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汇总五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1

  在学*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深刻的感受到《纲要》是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水*规划纲要”,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要使我们国家尽快走上繁荣富强、迈入世界发达国家的前列,应该对教育问题形成共识,抓紧抓实抓好。《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为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必须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才能出名师、育英才。

  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应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我们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凡的。我们既应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应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做学生的朋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

  我们要真正做到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力求真正引发学生的学*兴趣,给他们自主学*的机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教学生学会如何学*,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注重学生的良好学**惯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我们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和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学会学*和终身学*的楷模。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2

  一、政治思想认识方面

  通过学*领会了精神,在“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通过认真的学*,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更加公*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全会在“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中,明确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党的***报告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党实现中国梦之教育梦的重大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更加坚定“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理念。我们深化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进一步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进一步实践和探索学校的生命化六育,进一步创新实现生命化德育的机制和途径,进一步实践和探索生命化课堂的构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激发基层教师的活力。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依法办学,加强各位教师的权责,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职能,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层级管理和民主建设,练好“内功”,积极应对**职能转变,社会教育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3、建立更加公*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份子。我们期待更加公*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我们安教乐业,敬业爱岗,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

  二、业务素养方面:

  1、对自己选择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学*会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勉励我们努力学*,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学*的任务,这也坚定了我扎根于教育事业的信心。

  2、认真学*教学基本常规和管理规范,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虽然这几年,我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通过这次深入的学*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还认识到,作为基层小学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认识到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这次学*后使我明白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包括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从群体型到个性型的转变,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这些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

  通过这次学*,我感到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尽快的能够胜任自己本职的工作,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3

  深刻领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改革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实施等的具体要求和深刻内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

  提高办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把控需要从教育评价改革开始,需要对教师队伍、学员学*质量、开设专业等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的系统性改革,也是对教学、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评价机制的改革。改革是为了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建立科学的质量体系,最终目的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水*。

  遵循办学规律。在教学教务方面,遵循办学规律,改变那些违背规律的思路和做法,使学院工作更符合办学规律,符合**继续教育学*规律。

  坚持学员需要。坚持以学员为中心的思想,把聘请教师质量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充分听取学员的意见和建议,科学的制定教学评价方法。

  结合我院情况,我觉得特别要坚持三性并重,不断凸显大学继续教育的延展性、社会性、应用性的特点,从重数量规模向注重学生质量转变、向质量转型。

  首先,坚持延展性,从终身学*的视角,继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一体的、整合的,两者共同构成终身教育知识体系;从学员角度,只有坚持教学内容的延续、衔接性,才能保障学员个体构建自身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是坚持社会性,紧扣社会需求,转变办学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教学与生产联系,形成教育与产业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育人的产教融合模式。

  三是坚持应用性,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4

  在本次培训中有幸让我们听到了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作为一个学者,他们那闪光的人格魅力令我震撼!让我感染!学生教学管理如何做?几年来的辛苦探索,留下太多的茫然与困惑!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育教学的相关讲座,还是专业知识的授课,无论给我们上课的是知名教授,还是普通的老师,没有那一个不是兢兢业业的。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我就浅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的回报。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二、学无止境,更新学*观念。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就像听课时孙部长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直坚持下去。”学*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虽然不能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三、精心钻、打造化学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是教师战斗的阵地,课堂教学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上课,努力营造课堂氛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环节引导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他们思维,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能力。高效课堂的实现,还必须认真辅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专业知识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能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学*期间拜读了各位优秀教师的文章,进行交流。我的业务水*有了很大的提高,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让差距和不足成为自己的动力,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促进自己成长。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汲取专家们的精华。将这次学*的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5

  在假期中,本人认真阅读了《新基础教育论》的有关章节,其中对新型教师的教师观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叶教授在书中指出教师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也是学校教育在实践层面取得命脉所系。当代教育变革需要有一支新型的教师队伍,以教师最基本的学校教育实践课堂教学为改革的切入点:在课堂中,要让教师成为学生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惯,培养其全而发展的同时,促进成个性发展,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让学生学*有关心理知识,帮助他们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新型教师还可以成为研究者,通过教学实践,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应有着自己的经验化的处理方式,以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结构的融会贯通,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教师在不断地审视中主动投身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网络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从事教育科研、研究总结新的教学规律,由“教书先生”向“研究型、学者型”转换。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终身教育、终身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成为一个不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为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提供全程的教育支撑。新课程以全新的课程和教学理念彻底摇撼了传统的教师文化体系,它必然要求创建新型的教师文化,为新课程的推行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了回应新课程的挑战,为了自身价值的体现,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教师必须不断的学*,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进行持续的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便利的学*条件,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学*、探究,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还必将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情感素养,形成宽容、尊重的良好个性和人格魅力。

  当然,叶教授还指出许多精辟的观点与理论,还有待自己的深入了解,我想,阅读了本书后回到现实以后可能又有所松懈,但我想在我的心灵深处至少有一根琴弦已经被拨动,它对我以后的生活或多或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更利于自己以充沛的精力投入课堂中的教学。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学*、实践、反思、重建、为学*创造革新之路,一定能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与课堂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汇总五篇扩展阅读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汇总五篇(扩展1)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十)份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1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日,**中央、***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方案的发布为深化新时代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吹响了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当然,教育评价问题不仅仅是教育发展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更是新生事物,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不同对象,实践操作难度很大,必须破立并举,方可久久为功。

  首先,要坚决破除应用型办学的认识误区,明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评价对象。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应用型本科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显然,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任务是培养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应用型本科办学的初衷,其本科生培养应占较大比重,研究生的培养也应以专业学位为主,其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应该是扎根地方而不是升学或出国留学,一些坚持学术导向或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己任的本科高校不能归属

  其次,要坚决破除教育评价功利化倾向,坚持地方性、行业性、应用性的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和需求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针对学校评价,要坚决破除重规模轻内涵、重学术轻应用等倾向,树立坚持扎根地方、服务行业、崇尚应用的办学导向,突出企业工程师为本科生上课、“双师型”教师占比、应用型课程、应用型专业、来自企业的学位论文(毕业设计)、产教融合项目(*台)、应用性研究和成果、毕业生地方就业占比等;针对教师评价,要坚决破除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重校内轻校外等现象,树立潜心教学、服务地方、全心育人的评价导向,突出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学生指导等;针对学生评价,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突出学术诚信、学*过程、知识应用、综合素养、社会实践等。

  然后,要坚决破除评价模式和评价工具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立了阳光高考信息*台、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台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教育信息管理*台,在推动高等教育公*公正、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不*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信息化*台泛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信息化*台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评价模式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等现象,违背了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通过某个阶段或某个时点的少量数据、少量个体和几个方面等进行评价肯定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多方参与,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就必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数据*台,不断创新评价工具。

  最后,要坚决破除评价考核与结果应用“两张皮”现象,构建**、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闭环评价体系。各级党委和**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入手,坚决纠正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和片面评价,努力构建**、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的应用型本科教育闭环评价体系。要坚决扭转

  “唯名校”“唯学历”“唯称号”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运用,可以将评价结果与财政经费投入、绩效分配、合格评估、招生指标、专业认证、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学位点申请等挂钩,综合发挥评价结果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同时,也要坚决摒弃一些错误做法,不要把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不要将学科科研*台数量、SCI论文数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要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经历、学*方式作为用人选人的限制性条件;不要通过任何形式以合格率、毕业率、升学率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不要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等等。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2

  现在小学生接触新事物越来越多元化,在这个教育极速变革的时代,知识的吸收,应该有更合理科学的引导,大胆的尝试,而不是固守原有的模式,裹足不前。无论对与错,不尝识永远是错,是对现代教育的一种犯罪。我们肯定一切变革的勇气和胆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改,我的感触颇深,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老师真的轻松了吗?

  新课改课上,有时候一节课下来老师说不了几句话,有时候也就是一两句,与以前的课堂相比老师的教学任务轻了,但是老师们真的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学生的预*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提纲包括:预*目标、预*重点难点、预*过程、预*方法、拓展提升等由于教师备课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二、学生们真的是“疯”了吗?

  新课改课上的学生们再也不是安分守己、各就各位的小绵羊,他们有的或者站着,或者斜靠在桌子上,有的干脆直接走到黑板前手舞足蹈,滔滔不绝说个不停,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学生“疯”了?不是的。学生们上课形态各异,干什么的都有,好像很散乱,但他们都围绕着学*目标而动,精力集中,所以神并不散。相信学生,相信我们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让学生去亲自经历知识,获取知识,而不要我们教师再一味的去灌输给孩子们知识。当然这还要先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全员充分发动学生,让学生们先“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积极参与每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力争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动中学”、“容量大”、“落到实”、“高效率”、“快节奏”、“收获多”。

  三、创新离不开双基的落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展示课上不论是语文课堂上学生自创的诗歌,小品的表演,还是数学课上体现出来的积极的思维,敏捷的答辩,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夯实基础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堂任何地方都是学*的天地,我们可以利用黑板、地板、墙壁等等让学生写、算。有布置就一定要有检查,有反馈,可以发动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来帮助老师检查,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教师不要再只靠自己单干,要相信并培养班干部、课代表和小组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特别是小组长的带动和管理作用。落实"兵练兵,兵强兵",使更多学生有提高的机会。

  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每个人都动起来

  1、每一个小组中,都有好学生也都有许多较差的学生。其中还有这样许多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没问题但是就是不敢或者是不愿意在班内表现自己。针对这种情况可由组长选出最活跃的和最不活跃的学生各一个。几天下来,效果不错。因为他们也都意识到,这样的确能让自己的精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

  2、善于激励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及时的肯定是让他们动起来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最可怕的是讽刺挖苦。如果一位同学的发言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教师当堂予以明确的否定,并表示出对该生的不满,甚至让他难堪,那么这位同学将永远不会在你的课堂上主动提出或回答问题,也就是说因为你的一句话或一种态度或者是一个表情,都能影响该生的这一节课或者这一门学科。

  3、要有耐心

  没有比学生更坚强的意志,是不能让他们动起来的。关键时刻必须挺得住。当学生不想开口或不*惯开口的时候,当学生停停顿顿、结结巴巴地读句子和课文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之后剩下的就是启发和等待了。只要问题适当、时间充分、善于启发,学生很快就会奋起而参与。这时候教学就开始轻松愉快了。

  课改的大潮涌动着,我们也努力去做一个好的弄潮儿吧!尽管比较艰难,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3

  教育改革不需要“坐而论道”,需要的是“起而行”,需要的是创造性的“行”。

  创造性的“行”首先要“敏于行”。先进的东西是有有效期的,学了要马上用,不然再好东西也会“过期的”。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育界同行学*的机会不少,国内外到处跑,可实际工作改进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行”比较迟钝的缘故。因此,学到的先进东西和思考到的好点子要马上付诸于行动,不要依赖“等、靠、要”。学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诸多有利条件,但我们决不能坐等好的条件从天而降,不要等万事俱备才迈开脚步,创新的路是“等不来的”。“上路了,梦想才真正开始。”,先行一步,先做能做的`改变,在路上不断完善才是我们应走的正确之路。

  创造性的“行”还要“勇于行”和“智于行”。创造性的“行”就意味着要走一条新路,一条难路,这需要勇气与智慧。许多教育者都纠结在这样一个问题上不得解脱——教育的大环境并不是那么有利于教育改革时我们该怎么办?是抱怨不休?止步观望?还是逆水行舟,知难而上?我的答案是后者。任何的改革都不会有坦途,不怕承担风险,不怕失败,迎难而进,以改革家的气度领导学校工作,开拓发展,是校长成功的动力。悲观的人老是抱怨不利因素,积极的人勇于创造有利因素 ,摆脱不利因素,创造有利因素,学校办学品质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解决了“勇于行”还要解决好“智于行”。行动智慧决定了行动质量,校长的办学智慧应体现在其“领”与“导”上。“领”首先要领对路,要科学地把学校引领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之路上,这是一条实事求是的路,这是一条先进的路;这是一条坚守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绿道。“领”还要领得好,要领得有艺术,要做思想的引领者,要有感召力地、吸引力地把学校师生引领到一个人人都想为之奋斗的共同发展愿景中去。“领”还得领在前,率先垂范要体现在行动的领前上,要求师生们去做的自己先要做到。“导” 首先要疏导学校困节,师生们们难以解决的困难就是需要校长站出来去帮助解决的事,它包括学校管理、后勤、社会资源以及教师思想、业务、家庭等不利学校和师生发展的一切问题。“导”重在疏导与疏通,“导”不是简单的高压和控制而是服务、支持、沟通与指导。“导”要“导心”,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是“导心”良方。

  行路难,不等于无路可行。面对教育改革大潮的袭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路人需要带来大家“敏于行”、 “勇于行”和“智于行”,相信一定能行出一条教育绿道,一条生机盎然的教育发展之路。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4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年)》和《***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制定《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指南》中涵盖了很多的内容,为了深入了《指南》要传达给我们老师的精神,利用假期时间,我认真的学*、理解了《指南》,以下就是我学*《指南》的心得体会。

  一、对《指南》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指南》的内容,我首先认真学*了《指南》的概念。《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从概念中能看出《指南》和《纲要》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不同在于《指南》中不仅有教师参与,还有家长的参与,这说明教孩子不只是老师的事情,要需要家长一起配合。此外,"了解3-6岁幼儿学*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更好的将"以幼儿为本"体现在《指南》中。

  二、对实施《指南》的原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只有明确了《指南》的原则,才能更好的贯彻《指南》的精神。《指南》的原则为: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三个原则都把都幼儿作为主体,在制定原则时更多的是考虑孩子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为今后执行《指南》目标更加有目的性。其中原则说到:要注重学*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向更高水*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这些告诉我们在教育幼儿时不仅要注重各领域之间的渗透,还要注重幼儿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和个体差异性,让幼儿在自身的水*上都有所提高,这里也将"以幼儿为本"更好的体现在其中。

  三、对《指南》中的五大领域的目标制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㈠《指南》中对五大领域的目标划分得更加细致。

  与《纲要》相同的是《指南》也将幼儿的学*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不同在于《指南》将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如健康领域分为身心状况和动作发展,语言领域分为听与说、阅读和书写准备,社会领域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科学领域分为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艺术领域分为感受欣赏和表现与创造。这样划分目标让老师更加清楚,每一个教育领域的重点,在实际活动中能让教师明确活动的重点难点。

  ㈡《指南》中的年龄阶段目标更加的具体。

  在《指南》中不仅有每个领域的总目标,而且还有年龄的阶段目标。《指南》将幼儿学*与发展目标分为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三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如:健康领域目标之一"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是总目标,阶段目标3~4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4~5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5~6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不少于半小时。这些阶段目标让老师了解各年龄段幼儿应达到的水*,从而更好的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如:科学领域目标之一"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是总目标,阶段目标为3~4岁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4~5岁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会用图画进行简单的记录。5~6岁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在**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这些阶段目标为教师制定科学活动的目标提供了依据,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特点选择适宜幼儿的科学活动的形式。因为这些阶段目标非常的具体,特别便于青年教师的实际操作。

  ㈢《指南》中有教育建议的体现。

  与《纲要》相比,《指南》中每一条领域目标的后面还添加了教育建议。通过仔细的阅读、学*,我发现这些教育建议很好,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些目标的达成的策略,引导教师更好的去引导孩子应该怎么做。如社会领域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教育建议为: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学*理解别人;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们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这些教育建议的每一条都有详细的分析,教给了老师一些具体的做法,对实际的教育工作很有帮助。再如:社会领域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这一目标看起来不太好操作,看到这一目标我的想法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表现自己,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与鼓励增进其自信心。而《指南》中这一条目标的教育建议是: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能以*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简单比较)。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们感受经过努力取得的成就感)。这些建议开阔了我的想法,给了我更多达成这一目标的策略和途径,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指南》对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幼儿应达到的水*都做了详细的分析,通过《指南》的学*和理解让我更加明确每一个领域目标,以及一些达成目标的策略,对老师的实际教学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依照《指南》中的建议引导幼儿开展各种活动,在开展设计每一个活动时多看看《指南》中的建议,科学、合理的设计好每一次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更加自主、快乐的游戏和学*。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5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逐步开展,对于新课改的了解在慢慢增加,对新课改的感受也在丰富的活动和全新的授课理念中转变为渴望,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于时代的压力,新课程改革目标向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以学生自主学*为中心、促成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的目标。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对此我的体会如下:

  一、教师应定位于资源的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发挥主体性作用,不能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让多样性的知识成为学生提高认知能力的途径;让学生能从自己所处的周围社会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教师可以尝试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政治、理解政治,同时把学*到的政治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政治,感到学*政治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为学生知识更新、亲身体验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调动学生学*积极性;

  传统的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主要表现在内容陈旧,以学科经典内容为主,缺乏反映现代性。课程的难度和深度往往造成部分学生成为学*的失败者。这也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接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将课程内容生活化,注重学生的最*发展区,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富于生活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设计活动,不会设计活动,只会照剧本演戏的教师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这种设计活动并非意想的,而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对生活体验而积累的经验并加以反思所产生的结果。同时,教师也必须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行动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因为,新课程的内容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核心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对教材熟悉,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教具和材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三、树立高层次的目标,追求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直到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台,在学生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共同体",倡导合作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总结来看,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6

  今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专家精彩的讲解,让我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先回忆一下专家讲解的主要内容。第一,专家主要讲解了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第二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

  其次我就这次讲座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这次学*,我认识到技能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是人才观、评价观、能力观、教学观。了解了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遵循六大原则:一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而不是以知识系统为导向;二是以能力为目标,而不是以知识为目标;三是以素质为基础,而不是以应试为基础;四是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五是以项目为载体,而不是以逻辑为载体;六是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而不是知识、理论、实践分离的课程设计。

  鉴于以上几点,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将课程按照实施的时间划分为单元。确定每单元课程目标,首先要准确叙述课程的能力目标,然后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等。

  (2)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课程所有的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3)选定每单元课程训练单项能力的任务。强化课程的实践环节,准备大量训练任务,进行反复训练。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

  (4)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确定演示、实训、实*、实验的内容,做好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安排训练的项目任务,不是仅着眼于具体的拆*和任务。

  (5)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但首先不是“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应尽可能是“系统的应用知识”,教师应当从使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应用的角度进行新的系统的改造。以课程任务的需求为主要依据,确定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于是,“知识理论够用为度“就有了实际可行的依据——以课程的项目任务为衡量基准。系统的知识不是不要,而是通常在完成任务之后,归纳总结出来。

  (6)涉及课程内容的引入、驱动、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等过程。教师要学会使用行动引导教学法。从直观实例开始,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增加信息量,选择合适的台阶,小步快进,力争提高课堂效率。

  (7)做好板书、演示、展示、示范操作设计和实物准备。

  同时,在课程的建设中,专业教师应注意一下几点:

  (1)要教“课”,不要“书”。“课”的内容是根据毕业生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的,“书”的内容是按照知识体系或叙述体系设计的。课程教学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准,不能以课本为准。

  (2)要设计,不要照本宣科。对于课程教学而言,没有一本是可以照本宣科的,自己写的课本也不行。因为书写的逻辑和讲课的逻辑是不同的,从课本到课堂需要一个教学设计过程。

  (3)要应用,不要单纯知识。职业教育要求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盲目积累知识的教学方式。突出能力目标就是要让知识为做事服务。

  (4)要能力,不要单纯理论。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相关知识,这是高效学*的必有之路。

  (5)要一精多能,不要泛泛应付。教师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己有兴趣的课做好、做精。以这个课为中心,逐步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和教学水*。

  (6)教无定法。要认定原则,但固执坚守某种具体的模式和方法。课程评价则最终目标是效果,要鼓励创新。

  通过学*,我认识到:职业院校改革的核心,是在学校创造企业换进和企业氛围,以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要求师生;以企业理念、企业威化改革课程和教学;以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改革学校管理。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7

  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的学*和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怎样才能使幼儿在幼儿园学得好,玩得好呢?在*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也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整治纪律,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得老师能顺利正常的开展教学工作。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思想上老是开小差,如何培养出孩子们的自控自理纪律的良好*惯是关键。可以想象如果老师在上课,有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个不停,还有幼儿不时的向教室外跑,老师怎么进行下去!所以要让孩子们养成在上课时能安静遵守纪律的常规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认真的教导。

  其次,沟通也是无极限。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能融入他们的世界中,能很好的洞悉他们的`想法。在*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孩子的伙伴,使他们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让生活洋溢在自由、尊重、*等、合作的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机会。我尽量在工作之余与孩子们多多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共同健康的成长。

  然后,要尽量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受新奇好玩的东西的影响,所以,要准备好每一次的活动,从活动内容到活动目标再到活动准备,都要充分,让孩子在活动中行为*惯、思想品德以及语言、思维等都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此外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和鼓励。把"爱"融进一天活动当中,如吃饭好、睡觉好、来园不哭、有礼貌的孩子,老师经常会说:"宝贝,真乖,老师爱你,老师非常喜欢你等"。我还注意捕捉幼儿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亲亲他的小脸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或奖励小贴贴。

  我相信,只要老师肯动脑筋,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抓住孩子的心,你一定会成为小朋友们的小老师和好朋友的。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8

  本人认真学*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等都紧紧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我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初步理解就是教师始终要坚持党在新时期下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纲要》指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所有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高水*优秀人才。

  《纲要》同时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因此,我认为,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纲要》指出,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有的生命个体,各有差异,也各有志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别,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不论学生的学业天赋和家庭背景等有何差异,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等、优质、多样的学*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功的梦想、获得成功的机会。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让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学*和生活,关注他们成长的步伐。

  《纲要》中还指出课堂教学应改进教学方法,把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创造思维和自主学*、独立思考、合作沟通能力,贯穿始终。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标志之一。学生能乐学、爱学,最终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这才是教学的根本。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在实际行动上想千方设百计,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退居幕后,只充当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等、宽松、和谐的学*环境,留给学生充裕的学*时间与广阔的学*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合作、交流,实现数学再创造。我想,这样做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要认真贯彻学*纲要精神,不断的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成长。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实做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9

  我校学校党支部紧紧围绕县委、县**提出的“教育改革大家谈”总要求,紧密结合学校教育工作实际,组织党员教师学*,以促进学校管理上水*,教育管理上台阶,学校工作上特色。下面,我就对学*后,浅谈一下自己的学*体会: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提升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教师是一项“崇尚”事业,育人成才是教育的基本伦理特征,党的***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这给教育工作者明确了教育发展新导向,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不仅是改革当今社会的显著力量,也是实现未来的重要保障,更是促进和谐,可靠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正是教育活动的这种本质特征赋予了教师职业重要的道德意义,教师如何正确看待教育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我认为应体现为以下几点:

  1、树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2、要追求以育人为本,塑造美好心灵为目标的职业理想;

  3、要培养不求功利,对祖国和社会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

  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努力追求,不断完善自我,把教育事业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才能在职业活动中实现人生价值,为祖国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二、树立求索创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会生存,学会学*,学会创造,这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要做到把学生看作能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价值的取向,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培养观、教育观、学生观和师生观,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体现在教育事业的追求上,始终把学生发展体现在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上,最终落实到教育活动中,对学生及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要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有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壮志,更要具备“创造出值得我自己崇科的人”的伟大胸怀。

  三、端正教学态度,充分运用好教育的艺术魅力

  教师是特定社会的代表者,承担的社会角色决定了教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育不仅要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并且是得到充分的发展,富有个性的发展,对教育者来说,端正的教学态度,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必要条件何至关因素。要学会走出传统的教育局限性,善于观察,敏于综合,充分的运用教育的魅力所在,用真情打动学生,用尊重贴*学生,用真诚走*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更自由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

  正如教师的誓言中所说:“教育,我所从事的神圣事业;教师,我所选择的崇高职业;育人,我所承载的终身使命”。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任重道远,我们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工作斗志,严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开创我县教育事业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4周年。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10

  《总体方案》明确,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引导各级教育机构和学生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不科学的评价导向。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分析:“*年来,我国教育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但是,教育评价的功能仍未得到科学地、充分地发挥。这一问题突出表现为以分数和升学率为唯一依据来评价学生、学校和教育从业人员,以文凭、论文和帽子为唯一依据来评价人才。”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社长翟博具体分析:“‘唯分数’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能力素质等成长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唯升学’评价学校,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利于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唯文凭’评价人才,忽视了人的品性和综合素质,不利于鼓励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唯论文’评价教师,忽视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唯帽子’评价学科,忽视了学科建设的`本质、职责、使命和作用,不利于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贯彻落实《总体方案》,要深刻反思、克服教育各领域、各环节存在的‘五唯’问题,破立并举,提高改革实效。”

  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认为,“破五唯”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任务和重中之重,对整个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总体方案》部署的`五项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均是围绕“破五唯”的中心目标展开推进。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和切入点,开拓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

  多年来,现代远程教育又称为网络教育正快速发展,对于想要提升自己学历的在职人士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网络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含金量最低的,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网络教育就是花钱买证书,基本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大部分用人单位也对网络教育文凭不屑一顾。为了摆脱学历歧视观的现象,网络教育*年来一直在进行改革,例如提高报名要求,缩减部分专业,毕业要求更加严格等,自20xx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到20xx年发布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可以看出,国家在不断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服务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的教育体系,提升网络教育的含金量。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汇总五篇(扩展2)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通用5篇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1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一起来学*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来,我校掀起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结合我校师生实际情况,经过学校组织集中学*和自我学*,结合本人半年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的学*感受。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众所周知,每个时代的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诸多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过去的教学方式是有许多弊病的,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结果,忽视学*过程。现代教学理论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作为教师,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储蓄新的原动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新课程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评价、教师"教"的行为发生变化,重要的是使学生"学"的方式发生变化。

  作为教育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更多的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当学会蹲下身来欣赏学生,了解学生内在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善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保护学生的自尊,相信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有情境的教学环节,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使之产生新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碰撞,达到其认识冲突的临界点,从而产生一种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现为一种渴求解决的情绪状态,能够增强学生的学*兴趣,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要搭建一个“师与生、生与生”对话的*台,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激动不已,师生将在对话的课堂**同发展。

  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老师应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不管对与错不给出批评,应该给予更多的赞扬和默许,一些错误的观念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中加以改正。

  现在的中学生不再是几年前的中学生了,在网络信息社会,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往往超越了我们成年人。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勤于学*,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以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要,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当中,要让学生去想、去做,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去感悟知识。因此,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以保证双方的协调发展,所以教师自己要给自己“充电”,树立终身学*的观念,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在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基础课程改革即将改变学生的学*生活,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理念,以及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学*,学*中寓教于学。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2

  通过学*与讨论,我想谈谈减负与教改的关系。

  《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不需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学生的实际,贴*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目前正在进行高中课改,改变教师的教,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

  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3

  在学*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深刻的感受到《纲要》是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水*规划纲要”,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要使我们国家尽快走上繁荣富强、迈入世界发达国家的前列,应该对教育问题形成共识,抓紧抓实抓好。《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为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必须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才能出名师、育英才。

  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应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我们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凡的。我们既应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应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做学生的朋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

  我们要真正做到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力求真正引发学生的学*兴趣,给他们自主学*的机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教学生学会如何学*,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注重学生的良好学**惯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我们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和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学会学*和终身学*的楷模。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4

  为了配合学*工程,我们教学工会学*小组一起学*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学*过程中,大家认真的阅读了发展纲要,并积极的讨论了纲要的内容。

  我们认真地学*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再一次看到: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纲要中把教育的各个阶段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设计。有理有据,让大家看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措施明确。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 大专大学,**教育 继续教育等等面面俱到。

  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觉得对于一线教师,其实不光是教学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改革,课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教学的过程也是很重要。自从女儿上小学后,发现中、小学教学都比较注重认知,也就是学*。在认知方法上灌输的还是比较多,家长的攀比,考试结果的比较,奥数的辅导,各类兴趣班的开设,属于孩子的时间寥寥无几。其实,认知更应该是启发,教孩子学会如何学*,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孩子们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我想《发展纲要》要告诉我们的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孩子,不是不去管他们,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个人认为教育单位更应注重孩子的良好学**惯培养,生活*惯的`培养,教会他们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随人给他们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孩子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和家长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我想小学里提出的作业减负,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吧。

  《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我想教育局提出的“城乡结对”是一个有效地措施,我们幼儿园在研究此课题的过程中使参与的教师有了更深的体会。总之,《发展纲要》的学*,带来思考许多,虽然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不能直接改变什么,但是给了我们许多的期盼和愿景。

  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通过建终身学*“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成果的互认和衔接。这为我们电大的开放教育注明了方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把学*和实践落到实处,把促进就业作为目标,投入对教育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一定会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成为重大的一部分。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5

  上个星期我们数学组一起认真学*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以后自己有了一点心得体会。

  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升办学质量

  我们的办学思想中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它突出了现代教育的片面精神,体现了对人,尤其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它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学*者多样化选择的教育,即是民主的,开放的,法制的,建立在信息技术*台上的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无论是在学生的就学率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些成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上知识掌握的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其实,我们早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成效不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不仅如此,我们国家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别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我们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想通过改革来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质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作为一线教师,学*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一句话,教师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汇总五篇(扩展3)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汇总五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1

  师生之间多多交流,会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信息的反馈,多听学生的心声,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美术课上,一年级x班的一个学生xxx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咱课上能不能换位呀,我喜欢和xxx一起做作业。”原先也有很多同学希望这样,但我都没允许过,怕他们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着他稚嫩的小脸和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自主,又想到这个男生手工课对他是个弱项,这样xxx可以帮他,于是便微笑着点了点头说:“老师满足你的要求!”他听后非常高兴,2个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业做得非常优秀和成功.等课上了一半的时候,我表扬了他的进步。这下可不得了了,好几个同学说都愿意自由组合,我一想这样课堂不就乱套了呀,等换完座位就该下课了,我就没答应他们的要求.等下课铃声一响,我刚走出教室,感觉一“小尾巴”跟了上来,回头一看,xxx怯怯地问我”老师为什么同意他换座位,不同意我们换,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们呀?”一句话问的我语塞,我赶紧说”不是,不是,我怕换位耽误大家的作业时间,下次上课之前可以提前换好就可以了,ok?”

  这,给了我一个小小的启发:如果在课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创作,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而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更愉悦地把学*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便答应了所有学生们的要求.我又跟同学们说:“我满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满足老师的要求,做出让老师最满意的创作,而且还要注意课堂纪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响别人.”再上课时,我发现每一自由组合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创作和学*。通过好的学生和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搭配组合,对后进生的转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对他们的合作创作都满意地点了点头,说:“真不错,继续努力哟!”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老师愿意去听,细心去感受,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2

  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参加"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第一期校长素养提升的培训,早上8:30简短而有效的开班仪式结束后,李达武教授走上了讲台。

  初见李达武教授不免被她精神慎矍铄的外表所吸引:束腰的格子连衣裙外面套上一件淡粉色的针织外套显得很端庄,彬彬有礼的话语让人猜不出她的年龄,举手投足间让人看到她的自信而富有的亲切感。在她开口称呼我们为一群初升朝阳的"少男少女"时,我们才知道原来她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一位66岁的老人,场下是一片哗然。

  认识她是缘分,了解她是福分。这一场讲座让我目睹了一次大师级的风采,领略了经典课堂的魅力。

  首先让我惊讶是她对教书这份职业、对待生活的深深的热爱之情!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她那信手拈来的诗句,她66岁的高龄还可以把中国文学里的古诗词说得如此流畅,相信在场的数百名教师也无人能及,而这样的能力恰恰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学者应该要有的专业素质,也更是学生掌握中国古诗词所要养成的能力。她是西南地区唯一参加央视的《百家讲坛》的教授。演讲中,深入浅出地、声情并茂地给我们上了一堂文学鉴赏和指导课。她说她最热爱的就是讲台,没退休前,一天的课曾达到五节,退休之后,也从未离开过讲台,哪怕是声带起了疱症,哪怕是带着药丸讲台她也要坚持。这就是她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教育的态度,也是对到祖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态度。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李达武教授一样,那中国的古文化也就顺其自然地保留在了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我们也不用整天高谈阔论如何保存我们的文化了。

  其次,让我惊讶的还有李达武教授幽默活泼的教学艺术,震撼了全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位66岁面如桃花、风姿绰约的李达武美女教授,看上去不到50左右,《关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岳阳楼记》、《念奴娇》,等一首首古诗词她信手拈来。喜爱声乐和表演艺术的李教授把古典诗词和现代流行乐曲、壮族民歌和西北民歌,甚至是安徽的黄梅戏相结合,亲自一展歌喉演唱古诗词,并且带动现场的同学一起合唱和对歌,令人耳目一新,笑声连连。她声情并茂的演讲,妙语连珠的话语,引来大家阵阵的热烈掌声和欢笑喝彩。她用大家熟悉的歌调子,带我们唱歌悟诗之理,大家朗朗读书声、高吭有力的歌声我们学*氛围推向高潮,印证她在总结说的一句话:我教书、我快乐!我读书、我快乐!

  讲座持续三个小时,李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们所有的人听得如痴如醉,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有人表示,李老师的课不单是快乐的,而且是深入人心、发人深省的,我想不就是应征了这句人生格言——人不是为结果而活,人是为信念而活。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3

  《准则》是落实***精神,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引导教师作“四有好教师”,落实教师立德树人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昨天,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听完后,我深深地反思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引路人。这句话把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说得淋漓尽致,毕竟教师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更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文化品位和自己养的体现!通过昨天对《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学*与领悟,受益匪浅。

  第一、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范就得严格执行

  关于《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它是我们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行为准则,我觉得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教师道德及教学就不能提升。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学生的启蒙人、开拓者。然而特别是教师收礼、有偿补课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整体形象,玷污了原本洁净的师生关系。各种学生都有不同的心态,面对学生的过失,教师应予以教育,不应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面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和谐可亲的。

  第二、教师应该以德为本,身正为范

  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身教重于言教,因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极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须时时、处处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第三、教师严谨治学,以德施教

  作为教师必须要严谨治学,以德施教,把为人师表、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生最大的追求,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教书育人上取得新成绩。

  总之,通过学*《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使我深深地懂得遵守并落实职业道德是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素质。在日常工作学*中,把教书育人和自己养结合起来,时刻自觉遵守《准则》,争做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高超的新时代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注重小节,增强规范意识,树立全面育人正确理念,坚决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坚决不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行为,以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良好的教育教学口碑赢得学校、家庭、社会的尊重,为教育事业这座大厦添砖加瓦。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4

  今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专家精彩的讲解,让我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先回忆一下专家讲解的主要内容。第一,专家主要讲解了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第二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

  其次我就这次讲座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这次学*,我认识到技能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是人才观、评价观、能力观、教学观。了解了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遵循六大原则:一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而不是以知识系统为导向;二是以能力为目标,而不是以知识为目标;三是以素质为基础,而不是以应试为基础;四是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五是以项目为载体,而不是以逻辑为载体;六是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而不是知识、理论、实践分离的课程设计。

  鉴于以上几点,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将课程按照实施的时间划分为单元。确定每单元课程目标,首先要准确叙述课程的能力目标,然后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等。

  (2)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课程所有的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3)选定每单元课程训练单项能力的任务。强化课程的实践环节,准备大量训练任务,进行反复训练。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

  (4)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确定演示、实训、实*、实验的内容,做好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安排训练的项目任务,不是仅着眼于具体的拆*和任务。

  (5)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但首先不是“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应尽可能是“系统的应用知识”,教师应当从使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应用的角度进行新的系统的改造。以课程任务的需求为主要依据,确定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于是,“知识理论够用为度“就有了实际可行的依据——以课程的项目任务为衡量基准。系统的知识不是不要,而是通常在完成任务之后,归纳总结出来。

  (6)涉及课程内容的引入、驱动、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等过程。教师要学会使用行动引导教学法。从直观实例开始,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增加信息量,选择合适的台阶,小步快进,力争提高课堂效率。

  (7)做好板书、演示、展示、示范操作设计和实物准备。

  同时,在课程的建设中,专业教师应注意一下几点:

  (1)要教“课”,不要“书”。“课”的内容是根据毕业生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的,“书”的内容是按照知识体系或叙述体系设计的。课程教学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准,不能以课本为准。

  (2)要设计,不要照本宣科。对于课程教学而言,没有一本是可以照本宣科的,自己写的课本也不行。因为书写的逻辑和讲课的逻辑是不同的,从课本到课堂需要一个教学设计过程。

  (3)要应用,不要单纯知识。职业教育要求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盲目积累知识的教学方式。突出能力目标就是要让知识为做事服务。

  (4)要能力,不要单纯理论。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相关知识,这是高效学*的必有之路。

  (5)要一精多能,不要泛泛应付。教师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己有兴趣的课做好、做精。以这个课为中心,逐步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和教学水*。

  (6)教无定法。要认定原则,但固执坚守某种具体的模式和方法。课程评价则最终目标是效果,要鼓励创新。

  通过学*,我认识到:职业院校改革的核心,是在学校创造企业换进和企业氛围,以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要求师生;以企业理念、企业威化改革课程和教学;以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改革学校管理。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5

  *段时间,我利用工作之余,积极投身到教研教改知识的学*当中。我认真学*了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家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杂志上面有关教研教学的文章,以及介绍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的哥白尼革命》一书。通过学*,我充实了自己的教学理论,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迸发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现将学*中个人的片面认识,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修养,锻钢须硬自身

  魏书生老师通过自己潜心研究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他全新的教育理念,走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作为语文课老师,他长时间不进教室,不讲课,学生照样自觉主动的积极学*,取得优异成绩。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仍能从繁琐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解脱,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助手,从容应对班级管理。这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而读后认真思考,魏老师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取胜于科学严谨的管理措施,还取胜于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首先他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感染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做错事没有斤斤计较,抓住不放。不仅不体罚学生,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在学生心中伟大地位,学生受到感染,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老师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学生才会承认自己所作所为,心悦诚服地接受惩戒。其次,他能身体力行,以他自身的行为做表率,毫不懈怠地带领学生无论是在严寒或是酷暑,从不间断地锻炼身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具有坚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形成坚忍不拔的坚强的意志。作为每一位教育学生的老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长知识学本领有思想的学生,这决定我们的工作具有特殊性,我们要想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学生,我自己必须是一名德才兼备,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老师,要想锻造出好钢材,自己先要有扎实过硬的技能。

  二、沐浴书香,汲取知识营养

  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实时更新,不学*不仅不能与呼唤学*型社会这一大需要相协调,还有愧于代表着进步与知识的“教师”这一称号,更不能很好地胜任我们的工作。纵观当今教坛,教育前辈和教育同仁就教学改革做出了不懈努力,有很多宝贵的成功经验无偿的供我们学*,我们只需采取正确的学*态度就能轻松获得成功。反思自己的教学,虽然有新课改理念的融入,但自己的教育技术手段还很落后,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靠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偶尔用上录音机就能使学生欣喜若狂,学*积极性大增,课堂教学效果极佳。试想,如果在先进教学模式下,我们把预设的课堂问题,以及参考答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影像画面创设课堂情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知识将会是怎样的享受,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将会有怎样的飞跃,而本人在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知识几乎是空白,因此,我要从头再来,积极学*。

  三、更新观念,践行教学改革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感受,老师的作用就是在课堂上采用恰当的引导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生活体会,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也不应是单调枯燥的串讲分析,汗流浃背的滔滔不绝,而应是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学*,培养学生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简言之,即“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众生堂”。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欢快热烈的氛围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在其“三三六”自主学*模式中,通过预*、展示、反馈等环节,分层次、分步骤强化了各种训练,学生经过自主学*、互动学*、合作学*、展示学*,使他们熟练的掌握了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对比我的课堂,还有差距。学生已具备了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但采用诗歌、小品、快板等多种艺术形式回答问题的能力还不具备,教学改革虽有初步成效,但教改之路还任重道远。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汇总五篇(扩展4)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菁华9篇)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1

  在学校的教学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教师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学*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孩子,俯下身子看孩子的生活,*等参与孩子的研究。——题记

  通过自学,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这本书集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们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

  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学*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正如著名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所说,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探究、创新的精神。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一个艺术品。其次,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所谓开放,是指课程的开发要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共同参与;课程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趋向完善;课程的设计要为孩子个性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所谓民主,就是课程决策、课程编制的过程应该是对话式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也应该是师生交互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所谓科学,是指课程是孩子的课程,课程必须回归孩子世界、适应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感。

  教师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学*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孩子,俯下身子看孩子的生活,*等参与孩子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的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孩子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孩子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孩子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孩子,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孩子充分思考,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总之,在学校的教学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孩子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2

  12月8日由*名校共同体、《*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邀请,在辽宁省沈阳24中举行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对于我来说,这次出来的参观、学*与交流,收获很大。沈阳之行,我思绪万千,感触特多。

  一、课上: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高效课堂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该课堂在前十分钟,首先对今天的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及时表扬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尤其是对中下学生的表扬;其次学生齐读学*目标;然后老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小组预*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调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同时,又要保证整个过程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导学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安排学生轮流进行展示、点评,教师要做到“放”和“等”,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请学生根据学*目标做出本节课的小结。教师还要评出优胜组和最佳个人。最后做当堂检测题,争取做到堂堂清,课课清。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让学*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的主线和灵魂

  二、课下:

  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首先,班主任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

  其次,任课老师将根据所教学生层次准备导学案。导学案要有学*目标、课前预*、课内探究;课前预*要有概念填空、概念理解小题以及课前简单热身小练*;课内探究根据本节课内容的应用选题,让学生展示、点评、总结。导学案,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大量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认真筛选,领会消化。因此,编写使用导学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确确实实感到了压力。

  最后,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的导学案提前一至两天发给学生,便于学生预*准备。在老师上课之前,要批阅学生的导学案;课后,老师要再次批阅学生的导学案。双批双改——达到了导学案的充分利用以及学生的充分预*和认真的参与,使学生的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那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惯、全力参与,再配以我校教师认真准备、辛苦付出,争取实现我校的课堂教学的最大化努力!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3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传统教学方式与学*方式的革命,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方式是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回顾我们所走过的历程,其中有艰辛也有欣慰,有苦涩也有甘甜,有挫折也有进步,使我们对新的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我们有了全新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角色,从“前台”向“后台”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等中的首*”。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准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以追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师进则生退,师退则生进。教师在课堂为学生学*腾出的空间有多大,学生发展的余地就有多大。

  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课中,教师剪辑了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录像,让学生在课堂里朗诵,制作一个简易版的现场MTV。学生情绪高涨,自排自编,分工合作。而教师则在旁充当助手。

  二、师生交往,从“学说”向“对话”发展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反应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有待于点燃的火炬。”因此,课堂改变教师的“话语霸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等的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交往,重建和谐、民主、*等的师生对话,开放学生的心态,凸现学生的主体、张显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创造性。改变以往“教得辛苦,学得痛苦,结果还是不满意“的现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例如,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先让学生跟着小导游边看录像边听解说,到金华的双龙洞去走一趟。接着让学生按用文章中的一句话说说金华的双龙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的大多数问题集中在“双龙洞有哪些特点”这一关键问题,抓住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文章的重点。这节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新颖独特的学*环境,激起学生质疑、解答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到创造性学*的乐趣,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方式,由“教师讲解”向“自我感悟”深化

  目前的语文教学似有“满堂灌”走向“问答式”的倾向,包括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有的实际上走进了“问答式”的“胡同”,只是略变了一点花样,由教师讲变成了学生讲。从教学发展的现状来看,这种教学存在着以下不足:1、不利于培养学生“善思”的品质,“分析课”往往不需要学生去思考,“问答式”教学也只能让部分学生发展表“高见”,造成大多数学生思维的禁锢。2、不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法。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一孔之见”,学生还是不知道怎么学。3、不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阅读不单是认知活动,更是情感活动,应在一读一研一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文中人物同悲欢、共爱恨。这种情感是语言难以表达的,教师和学生的感受也只是一家之言,难以引起共鸣。

  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自我体悟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朗读领悟。这实际上是学生个体独立学*的过程,共内容大致包括: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资料,了解本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的特点,读准、认清文中的易错字词,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质疑问难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如在教《鲸》一课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很多鲸的资料,从鲸的样子,种类,生活*性等不同的角度作了生动的介绍,使大家对鲸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一下子激起了他们学*课文的兴趣。

  2、深究感悟。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对“问题”形成的认识质量如何,自己还要通过联系学*和生活的原有认知,进一步领会、反省、验证,在联系中“澄清”对问题的认识。

  3、讨论省悟。在反馈中评议,在评议中内化,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自己的疑惑,谈自己的感悟,抒自己的情感。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形式,回顾自学内容,交流学*收获及其他方面的收益,同时引导学生就自主研究过程中自己及同学的参与度,自主研究的质量、速度等方面展开评议,以改进原有的不*方法,归纳出新的学*策略等。

  四、教学*台,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课堂教学“封闭型”主要表现在:1、教学内容固定,语文课仅仅围绕教材进行教与学。2、教学手段单一,通常的语文课,教师主要靠一本书和一支笔,较少使用录音机和投影仪,更不用说是“网上”浏览了。3、教学形式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教学组织导致的后果,一来扼杀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二来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尤其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更是刻不容缓。

  语文课堂如何走向开放呢?

  1、教学内容开放。以教材为主,辅之以国内外重要新闻,本地区的热点问题,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名著和佳作等。

  2、教学手段开放。信息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迫切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运用,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缩小了读者与作者之间在时空上和认识上的差距,使教学课堂实现了由*面、单向向立体、多向的转变。

  3、教学形式开放。语文课堂的教学组织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可以在教室,也可以走向社会;还可以围绕每个阶段的语文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语文综合活动。如在教《西门豹》、《田忌赛马》两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这些故事内容。结果,有的学生“讲评书”,有的画“连环画”,有的进行“赛场实况转播”,有的排演课本剧……学生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地推敲,反复研读,有的还要看“电视书场”,听“实况直播”。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在此基础上,我还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这样的语文学*,不仅学生喜欢,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学*过程中的收获,已远远超越了语文学*的本身。

  五、作业设计,从“刚性”向“弹性”过渡

  教师应该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理对各种练*材料加以提炼和编排,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向学生布置分层作业。从众多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相当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象爱因斯坦这位善良的老人所说的那样:“学校所规定的作业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那么如何让作业变成礼物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观察作业。如学了《爬山虎的脚》后,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爬山虎到底长什么样,爬山虎到底是怎么往上爬的。

  2、调查访问。学生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到学校各个班级收集名人名言,并做成一份手抄报;调查同学的生日,联系方式,制作“班级同学联谊卡”;由家长带领到超市去参观,做一份“超市物价、品种”调查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在调查访问后设计保护地球的广告,写一条新颖有趣的广告词。

  3、课外阅读。其一,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学*《景阳冈》、《草船借箭》等故事时,可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其二,阅读其他各类书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诗歌等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动手操作。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做这样的作业,学生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呀!

  5、表演剧本。在学完了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后,可让学生排演成课本剧。如学了课文《晏子使楚》后,让学生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6、预*新课查阅资料。预*新课,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是我们每周五必须布置的家庭作业。同学们通过上网,去图书馆,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获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在来校后和同学们交流。这项作业激发了同学们对语言学*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收到了课内外结合的理想效果。

  六、评价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提升

  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走进新课程后,评价方式也多样化,不仅重视量的评价,还注重质的评价。

  1、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而且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

  2、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外活动评价。学生能力的体现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在活动中最能够展示学生的能力,同时会使每个学生受益匪浅。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不愧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时机。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开展“书海竞帆”读书活动、“妙趣横生”的讲成语故事比赛、“未来之星”*作大赛等。

  3、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活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又包括生活的多个层面。可以每月制定一个目标。这样有助于目标的实现,也会使学生感到实现目标的喜悦之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每月底对班内进行一次月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分设“表现突出奖”和“突出进步奖”。当孩子们的努力得到回报的同时,心中也会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表现得更好。起到了发展性评价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不但改变了教材和教法,它更从思想深处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现在,新课程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它需要我们第一线的教师们认真地钻研、扎实地实践,及时地总结,长此下去,新课程之花必将越开越艳,并能结出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4

  新学期,全市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我校组织全体干部教师学*了《肥城市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肥城市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资料选编》,我深受感染和启发,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

  在我的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也想过用“主动是学*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总是在思想上有所顾虑,担心学生不会学*,担心学生学不好,担心把学生给耽误了,担心课时紧,任务重,没法完成被学期的教学计划。另外,我还担心学生在课堂上玩大于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掌握该掌握的知识。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败又怎样来弥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让学生在学*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赞诃夫说过:“书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的加温,传授越多,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教学中,我深深地会到课堂教学改革会让教师轻松,让学生快乐;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生活,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课堂教学改革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相信我们在这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段时间,我利用工作之余,积极投身到教研教改知识的学*当中。我认真学*了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家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杂志上面有关教研教学的文章,以及介绍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的*革命》一书。通过学*,我充实了自己的教学理论,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迸发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现将学*中个人的片面认识,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修养锻钢须硬自身

  魏书生老师通过自己潜心研究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他全新的教育理念,走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作为语文课老师,他长时间不进教室,不讲课,学生照样自觉主动的积极学*,取得优异成绩。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仍能从繁琐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解脱,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助手,从容应对班级管理。这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而读后认真思考,魏老师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取胜于科学严谨的管理措施,还取胜于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首先他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感染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做错事没有斤斤计较,抓住不放。

  不仅不体罚学生,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在学生心中伟大地位,学生受到感染,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老师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学生才会承认自己所作所为,心悦诚服地接受惩戒。其次,他能身体力行,以他自身的行为做表率,毫不懈怠地带领学生无论是在严寒或是酷暑,从不间断地锻炼身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具有坚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形成坚忍不拔的坚强的意志。

  作为每一位教育学生的老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长知识学本领有思想的学生,这决定我们的工作具有特殊性,我们要想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学生,我自己必须是一名德才兼备,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老师,要想锻造出好钢材,自己先要有扎实过硬的技能。

  二、沐浴书香汲取知识营养

  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实时更新,不学*不仅不能与呼唤学*型社会这一大需要相协调,还有愧于代表着进步与知识的“教师”这一称号,更不能很好地胜任我们的工作。纵观当今教坛,教育前辈和教育同仁就教学改革做出了不懈努力,有很多宝贵的成功经验无偿的供我们学*,我们只需采取正确的学*态度就能轻松获得成功。反思自己的教学,虽然有新课改理念的融入,但自己的教育技术手段还很落后,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靠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偶尔用上录音机就能使学生欣喜若狂,学*积极性大增,课堂教学效果极佳。

  试想,如果在先进教学模式下,我们把预设的课堂问题,以及参考答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影像画面创设课堂情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知识将会是怎样的享受,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将会有怎样的飞跃,而本人在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知识几乎是空白,因此,我要从头再来,积极学*。

  三、更新观念践行教学改革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感受,老师的作用就是在课堂上采用恰当的引导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生活体会,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也不应是单调枯燥的串讲分析,汗流浃背的滔滔不绝,而应是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学*,培养学生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简言之,即“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众生堂”。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欢快热烈的氛围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在其“三三六”自主学*模式中,通过预*、展示、反馈等环节,分层次、分步骤强化了各种训练,学生经过自主学*、互动学*、合作学*、展示学*,使他们熟练的掌握了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对比我的课堂,还有差距。学生已具备了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但采用诗歌、小品、快板等多种艺术形式回答问题的能力还不具备,教学改革虽有初步成效,但教改之路还任重道远。

  今后,我要继续努力,践行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5

  本人本期积极听课、评课,大胆尝试,认真写好教案、学案,要求学生预*,课前提出知识要点,学*难点,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把全班分为几个学*小组,对各组预*笔记,讨论笔记严格检查,课堂教学采取教师引导,学生大胆上台演说,让学生当老师,同学间互相讨论,积极发言,补充不够全面的发言及回答,让学生吃透知识。教室共有四块黑板,一般前面块给教师及上台讲解知识的学生用,其他几块分配给各学*小组用,各组以激励性的称谓给自己小组命名,如精诚合作、勇往直前等等,学生都很积极。

  本人在数学科的教学上,已基本形成一定模式,课前写出学案,每小组发一份课前预*,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探究知识。课前让各小组汇报预*情况,每组派一人讲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重难点以及碰到的问题,探究知识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询问学生通过预*学到了什么知识。然后教师对学生的预*汇报予以肯定及适当解释,用十分钟左右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归纳新知识,然后练*巩固,让学生讲解解题过程,从分析到运用新的知识点,解题演算,一步步要求学生像教师一样能破解知识,这样学生能吃透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变、学*积极主动的目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通过大胆尝试,学生学*兴趣浓厚,讨论问题积极,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多,表达知识的口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晚自*讨论题目很激烈,各自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有的问题争执不下,才请教老师。但有部分学生性格孤僻,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他们仍然很不适应这种教法,还需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的信心,让他们大胆发言,彼此互相帮助,互相当教师。

  换位教学法不是简单的变换思维,要结合本校学生及教材实际,从思维上彻底更新,让学生展现自己才华的时间更多,努力实现三维目标。

  总之,本人积极推行换位教学法的新课改,不断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教育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6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传统教学方式与学*方式的革命,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方式是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回顾我们所走过的历程,其中有艰辛也有欣慰,有苦涩也有甘甜,有挫折也有进步,使我们对新的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我们有了全新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角色,从“前台”向“后台”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等中的首*”。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准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以追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师进则生退,师退则生进。教师在课堂为学生学*腾出的空间有多大,学生发展的余地就有多大。

  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课中,教师剪辑了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录像,让学生在课堂里朗诵,制作一个简易版的现场MTV。学生情绪高涨,自排自编,分工合作。而教师则在旁充当助手。

  二、师生交往,从“学说”向“对话”发展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反应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有待于点燃的火炬。”因此,课堂改变教师的“话语霸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等的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交往,重建和谐、民主、*等的师生对话,开放学生的心态,凸现学生的主体、张显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创造性。改变以往“教得辛苦,学得痛苦,结果还是不满意“的现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例如,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先让学生跟着小导游边看录像边听解说,到金华的双龙洞去走一趟。接着让学生按用文章中的一句话说说金华的双龙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的大多数问题集中在“双龙洞有哪些特点”这一关键问题,抓住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文章的重点。这节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新颖独特的学*环境,激起学生质疑、解答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到创造性学*的乐趣,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方式,由“教师讲解”向“自我感悟”深化

  目前的语文教学似有“满堂灌”走向“问答式”的倾向,包括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有的实际上走进了“问答式”的“胡同”,只是略变了一点花样,由教师讲变成了学生讲。从教学发展的现状来看,这种教学存在着以下不足:1、不利于培养学生“善思”的品质,“分析课”往往不需要学生去思考,“问答式”教学也只能让部分学生发展表“高见”,造成大多数学生思维的禁锢。2、不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法。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一孔之见”,学生还是不知道怎么学。3、不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阅读不单是认知活动,更是情感活动,应在一读一研一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文中人物同悲欢、共爱恨。这种情感是语言难以表达的,教师和学生的感受也只是一家之言,难以引起共鸣。

  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自我体悟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朗读领悟。这实际上是学生个体独立学*的过程,共内容大致包括: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资料,了解本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的特点,读准、认清文中的易错字词,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质疑问难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如在教《鲸》一课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很多鲸的资料,从鲸的.样子,种类,生活*性等不同的角度作了生动的介绍,使大家对鲸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一下子激起了他们学*课文的兴趣。

  2、深究感悟。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对“问题”形成的认识质量如何,自己还要通过联系学*和生活的原有认知,进一步领会、反省、验证,在联系中“澄清”对问题的认识。

  3、讨论省悟。在反馈中评议,在评议中内化,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自己的疑惑,谈自己的感悟,抒自己的情感。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形式,回顾自学内容,交流学*收获及其他方面的收益,同时引导学生就自主研究过程中自己及同学的参与度,自主研究的质量、速度等方面展开评议,以改进原有的不*方法,归纳出新的学*策略等。

  四、教学*台,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课堂教学“封闭型”主要表现在:1、教学内容固定,语文课仅仅围绕教材进行教与学。2、教学手段单一,通常的语文课,教师主要靠一本书和一支笔,较少使用录音机和投影仪,更不用说是“网上”浏览了。3、教学形式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教学组织导致的后果,一来扼杀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二来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尤其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更是刻不容缓。

  语文课堂如何走向开放呢?

  1、教学内容开放。以教材为主,辅之以国内外重要新闻,本地区的热点问题,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名著和佳作等。

  2、教学手段开放。信息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迫切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运用,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缩小了读者与作者之间在时空上和认识上的差距,使教学课堂实现了由*面、单向向立体、多向的转变。

  3、教学形式开放。语文课堂的教学组织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可以在教室,也可以走向社会;还可以围绕每个阶段的语文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语文综合活动。如在教《西门豹》、《田忌赛马》两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这些故事内容。结果,有的学生“讲评书”,有的画“连环画”,有的进行“赛场实况转播”,有的排演课本剧……学生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地推敲,反复研读,有的还要看“电视书场”,听“实况直播”。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在此基础上,我还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这样的语文学*,不仅学生喜欢,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学*过程中的收获,已远远超越了语文学*的本身。

  五、作业设计,从“刚性”向“弹性”过渡

  教师应该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理对各种练*材料加以提炼和编排,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向学生布置分层作业。从众多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相当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象爱因斯坦这位善良的老人所说的那样:“学校所规定的作业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那么如何让作业变成礼物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观察作业。如学了《爬山虎的脚》后,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爬山虎到底长什么样,爬山虎到底是怎么往上爬的。

  2、调查访问。学生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到学校各个班级收集名人名言,并做成一份手抄报;调查同学的生日,联系方式,制作“班级同学联谊卡”;由家长带领到超市去参观,做一份“超市物价、品种”调查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在调查访问后设计保护地球的广告,写一条新颖有趣的广告词。

  3、课外阅读。其一,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学*《景阳冈》、《草船借箭》等故事时,可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其二,阅读其他各类书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诗歌等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动手操作。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做这样的作业,学生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呀!

  5、表演剧本。在学完了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后,可让学生排演成课本剧。如学了课文《晏子使楚》后,让学生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6、预*新课查阅资料。预*新课,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是我们每周五必须布置的家庭作业。同学们通过上网,去图书馆,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获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在来校后和同学们交流。这项作业激发了同学们对语言学*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收到了课内外结合的理想效果。

  六、评价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提升

  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走进新课程后,评价方式也多样化,不仅重视量的评价,还注重质的评价。

  1、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而且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

  2、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外活动评价。学生能力的体现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在活动中最能够展示学生的能力,同时会使每个学生受益匪浅。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不愧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时机。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开展“书海竞帆”读书活动、“妙趣横生”的讲成语故事比赛、“未来之星”*作大赛等。

  3、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活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又包括生活的多个层面。可以每月制定一个目标。这样有助于目标的实现,也会使学生感到实现目标的喜悦之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每月底对班内进行一次月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分设“表现突出奖”和“突出进步奖”。当孩子们的努力得到回报的同时,心中也会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表现得更好。起到了发展性评价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不但改变了教材和教法,它更从思想深处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现在,新课程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它需要我们第一线的教师们认真地钻研、扎实地实践,及时地总结,长此下去,新课程之花必将越开越艳,并能结出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7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传统教学方式与学*方式的革命,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方式是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回顾我们所走过的历程,其中有艰辛也有欣慰,有苦涩也有甘甜,有挫折也有进步,使我们对新的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我们有了全新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角色,从“前台”向“后台”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等中的首*”。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准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以追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师进则生退,师退则生进。教师在课堂为学生学*腾出的空间有多大,学生发展的余地就有多大。

  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课中,教师剪辑了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录像,让学生在课堂里朗诵,制作一个简易版的现场MTV。学生情绪高涨,自排自编,分工合作。而教师则在旁充当助手。

  二、师生交往,从“学说”向“对话”发展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反应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有待于点燃的火炬。”因此,课堂改变教师的“话语霸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等的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交往,重建和谐、民主、*等的师生对话,开放学生的心态,凸现学生的主体、张显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创造性。改变以往“教得辛苦,学得痛苦,结果还是不满意“的现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例如,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先让学生跟着小导游边看录像边听解说,到金华的双龙洞去走一趟。接着让学生按用文章中的一句话说说金华的双龙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的大多数问题集中在“双龙洞有哪些特点”这一关键问题,抓住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文章的重点。这节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新颖独特的学*环境,激起学生质疑、解答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到创造性学*的乐趣,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方式,由“教师讲解”向“自我感悟”深化

  目前的语文教学似有“满堂灌”走向“问答式”的倾向,包括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有的实际上走进了“问答式”的“胡同”,只是略变了一点花样,由教师讲变成了学生讲。从教学发展的现状来看,这种教学存在着以下不足:1、不利于培养学生“善思”的品质,“分析课”往往不需要学生去思考,“问答式”教学也只能让部分学生发展表“高见”,造成大多数学生思维的禁锢。2、不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法。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一孔之见”,学生还是不知道怎么学。3、不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阅读不单是认知活动,更是情感活动,应在一读一研一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文中人物同悲欢、共爱恨。这种情感是语言难以表达的,教师和学生的感受也只是一家之言,难以引起共鸣。

  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自我体悟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朗读领悟。这实际上是学生个体独立学*的.过程,共内容大致包括: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资料,了解本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的特点,读准、认清文中的易错字词,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质疑问难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如在教《鲸》一课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很多鲸的资料,从鲸的样子,种类,生活*性等不同的角度作了生动的介绍,使大家对鲸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一下子激起了他们学*课文的兴趣。

  2、深究感悟。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对“问题”形成的认识质量如何,自己还要通过联系学*和生活的原有认知,进一步领会、反省、验证,在联系中“澄清”对问题的认识。

  3、讨论省悟。在反馈中评议,在评议中内化,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自己的疑惑,谈自己的感悟,抒自己的情感。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形式,回顾自学内容,交流学*收获及其他方面的收益,同时引导学生就自主研究过程中自己及同学的参与度,自主研究的质量、速度等方面展开评议,以改进原有的不*方法,归纳出新的学*策略等。

  四、教学*台,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课堂教学“封闭型”主要表现在:1、教学内容固定,语文课仅仅围绕教材进行教与学。2、教学手段单一,通常的语文课,教师主要靠一本书和一支笔,较少使用录音机和投影仪,更不用说是“网上”浏览了。3、教学形式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教学组织导致的后果,一来扼杀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二来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尤其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更是刻不容缓。

  语文课堂如何走向开放呢?

  1、教学内容开放。以教材为主,辅之以国内外重要新闻,本地区的热点问题,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名著和佳作等。

  2、教学手段开放。信息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迫切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运用,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缩小了读者与作者之间在时空上和认识上的差距,使教学课堂实现了由*面、单向向立体、多向的转变。

  3、教学形式开放。语文课堂的教学组织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可以在教室,也可以走向社会;还可以围绕每个阶段的语文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语文综合活动。如在教《西门豹》、《田忌赛马》两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这些故事内容。结果,有的学生“讲评书”,有的画“连环画”,有的进行“赛场实况转播”,有的排演课本剧……学生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地推敲,反复研读,有的还要看“电视书场”,听“实况直播”。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在此基础上,我还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这样的语文学*,不仅学生喜欢,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学*过程中的收获,已远远超越了语文学*的本身。

  五、作业设计,从“刚性”向“弹性”过渡

  教师应该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理对各种练*材料加以提炼和编排,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向学生布置分层作业。从众多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相当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象爱因斯坦这位善良的老人所说的那样:“学校所规定的作业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那么如何让作业变成礼物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观察作业。如学了《爬山虎的脚》后,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爬山虎到底长什么样,爬山虎到底是怎么往上爬的。

  2、调查访问。学生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到学校各个班级收集名人名言,并做成一份手抄报;调查同学的生日,联系方式,制作“班级同学联谊卡”;由家长带领到超市去参观,做一份“超市物价、品种”调查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在调查访问后设计保护地球的广告,写一条新颖有趣的广告词。

  3、课外阅读。其一,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学*《景阳冈》、《草船借箭》等故事时,可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其二,阅读其他各类书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诗歌等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动手操作。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做这样的作业,学生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呀!

  5、表演剧本。在学完了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后,可让学生排演成课本剧。如学了课文《晏子使楚》后,让学生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6、预*新课查阅资料。预*新课,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是我们每周五必须布置的家庭作业。同学们通过上网,去图书馆,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获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在来校后和同学们交流。这项作业激发了同学们对语言学*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收到了课内外结合的理想效果。

  六、评价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提升

  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走进新课程后,评价方式也多样化,不仅重视量的评价,还注重质的评价。

  1、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而且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

  2、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外活动评价。学生能力的体现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在活动中最能够展示学生的能力,同时会使每个学生受益匪浅。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不愧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时机。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开展“书海竞帆”读书活动、“妙趣横生”的讲成语故事比赛、“未来之星”*作大赛等。

  3、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活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又包括生活的多个层面。可以每月制定一个目标。这样有助于目标的实现,也会使学生感到实现目标的喜悦之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每月底对班内进行一次月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分设“表现突出奖”和“突出进步奖”。当孩子们的努力得到回报的同时,心中也会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表现得更好。起到了发展性评价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不但改变了教材和教法,它更从思想深处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现在,新课程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它需要我们第一线的教师们认真地钻研、扎实地实践,及时地总结,长此下去,新课程之花必将越开越艳,并能结出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8

  通过自学,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这本书集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们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

  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学*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

  正如著名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所说,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探究、创新的精神。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一个艺术品。其次,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所谓开放,是指课程的开发要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共同参与;课程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趋向完善;课程的设计要为孩子个性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所谓民主,就是课程决策、课程编制的过程应该是对话式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也应该是师生交互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所谓科学,是指课程是孩子的课程,课程必须回归孩子世界、适应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感。

  教师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学*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孩子,俯下身子看孩子的生活,*等参与孩子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的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孩子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孩子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孩子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

  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孩子,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孩子充分思考,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9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困难的学生,提高学*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汇总五篇(扩展5)

——改革心得体会 (菁华5篇)

改革心得体会1

  如何处理全面培养与高考升学的关系

  中教传媒智库:在很多高中办学者看来,高中的唯一使命就是高考升学,不想改、不敢改的心态较为普遍。黄冈中学是如何处理全面培养与高考升学两者关系的?

  何兰田: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实际上是回答时代对高中教育的召唤。国家对各类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学生与家长当下和长远的追求,都使得学校必须将高考升学和全面培养并重。这也是黄冈中学开启“二次创业”的价值基点。2014年,我们先后组织20多位干部和骨干教师赴北京十一学校学*,在理念上对高中要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搞得很明白。

  接下来,我们用了两年时间,完成多元课程体系的初步构建,形成六大类课程:学术课程、艺术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比较好地回答了国家的课程要求和全面培养的需求。实施课程改革后,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更全面,各种爱好和技能得到发挥和展示,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也促进了高考和竞赛成绩的提升。学校的学风变了、校风变了,社会上对“黄高”的赞誉也多了起来。

  中教传媒智库:我们看到学校用一栋楼建了50多间选修课专用教室。在选课走班方面,一些高中面临“想学学不来,学了又变味”的问题,黄冈中学是怎么操作的,效果如何?

  何兰田:我们认真学*了北京十一学校的选课走班模式和经验,之后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做出了“黄高版”的选课走班:体育艺术类课程全员走班,政史地生等课程“不走就不走,该走就走”。

  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实行“必修+选择性必修”模式。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方面,体育开设6门,音乐开设11门,美术开设6门。此外,还开设了12门校本科技课程、4门校本实验课程、7门校本人文课程以及6类校本综合课程。50多间选修课专用教室就是为了支撑这些课程的。同时,我们的研究性学*、生涯规划教育、劳动教育等也都做得有声有色,并充分结合了黄冈区情和学校校情。无论是对学生学业水*提升,还是综合素质培养,都很有效果。

  如何处理“用人”与“培养人”的关系

  中教传媒智库:我们了解到,学校有个时期“孔雀东南飞”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也是很多中西部高中普遍有痛感的问题。黄冈中学是如何扭转这种局面的?

  何兰田:学校兴衰与师资质量密切相关。尽管中西部高中普遍面临经济条件不如人的情况,但必须想办法,也还是有办法的。

  一方面,要看地方党委*对教育是不是足够重视,对普通高中的投入和保障是不是到位。在地方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本着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年来吸收了一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来校任教,在起点上优化了团队结构,在教师待遇上也有较大提升。

  另一方面,要看高中能否处理好“用人”与“培养人”的关系。用人是为了培养人,培养人是为了用人,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我们从各个方面体现对教师的尊重,最重要的是明确价值导向和底线原则,把最适合的人放到最适合的位置,让每一位教师在做事中不断成长,不断收获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在经历一个阶段的人才流失危机后,黄冈中学又迎来了良师涌现、人才济济的局面,一批年轻教师走上校级、中层岗位,或成为奥赛教练,或成为教学骨干。

  如何处理制度建设与治理能力提升的关系

  中教传媒智库:推进高中育人方式变革需要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传统的学校管理偏经验化、行政化,办学活力不足,在这方面黄冈中学有哪些探索,效果如何?

  何兰田:制度建设是基础,治理能力是关键。我们抓住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大势,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进规范化制度建设,探索多元共治机制,在激发办学活力方面见效果,有收获。

  为了解决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我们创*建模式,探索形成了“支部建在年级、党小组建在备课组”的基层党建格局。推选年级主任兼任支部*、年级主管兼任支部委员,选优配强支部*、党小组长,精心打造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小组参与的年级管理团队,实现了业务与党建“同谋划、同部署、同督办、同考核”。

  为了解决制度与行动脱节的问题,避免“制度一大本,问题一大堆”,我们进行了规范化制度建设的探索,在共同制定制度的行动中教会干部团队学会学*,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形成基于问题寻找办法的治理文化。我们提出“问题项目化、项目具体化、具体流程化、流程责任化”,将过去成功的做法总结出来,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出来,将研究出的办法固化下来,三者统一形成制度文本。目前已推出40多个“做事的”和10多个“管人的”规范性文件和工作流程,涵盖党建、行政、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套《黄冈中学学校治理现代化制度汇编》,制度文化的力量正在显现。

  中教传媒智库:在组织结构上,扁*化管理在高中学校已经很常见了,但不同学校实行的效果差别很大。激发干部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黄冈中学有什么好办法?

  何兰田:我们的扁*化管理可以概括为“校长负责制、年级责任制、主管落实制”,目的是落实分布式领导。我们实行年级委员会制,每个年级委员会有8个成员:“蹲点校长+年级主任+6个年级主管”。年级主管均由普通教师担任,分别负责教务与教学、学生工作、支部党建、分析与诊断、宣传以及午休和自*。这样做的好处是落实了放权赋能,人人都可以有多个角色,人人都能参与管理。教师有机会作为部门和项目领导参与学校治理,行政干部也有了精力承担教学工作和社团活动指导,大家干事创业的意愿得到了最大激发。

  如何处理学校发展与区域教育生态的关系

  中教传媒智库:一所优质高中,对区域教育生态影响甚大。但究竟是良性引领,还是导致区域教育生态恶化,也是考验优质高中办学者社会责任和境界的重大问题。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何兰田:这一点我们深有同感!这两年,我们的“二次创业”有了明显效果,老百姓满意了,社会口碑也好起来了,吸引了邻*县市怀揣大学梦学子的目光。教师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认为终于可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了。在全体会上,我给干部和教师们看了两幅图:一幅是英国童话大师王尔德《巨人的花园》的插图,另一幅是俄罗斯画家希施金的油画森林,巨人花园了无生机的感觉,与森林里万物有序、百花齐放的景象形成强烈反差。黄冈中学决不能当遮天蔽日的大树,而要做维护区域教育生态湿地的“看林人”,让“县中”的师生们看得到光明和希望。

  中教传媒智库:黄冈中学是如何处理与周边“县中”关系的?

  何兰田:黄冈中学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黄冈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而一个“县中”衰落的县域,不可能有优质的基础教育。每年黄冈市教育局组织初中毕业生考试,黄冈中学与县市一中保持同一*行志愿,入围学生可自由选择报考黄冈中学和县市一中,决不超计划录取,这样就为“县中”教育质量的提高留下了希望的种子。

  我们还牵头组建由20所高中组成的“鄂东南教改联盟”,黄冈市9所县一中都加入了这个联盟。*时,我们与“县中”共同研究实施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和新评价的有效途径,实现资源共享、智慧传递。在区域联考中,黄冈市的黄梅一中、蕲春一中、麻城一中等“县中”的部分学科成绩能与黄冈中学差距不大。这让“县中”们找到了自信,也让黄冈中学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多动力。

改革心得体会2

  *日,我司全体员工在公司领导的主持及带领下于公司会议室召开会议,学*贯彻*、*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切实统一思想,结合企业实际,推动各项改革进程,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

  该意见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优良环境条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指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原则、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指导意见》全文35次出现“市场”一词,开宗明义指出,改革是要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通过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权利*等、机会*等、规则*等、依法*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学*贯彻《指导意见》,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牢牢把握住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真正市场主体这样一个贯彻全文的大逻辑。

  学*好、贯彻好《指导意见》,对于坚定搞好企业信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利推进,推进公司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大意义。对公司坚持问题导向,把改革的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尽快步入质量更高、效益更好、机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轨道,尤为紧迫和重要。

  只要我们能够认真扎实落实《指导意见》的内容,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执行工作,管理创新,坚定信心,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相信公司通过改革发展,定能做强做优做大。

改革心得体会3

  一、强化教育,不断打牢官兵思想基础。

  教育是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和军队一系列重大改革问题明显增多。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解决和处理,只有坚持思想为先的原则,才能取得管理工作的主动权,为此在吸取去年我营管理工作成功的基础上,重点在“四个教育”上下功夫,加大条令条例、法纪教育、安全常识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扎实打牢官兵讲安全、讲服从的思想基础。一是严格落实教育时间,确保教育的经常性。坚持每月落实法纪教育,增强官兵法纪意识;落实每周星期六上午第一个小时进行条令条例和安全常识的学*教育,强化官兵条令观念;结合官兵思想实际,适时进行随机教育,确保官兵思想不滑坡,安全树的牢。二是严格教育制度,增强教育的有效性。教育前都要认真进行备课示教,并由营领导严格把关,坚持备课质量不过关的不上台,教案不熟悉不上台,确保教育效果的落实。三是严格规范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采取“日记一条,周学一节,月考一次”的办法,本着“牢记本职的,掌握共同的,熟悉基本的,了解相关的”的原则,搞好条令条例和安全规定的学*。通过教育学*达到营队按条令运行,干部按条例带兵,战士按条令办事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制度,严格执纪,在从严治军上狠下工夫。

  教育是根本,制度是保证,执纪是前提,加强营队的管理教育,其核心是依法从严治军,严格执行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加大人员的管理,尤其是在八小时以外人员的管理上,实行“三控一管”;对临时外出人员严格实行“两证一条”管理;在重大节日和节假日派出纠察,实施全程监管;对重点人员实行分负责,责任承包,谁出问题,板子打在谁身上。二是严格纪律规定,决不迁就照顾。连每周,营每月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和《两个经常工作分析会》大力表彰在管理教育中敢管,会管的先进个人,对不服从管理的个人亮黄牌,对屡教不改的和管理方法简单粗暴的骨干实施必要的纪律处分,不留面子,不纵容。三是坚持营门值班和营区巡逻制度。坚持营门值班和营区巡逻,能够堵塞管理漏洞,确保人人都在组织中,人人都在纪律中,人人都在管理中。四是深入开展“学职责,尽职责,查职责”活动。坚持制度重在落实,我们将严格从落实目标责任制入手,把责任明确到人,坚持按级负责,充分发挥各级各职人员的作用,对官兵执行规定的情况,坚持每天一小查,每周一大查,每月一考核讲评。

  三、用心培养,加强士官队伍建设。

  加强士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士官素质,是管理教育工作的一项新课题。把士官“按干部培养,当战士管理”是我营加强士官队伍建设的有效做法,在实际运行中效果较好,今年我营将进一步研究完善。一是加强教育,提高认识。使之明确自己不再是普通一兵,要认清自己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引导他们做履行职责的模范,做遵规守纪的标兵,做钻研本职业务的尖子,做尊重领导、服从管理的榜样。二是抓好学*培训,提高能力素质。结合旅团士官培训计划安排,从士官成长进步和能力素质的提高出发,鼓励士官自学,函授,积极参加培训。在*时工作中,注意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从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对上级培训的士官,要求他们必须带着成绩回来;把每月的第一周定为士官培训周,针对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难题,组织干部授课辅导,或集体进行难题会诊。三是严格管理,不迁就照顾。我们制定《士官量化管理细则》采取营连考,群众评,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等全过程对士官的日常表现进行量化,每季度公布一次,结合每月对士官的德、能、勤、绩民主评议的结果进行讲评,与士官的成长进步挂钩,以促进士官认真履行职责。四是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士官一般政治素质好,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在兵中有一定威信,因此我们注重发挥他们的特长,敢于把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们,让他们在专业训练中传知识,当参谋,在经常性管理教育中当助手,当干部缺编时,让他们代理职务,负责工作,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特长。

  四、正规秩序,注重养成,提*兵的文明素质。

  建立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秩序既是管理教育的核心内容,又是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规范化管理的关键。我们将严格以旅(团)《管理教育工作指示》为依据,规范连队“四个秩序”,从干部到战士,从硬件到软件,每个环节,每个部位,逐一规范统一。在内容上,重点规范生活秩序,在时间上以八小时以外为重点在对象上,重点加强“三部一班”秩序的正规。在官兵中牢固树立“我是标兵,全连正规”的思想,积极开展评比竞赛活动。每月树立一批秩序正规的班、排、个人,每季度评出一个“四个秩序”正规的连队。

  管理教育贵在养成,也难在养成,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在规范养成上狠下工夫。一是抓“十五个三”的养成训练。营成立“十五个三”养成动作示范班,让官兵示范观摩,以点带面,带动全连;每周安排两个早操时间进行养成动作训练和会操,打牢养成基础,提高养成标准。二是从抓干部、士官入手,带动养成。干部、士官形象的好差,最具说服力,为此我们将开展“周赛月评”活动,每月评出1-3名养成好的干部和3-5名养成好的士官,并对养成较差的干官、士官进行曝光,以此推动营队养成水*的提高。三是从检查督导入手,推动养成。严格的养成,必须加强检查和督导,否则就会时断时续,就会失去真正的意义。我们将采取“三纠”方法,即官兵互纠,连队自纠,门卫随纠的方法,来促进官兵日常养成的自觉性。充分利用板报、橱窗、标语、小广播等手段进行宣传,并积极开展“文明带兵、文明服务、文明值勤”和“读好书、唱好歌、做好事”等活动,大力营造文明养成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事故案件的预防工作。

  安全工作不是中心,影响中心;不是乾坤,左右乾坤;不是全局,牵涉全局。做好安全工作,同时可以带动和促进全面建设。我营将从以下入手抓好安全防事故工作:一是健全安全组织。营连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排有思想骨干,班有安全员。班每天对安全工作进行小讲评,连每周对安全形势分析,查问题,找原因,寻对策,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牢牢把握安全防事故。

改革心得体会4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回顾十年来课程改革的历程,我认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就谈谈课改十年来我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效果转为学*过程和学*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爱好,培养学生学*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二、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与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改革心得体会5

  对青联改革的原因,全国青联负责人是这么说的:与形势和任务相比,青联还存在着青联委员中名人名流多、基本群众青年代表少、新领域新群体代表少,联谊交流活动多、思想引领和行动引领的活动少,委员自己联系多、联系和服务广大青年少,青联组织整体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全国青联改革方案》从6个方面提出了25项改革措施。

  聚焦青联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方案提出严格程序标准,增强委员的广泛代表性;明确到2020年全国青联十三届全委会时,基层和一线代表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中的比例分别提高到75%、70%以上,继续提高工人、农民、农民工和服务业一线劳动者委员的数量。积极吸纳新媒体从业人员、青年社会组织骨干、留学归国青年、自由职业者等群体中的青年代表。与此同时,建立委员履职规范及履职评价制度,建立委员退出机制。

  针对委员自己联系多、联系和服务广大青年少,方案提出,调整退出部分不符合形势任务需要的会员团体,主动培育吸纳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兴青年社团,拓宽会员团体在青年中的覆盖面。同时,建立委员直接联系青年制度,完善委员服务青年工作机制,建立委员提案建议制度,加强兼职青联工作者队伍建设。

  方案还提出,扩大普通青年直接参与青联工作的渠道,创新扁*化工作方式,邀请青年代表列*青联全委会和常委会,代表和有序表达青年的利益诉求。吸引更多青年参与到青联改革中来,工作设计听取青年意见,改革过程接受青年监督,改革实效请青年评议。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明确,由**处将青联改革纳入共青*改革范畴,一体谋划、整体推进、统筹实施。在改革过程中将强化共青团引领,巩固共青团在青联中的核心会员地位,切实发挥共青团在把握正确方向、主导委员提名、确定工作主题、物色工作骨干、协调会员关系方面的主导作用。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汇总五篇(扩展6)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菁华5篇)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1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要做到这点,对老师的要求就非常的高,教师除了要能言善辩还得眼观八方。能言善辩:要能用生动有趣语言创设出适合学生学*的环境,激发出学生想去学的兴趣。眼观八方:上课时要时时注意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一个眼神,并能用最婉转的语言进行批判的同时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上来。

  二、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的学*方

  第1页/共3页 法才会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但事与愿违,现在很多的孩子遇到难题,或呆坐,或急于从同桌那儿得到答案。其实也并非题目真的难道学生做不出的地步,原因在于一些学生没有找到思考的角度,还有些学生则是对自己缺乏自信。针对以上原因,教学中时常采用的方法是:一、将题目细化更有利于学生思考;二、语言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放宽思考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充分的思考。 三、应注意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惯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惯,有利于学生学*信

  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我把个人的回答改为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把点名回答改为几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2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使认识到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课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今年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教学改革的意义

  1.改革的特点。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日益被提到改革日程上来。我国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从总的形势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实践的深远影响,人才选拔的机制不完善,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仍有许多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这些,既有教学改革本身不够到位的原因,也有受课程制约的因素。因此,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这些都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次教学改革,由于有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成效作为基础,有了深刻的反思,对存在的问题有了检讨与共识,因些可望有针对性地、实实在在地展开。更为重要的是本次教学改革作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在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同时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可望教学改革有实质性的全方面的推进。

  2.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究竟要改什么?)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我们教师改革教育观念,还要改革我们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我们教师们观念、方式的转变要落实到学生学*方式的转变上;因为学生的学*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能动性、创造性才真正得到张扬、提升,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的人,学*方式的转变因此被看成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再次,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二、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传统的(简单说)教材是什么?学校规定什么、*规定什么,我们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具体一点说:教学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规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规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新的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的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所读。

  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教师、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这就是新课程的教学观。

  三、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助、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重点问题: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本是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强**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间形成一个学*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教师在教学中主角转向*等中的首*,困此教学是师生互助、互惠的关系。

  四、教学是重结论还是重过程?

  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与这一关系相关的还有:学*与思考、学*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从教学角度来讲,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结果而必须经历的活动过程。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的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认识方式,各种观点的碰撞、论争、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理解、巩固。从学*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即重学会,轻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是一种适应性学*,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善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造性学*,因此在重结论的同时更要重视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五、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必将发生哪些变化?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这些学生,如学*成绩不良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或缺陷的学生、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孤独的学生、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同时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不体罚学生、辱骂、训斥等等,我们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微小的成绩进步,赞赏他们的善意,赞赏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教的职责在于帮助。①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使学生在明白学*什么、获得什么、达成的目标;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方式;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能和性向。

  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可使教学理论化。

  六、教师地位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课改中强**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窨,有了与老师*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七、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的主人,学*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学生是共同管理学*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的主动性。

  而今,通过课改,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改变了,成为学生学*的帮助者、引导者。如此一来,学生学*的积极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变得爱学*了。

  八、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的一统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不管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评价学生的学*能力,都是以考试作为手段,从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的局面。

  而今,按照课改的精神,将不再以分数作为的评价手段。我们的知识评价与考试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如果只在学*期末对学生评价和考试则不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学业与非学业的内容不适合通过一次评价与考试进行检查,某些考试也要求评价不能局限在很短的时间内,如需要较长时间的任务和活动。因此,现在我们提倡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期末评价与*时评价相结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的负担,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通过不断的日常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3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使认识到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课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今年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教学改革的意义

  1.改革的特点。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日益被提到改革日程上来。我国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从总的形势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实践的深远影响,人才选拔的机制不完善,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仍有许多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这些,既有教学改革本身不够到位的原因,也有受课程制约的因素。因此,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这些都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次教学改革,由于有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成效作为基础,有了深刻的反思,对存在的问题有了检讨与共识,因些可望有针对性地、实实在在地展开。更为重要的是本次教学改革作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在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同时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可望教学改革有实质性的全方面的推进。

  2.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究竟要改什么?)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我们教师改革教育观念,还要改革我们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我们教师们观念、方式的转变要落实到学生学*方式的转变上;因为学生的学*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能动性、创造性才真正得到张扬、提升,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的人,学*方式的转变因此被看成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再次,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二、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传统的(简单说)教材是什么?学校规定什么、*规定什么,我们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具体一点说:教学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规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规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新的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的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所读。

  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教师、学生都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这就是新课程的教学观。

  三、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助、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重点问题:传统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本是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强**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师生间形成一个学*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教师在教学中主角转向*等中的首*,困此教学是师生互助、互惠的关系。

  四、教学是重结论还是重过程?

  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与这一关系相关的还有:学*与思考、学*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从教学角度来讲,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结果而必须经历的活动过程。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的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认识方式,各种观点的碰撞、论争、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理解、巩固。从学*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即重学会,轻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是一种适应性学*,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善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造性学*,因此在重结论的同时更要重视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五、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必将发生哪些变化?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这些学生,如学*成绩不良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或缺陷的学生、智力发展不好的学生、孤独的学生、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同时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不体罚学生、辱骂、训斥等等,我们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微小的成绩进步,赞赏他们的善意,赞赏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教的职责在于帮助。①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使学生在明白学*什么、获得什么、达成的目标;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方式;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潜能和性向。

  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可使教学理论化。

  六、教师地位的转变

  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课改中强**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窨,有了与老师*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七、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的主人,学*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学生是共同管理学*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的主动性。

  而今,通过课改,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改变了,成为学生学*的帮助者、引导者。如此一来,学生学*的积极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变得爱学*了。

  八、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

  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的一统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不管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评价学生的学*能力,都是以考试作为手段,从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的局面。

  而今,按照课改的精神,将不再以分数作为的评价手段。我们的知识评价与考试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如果只在学*期末对学生评价和考试则不能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学业与非学业的内容不适合通过一次评价与考试进行检查,某些考试也要求评价不能局限在很短的时间内,如需要较长时间的任务和活动。因此,现在我们提倡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期末评价与*时评价相结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期末考试的负担,避免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也有助于通过不断的日常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4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传统教学方式与学*方式的革命,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方式是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回顾我们所走过的历程,其中有艰辛也有欣慰,有苦涩也有甘甜,有挫折也有进步,使我们对新的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我们有了全新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角色,从“前台”向“后台”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等中的首*”。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准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以追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师进则生退,师退则生进。教师在课堂为学生学*腾出的空间有多大,学生发展的余地就有多大。

  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课中,教师剪辑了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录像,让学生在课堂里朗诵,制作一个简易版的现场MTV。学生情绪高涨,自排自编,分工合作。而教师则在旁充当助手。

  二、师生交往,从“学说”向“对话”发展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反应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有待于点燃的火炬。”因此,课堂改变教师的“话语霸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等的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交往,重建和谐、民主、*等的师生对话,开放学生的心态,凸现学生的主体、张显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创造性。改变以往“教得辛苦,学得痛苦,结果还是不满意“的现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例如,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先让学生跟着小导游边看录像边听解说,到金华的双龙洞去走一趟。接着让学生按用文章中的一句话说说金华的双龙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的大多数问题集中在“双龙洞有哪些特点”这一关键问题,抓住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文章的重点。这节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新颖独特的学*环境,激起学生质疑、解答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到创造性学*的乐趣,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方式,由“教师讲解”向“自我感悟”深化

  目前的语文教学似有“满堂灌”走向“问答式”的倾向,包括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有的实际上走进了“问答式”的“胡同”,只是略变了一点花样,由教师讲变成了学生讲。从教学发展的现状来看,这种教学存在着以下不足:1、不利于培养学生“善思”的品质,“分析课”往往不需要学生去思考,“问答式”教学也只能让部分学生发展表“高见”,造成大多数学生思维的禁锢。2、不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法。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一孔之见”,学生还是不知道怎么学。3、不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阅读不单是认知活动,更是情感活动,应在一读一研一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文中人物同悲欢、共爱恨。这种情感是语言难以表达的,教师和学生的感受也只是一家之言,难以引起共鸣。

  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自我体悟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朗读领悟。这实际上是学生个体独立学*的.过程,共内容大致包括: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资料,了解本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的特点,读准、认清文中的易错字词,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质疑问难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如在教《鲸》一课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很多鲸的资料,从鲸的样子,种类,生活*性等不同的角度作了生动的介绍,使大家对鲸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一下子激起了他们学*课文的兴趣。

  2、深究感悟。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对“问题”形成的认识质量如何,自己还要通过联系学*和生活的原有认知,进一步领会、反省、验证,在联系中“澄清”对问题的认识。

  3、讨论省悟。在反馈中评议,在评议中内化,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自己的疑惑,谈自己的感悟,抒自己的情感。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形式,回顾自学内容,交流学*收获及其他方面的收益,同时引导学生就自主研究过程中自己及同学的参与度,自主研究的质量、速度等方面展开评议,以改进原有的不*方法,归纳出新的学*策略等。

  四、教学*台,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课堂教学“封闭型”主要表现在:1、教学内容固定,语文课仅仅围绕教材进行教与学。2、教学手段单一,通常的语文课,教师主要靠一本书和一支笔,较少使用录音机和投影仪,更不用说是“网上”浏览了。3、教学形式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教学组织导致的后果,一来扼杀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二来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尤其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更是刻不容缓。

  语文课堂如何走向开放呢?

  1、教学内容开放。以教材为主,辅之以国内外重要新闻,本地区的热点问题,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名著和佳作等。

  2、教学手段开放。信息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迫切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运用,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缩小了读者与作者之间在时空上和认识上的差距,使教学课堂实现了由*面、单向向立体、多向的转变。

  3、教学形式开放。语文课堂的教学组织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可以在教室,也可以走向社会;还可以围绕每个阶段的语文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语文综合活动。如在教《西门豹》、《田忌赛马》两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这些故事内容。结果,有的学生“讲评书”,有的画“连环画”,有的进行“赛场实况转播”,有的排演课本剧……学生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地推敲,反复研读,有的还要看“电视书场”,听“实况直播”。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在此基础上,我还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这样的语文学*,不仅学生喜欢,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学*过程中的收获,已远远超越了语文学*的本身。

  五、作业设计,从“刚性”向“弹性”过渡

  教师应该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理对各种练*材料加以提炼和编排,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向学生布置分层作业。从众多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相当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象爱因斯坦这位善良的老人所说的那样:“学校所规定的作业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那么如何让作业变成礼物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观察作业。如学了《爬山虎的脚》后,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爬山虎到底长什么样,爬山虎到底是怎么往上爬的。

  2、调查访问。学生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到学校各个班级收集名人名言,并做成一份手抄报;调查同学的生日,联系方式,制作“班级同学联谊卡”;由家长带领到超市去参观,做一份“超市物价、品种”调查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在调查访问后设计保护地球的广告,写一条新颖有趣的广告词。

  3、课外阅读。其一,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学*《景阳冈》、《草船借箭》等故事时,可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其二,阅读其他各类书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诗歌等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动手操作。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做这样的作业,学生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呀!

  5、表演剧本。在学完了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后,可让学生排演成课本剧。如学了课文《晏子使楚》后,让学生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6、预*新课查阅资料。预*新课,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是我们每周五必须布置的家庭作业。同学们通过上网,去图书馆,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获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在来校后和同学们交流。这项作业激发了同学们对语言学*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收到了课内外结合的理想效果。

  六、评价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提升

  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走进新课程后,评价方式也多样化,不仅重视量的评价,还注重质的评价。

  1、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而且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

  2、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外活动评价。学生能力的体现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在活动中最能够展示学生的能力,同时会使每个学生受益匪浅。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不愧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时机。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开展“书海竞帆”读书活动、“妙趣横生”的讲成语故事比赛、“未来之星”*作大赛等。

  3、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活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又包括生活的多个层面。可以每月制定一个目标。这样有助于目标的实现,也会使学生感到实现目标的喜悦之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每月底对班内进行一次月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分设“表现突出奖”和“突出进步奖”。当孩子们的努力得到回报的同时,心中也会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表现得更好。起到了发展性评价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不但改变了教材和教法,它更从思想深处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现在,新课程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它需要我们第一线的教师们认真地钻研、扎实地实践,及时地总结,长此下去,新课程之花必将越开越艳,并能结出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5

  新学期,全市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我校组织全体干部教师学*了《肥城市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肥城市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资料选编》,我深受感染和启发,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

  在我的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也想过用“主动是学*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总是在思想上有所顾虑,担心学生不会学*,担心学生学不好,担心把学生给耽误了,担心课时紧,任务重,没法完成被学期的教学计划。另外,我还担心学生在课堂上玩大于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掌握该掌握的知识。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败又怎样来弥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让学生在学*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赞诃夫说过:“书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的加温,传授越多,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教学中,我深深地会到课堂教学改革会让教师轻松,让学生快乐;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生活,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课堂教学改革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相信我们在这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汇总五篇(扩展7)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精选十篇)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1

  假期宅家,闲暇时光静心研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一文,感触颇深。方案中提出: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行为,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改变用分数给好学生贴标签的做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观点,重新给好学生下定义,它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回顾以往,教师眼中的好学生首先是学*好,甚至是一好遮百丑,于是入团、评优、选干按分数名次进行,甚至排座位也按成绩,这就使一些分数高的学生有了优越感,成就感,飘飘然,沉浸在片面追求分数中,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修行,也使一些学*成绩一般,思想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同学得不到认可,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那么,究竟什么是好学生的标准呢?只有学*好才算是好学生吗?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做人是第一位的,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热爱劳动,热心公益活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关心长辈……他们阳光,他们乐观,他们向上,操场上,他们身姿矫健;教室里,他们书声朗朗;扫除时,他们挥汗如雨……他们脸上绽放的是青春的笑容,他们身上充满的是青春的活力。这群浑身充满着正能量的学生,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好学生吗?随着我校生涯规划课程的展开,身边这样的阳光学子层出不穷,他们的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和抱负,他们的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诗意和磨砺。他们从生涯梦、职涯梦、学涯梦等方面为自己的人生描绘着宏伟的蓝图。徐铭远同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在十九中度过的六年时光中,徐铭远同学在健美操队刻苦训练,追求梦想,不断超越自我。20xx年全国健美操冠军赛荣获一级运动员称号,20xx年被山西大学录取。他的成长是我校“养正立德,多元树人”这一理念下结出的硕果。在学校开展的棋类、健美操、乐器、篮球、书法、绘画、摔柔等各种有特色的活动中,许许多多的“徐铭远”正在崛起。

  校内如此,校外亦然。福利院、养老院、图书馆、社区、街道、车站,到处活跃着身披十九中志愿者绶带的同学,他们整理图书,打扫卫生,擦洗公交车,陪老人聊天……在一次次的社会实践中,感受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感受着“百善孝为先”的责任;感受着劳动的艰辛,彰显了太原十九中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十九中走过的六十二个春秋中,涌现出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学子,他们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了著名的主持人,有的活跃在赛场上,有的站在了三尺讲台……无论他们身在何方,每当回首往事时,无一不感谢母校,是母校“养正立德,多元树人”这方沃土培育了最优的你,我们今天才能在各行各业展现最美的我。

  看今朝,旖旎风光秀。已走过六十二年历程的十九中,风华正茂,让我们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用慧眼去发现,用爱心去培养,用热情去浇灌,我们的校园定会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每一个孩子定会绽放出奇花异采!让我们静待花开!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一项关系教育全局的系统工程,正大步向我们走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学*方式、新的教学评价,强烈地冲击着原有的教育体系,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的确,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控制自然的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二十世纪的教育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手段的日益先进,都真正意义上酝酿着教育领域内的全面革命。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由此,产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应当怎样应怎样认识?

  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是新的人才观念,其次是要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换,要对立大教育观念,成为教育过程的设计者,助学者,行为品质的示范者。只有改变以往家长式的教师角色将目光放远,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走上了树立暂新的教育理念,告别旧的教育观念的道路。

  二、教师应当有更新自已知识的能力。

  二十一世纪要求年轻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这一切都不是在书本上可以全部学到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教师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因此,我认为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将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

  作为教师,无论是教什么专业,都需要提高人文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才具备了二十一世纪教育观念上的第一步突破,如果教育者自身知识陈旧、落后,又怎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呢?

  三、在树立全新教育观念的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及操作技能。

  本人认为掌握教育技术本身就是一个知识更新的过程,这是作为新观念教师所必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正如文中所谈到的:“如果教师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即使有了出色的多媒体软件教材,他也只能当作一个简单的教具。”

  因此,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将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紧密相结合。

  总之,教育技术在教学中,乃至未来的教育中,都将占有重要地位,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观念,已经为广大教师开辟了一条提高课堂教学含金量的大路,我们只有顺应时代要求,才能在未来有所收获。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3

  *来,我校掀起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结合我校师生实际情况,经过学校组织集中学*和自我学*,结合本人半年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的学*感受。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众所周知,每个时代的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诸多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过去的教学方式是有许多弊病的,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结果,忽视学*过程。现代教学理论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作为教师,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储蓄新的原动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新课程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评价、教师"教"的行为发生变化,重要的是使学生"学"的方式发生变化。

  作为教育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更多的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当学会蹲下身来欣赏学生,了解学生内在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善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保护学生的自尊,相信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有情境的教学环节,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使之产生新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碰撞,达到其认识冲突的.临界点,从而产生一种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现为一种渴求解决的情绪状态,能够增强学生的学*兴趣,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要搭建一个“师与生、生与生”对话的*台,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激动不已,师生将在对话的课堂**同发展。

  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老师应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不管对与错不给出批评,应该给予更多的赞扬和默许,一些错误的观念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中加以改正。

  现在的中学生不再是几年前的中学生了,在网络信息社会,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往往超越了我们成年人。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勤于学*,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以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要,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当中,要让学生去想、去做,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去感悟知识。因此,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潜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以保证双方的协调发展,所以教师自己要给自己“充电”,树立终身学*的观念,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在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基础课程改革即将改变学生的学*生活,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理念,以及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学*,学*中寓教于学。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4

  教育开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交融,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开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效劳〞,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开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开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开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理论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老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才能,“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老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的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表达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央、***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浸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开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表达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理论成效的完好系统。只有进展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构造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的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那么,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展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理论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开展的总体方向和目的。

  总体方案表达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表达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标准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急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表达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标准教育价值创造的理论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的,确保教育正确开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理论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营造教育开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宏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表达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开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开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科学总体方案表达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标准教育价值创造的理论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的,确保教育正确开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理论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营造教育开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宏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表达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开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开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开展的安康生态;

  提出建立以品德和才能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改变“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开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表达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开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开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程度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开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翻开新的场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立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教育开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交融,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开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效劳〞,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开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开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开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理论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老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才能,“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老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的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表达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央、***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浸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开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表达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理论成效的完好系统。只有进展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构造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的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那么,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展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理论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开展的总体方向和目的。

  总体方案表达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表达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标准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急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表达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标准教育价值创造的理论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的,确保教育正确开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理论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营造教育开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宏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表达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开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开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开展的安康生态;

  提出建立以品德和才能为导向的人才选用机制,目的是改变“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改变用人单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的选人用人现状,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开展良好环境。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5

  我们的教师,尤其年轻教师,往往碍于颜面,不好意思发表自己的见解,此乃大忌。也许,你的见解,正是团体中所或缺的东西。即使做得不够理想、有差距,跟我们期待的目标有距离,也不可怕。

  要做敢于担当的教师,首先必须自身过硬,敢于冲锋在前,要有一流的'能力、水*,有智慧、有本事。需要认真学*,认真专研,潜下身来搞调查和研究,不断积累知识,做到厚积薄发。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才有敢担当的自觉、善担当的本领。

  作为一线老师,“担当”就是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每堂课、批好每本作业、管好每个学生;作为管理人员,“担当”就是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岗位工作,做实每件事、做细每件事、做好每件事;作为校长,“担当”就是全心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为学生成长服务、为老师进步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进一步讲,在家长面前、在学生面前、在人民群众面前,我们就代表教育。社会表扬每件有关教育的事情,我们每个教育人都会脸上有光,社会指责每件有关教育的事情,我们每个教育人都应面带羞色。所以,面对教育责任,我们是责无旁贷的,是无法逃避的。

  在失误面前善于总结反思,勇敢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积极主动加以弥补和整改。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有时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我们必须勇敢面对,做诚实守信的表率。实则其背后是一种品格、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升华。教育家陶行知

  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教学生“求真”、“学做真人”。

  一个勇于担当的人就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去迎接挑战,挺身而出;一个用勇于担当的人就要用主动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迎难而上;一个勇于担当的人就要用乐观去面对压力,负重前行。担当是一种责任,一言一行,一岗一位,都能见责任、见担当。做一个懒散普通的人不难,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却不易。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单打独斗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要学会问题分解,解决起来就会容易得多。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想、敢说、敢干,才能干好。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6

  今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专家精彩的讲解,让我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先回忆一下专家讲解的主要内容。第一,专家主要讲解了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第二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

  其次我就这次讲座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这次学*,我认识到技能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是人才观、评价观、能力观、教学观。了解了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遵循六大原则:一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而不是以知识系统为导向;二是以能力为目标,而不是以知识为目标;三是以素质为基础,而不是以应试为基础;四是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五是以项目为载体,而不是以逻辑为载体;六是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而不是知识、理论、实践分离的课程设计。

  鉴于以上几点,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将课程按照实施的时间划分为单元。确定每单元课程目标,首先要准确叙述课程的能力目标,然后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等。

  (2)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课程所有的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3)选定每单元课程训练单项能力的任务。强化课程的实践环节,准备大量训练任务,进行反复训练。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

  (4)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确定演示、实训、实*、实验的内容,做好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安排训练的项目任务,不是仅着眼于具体的拆*和任务。

  (5)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但首先不是“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应尽可能是“系统的应用知识”,教师应当从使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应用的角度进行新的系统的改造。以课程任务的需求为主要依据,确定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于是,“知识理论够用为度“就有了实际可行的依据——以课程的.项目任务为衡量基准。系统的知识不是不要,而是通常在完成任务之后,归纳总结出来。

  (6)涉及课程内容的引入、驱动、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等过程。教师要学会使用行动引导教学法。从直观实例开始,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增加信息量,选择合适的台阶,小步快进,力争提高课堂效率。

  (7)做好板书、演示、展示、示范操作设计和实物准备。

  同时,在课程的建设中,专业教师应注意一下几点:

  (1)要教“课”,不要“书”。“课”的内容是根据毕业生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的,“书”的内容是按照知识体系或叙述体系设计的。课程教学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准,不能以课本为准。

  (2)要设计,不要照本宣科。对于课程教学而言,没有一本是可以照本宣科的,自己写的课本也不行。因为书写的逻辑和讲课的逻辑是不同的,从课本到课堂需要一个教学设计过程。

  (3)要应用,不要单纯知识。职业教育要求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盲目积累知识的教学方式。突出能力目标就是要让知识为做事服务。

  (4)要能力,不要单纯理论。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相关知识,这是高效学*的必有之路。

  (5)要一精多能,不要泛泛应付。教师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己有兴趣的课做好、做精。以这个课为中心,逐步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和教学水*。

  (6)教无定法。要认定原则,但固执坚守某种具体的模式和方法。课程评价则最终目标是效果,要鼓励创新。

  通过学*,我认识到:职业院校改革的核心,是在学校创造企业换进和企业氛围,以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要求师生;以企业理念、企业威化改革课程和教学;以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改革学校管理。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7

  本人认真学*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等都紧紧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我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初步理解就是教师始终要坚持党在新时期下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纲要》指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所有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高水*优秀人才。

  《纲要》同时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因此,我认为,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纲要》指出,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有的生命个体,各有差异,也各有志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别,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不论学生的学业天赋和家庭背景等有何差异,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等、优质、多样的学*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功的梦想、获得成功的机会。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让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学*和生活,关注他们成长的步伐。

  《纲要》中还指出课堂教学应改进教学方法,把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创造思维和自主学*、独立思考、合作沟通能力,贯穿始终。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标志之一。学生能乐学、爱学,最终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这才是教学的根本。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在实际行动上想千方设百计,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退居幕后,只充当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等、宽松、和谐的学*环境,留给学生充裕的学*时间与广阔的学*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合作、交流,实现数学再创造。我想,这样做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要认真贯彻学*纲要精神,不断的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成长。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实做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8

  本人认真学*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等都紧紧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我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初步理解就是教师始终要坚持党在新时期下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纲要》指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所有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高水*优秀人才。

  《纲要》同时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因此,我认为,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纲要》指出,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有的生命个体,各有差异,也各有志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别,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不论学生的.学业天赋和家庭背景等有何差异,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等、优质、多样的学*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功的梦想、获得成功的机会。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让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学*和生活,关注他们成长的步伐。

  《纲要》中还指出课堂教学应改进教学方法,把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创造思维和自主学*、独立思考、合作沟通能力,贯穿始终。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标志之一。学生能乐学、爱学,最终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这才是教学的根本。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在实际行动上想千方设百计,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退居幕后,只充当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等、宽松、和谐的学*环境,留给学生充裕的学*时间与广阔的学*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合作、交流,实现数学再创造。我想,这样做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要认真贯彻学*纲要精神,不断的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成长。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实做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9

  我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初步理解就是教师始终要坚持党在新时期下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中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必须要走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依靠人才资源建设。教育的进步,将源源不断的为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普通劳动者和无数专家学者等专门人才。“行行出状元”,只要是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敬业奉献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有所贡献,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学*了整整42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我们不仅了解了国家对教育的宏观政策,了解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同时对教育中的一些细小环节也找到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证据,也明白了教育在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即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工作;坚持文化知识学*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在《纲要》中,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发展任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突出的位置。如此一来,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在为我国20xx年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做一份努力,我们所培养的“2+1”学生、包括我们所推出的各定向班学生、我们所培养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方面完全是遵照此纲要而实施,正是在响应国家号召——健全多渠道投入,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校企合作、顶岗实*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教育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的发展!同时在面对农村学生、民族学生,学校各项优惠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全符合《纲要》所提出的国家针对农村教育和民族教育方面的政策规划和扶持方向!因此,我们的工作是伟大的,我们的工作是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做强做大科园职业教育!

  其次,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应该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应有效衔接。现在的毕业学生人数是越来越多,各大高校也在不断的扩招,但是就业问题也是一直不能很好解决的头等大事,这成为学生以及家长最关注的问题。现在是读书容易就业难,所以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不应该是所谓“差生”、“高考落榜生”的避难所,应该对优秀学生形成吸引力。比如,师资力量强,专业设置比较新颖、前沿,就业率高,这些因素必将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所以我们的职业教育要办得有特色,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够真正学到技术。其次在管理上我们也要大下功夫,毕竟来我们学校读书的学生都是没有很强的自律能力,需要老师与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的配合才能够管理好,所以除了在学*上关心学生以外还要从生活以及心理关心学生关注学生,不能让他再有在高中时候被老师忽略的感受,要让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这样对于学生的管理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应将压力转化为学*的动力。

  我国现在技能人才缺乏,大学生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找不到工作,毕业就等于失业,在家“啃老”, 造成家庭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投入极大浪费。所以我们学校要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直接化,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让学生熟悉行业、融入行业,通过社会实践、实*、职业培训等方式,积累实际动手经验,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把学*和实践落到实处,把促进就业作为目标,投入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的职业教育一定会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成为重大的一部分。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10

  *年来,无论是高等学校或是普通中等学校,先后陆续地进行名目繁多的教育评估,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提起检查、评估,教育界的人士并不陌生,它们不仅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伴随检查与评估而滋生的不正之风,给教育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各种检查和评估活动中,义务教育达标检查无疑是影响最大的,它不仅涉及面最广,而且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起源于欧洲,最早德国于1619年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大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实施年限不同的义务教育。目前,发达国家都是实行巧年的义务教育,甚至连我国的香港和澳门也都实行了巧年的义务教育。因此,义务教育是国际规范的法规和政策,它具有特定的内涵,不能随便使用。义务教育是由英语的pulsory edueation一词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强制性的、强迫的或被强迫的教育。强迫谁呢?义务教育主体双方都要受到强迫,即**和受教育者或其监护人。按照义务教育法,**必须为受教育者支付全额的学费,而受教育者或其监护人,必须保证完成义务教育,任何一方违约,都将承担法律责任。真正的义务教育法,**与受教育者或监护人是对等的,而我国早先的义务教育法是不对等的,**拥有权力,而不履行义务。当然,**方面也许会说国情特殊,但就不该使用国际规范的“义务教育”这个名称。

  值得注意的是,自1993年开始的义务教育达标检查和评估,是认认真真地走过场,虽然教育部向全世界宣布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可是国际上并不认可,他们批评说,中国的义务教育法“形同虚设”,“是把国家本应投资的学费转嫁到民间”。由于对这种不实事求是的评估没有总结教训,错误未能得到纠正,所以各种假评估的做法越演越烈。最典型的莫过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不仅广泛受到关注,也普遍受到批评。

  前车之鉴是一句告诫人们要总结和吸取教训的成语,它是说前面的车翻倒了,而后面的车不能再重蹈覆车之辙。如果说我国过去的教育评估搞砸了,那么今后的评估应当吸取前面的教训。可是,我们的教育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这几年,在基础教育领域里,又开展了内容涵盖很广的督导评估。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8月,又印发了《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通知。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又开展了各式各类的督导评估。这些评估都与明确的功利目标挂钩,如示范学校、合格学校、“普九”达标学校、普通高中星级评估、卫生达标创星工程、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依法治校合格学校,等等。案例中披露,一个基层学校在9至11月的3个月中,要接受12个内容各异的检查与评估,*均每个月要完成4项评估。试想一下:面临如此之多的检查和评估,学校领导哪还有精力抓工作,教师何以能安心备课教学,学生怎能静心学*?对此,学校反映说,这种检查严重地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不是促进而是帮倒忙!

  过去检查和评估的一般程序是,教育领导部门提前发出检查的通知,规定检查和评估的内容,而下属学校都要成立专门迎检小组,制定和部署迎检的计划,甚至还要写出规范的迎检欢迎词。由于各种评估太多太滥,所以各个学校都有了应付检查的办法,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人形容说这种评估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也就是说上面各领导部门都要向学校下达检查和评估的任务,使得学校不堪重负。这种穷于应付的检查和评估,必定导致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

  教学检查和评估,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手段,如果正确地使用,是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我们质疑我国过去所进行的教学评估,并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教学检查与评估,而是不赞成运动式的'、行政化的、劳民伤财的和不真实的各种检查与评估。经验表明:运动式的检查,必定是一阵风,正如群众说的,运动来了一阵风,运动过后无影踪。同时,检查过多,多则必滥。如果评估过于功利化,也必然导致弄虚作假。这些都是前车之鉴,不可不牢牢汲取,以防重蹈覆车之辙。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检查与评估呢?根据国外的经验,为了适时地、真实地反映教学工作的状况,应当采取独立的、随机式的和非功利化的检查与评估。首先检查和评估必须去行政化,实行独立的检查与评估。所谓独立的评估,是指建立独立的教育检查与评估机构,既不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也不受他们的指挥与支配。这种机构由懂教育的专家和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具有较高的法制和公*意识,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能够按照教育与管理规律办事,不受贿、不拘私、不讲情面,他们只受法律和职业道德的监督与制约。这样就避免了一些领导的官本位主义,为了炫耀自己的政绩而自吹自擂,甚至弄虚作假。

  其次是随机式的检查与评估。这种检查与评估,是由独立的评估机构设计出科学的评估体系,事先不12全文查看发通知,不公布检查的项目和内容,由独立的评估机构掌握并对受查学校进行随机调查,作好检查的记录。也许,一次的检查不足以说明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貌,如果把一年或几年的随机检查统计出来,其综合的调查结果就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科学性。

  再次是非功利化的评估。这种由独立评估机构进行的评估,不设定评估的功利性目的,既不划分等级

  ,也不颁发奖励,只公示独立评估的结果。这种公示的信息,对于所有的单位都是公开的,也是公*的。至于这种评估的信息有何用处,各部门和各单位,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例如,教育部门可以据此评价学校的水*,甚至划分学校的等级;人事部门可以据此录用人才;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各专业部门,也可以据此评价学校某方面的工作。这样既能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又避免了多头检查与评估,大大减轻了学校的负担。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此学校的检查与评估工作必须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千万不能面面俱到。上面提到的某学校接受的13个项目的评估,如普法、敬老、廉洁文化、卫生安全、全员德育、民主评议行风、绿色生态区等,似可不必单独进行检查与评估。教育评估应当重点围绕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领导作风,教师的水*与职业操守,学*的风气与教育质量等。那种事事都要检查和评估。事实上是不相信办学者的表现,是不尊重他们独立自主办学的权利。检查与评估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我相信,一个学校只要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有了良好的学风,那么其他许多日常工作都可以带动起来,何必搞那些劳民伤财的不真实的检查与评估呢?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汇总五篇(扩展8)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1

  **中央、****日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并提出,到20xx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的教育评价体系。郑新民谈英语教学与研究深感在这里花点时间来讨论课堂教学管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我们看来,作为普通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所思,所想,所为来积极参与这场重大的教育评价改革,因为有效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造和维持一个有利于提供最佳环境来优化学生的学*体验。

  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其独特之处,也因此给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挑战。据了解,在大部分的英语课堂里,教师都会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来教学,如教授专业知识,传达期望,分析批判,鼓励表扬,加强纪律(现在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比较严重,建议有关部门要尽快提出规约)等。多年以来,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理念,即避免使用母语(汉语)来教学。但我们认为如果使用得当,汉语可以成为非常有效的课堂管理工具。如果我们不说汉语,有时候很难让学生立刻弄懂一些艰深晦涩的专有名词、定义或语法/语义上的规则等,反而增添了学*上的负担。由此可见,适当地使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是很有必要的。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建设健康的课堂文化至关重要,甚至为学业成功奠定基础。我们认为师生关系融洽很重要,我们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们进行全班或一对一的谈话。教师简单的举动,比如课前在教室外问候一下学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正效应。但是,对于学生的考勤工作我们应该大胆抓起来,管起来,要做好过细的核实工作,及时跟班导,辅导员,直至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通气和汇报。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之所以这么做,出发点是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是为他们负责任。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守规矩,懂纪律,努力向上的英才。不少教育家指出,教师*衡温暖和强大边界的能力是成功人际关系和课堂管理的关键。

  有一点必须重申,保持相互尊重并不意味着我们跟学生只是朋友,我们可以对学生友好和支持,但我们毕竟是他们的老师,我们在严以律己的同时,也要负起我们该负的责任。教育人士普遍认为,为学生们建立恰当的课堂行为是作为教师所必须努力践行的。现在的不少学生随意在上课期间进食,例如是菜包和肉包这样味道很重的食物,我们应提醒他们要遵守课堂所需要的基本礼仪。我们很有必要经常性地向学生传达我们的期望与要求,做到苦口婆心,这对于保持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氛围至关重要。我们要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知道在课程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对他们的期许。开学伊始,我们就要跟学生说清楚课程目标,行为规范,让他们要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主动自觉争取多发言,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和社会实践等。

  为了让50分钟教学更有效,我们要善于学*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在一节课内教学模式不宜单调,要多变化活动形式。过于沉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分心,并可能导致行为不端。现在的课堂大都有多媒体,但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而要注意视觉提示的多样化,例如,把照片/绘画贴在班级的黑板上就可以用来帮助组织活动,不要老是使用PPT,何乐而不为?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考虑课堂活动顺序的安排,是先听写,还是先练*会话?是先讲语法,还是先做语法*题?要经常反思我们之前的课程是否成功。利用我们获得的教训来更有效地安排各种活动,从而达到有效的课堂管理之目的。

  大家都知道,尽管这些年来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不少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比较弱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论文季节到来时,不少教师都在抱怨不知道学生在写些什么,造成批改过程中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只好靠吃零食来镇定情绪。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比较复杂,我们认为有学生对语言要素综合应用能力弱的问题,表现在词汇掌握量有限,无法分辨在何种场合使用正确的雅俗用词,语法实际应用能力差,时态运用不恰当、混乱,句法不扎实,写作不符合英语表达*惯,对学术写作更是凸显思路狭窄,逻辑思辨印记模糊,对文体、修辞知识严重缺乏,课外阅读量太少,思维和应用受限于薄薄的几本教科书。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认为教授不同课程的教师应该齐心通力协作,在课堂上要一起齐抓共管来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工程,对于作文/论文,我们要尽可能地全批全改,甚至是面批面改,不能只是轻描淡写地注上一两句批语,划上一个分数等级。对写作问题如果不予重视,长此以往,学生将失去写作的兴趣和机会,何谈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何谈争取国际话语权?

  最后一点建议,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把问题学生变成我们喜欢的学生,也就是说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学生。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事实上,我们应该这样去想,没有一个学生不想成功。我们要像关心自家孩子那样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需要哪些帮助,尽量及时帮助他们,鼓励他们,相信他们,这样他们就一定能成长!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2

  执教一年以来,听到最多的就是小班化教学,而最有争议的恰恰又是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以我的认知来看:就是班中几人为小组,上课可以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讨论,然后请代表发言或者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劳动成果。但是,在这样一种小班化教学中,我存在着困惑:用原来的教学模式上课,原本可以完成的任务,现在都完成不了了?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就是师生融一体,将学生的想法推向课堂。但是如果这样,课堂教学实践就会大大缩短,本堂课的内容就会很难完成,也就达不到我的教学目标了,这可怎么办?带着这样的困惑,带着对“四色学*单”的好奇,我参加了这次的小班化改革培训。

  很荣幸,我与我校的各位老师被选为一日小学生,有幸加入了周老师与何老师的课堂。说真的,坐在下面当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依旧紧张。但是,更多的则是对于“四色学*单”在课堂中如何操作,如何演绎的一种期待。

  “四色学*单”,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形式载体。在课堂上,周婷校长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四名学生,分别为“红、黄、蓝、绿”,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他们在组里分工不同,任务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增加学生的凝聚力,提高孩子的参与性,关注不同学生不同的发展。起初,“四色学*单”红、黄、蓝、绿代替作业的难易程度,用于课堂教学。随着改进,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形状绘制四色学*单,也可以代表组内不同的成员,真正的体现了学生学*的差异性。

  例如,周婷老师带来的《卤蛋》绘本读写课中,卤蛋是一个小男孩,这个孩子是一个整日在祈祷的孩子,许下了许多有趣的愿望。课堂上,周老师采用了“四色学*单”,给每个学生设置的学*任务都是用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来表达的。不同颜色的卡片上代表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分角色完成不同难度、不同特色的学*任务。最终在周老师的带领下,理解了作者想传递的情感和意义,走进作者用文字呈现的世界里。同时周老师还对我们提出了像卤蛋一样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模仿有特点的章节练写的要求,和同伴一起分享童年的心声,创编出了一本属于我们自己这一组的绘本。

  再举个例子,周老师举出的一张学*单。红色孩子解决小诗人想变成什么?做什么呢?指向课文。黄色孩子解决他还想变成什么,做什么呢?则是一种指向性的拓展。蓝色孩子解决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联系了生活。而绿色孩子解决你最喜欢哪一种变化?也就是引导性的评价。这就是四色学*单的显著作用。根据学生本身的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任务。

  同样,由特定的红、黄、蓝、绿组成的四人小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变化,可以重新组合承担不同的任务,实现不同的发展。不难看出,四人小组的打乱,实际上是再次打破惯有的学*方式,不刻意追求知识内容的系统完整,重在引发兴趣,重在对某一问题充分思考、研讨和交流,特别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而四色学*单的诞生,正如周老师所言:精化小班发展内涵、深化小班学*文化、优化小班教学质量、亮化小班学校品质。有如此多特点的四色学*单,又衍生出了四色预*单、四色交流单、四色整合单、四色拓展单等。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3

  教育改革不需要“坐而论道”,需要的是“起而行”,需要的是创造性的“行”。

  创造性的“行”首先要“敏于行”。先进的东西是有有效期的,学了要马上用,不然再好东西也会“过期的”。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育界同行学*的机会不少,国内外到处跑,可实际工作改进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行”比较迟钝的缘故。因此,学到的先进东西和思考到的好点子要马上付诸于行动,不要依赖“等、靠、要”。学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诸多有利条件,但我们决不能坐等好的条件从天而降,不要等万事俱备才迈开脚步,创新的路是“等不来的”。“上路了,梦想才真正开始。”,先行一步,先做能做的改变,在路上不断完善才是我们应走的正确之路。

  创造性的“行”还要“勇于行”和“智于行”。创造性的“行”就意味着要走一条新路,一条难路,这需要勇气与智慧。许多教育者都纠结在这样一个问题上不得解脱——教育的大环境并不是那么有利于教育改革时我们该怎么办?是抱怨不休?止步观望?还是逆水行舟,知难而上?我的答案是后者。任何的改革都不会有坦途,不怕承担风险,不怕失败,迎难而进,以改革家的气度领导学校工作,开拓发展,是校长成功的动力。悲观的人老是抱怨不利因素,积极的人勇于创造有利因素 ,摆脱不利因素,创造有利因素,学校办学品质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解决了“勇于行”还要解决好“智于行”。行动智慧决定了行动质量,校长的办学智慧应体现在其“领”与“导”上。“领”首先要领对路,要科学地把学校引领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之路上,这是一条实事求是的路,这是一条先进的路;这是一条坚守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绿道。“领”还要领得好,要领得有艺术,要做思想的引领者,要有感召力地、吸引力地把学校师生引领到一个人人都想为之奋斗的共同发展愿景中去。“领”还得领在前,率先垂范要体现在行动的领前上,要求师生们去做的自己先要做到。“导” 首先要疏导学校困节,师生们们难以解决的困难就是需要校长站出来去帮助解决的事,它包括学校管理、后勤、社会资源以及教师思想、业务、家庭等不利学校和师生发展的一切问题。“导”重在疏导与疏通,“导”不是简单的高压和控制而是服务、支持、沟通与指导。“导”要“导心”,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是“导心”良方。

  行路难,不等于无路可行。面对教育改革大潮的袭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路人需要带来大家“敏于行”、 “勇于行”和“智于行”,相信一定能行出一条教育绿道,一条生机盎然的教育发展之路。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4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自公布以来,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特别是教师,认真学*并准确理解《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精髓,不仅有助于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更会明白自己担负的神圣职责。

  *日,再次阅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让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

  五破五立不应极端化。在学*《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过程中,最让老师们关注的是打破五唯观念,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细细深究,所谓的五破五立就是要克服短视、功利思想,建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克服重分数轻素质,建立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克服重科研经费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建立健全潜心教学全心全意育人的制度;克服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克服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育人观,注重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对于五破五立片面的言论,其实,在我看来,打破五唯,并不是坚决摒弃,而是以此为据,克服以往人才观片面的价值取向,更多的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综合素质真正提升起来德育为首,同时关注分数、核心素养、学生终身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老师们唯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更有指向性,才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让学校办学观价值更科学合理。李镇西说:我想办没有特色的学校。我觉得这是很多懂教育的人的心声。现在,很多学校的功利化太强,都在努力打造所谓的特色。但就其特色的本质而言,无非是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文化传统等方面转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其本身的内涵价值与推广性并不是很强。有许多学者也说:一个学校的特色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应该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断积累,完善,升华,是日积月累,是源于实践的。是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学校的办学观价值提出了更科学合理的要求。学校,就是要把坚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办学的目标。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科学合理的办学观,就是坚持把人的成长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作为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取向与引领,不再追求功利、短视的办学价值观,不再过分等地追求所谓的特色,而是将文化、书香、生活等作为衡量学校的考核指标,让学校真正成为为国育才的温暖圣地。

  改革,是为了做得更好。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研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准确领会其精髓实质,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5

  *来,我校掀起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结合我校师生实际情况,经过学校组织集中学*和自我学*,结合本人半年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的学*感受。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众所周知,每个时代的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诸多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过去的教学方式是有许多弊病的,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结果,忽视学*过程。现代教学理论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作为教师,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储蓄新的原动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新课程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评价、教师"教"的行为发生变化,重要的是使学生"学"的方式发生变化。

  作为教育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更多的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当学会蹲下身来欣赏学生,了解学生内在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善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保护学生的自尊,相信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有情境的教学环节,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使之产生新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碰撞,达到其认识冲突的临界点,从而产生一种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现为一种渴求解决的情绪状态,能够增强学生的学*兴趣,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要搭建一个“师与生、生与生”对话的*台,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激动不已,师生将在对话的课堂**同发展。

  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老师应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不管对与错不给出批评,应该给予更多的赞扬和默许,一些错误的观念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中加以改正。

  现在的中学生不再是几年前的中学生了,在网络信息社会,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往往超越了我们成年人。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勤于学*,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以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要,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当中,要让学生去想、去做,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去感悟知识。因此,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潜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以保证双方的协调发展,所以教师自己要给自己“充电”,树立终身学*的观念,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在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基础课程改革即将改变学生的学*生活,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理念,以及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学*,学*中寓教于学。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6

  深化教育改革,育学定性评价。通过学*《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我深深感受到,量定情怀下,它是一种能力的构建,育学的花开,更是个人融入到社会情感价值的塑造,真为群体的家国本心,教育初怀,精神家园。一如教育字面上,教,上所施下所效亦,育,养子使作善的执手,它以一种亲情,一种温暖,述说着教育之根,燃火之源。

  青春,向达,吾学唯乐。新时代,新教育,新发展,新起力,根据时代需求,全身心投入课学,大教,以人文本,引入导模,以新的量定和标准,要求自己,刻量自我,对准目标,全方位做好教育的前沿与大观,完善,完整好教育改革体制,班级文化教育教学机制,立本,立标,立德,立学,立为,做时代的评课人,授学者,教育体,来立成一种风格,文化,学为和教育!

  科学执语,导育花开。所以我们说,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就是生命体新型的改革,以生长为维力,增源,助力和帮扶,它不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高职高称,而是加进我们教育能力的刻度提高的水*线,以专业高度化,成长育体化,来推进的.教育现代化,以教兴国,以学强国,做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子弟兵,让家长满意,孩子乐意,教育提力,努力,向上,每一天!

  文件中27条,每一条都书写着教育人的初心大梦,它是一种引领,更是引风而上的文化支体,育人的场所和场域,这里没有纷争,不存功利,更不会以分数论分值,用文凭来压制孩子的学*力,努力给孩子营造成长的环境,根据自我身体机能,快乐中学*,努力中进步,作为教师,一定要全力牵好这根引线,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用生活中的点滴,来凝聚**生的三大观念,积极,努力,奋斗,价值创造价值,让孩子们在周边氛围中,不断地去自我创造,自我营造,观念,信仰,目标,脚踏实地,不骛高远,绝不以升学而升学来打压孩子的心理,一定要全身心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学*环境和学*情态,风源物化,快乐成长!

  所以,教育的本质从来不物质,孩子面前更没有功利可谈,它是一种精神,更是社会人标杆立体的形象,多能,多彩,不以文凭看高低,要以能力论英雄,沉心踏步,务实求干,真正的以体及能我去论学术,创大为。教育教学形式上一定要多样化,思维化,改变单一模式,创新育体学堂!同时还要正视升学规律,不片面追求升学率,绝不以分数高低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位,决不把升学率视为奖惩,评先论优。不打状元牌,不将国外学*经历为限制条件,不以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与指标与绩效工资奖励挂钩!但一定要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及人才培养,让精神指标永远熠熠生辉!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7

  假期宅家,闲暇时光静心研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一文,感触颇深。方案中提出: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行为,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改变用分数给好学生贴标签的做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观点,重新给好学生下定义,它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回顾以往,教师眼中的好学生首先是学*好,甚至是一好遮百丑,于是入团、评优、选干按分数名次进行,甚至排座位也按成绩,这就使一些分数高的学生有了优越感,成就感,飘飘然,沉浸在片面追求分数中,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修行,也使一些学*成绩一般,思想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同学得不到认可,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那么,究竟什么是好学生的标准呢?只有学*好才算是好学生吗?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做人是第一位的,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热爱劳动,热心公益活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关心长辈……他们阳光,他们乐观,他们向上,操场上,他们身姿矫健;教室里,他们书声朗朗;扫除时,他们挥汗如雨……他们脸上绽放的是青春的笑容,他们身上充满的是青春的活力。这群浑身充满着正能量的学生,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好学生吗?随着我校生涯规划课程的展开,身边这样的阳光学子层出不穷,他们的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和抱负,他们的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诗意和磨砺。他们从生涯梦、职涯梦、学涯梦等方面为自己的人生描绘着宏伟的蓝图。徐铭远同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在十九中度过的六年时光中,徐铭远同学在健美操队刻苦训练,追求梦想,不断超越自我。2019年全国健美操冠军赛荣获一级运动员称号,2020年被山西大学录取。他的成长是我校“养正立德,多元树人”这一理念下结出的硕果。在学校开展的棋类、健美操、乐器、篮球、书法、绘画、摔柔等各种有特色的活动中,许许多多的“徐铭远”正在崛起。

  校内如此,校外亦然。福利院、养老院、图书馆、社区、街道、车站,到处活跃着身披十九中志愿者绶带的同学,他们整理图书,打扫卫生,擦洗公交车,陪老人聊天……在一次次的社会实践中,感受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感受着“百善孝为先”的责任;感受着劳动的艰辛,彰显了太原十九中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十九中走过的六十二个春秋中,涌现出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学子,他们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了著名的主持人,有的活跃在赛场上,有的站在了三尺讲台……无论他们身在何方,每当回首往事时,无一不感谢母校,是母校“养正立德,多元树人”这方沃土培育了最优的你,我们今天才能在各行各业展现最美的我。

  看今朝,旖旎风光秀。已走过六十二年历程的十九中,风华正茂,让我们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用慧眼去发现,用爱心去培养,用热情去浇灌,我们的校园定会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每一个孩子定会绽放出奇花异采!让我们静待花开!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8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传统教学方式与学*方式的革命,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方式是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回顾我们所走过的历程,其中有艰辛也有欣慰,有苦涩也有甘甜,有挫折也有进步,使我们对新的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我们有了全新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角色,从“前台”向“后台”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等中的首*”。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准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以追求进,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师进则生退,师退则生进。教师在课堂为学生学*腾出的空间有多大,学生发展的余地就有多大。

  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课中,教师剪辑了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录像,让学生在课堂里朗诵,制作一个简易版的现场MTV。学生情绪高涨,自排自编,分工合作。而教师则在旁充当助手。

  二、师生交往,从“学说”向“对话”发展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反应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有待于点燃的火炬。”因此,课堂改变教师的“话语霸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等的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交往,重建和谐、民主、*等的师生对话,开放学生的心态,凸现学生的主体、张显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创造性。改变以往“教得辛苦,学得痛苦,结果还是不满意“的现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例如,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先让学生跟着小导游边看录像边听解说,到金华的双龙洞去走一趟。接着让学生按用文章中的一句话说说金华的双龙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的大多数问题集中在“双龙洞有哪些特点”这一关键问题,抓住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文章的重点。这节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新颖独特的学*环境,激起学生质疑、解答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到创造性学*的乐趣,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方式,由“教师讲解”向“自我感悟”深化

  目前的语文教学似有“满堂灌”走向“问答式”的倾向,包括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有的实际上走进了“问答式”的“胡同”,只是略变了一点花样,由教师讲变成了学生讲。从教学发展的现状来看,这种教学存在着以下不足:

  1、不利于培养学生“善思”的品质,“分析课”往往不需要学生去思考,“问答式”教学也只能让部分学生发展表“高见”,造成大多数学生思维的禁锢。

  2、不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法。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一孔之见”,学生还是不知道怎么学。

  3、不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阅读不单是认知活动,更是情感活动,应在一读一研一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文中人物同悲欢、共爱恨。这种情感是语言难以表达的,教师和学生的感受也只是一家之言,难以引起共鸣。

  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自我体悟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朗读领悟。这实际上是学生个体独立学*的过程,共内容大致包括: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资料,了解本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的特点,读准、认清文中的易错字词,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质疑问难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如在教《鲸》一课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很多鲸的资料,从鲸的样子,种类,生活*性等不同的角度作了生动的介绍,使大家对鲸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一下子激起了他们学*课文的兴趣。

  2、深究感悟。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对“问题”形成的认识质量如何,自己还要通过联系学*和生活的原有认知,进一步领会、反省、验证,在联系中“澄清”对问题的认识。

  3、讨论省悟。在反馈中评议,在评议中内化,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自己的疑惑,谈自己的感悟,抒自己的情感。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形式,回顾自学内容,交流学*收获及其他方面的收益,同时引导学生就自主研究过程中自己及同学的参与度,自主研究的质量、速度等方面展开评议,以改进原有的不*方法,归纳出新的学*策略等。

  四、教学*台,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课堂教学“封闭型”主要表现在:

  1、教学内容固定,语文课仅仅围绕教材进行教与学。

  2、教学手段单一,通常的语文课,教师主要靠一本书和一支笔,较少使用录音机和投影仪,更不用说是“网上”浏览了。

  3、教学形式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教学组织导致的后果,一来扼杀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二来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尤其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更是刻不容缓。

  语文课堂如何走向开放呢?

  1、教学内容开放。以教材为主,辅之以国内外重要新闻,本地区的热点问题,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名著和佳作等。

  2、教学手段开放。信息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迫切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运用,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缩小了读者与作者之间在时空上和认识上的差距,使教学课堂实现了由*面、单向向立体、多向的转变。

  3、教学形式开放。语文课堂的教学组织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可以在教室,也可以走向社会;还可以围绕每个阶段的语文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语文综合活动。如在教《西门豹》、《田忌赛马》两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这些故事内容。结果,有的学生“讲评书”,有的画“连环画”,有的进行“赛场实况转播”,有的排演课本剧……学生准备的过程中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地推敲,反复研读,有的还要看“电视书场”,听“实况直播”。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在此基础上,我还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这样的语文学*,不仅学生喜欢,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学*过程中的收获,已远远超越了语文学*的本身。

  五、作业设计,从“刚性”向“弹性”过渡

  教师应该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者,根据循序渐进的原理对各种练*材料加以提炼和编排,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向学生布置分层作业。从众多方案和活动中选取与他们的知识、技能水*相当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象爱因斯坦这位善良的老人所说的那样:“学校所规定的作业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那么如何让作业变成礼物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观察作业。如学了《爬山虎的脚》后,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爬山虎到底长什么样,爬山虎到底是怎么往上爬的。

  2、调查访问。学生自由组合成调查小组,到学校各个班级收集名人名言,并做成一份手抄报;调查同学的生日,联系方式,制作“班级同学联谊卡”;由家长带领到超市去参观,做一份“超市物价、品种”调查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在调查访问后设计保护地球的广告,写一条新颖有趣的广告词。

  3、课外阅读。其一,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学*《景阳冈》、《草船借箭》等故事时,可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其二,阅读其他各类书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诗歌等等,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动手操作。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做这样的作业,学生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呀!

  5、表演剧本。在学完了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后,可让学生排演成课本剧。如学了课文《晏子使楚》后,让学生试着把这个剧本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6、预*新课查阅资料。预*新课,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是我们每周五必须布置的家庭作业。同学们通过上网,去图书馆,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获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在来校后和同学们交流。这项作业激发了同学们对语言学*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收到了课内外结合的理想效果。

  六、评价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提升

  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走进新课程后,评价方式也多样化,不仅重视量的评价,还注重质的评价。

  1、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而且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

  2、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外活动评价。学生能力的体现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在活动中最能够展示学生的能力,同时会使每个学生受益匪浅。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不愧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时机。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开展“书海竞帆”读书活动、“妙趣横生”的讲成语故事比赛、“未来之星”*作大赛等。

  3、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活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又包括生活的多个层面。可以每月制定一个目标。这样有助于目标的实现,也会使学生感到实现目标的喜悦之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每月底对班内进行一次月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分设“表现突出奖”和“突出进步奖”。当孩子们的努力得到回报的同时,心中也会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表现得更好。起到了发展性评价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不但改变了教材和教法,它更从思想深处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现在,新课程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它需要我们第一线的教师们认真地钻研、扎实地实践,及时地总结,长此下去,新课程之花必将越开越艳,并能结出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9

  最*一年多以来,我常沉迷夜深人静的独处时光,处于一种冥想的状态,任思绪穿梭时光,在内心修篱种菊,直到诗和远方愈发明朗。

  去年年初,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隔了春天的脚步,褪去了春节的红幕,草长莺飞的季节姗姗来迟,亲眼目睹园内半数老师陷入了没有钱发工资的窘境,园外民营幼儿园经营举步维艰的情形,我的内心开始萌生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党和人民给予我稳定的工作,让我不至于为生计奔走四方,但我是否做到去专注于每个幼儿的发展?党和人民对我的幼儿教育满意吗?有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可以让我能客观地感知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好与坏、得与失?我的内心是茫然的。

  于茫然中,我一直在苦苦的探索着,在探索中豁然开朗。2020年10月,***、***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于教育来说,如久旱逢甘露,久雨遇新晴。“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和全面发展”,这句话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她刚好回答了我的困惑。我如获至宝,欣喜不已,这不就是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标准么?我深信,只要把这句话镌刻在我的心里,深入我的脑海,付诸于行动,就一定可以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走向卓越!

  我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和全面发展”这句话中,提取了三个关键词,游戏、主动学*和全面发展。在趣味游戏中激发兴趣,让兴趣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怎样才能在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中实现儿童的主动学*和全面发展呢?在认真梳理总结自己从教十年的经历中,我对趣味表现和严肃立意深信不疑,以此来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

  什么是趣味表现?一言以蔽之:呈现给幼儿的幼儿园生活是快乐的、游戏是有趣的。孩子们视园如家,视老师如妈妈。无论是*惯的养成还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都应该向趣味表现要方法,要目标。

  将教育蕴含在趣味中,在趣味表现中实现教育目标。比如,我班孩子因为好奇将画画的颜料打翻了一地,这时候,没有指责: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把地弄脏了。而是呵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在好奇中激发兴趣,放手让孩子们去画、去涂、去探索。让孩子们观察,提出疑问,得到答案,原来蓝色遇见红色是紫色,绿色遇见黄色是黄绿色,红色遇见黄色就变成了橙色。“老师,我看到了彩虹”,“老师,这是**红”,“老师,我长大了要当一个画家”,于是我设计出“奇妙多彩的世界”的特色主题活动,带领孩子们认识多彩的世界,明白颜色之间有这么多的串联。这是来自好奇的兴趣,源自趣味的认知。生活处处皆课程,幼儿园生活是美妙有趣的,在趣味表现中实现教育目的。显然,这样诗意的幼儿园生活,孩子们一定乐于接受!如梁启超所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我想,教育亦需如此,才能体现出教育的价值。

  把乐趣还给孩子,让天使的翅膀自由翱翔。“教是为了不教而教,教是为了乐学而教”。一次咯咯大笑、一次短暂的思考、一次认真把玩都是孩提时代最真实的乐趣。游戏,自带乐趣,自然也会得到幼儿的青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我的教育教学充满乐趣。我时常告诫自己,组织开展游戏不可随意,不可漫不经心,必须严肃立意。

  阿莫纳什维利告诉我们,儿童的精神世界不可能是闲置着的,它犹如一座神殿,把它弃之不顾,无异教育的犯罪。所以,无论组织开展什么游戏,都必须认认真真策划好游戏中的价值引导工作。

  游戏不是玩耍,不是迎合,不是灌输概念,而是给孩子的心灵点亮一盏灯,照亮孩子内心的***;打开一扇窗,还孩子一个精彩的世界;种下一粒粟,让孩子茁壮成长。在趣味游戏中挖掘游戏的深层次价值,育人如*地起高楼,只有夯基固本,才能一日百尺。开展游戏中,幼儿是飞翔的风筝,老师的手中握着线,时时牵挂相连,以幼儿为主体,相信幼儿,收放自如,松紧有度。老师融入游戏,并在游戏中绽放魅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整合零碎的事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游戏中实现育人的目标。建立一套游戏的完整体系,从系统和统筹的高度对一系列游戏的组合进行严肃立意,确保一整套游戏组织下来,孩子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运动中锻炼了身体,也健全了人格;在游戏中享受了乐趣,也成就了*惯;在些小细节中释放了天性,也形成了价值取向,在游戏的片段中,形成思维和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的过程,就是认识资源的过程,游戏的过程,就是对利用资源的实践。游戏能给幼儿带来一连串充满疑问、挑战、机会、兴奋、惊喜、沮丧、等待、满足、失落等等的体验,带来高品质的学*。我们要有一种基于幼儿发展性需要的课程资源视角,合理地搜集、运用资源,促进幼儿经验的生长。也要有一种基于幼儿实践性需要的活动策划视角,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方案,促使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策划游戏之初,更加去注重观察那些有利于幼儿多样化游戏、持久性游戏的资源,比如幼儿园的户外种植养殖活动,玩泥沙活动等,多样化激发兴趣,持久性巩固认识。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提高了幼儿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于严肃立意和趣味表现中组织好每一天的每一个游戏,以游戏为教育教学的基本活动,这也是坚持“幼儿教育去小学化”最重要的举措之一。除了组织好游戏,我也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去小学化的要求之下,幼儿园究竟应该给孩子教什么?仔细梳理,正是要通过趣味表现教会孩子如何融入集体,让孩子们了解“个体与集体”的概念,感受“自己和环境”的关系;在游戏中,懂得如何进行社会交往,累积生活经验;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生活*惯,引导孩子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学会照顾自己;在游戏中,教孩子学**惯,引导孩子们守时间、坚持不懈、专注于一件事……从什么叫形成优良的学*品质;继续以游戏的方式,将知识自然而然地传达给孩子,“教”给孩子知识。

  心向往,脚步自然跟上。幼儿在前,我在后。我正在以方案中提到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和全面发展”为指引。于严肃立意和趣味表现的艺术融合中组织好游戏这一基本活动,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10

  教育改革不需要“坐而论道”,需要的是“起而行”,需要的是创造性的“行”。

  创造性的“行”首先要“敏于行”。先进的东西是有有效期的,学了要马上用,不然再好东西也会“过期的”。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育界同行学*的机会不少,国内外到处跑,可实际工作改进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行”比较迟钝的缘故。因此,学到的先进东西和思考到的好点子要马上付诸于行动,不要依赖“等、靠、要”。学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诸多有利条件,但我们决不能坐等好的条件从天而降,不要等万事俱备才迈开脚步,创新的路是“等不来的”。“上路了,梦想才真正开始。”,先行一步,先做能做的改变,在路上不断完善才是我们应走的正确之路。

  创造性的“行”还要“勇于行”和“智于行”。创造性的“行”就意味着要走一条新路,一条难路,这需要勇气与智慧。许多教育者都纠结在这样一个问题上不得解脱――教育的大环境并不是那么有利于教育改革时我们该怎么办?是抱怨不休?止步观望?还是逆水行舟,知难而上?我的答案是后者。任何的改革都不会有坦途,不怕承担风险,不怕失败,迎难而进,以改革家的气度领导学校工作,开拓发展,是校长成功的动力。悲观的人老是抱怨不利因素,积极的人勇于创造有利因素 ,摆脱不利因素,创造有利因素,学校办学品质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解决了“勇于行”还要解决好“智于行”。行动智慧决定了行动质量,校长的办学智慧应体现在其“领”与“导”上。“领”首先要领对路,要科学地把学校引领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之路上,这是一条实事求是的路,这是一条先进的路;这是一条坚守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绿道。“领”还要领得好,要领得有艺术,要做思想的引领者,要有感召力地、吸引力地把学校师生引领到一个人人都想为之奋斗的共同发展愿景中去。“领”还得领在前,率先垂范要体现在行动的领前上,要求师生们去做的自己先要做到。“导” 首先要疏导学校困节,师生们们难以解决的困难就是需要校长站出来去帮助解决的事,它包括学校管理、后勤、社会资源以及教师思想、业务、家庭等不利学校和师生发展的一切问题。“导”重在疏导与疏通,“导”不是简单的高压和控制而是服务、支持、沟通与指导。“导”要“导心”,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是“导心”良方。

  行路难,不等于无路可行。面对教育改革大潮的袭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路人需要带来大家“敏于行”、 “勇于行”和“智于行”,相信一定能行出一条教育绿道,一条生机盎然的教育发展之路。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心得体会汇总五篇(扩展9)

——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心得体会(精选十篇)

  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心得体会 1

  教育改革不需要“坐而论道”,需要的是“起而行”,需要的是创造性的“行”。

  创造性的“行”首先要“敏于行”。先进的东西是有有效期的,学了要马上用,不然再好东西也会“过期的”。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育界同行学*的机会不少,国内外到处跑,可实际工作改进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行”比较迟钝的缘故。因此,学到的先进东西和思考到的好点子要马上付诸于行动,不要依赖“等、靠、要”。学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诸多有利条件,但我们决不能坐等好的条件从天而降,不要等万事俱备才迈开脚步,创新的路是“等不来的”。“上路了,梦想才真正开始。”,先行一步,先做能做的改变,在路上不断完善才是我们应走的正确之路。

  创造性的“行”还要“勇于行”和“智于行”。创造性的“行”就意味着要走一条新路,一条难路,这需要勇气与智慧。许多教育者都纠结在这样一个问题上不得解脱——教育的大环境并不是那么有利于教育改革时我们该怎么办?是抱怨不休?止步观望?还是逆水行舟,知难而上?我的答案是后者。任何的改革都不会有坦途,不怕承担风险,不怕失败,迎难而进,以改革家的气度领导学校工作,开拓发展,是校长成功的动力。悲观的人老是抱怨不利因素,积极的人勇于创造有利因素,摆脱不利因素,创造有利因素,学校办学品质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解决了“勇于行”还要解决好“智于行”。行动智慧决定了行动质量,校长的办学智慧应体现在其“领”与“导”上。“领”首先要领对路,要科学地把学校引领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之路上,这是一条实事求是的路,这是一条先进的路;这是一条坚守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绿道。“领”还要领得好,要领得有艺术,要做思想的引领者,要有感召力地、吸引力地把学校师生引领到一个人人都想为之奋斗的共同发展愿景中去。“领”还得领在前,率先垂范要体现在行动的领前上,要求师生们去做的自己先要做到。“导”首先要疏导学校困节,师生们们难以解决的困难就是需要校长站出来去帮助解决的事,它包括学校管理、后勤、社会资源以及教师思想、业务、家庭等不利学校和师生发展的一切问题。“导”重在疏导与疏通,“导”不是简单的高压和控制而是服务、支持、沟通与指导。“导”要“导心”,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是“导心”良方。

  行路难,不等于无路可行。面对教育改革大潮的袭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路人需要带来大家“敏于行”、“勇于行”和“智于行”,相信一定能行出一条教育绿道,一条生机盎然的教育发展之路。

  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心得体会 2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困难的学生,提高学*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心得体会 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一项关系教育全局的系统工程,正大步向我们走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学*方式、新的教学评价,强烈地冲击着原有的教育体系,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的确,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控制自然的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二十世纪的教育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手段的日益先进,都真正意义上酝酿着教育领域内的全面革命。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由此,产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应当怎样应怎样认识?

  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是新的人才观念,其次是要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换,要对立大教育观念,成为教育过程的设计者,助学者,行为品质的示范者。只有改变以往家长式的教师角色将目光放远,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走上了树立暂新的教育理念,告别旧的教育观念的道路。

  二、教师应当有更新自已知识的能力。

  二十一世纪要求年轻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这一切都不是在书本上可以全部学到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教师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因此,我认为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将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

  作为教师,无论是教什么专业,都需要提高人文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才具备了二十一世纪教育观念上的第一步突破,如果教育者自身知识陈旧、落后,又怎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呢?

  三、在树立全新教育观念的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及操作技能。

  本人认为掌握教育技术本身就是一个知识更新的过程,这是作为新观念教师所必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正如文中所谈到的:“如果教师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即使有了出色的多媒体软件教材,他也只能当作一个简单的教具。”

  因此,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将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紧密相结合。

  总之,教育技术在教学中,乃至未来的教育中,都将占有重要地位,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观念,已经为广大教师开辟了一条提高课堂教学含金量的大路,我们只有顺应时代要求,才能在未来有所收获。

  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心得体会 4

  *年来,无论是高等学校或是普通中等学校,先后陆续地进行名目繁多的教育评估,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提起检查、评估,教育界的人士并不陌生,它们不仅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伴随检查与评估而滋生的不正之风,给教育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各种检查和评估活动中,义务教育达标检查无疑是影响最大的,它不仅涉及面最广,而且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起源于欧洲,最早德国于1619年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大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实施年限不同的义务教育。目前,发达国家都是实行巧年的义务教育,甚至连我国的香港和澳门也都实行了巧年的义务教育。因此,义务教育是国际规范的法规和政策,它具有特定的内涵,不能随便使用。义务教育是由英语的pulsoryedueation一词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强制性的、强迫的或被强迫的教育。强迫谁呢?义务教育主体双方都要受到强迫,即**和受教育者或其监护人。按照义务教育法,**必须为受教育者支付全额的学费,而受教育者或其监护人,必须保证完成义务教育,任何一方违约,都将承担法律责任。真正的义务教育法,**与受教育者或监护人是对等的,而我国早先的义务教育法是不对等的,**拥有权力,而不履行义务。当然,**方面也许会说国情特殊,但就不该使用国际规范的“义务教育”这个名称。

  值得注意的是,自1993年开始的义务教育达标检查和评估,是认认真真地走过场,虽然教育部向全世界宣布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可是国际上并不认可,他们批评说,中国的义务教育法“形同虚设”,“是把国家本应投资的学费转嫁到民间”。由于对这种不实事求是的评估没有总结教训,错误未能得到纠正,所以各种假评估的做法越演越烈。最典型的莫过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不仅广泛受到关注,也普遍受到批评。

  前车之鉴是一句告诫人们要总结和吸取教训的成语,它是说前面的车翻倒了,而后面的车不能再重蹈覆车之辙。如果说我国过去的教育评估搞砸了,那么今后的评估应当吸取前面的教训。可是,我们的教育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这几年,在基础教育领域里,又开展了内容涵盖很广的督导评估。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8月,又印发了《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通知。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又开展了各式各类的督导评估。这些评估都与明确的功利目标挂钩,如示范学校、合格学校、“普九”达标学校、普通高中星级评估、卫生达标创星工程、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依法治校合格学校,等等。案例中披露,一个基层学校在9至11月的3个月中,要接受12个内容各异的检查与评估,*均每个月要完成4项评估。试想一下:面临如此之多的检查和评估,学校领导哪还有精力抓工作,教师何以能安心备课教学,学生怎能静心学*?对此,学校反映说,这种检查严重地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不是促进而是帮倒忙!

  过去检查和评估的一般程序是,教育领导部门提前发出检查的通知,规定检查和评估的内容,而下属学校都要成立专门迎检小组,制定和部署迎检的计划,甚至还要写出规范的迎检欢迎词。由于各种评估太多太滥,所以各个学校都有了应付检查的办法,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人形容说这种评估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也就是说上面各领导部门都要向学校下达检查和评估的任务,使得学校不堪重负。这种穷于应付的检查和评估,必定导致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

  教学检查和评估,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手段,如果正确地使用,是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我们质疑我国过去所进行的教学评估,并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教学检查与评估,而是不赞成运动式的、行政化的、劳民伤财的和不真实的各种检查与评估。经验表明:运动式的检查,必定是一阵风,正如群众说的,运动来了一阵风,运动过后无影踪。同时,检查过多,多则必滥。如果评估过于功利化,也必然导致弄虚作假。这些都是前车之鉴,不可不牢牢汲取,以防重蹈覆车之辙。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检查与评估呢?根据国外的经验,为了适时地、真实地反映教学工作的状况,应当采取独立的、随机式的和非功利化的检查与评估。首先检查和评估必须去行政化,实行独立的检查与评估。所谓独立的评估,是指建立独立的教育检查与评估机构,既不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也不受他们的指挥与支配。这种机构由懂教育的专家和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具有较高的法制和公*意识,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能够按照教育与管理规律办事,不受贿、不拘私、不讲情面,他们只受法律和职业道德的监督与制约。这样就避免了一些领导的官本位主义,为了炫耀自己的政绩而自吹自擂,甚至弄虚作假。

  其次是随机式的检查与评估。这种检查与评估,是由独立的评估机构设计出科学的评估体系,事先不12全文查看发通知,不公布检查的项目和内容,由独立的评估机构掌握并对受查学校进行随机调查,作好检查的记录。也许,一次的检查不足以说明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貌,如果把一年或几年的随机检查统计出来,其综合的调查结果就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科学性。

  再次是非功利化的评估。这种由独立评估机构进行的评估,不设定评估的功利性目的,既不划分等级,也不颁发奖励,只公示独立评估的结果。这种公示的信息,对于所有的单位都是公开的,也是公*的。至于这种评估的信息有何用处,各部门和各单位,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例如,教育部门可以据此评价学校的水*,甚至划分学校的等级;人事部门可以据此录用人才;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各专业部门,也可以据此评价学校某方面的工作。这样既能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又避免了多头检查与评估,大大减轻了学校的负担。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此学校的检查与评估工作必须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千万不能面面俱到。上面提到的某学校接受的13个项目的评估,如普法、敬老、廉洁文化、卫生安全、全员德育、民主评议行风、绿色生态区等,似可不必单独进行检查与评估。教育评估应当重点围绕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领导作风,教师的水*与职业操守,学*的风气与教育质量等。那种事事都要检查和评估。事实上是不相信办学者的表现,是不尊重他们独立自主办学的权利。检查与评估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我相信,一个学校只要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有了良好的学风,那么其他许多日常工作都可以带动起来,何必搞那些劳民伤财的不真实的检查与评估呢?

  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心得体会 5

  通过自学,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这本书集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们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

  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学*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正如著名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所说,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探究、创新的精神。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一个艺术品。其次,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所谓开放,是指课程的开发要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共同参与;课程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趋向完善;课程的设计要为孩子个性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所谓民主,就是课程决策、课程编制的过程应该是对话式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也应该是师生交互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所谓科学,是指课程是孩子的课程,课程必须回归孩子世界、适应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感。

  教师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学*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孩子,俯下身子看孩子的生活,*等参与孩子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的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孩子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孩子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孩子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孩子,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孩子充分思考,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心得体会 6

  3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在上午,通过听取二小的刘老师和贾老师的示范课,使我明白了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把当堂问题正确处理,怎样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纠正,使学生不在出错。

  下午,听取了田校长和各位老师们的经验介绍从中学*到很多关于数学教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及方法,尤其在考试技能方面感受颇深,之后教研室孙老师做了全县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分析,结合具体题目向各位老师作了详细介绍,还通过数据和图表让每个教师清楚地看到全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情况,更让我了解了自己所带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听完后受益匪浅,尤其是听到我所任教的六年级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31分时,更是让我诧异,同时更加坚定了我认真研读教材,牢牢把握教材的决心。

  今后教学中要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布置采取分层布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作业内容,减少不完成作业的人数,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作业,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惯。针对学生的马虎、不认真,要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在这个错题本中记录每一次自己做错的题,每一单元结束后自己总结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审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准备相应内容的口算题卡和计算题卡,每天进行口算练*和计算练*,为了更好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把数学问题转化成相应的生活中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在教学中认真读题,反复读题,把自己的朗读能力在读题中展示出来。

  3、重视教材、用活教材,用好教材,要认真研究教材,对不同的题型举一反三,让学生真正掌握每一种题型的方法,从而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教学质量分析会既是对上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又是今后课堂教学工作的指导。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引领下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下,我所任教的班级教学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

  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心得体会 7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自己总结了不少的经验教训。同时,通过听一些老师的课和经验介绍,也有不少收获。现在就将这些零碎的体会稍加整理,写一篇心得。

  首先要谈的是课堂管理方面的体会。自己在管理低段这一方面的经验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许多东西都是从一些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来的。比如说,课前可说些题外话,调动一下学生的情绪;当观察到学生有疲劳的表现时,可说些轻松话缓解他们的疲劳。在课堂管理方面,我个人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就是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你的课堂,这是一种避免学生因为无所事事而讲话,趴睡的有效方法。比如说,可以在课堂上多提问、多采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再比如说,我在教思品课的过程中难免要穿插一些与有关的小故事,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尽量同学去讲自己的事,而不是我自己去讲,给学生多一些参与教学的机会。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方法还是很有效的。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也有以下几点体会:

  1、针对学生班额大这一实际情况,在整个学期甚至一学年的教学安排上,可采取由易到难的做法。比如一开始对他们的课堂提问或课后作业,可以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这样做既照顾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又摆脱了一味迁就学生的尴尬局面。

  2、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一些学*方法,而且让他们掌握这些方法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一次在讲到什么是分数的意义时,老师可以先做示范,学生再模仿。他说得不是很完整,于是我让学生注意听我是怎样去介绍的,介绍完后,我还特别给他们强调了一下怎样归纳概念内容的方法。后来学生概括得就全面多了。有时还可以将一些思维方法融于你的板书和授课过程中,那么学生听多了你的课后,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这样思路,也就掌握了这种思维方法。

  3、在课堂上,要多留意学生的反应,如果能够发现那些能回答出你问题的学生,并把他们叫起来回答问题,那么受到关注的喜悦感和答对问题的成功感,将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方法。

  4、我觉得一个老师要讲好一堂课除了认真备课外,还应该多阅读,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进而提高课堂上自由发挥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有这样的经历,就是许多在备课时设想到的内容,在讲课的过程中突然想到了,并且讲出来后对整节课具有要求自己去扩大知识面,以提高自己临场发挥的能力。

  5、要大胆尝试:老师因为对新教材经验不足,对许多事情该不该做,该怎么做,没有十足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除了多问别人请教以外,还应大胆尝试,不应该因为害怕失败而裹足不前。

  6、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都会形成各种各样的思维定势,教学也不例外。对一个新老师来说,当他想出了一个教学的好方法,并且实施起来非常有效后,他就有可能一直采用这个方法。我个人认为任何方法都是有利又有弊的,教学模式化不一定就时时有效。所以我认为老师该发挥自己干劲,思维活跃点,克服人类共有的惰性,经常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多想新方法。

  以上是就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这两方面所谈的几点体会,下面我想谈一下自己对于德育工作的一些想法。

  德育工作一向是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对于德育的一些常规工作,我倒没什么困惑,只是对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方面,我一直涉足不深。因为我认为一个老师在只有很少的心理学知识,对心理学的最新发现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凭个人的主观臆断,自己的道德评价标准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越是教那些年龄小的学生的老师,思想工作越不好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心理学知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是和学生的年龄成反比的,一个老师只有具备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根据一些心理学研究表明,爱慕虚荣的人更容易成功,据调查,许多成功人士都有很强的的虚荣心;势利的人更具有创造性。看了这些报导以后,我觉得很矛盾,如果我向学生宣扬爱慕虚荣的好事,那就会违反—社—会的评价标准,如果我教育学生不要爱慕虚荣,那么我就会抑制促使他成功的因素。其实,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这就使得我很少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以上就是我在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一些体会,写出来,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讨。

  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心得体会 8

  *年来,无论是高等学校或是普通中等学校,先后陆续地进行名目繁多的教育评估,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提起检查、评估,教育界的人士并不陌生,它们不仅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伴随检查与评估而滋生的不正之风,给教育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各种检查和评估活动中,义务教育达标检查无疑是影响最大的,它不仅涉及面最广,而且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起源于欧洲,最早德国于1619年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大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实施年限不同的义务教育。目前,发达国家都是实行巧年的义务教育,甚至连我国的香港和澳门也都实行了巧年的义务教育。因此,义务教育是国际规范的法规和政策,它具有特定的内涵,不能随便使用。义务教育是由英语的pulsory edueation一词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强制性的、强迫的或被强迫的教育。强迫谁呢?义务教育主体双方都要受到强迫,即**和受教育者或其监护人。按照义务教育法,**必须为受教育者支付全额的学费,而受教育者或其监护人,必须保证完成义务教育,任何一方违约,都将承担法律责任。真正的义务教育法,**与受教育者或监护人是对等的,而我国早先的义务教育法是不对等的,**拥有权力,而不履行义务。当然,**方面也许会说国情特殊,但就不该使用国际规范的“义务教育”这个名称。

  值得注意的是,自1993年开始的义务教育达标检查和评估,是认认真真地走过场,虽然教育部向全世界宣布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可是国际上并不认可,他们批评说,中国的义务教育法“形同虚设”,“是把国家本应投资的学费转嫁到民间”。由于对这种不实事求是的评估没有总结教训,错误未能得到纠正,所以各种假评估的做法越演越烈。最典型的莫过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不仅广泛受到关注,也普遍受到批评。

  前车之鉴是一句告诫人们要总结和吸取教训的成语,它是说前面的车翻倒了,而后面的车不能再重蹈覆车之辙。如果说我国过去的教育评估搞砸了,那么今后的评估应当吸取前面的教训。可是,我们的教育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这几年,在基础教育领域里,又开展了内容涵盖很广的督导评估。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8月,又印发了《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通知。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又开展了各式各类的督导评估。这些评估都与明确的功利目标挂钩,如示范学校、合格学校、“普九”达标学校、普通高中星级评估、卫生达标创星工程、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依法治校合格学校,等等。案例中披露,一个基层学校在9至11月的3个月中,要接受12个内容各异的检查与评估,*均每个月要完成4项评估。试想一下:面临如此之多的检查和评估,学校领导哪还有精力抓工作,教师何以能安心备课教学,学生怎能静心学*?对此,学校反映说,这种检查严重地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不是促进而是帮倒忙!

  过去检查和评估的一般程序是,教育领导部门提前发出检查的通知,规定检查和评估的内容,而下属学校都要成立专门迎检小组,制定和部署迎检的计划,甚至还要写出规范的迎检欢迎词。由于各种评估太多太滥,所以各个学校都有了应付检查的办法,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人形容说这种评估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也就是说上面各领导部门都要向学校下达检查和评估的任务,使得学校不堪重负。这种穷于应付的检查和评估,必定导致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

  教学检查和评估,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种手段,如果正确地使用,是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我们质疑我国过去所进行的教学评估,并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教学检查与评估,而是不赞成运动式的、行政化的、劳民伤财的和不真实的各种检查与评估。经验表明:运动式的检查,必定是一阵风,正如群众说的,运动来了一阵风,运动过后无影踪。同时,检查过多,多则必滥。如果评估过于功利化,也必然导致弄虚作假。这些都是前车之鉴,不可不牢牢汲取,以防重蹈覆车之辙。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检查与评估呢?根据国外的经验,为了适时地、真实地反映教学工作的状况,应当采取独立的、随机式的和非功利化的检查与评估。首先检查和评估必须去行政化,实行独立的检查与评估。所谓独立的评估,是指建立独立的教育检查与评估机构,既不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也不受他们的指挥与支配。这种机构由懂教育的专家和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具有较高的法制和公*意识,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能够按照教育与管理规律办事,不受贿、不拘私、不讲情面,他们只受法律和职业道德的监督与制约。这样就避免了一些领导的官本位主义,为了炫耀自己的政绩而自吹自擂,甚至弄虚作假。

  其次是随机式的检查与评估。这种检查与评估,是由独立的评估机构设计出科学的评估体系,事先不12全文查看发通知,不公布检查的项目和内容,由独立的评估机构掌握并对受查学校进行随机调查,作好检查的记录。也许,一次的检查不足以说明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貌,如果把一年或几年的随机检查统计出来,其综合的调查结果就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科学性。

  再次是非功利化的评估。这种由独立评估机构进行的评估,不设定评估的功利性目的,既不划分等级

  ,也不颁发奖励,只公示独立评估的结果。这种公示的信息,对于所有的单位都是公开的,也是公*的。至于这种评估的信息有何用处,各部门和各单位,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例如,教育部门可以据此评价学校的水*,甚至划分学校的等级;人事部门可以据此录用人才;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各专业部门,也可以据此评价学校某方面的工作。这样既能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又避免了多头检查与评估,大大减轻了学校的负担。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此学校的检查与评估工作必须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千万不能面面俱到。上面提到的某学校接受的13个项目的评估,如普法、敬老、廉洁文化、卫生安全、全员德育、民主评议行风、绿色生态区等,似可不必单独进行检查与评估。教育评估应当重点围绕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领导作风,教师的水*与职业操守,学*的风气与教育质量等。那种事事都要检查和评估。事实上是不相信办学者的表现,是不尊重他们独立自主办学的权利。检查与评估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我相信,一个学校只要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有了良好的学风,那么其他许多日常工作都可以带动起来,何必搞那些劳民伤财的不真实的检查与评估呢?

  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心得体会 9

  教改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学*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将新理论、新思维、新与实践活动紧密相结合,从中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改变过去老师要学生学的作风,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学*新知识,通过灵活有趣的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网上知识是丰富多彩的,高尖科学技术,在网上随处可见,相比之下,我觉得我的知识太缺乏,我们要努力去学*,将被动变为主动。在信息时代中,网上资源共享。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是开放的;知识通过网络跨越时空,在网络上学*是没有时间、空间、权力等等条件所限制,它将世界每个角落的距离拉*,为学*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内容进行学*。

  在学*中将原理中的重点、难点、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在实践中自己结合理论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设计,从中提高自己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使自己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在有效的学*时间内取得较大收获。

  学*不单学*了书本上基本知识,还体现了团队精神,自己已从事工作,从工作中我也有所认识,一个企业发展是否良好,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和生存发展,与整个公司人员的团队精神是相关的,个人的力量是单薄,所以通过学*,使自己更加体现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我们的班级进行分组开展活动。通过网络,进行师生间进教与学交流、同学之间的互*,使学*气氛更加浓厚。

  的改变,在最初时,感到不太适应,总是觉得有缺陷,但当通过自己学*掌握一定知识时,感到非常高兴,渐渐地适应过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原本是自己讲解的内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寻找答案,将答案做成电子,在老师起引导下,学生替老师讲解。老师为学生搭一个学*舞台,为学生提供学*创新机会。同时老师的教案在网页上可以下载,适合**教育,避免因工作忙而缺课。同学在学*时遇到难题时,可以将难题发到老师的网站上,通过网页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班级、小组、个人在网上均建立网页,通过网页将多个单元连成一体,将他们的作业和信息放在网页,老师和学生通过网页进行教与学,同学之间的互相学*。

  网上教学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形式,在将来的国民教育中将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也体现了教育水*的提高,标准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教学愈来愈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在未来的教学模式中是最受被教育者欢迎的教育模式。网上教学改变过去老师要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向开方性教学模式发展,教学重心由老师教学转向学生自主学*,在信息时代中,学*资源在网络上共享,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是开放的;知识跨越时空限制。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相互交流;学生自主选择地选择具有个性化的知识学生。

  在学*网页设计的课程中,我学不但学到了网络操作的知识,如Email的创建、网页空间的申请等等,而且在实践中学到许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以及提高了一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上网过程中,了解不少的高尖科技和信息技术。学*资源和理论知识不单局限于课本,在网上的资源无比丰富。

  通过网络教学,学生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适合**教育模式,学生都已参加工作,有时候工作与学*发生冲突时,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解决缺课的问题;并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团体合作精神;在几个月的学*中,在网上学*很多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并在课堂设计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使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这次教学中收获不少。

  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心得体会 10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困难的学生,提高学*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