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体会,读书心得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1

  *期,结合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观察儿童》翻阅了一遍。翻阅第一章,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内容是我现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这本书不似一些书讲述高深理论,离我们感觉很远。它的陈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导师,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你在观察中的一些问题,并用具体的案例,可借鉴的解决的方法让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引发我进一步深读它的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到完善。

  观察,观为看,察为思。结合现实工作中,看到了许多观而不思的行为及被搁置在文本上的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记录。书中“观察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运用,而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的观察价值与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如何助推教师开展有意义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推进幼儿发展的自然实施的教育手段,我们能为教师做什么?此书给了我启示。

  一、教师要学会观察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运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注重了幼儿的个性,但没有深层地科学地去观察。通过学*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在活动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活动目标的达到程度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要观察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鹰”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发展的水*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材料,使教学活动目标性更强。

  二、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三、教师要学会参与和倾听

  “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

  “倾听”就是教师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在“童声”中推动幼儿的探索。只有学会了倾听,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例如:某教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这桌帮忙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和倾听并不是独立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倾听也比较*,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表面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师、欢迎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馈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四、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五、注意观察记录的客观有效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还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因此,我们应科学的观察幼儿,这是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的基本功。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观察者。

  好书,是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撰的格式,给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触动。以上是初浅的认识,今后会再细细研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2

  开学初,因课题研究和理论学*的需要,到徐主任处借了一本幼儿园必读丛书《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几个月来,因琐事繁忙,一直没有机会阅读,直至前几天得空,才随手翻阅起来。

  本书的原著是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vennis,翻译是单敏月、*。本书共有7个章节。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实践的机会;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罗列了一些目的、目标,以便于读者决定采取最恰当的模式来记录观察;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

  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但它只是一个指导方针,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经验。

  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是鼓励照料婴幼儿的工作者乐于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和完善的方面。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虽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我还是被它的实用性给吸引了。它真可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观察记录工具书。它让我更全面深入地明白了观察的价值所在,让我熟知了观察儿童的全过程,让我了解了观察儿童的方法,*得了许多观察的技能,更让我有信心成为一个观察儿童的技能娴熟的操作者所以,在工作室活动时,我把它介绍给了我的姐妹们一改往论学*的形式,我先根据第一章的学*内容出了3个简答题,让姐妹们即兴作答,并把答案写在白纸上。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问题2、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看到什么,了解什么?3、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答题完毕,我们当场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如为了了解孩子现在的发展水*,独特的个性特点,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等然后我再组织大家一起学*,找出正确的答案,并将自己刚才的回答与书中给出的答案相互比较。附书中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达到了什么水*;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3

  对父母而言,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倾听孩子的呢喃细语,是他们最快乐的一件事。而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观察儿童则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那么我们如何来观察儿童呢?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单敏月、王晓*翻译的《观察儿童》一书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在还没有阅读到此书之前,我对如何开始一次观察,如何来记录观察可以说是脑中是空白的。但通过认真的对每一个章节进行通读后让我获益非浅。本书章节的内容在安排上步步深入,引领着我们逐步掌握观察实施的全过程,其中的一些观察实例的呈现相当惹眼,称其为工具书,是因为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儿早期学*目标,可以正确地帮助你去进行定位,明确目标,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其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活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建构起自己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如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

  其中以具体实例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呈现观察,让初学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具体的操作与记录方法,从而对每一次的观察确定目标和目的,详尽观察情况的记录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将自己观察得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

  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阅读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1)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1

  开学初,因课题研究和理论学*的需要,到徐主任处借了一本幼儿园必读丛书《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几个月来,因琐事繁忙,一直没有机会阅读,直至前几天得空,才随手翻阅起来。

  本书的原著是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vennis,翻译是单敏月、*。本书共有7个章节。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实践的机会;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罗列了一些目的、目标,以便于读者决定采取最恰当的模式来记录观察;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但它只是一个指导方针,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经验。

  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是鼓励照料婴幼儿的工作者乐于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和完善的方面。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虽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我还是被它的实用性给吸引了。它真可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观察记录工具书。它让我更全面深入地明白了观察的价值所在,让我熟知了观察儿童的全过程,让我了解了观察儿童的方法,*得了许多观察的技能,更让我有信心成为一个观察儿童的技能娴熟的操作者所以,在工作室活动时,我把它介绍给了我的姐妹们一改往论学*的形式,我先根据第一章的学*内容出了3个简答题,让姐妹们即兴作答,并把答案写在白纸上。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问题2、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看到什么,了解什么?3、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答题完毕,我们当场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如为了了解孩子现在的发展水*,独特的个性特点,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等然后我再组织大家一起学*,找出正确的答案,并将自己刚才的回答与书中给出的答案相互比较。附书中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达到了什么水*;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2

  对父母而言,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倾听孩子的呢喃细语,是他们最快乐的一件事。而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观察儿童则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那么我们如何来观察儿童呢?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单敏月、王晓*翻译的《观察儿童》一书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在还没有阅读到此书之前,我对如何开始一次观察,如何来记录观察可以说是脑中是空白的。但通过认真的对每一个章节进行通读后让我获益非浅。本书章节的内容在安排上步步深入,引领着我们逐步掌握观察实施的全过程,其中的一些观察实例的呈现相当惹眼,称其为工具书,是因为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儿早期学*目标,可以正确地帮助你去进行定位,明确目标,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其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活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建构起自己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如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

  其中以具体实例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呈现观察,让初学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具体的操作与记录方法,从而对每一次的观察确定目标和目的,详尽观察情况的记录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将自己观察得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

  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3

  *期,结合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观察儿童》翻阅了一遍。翻阅第一章,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内容是我现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这本书不似一些书讲述高深理论,离我们感觉很远。它的陈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导师,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你在观察中的一些问题,并用具体的案例,可借鉴的解决的方法让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引发我进一步深读它的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到完善。

  观察,观为看,察为思。结合现实工作中,看到了许多观而不思的行为及被搁置在文本上的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记录。书中“观察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运用,而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的观察价值与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如何助推教师开展有意义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推进幼儿发展的自然实施的教育手段,我们能为教师做什么?此书给了我启示。

  一、教师要学会观察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运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注重了幼儿的个性,但没有深层地科学地去观察。通过学*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在活动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活动目标的达到程度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要观察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鹰”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发展的水*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材料,使教学活动目标性更强。

  二、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

  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三、教师要学会参与和倾听

  “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

  “倾听”就是教师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在“童声”中推动幼儿的'探索。只有学会了倾听,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例如:某教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这桌帮忙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

  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和倾听并不是独立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倾听也比较*,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表面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师、欢迎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馈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四、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五、注意观察记录的客观有效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还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因此,我们应科学的观察幼儿,这是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的基本功。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观察者。

  好书,是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撰的格式,给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触动。以上是初浅的认识,今后会再细细研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2)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1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其作品叙述了少年的“我”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他进入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那里学到了在有围墙的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我的大学》至今仍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激励了几代人从高尔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气和信念。 读了《我的大学》这部文学作品后,我深有感触。高尔基出身贫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捡过破烂,当过学徒和杂工,受尽了欺凌与欺负。就是在这悲惨而又艰苦的生活中,高尔基仍如生命力顽强的小草,艰难的生长并且绽放。我多么渴望像高尔基那样,做一棵“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啊!多么渴望像他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同高尔基相比,我真是羞愧万分。 当初我刚考进这所大学时,因为专业是被调剂的`,心中也就不*衡,对学校充满了抱怨与不满。对学*不是很上进,整天在学校无所事事,不是看小说,就是跟朋友们聊天,将大好时光白白浪费掉。还有的就是*时在学*中遇到一点挫折我就难以面对,甚至会半途而废。到了期末考试时,由于*时的不努力,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导致期末成绩出来不理想。等到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深深的感悟到我是多么的不懂的珍惜着美好时光,有这么好条件让我读书,获取更多的知识。为此我深深的反省,要好好的借此去学*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扩大自己的视野。另外主人公那种强烈的读书欲望以及顽强的学*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家中厚厚的书,却让它们闲着,难道是“书非借不能读?”不,自以为知识已经很丰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说“学无止境”吗?难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长?不,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才真正明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才真正体会到只有勤奋学*,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许真的是要经历磨难才懂的自己身边的幸福,这样才明白自己比别人是多么的幸运。所以我们要积极追求光明与知识,让自己成为有用的人,对大学,人生充满热情,活力。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2

  《基督山伯爵》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复仇的故事,这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复仇之路神机妙算,整个故事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内容紧凑一气呵成,最终还给主人公一个公道。这样精彩的好书难怪成为世界不朽之作呢!

  唐泰斯是一位勇敢的水手,在即将成为船长并与心爱的姑娘梅塞苔丝订婚当日,被嫉妒他当船长的会计唐格拉以及情敌费尔南设计陷害,以拿破仑同党之罪名身陷囹圄。而检察官维尔福知道其父才真正是拿破仑同党,为免牵连,他没有帮助唐泰斯洗刷罪名,而是判处了他终身监禁。在14年的.监牢中,他与一位智者学*生活并成为忘年之交,老人死前将基督山岛藏有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在他成功越狱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基督山伯爵。他在了解真相后,报恩于摩莱尔先生一家。同时他巧妙安排,向他的仇家――已经是巴黎社交界的三大名家展开了复仇。

  这是一个并不十分复杂的复仇故事,但作者却将它绘制的有声有色,内容精彩绝伦,实不失为一本老少皆宜的好书。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上帝会还给你一个公道是本书的核心思想。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3

  初读《大学》,云里雾里,一知半解,感觉十分乏味。读完后就只记得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明、在止于至善”,顺道留了个“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印象。说来,我读《大学》与冰心读《三国》颇为相似,均是拿起又放下,放下后拿起。再次读《大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读,对我来说是当头棒喝,不过20xx字的文章可谓字字珠玑,包罗万千,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理。

  总体来说,大学总体框架是由“三纲八目”搭建,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在这逐步的学*和理解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是十分震撼,总结下来,感触最深的有三点:

  其一,就是“知其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日:“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知其所止”,也就是知道自己应该“止”的地方,通俗说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然而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可供的机会太多,更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不少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统统成了精神的流浪儿。其实,不同身份,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寻找最适合的自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并不断向着目标迈进。

  其二,就是“格物致知”。何为“格物致知”?既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大学》崇尚的是一种终身学*不断实践的态度,纵观中古历史上的学者,身上都有一种极为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毕恭毕敬,兢兢业业的专研学问,几乎对知识带了一种虔诚,这种对待学术的虔诚在今天的学者身上也很难再发现,这是一种不计功利的严肃和认真。现在社会,浮躁的人太多,沉下心来做事的人越来越少;一朝学*的人越来越多,抱终身学*观念的人越来越少,快餐式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这种情形下更是需要我们谨慎,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不断学*,树立终生学*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切勿在时代潮流中迷失自己。

  其三,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用其极在今日是被曲解了,成为了贬义词,其原意为追求完美的道德境界。《大学》所诉:“正其心,诚其意,慎其独”均为追求完美道德境界的途径。古人之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他们对于自身道德修养提出了严格几*苛刻的要求。“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阐述的就是古人对于自身道德修养的打磨就如同加工骨器,不断切磋;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反观现在,道德缺失已经成为社会的话题,随便打开新闻都能看到各种道德缺失的报导,十分令人痛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使自身的修养上一个台阶。

  《大学》蕴含的内容太多太多,如用一句话来讲,“《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3)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1

  开学初,因课题研究和理论学*的需要,到徐主任处借了一本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几个月来,因琐事繁忙,一直没有机会阅读,直至前几天得空,才随手翻阅起来。

  本书的原著是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 Vennis,翻译是单敏月、王晓*。本书共有7个章节。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实践的机会;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罗列了一些目的、目标,以便于读者决定采取最恰当的模式来记录观察;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但它只是一个指导方针,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经验。

  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是鼓励照料婴幼儿的工作者乐于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和完善的方面。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虽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我还是被它的实用性给吸引了。它真可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观察记录工具书。它让我更全面深入地明白了观察的价值所在,让我熟知了观察儿童的全过程,让我了解了观察儿童的方法,*得了许多观察的技能,更让我有信心成为一个观察儿童的技能娴熟的操作者……所以,在工作室活动时,我把它介绍给了我的姐妹们。

  一改往常理论学*的形式,我先根据第一章的学*内容出了3个简答题,让姐妹们即兴作答,并把答案写在白纸上。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问题2.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看到什么,了解什么?3.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答题完毕,我们当场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如为了了解孩子现在的发展水*,独特的个性特点,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等……然后我再组织大家一起学*,找出正确的答案,并将自己刚才的回答与书中给出的答案相互比较。附书中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达到了什么水*;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

  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

  拓展他们的经验,

  促进他们的学*。

  可见,我们老师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的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其理念和价值观也是比较正确的,只是在“我们能看到什么、了解什么以及怎样去帮助他们”这些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全面深入,相信大家通过学*、比较,会让我们的观察记录更加客观、科学、有效,也能更好地促进我们孩子的发展。《观察儿童》我们还在学*中……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2

  *期,结合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观察儿童》翻阅了一遍。翻阅第一章,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内容是我现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这本书不似一些书讲述高深理论,离我们感觉很远。它的陈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导师,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你在观察中的一些问题,并用具体的案例,可借鉴的解决的方法让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引发我进一步深读它的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到完善。

  观察,观为看,察为思。结合现实工作中,看到了许多观而不思的行为及被搁置在文本上的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记录。书中“观察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运用,而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的观察价值与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如何助推教师开展有意义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推进幼儿发展的自然实施的教育手段,我们能为教师做什么?此书给了我启示。

  一、教师要学会观察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运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注重了幼儿的个性,但没有深层地科学地去观察。通过学*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在活动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活动目标的达到程度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要观察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鹰”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发展的水*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材料,使教学活动目标性更强。

  二、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三、教师要学会参与和倾听

  “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

  “倾听”就是教师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在“童声”中推动幼儿的探索。只有学会了倾听,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例如:某教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这桌帮忙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和倾听并不是独立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倾听也比较*,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表面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师、欢迎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馈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四、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五、注意观察记录的客观有效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还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因此,我们应科学的观察幼儿,这是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的基本功。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观察者。

  好书,是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撰的格式,给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触动。以上是初浅的认识,今后会再细细研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3

  开学初,因课题研究和理论学*的需要,到徐主任处借了一本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几个月来,因琐事繁忙,一直没有机会阅读,直至前几天得空,才随手翻阅起来。

  本书的翻译是单敏月、王晓*。本书共有7个章节。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实践的机会;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罗列了一些目的、目标,以便于读者决定采取最恰当的模式来记录观察;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但它只是一个指导方针,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经验。

  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是鼓励照料婴幼儿的工作者乐于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和完善的'方面。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虽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我还是被它的实用性给吸引了。它真可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观察记录工具书。它让我更全面深入地明白了观察的价值所在,让我熟知了观察儿童的全过程,让我了解了观察儿童的方法,*得了许多观察的技能,更让我有信心成为一个观察儿童的技能娴熟的操作者……所以,在工作室活动时,我把它介绍给了我的姐妹们一改往常理论学*的形式,我先根据第一章的学*内容出了3个简答题,让姐妹们即兴作答,并把答案写在白纸上。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问题2、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看到什么,了解什么?3、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答题完毕,我们当场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如为了了解孩子现在的发展水*,独特的个性特点,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等……然后我再组织大家一起学*,找出正确的答案,并将自己刚才的回答与书中给出的答案相互比较。附书中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达到了什么水*;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

  可见,我们老师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的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其理念和价值观也是比较正确的,只是在“我们能看到什么、了解什么以及怎样去帮助他们”这些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全面深入,相信大家通过学*、比较,会让我们的观察记录更加客观、科学、有效,也能更好地促进我们孩子的发展。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4)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1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知道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从而进行分析和指导,使幼儿的语言能力、计算能力、交往能力等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书共有7个章节。当阅读完第一章后,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以下两点:一、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什么水*;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二、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这与我们正在进行的观察记录相吻合,先以白描的手法来进行观察记录,再链接指南进行分析,最后给予回应指导。

  在第二章中“以书面/叙事风格记录为例”与我们现在观察记录非常匹配,但又更加全面和完善。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以及注意要点:一、制定合适的目的和目标;二、记录,应尽可能当事情赈灾发生着,你应该全心关注你感兴趣的那些方面,因为你不可能记下儿童所做的一切;三、结论,应该概括地叙述你观察到了什么,与你期待发现什么(即你的目标)相呼应;四、评价,应该将你的发现与你的目标年龄群体应有的表现相比较;五、建议,观察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帮助儿童完善其技能。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我们能看到什么?”“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通过观察儿童,帮助他们?”在书的开头,四个问题让我陷入深思。观察过很多儿童,但好像从来没有这样问过自己。

  在观察方法上,书中说道要安静地坐着,尽可能地不引起丝毫的注意,若与儿童互动,他们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这点我是非常认同的。在我之前的观察中,当我拿起笔和本子要记录时,孩子看到了觉得好奇,开始关注我在做什么,我一时不知如何解释,我的行为对他们的活动也有了一定的影响。书中的方法是,避免和孩子有视线接触,如果他们意识到你在写东西,那你可以说你在做作业。在今后的观察中,我会运用此方法。

  记得导师曾经说过,在观察时,应该只记录事实,记录每一个细节,不要有遗漏,记录时不要解释,使用描述性的词句,避免使用判断性或解释性的词句,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记录。在评价时,可以将自己的发现与目标年龄群体应有的表现相比较,根据权威的发展常模和理论来比较,也可以将某个个体和同一年龄段的其他儿童相比较。在建议上,主要是为了提出帮助促进儿童发展的策略。

  书中认为,越早通读记录下来的草稿,尽快地将草稿补充完整,那么观察记录就变得很容易完成了。这是我在日后记录中需要注意的,有时候因为别的事情无法及时梳理草稿,时间久了容易忘记细节,影响观察记录的具体与客观。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所有的孩子都依随一个相同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但相互之间在速度上并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以其自身的步调成长着。如果我们要提供最好的机会来促进儿童的发展,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孩子,我们可以有怎样的期望,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合适的环境。我认为,我们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去衡量幼儿的发展水*,但也不能完全以标准为标准,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分析。没有唯一的标准。

  通读全书,再来思考开头的四个问题,就变得清晰了。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

  总之“观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想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尝和摸索,形成一套适合班级幼儿发展的观察方法。每一位教师要将自己的眼睛练得如同鹰眼一般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儿童最殷切的需要。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2

  开学初,因课题研究和理论学*的需要,到徐主任处借了一本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几个月来,因琐事繁忙,一直没有机会阅读,直至前几天得空,才随手翻阅起来。

  本书的翻译是单敏月、王晓*。本书共有7个章节。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实践的机会;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罗列了一些目的、目标,以便于读者决定采取最恰当的模式来记录观察;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但它只是一个指导方针,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经验。

  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是鼓励照料婴幼儿的工作者乐于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和完善的方面。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虽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我还是被它的实用性给吸引了。它真可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观察记录工具书。它让我更全面深入地明白了观察的价值所在,让我熟知了观察儿童的全过程,让我了解了观察儿童的方法,*得了许多观察的技能,更让我有信心成为一个观察儿童的技能娴熟的操作者……所以,在工作室活动时,我把它介绍给了我的姐妹们一改往常理论学*的形式,我先根据第一章的学*内容出了3个简答题,让姐妹们即兴作答,并把答案写在白纸上。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问题2、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看到什么,了解什么?3、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答题完毕,我们当场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如为了了解孩子现在的发展水*,独特的个性特点,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等……然后我再组织大家一起学*,找出正确的答案,并将自己刚才的回答与书中给出的答案相互比较。附书中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达到了什么水*;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

  可见,我们老师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的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其理念和价值观也是比较正确的,只是在“我们能看到什么、了解什么以及怎样去帮助他们”这些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全面深入,相信大家通过学*、比较,会让我们的观察记录更加客观、科学、有效,也能更好地促进我们孩子的发展。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3

  *期,结合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观察儿童》翻阅了一遍。翻阅第一章,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内容是我现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这本书不似一些书讲述高深理论,离我们感觉很远。它的陈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导师,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你在观察中的一些问题,并用具体的案例,可借鉴的解决的方法让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引发我进一步深读它的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到完善。

  观察,观为看,察为思。结合现实工作中,看到了许多观而不思的行为及被搁置在文本上的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记录。书中“观察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运用,而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的观察价值与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如何助推教师开展有意义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推进幼儿发展的自然实施的教育手段,我们能为教师做什么?此书给了我启示。

  一、教师要学会观察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运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注重了幼儿的个性,但没有深层地科学地去观察。通过学*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在活动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活动目标的达到程度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要观察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鹰”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发展的水*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材料,使教学活动目标性更强。

  二、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三、教师要学会参与和倾听

  “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

  “倾听”就是教师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在“童声”中推动幼儿的探索。只有学会了倾听,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例如:某教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这桌帮忙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和倾听并不是独立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倾听也比较*,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表面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师、欢迎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馈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四、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五、注意观察记录的客观有效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还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因此,我们应科学的观察幼儿,这是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的基本功。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观察者。

  好书,是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撰的格式,给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触动。以上是初浅的认识,今后会再细细研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5)

——《课堂观察》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

《课堂观察》读书心得体会1

  5月14,我有幸参加了吉林省思想品德中小学教研员省级培训班。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课堂观察的理论与实践。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理论。感觉很新奇,也很有收获。

  5月16日下午,吉林省教育学院副院长杨玉宝教授,给我们做了《课堂观察的理论与基本技术》的专题讲座。为我了解课堂观察这一新事物提供了理论依据。接下来,师大附中思想品德学科郝主任,给学员讲解了《思品学科课堂观察记录的内容与方法》。让课堂观察由理论走向了实践。5月17日在师大附中我们又听了两节课,亲身实践了一下课堂观察的几个环节。虽然还有些茫然和忙乱,但是这一新的理论却让我有了很多新感受。

  一、课堂观察体现以学生为本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式,最早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它的基本理念是服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它转变了以往听课的理念,由对讲课人挑剔到对听课人指导服务。 以往听课,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老师的教学情况,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等,而在这次听课我们把视角更多地投向学生,学生是学*的主体,投入越多产出也就越多,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如果没有认真的听讲,对于这样的学生课堂效率就相当低。当我们把视线转向学生时,可以更好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的或者坏的,以后再自己的课堂上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调整或者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

  二、课堂观察为了“有效教学”。

  追求有效是教学的永恒主题,但是“有效教学”的追求究竟落实在哪里?我们认为最终应落实到“课堂”。那么,有效的课堂教学又从何而来?通过课堂观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观察最直接的目的追求,也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基础工程。

  传统的教研方式逐渐显露出三个严重的不足,一是离散化,缺少基于主题的研究,所谓的研究没有聚焦的内容,呈现出“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现象;二是粗放化,缺少精细化的描述与分析,因此,“好象”、“感觉”、“似乎”这类的模糊词汇充塞在课堂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不痛不痒,没有“冲击性”;三是范式化,以种种先验性的评课套路与话语诠释千变万化的课堂,这种教研方式在生动的教学现象情境中常常会捉襟见肘,无法取得实质性的、针对性的效果。课堂观察有利于这三个问题的解决。

  课堂观察试图在实践层面解决教学理念的问题。事实上,教学理念的更新最终必须依靠“自觉的实践”,而不是“书面的言说”。课堂观察中呈现的现象与细节,常常会给人以“刺痛感”,以“震动感”。“怎么会这样的?”“真的是这样啊!”之类的感叹常常会出现在教师们的感言中,在这样的感言中,真正深层次的理念就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课堂观察就似一面镜子,可以照亮被我们遗忘或者没有引起重视的教学环节。

  我通过学*课堂观察,产生了不少的困惑:我们进行课堂观察时,我的观察对象是学生,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会疏忽了课堂的其他细节,对于教学环节会记录不太详细,对于课堂的整体性没有很好的把握。同时观察点的选定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量表的设计在实际操作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想存在这种问题一个是对课堂观察的认识、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教学思想还没转化过来吧,以后还要深入学*,在课堂观察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失。

  课堂观察是一朵盛开的“奇葩”,它改变了我们以往听课时对课堂教学缺乏反省意识、对很多问题视而不见的状况。课堂观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愿意以它为镜,它就会使我们从提高课堂效率的迷茫中解脱出来;只要我们愿意走进它,它就会成为我们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辅助手段。

《课堂观察》读书心得体会2

  自从进入教育战线,我只是在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方面不断地学*、提升自己,对于听课,我只是每次都抱着学*的态度去的,每次都能从不同老师的课上学到一些东西,评课,对我来说仅仅是谈谈自己学到的东西和一点肤浅的看法。对于专业的听课评课——课堂观察,在我看来,一直只是教研员、专家的专利。本学期,学校为了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走专业发展的道路,给我们下发了三份课堂观察的学*资料,还专门组织大家进行学*。通过学*,我对课堂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也知道了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回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我知道了要进行课堂观察,首先要解构课堂,因此,我们研制了《课堂观察框架》;要持续而有效地开展课堂观察,必须组建专业合作体;要分析某教师的课,还需要了解该教师,因此,课堂观察主要是同伴的合作观察;要使课堂观察有立足之地,必须针对传统听评课的不足;要使课堂观察具有专业性,观察者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与培训;要使课堂观察具有时代性,必须整合人种志等观察的部分合理元素。

  通过学*,我也初步了解了进入现场观察要注意哪些问题:观察者要在上课开始前进入现场,最好提前五分钟进入课堂,同时必须明确进入现场的观察任务以及可用的观察工具。观察者选择有利的`观察位置,对观察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一般而言,要按观察任务来确定观察位置,以确保能收集到真实的信息。观察者要如实地记录你所看到的与听到的种种现象,在一些需要连续记录时,一般不宜当场花时间对现象进行分析或做出判断,以免影响记录的进程,或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应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

  通过学*,我也似乎明白了在整理数据进行必要的推论时应注意些什么——要理解量表的理念和目的。量表的设计是针对观察点设置的,所收集的数据关注于点状问题的解释,它们在某些方面能进行有效的推论,但可能不适用于另一方面的推论。明确了量表的设计原理,才能在推论时有的放矢;要注意把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结合起来;要注意数据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推论要基于证据,推论程度要适当;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推论。观察结果的呈现是供研讨、反思之用的,而并非对教师的终结性评价,观察者在推论时理应抱着同理心,更深入地去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

  我还知道了课后会议着重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被观察者进行课后反思,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1)这节课的学*目标达成了吗? (2)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3)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二是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由于课后会议时间有限,这个阶段应遵循四个原则。一要简明;二要有证据;三要有回应;四要避免重复。再谈谈形成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结论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成功之处,即本课中值得肯定的做法;二是个人特色,即基于被观察者本人的实际情况,挖掘个人特色,逐步澄清该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三是存在问题,即根据本课的主要问题,基于被观察者的特征和现有的教学资源,提出几点明确的改进建议。然后,如有可能,再进行跟踪递进式观察。

  以上是我*段时间的学*收获,但是知识获取后都有一个实践应用的消化过程,这个过程也许还比较漫长,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儿慢慢来了。

《课堂观察》读书心得体会3

  假期中,我学*了课堂观察一书,在学*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课堂观察是一门大学问,是需要教师的专业精神与相当的专业水*的。

  通过学*让我对课堂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相比,我认为传统听课关注的是全面的'整体的课堂,而课堂观察则把观察的视角缩小,从点中看全面。也可以说课堂观察是在传统听课的基础上把听课目标更细致化,更明确化。以前我在听课中,在一堂课上,一个听课老师既要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又要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对于听课老师来说确实很难观察得细致、全面。课堂观察则是通过集体合作,分清各小组听课目标,在此基础上更明确地把握听课重点,甚至有时会通过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得到有力的数据证明,从而更加客观地进行评论。通过某个细节,某个特定的角度,观察课堂,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课堂观察,它有明确的目标性,计划性,组织相当严密。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把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个阶段,课堂观察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

  课堂观察让我们听课、评课者消除了很多疑虑,因为它所关注的问题不再是对教师的评价,不再是为教师的教学划分等级,它指向的是学生课堂学*的改善,课堂观察的过程是合作体关注学*,研究学*和促进学*的过程。它旨在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观察跟传统的听课评课不同的还在于,它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堂观察中,教师不只是在观察,其实是在通过观察而参与研究,所以“当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自然会联想到自己*时的教学情形,从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即时生发基于自身教学理解和实践的教学假设:如果我来教,可以这样设计……”我们在观察他人的同时,实际上在对照自己,从他人身上学*优点,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促成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专业发展。

  通过学*课堂观察我们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理论,有了理论就要实践,学校安排第二周我们数学组来一次课堂观察,我的任务是观察学*目标,要观察教师的提出时间,提出的方式,教学行为,学生行为,样题检测。看了之后我一点也不明白,一次又一次的请教蔡主任,请教青年路小学的老师,心里总算有了一点眉目,但还是迷迷糊糊,这次我带着任务听课,发现就是跟以前不一样,我一心听老师的学*目标完成的咋样,目标达成了没有,样题检测时学生会不,我可以通过数字分析来评价学*目标达成情况。第一次虽然不太成功,可老师们知道路该咋走了。

  第四周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课堂观察,这一次老师们说的比上一次好多了,评课着和授课者有了互动,但是我们的评课语言有待提高,要慢慢的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我希望自己的评课水*越来越高。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6)

——幼儿观察心得体会 (菁华3篇)

幼儿观察心得体会1

  20xx年2月22日崮山中心幼儿园组织教师读《观察走进幼儿的世界》一书。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学会观察是成为一名合格幼教工作者的必要条件,但是如何观察呢?在《观察:走进幼儿童的世界》一书中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现在就我阅读的《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一书,谈谈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这边书中有一句话时这样说的;人们通常认为,大多数人是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所看到的信息的。但是,人们都存在一种倾向,即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而且只想看到自己知道的事物。比如说两个老师带领孩子在户外玩耍,在看同一现象时一定会有不同的发现。若一个儿童在看着别人玩耍,自己没有参与,有的老师会觉得孩子胆小不敢和别人一起玩,有的老师可能觉得孩子在思考玩什么,也有的可能觉得孩子太孤僻了。所以我们需要学会有效的观察儿童。细心观察每一位儿童的特点,尊重每一位儿童的自身实际发展。每一位儿童都是不同的,不能千篇一律的情况来描述、概括他们。

  要想更好的观察也是要是要讲求方法的夜要按照正确的步骤来走,首先要确立观察的目的,只有确立的目标观察幼儿才有方向性。其次要收集切实的数据,要了解儿童的性格特征和日常表现能对自己的观察更加清楚明白。然后是分析数据,对儿童的种种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才能了解被观察幼儿的想法,最后提出未来活动和建议,观察时认真贯彻这几步幼教工作者就能获得满足儿童个体要的有力条件,因此就能设计出适宜儿童的活动和经验了。

  观察儿童很重要,但是不能凭空而来,正如书中所说观察也需要一定的理论观点来支持。将儿童的行为和相应的理论观点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书中提到了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他们都认为应该将儿童看做积极的学*者,儿童在玩中也能学到很多知识与技能。先驱们的理论为我们形成和扩展自己的观点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

  身为幼教工作者必须要经常观察儿童,以便全面了解儿童的发展。我认为现在我们所谓的观察带有太多的主观性,我们观察到的都是我们自己认为的,而不是儿童心理真正的想法,这样我们观察所获得的信息不准确也不真实,就不能设计满足儿童真正需要的活动。所以观察必须客观,才能准确了解儿童的真实想法。

  现在的我们还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观察者,好的观察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了解儿童,明确观察步骤,具备丰富的观察理论等等,所以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儿童的负责。

幼儿观察心得体会2

  儿童观察力的发生、发展比起其他能力相对要早一些,因此在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就更为显著。充分利用科学启蒙活动的优势,教孩子在观察中学会观察,是科学启蒙活动的教育目的之一。

  学生在校要写作文,家长也希望孩子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可有些孩子的作文内容空洞无物,或记流水账,或车轴施话来回说,废话连篇。我们知道作诗行文是离不开观察的,观察力强的学生往往能把一件事描写得形象逼真、生动具体,特别是能把烘托主题的某些细节描述得很人微,而观察力较差的孩子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大概,见树不见山,作文内容怎能不空洞呢?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两句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后人对此颇有疑问,为何同在四月里,一个“芳菲尽”,一个“始盛开”呢?宋代大科学家宋括开始对此也大惑不解,直到有一次他登山游历,时值四月,发现山下桃花已谢,而西山上的桃花正在盛开,方才恍然大倍:原来山上山下气候不同,才有此奇观。由此十分叹服白居易的观察力。

  我国古代著名工匠鲁班因茅草割破手指而细心观察,发现了茅草叶边缘的小齿,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银子的故事,有口皆碑。古今中外,又有多少科学家、文学家的不朽发明、传世之作,不是在对外界事物的敏锐的观察中产生的?既然观察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形成较强的观察力呢?

  首先,培养孩子有目的性地进行观察。幼儿的心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他们还不会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经常被事物表面的一些新异的特性所吸引,而看不到事物本质的、全面的特征。因此**在科学启蒙活动中可以根据观察内容帮助孩子确定目的要求,逐步引导孩子学会根据任务来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这样的观察才能深入细致,才能有意识地采集信息,使观察富有成效。

  其次,是指导孩子制订观察计划。学会制定观察计划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又一个方面。年龄较小的孩子在观察中往往无次序、无规律,左顾右盼。**可以指导他们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可以按照事物本身先后J顷序,也可按照从外到内、从局部到整体的原则。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惯,学会制订观察计划,为以后的独立观察打下基础。

  再有,**要帮助孩子掌握一些观察方法。基本的观察方法有:

  (1)记观察日记,这样可以掌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引导观察的进一步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

  (3)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的不同特征,这样可以使观察更全面。

  总之,观察是科学家启蒙活动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要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会观察。

幼儿观察心得体会3

  同情心作为幼儿良好社会性、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因此,在培养幼儿同情心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专门教育活动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县口: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从发展幼儿的同情认知,激发幼儿的同情体验,促使其产生同情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和一些*常小事随机地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教育,强化幼儿的同情行为,从而使幼儿一时的、个人的、短暂的同情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化的品质。

  一次,一个幼儿摔倒了,30多名幼儿中,只有两名幼儿能主动询间同伴疼不疼,并给他揉伤,其他幼儿或不知所措,或无动于衷,或在一旁嬉笑。有的幼儿不仅不扶,甚至还说:"谁叫他不小心!"也有的说:"让他自己起来川

  有一次吃饺子时,娇娇小朋友说:"饺子太烫,没法吃!"旁边的幼儿紧接着说了一句:“烫死你!”

  小朋友在一起玩,张怡听小朋友不知为什么哭了,当时只有两名幼儿走过去间她怎么了,其余幼儿都视而不见。

  这一件件真实的"小事"说明:幼儿的同情心相当缺乏,因而导致了幼儿同情行为的严重缺乏。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万面的,有的是因为家庭教育中片面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勇敢精神,而忽视培养幼儿的同情心;有的则是由于家长的溺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受到别人的关心爱护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懂得别人也需要自己的关心,帮助。

  针对以上情况,在教育中就把同情认知、同情体验及同情行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一、同情认知的培养

  具有同情认知是产生同情情感和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引导幼儿观察什么情况会让别人难过,别人什么时候需要自己的帮助。比如:有的小朋友生病了,很难受,他希望别的小朋友能关心他,有朋友摔倒了,别的小朋友不应该站在旁边看,而应该把他扶起来,并帮助他拍拍身上的土,间问他疼不疼。我们还随时引导幼儿关注困难者,帮助他人,如看到有的小朋友玩玩具时,就应该邀请他一起玩,对于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小朋友不能嘲笑他。说他"笨,而应该耐心友好地去帮助他。

  二、同情体验的培养

  同情情感是同情行为的内在动机,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唤起幼儿内在的情感体验。首先,我们以身作则,对需要关心的幼儿予以安慰""和关怀,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吴安倪的父母有时在外工作,孩子的情绪不是很稳,爱哭,我们就常常亲切地安慰她,搂搂她,亲亲她,告诉她老师很喜欢她,这样一来不仅使吴安倪的情绪有所好转,也使别的幼儿受到感染。其次,我们还设计了"他摔到了"。他为什么哭?""我来帮助你"等活动,运用角色转换、移情等方法引导幼儿体验当自己处于他人的情况时的情感、愿望。例如:如果你生病了,你希望别人怎么做;如果你摔倒了,你希望别的小朋友怎样对你;如果你不会做游戏或做不好,你希望别的小朋友不埋你,笑话你,还是帮助你?从而让幼儿更好地体验,理解他人的情感,知道自己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该怎么做。

  三、同情行为的培养

  同情行为是同情心培养的根本目的,在幼儿获得了同情认知,产生了同情情感后,我们应引导幼儿把同情认知、情感落实在行动上,教给幼儿响应的积极的行为方式。我们发现幼儿的同情行为方式,如: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全班小朋友都去扶他,结果挤成一团,而没有人想到采用其他的安慰万式,看到一个小朋友哭了,好几个小朋友都掏出手帕为她擦眼泪,反而弄得那个小朋友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引导幼儿讨论还可以用什么别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对摔倒的同伴的关心和帮助,于是幼儿想出了为他掸土,搬椅子请他坐下,询问他疼不疼,为他揉腿等等万式。同时我们还创造机会让幼儿实践,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各样的关心,友爱行为,适时强化他们的好行为。

  总之同情心的培养对孩子的意义是很大的,在时间中使幼儿能主动地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7)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 1

  阅读本书我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略看,二是精读。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以及第三部分的第17章精读,其它章节略看。

  全书围绕一个关键词“观察”来讲述,主要表达这样两点内容:一是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二是如何去观察。

  首先,对儿童的观察是如此重要,如果不具备观察能力,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看”和“听”,我们就不能与我们正在照看的儿童有效互动,无法理解并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展,也不能保护他们免遭危害。

  其次,观察,尤其是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是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知道什么以及他们能够做什么的最真实的评价方式之一。

  一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作为参与式观察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能保证观察的隐蔽性,保证获取观察资料的真实性。

  那么,如何观察呢?

  为此要增强观察技能

  观察的有效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取决于你观察时所依据的'理论观点以及你的观察技能。

  增加你观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三个方面:客观描述、解释或说明、评价

  为了保证观察的有效性,观察不是偶然的随机的,在观察之前要知道观察什么,到哪里观察,以及怎样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切记“行为是观察和记录的核心要素”。

  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详细阐述八种观察和记录方法:(1)叙述性描述(2)时间取样(3)事件抽样(4)轶事记录(5)日记记录(6)频次统计(7)检核表(8)等级评定量表。

  对于每种观察和记录方法都有很详尽的讲解,并以举例子的形式很清晰地阐明了各类观察和记录方法如何使用,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其中提供的一些观察记录表,我们在设计自主性游戏观察表中,可以借鉴和使用。

  在介绍完观察方法后,又以新生儿(0—1个月)、婴儿(1—24个月)、幼儿(2—5岁)、学龄阶段(6、7—8岁)三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动作、感知觉、情绪、社会行为、语言发展、认知与智力发展、游戏、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观察练*的具体讲述。这部分内容具有可操作性,试用价值较大。

  总之,读完《观察儿童》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从实践上,为观察记录表的设计提供指导,为更有针对性地观察提供范本和依据。对于幼儿游戏中的一些行为,并具备观察能力的人,没有敏感性,看到的只是表象,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完此书,犹如被特训一番,尝试着在幼儿游戏中学着去“看”,

  去“听”,从孩子的观察中会收获很多,学会观察的同时,不仅更加了解幼儿,也是在一次次的真实性观察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日积月累中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懂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学会观察”,从观察中有所思、有所行!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 2

  “婴幼儿是天生的学*者,掌握环境和征服世界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和驱力。”本书译者开篇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良多。是啊,既然幼儿本身就是学*者,所以如何来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就成了我们老师们的一个首要任务。如何做好这一点,就要靠我们的细心与用心。

  一、 细心去发现。

  在很多游戏中,具有很大自由度的自主游戏,一直是幼儿们的最爱,在自主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自由地玩乐,从中获取着自己需要的`知识经验。正如本书第5页中“8 岁卡门和7岁约翰之间的对话”,其实事情的越因很简单,就是他们俩帮玩具娃娃洗澡与洗玩具娃娃的衣服。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件很*常的事,但是笔者却捕捉到了这一细节,在关注他们的对话中,发现孩子们其实是一种有目的、合作的玩,他们在其中不仅交流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还能一起用所得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碰到的困难,其中有假设、有实践、有结论。而这种发现,就能很好地帮助老师建立对孩子自身经验的认识,不断创设有利的环境,从而帮助孩子们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可见,孩子们的学*远处不在,关键在于老师要具有一双慧眼,不断发现孩子们的自主学*,从而做好自己“支持者”的角色。

  二、 用心去引领。

  老师在发现孩子们的自主学*与兴趣点后,如何来进行引领,则又是一项关键。在这其中,老师首先要进行分析选择,选取其中有价值的点,来进行进一步的生成活动。因为孩子毕竞是孩子,认知能力差,是非观念不清晰,盲目地随着幼儿走,就失去了老师的引领作用,也会让孩子们走入误区。如本书第4页中“6岁艾沙卡的故事”,老师在得知艾沙卡洗汽车的发现后,敏感地捕捉到了其中的价值,从而设置了一些场景,来引导艾沙卡进一步的实验。虽然学*并不是在学校开始、在学校结束的,但和妈妈洗车的经验开启了艾沙卡的思维之窗,而老师的引领与帮助,通过在学校和同伴们一起进行的活动,艾沙卡的经验进一步获得了扩展,这其中,老师的引领作用就是其中的关键。

  细心去发现孩子们的生活与游戏,用心去引领其中有价值的点,那么我们老师就能真正读懂孩子们的思维,与他们靠得更*,真正做好我们“孩子学*的支持者、引领者与合作者”。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 3

  *期,结合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观察儿童》翻阅了一遍。翻阅第一章,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内容是我现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这本书不似一些书讲述高深理论,离我们感觉很远。它的陈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导师,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你在观察中的一些问题,并用具体的案例,可借鉴的解决的方法让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引发我进一步深读它的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到完善。

  观察,观为看,察为思。结合现实工作中,看到了许多观而不思的行为及被搁置在文本上的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记录。书中“观察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运用,而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的观察价值与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如何助推教师开展有意义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推进幼儿发展的自然实施的教育手段,我们能为教师做什么?此书给了我启示。

  一、教师要学会观察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运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注重了幼儿的个性,但没有深层地科学地去观察。通过学*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在活动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活动目标的达到程度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要观察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鹰”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发展的水*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材料,使教学活动目标性更强。

  二、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三、教师要学会参与和倾听

  “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

  “倾听”就是教师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在“童声”中推动幼儿的探索。只有学会了倾听,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例如:某教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这桌帮忙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和倾听并不是独立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倾听也比较形式主义,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表面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师、欢迎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馈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四、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五、注意观察记录的客观有效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还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因此,我们应科学的观察幼儿,这是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的基本功。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观察者。

  好书,是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撰的格式,给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触动。以上是初浅的认识,今后会再细细研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 4

  这是为了补单位作业,写的不够走心。

  但是也有一点浅显价值。

  《观察儿童》是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观察记录是一种证据形式,无论是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要求你这么做,还是因为你工作单位的记录体系要求你这么做,有一点是肯定的,通过呈现出观察记录,你将展示出你在儿童发展方面的丰富知识,以及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观察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而作为记录的一种方式,还要考虑不同记录方法各自的优点、缺点以及可能的偏差。

  书中告诉我们怎样使用这本书?

  对于新手教师,我们只需要跟着章节顺序通读一遍,收获是良多的。我觉得特别好的地方,这本书内容是逐步加深,让我们读者逐渐掌握观察实施的全部过程,尤其是观察的案例写的非常详细,书中还有很多练*题目,帮助我们构建起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书中的内容体系很清楚:为什么要观察;一步步教你如何呈现观察;试验观察技术、拓展和运用观察、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目标联系起来等,通读整书后,我们对观察这件事有了新的认知和概念。尤其是指导我们一线教师如何去观察儿童,观察些什么呢?心中了然。

  而这本书不仅仅是指导幼儿园教师,很多新手父母也值得来研读本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才是孩子的根基,孩子如同小树苗一样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才能茁壮的成长,所以父母得看懂孩子的发展、内心的需求才能在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啊。

  我们必须明白一件事,观察儿童绝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通过观察,我们会了解儿童当前达到了什么发展阶段,而后我们能将他们的进步与这个年龄段群体应当达到的水*范围作比较,从而继续引导他们发展各种活动。作为一位父母,如果是个有心人,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会及时捕捉到您的孩子是否落后于其他孩子或者能力超出一般孩子的需求,这样也许不会错过一些最佳治疗期,以及最好的定向培养与栽培。

  观察是让老师和父母体会每个儿童、每个生命的独特之处。

  当父母和孩子静静在一旁注视着您的孩子,孩子是能感受到这一份力量和链接,孩子能更加安心、稳定、专注自己手里的小事,内心需求被满足。

  观察不仅局限儿童,少年也是可以的。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我记得在7年前,小班新生入园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小朋友,在亲子活动中,我发现了孩子明显的异常,有攻击性行为,眼光不触及人群,不会表达,我第一时间跟家长沟通,家长也信任我,没有任何不舒服,去常州医院咨询,特别幸运的是没有错过最佳治疗期,休学去康复中心康复了2年时间,大班的时候回到我们的班级,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进步。现在这名孩子已经5年级,基本上能跟上班级同龄孩子的学*步伐,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所以,即便孩子已经5年级,这位家长还是时常和我保持联系,每个节日问候祝福必到,我被深深感动。从新疆回来,给我送来特产,在新疆旅游时,沿途给我发风景美照。力邀我们全家去新疆旅游。

  这份情谊,做为一名普通幼儿园老师,是不是太厚,我把当作我真诚付出的回报。爱出者爱返。

  我是很普通的幼儿园老师,但是我得到太多家长的厚爱,尤其当孩子,很多年,一部分家长转化为朋友的独特感受。

  不过,我们也要正确对待这个家庭背景情况。为什么这名儿童的家人当时没有觉得自己的孩子异常呢,一方面家长的认知水*不够,一方面来说,本身这个男家长离异独自带养孩子,内心也是有点扭曲的,自己的爱不够如何能够把爱给到儿子呢。目前,我并不清楚医生是如何判断孩子的病情,而从我的角度看,孩子更多需要心理的营养和观察。攻击性行为、眼神不触及人群、不会表达,这样典型的症状都说明孩子在0到3岁安全感嫉妒缺乏,不被爱,不被正确的爱。这是家庭的问题,而家庭背后又是整个家族的问题。一并在孩子的身上凸显。当然这个不仅仅是今天我来谈观察儿童这本书的范畴。我想表达的是,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需要家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不能守旧固有思想,今天我们的孩子已经不同于20年前、30年前的我们,我们还沿用老旧的育儿思想去教育孩子,我们必将和孩子渐行渐远。

  文末,我还是呼吁家长,新家长,老家长,养育孩子这件事,不是小事,我们不仅仅满足孩子吃喝拉撒的外在需求,我们更应关注孩子内心需求,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个鼓励,一个赞叹,都深深滋养到心灵深处。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 5

  *期,结合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观察儿童》翻阅了一遍。翻阅第一章,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内容是我现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这本书不似一些书讲述高深理论,离我们感觉很远。它的陈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导师,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你在观察中的一些问题,并用具体的案例,可借鉴的解决的方法让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引发我进一步深读它的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到完善。

  观察,观为看,察为思。结合现实工作中,看到了许多观而不思的行为及被搁置在文本上的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记录。书中“观察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运用,而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的观察价值与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如何助推教师开展有意义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推进幼儿发展的自然实施的教育手段,我们能为教师做什么?此书给了我启示。

  一、教师要学会观察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运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注重了幼儿的个性,但没有深层地科学地去观察。通过学*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在活动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活动目标的达到程度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要观察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鹰”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发展的水*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材料,使教学活动目标性更强。

  二、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三、教师要学会参与和倾听

  “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

  “倾听”就是教师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在“童声”中推动幼儿的探索。只有学会了倾听,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例如:某教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这桌帮忙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和倾听并不是独立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倾听也比较形式主义,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表面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师、欢迎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馈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四、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五、注意观察记录的客观有效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还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因此,我们应科学的观察幼儿,这是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的基本功。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观察者。

  好书,是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撰的格式,给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触动。以上是初浅的认识,今后会再细细研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 6

  阅读本书我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略看,二是精读。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以及第三部分的第17章精读,其它章节略看。

  全书围绕一个关键词“观察”来讲述,主要表达这样两点内容:一是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二是如何去观察。

  首先,对儿童的观察是如此重要,如果不具备观察能力,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看”和“听”,我们就不能与我们正在照看的儿童有效互动,无法理解并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展,也不能保护他们免遭危害。

  其次,观察,尤其是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是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知道什么以及他们能够做什么的最真实的评价方式之一。

  一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作为参与式观察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能保证观察的隐蔽性,保证获取观察资料的真实性。

  那么,如何观察呢?

  为此要增强观察技能

  观察的有效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取决于你观察时所依据的理论观点以及你的观察技能。

  增加你观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三个方面:客观描述、解释或说明、评价

  为了保证观察的有效性,观察不是偶然的随机的,在观察之前要知道观察什么,到哪里观察,以及怎样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切记“行为是观察和记录的核心要素”。

  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详细阐述八种观察和记录方法:(1)叙述性描述(2)时间取样(3)事件抽样(4)轶事记录(5)日记记录(6)频次统计(7)检核表(8)等级评定量表。

  对于每种观察和记录方法都有很详尽的讲解,并以举例子的形式很清晰地阐明了各类观察和记录方法如何使用,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其中提供的一些观察记录表,我们在设计自主性游戏观察表中,可以借鉴和使用。

  在介绍完观察方法后,又以新生儿(0—1个月)、婴儿(1—24个月)、幼儿(2—5岁)、学龄阶段(6、7—8岁)三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动作、感知觉、情绪、社会行为、语言发展、认知与智力发展、游戏、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观察练*的具体讲述。这部分内容具有可操作性,试用价值较大。

  总之,读完《观察儿童》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从实践上,为观察记录表的设计提供指导,为更有针对性地观察提供范本和依据。对于幼儿游戏中的一些行为,并具备观察能力的人,没有敏感性,看到的只是表象,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完此书,犹如被特训一番,尝试着在幼儿游戏中学着去“看”,

  去“听”,从孩子的观察中会收获很多,学会观察的同时,不仅更加了解幼儿,也是在一次次的真实性观察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日积月累中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懂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学会观察”,从观察中有所思、有所行!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 7

  “婴幼儿是天生的学*者,掌握环境和征服世界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和驱力。”本书译者开篇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良多。是啊,既然幼儿本身就是学*者,所以如何来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就成了我们老师们的一个首要任务。如何做好这一点,就要靠我们的细心与用心。

  一、细心去发现。

  在很多游戏中,具有很大自由度的自主游戏,一直是幼儿们的最爱,在自主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自由地玩乐,从中获取着自己需要的知识经验。正如本书第5页中“8岁卡门和7岁约翰之间的对话”,其实事情的越因很简单,就是他们俩帮玩具娃娃洗澡与洗玩具娃娃的衣服。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件很*常的事,但是笔者却捕捉到了这一细节,在关注他们的对话中,发现孩子们其实是一种有目的、合作的玩,他们在其中不仅交流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还能一起用所得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碰到的困难,其中有假设、有实践、有结论。而这种发现,就能很好地帮助老师建立对孩子自身经验的认识,不断创设有利的环境,从而帮助孩子们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可见,孩子们的学*远处不在,关键在于老师要具有一双慧眼,不断发现孩子们的自主学*,从而做好自己“支持者”的角色。

  二、用心去引领。

  老师在发现孩子们的自主学*与兴趣点后,如何来进行引领,则又是一项关键。在这其中,老师首先要进行分析选择,选取其中有价值的点,来进行进一步的生成活动。因为孩子毕竞是孩子,认知能力差,是非观念不清晰,盲目地随着幼儿走,就失去了老师的引领作用,也会让孩子们走入误区。如本书第4页中“6岁艾沙卡的故事”,老师在得知艾沙卡洗汽车的发现后,敏感地捕捉到了其中的价值,从而设置了一些场景,来引导艾沙卡进一步的实验。虽然学*并不是在学校开始、在学校结束的,但和妈妈洗车的'经验开启了艾沙卡的思维之窗,而老师的引领与帮助,通过在学校和同伴们一起进行的活动,艾沙卡的经验进一步获得了扩展,这其中,老师的引领作用就是其中的关键。

  细心去发现孩子们的生活与游戏,用心去引领其中有价值的点,那么我们老师就能真正读懂孩子们的思维,与他们靠得更*,真正做好我们“孩子学*的支持者、引领者与合作者”。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 8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单敏月、王晓*翻译的《观察儿童》一书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并做了记录。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读了此书,我深刻的认识到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和完善的方面。

  观察儿童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非常清楚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更科学的观察、记录,通读本书让我获益匪浅。书中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让我们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活动,完成它们让我更好地建构起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将自己观察得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 9

  *期,结合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观察儿童》翻阅了一遍。翻阅第一章,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内容是我现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这本书不似一些书讲述高深理论,离我们感觉很远。它的陈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导师,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你在观察中的一些问题,并用具体的案例,可借鉴的解决的方法让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引发我进一步深读它的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案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开展;在此根底上,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到完善。

  观察,观为看,察为思。结合现实工作中,看到了许多观而不思的行为及被搁置在文本上的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记录。书中“观察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运用,而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的观察价值与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如何助推教师开展有意义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推进幼儿开展的自然实施的教育手段,我们能为教师做什么?此书给了我启示。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运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注重了幼儿的个性,但没有深层地科学地去观察。通过学*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在活动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活动目标的到达程度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要观察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鹰”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开展的水*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进一步开展的材料,使教学活动目标性更强。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适宜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适宜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

  “倾听”就是教师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在“童声”中推动幼儿的探索。只有学会了倾听,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例如:某教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这桌帮助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和倾听并不是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倾听也比较,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外表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师、欢迎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响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上的开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还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孩子的开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因此,我们应科学的观察幼儿,这是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的根本功。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观察者。好书,是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撰的格式,给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触动。以上是初浅的认识,今后会再细细研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开学初,因课题研究和理论学*的需要,到徐主任处借了一本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几个月来,因琐事繁忙,一直没有时机阅读,直至前几天得空,才随手翻阅起来。

  本书的翻译是单敏月、王晓*。本书共有7个章节。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实践的时机;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罗列了一些目的、目标,以便于读者决定采取最恰当的模式来记录观察;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忆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根底阶段的早期学*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开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开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但它只是一个指导方针,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经验。

  创作本书的初衷是鼓励照料婴幼儿的工乐于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开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和完善的方面。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虽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我还是被它的实用性给吸引了。它真可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观察记录工具书。它让我更全面深入地明白了观察的价值所在,让我熟知了观察儿童的全过程,让我了解了观察儿童的方法,*得了许多观察的技能,更让我有信心成为一个观察儿童的技能娴熟的操……所以,在工作室活动时,我把它介绍给了我的姐妹们一改往常理论学*的形式,我先根据第一章的学*内容出了3个简答题,让姐妹们即兴作答,并把答案写在白纸上。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问题2、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看到什么,了解什么?3、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答题完毕,我们当场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如为了了解孩子现在的开展水*,独特的个性特点,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促进孩子的有效开展等……然后我再组织大家一起学*,找出正确的答案,并将自己刚刚的答复与书中给出的答案相互比较。附书中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到达了什么水*;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开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开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

  可见,我们老师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的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其理念和价值观也是比较正确的,只是在“我们能看到什么、了解什么以及怎样去帮助他们”这些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全面深入,相信大家通过学*、比较,会让我们的观察记录更加客观、科学、有效,也能更好地促进我们孩子的开展。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单敏月、王晓*翻译的《观察儿童》一书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并做了记录。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忆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根底阶段的早期学*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开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开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读了此书,我深刻的认识到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开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和完善的方面。

  观察儿童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非常清楚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更科学的观察、记录,通读本书让我获益匪浅。书中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让我们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活动,完成它们让我更好地建构起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将自己观察得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他们已经到达了什么水*,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开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观察儿童》的读书心得体会 10

  阅读本书我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略看,二是精读。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以及第三部分的第17章精读,其它章节略看。

  全书围绕一个关键词“观察”来讲述,主要表达这样两点内容:一是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二是如何去观察。

  首先,对儿童的观察是如此重要,如果不具备观察能力,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看”和“听”,我们就不能与我们正在照看的儿童有效互动,无法理解并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展,也不能保护他们免遭危害。

  其次,观察,尤其是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是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知道什么以及他们能够做什么的最真实的.评价方式之一。

  一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作为参与式观察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能保证观察的隐蔽性,保证获取观察资料的真实性。

  那么,如何观察呢?

  为此要增强观察技能

  观察的有效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取决于你观察时所依据的理论观点以及你的观察技能。

  增加你观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三个方面:客观描述、解释或说明、评价

  为了保证观察的有效性,观察不是偶然的随机的,在观察之前要知道观察什么,到哪里观察,以及怎样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切记“行为是观察和记录的核心要素”。

  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详细阐述八种观察和记录方法:(1)叙述性描述(2)时间取样(3)事件抽样(4)轶事记录(5)日记记录(6)频次统计(7)检核表(8)等级评定量表。

  对于每种观察和记录方法都有很详尽的讲解,并以举例子的形式很清晰地阐明了各类观察和记录方法如何使用,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其中提供的一些观察记录表,我们在设计自主性游戏观察表中,可以借鉴和使用。

  在介绍完观察方法后,又以新生儿(0—1个月)、婴儿(1—24个月)、幼儿(2—5岁)、学龄阶段(6、7—8岁)三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动作、感知觉、情绪、社会行为、语言发展、认知与智力发展、游戏、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观察练*的具体讲述。这部分内容具有可操作性,试用价值较大。

  总之,读完《观察儿童》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从实践上,为观察记录表的设计提供指导,为更有针对性地观察提供范本和依据。对于幼儿游戏中的一些行为,并具备观察能力的人,没有敏感性,看到的只是表象,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完此书,犹如被特训一番,尝试着在幼儿游戏中学着去“看”,去“听”,从孩子的观察中会收获很多,学会观察的同时,不仅更加了解幼儿,也是在一次次的真实性观察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日积月累中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懂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学会观察”,从观察中有所思、有所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