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优选【5】份

首页 / 阅读答案 / |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 1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5.5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才美不外见()

  (3)策之不以其道()(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2分)

  4、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1、(1)只是(2)通“现”,显现(3)鞭打(4)通晓,明白

  2、(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4、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 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学而时*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委而去之

  2.选出对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不以千里称也称: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子。

  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4.翻译。

  ①执策而临之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D

  4.①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重点词为“策”“临”)

  ②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意对即可)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 3

  文言文阅读。(10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是马也( )

  (3)执策而临之( ) (4)策之不以其道(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小题3:上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伯乐”各有什么寓意?(2分)

  小题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 通“饲”,喂养(2)这(3)靠*(面对)(4)鞭打(驱使)

  小题1:想要它和普通的马有一样的才能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呢?

  小题1: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的人

  小题1:讽刺、控诉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托物言志类中“意象”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理解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可。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 4

  阅读《马说》节选和《论马》节选,完成下列各题。(共10分)

  (甲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文)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介:披上战甲。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2分)

  (1)尽粟一石(2)常马

  (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

  (5)奋迅示骏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2分)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附答案】

  1、(1)能吃下一石粮食(2)普通的马(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4)经常以之为奇(5)奋振四蹄迅速奔跑

  2、(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 5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1“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7.给下面句中加粗的字注音。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

  8.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策之不以其道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10.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以“食马者”寓。

  11.《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

  6.示例:

  ⑴一个,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7.(1)pián (2)sù

  8. (1) 鞭打(用鞭子打,驱使) (2)同”(返回)

  9.(1)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10.人才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11. 《马说》中的、任用,最终不能”。《千里之马》中的,而得以脱颖而出。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优选【5】份扩展阅读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优选【5】份(扩展1)

——《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范文5份

  《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 1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亭亭净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

  16.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7.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18.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3分,每题l分)①多②立③却,但是

  16.(3分)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17.(2分)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意思相*即可)

  18.(5分)陋室(或陋室不陋)

  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千里马的遭遇

  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

  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租*即可)

  《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 2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不能其一处也 名__________

  (2)亭亭净 植__________

  (3)陶后有闻 鲜__________

  (4)惟吾德 馨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蔽林而窥之

  C、无丝竹之乱耳

  D、何陋之有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是唐代刘禹锡的托物言志的名文。

  B、文章用“菊”和“牡丹”做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C、文章最后一句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D、莲花所体现的君主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

  4、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说出 (2)树立 (3)少 (4)香气,指品德高尚

  2、C

  3、A

  4、(1)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过了。

  (2)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过但并不显得妖媚。

  《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 3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2)可爱者甚蕃。( )

  (3)濯清涟而不妖。( )

  2.翻译下列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亲*而不庄重;

  (2)多;

  (3)美丽而不端庄;

  2.(1)(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2)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3.(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意对即可)

  《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 4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共11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为:(2)宜:

  2、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

  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3分)

  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2分)

  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2分)

  答案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

  3、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修辞方法的作用要结合具体内容来答。

  4、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先理解文段内容,再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句子即可。

  5、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爱莲说》阅读答案湖北省中考真题 5

  阅读下列古文,完成下面题目(16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 分)

  (1)可爱者甚蕃

  (2)不蔓不枝

  (3)陶后鲜有闻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下列句中划线字意思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2分)A.香远益清益*其声(《黔之驴》);B.亭亭净植上植果子松数棵(《于园》)C.水陆草木之花亦荆吴形胜之最也(《黄鹤楼》)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小题4】给文中加线的句子用“/”划分节奏。(画5处)(3分)

  予 谓 菊 花 之 隐 逸 者 也 牡 丹 花 之 富 贵 者 也 莲 花 之 君 子 者 也。

  【小题5】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小题1】(1)多 (2)生(长)藤蔓 (3)少

  【小题1】(1)(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2)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小题1】C

  【小题1】予 谓 菊 /花 之 隐 逸 者 也/ 牡 丹 /花 之 富 贵 者 也 /莲 /花 之 君 子 者 也。

  【小题1】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优选【5】份(扩展2)

——山西省中考作文实用五份

  山西省中考作文 1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你一言,我一语,留下了回忆…………”,听到这首歌,让我回忆起了以前的时光,以前的时光是那么的开心也难以割舍。

童年的时候有些让我们美好的回忆,少年时,父母对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成为了回忆。

过去的时候,父母也没有那么老,都还那么的年轻,每天早上父母都会牵着我的手一起去踏青,看那绿油油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朵都散发着各种香气,连绵不绝,香气扑鼻,有一股流连忘返的感觉,父母带着我来到了一个池塘,池塘里的水很清澈,在池塘里还有鱼,父母和我往水里扔鱼食,这时候鱼儿在水里争先恐后的游,空气很清新还带着泥草的清香,如今现在空气中有很多的污染,紧接着,父母带我来到大坝上面看那奔腾的江水如同一匹匹骏马在哪策马奔腾,让我感觉到无比的壮阔,而如今父母却在一天天的变老,头发都变得花白了,脸上还有皱纹,腰也弯了下来,而我们在一天天的长大,现在,想起过去的时光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啊!

以前的我是那么的调皮,不懂得珍惜,还老惹父母生气,现在我不像过去的那样遇到事急躁,而是遇事沉着冷静,不在像以前那样调皮而是多了许多文静,以前遇到困难就会退缩,然而现在的我随着我一天天的长大,遇到困难不在退缩而是勇往直前,迎难而上。

回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念想,它不仅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是我最真实的时光,过去,不代表现在也不代表未来,代表的只是曾经,以前的我不是现在的我,现在的我才是最真实的我,回忆过去,并不代表现在未来,而是说明曾经的我是多么的快乐与开心,然而现在的我却多了许多的无奈,时光易逝,不再回来,好好珍惜现在的时光吧!

我想起了一首歌“时光易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说的不就是回忆以前的时光吗?难割舍,难以忘却的时光。

  山西省中考作文 2

人生如梦,一个人的一生总共才三万多天,现在已经过了四千多天了,小学的六年时光从初入学到毕业,我的记忆中,那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如同放电影一般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从我们刚入学,那稚气的脸庞上充满了好奇的神情,那单纯的神情那么令人怀念,一颗颗脑袋好奇的东张西望,观察着将来自己要读的学校,观察着自己将来要一同学*六念的同学们。那时,我们在七彩阳光桥下一起拍照留念,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笑得格外灿烂。我们一年级的时候,整栋教学楼只有我们三个班级,我们下课时欢笑的声音,蹦跳的身影在教学楼里回荡。

到了六年级,我们即将步入初中,而且是期末时期,又要去考民办初中,显得格外忙碌,可他们依然是那么的乐观,每天都笑着面对生活。

我记得,那年冬天下了雪,道路上都积了很多雪,一到下课,我们班同学就对活动*台上的积雪垂涎欲滴了,恨不得现在就能跑过去玩雪,但事实上他们也这么干了,在活动*台上欢乐的带着雪仗,那一串串银铃儿般的笑声在学校里回荡,就连吴老师也如孩童般跟我们一起玩了起来。

我希望,将来的我们也是像这样一般,做好朋友,好同学。愿今天的我是最好的我,为明天喝彩!

  山西省中考作文 3

心若向阳,无谓悲伤。

——题记

岁月匆匆,我们谁也无法停下她的脚步。懵懂的初中三年被一笔带过,遗失的火光不知去向,高中新一轮的角逐又在眼前展开。丢了的,不只是过去,还有夏夜微凉时与朋友们一起的适意。唱过的哪些欢歌,丢失了谁的笑语,又清晰地看着我们的背影,渐渐遗失了友谊的光亮。淡淡的忧伤搁浅在心底,此时的我,少了你们昔日的陪伴,缺了你们在我耳畔的呢喃,取而代之的是久不见长的学*成绩。我该怎么办?是任由自己糜烂下去,还是拾起自信,与现在的状况斗争到底?

缓慢地踩在学校午后无人的石子小道上,浸润在柔和的阳光中。对面的银杏叶悄悄爬满了树枝,浓郁的金黄染遍了整棵树。秋冬的清风掠过树叶缝隙,叶片不停地翻转,热烈而奔放地跳起回旋舞。午后的柔光,淡淡地吻过叶儿的黄,又投射在走廊的玻璃顶上,漫反射出光的色调。两角滴落雨水的凹凼处,还浅浅地蓄着前天的雨。走廊两旁的不知名花树,嫣红色的花苞,涨满了热情,害羞地对着橙色的阳光亲密低语。

拿出双手来,任阳光覆在指头上,手心分明渗出了细汗,顺着手纹形成了一条条细线。摆出各种造型,地上的影子也一起舞动。亲切地对着影子挥挥手,感谢它从未离开过我。暖阳慵懒地贴在我的衣服上,没有炽热,没有躁动与不安,有的只是属于这一刻的冥想,让浮躁的气息氤氲在这恬静的时光中,渐渐迷失对一切杂念的静态感觉。书上说,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眼泪不会滑落,悲伤不会逆流。那么如果我可以直视太阳,是不是还可以触碰希望?透过双手指缝的都是光芒,等等,我摸到了温暖!还有阳光的香甜味道!

原来,光亮从未离开,只是我感知得少了;孤独也未被带来,只是我填充快乐的勇气不再。

想到这儿,我快步向教室走去,每个步子都踩满了阳光。

早上用凉水洗脸时才忽然意识到,大把的日子一如水龙头里喷出的水,由我指隙匆匆溜走,甚至没来得及放下潦草落幕的初中岁月。

没有丝毫喘息时刻的高一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大半年,体验了这里绿树成荫的炎热夏日,枯叶遍地的凉爽秋日,银装素裹的寒冷冬日后,我在这个即将迎来生机勃勃的春日的日子里带着对假日还意犹未尽的心情重返校园。或许是因为春天的气息还未挣脱冰雪的桎梏,校园里显得没有丝毫生机,这样的景象引起了我无尽而悠长的回忆。

脑海中一直盘旋着一个画面:车站,我与一位初中的同学不期而遇,本应表现出溢于言表的喜悦,却在四目相对那一刹那被一种莫名的尴尬浸没,我积淀在心中许久的话语溃不成军,转变成了几句简单的寒暄语,事后很是懊悔,不过想想结果也只能是这样了。我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因环境不同而凌驾于我们之间的疏远。我们之间已然不是曾经的默契,而是巨大而恢宏的陌生感,而那永存于心底的记忆碎片是唯一值得我们共同怀念的。

有些人,有些事或许只是你生命历程中的匆匆过客;而有些人,有些事却会让你刻骨铭心。

没人能取代记忆中的你和那段青春岁月,我记得我们总是把彼此弄得遍体鳞伤,体无完肤。直到最后要毕业时,才幡然醒悟,大约是因为有太多的遗憾,太多的想念,那段未来得及完善的友谊,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吧!

曾经得到了没能珍惜,如今只能在遗憾的箩筐里打点藏着幸福的回忆。我无法企求时间停下它从未停下的脚步,我只能尽自己的努力去捡拾那些散落了一地的记忆碎片。

如今,我是何等的珍惜这段友谊,偶尔的一遍电话,一声熟悉的来自远方的问候,或是一个简短的信息我都会感到温暖,眼前回荡的全是你的好,多想和你一起分享剩下的青春岁月,可是人生毕竟不是捆绑销售,不会因为人心所向,就做出丝毫的让步,所以我只能将我的思念和祝愿埋葬心底,然后独自品味那些美好却已逝的岁月。

夜幕缓缓降临,今夜如此沉寂,翻开回忆。全是我们无邪的欢乐与忧伤,那些逝去的回忆碎片,终将被岁月收集,沉淀成于我来说最珍贵的回忆。

  山西省中考作文 4

说起怀念,很多人都是怀念过去的人和物。的确,在不知不觉间,很多事情都早已是物是人非。我怀念以前的我,怀念那个纵然是大千世界里渺小的天真无邪的小人儿。

每每想起童真时的点点滴滴,我都会产生怀念的感慨。回忆幼时的一分一秒。

从前的我,每次去在外婆家都特别高兴。那时候,我总爱呆在一个小水槽旁玩耍,外婆就在我身后做菜。我时不时地拨动水槽里的水,时不时地看着水中倒映的自己,偶尔思考着水槽里的水是从何而来的呢?我多想一直保持着那样的纯真啊!

那时的我还不懂事。好奇的我会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水槽里,甚至我心爱的兔子都没能幸免。想到这里,不禁嘲笑自己的无知,竟然不知道这样会害死一条生命,可是又觉得自己真是天真烂漫啊。幸好,后来,外婆把那只无辜的兔子从死神手里救了回来……

想到这里,我真想大笑一场,笑我的天真无邪,笑我的无知可笑。可这一切也是我所怀念的啊。

我怀念以前的自己,但我并不希望自己可以回到过去,我只想在怀念中找到那一份特有的快乐罢了。

  山西省中考作文 5

这个冬天,天气异常寒冷。西北风刀子似的刮过行人的脸。枯枝无力地吱吱作响,做着最后的挣扎。出门办事的人们用大衣将自己捂得紧紧的,瑟缩着身子在路上匆匆行走。我趴在窗前,望着远处的月亮,闪烁着洁白的光芒,孤独地挂在漆黑的幕布上。

望着那半圆的月亮,我想起他,我最好的伙伴。

那天和往常一样,我坐在辅导班里。他来了,坐在我的对面。学*比我好的他,一直是我的榜样,像我的指航灯一样,指引着我的方向,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我一点一滴的追赶着他,和他成为了互相竞争的对手,也成为了最好的伙伴。毕业的时候,他对我说:“有缘再见。”我心里说好。有缘再见。

只是望着天上的月亮,不尽的思念,好像是一只未解缆的小船,在我的心中忧伤地划着。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优选【5】份(扩展3)

——山西省中考作文,山西省中考征文(精选五篇)

  山西省中考作文,山西省中考征文 1

★ 2022中考作文素材(10篇)

★ 历年中考满分作文大全(精选10篇)

★ 中考满分作文范文大全(10篇)

★ 2022中考十篇必看满分作文(10篇)

★ 2022热点中考作文题目(10篇)

★ 2022年中考作文参考素材【10篇】

★ 2022中考作文热点素材(10篇)

★ 2022年中考热点话题作文(10篇)

★ 中考作文素材2022(10篇)

★ 2022中考押题作文(10篇)

  山西省中考作文,山西省中考征文 2

或许,当匆匆岁月从指间流逝,当快乐与幸福都会随着跨年的钟声的一起飘散,当点滴的感动都会萦绕在心间。才会有种莫名的冲动,似压抑的心灵在这一瞬间释放。20__,有太多的痛楚与欢笑;有太多的不舍与留恋,就让这一份百味的经历停在20__的最后一天。带走的,只有那一份沉甸甸的回忆。

记得从20__年第一天的跨年,晚上守着演唱会听过十二点的钟声,唱着“歌舞青春,拒绝长大的我们”,想着新一年的青春梦想,放飞新一年的希望。多么希望时间停留在那一刻活出真我的感觉,可惜毕竟我们还是要在学*中成长与历练,压抑着情感,何尝不是一种感悟与解脱。一种苦的回忆,或许是让我们更加笑着走过未来。

当我们的希望经历过无数次的磨练,无数次的竞争后,似乎已经变得暗淡无光,但我们依旧很淡然,很欢欣,因为即使梦想的前方迷雾重重,我们依旧可以在幸福中成长,因为我们有爱包围,有父母的呵护,朋友的倾诉,或许还会有眼泪……可我们依旧很坚定的往前走去,承载着我们的梦想自由飞翔。

释怀了苦与甜的回忆,我们的梦想在激情与刺激中飞扬,每一次比赛,每一次出游,每一次心情的释放,都能让想象中的自我回归现实。用尖叫和呐喊碰撞出的火花,总是那么的`美,那么令人心碎。我不想用语言去描绘这种无与伦比的美丽,因为,每一个瞬间总是属于每一个人,那憧憬中的快乐,快乐中的回忆,难以言表。

新年的钟声又再次敲响,当电视上回放着每年的经典与歌声,我笑了,笑自己看不起的梦想,已经冲向远方;笑自己曾经要放弃的梦想,已不再孤独悲伤。回忆着20__年逝去的岁月,想着每一次在追逐的道路上跌倒,似乎都是一种快乐,留在这里的已经不是我们曾经的鄙视和谴责,无论它带给我们是欢笑是泪水,都是我们回忆中的一幕剧情,无论看的时候多么冲动,当剧情落幕,就不要在有任何的爱恨情仇,唯一珍惜的,就是我们不在会拥有的那一份沉甸甸的回忆。

  山西省中考作文,山西省中考征文 3

食堂的食物不是很有营养,因为当我洗筷子的时候,我发现几乎没有油和水可以去除。即使在永兴,吃得慢也是我的`*惯。只有在没有人和我聊天的时候,我才会不情愿地离开食堂。食堂和操场是很少可以不笑的地方。独自走在两栋教学楼的小径上,听着一年级学生吃完晚饭后的喋喋不休,我想重新开始。

夏末秋初天气很好。阳光并不强烈和柔和。洗过的手开始从阳光下微微醒来。在校园里散步,看着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脚步,思考每个人的目的,虽然没有意义,但对我来说是最放松的时刻。我不能像一年的第一天和第二天一样放松。现在我找不到人在晚饭后和我一起散步,聊些琐事。来到三年级教室,陌生而熟悉。熟悉的是无论哪里都有醒目的标语,奇怪的是教室里很多学生都在努力学*。三年级,很正常。自*课不多,晚饭后必须做作业。我的速度非常快。我只在吃饭前完成作业,这样我可以慢慢吃。吃好之后,我可以在校园里逛逛。但是没有游荡的同伴,速度有什么用?

我买了一顿好饭,然后去了三班。正当我在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时,我看见小川奈那端着他的饭碗来了。吃好之后,他回到教室努力学*。请慢慢来。啊?哦。类似的对话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所有的都是疯子。我想。三年级的生活真的很累,疲劳会让微笑和闲聊消失。时间过得很快,就像一只狡猾的小野兽,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走,只留下一串回忆的步骤。公式化的生活正在慢慢侵蚀我的头脑,但我无法抗拒。

只有自*课即将结束的轻微骚动让我高兴。每个人都不是那么麻木,他们甚至不关心下课。他们的内心渴望无所事事。我伸了个懒腰,高昂着头,但我只能看到天花板。也许这是另一种生活。

  山西省中考作文,山西省中考征文 4

时间如念珠般,一颗一颗从指尖滑走,串成周、串成月,初二时间一眨眼就已过去半年,甚至还来不及给我一点眷恋的时间。好好想一想在初二的时光里我没有做一件让老师同学完全满意的事情,总是着差一点那漏一点。舒心的事情一件没有,烦心的事情到时作了一堆。比如说:搞错团员名单、记不住编号、忘记了自己值日的时间……真有点不敢想象自己这半年是怎么过来的。不过还好大错误没有放多少。不过小错误的麻烦到是多不胜数。

真不敢想象我花了半年时间去熟悉初二生活,到头来还是没有学好怎样和同学相处,有时我怀疑是不是因为我的亲和力下降,所以我才花这么多时间来适应。记得刚上初二我总是怀念初一,花大半的时间和初一的同学聊天、谈心忽略了现实世界总是幻想我还在初一。慢慢地我从回忆中走出,适应了身边的一切也学会了更好的调节自己进入了紧张的学*状态。

以前从没有觉得自己是一个怀旧的人,也许是初一的美好让我无法走出深潭,不过我也很高兴认识现在的同学,虽然有时发生矛盾、冲突,但还是很喜欢现在的同学。

其实刚上初二时我曾经警告过我自己要坚强、不可以流眼泪,我坚持了整整半年但还是打破了这一个誓言。就在放假的前一天我的底线别彻底打破了,跑到厕所趴在同学的肩上将半年的委屈都发泄了出来,结果把同学的衣服弄脏了,我还没跟她说谢谢还有对不起。我还要谢谢那位打破我防线的同学,是他点起了我的导火线,让我尽情得哭出来,事后他走到我身边说了声对不起,我还觉得好笑因为我本来是想和他说谢谢的,如果他知道一定会把我揍一顿的。

一切的点点滴滴都验证了我热爱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希望这段回忆可以延期我美好的生活。

  山西省中考作文,山西省中考征文 5

回首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面对今天,应该是倍加珍惜的;展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可我并没有做到问心无愧,因为有一件事曾令我悔恨莫及。

那是我九岁那年的冬天,妈妈和爸爸在外打工,每天我要回奶奶家吃饭,然后晚上回家睡觉,顺便在喂了新要来的小狗。

一天,老师留了很多作业,我回到家匆匆忙忙就写起来。天黑的很快,我写完作业星星已经出来了。我和爷爷奶奶吃完饭,刷了碗,便去和爷爷抬梯子,搬砖……帮爷爷加一个新灶台。干完活回到家,我已经筋疲力尽了,躺到床上就睡着了,没有听到小狗的叫声,自然也便忘了还没有吃饭的小狗。

第二天起床发现快迟到了,我便匆匆忙忙的吃了早饭去上学。来到学校,上了一节课,天空就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好冷!

我们要学*的是老舍先生写的《猫》,老师问我们谁家养着猫呢我心里想,我才不喜欢猫呢,我家养的是狗,因为狗是忠臣。突然我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情忘记是似的,哎呀,是小狗,我家的小狗两顿没吃饭了。

望着窗外的雪花越来越大,飘得越来越密,而我也感觉小狗的呼越来越微弱。上课的心思没有了,心早已随着雪花飘出了教室。

回到家中,我先给爷爷要了一碗饭,去喂小狗。我走进家中,满心希望小狗会高兴地活蹦乱跳地出来迎接我。可事实证明我错了,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小狗横躺在地上,已经不再吐热气了。我安慰自己它睡着了。因为我根本不愿相信以前活蹦乱跳,人见人爱的小狗,竟然死了。那是我宁可把它变成一只猫,让它窜到墙外寻找食物,也不愿看到它这样悲惨的死去。我把小狗埋在了田地里,心中默默祝愿来世它还能是一只快乐的小狗。

这件事虽然已过多年,可我却铭记在心,谨记着马虎对我的教训。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优选【5】份(扩展4)

——《马说》阅读答案 (菁华6篇)

《马说》阅读答案1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10题。(20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常奇之( ) ⑵比行百余里( )

  ⑶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⑷一食或尽粟一石( )

  2.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骥不称其力。B、①其真无马邪? ②称其德也。

  C、①执策而临之。 ②介胄而驰。 D、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故常奇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⑵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⑴ 在甲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⑵ 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共同特点:

  甲文句子:

  乙文句子:

  5.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

  6.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当今社会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0xx年福建省漳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⑴对……感到好奇 ⑵等到 ⑶怎么 ⑷有时 2.C

  3.⑴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做不到)。⑵(给它)披上战甲奔驰起来,它开始好像跑得不很快。

  4.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⑵共同特点:食量大。

  甲文句子:一食或尽粟一石。乙文句子: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

  5.要善于考察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6.示例1:我认为伯乐更重要。社会上的人才很多,但一开始却总是不为人所知。如果没有“伯乐”去考察发现他们,他们又如何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周文王从渭水河边发现任用了姜子牙,从而帮助自己兴周灭纣。

  示例2: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是会发光”,如果没有人才,空有伯乐也没用。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千里马”,在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比如“毛遂自荐”,一开始并没有人发现他的才能,但真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实力,也有真有那些本事,才让他一举成名。

《马说》阅读答案2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重点语句翻译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千里马叫唤的时候,马夫却不能通晓它叫的意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常有,然而会挑选千里马的伯乐却不常有。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而喂养它。或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课文内容理解

  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食马者”指愚妄无知,*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开放性试题

  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条件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时。

  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3、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咏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

《马说》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识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赵王使*原君求救于楚①,*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原君。*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耳,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选自《史记》)

  [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 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③ 称诵:称颂。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才美不外见 见:

  (2)策之不以其道 道: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19.【甲】文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0.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 中的句子: , 。(2分)

  21.【甲】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认为伯乐对千里马起着决定作用,而【乙】文中毛遂却向*原君自荐成功。你认为“伯乐相马”与“毛遂自荐”的观点相矛盾吗?(2分)

  参考答案:

  17. (l)同“现”,显现。(2)方法。(一个1分,意合即可。2分)

  18.(1)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有才能的人处于世上,仿佛如锥子放置布囊之中,它的锥尖立刻就会透囊而出。

  (文从字顺即可。每句2分,共4分)

  19.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意合即可。2分)

  20.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1分。2分)

  21.示例:我认为世界上伯乐相马和毛遂自荐缺一不可,因为千里马只等伯乐去发现,就会缩小发展空间;毛遂自荐,就等于增加了自我展示的*台。(观点1分,理由1分。2分)

《马说》阅读答案4

  阅读《马说》,完成1—6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2)才美不外见 ( )

  (3)策之不以其道( )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虽有千里之能”中“之”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策直不以其道 B.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执策而临之

  3.下列加横线词含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B.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千里称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食马者“不知马”主要是不能了解千里马的需求。那么该怎样对待千里马呢?请选用文中词语回答。

  6.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渴望?

  参考答案:

  1.(1)受屈辱 (2)同“现”,显现 (3)驱使 (4)尤、尚且

  2.B

  3.B

  4.尚且和普通的马一样都不能做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通其意

  6.愿望封建统治者能识别人才、任用人才,不要让有才能的人被埋没。

《马说》阅读答案5

  文言文阅读。阅读《马说》一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选文中划线的词。(2分)

  (1)食: (2)尽:

  小题2:用竖线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1分)(断两处)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题4:文中揭示千里马不能发挥才能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2分)

  小题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喂,现在写作“饲”(2)吃完

  小题1:食 马 者 /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小题1:(1)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2)驱使他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喂饱它而使它的才能施展出来,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小题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节奏划分。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原文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小题1:从自身的怀才不遇和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两个方面作答。

《马说》阅读答案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 策之不以其道

  ⑶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小题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① 通“饲”,喂养 ② 鞭打 ③ 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小题1】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小题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生*经历来体会即可。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优选【5】份(扩展5)

——树阅读题答案优选【10】份

  树阅读题答案 1

  (三十)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一棵树(节选)

  我说的一棵树,不是指森林、小树林、树丛,也不是指一排排街道绿化树中的某一棵树,而是指旷野山梁上独独长着的一棵树。它离群索居①,没有左邻右舍,无依无靠,永远孤零零的,独自面对身旁的世界。不知什么原因,是同类抛弃了它,还是它自己逃离了群体?反正上帝在造就它时,便已安排了它必然孤独的命运。

  这样的一棵树你肯定见过。这样的一棵树你见着时,心总会不由自主地一震。这样的一棵树你见过之后,必然会铭记永生。

  二十年前登华山,见到东峰顶上长着的一棵华山松。二十年后,登山游玩的一切细节渐次模糊,惟这棵树镌刻于脑际,如我保存着的在它身旁拍摄的黑白照片一样清晰。这是与遍布华山的华山松绝不雷同的一棵华山松。

  以华山命名的这种松树,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它挺拔伟岸②的躯干。沟涧里,山坡上,满是棵棵端正溜直的树身,支撑着葱笼苍郁的树冠,竭力向太阳靠*,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充满了一种只有在激烈竞争中才有的奋进向上的精神。是的,在密密匝匝的林木中,谁想得到多一点的阳光雨露,谁就得这么端直地向上生长,再向上长,一点不敢歪斜了身躯。所以,满沟满坡的华山松,都让自己立得端正,占得挺直,最后都长成了栋梁之材。

  东峰顶上的那科却截然不同。

  ……

  显而易见,它是从石缝中硬挣出来的。一出世,便挣脱了压力,获得一个广阔的天地,无拘无束,一味地自由放任,伸胳膊蹬腿。故而,那身躯就失去了华山松特有的端庄挺拔,从最底部起就分枝杈,歪歪扭扭,曲曲弯弯。偌大的峰顶上,只它一棵树木,无须跟同类抢阳光雨露,也无须与同类竞相争高。似乎是上天过于对它宠爱,太少了约束,太多了放任,其结果造就了这么一棵不端不正的华山松,虽居住优越,却难以成为栋梁之材。

  初次见它,不由不拿它与满涧满坡的同类相比,生出一番深远的遗憾。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离群索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伟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描绘一棵树孤独的句子,并写在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作者难忘的华山东峰顶上那株华山松的外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这种外形特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赞美的华山松奋进向上的.精神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人生,简要谈谈你对“一棵树”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离开同类而孤独地生活。②树木高大。

  2、它离群索居,没有左邻右舍,无依无靠,永远孤零零的,独自面对身旁的世界。

  3、特征是:从最底部起就分枝杈,歪歪扭扭,弯弯曲曲。原因是:没有压力,自由放任,无须跟同类抢阳光雨露,也无须与同类竞相争高。

  4、端正溜直的树身,支撑着葱茏苍郁的树冠,竭力向太阳靠*,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5、积极参与竞争,律己。(如有别的认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树阅读题答案 2

  (三十)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一棵树(节选)

  我说的一棵树,不是指森林、小树林、树丛,也不是指一排排街道绿化树中的某一棵树,而是指旷野山梁上独独长着的一棵树。它离群索居①,没有左邻右舍,无依无靠,永远孤零零的,独自面对身旁的世界。不知什么原因,是同类抛弃了它,还是它自己逃离了群体?反正上帝在造就它时,便已安排了它必然孤独的命运。

  这样的一棵树你肯定见过。这样的一棵树你见着时,心总会不由自主地一震。这样的一棵树你见过之后,必然会铭记永生。

  二十年前登华山,见到东峰顶上长着的一棵华山松。二十年后,登山游玩的一切细节渐次模糊,惟这棵树镌刻于脑际,如我保存着的在它身旁拍摄的黑白照片一样清晰。这是与遍布华山的华山松绝不雷同的一棵华山松。

  以华山命名的这种松树,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它挺拔伟岸②的躯干。沟涧里,山坡上,满是棵棵端正溜直的树身,支撑着葱笼苍郁的树冠,竭力向太阳靠*,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充满了一种只有在激烈竞争中才有的奋进向上的精神。是的,在密密匝匝的林木中,谁想得到多一点的阳光雨露,谁就得这么端直地向上生长,再向上长,一点不敢歪斜了身躯。所以,满沟满坡的华山松,都让自己立得端正,占得挺直,最后都长成了栋梁之材。

  东峰顶上的那科却截然不同。

  ……

  显而易见,它是从石缝中硬挣出来的。一出世,便挣脱了压力,获得一个广阔的天地,无拘无束,一味地自由放任,伸胳膊蹬腿。故而,那身躯就失去了华山松特有的端庄挺拔,从最底部起就分枝杈,歪歪扭扭,曲曲弯弯。偌大的峰顶上,只它一棵树木,无须跟同类抢阳光雨露,也无须与同类竞相争高。似乎是上天过于对它宠爱,太少了约束,太多了放任,其结果造就了这么一棵不端不正的华山松,虽居住优越,却难以成为栋梁之材。

  初次见它,不由不拿它与满涧满坡的同类相比,生出一番深远的遗憾。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离群索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伟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描绘一棵树孤独的句子,并写在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作者难忘的华山东峰顶上那株华山松的外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这种外形特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赞美的华山松奋进向上的.精神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人生,简要谈谈你对“一棵树”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离开同类而孤独地生活。②树木高大。

  2、它离群索居,没有左邻右舍,无依无靠,永远孤零零的,独自面对身旁的世界。

  3、特征是:从最底部起就分枝杈,歪歪扭扭,弯弯曲曲。原因是:没有压力,自由放任,无须跟同类抢阳光雨露,也无须与同类竞相争高。

  4、端正溜直的树身,支撑着葱茏苍郁的树冠,竭力向太阳靠*,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5、积极参与竞争,律己。(如有别的认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树阅读题答案 3

  在不经意的时候,一转眼便会有一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影子飘过。这使我困惑。最先是去追忆:什么地方我曾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么?是在另一个地方的一个花园么?但是,都不像。最后,我想到才到北*时住的那个公寓;于是我想到这棵苍老的枸杞树。

  那时我住的是北屋,屋前的小院里,有不算小的一缸荷花,四周错落地摆了几盆茶花。我记得很清楚:这些花里面有一棵仙人头,几天后,还开了很大的一朵白花,但是最惹我注意的,却是靠墙长着的一棵枸杞树,已经长得高过了屋檐,枝干苍老钩曲,像千年的古松,树皮皱着,色是黝黑的,有几处已经开了裂。幼年在故乡的时候,常听人说,枸杞树是长得非常慢的,很难成为一棵树。现在居然有这样一棵虬干的老枸杞树站在我面前,真像梦;梦又掣开了轻渺的网,我这是站在公寓里么?于是,我问公寓的主人,这枸杞有多大年龄了,他也渺茫:他初次来这里来公寓时,这树就是现在这样三十年来,没有多少变动。这更使我惊奇,我用惊奇的眼光注视着这苍老的枝干在沉默着,又注视着接连着树顶的蓝蓝的长天。

  就这样,我每天看书乏了,就总到这棵树底下徘徊。在细弱的枝条上,蜘蛛结了网,间或有一片树叶儿或苍蝇蚊子之流的尸体粘在上面。在有太阳火灯光照上去的时候,这小小的网也会反射出细弱的清光来。倘若再走进一点儿,你又可以看到许多叶上都爬着长长的绿色的虫子,在爬过的叶上留下了半圆的缺口。就在这有着缺口的叶片上,你可以看到各样的斑驳陆离的彩痕。对了这彩痕,你可以随便想到什么东西:想到地图,想到水彩画,想到被雨水冲过的墙上的残痕,再玄妙一点儿,想到宇宙,想到有着各种彩色的迷离的梦影。这许许多多的东西,都在这小的叶片上呈现给你。当你想的地图的时候,你可以任意指定一个小的黑点儿,算做你的故乡。再大一点儿的黑点儿,算做你曾游过的湖或山,你不是也可以在你心的深处浮起点儿温热的感觉么?这苍老的枸杞树就是我的宇宙。不,这叶片就是我的全宇宙。我替它把长长的虫子拿下来,摔在地上。对着它,我描画着自己种种涂着彩色的幻想,拴在这苍老的枝干上。

  在雨天,牛乳色的轻雾给每件东西涂上一层淡影。这苍黑的枝干更显得黑了。雨住了的时候,有一两个蜗牛在上面悠然地爬着,散步似的从容。蜘蛛网上残留的雨滴,静静地发着光。一条虹从北屋的脊上伸展出去,像拱桥不知伸到什么地方去了。这枸杞的顶尖就正顶着这桥的中心。不知从什么地方来的阴影,渐渐地爬过了西墙。墙隅的蜘蛛网,树叶浓密的地方仿佛把这阴影捉住了一把似的,渐渐地黑起来。只剩了夕阳的余晖返照在这苍老的枸杞树的圆圆的顶上,淡红的一片,熠耀着,俨然如来佛头顶上的金光。

  在如火如荼的盛夏转入初秋的澹远里去的时候,我这种诗意的,又充满了稚气的生活,终于不能继续下去。我离开这公寓,离开这苍老的枸杞树,移到清华园来。到现在差不多四年了。这园子素来是以水木著名的。春天里,满园怒放着红的花,远处看,红红的一片火焰。夏天里,垂柳拂着地,浓翠扑上人的眉头。红霞般的爬山虎给冷清的深秋涂上一层凄艳的色彩。冬天里,白雪又把这园子安排成为一个银的世界。在这四季,又都有西山的一层轻渺的紫气,给这园子添了不少的光辉。这一切颜色:红的,白的,紫的,混合的涂上了我的心,在我心里幻成一幅绚烂的彩画。我做着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各样颜色的梦。论理说起来,我再西城公寓做的童话般的梦,早该被挤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但是,我自己也不了解,在不经意的时候,总有一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影子飘过。飘过了春天的火焰似的红花;飘过了夏天的垂柳的浓翠;飘过了红霞似的爬山虎,一直到现在,是冬天,白雪正把这园子装成银的世界。混合了氤氲的西山的紫气,静定在我的心头。在一个浮动的幻影里,我仿佛看到:有夕阳的余晖返照在这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圆圆的顶上,淡红的一片,熠耀着,像如来佛头顶上的金光。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写北屋前的小院里的一缸荷花、几盆茶花,以及这些花里面的一棵仙人头,是为后面描写枸杞树作铺垫。

  B、清华园中的美丽风景,充盈了作者的生活,编织成颜色各异的梦,作者还是会忆及枸杞树,忆及西城公寓那段时光。

  C、清华园虽美,但在作者看来,枸杞树在夕阳之中的独特神韵才是其心中的大美,可见作者是一个怀旧的人。

  D、文中“有一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影子飘过”前后照应,突出强调作者脑海中浮动的枸杞树的幻影,传达出的是对往日岁月的铭记与怀念。

  2、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夕阳的余晖返照在这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圆圆的顶上,淡红的一片,熠耀着,俨然如来佛头顶上的金光”的作用。

  3、为什么这棵苍老的枸杞树的影子“飘过了春天的火焰似的红花;飘过了夏天的垂柳的浓翠;飘过了红霞似的爬山虎,一直到现在……静定在我的心头”?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 C

  2、 ①第一处抓住雨天之后,夕阳的余晖落在枸杞树顶而创造出的如诗如画般的美妙意境,刻画出枸杞树在夕阳之中的独特神韵,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②第二处是作者离开枸杞树后,脑海中浮动的枸杞树的幻影,对枸杞树在夕阳中的美丽神韵记忆犹新,传达出对往日岁月的铭记与怀念。

  3、 ①枸杞树历经岁月洗礼,成长为一棵苍老高大的树,昭示着一个真理――搏击风雨、饱受忧患方能让自己更加敦厚丰盈;②枸杞树引起作者的驻足以及丰富的联想,是因为枸杞树以其静默与敦厚给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以精神上的慰藉;③岁月变换,但枸杞树在雨中独特的韵致却一直鲜活在作者心中,因此,有时候简单朴素的美丽不逊色于任何绚烂极致的美。

  常见修辞作用

  1、比喻:化*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说明文阅读

  1、明确说明对象

  辨析说明对象可以:a、看文章题目;b、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2、概括说明内容

  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3、明确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

  (1)说明方法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

  答:不能删去,“__”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

  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

  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树阅读题答案 4

  阅读理解。旅行家树①在非洲腹地的布隆迪共和国访问期间,在我们居住的一座洁白的小楼门前,有两棵大树,婀娜、翠绿,秀气极了。那树的形状,不同于一般树木,它没有枝丫,没有碎叶,在结实而修长的树干上面,生出长长的坚硬的阔叶,而那阔叶也不像一般树木那样向四周扩散,它只向两侧伸展,看去就像开屏的孔雀,又像展开的扇面。起初我不知道它叫什么树,暂且就称它为孔雀树、扇子树。

  ②到非洲别的国家里,也经常看到在一些华丽的住宅或别墅门前,都栽着这种树,给那些豪华的建筑物jǐn shàng tiān huā( ),增添不少清幽、高雅的情趣。当时我还以为这种娇秀的树木,只能在阳光明媚、土壤肥沃、雨水充足的地方生长哩,但是后来在一次沙漠旅行中,我忽然发现这种树木竟然也生长在茫茫沙海之中。在黄沙的衬托下,它越发显得蔚然翠绿,充满生机。

  ③我想记住它的尊姓大名,便问同行者:

  ④“这叫什么树?”

  ⑤我的同行者,仰望着它那翠绿欲滴的阔叶,回答说“它的名字很别致,叫旅行家树。”

  ⑥“为什么叫旅行家树?”

  ⑦他解释说:

  ⑧“这种树,原来生长在沙漠上,后来才被人移植到碧野闹市。在沙漠上旅行,当人们受到热沙zhì kǎo( )、炎阳曝晒而疲惫干渴得难忍难熬的时候,突然在茫茫沙海中遇到这种树木,它不但以浓荫为你纳凉,而且只要你用刀子在它身上划开一条口子,它就流出清香可口的汁液为你解渴。它是沙漠旅行者不可失却的朋友,故名旅行家树。”

  ⑨听了这番有趣的解释,我对这种树木产生出一种sù rán qǐ jìng( )的感情。它既能生在土质肥沃□气候相宜的美丽风景区□又能繁殖于干燥贫瘠□漫漫沙流的不毛之地□它在湖光山影□花红柳绿的秀丽处所□风姿飘洒□落落大方□现出一派bù bēi bú kàng( )的仪表□它在满目黄沙□寸草不生的古漠□轻声慢语□谦和内秀□没有一点傲然超众□gū fāng zì shǎng( )的神情□我爱旅行家树所具有的这种品质□离开非洲时,我曾想带回一株旅行家树的幼苗,移植于自己的庭院里,后来又作罢,心想:倒莫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于自己心中。

  1.认真拼读,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相应的词语。

  2.解释下列词语。

  翠绿欲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毛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第⑨自然段的□中加上标点符号。

  4.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旅行家树不仅能生长在( )的地方,也能在( )的地方生长。

  (2)旅行家树在秀丽的风景区表现得( ),在寸草不生的古漠中又表现得( )。

  5.从文章中摘录有关语句,填空。

  (1)“我”起初把旅行家树称为孔雀树、扇子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朋友后来告诉“我”,它叫旅行家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想移植一株旅行家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来“我”又决定不移植旅行家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怎样理解短文最后一自然段中“倒莫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于自己心中”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旅行家树在不同的环境中是如何造福于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锦上添花 炙烤 肃然起敬 不卑不亢 孤芳自赏

  2.绿色多得快要溢出来一样。 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3.、,、。、,、,;、,、,、。。

  4.(1)土地肥沃 土地贫瘠 (2)风姿飘洒 谦和内秀

  5.(1)“我”起初把旅行家树称为孔雀树、扇子树是因为那树的形状,不同于一般树木,它没有枝丫,没有碎叶,在结实而修长的树干上面,生出长长的坚硬的阔叶,而那阔叶也不像一般树木那样向四周扩散,它只向两侧伸展,看去就像开屏的孔雀,又像展开的扇面。

  (2)朋友后来告诉“我”,它叫旅行家树是因为我想记住它的尊姓大名。

  (3)“我”想移植一株旅行家树是因为它既能生在土质肥沃、气候相宜的美丽风景区,又能繁殖于干燥贫瘠、漫漫沙流的不毛之地。它在湖光山影、花红柳绿的秀丽处所,风姿飘洒、落落大方,现出一派不卑不亢的仪表;它在满目黄沙、寸草不生的古漠,轻声慢语、谦和内秀,没有一点傲然超众、孤芳自赏的神情。我爱旅行家树所具有的这种品质。

  (4)后来“我”又决定不移植旅行家树是因为倒莫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于自己心中。

  6.学*旅行家树的品质,做一个坚强不屈、默默奉献的人。

  7.旅行家树在贫瘠荒凉的不毛之地时,会流出可口的汁液来让人解渴,给跋涉沙漠者甘泉般的希望;在繁华富丽的通都大道时,给观光非洲的旅行者以土香土色的情趣。 (言之成理即可)

  树阅读题答案 5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

  11.(本题10分)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答:

  12.(本题10分)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答:

  11.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

  12.这一句既点明了题旨,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

  【解析】

  11.本题考查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情感的抒发主要靠意象来传达。“忽有人家临曲水”,呼应前面“疑无地”,一个“忽”字写出了意外惊喜之感。 接着呈现出烟村之景,整体营造了幽静、安详之境,给词人带来温暖和慰藉。这是一首抒写旅愁乡思的词,看到如此安详的烟村,自然而然的会触发词人的思乡之 情。词人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包括:惊喜,温暖慰藉,思乡。

  12.本题考查分析古代诗歌的谋篇布局的能力。鉴赏时从两方面作答,一、结构上本句处在中间的位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写景,启下触景生情。二、内容上,关乎情感。本句直抒胸臆,“乡心”直接点题,抒写了思乡的孤独惆怅之情。结合诗句分析作答。

  《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诗歌赏析:

  这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而旅行者的乐趣亦莫过于此。果然,“忽有人家临曲 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这四句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行文开合顿挫,饶有风致。它看似景语,却包孕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微妙的心理变化过 程。作者先写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错落落的烟村,宁静安详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然而眼前这如画 的烟村,又不期然地成为思乡的触媒,于是正当惊喜凝望之际,一缕乡思又从心底萌生。

  过片“凄凉只恐乡心起”领起下文。“凄凉”二字,形容一掬“乡心”的况味:“只恐”二字妙。拓开一步,欲防范而不 能,似未然而实不期然而然。处此境地,“心”不由已,透过一层来写乡思之撩人,笔意更觉深挚。“凤楼远、回头谩凝睇。”凤楼,妇女居处。这里指家中的妻 子。凝睇,凝神而望。谩,徒然、空自。这两句感叹路远人遥,视线难及,纵然回头凝望,也是徒劳。这就点明了“乡心”的具体内涵,并对“凄凉只恐乡心起”作 了第一层回应和铺染。接着运笔入虚,从望乡的怅惘转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全从揣想着笔,身未一一 经而心先历历想,念念及此,不禁黯然伤神。这是对“凄凉只恐乡心起”的第二层回应和铺染。“一声征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书,又自然会发出“雁归人 未归”的感喟:“半窗残月”,则使人想见“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梦后惆怅之情。总之,独宿孤馆,乡思盈怀,所闻所见,无不献愁供恨,催人泪下。这四 句与上片“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四句遥相映照,前后相连相生,全词和谐化一。

  这首词上片写景,而景中寓情,貌似明丽而实已为下文转写乡愁埋下伏笔。过片承转十分自然,直领下片,写来吞吐曲折,虚实错综,极尽铺染之能事。而此词更妙之处于结句,既回应前文,又点句话了全篇。

  树阅读题答案 6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脊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性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1. 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出来。(2分)

  2. 从第五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用横线在原文上

  标出。(2分)

  3. 文中“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万仞峭壁

  的灵魂”,其中加线的“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3分)

  4. 写出本文的行文线索。(1分)

  5. 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课文《白杨礼赞》也在写白杨 树的同时写了楠木,两篇文章在这里运用的共同写法是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白杨树的_______________,突出酸枣树的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酸枣树生长在峭崖壁缝上的一捧贫脊的泥土中;受到风雨、云雾、霜雪、雷电的欺压。2.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3. 酸枣树的种子;故乡峭壁上的酸枣树;小酸枣。4. 酸枣树的成长经历。5. 对比;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生命力顽强;不慕虚荣,甘于*淡的品格

  树阅读题答案 7

  《一棵奇怪的树》阅读原文

  ①在瑶村,棕树算得上是最特立独行的了。

  ②每一棵棕树都瘦瘦的站得很直。一根主杆上去,千手佛般的叶子全聚在树冠。每一柄叶子都宽宽阔阔的,砍下来,稍稍修剪,便是一柄蒲扇。棕树的样子很像一枝擎立的阔荷,按理说,它应该有女子的模样,可怎么看,都看不出女子那份妩媚来。

  ③春天黯雨夹着东风,夏季暴雨夹着南风,瑶村所有的植物,都在风雨中哆嗦颤抖。风雨过后,几乎没有哪种植物不丢枝弃叶,伤痕累累,有些甚至夭折了。唯独棕树没事一般,再大的风雨,也伤不到它。它泰然自若地站在那里,连弯一下腰都不肯。

  ④瑶村的棕树一出生,就像忍者一般把自己与外界孤立起来,一出生,就像有某种神秘的使命在等待它们。它们的姿态就是一副修心炼性的姿态,这种修炼还不是无为无不为的那种,而是带有极为坚忍的色彩,像金庸笔下的小龙女,躺寒床卧草绳,连睡觉的时候也不忘修炼。这实在与南方的植物泾渭分明!

  ⑤南方的植物都是抱着无可无不可的姿态存活,样子多是蔓蔓枝枝、松松垮垮的,风雨旱雪都可以改变它们生长的样式。譬如说吧,天旱的时候,好些南方植物萎萎缩缩的,像个落难的叫花子,一旦雨水充足了,一个个又昂扬得像个暴发户,**个粗呀,叶那个肥呀,好像把能吃的养料水分全吃进去了,像城里的胖娃,典型的饮食无度、暴殄天物。

  ⑥棕树的生长就一点也不受外界的干扰。它们永远是精瘦精瘦的,它们的生命似乎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经受某种磨难。就连它们的叶子也一片都不旁逸,全是围绕主心生长,一副保驾护航的模样。纱网似的叶柄把主杆像缠足般地紧紧包扎,留给主心的只有一片小小蓝天,所以主心只能心无旁骛地朝着蓝天攀上去。棕树也许就是因为怕受南方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的影响,才会在一开始就让佛手般的叶子把自己圈成一个独立的王国。

  ⑦修炼的棕树在忘我的境界里幻度一生,甚至都不记得自己的年龄,它没有年轮。当农人每年把棕树的叶柄剥下来做蓑衣的时候,留下来的那一圈圈伤痕,才是棕树的年龄,也是它的修炼进度。据说练内功的武士一般以九重为最高。棕树呢,棕树的最高境界是几重?蓝天浩渺,如果想抵达宇宙,棕树的最高境界便是无穷了。棕树的心气实在是太高了。

  ⑧棕树的确是瑶村长得最高的树木之一。棕树把自己送入高高的天空,围绕主心的那一簇阔叶,就如悬在半空的楼阁,让瑶村的孩子们心生羡慕。悬在那么高的地方生活,想必别是一番滋味,在陆地上行走的我们当然无法领略。瑶村每天的第一缕天风,每一片阳光,第一颗雨,第一滴露,都是先由棕树品尝,然后才是其他万物。

  ⑨其实棕树的根基并不好,棕树的每条根都长不到拇指那般粗,这要在年年飓风横扫的瑶村生存是多么艰难。为了弥补根太细的不足,棕树长出无数的根来,并且每一条根都往土地的纵深处扎,就像叶心向着蓝天生长那样,都是一副锲而不舍的架势。所以飓风来时,其他粗枝大叶暴发户般模样的树木也许会被连根拔起,站稳了脚跟的棕树却安然无恙。

  ⑩我生长于瑶村,我一直认为,瑶村那些花花草草的日子太惬意了,棕树那种苦行僧般的生活我是学不来的。如果我要做一棵树,我就随便做瑶村的其他什么树好了,就不要做棕树。瑶村的第一片阳光、第一滴雨水就由它品尝好了,我甘愿睡个懒觉,迟迟起来,承受瑶村的第N缕阳光,第N瓢雨水。

  而现在,城里的生活,让我时时刻刻都有一种被包扎的感觉,我对周围喧嚣的人和事常常失去兴致。我想重回瑶村,但再也回不去了。现在我只能紧闭家门,在一页一页的书卷中幻度光阴。一不小心,我就过成瑶村棕树的生活了。

  (摘编自《光明日报》20xx年7月11日)

  《一棵奇怪的树》阅读题目

  5.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②段说“它应该有女子的模样,可怎么看,都看不出女子那份妩媚来”,表达出作者对棕树没有表现出女子妩媚的一丝遗憾。

  B.叠词“宽宽阔阔、蔓蔓枝枝、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等既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文章的语言更富韵味,又表现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的赞颂之情。

  C.文章⑧段和⑨段分别从长得高、扎得深的特点来赞扬棕树:长得高,所以能第一时间享受美好事物;扎得深,所以能在飓风中巍然挺立。

  D.⑩段“学不来”“不要做棕树”等词句,说明了棕树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和崇高境界是一般人比较难达到的,它委婉地表达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E.文章融叙事、抒情等为一体,对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让个人情思与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意味深长。

  6.文章⑤⑥段把南方植物和瑶村棕树进行了对比,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7.文章?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一棵奇怪的树》阅读答案

  5.AB(题是对文本内容的综合考查,需要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概括即可。A项,“表达出作者对棕树没有表现出女子妩媚的一丝遗憾。”于文无据;B项,叠词“宽宽阔阔、蔓蔓枝枝、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等“又表现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的赞颂之情。”不对,叠词的作用不能直接体现这些。)

  6.(4分)答案要点:南方植物和瑶村棕树在各种环境下表现迥异,对比明显:天旱和雨水充足时,南方植物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状况,现出随意、毫无节制的缺点,而瑶村“棕树的生长就一点也不受外界的干扰”“永远是精瘦精瘦”;(2分)对比使瑶村棕树产生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棕树的独立、坚守、一心向上等优秀品性更显突出,使人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2分)

  7.(6分)①对被包扎及喧嚣的城市生活的厌倦;②怀想瑶村当年简单、淳朴的生活;③赞美瑶村棕树的意志品质;④对自己现今“幻度光阴”的生活和生活态度不满;⑤向往并鞭策自己能重新树立瑶村棕树般的斗志与追求。(答对一点得2分,二点得4分,三点得5分,四点得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均可)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阅读原文

  ①在一座拥挤的城市里,在两座高楼之间长着一棵树。这棵树的周围没有任何绿色植物,树一侧的叶子碰到了一座仓库密密实实的墙,另外一侧的叶子掠到了一座破旧公寓的窗口,下面的空间已经被水泥铺到树的根部,但这棵树仍然活着,而且每到春天都会长出新鲜嫩绿的叶子。

  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住在树根下的老鼠问。“我就不会这样做,如果我是你的话”。

  ③“这是我的事!”树说。“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④“但是没有人来看你,在这样的环境里,”老鼠说,“除了我。”

  ⑤“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⑥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窗外那棵树长出细小的新叶了,嫩嫩的,绿绿的。春天来了,即使是在城市里也可以看到春天了。现在我会长得更好。我敢肯定。”

  ⑦“感谢上帝!”母亲说。

  ⑧夏天来了。树叶长得又大又长,树枝被它们压得弯了腰。树叶在风的吹拂下颤抖,留下了一片阴凉。

  ⑨“你这样耗费自己的生命,真的让人为你感到遗憾!”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要是你捕捉昆虫,或者做些有用的事情,我倒会感到好受一些。你为什么就是要这样做呢?”

  ⑩“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树说。“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⑾“但是,如果有人关注或同情的话,那又会不同,”老鼠说。

  ⑿“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⒀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热浪让人感到窒息。要不是有那棵可爱的树的遮阴,我真的无法忍受。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我从这种响声中感觉到了凉爽,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

  ⒁“感谢上帝!”母亲说。

  ⒂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是秋了。空气开始稀薄和变冷,那棵树的树叶也开始变黄,一片接一片地掉落到地上。水泥地面全都被落叶覆盖了,那些落叶就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⒃“现在你明白了!”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你的辛苦有何所得?”

  ⒄“我做了我得做的事情”,树说,“那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⒅“真是懦弱的植物!”老鼠说,“如果你结出果实让人吃,那至少算是留下一点东西,可现在,除了掉落的枯叶和空荡荡的树枝,你什么都没有留下。”

  ⒆“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⒇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夏天已经结束了。看啊!我那棵可爱的树掉叶了,那些光秃秃的树枝拍打着我们的窗口,似乎在提醒着我,那棵树该安静休息了,我想我也要睡觉了。亲爱的妈妈,请您帮我拾几片树叶,我要好好珍藏,因为它们一直是我快乐的源泉。”

  (21)说完,她转身面对着墙,慢慢地入睡了。

  (22)“感谢上帝!”母亲说。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阅读题目

  13.文章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也写了一位生病女孩看到树后的感受,请分别加以概括。(6分)

  树的经历:

  女孩的感受:

  14.第①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树怎样的生存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结合语境,说说第⑤⑧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那不关我的事!

  (2)树叶在热浪下微微颤抖,留下了一片阴凉。

  请从修辞和描写手法的角度,对文章第⒀段划线语句进行赏析。(4分)

  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

  17.文中的树反复说:“这是我得做的事!”“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这两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并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5分)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阅读答案

  13.(6分)①树的经历:春天长出嫩叶――夏天枝繁叶茂,在热浪中留下阴凉――秋天衰落掉叶。(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②女孩的感受:感受春天到来,相信自己会长得更好――感受到夏中的凉爽,相信困境中也会有美好――感受到秋的安静,带着期盼安心静养。(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14.(4分)单调(孤零),狭窄(2分)意在与树的表现形成对比(反衬)(1分)突出树的顽强精神。(1分)(意对即可)

  15.(4分)(1)有没有人来看望。(2分)(2)树叶忍受热浪侵袭的煎熬和默默抗争的情状。(2分)

  16.(4分)示例:①多角度描写。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等角度描写出了一个美好的森林世界。②拟人。“树木凤舞婆娑”“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摆动的美妙姿态和泉水流淌的畅快。(每点2分)

  17.(5分)每个人要坚守自我,做好分内的事;乐于奉献。(3分)结合自身实际谈意义。(2分)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树阅读题答案 8

  阅读理解。旅行家树①在非洲腹地的布隆迪共和国访问期间,在我们居住的一座洁白的小楼门前,有两棵大树,婀娜、翠绿,秀气极了。那树的形状,不同于一般树木,它没有枝丫,没有碎叶,在结实而修长的树干上面,生出长长的坚硬的阔叶,而那阔叶也不像一般树木那样向四周扩散,它只向两侧伸展,看去就像开屏的孔雀,又像展开的扇面。起初我不知道它叫什么树,暂且就称它为孔雀树、扇子树。

  ②到非洲别的国家里,也经常看到在一些华丽的住宅或别墅门前,都栽着这种树,给那些豪华的建筑物jǐn shàng tiān huā( ),增添不少清幽、高雅的情趣。当时我还以为这种娇秀的树木,只能在阳光明媚、土壤肥沃、雨水充足的地方生长哩,但是后来在一次沙漠旅行中,我忽然发现这种树木竟然也生长在茫茫沙海之中。在黄沙的衬托下,它越发显得蔚然翠绿,充满生机。

  ③我想记住它的尊姓大名,便问同行者:

  ④“这叫什么树?”

  ⑤我的同行者,仰望着它那翠绿欲滴的阔叶,回答说“它的名字很别致,叫旅行家树。”

  ⑥“为什么叫旅行家树?”

  ⑦他解释说:

  ⑧“这种树,原来生长在沙漠上,后来才被人移植到碧野闹市。在沙漠上旅行,当人们受到热沙zhì kǎo( )、炎阳曝晒而疲惫干渴得难忍难熬的时候,突然在茫茫沙海中遇到这种树木,它不但以浓荫为你纳凉,而且只要你用刀子在它身上划开一条口子,它就流出清香可口的汁液为你解渴。它是沙漠旅行者不可失却的朋友,故名旅行家树。”

  ⑨听了这番有趣的解释,我对这种树木产生出一种sù rán qǐ jìng( )的感情。它既能生在土质肥沃□气候相宜的美丽风景区□又能繁殖于干燥贫瘠□漫漫沙流的不毛之地□它在湖光山影□花红柳绿的秀丽处所□风姿飘洒□落落大方□现出一派bù bēi bú kàng( )的仪表□它在满目黄沙□寸草不生的古漠□轻声慢语□谦和内秀□没有一点傲然超众□gū fāng zì shǎng( )的神情□我爱旅行家树所具有的这种品质□离开非洲时,我曾想带回一株旅行家树的幼苗,移植于自己的庭院里,后来又作罢,心想:倒莫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于自己心中。

  1.认真拼读,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相应的词语。

  2.解释下列词语。

  翠绿欲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毛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第⑨自然段的□中加上标点符号。

  4.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旅行家树不仅能生长在( )的地方,也能在( )的地方生长。

  (2)旅行家树在秀丽的风景区表现得( ),在寸草不生的古漠中又表现得( )。

  5.从文章中摘录有关语句,填空。

  (1)“我”起初把旅行家树称为孔雀树、扇子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朋友后来告诉“我”,它叫旅行家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想移植一株旅行家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来“我”又决定不移植旅行家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怎样理解短文最后一自然段中“倒莫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于自己心中”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旅行家树在不同的环境中是如何造福于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锦上添花 炙烤 肃然起敬 不卑不亢 孤芳自赏

  2.绿色多得快要溢出来一样。 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3.、,、。、,、,;、,、,、。。

  4.(1)土地肥沃 土地贫瘠 (2)风姿飘洒 谦和内秀

  5.(1)“我”起初把旅行家树称为孔雀树、扇子树是因为那树的形状,不同于一般树木,它没有枝丫,没有碎叶,在结实而修长的树干上面,生出长长的坚硬的阔叶,而那阔叶也不像一般树木那样向四周扩散,它只向两侧伸展,看去就像开屏的孔雀,又像展开的扇面。

  (2)朋友后来告诉“我”,它叫旅行家树是因为我想记住它的尊姓大名。

  (3)“我”想移植一株旅行家树是因为它既能生在土质肥沃、气候相宜的美丽风景区,又能繁殖于干燥贫瘠、漫漫沙流的不毛之地。它在湖光山影、花红柳绿的秀丽处所,风姿飘洒、落落大方,现出一派不卑不亢的仪表;它在满目黄沙、寸草不生的古漠,轻声慢语、谦和内秀,没有一点傲然超众、孤芳自赏的神情。我爱旅行家树所具有的这种品质。

  (4)后来“我”又决定不移植旅行家树是因为倒莫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于自己心中。

  6.学*旅行家树的品质,做一个坚强不屈、默默奉献的人。

  7.旅行家树在贫瘠荒凉的不毛之地时,会流出可口的汁液来让人解渴,给跋涉沙漠者甘泉般的希望;在繁华富丽的通都大道时,给观光非洲的旅行者以土香土色的情趣。 (言之成理即可)

  树阅读题答案 9

  《一棵奇怪的树》阅读原文

  ①在瑶村,棕树算得上是最特立独行的了。

  ②每一棵棕树都瘦瘦的站得很直。一根主杆上去,千手佛般的叶子全聚在树冠。每一柄叶子都宽宽阔阔的,砍下来,稍稍修剪,便是一柄蒲扇。棕树的样子很像一枝擎立的阔荷,按理说,它应该有女子的模样,可怎么看,都看不出女子那份妩媚来。

  ③春天黯雨夹着东风,夏季暴雨夹着南风,瑶村所有的植物,都在风雨中哆嗦颤抖。风雨过后,几乎没有哪种植物不丢枝弃叶,伤痕累累,有些甚至夭折了。唯独棕树没事一般,再大的风雨,也伤不到它。它泰然自若地站在那里,连弯一下腰都不肯。

  ④瑶村的棕树一出生,就像忍者一般把自己与外界孤立起来,一出生,就像有某种神秘的使命在等待它们。它们的姿态就是一副修心炼性的姿态,这种修炼还不是无为无不为的那种,而是带有极为坚忍的色彩,像金庸笔下的小龙女,躺寒床卧草绳,连睡觉的时候也不忘修炼。这实在与南方的植物泾渭分明!

  ⑤南方的植物都是抱着无可无不可的姿态存活,样子多是蔓蔓枝枝、松松垮垮的,风雨旱雪都可以改变它们生长的样式。譬如说吧,天旱的时候,好些南方植物萎萎缩缩的,像个落难的叫花子,一旦雨水充足了,一个个又昂扬得像个暴发户,**个粗呀,叶那个肥呀,好像把能吃的养料水分全吃进去了,像城里的胖娃,典型的饮食无度、暴殄天物。

  ⑥棕树的生长就一点也不受外界的干扰。它们永远是精瘦精瘦的,它们的生命似乎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经受某种磨难。就连它们的叶子也一片都不旁逸,全是围绕主心生长,一副保驾护航的模样。纱网似的叶柄把主杆像缠足般地紧紧包扎,留给主心的只有一片小小蓝天,所以主心只能心无旁骛地朝着蓝天攀上去。棕树也许就是因为怕受南方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的影响,才会在一开始就让佛手般的叶子把自己圈成一个独立的王国。

  ⑦修炼的棕树在忘我的境界里幻度一生,甚至都不记得自己的年龄,它没有年轮。当农人每年把棕树的叶柄剥下来做蓑衣的时候,留下来的那一圈圈伤痕,才是棕树的年龄,也是它的修炼进度。据说练内功的武士一般以九重为最高。棕树呢,棕树的最高境界是几重?蓝天浩渺,如果想抵达宇宙,棕树的最高境界便是无穷了。棕树的心气实在是太高了。

  ⑧棕树的确是瑶村长得最高的树木之一。棕树把自己送入高高的天空,围绕主心的那一簇阔叶,就如悬在半空的楼阁,让瑶村的孩子们心生羡慕。悬在那么高的地方生活,想必别是一番滋味,在陆地上行走的我们当然无法领略。瑶村每天的第一缕天风,每一片阳光,第一颗雨,第一滴露,都是先由棕树品尝,然后才是其他万物。

  ⑨其实棕树的根基并不好,棕树的每条根都长不到拇指那般粗,这要在年年飓风横扫的瑶村生存是多么艰难。为了弥补根太细的不足,棕树长出无数的根来,并且每一条根都往土地的纵深处扎,就像叶心向着蓝天生长那样,都是一副锲而不舍的架势。所以飓风来时,其他粗枝大叶暴发户般模样的树木也许会被连根拔起,站稳了脚跟的棕树却安然无恙。

  ⑩我生长于瑶村,我一直认为,瑶村那些花花草草的日子太惬意了,棕树那种苦行僧般的生活我是学不来的。如果我要做一棵树,我就随便做瑶村的其他什么树好了,就不要做棕树。瑶村的第一片阳光、第一滴雨水就由它品尝好了,我甘愿睡个懒觉,迟迟起来,承受瑶村的第N缕阳光,第N瓢雨水。

  而现在,城里的生活,让我时时刻刻都有一种被包扎的感觉,我对周围喧嚣的人和事常常失去兴致。我想重回瑶村,但再也回不去了。现在我只能紧闭家门,在一页一页的书卷中幻度光阴。一不小心,我就过成瑶村棕树的生活了。

  (摘编自《光明日报》20xx年7月11日)

  《一棵奇怪的树》阅读题目

  5.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②段说“它应该有女子的模样,可怎么看,都看不出女子那份妩媚来”,表达出作者对棕树没有表现出女子妩媚的一丝遗憾。

  B.叠词“宽宽阔阔、蔓蔓枝枝、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等既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文章的语言更富韵味,又表现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的赞颂之情。

  C.文章⑧段和⑨段分别从长得高、扎得深的特点来赞扬棕树:长得高,所以能第一时间享受美好事物;扎得深,所以能在飓风中巍然挺立。

  D.⑩段“学不来”“不要做棕树”等词句,说明了棕树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和崇高境界是一般人比较难达到的,它委婉地表达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E.文章融叙事、抒情等为一体,对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让个人情思与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意味深长。

  6.文章⑤⑥段把南方植物和瑶村棕树进行了对比,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7.文章?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一棵奇怪的树》阅读答案

  5.AB(题是对文本内容的综合考查,需要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概括即可。A项,“表达出作者对棕树没有表现出女子妩媚的一丝遗憾。”于文无据;B项,叠词“宽宽阔阔、蔓蔓枝枝、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等“又表现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的赞颂之情。”不对,叠词的作用不能直接体现这些。)

  6.(4分)答案要点:南方植物和瑶村棕树在各种环境下表现迥异,对比明显:天旱和雨水充足时,南方植物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状况,现出随意、毫无节制的缺点,而瑶村“棕树的生长就一点也不受外界的干扰”“永远是精瘦精瘦”;(2分)对比使瑶村棕树产生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棕树的独立、坚守、一心向上等优秀品性更显突出,使人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2分)

  7.(6分)①对被包扎及喧嚣的城市生活的厌倦;②怀想瑶村当年简单、淳朴的生活;③赞美瑶村棕树的意志品质;④对自己现今“幻度光阴”的生活和生活态度不满;⑤向往并鞭策自己能重新树立瑶村棕树般的斗志与追求。(答对一点得2分,二点得4分,三点得5分,四点得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均可)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阅读原文

  ①在一座拥挤的城市里,在两座高楼之间长着一棵树。这棵树的周围没有任何绿色植物,树一侧的叶子碰到了一座仓库密密实实的墙,另外一侧的叶子掠到了一座破旧公寓的窗口,下面的空间已经被水泥铺到树的根部,但这棵树仍然活着,而且每到春天都会长出新鲜嫩绿的叶子。

  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住在树根下的老鼠问。“我就不会这样做,如果我是你的话”。

  ③“这是我的事!”树说。“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④“但是没有人来看你,在这样的环境里,”老鼠说,“除了我。”

  ⑤“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⑥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窗外那棵树长出细小的新叶了,嫩嫩的,绿绿的。春天来了,即使是在城市里也可以看到春天了。现在我会长得更好。我敢肯定。”

  ⑦“感谢上帝!”母亲说。

  ⑧夏天来了。树叶长得又大又长,树枝被它们压得弯了腰。树叶在风的吹拂下颤抖,留下了一片阴凉。

  ⑨“你这样耗费自己的生命,真的让人为你感到遗憾!”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要是你捕捉昆虫,或者做些有用的事情,我倒会感到好受一些。你为什么就是要这样做呢?”

  ⑩“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树说。“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⑾“但是,如果有人关注或同情的话,那又会不同,”老鼠说。

  ⑿“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⒀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热浪让人感到窒息。要不是有那棵可爱的树的遮阴,我真的无法忍受。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我从这种响声中感觉到了凉爽,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

  ⒁“感谢上帝!”母亲说。

  ⒂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是秋了。空气开始稀薄和变冷,那棵树的树叶也开始变黄,一片接一片地掉落到地上。水泥地面全都被落叶覆盖了,那些落叶就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⒃“现在你明白了!”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你的辛苦有何所得?”

  ⒄“我做了我得做的事情”,树说,“那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⒅“真是懦弱的植物!”老鼠说,“如果你结出果实让人吃,那至少算是留下一点东西,可现在,除了掉落的枯叶和空荡荡的树枝,你什么都没有留下。”

  ⒆“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⒇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夏天已经结束了。看啊!我那棵可爱的树掉叶了,那些光秃秃的树枝拍打着我们的窗口,似乎在提醒着我,那棵树该安静休息了,我想我也要睡觉了。亲爱的妈妈,请您帮我拾几片树叶,我要好好珍藏,因为它们一直是我快乐的源泉。”

  (21)说完,她转身面对着墙,慢慢地入睡了。

  (22)“感谢上帝!”母亲说。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阅读题目

  13.文章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也写了一位生病女孩看到树后的感受,请分别加以概括。(6分)

  树的经历:

  女孩的感受:

  14.第①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树怎样的生存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结合语境,说说第⑤⑧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那不关我的事!

  (2)树叶在热浪下微微颤抖,留下了一片阴凉。

  请从修辞和描写手法的角度,对文章第⒀段划线语句进行赏析。(4分)

  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

  17.文中的树反复说:“这是我得做的事!”“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这两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并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5分)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阅读答案

  13.(6分)①树的经历:春天长出嫩叶——夏天枝繁叶茂,在热浪中留下阴凉——秋天衰落掉叶。(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②女孩的感受:感受春天到来,相信自己会长得更好——感受到夏中的凉爽,相信困境中也会有美好——感受到秋的安静,带着期盼安心静养。(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14.(4分)单调(孤零),狭窄(2分)意在与树的表现形成对比(反衬)(1分)突出树的顽强精神。(1分)(意对即可)

  15.(4分)(1)有没有人来看望。(2分)(2)树叶忍受热浪侵袭的煎熬和默默抗争的情状。(2分)

  16.(4分)示例:①多角度描写。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等角度描写出了一个美好的森林世界。②拟人。“树木凤舞婆娑”“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摆动的美妙姿态和泉水流淌的畅快。(每点2分)

  17.(5分)每个人要坚守自我,做好分内的事;乐于奉献。(3分)结合自身实际谈意义。(2分)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树阅读题答案 10

  在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儿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株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 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书包挂在房檐上。“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是什么感觉,都能看见什么?

  但她只是望着我吗?她常独自呆愣,目光渐渐迷茫,渐渐空荒,透过老海棠树浓密的枝叶,不知所望。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垠的天空。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拉——刷拉——”,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拉——刷拉”的声音把我惊醒,我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

  “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

  “不行。”

  这时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这话让她独自愁叹,这话让她几十年的苦熬忽然间变成屈辱。她要补偿这罪孽。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所有冬天,所有的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一课时,把“吼声”念成“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就回答:“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

  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与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问题】

  1(1)无垠(2)窗棂(3)慰藉(4)惭愧

  2文中有许多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细致地反映了人物的特点。请分析下面各语句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征。

  (1)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2)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3本文共写了六件与奶奶有关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任意三件。

  4“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这句话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5“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这两段话中所写到的“”分别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6作者在结尾处说:“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纵观全文,你认为让作者永生痛悔的是什么?

  7请根据文章内容谈一谈你对文题“在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的理解。

  8亲人,是那些虽然不能时刻陪在我们身旁,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我们的人;亲情,是渗透到我们记忆里和生命中每一个角落的情愫。你和亲人之间有哪些让你感到温暖的往事?请写出一件。

  【答案】

  1(1)yin(2)ling(3)jie(4)can

  2(1)“海底捞月”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我”接住碗筷时动作的灵活,也写出了童年时期的“我”淘气顽皮。

  (2)“立刻”说明“我”的话深深刺痛了奶奶;“盯”字虽是写奶奶的动作,但却充分写出了奶奶的内心是极为痛苦的;“半天半天”这一叠词的使用则说明了奶奶在极力克制自己的痛苦。

  3示例:糊纸袋、补花、扫院子、扫街、识字、读报纸。

  4环境(景物)描写。写出了海棠树开花时节比较繁茂的景象,渲染出喜悦祥和美好的气氛,将主人公带入美好的情景中,可见奶奶带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5奶奶“不再吭声”是陷入沉思,她被说成是吃过剥削饭的地主,她感到屈辱。她想用劳动证明自己能自食其力,获得做人的尊严,但家人不能理解,因而陷入沉思。

  我“不再吭声”是因为奶奶的话让我明白了她的心思,为自己不能理解奶奶而感到后悔自责。

  6奶奶期盼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而这一切却不被我所理解,我甚至还以那样冰冷的话回应奶奶,浇熄奶奶心中的热望,给奶奶带来巨大的伤害。这正是我永生痛悔的。

  7“老海棠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它是文中时序更替的标志,文中所写的每件事都以它为背景;它是奶奶的象征,在我的记忆中,它与奶奶形象不能分开,它对刻画奶奶的形象和抒发作者的感情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

  8语句通顺,写出真情实感即可。


《马说》阅读答案山西省中考真题优选【5】份(扩展6)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优选【五】篇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翻译下面句子。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一句中“走”和“稍”各什么意思?这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1)走:_________ 稍:____________

  (2)

  参考答案:

  1、更加 借

  2、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亲手抄录下来,再按期还给人家。

  3、跑 稍微(诚实守信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 2

  阅读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文后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解释加点的实词。

  (1)余幼时即嗜学( )

  (2)弗之怠( )

  (3)俟其欣悦( )

  (4)寓逆旅主人(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 摘录原文回答: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4. 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 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借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请从对学*有借鉴意义这个角度,说说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

  【参考答案】

  1.(1)喜爱 (2)懈怠,放松 (3)等到 (4)旅店

  2.(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2)我却穿着者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3.嗜学家贫(顺序可换)

  4.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5.至少有两种原因:①作者求学时的可贵品质,他勤奋、刻苦、专一的精神,达到了更好地启迪、鼓舞、教育后人的目的。②使人们懂得了学*的好坏的关键在于主观是否努力。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走送之(跑)

  B、援疑质理(援助)

  C、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D、右备容臭(香气)

  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俯身倾耳以请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不以物喜

  D、以塞忠谏之路也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B、未尝稍降辞色(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

  C、媵人持汤沃灌(服侍的人拿着汤药喂我)

  D、烨然若神人(浑身光彩照人,好像很神气的`样子)

  4、选出对“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翻译正确的一项( )

  A、或者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送的礼物更多,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B、或者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回答。

  C、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送的礼物更多,一句话也不敢回答。

  D、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5、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勒奋学*的经历.寄寓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B、第一段重点记叙作者克服学*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终于能够有所收获的事情。

  C、第二段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求学的艰苦,其中“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一句写出了作者家境的贫寒和借书路途的遥远与险恶。

  D、“略无慕艳意”一句,表现了作者在艰苦的学*生活中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心态。

  6、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本文是一篇书序,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B、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现了夸耀自己的写作意图。

  C、多用对比手法。例如把“先达德隆望尊”与“门人弟子填其室”进行对比。

  D、注重细节描写。例如对作者执经叩问、同舍生豪华穿戴等的描写,均细致入微。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C

  6、D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 4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初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走送之( ) 硕师( )

  援疑质理( ) 卒获有所闻( )

  3.选文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4.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锦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6.读此段文字,对你有何启示,请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

  1.宋濂 明

  2.走:跑 硕:大 援:引 率:终于

  3.①借书不失信于人;②抄书不畏艰苦;③远行百里向先达请教。

  4.勤奋好学、谦虚诚恳。

  5.作者以学得知识为最大乐事,这种高洁志趣,让人敬佩,值得效仿。

  6.略(围绕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学有所成来谈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 5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语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 )___________。

  3.下列加粗字与走送之中的走用法不同的是( )。

  A.小大之狱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先帝不以臣卑鄙

  4.任选下面一句翻译。

  A.不敢稍逾约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我选A句,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选B句,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求学精神和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送东阳马生序》。

  2.shì 特别爱好。

  3.C

  4.我选A句,翻译: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我选B句,翻译: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

  5.专心致志,虚心求学,勤学好问,尊重老师,执着追求等。(答出两点即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