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0)份

首页 / 心得体会 / |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

  通过专题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学*,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六功”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具备多样好功夫啊。耳功,嘴功,眼功,手功,脑功以及身功。我们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尤其是以下几点:

  一、教师倾听学生是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

  “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要素组成的,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即使有精致完美的教学设计,全面充分的教学准备,也会由于缺乏针对性而无法生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因此,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且取得实效的起点。了解学生的最简便、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倾听学生,倾听能使教师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情感态度,智力水*和思维能力。没有倾听,了解学生只能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

  二、教师倾听学生也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教学相长”,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教师学*、成长的过程。亚里斯多德告诉我们:“谁在倾听,也就随之而听到了更多的东西,即那些不可见的以及一切人们可以思考的东西。”倾听能使教师获取出乎意料的多种有效信息,或是对迷惑的问题豁然开朗,或是对弄错的东西拨乱反正,或是对视如*常的.地方重新认识。倾听还能使教师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最终促进自身的成长。

  三、教师研究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于老师明确怎么教学生知识,其实研究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明白怎么有效地学*更重要。未来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认识每一个学生个体特点的能力。每个教师都应该去研究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关键在于提升教师认识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的能力,特别是认识学生个体的学*特点、发展路径等。如果我们要为他们终身奠基,就必须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教师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一方面靠经验,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懂得大数据分析。如果我们的老师不去掌握大数据的话,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教学水*就跟不上。教师们不能只停留在做PPT教案的水*上,而要更多地使用大数据的互动功能,提供给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的方法和捷径。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

  3月18日,我们xx小学全体教师接受了开学以来的第一次教师职业素质培训,这是由张奠石教授为我们做的精彩讲座。通过学*,我们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以下是我在这次教师职业素质教育的心得与体会。

  一、性格决定成败,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面向成功必具备的十八种性格,包括自信、乐观、谦虚、诚信、坚韧、理智、勇敢、果断等。同时也让我们认识了失败者的原因,让我明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工作。在于孩子相处时,要首相培养他们学会宽容勇敢。对不同个性的孩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一道孩子。

  二、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

  张教授讲的时间管理让我明白了,要从现在起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你如果需要时间就自己去创造它。高效时间管理方法就是拖延时间马上行动,紧紧跟着时间的步伐幸运之神就会有缘跟着你。徘徊不定的人永远为那些珍惜时间的人让路。

  三、专家都是持续学*出来的。

  学*上永远不要问自己学到什么,结合工作我要改进什么?在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学*改进团结同事,多做多动多练*。练*与孩子相处融入谈们,接纳他们。

  四、制定管理,马上行动。

  任何事情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想把事情做到最好,首先要做出好的行动计划。在行动中去尝试去奋斗去超越去增添勇气创造奇迹。最后自己管理自己,开始是行动的重要部分。

  五、态度决定结果。

  工作的态度对事业的影响很大。我要学会用成熟的情感对待工作,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幸福的感觉,用心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多和孩子相处,也让孩子喜欢上你接纳你。

  以上是我在这次讲座中的心得体会,同时作为教师的我必须不断的进行专业的学*,积极地与团体进行合作,为自身教师角色的适应和发展奠定基础。不断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和专业发展的能力,自主提升专业化的水*。为自己创造辉煌的舞台,走向成功!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3

  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中,我学*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学*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通过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对核心素养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此次的理论学*作为基点,努力去研究在本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4

  一、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兴趣及学*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 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二、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会,晨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卫生、纪律、安全等经常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惯、劳动*惯和文明行为*惯等。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

  3、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激发学*兴趣,培养刻苦学*的意志,教会学*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生活*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

  通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生活*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行为*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5

  一、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兴趣及学*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二、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会,晨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卫生、纪律、安全等经常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惯、劳动*惯和文明行为*惯等。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

  3、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激发学*兴趣,培养刻苦学*的意志,教会学*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生活*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

  通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生活*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行为*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6

  核心素养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去落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创新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来实现课程建设提出的目标更为重要。核心素养的落实如果仅仅局限在课程建设方面,因此落实核心素养必须以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证。

  1、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学*的最基本策略。我们千万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理解成办尖子班,在实践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用同样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

  2、主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自身的逻辑规律,不断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题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高考复*中运用,*时总是打牢双基。一些有经验的教学水*高的教师往往在每一个学*阶段,就要进行一次主题式或者是专题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在关系,让知识形成大的模块,从见树木到见森林,再从见小森林见到大森林。

  3、问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纵联系

  真正实现学*方式的改变,要靠问题化学*。我们从讲授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中心的课堂,中间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问题化学*。因为问题化学*让我们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线去设计,必须以学生的问题展开,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过程能够发生。知识要从碎片化、断点化的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而结构化的知识其实就是问题化的学*,把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找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

  4、情景化教学,实现由学*走向生活

  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在学校学过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过程缺少真实的情景,只是把知识符号化。知识符号是表达知识体系的,这个知识体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联系,只是把知识符号背熟、认知、复述,去对付考试,就很难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学*的最终目的。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者的认知规律把学*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7

  作为一名幼儿学段的老师,两次随教体局师训科组织的中牟名师队伍进行提升学*,收获颇多。如果说扬州行时让我有所思,而武汉行却让我所悟。同行的都是小学、中学的优秀老师,专家的讲座和参观的学校也都是小学和中学,虽涉及到幼儿园的内容不多,但也有很多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次武汉学*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大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无论小学、中学和幼儿园,我们的教育目标都是培养什么样的未来人,教师要关注的是孩子们怎样学的问题,我们该有怎样的教育观,该怎样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该怎样尊重孩子们的学*特点和方式,真正做到以孩子为主,将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真正作用在孩子们身上。

  这次培训,在听讲座和参观学校的过程中不断地反观自己日常的教育行为,专家讲座是引领,也是解惑,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一、解读“立德树人”、提升专业素养

  最早接触“立德树人”的概念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中把师德放在了首位,那时我也仅仅是将立德树人停留在师德教育建设的层面上,很少主动和教师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以及教育行为进行衔接。武汉教育科学院的朱长华副院长在《核心素养和教学变革》报告中,以高瞻远瞩的理论架构和娓娓道来的教育实践的事例阐述,引领我们明白教师的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是“热爱学生的人格魅力和通过学科知识引领价值观形成的教学能力”。而今天,我们是否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已经为培育中牟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了职业与专业上的准备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我和各位名师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在教师核心素养的养成上,我们欠缺的还很多,还需要不断努力学*、研究、自觉修炼自身的核心素养。

  王校长在《浅谈中学教育管理者的心智修炼》中谈到,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他指出:一是摆正**与成才的关系。“**”重于“成才”,“育人”重于“育才”;二是怎么做。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结合点。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幼儿园在这方面理念是非常正确的,从我园的课程设置上也已经体现出来了。我们除了开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基础课程,还开展了“早期阅读”特色课程和以“传统的节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园本课程。今后,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践研究,争取将我们的课程推广开,让更多的孩子收益,引领我们中牟幼教走向更专业的方向上来。

  二、立足课堂教学,提升专业素养

  听了靖国*《做具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讲“鹰乃学*”的教育观点后,我心中久久不能*静,很久很久耳边一直回响着“鹰乃学*、鹰乃学*…”孩子们坐在课堂就是学*吗?什么是真正的学*?只有让孩子主动*得才称得上学*,这也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以幼儿为本,我们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了吗?诚然,我们离真正的以幼儿为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无论是朱长华副院长分享的《猫》的课程设计和课堂实践还是华东心理学教授张文分享的从《灰姑娘》故事课堂教学康孩子的教育方式,都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生动地课堂是给予孩子的兴趣和学*方式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喜欢学*,才会爱上课堂。反观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我们该做的是减法,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式,去掉老师过多的预设,把自主学*还给孩子。这样做,并不是说老师放手,老师就轻松了,反而印证了前面提到的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有跨学科的知识,要懂孩子。针对幼儿园教育而言,教师要会观察孩子。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将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和撰写教育故事常态化,以此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这次名师培训班学*,我深深感受到教体局领导对我们名师培养工作的重视,特别是蔡科长冒着酷暑从头至尾和我们一起学*让我深受感动;冯老师和蒋老师更是为我们做好所有的后勤服务工作让我们没有一点后顾之忧,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和中牟的五十多位名师在一起,更感受大家的学*的热情。蔡科长在开班和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让我震撼更引发我思考,促我行动,他鼓舞我们不仅自己要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要越走越远,还要带领的团队一起发展。更告诫我们要沉下来,才能走的更远,才有可能成为跃龙。

  通过培训让我的思想越来越深刻,了解到小学、中学的教育重点也更加拓宽了我的眼界,明白教育的大方向,我也更加自信我们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方向是非常正确的,接下来我要努力借“他山之石”更好的开展我园教育实践活动,争取带领大家共同成长。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8

  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中,我学*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学*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通过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对核心素养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此次的理论学*作为基点,努力去研究在本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9

  去年暑假,参加郑州市骨干教师培训,“核心素养”一词贯穿整个培训的过程,让我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了深刻的认识。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让我对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从“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个部分对教师进行了专业理论及实际操作上的指导,是一本非常有使用价值的书籍。

  在《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一文讲道:“就没个学科不仅具有自己的符号表达、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也都有自己内含的价值性和道德意义。这同样是学科知识的一种内在属性,是与学科知识相伴随的内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成性因素。所以,学科教学最大的道德教育资源就是学科知识本身。”对此,我有深切体会,不管是哪一学科的教师,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时时践行“立德树人”。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又强调了几点:

  一、要充分挖掘学科知识特有的道德教育资源;

  二、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生活和行为;

  三、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道德和心灵世界;

  四、要结合学科教学有机地进行价值引导。

  于此,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受到很大启发:每门学科都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教师要对学科教学内容中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素材进行发掘,把德育渗透融合在课程教与学的活动中。课堂教学要转化为学生课外的成长行为,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变成他们的成长自觉。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着对学生的整个生活发生重大的影响,他所学的东西将会影响他的行为、兴趣与选择;意味着他过去的一切都收到审视和重新估价。心灵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学之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

  唯有进入学生情感、生命、灵魂深处的教学,才能内化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把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将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在学*中,只有被灵魂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瑰宝,二其它含混晦涩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

  教育是及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诚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说人就不像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

  聚焦课堂变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0

  通过专题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学*,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六功”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具备多样好功夫啊。耳功,嘴功,眼功,手功,脑功以及身功。我们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尤其是以下几点:

  一、教师倾听学生是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

  “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要素组成的,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即使有精致完美的教学设计,全面充分的教学准备,也会由于缺乏针对性而无法生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因此,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且取得实效的起点。了解学生的最简便、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倾听学生,倾听能使教师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情感态度,智力水*和思维能力。没有倾听,了解学生只能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

  二、教师倾听学生也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教学相长”,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教师学*、成长的过程。亚里斯多德告诉我们:“谁在倾听,也就随之而听到了更多的东西,即那些不可见的以及一切人们可以思考的东西。”倾听能使教师获取出乎意料的多种有效信息,或是对迷惑的问题豁然开朗,或是对弄错的东西拨乱反正,或是对视如*常的地方重新认识。倾听还能使教师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最终促进自身的成长。

  三、教师研究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于老师明确怎么教学生知识,其实研究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明白怎么有效地学*更重要。未来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认识每一个学生个体特点的能力。每个教师都应该去研究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关键在于提升教师认识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的能力,特别是认识学生个体的学*特点、发展路径等。如果我们要为他们终身奠基,就必须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教师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一方面靠经验,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懂得大数据分析。如果我们的老师不去掌握大数据的话,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教学水*就跟不上。教师们不能只停留在做PPT教案的水*上,而要更多地使用大数据的互动功能,提供给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的方法和捷径。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1

  此次培训,旨在培养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技能,鼓舞大家勇担教师重任。通过这次培训,学*内容非常实用,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以下学*体会:

  一、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我清楚地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提升个人的素养和知识能力,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教书育人是建立在高度责任感上的,作为老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给学生以积极恰当的引导,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学中的公*性,对待学生一视同仁,要懂得倾听与尊重,让学生愿意信任你,让学生学会自立,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在工作中要不断学*的新的.技能,丰富自身技能。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更新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新的理念更加做到因材施教。激励我在*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并对工作有了新认识。

  三、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问题,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认识到课堂的组织和授课的方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有相应的技能和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各学科的课程要求完成身心的素养成长,在学科的延伸中让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形成个人自主自律的核心素养。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体会到对一名优秀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清晰的认识。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在教育事业的这条道路上前进。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2

  此次培训,旨在培养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技能,鼓舞大家勇担教师重任。通过这次培训,学*内容非常实用,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以下学*体会:

  一、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我清楚地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提升个人的素养和知识能力,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教书育人是建立在高度责任感上的,作为老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给学生以积极恰当的引导,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学中的公*性,对待学生一视同仁,要懂得倾听与尊重,让学生愿意信任你,让学生学会自立,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在工作中要不断学*的新的技能,丰富自身技能。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更新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新的理念更加做到因材施教。激励我在*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并对工作有了新认识。

  三、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问题,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认识到课堂的组织和授课的方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有相应的技能和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各学科的课程要求完成身心的素养成长,在学科的延伸中让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形成个人自主自律的核心素养。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体会到对一名优秀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清晰的认识。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在教育事业的这条道路上前进。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3

  此次培训,旨在培养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技能,鼓舞大家勇担教师重任。通过这次培训,学*内容非常实用,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以下学*体会:

  一、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我清楚地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提升个人的素养和知识能力,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教书育人是建立在高度责任感上的,作为老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给学生以积极恰当的引导,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学中的公*性,对待学生一视同仁,要懂得倾听与尊重,让学生愿意信任你,让学生学会自立,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在工作中要不断学*的新的技能,丰富自身技能。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更新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新的理念更加做到因材施教。激励我在*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并对工作有了新认识。

  三、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问题,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认识到课堂的'组织和授课的方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有相应的技能和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各学科的课程要求完成身心的素养成长,在学科的延伸中让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形成个人自主自律的核心素养。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体会到对一名优秀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清晰的认识。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在教育事业的这条道路上前进。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4

  作为一名幼儿学段的老师,两次随教体局师训科组织的中牟名师队伍进行提升学*,收获颇多。如果说扬州行时让我有所思,而武汉行却让我所悟。同行的都是小学、中学的优秀老师,专家的讲座和参观的学校也都是小学和中学,虽涉及到幼儿园的内容不多,但也有很多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次武汉学*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大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无论小学、中学和幼儿园,我们的教育目标都是培养什么样的未来人,教师要关注的是孩子们怎样学的问题,我们该有怎样的教育观,该怎样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该怎样尊重孩子们的学*特点和方式,真正做到以孩子为主,将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真正作用在孩子们身上。

  这次培训,在听讲座和参观学校的过程中不断地反观自己日常的教育行为,专家讲座是引领,也是解惑,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一、解读“立德树人”、提升专业素养

  最早接触“立德树人”的概念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中把师德放在了首位,那时我也仅仅是将立德树人停留在师德教育建设的层面上,很少主动和教师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以及教育行为进行衔接。武汉教育科学院的朱长华副院长在《核心素养和教学变革》报告中,以高瞻远瞩的理论架构和娓娓道来的教育实践的事例阐述,引领我们明白教师的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是“热爱学生的人格魅力和通过学科知识引领价值观形成的教学能力”。而今天,我们是否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已经为培育中牟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了职业与专业上的准备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我和各位名师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在教师核心素养的养成上,我们欠缺的还很多,还需要不断努力学*、研究、自觉修炼自身的核心素养。

  王校长在《浅谈中学教育管理者的心智修炼》中谈到,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他指出:一是摆正**与成才的关系。“**”重于“成才”,“育人”重于“育才”;二是怎么做。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结合点。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幼儿园在这方面理念是非常正确的,从我园的课程设置上也已经体现出来了。我们除了开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基础课程,还开展了“早期阅读”特色课程和以“传统的节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园本课程。今后,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践研究,争取将我们的课程推广开,让更多的孩子收益,引领我们中牟幼教走向更专业的方向上来。

  二、立足课堂教学,提升专业素养

  听了靖国*《做具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讲“鹰乃学*”的教育观点后,我心中久久不能*静,很久很久耳边一直回响着“鹰乃学*、鹰乃学*…”孩子们坐在课堂就是学*吗?什么是真正的学*?只有让孩子主动*得才称得上学*,这也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以幼儿为本,我们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了吗?诚然,我们离真正的以幼儿为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无论是朱长华副院长分享的《猫》的课程设计和课堂实践还是华东心理学教授张文分享的从《灰姑娘》故事课堂教学康孩子的教育方式,都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生动地课堂是给予孩子的兴趣和学*方式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喜欢学*,才会爱上课堂。反观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我们该做的'是减法,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式,去掉老师过多的预设,把自主学*还给孩子。这样做,并不是说老师放手,老师就轻松了,反而印证了前面提到的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有跨学科的知识,要懂孩子。针对幼儿园教育而言,教师要会观察孩子。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将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和撰写教育故事常态化,以此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这次名师培训班学*,我深深感受到教体局领导对我们名师培养工作的重视,特别是蔡科长冒着酷暑从头至尾和我们一起学*让我深受感动;冯老师和蒋老师更是为我们做好所有的后勤服务工作让我们没有一点后顾之忧,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和中牟的五十多位名师在一起,更感受大家的学*的热情。蔡科长在开班和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让我震撼更引发我思考,促我行动,他鼓舞我们不仅自己要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要越走越远,还要带领的团队一起发展。更告诫我们要沉下来,才能走的更远,才有可能成为跃龙。

  通过培训让我的思想越来越深刻,了解到小学、中学的教育重点也更加拓宽了我的眼界,明白教育的大方向,我也更加自信我们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方向是非常正确的,接下来我要努力借“他山之石”更好的开展我园教育实践活动,争取带领大家共同成长。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5

  通过这段时间查阅资料以及网上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资料,我收获颇多。通过学*,我对核心素养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刻地感受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一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学以致用,把它落实到我的日常教学中。现就我的学*情况谈谈收获。

  首先,我来说一说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地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多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的‘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学素养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学里有没有语言素养或数学素养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没有去考虑,今天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语言素养、表达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实到生物学*中,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去合作学*,去探究自主学*,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语言、人际交往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爱上“思考”。只有学生喜欢思考,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才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出理性的数学问题。教师应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入知识探讨;在数学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需求。如给学生表扬、称赞等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教师要不吝对学生进行表扬,建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数学的美。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信、表达等能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老师要更加有耐心。有一句话这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我们要多思考,只有让学生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他们才能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记忆,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结论,从更深层次来讲,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想法,会创新,有能力而不仅仅会读书的一个人。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让他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社会。

  在积极提倡“核心素养”的同时,我们又应防止纯粹的“口号操作”与“文字游戏”。因为,口号的频繁更替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常见弊病,以至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忙于应付,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我建议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学生,一定要坚持。我在学*过程中了解到一个实例:“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小区配套学校里,有一群教师,对“三维目标”的执着研究达8年之久,他们从学科知识走到了知识树,从知识树走到了能力,从能力走到了高位目标,并解决了一系列数学困惑和问题。无论课改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没有动摇他们的研究精神。10年过去了,这所普通的学校迅速成长为海淀区第一方阵的佼佼者……”所以,贵在坚持。

  数学教师还应该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知道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和载体,逐步实现多层目标的达成。以“教学活动”为主体和主线,通过“再创造”建构起学生自己的“数学现实”;以“学会思维”为重点和核心,培养、发展学生的严谨意识和理性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尽力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间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种能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副能用数学思想改造世界的情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概念发展核心素养是专家的共识。

  第一,核心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课标中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第二,核心概念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数学课程与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第三,核心概念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数学内容中反映的数学知识所蕴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6

  一、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兴趣及学*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 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二、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会,晨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卫生、纪律、安全等经常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惯、劳动*惯和文明行为*惯等。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

  3、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激发学*兴趣,培养刻苦学*的意志,教会学*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生活*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

  通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生活*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行为*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7

  xx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开展了全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意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由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起作业”*台中结构升级后的板块设计、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测评系统的绘本分级练*、新增的自然拼读板块设计及教师端的教学资分享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的*台,从李老师的口中得知,城区教学中已大面积应用到这个教育资*台。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班级中,对此*台的实践还是“零”,虽然现在是大步迈向小康的激昂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拥有或使用电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当作一个留给学生的阶梯作业吧,对于那些有条或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不妨试用一下,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学*效果。

  其次,由区教育精英公园道小学的刘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复*”经验,无论是新授的后随堂练*、单元复*、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复*,还是每堂大量ppT的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刘老师如此细心、缜密的教学态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对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由学*北派名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们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她们对“单元主题下的输入”,“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绘本与教学本相整合”,“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分级阅读”等做了思想与教学实践上的传递。虽然各位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介绍的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这是教育教学必然之的趋势。培训后,对于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声很高的“热词”,我仔仔细细的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正是这次培训,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让脑洞大开。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先列,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学试验田上需要不断地思考、学*、理解、接受、再运用。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培训*台,每次培训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上受益匪浅。虽然北派名师学*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杨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把一线的动态和教育声音传达给每个老师,是我所敬畏的,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要学*学*再学*,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开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8

  通过这段时间查阅资料以及网上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资料,我收获颇多。通过学*,我对核心素养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刻地感受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一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学以致用,把它落实到我的日常教学中。现就我的学*情况谈谈收获。

  首先,我来说一说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地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多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的‘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学素养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学里有没有语言素养或数学素养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没有去考虑,今天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语言素养、表达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实到生物学*中,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去合作学*,去探究自主学*,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语言、人际交往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爱上“思考”。只有学生喜欢思考,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才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出理性的数学问题。教师应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入知识探讨;在数学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需求。如给学生表扬、称赞等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教师要不吝对学生进行表扬,建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数学的美。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信、表达等能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老师要更加有耐心。有一句话这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我们要多思考,只有让学生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他们才能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记忆,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结论,从更深层次来讲,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想法,会创新,有能力而不仅仅会读书的一个人。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让他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社会。

  在积极提倡“核心素养”的同时,我们又应防止纯粹的“口号操作”与“文字游戏”。因为,口号的频繁更替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常见弊病,以至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忙于应付,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我建议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学生,一定要坚持。我在学*过程中了解到一个实例:“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小区配套学校里,有一群教师,对“三维目标”的执着研究达8年之久,他们从学科知识走到了知识树,从知识树走到了能力,从能力走到了高位目标,并解决了一系列数学困惑和问题。无论课改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没有动摇他们的研究精神。10年过去了,这所普通的学校迅速成长为海淀区第一方阵的佼佼者……”所以,贵在坚持。

  数学教师还应该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知道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和载体,逐步实现多层目标的达成。以“教学活动”为主体和主线,通过“再创造”建构起学生自己的“数学现实”;以“学会思维”为重点和核心,培养、发展学生的严谨意识和理性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尽力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间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种能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副能用数学思想改造世界的情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概念发展核心素养是专家的共识。

  第一,核心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课标中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第二,核心概念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数学课程与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第三,核心概念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数学内容中反映的数学知识所蕴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9

  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中,我学*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学*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通过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对核心素养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此次的理论学*作为基点,努力去研究在本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0

  赤日炎炎,晴空万里,在这火热的天气里怀着一颗同样火热的心,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鄞州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班培训。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感觉自己还没有听够,还没有听得过瘾培训就结束了,真是意犹未尽。三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给参加培训的老师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专家带着元气满满的理念和诚意,给大家呈现了小学教师应该学*和掌握的全新教学理念,扎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还有十分接地气的真实生动的课堂实录,专家们都不约而同地再三强调,要从实践出发总结经验,多学*多反思多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聆听着专家的讲座,就像春天的禾苗吸收点点春雨一样,极力地吸收着专家们的教学智慧和教育理念。

  在学*的过程中,惊叹于专家渊博的知识,和对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是如此精细到位。我们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泥足深陷于繁重琐碎的班主任工作和重复机械的语文教学工作不可自拔,竟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地审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教学和自己的学生。

  沈玲蓉老师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学专业性刍议》的讲座中先用常见的“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反课文而走向反语文”两个现象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和思考,紧接着从“课程教学论视域下语文教学的专业性、教学专业性表征、如何提高专业性”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对小学语文教学专业性的'理解。方蓉飞老师《研读教材精心设计》的讲座则先从阅读教学“低就”“高攀”的现象入手,从“解读教材,精心设计;删繁就简,聚焦重点;研读文本,和谐发展”三个方面,结合阅读教学的实例,让老师们醍醐灌顶,顿时明白阅读教学原来可以这样教学,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语文课可以变得更加多姿多彩。郑东辉老师做的《学教评一致性视野下的作业变革》讲座则从一个有趣的作业故事入手,用了大量的数据分析,详尽地阐释了“什么是作业,如何基于目标设计作业,怎样反馈作业结果”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张晨瑛老师先请老师对几篇课文进行说课练*,然后张老师对老师们的说课情况进行点评,让老师对说课进行了一次小练兵。紧接着,张晨瑛老师针对说课做了一堂内容丰富的《说课那些事》讲座,分别从“说课的类型、说课的结构、说课的要点”等方面,结合说课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解答了关于说课这个内容的疑惑。

  参加了本次培训,我更是深刻地体会到,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绝对不能再停留在机械地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不能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应该以学定教,教的法子应该根据学的孩子,从学*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既不急于求成也不固步自封。而且我们明白了教学工作应该从教、学、评三者应该统一,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和之后的评价要有一致性,不能井水不犯河水,互相毫无关联。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认识几个生字,会背几篇课文,而是为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言文学素养的提升,也是为了培养人的心性、品质的精神需要。正是小学语文教学如此重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应该好好学*,天天向上,保持学*的热情和成长的动力。本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不会结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中继续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中扎扎实实的用功,相信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将会在小语这片天地中开出更加美丽的花朵,结出更硕大的果实!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0)份扩展阅读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0)份(扩展1)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菁华5篇)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

  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中,我学*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学*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通过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对核心素养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此次的理论学*作为基点,努力去研究在本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

  此次培训,旨在培养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技能,鼓舞大家勇担教师重任。通过这次培训,学*内容非常实用,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以下学*体会:

  一、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我清楚地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提升个人的素养和知识能力,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教书育人是建立在高度责任感上的,作为老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给学生以积极恰当的引导,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学中的公*性,对待学生一视同仁,要懂得倾听与尊重,让学生愿意信任你,让学生学会自立,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在工作中要不断学*的新的技能,丰富自身技能。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更新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新的理念更加做到因材施教。激励我在*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并对工作有了新认识。

  三、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问题,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认识到课堂的组织和授课的方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有相应的技能和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各学科的课程要求完成身心的素养成长,在学科的延伸中让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形成个人自主自律的核心素养。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体会到对一名优秀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清晰的认识。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在教育事业的这条道路上前进。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3

  教师需要树立“教育要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专业思想,并切实把它作为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其中,一方面需处理好知识和能力、品格之间的关系。知识是基础,发展能力和品格离不开知识的.*得;知识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得发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确所要发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再者,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应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和谐。专业思想的建立,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等心理过程,从而引发其相应的有弹性的教育教学行为。

  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教师要坚持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学会认知。知识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渐地形成核心素养。围绕这一思想,项目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法以及像艺术家那样工作都是不错的选项。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关键词。再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学*,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自我教育、反思与管理。

  为了在教育教学中能顺利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格外重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教学交往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基本理解,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要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地进行设计的技能,既考虑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考虑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既考虑课内内容,又考虑课外内容,要熟练地运用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包括21世纪社会、生活的实况,给学生以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教书实现育人,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

  课堂组织和教学中,要精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的组织,展现课程的生成、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和解决,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来指导学生,成为学生终身学*态度、方法与能力的指导者。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技能,以求能够及时判断出学生的发展状态及需求,做出恰当的反馈和引导。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和个人自主自律行动等核心素养。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4

  通过本次专题学*,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可读性强,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们要学*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我谈三点学*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能“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变学生“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我也结合了自己英语课堂的实际,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自信了,也更乐于用英语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表演。

  二、领悟有效教学学*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

  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提倡“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会阅读课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学会观察学生的学*情况,学会帮助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思考。我认真学*并思考着每一个观点,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领悟到: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

  三、学会终身学*,提高教育素养

  首先要立足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突破学科教学的界限,树立教师终身学*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不断学*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懂的教育规律,做反思型教师,养成反思*惯,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通过总结经验,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

  7月2日上午,我校全体老师到海口市十一小学校参加教师全员培训。十一小学校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老师们认真聆听聂细刚校长精彩的讲座《教师核心素养及发展》。聂老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列举了国内外教师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许多事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我边听边做笔记,受益匪浅。讲座中一些精辟的语言,引起大家的共鸣。例如: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教学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等。

  听了聂专家的精彩讲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过程,终身学*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的教育准则是:我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的主体,应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三、学生才是学*和发展的真正主人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把练*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读、问、写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就像今天我们听了张玉彬老师的课,就与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只有学*,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学*学*再学*,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0)份(扩展2)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菁华6篇)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

  一、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兴趣及学*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 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因为做到了以上几点,所以我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效果还是明显的。

  二、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的指导方针。

  1、思想教育常抓不懈:利用班会,晨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卫生、纪律、安全等经常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惯、劳动*惯和文明行为*惯等。

  2、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

  3、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激发学*兴趣,培养刻苦学*的意志,教会学*方法,学好各门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生活*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

  通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生活*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行为*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

  xx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开展了全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意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由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起作业”*台中结构升级后的板块设计、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测评系统的绘本分级练*、新增的自然拼读板块设计及教师端的教学资分享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的*台,从李老师的口中得知,城区教学中已大面积应用到这个教育资*台。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班级中,对此*台的实践还是“零”,虽然现在是大步迈向小康的激昂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拥有或使用电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当作一个留给学生的.阶梯作业吧,对于那些有条或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不妨试用一下,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学*效果。

  其次,由区教育精英公园道小学的刘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复*”经验,无论是新授的后随堂练*、单元复*、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复*,还是每堂大量ppT的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刘老师如此细心、缜密的教学态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对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由学*北派名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们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她们对“单元主题下的输入”,“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绘本与教学本相整合”,“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分级阅读”等做了思想与教学实践上的传递。虽然各位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介绍的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这是教育教学必然之的趋势。培训后,对于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声很高的“热词”,我仔仔细细的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正是这次培训,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让脑洞大开。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先列,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学试验田上需要不断地思考、学*、理解、接受、再运用。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培训*台,每次培训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上受益匪浅。虽然北派名师学*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杨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把一线的动态和教育声音传达给每个老师,是我所敬畏的,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要学*学*再学*,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开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3

  7月2日上午,我校全体老师到海口市十一小学校参加教师全员培训。十一小学校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老师们认真聆听聂细刚校长精彩的讲座《教师核心素养及发展》。聂老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列举了国内外教师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许多事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我边听边做笔记,受益匪浅。讲座中一些精辟的语言,引起大家的共鸣。例如: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教学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等。

  听了聂专家的精彩讲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过程,终身学*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的教育准则是:我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的主体,应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三、学生才是学*和发展的真正主人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把练*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读、问、写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就像今天我们听了张玉彬老师的课,就与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只有学*,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学*学*再学*,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4

  通过这段时间查阅资料以及网上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资料,我收获颇多。通过学*,我对核心素养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刻地感受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一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学以致用,把它落实到我的日常教学中。现就我的学*情况谈谈收获。

  首先,我来说一说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地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多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的‘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学素养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学里有没有语言素养或数学素养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没有去考虑,今天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语言素养、表达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实到生物学*中,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去合作学*,去探究自主学*,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语言、人际交往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爱上“思考”。只有学生喜欢思考,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才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出理性的数学问题。教师应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入知识探讨;在数学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需求。如给学生表扬、称赞等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教师要不吝对学生进行表扬,建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数学的美。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信、表达等能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老师要更加有耐心。有一句话这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我们要多思考,只有让学生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他们才能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记忆,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结论,从更深层次来讲,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想法,会创新,有能力而不仅仅会读书的一个人。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让他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社会。

  在积极提倡“核心素养”的同时,我们又应防止纯粹的“口号操作”与“文字游戏”。因为,口号的频繁更替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常见弊病,以至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忙于应付,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我建议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学生,一定要坚持。我在学*过程中了解到一个实例:“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小区配套学校里,有一群教师,对“三维目标”的执着研究达8年之久,他们从学科知识走到了知识树,从知识树走到了能力,从能力走到了高位目标,并解决了一系列数学困惑和问题。无论课改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没有动摇他们的研究精神。10年过去了,这所普通的学校迅速成长为海淀区第一方阵的佼佼者……”所以,贵在坚持。

  数学教师还应该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知道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和载体,逐步实现多层目标的达成。以“教学活动”为主体和主线,通过“再创造”建构起学生自己的“数学现实”;以“学会思维”为重点和核心,培养、发展学生的严谨意识和理性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尽力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间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种能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副能用数学思想改造世界的情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概念发展核心素养是专家的共识。

  第一,核心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课标中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第二,核心概念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数学课程与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第三,核心概念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数学内容中反映的数学知识所蕴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

  教师需要树立“教育要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专业思想,并切实把它作为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其中,一方面需处理好知识和能力、品格之间的关系。知识是基础,发展能力和品格离不开知识的.*得;知识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得发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确所要发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再者,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应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和谐。专业思想的建立,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等心理过程,从而引发其相应的有弹性的教育教学行为。

  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教师要坚持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学会认知。知识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渐地形成核心素养。围绕这一思想,项目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法以及像艺术家那样工作都是不错的选项。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关键词。再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学*,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自我教育、反思与管理。

  为了在教育教学中能顺利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格外重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教学交往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基本理解,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要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地进行设计的技能,既考虑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考虑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既考虑课内内容,又考虑课外内容,要熟练地运用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包括21世纪社会、生活的实况,给学生以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教书实现育人,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

  课堂组织和教学中,要精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的组织,展现课程的生成、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和解决,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来指导学生,成为学生终身学*态度、方法与能力的指导者。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技能,以求能够及时判断出学生的发展状态及需求,做出恰当的反馈和引导。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和个人自主自律行动等核心素养。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6

  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中,我学*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学*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通过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对核心素养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此次的理论学*作为基点,努力去研究在本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0)份(扩展3)

——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本五份

  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

  八月一日,我有幸参加了青岛市举办的“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论坛”主题继续教育培训会,两天的培训日程让我深刻感受到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学*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现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理念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1、“素质”与“素养”的区别

  褚宏启教授首先阐述了“素质”与“素养”不同概念,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方式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两个问题到底谁更重要些,显然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让我体会到我们总是在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总想着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往往忽略了学生受教育后会变成怎样的人,能力上会表现出什么,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避免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存储器”,避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21世纪需要综合能力更强、创新能力更强的智慧型人才。

  2、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适合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成长固本强基,让学生终身受益。褚宏启教授强调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从学*中感受到,核心素养就是在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理念从传统知识和技能评价标准向个体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由“结果”向“过程”的转变,由“知识教育”向“人的教育”转变,为此,教师的教学也要跳出单一学科或者单一情境的限制,以适应社会的跨学科、跨情境的教育为出发点,关注教育从“育才”到“育人”转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3、创新与合作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褚宏启教授在分析我国国民素质的短板问题时利用中日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对比,清晰的分析出我国国民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差,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决定着民族的未来,那么基础教育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落后,教育质量等于分数第一的评价方式很浓厚,中小学学生合作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就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由此,我深刻感受到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创新的紧迫性。

  4、作为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怎么做的问题

  褚宏启教授帮我们指出了几个方向,第一、中小学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发课程体系,第二、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理念。第三、教师素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就要不断学*,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第四、采用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形成良好的教育评价环境,作为教师具体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感受到教师应该不断保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参加学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在教研过程中更加关注对学生学情情况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的营造快乐、*等的教学环境。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作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中进步,在进步中学*。

  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

  核心素养是现在教育最热门的话题,*期阅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让我对素养教育又多了更深的认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也为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全书共分为三篇内容,分别论述了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教学观怎样建立,以及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并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

  因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是为了学而教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的,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发展学生为适应社会变化终身学*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诉求,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学*的关键。

  在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关系的论述中,作者提到,核心素养相比三维目标,更加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说,核心素养更关注教育的内在性、人本性和终极性等方面。另外,核心素养是来源于三维目标又高于三维目标的,是学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内涵上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核心素养更多意味着教学模式和学*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转变。

  那么怎样在我们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核心素养呢?

  通过学*,知道在教学培过程中,注重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还得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的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可从以下方面在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来:

  第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在课堂内充分体现出“情感课堂”。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是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

  第三、传授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一个交流,开放式的课堂。课堂以学生为主题,那就尽量给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台。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会学*”这个目标,需要让学生尽快转变学*方式,可以通过自主学*、探究学*与合作学*三种方式,指导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牢固掌握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中,可以实现能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注重积累,海量阅读经典书籍。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积累优美、新鲜的语言材料,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中华传统经典作为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不仅内容源远流长,同时也有精辟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每篇文章都如同一面镜子,能够将社会生活反映出来,映照着学生的心灵,并启迪学生的心智。

  总之,课堂教学变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只有聚焦课堂,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关于核心素养教学观的重建,我还有许多需要学*的地方,这本书我还需要细细品阅,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

  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3

  当下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最热门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对中国教育来说,是一件大事: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适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解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既关系到国家的总体发展,也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学生个人的成长,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思考。

  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我将它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②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③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④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⑤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得的。这样一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全新的展现落实在学校教育上来了,需要每个教师去实践,落脚点就在于每个课堂。那么核心素养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呢?我想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学*目标需要转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关键能力提高和必备品格形成。

  这是学生学*素养和关系素养的两个方面。

  学*素养包括学*的愿望和主动学*的动机、自主学*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其中学*兴趣即学*动机素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学*素养显然是最重要的任务。关系素养主要涵盖人格与心理、生理以及品质与品德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指与自身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能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能自己规划、自己约束和自己调节,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后者主要指与他人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有沟通意识和交流能力,有国家认同、国际视野、社会公德、社会责任,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自觉关心生态与保护环境等。

  二、课堂教学方式要情境化、活动化,学会讲故事。

  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境缺失,学生就不能在知识与现实生活间建立起联系。情境化教学是启发引导的必要条件,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式的教学方式。例如我校的大河源课程之走进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活动等,让学生将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这些活动体现了学科特点,可以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下的培养目标。

  三、学生学*方式,要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的学*方式转型。

  自主合作学*方式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有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产生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为主线去设计,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而学生采用不同学*策略,自主以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以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己表现的机会,在学*过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养。

  探究式学*方式是学*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的重要方式。它要求学生必须活学活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在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深入培养各项相关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养成。

  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4

  7月4日,我有幸聆听了北京教科所王凯老师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改进》的讲座,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了解了核心素养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现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一、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

  “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惯、能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们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让学生在学*中找到乐趣,找到自己。学*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2、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

  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文化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知识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想想自己上班的时间也不短了,应该说已经是一名老教师了,可不管从教学水*还是自身水*,我都感觉进步不大。首先,我读书少,上班以来,读过的专业书屈指可数;其次我钻研的少,对教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始终浮在很浅的层次,深不下去。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人,因为成长始终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充满爱与责任。这是师德的灵魂,也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做到爱学生,爱教育,对学生,对自己的教育事业充满责任感,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5

  目前,基于学科素养的新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全国征求意见,这就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开始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从理论、观念、操作三个层面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大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书中余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这一主题方面,重点阐述了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的具体路径和方法。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操作系统。只有将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因此,本主题是全书的重心和落脚点。静下心来细细思考,作为一名社会学科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包含哪些方面。

  语言能力:

  在社会情境中借助图片、案例、材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文化品格:

  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三、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

  学*能力:

  指主动拓宽学*渠道,积极调试学*策略,努力提升学*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关系为:知识能力是学科基础、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能力是发展条件。我认为,让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重点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四方面的意志品质:

  主动与进取:

  对学*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惯,在学*过程中注重语言运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监控与调整:

  能对学*过程和学*情绪进行自己监控和有效管理,面对学*困难能够自己激励、自己调适,适时反思和评价学*效果,并对学*目标和方法等做出必要调整,主动适应,坚持不懈。

  选择与获取:

  利用课内外多种学*渠道特别是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并结合学*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选取和整合,广泛涉猎,有的放矢,既勤于学*,又善于学*,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合作与探究:

  通过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等方式,敏锐观察语言现象和语用规律,能从多角度、新视角去观察和理解历史现象,尝试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读和评判多元化现象,勤于思考,探异求新。

  核心素养实则也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吾日三省吾身,课堂教学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人文性的教学,科学性的教学,发展性的教学,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0)份(扩展4)

——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

  *日我参加了县《*学生核心素养》网络远程培训,几位专家学者的报告让我深刻感受到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学*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过往的教育太单一片面,而导致因为"得到了不该得到的",所以"错过了不该错过的",因为"填充了不该填充的",所以"失去了不该失去的"。"方向先于目标,战略先于战术。"当今社会,人类和人工智能将重新分工。基于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关注,基于对基础教育的反思与检讨,我们提出和重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现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理念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和能力。个体与他们所处的多样化情境间不断变化的互惠关系的构成了人类发展的本质。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适合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成长固本强基,让学生终身受益。教授强调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从学*中感受到,核心素养就是在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理念从传统知识和技能评价标准向个体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由“结果”向“过程”的转变,由“知识教育”向“人的教育”转变,为此,教师的教学也要跳出单一学科或者单一情境的限制,以适应社会的跨学科、跨情境的教育为出发点,关注教育从“育才”到“育人”转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二、“素质”与“素养”的区别

  教授首先阐述了“素质”与“素养”不同概念,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方式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两个问题到底谁更重要些,显然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让我体会到我们总是在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总想着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往往忽略了学生受教育后会变成怎样的人,能力上会表现出什么,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避免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存储器”,避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二十一世纪需要综合能力更强、创新能力更强的智慧型人才。

  三、创新与合作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教授在分析我国国民素质的短板问题时利用中日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对比,清晰的分析出我国国民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差,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决定着民族的未来,那么基础教育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落后,教育质量等于分数第一的评价方式很浓厚,中小学学生合作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就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由此,我深刻感受到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创新的紧迫性。

  四、作为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怎么做的问题。教授帮我们指出了几个方向:

  1、中小学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发课程体系.

  2、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理念。

  3、教师素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就要不断学*,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4、采用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形成良好的教育评价环境。

  作为教师具体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感受到教师应该不断保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参加学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在教研过程中更加关注对学生学情情况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的'营造快乐、*等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自主学*为主的高效课堂教学和课外特长学*的积累,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中进步,在实践中实现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承诺,在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的道路上不懈奋斗。

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数学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它。

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3

  “11月9日,学校领导人侯校长召开《培育核心素养,塑造美好人生》的讲座,对“核心素养”做出了深入、细致的解读,让这个宽泛宏大的定义接上了“地气儿”。听过讲座后,我明白“核心素养”切实存在于我们的教育生活中,针对“核心素养”,侯校长也指明我们立项课题的研究方向。通过对讲座的学*并结合网上所学*的内容,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之中不断完善。从这里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得知识的能力,由此也更加强调能力与态度。我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积极的真正的转变我们的课堂角色,从教授转变为引授,将“关键的能力”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其实这和我们学校一直在实施的“少将多学、精讲多练”、“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主动学*”的教育理念相符,培养学生主动学*的能力一直是所有教师追求的教育目标。而在培育学生必备品格的方面,则要求我们在德育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在讲座中乍一听到“核心素养”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素质教育”,这二者听起来似像非像。讲座中也指出“素养”与“素质”的关系和不同之处。素质通常指的是个体前天禀赋和后天环境教育互相作用在个体身上所体现出的结果。而素养更多是指后天*得的.,通过教育可以培养的,可以更加凸显教育的价值。在我看来,“核心素养”就是“素质教育”优秀经验的继承和更为细化、具体、系统性的发展。

  今年我们所立课题的题目是《在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方面是自主发展中的学会学*。其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乐学善学,二是勤于反思,三是信息意识。这三项内容与我们的教学工作有紧密的联系,我们教师应该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也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制定了一些目标:

  1、寓游戏于教学中,将游戏用于识字,拼音,课文学*中,充分利用孩子的年龄特性,分层次的组织游戏,通过游戏环节激发孩子乐学。

  2、对语文的知识课后有一个延伸,不仅教知识,知识背后更是人文的东西,简单的字、词、句、复杂的文章、儿歌,要让孩子理解知识背后的中华文化的魅力;多教给孩子正能量,积极评价文中人物和观点,学会学*他人的优点,我觉得每节课后几分钟时间让孩子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可以是人文方面的一些正能量的做法或者做人的道理。

  3、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评价他人说法等方面加强核心素养培养,这不仅仅是对学*规范训练,更是价值观引领。

  4、教师以身作则,多表扬优点,给学生一个导向作用。

  5、在学*过程中培养解决困难思维方式,多想办法,少抱怨。

  6、“品格”素养的培养应渗透在说话,读书方方面面。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在学校离不开教师的自我提高与努力学*。正如讲座最后侯校长所说:“一项新的东西出台,需要我们去探索,不管路怎么走,我一定要走下去,相信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就会有奇迹发生。”通过此次学*,我会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努力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4

  我认识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了解了核心素养及其在语文学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现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一、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我们以前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的特长发展”。素质教育改变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各种社会需要的人才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而素质的培养是在学生“有天分”的基础上。“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惯、能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从文化基础可以看出,它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积累的宽度和厚度,使学生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正确、科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也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自主发展方面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学*发展意识,能够自主学*,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追求健康、快乐、精彩的人生。社会参与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能力,一个有担当的人,才能爱国、爱集体、爱家,才能勇于为社会做贡献,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妙灌核心素养之田,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发。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2、丰富资源,寓教于乐。

  丰富课堂资源,构建灵动课堂。启迪我们,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教学即人学,对话心灵。

  教学即人学,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书育人的核心,重在育人,健全的人格,心灵的陶冶。更代表着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

  4、借助网络资源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作热情,培养学生的素养。

  谨慎、合理、适时、巧妙作用网络资源,将品德课上活,上出特色。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中进步,在进步中学*。

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看得出来,学校教育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场所之一。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机无缝的链接,共同努力来完成!

  我认为在学校里,核心素养要依靠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慢慢地养成,是一个滋养的过程,重在潜移默化,不留痕迹的引领和助推。学生的周围是老师,老师们的素养在不断的影响着、引领着学生素养的形成,因此学校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教师素养,教师就应该成为核心素养的标杆和引领者!毕竟老师们的一言一行总会种植在学生的记忆中。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老师的我,就一直在掂量: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马?好像不全是,有缺项!所以要想在学生核心素养上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自感还要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做到终身学*,学到老,活到老!目标就是以身作则,事事处处为人师表。从此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教师:“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我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交往。我将自己置身学*之中,把学生‘代入’共同学*的状态,我可以有情感表达,可以有质疑和追问,更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于学生,只有这样以学*共同体身份出现的最本真的我,才会真正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发现学生!”我非常认同这个说法。有资料表明:学生的学*成绩只有15%—30%左右与教师的知识传授有关,其余大部分都取决于非知识层面的因素。如教师的情感、格局、胸怀、视野,看待事物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说谁带的学生像谁,验证了这一点。因此,学生在学校阶段核心素养的形成,就与他所经历的老师们的素养有着极大关联,每当会想到自己的老师,留存在脑海中的往往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经典桥段,他的为人处事和他的治学态度等,而他所教授的知识不是印象最深的。这些老师的素养的集合,不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素养的建立吗?

  核心素养内容丰富,要想全面培养就要做到不管哪门学科都不能以培养某某家为教学目标,而是要培养合格的公民为目标。比如我从事的生物学科,不为培养生物学家,而要通过学*生物学,能给他们留下什么印象,给予他们相应的生物学能力来适应社会,实现这一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贡献。

  基于这个想法,我在生物学科上做三方面的努力来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1.在具备生物学常识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生活*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通过学*了解人体的结构和生理特点,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 自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所以一般情况下,我比较自信于自己教过的学生,在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能够有正确的认知,做到必要的防范。我们清楚,生物学知识只是知道是没多大用处的,要想变成相关的能力则要通过讨论、亲身体验才可以练成。所以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就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以致用的练*,比如学过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后,就“路边摊上的食品”、“快餐食品”、“腌制食品”、“零食”等问题,让学生做调查、查资料,结合自己的感受。通过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后,能够较为理性看待这些食品,一般不会只为口感而不顾卫生和健康。这样为学生形成良好饮食*惯打下基础,并且影响着身边的人。再有就是培养良好的健康*惯,从生物课本上传授的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结构以及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态度,也会了解一些疾病的常识。就不会轻信一些电视上、报纸上的虚假健康知识讲座,还能提醒身边的人不要受骗,特别是家里的老人。

  2.一定的生物实践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验的较多的学科,在实验过后把一些实验加以拓展,有利于学生继续获得相关知识,*得相关能力。如种子的萌发实验过后,可以将萌发长出的幼苗种在花盆里,浇水施肥,关注植株的成长过程。这样亲*植物,每天和植物为伴,觉得新鲜,随时有新的感悟。看到了新芽从叶柄处长出来改变了他从前的想法。看到花芽是在植物生长一段时间后才长出,一直到植物开花了,结出果实、种子了,就把绿色开花种植物的一生有所了解,还会明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这样就把书本上提到的和未提到的知识在观察亲手栽培植物的过程中得以获得和体验。学生们就有可能把这种兴致迁移到其他的生物乃至整个的自然界中。你说如此这般,能不培养他们了解生物、热爱生物*惯吗?

  3.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通过生物与环境相关内容的学*,学生可以充分感知大自然的魅力,了解动植物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巨大作用,形成热爱 自然、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利用科学知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在力所能及 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比如说到当前的环境问题,上头条的一定是雾霾。其成因复杂,但人为因素是主要的:人人都向往好的生活,就会有向自然过度所取和过度排放废弃物的事实,两者不断加剧必然导致生态*衡的破坏,雾霾只是后果之一!在学*过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后,学生们在现实的诸多例子面前,会逐步形**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观念。

  最后再说一点态度的问题。从强按牛喝水到牛主动去喝水,体现了学*态度转变的问题。看到一个资料:有研究者用素养=(知识 能力)态度的公式形象地展现素养与知识、能力、态度的关系。其中态度是关键变量。如果态度是正分,一切知识与能力皆会产生相乘倍数的效果;如果态度是负分,一切知识与能力皆会产生负面效果。这明确提出了态度在素养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同一个环境里的学生和学生之间有差异,有的早慧,有的要等待“开窍”。落到最现实升学的来讲,为了上一个好的高中,保证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更合适的好的发展*台,他们“发力”的时间要提前到中考之前了。怎么让还没“开窍”学生激发出斗志,素养=(知识 能力)态度的公式是不是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呢?

  最后想说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路途遥远,但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途遥远!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0)份(扩展5)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这个题目就产生了深深的疑惑。这本书名字叫做核心素养下的中国表达,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中国表达?本书对于我们教育孩子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带着对于这本书的疑问和思考,进入了阅读与学*,在阅读时也一直牢记自己是一名教师,将自己从书中所学用于今后的教育事业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收获和体会。

  一、智慧方式培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促智慧之光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儒家文化中,“知”与“仁”是评判人格完善的两个重要的维度。这就提示我们应该从智慧的角度来阐释核心素养。智慧指的是在复杂的情景中,或在面对突**景中,表现为从容、沉着、机智的态度和品格,以及面对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与核心素养的特征是吻合的`。用智慧来解读核心素养必定会使核心素养的表达有中国的风格。但是我们在用智慧的方式进行思考时要始终牢记:智慧的灵魂是道德。历史与现在都告诉我们高智商只有与道德同行,才能培养出一名真正的智者。读到此处,我脑海中浮现出很多有才无德危害社会的案例。20xx至20xx年期间,一款名为“熊猫烧香”的病毒让中国的大半电脑陷入瘫痪。而这个病毒的研发者仅是一名24岁的青年人李俊,后因此获罪入狱改造4年进入了金山里靠着自己的才华做到了高管的位置,本来人生已算圆满。却又因开设赌场再次入狱。不得不说这是一位计算结天才,因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多次危害社会。从古至今,这样的实例屡见不鲜,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更应该肩负起学生道德培养的重任。我们常说要将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何为栋梁之才这本书给了非常好的诠释,那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教师是智慧的引路人,这就告诉我们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为学生打开一扇又一扇窗户,把整个世界当作课程来学*。情境中的学*,学生的视野更广,学生的格局更大,会生成学生的大智慧,用智慧催生智慧,用智慧的方式培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让过程明亮起来、温暖起来、智慧起来。

  二、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本书提出了在核心素养的召唤下,我们应该做“活教育”。这是伟大的教育家创立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那么什么是活教育?可以用一个反向概况来解释,活教育不是旧教育,而是新教育——旧教育是死的,新教育是活的。活教育不是随意的教育,而是通过试验的科学的教育——活的教育有理论的支撑,有科学的设计,还有严格的实验论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该植根于中华文化和教育理论的土壤中,活教育可以激活学生的潜能,发展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活教育有一个力点,既是着力点,又是一个支点。这个力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就像我们现在实行的教学改革——对分课堂,这也是在核心素养下的我们在做活的教育。为了探究最适合学生的学*方式,我们也一直在行动中教学,在行动中学*提升自我。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是幸福的,因为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

  非常荣幸今天参加了德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及其团队专业能力培养。会议分三个内容:上午曹培英老师关于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演变、架构及其培育研究做了报告;下午德州优秀青年教师郝芳禾和孙超老师进行了精彩授课;随后曹老师根据据授课内容做了精准而具意义的讲评。

  上午,曹老师从理论解剖及其案例分析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做了精彩报告。通过聆听,我了解到什么是核心素养,即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特征,基本架构,主要功能。

  随后,曹老师引申出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演变及其反思。曹老师从课标对对数学的基本定义及其要求入手,逐步推导出数学不再是清末时“熟*日用计算”那么简单的基本工具,而是具备6+3+1的丰富多彩的具有其继续学*和终身学*的新的.价值体现。不能单纯的只考虑“解决实际问题,计算能力”这样简单机械的要求,而应该加入“数学思维”。

  随后曹老师从小学数学课本中拿出一些典型案例剖析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精髓。从具体到抽象,从个案到统一,并进一步对“推理验证”做了细致工作。

  最后曹老师总结:我们姓“小”名“学”。

  下午,德州优秀青年教师郝芳禾老师就《*行四边形的面积》做了精彩授课。课上,学生思维活跃,方法多样,老师富有亲和力。青年优秀教师孙超则用优美动听的嗓音给我们上了一节“会说话的百分数”,课堂气氛风趣幽默,老师富有感染力,课程内容富有当地特色,十分成功。

  随后,曹老师根据两位老师的精彩授课给了中肯的点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学生这样问,如果让学生自学,如果我们这样讲等一系列的宝贵意见,受益匪浅。

  会后,我要时刻要求自己学会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考虑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升华问题,做到具体抽象相结合。同时,从日常工作中慢慢体会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并应用要生活和工作中去。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3

  八月一日,我有幸参加了青岛市举办的“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论坛”主题继续教育培训会,两天的培训日程让我深刻感受到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学*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现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理念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1、“素质”与“素养”的区别:褚宏启教授首先阐述了“素质”与“素养”不同概念,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方式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两个问题到底谁更重要些,显然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让我体会到我们总是在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总想着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往往忽略了学生受教育后会变成怎样的人,能力上会表现出什么,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避免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存储器”,避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21世纪需要综合能力更强、创新能力更强的智慧型人才。

  2、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适合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成长固本强基,让学生终身受益。褚宏启教授强调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从学*中感受到,核心素养就是在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理念从传统知识和技能评价标准向个体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由“结果”向“过程”的转变,由“知识教育”向“人的教育”转变,为此,教师的教学也要跳出单一学科或者单一情境的限制,以适应社会的跨学科、跨情境的教育为出发点,关注教育从“育才”到“育人”转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3、创新与合作是核心素养的关键。褚宏启教授在分析我国国民素质的短板问题时利用中日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对比,清晰的分析出我国国民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差,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决定着民族的未来,那么基础教育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落后,教育质量等于分数第一的评价方式很浓厚,中小学学生合作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就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由此,我深刻感受到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创新的紧迫性。

  4、作为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怎么做的问题,褚宏启教授帮我们指出了几个方向,第一、中小学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发课程体系,第二、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理念。第三、教师素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就要不断学*,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第四、采用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形成良好的教育评价环境,作为教师具体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感受到教师应该不断保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参加学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在教研过程中更加关注对学生学情情况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的营造快乐、*等的教学环境。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作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中进步,在进步中学*。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4

  “核心素养”一词在我步入了基础教育工作后便频频出现在耳边。那么究竟什么才核心素养,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又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作为一名新老师需要去积极学*与体会寻味的。有幸在学校的引领下读了这本《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让我在加深对核心素养理解的同时,更加了解具有中国风格的学生发展方向。

  一、品格与能力相互支撑发展

  首先,我国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意味着品格与能力同时成为核心素养的内涵。在人的发展中,能力固然重要,但人的发展不仅需要能力还需要品格,品格与能力需要相互支撑发展,即有个人发展取向又有社会发展取向,来增强社会责任感等。“立德树人”,其实德才是最高层次的智慧啊。正所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应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

  二、勤于思考、敢于表达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学科内容的选择、目标的设立以

  及所展开的教学过程,一定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核心素养,要从学科特质出发。在数学的学科中,以学生为主体,当注重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在教学中,陶行知先生强调了**儿童,因为**他们才能让他们发展。这也和我校正在实施的“对分课堂”的教育模式十分契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并且通过亮考帮的形式,鼓励他们在思考的同时,敢于表达,敢于质疑,敢于继续探索。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三、中国根、民族魂、世界眼

  素养,也许比较抽象,但它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更像是一种*惯是需要长期积淀的。如同我们的数学学科,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之中教会孩子种种思想方法与理性精神,以此可以引用到更多的地方,迈向更广阔和深远的地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文化底蕴、时代特点。学*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有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未来且长,但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不可逆的,作为教师我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在实践中思考与总结,关注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让中国大地上遍布核心素养的果实。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孩子们一样,能够不忘初心,不甘*庸。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5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上培训,我收获满满,现在把学*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老师们用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讲解,让我们体验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也看到了老师们在她的课堂上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听了老师们的课与讲座,感悟深刻,现就我的学*情况谈谈我的收获。

  首先,我来说一说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于3月30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的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说,“我们如果强调知识的话,大家都会重视知识,强调能力的话也会一窝蜂,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话题,兼顾了知识和能力,具有导向性。”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刘恩山则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学素养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学里有没有语言素养或数学素养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没有去考虑,今天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语言素养、表达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实到生物学*中,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去合作学*,去探究自主学*,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语言、人际交往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爱上“思考”。只有学生喜欢思考,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才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出理性的数学问题。并且,教师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入知识探讨;在数学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需求。如给学生表扬、称赞等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教师要不吝对学生进行表扬,建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数学的美。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信、表达等能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老师要更加有耐心。有一句话这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教我们要多思考,只有让学生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他们才能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记忆,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结论,从更深层次来讲,这样教学生容易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想法,有创新,有能力而不仅仅会读书的一个人。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让他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社会。

  但是,在积极提倡“核心素养”的同时,我们又应防止纯粹的“口号操作”与“文字游戏”,因为,这正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常见弊病,即是口号的频繁更替,以至一线教育工作者忙于应付,甚至感到无可适从。所以,我建议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学生,一定要坚持。我在学*的时候看到这么一个实例:“从来没想过,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小区配套学校里,居然有一群人,对“三维目标”的研究如此执着达8年之久,他们从学科只是走到了知识树,从知识树走到了能力,从能力走到了高位目标,并解决了一系列数学困惑和问题。无论课改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没有动摇他们的研究精神。10年过去了,这所普通的学校迅速成长为海淀区第一方阵的佼佼者……进校附校是这里面的胜利者,胜在了执着二字。”所以,贵在坚持。

  数学教师要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知道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和载体,逐步实现多层目标的达成;以“教学活动”为主体和主线,通过“再创造”建构起学生自己的“数学现实”;以“学会思维”为重点和核心,培养、发展学生的严谨意识和理性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尽力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间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种能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副能用数学思想改造世界的情怀。

  第一,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总是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课标中提出的10个核心素养,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第二,核心素养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数学课程与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第三,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数学内容中反映的数学知识所蕴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6

  通过北师大教授跟我们分析、学*语文的核心素养,使我的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原有的语文教育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一、语文教学坚持“以生为本”

  新版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教师课堂上的所有教学都应坚持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孩子是学*的主人,教学时还应顺应孩子的天性,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尊重孩子的创造,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坚持以生为本。

  二、语文教学加强“阅读积累”

  新版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文化传承,加强阅读积累。

  新课标还提倡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应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教给学生方法,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个性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发展学生个性。“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确,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掌握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兴趣,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感受远比“填鸭”学得更有价值,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7

  《新课标》实施,数学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经验告诉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要解读数学核心素养这直接关系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一、把握教材体现系统性

  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要清晰了解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至少要对小学一——六年级所有的数学知识以及每一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有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自己对于小学数学教材才能系统的把握。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看待自己的教学。才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充实理论体现基础性

  在现在手机,电脑广泛应用的时代,阅读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以身作则,要自己读书,带动孩子读书。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广泛地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读书是提高人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如解读“新课标”、“中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教育教学杂志。一直以来我觉得有的专业知识离我们太远,看不懂或听不懂,只要教好书就行了。其实,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三、经常写写体现应用性

  俗语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时的教学中经常写一些,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写自己的疑问,写自己的感想。最简单的是把自己的教学案例记录下来。进行研究,进行改进。案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

  当然要积极参加一些数学培训活动。在学*中,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理念,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我会让学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转变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积极思考,精心设计教案,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考虑,要不断学*,不断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8

  通过本次专题学*,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可读性强,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们要学*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我谈三点学*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

  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能“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变学生“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我也结合了自己英语课堂的实际,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自信了,也更乐于用英语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表演。

  二、领悟有效教学

  学*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提倡“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会阅读课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学会观察学生的学*情况,学会帮助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思考。我认真学*并思考着每一个观点,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领悟到: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

  三、学会终身学*

  提高教育素养首先要立足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突破学科教学的界限,树立教师终身学*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不断学*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懂的教育规律,做反思型教师,养成反思*惯,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通过总结经验,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9

  10月21日上午,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举行“关于核心素养解读”的项目基地培训。蓝燕萍老师为海口市全体中小学美术老师作了解读。“核心素养是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是看你学过什么,而是看你是否学到了在生活情境中运用的能力。核心素养要可学*可测量。”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点包括:图像识读(认知和理解)、美术表现(感知和能力)、审美态度(素养结果)、创意能力(智力结果)、文化理解(背景与环境)。围绕这以目标谈一谈初中美术学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发展。

  一、素养内化。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需要弄清楚围绕教学目标的相关问题,为实现这些目标,了解课程总目标,总目标明确“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实现有效教学。

  二、素养强化。《美术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明确“以学生为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信息资源、探究学*、自主学*、合作学*、练*活动、学*评价等方面的精心谋划和设计,提高美术教学效率。”新型的美术教学方式,建立在主动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学*的层面上。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方法的指引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传递,教师要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存,给学生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的方法指引。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素养细化。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想象从何而来?是从对客观生活的观察中提炼概括得来的。清代画家石涛有句名言说:“搜尽奇峰打草稿”。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物一景都有着它特有的自然美,都是我们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需要我们去细心观察积累。每一位美术大师无一例外是观察大师,他们的观察态度值得我们学*。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性、有计划的视觉活动。观察事物的目的要明确,教师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应当只局限在描绘物象的准确性这一点上,还应当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启发他们努力表现对美的感受。

  四、素养外化。教学是物化的媒介,无声的语言。多接触经典的优秀美术作品,了解大师敏锐而独有的观察视角,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强调学生多了解的基础上,像大师一样画,在动手画的过程中体会名作深沉的思考,感受大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能量,提升观察品质和造型艺术修养。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给学生一个*台,组织得当,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其次,我们的教学围绕活动,让学生拥有造型表现的能力,“设计”让学生容易抵达的“岸”。面对新的知识和要求,教师同样要不断学*,要始终重视过程和方法,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的特征,形成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终身学*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0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方法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方法,其学*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还有,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工程设计、技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与初高中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学科知识的迁移。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仅仅是照本宣科,没有引领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基本思想要领,到初中开始学*生物、物理、化学时,就不会把这些学科看作崭新的学科,产生畏难情绪。

  现在很多地方的初中设立了“研究性学*”类课程,内容涉及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的研究过程、学*方法和创造发明原理,一些学校的高中课程中还有数学建模、研究性学*课题等等。这些课程设计的初衷,就是加强初中、高中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为孩子们的终生学*、创新研究、保持探索的兴趣打下基础。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0)份(扩展6)

——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上了无数接语文课,可一直没有对语文课感过兴趣。课堂上我就像一个木头人,不发言。可惟独今天的一堂口语交际课,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来听杨老师讲课的人可真多。看杨老师那紧张的样子,我们就知道这堂课非比寻常,也都增添了几分惧怕,几分紧张。我呢!更是忐忑不安,一连好几个问题都被“小神童”——向伊明同学抢走了,根本没我的份,只能坐着等下一个机会了。“妈妈下岗了,心中十分丧气,你该如何劝慰妈妈重新振作起来呢?”马上一只只手举了起来,我也举起手来,一位同学又把我的答案说了出去,老师怎么不叫我呢?看来,今天我是没有“发言权”了。想到这,我不禁有点灰心。要知道,为了今天这堂课,我连电视都没看,在电脑上查资料查了好几个小时呢!什么时候我这样用功过?杨老师似乎对同学们的答案还不太满意,还在耐心地等待更好的发言。可明摆着,好的劝慰的话都说了,还有什么?我又思索起来:妈妈下岗了,下岗了还可以再上岗呀!难道不是吗?于是我充满自信地举起了手。“好,你来说!”杨老师把话筒给了我,我激动极了,用颤抖的声音说:“妈妈,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再也爬不起来,您下岗了,那么您可不可以再找一份工作呢?当然可以。您不要觉得工作难找,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寻找,就一定会找比以前更好的工作!”“谢谢你的劝说,说得真好,妈妈很感动。”杨老师很肯定地表扬我,一边用鼓励的眼光注视着我。顿时,全班同学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课后,老师说我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好,今天所有在课堂上发言过的都奖励一本作文本,并且全班同学今天都不用做家庭作业,我们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

  后来老师又说:“今天一些很少在课堂上发言的女同学也发言了,像:米晗、曾婷、孙微芬~~~等等!”

  我听到老师表扬我,心中高兴的“开花”了!

  你们说,这节语文课,我能不能忘呢?

  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

  如果有人问你喜欢那一节课,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今天上午的一节语文课。

  女生相对来说比较喜欢看童话故事,男生相对喜欢《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一些武打书,但今天上午的一节语文课改变了我。

  老师说,今天我们要把《将相和》和《草船借箭》主要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都分析一下,我听了也渐渐灰心起来想“不就两篇课文吗,能有什么重大发现。”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不耐烦,然后对我们说出了主角和配角的不同,然后叫我们4个人讨论了几分钟,这是不知道是怎么了,大家对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同学们都手举的高高的争着发言,老师不断叫同学们起来回答问题,而且有一位同学说的新发现与众不同,尤其是xxx的发现,老师说这是很多大师思考了好几年才想出答案听到这里我真想大叫一声表示我的不可思议,xxx的发现竟然而老师都没有从文中领悟到,真不愧我心目中的偶像。

  一节语文课发现了这么多的奥秘,一节语文课,把我变得爱上了古典名著。

  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3

  通过学校组织新课标学*,使我受益匪浅,我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育学生的语文实力。一是主见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特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学问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依据新的语文实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育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冲突,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老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与教材教法探讨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探讨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试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实行了以下几点作法:

  1、仔细学*新课标,深化领悟《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育,过分追求学科学问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化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实力,主动提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方法,拓宽学*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和探究式学*,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须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实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试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精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精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动身,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建性地敏捷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实行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探讨式教学,主动开发课堂学*资源和课外学*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行学科,创建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驾驭学*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激励学生采纳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加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主动参与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绽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朝气,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学问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详细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学问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化,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学问实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旧特别注意语文基础学问的学*和驾驭,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学问不但有详细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肯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须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旧是现代社会所须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公民要有肯定的口语交际实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寻,处理信息的实力,基于这些思索,就可以发觉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实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实力,既然现代社会须要这些实力,我们就应当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4

  4月21日,重磅消息来袭,新课标正式发布,这是双减后的第一个课标,意义重大,能够帮助我们指明方向。因此,新课标发布后,我认真观看了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线上讲座,同时研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本书,从中了解到,新课标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我利用暑假时间反复认真地阅读了《小学语文新课标》以后,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同时也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使自己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

  二、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

  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发育迟缓、学生成绩不良、有过错、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还特别要尊重意见和自己不一致的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即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其次,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四、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中的体验性,激发学*兴趣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

  体验性学*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学生学*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5

  随着“双减”政策的到来,我们的“新课改”也是一轮接一轮的有序进行着。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出台了,它如一缕微风迎面而至,给疫情下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空气,让我们的教学有了新的改观,大家如获珍宝似的开心不已,学校也开展了学*新课标活动,我们语文组的全体教师对新课标进行了集体学*、共同讨论、个人自学,并对新课标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大家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通过这次学*,我不仅领悟到了语文教学的方法,还知道了自己今后在教学中的奋斗目标,加深了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使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现将自己的一点学*体会和大家分享,不妥之处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认真钻研新课标,领会课改精神。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观察、参与社会的生活能力,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形势,让孩子们在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乐中学,我们更要认真研读新课标,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的乐园。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本次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自觉获取知识。

  二、根据各学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务。

  每个人所带的学段不同,所要掌握的内容也不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要了解各学段的.学情,如:识字与写字、阅读、*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达到相应的语文水*。新课标让我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给我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我的课堂教学更加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三、树立新的教师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转变,教师角色也随着发生变化。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制定再完美的计划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从教导者转变为倾听者、服务者、组织者、引导者、陪伴者和参与者,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这样才能将学生与教师融为一体,逐步把学生塑造成为自主学*者。

  四、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在“双减”的政策下,老师要转变以前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也就是说,要想上好一节有特色的语文课,不论是在教材的编写意图、重点难点上都要细心研读课标,吃透教材;接着就是学生方面,要想上好一节有特色的语文课,学生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学*特点和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去探索学生将会怎么学,从而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教学计划。最后,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所以,要想上好一节有特色的语文课,不论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问题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直观教学,还是奖励机制、自主学*法,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学*的乐园,课后多总结、多反思,久而久之,慢慢就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五、与时俱进,成为终身的学*者。

  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顺应时代要求,走进新课程,学*新理念,实现课程目标,学*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学科是一门育人的学科,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还要交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学*的能力。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将坚持终身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领悟其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和学生共同成长,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再上一个新台阶。

  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6

  今天是研修的第一天,我先认真学*了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受益匪浅,提出自己的学*心得。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尽管主要任务是要顽强推进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中,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新课标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少时候会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

  二、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过程和学*方法。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惯:(1)默读和“速读”*惯;

  (2)圈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惯;

  (3),置疑和发问*惯;

  (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惯;

  (5)按照先指明再回答问题的*惯;

  (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惯;

  (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文章的*惯;

  (8)集体讨论的*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三、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四、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过程和学*体会,给学生以示范。新课标 要求 “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能力。

  五、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由实施预案向增加准备如何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转变。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

  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六、讲读和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单位和与 “教学单元”为单位相结合”设计、施教。目前七年级上册(原初一第一册)课本有30篇课文和6个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 单元,尽管有15篇略读课文,但还要加上自读篇目。如果再沿袭原有教学方法是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间有较明显的内在联系,可按照教学单元组织学生进行 “求同与求异”的合作、探究式学*。

  七、关注学生的学*兴趣和经验,强调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学生将围绕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和知识深入探讨、思考和学*。因此,教师分析课文要突破由“从头到尾抚摩一遍”的教学*惯。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综合性,通过指导学生首先寻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其写作手法,并强调学生个体的需求和体验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

  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7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7月6日-7日,我们语文组也进行了两天的集中培训,再结合之前对新课标的学*,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从而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新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方方面面是融合在一起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强调日积月累、长期修*、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不能急功*利。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方法,拓宽学*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和探究式学*,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资源和课外学*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和使用语言文字,完成学*任务。“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动机,提高学*兴趣,形成学*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4、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上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过程,又关注学*结果。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教师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和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相结合。

  总之,本次的学*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8

  通过专题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学*,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六功”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具备多样好功夫啊。耳功,嘴功,眼功,手功,脑功以及身功。我们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尤其是以下几点:

  一、教师倾听学生是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

  “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要素组成的,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即使有精致完美的教学设计,全面充分的教学准备,也会由于缺乏针对性而无法生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因此,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且取得实效的起点。了解学生的最简便、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倾听学生,倾听能使教师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情感态度,智力水*和思维能力。没有倾听,了解学生只能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

  二、教师倾听学生也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教学相长”,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教师学*、成长的过程。亚里斯多德告诉我们:“谁在倾听,也就随之而听到了更多的东西,即那些不可见的以及一切人们可以思考的东西。”倾听能使教师获取出乎意料的多种有效信息,或是对迷惑的问题豁然开朗,或是对弄错的东西拨乱反正,或是对视如*常的地方重新认识。倾听还能使教师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最终促进自身的成长。

  三、教师研究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于老师明确怎么教学生知识,其实研究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明白怎么有效地学*更重要。未来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认识每一个学生个体特点的能力。每个教师都应该去研究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关键在于提升教师认识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的能力,特别是认识学生个体的学*特点、发展路径等。如果我们要为他们终身奠基,就必须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教师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一方面靠经验,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懂得大数据分析。如果我们的老师不去掌握大数据的话,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教学水*就跟不上。教师们不能只停留在做PPT教案的水*上,而要更多地使用大数据的互动功能,提供给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的方法和捷径。

  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9

  今天xx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xx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方法,拓宽学*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和探究式学*,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资源和课外学*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0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的人”。“自主发展”是*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方法,其学*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还有,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工程设计、技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与初高中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学科知识的迁移。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仅仅是照本宣科,没有引领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基本思想要领,到初中开始学*生物、物理、化学时,就不会把这些学科看作崭新的学科,产生畏难情绪。

  现在很多地方的初中设立了 “研究性学*”类课程,内容涉及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的研究过程、学*方法和创造发明原理,一些学校的高中课程中还有数学建模、研究性学*课题等等。这些课程设计的初衷,就是加强初中、高中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为孩子们的终生学*、创新研究、保持探索的兴趣打下基础。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0)份(扩展7)

——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时的工作中也曾认真学*了《标准》,但总对所谓的“核心素养”一知半解。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接触到了吴正宪老师带领的名师工作坊,观看了由吴正宪老师主持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高研班系列讲座中的有关“核心素养”的教学视频,感受很深!

  数学知识的学*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吴正宪老师展示的示范课主要以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为主,着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但是我也有困惑:教师抓住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怎么办?吴正宪老师认为:“数学核心素质与教不完的内容比较,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更为重要,教不完的内容下节课接着教。”如果每节新课都这样,难道真的不影响吗?

  个人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与重视知识培养不矛盾,都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个人的数学意识和数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数学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数学素养水*。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该具有对数和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表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诸多问题中所包含的潜在数学特征。所以应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让学生深深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2、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

  3、培养估算能力,形成科学的直觉。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估算能力有着广泛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日常数量关系的灵活处理,形成各种解题策路,进而形成科学的数学视觉。

  4、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实际的本领,必须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学会识别、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5、培养数学的情感体验。数学,其独特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具有潜在的陶冶作用,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具体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学生进行学*目的、爱国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2)培养学生对数学、数学学*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包括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等。

  (3)自信心和意志力。

  (4)学*数学的态度和*惯。包括:探索创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实事求是态度及*惯。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关系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件大事。对这项工作的落实,我们应该从小学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的日常工作做起。

  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

  通过本次专题学*,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可读性强,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们要学*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我谈三点学*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能“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变学生“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我也结合了自己英语课堂的实际,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自信了,也更乐于用英语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表演。

  二、领悟有效教学学*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提倡“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会阅读课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学会观察学生的学*情况,学会帮助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思考。我认真学*并思考着每一个观点,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领悟到: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

  三、学会终身学*提高教育素养首先要立足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突破学科教学的界限,树立教师终身学*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不断学*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懂的教育规律,做反思型教师,养成反思*惯,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通过总结经验,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3

  通过这段时间查阅资料以及网上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资料,我收获颇多。通过学*,我对核心素养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刻地感受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一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学以致用,把它落实到我的日常教学中。现就我的学*情况谈谈收获。

  首先,我来说一说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地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多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的‘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学素养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学里有没有语言素养或数学素养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没有去考虑,今天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语言素养、表达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实到生物学*中,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去合作学*,去探究自主学*,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语言、人际交往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爱上“思考”。只有学生喜欢思考,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才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出理性的数学问题。教师应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入知识探讨;在数学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需求。如给学生表扬、称赞等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教师要不吝对学生进行表扬,建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数学的美。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信、表达等能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老师要更加有耐心。有一句话这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我们要多思考,只有让学生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他们才能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记忆,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结论,从更深层次来讲,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想法,会创新,有能力而不仅仅会读书的一个人。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让他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社会。

  在积极提倡“核心素养”的同时,我们又应防止纯粹的“口号操作”与“文字游戏”。因为,口号的频繁更替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常见弊病,以至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忙于应付,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我建议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学生,一定要坚持。我在学*过程中了解到一个实例:“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小区配套学校里,有一群教师,对“三维目标”的执着研究达8年之久,他们从学科知识走到了知识树,从知识树走到了能力,从能力走到了高位目标,并解决了一系列数学困惑和问题。无论课改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没有动摇他们的研究精神。10年过去了,这所普通的学校迅速成长为海淀区第一方阵的佼佼者……”所以,贵在坚持。

  数学教师还应该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知道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和载体,逐步实现多层目标的达成。以“教学活动”为主体和主线,通过“再创造”建构起学生自己的“数学现实”;以“学会思维”为重点和核心,培养、发展学生的严谨意识和理性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尽力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间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种能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副能用数学思想改造世界的情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概念发展核心素养是专家的共识。

  第一,核心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课标中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第二,核心概念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数学课程与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第三,核心概念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数学内容中反映的数学知识所蕴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4

  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学生的学*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学*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三、“素养统整”下的课程与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5

  通过本次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学*后,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所肩负的神圣而伟大的责任,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整体性、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全方位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变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地进行着,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以幼儿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幼儿”、“幼儿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转变师生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幼儿的学*过程,培养幼儿的学*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学者。

  二、爱岗敬业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它把野蛮变成文明,把无知变成渊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才是我人生最有价值的,最可宝贵的。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三、热爱幼儿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上,老师时时刻刻关爱幼儿对幼儿要有耐心,对幼儿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树立幼儿学*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幼儿,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幼儿们的学*基础、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各有不同,学*上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作为老师,从幼儿实际出发,研究教育对象,把荣誉给每一个孩子。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 学识与品德永无止境,致真、致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古往今来,在人们的眼里,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倍受世人尊重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幼儿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幼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幼儿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幼儿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幼儿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幼儿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幼儿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养人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