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本大学排名汇总五篇

首页 / 文库 / |

  北京一本大学排名 1

北京一本大学排名

  一本

  1 北京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2 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3 清华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4 北京交通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5 北京科技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6 中国石油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7 北京邮电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8 北京化工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9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0 北京林业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1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2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3 北京外国语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4 北京语言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6 中央财经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7 中国政法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8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市

  19 中国人民**大学 **部 北京市

  20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北京市

  21 北京体育大学 国家体育总局 北京市

  22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市

  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市

  北京一本大学排名 2

  20xx北京一本大学排名文科

  北京一本大学排名 3

北京一本大学排名

  北京市共有36所一本大学参与了2016北京一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排名前10的大学还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2016北京一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

  以下是北京一本大学排名2016具体榜单,依据2015年理科一本录取*均分排名,包含部分专业在一本招生的二本大学。

  2016北京一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

  北京一本大学排名 4

  20xx年高考如期而至,高考后,考生最关心的'就是哪些学校比较好,为帮助大家更好择校,下面yjbys为高考推荐的是20xx北京一本大学排名,北京共有25所一本大学,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排名前10的大学还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以下是北京一本大学排名20xx具体榜单:

  北京一本大学排名 5

  1 北京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2 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3 清华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4 北京交通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5 北京科技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6 中国石油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7 北京邮电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8 北京化工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9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0 北京林业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1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2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3 北京外国语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4 北京语言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6 中央财经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7 中国政法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18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市

  19 中国人民**大学 **部 北京市

  20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北京市

  21 北京体育大学 国家体育总局 北京市

  22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市

  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市


北京一本大学排名汇总五篇扩展阅读


北京一本大学排名汇总五篇(扩展1)

——全国二本大学排名通用五篇

  全国二本大学排名 1

1.2017年全国文科二本大学排名前100

2.2017年山东省二本大学排名

3.2017全国最新理科二本院校排名

4.医学类二本大学排名2017

5.2017年二本医科大学排名

6.2017年全国二本大学排名(理工类)

7.2017年全国二本会计专业大学排名

8.2017全国理科二本大学排名

9.2017年全国文科二本大学排名

10.2017年成都二本大学排名

  全国二本大学排名 2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上海海关学院,排名第二的是成都医学院,排名第三的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全国二本大学排名 3

共有全国72所二本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首都经贸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大连外国语学院,排名第三的是南京邮电大学,以下是所有二本大学排名。

  全国二本大学排名 4

2023年全国二本大学最新排名一览(完整版)

掌握高考资讯,有助提前准备好考试,那么关于今年的二本院校排名情况不晓得你们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3年全国二本大学最新排名一览(完整版),欢迎参阅。

2023年全国二本大学最新排名(完整版)

理科前50名

1广东财经大学

2贵州医科大学

3重庆医科大学

4皖南医学院

5广东金融学院

6四川美术学院

7滨州医学院

8昆明理工大学

9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10上海立信会计会融学院

11重庆理工大学

12山东中医药大学

13上海商学院

14海南大学

15华东交通大学

16温州大学

17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18武汉轻工大学

19重庆师范大学

20湖北医药学院

21西安财经大学

22南昌航空大学

23潍坊医学院

2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5厦门理工学院

26西安医学院

27承德医学院

28江苏师范大学

29广西师范大学

30北京中医药大学

31重庆工商大学

32河北医科大学

33河北北方学院

34天津工业大学

35南通大学

36天津理工大学

37西南民族大学

38河北经贸大学

39浙江传媒学院

40烟台大学

41济宁医学院

42厂东**学院

43厦门医学院

44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45黑龙江大学

46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47浙江科技学院

48湖北经济学院

49陕西中医药大学

50浙江外国语学院

文科前50名

1广东财经大学

2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3广东金融学院

4北京联合大学

5重庆师范大学

6海南大学

7浙江传媒学院

8江苏师范大学

9温州大学

10浙江外国语学院

11上海商学院

12大连交通大学

13重庆理工大学

14西安财经大学

15重庆工商大学

16河北中医学院

17河北经贸大学

***连大学

19辽宁师范大学

20江苏**学院

21武汉轻工大学

22湖北经济学院

23广东**学院

24上海体育学院

25大连民族大学

26华东交通大学

27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8浙江海洋大学

29广西师范大学

30大连海洋大学

3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32浙江科技学院

33安徽农业大学

34山东政法学院

35湖北师范大学

36海南师范大学

37云南师范大学

38厦门理工学院

39山西财经大学

40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41黑龙江大学

42嘉兴学院

43鲁东大学

44江汉大学

45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46陕西中医药大学

47兰州交通大学

48中华女子学院

49北京服装学院

50天津城建大学

推荐哪些二本大学

1.二本-温州医科大学:全国排名进入了前百强之列。它在部分省份虽然在本科二批招生,但学科专业发展是不错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有18个,省级有21个。

2.二本-西安邮电大学:是省属高水*大学,由国家工信部支持建设。它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等级是B-,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实力也不错,入选了C+学科。

3.二本-浙江传媒学院:是国家广电总局支持建设的大学,在传媒人才培养上优势明显。在“十四五”规划中,学校计划更名为浙江传媒大学,是浙江实力较强的本科高校。推荐专业有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什么二本适合报考吃香

1、二本-北京联合大学:最早是依靠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建立的分校之一,属于北京规模最大,师资力量较强的大学之一。拥有众多国家特色专业,属于发展潜力较强的高校之一。

2、二本-广东财经大学:主要培养商科、经济类人才,该校很多专业都被选入成为国家特色专业,无论是在专业实力还是在就业率上,已经赶超部分一本学校。

3、二本-温州医科大学:该校虽然是一所二本大学,但是在医学上面的师资力量并不输一些一本院校,该校的眼视光医学专业在全球都属于顶尖水*。

  全国二本大学排名 5

2016全国二本大学排名

  全国共有298所二本大学参与了2016全国二本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天津师范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安徽师范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以下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全国二本大学排名2016具体榜单,供大家参考。


百分网小编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1.云南省二本大学排名2016

2.2016年文科二本大学最新排名

3.贵州省二本大学排名2016

4.2016年高考适合女生报考的十大专业推荐

5.2016中国23所一流大学名单

6.湖南省大学排名2016最新

7.2016全国二本大学排名【文科】

8.2015全国二本大学排名大全

9.2016年华东地区最好大学排名

10.全国一本大学排名榜2016


北京一本大学排名汇总五篇(扩展2)

——吉林二本大学排名(精选五篇)

  吉林二本大学排名 1

  1吉林财经大学

  2长春工业大学

  3吉林建筑大学

  4延边大学

  5长春工程学院

  6长春中医药大学

  7长春大学

  8北华大学

  9吉林工商学院

  10吉林医药学院

  11吉林农业大学

  12东北师范大学

  13吉林化工学院

  14长春师范大学

  15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16吉林警察学院

  17吉林师范大学

  18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19吉林体育学院

  20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21 通化师范学院

  22白城师范学院

  吉林二本大学排名 2

  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合并前的六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原吉林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本部校区地处人民大街中段,净月校区设在风景如画的净月潭旅游开发区。学校占地面积167万*方米,其中本部校区占地73万*方米,净月校区占地94万*方米。现任党委**杨晓慧教授、校长刘益春教授。

  长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吉林省重点大学。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二本大学排名 3

吉林二本大学排名

2016年吉林二本大学排名


  吉林二本大学排名 4

吉林二本大学排名2016

  吉林省共有18所二本大学参与了2016吉林二本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东北电力大学,排名第二的是长春工业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吉林农业大学,排名前10的大学还有吉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化工学院、长春大学、吉林财经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工程学院,以下是吉林二本大学排名2016具体榜单,跟百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说明:吉林二本大学排名2016数据来源于中国校友会研究团队,该团队连续25年做中国大学排名,主要评价指标有教学水*、培养质量、学科建设、科研成果、杰出师资、创新基地、科研项目、办学层次、社会声誉和国际化水*等,在大学排名领域还比较权威。

  1、吉林农业大学(225)——农林

  吉林农业大学(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是一所融农、理、工、医、文、管、法、教于一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大学,是农业部与吉林省共建省属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百所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长春工业大学(238)——理工

  长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产品研制、高水*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1992年被吉林省**确定为首批三所省属重点高校之一,在2004年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3年7月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4年,学校作为全国首批、吉林省首家高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3、吉林财经大学(311)——财经

  吉林财经大学(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是吉林省重点大学,是吉林省人民**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建设的学校。学校起步于1946年7月东北银行总行举办的银行干部训练班。经历了东北银行干部学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长春银行学校、吉林财贸学院、吉林省财贸学校等几个历史时期;1978年5月恢复吉林财贸学院;1992年5月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

  4、吉林师范大学(315)——师范

  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坐落在“英雄城”四*市,始建于1958年。学校是吉林省高中骨干教师培养中心、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截至2015年,吉林师范大学学科涵盖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0个(含1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有本科生专业62个;有吉林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3个,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一级学科8个,校重点学科19个。

  5、北华大学(315)——综合

  北华大学(Beihua University),简称北华,坐落在吉林省吉林市,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原吉林师范学院(1906年清**创办,省立院校,中国第一批师范院校)、吉林医学院(1928年孙宗尧创办,省立院校)、吉林林学院(1952年吉林省创建,省立院校)、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1920年创建,中国冶金部直属院校)合并组建成北华大学。

  吉林二本大学排名 5

  吉林省二本大学排名学校名称学校类型全国排名

  1

  长春理工大学

  理工

  159

  2

  吉林农业大学

  农林

  181

  3

  东北电力大学

  理工

  221

  4

  长春中医药大学

  医药

  268

  5

  吉林师范大学

  师范

  313

  6

  吉林化工学院

  理工

  318

  7

  长春工业大学

  理工

  329

  8

  吉林财经大学

  财经

  345

  9

  北华大学

  综合

  349

  10

  长春师范大学

  师范

  392

  11

  吉林建筑大学

  理工

  392

  12

  长春大学

  综合

  441

  13

  通化师范学院

  师范

  472

  14

  长春工程学院

  理工

  482

  15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师范

  482

  16

  吉林工商学院

  财经

  588

  17

  白城师范学院

  师范

  617

  18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农林

  617

  19

  吉林医药学院

  医药

  683


北京一本大学排名汇总五篇(扩展3)

——湖北二本大学排名(精选五篇)

  湖北二本大学排名 1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地处国家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内,现有武昌主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等3个校区,总占地2000余亩。学校是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学校校园总面积170.93万*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15万*方米。校园依湖览江、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湖北省绿化模范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占地1554亩,校舍面积100万余*米,馆藏图书280余万册,拥有全国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环境。

  湖北二本大学排名 2

湖北2016年二本大学排名

  湖北省有多少所大学,哪些是二本大学,二本大学的排名又是怎么样的`?下面跟百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湖北省共有18所二本大学参与了2016年湖北二本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长江大学,排名第二的是武汉纺织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武汉轻工大学,排名前10的大学还有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经济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江汉大学,以下是湖北二本大学排名2016具体榜单:

  说明:湖北二本大学排名2016数据来源于中国校友会研究团队,该团队连续25年做中国大学排名,主要评价指标有教学水*、培养质量、学科建设、科研成果、杰出师资、创新基地、科研项目、办学层次、社会声誉和国际化水*等,在大学排名领域还比较权威。

  湖北二本大学排名 3

 

  湖北二本大学排名 4

湖北二本大学排名

  2016年湖北省各二本大学排名

  省内排名 学校名称(查看录取分数线) 在全国排名 类型 总分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综合声誉

  1 长江大学 199 综合 62 60.63 63.33 61.81

  2 武汉纺织大学 223 理工 61.9 60.71 63.04 61.81

  3 中南民族大学 227 民族 61.87 60.84 63.23 60.16

  4 湖北工业大学 239 理工 61.81 60.46 63.08 61.81

  5 武汉工程大学 246 理工 61.79 60.38 63.12 61.81

  6 三峡大学 253 综合 61.77 60.74 63.12 60.16

  7 湖北中医药大学 306 医药 61.61 60.23 63.26 60.16

  8 武汉轻工大学 313 理工 61.59 60.48 62.97 60.16

  9 湖北民族学院 406 民族 61.42 60.13 62.96 60

  10 江汉大学 414 综合 61.4 60.13 62.9 60.16

  11 湖北文理学院 472 综合 61.35 60.05 62.89 60

  12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482 理工 61.34 60.02 62.9 60

  13 湖北经济学院 524 财经 61.19 60.08 62.49 60.16

  14 湖北师范学院 531 师范 61.18 60.05 62.52 60

  15 湖北工程学院 547 综合 61.16 60 62.46 60.28

  16 湖北科技学院 547 综合 61.16 60.06 62.48 60

  17 黄冈师范学院 561 师范 61.15 60.04 62.47 60

  18 湖北医药学院 588 医药 61.14 60.03 62.46 60

  19 湖北理工学院 617 理工 61.13 60.02 62.46 60

  20 武汉商学院 617 财经 61.13 60 62.45 60

  21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687 师范 60.02 60.01 60.04 60

  22 荆楚理工学院 702 理工 60 60 60 60

  湖北二本大学排名 5

湖北二本大学排名汇总

  湖北省共有18所二本大学参与了湖北二本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长江大学,排名第二的是武汉纺织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武汉轻工大学,排名前10的大学还有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经济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江汉大学,应届毕业生网以及为大家整理好湖北二本大学排名2016具体榜单: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Yangtze University),简称“长大”(YU),学校本部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市,并建有武汉校区,是部省共建重点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4] ,湖北省第一批重点本科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5-7] ,同时是湖北省ren民**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高校。

  长江大学于2003年4月16日[8-10] 由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北省ren民**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和湖北省ren民**与国家农业部共建高校。截至2015年,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742亩,校舍建筑面积145.6万*方米,固定资产21.3亿元。

  长江大学有13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是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评估”优秀“高校,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单位,是湖北省石油学科研究生创新基地,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施高校,是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验计划、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育计划项目实施高校。

  2015年长江大学在湖北省、陕西省整体进入第一批重点本科招生[11-12] ,部分专业在河北、山西、安徽、江西等15个省份一本招生。

  【武汉纺织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坐落于“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武汉,地处光谷腹地,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文(艺)、经、管、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纺织服装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武汉纺织大学溯源于1958年建立的武汉纺织工学院,是原中国纺织工业部九大部属高校之一,1998年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中央与湖北省共建,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1]

  根据2015年10月官方的网站显示,学校占地2000多亩,拥有阳光、南湖、东湖三个校区,有20个教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54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有教职员工2000人,在校生*25000人。


北京一本大学排名汇总五篇(扩展4)

——全国二本大学排名参考 50句菁华

1、四川农业大学(131)――农林

2、大连海事大学(138)――理工

3、中北大学(165)――理工

4、沈阳农业大学(190)――农林

5、四川师范大学(207)――师范

6、安徽工业大学(210)――理工

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14)――理工

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18)――农林

9、辽宁师范大学(218)――师范

10、内蒙古师范大学(218)――师范

11、湖南科技大学(225)――综合

1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38)――理工

13、新疆师范大学(251)――师范

14、曲阜师范大学(253)――师范

15、山西财经大学(258)――财经

16、福建医科大学(279)――医药

17、哈尔滨商业大学(279)――财经

18、温州大学(279)――理工

19、山西农业大学(288)――农林

20、宁夏医科大学(292)――医药

21、山东建筑大学(324)――理工

22、黑龙*一农垦大学(342)――农林

23、长春大学(363)――综合

24、福建工程学院(396)――理工

25、广东药学院(396)――医药

26、湖北经济学院(410)――财经

27、合肥师范学院(426)――师范

28、北京印刷学院(436)――理工

29、长春师范大学(436)――师范

30、四川医科大学(436)――医药

31、闽江学院(448)――理工

32、浙江万里学院(453)――理工

33、金陵科技学院(457)――综合

34、肇庆学院(466)――综合

35、湖北汽车工业学院(466)――理工

36、黄山学院(486)――师范

37、重庆三峡学院(491)――综合

38、南阳理工学院(500)――理工

39、牡丹江医学院(509)――医药

40、河北民族师范学院(552)――师范

41、龙岩学院(566)――师范

42、西安航空学院(589)――理工

43、衢州学院(609)――理工

44、*顶山学院(620)――师范

45、广西民族师范学院(674)――师范

46、贺州学院(674)――综合

47、萍乡学院(681)――综合

48、兰州工业学院(688)――理工

49、四川民族学院(691)――师范

50、陕西学前师范学院(697)――师范


北京一本大学排名汇总五篇(扩展5)

——全国二本大学排名参考 100句菁华

1、天津师范大学(107)――师范

2、北京中医药大学(119)――医药

3、安徽师范大学(120)――师范

4、山东师范大学(135)――师范

5、上海师范大学(136)――师范

6、广西师范大学(143)――师范

7、西安理工大学(143)――理工

8、青岛大学(146)――综合

9、河北师范大学(149)――师范

10、重庆医科大学(159)――医药

11、华侨大学(164)――综合

1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76)――理工

13、兰州交通大学(178)――理工

14、西南石油大学(183)――理工

15、河南工业大学(189)――理工

16、天津中医药大学(194)――医药

17、温州医科大学(194)――医药

18、天津财经大学(211)――财经

19、河南科技大学(225)――理工

20、湖南科技大学(225)――综合

21、新疆医科大学(225)――医药

22、南通大学(243)――综合

23、云南财经大学(262)――财经

24、东华理工大学(279)――理工

25、广东财经大学(283)――财经

26、浙江海洋学院(289)――农林

27、浙江财经大学(301)――财经

28、西安工业大学(305)――理工

29、西华大学(312)――综合

30、景德镇陶瓷学院(315)――理工

31、鲁东大学(322)――综合

32、江西中医药大学(335)――医药

33、东莞理工学院(344)――理工

34、内蒙古民族大学(350)――综合

35、中原工学院(355)――理工

36、武汉轻工大学(368)――理工

37、广西中医药大学(375)――医药

38、内蒙古医科大学(375)――医药

39、广东技术师范学院(381)――师范

40、商丘师范学院(383)――师范

41、南京审计学院(383)――财经

42、安徽工程大学(388)――理工

43、福建工程学院(396)――理工

44、遵义医学院(402)――医药

45、内蒙古财经大学(406)――财经

46、上海第二工业大学(410)――理工

47、沈阳大学(416)――综合

48、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416)――师范

49、兰州财经大学(421)――财经

50、唐山师范学院(426)――师范

51、乐山师范学院(430)――师范

52、北京印刷学院(436)――理工

53、吉林建筑大学(457)――理工

54、*民用航空飞行学院(457)――理工

55、嘉兴学院(466)――财经

56、中华女子学院(479)――语言

57、衡阳师范学院(479)――师范

58、南阳师范学院(495)――师范

59、九江学院(500)――综合

60、泉州师范学院(509)――师范

61、牡丹江医学院(509)――医药

62、淮海工学院(518)――理工

63、嘉应学院(536)――综合

64、德州学院(536)――综合

65、琼州学院(546)――综合

66、湖南城市学院(552)――综合

67、哈尔滨金融学院(560)――财经

68、黑龙江工业学院(566)――理工

69、湖北第二师范学院(566)――师范

70、集宁师范学院(573)――师范

7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589)――师范

7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589)――理工

73、鞍山师范学院(589)――师范

74、淮南师范学院(600)――师范

75、兰州文理学院(600)――综合

76、哈尔滨学院(600)――综合

77、晋中学院(609)――师范

78、太原学院(609)――综合

79、衢州学院(609)――理工

80、铜陵学院(620)――财经

81、大庆师范学院(620)――综合

82、通化师范学院(620)――师范

83、泰山学院(636)――综合

84、武夷学院(645)――师范

85、梧州学院(651)――综合

86、江苏第二师范学院(651)――师范

87、营口理工学院(651)――理工

88、张家口学院(667)――师范

89、长沙师范学院(674)――师范

90、山东管理学院(674)――财经

91、齐鲁师范学院(681)――师范

92、菏泽学院(681)――综合

93、景德镇学院(688)――综合

94、四川旅游学院(688)――综合

95、铜仁学院(691)――综合

96、四川民族学院(691)――师范

97、首钢工学院(697)――理工

98、河套学院(699)――综合

99、广西科技师范学院(711)――师范

100、昭通学院(711)――师范


北京一本大学排名汇总五篇(扩展6)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精选五篇)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1

  百强高校北京最多江苏其次

  此次综合排名中,6-10名分别是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

  综合排名百强高校在地域分布上存在不均衡,北京高校最多,有18所,其次是江苏省,有16所。河南、江西等省份依旧没有高校进入百强。排名前列的大多是部属、央属高校,但也有个别地方高校表现抢眼,苏州大学由20xx年的34名升至今年的26名,上海大学位列第46名,成为前50名中仅有的两所地方高校。

  技术转让收入列入评价指标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由9项指标构建。

  其中人才培养方面2项,即反映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声誉的“新生高考成绩”、反映培养结果的“毕业生就业率”;科学研究方面4项,分别是体现科研规模的“论文数量”、体现科研质量的“论文质量”、体现顶尖成果的“高被引论文”、体现顶尖人才的“高被引学者”;服务社会方面3项,包括测量科技服务贡献的“企业科研经费”、测量产学研合作的“校企合作论文”、测量成果转化效益的“技术转让收入”。其中,排名的科研指标来自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数据库Scopus。

  排名负责人程莹博士指出,“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指标选择的导向是反映学生、雇主、学者、企业等大学服务对象对大学的‘集体判断’,充分体现了排名作为第三方市场评价的独特价值。”

  生源质量排名:中国科学院大学首年招生即排第三

  在综合排名以外,榜单发布方还发布了所有指标的单项排名。

  “生源质量”指标排名显示,国内顶尖学生优先报考的依然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第三,其后依次为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和南开大学。

  “生源质量”前20名中,也包括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财经类院校以及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这些特色大学。新成立的地方高校上海科技大学首年招生,生源质量就跃居第48名。

  “科研规模”指标排名中,最*5年被收录论文最多的5所大学依次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

  “科研质量”指标排名显示,标准化论文影响力高于世界*均水准的中国大学有55所,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高被引论文”指标排名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依然位居前两名,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分别位列3-10名。

  “高被引学者”指标排名中,清华大学以109人位居中国大学榜首,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均拥有50位以上的高被引学者,分列第2至5名。

  技术转让收入排名:清华最多共5.9亿元

  “企业科研经费”指标排名中,排名最高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年度企业科研经费达14亿元,天津大学以13.6亿元紧随其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都纷纷跨入了10亿的大门。“校企合作论文”指标排名显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1459篇名列中国大学第一,清华大学以1187篇紧紧跟随,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大学分别位列第3到第5名。“技术转让收入”指标排名显示,技术转让收入最多的是清华大学,为5.9亿元,第2名合肥工业大学为2.5亿元,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别排在第3、第4名,福州大学今年首次进入该榜,就以0.83亿排第5名。(澎湃)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2

2017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我国有不少的评价机构,每年都会对中国的大学进行一个整体上的排名,而每年的排名大体上变动是很小的,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关于软科排名体系

  今年是中国最好大学排名连续第三年发布。软科研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的`目的是客观呈现中国大学在整体实力和关键办学指标上的差异和特点,为学生、家长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鉴别挑选大学提供可靠的参考。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的评价体系使用的都是最能体现大学办学水*的关键指标,例如新生高考成绩、毕业生就业率、论文数量与质量、成果转化收入等,因此排名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大学的竞争性地位。

  2017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个维度之外,首次增加国际化的评价维度,引入留学生比例指标。

  关于排名方法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的排名范围是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2015年5月21日公布)中,1216所办学层次为本科的大学。这其中公办大学793所、民办大学140所、独立学院283所。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综合排名的排名对象是1216所大学中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大学:

  1、在高考文史类、理工类本科批次招生人数不少于100人(2015);

  2、*5年发表论文总数超过100篇(2011-2015)。

  指标体系

服务社(10%)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3

2015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汇总

排名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4

  1、 清华大学

  2、 北京大学

  3、 浙江大学

  4、 复旦大学

  5、 华中科技大学

  6、 南京大学

  7、 武汉大学

  8、 吉林大学

  9、 上海交通大学

  10、 四川大学

  11、 中山大学

  12、 西安交通大学

  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4、 山东大学

  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6、 天津大学

  17、 中南大学

  18、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 南开大学

  20、 东南大学

  21、 同济大学

  22、 北京师范大学

  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4、 华南理工大学

  25、 厦门大学

  26、 大连理工大学

  27、 东北大学

  28、 中国人民大学

  29、 西北工业大学

  30、 中国农业大学

  31、 重庆大学

  32、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33、 中国矿业大学

  34、 华东师范大学

  35、 华东理工大学

  36、 北京理工大学

  37、 中国地质大学

  38、 武汉理工大学

  39、 苏州大学

  40、 北京科技大学

  41、 石油大学

  42、 兰州大学

  43、 湖南大学

  44、 郑州大学

  45、 上海大学

  46、 南京理工大学

  4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48、 南京师范大学

  4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0、 南京农业大学

  51、 暨南大学

  52、 西南交通大学

  53、 西北大学

  54、 扬州大学

  5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56、 电子科技大学

  57、 华中师范大学

  58、 华中农业大学

  59、 首都医科大学

  60、 东北师范大学

  61、 湖南师范大学

  6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63、 南京工业大学

  64、 北京工业大学

  65、 中国海洋大学

  66、 华南师范大学

  67、 北京交通大学

  68、 中国医科大学

  69、 云南大学

  70、 河海大学

  71、 江苏大学

  72、 山西大学

  73、 南昌大学

  74、 北京化工大学

  75、 华南农业大学

  76、 上海财经大学

  77、 福州大学

  78、 青岛大学

  79、 燕山大学

  80、 山东农业大学

  81、 河北大学

  82、 福建农林大学

  83、 陕西师范大学

  84、 太原理工大学

  85、 合肥工业大学

  86、 东华大学

  87、 广东工业大学

  88、 广西大学

  89、 哈尔滨工程大学

  90、 昆明理工大学

  91、 西南师范大学

  92、 浙江工业大学

  93、 湘潭大学

  94、 河北师范大学

  95、 华北电力大学

  96、 上海师范大学

  97、 山东师范大学

  98、 安徽大学

  99、 北京林业大学

  100、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 5

  1,上海财大:都说上财的实力来自于上海的地理位置,殊不知上财改革的力度和决心是国内高校少有的。校长亲自挂帅“赶走了”以政治经济学自居的各院长,请来诸如王能和田国强等等为代表的海归派,而且请来一大批美国顶尖大学毕业的博士,教学管理全部向美国看齐,而且上财的生源蒸蒸日上,稳居前十,假以时日,上财必将成为中国的LSE或LBS。凭借着上海的地缘优势,和上财本身强大的人才培养,上财就业质量稳居全国前6,培养了上海市最多的基金经理,最多的财政领域的干部,最多的银行行长。

  2, 中央财大:六大财院之一,名字很牛,有众多国家重点学科,就业优势在于各大国有银行和中央企业。虽然请来了武大的邹教授搞了CEMA(出国很好),现在由于历史的束缚,国际化改革步伐没有上财等一些海派高校快,但依旧在生源和业界影响力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

  3, 对外经贸:生源虽不如当年可以招文科状元的水*,但生源也算是顶级的,外经贸大学特色十分鲜明,常常被戏称为:“外语类大学中财经最好,财经类大学中外语最好”。由于曾是对外经济贸易部的独子,学校就业非常好,特别是外企(和中国知名外企有着密切联系),学生经常是和北大清华的学生在面试中PK,而且毫不逊色,每年有很多人去中金等国内顶级券商、咨询公司、外企管理培训。北大ccer,光华,五道口的统考第一常年是外经贸的毕业生。

  4,南方科技大学(筹):中国大学未来的希望,中国高等教育的试验田,南方科技大学目标是办成国际知名的高水*研究型科技大学,拟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1.5万人左右,面向全国招生。其创新之处在于“高起点”:本科生与硕士生比例为1∶1;师资*半以上引进海外力量;以理、工和管理学为三大支柱学科。以香港科技大学为榜样,以深圳市强大的财力为支撑,相信这所中国最年轻的大学必将以最快的速度成为中国顶尖大学。


北京一本大学排名汇总五篇(扩展7)

——安徽二本大学排名范本5份

  安徽二本大学排名 1

  安徽部分二本大学排名: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科技学院

  蚌埠学院

  蚌埠医学院

  亳州学院

  巢湖学院

  巢湖学院(中外合作)

  池州学院

  滁州学院

  合肥师范学院

  淮南师范学院

  黄山学院

  黄山学院(中外合作)

  铜陵学院

  皖南医学院

  皖西学院

  宿州学院

  安徽艺术学院

  蚌埠工商学院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马鞍山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安徽三联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安徽外国语学院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皖江工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安徽二本大学排名 2

2021年安徽二本大学排名

  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学院,是一种功能独特的组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安徽二本大学排名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2021年安徽二本大学排名

  2、合肥学院

  合肥学院(Hefei University)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市,是一所国家和地方共同举办,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前身合肥联合大学,由时任合肥市委**郑锐和中国科大副校长杨承宗先生创办。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原合肥联合大学和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合肥学院。2017年2月,合肥大学正式启动筹建。

  学校是“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副高职称自主评审权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委员会副**单位,长三角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单位,安徽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常权任**单位,地方应用型高水*大学建设单位,***奖学金留学生委托培养学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新工科教育与研究成员单位,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单位,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战略合作伙伴。

  3、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二期)建设项目,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支持高校。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截至2020年6月,学校占地总面积1269.68亩,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图书馆藏书201.55万册;有27个本科专业,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全日制在校生16091人(其中博士、硕士1503人),有17个二级院部(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有教职工4400人。

  安徽二本大学排名 3

2015年安徽二本大学排名

安徽二本大学排名

排名

校名

学校类型

全国排名

1

安徽师范大学

师范

131

2

安徽医科大学

医药

168

3

安徽农业大学

农林

178

4

安徽理工大学

理工

202

5

安徽工业大学

理工

219

6

安徽财经大学

财经

264

7

安徽工程大学

理工

338

8

安徽中医药大学

医药

349

9

安徽建筑大学

理工

370

10

淮北师范大学

师范

384

11

皖南医学院

医药

392

12

阜阳师范学院

师范

414

13

蚌埠医学院

医药

414

14

安庆师范学院

师范

422

15

皖西学院

师范

441

16

安徽科技学院

师范

456

17

淮南师范学院

师范

482

18

合肥师范学院

师范

531

19

合肥学院

理工

544

20

铜陵学院

财经

561

21

宿州学院

师范

588

22

滁州学院

师范

588

23

黄山学院

综合

588

24

池州学院

综合

588

25

巢湖学院

师范

617

26

蚌埠学院

理工

617

  安徽二本大学排名 4

2021安徽二本大学排名

  大学(University、College)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学院,是一种功能独特的组织,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2021安徽二本大学排名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安徽二本大学排行榜

  在最新安徽二本大学排行榜中,安徽师范大学雄居排行榜榜首,安徽农业大学紧随其后排名第二。想知道全部的安徽二本大学排名请看下表:

  蚌埠医学院简介:

  蚌埠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7月,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分迁和安徽医学院援建而成,是安徽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本科院校和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校坐落于蚌埠,占地面积*1000亩,总建筑面积达33万*方米,是一所功能齐全、环境优美,集智能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一体的省级园林式单位和绿化模范单位。

  淮南师范学院简介:

  淮南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学校。学校坐落于国家重要能源城淮南市,学校位于八公山下、淮河之滨,山水相映、风光秀丽,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淮南市**命名的花园式学校、园林式单位。学校200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评估并取得“良好”成绩,2009年学校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

  安徽二本大学排名 5

安徽二本大学排名2016

  根据2016年安徽二本大学排名,安徽省共有26所二本大学参与了二本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安徽师范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安徽理工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安徽农业大学,排名前10的大学还有安徽医科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学院,以下是yjbys为大家分享的安徽二本大学排名具体榜单,仅供参考!

  安徽二本大学排名2016

  填报志愿注意事项

  1.志愿填报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报考指导》中的“考生填报志愿必读”,注意相关提醒,同时还要仔细查看学校招生章程,防止因为不符合相关要求而失去录取机会。

  2.在进行网上志愿填报时务必认真仔细,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防止因疏漏造成志愿填报错误。


北京一本大学排名汇总五篇(扩展8)

——工业设计专业大学排名合集五篇

  工业设计专业大学排名 1

2017工业设计专业大学排名

  全国共有20所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大学参与了2017工业设计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天津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浙江大学,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工业设计专业大学排名,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工业设计专业大学排名

1

上海交通大学

2

天津大学

3

浙江大学

4

大连理工大学

5

西北工业大学

6

哈尔滨工业大学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

同济大学

9

西安交通大学

10

湖南大学

11

武汉理工大学

12

华南理工大学

1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4

北京理工大学

15

东北大学

16

江南大学

17

山东大学

18

上海大学

19

北京工业大学

20

浙江理工大学

  工业设计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的系列行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设计过程。

  1、工业设计专业主要课程

  该专业设置产品设计、环境设施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化设计、展示与陈设设计5个专业选题方向,主要开设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工程制图、设计初步等基础课程,以及视觉传达设计及原理、产品设计及原理、环境设施设计及原理、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工业设计史等专业主干课程和相关系列课程。

  2、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后具备的能力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的基本能力。

  培养目标

  工业设计专业以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为主要方向,并辅以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创新能力,掌握工业设计的基本技能,进行工业产品造型的开发与设计、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 工业设计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主要从事汽车车身造型设计工作,也可从事其它机电产品、日用产品的外观设计。

  工业设计专业大学排名 2

  1.清华大学

  2.北京理工大学

  3.湖南大学

  4.同济大学

  5.江南大学

  6.大连民族学院

  7.上海交通大学

  8.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9.武汉理工大学

  10.浙江大学

  11.南京艺术学院

  12.东华大学

  13.华东理工大学

  14.西安交通大学

  15.东南大学

  16.四川大学

  17.天津大学

  18.北京服装学院

  19.重庆大学

  工业设计专业大学排名 3

工业设计专业大学排名

  1.清华大学

  2.北京理工大学

  3.湖南大学

  4.同济大学

  5. 江南大学

  6. 大连民族学院

  7.上海交通大学

  8.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9.武汉理工大学

  10.浙江大学

  11.南京艺术学院

  12.东华大学

  13.华东理工大学

  14.西安交通大学

  15.东南大学

  16.四川大学

  17.天津大学

  18.北京服装学院

  19.重庆大学

  20.吉林大学

  工业设计专业大学排名 4

  什么是第一志愿?

  (1)从投档规则来看,第一志愿优先于第二志愿投档。也就是说,最先投第一志愿,在第一志愿中已经完成了招生计划的学校,一般就不再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了;只有当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会录取第二志愿考生。(采用院校志愿分数级差录取第二志愿高分考生的另当别论。)

  (2)从每年招生录取的实际情况来看,第一志愿的录取率较高。如各地*几年各批次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一般占全部录取总人数的60%以上,第一批本科院校第一志愿的录取率更高,达到了80%以上,有许多名校更是达到了100%。这些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学校,完全不需要录取第二志愿考生。

  (3)从填报第一志愿的效果来看,如果一个高考成绩达到了一本线的考生,将第一志愿填好了,就能录取到一本的院校;如果第一志愿没填好,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就很有可能落选到二本院校。

  (4)从招生院校的情况来看,98%以上的院校都希望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

  (5)从各地划线情况来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批次线上的考生人数应大于招生计划数。这样,肯定会有部分批次线上的考生要自然落选到下一个批次。因此,第一志愿填报是否合理、恰当,往往决定考生能否被顺利录取。当然,既要慎重选择第一志愿,也不能忽视第二志愿的填报。考生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认真对待每一批次的'每一个院校志愿。

  报好第一志愿的关键是什么?

  答:据统计,重点大学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占被录取考生的95%以上,一般院校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占80%左右,由此可见第一志愿的重要性。报好第一志愿关键是依据自身实力,即分数(*时成绩及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对于成绩稳定、心理素质过硬、临场发挥出色的考生,第一志愿可以适度超前,以免留下遗憾;但对于*时成绩起伏较大、估分时不稳定因素较多的考生,报考第一志愿应保守一些。

  有的考生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而第二、三志愿与第一志愿又没有足够的梯度,结果就可能从第一批重点线上滑入第二批录取的普通院校,造成“一落千丈”的局面。所谓院校之间的梯度,一般是指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差距,这个差距是由学校的办学实力、知名度、招生计划数、学校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的。一些录取分数线比较接*的名牌院校可以说是在同一个梯度上,如果所报志愿在同一梯度上,就会失去更多的录取机会。

  第一志愿是顺利录取的关键

  问:第一志愿为什么是顺利录取的关键?

  答:(1)从投档规则来看,第一志愿优先于第二志愿投档。也就是说,最先投第一志愿,在第一志愿中已经完成了招生计划的学校,一般就不再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了;只有当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会录取第二志愿考生。(采用院校志愿分数级差录取第二志愿高分考生的另当别论。)

  (2)从每年招生录取的实际情况来看,第一志愿的录取率较高。如各地*几年各批次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一般占全部录取总人数的60%以上,第一批本科院校第一志愿的录取率更高,达到了80%以上,有许多名校更是达到了100%。这些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学校,完全不需要录取第二志愿考生。

  (3)从填报第一志愿的效果来看,如果一个高考成绩达到了一本线的考生,将第一志愿填好了,就能录取到一本的院校;如果第一志愿没填好,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就很有可能落选到二本院校。

  (4)从招生院校的情况来看,98%以上的院校都希望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

  (5)从各地划线情况来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批次线上的考生人数应大于招生计划数。这样,肯定会有部分批次线上的考生要自然落选到下一个批次。因此,第一志愿填报是否合理、恰当,往往决定考生能否被顺利录取。当然,既要慎重选择第一志愿,也不能忽视第二志愿的填报。考生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认真对待每一批次的每一个院校志愿。

 

  工业设计专业大学排名 5

  NO.1金融学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验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金融学主要学*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的整体实力最强,各个分科目实力*均;北京大学侧重金融管理;厦门大学侧重货币银行、金融工程;复旦大学是仅次于人大的金融综合性大学,尤其是国际金融表现突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实力强,十分注重抓英语;南开大学的保险精算全国最好;中央财经大学具有区位优势,有好的学校条件;湖南大学是全国最早引入保险精算的学校;西南财经大学该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西安交通大学该专业为中国人民银行直属院校重点专业;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科在全国的金融教学和学术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声望和较大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金融证券实力强大,是国内研究方向最齐全,专业最全的学科;清华大学金融工程、微观金融走在我国最前列。

  NO.2土木工程

  所谓的大土木。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现时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过去曾经将一切非军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项目,归类入本类,但随着工程科学日益广阔,不少原来属于土木工程范围的内容都已经独立成科。目前,从狭义定义上来说,土木工程就等于civilengineering,即建筑工程(或称结构工程)这个小范围。

  本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工程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验、结构设计及施工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具备从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工程、海岸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研究工作的能力。

  木土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与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种:1,工程技术方向,代表职位: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2,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代表职位:项目设计师、结构审核、城市规划师、预算员、预算工程师等。3,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代表职位:监理工程师。

  NO.3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除了学*基础课,还要学*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征,以及怎样分析和研究国外的经济理论。也需学*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对经济理论和现象进行更系统的分析、研究。

  有一个很不规范的说法:由于各地开放程度有所差别,沿海和内地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色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内地学校偏重理论,而沿海高校则多数实务比较强。中国人民大学强化外语教学;复旦大学部分专业课程用英语授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国内知名的财经类高校;上海财经大学国贸专业的特点是分三个专业方向学*;厦门大学着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天津外国语学院将经济学与管理学融合,还为学生开设了第二外语,可以选修法语、日语等语种。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高校外,上海外贸学院、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毕业后主要从事国际市场销售业务人员或研究管理工作。

  NO.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它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的专业,也是我国高校开设得最久的专业之一。多年来,它长盛不衰的奥秘就在于: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等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用品供应的基本保障。就业前景: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NO.5会计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要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

  国内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学校较多,培养特点也各不相同,实力较强的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注重会计实务与方法的训练;清华大学课程较多,绝大多数专业课程采用国际一流的原版教材;中央财经大学曾率先在国内开设外国财务会计专门化专业,并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授课;复旦大学会计学专业为国家教育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批准的中国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面引进美国工商管理教育方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会计学位居国内前列;西南财经大学的会计学分注册会计师、双语会、会计三个方向。

  目前,会计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还是注册会计师。每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都保持在60万人左右,而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需要的注册会计师的人数约为35万,甚至更多,可见会计学是一个很有前途,但也很具有挑战性的专业。


北京一本大学排名汇总五篇(扩展9)

——QS世界大学排名范文五份

  QS世界大学排名 1

  QS世界大学排名(英文: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QS)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排名包括主要的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及学科排名。另外,QS还推出了两个独立的地区性排名,即《QS亚洲大学排名》及《QS拉丁美洲大学排名》,而这两个地区排名的准则在某些方面都与原本主要的世界大学排名有所不同。

  至今,《QS世界大学排名》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及《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共同被认为是世界三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学排名。

  QS大学排名

  荷兰大学名单:

  58阿姆斯特丹大学

  74莱顿大学

  81乌得勒支大学

  92鹿特丹伊拉斯姆大学

  95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97格罗宁根大学

  121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143内梅亨大学

  150荷兰瓦赫宁根大学

  157埃因霍温理工大学

  181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228特文特大学

  373蒂尔堡大学

  QS世界大学排名 2

2018QS世界大学排名

  人民网北京6月8日电QS全球教育集团今天发布了第14届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大陆“双一流”建设起效:39所大学上榜,新增6所,年增长18%;世界百强大学新增2所,年增长50%。中国高校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能力不断增高:国际教职工和国际学位生比例进步显著。以下是学*啦小编为你整理的2018QS世界大学排名,希望能帮到你。

  2018QS世界大学排名

  作为世界三大权威排名,本次《QS世界大学排名》共评估了965所全球大学,结果基于过去5年全球100多个国家顶尖的75000名学者和40455家用人单位的同行评议,以及对全球最大论文数据库Scopus/Elsevier中过去6年1231万学术期刊和6630万论文引用的数据分析。

  1.中国63所高校上榜,其中,中国内地39所(新增6所),中国香港7所,中国澳门1所,中国台湾16所(新增1所)。

  2.39所上榜的中国大陆高校中,清华稳居全球第25,是中国排名最高的学府,超过了加州伯克利(27名)和东京大学(28名)。

  3.北京大学为全球第38名,比去年提高一名。学术声誉全球第14,雇主声誉第12,中国第一。在学术声誉上,北大超过了康奈尔大学(20名),在雇主声誉上,北大超过了耶鲁(13名)。

  4.复旦大学全球第40名,进步3名,超过墨尔本大学(41名)和布朗大学(53名)。上海交大全球62名,超过大阪大学(63名)和慕尼黑工业大学(64)

  5.中国大陆新增两所世界百强大学:浙江大学前进23位,升至全球第87名;中科大上升7位,位列全球第97名。中国大陆共有39所上榜大学,6所新上榜,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

  5.中国大陆新增两所世界百强大学:浙江大学前进23位,升至全球第87名;中科大上升7位,位列全球第97名。中国大陆共有39所上榜大学,6所新上榜,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

  6.中国港澳台地区:港大上升一位,为全球第26位。香港科技大学上升6位,名列世界第30位。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第46名,香港城市大学第49名,香港理工大学第95名。中国台湾地区排名最好的是台湾大学全球第75名。澳门大学名列全球第515名。

  7.中国(12所)仅次于美国(31所)和英国(16所),成为拥有世界百强大学最多的亚洲国家。相比之下,日本和韩国分别拥有5所,新加坡拥有2所。

  8.在33所去年上榜的中国大陆大学中,10所取得了进步。其中6所是中国前十的大学。这表明中国能获得高额拨款的最顶尖大学与其追随者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

  9.《QS世界大学排名》的结果基于6项指标:“全球学术声誉”占40%,“雇主声誉”占10%,“师生比”占20%,“师均论文发表数”占20%,“国际教职工比例”和“国际学位生比例”则分别占5%。

  10.中国大陆大学最突出的是体现人才培养的全球雇主声誉,最*5年提高显著。在今年的排名中,中国大陆大学在国际教职工和国际学位生上的进步最为明显。与去年相比,年增长分别为13%和3%。

  QS全球教育集团中国总监张�t博士表示,“中国大学整体稳步向上发展,最顶尖大学快速进入世界百强的`好成绩来源于于中国30年来对教育的大力度投入和改革创新的成功。大学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紧密合作帮助中国毕业生在全球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断提高,这对中国大学进一步深化改革,吸引全球更多顶尖人才来华学*、实*、工作、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也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双一流’建设,让更多有学科特色的大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应有的国际地位。”

  QS世界大学排名 3

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

  伦敦2017年6月8日,英国高等教育资讯和分析数据提供商 QS今日发布了第14届 QS 世界大学排名,该排名是该公司最重要且最受欢迎的数据产品。今年的榜单共评估了965所全球范围的大学。

  75,015名学者和40,455名雇主为2018年排名提供了研究意见。此次排名还分析了文献数据库Scopus / Elsevier中的12.3万篇论文和75.1m的引文,以衡量大学研究成果对排名的影响。

  学生们都希望能在他们的学*生涯中做出最好的决定。现在,参考QS世界大学排名App将帮你把握最好的机会。App应用商店中已上架可供下载。你可以运用它来订制属于你自己的个性化排名,制定你自己的大学排名指标,权重,关注领域和学科。这款教育类App中仅有的大学排名移动应用,现在已经首次登陆中国。

  麻省理工学院(MIT)创纪录地第六次排名世界第一。麻省理工学院已成为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其校友创立的公司总收入达2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不过,他们在榜单的主宰地位并不能掩盖其他地区院校飞速发展的光芒,中国,新加坡,俄罗斯和印度等地最佳的院校已经赶超部分英美院校排名前列。

  今年的榜单揭示出又有两所中国的大学进入了世界前100,使得中国所拥有的前100名大学数量上升到6所。这两所大学分别是:浙江大学——前进23位,升至全球第87名;以及中国科技大学,上升7位,位列全球第97名。

  这意味着中国成为拥有世界百强大学最多的亚洲国家。相比之下,日本和韩国分别拥有5所,新加坡拥有2所。事实上,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的百强大学数量多于中国:分别是澳大利亚(7所),英国(16所)和美国(31所)。其它重要发现还包括:

  中国前9名的大学中有6所今年取得了排名提升;

  清华大学保持在世界排名第25位;

  北京大学在学术声誉指标中名列全球第14名,雇主声誉中名列全球第12名。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是 QS 所采用的排名评估指标中的两个。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 Top 10

2018 QS 世界大学排名:前十名

2018

2017

学校名称

Country/ Territory

1

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麻省理工学院

US

美国

2

2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US

美国

3

3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US

美国

4

5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加州理工大学

US

美国

5

4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剑桥大学

UK

英国

6

6

UNIVERSITY OF OXFORD
牛津大学

UK

英国

7

7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伦敦大学学院

UK

英国

8

9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UK

英国

9

10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

US

美国

10

8

ETH ZURICH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CH

瑞士

  然而,今年的榜单展示出了一副复杂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图景。中国共有39所上榜大学,其中33所去年上榜,另外6所是新上榜大学。

  在33所去年上榜的大学中,只有10所取得了进步。其中6所是中国前十的大学。这显示出中国能获得高额拨款的大学(尤其是去年参加 C9项目的大学)与其追随者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

  此外,尽管中国的顶尖大学在其雇主评分上有所进步,他们在研究领域却裹足不前。尽管南京大学新*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50所研究机构之一,只有2所中国的 C9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在其每教员引用得分上取得了进步。每教员引用是一项 QS 在评估大学研究质量上所采用的指标。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 China (Top 10)

2018QS 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前十

2018

2017

Institution Name 学校名称

25

24=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38=

39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40

43

FUDAN UNIVERSITY 复旦大学

62

61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上海交通大学

87

110

ZHEJIANG UNIVERSITY 浙江大学

97

104=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中国科技大学

114=

115=

NANJING UNIVERSITY 南京大学

256=

257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北京师范大学

282

275

WUHAN UNIVERSITY 武汉大学

316=

315=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

  本 施沃特,QS 研究主管,说道:“中国的顶尖大学继续取得长足进步,这得益于数年来的针对性的投资拨款以及学术机构和**及业界间的合作。今年的榜单显示出这些对精心挑选的院校的持续投资继续取得了成效。尤其是,我们注意到这些顶尖大学的毕业生似乎正变得原来越受到雇主欢迎。”

  然而,结果也显示最*所公布的“世界级教育2.0”项目需要相应地证明其对于促进中国大学在研究领域取得进步的有效性如何,以及中国的大学是否正真正再变成世界级的创新枢纽。

  Tsinghua v Peking

  清华 vs 北大

  下表比较了清华和北大在各项指标中的表现。每项的满分是100份。其显示出,北京大学是更为国际化的大学并享有盛誉,清华则在研究方面实力更强,并且为学生提供的师资支持更胜一筹。

Indicator 

Tsinghua 

Peking 北大

Overall 整体

25th

38th

Academic Reputation

术声誉

99.2

99.8

Employer Reputation

雇主声誉

99.6

99.9

Faculty/student ratio

员师生比

86.7

66.6

Citations per Faculty

单位教员引用率

75.3

61.7

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

际学生占比

25.6

48.5

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

际教员占比

42.1

52.8

  QS世界大学排名 4

  中国内地三所高校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百强

  英国知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16日发布20xx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位居前十名的大学都来自英美两国,中国内地则有三所高校进入前百名行列。

  排名显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连续第三年位居榜首,英国剑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并列第二,哈佛大学位居第四,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并列第五。

  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分列第7到第10名。

  在排名前一百位的高校中,有五所位于伦敦,其中包括排名第二的帝国理工学院、第五位的伦敦大学学院、第16位的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第71位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第98位的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使伦敦成为全球拥有高校百强最多的城市。美国波士顿和中国香港紧随其后,分别有三所高校跻身世界百强。

  亚洲地区排名最高的学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居第22,香港大学紧随其后,排名第28位。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分列第40和46位。中国内地有三所高校进入百强行列,分别是排名第47位的清华大学、第57位的北京大学以及第71位的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则进入了世界大学排行前两百位的行列。

  QS自20xx年以来每年发布世界大学排名,根据学术同行评价、教师论文被引用次数、国际教师和国际学生比例、师生比例和学生就业评价等6方面指标对世界高校进行排名,被公认为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学排名之一。

  英国数学老师来沪“取经” 把教育经验带回英国

  71名来自英国32所数学中心学校的数学老师来到上海师范大学,开启了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英国老师中国行。按照日程安排,今年11月初,第一批30名上海小学数学教师将赴英国工作4周,明年2月到3月期间,第二批30名上海小学数学教师将赴英国工作4周。到明年6月,英国的中学数学老师和上海的中学数学老师将进行交流。

  这项英国和中国上海数学教师之间的互派教学与培训项目,由英国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英国国家教学与领导力学院、英国数学教学卓越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共同实施。这也是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的重点项目。

  沪数学教育早已引起英教育界关注

  该交流项目成为我国第一个由发达国家资助、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教师工作互派项目,对于扩展上海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国际视野和教学能力、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中英两国间的教育国际交流层次具有引领性的作用。

  早在20xx年,上海在PISA测试中第二次获得世界第一,随即,上海的数学教育引起了英国**和教育界的关注。英国在与中国的民间交流中提出要就数学教育进行更多交流。同年,上海师范大学与英国国家教学与领导力学院签订合作意向书,决定在校长与教师培训方面展开合作。20xx年1月与20xx年1月,英方分别派遣了50名英国数学与科学教师到上海师范大学参加短期培训。去年11月,上海师范大学派遣长宁区初中教师培训班赴英国参加21天培训。今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上,签署了《中英双方关于数学教师交流的谅解备忘录》,正式启动了中英数学教师的交流项目,并先于20xx年实施小学数学教师互派交流学*活动。

  希望把上海数学教育经验带回英国

  英国学校事务部部长尼克·吉布特地远程发表活动开幕致辞,他说,不用多提上海在PISA测试中的好成绩,尤其是数学方面的出色表现,他不止一次听说上海的老师有着比其他教育体系中的老师更深厚的学科知识、更强大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巧。他希望这些英国老师能将在上海参加各种实践和工作坊的教学经验带回英国。

  据了解,英国的数学教育一直备受诟病,引发了很多批评。在昨天的交流开幕式上,该项交流项目相关负责人称,对于数学的不够重视,使得很多英国孩子过早地放弃数学,而这甚至会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

  尼克·吉布说,调查发现,小学阶段学生如果学*数学和物理的成绩比周围的孩子水*更高一点,未来进入顶尖大学的可能性也就更高,而且这类小学生未来的收入比其他人要高10%。“显然,在上海,人人都知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校内外老师非常擅长教授数学。而且上海的孩子们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数学教学的专业性,甚至上海孩子从5岁时就开始学数学。”

  参加交流的71名英国数学老师,也是通过选拔脱颖而出的。这些老师在为期一周的讲座和工作坊之后,将前往上海的30所基地学校进行驻校交流。

  数学教育成英国新课标改革的重点

  由于数学教育备受诟病,英国今年新学期开始启用“同步世界标准”的教育新课标,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更加注重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数学教育。新课标针对多个年龄组,对历史、数学、英语、科学、计算机应用、设计及技术等多门学科进行改革。借鉴了世界各地顶尖的教育体系精髓,包括中国香港、美国马萨诸塞州、新加坡和芬兰等地的实践经验。

  按照新课标,低龄学生接受难度更高的数学教育;5岁学生将要学会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等基本的分数概念;9岁学生将接受12以内乘法教育;二年级学生应在期末前学会20以内的运算,并能理解和运用位数;初中学生的新课标还加强了数学建模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精密机械的内容;新的.课程内容还引入了计算机的课程,将教小学生如何编写代码。按照新标准,5至7岁学生将学*“计算器演算规则的概念”,并能够“创建并调试简单的程序”;11至14岁学龄儿童将研*编写代码和实用多种编程语言去解决计算器问题。

  英国校长联合会相关负责人此前称,虽然一些较高级的运算方法将被引入到更低龄化的学生教育中,学校的数学科目有可能会出现“大量填鸭式的教学”,但是鉴于英国的教育现状,数学新课标的执行显然是必需的。

  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支撑服务国家和上海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上海实际,现就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权威性、公正性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在此过程中,本市按照国家总体部署,进行了积极探索。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公*和多样的教育提出更高期盼。本市现行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在评价标准、选拔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学生选择性不够和过度偏科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以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公正为基本出发点,按照国家总体要求,通过深化改革,构建更加公*公正、更加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支撑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素质教育导向。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通过优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功能,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

  2.确保公*公正公开。把促进公*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以考分为依据的基础上,实施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追求更高水*的公*。健全制度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

  3.提高人才选拔水*。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遵循科学的人才选拔与培养规律,逐步建立多元多维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学生全面发展导向,科学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状况,更多展示学生个性特长。增强高等学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度,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促使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注重系统综合改革。正确处理*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循序渐进、稳妥实施,为未来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筑牢基础、拓展空间。正确处理教育综合改革整体设计与考试招生改革重点突破的关系,做好各项教育改革的衔接配套工作。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考试与招生、招生与管理等关系,强化考试招生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性。

  (三)改革目标

  20xx年启动本市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xx年整体实施。到20xx年,初步建立符合教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具有上海特点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考试制度,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程序透明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考试制度

  1.普通高中学业水*考试科目设置。从20xx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普通高中学业水*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身、艺术、劳动技术13门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每一门课程,避免过度偏科。

  2.实行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课程要求为依据,考试成绩合格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要求为依据。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设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高中学生在完成基础型课程学*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学*其中3门科目并参加相应的等级性考试。上述6门科目的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

  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用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替代相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信息科技科目目前仅设合格性考试。

  体育与健身、艺术、劳动技术3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根据本市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时表现,综合测评并确定其合格性成绩。通过专项督导和社会监督,依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台,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和结果。

  3.普通高中学业水*考试安排。各科目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随教随考随清,为普通高中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展教学改革、办出学校特色创造条件。

  各科目的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高中生只能参加一次。逐步探索普通高中学业水*考试向不同年级学生开放、提供两次及以上考试机会的可行性。普通高中学业水*考试允许社会考生参加。

  4.普通高中学业水*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等级性考试成绩以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为基础,按照等第呈现为A、B、C、D、E五等,分别占15%、30%、30%、20%和5%。

  (二)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综合素质评价要突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修*课程及其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信息、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等。启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台,建立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信息的监督机制。

  2.积极稳妥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20xx年起,推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自主招生等环节中开始使用。高等学校应提前公布具体使用办法,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

  (三)深化统一高考考试科目改革

  1.调整统一高考科目。20xx年起,本市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另外一次安排在每年1月。

  2.深化外语考试改革。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引导外语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高中生最多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建设外语标准化考试题库和标准化考场。外语考试要为今后其他科目逐步推行标准化考试积累经验。

  (四)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模式

  1.高考成绩的构成。20xx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

  2.普通高中学业水*考试成绩计分。普通高中学业水*等级性考试成绩在计入高考总分时,由五等细化为A+、A、B+、B、B-、C+、C、C-、D+、D、E共11级,分别占5%、10%、10%、10%、10%、10%、10%、10%、10%、10%、5%。其中,A+为满分70分,E计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

  3.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科目要求。普通本科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学校,学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对于符合报考条件并达到学校投档分数线的学生,高等学校可分学科大类(或专业)提出优先录取的条件。

  4.改进高等学校统一录取模式。20xx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在此基础上,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高等学校录取的可行性,增加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5.改进专科高职统一招生方式。仅报考专科高职志愿的学生,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专科高职依据统一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五)完善和规范高等学校自主招生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xx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统一高考以后进行。相关高校依据高考成绩和学校自主考核情况,并参考普通高中学业水*考试成绩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高校要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

  (六)继续深化高等学校春季考试招生改革

  20xx年起,将本市本科院校需要通过面试等方式考核学生能力的部分特色专业招生计划投放到春季考试招生中,设立面试(或技能测试)环节。春季考试招生范围由历届生扩大到高中应届毕业生,依据统一考试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考试成绩、面试(或技能测试)情况进行录取。

  (七)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和招生

  1.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录取制度。健全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对分开、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专科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在现有基础上,20xx年起,在本市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中,高中生应参加报考学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专科高职院校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考试成绩、职业适应性测试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为深化普职融通、改革普通高中课程创造条件。

  优化“三校生”参加本市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机制。20xx年起,专科高职院校依据“三校生”的文化素质(中等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学*水*考试、思想品德评价等)和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学*记录情况等)进行录取。

  2.进一步增强专科高职院校分类招生的吸引力。鼓励专科高职院校把特色专业招生和主要招生计划安排在统一高考之前,作为专科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在本市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中,率先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专科高职院校录取的方式。

  3.改革应用本科专业招收“三校生”考试模式。20xx年起,在本市高等学校应用本科专业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中,高等学校依据文化素质(中等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学*水*考试、思想品德评价等)和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学*记录情况等)及统一考试成绩进行录取。

  (八)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20xx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合理设置加分分值,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抓紧出台本市规范各类考试加分项目办法,逐步将高考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考试内容设计和评分管理。普通高中学业水*考试,严格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命题。统一高考科目命题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要求,科学设计试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成立教育考试命题专业机构,统筹研究和推进考试命题改革。

  (二)完善考试招生诚信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健全个人、学校考试招生诚信档案,严查严处诚信失范行为。健全全市相关部门协作机制,加强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安全管理,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教育考试招生安全体系。

  (三)健全信息公开和监督查处制度。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完善学校招生章程制定和公布制度,健全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实施过程和录取结果等信息公开。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考试招生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及时公布处理结果。进一步加强**管理,引导学校健全自律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共同维护考试招生秩序,保证公*公正。

  QS世界大学排名 5

  001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002香港大学中国香港University of Hong Kong

  003韩国先进科技学院韩国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004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005香港科技大学中国香港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06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007北京大学中国Peking University

  008首尔国立大学韩国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009香港城市大学中国香港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010浦项理工大学韩国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11清华大学中国Tsinghua University

  012东京大学日本University of Tokyo

  013大阪大学日本Osaka University

  014京都大学日本Kyoto University

  015东京工业大学日本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