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心得体会,德育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1

  良好行为*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很大,它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材的前提。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不文明的脏话可以毫不顾忌地说,不文明的'行为也因为年幼无知而轻易地被大人原谅,有的孩子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的溺爱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作业本上写错的字都是家长代劳擦了,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文具盒放在书包里的事都是家长代劳的。等等,等等,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做事没有方向,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惯,自理能力极差。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惯;播下*惯,收获性格。”怎样帮助一年级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惯,非常重要。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由于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新生,入学后,他们首先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新的学*环境、新的学*伙伴、新的学*方式,使他们异常兴奋。原来幼儿园一直窝在教室里分不清楚上下课的他们,仿佛终于尝到了什么是自由的滋味,每到下课,他们就冲出教室,如同出笼的小野兽在操场狂奔,结果可想而知,重则头破血流,轻则大哭小叫。下课是这般模样,那上课呢?有的自由漫步,有的大声交谈,有的嘴里吸着果冻条,有的才坐下又像弹簧一样跳起来冲了出去,原来他刚想起来要上厕所了,他们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外面的铃声,从外面走进来上课的老师,他们全都没有看见没有注意,或者说看见了还是继续他们的事。等等事例举不胜举。真庆幸校长的开明,发了一个小喇叭,不然我真的不知道我要用多少分贝的音量才能让他们听见我说话,让他们知道上课了,要安静了。开学的几周,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老太太,每天唠叨着:听见铃声进教室,坐神气等老师,下课要及时上厕所,要做好课前准备。上课说话要举手,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能随便扔垃圾,见到垃圾要随手捡起来,校园内里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不要迟到,服装穿戴整齐,有病有事要请假……总之,什么事情都要细细关照,什么事情都要手把手教,什么事情都不忘示范指导。

  二、养成教育要坚持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惯非一日之功。这些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很简单,可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做好并不容易。小孩子看懂了,学会了,还不等于他们会按要求去这样做。要想让他们养成*惯,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坚持才能形成,还要经常检查,经常指导,力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惯成自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作为一年级孩子的班主任,我们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我们需要经常在孩子们耳边耐心唠叨,并且以身示范,让孩子们耳听目染,学会跟着做。看不懂的就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生不良*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可不能灰心无辄。要知道矫正一个坏*惯,养成一个好*惯的过程,就好似一个漫长的较量的过程。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有的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有的学生握笔姿势错误,屡教不改;有的学生坐立不稳,东张西望……这些坏*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过来,是不可能的。往往你刚提醒,转身之间他又那样了。又比如扫地,有些孩子直着腰,拿着扫帚满地乱划拉。我就告诉孩子们,扫地要弯下腰去,用扫帚的整个斜面接触地面,按顺序从后向前扫。小角落就把扫把竖起来扫。抹灰时,有些孩子抹布上的水太多,在门上、讲台上留下一道道脏水印。我就教孩子们,抹布拧干再擦。排课桌要横里竖里一起看。劳动的程序讲得越清楚,指导越具体,孩子学会、学好的可能性越大,成功机会越多,就越能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所以,我们班主任要在*时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励,多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一定能看见成效和回报。

  三、养成教育要方法多样。

  如论是什么样的孩子,都对故事感兴趣。一味的唠叨会使孩子厌烦,耳朵也会起老茧。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儿童故事,浓缩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形象。我们班主任可以多讲讲故事,学生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能够感受生活,得到教育。在教育学生时,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行为偏差,适时引用一些儿童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经典的世界童话,可以中间篡改章节,也可以根据需要即兴编个。虽然没有尊重故事原著,但是我们自编或篡改的这些故事,可以使孩子们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改正行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指导了他们的品行方向,为他们树立的榜样。孩子们也确立了自己前进的目标。

  开学以来,我这班的孩子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大都好动好斗,经常大事没有,小事不断,不是手臂破了皮,就是膝盖裂了嘴。常常这事还没处理完,那里又有孩子哭开了。真是一个头两个大。我就利用《狼人毛力克》的故事,稍加改动,把毛力克塑造成一个遵守纪律,团结伙伴,乐于助人的孩子,动物都有规则,孩子们也要遵守规则啊。慢慢的,孩子们知道了一些规则,懂得做了错事要道歉要弥补,尽量不错不好的事情,做事前要用大脑思考下是不是可以做,等等。

  总之,*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我们一年级的班主任要抓住新生入学这个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强化训练,加深烙印,*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2

  一、增强德育教学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德育教学更是一种极具艺术性的高雅活动。由此,教师不仅需要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特点安排教学工作,还要以对待艺术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来对待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力求以最佳的教学状态完成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工作。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重视德育理论教学,*惯于知识的灌输,而且教师本人把德育教育看得过于严肃,在教导学生时也是保持古板、单调的方式,难免不被学生喜欢。面对这一现状的最佳解决方式就是从教师入手,一方面注意完善中职德育教师的教学艺术。把德育教学当作艺术,不断地用渊博的理论知识去充实教学内容;用巧妙的教学技巧去完善教学方式;用最能震撼心灵的方式去正践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德育教师首先感受到德育以及德育教学所包含的艺术特性。首先,教师自身要能真正地理解中职德育课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教师需要理解哪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最适合应用到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中。

  二、调动学生德育学*的积极性

  对一门学科而言,学生缺乏积极性是非常致命的弱点,德育教育从本身特质上看比其他学科缺少趣味性和吸引力,再加上德育教师*惯性地采用教条式教育方式,更容易让学生对德育课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学*的积极性。情况比较严重的学生甚至会对德育课产生抵触、厌恶的不良情绪。教师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采取以下措施:

  1.注意德育教学的多样化

  教师将德育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分解细化,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元素和教学方式。如将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引入教学内容之中,重视德育案例分析和实践教育。上课时先以案例观察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案例中的真实情感和思维角度让学生“动之以情”,并且引起学生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随后,教师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融入德育理论和德育常识,以这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学生晓之以理,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2.提高学生在德育教学课堂上的地位

  新课改后中职德育教育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升,但仍未达到以学生为主、双向互动的标准。目前中职德育课上学生仍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所以还要继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和主动解决问题。

  3.提高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

  在中职教学中,学生对自己重视的学科学*积极性更高,然而作为以技能性专业为主的职业学校,中职学校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对专业课和技能课的重视程度。学校和教师这种对德育课相对轻视的态度自然也会影响到学生,让学生不再重视德育课,也对学*这门课程失去了积极性。针对这种态度问题,需要从两个层次来解决问题,第一层次是从轻视态度产生的根源出发,转变学校和教师对待德育课的态度,并且还要让学生看到教师们重视德育课的态度。第二层次是从学生方面,通过直截了当的课堂教学和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让学生重视自身品德修养,并了解到德育课的重要性。

  三、增强德育教师的个人素质

  增强德育教师的个人素质是提高中职德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措施,也是现代中职德育课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项措施。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研究的基础较薄弱,德育教师本身既缺乏教学指导,还缺少德育教学经验,在探索和实施符合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方式方面阻力很大。这样的问题目前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如让教师参加相关培训,经常性观摩和学*比较优秀的德育教学示范;能多方面收集德育教学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内容了然于心;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会设计教案、分析教学类型、选择教学方法等。另一方面,需要提升教师的品德素养。即教师本身要明理,言语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同时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对德育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有深刻体会,能主动承担中职德育课的教学职责和教学任务。

  四、加大信息化教学力度

  信息化教学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技术和各项信息资源已充分应用。但在中职德育课教学方面,信息化教学力量还较薄弱,存在着信息化教学基础条件差、德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互不干涉或两者有机结合不完整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三点出发:

  (1)完善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先让中职学生有条件接受信息化德育教学。

  (2)对德育课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方面的系统培训,或让教师去其他学校或学科旁听学*,借鉴经验。

  (3)加大德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力度,让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总结经验,摸索出最合适的信息化德育教学办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惯信息化德育教学,缩短磨合期,增强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当前中职学校正处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中职学校教育要求中对德育教育的考核标准更高。作为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核心力量,中职学校德育教师有必要时刻谨记以上措施,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以及提高德育教学水*。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3

  最*几年,我们在德育教育方面注重了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的结合。让学生定期在村里规定的德育基地(老年活动场所)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品德。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时机。我们带领学生向村里的五保户、老复员军人敬献礼物,与老人共贺节日。使老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体会到了老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很多同学把自己省下的零用钱,买来礼物送给这些爷爷奶奶。孩子们说我们自己少吃点、少玩点,为爷爷奶奶做点什么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爷爷奶奶开心,我们就开心,爷爷奶奶幸福,我们就幸福。老人节那天六年级的XX同学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我和同学们与村里的五保户、老军人共贺节日。当我想爷爷奶奶们献上礼物时,他们笑了,笑得那样开心。望着他们那菊花般的脸,我不知说什么好,泪水夺眶而出。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因为老人们幸福了,我也幸福了。”从孩子们的话中,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对学生们进行尊老、爱老教育是多么重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传统美德需要他们发扬光大。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尤为重要。

  在德育基地,我们还让学生参加劳动,为老人种一棵菜、浇一瓢水、烧一次火、端一次洗脚水,让学生感受到敬老的快乐。

  通过德育基地教育,使学生们转变了观念。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4

  本人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多年,深知要真正做好德育工作,难度很大。德育工作难,难在其长期性和隐性,难在其常常不被重视,难在其方法陈旧无创意,难在其能否真的让孩子们入脑入心铭记终生。当然,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之一,学校德育工作者尤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大道理要讲,小道理更要谈。但是,如果认为向孩子们讲讲道理就能解决问题,肯定未免天真了一些。解决思想问题、行为*惯问题等,主要靠不断的实践,靠养成教育,靠引导进而内化为孩子们的品格和素质。德育应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融合,在各个管理层面体现并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细节,即从微小处着眼着手着力。实践育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经验,德育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开始,而德育教育的力量又是在交叉整合、融会贯通、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并生效。比如作文育人方面,先从"我和爸爸或妈妈"开始,然后再"我与老师"、"我与学校",最后"我与社会"、"我与祖国"、"我与世界"……;再如环保教育方面,先从不起眼的小事,从自我开始,再从改变*以为常的陋*做起,从班级、校园再扩至社会、国家、地球家园等。

  只有实践才能育人,在德育实践中让孩子们去内化显得非常非常重要。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有对孩子终生负责的精神,千万不要将德育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花架子,形同虚设或做做样子搞搞形式应付差事,有这样一句真话:德育为先,"先**后成才"!很有道理。有才而无德为坏才,是可怕的!德育工作者应专业化,要有专业水准,要有理论支撑,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盲人摸象,效果想必也不会太理想。

  搞德育活动,必须要精心设计,系统研究,锁定目标,有可行的预案,让孩子们从"生物人到社会人"(马克思语)。记得曾有位大教育家说过:"儿童是感情的王子",所以德育教育要以情动人,以理感人服人,形成难忘的教育,收到让孩子们终生难忘的效果。细微之处见精神。我想,影响孩子的除了知识,更有道德与文化。在人的一生中,到最后能想起来的才是最珍贵的!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必须使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要注重孩子们的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以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德育工作者应主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掌握规律,使孩子们从感情的变化引发行为*惯的转化,促使他们既**又成才。

  总之,德育工作者要做孩子们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5

  良好行为*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很大,它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材的前提。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不文明的脏话可以毫不顾忌地说,不文明的行为也因为年幼无知而轻易地被大人原谅,有的孩子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的溺爱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作业本上写错的字都是家长代劳擦了,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文具盒放在书包里的事都是家长代劳的。等等,等等,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做事没有方向,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惯,自理能力极差。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惯;播下*惯,收获性格。”怎样帮助一年级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惯,非常重要。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由于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新生,入学后,他们首先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新的学*环境、新的学*伙伴、新的学*方式,使他们异常兴奋。原来幼儿园一直窝在教室里分不清楚上下课的他们,仿佛终于尝到了什么是自由的滋味,每到下课,他们就冲出教室,如同出笼的小野兽在操场狂奔,结果可想而知,重则头破血流,轻则大哭小叫。下课是这般模样,那上课呢?有的自由漫步,有的大声交谈,有的嘴里吸着果冻条,有的才坐下又像弹簧一样跳起来冲了出去,原来他刚想起来要上厕所了,他们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外面的铃声,从外面走进来上课的老师,他们全都没有看见没有注意,或者说看见了还是继续他们的事。等等事例举不胜举。真庆幸校长的开明,发了一个小喇叭,不然我真的不知道我要用多少分贝的音量才能让他们听见我说话,让他们知道上课了,要安静了。开学的几周,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老太太,每天唠叨着:听见铃声进教室,坐神气等老师,下课要及时上厕所,要做好课前准备。上课说话要举手,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能随便扔垃圾,见到垃圾要随手捡起来,校园内里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不要迟到,服装穿戴整齐,有病有事要请假……总之,什么事情都要细细关照,什么事情都要手把手教,什么事情都不忘示范指导。

  二、养成教育要坚持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惯非一日之功。这些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很简单,可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做好并不容易。小孩子看懂了,学会了,还不等于他们会按要求去这样做。要想让他们养成*惯,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坚持才能形成,还要经常检查,经常指导,力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惯成自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作为一年级孩子的班主任,我们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我们需要经常在孩子们耳边耐心唠叨,并且以身示范,让孩子们耳听目染,学会跟着做。看不懂的就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生不良*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可不能灰心无辄。要知道矫正一个坏*惯,养成一个好*惯的过程,就好似一个漫长的较量的过程。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有的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有的学生握笔姿势错误,屡教不改;有的学生坐立不稳,东张西望……这些坏*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过来,是不可能的。往往你刚提醒,转身之间他又那样了。又比如扫地,有些孩子直着腰,拿着扫帚满地乱划拉。我就告诉孩子们,扫地要弯下腰去,用扫帚的整个斜面接触地面,按顺序从后向前扫。小角落就把扫把竖起来扫。抹灰时,有些孩子抹布上的水太多,在门上、讲台上留下一道道脏水印。我就教孩子们,抹布拧干再擦。排课桌要横里竖里一起看。劳动的程序讲得越清楚,指导越具体,孩子学会、学好的可能性越大,成功机会越多,就越能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所以,我们班主任要在*时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励,多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一定能看见成效和回报。

  三、养成教育要方法多样。

  如论是什么样的孩子,都对故事感兴趣。一味的唠叨会使孩子厌烦,耳朵也会起老茧。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儿童故事,浓缩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形象。我们班主任可以多讲讲故事,学生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能够感受生活,得到教育。在教育学生时,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行为偏差,适时引用一些儿童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经典的世界童话,可以中间篡改章节,也可以根据需要即兴编个。虽然没有尊重故事原著,但是我们自编或篡改的这些故事,可以使孩子们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改正行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指导了他们的品行方向,为他们树立的榜样。孩子们也确立了自己前进的目标。

  开学以来,我这班的孩子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大都好动好斗,经常大事没有,小事不断,不是手臂破了皮,就是膝盖裂了嘴。常常这事还没处理完,那里又有孩子哭开了。真是一个头两个大。我就利用《狼人毛力克》的故事,稍加改动,把毛力克塑造成一个遵守纪律,团结伙伴,乐于助人的孩子,动物都有规则,孩子们也要遵守规则啊。慢慢的,孩子们知道了一些规则,懂得做了错事要道歉要弥补,尽量不错不好的事情,做事前要用大脑思考下是不是可以做,等等。

  总之,*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我们一年级的班主任要抓住新生入学这个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强化训练,加深烙印,*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1)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菁华9篇)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1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学*和德育实践研究。

  1、加强师德理论学*。我们在教师政治学*的时候,认真学*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省、市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2、积极参与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心得体会,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论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1、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德育处认真抓好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下讲话,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2、安全法制教育:

  (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

  (2)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3)各班深入学*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的各种违纪现象;

  (4)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2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从行为*惯的培养开始,从行为*惯进手,贴*儿童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道德教育。我以为:应该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上风,化抽象的说教为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小学生在玩中明理,乐中学做,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惯,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惯。

  一个人的良好*惯往往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曾经有一个母亲,每次晚餐后吃水果,她都让自己幼小的儿子来分配,而儿子每次都是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一人分一个,忽然有一天,儿子发现只有两个橘子了,就问:“你们都要吃吗?”“当然!”尽管心中不情愿,孩子还是把两个橘子递给了父母,而父母则坦然接受了。之后母亲非常痛苦地说:“我觉得这橘子一点味道都没有。”但是这位母亲做得对,一定要让孩子心中想到别人,并能正确处理“你”“我”“他中小学生作文大全网”之间的关系,养成有孝心的*惯。由于行为是偶然的,当某种道德行为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时候,就成为道德*惯了,假如德育能够让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稳固的链接,它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引导未成年人如何做人

  中华民族历来最讲究做人。人们常说成才先**,这就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要把我们的未成年人培养成为能担负跨世纪伟业之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道德教育。然而,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是非辨别能力差,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而对他们进行教育确实是一件难事,高深的理论听不懂,传统的说教又太枯燥。所以,我就捉住小学生酷爱动画片这一特点,针对思品教育内容精心设计动画,把深奥的道理变成行政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动画节目的同时明白道理,学会做人。如:有一次我发现本班有两名学生把家里的几十元钱偷出来买零食吃,于是,我在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的同时,把听说练*《小猴子过生日》一文提前进行教学,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小猴子过生日了,很多小动物都来向它表示祝贺。蚕姑娘送来了漂亮的丝绸裙子;小蜜蜂送来它亲手酿的蜜。小猴子一边收礼物一边道谢。这时候,小老鼠也来了,它给小猴子送来了一篮子香甜的桃子,可小猴子说什么也不要。这时我忽然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猴子为什么不要小老鼠的桃子啊?这可是小猴子最爱吃的东西啊!”于是同学们就各抒已见,有人说:“小老鼠自己不会种桃子,是偷来的。”有的说:小猴子不能要别人偷的礼物。”有人说:“收下别人偷来的礼物就即是和小偷同流合污。”教师顺势问:“做小偷有什么危害呢?”学生便知道这是不道德的,害人害已,扰乱社会秩序,这是违法的行为,偷大了就要判刑,严重的还要枪毙。接下来我又播放了一组有针对性的教育动画片。内容主要反映一些少年由于屡教不改终极走上违法的道路。看后同学们深受教育,纷纷表示今后要老实守纪,决不做有损于国家和人们的事。好好学*天天向上,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为国家作贡献,自食其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事后两位从家里拿钱的同学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今后决不再犯。

  同学们也初步懂得了自怎样做人的道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劳动是最光荣的。然而,目前的未成年人尽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都是“小天子”、“小太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热爱劳动人民,不懂得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我一方面经常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或实练;另一方面,与学生家长配合,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自我服务,主动参与家务劳动,从中获得劳动体验,培养良好的劳动*惯。如:我教学《别说我小》一文时,就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教师说:“丁丁确实是个能干的孩子,他做那么多的事。那么我想我们班的同学也很能干,肯定也能做很多的事情。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有的说我能帮妈妈做来料加工;有的说我能帮奶奶穿针;有的说我会帮妈妈做生意……根据汇报情况教师给予表扬。接着,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又精心设计了一个课件,题目是:章鱼当考官。在内容没有出现之前让学生猜一猜,章鱼考官是笑脸还是哭脸。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同学们就拼命的猜:“笑脸!”“哭脸!”……在同学们迫切想了解答案时,再请一个同学上往点击鼠标,当章鱼出现的是笑脸时,猜笑脸的同学就会不由自主的大叫一声:“耶!”脸上露出自得的神情。原来是冬冬在帮妈妈洗碗,章鱼对冬冬的表现表示满足,所以露出了笑脸。接下来同学们又会使劲的猜:“笑脸!”“哭脸!”这次章鱼是哭脸,同样,这次猜哭脸的同学也会大叫一声:“耶!”由于,小红坐在床上大叫:“爸爸,快来帮我穿衣服!”章鱼对他的表现表示不满。实在,这是将一些自理内容编成判定题,让学生进行辨别,以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最后一个环节是穿衣、叠被比赛,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比赛结束后,进行评选,评出今天的劳动之星,教师及时给予奖励。评上劳动之星的同学特别感到自豪。没评上的同学便会向他们投往羡慕的目光,并会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努力争取。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希看同学们在*时生活中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期结束后,教师将要向家上进行问卷调查。这样,学生在猜猜做做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了自理。

  四、增强未成年人孝敬意识

  孝敬父母、爱国忧民、敬亲睦邻、乐善好施、敬老爱幼、勤劳节俭、敬业乐业、见义勇为等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气节,在如今仍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这些传统的美德在中华大地上得到炎黄子孙的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地得到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宝贵财富。对未成年人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竞赛活动。如:我在教学《奶奶病了》之后,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上风设计了很多的具体情节,有小孩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的;也有上学路上遇盲人的;有家里来客的……等等,让学生进行擂台比赛。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反应。看谁处理得最恰当、公道。其中有必答题、自选题和抢答题,每题20分,基础分100分;必答题、抢答题由教师确定,自选题由学生上台确定。请观众判定,教师裁决,到时候看谁的累计分数最多,谁就是本次比赛的擂主。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未成年人在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懂得了在各种情况下如 何往尊重、理解、孝敬长辈的,从而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懈的努力,捉住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将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趣味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调动未成年人的参与积极性,启动未成年人的情感,把未成年人培养成健康、活泼向上的一代高素质的人材。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3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道德修养和行为*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这对学生思想产生极大影响,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难度,带来新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形势迎接挑战,有效开展中学生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做人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一面镜子,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要有良好行为*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讲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在我任教班级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室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纸屑放到抽屉里头。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老师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环境,好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言行,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作用。

  二、开展形式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载体。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团结互助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学生,及时发现出现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思想道德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效果。例如,有几位同学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指出他们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老师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纽带,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表现,介绍学校教育计划和对学生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意义以及正确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作用。教育是长期,持久,因此,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持久。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合格人才。

  也许有人认为,和其他人相比,我的演讲不太严肃,并且实质性的内容并不多。特别是我的“昨天”那个部分有避重就轻的嫌疑。这其中有我自身的考虑,阅读过《老人与海》之后,我被老人的品格所折服。老人从来不向他人讲述自己的过去,同时,当大家收获很多而自己一无所获时,老人也不为所动。同时,老人也忌讳讨论自己接下来的计划,“梦想一旦说出来,就不会实现。”然而谈论自己德育提升,相比于谈论自己过去和将来实在是沉重了不少。因此我决定在展示时说说理想,深层次的想法,还是写在这篇论文里面吧。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4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多年来,我们加强了学生德育教育、教学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学*和德育实践研究。

  1、加强师德理论学*。我们在教师政治学*的时候,认真学*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省、市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2、积极参与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心得体会,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论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1、爱国主义教育:

  1.1、学校德育处认真抓好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下讲话,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1.2、开展好“读书漂流活动”读书活动,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组织了征文比赛。学生通过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爱国热情。

  2、安全法制教育:

  2.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

  2.2、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2.3、各班继续深入学*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的各种违纪现象;

  2.4、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环保教育:

  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4、文明礼貌教育本学期,本人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文明班级百分赛”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学校认真开展了关爱“后进生”教育工作。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

  为真正提高家校联系质量,本学期制定了家长学校各种制度并开展活动,还对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构建立体的教育网络。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5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它的重要性早被教育界乃全世界所熟知。常言道:“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劣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这其中就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是一个伦理性的整体结构,意味着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着价值可能性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只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这种可能性,对学生的品质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便是德育的意义所在。下面我从学校教育的伦理性出发,谈几点小学生的德育特点。

  一、超越性

  学校道德教育是指向求教育者发展的可能性的。它存在的价值就是引道求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走向更为丰富的道德可能性。不断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也就是在教育的价值引导中,学生不断地在道德理解、道德判断能力、道德经验、道德智慧、德性品质各个方面获得更新和发展。学校教育具有了超越性,才能够引导学生实现价值的可能性。

  学校道德教育之所以具有超越性,是因为学校道德教育建立在追求善的价值的基础上的,建立在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理想上。作为建构美德的价值引导,学校教育各个方面都渗透着人类的价值和理想。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建构美德的价值引导,德育指向必须有所超越。小学生单纯、幼稚、天真无邪,学校教育是他们获得道德发展的重要条件。对道德理想的理解等间接道德认识,道德判断能力与实践性的发展,只有在学校通过系统教育才能系统地获得。可以说,在学校所获得的道德发展对个人终身的道德实践和道德追求都具有影响。因此,德育教育应该紧扣时代主题,努力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生活价值理想,从更广、更丰富的层面帮助他们建构道德精神;引导他们走向发展,走向创造,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提出“教育要面向未来。”这就意味着德育是指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任何组成部分都具有超越性的本质。同时也意味着,教育要努力为未来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改变社会现状,推进社会发展,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实现对现有社会和现实人的超越。因此,德育不仅要关注现实的存在,更要关照人们未来面对的问题。人不会满足现状,社会也不会维持现状。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发展表现为一种世界范围的广泛竞争,反映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每个环节。如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变更性、竞争性、发展性,使每一个人随时都面临着多种选择、多种风险和许多思想道德方面的实际问题,人们需要消除对未来发展的困惑,避免挫折和失败。德育必须对人们的发展进行引导,进行符合规律的预测、预防和指导,帮助人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种预测、预防在现代社会是越来越重要。可见,德育也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和人们的主体性的增强,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德育只有紧扣时代主题,大力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德育才能显示其时代特征,体现其超越性的本质属性。如果德育不能实现人和社会对现存状况的超越,仅仅是维持现状现实社会秩序和人们现有思想水*的手段,那么,德育就会逐渐陷于保守,无所作为。德育不仅为过去、现在所决定,更为未来所决定。因此,学校在构建办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时,确定了与各个年级品质培养相呼应的具体目标来帮助引导学生建立和实现道德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道德教育中总是以应有或理想的境界、社会和人,在道德目标的追求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某种必要的张力”(《德育社会学》一书)。如此,学校道德教育具有了超越性,就有可能引导学生实现价值可能性。因此,具有了超越性的道德教育是合目的的道德教育。

  二、引导性

  学校道德教育是道德价值的引导和个人德性追求的自主活动的结合。引导性意味着道德教育的影响是建立在求教育者的自主性上。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他律”为“自律”的时候,学生内部活动才能被启动,其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正如陶西*同志所说的:“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内驱力,由此推动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各种良好的素质。”

  而这良好的素质形成,需要教师*常对学生各种良好*惯的训练和引导。从小学生道德行为*惯形成的特点看,低年级甚至中年级的儿童,其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或仿效他人的情况下实现的。到了高年纪,其道德行为的自觉性才日益明显地发展起来。所以,良好的*惯不可能靠自发形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同时,还要明确,*惯是一种定势,不良*惯一旦养成便难以改变。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诸多*惯养成的起始阶段。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良好的*惯乃是人在某种神经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道德*惯对于人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在高度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小学生开始就应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从生活实践中逐步引导学生的道德理解、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品质的自我构建。

  如我们在创设各种德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正确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研究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核心,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环境和恰当的教育方式,以此来引导和激发儿童自我教育的动机,促进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以此获得“变他律为自律”。这样让学生逐步地从自主的生活实践中,从自己的道德体验中,获得自我超越,获得在多元价值中选择自我的价值定向,从而自主地培养自己的德行品质。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德育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努力更新观念,教育的思路和手段也应相应地发生变化,要从长远的发展观、社会观来正视自己的教育对象,不负教育的光荣使命。我们的学生最终是要走上社会,成为社会人。一个人走上社会无论是环境的适应,还是知识技能的获得,抑或事业的成功,都靠自己的拼搏,即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而他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如何与他自身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而他的综合素质如何,又以自我能力相关,自我教育能力越强,就越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其生存和发展能力就越强。所以,只有从小学生开始积极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

  三、指向性

  学校教育是一个伦理性的整体结构,无论是学校课程,管理实践和学校所营造的精神环境等,都具有价值的意蕴。对学生道德发展而言,它们都是具有互动性的教育意义结构。学校教育在整体上以人类社会的崇高价值作为建构教育目标、安排教育内容、筹划和开展学校教育各种活动、美化教育环境的价值基础,并且把这些崇高价值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学校教育作为伦理性的整体,意味着学校教育在实践中具有价值指向性。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具有道德教育意义,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构成价值影响,即学校教育各个方面均包含着道德教育,教师在创设德育的各种途径中会有一定的指向性。如:教育引导学生,要独立完成作业,练*和考试,这是诚信教育;上课不迟到早退,这是守时教育;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其他同学,这是自律守纪教育;学会倾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这是尊重教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是合作教育。

  还有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团队活动等等,对学生都产生积极的教育作用,都将促进学生道德精神的成长。其实,一个合格的教师,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上,他都能充分利用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作文课,班会等活动,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依赖别人评价到自我评价,由片面到全面发展。他有时甚至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个目光,或一种批评和一个预期的惩罚等,都是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定向控制和改造,最终形成预期的行为*惯,他德育指向都十分明显。当学生在获得一定道德成长的良好状态下,就会自然朝着道德的指向发展,最终形成预期的行为*惯。

  因此,我们学校教育要形成一致的、有效的、正确的道德教育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激发学生的道德意向、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情感和正确的情感定向。通过认知体验,把德育内容带进人的生活情境,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及其感受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理解价值,体验价值,力行价值,实现道德行为。

  此外,对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适当进行伦理反思。因为学校教育是伦理性的社会实践,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是进行价值评价的对象,评价它们是否是贴*现实的道德生活的,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合道德的,是否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而正确的道德教育,是否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有积极影响。如此,让道德都在现实生活和具体人生的反思基础上的提升,这种提升是以道德的可能性为指向,因为可能性意味着对道德现实性的进一步建构,意味着在更高、更广、更丰富的层面建构道德精神。

  四、实践性

  学校道德教育虽然是在学校里组织进行的,是通过道德教育的内容、手段、方法和情境实施的,但是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及其经验而产生作用的。因为道德表现在日常行为中,它本质上是实践的,是人的具体的生活所包含的,也是指向具体的生活的。道德的学*与发展也是在生活的实践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无效果的。如此说来,学校的道德教育总是以关怀学生的现实的生活为价值取向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就意味着学校在价值引导的基础上,通过系列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来实现儿童品德的由“知”到“行”这一目的。如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和各种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从中开拓了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学生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道德关怀意识。因此,好的道德教育是内在于生活的,是必然地与生活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这是道德教育实践的含义所在。

  其次,再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年龄来讲,他们是儿童。儿童在道德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许多错误概念或糊涂观念。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要讲空洞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在进行通俗的说理和评价促进小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和富有积极情感色彩的体验。当学生从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按一定的道德要求行为给集体、别人带来好处,得到舆论的好评的体验时,他们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育者的道德要求的正确性,从而加强继续执行这些要求的坚定性与热望。

  其三,随着德育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德育手段也应相应变化。如果学校仅仅利用各种手段奖惩、约束儿童的生活中的行为,那么就把道德教育变成了道德控制。这种道德教育不但不能培养儿童的道德自主性和道德判断能力,反而把儿童训练成唯唯诺诺的服从者。如此缺乏生活实践性,我们学校道德教育仅仅成为道德灌输和道德管制,容易失去道德教育的实效。而在学校教育里一切会被认为是绝对适当必要的。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了,而是严格的道德监督。儿童是小心的生活在伦理之中,根本无从谈起道德的自主发展。他们一旦走出学校,那些道德戒律的作用便不大或无用了。而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心理环境的变化。学校作为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组成部分,必然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学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手段也要发生变化。如:在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我们可以积极开展“重在实践,体验过程”的课题研讨活动,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如此充分的发现、利用学校内部及其周边社区的各种社会自然环境等德育资源,积极的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在学校接受有关德育信息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切身体验,真正对教育者所传送的品德内容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所内化,将外在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品德言行。

  我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我们应广开思路,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不断地练*,使许多道德行为形成牢固的*惯;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

  综合以上德育的几个特点的阐述,说明学校道德教育如果离开了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作为伦理性结构的协同影响,就不能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形成有效的价值引导;同时也说明学校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组织开展的道德教育课程和道德教育活动,而是贯穿于教育的一切方面。为此我认为:学校道德教育要在国家教育方针的引领下,高屋建瓴。努力创造出有利于个体道德发展的良好环境,即创造出以人为目的的,基于个性的自主、自由、自律、自觉而展开的教育活动,以宽容、健康、快乐、向善的精神展开教育与个性的交往的教化方式,引导学生个体德性的养成和对美善生活的追求,从而建构最佳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品质。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6

  同样是谈能力提升与德育的关系,这是本人四年中写出的第三个版本,也是最终完成版。的主题仍然没有变化,但是每一次的思想,都有着更深层次的沉淀。

  对于德育,我们应该追求什么?第一版我的答案是“文化+身体”,第二版我的答案是“道德”,最后一版,我希望谈谈“观念”。

  一、德育不能离开个人发展的土壤

  德育离不开我们生活的社会之现实。同一行为,在某些时期天经地义,而在另一时期却离经叛道,比如古人父母亡故必会回乡丁忧三载,今人守孝至出殡已然完成任务。因此,德育决不能抛开我们所处的时代空谈。

  下面就简单谈下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身边有两条主线。第一,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爆炸。信息爆炸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极多的维度,如互联网、微博这样的新媒体,也或者是各种交通工具。科技进步增加的高维度空间带来的好处,主要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种种需求。而另一方面,信息爆炸带来的高维度空间也给人们带来了困扰,高维度的空间里,由于高维空间更大,人们更容易被分的更开,变得更加无助,变得更加不相信友情,进而导致人际关系更加冷漠。

  基于这两点模糊的判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首先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里,获得别人的帮助,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应该对别人感恩;相反,被别人苛责、刁难,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必要对此大动肝火,保持一颗*常心即可,这是我做人的一条准则,在此基础上,与人为善,哪怕只是在细节上这样做,对于其他人同样这么认为的人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温暖。其次,关于做事,务求亲历亲为,切忌盲目相信其他人,哪怕其他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甚至是在全力帮助自己,都不可以盲目相信,因为别人好心也会办错事,任何事情都必须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才会有成功的希望。第三,仍然是处事,要把握好生活的方向。如果说我们的生活在高考之前只有分数一个维度,在大学中是分数为主、辅以科研工作这样的少数几个维度的话,进入社会后,我们将会被信息爆炸的气浪卷着,飘向不同的方向,进入不同的维度,其中会有几次决定方向的机会,也许抓住了会改变一生,也许错过后抱憾终身。

  以上几条,是我在第二版完稿后的一年里,陆续悟出的为人处世之准则。基于这几条,才有了我这一年多以来观念上的诸多改变。

  二、观念的改变与本人的发展

  大一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良乡的空气。经常一个人自*到十点多,从北校区的综教回宿舍,呼吸着带着一丝凉意的空气。良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空气,每次呼吸都会感到一阵寒意,体会着一个人的孤独。良乡时期的我,一直都是孤独的,一个人自*,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市里玩,没有合群的必要。那时候的想法也非常简单,非常单纯,我也从来没有像那时候一样关注过自己的学*,或者说,分数。

  我常常想当时为什么没有继续那样单纯的走下去,但是大一暑假时的实验室经历改变了我。我惊讶地发现,一直以来,我都错误的理解了生物这门学科。我惊讶地发现,生命科学的科研,每天都在和大量做不完的“琐碎问题”纠缠,并且面对着无数的失败可能,以及失败后的无从下手。相比而言,两小时写写画画的考试实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个“发现”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对课堂学*的兴趣逐渐减少,在大二大三的阶段,把很多精力放在了英语、物理、计算机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同时也尝试着去实验室学*。这个决定也直接影响了我的个人发展。大二时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学生拿了物理竞赛的一等奖,托福考了90分,大三时开始进实验室做实验,学了“化工网络虚拟实验”“生物信息学实验”这样的计算机相关课程。这些杂七杂八的经历帮助我在大三暑期顺利被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录取直博,虽然我成绩并不突出,同时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奖项,无疑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我大一时的“发现”改变了我的观念。

  三、困惑

  我的德育论文最奇怪的地方在于,第一版里我没有发现德育存在什么问题,完全是一根筋的想法,到了第二版则发现似乎有很多问题没回答,于是就糊弄说到“三论”时就能回答。然后到了“三论”时,却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反而更多了。

  最大的困惑是,我发现再也找不回以前的自己了。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但之前自己的很多行为准则,都开始被新的观念牵着走,而我新观念的核心,则比以前浅薄的多。以往被各种高调、教条建立的道德观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十分简单、短时的观点——“有没有用?”。在“二论”那篇中,这种观点已经开始影响了我的生活,从那时的文字来看,我当时还算是“自我感觉良好”。而现在,我已经开始感觉到这种观点的不良后果了。

  生活,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但是如果总是被一些短期的目标牵着走,反而会偏离最后的方向。这一点随着生活的多元化、多维化,变得愈加明显,不断袭来的短期的收益,常常会把我们从追求的真正的快乐的道路上一步步带走,把我们的个性一步步消磨,于是浑然不觉中,我们也就从“自然人”变成了“社会人”。

  回顾本山大叔二十多年来的小品,这种感觉也愈发强烈。本山大叔的小品,一直被认为反映了百姓们内心的声音,早期作品类似“领导来了,村里鸡也不听喝了,猪也不让摸了,狗也上山坡了,池子里的王八也吓休克了,都怕轮到自己上桌了”这样辛辣的讽刺再也没有出现过,刘老根第一部中尚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胡作非为的“胡科长”,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都逐步被看上去更好笑却没有意义的包袱取代了。类似的,第四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的创作都止步于九十年代初,此后再也没有超越过自己之前的作品……艺术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站在“成功”的角度而言,赵、张、陈三人现在无疑比九十年代更加成功,但无疑他们最好的作品诞生于那个时代。至于他们喜欢的是现在的自己还是之前的自己,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他们自己能品尝出来。

  对我自己而言,这种感觉同样存在。去研究生单位实*时,常常希望自己能安静的坐下来,钻进一个问题里,看很多书,然后一步一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但无奈工作完成和自我提升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完成工作是不一定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的。脱离了工作的自我提升有用吗?又被带到了“有没有用”的问题上。

  有时真的希望自己不要想这种明明无解的问题,给自己徒增烦恼。而实际上,一切荣誉与烦恼,最终都会成为过去。暂时成功的结果可能是爬得越高摔得越惨,短期失败的结果同样也可能是为成功积累了充分的势能。一切烦恼的,其实都来自自己的预期与实际情况的差别,因此其实这种情况下的解决方案也无非两条,要么拼命的去接*自己的理想,要么就放低自己的理想。

  四、智慧

  最后想谈的一点,是关于智慧的,做人的智慧。

  随着大学生活即将落下帷幕,自己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同时通过阅读优秀的书籍,也为我开启了一扇智慧的大门。

  同样是书中一句话,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看,总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初中时期看,多半是结合其他人的生活体验,而现在则或多或少的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以往认为极为关键的东西,现在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实质影响,比如高考“中奖”来了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当初如果去了其他学校,也许会有不同的体验,但成长路线总归会差别不大。相反,以往认为无所谓的东西,反而会左右个人的发展,比如我受高中学到的皮毛的影响,就认为自己以后必须弄生物,于是就这么一路走了下来。又比如我们班的同学们,特别是阿曼、董之威、李雷这几位和我一起走下去的室友。没有人上大学前会转码考虑室友问题,因为这确实是完全看运气,而我则凭借着比进入北京理工大学还要好的运气遇见了你们。阿曼的母语不是汉语,却在他矫正发音时顺便把我多年难改的错误发音也给矫正了,不仅如此,阿曼在谈论事情时的直率,发现自己不对就批评自己,发现别人不对时同样批评别人,让很多事情一下子变得非常简单。在自己遇到困难时,董之威举重若轻的几句话总能抓住要害,同时李雷出的主意肯定是最省事的。

  继续回来谈智慧。固然有我们通过规划、努力做到的东西,但同时也有许多偶然事件,并且这些偶然事件带来的收益未必低于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同时偶然也是摧毁我们梦想的一大元凶,这就回到了第二版论文说的“命”的问题了。当时我说,面对天命我们毫无办法。而当我们的生活逐步走进高维度空间时,我们要有理由相信,充分利用我们的可以到达的维度,很多困难,都可以解决,可以绕过去,这些技巧,是为小聪明。而想清楚以后我们需要做什么,则需要真正的智慧。我们时常生活在一种矛盾中,比如“我追求快乐”,“上研究生没意思”,“还是要考研,不然没出路”。事实上,以上三条放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中,对一般人而言,哪条都是真理,而打破这一矛盾,关键就是打破观念。比如可以“不追求快乐”,进而“追求全人类的幸福甘愿牺牲”,那“读研没意思”就没意思了。或者是认为“上研究生有意思、很快乐”,抑或是“考研干嘛出路多的是”。这三条哪一条都和客观实际有所差别,但这种错误的认识最终却可以带来快乐,所谓大智慧,就是不去计较某一细节的得失,将错就错,理清楚最基本的逻辑关系,然后顺利的走下去。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7

  本人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多年,深知要真正做好德育工作,难度很大。德育工作难,难在其长期性和隐性,难在其常常不被重视,难在其方法陈旧无创意,难在其能否真的让孩子们入脑入心铭记终生。当然,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之一,学校德育工作者尤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大道理要讲,小道理更要谈。但是,如果认为向孩子们讲讲道理就能解决问题,肯定未免天真了一些。解决思想问题、行为*惯问题等,主要靠不断的实践,靠养成教育,靠引导进而内化为孩子们的品格和素质。德育应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融合,在各个管理层面体现并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细节,即从微小处着眼着手着力。实践育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经验,德育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开始,而德育教育的力量又是在交叉整合、融会贯通、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并生效。比如作文育人方面,先从"我和爸爸或妈妈"开始,然后再"我与老师"、"我与学校",最后"我与社会"、"我与祖国"、"我与世界"......;再如环保教育方面,先从不起眼的小事,从自我开始,再从改变*以为常的陋*做起,从班级、校园再扩至社会、国家、地球家园等。

  只有实践才能育人,在德育实践中让孩子们去内化显得非常非常重要。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有对孩子终生负责的精神,千万不要将德育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花架子,形同虚设或做做样子搞搞形式应付差事,有这样一句真话:德育为先,"先**后成才"!很有道理。有才而无德为坏才,是可怕的!德育工作者应专业化,要有专业水准,要有理论支撑,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盲人摸象,效果想必也不会太理想。搞德育活动,必须要精心设计,系统研究,锁定目标,有可行的预案,让孩子们从"生物人到社会人"(马克思语)。记得曾有位大教育家说过:"儿童是感情的王子",所以德育教育要以情动人,以理感人服人,形成难忘的教育,收到让孩子们终生难忘的效果。细微之处见精神。我想,影响孩子的除了知识,更有道德与文化。在人的一生中,到最后能想起来的才是最珍贵的!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必须使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要注重孩子们的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以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德育工作者应主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掌握规律,使孩子们从感情的变化引发行为*惯的转化,促使他们既**又成才。

  总之,德育工作者要做孩子们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8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挑战,有效的开展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将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我组织本班同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少年”的评比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纪录片,还有关于国防、自然、科技题材的优秀影像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以及国防教育和环境教育。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走入革命前辈家,听革命英雄事迹”的社会活动实践等等,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几互助合作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我班有几位同学的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他们的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心直口快,自尊心特强,经不起批评,却有调皮爱捣蛋,上课时大声说话不懂的尊重他人。经过多次谈话教育仍未转变,我及时向家长反映,分析该生的情况,共同探索教育方法争取家长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家访工作不仅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还应持有之以恒,全面铺开。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家访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家访应该长期持久进行,随时进行。另外,家访也应全面铺开,不管好学生还是思想道德水*不高的学生都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访,但要分轻重,哪些学生是重点家访对象,哪些只是点到为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9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从行为*惯的培养开始,从行为*惯进手,贴*儿童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道德教育。我以为:应该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上风,化抽象的说教为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小学生在玩中明理,乐中学做,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惯,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惯。

  一个人的良好*惯往往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曾经有一个母亲,每次晚餐后吃水果,她都让自己幼小的儿子来分配,而儿子每次都是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一人分一个,忽然有一天,儿子发现只有两个橘子了,就问:“你们都要吃吗?”“当然!”尽管心中不情愿,孩子还是把两个橘子递给了父母,而父母则坦然接受了。之后母亲非常痛苦地说:“我觉得这橘子一点味道都没有。”但是这位母亲做得对,一定要让孩子心中想到别人,并能正确处理“你”“我”“他中小学生作文大全网”之间的关系,养成有孝心的*惯。由于行为是偶然的,当某种道德行为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时候,就成为道德*惯了,假如德育能够让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稳固的链接,它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引导未成年人如何做人:

  中华民族历来最讲究做人。人们常说成才先**,这就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要把我们的未成年人培养成为能担负跨世纪伟业之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道德教育。然而,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是非辨别能力差,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而对他们进行教育确实是一件难事,高深的理论听不懂,传统的说教又太枯燥。所以,我就捉住小学生酷爱动画片这一特点,针对思品教育内容精心设计动画,把深奥的道理变成行政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动画节目的同时明白道理,学会做人。如:有一次我发现本班有两名学生把家里的几十元钱偷出来买零食吃,于是,我在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的同时,把听说练*《小猴子过生日》一文提前进行教学,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小猴子过生日了,很多小动物都来向它表示祝贺。蚕姑娘送来了漂亮的丝绸裙子;小蜜蜂送来它亲手酿的蜜。小猴子一边收礼物一边道谢。这时候,小老鼠也来了,它给小猴子送来了一篮子香甜的桃子,可小猴子说什么也不要。这时我忽然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猴子为什么不要小老鼠的桃子啊?这可是小猴子最爱吃的东西啊!”于是同学们就各抒已见,有人说:“小老鼠自己不会种桃子,是偷来的。”有的说:小猴子不能要别人偷的礼物。”有人说:“收下别人偷来的礼物就即是和小偷同流合污。”教师顺势问:“做小偷有什么危害呢?”学生便知道这是不道德的,害人害已,扰乱社会秩序,这是违法的行为,偷大了就要判刑,严重的还要枪毙。接下来我又播放了一组有针对性的教育动画片。内容主要反映一些少年由于屡教不改终极走上违法的道路。看后同学们深受教育,纷纷表示今后要老实守纪,决不做有损于国家和人们的事。好好学*天天向上,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为国家作贡献,自食其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事后两位从家里拿钱的同学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今后决不再犯。

  同学们也初步懂得了自怎样做人的道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劳动是最光荣的。然而,目前的未成年人尽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都是“小天子”、“小太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热爱劳动人民,不懂得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我一方面经常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或实练;另一方面,与学生家长配合,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自我服务,主动参与家务劳动,从中获得劳动体验,培养良好的劳动*惯。如:我教学《别说我小》一文时,就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教师说:“丁丁确实是个能干的孩子,他做那么多的事。那么我想我们班的同学也很能干,肯定也能做很多的事情。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有的说我能帮妈妈做来料加工;有的说我能帮奶奶穿针;有的说我会帮妈妈做生意……根据汇报情况教师给予表扬。接着,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又精心设计了一个课件,题目是:章鱼当考官。在内容没有出现之前让学生猜一猜,章鱼考官是笑脸还是哭脸。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同学们就拼命的猜:“笑脸!”“哭脸!”……在同学们迫切想了解答案时,再请一个同学上往点击鼠标,当章鱼出现的是笑脸时,猜笑脸的同学就会不由自主的大叫一声:“耶!”脸上露出自得的神情。原来是冬冬在帮妈妈洗碗,章鱼对冬冬的表现表示满足,所以露出了笑脸。接下来同学们又会使劲的猜:“笑脸!”“哭脸!”这次章鱼是哭脸,同样,这次猜哭脸的同学也会大叫一声:“耶!”由于,小红坐在床上大叫:“爸爸,快来帮我穿衣服!”章鱼对他的表现表示不满。实在,这是将一些自理内容编成判定题,让学生进行辨别,以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最后一个环节是穿衣、叠被比赛,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比赛结束后,进行评选,评出今天的劳动之星,教师及时给予奖励。评上劳动之星的同学特别感到自豪。没评上的同学便会向他们投往羡慕的目光,并会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努力争取。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希看同学们在*时生活中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期结束后,教师将要向家上进行问卷调查。这样,学生在猜猜做做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了自理。

  四、增强未成年人孝敬意识:

  孝敬父母、爱国忧民、敬亲睦邻、乐善好施、敬老爱幼、勤劳节俭、敬业乐业、见义勇为等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气节,在如今仍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这些传统的美德在中华大地上得到炎黄子孙的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地得到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宝贵财富。对未成年人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竞赛活动。如:我在教学《奶奶病了》之后,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上风设计了很多的具体情节,有小孩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的;也有上学路上遇盲人的;有家里来客的……等等,让学生进行擂台比赛。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反应。看谁处理得最恰当、公道。其中有必答题、自选题和抢答题,每题20分,基础分100分;必答题、抢答题由教师确定,自选题由学生上台确定。请观众判定,教师裁决,到时候看谁的累计分数最多,谁就是本次比赛的擂主。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未成年人在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懂得了在各种情况下如何往尊重、理解、孝敬长辈的,从而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懈的努力,捉住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将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趣味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调动未成年人的参与积极性,启动未成年人的情感,把未成年人培养成健康、活泼向上的一代高素质的人材。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2)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菁华9篇)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1

  良好行为*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很大,它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材的前提。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不文明的脏话可以毫不顾忌地说,不文明的'行为也因为年幼无知而轻易地被大人原谅,有的孩子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的溺爱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作业本上写错的字都是家长代劳擦了,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文具盒放在书包里的事都是家长代劳的。等等,等等,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做事没有方向,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惯,自理能力极差。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惯;播下*惯,收获性格。”怎样帮助一年级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惯,非常重要。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由于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新生,入学后,他们首先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新的学*环境、新的学*伙伴、新的学*方式,使他们异常兴奋。原来幼儿园一直窝在教室里分不清楚上下课的他们,仿佛终于尝到了什么是自由的滋味,每到下课,他们就冲出教室,如同出笼的小野兽在操场狂奔,结果可想而知,重则头破血流,轻则大哭小叫。下课是这般模样,那上课呢?有的自由漫步,有的大声交谈,有的嘴里吸着果冻条,有的才坐下又像弹簧一样跳起来冲了出去,原来他刚想起来要上厕所了,他们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外面的铃声,从外面走进来上课的老师,他们全都没有看见没有注意,或者说看见了还是继续他们的事。等等事例举不胜举。真庆幸校长的开明,发了一个小喇叭,不然我真的不知道我要用多少分贝的音量才能让他们听见我说话,让他们知道上课了,要安静了。开学的几周,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老太太,每天唠叨着:听见铃声进教室,坐神气等老师,下课要及时上厕所,要做好课前准备。上课说话要举手,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能随便扔垃圾,见到垃圾要随手捡起来,校园内里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不要迟到,服装穿戴整齐,有病有事要请假……总之,什么事情都要细细关照,什么事情都要手把手教,什么事情都不忘示范指导。

  二、养成教育要坚持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惯非一日之功。这些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很简单,可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做好并不容易。小孩子看懂了,学会了,还不等于他们会按要求去这样做。要想让他们养成*惯,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坚持才能形成,还要经常检查,经常指导,力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惯成自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作为一年级孩子的班主任,我们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我们需要经常在孩子们耳边耐心唠叨,并且以身示范,让孩子们耳听目染,学会跟着做。看不懂的就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生不良*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可不能灰心无辄。要知道矫正一个坏*惯,养成一个好*惯的过程,就好似一个漫长的较量的过程。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有的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有的学生握笔姿势错误,屡教不改;有的学生坐立不稳,东张西望……这些坏*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过来,是不可能的。往往你刚提醒,转身之间他又那样了。又比如扫地,有些孩子直着腰,拿着扫帚满地乱划拉。我就告诉孩子们,扫地要弯下腰去,用扫帚的整个斜面接触地面,按顺序从后向前扫。小角落就把扫把竖起来扫。抹灰时,有些孩子抹布上的水太多,在门上、讲台上留下一道道脏水印。我就教孩子们,抹布拧干再擦。排课桌要横里竖里一起看。劳动的程序讲得越清楚,指导越具体,孩子学会、学好的可能性越大,成功机会越多,就越能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所以,我们班主任要在*时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励,多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一定能看见成效和回报。

  三、养成教育要方法多样。

  如论是什么样的孩子,都对故事感兴趣。一味的唠叨会使孩子厌烦,耳朵也会起老茧。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儿童故事,浓缩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形象。我们班主任可以多讲讲故事,学生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能够感受生活,得到教育。在教育学生时,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行为偏差,适时引用一些儿童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经典的世界童话,可以中间篡改章节,也可以根据需要即兴编个。虽然没有尊重故事原著,但是我们自编或篡改的这些故事,可以使孩子们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改正行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指导了他们的品行方向,为他们树立的榜样。孩子们也确立了自己前进的目标。

  开学以来,我这班的孩子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大都好动好斗,经常大事没有,小事不断,不是手臂破了皮,就是膝盖裂了嘴。常常这事还没处理完,那里又有孩子哭开了。真是一个头两个大。我就利用《狼人毛力克》的故事,稍加改动,把毛力克塑造成一个遵守纪律,团结伙伴,乐于助人的孩子,动物都有规则,孩子们也要遵守规则啊。慢慢的,孩子们知道了一些规则,懂得做了错事要道歉要弥补,尽量不错不好的事情,做事前要用大脑思考下是不是可以做,等等。

  总之,*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我们一年级的班主任要抓住新生入学这个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强化训练,加深烙印,*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2

  我们常引用这样一句话来教育学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即指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就说明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德”字当先。德育教育,塑造学生心灵。我们开展“全员、全面、全程”德育大讨论,正是彰显了我们“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理念,切实地表现了我们育人的前瞻性。

  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泡在溺爱的蜜罐里长大的,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方面欠缺太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几乎是一个盲区。记得刚开学的某一天,我无意间听到一名女生对同学破口大骂,那骂声响亮,不堪入耳。我走上前去严厉地制止了她,并且对她说:“你刚才说的话和你漂亮的外表严重不符,你说的话我都不好意思重复,你骂人是对同学人格的侮辱,伤了同学的感情。我跟她讲我今年夏天在广州火车站遇到的一件事,一个女孩和一个妇女发生口角,并且张嘴骂了那名妇女,骂的很难听,当即那个女孩的父亲狠狠地打了她一巴掌。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接着我又对她说,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代表了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况且你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能出口成脏呢?那位女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也许像这样的事在别人看来是小事,但是在学校,作为教师遇到这样的是就不可轻视。我们常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我时时刻刻都要有以班主任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教育他的不仅仅是班主任,每一个老师都是他人生的引路人。

  说到“全员”德育,我想起了一件事,前一段时间我们学*“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这一内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新词新语。有的说“给力”,有的说“神马都是浮云”,有的说“”坑爹”,有的说“你五毛我五毛咱俩就一块了”……学生说了很多,真是无奇不有。课后我进行反思,学生所知道的新词新语无非就是上网看到的。况且学生并没有把他先进的手机功能用在学*上,而是天天沉迷于网络中。面对着五花八门的网页,学生们是兼收并蓄了,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污浊了学生的心灵,这在真、善、美的道德修养上是一种缺失,在是非黑白面前是一种迷失。面对这种缺失与迷失,只靠学校老师的教育远远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社会各方面的配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德育。

  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我认为要将德育落到实际行动上,不妨把我们这学期开学初搞的学*《弟子规》活动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来进行。《弟子规》是依据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是我国一部杰出的儒家经典。孔子倡导的那些仁、义、礼、智、信的教化思想正是现在人们所缺失的。瑞典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在诺贝尔获得者国际大会上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作为炎黄子孙就更应该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下去。那么我们就从弟子规开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弟子规》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个人和社会接轨的通行证,是一把幸福和谐人生的钥匙,接受圣贤智慧的教诲,足以让学生受用一生。

  具体做法是:第一,利用早读时间,每天读一小段,读一读,背一背,让学生领会其要旨;第二,利用语文老师课堂这块阵地引导学生学*《弟子规》,让学生学会辩是非,知荣辱,明事理,凭借老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知识,悟做人;第三,开展围绕以“弟子规”为内容的竞赛活动,如发生在身边的事进行开展辩论会,利用先进事迹编出小话剧,然后充分地利用我校的多媒体资源在课间播放,或者举办书画作品展或者手抄报等;第四,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关于弟子规钱文忠的《百家讲坛》等。

  通过学*《弟子规》,引导学生回归最自然本真的“人之初”的伦理道德上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良好的德行。从我们自身做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立足于”以人为本,德育当先“的原则,积极投身到“全员、全面、全程”德育工作之中,力争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学生,传承中华文明,让莘莘学子飞得更高、更远。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3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它的重要性早被教育界乃全世界所熟知。常言道:“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劣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这其中就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是一个伦理性的整体结构,意味着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着价值可能性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只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这种可能性,对学生的品质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便是德育的意义所在。下面我从学校教育的伦理性出发,谈几点小学生的德育特点。

  一、超越性

  学校道德教育是指向求教育者发展的可能性的。它存在的价值就是引道求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走向更为丰富的道德可能性。不断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也就是在教育的价值引导中,学生不断地在道德理解、道德判断能力、道德经验、道德智慧、德性品质各个方面获得更新和发展。学校教育具有了超越性,才能够引导学生实现价值的可能性。

  学校道德教育之所以具有超越性,是因为学校道德教育建立在追求善的价值的基础上的,建立在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理想上。作为建构美德的价值引导,学校教育各个方面都渗透着人类的价值和理想。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建构美德的价值引导,德育指向必须有所超越。小学生单纯、幼稚、天真无邪,学校教育是他们获得道德发展的重要条件。对道德理想的理解等间接道德认识,道德判断能力与实践性的发展,只有在学校通过系统教育才能系统地获得。可以说,在学校所获得的道德发展对个人终身的道德实践和道德追求都具有影响。因此,德育教育应该紧扣时代主题,努力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生活价值理想,从更广、更丰富的层面帮助他们建构道德精神;引导他们走向发展,走向创造,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提出“教育要面向未来。”这就意味着德育是指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任何组成部分都具有超越性的本质。同时也意味着,教育要努力为未来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改变社会现状,推进社会发展,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实现对现有社会和现实人的超越。因此,德育不仅要关注现实的存在,更要关照人们未来面对的问题。人不会满足现状,社会也不会维持现状。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发展表现为一种世界范围的广泛竞争,反映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每个环节。如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变更性、竞争性、发展性,使每一个人随时都面临着多种选择、多种风险和许多思想道德方面的实际问题,人们需要消除对未来发展的困惑,避免挫折和失败。德育必须对人们的发展进行引导,进行符合规律的预测、预防和指导,帮助人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种预测、预防在现代社会是越来越重要。可见,德育也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和人们的主体性的增强,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德育只有紧扣时代主题,大力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德育才能显示其时代特征,体现其超越性的本质属性。如果德育不能实现人和社会对现存状况的超越,仅仅是维持现状现实社会秩序和人们现有思想水*的手段,那么,德育就会逐渐陷于保守,无所作为。德育不仅为过去、现在所决定,更为未来所决定。因此,学校在构建办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时,确定了与各个年级品质培养相呼应的具体目标来帮助引导学生建立和实现道德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道德教育中总是以应有或理想的境界、社会和人,在道德目标的追求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某种必要的张力”(《德育社会学》一书)。如此,学校道德教育具有了超越性,就有可能引导学生实现价值可能性。因此,具有了超越性的道德教育是合目的的道德教育。

  二、引导性

  学校道德教育是道德价值的引导和个人德性追求的自主活动的结合。引导性意味着道德教育的影响是建立在求教育者的自主性上。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他律”为“自律”的时候,学生内部活动才能被启动,其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正如陶西*同志所说的:“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内驱力,由此推动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各种良好的素质。”

  而这良好的素质形成,需要教师*常对学生各种良好*惯的训练和引导。从小学生道德行为*惯形成的特点看,低年级甚至中年级的儿童,其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或仿效他人的情况下实现的。到了高年纪,其道德行为的自觉性才日益明显地发展起来。所以,良好的*惯不可能靠自发形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同时,还要明确,*惯是一种定势,不良*惯一旦养成便难以改变。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诸多*惯养成的起始阶段。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良好的*惯乃是人在某种神经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道德*惯对于人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在高度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小学生开始就应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从生活实践中逐步引导学生的道德理解、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品质的自我构建。

  如我们在创设各种德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正确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研究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核心,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环境和恰当的教育方式,以此来引导和激发儿童自我教育的动机,促进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以此获得“变他律为自律”。这样让学生逐步地从自主的生活实践中,从自己的道德体验中,获得自我超越,获得在多元价值中选择自我的价值定向,从而自主地培养自己的德行品质。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德育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努力更新观念,教育的思路和手段也应相应地发生变化,要从长远的发展观、社会观来正视自己的教育对象,不负教育的光荣使命。我们的学生最终是要走上社会,成为社会人。一个人走上社会无论是环境的适应,还是知识技能的获得,抑或事业的成功,都靠自己的拼搏,即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而他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如何与他自身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而他的综合素质如何,又以自我能力相关,自我教育能力越强,就越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其生存和发展能力就越强。所以,只有从小学生开始积极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

  三、指向性

  学校教育是一个伦理性的整体结构,无论是学校课程,管理实践和学校所营造的精神环境等,都具有价值的意蕴。对学生道德发展而言,它们都是具有互动性的教育意义结构。学校教育在整体上以人类社会的崇高价值作为建构教育目标、安排教育内容、筹划和开展学校教育各种活动、美化教育环境的价值基础,并且把这些崇高价值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学校教育作为伦理性的整体,意味着学校教育在实践中具有价值指向性。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具有道德教育意义,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构成价值影响,即学校教育各个方面均包含着道德教育,教师在创设德育的各种途径中会有一定的指向性。如:教育引导学生,要独立完成作业,练*和考试,这是诚信教育;上课不迟到早退,这是守时教育;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其他同学,这是自律守纪教育;学会倾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这是尊重教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是合作教育。

  还有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团队活动等等,对学生都产生积极的教育作用,都将促进学生道德精神的成长。其实,一个合格的教师,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上,他都能充分利用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作文课,班会等活动,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依赖别人评价到自我评价,由片面到全面发展。他有时甚至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个目光,或一种批评和一个预期的惩罚等,都是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定向控制和改造,最终形成预期的行为*惯,他德育指向都十分明显。当学生在获得一定道德成长的良好状态下,就会自然朝着道德的指向发展,最终形成预期的行为*惯。

  因此,我们学校教育要形成一致的、有效的、正确的道德教育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激发学生的道德意向、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情感和正确的情感定向。通过认知体验,把德育内容带进人的生活情境,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及其感受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理解价值,体验价值,力行价值,实现道德行为。

  此外,对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适当进行伦理反思。因为学校教育是伦理性的社会实践,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是进行价值评价的对象,评价它们是否是贴*现实的道德生活的,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合道德的,是否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而正确的道德教育,是否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有积极影响。如此,让道德都在现实生活和具体人生的反思基础上的提升,这种提升是以道德的可能性为指向,因为可能性意味着对道德现实性的进一步建构,意味着在更高、更广、更丰富的层面建构道德精神。

  四、实践性

  学校道德教育虽然是在学校里组织进行的,是通过道德教育的内容、手段、方法和情境实施的,但是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及其经验而产生作用的。因为道德表现在日常行为中,它本质上是实践的,是人的具体的生活所包含的,也是指向具体的生活的。道德的学*与发展也是在生活的实践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无效果的。如此说来,学校的道德教育总是以关怀学生的现实的生活为价值取向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就意味着学校在价值引导的基础上,通过系列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来实现儿童品德的由“知”到“行”这一目的。如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和各种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从中开拓了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学生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道德关怀意识。因此,好的道德教育是内在于生活的,是必然地与生活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这是道德教育实践的含义所在。

  其次,再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年龄来讲,他们是儿童。儿童在道德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许多错误概念或糊涂观念。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要讲空洞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在进行通俗的说理和评价促进小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和富有积极情感色彩的体验。当学生从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按一定的道德要求行为给集体、别人带来好处,得到舆论的好评的体验时,他们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育者的道德要求的正确性,从而加强继续执行这些要求的坚定性与热望。

  其三,随着德育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德育手段也应相应变化。如果学校仅仅利用各种手段奖惩、约束儿童的生活中的行为,那么就把道德教育变成了道德控制。这种道德教育不但不能培养儿童的道德自主性和道德判断能力,反而把儿童训练成唯唯诺诺的服从者。如此缺乏生活实践性,我们学校道德教育仅仅成为道德灌输和道德管制,容易失去道德教育的实效。而在学校教育里一切会被认为是绝对适当必要的。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了,而是严格的道德监督。儿童是小心的生活在伦理之中,根本无从谈起道德的自主发展。他们一旦走出学校,那些道德戒律的作用便不大或无用了。而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心理环境的变化。学校作为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组成部分,必然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学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手段也要发生变化。如:在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我们可以积极开展“重在实践,体验过程”的课题研讨活动,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如此充分的发现、利用学校内部及其周边社区的各种社会自然环境等德育资源,积极的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在学校接受有关德育信息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切身体验,真正对教育者所传送的品德内容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所内化,将外在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品德言行。

  我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我们应广开思路,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不断地练*,使许多道德行为形成牢固的*惯;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

  综合以上德育的几个特点的阐述,说明学校道德教育如果离开了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作为伦理性结构的协同影响,就不能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形成有效的价值引导;同时也说明学校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组织开展的道德教育课程和道德教育活动,而是贯穿于教育的一切方面。为此我认为:学校道德教育要在国家教育方针的引领下,高屋建瓴。努力创造出有利于个体道德发展的良好环境,即创造出以人为目的的,基于个性的自主、自由、自律、自觉而展开的教育活动,以宽容、健康、快乐、向善的精神展开教育与个性的交往的教化方式,引导学生个体德性的养成和对美善生活的追求,从而建构最佳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品质。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4

  本人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多年,深知要真正做好德育工作,难度很大。德育工作难,难在其长期性和隐性,难在其常常不被重视,难在其方法陈旧无创意,难在其能否真的让孩子们入脑入心铭记终生。当然,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之一,学校德育工作者尤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大道理要讲,小道理更要谈。但是,如果认为向孩子们讲讲道理就能解决问题,肯定未免天真了一些。解决思想问题、行为*惯问题等,主要靠不断的实践,靠养成教育,靠引导进而内化为孩子们的品格和素质。 德育应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融合,在各个管理层面体现并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细节,即从微小处着眼着

  手着力。实践育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经验,德育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开始,而德育教育的力量又是在交叉整合、融会贯通、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并生效。比如作文育人方面,先从"我和爸爸或妈妈"开始,然后再"我与老师"、"我与学校",最后"我与社会"、"我与祖国"、"我与世界"......;再如环保教育方面,先从不起眼的小事,从自我开始,再从改变*以为常的陋*做起,从班级、校园再扩至社会、国家、地球家园等。

  只有实践才能育人,在德育实践中让孩子们去内化显得非常非常重要。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有对孩子终生负责的精神,千万不要将德育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花架子,形同虚设或做做样子搞搞形式应付差事,有这样一句真话:德育为先,"先**后成才"!很有道理。有才而无德为坏才,是可怕的!德育工作者应专业化,要有专业水准,要有理论支撑,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盲人摸象,效果想必也不会太理想。 搞德育活动,必须要精心设计,系统研究,锁定目标,有可行的预案,让孩子们从"生物人到社会人"(马克思语)。记得曾有位大教育家说过:"儿童是感情的王子",所以德育教育要以情动人,以理感人服人,形成难忘的教育,收到让孩子们终生难忘的效果。 细微之处见精神。我想,影响孩子的除了知识,更有道德与文化。在人的一生中,到最后能想起来的才是最珍贵的!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必须使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要注重孩子们的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以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德育工作者应主动在实

  践中不断摸索并掌握规律,使孩子们从感情的变化引发行为*惯的转化,促使他们既**又成才。

  总之,德育工作者要做孩子们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5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培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改革开放起到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一直是精英阶层,然而随着大学扩招以及社会的整体变革,大学生群体已经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代名词。

  然而,不可以否认,即便如此,大学生仍然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因此,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应对大学生的成长予以充分的关注。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其与初等教育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它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自身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包括品质,知识,体能以及其他社会能力等等。而其中,德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因为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20年后*主流社会的道德水准。

  接下来,我将用四年时间,通过自身经历,探索如何砥砺德行,寻求一条针对个体的德育发展道路。以下内容作为开题报告,将重点陈述我对大学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自己德育总方向的要求:

  1 以德育为灵魂的综合发展

  任何一个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发展,因此,个人发展必须与社会需求保持相对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社会发展需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必要能力包括:健全的人格,专业技术以及强健的体魄,即传统意义上的“德智体”。

  在这三者中,“德”起到的是支配性地位。没有健全的人格,就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肯定与尊重,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石,就不可能在任何领域取得建树。

  因此,德育,是整个人生,特别是大学四年的重要课题,是人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在我眼中,德育的进程,其实是其他方面进步的副产物。品格的塑造,离不开其他能力的提高。

  1.1 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工作;同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通过与他人竞技的过程,可以培养人的进取精神,磨砺意志品质; 特别是在德育的进程中,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美国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都曾经是运动健将,许多卓有建树的人也精通一项体育运动。

  1.2 文化素质

  作为社会中新锐势力的典型代表,大学生的思想就是整个社会思想的风向标。只有具有进步思想的大学生才能具有高尚的追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塑造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品德的塑造离不开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大学四年,我的德育成长之路应着眼于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双重提高,以此作为全面发展的基础,从而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相信随着总体能力的提升,许多从前的不足之处将会迎刃而解。

  2 关于我达到目标的方法

  德育作为一个遥远的征程,既需要长期投入,更体现出了达到目标的多种可能性。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最佳路线,结合自身实际,达到最终目的。下面陈述关于我如何达到目标的想法。

  2.1 通过集体生活,严格自律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一个无法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去对别人要求。大学是走上社会的前奏,我们需要在这里培养基本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自律。别人迷茫时,我们不仅需要清醒的头脑,更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使自己的生活始终处在正确的轨道上。而当你发现同学的闪光点时,我们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使我们得以时刻效仿对方,最终将对方优点吸收到自己身上。因此,不断自律的过程,不仅是对意志品质的不断考验,更是对自身素质的综合提高,是德育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而言,我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但我却不善于将想法付诸长期行动。通过集体生活对其他同学的不断关注,相信我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尽早适应社会。

  2.2 树立远大追求,不断进步

  远大追求,既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最大期望值,更体现出一个人的视野开阔程度。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大学时期,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钱钟书说过,一个人20岁时不狂,是没有气魄。大学生作为未来民族的栋梁,更需要这种气魄。没有远大理想,就不存在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就不存在自身能力的大幅提高。 我本是个不敢想象未来的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是录取结果出来前,我一直内心觉得会落榜,因为我不敢相信我能考进北京理工,但我真的做到了,于是我认为,生活中,如果多一些梦想,多一分勇气,我们或许就可以走的更远。

  2.3 多种途径组合,形成合力

  这里必须提到我以往经历。我在高考中失误,距离北京理工分数线33分,自主招生只能加20,但我还是被录取了。这一事件中,首先得感谢学校给我的机会,让我得以在更高的*台施展能力,让我拥有一群优秀的同学和我共同进步。但这里重点是到我自己的付出。别人都认为,高中三年唯一任务是高考时,我却一门心思弄起了竞赛,生物弄完弄化学,顺便弄起了物理,虽然我学*在班里一般,但由于参加了这些活动,得了3个省级奖,拿到了北京理工的自主招生名额,所以在高考严重失误的情况下仍然逢凶化吉。别人通过一次高考做到了,我通过很多次其他途径也做到。高考是“独木桥”尚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过,大学生活中,选择更多,更可以如此。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就是大学作为多元社会,更应该通过全面发展,将德智体三者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竭尽全力,将成功的几率加到最大。

  3 结语

  踩着校园的落叶,走过四年的青春。用大学四年时光,交换无悔的青春。无论前面的路多么艰险,我们都应该昂起头阔步前进,因为,年轻是我们的资本。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6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培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改革开放起到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一直是精英阶层,然而随着大学扩招以及社会的整体变革,大学生群体已经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代名词。

  然而,不可以否认,即便如此,大学生仍然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因此,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应对大学生的成长予以充分的关注。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其与初等教育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它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自身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包括品质,知识,体能以及其他社会能力等等。而其中,德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因为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20年后*主流社会的道德水准。

  接下来,我将用四年时间,通过自身经历,探索如何砥砺德行,寻求一条针对个体的德育发展道路。以下内容作为开题报告,将重点陈述我对大学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自己德育总方向的要求

  1 以德育为灵魂的综合发展

  任何一个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发展,因此,个人发展必须与社会需求保持相对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社会发展需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必要能力包括:健全的人格,专业技术以及强健的体魄,即传统意义上的“德智体”。

  在这三者中,“德”起到的是支配性地位。没有健全的人格,就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肯定与尊重,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石,就不可能在任何领域取得建树。

  因此,德育,是整个人生,特别是大学四年的重要课题,是人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在我眼中,德育的进程,其实是其他方面进步的副产物。品格的塑造,离不开其他能力的提高。

  1.1 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工作;同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通过与他人竞技的过程,可以培养人的进取精神,磨砺意志品质; 特别是在德育的进程中,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美国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都曾经是运动健将,许多卓有建树的人也精通一项体育运动。

  1.2 文化素质

  作为社会中新锐势力的典型代表,大学生的思想就是整个社会思想的风向标。只有具有进步思想的大学生才能具有高尚的追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塑造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品德的塑造离不开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大学四年,我的德育成长之路应着眼于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双重提高,以此作为全面发展的基础,从而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相信随着总体能力的提升,许多从前的不足之处将会迎刃而解。

  2 关于我达到目标的方法

  德育作为一个遥远的征程,既需要长期投入,更体现出了达到目标的多种可能性。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最佳路线,结合自身实际,达到最终目的。下面陈述关于我如何达到目标的想法。

  2.1 通过集体生活,严格自律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一个无法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去对别人要求。大学是走上社会的前奏,我们需要在这里培养基本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自律。别人迷茫时,我们不仅需要清醒的头脑,更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使自己的生活始终处在正确的轨道上。而当你发现同学的闪光点时,我们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使我们得以时刻效仿对方,最终将对方优点吸收到自己身上。因此,不断自律的过程,不仅是对意志品质的不断考验,更是对自身素质的综合提高,是德育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而言,我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但我却不善于将想法付诸长期行动。通过集体生活对其他同学的不断关注,相信我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尽早适应社会。

  2.2 树立远大追求,不断进步

  远大追求,既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最大期望值,更体现出一个人的视野开阔程度。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大学时期,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钱钟书说过,一个人20岁时不狂,是没有气魄。大学生作为未来民族的栋梁,更需要这种气魄。没有远大理想,就不存在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就不存在自身能力的大幅提高。 我本是个不敢想象未来的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是录取结果出来前,我一直内心觉得会落榜,因为我不敢相信我能考进北京理工,但我真的做到了,于是我认为,生活中,如果多一些梦想,多一分勇气,我们或许就可以走的更远。

  2.3 多种途径组合,形成合力

  这里必须提到我以往经历。我在高考中失误,距离北京理工分数线33分,自主招生只能加20,但我还是被录取了。这一事件中,首先得感谢学校给我的机会,让我得以在更高的*台施展能力,让我拥有一群优秀的同学和我共同进步。但这里重点是到我自己的付出。别人都认为,高中三年唯一任务是高考时,我却一门心思弄起了竞赛,生物弄完弄化学,顺便弄起了物理,虽然我学*在班里一般,但由于参加了这些活动,得了3个省级奖,拿到了北京理工的自主招生名额,所以在高考严重失误的情况下仍然逢凶化吉。别人通过一次高考做到了,我通过很多次其他途径也做到。高考是“独木桥”尚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过,大学生活中,选择更多,更可以如此。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就是大学作为多元社会,更应该通过全面发展,将德智体三者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竭尽全力,将成功的几率加到最大。

  3 结语

  踩着校园的落叶,走过四年的青春。用大学四年时光,交换无悔的青春。无论前面的路多么艰险,我们都应该昂起头阔步前进,因为,年轻是我们的资本。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7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培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改革开放起到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一直是精英阶层,然而随着大学扩招以及社会的整体变革,大学生群体已经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代名词。

  然而,不可以否认,即便如此,大学生仍然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因此,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应对大学生的成长予以充分的关注。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其与初等教育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它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自身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包括品质,知识,体能以及其他社会能力等等。而其中,德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因为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20年后*主流社会的道德水准。

  接下来,我将用四年时间,通过自身经历,探索如何砥砺德行,寻求一条针对个体的德育发展道路。以下内容作为开题报告,将重点陈述我对大学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自己德育总方向的要求。

  1以德育为灵魂的综合发展

  任何一个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发展,因此,个人发展必须与社会需求保持相对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社会发展需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必要能力包括:健全的人格,专业技术以及强健的体魄,即传统意义上的“德智体”。

  在这三者中,“德”起到的是支配性地位。没有健全的人格,就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肯定与尊重,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石,就不可能在任何领域取得建树。

  因此,德育,是整个人生,特别是大学四年的重要课题,是人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在我眼中,德育的进程,其实是其他方面进步的副产物。品格的塑造,离不开其他能力的提高。

  1。1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工作;同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通过与他人竞技的过程,可以培养人的进取精神,磨砺意志品质;特别是在德育的进程中,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美国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都曾经是运动健将,许多卓有建树的人也精通一项体育运动。

  1。2文化素质

  作为社会中新锐势力的典型代表,大学生的思想就是整个社会思想的风向标。只有具有进步思想的大学生才能具有高尚的追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塑造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品德的塑造离不开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综上所述,大学四年,我的德育成长之路应着眼于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双重提高,以此作为全面发展的基础,从而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相信随着总体能力的提升,许多从前的不足之处将会迎刃而解。

  2关于我达到目标的方法

  德育作为一个遥远的征程,既需要长期投入,更体现出了达到目标的多种可能性。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最佳路线,结合自身实际,达到最终目的。下面陈述关于我如何达到目标的想法。

  2。1通过集体生活,严格自律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一个无法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去对别人要求。大学是走上社会的前奏,我们需要在这里培养基本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自律。别人迷茫时,我们不仅需要清醒的头脑,更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使自己的生活始终处在正确的轨道上。而当你发现同学的闪光点时,我们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使我们得以时刻效仿对方,最终将对方优点吸收到自己身上。因此,不断自律的过程,不仅是对意志品质的不断考验,更是对自身素质的综合提高,是德育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而言,我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但我却不善于将想法付诸长期行动。通过集体生活对其他同学的不断关注,相信我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尽早适应社会。

  2。2树立远大追求,不断进步

  远大追求,既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最大期望值,更体现出一个人的视野开阔程度。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大学时期,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钱钟书说过,一个人20岁时不狂,是没有气魄。大学生作为未来民族的栋梁,更需要这种气魄。没有远大理想,就不存在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就不存在自身能力的大幅提高。我本是个不敢想象未来的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是录取结果出来前,我一直内心觉得会落榜,因为我不敢相信我能考进北京理工,但我真的做到了,于是我认为,生活中,如果多一些梦想,多一分勇气,我们或许就可以走的更远。

  2。3多种途径组合,形成合力

  这里必须提到我以往经历。我在高考中失误,距离北京理工分数线33分,自主招生只能加20,但我还是被录取了。这一事件中,首先得感谢学校给我的机会,让我得以在更高的*台施展能力,让我拥有一群优秀的同学和我共同进步。但这里重点是到我自己的付出。别人都认为,高中三年唯一任务是高考时,我却一门心思弄起了竞赛,生物弄完弄化学,顺便弄起了物理,虽然我学*在班里一般,但由于参加了这些活动,得了3个省级奖,拿到了北京理工的自主招生名额,所以在高考严重失误的情况下仍然逢凶化吉。别人通过一次高考做到了,我通过很多次其他途径也做到。高考是“独木桥”尚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过,大学生活中,选择更多,更可以如此。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就是大学作为多元社会,更应该通过全面发展,将德智体三者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竭尽全力,将成功的几率加到最大。

  3结语

  踩着校园的落叶,走过四年的青春。用大学四年时光,交换无悔的青春。无论前面的路多么艰险,我们都应该昂起头阔步前进,因为,年轻是我们的资本。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8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从行为*惯的培养开始,从行为*惯进手,贴*儿童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道德教育。我以为:应该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上风,化抽象的说教为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小学生在玩中明理,乐中学做,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惯,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惯。

  一个人的良好*惯往往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曾经有一个母亲,每次晚餐后吃水果,她都让自己幼小的儿子来分配,而儿子每次都是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一人分一个,忽然有一天,儿子发现只有两个橘子了,就问:“你们都要吃吗?”“当然!”尽管心中不情愿,孩子还是把两个橘子递给了父母,而父母则坦然接受了。之后母亲非常痛苦地说:“我觉得这橘子一点味道都没有。”但是这位母亲做得对,一定要让孩子心中想到别人,并能正确处理“你”“我”“他中小学生作文大全网”之间的关系,养成有孝心的*惯。由于行为是偶然的,当某种道德行为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时候,就成为道德*惯了,假如德育能够让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稳固的链接,它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引导未成年人如何做人:

  中华民族历来最讲究做人。人们常说成才先**,这就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要把我们的未成年人培养成为能担负跨世纪伟业之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道德教育。然而,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是非辨别能力差,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而对他们进行教育确实是一件难事,高深的理论听不懂,传统的说教又太枯燥。所以,我就捉住小学生酷爱动画片这一特点,针对思品教育内容精心设计动画,把深奥的道理变成行政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动画节目的同时明白道理,学会做人。如:有一次我发现本班有两名学生把家里的几十元钱偷出来买零食吃,于是,我在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的同时,把听说练*《小猴子过生日》一文提前进行教学,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小猴子过生日了,很多小动物都来向它表示祝贺。蚕姑娘送来了漂亮的丝绸裙子;小蜜蜂送来它亲手酿的蜜。小猴子一边收礼物一边道谢。这时候,小老鼠也来了,它给小猴子送来了一篮子香甜的桃子,可小猴子说什么也不要。这时我忽然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猴子为什么不要小老鼠的桃子啊?这可是小猴子最爱吃的东西啊!”于是同学们就各抒已见,有人说:“小老鼠自己不会种桃子,是偷来的。”有的说:小猴子不能要别人偷的礼物。”有人说:“收下别人偷来的礼物就即是和小偷同流合污。”教师顺势问:“做小偷有什么危害呢?”学生便知道这是不道德的,害人害已,扰乱社会秩序,这是违法的行为,偷大了就要判刑,严重的还要枪毙。接下来我又播放了一组有针对性的教育动画片。内容主要反映一些少年由于屡教不改终极走上违法的道路。看后同学们深受教育,纷纷表示今后要老实守纪,决不做有损于国家和人们的事。好好学*天天向上,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为国家作贡献,自食其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事后两位从家里拿钱的同学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今后决不再犯。

  同学们也初步懂得了自怎样做人的道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劳动是最光荣的。然而,目前的未成年人尽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都是“小天子”、“小太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热爱劳动人民,不懂得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我一方面经常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或实练;另一方面,与学生家长配合,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自我服务,主动参与家务劳动,从中获得劳动体验,培养良好的劳动*惯。如:我教学《别说我小》一文时,就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教师说:“丁丁确实是个能干的孩子,他做那么多的事。那么我想我们班的同学也很能干,肯定也能做很多的事情。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有的说我能帮妈妈做来料加工;有的说我能帮奶奶穿针;有的说我会帮妈妈做生意……根据汇报情况教师给予表扬。接着,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又精心设计了一个课件,题目是:章鱼当考官。在内容没有出现之前让学生猜一猜,章鱼考官是笑脸还是哭脸。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同学们就拼命的猜:“笑脸!”“哭脸!”……在同学们迫切想了解答案时,再请一个同学上往点击鼠标,当章鱼出现的是笑脸时,猜笑脸的同学就会不由自主的大叫一声:“耶!”脸上露出自得的神情。原来是冬冬在帮妈妈洗碗,章鱼对冬冬的表现表示满足,所以露出了笑脸。接下来同学们又会使劲的猜:“笑脸!”“哭脸!”这次章鱼是哭脸,同样,这次猜哭脸的同学也会大叫一声:“耶!”由于,小红坐在床上大叫:“爸爸,快来帮我穿衣服!”章鱼对他的表现表示不满。实在,这是将一些自理内容编成判定题,让学生进行辨别,以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最后一个环节是穿衣、叠被比赛,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比赛结束后,进行评选,评出今天的劳动之星,教师及时给予奖励。评上劳动之星的同学特别感到自豪。没评上的同学便会向他们投往羡慕的目光,并会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努力争取。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希看同学们在*时生活中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期结束后,教师将要向家上进行问卷调查。这样,学生在猜猜做做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了自理。

  四、增强未成年人孝敬意识:

  孝敬父母、爱国忧民、敬亲睦邻、乐善好施、敬老爱幼、勤劳节俭、敬业乐业、见义勇为等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气节,在如今仍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这些传统的美德在中华大地上得到炎黄子孙的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地得到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宝贵财富。对未成年人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竞赛活动。如:我在教学《奶奶病了》之后,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上风设计了很多的具体情节,有小孩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的;也有上学路上遇盲人的;有家里来客的……等等,让学生进行擂台比赛。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反应。看谁处理得最恰当、公道。其中有必答题、自选题和抢答题,每题20分,基础分100分;必答题、抢答题由教师确定,自选题由学生上台确定。请观众判定,教师裁决,到时候看谁的累计分数最多,谁就是本次比赛的擂主。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未成年人在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懂得了在各种情况下如何往尊重、理解、孝敬长辈的,从而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懈的努力,捉住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将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趣味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调动未成年人的参与积极性,启动未成年人的情感,把未成年人培养成健康、活泼向上的一代高素质的人材。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9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培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改革开放起到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一直是精英阶层,然而随着大学扩招以及社会的整体变革,大学生群体已经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代名词。

  然而,不可以否认,即便如此,大学生仍然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因此,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应对大学生的成长予以充分的关注。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其与初等教育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它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自身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包括品质,知识,体能以及其他社会能力等等。而其中,德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因为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20年后*主流社会的道德水准。

  接下来,我将用四年时间,通过自身经历,探索如何砥砺德行,寻求一条针对个体的德育发展道路。以下内容作为开题报告,将重点陈述我对大学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自己德育总方向的要求

  1 以德育为灵魂的综合发展

  任何一个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发展,因此,个人发展必须与社会需求保持相对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社会发展需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必要能力包括:健全的人格,专业技术以及强健的体魄,即传统意义上的“德智体”。

  在这三者中,“德”起到的是支配性地位。没有健全的人格,就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肯定与尊重,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石,就不可能在任何领域取得建树。

  因此,德育,是整个人生,特别是大学四年的重要课题,是人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在我眼中,德育的进程,其实是其他方面进步的副产物。品格的塑造,离不开其他能力的提高。

  1.1 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工作;同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通过与他人竞技的过程,可以培养人的进取精神,磨砺意志品质; 特别是在德育的进程中,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美国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都曾经是运动健将,许多卓有建树的人也精通一项体育运动。

  1.2 文化素质

  作为社会中新锐势力的典型代表,大学生的思想就是整个社会思想的风向标。只有具有进步思想的大学生才能具有高尚的追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塑造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品德的塑造离不开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大学四年,我的德育成长之路应着眼于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双重提高,以此作为全面发展的基础,从而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相信随着总体能力的提升,许多从前的不足之处将会迎刃而解。

  2 关于我达到目标的方法

  德育作为一个遥远的征程,既需要长期投入,更体现出了达到目标的多种可能性。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最佳路线,结合自身实际,达到最终目的。下面陈述关于我如何达到目标的想法。

  2.1 通过集体生活,严格自律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一个无法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去对别人要求。大学是走上社会的前奏,我们需要在这里培养基本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自律。别人迷茫时,我们不仅需要清醒的头脑,更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使自己的生活始终处在正确的轨道上。而当你发现同学的闪光点时,我们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使我们得以时刻效仿对方,最终将对方优点吸收到自己身上。因此,不断自律的过程,不仅是对意志品质的不断考验,更是对自身素质的综合提高,是德育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而言,我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但我却不善于将想法付诸长期行动。通过集体生活对其他同学的不断关注,相信我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尽早适应社会。

  2.2 树立远大追求,不断进步

  远大追求,既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最大期望值,更体现出一个人的视野开阔程度。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大学时期,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钱钟书说过,一个人20岁时不狂,是没有气魄。大学生作为未来民族的栋梁,更需要这种气魄。没有远大理想,就不存在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就不存在自身能力的大幅提高。 我本是个不敢想象未来的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是录取结果出来前,我一直内心觉得会落榜,因为我不敢相信我能考进北京理工,但我真的做到了,于是我认为,生活中,如果多一些梦想,多一分勇气,我们或许就可以走的更远。

  2.3 多种途径组合,形成合力

  这里必须提到我以往经历。我在高考中失误,距离北京理工分数线33分,自主招生只能加20,但我还是被录取了。这一事件中,首先得感谢学校给我的机会,让我得以在更高的*台施展能力,让我拥有一群优秀的同学和我共同进步。但这里重点是到我自己的付出。别人都认为,高中三年唯一任务是高考时,我却一门心思弄起了竞赛,生物弄完弄化学,顺便弄起了物理,虽然我学*在班里一般,但由于参加了这些活动,得了3个省级奖,拿到了北京理工的自主招生名额,所以在高考严重失误的情况下仍然逢凶化吉。别人通过一次高考做到了,我通过很多次其他途径也做到。高考是“独木桥”尚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过,大学生活中,选择更多,更可以如此。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就是大学作为多元社会,更应该通过全面发展,将德智体三者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竭尽全力,将成功的几率加到最大。

  3 结语

  踩着校园的落叶,走过四年的青春。用大学四年时光,交换无悔的青春。无论前面的路多么艰险,我们都应该昂起头阔步前进,因为,年轻是我们的资本。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3)

——德育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德育培训心得体会1

  5月14—15日,很高兴在学校领导的带队下,参加了赤水市XX年中小学德育干部培训会“明礼知耻,崇尚向善”实践活动的培训。

  15日下午,先由赤水市第一中学,文化中学,赤水一小作经验汇报交流。然后由教育局黎兴贵老师作专题培训。然后是由文明办领导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讲话。然后是王琳琳局长的德育专题。最后是由教育局局长罗洪荣局长总体发言。16日上午,是重庆市南开中学的毛明山校长的“兼容并包,和谐发展”讲座。

  总结这两天的学*,我有以**会:

  一、人不管在任何行业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既然选择了教师,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报告中运用许多生动、感人的案例,深刻剖析了学生成长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在报告中毛校长教育是情感的付出,是科学的创新,是艺术的创造;教育是爱的传递,其责任、义务、使命是永恒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观念必须更新,教育的方法必须改变,教育的途径必须拓宽。

  老师睿智的话语、充满激情的演讲、发人深省的案例,充分展示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使我们这些一线老师学到了许多许多。

  二、多做好材料的积累工作

  毛校长报告就像是*日的说话一样,语调亲切,说着我们身边再熟悉不过的事情。记忆最深刻的是全班的孩子帮他过生日的场景。陈老师的报告让我知道了材料的积累让人很佩服。以后我也要好好的学着做。

  三、要学会信任、爱自己的学生(代沟突围)

  听了毛校长(当学生吧信任交给你,越要珍惜这份厚重的信任,当学生视你为知己的时候,更要善待这份心灵的托付,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教育的美丽与尊严)后更加的知道了孩子爱你、信任你才会对你说出真实的自己。四、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

  看到了这段话,幸福来源于改变,如先改变自己,对方也会改变;对方有了改变,心境也会改变;心境有了改变,言辞也会改变;言辞一有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一有改变,*惯就会改变;*惯一有改变,运气就会改变;运气一有改变,人生随之改变!让我感触到事实如此。

  要获得幸福感,途径有很多,如:每天一次微笑的问候、每周一次关心的交流。提高管理班级的水*,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把班级建设成优秀班集体,成为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德育培训心得体会2

  一、改变认知,转化态度

  认识是行为的基础,一个人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独立的判断能力,才能有正确的行为。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行为不良学生之所以会违反行为规范,产生不良行为,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知,是非观念不清,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能力。所以,矫正行为不良学生,就要设法改变他们原有的认识,使他们的态度发生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正确的'信息,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向学生传递信息有两条途径:

  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信息,即通过与学生谈心、对话等传递信息。在这一直接的途径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以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

  二是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内、课外活动,间接向行为不良学生传递信息。在这一途径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安排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接受所传递的信息。当行为不良学生接受的新信息与原有因素不一致时,心理上便会产生不稳定状态,导致原来不良认识的改变与态度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要经常进行评价的示范,使他们的知识不断丰富和加深,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别人到自己不断得到提高。学生有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就会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扬善弃恶,在实践中采取合理的行为。

  二、创设情境,感化引导

  行为不良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自己,往往以怀疑或粗暴无礼的态度对待别人,但他们的自尊心并没有泯灭,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种既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状态,导致他们情绪的多变。要使他们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师应有"捧出一颗心来"的精神,主动改善与不良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用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积极而深厚的情绪体验,从而把老师当做可以信赖的知心人。这样,他们才会克服消极的情感,增强积极的情感。教师还要教育学生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行为不良学生,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消除与同学、与集体的对立情绪,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当他们在集体中享有一定位置时,就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就会以新的集体中的一员的姿态参加集体活动。

  三、锻炼意志,培养*惯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改变旧的不良行为*惯,养成新的优良的行为和*惯。学生在由坏*惯向好*惯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这是由于他们本身意志薄弱,不能抵制外部不良诱因而引起的。因此,要使行为不良学生转化为优良学生,就必须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抵制外部不良影响,锻炼与外界不良诱因决裂乃至斗争的意志力,培养、巩固他们良好的行为*惯。这就需要增强他们在各种不良环境下能不受影响、战胜不良的个人欲望和需求而坚持正确方向的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与诱因接*的机会,以锻炼其与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惯。例如:让曾犯过破坏公共财物错误的学生去管理班级财物;让曾违反过校规校纪的学生去维持班级秩序;让犯有偷窃错误的学生经手班级经费收支等。这种考验,可以使行为不良学生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产生一种尊严感,使新的高尚的动机战胜旧的不良动机,达到锻炼和增强其意志力的目的。在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强化,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惯。如:教师交给行为不良学生某项任务,怎样才能使之完成得好?这就需要引导。当他们完成了任务,做出了成绩,教师就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鼓励。行为不良学生原来受到的批评、指责较多,一旦受到表扬,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从而激发起他们迫切要求进步的心理渴望,使之增强与不良诱因决裂和斗争的意志力,他们的良好行为*惯便会在与不良诱因决裂、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

  四、针对个性,因材施"矫"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要针对其个性特点进行。这是因为他们的不良行为表现不同、个性不同,如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各异,所受的家庭教育及社会交往都各有特点。因此,要做好矫正工作,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及不良行为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有过错时间较长的学生,要以疏导思想为主,使其逐步在行为上改变;对于犯错误时间不长的学生,可以要求其迅速改变行为,伴之以思想教育;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要直截了当地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行为的改变;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则要循循善诱,调动其改正过错的内部动力;对于独立性较强的学生,要从提高其认识水*入手,进而改变其原有态度,再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顺从型的学生,可以运用教师的威严和集体的力量及规章制度的制约,迫使其改变不良行为,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正面教育,最后达到学生认识上的彻底转变。

  矫正行为不良学生,是一个灵魂的再塑造过程。因此,教师仅有良好的愿望和努力工作的精神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摸索、掌握矫正技巧,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要善于寻找突破口。在矫正品德不良学生的态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扬善弃恶,扬长避短,打开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通路,使之产生改错的内部动力。

  其二,要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当学生开始在行动上有改正错误的表现时,他们对教师的态度特别敏感,甚至对教师的一个眼神都特别注意。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种时机,给予学生赞许的目光、信任的微笑,或给予表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

  其三,要善于对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行为不良学生在转化过程中一旦出现反复,自己心理上就会矛盾不安,思想上有压力。教师绝不能在此时表现出厌烦情绪,而必须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并在其反复中寻找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战胜消极因素,使他们今后不再出现反复和动摇,坚定前进的信心和步伐,逐渐巩固良好的品德*惯,并在生活实践中经受考验,立志脱胎换骨。

  随着教育的深入,朱进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一致认为,与以前相比,简直换了一个人。初三毕业后,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

德育培训心得体会3

  我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顺利地完成了相干课程的学*培训。通过这次学*和培训,对刚刚走上德育主任这个工作岗位上的我,培训是及时的,收获是丰富的,意义是重大的!学*完了以后,我对自己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下面就谈谈我参加本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进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偏向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人以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好,成绩好,考得高分就好等等。实在不然,德育工作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我们教育的核心。由于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由于要培养出能遵纪遵法、有礼貌有道德而又有知识有理想的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在新时代新情势下的教育,我们应当走出误区,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德育工作是我们中小学校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社会的发展而言,教育放首位;而对教育而言,德育是首位的。我想,我们要展开好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应从思想觉悟上来熟悉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会努力地展开工作,抓好德育工作,下工夫去完成好每个工作内容。面对不断发展而又缤纷复杂的现代社会,面对越来越不听话的青少年,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实在根本缘由就在于我们的德育还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当重视我们的这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二、德育工作的艰巨性

  我们的德育工作不像文化教育课一样教甚么就有吹糠见米的效果,也不像其他工作是不问可知的。简单来讲是由于德育是对人的心灵的教育和塑造,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指导,是对学生心理的辅导等,换而言之,我们德育工作者既是对学生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天生才的导师,也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这类多角色的我们,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不下工夫,不从细微工作做起,不研究好工作方法,是不会取好的成果的。况且,在当今这类社会环境下:网络不断腐蚀着孩子们的生活,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家庭教育又滞后不前,等等,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更是遭到了非常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德育工作还包括有学校的安全工作等,而安全工作也是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重要工作,并且学校的安全题目是随时随地都会面临的。

  面对如此复杂而的工作内容和任务,而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又不利于展开工作,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是个艰巨的任务。那末,是否是我们就避而不谈德育工作和安全工作呢?我以为这是行不通的,正由于面临着如此多的题目和困难,才更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工作来破除各种困难和题目,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如何展开好德育工作

  通过学*,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让我得到了各位专家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增强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信心。在听了几位老师的.出色讲座后,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学校的德育工作:

  1、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

  师德是学校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有甚么样的老师就会有甚么样的学生,就像俗话所说的*朱者赤,*墨者黑,更何况我们是教育者,是学生学*的对象。实在,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家庭,有甚么样的师风,就有甚么样的校风,有甚么样的校风,就会有甚么样的学风。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首先做到榜样作用,为学生建立起学*的榜样,这样才会为学校德育工作起一个好的开端。

  2、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已成为未成年人的一个很大的题目,特别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中小学校更应当熟悉到这一点。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努力做到是学生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题目,培养他们的各种生活生存能力,增进他们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3、做好法制宣传工作。

  当前社会中,学生的违法违游记为已非常突出,乃至了出现了学生杀老师的极端行为。这警示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一题目。相干的法制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面,我想我们要认真做好相干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这样才会要求他们做到遵法、不违法等。

  4、做好各种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不管做甚么工作,我们都要依照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方针,用《中小学安全管理办法》来束缚和指导工作,加强与其他相干部分的联系与合作,这样学校的安全工作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也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要想把学生教育得好,管理得好,就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努力教育。如展开家校定期会议、家长座讲会、定期家访等,都应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德育教育千头万绪,触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但纵然我们的工作很繁琐,展开起来很困难,不过只要我们找到了方法和对策,不管多大的困难,多繁琐的事情,我们都应当并且能够把它完成好。所以对我来讲,这次培训是一次及时的培训,它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很重要的帮助和影响。

德育培训心得体会4

  一、思想上,牢抓机遇,严格要求

  1、以身作则是工作的基础基于领导的信任,我自从担任了学校副校长,深深地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压力,我清醒地认识到是这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我必须把握好。在思想上,虽然我还不是一名党员,但我处处用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时向身边的好党员看齐,虽然身为学校副校长,但我从没有搞过特殊化。在这一年中,我从未由于自己的私事请过一次假,因为我知道有很多双眼睛关注着我,我必须为年轻老师带好头!

  2、以角色的转换带动学校工作在学校工作中,我既是一名“指挥员”,又是一个“士兵”。一年来,我不仅当好分管工作,还一直坚守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每天在副校长和教师的角色之间不停地转换,既推动了学校的正常运行,又带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积极进取能当副校长一职是上级领导和大家对我的信任,因此我觉得身上 的担子很重。为了更好完成这项工作,我在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并结合自身实际,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改正。

  二、今后的具体工作

  1、狠抓校园安全工作。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他们充满好奇,他们自制能力、自我保护意识相当薄弱,我们要把安全工作做到实处。我要把张司长的讲座对全校老师进行二次培训,让安全教育经常化、安全演练制度化、安全措施规范化。为孩子们筑起一道道坚固的安全屏障,让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安全的学*乐园。

  2、抓好班主任队伍。听了杨会芹、王全乐教授的讲座令我回味无穷。尤其王全乐老师的一句话“不是我军无能,是*太狡猾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实我也经常听到一些班主任抱怨自己的班如何如何难管,我本人即是副校长,同时也是班主任,遇到不易解决的问题时,也经常以现在的学生太难管理、家长不能配合工作等为由推卸责任,这何尝不是像将领打了败仗推卸责任的一种说法呢?因此,我要加强自身学*提升能力,发挥自身优势,把心理学知识与教师们分享,引领大家重视心理教育。同时,与老师们一起,要顺应时代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进步,不要总按照自己的经验办事,那样会让人贻笑大方的。

  3、省教育厅的刘殿波处长,给我们的讲解有很多的互动。当他讲到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时,他说,其实校园文化只有一个字“爱”,他此语一出,不用多解释,我们都明白了。是啊,无论是什么理念, 能离开这个字而存在吗?学生的安全也好,思想教育也好、班主任的工作也罢,哪一项工作离开这个字能干好。王全乐老师的讲座也提到了这个字,而且他说,这个爱还必须是“真爱”,一个长得又漂亮、学*又好、又听话的孩子人人喜欢,你那是自然情感的流露,不是真爱,只有对每一名学生都同等对待,将每一名学生都等同于自己的孩子去对待,那才是真爱。能有效落实这个“爱”学校的各项工作肯定能做好。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工作,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了很多,我要将本次所学反复学*、反复思考,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把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服务教师、学生和家长,将我校的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德育培训心得体会5

  感谢教育局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学*的机会,20天的学*,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感受甚多,可以概括为“高、广、新”。

  一、“高”——理论层面高

  本次学*邀请了许多多年工作在教育战线的高层领导作报告,他们从*古代的教育思想到今天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从*当今的教育政策到国外的教育体系;从理论高度到实践层面向我们展示了职业教育所处的大好时机以及德育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从宏观层面给我们介绍了新的教育理念,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尤其是德育教师的光荣使命。领导们心怀天下、高屋建瓴,跳出德育看德育,不仅给了我们高远的视角,也让我们学会了胸怀大局、勤业精业。

  二、“广”——授课内容广、专家层面广

  本次培训专家报告*20个,内容充实有层次,涉及理论和实践。既有宏观的政策、理论;又有微观的教学方法、科研方法。培训的专家既有多年担任领导职务的教育专家,又有学术领域的教授,还有工作在德育教育第一线、成绩显著的资深教师,还有企业领导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传授的知识犹如一张纵横交错的网为我们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相信我们会用这些知识加上自己的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收获。

  三、“新”

  1、观念“新”。本次培训的授课老师不再是泛泛而谈、空洞说教,更多的是把先进的理念结合自己的研究告诉了我们新的理念与方法。比如让学生学会处理关系模式、引导激励学生的技巧与方法、网络时代的职业教育发展等,这些新的观念从不同的方面促使我们更新德育教育观念。

  2、视角“新”。本次培训有从经济学角度看职业教育的,有从社会学角度看职业教育的;有从心理学看德育教育的;还有从企业发展看德育教育的。不论从哪个视角都对职业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3、形式“新”。本次培训形式新颖、活动丰富:有领导的报告、专家的讲座;有企业调查、员工互动;还有小组学*、大组交流,组织者给我们提供了多种*台让我们相互学*和探讨;除此以外还有课堂活动、与授课者的问答、公民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也让我们有了新的体验。通过学*和大家的交流、活动,让我们迸出了许多思想的火花,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也为今后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学*模式。

  这次学*让我们重温了学生时代、聆听了老师多年的研究心得、感受了同学们纯洁的友谊,相信20天的学*收获终将随着秋天的到来在德育阵地里开花结果。正如周厅长寄予我们的话那样,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是公*、正义之事,他以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期待我们将这份事业继续下去。我们将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将所学*的知识用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发现、在工作中思考、在工作中成长!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4)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范文10份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1

  也许有人认为,和其他人相比,我的演讲不太严肃,并且实质性的内容并不多。特别是我的“昨天”那个部分有避重就轻的嫌疑。这其中有我自身的考虑,阅读过《老人与海》之后,我被老人的品格所折服。老人从来不向他人讲述自己的过去,同时,当大家收获很多而自己一无所获时,老人也不为所动。同时,老人也忌讳讨论自己接下来的计划,“梦想一旦说出来,就不会实现。”然而谈论自己德育提升,相比于谈论自己过去和将来实在是沉重了不少。因此我决定在展示时说说理想,深层次的想法,还是写在这篇论文里面吧。

  一、德育答辩

  我在德育答辩中一个的困惑是我做的演讲和所有人都不一样。德育是什么,我有我自己的理解,这里做些解释。

  首先,回忆过去时,很多同学的线索是时间或者自己这两年做的事情。我演讲时,并没有用事件作为线索,而是用了三个自我评价。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而言,这三个评价恰恰对应了我的本我(ID,普通青年)、自我(Eg,文艺青年)与超我(Supereg,二13青年)。并且我找的例子确实生动,并没有泛泛而谈。

  其次,展望将来时,我提出“命”也没有跑题,因为“命”简单说就是客观因素。虽然周院长说“***员不信命”,但那个“命”是封建迷信,并且显然***员决策时还是会考虑客观因素的,换句话说,就是“实事求是”。目前我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演讲中也说了,就是“英语不好想出国”,如果把这些精力投入其他方面能力提升将会远远快于投入英语上。但我终究还是想获得全面提升,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不得不去做这件我不擅长的事情。

  二、德育再理解

  我的另一大困惑是德育答辩中真正讨论道德的人并不多,而仅有的几个却着实感人肺腑,比如我们班团支书的。我觉得这说明两个问题,就是首先,德育是在讨论道德问题,因此直入主题的人恰能切入要害。其次,德育并不仅仅体现在道德上,或者说道德在我们汇报的日常学*中无处不在,否则这一次得到老师、院领导高度评价的答辩就是一次跑题的答辩。

  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元素,道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德育中介绍自己做了什么令自己骄傲或者懊恼的事情,因为我们很难承认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并非将成功与道德划等号,只是说对成功的渴望是一种道德。我们谈论自己的朋友,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像复旦登山队的队员,在救援人员失去生命后却在盘算着“注意危机公关,登山队就是你的了”,尽管有人辩解他们非常优秀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很有爱心,但仍然无法阻止人们的谴责、声讨。我们谈论自己的未来打算,因为一个不关注自己的人无法获得他人的信任。

  道德来自于反思。我的答辩中,有一本书我没有提到,因为我只读了一半,然后在杨凌――就是我中秋去的地方,交给了我未来的另一半,让她读。那本书叫《公正》,就是目前网上最火公开课ustice的'演讲稿。书中关于灾后重建、舍己为人等辩题的辩论,简单命题的背后,公共道德对抗经济利益的影子却无处不在。我深刻的感觉到,我们的国家、社会缺乏这种声音。我们并非没有反思,只是这种反思由于失去了冷静与理性而毫无意义。从我个人而言,这两年做了太多错事,无论是狂妄、懒惰、还是欠缺思考。错误无法挽回,我能做的,就是弄清前因后果,不断提示自己一个错误决策影响有多么恶劣。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对德育的理解,已经不是两年前开题论文“文化+身体=综合发展”那么简单了。

  三、收获

  我觉得这两年最大的收获仍然是内心的收获――“一生俯首拜阳明”,心学。当然,我对心学的理解仅仅是入门级,自身很多地方并不完善。

  上次德育论文,充满激情,却空洞无物。这正如大一时的我,在所有事情上都疯狂投入,却鲜有成效。事情的转机是大二我决定全力投入物理竞赛复*(这是非常不沾边的东西,但确实如此),结束后由于对物理的想法确实很多,物理论文我写的非常认真投入,并且我从中发现了乐趣――做到完美的乐趣。从那时起,我对自己说,要做最好自己。

  然而我一如既往的并不是好学生,我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只在上学期得过“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则一次没拿过。进入大学后我想做改变,提出全面发展。但从目前状况看,实在是积重难返,这并不适合我。于是我提出,利用我过于发达、过于二13的supereg,做有特色的自己。在全面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勇于突破创新。不求“全面发展”,什么都可以让步,但认定要做好并且“命中注定”可以做好的事情,就必须做第一。

  但这种事情毕竟是少数,生命中顺风顺水只是过眼烟云,最起码,对我而言德育答辩就不在其列。面对这种情形,就去做出与众不同而符合大纲的东西,彰显个性,出奇制胜。

  心学给我的启发,就是找出出奇制胜、杠杆撬动地球的支点――人的内心。举例而言,我预料到中期答辩的气氛肯定很沉重――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梦想都是沉重的――准备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幽默细胞多的优势,调节气氛;而如果是一个课堂文献汇报我是不会这么做的,生物化学的ppt展示,我的演讲更加强调了逻辑关系,以体现科学的严密性。

  心学的另一个启发,就是杜绝空洞无物。这一条已经完全融入了我的学*生活中。无论是我的德育中期ppt展示,还是这篇论文,任何一个论述都跟着一个例子,并且这些例子都力求自然、简单。

  当然,心学并不主张投机取巧。当我策划“出奇制胜”时,我会确保我的奇谋中融入了真的智慧真的努力,是否合适。比如询问舍友我这么做对不对,如果强烈反对的话我就会老老实实的做。

  最后,可以把我这篇“二论”和我的“一论”对照下。“二论”的成长显而易见,因为如果我还是那时候的我,我肯定会写出我这两年拿的所有奖学金、参加的所有社会实践、取得的所有奖状来证明自己德育可以得高分,而不去关注内心的收获。相信“三论”时,我的论文将会伴随着我的人生观完全成熟。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2

  在公共课教学部陈志强主任、董世勋、尉 萍副主任的部署安排下,我们德育教研室*期要求所有德育教师相互听课,对阴志*、徐惠敏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评课。通过这次的听课、评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老师水*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借鉴的东西,还是收获多多。

  一 . 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新课标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要求。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在听课中我特别注意各教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1 只要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好,很好。.这表扬鼓励的话随处可见。这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如何保持下去同样值得借鉴。教师在每个环节发出的指令清楚准确,不仅借助流畅清晰的语音语调,还充分利用优雅适宜的体态语,把教师的意图传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也只有同学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就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

  二. 课题的引入自然贴切

  本次相互听课,公开评课大多数老师进行互动式,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找准切入点,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听课的老师们觉得很放松。

  三. 教学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纵观所听的这几节课,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围绕目标层层展开,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下一个步骤作准备。

  四.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这几天的听课中,我发现比较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语言很有亲和力,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善于利用多媒体,动人案例,提问,游戏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同学们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五.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创造条件。

  4、 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受,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3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挑战,有效的开展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将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我组织本班同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少年”的评比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纪录片,还有关于国防、自然、科技题材的优秀影像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以及国防教育和环境教育。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走入革命前辈家,听革命英雄事迹”的社会活动实践等等,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几互助合作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我班有几位同学的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他们的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心直口快,自尊心特强,经不起批评,却有调皮爱捣蛋,上课时大声说话不懂的尊重他人。经过多次谈话教育仍未转变,我及时向家长反映,分析该生的情况,共同探索教育方法争取家长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家访工作不仅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还应持有之以恒,全面铺开。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家访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家访应该长期持久进行,随时进行。另外,家访也应全面铺开,不管好学生还是思想道德水*不高的学生都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访,但要分轻重,哪些学生是重点家访对象,哪些只是点到为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4

  时光如白驹过隙从指缝中流走,转眼间在电子学院的三年大学生活就即将画上终止符。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美丽的一段时光,这个时期的我们刚刚脱去稚嫩,却还带着些许青涩,也是这段时光,让我们从无忧无虑的少年时期,成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人。在这三年里,美丽的电子学院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日出日落,我与每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样,不断地学*、成长,直至成熟。在即将毕业,离开学校的日子里,我将三年的美好时光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见证。

  在201X年7月,我收到了电子学院的录取通知,激动的心情一直持续到9月份的入学。记得父亲送我来到校园,新校区的简洁大气让我欣喜,浓郁的学术氛围也深深感染了我。从那时起,我便决心要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努力学*,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一、学*

  我的学*成绩虽然不是顶尖,也还一直处于中上游。但更重要的是我在学*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态度。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我打消了到大学来彻底放松自己的初衷,开始大学的学*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大学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的进步,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知识这段时间里,我与身边许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学*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同时,也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能力的提高是我大学三年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二、思想

  在进入大学后,我参加了系党校的党课学*,以及系内组织的学*,这些课程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的诞生、成长、壮大的过程,在学*中我也会自己去阅读这方面的资料,在资料中一个又一个光辉的历史形象,一个又一个震撼的历史事件,都让我明白了***走到今天是多么地不易,我们今天的生活时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的身躯倒在了战火中,但他们的精神却时刻激励着我。作为一名班干部,我时刻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生活中都要求积极、上进,给周围的同学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活上帮助同学,为同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我不断加强党的学*,及时学***中央会议的精神和指示,保持清醒地头脑和全新的思想觉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一直重视思想觉悟的提高,大学以来,我多次参加学校、学院的讲座,学到了很多。我认识,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无论处在哪一个行业,都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在国家特别需要的时期。

  三丶总结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张开双臂,迈开双腿迎接他的到来,并做好万全的准备,养成良好的*惯。*惯,总是在不经意间养成;*惯,不会在不经意间消逝。当耐得住寂寞成为一种*惯,才会在黑暗中面对那一点光而一路向前;当善良成为一种*惯,才会感觉到这个世界真真正正的充满爱;当幸福成为一种*惯,才会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之处发现点滴的幸福。所以,我们深信并坚信着,明天会更好。似水的年华匆匆而过,我们还要走过崭新的一天又一天。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5

  本人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多年,深知要真正做好德育工作,难度很大。德育工作难,难在其长期性和隐性,难在其常常不被重视,难在其方法陈旧无创意,难在其能否真的让孩子们入脑入心铭记终生。当然,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之一,学校德育工作者尤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大道理要讲,小道理更要谈。但是,如果认为向孩子们讲讲道理就能解决问题,肯定未免天真了一些。解决思想问题、行为*惯问题等,主要靠不断的实践,靠养成教育,靠引导进而内化为孩子们的品格和素质。德育应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融合,在各个管理层面体现并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细节,即从微小处着眼着

  手着力。实践育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经验,德育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开始,而德育教育的力量又是在交叉整合、融会贯通、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并生效。比如作文育人方面,先从"我和爸爸或妈妈"开始,然后再"我与老师"、"我与学校",最后"我与社会"、"我与祖国"、"我与世界"......;再如环保教育方面,先从不起眼的小事,从自我开始,再从改变*以为常的陋*做起,从班级、校园再扩至社会、国家、地球家园等。

  只有实践才能育人,在德育实践中让孩子们去内化显得非常非常重要。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有对孩子终生负责的精神,千万不要将德育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花架子,形同虚设或做做样子搞搞形式应付差事,有这样一句真话:德育为先,"先**后成才"!很有道理。有才而无德为坏才,是可怕的!德育工作者应专业化,要有专业水准,要有理论支撑,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盲人摸象,效果想必也不会太理想。搞德育活动,必须要精心设计,系统研究,锁定目标,有可行的预案,让孩子们从"生物人到社会人"(马克思语)。记得曾有位大教育家说过:"儿童是感情的王子",所以德育教育要以情动人,以理感人服人,形成难忘的教育,收到让孩子们终生难忘的效果。细微之处见精神。我想,影响孩子的除了知识,更有道德与文化。在人的一生中,到最后能想起来的才是最珍贵的!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必须使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要注重孩子们的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以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德育工作者应主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掌握规律,使孩子们从感情的变化引发行为*惯的转化,促使他们既**又成才。

  总之,德育工作者要做孩子们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6

  同样是谈能力提升与德育的关系,这是本人四年中写出的第三个版本,也是最终完成版。的主题仍然没有变化,但是每一次的思想,都有着更深层次的沉淀。

  对于德育,我们应该追求什么?第一版我的答案是“文化+身体”,第二版我的答案是“道德”,最后一版,我希望谈谈“观念”。

  一、德育不能离开个人发展的土壤

  德育离不开我们生活的社会之现实。同一行为,在某些时期天经地义,而在另一时期却离经叛道,比如古人父母亡故必会回乡丁忧三载,今人守孝至出殡已然完成任务。因此,德育决不能抛开我们所处的时代空谈。

  下面就简单谈下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身边有两条主线。第一,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爆炸。信息爆炸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极多的维度,如互联网、微博这样的新媒体,也或者是各种交通工具。科技进步增加的高维度空间带来的好处,主要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种种需求。而另一方面,信息爆炸带来的高维度空间也给人们带来了困扰,高维度的空间里,由于高维空间更大,人们更容易被分的更开,变得更加无助,变得更加不相信友情,进而导致人际关系更加冷漠。

  基于这两点模糊的判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首先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里,获得别人的帮助,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应该对别人感恩;相反,被别人苛责、刁难,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必要对此大动肝火,保持一颗*常心即可,这是我做人的一条准则,在此基础上,与人为善,哪怕只是在细节上这样做,对于其他人同样这么认为的人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温暖。其次,关于做事,务求亲历亲为,切忌盲目相信其他人,哪怕其他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甚至是在全力帮助自己,都不可以盲目相信,因为别人好心也会办错事,任何事情都必须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才会有成功的希望。第三,仍然是处事,要把握好生活的方向。如果说我们的生活在高考之前只有分数一个维度,在大学中是分数为主、辅以科研工作这样的少数几个维度的话,进入社会后,我们将会被信息爆炸的气浪卷着,飘向不同的方向,进入不同的维度,其中会有几次决定方向的机会,也许抓住了会改变一生,也许错过后抱憾终身。

  以上几条,是我在第二版完稿后的一年里,陆续悟出的为人处世之准则。基于这几条,才有了我这一年多以来观念上的诸多改变。

  二、观念的改变与本人的发展

  大一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良乡的空气。经常一个人自*到十点多,从北校区的综教回宿舍,呼吸着带着一丝凉意的空气。良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空气,每次呼吸都会感到一阵寒意,体会着一个人的孤独。良乡时期的我,一直都是孤独的,一个人自*,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市里玩,没有合群的必要。那时候的想法也非常简单,非常单纯,我也从来没有像那时候一样关注过自己的学*,或者说,分数。

  我常常想当时为什么没有继续那样单纯的走下去,但是大一暑假时的实验室经历改变了我。我惊讶地发现,一直以来,我都错误的理解了生物这门学科。我惊讶地发现,生命科学的科研,每天都在和大量做不完的“琐碎问题”纠缠,并且面对着无数的失败可能,以及失败后的无从下手。相比而言,两小时写写画画的考试实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个“发现”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对课堂学*的兴趣逐渐减少,在大二大三的阶段,把很多精力放在了英语、物理、计算机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同时也尝试着去实验室学*。这个决定也直接影响了我的个人发展。大二时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学生拿了物理竞赛的一等奖,托福考了90分,大三时开始进实验室做实验,学了“化工网络虚拟实验”“生物信息学实验”这样的计算机相关课程。这些杂七杂八的经历帮助我在大三暑期顺利被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录取直博,虽然我成绩并不突出,同时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奖项,无疑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我大一时的“发现”改变了我的观念。

  三、困惑

  我的德育论文最奇怪的地方在于,第一版里我没有发现德育存在什么问题,完全是一根筋的想法,到了第二版则发现似乎有很多问题没回答,于是就糊弄说到“三论”时就能回答。然后到了“三论”时,却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反而更多了。

  最大的困惑是,我发现再也找不回以前的自己了。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但之前自己的很多行为准则,都开始被新的观念牵着走,而我新观念的核心,则比以前浅薄的多。以往被各种高调、教条建立的道德观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十分简单、短时的观点——“有没有用?”。在“二论”那篇中,这种观点已经开始影响了我的生活,从那时的文字来看,我当时还算是“自我感觉良好”。而现在,我已经开始感觉到这种观点的不良后果了。

  生活,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但是如果总是被一些短期的目标牵着走,反而会偏离最后的方向。这一点随着生活的多元化、多维化,变得愈加明显,不断袭来的短期的收益,常常会把我们从追求的真正的快乐的道路上一步步带走,把我们的个性一步步消磨,于是浑然不觉中,我们也就从“自然人”变成了“社会人”。

  回顾本山大叔二十多年来的小品,这种感觉也愈发强烈。本山大叔的小品,一直被认为反映了百姓们内心的声音,早期作品类似“领导来了,村里鸡也不听喝了,猪也不让摸了,狗也上山坡了,池子里的王八也吓休克了,都怕轮到自己上桌了”这样辛辣的讽刺再也没有出现过,刘老根第一部中尚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胡作非为的“胡科长”,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都逐步被看上去更好笑却没有意义的包袱取代了。类似的,第四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的创作都止步于九十年代初,此后再也没有超越过自己之前的作品……艺术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站在“成功”的角度而言,赵、张、陈三人现在无疑比九十年代更加成功,但无疑他们最好的作品诞生于那个时代。至于他们喜欢的是现在的自己还是之前的自己,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他们自己能品尝出来。

  对我自己而言,这种感觉同样存在。去研究生单位实*时,常常希望自己能安静的坐下来,钻进一个问题里,看很多书,然后一步一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但无奈工作完成和自我提升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完成工作是不一定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的。脱离了工作的自我提升有用吗?又被带到了“有没有用”的问题上。

  有时真的希望自己不要想这种明明无解的问题,给自己徒增烦恼。而实际上,一切荣誉与烦恼,最终都会成为过去。暂时成功的结果可能是爬得越高摔得越惨,短期失败的结果同样也可能是为成功积累了充分的势能。一切烦恼的,其实都来自自己的预期与实际情况的差别,因此其实这种情况下的解决方案也无非两条,要么拼命的去接*自己的理想,要么就放低自己的理想。

  四、智慧

  最后想谈的一点,是关于智慧的,做人的智慧。

  随着大学生活即将落下帷幕,自己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同时通过阅读优秀的书籍,也为我开启了一扇智慧的大门。

  同样是书中一句话,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看,总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初中时期看,多半是结合其他人的生活体验,而现在则或多或少的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以往认为极为关键的东西,现在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实质影响,比如高考“中奖”来了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当初如果去了其他学校,也许会有不同的体验,但成长路线总归会差别不大。相反,以往认为无所谓的东西,反而会左右个人的发展,比如我受高中学到的皮毛的影响,就认为自己以后必须弄生物,于是就这么一路走了下来。又比如我们班的同学们,特别是阿曼、董之威、李雷这几位和我一起走下去的室友。没有人上大学前会转码考虑室友问题,因为这确实是完全看运气,而我则凭借着比进入北京理工大学还要好的运气遇见了你们。阿曼的母语不是汉语,却在他矫正发音时顺便把我多年难改的错误发音也给矫正了,不仅如此,阿曼在谈论事情时的直率,发现自己不对就批评自己,发现别人不对时同样批评别人,让很多事情一下子变得非常简单。在自己遇到困难时,董之威举重若轻的几句话总能抓住要害,同时李雷出的主意肯定是最省事的。

  继续回来谈智慧。固然有我们通过规划、努力做到的东西,但同时也有许多偶然事件,并且这些偶然事件带来的收益未必低于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同时偶然也是摧毁我们梦想的一大元凶,这就回到了第二版论文说的“命”的问题了。当时我说,面对天命我们毫无办法。而当我们的生活逐步走进高维度空间时,我们要有理由相信,充分利用我们的可以到达的维度,很多困难,都可以解决,可以绕过去,这些技巧,是为小聪明。而想清楚以后我们需要做什么,则需要真正的智慧。我们时常生活在一种矛盾中,比如“我追求快乐”,“上研究生没意思”,“还是要考研,不然没出路”。事实上,以上三条放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中,对一般人而言,哪条都是真理,而打破这一矛盾,关键就是打破观念。比如可以“不追求快乐”,进而“追求全人类的幸福甘愿牺牲”,那“读研没意思”就没意思了。或者是认为“上研究生有意思、很快乐”,抑或是“考研干嘛出路多的是”。这三条哪一条都和客观实际有所差别,但这种错误的认识最终却可以带来快乐,所谓大智慧,就是不去计较某一细节的得失,将错就错,理清楚最基本的逻辑关系,然后顺利的走下去。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7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从行为*惯的培养开始,从行为*惯进手,贴*儿童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道德教育。我以为:应该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上风,化抽象的说教为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小学生在玩中明理,乐中学做,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惯,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惯。

  一个人的良好*惯往往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曾经有一个母亲,每次晚餐后吃水果,她都让自己幼小的儿子来分配,而儿子每次都是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一人分一个,忽然有一天,儿子发现只有两个橘子了,就问:“你们都要吃吗?”“当然!”尽管心中不情愿,孩子还是把两个橘子递给了父母,而父母则坦然接受了。之后母亲非常痛苦地说:“我觉得这橘子一点味道都没有。”但是这位母亲做得对,一定要让孩子心中想到别人,并能正确处理“你”“我”“他中小学生作文大全网”之间的关系,养成有孝心的*惯。由于行为是偶然的,当某种道德行为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时候,就成为道德*惯了,假如德育能够让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稳固的链接,它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引导未成年人如何做人:

  中华民族历来最讲究做人。人们常说成才先**,这就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要把我们的未成年人培养成为能担负跨世纪伟业之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道德教育。然而,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是非辨别能力差,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而对他们进行教育确实是一件难事,高深的理论听不懂,传统的说教又太枯燥。所以,我就捉住小学生酷爱动画片这一特点,针对思品教育内容精心设计动画,把深奥的道理变成行政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动画节目的同时明白道理,学会做人。如:有一次我发现本班有两名学生把家里的几十元钱偷出来买零食吃,于是,我在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的同时,把听说练*《小猴子过生日》一文提前进行教学,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小猴子过生日了,很多小动物都来向它表示祝贺。蚕姑娘送来了漂亮的丝绸裙子;小蜜蜂送来它亲手酿的蜜。小猴子一边收礼物一边道谢。这时候,小老鼠也来了,它给小猴子送来了一篮子香甜的桃子,可小猴子说什么也不要。这时我忽然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猴子为什么不要小老鼠的桃子啊?这可是小猴子最爱吃的东西啊!”于是同学们就各抒已见,有人说:“小老鼠自己不会种桃子,是偷来的。”有的说:小猴子不能要别人偷的礼物。”有人说:“收下别人偷来的礼物就即是和小偷同流合污。”教师顺势问:“做小偷有什么危害呢?”学生便知道这是不道德的,害人害已,扰乱社会秩序,这是违法的行为,偷大了就要判刑,严重的还要枪毙。接下来我又播放了一组有针对性的教育动画片。内容主要反映一些少年由于屡教不改终极走上违法的道路。看后同学们深受教育,纷纷表示今后要老实守纪,决不做有损于国家和人们的事。好好学*天天向上,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为国家作贡献,自食其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事后两位从家里拿钱的同学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今后决不再犯。

  同学们也初步懂得了自怎样做人的道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劳动是最光荣的。然而,目前的未成年人尽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都是“小天子”、“小太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热爱劳动人民,不懂得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我一方面经常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或实练;另一方面,与学生家长配合,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自我服务,主动参与家务劳动,从中获得劳动体验,培养良好的.劳动*惯。如:我教学《别说我小》一文时,就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教师说:“丁丁确实是个能干的孩子,他做那么多的事。那么我想我们班的同学也很能干,肯定也能做很多的事情。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有的说我能帮妈妈做来料加工;有的说我能帮奶奶穿针;有的说我会帮妈妈做生意……根据汇报情况教师给予表扬。接着,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又精心设计了一个课件,题目是:章鱼当考官。在内容没有出现之前让学生猜一猜,章鱼考官是笑脸还是哭脸。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同学们就拼命的猜:“笑脸!”“哭脸!”……在同学们迫切想了解答案时,再请一个同学上往点击鼠标,当章鱼出现的是笑脸时,猜笑脸的同学就会不由自主的大叫一声:“耶!”脸上露出自得的神情。原来是冬冬在帮妈妈洗碗,章鱼对冬冬的表现表示满足,所以露出了笑脸。接下来同学们又会使劲的猜:“笑脸!”“哭脸!”这次章鱼是哭脸,同样,这次猜哭脸的同学也会大叫一声:“耶!”由于,小红坐在床上大叫:“爸爸,快来帮我穿衣服!”章鱼对他的表现表示不满。实在,这是将一些自理内容编成判定题,让学生进行辨别,以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最后一个环节是穿衣、叠被比赛,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比赛结束后,进行评选,评出今天的劳动之星,教师及时给予奖励。评上劳动之星的同学特别感到自豪。没评上的同学便会向他们投往羡慕的目光,并会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努力争取。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希看同学们在*时生活中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期结束后,教师将要向家上进行问卷调查。这样,学生在猜猜做做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了自理。

  四、增强未成年人孝敬意识:

  孝敬父母、爱国忧民、敬亲睦邻、乐善好施、敬老爱幼、勤劳节俭、敬业乐业、见义勇为等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气节,在如今仍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这些传统的美德在中华大地上得到炎黄子孙的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地得到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宝贵财富。对未成年人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竞赛活动。如:我在教学《奶奶病了》之后,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上风设计了很多的具体情节,有小孩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的;也有上学路上遇盲人的;有家里来客的……等等,让学生进行擂台比赛。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反应。看谁处理得最恰当、公道。其中有必答题、自选题和抢答题,每题20分,基础分100分;必答题、抢答题由教师确定,自选题由学生上台确定。请观众判定,教师裁决,到时候看谁的累计分数最多,谁就是本次比赛的擂主。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未成年人在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懂得了在各种情况下如 何往尊重、理解、孝敬长辈的,从而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懈的努力,捉住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将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趣味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调动未成年人的参与积极性,启动未成年人的情感,把未成年人培养成健康、活泼向上的一代高素质的人材。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8

  本人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多年,深知要真正做好德育工作,难度很大。德育工作难,难在其长期性和隐性,难在其常常不被重视,难在其方法陈旧无创意,难在其能否真的让孩子们入脑入心铭记终生。当然,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之一,学校德育工作者尤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大道理要讲,小道理更要谈。但是,如果认为向孩子们讲讲道理就能解决问题,肯定未免天真了一些。解决思想问题、行为*惯问题等,主要靠不断的实践,靠养成教育,靠引导进而内化为孩子们的品格和素质。

  德育应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融合,在各个管理层面体现并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细节,即从微小处着眼着手着力。实践育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经验,德育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开始,而德育教育的力量又是在交叉整合、融会贯通、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并生效。比如作文育人方面,先从"我和爸爸或妈妈"开始,然后再"我与老师"、"我与学校",最后"我与社会"、"我与祖国"、"我与世界";再如环保教育方面,先从不起眼的小事,从自我开始,再从改变*以为常的陋*做起,从班级、校园再扩至社会、国家、地球家园等。

  只有实践才能育人,在德育实践中让孩子们去内化显得非常非常重要。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有对孩子终生负责的精神,千万不要将德育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花架子,形同虚设或做做样子搞搞形式应付差事,有这样一句真话:德育为先,"先**后成才"!很有道理。有才而无德为坏才,是可怕的!德育工作者应专业化,要有专业水准,要有理论支撑,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盲人摸象,效果想必也不会太理想。搞德育活动,必须要精心设计,系统研究,锁定目标,有可行的预案,让孩子们从"生物人到社会人"(马克思语)。

  记得曾有位大教育家说过:"儿童是感情的王子",所以德育教育要以情动人,以理感人服人,形成难忘的教育,收到让孩子们终生难忘的效果。细微之处见精神。我想,影响孩子的除了知识,更有道德与文化。在人的一生中,到最后能想起来的才是最珍贵的!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必须使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要注重孩子们的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以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德育工作者应主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掌握规律,使孩子们从感情的变化引发行为*惯的转化,促使他们既**又成才。

  总之,德育工作者要做孩子们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9

  同样是谈能力提升与德育的关系,这是本人四年中写出的第三个版本,也是最终完成版。的主题仍然没有变化,但是每一次的思想,都有着更深层次的沉淀。

  对于德育,我们应该追求什么?第一版我的答案是“文化+身体”,第二版我的答案是“道德”,最后一版,我希望谈谈“观念”。

  一、德育不能离开个人发展的土壤

  德育离不开我们生活的社会之现实。同一行为,在某些时期天经地义,而在另一时期却离经叛道,比如古人父母亡故必会回乡丁忧三载,今人守孝至出殡已然完成任务。因此,德育决不能抛开我们所处的时代空谈。

  下面就简单谈下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身边有两条主线。第一,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爆炸。信息爆炸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极多的维度,如互联网、微博这样的新媒体,也或者是各种交通工具。科技进步增加的高维度空间带来的好处,主要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种种需求。而另一方面,信息爆炸带来的高维度空间也给人们带来了困扰,高维度的空间里,由于高维空间更大,人们更容易被分的更开,变得更加无助,变得更加不相信友情,进而导致人际关系更加冷漠。

  基于这两点模糊的判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首先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里,获得别人的帮助,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应该对别人感恩;相反,被别人苛责、刁难,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必要对此大动肝火,保持一颗*常心即可,这是我做人的一条准则,在此基础上,与人为善,哪怕只是在细节上这样做,对于其他人同样这么认为的人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温暖。其次,关于做事,务求亲历亲为,切忌盲目相信其他人,哪怕其他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甚至是在全力帮助自己,都不可以盲目相信,因为别人好心也会办错事,任何事情都必须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才会有成功的希望。第三,仍然是处事,要把握好生活的方向。如果说我们的生活在高考之前只有分数一个维度,在大学中是分数为主、辅以科研工作这样的少数几个维度的话,进入社会后,我们将会被信息爆炸的气浪卷着,飘向不同的方向,进入不同的维度,其中会有几次决定方向的机会,也许抓住了会改变一生,也许错过后抱憾终身。

  以上几条,是我在第二版完稿后的一年里,陆续悟出的为人处世之准则。基于这几条,才有了我这一年多以来观念上的诸多改变。

  二、观念的改变与本人的发展

  大一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良乡的空气。经常一个人自*到十点多,从北校区的综教回宿舍,呼吸着带着一丝凉意的空气。良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空气,每次呼吸都会感到一阵寒意,体会着一个人的孤独。良乡时期的我,一直都是孤独的,一个人自*,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市里玩,没有合群的必要。那时候的想法也非常简单,非常单纯,我也从来没有像那时候一样关注过自己的学*,或者说,分数。

  我常常想当时为什么没有继续那样单纯的走下去,但是大一暑假时的实验室经历改变了我。我惊讶地发现,一直以来,我都错误的理解了生物这门学科。我惊讶地发现,生命科学的科研,每天都在和大量做不完的“琐碎问题”纠缠,并且面对着无数的失败可能,以及失败后的无从下手。相比而言,两小时写写画画的考试实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个“发现”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对课堂学*的兴趣逐渐减少,在大二大三的阶段,把很多精力放在了英语、物理、计算机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同时也尝试着去实验室学*。这个决定也直接影响了我的个人发展。大二时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学生拿了物理竞赛的一等奖,托福考了90分,大三时开始进实验室做实验,学了“化工网络虚拟实验”“生物信息学实验”这样的计算机相关课程。这些杂七杂八的经历帮助我在大三暑期顺利被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录取直博,虽然我成绩并不突出,同时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奖项,无疑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我大一时的“发现”改变了我的观念。

  三、困惑

  我的德育论文最奇怪的地方在于,第一版里我没有发现德育存在什么问题,完全是一根筋的想法,到了第二版则发现似乎有很多问题没回答,于是就糊弄说到“三论”时就能回答。然后到了“三论”时,却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反而更多了。

  最大的困惑是,我发现再也找不回以前的自己了。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但之前自己的很多行为准则,都开始被新的观念牵着走,而我新观念的核心,则比以前浅薄的多。以往被各种高调、教条建立的道德观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十分简单、短时的观点——“有没有用?”。在“二论”那篇中,这种观点已经开始影响了我的生活,从那时的文字来看,我当时还算是“自我感觉良好”。而现在,我已经开始感觉到这种观点的不良后果了。

  生活,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但是如果总是被一些短期的目标牵着走,反而会偏离最后的方向。这一点随着生活的多元化、多维化,变得愈加明显,不断袭来的短期的收益,常常会把我们从追求的真正的快乐的道路上一步步带走,把我们的个性一步步消磨,于是浑然不觉中,我们也就从“自然人”变成了“社会人”。

  回顾本山大叔二十多年来的小品,这种感觉也愈发强烈。本山大叔的小品,一直被认为反映了百姓们内心的声音,早期作品类似“领导来了,村里鸡也不听喝了,猪也不让摸了,狗也上山坡了,池子里的王八也吓休克了,都怕轮到自己上桌了”这样辛辣的讽刺再也没有出现过,刘老根第一部中尚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胡作非为的“胡科长”,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都逐步被看上去更好笑却没有意义的包袱取代了。类似的,第四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的创作都止步于九十年代初,此后再也没有超越过自己之前的作品……艺术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站在“成功”的角度而言,赵、张、陈三人现在无疑比九十年代更加成功,但无疑他们最好的作品诞生于那个时代。至于他们喜欢的是现在的自己还是之前的自己,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他们自己能品尝出来。

  对我自己而言,这种感觉同样存在。去研究生单位实*时,常常希望自己能安静的坐下来,钻进一个问题里,看很多书,然后一步一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但无奈工作完成和自我提升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完成工作是不一定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的。脱离了工作的自我提升有用吗?又被带到了“有没有用”的问题上。

  有时真的希望自己不要想这种明明无解的问题,给自己徒增烦恼。而实际上,一切荣誉与烦恼,最终都会成为过去。暂时成功的结果可能是爬得越高摔得越惨,短期失败的结果同样也可能是为成功积累了充分的势能。一切烦恼的,其实都来自自己的预期与实际情况的差别,因此其实这种情况下的解决方案也无非两条,要么拼命的去接*自己的理想,要么就放低自己的理想。

  四、智慧

  最后想谈的一点,是关于智慧的,做人的智慧。

  随着大学生活即将落下帷幕,自己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同时通过阅读优秀的书籍,也为我开启了一扇智慧的大门。

  同样是书中一句话,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看,总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初中时期看,多半是结合其他人的生活体验,而现在则或多或少的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以往认为极为关键的东西,现在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实质影响,比如高考“中奖”来了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当初如果去了其他学校,也许会有不同的体验,但成长路线总归会差别不大。相反,以往认为无所谓的东西,反而会左右个人的发展,比如我受高中学到的皮毛的影响,就认为自己以后必须弄生物,于是就这么一路走了下来。又比如我们班的同学们,特别是阿曼、董之威、李雷这几位和我一起走下去的室友。没有人上大学前会转码考虑室友问题,因为这确实是完全看运气,而我则凭借着比进入北京理工大学还要好的运气遇见了你们。阿曼的母语不是汉语,却在他矫正发音时顺便把我多年难改的错误发音也给矫正了,不仅如此,阿曼在谈论事情时的直率,发现自己不对就批评自己,发现别人不对时同样批评别人,让很多事情一下子变得非常简单。在自己遇到困难时,董之威举重若轻的几句话总能抓住要害,同时李雷出的主意肯定是最省事的.。

  继续回来谈智慧。固然有我们通过规划、努力做到的东西,但同时也有许多偶然事件,并且这些偶然事件带来的收益未必低于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同时偶然也是摧毁我们梦想的一大元凶,这就回到了第二版论文说的“命”的问题了。当时我说,面对天命我们毫无办法。而当我们的生活逐步走进高维度空间时,我们要有理由相信,充分利用我们的可以到达的维度,很多困难,都可以解决,可以绕过去,这些技巧,是为小聪明。而想清楚以后我们需要做什么,则需要真正的智慧。我们时常生活在一种矛盾中,比如“我追求快乐”,“上研究生没意思”,“还是要考研,不然没出路”。事实上,以上三条放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中,对一般人而言,哪条都是真理,而打破这一矛盾,关键就是打破观念。比如可以“不追求快乐”,进而“追求全人类的幸福甘愿牺牲”,那“读研没意思”就没意思了。或者是认为“上研究生有意思、很快乐”,抑或是“考研干嘛出路多的是”。这三条哪一条都和客观实际有所差别,但这种错误的认识最终却可以带来快乐,所谓大智慧,就是不去计较某一细节的得失,将错就错,理清楚最基本的逻辑关系,然后顺利的走下去。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10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培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改革开放起到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一直是精英阶层,然而随着大学扩招以及社会的整体变革,大学生群体已经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代名词。

  然而,不可以否认,即便如此,大学生仍然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因此,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应对大学生的成长予以充分的关注。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其与初等教育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它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自身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包括品质,知识,体能以及其他社会能力等等。而其中,德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因为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20年后中国主流社会的道德水准。

  接下来,我将用四年时间,通过自身经历,探索如何砥砺德行,寻求一条针对个体的德育发展道路。以下内容作为开题报告,将重点陈述我对大学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自己德育总方向的要求

  1 以德育为灵魂的综合发展

  任何一个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发展,因此,个人发展必须与社会需求保持相对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社会发展需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必要能力包括:健全的人格,专业技术以及强健的体魄,即传统意义上的“德智体”。

  在这三者中,“德”起到的是支配性地位。没有健全的人格,就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肯定与尊重,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石,就不可能在任何领域取得建树。

  因此,德育,是整个人生,特别是大学四年的重要课题,是人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在我眼中,德育的进程,其实是其他方面进步的副产物。品格的塑造,离不开其他能力的提高。

  1.1 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工作;同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通过与他人竞技的过程,可以培养人的进取精神,磨砺意志品质; 特别是在德育的进程中,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美国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都曾经是运动健将,许多卓有建树的人也精通一项体育运动。

  1.2 文化素质

  作为社会中新锐势力的典型代表,大学生的思想就是整个社会思想的风向标。只有具有进步思想的大学生才能具有高尚的追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塑造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品德的塑造离不开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大学四年,我的德育成长之路应着眼于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双重提高,以此作为全面发展的基础,从而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相信随着总体能力的提升,许多从前的不足之处将会迎刃而解。

  2 关于我达到目标的方法

  德育作为一个遥远的`征程,既需要长期投入,更体现出了达到目标的多种可能性。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最佳路线,结合自身实际,达到最终目的。下面陈述关于我如何达到目标的想法。

  2.1 通过集体生活,严格自律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一个无法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去对别人要求。大学是走上社会的前奏,我们需要在这里培养基本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自律。别人迷茫时,我们不仅需要清醒的头脑,更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使自己的生活始终处在正确的轨道上。而当你发现同学的闪光点时,我们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使我们得以时刻效仿对方,最终将对方优点吸收到自己身上。因此,不断自律的过程,不仅是对意志品质的不断考验,更是对自身素质的综合提高,是德育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而言,我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但我却不善于将想法付诸长期行动。通过集体生活对其他同学的不断关注,相信我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尽早适应社会。

  2.2 树立远大追求,不断进步

  远大追求,既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最大期望值,更体现出一个人的视野开阔程度。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大学时期,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钱钟书说过,一个人20岁时不狂,是没有气魄。大学生作为未来民族的栋梁,更需要这种气魄。没有远大理想,就不存在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就不存在自身能力的大幅提高。 我本是个不敢想象未来的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是录取结果出来前,我一直内心觉得会落榜,因为我不敢相信我能考进北京理工,但我真的做到了,于是我认为,生活中,如果多一些梦想,多一分勇气,我们或许就可以走的更远。

  2.3 多种途径组合,形成合力

  这里必须提到我以往经历。我在高考中失误,距离北京理工分数线33分,自主招生只能加20,但我还是被录取了。这一事件中,首先得感谢学校给我的机会,让我得以在更高的*台施展能力,让我拥有一群优秀的同学和我共同进步。但这里重点是到我自己的付出。别人都认为,高中三年唯一任务是高考时,我却一门心思弄起了竞赛,生物弄完弄化学,顺便弄起了物理,虽然我学*在班里一般,但由于参加了这些活动,得了3个省级奖,拿到了北京理工的自主招生名额,所以在高考严重失误的情况下仍然逢凶化吉。别人通过一次高考做到了,我通过很多次其他途径也做到。高考是“独木桥”尚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过,大学生活中,选择更多,更可以如此。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就是大学作为多元社会,更应该通过全面发展,将德智体三者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竭尽全力,将成功的几率加到最大。

  3 结语

  踩着校园的落叶,走过四年的青春。用大学四年时光,交换无悔的青春。无论前面的路多么艰险,我们都应该昂起头阔步前进,因为,年轻是我们的资本。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5)

——学生德育课的心得体会合集5篇

  学生德育课的心得体会 1

  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要从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抓起。抓好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必须学会做德育工作,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在担任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首先要尊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

  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其次,老师要有爱心,从爱心出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老师爱学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在爱的基础上要管教,不要把学生当作宠物,只求他听话,其余随他去。管要讲原则,严而有爱。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是“恨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

  老师有爱心,学生才能更加爱戴老师。师生感情不断加深,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当然,德育工作有时也要用到处罚的方法。不少人认为德育工作中只要有处罚,师生关系就必然处理不好,其实不然,只要你公*公正,罚得有分寸;只要你尊重学生,不侮辱他们的人格,学生就能感受到你的爱。当然你还必须要讲道理,不管是处罚前,还是处罚后,你一定要把道理说清楚。学生嘴里不说,但他是会知道你的爱的,这样师生间就有了互相信任,误会减少,感情加深。由于师生关系好,班里的气氛也会随之好起来,学的愉快,教的也愉快。

  二、量化管理抓落实

  量化管理,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量化管理要求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最终目的。如: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为个“迟到”问题,班级就是经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以至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又如:不乱扔纸屑果皮的问题,班级有检查,罚扫地等管理制度,来克服同学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促使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惯。

  开学第一天,我就向学生宣布诸如此类简单合理而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并要切实执行,要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班主任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教室里的“春天”要建基于对原则的坚持,而非退让。如果发现所定的规章制度过于苛刻,当然可以修定甚至废除,但一切都要经过讨论和解释,且公开进行。要让学生知道你的意图,他们才肯合作,才会自觉守纪律。当然,德育工作除了学校、班级,还要家庭、社会三方面一起来实现量化管理,才可以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学*环境

  中学生的学*、生活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学*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思想环境。营造良好学*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教室环境中可布置几张班级集体照、几本班刊,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孩子们眼里,教室就是他们的家。良好的环境促使良好班风的养成,使学生在外部影响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积极向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

  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我班组成若干个学*小组、互帮小组,各小组进行评比,使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从个人到小组、从小组到大组、再从大组到全班,进行竞争。好的同学之间开展竞争,中等同学之间开展竞争,较差的同学也不愿落后。使比、学、赶、帮在班级蔚然成风。

  实际上每个同学都愿意向上,都愿意成为一个好学生,有竞争就可以不断产生动力,就能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

  班主任想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使之获得主动的发展。由此才能形成从自发到自觉的自律、自强、进取的班风,才能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挖掘潜能,全方位提高素质

  学生德育课的心得体会 2

  本周,由我们1501班负责执勤,服务于校园。而我,则是负责清理餐桌。顾名思义,清理餐桌就是清理同学们的残羹剩饭,为同学们做餐后服务。可如果仔细思考及观察,这项工作真的需要出现在本校自助式的食堂吗?

  就目前同学们自觉的情况来看,这项工作是需要的,因为每次饭后,食堂内总有几名同学会不自觉地剩下饭菜在桌上,甚至连餐盘也不予收拾。

  在我执勤的过程中,有的现象更是道德缺失,几名男生剩下一桌的饭后垃圾及餐盘,不见人影。轻微的也有饭菜一片狼藉,这样的同学占小部分。大多同学则剩下几粒米于桌上。如果没有执勤的这项工作,打扫卫生的阿姨们会更加辛苦。但如果同学们足够自觉,能多考虑这是公共场所,更是我们美丽的校园一景,所以将用餐后的桌面饭菜清理一下(不说打扫得干干净净),那么食堂的良好道德风气将会上升到另一高度,这是一种长郡精神,也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更是黄老师反复强调的每个公民所应具备的.“良知”。那么此时又还需要清理餐桌这项执勤工作吗?完全不需要,因为同学们的自觉意识已经解决了所有问题。

  当然,上述现象,十分难得,不经学校及老师的教育,学生很难达成该意识。因此,我诚挚地恳请学校重视此问题,继续积极教育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素质。不仅是“餐桌现象”,其它现象也会有好的转变。

  我建议,学校在教育后,还可将“餐桌清理”的执勤任务换为“饮食劝导”,执勤的同学提前文明地提醒垃圾较多的同学(不可影响同学用餐),并监督(不动声色地)垃圾很多的同学离开,如果未带走垃圾,则及时提醒,如有小垃圾也可稍做清理。

  以上是我对本次执勤的一点拙见。

  学生德育课的心得体会 3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培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改革开放起到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一直是精英阶层,然而随着大学扩招以及社会的整体变革,大学生群体已经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代名词。

  然而,不可以否认,即便如此,大学生仍然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因此,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应对大学生的成长予以充分的关注。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其与初等教育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它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自身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包括品质,知识,体能以及其他社会能力等等。而其中,德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因为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20年后中国主流社会的道德水准。

  接下来,我将用四年时间,通过自身经历,探索如何砥砺德行,寻求一条针对个体的德育发展道路。以下内容作为开题报告,将重点陈述我对大学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自己德育总方向的要求

  1、以德育为灵魂的综合发展

  任何一个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发展,因此,个人发展必须与社会需求保持相对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社会发展需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必要能力包括:健全的人格,专业技术以及强健的体魄,即传统意义上的“德智体”。

  在这三者中,“德”起到的是支配性地位。没有健全的人格,就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肯定与尊重,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石,就不可能在任何领域取得建树。

  因此,德育,是整个人生,特别是大学四年的重要课题,是人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在我眼中,德育的进程,其实是其他方面进步的副产物。品格的塑造,离不开其他能力的提高。

  1.1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工作;同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通过与他人竞技的过程,可以培养人的进取精神,磨砺意志品质;特别是在德育的进程中,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美国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都曾经是运动健将,许多卓有建树的人也精通一项体育运动。

  1.2文化素质

  作为社会中新锐势力的典型代表,大学生的思想就是整个社会思想的风向标。只有具有进步思想的大学生才能具有高尚的追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塑造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品德的塑造离不开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综上所述,大学四年,我的德育成长之路应着眼于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双重提高,以此作为全面发展的基础,从而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相信随着总体能力的提升,许多从前的'不足之处将会迎刃而解。

  2、关于我达到目标的方法

  德育作为一个遥远的征程,既需要长期投入,更体现出了达到目标的多种可能性。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最佳路线,结合自身实际,达到最终目的。下面陈述关于我如何达到目标的想法。

  2.1通过集体生活,严格自律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一个无法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去对别人要求。大学是走上社会的前奏,我们需要在这里培养基本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自律。别人迷茫时,我们不仅需要清醒的头脑,更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使自己的生活始终处在正确的轨道上。而当你发现同学的闪光点时,我们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使我们得以时刻效仿对方,最终将对方优点吸收到自己身上。因此,不断自律的过程,不仅是对意志品质的不断考验,更是对自身素质的综合提高,是德育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而言,我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但我却不善于将想法付诸长期行动。通过集体生活对其他同学的不断关注,相信我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尽早适应社会。

  2.2树立远大追求,不断进步

  远大追求,既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最大期望值,更体现出一个人的视野开阔程度。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大学时期,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钱钟书说过,一个人20岁时不狂,是没有气魄。大学生作为未来民族的栋梁,更需要这种气魄。没有远大理想,就不存在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就不存在自身能力的大幅提高。我本是个不敢想象未来的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是录取结果出来前,我一直内心觉得会落榜,因为我不敢相信我能考进北京理工,但我真的做到了,于是我认为,生活中,如果多一些梦想,多一分勇气,我们或许就可以走的更远。

  2.3多种途径组合,形成合力

  这里必须提到我以往经历。我在高考中失误,距离北京理工分数线33分,自主招生只能加20,但我还是被录取了。这一事件中,首先得感谢学校给我的机会,让我得以在更高的*台施展能力,让我拥有一群优秀的同学和我共同进步。但这里重点是到我自己的付出。别人都认为,高中三年唯一任务是高考时,我却一门心思弄起了竞赛,生物弄完弄化学,顺便弄起了物理,虽然我学*在班里一般,但由于参加了这些活动,得了3个省级奖,拿到了北京理工的自主招生名额,所以在高考严重失误的情况下仍然逢凶化吉。别人通过一次高考做到了,我通过很多次其他途径也做到。高考是“独木桥”尚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过,大学生活中,选择更多,更可以如此。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就是大学作为多元社会,更应该通过全面发展,将德智体三者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竭尽全力,将成功的几率加到最大。

  3、结语

  踩着校园的落叶,走过四年的青春。用大学四年时光,交换无悔的青春。无论前面的路多么艰险,我们都应该昂起头阔步前进,因为,年轻是我们的资本。

  学生德育课的心得体会 4

  法国的哲学家伏尔泰说:“一个人每天做的最勇敢的决定是下决心拥有一个好心情。”孩子们不喜欢整天都沉浸在恶劣情绪中的老师。他们需要模仿积极的态度,听你对其他人说些什么,听你说话的语气。所以你应该表现你的喜爱、关心和尊敬,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的行为,他们就不想呆在你身边,更不愿完成学*任务。令人愉快、充满快乐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欲望。教师不能创造一个魔幻王国来促进学*,但一个令学生感到舒服的愉快的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学*热情是必需的。

  从上课的第一天就应该建立并且坚持执行你的班级管理体系。为了让学生能够专心学*,并且拥有一个有秩序的班级环境,纪律和合理的组织是绝对必要的。并且要保持一贯性、公*性。不要制定那些你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的规则,否则你的学生会觉得你说的话是无足轻重的。

  提问是一个有力的教学手段。在提问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思想火花的出现。当对个别的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在叫学生的名字之前,先问问题;在学生思考他的答案的时候,耐心等待。不要急着叫学生的名字,因为当某个学生被叫到,其他人就都放松了,并且不再投入。但是教师可以说出问题后停顿3~5秒,这个等待的时间,会让每个人都投入进来,并且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机会。虽然看上去等的时间比较长,但是这个模式被很多成功的教师有效地运用。

  对一个学生来说,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是一连串的困难,他可能会因此变得充满失败感,这将导致一些行为问题的产生,并且不再努力。研究指出,80%的成功率是最理想的。如果学生没有取得成功,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指导,或者使任务简单化,直到他们能够完成为止。

  学生德育课的心得体会 5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培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改革开放起到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一直是精英阶层,然而随着大学扩招以及社会的整体变革,大学生群体已经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代名词。

  然而,不可以否认,即便如此,大学生仍然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因此,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应对大学生的成长予以充分的关注。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其与初等教育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它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自身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包括品质,知识,体能以及其他社会能力等等。而其中,德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因为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20年后中国主流社会的道德水准。

  接下来,我将用四年时间,通过自身经历,探索如何砥砺德行,寻求一条针对个体的德育发展道路。以下内容作为开题报告,将重点陈述我对大学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自己德育总方向的要求

  1 以德育为灵魂的综合发展

  任何一个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发展,因此,个人发展必须与社会需求保持相对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社会发展需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必要能力包括:健全的人格,专业技术以及强健的体魄,即传统意义上的“德智体”。

  在这三者中,“德”起到的是支配性地位。没有健全的人格,就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肯定与尊重,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石,就不可能在任何领域取得建树。

  因此,德育,是整个人生,特别是大学四年的重要课题,是人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在我眼中,德育的进程,其实是其他方面进步的副产物。品格的塑造,离不开其他能力的提高。

  1.1 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工作;同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通过与他人竞技的过程,可以培养人的进取精神,磨砺意志品质; 特别是在德育的进程中,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美国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都曾经是运动健将,许多卓有建树的人也精通一项体育运动。

  1.2 文化素质

  作为社会中新锐势力的典型代表,大学生的思想就是整个社会思想的风向标。只有具有进步思想的大学生才能具有高尚的追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塑造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品德的塑造离不开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大学四年,我的德育成长之路应着眼于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双重提高,以此作为全面发展的基础,从而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相信随着总体能力的提升,许多从前的不足之处将会迎刃而解。

  2 关于我达到目标的方法

  德育作为一个遥远的征程,既需要长期投入,更体现出了达到目标的多种可能性。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最佳路线,结合自身实际,达到最终目的。下面陈述关于我如何达到目标的想法。

  2.1 通过集体生活,严格自律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一个无法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去对别人要求。大学是走上社会的前奏,我们需要在这里培养基本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自律。别人迷茫时,我们不仅需要清醒的头脑,更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使自己的生活始终处在正确的轨道上。而当你发现同学的闪光点时,我们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使我们得以时刻效仿对方,最终将对方优点吸收到自己身上。因此,不断自律的过程,不仅是对意志品质的不断考验,更是对自身素质的综合提高,是德育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而言,我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但我却不善于将想法付诸长期行动。通过集体生活对其他同学的不断关注,相信我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尽早适应社会。

  2.2 树立远大追求,不断进步

  远大追求,既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最大期望值,更体现出一个人的视野开阔程度。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大学时期,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钱钟书说过,一个人20岁时不狂,是没有气魄。大学生作为未来民族的栋梁,更需要这种气魄。没有远大理想,就不存在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就不存在自身能力的大幅提高。 我本是个不敢想象未来的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是录取结果出来前,我一直内心觉得会落榜,因为我不敢相信我能考进北京理工,但我真的做到了,于是我认为,生活中,如果多一些梦想,多一分勇气,我们或许就可以走的更远。

  2.3 多种途径组合,形成合力

  这里必须提到我以往经历。我在高考中失误,距离北京理工分数线33分,自主招生只能加20,但我还是被录取了。这一事件中,首先得感谢学校给我的机会,让我得以在更高的*台施展能力,让我拥有一群优秀的同学和我共同进步。但这里重点是到我自己的付出。别人都认为,高中三年唯一任务是高考时,我却一门心思弄起了竞赛,生物弄完弄化学,顺便弄起了物理,虽然我学*在班里一般,但由于参加了这些活动,得了3个省级奖,拿到了北京理工的自主招生名额,所以在高考严重失误的情况下仍然逢凶化吉。别人通过一次高考做到了,我通过很多次其他途径也做到。高考是“独木桥”尚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过,大学生活中,选择更多,更可以如此。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就是大学作为多元社会,更应该通过全面发展,将德智体三者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竭尽全力,将成功的几率加到最大。

  3 结语

  踩着校园的落叶,走过四年的青春。用大学四年时光,交换无悔的青春。无论前面的路多么艰险,我们都应该昂起头阔步前进,因为,年轻是我们的资本。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6)

——中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中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 1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对于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深有体会。因此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一、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我记得最清楚的20xx年第一学期,我刚接上化学课,那天,学校的多数老师赴西峰齐家楼学校学*,只剩下少数老师在校维持学生秩序,中午还没有正式上课之前,九年级的两个班的几名学生因私怨在男生厕所打群架,其中三名男生持刀砍伤一名学生,致使这名学生受重伤。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30%学生不爱学*、不想学*,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晚上和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学校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4.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共同关注和解决这个问题。

  中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 2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淡化了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较少注重中学生心理倾向、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导向与塑造,从而导致人格缺陷,人格的缺陷最终导致教育教学目标的难以实现和落空。中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指挥者、领导者,是班级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关心学生学*的进步,更要关心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发展。学校德育承担着塑造青少年人格的历史使命。当今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要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

  过重的学业负担、青春期特有的情感冲击、安乐家庭过度的“保护”和“期望”、现代社会变化加快、信息爆炸、经济飞速增长带来种种新的社会矛盾,都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加剧了代际之间人们沟通的困难,这些都给学生以强烈的外在冲击和刺激。使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困惑,导致心理上的焦虑、苦恼和失衡。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直至厌学;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时要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献献爱心,提高自我”,“美化校园,净化心灵”等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爱心化雨,尊重、关爱后进生

  俄国十九世纪的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爱应该是教育的工具,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而教育的目的是人道。”这句话揭示了热爱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对班主任而言。热爱后进生才能化解他们对班主任的戒备心理很对立的情绪,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如:上一届我班李同学有一次因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流动红旗,拖了班级的后腿。我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我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架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我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自信心是人格结构中的本质因素,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明显标志。具有了自信心这一人格特征的人有着很高的成就动机,他们对生活、工作和学*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斗志,这些人更容易在事业中获得成功。因此,班主任在管理教育工作中,应逐步帮助每位学生树立自信心:时刻指导学生认识自我,能客观地对待自我。既不高估自己的能力,追求力所不及的过高目标,也不低估自己,对力所能及的目标不逃避、不推委;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成功,当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也就增加了对自己的信心,他们也就想着去做好另一件事;对学生的优点和做法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肯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之从心理上认为“我行”;同样,对学生的缺点和失败也不能不讲方式、不分场合地指责和数落,更不能以揭短的方式进行挖苦讽刺,而是提倡对学生自身发展采用纵向诊断性评价,通过谈心、座谈、写日记等方式进行自我对比,肯定进步之处,找出不足,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身正为范。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班主任只有潜心教书精心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社会总体道德的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每一个道德主体的觉醒与发展。培养道德主体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成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创造辉煌的必要前提。这就要求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以人为本,放眼未来,潜心教书精心育人,让道德教育这颗美丽的种子,在我们教育工作中得以生根,发芽,进而在我们学生的心中开出更多,更美的花!

  中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 3

  为期五天的班主任培训即将结束,这次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从理论到实践事无巨细,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剖析、讲解,让我受益匪浅。作为班主任培训结业作业的德育工作总结,其实也是对我们以往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以及让我们为未来进一步完善工作做好准备。

  作为一个新班主任,我所带的班级是一个新集体。全体同学都是号称“新新人类”的“90”后,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迥异的性格和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作为班主任,除了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完整的教育就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倘若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学生思想、情感完整性的关注和追求,缺乏对精神和文化的敬畏,那将成为没有根基的大厦、没有灵魂的教育。

  一、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

  新学期开始后不久,一些问题逐渐凸显。例如得过且过无学*目标;纪律问题:上课睡觉、讲话、早恋、顶撞老师、迟到等;不注意卫生,乱扔垃圾。高一学生大致处于14-16岁的年龄段,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经验的积累,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对**的建议和管理,很多时候很叛逆,所以加强德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重视规则,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到,学*与纪律相辅相成,没有好的纪律,学*就会乱套,整个高中就进入恶性循环。但其实这类“刺儿头”,大多与同学相处融洽,并非十恶不赦,只是有点自以为是。对这类学生我多利用作业整理课时间反复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多与家长沟通。除此之外,我还会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并不断完善班规。奖惩分明,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哪些是属于违规行为,能够尽量地避免,同时也让惩罚变得有根有据,让学生也心服口服。

  其次,培养班干部,用学生去管理学生。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更多的受身边的同学的影响,于是,培养一批班干部,建立班干部的威信,这样一方面学生易于接受管理,另一方面也能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一个良好的整体氛围,让学生主动去遵循这些规则。

  最后,积极主动地和各科任老师联系。在与科任老师的交往中,自己以身作则,尊重他们的意见,把他们作为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良伴、知己,凡事都主动与任课老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宝贵意见。*时积极配合好他们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课堂纪律和交作业环节。在学生与任课老师发生矛盾时,能够慎重处理,避免激化。*常教育学生要懂礼貌,要主动跟老师问好,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同时,树立老师的威信。

  二、形成清晰的学*目标,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学*是件苦差事,也要下苦功夫。如果没有理想,没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来激励,只靠老师、家长打压去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我们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到底为什么读书。“90”后这一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十分溺爱,孩子也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关注的多,对外面的世界关心的很少。我们应该教育孩子,爱国不是一句口号、空话。***少年时就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所以才能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但是我们能不能满足于此,不思进取?我就给学生们讲了中日人民在灾难面前的对比,日本国民在灾难面前冷静、秩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就显得很重要。其次学生还需要有清晰的学*目标,这包括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当然这只是相对的。现在就可以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你的兴趣爱好在哪里,你未来想做那个行业?然后再与*期目标相结合,你想读哪所大学的什么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的动力也会渐渐有了,但是三年的目标还是太笼统,就像《曹刿论战》说的那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就需要把目标更进一步的细化,我班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期和远期学*目标。目标是前进路上的明灯,本学期共经历两次大考,每一次大考前,我都作好动员,同时,进行学*方法指导,比如如何提高记忆力等。大考后,让学生作好全面总结,分析主客观原因,大力表扬成绩好的学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作好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积极性。

  三、积极开展好文体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本学期我班学生积极参加了一系列的校园比赛,参加过新生杯篮球赛、校园文艺汇演比赛、话剧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样的活动还应该多多参与,因为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班级凝聚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劳逸结合,提高学*效率。例如篮球比赛的角逐,我们一路赢过来,但对垒9班的比赛中,却遭遇了第一次失败。那些女孩子都哭了。我以此为契机,对全班进行思想教育,我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于是同学们以更大的热情投身比赛,女同学加油助威,比赛的男生再接再厉,研究对方的战术,做好完善的应对措施,最终取得了胜利。

  通过同学们和我的共同努力,在德育工作方面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由于当班主任时间太短,资历尚浅,也存在许多不足的之处。反思以后,我觉得自己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首先,多看、多学老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经验;其次,加强理论学*,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最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真诚、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把工作做的再细一些。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我相信只要坚定目标,相信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的目标并不遥远。

  中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 4

  本人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多年,深知要真正做好德育工作,难度很大。德育工作难,难在其长期性和隐性,难在其常常不被重视,难在其方法陈旧无创意,难在其能否真的让孩子们入脑入心铭记终生。当然,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之一,学校德育工作者尤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大道理要讲,小道理更要谈。但是,如果认为向孩子们讲讲道理就能解决问题,肯定未免天真了一些。解决思想问题、行为*惯问题等,主要靠不断的实践,靠养成教育,靠引导进而内化为孩子们的品格和素质。 德育应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融合,在各个管理层面体现并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细节,即从微小处着眼着

  手着力。实践育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经验,德育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开始,而德育教育的力量又是在交叉整合、融会贯通、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并生效。比如作文育人方面,先从"我和爸爸或妈妈"开始,然后再"我与老师"、"我与学校",最后"我与社会"、"我与祖国"、"我与世界"......;再如环保教育方面,先从不起眼的'小事,从自我开始,再从改变*以为常的陋*做起,从班级、校园再扩至社会、国家、地球家园等。

  只有实践才能育人,在德育实践中让孩子们去内化显得非常非常重要。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有对孩子终生负责的精神,千万不要将德育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花架子,形同虚设或做做样子搞搞形式应付差事,有这样一句真话:德育为先,"先**后成才"!很有道理。有才而无德为坏才,是可怕的!德育工作者应专业化,要有专业水准,要有理论支撑,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盲人摸象,效果想必也不会太理想。 搞德育活动,必须要精心设计,系统研究,锁定目标,有可行的预案,让孩子们从"生物人到社会人"(马克思语)。记得曾有位大教育家说过:"儿童是感情的王子",所以德育教育要以情动人,以理感人服人,形成难忘的教育,收到让孩子们终生难忘的效果。 细微之处见精神。我想,影响孩子的除了知识,更有道德与文化。在人的一生中,到最后能想起来的才是最珍贵的!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必须使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要注重孩子们的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以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德育工作者应主动在实

  践中不断摸索并掌握规律,使孩子们从感情的变化引发行为*惯的转化,促使他们既**又成才。

  总之,德育工作者要做孩子们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中学生德育的心得体会 5

  为期五天的班主任培训即将结束,这次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从理论到实践事无巨细,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剖析、讲解,让我受益匪浅。作为班主任培训结业作业的德育工作总结,其实也是对我们以往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以及让我们为未来进一步完善工作做好准备。

  作为一个新班主任,我所带的班级是一个新集体。全体同学都是号称“新新人类”的“90”后,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迥异的性格和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作为班主任,除了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完整的教育就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倘若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学生思想、情感完整性的关注和追求,缺乏对精神和文化的敬畏,那将成为没有根基的大厦、没有灵魂的教育。

  一、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

  新学期开始后不久,一些问题逐渐凸显。例如得过且过无学*目标;纪律问题:上课睡觉、讲话、早恋、顶撞老师、迟到等;不注意卫生,乱扔垃圾。高一学生大致处于14-16岁的年龄段,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经验的积累,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对**的建议和管理,很多时候很叛逆,所以加强德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重视规则,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到,学*与纪律相辅相成,没有好的纪律,学*就会乱套,整个高中就进入恶性循环。但其实这类“刺儿头”,大多与同学相处融洽,并非十恶不赦,只是有点自以为是。对这类学生我多利用作业整理课时间反复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多与家长沟通。除此之外,我还会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并不断完善班规。奖惩分明,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哪些是属于违规行为,能够尽量地避免,同时也让惩罚变得有根有据,让学生也心服口服。

  其次,培养班干部,用学生去管理学生。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更多的受身边的同学的`影响,于是,培养一批班干部,建立班干部的威信,这样一方面学生易于接受管理,另一方面也能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一个良好的整体氛围,让学生主动去遵循这些规则。

  最后,积极主动地和各科任老师联系。在与科任老师的交往中,自己以身作则,尊重他们的意见,把他们作为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良伴、知己,凡事都主动与任课老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宝贵意见。*时积极配合好他们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课堂纪律和交作业环节。在学生与任课老师发生矛盾时,能够慎重处理,避免激化。*常教育学生要懂礼貌,要主动跟老师问好,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同时,树立老师的威信。

  二、形成清晰的学*目标,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学*是件苦差事,也要下苦功夫。如果没有理想,没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来激励,只靠老师、家长打压去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我们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到底为什么读书。“90”后这一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十分溺爱,孩子也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关注的多,对外面的世界关心的很少。我们应该教育孩子,爱国不是一句口号、空话。***少年时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所以才能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但是我们能不能满足于此,不思进取?我就给学生们讲了中日人民在灾难面前的对比,日本国民在灾难面前冷静、秩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就显得很重要。其次学生还需要有清晰的学*目标,这包括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当然这只是相对的。现在就可以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你的兴趣爱好在哪里,你未来想做那个行业?然后再与*期目标相结合,你想读哪所大学的什么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的动力也会渐渐有了,但是三年的目标还是太笼统,就像《曹刿论战》说的那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就需要把目标更进一步的细化,我班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期和远期学*目标。目标是前进路上的明灯,本学期共经历两次大考,每一次大考前,我都作好动员,同时,进行学*方法指导,比如如何提高记忆力等。大考后,让学生作好全面总结,分析主客观原因,大力表扬成绩好的学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作好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积极性。

  三、积极开展好文体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本学期我班学生积极参加了一系列的校园比赛,参加过新生杯篮球赛、校园文艺汇演比赛、话剧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样的活动还应该多多参与,因为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班级凝聚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劳逸结合,提高学*效率。例如篮球比赛的角逐,我们一路赢过来,但对垒9班的比赛中,却遭遇了第一次失败。那些女孩子都哭了。我以此为契机,对全班进行思想教育,我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于是同学们以更大的热情投身比赛,女同学加油助威,比赛的男生再接再厉,研究对方的战术,做好完善的应对措施,最终取得了胜利。

  通过同学们和我的共同努力,在德育工作方面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由于当班主任时间太短,资历尚浅,也存在许多不足的之处。反思以后,我觉得自己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首先,多看、多学老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经验;其次,加强理论学*,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最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真诚、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把工作做的再细一些。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我相信只要坚定目标,相信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的目标并不遥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