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5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心得体会,培训,小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肩负着学校的深切厚望,我于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20xx年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身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自20xx年秋季一年级开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培训教师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他们的身上,透出一种智慧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领悟。

  如今,培训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行了一半,以下是这几天我对这几次讲座的浅薄的见解与体会:

  听的第一场讲座是成尚荣老师的《道德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虽然不是专业的道德教师,但被成尚荣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深深吸引。因此,对这堂课非常有兴趣,津津有味地认真聆听成老师的独到见解。

  首先,成老师论述了道德和法治的关系,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而这门课程,是一门道德与法律的相结合的课程。“法治是对道德的支撑,道德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在人们心中,离不开道德的滋养。”我对成老师这句话有着深刻的感触,这句话我的见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如果没有法治,道德会被随意破坏与践踏,法治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朝着道德的方向发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体现,法治应该是为道德服务的,如果法治背离的道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某种情况下,法治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道德还是对法治的一种补充。两者是相互依存、支撑与补充的。接着,成老师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论述了道德教师该如何进行专业成长,我从中收获良多,不仅清楚了国内道德教育的方向,而且了解到国外道德教育的成果。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讲座,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后一定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课,虽然的一个老师的力量有限,但是千千万万的老师也是由一个教师组成,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好,我国的国民素质、道德水*才会慢慢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才会越来越好。

  第二场是孙彩*老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低段教材整体解读》,孙老师这堂课让我们非常直观的认识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非常有指导意义。

  专家讲到新旧教材的不同,并进行了对比,新教材将德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实《课标》要求和大纲精神,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传承的过程,还讲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工作要求。专家还列出了小学一二年级法制教育图谱,并列举了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单元课例,教材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观,有想法的参与学*。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启发,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学*型、研究型、实践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另外,汪老师的《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讲座也让我记忆犹新,对今后我教学有着很重要指导性意义。

  首先,汪老师提出,“为什么要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的这样一个命题,他是从“德多才少”、“才多德少”这两点来加以解释。而我听后的见解是,德和才一样重要,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更危险,就像我曾经和学生开过一句玩笑话说的那样——“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才无德的人有头脑、有技术、有能力,他们如果做坏事,造成的社会危害会更大。所以,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模仿的对象。如果做不到德才兼备,也就枉为人师了。然后,炎老师从理论基础、具体措施这两方面提出,我们该如何去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教师,他的智慧与理论让我十分折服,今后一定要把其具体运用到我的教学生活当中去。

  还有很多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就不一一道来。他们的智慧、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光亮,照引着我的教育职业生涯。此次培训进行到这里,我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

  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霍静老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主题是做有情怀的引路人,我在霍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明确了课程性质,紧扣课程目标

  培训中,霍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个体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洪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霍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霍静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

  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学*的脚步。来自中原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王娴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让儿童生活更美好,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时间,但是受益匪浅。

  王娴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教材的解读与分析。王老师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学*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学*。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为我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听了王老师的报告,感觉责任重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强调:“回归儿童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求,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有让品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我们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呈现的话题、范例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能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来。这样,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的核心素养贯彻德育的全过程,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动摇。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节课上好。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

  年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观,终身学*。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

  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学*的脚步。来自中原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王娴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让儿童生活更美好,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时间,但是受益匪浅。

  王娴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教材的解读与分析。王老师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学*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学*。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为我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听了王老师的报告,感觉责任重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强调:“回归儿童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求,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有让品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我们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呈现的话题、范例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能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来。这样,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做人的核心素养贯彻德育的全过程,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动摇。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节课上好。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1)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1

  20xx年9月22日,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在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举办了初中教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为期一天的活动由市教研室中学政治教研员崔永奇老师主持,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的彭志洪校长发表了致欢迎词。

  一、培训概况

  由人教社委派的培训专家冯军教授,作了《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的讲座。冯教授从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新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学的一些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活动最后安排与会教师与专家就教材的相关问题进行互动研讨。

  20xx年秋季起,初中的教材有了新的变化,在教材框架设计、教材栏目设计、教材素材选择、教材容量和难度、教材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在内容设计上它更加人性化,贴*学生的实际,贴*社会,贴*生活。逻辑暗线遵循初中生的道德成长规律,善于捕捉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正视矛盾,揭示矛盾,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与会600多名教师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人教版政治教材修订的精神实质与主要变化,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使教学更具有人文关怀,更能满足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需求;尽己所能,为更快地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建设留下自己的足印,贡献一份力量。

  二、培训感悟

  1、提高个人教学素养,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法

  第一、要积极钻研新教材、新教参,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政治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全面准确理解,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在“理”字上下功夫,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增强知识的可信度;在“新”字上想办法,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在“乐”字上动脑筋,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用”字上做文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学*积极性增强政治教学效果。

  第二、要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为中学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广泛的渠道。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是和我们政治课的教育是一致的,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课的实效性,但也会有不少信息与政治课的教育是相抵触的,处理不好就会削弱了政治课的实效性。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深入社会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教学中把握“六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一致?是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的政策相一致?是否与当今世界的大环境、大趋势相一致?是否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一致?只有保持六个“一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时纠正学生的负面认识,也才能游刃有余地给学生正确、恰当地释疑解惑。

  2、实行课中课——上微课,师生共同成长

  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不只是名称的变化,整个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内容上:逻辑性更强、可教性更强、可读性更强;形式上:版面更活、颜色更爽、比例更好。”教材中有很多活动设计,例如: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探究与分享和拓展空间等。这些活动设计可以通过实行微课形式呈现出来,以求能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

  3、勇于担当,努力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很多艰辛的路要走,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更新,我们的任务依法治国的教育也任重而道远。我作为工作室的学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制作《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课件,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特殊经验和本领。制作课件时关注细节、深度思考、精益求精,在课件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互助互学、互惠互利,力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二、在qq群中,勇于提出和解决疑难问题。把自己*时遇到的困惑或疑难问题以及经验心得发布在群里,在对这些教学困惑进行的交流与碰撞中,我们互相启迪彼此的思维与想法,让我们都能在研究与交流中得到提升和发展。这样汇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时靠一个人或几个人不能完成的事,集所有人的智慧和能力为一体,让我们之间发生聚变效应,发挥1+1>2的良好效果。

  第三、积极反思,撰写论文。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推己及人地及时将这些感悟提炼成教学论文,力争我们学校政治科组每学年都有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同时也积极呼吁我们全市的政治老师踊跃向相关教育报刊投稿。同时向工作室建议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专题,引领全体成员、学员共同研究、探讨、实践、总结。为工作室将来的研究成果结集成册,著书立说做出贡献。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2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全体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和部分自愿参加培训的教师培训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培训时间虽短,却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那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如何呢?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其次,任课教师水*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精神和中央两部“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加入法律知识的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昌邑市围子小学的田亚卿与满晓红两位老师认为,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

  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

  我们积极学*《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3

  3月19日我参加了夹河镇中心小学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师主讲。唐燕老师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及教材内容、教材体现的新思想、教材各课简析、教材使用答疑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我收获颇多。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观,有想法的参与学*。

  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4

  我有幸参加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优秀课例展评活动,听取了杨前燕老师、刘宝强老师、佟宪峰老师,她们的教学经验的介绍,如何上好品德课。我收获很多,下面谈一谈我听课后的感受:

  一、杨前燕老师从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阶段分别给我们介绍了经验,新课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应深入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小组合作学*”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要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热情,挖掘个体学*潜能,增大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同提高。

  二、刘宝强老师从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课后反思三个阶段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经验。

  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使单调枯味的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效率。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也达到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意图。并且应重视学生课下的知识搜集,丰富学生的体验,补充课堂限有的40分钟的局限性。

  三、佟宪峰老师通过对比不同的教学方式为我们讲解了如何上好品德这门课。

  课堂不应再局限于教室里知识的讲授,而是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其他生活空间,而且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去访问,去调查,运用所有知识去分析社会现象,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体验,认识社会。

  总之,这半天的学*扩大了我的知识面,让我知道如何增加课堂容量,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5

  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霍静老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主题是做有情怀的引路人,我在霍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明确了课程性质,紧扣课程目标

  培训中,霍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个体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洪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霍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霍静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2)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1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此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三观,在不良诱惑面前说不,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心理上的健康。

  这门课程以树德立人为引领,在尊重儿童生活独立价值,体现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同时,更加重视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小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知识,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学会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使他们能够从小就具有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信仰,让他们积极投身到社会法治实践中去,从中更好地了解法治,运用法律知识,体现“知行合一”的理念,做一个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执行者。

  青少年接受信息的途径丰富多样,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所以,在小学阶段做好《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在思想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误入歧途,从精神层面向学生传递健康的思想意识,减少和杜绝青少年犯罪的情况,规避校园霸凌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学*进一步营造更加健康规范的校园环境。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关注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学生学*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优化升级个人的教学思想,更要积极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学*状况,对需要学的内容不断的创新整合,切实的提升教学的整体水*。通过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规范约束,建立健康积极的道德评价体系,能够在学生内心有一杆道德的撑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奋斗目标,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2

  教育部*日发布通知称,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这一决定是为了响应和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强化中小学法治教育。相信教材更名之后,教育部还将推出更多的计划来推动中小学法治课程的建设和落实。

  未成年人犯罪、校园伤害案件频发,早已引发公众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质疑和批评,加强法治教育的呼声日益高亢。但是,中小学校依然痛感无法施展拳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思想认识和课程意识上不够重视。二是缺乏法治教育专业教材,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只愿意将精力花在考试科目上。即使学校有心开展法治教育,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更名,为中小学法制教育开了一个好头。让我们走进学校,听听他们的声音。

  现状:

  法制教育不被重视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那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如何呢?让我们跟随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来做一下具体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上一次法制课。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课教师水*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课堂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第三,标准不一,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而定。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第四,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

  对策:

  教育部门、学校、老师齐用力

  谈到法制教育的对策,昌邑市都昌后伍塔小学的刘来国老师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他的观点。

  首先便是各级教育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及其青少年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一个具体的意见,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要设立法制教育专门机构,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组织力量,根据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和接受能力,编写一套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统化、持续化。

  其次是质量要提高。

  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他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强,理论功底深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法律,并且也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给学生多一些案例教学和形象教学,以案说法、以例释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能很好地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赋教于乐。逐步壮大法制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学上要与主科同等对待,并列入考试范畴。

  第三,教学要规范。

  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精神和中央两部“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加入法律知识的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

  最后,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内,内容更要丰富,不应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上,应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不让法制课仅仅局限在小小的课堂上,要适当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比如组织法制专题讲座、请司法部门的同志以案讲法,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或者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等活动,让他们不仅仅用头脑记忆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在各种活动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良好*惯,更好地预防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

  根本:

  完善课程、依实评价

  法制教材更名,说明国家已意识到了建设法治型社会首要之举是从教育入手,从青少年入手,教材名称的更改类同于广告的渗透性效应,可以增强法制的威慑力和影响力,相信这一举措定会对当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有所改善。

  德州市陵城区陵城镇明德小学的魏*老师谈到,对于承担法治教育最重要的思品课程来说,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课程的全面整合,教材名称更改,那课程标准、内容都要有所改动,课程标准应对法治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地提出。而且,为使法制常识更体系化,可以尝试相关内容再集中一些,对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散落的法制常识进一步归类,以更醒目更完整的样貌呈现。

  课程不只包括教材,社会实践,课外学*资源的拓展都是重要的补充,为防止形式化、碎片化,学校还应研究制定自己的课程纲要,即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及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措施(如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等)等给出全面的系统的安排和设计,使法治教育更系统更有效。

  提到有效,那何为有效?是高分吗?非也,成绩好的学生未必不知法犯法,未必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帮助他人,最根本的是有没有更良好的行为*惯、身心是否健康以及能力如何,而现在衡量学生这些多维标准的方法只有一个,即书面测试,最终归结为小考中考,而且又以此来考评教师。但我们知道,校园暴力等青少年犯罪问题以及其他法治要求于公民的所有标准最终是落实到行为上的,所以,呼吁相关部门更合理地改进道德法治教育的评价体系,比如行为*惯等级评价,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处罚标准、档案记录甚至犯罪行为一票否决等,使评价更具有监管性和引领性,使法治教育真正能抓住根本,立足于根本又见效于根本。

  昌邑外国语学校的杜春玲与孙超两位老师则提出,此次教材内容和名称的改革,必定会加大法制教育的内容,建议在教材的编排上,每一种道德教育之后紧接着进行与之相关的法制教育,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例如“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道德教育之后,是一个真实的案例,银行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进入网络黑名单,乘坐动车,飞机等都被法律禁止;超市售卖假苹果手机被处以十倍罚款;山东“乐天在线”网络信贷诈骗人被拘捕……法律是最低的道德,不遵守道德,势必受到法律的惩处。

  深化:

  教师需要自我提高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昌邑市围子小学的田亚卿与满晓红两位老师认为,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3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

  对此,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

  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此次培训受益匪浅,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也会不断地努力学*,做好自己的工作。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3)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9篇)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20xx年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陶老师和章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

  一、指导思想明确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养,以反映人类文化成果为核心。编写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写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政治的兴趣。

  二、教育主题鲜明。

  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养成好*惯、奠基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追求创新生活。

  首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将会引起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新教材的改编是为了培养儿童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生活。其次,儿童在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生活*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学生公共意识培养,是学校德育应该破解的重要课题。作为文明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最后,创新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新活动,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追求,它应当回归生活,走进生活,成为生活的常态。新教材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带领学生从课堂走向创新,追求创新生活。

  三、教育理念创新。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首次提出教材是儿童的,不是**的;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使用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新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生活,语言是儿童语言,他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具有良好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倡导学生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观,有想法的参与学*。教材中所呈现的材料都是儿童熟悉的生活事件,这样孩子就能够在典型的生活事件中发现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与教材中的儿童生活发生交流和对话。教材还遵循孩子生活经验中的感受,依据现实理性发展的可能,帮助孩子在行动中实现对生活的内在意义与内涵的理解与超越,通过行动将自己对情感的新体验,对生活的新理解。改变生活状态,回归儿童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也是最*十年来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部编新教材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思想,以儿童为主体,对生活德育论进行创造新运用,使孩子改变他原有的经验性的生活。养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书面试卷。教材是依据儿童多层次的生活结构,以及在其成长中逐步拓展和递进的生活延展而展开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新教材还在时间、空间上向老师和学生开放。让学生回望过去,立足当下,规划未来,同时走进课堂、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新教材体现多学科话题的融合。而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新教材还体现人与世界的融合,人与自然、家庭、社区、国家的一体化,多元素质的深度融合。教材面向不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儿童,力求适合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学*的张力。最终达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与特殊群体的融合。

  四、教学方式合理。

  1、新教材采用绘本故事的形式编写,使学生更好地走出书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向生活学*,学*做人。

  2、新教材主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在活动中领悟书本的意义与智慧,积累更多的经验。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是新教材教学方式的又一特点。

  3、向榜样学*。新教材增强了榜样故事的宣传,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学*榜样,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榜样学*活动,为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成长地树立了更好榜样。

  4、新教材中有大部分的留白,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进行辨析与反思。这是之前的教材里从来没出现过的,意在引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十天的培训学*,虽然时间很短,但在南师大的精心组织下,在多位专家教授细心讲授和耐心指导下,在多位学生助理的帮助下,在与学员们的积极讨论中,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脑海中植根,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会拉*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本次的培训学*,我即开拓了视野,又增长了知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充分运用本次培训所学,更好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

  现从以下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我所任科目是二年级数学。

  说实在的,没有教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

  听了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明白了上好思品课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我们反思吗?

  再次,上好法制课。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这次培训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差距。

  我要以这次学*校训为动力,加强学*,勤奋工作,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作风,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

  8月22日,为期两天的小学三至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开始了,领导在培训开始前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解读,提醒大家认真学*,通过本次培训对教材有进一步的理解,并把所*用到自己以后的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道德与法治从娃娃抓起,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在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划意识、诚信理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惯。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用意和整体规划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我通过培训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行为合乎规范,要比记住许多该方面的知识、名词、条例法规更为重要,这门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说出来,而是要他们通过自身体验、探索、讨论和总结后做出来。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从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全的人格体系和较高的公民道德素养,为他们以后在法治社会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

  20xx年8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x省教育厅组织的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xx的一位教学经验丰富且参与了新教材编写的教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块:修订新教材的目的和新旧教材之间存在哪些区别。在将*两天的培训中,我在洪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洪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个体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洪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洪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洪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

  x月5日,我们xx部分品德老师在xx中心小学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中除了有三位老师展示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品德课外,还得到了杭州教研员方xx老师高屋建瓴的指导和点评,更对xx中小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顾本次活动,我对方老师提出的“呈现个性问题,给予共性方法”有特别深的感触。品德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品德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它的生活性就要求我们要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而每个孩子由于家庭环境的差异,导致他们的生活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有其独特的个性。如何最大程度地让课堂上的孩子都感觉到,自己原先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品德课上得到了解决和指导,这是每个品德老师所追求的。因此,课堂上如能将孩子们的个性化问题呈现出来,这样的课堂对孩子个体来说就是有意的基础。结合陈老师执教的《我会学*》一课,教学要呈现的是低段孩子在学*中的分心原因和现象。首先,陈老师巧妙地通过大雄的故事,将教材上的4类分心原因呈现出来:动作拖拉、做小动作、走神和学具没有及时整理。这些的确是造成低段孩子作业分心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孩子们在给大雄想办法的时候,其实都在说自己的事儿,这也是孩子在这个环节能积极踊跃的原因。然后,陈老师用“妞妞的苦恼”展示了孩子在家学*时易分心的现象。的确,不少孩子在校能专心学*,可回到家里就容易受这样那样的影而响分心。这样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是体现了许多孩子的问题,但陈老师以妞妞回家看课外书为例,却没有击中多数孩子的问题。因为现在大多数孩子还是十分喜欢看课外书的,再加上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不愿在众人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足,因此当陈老师问“你有没有像妞妞这样分心的时候”时,几乎全班孩子都用稚嫩的声音肯定地回答:没有!呵呵,多可爱的孩子们啊!

  很多时候,我们品德课的教学设计从理论上看是完美的,但到了课堂的实践地,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缺憾。幸许,这时候我们得俯身听听孩子的声音,静心看看孩子的生活,重新推敲我们的话题。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6

  2017年9月22日,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在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举办了初中教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为期一天的活动由市教研室中学政治教研员崔永奇老师主持,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的彭志洪校长发表了致欢迎词。

  一、培训概况

  由人教社委派的培训专家冯军教授,作了《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的讲座。冯教授从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新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学的一些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活动最后安排与会教师与专家就教材的相关问题进行互动研讨。

  2016年秋季起,初中的教材有了新的变化,在教材框架设计、教材栏目设计、教材素材选择、教材容量和难度、教材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在内容设计上它更加人性化,贴*学生的实际,贴*社会,贴*生活。逻辑暗线遵循初中生的道德成长规律,善于捕捉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正视矛盾,揭示矛盾,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与会600多名教师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人教版政治教材修订的精神实质与主要变化,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使教学更具有人文关怀,更能满足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需求;尽己所能,为更快地推进 《道德与法治》 学科课程建设留下自己的足印,贡献一份力量。

  二、培训感悟

  1.提高个人教学素养,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法

  第一、要积极钻研新教材、新教参,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政治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全面准确理解,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在“理”字上下功夫,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增强知识的可信度;在“新”字上想办法,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在“乐”字上动脑筋,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用”字上做文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学*积极性增强政治教学效果。

  第二、要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为中学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广泛的渠道。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是和我们政治课的教育是一致的,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课的实效性,但也会有不少信息与政治课的教育是相抵触的,处理不好就会削弱了政治课的实效性。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深入社会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教学中把握“六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一致?是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的政策相一致?是否与当今世界的大环境、大趋势相一致?是否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一致?只有保持六个“一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时纠正学生的负面认识,也才能游刃有余地给学生正确、恰当地释疑解惑。

  2.实行课中课---上微课,师生共同成长

  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不只是名称的变化,整个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内容上:逻辑性更强、可教性更强、可读性更强;形式上:版面更活、颜色更爽、比例更好。”教材中有很多活动设计,例如: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探究与分享和拓展空间等。这些活动设计可以通过实行微课形式呈现出来,以求能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

  3. 勇于担当,努力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很多艰辛的路要走,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更新,我们的任务——依法治国的教育也任重而道远。我作为工作室的学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制作《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课件,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特殊经验和本领。制作课件时关注细节、深度思考、精益求精,在课件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互助互学、互惠互利,力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二、在QQ群中,勇于提出和解决疑难问题。把自己*时遇到的困惑或疑难问题以及经验心得发布在群里,在对这些教学困惑进行的交流与碰撞中,我们互相启迪彼此的思维与想法,让我们都能在研究与交流中得到提升和发展。这样汇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时靠一个人或几个人不能完成的事,集所有人的智慧和能力为一体,让我们之间发生聚变效应,发挥1+1>2的良好效果。

  第三、积极反思,撰写论文。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推己及人地及时将这些感悟提炼成教学论文,力争我们学校政治科组每学年都有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同时也积极呼吁我们全市的政治老师踊跃向相关教育报刊投稿。同时向工作室建议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专题,引领全体成员、学员共同研究、探讨、实践、总结。为工作室将来的研究成果结集成册,著书立说做出贡献。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7

  20xx年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陶老师和章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8

  今天听了教育专家老师的讲座,学*了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网络培训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将自己学*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 《道德与法制》的教材特点

  两位老师都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特点, 让我们对课程标准及教材 把握更准确。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1、体现了学生喜欢,图文并茂,抽象问题直 观形象表达的卡通版面。

  2、更加贴*学生生活。

  3、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 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二、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上专家给出了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三观并存的建议,学生观重点 突出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允许多样。教师观中强调了教师的三个角色 扮演即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学目标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课堂不再局限于 教室,它还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而且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 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材料的主要源泉来自儿童的现实生活。因而取舍 材料均要以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切实需要的内容, 以确保内容生活化,绝不再是以本为本。

  在这次学*中, 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也赋予老 师跟孩子之间更多的互动。在今后的教学实施中,我将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 和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及时地把社会中的新信息, 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学更加精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9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道春光无限好。跟随春天的脚步,20xx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会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在这次培训会上,经过两位专家老师的阐述和讲解,令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共享:

  一是高瞻远嘱,统筹全局。

  上午,张广宇老师就本册教材的整体布局向大家做了详细阐述。从背景回顾,理念介绍,框架分析,教材研读,栏目使用等方面逐个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让我从思想上、认识上把握了本册教材的理论系统。本册教材以宪法精神为红线进行贯穿,是统帅全篇的灵魂,以增强学生的民意与国家意识为主旨,遵遁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相结合的原则,站在理论的高度把握教材,给老师们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二是真抓实干,精准干练。

  下午,金利老师向我们讲解了统编教材的使用建议。金老师的报告内容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较好地使用教材,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了细致精准地阐述:

  1、理解——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思考。

  2、研究——法治教育专册的主要内容。

  3、落实——教材学*与使用的建议。

  经过金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我在对教材的使用和处理上做到了心中有数,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是不辞辛苦,答疑解惑。

  培训中两位专家不辞辛苦,耐心地回答了我们一线老师许多的难题和疑惑,令我们茅塞顿开,收获满满。

  培训后,我要把自己所听、所学认真地反思,输入输出,更好地服务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给学生奉上精彩的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合格学生。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4)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6篇)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3篇: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法制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

  20xx年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陶老师和章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

  年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x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x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观,终身学*。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

  秋季开学,我省中小学校在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小学语文(1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1年级)、初中道德与法治(7年级)新编教材。为确保新编教材在我省顺利使用,省教研室先后在x、x举行了小学语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初中道德与法治新编教材专题培训,全省300多位语文、品德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培训中,由x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柳老师、x市xxx小学校长等多人组成的小学语文专家团队从教材解读、入学教育、识字写字、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字词句运用、课外阅读指导等各个层面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解读。浙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执行主编教授对新教材的修订背景和教材设计进行了介绍,执行副主编副教授对一年级教材的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解读。x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陈老师对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及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内容设计进行了详细解读;x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侯老师就粤教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特色及培训工作思路与大家做了总结交流。

  参与会代表还围绕新教材的培训与使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本次培训活动及时而有效,既有教材编者、出版社人员对教材的整体介绍,又有专家团队对教材的系列解读与教学建议,为新编教材在我省的全面顺利推开使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下阶段我省学科教研活动的有效跟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明确了方向。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

  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x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x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观,终身学*。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6

  烈日炎炎的7月,我有幸参加了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品德与科学两门学科的暑期培训。刚接到这个通知时,足足让我兴奋了好久,因为自己虽然从事了《品德与生活》这门学科有很长时间,可终究不是专职教师,对品德课熟悉却又陌生着。现在好了,终于有了排疑解惑的机会。因此对这次学*,我是倍加珍惜。在美丽又充满了书香气息的朝阳中学,我与来自区内其他镇乡的一百多位同行们共同学*。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然而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的补充,更是心灵的震撼,与教育观念的“转正”。它犹如一股清凉的微风,为我们拂去了暑热,仿佛让我们沐浴在了明媚的春天里。

  一、殷切关怀温暖人心

  在这短短的五天里,我深深的感受到区教委和教师进修学院给予我们农村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从食堂饮食的安排到住宿条件的改善,从培训内容的精心安排到活动形式的周密策划,无处不显用心之良苦。老师们的培训、伙食以及住宿全都是免费的,而进修校还专门为我们安排了两位班主任老师,负责管理老师们的学*和生活。两位老师在学*期间全程陪同,推选出的班干部尽心为大家服务,这股凝聚力感染了大家,学员们很快就亲如一家。这是我参加过的众多的形式各异的培训中,一次能感受到“家”的温馨的培训。

  在如此融洽的氛围中,学*也变得轻松而充满乐趣。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我相信在进修学院领导、老师的精心栽培下,农村品德教师的这棵小树一定能茁壮成长,为撑起北碚品德教育一片蓝天作出贡献的。我为能参加这样的培训而感到荣幸。

  二、听君一*话,胜读十年书

  不要觉得夸张,关于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文章我也读过不少,可总是觉得理论性太强,消化起来十分吃力。在这五天里,我认真地聆听了区进修学院刘莉老师对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材培训和课标解读,它结合一些典型事例,多方面对新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剖析教学案例,并无私地给我们留下很多值得借鉴的材料。提出教学建议及操作策略,对我们今后的教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使纯理论的课标学*变得富有生活的情趣,让人感觉到课标不是自上而下的纲纲条条,而是自下而上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升。我懂得了它不同于以前的思想品德学科,而是整合了品德、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的内容。品德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品德资源就在我们周边,我们不能端着“铁饭碗”饿死,而是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捕捉,尽心去开发,精心去利用,教师要挖掘身边的资源,用真情去教授《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通过教师的激情让学生动真情,从而有满腔热情投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中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使小学生从小就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邓志勇老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剖析,犹如在我面前竖起一块明亮的镜子,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古今中外为师者永恒的课题。有效教学的思考,我相信也是教育者真正关注人文、关注未来以及关注自身价值体现的深刻思考。

  黄吉元副院长为我们做了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责任与使命的专题讲座,对现实教育和学校教育现状的思考。他的建议中肯而耐人寻味:学校教育应该具有一点诗人的气质,教师是诗一样的事业,给学生一种心灵的环保,给学生一种文化的自觉,给学生一种创造的智慧,给学生一种诗意的生活,让教育成为师生生命的诗意的栖息地。

  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听了华东师大刘良华教授关于《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老师》的视频讲座,十分精彩,幽默风趣而浅显易懂,我在愉快的心情中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知识,感触很多。

  1、整个讲座结构紧凑,主题鲜明。从一项网上调查入手,总结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教师,然后分析这十种教师为什么受

  学生欢迎,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结构十分紧凑,紧紧围绕主题。这些理论并不深奥,但却做了精确的归纳与概括,说得入木三分,令人信服。

  2、具有真情实感,用真诚打动观众。针对每一种教师刘良华老师推荐了一部与之相关的电影,并且先谈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和理解,再谈为什么推荐,让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的真情实感!也就很容易接受他的观点。《麻辣教师》、《音乐之声》、《蒙娜丽莎的微笑》……难怪这位教授每天要花至少5个小时来学*,名家名篇信手拈来,原来是把学*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3、内容丰富,谈吐幽默。刘良华老师说:幽默不是一种智慧,而是一种美德。他在讲座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这句话的含义。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专家们的引领让我多了一些“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也给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重头越”的百倍信心。

  三、课例展示指点迷津

  第四天,第一次观看了品德教学的优质课录像,心里喜滋滋的。说实在的,语文的各种层次的教学观摩倒是欣赏过不少,品德优质课却是没多见识到。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不断的思索:如果是我,我会怎样来安排和处理这些教学环节?我觉得这样的思索是很有用的,它可以让我收获更多,可能大部分培训人员都是和我一样的心情。看课之后,刘老师还让我们对这两堂课展开了评价,我认为这是一次教学经验的大交流,是一次教学思想的大整合,是一次教学观念的大转变,也是一次农村教学现状的大讨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两节品德课对我尽快熟悉和掌握品德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品德教学的组织形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它为我以后的教学之路指明了方向。

  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结业典礼上,教委刘主任的一*话发人深省:教师就好比一节电池,如果不及时充“电”,吸取知识的营养,等到能量耗尽的那一天,你就会被现实所淘汰。唯有不断的学*,知识才会如源头活水,浇灌出鲜艳的花朵。我不想成为学生眼里的“老古董

  我要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形成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教师。

  学*是快乐的,通过本次的培训和学*,我们对小学品德学科有了更清楚,更透彻,更全面的认识。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这又让我想起一句话:新课改是学生和老师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要成长,就要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做有生活情趣的、会生活的老师,才能引领学生更好的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5)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5篇)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1

  一、指导思想明确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养,以反映人类文化成果为核心。编写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写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政治的兴趣。

  二、教育主题鲜明。

  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养成好*惯、奠基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追求创新生活。

  首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将会引起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新教材的改编是为了培养儿童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生活。其次,儿童在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生活*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学生公共意识培养,是学校德育应该破解的重要课题。作为文明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最后,创新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新活动,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追求,它应当回归生活,走进生活,成为生活的常态。新教材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带领学生从课堂走向创新,追求创新生活。

  三、教育理念创新。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首次提出教材是儿童的,不是**的;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使用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新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生活,语言是儿童语言,他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具有良好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倡导学生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观,有想法的参与学*。教材中所呈现的材料都是儿童熟悉的生活事件,这样孩子就能够在典型的生活事件中发现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与教材中的儿童生活发生交流和对话。

  教材还遵循孩子生活经验中的感受,依据现实理性发展的可能,帮助孩子在行动中实现对生活的内在意义与内涵的理解与超越,通过行动将自己对情感的新体验,对生活的新理解。改变生活状态,回归儿童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也是最*十年来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部编新教材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思想,以儿童为主体,对生活德育论进行创造新运用,使孩子改变他原有的经验性的生活。养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书面试卷。教材是依据儿童多层次的生活结构,以及在其成长中逐步拓展和递进的生活延展而展开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新教材还在时间、空间上向老师和学生开放。让学生回望过去,立足当下,规划未来,同时走进课堂、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新教材体现多学科话题的融合。而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内容,而是着眼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主题。新教材还体现人与世界的融合,人与自然、家庭、社区、国家的一体化,多元素质的深度融合。教材面向不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儿童,力求适合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学*的张力。最终达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与特殊群体的融合。

  四、教学方式合理。

  1、新教材采用绘本故事的形式编写,使学生更好地走出书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向生活学*,学*做人。

  2、新教材主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在活动中领悟书本的意义与智慧,积累更多的经验。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是新教材教学方式的又一特点。

  3、向榜样学*。新教材增强了榜样故事的宣传,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学*榜样,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榜样学*活动,为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成长地树立了更好榜样。

  4、新教材中有大部分的留白,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进行辨析与反思。这是之前的教材里从来没出现过的,意在引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十天的培训学*,虽然时间很短,但在南师大的精心组织下,在多位专家教授细心讲授和耐心指导下,在多位学生助理的帮助下,在与学员们的积极讨论中,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脑海中植根,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会拉*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本次的培训学*,我即开拓了视野,又增长了知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充分运用本次培训所学,更好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

  现从以下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我所任科目是二年级数学。

  说实在的,没有教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

  听了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明白了上好思品课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我们反思吗?

  再次,上好法制课。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这次培训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差距。

  我要以这次学*校训为动力,加强学*,勤奋工作,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作风,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绩。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2

  9月我有幸参加了经开区教研室组织的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使原来懵懵懂懂的我收获颇多,专家和老师们的讲解,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一年级是培养行为*惯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惯为目标,抓细抓实,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学*,爱上学*。

  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今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解读教材,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一切要从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下面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快来围观吧。

  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

  肩负着学校的深切厚望,我于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前身是《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根据国家、省、市各级文件精神,自秋季一年级开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培训教师的培训讲座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从他们的身上,透出一种智慧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通过培训,使参与者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领悟。

  如今,培训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行了一半,以下是这几天我对这几次讲座的浅薄的见解与体会:

  听的第一场讲座是成尚荣老师的《道德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虽然不是专业的道德教师,但被成尚荣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深深吸引。因此,对这堂课非常有兴趣,津津有味地认真聆听成老师的独到见解。

  首先,成老师论述了道德和法治的关系,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而这门课程,是一门道德与法律的相结合的课程。“法治是对道德的支撑,道德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在人们心中,离不开道德的滋养。”我对成老师这句话有着深刻的感触,这句话我的见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如果没有法治,道德会被随意破坏与践踏,法治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朝着道德的方向发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体现,法治应该是为道德服务的,如果法治背离的道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某种情况下,法治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道德还是对法治的一种补充。两者是相互依存、支撑与补充的。接着,成老师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论述了道德教师该如何进行专业成长,我从中收获良多,不仅清楚了国内道德教育的方向,而且了解到国外道德教育的成果。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讲座,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后一定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课,虽然的一个老师的力量有限,但是千千万万的老师也是由一个教师组成,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好,我国的国民素质、道德水*才会慢慢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才会越来越好。

  第二场是孙彩*老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低段教材整体解读》,孙老师这堂课让我们非常直观的认识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非常有指导意义。

  专家讲到新旧教材的不同,并进行了对比,新教材将德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实《课标》要求和大纲精神,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传承的过程,还讲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工作要求。专家还列出了小学一二年级法制教育图谱,并列举了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单元课例,教材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观,有想法的参与学*。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启发,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学*型、研究型、实践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另外,汪凤炎老师的《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讲座也让我记忆犹新,对今后我教学有着很重要指导性意义。

  首先,汪老师提出,“为什么要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智慧型教师”的这样一个命题,他是从“德多才少”、“才多德少”这两点来加以解释。而我听后的见解是,德和才一样重要,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更危险,就像我曾经和学生开过一句玩笑话说的那样——“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才无德的人有头脑、有技术、有能力,他们如果做坏事,造成的社会危害会更大。所以,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模仿的对象。如果做不到德才兼备,也就枉为人师了。然后,炎老师从理论基础、具体措施这两方面提出,我们该如何去做一个德才一体的教师,他的智慧与理论让我十分折服,今后一定要把其具体运用到我的教学生活当中去。

  还有很多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就不一一道来。他们的智慧、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光亮,照引着我的教育职业生涯。此次培训进行到这里,我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

  新版教材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传话游戏”,第一个人轻轻说句话,传到最后一排,看看哪组传得又快又准。

  游戏虽然简单,但游戏过程中锻炼几个能力:一是倾听能力,要专注;二是语言能力,把话说清楚。通过传话游戏,让孩子们学会等待,锻炼专注力。现在都是快阅读,孩子们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件事,传话游戏能让孩子们学会静下心来做事。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改名《道德与法治》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元红介绍,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材全部换成了《道德与法治》教材。

  在新教材版本的采用上,陶元红说,根据教育部“过去采用什么版本现在仍采用什么版本”的原则与要求,今年我市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三种。

  过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成了“部编本”,所以,今年我市将有20余个区县采用“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材,10余个区县采用河北人民出版社《道德与法治》教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更进一步强调“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大内容。

  陶元红称,今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仅局限于小学一年级,从明年起,小学所有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都将换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6)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范文十份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1

  阳光春日,万物欣欣以向荣。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好春光里,第五片区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带着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老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潘南小学展开。

  首先,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次片区研修活动中出课,在磨课的过程中由衷感谢耿校和赵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能够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逐步改正自己的教学,让自己成长和进步。通过此次出课,我对“学为中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宗旨有了初步的认识,正如耿校所说教学就是“唤醒和激励”,要唤醒学生,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本身就要做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人,能够以自己对学科的热爱感染学生,而不是以教师的思维牵着学生走。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这一学科素养的提升,不是靠教师的知识灌输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表达中对比思考。此外,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提升,而不是流于重复学生回答这样浅层的阶段,这种课堂的掌控需要在*时的课堂中磨炼。

  其次,我认真观看了巩老师和胡老师的出课,两位老师在教学时都充满对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环节的把握都非常明晰,了然于心。巩老师在课堂上化作纸精灵,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课堂,在教学时将生活中浪费的纸量化,让学生对浪费有直观的认识,让孩子在与纸精灵的互动中懂得节约纸、爱惜纸。胡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浪费行为出发,思考纸浪费带来的危害和节约纸的好方法,最后倡议书的处理让孩子们能够做节约纸的宣传员,更好地节约用纸,让思想变为行动。

  最后,学生是学*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没有完美的课堂,但好的课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自主性和学*后实践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辨析,在问题中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2

  时间过得好快啊!不知不觉,七年级的中学生活已经向我们告辞。在这一年里,《道德与法治》学科让我受益匪浅,它陪同着我度过了一段美妙的学*时光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越发丰盛而厚实的底色。在这样美妙的青春时代,我们更应当心怀幻想,把握机遇,自主进展,开发自身潜能和发明力,用汗水挥洒青春,用双手发明美妙的明天,让我们的青春无悔!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法治时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当恪守法律,依法办事,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惯,做一个有道德、懂法律的公民。法治的社会是和睦的,法律的蓝天是湛蓝而深远的,我们应携起手来,时刻捍卫法律的尊严与权威,自觉尊法守法,秉持心中的利剑,共同发明美妙的`明天!

  在一年时间《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中,我认识到了友情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孝亲敬长、如何与他人交往,体会到了家的意味,感触到了生命的意义,也学会了在集体中成长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的学*激发了我的学*的热烈,让我的学*弥漫乐趣;我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的成长弥漫喜悦;我更爱慕这门学科。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3

  开学前夕,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标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授课老师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细雨如丝,我兴奋激动的听着,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我所任科目是七年级数学。说实在的,没有教过这门课程,以前,学校虽然让我教思品,我很想认真的去对待它,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听了杨老师的讲课以后,我现在非常自责,我觉得我爱钱的想法是多么的错误啊,上好思品课是多么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思品教师,我们肩上的胆子太沉重了,正向课上老师所说的我们得自己把思品当回事,我们必须把它上好。

  其次是理念的转变。

  二,教材的变化

  这次新课标培训,我们的教材又有了新的变化,它更加人性化,贴*学生的实际,更加贴*社会,贴*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

  三,课堂的变化

  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育太陈旧了,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四,树立不断学*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我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以上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肤浅认识,总是心中有很多话,确实无文彩表达。这次培训应该说是非常及时的,相信此次的学*,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4

  3月24日,在潘南小学举行了以“提升学生思辨力”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三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辨力。

  《我是一张纸》是二年级第三单元的一节课,这一单元以环保和节约为主题。本课目标是引领学生认识到一张纸的作用,从而来唤起学生对纸张的爱护和节约,继而升华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大主题。

  在结构设计上,第一节课巩革老师成功地引发了学生对纸张的关注,紧接着引导学生从主题图入手,初步了解纸的用途,并谈谈自己身边的用纸情况,得出结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张的作用很大。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纸张”这一问题,大树变成纸张的小视频,让学生明白纸张的来源,从而懂得节约用纸就是爱护树木的道理,于是学生开始注意浪费纸张的现象,从而懂得节约用纸的道理。视频的引入意在唤起学生对身边资源的保护意识,以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纸这种材料,学生常见常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最后,以金点子的`形式要学生感悟节约用纸就在我们身边,要从点滴做起。

  在调动探究愿望上,三位老师都让学生意识到纸张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纸的由来,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其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多认识一些纸,了解纸的用途,从而开始产生认识纸,研究纸的兴趣。最后以视频形式让学生知道纸的重要,几位老师也都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纸的用量,让他们懂得浪费纸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说明我们提倡节约用纸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木材资源,从纸的角度来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纸张。

  在教学评价上,本堂课的教学,老师几乎承包了对学生学*活动评价的任务,必然有所弱化学生参与学*过程评价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有利于调动参与学*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纳入教学评价的体系,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进行逆向评价,从而形成多向、立体的互动评价网络。这种多向、互动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个性的张扬,学生在这其中不单是被评价者,更是评价者,充当多种角色,富有多方体验,师生间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共同体在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上,总结这三位老师,我觉得我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此应多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提高在教学中处理突**况的能力。课堂要稳,不能急于求成,过渡语的应用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能死记硬背,以免影响环节的进行,从而打乱节奏,影响授课效果。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课末几位老师都向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希望小朋友们把节约用纸的好方法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节约用纸的行动中来,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5

  3月24日,在XXX举行了以“提升学生思辨力”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三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辨力。

  《我是一张纸》是二年级第三单元的一节课,这一单元以环保和节约为主题。本课目标是引领学生认识到一张纸的作用,从而来唤起学生对纸张的爱护和节约,继而升华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大主题。

  在调动探究愿望上,三位老师都让学生意识到纸张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纸的由来,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其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多认识一些纸,了解纸的用途,从而开始产生认识纸,研究纸的兴趣。最后以视频形式让学生知道纸的重要,几位老师也都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纸的用量,让他们懂得浪费纸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说明我们提倡节约用纸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木材资源,从纸的角度来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纸张。

  在教学评价上,本堂课的教学,老师几乎承包了对学生研究活动评价的任务,必然有所弱化学生参与研究过程评价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有利于调动参与研究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纳入教学评价的体系,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进行逆向评价,从而形成多向、立体的互动评价网络。这种多向、互动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个性的`张扬,学生在这其中不单是被评价者,更是评价者,充当多种角色,富有多方体验,师生间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研究共同体在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上,总结这三位老师,我觉得我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此应多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提高在教学中处理突**况的能力。课堂要稳,不能急于求成,过渡语的应用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能死记硬背,以免影响环节的进行,从而打乱节奏,影响授课效果。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进程,而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课末几位老师都向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希望小同伙们把节约用纸的好方法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节约用纸的行动中来,使学生的道德熟悉转化为道德行为。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6

  阳光春日,万物欣欣以向荣。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好春光里,第五片区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带着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老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潘南小学展开。

  首先,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次片区研修活动中出课,在磨课的过程中由衷感谢耿校和赵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能够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逐步改正自己的教学,让自己成长和进步。通过此次出课,我对“学为中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宗旨有了初步的认识,正如耿校所说教学就是“唤醒和激励”,要唤醒学生,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本身就要做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人,能够以自己对学科的热爱感染学生,而不是以教师的思维牵着学生走。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这一学科素养的提升,不是靠教师的知识灌输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表达中对比思考。此外,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提升,而不是流于重复学生回答这样浅层的阶段,这种课堂的掌控需要在*时的课堂中磨炼。

  其次,我认真观看了巩老师和胡老师的出课,两位老师在教学时都充满对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环节的把握都非常明晰,了然于心。巩老师在课堂上化作纸精灵,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课堂,在教学时将生活中浪费的纸量化,让学生对浪费有直观的认识,让孩子在与纸精灵的互动中懂得节约纸、爱惜纸。胡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浪费行为出发,思考纸浪费带来的危害和节约纸的好方法,最后倡议书的处理让孩子们能够做节约纸的宣传员,更好地节约用纸,让思想变为行动。

  最后,学生是学*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没有完美的课堂,但好的课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自主性和学*后实践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辨析,在问题中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7

  20xx年11月11日在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去兰陵参加了临沂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观摩教学活动及互动研讨活动两种形式。会上由全市选拔推荐的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纯正的发音、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素质,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感触很多,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法治教学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次观摩活动涵盖两个年龄阶段,有四年级的《父母默默的爱》和六年级的《我们受特殊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两节法律知识课。对于难懂的法律知识,两位老师讲起来却清晰明了。比如第一课《我们受特殊保护》,张老师能引导学生学*和理解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和守法观念,帮助学生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上课伊始,张老师通过课前交流让学生说说未成年人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殊之处,引入“我们受特殊保护”。正是因为未成年人的特殊性,他们的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怎样避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呢?引入新课《专门法律来保护》。这节课张老师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专门法律有哪些。让生从课本中找找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并请学生思考为什么通过专门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师讲解出发点和立足点。活动二:专门法律我了解。张老师先借助教材中“知识窗”,让生明确相关法律的内容、特点和价值。学生明确后,教师在借助闯关小游戏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最后,教师发放法律条文资料,生配乐读法律条文,巩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课后践行环节,让生继续了解《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任务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上表现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方法都是不同的,在学*能力上也有不同,应该注意。

  三、让学生自由的发言,在讨论的时候不去限制学生。

  张老师在执教《公民的基本权利》这课中,让学生自己去摸索,鼓励学生以聊天形式来上课,让学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成立一个个学*的小组,让学生在其中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在学*的过程后课堂上小组之间进行抢答,让其配合完成,不做太多的干预。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我的教学还是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惯的养成教育不足。

  2、课堂中我讲的太多,学生交流的时间略短,总感觉孩子不会、不懂,没有真正放手给孩子们。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水*还有待更进一步提高,需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逐渐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8

  七月七日参加了由涪陵区教委组织的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时间两天,上午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示范课各一节,并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讲话视频,下午听了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反思和县小学教研室钟晓菊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详细解读。这一天的培训,总体感觉是严谨且高效,受益匪浅。

  伍才英老师上的一年级《校园里的号令》一课,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感受校园里的各种铃声,通过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校各种铃声的含义,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乐生活”的“法治”教育。这节课在两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组织教学,针对刚入学的孩子,采用对口令、小组竞赛、表扬激励等方式,行之有效,课堂井然有序,彰显了教师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园童谣”,学生对“铃声下的规范”学得快,记得牢。

  罗英老师上的二年级《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巧妙地把对中秋的学*,用找中秋、知中秋、过中秋、品中秋、迎中秋等系列活动贯穿其中,并紧密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引导学生进行学*,使学生既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俗,又得到了“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的情感体验。

  听了朱之文副部长的讲话,我们懂得了,这次中央统编三科教材一方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解决教材存在问题和不足的需要,我们要从落实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育质量等高度充分认识新编教材的意义。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三科统编教材的思想和内容,从理念层面,一是要突出德育为魂,二是要突出能力为重,三是要突出基础为先,四是要突出创新为上。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内容。对统编教材的使用一要高度重视,二要强化培训,三要加强教研,四要落实保障措施,五要加强舆论引导。我们对新教材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钟晓菊老师的培训,从统编教材的新变化、教材的编写思路有及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明确了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儿童日常的生活当中。知道了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接受以权利义务、公*正义、责任担当为主的法治教育,长大后便更有希望成为一名具备规则意识、程序观念等法治意识的公民。钟老师的培训通过课件全面展示,生动而且具体,使人印象深刻,对我们今后的日常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培训是短暂的,付诸实践是我们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经常复*培训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以课例、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9

  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

  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

  我们积极学*《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10

  时间过得好快啊!不知不觉,七年级的中学生活已经向我们告辞。在这一年里,《道德与法治》学科让我受益匪浅,它陪同着我度过了一段美妙的学*时光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越发丰盛而厚实的底色。在这样美妙的青春时代,我们更应当心怀幻想,把握机遇,自主进展,开发自身潜能和发明力,用汗水挥洒青春,用双手发明美妙的明天,让我们的`青春无悔!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法治时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当恪守法律,依法办事,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惯,做一个有道德、懂法律的公民。法治的社会是和睦的,法律的蓝天是湛蓝而深远的,我们应携起手来,时刻捍卫法律的尊严与权威,自觉尊法守法,秉持心中的利剑,共同发明美妙的明天!

  在一年时间《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中,我认识到了友情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孝亲敬长、如何与他人交往,体会到了家的意味,感触到了生命的意义,也学会了在集体中成长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的学*激发了我的学*的热烈,让我的学*弥漫乐趣;我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的成长弥漫喜悦;我更爱慕这门学科。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7)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优选【十】份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1

  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

  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

  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

  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

  在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来纠正他?

  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游泳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

  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

  《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

  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成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

  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

  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3、学*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

  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

  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

  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

  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

  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

  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

  思维是有*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文化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

  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

  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

  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

  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2

  让孩子生活在法制教育的蓝天下学校是育人的基地,校园是缩小了的社会,以法治校、以法治教、依法育人、育人尊法是当前教育和教育管理的规范之一,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对象知法、懂法、守法,如何让孩子们生活在法制教育的蓝天下,让他们健康成长,迅速成材,也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我们正处在法律日趋完善,人们的法制观念日渐增强的时势下,在学校中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开展法制教育已是势在必行、切不可忽视的了。本学期以来,我校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教育,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1、建立班子:(1)搞好学校的法制教育跟搞好所有的教育一样,首先要有一个得法、得力的安全小组。这在我校心中已形成了共识,故经郑重考虑,由校长亲自主帅,德育教导具体操作及大、中队辅导员、校外辅导员等4多人组成了法制教育领导班子。(2)每周一次,定期召开例会,研究法制教育工作,使法制教育按计划、有步骤、有节有序地健康开展,并及时总结反馈上一周的工作,调控下一目的工作。(3)为了端正思想,更好地、更有效地组织、指导好学校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的安全小组成员也经常组织先行学*、重复学*,以保证班子人员弄懂、吃透法律精神,能更好地把握法的尺度,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工作的能力和实效。

  2、形成一个氛围,在进行法制教育的时候,我们根据以往进行各种工作中得来的经验,感觉到要搞好法制教育,也首先要营造一个氛围。通过宣传,作一些必要的舆论工作。因此学校对法制教育作了广泛的宣传,这里不仅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也包括对教师的宣传,其中对教师的宣传尤为重要,只有让教师学好了、弄懂了,才能通过教师更好地向学生宣传,对学生进行教育。 对教师进行宣传召开教师例会,宣传普法的历史意义。通过学*了《青少年保护条例》、《环境保护法》、《交通法规》、《教育法》、《教师法》等法规,使教师较深刻地掌握了与小学生相关的、或者关系较密切的法律,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效果的法制教育,更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除了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学会一些劳动技能外,也必须掌握一些小学生应掌握的法律常识,让他们自小树立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这样提高了教师对学校法制教育的`认识,促使教师产生进行法制教育为已任的共鸣,进而更有效地搞好法制教育。

  3、对学生进行宣传(1)对学生的宣传,我们一改以教师般**宣传式的方法,先是通过红领巾广播、晨会、升旗仪式进行,并且运用了"三结合"的方式:师生结合、讲演结合、事例结合。因为光是宣传途径改变、形式不变的话,作为教育对象的小学生,还是较难理解、接受理性很强的条文,很难真正理解看来较枯燥的道理和规定的,因此我们宣传的方法有时是师生问答式,有时是用小品的方式来明理,有时是举例子、讲故事来明理。这样形式灵活、多样的宣传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2)利用少先队黑板报进行宣传,并根据宣传、学*的进程,收集学生中学*的体会及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刊载在黑板报上,激励学生学*的积极性,将学校的法制教育推向前进。(3)学校特别重视学科教学中结合,渗透法制教育。因为在小学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蕴藏着法制教育的哲理和契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机地,顺其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进行法制教育,特别是思品课更是进行法制教育的最佳教材和最佳时机。

  4、校园环境宣传在进行法制教育中,我们也相当重视环境的渲染。我们在各班的黑板报上,以法制教育为主题,摘录一些法制方面的内容,登载一些学*法制和小结、经验,提出一些相关的供思考、辨析的事例,以促进法制教育结合法制教育,巩固法制教育的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3

  8月24——25日,我参加了在婺源风景酒店举行的上饶市教育局20xx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骨干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有两个内容:一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副院长、《中小学德育》杂志社副社长、《道德与法治》教材副主编王清*教授对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进行解读;二是由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刘秋燕老师带来的粤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的制作与使用,其实是对微课概念及其使用制作的较系统的讲授。

  我们先来看第一块内容。王教授作为刚刚由教育部审定并推广使用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的副主编,对此套教材编写依据、课程性质、教材特点及课堂教学当然了然于胸,因此她的讲座也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展开的。

  一、 教材编写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当前使用的冀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起了很大重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需要增加新的内涵。尤其是依法治国理念稳步实施,更需要我们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小学品德课中来。

  此次推广使用的粤教版《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为: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xx版)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3. 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总体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是什么?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它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任教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会道德的力量,去感悟法治精神。

  三、 德育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提升道德认知(道德觉识、价值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决定、道德反省等)

  增强关系理解(人生认知、关系觉察、价值体悟、道德敏感、道德对话等)

  培养生活技能(日常生活、学*、交往、处事、休闲娱乐等)

  提高公民意识(国家意识、责权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独立人格意识、对话协作意识等)

  激发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热情(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等)

  丰富媒介素养(媒介识别、媒介选用、媒介批判、媒介责任、媒介法规等)

  四: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侧重点是什么?

  a、 道德教育

  (一)人与自我

  卫生之道——卫生、整洁、运动、规律作息等。

  修学之道——立志、勤奋、好学、专心、讲理、问难、毅力、进取、惜时等。

  谋生之道——进取、自立自营、勤劳、节俭、技能、创造等。

  修德之道——正直、诚实、谦虚、自信、豁达、勇敢、坚毅、理智、求真、爱美、自尊、自省、自制、廉洁、不贪心等。

  (二)人与社会

  个人与家庭——孝敬、男女*等、和睦等。

  个人与社会——

  (1)与熟人(同学、朋友、邻居等):真诚、友爱、理解、信任、体谅、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睦邻、合作、守信等;

  (2)人与陌生人:礼让、友善、同情心、关爱、守信、善群、公正、宽恕、尊重、帮助他人等;

  (3)人与社群:讲卫生、守纪律、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美化公共环境、珍视社会进步、乐于社会参与等;

  (4)对职业或工作:责任、敬业、创新、信用、公*等。

  个人与国家——爱国、守法、*等、民主、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个人与国际——正义、和*、国际交往与合作等。

  (三)人与自然 贵生、博爱、和谐、探究心等。

  b、法治教育: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 诚信观念、尊法守法的行为*惯。

  五、 《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指导思想是什么?

  1、加强法治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

  2、规则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重点。

  3、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

  4. 遵循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是什么?

  1. 编写思路:明暗结合、纵横衔接

  明线:儿童的生活时空顺序,体现生活逻辑;

  暗线:小学低年级儿童品德发展的关系、内容范畴,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儿童的日常起居、人际交往、知识学*,体现品德发展的逻辑……

  2. 编排结构:三位一体

  本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充分体现法治意识、法治知识与法治行为的三位一体。

  3.取材:时代气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

  4.呈现方式:体现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想象力

  5.独有特色:正确对待儿童成长中的问题,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儿童成长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七、《道德与法治》教材体例说明

  教材主体:单元+主题+“放大镜”(我发现、我知道、我会做)

  栏目设计:

  小词条:法规小词条、传统文化小词条、谚语小词条

  小脚印:自我评价和行为指引

  知识卡:掌握相关知识点

  小游戏:培养活动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是什么?

  1.积极体验,发展学生的道德感知力(私人逻辑)

  2.尊重儿童的权利,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

  3、聚焦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技能

  4、关注社会生活,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4

  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都是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毫不夸张的说,一个民族的希望,是通过教师托起的。教师不但教人以知识,使人从无知到文明,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使人学会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民族的素质直接折射出这个民族的教育程度,反之,要提高民族的素质就必须有一支良好的教育队伍。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是根本,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能说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作为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着良好素质的人,这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等。相互学*、相互尊重。教师,是学生学*和效仿的榜样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幽默风趣的谈吐,得体大方的着装,亲切热忱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使他们感到温暖、舒畅、轻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积极学*,不断开辟新教法。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学生如果看到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我想他们肯定会首先在思想上对这位老师予以肯定,不会在学*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持有怀疑,这样对学生的学*显然是很有利的。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这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体会。我自己要从以上各方面努力。坚持不断地学*,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6

  20xx年8月21日,有幸到二小参加了全县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培训,培训时间虽短,却让我感受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在谭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通过培训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

  教材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观,有想法的参与学*。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谭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7

  8月22日,为期两天的小学三至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培训开始了,领导在培训开始前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解读,提醒大家认真学*,通过本次培训对教材有进一步的理解,并把所**用到自己以后的日常教学中,真正做到道德与法治从娃娃抓起,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在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划意识、诚信理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惯。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用意和整体规划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我通过培训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学*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行为合乎规范,要比记住许多该方面的知识、名词、条例法规更为重要,这门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说出来,而是要他们通过自身体验、探索、讨论和总结后做出来。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从小学阶段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全的人格体系和较高的公民道德素养,为他们以后在法治社会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8

  本学期,我校依然把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德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治理规划之中,广泛动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就我校本学期的法制教育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强化领导、认识到位,制定宣传教育齐抓共管的机制,为做好学校法制教育提供重要保障。

  我校法制教育主要由德育处组织实施,动员组织学校教师、家长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师的考核目标,形成了统一规划部署、检查考核制度,明确各位教师的责任;从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注重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法制教育进行布置,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形成了较浓厚的氛围。

  聘请东阿县司法局张慧同志举办专题法制讲座,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建立健全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校长监督、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德育处组织班级具体实施、师生共同参与、全社会各方面配合的工作格局。实践证明,这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符合客观实际,是开展学校法制教育,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保障。

  二、以充分利用好学校主阵地的资源,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以学校为主阵地,突出对学生从正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与学生学*和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普及。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了《九年义务教育法》、《**法》、《**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讲解这些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法制体系,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能够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

  同时,利用**下讲话、黑板报、等阵地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大量的法律、法规都是通过这些阵地向学生进行宣传的,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制电视节目,阅读法律书籍,使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更加形象生动。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们守法的自觉性。我校在教育方法上注重传授法律知识与提高法律意识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普法教育与依法执教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形成了我校的法制教育特色。

  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与学生生活、学*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基本普及。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9

  年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观,终身学*。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的心得体会 10

  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