的集体。其实,学知识,我们就要像刚才这些同学一样,*时注意多读课外书籍,多注意积累,这样才能多长见识。那么有时间,老师再和同学们讲一讲我了解的革命故事。

  一、复*巩固,简笔画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写课题,同上节课一样,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拿出笔来和老师一起写。(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看写得怎样?别人都说,顾老师的字写得很好,但是你们知道吗?顾老师写出这么好的字可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我都是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地写。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五位壮士胜利完成掩护任务,正准备转移。此时,它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向连队主力方向的路,走这条路可以很快地追上连队,可是敌人却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绝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么,究竟走哪条路呢?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马宝玉的身后,把敌人引上了绝路。(简笔画)到了狼牙山顶峰,五位壮士是怎样英勇歼敌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学*课文第四段和第五段。

  二、学*第四段,以情促读,总结读法

  1、先请同学们初读课文第四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五壮士在狼牙山顶峰歼敌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读书方法:初读想象画面。)

  2、学语文,就是要好好读书,边读边想想画面。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把这一段话再读一遍,其他的同学闭上眼,静下心来,想一想,你脑海里浮现出五壮士怎样的形象?

  3、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五壮士用石头砸敌人那种英勇豪迈的样子了吗?对了,只要你能想出当时的情景,你就能把书读好。不信,这次你再读一读这段话,肯定能读好。

  4、下面,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再朗读一遍,然后告诉同学们,你读到哪些地方最感动,可以把最受感动的句子划出来好好地品读品读,体会体会感情。

  (出示读书方法:品读体会感情。)

  5、指名读感动处:

  划的和这位同学一样的请举手。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同志们!用石头砸!”

  指导朗读: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把你读好这句话的成功经验给大家说说?

  (指名回答,并再读。)

  教师指导:同学们,你们瞧!烧杀抢虐、无恶不作的敌人这时正攀着山壁爬了上来,现在你就是班长马宝玉,面对着这样的情景,你怎么读?谁来试试。

  自由读(教师穿插: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到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同学们想读这句话吗?把这句话读给你的同学听一听,齐读。

  6、还有哪些感动的地方?出示“马宝玉嗖地一声……扔向敌人。”

  ⑴还有那一位同学想读这句话。这么一读,你读出了什么?

  ⑵此时,班长马宝玉,把对敌人的仇恨全部寄托在这颗手榴弹上,他的面前一大群敌人扑上来了,现在你做着动作再读一读这句话。

  ⑶指名上台做动作读。同学们,你们看刚才这位同学是怎样拧盖子的。对了,这个动作就叫做“拧”。上节课有一位同学不明白什么叫“拧开”,现在明白了吧!

  ⑷齐读:

  经过这么一读,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7、这一段主要讲了五壮士顶峰歼敌,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五位战士无限崇敬之情,带着五位战士坚强不屈,仇视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课文第四段,把五壮士的情给读出来。

  8、总结读法:

  学完第四段,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通过读来理解这一段的?

  (“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

  三、学*第五段,运用读法,读中感悟

  1、运用读书方法读一读课文第五段。

  2、指名读读感动之处。

  3、刚才,同学们找出的语句都是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情景,实际上五壮士英勇跳崖前的神态和动作更为感人。不信,你们读一读这几句话。

  出示: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4、同学们,这幅画面就是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感人情景。上节课,有一位同学提出不明白什么叫“屹立”。请同学们对照这幅图,你心里感觉到“屹立”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他们昂首挺胸,神态自若,显示出一副坚定不可动摇的样子)对了,只要你心里明白就行了。下面,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教师指导:五位壮士望着山下已安全转移的群众和战友,对他们充满了无限深情。请同学们带着深情好好地读一读前面这句话。

  (指名读。)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读一读后面一句话。敌人啊,敌人,你们已经上当了,我们的群众和连队都已经安全转移了。瞧,你们还在向上爬,你们真可笑。五壮壮士充满了对失败者的轻蔑。读这句话要读出对敌人的蔑视。读一读。

  (指名读。)

  5、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图边读一读第五段,从脑中想一想当时五壮士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6、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学生接读),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

  7、读了这句话,你们知道是什么“气壮山河”、“惊天动地”呢?(指名说)对了,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五壮士的口号声,能读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吗?

  8、这一段主要讲了五壮士英勇跳崖(板书)有许多地方描写的很感人,如何把它给读出来呢?刚才同学们都做了尝试,下面让我们再回到那硝烟迷漫的战斗场面,一起去感觉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豪迈场面。

  (放音乐,出示挂图。)

  9、五壮士虽然跳下了万丈悬崖,但是他们奋勇歼敌,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那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同学们,让我们再去读一读第五段,再去细细地体会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

  10、五位壮士英勇地跳下了山崖,同学们你们想对五位壮士说些心里话吗?想说些什么?(指名回答)看得出同学们的心情非常复杂,想通过朗读把自己的心情给表现出来吗?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让我们带着对五壮壮士无限崇敬之情,带着对敌人无比痛恨之情一起朗读课文第五段。

  (生读,音乐起。)

  11、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12、这一段,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一定有人熟读成诵,也就是说能背下来了吧?是不是不相信自己?自己背背试试,这么感人的文章,该背下来。

  (学生练背。)

  13、指名背诵。

  四、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1、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了解了五壮士痛歼敌寇,英雄跳崖的经过。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还学会了“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种读书方法,希望同学们*时注意运用这种方法去读书。

  2、布置作业: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示狼牙山风景图)同学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风景区。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一读)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勇敢的)

  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为壮士呢?你觉得是为胜利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里。

  4、从课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文,我们还能了解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

  二、检查字词,理清脉络

  (一)字词部分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了课文,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出示)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哇啦、纷纷滚落

  请你来读,哦,坠落山涧,请再来一次,咱们一起读读。

  2、这一组谁来读?男生读、女生读

  (出示)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壮烈豪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哦,很自豪、很骄傲、很有力量)

  3、这两组词语,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是的,一组是描写五壮士的,另外一组是描写敌人的)

  描写对象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同学们在学*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像这样关注到两组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那你对人物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来,体会着这些词语表达的感情,我们一起来读读。

  4、在抄写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

  你提醒大家,“昂”字不要多了一撇

  你认为写“豪”字的时候,可以把上半部分写扁一点,这个字就美观多了,咱们也来试试。

  (二)理清文章脉络

  1、词语预*得不错。你对课文内容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预*学*单的第二题,然后我们再一起交流。

  2、好,你们小组先来。

  你们认为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可以分为五部分,分别是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大家同意吗?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

  三、合作学*,细读感悟

  1、自主学*,小组交流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对五壮士有了初步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到课文中,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走进五壮士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学*提示用心品读课文,一会我们来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哪位同学来读一下,从中我们提炼出“划、圈、品、读”四字学*法,按照这个方法去读书,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2、全班交流,引导体验

  大家学*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五壮士的哪些言行让你震撼?哪个小组先来?

  (一)品读“引上绝路”部分

  A品读“走”

  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哦,你们交流的是这一部分。

  哦,你们对两条路所代表的不同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一个“走”字,最能表现班长马宝玉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说得非常好,两条路,要么生,要么死,在生死关头,为了群众和部队主力,马宝玉选择了牺牲自己。

  让我们斩钉截铁地读读这句话。

  一个“走”字斩钉截铁,充分表现了马宝玉的英雄气概。

  B品读“紧跟”

  请你们接着交流

  你们认为一个“跟”字能够表现战士们的勇敢。

  你们小组有不同意见。

  哦,你们认为应该是“紧跟”,这样才更能表现出战士们的勇敢。

  大家同意吗?很有道理。

  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但战士们――(生接读)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五位壮士——(生接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

  小结:壮士们这一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

  就是这种义无反顾,就是这种豪不畏惧,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板书:豪不畏惧)

  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豪不畏惧的《狼牙山五壮士》

  过渡语:刚才我们抓住一个“走”字,细品一个“紧跟”,逐渐走进了五壮士的内心。哪个小组接着交流?请你们来。

  (二)品读“顶峰歼敌”部分

  A品“举”

  课件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你能联系上文中马宝玉受伤的.细节,从一个“举”字感受到他的勇敢、坚强,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你想读读这句话。

  这位同学重点处理了马宝玉的几个动作,读得非常生动。大家也来试试。

  你看,处理好重点词语,就把人物读活了。

  B品“砸”

  请你接着交流。

  你从“砸”字中体会到战士们的力量大,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你觉得作者把石头比作雹子,不仅说明力量大,还说明速度也非常快。

  你觉得这个比喻还表现出了战士们必胜的决心和对敌人的仇恨。

  说得太好了。此刻的石头,也被赋予了生命和感情,顿时,(生接读)石头像雹子一样……

  像这样体会着人物的感情去读,就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用这种方法,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好,读出了壮士的英雄气概。

  小结:壮士们这一举,这一砸,尽显英雄本色。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他们宁死也要与敌人血战到底。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

  就是这种勇敢顽强,就是这种宁死不屈,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板书:宁死不屈)

  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

  (三)品读“跳下悬崖”部分

  此时,前是万丈深渊,后是咆哮之敌,是玉碎还是瓦全?他们毅然做出了选择。

  出示课件:最后一部分。

  哪个小组来交流对这一部分的收获。

  A品“屹立”

  你们认为“屹立”这个词语最能表现出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哦,屹立就是站得很直。有点道理,你还有补充?就是像山一样笔直不动摇的挺立着。非常准确。

  是啊,此时五们壮士屹立在顶峰,像山一样雄壮、巍峨。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出示画面)

  (师引读课文)

  B品“望”

  读了这一段,还有哪个动作感动着你?请接着交流。

  说得非常好,同样是一望,意义不同,感情也不同。眺望远方,他们看到了成功转移的部队和群众,这是满怀深情的一望;

  回头望望,他们看到了正在向山顶爬的敌人,这是无比轻蔑的一望。

  想像一下:他们还望到了什么?

  是的,想到群众和部队已经成功转移,面对死亡,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就是—(视死如归)

  来,带着你的感受,让我们把这幅画面读进心里。

  C品读“跳”

  同学们,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此时此刻,假若能再给他们一点点的时间,你认为他们会想些什么?

  小结:说得真好!在祖国和生命之间,他们毅然选择了前者,这种精神、这种气概,正是来自于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呀。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烈士深深的敬仰,再读这一段。(生齐读此段)(开头到‘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D理解最后一句

  引读:此时,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小结:这豪迈的声音告诉我们,这是怎样的五位壮士?

  这就是我们的——(生齐读课题)舍生取义的《狼牙山五壮士》

  此时,让我们把这五位壮士的名子深深刻在心里,他们是:(课件出示)

  四、拓展升华,激**感

  1、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彻底征服了疯狂的日本鬼子。在五壮士的跳崖处,他们列队向五壮士行了日本军礼!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胜利吗?

  2、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段)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学会“斩钉截铁、居高临下、崎岖、任务、坠落、雹子”等14个生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议、说,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紧扣“壮”字体会五壮士的豪言壮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议、说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人、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热爱群众、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伟大的献身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

  难点:理解体会五壮士的"壮言"、"壮行"、"壮志",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从中受到教育。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引导、读中感悟

  学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6

  一、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2课时)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2、了解本课文的叙述顺序,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3、了解狼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学*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视侵略者、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寇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四、教学方法:

  精讲品读、读中悟情。

  五、学生学*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1、有关课文内容的录像带。

  2、写有生字组成的新词的小黑板。

  3、写有学*要求的小黑板。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学*导读。

  1、找一名学生读,其他同学拿起笔,把自己了解到的学生画下来。

  2、交流。

  [意图:把学*导读放在学*新课之前,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训练重点有大体的了解,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二、导入新课。

  在***的一个连里,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传统:每天早晨点名时,连长喊“马宝玉、葛振林……”队列里一片肃静,没有人应声,直到点到第六名战士时,才有人答“到”。这是为什么呢?学*了第15课,大家就会明白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检查预*。

  1、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检查字音。

  2、课前你都查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哪些资料?互相交流。

  3、总结预*情况。

  四、学*新课。

  1、快速读课文,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

  2、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壮士”呢?

  (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具有崇高的品质和大无畏的英勇气概。)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细细体会一下,可把体会、感想写在一边,不明白的地方可用笔标出来。(用小黑板出示学*要求)自学。

  4、交流感受,教师点拨。

  5、质疑:你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1)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

  (2)出示稍有疑难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问题:A、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B、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6、深入理解课文。

  A、合作学*。

  教师提出以下学*目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质疑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练*朗读课文。

  B、集体讨论。

  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讲座结果,教师相机指导:五壮士在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以后,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是为了更好地掩护群众和连队,也是为了更多地歼灭敌人。五壮士知道这样做有生命危险,但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甘愿做出自我牺牲。

  (1)课文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2)你对五壮士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很敬佩。)所以,应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3)指导朗读,突出重点词句。

  (4)学生练*朗读。

  (5)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意图:此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学重点是学生独立学*、集体讨论以解决的,教师只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引导。]

  五、读全文,背诵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一、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面向中等学生)

  二、浏览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填空:

  接受任务( )( ) ( ) 跳下悬崖

  这五部分中,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意图:这是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之所以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能是因为五壮士的行为太感人,也可能是因为语言文字的精当,但不管是什么,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点拨。]

  三、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精当。

  1、教师出示写有下列内容的小黑板或投影片。

  第一组: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第二组

  (1)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顿时,石头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问题:

  (1)第一个句子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2)你从中爱到什么启发?

  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读句子体味。

  2、除了这两处地方外,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语言生动、形象?

  3、小组交流。

  4、教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阅读收获。

  ▲教学小结:

  1、朗读全文,完成课后题。

  2、看板书总结本课学*的内容,说说自己学*本课的收获。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7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他们保护群众、敌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本课生字新词。誊写自身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局部。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三、学*课文第一、第二局部

  四、安排作业

  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出示目标

  1、指名读第一、第二局部。(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第三到第五局部,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局部。考虑: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

  3、讨论:(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身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俺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局部?(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考虑: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局部,自身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局部。考虑: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局部。

  三、总结全文

  四、安排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局部。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背诵。

  二、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21、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诱敌上山

  接受任务

  英勇跳崖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8

  教学目标:

  1、学*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宁死不屈、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根据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题目为什么把五战士称为五壮士?战士和壮士之间有什么不同?

  生:战士只是一般的士兵,壮士是英勇、豪迈、勇敢的人。

  2、课文除“英勇跳崖”外,还有哪些内容也能说明他介是壮士?

  生: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3、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前三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他们确实是壮士,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两部分,看看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表现在哪里?

  二、学*第四大段

  1、默读本段,边读边想五壮士的哪些举动最令你感动?请你读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读、思、悟、反馈。

  (1)“同志们!用石头砸!”

  生:“砸”读得要重,前边要有停顿。因为“砸”体现了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虽然没有子弹了,但是决不投降,誓与敌人血战到底;又因为五壮士已激战了数小时,体力消耗很大,石头又很重,如果不用力举不起来的,说明五壮士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

  生:个人读——评读——自愿读

  师引:“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到:‘……’”

  生:边做动作边读:“同志们!用石头砸!”

  师:我已经听出了你们对敌人的仇恨,还有哪儿令你感动?

  (2)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生:“雹子”要加重,突出战士们对敌人的恨。“雹子”形容密而多,战士们那么累还砸得那么猛,充充分体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

  “带着……带着……”第二个短句比第一短句声要高,因为战士们带着的是中国人民的仇恨,他们带着的是一颗满腔愤怒的心去砸的,把石头都写活了。

  师出示课件显示: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生:发散思维,然后反馈。

  师:谁能把这种决心这种仇恨读出来?

  生:个别读——评读——齐读(师引读)

  三、学*第五大段

  师:多么英勇、壮烈的举动啊!文章最能体现五壮士豪迈的一幕是什么?(英勇跳崖)读第五大段,看看五壮士的哪一幕最令你感动?请你读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读、思、悟、反馈。(先读再讲理由)

  1、“把枪砸碎了。”“砸碎”要重读,因为枪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不能再让敌人得到,不仅要砸还要砸碎,体现了壮士对敌人恨之如骨。

  2、“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冲锋”重读并且声音拉长,说明战士们把死当成是继续战斗,视死如归。“第一个”要重读,体现了班长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带头作用。“纵身”要重读,说明战士对待死无所畏惧,坚决果断。

  3、“昂首挺胸”“相继”加重,说明战士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相信抗战一定能够胜利。

  师:课件显示,对本段内容进行全面反馈。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生:发散思维,小组交流,集体反馈。

  (胜利的喜悦,对祖国的眷恋,对人民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敌人的仇恨……)

  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有感情地读。

  师:过渡: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侵略者证明了什么呢?

  生: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说什么?

  生齐读结尾。这声音惊天动地,使山河更加壮丽多彩,让我们踏着烈士的足迹,再次高喊一声那壮烈豪迈的口号吧!

  生:齐读口号(加动作)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五壮士跳崖时那悲壮的一幕?(课件展示)

  师:五壮士豪迈的壮举感天动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曲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雄赞歌,让我们把他们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眷恋,对敌人的仇恨通过读来表达吧。

  师、生分角色朗读。

  四、小结

  师:历史是不会忘记英雄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一幕,奋发努力,做个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吧。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2、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文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精读多读,读中感悟。

  2、创设情景,走进文本,感悟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铭记英雄人物。

  2、培养学生做一个自强不屈的中国人。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从课文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合作交流、精读领悟

  【教学准备】

  学生学案、展示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引入新课。

  二、学案导学:

  自由地读课文的3--9自然段,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或词语,多读几遍,并把你学到的知识写在展示卡上。(根据学案,自主学*)

  三、合作交流

  1、生生互动,分享学*成果。

  2、学*反馈。

  (1)交流汇报学*成果。

  (2)演英雄:想象情景,小组合作一起演一演你们最喜欢的片段,深入体会五位战士的英雄气概。

  3、教师点拔: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

  四、释疑解惑

  1、学生质疑。

  2、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五、检测巩固

  (一)、练*背诵文中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片段。

  (二)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新授:

  (一)课前我们已经预*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先来读课文,再交流预*的成果。

  1.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

  寇尸崖豪

  2.读读下列词语:

  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英勇跳崖的故事。)

  (二)我们再来快速读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自己理清课文顺序后,填写课后p63表格。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1自然段2自然段3自然段4、5自然段6-9自然段

  (三)指名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五位壮士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完成了掩护任务后,五位壮士又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

  三、练*:

  1.积累文中的成语。

  写五壮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敌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知道描写英雄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会写出几个表示看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主要是想使学生掌握理解课文的学*方法:首先,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其次,根据课文内容,进入情境,探究人物心理变化活动及其变化的原因;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总结出课文的内容。


语文教案《识字1》汇总十篇(扩展7)

——《全神贯注》语文教案汇总十篇

  《全神贯注》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罗丹做事真心专注、投入的精神。

  2、学*作者抓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写作能力等。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作者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情境,进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3课《全神贯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同学们对课题有了了解,那么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课文内容又该怎样理解呢?

  同学们再回忆一下,课文哪一部分具体展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中没有出现“全神贯注”这个词,却把罗丹全神贯注个性修改女像表现得特别具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 自主探究

  现在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轮读第二自然段学*如下问题:

  划出你认为表现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语句,并练*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学生小组讨论,练*朗读。)

  三、 交流汇报,体验成功

  引导学生汇报一下自学成果。

  1、学生汇报“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引导学生找出有感情朗读时要注意的词语(板书:一会儿……一会儿、悄悄话、激烈)

  提问:说到“悄悄话”,此刻罗丹在和谁说悄悄话?现在你就是罗丹你会说些什么呢?

  “异样”可换成哪些词?罗丹眼睛闪着“异样的光”说明了什么?

  然后练*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2、说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还知道一种方法叫“读文成像法”,建议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就是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也就是在头脑中“过电影”。接下来汇报时可以用一下这种方法。

  学生汇报“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提问:朗读时想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有感情地朗读并想象当时的情景。

  4、学生汇报“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提问:此时罗丹什么样?喝醉了酒说明了什么?再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小结:刚才同学们对自学题进行了汇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我们也感受到罗丹工作时是多么地全神贯注,也正是由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一个小时过去了修改后的女像才完美无缺了。

  5、罗丹现在的心情怎样?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又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读好呢?

  6、罗丹的朋友茨威格怕打扰他工作,这一段的第一句又该怎样有感情地读好呢?

  7、练*有感情地朗读全段,并同座互相听,互相读,互相打成绩(优或良)然后让得优的同学帮助得良的同学,同时其他同学继续练*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再检查一下帮助的效果。

  四、读写结合、扎实训练。

  我们知道第二段中确确实实没有出现“全神贯注”这个词,但我们一看内容,就让我们体会出这是在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而且抓住了特点写得具体,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投影出示)热闹、着急、闷热、伤心、寒冷、美丽、干净、聚精会神。齐读,提问:这些词语都理解吗?请选择一个造句。

  现在咱们也学*文章作者来写一个小片断不出现这个词但能具体地表现这个词的内容,选择哪个内容都可以。

  学生练*写,然后进行汇报,汇报时引导学生进行点评。

  五、总结收获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不仅练*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学*作者的写作方法,相信同学们以后做什么事也针象罗丹一样专注、认真,有所收获。

  《全神贯注》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罗丹做事真心专注、投入的精神。

  2、学*作者抓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写作能力等。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作者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情境,进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3课《全神贯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同学们对课题有了了解,那么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课文内容又该怎样理解呢?

  同学们再回忆一下,课文哪一部分具体展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中没有出现“全神贯注”这个词,却把罗丹全神贯注个性修改女像表现得特别具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 自主探究

  现在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轮读第二自然段学*如下问题:

  划出你认为表现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语句,并练*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学生小组讨论,练*朗读。)

  三、 交流汇报,体验成功

  引导学生汇报一下自学成果。

  1、学生汇报“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引导学生找出有感情朗读时要注意的词语(板书:一会儿……一会儿、悄悄话、激烈)

  提问:说到“悄悄话”,此刻罗丹在和谁说悄悄话?现在你就是罗丹你会说些什么呢?

  “异样”可换成哪些词?罗丹眼睛闪着“异样的光”说明了什么?

  然后练*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2、说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还知道一种方法叫“读文成像法”,建议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就是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也就是在头脑中“过电影”。接下来汇报时可以用一下这种方法。

  学生汇报“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提问:朗读时想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有感情地朗读并想象当时的情景。

  4、学生汇报“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提问:此时罗丹什么样?喝醉了酒说明了什么?再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小结:刚才同学们对自学题进行了汇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我们也感受到罗丹工作时是多么地全神贯注,也正是由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一个小时过去了修改后的女像才完美无缺了。

  5、罗丹现在的心情怎样?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又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读好呢?

  6、罗丹的朋友茨威格怕打扰他工作,这一段的第一句又该怎样有感情地读好呢?

  7、练*有感情地朗读全段,并同座互相听,互相读,互相打成绩(优或良)然后让得优的同学帮助得良的同学,同时其他同学继续练*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再检查一下帮助的效果。

  四、读写结合、扎实训练。

  我们知道第二段中确确实实没有出现“全神贯注”这个词,但我们一看内容,就让我们体会出这是在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而且抓住了特点写得具体,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投影出示)热闹、着急、闷热、伤心、寒冷、美丽、干净、聚精会神。齐读,提问:这些词语都理解吗?请选择一个造句。

  现在咱们也学*文章作者来写一个小片断不出现这个词但能具体地表现这个词的内容,选择哪个内容都可以。

  学生练*写,然后进行汇报,汇报时引导学生进行点评。

  五、总结收获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不仅练*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学*作者的写作方法,相信同学们以后做什么事也针象罗丹一样专注、认真,有所收获。

  《全神贯注》语文教案 3

  教材分析:

  《全神贯注》是四年级下第七组内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课文并没有直接盛赞罗丹的全神贯注,而是抓住罗丹精雕细刻一座女像时的言行举止、神情动态来表现他的全神贯注。于无声处极至渲染罗丹的专注、投入以及对艺术的精益求精。文中对罗丹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极其生动传神,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工作时全神贯注、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大雕塑家的形象。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对记叙一个人的写作方法可能有初步的了解但不深入。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人物描写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才能把人物写得丰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懂得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了解文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自主学*,掌握借助自读提示自主学*的方法。

  2、在感情朗读中感受人物形象和品质,领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3、学会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精神。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名言导入,引出人物精神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知道同学们*时很喜欢积累名人名言。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句名言。(出示: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指名读。

  2、读了这句名言,有什么疑问吗?(预设:这是谁说的?他是在什么时候说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句名言背后发生的故事中——(板书课题:全神贯注)

  (二)读准字词,了解内容

  1、出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课件出示生词: 邀请 挚友 斯帝芬·茨威格

  仪态端庄 端详

  叽里咕噜 吱吱响 痴痴地笑 哎哟 径直

  学生读准读音。指导学生读准外国人的名字,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了的词语。

  3、再读课文,用上“全神贯注”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4、简介罗丹和斯帝芬·茨威格

  二、引导自学,感知人物精神

  (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导语部分,找到阅读提示里提示我们解决的问题。

  建议围绕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

  (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

  三、研读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一)课文写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以至忘了朋友斯帝芬·茨威格。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全神贯注?

  (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出示(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①点拨: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一会儿上前 一会儿退后——体会到他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嘴里叽里咕噜的会说些什么?

  ②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从不同角度反复琢磨如何修改,一边看,还一边念念有词地说着该怎样修改,可见他是多么投入。——齐读。

  2、出示(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引导学生抓住“异样、激烈”加以体会,指导朗读。(激动)

  3、出示(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他在干嘛?让你感受到什么?

  4、出示(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喝醉酒是怎样的?“整个世界”指什么?他什么都忘了吗?用上“他忘了 ,忘了 ,也忘了 ,眼里只有,心里只有 。”说话。

  说说自己对这句的理解。

  ②是呀,此时的罗丹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女像的工作中,其他什么也不顾不管。他处于沉迷状态,已经达到了怎样的情况?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如痴如醉)

  ③指导朗读这句话。

  罗丹对自己的作品完全到了迷恋、陶醉的程度——读

  在他面前的哪里是一尊塑像,分明是他深深爱恋着的十分动人的情人——读,读出那份痴迷。

  5、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探究“修改”原因

  1、“一刻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这些描述时间的词让我们体会到罗丹修改女像花的时间久。那么在修改前的女像是怎样的?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应的语句。

  2、交流。出示:

  ①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理解“杰作”,领会课文从茨威格的赞叹侧面写出罗丹的作品好。)

  ②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抓住“端详”、“偏了点儿”体会罗丹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板书:一丝不苟)

  四、说话练*,升华人物精神

  1、在别人眼里是一件非常完美的杰作,而罗丹却花了那么多时间全身心地进行修改,正因为他这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的精神,才使他创作了那么多不朽之作。播放课件,欣赏罗丹的作品。

  2、面对这些巧夺天工的塑像,面对全神贯注的罗丹,你想对他说什么?

  3、是呀!难怪斯帝芬·茨威格对这件事有那么深的感触。(再次出示: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你觉得有哪些事值得你去做?读了课文后让你想到了什么?你将怎样去做值得做的事?你可以学着茨威格的话,将自己的感触写成你的名言,你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外延伸,弘扬人物精神

  同学们,的确,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不是这样的。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外好好读一读《中外名人故事》,了解名人精神,学*名人的精神,在自己的学*、生活中发扬他们的精神。

  六,作业

  写一位你最熟悉的人(用上本课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附板书)

  《全神贯注》语文教案 4

  活动 交往 体验:

  师:下面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一下你们学*的收获吧!(生纷纷举手)

  生:老师,我们先来。我们小组是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罗丹是怎样全神贯注工作的,我们可以到前面表演吗?

  师:当然可以,你们想法很有创意。

  (学生表演罗丹全神贯工作的注片段)

  师:表演得不错,谈谈你的感受。

  生:当模特太累了。(生笑)

  生:我觉得罗丹在工作的时候太投入了。

  师:大家觉得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罗丹演得很好,时而自言自语,时而手在空中乱舞,动作很逼真,表现了罗丹痴狂的工作状态。

  生:我觉得于婷表演得不错,虽然女像没有一句台词,但她蒙着布,头搭在桌子上,很累,可她演得很认真。

  师:对,应该学*他们这种团结协作精神。

  生:罗丹演得不错,但我觉得除了表现动作外,还应注意神态的变化,那样会更生动。

  师:你能到前面来表演吗?

  生:行,但我要请我的同桌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分工明确,好,请吧!(生鼓掌)

  生:(一生朗读,一生表演,表情丰富,极有感染力)

  师:(笑着问学生)你为什么为他们鼓掌?

  生:他们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样子,表演生动形象,很有意思。

  师:我也觉得他们表现得很棒,大家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体会这一段,看你能想象出什么?看谁有罗丹的想象力。

  (学生用各种形式体会,有表情的朗读的、表演的、自读自悟的、小组交流讨论的)

  生:罗丹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这是描写罗丹动作、语言,我想他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怎样修改左肩偏了一点这毛病。

  生:忽然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和谁热烈的争吵。这是罗丹想到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好像又在反复的推敲。

  生:他对着那座女像发痴的微笑,然后,轻轻地叹了口气。我想是罗丹看到自己修改的作品感到非常的满意,很高兴。

  师:同学们想象很合理,读得也很投入。

  生:还有一句他好像喝醉酒了一样,好像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已经消失了。我认为这句话充分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雕像,以至忘了茨威格的存在。

  师:说得好,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众生议论、交流,争先恐后的举手)

  生:有一次,我在思考一道奥数题,一会儿挠脑袋,一会儿咬笔杆,没有思路的时候就很急燥,有了方法高兴得跳了起来,认真得写呀,算呀,连妈妈走到我身边都没发觉。

  生:我也有过这样的感觉。一次,为了准备校舞蹈比赛,身为文艺委员的我总想着编排舞蹈的动作,甚至在上下学的路上还边走边比划,竟忘了自己是在街上了。(众生笑)

  师:你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感受,很好。大家应该学*他们这种做事认真的态度,说不定,将来你们之中会出现数学家、舞蹈家、文学家呢!全神贯注做事,这不正是罗丹成功的基础吗?

  生:(笑着说)对,有可能。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本案例从教学内容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设计及学*活动的构建上都体现了这一理念。重情境、重活动、重体验、重合作。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有创意地演,充满激情地读,大胆地发表见解,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鲜活,富有生气的教学内容。

  《全神贯注》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闻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课前准备

  名人名言投影片。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二、带着问题读书,并把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挚痴锁)

  3、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4、放声练*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诩,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

  2、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谳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谳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多种开工,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3、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四、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1、再次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说自己的发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2、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全神贯注》语文教案 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并学*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拓展带文,进一步加深对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品质的了解。

  4、课内练笔,学*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并学*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拓展带文,进一步加深对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品质的了解。

  教学难点:

  课内练笔,学*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理解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执着、求实的科学家伽利略,这节课,我们再认识一位法国大艺术家,(出示罗丹图)他的名字叫——罗丹。他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在他身上我们又能受到怎样的启发?下面我们就来学*第30课全神贯注。同学们,对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谁来谈一谈?带着你对词语的理解,再读课题。

  二、读链接语,明确任务

  1、这是一篇略读文章,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链接语,看一看,这节课的学*要求有几个,分别是什么?找一找,画一画。

  2、师:来,同学们交流一下,链接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要求?生交流。

  3、明白了学*要求,下面我们就一起完成第一个任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交流。

  四、研读感悟,交流展示

  (一)研读感悟。

  师:同学们,你看因为我们读书全神贯注很快就把第一个学*要求完成了,真棒!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个任务:(出示课件)默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开始吧!有的同学已经画完了,大声的把你画出的句子读一读。

  (二)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地句子大家都找到了吗?来,谁来交流一下?

  句子一: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lū)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1、预设生1:大家看第二自然段的这句话——(生读),这句话能看出罗丹把周围的一切都忘了,他自言自语完全沉浸在工作中,这就是全神贯注。

  2、师:同学们看屏幕,对于这句话,(出示课件)他说的有道理吗?谁有补充吗?那他的朗读是否把这种理解表现出来了呢?谁能再来试着读一读。来,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用手势带动学生)

  还有哪些句子能看出罗丹的全神贯注,我们继续交流。

  句子二:

  他把地板踩得吱(zhī)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1、预设生2:大家看这句话——(生读)罗丹因为有了灵感,所以很激动,他开始认真修改,忘了时间,忘了一切。

  2、师:说得多好,掌声送给他!但是,他读得怎么样?好,谁能比他读得好?好一个全神贯注的罗丹。来,我们男女生合作来读这句话。来,女同学先来,男同学(手势)

  继续交流!

  句子三: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了下来,对着女像痴(chī)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一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预设生3:大家看这句话——(生读)罗丹把整个世界都忘了,他对修改后的作品很满意,傻傻地笑了。

  2、师:是啊!多么如痴如醉!多么全神贯注啊!来,一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多么陶醉的罗丹啊!来,三组。(手势)多么让人敬佩的罗丹啊!来,我们一起读!

  还从哪些句子能看出罗丹的全神贯注呢?来,继续交流!

  句子四:

  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suǒ)。

  1、预设生4:生读,罗丹把朋友都忘了,罗丹自顾自地走了,差点把好朋友都给锁在屋里了。

  2、师评价:是啊,真是太投入了。

  句子五: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1、预设生5:生读,罗丹把朋友差点锁到屋子里了。

  2、师评价:是啊,把身边的朋友都忘了,这就是“全神贯注”!

  (四)学*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找到了描写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并且通过入情地朗读,走*了罗丹,走*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面对这样一位大艺术家,你想说点什么,你呢,你也来谈。想想罗丹,再联系我们自己,你又想说点什么?

  小结:是啊,我们做一切事都应该全神贯注,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正和大家一样,茨威格亲眼看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时,深有感触地说——(齐读)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五)总结写法

  1、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语句(出示所有的句子)认识了一位全神贯注的艺术家,现在,我们再来联系这些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这位大艺术家的形象会这么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对,是啊!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多么形象的动作描写啊!(板书)同学们再看,你还发现了什么?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这又是什么?对啊!这是生动地神态描写。(板书)还有吗?语言,是啊!这一句是语言描写。

  小结:是啊,文章不是无情物,细致、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能凸显人物的品质,能把人物写得生动、鲜活!!

  五、以文带文,拓展阅读

  1、师:下面,我们就向刚才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品读第二篇文章《罗丹与巴尔扎克雕塑》,(出示要求)找出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看看,借助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罗丹又会有哪些了解?

  2、学生读文章,画句子。

  3、交流:

  同学们读的真认真,你找到了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了吗?

  预设生1:我找到了对罗丹的动作描写:(读句子:罗丹的眉头立即蹙紧了,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只见他不声不响,用手拍着脑门,在工作室里来回踱个不停。突然,他操起身后的一把大斧,冲向雕像,没等几个学生反应过来,罗丹已经砍断那双“奇妙而完美”的双手。)的确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罗丹,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来,我们一起来读。)

  预设生2:我抓住了对罗丹的语言描写(几个学生一下子惊呆了:这时,耳边响起了罗丹急促的声音:“这双手太突出了,它已经不属于雕塑的整体了,所以我不得不把它们砍掉!”)通过这句话,我知道——(重视作品的整体,师是啊!这种精神可以说是精益求精。)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对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又看到了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崇高品质。

  六、总结写法,小练笔

  1、师:同学们,短时间内我们品读了两篇文章,通过学*,我们知道,读文章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指板书)描写的句子,能深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同样,我们写文章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这样才能把人物写活。同学们,你有没有敬佩的人,下面,我们就来个小小的挑战(出示课件)——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写一句话或者几句话,把人物的品质表现出来。敢挑战吗?

  2、谁来交流你的描写?师适时点评。

  七、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读书时,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指板书)了解人物,走进人物。通过刚才的小练笔呢,我们又学会了写作时怎样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把人物写活。课下,请同学们仿照今天学*的两篇文章把你心中的人物写完整,写具体。希望,你笔下的人物也会像罗丹一样给大家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全神贯注》语文教案 7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神贯注》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课前准备

  名人名言投影片。

  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茨威格

  3、带盼侍舛潦椋盐侍饬鹄此狄凰悼挝牡闹饕谌荨/P>

  4、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挚痴锁)

  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1、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2、放声练*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词,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

  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读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等多种形式,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2、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全神贯注》语文教案 8

  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课前准备

  名人名言投影片。

  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茨威格

  3、带盼侍舛潦椋盐侍饬鹄此狄凰悼挝牡闹饕谌荨/P>

  4、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挚痴锁)

  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1、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2、放声练*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词,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

  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读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等多种形式,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2、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全神贯注》语文教案 9

  活动 交往 体验:

  师:下面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一下你们学*的收获吧!(生纷纷举手)

  生:老师,我们先来。我们小组是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罗丹是怎样全神贯注工作的,我们可以到前面表演吗?

  师:当然可以,你们想法很有创意。

  (学生表演罗丹全神贯工作的注片段)

  师:表演得不错,谈谈你的感受。

  生:当模特太累了。(生笑)

  生:我觉得罗丹在工作的时候太投入了。

  师:大家觉得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罗丹演得很好,时而自言自语,时而手在空中乱舞,动作很逼真,表现了罗丹痴狂的工作状态。

  生:我觉得于婷表演得不错,虽然女像没有一句台词,但她蒙着布,头搭在桌子上,很累,可她演得很认真。

  师:对,应该学*他们这种团结协作精神。

  生:罗丹演得不错,但我觉得除了表现动作外,还应注意神态的变化,那样会更生动。

  师:你能到前面来表演吗?

  生:行,但我要请我的同桌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分工明确,好,请吧!(生鼓掌)

  生:(一生朗读,一生表演,表情丰富,极有感染力)

  师:(笑着问学生)你为什么为他们鼓掌?

  生:他们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样子,表演生动形象,很有意思。

  师:我也觉得他们表现得很棒,大家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体会这一段,看你能想象出什么?看谁有罗丹的想象力。

  (学生用各种形式体会,有表情的朗读的、表演的、自读自悟的、小组交流讨论的)

  生:罗丹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这是描写罗丹动作、语言,我想他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怎样修改左肩偏了一点这毛病。

  生:忽然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和谁热烈的争吵。这是罗丹想到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好像又在反复的推敲。

  生:他对着那座女像发痴的微笑,然后,轻轻地叹了口气。我想是罗丹看到自己修改的作品感到非常的满意,很高兴。

  师:同学们想象很合理,读得也很投入。

  生:还有一句他好像喝醉酒了一样,好像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已经消失了。我认为这句话充分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雕像,以至忘了茨威格的存在。

  师:说得好,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众生议论、交流,争先恐后的举手)

  生:有一次,我在思考一道奥数题,一会儿挠脑袋,一会儿咬笔杆,没有思路的时候就很急燥,有了方法高兴得跳了起来,认真得写呀,算呀,连妈妈走到我身边都没发觉。

  生:我也有过这样的感觉。一次,为了准备校舞蹈比赛,身为文艺委员的我总想着编排舞蹈的动作,甚至在上下学的路上还边走边比划,竟忘了自己是在街上了。(众生笑)

  师:你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感受,很好。大家应该学*他们这种做事认真的态度,说不定,将来你们之中会出现数学家、舞蹈家、文学家呢!全神贯注做事,这不正是罗丹成功的基础吗?

  生:(笑着说)对,有可能。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本案例从教学内容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设计及学*活动的构建上都体现了这一理念。重情境、重活动、重体验、重合作。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有创意地演,充满激情地读,大胆地发表见解,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鲜活,富有生气的教学内容。

  《全神贯注》语文教案 10

  【教学分析】

  《全神贯注》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对他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差点把茨威格锁在工作室的事。本文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突出了他悉心潜入、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罗丹的全神贯注,说说自己的体会。四年级的学生应该有了初步理解内容的能力,对于写人的比较感兴趣。根据课标要求,该学段学生能够从词句中体会表达的情感,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可抓住重点词句,领悟表达的情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技能:句子的理解)

  2、读准生字新词,说一说“全神贯注、径自、痴痴地微笑”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基本技能:字词的理解)

  3、找出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语句,并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基本技能:句子的分析)

  4、指出文中刻画罗丹运用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句子,能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一个人物。(高级技能:表达技巧的运用)

  5、给出一件事情,学生能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描述这件事情。(高级技能:课文结构的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师生互动的方式、方法和效果

  评析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在探索科学真理过程中执着、求实的科学家伽利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著名的雕塑家。

  2、(出示罗丹的雕塑作品)学生谈一谈观看后的感受。

  3、激趣:你知道这些作品出自哪位雕塑家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质疑:说一说,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惑?

  学生在学*过上一篇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对于写人物的应该是很感兴趣的。在此基础上,由罗丹的雕塑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课题是一个成语,看似和人物无关,因此设计一个质疑环节,为下面学生的读课文打下基础。

  自读课文,自主解疑

  请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教师提示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②读通课文,读到准确、流利,既不能添字,也不能漏字。③读完后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

  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时的目标,也是为下面的学*做铺垫。同时,在自由朗读过程中,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决刚才提出的一些问题。

  检查自读,感知课文

  1.检查生字词语:出示一些生字词语,学生个别读、齐读。

  邀请 挚友 塑像 祝贺 杰作

  诞生 端详 打扰 异样 激烈

  吱吱 交谈 径自 猛然 抱歉

  见怪 感触 上锁 雕塑家

  仪态端庄 叽哩咕噜 痴痴地微笑 全神贯注 莫名其妙

  斯蒂芬·茨威格 罗丹

  2.检查课文朗读:分小节朗读,个别读、齐读等多种形式。

  3.说一说课文大意。

  在检查自读环节中,遵循由易到难,由词语到句子,循序渐进。在检查字词环节,及时纠正学生的错音,比如前后鼻音,*翘舌等。在检查课文朗读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读出语文味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怎么读?“端详”怎么读出他的味道来?第二小节中的破折号,“痴痴地微笑”怎么理解?等等。在课文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认读生字,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读。

  2.学生说记住字词的方法。

  3.学生说写好这个字的注意点。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5.点评学生的书写。

  识字与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此环节是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落实。

  【板书】

  26.全神贯注

  罗丹——茨威格

  修改女像

  【检测】

  完成《硬笔*字册》的书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师生互动的方式、方法和效果

  评析

  品读名言,复*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全神贯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在上新课之前,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斯蒂芬·茨威格

  3、请学生读一读。

  4、设疑:为什么茨威格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我们还得从那一个下午说起。(学生读1-4自然段)

  再读课文,咀嚼赏鉴

  1.朗读第1小节,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相机质疑:①这座女像在茨威格的眼里怎么样?(结合“杰作”一词理解)

  ②对这座女像,罗丹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关注“端详”一词,注意两处省略号的朗读)

  2.自读2-4小节,找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举例: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退后,嘴哩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品读这个语句时,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叽里咕噜,会说些什么?说悄悄话,说了些什么?激烈的争吵,又是什么样的场景?)

  他把……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从“痴痴”二字体会罗丹的如痴如醉。)

  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研读这个细节,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

  在品读罗丹全神贯注的过程中,始终以读贯穿,明晓罗丹的全神贯注、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等品质。可以适当地介绍描写人物的手法:比如在这个语段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以此作为一个迁移:结合《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一课,做一个小练笔:如何把人物写活了?

  回读课题,整体观照

  1.小结罗丹的全神贯注,回读课题。再读课文第5小节,说一说自己对茨威格这句话的体会。

  2.齐读课文,思考一下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此环节在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之后,再来感受茨威格的这句名言,对于学生来讲,应该是有话可说的。同时,从全文角度来看,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一环扣一环,相机和学生说明这也是一种写作的方式。

  拓展延伸,语文实践

  1、阅读更多全神贯注地研究,对艺术科学有着不懈追求的相关名人的故事。

  2、课后搜集一些名言,自己尝试着写一句勉励自己的名言,下节课一起交流。

  【板书】

  26.全神贯注

  修改女像——专心致志

  ——忘我沉醉

  ——如痴如醉

  【检测】

  课后搜集一些名言,自己尝试着写一句勉励自己的名言,下节课一起交流。


语文教案《识字1》汇总十篇(扩展8)

——一年级语文识字1教案实用五篇

  一年级语文识字1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

  2、掌握4个新偏旁,学*按笔顺正确书写8个生字。

  3、学会用普通话正确、连贯地朗读韵文,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诵读中体会春色美景。

  教学准备:生词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创设情境。

  春天到了,郊外的景色美极了,老师带小朋友到郊外去看一看,一起去找春天好吗?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在哪儿找到春天?请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

  春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轻轻的、柔柔的`)

  春雨春天的雨是怎样的?(细细的、像牛毛)

  嫩芽谁来说说“嫩芽”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哪些植物的“嫩芽”?

  布谷“布谷”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叫声?

  梨花、杏花、桃花图上的三棵树分别是什么树?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过渡:小朋友们,看到这副春景图,你有什么感受吗?春天的景色证是太美了?它们还有一些汉字朋友呢,你们想学吗?

  (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小组内开火车读词。

  3、全班认读词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受美景。

  1、同学们,词儿读准了,读得也很美,但如果我们把这些词儿连起来读,你会感到更美老师范读课文。

  2、同学们,你们也想读好吗?你们一定能行。

  3、以小组形式交流汇报读课文情况。

  (四)写字指导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组成的词“春天、布谷”。

  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明确学*生字“春、树、布、谷”。

  2、学*新偏旁。

  认识“日”,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日”的字多与太阳有关。

  3、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一年级语文识字1教案 2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教师)

  3、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导入:汉字家园新来了8个生字宝宝,不过,它们都藏在画里,认真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们。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学*动力,借助富有童趣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

  二、图文结合,引导识字

  1、学*“日”字。

  (1)课件演示动画(太阳图形演变成甲骨文“”),引言:这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生字宝宝,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如果你叫不出它的名字,也可以用小手画一画它的样子。(日)

  (2)教师领读“日”字。交流:你对“日”字了解多少呢?

  预设:

  我知道“日”指的是太阳,我能给“日”字组词:日光、日子、日月等。我会写“日”字的笔顺:。

  2、学*“月”字。

  (1)课件演示动画(月亮图形演变成甲骨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变成了“月”的两个横。)

  (2)交流:你认识这个字宝宝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预设:

  我知道“月”就是天上的月亮。我能用“月”组词、说句子:月亮——天上的月亮弯弯的.,像小船。三月四日——我的生日是三月四日。

  3、学*方法小结:刚刚这些字和它们代表的事物的样子很像,它们也是象形字。我们通过看图,观察字的演变,学会了汉字,这些就是学*象形字的主要方法。

  设计意图:以“日”“月”为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演示,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对象形字的整体感知。初步体验学*象形字的方法,为学*其他生字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教师点拨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6张图片,找一找藏在图片里的6个字宝宝。尝试着叫出它们的名字。

  2、学生汇报: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出它的名字的?

  预设:

  (1)我找到了“山”,“山”的字形就像几座山峰连在一起。教师相机出示“山”的字理演示动画。

  (2)我找到了“水”,“水”的字形就像流动的水纹。教师相机出示“水”的字理演示动画。

  (3)我找到了“火”,古人根据火燃烧时的形状写成了“火”。教师相机出示“火”的字理演示动画,并讲述燧人取火的故事。

  (4)我找到了“田”,人们就是根据田地的形状写成了这个字。教师相机出示“田”的字理演示动画。

  (5)我找到了“石”,图片上画的石头就是“石”古时候的样子。教师相机出示“石”的字理演示动画。

  (6)我找到了“禾”,“禾”的字形真像一棵小苗。教师相机出示“禾”的字理演示动画,并点明:植物秋天丰收了,沉甸甸的,所以“木”字上面有个“撇”就是“禾”。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环节“日”“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借助字理图画自主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6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融会贯通,反复练*

  1、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2、游戏巩固,两名同学一组,一名同学根据字形或其象形特征进行表演,另一名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字。

  3、生字运用,在8个生字中选择喜欢的字宝宝,为它组词,再说一句完整的话。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通过反复练读和游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又使生字反复再现,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强调书写*惯。

  2、动画展示“日”“田”“禾”“火”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3、师生交流:在刚才书空的过程中,哪些笔画不认识?哪些笔画写起来有难度?

  4、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相机介绍笔画“捺”和“点”,注意“日”和“田”的第二笔都是横折钩。并针对难写笔画进行范写。

  5、教师完整范写4个生字,一边写一边讲解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7、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必须到位,本环节采用观察、讲解、示范、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反复书空练*,加深学生对汉字笔顺规则的理解,最终写好每一个汉字。

  教学反思

  我在这节识字课上,精心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尝试了自主识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1、利用直观教具帮助识字。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影仪、图片、实物)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化解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兴趣。

  2、引导学生在学*中探究识字方法和规律。

  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始终是牵动教学的纽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新知。此时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学*的点拨者。

  一年级语文识字1教案 3

  教学设想

  《识字1》是《国标本(苏)语文》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幅春光旖旎、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全文共12个词语,分为四组,每一横行又从气象、草木、动物、花朵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所以教学时我们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要通过朗读、想像去体会、感悟,要让学生由词语想到具体的事物,由词串想到特写的画面,由整篇课文想到春天特有的场景,要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一组关于春天词语的记忆板块,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做必要的储备。所以,识字和记忆词串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词串识字都有押韵合辙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由此,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成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从单个词儿的认读,到每行词串的连读,最后词串成文的诵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语间的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掌握诵读的技巧,为今后诵读诗歌奠定了基础。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把生活带进了课堂,使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与生活经验和抽象的词儿融合在一起,一边诵读,一边产生与词语相对应的图像,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词义,又训练了语言。学生们虽然对独立的词儿理解增多了,但像没组装的机器零件,只有把它们组合起来,才能发挥真正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词与词之间的间歇、空白,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想像进行补充和扩展。在学生们的相互讨论中,原本貌似独立,实际具有相似关系的词语整合成一个春天的模块,在进行反复诵读、积极记忆后,一幅鲜活的春天画面就以模块形式建构、存储于学生脑海中,为学生日后激活、选择、匹配、重组相似模块提供了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而本课集中学写带木的字串,意在让小学生感悟一点汉字文化,培养学*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为今后学*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趣学文

  送走了冬爷爷,我们迎未了美丽的春姑娘(课件出示春意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你看,春姑娘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大自然打扮得多美呀!看,一群小朋友到田野找春天来啦!

  二、联系画面,整体感知

  1.结合课件画面,播放歌曲《找春天》。

  2.学生交流,从哪些地方找到了春天?

  随机出示:课文四组词串。

  3.借助拼音,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练读,正音。(逐个词儿读,词串连起来读。)

  [借助画画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词串模块,使抽象的词儿和形象的事物整合在一起。]

  三、逐行认读,深入感悟

  1.让学生思考。

  (1)春天的.风吹在身上是怎样的感觉?

  (2)你知道春天的雨是怎样的吗?点击春雨处,让学生们体会春雨细细的,像牛毛一样。

  (3)出示春天春风春雨

  谁来读好这一行词?

  你是怎么想的?你好像看见了什么?(春天到了,我好像感觉到了春风暖暖地吹在身上,舒服极了,又好像看到细细的春雨正在绵绵地下着,万物都在迅速地生长。)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去想与这个词语相对应的事物图像,可以把表面上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在他们的头脑中建构、存储起日后解决问题时能迅速激活、选择、匹配、重组的模块。]

  指名读,师点拨,注意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

  2.师:春天的柳树、小草、嫩芽是;怎样的呢?小朋友昨天已经跟他们交上了朋友,有的小朋友用手轻轻地摸了他们,有的小朋友在草地上打了个滚,有的小朋友还和他们说说话呢!

  (1)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朋友呢?在学生介绍时伺机逐个点击柳树、小苹、嫩芽,多媒体展现春天柳叶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上而出的镜头。

  (2)小朋友这么喜欢自己的朋友?那你能读好它们的名字吗?

  (3)击出柳树小草嫩芽一行词语。

  指名读,师评: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柳条垂在河面上,风儿一吹,河水漾起了层层波纹你们呢?

  3.(1)点击布谷鸟,展现布谷鸟在田间边飞边鸣的镜头,同时讲述布谷鸟的传说。再逐个点击燕子飞行、蜜蜂采蜜的画面。

  师画外音:燕子、布谷给我们带来了春的喜讯,连小蜜蜂也嗡嗡地赶来,在花丛中忙着采蜜呢!一派热闹的景象。

  (2)谁来招呼这些可爱的小家伙。

  (3)春天还会有哪些动物呢?

  [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动物这一模块进行补充和扩展。从而加深对春天的感性认识。]

  4.(1)小蜜蜂为什么这么高兴?(点击蜜蜂在花丛中飞行采蜜的特写*镜头)

  (2)让我们做个深呼吸,扇动翅膀,跟着蜜蜂,一起到花的海洋里去邀游吧!(录像展示花的世界,其中有梨花、杏花、桃花。)

  [伴随着生动活泼的画面,孩子们挥动着双手学着蜜蜂在教室内自由跑动,既带来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又达到了做课间操的效果,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3)在花的海洋中,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击梨花、杏花、桃花的多媒体画面。)

  (4)点击出梨花杏花桃花

  指名读,学生评价。

  四、熟读成诵,记忆积累

  师:春天在哪里?春姑娘悄悄告诉小朋友:春天在校园里,在小河边,在枝头上,在田野中,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课文中的这些词儿连起来读就像一首小诗、赶快读读,把春天的美读出来吧。

  1.练*朗读

  (1)自己练读。

  (2)把春天的美读给小组里其他同学听。

  (3)交流:怎样读得美?教给方法(边读边在脑中放电影)。

  2.学*背诵

  春天不光留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它还应该深深地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我们来比一比,谁最有本事把这些词儿都记下来。

  (1)小组交流,讨论最佳记忆方法。

  (2)大组汇报交流。(a、词串记忆法,如春花;b、归类记忆法;c、画面记忆法等)

  [记忆法是学生的智力因素之一,而死记硬背是培养不出记忆能力的,小学时期是学生记忆的黄金阶段,只有让他们领悟、掌握灵活多样的记忆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

  五、认识偏旁,学*生字

  1.认识木字旁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偏旁,想不想和他交朋友?

  板书木,知道他的名字吗?

  2.文中有哪些字是带木的?(树、杏、梨)

  它们为什么都有个木?以前学过带木的字吗?

  [把相同偏旁的字组成字串学*,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让学生从中领悟形声字构字的巧妙,感受汉字的结构美,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学写树、杏、梨

  (1)比较三个带木的字有何异同?(位置不同,形体也发生变化。)

  (2)同桌说说这三个字中你会写了哪个?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全班交流。

  (4)指导书写。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一年级语文识字1教案 4

  一、教学反思:教学要求:

  1、观察图画,看懂图意,对照图画理解句群意思。

  2、学会13个生字,会写5个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型,理解字义,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3、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4、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学过的生字,学*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具

  课件、小黑板等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

  出示拼音卡片,读准下面的音节shuō shuā shū

  二、指导看图。

  出示课件,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景色怎样?

  三、学*纯拼音句群。

  1、学生试读并找出难读音节。读后检查音节卡片上的读音。

  2、读纯拼音句群,要求:连词读→一句一句的读→两句话连起来读。注意该课的要掌握的生字的读音,读后检查。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四、图文结合,理解全文意思。

  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是什么意思?“莺歌燕舞”呢?

  2、读其他句子,是什么景色?看图说一说,读准:”融”的读音。

  五、自由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指名认读。

  二、认识种笔画和本课的.5个生字。

  1、学*新笔画横折提。

  (1)进一步理解万的意思,口头组词。

  (2)教师示范,学生仿写。注意本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认识齐

  (1)用齐口头组词。

  (2)书空齐教师指导学生学*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3、学*百、丁、冬、齐,笔画和笔顺,教学步骤同上。

  三、学生反复练*,并用开火车检查本课的生字的笔画、笔顺。

  1、出示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告诉学生用田字格写字,要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一笔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

  2、练*读全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背诵课文。

  1、指导背诵。

  2、独立背诵。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五、小结。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应该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春天的气息。

  一年级语文识字1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课文,让学生知道时间是宝贵的,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

  2.识字14个,渗透性识字。

  3.通过课文的认读与扩展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思维和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14个,渗透性识字。

  2、理解小闹钟为什么在猫头鹰和小兔子家“不能闹”,在小熊家“使劲闹”。

  三、教学准备:

  闹钟、课件、歌曲、生字词卡

  四、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

  认真地听、大胆地说、有感情地朗读、仔细地写

  (一)激趣导入

  1、师:嘘!听谁来了?播放闹钟声音引出:闹钟(板书)

  闹钟: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上节课跟大家学得很开心,这节课我要来考考大家了。敢接受挑战吗?

  2、出示生字词认读

  3、可以用你喜欢的一个词语来说一句话吗?

  4、有一个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句中读音也不同。(出示一段话,试读、齐读。)妈妈骑着自行车,带我到银行里去。我看到路上有许多行人,银行门口有一行大字。

  (二)新授

  1、师:小闹钟发起的挑战是难不倒大家了,今天他起了个大早,你猜猜它想干什么?

  (小闹钟想为朋友们做点事)

  2、它去了哪些朋友的家里?看到了什么?

  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78页,自己读课文,并用铅笔把你找到的画出来。

  3、交流汇报

  (1)猫头鹰,在它的家发现了什么?(日记)

  日记上写着:晚上我抓了三只老鼠,完成了任务。

  小闹钟看到它的日记说了什么

  (2)小兔子,在他的家小闹钟又看到了什么?(作息时间表)

  小兔子需要他的帮助吗?

  (3)小熊,他在干什么?(睡懒觉)他想改掉这个坏*惯吗?请小朋友们读一读4-6自然段,想一想:小熊怎样改掉了睡懒觉的坏*惯?

  (4)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小闹钟就使劲闹起来:嘀铃铃,嘀铃铃,该起床了!”

  现在你就是小闹钟,你会怎样闹?(指名读)

  (5)你喜欢小熊吗?

  (6)同学们想一想,小熊以后还会睡懒觉吗?他有自己的努力方向,愿意自己支配时间。又得到了小闹钟的帮助,他不但改掉了睡懒觉的坏*惯,还养成了早起的好*惯。我们真为他高兴!

  4、拓展延伸:

  (1)刚才,小闹钟分别到了猫头鹰、小兔子和小熊的家。想一想,他还到谁家?

  (2)如果小闹钟早上6点半到你家,他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你又会怎样对他说呢?

  (同桌说一说,指名汇报)

  5、自己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小闹钟和谁做了朋友?(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小声自读课文。)

  6、同学们有的像猫头鹰一样把要做的事记下来,有的像小兔子一样制定作息时间表,还有的像小熊一样上闹铃,提醒自己。你们能够合理地利用和支配时间,小闹钟也和你们成为了朋友。

  (四)指导书写“已己”“经劲”。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字,有些字不但会认,还要会写。

  1、板书“已己”“经劲”

  2、说说这两组字应该怎样才能写好。

  3、学生练*写字。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4、集体反馈,展评学生作业。

  总结:

  小闹钟看到同学们能够抓紧时间认真写字,非常高兴,他有一份关于时间的礼物要送给我们——

  (课件出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听配音朗读,师生齐读。

  师:你喜欢这个礼物吗?你打算用什么方式对小闹钟表示感谢呢?(板书:珍惜时间)说得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猫头鹰

  小兔子

  小熊

  板书设计:

  小闹钟

  珍惜时间


语文教案《识字1》汇总十篇(扩展9)

——《识字学词学句》语文教案优选【5】份

  《识字学词学句》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复*有关部首字,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部首字,今天我们这节课就用到了这些部首字。下面我们来学*《识字学词学句(二)》

  1、出示“穴、足、皿、衣、月”等字卡认读。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些由这些部首组成的生字。

  二、自学生字

  自己一组一组地自读字、词、句。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比一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本课生字。

  “窝”是由部首字“穴”和一个简单的字“呙”组成,注意“穴”的形变。

  “踩”是由部首字“足”和一个学过的字“采”组成,注意做部首时“足”变为“”。

  三、检查自学情况,识记字形

  1、读生字卡片。

  2、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读给大家听一听,全班评议谁读得好,并说出为什么。

  3、分组读字、词、句,组内互相评议。

  四、该句子,了解词句的意思

  1、学*第一组内容:

  (1)学生自由读字、词、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提出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词句。

  (3)指导学生用适当的语气读句子。如“我家门前的大树上有一个鸟窝。”要读出惊奇、欣喜的语气;“早晨,打开窗帘,阳光立刻射进房间里。”“立刻”要重读,语速要读得稍快些。

  (4)出示课件,识记字形:

  窝:上边是部首字“穴”,下边是一个简单的“呙(guō)字;

  帘:上边是部首字“穴”,下边是“巾”。

  要注意“穴”做部首时的形变。

  2、学*第二组至第五组内容:

  (1)总结学*第一组的方法:自由读,说一说读懂了什么;提出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识记字形。

  (2)学*上述方法,自学第二、三、四、五组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

  l、指名读字、词、句,评议。

  出示本课的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

  3、说一说本课生字的部首是什么。

  4、用生字口头组词。

  5、形*字组词

  格(格子)彩(精彩)盆(盆景)踏(踏步)

  胳(胳膊)踩(踩坏)盘(盘子)踢(踢球)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复*部首字“穴”、“足”等的写法。

  2、逐一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

  “踩”:注意“足”的形状变化,右半边“采”不要写成“”。

  “袜”:右半边是“末”字,不要写成“未”。

  “膊”:右上部笔顺是:。

  “盘”:上部占格三分之二,注意“舟”的笔顺。

  3、按课后范字描红、临写。

  三、完成课后练*

  做课后第3题时,先让学生说一说部首字做部首时的变化,再照样子组成新字读一读。

  四、扩展练*

  1、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字做部首时样子变了,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也可以写一写。

  2、用生字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练*用字组词。用词语卡片做“连句子”的.游戏,练*用词组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将词语补充完整

  ()的鸟窝踩坏()

  ()的盆景连忙()

  ()的胳膊喜欢()

  《识字学词学句》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前三组生字新词。

  2、认识“伍、*、芳、桂、求、封、充、足”8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培养学生认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前三组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认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区分字形、字音相*的字。

  2、正确理解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以熟字导入 新课。

  1、教师出示:正、*、直、分;指名读这些字,本课要学*的生字里就包含了这些字。

  2、形声字有什么特点?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构成,形旁表示义项,声旁表音。

  今天我们来学*形声字,看谁学的好。

  二、学*新课。

  1、学*第一组生字。

  (1)教师板书“正”,学生齐读,并组词。

  正在 立正

  (2)教师点击鼠标,出现:言字旁和整齐的整的上半部分

  这样就组成了“证”和“整”,请同学们想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

  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你们能想得差不多是因为形声字的声旁具有表音的作用,但又不完全一样。

  (3)同学们一起看由“整”字组成的词语“整齐”。多用于形容队伍排的整齐。

  (4)学生自己读第一个句子,有不会认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5)用“整”字组词。整理 *整 工整

  (6)再看“证”字,板书“证明”

  (7)读第一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会。认识生字“伍”和“*”。

  (8)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9)再想一想,证明的“证”字为什么是言字旁?因为,证明一般都是通过说话来完成的事,所以是言字旁。

  (10)用“证”字组词。证实 作证

  2.学*第二组生字。

  (1)教师板书“*”,学生齐读、并组词。*常 *时

  (2)教师点击鼠标,出现:言字旁和提土旁。

  “*”加言字旁就成了“评”,加提土旁就成了“坪”。请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

  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

  (3)同学们一起看由“评”字组成的词语“评比”,通常评是用语言来讨论和对比的,所以是言字旁。

  (4)学生自己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5)用“评”字组词。评理 批评 评论

  (6)再来看“坪”,板书“草坪”。

  (7)读第二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认识生字“毯”。

  (8)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9)再想一想,草坪的“坪”字,为什么是土字旁。因为,草坪是在土地表面上,草离不开土,所以是土字旁。

  3、总结学*方法:

  1)认识熟字

  2)在熟字的基础上加偏旁组成新字

  3)用新字组词,了解字义、词意

  4)用新词说一句话,以深入了解词意

  5)再读字词句,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4、学*第三组生字。

  1)按照总结出来的学*方法自学。

  2)教师板书“直”,学生齐读、并组词。正直、笔直、直线

  3)让学生点击鼠标:单人旁和木字旁。

  “直”加单人字旁就成了“值”,加木字旁就成了“植”。请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

  4)同学们一起看由“值”字组成的词语“值日”,通常值日是有人来完成的,所以是单人旁。

  5)学生自己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6)用“值”字组词。值班 值岗 值勤

  7)再来看“植”,板书“植树”。

  8)读第二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

  9)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10)再想一想,植树的“植”字,为什么是木字旁。因为,植本身就有植物的意思,指草木,所以是木字旁。此处的“植”用做动词。

  11)用“植”组词。种植 植物

  三、指导书写: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根据形声字的记法,找出记忆规律看谁记得又快又好。

  3、教师指导。

  整:上下两部分都较短,“正”字中间一竖压田字格竖虚线。

  证:右边宽,左边窄,“正”字中间一小横压田字格横虚线。

  评和坪:右边宽,左边窄,“*”字的第二横压田字格横虚线。

  值和植:右边宽,左边窄,“直”字中间三横要写均匀,不能靠得太紧。

  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二)

  正――整(整齐) *――评(评比) 直――值(值日)

  ――证(证明) ――坪(草坪) ――植(植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后三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

  3、培养良好的.记字及书写*惯。

  教学重点

  1、学*后三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

  教学难点

  1、正确识记后三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及词语。

  1.认读生字词。

  整齐 评比 值日

  证明 草坪 植树

  2.认读要求会认的字词

  队伍 **台

  二、复*学*方法:

  1、认识熟字

  2、熟字的基础上加偏旁组成新字

  3、用新字组词,了解字义、词意

  4、用新词说一句话,以深入了解词意

  5、再读字词句,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学*第四、五组生字。

  1、生按照学*方法自学。

  2、请学生做小教师板书“分”,学生齐读、并组词。分钟 分数

  3、小教师板书草字头和绞丝旁。

  “分”加草字头就成了“芬”,加提绞丝旁就成了“纷”。请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

  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

  4、同学们一起看由“芬”字组成的词语“芬芳”,通常芬芳是指花的芳香,所以是草字头。

  5、学生自己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

  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认识生字“芳”和“桂”。

  6、用“芬”字组词。芳香 芳草

  7、再来看“纷”,板书“纷纷”。

  8、读第二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认识生字“求”。

  9、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10、再想一想,纷纷的“纷”字,为什么是绞丝旁。

  因为,纷纷是形容多而繁杂,而绞丝旁恰好能表现出这一现象,所以是绞丝旁。

  11、用“纷”字组词。纷纷

  12、请一名小老师带领同学们学*第五组生字。

  1)小教师板书“主”,学生齐读、并组词。主要 主管

  2)小教师板书三点水旁和木字旁。

  “主”加三点水旁就成了“注”,加提木字旁就成了“柱”。请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

  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

  3)同学们一起看由“注”字组成的词语“注意”。

  4)学生自己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

  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5)用“注”字组词。注视 关注

  6)再来看“柱”,板书“柱子”。

  7)读第二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

  认识生字“雕”。

  8)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9)再想一想,柱子的“柱”字,为什么是木字旁。

  因为,柱子通常是木制的,所以是木字旁。

  10)用“柱”组词。圆柱 水柱

  四、学*第六组生字。

  1、教师板书“共”,学生齐读、并组词。

  共同 总共

  2、教师板书提手旁和单人旁。

  “共”加提手旁就成了“拱”,加单人旁就成了“供”。请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

  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

  3、同学们一起看由“拱”字组成的词语“拱桥”,拱最早是双手抱在一起向人作揖,所以是提手旁。

  4、学生自己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

  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5、用“拱”字组词。

  拱手 拱洞

  6、再来看“供”,板书“供应”。

  7、读第二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认识生词“充足”生字“丰”。

  8、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9、再想一想,供应的“供”字,为什么是单人旁。因为,供应是人来提供补充,所以是单人旁。

  10、用“供”组词。

  供给 提供

  五、指导书写。

  (1)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注意每部分、每一笔的占格情况。

  (2)照范字书写。

  芬:“分”字要短一些,宽一点。

  纷:“分”字要细一些,长一点。

  主:中间一竖压田字格的竖虚线。

  共: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一些,第二横要压田字格横虚线。

  供和拱:“共”要稍宽点。左右紧凑一些。

  六、句子练*。

  1.同学自己读,理解句子意思。

  2.同桌互相读,每组句子一人读一句。

  3.教师指名一组同桌读,看哪组读得好?

  七、完成课后*题。

  1.将课本打开到课后*题三。

  (1)读题目明要求。

  按拼音填空,巩固本课生字。

  (2)学生自己对照本课生词表,完成填空。

  八、看课后*题4。

  1.读题目明要求。

  2.学生根据词意完成连线。

  3.汇报完成情况。

  (1)教师说前边的形容词部分,学生集体答后边名词部分。

  (2)指名回答。

  (3)读一读。

  九、作业 。

  抄写生字词。

  正确、流利的读句子

  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二)

  分――芬(芬芳) 主――注(注意) 共――拱(拱形)

  探究活动

  1、让学生自己画一棵苹果树,做一些小苹果,在上面写上生字,然后与同桌做摘苹果的游戏,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摘得多。

  2、做一字带多字的练*:

  ――纷(纷纷) ――柱(柱子) ――供(供应)

  《识字学词学句》语文教案 3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学*14个生字,在学*中初步感知会意字的组字规律,边学*边总结识字规律。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把会意字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大家都特别喜欢猜谜语,老师下面说两个谜语,看你是否能猜出是什么字?

  (1)把火盖住是一个什么字?(灭)

  (2)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休)

  老师边说边把“灭”、“休”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师问: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为什么是“休”字呢?请大家观看课件。看后,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字叫会意字。

  二、学生自学生字

  1、学生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本课字、词、句,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相互纠正字音。

  3、看看本课的生字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说一说。你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些生字的由来?

  三、小组学*

  1、4人为一组,组长带着组员读生字。

  2、分析字形,组词,说句。

  四、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设计形式如下:

  1、会意字识字

  (1)学生可以边说边演示

  “灭”字的由来:着火了,人们急中生智把一个东西盖在火上,火就灭了。这就是“火”的由来。

  “尘”字的由来:小土一般肉眼都看不见,落下来就是尘土。

  “歪”字的由来:不正就是歪。所以把身子不正的人或不正的物品都称为歪。

  “信”:人们把要说的话写纸上,通过邮局送到对方的手里,就是信。

  “休”:一个人躺在树桩下休息,就是“休”。

  讲解了这5个字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些字都与古人造字的道理分不开,这些字我们给他起一个名字――叫会意字。有的同学会问了什么是会意字――会意,是我国古代造字法的一种,把两个以上的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的造字法。会意字就是利用“会意”的方法所造的字。

  (2)谁说一说在学*时怎样记住会意字? (只要我们根据字理去想,就会记得又快又好)

  2、品字结构的字

  请你再看一看下面的4个字(品、晶、众、森)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这4个字都是由一个相同的熟字组成的。

  (1)你是如何记忆这类字的?

  “众”:一人为人,两人为从,3人为众。众是人多的意思,比如群众、观众、都是说有很多人。

  (2)这个同学在学*时,不仅学*了一个“众”字,还把这个字的组成告诉大家,还为我们分析了这个字的意思。谁还能像他一样,分析其它的字?

  “品”:一个口我们一般说尝一尝,3个人坐在一起喝茶,我们一般叫品茶。所以“品”字有3个口。

  “晶”:一个太阳就够亮的,3个太阳放在一起,就是亮晶晶的。

  “森”:一个木是一棵树,很多的树在一起,远远望去就是一大片森林。

  (3)记忆这些字可以编顺口溜

  如:一木木,二木林,三木森,林火焚;一日旦,二日昌,三日晶,日月明;小土尘,小大尖,竹毛笔 黑土墨……

  3、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甘、甜、舌“的?

  (1)“舌“是独体字,舌头在人的嘴里,所以古代的古,上面加一撇,就是舌头的舌。还可以用猜谜的形式记忆:千人一口。谜底――舌。

  (2)“甘”:草字头,小横连,表示的是嘴,一横,表示的是一样甜的东西含在嘴里舍不得咽下去。

  甘还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

  (3)“甜”字的由来:味道一般是用舌头尝出来的,所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用舌头一尝,是甜的。因为甘是甜的意思,所以“舌、甘”为“甜”。

  4、其它字的记忆方法

  (1)“亮”:可以用换一部分的方法,用高字的上半部分,加上秃宝盖,再加上几个的几,合起来就是“亮晶晶”的“亮”。

  (2)“息”:自己的“自”加上“心”就是“息”;自己的心放松,就是休息。

  还可以用猜谜的方法记忆:身残心不残。身去掉下半部分,加上心就是“休息”的“息”。

  (当学生说字形有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

  五、复*巩固

  1、老师说字理,同学回答对应的生字。

  2、一个同学说字理,大家猜是哪个字。

  3、同学说字理,老师猜生字。

  六、认识“防、糖、演、束、鼓”五个生字

  七、朗读句子

  1、大家已经掌握了生字,请你自己读一读句子,看有什么不懂?

  2、小组里互相解决问题,小组里仍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可能会有“品茶”、“甜菜”不理解。

  品茶:喝茶,仔细辨别茶的好坏。如:我爷爷可会品茶了。

  甜菜:一种草本植物,根可以制糖。北方主要用甜菜制糖。

  3、自己读句子,看谁读的正确。

  4、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八、学*造句

  1、下面老师读几个句子,你听一听这几个句子中有一个共同的词,你能不能给找出来?

  (1)甜菜可以制糖。

  (2)读书看报可以长知识。

  (3)我可以把这些句子读得很好。

  2、这三个句子中都有“可以”一词。那你能不能也用“可以”造一个句子。看谁的句子新颖。

  (1)坐飞机可以周游世界。

  (2)打球可以锻炼身体。

  (3)我们可以和动物成为好朋友。

  老师相信大家还有更多更好的句子,下面把你自己想的句子写在书上15页第4题上。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

  九、作业

  (1)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了14个生字,回家后,把这种方法教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你们家邻居的小弟弟、妹妹们。

  (2)请你观察我们学校的各个地方,如:板报、标语里有没有会意字,找出来同学互相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一)4

  会意字 ――熟字+熟字=字的意思

  mi8

  灭――图

  ch6n

  尘――图

  p!n j9ng s5n zh^ng

  品――晶 ――森 ――众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正确书写14个生字。

  2、重点讲解汉字占格的位置以及如何把字写得美观。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读对后,请同学把生字贴在黑板上。

  2、,谁能把这14个生字分一分类?

  二、指导书写

  好,你们说我们先写哪一部分?按学生的意思指导书写。

  1、上下结构的字

  (1)如:“歪”字的写法,老师就可以说不正字就会歪,我们同学写“不”字时,就应该把它放正,怎样就放正了,下面的正字最后一笔应该写长些,可以稳稳地托住上面的东西。

  (2)重点指导“息”字:在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说后,老师进行小结。注意“息”字的上半部分,左边有一竖,一撇被挡住。“自己”的“自”,要写短撇,撇不出头。和上节课我们学*的“抱着”的“抱”,右半部分是左边没有撇,一撇可伸出,指的是写长撇,撇出头。

  (3)注意在写“尘”字时第一笔不是竖钩,应该是竖。

  (4)自己练*写一个。

  (5)指导“亮”字书写。

  2、请学生说一说,品字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1)上面部分要写在上半格中间,下面部分的两个部件要写匀称。

  (2)在这些字里,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老师写出一个“众”字,请学生评一评,写得怎么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上面的人字是捺,下面的两个人字有变化,左边的人字的捺变成了点。

  3、独体字的指导

  (1)“甘”字的笔顺要注意。每一笔要注意先进人后关门。写后自己与范字对照一下,再写第二个。

  (2)自己写一个。同桌帮助看一看。

  4、左右结构的字上节课重点指导过,自己写。(休、信、甜)

  老师可以教给学生顺口溜:左右两边是一家,讲团结,讲谦让,你争我让紧挨上,比例得当字漂亮。

  三、自己完成作业

  1、15页第3题。

  读读比比,再组词语。

  古(古代) 尖(笔尖) 火(火车)

  舌(舌头) 尘(尘土) 灭(消灭)

  品(品味) 从(从来) 林(树林)

  晶(亮晶晶) 众(观众) 森(森林)

  附: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一)4

  xiu x9

  休 息 ―― 图 ――范字

  w1i

  歪 ―― 范字

  zh^ng

  众 ―― 图 范字

  《识字学词学句》语文教案 4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学*14个生字,在学*中初步感知会意字的组字规律,边学*边总结识字规律。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把会意字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大家都特别喜欢猜谜语,老师下面说两个谜语,看你是否能猜出是什么字?

  (1)把火盖住是一个什么字?(灭)

  (2)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休)

  老师边说边把“灭”、“休”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师问: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为什么是“休”字呢?请大家观看课件。看后,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字叫会意字。

  二、学生自学生字

  1、学生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本课字、词、句,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相互纠正字音。

  3、看看本课的生字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说一说。你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些生字的由来?

  三、小组学*

  1、4人为一组,组长带着组员读生字。

  2、分析字形,组词,说句。

  四、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设计形式如下:

  1、会意字识字

  (1)学生可以边说边演示

  “灭”字的由来:着火了,人们急中生智把一个东西盖在火上,火就灭了。这就是“火”的由来。

  “尘”字的由来:小土一般肉眼都看不见,落下来就是尘土。

  “歪”字的由来:不正就是歪。所以把身子不正的人或不正的物品都称为歪。

  “信”:人们把要说的话写纸上,通过邮局送到对方的手里,就是信。

  “休”:一个人躺在树桩下休息,就是“休”。

  讲解了这5个字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些字都与古人造字的道理分不开,这些字我们给他起一个名字——叫会意字。有的同学会问了什么是会意字——会意,是我国古代造字法的一种,把两个以上的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的造字法。会意字就是利用“会意”的方法所造的字。

  (2)谁说一说在学*时怎样记住会意字? (只要我们根据字理去想,就会记得又快又好)

  2、品字结构的字

  请你再看一看下面的4个字(品、晶、众、森)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这4个字都是由一个相同的熟字组成的。

  (1)你是如何记忆这类字的?

  “众”:一人为人,两人为从,3人为众。众是人多的意思,比如群众、观众、都是说有很多人。

  (2)这个同学在学*时,不仅学*了一个“众”字,还把这个字的组成告诉大家,还为我们分析了这个字的意思。谁还能像他一样,分析其它的字?

  “品”:一个口我们一般说尝一尝,3个人坐在一起喝茶,我们一般叫品茶。所以“品”字有3个口。

  “晶”:一个太阳就够亮的,3个太阳放在一起,就是亮晶晶的。

  “森”:一个木是一棵树,很多的树在一起,远远望去就是一大片森林。

  (3)记忆这些字可以编顺口溜

  如:一木木,二木林,三木森,林火焚;一日旦,二日昌,三日晶,日月明;小土尘,小大尖,竹毛笔 黑土墨……

  3、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甘、甜、舌“的?

  (1)“舌“是独体字,舌头在人的嘴里,所以古代的古,上面加一撇,就是舌头的舌。还可以用猜谜的形式记忆:千人一口。谜底——舌。

  (2)“甘”:草字头,小横连,表示的是嘴,一横,表示的是一样甜的东西含在嘴里舍不得咽下去。

  甘还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

  (3)“甜”字的由来:味道一般是用舌头尝出来的,所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用舌头一尝,是甜的。因为甘是甜的意思,所以“舌、甘”为“甜”。

  4、其它字的记忆方法

  (1)“亮”:可以用换一部分的方法,用高字的上半部分,加上秃宝盖,再加上几个的几,合起来就是“亮晶晶”的“亮”。

  (2)“息”:自己的“自”加上“心”就是“息”;自己的心放松,就是休息。

  还可以用猜谜的方法记忆:身残心不残。身去掉下半部分,加上心就是“休息”的“息”。

  (当学生说字形有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

  五、复*巩固

  1、老师说字理,同学回答对应的生字。

  2、一个同学说字理,大家猜是哪个字。

  3、同学说字理,老师猜生字。

  六、认识“防、糖、演、束、鼓”五个生字

  七、朗读句子

  1、大家已经掌握了生字,请你自己读一读句子,看有什么不懂?

  2、小组里互相解决问题,小组里仍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可能会有“品茶”、“甜菜”不理解。

  品茶:喝茶,仔细辨别茶的好坏。如:我爷爷可会品茶了。

  甜菜:一种草本植物,根可以制糖。北方主要用甜菜制糖。

  3、自己读句子,看谁读的正确。

  4、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八、学*造句

  1、下面老师读几个句子,你听一听这几个句子中有一个共同的词,你能不能给找出来?

  (1)甜菜可以制糖。

  (2)读书看报可以长知识。

  (3)我可以把这些句子读得很好。

  2、这三个句子中都有“可以”一词。那你能不能也用“可以”造一个句子。看谁的句子新颖。

  (1)坐飞机可以周游世界。

  (2)打球可以锻炼身体。

  (3)我们可以和动物成为好朋友。

  老师相信大家还有更多更好的句子,下面把你自己想的句子写在书上15页第4题上。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

  九、作业

  (1)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了14个生字,回家后,把这种方法教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你们家邻居的小弟弟、妹妹们。

  (2)请你观察我们学校的各个地方,如:板报、标语里有没有会意字,找出来同学互相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一)4

  会意字 ——熟字+熟字=字的意思

  mi8

  灭——图

  ch6n

  尘——图

  p!n j9ng s5n zh^ng

  品——晶 ——森 ——众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正确书写14个生字。

  2、重点讲解汉字占格的位置以及如何把字写得美观。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读对后,请同学把生字贴在黑板上。

  2、,谁能把这14个生字分一分类?

  二、指导书写

  好,你们说我们先写哪一部分?按学生的意思指导书写。

  1、上下结构的字

  (1)如:“歪”字的写法,老师就可以说不正字就会歪,我们同学写“不”字时,就应该把它放正,怎样就放正了,下面的正字最后一笔应该写长些,可以稳稳地托住上面的东西。

  (2)重点指导“息”字:在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说后,老师进行小结。注意“息”字的上半部分,左边有一竖,一撇被挡住。“自己”的“自”,要写短撇,撇不出头。和上节课我们学*的“抱着”的“抱”,右半部分是左边没有撇,一撇可伸出,指的是写长撇,撇出头。

  (3)注意在写“尘”字时第一笔不是竖钩,应该是竖。

  (4)自己练*写一个。

  (5)指导“亮”字书写。

  2、请学生说一说,品字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1)上面部分要写在上半格中间,下面部分的两个部件要写匀称。

  (2)在这些字里,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老师写出一个“众”字,请学生评一评,写得怎么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上面的人字是捺,下面的两个人字有变化,左边的人字的捺变成了点。

  3、独体字的指导

  (1)“甘”字的笔顺要注意。每一笔要注意先进人后关门。写后自己与范字对照一下,再写第二个。

  (2)自己写一个。同桌帮助看一看。

  4、左右结构的字上节课重点指导过,自己写。(休、信、甜)

  老师可以教给学生顺口溜:左右两边是一家,讲团结,讲谦让,你争我让紧挨上,比例得当字漂亮。

  三、自己完成作业

  1、15页第3题。

  读读比比,再组词语。

  古(古代) 尖(笔尖) 火(火车)

  舌(舌头) 尘(尘土) 灭(消灭)

  品(品味) 从(从来) 林(树林)

  晶(亮晶晶) 众(观众) 森(森林)

  附: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一)4

  xiu x9

  休 息 —— 图 ——范字

  w1i

  歪 —— 范字

  zh^ng

  众 —— 图 范字

  《识字学词学句》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前三组生字新词。

  2、认识“伍、*、芳、桂、求、封、充、足”8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培养学生认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前三组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认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区分字形、字音相*的字。

  2、正确理解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以熟字导入 新课。

  1、教师出示:正、*、直、分;指名读这些字,本课要学*的生字里就包含了这些字。

  2、形声字有什么特点?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构成,形旁表示义项,声旁表音。

  今天我们来学*形声字,看谁学的好。

  二、学*新课。

  1、学*第一组生字。

  (1)教师板书“正”,学生齐读,并组词。

  正在 立正

  (2)教师点击鼠标,出现:言字旁和整齐的整的上半部分

  这样就组成了“证”和“整”,请同学们想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

  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你们能想得差不多是因为形声字的声旁具有表音的作用,但又不完全一样。

  (3)同学们一起看由“整”字组成的词语“整齐”。多用于形容队伍排的整齐。

  (4)学生自己读第一个句子,有不会认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5)用“整”字组词。整理 *整 工整

  (6)再看“证”字,板书“证明”

  (7)读第一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会。认识生字“伍”和“*”。

  (8)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9)再想一想,证明的“证”字为什么是言字旁?因为,证明一般都是通过说话来完成的事,所以是言字旁。

  (10)用“证”字组词。证实 作证

  2.学*第二组生字。

  (1)教师板书“*”,学生齐读、并组词。*常 *时

  (2)教师点击鼠标,出现:言字旁和提土旁。

  “*”加言字旁就成了“评”,加提土旁就成了“坪”。请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

  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

  (3)同学们一起看由“评”字组成的词语“评比”,通常评是用语言来讨论和对比的,所以是言字旁。

  (4)学生自己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5)用“评”字组词。评理 批评 评论

  (6)再来看“坪”,板书“草坪”。

  (7)读第二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认识生字“毯”。

  (8)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9)再想一想,草坪的“坪”字,为什么是土字旁。因为,草坪是在土地表面上,草离不开土,所以是土字旁。

  3、总结学*方法:

  1)认识熟字

  2)在熟字的基础上加偏旁组成新字

  3)用新字组词,了解字义、词意

  4)用新词说一句话,以深入了解词意

  5)再读字词句,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4、学*第三组生字。

  1)按照总结出来的学*方法自学。

  2)教师板书“直”,学生齐读、并组词。正直、笔直、直线

  3)让学生点击鼠标:单人旁和木字旁。

  “直”加单人字旁就成了“值”,加木字旁就成了“植”。请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

  4)同学们一起看由“值”字组成的词语“值日”,通常值日是有人来完成的,所以是单人旁。

  5)学生自己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6)用“值”字组词。值班 值岗 值勤

  7)再来看“植”,板书“植树”。

  8)读第二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

  9)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10)再想一想,植树的“植”字,为什么是木字旁。因为,植本身就有植物的意思,指草木,所以是木字旁。此处的“植”用做动词。

  11)用“植”组词。种植 植物

  三、指导书写: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根据形声字的记法,找出记忆规律看谁记得又快又好。

  3、教师指导。

  整:上下两部分都较短,“正”字中间一竖压田字格竖虚线。

  证:右边宽,左边窄,“正”字中间一小横压田字格横虚线。

  评和坪:右边宽,左边窄,“*”字的第二横压田字格横虚线。

  值和植:右边宽,左边窄,“直”字中间三横要写均匀,不能靠得太紧。

  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二)

  正——整(整齐) *——评(评比) 直——值(值日)

  ——证(证明) ——坪(草坪) ——植(植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后三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

  3、培养良好的记字及书写*惯。

  教学重点

  1、学*后三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

  教学难点

  1、正确识记后三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及词语。

  1.认读生字词。

  整齐 评比 值日

  证明 草坪 植树

  2.认读要求会认的字词

  队伍 **台

  二、复*学*方法:

  1、认识熟字

  2、熟字的基础上加偏旁组成新字

  3、用新字组词,了解字义、词意

  4、用新词说一句话,以深入了解词意

  5、再读字词句,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学*第四、五组生字。

  1、生按照学*方法自学。

  2、请学生做小教师板书“分”,学生齐读、并组词。分钟 分数

  3、小教师板书草字头和绞丝旁。

  “分”加草字头就成了“芬”,加提绞丝旁就成了“纷”。请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

  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

  4、同学们一起看由“芬”字组成的词语“芬芳”,通常芬芳是指花的芳香,所以是草字头。

  5、学生自己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

  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认识生字“芳”和“桂”。

  6、用“芬”字组词。芳香 芳草

  7、再来看“纷”,板书“纷纷”。

  8、读第二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认识生字“求”。

  9、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10、再想一想,纷纷的“纷”字,为什么是绞丝旁。

  因为,纷纷是形容多而繁杂,而绞丝旁恰好能表现出这一现象,所以是绞丝旁。

  11、用“纷”字组词。纷纷

  12、请一名小老师带领同学们学*第五组生字。

  1)小教师板书“主”,学生齐读、并组词。主要 主管

  2)小教师板书三点水旁和木字旁。

  “主”加三点水旁就成了“注”,加提木字旁就成了“柱”。请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

  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

  3)同学们一起看由“注”字组成的词语“注意”。

  4)学生自己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

  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5)用“注”字组词。注视 关注

  6)再来看“柱”,板书“柱子”。

  7)读第二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

  认识生字“雕”。

  8)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9)再想一想,柱子的“柱”字,为什么是木字旁。

  因为,柱子通常是木制的,所以是木字旁。

  10)用“柱”组词。圆柱 水柱

  四、学*第六组生字。

  1、教师板书“共”,学生齐读、并组词。

  共同 总共

  2、教师板书提手旁和单人旁。

  “共”加提手旁就成了“拱”,加单人旁就成了“供”。请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念什么?

  对照课本,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这两个生字,看看你想的对不对。

  3、同学们一起看由“拱”字组成的词语“拱桥”,拱最早是双手抱在一起向人作揖,所以是提手旁。

  4、学生自己读第一句,有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汉语拼音,知道它的读音并用心记住生字的字形。

  让学生在读句子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词意。

  5、用“拱”字组词。

  拱手 拱洞

  6、再来看“供”,板书“供应”。

  7、读第二个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学*。认识生词“充足”生字“丰”。

  8、再读句子,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注意读出语气。

  9、再想一想,供应的“供”字,为什么是单人旁。因为,供应是人来提供补充,所以是单人旁。

  10、用“供”组词。

  供给 提供

  五、指导书写。

  (1)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注意每部分、每一笔的占格情况。

  (2)照范字书写。

  芬:“分”字要短一些,宽一点。

  纷:“分”字要细一些,长一点。

  主:中间一竖压田字格的竖虚线。

  共: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一些,第二横要压田字格横虚线。

  供和拱:“共”要稍宽点。左右紧凑一些。

  六、句子练*。

  1.同学自己读,理解句子意思。

  2.同桌互相读,每组句子一人读一句。

  3.教师指名一组同桌读,看哪组读得好?

  七、完成课后*题。

  1.将课本打开到课后*题三。

  (1)读题目明要求。

  按拼音填空,巩固本课生字。

  (2)学生自己对照本课生词表,完成填空。

  八、看课后*题4。

  1.读题目明要求。

  2.学生根据词意完成连线。

  3.汇报完成情况。

  (1)教师说前边的形容词部分,学生集体答后边名词部分。

  (2)指名回答。

  (3)读一读。

  九、作业 。

  抄写生字词。

  正确、流利的读句子

  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二)

  分——芬(芬芳) 主——注(注意) 共——拱(拱形)

  探究活动

  1、让学生自己画一棵苹果树,做一些小苹果,在上面写上生字,然后与同桌做摘苹果的游戏,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摘得多。

  2、做一字带多字的练*:

  ——纷(纷纷) ——柱(柱子) ——供(供应)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