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精选十篇)

首页 / 音乐教案 / |

  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 1

  活动目标:

  1、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进一步学会控制和协调。并用自己固定的节奏型随音乐演奏

  2、在掌握"马蹄声"与"欢呼声"两种节奏类型的基础上,集体讨论配乐方案并演奏。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1、欣赏歌曲"小牧民"。

  2、打击乐器:铃鼓、串铃等。

  活动过程:

  1、重复欣赏歌曲:"小牧民",并与幼儿一起拍节奏。1~16小节:拍"马蹄声"17~~20小节:拍"欢呼声"节奏,21~~22小节:拍"马蹄声"节奏,最后小姐按节拍表示结束(×/×/×/×—/)

  2、讨论配乐器(1)小牧民骑着马跑来,用什么乐器呢?

  集体探索并尝试演奏。(铃鼓、串铃等)(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高兴,用什么乐器表示呢?

  3、练*演奏

  (1)教师指挥,幼儿做现有乐器的模仿动作。练*过程中,提醒幼儿要保持节奏速度,与集体保持协调一致(尤其是"马蹄声"节奏)

  (2)用乐器演奏,提醒演奏铃鼓、串铃的小朋友,要用手腕用力。

  (3)交换座位,看指挥自由选择乐器演奏。

  教后感:在打击"马蹄声"与"欢呼声"两种节奏类型时,幼儿还不能分辨清楚。演奏起来较困难。今后要让幼儿多学*。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还给予了孩子一个创造的机会,教育中提倡的不正是要多给孩子一些创造的机会吗?

  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 2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情绪与节奏,初步学*分析乐句及节奏谱。

  2、学会看节奏谱,正确地运用乐器完整地演奏。

  3、喜欢进行打击乐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牧民》的磁带、节奏谱、录音机。

  2、双响筒、铃鼓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欣赏后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好象看到了什么?点出曲子的名字是《小牧民》。

  二、分析乐句,感受节奏。

  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乐句。

  1、乐曲中哪些地方是表现马儿在奔跑的?我们来用手拍出马蹄的节奏。

  2、下面的乐句表现了什么?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示呢?这一句节奏比较舒缓、悠扬,我们用慢一点的节奏表示。

  3、小牧民看到这些心里非常高兴,看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我们一起来拍一拍。

  4、最后一个乐句表现的'是什么呢?

  师:小朋友拍得真棒!那你们能听着音乐从头到尾拍一遍吗?我们来试试看。(提醒幼儿眼睛看节奏谱,听好前奏)

  三、出示乐器,讲解角色的分配。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双响筒和铃鼓,你们认为哪种乐器能表示马跑的声音?(双响筒)对,双响筒发出的声音就像马跑的声音。(教师指节奏谱第一乐句)下面一句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笑脸表示什么呀?(表示很高兴,两种乐器一起演奏)幼儿初步学*分析节奏谱,知道要看节奏谱上的标记分角色。

  2、幼儿拿出乐器,看着图谱,自己练*一下节奏。(自由练*)

  3、听音乐,看图谱,演奏两遍,教师评价并纠正。

  4、交换乐器演奏两遍。

  四、结束部分:

  师:听了小朋友的演奏,老师真想立刻骑上马在草原上奔跑,你们想吗?好,我们一起来骑马吧!(幼儿学骑马听音乐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可是,由于我害怕给予孩子太多自由空间,会致使课堂难以驾驭,因此节奏谱都是我事先做好的,现在想来:如果能给孩子一个自己编节奏的机会,那效果一定会更好。如谭的马蹄声,可以启发幼儿自己编一编:你想用什么节奏来表示马蹄声?你来拍给大家看!这样,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还给予了孩子一个创造的机会,教育中提倡的不正是要多给孩子一些创造的机会吗?

  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 3

  活动目标:

  1、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进一步学会控制和协调。并用自己固定的节奏型随音乐演奏

  2、在掌握"马蹄声"与"欢呼声"两种节奏类型的基础上,集体讨论配乐方案并演奏。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1、欣赏歌曲"小牧民"。

  2、打击乐器:铃鼓、串铃等。

  活动过程:

  1、重复欣赏歌曲:"小牧民",并与幼儿一起拍节奏。1~16小节:拍"马蹄声"17~~20小节:拍"欢呼声"节奏,21~~22小节:拍"马蹄声"节奏,最后小姐按节拍表示结束(×/×/×/×—/)

  2、讨论配乐器(1)小牧民骑着马跑来,用什么乐器呢?

  集体探索并尝试演奏。(铃鼓、串铃等)(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高兴,用什么乐器表示呢?

  3、练*演奏

  (1)教师指挥,幼儿做现有乐器的模仿动作。练*过程中,提醒幼儿要保持节奏速度,与集体保持协调一致(尤其是"马蹄声"节奏)

  (2)用乐器演奏,提醒演奏铃鼓、串铃的小朋友,要用手腕用力。

  (3)交换座位,看指挥自由选择乐器演奏。

  教后感:在打击"马蹄声"与"欢呼声"两种节奏类型时,幼儿还不能分辨清楚。演奏起来较困难。今后要让幼儿多学*。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还给予了孩子一个创造的机会,教育中提倡的不正是要多给孩子一些创造的机会吗?

  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 4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2、使幼儿能根据不同的节奏选择乐器,并初步学会识图谱演奏。

  3、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教学准备

  节奏谱、音乐磁带、小手小脚标记、乐器标记以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熟悉旋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听完之后,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放磁带2遍)

  小结:这首歌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里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小朋友,他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心里特别高兴,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

  2、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这首欢快活泼的歌名字叫做《草原小牧民》。

  二、识谱选择身体动作

  1、它还可以用好听的乐器来演奏呢!看,这是它的节奏谱。

  (教师出示节奏谱)

  ⑴瞧,你在图谱上找到了几种不同的颜色?

  ⑵为什么是四种颜色?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用跺脚,“×× ××”用拍手,“×—”用扭一扭。分工合作)

  ⑶还有没有发现特别的地方?(讲合奏)

  2、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总结:每小结的第一拍都是重拍,拍手第一拍要重,后面要轻,跺脚也是,扭一扭的小朋友要特别注意,要先拍一拍再扭,拍手也要注意在那一小结×的地方拍。

  3、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师:这一遍果然进步很大,有轻有重之后好听很多呢!可是,还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打的不是太好?

  (重点练*一下合奏的部分)

  4、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演奏一下。

  5、真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一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1、瞧你们的椅子下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认识它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椅子下面的它?

  (主要介绍乐器名字合它的使用方法,注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宝宝,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准备好了吗?

  3、交换乐器演奏。

  教案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

  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 5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2、使幼儿能根据不同的节奏选择乐器,并初步学会识图谱演奏。

  3、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教学准备

  节奏谱、音乐磁带、小手小脚标记、乐器标记以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熟悉旋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听完之后,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放磁带2遍)

  小结:这首歌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里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小朋友,他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心里特别高兴,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

  2、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这首欢快活泼的歌名字叫做《草原小牧民》。

  二、识谱选择身体动作

  1、它还可以用好听的乐器来演奏呢!看,这是它的节奏谱。

  (教师出示节奏谱)

  ⑴瞧,你在图谱上找到了几种不同的颜色?

  ⑵为什么是四种颜色?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用跺脚,“×× ××”用拍手,“×—”用扭一扭。分工合作)

  ⑶还有没有发现特别的地方?(讲合奏)

  2、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总结:每小结的第一拍都是重拍,拍手第一拍要重,后面要轻,跺脚也是,扭一扭的小朋友要特别注意,要先拍一拍再扭,拍手也要注意在那一小结×的地方拍。

  3、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师:这一遍果然进步很大,有轻有重之后好听很多呢!可是,还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打的不是太好?

  (重点练*一下合奏的'部分)

  4、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演奏一下。

  5、真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一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1、瞧你们的椅子下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认识它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椅子下面的它?

  (主要介绍乐器名字合它的使用方法,注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宝宝,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准备好了吗?

  3、交换乐器演奏。

  教案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

  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 6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2、使幼儿能根据不同的节奏选择乐器,并初步学会识图谱演奏。

  3、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教学准备

  节奏谱、音乐磁带、小手小脚标记、乐器标记以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熟悉旋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听完之后,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放磁带2遍)

  小结:这首歌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里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小朋友,他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心里特别高兴,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

  2、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这首欢快活泼的歌名字叫做《草原小牧民》。

  二、识谱选择身体动作

  1、它还可以用好听的乐器来演奏呢!看,这是它的节奏谱。

  (教师出示节奏谱)

  ⑴瞧,你在图谱上找到了几种不同的颜色?

  ⑵为什么是四种颜色?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用跺脚,“×× ××”用拍手,“×—”用扭一扭。分工合作)

  ⑶还有没有发现特别的地方?(讲合奏)

  2、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总结:每小结的第一拍都是重拍,拍手第一拍要重,后面要轻,跺脚也是,扭一扭的小朋友要特别注意,要先拍一拍再扭,拍手也要注意在那一小结×的地方拍。

  3、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师:这一遍果然进步很大,有轻有重之后好听很多呢!可是,还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打的不是太好?

  (重点练*一下合奏的部分)

  4、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演奏一下。

  5、真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一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1、瞧你们的椅子下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认识它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椅子下面的它?

  (主要介绍乐器名字合它的使用方法,注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宝宝,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准备好了吗?

  3、交换乐器演奏。

  教案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

  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 7

  教学目标:

  1、让孩子体会乐曲愉悦活泼的性质。

  2、使孩子能依照不一样的节拍选取乐器,并初步懂得识图谱演奏。

  3、启发孩子兴致,培育孩子热爱Music的感情。

  教学预备

  节拍谱、Music磁带、小手小脚标识、乐器标识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教学内容

  一、欣赏歌曲,熟识旋律

  1、今日教师带给你们1首乐曲,请你们来听听,听罢以后,哪一个孩子来告知教师,你听见歌里唱了些啥?

  (放磁带2遍)

  :这一首歌是一個较少数量民族的乐曲,歌里述说的是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孩子,他在放羊时看见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内心尤其高兴,实在是看在眼中,喜在内心啊。

  2、这一首歌给你啥感觉?

  这首愉悦活泼的歌名叫做《草原小牧民》。

  二、识谱选取肢体动作

  1、它亦能用美妙的乐器来演奏哩!看,这就是它的节拍谱。

  (幼儿教师展示节拍谱)

  ⑴看,你在图谱上找着了几种不一样的.色彩?

  ⑵为何是四种色彩?你们有没发现啥?(“××”用跺脚,“××××”用拍手,“×—”用扭一扭。分工协作)

  ⑶另外还有没发现特殊的地方?(讲合奏)

  2、幼儿教师清唱,孩子用肢体动作来打节拍。

  汇总:每的1、拍均是重拍,拍手1、拍要重,后方要轻,跺脚亦是,扭一扭的孩子要尤其留意,要先拍拍再扭,拍手亦要留意在那一×的地方拍。

  3、幼儿教师清唱,孩子用肢体动作来打节拍。

  师:这1遍果真提高非常大,有轻有重以后美妙许多哩!但,另外还有没发现哪个地方打的不是过于好?

  (要点练*一下合奏的部分)

  4、叫我们跟着Music一块儿来演奏一下。

  5、好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1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1、看你们的小凳子下方,教师带给你们啥?你们认知它吗?谁来推荐一下你小凳子下方的它?

  (首要推荐乐器名称合它的使用方式,留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孩子,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预备好了么?

  3、互换乐器演奏。

  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 8

  活动目标:

  1、学*歌曲。掌握歌曲旋律。

  2、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旋律及其欢乐活泼的性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3、努力保持自己声部的节奏。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欣赏歌曲"小牧民"。

  2、打击乐器:铃鼓、串铃等。

  活动过程:

  1、重复欣赏歌曲:"小牧民"

  2、学*掌握×× ××/×× ××/节奏型

  (1)听老师用铃鼓拍出×× ××/×× ××/节奏型,说出是谁来了,怎么来的。(一位小牧民骑着马由远而*地跑来了。)

  (2)将自己听到的马蹄声拍出来。

  (3)随音乐拍"马蹄声节奏"

  (4)用嘴模仿马蹄声哒 哒/哒 哒/

  3、教师在哟额拍×× ××/ ×× ××/节奏中唱"小牧民"歌曲。

  4、探索个小节月其他旋律节奏的不同。

  (1)体会小牧民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表示。(如高声喊"啊"等)

  (2)用欢呼声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3)用动作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教师**幼儿归纳出节奏型。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还给予了孩子一个创造的机会,教育中提倡的不正是要多给孩子一些创造的机会吗?

  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 9

  活动目标:

  1、学*歌曲。掌握歌曲旋律。

  2、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旋律及其欢乐活泼的性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3、努力保持自己声部的节奏。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欣赏歌曲"小牧民"。

  2、打击乐器:铃鼓、串铃等。

  活动过程:

  1、重复欣赏歌曲:"小牧民"

  2、学*掌握×× ××/×× ××/节奏型

  (1)听老师用铃鼓拍出×× ××/×× ××/节奏型,说出是谁来了,怎么来的。(一位小牧民骑着马由远而*地跑来了。)

  (2)将自己听到的马蹄声拍出来。

  (3)随音乐拍"马蹄声节奏"

  (4)用嘴模仿马蹄声哒 哒/哒 哒/

  3、教师在哟额拍×× ××/ ×× ××/节奏中唱"小牧民"歌曲。

  4、探索个小节月其他旋律节奏的不同。

  (1)体会小牧民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表示。(如高声喊"啊"等)

  (2)用欢呼声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3)用动作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教师**幼儿归纳出节奏型。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还给予了孩子一个创造的机会,教育中提倡的不正是要多给孩子一些创造的机会吗?

  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 10

  教学目标:

  1、让孩子体会乐曲愉悦活泼的性质。

  2、使孩子能依照不一样的节拍选取乐器,并初步懂得识图谱演奏。

  3、启发孩子兴致,培育孩子热爱Music的感情。

  教学预备

  节拍谱、Music磁带、小手小脚标识、乐器标识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教学内容

  一、欣赏歌曲,熟识旋律

  1、今日教师带给你们1首乐曲,请你们来听听,听罢以后,哪一个孩子来告知教师,你听见歌里唱了些啥?

  (放磁带2遍)

  :这一首歌是一個较少数量民族的乐曲,歌里述说的是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孩子,他在放羊时看见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内心尤其高兴,实在是看在眼中,喜在内心啊。

  2、这一首歌给你啥感觉?

  这首愉悦活泼的歌名叫做《草原小牧民》。

  二、识谱选取肢体动作

  1、它亦能用美妙的乐器来演奏哩!看,这就是它的节拍谱。

  (幼儿教师展示节拍谱)

  ⑴看,你在图谱上找着了几种不一样的`色彩?

  ⑵为何是四种色彩?你们有没发现啥?(“××”用跺脚,“××××”用拍手,“×—”用扭一扭。分工协作)

  ⑶另外还有没发现特殊的地方?(讲合奏)

  2、幼儿教师清唱,孩子用肢体动作来打节拍。

  汇总:每的1、拍均是重拍,拍手1、拍要重,后方要轻,跺脚亦是,扭一扭的孩子要尤其留意,要先拍拍再扭,拍手亦要留意在那一×的地方拍。

  3、幼儿教师清唱,孩子用肢体动作来打节拍。

  师:这1遍果真提高非常大,有轻有重以后美妙许多哩!但,另外还有没发现哪个地方打的不是过于好?

  (要点练*一下合奏的部分)

  4、叫我们跟着Music一块儿来演奏一下。

  5、好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1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1、看你们的小凳子下方,教师带给你们啥?你们认知它吗?谁来推荐一下你小凳子下方的它?

  (首要推荐乐器名称合它的使用方式,留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孩子,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预备好了么?

  3、互换乐器演奏。


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精选十篇)扩展阅读


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精选十篇)(扩展1)

——大班音乐小牧民教案 (菁华3篇)

大班音乐小牧民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进一步学会控制和协调。并用自己固定的节奏型随音乐演奏

  2、在掌握"马蹄声"与"欢呼声"两种节奏类型的基础上,集体讨论配乐方案并演奏。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1、欣赏歌曲"小牧民"。

  2、打击乐器:铃鼓、串铃等。

  活动过程:

  1、重复欣赏歌曲:"小牧民",并与幼儿一起拍节奏。1~16小节:拍"马蹄声"17~~20小节:拍"欢呼声"节奏,21~~22小节:拍"马蹄声"节奏,最后小姐按节拍表示结束(×/×/×/×—/)

  2、讨论配乐器(1)小牧民骑着马跑来,用什么乐器呢?

  集体探索并尝试演奏。(铃鼓、串铃等)(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高兴,用什么乐器表示呢?

  3、练*演奏

  (1)教师指挥,幼儿做现有乐器的模仿动作。练*过程中,提醒幼儿要保持节奏速度,与集体保持协调一致(尤其是"马蹄声"节奏)

  (2)用乐器演奏,提醒演奏铃鼓、串铃的小朋友,要用手腕用力。

  (3)交换座位,看指挥自由选择乐器演奏。

  教后感:在打击"马蹄声"与"欢呼声"两种节奏类型时,幼儿还不能分辨清楚。演奏起来较困难。今后要让幼儿多学*。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还给予了孩子一个创造的机会,教育中提倡的不正是要多给孩子一些创造的机会吗?

大班音乐小牧民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及其欢快活泼的性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2、培养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进一步学会控制和协调并用自己固定的节奏随音乐演奏,始终保持自己的声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已学会唱《小牧民》。

  2、立体玩具小马,脖子上套一串小铃。

  3、指导幼儿认识有关牧民的生活及劳动内容。

  活动过程:

  1、复*歌曲《小牧民》。

  2、学*掌握xx xx︱ xx xx︱节奏型。

  (1)教师用双响筒敲击xx xx︱节奏型,另一幼儿操作玩具小马,让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小马”跑时脖子上串铃发出的响声。

  (2)启发幼儿说出是谁来了?怎么来的?

  (3)幼儿将自己听到的马蹄声节奏拍出来。

  (4)全体幼儿随着音乐拍“马蹄声”节奏。

  (5)幼儿用模仿马蹄声“哒哒哒哒”或“的个的个”。

  3、教师在幼儿拍xx xx︱ xx xx︱节奏声中唱《小牧民》歌曲。

  4、探索17小节到20小节与其他旋律节奏的不同。

  (1)让幼儿体会小牧民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心里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示?

  (2)用欢呼声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3)用动作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4)教师帮助幼儿归纳出节奏型X—︱X—︱。

  5、组织幼儿二声部语音节奏,教师一个声部,全体幼儿一个声部,分别念马蹄声的节奏和串铃的节奏,欢呼声齐念。

  6、讨论配器。

  (1)小牧民骑着马跑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集体探索并尝试演奏。

  (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高兴,用什么乐器表示?

  (3)在速度较慢的琴声伴奏下,在教师的语音提示下,幼儿打击乐器。

  (4)在录音机里的音乐伴奏下,进行演奏。

  (5)交换乐器演奏。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还给予了孩子一个创造的机会,教育中提倡的不正是要多给孩子一些创造的机会吗?

大班音乐小牧民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进一步学会控制和协调。并用自己固定的节奏型随音乐演奏

  2、在掌握"马蹄声"与"欢呼声"两种节奏类型的基础上,集体讨论配乐方案并演奏。

  活动准备:

  1、欣赏歌曲"小牧民"。

  2、打击乐器:铃鼓、串铃等。

  活动过程:

  1、重复欣赏歌曲:"小牧民",并与幼儿一起拍节奏。1~16小节:拍"马蹄声"17~~20小节:拍"欢呼声"节奏,21~~22小节:拍"马蹄声"节奏,最后小姐按节拍表示结束(×/×/×/×-/)

  2、讨论配乐器

  (1)小牧民骑着马跑来,用什么乐器呢?

  集体探索并尝试演奏。(铃鼓、串铃等)

  (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高兴,用什么乐器表示呢?

  3、练*演奏

  (1)教师指挥,幼儿做现有乐器的模仿动作。练*过程中,提醒幼儿要保持节奏速度,与集体保持协调一致(尤其是"马蹄声"节奏)

  (2)用乐器演奏,提醒演奏铃鼓、串铃的小朋友,要用手腕用力。

  (3)交换座位,看指挥自由选择乐器演奏。

  教后感:

  在 打击"马蹄声"与"欢呼声"两种节奏类型时,幼儿还不能分辨清楚。演奏起来较困难。今后要让幼儿多学*。


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精选十篇)(扩展2)

——大班音乐教案:草原小牧民优选【五】篇

  大班音乐教案:草原小牧民 1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2、使幼儿能根据不同的节奏选择乐器,并初步学会识图谱演奏。

  3、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教学准备

  节奏谱、音乐磁带、小手小脚标记、乐器标记以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熟悉旋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听完之后,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放磁带2遍)

  小结:这首歌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里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小朋友,他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心里特别高兴,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

  2、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这首欢快活泼的歌名字叫做《草原小牧民》。

  二、识谱选择身体动作

  1、它还可以用好听的乐器来演奏呢!看,这是它的节奏谱。

  (教师出示节奏谱)

  ⑴瞧,你在图谱上找到了几种不同的颜色?

  ⑵为什么是四种颜色?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用跺脚,“×× ××”用拍手,“×—”用扭一扭。分工合作)

  ⑶还有没有发现特别的地方?(讲合奏)

  2、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总结:每小结的第一拍都是重拍,拍手第一拍要重,后面要轻,跺脚也是,扭一扭的小朋友要特别注意,要先拍一拍再扭,拍手也要注意在那一小结×的地方拍。

  3、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师:这一遍果然进步很大,有轻有重之后好听很多呢!可是,还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打的不是太好?

  (重点练*一下合奏的部分)

  4、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演奏一下。

  5、真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一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1、瞧你们的椅子下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认识它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椅子下面的它?

  (主要介绍乐器名字合它的使用方法,注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宝宝,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准备好了吗?

  3、交换乐器演奏。

  大班音乐教案:草原小牧民 2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2、使幼儿能根据不同的节奏选择乐器,并初步学会识图谱演奏。

  3、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教学准备

  节奏谱、音乐磁带、小手小脚标记、乐器标记以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熟悉旋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听完之后,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放磁带2遍)

  小结:这首歌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里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小朋友,他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心里特别高兴,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

  2、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这首欢快活泼的歌名字叫做《草原小牧民》。

  二、识谱选择身体动作

  1、它还可以用好听的乐器来演奏呢!看,这是它的节奏谱。

  (教师出示节奏谱)

  ⑴瞧,你在图谱上找到了几种不同的颜色?

  ⑵为什么是四种颜色?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用跺脚,“×× ××”用拍手,“×—”用扭一扭。分工合作)

  ⑶还有没有发现特别的地方?(讲合奏)

  2、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总结:每小结的第一拍都是重拍,拍手第一拍要重,后面要轻,跺脚也是,扭一扭的小朋友要特别注意,要先拍一拍再扭,拍手也要注意在那一小结×的地方拍。

  3、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师:这一遍果然进步很大,有轻有重之后好听很多呢!可是,还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打的不是太好?

  (重点练*一下合奏的部分)

  4、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演奏一下。

  5、真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一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1、瞧你们的椅子下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认识它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椅子下面的它?

  (主要介绍乐器名字合它的使用方法,注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宝宝,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准备好了吗?

  3、交换乐器演奏。

  大班音乐教案:草原小牧民 3

  教学目标:

  1、让孩子体会乐曲愉悦活泼的性质。

  2、使孩子能依照不一样的节拍选取乐器,并初步懂得识图谱演奏。

  3、启发孩子兴致,培育孩子热爱Music的感情。

  教学预备

  节拍谱、Music磁带、小手小脚标识、乐器标识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教学内容

  一、欣赏歌曲,熟识旋律

  1、今日教师带给你们1首乐曲,请你们来听听,听罢以后,哪一个孩子来告知教师,你听见歌里唱了些啥?

  (放磁带2遍)

  这一首歌是一個较少数量民族的乐曲,歌里述说的是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孩子,他在放羊时看见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内心尤其高兴,实在是看在眼中,喜在内心啊。

  2、这一首歌给你啥感觉?

  这首愉悦活泼的歌名叫做《草原小牧民》。

  二、识谱选取肢体动作

  1、它亦能用美妙的乐器来演奏哩!看,这就是它的节拍谱。

  (幼儿教师展示节拍谱)

  ⑴看,你在图谱上找着了几种不一样的色彩?

  ⑵为何是四种色彩?你们有没发现啥?(“××”用跺脚,“××××”用拍手,“×—”用扭一扭。分工协作)

  ⑶另外还有没发现特殊的地方?(讲合奏)

  2、幼儿教师清唱,孩子用肢体动作来打节拍。

  3、幼儿教师清唱,孩子用肢体动作来打节拍。

  师:这1遍果真提高非常大,有轻有重以后美妙许多哩!但,另外还有没发现哪个地方打的不是过于好?

  (要点练*一下合奏的`部分)

  4、叫我们跟着Music一块儿来演奏一下。

  5、好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1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1、看你们的小凳子下方,教师带给你们啥?你们认知它吗?谁来推荐一下你小凳子下方的它?

  (首要推荐乐器名称合它的使用方式,留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孩子,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预备好了么?

  3、互换乐器演奏。

  大班音乐教案:草原小牧民 4

  活动目标:

  1、学*歌曲。掌握歌曲旋律。

  2、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旋律及其欢乐活泼的性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3、努力保持自己声部的节奏。

  活动准备:

  1、欣赏歌曲"小牧民"。

  2、打击乐器:铃鼓、串铃等。

  活动过程:

  1、重复欣赏歌曲:"小牧民"

  2、学*掌握×× ××/×× ××/节奏型。

  (1)听老师用铃鼓拍出×× ××/×× ××/节奏型,说出是谁来了,怎么来的。(一位小牧民骑着马由远而*地跑来了。)

  (2)将自己听到的马蹄声拍出来。

  (3)随音乐拍"马蹄声节奏"。

  (4)用嘴模仿马蹄声哒 哒/哒 哒/。

  3、教师在哟额拍×× ××/ ×× ××/节奏中唱"小牧民"歌曲。

  4、探索个小节月其他旋律节奏的不同。

  (1)体会小牧民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表示。(如高声喊"啊"等)

  (2)用欢呼声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3)用动作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教师**幼儿归纳出节奏型。

  大班音乐教案:草原小牧民 5

  教学内容

  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重点难点

  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学*几个基本动作

  教学目标

  1.感受蒙古族舞蹈的旋律及奔放、欢快的特点。

  2.体验学*民族舞蹈的`乐趣。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幼儿在电视上看到过

  环境准备

  录音机、磁带

  过程与策略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律动。

  三、欣赏蒙古舞音乐。

  1.播放音乐数遍

  2.分组创编动作,教师及时提炼动作。

  3.教师示范骑马和摔跤动作,幼儿模仿。

  四、学跳跑马步。

  1.教师示范跑马步。

  2.幼儿跟学。

  3.全体幼儿练*

  五、完整示范动作。

  1.教师完整示范表演,幼儿跟学。

  2.幼儿分组、男女跟学蒙古舞。

  有效语言设计

  1.听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

  2.蒙古族人好像在大草原上干什么?

  3.你喜欢蒙古舞的哪个动作?

  环境辅助

  蒙古人的图片若干


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精选十篇)(扩展3)

——大班音乐小牧民教案合集五篇

  大班音乐小牧民教案 1

  活动目标:

  1、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进一步学会控制和协调。并用自己固定的节奏型随音乐演奏

  2、在掌握"马蹄声"与"欢呼声"两种节奏类型的基础上,集体讨论配乐方案并演奏。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1、欣赏歌曲"小牧民"。

  2、打击乐器:铃鼓、串铃等。

  活动过程:

  1、重复欣赏歌曲:"小牧民",并与幼儿一起拍节奏。1~16小节:拍"马蹄声"17~~20小节:拍"欢呼声"节奏,21~~22小节:拍"马蹄声"节奏,最后小姐按节拍表示结束(×/×/×/×—/)

  2、讨论配乐器(1)小牧民骑着马跑来,用什么乐器呢?

  集体探索并尝试演奏。(铃鼓、串铃等)(2)小牧民看到草原很高兴,用什么乐器表示呢?

  3、练*演奏

  (1)教师指挥,幼儿做现有乐器的模仿动作。练*过程中,提醒幼儿要保持节奏速度,与集体保持协调一致(尤其是"马蹄声"节奏)

  (2)用乐器演奏,提醒演奏铃鼓、串铃的小朋友,要用手腕用力。

  (3)交换座位,看指挥自由选择乐器演奏。

  教后感:在打击"马蹄声"与"欢呼声"两种节奏类型时,幼儿还不能分辨清楚。演奏起来较困难。今后要让幼儿多学*。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还给予了孩子一个创造的机会,教育中提倡的不正是要多给孩子一些创造的机会吗?

  大班音乐小牧民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2、使幼儿能根据不同的节奏选择乐器,并初步学会识图谱演奏。

  3、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教学准备

  节奏谱、音乐磁带、小手小脚标记、乐器标记以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熟悉旋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听完之后,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放磁带2遍)

  小结:这首歌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里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小朋友,他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心里特别高兴,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

  2、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这首欢快活泼的歌名字叫做《草原小牧民》。

  二、识谱选择身体动作

  1、它还可以用好听的乐器来演奏呢!看,这是它的节奏谱。

  (教师出示节奏谱)

  ⑴瞧,你在图谱上找到了几种不同的颜色?

  ⑵为什么是四种颜色?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用跺脚,“×× ××”用拍手,“×—”用扭一扭。分工合作)

  ⑶还有没有发现特别的地方?(讲合奏)

  2、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总结:每小结的第一拍都是重拍,拍手第一拍要重,后面要轻,跺脚也是,扭一扭的小朋友要特别注意,要先拍一拍再扭,拍手也要注意在那一小结×的地方拍。

  3、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师:这一遍果然进步很大,有轻有重之后好听很多呢!可是,还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打的不是太好?

  (重点练*一下合奏的部分)

  4、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演奏一下。

  5、真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一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1、瞧你们的椅子下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认识它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椅子下面的它?

  (主要介绍乐器名字合它的使用方法,注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宝宝,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准备好了吗?

  3、交换乐器演奏。

  教案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

  大班音乐小牧民教案 3

  一、活动目标

  1、能感受和表现大草原美丽的风光。

  2、感受优美恬静和快乐奔放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能与诗歌中草原的不同风景匹配。

  3、能通过文学活动和美术作品来感知音乐,大胆创编各种合适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二、活动准备

  1、熟悉并理解诗歌的意境,在日常生活中学*朗诵诗歌。

  2、绘画工具,录音机,配套磁带或CD。

  三、活动过程

  1、欣赏草原美景。出示图画并播放音乐,请幼儿安静地欣赏。

  2、组织幼儿讨论画面与哪段音乐相似,与诗歌《美丽的草原》哪一段匹配。

  3、启发有根据音乐和画面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符合音乐的力度、节奏。

  4、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即兴创编合十的动作表现音乐两遍:第一遍,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第二遍,在欢乐的草原上愉快地活动。

  5、请幼儿自由选择主题:美丽的草原风光或欢乐的草原进行绘画活动,注意色彩、构图与音乐性质相符。

  四、教案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

  大班音乐小牧民教案 4

  教学内容

  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

  重点难点

  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学*几个基本动作

  教学目标

  1.感受蒙古族舞蹈的.旋律及奔放、欢快的特点。

  2.体验学*民族舞蹈的乐趣。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幼儿在电视上看到过

  环境准备

  录音机、磁带

  过程与策略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律动。

  三、欣赏蒙古舞音乐。

  1.播放音乐数遍

  2.分组创编动作,教师及时提炼动作。

  3.教师示范骑马和摔跤动作,幼儿模仿。

  四、学跳跑马步。

  1.教师示范跑马步。

  2.幼儿跟学。

  3.全体幼儿练*

  五、完整示范动作。

  1.教师完整示范表演,幼儿跟学。

  2.幼儿分组、男女跟学蒙古舞。

  有效语言设计

  1.听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

  2.蒙古族人好像在大草原上干什么?

  3.你喜欢蒙古舞的哪个动作?

  环境辅助

  蒙古人的图片若干

  大班音乐小牧民教案 5

  活动目标:

  1、学*歌曲。掌握歌曲旋律。

  2、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旋律及其欢乐活泼的性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3、努力保持自己声部的节奏。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欣赏歌曲"小牧民"。

  2、打击乐器:铃鼓、串铃等。

  活动过程:

  1、重复欣赏歌曲:"小牧民"

  2、学*掌握×× ××/×× ××/节奏型

  (1)听老师用铃鼓拍出×× ××/×× ××/节奏型,说出是谁来了,怎么来的。(一位小牧民骑着马由远而*地跑来了。)

  (2)将自己听到的马蹄声拍出来。

  (3)随音乐拍"马蹄声节奏"

  (4)用嘴模仿马蹄声哒 哒/哒 哒/

  3、教师在哟额拍×× ××/ ×× ××/节奏中唱"小牧民"歌曲。

  4、探索个小节月其他旋律节奏的不同。

  (1)体会小牧民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表示。(如高声喊"啊"等)

  (2)用欢呼声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3)用动作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教师**幼儿归纳出节奏型。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还给予了孩子一个创造的机会,教育中提倡的不正是要多给孩子一些创造的机会吗?


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精选十篇)(扩展4)

——大班音乐教案:《秋天多么美》(精选十篇)

  大班音乐教案:《秋天多么美》 1

  活动背景

  由于*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很快,耕地越来越少,幼儿园的孩子与农田接触不多,秋收时带孩子到外面去体会秋天丰收的情景,幼儿感到很新鲜,也很兴奋,同时细心地观察到秋天大自然的变化,树叶变黄了,庄稼丰收了,孩子们高兴地说:“秋天真好!”发出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抓住孩子赞美的情感,我想在艺术中会得到更好的升华。因此,回幼儿园之后,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秋天多么美》,让孩子的情感在音乐中得以渲泻。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优美的乐曲,并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来。唱时要表现出喜悦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歌曲教学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3、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应放在通过对优美乐曲的感受,让孩子加深对秋天的认识,同时发自内心的赞美秋天的美丽。

  难点是在歌曲演唱时符点音符、跳音的正确演唱,及它们在歌曲感情处理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棉花、高梁、水稻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十分陌生,活动前搜集实物,让幼儿看到植物真实的外部特征,加深对植物的印象,同时加深对秋天的认识。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声、形、色各种感官的结合,让幼儿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体会作品的内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秋天的`序曲教师同幼儿一起随《秋天多么美》的音乐进活动室。

  师:棉桃宝贝们咧开你们的小嘴,跟棉桃姐姐跳起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殿堂。

  二、基本部分

  1、感受秋天师:看来,小宝贝们对秋天的认识可真不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歌声走进秋天去感受一下秋天的美丽,请宝贝们欣赏歌曲《秋天多么美》。

  播放多媒体课件:《秋天多么美》mtv,让幼儿视听结合,感受秋天的美丽及歌曲的演唱情绪。听完后让幼儿交流对歌曲的感受。(优美抒情)

  2、聆听秋天师:棉桃宝贝们这首歌这么好听,棉桃姐姐也想唱了,小宝贝们听完后要告诉棉桃姐姐,我的歌里都唱到了什么?由老师范唱,幼儿捕捉歌词里面唱到了哪些植物?(秋风、棉桃姐姐、稻花姐姐、高梁姐姐)教师与幼儿一起认识棉桃、高粱、水稻三种植物。

  3、朗诵秋天师:秋风一吹,棉桃姐姐的嘴都笑咧了,你们看他笑的多开心啊,我们要使出小宝贝们的绝活——说儿歌,把开心的棉桃姐姐说出来。

  (1)教师边弹旋律,边说歌词,幼儿跟教师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2)让幼儿发挥想象,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示强弱,为儿歌伴奏。

  4、轻颂秋天师:小宝贝们说得这么好了,棉桃姐姐听了更高兴了,棉桃姐姐想请你们把她开心地唱出来,看看谁唱得最好!让幼儿随音乐小声哼唱第一段,以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帮助。

  5、赞美秋天(歌曲的感情处理)

  (1)“秋风秋风轻轻吹,”应唱得轻柔。

  (2)跳音的正确演唱及对歌曲感情处理的帮助。

  (3)“秋风吹黄了庄稼,吹得人们大丰收”应唱的高兴喜悦。播放多媒体课件《收获的秋天》让幼儿欣赏。

  6、舞蹈秋天师:宝贝们唱得这么高兴,下面让我们站起来放松一下,我们来跳一段丰收舞。让幼儿自己创编舞蹈,自由发挥,给幼儿创作的空间。

  7、歌颂秋天师:宝贝们这么高兴,棉桃姐姐建议我们来开一个大班的专场演出,每一位宝贝都要参加,让我们齐心协力,把最好的歌,最美的舞,最棒的乐队献给今天在场的所有老师!棉花舞蹈队,稻花合唱队,高梁小乐队同台展示。

  三、结束部分

  美丽的秋天秋天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踩一踩、听一听,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吧!师幼随《秋天多么美》音乐离开活动室。(让幼儿真正走进秋天,观察秋天的变化、秋天的美丽。)

  四、活动延伸

  小宝贝小宝贝要记牢,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田里忙收获,高兴背后也有辛劳。幼儿通过背诵古诗《悯农》总结不能浪费粮食。

  大班音乐教案:《秋天多么美》 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巩固附点音符的演唱。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巩固附点音符的演唱。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秋天背景图、图片、录音机。

  环境准备:布置秋天的美丽场景。

  活动过程:

  一、利用情景, 谈话引题

  1、 布置秋天的美丽景象,随音乐《小树叶》进入活动室。

  提问:秋天到了一切好像都在悄悄地变化,我发现苹果丰收了,你发现了什么?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很多果实都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参观 一个秋季果实博览会吧.(放音乐“秋天多么美”)

  (评:创设一定的情景,在秋天的美丽景象下,引导幼儿回忆秋天,引发幼儿的思维,回忆已有的经验。为下一步做铺垫。)

  二、出示挂图,理解歌词,感知音乐。

  1、观察挂图:(引导幼儿观察露出的棉花就象他的小白牙)你知道棉桃姐姐为什么笑的.这么开心吗?

  (评:巧妙地运用了挂图,让幼儿脑印象中不清晰的事物变得直观,更容易理解记忆歌词 。)

  2、教师范唱歌曲:

  提问:(1)你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一句呢?请你在来听一遍,听完了告诉大家。(教师再次范唱并用图片提示)

  3、利用挂图学*歌词。

  4、幼儿整首跟唱

  (1)提示幼儿唱歌的姿势和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第二遍提示幼儿注意情绪的表达

  5、分组表演唱

  教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听,刚才看到小朋友还边唱边加上动作呢,谁想上来表演一下让大家都听听看看。(唱完后让孩子们自评)你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

  (评:《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艺术能力是在大胆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了。为了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感受力,教师图为并茂的通过范唱,学歌词,整首教唱,和肢体感受等多种渠道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又增添了趣味性。)

  三、和幼儿一起与秋天合影留念:

  教师:你们看秋天多美啊,大家都这么的开心,我还带来了照相机呢!我想和小朋友到院子里和秋天的美景照张像,留作纪念,你愿意吗?好我们去照相了!(放音乐出教室)

  评:整个活动过度自然,通过多种渠道感知理解,而且情景化地带动幼儿积极参与,体验感知音乐,各环节中教师抓住教材的特点,与幼儿的学*特点相吻合的方式,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音乐素质,使本活动达到了完美的效果,享受到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完成了预期目标。

  大班音乐教案:《秋天多么美》 3

  (一)活动目标:

  1、感受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体会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心情。

  2、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节奏特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3、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二)活动准备:

  秋天丰收的风景图,歌曲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图画,引导幼儿听歌曲。

  师:图中有谁?老师这里有一首它们的歌

  2、放音乐感受乐曲

  师:小朋友听候有什么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3、再次听音乐,感知乐曲旋律。(幼儿可拍手或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表现乐曲的节奏)

  4、介绍歌词内容,幼儿感知歌中的内容,体会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

  5、教师弹唱歌曲,幼儿表演动作。(第一段歌词)

  6、用自己的画笔画出秋天的美景。

  第二课时

  (一)活动目标

  1、感受秋天的美,知道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2、能用自然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活动准备

  歌曲磁带,小朋友们的“秋天”图

  (三)活动过程

  1、出示“秋天图”,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

  2、教唱后两段歌词,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教学反思

  《秋天多么美》是一首优美、活泼的.儿童歌曲,本次活动有三个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优美的乐曲,并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来。唱时要表现出喜悦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歌曲教学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3、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为了达到本节活动的目标,我把本次活动分为四大环节,即秋天的序曲、认识秋天、歌唱秋天、美丽的秋天,从听、看、动、作、思五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

  一、听,即用耳朵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在歌曲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多听多变的形式,变换着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多听。如听mtv唱片、听老师范唱、带着问题听、打着节奏听、跳着舞来听等,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学唱歌曲,培养其独立学*的能力,避免了老师唱一句,幼儿唱一句的灌注式教学。

  二、看,百闻不如一见,活动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棉桃、水稻、高粱三种植物,让幼儿过目后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如考虑到城市的孩子大多生活在水泥钢筋建筑的高楼里,离秋天里农村收获的景象距离很远,因此,我把农村收获的景象用相机拍下来制成课件,让幼儿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分享收获的喜悦,加深了对秋天的认识,同时利于歌曲的感情处理。

  三、动,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因此不失时机给孩子提供动的机会,让幼儿心动、脑动、口动、手动、全身动,感情处理让其心动,歌曲创作让其脑动,歌曲演唱让其口动,节奏强弱让其手动,丰收舞蹈让其全身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四、作。即创作,在*日的活动中孩子的创新总是令我赞叹不已,因此我大胆地进行着教学实验,不论是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用歌声与孩子进行交流,鼓励孩子把想说的用歌声唱出来,我想充满歌声的童年一定是快乐的童年。

  五、思。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借助《秋天多么美》优美的音乐,结合新课改的精神,我从各个领域进行教育渗透,如自然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品德教育、卫生教育等,使幼儿不仅仅是学到了一首好听的歌,而是学到了许许多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大班音乐教案:《秋天多么美》 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巩固附点音符的演唱。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巩固附点音符的演唱。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秋天背景图、图片、录音机。

  环境准备:布置秋天的美丽场景。

  活动过程:

  一、利用情景, 谈话引题

  1、 布置秋天的美丽景象,随音乐《小树叶》进入活动室。

  提问:秋天到了一切好像都在悄悄地变化,我发现苹果丰收了,你发现了什么?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很多果实都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参观 一个秋季果实博览会吧.(放音乐“秋天多么美”)

  (评:创设一定的'情景,在秋天的美丽景象下,引导幼儿回忆秋天,引发幼儿的思维,回忆已有的经验。为下一步做铺垫。)

  二、出示挂图,理解歌词,感知音乐。

  1、观察挂图:(引导幼儿观察露出的棉花就象他的小白牙)你知道棉桃姐姐为什么笑的这么开心吗?

  (评:巧妙地运用了挂图,让幼儿脑印象中不清晰的事物变得直观,更容易理解记忆歌词 。)

  2、教师范唱歌曲:

  提问:(1)你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一句呢?请你在来听一遍,听完了告诉大家。(教师再次范唱并用图片提示)

  3、利用挂图学*歌词。

  4、幼儿整首跟唱

  (1)提示幼儿唱歌的姿势和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第二遍提示幼儿注意情绪的表达

  5、分组表演唱

  教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听,刚才看到小朋友还边唱边加上动作呢,谁想上来表演一下让大家都听听看看。(唱完后让孩子们自评)你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

  (评:《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艺术能力是在大胆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了。为了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感受力,教师图为并茂的通过范唱,学歌词,整首教唱,和肢体感受等多种渠道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又增添了趣味性。)

  三、和幼儿一起与秋天合影留念:

  教师:你们看秋天多美啊,大家都这么的开心,我还带来了照相机呢!我想和小朋友到院子里和秋天的美景照张像,留作纪念,你愿意吗?好我们去照相了!(放音乐出教室)

  评:整个活动过度自然,通过多种渠道感知理解,而且情景化地带动幼儿积极参与,体验感知音乐,各环节中教师抓住教材的特点,与幼儿的学*特点相吻合的方式,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音乐素质,使本活动达到了完美的效果,享受到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完成了预期目标。

  大班音乐教案:《秋天多么美》 5

  教学内容:

  歌曲《秋天多么美》

  设计思路:

  《秋天多么美》是一首表现"秋天丰收景象"的歌曲,教师可利用幼儿周围生活环境,引导他们在欣赏田野里成熟的农作物的基础上,感受丰收的喜悦和快乐,为幼儿演唱 歌曲提供感性经验。 由于歌曲是三段歌词。本节活动借鉴了许卓娅教授的"图谱教学''设计图谱,帮助幼儿记忆歌词,理解歌词内容,并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用愉快地情绪演唱。

  2、学*看图谱记忆歌词,体验领唱、合唱的乐趣。

  3、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 教师带幼儿到农田秋游,观看秋天丰收的景象。

  2、 歌曲磁带,歌曲的图谱一幅。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1、教师:小朋友,我们去秋游时,看到了什么?秋风吹得棉桃、稻子、高梁怎样呢?

  2、教师完整清唱歌曲,幼儿欣赏。

  3、向幼儿介绍歌曲名称,提问歌词内容。

  4、教师弹琴范唱,幼儿也可打拍子感受节奏。

  二、学唱歌曲

  1、请幼儿完整轻声跟唱。

  2、幼儿唱第一段。

  (1)幼儿跟唱第一段。

  (2)师幼共同演唱第一段。

  3、 学唱第二、三段

  (1)教法与第一段相同。

  (2)师幼完整演唱一、二、三段歌曲。

  (3)提示幼儿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也可以自编动作表演唱。

  (4)1—16节可尝试幼儿领唱或者教师领唱。1 7-28小节至结束师幼儿合唱。

  教学反思

  《秋天多么美》是一首优美、活泼的儿童歌曲,本次活动有三个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优美的乐曲,并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来。唱时要表现出喜悦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歌曲教学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3、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为了达到本节活动的目标,我把本次活动分为四大环节,即秋天的序曲、认识秋天、歌唱秋天、美丽的秋天,从听、看、动、作、思五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

  一、听,即用耳朵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在歌曲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多听多变的形式,变换着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多听。如听mtv唱片、听老师范唱、带着问题听、打着节奏听、跳着舞来听等,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学唱歌曲,培养其独立学*的能力,避免了老师唱一句,幼儿唱一句的灌注式教学。

  二、看,百闻不如一见,活动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棉桃、水稻、高粱三种植物,让幼儿过目后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如考虑到城市的孩子大多生活在水泥钢筋建筑的`高楼里,离秋天里农村收获的景象距离很远,因此,我把农村收获的景象用相机拍下来制成课件,让幼儿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分享收获的喜悦,加深了对秋天的认识,同时利于歌曲的感情处理。

  三、动,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因此不失时机给孩子提供动的机会,让幼儿心动、脑动、口动、手动、全身动,感情处理让其心动,歌曲创作让其脑动,歌曲演唱让其口动,节奏强弱让其手动,丰收舞蹈让其全身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四、作。即创作,在*日的活动中孩子的创新总是令我赞叹不已,因此我大胆地进行着教学实验,不论是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用歌声与孩子进行交流,鼓励孩子把想说的用歌声唱出来,我想充满歌声的童年一定是快乐的童年。

  五、思。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借助《秋天多么美》优美的音乐,结合新课改的精神,我从各个领域进行教育渗透,如自然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品德教育、卫生教育等,使幼儿不仅仅是学到了一首好听的歌,而是学到了许许多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大班音乐教案:《秋天多么美》 6

  【教材分析】

  歌曲《秋天多么美》旋律优美、内容生动。歌曲前半部分运用拟人的手法表 现棉桃、稻花、高粱成熟的喜人景象;后半部分通过简单重复的歌词和跳跃的旋 律表达人们收获的喜悦。活动中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熟悉和记忆歌词能有效降低附 点音符、跳音、强弱音的演唱难度,让幼儿在演唱的过程中感受秋收的喜悦心情。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演唱棉桃、稻花、高粱成熟时的丰收景象。

  2.能唱准附点音符,用跳音、强弱音表现出歌曲的旋律变化。

  3.用声音、表情、动作表现歌曲,体验丰收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1.自制与歌曲内容相符的图片(有条件的提供实物棉桃、稻花、高粱,棉桃、稻花、高粱头饰若干)。

  2.活动前请家长帮助幼儿通过多种方式认识秋季的农作物。

  3.《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1、交流谈话,引导幼儿用歌唱的形式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1)引导幼儿分享秋天收获的农作物。

  (2)鼓励幼儿通过歌唱来抒发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组织幼儿学唱歌曲的后半部分“来……来来一一秋天多么美”。教师通过指 挥暗示, 弓丨导幼儿唱出旋律的强、弱,以及弱音部分的跳音感觉。

  2、引导幼儿欣赏完整的歌曲,结合图片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内容。

  (1)教师清唱,幼儿欣赏歌曲第 1 遍。

  提问:歌曲有几段?是几拍子的?歌曲里提到了哪些农作物?

  (2)出示图片,教师伴随旋律演唱,幼儿欣赏歌曲第 2 遍。

  提问:歌曲中把农作物比喻成什么?它们都在做什么? 利用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歌词内容。

  (3)教师弹奏歌曲主旋律,请幼儿按歌曲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3、幼儿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优美、欢快。

  (1)教师分句弹奏歌曲旋律,幼儿自主尝试按句填唱歌词。 如果幼儿演唱不准确,教师随即示范,引导幼儿模仿演唱。

  针对歌曲的难点——附点音符,可以通过多次倾听旋律、手拍节奏的方法, 帮助幼儿正确掌握附点音符的唱法。

  (2)教师弹奏完整的歌曲,幼儿跟唱,尝试演唱完整的歌曲。

  4、运用头饰激发幼儿演唱兴趣,用声音、表情、动作表现丰收的喜悦。

  (1)幼儿自选头饰扮演歌曲中的“棉桃”“稻花”“高粱”,教师引导幼儿进入角色,唱出丰收的喜悦心情。

  (2)创设“小舞台”,幼儿分组演唱。

  大班音乐教案:《秋天多么美》 7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并初步学唱歌曲《秋天多么美》。

  2、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尝试自主学*歌曲。

  3、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愉悦的氛围,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了解秋天成熟的农作物。

  2、图谱 秋天的图片

  一、提问导入,引起兴趣。

  1、师:孩子们,美丽的秋天来到了,你们知道哪些东西丰收了吗?(橘子、稻谷、高粱、玉米)谁能说说秋天美在哪里?(硕果累累的秋天真美丽!)你们是这样赞美秋天的,听听我是怎样赞美秋天的呢?(音乐)

  二、感受歌词、旋律的优美。

  你们听了这段音乐,感觉怎样呢?(欢快、活泼)那歌曲了是怎样赞美秋天的呢?说能用歌词里的话来说一说。(秋天多么美!)那一共唱了几次"秋天多么美"呢?(三次)你们能用这种方式来赞美秋天吗?幼儿学唱(来┅┅)哇,你们学得真像啊!

  老师还把你们刚才唱得这段音乐,编成了图谱,你们会看着图谱自己学唱吗?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看着图谱试一试吧!(放音乐)

  三、理解歌曲,演绎歌曲。

  1、师:你们刚刚用好听的声音来赞美美丽的.秋天,那秋天到底美在哪里呢?(我们来听一小段歌曲)歌曲里唱了些什么?秋风是怎样吹的?(轻轻吹)秋风把什么农作物吹熟了呀?(棉桃)什么是棉桃?人们把棉花开花以前的样子称作棉桃。

  那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学一学棉桃姐姐成熟的样子,好吗?(放音乐)谁能够跟着音乐边哼边做动作,那就更棒啦!(放音乐)

  2、秋天,除了棉桃姐姐成熟了,还有谁也开心地笑弯了腰呢?(稻谷)秋天的稻谷它是怎样唱歌的呢?(放音乐)谁能够跟着音乐边哼边做动作,那就更棒啦!(放音乐)秋天这么多农作物成熟了,真的是大丰收啊!

  四、总结。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完整地欣赏这首优美的歌曲《秋天多么美》吧!(音乐)请小朋友们站起来,自由地跟着音乐唱歌,跳舞吧!

  秋风秋风轻轻吹,棉桃姐姐咧呀咧开嘴,你看她露出小呀小白牙,张张脸蛋笑微微。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

  秋风秋风轻轻吹,稻花姐姐把呀把手挥,你看她梳着金呀金头发,结出串串金穗穗。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

  大班音乐教案:《秋天多么美》 8

  设计意图:

  《秋天多么美》是一首既优美又快乐的歌曲。歌曲赞美了秋天丰收的景象。词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向人们展示出欣欣向荣,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通过写景,意在表达人们对劳动的赞美,对收获喜悦的情感。歌曲拍,抒情、欢快的节奏,似秋风在歌唱,似棉桃、高粱在起舞。为了培养幼儿对美好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我设计了本次主题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观察、谈话、欣赏、朗诵、自由仿编,激发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索意识以及体验美好生活的快乐情感。

  活动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体验秋天的美好。

  2、尝试借助图片理解并记忆歌词。

  3、初步感受跳音的唱法。体验与教师、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与歌词内容相关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听说你们特别棒,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特别难、很长的歌曲,你们有信心学会吗?

  二、分段学唱歌曲

  (一)学唱第一段,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1、讨论: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2、再次欣赏教师笵唱歌曲,出示图片。(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棉桃姐姐裂开了嘴在哪里?白牙在哪里?谁的脸蛋?你是从哪里看到她笑了?老师为什么画两朵花?为什么最后一朵和前两朵花的颜色不一样?

  3、让幼儿尝试看图跟唱第一段内容。(重点强调跳音的唱法)

  (二)学唱第二段歌曲

  1、教师范唱(让幼儿带问题欣赏老师唱。找出第二段与第一段相同的地方。说一说唱的是谁?)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出示图片并提问:

  稻花是什么?为什么说她梳着金头发?稻花成熟的时候是什么颜色?稻花的穗穗像什么?

  3、让幼儿看图跟唱第二段内容。

  (三)学唱第三段歌曲

  1、依据前两段内容推测第三段内容与前两段内容的相同之处。

  2、让幼儿想象说出第三段会唱哪个植物?

  3、带着问题欣赏教师范唱。(边唱边出示图片)

  你们见过高粱姐姐吗?成熟后的她是什么样的?什么叫丰收舞?高粱的杆在哪里?杆头在哪?你们会不会做一下杆头往下垂的动作?

  4、师幼共唱第三段内容。

  三、合作演唱歌曲。

  师幼分唱三段歌曲内容。(教师演唱前四句,幼儿演唱后三句)

  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按照教学计划的设计,先让小朋友进行了副歌的学*,发现很多的小朋友对于附点和8分音符的节奏的'拍点拍手练*学*掌握的情况不佳。于是加入对幼儿打节拍的训练内容。让幼儿左右手交替拍打自己的大腿,左一拍,右一拍,左一拍,右拍快速两下为一拍。使得幼儿对于8分音符可以很好的掌握并唱出副歌:来,来来,来来来来。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怎么样让幼儿有效的记住歌词的内容也是音乐教学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之一。我采用了教学设计上让幼儿通过老师设计好的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如:“秋风吹”,就手摆动做出风的样子。有如“一张张笑脸”就摆出笑脸的手式等。不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具有自主性的创造性,所以教师直接教授动作无形中阻碍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挥,于是下半部分就先停止肢体动作的教授,采用幼儿听曲子,自由发挥手舞足蹈。我根据幼儿的有效可行的动作在进行编排,这样在教学中更有利于幼儿对歌词的记忆,和对歌曲曲意和情感的表达。

  最后,在今后的音乐课教学过程中,会不断的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大班音乐教案:《秋天多么美》 9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体验演唱副歌部分“来来来”的欢快情绪。

  2.能根据第一段歌曲图谱结构图来推断第二、第三段歌词内容。

  3.会跟着教师的指挥自然的接唱歌曲的副歌部分。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认识过的`秋天的农作物,有条件的可参观农科院种植基地或农村田野。

  2.纸(与挂图同大)、笔。

  3.《秋天多么美》音乐CD(盒带)。

  4.《秋天那么美》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挂图1幅。

  5.幼儿学*资源③第6~7页。

  ●活动建议

  1.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欣赏。2.教师引导幼儿学*歌曲的第一段,知道用图谱可以帮助记忆歌词。

  (1)教师清唱第一段,请幼儿说一说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师再次清唱第一段,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并画出第一段图谱,(参照幼儿学*资源

  ③第6~7页的画法,有拟人化的秋

  风吹、棉桃露出白牙咧嘴笑的样子)。(4)教师带领幼儿看第一段图谱并完整演唱一遍,引导幼儿发现副歌部分两个乐句的不同之处。

  3.引导幼儿学*歌曲的第二段。

  (1)重点引导幼儿比较发现第二段歌词和第一段歌词相同地方的规律。

  (2)教师逐句与幼儿讨论第二段歌词,边讨论边出示挂图。

  4.学*第三段歌曲。

  (1)预测——根据第一段、第二段的规律尝试推理第三段的歌词:它可能是什么?它和前面两段歌词可能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可能什么地方不同?

  (2)教师清唱第三段歌曲,请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测。

  (3)教师就歌词提问,并出示挂图,引导幼儿逐一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尝试看着挂图完整地演唱歌曲。

  5.看挂图分工唱三段歌曲(教师唱前面的,并指挥幼儿唱每一段的副歌部分)。

  6.幼儿完整演唱。

  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指挥,一组唱前半部分,一组唱副歌部分。

  活动延伸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可尝试变换演唱形式。歌曲前半部分可由个别幼儿演唱,歌曲后半部分“来来来·······……秋天多么美“可由大家合唱,初步学*领唱与合唱的形式。

  2.请幼儿阅读幼儿学*资源③第6~7页,哼唱歌曲。

  大班音乐教案:《秋天多么美》 10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体验演唱副歌部分“来来来”的欢快情绪。

  2.能根据第一段歌曲图谱结构图来推断第二、第三段歌词内容。

  3.会跟着教师的指挥自然的接唱歌曲的副歌部分。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认识过的秋天的农作物,有条件的可参观农科院种植基地或农村田野。

  2.纸(与挂图同大)、笔。

  3.《秋天多么美》音乐CD(盒带)。

  4.《秋天那么美》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挂图1幅。

  5.幼儿学*资源③第6~7页。

  ●活动建议

  1.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欣赏。2.教师引导幼儿学*歌曲的第一段,知道用图谱可以帮助记忆歌词。

  (1)教师清唱第一段,请幼儿说一说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师再次清唱第一段,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并画出第一段图谱,(参照幼儿学*资源

  ③第6~7页的画法,有拟人化的秋

  风吹、棉桃露出白牙咧嘴笑的样子)。(4)教师带领幼儿看第一段图谱并完整演唱一遍,引导幼儿发现副歌部分两个乐句的.不同之处。

  3.引导幼儿学*歌曲的第二段。

  (1)重点引导幼儿比较发现第二段歌词和第一段歌词相同地方的规律。

  (2)教师逐句与幼儿讨论第二段歌词,边讨论边出示挂图。

  4.学*第三段歌曲。

  (1)预测——根据第一段、第二段的规律尝试推理第三段的歌词:它可能是什么?它和前面两段歌词可能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可能什么地方不同?

  (2)教师清唱第三段歌曲,请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测。

  (3)教师就歌词提问,并出示挂图,引导幼儿逐一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尝试看着挂图完整地演唱歌曲。

  5.看挂图分工唱三段歌曲(教师唱前面的,并指挥幼儿唱每一段的副歌部分)。

  6.幼儿完整演唱。

  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指挥,一组唱前半部分,一组唱副歌部分。

  活动延伸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可尝试变换演唱形式。歌曲前半部分可由个别幼儿演唱,歌曲后半部分“来来来·······……秋天多么美“可由大家合唱,初步学*领唱与合唱的形式。

  2.请幼儿阅读幼儿学*资源③第6~7页,哼唱歌曲。


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精选十篇)(扩展5)

——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鼹鼠(精选10篇)

  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鼹鼠 1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特点,初步了解乐曲结构。

  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有节奏的用动作表现鼹鼠参加舞会的游戏经历。

  3、体验躲藏游戏的趣味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感受音乐的美,理解乐曲内涵与结构,运用动作表现音乐。

  活动难点:能自主倾听乐曲随旋律变化变换动作,与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小鼹鼠的生活*性,观看小鼹鼠的生活视频。

  2、物质准备:乐曲《快乐的小鼹鼠》MP3,大型道具,课件,图谱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感知理解音乐旋律的特点和内容。

  1、出示小鼹鼠图片,引发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

  提问:它是谁?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关于小鼹鼠的乐曲,我们一起听一听这是一首怎样的音乐?小鼹鼠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第一遍,了解乐曲内容。

  (1)提问:这首乐曲听起来感觉如何?小鼹鼠会做哪些有趣的事情?

  (2)小结:这首乐曲时而欢快时而优美,时而滑稽有趣!表现了鼹鼠妈

  妈带着小鼹鼠们去参加森林舞会,小鼹鼠从地里挖出很多礼物带到舞会上,有一只贪玩的鼠小弟掉队了,后来在大家的努力下找到了他!小鼹鼠们快乐去参加森林舞会了。

  3、出示图谱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感知乐曲结构。

  (1)提问:乐曲分成了几段?每一段讲了小鼹鼠做什么事情?

  (2)小结:乐曲分为4段。第一段是讲小鼹鼠从地下钻出来挖礼物,一

  起走向舞会;第二段讲有一只贪玩的鼠小弟边走边玩掉队了,大家找呀找终于找到了!第三段是小鼹鼠们擦擦汗加加油继续走;第四段讲了小鼹鼠到达舞会现场和舞伴一起跳舞的故事。

  二、深入感知音乐特点,能随旋律用动作表现音乐。

  1、倾听音乐前三段,表现小鼹鼠挖礼物、找鼠小弟、赶路的情境。

  (1)教师扮演鼹鼠妈妈,幼儿扮演鼹鼠宝宝,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随音乐做动作,熟悉音乐旋律。

  (2)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小鼹鼠挖礼物、找一找的动作。

  提问:老师是怎样挖礼物的?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挖礼物呢?

  鼠小弟不见了还可以怎样找呢?找完之后要干什么?

  教师观察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并提升分享幼儿的动作丰富幼儿经验。

  2、幼儿完整表现乐曲前三段,学*找寻、呐喊等情节。

  (1)幼儿表现后教师点评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挖礼物,找一找的动作。

  (2)提问:鼠小弟到底会藏到哪里呢?

  引导幼儿学*喊完三遍后指出鼠小弟藏的地方,鼠小弟要快速跳出来!3、欣赏音乐第四段,表现与同伴参加舞会的情境。

  (1)提问:这段舞会的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段音乐舒展放松但又不失活泼跳跃,表现了小鼹鼠找到舞伴快乐的跳起舞来。

  (2)幼儿自由寻找同伴合作创编舞蹈动作。

  教师细致观察幼儿表现,并请个别组幼儿分享,丰富同伴合作舞蹈的动作经验。

  (3)幼儿迁移新的动作经验再次合作舞蹈。

  三、完整再现音乐,能听辨音乐变化与同伴合作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带领幼儿完整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鼹鼠妈妈随意指定一名幼儿是淘气的鼠小弟,

  鼠小弟挖完礼物要赶紧藏起来,大家喊完三声“鼠小弟”后,用手指来它藏在哪里,鼠小弟也要赶紧跳出来继续跟跟随大家向前走!

  (2)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曲完整游戏,并用语言提示幼儿变换动作。

  (3)教师根据幼儿躲藏的反应速度、听音乐变化动作、幼儿合作舞蹈创编进行评价。

  2、幼儿随音乐完整游戏,请鼠小弟找到下一个躲藏的人循环游戏。

  3、交换领头人幼儿再次完整玩游戏。

  延伸活动:

  1、音乐区中提供音乐和头饰,幼儿合作开展游戏活动。

  2、与幼儿共同讨论变换游戏玩法,增加游戏趣味性。

  课后反思:

  音乐欣赏《快乐的小鼹鼠》是在幼儿充分欣赏和理解乐曲的.基础上,幼儿自主创编游戏动作、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一节活动。下面是对这节活动的反思:

  1、幼儿学*兴趣高,活动参与性强。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将活动的重难点有机渗透在游戏过程中,使幼儿为实现游戏的目的而不断挑战自我。活动设计中第一部分完整欣赏音乐,通过图谱了解音乐的结构与内容,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第二部分采用教师示范、幼儿创编、随机评价等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规则、玩法的难点,并让幼儿在一次次尝试中感受摸索,使孩子在整个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第三部分通过与同伴合作开展游戏,进一步提升幼儿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使整个活动达到高潮。

  2、及时捕捉游戏中的问题,提升幼儿学*经验。

  教师在幼儿学*过程中能够敏锐发现幼儿的问题与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评价。如当鼠小弟在游戏开始就躲藏时,教师并没有直接中断游戏,而是让幼儿发现问题、自我调整,顺利完成游戏;在与同伴创编舞蹈时,能有效分享典型动作,并作出总结提升,丰富了幼儿的动作表现经验。

  3、对幼儿动作的指导提升有待提高。

  本次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运用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过程中教师对幼儿个别动作的要求指导需要加强,如看一看、挖礼物等在伸展度上有待提高,幼儿动作稍欠缺美感;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深刻的挖掘活动的价值。

  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鼹鼠 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感受其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

  2、能听辨乐曲的旋律的变化,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内容。

  3、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快乐的小鼹鼠》动画、 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节奏入场 引出主题,

  将乐曲A段节奏元素前置,幼儿跟着节奏入场。

  小朋友们快快跟我来, 左边跑跑 右边瞧瞧

  小朋友们快快跟我来 拍拍小手 莫回头

  二、整体欣赏 初次感受

  1、趣味导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放假出去玩了吗?都去了哪里?(幼儿分享)

  师:今天有一只小动物也要出去游玩,你们猜猜会是谁呢?(幼儿猜测)让我们看看到底是谁要出去玩了?

  出示ppt课件,引出小鼹鼠。

  2、整体欣赏音乐

  小鼹鼠从土里钻出来了,“自己出去玩没意思,叫上好朋友一起去玩吧。

  播放一群小鼹鼠出现的动物画面

  师:一群快乐的.小鼹鼠,听着音乐出发了

  播放整段音乐,幼儿仔细听,听后有什么感受,心情是怎样的,幼儿分享,

  师幼再次整体欣赏音乐。猜测小鼹鼠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分段欣赏,了解音乐的ABAC结构,并用身体动作进行表演。

  1、第一段音乐欣赏

  播放第一段,并提问小鼹鼠们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

  2、第二段音乐欣赏

  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播放第二段,提问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幼儿分享猜测,听音乐做动作,分享感受。

  3、第三段音乐

  播放第三段音乐。

  师:这段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啊,和哪一段是一样的呢?

  4、第四段音乐欣赏

  播放第四段音乐,幼儿听后分享感受,并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出来。

  5、教师总结,整体欣赏音乐,感受ABAC结构。

  四、趣味游戏,整体感知

  角色游戏,教师扮演老虎,幼儿扮演小鼹鼠,分角色进行音乐游戏,整体感知音乐的内容。

  播放整段音乐,幼儿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师:这首好听的音乐有个好听的名字《快乐的小鼹鼠》 ,让我们将这首音乐分享给其他好朋友,一起游戏。

  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鼹鼠 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感受其欢快活泼的性格。

  2、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形象和内容。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鼹鼠,乐曲

  活动过程:

  一、完整倾听音乐,初次感受音乐的旋律。

  出示课件,教师介绍来了一位小客人(小鼹鼠),他和大家去旅行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听一听音乐告诉你发生了什么?

  音乐结束,你觉得小鼹鼠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回答并又用动作把自己想到的简单做出来)

  二、欣赏A段音乐第一段想象发生的事情

  教师:是不是和小朋友想的一样。

  (1) 小鼹鼠在排队有的小鼹鼠不听话总是自己跑进跑出,请孩子们自己学一学模仿做小鼹鼠跑进跑出的动作。

  (2) 放音乐,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做动作,教师随旁加入丰富小鼹鼠的跑进跑出队伍的动作。

  三、欣赏音乐B段,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创编动作。

  1、 小鼹鼠继续往前走,听到了什么?(幼儿一起做动作)

  2、 刚刚听到了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情?是谁来了?小鼹鼠们应该怎样做?动作是怎样的?(请幼儿讲述并自由表演)

  教师:这段音乐来了可怕的动物,小鼹鼠们有的吓得倒下了,有的藏起来了……

  3、 放音乐让幼儿把小鼹鼠遇到可怕的'动物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师:可怕的动物走远了,小鼹鼠们出来吧。

  4、小鼹鼠用自己的动作庆贺可怕的动物走了。并请能力强的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四、播放C段音乐,感受乐曲的变化

  5、小鼹鼠们继续走到哪里了?出示课件花园

  6、来了一段优美的音乐在这么美的地方你想会有什么事情?你想做什么?(跳舞,转圈……)

  7、幼儿根据音乐自己自由的做动作,可以请幼儿互相一起来把音乐中发生的事情做出来。

  五、请幼儿再次听完整的音乐,说一说路上发生的事情

  1、听音乐幼儿再次说一说路上发生的事情。

  2、让幼儿一边说一边做动作。音乐不同的时候,我们的动作也会不同。

  六、完整的感受乐曲,师幼共同表现《快乐的小鼹鼠》

  1、幼儿互动合作,根据旋律的变化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形象和内容。

  2、师幼互动合作快乐的小鼹鼠。

  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鼹鼠 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感受其快乐、活泼的音乐风格。

  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和内容。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了解小鼹鼠的形态和生活*性。

  2.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鼹鼠》音乐。

  3.《快乐的小鼹鼠》PPT。

  活动过程

  1.通过手指游戏熟悉音乐的节奏,引出小鼹鼠。

  (1)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伸出双手跟老师来做一个“切土豆请客”的手指游戏,(边说儿歌边示范)拿出圆圆的土豆(右手空心拳),放在盘子里(左手摊*)。拿出菜刀(右手伸出做刀状),我们一起切土豆,切切、切切、切切、切,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带幼儿做三遍)。土豆切好了,让我们来做土豆泥吧。捶捶、捶捶、捶捶、垂,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带幼儿做三遍)。

  (2)师:土豆变成土豆泥了,哇,好香啊!这么香的土豆泥把谁引来了?

  (3)出示课件,幼儿回答:小鼹鼠

  2.整体欣赏音乐。

  (1)师:森林里住着一群小鼹鼠,他们要出去郊游,现在小朋友们来听听他们在郊游的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完整欣赏第一遍音乐,教师加入手指表演。提问:小鼹鼠们在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3.分段欣赏,进一步感受作品的内容,并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

  (1)乐段A

  边讲述故事边用手指表演:森林里住着一群小鼹鼠,他们排着队去郊游(立起右手食指和中指在左手手心做走路状)可是总有一些调皮的小鼹鼠离开队伍,但到最后他们还是会回到队伍中来,(用手指从手心上走到肩膀,再从肩膀回到手心),因为一个人走非常危险。

  引导幼儿随着A段音乐做动作。

  (2)乐段B

  突然,他听到一个可怕的声音,会是谁呢?(幼儿自由回答)好像是狮子的声音,好像又不是,整整队伍继续往前走。小鼹鼠们在一个小土坡上突然滑了一跤,一下子滑下去了。现在小朋友们来学学滑到的动作,滑到后看哪个小朋友最勇敢,第一个爬起来。(孩子做摔倒状)

  (3)乐段A

  小鼹鼠们继续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前走,调皮的小鼹鼠还是会离开队伍,但到最后又回到队伍中。(教师边表演边讲述,并请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4)乐段C

  他们来到一片草地上,草地上有美丽的大蝴蝶跳舞(鼓励孩子用优美的姿态表现音乐),玩到天黑,大狮子要出来了,小鼹鼠们急急忙忙的回到家。

  4.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随音乐做动作,提问:小鼹鼠除了在肩膀上走,还可以走到身体的什么部位?(头顶、腰上、腿上、脚上等)

  5.幼儿随音乐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6.游戏:快乐的小鼹鼠。

  (1)请小朋友们扮演小鼹鼠,老师扮演鼹鼠妈妈,一起随音乐去郊游。规则:小鼹鼠跑出队伍后要能随音乐跑回来。

  (2)在老师的引领下,幼儿随音乐表现快乐的小鼹鼠。

  教学反思:

  《快乐小鼹鼠》是一首朗朗上口又简单有趣的儿歌,饭前带孩子一起学*,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念了三遍,孩子们就都会了。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常常听到孩子们一边玩嘴里还念叨着这首儿歌。一次偶然,我看到幼儿带着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做游戏,玩得很起劲的样子。于是,我凑上前去,发现他们很有智慧的将儿歌的最后一句进行了改编,杨栋在念儿歌,其他的孩子则根据儿歌要求伸出了指定的身体部位,在比谁动作快又准确。再者孩子们快乐的游戏着。

  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鼹鼠 5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感受其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

  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和内容。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了解过鼹鼠的形态、生活*性。

  2、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鼹鼠》音乐cd盒、小鼹鼠的课件。

  3、幼儿学*资源3第24--25页。

  活动过程:

  一、通过"切土豆请客"的手指游戏熟悉音乐节奏,引出小鼹鼠。

  师:今天老师请客,请大家吃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来摸一下?

  幼:土豆师:

  1)、可是生的土豆怎么吃呢?我们炒一盘土豆泥,我们一起切土豆。

  2)、拿出大土豆,放在菜板上,拿出大菜刀,我们一起切土豆。

  3)、切切 切切 切切 切,哧哧哧哧 哧,哧哧哧哧 哧,(三遍)

  4)、呀,土豆切好了,让我们一起来做土豆泥吧,捶捶捶捶捶捶 捶,哧哧哧哧 哧,哧哧哧哧 哧,(三遍)

  5)、呀,土豆变成土豆泥了,哇,好香呀,把谁给吸引来了呢?

  二、老师出示课件边放音乐旋律第一遍露出小尾巴,第二遍露出两颗门牙。

  师:猜一下这是谁?

  幼:小鼹鼠师:哇,小鼹鼠来了,大家悄悄的闭上眼睛,听小鼹鼠在干什么?(提问)

  三、感受作品ABAC的结构师:小鼹鼠悄悄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小鼹鼠今天过生日,他要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宴会,那我们排好队出发吧,(听音乐A排队走)B段:听到狮子声音吓了一跳后继续走,小朋友们突然从一个坡上滑了下去。

  A段:同A段C段:到了小鼹鼠家一起游戏,天黑了赶紧回家。

  四、整体欣赏音乐,并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

  师:小鼹鼠太调皮了,看这只调皮的小鼹鼠又在干什么?

  1)、老师编讲故事边用手指表演:森林里住着一群小鼹鼠,每天他们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可是这只调皮的小鼹鼠总喜欢离开队伍,但是到 最会回到队伍来,因为一个人行走是非常危险的。

  2)、教师继续讲述:突然,他听到了一个可怕的声音。好像是狮子的声音,好像又不是,就整整队伍继续走。小鼹鼠们在一个小土坡上突然 滑了一跤,一下子滑了下去。

  3)、教师继续讲述:小鼹鼠们继续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调皮的小鼹鼠还会继续离开队伍,但是到最后他们又回到队伍中来。

  4)、教师讲述:它们来到了一片草地上,草地上有美丽的蝴蝶在跳着舞蹈。玩着玩着天黑了,大狮子要出来了,小鼹鼠们急急忙忙回家了。

  五、用身体其他部位来表现音乐。

  师: 调皮的小鼹鼠除了在肩膀上走还在那里走?

  幼:头上、腰上、腿、脚。

  师:那小鼹鼠来到了头上(随音乐做动作)

  六、游戏《快乐的小鼹鼠》

  师:小朋友扮演小鼹鼠,老师当妈妈,大家一起等到朋友家,要求小鼹鼠把调皮的样子表现出来。

  活动反思:

  活动中改变了老师听着音乐先做示范或是将动作先灌输给孩子们的做法,限制孩子就是只能做老师想到的动作。再就是教师适时退出给幼儿空间,还有就是老师没有让孩子坐下来。

  在实施的时候首先音乐欣赏同时或者之后都是让孩子们先感知想象创作动作,不能剥脱孩子的主体一直让孩子们占有主导地位,教师只是协助。其次是互相学*,让能力强的孩子进行展示,并鼓励孩子们互相合作创编动作在最后的游戏巩固中,教师退出,让幼儿扮演互换角色可怕的动物、小鼹鼠进行展现,然后才是老师的有意识的加入丰富孩子们的动作。最后是没让孩子坐下来一直让孩子感受音乐直接用肢体动作表现并讲述,老师只是在孩子匮乏的时候给予指导。

  这样的改变首先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投入到音乐中,幼儿大胆想象和创编动作,体现幼儿自主性、创造性。其次就是这样让幼儿能先自主体验,音乐教育就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帮助幼儿感知、理解、熟悉音乐语言,这次活动每当音乐出现教师引导幼儿充分一眼音乐,从倾听带借助动作、语言以及回忆帮助幼儿体验音乐、增强感受,在音乐基础上进行创编。最后就是教师退出,让幼儿引导带领大家一起做动作,让幼儿互换角色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到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是因为是放开性的孩子们想象做动作个别幼儿放不开出现了模仿,还有就是违反游戏规则。因此在以后的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做采取的措施是:多多的让幼儿自己表现感知到的音乐意境,感受到什么做什么,老师不能一再的示范,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感。针对违反规则的幼儿,老师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让孩子不断的想就会让幼儿集中注意力,不断的变化幼儿才会有新的提升。

  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鼹鼠 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感受其快乐、活泼的音乐风格。

  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和内容。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了解小鼹鼠的形态和生活*性。

  2.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鼹鼠》音乐。

  3.《快乐的小鼹鼠》PPT。

  活动过程

  1.通过手指游戏熟悉音乐的节奏,引出小鼹鼠。

  (1)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伸出双手跟老师来做一个“切土豆请客”的手指游戏,(边说儿歌边示范)拿出圆圆的土豆(右手空心拳),放在盘子里(左手摊*)。拿出菜刀(右手伸出做刀状),我们一起切土豆,切切、切切、切切、切,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带幼儿做三遍)。土豆切好了,让我们来做土豆泥吧。捶捶、捶捶、捶捶、垂,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带幼儿做三遍)。

  (2)师:土豆变成土豆泥了,哇,好香啊!这么香的土豆泥把谁引来了?

  (3)出示课件,幼儿回答:小鼹鼠

  2.整体欣赏音乐。

  (1)师:森林里住着一群小鼹鼠,他们要出去郊游,现在小朋友们来听听他们在郊游的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完整欣赏第一遍音乐,教师加入手指表演。提问:小鼹鼠们在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3.分段欣赏,进一步感受作品的内容,并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

  (1)乐段A

  边讲述故事边用手指表演:森林里住着一群小鼹鼠,他们排着队去郊游(立起右手食指和中指在左手手心做走路状)可是总有一些调皮的小鼹鼠离开队伍,但到最后他们还是会回到队伍中来,(用手指从手心上走到肩膀,再从肩膀回到手心),因为一个人走非常危险。

  引导幼儿随着A段音乐做动作。

  (2)乐段B

  突然,他听到一个可怕的声音,会是谁呢?(幼儿自由回答)好像是狮子的声音,好像又不是,整整队伍继续往前走。小鼹鼠们在一个小土坡上突然滑了一跤,一下子滑下去了。现在小朋友们来学学滑到的动作,滑到后看哪个小朋友最勇敢,第一个爬起来。(孩子做摔倒状)

  (3)乐段A

  小鼹鼠们继续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前走,调皮的小鼹鼠还是会离开队伍,但到最后又回到队伍中。(教师边表演边讲述,并请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4)乐段C

  他们来到一片草地上,草地上有美丽的大蝴蝶跳舞(鼓励孩子用优美的姿态表现音乐),玩到天黑,大狮子要出来了,小鼹鼠们急急忙忙的回到家。

  4.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随音乐做动作,提问:小鼹鼠除了在肩膀上走,还可以走到身体的什么部位?(头顶、腰上、腿上、脚上等)

  5.幼儿随音乐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6.游戏:快乐的小鼹鼠。

  (1)请小朋友们扮演小鼹鼠,老师扮演鼹鼠妈妈,一起随音乐去郊游。规则:小鼹鼠跑出队伍后要能随音乐跑回来。

  (2)在老师的'引领下,幼儿随音乐表现快乐的小鼹鼠。

  教学反思:

  《快乐小鼹鼠》是一首朗朗上口又简单有趣的儿歌,饭前带孩子一起学*,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念了三遍,孩子们就都会了。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常常听到孩子们一边玩嘴里还念叨着这首儿歌。一次偶然,我看到幼儿带着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做游戏,玩得很起劲的样子。于是,我凑上前去,发现他们很有智慧的将儿歌的最后一句进行了改编,杨栋在念儿歌,其他的孩子则根据儿歌要求伸出了指定的身体部位,在比谁动作快又准确。再者孩子们快乐的游戏着。

  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鼹鼠 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感受其快乐、活泼的音乐风格。

  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和内容。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了解小鼹鼠的形态和生活*性。

  2.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鼹鼠》音乐。

  3.《快乐的小鼹鼠》PPT。

  活动过程

  1.通过手指游戏熟悉音乐的节奏,引出小鼹鼠。

  (1)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伸出双手跟老师来做一个“切土豆请客”的手指游戏,(边说儿歌边示范)拿出圆圆的土豆(右手空心拳),放在盘子里(左手摊*)。拿出菜刀(右手伸出做刀状),我们一起切土豆,切切、切切、切切、切,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带幼儿做三遍)。土豆切好了,让我们来做土豆泥吧。捶捶、捶捶、捶捶、垂,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带幼儿做三遍)。

  (2)师:土豆变成土豆泥了,哇,好香啊!这么香的土豆泥把谁引来了?

  (3)出示课件,幼儿回答:小鼹鼠

  2.整体欣赏音乐。

  (1)师:森林里住着一群小鼹鼠,他们要出去郊游,现在小朋友们来听听他们在郊游的.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完整欣赏第一遍音乐,教师加入手指表演。提问:小鼹鼠们在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3.分段欣赏,进一步感受作品的内容,并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

  (1)乐段A

  边讲述故事边用手指表演:森林里住着一群小鼹鼠,他们排着队去郊游(立起右手食指和中指在左手手心做走路状)可是总有一些调皮的小鼹鼠离开队伍,但到最后他们还是会回到队伍中来,(用手指从手心上走到肩膀,再从肩膀回到手心),因为一个人走非常危险。

  引导幼儿随着A段音乐做动作。

  (2)乐段B

  突然,他听到一个可怕的声音,会是谁呢?(幼儿自由回答)好像是狮子的声音,好像又不是,整整队伍继续往前走。小鼹鼠们在一个小土坡上突然滑了一跤,一下子滑下去了。现在小朋友们来学学滑到的动作,滑到后看哪个小朋友最勇敢,第一个爬起来。(孩子做摔倒状)

  (3)乐段A

  小鼹鼠们继续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前走,调皮的小鼹鼠还是会离开队伍,但到最后又回到队伍中。(教师边表演边讲述,并请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4)乐段C

  他们来到一片草地上,草地上有美丽的大蝴蝶跳舞(鼓励孩子用优美的姿态表现音乐),玩到天黑,大狮子要出来了,小鼹鼠们急急忙忙的回到家。

  4.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随音乐做动作,提问:小鼹鼠除了在肩膀上走,还可以走到身体的什么部位?(头顶、腰上、腿上、脚上等)

  5.幼儿随音乐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6.游戏:快乐的小鼹鼠。

  (1)请小朋友们扮演小鼹鼠,老师扮演鼹鼠妈妈,一起随音乐去郊游。规则:小鼹鼠跑出队伍后要能随音乐跑回来。

  (2)在老师的引领下,幼儿随音乐表现快乐的小鼹鼠。

  教学反思:

  《快乐小鼹鼠》是一首朗朗上口又简单有趣的儿歌,饭前带孩子一起学*,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念了三遍,孩子们就都会了。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常常听到孩子们一边玩嘴里还念叨着这首儿歌。一次偶然,我看到幼儿带着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做游戏,玩得很起劲的样子。于是,我凑上前去,发现他们很有智慧的将儿歌的最后一句进行了改编,杨栋在念儿歌,其他的孩子则根据儿歌要求伸出了指定的身体部位,在比谁动作快又准确。再者孩子们快乐的游戏着。

  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鼹鼠 8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特点,初步了解乐曲结构。

  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有节奏的用动作表现鼹鼠参加舞会的游戏经历。

  3、体验躲藏游戏的趣味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感受音乐的美,理解乐曲内涵与结构,运用动作表现音乐。

  活动难点:能自主倾听乐曲随旋律变化变换动作,与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小鼹鼠的生活*性,观看小鼹鼠的生活视频。

  2、物质准备:乐曲《快乐的小鼹鼠》MP3,大型道具,课件,图谱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感知理解音乐旋律的特点和内容。

  1、出示小鼹鼠图片,引发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

  提问:它是谁?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关于小鼹鼠的乐曲,我们一起听一听这是一首怎样的音乐?小鼹鼠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第一遍,了解乐曲内容。

  (1)提问:这首乐曲听起来感觉如何?小鼹鼠会做哪些有趣的事情?

  (2)小结:这首乐曲时而欢快时而优美,时而滑稽有趣!表现了鼹鼠妈

  妈带着小鼹鼠们去参加森林舞会,小鼹鼠从地里挖出很多礼物带到舞会上,有一只贪玩的鼠小弟掉队了,后来在大家的努力下找到了他!小鼹鼠们快乐去参加森林舞会了。

  3、出示图谱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感知乐曲结构。

  (1)提问:乐曲分成了几段?每一段讲了小鼹鼠做什么事情?

  (2)小结:乐曲分为4段。第一段是讲小鼹鼠从地下钻出来挖礼物,一

  起走向舞会;第二段讲有一只贪玩的鼠小弟边走边玩掉队了,大家找呀找终于找到了!第三段是小鼹鼠们擦擦汗加加油继续走;第四段讲了小鼹鼠到达舞会现场和舞伴一起跳舞的故事。

  二、深入感知音乐特点,能随旋律用动作表现音乐。

  1、倾听音乐前三段,表现小鼹鼠挖礼物、找鼠小弟、赶路的情境。

  (1)教师扮演鼹鼠妈妈,幼儿扮演鼹鼠宝宝,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随音乐做动作,熟悉音乐旋律。

  (2)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小鼹鼠挖礼物、找一找的动作。

  提问:老师是怎样挖礼物的?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挖礼物呢?

  鼠小弟不见了还可以怎样找呢?找完之后要干什么?

  教师观察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并提升分享幼儿的动作丰富幼儿经验。

  2、幼儿完整表现乐曲前三段,学*找寻、呐喊等情节。

  (1)幼儿表现后教师点评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挖礼物,找一找的动作。

  (2)提问:鼠小弟到底会藏到哪里呢?

  引导幼儿学*喊完三遍后指出鼠小弟藏的地方,鼠小弟要快速跳出来!3、欣赏音乐第四段,表现与同伴参加舞会的情境。

  (1)提问:这段舞会的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段音乐舒展放松但又不失活泼跳跃,表现了小鼹鼠找到舞伴快乐的跳起舞来。

  (2)幼儿自由寻找同伴合作创编舞蹈动作。

  教师细致观察幼儿表现,并请个别组幼儿分享,丰富同伴合作舞蹈的动作经验。

  (3)幼儿迁移新的动作经验再次合作舞蹈。

  三、完整再现音乐,能听辨音乐变化与同伴合作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带领幼儿完整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鼹鼠妈妈随意指定一名幼儿是淘气的鼠小弟,

  鼠小弟挖完礼物要赶紧藏起来,大家喊完三声“鼠小弟”后,用手指来它藏在哪里,鼠小弟也要赶紧跳出来继续跟跟随大家向前走!

  (2)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曲完整游戏,并用语言提示幼儿变换动作。

  (3)教师根据幼儿躲藏的反应速度、听音乐变化动作、幼儿合作舞蹈创编进行评价。

  2、幼儿随音乐完整游戏,请鼠小弟找到下一个躲藏的人循环游戏。

  3、交换领头人幼儿再次完整玩游戏。

  延伸活动:

  1、音乐区中提供音乐和头饰,幼儿合作开展游戏活动。

  2、与幼儿共同讨论变换游戏玩法,增加游戏趣味性。

  课后反思:

  音乐欣赏《快乐的小鼹鼠》是在幼儿充分欣赏和理解乐曲的基础上,幼儿自主创编游戏动作、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一节活动。下面是对这节活动的反思:

  1、幼儿学*兴趣高,活动参与性强。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将活动的重难点有机渗透在游戏过程中,使幼儿为实现游戏的目的而不断挑战自我。活动设计中第一部分完整欣赏音乐,通过图谱了解音乐的结构与内容,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第二部分采用教师示范、幼儿创编、随机评价等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规则、玩法的难点,并让幼儿在一次次尝试中感受摸索,使孩子在整个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第三部分通过与同伴合作开展游戏,进一步提升幼儿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使整个活动达到高潮。

  2、及时捕捉游戏中的问题,提升幼儿学*经验。

  教师在幼儿学*过程中能够敏锐发现幼儿的问题与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评价。如当鼠小弟在游戏开始就躲藏时,教师并没有直接中断游戏,而是让幼儿发现问题、自我调整,顺利完成游戏;在与同伴创编舞蹈时,能有效分享典型动作,并作出总结提升,丰富了幼儿的动作表现经验。

  3、对幼儿动作的指导提升有待提高。

  本次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运用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过程中教师对幼儿个别动作的要求指导需要加强,如看一看、挖礼物等在伸展度上有待提高,幼儿动作稍欠缺美感;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深刻的挖掘活动的价值。

  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鼹鼠 9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感受其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

  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和内容。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了解过鼹鼠的形态、生活*性。

  2、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鼹鼠》音乐cd盒、小鼹鼠的课件。

  3、幼儿学*资源3第24--25页。

  活动过程:

  一、通过"切土豆请客"的手指游戏熟悉音乐节奏,引出小鼹鼠。

  师:今天老师请客,请大家吃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来摸一下?

  幼:土豆师:1)、可是生的土豆怎么吃呢?我们炒一盘土豆泥,我们一起切土豆。

  2)、拿出大土豆,放在菜板上,拿出大菜刀,我们一起切土豆。

  3)、切切切切切切切,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三遍)4)、呀,土豆切好了,让我们一起来做土豆泥吧,捶捶捶捶捶捶捶,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三遍)5)、呀,土豆变成土豆泥了,哇,好香呀,把谁给吸引来了呢?

  二、老师出示课件边放音乐旋律第一遍露出小尾巴,第二遍露出两颗门牙。

  师:猜一下这是谁?

  幼:小鼹鼠师:哇,小鼹鼠来了,大家悄悄的闭上眼睛,听小鼹鼠在干什么?(提问)三、感受作品ABAC的结构师:小鼹鼠悄悄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小鼹鼠今天过生日,他要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宴会,那我们排好队出发吧,(听音乐A排队走)B段:听到狮子声音吓了一跳后继续走,小朋友们突然从一个坡上滑了下去。

  A段:同A段C段:到了小鼹鼠家一起游戏,天黑了赶紧回家。

  四、整体欣赏音乐,并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

  师:小鼹鼠太调皮了,看这只调皮的小鼹鼠又在干什么?

  1)、老师编讲故事边用手指表演:森林里住着一群小鼹鼠,每天他们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可是这只调皮的小鼹鼠总喜欢离开队伍,但是到最会回到队伍来,因为一个人行走是非常危险的。

  2)、教师继续讲述:突然,他听到了一个可怕的声音。好像是狮子的声音,好像又不是,就整整队伍继续走。小鼹鼠们在一个小土坡上突然滑了一跤,一下子滑了下去。

  3)、教师继续讲述:小鼹鼠们继续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调皮的小鼹鼠还会继续离开队伍,但是到最后他们又回到队伍中来。

  4)、教师讲述:它们来到了一片草地上,草地上有美丽的蝴蝶在跳着舞蹈。玩着玩着天黑了,大狮子要出来了,小鼹鼠们急急忙忙回家了。

  五、用身体其他部位来表现音乐。

  师:调皮的小鼹鼠除了在肩膀上走还在那里走?

  幼:头上、腰上、腿、脚......

  师:那小鼹鼠来到了头上(随音乐做动作)延伸:

  六、游戏《快乐的小鼹鼠》

  师:小朋友扮演小鼹鼠,老师当妈妈,大家一起等到朋友家,要求小鼹鼠把调皮的样子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快乐小鼹鼠》是一首朗朗上口又简单有趣的儿歌,饭前带孩子一起学*,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念了三遍,孩子们就都会了。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常常听到孩子们一边玩嘴里还念叨着这首儿歌。一次偶然,我看到幼儿带着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做游戏,玩得很起劲的样子。于是,我凑上前去,发现他们很有智慧的将儿歌的最后一句进行了改编,杨栋在念儿歌,其他的孩子则根据儿歌要求伸出了指定的身体部位,在比谁动作快又准确。再者孩子们快乐的游戏着。

  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小鼹鼠 10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感受其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

  2、能听辨乐曲的旋律的变化,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内容。

  3、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快乐的小鼹鼠》动画、 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节奏入场 引出主题,

  将乐曲A段节奏元素前置,幼儿跟着节奏入场。

  小朋友们快快跟我来, 左边跑跑 右边瞧瞧

  小朋友们快快跟我来 拍拍小手 莫回头

  二、整体欣赏 初次感受

  1、趣味导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放假出去玩了吗?都去了哪里?(幼儿分享)

  师:今天有一只小动物也要出去游玩,你们猜猜会是谁呢?(幼儿猜测)让我们看看到底是谁要出去玩了?

  出示ppt课件,引出小鼹鼠。

  2、整体欣赏音乐

  小鼹鼠从土里钻出来了,“自己出去玩没意思,叫上好朋友一起去玩吧。

  播放一群小鼹鼠出现的动物画面

  师:一群快乐的小鼹鼠,听着音乐出发了

  播放整段音乐,幼儿仔细听,听后有什么感受,心情是怎样的,幼儿分享,

  师幼再次整体欣赏音乐。猜测小鼹鼠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分段欣赏,了解音乐的ABAC结构,并用身体动作进行表演。

  1、第一段音乐欣赏

  播放第一段,并提问小鼹鼠们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

  2、第二段音乐欣赏

  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播放第二段,提问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幼儿分享猜测,听音乐做动作,分享感受。

  3、第三段音乐

  播放第三段音乐。

  师:这段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啊,和哪一段是一样的呢?

  4、第四段音乐欣赏

  播放第四段音乐,幼儿听后分享感受,并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出来。

  5、教师总结,整体欣赏音乐,感受ABAC结构。

  四、趣味游戏,整体感知

  角色游戏,教师扮演老虎,幼儿扮演小鼹鼠,分角色进行音乐游戏,整体感知音乐的内容。

  播放整段音乐,幼儿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师:这首好听的音乐有个好听的名字《快乐的小鼹鼠》 ,让我们将这首音乐分享给其他好朋友,一起游戏。


大班音乐教案《小牧民》(精选十篇)(扩展6)

——小蜗牛大班教案(精选十篇)

  小蜗牛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情节,并运用合理的想象来发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2、锻炼幼儿能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连贯的讲述。

  3、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创造性排列并讲述,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大挂图、每组一套故事图片、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创造性排列并讲述,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求异思维。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创造性排列并讲述,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求异思维。

  活动过程

  1、律动《春天在哪里》稳定幼儿情绪,引起幼儿兴趣。

  2、观察图片,进行讲述。

  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有小蜗牛、小乌龟、小蜗牛掉进水里了、小乌龟背着小蜗牛……)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

  3、发散思维。

  通过观察图片,提问:

  (1)、小蜗牛为什么睡了?(累了,不舒服……)蜗牛是怎么想的?会怎么做?(我爬到小乌龟背上多省劲呀,看风景,很舒服……)

  (2)、小乌龟睡醒没有看到小蜗牛,它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这时小蜗牛又在做什么?

  (3)、如果小蜗牛没有爬到小乌龟背上,而是它们比赛又会怎样呢?(小蜗牛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小蜗牛自己不怕累,爬到了前面……)

  (4)、通过观察图片你还想到了什么?(它们俩去洗澡,是好朋友……)

  4、幼儿自由排列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

  教师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创造性排序、讨论,并进行讲述,教师进行指导,分三个步骤进行:

  (1)、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最后排序。

  (2)、大家根据排列顺序进行讲述并为故事取名字。

  (3)、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到前面喂全体幼儿进行讲述。

  5、教师小结:

  通过这件事情,小蜗牛觉得很惭愧,它决心向勤劳的小乌龟、小蜜蜂学*,做一个人人喜爱的好孩子,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到户外找小蜗牛一块儿做游戏。

  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小蜗牛的资料,在区域中展示,大家分享。雨后带幼儿寻找小蜗牛,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搜索蜗牛的生活*性。

  小蜗牛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规律和四季的典型特征。

  2.欣赏文学作品之美,乐意用语言、肢体动作参与故事表演。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到四季有不同景色。

  课件准备:《小蜗牛过四季》故事视频、故事音频。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请幼儿回顾经验说说四季主要特征

  ——一年有哪几个季节?

  ——每个季节有什么特别的景色?

  二播放故事及图片,感受故事中四季的典型特征

  1.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小蜗牛过四季》第一、二段。

  2.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小蜗牛过四季》第三段。

  3.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小蜗牛过四季》第四段。

  三播放视频,完整欣赏,了解四季的轮回顺序

  ——小蜗牛是按什么顺序过完了四季?

  ——冬天过后是什么季节?

  四组织幼儿表演故事,感受故事中的四季之美

  1.引导幼儿复述故事中描写四季的句子。

  2.师幼共同表演故事。

  小蜗牛大班教案 3

  设计思路: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喜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对小蜗牛呢!孩子们更是充满了好奇心。抽签以后,我与孩子们一起探讨了一些关于小蜗牛的话题,孩子们议论纷纷,兴趣很高。为了使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关于蜗牛方面的知识,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设计的此节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的情节,锻炼幼儿能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有重点的讲述故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的情节。

  2、锻炼幼儿能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有重点的讲述。

  3、培养幼儿大胆讲述、创编故事的能力。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引起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听好:“头上两对小触角,背上一座小房子;任你怨它走的慢,悠悠闲闲从不急。”请你猜猜是什么?(蜗牛)你喜欢蜗牛吗?你捉蜗牛时,蜗牛有什么反应?为什么要把头缩进去?

  教师小结:蜗牛怕光,喜欢在晒不到的墙边、草丛、树跟等地方;蜗牛喜欢吃菜叶,摸它时就把头缩进壳里,这是它保护自己的方法。

  今天,老师邀请了小蜗牛和小乌龟到大三班来作客,可是来之前它们刚刚经历了一场风波,究竟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吧!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感知观察,鼓励幼儿大胆的创编故事。

  提问:这六幅图片里都讲述了小蜗牛和小乌龟之间发生的事情,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选择一张你最喜欢的图片,看看这张图片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和你身边的小伙伴说一说,然后下来讲给大家听,好吗?

  (幼儿讨论,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图片下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幼儿发挥想像,自由讲述,老师针对幼儿的回答及时提问、提升。)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表达。

  3、完整讲述故事。

  (1)幼儿自主完整讲述故事

  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喜欢将每一幅图都编出了一个好听、有趣的故事,老师真为你高兴,现在谁能将这六幅图片连起来,编成一个动听完整的故事呢?(请幼儿思考后进行讲述)

  (2)播放课件,幼儿欣赏完整故事

  小朋友讲的故事真是太棒了。今讨论:你喜欢故事里的小蜗牛还是小乌龟?为什么?小蜗牛这样做不对吗?它错在什么地方了?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教师小结:通过这个故事,小朋友知道了在以后的学*和生活中做事情都不能偷懒,要做一个勤劳朴实的好孩子。好吗?

  4、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表现的都很出色,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好听的故事讲给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们听吧!

  故事参考《懒惰的小蜗牛》

  一天,乌龟和蜗牛去旅行,乌龟累了就趴在地上睡着了。懒惰的小蜗牛却悄悄地爬到乌龟的背上。乌龟醒来,找不着蜗牛,以为蜗牛早走远了,就急急忙忙地往前赶。蜗牛在乌龟背上舒服地睡着了。走着走着,乌龟看见前面有条河,它想洗个澡,就爬到河里。蜗牛也被带到河里。蜗牛急忙大叫:“救命啊!”乌龟连忙把它救到岸上,对蜗牛说:“多危险,以后不要再懒惰了。”

  小蜗牛大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 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张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风格。

  2. 理解故事内容,尝试模仿故事中小蜗牛的语言。

  3. 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

  4. 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 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 绘画纸和彩笔,每位幼儿一份。

  2. 幼儿在活动前已观察过蜗牛,对蜗牛的特征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一同讨论蜗牛的特点,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你见过蜗牛吗?你知道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吗

  引导幼儿学学蜗牛爬的样子,让幼儿了解蜗牛爬行缓慢的特点。 2. 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故事里的小蜗牛第一次去树林是什么时候出发的?

  教师:小蜗牛是什么时候回来的?这时候树林里的景色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为什么小蜗牛没有采到草莓和蘑菇?

  3. 再次讲述故事

  4. 引导幼儿讲述各个季节的景色

  教师:小蜗牛在夏秋冬三个季节分别看到了什么?如:绿叶、草莓、黄叶等。

  教师:你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看到过什么景色?

  教师:我们这里的四季景色和故事中小树林的景色一样么?我们这的四季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词汇描述四季特征,如:鲜花盛开的春天、炎热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等。

  活动延伸:

  1. 引导幼儿在表演区继续扮演蜗牛妈妈和蜗牛宝宝等角色表演故事,进一步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2.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画自己知道的四季并讲述给小朋友听。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轻松幽默的小故事,故事中弥漫着一股*静悠闲的气氛,而故事中对四季不同景色的描述,更为故事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这样精致的小故事适合各种年龄的幼儿欣赏。本节课在环节设计上合理有序,幼儿兴趣高,态度积极,课堂氛围融洽,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在幼儿表述四季特征的环节中,词语运用有些单一,需在以后的活动中不断累积。

  小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小蜗牛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了解蜗牛的基本外形特征。

  2.引导幼儿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制作蜗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废旧光盘若干

  2.水彩笔

  3.胶水

  卡纸

  活动过程:

  一、唱儿歌《蜗牛和黄鹂鸟》,引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好!老师好久都没有听到小朋友唱歌了,现在你们能用最好听的声音来唱《蜗牛和黄鹂鸟》给老师听吗?(幼儿齐唱儿歌)哇,小朋友们唱的真棒!

  二.提出问题:

  (1).教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唱了《蜗牛和黄鹂鸟》里面都有谁啊?那么请小朋友告诉老师是谁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上爬呢?(蜗牛)你们有没有见过小蜗牛呀?你们见过的小蜗牛是什么样子?(请幼儿回答)

  (2).教师将蜗牛手偶藏身后。

  今天,老师请了一位客人来我们班做客,你们猜一猜他会是谁呢?让我们说goodmorning把客人请出来吧!(goodmorning)

  (3).教师出示蜗牛手偶,扮小蜗牛的声音:

  小朋友们好!我是小蜗牛。

  教师:你们就安国的小蜗牛和这位客人有什么不同啊?你们瞧,这位蜗牛客人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啊?(两个触角)

  三、讨论、学*、观察、想像、创作

  1.今天啊,老师还把小牛的妹妹请来了你们想不想认识她?请小朋友想象一下,小蜗牛的妹妹长什么样子呢?(请幼儿回答)

  2.教师出示光盘蜗牛向小朋友问好,同时介绍制作蜗牛的材料。

  小朋友们好!我是蜗牛妹妹。你们看,我漂亮吗?你们看看我的衣服,好看吗?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蜗牛的壳是用光盘制作的。)我长了一双漂亮的小眼睛哦!你们发现了吗?漂亮的眼睛下面还有一张可爱的小嘴哦!你们知道是用什么画的口红吗?(水彩笔)哇,你们真聪明!

  3.教师示范制作蜗牛的方法:

  (1)首先我们要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颜色的卡纸,在卡纸上把蜗牛的头部和身体画出来。刚才蜗牛妹妹说她长了一双漂亮的(眼睛)和一张漂亮的(嘴巴),所以我们还要用水彩笔画上眼睛、嘴巴。

  (2)然后,用剪刀把小蜗牛的头部和身体剪下来,告诉幼儿这只是作为蜗牛的身体部分。

  (3)将准备好的光盘做蜗牛的壳。

  教师拿着小蜗牛的身体问幼儿: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还缺少了什么?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来做它的壳呢?(请幼儿回答)你们认为用卡纸做蜗牛的衣服漂亮呢?还是用光盘做的漂亮呢?为什么?(请幼儿回答)光盘不仅闪闪发光,而且还能让我们把它变废为宝。我们应将光盘贴在画有眼睛,嘴巴的这一面。

  (4)在蜗牛的壳上(光盘)加以装饰。

  小蜗牛有点不高兴了,让老师来问一下他到底怎么啦?小蜗牛说:我觉得我的衣服还不够漂亮!你们能给我打扮一下吗?(请幼儿装饰蜗牛的壳)谢谢你们把我装饰的这么漂亮!我要去参加舞会了。再见!

  4.请幼儿制作小蜗牛,教师在一旁巡视,给幼儿给予指导和帮助,对制作得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教师总结并告诉幼儿在生活中要保护我们身边的小动物,别伤害它们!

  四、分享、交流

  请小朋友带上自己制作的小蜗牛去参加舞会,和小朋友们分享交流:自己是如何制作蜗牛。

  五、延伸活动:

  语言智能: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说出蜗牛的特征。自然智能:去户外散步,观察蜗牛。

  人际智能:(重点指导)带幼儿进行《乌龟和蜗牛》的表演。

  空间智能:用橡皮泥制作蜗牛。

  小蜗牛大班教案 6

  活动目标:

  1.产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2.在游戏中感受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重难点:

  产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能与同伴相互合作,坚持到底战胜困难。

  活动准备:

  音乐《蜗牛与黄鹂鸟》、故事《小蜗牛爬山》、垫子20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产生对活动的兴趣。

  师幼伴随着音乐《蜗牛和黄鹂鸟》进入教室。

  师:刚才我们学的是谁的动作啊?(小蜗牛)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小蜗牛的故事吧!

  二、讲述故事,产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⒈讲述故事开头到“一阵大风又把小蜗牛吹得摔了个大跟头,这时候它又累又疼。”

  提问:你觉得这时小蜗牛心里是怎么想的?它会怎么做?

  ⒉继续讲述至“大雨把小蜗牛冲到了一个山洞里,山洞里都是烂泥,很难爬”。

  提问:你觉得小蜗牛还会继续往上爬吗?

  ⒊继续讲述至结尾

  提问:小蜗牛爬到山顶了吗?它看到了什么?它的心情怎么样?

  ⒋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如何面对困难

  提问:小蜗牛在爬山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怎么做的?那你们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三、游戏《小蜗牛爬山》,体验通过坚持战胜困难的过程和成功后的喜悦。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勇敢的小蜗牛,玩一玩爬山的游戏。

  ⒈爬山坡

  (1)师:我们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爬山坡,做山坡的孩子坐在垫子上,腿伸直,两手尽量往后撑。小蜗牛在爬的时候,手先过,然后脚从她的腿上跨过去,注意不能压到小山坡(师示范)。

  (2)分男孩女孩进行游戏,游戏中鼓励幼儿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师:刚刚你们在游戏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做的?

  ⒉钻山洞

  (1)师:小蜗牛爬上了山坡要钻山洞啦。做山洞的孩子要腿伸直,把身体弯成山洞的形状(师示范),其他孩子做小蜗牛钻山洞。

  (2)分男孩女孩进行游戏,游戏中鼓励幼儿坚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师:累不累?虽然很累但是你们还是坚持了下来,你们真的是坚强勇敢的孩子。我们在自己能够做到的情况下要坚持到底,如果实在做不到可以休息一下继续努力!

  ⒊幼儿自由选择内容挑战自我

  (1)师:你们觉得做山洞、做山坡和做小蜗牛,哪一个最累?那接下来你们选择一个自己觉得最有挑战的内容去尝试一下!

  (2)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3)师小结:今天你们每个人表现地都很棒,像小蜗牛一样面对困难不服输不放弃,坚持努力,成功地挑战了自己,大声地对自己说“我真棒”。小朋友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像今天一样,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4)结束活动,放松身体。

  师幼伴随着音乐《蜗牛和黄鹂鸟》做放松动作离场。

  附故事:

  小蜗牛住在一座小山下,春天到了,小蜗牛看到一群群蜜蜂、蝴蝶都往山的那边飞去,心里很好奇。蜗牛问蜜蜂:“你们干吗都往那边飞?”蜜蜂匆忙说:“山那边是一个苹果园,美丽的苹果花儿正在开放,你闻,多香啊!” 小蜗牛伸长了脖子使劲地闻,什么也没闻到,因为对他来说山实在太高了。

  于是小蜗牛决定往山上爬,他要爬到山顶上,看看美丽的花朵,闻闻花的清香。可是小蜗牛爬的太慢了,一天只能爬一点点。黄鹂鸟说:“算了,山太高了,等你爬上去,苹果花早谢了。”

  小蜗牛爬的很慢,但他每天都坚持,他爬到一半的时候,一阵大风又把小蜗牛吹得摔了个大跟头,这时候它又累又疼,但它没有放弃,继续坚持努力向上爬。当小蜗牛快要爬到山顶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大雨把小蜗牛冲到了一个山洞里,山洞里都是烂泥,很难爬。可是,他毫不灰心,等大雨一过,继续向山顶爬去。

  爬呀爬呀,小蜗牛终于爬到了山顶上,他赶紧往山的那边看------他没有看到洁白的苹果花,却看到了树上结满了红红的大苹果。原来,小蜗牛从春天一直爬到了秋天。它高兴极了,因为果园的秋天和春天一样美丽。

  活动反思: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由此可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特别是现在,人们生活相对富足,让孩子身体健康已不是一件太难的事,然而倒是儿童的心理健康正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现在的孩子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如何去解决,经常会采取退缩、半途而废的方式来逃避困难。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⒈产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⒉在游戏中感受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用故事引入,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蜗牛在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引导幼儿向蜗牛学*,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接下来的游戏实践活动,实现了从榜样――蜗牛战胜困难,到小朋友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这样一个转变,从而达成了活动目标。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性强,从讨论故事中的角色遇到困难、战胜困难到谈谈自己遇到困难时的表现,再到最后将重点落在游戏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战胜更高难度的挑战的亲身实践,孩子们获得了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

  同时,我也发现了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如游戏实践环节,应体现游戏难度的递进性,将爬山坡放在钻山洞的前面,因为钻山洞对于幼儿的动作要求更高,对幼儿耐力的挑战也更大。最后的结束环节,我通过让幼儿大声表扬自己“我真棒!”的方式,加强了幼儿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还可以增加一个总结性的谈话环节,使幼儿知道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积极动脑、勇于探索,就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小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小蜗牛大班教案 7

  活动目标:

  1.产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2.在游戏中感受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重难点:

  产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能与同伴相互合作,坚持到底战胜困难。

  活动准备:

  音乐《蜗牛与黄鹂鸟》、故事《小蜗牛爬山》、垫子20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产生对活动的兴趣。

  师幼伴随着音乐《蜗牛和黄鹂鸟》进入教室。

  师:刚才我们学的是谁的动作啊?(小蜗牛)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小蜗牛的故事吧!

  二、讲述故事,产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⒈讲述故事开头到“一阵大风又把小蜗牛吹得摔了个大跟头,这时候它又累又疼。”

  提问:你觉得这时小蜗牛心里是怎么想的?它会怎么做?

  ⒉继续讲述至“大雨把小蜗牛冲到了一个山洞里,山洞里都是烂泥,很难爬”。

  提问:你觉得小蜗牛还会继续往上爬吗?

  ⒊继续讲述至结尾

  提问:小蜗牛爬到山顶了吗?它看到了什么?它的心情怎么样?

  ⒋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如何面对困难

  提问:小蜗牛在爬山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怎么做的?那你们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三、游戏《小蜗牛爬山》,体验通过坚持战胜困难的过程和成功后的喜悦。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勇敢的小蜗牛,玩一玩爬山的游戏。

  ⒈爬山坡

  (1)师:我们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爬山坡,做山坡的孩子坐在垫子上,腿伸直,两手尽量往后撑。小蜗牛在爬的时候,手先过,然后脚从她的腿上跨过去,注意不能压到小山坡(师示范)。

  (2)分男孩女孩进行游戏,游戏中鼓励幼儿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师:刚刚你们在游戏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做的?

  ⒉钻山洞

  (1)师:小蜗牛爬上了山坡要钻山洞啦。做山洞的孩子要腿伸直,把身体弯成山洞的形状(师示范),其他孩子做小蜗牛钻山洞。

  (2)分男孩女孩进行游戏,游戏中鼓励幼儿坚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师:累不累?虽然很累但是你们还是坚持了下来,你们真的是坚强勇敢的孩子。我们在自己能够做到的情况下要坚持到底,如果实在做不到可以休息一下继续努力!

  ⒊幼儿自由选择内容挑战自我

  (1)师:你们觉得做山洞、做山坡和做小蜗牛,哪一个最累?那接下来你们选择一个自己觉得最有挑战的内容去尝试一下!

  (2)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3)师小结:今天你们每个人表现地都很棒,像小蜗牛一样面对困难不服输不放弃,坚持努力,成功地挑战了自己,大声地对自己说“我真棒”。小朋友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像今天一样,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4)结束活动,放松身体。

  师幼伴随着音乐《蜗牛和黄鹂鸟》做放松动作离场。

  附故事:

  小蜗牛住在一座小山下,春天到了,小蜗牛看到一群群蜜蜂、蝴蝶都往山的那边飞去,心里很好奇。蜗牛问蜜蜂:“你们干吗都往那边飞?”蜜蜂匆忙说:“山那边是一个苹果园,美丽的苹果花儿正在开放,你闻,多香啊!” 小蜗牛伸长了脖子使劲地闻,什么也没闻到,因为对他来说山实在太高了。

  于是小蜗牛决定往山上爬,他要爬到山顶上,看看美丽的花朵,闻闻花的清香。可是小蜗牛爬的太慢了,一天只能爬一点点。黄鹂鸟说:“算了,山太高了,等你爬上去,苹果花早谢了。”

  小蜗牛爬的很慢,但他每天都坚持,他爬到一半的时候,一阵大风又把小蜗牛吹得摔了个大跟头,这时候它又累又疼,但它没有放弃,继续坚持努力向上爬。当小蜗牛快要爬到山顶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大雨把小蜗牛冲到了一个山洞里,山洞里都是烂泥,很难爬。可是,他毫不灰心,等大雨一过,继续向山顶爬去。

  爬呀爬呀,小蜗牛终于爬到了山顶上,他赶紧往山的那边看------他没有看到洁白的苹果花,却看到了树上结满了红红的大苹果。原来,小蜗牛从春天一直爬到了秋天。它高兴极了,因为果园的秋天和春天一样美丽。

  活动反思: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由此可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特别是现在,人们生活相对富足,让孩子身体健康已不是一件太难的事,然而倒是儿童的.心理健康正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现在的孩子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如何去解决,经常会采取退缩、半途而废的方式来逃避困难。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⒈产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⒉在游戏中感受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用故事引入,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蜗牛在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引导幼儿向蜗牛学*,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接下来的游戏实践活动,实现了从榜样——蜗牛战胜困难,到小朋友面对困难、积极战胜困难这样一个转变,从而达成了活动目标。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性强,从讨论故事中的角色遇到困难、战胜困难到谈谈自己遇到困难时的表现,再到最后将重点落在游戏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战胜更高难度的挑战的亲身实践,孩子们获得了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

  同时,我也发现了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如游戏实践环节,应体现游戏难度的递进性,将爬山坡放在钻山洞的前面,因为钻山洞对于幼儿的动作要求更高,对幼儿耐力的挑战也更大。最后的结束环节,我通过让幼儿大声表扬自己“我真棒!”的方式,加强了幼儿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还可以增加一个总结性的谈话环节,使幼儿知道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积极动脑、勇于探索,就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小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小蜗牛大班教案 8

  教育理论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中要求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幼儿园里,我经常看到许多孩子在菜地边、草丛里,逮蜗牛,看蜗牛,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很高兴,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观察蜗牛的活动当中,他们是那么的喜欢蜗牛这个美丽的小生命,我灵机一动,何不引导孩子把自己熟悉的小蜗牛画出来呢,他们一定很乐意。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自由想象,画出蜗牛的外形特征、动态及其生活环境。

  2.培养幼儿用学过的或想象的花纹、线条装饰蜗牛的"房子"的兴趣,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

  2、难点:运用花纹、线条、点等装饰方法装饰蜗牛的壳。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蜗牛的实物录像、蜗牛装饰图、线条的排列组合。

  2.人手一份画纸和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幼:喜欢。

  师:现在老师出个谜语,请小朋友猜,看谁最聪明,猜得又对又快!

  没有手,没有脚,走路背个大房子,谁要轻轻把它碰,立刻回到房里头。

  幼A:乌龟。

  幼B:不是,乌龟有脚、有手,应该是蜗牛。

  幼C:对,是蜗牛,我见过。

  师:你是在哪里见到小蜗牛的?它在干什么?

  幼A:我在花园里看见了许多小蜗牛,它们在爬来爬去。

  幼B:我在水塘里看见了许多小蜗牛,它们好像在睡觉,一动也不动。

  幼C:我在操场上看见小蜗牛正在拼命地往前爬,它可能是饿极了,忙着去找东西吃。

  幼D:我在栏杆上看见了小蜗牛,它好像是迷路了,老是在那爬来爬去的。

  二、观看蜗牛活动录像,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蜗牛的家园,再去看一看它们(播放录像)。

  1.观察蜗牛背上的壳师:小朋友们注意看蜗牛背上有什么?

  幼:蜗牛背上有一个壳。

  师:蜗牛背上的壳像什么?

  幼A:像一座房子。

  幼B:像一座高山。

  幼C:像一块石头。

  幼D:我觉得像山洞。

  幼E:像一顶帽子。

  幼F:像一颗纽扣。

  师:这个壳有什么用呢?

  幼A:这个壳能保护小蜗牛。

  幼B:有危险的时候,小蜗牛就能躲在里面。

  幼C:天热了,小蜗牛能在里面乘凉;天冷了,能进去暖和。

  幼D:我知道小蜗牛没有家,这个壳就是它的房子,它爬到哪里就把房子背到哪里。

  师:蜗牛背上的壳是什么样的?

  幼A:弯弯曲曲的。

  幼B:有一头有个洞,一圈一圈像个圆。

  幼C:不对,从里往外绕的圆。

  幼D:是螺旋形的。

  2.观察蜗牛的身体师:蜗牛的壳很坚硬,他是用壳往前爬的吗?

  幼:不是,它是用身体往前爬的。

  师:它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幼A:老师,我见过,蜗牛的身体全是肉,白白的。

  幼B:亮亮的,好像上面有水。

  幼C:头上有两个触角。

  幼D:蜗牛的身体软软的,爬的时候伸得好长。

  幼E:它爬得可慢了,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爬一步呢!

  幼F:它当然爬得慢了,你看那么大的壳,身体却这么小,都要把身体压扁了!

  幼G:说什么!蜗牛的身体本来就是软的嘛!压不扁的!

  3.观察、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小蜗牛大班教案 9

  大班音乐教案《我是快乐的小蜗牛》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3/4拍节奏,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能完整连贯的唱出歌曲,演唱中注意衬词“哟哟”要轻声唱,顿音要唱得跳跃,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我是快乐的小蜗牛》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能完整连贯的唱出歌曲。

  2、感受3/4拍节奏。

  3、演唱中注意衬词“哟哟”要轻声唱,顿音要唱得跳跃。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活动准备:

  山、树、花、草背景图,蜗牛图片,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发声练*:咿呀儿哟,呀咿儿哟。

  要求: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

  2、节奏练*:感受3/4 拍节奏。

  3、学*新歌:

  (1)出示蜗牛图,问这是谁呀?——小蜗牛,他好长时间没外出旅游了,这不,他背上自己的小房子出发了,他看见外面的景色好美呀,有山、有树、有花、有草(出示背景图),高兴的唱了起来,放录音:“咿呀儿哟,呀咿儿哟。”

  (2)打拍子练*,强调3/4拍强弱弱的特点。

  (3)学*歌词:

  听,小蜗牛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师随音乐说歌词,提问他是一只怎样的小蜗牛?——快乐的小蜗牛;他要去干什么?——去旅游;怎样去的?路上又是怎样看景色的?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学*歌词。

  (4)师清唱歌曲,进一步让幼儿倾听歌曲中唱了什么?

  (5)幼儿跟随琴一起学唱歌曲。

  问:小蜗牛你们快乐吗?——快乐。找几名幼儿到前面来表演“快乐”,这一遍我要看看哪只蜗牛最快乐?请两名幼儿到前面来演唱歌曲,让其他幼儿评价,谁唱的好?好在哪里?

  (6)师加上“哟哟”声,让幼儿比较和以前唱的不一样的地方?听,小蜗牛又说话了,他还要唱一遍,让我们么好好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提问“哟哟”是谁的声音?——小蜗牛高兴的声音。引导幼儿用活泼、跳跃的声音唱出“哟哟”。

  (7)师幼合作演唱:

  a、师唱快乐的歌声,幼儿唱快乐的叫声;

  b、幼儿唱快乐的歌声,幼儿唱快乐的叫声。

  (8)师幼完整的演唱歌曲(加上动作);

  (9)随音乐唱着歌曲走下去,小我怒我们要外出旅游了,让我们唱着歌出发吧!

  活动反思: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蜗牛》这是一节音乐活动,教学中运用有趣、游戏的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并且以提问的方式进入,这样幼儿不但知道小蜗牛的背壳的很多的作用,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比如,小蜗牛带着谁去旅游去了,幼儿就会完整的回答说,小蜗牛带着他的房子去旅游。

  当幼儿听着音乐顺其自然的就摇摆自己的身体的时候,在这里我并没有着急着让幼儿去唱这首歌曲,而是让幼儿去面对面找好朋友一起来扮演蜗牛去旅游,这样不但满足了幼儿的表演的欲望。也让这节活动不再有这么乏味,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学会这首歌曲。

  小朋友在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旅游中边唱边表演,所以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会了这首歌。

  反思:如果当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幼儿倾听,弹琴让幼儿学*,这首歌曲对然也能同样的学会,但是幼儿会少了很多乐趣。根据歌曲挖掘精髓,让幼儿在快乐中获取。在学会歌词的基础上去唱歌,这一点上我已经知道去注意,而不是当幼儿还在歌词的模糊当中,就去跟着钢琴练唱。让我明白了,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不管是什么活动,都要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游戏是幼儿在活动中最好的兴趣。

  小百科:蜗牛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小蜗牛大班教案 10

  活动目标

  1.会用搓条法和盘粘法有创意的制作小蜗牛。

  2.制作时态度认真、做工精细、有自己的特色,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惯。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

  会用搓条法和盘粘法制作小蜗牛。

  教学难点:

  制作时态度认真、做工精细、有自己的特色,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准备材料:

  陶泥、泥工刀、牙签、树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条谜语看谁最先猜出来?

  (说它是头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屋子走。)

  2今天我们就来学*泥条盘筑“小蜗牛”。

  (二)观察讨论

  1.展示作品,你们认真观察一下,蜗牛的身体包括哪几部分呢?

  幼儿回答:壳、身体、触角、眼睛。

  2.每个组桌面上的盒子里都有一只小蜗牛,快拿出来仔细看看,想想这些蜗牛的壳、身体、触角、眼睛分别是怎么做的?又是如何组装在一起的?想好后在组内讨论并试做一下。

  壳:搓好泥条,把泥条盘卷起来,粘接牢。

  身体:与蜗牛壳相等粗细的泥条,粘接在壳下。

  触角:做两根等长的细一些的泥条,泥条的一头盘卷一圈半至两圈成触角状,分别粘在头的两侧。

  眼睛:揉成相等大的泥球,粘在刚才粘触角的位置。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盘粘法,这就是盘粘法。

  想好后与组内的其他同学交流并试做。

  学生观察、讨论、制做,教师组织。

  (三)自由创造

  1.刚才小朋友们自己研究了小蜗牛的制做方法,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小蜗牛,你们想不想看看?

  2.看到这么多的小蜗牛,它们的形状不同、姿态各异,那么我们能不能也制做出有自己创意的小蜗牛呢?

  3.提出制作要求:

  (1)边听音乐边制作,音乐结束后,面向老师坐好。

  (2)正确使用搓条法和盘粘法进行小蜗牛的制作。搓条均匀、盘粘牢固。

  (3)要有自己的创意。

  (四)激励评价

  1.同学们的小蜗牛也已经做好了,各小组的同学互相看看你们的小蜗牛,把你们组做工精细又有创意的小蜗牛介绍给大家。

  2.看到你们经过主动学*、自主探究,制作出这么棒的小蜗牛,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些小蜗牛多么可爱呀!生活中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要伤害它们。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