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资料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复*资料,物理,初中

初中物理复*资料1

  1.透镜

  说透镜,能透光;中间厚,凸透镜;中间薄,凹透镜。

  会聚作用凸透镜,发散作用凹透镜。

  *光会聚到一点,焦点F来表示。

  焦点到达镜光心,距离叫作镜焦距(用f表示)。

  2.生活中的透镜

  物远像*照相机,缩小实像且倒立。

  物*像远投影仪,放大实像且倒立。

  物像同侧放大镜,正立放大一虚像。

  实像倒立虚像正,实像异侧虚像同。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在两倍焦距外,一、二倍(焦)距间成像。

  实像倒立且缩小,此例用在照相机。

  物移*,像移远,同时像还要变大。

  物在一、二倍距间,二倍焦距外成像。

  实像倒立且放大,此例用在投影仪。

  物**于焦点内,移动光屏不见像。

  透过透镜看物体,正立放大一虚像。

  物体与像处同侧,此例用在放大镜。

  物*像远像变大,物远像*像变小。

  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讲解:

  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外时,凸透镜成实像。在一倍焦距内“u<f”。

  成虚像,物休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外(u>2f)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2f>u>f时,成放大的实像。没有缩小的虚像、实像都是倒立的,没有倒立的虚像。

  4.眼睛和眼镜

  *视眼晶状体厚,看清*处看不清远。

  远光成像视网膜前,戴凹透镜恢复正常。

  远视眼晶状体薄,看清远处看不清*。

  *光成像视网膜厚,戴凸透镜调清光。

  眼睛*点250px,明视距离625px。

初中物理复*资料2

  1.电荷

  摩擦起电分电荷,电荷电性分两种。

  毛皮橡胶橡带负,丝绸玻璃玻带正。

  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看到排斥的现象,电荷电性肯定同。

  元电荷:带的电荷1.6,乘以10的-19方。

  2.电流方向

  形成电流有规定,电荷定向之移动。

  正电移动的方向,规定电流的'方向。

  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电子方向电流反。

  3.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

  首尾相连为串联,串联电路一条路。

  一个开关控全部,位置不同控相同。

  所有电器互(相)影响,一个停止都停止。

  并联电路

  头头连,尾尾连,并列两点为并联。

  电器独立能工作,互不影响是特点。

  并联电路几条路,总关控全支控支。

  4.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寻找接线多线柱,串并关系要分清。

  一画支路二并联,再画干路和电源。

  元件符号要标清,画完对应要检查。

  5.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按图连接要注意,一连支路二并联。

  三连干路和电源,四再添加电压表。

  6.设计电路

  设计先画电路图,开关位置是关键。

  开关控谁跟谁串,通常闭合电灯亮。

  所有电器都控制,开关一定在干路。

  任一开关闭合后,铃响铃定在干路。

  7.电流的强弱

  电流表

  电流表,测电流,测谁电流跟谁串。

  “+”进“-”出右偏转,左转线柱定接反。

  禁止直接连电源,短路烧毁电流表。

  读数首先看量程,再看最小刻度值。

  量程选用0.6A,0.02A一小格。

  量程选用3安培,一小格为0.1A。

  8.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串联电流之关系,各处电流都相等,I=I1=I2。

  并联电流之特点,总流等于支流和,I=I1+I2。

初中物理复*资料3

  1.磁现象

  磁体两端磁极强,指南S指北N。

  异名相吸同名排(斥),常见磁体靠磁化。

  2.磁场

  磁场方向有规定,磁针静止北极指。

  磁体外部磁感线,北极(N)出发回南极(S)。

  地球周围地磁场,沈括发现磁偏角。

  3.电生磁

  电流周围有磁场,证明丹麦奥斯特。

  通电螺管磁极判,安培定则伸右手。


初中物理复*资料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初中物理复*资料 (菁华3篇)(扩展1)

——初中物理复*资料 (菁华3篇)

初中物理复*资料1

  1.欧姆定律及其运用

  欧姆定律说电流,I等U来除以R。

  三者对应要统一,同一导体同一路。

  U等I来乘以R,R等U来除以I。

  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电阻串联要变大,总阻等于分阻和,R=R1+R2。

  电阻并联要变小,分阻倒和为倒总,1/R=1/R1+1/R2。

  3.测量小灯泡电阻

  测量小灯泡电阻,原理R等U除I。

  需要电压电流表,灯泡滑动变阻器。

  连接开关要断开,闭前阻值调最大。

  串联电路公式

  串联电路之关系,各处电流都相等。

  总压等于分压和,总阻等于分阻和。

  4.并联电路公式

  并联电路之关系,总流等于支流和。

  支压等于电源压,分阻倒和为倒总。

初中物理复*资料2

  1.电能的计量

  电能单位是焦耳(J),生活常用千瓦时(KWh)。

  电能表测耗电能,用电等于计数差。

  1度=1KWh=3.6×106J

  600r/KWh表示

  每耗一度电。转盘转600圈。

  转盘转n圈,耗电n/600KWh。

  2.电功率

  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用P表示。

  1秒之内耗电能,叫这电器电功率。

  P等电能除时间P=u/t,电压电流两相乘P=UI。

  功率单位是瓦特,1(W)等1伏安,1W=1VA。

  已知p、t求耗能,W等于p乘t。

  3.电功率计算

  电灯电器有标志,额定电压(U0)额功率(P0)。

  正常发光用电流,I等P0除U0。I=P0/U0。

  电压改变功率变,其中电阻是不变。

  遇见电器求电阻,R等U2除以P,R=U2/P。

  4.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说热量,三个因素有关联。

  电流*方是关键,乘上电阻和时间。

  热量单位是焦耳,损耗能量常用此。

  5.保险丝

  铅锑合金保险丝,电阻较大熔点低。

  过粗烧线不保险,过细电路常断电。

  选择合适保险丝,千万别用铁铜丝。

  6.火线L零线N,金属外壳接地E。

  零线接地火有电,氖气发光是火线,氖管电阻一百万。

  手按笔卡尖接线,注意手指不碰尖。

  触电事故先断电,绝缘棒来挑起线。

初中物理复*资料3

  1.磁现象

  磁体两端磁极强,指南S指北N。

  异名相吸同名排(斥),常见磁体靠磁化。

  2.磁场

  磁场方向有规定,磁针静止北极指。

  磁体外部磁感线,北极(N)出发回南极(S)。

  地球周围地磁场,沈括发现磁偏角。

  3.电生磁

  电流周围有磁场,证明丹麦奥斯特。

  通电螺管磁极判,安培定则伸右手。


初中物理复*资料 (菁华3篇)(扩展2)

——初中物理总复*资料 (菁华3篇)

初中物理总复*资料1

  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记住两个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衡原理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地理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重力会随位置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m,v无关,但会随状态、温度而改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快慢都无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和温度无关;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物质种类、长短、粗细、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

  4、科学探究有7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5、物理方法是在研究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有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如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即变量)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I与U、R的关系、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等效替代法(如求合力、求总电阻),模型法(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磁感线,光线),类比法(如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转换法(电流表的原理,用温度计测温度,小磁场检验磁场)

  6、电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几点:①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②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状态,接法要一上一下.③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阻两端,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④电流表和电压表接在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7、会基本仪器工具的使用:刻度尺、钟表、液体温度计、天*(水*调节、横粱*衡调节、游码使用)、量筒、量杯、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测电笔、电能表。

  8、传播介质: 声音:除真空外的一切固、液、气体.

  光:真空、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

  9、常见的(1)晶体(有一定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2)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10、常见的(1)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常见的导热体:金属,不良导热体:空气,水,木头,棉花等。

  常见的新材料有纳米材料、超导材料、记忆合金、隐形材料。

  11、运动和力的'关系:①.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a受*衡力:保持静止。b受非*衡力:沿合力方向运动

  ②.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a受*衡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受非*衡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衡力将保持*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力*衡,合力为0;物体受非*衡力将改变运动状态。

  12、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①各用电器和插座之间都是并联,②开关一端接火线,一端接灯泡,③螺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④保险丝接在火线上。⑤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中接地。

  13.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或做功),内能增加;吸收热量时,温度一般升高(晶体熔化时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温度一般升高。

  14.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凝固成晶体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物体做功的条件:有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闭合电路和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15.常见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手影游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队,检查物体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射击时的瞄准,“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确定视野(一叶障目),判断能否看见物体或像

  常见光的反射现象:*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潜望镜,自行车尾灯(反射器)。

  常见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等物体,鱼民叉鱼时要向下叉。放在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透过篝火(水气)看到的人会颤动。看日出。海市蜃楼,放大镜,星星在眨眼睛(闪烁)。

  16.成像:⑴成实像:小孔成像(太阳光斑);照相机(电影);幻灯机(凸透镜u>f)

  ⑵成虚像:①*面镜成像:照镜子、潜望镜、水中的倒影、光滑表面上的影子;②透镜成像:放大镜(老花镜)看物体、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视镜);③折射现象:看水中的物体:透过水和玻璃看物体、琥珀

  ⑶成放大的像:凸透镜u<2f时成的像

  ⑷成缩小的像:凸透镜u>2f所成的像、凹透镜成的像

  ⑸成等大的像:*面镜、潜望镜、凸透镜u=2f成的像

  (6)*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的虚像。

  (7)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17.力 方向 大小

  重力(G):竖直向下 G=mg=ρvg

  压力(F):垂直指向受压面 F=G(物体放在水*面上,且在竖直方向上不受其它外力时)

  支持力(N):垂直接触面向外 N=F压(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摩擦力(f):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f=F拉(物体做水*匀速直线运动)

  拉力(外力)(F):与用力方向一致(如与绳子、手方向一致)

  合力(F合):与大力相同 F合= F1+F2=(同一方向)=F1—F2(相反方向)

  浮力(F浮):竖直向上 F浮=G排=ρ液gv排

  18.常见的扩散现象(本质是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1)、用盐水腌蛋,蛋变咸。2)、八月遍地桂花香。3)、墨水(糖、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满杯水都变黑(甜、咸)了。4)、长期放煤的墙角处被染黑了。5)、在水果店能闻到水果的香味,吵菜时闻到菜香味。(闻到各种味道都是扩散)。6)、蒸发、升华也是扩散现象:酒精涂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樟脑丸过段时间变没了。

  19.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大压力;③用滑动代替滚动。如(1)塑料瓶盖的边缘常有一些凹凸竖直条纹(2)在冰封雪冻的路上行驶,汽车后轮常要缠防滑链,(3)自行车刹车把套上刻有花纹的塑料管(4)刹车轮胎上印有花纹(5)手握油瓶要用很大的力(6)鞋底有花纹(7)捆重物用麻绳(8)克丝钳口刻有花纹(9)拿起重物要用力(10)车陷在泥里,在轮胎前面垫一些石头和沙子

  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更光滑。③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④用滚动代替滑动。如:(1)搬动笨重的物体时,人们常在重物下垫滚木,(2)给机器上润滑油(3)自行车轴上安着轴承(4)向锁孔里加一些石墨或油,锁就很好开

  20.解释常见惯性现象:A、甩掉手上的水。B、汽车到站前关闭发动机仍能前进一段距离。C、在行驶的列车上行走的人,火车突然刹车时会向前倾倒D、汽车行驶时,坐在前排的人必须系上安全带,以防紧急刹车E、飞机投弹要命中目标,必须在未到目标正上方时,就提前投掷 F、用铲子把煤抛进煤灶内 G、摩托车飞跃障碍物 H、拍打衣服,使附着在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I、抖掉理发师围布上的头发J、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2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口常磨得很薄)②医生注射用的针尖做得很尖③铁钉越尖越容易敲进木块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啄木鸟的嘴很尖⑥滑冰的冰鞋要装冰刀

  减小压强的方法:①骆驼的脚掌比马要大几倍②拖拉加(*)要加履带③坐沙发比坐凳子舒服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书包带常做得很宽⑥运载钢材的大卡车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⑦滑雪要用滑雪板⑧钢轨下铺枕木⑨房间的地基要比地面上的墙更宽。

初中物理总复*资料2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 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初中物理总复*资料3

  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记住两个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衡原理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地理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重力会随位置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m,v无关,但会随状态、温度而改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快慢都无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和温度无关;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物质种类、长短、粗细、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

  4、科学探究有7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5、物理方法是在研究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有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如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即变量)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I与U、R的关系、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等效替代法(如求合力、求总电阻),模型法(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磁感线,光线),类比法(如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转换法(电流表的原理,用温度计测温度,小磁场检验磁场)

  6、电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几点:①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②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状态,接法要一上一下.③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阻两端,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④电流表和电压表接在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7、会基本仪器工具的使用:刻度尺、钟表、液体温度计、天*(水*调节、横粱*衡调节、游码使用)、量筒、量杯、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测电笔、电能表。

  8、传播介质: 声音:除真空外的一切固、液、气体.

  光:真空、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

  9、常见的(1)晶体(有一定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2)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10、常见的(1)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常见的导热体:金属,不良导热体:空气,水,木头,棉花等。

  常见的新材料有纳米材料、超导材料、记忆合金、隐形材料。

  11、运动和力的关系:①.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a受*衡力:保持静止。b受非*衡力:沿合力方向运动

  ②.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a受*衡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受非*衡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衡力将保持*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力*衡,合力为0;物体受非*衡力将改变运动状态。

  12、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①各用电器和插座之间都是并联,②开关一端接火线,一端接灯泡,③螺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④保险丝接在火线上。⑤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中接地。

  13.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或做功),内能增加;吸收热量时,温度一般升高(晶体熔化时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温度一般升高。

  14.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凝固成晶体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物体做功的条件:有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闭合电路和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15.常见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手影游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队,检查物体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射击时的瞄准,“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确定视野(一叶障目),判断能否看见物体或像

  常见光的反射现象:*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潜望镜,自行车尾灯(反射器)。

  常见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等物体,鱼民叉鱼时要向下叉。放在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透过篝火(水气)看到的人会颤动。看日出。海市蜃楼,放大镜,星星在眨眼睛(闪烁)。

  16.成像:⑴成实像:小孔成像(太阳光斑);照相机(电影);幻灯机(凸透镜u>f)

  ⑵成虚像:①*面镜成像:照镜子、潜望镜、水中的倒影、光滑表面上的影子;②透镜成像:放大镜(老花镜)看物体、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视镜);③折射现象:看水中的物体:透过水和玻璃看物体、琥珀

  ⑶成放大的像:凸透镜u<2f时成的像

  ⑷成缩小的像:凸透镜u>2f所成的像、凹透镜成的像

  ⑸成等大的像:*面镜、潜望镜、凸透镜u=2f成的像

  (6)*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的虚像。

  (7)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17.力 方向 大小

  重力(G):竖直向下 G=mg=ρvg

  压力(F):垂直指向受压面 F=G(物体放在水*面上,且在竖直方向上不受其它外力时)

  支持力(N):垂直接触面向外 N=F压(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摩擦力(f):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f=F拉(物体做水*匀速直线运动)

  拉力(外力)(F):与用力方向一致(如与绳子、手方向一致)

  合力(F合):与大力相同 F合= F1+F2=(同一方向)=F1—F2(相反方向)

  浮力(F浮):竖直向上 F浮=G排=ρ液gv排

  18.常见的扩散现象(本质是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1)、用盐水腌蛋,蛋变咸。2)、八月遍地桂花香。3)、墨水(糖、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满杯水都变黑(甜、咸)了。4)、长期放煤的墙角处被染黑了。5)、在水果店能闻到水果的香味,吵菜时闻到菜香味。(闻到各种味道都是扩散)。6)、蒸发、升华也是扩散现象:酒精涂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樟脑丸过段时间变没了。

  19.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大压力;③用滑动代替滚动。如(1)塑料瓶盖的边缘常有一些凹凸竖直条纹(2)在冰封雪冻的路上行驶,汽车后轮常要缠防滑链,(3)自行车刹车把套上刻有花纹的塑料管(4)刹车轮胎上印有花纹(5)手握油瓶要用很大的力(6)鞋底有花纹(7)捆重物用麻绳(8)克丝钳口刻有花纹(9)拿起重物要用力(10)车陷在泥里,在轮胎前面垫一些石头和沙子

  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更光滑。③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④用滚动代替滑动。如:(1)搬动笨重的物体时,人们常在重物下垫滚木,(2)给机器上润滑油(3)自行车轴上安着轴承(4)向锁孔里加一些石墨或油,锁就很好开

  20.解释常见惯性现象:A、甩掉手上的水。B、汽车到站前关闭发动机仍能前进一段距离。C、在行驶的列车上行走的人,火车突然刹车时会向前倾倒D、汽车行驶时,坐在前排的人必须系上安全带,以防紧急刹车E、飞机投弹要命中目标,必须在未到目标正上方时,就提前投掷 F、用铲子把煤抛进煤灶内 G、摩托车飞跃障碍物 H、拍打衣服,使附着在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I、抖掉理发师围布上的头发J、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2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口常磨得很薄)②医生注射用的针尖做得很尖③铁钉越尖越容易敲进木块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啄木鸟的.嘴很尖⑥滑冰的冰鞋要装冰刀

  减小压强的方法:①骆驼的脚掌比马要大几倍②拖拉加(*)要加履带③坐沙发比坐凳子舒服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书包带常做得很宽⑥运载钢材的大卡车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⑦滑雪要用滑雪板⑧钢轨下铺枕木⑨房间的地基要比地面上的墙更宽。


初中物理复*资料 (菁华3篇)(扩展3)

——初中地理复*资料整理 (菁华3篇)

初中地理复*资料整理1

  对于地理的学*,下面是关于地图的知识学*,希望同学们熟练的掌握下面的知识哦。

  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以上对地理中地图知识的复*资料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哦。

初中地理复*资料整理2

  同学们对于澳大利亚的知识还记得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哦,希望同学们都能好好学*。

  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位于南太*洋上,东临太*洋,西面和南面临印度洋,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

  2、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小,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3、澳大利亚地形分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为大面积的*原,地下水丰富,有典型的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大盆地),东部为大分水岭。

  4、墨累河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从东南部注入印度洋。

  5、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气候具有半环状分布的特点,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面积大。

  6、由于澳大利亚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所以其生物独特性非常突出,特有的动物有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等。

  7、澳大利亚羊的数量特别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8、澳大利亚农牧业占重要的地位,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

  9、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品出口比重大,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0、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以上对地理中澳大利亚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会从中学*的很好的吧。

初中地理复*资料整理3

  同学们对于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还记得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哦。

  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以上对地理中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会从中学*的很好的.吧。


初中物理复*资料 (菁华3篇)(扩展4)

——中考复*资料 (菁华5篇)

中考复*资料1

  一、听力部分

  听力部分重在考察学生听力辨音以及对内容的理解。整体难度不大,属于容易得分的板块。

  备考建议:熟悉常考的听力场景,例如图书馆借书、陌生人问路、口头通知、打电话留便条等。而常考对话的人物多为师生之间、夫妻之间、警察与陌生人等。常见的出题形式有:考察人物关系,辨听数字细节,数字及价格运算,时间加减等。

  在做题之前,应利用间隙时间审题,根据题干预测即将听到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做题的时候,手中握笔,对关键信息点做简要记录,并通过对话的重音、语气等判断人物关系、说话态度以及个人喜恶等。如果有要点漏掉了,应果断舍弃,不要影响后面的答题。

  二、单选部分

  该板块主要是针对语法、词汇和交际用语的考查。常考考点为:动词的时态语态、固定搭配、词义辨析、不定代词、名词词义辨析、形容词、副词、连词、情态动词表示推测、宾语从句等。

  备考建议:对于语法,考生要认真去分析其中的逻辑,而不能一味地硬记硬背;词汇板块,重在*时积累;而交际用语板块,重点考察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在*时学*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去归纳。例如,表感谢时,相应的答语有哪些;表达道歉,正确的回答方式有哪些,都要注重整理归纳。

  三、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除了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要求学生对整篇文章逻辑联系有基本的理解,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辨析词义以及运用词组短语搭配。这是学生最易失分的板块。

  备考建议: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

  1、重视首尾呼应。判断文章体裁,预测文章主旨和大意。读懂首句可以帮助建立正确的思维导向,对理解全文起重要作用。

  2、重视上下文语境。要留心文中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的照应以及原词重现等现象,这些往往是正确选项的线索。

  3、进行逻辑分析。如果无法从语法搭配及词汇的角度解释选项,那么逻辑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同学们在*时的训练中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

  在做完形填空时,利用词性分析的方法是解题的重要原则。*时尤其要注重词汇的积累,牢固掌握形*单词的意思及同义近义词组的辨析,同时还需注意熟词生义的现象,了解词汇的用法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避免词义混淆和概念模糊。

  四、阅读理解

  初中阶段,阅读理解的体材多为记叙文、应用说明文,议论文考察相对较少。题材多样,常考的多数讲述亲情、友情和励志故事等。该板块分值通常较大,是学生容易得分的。

  备考建议:了解不同问题设题的方向。应用说明文,内容多涉及表格、菜单、门票、博物馆等信息类,答案通常就在原文当中,一般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不排除有题目需要计算价格、时间等,审题就显得格外重要。该题型选项通常设有陷阱,例如张冠李戴、偷梁换柱等。

  而记叙文,通常是通过讲故事、描写人物事迹或寓言故事,得出一个结论或者阐明一个道理,体现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要把握文章大意。

  在做题之前,学生需要了解设题的四种类型:细节判断题、推理判断题、词义猜测题和主旨大意题,并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时应该养成这样的做题*惯。1、拿到文章,首先给段落标上序号,这样使得文章层次清晰。2、阅读题干,判断题目类型并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再带着问题来浏览文章。3、根据题干关键词回到文中准确定位,注意关键词在原文中的同义改写及替换,在文中将每一题的线索都做上标记,并且标上题目的序号,方便随后检查。

  对于阅读理解,学生容易失分的点多集中在主旨大意题(包括标题概括题目)上。要注意文章主旨或标题通常能很好地概括全篇的大意,而不是文章的某一个细节。该标题通常有一定的深意,但也不能过度拔高文章的内涵,要贴合文章的人物和事件。

  做阅读理解不能只是单纯地追求选项的对错,要特别注重积累文章中的生难词汇、短语以及重点句型,还应勾画出文中优美实用的句子,写在摘抄本上,以后在写作及口语中为我所用。

  五、阅读理解填词

  阅读理解填词是根据文章意思,填出文中所缺单词,使文章还原其本来面目。此题的难度要高于完形填空,往往也是学生感觉比较棘手的题目。不仅要在不完整的文段间判断文章大意,还要完成填空练*,兼顾单词的词性、词形和拼写等。

  备考建议:注重积累一意多词,并且也要用词性分析的方法来判断所填单词,此外,要特别注意词形。例如,一旦判断出该空所填为名词,就应立即考虑名词的单复数。若为动词,就要考虑时态语态,形容词副词要注意比较级等。

  六、写作部分

  写作是语言的输出,重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该板块在考前可以重点突破的。写作部分多以给材料作文的形式为主,用中文给出提示要点,内容多围绕学生的校园及学*生活展开。例如,倾诉学*烦恼、介绍(新来的)教师或同学、度假计划、旅游安排等,形式集中在通知、书信、E-mail,以及记叙文和议论文等方面。

  备考建议: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格式,从词句、语法细节和文章结构等方面各个击破。

  对于写作相对弱的同学而言,词句使用的准确性方面容易出现漏洞。针对词句的运用,我们应重视教材。课本文章通常难度适中,词汇丰富,是很不错的语料库,在巩固复*课本内容时,注意积累词汇。学生可以将自己写作中的各种错句都汇总起来,记在小本上,隔段时间再来看,自己进行改错,再去对照老师的纠正形式,在对比中领会自己写出错句时的思维和想法,以此建立更为牢固的语法概念,提高写作的准确性。

  对于中等水*的学生而言,存在的问题是能够表达基本的意思,但词汇的多样性不够,句型较单一,文章中的连词缺乏,过渡不够自然妥帖。这就要求可以尝试运用同义词、近义词及词组。此外应总结归纳中考必备句型,认真识记。比如,在描写规章制度的写作中,we should (not) do…是每个人都会运用的句式,若运用we are (not)allowed to do, we are supposed to do就可以让自己的作文增色。如果再写出一个倒装句never should we do,自己的文章立刻便与千篇一律的作文拉开差距。但一定要注意不能为了运用特殊句式而生搬硬套,与文章整体结构和表达内容不符。

  对于写作优秀的学生而言,词汇和句式的运用通常较好,写作提分的方向就在语言的润色上及地道的表达上。学生应适当拓展课外知识,增强语感,比如根据兴趣选择阅读书虫系列丛书,此外21st Century、 China Daily、English Study等报刊杂志便是不错的选择。在写作中还要注意使用适当的关联词,可以使得文章结构清晰,表达更加鲜明。

  此外,写作还要避免:1、遗漏要点。2、字数不够。3、时态及人称运用出错。4、书写潦草。

  备考综合建议:

  1、准备好词好句记录本。*时学*过程中,重视课本,若学有余力,则要拓展相关课外阅读。摘抄记录课本及课外阅读,完形各题型中的生难词汇或优美词句,经常朗读,培养语感。

  2、准备错题集。归纳整理*时的错题,并且分析出错的原因,追问自己究竟是知识盲点,还是掌握不牢固,或者思维欠严谨。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就能发现自身问题,今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避免类似错误。

  3、循环复*。知识的积累到位了,复*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温故而知新”,尝试在复*的过程中,记录自己新的所得,这样可以不断进步。

  希望大家在初三这一年里,充分利用时间,加强知识积累,了解中考考点及出题规律,分析自身不足,实现有效突破,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中考复*资料2

  读孟尝君传

  1.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1042年(庆历二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1067年(治*四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1069年(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改革家”。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

  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境界醒豁。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2.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了维护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竭力网罗人才,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而社会上的“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也企图依靠权贵获得锦衣玉食,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土”着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为“战国四公子”。

  3.文意:本文驳斥“孟尝君能得士”这一传统说法,首先摆出这一论点,接着写出这一论点的两个依据。一个是“士以故归之”,这是概括地说;一个是“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这是从具体事例说。

  然后笔锋一转,用“嗟呼”慨叹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雄”,不是真正得士。这一论点提出,主要是把“鸡鸣狗盗”排除在“士”之外,再从得一士可以“南面而制秦”(只是设想)否定“鸡鸣狗盗之力”。最后以推理方式更进一层说明了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原因。

  重点语句翻译:

  1.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译: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狠的秦国逃脱出来。

  2.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译:只不过是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

  3.岂足以言得士!

  译:哪里说得上是得到了贤士呢?

  4.擅齐之强

  译:拥有齐国的强大国力。

  5.南面而制秦

  译:南面称王制服秦国。

  6.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译:鸡鸣狗盗一类人在他门下。

  原文解答:

  1.对于孟尝君,世人有什么传统观念?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2.作者把孟尝君门下的“士人”称作什么?鸡鸣狗盗。

  3.作者心目中的“士”应是怎样的?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4.“士之所以不至”的原因是什么?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中考复*资料3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对于实验的考查主要包括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等。这一般出现在选择题或第一个实验题中,相对比较容易。此外,实验题还要求考生会取用药品给物质加热,连接和使用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过滤和蒸发,并且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对于这些基本操作,考生要注意经常出现的错误有哪些,考题中往往有一些或对或错的选项,让考生从中选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实验原理以及一些气体的置备,主要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置备。考生在复*中要掌握其最基本的内容,如药品、原理以及涉及的一些方程式。中考化学考前要弄清重点实验原理。

  提醒考生要注意考试说明中重点的几个实验,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水的组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体、稀释浓硫酸以及像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等一些化学物质的保存方法。在这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实验中,考生要弄清楚它的原理及装置。比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考生可以从它的原理、药品的选择、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以及对装置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复*。一般情况下,实验的第二大题主要考查实验的一些原理,这些原理就重点包含在以上的那几个实验中,考生要特别重视。

  这部分知识容易错的一点是有关实验室中的一氧化碳。考生用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如果题目中没让写化学式,就不要书写。因为石灰石和大理石是混合物,而写了化学式则表示纯净物。另外,考生在做题时要先易后难。一般试卷前22道选择题较容易,后面的3道要难一些;填空和实验也都是越靠前越容易,到后边便有一定难度。

中考复*资料4

  重点地图读图指导: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读方位。(小河、村庄图)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读出某的经纬度位置及判断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所属的高、中、低纬度,两点间的相对位置。

  3、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图,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七大洲轮廓,三条重要的洲界线。

  4、判读:大陆、海峡、半岛、大洋、群岛、岛屿。

  5、等高线地形图:识别陡坡和缓坡,山顶、山谷、山脊,海拔和相对高度。

  6、海底地形图:三部分,五种地形,大陆架的深度不超过200米。

  7、六大板块示意图:板块名称 初三。

  8、常用图例识别。

  9、世界人口分布图:四大人口分布稠密区。

  10、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11、常用天气符号图识别。

  12、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读,气候类型的判断。

  13、地形雨示意图。

  14、五带的划分图。

  15、地区公转示意图。

  16、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轮廓图

中考复*资料5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初中物理复*资料 (菁华3篇)(扩展5)

——初中地理会考复*资料 (菁华5篇)

初中地理会考复*资料1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洋的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方千米,共20个邻国。(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包括23省,5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

  4、我国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以黑河和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7、填出下列民俗所属的主要民族: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孔雀舞、竹筒饭、高脚楼),长鼓舞朝*,锅庄舞藏族

  8、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9、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0、第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1、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13、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4、我国温度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及一个高原气候区。

  15、我国干湿地区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6、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季风气候最典型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灾害也较严重,如夏季风异常带来水旱灾害,冬季风异常带来寒潮和冻雨。

  17、我国南北方河流比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长。

  18、自然资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如:水(土地、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9、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0、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1、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不均匀,地区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22、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3、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修水利工程;解决时间分布不均,修水库,试举一例:三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试举一例:南水北调

  24、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业是“先行官”,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

  25、我国交通运输业以铁路运输为主,大连的主要铁路线是哈大线。

  26、我国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又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北方旱田区和南方水田区

  27、我国四大牧区主要有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牧区。

  28、我国林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西部非季风区)三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西南林区(横断山区),东南林区(人工林)

  29、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主要是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基地。(辽中南: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北方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0、我国最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是北京中关村。大连计划发展成为*的“班加罗尔”(班加罗尔是印度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31、我国位置最北、纬度的省级行政区:黑龙江省;我国面积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尔自治区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我国面积的*原:东北*原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地势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的高原:青藏高原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含沙量的河流:黄河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面积的湖泊(咸水湖):青海湖

初中地理会考复*资料2

  一、我国的农业

  1、农业取得的成就

  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

  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麦春小麦:东北*原(三江*原、松嫩*原)冬小麦:华北*原、渭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原、鄱阳湖*原、成都*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⑴、特点:

  ①、经济价值高。

  ②、技术要求高。

  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

  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

  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广西是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新疆的西北部。

  ⑥、荼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4、新型农业

  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主要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

  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

  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和*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二、*的工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大庆油田是我国的石油工业基地。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要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⑶、电力工业: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4、钢铁工业的分布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

  ①、东部沿海:鞍本、京津唐、上海。

  ②、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⑵、分析武钢和宝钢建立钢铁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略)

  5、机械工业的分布: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全国大型的工业基地)

  6、纺织工业的分布:我国以的棉纺织工业为主。

  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

  7、高技术产业

  ⑴、形成高技术产业的条件: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等。

  ⑵、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⑶、高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见教材P18—19面的说明)

初中地理会考复*资料3

  长三角

  长三角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概念。

  自然地理概念:

  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的大致成三角形的

  陆地。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

  长三角形成原因:

  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由于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断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并入北岸。红桥期、黄桥期、金 沙期、海门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坝、沙洲群,形成今天长江北岸最大的冲积*原城市盐城,以及邗江、泰兴、靖江、如皋、如东、南通、海门、启东诸县地。江口附*的崇明、长兴、横沙等沙岛,也将按此规律并入北岸。江口沙嘴也同步延伸。

  北岸沙嘴延伸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6~8米。

  南岸沙嘴经江阴、太仓、外冈、马桥一线向东延伸,地面高程4.5~6米左右,与钱塘江北岸相连后达杭州湾。沙嘴内侧的浅水海湾被淤封成为古太湖的前身。此后浅水海湾不断淤浅,逐渐演变为湖荡罗布、河道交错的低*原。南岸沙嘴外侧滨海地区不断淤积成滨海*原。

  三角洲上散布着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残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构成,少数由燕山期花岗岩和粗面岩组成。

  气候状况:

  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过去47年和2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其中对*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及贡献率最大,对*均最高气温都最小。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趋势和增温率、城市化效应的增温率及增温贡献率与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交通设施: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1、铁路:

  京沪铁路、沪宁高铁、沪杭高铁、宁杭高铁、京沪高铁、宁启铁路、沪杭铁路、沪蓉高速铁路合宁段、甬台温铁路、新长铁路、陇海铁路、沪通铁路(建设中)、连盐铁路(建设中)、江苏沿海铁路(建设中)、宁安城际铁路(建设中)。

  2、公路:

  沪昆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杭绍甬高速公路、苏绍高速公路、绍诸高速公路、嘉绍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宁合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宁马高速公路、甬舟高速公路、苏州绕城高速公路、锡澄高速公路、江苏沿江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宁淮连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起点黑龙江省同江市,终点为海南省三亚市)、盐徐高速公路、连徐高速公路。

  3、机场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南通兴东机场、常州奔牛机场、徐州观音国际机场、淮安涟水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盐城南洋机场、扬州泰州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舟山普陀山机场、温州永强国际机场、台州路桥机场、义乌机场、衢州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4、航运

  上海港、南京港、无锡港、常州港、扬州港、镇江港、泰州港、苏州港、南通港、南通洋口港、盐城大丰港、连云港、宁波港、绍兴港、舟山港、台州港、温州港、乍浦港、马鞍山港。5、桥梁

  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三桥、南京长江四桥、大胜关长江大桥、杭州钱江大桥、钱江二桥(彭埠大桥)、钱江三桥(西兴大桥)、钱江四桥(复兴大桥)、钱江五桥(袁浦大桥)、钱江六桥、钱江七桥、钱*桥、钱江九桥、钱江隧道(钱江十桥)钱江铁路新桥、江阴长江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泰州长江大桥、舟山跨海大桥、东海大桥、钱塘江1-10桥、杭州湾三大通道(杭州湾跨海大桥、嘉绍跨海大桥、崇启大桥(在建)等。

  6、海港

  江苏954公里海岸线上,建设中的三大沿海港群(自北向南建设以连云港港为龙头,包括灌河口海港组和中山港的北部港口群;以盐城大丰港为龙头,包括盐城射阳中部港口群;以南通港为龙头,包括吕四港和洋口港的南部港口群。)正串珠成线,串出一个南融长三角、北联渤海湾、沟通中西部的江苏“黄金海岸”。2007年8月,《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出台,江苏将利用10年时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依托沿海大港建设,打造以新能源、海洋特色产业、现代物流业、临港大型石化产业为重点的沿海产业带,加速形成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初中地理会考复*资料4

  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广大*原上。美国黑土分布在中部偏北的湿草原带,故称湿草原土。

  温带半湿润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目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水成土纲中。

  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征。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

  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别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

  所以,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草甸化过程。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高。

  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侵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

  总结: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初中地理会考复*资料5

  蒙脱石占优势的粘粒矿物组合是黑土中活跃成土过程的基础。由母质中继承下来,如较湿润气候下的冲积物、钙质岩以及火山碎屑物质多富含蒙脱石矿物,成土环境延续了蒙脱石的存在。

  (一)蒙脱化过程

  印度德干高原的一些黑土,苏丹、埃及尼罗河冲积物发育的黑土、美国南部大*原的黑土,其蒙脱石矿物都是继承母质而来;而南非、肯尼亚、以色列、澳大利亚昆士兰的一些基性火山岩发育的黑土,蒙脱石的新生成作用是主要的。新生成作用也是*一些黑土中蒙脱石的重要成因。在低洼地发育的黑土,由于地形因素引起地球化学过程中物质分异,风化物中丰富的溶解硅和盐基有利于蒙脱石的合成;分布于低丘、台地等正地形上的黑土,其蒙脱石则多由原生矿物转化而来,如福建漳浦由暗黑色气孔状橄榄玄武岩风化物发育的黑土之所以富含蒙脱石矿物,是由于该种母质中的玻璃质在重结晶过程(又称脱玻化)中,伴有广泛的蒙脱石化,形成大量的蒙脱石,成土时间尚短,这些蒙脱石矿物得以大量保存于土体中。

  (二)开裂过程

  开裂过程是黑土另一主要成土过程,这是富含2∶1型膨胀性矿物的粘质土壤在明显干湿季气候条件下的必然结果。土壤干燥时土体强烈收缩并形成纵横裂隙,深可达1米以上,地表附*的宽度可达10厘米。深大裂隙的形成,对掺混土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干燥时,大裂隙的边缘受到降水、动物活动、人类耕作等作用,上层物质向下跌落,填充于裂隙内,重新湿润时,土壤膨胀,裂隙闭合,土体底层因增添了额外物质,膨胀后必然要产生较大的体积,造成挤压使土壤向上运动。如此经过多年循环,下层物质进到表层,而上层物质降到下层,这称为自翻转作用(又称自幂作用)。这种机制赋予黑土剖面性状的特殊性:一是剖面均一化,即在裂隙所达到的颇大深度内,土壤变成了均质体,发生层分异不明显,土色、质地、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有机质与矿物质充分混合而高度复合二是具有滑擦面和楔形结构,表下层土壤受挤压而相对移动过程中造成明显程度不同的劈理和磨光面(滑擦面)。楔形结构是土壤基块受到由倾斜方向膨胀压产生的剪切力作用而造成的;三是地表出现粘土小洼地,是由干湿交替引起两裂缝间土壤“隆起”而产生的小起伏微地形。此外,下列现象也是黑土中自翻转作用的佐证:在新开挖剖面的心土层中夹有植物残落物,说明有上部物质陷落到下部;有些质地匀细的黑土,表层却常能见到石块,是下部物质被挤到上部的结果;显微镜下观察,有些黑土在不同深度局部可见破碎的淀积粘粒胶膜,这是由于土壤翻转作用使原先形成的胶膜破碎,拌入整个土体。

  总结:应该指出,开裂过程是黑土的普遍现象,但土壤自翻转作用的强弱,与气候干湿交替强烈程度、植被茂密程度、人为利用频繁与否密切相关,据报导,*黑土的自翻转作用不甚明显。


初中物理复*资料 (菁华3篇)(扩展6)

——初中地理复*资料 (菁华5篇)

初中地理复*资料1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5、经线:

  经线特点:

  所有经线一样长;

  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自转中心:地轴。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初中地理复*资料2

  长三角

  长三角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概念。

  自然地理概念:

  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的大致成三角形的

  陆地。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

  长三角形成原因:

  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由于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断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并入北岸。红桥期、黄桥期、金 沙期、海门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坝、沙洲群,形成今天长江北岸最大的冲积*原城市盐城,以及邗江、泰兴、靖江、如皋、如东、南通、海门、启东诸县地。江口附*的崇明、长兴、横沙等沙岛,也将按此规律并入北岸。江口沙嘴也同步延伸。

  北岸沙嘴延伸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6~8米。

  南岸沙嘴经江阴、太仓、外冈、马桥一线向东延伸,地面高程4.5~6米左右,与钱塘江北岸相连后达杭州湾。沙嘴内侧的浅水海湾被淤封成为古太湖的前身。此后浅水海湾不断淤浅,逐渐演变为湖荡罗布、河道交错的低*原。南岸沙嘴外侧滨海地区不断淤积成滨海*原。

  三角洲上散布着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残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构成,少数由燕山期花岗岩和粗面岩组成。

  气候状况:

  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过去47年和2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其中对*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及贡献率最大,对*均最高气温都最小。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趋势和增温率、城市化效应的增温率及增温贡献率与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交通设施: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1、铁路:

  京沪铁路、沪宁高铁、沪杭高铁、宁杭高铁、京沪高铁、宁启铁路、沪杭铁路、沪蓉高速铁路合宁段、甬台温铁路、新长铁路、陇海铁路、沪通铁路(建设中)、连盐铁路(建设中)、江苏沿海铁路(建设中)、宁安城际铁路(建设中)。

  2、公路:

  沪昆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杭绍甬高速公路、苏绍高速公路、绍诸高速公路、嘉绍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宁合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宁马高速公路、甬舟高速公路、苏州绕城高速公路、锡澄高速公路、江苏沿江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宁淮连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起点黑龙江省同江市,终点为海南省三亚市)、盐徐高速公路、连徐高速公路。

  3、机场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南通兴东机场、常州奔牛机场、徐州观音国际机场、淮安涟水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盐城南洋机场、扬州泰州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舟山普陀山机场、温州永强国际机场、台州路桥机场、义乌机场、衢州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4、航运

  上海港、南京港、无锡港、常州港、扬州港、镇江港、泰州港、苏州港、南通港、南通洋口港、盐城大丰港、连云港、宁波港、绍兴港、舟山港、台州港、温州港、乍浦港、马鞍山港。5、桥梁

  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三桥、南京长江四桥、大胜关长江大桥、杭州钱江大桥、钱江二桥(彭埠大桥)、钱江三桥(西兴大桥)、钱江四桥(复兴大桥)、钱江五桥(袁浦大桥)、钱江六桥、钱江七桥、钱*桥、钱江九桥、钱江隧道(钱江十桥)钱江铁路新桥、江阴长江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泰州长江大桥、舟山跨海大桥、东海大桥、钱塘江1-10桥、杭州湾三大通道(杭州湾跨海大桥、嘉绍跨海大桥、崇启大桥(在建)等。

  6、海港

  江苏954公里海岸线上,建设中的三大沿海港群(自北向南建设以连云港港为龙头,包括灌河口海港组和中山港的北部港口群;以盐城大丰港为龙头,包括盐城射阳中部港口群;以南通港为龙头,包括吕四港和洋口港的南部港口群。)正串珠成线,串出一个南融长三角、北联渤海湾、沟通中西部的江苏“黄金海岸”。20xx年8月,《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出台,江苏将利用10年时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依托沿海大港建设,打造以新能源、海洋特色产业、现代物流业、临港大型石化产业为重点的沿海产业带,加速形成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初中地理复*资料3

  1.世界的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地区最为广大。

  2.在南北纬300~400的大陆东西*,形成了两种气候类型。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比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高。

  3.在北极地区可见极昼现象,太阳在地*线以上终日不落,则太阳在天空中做顺时针环形运动。居民楼上的热水器装置冬夏季节相比,夏季应*(*、竖)一些。

  4.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来向)。南、北回归线附*的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相比较,是大陆东岸降水多。表示大气冷热状况的物理量是气温。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5.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年变化。

  6.在3月和 9月,阳光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分。号称“世界雨极”的地方是乞拉朋齐,气候的两个重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

  7.地球是绕地轴自转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是是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公转的结果是地球表面产生了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8.当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移动到赤道时,这一天的节气是春分,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加拿大两个国家。

  9.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固定倾角。这是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也使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10.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在温带地区,沿海和内陆相比较是沿海的降水多。赤道和两极相比年降水量是赤道多,两极少。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太*洋是世界最大的洋。

  以上整合的10条初中地理复*提纲,都是考试中常出现的考试点。

初中地理复*资料4

  日本的经济

  1、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和有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初中数学。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但日本也有发展经济的的优势:a、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b、劳动力素质高;c、管理效率高。

  2、“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大量进口原料、燃料,然后依靠高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高品质的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和欧洲。

  3、*年来,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像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好处:①利用发展*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资源;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4、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5、日本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有利的影响是可促进日本科技水*的迅速提高,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不利的影响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以上对日本的经济复*资料的知识讲解,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备战考试工作。

初中地理复*资料5

  季风气候,向南过渡到亚热带森林气候。东南亚和南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赤道附*多属热带雨林气候。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1、南北跨的纬度多,热量条件相差大;

  2、东西跨的经度多,降水条件差异大 初中化学;

  3、地形复杂,地形类形多样,海拔高差大。

  亚洲的岛屿主要集中在东南海面。约有几万个大小岛屿,总面积为320万*方公里,其中面积超过10万*方公里的大岛有6个(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几内亚岛、苏拉威西岛、爪哇岛和本州岛)。

  亚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汇集最多的大陆,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条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条(长江、黄河、湄公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和黑龙江)。

  河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总结:亚洲自北到南为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这三种季风气候。


初中物理复*资料 (菁华3篇)(扩展7)

——初中生物复*资料 (菁华5篇)

初中生物复*资料1

  (1)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光不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种皮和子叶脱落。

  (2)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芽的发育:芽在发育时,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根的生长: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主要原因:①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加、②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植株发育所需营养: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植物的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含氮无机盐:促进枝叶的生长。含磷无机盐:促进果实的生成。含钾无机盐:促进茎的生长)

初中生物复*资料2

  水母形状完全像凝结的一样,它的颜色红紫,没有口、眼。它的腹下有物体,虾子附在它上面吞食涎沫。

  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体内含水量一般可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们在运动之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就好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水母的伞状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伞状体膨胀。而当水母遇到敌害或者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动将气放掉,沉入海底。海面*静后,它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生产出气体让自己膨胀并漂浮起来。水母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是水母的“耳朵”。由海浪和空气磨擦而产生的次声波冲击听石,刺激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水母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够得到信息,从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科学家们曾经模拟水母的声波发送器官做试验,结果发现能在15小时之前测知海洋风暴的信息。水母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是一种低等的腔肠动物,并根据伞状体的不同做分类:有的伞状体发银光,叫银水母;有的伞状体则像和尚的帽子,就叫僧帽水母;有的伞状体仿佛是船上的白帆,叫帆水母;有的宛如雨伞,叫做雨伞水母;有的伞状体上闪耀着彩霞的光芒,叫做霞水母;因为水母没有呼吸器官与循环系统,只有原始的消化器官,所以捕获的食物立即在腔肠内消化吸收.

  它们的寿命大多只有几个星期或数月,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长些

  我国常见的约有8种,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口冠海蜇 巴特尔水母等。

  总结:本纲的水母分为两型∶自由游泳的水母及营固着生活的种类(以柄栖附于海草及其他物体上)。营固着生活的形似水螅的种类构成十字水母目。

初中生物复*资料3

  1. 幼根的生长:

  1)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是根的根尖。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细胞体积增加),根生

  长最快的部位;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细胞数量增加)

  根冠:起保护作用

  成熟区以上的结构:根毛脱落,吸收功能丧失,导管增多,疏导功能加强

  伸长区的细胞来自于分生区的细胞分裂。

  2.芽的发育过程:

  1)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2)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的,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3)芽分为了叶芽、花芽、混合芽

  以上的介绍就是针对植株的生长的两点的讲解,请同学们认真学*,迎接考试做好备战工作。

初中生物复*资料4

  *法律规定禁止*亲结婚,下面也是我们对禁止*亲结婚的复*。

  禁止*亲结婚

  1、 我国法律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2、 禁止*亲结婚的原因:如果一个家族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携带有治病的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遗传病出现的机会就会增大。

  3、 禁止*亲结婚的意义:禁止*亲结婚,有益于家庭的幸福、民族的兴旺。

  上面讲述了关于禁止*亲结婚的原因以及禁止*亲结婚的意义。请同学们好好看看。

  七年级生物复*资料之细胞的生活

  下面是对生物中细胞的生活的知识复*资料讲解,希望下面的复*资料知识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

  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典型例题:

  1.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D)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液泡与吸水和失水有关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4.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叶绿体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光合作用)

  光

  线粒体

  线粒体: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

  ※典型例题:

  1.葡萄糖进入细胞后会在哪个结构中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D)

  A.细胞膜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线粒体

  5.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遗传信息:**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由父母传下来的,因而叫做遗传信息

  2.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①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存在于细胞核中,具有双螺旋结构

  ②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

  3.染色体

  ①染色**于细胞核中,由于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

  ②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③每一种生物的细胞核中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④染色体数量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⑤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典型例题:

  1.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DNA主要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DNA分子上

  C.一个染色体上有很多个DNA分子 D.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

  A.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B.DNA能控制生物物体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C.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D.蛋白质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图:

  5.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6.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整体

  三、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典型例题: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细胞分裂的结果使细胞越来越小

  B.细胞的生长是有限的

  C.新细胞体积很小,从环境中吸收养料逐渐长大

  D.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3.细胞分裂的过程

  ①染色体进行复制

  ②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③细胞质分成两份

  ④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形成两个新细胞

  4.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而且新细胞核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上面对细胞的生活复*资料的知识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加油。

  七年级生物复*资料之观察动物细胞

  对于生物中观察动物细胞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观察动物细胞

  1.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4.《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使用生理盐水的作用:保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

  希望上面对观察动物细胞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预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七年级生物复*资料之观察植物细胞

  观察植物细胞知识,同学们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吧。

  观察植物细胞

  1.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切片——用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生物体上撕下来的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霉等制成

  以上三种玻片,都可以制成永久的(永久玻片)和临时的(临时玻片)

  2.《观察植物细胞》实验制作的是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4.实验避免出现气泡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

  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5.《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使用稀碘液的作用: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看得更清楚。

  典型例题:

  1.用解剖针挑去少许番茄果肉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A)

  A.临时装片 B.临时涂片

  C.临时切片 D.永久涂片

  通过上面对观察植物细胞复*资料的知识学*,相信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

  初一生物复*资料: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下面是对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的知识学*,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老师提供的复*资料学*。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上面对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复*资料的知识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上面的知识一定能很好的给同学们的学*帮助的哦。

初中生物复*资料5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环节:

  (1)传染源 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具体实例的识别

  皮肤、粘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对人体的保护作用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患天花的人不会再得天花病,就属于特异性免疫。

  3、安全用药常识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健康的定义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4)生活方式还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