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体会,读书心得,语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1

  临*期末,诸事繁多,但还是抽了一点时间静心阅读了下吴忠豪教授主编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并留下了自己的一点所思。

  阅读教学要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美丽转身,即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应注重表达,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实践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

  感悟:有人说成长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需要经历蜕变的煎熬;我要说,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我喜欢听到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今天看了这本书第一章课例的研究过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冲击,更多的是对自己原有语文教学观念的打破。教课文与教语文虽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却是语文教学的方向选择问题。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线老师,更应该尽早完成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语文教学教什么,作为新教师思考这些问题也总抓不到实处,现成的教参、现成的教材,老师们所要做的只是去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落实就好。面对语文教学投入多,收效少,学生语文素养缺失的情况,我们更多的是困惑。在这几句话中,就简洁又明确的告诉了我们阅读教学的方向,“理解”和“运用”要并重,正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想想这也挺重要,那也挺重要,解读文本时发现的课文中字、词、句、段、篇,还有教材的人文教育,等等,一个都舍不得丢弃。于是,教学设计时往往安排许多训练点,一会儿是语言训练,一会儿是人文教育,弄得课堂臃肿,教学难有实效。

  感悟:我们的课文教学究竟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才能既减轻语文教师负担,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如何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这是语文老师常遇的困惑,甚至所有学科老师常遇的,本章就是以《青蛙看海》的课文教学为例,向我们呈现了教学目标的改变。读后感·像第一次确立的教学目标多达5个,而且各自分离。第二次在团队协作下,教学目标缩为4个,并将词语识记和语言训练明确。第3次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教学目标减至3个,而且将语言训练作为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不单独分离,且将亮点在目标中明确具体地体现。这样层层褪去不必要的目标,是团队协作亦是反思的结果。我们在*时的教学中,偶尔的团队协作能实现,但更多的需要我们自身的实践反思,并在教学设计上做出调整,这样才有收获。当然,在公开课的设计中,我们应该重视“集体的力量”,不单干、不羞涩,大方地向指导师甚至认识的名师讨教。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2

  有幸与君相识于“韦慧鸽语文名师工作室”,我倍感庆幸。是您让我感觉到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纯属虚度光阴,是您给我指点迷津。相信此刻的我,迷途知返,为时不晚。

  从教以来我一直思考的是“我怎么教?”的问题。曾几何时,我备课时总是煞费苦心的.把一篇课文里所能提炼出的与内容有关的问题串成一串进行教学,自认为“串糖葫芦”式的教学方法,完整无缺的内容分析,再加上“别出心裁”的过渡语,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尽善尽美”。但此刻,爱不释手的捧着你,我却惭愧不已,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在盲目施教,误人子弟。

  庆幸在这本书中遇到了一群善于思考和研究的名师团队,更庆幸在他们的遇到困惑时有一群资深教授不吝赐教,及时点拨。每一次的品读过后都是良久的思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现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念转变上,而应该进行实践转变。目前我应先思考“我教什么?”的问题,给自己的课堂确定航向,而这航向应该“精准、简洁”,这样有了明确的方向后,才能用好“课文”这一例子,教好语文。俗话说“听君一*话,胜读十年书”,今日徐家良教授的一番点拨,又使我豁然开朗,原来课文仅仅是语文的“缩影”,我们要用好语文课文,才能达到教好语文的实质目的。

  每一次品读,都是心灵的碰撞,引发我久久难以停息的思考,尽管肤浅,但我相信,持之以恒的坚持,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愿与君为友,以期助我成长!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3

  这本书自放假前刚拿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每读第9章都会有一次教学理念的触碰,每读一节都会有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每读一个教学课例都会有一次亲临课堂的感觉。

  我们教学一定要紧紧围绕重难点进行,教学重点确定以后,就是研究如何去教,语文课是使学生语文学*的重要路径,而课文通过丰富的规范的语言输入来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通过情境化的语言输出来促进课文语言的同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要走两个回合,第一回合是通过课文语言来理解思想内容,第二个回合是认识课文思想内容的表达方式,学会运用。从“理解”到“运用”,中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需要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跨越这道障碍。

  例如书中举的一个课例,执教教师讲的是人教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第一版设计是以“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香港”、“能用简单的话概括段意”、 “认识总分段落”、“能围绕一句话写段”等教学内容展开,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讲解可谓面面俱到。语文基本技能,主要是掌握字、词、句以及灵活运用的技能和相应的学*策略,大致相当于*时所说的语感,其特点是技能内在的规则和程序比较简单,能通过图式教学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并通过一定的变式训练达到自动化程度。语文高级技能,主要是表达方式和篇章学*中的分段、布局、选材、详略等读写策略,大致相当于文感,其特点是内在程序和规则比较复杂,不能在短时间内学会,需要通过各种不同样式的例文使学生逐渐形成相应的心理图式。中段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分层不明显,但是上升到高段以后,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一定会均衡发展。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增长关键期,这篇课文中的12个四字词语是这篇课文的个性化特色,如果让学生按照总分的段落结构去练笔,对于刚上升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高了一些,但将目标改为掌握运用其中的部分词语来描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节课中得到发展,如果还能再细分哪些是写美食的,哪些是写旅游的,哪些是写灯光的,学生就会对运用的语言环境进一步明晰。

  第二个课例是苏教版三年级的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从这个课例中,我又一次对如何提高学生语用水*有了更深的思考。三年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低潮期”,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加以关注。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就要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规律,搭建不同的支架,层层递进。支架一:归类学*词语,这种方式有利于迁移学*,也能让孩子在表达式迅速分类提取信息。如课例中将表示沙漠的一类词放在一起出示,让孩子们对于沙漠的印象记忆与这些词语相连接,变成词语的“集装箱”。支架二:重组文本语言,奠定表达基础。如在学生说小骆驼的脚掌时,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评价得出“要说出沙漠的环境、小骆驼的本领,并与小红马比较”的结论,这样学生就能清楚语言充足的表达方法,就能举一反三进行驼峰和睫毛的表达了。支架三:创设对话情境,拓展创造表达的时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小骆驼又碰上小红马,这会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教师通过再现画面情境和人物,让学生在交际中转换文本信息,并将自己内化的语言和原有的语言进行有机结合,促进语言的发展。

  两个课例都告诉我们解决如何根据文本确定表达与运用的目标,进而引导学生突破表达的门槛。语言表达的训练要凸显学生的表达实践,从扶到放,分层练*,分层落实。理解与表达并重,真的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落实。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1)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1

  品读了吴忠豪主编的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我陷入了沉思。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是一种理念的更新,方向的转变,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关注“文本”内容,而要将它当成一个“例子”,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回头看语文课程改革之路,我们的语文教学曾走入的误区:语文课俨然变成了思品课、科学课、欣赏课。老师通过文本解读组织教学过程,学生就“课文”学“课文”,收获的是这一课的思想内容及老师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这样的.语文课只是在“教课文”,关注思想内容的理解,忽略了语文方法技能的*得,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不大。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是方法渗透,技能形成。细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就会发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运用”成为课标中的关键词,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在这样理念的指引下,我们重新审视语文课,它应是一座*台,“课文”则是一个例子。学生借助这个“例子”,这座“*台”进行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实践活动,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遵循学生的言语发展规律,依据语文学*理论中的同化理论,我们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语言学*需要经历理解和积累的“内化”与“言语实践”的外化过程。而传统的“教课文”往往止步于语言的理解和积累,处于语言的“内化”阶段,只是完成了“语言的输入”。而要实现“语言的输出”离不开“言语实践”这一途径。在“教语文”这个理念的指引下,课文课为学生创设“言语实践”情境,帮助学生掌握“言语策略”,锻炼“言语能力”,*得学*方法,形成语文技能。这样的语文课才能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助推器”“练兵场”。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例子”,语文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但是现代白话文教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没有把课文当“例子”,而是将学*课文内容当成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语文课就是“教课文”。反思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在“教课文”,了解了“教课文”与“教语文”的区别,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我想这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绝不仅仅是文字的变化,它凸显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为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2

  临*期末,诸事繁多,但还是抽了一点时间静心阅读了下吴忠豪教授主编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并留下了自己的一点所思。

  阅读教学要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美丽转身,即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应注重表达,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实践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

  感悟:有人说成长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需要经历蜕变的煎熬;我要说,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我喜欢听到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今天看了这本书第一章课例的研究过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冲击,更多的是对自己原有语文教学观念的打破。教课文与教语文虽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却是语文教学的方向选择问题。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线老师,更应该尽早完成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语文教学教什么,作为新教师思考这些问题也总抓不到实处,现成的教参、现成的教材,老师们所要做的只是去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落实就好。面对语文教学投入多,收效少,学生语文素养缺失的情况,我们更多的是困惑。在这几句话中,就简洁又明确的告诉了我们阅读教学的方向,“理解”和“运用”要并重,正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想想这也挺重要,那也挺重要,解读文本时发现的课文中字、词、句、段、篇,还有教材的人文教育,等等,一个都舍不得丢弃。于是,教学设计时往往安排许多训练点,一会儿是语言训练,一会儿是人文教育,弄得课堂臃肿,教学难有实效。

  感悟:我们的课文教学究竟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才能既减轻语文教师负担,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如何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这是语文老师常遇的困惑,甚至所有学科老师常遇的,本章就是以《青蛙看海》的课文教学为例,向我们呈现了教学目标的改变。读后感·像第一次确立的教学目标多达5个,而且各自分离。第二次在团队协作下,教学目标缩为4个,并将词语识记和语言训练明确。第3次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教学目标减至3个,而且将语言训练作为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不单独分离,且将亮点在目标中明确具体地体现。这样层层褪去不必要的目标,是团队协作亦是反思的结果。我们在*时的教学中,偶尔的团队协作能实现,但更多的需要我们自身的实践反思,并在教学设计上做出调整,这样才有收获。当然,在公开课的设计中,我们应该重视“集体的力量”,不单干、不羞涩,大方地向指导师甚至认识的名师讨教。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3

  这本书自放假前刚拿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每读第9章都会有一次教学理念的触碰,每读一节都会有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每读一个教学课例都会有一次亲临课堂的感觉。

  我们教学一定要紧紧围绕重难点进行,教学重点确定以后,就是研究如何去教,语文课是使学生语文学*的重要路径,而课文通过丰富的规范的语言输入来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通过情境化的语言输出来促进课文语言的同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要走两个回合,第一回合是通过课文语言来理解思想内容,第二个回合是认识课文思想内容的表达方式,学会运用。从“理解”到“运用”,中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需要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跨越这道障碍。

  例如书中举的一个课例,执教教师讲的是人教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第一版设计是以“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香港”、“能用简单的话概括段意”、 “认识总分段落”、“能围绕一句话写段”等教学内容展开,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讲解可谓面面俱到。语文基本技能,主要是掌握字、词、句以及灵活运用的技能和相应的学*策略,大致相当于*时所说的语感,其特点是技能内在的规则和程序比较简单,能通过图式教学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并通过一定的变式训练达到自动化程度。语文高级技能,主要是表达方式和篇章学*中的分段、布局、选材、详略等读写策略,大致相当于文感,其特点是内在程序和规则比较复杂,不能在短时间内学会,需要通过各种不同样式的例文使学生逐渐形成相应的心理图式。中段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分层不明显,但是上升到高段以后,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一定会均衡发展。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增长关键期,这篇课文中的12个四字词语是这篇课文的个性化特色,如果让学生按照总分的段落结构去练笔,对于刚上升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高了一些,但将目标改为掌握运用其中的部分词语来描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节课中得到发展,如果还能再细分哪些是写美食的,哪些是写旅游的,哪些是写灯光的,学生就会对运用的语言环境进一步明晰。

  第二个课例是苏教版三年级的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从这个课例中,我又一次对如何提高学生语用水*有了更深的思考。三年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低潮期”,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加以关注。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就要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规律,搭建不同的支架,层层递进。支架一:归类学*词语,这种方式有利于迁移学*,也能让孩子在表达式迅速分类提取信息。如课例中将表示沙漠的一类词放在一起出示,让孩子们对于沙漠的印象记忆与这些词语相连接,变成词语的“集装箱”。支架二:重组文本语言,奠定表达基础。如在学生说小骆驼的脚掌时,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评价得出“要说出沙漠的环境、小骆驼的本领,并与小红马比较”的结论,这样学生就能清楚语言充足的表达方法,就能举一反三进行驼峰和睫毛的表达了。支架三:创设对话情境,拓展创造表达的时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小骆驼又碰上小红马,这会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教师通过再现画面情境和人物,让学生在交际中转换文本信息,并将自己内化的语言和原有的语言进行有机结合,促进语言的发展。

  两个课例都告诉我们解决如何根据文本确定表达与运用的目标,进而引导学生突破表达的门槛。语言表达的训练要凸显学生的表达实践,从扶到放,分层练*,分层落实。理解与表达并重,真的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落实。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2)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 (菁华3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1

  说起语文,就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而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它是指导学生学*与生活的,要讲求实用性。所以我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提出来的“关注语用,言意兼得”的研讨主题,我听后内心是澎湃的,非常赞同,这一举措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受益匪浅。那么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呢?

  教研室推荐的读物《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从理论的高度,从实践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怎样才是“教语文”,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指明了一条可行的路。这本书指出言意兼得,就是语言文字和课文思想内容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这才是理想的语文课。通过研讨,我们发现课堂的“言”、“意”兼得应从词语品味中、段落结构间、词语推敲时、思维记忆里去追寻。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地关注言语本身,在语言的比较揣摩中感悟语言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在领悟“意象、意境、意蕴”的同时,关注语言表达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从而领略到文本中融合的言和意。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生活中*淡却深厚的爱的情感。

  二、学*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的方法。

  三、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学*重点:学*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的方法。

  评: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出语文课的特点,准确地反映出语文本体性任务与人文教化任务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认识细节,描写品味真爱

  在教学第九小节时,认识描写细节好处。出示两段文字对比朗读体会有什么不同,你感觉哪一段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1.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直手机握着,妈妈的手都扶在床沿边睡着了。

  2.妈妈睡在病床上,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都负载床沿边睡着了。

  读这段文字,体会课文表达的爸爸妈妈之间的真情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把父母之间的这种申请具体细腻的表达出来的?

  这两段话写的是同一个情景,但是表达效果却有很大的区别,第一段话加上妈妈恬静的微笑,这个细微的神态和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这个细微的动作,咱们将这个**淡淡的情景写得不*凡,从而能活灵活现的描写出爸爸妈妈之间深厚的情感,让人对这个画面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细节描写。

  出示:细节描写的对象是比较细小的,描写手法是比较细腻的,但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点燃环境气氛发展故事情节,可以起到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前面围绕着核心概念细节描写的认识,精心设计了四步指导过程,先是通过两段文字的比较认识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但是通过交流学生的认识体会,然后通过朗读回到具体的语境中,深入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最后再进行总结,是细节描写的定义及加深学生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没有简单的要求学生画出哪些是细节描写,而是将细节描写的认识与表达效果的体会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言语兼得的关系。

  (二)接下来请学生找出文中还有哪些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爱如茉莉?

  请圈出课文中其他的细节描写,做好批注说明其表达效果。

  经过前两步的指导,学生对什么是细节描写及其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特别有阅读方法及教学目标,不应该只停留在认识,而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认识到会运用,必须有一个实践操作的步骤。

  (三)学了这篇课文,你对阅读方法有什么新的认识体会?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关注细节,并尝试在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这堂课,由于教学目标和重点非常明确,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围绕阅读方法的教学设计的,因此师生的总结就很自然的围绕着课文中学到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的方法展开。

  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阅读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从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神态…..去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研读文本、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教师的点拨引领,读中感悟,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文字的分量,知道细节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意义,真正感受到“爱如茉莉”。

  当我们从文本解读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方法学*式的教学模式,也会感到知识的储备和掌握情况。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为了能够真正落实好“关注语用,言意兼得”,我会潜心研究这套理论体系,扎实推进自己的语文课堂中,并带动我校更多的语文教师做好这方面的研究。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2

  聆听了吴忠豪教授的讲座,我陷入了沉思。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是一种理念的更新,方向的转变,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关注“文本”内容,而要将它当成一个“例子”,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回头看语文课程改革之路,我们的语文教学曾走入的误区:语文课俨然变成了思品课、科学课、欣赏课。老师通过文本解读组织教学过程,学生就“课文”学“课文”,收获的是这一课的思想内容及老师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这样的语文课只是在“教课文”,关注思想内容的理解,忽略了语文方法技能的*得,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不大。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是方法渗透,技能形成。细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就会发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运用”成为课标中的关键词,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在这样理念的指引下,我们重新审视语文课,它应是一座*台,“课文”则是一个例子。学生借助这个“例子”,这座“*台”进行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实践活动,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遵循学生的言语发展规律,依据语文学*理论中的同化理论,我们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语言学*需要经历理解和积累的“内化”与“言语实践”的外化过程。而传统的“教课文”往往止步于语言的理解和积累,处于语言的“内化”阶段,只是完成了“语言的输入”。而要实现“语言的输出”离不开“言语实践”这一途径。在“教语文”这个理念的指引下,课文课为学生创设“言语实践”情境,帮助学生掌握“言语策略”,锻炼“言语能力”,*得学*方法,形成语文技能。这样的语文课才能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助推器”“练兵场”。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例子”,语文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但是现代白话文教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没有把课文当“例子”,而是将学*课文内容当成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语文课就是“教课文”。反思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在“教课文”,了解了“教课文”与“教语文”的区别,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我想这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绝不仅仅是文字的变化,它凸显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为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3

  去年,在参加“省陪”计划时,我见到了吴忠豪教授本人,他的讲座使我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我明白了为什么语文老师“出力不讨好”,懂得了语文老师应该干语文该干的事情,清楚了语文成绩不佳的原因。于是,我开始咀嚼他讲座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每一个例子。于是,我开始购买他的书籍,仔细品读。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是我*段时间一直在读的吴教授的书。这本书从“语文要用课文来教语文”“围绕课程内容选择教学目标”“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基于目标的*作教学设计”四个章节讲解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这本书是2010年秋季“国培计划”中的12个研讨课例,这些课例是老师们最关心的课堂热点问题。是由学员们提出,在吴教授的指导下由学员们自己解决。

  从这本书中,我懂得了,课文只是教语文的材料,就像叶圣陶老人说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语文课就是用课文这一“载体”或者“例子”来教学生学*语文。

  从这本书中,我还读懂了什么是“集体的力量”。比如第一章的第一节“理解”与“运用”并重的阅读教学,他们提出这个问题,开始主题研究,先定一位老师基于个人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内容,再团队研讨,在研讨的基础上,做课的老师在设计教案,上课,然后再研讨,在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再上课,再点评。在每一次的研讨、上课中,吴忠豪教授都亲自精细指导。在这样的团队中,他们既分工细致又合作紧密,这样的“集体力量”既紧张而又不忙乱,每一位学员都参与其中,收益较多。这就是使我想起我们的老祖宗总结下的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线多搓绳挑千斤。团结就是力量。

  我就在想,在*时的教学工作中,如果我们能这样组成一个个由专家带领的团队,把每一课都这样研讨,实践,反思,再实践,那么我们每一位老师成长该多快呀!我们的课堂该多么得精彩呀!我们的学生该多么的受益呀!但是,诸多的原因不能如愿,不过,我们办公室的老师在集体备课时能完成一些内容。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3)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 (菁华3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1

  所谓语言训练点,是指被用来进行较为充分的语言训练的部分课文内容,也就是供学生训练用的句子。字、词、句、节均可成为训练点。选择语言训练点除了应根据年段特点有所侧重外,还应注意哪些哪些问题?

  一、训练点的选择应有利于整体理解课文每个语言训练环节都应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必须为学生最终理解课文中心起一定的作用。

  这势必要求从整体感知课文来着眼选择语言训练点,否则就有可能会不恰当的将部分内容的训练功能放大,从而将训练与理解课文内容割裂开进行。一篇文章各部分文字都为着中心而存在,而且每个部分都有适当的定位列次而构成一篇圆满文字。课文各部分语言训练点的选择也应在文章中统摄下结合部分课文内容在中心下的位列来确定的。例如《李时珍》一文中,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组织学生研究性学*:

  1、“完善”一词,为什么换成完整行不行?

  2、为什么说旧的药物书不完善,它有哪些主要缺点?

  3、你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本草纲目》是部完善的药物书?(记载了1800多种药物,每种都有图。)

  4、李时珍为什么能编出这样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从小立志为穷人治病;随父学医,边学边研究药物,亲自采药,虚心学*。)这个训练点设计由“完善”一次入手,扩展到句、到节,再辐射到全篇课文,由点到面,紧扣编写《本草纲目》这一中心,把课文的部分和整篇的内在联系融为一体。

  二、语言训练点的选择应有利于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语言知识来源于对大量语言现象的规律性总结。

  由于语言知识与语言密不可分,所以语言训练必然涉及到语言知识。而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常用的语言知识无疑会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语言训练点时应考虑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通过训练使学生对蕴藏于课文中典型的常用的语言知识有些感性认识,经过迁移内化,能模仿运用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例如苏教版第七册《九色鹿》中调达受九色鹿的救命之恩,后来看到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的皇榜后却把九色鹿的踪迹向国王告密,这样的行为课文里哪个词语可以概括?(“见利忘义”、“背信弃义”)这样的行为和课文里哪个成语意义相反?(“知恩图报”)这样安排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更容易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表示此类行为的词语的总结、概括、积累与运用。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2

  去年,在参加“省陪”计划时,我见到了吴忠豪教授本人,他的讲座使我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我明白了为什么语文老师“出力不讨好”,懂得了语文老师应该干语文该干的事情,清楚了语文成绩不佳的原因。于是,我开始咀嚼他讲座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每一个例子。于是,我开始购买他的书籍,仔细品读。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是我*段时间一直在读的吴教授的书。这本书从“语文要用课文来教语文”“围绕课程内容选择教学目标”“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基于目标的*作教学设计”四个章节讲解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这本书是20xx年秋季“国培计划”中的12个研讨课例,这些课例是老师们最关心的课堂热点问题。是由学员们提出,在吴教授的指导下由学员们自己解决。

  从这本书中,我懂得了,课文只是教语文的材料,就像叶圣陶老人说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语文课就是用课文这一“载体”或者“例子”来教学生学*语文。

  从这本书中,我还读懂了什么是“集体的力量”。比如第一章的第一节“理解”与“运用”并重的阅读教学,他们提出这个问题,开始主题研究,先定一位老师基于个人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内容,再团队研讨,在研讨的基础上,做课的老师在设计教案,上课,然后再研讨,在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再上课,再点评。在每一次的研讨、上课中,吴忠豪教授都亲自精细指导。在这样的团队中,他们既分工细致又合作紧密,这样的“集体力量”既紧张而又不忙乱,每一位学员都参与其中,收益较多。这就是使我想起我们的老祖宗总结下的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线多搓绳挑千斤。团结就是力量。

  我就在想,在*时的教学工作中,如果我们能这样组成一个个由专家带领的团队,把每一课都这样研讨,实践,反思,再实践,那么我们每一位老师成长该多快呀!我们的课堂该多么得精彩呀!我们的学生该多么的受益呀!但是,诸多的原因不能如愿,不过,我们办公室的老师在集体备课时能完成一些内容。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后感3

  临*开学,很多任务都集中在一起需要处理,但还是还是要挤出时间来读书,这是给自己下达的命令。

  最*一段时间一直在读吴忠豪教授主编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我个人很喜欢其中团队磨课的篇章,选定一篇课文后,先由执教老师基于个人经验进行第一稿教学设计。专家带领磨课团队对其进行点评和修改,然后完成基于团队协作的第二稿教学设计,这第二次讲课的过程中,专家团队的每个成员都会带着具体的任务去听课,各司其职,量化测试指标,形成教学反思,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研磨的基础上,执教教师经过修改,最终出台基于实践反思的第三版教学设计。

  这个过程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每次参加组内公开课的点点滴滴。在郭主任和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这样一次次研磨过来的。由此可见,好课真的是磨出来的。

  在阅读本书第一章第三节——追寻“言”“意”兼得的语文课堂的时候,对于夏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一课,我有这样的收获。

  首先,我明确了什么是语文课堂中的“言意兼得”。经过再次阅读和思考,我明确了言意兼得就是语言文字和课文思想内容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这才是理想的语文课。

  其次,这次磨课的过程不但让夏老师受益匪浅,而且让我们这些读者也获益良多。比如高年级的语文课,第一课时应该充分利用,让它产生高效,跟第二课时要对称起来,这一点是我在备课时经常疏忽的地方。在团队研磨的第二稿中,我还对细节描写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细节描写的对象是比较细小的,描写手法是比较细腻的,但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点染环境气氛,发展故事情节,可以起到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在围绕本课应该教什么进行讨论的时候,专家给出的看法是一堂课上完如果师生只能总结出思想内容方面有哪些新的认识体会,那么基本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课文”。

  如果师生能非常清楚地总结这堂课自己在语文学*方面有什么体会或者进步,那么基本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语文”。这就是说当一堂语文课专注于文本的内容,而不顾及内容的表达形式教学时,“言”“意”就不可兼得,语文课也就不成其为语文课了。

  这里我最大的困惑是自己储备的语言表达形式的种种相关知识很匮乏。譬如什么叫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什么叫炼词炼句等等。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4)

——义教心得体会 (菁华3篇)

义教心得体会1

  下乡义教,它对于我是新鲜的。我抱着好奇和锻炼的心态,报名参加了这次绿芽实践队义教活动。虽然这实践义教时间不长,但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让我受益匪浅和倍受鼓舞。现在我的心仍然像义教活动一开始时那样激动。

  教育就难免要走进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了解他们的学*状况和内心世界。而我们家访的另外一个目的也是我们的调研内容苏村番薯。而我们很早就制定了相关的家访政策。每天下午家访一户人家。

  这次要进行家访的是五二班的一个叫李然的女生,这个学生身形虽小但是非常有性格,他最喜欢欺负的对象貌似就是我,可能是因为我在白雪公主的舞台剧里演王子原由吧。而与我同行的是谭威红老师,也是我多年的老同学。她体型娇小,但却是很负责很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反正和我种种吊儿郎当的人组队反而让我轻松了很多。不过在我看来威红就是一个天然呆.....

  在路上我发现这个小女生性格特别开朗,而且好像什么都认识,能说会道的这让我感觉到惊讶。村里的小孩都是这样的吗。之后我们问了一些关于她家的事情,她说她父母十几年来基本就是在外面打工只与她见过几次面,她重霄就是她的阿姨把她养大....这时我也不想继续深究拍会伤到孩子内心的伤痛。

  来到她家我们看见的是她的阿姨,那是一个沧桑的女性。十几年了带着一个不是她的孩子,还要养活他自己的孩子呢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但我依旧在她眼里看出了她对那孩子的爱,也能看出那孩子对这位“母亲”的爱。我们谈了一些关于她们的事情,这时小然的眼神开始重犀利变得温和那不正是渴望得到关爱的眼神吗。这时我觉得我们应该不管调研的事情,给更多鼓励给小然。在这种氛围下我们的威红老师竟然问起了番薯的事情,这时我心想你别这好不,于是给她打了个眼色,好她没看到。你还真天然啊威红,结果话题从沧桑回忆一下子跳到了番薯上。“唉”心中叹了口气。还好谈完番薯以后我们还是吧话题回到小然的学*和生活上。

  在走的时候,小然把她小时候被人欺负,和那些不公*的告诉了我们,这下我终于明白到为什么她这么好强,不想被欺负就要变强。不想被悲伤打倒内心就要坚韧。这让我想起了我一个朋友,他是父母在年幼时就双亡。我是他唯一的朋友,我那时曾这样鼓励过他,“把他们的那一份也更加精彩的活下去。”当我正想鼓励她的时候,我们的威红老师把我想说的都说了出来。这让我感到很安慰,威红你还是比较适合去鼓励人。

  一个正在逆境中成长的小孩,让我这个已经长大的大人最大的启示无疑是对爱的责任,和对爱的探讨。

义教心得体会2

  4月15号星期四,天气有点冷,一丝丝凉凉的风轻轻的抚摩在脸上,细雨打在身上,却让人感到清爽,新造义教心得。在这一天,我参加了义务教活动。这确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我们在4点多就到了目的地,早早就作好了义教的准备。小朋友还没下课了,透过窗子看到了他们的脸上堆满了和蔼的笑容,那是一种对我们信任、放心、鼓励的笑。这让我们这些第一次做家教的小伙子,姑娘们的内心充满了自信。下面是一些同事的义教的感想:

  (一)

  4点15分时我们就开始学做“老师”了。我教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他们很好动、不听话,但是很聪明。他们总是想玩,讲课的标义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也无法让课堂静下来。最后,我只好“没收”一些孩子的玩具,他们才肯安静下来。他们的作业很多,有些小朋友上课时再做作业,他们很好学,这让我们很欣慰。

  通过这次义教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我明白了老师的艰辛;知道了怎样才能让一个孩子认真地学*、怎样去学: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教一个孩子、怎样结合他们的特点去施教。

  (二)

  今天我们同与志愿者部的同学一起去新造中心小学进行了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义教。在这次的活动中收获很多。

  这次义教主要是教一些小朋友亚运知识,起先以为是件很容易的事,后来才发现不易。万事起头难,首先那些小朋友对陌生的我们也没太大的防心,但不太听话,作为第一次去的我来说有些无所适从,不知从何教起,有了这次经验后我知道了:对待你未曾从事过的事你必须做足更充分的准备,在教学前你要巩固自己的知识,不要被小朋友考倒,要建立自己的威信让他们心服;懂得更多现今的流行,增加共同语言;有足够的耐心;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以他人能懂得的思维去讲说等,心得体会《新造义教心得》。

  (三)

  总而言之,志愿者部的同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志愿者部同学晶莹的眼睛,看他们清纯的脸,他们的热情,他们的付出,都将影响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心灵不觉震撼,他们都将成为身边人行动的坐标,指引着身边的人。今次是我们去义教,其实更多的是他们在告诉我们一些东西,不纯粹是用言语,更是用他们的态度,对生活、对挫折的乐观积极的态度!

  希望在下学期还能继续那种不懈前进地努力工作的作风,希望我们还能一起依偎着面对挑战,无论面对什么问题,参加义教的同学都会站在一起,迎接挑战。

义教心得体会3

  十天的义教虽然短暂却又难忘。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客串老师,虽显得生手却也算顺利。在这美好而又难忘的十天里,倒也收获不少。虽然我的以前的数学还不错,但是我并不是师范类的学生,就读的专业也非数学,怎么叫我去教数学啊?!不得已,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一、回想自己小学的知识

  我记得很清楚,小学四年级教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是是非常重要的,用的频率很高。于是,我就把要教的内容准备好,并决定义教期间就教这些内容。然而,我错了。我借来了四年级的教材和资料,才发现:在教那些简便算法之前,还需要大数的认识和多位数相乘的技巧为基础。故,我先前的准备超出了孩子们的能力范围了。

  二、教员间的交流

  我没有了发现后,立即向科组长求救,然后科组长联系其他教员。由于很多教员电脑没有联网或者还在考试中,还无法见面的我们对与教学方案讨论可谓历尽波折。手机、飞信、QQ等一切能用的手段我们都用了,仅仅决定把方向定在课本上,具体如何分配还得等科组长觉得。最终,我们在见面会上定下了三大块内容:大数的认识、几和的认识、口算笔算;同时觉定用第一节课来实验,要求教员都来听课。

  三、 计划 赶不上变化

  第一节数学是科组长位举上的,内容是亿以内的数。根据资料的信息,这部分内容在*常的教学任务中是需要6个课时的。我们很好奇这课如何上。结果,下课后,位举说:“我教的内容比我准备的还多,怎么办啊?”然而,第二节课上课时,位举问:“上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回答得很响亮。“真的听明白了吗?”“明白了。”这回声音低了不少。这时,我才注意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如何才能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接受呢?我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四、第一节课

  我的第一节课的内容是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为了课堂不枯燥,我准备用一个笑话开始。然而很意外,我讲完后没人反应。不得已,我只好硬生生地直接讲教学内容。整堂课气氛非常沉闷,我教得非常机械、飞力。我想会不会是那些学生不听课啊?于是,除了必要的板书,我几乎都在下面巡视、讲解。下课后,听课的老师对我说;“你的声音太小了。”我这才知道我失败在哪。下一节课我立马改正。果然气氛改变了不少,但积极性不是很高。

  五、教学方式要善变

  根据教学的 计划 ,我备一节课就可以上两个班。然而,实践告诉我,这是在是太难了。

  我在四班上时,气氛不怎么活跃,因而我讲得比较慢;但在五班就不同了,他们异常活跃,我只是说了一句“会做这道题的都上去”结果几乎全班人都跑上去,差点为争空位写题而打架——在他们班我教得救比较快。因此,我在四班用的是“小老师”的方式,让学生来改错;在五班则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与老师比赛的方式来进行(可惜声音不够大,场面难以控制)。个人感觉,这一招挺灵的,很能调动气氛,让学生主动配合自己。

  我除了教数学,我还有第二课堂的心理课。为了改善课堂气氛,我准备了两个主题:不一样的美丽不怕show出来(针对不活跃的班级)、集中注意力(针对活跃的班级)。利用游戏的形式,引导他们或敢于表现,或在活跃的同时不能忽视自己的首要任务。由于我的教学水*实在是不怎么样,只能在班主任或级长助理的协助下勉强完成教学任务。

  不足

  在义教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困惑,希望和各位同事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一、我们一般是两个或更多老师同时教一个班的同一科目,轮流上课可能会给学生造成知识上的混乱;

  二、教学的内容应该有更多的准备,只有准备充分,我们心才有底,才能面对各种问题;

  三、在义教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向学生传递我们的理念呢?

  在下不才,希望以后大家能用行动回答这些问题。

  在义教的这段日子,虽然几乎每天都六点多要起床了,很辛苦,但是经过这次的实践,我似乎有点了解了为人师表的内涵。最重要的是,作为非师范生的我有机会在义教里面大大地锻炼了教师技能,如果还有机会,我还会再次去义教。最后祝愿雷州的大学生志愿联合会把义教发展地更好,给与更多大学生的锻炼*台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5)

——教师从教心得体会 (菁华5篇)

教师从教心得体会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职责,这是每个教师务必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务必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好处,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透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务必热爱自我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就应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我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务必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务必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职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能够向学生谈自我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能够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我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经过这次师德师风学*周,我受益良多;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教师从教心得体会2

  教师可谓是历史悠久的职业,从“天地君师亲”可以看出自古教师的重要性,但教师在专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1993年10月颁布的《教师法》中讲:“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从法律上确立了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的专业性,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书写了重要一笔,尽管如此,教师教学的专业标准还是没有认定,也就意味着教师的专业教学没有一个标准的参照系

  20xx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有了标准便有了参照,由此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由衷的感到高兴和光荣。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面对着是特殊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个静物,而是一个个鲜活的需要尊重的生命,我们不仅需要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还需要正确的职业观和健康的心理态度,更需要实践去理性的对待理论知识。在这个新学期,作为一个刚踏入教师行业不久的我来带一年级可谓是一个挑战,看着这些刚走出幼稚园大门满眼好奇的眼神,觉得一个个萌翻了,不过慢慢地问题也就出现了。上课了,等到了教室才发现一半的学生不在教室,那是一个急啊,事后才发现他们压根不知道上课铃意味着什么,出去上个厕所就找不到自己的教室或者找不

  到自己的座位,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下位的,站在板凳的,真的是状况百出,对于缺少教学经验的我真是大开眼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专业标准有着重要一条就是组织和实施的能力,如何有效组织一年级的课堂教学,怎样正确引导小学生的良好学**惯?这个难题摆在我的面前。我会找机会去听前辈的课,像同事和前辈取取经,多听听他们的建议,确实他们在各方面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刚开始没有找到自己的方法,看见别人放自己也放,放到最后课堂秩序出现问题,他们完全无视教师的存在,自己玩自己的,自己讲自己的,完全不在课堂上,说实话,自己感觉很无奈,我自己也不断的反思,怎样的方法才是适合自己的?别人的意见是建议,但也不能照搬照旧,毕竟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活的,没有课堂秩序是无法正常组织课堂教学的,所以最终还是要先抓纪律,就这样慢慢理出头绪,就是千丝万缕乱成一团麻也要去解决,任何人代替不了你,有方法就去尝试,总比没有的好,不行就再尝试其他的方法,总有适合自己的一条,作为新教师是缺少经验,但经验是可以积累的,只要自己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和我的孩子们共同成长。

教师从教心得体会3

  一、用爱感染学生 “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有了爱,才有教育。教师有了爱,才会全心全意地学生服务,才会让学生体会到他自己是老师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有了爱,才会学得开心,学得没有压力。就像书中“第32天”说的那样,“为了能让你们更轻松高效地学*,我希望你们在班级里能够最大限度地感觉到安全和放松。因此,我会给你们说‘跳过’的权利。”这就是爱,这种爱是发自老师内心的爱,爱孩子不仅仅是表面的关心,更重要的是爱孩子的内心世界。比如,孩子的自尊、孩子的紧张与压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保护孩子的自尊,时时刻刻关注着孩子是否因为某种情况,使她自己变得紧张与压抑,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能够感到舒适和放松。

  二、用严谨的教学态度激励学生

  书中从课堂管理谈到课堂计划,从课堂步骤谈到课堂效果,从学生的良好*惯谈到学生的学*能力。从学生的健全人格谈到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一步都反映出作者对教学的严谨,就像“第107天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中说的那样,“不要指望任何学生变得完美。你只需要像所有卓越老师那样,不断地帮助学生认真、耐心地朝着一个更大、更好的目标坚实地迈出每一小步。”不急于求成,只要我们的学生天天有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好!要想从优秀教师走向卓越教师,就需要我们从每一天的小事做起,只要我们潜心地爱着自己的学生、潜心地爱着自己的教学,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走向卓越教师。篇四:做卓越的教师心得体会

  读《做卓越的教师》有感

  前段时间我在闲暇之余观看了彭兴顺老师所著的《做卓越的教师》,颇有感触,文章内容丰富,文笔清晰,构思精巧。正如书中所说,“教育是打造灵魂的事业!追求卓越是教师体现教师职业幸福的过程。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教师应该树立职业理想,热爱教育事业,正是各种任务和压力,不断进取,从身边小事做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优劣。”在工作岗位上,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

  理想,就是一个人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目标。没有目标,无以至千里。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不同教师从事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师分工不同,工作就会有差别。英语教师要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联系实际,学*《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确定目标。学科知识应该达到什么标准,普通话和语音语调达到应有的水*,课堂教学达到什么要求,班主任工作达到什么程度,认真研究,不断实践,实现理想。干就干出个模样,当教师就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爱护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爱,能产生力量。因为爱,自己才会乐意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才会觉得不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做教育成功的法宝。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用心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没有足够的爱心,就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了解学生,进而帮助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让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体会学*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学会做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寄托着祖国的希望,是父母的孩子,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眼中无差生,只有差别的学生。教师的工作就是培养他们,转化他们,转变他们。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具备一名合格教师的品质。在教师眼里,所有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尽力关注每一个孩子,“为了一切孩子”是优秀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三、正视压力,不断探索,悦纳任务

  优秀的教师不是培训出来的,工作能力是在实际岗位上赶出来的。所谓孰能生巧、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有任务就有压力,怎样对待工作任务,持什么样的态度,是迎接挑战还是逃避?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成长,因为挑战与机遇并存。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看待任务,开心接受任务。对待任务态度不正,屈于某些压力,憋着心去干,往往会为了完成任务,不会有真正的收获。态度正了,为提高自己而迎接挑战,即使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只要实践了,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都会在过程体验中有所收获,这样日积月累,定能厚积薄发,出类拔萃。所以一个人,应该把每一次任务都看作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一个人能以良好的心态,以积极饱满的热情的去对待工作,对待任务和压力,就能使自己子啊愉悦的氛围工作着,收获着,快乐着!积极的心态是人生的一种宝贵财富。

  四、不断学*,勤奋进取

  在个人”,*时观摩、学*、培训给教师提供学*素材,一节优质观摩课,一次参观学*都是很好的提高机会。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认真分析,不断总结,才能获得收益,是自己得到提高。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有成就的、有经验的教师。中学教育科研,应该从记录自己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珍珠”珍藏起来。第一线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最大优势,是拥有丰富的鲜活的教育案例;而对教师来说,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是最好的教育科研。研究教学的得与失,找出闪光点,指出不足之处,教师在研究中不断进步。

  五、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教师的战场和舞台是课堂,教师的素质高低反映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将*时理念、观点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理论——再实践,再提高教学质量。多上课,上好课,上调研课,上示范课,上有挑战性的课。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又将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自己的课堂当做实验基地,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并不断将教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需要创新,没有哪一堂优秀课、示范课是教学的范本。拘泥条条框框,*惯于照本宣科,不创新,不开拓,是教师职业的大敌。地域不同,学生不同,学生存在差异,教师对各种培训、讲座和学*要吸收其精髓,融入自身服务教学,构建自己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尺讲台,就是我们教师一生的大舞台!是一片育人的沃土,也是一个成长的摇篮,作为教师,让我们学会奉献,去追求和享受我们独特的充实与快乐!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的心得体会

  我听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讲座,感触颇多。最主要的是被作者的高尚人格和好学的*惯以及他敬业的精神所感动。“渴望快乐,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但是,在物质条件相当优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幸福;在教师行业,职业倦怠情绪大有人在。在重重的压力下,不少教师的精神空间越来越狭小,常感身心疲惫心力憔悴,在这种情况下,又何谈幸福。

  为了孩子们,也为了自己,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文化存款

  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让老师们感受到教育生活中扑面而来的幸福。

  二、宽容他人

  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见不统

  一、关系不太和谐等,我们在这些时候要学会宽容,谅解冲撞自己的人、感恩批评自己的人、宽恕伤害自己的人。宇宙浩渺无涯,人之生存其间,特别是与人相识相处,是一种天地机缘。因此,必须珍惜。我们每一个要想在社会上立足,一定要有容人之量,对人宽容。让步和忍耐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美德,宽容就是顾全大局。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时时吟诵品味。另外,现在我们都说和谐,我想和谐社会的前提就是充分的宽容。所以,让我们记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三、宽容学生

  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工作中、生活中,学会宽容一切,也是为自己留下一份轻松。做会育人的教师

  《做会育人的教师》的心得体会

  今天读了彭兴顺老师写的《做卓越的教师》一书,对班主任工作有了全新的、深入的体会和感悟。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呢?彭兴顺老师说: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一种艺术。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热爱教育事业,增强责任心,做一名优秀班主任。二是要热爱学生,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做。热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条件,要热爱学生,*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把学校、班级变成一片充满浓浓爱意的温馨家园。

  三是重视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班主任要把德育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四是民主管理班级,创造和谐班集体。

  五是创新教育方法,加强班级管理。

  六是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形成一种权威力量,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人七是加强学*研究,提高自身素质,做研究型班主任。全体班主任都要学会反思、总结,在反思中前进,在总结中进取。

  最后以彭兴顺老师的话与所有班主任共勉:“让我们在唤醒学生心灵的生命历程中,挽留青春,珍藏童心;挥洒情感,燃烧思想;思想与激情齐飞,青春与童心为伴,生命与使命同行,把职业当作事业去完成,将事业作为科学去探索,朝着艺术去追求!为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奋斗终生!”篇五:做卓越的教师学*心得体会《做卓越的教师》学*心得体会

  最*学校组织学*了《做卓越的教师》系列讲座,本讲座作者以鲜活的事例、深沉的思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座中的八项专题,涵盖了教师的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论文写作、研修组织、家庭教育、魅力师训等,此次学*让我受益匪浅。教育永无止境,教师的成长永无止境,这是我在《做卓越的教师》系列讲座中最大的收获。

  在“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中,作者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所终极追求的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不懈追求的教师而言,要想独具魅力、走向卓越,我认为,也要经历以下方面的修炼与锻造。

  一、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方为根本。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一堂好课,是用‘心’上出来的”。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因你的魅力而喜欢你的课堂,因你的课堂而爱上你的风采。这就需要教师静心阅读文本、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时,我们要虚心学*,借助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自身的勤奋,打造自己独特的魅力课堂。欣赏名师课堂、研究教学艺术、反思自身素质,是我一直坚持不懈的奋斗历程。唯有情感撞击、方有心灵对话,才能把学生紧紧吸引在自己周围,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抚育心灵。

  二、要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的源头,则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读书,则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状态。因为读书,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才气、激活灵气。我们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蕴,引领学生丰富的精神境界。读读经典名著,聆听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不朽的声音;看看学术前沿,了解教育同行对前沿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翻翻文学作品,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沐浴智慧、充实自我。

  三、要善于反思

  众多功成名就,或者正在成长中的优秀教师,总是以极大的热情和严谨的实践不断追求着教育工作的完美。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自我挑战精神所催生出的各种优秀品质的光芒。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善于反思。

  当一个教师缺乏反思时,他的行动往往是盲目的;只有不断检验、鉴别和完善自己的思想时,教师的行动才走向了自觉。正是“为实践而反思,对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实践”的专业自觉,让教师在行为上表现为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发展,从自在的人走向自为的人,从而提高工作成绩。

  四、有强烈的科研意识。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作为教师,不仅仅满足做一名教书匠,要把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让实践助力理论的提升,让理论检验实践的正确。目前,科研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教育精神,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同义词”。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作为课题,都值得研究。把教育教学不能看成是简单的完成任务的过程,而是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过程,则我们的工作就显得*凡而伟大,大有文章可做。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养成记录自己*时思想火花的*惯,与*作牵手,与思考为伴,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缕思绪、一个念头??都是我们记录的好材料,以随笔的形式整理与提升,大胆提炼自己的“一家之言”,成就自身发展。

  五、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学生的爱好与选择,尊重学生的思想与观念。没有尊重,一切教育都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尊重学生的个性。个性就意味着创造性,越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在未来就越有创造性。

  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理解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桥梁。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用学生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学生的心灵体会世界,用学生所处的位置判断世界。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从教心得体会4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我,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师身份,做到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氛围,踏踏实实地做教书育人工作。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的表现,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主要标志,又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本学期,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了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有关活动,使我更深刻感受到了在当今社会进行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对自身的思想作风、廉洁自律、遵章守纪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廉洁文化有了很深的认识:

  第一、献身教育,为人师表

  教师工作的性质是教书育人,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把教育作为一种崇高的事业放在首位,乐于奉献,为世人做出表率。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正是为了祖国未来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教师将满腔的爱尽情赋予了学生。论财产教师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但教师却富有,我们拥有无数学生对我们爱的回报。

  第二、通过学*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有关精神,我加深了对廉洁的认识: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是教师立教之本,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带头宣传廉洁文化,把廉洁带进课堂,让学生从小树立廉洁意识,并且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时刻提醒自己要实实在在求学问、认认真真当老师、清清白白干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和工作中。唯其如此,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第三、自我约束、廉洁从教

  教师廉洁从教,除了法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引导外,主要靠教师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这是廉洁从教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础。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看看他们的眼睛,如星星般明亮,如泉水般清澈,是那样的纯洁。在这样的纯洁面前,哪怕说错一句话都是对他们的亵渎;在清泉般的眼神里,更多的是对老师的执着和无比的信任。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品行和聪明智慧,教书育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将自己的美好形象永远留在学生的心坎里;使学生从小就懂得什么是*,什么是假恶丑,从而逐步懂得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

  第四、学*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有关精神,进一步提高了我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使我们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社会确实还存在着腐败、分配不公、教师待遇偏低等问题,但教师作为社会上一个思想水*较高的群体,应以正确的心态来认识和对待这些社会问题,以坚定的立场来维护教师自身廉洁从教的形象,不能因为心理上的不*衡就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必须坚守高尚情操,传承和发扬奉献精神。

  第五、公正执教,关爱孩子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公*、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执教,这是廉洁从教的基础。教师决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尤其体现在对待后进生转化问题,我们一要有爱心,二要有信心,三要有耐心。只要我们用爱心、宽容、理解、人文关怀去善待孩子的每一点错误,适时表扬、鼓励,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会取得成功的。

  我班上有31位学生,这些孩子是可爱的,我要爱他们;这些孩子是可敬的,我得欣赏他们;我得帮助他们。因此,他们思想困惑了,我促膝谈心;学*上遇阻了,我倾力相帮;经济上,家庭上少温暖了,我给以温馨的关怀。这是我的职责,澄清了自己的灵魂,摆正了位置,奉献,其乐无穷,精神的富有比什么都能使人快乐、欣慰,让人崇敬。第六、通过学*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有关精神,我决定在工作中,要筑牢反腐防线,吸取他人的教训,防患于未然,坚持防微杜渐,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安贫乐教,爱岗敬业。在与时俱进的今天,通过讲座、学*有关资料、报纸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警示教育,使自身的廉洁自律意识提高。

  通过廉洁文化进校园的学*,身为学校教育者的我们,可以更好地把廉洁精神带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从小就能树立廉洁修身的意识,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廉洁从教”的真正意义。所以,我们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在工作中做到廉洁从教,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

教师从教心得体会5

  俭以养德,廉以养教”,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之所以受人尊敬,不只是因为教师职业是神圣的,更重要的是担负着塑造人的精神的重要使命。然而,当今社会各种利益诱惑不断冲击教育这方净土,致使少数教师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学子。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示范性的劳动,它对学生的为人处世、学*生活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熏陶作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能用广博的学识、优秀的教学方法,授业解惑,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且还要能用高尚的人格魅力传道,影响学生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成为学生求知做人的楷模。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作业本上殷红的心血,课堂内外谆谆的教诲,生活中的清正廉洁,这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使学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清廉无私”这本“书”才能被学生读到心里去,才能使廉洁之花的芬芳,伴随他们的一生。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为学子们所效仿,成为*现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这种阳光清风进校园的作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像陶行知、谭千秋、殷雪梅这些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

  相反,如果教师人格不健全,言行不检点,做事粗糙,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没有爱心,为人不廉不洁,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使学生产生对人、对事、对社会的不信任感,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智慧要靠智慧来培植,良心要用良心来熏陶。”阳光清风进校园是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我们:面对诱惑,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甘为人梯,愿做蜡烛。要关爱每一个学生,批好每一本作业,上好每一堂课;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点滴的进步和闪光点。教师要用真爱去关心学生,要公*、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的确存在“好”与“差”的差异,家长也确实有“难缠”和“知理”的区别,教师应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倍的关爱和呵护,不能有“亲”、“疏”之分。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每一位同学学*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你敞开心扉,愿意接受你如何学*和如何做人的指导。教师,是学生学*和效仿的榜样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即“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这是为师立教之根本。阳光清风进校园,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以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诗意为人生准则,牢记“俭以养德、廉以立身”的古训,廉洁的清风一定会吹遍每一个校园,吹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6)

——教师从教心得体会 (菁华6篇)

教师从教心得体会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职责,这是每个教师务必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务必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好处,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透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务必热爱自我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就应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我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务必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务必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职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能够向学生谈自我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能够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我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经过这次师德师风学*周,我受益良多;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教师从教心得体会2

  一、用爱感染学生 “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有了爱,才有教育。教师有了爱,才会全心全意地学生服务,才会让学生体会到他自己是老师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有了爱,才会学得开心,学得没有压力。就像书中“第32天”说的那样,“为了能让你们更轻松高效地学*,我希望你们在班级里能够最大限度地感觉到安全和放松。因此,我会给你们说‘跳过’的权利。”这就是爱,这种爱是发自老师内心的爱,爱孩子不仅仅是表面的关心,更重要的是爱孩子的内心世界。比如,孩子的自尊、孩子的紧张与压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保护孩子的自尊,时时刻刻关注着孩子是否因为某种情况,使她自己变得紧张与压抑,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能够感到舒适和放松。

  二、用严谨的教学态度激励学生

  书中从课堂管理谈到课堂计划,从课堂步骤谈到课堂效果,从学生的良好*惯谈到学生的学*能力。从学生的健全人格谈到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一步都反映出作者对教学的严谨,就像“第107天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中说的那样,“不要指望任何学生变得完美。你只需要像所有卓越老师那样,不断地帮助学生认真、耐心地朝着一个更大、更好的目标坚实地迈出每一小步。”不急于求成,只要我们的学生天天有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好!要想从优秀教师走向卓越教师,就需要我们从每一天的小事做起,只要我们潜心地爱着自己的学生、潜心地爱着自己的教学,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走向卓越教师。篇四:做卓越的教师心得体会

  读《做卓越的教师》有感

  前段时间我在闲暇之余观看了彭兴顺老师所著的《做卓越的教师》,颇有感触,文章内容丰富,文笔清晰,构思精巧。正如书中所说,“教育是打造灵魂的事业!追求卓越是教师体现教师职业幸福的过程。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教师应该树立职业理想,热爱教育事业,正是各种任务和压力,不断进取,从身边小事做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优劣。”在工作岗位上,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

  理想,就是一个人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目标。没有目标,无以至千里。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不同教师从事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师分工不同,工作就会有差别。英语教师要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联系实际,学*《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确定目标。学科知识应该达到什么标准,普通话和语音语调达到应有的水*,课堂教学达到什么要求,班主任工作达到什么程度,认真研究,不断实践,实现理想。干就干出个模样,当教师就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爱护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爱,能产生力量。因为爱,自己才会乐意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才会觉得不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做教育成功的法宝。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用心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没有足够的爱心,就没有办法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了解学生,进而帮助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让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体会学*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学会做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寄托着祖国的希望,是父母的孩子,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眼中无差生,只有差别的学生。教师的工作就是培养他们,转化他们,转变他们。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具备一名合格教师的品质。在教师眼里,所有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尽力关注每一个孩子,“为了一切孩子”是优秀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三、正视压力,不断探索,悦纳任务

  优秀的教师不是培训出来的,工作能力是在实际岗位上赶出来的。所谓孰能生巧、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有任务就有压力,怎样对待工作任务,持什么样的态度,是迎接挑战还是逃避?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成长,因为挑战与机遇并存。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看待任务,开心接受任务。对待任务态度不正,屈于某些压力,憋着心去干,往往会为了完成任务,不会有真正的收获。态度正了,为提高自己而迎接挑战,即使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只要实践了,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都会在过程体验中有所收获,这样日积月累,定能厚积薄发,出类拔萃。所以一个人,应该把每一次任务都看作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一个人能以良好的心态,以积极饱满的热情的去对待工作,对待任务和压力,就能使自己子啊愉悦的氛围工作着,收获着,快乐着!积极的心态是人生的一种宝贵财富。

  四、不断学*,勤奋进取

  在个人”,*时观摩、学*、培训给教师提供学*素材,一节优质观摩课,一次参观学*都是很好的提高机会。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认真分析,不断总结,才能获得收益,是自己得到提高。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有成就的、有经验的教师。中学教育科研,应该从记录自己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珍珠”珍藏起来。第一线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最大优势,是拥有丰富的鲜活的教育案例;而对教师来说,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是最好的教育科研。研究教学的得与失,找出闪光点,指出不足之处,教师在研究中不断进步。

  五、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教师的战场和舞台是课堂,教师的素质高低反映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将*时理念、观点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理论——再实践,再提高教学质量。多上课,上好课,上调研课,上示范课,上有挑战性的课。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又将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将自己的课堂当做实验基地,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并不断将教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需要创新,没有哪一堂优秀课、示范课是教学的范本。拘泥条条框框,*惯于照本宣科,不创新,不开拓,是教师职业的大敌。地域不同,学生不同,学生存在差异,教师对各种培训、讲座和学*要吸收其精髓,融入自身服务教学,构建自己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尺讲台,就是我们教师一生的大舞台!是一片育人的沃土,也是一个成长的摇篮,作为教师,让我们学会奉献,去追求和享受我们独特的充实与快乐!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的心得体会

  我听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讲座,感触颇多。最主要的是被作者的高尚人格和好学的*惯以及他敬业的精神所感动。“渴望快乐,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但是,在物质条件相当优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幸福;在教师行业,职业倦怠情绪大有人在。在重重的压力下,不少教师的精神空间越来越狭小,常感身心疲惫心力憔悴,在这种情况下,又何谈幸福。

  为了孩子们,也为了自己,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文化存款

  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让老师们感受到教育生活中扑面而来的幸福。

  二、宽容他人

  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见不统

  一、关系不太和谐等,我们在这些时候要学会宽容,谅解冲撞自己的人、感恩批评自己的人、宽恕伤害自己的人。宇宙浩渺无涯,人之生存其间,特别是与人相识相处,是一种天地机缘。因此,必须珍惜。我们每一个要想在社会上立足,一定要有容人之量,对人宽容。让步和忍耐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美德,宽容就是顾全大局。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时时吟诵品味。另外,现在我们都说和谐,我想和谐社会的前提就是充分的宽容。所以,让我们记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三、宽容学生

  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工作中、生活中,学会宽容一切,也是为自己留下一份轻松。做会育人的教师

  《做会育人的教师》的心得体会

  今天读了彭兴顺老师写的《做卓越的教师》一书,对班主任工作有了全新的、深入的体会和感悟。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呢?彭兴顺老师说: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一种艺术。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热爱教育事业,增强责任心,做一名优秀班主任。二是要热爱学生,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做。热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条件,要热爱学生,*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把学校、班级变成一片充满浓浓爱意的温馨家园。

  三是重视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班主任要把德育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四是民主管理班级,创造和谐班集体。

  五是创新教育方法,加强班级管理。

  六是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形成一种权威力量,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人七是加强学*研究,提高自身素质,做研究型班主任。全体班主任都要学会反思、总结,在反思中前进,在总结中进取。

  最后以彭兴顺老师的话与所有班主任共勉:“让我们在唤醒学生心灵的生命历程中,挽留青春,珍藏童心;挥洒情感,燃烧思想;思想与激情齐飞,青春与童心为伴,生命与使命同行,把职业当作事业去完成,将事业作为科学去探索,朝着艺术去追求!为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奋斗终生!”篇五:做卓越的教师学*心得体会《做卓越的教师》学*心得体会

  最*学校组织学*了《做卓越的教师》系列讲座,本讲座作者以鲜活的事例、深沉的思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座中的八项专题,涵盖了教师的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论文写作、研修组织、家庭教育、魅力师训等,此次学*让我受益匪浅。教育永无止境,教师的成长永无止境,这是我在《做卓越的教师》系列讲座中最大的收获。

  在“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中,作者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所终极追求的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不懈追求的教师而言,要想独具魅力、走向卓越,我认为,也要经历以下方面的修炼与锻造。

  一、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方为根本。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一堂好课,是用‘心’上出来的”。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因你的魅力而喜欢你的课堂,因你的课堂而爱上你的风采。这就需要教师静心阅读文本、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时,我们要虚心学*,借助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自身的勤奋,打造自己独特的魅力课堂。欣赏名师课堂、研究教学艺术、反思自身素质,是我一直坚持不懈的奋斗历程。唯有情感撞击、方有心灵对话,才能把学生紧紧吸引在自己周围,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抚育心灵。

  二、要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的源头,则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读书,则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状态。因为读书,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才气、激活灵气。我们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蕴,引领学生丰富的精神境界。读读经典名著,聆听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不朽的声音;看看学术前沿,了解教育同行对前沿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翻翻文学作品,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沐浴智慧、充实自我。

  三、要善于反思

  众多功成名就,或者正在成长中的优秀教师,总是以极大的热情和严谨的实践不断追求着教育工作的完美。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自我挑战精神所催生出的各种优秀品质的光芒。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善于反思。

  当一个教师缺乏反思时,他的行动往往是盲目的;只有不断检验、鉴别和完善自己的思想时,教师的行动才走向了自觉。正是“为实践而反思,对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实践”的专业自觉,让教师在行为上表现为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发展,从自在的人走向自为的人,从而提高工作成绩。

  四、有强烈的科研意识。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作为教师,不仅仅满足做一名教书匠,要把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让实践助力理论的提升,让理论检验实践的正确。目前,科研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教育精神,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同义词”。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作为课题,都值得研究。把教育教学不能看成是简单的完成任务的过程,而是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过程,则我们的工作就显得*凡而伟大,大有文章可做。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养成记录自己*时思想火花的*惯,与*作牵手,与思考为伴,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缕思绪、一个念头??都是我们记录的好材料,以随笔的形式整理与提升,大胆提炼自己的“一家之言”,成就自身发展。

  五、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学生的爱好与选择,尊重学生的思想与观念。没有尊重,一切教育都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尊重学生的个性。个性就意味着创造性,越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在未来就越有创造性。

  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理解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桥梁。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用学生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学生的心灵体会世界,用学生所处的位置判断世界。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从教心得体会3

  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已成为教育教学人士的共识。中学教学作为培养中学生的教育基地,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释放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共同的使命。同时也不应把素质教育与高考评估机制、高考选拔学生对立起来。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想写出教学上的点滴心得,与同行们共享。我觉得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做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施教育教学创新。

  素质教学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创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教法,教法决定成效。传统教育观念已经在许多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中成了“法宝”,比如说:以教师为中心整节课都坚持“填鸭”,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教书不育人,忽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老师惟我独尊,高高在上、对学生提出的“奇谈怪论”嗤之以鼻,甚至认为学生是钻“牛角尖”,不但不解决,而且还要批评一通等等。这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思维求同,不仅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内在动机。让趣味无穷的历史变成一个枯燥无味的数字,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基本放弃了历史学科的学*。这跟我们的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是不适应的。因此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中老年历史老师就必须痛下决心打破它,改变它,**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从“主演”变为“导演”。

  在学校公开课上,开课教师上初三历史《美国内战》,把“贩卖黑奴”的广告导演成学生的活动。(黑奴扮演者,教师课前选定有较强的文艺表演才能,同时有较强的表演欲望的学生。)通过演练,学生既认识到了黑奴当时的悲惨处境,又为林肯*颁布《**黑奴宣言》是深入人心的,打下了伏笔,也说明了黑奴问题成为了美国当时社会的焦点。另外如在讲《一国两制》一课时,通过让学生看录像《百年*》的纪实片段;《重庆谈判》一课时,播放电影《重庆谈判》片段等等,这些课,使我确认,高中历史教学,也应尽量挖掘“可导”“可演”的题材。方法上可采用电化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画面,以引发学生学*历史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点拨提升”“补充”的作用。也要求教师放下老师的架子,师生*等,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标新立异,鼓励质疑,激励思维。

教师从教心得体会4

  古人曰:“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因此我们在*时的教学中,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这样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未来建设者。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随着廉洁文化走进校园,一股正气之风刮遍神州大地。教师,这个古老而又神圣的职业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尊重。“敬廉崇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优秀的教学方法来授业解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且还要用高尚的品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来熏陶和培养学生,使他们逐步养成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优良品德。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廉洁从教”应成为我们每位老师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和高尚情操。

  第一、爱岗敬业,开拓创新

  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教师在*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预案,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并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的思想。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公*、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执教,这是廉洁从教的基础。教师决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尤其体现在对待后进生转化问题,我们一要有爱心,二要有信心,三要有耐心。

  只要我们用爱心、宽容、理解、人文关怀去善待学生的每一点错误,适时表扬、鼓励,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会取得成功的。我在*时的教学过程中很重视后进生的教育。例如我发现班级里有些同学自信心不足,于是我就开展主题班会扬起自信的风帆,同进在教室后墙上贴了班风牌:“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来营造气氛。在安排节目时,我有意让*时不够自信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借此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沈丽同学胆子很小,上课回答问题都害羞,怕回答错了被同学嘲笑,所以很不自信。我了解到她小时候学过拉丁舞,而且跳得很好,觉得这是一次锻炼她的好机会。但按照她的性格来看,让她主动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在主题班会前多次找她谈心,叫她表演一段舞蹈。她看我很有诚意,才勉强同意。在主题班会课上,她的舞蹈得到全班同学的肯定,还获得了“才艺之星”的称号,长时间的掌声使她找回了自信和勇气。

  第二、自我约束、廉洁从教

  教师廉洁从教,除了法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引导外,主要靠教师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这是廉洁从教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础。我们要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沟通联系,定期家访,认真听取家长能够的意见和建议,不利用职务之便向家长索取财务、推销物品或要求家长解决个人问题。在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中,我坚持每周家访一到两学生的家长。经过一个学期的家访活动,对我班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在家表现等有了解,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另外,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有些民生问题,然而我通过各种渠道向上一级领导部分反映。

教师从教心得体会5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是*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被视为“国之大维”、“仕者之德”和“人生大纲”。它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为人廉洁,要求做人清介自守,这是基础。二是为官廉洁,要求廉洁奉公,这是对为官的基本要求。教师作为肩负社会育人大任的工作者,虽不能算做“仕”,但教师是社会道德的传承者,是人格的复印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当廉洁。廉洁从教是对教师品行和作风方面的道德要求,是教师高尚情操的具体体现,是师德之根本。为师之道,重在德行、人品及修养。为师执教要保持师德的高尚和纯洁,清廉自律,廉洁从教。廉洁是师德树立的根本前提。所谓师德说到底就是做人之道,为真为善为美之道。“道者教之本也”。教师为师立教必须遵循做人之“道”。树立高尚的教师道德风尚,古语说“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天下治”,可见,师德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廉洁公正是社会择师要求的人格条件。教育的产生发展是社会的需求,并受社会制约。而社会的发展,总是要求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人来促进社会物质生产水*的提高,还要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来促进社会来保持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满足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的新一代社会成员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因此,任何社会为培养人而选择教师时,不仅注重学识才能而且更加注重是否具有良好的仁德。德性劣败者,不能为人师。教师作为培养人的专业工作者,其品德操行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性和对学生的熏染性。教师的品德操行除了仁爱、真诚还包括公正廉洁,在历代社会的发展中,为师不廉就是品行不端,如何教育学生?所以廉洁公正是社会择师的重要人格条件。

  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的根本。立教即立身于教育岗位,并能在教育岗位有效开展教育,教师劳动是一种示范性劳动,在一定定义上这种示范是教师人格的示范。学生无所不在,消息无所不通,教师言行上的任何不检点,人格上的任何不完善,都会严重地影响教师的声望和威信,进而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为师立教当看重养德修身为人师表,特别是廉洁方面,这是为师立教的根本。

  廉洁从教,不仅正对教师有效对学生教育良好人格条件和内在基础,而是对形成文明的社会风尚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言行对社会风尚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廉洁从教师的行为因此便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如果执教不廉,不仅影响自身的形象还会带来许多人价值观取向的偏移,甚至污染学生或他人,使不良风气蔓延,和谐社会的创建也将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如果教师廉洁从教不仅使行风清政,学子尚德,而且能重塑世人道德,净化世人灵魂,净化社会风气,使社会和谐。可见廉洁从教是有重要社会意义。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用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廉洁从教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廉洁从教的根本在与保持廉洁自律,廉洁自律浮于高尚的情操,廉洁自律以高尚情操的一个重要表现,高尚情操是保持廉洁自律的深厚根基。

  教师肩负着历史使命,国家的未来取决与教师。每一位合格廉洁的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他人也告诉自己:教育是奉献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不是功利;教师先自重,才能受尊重。教师要廉洁从教,拒绝“有偿家教”、拒绝“家长馈赠”;要爱岗敬业,远离“有偿家教”、远离“家长馈赠”;要为人师表,唾弃“有偿家教”、唾弃“家长馈赠”。同时坚决做到:不向学生摊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不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不要求家长为自己说情、办事,不做任何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事情。坚决刹住“有偿家教”等不良风气,让清正廉洁之风吹遍每一座校园,让每一座校园成为圣洁的地方,让圣洁的地方成长起祖国的栋梁。这将是学生之幸、民族之幸。

  听说在县城常有教师带生,因为县城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较好,能吸引外地学生前来就读。有些不是本地的学生也捐资借读,因为父母不在本地,又需要人照顾,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寄托在老师家里,这样既有人管理,又有人辅导。还有一些学生的,父母在外地做生意或务工,孩子也需要人照顾,也会找老师寄托。有了市场需要,自然,就会有少数老师接收学生寄在家里,每月收取费用。加上每年家长强烈要求,有些老师就开始带生了。

  期间,上级对教师有偿带生和补课曾做过几次整治,但过后又死灰复燃。

  对于这类事,我觉得社会可能也都看到了,但其驱动力是多方面的,并没有终极原因,实际是各类社会因素在共同推动,尽管大家也纷纷谴责,但好像始终不能终止。

  对此,我觉得第一要素是教育的体制问题,是高考指挥棒在起作用。因为要成绩,就产生了竞争,为了在竞争过程中胜利,许多家长要求通过补课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更好。而家长本人未能提供良好的辅导职能,就求助于老师。

  其次,有些教师也看到了有巨大的市场在里面,有利可图,也主动组织学生参与补课。

  再次,在经济的推动力下,有比较多数量的社会培训机构参与了这项事。有些退休或原代课后解聘的教师也纷纷参与。

  于是,在各类力量的推动下,补课成为了一种需要,一种市场,也是一种利益,正在蓬勃发展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忙于扑火,但收效甚微。这些事应该是很普遍,恐怕许多人都已经注意到了,于是浙江省人大拟提出让补课合理化的提案,不久教育部针对此提出强烈反对的反对意见。显然,两个部门对存在的教育问题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这实际上是对有偿带生和补课采取疏或堵的处理。

  教育部的想法显然比较理想化,它的理由是教师应该比普通人要高尚一些,更要讲奉献精神。但要知道,现在这个社会是金钱第一的社会,而教师的工资一直比较低,自然社会地位也高不了多少,况且教师的队伍很庞大,人多自然想法多,你想像以前那样通过道德教育让所有的教师甘于清贫,恐怕做不到。而补课的市场需求却是很庞大的,金钱的诱惑力恐怕是很大的,这样就使需求与产出发生矛盾,采取回避的方式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浙江省人大可能就是看到了这样的矛盾,想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也就是在限定的前提下放开一点。其实,在某些地方还是在几年前就作过类似的规定,比如说温州乐清就规定过每个教师可带生几人等。

  其实,地方*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强令禁止,其实是出于自身稳定的追求,不是对于教师本身行为的谴责。

  因为出了事,首先会引起很多麻烦,影响地方稳定,而补课的需要并不能得到解决,却由此带来了本地培训机构的繁荣。这几年,国家、省、市、县*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很多的禁令,社会许多人也知道了相关规定,这样,在许多时候,教师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战战兢兢地补课,而许多社会机构人员就四下告状,把补课生源抢夺去了。结果,收益的是这些临时或正式的培训机构。而学生的所谓负担并不见减少。其他家长也有了教师对自己孩子不公*的念头。那么,教师补课这个行为应该从哪里抓呢?源头,还是法规?恐怕要好好讨论讨论。

  我个人不喜欢补课。学校有时工作时间超12小时,再补*,就连命都配赔进去了。是用命换钱呢?还是保命重要。如果让我选择,我只要8小时的工作时间,其他应属于我的私人时间,就像发达国家。其余时间别逼我工作。

教师从教心得体会6

  很多的时候,说到廉洁,就会想到另外一个词——腐败。人们崇尚清廉,都把廉洁看成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一种高风亮节。人们唾弃腐败,把腐败看作是会腐蚀一个人的灵魂,腐蚀一座“大厦”的支柱的毒瘤。古往今来,多少人因为清廉而流芳百世,又有多少人因为腐败而遗臭万年。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的是育人的重任,生活却是在**淡淡中度过,“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已经成了教师的生动写照,说到反腐倡廉,似乎很难与教师联系到一起。但是仔细想想,作为一名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真诚地、*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够从小就懂得崇尚洁身自爱,不就需要有一颗廉洁从教之心吗。

  今天我们的教育面对虽然都是独生子女,但是实际上学生和学生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一是学生个体上的差异,个性活泼的,文静的,内向的,外向的;学*认真的,马虎的,成绩优异的,一般的,所有这些差异都有可能引起老师感情上的偏颇。二是学生家庭背景上的差异,在所有的学生中,有的是普通市民的孩子,有点是外来民工的孩子,有点是*官员的子女,有的是企业主老板的孩子,有的是这些不同家庭的背景背后,有着经济和文化层次上的差异,这也有可能引起教师感情上的偏颇。

  廉洁从教,我们就决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状况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为的是因材施教,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确,我们同时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是你的学生,都应该得到你应有的关怀和教导,这一点,没有差异。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具体体现在对每一个学生都能给予全心全意地关注,尤其体现在对待后进生、学*困难学生的转化问题,一有爱心,二有信心,三有耐心。

  教师爱岗敬业,将自己的教学才能奉献在学校奉献在课堂,这也需要有廉洁从教之心。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上盛行的的有偿家教,似乎归结起来就是有需要就有市场,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之余,为他人辅导,付出了时间精力和智慧,得到物质或者金钱上的回报,看起来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是仔细想想,这样做就是损害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它要求教师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全心全意地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这其中自然也对学生的培优补差。把这份分内之事当作分外之事来做是,为人师表的你如何能够自圆其说呢。教育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它不能完全地以7小时或者8小时坐班来衡量其工作量,因此也决定这教师必须具备应有的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

  廉洁从教,需要我们正确面对金钱的诱惑,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始终牢记“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古训,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7)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汇总五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1

  开学以来认真地阅读了吴忠豪教授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从中收益颇丰,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际,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本书瞄准的都是当下语文教师最为关心的一个个课堂热点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由一线优秀教师在长期语文从教中最感困惑并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书中把这些问题大致分成了四类:

  1、阅读课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

  2、语文课如何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3、如何围绕目标设计语文教学过程。

  4、基于目标的*作教学设计。

  “语文课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这个理论对于教师来还是容易接受的,但是在课堂的教学中操作起来却不容易。而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这样的语文课可以认定是“教课文”。反之,如果学生通过课文学*,能够明确地说出这堂课“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哪些训练,有哪些新的收获,这样的语文课大致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语文”。

  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给出了一个十六字方针“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鼓励创新。”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加以体现,需要我们有教学思想的转变,更需要我们有教学智慧的积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找准教学的三个点。一是传授语文知识的落实点,因为积累语文知识就是为增长语文能力打下基础。二是训练语文能力的增长点,因为语文能力是学生发展之基。语文能力就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三是熏陶感染语文人文的渗透点,因为语文人文是学生发展之本。语文人文就是指语文学*的兴趣、*惯、方法、态度、品质和情感。为什么说语文精神是熏陶感染而不是训练呢?因为语文的人文性与语言文字不可割裂。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教课文逐步过渡到教语文应该注意要依据课文合理选择课程内容,明确这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语文课程目标的选择,要瞄准语言知识、语文方法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特点。要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这就要按照语文知识或方法的学*规律设计教学流程,按照“领会知识(方法)—实践运用”的步骤组织教学。这才是“学语文”的教学流程。还要合理设计表达练*,提高语言积累的质量。理解课文语言只是学*语言的第一步,能理解但不会运用,学生积累的只是消极语言;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将消极语言转化为能运用的积极语言。这样学生语言积累的质量就能大大提高。

  总之,学*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成长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只有那些心无旁骛,始终孜孜以求的人;那些意志坚强,一直走在路上的人,才可望收获成功的快乐。语文教学这座高山,登上高处才会风光无限,语文教学这方深潭,潜到深处才会别有洞天。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2

  提起语文课要“用课文来教语文”相信大部分的语文老师都会表示赞同,课文只是教语文的材料,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语文课就是用课文一“载体”或“例子”来教学生学语文。然而,虽然我们的老师们认可了这一理念,但真的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却依然是在教“课文”,教学目标主要指向课文思想内容的讨论,一堂语文课下来,学生们能总结的最多也是课文的思想内容或人文情感方面的收获。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和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模式说再见,对于大部分的语文老师来说还是一件难事。因为我们语文教材所提供的只是一篇篇的课文,至于老师们究竟要教什么,除了课后的生字词之外,老师们真的是无从把握。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是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主编,采用专题行动研究,根据国培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研修内容,围绕着语文课如何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这一当前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结合小学各年级具体课例汇集的12个研究课例。这12个研究课例,瞄准的都是当下语文教师最为关心的一个个课堂的热点问题,大致分成四类:

  ①阅读课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

  ②语文课如何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③如何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④基于目标的*作教学设计。

  实际上,在这四类问题中,如何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或许是当下老师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关于这一方面,吴忠豪教授认为,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语文基础知识:拼音、汉字、常用词语、常用句子,标点符号,简单的修辞,常用的文体等;

  (2)语文学*方法:理解词语句子,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和文章中心,理清文章表达顺序,各种文体的阅读,除了读的方法,还有写的方法和听说的方法等;

  (3)学**惯:预*,使用工具书,积累摘录词句,质疑提问,收集资料,细心观察生活,收听广播电视,看书读报等。

  当然语文课程内容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教育内容,好在现在每篇课文对人文教育内容规定非常明确,不需要我们进行太多的思考。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课程内容。吴忠豪教授用维果斯基的“最*发展区理论”来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最*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发展区而达到其应有水*,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美国的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在《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中,吴忠豪教授也选择了一个个前后对比的生动的案例,告诉了我们如何才能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让我们知道了,教学目标的确定不能仅仅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不能局限于教师对文本的主观解读,也不能只考虑年段的目标要求,而是要以学生为本,要严格按照儿童认识规律来确定,要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

  但实际上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要想让老师们能够有效地选择教学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直接与老师们的个人水*有关,与老师们的备课深度有关,与老师们的教学态度有关。在当下的课堂上,老师们的教学还是在跟着感觉走,跟着教参走。如果连我们的教学参考书都无法准确地说出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如何还能要求我们的一线教师从个人的教学经验中来确定出有效的教学目标呢?实际上,不只是我们的一线教师,从《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培骨干班的骨干老师们也无法做到这一点,虽然每个案例我们都能看到老师们的改进、进步,但要知道的是,这可是在专家的直接指导下才有的改变,如果没有了专家的指导,这些骨干教师们又能否做到如此巨大的进步呢?答案可想而知。

  在书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教学案例,执教者上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称赞》一课。教师在按照常规思路写好教学设计即将实施时,发现即将授课的班级已经上过这一课了。权衡再三,执教老师许晓玲决定仍上这一课,但是推翻原有教学设计,上了一节单纯的语文单项技能训练课。具体到这节课,许老师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连续关系句群的内在规则,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在教学中,老师首先出示课文中的例句,帮助学生认识到例句中的两句话句序不能调换。然后告诉学生“这些句子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在一起,句子的前后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这样的一群句子我们把它叫做连续句群。”之后,老师出示一些课文以外的句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连续句群,又让学生进行排列句子顺序的练*,最后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学写句群。

  这一教学案例在国培班学员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赞成,有反对,有疑惑。反对者认为“把语文课上得像数学课一样,太机械了,不符合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指导专家唐懋龙则坚信“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是对学生最大的人文关怀”。究竟孰是孰非?难以下定论。但值得质疑的是:跟二年级学生教授“连续句群”这个概念是否合适。关于句群的概念应该说是比较复杂的,如果教师自身概念不清,会不会对学生产生一些误导呢?此外,像这样的语文单项技能训练课,如果把握不好训练的度的话,很有可能会把学生拖入“题海”之中,让语文学*变得寡然无味。这节课基本上脱离了课文教学,甚至可以说课文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虽然从课堂实录来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但这样一个特例不足以说明语文单项技能训练课存在的必要性,客观地说,这种课型还有待检验。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也可以明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是何其难!试想,连我们全国的骨干教师们都无法做到的事,又如何能奢望我们的一线教师能做到呢?此时的我也不禁慨然长叹: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再远的道路也需要我们一步步地去探索,而在这探索之路上,只有学*才是指引前行的明灯,只有在不断的学*中答案才能了然于心。

  相信,只要在不断的学*中,在不断的更新理念下,我的语文课堂终究会实现美丽的转身。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3

  说起语文,就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而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它是指导学生学*与生活的,要讲求实用性。所以我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提出来的“关注语用,言意兼得”的研讨主题,我听后内心是澎湃的,非常赞同,这一举措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受益匪浅。那么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呢?

  教研室推荐的读物《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从理论的高度,从实践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怎样才是“教语文”,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指明了一条可行的路。这本书指出言意兼得,就是语言文字和课文思想内容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这才是理想的语文课。通过研讨,我们发现课堂的“言”、“意”兼得应从词语品味中、段落结构间、词语推敲时、思维记忆里去追寻。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地关注言语本身,在语言的比较揣摩中感悟语言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在领悟“意象、意境、意蕴”的同时,关注语言表达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从而领略到文本中融合的言和意。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生活中*淡却深厚的爱的情感。

  二、学*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的方法。

  三、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学*重点:

  学*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的方法。

  评: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出语文课的特点,准确地反映出语文本体性任务与人文教化任务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认识细节,描写品味真爱

  在教学第九小节时,认识描写细节好处。出示两段文字对比朗读体会有什么不同,你感觉哪一段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1、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直手机握着,妈妈的手都扶在床沿边睡着了。

  2、妈妈睡在病床上,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都负载床沿边睡着了。

  读这段文字,体会课文表达的爸爸妈妈之间的真情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把父母之间的这种申请具体细腻的表达出来的?

  这两段话写的是同一个情景,但是表达效果却有很大的区别,第一段话加上妈妈恬静的微笑,这个细微的神态和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这个细微的动作,咱们将这个**淡淡的情景写得不*凡,从而能活灵活现的描写出爸爸妈妈之间深厚的情感,让人对这个画面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细节描写。

  出示:细节描写的对象是比较细小的,描写手法是比较细腻的,但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点燃环境气氛发展故事情节,可以起到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前面围绕着核心概念细节描写的认识,精心设计了四步指导过程,先是通过两段文字的比较认识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但是通过交流学生的认识体会,然后通过朗读回到具体的语境中,深入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最后再进行总结,是细节描写的定义及加深学生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没有简单的要求学生画出哪些是细节描写,而是将细节描写的认识与表达效果的体会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言语兼得的关系。

  (二)、接下来请学生找出文中还有哪些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爱如茉莉?

  请圈出课文中其他的细节描写,做好批注说明其表达效果。

  经过前两步的指导,学生对什么是细节描写及其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特别有阅读方法及教学目标,不应该只停留在认识,而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认识到会运用,必须有一个实践操作的步骤。

  (三)、学了这篇课文,你对阅读方法有什么新的认识体会?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关注细节,并尝试在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这堂课,由于教学目标和重点非常明确,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围绕阅读方法的教学设计的,因此师生的总结就很自然的围绕着课文中学到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的方法展开。

  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阅读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从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神态…。。去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研读文本、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教师的点拨引领,读中感悟,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文字的分量,知道细节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意义,真正感受到“爱如茉莉”。

  当我们从文本解读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方法学*式的教学模式,也会感到知识的储备和掌握情况。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为了能够真正落实好“关注语用,言意兼得”,我会潜心研究这套理论体系,扎实推进自己的语文课堂中,并带动我校更多的语文教师做好这方面的研究。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4

  品读了吴忠豪主编的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我陷入了沉思。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是一种理念的更新,方向的转变,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关注“文本”内容,而要将它当成一个“例子”,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回头看语文课程改革之路,我们的语文教学曾走入的误区:语文课俨然变成了思品课、科学课、欣赏课。老师通过文本解读组织教学过程,学生就“课文”学“课文”,收获的是这一课的思想内容及老师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这样的.语文课只是在“教课文”,关注思想内容的理解,忽略了语文方法技能的*得,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不大。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是方法渗透,技能形成。细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就会发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运用”成为课标中的关键词,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在这样理念的指引下,我们重新审视语文课,它应是一座*台,“课文”则是一个例子。学生借助这个“例子”,这座“*台”进行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实践活动,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遵循学生的言语发展规律,依据语文学*理论中的同化理论,我们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语言学*需要经历理解和积累的“内化”与“言语实践”的外化过程。而传统的“教课文”往往止步于语言的理解和积累,处于语言的“内化”阶段,只是完成了“语言的输入”。而要实现“语言的输出”离不开“言语实践”这一途径。在“教语文”这个理念的指引下,课文课为学生创设“言语实践”情境,帮助学生掌握“言语策略”,锻炼“言语能力”,*得学*方法,形成语文技能。这样的语文课才能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助推器”“练兵场”。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例子”,语文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但是现代白话文教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没有把课文当“例子”,而是将学*课文内容当成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语文课就是“教课文”。反思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在“教课文”,了解了“教课文”与“教语文”的区别,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我想这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绝不仅仅是文字的变化,它凸显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为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 5

  临*开学,很多任务都集中在一起需要处理,但还是还是要挤出时间来读书,这是给自己下达的命令。

  最*一段时间一直在读吴忠豪教授主编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我个人很喜欢其中团队磨课的篇章,选定一篇课文后,先由执教老师基于个人经验进行第一稿教学设计。专家带领磨课团队对其进行点评和修改,然后完成基于团队协作的第二稿教学设计,这第二次讲课的过程中,专家团队的每个成员都会带着具体的任务去听课,各司其职,量化测试指标,形成教学反思,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研磨的基础上,执教教师经过修改,最终出台基于实践反思的第三版教学设计。

  这个过程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每次参加组内公开课的点点滴滴。在郭主任和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这样一次次研磨过来的。由此可见,好课真的是磨出来的。

  在阅读本书第一章第三节——追寻“言”“意”兼得的语文课堂的时候,对于夏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一课,我有这样的收获。

  首先,我明确了什么是语文课堂中的“言意兼得”。经过再次阅读和思考,我明确了言意兼得就是语言文字和课文思想内容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这才是理想的语文课。

  其次,这次磨课的过程不但让夏老师受益匪浅,而且让我们这些读者也获益良多。比如高年级的语文课,第一课时应该充分利用,让它产生高效,跟第二课时要对称起来,这一点是我在备课时经常疏忽的地方。在团队研磨的第二稿中,我还对细节描写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细节描写的对象是比较细小的,描写手法是比较细腻的,但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点染环境气氛,发展故事情节,可以起到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在围绕本课应该教什么进行讨论的时候,专家给出的看法是一堂课上完如果师生只能总结出思想内容方面有哪些新的认识体会,那么基本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课文”。

  如果师生能非常清楚地总结这堂课自己在语文学*方面有什么体会或者进步,那么基本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语文”。这就是说当一堂语文课专注于文本的内容,而不顾及内容的表达形式教学时,“言”“意”就不可兼得,语文课也就不成其为语文课了。

  这里我最大的困惑是自己储备的语言表达形式的种种相关知识很匮乏。譬如什么叫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什么叫炼词炼句等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