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菁华10篇)

首页 / 音乐教案 / | 教案,音乐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

  教学主题:手挽手

  教学学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歌曲《拍手拍手》掌握歌曲的节奏与曲谱,实践中学*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3.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歌曲《拍手拍手》

  二、学*乐理知识:重音记号

  三、聆听歌曲《祝你快乐》

  教材分析

  歌曲《拍手拍手》这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歌曲吸取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几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分节歌,由主题和副歌构成。主歌部分包含两个*行乐句。两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进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进,使曲调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副歌部分也是由两个*行乐句构成的乐段。乐句的前半句是由两个四分音符在高音区形成的节奏性音调,简洁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响亮的掌声和兴高采烈的神态;后半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们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间频频穿插了伴以掌声的间奏,既突出了主题,也增添了欢乐的情趣。

  铜管乐合奏《祝你快乐》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曲,乐曲热情欢快、充满朝气,给人以轻松、快乐的感觉。此曲又由词作家晓光填词改编成歌曲。歌中的歌词十分贴切的诠释了乐曲的内容。

  音乐知识:重音记号

  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学*表演《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

  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

  5.学唱第二部分:

  (1)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3)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4)对比实践: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从实践中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

  (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

  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二、学*聆听曲《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

  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

  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

  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三、教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展现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二、在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海峡*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并编创现代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二、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教材分析

  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这首歌的歌词十分精炼,含意刻,它表现了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以五声音调为主,上下句对称,节奏生动活泼,明朗的音调表现了孩子们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欢乐心情。每句句末都采用了“”节奏型,突出了“手”、“走”二字,表达了与太阳共牵手,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充满着信念。第二乐段运用合唱的形式,明亮的大调式曲调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八度大跳在高音区唱出了“阳光,阳光”情绪热情而又奔放,“”节奏型再现,使全曲风格统一,最后,结束在高音“”上,五拍的时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绪更为坚定。

  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台湾岛是*的一部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样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祖国统一是海峡*人民的共同愿望。这首歌曲表达了海峡*儿童的心声——统一祖国。歌曲基本上由两个段落构成。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

  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小朋友盼祖国统一,……)5.学唱“海峡*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9.小结:海峡*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二、学*演唱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

  2.再听范唱。

  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

  (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

  (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7.填入歌词

  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

  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

  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情况,下课。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教学目标:通过选择乐器、创编对话表现第一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叙述者的歌》。

  教学难点:选择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声音。

  人物:叙述者、东郭先生、狼、猎人、农夫、毛驴、猎狗、大树。

  准备道具:口袋、狼的头饰、毛驴头饰、书(东郭先生的)、东郭先生的帽子、猎人、猎人的枪(塑料玩具)、皮袄、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

  生(装扮好):老师好。

  学生的装扮:东郭先生(带着*角帽子,手里拿着一本书);狼(头饰);猎人(皮袄、猎人的枪);毛驴(头饰和两个袋子);大树(两个树枝)。

  师(环视学生的装扮,微笑):你们都装扮好啦!

  生:对啊!

  师:既然是音乐剧,我们还差一个讲故事的人,你们推选一名同学来当叙述者吧!学生活动:推选叙述者。

  师:好,那我们就开始排练音乐剧的第一幕吧!

  二、排练第一幕

  阶段目标:讨论第一幕,并排练。

  教师操做(播放课件):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

  师:请叙述者来讲故事。

  叙述者: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选用适当的打击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节奏与声音)……

  师:这里有几种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碰铃),你们想一想,用哪一种乐器表现毛驴行走的声音,要用什么样的节奏型?

  生1:老师,我想用双响筒表现驴蹄子的声音。

  师:好,你来试一试!

  生1活动:拿双响筒敲击×××|××|

  生众:声音还真挺像的!

  师:这个乐器可以表现,还有没有其他的乐器呢?

  生2:老师,我觉得响板也能表现驴蹄子的声音。

  师:好,你也来试一试。

  生2:用响板敲击××|××|

  生3:我想用碰铃表现驴脖子上的铃声。

  师:这个想法很好,很有创意。那你想用什么样的节奏型呢?

  生3:用碰铃敲击以下节奏××|0×|

  师总结:这几个同学选择的乐器都很适合表现毛驴行走,那我们现在就来表现一下吧!教师操作:邀请扮演毛驴和东郭先生的同学上台,和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同学一起表演。学生活动:

  用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

  扮演毛驴的同学弓着身子跟着节奏走。扮演东郭先生的同学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师总结:正在东郭先生得意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只狼。我们一起把《叙述者的歌》唱一唱。学生活动:跟琴轻声地演唱歌谱,学会歌谱再唱歌词。

  师:《叙述者的歌》把故事的开头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那我们应该怎么表演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哪个组拿出的方案好,我们就用这个组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两组自由讨论,教师指导。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讨论结果,请第一组先说。

  生: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叙述者一开始演唱,东郭先生就上场,唱到“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这就做打哈欠的的动作。唱到后面就表演老狼在前面跑,猎人在后面追。

  师:设计得不错,第二组你们是怎么设计的?

  生:我们是这么设计的:唱到第一句“东郭先生骑毛驴”就请东郭先生和小毛驴上场,在小过门儿的地方,东郭先生捋捋胡子;第二句“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就请东郭先生做个打哈欠的动作,再伸伸懒腰;唱到第三句“老狼真晦气”中间的小过门就请老狼上场,要显得惊慌失措的样子。第四句“碰上猎人追的急”猎人就在后面追。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狼正好在东郭先生面前停,下场。

  学生听完后马上鼓掌。

  师:第二组的同学把动作编排得很细致,我们这次就用第二组的方案。狼停下后站在东郭先生面前对他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来设计一下。

  生1:可能会说:行行好,有猎人追我,救救我吧!

  生2:狼肯定说了好多好听的话。

  师:你觉得狼是怎么说的呀?

  生2:狼会说:老先生,看您的样子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做好事,后面有猎人追我,你快救救我吧。

  师:东郭先生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2:东郭先生说:那你快跑吧!这时候狼现出很温顺的样子跪下来说:您是个大善人,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师总结:大家说得都不错。东郭先生在途中遇见了狼,现在我们把《途中遇狼》这一幕完整地表现一下。

  学生活动:

  东郭先生出场,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叙述者歌唱。狼、猎人、猎狗上场。

  狼和东郭先生对话。

  师总结: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把音乐剧第一幕创编好了。今天回家留一个作业,创编第二幕和第三幕。我们下节课来表演!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创编及表演第二幕及第三幕。

  教学目标:创编对话、学*歌曲,表现第二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故事内容,并能够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选配音响。

  教学用具:打击乐器、录音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承上启下,引入第二幕。

  师:上次我们讲到,狼求东郭先生救救它,听了狼的甜言蜜语东郭先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就把老狼藏了起来。(播放课件)

  二、排演第二幕

  1、学唱第二幕曲调①。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老师唱领唱,大家一起来合。

  师活动:演唱“领”的部分。用眼睛和学生交流。

  (学唱两遍,指导学生最后一小节的变化。)

  2、创编东郭先生与猎人的对话。

  师:狼刚被装进口袋里,猎人就赶来了,猎人和东郭先生说了些什么呢?大家来设想一下。生1:东郭先生可能说,狼向那边跑去了(伸手指着右侧)。

  生2:猎人急急忙忙地跑来,气喘吁吁地问东郭先生:“老先生,您看见狼了吗?”东郭先生急忙说:“我没有看见。”这时猎人看见了东郭先生的大口袋,便问:“这口袋里是什么?”东郭先生急忙坐在口袋上说:“这些都是书,都是书。”猎人看了看,又向远处走去了。学生鼓掌。

  师(微笑着说):设计得真不错,对话都很详细。如果要为这一段对话配上相应的音乐,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好呢?老师这有两段音乐,你听一听哪一段的情绪更适合。学生聆听音乐1、《彼得与狼》中猎人的音乐。2、《龟兔赛跑》中欢庆的音乐。生(想一想):我觉得欢快的音乐不太适合这种情绪。所以我选择第一段音乐。

  生2:我也选择第一段音乐,因为这段音乐更适合猎人的形象,好像还有打猎人的枪的声音。师:好,那我们请“东郭先生”和“狼”一起听着第一段音乐来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学生听着音乐进行对话。

  3、《放出老狼》(齐唱和表演)。

  师:东郭先生做了好事非常地得意,它是什么样的表情?谁能来表演一下?

  生1:得意洋洋地点着头。

  师:不错。

  生2:手背在身后,晃着脑袋,笑眯眯地看着狼。

  师:这位同学的神态真像!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唱歌,东郭先生表现出得意的样子。学生演唱歌曲《放出老狼》。东郭先生和老狼进行表演。

  三、排演第三幕

  1、演唱歌曲。

  师:猎人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出了布袋,狼出来以后,看见东郭先生白白胖胖的,顿时起了杀心。于是它唱了这样一首歌。

  教师范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学生学唱《狼起杀心》一段(教师伴奏,学生一起演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2、创编对话。

  师:猎人走了,东郭先生和狼说了些什么呢?

  生:东郭先生说,猎人走了,你出来吧。

  师:那狼又说了些什么呢?

  生1:狼说我要吃了你。

  生2:狼恶狠狠地说:你这个老头,把我放在袋子里这么长时间,分明就是要憋死我。我现在饿了,你要给我找吃的!

  师:说得真好,把狼那种凶恶的`表情全表现出来了。

  生3:狼露出狰狞的面容:那你就好人做到底,让我把你吃了吧!

  3、《仓惶逃命》。

  师:这时候东郭先生是怎么做的呢?

  生:东郭先生吓得抱头鼠窜。

  师:哦,被吓得到处乱跑。

  教师范唱《仓惶逃命》一段。

  学生一起学唱《仓惶逃命》。

  学生一起演唱《仓惶逃命》。东郭先生领唱,所有同学齐唱。

  师:东郭先生被吓得到处乱跑,在这我们加上一些打击乐器伴奏来增加气氛。你们说说用什么样的打击乐器呢?

  生1:(拿乐器)我觉得应该用串铃,串铃那种声音可以表现东郭先生狼狈的样子。师:可以,还有其他可以选择的乐器吗?

  生2:(拿乐器)老师,我想选铃鼓,快速的敲铃鼓可以表现东郭先生逃命时候,急促的脚步。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现在我们就把第三幕完整地表演一遍。

  学生一起表演第三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完整地表演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自行表演小小音乐剧。

  教学重点:能够自然地表演出四幕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难点:设计故事的结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次课排演了《东郭先生》这部音乐剧的前三幕,今天我们继续排演这个故事的结尾。

  教师播放课件。

  二、排练第四幕

  1.练*齐唱。

  师:上次我们说到了狼要吃掉东郭先生,吓得东郭先生仓惶逃命。正在生死关头,忽然来了一个农夫。

  表演农夫的同学单独演唱。

  师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能唱出这个曲调了?

  生:因为我发现音乐中的曲调都是相似的。

  师:(满意地笑)这位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我们大家一齐来演唱一遍。

  2.创编对话。

  师:这时候老狼、东郭先生和农夫说了些什么话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学生自己设计,教师指导。

  学生表演:

  东郭先生大声喊:快来救救我!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能富有感情地演唱。

  2、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3、在讨论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时能普遍参与,思维活跃。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学唱的歌曲是《小鸟请到这里来》,我们请小鸟到这里来做客。是请它长期居住里,成为我们的伙伴,为此我们准备了什么呢?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这里树木长成排”“这里草地像绿海”“这里清泉为你流”“这里鲜花为你开”同学们看,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鸟才能婉转歌唱,才能自由飞翔,才能留恋不愿离去。所以我们请同学们首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环境与小鸟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和千姿百态的舞姿,鸟儿捉害虫,保护着森林果木。鸟粪落在地里使土壤更加肥沃。但是鸟儿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才能生存、在空气、河流被污染,树被砍光的地方,鸟儿是不会光顾的。报纸上已经有很多的新闻:某地由于环境保护得不好,原来冬天来栖息的鸟儿们都不来了,后来当人们改善了环境鸟儿们又纷纷回来了。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少年儿童与小鸟和和谐相处的《小鸟请到这里来》。先请大家朗读一遍歌词。

  2、学唱歌曲

  (1)欣赏童声合唱《小鸟请到这里来》两遍。

  (2)播放《小鸟请到这里来》的伴奏带。

  学生朗读歌词,以配乐朗诵的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及用词的内容。

  (3)随录音带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5)讨论:

  我们看教科书第5页,有一个问题:唱一唱下面两句旋律哪一句的情绪亲切,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对,第二句增加了一小节。将“小鸟”重复了一次就产生了恳切和亲切的语气.就不似第一句那样生硬了。所以我们在演唱时也要唱出这种语气来。

  “这里树木长成排” “这里清泉为你流”这两句旋律,一字对一音,要注意吐字的清晰像粒粒珍珠在滚动。“这里草地像绿海” “这里鲜花为你开”这两句旋律,尾句要开阔.把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尽情地抒发出来、现在再请同学们唱一遍(要求声情并茂)。

  (6)现在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

  学生随教师的歌声学唱歌谱,必要时可以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在教唱过程中应注意 的节奏和八分休止符,并要求学生注意到第1、3乐句完全相同,第2、4乐句相同。

  3、小结:小结本节课学*的收获,要求学生自学歌曲的第二乐段。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普遍参与讨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演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二乐段合唱部分。

  2、欣赏重声合唱《林中的鸟声儿》。

  3、节奏创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2、 能普遍参与节奏创造活动,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3、能专心欣赏童声合唱作品,从中受到启发.改善自己的歌声。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唱了《小鸟请到这里来》的第一乐段,让我们先来复*一遍(学生唱)

  2、学*合唱部分

  (1)现在我们来学*这首歌的第二乐段合唱部分,请先仔细听几遍录音(放录音)。

  第二乐段的旋律与第一乐段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回答有许多与第一乐段相同的旋律)

  现在先让我们来学*第一声部的歌词,教师边舞边唱,学生跟着轻声哼唱、重点在“尽情地唱吧小鸟”和 “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的弱起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及时进入、第二句结尾也是练*的重点,这一句音调较高,并有七拍的长音。

  教师一定要用良好的示范让学生逐步体会用较高位置来歌唱的感觉,防止用胸声粗厉地喊叫。

  (2)学唱第二声部。

  第二声部中有两句是与第一声部一样的,所以我们只要重点学*这三句,当然还有第二段结尾中有很多Mi~fa之间的半音进行,也要多加练*,让学生仔细听辩,防止将fa音唱得过高。

  (3)两声部的配合

  教师要合理分配好声部,要有意识地将水*较高的部分学生分配到第二声部中去,不可使学生误以为第二声部是不重要的`。

  在条件较好的班级中,第—二声部可以相互交换,即每个学生既要会唱第一声部,也要会唱第二声部。

  在两声部配合时,不要不提任何要求一遍遍地反复唱,而应耐心地多作分句的配合练*,如“尽情地唱吧小鸟”和“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就应作多次配合练*,第二结尾也应作多次配合练*,才能真正提高合唱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标。

  3、欣赏歌曲《林中的鸟声》

  这首歌曲与我们学唱的《小鸟请到这里来》是同一题材的作品,但却不一样。曲作者李群是一位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女作曲家,她非常关怀红领巾,一生写了很多儿童歌曲,这首歌是其中较为优秀和流传较广的一首,请同学们边看教科书第6页边专心欣赏。(放《林中的鸟声》童声合唱录音)

  我们欣赏童声合唱不仅要看着歌词听它的内容,同时也应注意演唱者的声音和表现,录音中的演唱者都与同学们年龄相仿,大多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够唱这么好,我们经过努力也一定可以。比如这首歌曲中有不少地方使用了顿音记号,还有不少“XO XO”的节奏,欣赏时就要注意别人是怎样唱的,怎么会唱得这么亲切动人,要以他们的歌声为榜样,改善自己的声音,所以欣赏也是一种学*,而且是比自己歌唱更为重要的学*,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听一遍(再放一遍录音)

  4、节奏创造

  在刚才这首歌中,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学生回答:“滴哩哩”模仿鸟鸣的声调),那么它的节奏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 ”)。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歌中的这一句:

  (学生学唱)

  我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歌曲《滴哩滴哩》吗?

  学生:记得

  (唱)

  这两者节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对!所以,音乐的表现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只要能较为准确生动地表现鸟鸣,用什么节奏都可以自由创造,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下面,请同学们为“嘀呖呖”或“嘀哩哩”创造出各种节奏。

  (学生们创造)

  大家看,我们创造的节奏是多么丰富啊!

  (学生们一一评论,试唱)

  如果将这些节奏配上音高,就可以用到歌曲中去了

  学生试唱

  5、师:可见音乐创作也不十分神秘,只要大家努力,我们就可以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来。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的合唱部分。学生能普遍参与节奏创造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百鸟朝凤》

  【教学重、难点】

  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百鸟朝凤》音乐

  导言引导学生思考。

  (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

  (4)唢呐演示。

  1、用心聆听、体验。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

  (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

  二、揭示课题。哼唱主题音乐。

  引导学生思考:

  (1)鸟类的大王?

  (2)“朝”意指什么?

  (3)“百”是什么意思?

  (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

  三、分段聆听乐曲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引子:用语言叙述。

  (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

  四、小组活动、总结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

  (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板书设计:鸟类的大王?“朝”意指什么?“百”是什么意思?

  随笔:初步了解了民族乐器唢呐,熟悉了它的音色。对优秀的民间乐器作品产生兴趣,对民间艺人产生敬重之情。

  5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

  【教学内容】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XXX|XXXXXX|)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

  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

  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

  (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

  (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

  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2/4拍变为6/8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

  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3、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八、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

  教学目标

  一、学*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展现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二、在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海峡*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并编创现代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二、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教材分析

  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这首歌的歌词十分精炼,含意刻,它表现了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以五声音调为主,上下句对称,节奏生动活泼,明朗的音调表现了孩子们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欢乐心情。每句句末都采用了“”节奏型,突出了“手”、“走”二字,表达了与太阳共牵手,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充满着信念。第二乐段运用合唱的形式,明亮的大调式曲调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八度大跳在高音区唱出了“阳光,阳光”情绪热情而又奔放,“”节奏型再现,使全曲风格统一,最后,结束在高音“”上,五拍的时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绪更为坚定。

  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台湾岛是*的一部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样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祖国统一是海峡*人民的共同愿望。这首歌曲表达了海峡*儿童的心声——统一祖国。歌曲基本上由两个段落构成。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

  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小朋友盼祖国统一,……)5.学唱“海峡*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9.小结:海峡*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二、学*演唱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

  2.再听范唱。

  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

  (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

  (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7.填入歌词

  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

  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

  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情况,下课。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教学目标:通过选择乐器、创编对话表现第一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叙述者的歌》。

  教学难点:选择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声音。

  人物:叙述者、东郭先生、狼、猎人、农夫、毛驴、猎狗、大树。

  准备道具:口袋、狼的头饰、毛驴头饰、书(东郭先生的)、东郭先生的帽子、猎人、猎人的枪(塑料玩具)、皮袄、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

  生(装扮好):老师好。

  学生的装扮:东郭先生(带着*角帽子,手里拿着一本书);狼(头饰);猎人(皮袄、猎人的枪);毛驴(头饰和两个袋子);大树(两个树枝)。

  师(环视学生的装扮,微笑):你们都装扮好啦!

  生:对啊!

  师:既然是音乐剧,我们还差一个讲故事的人,你们推选一名同学来当叙述者吧!学生活动:推选叙述者。

  师:好,那我们就开始排练音乐剧的第一幕吧!

  二、排练第一幕

  阶段目标:讨论第一幕,并排练。

  教师操做(播放课件):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

  师:请叙述者来讲故事。

  叙述者: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选用适当的打击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节奏与声音)……

  师:这里有几种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碰铃),你们想一想,用哪一种乐器表现毛驴行走的声音,要用什么样的节奏型?

  生1:老师,我想用双响筒表现驴蹄子的声音。

  师:好,你来试一试!

  生1活动:拿双响筒敲击×××|××|

  生众:声音还真挺像的!

  师:这个乐器可以表现,还有没有其他的乐器呢?

  生2:老师,我觉得响板也能表现驴蹄子的声音。

  师:好,你也来试一试。

  生2:用响板敲击××|××|

  生3:我想用碰铃表现驴脖子上的铃声。

  师:这个想法很好,很有创意。那你想用什么样的节奏型呢?

  生3:用碰铃敲击以下节奏××|0×|

  师总结:这几个同学选择的乐器都很适合表现毛驴行走,那我们现在就来表现一下吧!教师操作:邀请扮演毛驴和东郭先生的同学上台,和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同学一起表演。学生活动:

  用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

  扮演毛驴的同学弓着身子跟着节奏走。扮演东郭先生的同学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师总结:正在东郭先生得意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只狼。我们一起把《叙述者的歌》唱一唱。学生活动:跟琴轻声地演唱歌谱,学会歌谱再唱歌词。

  师:《叙述者的歌》把故事的开头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那我们应该怎么表演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哪个组拿出的方案好,我们就用这个组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两组自由讨论,教师指导。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讨论结果,请第一组先说。

  生: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叙述者一开始演唱,东郭先生就上场,唱到“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这就做打哈欠的的动作。唱到后面就表演老狼在前面跑,猎人在后面追。

  师:设计得不错,第二组你们是怎么设计的?

  生:我们是这么设计的:唱到第一句“东郭先生骑毛驴”就请东郭先生和小毛驴上场,在小过门儿的地方,东郭先生捋捋胡子;第二句“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就请东郭先生做个打哈欠的动作,再伸伸懒腰;唱到第三句“老狼真晦气”中间的小过门就请老狼上场,要显得惊慌失措的样子。第四句“碰上猎人追的急”猎人就在后面追。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狼正好在东郭先生面前停,下场。

  学生听完后马上鼓掌。

  师:第二组的同学把动作编排得很细致,我们这次就用第二组的方案。狼停下后站在东郭先生面前对他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来设计一下。

  生1:可能会说:行行好,有猎人追我,救救我吧!

  生2:狼肯定说了好多好听的话。

  师:你觉得狼是怎么说的呀?

  生2:狼会说:老先生,看您的样子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做好事,后面有猎人追我,你快救救我吧。

  师:东郭先生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2:东郭先生说:那你快跑吧!这时候狼现出很温顺的样子跪下来说:您是个大善人,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师总结:大家说得都不错。东郭先生在途中遇见了狼,现在我们把《途中遇狼》这一幕完整地表现一下。

  学生活动:

  东郭先生出场,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叙述者歌唱。狼、猎人、猎狗上场。

  狼和东郭先生对话。

  师总结: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把音乐剧第一幕创编好了。今天回家留一个作业,创编第二幕和第三幕。我们下节课来表演!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创编及表演第二幕及第三幕。

  教学目标:创编对话、学*歌曲,表现第二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故事内容,并能够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选配音响。

  教学用具:打击乐器、录音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承上启下,引入第二幕。

  师:上次我们讲到,狼求东郭先生救救它,听了狼的甜言蜜语东郭先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就把老狼藏了起来。(播放课件)

  二、排演第二幕

  1、学唱第二幕曲调①。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老师唱领唱,大家一起来合。

  师活动:演唱“领”的部分。用眼睛和学生交流。

  (学唱两遍,指导学生最后一小节的变化。)

  2、创编东郭先生与猎人的对话。

  师:狼刚被装进口袋里,猎人就赶来了,猎人和东郭先生说了些什么呢?大家来设想一下。生1:东郭先生可能说,狼向那边跑去了(伸手指着右侧)。

  生2:猎人急急忙忙地跑来,气喘吁吁地问东郭先生:“老先生,您看见狼了吗?”东郭先生急忙说:“我没有看见。”这时猎人看见了东郭先生的大口袋,便问:“这口袋里是什么?”东郭先生急忙坐在口袋上说:“这些都是书,都是书。”猎人看了看,又向远处走去了。学生鼓掌。

  师(微笑着说):设计得真不错,对话都很详细。如果要为这一段对话配上相应的音乐,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好呢?老师这有两段音乐,你听一听哪一段的情绪更适合。学生聆听音乐1、《彼得与狼》中猎人的音乐。2、《龟兔赛跑》中欢庆的音乐。生(想一想):我觉得欢快的音乐不太适合这种情绪。所以我选择第一段音乐。

  生2:我也选择第一段音乐,因为这段音乐更适合猎人的形象,好像还有打猎人的枪的声音。师:好,那我们请“东郭先生”和“狼”一起听着第一段音乐来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学生听着音乐进行对话。

  3、《放出老狼》(齐唱和表演)。

  师:东郭先生做了好事非常地得意,它是什么样的表情?谁能来表演一下?

  生1:得意洋洋地点着头。

  师:不错。

  生2:手背在身后,晃着脑袋,笑眯眯地看着狼。

  师:这位同学的神态真像!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唱歌,东郭先生表现出得意的样子。学生演唱歌曲《放出老狼》。东郭先生和老狼进行表演。

  三、排演第三幕

  1、演唱歌曲。

  师:猎人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出了布袋,狼出来以后,看见东郭先生白白胖胖的,顿时起了杀心。于是它唱了这样一首歌。

  教师范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学生学唱《狼起杀心》一段(教师伴奏,学生一起演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2、创编对话。

  师:猎人走了,东郭先生和狼说了些什么呢?

  生:东郭先生说,猎人走了,你出来吧。

  师:那狼又说了些什么呢?

  生1:狼说我要吃了你。

  生2:狼恶狠狠地说:你这个老头,把我放在袋子里这么长时间,分明就是要憋死我。我现在饿了,你要给我找吃的!

  师:说得真好,把狼那种凶恶的表情全表现出来了。

  生3:狼露出狰狞的面容:那你就好人做到底,让我把你吃了吧!

  3、《仓惶逃命》。

  师:这时候东郭先生是怎么做的呢?

  生:东郭先生吓得抱头鼠窜。

  师:哦,被吓得到处乱跑。

  教师范唱《仓惶逃命》一段。

  学生一起学唱《仓惶逃命》。

  学生一起演唱《仓惶逃命》。东郭先生领唱,所有同学齐唱。

  师:东郭先生被吓得到处乱跑,在这我们加上一些打击乐器伴奏来增加气氛。你们说说用什么样的打击乐器呢?

  生1:(拿乐器)我觉得应该用串铃,串铃那种声音可以表现东郭先生狼狈的样子。师:可以,还有其他可以选择的乐器吗?

  生2:(拿乐器)老师,我想选铃鼓,快速的敲铃鼓可以表现东郭先生逃命时候,急促的脚步。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现在我们就把第三幕完整地表演一遍。

  学生一起表演第三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完整地表演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自行表演小小音乐剧。

  教学重点:能够自然地表演出四幕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难点:设计故事的结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次课排演了《东郭先生》这部音乐剧的前三幕,今天我们继续排演这个故事的结尾。

  教师播放课件。

  二、排练第四幕

  1.练*齐唱。

  师:上次我们说到了狼要吃掉东郭先生,吓得东郭先生仓惶逃命。正在生死关头,忽然来了一个农夫。

  表演农夫的同学单独演唱。

  师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能唱出这个曲调了?

  生:因为我发现音乐中的.曲调都是相似的。

  师:(满意地笑)这位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我们大家一齐来演唱一遍。

  2.创编对话。

  师:这时候老狼、东郭先生和农夫说了些什么话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学生自己设计,教师指导。

  学生表演:

  东郭先生大声喊:快来救救我!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雪绒花》

  教学目标:对所学歌曲及相关电影《音乐之声》产生兴趣,扩大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节奏的掌握。

  教材分析:好莱坞的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拍成电影后,其中的著名唱段传遍了全球。《雪绒花》是一首抒情的男声吉他弹唱。这首歌的蓝本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歌,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象征着人民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这首歌在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男主人公借此曲表达对女家庭教师的接纳,第二次则是他们全家在家庭沙龙演唱会上,以此曲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每次唱起,都有不同寓意。

  教学准备:VCD光盘、歌曲挂谱、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多来米》(从B段的第二段开始放VCD)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进教室时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吗?全体起立边唱边做动作。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音乐之声》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多来米》更受欢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出示歌单)。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这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间歌曲,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那几个孩子的妈妈。在他们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德国*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并要上校去当海军。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他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国外。就在他们准备逃跑时却被敌人发现了。上校便假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敌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踪了他们。上校的家庭合唱团在音乐节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雪绒花》。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观看的听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现在的祖国已经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听众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雪绒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动人心。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后学生谈对歌曲的感受:听了这个故事,想不想听老师唱唱这首歌?(师边弹边唱)你知道“雪绒花”代表什么吗?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2、听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点和难点。(分析特点,练*难点,并正音。)

  3、划拍跟琴轻声唱词。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地将歌词唱一遍,师边弹边唱。

  5、歌曲分析,艺术处理。慢速三拍子节奏的运用对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小结: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人们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抒发了演唱者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前两句用轻声唱,从第三句开始力度应加强一些。

  6、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通过一堂课的学*,这首来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已经成了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好朋友,老师有件很遗憾的事:我至今没有看过《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利用网上资源帮老师查找有关《音乐之声》的更多资料,让我对这部电影有更多的了解。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网址:ggle.c打开以后再在对话拦打上:外国电影《音乐之声》。我相信同学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对不对?!

  六、下课:在《雪绒花》歌声中(师放VCD)离开教室。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对祖国深切的眷恋与热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樱花》

  2、活动《百花园》

  教学目标:了解一些歌颂花的歌曲,欣赏赞扬花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歌曲《樱花》

  师: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到三月竞相开放。乐曲《樱花》是根据日本同名歌曲改编的,乐曲表现了人们结伴同行、踏春赏花的愉快心情。我们一齐来唱一唱这首歌。

  2、活动:

  (1)播放几首有关于花的歌曲。

  (2)课本上的几首歌曲请同学们来唱一唱。

  (3)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在课本上将它们用线连一连。

  (4)你还知道那些赞美花的艺术作品,说一说。

  例:课本上《卜算子.咏梅》

  小结:

  随笔:感受日本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的魅力。通过欣赏表现“花”这一主题的音乐、歌曲、图画、诗词等艺术形式,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同一主题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美感。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

  教学目标:通过选择乐器、创编对话表现第一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叙述者的歌》。

  教学难点:选择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声音。

  人物:叙述者、东郭先生、狼、猎人、农夫、毛驴、猎狗、大树。

  准备道具:口袋、狼的头饰、毛驴头饰、书(东郭先生的)、东郭先生的帽子、猎人、猎人的枪(塑料玩具)、皮袄、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

  生(装扮好):老师好。

  学生的装扮:东郭先生(带着*角帽子,手里拿着一本书);狼(头饰);猎人(皮袄、猎人的枪);毛驴(头饰和两个袋子);大树(两个树枝)。

  师(环视学生的装扮,微笑):你们都装扮好啦!

  生:对啊!

  师:既然是音乐剧,我们还差一个讲故事的人,你们推选一名同学来当叙述者吧!学生活动:推选叙述者。

  师:好,那我们就开始排练音乐剧的第一幕吧!

  二、排练第一幕

  阶段目标:讨论第一幕,并排练。

  教师操做(播放课件):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

  师:请叙述者来讲故事。

  叙述者: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选用适当的打击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节奏与声音)……

  师:这里有几种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碰铃),你们想一想,用哪一种乐器表现毛驴行走的声音,要用什么样的节奏型?

  生1:老师,我想用双响筒表现驴蹄子的声音。

  师:好,你来试一试!

  生1活动:拿双响筒敲击×××|××|

  生众:声音还真挺像的!

  师:这个乐器可以表现,还有没有其他的乐器呢?

  生2:老师,我觉得响板也能表现驴蹄子的声音。

  师:好,你也来试一试。

  生2:用响板敲击××|××|

  生3:我想用碰铃表现驴脖子上的铃声。

  师:这个想法很好,很有创意。那你想用什么样的节奏型呢?

  生3:用碰铃敲击以下节奏××|0×|

  师总结:这几个同学选择的乐器都很适合表现毛驴行走,那我们现在就来表现一下吧!教师操作:邀请扮演毛驴和东郭先生的同学上台,和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同学一起表演。学生活动:

  用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

  扮演毛驴的同学弓着身子跟着节奏走。扮演东郭先生的同学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师总结:正在东郭先生得意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只狼。我们一起把《叙述者的歌》唱一唱。学生活动:跟琴轻声地演唱歌谱,学会歌谱再唱歌词。

  师:《叙述者的歌》把故事的开头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那我们应该怎么表演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哪个组拿出的方案好,我们就用这个组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两组自由讨论,教师指导。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讨论结果,请第一组先说。

  生: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叙述者一开始演唱,东郭先生就上场,唱到“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这就做打哈欠的的动作。唱到后面就表演老狼在前面跑,猎人在后面追。

  师:设计得不错,第二组你们是怎么设计的?

  生:我们是这么设计的:唱到第一句“东郭先生骑毛驴”就请东郭先生和小毛驴上场,在小过门儿的地方,东郭先生捋捋胡子;第二句“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就请东郭先生做个打哈欠的动作,再伸伸懒腰;唱到第三句“老狼真晦气”中间的小过门就请老狼上场,要显得惊慌失措的样子。第四句“碰上猎人追的急”猎人就在后面追。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狼正好在东郭先生面前停,下场。

  学生听完后马上鼓掌。

  师:第二组的同学把动作编排得很细致,我们这次就用第二组的方案。狼停下后站在东郭先生面前对他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来设计一下。

  生1:可能会说:行行好,有猎人追我,救救我吧!

  生2:狼肯定说了好多好听的话。

  师:你觉得狼是怎么说的呀?

  生2:狼会说:老先生,看您的样子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做好事,后面有猎人追我,你快救救我吧。

  师:东郭先生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2:东郭先生说:那你快跑吧!这时候狼现出很温顺的样子跪下来说:您是个大善人,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师总结:大家说得都不错。东郭先生在途中遇见了狼,现在我们把《途中遇狼》这一幕完整地表现一下。

  学生活动:

  东郭先生出场,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叙述者歌唱。狼、猎人、猎狗上场。

  狼和东郭先生对话。

  师总结: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把音乐剧第一幕创编好了。今天回家留一个作业,创编第二幕和第三幕。我们下节课来表演!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创编及表演第二幕及第三幕。

  教学目标:创编对话、学*歌曲,表现第二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故事内容,并能够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选配音响。

  教学用具:打击乐器、录音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承上启下,引入第二幕。

  师:上次我们讲到,狼求东郭先生救救它,听了狼的甜言蜜语东郭先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就把老狼藏了起来。(播放课件)

  二、排演第二幕

  1、学唱第二幕曲调①。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老师唱领唱,大家一起来合。

  师活动:演唱“领”的部分。用眼睛和学生交流。

  (学唱两遍,指导学生最后一小节的变化。)

  2、创编东郭先生与猎人的对话。

  师:狼刚被装进口袋里,猎人就赶来了,猎人和东郭先生说了些什么呢?大家来设想一下。生1:东郭先生可能说,狼向那边跑去了(伸手指着右侧)。

  生2:猎人急急忙忙地跑来,气喘吁吁地问东郭先生:“老先生,您看见狼了吗?”东郭先生急忙说:“我没有看见。”这时猎人看见了东郭先生的大口袋,便问:“这口袋里是什么?”东郭先生急忙坐在口袋上说:“这些都是书,都是书。”猎人看了看,又向远处走去了。学生鼓掌。

  师(微笑着说):设计得真不错,对话都很详细。如果要为这一段对话配上相应的音乐,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好呢?老师这有两段音乐,你听一听哪一段的情绪更适合。学生聆听音乐1、《彼得与狼》中猎人的音乐。2、《龟兔赛跑》中欢庆的音乐。生(想一想):我觉得欢快的音乐不太适合这种情绪。所以我选择第一段音乐。

  生2:我也选择第一段音乐,因为这段音乐更适合猎人的形象,好像还有打猎人的枪的声音。师:好,那我们请“东郭先生”和“狼”一起听着第一段音乐来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学生听着音乐进行对话。

  3、《放出老狼》(齐唱和表演)。

  师:东郭先生做了好事非常地得意,它是什么样的表情?谁能来表演一下?

  生1:得意洋洋地点着头。

  师:不错。

  生2:手背在身后,晃着脑袋,笑眯眯地看着狼。

  师:这位同学的神态真像!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唱歌,东郭先生表现出得意的样子。学生演唱歌曲《放出老狼》。东郭先生和老狼进行表演。

  三、排演第三幕

  1、演唱歌曲。

  师:猎人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出了布袋,狼出来以后,看见东郭先生白白胖胖的,顿时起了杀心。于是它唱了这样一首歌。

  教师范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学生学唱《狼起杀心》一段(教师伴奏,学生一起演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2、创编对话。

  师:猎人走了,东郭先生和狼说了些什么呢?

  生:东郭先生说,猎人走了,你出来吧。

  师:那狼又说了些什么呢?

  生1:狼说我要吃了你。

  生2:狼恶狠狠地说:你这个老头,把我放在袋子里这么长时间,分明就是要憋死我。我现在饿了,你要给我找吃的!

  师:说得真好,把狼那种凶恶的表情全表现出来了。

  生3:狼露出狰狞的面容:那你就好人做到底,让我把你吃了吧!

  3、《仓惶逃命》。

  师:这时候东郭先生是怎么做的呢?

  生:东郭先生吓得抱头鼠窜。

  师:哦,被吓得到处乱跑。

  教师范唱《仓惶逃命》一段。

  学生一起学唱《仓惶逃命》。

  学生一起演唱《仓惶逃命》。东郭先生领唱,所有同学齐唱。

  师:东郭先生被吓得到处乱跑,在这我们加上一些打击乐器伴奏来增加气氛。你们说说用什么样的打击乐器呢?

  生1:(拿乐器)我觉得应该用串铃,串铃那种声音可以表现东郭先生狼狈的样子。师:可以,还有其他可以选择的乐器吗?

  生2:(拿乐器)老师,我想选铃鼓,快速的敲铃鼓可以表现东郭先生逃命时候,急促的脚步。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现在我们就把第三幕完整地表演一遍。

  学生一起表演第三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完整地表演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自行表演小小音乐剧。

  教学重点:能够自然地表演出四幕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难点:设计故事的结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次课排演了《东郭先生》这部音乐剧的前三幕,今天我们继续排演这个故事的`结尾。

  教师播放课件。

  二、排练第四幕

  1.练*齐唱。

  师:上次我们说到了狼要吃掉东郭先生,吓得东郭先生仓惶逃命。正在生死关头,忽然来了一个农夫。

  表演农夫的同学单独演唱。

  师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能唱出这个曲调了?

  生:因为我发现音乐中的曲调都是相似的。

  师:(满意地笑)这位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我们大家一齐来演唱一遍。

  2.创编对话。

  师:这时候老狼、东郭先生和农夫说了些什么话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学生自己设计,教师指导。

  学生表演:

  东郭先生大声喊:快来救救我!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9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2.通过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的事例,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歌词。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过程:

  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从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引出歌曲的主题——《蓝天向我们召唤》。

  (1)让学生学生朗读书中材料,并展开讨论有关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信息。

  让学生回家有机会观看“神五”“神六”或“神七”的录像。

  教师讲解:

  (2)由于编写教科书时“神五”“神六”或“神七”尚未上天。“神五”是单人、单天飞行,“神六”是双人、多天(5天)、行,而“神七”成功实现了太空行走,这说明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了载人航天飞船的核心技术。

  (3)学生朗读《蓝天向我们召唤》的歌词。

  学生讨论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说一说“向航天英雄们学*什么”。

  (4)欣赏歌曲的范唱录音。

  (5)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6)随录音学唱歌曲歌词。

  注意: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顿音的使用。

  (7)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一部分及歌词,这部分旋律节奏比较多样,其中但也增加了学唱的难度,可多随录音学唱,最后随琴声学唱。

  (8)初步唱会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旋律,是学唱更加理性。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0

  教学内容:

  唱:“飞吧,飞吧”“翅膀”

  听:“鸽子”“快乐阳光”“云雀”“天鹅”“飞驰的雄鹰”

  第一课《飞吧,飞吧》

  教学目标:

  1、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对学生进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教育。用视唱法教学,要求合唱均衡和谐。

  2、视唱小曲,让学生感受山东民歌的旋律曲调特点。

  3、欣赏“鸽子”“快乐阳光”与“飞吧,飞吧”歌曲对比。

  学*目标:

  1、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受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教育。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学好功课。

  2、视唱小曲,感受山东民歌的旋律曲调特点。

  教学重、难点: 在进行合唱时要均衡和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唱问好歌,开始上课。

  2、进行连音和断音的发声练*。

  二、唱民歌《沂蒙山小调》:

  1、出示投影歌页:

  师:同学们,这首曲子我们曾经在上学期吹过这首竖笛曲,下面我们就把它来唱一唱。

  教师弹奏旋律。

  2、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提问:这首乐曲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呢?

  三、 教授新课:

  1、师导入: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经写了这样有名的一句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知道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吗?

  师:在外国也是同样的道理。下面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德**曲《飞吧,飞吧》,它借用了小鸟的口来向大家讲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

  2、师播放录音歌曲。分析:

  这首乐曲很简单,只有几句,但却有三个声部。我们可以很快的将歌谱和歌词学会,再进行合唱。

  3、教师弹奏旋律。

  要求学生在演唱声音要统一,时边唱边听,注意各声部的音准以及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和谐。

  4、学*歌词:

  1)学生集体朗读歌词。

  2)教师播放录音歌曲,

  3)播放歌曲伴奏。

  四、欣赏“鸽子”“快乐阳光”

  现在请大家来听赏二首(女声独唱、男女声重唱)歌曲“鸽子”,(童声齐唱)“快乐阳光”,并为歌曲配上声势,感受一下跟我们刚学唱的“飞吧,飞吧”歌曲有什么不同?

  五、教师小结课堂内容:

  1、小结:同学们,从这首歌曲的学*当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是外国还是中同,都要在小时候就养成好好学*,天天向上的*惯,长大了才不会一事无成,碌碌无为,而流下后悔的泪水。

  2、课后作业: 学*了这首歌曲,你对今后的学*有什么打算?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菁华10篇)扩展阅读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菁华10篇)(扩展1)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菁华10篇)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雨中”,用肢体动作表现雨点欢快地落下、区别类似雨声的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2、欣赏“雨中曲”

  3、创造:用“d、 re、 i、 fa、 sl ”五个音旋律。

  准备:塑料纸、听雨盒、手指游戏、

  教学过程:

  一、 热身运动:小雨滴

  老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雨滴的游戏。(手指游戏)

  二、感受雨声、欣赏“雨中曲”

  1、 请你们听赏一首“雨中曲”,并请说出有几种雨声?

  2、 你们为乐曲配上好听的大雨、小雨的声音,出示听雨盒和塑料纸。

  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个道具, 请演示大雨和小雨不同的不同声音。

  三、学唱“雨中”

  1、听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

  2、跟琴轻声演唱歌曲旋律;视唱歌谱。

  3、轻声跟着钢琴伴奏哼唱歌曲,要求学生能唱准歌曲的节奏,对一些歌词集中的地方要唱清楚每个字,不能含糊地带过。

  四、 情景表演:下雨啦

  1、我们用动作来感受雨中的情景,下大雨的时候雨点怎么跳的,到地面上怎么样的?请你们模仿动作。

  2、雨慢慢得下得小了,怎么跳? 请大家边唱、边跳。

  五、我的创造:按五音和同学合作一首“雨中曲”

  第三课

  听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目的:

  通过听《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若干、沙子、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宝贝(出示箱子)谁来猜猜,里面会装些什么宝贝呢?(生猜3—4个)

  (1) 看来让大家猜,是有些困难,还是让老师取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出示玻璃瓶、报纸、装有沙子、豆的杯子)现在大家知道老师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了吧!

  (2) 哇!你真厉害哦,真有件这样的东西。他们能发出声音吗?(能)

  在老师看来,能发出声音的这些东西都是宝贝。不信,大家仔细听:

  (师吹出空玻璃瓶,发出呼呼的风声)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这声音像什么?(生说)

  你能像老师这样,吹出呼呼的风声吗?好,你上来试一试(演奏)。风呼呼的吹着,不一会就下起了蒙蒙细雨,象沙沙的雨声吗?谁也来演奏一下这沙沙的雨声?(生演奏)听那,雨是越下越大了,也请一位同学来演奏(生演奏)。雨落在树叶上,发出了哗啦啦的声音,拿起你们手中的书,摇起来,听听象不象哗啦啦的树叶声(生感受)。突然,一阵春——哦?该敲打什么来表现春雷呢?(生说,师评价)那我们就用这些声音来表演一段“春雨雷电”的交响乐吧!(分角色演奏)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到出都是这样的宝贝,用他们可以来表演很多声音故事,怎样,神奇吧!

  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1、 整体感知

  那现在我们来聆听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雷鸣电闪波尔卡》管弦乐吧,听一听音乐大师是怎么来表现“雷鸣电闪”的?当你在乐曲中听到“雷鸣电闪”时,赶快捂起你的耳朵!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2、 认识打击乐器

  乐曲中的“雷鸣电闪”的地方还真多,那作曲家是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的呢?

  介绍定音鼓和钹

  3、 片段欣赏

  那我们再来欣赏其中两个片段,感受定音鼓和钹在其中的作用。

  在片段一中你好象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生说)

  (雷声隆隆、倾盆大雨的'景象)

  片段二中,给你什么感受呢?

  4、 小结:乐曲逼真的表现了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的景象,但人们仍然兴高采烈、纵情起舞。再来欣赏下,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当然可以随着音乐通过动作来表现。

  那我想,现在大家可以完成书上的表格了!

  三、实践创作

  我们感受了大师所创作的“雷鸣电闪”,现在我们也来创作,用这些宝贝来表现下面的四个主题。

  (1、 雷雨;2、清晨;3、课间十分钟;4、厨房交响曲)

  请小组长将宝贝拿回去,要迅速的选择一个主题,充分发挥这些宝贝的作用,来表现你所选题的声音。想一想,这些声音可以用哪些宝贝来表现。

  评价:你知道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吗?

  在这个主题中,这个声音是通过……来表现的!真棒!观察的真仔细!

  这些宝贝在你的手里真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四、欣赏“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这首乐曲又是什么器乐演奏的?

  五、总结下课

  大家欣赏、表演的都很好!通过自己*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模仿出各种声音,相信大家积极的观察,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去创造,也能成为像“约翰?施特劳斯”一样的音乐大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能富有感情地演唱。

  2、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3、在讨论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时能普遍参与,思维活跃。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学唱的歌曲是《小鸟请到这里来》,我们请小鸟到这里来做客。是请它长期居住里,成为我们的伙伴,为此我们准备了什么呢?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这里树木长成排”“这里草地像绿海”“这里清泉为你流”“这里鲜花为你开”同学们看,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鸟才能婉转歌唱,才能自由飞翔,才能留恋不愿离去。所以我们请同学们首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环境与小鸟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和千姿百态的舞姿,鸟儿捉害虫,保护着森林果木。鸟粪落在地里使土壤更加肥沃。但是鸟儿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才能生存、在空气、河流被污染,树被砍光的地方,鸟儿是不会光顾的。报纸上已经有很多的新闻:某地由于环境保护得不好,原来冬天来栖息的鸟儿们都不来了,后来当人们改善了环境鸟儿们又纷纷回来了。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少年儿童与小鸟和和谐相处的《小鸟请到这里来》。先请大家朗读一遍歌词。

  2、学唱歌曲

  (1)欣赏童声合唱《小鸟请到这里来》两遍。

  (2)播放《小鸟请到这里来》的伴奏带。

  学生朗读歌词,以配乐朗诵的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及用词的内容。

  (3)随录音带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5)讨论:

  我们看教科书第5页,有一个问题:唱一唱下面两句旋律哪一句的情绪亲切,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对,第二句增加了一小节。将“小鸟”重复了一次就产生了恳切和亲切的语气.就不似第一句那样生硬了。所以我们在演唱时也要唱出这种语气来。

  “这里树木长成排” “这里清泉为你流”这两句旋律,一字对一音,要注意吐字的清晰像粒粒珍珠在滚动。“这里草地像绿海” “这里鲜花为你开”这两句旋律,尾句要开阔.把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尽情地抒发出来、现在再请同学们唱一遍(要求声情并茂)。

  (6)现在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

  学生随教师的歌声学唱歌谱,必要时可以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在教唱过程中应注意 的节奏和八分休止符,并要求学生注意到第1、3乐句完全相同,第2、4乐句相同。

  3、小结:小结本节课学*的收获,要求学生自学歌曲的第二乐段。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普遍参与讨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演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二乐段合唱部分。

  2、欣赏重声合唱《林中的鸟声儿》。

  3、节奏创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2、 能普遍参与节奏创造活动,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3、能专心欣赏童声合唱作品,从中受到启发.改善自己的歌声。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唱了《小鸟请到这里来》的第一乐段,让我们先来复*一遍(学生唱)

  2、学*合唱部分

  (1)现在我们来学*这首歌的第二乐段合唱部分,请先仔细听几遍录音(放录音)。

  第二乐段的旋律与第一乐段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回答有许多与第一乐段相同的旋律)

  现在先让我们来学*第一声部的歌词,教师边舞边唱,学生跟着轻声哼唱、重点在“尽情地唱吧小鸟”和 “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的弱起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及时进入、第二句结尾也是练*的重点,这一句音调较高,并有七拍的长音。

  教师一定要用良好的示范让学生逐步体会用较高位置来歌唱的感觉,防止用胸声粗厉地喊叫。

  (2)学唱第二声部。

  第二声部中有两句是与第一声部一样的,所以我们只要重点学*这三句,当然还有第二段结尾中有很多Mi~fa之间的半音进行,也要多加练*,让学生仔细听辩,防止将fa音唱得过高。

  (3)两声部的配合

  教师要合理分配好声部,要有意识地将水*较高的部分学生分配到第二声部中去,不可使学生误以为第二声部是不重要的。

  在条件较好的班级中,第—二声部可以相互交换,即每个学生既要会唱第一声部,也要会唱第二声部。

  在两声部配合时,不要不提任何要求一遍遍地反复唱,而应耐心地多作分句的配合练*,如“尽情地唱吧小鸟”和“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就应作多次配合练*,第二结尾也应作多次配合练*,才能真正提高合唱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标。

  3、欣赏歌曲《林中的鸟声》

  这首歌曲与我们学唱的《小鸟请到这里来》是同一题材的作品,但却不一样。曲作者李群是一位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女作曲家,她非常关怀红领巾,一生写了很多儿童歌曲,这首歌是其中较为优秀和流传较广的一首,请同学们边看教科书第6页边专心欣赏。(放《林中的鸟声》童声合唱录音)

  我们欣赏童声合唱不仅要看着歌词听它的内容,同时也应注意演唱者的声音和表现,录音中的演唱者都与同学们年龄相仿,大多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够唱这么好,我们经过努力也一定可以。比如这首歌曲中有不少地方使用了顿音记号,还有不少“XO XO”的.节奏,欣赏时就要注意别人是怎样唱的,怎么会唱得这么亲切动人,要以他们的歌声为榜样,改善自己的声音,所以欣赏也是一种学*,而且是比自己歌唱更为重要的学*,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听一遍(再放一遍录音)

  4、节奏创造

  在刚才这首歌中,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学生回答:“滴哩哩”模仿鸟鸣的声调),那么它的节奏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 ”)。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歌中的这一句:

  (学生学唱)

  我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歌曲《滴哩滴哩》吗?

  学生:记得

  (唱)

  这两者节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对!所以,音乐的表现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只要能较为准确生动地表现鸟鸣,用什么节奏都可以自由创造,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下面,请同学们为“嘀呖呖”或“嘀哩哩”创造出各种节奏。

  (学生们创造)

  大家看,我们创造的节奏是多么丰富啊!

  (学生们一一评论,试唱)

  如果将这些节奏配上音高,就可以用到歌曲中去了

  学生试唱

  5、师:可见音乐创作也不十分神秘,只要大家努力,我们就可以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来。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的合唱部分。学生能普遍参与节奏创造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百鸟朝凤》

  【教学重、难点】

  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百鸟朝凤》音乐

  导言引导学生思考。

  (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

  (4)唢呐演示。

  1、用心聆听、体验。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

  (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

  二、揭示课题。哼唱主题音乐。

  引导学生思考:

  (1)鸟类的大王?

  (2)“朝”意指什么?

  (3)“百”是什么意思?

  (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

  三、分段聆听乐曲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引子:用语言叙述。

  (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

  四、小组活动、总结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

  (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板书设计:鸟类的大王?“朝”意指什么?“百”是什么意思?

  随笔:初步了解了民族乐器唢呐,熟悉了它的音色。对优秀的民间乐器作品产生兴趣,对民间艺人产生敬重之情。

  5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教学主题:手挽手

  教学学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歌曲《拍手拍手》掌握歌曲的节奏与曲谱,实践中学*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3.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歌曲《拍手拍手》

  二、学*乐理知识:重音记号

  三、聆听歌曲《祝你快乐》

  教材分析

  歌曲《拍手拍手》这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歌曲吸取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几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分节歌,由主题和副歌构成。主歌部分包含两个*行乐句。两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进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进,使曲调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副歌部分也是由两个*行乐句构成的乐段。乐句的前半句是由两个四分音符在高音区形成的节奏性音调,简洁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响亮的掌声和兴高采烈的神态;后半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们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间频频穿插了伴以掌声的间奏,既突出了主题,也增添了欢乐的情趣。

  铜管乐合奏《祝你快乐》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曲,乐曲热情欢快、充满朝气,给人以轻松、快乐的感觉。此曲又由词作家晓光填词改编成歌曲。歌中的歌词十分贴切的诠释了乐曲的内容。

  音乐知识:重音记号

  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学*表演《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

  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

  5.学唱第二部分:

  (1)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3)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4)对比实践: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从实践中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

  (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

  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二、学*聆听曲《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

  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

  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

  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三、教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展现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二、在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海峡*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并编创现代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二、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教材分析

  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这首歌的歌词十分精炼,含意刻,它表现了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以五声音调为主,上下句对称,节奏生动活泼,明朗的音调表现了孩子们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欢乐心情。每句句末都采用了“”节奏型,突出了“手”、“走”二字,表达了与太阳共牵手,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充满着信念。第二乐段运用合唱的形式,明亮的大调式曲调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八度大跳在高音区唱出了“阳光,阳光”情绪热情而又奔放,“”节奏型再现,使全曲风格统一,最后,结束在高音“”上,五拍的时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绪更为坚定。

  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台湾岛是*的一部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样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祖国统一是海峡*人民的共同愿望。这首歌曲表达了海峡*儿童的心声——统一祖国。歌曲基本上由两个段落构成。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

  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小朋友盼祖国统一,……)5.学唱“海峡*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9.小结:海峡*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二、学*演唱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

  2.再听范唱。

  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

  (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

  (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7.填入歌词

  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

  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

  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情况,下课。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

  【教学内容】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XXX|XXXXXX|)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

  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

  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

  (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

  (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

  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2/4拍变为6/8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

  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3、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八、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

  教学内容:

  1、西洋铜管乐其介绍(小号、圆号、长号、大号)。

  2、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洋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形状、音色及演奏方式。

  2、通过对《那不勒斯舞曲》的欣赏,能排列出乐曲的三个乐段;知道乐曲的三个乐段都是弱拍起奏;辨别乐曲的速度。

  3、通过欣赏,乐曲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难点:

  1、辨别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音色。

  2、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演示法、欣赏法、创设情景法、谈话法等。

  学*方法:

  欣赏法、表演法、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带、小号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师导:今天陶是给大家带来几位有趣的大嗓门朋友,他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二、介绍西洋铜管乐器

  1、认识形状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其中那位朋友?(点击课件,出示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图片)

  圆号:温和、高雅。

  长号:高傲、辉煌、庄重而饱满。

  大号:低沉、浑厚。

  分辨

  师:听完了四位朋友的美妙歌声,大家记住了他们的嗓音特点了吗?生齐:记住了。

  师:记住了?如果现在我们关闭画面听音乐,你能分辨出是谁在歌唱吗?生:能——

  师:能?好,现在我们分成两个方阵,比一比,看那个方阵分辨能力最强。(点击课件,播放小号和大号演奏的《河边对口曲》。)

  生:我听出来了,是小号和大号在对话。

  师:对方方阵同意吗?(同意)下面听第二组对话。(小号与长号演奏的《河边对口曲》。)长号与圆号的.音色比较接*,这时可能会:

  甲阵:好像是小号和长号吧。

  乙阵:应该是小号和圆号吧。

  师:看来大家对这一组对话中的对话这一时还不敢肯定,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讨论后在回答。

  甲阵:这一组对话应该是小号与长号。

  师:另一方阵?

  乙阵:我们也认为是小号与长号。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判断的。

  生甲:因为长号的音色比较庄重。

  生乙:我同意他的意见,另外我觉得长号的声音比圆号听起来更威严一些,圆号听起来较为柔和。

  3、了解演奏方法

  师:同学们回答的有理有据,精彩极了。但是,这么美妙的声音是怎样演奏出来的呢?请大家来看录像。(点击课件,展示小号、长号、圆号、大号演奏画面)

  生:它们都是人来吹奏的。

  师:大家再想想,在庞大的器乐家族中,它们属于民乐还是西洋乐器?生:西洋乐器。

  师:确切的说应该是西洋铜管乐器。(板书:西洋乐器)

  三、赏析《那不勒斯舞曲》

  1、判断主奏乐器

  过渡语:在我们对四位朋友的形状、音色特点及演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乐曲,大家听听是那位朋友在担任主奏演员。(点击课件,播放《那不勒斯舞曲》)师:从大家的表情和跃跃欲试的样子就看得出,同学们已经听出来了,就一起说吧!生:小号——

  师:(板书:小号)这首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乐曲,就是今天我们的欣赏曲目《那不勒斯舞曲》。(板书:《那不勒斯舞曲》赏析)

  2、乐曲简介

  师:(点击课件)《那不勒斯舞曲》师巴黎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一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音乐。作者,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3、熟悉旋律,正确排序。

  熟悉旋律

  师:首先来熟悉乐曲的旋律。(板书:旋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按书上的顺序,用小号为大家吹奏。(第一遍,先分段吹奏;第二遍,三个乐段连起来吹;第三遍,让学生跟着一起哼唱。)

  正确排序

  师:刚才老师是按照书上的顺序吹奏的,请同学们在仔细的听一边乐曲录音,判断一下,书上的顺序是否符合乐曲的演奏顺序?(播放录音)

  生:书上的排列顺序是错误的。

  师:正确的该怎样?

  生:正确的顺序应为(2)、(3)、(1)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教学内容:

  1、西洋铜管乐其介绍(小号、圆号、长号、大号)。

  2、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洋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形状、音色及演奏方式。

  2、通过对《那不勒斯舞曲》的欣赏,能排列出乐曲的三个乐段;知道乐曲的三个乐段都是弱拍起奏;辨别乐曲的速度。

  3、通过欣赏,乐曲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难点:

  1、辨别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音色。

  2、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演示法、欣赏法、创设情景法、谈话法等。

  学*方法:

  欣赏法、表演法、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带、小号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师导:今天陶是给大家带来几位有趣的大嗓门朋友,他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二、介绍西洋铜管乐器

  1、认识形状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其中那位朋友?(点击课件,出示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图片)

  圆号:温和、高雅。

  长号:高傲、辉煌、庄重而饱满。

  大号:低沉、浑厚。

  分辨

  师:听完了四位朋友的美妙歌声,大家记住了他们的嗓音特点了吗?生齐:记住了。

  师:记住了?如果现在我们关闭画面听音乐,你能分辨出是谁在歌唱吗?生:能——

  师:能?好,现在我们分成两个方阵,比一比,看那个方阵分辨能力最强。(点击课件,播放小号和大号演奏的《河边对口曲》。)

  生:我听出来了,是小号和大号在对话。

  师:对方方阵同意吗?(同意)下面听第二组对话。(小号与长号演奏的《河边对口曲》。)长号与圆号的音色比较接*,这时可能会:

  甲阵:好像是小号和长号吧。

  乙阵:应该是小号和圆号吧。

  师:看来大家对这一组对话中的对话这一时还不敢肯定,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讨论后在回答。

  甲阵:这一组对话应该是小号与长号。

  师:另一方阵?

  乙阵:我们也认为是小号与长号。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判断的。

  生甲:因为长号的音色比较庄重。

  生乙:我同意他的意见,另外我觉得长号的声音比圆号听起来更威严一些,圆号听起来较为柔和。

  3、了解演奏方法

  师:同学们回答的有理有据,精彩极了。但是,这么美妙的声音是怎样演奏出来的呢?请大家来看录像。(点击课件,展示小号、长号、圆号、大号演奏画面)

  生:它们都是人来吹奏的。

  师:大家再想想,在庞大的器乐家族中,它们属于民乐还是西洋乐器?生:西洋乐器。

  师:确切的说应该是西洋铜管乐器。(板书:西洋乐器)

  三、赏析《那不勒斯舞曲》

  1、判断主奏乐器

  过渡语:在我们对四位朋友的'形状、音色特点及演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乐曲,大家听听是那位朋友在担任主奏演员。(点击课件,播放《那不勒斯舞曲》)师:从大家的表情和跃跃欲试的样子就看得出,同学们已经听出来了,就一起说吧!生:小号——

  师:(板书:小号)这首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乐曲,就是今天我们的欣赏曲目《那不勒斯舞曲》。(板书:《那不勒斯舞曲》赏析)

  2、乐曲简介

  师:(点击课件)《那不勒斯舞曲》师巴黎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一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音乐。作者,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3、熟悉旋律,正确排序。

  熟悉旋律

  师:首先来熟悉乐曲的旋律。(板书:旋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按书上的顺序,用小号为大家吹奏。(第一遍,先分段吹奏;第二遍,三个乐段连起来吹;第三遍,让学生跟着一起哼唱。)

  正确排序

  师:刚才老师是按照书上的顺序吹奏的,请同学们在仔细的听一边乐曲录音,判断一下,书上的顺序是否符合乐曲的演奏顺序?(播放录音)

  生:书上的排列顺序是错误的。

  师:正确的该怎样?

  生:正确的顺序应为(2)、(3)、(1)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能富有感情地演唱。

  2、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3、在讨论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时能普遍参与,思维活跃。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学唱的歌曲是《小鸟请到这里来》,我们请小鸟到这里来做客。是请它长期居住里,成为我们的伙伴,为此我们准备了什么呢?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这里树木长成排”“这里草地像绿海”“这里清泉为你流”“这里鲜花为你开”同学们看,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鸟才能婉转歌唱,才能自由飞翔,才能留恋不愿离去。所以我们请同学们首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环境与小鸟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和千姿百态的舞姿,鸟儿捉害虫,保护着森林果木。鸟粪落在地里使土壤更加肥沃。但是鸟儿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才能生存、在空气、河流被污染,树被砍光的地方,鸟儿是不会光顾的。报纸上已经有很多的新闻:某地由于环境保护得不好,原来冬天来栖息的鸟儿们都不来了,后来当人们改善了环境鸟儿们又纷纷回来了。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少年儿童与小鸟和和谐相处的《小鸟请到这里来》。先请大家朗读一遍歌词。

  2、学唱歌曲

  (1)欣赏童声合唱《小鸟请到这里来》两遍。

  (2)播放《小鸟请到这里来》的伴奏带。

  学生朗读歌词,以配乐朗诵的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及用词的内容。

  (3)随录音带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5)讨论:

  我们看教科书第5页,有一个问题:唱一唱下面两句旋律哪一句的情绪亲切,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对,第二句增加了一小节。将“小鸟”重复了一次就产生了恳切和亲切的语气.就不似第一句那样生硬了。所以我们在演唱时也要唱出这种语气来。

  “这里树木长成排” “这里清泉为你流”这两句旋律,一字对一音,要注意吐字的清晰像粒粒珍珠在滚动。“这里草地像绿海” “这里鲜花为你开”这两句旋律,尾句要开阔.把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尽情地抒发出来、现在再请同学们唱一遍(要求声情并茂)。

  (6)现在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

  学生随教师的歌声学唱歌谱,必要时可以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在教唱过程中应注意 的节奏和八分休止符,并要求学生注意到第1、3乐句完全相同,第2、4乐句相同。

  3、小结:小结本节课学*的收获,要求学生自学歌曲的第二乐段。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普遍参与讨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演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二乐段合唱部分。

  2、欣赏重声合唱《林中的鸟声儿》。

  3、节奏创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2、 能普遍参与节奏创造活动,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3、能专心欣赏童声合唱作品,从中受到启发.改善自己的歌声。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唱了《小鸟请到这里来》的第一乐段,让我们先来复*一遍(学生唱)

  2、学*合唱部分

  (1)现在我们来学*这首歌的第二乐段合唱部分,请先仔细听几遍录音(放录音)。

  第二乐段的旋律与第一乐段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回答有许多与第一乐段相同的旋律)

  现在先让我们来学*第一声部的歌词,教师边舞边唱,学生跟着轻声哼唱、重点在“尽情地唱吧小鸟”和 “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的弱起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及时进入、第二句结尾也是练*的重点,这一句音调较高,并有七拍的长音。

  教师一定要用良好的示范让学生逐步体会用较高位置来歌唱的感觉,防止用胸声粗厉地喊叫。

  (2)学唱第二声部。

  第二声部中有两句是与第一声部一样的,所以我们只要重点学*这三句,当然还有第二段结尾中有很多Mi~fa之间的半音进行,也要多加练*,让学生仔细听辩,防止将fa音唱得过高。

  (3)两声部的配合

  教师要合理分配好声部,要有意识地将水*较高的`部分学生分配到第二声部中去,不可使学生误以为第二声部是不重要的。

  在条件较好的班级中,第—二声部可以相互交换,即每个学生既要会唱第一声部,也要会唱第二声部。

  在两声部配合时,不要不提任何要求一遍遍地反复唱,而应耐心地多作分句的配合练*,如“尽情地唱吧小鸟”和“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就应作多次配合练*,第二结尾也应作多次配合练*,才能真正提高合唱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标。

  3、欣赏歌曲《林中的鸟声》

  这首歌曲与我们学唱的《小鸟请到这里来》是同一题材的作品,但却不一样。曲作者李群是一位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女作曲家,她非常关怀红领巾,一生写了很多儿童歌曲,这首歌是其中较为优秀和流传较广的一首,请同学们边看教科书第6页边专心欣赏。(放《林中的鸟声》童声合唱录音)

  我们欣赏童声合唱不仅要看着歌词听它的内容,同时也应注意演唱者的声音和表现,录音中的演唱者都与同学们年龄相仿,大多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够唱这么好,我们经过努力也一定可以。比如这首歌曲中有不少地方使用了顿音记号,还有不少“XO XO”的节奏,欣赏时就要注意别人是怎样唱的,怎么会唱得这么亲切动人,要以他们的歌声为榜样,改善自己的声音,所以欣赏也是一种学*,而且是比自己歌唱更为重要的学*,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听一遍(再放一遍录音)

  4、节奏创造

  在刚才这首歌中,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学生回答:“滴哩哩”模仿鸟鸣的声调),那么它的节奏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 ”)。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歌中的这一句:

  (学生学唱)

  我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歌曲《滴哩滴哩》吗?

  学生:记得

  (唱)

  这两者节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对!所以,音乐的表现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只要能较为准确生动地表现鸟鸣,用什么节奏都可以自由创造,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下面,请同学们为“嘀呖呖”或“嘀哩哩”创造出各种节奏。

  (学生们创造)

  大家看,我们创造的节奏是多么丰富啊!

  (学生们一一评论,试唱)

  如果将这些节奏配上音高,就可以用到歌曲中去了

  学生试唱

  5、师:可见音乐创作也不十分神秘,只要大家努力,我们就可以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来。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的合唱部分。学生能普遍参与节奏创造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百鸟朝凤》

  【教学重、难点】

  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百鸟朝凤》音乐

  导言引导学生思考。

  (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

  (4)唢呐演示。

  1、用心聆听、体验。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

  (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

  二、揭示课题。哼唱主题音乐。

  引导学生思考:

  (1)鸟类的大王?

  (2)“朝”意指什么?

  (3)“百”是什么意思?

  (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

  三、分段聆听乐曲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引子:用语言叙述。

  (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

  四、小组活动、总结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

  (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板书设计:鸟类的大王?“朝”意指什么?“百”是什么意思?

  随笔:初步了解了民族乐器唢呐,熟悉了它的音色。对优秀的民间乐器作品产生兴趣,对民间艺人产生敬重之情。

  5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

  教学目标:通过选择乐器、创编对话表现第一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叙述者的歌》。

  教学难点:选择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声音。

  人物:叙述者、东郭先生、狼、猎人、农夫、毛驴、猎狗、大树。

  准备道具:口袋、狼的头饰、毛驴头饰、书(东郭先生的)、东郭先生的帽子、猎人、猎人的枪(塑料玩具)、皮袄、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

  生(装扮好):老师好。

  学生的装扮:东郭先生(带着*角帽子,手里拿着一本书);狼(头饰);猎人(皮袄、猎人的枪);毛驴(头饰和两个袋子);大树(两个树枝)。

  师(环视学生的装扮,微笑):你们都装扮好啦!

  生:对啊!

  师:既然是音乐剧,我们还差一个讲故事的人,你们推选一名同学来当叙述者吧!学生活动:推选叙述者。

  师:好,那我们就开始排练音乐剧的第一幕吧!

  二、排练第一幕

  阶段目标:讨论第一幕,并排练。

  教师操做(播放课件):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

  师:请叙述者来讲故事。

  叙述者: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选用适当的打击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节奏与声音)……

  师:这里有几种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碰铃),你们想一想,用哪一种乐器表现毛驴行走的声音,要用什么样的节奏型?

  生1:老师,我想用双响筒表现驴蹄子的声音。

  师:好,你来试一试!

  生1活动:拿双响筒敲击×××|××|

  生众:声音还真挺像的!

  师:这个乐器可以表现,还有没有其他的乐器呢?

  生2:老师,我觉得响板也能表现驴蹄子的声音。

  师:好,你也来试一试。

  生2:用响板敲击××|××|

  生3:我想用碰铃表现驴脖子上的铃声。

  师:这个想法很好,很有创意。那你想用什么样的节奏型呢?

  生3:用碰铃敲击以下节奏××|0×|

  师总结:这几个同学选择的乐器都很适合表现毛驴行走,那我们现在就来表现一下吧!教师操作:邀请扮演毛驴和东郭先生的同学上台,和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同学一起表演。学生活动:

  用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

  扮演毛驴的同学弓着身子跟着节奏走。扮演东郭先生的同学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师总结:正在东郭先生得意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只狼。我们一起把《叙述者的歌》唱一唱。学生活动:跟琴轻声地演唱歌谱,学会歌谱再唱歌词。

  师:《叙述者的歌》把故事的开头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那我们应该怎么表演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哪个组拿出的方案好,我们就用这个组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两组自由讨论,教师指导。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讨论结果,请第一组先说。

  生: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叙述者一开始演唱,东郭先生就上场,唱到“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这就做打哈欠的的动作。唱到后面就表演老狼在前面跑,猎人在后面追。

  师:设计得不错,第二组你们是怎么设计的?

  生:我们是这么设计的:唱到第一句“东郭先生骑毛驴”就请东郭先生和小毛驴上场,在小过门儿的地方,东郭先生捋捋胡子;第二句“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就请东郭先生做个打哈欠的动作,再伸伸懒腰;唱到第三句“老狼真晦气”中间的小过门就请老狼上场,要显得惊慌失措的样子。第四句“碰上猎人追的急”猎人就在后面追。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狼正好在东郭先生面前停,下场。

  学生听完后马上鼓掌。

  师:第二组的同学把动作编排得很细致,我们这次就用第二组的方案。狼停下后站在东郭先生面前对他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来设计一下。

  生1:可能会说:行行好,有猎人追我,救救我吧!

  生2:狼肯定说了好多好听的话。

  师:你觉得狼是怎么说的呀?

  生2:狼会说:老先生,看您的样子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做好事,后面有猎人追我,你快救救我吧。

  师:东郭先生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2:东郭先生说:那你快跑吧!这时候狼现出很温顺的样子跪下来说:您是个大善人,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师总结:大家说得都不错。东郭先生在途中遇见了狼,现在我们把《途中遇狼》这一幕完整地表现一下。

  学生活动:

  东郭先生出场,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叙述者歌唱。狼、猎人、猎狗上场。

  狼和东郭先生对话。

  师总结: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把音乐剧第一幕创编好了。今天回家留一个作业,创编第二幕和第三幕。我们下节课来表演!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创编及表演第二幕及第三幕。

  教学目标:创编对话、学*歌曲,表现第二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故事内容,并能够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选配音响。

  教学用具:打击乐器、录音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承上启下,引入第二幕。

  师:上次我们讲到,狼求东郭先生救救它,听了狼的甜言蜜语东郭先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就把老狼藏了起来。(播放课件)

  二、排演第二幕

  1、学唱第二幕曲调①。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老师唱领唱,大家一起来合。

  师活动:演唱“领”的部分。用眼睛和学生交流。

  (学唱两遍,指导学生最后一小节的变化。)

  2、创编东郭先生与猎人的对话。

  师:狼刚被装进口袋里,猎人就赶来了,猎人和东郭先生说了些什么呢?大家来设想一下。生1:东郭先生可能说,狼向那边跑去了(伸手指着右侧)。

  生2:猎人急急忙忙地跑来,气喘吁吁地问东郭先生:“老先生,您看见狼了吗?”东郭先生急忙说:“我没有看见。”这时猎人看见了东郭先生的大口袋,便问:“这口袋里是什么?”东郭先生急忙坐在口袋上说:“这些都是书,都是书。”猎人看了看,又向远处走去了。学生鼓掌。

  师(微笑着说):设计得真不错,对话都很详细。如果要为这一段对话配上相应的音乐,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好呢?老师这有两段音乐,你听一听哪一段的情绪更适合。学生聆听音乐1、《彼得与狼》中猎人的音乐。2、《龟兔赛跑》中欢庆的音乐。生(想一想):我觉得欢快的音乐不太适合这种情绪。所以我选择第一段音乐。

  生2:我也选择第一段音乐,因为这段音乐更适合猎人的形象,好像还有打猎人的枪的声音。师:好,那我们请“东郭先生”和“狼”一起听着第一段音乐来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学生听着音乐进行对话。

  3、《放出老狼》(齐唱和表演)。

  师:东郭先生做了好事非常地得意,它是什么样的表情?谁能来表演一下?

  生1:得意洋洋地点着头。

  师:不错。

  生2:手背在身后,晃着脑袋,笑眯眯地看着狼。

  师:这位同学的神态真像!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唱歌,东郭先生表现出得意的样子。学生演唱歌曲《放出老狼》。东郭先生和老狼进行表演。

  三、排演第三幕

  1、演唱歌曲。

  师:猎人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出了布袋,狼出来以后,看见东郭先生白白胖胖的,顿时起了杀心。于是它唱了这样一首歌。

  教师范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学生学唱《狼起杀心》一段(教师伴奏,学生一起演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2、创编对话。

  师:猎人走了,东郭先生和狼说了些什么呢?

  生:东郭先生说,猎人走了,你出来吧。

  师:那狼又说了些什么呢?

  生1:狼说我要吃了你。

  生2:狼恶狠狠地说:你这个老头,把我放在袋子里这么长时间,分明就是要憋死我。我现在饿了,你要给我找吃的!

  师:说得真好,把狼那种凶恶的表情全表现出来了。

  生3:狼露出狰狞的面容:那你就好人做到底,让我把你吃了吧!

  3、《仓惶逃命》。

  师:这时候东郭先生是怎么做的呢?

  生:东郭先生吓得抱头鼠窜。

  师:哦,被吓得到处乱跑。

  教师范唱《仓惶逃命》一段。

  学生一起学唱《仓惶逃命》。

  学生一起演唱《仓惶逃命》。东郭先生领唱,所有同学齐唱。

  师:东郭先生被吓得到处乱跑,在这我们加上一些打击乐器伴奏来增加气氛。你们说说用什么样的打击乐器呢?

  生1:(拿乐器)我觉得应该用串铃,串铃那种声音可以表现东郭先生狼狈的样子。师:可以,还有其他可以选择的乐器吗?

  生2:(拿乐器)老师,我想选铃鼓,快速的敲铃鼓可以表现东郭先生逃命时候,急促的脚步。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现在我们就把第三幕完整地表演一遍。

  学生一起表演第三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完整地表演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自行表演小小音乐剧。

  教学重点:能够自然地表演出四幕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难点:设计故事的结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次课排演了《东郭先生》这部音乐剧的前三幕,今天我们继续排演这个故事的`结尾。

  教师播放课件。

  二、排练第四幕

  1.练*齐唱。

  师:上次我们说到了狼要吃掉东郭先生,吓得东郭先生仓惶逃命。正在生死关头,忽然来了一个农夫。

  表演农夫的同学单独演唱。

  师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能唱出这个曲调了?

  生:因为我发现音乐中的曲调都是相似的。

  师:(满意地笑)这位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我们大家一齐来演唱一遍。

  2.创编对话。

  师:这时候老狼、东郭先生和农夫说了些什么话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学生自己设计,教师指导。

  学生表演:

  东郭先生大声喊:快来救救我!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9

  【教学内容】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XXX|XXXXXX|)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

  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

  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

  (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

  (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

  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2/4拍变为6/8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

  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3、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八、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0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2.通过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的事例,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歌词。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过程:

  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从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引出歌曲的主题——《蓝天向我们召唤》。

  (1)让学生学生朗读书中材料,并展开讨论有关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信息。

  让学生回家有机会观看“神五”“神六”或“神七”的录像。

  教师讲解:

  (2)由于编写教科书时“神五”“神六”或“神七”尚未上天。“神五”是单人、单天飞行,“神六”是双人、多天(5天)、行,而“神七”成功实现了太空行走,这说明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了载人航天飞船的核心技术。

  (3)学生朗读《蓝天向我们召唤》的歌词。

  学生讨论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说一说“向航天英雄们学*什么”。

  (4)欣赏歌曲的范唱录音。

  (5)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6)随录音学唱歌曲歌词。

  注意: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顿音的使用。

  (7)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一部分及歌词,这部分旋律节奏比较多样,其中但也增加了学唱的难度,可多随录音学唱,最后随琴声学唱。

  (8)初步唱会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旋律,是学唱更加理性。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菁华10篇)(扩展2)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菁华10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体会使者是怎样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自己试着用工具书解决)

  2学生自主识字,理解词语。

  3小组内交流识字、解词情况。

  提个醒:哪些生字易写错?如:“配”左边不能写成“西”。哪些生字易读错?如:“蕃”读“bō”,不读“fān”;“拴”读翘舌音。

  使命: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责任。课文里指赞普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到长安求婚。

  许配:由家长做主,跟某人订婚。课文里指唐朝皇帝把女儿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情况,大家相互帮助正音。

  5同桌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通顺,不加字、不减字。

  6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皇帝向使臣们出了哪三个问题?分别在课文哪些段?

  三、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这篇课文讲了一位聪明的使者能抓住事情的关键,善于动脑筋,急中生智,圆满地解决了三个难题,促成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美好的姻缘。通过学*,在以后的学*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多动脑筋,做个聪明的孩子。

  三、练*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四、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的青藏公路旁。

  五、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小镇、诊所、婴儿、徐徐、冻僵、多余、忠灭、哀鸣、碾雪"等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读写"小镇、诊所、婴儿、徐徐、冻僵、多余、忠灭、哀鸣、碾雪"等词语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相关画面: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沿路人家的灯都亮着,仅仅是为了给一个出诊的医生照明回家的路!这情景多让人感动啊!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一《寒夜的灯光》这个感人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寒夜的灯光)

  3。学生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2。画出生字。

  (1)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①加偏旁记忆的'字有:

  真—一镇息一一熄至→一致展一一碾

  ②换偏旁记忆的字有:

  珍一一诊缰一一僵

  (2)指导书写。

  "镇"是左右结构,右边"真"里有三横,不要少写。

  "杂"是t下结构,上面是"九",下面是"水"。

  "荒"是上下结构",非"下面是"亡",不要写成"~"。

  3。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4。再读课文,思考: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交流)

  三、再读课文,初探故事背景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讨论:(1)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寒冷的夜晚,有人请"我"出诊)

  (2)说说你从文中还读懂了些什么?

  (夜晚很冷;农民家住在偏僻的地方)

  2。学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1。学生之间互相质疑、释疑。

  2。学生小结自己这节课的学*方法和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教学简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讲述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和理解感受方面的学*能力,本文内容浅显而且贴*学生生活,再加上语言风格上的独特魅力,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只是在揣摩写作特点时会感觉比较难,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难点:

  学*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设置法”、“质疑引读法、”、“朗读感悟法”、“提问法”、“点拨法”等。

  学法:“圈点标注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法”、“质疑法”。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一篇课文我们到认识了性格古怪而又淘气可爱的猫。其实老舍先生家还有一只动物——母鸡。他是不是也像喜欢那只猫那样喜欢它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老舍先生家的《母鸡》。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2.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3.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三、阅读质疑

  1.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母鸡←不敢再讨厌

  过渡: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态度发生如此变化呢?

  四、自主探究

  (一)指导探究一至三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讨厌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母鸡的无病、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

  重点语句解析: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读: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它那嘎嘎的叫声总是——(没结没完)特别是到下蛋的时候,母鸡差不多是——(发了狂)

  3.揭示总分的写作方法。

  请同学们看板书:作者先总说讨厌母鸡,再分别叙述了讨厌母鸡的理由,你知道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吗?(总分)

  4.请用讨厌的语气齐读课文1、2、3自然段。

  5.老舍先生对待母鸡的情感,前后是怎样变化的?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二)指导探究四至十自然段。

  1.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又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2.交流重点语句:

  (1)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亲,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

  (三)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的写法特点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5.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6.总结: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作业布置

  1.熟练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猫──古怪、可爱(围绕中心句写)突出特点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

  附:相关链接

  1.词语

  如怨如诉: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趁其不备:趁人不防备的时候。文中指母鸡在欺负自己的同类时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凶狠,让人厌恶。

  警戒:戒备。文中指母鸡为了保护小鸡的安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不畏任何强敌,随时准备作战,表现了这位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与辛苦,也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鸡雏:幼小的鸡。

  颤颤巍巍:抖动摇晃的样子(多形容老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欺侮:欺负。

  反抗:用行动反对;抵抗。

  消瘦:形容身体极瘦。

  凄惨:凄凉悲惨。

  慈爱:(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而充满怜爱之心情。

  2.多音字

  似:shì(似的);sì(相似、似乎);

  恶:è(凶恶、恶劣);ě(恶心);wù(可恶、厌恶);

  差:chā(差别、差距);chà(差不多、差生);cāi(出差、差使);cī(参差、参差不齐)。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三)观赏漓江的水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四)观赏桂林的山(学*第三自然段)

  3.练*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第四自然段)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六)指导背诵

  三、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

  3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教学过程:

  1. 检查预*。

  2. 学*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3. 练*朗读第二三段。

  4. 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5. 讨论外洞特点。

  6. 讨论内洞的特点。

  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7. 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8. 练*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教学反思:

  如何让情境教学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整节课都活跃在老师悉心创造的氛围情境中,恐怕最辛苦的环节莫过于教学设计了,在设计整堂课之前,熟悉和挖掘教材自然不必多言。只有在此基础上老师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就如同导演设计一个好的剧本一样,让学生像演员一样在你创造好的剧本中积极主动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时又有自己灵活发挥和再度创造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体。

  课堂中重视体现合作学*.探究学*,注重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努力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但是由于本课知识点较多,一课时时间又比较紧张,所以安排朗读与指导朗读的安排就显得少了些,文本对话体现得还不够,如果能用两课时安排进度慢一点,带着学生细细体会.感悟文章本身语言文字的优美,对于丰富他们的情感.学*写作都会有更大的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教学目的:

  1、通过有表情的朗读,体会大自然的这份充满生机的和谐之美。

  2、能正确读写课后十个词语,掌握8个生字“腿、莓、式、刷、唤、咧、牧、献”等。

  3、能在文中找到表示声音的词,融入自己的感受把它们读好,并能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给省略好处填充内容。

  4、能仿照3—5自然段的样子,说说6、7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

  2、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首大自然万物和谐共存之歌的美。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展开想象的翅膀,能仿照3—5自然段的样子,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见过下雨,那你们听到过小雨唱歌吗?今天我们就来学*30《雨儿在歌唱》。

  2、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雨儿都唱了些什么歌?快打开书读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拼读音节,把字音读准。

  2、检查词语(课件):

  歌唱小腿草莓献给唤醒

  大哈欠伸懒腰游泳池

  弯弯曲曲红红绿绿各式各样

  3、刚才同学们读的时候,有两个长句有点儿难,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

  A:开放得真像游泳池里的/各式各样的阳伞一样美呢……

  B:大自然献给我们/一片红红绿绿的/会唱歌的雨……

  4、同桌两个人合作读一遍全文。

  要求:(1)听对方的读音如果有不准的帮助纠正。

  (2)要把语句读通顺。

  (3)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5、这课书共有几个自然段?

  6、指名读。其他同学找一找你最喜欢雨儿在什么地方唱的歌?听完后,请你用笔在书上画下来。

  三、品读课文:

  1、指名说,你最喜欢雨儿在什么地方唱的歌?

  2、同学说,老师板书。(小溪、草地、土地)

  3、分别学*:(随机出示课件)

  (1)学*雨儿在小溪里唱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雨儿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你从哪看出来的?

  B:同学从字、词、句中谈感悟。

  C:处理省略号。

  D:这是什么季节的雨阿?

  E: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2)学*雨儿在草地上唱歌。

  (3)学*雨儿在土地上唱歌。

  4、过渡:雨阿,雨阿,满世界会唱歌的雨,快拿好书齐读后4个自然段。

  ????四、拓展:

  1、为什么说大自然献给我们的雨是红红绿绿的雨?

  2、雨儿在小溪里、草地上、土地上会唱歌,雨儿还会在什么地方唱什么样的歌呢?

  3、同学自己思考。

  4、小组讨论。

  5、照书上2、3、4自然段的样子说一段话。

  板书设计:

  30雨儿在歌唱

  小溪里丁丁丁

  草地上沙沙沙

  土地上刷刷刷

  ……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丰富的想象、细腻的描写、美妙的文字,为我们创设出了一副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画面。这么美的文章,我觉得从孩子的读入手,让孩子们在读中去感悟这首“春之歌”。

  1、开始初读部分我采用了自己读、同桌读和指名读,这里不仅是对基础知识的学*,同时让孩子们进一步的在读中体会大自然的美。

  2、品读部分采用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所喜欢的段落来学*,学*的中心是“雨儿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让孩子们围绕中心找词、句,读词、句,说感悟,再有感情的读,来达到学*的目标。

  3、拓展部分既给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空间,又是写话的训练好时机。让学生的课堂学*和生活紧密联系。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了解白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感受白鲸的特点。

  课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鲸”字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看,认识这种动物吗?(出示课件:鲸的图片)老师板书“鲸”,并强调学生观察老师的板书,强调它是后鼻韵,纠正读音。

  2、你了解鲸这种动物吗?给我们介绍介绍它吧。

  3、学生自由展示搜集的资料。

  4、过渡:今天,我们一道走*鲸这个大家族中的白鲸,仔细地观察观察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通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段落,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2、同桌交流初读收获。

  3、汇报交流。

  (1)生字、新词认读,小组接龙读课文。重点抽查:吱、嘶。

  (2)说说课文围绕白鲸介绍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1、学*第一段,引导自读自悟。

  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一段。

  2、学*第二至四段。

  1)自读二至四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学*,自读自悟。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读课文,看批注,说体会,学批注。

  (3)检查学*第二段。

  读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学生朗读课文,说自己的体会。引导读批注,学批注。体会拟人化手法的好处,以及省略号表示的意思。补充想象白鲸还可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在读书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能够聆听白鲸的歌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齐读课文,质疑。一边读,一边想:你对白鲸的口技表演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探索白鲸发出叫声的目的,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朗读课文。将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象白鲸展示口技的场面。

  4)检查学*第三段。

  自由读第三段,为白鲸的这一项表演取个名字。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讨论自己所取的名字的理由,帮助理解课文,指导读好课文。(身材秀、杂技表演,玩具总动员……)

  引读、对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白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或者白鲸有怎样的性格。

  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5)检查学*第四段。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理解“焕然一新”,并结合搜集的资料,体会白鲸爱干净的特点。

  指导朗读。

  二、品读全文,体会写法

  整体感知,品读全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体会,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动物,会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

  三、拓展延伸,作业练*

  请你也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动物的一个特点。

  板书设计

  12白鲸夏季旅行家(洄游)总

  声音变化多端,“口技”专家

  嬉耍游戏,优雅聪明

  擦身蜕皮,极爱干净分

  (抓特点表喜爱之情)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读*号学*课文的方法。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3、懂得学*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

  运用读*号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大家都已学过了《春晓》,我们再来一起背一下好吗?

  2、揭示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天、春雨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

  (二)自学课文,并检查自学情况

  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按课后*题1的要求做读*号。

  2、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学*生字新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议议,记记。

  师点拨重点

  唇(chǘn),不能读成chén(晨)竭(念jié,不念jí)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酌情处理。

  3、课文主要写了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我们在第七册已经学过了好几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记得吗?

  请自选一种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时间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地点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四)学*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

  2、我们来看一下,在上课时的教室里,发生了什么事呢?(或上课时达丽玛怎么样?)

  (达丽玛上课没认真听,被乌汉娜老师发现。)

  3、乌汉娜老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

  (乌汉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面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小黑板出示)

  (1)、理解“走了神”: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2)、课文哪些句子写达丽玛“走了神”?理解“游荡”。

  (3)、用哪个词把前后两部分连接起来的?表明这句话是什么关系?

  (4)、理解:“发现”,你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4、被发现后,达丽玛会想些什么呢?

  (五)学*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给达丽玛补课时,乌汉娜老师是怎样做呢?

  2、达丽玛又是怎样回报乌老师的呢?

  (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1)、理解“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2)、如果现在你是达丽玛,你会怎样发誓呢?

  (3)、达丽玛为什么要发誓呢?

  (乌汉娜老师发现达丽玛“走了神”,用提问来证实后,并没有批评她,而是放学后给她补课。虽然只是给达丽玛一人上课,乌老师却同样严肃认真,这种教育方式深深地感动了达丽玛,她不仅认识到了错误,而且决心改正错误。所以要“发誓”。)

  (4)、达丽玛又是怎样做的呢?

  (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印”什么意思,能换成什么呢?

  3、正因为达丽玛这么认真地听课,所以外面下雨了,她也没有发现。

  4、指名读,再齐读。

  5、达丽玛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那她听见了什么呢?

  (“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讲课。”是的,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闪电、雷声?)(小黑板出示)

  (1)、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达丽玛听课时怎样?

  从哪里看出?三个“只”字可以看出。

  (2)、从“沙哑的嗓音”和“发干的嘴唇”,可以看出乌老师当时怎样?

  6、正是这样疲劳的乌老师,当她得知达丽玛听课时,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时心里怎样?(激动)

  7、为什么这么激动?

  8、分角色朗读,体会达丽玛的专心与乌老师的激动。

  (六)巩固练*

  至于乌老师是怎样护送达丽玛回家的事,我们下堂课再来学*。现在,老师要看看大家,是否把这堂的知识都掌握了。

  1、填空(不重复,尽量用本课学过的词语)。

  ()的眼睛()的眼睛()的眼睛

  ()的春雨()的春雨()的春雨

  ()的面容()的面容()的面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游荡: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走神: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竭力: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发誓: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3、判断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达丽玛坐在教室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望着老师乌汉娜,但是她的心却跟着春风一起,游荡到大草原上去了。”达丽玛瞪大眼睛望着老师是故意装给老师看的,为是的不让老师发现她思想开小差。()

  (2)、“‘达丽玛,这个问题你来回答。’乌汉娜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乌老师能从那么多同学中发现达丽玛“走了神”,是因为她上课时特别注意达丽玛。()

  (3)、“达丽玛坐下来,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这句话是写达丽玛为自己做错了事,给老师添麻烦悔恨极了的心情。()

  (4)、“‘老师,下雨了!’她惊奇地说。”达丽玛之所以感到惊奇是因为草原上春天下雨极为罕见。()

  板书设计:

  11、春天的雨点

  达丽玛乌汉娜老师

  上课时走神发现

  补课时发誓补课

  专心放心

  护送时感激护送

  知错就改关心爱护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作者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准备

  1、预*提纲:课文预*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1

  教学过程

  一、初识白桦

  1、导入音频。

  (1)音频播放加拿大儿童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并出示歌词。

  ①师:侧耳倾听这首歌,你听出了什么?再看看歌词,你又明白了什么?

  ②学生交流。

  示例1:听到了一群孩子的欢声笑语,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的欢腾和喜悦。

  示例2:听到了孩子们走向大自然的欢声笑语。

  (2)师小结:听着这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儿童歌曲,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水、山、森林、湖泊,仿佛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中。欢快活泼的旋律似乎是一队郊游的孩子们踏着鼓声走向白桦林,走进美妙的自然……

  (3)课件出示白桦图片。

  ①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树吗?看看图片,这种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②生交流。

  示例1:这是一种高大笔直的树,很美丽。

  示例2:无论是一棵白桦,还是成片的白桦林,都很美。它有着洁白的树干,碧绿的叶子,给人明朗的感觉。

  (4)师小结:白桦很美,有一个国家,就以它为国树。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白桦生性耐寒,树干银白,气质高雅。俄罗斯人民喜欢白桦的美丽、高洁。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苏联诗人叶赛宁,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他的诗歌语言朴实动人,多赞美家乡的风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叶赛宁一起仰望他家乡的那棵高洁的白桦。

  (2)板书课题:白桦。(生齐读课题)

  (3)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诗歌,继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出示课件)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齐读。

  二、检查预*

  1、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简介。

  (2)生自由读。

  2、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

  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预*。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桦”读第四声;“穗”读“suì”,不要读成了“shuì”或“huì”。

  (3)指导识记。

  ①师引导: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的?

  ②生交流。

  示例1:利用形声字特点记住“桦、穗、绣、霞、潇、朦、胧”。

  示例2:说文解字记“茸”,理解字义。

  课件出示:

  茸,现多形容动植物细毛丛生的样子。(艹,指嫩芽)+(耳,聪的简写,表示机灵),茸字上下两部分合起来的意思是机灵的嫩芽,机灵的鹿头上的芽状柔嫩器官。

  示例3:

  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一组字:

  绣(绣花)霞(霞光)

  锈(铁锈)假(假日)

  透(透过)暇(目不暇接)

  遐(遐想)

  ③书写“潇”字。

  a、视频出示“潇”字的书写笔顺。

  b、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练*书写。

  三、初触白桦

  1、释题。

  (1)师指名读诗题,引导:读了诗题,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2)预设:一棵茂盛的白桦;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桦;一片白桦林,碧绿的叶,洁白的干……

  (3)生齐读诗题,师引导生读出对白桦的感受。

  2、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全诗共有几节?(预设:4节)

  (3)同桌互读;小组分节比赛读,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4)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整首诗描绘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谁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②示例:《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

  3、练*朗读。生分成四人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2、联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解读明义

  1、导入新课。

  (1)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11课《白桦》。(板书课题:白桦)

  (2)师指名分节读诗。

  (3)师引导:诗歌以“白桦”为题,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白桦的?请大家试着从每个小节中找到答案,并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

  2、生自由默读全诗,试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3、学*全诗。

  (1)学*第1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1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指导:诗的开篇,就让我们的目光停留在窗前的白桦上,我们仿佛看见诗人每日与白桦对视,与白桦低语。窗前的白桦,是诗人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朋友!

  ③师指名读。

  ④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的是怎样的白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⑤生交流。

  示例1:枝条挂满白霜的白桦树,是那么圣洁!

  示例2:我仿佛看见一个沉思的诗人,伫立窗前,深情地看向白桦,眼里满是怜爱。

  ⑥师指导朗读。

  a、师:娓娓道来的诗句——“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这句诗藏着作者对白桦的.深情;如见其貌的诗句——“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字里行间藏着对高洁的白桦的爱。

  b、师指名朗读。

  ⑦概括本小节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节诗主要写了什么?

  b、生交流。(预设:窗前的白桦;涂银霜;披雪花……)

  c、师小结:“披雪花”更具体地概括了本小节白桦的特点。(板书:披雪花)

  ⑧师引导想象画面,生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2)学*第2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2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范读后引导:在听的过程中,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预设:白桦在雪中傲然挺立;白桦树的枝头沾满了雪,似乎是给树枝绣上了白色花边;一串串的树枝交错着,像花穗绽放,像是流苏舞动……

  ④生自由读:师指名读,并评价。

  ⑤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

  b、生交流。(预设:雪中的白桦、白桦枝头、绽流苏……)

  c、师小结:“绽流苏”与上一节的“披雪花”对称,显得更和谐。(板书:绽流苏)

  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3)学*第3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3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指名读,并评价。

  ③预设:这位同学读得很流利、准确;读的时候注意了“灿灿”“晶亮”这样的形容词。

  ④想象画面。

  a、师引导: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得慢一点,再慢一点。你会看到诗人眼中的白桦。

  b、生自由练*朗读;师指名朗读。

  ⑤引导理解。

  a、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白桦?(生交流)

  b、师讲解:白桦静中有动。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用“朦胧”来修饰“寂静”,写出了白桦的含蓄和高洁,“玉立”写出了它的挺拔,写出了它的高贵气质,写出了它的非同凡响;“灿灿的金晖”,衬托出它的绚丽辉煌。“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使之前静静挺立的白桦展现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⑥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根据上两节的小标题,我们可以拟定结构对称的小标题,谁来说一说?

  b、生交流。(相机板书:立金晖)

  ⑦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4)学*第4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4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你又读出怎样的白桦?(预设:朝霞中的白桦,身上披着彩霞,煞是好看!)

  ③指导朗读。

  a、师指名读,引导评价:他读出白桦的美了吗?你会怎样读?

  b、师指导:读的时候注意“白、银色”这样表示色彩的字词。(生自由读)

  ④引导理解。

  师述:最后一节诗中,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了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

  ⑤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小节诗写了朝霞中的白桦。谁能从下列短语中选择合适的小标题?(生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

  朝霞中的白桦;白雪皑皑的树枝;沐朝霞;抹光华

  b、相机板书:沐朝霞。

  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二、品读悟情

  1、师述:叶赛宁的这首诗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r自由读一读整首诗。

  r找出能表达作者对白桦不一样的情感的地方。

  3、生自由朗读全诗。

  4、生交流,师相机出示全诗。

  (1)师指名交流。(相机将课件中的重点词设置成不同的颜色)

  示例1:“银霜”和“雪花”写出了白桦的洁白;“涂”准确描绘出白桦树干上的一层洁白的表皮;“披”字把白桦拟人化了,字里行间藏着对一身洁白的、高洁的白桦的爱。

  示例2: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落的叶子上落满了松软的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白桦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如流苏一样好看。

  (2)师小结:这些美丽的诗句中藏着诗人对白桦的爱!

  5、体会意象,悟出真谛。

  (1)师引导:作者为什么对白桦有着这样深厚的情感?

  (2)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诗人对白桦的礼赞中,包含着对自然的爱,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炽烈情感!

  (3)师范读后指名读。

  (4)小组读;全班齐读。师指导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中所传达的炽烈的爱国情感。

  三、研读赏韵

  1、拓展阅读《悬崖边的树》。

  (1)师:《白桦》,是诗人叶赛宁的情感流露;白桦,是诗人叶赛宁情感流露的寄托。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此,它需要解读,需要遐想,需要与诗人来个心灵之约。仔细读读下面的小诗,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有没有读懂诗人的心?

  (2)课件出示《悬崖边的树》。

  (3)生自由朗读后,师指名读。

  (4)生交流读后感受。

  示例1:作者抓住了悬崖边这个特别的地方的树作为自己的写作内容,让人眼前一亮。

  示例2:诗中写了悬崖边的树虽然经历了风雨,但依然坚强。

  师小结:诗人选取生活中独特的自然意象,以表现人间的种种精神品质,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悬崖边的树的赞美,对不屈的精神、高远的理想的赞美。

  (5)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①课件出示《白桦》和《悬崖边的树》。

  ②师引导:这两首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③示例:两首诗都借助事物表达情感,这样的情感不虚假。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2、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如果说,诗歌是一盏灯,那么诗中美好的情感就是这盏灯的光。生活就是一首诗,只要我们有有趣的心灵,有友善的眼神,有倾听的耳朵,有真挚的情感,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四、布置作业

  以自己喜欢的植物为题,写一首小诗。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教学要求

  1.会认“鹏、揽”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着”,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华民族飞天梦想是怎样逐步实现的。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1.会认“鹏、揽”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着”,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华民族飞天梦想是怎样逐步实现的。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多媒体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有关“神舟五号”的资料,教师播放“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视频。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追寻奋斗者的足迹,走进课文去探求,去思考。(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

  3.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词,扫除字词障碍。

  (2)学*词语。(出示多媒体)

  鲲鹏九天揽月先驱实践*

  实施不懈努力宛若里程碑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纠正错误的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施”,前鼻音“揽、践、宛”,后鼻音“党”。

  (4)学生两人一组读课文,互相检查字音是否读准确了。

  2.学生质疑。

  3.初读,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结合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确定本节课的学*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学*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了解载人航天的梦想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③学*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的梦想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教师顺势指导学生弄清课文的行文线索,相机板书。

  (3)交流课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借鉴的地方。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2.“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中华儿女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你能读出这种激动的心情吗?

  3.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仅仅三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飞上了太空。(播放“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飞上太空的视频)

  同学们,请你们来为课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也写进课文中,写在你们认为合适的地方。(学生练写)

  4.指名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其他同学评议。

  针对本课,教师先让学生弄清课文的顺序,再抓住关键句段边读边思考,在感受深的地方做标记。在集体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所谈的感受,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又一座里程碑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不避仇

  内举祁午不避亲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检查预*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晋国悼公祁午解狐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人选举荐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召慎重

  其它:中军尉兴亡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祁午

  多音字:解狐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内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郑重举荐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祁尉慎

  上下结构:晋荐召

  半包围结构:选适避

  独体字:亡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

  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作业:完成*字册上的部分*字任务(字、词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一、复*。

  1、朗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晋悼公人选举荐慎重兴亡

  合适召慎重解狐

  2、读通重点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听写下列词语:兴亡慎重举荐当此重任

  二、理清脉落。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讨论,板书:

  因病辞职外举解狐内举祁午

  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导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

  指导朗读悼公的话。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人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小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真是个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之士。板书:不避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辨字组词。

  普()荐()伐()悼()

  晋()存()代()掉()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3、归纳段落大意,按课文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朗读新词。

  2、听写课后*题3的词语。

  3、指名朗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1、师读第八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3、当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时,悼公说了什么话?神态怎样?

  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

  4、指名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讨论:祁黄羊为什么要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投影出示第十一自然段,在“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们仇人或亲人”的下面加横线。齐读,问:祁黄羊一心想的是什么?

  小结:由此可见,祁黄羊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心为公,不但外举不避仇,还能做到内举不避避亲。板书:不避亲

  5、既然这样,为什么祁黄羊不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而要先推荐解狐呢?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投影出示,对比分析: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提示:祁黄羊前后两次推荐,说话时的神态有没有不同?(在“想了想”、“郑重”下面加着重号)

  从中你能看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祁黄着考虑的确实首先是真正能为国出力的能人)

  6、引读第六自然段。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三、快速朗读课文(或默读),小小组合作讨论各段的段落大意,然后交流。

  四、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1、理清顺序:

  因病辞职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2、学生试口述,同桌互述。

  3、指名口述。

  五、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说说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

  六、作业:

  1、写了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慎重才能重任

  2、照样子写词语。

  代替(“代”与“替”意思相*):

  安危(“安”与“危”意思相反):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菁华10篇)(扩展3)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菁华10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球地形、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知道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

  能力目标:通过学*本课,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上有什么呢?这是今天我们要来探究的问题。(板书:出示课题)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课件出示转动的地球)

  师:看,这颗转动不息的蓝色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它的表面积很大,有5.1亿*方千米,你发现了什么?

  蓝色部分非常大,它代表的是什么呢?

  师:是的,海洋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呢,这说明在地球表面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得多。不过陆地的面积虽然小,但是却有着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哦,它们是什么样子?除了海洋,地球上的水还包括什么?谁生活在这美丽的星球上?这些问题相信只要你认真观看下面一段影片,就一定能找到答案的。(播放配乐图片课件)影片看完了,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地球上有什么?

  板书:高原、山峰、丘陵、盆地、*原、沙漠

  海洋、湖泊、河流

  动物、植物,人

  小结:高原、山峰、丘陵、盆地、*原、沙漠属于陆地;海洋、湖泊、河流属于水;人、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板书:陆地、水、生物)

  师:对于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课前同学们也都查找了不少的资料,这个问题谁能来解答?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看到同学们把查找的资料用信息卡的方式进行了整理,我觉得这是非常科学的方法,课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查找你感兴趣的材料,小组为单位制作剪贴报,在班级里进行展览,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好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我们发现原来地球上有这么多样的地貌和种类繁多的物种,对于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星球你想说些什么呢?

  三、认识地图

  师:地球这么美丽,我真想到处去看看,我知道节假日的时候许多同学喜欢出去旅游,可是如果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该怎么办?

  师: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查地图。地图我们都非常熟悉,同学们,想要了解世界的地形地貌不但可以借助网络和书籍,还可以借助它(手指世界地形图)世界地形图。它是按一定比例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的图片,那么怎样来看地图呢?其实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在数学课上就学*过怎样看地图,还记得么?

  师:看,数学上学*的知识也在科学课上得到了应用,真棒!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在地形图上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地形特征,为了便于观察,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张世界地形图,请小组长过来领地图。(展示小图)看看你们这张地形图和黑板上的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师:对,大小不同是因为这两幅地形图所使用的比例尺不同,黑板上这张的比例尺是1:33000000,那你们的呢?是1:700000000。比例尺对于地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后学*更多数学知识我们会进一步了解。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一下地形图上有哪些主要的'颜色?这些颜色分别代表什么样的地形呢?我们先讨论到这里,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师:那个小组有不同意见?

  小结:(课件出示)蓝色,因为海洋是蔚蓝的,所以用蓝色代表大海。

  浅蓝色代表浅海,深蓝色代表深海色,海的深度与颜色的深浅成正比。

  分层设色等高地形图中的颜色是与高度相对应的.

  蓝色:江,河,湖,海.绿色:*原,丘陵.黄色,棕色:高原,山脉,沙漠.颜色的深浅与高度(深度)相对应.

  师:在地形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上贯穿世界的四大洋,它们分别是: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课件出示四大洋图片)还有七大洲(出示图片),它们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请你在小组中指一指之说一说四大洋和七大洲。

  师:通过刚才的学*,相信你已经对世界地形图的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你试着找一下位于非洲的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你来说说为什么找的那么快,有什么好方法?

  师:真是聪明呀,大家学会了吗?我们用来检验

  一下这个方法是不是好用,咱们一起来找找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原,先找大洲,在看颜色,*原是绿色,找到了吗?好快呀,看来这种方法还真是好用,那你们想不想下用这种方法来一个找标识的比赛?

  师:听好要求:各小组合作寻找给出的世界之最,并用彩笔圈出来,最快找完的小组获胜。(出示地图标识: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最大的盐水湖——青海湖(*),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欧洲))

  师:你们小组上来展示一下吧!(实物投影)每人介绍一个。

  四、认识地球仪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认识的地形图是*面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为了便于观察更立体的了解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仪,请你打开科学书49页,阅读一下关于地球仪知识的资料卡,了解一下地球仪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呢?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对,根据地面接收太阳光线照射的情况人们地球分为了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地球仪,请你们先来观察它的形态,说说你的发现。。

  师:你说的很对,大家有没有发现?(出示课件)地球不但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还自西向东的自转,(出示课件)人们设公转*面为参考面,与自转*面垂直的那条地球直径叫做地轴。地球倾斜的角度同人们拿铅笔书写时笔杆与桌面的倾斜相仿,人们有时形象地比喻为地球“斜着身体”绕太阳公转。

  师:了解了地球的倾斜角度,下面我们再到地球仪上找一找经线、纬线、赤道。

  有标识,还有表示航线、洋流的。

  师:请你按照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除了经线纬线之外,上面还有不同的地形地貌,以及城市、河流、航线的标识,内容真是丰富多彩呀,你们喜欢地球仪吗?课后同学们试着来做一个地球仪模型,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地球仪,并一起来给我们的模型标出经线纬线和地形地貌。

  五、制作小小地球仪

  师:拿出问我们的任务单(课件出示学生任务单)

  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应该如何来制作一个实用的地球仪。如果你在制作的过程中还遇到哪些困难,请你记录下来和小伙伴进行讨论并试着解决,解决不了的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制作完成后为你满意的作品拍照贴在下面的方框里,我们将进行展示和评比。

  六、收获乐园

  师: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是不少,课后可以把它们写在书上“我的发现”中。

  板书设计:

  18、地球上有什么

  陆地高原、*原、山川、沙漠、盆地、

  水河流、湖泊、海洋

  生物动物、植物、人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研究地球表面有什么,为了让本节课能顺利地进行,课前我先让学生预*了课本,查找有关地球地貌特征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同时自己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图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并找部分学生了解了一些问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讨论交流,学生的热情很高,参与度也较高,加以老师的适时指导,本节课各项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

  3.学*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学*制作简易的弹簧称。

  科学知识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学*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学*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学*制作简易的弹簧称。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概念发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尝试逻辑推理。

  教学难点:对实验条件的精密控制。

  能力目标: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能运用光的.折射原理对生活中的现象作出解释。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喜欢观察实验现象,喜欢亲自动手实验并思考,但他还不会探究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这是本课立体解决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光的折射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提出有关光的折射问题。

  课前准备:玻璃杯,水槽,鱼缸,烧杯,硬币,筷子,激光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一、欣赏图片,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了光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神奇的自然景观,好吗?师边出示投影边介绍:在茫茫无际的荒漠中,一队人马在长途跋涉,突然,前方出现了一匹非常高大的骆驼,骆驼上还做着一个美丽的新疆小姑娘,不远处,还隐隐约约出现了一座城堡。再来看第二副。师陆续播放,不只是在沙漠中,有时在*静的海面、湖面、草原、城市上空等地方,偶尔也会出现这种神奇的幻景。大家知道这种自然奇观是什么吗?

  生:应该是海市蜃楼。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二、实验探究,观察现象,了解概念。

  1、筷子折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小组长操作,组员观察)。

  把一根筷子斜着插入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筷子,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师板书课题:筷子折了

  师:筷子是真的折了吗?拿出来看看。

  师:所以,我要在折字上打“引号”。为什么筷子在空气中是直的,一旦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气中,看上去就像是折了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能大胆的猜想一下吗?你觉得可能与什么有关?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到底谁说的更科学更准确?让我们再一起来做个科学实验,或许能从中发现什么。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一起合作,为大家做个示范?

  师出示实验器材:激光灯、厚玻璃板、纸屏。并强调实验时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师操作实验,生观察现象。

  师:你看到什么现象?

  师:为什么会这样?谁来试着解释一下?机会难得,积极参与,说得不好没关系。

  师板书:光、空气、玻璃。通过刚才这个观察实验,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了哪几种物质?光走的路线怎样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同学们设计的这些实验,都呈现了一种同现象,我们再联系刚才的两个实验,其中空气、水、玻璃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物质?生:透明物质。师板书:一种透明物质——另一种透明物质。所以说,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从而给我们的眼睛造成了一种假象。

  师:你知道这种现象叫什么吗?

  、现在,我们认识了光的折射现象,你能再来解释刚才第一个实验中筷子为什么折了吗?

  你能再举几个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有一个小男孩在河边玩,他看到河水又清又浅,于是他想到河里捉鱼,行吗?为什么?

  师:为什么看上去浅实际深呢?

  看来,光的折射现象随处可见,关键是你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光的折射现象不仅会使我们的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自然奇观。比如,开课时我们欣赏的海市蜃楼,下面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种罕见的自然奇观。(师播放投影)除了海市蜃楼,还有一些由光的折射产生的自然幻景,如云海佛光、三日同辉,一起欣赏一下。

  生:筷子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筷子变粗了

  生:不是真折,是看上去像折了一样。

  生:光点偏了。

  生自由发言:光在传播过程中,通过空气再透过玻璃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所以看上去光点偏了。

  生交流完毕,师生共同总结:在这个实验中,光在传播过程中,从空气透过玻璃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

  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现象。

  生发言,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时我们看树叶的叶脉看不清楚,但是如果树叶上有水珠,透过水珠看叶脉就非常清楚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举例说明,如:鱼变大了等,并解释现象。

  生:危险,因为河水看上去很浅,其实很深。

  生:光在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欣赏图片,解释现象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但是关于光的折射现象还有很复杂很深奥的秘密有待于我们去探究和发现,同学们可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探索,好吗?下课!

  板书设计:

  什么是光的折射?

  光从一个透明物体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个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式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终于了解到了筷子为什么放在水里之后就折了,站在河边看到的水比实际要浅些等,不足之处就是学生认识不够深刻。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2.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

  3.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科学知识

  1.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2.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3.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学*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学*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通过本课的学*学生不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不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不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不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层次2:通过本课的学*学生能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不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不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层次3:通过本课的学*学生能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能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探究能力:

  层次 1: 不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不能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层次 2: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不能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识:能对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并作出分析归纳,得出最后结论。

  情感: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群体协作精神,增强团体意见。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对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并作出分析归纳,得出最后结论。

  教学方法:

  实验与观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鼓、锣、小提琴等乐器。

  2、小组准备:各种不同的乐器,自已认为可以发声的各种物体。

  (本课的材料应围绕“能发声的物体”进行准备。课前,教师应该布置学生把自己认为能够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带来。而实质上,所有的东西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出声音来。所以,学生带什么材料来都不影响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六一儿童节,我们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你们都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

  2、学生汇报:(歌声、乐器声……)

  3、提问: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4、学生进行简单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会联想到:与物件的振动有关。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有各种丰富的想象,有时会出现不正确的假设。针对这些不正确的假设,教师也不用急着否定,或者置之不理。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做。最后学生证明自己开始的想法是错误的,就正好体现了科学需要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设计实验,使一些乐器发声,并观察它们发声时的现象。

  1、提问:鼓、锣、小提琴等乐器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怎样验证呢?

  2、学生讨论、汇报、设计实验。

  3、小组实验、观察。

  三、使更多的物体发声,并观察它们发声时的现象。

  1、讨论分析:还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又怎样使它们停止发声?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讨论、汇报。

  3、小组实验、观察,并填写教材上的表格,按教材上的提示进行自我评价。

  如何来做发声实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只要让物体发出声音,怎样做都行。学生要注意观察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现象产生,实验做完以后,把发现的现象进行交流、汇总。此时,教师不能先人为主,只记录下与振动有关的现象,排除其他无关现象,而应该将所有的发现都记录下来。找共同点也就是对所有的现象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教师可以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然而让学生去逐一进行分析。

  三、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1、讨论:根据我们这节课做的实验,请你说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汇报、记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探究: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够制造不同颜色的光,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1、通过观察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进行交流,归纳出科学规律。

  2、知道光也有不同的颜色,初步了解色光的混合。

  3、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活动,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在自主学*的活动中发挥创造力,体验团结合作带来成功的愉悦,并初步认识科学对人们生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够制造不同颜色的光,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进行交流,归纳出科学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与观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图片)。

  小组准备:手电筒、蜡烛、带小孔的硬柢板、火柴、各种不同颜色的纸等。

  本课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光的传播方法。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得文艺汇演的时候,舞台上的灯光是什么样的吗?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和变化?说说生活中的光是什么样的?

  2、学生讨论、汇报。

  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把课前已经认识到的各种事实都描绘出来,挖掘学生对光传播的已有感知,对这些感知进行简单的归纳事理。

  二、观察手电筒的光柱,搜集有关事实。

  1、我们来看看手电筒的光柱有什么特点。

  将教室里的灯光关掉,拉上窗帘,学生将手电筒的光射向各个方向。

  2、汇报。学生的描述是多方面的,比如:光柱越来越大、光线越来越暗等等。正确的答案,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然后重点提出光的传播这个问题,让学生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三、画出手电筒的光的照射路线.

  1、手电筒的光是怎样传播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证明吗?

  2、学生讨论画手电筒光的照射路线的方法,并实际操作。除了教材上展示的主法和实验,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教师还可以启发、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不一定非要用书上的方法和实验。

  四、实验验证.

  1、简单介绍实验方法,请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怎么能看到蜡烛的火焰。

  2、学生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两块硬纸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经过多次调试,学生会发现三块纸板的孔只有一条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焰。

  5.总结:说说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6.进行自我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进步认识光。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说说我们*时生活中的灯光是什么颜色的?舞台上的光又是什么颜色的呢?舞台上的灯光是怎么变换出那么多颜色的?

  二、.学生实验.

  1、用彩色的纸和手电筒制造彩色的光。

  2、将两种或几种不同颜色的光叠加在一起,仔细观察,又会出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记录现象。

  这部分教学活动,教师完全可以只提供学生材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这里没有特别需要强调的科学知识,只是需要学生对对色光和它的混合进行初步的了解,而学生是有能力完成的。教师可以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实验更加完善,甚至可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发现。

  三、活动:设计一美丽的舞台.

  1、请你做一名灯光设计师,将我们的舞台,布置得五彩缤纷,想一想还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2、学生活动,展示、记录。

  四、实际运用.

  (放映图片)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警车上的警灯;楼房周围、街道树上缠绕的彩灯;灯火通明的商场、工厂。说说这些灯光有什么作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彩色的光?

  五、学生讨论、汇报。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探究:通过一系列观察光发生反射的现象,初步了解光反射的特点。

  知识:制作潜望镜,了解光的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过对光的反射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一系列观察光发生反射的现象,初步了解光反射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制作潜望镜。

  教学方法:

  实验与操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镜子。

  2.学生准备:镜子、长方体纸盒、两块镜片、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光是怎样传播的?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光的知识?巩固旧的知识,引发新的学*内容。

  二、将太阳光反射到指定的位置.

  1、老师在一面外墙上设置了一些“靶子”,请你想办法,使用手里的镜子,将太阳打“靶子”上。

  2、学生活动。

  3、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用镜子反射阳光是学生很熟悉的游戏了。通过打“靶子“将太阳光反射到固定的位置上,使学生知道*面镜子可以反射太阳光,随着*面镜的移动,反射的太阳的光线也可以改变。

  三、使反射的太阳光的光斑更亮.

  1、要想使反射到墙上的太阳光的斑更亮,你有什么办法?应该怎么做?

  2、学生设计方案、实验。

  先由学生提出应该具体怎样操作,他会意识到这个任务一个人是不容易完成的,在具体实验过程中会更加珍惜合作的机会,体会合作的愉快,享受合作的成果。

  四、将阳光“请”进教室.

  1、想办法将阳光照射在教室里的墙上,看看哪个组的方法好。

  2、学生活动。

  3、说说你是怎么做的?通过玩镜子,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活动,学生已经对光的反射现象有了初步的感受和体会。这个时候没有必要让他他说出具体的科学通理,只要能将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就可以了。

  五、制作潜望镜.

  1、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光的反射?谁知道潜望镜是做什么用的?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它的构造可能是什么样的?

  2、学生讨论。

  3、简单介绍潜望镜和制作方法。

  4、学生动手制作。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8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

  3、学*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学*制作简易的弹簧称。

  科学知识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学*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学*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学*制作简易的弹簧称。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概念发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9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教学活动:一是认识光源,二是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三是研究小孔成像。这里面包含两个概念:一是光源,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有难度,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小孔成像实验盒的实验,在此基础上再组织思考、讨论,千万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

  教学目标

  1、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盒,并能够用语言和简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实验;

  2、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感受光学世界的神奇与奇妙。

  教学准备

  教师——抄有单元小诗的小黑板、有关光的教学图片、手电筒、蜡烛、小孔成像道具。

  学生——手电筒,三张带孔卡纸(两人一组)、制作小孔成像盒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光源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首优美的小诗。

  小黑板出示单元小诗,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师:“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学生猜猜。

  3、师:光与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光与色彩”方面的内容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学生谈谈关于光与色彩都有哪些了解。

  4、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我们怎样给这些光源分类?

  (我们可以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设计意图:以谜语小诗导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明确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学生没有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概念,因此,应由教师引出这样的概念,学生以此进行分类。

  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中,猜一猜,光是怎样行进的呢?

  2、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推测、举例,交流。

  3、师:这只是我们的假设,有什么办法来证明你们的观点呢?

  师生讨论实验方法和要点:怎样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

  4、出示材料,小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5、交流:你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实验说明了什么?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设计意图:科学课不能单纯地传授科学知识,应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再设计实验验证,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2.在实验中会“控制变量”,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3.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

  3、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研究摆的乐趣。

  学*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在实验中会“控制变量”,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学*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通过本课的学*学生不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在实验中不会“控制变量”,不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层次2:通过本课的学*学生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在实验中不会“控制变量”,不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层次3:通过本课的学*学生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在实验中会“控制变量”,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探究能力:

  层次 1: 不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不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不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不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层次 2: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不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不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不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层次3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进行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目的

  集中话题

  1、教师:我手心里握着一样东西,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吗?

  (教师松手,手心挂着一个简易的摆)问学生: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板书:摆

  2、教师:关于摆,你们知道些什么知识?(指名学生说说)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

  探索和调查

  让学生学会测定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

  (1)教师:要了解摆的奥秘,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

  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2)讲解如何使用秒表记时。

  (3)教师与学生合作:测定讲台上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教师同时指导,怎样减小误差。

  (每组到老师处领一个摆,组内自行分工:记时员,操作摆的人员,记数员,记录员,汇报员。)

  (4)学生合作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5)学生汇报。

  2、发现问题,作出假设。

  (1)谈话:同学们,你们汇报的实验结果,各组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基本上都不同,那为什么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会有快慢?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你们的摆,作出你们的猜测。

  (2)学生讨论,作出猜测。

  (3)学生猜测,归结为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摆线的长短有关。(板书)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教师: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你们小组觉得摆的快慢与哪种假设最有可能有关,就作为你们研究的课题,设计一下你们的实验该怎么来做?并记录下你们的方案。

  (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3)学生汇报方案, 相互评点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教师再提供参考意见,主要是怎样控制变量。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菁华10篇)(扩展4)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菁华10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镜头一、一望无际的大海、一艘轮船,甲板上水手、孩子、猴子;镜头二、孩子追赶猴子走向横木摇摇晃晃;镜头三、船长举枪要射击情景;镜头四、孩子跳入大海被水手救上?醢宓那榫啊#?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相信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浏览课文。

  (板书:孩子猴子水手船长)

  (2)师:(出示课件1。边放课件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们正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出来了,正和水手们取乐,可事隔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3)(出示课件2:一个孩子摇摇晃晃地站在桅杆的顶端)

  师:同学们,你们的神态、语言已经告诉我,你们都感到这个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师: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里哪几个自然段描写这个孩子处境很危险,找到了可以大声告诉同学们。

  (4)师:现在请大家小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孩子处境危险,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师:找得十分准确,请再读课文中描写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试一试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句子。

  (5)师:思考好了,请找自己的学*伙伴交流、讨论。

  (学*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的二、三个小组学*讨论)

  (6)师: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1:若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放开绳子”,摇摇摆摆”,“走上横木”,感受到孩子处境十分危险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联词“只要……就”这段话,更深层的感悟到“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更体会到孩子处境的危险,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

  预设2:若学生只抓住了正面描写的句子,没有发现“这时候,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全都吓呆了”这个侧面描写的句子时,引导学生再读文,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7)师: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生朗读师引导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生练读文。)

  师:你们读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师欣赏了!

  (8)师:我知道此时你们非常想救这个孩子,谁有好办法?

  (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师:大家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呀,为什么呢?我现在不替你们作评判,因为学*原本就是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请再读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师:那个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吗?

  2、理解文中第7、8自然段。

  师:谁救了他?请同桌一起读7、8自然段,把能作为你的理由的句子划下来。

  (同桌读书讨论,生汇报。)

  师:请自己读读描写父亲和水手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能把你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师:学*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拓展练*: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呢喃软语”、“通晓”、“快意”、“犒赏”、“无忧无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用文中的语言表达“()鸟儿()地叫,仿佛在告诉人们()。”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由“鸟语”导入,了解“鸟语”

  1、板书:鸟语。谁来读课题。(指名读题目)

  鸟语后面加两个字,组成一个四字词语,叫——鸟语花香。

  又是鸟语,又是花香,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美好的、美丽的、美妙的),总之这样的情景是美的。

  2、课文写了那几只鸟的叫声,分别是怎样的叫声?(布谷鸟——布谷布谷;喜鹊——喳喳喳喳)

  你还会说那些鸟叫的词语:唧唧喳喳、啾啾、咕咕……。

  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这样的鸟叫声叫——呢喃软语。(呢喃——形容像燕子一样的叫声。)说说“呢喃软语”整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板块——学*传说,了解“我”的兴趣

  1、据说,古时候有一个人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出很多内容,这个人叫——公冶长。

  谁来读读这个故事,公冶长从燕子的话中听出了什么?

  2、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我”被这个传说深深地吸引住了,它引起了我的兴趣,引起了我想听鸟语的迫切愿望。把这一愿望划下来。

  谁来读句子,注意读好这三个词语:通晓、犒赏、快意,读出迫切的心情。读后交流:“我”想和鸟儿做些什么?

  第三版块——学*和布谷鸟的对话,寻找规律,强化训练

  1、自读4—9节,想象和布谷鸟对话的场景。

  2、来,我们一起读读。

  师生、男女生一起读“我”和布谷鸟的对话,布谷鸟的话告诉我们——

  是啊,听了布谷鸟的话儿,我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在布谷鸟的催促下,去认真学*。

  我和布谷鸟的对话真有意思,思考:布谷鸟的话有意思在哪里?(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看,学生还是能够找出其中的规律的:都是四个字;最后一个字和“谷”押韵;都是催促人们……)

  2、如果农民、学生、工人分别和布谷鸟对话,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对农民说,种田撒谷;

  对学生说,认真读书;

  对工人说,干劲十足。

  这样的对话就称为——无拘无束,词语拓展:

  无()无()无()无()

  有()有()有()有()(这也是课后的练*之一)

  3、从布谷鸟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布谷鸟的叫声,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版块——略读和喜鹊等其他鸟儿的对话,再次组织训练

  1、自己读第10小节,读后思考,从喜鹊的叫声又听出了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喜事:考试第一、竞赛获奖、世博召开、买房搬家、火箭上天、生日快乐……(组织学生分类:家庭的喜事、家乡的喜事、国家的喜事)

  2、指导读课文,读出人们内心的喜悦。读后练*说话:

  喜鹊_______,它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

  3、“我”和百灵鸟、黄莺、画眉又是怎样对话的?理解“知音”这个词语的意思。

  练*:_______,它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

  老师提供一组词语:叽叽喳喳、咕咕、啾啾、引吭高歌、鸣唱……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词语组织说话。

  第五版块——总结课文

  读句子“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从鸟儿那里我还学到什么,是啊,“我”和鸟儿的`感情越来越深,我也从鸟儿身上感受到一种精神、一股力量。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乃怪课文最后这样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把握叙述层次及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

  教学难点:感情诸葛亮这一光辉历史人物形象及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课文,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感情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交流讨论

  1.上节课,我们通过自读自悟,明白了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了。这节课,我们具体分析空城计实施的过程识诸葛亮过人的胆识和智慧。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围绕上节课出示的"阅读要求"中的4个问题来讨论交流,弄清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过程。

  (1)诸葛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用计的?引导学生抓住"十五万""五千"等数据,对比分析:兵力悬殊;司马置在刚"占领街亭",打了胜仗,士气正旺,而葛亮"有一半还是运粮草的兵,不能打仗""这些兵卒昕说司马宣悉的大军来了,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对比分析:士气不足。

  思量结果:只能智取,不可强攻。

  (2)"空城计"究竟是怎么回事?

  ①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认真默读。

  ②同桌间表演诸葛亮"吩咐"部下的情节和吩咐后自己的举动,体会诸葛亮临危不乱、处变不惊、遇事冷静的=象特征。

  (相机指点朗读语气,应沉着,语速中,语气坚定)

  (3)结果如何?

  (司马蘸中计)

  引导学生想想:司马蘸撤退的原因是什么。(诸葛亮的轻松自得,自己的谨慎和自负)

  (4)诸葛亮怎么想到用此计的?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感悟诸葛亮的超人胆识和智慧,来源于对他人正确的了解和分析。

  三、演一演,展示故事情节

  1.指名分角色读"诸葛亮施计""司马蘸中计""诸葛亮揭秘(释计)"部分。

  2.再指名学生表演相关情节,可以加进自己的创意动作或语言,但必须符合人物身份。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四、引导评析人拗,初步感悟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在"空城计"这个故事所讲到的人物中,你对他们有怎样·的?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归纳并板书

  空城计

  诸葛亮(施计)处变不惊料事如神

  (出其不意)

  司马懿:(中计)过于谨慎多疑自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本组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题材、体裁与第二组相同,但表达的主题不同。本组以执著的追求为主题,选取的是名人和普通人不懈追求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训练的重点是: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实验过程,体会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第三自然段是理解上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弄明白。

  《全神贯注》,注意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语句,从而体会罗丹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的艺术创作状态。再让学生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有关罗丹的资料袋可先让学生在学*课文之前读读,以丰富对课文人物的理解。

  《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文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抓住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场景来理解。

  《父亲的菜园》要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可以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样,要抓住对人物描写的语句重点学*和体会。

  口语交际、*作:这是本学期第二次写人的作文(第二组实际上也是写人的)。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的执著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

  教学目标:

  1. 运用小组合作的学*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教育学生学*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时:13课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一、选择读音。

  迪斯尼 漫山遍野 选第一个,其余第二个。

  二、造句

  这种名贵草药是自然生长的。

  只要好好学*,自然会取得好成绩。

  马上要上场表演了,要自然一点,不要紧张。

  三、填空,回答问题。

  1. 40 无数 微不足道 大伤脑筋

  2.50 一次

  对建筑设计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有很强的事业心。

  四、阅读片段,完成练*。

  1.全画去第二个。

  2.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的做法种获得路径的设计。

  3.都体现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道理。

  五、阅读,完成练*。

  1.蜜蜂每次采过一朵花的蜜,就屙一粒屎。

  2.指的是儿童的好奇心和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学*目标

  1、我要培养自己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2、我要围绕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方法 读→思→议→读

  预*任务

  1、自学“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达到听写程度。

  2、学*“我的发现”。

  ①朗读这些句子。 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或相同的的词语,再读一读,你会发现什么?④试说几个像这样的句子。

  3、学*日积月累

  ①读通读顺句子,纠正字音。 ②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③找出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 ④熟读成诵。

  4、展示台

  围绕本组专题“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为内容,准备将自己对田园美景、乡村生活感受展示交流。

  【任务一】合作交流

  (1)认真阅读口语交际及*作要求。

  (2)举例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乡村美景和乡村生活。

  (3)给组员讲讲自己知道了解到的乡村生活

  【任务二】我能听写“词语盘点”并改正错字。(一词改三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我能背诵“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

  2. ,夜静春山空。(王 维)

  3.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 轼)

  4.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

  5. ,豚栅鸡栖半掩扉。(王 驾)

  6.独出前门望夜田, 。 (白居易)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一、教材分析:

  《练*六》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辨别形*字的词义和用法;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学会鼓励;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装”、“帮”。

  二、教学要求:

  1、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形*字。

  2、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3、写好钢笔字。

  4、练*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5、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四、教学时间:

  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小芳正在调查有关噪声的问题,她查到了一段有关噪声的资料。

  (2)出示这段语。

  (3)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借助工具书,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

  (4)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齐读这段话。

  (5)在文中画出下题所提到的词语。

  二、教学第二部分

  1、把这些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

  2、首先我们来区别“需要”和“须要”。

  (1)读读这两个词语所在句子,并想想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意思,其它同学补充。

  (3)比较一下,“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

  (4)“需要”是要求得到,一般与某个事物搭配,而“须要”则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与“干什么”“怎么样”搭配。

  (5)你能用这两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3、利用查工具书理解“频率”“分贝”的意思。

  三、教学第三部分

  (1)你能帮助小芳编个顺口溜吗?

  (2)首先看这四个字,偏旁部首表示什么意思?

  (3)读读以前学过的顺口溜,找出其中的规律。

  即字的偏旁与意思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4)试着给其中一个字编顺口溜。

  (5)小组合作编顺口溜。

  (6)互相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一)教学成语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4、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

  5、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其他同学猜。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教学古诗《小池》

  1、借助工具书及诗集,自学这首诗。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

  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垮、碎、竭”这三个字。

  (3)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垮、碎、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左半边都比较小,或半边较宽且高。

  (4)教师范写“垮”。提醒学生注意:“提土旁”稍小,偏上一点。

  2、练*。

  (1)学生练*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读读书上出现的在三个例子。

  (2)怎样鼓励,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4)分角色扮演。师生共同评议。

  3、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2)总结。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一、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学*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四、学*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

  五、学*时间:2课时

  六、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四、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一、直接切入,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引导学生明确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和遇冷凝结。而后指导朗读,提醒在朗读的时候特别关注一下这两个条件。

  师(小结):这句话在这个自然段的开头,是一个总起句,课文接下来就是具体介绍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凇的过程。

  二、读书交流,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

  总体感知:雾凇的形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读读第2自然段剩余的部分,边读边想。

  具体交流:你是从哪些词看出雾气很多的?要求学生从“涌向”“笼罩”“淹没”这些词语来体会。用同样的方法,说说从哪些词看出雾凇凝结十分缓慢?主要从“镀”“慢慢地”“一层又一层”以及“银线、银条、银松雪柳”这些词语谈具体看法。学生回答时相机点拨,作者用“最初、逐渐、最后”这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把这个缓慢的过程描写了出来。

  引导背诵:出示填空式的句段,引导学生背诵。

  三、口语训练,说说雾凇形成的过程

  师:雾凇的形成真是一大奇观。你会简单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分析案例得出此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有感隋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3)用自己的话说说雾凇形成的过程。短短20分钟,要完成这样三个教学目标,可能多了一些,难了一点。而且,教学内容的确定没有从文本特点出发,贪多求全,从而导致生拉硬拽、读不熟练、说不到位的课堂效果。因此,课后议课时,我们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即“教什么”和“为什么教”。

  教什么?概括地讲,主要是教学生不懂的、发现不了的、意识不到的东西;教学生容易回生、出错的地方;教学*的方法、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打好基础,形成能力,学会学*。怎么教?这是教师需要特别在意的问题,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即掌握学*方法,把握学*规律,形成学*的能力等。

  所以,我们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谈了一些修改建议。第一,微型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单一、纯粹,要么引导感悟朗读,要么指导说话并内化,要么练*背诵积累,要能让学生一课一得;第二,微型课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简明、可操作,要提供一些抓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练*的过程中真切掌握学*方法,真正*得语文能力。据此,我们实行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其一,认真研读教学内容;其二,用心研究教学对象。

  我们发现,与课文第1、3自然段相比,第2自然段的内容显得说理性较强,只是理性地告诉雾凇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不宜作为感悟雾凇奇观的内容。而且,从课后练*5看出,编者显然是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简要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一个*似于复述的练*,必须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完成。我们还发现,抓关键词感悟“雾气多、雾凇形成慢的特点”对四年级学生而言也是简单易行的,因此不宜作为本文本自然段的训练点,不过,“抓关键词”却可以作为说话训练的一大抓手。

  在真正掌握详实的资料之后,我们把教学目标调整为: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要求说明白、说简洁、说得有条理。这样,目标单一,要求明确,训练点突出。在第二次的教学中,课堂果然呈现了不一样的精彩。请看教学中的几个教学片段(略去快速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以及总体感知雾凇的形成留下的印象:雾气很多、雾凇凝结十分缓慢):

  一、尝试练说,注意“抓要点”

  师:这饱和的水汽是怎么来的?课文是这样介绍的(出示相关语段),请你认真读一读,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丰满水库里的水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流经市区的时候,江面上就弥漫着阵阵雾气。

  师:你抓住了表示地点和水温的词语。如果你能关注表示时间的词,一定能说得更清楚。

  生: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从发电站排出的丰满水库里的水在4摄氏度左右,流经市区的时候,不结冰,变成了弥漫着的阵阵雾气。

  生: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丰满水库”里的水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流经市区的时候,江面上就弥漫着阵阵雾气。

  师:你抓住时间、地点、温度这些要点,把松花江上过于饱和的水汽是怎么来的说明白了。

  以上教学片段,因为有了“抓要点”这一真实可感的抓手,有了“抓要点”这一具体方法的指导,学生学*就变得轻松、容易了。

  二、由悟到说,注意“有选择”

  (略去引导学生简单感悟“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雾气多”这一环节)

  师:“涌向、笼罩、淹没”这几个词语都是介绍雾气的多,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选择一两个词语把雾气多这个特点说明白吗?

  生: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慢慢涌向*,笼罩十里长堤,把树木也淹没了。

  师:你真会学*,抓住了时间和温度这样的要点。挑战一下,能否有选择地用一两个词把特点说明白。

  生: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就涌向*,把树木也淹没了。

  生:夜晚,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随风飘荡的雾气笼罩着十里长堤。

  师:真聪明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词三首》

  这篇课文是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和州,行经洞庭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写洞庭湖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诗先以“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洁,一片和谐。湖面无风,如月下铜镜铺展于大地。“镜未磨”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现出迷蒙之美。放眼远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如一种工艺珍品,使人爱不忍释。全诗构想新奇,化大为小,色调淡雅。

  【教学理念】

  1、把握好两点:

  ⑴“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新课标》)

  2、诗歌教学从三方面抓:

  ⑴抓字眼:旨在明确诗的意思。

  ⑵抓想象:旨在领悟诗的意境。

  ⑶抓吟诵:旨在进一步升华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正确认读1个多音字“磨”。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思路】

  1、以学过的古诗导入。

  2、组织教学,每一首诗大体步骤:了解诗人,理解诗题;抓住字眼,明白诗意;想象意境,领悟诗情;积累内化,拓展迁移。

  3、大致分二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课前背诵一些古诗,最后背《望洞庭》:

  1、解题,了解诗人:

  ⑴板书课题:望洞庭。你从题目知道了些关于这首诗的什么信息?

  (写的是洞庭,从“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

  ⑵介绍诗人:刘禹锡,洛阳人,它的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2、初读:

  自由读诗,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正音:潭、磨、螺。

  齐读。

  3、精读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⑴“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

  (秋天的夜晚:“秋月”)

  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

  (湖光与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⑵“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风*浪静。

  (未:没有)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

  (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⑶“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读,想象: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图。说说感受。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4、积累内化,迁移运用:

  ⑴朗读、背诵。

  (指名有感情读背,因已有基础,重点放在投入情感上)

  ⑵延伸: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他们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读读比较一下。

  ⑶课后5:想象,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课上说课后写)

  【作业设计】

  抄写第3题词语,并抄古诗;写写《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菁华10篇)(扩展5)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菁华9篇)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雨中”,用肢体动作表现雨点欢快地落下、区别类似雨声的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2、欣赏“雨中曲”

  3、创造:用“d、 re、 i、 fa、 sl ”五个音旋律。

  准备:塑料纸、听雨盒、手指游戏、

  教学过程:

  一、 热身运动:小雨滴

  老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雨滴的游戏。(手指游戏)

  二、感受雨声、欣赏“雨中曲”

  1、 请你们听赏一首“雨中曲”,并请说出有几种雨声?

  2、 你们为乐曲配上好听的大雨、小雨的声音,出示听雨盒和塑料纸。

  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个道具, 请演示大雨和小雨不同的不同声音。

  三、学唱“雨中”

  1、听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

  2、跟琴轻声演唱歌曲旋律;视唱歌谱。

  3、轻声跟着钢琴伴奏哼唱歌曲,要求学生能唱准歌曲的节奏,对一些歌词集中的地方要唱清楚每个字,不能含糊地带过。

  四、 情景表演:下雨啦

  1、我们用动作来感受雨中的情景,下大雨的时候雨点怎么跳的,到地面上怎么样的?请你们模仿动作。

  2、雨慢慢得下得小了,怎么跳? 请大家边唱、边跳。

  五、我的创造:按五音和同学合作一首“雨中曲”

  第三课

  听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目的:

  通过听《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若干、沙子、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宝贝(出示箱子)谁来猜猜,里面会装些什么宝贝呢?(生猜3—4个)

  (1) 看来让大家猜,是有些困难,还是让老师取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出示玻璃瓶、报纸、装有沙子、豆的杯子)现在大家知道老师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了吧!

  (2) 哇!你真厉害哦,真有件这样的东西。他们能发出声音吗?(能)

  在老师看来,能发出声音的这些东西都是宝贝。不信,大家仔细听:

  (师吹出空玻璃瓶,发出呼呼的风声)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这声音像什么?(生说)

  你能像老师这样,吹出呼呼的风声吗?好,你上来试一试(演奏)。风呼呼的吹着,不一会就下起了蒙蒙细雨,象沙沙的雨声吗?谁也来演奏一下这沙沙的雨声?(生演奏)听那,雨是越下越大了,也请一位同学来演奏(生演奏)。雨落在树叶上,发出了哗啦啦的声音,拿起你们手中的书,摇起来,听听象不象哗啦啦的树叶声(生感受)。突然,一阵春——哦?该敲打什么来表现春雷呢?(生说,师评价)那我们就用这些声音来表演一段“春雨雷电”的交响乐吧!(分角色演奏)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到出都是这样的宝贝,用他们可以来表演很多声音故事,怎样,神奇吧!

  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1、 整体感知

  那现在我们来聆听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雷鸣电闪波尔卡》管弦乐吧,听一听音乐大师是怎么来表现“雷鸣电闪”的?当你在乐曲中听到“雷鸣电闪”时,赶快捂起你的耳朵!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2、 认识打击乐器

  乐曲中的“雷鸣电闪”的地方还真多,那作曲家是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的呢?

  介绍定音鼓和钹

  3、 片段欣赏

  那我们再来欣赏其中两个片段,感受定音鼓和钹在其中的作用。

  在片段一中你好象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生说)

  (雷声隆隆、倾盆大雨的景象)

  片段二中,给你什么感受呢?

  4、 小结:乐曲逼真的表现了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的景象,但人们仍然兴高采烈、纵情起舞。再来欣赏下,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当然可以随着音乐通过动作来表现。

  那我想,现在大家可以完成书上的表格了!

  三、实践创作

  我们感受了大师所创作的“雷鸣电闪”,现在我们也来创作,用这些宝贝来表现下面的四个主题。

  (1、 雷雨;2、清晨;3、课间十分钟;4、厨房交响曲)

  请小组长将宝贝拿回去,要迅速的选择一个主题,充分发挥这些宝贝的作用,来表现你所选题的声音。想一想,这些声音可以用哪些宝贝来表现。

  评价:你知道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吗?

  在这个主题中,这个声音是通过……来表现的!真棒!观察的真仔细!

  这些宝贝在你的手里真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四、欣赏“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这首乐曲又是什么器乐演奏的?

  五、总结下课

  大家欣赏、表演的都很好!通过自己*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模仿出各种声音,相信大家积极的观察,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去创造,也能成为像“约翰?施特劳斯”一样的音乐大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教学目标:

  1、欣赏《包粽子》歌曲,了解端午民俗,学*包粽子的动作。

  2、感受歌曲,跟着歌曲做律动。

  3、欣赏《欢乐的夜晚》(丝弦重奏)。

  教学过程

  一、了解端午民俗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哪些节日?这是什么?

  1、粽叶的选用: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但要煮软再用。

  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叶,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称"徽州伏箬"。

  2、粽馅的调味:咸肉粽要先将新鲜的猪肉用少许味精、白糖、酒、盐、生抽拌匀反复揉擦至调味品渗入猪肉再包。

  3、粽子的捆扎: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咸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在煮粽过程中不要。

  4、添生水。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后趁热取出。吃时打开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

  二、欣赏《包粽子》

  1、导入:同学们,我们已了解了包粽子的制作,如我们边唱着歌边包粽子又是什么感觉呢?

  2、听赏《包粽子》,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

  3、请大家跟着歌曲唱一唱;

  4、创编动作,跟着歌曲进行表演。

  三、欣赏《欢乐的夜晚》(丝弦重奏)

  1、同学们,我们已感受到了过端午节愉快的心情,如果是在节日的傍晚,吃着粽子观赏着夜晚的情景,那又是什么心情呢?

  2、请大家听赏一首乐曲《欢乐的夜晚》

  3、感受到时什么情绪?这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演奏的形式又是什么?

  4、再欣赏一遍,请大家模仿一下乐器的演奏形式,感受欢快的心情。

  四、小结

  第三课时《采 菱》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2、培养学生自学歌曲的能力并了解与歌曲相关的.音乐常识。

  3、利用音乐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及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的音乐表现。

  2.、歌曲的演唱处理。 所用教具 黑板、钢琴、背头、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复*歌曲、导入新歌

  1、复*《茉莉花》这支歌,唱后请大家告诉我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

  2、 南、北方音乐特色有什么不同吗?

  二、 新授 《采 菱 》

  1. 范唱今天我们学唱新歌的名字叫《采菱》。请大家听我唱一遍,之后请告诉我

  (1)这是什么风格的 歌曲?

  (2)什么情绪?

  (3)采菱是在做什么?

  2. 介绍歌曲:这是一首用*五声音阶创编的儿童歌曲。旋律有浓郁的江南风格,抒发了水乡孩子热爱劳动和对家乡的依恋之情。

  3. 划分乐句:

  (1)这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

  (2)这首歌曲里出现较多是什么音符?

  (3)出现几种形式的切分音。

  4. 分小组识谱:

  (1)请组长带领小组视谱,每组一个乐句,用指位读谱法。

  (2)请各小组汇报视唱结果。

  (3)各组唱的都不错,但每个同学只学唱了这支歌的一个乐句,下面按小组教唱。

  (4)连唱全曲,注意唱名要清楚。

  5. 学唱歌词:

  (1)配乐朗诵 请大家跟着钢琴,高位置、有语气的朗诵歌词。并展开联想,进入意境。

  (2)看到什么画面?

  (3)采菱的孩子在唱什么?我们来听听。

  6、 歌曲处理

  (1)第一、二乐句什么地方相同?

  (2)谁来唱唱第三乐句?

  (3)他们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演唱,哪种更适合歌曲的情趣?请大家体会一下。

  (4)为什么?

  7.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

  8、歌曲处理(四、五乐句):

  (1)请大家听老师唱第四乐句,有什么感觉?

  (2)这种起伏、推动感在音乐中用什么节奏表示?

  (3)这里出现了弱拍弱位两个十六分音符,有什么作用?

  (4)第一乐句主题在第五乐句中再次出现,前后两个“爱”含义一样吗?

  (5)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采菱》,欣赏了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还复*了歌曲《茉莉花》。大家学*热情很高。都能积极参与,通过集体合作创编演唱了《采菱》二声部合唱。希望回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采菱》表演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们听。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教学目标

  一、学*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展现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二、在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海峡*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并编创现代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二、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教材分析

  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这首歌的歌词十分精炼,含意刻,它表现了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以五声音调为主,上下句对称,节奏生动活泼,明朗的音调表现了孩子们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欢乐心情。每句句末都采用了“”节奏型,突出了“手”、“走”二字,表达了与太阳共牵手,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充满着信念。第二乐段运用合唱的形式,明亮的大调式曲调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八度大跳在高音区唱出了“阳光,阳光”情绪热情而又奔放,“”节奏型再现,使全曲风格统一,最后,结束在高音“”上,五拍的时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绪更为坚定。

  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台湾岛是*的一部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样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祖国统一是海峡*人民的共同愿望。这首歌曲表达了海峡*儿童的心声——统一祖国。歌曲基本上由两个段落构成。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

  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小朋友盼祖国统一,……)5.学唱“海峡*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9.小结:海峡*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二、学*演唱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

  2.再听范唱。

  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

  (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

  (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7.填入歌词

  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

  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

  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情况,下课。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

  教学目标:通过选择乐器、创编对话表现第一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叙述者的歌》。

  教学难点:选择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声音。

  人物:叙述者、东郭先生、狼、猎人、农夫、毛驴、猎狗、大树。

  准备道具:口袋、狼的头饰、毛驴头饰、书(东郭先生的)、东郭先生的帽子、猎人、猎人的枪(塑料玩具)、皮袄、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

  生(装扮好):老师好。

  学生的装扮:东郭先生(带着*角帽子,手里拿着一本书);狼(头饰);猎人(皮袄、猎人的枪);毛驴(头饰和两个袋子);大树(两个树枝)。

  师(环视学生的装扮,微笑):你们都装扮好啦!

  生:对啊!

  师:既然是音乐剧,我们还差一个讲故事的人,你们推选一名同学来当叙述者吧!学生活动:推选叙述者。

  师:好,那我们就开始排练音乐剧的第一幕吧!

  二、排练第一幕

  阶段目标:讨论第一幕,并排练。

  教师操做(播放课件):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

  师:请叙述者来讲故事。

  叙述者: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选用适当的打击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节奏与声音)……

  师:这里有几种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碰铃),你们想一想,用哪一种乐器表现毛驴行走的声音,要用什么样的节奏型?

  生1:老师,我想用双响筒表现驴蹄子的声音。

  师:好,你来试一试!

  生1活动:拿双响筒敲击×××|××|

  生众:声音还真挺像的!

  师:这个乐器可以表现,还有没有其他的乐器呢?

  生2:老师,我觉得响板也能表现驴蹄子的声音。

  师:好,你也来试一试。

  生2:用响板敲击××|××|

  生3:我想用碰铃表现驴脖子上的铃声。

  师:这个想法很好,很有创意。那你想用什么样的节奏型呢?

  生3:用碰铃敲击以下节奏××|0×|

  师总结:这几个同学选择的乐器都很适合表现毛驴行走,那我们现在就来表现一下吧!教师操作:邀请扮演毛驴和东郭先生的同学上台,和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同学一起表演。学生活动:

  用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

  扮演毛驴的同学弓着身子跟着节奏走。扮演东郭先生的同学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师总结:正在东郭先生得意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只狼。我们一起把《叙述者的歌》唱一唱。学生活动:跟琴轻声地演唱歌谱,学会歌谱再唱歌词。

  师:《叙述者的歌》把故事的开头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那我们应该怎么表演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哪个组拿出的方案好,我们就用这个组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两组自由讨论,教师指导。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讨论结果,请第一组先说。

  生: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叙述者一开始演唱,东郭先生就上场,唱到“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这就做打哈欠的的动作。唱到后面就表演老狼在前面跑,猎人在后面追。

  师:设计得不错,第二组你们是怎么设计的?

  生:我们是这么设计的:唱到第一句“东郭先生骑毛驴”就请东郭先生和小毛驴上场,在小过门儿的地方,东郭先生捋捋胡子;第二句“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就请东郭先生做个打哈欠的动作,再伸伸懒腰;唱到第三句“老狼真晦气”中间的小过门就请老狼上场,要显得惊慌失措的样子。第四句“碰上猎人追的`急”猎人就在后面追。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狼正好在东郭先生面前停,下场。

  学生听完后马上鼓掌。

  师:第二组的同学把动作编排得很细致,我们这次就用第二组的方案。狼停下后站在东郭先生面前对他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来设计一下。

  生1:可能会说:行行好,有猎人追我,救救我吧!

  生2:狼肯定说了好多好听的话。

  师:你觉得狼是怎么说的呀?

  生2:狼会说:老先生,看您的样子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做好事,后面有猎人追我,你快救救我吧。

  师:东郭先生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2:东郭先生说:那你快跑吧!这时候狼现出很温顺的样子跪下来说:您是个大善人,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师总结:大家说得都不错。东郭先生在途中遇见了狼,现在我们把《途中遇狼》这一幕完整地表现一下。

  学生活动:

  东郭先生出场,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叙述者歌唱。狼、猎人、猎狗上场。

  狼和东郭先生对话。

  师总结: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把音乐剧第一幕创编好了。今天回家留一个作业,创编第二幕和第三幕。我们下节课来表演!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创编及表演第二幕及第三幕。

  教学目标:创编对话、学*歌曲,表现第二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故事内容,并能够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选配音响。

  教学用具:打击乐器、录音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承上启下,引入第二幕。

  师:上次我们讲到,狼求东郭先生救救它,听了狼的甜言蜜语东郭先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就把老狼藏了起来。(播放课件)

  二、排演第二幕

  1、学唱第二幕曲调①。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老师唱领唱,大家一起来合。

  师活动:演唱“领”的部分。用眼睛和学生交流。

  (学唱两遍,指导学生最后一小节的变化。)

  2、创编东郭先生与猎人的对话。

  师:狼刚被装进口袋里,猎人就赶来了,猎人和东郭先生说了些什么呢?大家来设想一下。生1:东郭先生可能说,狼向那边跑去了(伸手指着右侧)。

  生2:猎人急急忙忙地跑来,气喘吁吁地问东郭先生:“老先生,您看见狼了吗?”东郭先生急忙说:“我没有看见。”这时猎人看见了东郭先生的大口袋,便问:“这口袋里是什么?”东郭先生急忙坐在口袋上说:“这些都是书,都是书。”猎人看了看,又向远处走去了。学生鼓掌。

  师(微笑着说):设计得真不错,对话都很详细。如果要为这一段对话配上相应的音乐,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好呢?老师这有两段音乐,你听一听哪一段的情绪更适合。学生聆听音乐1、《彼得与狼》中猎人的音乐。2、《龟兔赛跑》中欢庆的音乐。生(想一想):我觉得欢快的音乐不太适合这种情绪。所以我选择第一段音乐。

  生2:我也选择第一段音乐,因为这段音乐更适合猎人的形象,好像还有打猎人的枪的声音。师:好,那我们请“东郭先生”和“狼”一起听着第一段音乐来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学生听着音乐进行对话。

  3、《放出老狼》(齐唱和表演)。

  师:东郭先生做了好事非常地得意,它是什么样的表情?谁能来表演一下?

  生1:得意洋洋地点着头。

  师:不错。

  生2:手背在身后,晃着脑袋,笑眯眯地看着狼。

  师:这位同学的神态真像!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唱歌,东郭先生表现出得意的样子。学生演唱歌曲《放出老狼》。东郭先生和老狼进行表演。

  三、排演第三幕

  1、演唱歌曲。

  师:猎人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出了布袋,狼出来以后,看见东郭先生白白胖胖的,顿时起了杀心。于是它唱了这样一首歌。

  教师范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学生学唱《狼起杀心》一段(教师伴奏,学生一起演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2、创编对话。

  师:猎人走了,东郭先生和狼说了些什么呢?

  生:东郭先生说,猎人走了,你出来吧。

  师:那狼又说了些什么呢?

  生1:狼说我要吃了你。

  生2:狼恶狠狠地说:你这个老头,把我放在袋子里这么长时间,分明就是要憋死我。我现在饿了,你要给我找吃的!

  师:说得真好,把狼那种凶恶的表情全表现出来了。

  生3:狼露出狰狞的面容:那你就好人做到底,让我把你吃了吧!

  3、《仓惶逃命》。

  师:这时候东郭先生是怎么做的呢?

  生:东郭先生吓得抱头鼠窜。

  师:哦,被吓得到处乱跑。

  教师范唱《仓惶逃命》一段。

  学生一起学唱《仓惶逃命》。

  学生一起演唱《仓惶逃命》。东郭先生领唱,所有同学齐唱。

  师:东郭先生被吓得到处乱跑,在这我们加上一些打击乐器伴奏来增加气氛。你们说说用什么样的打击乐器呢?

  生1:(拿乐器)我觉得应该用串铃,串铃那种声音可以表现东郭先生狼狈的样子。师:可以,还有其他可以选择的乐器吗?

  生2:(拿乐器)老师,我想选铃鼓,快速的敲铃鼓可以表现东郭先生逃命时候,急促的脚步。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现在我们就把第三幕完整地表演一遍。

  学生一起表演第三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完整地表演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自行表演小小音乐剧。

  教学重点:能够自然地表演出四幕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难点:设计故事的结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次课排演了《东郭先生》这部音乐剧的前三幕,今天我们继续排演这个故事的结尾。

  教师播放课件。

  二、排练第四幕

  1.练*齐唱。

  师:上次我们说到了狼要吃掉东郭先生,吓得东郭先生仓惶逃命。正在生死关头,忽然来了一个农夫。

  表演农夫的同学单独演唱。

  师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能唱出这个曲调了?

  生:因为我发现音乐中的曲调都是相似的。

  师:(满意地笑)这位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我们大家一齐来演唱一遍。

  2.创编对话。

  师:这时候老狼、东郭先生和农夫说了些什么话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学生自己设计,教师指导。

  学生表演:

  东郭先生大声喊:快来救救我!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

  教学主题:手挽手

  教学学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歌曲《拍手拍手》掌握歌曲的节奏与曲谱,实践中学*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3.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歌曲《拍手拍手》

  二、学*乐理知识:重音记号

  三、聆听歌曲《祝你快乐》

  教材分析

  歌曲《拍手拍手》这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歌曲吸取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几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分节歌,由主题和副歌构成。主歌部分包含两个*行乐句。两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进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进,使曲调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副歌部分也是由两个*行乐句构成的乐段。乐句的前半句是由两个四分音符在高音区形成的节奏性音调,简洁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响亮的掌声和兴高采烈的神态;后半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们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间频频穿插了伴以掌声的间奏,既突出了主题,也增添了欢乐的情趣。

  铜管乐合奏《祝你快乐》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曲,乐曲热情欢快、充满朝气,给人以轻松、快乐的感觉。此曲又由词作家晓光填词改编成歌曲。歌中的歌词十分贴切的诠释了乐曲的内容。

  音乐知识:重音记号

  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学*表演《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

  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

  5.学唱第二部分:

  (1)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3)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4)对比实践: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从实践中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

  (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

  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二、学*聆听曲《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

  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

  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

  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三、教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展现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二、在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海峡*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并编创现代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二、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教材分析

  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这首歌的歌词十分精炼,含意刻,它表现了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以五声音调为主,上下句对称,节奏生动活泼,明朗的音调表现了孩子们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欢乐心情。每句句末都采用了“”节奏型,突出了“手”、“走”二字,表达了与太阳共牵手,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充满着信念。第二乐段运用合唱的形式,明亮的大调式曲调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八度大跳在高音区唱出了“阳光,阳光”情绪热情而又奔放,“”节奏型再现,使全曲风格统一,最后,结束在高音“”上,五拍的时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绪更为坚定。

  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台湾岛是*的一部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样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祖国统一是海峡*人民的共同愿望。这首歌曲表达了海峡*儿童的心声——统一祖国。歌曲基本上由两个段落构成。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

  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小朋友盼祖国统一,……)5.学唱“海峡*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9.小结:海峡*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二、学*演唱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

  2.再听范唱。

  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

  (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

  (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7.填入歌词

  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

  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

  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情况,下课。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教学主题:手挽手

  教学学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歌曲《拍手拍手》掌握歌曲的节奏与曲谱,实践中学*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3.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歌曲《拍手拍手》

  二、学*乐理知识:重音记号

  三、聆听歌曲《祝你快乐》

  教材分析

  歌曲《拍手拍手》这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歌曲吸取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几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分节歌,由主题和副歌构成。主歌部分包含两个*行乐句。两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进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进,使曲调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副歌部分也是由两个*行乐句构成的乐段。乐句的前半句是由两个四分音符在高音区形成的节奏性音调,简洁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响亮的掌声和兴高采烈的神态;后半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们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间频频穿插了伴以掌声的间奏,既突出了主题,也增添了欢乐的情趣。

  铜管乐合奏《祝你快乐》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曲,乐曲热情欢快、充满朝气,给人以轻松、快乐的感觉。此曲又由词作家晓光填词改编成歌曲。歌中的歌词十分贴切的诠释了乐曲的内容。

  音乐知识:重音记号

  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学*表演《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

  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

  5.学唱第二部分:

  (1)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3)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4)对比实践: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从实践中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

  (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

  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二、学*聆听曲《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

  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

  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

  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三、教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展现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二、在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海峡*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并编创现代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二、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教材分析

  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这首歌的歌词十分精炼,含意刻,它表现了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以五声音调为主,上下句对称,节奏生动活泼,明朗的音调表现了孩子们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欢乐心情。每句句末都采用了“”节奏型,突出了“手”、“走”二字,表达了与太阳共牵手,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充满着信念。第二乐段运用合唱的形式,明亮的大调式曲调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八度大跳在高音区唱出了“阳光,阳光”情绪热情而又奔放,“”节奏型再现,使全曲风格统一,最后,结束在高音“”上,五拍的时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绪更为坚定。

  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台湾岛是*的'一部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样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祖国统一是海峡*人民的共同愿望。这首歌曲表达了海峡*儿童的心声——统一祖国。歌曲基本上由两个段落构成。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

  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小朋友盼祖国统一,……)5.学唱“海峡*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9.小结:海峡*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二、学*演唱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

  2.再听范唱。

  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

  (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

  (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7.填入歌词

  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

  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

  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情况,下课。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情,学唱《达古拉》。

  2.通过学唱歌曲《拉古拉》,让学生领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学唱歌曲,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二、唱好附点节奏及一音多词的小节。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节奏卡片、节奏乐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训练。

  三、学唱歌曲《达古拉》:

  1.播放课件,导入新课: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位小朋友,看看哪位同学认识她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儿?

  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课件或相关课件。启发学生进行有创意地自由回答。

  2.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特色。

  3.听歌曲范唱《达古拉》,提问:通过歌曲我们听到他们都唱了什么呢?请学生说说歌曲内容。

  4.学唱歌曲,师生合作,教师弹伴奏,学生装跟唱。

  5.处理歌曲的难点,重点练唱歌曲的附点节奏,和一音多词的地方。

  6.表演:学蒙古舞的扭肩膀、**、骑马等动作,配合歌曲音乐进行表演。

  请舞蹈队的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拍手唱歌。

  7.游戏:拼节奏卡片,一部分同学表演,一部分同学选择敲击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8.加入乐器,为歌曲伴奏。

  9、完整表现。

  四、课堂小结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2.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1.第三乐句第二小节的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2.乐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要唱够。

  3.最后结束句的七拍长音,要训练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支持来歌唱。

  教材分析

  《赶海的小姑娘》

  《赶海的小姑娘》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

  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二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最后以模仿螺号的长音结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1.发声练*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学唱

  (2)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3)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演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体会了“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机会的话,希望同学们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9

  教学目标:通过选择乐器、创编对话表现第一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叙述者的歌》。

  教学难点:选择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声音。

  人物:叙述者、东郭先生、狼、猎人、农夫、毛驴、猎狗、大树。

  准备道具:口袋、狼的头饰、毛驴头饰、书(东郭先生的)、东郭先生的帽子、猎人、猎人的枪(塑料玩具)、皮袄、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

  生(装扮好):老师好。

  学生的装扮:东郭先生(带着*角帽子,手里拿着一本书);狼(头饰);猎人(皮袄、猎人的枪);毛驴(头饰和两个袋子);大树(两个树枝)。

  师(环视学生的装扮,微笑):你们都装扮好啦!

  生:对啊!

  师:既然是音乐剧,我们还差一个讲故事的人,你们推选一名同学来当叙述者吧!学生活动:推选叙述者。

  师:好,那我们就开始排练音乐剧的第一幕吧!

  二、排练第一幕

  阶段目标:讨论第一幕,并排练。

  教师操做(播放课件):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

  师:请叙述者来讲故事。

  叙述者:清晨,东郭先生骑着毛驴,离开了家(选用适当的打击乐器模仿毛驴行走的节奏与声音)……

  师:这里有几种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筒、响板、串铃、碰铃),你们想一想,用哪一种乐器表现毛驴行走的声音,要用什么样的节奏型?

  生1:老师,我想用双响筒表现驴蹄子的声音。

  师:好,你来试一试!

  生1活动:拿双响筒敲击×××|××|

  生众:声音还真挺像的!

  师:这个乐器可以表现,还有没有其他的乐器呢?

  生2:老师,我觉得响板也能表现驴蹄子的声音。

  师:好,你也来试一试。

  生2:用响板敲击××|××|

  生3:我想用碰铃表现驴脖子上的铃声。

  师:这个想法很好,很有创意。那你想用什么样的节奏型呢?

  生3:用碰铃敲击以下节奏××|0×|

  师总结:这几个同学选择的乐器都很适合表现毛驴行走,那我们现在就来表现一下吧!教师操作:邀请扮演毛驴和东郭先生的同学上台,和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同学一起表演。学生活动:

  用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

  扮演毛驴的同学弓着身子跟着节奏走。扮演东郭先生的同学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师总结:正在东郭先生得意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只狼。我们一起把《叙述者的歌》唱一唱。学生活动:跟琴轻声地演唱歌谱,学会歌谱再唱歌词。

  师:《叙述者的歌》把故事的开头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那我们应该怎么表演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哪个组拿出的方案好,我们就用这个组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两组自由讨论,教师指导。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讨论结果,请第一组先说。

  生: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叙述者一开始演唱,东郭先生就上场,唱到“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这就做打哈欠的的动作。唱到后面就表演老狼在前面跑,猎人在后面追。

  师:设计得不错,第二组你们是怎么设计的?

  生:我们是这么设计的:唱到第一句“东郭先生骑毛驴”就请东郭先生和小毛驴上场,在小过门儿的地方,东郭先生捋捋胡子;第二句“瞌睡打了呀嘛几十里”就请东郭先生做个打哈欠的动作,再伸伸懒腰;唱到第三句“老狼真晦气”中间的小过门就请老狼上场,要显得惊慌失措的样子。第四句“碰上猎人追的急”猎人就在后面追。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狼正好在东郭先生面前停,下场。

  学生听完后马上鼓掌。

  师:第二组的同学把动作编排得很细致,我们这次就用第二组的方案。狼停下后站在东郭先生面前对他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来设计一下。

  生1:可能会说:行行好,有猎人追我,救救我吧!

  生2:狼肯定说了好多好听的话。

  师:你觉得狼是怎么说的呀?

  生2:狼会说:老先生,看您的样子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做好事,后面有猎人追我,你快救救我吧。

  师:东郭先生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2:东郭先生说:那你快跑吧!这时候狼现出很温顺的样子跪下来说:您是个大善人,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师总结:大家说得都不错。东郭先生在途中遇见了狼,现在我们把《途中遇狼》这一幕完整地表现一下。

  学生活动:

  东郭先生出场,手里拿着书,晃着脑袋边走边看。

  叙述者歌唱。狼、猎人、猎狗上场。

  狼和东郭先生对话。

  师总结: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把音乐剧第一幕创编好了。今天回家留一个作业,创编第二幕和第三幕。我们下节课来表演!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创编及表演第二幕及第三幕。

  教学目标:创编对话、学*歌曲,表现第二幕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唱故事内容,并能够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选配音响。

  教学用具:打击乐器、录音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承上启下,引入第二幕。

  师:上次我们讲到,狼求东郭先生救救它,听了狼的甜言蜜语东郭先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就把老狼藏了起来。(播放课件)

  二、排演第二幕

  1、学唱第二幕曲调①。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老师唱领唱,大家一起来合。

  师活动:演唱“领”的部分。用眼睛和学生交流。

  (学唱两遍,指导学生最后一小节的变化。)

  2、创编东郭先生与猎人的对话。

  师:狼刚被装进口袋里,猎人就赶来了,猎人和东郭先生说了些什么呢?大家来设想一下。生1:东郭先生可能说,狼向那边跑去了(伸手指着右侧)。

  生2:猎人急急忙忙地跑来,气喘吁吁地问东郭先生:“老先生,您看见狼了吗?”东郭先生急忙说:“我没有看见。”这时猎人看见了东郭先生的大口袋,便问:“这口袋里是什么?”东郭先生急忙坐在口袋上说:“这些都是书,都是书。”猎人看了看,又向远处走去了。学生鼓掌。

  师(微笑着说):设计得真不错,对话都很详细。如果要为这一段对话配上相应的音乐,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好呢?老师这有两段音乐,你听一听哪一段的情绪更适合。学生聆听音乐1、《彼得与狼》中猎人的音乐。2、《龟兔赛跑》中欢庆的音乐。生(想一想):我觉得欢快的音乐不太适合这种情绪。所以我选择第一段音乐。

  生2:我也选择第一段音乐,因为这段音乐更适合猎人的形象,好像还有打猎人的枪的声音。师:好,那我们请“东郭先生”和“狼”一起听着第一段音乐来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学生听着音乐进行对话。

  3、《放出老狼》(齐唱和表演)。

  师:东郭先生做了好事非常地得意,它是什么样的表情?谁能来表演一下?

  生1:得意洋洋地点着头。

  师:不错。

  生2:手背在身后,晃着脑袋,笑眯眯地看着狼。

  师:这位同学的神态真像!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唱歌,东郭先生表现出得意的样子。学生演唱歌曲《放出老狼》。东郭先生和老狼进行表演。

  三、排演第三幕

  1、演唱歌曲。

  师:猎人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出了布袋,狼出来以后,看见东郭先生白白胖胖的,顿时起了杀心。于是它唱了这样一首歌。

  教师范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学生学唱《狼起杀心》一段(教师伴奏,学生一起演唱《狼起杀心》的一段)。

  2、创编对话。

  师:猎人走了,东郭先生和狼说了些什么呢?

  生:东郭先生说,猎人走了,你出来吧。

  师:那狼又说了些什么呢?

  生1:狼说我要吃了你。

  生2:狼恶狠狠地说:你这个老头,把我放在袋子里这么长时间,分明就是要憋死我。我现在饿了,你要给我找吃的!

  师:说得真好,把狼那种凶恶的表情全表现出来了。

  生3:狼露出狰狞的面容:那你就好人做到底,让我把你吃了吧!

  3、《仓惶逃命》。

  师:这时候东郭先生是怎么做的呢?

  生:东郭先生吓得抱头鼠窜。

  师:哦,被吓得到处乱跑。

  教师范唱《仓惶逃命》一段。

  学生一起学唱《仓惶逃命》。

  学生一起演唱《仓惶逃命》。东郭先生领唱,所有同学齐唱。

  师:东郭先生被吓得到处乱跑,在这我们加上一些打击乐器伴奏来增加气氛。你们说说用什么样的打击乐器呢?

  生1:(拿乐器)我觉得应该用串铃,串铃那种声音可以表现东郭先生狼狈的样子。师:可以,还有其他可以选择的乐器吗?

  生2:(拿乐器)老师,我想选铃鼓,快速的敲铃鼓可以表现东郭先生逃命时候,急促的脚步。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现在我们就把第三幕完整地表演一遍。

  学生一起表演第三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完整地表演小小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自行表演小小音乐剧。

  教学重点:能够自然地表演出四幕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难点:设计故事的结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次课排演了《东郭先生》这部音乐剧的前三幕,今天我们继续排演这个故事的结尾。

  教师播放课件。

  二、排练第四幕

  1.练*齐唱。

  师:上次我们说到了狼要吃掉东郭先生,吓得东郭先生仓惶逃命。正在生死关头,忽然来了一个农夫。

  表演农夫的同学单独演唱。

  师问:为什么你一下子就能唱出这个曲调了?

  生:因为我发现音乐中的曲调都是相似的。

  师:(满意地笑)这位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我们大家一齐来演唱一遍。

  2.创编对话。

  师:这时候老狼、东郭先生和农夫说了些什么话呢?你们自己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学生自己设计,教师指导。

  学生表演:

  东郭先生大声喊:快来救救我!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菁华10篇)(扩展6)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菁华5篇)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能富有感情地演唱。

  2、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3、在讨论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时能普遍参与,思维活跃。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学唱的歌曲是《小鸟请到这里来》,我们请小鸟到这里来做客。是请它长期居住里,成为我们的伙伴,为此我们准备了什么呢?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这里树木长成排”“这里草地像绿海”“这里清泉为你流”“这里鲜花为你开”同学们看,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鸟才能婉转歌唱,才能自由飞翔,才能留恋不愿离去。所以我们请同学们首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环境与小鸟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和千姿百态的舞姿,鸟儿捉害虫,保护着森林果木。鸟粪落在地里使土壤更加肥沃。但是鸟儿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才能生存、在空气、河流被污染,树被砍光的地方,鸟儿是不会光顾的。报纸上已经有很多的新闻:某地由于环境保护得不好,原来冬天来栖息的鸟儿们都不来了,后来当人们改善了环境鸟儿们又纷纷回来了。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少年儿童与小鸟和和谐相处的《小鸟请到这里来》。先请大家朗读一遍歌词。

  2、学唱歌曲

  (1)欣赏童声合唱《小鸟请到这里来》两遍。

  (2)播放《小鸟请到这里来》的伴奏带。

  学生朗读歌词,以配乐朗诵的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及用词的内容。

  (3)随录音带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5)讨论:

  我们看教科书第5页,有一个问题:唱一唱下面两句旋律哪一句的情绪亲切,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对,第二句增加了一小节。将“小鸟”重复了一次就产生了恳切和亲切的语气.就不似第一句那样生硬了。所以我们在演唱时也要唱出这种语气来。

  “这里树木长成排” “这里清泉为你流”这两句旋律,一字对一音,要注意吐字的清晰像粒粒珍珠在滚动。“这里草地像绿海” “这里鲜花为你开”这两句旋律,尾句要开阔.把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尽情地抒发出来、现在再请同学们唱一遍(要求声情并茂)。

  (6)现在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

  学生随教师的歌声学唱歌谱,必要时可以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在教唱过程中应注意 的节奏和八分休止符,并要求学生注意到第1、3乐句完全相同,第2、4乐句相同。

  3、小结:小结本节课学*的收获,要求学生自学歌曲的第二乐段。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普遍参与讨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演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二乐段合唱部分。

  2、欣赏重声合唱《林中的鸟声儿》。

  3、节奏创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2、 能普遍参与节奏创造活动,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3、能专心欣赏童声合唱作品,从中受到启发.改善自己的歌声。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唱了《小鸟请到这里来》的第一乐段,让我们先来复*一遍(学生唱)

  2、学*合唱部分

  (1)现在我们来学*这首歌的第二乐段合唱部分,请先仔细听几遍录音(放录音)。

  第二乐段的旋律与第一乐段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回答有许多与第一乐段相同的旋律)

  现在先让我们来学*第一声部的歌词,教师边舞边唱,学生跟着轻声哼唱、重点在“尽情地唱吧小鸟”和 “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的弱起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及时进入、第二句结尾也是练*的重点,这一句音调较高,并有七拍的长音。

  教师一定要用良好的示范让学生逐步体会用较高位置来歌唱的感觉,防止用胸声粗厉地喊叫。

  (2)学唱第二声部。

  第二声部中有两句是与第一声部一样的,所以我们只要重点学*这三句,当然还有第二段结尾中有很多Mi~fa之间的半音进行,也要多加练*,让学生仔细听辩,防止将fa音唱得过高。

  (3)两声部的配合

  教师要合理分配好声部,要有意识地将水*较高的部分学生分配到第二声部中去,不可使学生误以为第二声部是不重要的。

  在条件较好的班级中,第—二声部可以相互交换,即每个学生既要会唱第一声部,也要会唱第二声部。

  在两声部配合时,不要不提任何要求一遍遍地反复唱,而应耐心地多作分句的配合练*,如“尽情地唱吧小鸟”和“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就应作多次配合练*,第二结尾也应作多次配合练*,才能真正提高合唱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标。

  3、欣赏歌曲《林中的鸟声》

  这首歌曲与我们学唱的《小鸟请到这里来》是同一题材的作品,但却不一样。曲作者李群是一位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女作曲家,她非常关怀红领巾,一生写了很多儿童歌曲,这首歌是其中较为优秀和流传较广的一首,请同学们边看教科书第6页边专心欣赏。(放《林中的鸟声》童声合唱录音)

  我们欣赏童声合唱不仅要看着歌词听它的内容,同时也应注意演唱者的声音和表现,录音中的演唱者都与同学们年龄相仿,大多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够唱这么好,我们经过努力也一定可以。比如这首歌曲中有不少地方使用了顿音记号,还有不少“XO XO”的节奏,欣赏时就要注意别人是怎样唱的,怎么会唱得这么亲切动人,要以他们的歌声为榜样,改善自己的声音,所以欣赏也是一种学*,而且是比自己歌唱更为重要的学*,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听一遍(再放一遍录音)

  4、节奏创造

  在刚才这首歌中,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学生回答:“滴哩哩”模仿鸟鸣的声调),那么它的节奏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 ”)。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歌中的这一句:

  (学生学唱)

  我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歌曲《滴哩滴哩》吗?

  学生:记得

  (唱)

  这两者节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对!所以,音乐的表现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只要能较为准确生动地表现鸟鸣,用什么节奏都可以自由创造,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下面,请同学们为“嘀呖呖”或“嘀哩哩”创造出各种节奏。

  (学生们创造)

  大家看,我们创造的节奏是多么丰富啊!

  (学生们一一评论,试唱)

  如果将这些节奏配上音高,就可以用到歌曲中去了

  学生试唱

  5、师:可见音乐创作也不十分神秘,只要大家努力,我们就可以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来。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的合唱部分。学生能普遍参与节奏创造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百鸟朝凤》

  【教学重、难点】

  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百鸟朝凤》音乐

  导言引导学生思考。

  (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

  (4)唢呐演示。

  1、用心聆听、体验。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

  (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

  二、揭示课题。哼唱主题音乐。

  引导学生思考:

  (1)鸟类的大王?

  (2)“朝”意指什么?

  (3)“百”是什么意思?

  (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

  三、分段聆听乐曲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引子:用语言叙述。

  (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

  四、小组活动、总结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

  (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板书设计:鸟类的大王?“朝”意指什么?“百”是什么意思?

  随笔:初步了解了民族乐器唢呐,熟悉了它的音色。对优秀的民间乐器作品产生兴趣,对民间艺人产生敬重之情。

  5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教学主题:手挽手

  教学学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歌曲《拍手拍手》掌握歌曲的节奏与曲谱,实践中学*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3.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歌曲《拍手拍手》

  二、学*乐理知识:重音记号

  三、聆听歌曲《祝你快乐》

  教材分析

  歌曲《拍手拍手》这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歌曲吸取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几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为分节歌,由主题和副歌构成。主歌部分包含两个*行乐句。两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进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进,使曲调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副歌部分也是由两个*行乐句构成的乐段。乐句的前半句是由两个四分音符在高音区形成的节奏性音调,简洁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响亮的掌声和兴高采烈的神态;后半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们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间频频穿插了伴以掌声的间奏,既突出了主题,也增添了欢乐的情趣。

  铜管乐合奏《祝你快乐》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曲,乐曲热情欢快、充满朝气,给人以轻松、快乐的感觉。此曲又由词作家晓光填词改编成歌曲。歌中的歌词十分贴切的诠释了乐曲的内容。

  音乐知识:重音记号

  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学*表演《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

  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

  5.学唱第二部分:

  (1)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3)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4)对比实践:用重音记号与没有重音记号进行试唱实践对比。从实践中掌握重音记号的唱法及其作用。

  (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

  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二、学*聆听曲《祝你快乐》

  1.聆听乐曲。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

  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或敲击打击乐。

  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

  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如有条件,最好展示歌曲曲谱)。

  5.再深入讨论乐曲的情绪(包括乐曲分段的情绪),并根据三段不同的情绪,设计集体舞动作。

  6.合着乐曲声,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7.完整地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8.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三、教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展现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二、在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海峡*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并编创现代舞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一、学*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二、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教材分析

  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这首歌的歌词十分精炼,含意刻,它表现了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旋律以五声音调为主,上下句对称,节奏生动活泼,明朗的音调表现了孩子们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欢乐心情。每句句末都采用了“”节奏型,突出了“手”、“走”二字,表达了与太阳共牵手,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充满着信念。第二乐段运用合唱的形式,明亮的大调式曲调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八度大跳在高音区唱出了“阳光,阳光”情绪热情而又奔放,“”节奏型再现,使全曲风格统一,最后,结束在高音“”上,五拍的时值再一次突出了“走”字,情绪更为坚定。

  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台湾岛是*的一部分,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样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祖国统一是海峡*人民的共同愿望。这首歌曲表达了海峡*儿童的心声——统一祖国。歌曲基本上由两个段落构成。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细听歌曲,讨论上述问题。

  3.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4.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小朋友盼祖国统一,……)5.学唱“海峡*小朋友,站在桥上问声好”。

  6.设问:用相隔一小节轮唱形式演唱,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小朋友争先恐后地问好,急切地盼望祖国统一,象征全国小朋友的团结与友谊……)

  7.用热烈的情绪,表演这一片段。

  8.合着音乐,自由地即兴地用现代舞动作表现,把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9.小结:海峡*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二、学*演唱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

  2.再听范唱。

  设问:“阳光”的含义是什么?

  3.看谱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曲调。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读谱能力较差的学生。

  (1)重点指导唱好一句。

  (2)同座学生相互唱曲调,交流自学成果,相互纠正。

  (3)全班齐唱第一乐段。

  5.学唱第二乐段。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

  7.填入歌词

  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

  8.设问:“阳光”、“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师生讨论。

  9.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10.小结:大家手挽手,团结友谊朝前走。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情况,下课。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雨中”,用肢体动作表现雨点欢快地落下、区别类似雨声的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2、欣赏“雨中曲”

  3、创造:用“d、 re、 i、 fa、 sl ”五个音旋律。

  准备:塑料纸、听雨盒、手指游戏、

  教学过程:

  一、 热身运动:小雨滴

  老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雨滴的游戏。(手指游戏)

  二、感受雨声、欣赏“雨中曲”

  1、 请你们听赏一首“雨中曲”,并请说出有几种雨声?

  2、 你们为乐曲配上好听的大雨、小雨的声音,出示听雨盒和塑料纸。

  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个道具, 请演示大雨和小雨不同的不同声音。

  三、学唱“雨中”

  1、听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

  2、跟琴轻声演唱歌曲旋律;视唱歌谱。

  3、轻声跟着钢琴伴奏哼唱歌曲,要求学生能唱准歌曲的节奏,对一些歌词集中的地方要唱清楚每个字,不能含糊地带过。

  四、 情景表演:下雨啦

  1、我们用动作来感受雨中的情景,下大雨的时候雨点怎么跳的,到地面上怎么样的?请你们模仿动作。

  2、雨慢慢得下得小了,怎么跳? 请大家边唱、边跳。

  五、我的创造:按五音和同学合作一首“雨中曲”

  第三课

  听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目的:

  通过听《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若干、沙子、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宝贝(出示箱子)谁来猜猜,里面会装些什么宝贝呢?(生猜3—4个)

  (1) 看来让大家猜,是有些困难,还是让老师取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出示玻璃瓶、报纸、装有沙子、豆的杯子)现在大家知道老师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了吧!

  (2) 哇!你真厉害哦,真有件这样的东西。他们能发出声音吗?(能)

  在老师看来,能发出声音的这些东西都是宝贝。不信,大家仔细听:

  (师吹出空玻璃瓶,发出呼呼的风声)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这声音像什么?(生说)

  你能像老师这样,吹出呼呼的风声吗?好,你上来试一试(演奏)。风呼呼的吹着,不一会就下起了蒙蒙细雨,象沙沙的雨声吗?谁也来演奏一下这沙沙的雨声?(生演奏)听那,雨是越下越大了,也请一位同学来演奏(生演奏)。雨落在树叶上,发出了哗啦啦的声音,拿起你们手中的书,摇起来,听听象不象哗啦啦的树叶声(生感受)。突然,一阵春——哦?该敲打什么来表现春雷呢?(生说,师评价)那我们就用这些声音来表演一段“春雨雷电”的交响乐吧!(分角色演奏)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到出都是这样的宝贝,用他们可以来表演很多声音故事,怎样,神奇吧!

  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1、 整体感知

  那现在我们来聆听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雷鸣电闪波尔卡》管弦乐吧,听一听音乐大师是怎么来表现“雷鸣电闪”的?当你在乐曲中听到“雷鸣电闪”时,赶快捂起你的耳朵!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2、 认识打击乐器

  乐曲中的“雷鸣电闪”的地方还真多,那作曲家是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的呢?

  介绍定音鼓和钹

  3、 片段欣赏

  那我们再来欣赏其中两个片段,感受定音鼓和钹在其中的作用。

  在片段一中你好象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生说)

  (雷声隆隆、倾盆大雨的景象)

  片段二中,给你什么感受呢?

  4、 小结:乐曲逼真的表现了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的景象,但人们仍然兴高采烈、纵情起舞。再来欣赏下,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当然可以随着音乐通过动作来表现。

  那我想,现在大家可以完成书上的表格了!

  三、实践创作

  我们感受了大师所创作的“雷鸣电闪”,现在我们也来创作,用这些宝贝来表现下面的四个主题。

  (1、 雷雨;2、清晨;3、课间十分钟;4、厨房交响曲)

  请小组长将宝贝拿回去,要迅速的选择一个主题,充分发挥这些宝贝的作用,来表现你所选题的声音。想一想,这些声音可以用哪些宝贝来表现。

  评价:你知道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吗?

  在这个主题中,这个声音是通过……来表现的!真棒!观察的真仔细!

  这些宝贝在你的手里真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四、欣赏“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这首乐曲又是什么器乐演奏的?

  五、总结下课

  大家欣赏、表演的都很好!通过自己*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模仿出各种声音,相信大家积极的`观察,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去创造,也能成为像“约翰?施特劳斯”一样的音乐大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雪绒花》

  教学目标:对所学歌曲及相关电影《音乐之声》产生兴趣,扩大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节奏的掌握。

  教材分析:好莱坞的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拍成电影后,其中的著名唱段传遍了全球。《雪绒花》是一首抒情的男声吉他弹唱。这首歌的蓝本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歌,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象征着人民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这首歌在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男主人公借此曲表达对女家庭教师的接纳,第二次则是他们全家在家庭沙龙演唱会上,以此曲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每次唱起,都有不同寓意。

  教学准备:VCD光盘、歌曲挂谱、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多来米》(从B段的第二段开始放VCD)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进教室时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吗?全体起立边唱边做动作。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音乐之声》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多来米》更受欢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出示歌单)。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这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间歌曲,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那几个孩子的妈妈。在他们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德国*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并要上校去当海军。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他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国外。就在他们准备逃跑时却被敌人发现了。上校便假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敌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踪了他们。上校的家庭合唱团在音乐节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雪绒花》。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观看的听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现在的祖国已经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听众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雪绒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动人心。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后学生谈对歌曲的感受:听了这个故事,想不想听老师唱唱这首歌?(师边弹边唱)你知道“雪绒花”代表什么吗?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2、听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点和难点。(分析特点,练*难点,并正音。)

  3、划拍跟琴轻声唱词。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地将歌词唱一遍,师边弹边唱。

  5、歌曲分析,艺术处理。慢速三拍子节奏的运用对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小结: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人们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抒发了演唱者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前两句用轻声唱,从第三句开始力度应加强一些。

  6、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通过一堂课的学*,这首来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已经成了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好朋友,老师有件很遗憾的事:我至今没有看过《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利用网上资源帮老师查找有关《音乐之声》的更多资料,让我对这部电影有更多的了解。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网址:ggle.c打开以后再在对话拦打上:外国电影《音乐之声》。我相信同学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对不对?!

  六、下课:在《雪绒花》歌声中(师放VCD)离开教室。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对祖国深切的眷恋与热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樱花》

  2、活动《百花园》

  教学目标:了解一些歌颂花的歌曲,欣赏赞扬花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歌曲《樱花》

  师: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到三月竞相开放。乐曲《樱花》是根据日本同名歌曲改编的,乐曲表现了人们结伴同行、踏春赏花的愉快心情。我们一齐来唱一唱这首歌。

  2、活动:

  (1)播放几首有关于花的歌曲。

  (2)课本上的几首歌曲请同学们来唱一唱。

  (3)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在课本上将它们用线连一连。

  (4)你还知道那些赞美花的艺术作品,说一说。

  例:课本上《卜算子.咏梅》

  小结:

  随笔:感受日本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的魅力。通过欣赏表现“花”这一主题的音乐、歌曲、图画、诗词等艺术形式,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同一主题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美感。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

  【教学内容】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XXX|XXXXXX|)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

  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

  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

  (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

  (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

  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2/4拍变为6/8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

  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3、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八、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教学反思: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