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俗有哪些优选【5】份

首页 / 文库 / |

  中秋节的*俗有哪些 1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俗。据史**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舞火龙

  舞火龙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燃宝塔灯

  明清时期,民间还有在中秋之夜燃灯的*俗。中秋灯与元宵灯不大相同。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

  抛帕招亲

  山东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俗。是夜,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偷菜求郎

  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

  窃瓜祈子

  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中秋节的*俗有哪些 2

  中秋节都有赏月的*俗,那么大家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吗?中秋节赏月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所以称之为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之为“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节是个古老而又传统的`节日,祭月赏月也是节日的重要*俗。相传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还有一个传说是相传后羿射下太阳之后王母给了他一包不死药,在后羿外出打猎的时候,他的妻子嫦娥误食不死药,结果飞上月宫成了广寒宫的主人。后羿由于非常的思念妻子嫦娥,在自己家摆上香案,放上她*日喜爱之物,遥祭在月宫中眷恋的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这就是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的原因了。

  中秋节的*俗有哪些 3

  1、吃团圆饭

  老广州人的中秋从“吃团圆饭”开始。这一天,所有在外的家人都尽量赶回来,已经分家单过的成年儿子也要和妻儿一同回到父母家,在月亮初升之时,合坐共吃团圆饭,以示“月光团圆”。所吃菜式除了年节当令的蔬菜、肉类之外,还必有一道“圆蹄”——即是用发菜、冬菇之类的作料焖烧猪蹄,也是取个团圆的好意头。

  2、树中秋

  旧时的广州,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笼。到了夜里,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挂到房屋的高处,如*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以此庆贺中秋,羊城人也叫“竖中秋”,又叫“树中秋”。谁家的灯笼挂得越高就越吉利,以往老人家都会给小孙子送灯笼,还要加上一支七星旗,希望子孙聪明伶俐,快高长大。

  3、耍禄仔

  “耍禄仔” 是过去中秋节十分流行的儿童游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一边唱着“耍禄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处,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儿童们在尽情游乐之后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饼果品之类。

  4、拜月光

  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中秋节当晚,一家人吃完团圆饭后,必须摆上各式果品进行“拜月光”的仪式。有天台的人家在天台,没天台的人家在家门前,摆开供桌,焚香礼拜,贡品除月饼外还有柚子、柿子、香蕉、杨桃、油甘子、芋头等。

  5、炒田螺

  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惯。关于中秋食田螺,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且此时最肥美。中秋当晚一家人聚在一起,拿着田螺,对月一举,再送到嘴边一啜,就是“对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

  6、吃芋头

  广东有个传统*俗:中秋吃芋头。老人家认为,吃芋头寓意辟邪消灾。不仅是因为芋头长至中秋时节最为肥美,更重要的是芋头是多子的生物,而且母芋头总是和一窝小芋头同生在一处,象征母子团圆。粤语“芋头”又与“护头”谐音,一家人一起吃芋头表示合家团圆*安的意思。

  7、吃柚子

  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同时,“柚”与“佑”谐音,代表希望月亮护佑的美好意愿,再加上中秋节前后又适逢盛产期,柚子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秋节的应节食物。或者是“意头”够好,使得柚子成为中秋节一个必不可少的主角,在广东中秋吃柚子依然是一个传统。

  8、吃菱角

  如果家里有小孩,还要备上菱角。中秋节给小孩吃菱角,寄托大人希望他们“聪明伶俐”的祝福。菱角可以去壳后切成粒状煲粥,赏月吃过月饼之后食用,可减少油腻感;用盐水煮熟后捞起,一边赏月一边食用也很有趣。

  9、舞叶龙

  还须一提的是,过去在广州西村、增步、南岸一带,中秋节晚上有舞叶龙的*俗。用榕树枝叶扎成一条三四丈长的青龙,用两个芋头作龙眼,再斩两条树丫作龙角,由十几个后生仔举着它舞,穿大街、过小巷,边舞边唱:“龙来到,?钱?无数;签钱买草绳,今年又太*;签钱买蜡烛,年年起大屋;签钱买元宝,明年娶新抱(媳妇)!”儿童挽着彩灯,尾随后面跟着唱。众人争着拜龙,把点着的香烛插在龙叶身上,这条青龙渐渐变成了一条流光溢彩的火龙了。

  中秋节的*俗有哪些 4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的*俗有哪些 5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祭月:

  祭月,是我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俗。《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我国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为朝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的祭月礼仪,也逐渐流传到民间。礼仪式的皇家祭神行为变成了大众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沿续下来。同时,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离秋分最*的满月日----中秋。

  宋代起秋祭月*俗开始成为求月神赐福,男人求功名利禄,女人则求貌美如仙。宋代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卷四“八月”中记载:“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明清时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祭拜仪式。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记述了明朝北京的中秋风俗:“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趺坐莲花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描述的是中秋节夜世人面月出方位设祭案,案呈月饼月果等圆形供品,对月拜祭。而后焚毁月光纸,分食祭祀供品。

  祭月活动在民国期间仍然风行,只是四九年后才因形势的变化而逐渐消失,所以现代人中秋节只知吃月饼而不知祭月。然而,*几年来又重新开始出现由官方或民间组织的祭月活动。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而著称。孔夫子有“不学礼,无以立”的庭训。祭祀礼仪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排在我国传统“五礼”首位的吉礼,就是祭祀天地神灵之礼。

  所以说,祭月活动重新受到重视应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祭祀礼仪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每年清明节祭祀黄帝陵、端午节祭祀屈原、中秋节祭月以及孔子诞辰日(八月二十七日)的祭孔大典等活动,将会成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中华文明的主要礼仪。

  中秋拜月: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 傣族传说,月亮是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如今,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中秋博饼:

  起源于泉州,是闽南地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对历史的一种传承。*些年传至厦门、漳州、金门等闽南地区。博饼据传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所创。当年,郑成功为了鼓舞思乡将士们,命令其下属发明此游戏。经过几百年的变迁,成为一种独特的中秋文化。随着**交流的日益频繁,博饼文化逐渐推广到台湾地区,成了台湾老百姓喜爱的一种中秋文化活动。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如今,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其它中秋节的*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年来,南***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

  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的*俗有哪些优选【5】份扩展阅读


中秋节的*俗有哪些优选【5】份(扩展1)

——中秋节歌曲有哪些(5)份

  中秋节歌曲有哪些 1

  01 妆台秋思

  02 姑苏行

  03 水乡船歌

  04 小放牛

  05 牧笛

  06 苗岭的.早晨

  07 **收

  08 秦川抒怀

  09 喜相逢

  10 黄莺亮翅

  11 山歌

  12 幽兰逢春

  中秋节歌曲有哪些 2

  1.李琼——月亮湾

  2.卢巧音——黄月亮

  3.爱戴——彩云追月

  4.彭佳慧——月亮使者

  5.张秀卿——月亮之歌

  6.徐若瑄——坐在月亮上

  7.万芳——月亮公园

  8.卓依婷——月亮船

  9.苏慧伦——黄色月亮

  10.李纹——月光爱人

  11.何静——月亮偷着哭

  12.洪爱莉——没有月亮的时候

  13.许美静——城里的月光

  14.陈慧娴——地球和月亮的故事

  15.李翊君——两个人的月亮

  16.孟庭苇——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17.王菲——当时的月亮

  18.王菲——但愿人长久

  19.郑秀文——上弦月

  20.郑秀文——月亮星座

  21.邓丽君——月亮晚安

  22.邓丽君——月亮代表我的心

  中秋节歌曲有哪些 3

  《但愿人长久》

  《明月几时有》

  《十五的月亮》

  《彩云追月》

  《中秋月儿圆》

  《半个月亮爬上来》

  《月亮代表我的心》

  《月光下的凤尾竹》

  《月亮走我也走》

  《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

  《在他乡》

  《城里的月光》

  《月之故乡》

  《月亮之上》

  《月亮船》

  《月光》

  《千里共婵娟》

  《新花好月圆》

  《花好月圆》

  《月亮偷着哭》

  《当归》

  《大团圆》

  《弯弯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圆又圆》

  《明月千里寄相思》

  《中秋月儿圆》

  中秋节歌曲有哪些 4

  01 浔阳月夜

  02 月光小夜曲

  03 明月千里寄相思

  04 今宵多珍重

  05 木兰辞

  06 三六

  07 将军令

  08 大浪淘沙

  09 旱天雷

  10 龙船

  11 红河的春天

  12 倒垂帘

  中秋节歌曲有哪些 5

  1.《但愿人长久》王菲

  2.《月满西楼》

  3.《爷爷为我打月饼》

  4.《十五的月亮》

  5.《明月千里寄相思》蔡琴

  6.《月亮代表我的心》齐秦

  7.《弯弯的月亮》刘欢

  8.《月亮偷着哭》何静

  9.《月亮船》杨钰莹

  10.《半个月亮爬上来》

  11.《昨天》Yester daay

  12.《水调歌头》 王菲 苏轼

  13.《当归》

  14.《大团圆》

  15.《春江花月夜》

  16.《渔舟唱晚》古筝

  17.《天涯共此时》

  18.《月亮代表谁的心》陶喆

  19.《台北的天空》

  20.《Moon River 金秋季节月亮河的故事》


中秋节的*俗有哪些优选【5】份(扩展2)

——中秋节常见的诗句有哪些实用5份

  中秋节常见的诗句有哪些 1

  1、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2、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3、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

  6、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7、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8、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0、悠悠南国,繁华散落,又是一年中秋,望碧空万里,星月争辉,水淼淼,残荷渐消。孤鸿声切,满树西风,只把思念熟透。

  1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2、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

  13、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14、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15、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节常见的诗句有哪些 2

  1、千家门闭中秋月,只有愁人独自看。——杨慎《中秋》

  2、一年一度中秋夜,十度中秋九度阴。——邵雍《中秋月》

  3、月*中秋白,风从半夜清。——高士谈《不眠》

  4、三湘刁斗倍凄清,举目中秋月正明。——郁达夫《中秋口号》

  5、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6、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灯火。——朱彝尊《红娘子·袖薄吹香过》

  7、中秋月满尽相寻,独入非烟宿禁林。——吴融《八月十五夜禁直寄同僚》

  8、良夜惟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吴潜《闻同官会碧沚用出郊韵三首·万顷蟾光浩不收》

  9、月宫小殿赏中秋,玉宇银蟾素色浮。——朱有燉《元宫词·月宫小殿赏中秋》

  10、明月*中秋,云扫天宇净。——陆文圭《和陆振之见赠韵》

  11、满看金盆涌碧流,西湖从古惬中秋。——岳珂《中秋夜宿旌德观无月》

  12、中秋美景当吴苑,十载佳期共此堂。——祝允明《中秋日燕客晚雨》

  13、三衢春有脚,山屋好中秋。——许月卿《重寄郭衢州》

  14、佳月中秋已无及,菊花十月未为迟。——赵蕃《在伯考试未归有怀·相逢共问别来诗》

  15、岩花不趁中秋约,篱菊齐供九日看。——钱时《九日融堂池上》

  中秋节常见的诗句有哪些 3

  1、曲屏深幌解香罗,花灯微透。《滴滴金·尊前一把横波溜》

  2、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元夜有感》

  3、卿月花灯彻夜明,吟肩随处倚倾城。《邀祝秀才(二首)》

  4、剩绮余芬还有韵,夜阑频点照花灯。《落花(六首)》

  5、月下对花灯下字,年来渐觉老上关。《眠昏》

  6、插花呼酒少年场,烂赏花灯十里香。《灯夕》

  7、起吹松叶烬,自点臼花灯。杨万里

  8、风流百巧花灯手,犹是夫差国里人。《姑苏元夕》

  9、雨粘初藓壁,风谢欲花灯。《清夜》

  10、高眠茅屋人亦老,相对梅花灯欲昏。《除夜》

  中秋节常见的诗句有哪些 4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最好中秋秋夜月,常时易雨多阴。

  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5.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

  6.*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7.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8.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

  9.一轮月好,正人间、八月凉生襟袖。

  10.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11.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12.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1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4.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15.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16.中秋谁与共孤光。

  17.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1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碧天如水,湛银潢清浅,金波澄澈。

  20.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21.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22.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23.娥何事太多情,今宵故误年时约。

  24.动摇随积水,皎洁满晴天

  25.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26.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27.一轮秋影转金波。

  28.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29.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30.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31.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32.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33.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34.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35.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36.从今三夜看婵娟。

  37.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38.今宵谁肯睡,醉看晓参横。

  39.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40.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4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4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3.月到中秋偏皎洁。

  44.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

  45.虽桂华飘下,玉轮移影,归兴犹未。

  46.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47.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

  4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9.中秋佳月最端圆。

  50.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5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2.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53.四海亲朋此一夜,相思都在月明中。

  54.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55.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56.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57.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58.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59.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十分。

  60.乌鹊一声星斗落,姮娥梳洗去谁家。

  中秋节常见的诗句有哪些 5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7、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明。

  8、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9、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1、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12、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14、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15、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6、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17、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18、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19、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20、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中秋节的*俗有哪些优选【5】份(扩展3)

——中秋节的诗句有哪些优选【五】篇

  中秋节的诗句有哪些 1

  2、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3、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6、问深宫,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7、槁秸申酬,轮嗣布。——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9、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10、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11、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向子N《洞仙歌·中秋》

  12、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3、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y》

  14、同是瀛洲册府仙。——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15、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16、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7、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8、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20、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1、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22、丹桂花开第二番。——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23、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

  24、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5、何处飞来大明镜。——向子N《洞仙歌·中秋》

  26、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2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8、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9、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0、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1、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2、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33、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秋宵月下有怀》

  34、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35、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36、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_攫银河决。——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7、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38、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9、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0、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1、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2、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3、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45、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46、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47、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48、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49、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50、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51、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52、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53、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中秋登楼》

  54、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5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

  56、露凉时、零乱多少寒,神京远,惟有蓝桥路*。——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57、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58、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59、何须如钩似i,便相将、只有半菱花。——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60、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61、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62、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6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64、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向子N《洞仙歌·中秋》

  65、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中秋月》

  66、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67、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李纲《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

  6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6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70、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71、从今三夜看婵娟。——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72、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73、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74、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75、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76、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77、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78、对风鹊残枝,露_荒井。——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79、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80、东篱展却宴期宽。——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81、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82、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83、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84、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85、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86、中秋佳月最端圆。——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87、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88、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8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90、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91、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92、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93、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94、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9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中秋节的诗句有哪些 2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节的诗句有哪些 3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3、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4、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5、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6、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9、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3、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14、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6、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7、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1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9、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20、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21、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22、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23、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24、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25、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27、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9、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0、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中秋节的诗句有哪些 4

  【一】元好问:倪庄中秋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二】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三】晏殊: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四】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五】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六】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七】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八】刘方*: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九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十】(唐)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中秋节的诗句有哪些 5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苏轼《水调歌头》

  2、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3、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7、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8、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9、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10、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1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2、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陈着《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3、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4、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15、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6、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7、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9、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中秋节的*俗有哪些优选【5】份(扩展4)

——中秋节有什么*俗 (菁华3篇)

中秋节有什么*俗1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中秋节有什么*俗2

  宋朝

  宋朝在杭州另有一特殊的中秋景观,即钱塘观潮。由於钱塘江口地形类似一漏斗,每当海潮涌至,受到渐进渐狭的地形影响,波浪便重重叠叠堆积成一道水墙,声势极为壮观。苏东坡在杭州任佑府时,曾作过一首《中秋夜观潮》,描述观潮人数之众多,及潮水汹涌之气势: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锁,夜潮留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吾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武林旧事》中的另一段文字则更具体的描述了潮水震撼天地的磅薄气势:「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直至今日,钱塘观潮仍是浙江省中秋节最具特色的观光据点。

  元朝

  元朝虽以异族入主中原,但所受汉化甚深。节日*俗也大半沿袭*旧制。到了明朝,赏月、祭月、吃月饼的风俗大盛。

  田汝成(约一五四○前后在世)的《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记载明人多於中秋节以月饼相馈赠,取其圆形的「团圆」之义。夜晚则设赏月之宴,或携带酒食至湖海之畔游赏。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一六三五)卷之二则详细描述了中秋祭月的供品:月饼必须是圆,所供的瓜果则必须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偏照菩萨,下绘月轮桂殿,有一兔人立捣药於其中。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一成员。中秋节又是团圆节,所以纵使有归宁的女子,也必定於此日返其夫家团聚。

  明朝

  至於明人赏月的盛会,则有张岱(一五九七-一六七一?)以其生花妙笔,为我们作了下面这段极其风雅记述。《陶庵梦忆》卷五的「虎邱中秋夜」:

  虎邱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 僮、走空之辈,无不麟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 毡*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沙,霞 江上。天暝,月上,鼓吹十百处,大吹大擂,渔阳参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徵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字句,藻鉴随之。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清绵,与肉目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三鼓,月孤气肃,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晚明文人的生活情趣,从这则「虎邸中秋夜」或能略窥一二。

  清朝

  明人拜月时用的「月光纸」,到了清朝,改了个名字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清又流传著一句话:「男不拜月,女不窜」。所以拜月就成了妇女的专利,家中的主妇忙著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没事干。中秋节前几天,街市上都会卖一种专供儿童月用的「兔儿爷」。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钝、茶汤的,不一而足。

中秋节有什么*俗3

  中秋节*俗

  1.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关于中秋节的*俗,中秋节有哪些*俗,中秋节有什么*俗

  2.拜月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3.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4.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6.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7.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8.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9.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传说这种*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俗。


中秋节的*俗有哪些优选【5】份(扩展5)

——中秋节的别称有哪些 (菁华3篇)

中秋节的别称有哪些1

  1、仲秋节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在*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所以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2、八月节

  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莫过于八月节(八月十五至二十日)。节日的头天,全族老少都要穿上新装,齐集在寨子的地坪上。据说,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动一直延续到节日的最后一天。

  3、追月节

  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这天狂欢,被称为“追月”。

  4、兔爷节

  老北京中秋节祭月有供兔爷的*俗,京城里的老少爷们儿也把这天叫做“兔爷节”。兔爷是北京独有的民间神,崇文门外花市大街的灶君庙被认为是兔儿爷的老窝,一到农历八月,买兔爷的人们便络绎不绝。

  5、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日为“月夕”,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这也是叫“月夕”的原因之一。

  6、玩月节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条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古时,中秋节,人们有月下游玩、设宴赏月的*俗,因而又称“玩月节”。那天,“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皇家还会举办“中秋晚会”。

  7、八月会

  八月会亦称“调声节”,流行于海南省儋州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种植男女青年汇集镇上,互赠香糕、月饼、花巾、彩扇、背心等。成群结队,川流过市。晚上拥出村口。到预定集合场地,进行规模盛大的调声对歌活动。

  8、拜月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9、女儿节

  民间拜月,每当圆月升起的时候,各家在庭院中迎着月光陈设香案,按*俗多为全家妇女拜祭,即使是回娘家暂住的媳妇届时也必须返回婆家过中秋,北方民间还流传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谚语,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做女儿节。

  10、团圆节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别称有哪些2

  中秋节别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

  仲秋

  在*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秋节

  根据节日时间,中秋节在秋季的八月十五,所以又叫“秋节”、“八月节”、“八月半”。

  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日为“月夕”,因是夜月色倍明于常时。

  玩月节

  是日,古代有月下游玩、设宴赏月的*俗,所以被称为“玩月节”。

  拜月节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八月会

  八月会亦称“调声节”。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海南省儋州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这天,种植男女青年汇集镇上,互赠香糕、月饼、花巾、彩扇、背心等。成群结队,川流过市。晚上拥出村口。到预定集合场地,进行规模盛大的调声对歌活动。

  追月节

  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这天狂欢,被称为“追月”。

  团圆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的别称有哪些3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根据*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节月亮圆满,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在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仲秋时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因称“果子节”。侗族称为“南瓜节”,仫佬族称为“后生节”等。

  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的*俗有哪些优选【5】份(扩展6)

——中秋节的诗句有哪些 (菁华3篇)

中秋节的诗句有哪些1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3、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4、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5、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6、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9、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3、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14、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6、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7、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1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9、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20、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21、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22、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23、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24、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25、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27、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9、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0、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中秋节的诗句有哪些2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苏轼《水调歌头》

  2、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3、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7、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8、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9、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10、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1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2、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陈着《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3、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14、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15、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6、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7、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9、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中秋节的诗句有哪些3

  1、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2、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3、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4、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5、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佚名《月夜思乡》

  6、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7、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1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月夜》

  12、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3、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14、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西江月》

  15、东篱展却宴期宽。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16、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7、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中秋节的*俗有哪些优选【5】份(扩展7)

——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有哪些 (菁华6篇)

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有哪些1

 芋头

  温故:中秋节“剥鬼皮”

  清乾隆《潮州府志》中记载:“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可见吃芋头这个*俗由来已久。广西出产的芋头品质好,中秋餐桌往往少不了这道菜。春节时吃的芋头扣肉,隆重又油腻;相比之下,中秋节的吃法就简单一些。

  今年56岁的南宁人王萍回忆,以前小时候过中秋,常有芋头仔吃。一个个小芋头仔整个放进蒸笼里蒸熟,不放任何配料,剥了皮蘸酱油吃,当时觉得这就是人间第一美味了。王萍记得,她每次都不爱蘸母亲准备的酱油,喜欢自己的那一套吃法,即用芋头仔蘸白糖或者盐吃。后来她发现,还有人拿芋头仔蘸陈醋或辣椒酱、蜂蜜吃,据说味道也不错。

  吃新:荔蓉香酥鸭

  喜欢看卡通片的人,应该都还记得《麦兜的故事》里春田花花幼儿园校长教小朋友说的.“荔芋火鸭扎”。许多人都不明白是什么,但广西厨艺界大师王堂豪一听就明白了。他说,这道菜其实就是“荔蓉香酥鸭”。早在20年前,王堂豪经常做这道中秋宴*必备的菜品,它的做法即使放到今天也算新潮,因为毕竟不容易见到。做法是,用做扒鸭的方式把鸭子炖烂,切成两半,取掉鸭骨;将芋头切片蒸熟后,用勺子碾成芋泥;在芋泥里拌上油、盐、味精等佐料后,*铺在扒鸭里面。铺好芋泥的鸭子放入油里炸,炸到鸭皮酥脆后起锅切块。这道菜外酥里嫩,芋头的清香和鸭子的油腻相结合,一口咬下去,满口留香。只是这菜的工序太复杂,现在的餐馆里已经极少见到。

  大厨指点:所谓新菜不过是触类旁通,主妇们在家里也可以当大厨,只要自己发挥一下想象力,把鸭子换成鸡、扣肉或是其他肉类,都能做出一道好菜。挑选芋头的时候,要选外皮略带一点紫色的。剥开后,芋肉上布满像红筋一样的花纹为最好。只要挑选好芋头,无论如何烹调,都会很美味。

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有哪些2

 芋头

  温故:中秋节“剥鬼皮”

  清乾隆《潮州府志》中记载:“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可见吃芋头这个*俗由来已久。广西出产的芋头品质好,中秋餐桌往往少不了这道菜。春节时吃的芋头扣肉,隆重又油腻;相比之下,中秋节的吃法就简单一些。

  今年56岁的南宁人王萍回忆,以前小时候过中秋,常有芋头仔吃。一个个小芋头仔整个放进蒸笼里蒸熟,不放任何配料,剥了皮蘸酱油吃,当时觉得这就是人间第一美味了。王萍记得,她每次都不爱蘸母亲准备的酱油,喜欢自己的那一套吃法,即用芋头仔蘸白糖或者盐吃。后来她发现,还有人拿芋头仔蘸陈醋或辣椒酱、蜂蜜吃,据说味道也不错。

  吃新:荔蓉香酥鸭

  喜欢看卡通片的人,应该都还记得《麦兜的故事》里春田花花幼儿园校长教小朋友说的“荔芋火鸭扎”。许多人都不明白是什么,但广西厨艺界大师王堂豪一听就明白了。他说,这道菜其实就是“荔蓉香酥鸭”。早在20年前,王堂豪经常做这道中秋宴*必备的菜品,它的做法即使放到今天也算新潮,因为毕竟不容易见到。做法是,用做扒鸭的方式把鸭子炖烂,切成两半,取掉鸭骨;将芋头切片蒸熟后,用勺子碾成芋泥;在芋泥里拌上油、盐、味精等佐料后,*铺在扒鸭里面。铺好芋泥的鸭子放入油里炸,炸到鸭皮酥脆后起锅切块。这道菜外酥里嫩,芋头的清香和鸭子的油腻相结合,一口咬下去,满口留香。只是这菜的工序太复杂,现在的餐馆里已经极少见到。

  大厨指点:所谓新菜不过是触类旁通,主妇们在家里也可以当大厨,只要自己发挥一下想象力,把鸭子换成鸡、扣肉或是其他肉类,都能做出一道好菜。挑选芋头的时候,要选外皮略带一点紫色的。剥开后,芋肉上布满像红筋一样的花纹为最好。只要挑选好芋头,无论如何烹调,都会很美味。

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有哪些3

  柚子

  温故:月亮保“柚”

  中秋吃柚子,是*传统*俗之一。*期,有大量柚子涌入南宁市场。许多人只把柚子当成是一种当季水果而已,其实中秋吃柚子还有其中缘由。“柚”与“佑”谐音,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所以,中秋祭祀时,人们喜欢用柚子。柚子还有一个用处,就是解腻。月饼吃得多了,吃一片酸酸甜甜的柚子,会有一阵清爽的感觉。

  许多人吃柚子,剥皮吃果肉。建议把皮也留下来,做成各类菜肴。中秋宴*上,柚皮扣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老南宁人林谢介绍,把剥下的柚子皮先放在火上烤,把青色外皮烤焦后,用刀片刮掉,然后放到水里浸泡,取出切片焖炒,放些碎肉和辣椒,就成了一道美味。

  吃新:柚皮为主,肉为辅

  传统吃法许多人都知道,新吃法就需要创意了。经营桂菜的南宁某餐馆总厨吴志强从业多年,年年都做柚皮菜,摸出了不少经验。过去吃柚皮,是因为生活苦,不舍得浪费东西,就连皮都吃了。但是现在再吃柚皮,反倒是为了解腻、消食。“大鱼大肉的',客人反倒不爱吃,这柚皮一上桌,大家赞不绝口。”吴志强说。要想做出好吃的柚皮,还得不吝啬用肉。猪油不够香,用鸡鸭油更好。焖鸡、炒鸭的时候,把柚皮放入一起烹调。柚皮的吸油能力非常好,能把鸡鸭的油都吸收掉。鸡鸭油本来就很香,配上柚皮的清香,那真是绝顶美味。

  大厨指点:柚皮主要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直接用刀把外层的青皮削掉。这样处理的皮能保持原味,缺点是易烂。千万不能拿来焖,否则,还未等入味,柚皮就溶烂,筷子无法夹起。应该过滚水焯熟后,迅速取出浸泡在调配好的汁水里,待入味后立即取出;另一种方法是,把柚皮晒干,或者用火烤。烤过的柚皮比较香,且吃起来更有嚼劲。经过处理,柚皮无论是煎炸蒸煮都可以,不易烂,易入味。挑选柚子皮做菜也有讲究,沙田柚皮薄,吃起来没有嚼头,最好选择厚皮柚。大厨的经验是,果肉甜的柚皮会苦,果肉酸的柚皮微甜,所以,家里买到了不甜的柚子,另有一个好处,它的果皮可是个美味。

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有哪些4

  【食藕盒】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吃月饼】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

  【吃南瓜】江南各地过中秋节,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吃芋头】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饮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食田螺】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

  【吃螃蟹】“无蟹不成秋”,在中秋赏金菊、吃螃蟹,是爱吃螃蟹的浙江金华人中秋节一大美事,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较高,且易于消化,钙、磷、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吃石榴】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因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石榴便成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

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有哪些5

  中秋美食——月饼

  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而作为一种食品,称为“月饼”,则始见于南宋《武林旧事·蒸作饮食》。当时,杭州民间就有“以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的美食。

  中秋美食——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中秋美食——南瓜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脚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聪明、善良。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年老多病,加上缺衣少食,病在床上,奄奄一息。那天八月十五,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瓜。采回来煮给父母吃。香喷喷、甜滋滋,两老吃了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黄花姑娘就把瓜籽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中秋美食——田螺

  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据分析,螺肉营养丰富,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之所以要在中秋节食之,是因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惯。

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有哪些6

  中秋节来历

  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中秋”二字,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按照我国古历法的解释是:“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称“中秋”。十五日夜,当一轮明月悬挂中空,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会想到家人的团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而人们又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也就成了中秋节的来历。

  月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物体呢?干百年来,曾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思与猜想。《唐逸史》中,记载了唐明皇夜游广寒宫的故事。故事说八月十五日夜,鄂州人罗公远与李隆基一块在宫中赏月,他对玄宗说,愿同陛下一起去游月宫,说完就将拐杖向空中掷去,化为一座银色的桥。罗公远请玄宗一同登桥,走了数十里,来到一座大城门前,玄宗抬头见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只见几百个白衣仙女,在宽阔的庭院里翩翩起舞,奏着霓裳羽衣曲……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向往,也是最初的中秋节的来历。其实,月亮是一个荒凉、坎坷、万籁俱寂、没有生命的星球。月球基本上是一个圆球形,直径为3476公里,相当于地球的四分之一。其表面积是地球面积的十四分之一,差不多与亚洲面积相等。体积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在月球上走动,谁都会轻飘飘的,一跳就可以跳六七米高。

  古人云:“一片冰心在玉壶”。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月球上还有水冰,而且北极地区的水冰是南极地区水冰的2倍。*年来,美国科学家采用“月球勘探者”探测器探测月球,发现月宫里藏有水,按照目前用中子光谱仪测量可达到的月面深度0.5米计算,月球上水的总储量大约在1100万吨到3.3亿吨之间。月球水冰的发现,将极大地激发人类登月的愿望,加快人类开发和利用月球的步伐。

  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

  当地球在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全部对着地球时,我们就看到“满月”,也称之为“望”。这时我们所见的月亮面最大,月亮也应是最明亮的:

  八月十五这天,正值秋分前后,太阳光差不多垂直地射在月亮上,因此月亮反射的光线较强;同时,地球上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吸收和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大降低,空气的透明程度也较好,月光能顺利地照到地面。在晴朗的夜空,悬挂着一轮圆月,这时的月亮看上去就显得分外明亮了。

  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有哪些

  1、月饼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而作为一种食品,称为“月饼”,则始见于南宋《武林旧事·蒸作饮食》。当时,杭州民间就有“又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

  月饼

  2、桂花糕

  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中秋节时许多人家都会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无论是桂花糕还是桂花酒都无一例外地散发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3、田螺

  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时节。而且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

  4、柚子

  柚子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一,因为“柚”与“佑”谐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饼,再吃点甜酸的柚子,既开胃,又解油腻,让口腔有清爽感。

  鸭肉

  5、鸭肉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决定_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_元人统治。而且,中秋前后的鸭子整好肥瘦适宜,口感很好,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6、糍粑

  糍粑是圆的凝聚,它始终与圆相伴。蒸糯米的蒸笼,打糍粑的碓窝,放糍粑的簸箕,做馅的黄豆、花生、芝麻等等无不与圆同在,在四川民间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捣制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黄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别具一番风味。

  糍粑

  7、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因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石榴便成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这个东西没剥开的时候可玩性大于可看性,摸在手里凉凉圆圆滑滑的,剥开之后可看性又大于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宝石攒在一起,也是取个团圆的意思。

  8、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烤肉

  9、烤肉

  在我国台湾省,中秋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烤肉,在内地现在许多商场中秋前夕也搞起了烤肉特卖会,所以很多人光顾。在不知不觉中,中秋节吃烤肉也变成了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菜肴。

  10、麻饼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11、吃南瓜

  在江南地区非常盛行中秋节吃老南瓜,不仅是因为中秋正值南瓜丰收之时,而且还有一个关于“八月半吃南瓜”的故事。传说,南山脚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南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两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所以在八月十五的那天吃南瓜,也寓意健康成长、延年益寿。

  南瓜

  12、麦箭

  山东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麦箭乃是即墨中秋节吃的一种应节食品。它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十分鲜美。

  13、芋头

  在江浙一带,芋头的发音与“运来”相*。所以中秋节吃芋头,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14、吃菱角

  中秋节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节日,有很多饮食*俗,而吃菱角就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饮食*俗。在江浙一带,每到中秋节,街上到处都是卖菱角和买菱角的人。菱角长成于七月,但中秋期间,正是菱角最为饱满成熟之时。菱角甘甜,清脆,既可生吃,也可以熟食。而且中秋吃菱角有“聪明伶俐”的寓意,所以很多大人都会在中秋节这天给自己的孩子买菱角吃。

  菱角

  15、毛豆

  在江浙一带中秋节除了芋艿外还会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16、大闸蟹

  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节。一轮满月,一壶清酒,几个老友,一盘大闸蟹,个中滋味让神往。回到世俗的生活:不过今年的大闸蟹一定够贵,不妨吃点别的。

  17、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物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中秋节的*俗有哪些优选【5】份(扩展8)

——中秋节经典的诗句有哪些2022 30句菁华

1、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一轮明月挂天空,既像玉盘又像钟。举头望见天上月,低头思念故乡人。

3、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项鸿祚《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4、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齐已《中秋月》

5、朝露竹梢曦上红,蝶寒犹舞在青丛。桂花香漫澄空糯,又到金风过牖栊。

6、千古骚客写中秋,有谁又把中秋留。本是花好月圆夜,客在他乡空添愁。

7、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9、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10、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1、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2、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3、树动影婆娑,一路香千里。已是中秋月更圆,谁解相思味?把酒问苍穹,手摘金丹桂。北望南飞雁字时,直向云中寄。

14、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5、斜月半窗还少睡。——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16、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7、年年中秋,岁岁月明。天上人间,共此良辰。

18、又见故乡圆月明,何处枫红醉秋风。不问嫦娥寒宫事,只候田园丰收景。

19、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0、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21、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22、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3、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4、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司马槱《黄金缕·妾本钱塘江上住》

25、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26、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27、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8、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9、举头还是秦时月,低头不见汉时人。嫦娥玉兔今犹在,秦皇汉帝早作尘。人亡东升不轮回,月没西下落又升,莫道人间千间久,幽幽孤月万古恒。

30、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中秋节的*俗有哪些优选【5】份(扩展9)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范本五份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1

  老师的话:中秋佳节,家麟是第一个发来文章的孩子,看到他能够喜欢阅读,喜欢写文,我的喜悦之情无以言表,请你和我一起分享吧。

  八月十五是中秋佳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晚饭,吃月饼。看着窗外的月亮突然想那些成语故事来,比如《嫦娥奔月》、《猴子捞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吴刚伐桂》。

  西河有一个叫吴刚的人,是一个很没有耐心的人,整天学这学那没有一件事完整做好。他先学了铁匠,学了三天嫌太热就不干了,又学了不到一星期的裁衣,就觉得太麻烦又去学种地,两天不到田地就变成了一片空废的土地,他坐在一块石头上心想做啥事才能让所有人羡慕,最后他跑了一百天的路终于找到了一位在苍天大树下修炼多年的老神仙,吴刚对他问到:“我想当个神仙,你能收我为徒吗?”老神仙回答说:“可以呀!首先从采药开始”。吴刚说这可不是神仙做的事,又让他读天书,读了一阵儿老毛病又犯了,他说想去月宫干活,最后惹怒了玉帝让他去砍月亮上的月桂树,只要砍断月桂树就可以做神仙。可是吴刚太懒了,没有耐心有没有干劲,总是砍一会树偷懒一会儿。只要他一偷懒,桂树缺口又重新长好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月桂树还是完整无缺。在皓月当空之时依稀可见月亮中有些阴影,据说那就是吴刚在伐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毅力有耐心,不能懒惰,不能像吴刚一样做事半途而废。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2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了,在外的人们都赶回家去与亲人共享这团圆的日子。虽然我的爸爸在外工作不能回家和我们一起过节,但电话中我们互相祝福“中秋快乐”!中秋有很多的传说和*俗,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其中一个流传比较广泛的传说吧!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的妻子名叫嫦娥。因为后羿曾经射下了九个太阳,并命令最后一个太阳早出晚归为人类造福,很多人都拜他为师。有一天,后羿得到了一剂不死药,因他不想自己成仙丢下嫦娥,所以他把不死药交给了嫦娥保管。拜师的人中有一个人心术不正,想去偷此药,但因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没有取得成功。一次,后羿带他的徒弟们练*武功,那个人装病骗过了后羿,躲在了院子里,后羿走后,他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去嫦娥处抢不死药,嫦娥不想让坏人得逞,自己服下了不死药,飞往天空,因为不想离后羿很远,所以她住在了离地球最*的月亮上。后羿回来后,悲痛欲绝,这时他惊奇地发现月亮比*时要圆,于是他摆上嫦娥喜欢吃的东西祭给她。于是,每当中秋这天,人们都祭祀月亮,希望嫦娥能让他们吉祥*安。

  今年的中秋虽然雨和雾将济南的月亮遮住,但希望每人的心中都嵌着一轮明月,也祝福亲人和朋友快乐安康!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3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2、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3、兔儿爷

  由于玉兔捣药的神话在民间广泛流传,人们已确信玉兔的存在。大约从明朝时起,北京一带便兴起了中秋祭月供兔儿爷的*俗。《燕京岁时记》说:“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免之像以售,谓之兔儿爷”。兔儿爷多用胶泥由模子翻塑而成,大小各异,大的高达三尺,小的.仅有二三寸。兔儿爷经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它兔首人身,左手拿臼,右手执杵,背上插着纸笔和小旗。由于受戏曲人物的启发,兔儿爷的形态千奇百怪,惟妙惟肖。有的似出征武士,头戴金盔,身披战袍;有的像剃头郎,肩挑担子,手执太*鼓。为其衬托,兔儿爷经常骑着狮子、老虎、梅花鹿等坐骑,偶尔也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兔儿爷形态各异深受百姓喜爱,中秋祭月之后,往往成为孩童们爱不释手的玩物。

  4、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5、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4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女,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过。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

  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4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做伴。

  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姐姐们,飞到了月宫陪伴嫦娥居住了!

  6、嫦娥奔月

  我国对月亮的崇拜,集中体现在嫦娥奔月这一传说上。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上就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西汉名籍《淮南子·览冥篇》日: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灵药,被嫦娥偷吃,就直奔月亮而去,但只身独往,难免冷清。东汉科学家张衡(78—139)大概是为了惩罚嫦娥的私奔,在其专著《灵宪》中说,超群绝世的嫦娥到了月亮就变成丑陋的蟾蜍——癞蛤蟆,并被罚在月宫中捣药。

  但是,蟾蜍的丑恶形象和美丽的月亮毕竟难以协调,在民间,人们慢慢地为奔月的嫦娥恢复了原来的玉貌仙姿。六朝以后,嫦娥又变成了美女,孤栖月宫,非常寂寞。

  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诗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从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赏月改为祭月,盼嫦娥回归人间。为使她在月宫不感寂寞,人们又逐渐创造了月中有白兔和桂树的故事,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进一步演绎出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500丈,玉帝令西河仙人吴刚伐桂,可桂树有特异功能,随砍随合,所以,始终砍不倒这棵树。

  到了宋代,中秋节*染成风,赏月、玩月更加热闹、普遍。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更,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京师祭月,倾城人家子女登楼或在夜半之时焚香拜月,“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蟾宫折桂,喻科场得意)……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了两三千年,添枝加叶,越来越完整、完美,它揭示了月宫之谜,包容着人类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同时也反映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和人格独立的强烈愿望。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4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中秋起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5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其实在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

  又《山海经》中,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叁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叁个儿子,还生了叁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 - 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

  而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内疚,命她的叁个儿子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不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