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优选【10】份

首页 / 心得体会 / |

  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 1

  每月的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交流是我们相互学*取长补短的良好契机,3月份的读书交流很多优秀教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会,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把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案例来介绍,阅读时能让我激活自己熟悉的真实经历,在没有读过这本书之前对这些突**况总有这样那样的困扰,读了这本书后里面的很多心理学知识以及指导让我感受到智慧的启迪。以下是我对这部分内容的一些心得体会。

  1、思维定势——柳暗花明又一村

  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是指在实践中获得的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方式。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个事例:小明的爸爸有3个儿子,老大叫大乐,老二叫二乐,那老三叫什么呢?由于思维定势很多人的答案会是三乐,但正确答案应该是小明,因为题目中明确说到小明的爸爸有三个儿子。因此可见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一旦形成了*惯的思维定势,就会*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

  事有本末,物有终始。归根结底还是思想决定行为,之所以有*惯,是因为养成了惯性思维。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思维定势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比如学生经常受做题经验的影响,照搬或机械套用某个公式或解题办法而常常张冠李戴或者舍*求远。因为最先得到的信息会在我们的脑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而产生的“第一印象”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起来。因此教师应当创设能够提供自由思维空间的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打破定势的影响。

  2、连锁塑造效应效应——小步子,大目标

  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恩爱的夫妻,丈夫从不愿意做家务,为此妻子很是苦恼。有一天,妻子受到高人的启发,终于用一个巧妙的办法改变了丈夫。那到底是什么方法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一天妻子上班前把米洗好,放进电饭煲里。而下班时她故意晚回家一会儿,并给丈夫打电话“我现在不能回家,你只需要插上电源,我们就能及时吃到晚餐了。”丈夫觉得这很简单,就爽快地答应了。妻子回到家后热烈的拥抱了丈夫,并对他的行为大加夸赞。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妻子又把米洗好,但是不放进电饭煲,要求丈夫放进电饭煲并插上电源。丈夫觉得这并不以前麻烦多少,于是每天还是按妻子的吩咐把饭煮好。慢慢的妻子留下的工作越来越多,而且每次都会因为丈夫小小的进步大加夸赞。于是丈夫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对做家务的态度,每天主动地承担了许多家务。故事中妻子的做法在心理学上就叫“连锁塑造效应”。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训练之前我们首先要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被训练对象每完成一个小目标我们都要及时对其进行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通过奖励促使其最终完成大目标。

  这一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很多学生贪玩,不能安**下来学*,针对这种情况不妨利用连锁塑造。开始时,只让他学*10分钟,完成后,允许他做15分钟他喜欢的事情作奖励。经过一段时间,他已经能够坚持10分钟学*之后,就要求他连续学*15分钟,如能达到,就让他自由活动10分钟或者其他奖励。这样逐步要求,使他不断增加认真学*的时间,逐步使他能够坚持较长时间认真学*。适当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学*新的行为、消除已有的不良行为。

  当老师觉得学生的'某个*惯很不好需要纠正时,或者是希望培养学生的某一个好*惯,就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个他稍稍努力就能达到的一个个小目标,这样逐渐进步,慢慢地接*你和学生都想达到的那个大目标。一个人的*惯行为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不良的*惯行为不会一下子就消除;健康的行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有对学生进行长期连锁塑造的观念,有意识地一步步的培养与巩固孩学生的行为*惯,千万不可急于求成。

  浏览这本书时无意看到书中书签上有这样一句话好的教师都是出色的自我教育者,这本书无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希望在这本书的伴随与指引下我能一步一步更加成熟。

  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 2

  今年暑假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当看到书名时,还以为是一本心理学方面比拟难读懂的书。但翻开目录,就一下子吸引了我:虎头豹尾——首因效应和*因效应;不要等墙倒塌再来造墙——遗忘曲线;小考挺好的,大考就砸锅——詹森效应;要想吃肉,先得吃青菜——普雷马克原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情境相似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头脑风暴效应;真实的谎话——罗森塔尔效应;响雷之后必有雨——预期效应……

  翻开书,细细地读、细细地品。

  在序言中,刘儒德老师就以生动形象的一那么童话故事“鱼就是鱼”,讲述了原本晦涩难懂的建构主义。“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了青蛙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汇报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头脑中形成了这些动物的图画。每一样东西都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鱼只能重新组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造起对新知识的理解。原来经常看到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论述,说实在的,真是不太弄得懂,一那么小故事,就让我了解了建构主义的核心要义。

  正像刘儒德老师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序言中所说,他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向大家解释科学的、严肃的心理学规律、效应和法那么。在读本书的第二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时,一个个有趣的实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条条精辟的分析,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布妈妈的启示——依恋心理》一文,讲诉了心理学家哈洛研究幼小的猴子对母亲的依恋的实验。在幼小的猴子身边放的.是两个母猴的模型:用铁丝做的猴子和用布做的猴子。研究发现,小猴子喜欢能给他以柔和感觉的布猴子。后来,心理学家给布猴子妈妈越来越多的母性特征。比方,在身体里装上电灯泡、把布妈妈设计成能摇动的。布妈妈用有的母性特征越丰富,小猴子就越喜欢她。但布妈妈是不能与真正的母猴相比的。在布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猴成年后不同程度地带有行为上的偏差,类似人类精神疾患的行为。从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让人备感震惊: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而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是否真正给予了孩子他所需要的爱?读完之后,不由得让人顿觉警醒。一个只关心孩子物质生活的父母,一个总在忙碌于工作却不肯抽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时候只是充当了一个自动洗衣机、自动售货机、自动取款机的角色,孩子们应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安感、亲情没有获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只能是无可奈何地对父母说: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也难怪做父母的总是不理解:我们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孩子越大却离我们越远?同样的,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只关心孩子的学业,忽略孩子的情感需要,也永远无法真正赢得孩子的认同。

  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 3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我在暑假期间通读了一遍,首先最大的体会是:这是一本值得每个教育者一读的“教育宝典”!此处的“教育者”,包括从事的教育人员,也包括学生的家长。

  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书中的观点,和文章的思想产生共鸣,我了解一下作者和作者出版本书的目的,就像与作者面对面地交流。《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共分教学中的心理效应、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管理中的心理效应三大类,每一大类又分别编排了21、24、19个心理效应。更让人欣喜的是每一则心理效应它不仅有生动具体的事例,透彻的效应分析,更有根据这一效应,我们在教育中的具体操作。

  本书的.每篇文章都是以一个经典的实验、故事或问题情境开始,然后再介绍此规律或效应的心理学背景,接着举例说明其在教育、教学或管理中的应用。有几例让我印象深刻,如:“南风效应”通过一个北风与南风比赛的寓言来说明教师应该有一颗如南风一般温暖的心,让学生们如沐春风,心存感激;“仰八脚效应”通过三个演讲者演讲的故事来说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求教师走下神坛,远离神位,以一种*常人的姿态走进学生的生活当中,从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时出丑未必是一件坏事,相反还可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却不可乱用,只有具有一定的资本的时候,方可谨慎行之”。

  还有“第十名现象”,这也是现时教育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有些教师是存“人性关怀”,但是他们往往把这些关怀集中在某些优秀,听话,懂事的学生身上,从而使这些学生“万千宠爱在一身”,在班里和教师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等他们走进社会,却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学*上远远的落在后面的学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学业成绩考查学生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而事实上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却在考试中难以体现出来,这些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在只重视学业成绩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尽管成绩优秀,但在其学业智力发展时,成功智力的发展却滞后了,反倒是那些第十名左右学生的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一直保持协调、*衡、其成功的概率也高”。这个试验也告诉我们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智力成长,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实施个性化教育和发展多元化评价,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阅读这本书丝毫没有觉得心理学是那样的严肃、学术,反而感觉到这本书充满了趣味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一篇篇文章读下来,不仅仅激活了自己先前的知识经验,还常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些看似很玄的心理学知识,却与我们日常的工作联系得是那么紧密。

  以上只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点感悟,在这里,我再次推荐同行们看看《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因为教育,应该走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只有懂得心理学的老师越多,老师和学生出现的“病因”才会越少,教育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功效;只有教育和心理的超链接,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成长。

  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 4

  利用课余的点滴的时间,我接着阅读北师大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在刘教授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浩瀚海洋中,40到80页的规律和效应,主要表达为詹森效应、普雷马克原理、头脑风暴效应、鸡尾酒会效应……其中不少效应令我触动,让我学*到新的心理学知识的同时,常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读这本书时,我感觉它是一面镜子,让我反思我的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又是违背教育心理学的。它是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告诉我怎样做才是科学的'、正确的、充满关爱的;我感觉它是神奇的魔术棒,总是带给我无限的惊喜和期待,那是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

  其中,普雷马克原理就是对我们教师和家长有实效的一个心理效应。普雷马克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那么。说的更明确一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和家长的接触较多。经常听到家长的诉苦和抱怨:“孩子不好好学*,总是玩电脑、看 ”、“做作业草草了事,应付工事完后就跑出去了”、“让孩子做事情,他不搭理你,真是气死人了”……当时我只是粗暴的建议:“你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或是适当地惩罚一下孩子,比方回绝给他感兴趣的东西或是必须完成这件事,不然就怎么样!

  现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的普雷马克原理告诉我,别忘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宛转,用高频活动奖励低频活动。所以,在学期的家长会上,我会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详细情况,制作一张“行为矫正表”,让孩子明白你享受一些权利之前或同时你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否那么一切免谈。休息日,我也事先和学生们约定一天中他能享受的和他必须做到的事情,效果很不错。选用学生的最爱作为奖励的方法可以让家长和老师省去较多的烦恼呢!

  当然,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普雷马克原理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与稳固。对于新知识的学*与掌握,学生一下子承受是比拟困难的,所以我就将难以承受的大目标或是知识体系分解成一个个学生容易承受的小目标去要求学生,并用普雷马克原理去恰到好处地鼓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比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识记生字、背诵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正确识记少量的生字,读熟课文,再在规定时间内给学生增加一定数量或难度,并适时给以合理的鼓励。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的学*变得更轻松、愉快,学*的效果比我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高目标要好得多、有效得多。

  在课堂上,我时不时普雷马克原理拿来用一下,结果总是有着宏大的收获。在这一系列豁然开朗后,我更加跃跃欲试,迫切地继续探究我还不了解的规律和效应。我体会到只有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教育的芳草地里才有花红柳绿,才焕发春续探究我还不了解的规律和效应。我体会到只有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教育的芳草地里才有花红柳绿,才焕发春天的盎然。我解读着这部“教育字典”,从这位良师益友身上,我汲取着智慧的营养、教育的技巧,我不断进步着,走向超越的高台。

  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 5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我在暑假期间通读了一遍,首先最大的体会是:这是一本值得每个教育者一读的“教育宝典”!此处的“教育者”,包括从事的教育人员,也包括学生的家长。

  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书中的观点,和文章的思想产生共鸣,我了解一下作者和作者出版本书的目的,就像与作者面对面地交流。《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共分教学中的心理效应、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管理中的心理效应三大类,每一大类又分别编排了21、24、19个心理效应。更让人欣喜的是每一则心理效应它不仅有生动具体的事例,透彻的效应分析,更有根据这一效应,我们在教育中的具体操作。

  本书的每篇文章都是以一个经典的实验、故事或问题情境开始,然后再介绍此规律或效应的心理学背景,接着举例说明其在教育、教学或管理中的应用。有几例让我印象深刻,如:“南风效应”通过一个北风与南风比赛的寓言来说明教师应该有一颗如南风一般温暖的心,让学生们如沐春风,心存感激;“仰八脚效应”通过三个演讲者演讲的故事来说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求教师走下神坛,远离神位,以一种*常人的姿态走进学生的生活当中,从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时出丑未必是一件坏事,相反还可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却不可乱用,只有具有一定的资本的时候,方可谨慎行之”。

  还有“第十名现象”,这也是现时教育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有些教师是存“人性关怀”,但是他们往往把这些关怀集中在某些优秀,听话,懂事的学生身上,从而使这些学生“万千宠爱在一身”,在班里和教师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等他们走进社会,却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学*上远远的落在后面的学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学业成绩考查学生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而事实上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却在考试中难以体现出来,这些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在只重视学业成绩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尽管成绩优秀,但在其学业智力发展时,成功智力的发展却滞后了,反倒是那些第十名左右学生的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一直保持协调、*衡、其成功的概率也高”。这个试验也告诉我们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智力成长,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实施个性化教育和发展多元化评价,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阅读这本书丝毫没有觉得心理学是那样的严肃、学术,反而感觉到这本书充满了趣味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一篇篇文章读下来,不仅仅激活了自己先前的知识经验,还常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些看似很玄的心理学知识,却与我们日常的工作联系得是那么紧密。

  以上只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点感悟,在这里,我再次推荐同行们看看《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因为教育,应该走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只有懂得心理学的老师越多,老师和学生出现的“病因”才会越少,教育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功效;只有教育和心理的超链接,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成长。

  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 6

  今年暑假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当看到书名时,还以为是一本心理学方面比较难读懂的书。但翻开目录,就一下子吸引了我:虎头豹尾——首因效应和*因效应;不要等墙倒塌再来造墙——遗忘曲线;小考挺好的,大考就砸锅——詹森效应;要想吃肉,先得吃青菜——普雷马克原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情境相似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头脑风暴效应;真实的谎言——罗森塔尔效应;响雷之后必有雨——预期效应……

  翻开书,细细地读、细细地品。

  在序言中,刘儒德老师就以生动形象的一则童话故事“鱼就是鱼”,讲述了原本晦涩难懂的建构主义。“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了青蛙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汇报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头脑中形成了这些动物的图画。每一样东西都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鱼只能重新组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造起对新知识的理解。原来经常看到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论述,说实在的,真是不太弄得懂,一则小故事,就让我了解了建构主义的核心要义。

  正像刘儒德老师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序言中所说,他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向大家解释科学的、严肃的心理学规律、效应和法则。在读本书的第二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时,一个个有趣的实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条条精辟的分析,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布妈妈的启示——依恋心理》一文,讲诉了心理学家哈洛研究幼小的猴子对母亲的依恋的实验。在幼小的猴子身边放的是两个母猴的模型:用铁丝做的猴子和用布做的猴子。研究发现,小猴子喜欢能给他以柔和感觉的布猴子。后来,心理学家给布猴子妈妈越来越多的母性特征。比如,在身体里装上电灯泡、把布妈妈设计成能摇动的。布妈妈用有的母性特征越丰富,小猴子就越喜欢她。但布妈妈是不能与真正的母猴相比的。在布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猴成年后不同程度地带有行为上的偏差,类似人类精神疾患的行为。从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让人备感震惊: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而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是否真正给予了孩子他所需要的'爱?读完之后,不由得让人顿觉警醒。一个只关心孩子物质生活的父母,一个总在忙碌于工作却不肯抽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时候只是充当了一个自动洗衣机、自动售货机、自动取款机的角色,孩子们应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安全感、亲情没有获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只能是无可奈何地对父母说: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也难怪做父母的总是不理解:我们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孩子越大却离我们越远?同样的,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只关心孩子的学业,忽略孩子的情感需要,也永远无法真正赢得孩子的认同。

  《顶着光环行走的人——晕轮效应》:我们在知觉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是“好的”,则被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为某人是“坏的”,则被一种坏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坏的品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倾向于据此推论此人气体方面的特征的现象,就是晕轮现象。“晕轮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待学生,要防止一种以偏盖全的评价倾向。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避免因对学生的不公正的评价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暂时的落后。

  《奖励的艺术——扇贝效应》提醒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克服由扇贝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一种新行为、新*惯养成的初始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而当学生的学*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断地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为了明天更美好——延迟满足》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父母、老师们要关注孩子自制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期待、珍惜、克制。

  《绝望的体验——***》以一条狗的实验为例,印证了动物、人类在多次收到挫折后,都会表现出的绝望和放弃。其实,很大程度上,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之所以始终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过多地品尝了学*上的挫败感。多次的打击使他们最终放弃了奋斗。这无疑在提醒我们,一定要多给失败的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尽量避免给孩子创造“***”的诱因——挫败感。同时,也提醒我们老师,教会孩子正确地对待挫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而《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让孩子不要只盯着别人的“葡萄”,要学会欣赏自己手中的柠檬,即使它酸酸的……还有许多许多,“南风效应”告诉我们感人心者莫乎情,说服往往胜于压服,和风细雨有时候要强于暴风骤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就是南风效应运用于教育中的典型例子。“禁果效应”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提倡的东西不要明令禁止,而要注意进行疏导和沟通。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本值得老师们去读,也能让你一读就放不下的好书。

  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 7

  每月的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交流是我们相互学*取长补短的良好契机,3月份的读书交流很多优秀教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会,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把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案例来介绍,阅读时能让我激活自己熟悉的真实经历,在没有读过这本书之前对这些突**况总有这样那样的困扰,读了这本书后里面的很多心理学知识以及指导让我感受到智慧的启迪。以下是我对这部分内容的一些心得体会。

  1、思维定势——柳暗花明又一村

  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是指在实践中获得的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方式。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个事例:小明的爸爸有3个儿子,老大叫大乐,老二叫二乐,那老三叫什么呢?由于思维定势很多人的答案会是三乐,但正确答案应该是小明,因为题目中明确说到小明的爸爸有三个儿子。因此可见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一旦形成了*惯的思维定势,就会*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

  事有本末,物有终始。归根结底还是思想决定行为,之所以有*惯,是因为养成了惯性思维。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思维定势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比如学生经常受做题经验的影响,照搬或机械套用某个公式或解题办法而常常张冠李戴或者舍*求远。因为最先得到的信息会在我们的脑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而产生的“第一印象”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起来。因此教师应当创设能够提供自由思维空间的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打破定势的影响。

  2、连锁塑造效应效应——小步子,大目标

  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恩爱的夫妻,丈夫从不愿意做家务,为此妻子很是苦恼。有一天,妻子受到高人的启发,终于用一个巧妙的办法改变了丈夫。那到底是什么方法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一天妻子上班前把米洗好,放进电饭煲里。而下班时她故意晚回家一会儿,并给丈夫打电话“我现在不能回家,你只需要插上电源,我们就能及时吃到晚餐了。”丈夫觉得这很简单,就爽快地答应了。妻子回到家后热烈的拥抱了丈夫,并对他的行为大加夸赞。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妻子又把米洗好,但是不放进电饭煲,要求丈夫放进电饭煲并插上电源。丈夫觉得这并不以前麻烦多少,于是每天还是按妻子的吩咐把饭煮好。慢慢的妻子留下的工作越来越多,而且每次都会因为丈夫小小的进步大加夸赞。于是丈夫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对做家务的态度,每天主动地承担了许多家务。故事中妻子的做法在心理学上就叫“连锁塑造效应”。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训练之前我们首先要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被训练对象每完成一个小目标我们都要及时对其进行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通过奖励促使其最终完成大目标。

  这一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很多学生贪玩,不能安**下来学*,针对这种情况不妨利用连锁塑造。开始时,只让他学*10分钟,完成后,允许他做15分钟他喜欢的事情作奖励。经过一段时间,他已经能够坚持10分钟学*之后,就要求他连续学*15分钟,如能达到,就让他自由活动10分钟或者其他奖励。这样逐步要求,使他不断增加认真学*的时间,逐步使他能够坚持较长时间认真学*。适当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学*新的行为、消除已有的不良行为。

  当老师觉得学生的某个*惯很不好需要纠正时,或者是希望培养学生的某一个好*惯,就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个他稍稍努力就能达到的一个个小目标,这样逐渐进步,慢慢地接*你和学生都想达到的那个大目标。一个人的*惯行为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不良的*惯行为不会一下子就消除;健康的行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有对学生进行长期连锁塑造的观念,有意识地一步步的培养与巩固孩学生的行为*惯,千万不可急于求成。

  浏览这本书时无意看到书中书签上有这样一句话好的教师都是出色的自我教育者,这本书无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希望在这本书的伴随与指引下我能一步一步更加成熟。

  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 8

  今年暑假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当看到书名时,还以为是一本心理学方面比较难读懂的书。但翻开目录,就一下子吸引了我:虎头豹尾——首因效应和*因效应;不要等墙倒塌再来造墙——遗忘曲线;小考挺好的,大考就砸锅——詹森效应;要想吃肉,先得吃青菜——普雷马克原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情境相似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头脑风暴效应;真实的谎言——罗森塔尔效应;响雷之后必有雨——预期效应……

  翻开书,细细地读、细细地品。

  在序言中,刘儒德老师就以生动形象的一则童话故事“鱼就是鱼”,讲述了原本晦涩难懂的建构主义。“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了青蛙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汇报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 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头脑中形成了这些动物的图画。每一样东西都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鱼只能重新组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造起对新知识的理解。原来经常看到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论述,说实在的,真是不太弄得懂,一则小故事,就让我了解了建构主义的核心要义。

  正像刘儒德老师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序言中所说,他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向大家解释科学的、严肃的心理学规律、效应和法则。在读本书的第二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时,一个个有趣的实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条条精辟的分析,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布妈妈的.启示——依恋心理》一文,讲诉了心理学家哈洛研究幼小的猴子对母亲的依恋的实验。在幼小的猴子身边放的是两个母猴的模型:用铁丝做的猴子和用布做的猴子。研究发现,小猴子喜欢能给他以柔和感觉的布猴子。后来,心理学家给布猴子妈妈越来越多的母性特征。比如,在身体里装上电灯泡、把布妈妈设计成能摇动的。布妈妈用有的母性特征越丰富,小猴子就越喜欢她。但布妈妈是不能与真正的母猴相比的。在布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猴成年后不同程度地带有行为上的偏差,类似人类精神疾患的行为。从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让人备感震惊: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而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是否真正给予了孩子他所需要的爱?读完之后,不由得让人顿觉警醒。一个只关心孩子物质生活的父母,一个总在忙碌于工作却不肯抽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时候只是充当了一个自动洗衣机、自动售货机、自动取款机的角色,孩子们应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安全感、亲情没有获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只能是无可奈何地对父母说: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也难怪做父母的总是不理解:我们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孩子越大却离我们越远?同样的,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只关心孩子的学业,忽略孩子的情感需要,也永远无法真正赢得孩子的认同。

  《顶着光环行走的人——晕轮效应》:我们在知觉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是“好的”,则被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为某人是“坏的”,则被一种坏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坏的品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倾向于据此推论此人气体方面的特征的现象,就是晕轮现象。“晕轮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待学生,要防止一种以偏盖全的评价倾向。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避免因对学生的不公正的评价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暂时的落后。

  《奖励的艺术——扇贝效应》提醒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克服由扇贝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一种新行为、新*惯养成的初始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而当学生的学*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断地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为了明天更美好——延迟满足》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父母、老师们要关注孩子自制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期待、珍惜、克制。

  《绝望的体验——***》以一条狗的实验为例,印证了动物、人类在多次收到挫折后,都会表现出的绝望和放弃。其实,很大程度上,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之所以始终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过多地品尝了学*上的挫败感。多次的打击使他们最终放弃了奋斗。这无疑在提醒我们,一定要多给失败的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尽量避免给孩子创造“***”的诱因——挫败感。同时,也提醒我们老师,教会孩子正确地对待挫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而《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让孩子不要只盯着别人的“葡萄”,要学会欣赏自己手中的柠檬,即使它酸酸的……

  还有许多许多,“南风效应”告诉我们感人心者莫乎情,说服往往胜于压服,和风细雨有时候要强于暴风骤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就是南风效应运用于教育中的典型例子。“禁果效应”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提倡的东西不要明令禁止,而要注意进行疏导和沟通。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本值得老师们去读,也能让你一读就放不下的好书。

  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 9

  今年暑假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当看到书名时,还以为是一本心理学方面比较难读懂的书。但翻开目录,就一下子吸引了我:虎头豹尾――首因效应和*因效应;不要等墙倒塌再来造墙――遗忘曲线;小考挺好的,大考就砸锅――詹森效应;要想吃肉,先得吃青菜――普雷马克原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情境相似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头脑风暴效应;真实的谎言――罗森塔尔效应;响雷之后必有雨――预期效应……

  翻开书,细细地读、细细地品。

  在序言中,刘儒德老师就以生动形象的一则童话故事“鱼就是鱼”,讲述了原本晦涩难懂的建构主义。“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了青蛙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汇报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 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头脑中形成了这些动物的图画。每一样东西都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鱼只能重新组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造起对新知识的理解。原来经常看到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论述,说实在的,真是不太弄得懂,一则小故事,就让我了解了建构主义的核心要义。

  正像刘儒德老师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序言中所说,他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向大家解释科学的、严肃的心理学规律、效应和法则。在读本书的第二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时,一个个有趣的实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条条精辟的分析,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布妈妈的启示――依恋心理》一文,讲诉了心理学家哈洛研究幼小的猴子对母亲的依恋的实验。在幼小的猴子身边放的是两个母猴的模型:用铁丝做的猴子和用布做的猴子。研究发现,小猴子喜欢能给他以柔和感觉的布猴子。后来,心理学家给布猴子妈妈越来越多的母性特征。比如,在身体里装上电灯泡、把布妈妈设计成能摇动的。布妈妈用有的母性特征越丰富,小猴子就越喜欢她。但布妈妈是不能与真正的母猴相比的。在布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猴成年后不同程度地带有行为上的偏差,类似人类精神疾患的行为。从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让人备感震惊: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而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是否真正给予了孩子他所需要的爱?读完之后,不由得让人顿觉警醒。一个只关心孩子物质生活的父母,一个总在忙碌于工作却不肯抽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时候只是充当了一个自动洗衣机、自动售货机、自动取款机的角色,孩子们应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安全感、亲情没有获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只能是无可奈何地对父母说: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也难怪做父母的总是不理解:我们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孩子越大却离我们越远?同样的,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只关心孩子的学业,忽略孩子的情感需要,也永远无法真正赢得孩子的认同。

  《顶着光环行走的人――晕轮效应》:我们在知觉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是“好的”,则被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为某人是“坏的`”,则被一种坏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坏的品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倾向于据此推论此人气体方面的特征的现象,就是晕轮现象。“晕轮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待学生,要防止一种以偏盖全的评价倾向。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避免因对学生的不公正的评价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暂时的落后。

  《奖励的艺术――扇贝效应》提醒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克服由扇贝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一种新行为、新*惯养成的初始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而当学生的学*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断地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为了明天更美好――延迟满足》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父母、老师们要关注孩子自制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期待、珍惜、克制。

  《绝望的体验――***》以一条狗的实验为例,印证了动物、人类在多次收到挫折后,都会表现出的绝望和放弃。其实,很大程度上,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之所以始终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过多地品尝了学*上的挫败感。多次的打击使他们最终放弃了奋斗。这无疑在提醒我们,一定要多给失败的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尽量避免给孩子创造“***”的诱因――挫败感。同时,也提醒我们老师,教会孩子正确地对待挫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而《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让孩子不要只盯着别人的“葡萄”,要学会欣赏自己手中的柠檬,即使它酸酸的……

  还有许多许多,“南风效应”告诉我们感人心者莫乎情,说服往往胜于压服,和风细雨有时候要强于暴风骤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就是南风效应运用于教育中的典型例子。“禁果效应”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提倡的东西不要明令禁止,而要注意进行疏导和沟通。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本值得老师们去读,也能让你一读就放不下的好书。

  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 10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我认为教育更是一个慢艺术。师者何以为师?我想大概就是示以美好,授以希望吧。

  刚接触一年级孩子时,不太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教学有些吃力,直到朋友给我推荐了这本刘儒德编写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后,我发现,*时的任何事情都存在心理效应,这书向我们展示了一切心理活动,把不同的事情现象用不同的心理效应进行总结归纳,给我们一个方向,让我们知道如何去做,真是得益匪浅。教师需要掌握各种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需求,教案在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得到学生的共鸣。

  书中主要归纳了64条心理效应和规则,而且每篇小文前添加了一个小故事,使得一些原本容易忽略的事情变成一个个心理学的规律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眼前一亮,更加让读者容易了解。本来以为心理学是一本很难理解的学科,可是放了一个个小故事就让人轻松易懂,让人知道很多事情多存在的心理效应,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是很有帮助和启发的。在教授教学任务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会进行频繁的交流,相互感染,造成心理和情绪上的共鸣,从而形成集体心理气氛。体育教学就是在这样一种心理气氛中形成的。

  最让我印象深刻是“贴标签效应”,教师中有一些禁语,比如“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之类,其实这就是“贴标签效应”。时间长了,这位学生就真的成了教师所说的“笨蛋”了。因为这样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的上进心,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所以,教师必须在语言上进行控制。比如某大年纪的学生欺负低年级的学生,在被你发现时,不同的语言会起到不同的效果。“你是怎么搞的,你比他大你就欺负他丫,看我跟你父母反应好好教育教育你”另一则是“我知道你不是一个爱欺负弱小的`好孩子,你不是真的要欺负小朋友对吧”两种说法,结果会截然不同。所以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教师应该严格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让孩子们心理上健康的成长。

  作为在一线教师,只有在心理上了解学生后,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巨大潜能,不断鼓励,让他们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读了这本书后,让我深深感觉到,教师不仅要在业务上进行提高,更要在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关心,只当一个教书匠是不行的,要让学生快乐的学生。教师多看看心理学的书籍是非常有帮助的,了解更多的学生心理活动,才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优选【10】份扩展阅读


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优选【10】份(扩展1)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1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我在暑假期间通读了一遍,首先最大的体会是:这是一本值得每个教育者一读的“教育宝典”!此处的“教育者”,包括从事的教育人员,也包括学生的家长。

  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书中的观点,和文章的思想产生共鸣,我了解一下作者和作者出版本书的目的,就像与作者面对面地交流。《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共分教学中的心理效应、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管理中的心理效应三大类,每一大类又分别编排了21、24、19个心理效应。更让人欣喜的是每一则心理效应它不仅有生动具体的事例,透彻的效应分析,更有根据这一效应,我们在教育中的具体操作。

  本书的每篇文章都是以一个经典的实验、故事或问题情境开始,然后再介绍此规律或效应的心理学背景,接着举例说明其在教育、教学或管理中的应用。有几例让我印象深刻,如:“南风效应”通过一个北风与南风比赛的寓言来说明教师应该有一颗如南风一般温暖的心,让学生们如沐春风,心存感激;“仰八脚效应”通过三个演讲者演讲的故事来说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求教师走下神坛,远离神位,以一种*常人的姿态走进学生的生活当中,从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时出丑未必是一件坏事,相反还可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却不可乱用,只有具有一定的资本的时候,方可谨慎行之”。

  还有“第十名现象”,这也是现时教育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有些教师是存“人性关怀”,但是他们往往把这些关怀集中在某些优秀,听话,懂事的学生身上,从而使这些学生“万千宠爱在一身”,在班里和教师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等他们走进社会,却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学*上远远的落在后面的学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学业成绩考查学生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而事实上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却在考试中难以体现出来,这些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在只重视学业成绩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尽管成绩优秀,但在其学业智力发展时,成功智力的发展却滞后了,反倒是那些第十名左右学生的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一直保持协调、*衡、其成功的概率也高”。这个试验也告诉我们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智力成长,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实施个性化教育和发展多元化评价,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阅读这本书丝毫没有觉得心理学是那样的严肃、学术,反而感觉到这本书充满了趣味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一篇篇文章读下来,不仅仅激活了自己先前的知识经验,还常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些看似很玄的心理学知识,却与我们日常的工作联系得是那么紧密。

  以上只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点感悟,在这里,我再次推荐同行们看看《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因为教育,应该走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只有懂得心理学的老师越多,老师和学生出现的“病因”才会越少,教育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功效;只有教育和心理的超链接,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成长。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2

  今年暑假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当看到书名时,还以为是一本心理学方面比较难读懂的书。但翻开目录,就一下子吸引了我:虎头豹尾——首因效应和*因效应;不要等墙倒塌再来造墙——遗忘曲线;小考挺好的,大考就砸锅——詹森效应;要想吃肉,先得吃青菜——普雷马克原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情境相似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头脑风暴效应;真实的谎言——罗森塔尔效应;响雷之后必有雨——预期效应……

  翻开书,细细地读、细细地品。

  在序言中,刘儒德老师就以生动形象的一则童话故事“鱼就是鱼”,讲述了原本晦涩难懂的建构主义。“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了青蛙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汇报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头脑中形成了这些动物的图画。每一样东西都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鱼只能重新组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造起对新知识的理解。原来经常看到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论述,说实在的,真是不太弄得懂,一则小故事,就让我了解了建构主义的核心要义。

  正像刘儒德老师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序言中所说,他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向大家解释科学的、严肃的心理学规律、效应和法则。在读本书的第二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时,一个个有趣的实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条条精辟的分析,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布妈妈的启示——依恋心理》一文,讲诉了心理学家哈洛研究幼小的猴子对母亲的依恋的实验。在幼小的猴子身边放的是两个母猴的模型:用铁丝做的猴子和用布做的猴子。研究发现,小猴子喜欢能给他以柔和感觉的布猴子。后来,心理学家给布猴子妈妈越来越多的母性特征。比如,在身体里装上电灯泡、把布妈妈设计成能摇动的。布妈妈用有的母性特征越丰富,小猴子就越喜欢她。但布妈妈是不能与真正的母猴相比的。在布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猴成年后不同程度地带有行为上的偏差,类似人类精神疾患的行为。从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让人备感震惊: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而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是否真正给予了孩子他所需要的爱?读完之后,不由得让人顿觉警醒。一个只关心孩子物质生活的父母,一个总在忙碌于工作却不肯抽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时候只是充当了一个自动洗衣机、自动售货机、自动取款机的角色,孩子们应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安全感、亲情没有获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只能是无可奈何地对父母说: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也难怪做父母的总是不理解:我们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孩子越大却离我们越远?同样的,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只关心孩子的学业,忽略孩子的情感需要,也永远无法真正赢得孩子的认同。

  《顶着光环行走的人——晕轮效应》:我们在知觉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是“好的”,则被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为某人是“坏的”,则被一种坏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坏的品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倾向于据此推论此人气体方面的特征的现象,就是晕轮现象。“晕轮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待学生,要防止一种以偏盖全的评价倾向。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避免因对学生的不公正的评价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暂时的落后。

  《奖励的艺术——扇贝效应》提醒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克服由扇贝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一种新行为、新*惯养成的初始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而当学生的学*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断地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为了明天更美好——延迟满足》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父母、老师们要关注孩子自制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期待、珍惜、克制。

  《绝望的体验——*》以一条狗的实验为例,印证了动物、人类在多次收到挫折后,都会表现出的绝望和放弃。其实,很大程度上,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之所以始终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过多地品尝了学*上的挫败感。多次的打击使他们最终放弃了奋斗。这无疑在提醒我们,一定要多给失败的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尽量避免给孩子创造“*”的诱因——挫败感。同时,也提醒我们老师,教会孩子正确地对待挫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而《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让孩子不要只盯着别人的“葡萄”,要学会欣赏自己手中的柠檬,即使它酸酸的……

  还有许多许多,“南风效应”告诉我们感人心者莫乎情,说服往往胜于压服,和风细雨有时候要强于暴风骤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就是南风效应运用于教育中的典型例子。“禁果效应”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提倡的东西不要明令禁止,而要注意进行疏导和沟通。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本值得老师们去读,也能让你一读就放不下的好书。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3

  空下来重新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觉得每一次读都会有所启发。很多内容在大学时就了解,但是本书中给了我们更多实例,让我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回想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与效果。其中印象最深的应该说是“互悦机制”。

  “互悦机制”不难理解,就是如果你喜欢他,他就会喜欢你。这是人际交往中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而师生的交流更是如此,对于教师来说,如果你真的讨厌一个学生,这个学生也会讨厌你。也许这个学生有很多让人不喜欢的恶*,但是你需要克制自己,要首先跳出这个恶性循环,转入另外一个良性互动之中:你喜欢一个学生,学生就会喜欢你。

  回想往日的教学工作,事实真的如此,很多时候学生的学*态度和成绩往往不是取决于你讲课的水*,而是取决于他对教师的看法和太度。几乎每个教师都会明白的道理,这其实是一个最有效的让学生对你的学科抱有学*兴趣的方法,用于转化一些后进生,也很有用。

  举几个例子:二年级的麦路旺,是一个外国小孩子,由于他的特殊性,很多老师都对他的要求比较低,比如可以不完成作业、不做好课前准备,只要上课不影响别人,下课不与同学打闹就可以。二年级上学期我接手他们班的美术课时也常提醒他要完成作业,可是从来都没有用。到下学期的时候我对他多了些关注,下课的时候常常跟他一起玩游戏、说一些鼓励他的话,例如:“你真聪明”、“跑得真快”、“其实你画画很好哇,想法真不错”等等,发现他偶而竟然交了作业——这是其它学科都没有的“殊荣”哦!我似乎也是受宠若惊,在课堂上连连表扬他,有时他没有绘画材料也帮他解决,一学期下来他完成了几乎一半的作业,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在这个案例中,我的表扬表达对他的认可和喜爱,而他对我的喜爱也表达为愿意完成我的作业,愿意上美术课,“互悦机制”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

  这种事例还很多,但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仍是对那些很特殊的孩子。记得刚刚成为教师的时候,一个班里有一个女孩子非常特殊,据说是智力障碍,人长得清秀修长,却永远坐在角落里永远低着头。开始我并不知道她有什么特殊,在学生们画画的时候留意到她的画非常不同,于是举起她的画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用色大胆,想象丰富,学生们开始曾笑她说她傻的,而我却坚待对她的评价,从此美术作业成为她所有学科中唯一能完成,并且得到优秀的学科。我想,认可、信任是起码的喜欢的表达,与此同时我也得到她的认可与信任。如果我一开始就和所有人一样认为她与别人的不同,也不可能获得这样的信任。

  教师的爱,应该表达。我希望告诉所有的孩子,他们是被接纳的,是被喜欢的,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接纳你,喜欢你。那么他们的小缺点不再是刺眼的,他们的优点会得到更大的发挥,你也许不是一个完美的老师,但是在他们心中你一定是个值得信任的老师。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4

  教育是一项良心事业,而教师正是这项良心事业的主导者。"教者也,长善救失者也。"读完刘儒德老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使我对这句至理名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初次捧起这本书看到封面醒目的题目时,我的内心十分纠结:一方面深知在现行教育教学中,急需心理学的科学引领,想走*它,另一方面又怕书中的大道理、严肃的学术面孔让我望而生畏,又不敢接*它。但当我看完前三页后,却不由自主地喜欢上它了,一页一页、一小时一小时的过去了…

  刘儒德老师把抽象、枯燥无味的大道理,用小故事导入心理学现象,并把教育案例、教育现象与知识结合在一起,让人通俗易懂。并会让读者既惊叹于作者渊博的学识,又感动于自己有幸能拜读此书,更会本能地联想到从教以来自身的不足与差距。当然身边也不乏出现模范与榜样,细想也恰好与本书中所述的种种效应紧密链接起来,只是缺少了高大上的学术名词罢了。在我们的教学中,当孩子们学*不好,纪律涣散的时候,我们除了横眉冷对,又何曾反思过自己的言行与方法,检讨自己"长善救失"的角色尽心了几分呢?

  此书涉及到的心理学规律和效应多达66条,作者将这66条分为教学、教育和管理三大部分展开叙述,真正为广大教师准备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66条中的每一条都可圈可点可借鉴,我仅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四条谈谈感想:

  一、超限效应

  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我们经常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而再、再而三、不辞劳苦地纠正批评!甚至成为典型案例,不厌其烦地数落林林总总的不是,更有甚者,过了一段时间,会把这个小错误定期重播一次,恶语相向……这样只能让孩子认为你根本不信任他、不尊重他。这样的教育下,时间久了,旧疾未除,又添新伤,孩子的身心能得到健康发展吗?我们,何苦而为?此外,下课了,我们是否会经常站在讲台前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一遍又一遍,一道又一道,苦口婆心地还在继续讲解?并"无私奉献"地多次占有孩子们的非工具学科课程?……其实这些现象在我们教学中屡见不鲜,我们是否注意到了孩子们面部沮丧的表情、洞察到他们心中的无奈呢?这样的认知超载,真的就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吗?

  二、归因偏差现象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自我防御成败归因的倾向,尤其在失败时,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也会存在两种归因偏差,一种是老师们很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学生的能力、性格、家庭等因素,而避开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态度因素。第二种归因偏差是教师对优等生和差生的归因明显差异,对两类学生戴上有色眼镜,优等生说他行他就行不行也行……即使差生出现好的行为,有时也很难得到教师们正确的激励性评价,说他不行就是不行行也不行,而优与差的标准基本就是以分数高低来评判。本书在80—15—5法则中提到,在典型的课堂中一般有三类学生:80%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违反规则,教师的课堂结构和秩序只需要保护支持这些学生的求知欲,15%的学生会周期性违反规定,他们并不无条件地接受课堂规则,5%的学生是长期的违反规则者,让我联想到,当归因偏差出现严重失衡时,这80—15—5法则还会是这个数据吗?假若出现50—30—20这样的数据时,我们教者何从?学者又该何从?当部分学生形成书中提到的"*"时,他们会"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他们将否定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未来,这样的教育结果是我们为师者愿意看到和接受的吗?

  三、罗森塔尔效应

  通过老师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优秀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成为优秀的学生,这种现象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发明大王爱迪生因为"智力低下",仅仅上了三个月学就被学校开除了,但爱迪生的妈妈经常对他说:"你肯定比别人聪明,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坚持自己读书。"爱迪生经过不懈地努力,最终成为闻名遐迩的发明家。我们今天享受到的电灯、电影、录音机等,不仅受惠于爱迪生的伟大发明,(更受惠于爱迪生母亲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所产生的神奇力量。谎言何以成真?是"期望"这一魔棒在发挥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是否运用过罗森塔尔效应?这不由地让我的思绪拉回到小学生活:某某老师所任班级的学生是一群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其中不乏有几个智力超群的小男生,但这群孩子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甚至每天都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孩子们犯错误了,*题答案不是她要的结果…等待的不是和风细雨的安慰与解惑,而是劈头盖脸的棍棒相加……每天教室里传来的不是优美的歌声、朗朗的读书声,而是不堪入耳的打骂声、哭叫声……撒谎的、逃学的、打仗斗殴的、想方设法报复老师搞恶作剧的……这样的恶性循环教育下,教师的教育没有问题吗?在这样的学*生涯中,挫伤了多少孩子幼小的心灵?扼杀了多少好孩子美好的未来?又怎知这些被摧残的孩子中没有第二个爱迪生?

  四、互悦机制

  "人际吸引律"之中的"对等性吸引律",主旨就是要我们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对于学生们来说,喜欢某个老师,她们就会全身心地敬畏那个老师,也会喜欢那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和知识。作为老师,我们要真正的把学生当成自己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看到此条效应时,我脑海中第一闪过的就是女儿初中班主任王玉凤老师和蔼可亲的面容,王老师就是能和孩子们建立起良好的互悦机制。她*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设身处地为每个孩子着想,使孩子们乐于接受她、亲*她、喜欢她。今年中考全班40个学生高达26人考上海湾高中,这数字的背后仅仅是学科专业过硬的结果?她改变了多少家庭和孩子的命运!王老师无形之中采用了书中提到的"南风效应",对孩子们饱含着满满的真诚和关爱,走温和、柔性的路线,让孩子的内心无时不受到感触、感动终至感化!倘若我们都拥有王老师这样的教育情怀,我们的教育事业又会是怎样一番新天地?爱!爱!爱!爱是赋予孩子们最伟大无私的语言!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也许就在*时一点一滴的潜移默化中,犹如王老师一样一次次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要成为好老师多读书是不可或缺的条件,"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让我也更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

  此书让我感动之处不胜枚举,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教师这份职业的光荣与责任。"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的先天遗传和后天改变孰轻孰重?也不难发现书中那么多的案例就是自己经历过的,蕴含的心理学知识对今后的工作及至生活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在何种教育理念支撑下,"长善救失"都应是教者一生最伟大的修行!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5

  每月的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交流是我们相互学*取长补短的良好契机,3月份的读书交流很多优秀教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会,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把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案例来介绍,阅读时能让我激活自己熟悉的真实经历,在没有读过这本书之前对这些突**况总有这样那样的困扰,读了这本书后里面的很多心理学知识以及指导让我感受到智慧的启迪。以下是我对这部分内容的一些心得体会。

  1、思维定势——柳暗花明又一村

  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是指在实践中获得的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方式。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个事例:小明的爸爸有3个儿子,老大叫大乐,老二叫二乐,那老三叫什么呢?由于思维定势很多人的答案会是三乐,但正确答案应该是小明,因为题目中明确说到小明的爸爸有三个儿子。因此可见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一旦形成了*惯的思维定势,就会*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

  事有本末,物有终始。归根结底还是思想决定行为,之所以有*惯,是因为养成了惯性思维。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思维定势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比如学生经常受做题经验的影响,照搬或机械套用某个公式或解题办法而常常张冠李戴或者舍*求远。因为最先得到的信息会在我们的脑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而产生的“第一印象”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起来。因此教师应当创设能够提供自由思维空间的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打破定势的影响。

  2、连锁塑造效应效应——小步子,大目标

  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恩爱的夫妻,丈夫从不愿意做家务,为此妻子很是苦恼。有一天,妻子受到高人的启发,终于用一个巧妙的办法改变了丈夫。那到底是什么方法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一天妻子上班前把米洗好,放进电饭煲里。而下班时她故意晚回家一会儿,并给丈夫打电话“我现在不能回家,你只需要插上电源,我们就能及时吃到晚餐了。”丈夫觉得这很简单,就爽快地答应了。妻子回到家后热烈的拥抱了丈夫,并对他的行为大加夸赞。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妻子又把米洗好,但是不放进电饭煲,要求丈夫放进电饭煲并插上电源。丈夫觉得这并不以前麻烦多少,于是每天还是按妻子的吩咐把饭煮好。慢慢的妻子留下的工作越来越多,而且每次都会因为丈夫小小的进步大加夸赞。于是丈夫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对做家务的态度,每天主动地承担了许多家务。故事中妻子的做法在心理学上就叫“连锁塑造效应”。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训练之前我们首先要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被训练对象每完成一个小目标我们都要及时对其进行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通过奖励促使其最终完成大目标。

  这一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很多学生贪玩,不能安*下来学*,针对这种情况不妨利用连锁塑造。开始时,只让他学*10分钟,完成后,允许他做15分钟他喜欢的事情作奖励。经过一段时间,他已经能够坚持10分钟学*之后,就要求他连续学*15分钟,如能达到,就让他自由活动10分钟或者其他奖励。这样逐步要求,使他不断增加认真学*的时间,逐步使他能够坚持较长时间认真学*。适当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学*新的行为、消除已有的不良行为。

  当老师觉得学生的某个*惯很不好需要纠正时,或者是希望培养学生的某一个好*惯,就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个他稍稍努力就能达到的一个个小目标,这样逐渐进步,慢慢地接*你和学生都想达到的那个大目标。一个人的*惯行为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不良的*惯行为不会一下子就消除;健康的行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有对学生进行长期连锁塑造的观念,有意识地一步步的培养与巩固孩学生的行为*惯,千万不可急于求成。

  浏览这本书时无意看到书中书签上有这样一句话好的教师都是出色的自我教育者,这本书无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希望在这本书的伴随与指引下我能一步一步更加成熟。


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优选【10】份(扩展2)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0份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1

  翻开书,细细地读、细细地品。

  在序言中,刘儒德老师就以生动形象的一则童话故事“鱼就是鱼”,讲述了原本晦涩难懂的建构主义。“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了青蛙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汇报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 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头脑中形成了这些动物的图画。每一样东西都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鱼只能重新组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造起对新知识的理解。原来经常看到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论述,说实在的,真是不太弄得懂,一则小故事,就让我了解了建构主义的核心要义。

  正像刘儒德老师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序言中所说,他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向大家解释科学的、严肃的心理学规律、效应和法则。在读本书的第二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时,一个个有趣的实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条条精辟的分析,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布妈妈的'启示――依恋心理》一文,讲诉了心理学家哈洛研究幼小的猴子对母亲的依恋的实验。在幼小的猴子身边放的是两个母猴的模型:用铁丝做的猴子和用布做的猴子。研究发现,小猴子喜欢能给他以柔和感觉的布猴子。后来,心理学家给布猴子妈妈越来越多的母性特征。比如,在身体里装上电灯泡、把布妈妈设计成能摇动的。布妈妈用有的母性特征越丰富,小猴子就越喜欢她。但布妈妈是不能与真正的母猴相比的。在布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猴成年后不同程度地带有行为上的偏差,类似人类精神疾患的行为。从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让人备感震惊: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而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是否真正给予了孩子他所需要的爱?读完之后,不由得让人顿觉警醒。一个只关心孩子物质生活的父母,一个总在忙碌于工作却不肯抽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时候只是充当了一个自动洗衣机、自动售货机、自动取款机的角色,孩子们应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安全感、亲情没有获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只能是无可奈何地对父母说: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也难怪做父母的总是不理解:我们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孩子越大却离我们越远?同样的,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只关心孩子的学业,忽略孩子的情感需要,也永远无法真正赢得孩子的认同。

  《顶着光环行走的人――晕轮效应》:我们在知觉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是“好的”,则被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为某人是“坏的”,则被一种坏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坏的品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倾向于据此推论此人气体方面的特征的现象,就是晕轮现象。“晕轮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待学生,要防止一种以偏盖全的评价倾向。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避免因对学生的不公正的评价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暂时的落后。

  《奖励的艺术――扇贝效应》提醒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克服由扇贝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一种新行为、新*惯养成的初始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而当学生的学*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断地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为了明天更美好――延迟满足》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父母、老师们要关注孩子自制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期待、珍惜、克制。

  《绝望的体验――***》以一条狗的实验为例,印证了动物、人类在多次收到挫折后,都会表现出的绝望和放弃。其实,很大程度上,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之所以始终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过多地品尝了学*上的挫败感。多次的打击使他们最终放弃了奋斗。这无疑在提醒我们,一定要多给失败的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尽量避免给孩子创造“***”的诱因――挫败感。同时,也提醒我们老师,教会孩子正确地对待挫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而《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让孩子不要只盯着别人的“葡萄”,要学会欣赏自己手中的柠檬,即使它酸酸的……

  还有许多许多,“南风效应”告诉我们感人心者莫乎情,说服往往胜于压服,和风细雨有时候要强于暴风骤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就是南风效应运用于教育中的典型例子。“禁果效应”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提倡的东西不要明令禁止,而要注意进行疏导和沟通。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本值得老师们去读,也能让你一读就放不下的好书。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2

  空下来重新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觉得每一次读都会有所启发。很多内容在大学时就了解,但是本书中给了我们更多实例,让我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回想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与效果。其中印象最深的应该说是“互悦机制”。

  “互悦机制”不难理解,就是如果你喜欢他,他就会喜欢你。这是人际交往中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而师生的交流更是如此,对于教师来说,如果你真的讨厌一个学生,这个学生也会讨厌你。也许这个学生有很多让人不喜欢的恶*,但是你需要克制自己,要首先跳出这个恶性循环,转入另外一个良性互动之中:你喜欢一个学生,学生就会喜欢你。

  回想往日的教学工作,事实真的如此,很多时候学生的学*态度和成绩往往不是取决于你讲课的水*,而是取决于他对教师的看法和太度。几乎每个教师都会明白的道理,这其实是一个最有效的让学生对你的学科抱有学*兴趣的方法,用于转化一些后进生,也很有用。

  举几个例子:二年级的麦路旺,是一个外国小孩子,由于他的特殊性,很多老师都对他的要求比较低,比如可以不完成作业、不做好课前准备,只要上课不影响别人,下课不与同学打闹就可以。二年级上学期我接手他们班的美术课时也常提醒他要完成作业,可是从来都没有用。到下学期的时候我对他多了些关注,下课的时候常常跟他一起玩游戏、说一些鼓励他的话,例如:“你真聪明”、“跑得真快”、“其实你画画很好哇,想法真不错”等等,发现他偶而竟然交了作业——这是其它学科都没有的“殊荣”哦!我似乎也是受宠若惊,在课堂上连连表扬他,有时他没有绘画材料也帮他解决,一学期下来他完成了几乎一半的作业,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在这个案例中,我的表扬表达对他的认可和喜爱,而他对我的喜爱也表达为愿意完成我的作业,愿意上美术课,“互悦机制”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实现。

  这种事例还很多,但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仍是对那些很特殊的孩子。记得刚刚成为教师的时候,一个班里有一个女孩子非常特殊,据说是智力障碍,人长得清秀修长,却永远坐在角落里永远低着头。开始我并不知道她有什么特殊,在学生们画画的时候留意到她的画非常不同,于是举起她的画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用色大胆,想象丰富,学生们开始曾笑她说她傻的,而我却坚待对她的评价,从此美术作业成为她所有学科中唯一能完成,并且得到优秀的学科。我想,认可、信任是起码的'喜欢的表达,与此同时我也得到她的认可与信任。如果我一开始就和所有人一样认为她与别人的不同,也不可能获得这样的信任。

  教师的爱,应该表达。我希望告诉所有的孩子,他们是被接纳的,是被喜欢的,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接纳你,喜欢你。那么他们的小缺点不再是刺眼的,他们的优点会得到更大的发挥,你也许不是一个完美的老师,但是在他们心中你一定是个值得信任的老师。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3

  利用课余的点滴的时间,我接着阅读北师大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在刘教授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浩瀚海洋中,40到80页的规律和效应,主要体现为詹森效应、普雷马克原理、头脑风暴效应、鸡尾酒会效应……其中不少效应令我触动,让我学*到新的心理学知识的同时,常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读这本书时,我感觉它是一面镜子,让我反思我的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又是违背教育心理学的。它是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告诉我怎样做才是科学的、正确的、充满关爱的;我感觉它是神奇的魔术棒,总是带给我无限的惊喜和期待,那是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

  其中,普雷马克原理就是对我们教师和家长有实效的一个心理效应。普雷马克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说的更明确一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和家长的接触较多。经常听到家长的诉苦和抱怨:“孩子不好好学*,总是玩电脑、看手机”、“做作业草草了事,应付工事完后就跑出去了”、“让孩子做事情,他不搭理你,真是气死人了”……当时我只是粗暴的建议:“你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或是适当地惩罚一下孩子,比如拒绝给他感兴趣的东西或是必须完成这件事,不然就怎么样!现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的'普雷马克原理告诉我,别忘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宛转,用高频活动奖励低频活动。所以,在学期的家长会上,我会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作一张“行为矫正表”,让孩子明白你享受一些权利之前或同时你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否则一切免谈。休息日,我也事先和学生们约定一天中他能享受的和他必须做到的事情,效果很不错。选用学生的最爱作为奖励的方法可以让家长和老师省去较多的烦恼呢!

  当然,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普雷马克原理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与巩固。对于新知识的学*与掌握,学生一下子接受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就将难以接受的大目标或是知识体系分解成一个个学生容易接受的小目标去要求学生,并用普雷马克原理去恰到好处地激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识记生字、背诵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正确识记少量的生字,读熟课文,再在规定时间内给学生增加一定数量或难度,并适时给以合理的激励。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变得更轻松、愉快,学*的效果比我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高目标要好得多、有效得多。

  在课堂上,我时不时普雷马克原理拿来用一下,结果总是有着巨大的收获。在这一系列豁然开朗后,我更加跃跃欲试,迫切地继续探究我还不了解的规律和效应。我体会到只有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教育的芳草地里才有花红柳绿,才焕发春天的盎然。我解读着这部“教育字典”,从这位良师益友身上,我汲取着智慧的营养、教育的技巧,我不断进步着,走向超越的高台。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4

  由学生转变为一名教师——是我人生中一个重大转折点!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带着一颗赤诚的心踏走了工作岗位,来到学校,在这个全新的环境里,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师们身上那独有的特点!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一张张陌生的,但是充满着天笑脸的孩子们的脸,让我有一股莫名的、向上冲的冲劲!但是,老师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为达到教育发展的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了解学生心理,这时,我阅读了刘儒德著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它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教会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刘儒德老师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每讲到一个教育心理的原理或规划时着先讲一则寓言或小故事,以此来引导对这一原理,规则的讲解,每读毕一节,有一种令人振奋、心悦神怡之感,这将在我今后教学中有很大帮助,我主要以教师地位的转换角度来浅谈我的感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新时期教育要求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与教师相比,学生是不成熟的,处于发展中的人。因此,学生的成长有待于教师的帮助、指导,教师应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追求的指路人、心理困扰的排忧者。学生的人生发展、精神状态、成长以及智慧审美价值的生存方面,更需要教师用自己全部的热情、聪明才智和人格魁力去感染、激励和唤醒。而在传授知识方面,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领着学生走向知识,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参与创造。

  教师应是学生学*的协助者。师生交往的学*是一种民主性学*,教师不再是控制者,知识的权威,学生不再是服从者,被动的接受者。双方都处于*等地位,拥有完整生命的人。在交往中,教师与学生相互新生彼此的个性,自由交换意见。“尊重学生在学*中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教师将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学生的学*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的,而不是拿出现实真理的人……”支持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支持者。

  教师还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每个人的生存压力也逐渐增大,特别是青少年,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更是迷茫,无所适从。这就是需要教师拥有一颗善于倾听的心,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所以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和应答的过程,倾听爱教育者的述说是教师的责任”。

  倾听学生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后再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这是倾听的艺术。这种倾听不只是关注学生的学*,更可以关注学生健康的人格成长。通过倾听,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世界,适时调整教育手段,可以做到事事功倍的效果,“作为一个真正倾听着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这样的倾听,植根于生命的活力,潜藏着创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无非在于:为了在空中绽放花朵,凝结果实”。

  教学相长,教师也是一名学*者。师生交往中的学*是终身性的学*。教师与学生都是终身学*者。对于教师来说,一方面随着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的扩大、流行、社会文化层次的大幅度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扩大,学*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而知识却是教师行使权力的基础、依据。因而,教师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必须不断地学*、充电、更新知识,实现知识的传递。另一方面,教师面对的是极富变化,不断发展的学生,教师只有把自己视为一名持续学*者,才能不断反思自己的观念、态度、策略、行为等方面,并加以改进,完善自我,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名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的话。他将是一名完美的教师”。研究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促进教学,教育的成功源自于对学生最大的热情。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5

  大学时,就学*过教育心理学这一门课程。当时的老师经常把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科学规律、效应、法则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兴趣盎然。如今再次研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对那些熟悉的道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心理学的规律、效应、法则是科学的、严肃的,但本书以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及鲜活的案例来介绍和演绎它们,让我们对*凡、琐碎和繁重的教育生活形成新的真知真信,给予我们付诸行动的智慧和力量,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天下英才未必个个是状元—第十名现象

  以香港大学对内地入学者的面试,不录取对课外活动缺乏的“书呆子”故事为例,深入浅出为我们介绍第十名教育现象。

  学*成绩的高低并不完全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把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称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一种用以达到人生主要目标的智力,它是现实生活中真正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智力是可以发展的,特别是成功智力。成功智力包括三个成分:创造性能力(帮助人们从一开始就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分析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而学业成绩考查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能力。事实上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动手能力等。那些第十名左右的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一直保持协调、*衡,其成功的概率也高。

  所以在教育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智力成长,以“人人都能成功”为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生智力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发展多元化评价。要相信: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二、绝望的体验—***

  一个学校里,一位老教师对新来的年轻教师说: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如果这个学生的成绩是A,将来他可能是杰出的科学家;如果他的成绩是B,他有可能会成为你的同事,如果他的成绩是C,也许他会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而如果他的.成绩是D,你更要对他好,因为他将来很有可能去竟选州长或总统。多么让人深思的提醒!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能因为教育的氛围、社会的潮流、工作的压力而使我们的教育方向有所偏离。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

  给失败孩子多一些鼓励。给学生多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教师要学会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避免“***”,不要让孩子失去起跳的力量。

  根据对记忆特点的研究得出的遗忘曲线、系列位置效应、首因和*因效应等对我们的教学也大有裨益。教育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南风效应、配套效应更让人深思。管理学中的互惠原则、鲶鱼效应、最后通牒效应……这些精彩有趣的心理学知识一定会让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也让我们的孩子更会学*。好书会让人常读常新,希望我们在书中不断净化自己,提升自己。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6

  今年暑假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当看到书名时,还以为是一本心理学方面比较难读懂的书。但翻开目录,就一下子吸引了我:虎头豹尾——首因效应和*因效应;不要等墙倒塌再来造墙——遗忘曲线;小考挺好的,大考就砸锅——詹森效应;要想吃肉,先得吃青菜——普雷马克原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情境相似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头脑风暴效应;真实的谎言——罗森塔尔效应;响雷之后必有雨——预期效应……

  翻开书,细细地读、细细地品。

  在序言中,刘儒德老师就以生动形象的一则童话故事“鱼就是鱼”,讲述了原本晦涩难懂的建构主义。“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了青蛙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汇报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 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头脑中形成了这些动物的图画。每一样东西都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鱼只能重新组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造起对新知识的理解。原来经常看到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论述,说实在的,真是不太弄得懂,一则小故事,就让我了解了建构主义的核心要义。

  正像刘儒德老师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序言中所说,他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向大家解释科学的、严肃的心理学规律、效应和法则。在读本书的第二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时,一个个有趣的实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条条精辟的分析,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布妈妈的启示——依恋心理》一文,讲诉了心理学家哈洛研究幼小的猴子对母亲的依恋的实验。在幼小的猴子身边放的是两个母猴的.模型:用铁丝做的猴子和用布做的猴子。研究发现,小猴子喜欢能给他以柔和感觉的布猴子。后来,心理学家给布猴子妈妈越来越多的母性特征。比如,在身体里装上电灯泡、把布妈妈设计成能摇动的。布妈妈用有的母性特征越丰富,小猴子就越喜欢她。但布妈妈是不能与真正的母猴相比的。在布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猴成年后不同程度地带有行为上的偏差,类似人类精神疾患的行为。从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让人备感震惊: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而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是否真正给予了孩子他所需要的爱?读完之后,不由得让人顿觉警醒。一个只关心孩子物质生活的父母,一个总在忙碌于工作却不肯抽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时候只是充当了一个自动洗衣机、自动售货机、自动取款机的角色,孩子们应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安全感、亲情没有获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只能是无可奈何地对父母说: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也难怪做父母的总是不理解:我们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孩子越大却离我们越远?同样的,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只关心孩子的学业,忽略孩子的情感需要,也永远无法真正赢得孩子的认同。

  《顶着光环行走的人——晕轮效应》:我们在知觉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是“好的”,则被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为某人是“坏的”,则被一种坏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坏的品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倾向于据此推论此人气体方面的特征的现象,就是晕轮现象。“晕轮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待学生,要防止一种以偏盖全的评价倾向。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避免因对学生的不公正的评价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暂时的落后。

  《奖励的艺术——扇贝效应》提醒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克服由扇贝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一种新行为、新*惯养成的初始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而当学生的学*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断地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为了明天更美好——延迟满足》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父母、老师们要关注孩子自制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期待、珍惜、克制。

  《绝望的体验——***》以一条狗的实验为例,印证了动物、人类在多次收到挫折后,都会表现出的绝望和放弃。其实,很大程度上,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之所以始终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过多地品尝了学*上的挫败感。多次的打击使他们最终放弃了奋斗。这无疑在提醒我们,一定要多给失败的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尽量避免给孩子创造“***”的诱因——挫败感。同时,也提醒我们老师,教会孩子正确地对待挫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而《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让孩子不要只盯着别人的“葡萄”,要学会欣赏自己手中的柠檬,即使它酸酸的……

  还有许多许多,“南风效应”告诉我们感人心者莫乎情,说服往往胜于压服,和风细雨有时候要强于暴风骤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就是南风效应运用于教育中的典型例子。“禁果效应”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提倡的东西不要明令禁止,而要注意进行疏导和沟通。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本值得老师们去读,也能让你一读就放不下的好书。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7

  利用课余的点滴的时间,我接着阅读北师大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在刘教授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浩瀚海洋中,40到80页的规律和效应,主要体现为詹森效应、普雷马克原理、头脑风暴效应、鸡尾酒会效应……其中不少效应令我触动,让我学*到新的心理学知识的同时,常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读这本书时,我感觉它是一面镜子,让我反思我的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又是违背教育心理学的。它是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告诉我怎样做才是科学的、正确的、充满关爱的;我感觉它是神奇的魔术棒,总是带给我无限的惊喜和期待,那是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

  其中,普雷马克原理就是对我们教师和家长有实效的一个心理效应。普雷马克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说的更明确一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和家长的接触较多。经常听到家长的诉苦和抱怨:“孩子不好好学*,总是玩电脑、看手机”、“做作业草草了事,应付工事完后就跑出去了”、“让孩子做事情,他不搭理你,真是气死人了”……当时我只是粗暴的建议:“你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或是适当地惩罚一下孩子,比如拒绝给他感兴趣的东西或是必须完成这件事,不然就怎么样!

  现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的普雷马克原理告诉我,别忘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宛转,用高频活动奖励低频活动。所以,在学期的家长会上,我会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作一张“行为矫正表”,让孩子明白你享受一些权利之前或同时你必须完成相应的任务,否则一切免谈。休息日,我也事先和学生们约定一天中他能享受的和他必须做到的事情,效果很不错。选用学生的最爱作为奖励的方法可以让家长和老师省去较多的烦恼呢!

  当然,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将普雷马克原理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与巩固。对于新知识的学*与掌握,学生一下子接受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就将难以接受的大目标或是知识体系分解成一个个学生容易接受的小目标去要求学生,并用普雷马克原理去恰到好处地激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比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识记生字、背诵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正确识记少量的生字,读熟课文,再在规定时间内给学生增加一定数量或难度,并适时给以合理的激励。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变得更轻松、愉快,学*的效果比我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高目标要好得多、有效得多。

  在课堂上,我时不时普雷马克原理拿来用一下,结果总是有着巨大的收获。在这一系列豁然开朗后,我更加跃跃欲试,迫切地继续探究我还不了解的规律和效应。我体会到只有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教育的芳草地里才有花红柳绿,才焕发春天的盎然。我解读着这部“教育字典”,从这位良师益友身上,我汲取着智慧的营养、教育的技巧,我不断进步着,走向超越的高台。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8

  根据学校的安排,本学期继续阅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上学期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跟大家一起从头学*,我本是很不情愿的接受了这项任务,而当我打开了书才发现很多的例子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发生在我的课堂,很多心理教学的方法我也用到了却用的并不恰当,在书中我还学到了很多教育方法,为我解决了上课中遇到的难题。比如:依恋心理。

  依恋心理:心理学家哈洛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幼小的儿子对母亲的依恋,他们通过小猴子对铁丝妈妈和布妈妈以及奶瓶位置的改变了解到,小猴对母猴的不只是因为母猴能给它喂奶,更重要的原因是母猴能给小猴以柔和的感觉。通过依恋心理学的学*,可以看出爱和自尊的满足对孩子的重要性。

  通常在历史课中,我对历史成绩好的学生会格外偏爱,而通过布妈妈的启示,我试着对后进生“开小灶”背题的时候给他画出最经常考的题,减轻压力,对历史检测有进步的学生,在班上大加表扬,当有别的学生起哄质疑时,我会在提问前告诉他一会儿提问他哪个题,这样在提问的时候这位同学会很自信的站起来回答,通过这个方法帮助他建立自信,也使同学对他的看法慢慢改变,经过了三轮历史检测,这位同学的成绩由原来的历史十几分提升到三十分左右,我想等到最后会考他一定可以达到及格的水*。

  我认真学*书本中有效教育方法并在课堂中加以实施,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德西效应运用过度自己还浑然不知。

  德西效应:在学生感兴趣的学*活动中,过度的奖励刺激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学生将主要学*目标置于脑外而着重于奖励,使他们原有的学*热情降低。我觉得书中的这段话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曾经为了让学生背下历史知识,我也采取过这样的措施,只要你背下来我就给你这样的东西那样的东西,指望靠着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孩子的兴趣,而历史检测成绩却一直不尽人意,学生虽然背下来了,可是到做题的时候好像没背过一样,通过德西效应的学*,我想我应该学着书中的王老师一样,巧妙运用德西效应,培养学生对学*真正的热爱,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在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了劳动,并且有了进步,得到了认可,这才能成为孩子学*真正有效的动力来源。

  鼓励学生进步的方法很多,而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和体现自身价值远比一味表扬更有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在表扬学生时,要运用“奖励内部动机为主”原理,使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时,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良好行为,给预表扬。引导他们自主的良好行为,引导他们朝自我成长方向发展。

  已是教学的第五个年头,在教学的路上摸索了些教学方法,曾经以为那是经验的积累,而通过《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的学*,我了解到了自己的很多教学方法并不是那么恰当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继续认真学*书中的心理教育法,不断学*不断反思不断前行。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9

  每月的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交流是我们相互学*取长补短的良好契机,3月份的读书交流很多优秀教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会,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把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案例来介绍,阅读时能让我激活自己熟悉的真实经历,在没有读过这本书之前对这些突**况总有这样那样的困扰,读了这本书后里面的很多心理学知识以及指导让我感受到智慧的启迪。以下是我对这部分内容的`一些心得体会。

  1、思维定势——柳暗花明又一村

  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是指在实践中获得的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方式。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个事例:小明的爸爸有3个儿子,老大叫大乐,老二叫二乐,那老三叫什么呢?由于思维定势很多人的答案会是三乐,但正确答案应该是小明,因为题目中明确说到小明的爸爸有三个儿子。因此可见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一旦形成了*惯的思维定势,就会*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

  事有本末,物有终始。归根结底还是思想决定行为,之所以有*惯,是因为养成了惯性思维。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思维定势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比如学生经常受做题经验的影响,照搬或机械套用某个公式或解题办法而常常张冠李戴或者舍*求远。因为最先得到的信息会在我们的脑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而产生的“第一印象”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起来。因此教师应当创设能够提供自由思维空间的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打破定势的影响。

  2、连锁塑造效应效应——小步子,大目标

  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恩爱的夫妻,丈夫从不愿意做家务,为此妻子很是苦恼。有一天,妻子受到高人的启发,终于用一个巧妙的办法改变了丈夫。那到底是什么方法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一天妻子上班前把米洗好,放进电饭煲里。而下班时她故意晚回家一会儿,并给丈夫打电话“我现在不能回家,你只需要插上电源,我们就能及时吃到晚餐了。”丈夫觉得这很简单,就爽快地答应了。妻子回到家后热烈的拥抱了丈夫,并对他的行为大加夸赞。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妻子又把米洗好,但是不放进电饭煲,要求丈夫放进电饭煲并插上电源。丈夫觉得这并不以前麻烦多少,于是每天还是按妻子的吩咐把饭煮好。慢慢的妻子留下的工作越来越多,而且每次都会因为丈夫小小的进步大加夸赞。于是丈夫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对做家务的态度,每天主动地承担了许多家务。故事中妻子的做法在心理学上就叫“连锁塑造效应”。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训练之前我们首先要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被训练对象每完成一个小目标我们都要及时对其进行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通过奖励促使其最终完成大目标。

  这一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很多学生贪玩,不能安**下来学*,针对这种情况不妨利用连锁塑造。开始时,只让他学*10分钟,完成后,允许他做15分钟他喜欢的事情作奖励。经过一段时间,他已经能够坚持10分钟学*之后,就要求他连续学*15分钟,如能达到,就让他自由活动10分钟或者其他奖励。这样逐步要求,使他不断增加认真学*的时间,逐步使他能够坚持较长时间认真学*。适当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学*新的行为、消除已有的不良行为。

  当老师觉得学生的某个*惯很不好需要纠正时,或者是希望培养学生的某一个好*惯,就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个他稍稍努力就能达到的一个个小目标,这样逐渐进步,慢慢地接*你和学生都想达到的那个大目标。一个人的*惯行为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不良的*惯行为不会一下子就消除;健康的行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有对学生进行长期连锁塑造的观念,有意识地一步步的培养与巩固孩学生的行为*惯,千万不可急于求成。

  浏览这本书时无意看到书中书签上有这样一句话好的教师都是出色的自我教育者,这本书无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希望在这本书的伴随与指引下我能一步一步更加成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心得体会 10

  今年暑假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当看到书名时,还以为是一本心理学方面比较难读懂的书。但翻开目录,就一下子吸引了我:虎头豹尾——首因效应和*因效应;不要等墙倒塌再来造墙——遗忘曲线;小考挺好的,大考就砸锅——詹森效应;要想吃肉,先得吃青菜——普雷马克原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情境相似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头脑风暴效应;真实的谎言——罗森塔尔效应;响雷之后必有雨——预期效应。

  翻开书,细细地读、细细地品。

  在序言中,刘儒德老师就以生动形象的一则童话故事“鱼就是鱼”,讲述了原本晦涩难懂的建构主义。“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了青蛙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汇报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 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头脑中形成了这些动物的图画。每一样东西都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路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鱼只能重新组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造起对新知识的理解。原来经常看到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论述,说实在的,真是不太弄得懂,一则小故事,就让我了解了建构主义的核心要义。

  正像刘儒德老师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序言中所说,他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向大家解释科学的、严肃的心理学规律、效应和法则。在读本书的第二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时,一个个有趣的实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条条精辟的分析,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布妈妈的启示——依恋心理》一文,讲诉了心理学家哈洛研究幼小的猴子对母亲的依恋的实验。在幼小的猴子身边放的是两个母猴的模型:用铁丝做的猴子和用布做的猴子。研究发现,小猴子喜欢能给他以柔和感觉的布猴子。后来,心理学家给布猴子妈妈越来越多的母性特征。比如,在身体里装上电灯泡、把布妈妈设计成能摇动的。布妈妈用有的母性特征越丰富,小猴子就越喜欢她。但布妈妈是不能与真正的母猴相比的。在布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猴成年后不同程度地带有行为上的偏差,类似人类精神疾患的行为。从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让人备感震惊: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而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是否真正给予了孩子他所需要的爱?读完之后,不由得让人顿觉警醒。一个只关心孩子物质生活的父母,一个总在忙碌于工作却不肯抽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时候只是充当了一个自动洗衣机、自动售货机、自动取款机的角色,孩子们应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安全感、亲情没有获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只能是无可奈何地对父母说: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也难怪做父母的总是不理解:我们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孩子越大却离我们越远?同样的,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只关心孩子的学业,忽略孩子的情感需要,也永远无法真正赢得孩子的认同。

  《顶着光环行走的人——晕轮效应》:我们在知觉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是“好的”,则被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为某人是“坏的”,则被一种坏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坏的品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倾向于据此推论此人气体方面的特征的现象,就是晕轮现象。“晕轮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待学生,要防止一种以偏盖全的评价倾向。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避免因对学生的不公正的评价而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暂时的落后。

  《奖励的艺术——扇贝效应》提醒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克服由扇贝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一种新行为、新*惯养成的初始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而当学生的学*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断地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为了明天更美好——延迟满足》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父母、老师们要关注孩子自制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期待、珍惜、克制。

  《绝望的体验——***》以一条狗的实验为例,印证了动物、人类在多次收到挫折后,都会表现出的绝望和放弃。其实,很大程度上,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之所以始终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过多地品尝了学*上的挫败感。多次的打击使他们最终放弃了奋斗。这无疑在提醒我们,一定要多给失败的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尽量避免给孩子创造“***”的诱因——挫败感。同时,也提醒我们老师,教会孩子正确地对待挫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而《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让孩子不要只盯着别人的“葡萄”,要学会欣赏自己手中的柠檬,即使它酸酸的……

  还有许多许多,“南风效应”告诉我们感人心者莫乎情,说服往往胜于压服,和风细雨有时候要强于暴风骤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就是南风效应运用于教育中的典型例子。“禁果效应”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提倡的东西不要明令禁止,而要注意进行疏导和沟通。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本值得老师们去读,也能让你一读就放不下的好书。


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优选【10】份(扩展3)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优选【20】份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

  20xx年9月22、23日两天,在淮北实验中学举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培训班。作为班主任的我和来自全省各地的300多名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学*。专家们的报告,内容精彩生动,个案典型且具有普遍性,时常迎来阵阵掌声。可掌声之余,更多引发的是大家对自身常规教育与管理的感慨和共鸣。

  一、以人为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以人为本,塑造学生良好行为——人本主义疗法与积极心理辅导应用”的主题报告,结合了自己多年心理健康咨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典型案例分别从“教育有效的必要条件——真诚、通情、尊重”“表扬为主——塑造学生良好行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滥用惩罚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也是教师职业枯竭的表现。例如“两个看书睡觉的学生”,一个是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另一个是成绩差、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两人看书时都同时睡着了。试问,我们班主任老师如何处理这一状况?莫让偏见蒙住眼睛。可现实中,我们很多班主任老师却都戴着一副“有色眼镜”,但你可知,你的一个小小举动或一句很*淡的话语却会影响或制约着孩子的一生。

  二、净化心灵,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职业倦怠,在每一行从业人员身上都会或多或少有所体现。随着社会巨变、市场竞争、生活水*等诸多因素影响,教师偶尔会出现“这山望那山高”的现象,心理产生犹豫和波动,但又担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或“前怕狼后怕虎”的选择冲突,从而导致了教师心理的倦怠。我个人认为,既然选择了教师,就应该在教育岗位上“好好过日子”。“克服职业倦怠,提高幸福指数——教师压力与情绪管理”郑教授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以启发教师重新审视教育以及教师这一职业为出发点。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宣泄、转移、幽默、放松、脱敏、满灌、暗示、升华、代偿、希望、自我安慰、助人等12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在思想冲突或思想悲观状况下,我们教师更应该理智,力求做到“三思”:一思是否有理,二思发怒后果,三思替代办法。“万事万物,皆有阴阳。”我们只有首先接纳自己,才能更好的善待别人。

  三、调整心态,踏踏实实做人师。

  人的成长是不可预测的,而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优秀、让人幸福,为受教育者指明一个方向。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用文化来“化”人,使人文化,不要用条条框框来约束人。一个不能教育、管理、发展自我的人,即是一个不能教育、管理、发展别人的人。一线的全国十佳班主任、特级教师郑立*老师以“七个问题、五点感悟”诠释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郑老师认为教育有两个任务,即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自己的成长道路以及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扬、发挥人的真、善、美。报告中,他以七个问题即“你如何理解教育?”、“你如何认识工作?”、“你怎么看待学生?”、“你如何对待选择?”、“你如何证明自己?”、“你怎样理解人生?”、“你如何拥抱未来?”,引发所有教师的深思。尔后,结合案例谈及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传达了自己在工作实践中有效的经验和方法。他认为,导致班主任工作“五无”(即无情、无趣、无闲、无序、无效)的重要原因是被动等待、反应过度、主次不分、无视规律、急功*利。他以自己的人生实际感悟,引导了班主任老师去重新认识教育、理解教育、热爱教育,帮助老师们树立了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伟大。

  四、放手学生,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提倡“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等教育理念,目的是让学生在所有教育活动中体会和掌握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国家关工委特聘专家、湖南省优秀班主任郑学志老师关于“自主教育管理的机制建设”的报告围绕了“七个机制”和“八自教育”两方面展开。其中,“七个机制”包括:全员参与机制——全员参与才能确保管理无死角;竞争机制——让学生身不由己地为你奔忙;奖励机制——恰当的奖励让学生喜不自禁;协调机制——良好的协调机制是班级自主的润滑剂;干部机制——把每一个人都变成独当一面的领导;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一个阳光、透明、高效的监督机制;自纠机制——让班主任彻底放手的关键武器。“八自教育”包括生活自理、行为自律、责任自知(基础)、学*自主、道德自省、精神自强、意志自制、人格自立——终极目标。郑老师提出,班主任带班有四种境界——权利管理境界、情感管理境界、制度管理境界、文化管理境界,认为这四种管理的境界逐次提升并以四种境界结合为最佳。

  两天来,三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分别以育人、塑人为宗旨,通过一个个经典的案例,向所有参训的老师诠释了师生心理辅导及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方法,让与会老师们深受启发,感慨颇多。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通过此次培训,更感班主任工作艰巨。班级管理无小事——让我从点滴做起,从常规做起,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切实提升班级管理水*。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2

  区教师进修学校于20xx年暑假举办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本人有幸参加了三天的学*。虽然时间不长,却从中收获了一些实用的知识。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颇有益处。在此阐述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常识。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以前,我也知道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及时关注,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本人学的并不是心理健康专业,*时与学生接触时也只是以自己的大致理解去处理一些问题。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专业性的高度上。而通过这次学*,我明白了:要想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自己得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能靠直觉,不能盲目摸象。

  二、通过对儿童的性心理学*,我释然了*时的.一些困惑。我对儿童性心理这堂课受益匪浅。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让我掌握了在生活中如何与自己的孩子谈论性知识。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二是,通过学*,我能够解释一些在*时的教学中碰到的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奇怪的性现象。

  三、通过室外心理活动实践,我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的活动开展方式。

  这次学*不仅有理论传授,还有心理活动实践。通过一些具体的室外活动,让老师们放松心情,互相了解,增进友情。在这次活动中,我认识了一些同行,也掌握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游戏,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非常感谢xx区进修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学*机会。让我在担任班主任的道路上又成长了一次。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3

  最*我参加了南阳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我学*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xx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时,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学生终日在一起。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而社会对老师的认同却是让老师不*衡的。在外地的公共汽车里看到一句话:市民应该做到尊师重教。朋友看到了之后说:看你们教师多受重视。我苦笑了一下,说:“市民做不到什么,社会才提倡什么的。”因为教师的收入低,部分家长急功*利仅仅关注学生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xx于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4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学生情操,充实了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学生生活、学*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学生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

  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后,我引用美国的柯赖齐亚和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5

  (一)教师心理健康学*意义深远

  本次学*让我更深刻的意识到教师心理健康学*刻不容缓。无论是从教师自身,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我们教师都有必要去学*这方面的知识。其实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只是有些时候大家忽视了它的存在,或者有意识的否认它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人都需要学*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何况我们这些被称为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呢?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我们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着复杂情感的人。有句话说得很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对于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学*中的收获以及不足

  在学*的过程中,我对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障碍性心理问题这三种教师心理问题有所了解。同时根据课程学*,和作业训练,我对自卑,自负,焦虑,抑郁,冲动等教师心理问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且学*到了许多实用的调适方法。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适的学*。我对教师这一行业的职业特点以及教师职业倦怠有了更多得了解。这将有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调节,远离倦怠,做一名乐观、积极向上、阳光的教师。

  (三)教师学会情绪管理的必要性

  听完培训老师对教师情绪管理的阐述,我意识到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培训老师把教师如何管理好自身情绪的一些方法介绍完之后,我不得不也打心底里感谢国培带给我们这样的学*机会。培训老师说:“情绪没有对错,它只是症状而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管理情绪如何处理情绪。”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开始对情绪有了一个正确的了解。同时我也能坦然的承认并接纳自己的一些情绪,并努力采取正面的方法来处理一些负面情绪。

  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6

  20xx年10月21日至22日,我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老实说,我去之前真的有点犹豫,甚至有点抱怨。当时想,我又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去能有多少收获呢?怕是一种折腾吧!然而培训完,我有一个出乎意料的感受:不虚此行。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颗心,每颗心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反复着摸,耐人寻味。的确,每个人的内心是广阔的天空,是浩瀚的海洋,具有丰富而神秘的内含。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内心世界何尝不是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呢?我们只有从“心”抓起,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思想的引领

  通过良辰教授的讲解,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能*衡过去。

  听了良辰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学生出现逆反、任性等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并非故意和老师作对。而且,出现问题的孩子正是需要我们包容和帮助的对象,就像医生不能嫌弃病人一样,我们老师应该不嫌弃他们,而且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当我们把问题学生当成一个个研究对象“对症下药”时,就能耐下心来想办法,而不是怨天尤人或大动干戈。如此一来,我们教师的心理问题不是也缓解了吗?另外,对我们的具体行动也很有指导性。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作为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去为他们做些什么。

  二、意识的呼唤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教师的事,它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

  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健康的人。

  三、心灵的归因

  帮助学生确立良好的“自我意向”,是拥有健康心理和快乐生活的关键。因此坦然地自我悦纳,即以积极、赞赏的态度来接受自己,并设法消除各种附加于上的“不良信息”,不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只有在心理上承认和接受了自己,才能进一步地美化自己、喜欢自己。我们在生活中总有如意和不如意,但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样有半杯水,消极者说:“我只剩下了半杯水。”积极者说:“我还有半杯!”同样拥有,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判断,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自我心理暗示。教师要时时给学生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理暗示,告诉他们:我相信我能行,加油!

  此次心理健康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在我的心理却激起了层层涟漪。我相信这次培训给我的东西决不止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它会有一种延续性,影响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人生。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开班至今,我们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网络学*,又进行了为期三周的集中面授培训。这次学*,使刚刚踏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自己受益匪浅,收获良多。既收获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又学到了多种实践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自身的心理健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成长。授课教授分别是蔺桂瑞、田国秀、赵凯、崔丽霞、夏珺、杨芷英、梁凌寒、张景芳等老师,在此,对各位老师们的辛苦表示诚挚的感谢。现针对本次培训活动,特做如下总结。

  一、提高了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通过学*,我首先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其次,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八十年代中期始,我国中小学相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工作计划之中,并启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步伐犹如火车进站,声音大,速度慢,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而对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的引导他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要相当重视此项工作。

  二、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方法。

  通过网络学*,自己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特点、目的、原则、任务、要求、标准、内容和途径,知晓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年龄特征,懂得了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团体与个体咨询的理论知识,清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置与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室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规划、搜集学生资料、建立心理档案的程序、使用与管理。了解了心育和德育的走向、关系、心理健康问题和德育问题的区别,以及德育和心育的有机结合。明白了心理健康的测量与评价,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转介方法。知道了咨询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个人修养、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等等……

  通过面授培训,系统全面的学*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咨询师的个人因素对助人成长的影响、促进咨询员个人成长的有效措施;团体辅导定义、团体类型、班级团体辅导的理论基储团体辅导的基本环节;价值观、情绪;学生的'自我和人际关系;个体心理咨询会谈技术;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背景与概念、特点、设计、内容、形式、评价;团体辅导中的解说技术、核心理念、运作原则、工作技巧;学生生涯辅导;学*的意义与学*内容的类型、学*心理辅导涵义、任务、影响学*的因素、学*心理辅导的内容、途径和方式、学*策略的涵义、结构分类、学*策略和辅导方法;常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与技巧及其应用;中小学情绪管理课程;危机预防和干预的重要性、危机的发现与识别、干预与实施、常见的心理危机、目标、原则、危险因素、防止自杀的重要因素;教师压力管理。等等……

  三、结识了众多专家教授和同行朋友。

  通过三周的培训,我认识了很多首师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教授。从他们那里既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听到了很多深刻的故事,领悟了许多的人生道理。这对于自己日后的成长必将产生深渊的影响。同时,在此期间也交到了很多的同行朋友,跟她们在一起学*,交流我感觉非常的开心。我也明白这个道理:朋友多了路好走。多交几个朋友是没有错的,对于我来说,与人多沟通、多交流,多认识一些从事各种职业的朋友,非常我益于我们获取更多方面的信息。而且交更多的朋友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吸取他们自身的一些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一些缺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会进步。

  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许多、感悟了许多、开朗了很多、潇洒了许多,与人沟通变得似乎也简单了好多,同时也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我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变化,因此,我要更加努力地学*,更加用心地去学会与人交流,我想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总之,培训已经结束了。老师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成长的。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等待着我们去教育和培养,我们的责任真的很重大。我将学以致用,努力在实践中边学*,边领悟,不断提高工作水*,争取让心育之花早日绽放。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8

  xxxx年9月22日至9月28日,我有幸赴海南万宁兴隆参加了为期7天的海南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的学*,通过培训,倾听了肖少北院长、刘海燕教授等6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他们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通过理论学*、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从而让我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师不仅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更体会到新时期对健康理念的重视使我们不容忽视。现将本次学*的感悟总结如下:

  本次学*让我更深刻的意识到教师心理健康学*刻不容缓。无论是从教师自身,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我们教师都有必要去学*这方面的知识。其实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只是有些时候大家忽视了它的存在,或者有意识的否认它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一个一个正常的人都需要学*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何况我们这些被称为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呢?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我们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着复杂情感的人。有句话说得很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对于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此次心理健康培训的时间虽然仅仅7天,但在我的心里却激起了层层涟漪。这次培训给予我的东西决不止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它会有一种延续性,影响着我的生活和工作…今后,我要从心理教育的层面上去教育我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并将所**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9

  20xx年9月22、23日两天,在淮北实验中学举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培训班。作为班主任的我和来自全省各地的300多名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学*。专家们的报告,内容精彩生动,个案典型且具有普遍性,时常迎来阵阵掌声。可掌声之余,更多引发的是大家对自身常规教育与管理的感慨和共鸣。

  一、以人为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以人为本,塑造学生良好行为——人本主义疗法与积极心理辅导应用”的主题报告,结合了自己多年心理健康咨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典型案例分别从“教育有效的必要条件——真诚、通情、尊重”“表扬为主——塑造学生良好行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滥用惩罚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也是教师职业枯竭的表现。例如“两个看书睡觉的学生”,一个是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另一个是成绩差、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两人看书时都同时睡着了。试问,我们班主任老师如何处理这一状况?莫让偏见蒙住眼睛。可现实中,我们很多班主任老师却都戴着一副“有色眼镜”,但你可知,你的一个小小举动或一句很*淡的话语却会影响或制约着孩子的一生。

  二、净化心灵,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职业倦怠,在每一行从业人员身上都会或多或少有所体现。随着社会巨变、市场竞争、生活水*等诸多因素影响,教师偶尔会出现“这山望那山高”的现象,心理产生犹豫和波动,但又担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或“前怕狼后怕虎”的选择冲突,从而导致了教师心理的倦怠。我个人认为,既然选择了教师,就应该在教育岗位上“好好过日子”。“克服职业倦怠,提高幸福指数——教师压力与情绪管理”郑教授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以启发教师重新审视教育以及教师这一职业为出发点。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宣泄、转移、幽默、放松、脱敏、满灌、暗示、升华、代偿、希望、自我安慰、助人等12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在思想冲突或思想悲观状况下,我们教师更应该理智,力求做到“三思”:一思是否有理,二思发怒后果,三思替代办法。“万事万物,皆有阴阳。”我们只有首先接纳自己,才能更好的善待别人。

  三、调整心态,踏踏实实做人师。

  人的成长是不可预测的,而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优秀、让人幸福,为受教育者指明一个方向。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用文化来“化”人,使人文化,不要用条条框框来约束人。一个不能教育、管理、发展自我的人,即是一个不能教育、管理、发展别人的人。一线的全国十佳班主任、特级教师郑立*老师以“七个问题、五点感悟”诠释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郑老师认为教育有两个任务,即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自己的成长道路以及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扬、发挥人的真、善、美。报告中,他以七个问题即“你如何理解教育?”、“你如何认识工作?”、“你怎么看待学生?”、“你如何对待选择?”、“你如何证明自己?”、“你怎样理解人生?”、“你如何拥抱未来?”,引发所有教师的深思。尔后,结合案例谈及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传达了自己在工作实践中有效的经验和方法。他认为,导致班主任工作“五无”(即无情、无趣、无闲、无序、无效)的重要原因是被动等待、反应过度、主次不分、无视规律、急功*利。他以自己的人生实际感悟,引导了班主任老师去重新认识教育、理解教育、热爱教育,帮助老师们树立了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伟大。

  四、放手学生,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提倡“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等教育理念,目的是让学生在所有教育活动中体会和掌握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国家关工委特聘专家、湖南省优秀班主任郑学志老师关于“自主教育管理的机制建设”的报告围绕了“七个机制”和“八自教育”两方面展开。其中,“七个机制”包括:全员参与机制——全员参与才能确保管理无死角;竞争机制——让学生身不由己地为你奔忙;奖励机制——恰当的奖励让学生喜不自禁;协调机制——良好的协调机制是班级自主的润滑剂;干部机制——把每一个人都变成独当一面的领导;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一个阳光、透明、高效的监督机制;自纠机制——让班主任彻底放手的关键武器。“八自教育”包括生活自理、行为自律、责任自知(基础)、学*自主、道德自省、精神自强、意志自制、人格自立——终极目标。郑老师提出,班主任带班有四种境界——权利管理境界、情感管理境界、制度管理境界、文化管理境界,认为这四种管理的境界逐次提升并以四种境界结合为最佳。

  两天来,三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分别以育人、塑人为宗旨,通过一个个经典的案例,向所有参训的老师诠释了师生心理辅导及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方法,让与会老师们深受启发,感慨颇多。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通过此次培训,更感班主任工作艰巨。班级管理无小事——让我从点滴做起,从常规做起,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切实提升班级管理水*。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0

  10月26—27日,于__市__宾馆参加__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这是我加入心理健康教师这支队伍后第一次参加的省组织的专业培训。抱着向各位前辈和专家学*的态度,我认真地参与了这次培训。

  在26日上午的专题报告中,符x老师提到:教育就是把孩子培养更像他们的人,而不是更像我们的人。这让身兼班主任和心理老师的我茅塞顿开。符老师在培训中提到的雷夫的教育方法,更值得让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去尝试和实践,这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种成长。下午是在海经院参加箱庭体验,我们也犹如学生一样,怀着激动和欢喜的心情参与其中,无论是对箱庭室内的布置,还是对沙具,我们充满好奇。箱庭的体验,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成长。为了顾全大局,我们有所舍弃;虽然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为了顾及他人,为大家着想,我们学会了忍痛割爱……在这个过程中,成员间互相包容、尊重、配合,最终完成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用一位老师的话说:“我们无法改变生活,要学会适应生活。”也像另一位老师说的:“箱庭体验,我们痛并快乐着。”

  27日,李__教授给我们分享了表达性艺术疗法的后现代运用的案例。李教授开场给我们的四句话让我本人受益颇深:一个人做任何工作都是利己的;咨询师本身的魅力就是最好的咨询技术;再好的技术都比不上情感;说话者的本意不重要,重要的是听话者的`感受。这四句话对于刚刚走上工作的岗位的我来说就好像是灯塔,这是以后道路上的方向。在一天的分享中,李教授跟我们一起分享了许多表达性艺术疗法的方法,比如,音乐疗法、歌舞疗法、绘画疗法、沙盘疗法等。在分享的过程也给我们展现了绘画疗法的魅力,在绘画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显性信息,还可以了解到隐形信息,这引起了我们每个人极大的兴趣。经验丰富的李教授还提醒我们心理健康老师应该注意: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就是陪伴者,倾听者;心理咨询师不可以为来访者做诊断。这些对于我们这些不够专业又经验不足的人来说是一种提醒。

  两天,时间很短,收获很大。很感谢有这样学*的机会。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1

  的5月25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首届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尽管是短短四日的学*培训,但是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一、首先,改变了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1、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从________上说,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卫生归结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把它纳入到教育的范畴,就等同于道德教育、学科教育。它应该是全面覆盖在学校教育中,是所有教师共同参与的,共同来呵护学生心灵的教育,是所有教师、行政领导者的职责,而不仅仅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是辅导室的一项工作。靠建立心理辅导室、聊天信箱、辅导活动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所有学科教育应该遵循的理念,应是学科教育必须渗透的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同于思想品德课。

  进入五中以来,我一直代思想品德课的,在代课的过程中,深深的感受到思想品德在学生德育中的重要性,以为思想品德课就是心理健康课。从这次学*中,我认识到这两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思想品德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健康课是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与心理进行评价。这就是它们最大的区别。

  二、其次,有几点新的认识。

  1、学生的心理要健康,教师的心理更要健康。

  十大不健康职业居于前三位的是警察(黑蛇)、医生(白蛇)和教师(眼镜蛇)。好的教师,除了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教师促进自身健康,还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的客观要求。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的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衡过去。

  在现代社会,教师面临着各种压力,在这种压力中,教师免不了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举个例子,教师一进入课堂或教师里,老是看学生不顺眼,免不了批评学生;回到家里,又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也不好,那也没做好,免不了生气。这样,学生孩子会产生抵触情绪,造**际关系紧张。心理专家说;你不要想去改变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要保持一颗*常心,去宽容和接纳学生,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掌握调整情绪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每个同学都有个体差异性,对待这种差异性如同对待一个感冒了的同学你还会对他发脾气吗?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做好,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1)心理辅导室教师的努力。

  在培训中,我认识了一位从事十年的心理辅导老师,她说:干这一行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如果,你感兴趣就去做,不感兴趣就不要做了。在面对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时,经历着学生的痛苦、自己的无助、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等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心理辅导老师要想真正做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性格、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质,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选择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走下去”的态度。

  (2)学校的大力支持

  在这次培训中,金川一中的德育校长做了报告,他说“”

  (3)各任课教师以及班主任的团结协作。

  (4)家庭影响和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上周六,我们班组织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基础,特别是刚进校的大学生,面临适应大学生活的巨大挑战,心理方面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所以,有针对性地做好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学*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总之,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2

  9月18日——9月19日,我和全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辈们一起踏上前往温岭箬横中学的列车。第一次去这个小镇的司机也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我们带到目的地,路途的遥远和颠簸让我倍感不适,心里不禁想着: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到底有怎样的吸引力让我们为之前往?

  然而当我们到达这个有着*60年历史占地77亩的偌大校园,我惊叹起镇一级的中学竟然有如此规模。在谢校长的带领下,在那个并不起眼的小镇,我真的看到了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校园广场上闪耀的退役歼6战斗机在告诉我们,“热烈祝贺我校校友颜鹏志、颜军荣飞过***”红红的横幅在告诉我们,这个学校是“全国空军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是雏鹰起飞的摇篮,是温岭国防教育的一大特色;让“礼义廉耻,百折不挠”、“以礼始、以礼终”的跆拳道文化;“助人自助·共同成长”的同伴心理辅导盛开心花,给师生带来享受和心灵的陶冶,是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一级辅导站。猛然发现,不是学校名不见经传,而是我太孤陋寡闻。她用*60年的生命历程打造了一本厚实而丰富的学校方志,谱写了一曲激越跌宕的教育乐章。

  下午,我们聆听了箬横中学心理指导中心赵蓉娇主任的“同伴辅导”成果经验交流。该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层面追求“校际联盟、搭建舞台、全员参与、体验分享、同伴互助、携手共进”;心理咨询层面力求达成“助人自助、雄健心灵、挖掘潜能、自主辅导、受辅自主、完善自我”。赵主任着重从创建“心灵家园”、组建“助人艺术”训练营、形成同伴联盟、启动“1+1”辅导、实施剧本式辅导、开设同伴辅导活动课等六大策略进行了介绍。

  让我触动最深的是最后播放的教师自导自演的心理剧《幸福在哪里?》该剧讲述了一位深受工作困扰的体育老师,从早上起床,送孩子上学之后,就投入了学校一天的忙碌中去,每天都是在疲惫中度过。面对收入微薄的教师职业,内心矛盾重重,无助、失意、消极,找不到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这个心理剧其实也是千千万万工作在一线教师的心声。在心理导师的引领下,这位体育老师最终走出了消极状态,阳光面对自己的每一天。

  赵主任说,这是“关爱你我,放飞心灵”为主题的教师心理剧比赛的一等奖。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比赛主题,自行设计和撰写心理剧剧本,并由各教研组内的教师上阵表演。把教师在生活、工作、人际中的心理冲突、烦恼、困惑等辅以心理剧技术进行表演,是一种富有成效和极具特色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该校校长谢林秋告诉我们,像箬横中学这样全校教师参演心理剧,在全国可能也是首创。通过心理剧舞台既丰富了教师文化生活,也增强了教师应对、处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是啊,教师也是*凡的人,工作的辛苦与生活的繁琐,事事牵绊,烦扰我们的心绪。然而,拥有积极的心态对于我们来说又是这样的责无旁贷,因为我们是老师!我们的心理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学生,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心灵强大起来!正如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所言:“如果一项工作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尽管连日辛劳,困难重重,我仍然乐此不疲。甚至这些艰难的日子最终会使我的生活充实快乐,因为这正是我倾心的工作,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好帮助我成长!”

  一、做一名快乐、幸福、美丽的教师

  我觉得一个学校的精神,都是靠老师去践行、耕耘和传承的。只有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才能培育出朝气蓬勃的孩子。有幸福的教师,才会有幸福的孩子,幸福的教育。我们要善待安小这一集体,时刻把自身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准绳,爱岗敬业、严于律己、追求上进,讲求奉献,不断提升自我,轻物质、轻回报,重精神、重付出,让我们的心胸宽广一点,让我们的情怀博大一点。我们要朝着快乐的、幸福的、美丽的安小教师而不断努力,用我们的幸福塑造孩子们的幸福,用我们的美丽塑造孩子们的美丽。

  二、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记得李希贵老师曾经说过:“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我想,这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和真谛。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积淀,一种引领,一种*凡的默默无闻的工作。是一件一件看似琐碎细微的小事以及应对这些小事的我们师者一个一个的行为。比如说孩子的文明礼貌,孩子的行为*惯……其所针对的应该是孩子们的品行与能力,所看重的应该是对孩子们默默的影响、培育。作为教师,我们要对我们的工作与学生真正的给予关注与投入,要把*凡琐碎的育人工作做到踏踏实实,步步稳健,真正的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创新的思想是活力的源泉,我们要不断创新我们的工作,创新我们课堂,不断思考,大胆实践,不断提升我们的心理素质、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才能给我们的学校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让我们的学校越来越好!

  “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让我们时刻谨记这一句话,用好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向着阳光、快乐、幸福出发!

  当班主任,除了休息天,每天与57个孩子朝夕相处,累并快乐着!孩子是天真的,可爱的,无邪的,快乐的;孩子又是调皮的,好动的,吵闹的,亢奋的……走进你们的世界,辛酸与甜蜜共存;开心和懊恼同在!

  你们仨,从不会跟着我上课的脚步,石同学,每天捧着一本课外书,看书看得如痴如醉,从不听课,不做作业,若是我偶尔提醒你,或者拿掉你的课外书,便会遭到你的攻击,甚至有时候会恶语相对,弄得自己心情糟糕……虽然*时这样,但你期末语文也能考95分,其他学科也能考优秀!很欣慰,你不再像上个学期一样,和我作对,顶嘴,我不用再受你的气了。老师知道,你的确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其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吕同学,每门课都几乎考个位数,课堂上你是垃圾生产家,会拿出各种各样玩的东西在摸,或者撕一地的纸屑,满桌子的垃圾;下课了,你总是跑到我面前来告同学的状:卢老师,谁谁谁欺负我,无缘无故来打我等等,然后我一一给你解决,其实,你自己偶尔也会受别人指使,弄一点小恶作剧什么的,你也并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今天真是难得看到你专心看书的样子!不过,你很听老师的话,很有礼貌!你不比别人笨,只是你没有把你聪明的头脑用到学*上!

  最让我头疼的就是皓同学,你现在不仅自己从不听课,不做作业,不午睡,还要偷偷地离开位置,影响别的同学正常上课,闹得全班同学午午睡不得安宁,对你软硬兼施,似乎都没效果,或许是老师我太无能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对付你?为什么你就不能向对待数学那样,对待语文和英语呢?为什么数学每次都能考96分以上,而语文和英语却只靠二三十分呢?因为你课堂上根本连课本都不愿意拿出来,更不用说听课和做作业了……

  可是看到你们的种种不轨举动,又看看你们可爱的脸庞,我除了生气又能怎么样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你们,会在什么时候绽放呢?老师期待着!石和皓,我知道你们各缺失了那一份最可贵的父爱和母爱,所以,你们才会和别的孩子表现有所不同……除了及时教育,或许我能做得只有给你们更多的关爱吧!孩子们,相信你们,有一天,你们都会等到自己花期的那一天,到了那一天,就是你们好好地、尽情地绽放的日子!老师期待着!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3

  20xx年10月21日至22日,我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老实说,我去之前真的有点犹豫,甚至有点抱怨。当时想,我又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去能有多少收获呢?怕是一种折腾吧!然而培训完,我有一个出乎意料的感受:不虚此行。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颗心,每颗心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反复着摸,耐人寻味。的确,每个人的内心是广阔的天空,是浩瀚的海洋,具有丰富而神秘的内含。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内心世界何尝不是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呢?我们只有从“心”抓起,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思想的引领

  通过良辰教授的讲解,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能*衡过去。

  听了良辰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学生出现逆反、任性等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并非故意和老师作对。而且,出现问题的孩子正是需要我们包容和帮助的对象,就像医生不能嫌弃病人一样,我们老师应该不嫌弃他们,而且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当我们把问题学生当成一个个研究对象“对症下药”时,就能耐下心来想办法,而不是怨天尤人或大动干戈。如此一来,我们教师的心理问题不是也缓解了吗?另外,对我们的'具体行动也很有指导性。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作为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去为他们做些什么。

  二、意识的呼唤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教师的事,它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

  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健康的人。

  三、心灵的归因

  帮助学生确立良好的“自我意向”,是拥有健康心理和快乐生活的关键。因此坦然地自我悦纳,即以积极、赞赏的态度来接受自己,并设法消除各种附加于上的“不良信息”,不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只有在心理上承认和接受了自己,才能进一步地美化自己、喜欢自己。我们在生活中总有如意和不如意,但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样有半杯水,消极者说:“我只剩下了半杯水。”积极者说:“我还有半杯!”同样拥有,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判断,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自我心理暗示。教师要时时给学生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理暗示,告诉他们:我相信我能行,加油!

  此次心理健康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在我的心理却激起了层层涟漪。我相信这次培训给我的东西决不止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它会有一种延续性,影响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人生。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4

  参加了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使我有幸与4位心理博士零距离接触。通过为期6天的培训学*,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4位博士分别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做出精彩的阐述,典型案例的剖析让我震惊。这些见解和宝贵经验使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当前,中小学生由于受个体发展,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一些心理异常现象。诸如懒惰、好动、打架骂人、偷摸说谎、迷恋游戏机,或因某些心理因素造成骄傲、自卑、倔强、厌学、无礼、散漫、孤僻等非正常现象。如果这些心理异常行为长时间得不到引导、矫正和教育,而个体主观上又难以自我调解,将会积*难改,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面对社会的变化,我们已逐渐意识到学生的有些问题并不全是思想品德问题,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即便是思想品德问题,其解决也有赖于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的配合。班主任只有掌握有关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的理论,并持之以恒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才能卓有成效地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因此我认为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以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要求,对于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这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它对于我的影响将会久远而绵长,如陈年老酒,将越酿越香。专家教授们用他们的智慧为我点燃了一盏明灯,激励我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指引我将所学所感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上路,与同事、与学生、与家长的心相约,助学生自助!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5

  通过学校的安排,我参加了本市组织的为期两天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育”。此次培训为周六和周日两天,本市各个学校都有安排老师过来参与这一次的培训。这一次市里面组织的教师培训,邀请来了全国著名的心理专家xx过来给我们进行培训讲座,专家的培训讲座,令我收获颇丰。现在将我这两天参与培训的心得体会回报如下:

  一、专家讲座,解释词意

  本次培训的开始并不是给我们传授怎么做,做什么,而是先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并不是什么很罕见的东西,而是一直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只是我们*时没有注意而已。我们*时跟过关注的都是“身体健康”,哟没有感冒有没有哪里碰到了等,但很少回去关心“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我们心理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都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比如积极的态度、正确的认识、合理的情感表达等等。

  看似很陌生的词组,却有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许多的教师在讲课遇到难题的时候,是消极还是积极对待;面对调皮的学生是生气处理还是冷静处理等等。

  专家还通过网络上的各种事故,告诉我们忽视心理健康的危害,以及告知各种事故的心理层面的原因等等,这些例子让我们认识道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本次培训的对象

  这一次培训讲座的主要听众,都是来自我们市内各个学校的老师,但是主要的面向对象却不仅仅是我们在场的教师,还是所有学校的教师,更加是我们自己教的学生。不仅仅是我们到场的教师需要注意心理健康的问题,其他老师和同学们同样需要关注心理健康的问题。

  专家讲,我们这是“小球带打球”,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们回去给其他老师和班上的同学进行培训,呼吁所有人都能够关注到到这个事情上面来。自卑、抑郁、压力大等这种问题现在是十分突出的,网上经常能够看到有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自杀自残的例子,这都是自己和身边的人不重视心理健康所导致的。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还要重视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他们进行疏导。

  三、解决问题才是这次培训的根本要求

  心理上面的'问题,不像身体上的问题,哪里痛医哪里。心理上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需要我们教师需要身边的人长期努力。

  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也要关注学生的各种心理状态,是否健康。我们要学会释放压力,培养一种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学会调节问题矛盾。比如空闲的时候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去释放压力,比如通过运动,通过听歌,以及跟人分享自己的心理状态寻求他人的帮助等等。

  这一次的培训,让我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时不能仅仅关注“身体问题”,还要关注“心理问题”。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重视自己的健康,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加强沟通与了解,杜绝悲惨事件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6

  的10月24日至11月2月我有幸参加了国家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通过十天培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收获颇多。透过一粒沙子,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世界。本次培训时间虽然极其短暂,却撬开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心灵之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完善自我的*台。我将本次学*的感悟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教师心理健康学*意义深远

  本次学*让我更深刻的意识到教师心理健康学*刻不容缓。无论是从教师自身,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我们教师都有必要去学*这方面的知识。其实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只是有些心理问题影响不大而忽视了它的存在,或者有意识的否认它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人都需要学*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何况我们这些被称为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呢?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我们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着复杂情感的人。有句话说得很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而从另一方面说,教师的社会压力和其他一些因素使教师心理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对于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学*中的收获以及不足

  在学*的过程中,我对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障碍性心理问题这三种教师心理问题有所了解。同时根据学*和训练,我对自卑,自负,焦虑,抑郁,冲动等教师心理问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且学*到了许多实用的调适方法。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适的学*。我对教师这一行业的职业特点以及教师职业倦怠有了更多得了解。这将有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调节,远离倦怠,做一名乐观、积极向上、阳光的教师。此外,通过学*我觉得还有许多地方值得继续学*,比如教师课堂行为问题,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等。这些内容需要我们结合已有的心理学知识并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后继续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吧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知识更好的糅合到我们的课堂之中去。

  (三)教师学会情绪管理的必要性

  学*教师情绪管理这一课,我意识到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等老师把教师如何管理好自身情绪的一些方法介绍完之后,我不得不也打心底里感谢国培带给我们这样的学*机会。老师说:“情绪没有对错,它只是症状而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管理情绪如何处理情绪。”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开始对情绪有了一个正确的了解。同时我也能坦然的承认并接纳自己的一些情绪,并努力采取正面的方法来处理一些负面情绪。

  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7

  今天我们在线上参加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

  上午先听了陈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实践》讲座,下午是徐老师讲授的《如何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学*,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

  通过学*,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

  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机会,通过学*,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学*充实相关知识,并将所**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8

  20xx年10月1315日,这次我有幸参加了肇庆市举办的第二十四期(德庆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证教师培训。通过培训学*,使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也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认真聆听了肇庆教师教育学院黄曼娜老师、肇庆市教师进修学校张颜老师、肇庆学院教育系廖结敏老师、肇庆市第十二中学梁雄斌校长多位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今学年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下面我就这次培训活动谈谈本人对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辅导的一些体会。

  一、学生学*数学科存在的心理困惑

  在班中,有个别同学曾经对我说,数学科太难学了,的确,这是现实存在问题,与低年级相比,高年级数学内容增多,难度增大,教师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换大,教师的辅导减少,学生相对的独立性增强,还有的学生的适应能力差,表现出学*情感的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中,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数学学*成绩下降。而且由四年级开始,小学知识量不断增大,随着所学知识的日益丰富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数学科课堂教学中由较多运算比例向数形结合比例较多方向发展,教师已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只能突破重难点。还有新教材要求学生自主学*、探索、归纳、创新的能力更高了,许多学生不愿意动手、动脑,畏难情绪重,不喜欢学*数学,出现抄袭作业,或者随便写写应付检查的现象。缺乏学*数学的兴趣。个别同学成绩自然越来越退步。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可是,这样不动手练*,一到考试可一做就错且速度之慢,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辅导。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有一定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关键是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能否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传统的数学教育过程注重于知识的传授与解题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学*数学方法、身心发展的全面引导,致使学生心理素质与学*效率很低,特别是个别女生,如果不从心理上解决心结,将影响着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可见学生学*数学心理辅导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应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辅导观,从“学生辅导就是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改正错误”等狭隘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更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辅导。因此,对学生进行学*心理辅导是极为重要的。几乎每节课我都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我的具体的做法如下:

  1、学*兴趣培养的辅导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并且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兴趣通过情绪反应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积极性,即凡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和工作,人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效率也较高。相反,如果是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则可能心理动力不够,缺乏激情,效率也就较低。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兴趣和情绪的左右,因此,培养学生学*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的效率。心理辅导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兴趣对学*的影响作用,了解自己的学*兴趣情况,培养对各学科知识学*的兴趣。辅导方式采用讲述故事与讨论,自我测查与团体活动等。通过活动,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兴趣并非与生俱来,真正的兴趣是后天培养而得来的,同学们对于自己喜欢的课程或活动,要经常去从事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课程或活动,也要尝试与参与,逐步培养兴趣,使自己的学*更加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

  2、学*动机增强的辅导

  动机是推动学*活动的动力,它决定了学生的学*是否有成效:

  ①激起学生的学*行为;

  ②将学生的学*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

  ③维持、增强(或制止、减弱)学*行为。可见,动机对学生的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动机由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和求知欲所构成,增强学*动机就意味着树立正确的理想抱负、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培养良好的学*兴趣。心理辅导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成就动机对学*的影响;了解自己的能力与抱负水*;了解树立恰当的抱负水*,激励学*动机。心理方式采用教师进述故事与学生讨论,学生角色扮演与自我测验。通过活动,学生明白了要保持适当、较强的成就动机,必须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即抱负水*必须比自己的一般水*要高一些,这样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取得成功感;但抱负水*不能只求远大、宏伟而脱离自己的实际,这样只会使理想成为幻想,或使自己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的打击,反而会因此削弱自己的成就动机。

  3、端正学*态度的辅导

  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学*态度则是学生对学*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他影响着学生对学*的定向选择。对学*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愿望,他总是积极参与各种学*活动,自觉地学*,从而获得较高的学*效率;对学*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则对学*没有积极性,他不能自觉地认真学*,而总是比较消极地接受学*。培养正确的学*态度,辅导方式采用老师讲述故事与讨论、自我测查与角色扮演。通过各种活动总结出消极、被动的、依赖、马虎的学*态度都不利于学*效率的提高;只有积极、主动、独立、认真的学*态度,才能高效、深入地学*,并掌握所学的知识。

  4、心理辅导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我的做法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例如:我班梁小根同学是一位不多说话,学*成绩很差,经常违反纪律。我找他谈话,他只低下头。没答我的话,我问其它同学,才知道他爸爸是一个农民,*时在家里很少说话,语言能力很差。我抓住时机和他进行分析爸爸的不方便情况,你现在也像爸爸一样吗?如果你继续这样,可能会像你爸爸的。通过引导,他终于说话了,现在说话声音响亮了,学*也进步了。还要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以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5、释放情绪

  学生的情绪的释放,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老师用时引导学生释放自己的情绪就变得十分重要。首先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渲泄,在学生在学**上或者生活上感觉有压力时,老师要交给学生情绪释放的方法,如注意转移法、活动消除法等,使学生的心理得到一定的*衡,不会因为压力而变得抑郁。其次是多让学生倾诉,让学生倾诉是学生释放情结的好的方法,老师在课堂或者课外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益身心的倾诉,让学生把自己心中不愉快的事说来,一方面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语言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真可谓一举两得。

  6、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依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总之,学生的心理是多种多样,作为老师在教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的心理走向健康才能更好地培育新的一代,才更好完成自己的教堂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9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开班至今,我们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网络学*,又进行了为期三周的集中面授培训。这次学*,使刚刚踏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自己受益匪浅,收获良多。既收获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又学到了多种实践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自身的心理健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成长。授课教授分别是蔺桂瑞、田国秀、赵凯、崔丽霞、夏珺、杨芷英、梁凌寒、张景芳等老师,在此,对各位老师们的辛苦表示诚挚的感谢。现针对本次培训活动,特做如下总结。

  一、提高了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通过学*,我首先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其次,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八十年代中期始,我国中小学相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工作计划之中,并启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步伐犹如火车进站,声音大,速度慢,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而对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的引导他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要相当重视此项工作。

  二、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方法。

  通过网络学*,自己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特点、目的、原则、任务、要求、标准、内容和途径,知晓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年龄特征,懂得了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团体与个体咨询的理论知识,清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置与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室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规划、搜集学生资料、建立心理档案的程序、使用与管理。了解了心育和德育的走向、关系、心理健康问题和德育问题的区别,以及德育和心育的有机结合。明白了心理健康的测量与评价,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转介方法。知道了咨询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个人修养、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等等……

  通过面授培训,系统全面的学*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咨询师的个人因素对助人成长的影响、促进咨询员个人成长的有效措施;团体辅导定义、团体类型、班级团体辅导的理论基储团体辅导的基本环节;价值观、情绪;学生的自我和人际关系;个体心理咨询会谈技术;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背景与概念、特点、设计、内容、形式、评价;团体辅导中的解说技术、核心理念、运作原则、工作技巧;学生生涯辅导;学*的意义与学*内容的类型、学*心理辅导涵义、任务、影响学*的因素、学*心理辅导的内容、途径和方式、学*策略的涵义、结构分类、学*策略和辅导方法;常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与技巧及其应用;中小学情绪管理课程;危机预防和干预的重要性、危机的发现与识别、干预与实施、常见的心理危机、目标、原则、危险因素、防止自杀的重要因素;教师压力管理。等等……

  三、结识了众多专家教授和同行朋友。

  通过三周的培训,我认识了很多首师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教授。从他们那里既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听到了很多深刻的故事,领悟了许多的人生道理。这对于自己日后的成长必将产生深渊的影响。同时,在此期间也交到了很多的同行朋友,跟她们在一起学*,交流我感觉非常的开心。我也明白这个道理:朋友多了路好走。多交几个朋友是没有错的,对于我来说,与人多沟通、多交流,多认识一些从事各种职业的朋友,非常我益于我们获取更多方面的信息。而且交更多的朋友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吸取他们自身的一些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一些缺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会进步。

  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许多、感悟了许多、开朗了很多、潇洒了许多,与人沟通变得似乎也简单了好多,同时也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我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变化,因此,我要更加努力地学*,更加用心地去学会与人交流,我想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总之,培训已经结束了。老师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成长的。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等待着我们去教育和培养,我们的责任真的很重大。我将学以致用,努力在实践中边学*,边领悟,不断提高工作水*,争取让心育之花早日绽放。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20

  通过本次心理安康教育知识的学*,让我了解了心理安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的:中学生心理安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要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哪怕是涂鸦;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中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中学生情操,充实了中学生生活,激发了中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中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开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开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区分能力和社会实践经历,加上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中学生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年来,中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安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安康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安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要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安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安康开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安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开展的过程。我们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安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安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那么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开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安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安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安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安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安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安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使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安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安康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安康开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展心理安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四、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安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中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开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中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表达。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保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屡次主题班会及团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五、抓学校教育,引导教师关心学生的心理安康。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根底是感性的交流,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衡,性格比拟孤僻,心理也比拟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展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总之,加强心理安康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开展,虽然,开展心理安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家长、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中,这是开展心理安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实践证明,心理安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


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优选【10】份(扩展4)

——心理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优选【10】篇

  心理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我有幸参加了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老师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结下的深刻友谊,让我有了扬帆起航的足够信心和力量。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中以及对于未来的一些所思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着心理异常、患有心理疾病的为数不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

  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性发展过程,所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应该简单地下结论,要有科学的方法,要具有专业资格的人来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是心理健康教师个人的责任,是我们大家共有的责任;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学*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和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要成为有耐心有专业素养的老师,必须要深入的去理解知识,去运用知识;

  必须先改善和提高自己对自我、外界事物、环境的认知;

  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同学。另外,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和自我探索才能得以提高自我水*,只有通过体验才会找到真正的答案,才能得出与实际相符合的结论。

  三、我们的服务主体是“人”,人是复杂多变的,情感丰富的。

  所以,培养自己的耐心非常重要。此外,一名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还必须博学,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这在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才能很好地与同学交流沟通。使老师同学迅速消除隔膜,减少心理教育的磨合期,使教育更加顺利。

  四、良好的学*环境,促进知识的'领悟。

  在这次的学*中,培训机构认真负责、处处替学员着想,老师讲授精彩、内容充实,学员听课认真、讨论积极、发言踊跃,这是我这之前没有想到的。给我的感觉是,原来学*是这样快乐和轻松,无形之中减轻了原来对学*的担忧,增加了对学*的兴趣,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容易了一些。

  五、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我们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众志能成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有我们的热情是不够的。通过这次培训,给我的启示就是,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学校各育、各科要渗透心理教育;

  优化学校、班级文化心理环境;

  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开设心理辅导课,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

  少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的实施、民族素质的提高等战略性的问题。所以,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要善于动用心理战术,以心育心,努力使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让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需要描述的学*感想不尽余此,这次培训不仅填充了知识的盲点,更让我懂得了怎样拥有一个好心态去面对人生!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这次宝贵机会,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一定用学来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们能够快乐学*,快乐成长!

  心理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2

  通过四堂课心理培训,我学到很多东西。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朋辈心理辅导的技巧,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策略以及班级心理保健工作与班级心理保健员。而我们的心理培训也是分为这四个大方面。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在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来源,一般来自于学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压力、情感问题、前途压力等等。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不*衡,自我认识不完善以及面对社会心不安的心理特点,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识别心理问题可以三比三看。三比即横比、纵比、;

  三看即看是否符合客观现实,是否有不可理喻的行为表现,整个活动是否协调统一。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技巧。朋辈心理辅导的含义,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以安慰、支持和开导。朋辈心理辅导的类型有很多,进行朋辈辅导的条件是:

  1、要有牢固的友谊和信任关系;

  2、应该有一定的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

  3、以宽容、接纳的心态面对当事人;

  4、在辅导时学会理智的`分析和判断。辅导过程中需要遵循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切活动的基本原则以及一些重要原则。包括:保密原则;具有良好的义务意识,乐于服务同学;不得逾越辅导关系;遇到困难及时反应等。辅导时应有的态度是尊重、真诚、共情。谈话时应该注意倾听、探问,注意当事人的情感反应,总结和探索当事人的话语,适当的加上自我表露,解释当事人的话,当事人的话矛盾时可以采取面质的方式。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策略。干预的目的就是避免受伤和伤害他人。

  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与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一样。心理危机比心理问题更加危险。

  班级心理保健工作与班级心理保健员。班级心理保健工作需要依赖于班级心理保健员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对班上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动态。br通过此次培训的学*我学到了好多,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并可以对身边的朋友进行心理辅导。最后希望大家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成长。

  心理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3

  这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很有必要,也很在时。

  如今的中小学校里出现了诸多的教师心理和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下面谈谈我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师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过多过高、教师的自我定位过于完美、教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乃至家庭负担、同行人际关系以及其他诸多因素,使得很多教师或多或少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的先期预兆。

  由于受各种不良思潮影响和学*上的巨大压力,使在校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中学生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年来,中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改变师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首先,我以为改变自己是当今教师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唯一选择,因为学生的改变是教师的自我改变换来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育业绩和身心健康的和谐统一,他们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童化了心灵、纯化了心灵、美化了心灵,纯洁高尚、幸福乐观。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向我们提示了教师工作“自利利人”的本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

  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其次,作为教师“教书”和“育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要提高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学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在发现学生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用过家长学校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

  心理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4

  8月16日至8月27日,在学生处的组织下,我系三名辅导员来到了中大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十二天的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这次培训真是令人获益匪浅。培训期间,老师们在讲解教材的同时,还结合了自身的经验,让人对苦涩难懂的心理学理论有心理咨询师培训学*心得了形象的理解。

  培训老师从基础心理学开始介绍,然后慢慢过渡到心理技能。经过此次培训,我才分清,心理的正常与不正常。一般所说的心理问题是指正常心理中的不健康心理,而不正常心理则是指有心理疾病,这就需要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咨询的面对人群是心理正常的人群中不健康的。

  作为一名辅导员,所面对的是高校学生,对于自己带的学生要有一个总体把握。例如对于大一的新生,因为是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对于周边的人和事都不太了解。离开了家庭,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地方。纵然是在高中时期表现十分优秀的学生,可是来到大学后,突然间这种优越感消失了,那一种失落与落差会造成新生自卑感的产生。因为军训期间的高强度训练,也会使新生感到身心的疲惫,从而让部分新生有躯体疼痛感的现象产生,还会有如莫名的紧张感,恐慌,甚至会抑郁等。这就需要辅导员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关注,通过与这些学生的交流,通过其他同学的侧面观察,来使他们尽快的适应校园的环境,如果在进入校园后两个月还是无法转变那种孤独、无助的心境时,那么对于此类学生就要请学校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辅导了。

  当然,作为一名辅导员,首先自己的心理就要是健康阳光的,不然如何去进行心理辅导。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去带动学生。

  记得培训的时候有个老师在讲心理诊断的时候,就说了,心理咨询师对于来访者,即使对方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你再怎么不喜欢都好,都不能抱有厌恶的态度,也不能说来访者有言语刺激到咨询师某根神经了,就与来访者进行争执。咨询师面对来访者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如果是实在是无法接受来访者的咨询,那么就只能是转介了,不然这样只会加重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既然如此,我们面对自己的学生也是一样的。对于学生,我是辅导员,是老师,可是在年龄上,我只是他们的大姐姐,应该要向对待弟弟妹妹似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当然,如果学生能够像对待大姐姐一样的看待我,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对辅导员的思想心理辅导工作也是极有便利的。

  做了一年的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了,也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与我谈心,对于班级上的情况,除了心理委员会关注班上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他们周边的同学们都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在我带的学生当中,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大都是贫困生,他们有的自卑,有的偏激,有的过于自信。不过是自卑心理的占大多数,因为家里的贫困,所以他们交不起学费,穿不起漂亮的衣服,害怕班上同学嘲笑,为了能拿奖学金而拼命读书。即使是成绩再优秀也好,也打消不了他们中一些人的自卑感,于是与班上同学的关系就不好,总是独来独往,就像是个独行侠。培训时,老师们也有说过,他们并不想成为独行侠的,给人感觉好像很独立,很潇洒,其实他们内心的孤独感是那些家庭优越的学生们无法体会的。

  并不是说家庭贫困的学生才有心理问题,家庭富裕的学生也会有。有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家长并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只是将钱给孩子花,自己忙自己的事业,这样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记得有个老师就讲过这种情况,说是一个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那个孩子的妈妈很会做生意,也做得很好,可是她总是不在家。到后来孩子上了大学了,再一次心理普查中,查出这个孩子有心理问题,于是心理辅导老师就找了那个孩子谈话,结果却发现,那个孩子很痛恨自己的母亲,甚至是想杀了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个母亲除了赚钱,根本就不关心自己,使得自己像是被抛弃了一般。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

  当然,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我们辅导员要重点关心,可是对于一些表现一般的学生我们也要关注。那些学生成绩一般,表现一般,甚至有时候会被人忽略了。他们中大都是对于周边环境有着比较好的适应感及满足感,可是总会有一小部分因为家庭的一些变故或是身体的疾病而突发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的细心关注了。

  通过这一次培训,使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为我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强了信心。

  心理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5

  最*我参加了南阳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我学*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来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时,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学生终日在一起。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而社会对老师的认同却是让老师不*衡的。在外地的公共汽车里看到一句话:市民应该做到尊师重教。朋友看到了之后说:看你们教师多受重视。我苦笑了一下,说:“市民做不到什么,社会才提倡什么的。”因为教师的收入低,部分家长急功*利仅仅关注学生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

  心理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6

  我参加了四天的“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通过参加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训,无论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方法技巧上让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鞭策和鼓舞。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几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学*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如果学生心理不健康,他们的思想就会偏离轨道,这些对学生的学*、生活都受到一定的危害。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学校的健康教育只是单一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还有家庭、社会。

  1.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心理隐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所学校。”家庭良好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家庭的教育不当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隐患。

  2.学校处理不当,造成心理失调。

  学校是学生学*、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思想、方法上的不当或失误也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3.社会负面影响,造成心理障碍。

  现实社会的万紫千红、五彩斑斓,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欲诱惑、不健康的思想、情感、行为,都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各种社会的传媒,信息化的作用等负面的影响,都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造成心理障碍。这些不良的影响,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健康的情绪能引导人积极向上,不良的情绪则会阻碍人的健康成长。学生拥有乐观、稳定的情绪是与教师分不开的。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性,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情绪。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发展。

  四、家校结合,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今天,心理健康状况对学*、工作及思想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庭与学校都必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与家长广泛涉猎孩子保健常识,建立和谐的师生或亲子关系,*等地同孩子交流,及时地发现并正确的指导孩子在成长期的行为变化。同时,我们学校利用家长学*、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很好。

  学*已结束,我要从心理教育的层面上去教育我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相信这次培训给予我的东西决不止理论知识,它会有一种延续,影响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人生!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并将所**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心理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7

  首先我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的机会,让我利用业余的时间线上参加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助力师生生命成长”的培训。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荡涤。刘宏丽讲师就“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助力师生生命成长”这一问题做出精彩的阐述,典型案例的剖析让我惊叹佩服。这些见解和宝贵经验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下面我就这次学*谈一些自己肤浅的体会。

  本次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教师心理健康学*刻不容缓。无论是从教师自身,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我们教师都有必要去学*这方面的知识。其实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只是有些时候大家忽视了它的存在,或者有意识的否认它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人都需要学*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何况我们这些被称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呢?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我们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着复杂情感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师生心理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护导者。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心理和人格健康对教师个体工作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自身所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水*,也直接关系着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人格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维护教师身心健康,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既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每个教师都要善于处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能够及时发现并排解学生心理问题。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把传授学科知识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相结合,既教书,又自觉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用轻松的表情、幽默的神态、幽默的语言,营造轻松的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建立*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合作、自主参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和谐发展。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把提高心理素质的“钥匙”交给学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在保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同时,我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开设了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水*、注意力、记忆力和反应、思维、想象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多向成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此次线上培训,我将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促进师生心理素质提高,推动师生和谐发展。

  心理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8

  通过学校的安排,我参加了本市组织的为期两天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育”。此次培训为周六和周日两天,本市各个学校都有安排老师过来参与这一次的培训。这一次市里面组织的教师培训,邀请来了全国著名的心理专家xx过来给我们进行培训讲座,专家的培训讲座,令我收获颇丰。现在将我这两天参与培训的心得体会回报如下:

  一、专家讲座,解释词意

  本次培训的开始并不是给我们传授怎么做,做什么,而是先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并不是什么很罕见的东西,而是一直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只是我们*时没有注意而已。我们*时跟过关注的都是“身体健康”,哟没有感冒有没有哪里碰到了等,但很少回去关心“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我们心理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都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比如积极的态度、正确的认识、合理的情感表达等等。

  看似很陌生的词组,却有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许多的教师在讲课遇到难题的时候,是消极还是积极对待;面对调皮的学生是生气处理还是冷静处理等等。

  专家还通过网络上的各种事故,告诉我们忽视心理健康的危害,以及告知各种事故的心理层面的原因等等,这些例子让我们认识道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本次培训的对象

  这一次培训讲座的主要听众,都是来自我们市内各个学校的老师,但是主要的面向对象却不仅仅是我们在场的教师,还是所有学校的教师,更加是我们自己教的学生。不仅仅是我们到场的.教师需要注意心理健康的问题,其他老师和同学们同样需要关注心理健康的问题。

  专家讲,我们这是“小球带打球”,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们回去给其他老师和班上的同学进行培训,呼吁所有人都能够关注到到这个事情上面来。自卑、抑郁、压力大等这种问题现在是十分突出的,网上经常能够看到有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自杀自残的例子,这都是自己和身边的人不重视心理健康所导致的。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还要重视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他们进行疏导。

  三、解决问题才是这次培训的根本要求

  心理上面的问题,不像身体上的问题,哪里痛医哪里。心理上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需要我们教师需要身边的人长期努力。

  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也要关注学生的各种心理状态,是否健康。我们要学会释放压力,培养一种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学会调节问题矛盾。比如空闲的时候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去释放压力,比如通过运动,通过听歌,以及跟人分享自己的心理状态寻求他人的帮助等等。

  这一次的培训,让我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时不能仅仅关注“身体问题”,还要关注“心理问题”。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重视自己的健康,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加强沟通与了解,杜绝悲惨事件的发生。

  心理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9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培训虽短,只有两天;培训地点虽然偏僻,在南昌高新技术区,但是培训内容丰富,感觉受益匪浅。

  在第一天的培训中,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吴增强,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秘书长蒋薇美,北京市问题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治及心理干预专家刘燕等专家进行授课。专家分别围绕中小学心理辅导原理、学校心理辅导的操作与技巧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第二天,由江西籍心理专家刘燕就心理健康辅导室的有效利用及团体心理辅导课的设计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期间,还穿插了九江市双峰小学、临川二中、广丰县永丰中学、南昌县莲塘二小的教师代表做经验交流,让我们参训学员分享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

  这次短暂而紧张的培训,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缓解中小学生心理压力,密切人际关心,避免一些突发事件,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教育幸福指数有重要意义。

  大力促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坚持。

  心理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0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读了《教师心理健康》一书后,使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优选【10】份(扩展5)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优选【10】篇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1

  经过半个多学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含义,认为学*这是很有必要的,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并将助人也自助。从而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原来就是一门艺术,探究这门艺术,开启学生心灵之锁,从中可以体会到教师德育工作的无穷乐趣。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尽管学*的时间不长,但对我的冲击却是极大的。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理论知识,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的方法,也学到了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如怎样释放压力,调整自己心态,与他人如何沟通、如何相处的方式,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想办法解决。并且通过学*,我深深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做教育工作、是当一名好教师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心理健康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清华大学生向狗熊泼硫酸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还有的学生甚至迈上了自杀、轻生的道路来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压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教师的重要课题,它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然,社会的力量也是举足轻重的。而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还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2

邗江区教育局在暑假中开展的“_疫情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真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我有幸与心理学导师毛春梅老师,心理学专家李传伟,顾小扬两位教授*距离接触,他们是和蔼可亲,自带气场的人。参加这样的培训活动,让人倍感亲切,内心温暖而充实。

通过本次学*,我深深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做教育工作,是当好一名好教师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三天的课程学*,虽然有点疲惫,但是收获满满,实用性强,相信每位参训老师都能或多或少的学到一些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实施和运用。

本次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家进行朋辈督导案例的分析与交流。这样的案例也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经常遇到并感觉头疼的事情,面对“24个不开口,神仙也难下手”这样的问题学生,我们该怎么办?追根溯源,每个问题孩子的产生背后必然有个问题家庭,随着单亲,离异家庭,留守儿童这种社会现象越来越多,教养方式简单粗暴,无限溺爱,产生心理问题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首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再接着进行有效合理的沟通,要学着和孩子共情,无条件的接纳他们,有时候一个简单的爱抚和拥抱,胜过千言万语,当孩子愿意打开心扉,再慢慢去感化他们。

如果所有的教育者都能像严雨花老师那样,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分利用与挖掘,让孩子增加自信。所有的家长都像夏小梅老师那样,会有效地处理和孩子之间的亲子矛盾,我相信问题学生会越来越少,长大后的犯罪概率也会越来越低。当然,这得需要一个长期坚持不懈,家校共同努力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3

  今天,我们古寨学区开展心理健康教研活动,有幸听了《我挨批评了》这堂课。《我挨批评了》的设计我觉得很精致:通过同学们表演挨批评后的表现,引出今天的话题——我挨批评了,通过交谈让学生明白批评和骂的本质区别,再让学生帮助同学解答疑惑谈心里感受,到最后让学生重新演绎《我挨批评了》的小品,通过学生精彩的表演,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可以看出这上课老师的用心良苦,而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可以看出十分的有效。宋老师的心理健康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课虽然没有像文化课那样令老师们、家长们、专家们重视,但却显得如此的重要,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啊!不懂做人的道理,学知识又有何用?这也是本次心理健康课留给我的深深思考!

  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在所难免,而且也很正常,只不过各自采用的方法不同而已,但最终目的是教育好学生。

  从心理学分析,人总是喜欢得到表扬,不喜欢受到批评。因而,无论班主任是和风细雨式地批评学生,还是暴风骤雨式地批评学生,只要是批评,即使学生当时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教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不同程度上会产生一些负效应。而这些负效应很可能带来某种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及时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批评教育学生要讲方法,讲艺术,同样做好批评之后的工作也要讲方法讲艺术。相信通过此次交流,我将进步很大,今后会做的更好。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4

  20xx年的4月22日至4月26月我有幸参加了凉州区教育局组织的清华伟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在此期间,学*了专家的专题讲座,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学校心理健康发展的概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施途径和方法,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全体学员和老师都普遍产生共识:通过培训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很有帮助。本次培训时间虽然极其短暂,却撬开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心灵之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完善自我的*台。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我将本次学*的感悟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重要。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衡过去。

  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精神病学者麦灵格是这样定义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高效率,也不只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俱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也就是说,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社会适应能力,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这也表明在教学中只讲生理卫生是不够的,对学生还必须注意心理卫生。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为此,教师学*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

  通过学*,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积极健康的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四、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学校可以联合社区等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5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读了《教师心理健康》一书后,使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6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争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

  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争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7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教育部1999年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走*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8

  通过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感触颇深。拥有健康的身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身心健康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往往重视教师教育质量高低,而很少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责任,而忽视教师对自己和家庭的责任;强**师的“牺牲”“奉献”精神,而忽视维护教师的自身利益及身心健康的愿望。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只看学生的学*成绩和升学率,迫使教师不断地自我加压,不断地延长劳动时间去参与生存竞争,最终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一个教师要对几十个学生负责,家长又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美好愿望转变为对教师的高期望和高要求,无形中使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若有健全的教师人格,就会修复心理的不适和缺陷旧能做一个受欢迎的老师。当然,不仅如此,要塑造健全的教师人格,必须有高尚的坚强的人格素质,渊博的知识,出色的才能、精湛的技邑、良好的人格和完美的心理,不断调适自己。教师的高尚人格素质依赖于丰厚的文化知识底蕴,没有广博的学识水*,没有不断更新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就会影响良好的人格素质的形成。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陶冶情操。努力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之信其师,亲其道,用良好的师德,阳光的心态影响教育每个学生,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讲台上常青树的不竭资源。

  一个优秀教师的魅力不仅是具有渊博的知识、出色的才能、精湛的技艺,也必须拥有良好的人格、完美的心理;不仅能成为学生心理的调节者,也能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只有学*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掌握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心理健康的综合训练,才会促进学生全面的健康成长,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也更利于教师自身健康心理的维护和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9

这学期能够参加心理健康的学*,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也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关于这次学*教育的心得体会: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这学期分别对健康自我意识重要性,人际交往心理,情绪管理带给我的心理,挫折应对与意志力培养带给我的心理,恋爱能力培养带给我的心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带给我的心理展开了具体的学*。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而如何将自己培养成具有以上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大学生呢?如下是我总结的一些途径与观点:

一、保持浓厚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三、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环境、校园环境等。

五、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六、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

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来,发生于富士康的十余起大学生毕业生坠楼事件,令人深思,其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据调查,其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这与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弱而不稳定和强而不均衡的性格都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他们经不起挫折,也不积极改善本人的心理状况,同时也很少有人去心理咨询,从而长时间自我封闭,产生无助感和无望感。

当这些问题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会导致自杀。可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10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学*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学*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的地方”,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考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成绩开始下降。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端正态度,树立理想,用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们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许多多的鲜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宝贵与珍重,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当他们的态度端正了,理想确立了,他们就会自觉形成免疫的抗体,百毒不侵。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只重智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要转变。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

(4)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

(5)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教育心理效应心得体会优选【10】份(扩展6)

——心理健康教育直播课心得体会范本10份

  心理健康教育直播课心得体会 1

  6月10日上午,我有幸在荣成市崖头小学聆听了两节心理健康教育观摩课。课堂中,教师丰富的肢体语言,灵活的教学方法,活跃的课堂氛围,步步深入的情感熏陶,无不深深吸引着我。

  心理健康教育,顾名思义,重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透过观摩今天的两节课堂教学活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首先是*老师的“戴高帽”——《学会赞美》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学会赞美》一课是针对五年级学生,针对他们不会赞美别人或不喜欢赞美别人、肯定别人这一现象设计的,选题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整个教学设计层次清楚,衔接、过渡自然,环环相扣。*老师及时地引导,恰当、幽默的点评是整节课的亮点。比如学生赞美*老师的衣服漂亮时,*老师说:“你的眼光和我们校长的眼光一样好。”因为*老师所穿的衣服是学校统一定制的,学生听了*老师的话,脸上笑开了花,缓和了紧张情绪,更有利于后面活动的开展。*老师还给同学出了很多实用的好主意,无说教之词,学生很容易接受。

  *老师以传递悄悄话的形式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拉*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不是本校的老师,上课前与这些学生不熟悉),以一则“戴高帽”的笑话引入本课主题,通过给*老师、现场听课的老师、同学“戴高帽”,由*及远地引导学生说出赞美别人的角度及赞美的益处(既给他人带来自信,又培养了自己发现美的能力,促进同学间的友谊)。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并以欣赏的眼光与其交往,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最后,让每个学生通过写的方式赞美自己的同学,并将所写的内容送给所赞美的同学,由动到静,给了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整个课堂真实,不造作,不夸张。如果在询问上台接受赞美学生的心情如何这一环节能延伸一下就更好了(刚上台时学生说紧张,老师问学生为何紧张;在学生听完同学的赞美后,心情*静,老师如果问一下学生,什麽力量使他*静就更贴*主题)。

  其次是毕军晓老师的《谁最重要》,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她先以所发卡片的颜色分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根据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首先设计了欣赏故事《五指的争论》(老师运用了丰富的肢体语言),以故事情景为引子,让孩子们听完故事谈感受,使孩子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用一根手指拿篮球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认识到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很重要。毕军晓老师还设计了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每个游戏都能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到团队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他们提高团队意识,如《传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请举手》使学生认识到在团队合作中要顾全大局,有时要牺牲个人利益;《吃枣》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与他人配合的需要。整节课老师在设计时注重活动性原则,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得到真实的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结束语很精彩,可以看出上课老师的用心良苦,而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可以看出十分的有效。但此课个别游戏规则刚开始交待得不是很清楚,影响效果,也浪费了一定的时间,如果改进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两节风格不一的心理健康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代的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学校家庭的重视,作为教师,应该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啊!不懂做人的道理,学知识又有何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旨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必须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以灵活多变的形式、丰富实际的内容去吸引学生,提高学生自助和互助的能力。使学生在玩中有所收获、在玩中得到历练、在玩中促进成长。让我们的孩子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更加拥有一颗健康、愉快的心灵。

  心理健康教育直播课心得体会 2

  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省第一位心理健康特级教师钟志农老师的有关心理健康讲座,觉得很有收获。现代的孩子们,被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弄得不知所措,常常不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再加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社会、家庭对孩子不当的要求,使一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容忽视。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应该能胜任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一职。但是,事实上,我们自己有时也很茫然,不知如何开导孩子,甚至自己也因为各方面的压力大,而没有一个健康的心态面对孩子。钟老师的讲座,无疑是在仲秋中给我们带来的一丝凉风,很是及时。

  一个晚上的讲座,一点都没让人感到疲劳,反而是让人感到意犹未尽,听后感受可以概括为三个字:清、悔、惑。

  清。主要是指,听了钟教授的讲座后,对很多以往模糊不清的心理健康的概念清晰了。比如:一直以来,总认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就是不健康的。看来,这个看法是片面的。了解了正确的观点、理念,对今后我们的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会再不顾孩子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无端拔高要求,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有了正确的理念指导,会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有效开展带来无限的益处。

  悔。正如科研室许主任所说,钟老师的讲座,不仅针对我们教师有用,更对年轻的父母是很有用的。听了讲座,真是对自己以往教育自家孩子的方式感到惭愧。虽然自己是教师,但很所时候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是失败的,常常不顾及孩子的心理,以致造成孩子有了一些不良的个性行为。边听边后悔,心想早听此讲座多好。呵呵,后悔药是没的。现在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总也能有所效果的。后悔之后有所促进也是好事,还是很值得的。

  惑。听了讲座后,反思自己的教育,觉得很多方法,比如规定时间完成作业等,早很多年就向家长推荐过,可是好像也收效甚微,所以感到非常困惑。所以非常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听到这样精彩的讲座。不过,钟老师的“心海扬帆”网,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的途径,非常好。

  心理健康教育直播课心得体会 3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

  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直播课心得体会 4

  这学期课程还是紧密的进行。课堂总是欢声笑语,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可能是老师是主修心理学,对于我们这些青少年会比较了解。我对他脑子里的渊博知识感到钦佩。老师也显得很年轻,同时与这个时代并进,所以觉得老师和我们那么亲*是件很不错的事情,就像有一个伙伴,她比我们同龄人懂得多,同时可以为我们指点迷津。

  首先,通过上心理课,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如何正确利用自己的时间。使我的生物钟更加合理优化,使我把以前错误地运用时间的方式得以改正,使我现在的学*更加有计划。

  之前,我是一个不善于调控自己情绪的人,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郁闷好长时间。通过上心理课,在不开心的时间便开始试着调控自己的情绪,尽量使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所谓挫折是前进的动力,总是把自己沉浸在过度的悲伤中,除了伤害自己又有什么用呢?不如去面对,不如开开心心地活着。

  其次,通过上心理课,我学到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无论是与亲人还是朋友交往,我们都要把握好交往的方法,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用一个宽容的心去待人,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使我的身边少许多争吵,多许多的爱与温暖。

  再次,通过上心理课,不仅增长知识,还得到新的感受。我学会很多知识和道理。我知道当彼此遇到误会,要换位思考,要宽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坦白的说出来。

  通过上心理课,我懂得了怎样尊敬父母,怎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怎样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他人。我觉得人与人之间要及时沟通,与父母之间要敞开心扉,不要制造矛盾。*时父母管我,我心里感觉很厌烦,现在我什么事都为父母朋友和家人着想.

  让我终于感到人生的珍贵,感到要孝顺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为我们操心,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人,让每个人得到关心。

  心理课的老师很用心,教育方式也不同,教我们怎么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些事,怎样对待和父母的争吵。上课的老师很棒,很详细,很活泼,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被老师感染了,也都活跃起来。经过上课,我的知识更丰富了,办法更多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按老师教的方法合理去对待每一件事,打开心扉与别人沟通,不与别人产生隔阂。

  心理健康课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

  上心理课让我懂得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宽容,学会和家人朋友换位思考,理解体谅他人。更知道怎样去理解父母,爱自己的父母。希望多开展这样的课程。

  心理课给了我新的生活体验:我要常去替别人思考,要去理解他人;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爱。

  通过上心理课,我认为我们要想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我们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环境、校园环境等。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心理健康教育直播课心得体会 5

  还记得梅xx教授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我怀着迷茫好奇的心情走进大学校门时,我何其有幸,在大学中遇到几位为我解疑答惑的导师。

  初入大学,便感受到那严谨中又不失活泼自由的大学风气。好奇有之,这是告别三点一线枯燥无味的高中生活,对新的学*环境以及新同学的向往;迷惘有之,在以往的校园生涯中前进的道路总是十分单一,最终目标不过是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而我们所需的不过是坚定走下去的毅力和决心,但大学是不同的。

  当早已*惯把学*当作唯一重心的我迎面撞上那五光十色的大学生活时,总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那时的我迫切需要一位能够给我指导的老师,在那迷茫的时刻,我迎来了大一的新生研讨课。

  魏xx教授是给我们上课的第一位老师,他的风趣幽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中时,时间被各种卷子填满,最长远的目标不过是考上一个好大学,至于各种专业却是完全没有了解。而刚入学时,对于自己的专业,唯一知道的不过是汉语言文学这个名称。魏xx教授以他独有的幽默,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汉语言文学在本校的创立过程以及我们将来要学*的内容。除此之外,他还为我们放映了一组ppt和视频,展示了我们历任优秀学姐和学长的风采。鲜妍明媚的笑容,青春鲜活的气息,明确坚定的目标,以及为目标永不放弃的信念和决心。

  一堂课给我们带来的是深深的思考,要想在五光十色的大学生活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就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迷茫的心逐渐*静下来,带着对未来的期盼,大学生活正式拉开序幕。

  时光荏苒,几个星期就这样丰富充实的走过了。新鲜的课程,五花八门的社团,宽敞高大,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大学生生活如同一幅瑰丽的画卷缓缓展现在我们眼前。但来到新环境的新奇和热闹逐渐退去后,大学中轻松的课程让我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失去了高三紧张气氛以及考试带来的压力,很快便让我觉得无所事事,自身的惰性与内心迫切想做些事的心情相交织,空闲甚至成了一种折磨。带着焦炉的心情,我再一次迎来了新生研讨课。

  刘xx老师并不是给我们上课的第一位老师,但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却尤为深刻。他给我们里的那张长长的书单以及对各种出版社的如数家珍,都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读书的热爱。课堂上刘xx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述他的读书经历以及在读书时的感受,一本好书总是希望有人欣赏的,就犹如伯乐之于名马,或许刘涛老师就是一位真正的爱书人吧。

  求学之路,理想之路需要知识的铺垫,因而便需要读书,读书使人宁静,使人充实。读一本好书,便是要遥听一个孤独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相同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她为你一人唱歌。空闲时别忘了读几本好书,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捶击。

  随后的大学生活就在学*,看书,与同学玩闹中**静静的过着,没有想象中的光怪陆离,丰富精彩,但也不乏新鲜事物。第一次参演舞台剧,第一次募捐,第一次摆摊,无数次的尝试,无数的可能。

  不知不觉我就迎来了最后一次新生研讨课,这也或许意味着我的大一上学期已经过了一大半了。**淡淡的一堂课,然而却始终提醒我们在这一堂课后便摆脱新生这个身份了。是新生研讨课见证了我初入大学的迷惘与孤独,见证了我成长的欢乐与激动,纪念我的新生研讨课,纪念我那一抹逝去的时光。

  心理健康教育直播课心得体会 6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研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们掀起了一股新的学*浪潮,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新浪潮,这是中国政重视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这更是一个福音。

  听了由省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潜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我的收获很大。不仅仅学*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后的一些心得:

  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压力太大,这也是很难改变的一个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学,有个好的工作,于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孩子。在学校学*,在课外补*,在特长班学音体美,在外语班学韩日俄。学生为了能顺利地透过高考的独木桥,只能被迫理解这一切安排,每一天除了学*还是学*,由于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心理障碍,长时间的压抑,他们用行动发泄,甚至报复社会。有的学生毕业后狠狠地把课本撕掉。有的学生可能恐惧、不信任自己,成绩不好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绝望和无好处感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们教给学生知识还不够,我们还应做好学生心理的洞察倡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怎样排解学生的压力太大问题;他们这样学*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怎样学以致用;怎样才能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而且对学校的学*生活留有完美的回忆......

  在学校里,有一些孩子厌学或具有学校恐怖症。其实,这些孩子都有必须的性格缺陷,如懦弱、内向、不擅于交际等等。这些孩子在学校一旦受到伤害,在学*上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会自我调适,从而对学校对学*产生畏惧心理,严重的就发展成为学校恐惧症。透过这次培训使我懂得了如何去应对这些学生,在方式方法上都会进行有效的探索。认真研究孩子的病因。

  一、教师自己务必是心理健康的人

  透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务必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应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向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到达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理解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好处。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十分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能够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能够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能够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用心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就应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样办呢必须要充分利用班群众的作用,在宽松*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透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群众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取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主角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用心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透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思考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忙。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透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透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忙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忙我们身边的人,期望我们都能持续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使我们获得一种境界、一种风范和一种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直播课心得体会 7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争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争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直播课心得体会 8

  4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xx区小学语文*作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四位老师的作文教学各具特色,亮点纷呈,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也就是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生学*效率的高低,将“渔”的能力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而且能够“会学”。

  这四位老师在备课上都把握了“老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的关系,学生始终是课堂参与的主体,特别是祝博娟和童丽华老师做的尤其到位。她们以谈话的形式切入课题,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欲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祝老师的听声音写作文,不同的声音把学生带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许多的妙语连珠从学生们里嘴里迸出,一篇篇充满情趣的童言稚语的文章就在这40分钟里完成。童老师的兔年说兔就更不用说了,在她的循循善诱下,学生们都成了故事大王编出了一个个色彩缤纷的童话故事,让可爱的小兔走进我们的生活。正因为老师给了学生“渔”的能力,孩子们的*作才大放光彩。

  她们的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始终像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孩子们走进课堂进行学*,始终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课堂的组织和调控能力更是体现了她们教学功底的丰厚,加上准确规范的语言,自始至终,她们都能在课堂上灵活应变,游刃有余。

  几位老师在小组的合作学*上也做得有特色,学生们组内互助合作,组间评比竞争,有效的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总之,每位老师独具匠心,周密细致,每堂课都有闪光点和亮点,值得我学*。她们就像一面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懂得学无止境,勇于创新的理儿。这次*作研讨课犹如久旱的甘霖,滋润着我,营养着我,指引了我今后的*作教学。

  最后,我要感谢区教研室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好的学*的*台,也给了哪些优秀教师们展示才华的机会。祝愿xx教育事业兔年更上一个台阶。

  心理健康教育直播课心得体会 9

  5月中下旬上了一节心理健康课,从初稿到定稿,经历了半个多月时间,一次次修改,让我感觉到的是不断的完善;一次次修改,让我感觉到的是不断的成长;一次次的修改,更多的是凝聚了众人的心血和精力。

  现在我来谈谈自己这三次磨课过程的心得。其实自己对心理健康课的了解颇少,所以第一次的课自己感觉上课上得比较像自己的语文课,因为没有接触过,所以导致了讲的内容比较浅显,没有深入讲解,课堂上让同学们发言的机会也不够多,所以同学们兴趣也不是很高,除了最后一个环节小组合作,让同学们打开心扉,共同合作。第一次课后老师们给了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明白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一般的课,要以学生的感受为主,让学会畅谈,多说,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而课堂内容也需要深入,加入名人故事让课堂深化,更有说服力。

  第二次上课在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上,首先为了让课堂活跃起来,第一个环节就让同学们玩游戏《雨点进行曲》,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兴趣。加入趣味倾听能力测试让同学们明白自己的倾听能力,其他环节变化也不是很大。而这次的课堂相对第一次有了不同,那就是带动了同学们。但问题也还是存在:如自己没有注意语言方面,不时地会出现自己的口头禅,学生的感受也还是不够多,而作为倾听主题,一定要让同学们多说自己在*时生活中与人交流时倾听的不好*惯。

  结合前面两次的经验造就了第三次的心理健康课,在汲取了前两次的经验后,第三次最大的改变就是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而这次课堂自己也放松了,没有前两次的紧张和局促,但是在细节方面还不够重视,比如让同学们说出自己倾听感受时,由于自己的引导问题不对导致孩子们无从开口,这也让我明白了引导的重要性,同时学会不要勉强学生,心理课是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所以一定要让同学们学会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而在课堂中适时插入一些小动作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次磨课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所以在正式上课的时候自己会注意一些之前出现的问题,让课堂更加的充实和活跃,但也出现了一个问题,最后一个环节游戏时超出了课堂时间,其实自己当时也很纠结到底要不要,这也告诉我,一定要学会随机应变。

  总之,一次心理健康课,让我明白了教师不仅仅是在心理课上才去关注学生,在*时的生活中也要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直播课心得体会 10

  11月9日晚上,我院邀请了师范学院张教授来为我们的心理健康给予正确的引导,让我们体会到了一场视听震撼。

  整场演讲内容丰富多彩,语言幽默风趣。张教授在台上的自信与从容深深的感染了我,他幽默亲切的话语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脏,每一句话似乎都说到了我们的心尖上。

  那些催人奋进的事例,那些让我们感触良多的事例,仿佛我们都希望自己是那故事中的主角,拥有他们坚强的意志,拥有他们走向成功的经历。

  但我们又都在止步不前,我们都在怕什么?都在畏惧什么?是前方的路太坎坷吗?还是我们自己内心有障碍?

  视频中的刘伟是一个从鬼门关爬回来的人,他因触到高压电而失去双臂。

  从此,他只能靠双脚来生活。然而,他现在是一个拥有很多粉丝快乐生活着的人,他的一双脚弹出最动人心弦的钢琴曲子,他的歌声配合双脚的弹奏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纯真。曾经,他的生活是多么灰暗,遭过多少嘲笑的眼光,经过这样的打击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刘炜?是他坚强的意志和不向命运屈服的信念!让我铭记于心的是那句“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就是这种意志让他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命运!他,成功了!

  刘伟他向所有人证明了他生活着,而不是被生活。在人生这门课程中,在大学这个大课堂上,我学到了什么?来到大学有两个多月了,这两个多月我似乎觉得过了很长的时间,不是时间过得慢,而是经历了太多的.事。开学之前,我带着一种希望一种信念,告诉自己:这里是新的起点,我准备好了。

  我要充实自己,我要多彩的大学生活。然而,当我在大学这个大校园里,我还是会不知所措,还是会迷茫。告诉自己:别忘了最初的梦想,别丢了自己。

  “如果你不能,你一定要;如果你要,你一定能。”

  这一个多小时的讲座,我受益终生。

  我觉得这个讲座的主要意图就是把“大学生不要轻易谈恋爱”说的拖沓委婉点而已,恋爱并不意味着结婚,我觉得爱恋是个过程,而婚姻是个结果。

  我觉得大学生完全可以敞开心恋爱,当然,我只赞成那种友谊式恋爱,不要那么暧昧、无需太多言语、凭心交流、坦诚相待;空闲时聚一聚,繁忙时理智性分开、两情若是长久时,也不在乎朝朝暮暮了。自然一些,应该宣扬一种低调而又高雅的爱情观。

  当然,女孩子的心像云雾中的太阳一样,让人追摸不透,嬉笑怒骂也不知是否夹杂着爱恨情仇。恋爱中,男孩通常投入在前期,而女孩往往倾注于后期。所以,爱上一个人是短暂的,但爱着一个人却是漫长的。闪电式结婚来的快去的也快,但毕竟是少数,谈恋爱,就是开口谈的,一件钟情只是小说、电视的表述而已。

  “大学生谈恋爱,只不过是为毕业积攒一些眼泪罢了。”这句话或许说的有些牵强,或许结局很不完美,但会有个完美的过程,这就足够了。

  大学生不必将恋爱天天挂在嘴边,毕竟人还是要为以后的事业着想的,当然我认为爱情和事业并不是矛盾的,都可以同时存在或先存在。先有爱情,奋斗事业更有动力;现有事业,寻找爱情更为踏实。“事业”是“爱情”避风的港湾,“爱情”是“事业”休息的场所。

  目前,校方既不提倡恋爱,也不反对。而学生群中却是很普遍存在恋爱现象,至少也是心有所属。而且这种现象在中学也是屡见不鲜,这或许是潮流的走向,思想的倾式。校园情侣真的是随处可见。

  能够称得上朋友的又有多少呢?何不把男(女)朋友当朋友看待!那些名义上的朋友,看似聊的热火朝天,话多的永远说不完,实际只是表面交谈罢了。

  真正朋友是交心,更多是将忧伤一其分担,把烦恼相互交谈,心*气和的谈论一些触及内心的话题。看似漫无边际,但是却是最实际,最真实的,也是我最欣赏的一种状态。真正的恋爱,不需要太多的暧昧话语,一个短信就表示“我想你了”,不需要太多的解释,一切都可以表明。胡老师说恋爱是“男性是靠眼睛看,女性是靠耳朵听”,是的,每个女生都是浪漫的,内心世界是充满幻想的,希望得到对方的赞美,而男生通常是希望看到对方对自己的关怀,为自己的付出。

  爱情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双方共同经营的。所以,凡事三思后行,当真爱来临时,不必刻意拒绝,但要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无悔去爱,无悔生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