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菁华3篇)

首页 / 语文 / | 语文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1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3,学*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 导语

  1, 让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导语”部分。

  2, 教师补充:“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的呢?又是怎么能脱险的呢?时隔57年,65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经历呢?说“其中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

  二, 默读 :看完后要会复述故事情节。

  1, 就故事情节要素抢答:

  ①,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费城

  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③,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5个,内德,杰利。

  ④,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2, 由此,故事可分为“冒险”与“脱险”两部分,指名学生分别复述两部分的内容,师生共同评议复述中的得失。

  3,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解决阅读障碍。

  补充:耸立(高高地直立); 颤抖(哆嗦,发抖); 迂回(回旋,环绕)屡次(每一次); 凝视(集中注意力看)

  4,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三, 研讨主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确: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2,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3, 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 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5, 我们从中悟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明确: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四, 多角度阅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阅读文章,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关键在于确定角度。

  1, 评论父亲的做法:

  2, 作为孩子,路要自己走,不能老师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

  3, 杰利的做法:富于友情。

  五, 课堂小结

  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善于感悟,人就会变得聪明起来的。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

  课题:识字四。

  授课教师:周xx。

  授课班级:一(1)班。

  授课时间:xxx年4月7日(星期二)下午第一节。

  一、出示多媒体课件(昆虫活动画面)

  师:同学们看见什么?

  生1:我看见蜻蜓在空中飞。

  生2:我看见蝴蝶在花间采蜜(散评:蝴蝶在花间抓迷藏,不是采蜜,蜜蜂才是采蜜。但老师没有评价纠正)。

  生3:我看见蚯蚓在土里……

  生4:我看见蚂蚁在地上运食粮。

  生5:我看见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生6:我看见蜘蛛在织网。

  (散评: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能够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很好!)

  二、在黑板上张贴六种昆虫图片。

  师:同学们能说出这六种昆虫的名字么?

  生:(齐声,依次说):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师:老师讲台上有这六种昆虫名字的生字卡片,谁能上来把它们分别贴到黑板上对应的昆虫上?

  (散评:让同学上台将生字卡片贴到黑板上对应的昆虫图片上,我很欣赏周老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过,其中一位同学将位置贴错时,我觉得老师应该做必要的引导,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将其挪到正确的位置。)

  三、多媒体出示生字(标有注音)

  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蝌蚪 蜘蛛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字记住呢?

  生1:拼音。

  生2:它们的名字都是从小动物来的(散评:生2的回答显然是不正确的,但教师没有评价纠正)。

  师:除了用拼音外,还有什么方法?

  生3:(在教师引导下)熟字加偏旁。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生字(散评:在学生生自由读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没有读,有些同学读音不正确,但教师没有注意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师:谁愿意上来领读这些生字?(一生上台拼读,全班跟读)。

  四、多媒体出示课件(生字,去掉拼音)。

  师:去掉拼音后,同学们还认得这些字么?

  生:(齐声)认得——。齐读一遍。

  五、多媒体出示课件(将生字的偏旁加红)。

  师:同学们,*时生活中,你在哪个地方认识这些字呢?

  (散评:学生反应不上来,回答不出。其实,教师的意思是:这些生字去掉偏旁后,另外部分的字已经在上学期学过,如:青、科等。但这个提问表述不清、指向不明,导致学生无法回答。)

  师:这些字我们在上个学期中都已经学过了。

  六、多媒体依次相关昆虫图片。

  1、展——蜻蜓半空展翅飞。

  师:同学们能不能用动作来表示“展翅”的意思?

  (散评:学生在下面有的做,有的没做。教师对没做的学生没有要求,对做不正确、不到位的学生也没有纠正。)

  2、运——蚂蚁地上运食粮

  师:蚂蚁从早到晚都在干什么呢?

  生:蚂蚁地上运食粮。

  3、师:蝌蚪长大后是什么?

  4、网——蜘蛛房前织网忙。

  七、多媒体出示课件(将生字偏旁加红)

  师:这些字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有“虫”字旁,都跟昆虫有关。

  师:(依个指着)这些字去掉“虫”字旁怎么读?加上“虫”字旁又怎么读?(生跟着师依个读)。

  师:这就是形声字。

  师: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这样的形声字?

  (散评:老师在提出这个问题后,并没有等候学生去数,也没有要求学生回答。)

  师:除了这篇课文的形声字,你还认识哪些形声字?(散评: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应尽量少用第二人称“你”,而多用“同学们”、“咱们”,这样会显得亲切些)。

  生1:(教师用于投影)虹 蚕……

  师:“蚕”字是形声字么?不是。(散评:为什么不是,教师没有解释)。

  八、师:请打开课本54页,用圆圈把课文中的生字圈起来。

  (散评:生按照要求在课文中圈生字。但有些同学没圈,有些同学圈不全,有些同学圈不对,教师没有巡查发现。)

  师:(范读后)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并用手势表示昆虫的动作。

  (散评:老师在本堂课中,至少有两次采取学生自由读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是自由读生字,二是自由读课文。当然,我不是说自由读的方式不好,但我觉得在学生自由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巡查倾听,注意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不然会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

  (下课铃响)

  师:打开小练*册23页,做第四题(将昆虫图片、地点、动作连线)。

  总体印象:

  1、关于学生课堂状况:整节课有3位同学睡觉;我听课位置旁边有3位同学的铅笔不到一寸长;学生写字*惯不好,书写时不认真,刚写完就使劲用橡皮胶擦,弄到本子上全是橡胶泥。这些现象教师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现。

  2、关于课时安排。对照上传博客的教学设计方案,显然周老师这堂课远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我想,可能是周老师将一个教案分成两节课来上吧?要是这样,我不敢苟同。我还是觉得,老师在备课时,应首先认真分析教材,包括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课时,并做到分课时设计教学方案。因为,如果一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的话,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是不相同的。

  3、关于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抓住规律帮助学生识字。《识字四》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典型的集中识字韵文,编者独具匠心地将14个生字编排在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中。周老师这堂课,能够抓住形声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蜻蜓蝴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这11个字,也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认识“展”字,但未能有效帮助学生认识“运网”这2个生字。我觉得,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分别认识这2个字:加一加认识“运”字(“云”字加走字旁),换一换认识“网”字(把“同”换成“网”)。

  4、关于课件运用。老师在课堂使用多媒体课件似乎有点泛滥。整堂课,像放电影似的,一个课件接着一个课件,使人感觉眼花缭乱——这似乎已是当下我们老师课堂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实,我觉得,课堂就如散文一样并不是越华丽越好,有时候越是简单朴实才越值得称道。课件只是一种媒体,一种手段,目的是借助其能够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课件太过泛滥,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5、关于课堂板书。我发现,自从学校装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来,不说电子白板的功能至今还没有得到挖掘使用,就连传统黑板的教学功能也被一些老师渐渐地忽视了。周老师整堂课下来,手不沾粉笔,字不写一个,连课题都没有板书。我还是坚持认为,课堂板书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其内容应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黑板的中心位置显示并固定下来,让学生一目了然。课件演示绝不可以替代教师的板书。因为,一节课当中,教师的课件演示往往像走马灯一样窜过来窜过去,不用说是孩子,就是我们大人也不一定能够记住。

  6、关于课堂小结。做事要有头有尾,写文章要有头有尾,上一堂课也应该有头有尾。导入课题是一堂课的“头”,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尾”。课堂小结的作用在于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整理,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总结规律。周老师这堂课,无论是从教学设计方案还是从课堂实施情况看,都没有安排课堂小结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3

  执教班级:一(13)班

  执教时间:20xx年4月26日

  执教教师:吴琼恬

  听课教师:赵政

  一、复*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生字词。

  ⑴下面这些词你能读准吗?开火车读。(出示)

  着急焦急非常一定拍拍翅膀决心

  ⑵我们再来看一组描写小鸟的词语,你会读吗?指名读、齐读。(出示)

  绿色黄色一闪一闪羽毛嘴巴眼睛

  【评:从分类认读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教者的巧妙用心,既巩固复*了旧知,又为下文学*小鸟是什么样子作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出示:这是一只()的小鸟。生自由读课文。

  【评:抓住教学主线,为学生研究性学*指明方向,同时也让学生去整体感知课文。】

  2、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小鸟图,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出示: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一闪一闪的眼睛

  指名读词组。

  (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出了小鸟的样子,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

  出示: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

  指名读,“非常”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个词吗?

  再指名读。

  【评:出示小鸟图,让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说、去思、去读,给予他们思维与说话、读书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流畅。】

  (3)除了可爱,它还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指黑板句式)再去读一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指名说。

  【评:再抓住教学主线,让学生中在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边读边思考”。】

  你们从第1自然段的哪一句话看出来的?

  出示: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他一动也不动。

  指导朗读:读出小鸟的伤心、孤独。自由练*。指名读。

  【评: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学*第二自然段。

  (1)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说。

  (2)出示:突然,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指名读。

  “焦急”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找出和它意思相*的词,和“着急”有什么不同呢?再读。指名说。师范读。指名说。

  【评: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用同义词理解词义。同时不忘对同义词进行辨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出示句式: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好像在说。)

  (出示句式: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好像在说。)

  想想如果你就是这只小鸟,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你会说些什么?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由要我说变成我要说,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4)学*词语:心急如焚。(板书:心急如焚)领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

  4、师引读第三、四自然段。

  如果此时你是那只小鸟,你会对“我”说些什么呢?你会怎么夸奖他呢?

  5、出示: 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想,一定是小鸟的妈妈找孩子来了。

  我看了看笼子里的小鸟,决心放它回家去。

  轻声读读。你觉得哪一句读得最好,最能读出小男孩对小鸟的爱护,你就读哪一句。

  【评: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所想、所感,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

  6、他这么喜欢这只可爱的小鸟,为什么决心放小鸟呢?(指课题)

  7、这时小鸟回到了妈妈的怀抱,飞回了广阔的天空,这时的小鸟又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指板书)

  【评:第三次抓住教学主线,虽说是让学生说说此时小鸟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思想教育水到渠成,让学生受到了熏陶、感染与教育。】

  8、小结: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爱护小动物,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9、齐读课文。

  三、学*生字:

  1、出示“羽、非”。认读。

  2、你们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3、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非”。

  “羽”不用老师教,相信你们也能写得很好。打开《*字册》,写吧。

  【评:指导学*生字,先让学生比较,找出共同点,再重点指导一字,剩下的字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临写,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方式。不足之处是学生书写的时间少了一些。】

  【评课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吴琼恬老师的课,充分反映了师生之间的“*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课堂上每个学生都都能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学*积极性非常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点燃了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着力训练学生的思维与语言。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儿童的想象力是最活跃,教师给学生插上那一双双想象的翅膀,在知识蓝天中展翅高飞。吴琼恬老师让学生当翻译家,充分引导学生看图后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思、去说,给予他们思维与说话的机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名动物语言的翻译家。她的课,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将思维与语言得到了同步发展,想到什么说什么,并且能把所想的内容清楚地说出来。

  三、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所想、所感,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

  在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吴琼恬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看似*常的语言却蕴涵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显得那么生硬,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阅读教学中,吴琼恬老师从词、句入手,简化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难度,能照顾暂差生;对于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吴教师能引领他们深刻体会课文的主题;对于胆小的学生吴老师给予他们鼓励、胆量,对于答错问题的学生给予方法、尊严,对于积极发表见解的学生给予热情、成功,整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四、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本文通过叙写小作者放小鸟的经过以及当时的心情,从而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小作者非常喜欢小鸟,但他为了小鸟生活地更加幸福快乐,毅然把小鸟放了。与此同时,他的这一举动使自己高兴,小鸟高兴,小鸟的妈妈也高兴,说明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想想别人。对于学生来说,从这篇课文中悟出了一个道理: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对于教师来说,思想教育水到渠成,课文让学生受到了熏陶、感染与教育。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菁华3篇)(扩展1)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菁华3篇)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1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葛老师能抓住童话特点,通过教师生动语言和形象的板贴画,把学生愉快的带入童话故事中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的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演、说。根据我个人的学*感受,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教学理念全面落实,融会贯通

  理论是行动的的指南。这节课,葛老师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很准,始终把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从听、说、读、从指导学生的识字到写字,甚至到最后环节中深层的情感挖掘,葛老师把握的都非常好。第个环节落实的也很好。不仅如此,他结合新课改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把一年级的孩子当作不懂事的孩子,没有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说话,代替学生的想像。而是把他当作学*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自己为主导。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读书的激情,使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利用多种形式,内化文本的语言,不断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小语一年级课标中写的很清楚)

  二、教学目标训练扎实,达成度高

  葛老师的这一课,教学目标设计的很恰当有一定的坡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了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具体表现在:能抓住重点,安排详略得当。能以朗读为主,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学*课文中去识字。重点抓住三处:小松树的话、风伯伯的话和最后的“惭愧”。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他在开头设计了贴图的环节,通过贴图,调动学*兴趣。分角色朗读时,让学生戴上头饰,学生表演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教师能适当地指导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通过表演引导学生体会小松树的骄傲、自满情绪。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环节设计紧凑,独具匠心

  葛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备课充分,设计独具匠心。从开头的导入课文,新授、总结等每个纵向的教学流程。设计的很紧凑,过度语衔接自然和谐,没有生硬的感觉。始终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最好的状态来学*新的内容。这样的学*效果非常显著。另外,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老师设计了多种促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不仅巩固教学内容,提高学*兴趣,还完成了每个教学目标。

  四、教学语言独具特色,富有童趣

  对于教材的处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多些情趣,少些理性。他的语文课就上的十分有情趣、有意思,学生学*兴趣高,效果就好。葛老师的教学语言本来就很有轻柔,容易让学生接*。加上整节课,葛老师能够用一些鼓励表扬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整节课,有孩子们在教师赏识,赞许的目光下学*。在老师鼓励关怀下成长,这种感觉,这种愉快的学*,孩子乐学,效果非常好。不仅如此,葛老师已经注意到通过贴图、分角色读课文等形式让学生充满乐趣地读着、学着。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3,学*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 导语

  1, 让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导语”部分。

  2, 教师补充:“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的呢?又是怎么能脱险的呢?时隔57年,65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经历呢?说“其中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

  二, 默读 :看完后要会复述故事情节。

  1, 就故事情节要素抢答:

  ①,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费城

  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③,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5个,内德,杰利。

  ④,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2, 由此,故事可分为“冒险”与“脱险”两部分,指名学生分别复述两部分的内容,师生共同评议复述中的得失。

  3,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解决阅读障碍。

  补充:耸立(高高地直立); 颤抖(哆嗦,发抖); 迂回(回旋,环绕)屡次(每一次); 凝视(集中注意力看)

  4,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三, 研讨主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明确: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2,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3, 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 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5, 我们从中悟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明确: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四, 多角度阅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阅读文章,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关键在于确定角度。

  1, 评论父亲的做法:

  2, 作为孩子,路要自己走,不能老师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

  3, 杰利的做法:富于友情。

  五, 课堂小结

  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善于感悟,人就会变得聪明起来的。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3

  课题:识字四。

  授课教师:周xx。

  授课班级:一(1)班。

  授课时间:xxx年4月7日(星期二)下午第一节。

  一、出示多媒体课件(昆虫活动画面)

  师:同学们看见什么?

  生1:我看见蜻蜓在空中飞。

  生2:我看见蝴蝶在花间采蜜(散评:蝴蝶在花间抓迷藏,不是采蜜,蜜蜂才是采蜜。但老师没有评价纠正)。

  生3:我看见蚯蚓在土里……

  生4:我看见蚂蚁在地上运食粮。

  生5:我看见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生6:我看见蜘蛛在织网。

  (散评: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能够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很好!)

  二、在黑板上张贴六种昆虫图片。

  师:同学们能说出这六种昆虫的名字么?

  生:(齐声,依次说):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师:老师讲台上有这六种昆虫名字的生字卡片,谁能上来把它们分别贴到黑板上对应的昆虫上?

  (散评:让同学上台将生字卡片贴到黑板上对应的昆虫图片上,我很欣赏周老师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过,其中一位同学将位置贴错时,我觉得老师应该做必要的引导,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将其挪到正确的位置。)

  三、多媒体出示生字(标有注音)

  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蝌蚪 蜘蛛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字记住呢?

  生1:拼音。

  生2:它们的名字都是从小动物来的(散评:生2的回答显然是不正确的,但教师没有评价纠正)。

  师:除了用拼音外,还有什么方法?

  生3:(在教师引导下)熟字加偏旁。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生字(散评:在学生生自由读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没有读,有些同学读音不正确,但教师没有注意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师:谁愿意上来领读这些生字?(一生上台拼读,全班跟读)。

  四、多媒体出示课件(生字,去掉拼音)。

  师:去掉拼音后,同学们还认得这些字么?

  生:(齐声)认得——。齐读一遍。

  五、多媒体出示课件(将生字的偏旁加红)。

  师:同学们,*时生活中,你在哪个地方认识这些字呢?

  (散评:学生反应不上来,回答不出。其实,教师的意思是:这些生字去掉偏旁后,另外部分的字已经在上学期学过,如:青、科等。但这个提问表述不清、指向不明,导致学生无法回答。)

  师:这些字我们在上个学期中都已经学过了。

  六、多媒体依次相关昆虫图片。

  1、展——蜻蜓半空展翅飞。

  师:同学们能不能用动作来表示“展翅”的意思?

  (散评:学生在下面有的做,有的没做。教师对没做的学生没有要求,对做不正确、不到位的学生也没有纠正。)

  2、运——蚂蚁地上运食粮

  师:蚂蚁从早到晚都在干什么呢?

  生:蚂蚁地上运食粮。

  3、师:蝌蚪长大后是什么?

  4、网——蜘蛛房前织网忙。

  七、多媒体出示课件(将生字偏旁加红)

  师:这些字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有“虫”字旁,都跟昆虫有关。

  师:(依个指着)这些字去掉“虫”字旁怎么读?加上“虫”字旁又怎么读?(生跟着师依个读)。

  师:这就是形声字。

  师: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这样的形声字?

  (散评:老师在提出这个问题后,并没有等候学生去数,也没有要求学生回答。)

  师:除了这篇课文的形声字,你还认识哪些形声字?(散评: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应尽量少用第二人称“你”,而多用“同学们”、“咱们”,这样会显得亲切些)。

  生1:(教师用于投影)虹 蚕……

  师:“蚕”字是形声字么?不是。(散评:为什么不是,教师没有解释)。

  八、师:请打开课本54页,用圆圈把课文中的生字圈起来。

  (散评:生按照要求在课文中圈生字。但有些同学没圈,有些同学圈不全,有些同学圈不对,教师没有巡查发现。)

  师:(范读后)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并用手势表示昆虫的动作。

  (散评:老师在本堂课中,至少有两次采取学生自由读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是自由读生字,二是自由读课文。当然,我不是说自由读的方式不好,但我觉得在学生自由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巡查倾听,注意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不然会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

  (下课铃响)

  师:打开小练*册23页,做第四题(将昆虫图片、地点、动作连线)。

  总体印象:

  1、关于学生课堂状况:整节课有3位同学睡觉;我听课位置旁边有3位同学的铅笔不到一寸长;学生写字*惯不好,书写时不认真,刚写完就使劲用橡皮胶擦,弄到本子上全是橡胶泥。这些现象教师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现。

  2、关于课时安排。对照上传博客的教学设计方案,显然周老师这堂课远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我想,可能是周老师将一个教案分成两节课来上吧?要是这样,我不敢苟同。我还是觉得,老师在备课时,应首先认真分析教材,包括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课时,并做到分课时设计教学方案。因为,如果一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的话,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是不相同的。

  3、关于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抓住规律帮助学生识字。《识字四》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典型的集中识字韵文,编者独具匠心地将14个生字编排在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中。周老师这堂课,能够抓住形声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蜻蜓蝴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这11个字,也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认识“展”字,但未能有效帮助学生认识“运网”这2个生字。我觉得,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分别认识这2个字:加一加认识“运”字(“云”字加走字旁),换一换认识“网”字(把“同”换成“网”)。

  4、关于课件运用。老师在课堂使用多媒体课件似乎有点泛滥。整堂课,像放电影似的,一个课件接着一个课件,使人感觉眼花缭乱——这似乎已是当下我们老师课堂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实,我觉得,课堂就如散文一样并不是越华丽越好,有时候越是简单朴实才越值得称道。课件只是一种媒体,一种手段,目的是借助其能够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课件太过泛滥,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5、关于课堂板书。我发现,自从学校装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来,不说电子白板的功能至今还没有得到挖掘使用,就连传统黑板的教学功能也被一些老师渐渐地忽视了。周老师整堂课下来,手不沾粉笔,字不写一个,连课题都没有板书。我还是坚持认为,课堂板书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其内容应该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黑板的中心位置显示并固定下来,让学生一目了然。课件演示绝不可以替代教师的板书。因为,一节课当中,教师的课件演示往往像走马灯一样窜过来窜过去,不用说是孩子,就是我们大人也不一定能够记住。

  6、关于课堂小结。做事要有头有尾,写文章要有头有尾,上一堂课也应该有头有尾。导入课题是一堂课的“头”,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尾”。课堂小结的作用在于对课堂教学进行归纳整理,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总结规律。周老师这堂课,无论是从教学设计方案还是从课堂实施情况看,都没有安排课堂小结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菁华3篇)(扩展2)

——一年级语文同步练* (菁华3篇)

一年级语文同步练*1

  快乐的节日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uīqìdìfāngkuàilèlǎoshī

  ()()()()

  二、填一填

  ()的衣裳()的红领巾()的伙伴

  ()地流淌()地成长()地飞翔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在前面带路,()吹向我们。我们像()一样,来到()里,来到()上。

  2、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加_______,有我们就充满_______。

一年级语文同步练*2

  一、读一读,注意发音的口型。

  牙齿对齐iii

  小小嘴巴uuu

  口吹笛子üüü

  二、读一读,背一背。

  bàbàdàiwǒpáshānpō

  爸爸带我爬山坡,

  páshànɡshānpōkàndàfó

  爬上山坡看大佛。

  dàlǎbɑlizhènɡɡuǎnɡbō

  大喇叭里正广播,

  àihùdàfóbúyàomō

  护大佛不要摸。

一年级语文同步练*3

  学语文,爱语文。下面是一年级语文《金木水火土》同步练*,欢迎做题!

  一、生字认认看

  我 你 人 地 天 他 上 三 下

  二 金 一 木 火 五 四 水 土

  今 古 照

  二、我能写出下列汉字的笔顺和笔画。

  下 共()画,笔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共()画,笔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共()画,笔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会说

  亻(单人旁):你 他 仙

  我的发现:“亻”的字一般跟“人”有关。

  四、想一想,连一连。

  五、我会背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友者,天地人。 ——《三字经》 我是小学生,你是老师,他是医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地间。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菁华3篇)(扩展3)

——八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 (菁华3篇)

八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1

  1、王少伟老师:

  《我的第一本书》是现代诗人牛汉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叙述了60年前第一本书的故事,由此引出父子之间以及同学之间浓浓的情意,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而又苍凉的生活境况,带给我们的还有诗人对生活的那份独特感受。虽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但文章内容却值得人们深思。

  上课伊始,徐老师就围绕文题设计了如下内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谁还能清楚地记得读过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呢?现代著名诗人牛汉写过一篇回忆性文章《我的第一本书》,谁能告诉大家,牛汉的第一本书指什么?是怎样的一本书?为何60年后仍然让诗人念念不忘?这几个问题的设置,一方面以此检查学生的预*情况,另一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快速引出课题。效果不错。

  2、赵雷老师:

  我来重点说说徐老师的第二个教学环节,研读课文深入探究。学生在朗读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简介卜老恩的《父与子》,因为这是一组漫画,围绕慈父与稚子发生的一系列忍俊不禁的小故事,表达善良与爱的主题。之所以简介这组漫画,源于课文“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老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对此徐老师抓住“酷似”二字,引导学生朗读第二至第十自然段,同时思索:围绕书写了哪些事?诗人为什么要这么说?

  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你喜欢牛汉的父亲吗?为什么?同时提前学生注意乔元贞的父亲,在研讨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问题:同是做塾师,为什么乔元贞没跟着父亲去读书呢?这个问题应该是备课前没有注意的问题,此处体现了徐老师的灵活,她于是引导学生读课文,看看文章介绍了几位老师,尤其注意阅读乔元贞父亲肖像描写的那一段,同时思考“弄不成”老师为什么弄不来其他两本教材?

  经过研讨,加上老师的点拨,最终明确:当时社会经济极端落后,社会上有“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的说法,乔元贞的父亲身为塾师,却连自己的孩子的书本都买不起!牛汉的父亲作为一名老师,曾经评价过乔元贞比牛汉有出息,但乔元贞的出息却是一辈子走街串巷卖小食品!这能说明什么?!此时再结合当前“两免一补”以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说起,让学生反思,应该珍惜在校期间的学*机会。当然捎带也要说明,导致乔元贞的出息,一方面源于没有再读书,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当地的经济极端落后贫穷。

  3、单梅老师: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写的一篇散文随笔。作者通过对“第一本书”的故事的追叙,写出了自己对20世纪初*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苦难生活境况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受。牛汉对自己小时候读到的第一本书的情愫也是如此,尽管这只是''''一本简单的一组画'''',曾经凄惨地''''简直是一团纸''''。但沉淀在心底,随着岁月的牵扯却不断地酝酿着。这份体察和感受对人的启发和教育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生活年代的久远,今天的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其中的甘苦和蕴含的意义。为了让生活在阳光下的学生能认识这份生活,感悟这份生活,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教益,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徐老师安排了几个教学环节,达到了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苦难教育和情感教育。①筛选信息,感受作者对''''第一本书''''的独特情怀②研读文本,感动温情③认识生活,思考人生

  4、高超老师:

  文章故事性很强,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筛选信息这个环节,就是要吸引学生的兴趣,首先从内容上整体感知,了解“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其中深藏着的那个时代的苦难生活。所以在复述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第一本书”这条线索,讲述与第一本书有关的人和事,从中感受生活的苦难。

  苦难的生活是牛汉心中抹不去的沉重记忆,而在这记忆里有值得牛汉崇敬和赞美的,那就是来自于人间的温暖和友情,还有那童年生活中的苦中求乐——人与狗合演“双簧戏”的情趣。这里是让学生体会苦难生活中总会有使人感动的亮色,激发学生认识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因此,在此环节中,徐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在感受苦难的基础上感动故事中的温情。

  5、胥明豪老师:

  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辛酸和甘甜,使学生体会生活的苦难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及生命乐趣,珍惜今天的学*条件和生活条件,激发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这是学*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徐老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完成了这个任务。

  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我们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用教师的解读来代替学生自我的解读这样的弊病。阅读教学中要改变的学生的学*方法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产生个性化的自我阅读体验,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现实中,缺乏自我体验的能力,抓住阅读权不放。这一点在徐老师的这节课上体现的不错,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很多。

八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2

  我以前没教过语文课,这也是第一次主评语文课,说实在的还是摸不到门道。本来准备请赵老师拿我们班先试上一下,这样我也能早点准备一下评课稿。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上,我自己上了。这一次我主要就拿赵老师上的课和我上的这一节课,对比着评。不到之处,还请见谅。

  《第八次》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外国历史故事,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了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者,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赵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这一理念。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之处:

  1、在课堂上,始终强调朗读。

  我一般只会在第一课时注重让学生朗读,而且在词语方面可能更注重字义的理解。而赵老师的课堂从始至终始终强调朗读,而且是有感情的朗读。比如一开始的几组词语,赵老师也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上练读,指读。小学生大多喜欢朗读,在喜欢别人声情并茂的朗读的同时,又害怕自己没有机会读,或没有别人读得好,赵老师并没有一味的请好的学生朗读,而是把机会也留给了那些不擅长朗读的学生。这样每个学生完全可以够的着,从而激发了他们读的欲望。照顾了学生间的差异。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如果我们无法创设一种情景让他尽情“散发”,那么无疑会抑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在本课的教学中,赵老师让学生在课文的情景中,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来思考、来表现。布鲁斯的军队七战七败,他自己负伤后,也几乎失去了信心躺在那里唉声叹气,在体会了几个重点的字词:唉声叹气、几乎等以后,赵老师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一下布鲁斯会怎么想,充分让学生发言。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3、感悟从“补白”中来。

  让学生抓住“空白”进行角色体验。有时为了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课文往往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这些空白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的好材料。课文的最后一段便是如此,让学生想象布鲁斯王子是怎样动员那些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来参加第八次抵抗的。学生进入了角色,也就进入了课文的情境,学生对课文会有比较深刻的领会。角色体验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的表演、个性化阅读和理解提供了展示的舞台。那几个学生的演讲确实能让人觉得热血沸腾。我觉得,这样做是符合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

  4、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我上课时,理解课文要么是一句一句理解,要么就是学生自读课文以后,说说感想。赵老师却采用的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比如蜘蛛结网,一次、两次……一直到七次,让学生在读得过程中体会到“累”了,让蜘蛛结网就更累了(补充句子)。又如把蜘蛛和布鲁斯王子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看听课笔记)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布鲁斯王子感动了。

  5、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赵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热情,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和思考,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另外,赵老师在每一段之间的过渡、连接以及课外知识的拓展也是非常值得我学*的。

  今天能听赵老师的这一节课,真得让我受益匪浅。

八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3

  1、王少伟老师: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教学需要2个课时。而且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在这篇文章的两个重点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叙事线索,学生比较好把握,所以胥老师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贵品质”这一重点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易到难的掌握本文的两个重点。教学效果明显,值得借鉴。

  2、徐利娟老师:

  我始终认为课堂要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胥老师设计的中心问题促使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这样就很好,值得我去学*。但要领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就必须让学生通过朗读获得体验。

  3、奚新燕老师:

  本课是在学生恍然大悟的感慨声中结束的。

  总体来说,胥老师对于本课的设计及实践是非常好的,因为纵观鲁迅的文章大多含蓄难懂,加之本篇幅较长,主题较深,情节简单,很难吸引住学生。应如何短时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胥老师避开了对文章深层主题—爱国的教学,转向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对事例自行剖析,抓住典型事件的作用,扣住文章线索的基础上完成。这样,就实现了难文浅教,使学生能理解文章的精髓,加上关于文章的线索之争是学生自发的,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解答后的收获可以从恍然大悟的感叹声中听出,这也正是我所追求的。

  4、赵长兵老师:

  初二学生已基本熟悉了鲁迅的写作风格,学生对本课的学*有了思想准备,所以学*中虽然还是有些说法一时难于理解,不过因为在思想上有了认识,总体来说,在胥老师的指点下还是能读懂本文。

  ①教学设计过多的考虑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有些急于呈现一节优质课,对学生的知识接受、学生的理解能力考虑太少,所以课堂容量太大,知识点的落实不好,课堂上变成我引领学生,而没有尊重以学生的主体的地位。

  ②在教学过程中些着急,对于孩子问题的回答没有做出正确的评价,缺少激励性的语言。

  ③不能立足于学生,给学生思考时间,也没有给学生沉淀知识的时间,所以感觉每个知识点的完成,没有*时课堂上学生给我的“老师,我们会了”这种感觉

  5、单梅老师: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回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篇散文,文中除了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外,还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教学本文时,胥老师将学*目标定为两个方面,一是了解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二是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厚感情以及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此,胥老师将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通过四件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厚感情;第二板块,通过地点的转换,引导学生探究鲁迅先生的心路变化历程,学*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三板块,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和拓展训练,将一、二板块融合,升华主题灵活处理了文本,做到了长文短教,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6、高超老师: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两点需要改进:一是师生沟通有余,生生合作不足师生*等对话,课堂气氛和谐,可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表现欠佳二是拓展升华环节时间较紧,处理欠佳,收尾显得有些仓促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求索”,力争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7、翁杏艳老师: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提到了几类人,而按国别来说也就是日本人和*人。

  日本人中有他的医学院的同学,本能的认为*是弱国,*人也是低能儿。对于弱国的外国人充满了怀疑和侮辱。同时也有像藤野先生一样的日本人,真心的研究专业,不以国别划分人,同时认为文化无国界,有着较高的人文关怀。

  *人,在鲁迅的笔下好像种类更多。先是让人鄙夷的清国留学生,无所事事。还有愚昧的无知的国人。

  我想在鲁迅心中,藤野先生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先生,不仅是文化的传授者,更是鲁迅先生在异国心中的温暖。同时也是一个高层次的人。所以每当他看见先生的照片的时候,就更能坚持的走下去。

  胥老师这节课给学生精神上很多启示,很好。

  8、吴婷婷老师:

  鲁迅的文章大多含蓄难懂,加之本文篇幅较长,主题较深,情节简单,很难吸引住学生。应如何高效地完成授课任务,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呢?胥老师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做的:

  首先,长文短教。将此文压缩为两课时,即:一课时分析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一课时领会鲁迅的爱国之情。

  其次,难文浅教。从分析事例入手,引导学生领会鲁迅的爱国之情,降低理解主题的难度。

  这两点设计是在研读课文,抓住典型事件,扣住文章线索的基础上完成的。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才实现了长文短教;巧解线索(两条线索),才实现了难文浅教;由浅及深,深入浅出地从微言看大义,让学生领会文章的精髓。

  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又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点拨到位,学生探究深刻,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菁华3篇)(扩展4)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表 (菁华3篇)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表1

  金秋10月,我校全体教师举行了用导学案“听课评课”活动。本次的听课、评课活动,用了两周的时间,学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听课评课活动已经圆满地结束。我校在听课评课活动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本次听课、评课活动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1、课前准备充分,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找准教学的突破口。

  老师们都能认真钻研教材,教师一起对教材深入分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找准教学的突破口,使得教学能够有的放矢。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先导后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讨论,激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授课教师教态自然大方,教案准备充分,重点、难点突出。

  能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条理清晰,资料充实,能与学生交流,课堂气氛较好。充分展示了各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水*,有些老师的课很精彩,显示了丰厚的教学功底和较高超的教学艺术,比如薛跃民老师的《比的应用》课、周俊涛老师的《约分》、侯小燕老师的《比的化简》、李春丽老师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张艳芳老师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等课程都可以用“精彩”二字来评价。青年教师刘萍年轻有朝气,乐于与学生沟通,且虚心好学,在课堂上展示了我青年教师的风采。

  3、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教学语言亲切。

  每位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小黑板和自制教具,为课堂教学服务。一些老师语言有感染力,教态有亲和力,对学生的提问有吸引力,对学生的评价有说服力。善于运用小奖品、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课堂。

  4、课后及时说课反思,积极评课交流。

  没有反思的教学是难以提高的。全部授课老师课后主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说课,说重点、说难点、说导学思路。反思失误,寻找和发现问题,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有的老师除了认真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外,还主动诚恳地与听课评课的老师进行交流,虚心听取意见,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显示了我校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

  5、增进了解,互评互学,提高教学水*。

  听课中,每位老师都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对教学的全过程和教学的效果作出分析评价。评课时,老师们积极开展评课交流,每一位听课教师都要发表意见,根据本节课特点,给授课教师做出一个恰当的评价,在肯定长处的基础上,侧重于提出存在的不足或值得商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教学的建议。

  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是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自身知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对新的教学方法探讨的一个途径,同时它也是学校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通过听课、评课,一是为了汲取他人长处,二是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通过评课给授课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评课的过程是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过程,老师们开诚布公、认真细致地评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形成了浓厚的评课氛

  围,既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也对整体教学素质提高带来切实的帮助。通过此次听课活动,全校教师更加重视对教学的精力投入,注重改进自己的导学方法,完善自己的导教案设计,提高自己教学的水*,这对教师业务水*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极为有益的。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表2

  听了冯老师这节课,使我受益非浅,也引起我的许多感想。

  现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 、本节课的亮点。

  1、本节课紧紧围绕课标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精心设计。且教学过程设计有条有理。

  2、本节课能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以读促悟,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因为本课是一篇诗歌形式的科普作品,读至关重要。

  3、教学基本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教师能耐心的引导,这是当好老师的基础。

  5、教学时能借助文本插图理解课文。

  6、板书工整,实用,可看出冯老师的基本功扎实。

  二、我的感想。

  1、课前准备:我们常说要吃透教材、研究教材,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节课的目标、重难点把握是否准确呢?还需要我们思考。

  2、复*与导课。

  (1)复*:二年级学生字词学*很重要,这节课前需要读一读、写一写重点的字词,不但可以温故知新,还可以起着督促的作用。

  (2)导课:导课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作用不可估量,它关系到这节课教学的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课可以调动孩子学*的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设想怎样的导课才有实效呢?谈话激趣,创设情境,还是……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华丽,但一定要为新授务。如这节课,可以启发设疑:孩子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可以看出植物妈妈真聪明,相信孩子们比植物妈妈更聪明!你们有信心吗?老师要问了: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他们都有哪些办法?我们这节课就从书中读一读,找一找,看谁读得好,表现棒。这样很灵活自然的过渡到新授,学生不但明确了学*的目的,还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

  3、新授:教法、学法与教学过程。

  (1)基本能体现主体性,但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偶发事件时,是引导启发不够。如理解“铠甲”一词时,可以看图帮助理解,也可以结合电视中看到的铠甲理解。

  (2)教师语言表达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多用儿童化语言教学。

  (3)问题多而不精。如在学*课文时,一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你最欣赏哪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也开发了学生个性思维。

  (4)本节课能以读促悟,但读的形式不够灵活,可以个体读、小组读、全体读、竞赛读、合作读、示范读等。哪怕是抓住一个关键的字词也可以反复读。读中指导背诵,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5)学会从生活中学*,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如“苍耳”是什么?同学们见过吗?学*“蒲公英”、“豌豆”,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这样学*兴趣就有了,课文理解也就容易了。

  4、总结。学*了一节课,总结很重要。可以让学生说说收获,谈谈感想等等。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这只是我听了冯老师课后的一些自己的想法,需要和大家共同探讨,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见谅并给予指导。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表3

  金秋10月,我校全体教师举行了用导学案“听课评课”活动。本次的听课、评课活动,用了两周的时间,学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听课评课活动已经圆满地结束。我校在听课评课活动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本次听课、评课活动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1、课前准备充分,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找准教学的突破口。

  老师们都能认真钻研教材,教师一起对教材深入分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找准教学的突破口,使得教学能够有的放矢。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先导后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讨论,激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授课教师教态自然大方,教案准备充分,重点、难点突出。

  能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条理清晰,资料充实,能与学生交流,课堂气氛较好。充分展示了各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水*,有些老师的课很精彩,显示了丰厚的教学功底和较高超的教学艺术,比如薛跃民老师的《比的应用》课、周俊涛老师的《约分》、侯小燕老师的《比的化简》、李春丽老师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张艳芳老师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等课程都可以用“精彩”二字来评价。青年教师刘萍年轻有朝气,乐于与学生沟通,且虚心好学,在课堂上展示了我青年教师的风采。

  3、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教学语言亲切。

  每位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小黑板和自制教具,为课堂教学服务。一些老师语言有感染力,教态有亲和力,对学生的提问有吸引力,对学生的评价有说服力。善于运用小奖品、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课堂。

  4、课后及时说课反思,积极评课交流。

  没有反思的教学是难以提高的。全部授课老师课后主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说课,说重点、说难点、说导学思路。反思失误,寻找和发现问题,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有的老师除了认真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外,还主动诚恳地与听课评课的老师进行交流,虚心听取意见,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显示了我校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

  5、增进了解,互评互学,提高教学水*。

  听课中,每位老师都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对教学的全过程和教学的效果作出分析评价。评课时,老师们积极开展评课交流,每一位听课教师都要发表意见,根据本节课特点,给授课教师做出一个恰当的评价,在肯定长处的基础上,侧重于提出存在的不足或值得商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教学的建议。

  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是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自身知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对新的教学方法探讨的一个途径,同时它也是学校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通过听课、评课,一是为了汲取他人长处,二是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通过评课给授课教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评课的过程是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过程,老师们开诚布公、认真细致地评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形成了浓厚的`评课氛

  围,既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也对整体教学素质提高带来切实的帮助。通过此次听课活动,全校教师更加重视对教学的精力投入,注重改进自己的导学方法,完善自己的导教案设计,提高自己教学的水*,这对教师业务水*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极为有益的。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菁华3篇)(扩展5)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本5份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1

  执教班级:一(5)班

  执教时间:20xx年x月x日

  执教教师:xxx

  听课教师:xxx

  一、导入,复*检查:

  齐读课题。

  这些字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读。齐读。

  一朵一颗满天真好晚上数着那里最喜欢

  3老师这有几个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谁来帮他们找到家?

  朵只头颗

  一()白云一()小鸟

  一()珍珠一()头

  二、学*课文

  (一)学*第一段。

  1、鲜花和星星“我”最喜欢谁?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出示:一边读一边想)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出示这小节)

  指名读。

  3、(1)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

  你是通过哪些词看出鲜花很多?师相机在“满地、这里、那里、还”下面划线。

  谁能读出鲜花的多?

  放鲜花的课件,夏天到了,绿茵茵的草地上,盛开着朵朵鲜花,它美吗?谁想夸夸它?它美在哪里?指名说。

  看着满地的鲜花,我真想。

  【评:口语训练和想象力的丰富集合起来,有道理!】

  小朋友真会想,能不能把鲜花的美读出来呢?谁想读?

  再出示这小节(指名读,评议。)

  【评:这一步前面应该再有一个自由练读,就扎实了。】

  (你读出了鲜花的美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鲜花更美了!)

  4(1)读了好多遍了,想不想把这美丽的诗句背下来呢?自己先练练。

  指名背。(你背得真流利,如果能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

  (2)谁能上讲台加上动作来背一背、演一演呢?(指名)(你真是一名出色的小演员!)

  (3)这么多人都想上台背诵啊?想背的小朋友一起来背吧!

  【评:指导得法,读出了层次,背诵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第二段。

  1、过渡:小朋友背得真棒,老师仿佛看到了夏天满地的鲜花,老师都陶醉了。

  刚才,我们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学*了第1段(出示:一边读,一边想),相信你们现在也能用同样的方法把第二段学好。自己读一读,读懂了什么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评:总结学法,由扶到放。】

  谁来汇报你们交流的结果?

  说明星星的多:划词:满天、这里一颗那里一颗、还多

  3、谁能读出星星的美、星星的多?(你真会读!你看,她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了,让星星更美了!)

  赛读,谁来跟他比比?你读出的星星也很美!

  看着满天的星星,我真想。

  【评:这时再来读读,然后背诵更扎实。事实上,下面的背诵孩子们开始不是很顺利。】

  三、背诵。

  1、这么美丽的小诗你能完整地背出来吗?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自己先准备一下吧!(指名背)

  (你背得真有感情!谁来跟她比一比?你真是个出色的小演员!)

  2、师报幕。生齐背课文。(9班小朋友集体诗歌朗诵会就要开始啦!)

  四、拓展练*。

  出示蝴蝶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老师非常喜欢这幅图画,所以仿照课文写了一首小诗。指名读。

  我最喜欢

  天空中飞翔的蝴蝶:

  这里一只,

  那里一只,

  真比海滩上的贝壳还多。

  过渡:老师说的好吗?小朋友,只要你们留心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再发挥想象说一说,能说得比老师更好呢!

  你会说吗?这里有一幅美丽的图片,请瞧!你能仿照着课文写一段小诗吗?

  我最喜欢

  天空中飞翔的小鸟: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海鱼图】

  我最喜欢

  ————————: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4我最喜欢

  ————————:

  这里——,

  那里——,

  真比——————还多。

  【评:说话训练从复*的数量词填空就打下基础,前呼后应,训练扎实,评价有效,学生兴趣盎然。诗歌*作内容丰富,洋溢着智慧的热情和闪光。】

  五、指导写字

  聪明的小诗人,不仅诗作得好,老师相信你们字也一定会写好,我们来记几个字吧![

  朵最真

  1、写“朵”

  (1)谁有好办法记住它?

  在“朵”这个字里面隐藏着一个偏旁:几字头。

  写这个字该注意什么?(几没有钩,木的一横很长。)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2、写“真”

  (1)怎样记这个字呢?

  (2)在“真”这个字里面也隐藏着一个偏旁:十字头。

  (3)写“真”时该注意什么?(真里面有三横)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评课:

  从教材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歌是首次给孩子们现代诗的形式;从字词训练的角度来看,这课侧重于“比”的内涵;从内容来看,这课以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形式告诉学生:鲜花和星星的多及美。

  我想,教材编者的意图绝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感知生活,还有对诗歌这种形式的热爱与贴*。因此,李老师充分领会了教材精神,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通顺、读流利。接着再来抓住重点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力求读好。然后,教者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进一步拓展深化,训练学生对“比”的认识,进而是对诗歌句式的熟悉:由看图换词填空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到看图填句子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再到看图完成一首诗歌的创作,最后到自由完成整首诗歌的创作。这个过程不但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化理解,也是一次扎扎实实的诗歌写作训练。事实上,孩子们在这次学*中,真正地有所得了——这表现在他们对创作过程的高度兴奋上,也表现在他们创作的结果上:他们说最喜欢满天的繁星,因为它们比夜晚的灯火还多;最喜欢五彩的鱼儿,因为它们比草原上的羊儿还多;最喜欢机灵的小海鱼,它们简直比海底的珊瑚礁还多……

  这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话语不正体现出李老师这节课的成功与精彩吗?同时,这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话语更激励我们不断求索更科学、更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

  当然,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这里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背诵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的教学虽然对个别句子的朗读指导较多,但是整首诗歌的朗读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整首诗歌的理解与感知。而加上动作朗读、背诵就更需要读流利、读熟练了。当然,这节课在这一环节上有所疏忽可能是为了后面拓展部分时间的保证。但是显然,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真正地把“学生本位”的理念落到实处。如果把这首诗歌真正读通、读好、读透,我想可能拓展部分的练*学生对整首诗歌的创作会更贴切。

  实际上,如果将划重点词这一步骤省略,以范读等方式直接指导朗读,可能既节省了时间,又轻易地降低了学生朗读的难度,岂不两全其美?要知道一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材的教学重点就是读书、写字呀!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2

  一、名言激趣导入:

  英国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不知大家是否赞同?(学生讨论)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先生一起来探讨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板书《白兔与月亮》)

  二、自由朗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白兔与月亮》,初步感受课文,准备复述课文。

  三、故事重现

  1.复述故事。

  2.用一句话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探讨研究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月亮不仅她失去了原有的赏月的闲适心情,同时带来的更多的是不安与痛苦。

  3.试想一下,假如白兔拥有的是萝卜、白菜、它还会患得患失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意)

  4.从白兔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你能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拥有巨大财富,或其不配拥有的财富就会患得患失。

  五、一显身手

  作家严文井是这样描述寓言的:“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同学们一起归纳了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那么你还能从《白兔与月亮》这则人生寓言中取出什么东西呢?请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来。比如:

  (1)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

  (2)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享受生命的乐趣。

  (3)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4)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

  (5)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六、奇思妙想

  本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其中“终于”一词可见白兔是进行了一番心理斗争,才下定决心的,请发挥你的想象,描摹一下白兔复杂的心理活动,完成一篇练笔。

  七、布置作业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请将你喜欢的优美词句积累下来。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3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葛老师能抓住童话特点,通过教师生动语言和形象的板贴画,把学生愉快的带入童话故事中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的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演、说。根据我个人的学*感受,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教学理念全面落实,融会贯通

  理论是行动的的指南。这节课,葛老师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很准,始终把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从听、说、读、从指导学生的识字到写字,甚至到最后环节中深层的情感挖掘,葛老师把握的都非常好。第个环节落实的也很好。不仅如此,他结合新课改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把一年级的孩子当作不懂事的孩子,没有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说话,代替学生的想像。而是把他当作学*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自己为主导。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读书的激情,使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利用多种形式,内化文本的语言,不断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小语一年级课标中写的很清楚)

  二、教学目标训练扎实,达成度高

  葛老师的这一课,教学目标设计的很恰当有一定的坡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了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具体表现在:能抓住重点,安排详略得当。能以朗读为主,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学*课文中去识字。重点抓住三处:小松树的话、风伯伯的话和最后的“惭愧”。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他在开头设计了贴图的环节,通过贴图,调动学*兴趣。分角色朗读时,让学生戴上头饰,学生表演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教师能适当地指导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通过表演引导学生体会小松树的骄傲、自满情绪。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环节设计紧凑,独具匠心

  葛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备课充分,设计独具匠心。从开头的导入课文,新授、总结等每个纵向的教学流程。设计的很紧凑,过度语衔接自然和谐,没有生硬的感觉。始终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最好的状态来学*新的内容。这样的学*效果非常显著。另外,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老师设计了多种促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不仅巩固教学内容,提高学*兴趣,还完成了每个教学目标。

  四、教学语言独具特色,富有童趣

  对于教材的处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多些情趣,少些理性。他的语文课就上的十分有情趣、有意思,学生学*兴趣高,效果就好。葛老师的教学语言本来就很有轻柔,容易让学生接*。加上整节课,葛老师能够用一些鼓励表扬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整节课,有孩子们在教师赏识,赞许的目光下学*。在老师鼓励关怀下成长,这种感觉,这种愉快的学*,孩子乐学,效果非常好。不仅如此,葛老师已经注意到通过贴图、分角色读课文等形式让学生充满乐趣地读着、学着。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4

  执教班级:一(13)班

  执教时间:20xx年4月26日

  执教教师:吴琼恬

  听课教师:赵政

  一、复*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生字词。

  ⑴下面这些词你能读准吗?开火车读。(出示)

  着急焦急非常一定拍拍翅膀决心

  ⑵我们再来看一组描写小鸟的词语,你会读吗?指名读、齐读。(出示)

  绿色黄色一闪一闪羽毛嘴巴眼睛

  【评:从分类认读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教者的巧妙用心,既巩固复*了旧知,又为下文学*小鸟是什么样子作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出示:这是一只()的小鸟。生自由读课文。

  【评:抓住教学主线,为学生研究性学*指明方向,同时也让学生去整体感知课文。】

  2、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小鸟图,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出示: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一闪一闪的眼睛

  指名读词组。

  (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出了小鸟的样子,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

  出示: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

  指名读,“非常”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个词吗?

  再指名读。

  【评:出示小鸟图,让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说、去思、去读,给予他们思维与说话、读书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流畅。】

  (3)除了可爱,它还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指黑板句式)再去读一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指名说。

  【评:再抓住教学主线,让学生中在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边读边思考”。】

  你们从第1自然段的哪一句话看出来的?

  出示: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他一动也不动。

  指导朗读:读出小鸟的伤心、孤独。自由练*。指名读。

  【评: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学*第二自然段。

  (1)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说。

  (2)出示:突然,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指名读。

  “焦急”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找出和它意思相*的词,和“着急”有什么不同呢?再读。指名说。师范读。指名说。

  【评: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用同义词理解词义。同时不忘对同义词进行辨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出示句式: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好像在说。)

  (出示句式: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好像在说。)

  想想如果你就是这只小鸟,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你会说些什么?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由要我说变成我要说,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4)学*词语:心急如焚。(板书:心急如焚)领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

  4、师引读第三、四自然段。

  如果此时你是那只小鸟,你会对“我”说些什么呢?你会怎么夸奖他呢?

  5、出示: 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想,一定是小鸟的妈妈找孩子来了。

  我看了看笼子里的小鸟,决心放它回家去。

  轻声读读。你觉得哪一句读得最好,最能读出小男孩对小鸟的爱护,你就读哪一句。

  【评: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所想、所感,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

  6、他这么喜欢这只可爱的小鸟,为什么决心放小鸟呢?(指课题)

  7、这时小鸟回到了妈妈的怀抱,飞回了广阔的天空,这时的小鸟又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指板书)

  【评:第三次抓住教学主线,虽说是让学生说说此时小鸟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思想教育水到渠成,让学生受到了熏陶、感染与教育。】

  8、小结: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爱护小动物,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9、齐读课文。

  三、学*生字:

  1、出示“羽、非”。认读。

  2、你们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3、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非”。

  “羽”不用老师教,相信你们也能写得很好。打开《*字册》,写吧。

  【评:指导学*生字,先让学生比较,找出共同点,再重点指导一字,剩下的字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临写,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方式。不足之处是学生书写的时间少了一些。】

  【评课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吴琼恬老师的课,充分反映了师生之间的“*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课堂上每个学生都都能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学*积极性非常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点燃了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着力训练学生的思维与语言。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儿童的想象力是最活跃,教师给学生插上那一双双想象的翅膀,在知识蓝天中展翅高飞。吴琼恬老师让学生当翻译家,充分引导学生看图后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思、去说,给予他们思维与说话的机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名动物语言的翻译家。她的课,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将思维与语言得到了同步发展,想到什么说什么,并且能把所想的内容清楚地说出来。

  三、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所想、所感,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

  在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吴琼恬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看似*常的语言却蕴涵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显得那么生硬,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阅读教学中,吴琼恬老师从词、句入手,简化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难度,能照顾暂差生;对于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吴教师能引领他们深刻体会课文的主题;对于胆小的学生吴老师给予他们鼓励、胆量,对于答错问题的学生给予方法、尊严,对于积极发表见解的学生给予热情、成功,整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四、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本文通过叙写小作者放小鸟的经过以及当时的心情,从而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小作者非常喜欢小鸟,但他为了小鸟生活地更加幸福快乐,毅然把小鸟放了。与此同时,他的这一举动使自己高兴,小鸟高兴,小鸟的妈妈也高兴,说明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想想别人。对于学生来说,从这篇课文中悟出了一个道理: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对于教师来说,思想教育水到渠成,课文让学生受到了熏陶、感染与教育。

  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5

  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自我评价。

  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