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菁华5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心得体会,读书,小学教师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1

  只有经常的学*,才能更好的把教学的工作做好,同时提升自身的修养和能力,在这个暑假,我除了参加培训,做好下学期的工作计划,我还读了几本书,也是感触很深。其中最深刻的就是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

  在读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作者对学生的那份爱,而这本书也是给我很深的感受就是要爱学生,对于学生的`爱,才能更好的把教学做好。首先作为老师要有一份童心,让自己成为孩子,能了解孩子们想什么,是怎么想的,那么只有了解了他们,才能更好的把你的教学做好,知道孩子们想要什么,知道他们的状态是怎么样的,而不是老师教老师的,学生学学生的,这样就有了隔阂,也是容易让学生们觉得这个老师他们不喜欢,也不想上这个老师的课。

  孩子们不像我们大人,可以更加理智的去学*,即使我们知道这本书很枯燥,但是为了学*,我们还是会认真的去看,尽量的去理解,但是小学的学生们却是不同,他们还处于童年期,兴趣才是他们更好的老师,如果老师教的不好,那他们学*的欲望就是很低的了。

  也不会认真的听老师讲,如果他们喜欢老师,爱老师,那么自然也是会认真的听课,做好作业,甚至给你超乎预期的惊喜。

  爱不是简单的,也不是口头说说的,而是要实际中去做的,在我以前的教学工作中,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好,不够尽责,对待学生方面,有时候学生成绩不好,我会觉得是他们没学好,而没有从自身出发,是不是我教学方面没有做好,所以才最终导致了他们没学好呢?我也很喜欢我们班的学生,但是是否做到了对他们足够的了解呢?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知道我没有,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并没有那么的爱,也没有彻底的了解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在哪里。

  作为老师,同样也是要有思想的,有知识的,不能一成不变的,虽然说教学的课本是一样的,而且每个学年似乎都是在重复,但是其实在教学外,在假期里还是有很多的时间,我们要学更多的东西,来完善,补充我们的思想,更好的理解课本,提升自己的教学水*。这本书也是告诉我们,要不断的学*,不停的填充自己的思想,做一个有思想有素质的老师。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2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起*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中最大的乐趣。学*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资源。学*化社会中的个体学*,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什么、怎样学*、学*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成功!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3

  今年寒假,应学校组织要求,为了积极响应读书活动号召,我从中选择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静心的阅读了该书,并对李镇西老师的观点稍有感悟。

  这本*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新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的编辑这样推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所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就是李镇西老师“自己和自己比”的真实记录。

  这是一本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艺要主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典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演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书。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书中提到的“四心”让我感受颇深。一是: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是啊,教师是一碗良心饭,对学生的态度,为学生服务的心,完全来自自己的奉献,只有当老师全心全意为学生付出,不求回报,不求利益的时候,那学生就是幸福的,同样的老师也是幸福的,可以在学生真情的眼神中感受到幸福。二是: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时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的”,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声,他们又何尝不在期盼有位理解自己的人,可以理解自己的老师,可以理解自己的父母,可以理解自己的朋友,所以只有我们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替学生想,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走进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生的好伙伴。三是:*等之心:“拜小孩为师”。不要总是站在一个高度看小孩,不要总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李老师告诉我们,学一学孩子的方式未尝不可,你会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的秘诀。四是: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使他能走进儿童的心灵,爱心使他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责任心则能使他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陶行知先生正是这样的教育家。”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反思后我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4

  寒假放假前,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罗树庚老师编著的《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感触颇深,这本书给我的迷茫带来了新的启发。

  首先,这本书是罗树庚老师总结自身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专业发展历程,明晰了教师快速成长必备的六大素养,即内驱力、学*力、行动力、沟通力、研究力、反思力。

  教师成长来自内驱力。首次步入学校教书是20xx年9月,到现在已有五年整了,开始的时候满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哪怕是代课教师,哪怕每个月拿着不到1500元的工资,哪怕遭受异样的眼神,我还是满怀期待的去备好每一节课,站好每一节课堂,所以即便是新老师,在最初的那几年,我也以自己的努力经常被评为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获得了众多人的肯定。可是,最*两年,我有了二胎,家庭、学校琐碎之事频繁增多,相比之下,精力被分去大半,原来的那份不放过任何一个人的执拗开始发生细微变化,当初的那份初心被磨去大半,成绩出现了下滑趋势,特别是跟学校的一个资历比较老的张老师同届后,更感觉自己水*的不足,她非常优秀,也非常负责任,当然也非常幽默,可以说情商比较高吧!自己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有时候就非常羡慕她,怎么随时可以讲出让人捧腹大笑的语言来?但即便如此,她也从来不骄傲,每一个空余的时间,她也都在辅导学生学*,她所任学科是相当好的。而我却抽不出那么多时间来辅导,再加上经验比较少,导致数学与她差了不少,每次比较成绩当然也会很伤心,可我都拿各种理由当借口,伤心那么两三天就过去了。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是我心中的内驱力不够高涨了,从而没有做到更优秀的自己。所以,我要告诉自己,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行业,只要站一天讲台,就要上好每一节课,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只是没有逼自己一把,我想,这应该是我个人成长最关键的一个因素了。找到了原因后,就要有向上的愿望并且付诸于行动了。

  教师成长来自行动力。目标再高,措施计划订的再好,如果没有落实到行动,那也只是空谈。开学之后可能会和严老师带毕业班,严老师和我一个班,她是班主任,也是一个在教育上有着相当高的资历的老师,是一个十足的优秀教师,与她同班教学已经三年,这三年里,她的所有的行动我都看在眼里,给我树立的是一个绝对合格的榜样,第一次听她的《*结》的时候,她就成了我的偶像,她的成绩也很不错,原因在于她有着严格的行动能力,所以,我也不能老是拖她后退,那就给自己定个乡级前五,为了这个目标努力每一天,希望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吧!

  教师成长来自学*力和研究力。自己本身不太喜欢钻研难题,但本次升级考试和本班学生询问的奥数知识让自己意识到,要想快速成长,必须要视自己为教育教学的研究员,而不是执行教材的工作者,做一个研究性的老师,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一点就要提到我的第一任老师王老师了,刚进入校园教书的时候,我们带不同班的班主任,同任教数学学科,她就是一个学*力很强的老师,不管哪有外出学*的机会,她都第一个报名参加,自己初出茅庐,也会跟着她到处学*,可以说,我的最初成长是她带起来的。同时,她也是一个喜欢研究难题的老师,那时候我有不懂的题都是问她,她要是一时想不起来,就会在一个时间比较充足的时间专门来想那道题,自己享受最终的解题思路,这点,我是真的需要学*努力改变。

  教师成长来自沟通力和反思力。即自我比较,发现问题,提升自我修养,不断积累,不断进步!除了反思,个人成长还需要与人沟通,沟通之后方能了解其中的真实情况。特别是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你得知道他缺什么,为什么哭?为什么老是跑神?又为什么每次都提高不了一点成绩?为什么他的成绩忽高忽低?所以,作为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哪怕只是几分钟的聊天,可能都会让学生解开心结,从而让自己和学生都可以及时成长!

  结语:想要快速成长,首先要改变思想,这样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了,行为就会改变;行为改变了,能力自然也会改变。能力有了,往后的工作才会游刃有余,加油吧!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5

  最*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1)

——小学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小学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1

  利用假期休假时间,我读了教育专著《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该书围绕“教学是基于教师的心灵,即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中心,探讨了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灵历程,列举了一种分离的生活并剖析了其背后的原因,鼓励教师为更好地投入教学,过一种内心完整与和谐的生活,并由个人内心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转向更大的共同体世界,提出了教育改革中如何从教师心灵出发,激励教师把职业发展和学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改革注入活力。

  1、教学勇气:问问自己我是谁?

  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缘自于对“我是谁”的认识。只有先认识自己,才能再谈教学。当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摆脱许多当前的困扰坚定执着地走下去。

  要想最终获得成功,必须有孤独的时间和空间,真正的自由只能在孤独中诞生。当无人能与你进行直达内心世界的攀谈时,毫无疑问,你会孤独。要能做到在孤独中行走,需要极大的勇气。教学是需要勇气的,教育也是需要勇气的,丧失了自我的老师,如何教育出有个性的、有创造力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勇气是,首先应当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负责,不跟着社会所谓的大环境随波逐流,因为我们是改造社会、创造社会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像吴非老师那样,直立行走,不跪着教书。

  2、自我肯定

  “就像任何真实的人类活动一样,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我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是折射了我内心生活中的交错盘绕。从这个角度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如果我愿意直面灵魂的镜子,不回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机会获得自我的知识——而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 “当我唤回了我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时,当我牢记我的自我个性和我的天职意识时,威信就树立起来了。这时教学就能够发自我自己真实的内心深处——这是一种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共鸣的真实。”

  以上几段文字,我们可以找出几个关键词:自身认同、自身完整,听从自己的的心灵呼唤。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具体来说,心灵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自我认同是指构成生活的不同力量的汇聚,这些不同的力量来自你的天赋、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等,而自我完整则是指将这些力量协调,编织进一个完整的人格中,即一个人是在生活各种力量的集结中找到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的。然而,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倾向于去外部客观世界寻找力量使我们确信技术、方法、模式,使得教师的“心灵”是我们鲜去讨论的一个话题。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的生命重新相逢时”,你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你是否为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委屈?当教师“用一种深切地结合他本身独特气质的方式”把把自身独特的优势整合于教学中,在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教育力量,甚至发挥出改变现实教育制度的力量。所以,我们必须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呼唤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只有教师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有可能将心灵呈现在他的学生面前,真正的教学才能发生。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

  “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是以这样的事实为特征的:这第三事物真实地存在,且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以至于它能令教师和学生都要为他们所说和所做的一切负责。在这样的教室中,并不存在惰性事物。伟大的物质如此活跃,教师可以当学生,而学生也可以当教师,彼此都可以伟大事物的名义向对方发表其见解。在这里,教师和学生都拥有一种超越本身的力量——这就是超越了我们的自我专注、拒绝把我们削减为只需要自我关注的主体力量。”

  我们的教学经常徘徊于两种中心之间而无所适从,教学究竟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呢?当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中唯一的活跃体时,不是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就是学生占据整个课堂。缺乏标尺的天*总是东斜西歪,*衡需要一个第三事物的支撑。这个第三事物就是要学*的事物,即称之为“主体”。帕尔默提出课堂应以主体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如果我们把知识看作是纯客观的,那么知识就像被处理过的动物标本一样,干瘪而缺乏生气。这样的知识是死的,只能被称作“客体”,作为客体的知识,在课堂中则表现为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然而,认知者与被知者始终处于一张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网之中。如果我们将被知事物看作是有生命力的,主体不停地呼唤我们从自我中进入它自身之内,去深入发掘它的秘密,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和机会与主体直接对话,产生联系,就构成了一个以主体为中心的交错、动态的学*共同体。事实上,当前课程改革坚持的精神实质就是主体教学,我们完全可以建构一种高效的开放的课堂,将知识有意义地连接起来,将学生引入和主体之间富有激情的对话。融入集体

  “由于学生一起学*,所以真正共同体发挥了教育力量。虽然我们依然坚信竞争是提升学*动机的最好办法,但因这些学生的个人学*使他们能够为群体的探讨作出贡献?。一起学*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从别人的眼睛看待事实的机会,而不是强迫他们透过他们自己有限的视野去审视每一件事物。他们能检查而且纠正从各种不同的观点所看见的一切,因而有机会得出更趋于正确的结论。”

  帕尔默一语道破作为教师建设一个学*的共同体是多么重要!我们完全可以让共同体发挥教育的力量,但这一定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的基础上。何谓真正的共同体呢?帕尔默这么描述:“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学是一种个人化的专业,在这样的“教师文化”中,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他人的长处上。帕尔默告诉我们,“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当我们聆听彼此的故事时,我们时常会默默地反思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共同体中的同行是很好的镜子,是很好的参照物。同行间的切磋,还能帮助我们了解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同行的意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别人眼睛里看事实的机会。通过同行这面“镜子”照出我自己,认识我自己。这样,才是学*于“共同体”中,让“自我”相融于“共同体”。

  在阅读《教学勇气》的过程中,我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感动。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小学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2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学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3

  我读了《施舍的树》这篇文章后,我被文中的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这棵大树为小男孩做了许多事:让小男孩在树荫里休息,让小男孩在它的树干上荡秋千,让小男孩把它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让小男孩把它的树干锯下来做船,让小男孩坐在它的树墩上休息。读着读着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妈妈很关心我,爱护我,天天烧饭给我吃,忙里忙外,不让我受一点伤害和委屈。

  有一次,我发高烧了,头晕乎乎的,妈妈骑着自行车驮着我到医院里去。在路上,妈妈一会儿问我:“卉卉,你要不要紧?”一会儿又对我说:“坚持一会儿,我们要到医院了。”忽然,一辆卡车从我身旁经过,我乍一听这声音后一惊,人一下子跌倒在地上,妈妈心急如焚,立即放下自行车,把我抱在车上,一个劲地自责自己。到了医院,医生经过一番诊断,说:“没什么大碍,只需要挂两瓶水。”我听后有些害怕挂水,妈妈对我说:“宝贝,放心吧,没事,针扎一下像蚊子咬一样。”我听后点了点头,心宽了许多。挂了两个多小时,我的病情明显好转,妈妈心中的一块石头才渐渐放下。啊,妈妈,你就像那文中的大树!为我无私的奉献!

  其实,天下的父母亲哪一个不是像大树这样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许许多多,我们要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用一颗孝心回报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已经长大了,已经懂事了!愿天下的父母都幸福快乐。

小学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4

  信手翻阅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这好书就应该是经典。

  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小学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5

  肖川教授说:“一个成功人的经验之中,都必须具有最初的鼓励所给予的温暖和力量,虽然说鼓励并不能使所有的人都成材,但每个成功的人毫无疑问都离不开鼓励。”

  读到那里,我想我们如何对学困生进行鼓励,使其提高呢?

  学困生由于*时成绩差,*惯不好,历来受到教师的批评和指责较多,故在心理上对教师相当排斥。在这种心态下,我们应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换回他们完美的憧憬。

  课堂上要多表扬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学困生在课堂上难以得到教师的“热情关注”,所以,他们在听课时的心境常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觉得学*无聊。在这种情景下,我给予他们参与发言的机会。首先从学*生字入手,这很简单,但我并没有因为简单而忽略了表扬,而是以认真的态度给予赞扬,如“你提高了!”“你真聪明!”因为对他们来说,这难得的表扬会给他们灰色的心灵带来一种喜悦,激励他们学*的上进心。

  进入到课文的学*,难度理所当然会有所上升,所以给予学生表扬也相应地要增多,可见,我们不费吹灰之力的表扬却能让学生在学*中感到一种莫大的欢乐,一种无形的动力。即使学生答得不够完整,不够准确,同样能够鼓励,帮忙他们共同正确完成。增强他们的学*自信心,让他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所以我们不能吝啬自我的语言,而要发挥我们的语言艺术来温暖学困生的心。

  好言一句三冬暖,让我们努力捕捉差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给予关怀、赞赏和鼓励吧!使他们欢乐茁壮成长吧!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2)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9篇)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心中的理想课堂,它应该是这样的:寓学于乐之中,即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乐于学*,把学*当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们的印象中,说起上课,没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会是上课是有趣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知识是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上由老师反复告诉我们和在课外由我们经过不断的反复作业练*而得到的。

  那么,怎样的事是我们都愿意主动做、乐意做的呢?那一定是从中可以获得乐趣,获得成功的事,这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件事是自己发自内心厌恶的,那就算勉强完成,也不会有多高的质量。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却是他们对学*的厌恶,对学*的害怕。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对学*内容的不感兴趣,可能是觉得学*任务过重,也可能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等等。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学*,我们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他们的学*的态度,变害怕学*、厌恶学*、逃避学*为好学*、乐学*、主动学*。那如何做才可以让学生真正从心里爱上学*、乐于学*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改变。

  一、让所有学生树立学*的信心,品尝成功的滋味。

  记得有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工作总结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由此看来,启动学生自信心理系统是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愿意去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时的教育当中应经常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给孩子们灌输一种信念:相信自己,正视自己,努力进取就能成功。每个人都是期待获得他人肯定的,成长中的孩子更是在乎家长、教师、同学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的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中获得教师的肯定、家长的肯定、同学的肯定。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充当的总是课堂里被动的观众,欣赏迎合着教师的表演,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没有自己的选择权,没有自己的挑战权,知情权……而教师总是把已经嚼得又嚼,没有任何味道的知识强加给学生,让他们装进脑子中去。在这种教学水*指导下,学生只是充当了知识的储存器,而且不善运用,最终导致思想僵化。所以,要想学生发自内心喜欢这样的课堂确实强人所难。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的改变是关键。热门思想汇报让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让教师把话语的权力换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课堂的导演、演员,参与集体的表演;让更多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走进课堂……让我们打破那个**化的课堂,还一个童趣的课堂给学生。

  三、让学生爱上自己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

  每一个教师都不应忽视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位学生爱戴的教师,她的言传身教胜于千言万语、苦口婆心。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学生乐于走进她的课堂,乐于与她相处的四十分种,乐于与她进行学*上的沟通,生活中的交流。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一天宛如一年,一年宛如一天,任时光流转,我还是我。一遍用了千遍,千遍只为一遍。当回忆久远,初心始现,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歌曲《我变了,我没变》里的这段歌词,是对我30年的教育生涯的诠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读书促成长。

  作为教师,我是先天不足,因为我原本是一名代课教师,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但我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正规师范毕业生站在讲台上是老师,我站在讲台上也是老师。下定决心,通过后天努力。我不但要当一名教师,而且要当一名优秀教师,过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虽有满腔的工作热情,却倍感自己的教学很单薄。教学是个良心活,要么干好,要么不干,没有第三种选择。于是,我翻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专著、报刊杂志,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比如我读的有《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等大量教育经典名著。我坚信术有专攻,有选择性读书很重要。专业化报刊书籍开启了我的教育智慧,提高了我的教学水*,让我的教学也变得游刃有余。我最想说的是读书不但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拓展了我的人生宽度。

  我抓住每一次外出学*的机会,认真揣摩的教学设计,寻找自己成长的密码。专家的课例展示给我打开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对教材,对学生,对教育,对人生的种种思考。在读书中,我受益着,思考着,行走着。

  2、团队助成长。

  独行速,众行远。同伴互助,团队合力,助力成长。

  课堂是教师教育生命的主阵地。每当遇到教学上的困惑,我都会请教业务精湛的老教师,请他们听自己的课并给予指导。20xx年我参加了新乡市优质课大赛,这可是我第一次去市里讲课啊,学校领导、同事连续听了三遍我准备的课,每次都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晚上在家对着电脑,打开课件,我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该讲的讲,该停的停,该写的写。

  第二天去新乡的路上还接到了同事的电话,告诉我一些课堂策略,教育机智。正是源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我取得了新乡市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这对于我这个农村的小学教师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

  现在,我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力争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把最新的教育理念输送给一线教师,就课堂当中的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和老师们进行探讨,交流教学感受和最新的教学方法。

  3、反思快成长。

  学生是老师的影子,也是老师的作品。从专家,那里学到的先进理念,创新意识,敬业态度都会回归到学生身上。无论我带哪个班,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那是必须的。你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是学生让我不断鞭策和鼓励自己,与时俱进,是学生让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甘于奉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坚持写反思,一直是我的*惯。真心感觉到用心思考了,自己会学到更多。

  曾经,我追求的是要把课上好,把班级管理好,现在更多考虑的是我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更好,为什么要这样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和班级,怎样管理才更科学更智慧。这也许就是对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有了研究的意识吧。

  南有钱梦龙,北有魏书生,他们都是初中毕业,我深知,后天努力很重要。因此,成为学*型、反思型、科研型、专家型的老师是我的成长规划!

  成长,一直在路上,行走在经典阅读、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道路上,也收获了诸多美丽的风景。我坚定自己的信念: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迈向卓越!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

  起*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中最大的乐趣。学*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资源。学*化社会中的个体学*,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什么、怎样学*、学*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

  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成功!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长春的联合书城。当时和好朋友一齐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能够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潜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此刻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

  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齐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是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孩子的视野中。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校园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校园文学。那次我和他一齐去书店买学*用品,儿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齐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此刻每当我和儿子去吉林或者长春的时候,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游乐园,而是书店。我们母子都喜欢在书海中漫步,畅游。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已经有几十本了。这中间包括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觉前都会看到我和儿子各持一本书在床头品读,虽然是个读个的,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二、爱在自由里

  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做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勃发。在给孩子学*时间的同时更就应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声。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仅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快乐成长。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今年寒假,应学校组织要求,为了积极响应读书活动号召,我从中选择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静心的阅读了该书,并对李镇西老师的观点稍有感悟。

  这本*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新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的编辑这样推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所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强调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就是李镇西老师“自己和自己比”的真实记录。

  这是一本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艺要主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典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演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书。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书中提到的“四心”让我感受颇深。一是: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是啊,教师是一碗良心饭,对学生的态度,为学生服务的心,完全来自自己的奉献,只有当老师全心全意为学生付出,不求回报,不求利益的时候,那学生就是幸福的,同样的'老师也是幸福的,可以在学生真情的眼神中感受到幸福。二是: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时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的”,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声,他们又何尝不在期盼有位理解自己的人,可以理解自己的老师,可以理解自己的父母,可以理解自己的朋友,所以只有我们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替学生想,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走进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生的好伙伴。三是:*等之心:“拜小孩为师”。不要总是站在一个高度看小孩,不要总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李老师告诉我们,学一学孩子的方式未尝不可,你会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的秘诀。四是: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使他能走进儿童的心灵,爱心使他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责任心则能使他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陶行知先生正是这样的教育家。”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反思后我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

  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是成功的班主任,任何一个著名的班主任,都经历由失败到成功,由普通到卓越的过程。

  ——读《班主任工作招招鲜》

  读《班主任工作招招鲜》这本书的第一章,我就刷新了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惯性思维。这一章作者列举出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28招,每一招都紧贴我们的实际,每一招都值得我们去品读,去回味,在对比中找差距,在正确面前不断反思自己。

  书中第16页谈到《学生上课不带书,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都常常遇到,在我的课堂上也经常会有学生忘记带书本或带作业的现象。比如,我要讲试卷了,总是有个别孩子说试卷丢在家里或忘在寝室等,这种情况下,我通常的做法就是批评他们粗心大意。虽然也常常告诫他们——卷子就是打仗用的枪,枪在人在,现在人在,枪却不在了,这像话吗?但是,我发现不管怎么强调,还是会有孩子忘记带这个忘记带那个。

  在这个话题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智慧,他没有一味地责备学生,而是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充分分析了孩子们为什么会忘记带的各种原因,并建议我们自己准备几本备用教材,以备急需。这个注意倒是提醒了我,比如我们每次发的试卷都有剩余,我为什么不多带几张到教室,如果有学生丢失或遗忘,我就可以拿出来给他们用,为什么非要责备他们呢?理解,原谅,同情和帮助,是我们班主任要做的事情,这十分简单,可是就我们只重视了责备和提醒,却往往忘记了帮助。给孩子多想个补救措施吧,不比责备他们更有效吗?

  我们的班上总是会有学生不写作业,但作业学校是要不定期检查的,怎么办?唯有罚了!很多老师都会采用罚写多遍的方式来强制学生完成,这在一定时候是有效的,可是罚抄多遍的方式却是作者最不提倡的,一来处罚次数过多学生无法保证质量,二来对学生的思维也毫无益处。

  我也深有同感,其实处罚是最无奈也最无助的管理方法。我很佩服作者的做法,他说罚作业的最高限额是两遍,我们的目的不是罚学生,而是让学生纠正不做作业的坏*惯,而纠正这个坏*惯,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比如协调各科老师的作业量,如果作业量超过了一个半小时,学生可以找班主任申请“*“。这些听起来会让我们决定不可思议,但是我却从中读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读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和智慧。我们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替学生着想,然后才会有学生替老师着想。

  对于学生自*课说话的问题我也一直苦恼,通常我们采用班长坐在讲桌上管理着全班学生,看谁表现不好,批评他或者记名字等老师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震慑作用,但长期效果却没有。从书中58页我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

  首先老师让大家讨论解决方案,然后很自然地抛出自己的观点:用笔谈的方式。他们把这个方案叫做纸上谈兵,对于纸条的处理也是一个智慧的点子,把纸条保留下来作为老师的写作素材或同学间的聊天记录。多么好的解决方案!我始终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不会严厉禁止他们,用智慧来解决,我们的班上也同样能做到讨论静而无声。

  这本书虽然我只读了三分之一,但是,我却从中受益匪浅。这不仅仅是一本班级管理的智慧书,更是一本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指南大全。在班级管理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带着美好上路,用反思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们的心灵;我们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更是我们在教育之路上责任和担当。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

  最*买了一本李镇西教师的力作:《爱心与教育》,回家后仔细阅读品味,在读到其中反映李镇西教师心声的《做的教师》一文时,时时被李镇西教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现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的教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教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本事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能够和自我比呀!也就是用今日的李镇西与昨日的李镇西相比——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今日我组织班团体活动是不是比昨日更趣味?我今日帮忙“后进生”是不是比昨日更细心?我今日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日更丰富?我今日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日更深刻?今日我应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提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日更虚心?我今日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日更冷静?每一天都不是,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的教师”的境界靠*。

  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校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第一应当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

  李_的话说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

  在这个稻谷金黄,漫山红叶的季节里,我端着一杯飘香的热茶,顿时一种清凉的心境,让我卸下世俗中所有的疲惫,静下心来学*《专业标准》,受益匪浅。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有四条: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其中又包含了若干领域,并且明确提出了每一个领域的基本要求。下面我就其中的两条理念来谈谈我的一点小看法。

  想要遵循《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我们教师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思想、追求、个性和尊严,维护他们的天性——“求生的欲望、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冒险精神”,才能达到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和生命的融合。关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上,时时刻刻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特别对那些学*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我们教师还要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学*的兴趣。

  教师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奠基。教师要关爱学生,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就必须有效地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地评价学生。我们知道不同学*个体在学*过程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对后进生要做到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方向;对优等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充分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方法,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爱学生是师德的重要体现,有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在现在这个以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时代,我觉得每次考试可以出几份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那样卷上的成绩就不会打击到那些学*困难户,慢慢地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和自信心,我想那样后他们一定也能从最简单的试卷开始做到和优等生一样的试卷.

  总之,学*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学高为师,身正为 范”,用爱心育人,师德塑人,做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

  当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回避的会产生许多感觉,有些感觉是短暂的,有些感觉可能就会长期沉淀固化在我们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感觉。作为一位教师需要学*的是什么?人们当然会说,那一定是与教学有关的内容。我们不否定这个答案,但更深一层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的应该是人们的“认知”,这是人的幸福之本,这个问题解决了,教师职业自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传统的说教效果不佳,读书、讨论--创设一个情境话题、讨论*台可能是一个较好的路径。基于此,倡导中心小学开展“教师成长自愿读书活动”,借鉴往常的经验和教训,这次,不要求全部参加,不布置硬性的家庭作业,只是读同样的书,在一个*台里交流。读书组有14位成员,读本为中央电视台首*心理专家、*最出色的家庭治疗师李子勋所著的《幸福从心开始》。学校制定了简要的读书计划,14位教师分两组,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共举行六次。本次所选内容都是贴*生活,贴*自己,大家在讨论时发言踊跃,气氛活跃,可以说“读书交流会”是一个快乐交流会。陆叶、易梅红两位组长时常拓展读书内容,找来相关的资料,丰富大家对书本的知识学*。在交流中,大家思想的碰撞,让我们明白了一些生活的道理和自身的问题。如果概括之有以下几点

  一、书中的话题直击生活中诸多的困惑或烦恼,具有普遍性。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就深深的吸引我们想读下去。因为,其中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朋友的问题、亲戚的问题、周围人的问题,正愁无解呢。如:怎样才能成为快乐主义者?人到中年如何减压?我很敏感?怎样说“不”?怎样才能把女人看透?男友的网上情人?婆媳自然是天敌?婚外情感需求?斩断依恋?……其中许多内容是涉及亲密关系的,使人们想探求但又无法说出口的夫妻情感、亲密、婚外情感等问题。心理学不做道德评判,只解决心理冲突的问题。一些压抑在内心的感受被表达出来,一些隐秘在内心深处的意识被理解和领悟,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就会悄悄的发生改变。幸福也就由此开始。

  二、读书体会交流就是一个互动的*台,是深化读书效果不可或缺的环节。

  怎样读书?是不是就是一个人静静的在读,读后就只有自知?当然这也算是一个模式。但大家一起读书(先分散自己静静的读),一起交流讨论,互相陪伴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就是团体的动力场。无论什么性格的人,其实都需要交流,所谓爱静不喜欢说话的人只不过是没有匹配的交流*台和对象,一旦遇到“知己”同样会滔滔不绝,享受人际互动的快乐。读书组里一个人发言常备其他人插话,常常传出爽朗的笑声,轻松、热烈的气氛本身就是对内心世界的一份按摩。大家很享受这种感觉。

  三、我们也学*、碰撞了书中一些鲜活的观点。

  心理世界存在与内心,和外部世界明显不同。对同一个客观存在的物体,经由人们描述就不一样了,这是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差别,外部世界是硬的,内心世界是软的,不要以为你对现实的感受等同于别人的感受,差异是自然的。抹杀两个世界的差异或不能很好的设立两个世界的边界,人们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

  个人对快乐的感受是:快乐或者说是乐快,人真正感觉强烈的快乐是较少的或瞬间即逝的,当你为实现一个目标孜孜以求时,实现目标的快乐就是那么短暂。

  快乐更多的强度是淡淡的,他来源于心中的动力源让自己有奔头;他来源于有一个明晰的目标,引导自己充实过好每一天;他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的探索行为;他来源于人的某种价值观的实现。

  徐玉老师的座右铭“能者安邦治国,无能者独善其身”,按照这句话的意思,绝大多数人都是“无能者”,我们可以不追求事业成功,但可以独善其身追求“生活成功”,“生活成功”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是啊,你可以没有显赫的官位,富足的金钱。但是,你只做一个普通人,“一箪食一瓢饮”享受天伦之乐,**淡淡、顺顺利利、健健康康,这就是最大的成功。我们可以把工作纳入到生活的范畴,我们不追求成为教育家,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因为这份工作是我们生存的前提,我们满怀敬畏去对待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师,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福地”。

  关于人际关系书中的心理学观点是:不要对别人期望太多,也不要让别人对你期望太多;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学会社交技巧;必要的示弱。

  陆叶老师的拓展发言“夸人的最高境界是夸事情”“直话湾说,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也不失为人际关系的技巧之一。

  张春老师发言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一种贤达之人的开阔境界,人们需要经历磨难,风雨洗礼。这样才可能到达“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高度。

  张翠红老师的发言“夫妻之间需要的只是一个边界,不要伤者自己,也不要太伤者对方”,这无疑是一个理性和智慧的态度。

  四、对于敏感话题,大家变得坦然相对。

  家庭的夫妻关系,相处模式(家务活分工),类似这样的话题,从来不会在学校组织的这样一个相对“严肃”的场合讨论,但在这个读书小组里,大家就可以快乐的介绍自己家庭关于夫妻对待家庭事务的态度和状况。只要彼此接受,和谐就是硬道理的。

  关于两性关系,婚外情感这样敏感的话题,我们的老师也能在这样一个场合讨论,我觉得这是一种坦然和阳光。*人压抑太多的东西,离婚率的持续增高,婚前性行为,婚外情的蔓延…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撇开道德评判,这些应该说是一种压抑或人性的释放。当然作为这个社会不会支持婚外情等一些有害于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事情,但我们要正视它的存在。封建社会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与现在的人性**显得格格不入。过去妇女的裹脚也是对人性的束缚。书中的观点“你一辈子只可能在形式上爱一个人,但在内心的情感层面或精神层面你不可能只接受一个人”“情感专一是一种控制”

  生命的存在是流动的,它会经历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问题,我们不会因为小时候光过屁股就觉得一辈子丢人。学会跟往事干杯,过去的就过去了,活好目下是重要的。

  本学期读书活动就要结束了,我相信参与读书的教师心理有所成长,学有所获。至少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

  我祝愿大家的是:幸福从“心”开始,幸福从“新”开始。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3)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10篇)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

  起*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中最大的乐趣。学*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资源。学*化社会中的个体学*,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什么、怎样学*、学*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

  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成功!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指南》虽然细化描述了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学*与发展,具有指向性和显示可操作性,但是它并不是就简单的“说明书”,《指南》同时蕴含着十分深刻的教育理念。正确明白其教育理念是幼儿教师和家长学*。运用《指南》的前提,是有效填补教师专业空白,开启家长固化思维的工具。

  一、快乐地玩,有效地学。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则中将珍视幼儿生活的游戏的独特价值放在首位,是经过多方论证和考量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构成自我决策的潜质并实现自我的价值,游戏会使得儿童体验成就尤其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有着强有力的法力支援,《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从事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

  二、放慢脚步,慢慢成长。

  “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要尽可能让儿童在充裕的时刻自由发展,成长虽缓慢却发展彻底。

  三、扬起所长,补齐缩短。

  每一个儿童有自己的独特学*风格,只能所长各不相同。引导幼儿教师和家长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改“扬长避短”为“扬长补短”,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并最终实现面向全体、全面的和谐发展。

  当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了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建议、方法,并不能给我们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关键在于实践,针对不同问题具体的做法还是需要在实际情境中去不断的探索。对于我刚参加工作,接触这本书也就半年时间,没有细细去挖掘,工作经验较少,理解的也只是些皮毛。这本书需要经常的拿出来翻阅,我相信它在今后还会不断的给予我们启示与帮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最*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

  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当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回避的会产生许多感觉,有些感觉是短暂的,有些感觉可能就会长期沉淀固化在我们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感觉。作为一位教师需要学*的是什么?人们当然会说,那一定是与教学有关的'内容。我们不否定这个答案,但更深一层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的应该是人们的“认知”,这是人的幸福之本,这个问题解决了,教师职业自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传统的说教效果不佳,读书、讨论--创设一个情境话题、讨论*台可能是一个较好的路径。基于此,倡导中心小学开展“教师成长自愿读书活动”,借鉴往常的经验和教训,这次,不要求全部参加,不布置硬性的家庭作业,只是读同样的书,在一个*台里交流。读书组有14位成员,读本为中央电视台首*心理专家、*最出色的家庭治疗师李子勋所著的《幸福从心开始》。学校制定了简要的读书计划,14位教师分两组,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共举行六次。本次所选内容都是贴*生活,贴*自己,大家在讨论时发言踊跃,气氛活跃,可以说“读书交流会”是一个快乐交流会。陆叶、易梅红两位组长时常拓展读书内容,找来相关的资料,丰富大家对书本的知识学*。在交流中,大家思想的碰撞,让我们明白了一些生活的道理和自身的问题。如果概括之有以下几点

  一、书中的话题直击生活中诸多的困惑或烦恼,具有普遍性。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就深深的吸引我们想读下去。因为,其中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朋友的问题、亲戚的问题、周围人的问题,正愁无解呢。如:怎样才能成为快乐主义者?人到中年如何减压?我很敏感?怎样说“不”?怎样才能把女人看透?男友的网上情人?婆媳自然是天敌?婚外情感需求?斩断依恋?……其中许多内容是涉及亲密关系的,使人们想探求但又无法说出口的夫妻情感、亲密、婚外情感等问题。心理学不做道德评判,只解决心理冲突的问题。一些压抑在内心的感受被表达出来,一些隐秘在内心深处的意识被理解和领悟,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就会悄悄的发生改变。幸福也就由此开始。

  二、读书体会交流就是一个互动的*台,是深化读书效果不可或缺的环节。

  怎样读书?是不是就是一个人静静的在读,读后就只有自知?当然这也算是一个模式。但大家一起读书(先分散自己静静的读),一起交流讨论,互相陪伴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就是团体的动力场。无论什么性格的人,其实都需要交流,所谓爱静不喜欢说话的人只不过是没有匹配的交流*台和对象,一旦遇到“知己”同样会滔滔不绝,享受人际互动的快乐。读书组里一个人发言常备其他人插话,常常传出爽朗的笑声,轻松、热烈的气氛本身就是对内心世界的一份按摩。大家很享受这种感觉。

  三、我们也学*、碰撞了书中一些鲜活的观点。

  心理世界存在与内心,和外部世界明显不同。对同一个客观存在的物体,经由人们描述就不一样了,这是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差别,外部世界是硬的,内心世界是软的,不要以为你对现实的感受等同于别人的感受,差异是自然的。抹杀两个世界的差异或不能很好的设立两个世界的边界,人们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

  个人对快乐的感受是:快乐或者说是乐快,人真正感觉强烈的快乐是较少的或瞬间即逝的,当你为实现一个目标孜孜以求时,实现目标的快乐就是那么短暂。

  快乐更多的强度是淡淡的,他来源于心中的动力源让自己有奔头;他来源于有一个明晰的目标,引导自己充实过好每一天;他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的探索行为;他来源于人的某种价值观的实现。

  徐玉老师的座右铭“能者安邦治国,无能者独善其身”,按照这句话的意思,绝大多数人都是“无能者”,我们可以不追求事业成功,但可以独善其身追求“生活成功”,“生活成功”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是啊,你可以没有显赫的官位,富足的金钱。但是,你只做一个普通人,“一箪食一瓢饮”享受天伦之乐,**淡淡、顺顺利利、健健康康,这就是最大的成功。我们可以把工作纳入到生活的范畴,我们不追求成为教育家,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因为这份工作是我们生存的前提,我们满怀敬畏去对待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师,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福地”。

  关于人际关系书中的心理学观点是:不要对别人期望太多,也不要让别人对你期望太多;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学会社交技巧;必要的示弱。

  陆叶老师的拓展发言“夸人的最高境界是夸事情”“直话湾说,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也不失为人际关系的技巧之一。

  张春老师发言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一种贤达之人的开阔境界,人们需要经历磨难,风雨洗礼。这样才可能到达“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高度。

  张翠红老师的发言“夫妻之间需要的只是一个边界,不要伤者自己,也不要太伤者对方”,这无疑是一个理性和智慧的态度。

  四、对于敏感话题,大家变得坦然相对。

  家庭的夫妻关系,相处模式(家务活分工),类似这样的话题,从来不会在学校组织的这样一个相对“严肃”的场合讨论,但在这个读书小组里,大家就可以快乐的介绍自己家庭关于夫妻对待家庭事务的态度和状况。只要彼此接受,和谐就是硬道理的。

  关于两性关系,婚外情感这样敏感的话题,我们的老师也能在这样一个场合讨论,我觉得这是一种坦然和阳光。*人压抑太多的东西,离婚率的持续增高,婚前性行为,婚外情的蔓延…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撇开道德评判,这些应该说是一种压抑或人性的释放。当然作为这个社会不会支持婚外情等一些有害于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事情,但我们要正视它的存在。封建社会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与现在的人性**显得格格不入。过去妇女的裹脚也是对人性的束缚。书中的观点“你一辈子只可能在形式上爱一个人,但在内心的情感层面或精神层面你不可能只接受一个人”“情感专一是一种控制”

  生命的存在是流动的,它会经历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问题,我们不会因为小时候光过屁股就觉得一辈子丢人。学会跟往事干杯,过去的就过去了,活好目下是重要的。

  本学期读书活动就要结束了,我相信参与读书的教师心理有所成长,学有所获。至少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

  我祝愿大家的是:幸福从“心”开始,幸福从“新”开始。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今年初,我参加了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新教师继续教育的启动大会。在寒假期间,我仔细研读了《课堂教学素养五项修炼》的第一章“有效教学设计的修炼”。

  下面就我的一些体会和老师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在读书中我体会到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要有一个巧妙的切入设计,这样可以让教学有灵气。切入,是迈进门槛,是升堂入室的开始。所以,课堂教学可以没有引入,但不能没有切入。一个巧妙的切入可以激起学生学*新知的兴趣,可以打开学生的学*的思路,可以为学生创设学*的情境,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学*的*台。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是重难点的突破口,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我们的课堂提问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学生的知识起点。我们的课堂提问要求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我们的课堂提问只有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设计问题的时候,应设计出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来扶一下学困生让他们也能在课堂上有发挥的机会,提高学*的自信心。同时也要有一两个综合性较强的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尽量不要让那些在课堂上“吃不饱”的孩子“挨饿”。

  还有就是目前,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两种典型形式:第一类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第二类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所以,在*时学*中,营造“问”的氛围,使学生敢问;在新课引入中,创设“问”的情境,使学生想问;在新知探究中,提供“问”的机会,使学生善问;在精心组织中,体验“问”的快乐,使学生疑问;在知识运用中,精心设计,使学生会问。从小要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这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但是在此过程中,只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巧妙引导,问题意识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课堂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所以我们在*时的教学实践中好好揣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做到勤勤恳恳,不怕失败,相信有一天我们会在教育着片沃土上成就一片自己的天空。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

  读了《世上最划算的教育》一书,深深感到: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职业,是全天侯的,从干上的那一天起,就永远没有退休的可能;并且不准请假,不得偷懒,不能够休息,白天黑夜都得上班,并且没有薪水——薪水在其他地方挣,然后往这儿花;这种职业,叫做父母。

  教育好自我的子女,就要从培养好子女各方面的良好*惯开始,有人说,培养好*惯就像往银行里存钱,随时都能够取出来用。有了一个好*惯,就好像在银行里存了一笔钱,有了两个好*惯,就存了两笔钱好的*惯很多,就等于在银行里存了很多钱,一辈子都能够取之不尽。《世上最划算的教育》一书,“童年需要培养的38种好*惯”,每一种好*惯都从故事引入,让我们思考学到了什么让人能够从中学到知识,再运用到实践中。例如:书中在培养孩子“遵守诺言的*惯”里,引用了《宋庆玲的故事》,故事里的小庆玲为了她之前答应教小珍叠花的事,而放弃了全家到一个很趣味的伯伯家做客,而不知怎样,她等了一个午时,小珍也没有来,爸爸遗憾地说“早明白就一齐出去,庆龄一个人在家多寂寞啊”。懂事的小庆龄却说,我们约好的,我本来就应当遵守自我的诺言,要不然我就是跟你们出去玩了,也不会高兴啊!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学到了什么呢?小庆龄是自我决定留下来的,这一点很重要。她必须也是想去那个伯伯家做客的,可是最终放弃了,是因为在她心目中留下了等小珍更重要。我们从故事里不难猜到,信诺言,不仅仅让守诺的庆龄欢乐、有尊严、也让小珍有了安全感和信赖。

  如今,作为父母的我们能够怎样做呢?

  1、凡向孩子许诺言,就要尽量兑现;

  2、事前提醒孩子诺前三思,事后提醒孩子兑现诺言;

  3、发现孩子守信用,要及时表扬;

  4、不“逼”孩子许不可能兑现的诺言。孩子在成长中,需要培养的*惯实在是很多,如果你的孩子有了许多良好的*惯的话,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很划算呀!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长春的联合书城。当时和好朋友一齐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能够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潜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此刻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

  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齐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是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孩子的视野中。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校园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校园文学。那次我和他一齐去书店买学*用品,儿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齐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此刻每当我和儿子去吉林或者长春的时候,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游乐园,而是书店。我们母子都喜欢在书海中漫步,畅游。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已经有几十本了。这中间包括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觉前都会看到我和儿子各持一本书在床头品读,虽然是个读个的,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二、爱在自由里

  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做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勃发。在给孩子学*时间的同时更就应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声。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仅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快乐成长。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孩子们对老师非常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事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本”就是学生*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方法,使得他们

  在今后的学*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学*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应当取得某种信念.”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我是一位语文教师,但对数学教学也从不放弃,我坚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学生就会给我回报,我做了,我也得到了。

  以好带差,以小组牵动班级整体,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以*惯培养为重点,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拓展思维、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我教学工作的宗旨,也许正是自己在*日的工作中做细点点滴滴,所以期末考试,学生的书面书写干净整洁,能够仔细的答题,班级的各项成绩好。

  低年级的小科课较少,大量的时间都是我们自己支配的,加强学生的学**惯培养,搞好辅导也成了我们*日的重头戏,及时调整教学状况查漏补缺,让学生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有收获,在辅导中也能拓展思维。

  大量的辅导,必然规律带来批改量的增多,尤其是低年级,不批改是根本不行的,低年级必须面批面改,自己也能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在漂亮的字上画个圆圈,在干净的本子上画朵小花或者小五星。班级38名同学,每位同学的本上都留下我认真批改、圈圈点点的痕迹。也正是因为种种原因,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作业本整理干干净净让我欣赏,让我评价。在批改辅导中,我特别注重学*有困难的学生,

  本着上课多叫几次,批改多圈几次的原则,把更多的机会送给他们,只要他们肯努力,我愿意这样去做,不厌其烦。

  还记得和学生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清楚流利地表达,还记得学生清脆悦耳、富有情感韵味的朗读,读课文各种不同的表演,识字也很有趣,可以加动作或者表演,如:“躲藏”我躲起来。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书写*惯正在学生身上扎根,这又一次让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什么,学生就会展现什么,同时也就收获什么。

  我读了《施舍的树》这篇文章后,我被文中的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这棵大树为小男孩做了许多事:让小男孩在树荫里休息,让小男孩在它的树干上荡秋千,让小男孩把它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让小男孩把它的树干锯下来做船,让小男孩坐在它的树墩上休息。读着读着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妈妈很关心我,爱护我,天天烧饭给我吃,忙里忙外,不让我受一点伤害和委屈。

  有一次,我发高烧了,头晕乎乎的,妈妈骑着自行车驮着我到医院里去。在路上,妈妈一会儿问我:“卉卉,你要不要紧?”一会儿又对我说:“坚持一会儿,我们要到医院了。”忽然,一辆卡车从我身旁经过,我乍一听这声音后一惊,人一下子跌倒在地上,妈妈心急如焚,立即放下自行车,把我抱在车上,一个劲地自责自己。到了医院,医生经过一番诊断,说:“没什么大碍,只需要挂两瓶水。”我听后有些害

  怕挂水,妈妈对我说:“宝贝,放心吧,没事,针扎一下像蚊子咬一样。”我听后点了点头,心宽了许多。挂了两个多小时,我的病情明显好转,妈妈心中的一块石头才渐渐放下。啊,妈妈,你就像那文中的大树!为我无私的奉献!

  其实,天下的父母亲哪一个不是像大树这样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许许多多,我们要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用一颗孝心回报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已经长大了,已经懂事了!愿天下的父母都幸福快乐。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

  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是成功的班主任,任何一个著名的班主任,都经历由失败到成功,由普通到卓越的过程。

  ——读《班主任工作招招鲜》

  读《班主任工作招招鲜》这本书的第一章,我就刷新了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惯性思维。这一章作者列举出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28招,每一招都紧贴我们的实际,每一招都值得我们去品读,去回味,在对比中找差距,在正确面前不断反思自己。

  书中第16页谈到《学生上课不带书,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都常常遇到,在我的课堂上也经常会有学生忘记带书本或带作业的现象。比如,我要讲试卷了,总是有个别孩子说试卷丢在家里或忘在寝室等,这种情况下,我通常的做法就是批评他们粗心大意。虽然也常常告诫他们——卷子就是打仗用的枪,枪在人在,现在人在,枪却不在了,这像话吗?但是,我发现不管怎么强调,还是会有孩子忘记带这个忘记带那个。

  在这个话题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智慧,他没有一味地责备学生,而是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充分分析了孩子们为什么会忘记带的各种原因,并建议我们自己准备几本备用教材,以备急需。这个注意倒是提醒了我,比如我们每次发的试卷都有剩余,我为什么不多带几张到教室,如果有学生丢失或遗忘,我就可以拿出来给他们用,为什么非要责备他们呢?理解,原谅,同情和帮助,是我们班主任要做的事情,这十分简单,可是就我们只重视了责备和提醒,却往往忘记了帮助。给孩子多想个补救措施吧,不比责备他们更有效吗?

  我们的班上总是会有学生不写作业,但作业学校是要不定期检查的,怎么办?唯有罚了!很多老师都会采用罚写多遍的方式来强制学生完成,这在一定时候是有效的,可是罚抄多遍的方式却是作者最不提倡的,一来处罚次数过多学生无法保证质量,二来对学生的思维也毫无益处。

  我也深有同感,其实处罚是最无奈也最无助的管理方法。我很佩服作者的做法,他说罚作业的最高限额是两遍,我们的目的不是罚学生,而是让学生纠正不做作业的坏*惯,而纠正这个坏*惯,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比如协调各科老师的作业量,如果作业量超过了一个半小时,学生可以找班主任申请“*“。这些听起来会让我们决定不可思议,但是我却从中读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读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和智慧。我们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替学生着想,然后才会有学生替老师着想。

  对于学生自*课说话的问题我也一直苦恼,通常我们采用班长坐在讲桌上管理着全班学生,看谁表现不好,批评他或者记名字等老师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震慑作用,但长期效果却没有。从书中58页我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

  首先老师让大家讨论解决方案,然后很自然地抛出自己的观点:用笔谈的方式。他们把这个方案叫做纸上谈兵,对于纸条的处理也是一个智慧的`点子,把纸条保留下来作为老师的写作素材或同学间的聊天记录。多么好的解决方案!我始终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不会严厉禁止他们,用智慧来解决,我们的班上也同样能做到讨论静而无声。

  这本书虽然我只读了三分之一,但是,我却从中受益匪浅。这不仅仅是一本班级管理的智慧书,更是一本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指南大全。在班级管理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带着美好上路,用反思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们的心灵;我们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更是我们在教育之路上责任和担当。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

  《爱的教育》是通过埃德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恩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三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了这本书我感受很多现在把我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恨铁不成钢”的爱,某些教师抱着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态度,对学*和品德行为不够好的学生,一味批评训斥,甚至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样的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为,青少年的叛逆性很强,教师这样教育学生,只会让学生加大恨老师,使其品德行为就更为放荡,日益失掉争取进步的信心。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有厌学的情绪,上课常走神或做小动作,作业糊涂至极,甚至干脆不做。我屡次直接严厉地批评了他,没想到他不但不思悔改,情绪反而更加抵触,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毫不在乎的样子,我差点为之气昏。过后,我头脑冷静下来,回想自己的言行,才吃惊地感觉到对他的态度过于偏激并且简单草率。后来,我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支观察揣摩他,抓住他爱表扬的特点,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当他老毛病再犯时,不是再一味批评他,这样一来,他可来神了,身子坐得挺直,集精会神,那节课的提问,他回答得正确而且声音十分响亮,课后的作业也做得不错。所以,经验教训让我深深觉得,做老师的不要动辄就批评学生,或用单调的罚抄、罚背、体罚等来对付学生,因为这种表面看似乎“爱之深”,但实际表现出来的却是“恨之切”的行为,常常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摧残,学生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拥有为人权利的人,当老师兵贵神速或践踏了他们为人尊严和权利时,学生就会产生越批评、越惩罚、越偏跟教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不尊重的态度和行为,都是应当予以遗责的。

  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的爱。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考试是教育结果检测的手段,考试是为教育服务的,但由于社会总是用考试来检查、评价教育的结果,并以此为依据来区分各个学校教育效果的好坏,决定学生的升学率。由此,大部分教师为让学生提高学*成绩,大幅度采用题海战术,大量的作业让学生简直喘不过气来,教师却不为之所动,仍不知疲倦地搜集资料,绞尽脑汁不停的出题,让学生不分昼夜地做!做!做!学生考试成绩好,教师就高兴;学生考试成绩差,教师就不高兴,甚至大发脾气,责怪、漫骂、歧视等相继出现。这样的教育只会造成学生对学*恐惧的心理,日益把学*当作苦差事。试想一下,成年人工作一天下来,尚可会觉得疲累不堪,一下班回家还可以停歇下来休息,悠闲地坐在沙发上听听音乐,看看电视。而学生一整天除了上课时间外,课后还有大量的作业在等着他们,甚至连星期六和星期日两天休息日都不例外:背书、作业一大堆,学生真是比大人还忙累!长期下来,学生吃得消吗?知识掌握得了吗?这样的教育适应现当今的素质教育吗?答案是显而易见。

  三、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只重优差生而忽略中间生的爱”。一个班中有几十个学生,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有强弱优差之分,当然,也就有夹在优差的两头的中间生。有些教师重视的大都是冒尖的“两头”,由于应试教育的泛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教师总是比较喜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少数开学有望“尖子”*时对他们总是给予更多的注意和关心,甚至常开“小灶”而“转化后进生”已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因此,“厚爱” 后进生,关注后进生,促进后进生转化是教师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而处在“中间层次”的学生,学***,能力一般,*淡无奇,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带给老师麻烦,不少老师常常任其自然,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了心不在焉,使“中间生”处在“受冷落的尴尬之境地,” 这样“中间生” 就容易因被冷落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中一大部分人就会对周围的事物反应冷淡,学*的劲头也不高,参加集体勉勉强强的,他们心里认为“没人注意我的存在,干好干坏一样。”其实,这些学生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节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都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那些**常常的,不声不响的学生也是需要关心、重视的一群,他们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师去挖掘,他们同样渴望着老师鼓励的目光和赞许的点头,还有善意的.批评。

  教师对学生的“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我想这里存在着一个“爱”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以及如何表现教师的“爱”的问题。我们要改变对学生强制的爱、盲目的爱、粗暴的爱、变味的爱。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4)

——小学教师读书活动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

小学教师读书活动的心得体会1

  学*了《点击陶行知》一书,使我感受很深,陶行知先生真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教育思想在现今的教育中也是非常先进的,是无人能比的。通过学*是我在教育教学上有了很大的震撼,他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很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有三层含义,其一,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其二教育必须作用于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其三,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一理论将教育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整合起来,教师要把教育融入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教育素材。向我们科学学科更要结合生活,利用生活实践进行教学。

  从生活入手,走进生活,应用于生活。如教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时,我利用*时生活中不同的纸扇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例子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实例进入教学,再把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应用于生活、生产当中,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事实,体现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生活中有教育,教育作用于生活的理论思想。

  二、让学*成为快乐的事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面孔,学生都畏惧,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

  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无论什么时候,通过各种例子或活动达到教学目标,融入学生觉得有趣的内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动机是很有帮助的,活动与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相吻合,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就学*内容发表意见,是将学生兴趣融入活动的另一种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开展活动时,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水*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内容,正如我们的科学课一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找出学生的兴趣所在,要针对学生,巧妙设疑,使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直接感知和体验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在培养学*兴趣的同时完成了全部过程。该让学生做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做,这样才能让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三、让宽容心激励学生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学生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作为我们教师要相信教育是尊重差异的,是不怕失败的。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人的素质各有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总有快慢之分,如果出现不适宜的问题时,应耐心帮助,多多引导,切不可持冷嘲热讽的态度,千万不要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学生害怕学*,把一肚子疑问困在心里,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又使教学的过程变得呆板,没有生机。

  宽容心便是母爱心。陶行知曾以爱迪生的母亲来作为教师们的模范,以此说明对学生差异的宽容,对学生“错误”的理解,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他说“像爱迪生母亲那样了解学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的,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学生与自己越来越贴*,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爱,即使再好的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情的交融,就没有和谐的课堂。教师只有抓住教育的规律,用宽容、爱心和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才会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发现周围将是一道道永不退色的靓丽的风景。

  总之,通过对《点击陶行知》一书的学*,是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尤其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您教育我们: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课堂上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去做,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把学*看成快乐的事。用母爱之心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

  如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

小学教师读书活动的心得体会2

  当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回避的会产生许多感觉,有些感觉是短暂的,有些感觉可能就会长期沉淀固化在我们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感觉。作为一位教师需要学*的是什么?人们当然会说,那一定是与教学有关的内容。

  我们不否定这个答案,但更深一层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的应该是人们的“认知”,这是人的幸福之本,这个问题解决了,教师职业自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传统的说教效果不佳,读书、讨论--创设一个情境话题、讨论*台可能是一个较好的路径。

  基于此,倡导中心小学开展“教师成长自愿读书活动”,借鉴往常的经验和教训,这次,不要求全部参加,不布置硬性的家庭作业,只是读同样的书,在一个*台里交流。读书组有14位成员,读本为中央电视台首*心理专家、*最出色的家庭治疗师李子勋所著的《幸福从心开始》。

  学校制定了简要的读书计划,14位教师分两组,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共举行六次。本次所选内容都是贴*生活,贴*自己,大家在讨论时发言踊跃,气氛活跃,可以说“读书交流会”是一个快乐交流会。陆叶、易梅红两位组长时常拓展读书内容,找来相关的资料,丰富大家对书本的知识学*。在交流中,大家思想的碰撞,让我们明白了一些生活的道理和自身的问题。如果概括之有以下几点

  一、书中的话题直击生活中诸多的困惑或烦恼,具有普遍性。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就深深的吸引我们想读下去。因为,其中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朋友的问题、亲戚的问题、周围人的问题,正愁无解呢。

  如:怎样才能成为快乐主义者?人到中年如何减压?我很敏感?怎样说“不”?怎样才能把女人看透?男友的网上情人?婆媳自然是天敌?婚外情感需求?斩断依恋?……其中许多内容是涉及亲密关系的,使人们想探求但又无法说出口的夫妻情感、亲密、婚外情感等问题。心理学不做道德评判,只解决心理冲突的问题。一些压抑在内心的感受被表达出来,一些隐秘在内心深处的意识被理解和领悟,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就会悄悄的发生改变。幸福也就由此开始。

  二、读书体会交流就是一个互动的*台,是深化读书效果不可或缺的环节。

  怎样读书?是不是就是一个人静静的在读,读后就只有自知?当然这也算是一个模式。但大家一起读书(先分散自己静静的读),一起交流讨论,互相陪伴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就是团体的动力场。

  无论什么性格的人,其实都需要交流,所谓爱静不喜欢说话的人只不过是没有匹配的交流*台和对象,一旦遇到“知己”同样会滔滔不绝,享受人际互动的快乐。读书组里一个人发言常备其他人插话,常常传出爽朗的笑声,轻松、热烈的气氛本身就是对内心世界的一份按摩。大家很享受这种感觉。

  三、我们也学*、碰撞了书中一些鲜活的观点。

  心理世界存在与内心,和外部世界明显不同。对同一个客观存在的物体,经由人们描述就不一样了,这是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差别,外部世界是硬的,内心世界是软的,不要以为你对现实的感受等同于别人的感受,差异是自然的。抹杀两个世界的差异或不能很好的设立两个世界的边界,人们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

  个人对快乐的感受是:快乐或者说是乐快,人真正感觉强烈的快乐是较少的或瞬间即逝的,当你为实现一个目标孜孜以求时,实现目标的快乐就是那么短暂。

  快乐更多的强度是淡淡的,他来源于心中的动力源让自己有奔头;他来源于有一个明晰的目标,引导自己充实过好每一天;他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的探索行为;他来源于人的某种价值观的实现。

  徐玉老师的座右铭“能者安邦治国,无能者独善其身”,按照这句话的意思,绝大多数人都是“无能者”,我们可以不追求事业成功,但可以独善其身追求“生活成功”,“生活成功”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是啊,你可以没有显赫的官位,富足的金钱。

  但是,你只做一个普通人,“一箪食一瓢饮”享受天伦之乐,**淡淡、顺顺利利、健健康康,这就是最大的成功。我们可以把工作纳入到生活的范畴,我们不追求成为教育家,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因为这份工作是我们生存的前提,我们满怀敬畏去对待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师,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福地”。

  关于人际关系书中的心理学观点是:不要对别人期望太多,也不要让别人对你期望太多;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学会社交技巧;必要的示弱。

  陆叶老师的拓展发言“夸人的最高境界是夸事情”“直话湾说,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也不失为人际关系的技巧之一。

  张春老师发言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一种贤达之人的开阔境界,人们需要经历磨难,风雨洗礼。这样才可能到达“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高度。

  张翠红老师的发言“夫妻之间需要的只是一个边界,不要伤者自己,也不要太伤者对方”,这无疑是一个理性和智慧的态度。

  四、对于敏感话题,大家变得坦然相对。

  家庭的夫妻关系,相处模式(家务活分工),类似这样的话题,从来不会在学校组织的这样一个相对“严肃”的场合讨论,但在这个读书小组里,大家就可以快乐的介绍自己家庭关于夫妻对待家庭事务的态度和状况。只要彼此接受,和谐就是硬道理的。

  关于两性关系,婚外情感这样敏感的话题,我们的老师也能在这样一个场合讨论,我觉得这是一种坦然和阳光。*人压抑太多的东西,离婚率的持续增高,婚前性行为,婚外情的蔓延…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撇开道德评判,这些应该说是一种压抑或人性的释放。

  当然作为这个社会不会支持婚外情等一些有害于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事情,但我们要正视它的存在。封建社会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与现在的人性**显得格格不入。过去妇女的裹脚也是对人性的束缚。书中的观点“你一辈子只可能在形式上爱一个人,但在内心的情感层面或精神层面你不可能只接受一个人”“情感专一是一种控制”

  生命的存在是流动的,它会经历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问题,我们不会因为小时候光过屁股就觉得一辈子丢人。学会跟往事干杯,过去的就过去了,活好目下是重要的。

  本学期读书活动就要结束了,我相信参与读书的教师心理有所成长,学有所获。至少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

  我祝愿大家的是:幸福从“心”开始,幸福从“新”开始。

小学教师读书活动的心得体会3

  营造书香校园,激发阅读热情,基于我校“晴暖教育”的办学哲学,6月15日下午,星五小学全体教师集中学校音乐室,举行本学期教师读书交流活动。

  本次读书交流活动是学校“爱阅读”系列活动之一。开学初,学校教科室积极倡导每位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并为老师们购买并推荐阅读《暖教育的姿态》一书。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潜心阅读,及时摘录读书笔记并结合教学实际撰写读书心得,为读书交流会做准备。

  今天的读书交流活动分为两个板块。首先,老师们按照进教室的顺序随机分成四组,围坐一起,组内讨论,畅所欲言,交流书籍带给自己的点滴启发与感悟。

  接着,集体分享,由各小组推选一名教师代表发言。活动中,黄作槐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他认为应抓住细节引导学生,给予彼此温暖。

  陈z老师从书中具体案例出发,结合自己*时的班级管理工作,感悟到“暖教育”除了教师温暖学生,还可以引导生生之间,彼此帮助,互相影响。

  周爱珍老师更是以一个母亲的角度,与大家沟通育儿方面的心得,由此更引起了老师们的共鸣——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善待他们的差异,就像善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此次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台,激起了老师们的思维碰撞。做一个内心温暖而精神富足的人,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激情点燃激情,用爱心浇灌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用精神影响精神。这不只是一种教育的理念,更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信条,一种积极生活的态度。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5)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菁选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爱的教育》是通过埃德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恩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三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了这本书我感受很多现在把我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恨铁不成钢”的爱,某些教师抱着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态度,对学*和品德行为不够好的学生,一味批评训斥,甚至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样的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为,青少年的叛逆性很强,教师这样教育学生,只会让学生加大恨老师,使其品德行为就更为放荡,日益失掉争取进步的信心。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有厌学的情绪,上课常走神或做小动作,作业糊涂至极,甚至干脆不做。我屡次直接严厉地批评了他,没想到他不但不思悔改,情绪反而更加抵触,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毫不在乎的样子,我差点为之气昏。过后,我头脑冷静下来,回想自己的言行,才吃惊地感觉到对他的态度过于偏激并且简单草率。后来,我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支观察揣摩他,抓住他爱表扬的特点,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当他老毛病再犯时,不是再一味批评他,这样一来,他可来神了,身子坐得挺直,集精会神,那节课的提问,他回答得正确而且声音十分响亮,课后的作业也做得不错。所以,经验教训让我深深觉得,做老师的不要动辄就批评学生,或用单调的罚抄、罚背、体罚等来对付学生,因为这种表面看似乎“爱之深”,但实际表现出来的却是“恨之切”的行为,常常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摧残,学生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拥有为人权利的人,当老师兵贵神速或践踏了他们为人尊严和权利时,学生就会产生越批评、越惩罚、越偏跟教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不尊重的态度和行为,都是应当予以遗责的。

  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的爱。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考试是教育结果检测的手段,考试是为教育服务的,但由于社会总是用考试来检查、评价教育的结果,并以此为依据来区分各个学校教育效果的好坏,决定学生的升学率。由此,大部分教师为让学生提高学*成绩,大幅度采用题海战术,大量的作业让学生简直喘不过气来,教师却不为之所动,仍不知疲倦地搜集资料,绞尽脑汁不停的出题,让学生不分昼夜地做!做!做!学生考试成绩好,教师就高兴;学生考试成绩差,教师就不高兴,甚至大发脾气,责怪、漫骂、歧视等相继出现。这样的教育只会造成学生对学*恐惧的心理,日益把学*当作苦差事。试想一下,成年人工作一天下来,尚可会觉得疲累不堪,一下班回家还可以停歇下来休息,悠闲地坐在沙发上听听音乐,看看电视。而学生一整天除了上课时间外,课后还有大量的作业在等着他们,甚至连星期六和星期日两天休息日都不例外:背书、作业一大堆,学生真是比大人还忙累!长期下来,学生吃得消吗?知识掌握得了吗?这样的教育适应现当今的素质教育吗?答案是显而易见。

  三、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只重优差生而忽略中间生的爱”。一个班中有几十个学生,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有强弱优差之分,当然,也就有夹在优差的两头的中间生。有些教师重视的大都是冒尖的“两头”,由于应试教育的泛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教师总是比较喜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少数开学有望“尖子”*时对他们总是给予更多的注意和关心,甚至常开“小灶”而“转化后进生”已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因此,“厚爱” 后进生,关注后进生,促进后进生转化是教师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而处在“中间层次”的学生,学***,能力一般,*淡无奇,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带给老师麻烦,不少老师常常任其自然,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了心不在焉,使“中间生”处在“受冷落的.尴尬之境地,” 这样“中间生” 就容易因被冷落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中一大部分人就会对周围的事物反应冷淡,学*的劲头也不高,参加集体勉勉强强的,他们心里认为“没人注意我的存在,干好干坏一样。”其实,这些学生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节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都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那些**常常的,不声不响的学生也是需要关心、重视的一群,他们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师去挖掘,他们同样渴望着老师鼓励的目光和赞许的点头,还有善意的批评。

  教师对学生的“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我想这里存在着一个“爱”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以及如何表现教师的“爱”的问题。我们要改变对学生强制的爱、盲目的爱、粗暴的爱、变味的爱。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长春的联合书城。当时和好朋友一齐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能够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潜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此刻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

  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齐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是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孩子的视野中。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校园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校园文学。那次我和他一齐去书店买学*用品,儿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齐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此刻每当我和儿子去吉林或者长春的时候,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游乐园,而是书店。我们母子都喜欢在书海中漫步,畅游。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已经有几十本了。这中间包括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觉前都会看到我和儿子各持一本书在床头品读,虽然是个读个的,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二、爱在自由里

  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做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勃发。在给孩子学*时间的同时更就应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声。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仅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快乐成长。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的作者帕克·帕尔默写的故事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书中讲述了数十位美国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鲜活的教学实例向我们展现了超越职业恐惧和重拾教师心灵勇气的精神,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善”。

  一、教学勇气的推崇

  帕克·帕尔默认为,教学勇气就是指教师有勇气以符合他们内心最推崇的价值的方式教学,而不是以符合制度规范的方式教学,也不是以迎合学生的方式教学。教学勇气源自教学的内部景观,就是用真心去教学,就是使教学契合本性,就是追求完整的教学。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大树摇动另一大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帕尔默和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不谋而合。

  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自身完整和心灵的自由,但繁杂的教“规则”“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在现实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倾出一腔热血,热爱自己的教学,尽心尽职地工作,但学生和家长未必都能够尊重和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这也会加倍伤害教师脆弱的心灵,给他们泼上一盆冷水,让他们心灰意冷。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衷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乐于帮助孩子学*等愿望而成为教师的。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遭受到这样那样的“恐惧”,使很多教师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教学热情严重地受挫。我认为,唯有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真诚沟通,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才能释放心灵,战胜“恐惧”。我想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教师要始终保持心灵的开放,遇到问题冷静地分析,跳出教育的圈子看教育。如果自己的观点是有效的、是对的,即使力不从心,也要能够坚持。这样,我们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学生,才能够鼓起教学的勇气,才能够获得教学的幸福感。

  二、教学相长的重建

  “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这是帕尔默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前一段时间教育界流行的观点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看起来很热闹、很主动,但没有章法,没有深入,讨论探究重在形式,浅尝辄止,甚至偏离学*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被放弃。再来看一看帕尔默这句话是不是对我们有所启发:“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中,有时产生不经思考的相对主义倾向??当学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时,教师可能会放弃太多的领导权;当什么都以学生为标准,就很难再去正视个人或团体的无知和偏见了。”帕尔默指出,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乃至现今的“学生中心说”。他说:“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他的观点给了我们云开雾散的感觉,可谓一语道破禅机。那么什么是教学的主体呢?帕尔默认为,这个主体是由学生、教师以及作为沟通师生关系充当媒介工具的伟大的“第三事物”组成。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课堂不仅是学生的舞台,也是教师的舞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和谐、融洽,共同成长。这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古人云“教学相长”,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三、教学牧场的形成

  帕尔默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十分准确,他说:“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帕尔默在教师工作坊中,给大家出了这么一道填空题:“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他的'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们教得最好的时候,我们的独特身份认同所蕴含的隐喻和影像,从中发挥教师的洞察力和想象力。许多教师回答这个问题时,为自己提出了许多成功的隐喻——教得好的状态就像一帘瀑布,一名爬山向导,一名园丁或一个天气系统。每个人的隐喻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优质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的答案是“牧羊犬”,“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读到这里,我也在思索着自己的答案,同时又很认同作者的这个隐喻,它很确切地描述出了一个实践真正共同体的空间影像。帕尔默解释道:“牧羊犬有四种重要的功能。它维持一个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间;它把羊群聚集在那个空间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来;它保护空间的边界并把危险的掠夺者阻拦在外;当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转移到另外一个可以得到它们需要的食物的空间。”教师在教室中的任务就相当于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务——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吃草”,让学生明白一定要自己去“吃草”,教师永远不可能替代他们“吃草”,而当他们已经在那个地方能学到什么知识后,教师就一定要把他们转移到下一个“牧场”。这就是主动学*,这就是学会学*。

  总而言之,帕克·帕尔默的这本《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可以说是教育教学理论的经典著作,真实地揭示和再现了当下我们教师所遭遇的现实窘境、痛苦和困惑。阅读了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帕尔默的一句句真知灼见,犹如深埋在沙坑里闪烁着光芒的美丽贝壳,等待着我们一点点地去捡拾,去挖掘。我相信,它能够帮助我重新拾起失落的心灵,找回曾经失落的真我,提醒内心真我的存在,使我一直保持教学的激情!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在经历了十七年的教学实践之后,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感触很多,作者从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极富灵感地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热情洋溢,引人共鸣,让我豁然开朗,有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翻开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首先吸引我的这一段话:“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如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

  的确如此,在我从教十几年中,随着年龄、阅历、经验的增长,我体验过快乐和痛苦。我想这书是适合我的,我爱学生,我爱教学,我体会过在课堂上师生精彩的配合,有着因心灵的撞击而产生的教与学双方都感受到的欣喜,一堂课下来,自己都会久久回味。那时就是觉得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莫过于教师。曾经,为着心灵的自由,带着美好的愿望,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堂。但是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

  面对自己的学生,面对眼前的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无法扭转,我痛苦;面对学科教学,个人魅力与死板的课堂完全背道而驰,是身心分离的痛苦;面对外部的“教学要求”常常使得我们心灵失落,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失去了教学的勇气。正如书中所说:“教师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但是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带领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了我们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

  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世上并不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情,而且看上去数量也并不少,快乐与痛苦并存,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经历着的,我释然了。而且因为帕尔默,我发现了原来我的痛苦也是来自我对学生和教学的热爱,看来这也是种与幸福并存的痛苦了。我不必在恐惧中进行教学:我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诚实这些与我内心的恐惧一样真实的感受中教学。我可以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之中——只要我愿意立足于我内心世界景观中的其他天地而教学。真诚对待存在的恐惧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恐惧本身为出发点,关注恐惧而不惧怕恐惧,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在书的第一章中,作者就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但在*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恰恰忽略了这点。*日,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人夸赞哪位老师课讲得好,总会说:“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答了出来。”“异口同声”不值得我们称赞,相反,应值得我们反思。教育,就是要教出个性卓然的不同的人,这个社会才会变得生机勃勃、纷繁多彩。如果学生们一个个行事、考虑问题、表达看法甚至生活*惯都一模一样,如砖模子里倒出来的,社会的和谐、祖国的兴盛、未来的发展,就会成为一个个五彩的肥皂泡。教师,不应只讲技术,而应讲艺术。对待每一个学生,首先,应把他当人,应让他自由地、充满阳光地向前向上发展。我们仅仅是引导,以我们心中的完美和优秀来引导他们,而不是加上种种束缚来约束他们。

  其次,作者认为,优秀教师的核心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这讲的是榜样的力量,尤其时下,社会道德水*每况愈下,教师的品质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并不是仅仅需要情感与智慧就行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便有什么样的教学观,自然也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一万遍,不如自己做一遍。一个品德低下的教师,无论他技术怎样纯熟,我想,他也不会把学生教好。因为,学生在时时模仿着他的行为。

  相反,一个好的教师,不需要繁多的话语,只要一个个动作示范,自会感染带动着学生。再次,作者强调了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特点,“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做深层次的交流”,也就是我们说的,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孩子,他们有思想,有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和他们进行感情交流,时刻地关心着他们。陶行知先生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相对的,感情不能对立。”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快乐、健康地成长。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我们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

  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我们教学中的唯一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应树立新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要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就是不断宽容他人,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倾听和发现他们真的心声,鼓励学生能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在全班面前大大方方地回答。要备课前先备他们,能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在教学中有创造性地改变学生比较单一的学*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方式;注重把学*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立、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多彩的世界。

  感谢帕克·帕尔默,感谢《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让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到教师需要的不仅是对教育的热情,对教育的执着,更需要时常倾听自己内灵深处的真实声音,积极感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不断提升和调整自身的状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教学勇气》这本书犹如一瓶陈酿,越读越香醇。任何教师、和教师相关的人,以及任何关心教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我们都能找到教学的勇气、保持教学的勇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暑假中再次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我认为在每一页中除了写着“爱心、良知、思考、责任”以外,还充满着智慧的火花。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也是除了“学识渊博、正直善良、很热爱学生”以外,还有“很有智慧”这一条。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个充满智慧的老师。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李老师用他的智慧化解了一个个棘手的教育难题。例如在“万同偷随身听”事件中,李老师开始是非常严肃的告诉万同,游贤的家长报了案,***的人已经来到了学校,当万同承认是“我与游贤开玩笑”后,李老师马上顺着他的话说是有误会,于是下面就用更缓和的语气来处理完了“失窃案”。再看看关于程桦的教育。当程桦骄傲自满的时候,李老师没有简单的用一句“胜不骄,败不馁”来说教,而是用充满智慧的头脑给程桦定出了他下一步的奋斗方向“超越自己”。在和程桦交流的过程中,李老师既列举了许多杰出人物的事迹,又从理论上给他解释了“成熟”的含义,使程桦的思想之翼在重新起飞后,变得更加矫健,最终取得了成功。从以上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老师无论是在对后进生的转化还是在对优等生的培养中,除了他对学生有一颗负责任的爱心,还有他的智慧在里面。

  当前众所周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而正确方式方法的选择就要靠我们的智慧,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育,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要想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就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考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我们才能知学生所想,解学生所为,才能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而交流是教育的前提。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让犯错误的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改正他的缺点……

  但是有许多时候,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从李老师的教育手记中我知道了要教育学生得学会尊重学生、表扬学生。做老师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出现的问题。今天的孩子就如春天里需要滋养的禾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涓涓春雨,要比电闪雷鸣倾盆暴雨更能渗入土壤。还有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多一点人情味,大人有时也会犯错,何况是还是孩子的学生呢。因此利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许多时候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强很多。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之爱首先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是激活教育智慧的因子。而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就要不断的学*,把学*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教育智慧流淌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

  新教师成长的途径有许多,可以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在观摩中学到优秀的教学方法和巧妙的教学环节的设计。还可以通过微格教学,记录自己的教学过程。更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以及教学反思来促使教师的成长。通过学*取得进步的方法有许多,但必须通过转化实践,才能使这些理论和方法为自己所用。如何更加高效地将别人的优点转化为自身拥有的技能呢?今天我在读于永正老师的《重在“转化”》中找到了答案。

  于老师在和一位校长谈话时,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学校的老师几乎“轮训”遍了,有些骨干教师不止一次参加过“国培班”。但有些教师进步很大,效果显著,有些老师去依旧故我,重复昨天的自己。他不由地思考起这些问题。再根据自身经验以及和其弟子交谈的过程中,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转化有两种,一种是把理念转化为行为,它需要创造,要付出相当的脑力、精力和体力;另一种是把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只要愿意做,很容易取得成功。

  对于第一种转化,他提到了他读叶圣陶先生关于“下水文”的论什么,于是便运用到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在备作文指导课的时候,先写一篇“下水文”,等待学生写好了,师生共同分享文章,这种“师生同写”的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起到了为人师表的作用,真是一举两得,这使我想起了我的师傅李贺老师,她才华横溢,对教学很有自己的见解,其所写的博客也十分精彩。她也常常与学生在*作课上共同写文章,我相信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写作兴趣会更高涨。虽然我所教的是三年级,作文刚刚起步,我觉得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去尝试,让学生也能在我的带动下爱上作文,体会到作文中的乐趣。

  对于第二种方法,于老师强**师在学*一节课一个理论或者一种方法时就是重在实践,先模仿,再在实施的过程中经过观察,调整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但前提是自己必须先踏出那一步,如果没有转化的意识,新的`东西永远不会被接纳。

  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会得到一把好箭,而握在手里不能为自己用的箭就不能成为好的箭。我们要把得到的箭射出去,物尽其用,而我们需要的就是射箭的本领——转化。要有转化的意识,这样教学就会有所收获,要有转化的实践,这样的教学才能如活泉一般,永远充满生机。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

  “一天宛如一年,一年宛如一天,任时光流转,我还是我。一遍用了千遍,千遍只为一遍。当回忆久远,初心始现,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歌曲《我变了,我没变》里的这段歌词,是对我30年的教育生涯的诠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读书促成长。

  作为教师,我是先天不足,因为我原本是一名代课教师,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但我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正规师范毕业生站在讲台上是老师,我站在讲台上也是老师。下定决心,通过后天努力。我不但要当一名教师,而且要当一名优秀教师,过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虽有满腔的工作热情,却倍感自己的教学很单薄。教学是个良心活,要么干好,要么不干,没有第三种选择。于是,我翻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专著、报刊杂志,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比如我读的有《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等大量教育经典名著。我坚信术有专攻,有选择性读书很重要。专业化报刊书籍开启了我的教育智慧,提高了我的教学水*,让我的教学也变得游刃有余。我最想说的是读书不但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拓展了我的人生宽度。

  我抓住每一次外出学*的机会,认真揣摩名师的教学设计,寻找自己成长的密码。专家名师的课例展示给我打开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对教材,对学生,对教育,对人生的种种思考。在读书中,我受益着,思考着,行走着。

  2、团队助成长。

  独行速,众行远。同伴互助,团队合力,助力成长。

  课堂是教师教育生命的.主阵地。每当遇到教学上的困惑,我都会请教业务精湛的老教师,请他们听自己的课并给予指导。20__年我参加了新乡市优质课大赛,这可是我第一次去市里讲课啊,学校领导、同事连续听了三遍我准备的课,每次都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晚上在家对着电脑,打开课件,我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该讲的讲,该停的停,该写的写。

  第二天去新乡的路上还接到了同事的电话,告诉我一些课堂策略,教育机智。正是源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我取得了新乡市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这对于我这个农村的小学教师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鞭策。

  现在,我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力争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把最新的教育理念输送给一线教师,就课堂当中的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和老师们进行探讨,交流教学感受和最新的教学方法。

  3、反思快成长。

  学生是老师的影子,也是老师的作品。从专家,名师那里学到的先进理念,创新意识,敬业态度都会回归到学生身上。无论我带哪个班,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那是必须的。你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是学生让我不断鞭策和鼓励自己,与时俱进,是学生让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甘于奉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坚持写反思,一直是我的*惯。真心感觉到用心思考了,自己会学到更多。

  曾经,我追求的是要把课上好,把班级管理好,现在更多考虑的是我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更好,为什么要这样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和班级,怎样管理才更科学更智慧。这也许就是对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有了研究的意识吧。

  南有钱梦龙,北有魏书生,他们都是初中毕业,我深知,后天努力很重要。因此,成为学*型、反思型、科研型、专家型的老师是我的成长规划!

  成长,一直在路上,行走在经典阅读、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道路上,也收获了诸多美丽的风景。我坚定自己的信念: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迈向卓越!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

  读一本好书,是与伟人的精神交流;读一本好书,是为心灵寻找生长的沃土;读一本好书,是充实灵魂的必然需要。我喜欢读书,并在读书中享受着快乐。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感受颇深:

  一、“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

  有时候,我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想读书却感觉抽不出时间。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中给了我很好的帮助。是的,时间总是会有的。只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并且有一颗迫切读书学*的心,我们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动力去读书。

  二、“兴趣的意义何在”

  一直以来,不少学生缺乏对学*的兴趣,而且常常被贴上不爱学*的标签。任老师如何苦口婆心,都没有什么改变。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二十一条建议“兴趣的意义何在”,给了我很好的启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们就会自己迫切的想去学。提高孩子们的学*兴趣,要比质问孩子为什么不爱学要好得多。

  那么,如何让孩子对学*产生兴趣呢?其实,问题不在孩子,而在老师。首先,老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让孩子喜欢你,愿意听你说。孩子就很有可能,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其次,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就好像看一场节目,演员如果毫无变化没有表情,那么观众当然就不愿继续往下看了。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端坐不动地听别人在台上作报告的。

  得到这个启示后,我很快就运用到了我的课堂教学中。在执教一年级下册《识字四》这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画面生动的课件。当孩子们看到“飞舞的蝴蝶”“爬来爬去的蜘蛛”“游来游去的蝌蚪”时,一下子就被课堂内容深深吸引。然后,我用动画的形式,将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分开然后合拢,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形声字的规律,也体会到了学*汉字的乐趣,课堂效果非常好。我想,其实孩子们的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只要老师用心去准备,去设计你的课堂。那么,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就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兴趣。

  三、学会积累经验

  刚刚参加工作这几年,常感觉自己有些力不从心。这与个人经验是有紧密联系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第四十三条建议“怎样学*别的教师的经验”。这一点上,让我受益良多。他指出,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本里的作业都完成的很好,那么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而学*别人的经验,也并不是把所有的东西按部就班。要先深入了解自己的班级情况,根据自身特点去研究管理自己班级的最合适的方式。教学水*的提高,就要靠勤学勤问,刻苦钻研了。

  在执教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的《吃的学问多》这一课时,我感受颇深。看起来很简单的内容,但要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学*正确的行为*惯,就需要老师提高教学的“艺术”了。我一边自己钻研,一边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们,虚心求教,努力探索。最终,取得了“区优质课二等奖”的好成绩。

  我校自20xx年开始,就启动了“1+N”计划。这个活动,给我们青年老师带来了很多可贵的帮助。使我们能在一个温暖的团队氛围中,学*和积累丰富的经验,快乐迅速的成长。给我的职业成长的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四、教师脑力劳动素养决定着学生的.脑力劳动的素养

  在课堂上,学生对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如何掌握新教材的,这里面尽管学生有其自身的动机所在,但教师的引导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的劳动素养乃是教师的劳动素养的一面镜子。”教师想要在课堂上看出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并适时地进行引导,必须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身上,而要想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生是如何思考上,就必须对所教的教材有深厚的了解,必须掌握足够多的知识。“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才有精力去顾及学生,才会根据学生的脑力劳动情况而随时自己将要采取的措施。

  五、关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问题

  尽管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我们必须要关注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因为抽象思维是学生认识世界、开拓眼界,持续发展的一条必以之道。有些学生在低年级学*比较好,而到了高年级学*却落后了,“这正是由于没有借助抽象思维来发展他的头脑所造成的可悲后果。”“要使学生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就越有必要进行概括性的研究,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推理而脱离开具体的东西。”要想使学生脱离开这具体的东西,必须建立在对事物、事实和现象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没有理解的识记和在此基础上的概括对儿童来说都是有害的。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其实,不仅仅是少年,所有的人都会在阅读书籍中找到无限的快乐。让我们阅读并快乐着!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推荐》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

  *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要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30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心静,保持心理*衡。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1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本”就是学生*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师。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孩子们对老师非常信任。“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事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本”就是学生*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学*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应当取得某种信念.”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我是一位语文教师,但对数学教学也从不放弃,我坚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学生就会给我回报,我做了,我也得到了。

  以好带差,以小组牵动班级整体,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以*惯培养为重点,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拓展思维、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我教学工作的宗旨,也许正是自己在*日的工作中做细点点滴滴,所以期末考试,学生的书面书写干净整洁,能够仔细的答题,班级的各项成绩好。

  低年级的小科课较少,大量的时间都是我们自己支配的,加强学生的学**惯培养,搞好辅导也成了我们*日的重头戏,及时调整教学状况查漏补缺,让学生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有收获,在辅导中也能拓展思维。

  大量的辅导,必然规律带来批改量的增多,尤其是低年级,不批改是根本不行的,低年级必须面批面改,自己也能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在漂亮的字上画个圆圈,在干净的本子上画朵小花或者小五星。班级38名同学,每位同学的本上都留下我认真批改、圈圈点点的痕迹。也正是因为种种原因,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作业本整理干干净净让我欣赏,让我评价。在批改辅导中,我特别注重学*有困难的学生,

  本着上课多叫几次,批改多圈几次的原则,把更多的机会送给他们,只要他们肯努力,我愿意这样去做,不厌其烦。

  还记得和学生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清楚流利地表达,还记得学生清脆悦耳、富有情感韵味的朗读,读课文各种不同的表演,识字也很有趣,可以加动作或者表演,如:“躲藏”我躲起来。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书写*惯正在学生身上扎根,这又一次让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什么,学生就会展现什么,同时也就收获什么。读《施舍的树》心得体会

  我读了《施舍的树》这篇文章后,我被文中的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这棵大树为小男孩做了许多事:让小男孩在树荫里休息,让小男孩在它的树干上荡秋千,让小男孩把它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让小男孩把它的树干锯下来做船,让小男孩坐在它的树墩上休息。读着读着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妈妈很关心我,爱护我,天天烧饭给我吃,忙里忙外,不让我受一点伤害和委屈。

  有一次,我发高烧了,头晕乎乎的,妈妈骑着自行车驮着我到医院里去。在路上,妈妈一会儿问我:“卉卉,你要不要紧?”一会儿又对我说:“坚持一会儿,我们要到医院了。”忽然,一辆卡车从我身旁经过,我乍一听这声音后一惊,人一下子跌倒在地上,妈妈心急如焚,立即放下自行车,把我抱在车上,一个劲地自责自己。到了医院,医生经过一番诊断,说:“没什么大碍,只需要挂两瓶水。”我听后有些害

  怕挂水,妈妈对我说:“宝贝,放心吧,没事,针扎一下像蚊子咬一样。”我听后点了点头,心宽了许多。挂了两个多小时,我的病情明显好转,妈妈心中的一块石头才渐渐放下。啊,妈妈,你就像那文中的大树!为我无私的奉献!

  其实,天下的父母亲哪一个不是像大树这样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许许多多,我们要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用一颗孝心回报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已经长大了,已经懂事了!愿天下的父母都幸福快乐。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2

  李老师指出,教育工作者是否有一颗童心,对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童心是指教师具有童真的情感,能够自然地和学生一起哭,一起笑。笑在一起的老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教师的童心就是要有孩子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要和学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如果我们和学生有更多共同的兴趣爱好,你就会有办法深入学生的内心。他们会无意识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当和学生玩游戏的时候,老师越忘记他们的尊严,学生对老师的感觉就越好,这是成功教育的起点。

  启示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李先生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总是与他的学生进行坦诚的交流。爱是李振熙先生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过新年,玩雪,拍照拼写,真正融入学生们的生活,在一次次的理解老师的爱中留下生活的精彩瞬间。在我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非常自信,我爱我的学生。读完这本书,我问自己,我爱每一个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改变我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误时,他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地理解错误的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李老师让我对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仅仅是对优秀学生的欣赏,更是对每一个有责任的学生的'欣赏和期待。

  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易*人的人,而应该是对朋友发自内心的爱。

  爱情不应该是对学生错误的严格调查,而应该是对学生心胸开阔的宽容。

  爱不应该是对学生的纵容,而必须包含对学生严格的要求,甚至是必要和合理的惩罚。

  爱不仅仅是关心学生的学*、生活和身体,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生活,与学生一起感受喜怒哀乐。

  爱不仅要对你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还要对学生的成长和他们未来的生活负责。

  爱,不是用一个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个孩子的心,而是需要一个孩子的心,用孩子的心去碰撞孩子的心。

  爱是一种纯洁,是一种庄严,是一种责任感,是民主,是*等,是让童年回到童年,是为学生美好生活打下良好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3

  如何使教师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层次的需求,《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已指出教师是“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终身学*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保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现在越来越提倡学*化社会。学*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力。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是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学校”就是作为学*者的学生和作为学*者的教师同时存在的场所。21世纪的教师已不是就时间意义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师身上所体现的新世纪人的素质而言,教师应当首先改变心智模式,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者的*等性合作地位。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场竞争局面的出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终生培养,教师的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而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新动机都来源于教师的终身学*。

  从教师职业特点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师要终身学*。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学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诚然,人生修养是一项极本为复杂、艰难的工程,而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师是永不停止学*的人,我愿意进行终身的学*,形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影响我的学生。

  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含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学科知识的专家,又是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样教,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发展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之,教师的继续学*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加强教师专业化学*是新课程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4

  当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回避的会产生许多感觉,有些感觉是短暂的,有些感觉可能就会长期沉淀固化在我们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感觉。作为一位教师需要学*的是什么?人们当然会说,那一定是与教学有关的内容。我们不否定这个答案,但更深一层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的应该是人们的“认知”,这是人的幸福之本,这个问题解决了,教师职业自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传统的说教效果不佳,读书、讨论--创设一个情境话题、讨论*台可能是一个较好的路径。基于此,倡导中心小学开展“教师成长自愿读书活动”,借鉴往常的经验和教训,这次,不要求全部参加,不布置硬性的家庭作业,只是读同样的书,在一个*台里交流。读书组有14位成员,读本为中央电视台首*心理专家、中国最出色的家庭治疗师李子勋所著的《幸福从心开始》。学校制定了简要的读书计划,14位教师分两组,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共举行六次。本次所选内容都是贴*生活,贴*自己,大家在讨论时发言踊跃,气氛活跃,可以说“读书交流会”是一个快乐交流会。陆叶、易梅红两位组长时常拓展读书内容,找来相关的资料,丰富大家对书本的知识学*。在交流中,大家思想的碰撞,让我们明白了一些生活的道理和自身的问题。如果概括之有以下几点

  一、书中的话题直击生活中诸多的困惑或烦恼,具有普遍性。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就深深的吸引我们想读下去。因为,其中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朋友的问题、亲戚的问题、周围人的问题,正愁无解呢。如:怎样才能成为快乐主义者?人到中年如何减压?我很敏感?怎样说“不”?怎样才能把女人看透?男友的网上情人?婆媳自然是天敌?婚外情感需求?斩断依恋?……其中许多内容是涉及亲密关系的,使人们想探求但又无法说出口的夫妻情感、亲密、婚外情感等问题。心理学不做道德评判,只解决心理冲突的问题。一些压抑在内心的感受被表达出来,一些隐秘在内心深处的意识被理解和领悟,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就会悄悄的`发生改变。幸福也就由此开始。

  二、读书体会交流就是一个互动的*台,是深化读书效果不可或缺的环节。

  怎样读书?是不是就是一个人静静的在读,读后就只有自知?当然这也算是一个模式。但大家一起读书(先分散自己静静的读),一起交流讨论,互相陪伴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就是团体的动力场。无论什么性格的人,其实都需要交流,所谓爱静不喜欢说话的人只不过是没有匹配的交流*台和对象,一旦遇到“知己”同样会滔滔不绝,享受人际互动的快乐。读书组里一个人发言常备其他人插话,常常传出爽朗的笑声,轻松、热烈的气氛本身就是对内心世界的一份按摩。大家很享受这种感觉。

  三、我们也学*、碰撞了书中一些鲜活的观点。

  心理世界存在与内心,和外部世界明显不同。对同一个客观存在的物体,经由人们描述就不一样了,这是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差别,外部世界是硬的,内心世界是软的,不要以为你对现实的感受等同于别人的感受,差异是自然的。抹杀两个世界的差异或不能很好的设立两个世界的边界,人们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

  个人对快乐的感受是:快乐或者说是乐快,人真正感觉强烈的快乐是较少的或瞬间即逝的,当你为实现一个目标孜孜以求时,实现目标的快乐就是那么短暂。

  快乐更多的强度是淡淡的,他来源于心中的动力源让自己有奔头;他来源于有一个明晰的目标,引导自己充实过好每一天;他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的探索行为;他来源于人的某种价值观的实现。

  徐玉老师的座右铭“能者安邦治国,无能者独善其身”,按照这句话的意思,绝大多数人都是“无能者”,我们可以不追求事业成功,但可以独善其身追求“生活成功”,“生活成功”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是啊,你可以没有显赫的官位,富足的金钱。但是,你只做一个普通人,“一箪食一瓢饮”享受天伦之乐,**淡淡、顺顺利利、健健康康,这就是最大的成功。我们可以把工作纳入到生活的范畴,我们不追求成为教育家,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因为这份工作是我们生存的前提,我们满怀敬畏去对待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师,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福地”。

  关于人际关系书中的心理学观点是:不要对别人期望太多,也不要让别人对你期望太多;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学会社交技巧;必要的示弱。

  陆叶老师的拓展发言“夸人的最高境界是夸事情”“直话湾说,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也不失为人际关系的技巧之一。

  张春老师发言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一种贤达之人的开阔境界,人们需要经历磨难,风雨洗礼。这样才可能到达“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高度。

  张翠红老师的发言“夫妻之间需要的只是一个边界,不要伤者自己,也不要太伤者对方”,这无疑是一个理性和智慧的态度。

  四、对于敏感话题,大家变得坦然相对。

  家庭的夫妻关系,相处模式(家务活分工),类似这样的话题,从来不会在学校组织的这样一个相对“严肃”的场合讨论,但在这个读书小组里,大家就可以快乐的介绍自己家庭关于夫妻对待家庭事务的态度和状况。只要彼此接受,和谐就是硬道理的。

  关于两性关系,婚外情感这样敏感的话题,我们的老师也能在这样一个场合讨论,我觉得这是一种坦然和阳光。中国人压抑太多的东西,离婚率的持续增高,婚前性行为,婚外情的蔓延…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撇开道德评判,这些应该说是一种压抑或人性的释放。当然作为这个社会不会支持婚外情等一些有害于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事情,但我们要正视它的存在。封建社会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与现在的人性**显得格格不入。过去妇女的裹脚也是对人性的束缚。书中的观点“你一辈子只可能在形式上爱一个人,但在内心的情感层面或精神层面你不可能只接受一个人”“情感专一是一种控制”

  生命的存在是流动的,它会经历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问题,我们不会因为小时候光过屁股就觉得一辈子丢人。学会跟往事干杯,过去的就过去了,活好目下是重要的。

  本学期读书活动就要结束了,我相信参与读书的教师心理有所成长,学有所获。至少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

  我祝愿大家的是:幸福从“心”开始,幸福从“新”开始。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事实上,在我心里,我一直认为,在我年轻的时候多读书,多学*知识永远不会错。在踏上这个三英尺高的*台后,我更喜欢读书、看报,因为我的事业。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事实上,在我心里,我一直认为,在我年轻的时候多读书,多学*知识永远不会错。走上三尺*台后,因为这个职业,我更喜欢看书和看报,并逐渐涉足教育类书籍和期刊,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或一本杂志要成为读者的朋友是不容易的。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老师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对它的了解其实很*常。当我最初是一名教师,为了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迈出第一步,我经常要做一些准备。其中之一就是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书籍和杂志,从中提取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所有这些,我通过了小学语言。美术老师知道了,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走*它。

  有人说,教育类杂志也应该像小学语文教师一样,是一所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案例实用、具体、能给读者带来启发的学校,是一所服务水*高的学校。文章短小、实用、易读、内容真实,促进了教学改革和传播。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6)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实用二十篇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1

  不知何故,我一直以来就很专情于窦桂梅老师的专业著作,先后拜读了她的《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跟窦桂梅学朗读》、《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玫瑰与教育》等,也反复的观看过她的教学视频,佩服之情越加浓厚!但是遗憾的,直至今日也未能见过窦老师的真容。不过我想在书中与她对话也不失是一种好方法,*来又读了她的《回到教育的原点》,再次深刻地感受到了窦老师的人格魅力,教学造诣。

  《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分享了窦桂梅老师精彩的教育人生,领略了她坚持不懈地读书学*、永不停步地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学*不是口号,不是为了谁而学,她提出要“无条件的热爱学*”,学*是会得到实实在在收益的,“学*让我们走向生命的高贵”,难怪她能够不断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断摘取成功的硕果,她的人生经历令人感叹、振奋,对我来说这是一次精神的震撼、思想的洗礼,其中的韵味让我回味无穷。

  这本书,窦老师提出了很多的理念,令我印象最深刻地是窦老师“三个超越”的理念的提出,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窦老师的超越教材,告诉我们: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课堂,窦老师告诉我们:语言已经不止是作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存在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的过程。窦老师告诉我们:超越教师,是学生体验自己学*所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

  读着这样的理念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一节课原来也可以是一种艺术品的展示,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原来可以有如此深远的影响。而这一切都是源于窦桂梅老师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源于她对理想的点点营造。才使她从一个山区的农家小姑娘最终成为一代名师。读窦老师的著作不仅是文字理念带来的受益,更是精神上的洗礼!

  对此,我感到无比的汗颜,随着信息获取的便利,我们现在的备课方便多了,网上有很多现成的教案,都为我所用,“拿来主义”成了“理所当然”,似乎一旦离开了网络,大脑就不会思考。看完了这本书让我明白备课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从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铭记于心,再到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考,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份重量,这或许就是破茧成蝶的职业幸福。

  感谢《回到教育的原点》,感谢窦桂梅老师。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2

  寒假里,我拜读了李先生的《做的老师》这本书。它是由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著,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日常工作方方面面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在这里,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读了这本书,让人不禁为之赞叹、折服!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

  在《做的老师》这本书中,李老师对教育的那份执着,对学生的挚爱让人感动。他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如此,他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童心、爱心和耐心。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也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当我们怀着李老师所说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的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但当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就会变得*易*人,会让学生觉得你亲*。童心决定着童心,我们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也是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李老师告诉我们,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本书让我对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

  只要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像李老师那样真心爱学生,把爱融化在*常的一言一行上,只要我们的心和学生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对那些让自己头疼的学生像李老师那样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集体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后进生”的称谓)都当作研究对象。这就需要我们还要有耐心,耐心也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特别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没有耐心根本无法产生理想的效果。李老师教育学生非常有耐心,他从来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特别是对一些问题诸多的学生,更应该有耐心,教育是需要过程的,欲速则不达。像李老师那样有了耐心再加上科学的方法,才能把学生教育好。《做的老师》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表达了李老师的育人思想,他为我们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使我们的心态变得*静了,教育也从容了。

  在读《做的教师》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这么优秀的*惯真的让我们欣赏和佩服。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可是他却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乐在其中,实在让人佩服!

  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倒还容易,因为作为教师每天都会上课,批改作业并与学生接触。只要我们精心备课,就可以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水*,至少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进;要认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学生谈话,教育帮助学生。而后三个“一”,即读一万字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和写一篇教育日记要每天坚持的话,是要有顽强毅力的。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我们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

  如果我们每天挤时间争取多读些书,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像李老师那样努力“做的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如果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们就会向“的教师”靠拢。这样我们就可以越来越好,成为自己心中的教师。许多年以后,我们虽然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

  读了《做的教师》这本书,我的耳边时时回荡着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读这本书会让我们寻找到做教师的幸福感,会让我们学会如何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我们都可以说:教师,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3

  《孩子,你慢慢来》,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抓住了我的心。作者龙应台的文笔细腻,全书蕴含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爱的气息。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做为年轻教师的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教师只有再度做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牢固树立终身学*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对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4

  魏书生认为,尊重别人是一种本事,“不会尊重人,从高层次上讲,享受不到尊重人的那种自豪感和幸福感;从低层次上讲,自我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魏书生很尊重自我的学生,学生只要有一点提高,他就表扬;学生犯了错误,他也不直接批评,而是用唱歌、写说明书等形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更让我感动的可是,魏书生还十分注重点燃后进学生的期望之火,善于帮忙学生寻找长处,发展长处。魏书生以往讲过这样一件事:新学期,有两个全校最差的学生进了他的班,他要求这两个学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找到自我的优点”。

  学生说没有优点魏书生则说:“不可能,我都替你找出两条了”还有一个学生向魏书生坦言“我学的不好,只考了8分。”而魏书生则一脸惊喜:“你一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又不看书,还能得8分,这是天赋啊!”我想,类似的故事,魏书生肯定还有很多很多,他善于研究后进学生的心理特点,扬其长而避其短,不断增强后进学生的内部驱动力,真正体现了“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其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他所说的“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忙、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明显提高了工作和学*的效率。

  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权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不论过去此刻还是未来,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就存在。所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教师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赋,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绩差,或者犯了错误的学生,用同情心去唤醒儿童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忙他们清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和生活。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5

  利用假期休假时间,我读了教育专著《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该书围绕“教学是基于教师的心灵,即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中心,探讨了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灵历程,列举了一种分离的生活并剖析了其背后的原因,鼓励教师为更好地投入教学,过一种内心完整与和谐的生活,并由个人内心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转向更大的共同体世界,提出了教育改革中如何从教师心灵出发,激励教师把职业发展和学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改革注入活力。

  1、教学勇气:问问自己我是谁?

  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缘自于对“我是谁”的认识。只有先认识自己,才能再谈教学。当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摆脱许多当前的困扰坚定执着地走下去。

  要想最终获得成功,必须有孤独的时间和空间,真正的自由只能在孤独中诞生。当无人能与你进行直达内心世界的攀谈时,毫无疑问,你会孤独。要能做到在孤独中行走,需要极大的勇气。教学是需要勇气的,教育也是需要勇气的,丧失了自我的老师,如何教育出有个性的、有创造力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勇气是,首先应当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负责,不跟着社会所谓的大环境随波逐流,因为我们是改造社会、创造社会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像吴非老师那样,直立行走,不跪着教书。

  2、自我肯定

  “就像任何真实的人类活动一样,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我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是折射了我内心生活中的交错盘绕。从这个角度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如果我愿意直面灵魂的镜子,不回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机会获得自我的知识——而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 “当我唤回了我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时,当我牢记我的自我个性和我的天职意识时,威信就树立起来了。这时教学就能够发自我自己真实的内心深处——这是一种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共鸣的真实。”

  以上几段文字,我们可以找出几个关键词:自身认同、自身完整,听从自己的的心灵呼唤。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具体来说,心灵是指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自我认同是指构成生活的不同力量的汇聚,这些不同的力量来自你的天赋、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等,而自我完整则是指将这些力量协调,编织进一个完整的人格中,即一个人是在生活各种力量的集结中找到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的。然而,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倾向于去外部客观世界寻找力量使我们确信技术、方法、模式,使得教师的“心灵”是我们鲜去讨论的一个话题。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的生命重新相逢时”,你有了新的发展机会。你是否为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委屈?当教师“用一种深切地结合他本身独特气质的方式”把把自身独特的优势整合于教学中,在与自我、学生、学科的密切联系中彰显生命本质时,就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教育力量,甚至发挥出改变现实教育制度的力量。所以,我们必须走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呼唤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只有教师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有可能将心灵呈现在他的学生面前,真正的教学才能发生。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

  “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是以这样的事实为特征的:这第三事物真实地存在,且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以至于它能令教师和学生都要为他们所说和所做的一切负责。在这样的教室中,并不存在惰性事物。伟大的物质如此活跃,教师可以当学生,而学生也可以当教师,彼此都可以伟大事物的名义向对方发表其见解。在这里,教师和学生都拥有一种超越本身的力量——这就是超越了我们的自我专注、拒绝把我们削减为只需要自我关注的主体力量。”

  我们的教学经常徘徊于两种中心之间而无所适从,教学究竟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呢?当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中唯一的活跃体时,不是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就是学生占据整个课堂。缺乏标尺的天*总是东斜西歪,*衡需要一个第三事物的支撑。这个第三事物就是要学*的事物,即称之为“主体”。帕尔默提出课堂应以主体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如果我们把知识看作是纯客观的,那么知识就像被处理过的动物标本一样,干瘪而缺乏生气。这样的知识是死的,只能被称作“客体”,作为客体的知识,在课堂中则表现为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然而,认知者与被知者始终处于一张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网之中。如果我们将被知事物看作是有生命力的,主体不停地呼唤我们从自我中进入它自身之内,去深入发掘它的秘密,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和机会与主体直接对话,产生联系,就构成了一个以主体为中心的交错、动态的学*共同体。事实上,当前课程改革坚持的精神实质就是主体教学,我们完全可以建构一种高效的开放的课堂,将知识有意义地连接起来,将学生引入和主体之间富有激情的对话。融入集体

  “由于学生一起学*,所以真正共同体发挥了教育力量。虽然我们依然坚信竞争是提升学*动机的最好办法,但因这些学生的个人学*使他们能够为群体的探讨作出贡献??。一起学*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从别人的眼睛看待事实的机会,而不是强迫他们透过他们自己有限的视野去审视每一件事物。他们能检查而且纠正从各种不同的观点所看见的一切,因而有机会得出更趋于正确的结论。”

  帕尔默一语道破作为教师建设一个学*的共同体是多么重要!我们完全可以让共同体发挥教育的力量,但这一定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的基础上。何谓真正的共同体呢?帕尔默这么描述:“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学是一种个人化的专业,在这样的“教师文化”中,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他人的长处上。帕尔默告诉我们,“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当我们聆听彼此的故事时,我们时常会默默地反思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共同体中的同行是很好的镜子,是很好的参照物。同行间的切磋,还能帮助我们了解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同行的意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别人眼睛里看事实的机会。通过同行这面“镜子”照出我自己,认识我自己。这样,才是学*于“共同体”中,让“自我”相融于“共同体”。

  在阅读《教学勇气》的过程中,我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感动。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6

  这个暑假,读到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惑受颇涂、受益匪浅。书中写的很实在,里面讲述的一个个案例更是折射出李镇西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无穷智慧。

  正如书本开头的序:永远的班主任中所写:“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读了这本书我在思考我常常为他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教育设计,教育艺术所打动,例如他向学生索要教师节的“礼物”,例如他创意编写的“班级史册......”序作者的这些思考带动了我确实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智慧为何这么多,源于哪里,读完书本,我有体会,也得出了答案:这一切都有源于李老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以融入学生当中为快乐,以从事教育劳动为幸福,当他攸着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他的内在积极性便被充分的调动起。他的心里理潜能便被激发出来。它的教育才能便很好的发挥出来。而当他的工作取得成就以后,当他得到学生们的爱戴以后,他享受着学生们给予的关爱。体验着教育劳动的幸福,并从中受到莫大的鼓舞,而这些又激动着的他更进一步的发挥他的智慧,如此往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对照李镇西老师我想了想自己当班主任的时间很短,但感受依旧颇涂,这两个月的时间极其的充实,看着孩子们为跑操比赛而不断练*,听着他们一声声嘹亮的口号,我很开心开着他们为了装扮教室而比量着各种尺寸,开动各自的智慧来想格局分布,我更开心,看着他们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而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人脉,不断的拉票,看着票的数据从倒一一路追升到第二,我开心更多的是差异,我爱这些孩子们,不讨论名次结果,我更享受的是看到他们为一件事全班凝聚,奋力拼搏的过程。确实,我从中得到了乐趣,也取得了继续为他们努力下去的决心。确实“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深深体会到了。

  现在推崇素质教育,何谓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教师,首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同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同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法谈起。所以,重李老师的教学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的是在育人,教会本领,所以,未来的班主任生活中,我要调整,传授孩子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是孩子们怎样做人,如何做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人。

  李镇西老师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的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知识的人。

  通过学**老师的经验之谈,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孩子的喜爱,自己的态度摆正了,工作起来就愉悦了,工作愉悦了,好多问题就自认而然也就好处理了,李老师的这本书是一本李老师亲身实践所所铸的书,书中李老师所提及的典型事例也正是我们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所常碰到的,李老师通过记述自己如何做班主任的的教育故事和相关教育理念,所以,这本书对作为班主任的我颇为受用,所以,之后,我会继续研读,推敲李老师的这本书,继续学**老师的教育理念,学*他的教育境界,教育精神,再合理的将李老师所述的方法融进日常工作中,希望在我们的日后工作中也能拥有更多更好的教育故事来。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7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孩子们对老师非常信任。“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事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本”就是学生*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学*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应当取得某种信念.”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我是一位语文教师,但对数学教学也从不放弃,我坚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学生就会给我回报,我做了,我也得到了。

  以好带差,以小组牵动班级整体,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以*惯培养为重点,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拓展思维、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我教学工作的宗旨,也许正是自己在*日的工作中做细点点滴滴,所以期末考试,学生的书面书写干净整洁,能够仔细的答题,班级的各项成绩好。

  低年级的小科课较少,大量的时间都是我们自己支配的,加强学生的学**惯培养,搞好辅导也成了我们*日的重头戏,及时调整教学状况查漏补缺,让学生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有收获,在辅导中也能拓展思维。

  大量的辅导,必然规律带来批改量的增多,尤其是低年级,不批改是根本不行的,低年级必须面批面改,自己也能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在漂亮的字上画个圆圈,在干净的本子上画朵小花或者小五星。班级38名同学,每位同学的本上都留下我认真批改、圈圈点点的痕迹。也正是因为种种原因,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作业本整理干干净净让我欣赏,让我评价。在批改辅导中,我特别注重学*有困难的学生,本着上课多叫几次,批改多圈几次的原则,把更多的机会送给他们,只要他们肯努力,我愿意这样去做,不厌其烦。

  还记得和学生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清楚流利地表达,还记得学生清脆悦耳、富有情感韵味的朗读,读课文各种不同的表演,识字也很有趣,可以加动作或者表演,如:“躲藏”我躲起来。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书写*惯正在学生身上扎根,这又一次让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什么,学生就会展现什么,同时也就收获什么。

  我读了《施舍的树》这篇文章后,我被文中的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这棵大树为小男孩做了许多事:让小男孩在树荫里休息,让小男孩在它的树干上荡秋千,让小男孩把它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让小男孩把它的树干锯下来做船,让小男孩坐在它的树墩上休息。读着读着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妈妈很关心我,爱护我,天天烧饭给我吃,忙里忙外,不让我受一点伤害和委屈。

  有一次,我发高烧了,头晕乎乎的,妈妈骑着自行车驮着我到医院里去。在路上,妈妈一会儿问我:“卉卉,你要不要紧?”一会儿又对我说:“坚持一会儿,我们要到医院了。”忽然,一辆卡车从我身旁经过,我乍一听这声音后一惊,人一下子跌倒在地上,妈妈心急如焚,立即放下自行车,把我抱在车上,一个劲地自责自己。到了医院,医生经过一番诊断,说:“没什么大碍,只需要挂两瓶水。”我听后有些害怕挂水,妈妈对我说:“宝贝,放心吧,没事,针扎一下像蚊子咬一样。”我听后点了点头,心宽了许多。挂了两个多小时,我的病情明显好转,妈妈心中的一块石头才渐渐放下。啊,妈妈,你就像那文中的大树!为我无私的奉献!

  其实,天下的父母亲哪一个不是像大树这样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许许多多,我们要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用一颗孝心回报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已经长大了,已经懂事了!愿天下的父母都幸福快乐。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8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推荐》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9

  在经历了十七年的教学实践之后,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感触很多,作者从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极富灵感地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热情洋溢,引人共鸣,让我豁然开朗,有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翻开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首先吸引我的这一段话:“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欢喜。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如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无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

  的确如此,在我从教十几年中,随着年龄、阅历、经验的增长,我体验过快乐和痛苦。我想这书是适合我的,我爱学生,我爱教学,我体会过在课堂上师生精彩的配合,有着因心灵的撞击而产生的教与学双方都感受到的欣喜,一堂课下来,自己都会久久回味。那时就是觉得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莫过于教师。曾经,为着心灵的自由,带着美好的愿望,选择了教师作为职业,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堂。但是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

  面对自己的学生,面对眼前的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无法扭转,我痛苦;面对学科教学,个人魅力与死板的课堂完全背道而驰,是身心分离的痛苦;面对外部的“教学要求”常常使得我们心灵失落,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失去了教学的勇气。正如书中所说:“教师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但是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一书,带领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了我们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

  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世上并不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情,而且看上去数量也并不少,快乐与痛苦并存,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经历着的,我释然了。而且因为帕尔默,我发现了原来我的痛苦也是来自我对学生和教学的热爱,看来这也是种与幸福并存的痛苦了。我不必在恐惧中进行教学:我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诚实这些与我内心的恐惧一样真实的感受中教学。我可以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之中——只要我愿意立足于我内心世界景观中的其他天地而教学。真诚对待存在的恐惧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恐惧本身为出发点,关注恐惧而不惧怕恐惧,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教学勇气》这本书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在书的第一章中,作者就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但在*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恰恰忽略了这点。*日,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人夸赞哪位老师课讲得好,总会说:“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答了出来。”“异口同声”不值得我们称赞,相反,应值得我们反思。教育,就是要教出个性卓然的不同的人,这个社会才会变得生机勃勃、纷繁多彩。如果学生们一个个行事、考虑问题、表达看法甚至生活*惯都一模一样,如砖模子里倒出来的,社会的和谐、祖国的兴盛、未来的发展,就会成为一个个五彩的肥皂泡。教师,不应只讲技术,而应讲艺术。对待每一个学生,首先,应把他当人,应让他自由地、充满阳光地向前向上发展。我们仅仅是引导,以我们心中的完美和优秀来引导他们,而不是加上种种束缚来约束他们。

  其次,作者认为,优秀教师的核心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这讲的是榜样的力量,尤其时下,社会道德水*每况愈下,教师的品质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并不是仅仅需要情感与智慧就行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便有什么样的教学观,自然也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一万遍,不如自己做一遍。一个品德低下的教师,无论他技术怎样纯熟,我想,他也不会把学生教好。因为,学生在时时模仿着他的行为。

  相反,一个好的教师,不需要繁多的话语,只要一个个动作示范,自会感染带动着学生。再次,作者强调了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特点,“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做深层次的交流”,也就是我们说的,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孩子,他们有思想,有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和他们进行感情交流,时刻地关心着他们。陶行知先生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相对的,感情不能对立。”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快乐、健康地成长。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我们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

  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我们教学中的唯一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应树立新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要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就是不断宽容他人,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倾听和发现他们真的心声,鼓励学生能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在全班面前大大方方地回答。要备课前先备他们,能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在教学中有创造性地改变学生比较单一的学*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方式;注重把学*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立、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多彩的世界。

  感谢帕克·帕尔默,感谢《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让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到教师需要的不仅是对教育的热情,对教育的执着,更需要时常倾听自己内灵深处的真实声音,积极感应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不断提升和调整自身的状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教学勇气》这本书犹如一瓶陈酿,越读越香醇。任何教师、和教师相关的人,以及任何关心教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我们都能找到教学的勇气、保持教学的勇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10

  最*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特别是每天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有时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特别是我们这群缺少幸福的孩子。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

  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11

  最*买了一本李镇西教师的力作:《爱心与教育》,回家后仔细阅读品味,在读到其中反映李镇西教师心声的《做的教师》一文时,时时被李镇西教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现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的教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教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本事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能够和自我比呀!也就是用今日的李镇西与昨日的李镇西相比——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今日我组织班团体活动是不是比昨日更趣味?我今日帮忙“后进生”是不是比昨日更细心?我今日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日更丰富?我今日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日更深刻?今日我应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提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日更虚心?我今日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日更冷静?每一天都不是,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都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的教师”的境界靠*。

  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校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第一应当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

  李_的话说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12

  寒假里,我拜读了李先生的《做的老师》这本书。它是由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著,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日常工作方方面面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在这里,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读了这本书,让人不禁为之赞叹、折服!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

  在《做的老师》这本书中,李老师对教育的那份执着,对学生的挚爱让人感动。他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如此,他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童心、爱心和耐心。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也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当我们怀着李老师所说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的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但当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就会变得*易*人,会让学生觉得你亲*。童心决定着童心,我们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也是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李老师告诉我们,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本书让我对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只要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像李老师那样真心爱学生,把爱融化在*常的一言一行上,只要我们的心和学生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对那些让自己头疼的学生像李老师那样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集体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后进生”的称谓)都当作研究对象。这就需要我们还要有耐心,耐心也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特别是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没有耐心根本无法产生理想的效果。李老师教育学生非常有耐心,他从来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特别是对一些问题诸多的学生,更应该有耐心,教育是需要过程的,欲速则不达。像李老师那样有了耐心再加上科学的方法,才能把学生教育好。《做的老师》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表达了李老师的育人思想,他为我们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使我们的心态变得*静了,教育也从容了。

  在读《做的教师》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这么优秀的*惯真的让我们欣赏和佩服。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可是他却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乐在其中,实在让人佩服!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倒还容易,因为作为教师每天都会上课,批改作业并与学生接触。只要我们精心备课,就可以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水*,至少在原有基础上有长进;要认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学生谈话,教育帮助学生。而后三个“一”,即读一万字的书、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和写一篇教育日记要每天坚持的话,是要有顽强毅力的。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去挤,总是有的。”其实,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我们愿不愿意去挤的问题。有时,我们太浮躁,不能安心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我们太拖拉,总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如果我们每天挤时间争取多读些书,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像李老师那样努力“做的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如果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们就会向“的教师”靠拢。这样我们就可以越来越好,成为自己心中的教师。许多年以后,我们虽然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

  读了《做的教师》这本书,我的耳边时时回荡着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读这本书会让我们寻找到做教师的幸福感,会让我们学会如何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我们都可以说:教师,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是成功的班主任,任何一个著名的班主任,都经历由失败到成功,由普通到卓越的过程。

  ——读《班主任工作招招鲜》

  读《班主任工作招招鲜》这本书的第一章,我就刷新了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惯性思维。这一章作者列举出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28招,每一招都紧贴我们的实际,每一招都值得我们去品读,去回味,在对比中找差距,在正确面前不断反思自己。

  书中第16页谈到《学生上课不带书,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都常常遇到,在我的课堂上也经常会有学生忘记带书本或带作业的现象。比如,我要讲试卷了,总是有个别孩子说试卷丢在家里或忘在寝室等,这种情况下,我通常的做法就是批评他们粗心大意。虽然也常常告诫他们——卷子就是打仗用的枪,枪在人在,现在人在,枪却不在了,这像话吗?但是,我发现不管怎么强调,还是会有孩子忘记带这个忘记带那个。

  在这个话题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智慧,他没有一味地责备学生,而是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充分分析了孩子们为什么会忘记带的各种原因,并建议我们自己准备几本备用教材,以备急需。这个注意倒是提醒了我,比如我们每次发的试卷都有剩余,我为什么不多带几张到教室,如果有学生丢失或遗忘,我就可以拿出来给他们用,为什么非要责备他们呢?理解,原谅,同情和帮助,是我们班主任要做的事情,这十分简单,可是就我们只重视了责备和提醒,却往往忘记了帮助。给孩子多想个补救措施吧,不比责备他们更有效吗?

  我们的班上总是会有学生不写作业,但作业学校是要不定期检查的,怎么办?唯有罚了!很多老师都会采用罚写多遍的方式来强制学生完成,这在一定时候是有效的,可是罚抄多遍的方式却是作者最不提倡的,一来处罚次数过多学生无法保证质量,二来对学生的思维也毫无益处。

  我也深有同感,其实处罚是最无奈也最无助的管理方法。我很佩服作者的做法,他说罚作业的最高限额是两遍,我们的目的不是罚学生,而是让学生纠正不做作业的坏*惯,而纠正这个坏*惯,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比如协调各科老师的作业量,如果作业量超过了一个半小时,学生可以找班主任申请“**“。这些听起来会让我们决定不可思议,但是我却从中读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读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和智慧。我们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替学生着想,然后才会有学生替老师着想。

  对于学生自*课说话的问题我也一直苦恼,通常我们采用班长坐在讲桌上管理着全班学生,看谁表现不好,批评他或者记名字等老师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震慑作用,但长期效果却没有。从书中58页我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

  首先老师让大家讨论解决方案,然后很自然地抛出自己的观点:用笔谈的方式。他们把这个方案叫做纸上谈兵,对于纸条的处理也是一个智慧的点子,把纸条保留下来作为老师的写作素材或同学间的聊天记录。多么好的解决方案!我始终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不会严厉禁止他们,用智慧来解决,我们的班上也同样能做到讨论静而无声。

  这本书虽然我只读了三分之一,但是,我却从中受益匪浅。这不仅仅是一本班级管理的智慧书,更是一本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指南大全。在班级管理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带着美好上路,用反思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们的心灵;我们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更是我们在教育之路上责任和担当。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13

  好书能营造一种宁静的心境,能让人在精神的世界中自由翱翔。在浩瀚的书海中我们中总能找到灵魂的归宿,为我们指路的明灯。如果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会读书则是一种享受。让我们从读书好的思想中转化为好读书。

  书是精神的粮食,是人类进步的台阶。每当我翻开那精神的粮食,哺育我的是一个个妙词佳句,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步伐。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而书则不然。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好像与许许多多高尚的人交朋友。如果这个时间上没有书,那会怎样呢?这个世界将不会发展那么快,还可能是原始。读书是很美好的事,它使人快乐。在自己不开心的时候,打开一本书看看,把不开心的事放下,书跟你交朋友。读书使人从无知变成有知,从少知变成多知。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书是知识的宝库,书是智慧的海洋。”是的,正是有了书,社会才会进步,科学才会发展。朋友,让我们一起发愤读书吧!读书使人有亲密无间的朋友。书丰富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也给过我不少的启迪,鞭策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读书的时候应专心致志,除了了解书中的内容,好要对其进行分析,留下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读书时时而在书上划划圈圈,留下些精华。每当我翻开书本,就会身临其境,一坐就是两个小时,这才依依不舍地象被人从那儿拽了回来。许多人喜欢在安静的环境里读书,或是在溢满书香的小屋,或是在万籁俱寂的午夜,远离喧嚣、嘈杂,一个人独享那份清净与快乐。虽然书中未必有“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我却还是常常捧书漫步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流连于皎洁月光下,徜徉于整洁的书柜前。每至此,心灵得以*静舒展,思绪得以驰骋纵横。身处不同的环境对读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艰苦的环境里读书,没有恒心和坚韧的毅力是徒劳的,至少是读不好书的。“头悬梁、锥刺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流传千年的读书“古训”,反映出古人读书的环境是多么地艰难。而追求名利的读书,则变得过于的形式,效果也不是那么的明显。

  当今社会,无论是在物质条件还是在读书氛围上,读书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书的种类也多了,而人们学*的目标更明确了,书的专业性也显现出来,我们要有选择地来读适合我们的书籍。无论读书环境好坏,并不影响读书人的执着和对读书的热爱。古人在最艰苦的环境里尚能专心读书,在崇尚知识、崇尚读书的今天,我们更应珍惜今天的时光,淡泊名利,远离世俗,潜心读书。书是人生的一个最最知心地伴侣。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14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乡村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每期都有一个热门话题,如“今日我们怎样读经典”、“当名家名小学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进入教材”、“用声音复活经典”等,对每个话题都有深入地研究,给我许多思想上的启迪,教育教学上的引导和帮助。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问题。“问讯处”这个栏目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如偏旁笔画、语音文字、词语句子、语法修辞、标点符教材教法、常识资料等方面为读者做解答,为我的教学提供方便。如20xx。12期的“问讯处”栏目中,有一位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作文批改中常用哪些修改符号?”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模糊不清,几次问讯其他老师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当我看到令怡老师的解答后,一下子感觉很明了了,心中非常感激令怡老师,非常感激《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从阅读精品课堂、备课室、案例与反思这些板块,可以为我们打造高效课堂提供有益的帮助。今年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20xx。01期刊。其中“备课室”中的“寒假备课专辑”深受我的喜爱。《燕子》是一小学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经典课文,我去年时教过这小学教师的读书心得体会课文,甚至能流利的背下来,可在课堂上的教学却并不尽人意,没能让学生和我一道进入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燕子的活泼机灵、可爱,春天的美好。我读了贺秀丽老师的《一支春天的赞歌》时,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我虽然对《燕子》这一课非常熟悉,但是对文本的解读却不够,造成了教学方法上运用不当。没有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没有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增强课的趣味性,作业设计也不够开放性。我想再次教学这一课时,我的课堂肯定会焕发出以前没有的光彩。

  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了“园丁故事”、“封面人物”等,这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徐根容、窦桂梅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感染和滋润着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汲取。《小学语文教师》十分朴素*实、务实,朴实、*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园丁故事动人,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静下心来读《小学语文教师》这本教育杂志,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以《小学语文教师》为导航,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寻到教学的“亮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15

  只有经常的学*,才能更好的把教学的工作做好,同时提升自身的修养和能力,在这个暑假,我除了参加培训,做好下学期的工作计划,我还读了几本书,也是感触很深。其中最深刻的就是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

  在读的过程中就能体会到作者对学生的那份爱,而这本书也是给我很深的'感受就是要爱学生,对于学生的爱,才能更好的把教学做好。首先作为老师要有一份童心,让自己成为孩子,能了解孩子们想什么,是怎么想的,那么只有了解了他们,才能更好的把你的教学做好,知道孩子们想要什么,知道他们的状态是怎么样的,而不是老师教老师的,学生学学生的,这样就有了隔阂,也是容易让学生们觉得这个老师他们不喜欢,也不想上这个老师的课。

  孩子们不像我们大人,可以更加理智的去学*,即使我们知道这本书很枯燥,但是为了学*,我们还是会认真的去看,尽量的去理解,但是小学的学生们却是不同,他们还处于童年期,兴趣才是他们更好的老师,如果老师教的不好,那他们学*的欲望就是很低的了。

  也不会认真的听老师讲,如果他们喜欢老师,爱老师,那么自然也是会认真的听课,做好作业,甚至给你超乎预期的惊喜。

  爱不是简单的,也不是口头说说的,而是要实际中去做的,在我以前的教学工作中,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好,不够尽责,对待学生方面,有时候学生成绩不好,我会觉得是他们没学好,而没有从自身出发,是不是我教学方面没有做好,所以才最终导致了他们没学好呢?我也很喜欢我们班的学生,但是是否做到了对他们足够的了解呢?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知道我没有,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并没有那么的爱,也没有彻底的了解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在哪里。

  作为老师,同样也是要有思想的,有知识的,不能一成不变的,虽然说教学的课本是一样的,而且每个学年似乎都是在重复,但是其实在教学外,在假期里还是有很多的时间,我们要学更多的东西,来完善,补充我们的思想,更好的理解课本,提升自己的教学水*。这本书也是告诉我们,要不断的学*,不停的填充自己的思想,做一个有思想有素质的老师。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16

  在《我的教学生涯》一书中,斯霞教师强调:“为人师者,异常是小学教师,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稍有不慎就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这样那样的错觉。所以,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这是多么贴切的总结,这是多么深刻的认识。让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洗礼。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会用微笑来欣赏每个学生,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活力,更有利于让学生构成良好的思想品行,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正所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赞扬一则让他们渴望赏识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二则在满足的情景下能够作到洗耳恭听,甘愿理解自我的缺点并加以改正。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做到既尊重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不挫伤其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对犯错误的学生,不用尖刻的语言去批评他,而是换个方式,换种说法,让学生从我的语言中明白自我所犯错误,并能自觉地改正错误,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学生的个性特点各具形态,对于学生的某些个性特征,比如内向、好动、烦躁等,应循循善诱,不能讽刺挖苦,更不能暴力的扼制。

  每个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人生世界,我们要经过多方面多渠道的疏通,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教师或朋友的身份展开谈话,以进取乐观的态度引导学生,为人师表。那么,我们必须能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17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易*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18

  阅读在学校的教育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学生在学校里看书、做题都是阅读,所以阅读应该说是很“泛滥”,而不是缺乏的。但是学生的阅读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呢?所以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这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用。

  感恩教育已经慢慢的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推广,而作为教师,我们在*常的教学中也可以贯彻感恩教育,毕竟感恩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项长期的任务。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地带,学生不仅是学校里的学生,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所以社会的礼仪和规则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

  教育孩子的最大忌畏是说一套,做一套。因为要让学生听你的话,首先得让学生先信任你。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19

  学*了《点击陶行知》一书,使我感受很深,陶行知先生真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教育思想在现今的教育中也是非常先进的,是无人能比的。通过学*是我在教育教学上有了很大的震撼,他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很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有三层含义,其一,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其二教育必须作用于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其三,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一理论将教育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整合起来,教师要把教育融入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教育素材。向我们科学学科更要结合生活,利用生活实践进行教学。从生活入手,走进生活,应用于生活。如教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时,我利用*时生活中不同的纸扇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例子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实例进入教学,再把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应用于生活、生产当中,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事实,体现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生活中有教育,教育作用于生活的理论思想。

  二、让学*成为快乐的事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面孔,学生都畏惧,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无论什么时候,通过各种例子或活动达到教学目标,融入学生觉得有趣的内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动机是很有帮助的,活动与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相吻合,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就学*内容发表意见,是将学生兴趣融入活动的另一种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开展活动时,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水*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内容,正如我们的科学课一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找出学生的兴趣所在,要针对学生,巧妙设疑,使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直接感知和体验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在培养学*兴趣的同时完成了全部过程。该让学生做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做,这样才能让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三、让宽容心激励学生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学生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作为我们教师要相信教育是尊重差异的,是不怕失败的。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人的素质各有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总有快慢之分,如果出现不适宜的问题时,应耐心帮助,多多引导,切不可持冷嘲热讽的态度,千万不要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学生害怕学*,把一肚子疑问困在心里,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又使教学的过程变得呆板,没有生机。宽容心便是母爱心。陶行知曾以爱迪生的母亲来作为教师们的模范,以此说明对学生差异的.宽容,对学生“错误”的理解,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他说“像爱迪生母亲那样了解学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的,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学生与自己越来越贴*,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爱,即使再好的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情的交融,就没有和谐的课堂。教师只有抓住教育的规律,用宽容、爱心和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才会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发现周围将是一道道永不退色的靓丽的风景。

  总之,通过对《点击陶行知》一书的学*,是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尤其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您教育我们: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课堂上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去做,让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把学*看成快乐的事。用母爱之心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

  如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

  小学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 20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让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的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