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复*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物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1

  期末考试又要到来,为了更好的进行复*、训练,提高期末的考试水*,一定要整合教师资源、发挥个人的优势,制定一系列复*方案,从而拥有满意的成绩。

  一、复*目的:

  1、查缺补漏,加强基础知识,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抓住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中、下等学生的成绩。

  3、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重点:

  1、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声现象中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反射定律,各物态变化的条件,电路连接等。)

  2、重点实验(如温度计的使用、水的沸腾、晶体的熔化、*面镜成像、光的反射、串联和并联)、书上的插图等的内涵和外延。

  3、提升学生能力,使知识系统化。

  4、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的提高、真正的理解知识及灵活运用。

  四、具体措施:

  (一)学生建知识树: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物理课是以单元作为结构单位的。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为声学、光学、物态变化、电学四个单元。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段段清”的做法,物理复*则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对每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训练,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训练和提高所规定的能力。

  (二)典型例题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训练是复*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那些题海战术、机械性重复训练是训练中的弊端。而*时教学中学生接受学*的机会不均匀,出现了知识上的差异,因此在复*每一个单元时,教师因根据*时教学中所掌握的情况,出典型例题。

  首先,让学生看书和已做过的的试卷,使学生对已选定的知识有一个记忆的复苏,其次,教师引领学生逐一复*各个知识点,然后,通过资料加强学生训练,训练中要注重于重点,适当采用一些例题精讲,突破难点,精选有代表性的题,突出重点。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复*中有满足感,能较好的收到复*的效果。

  (三)个别辅导,提优补差。

  课后,做好辅导工作,学生个别有不自觉的,教师要起到一个监督和疏导工作;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多些,对一些特别学生多些关心。在做好上面的各项工作后,还要即时反馈,看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考核时,以基础为主,难题少量,比例为:易、中、难,5:3:2,让学生感觉不是很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心。

  (四)知识大盘点。

  最后,根据学生复*的情况,进行两次期末模拟测试,进行查漏补缺,弥补漏洞。

  五、复*时间:四个星期,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2月21日——1月6日)单元复*

  17周——第1—3章

  18周——第4—5章

  第二阶段:(1月7日——1月20日)综合模拟

  19周——专项复*

  20周——综合模拟

  六、注意事项

  1、负责试卷的老师提前作准备——搜集材料、印发卷子。

  2、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调整复*进度。

  3、根据各班实际情况确定好所要抓住的边缘生,注意落实到人,特别要注意帮助偏科的学*物理困难的学生。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2

  第一章《声现象》复*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明代东林书院的著名楹联,鼓励了多少代读书人奋发向上,刻苦读书。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这幅对联上联形象地说明了: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练*: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复*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行光反射后仍然*行

  条件:反射面 *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凹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

  ☆在研究*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二、透镜

  1、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3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 (菁华3篇)(扩展1)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 (菁华3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1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2

  期末考试又要到来,为了更好的进行复*、训练,提高期末的考试水*,一定要整合教师资源、发挥个人的优势,制定一系列复*方案,从而拥有满意的成绩。

  一、复*目的:

  1、查缺补漏,加强基础知识,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抓住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中、下等学生的成绩。

  3、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重点:

  1、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声现象中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反射定律,各物态变化的条件,电路连接等。)

  2、重点实验(如温度计的使用、水的沸腾、晶体的熔化、*面镜成像、光的反射、串联和并联)、书上的插图等的内涵和外延。

  3、提升学生能力,使知识系统化。

  4、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的提高、真正的理解知识及灵活运用。

  四、具体措施:

  (一)学生建知识树: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物理课是以单元作为结构单位的。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为声学、光学、物态变化、电学四个单元。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段段清”的做法,物理复*则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对每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训练,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训练和提高所规定的能力。

  (二)典型例题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训练是复*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那些题海战术、机械性重复训练是训练中的弊端。而*时教学中学生接受学*的机会不均匀,出现了知识上的差异,因此在复*每一个单元时,教师因根据*时教学中所掌握的情况,出典型例题。

  首先,让学生看书和已做过的的试卷,使学生对已选定的知识有一个记忆的复苏,其次,教师引领学生逐一复*各个知识点,然后,通过资料加强学生训练,训练中要注重于重点,适当采用一些例题精讲,突破难点,精选有代表性的题,突出重点。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复*中有满足感,能较好的收到复*的效果。

  (三)个别辅导,提优补差。

  课后,做好辅导工作,学生个别有不自觉的,教师要起到一个监督和疏导工作;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多些,对一些特别学生多些关心。在做好上面的各项工作后,还要即时反馈,看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考核时,以基础为主,难题少量,比例为:易、中、难,5:3:2,让学生感觉不是很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心。

  (四)知识大盘点。

  最后,根据学生复*的情况,进行两次期末模拟测试,进行查漏补缺,弥补漏洞。

  五、复*时间:四个星期,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2月21日——1月6日)单元复*

  17周——第1—3章

  18周——第4—5章

  第二阶段:(1月7日——1月20日)综合模拟

  19周——专项复*

  20周——综合模拟

  六、注意事项

  1、负责试卷的老师提前作准备——搜集材料、印发卷子。

  2、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调整复*进度。

  3、根据各班实际情况确定好所要抓住的边缘生,注意落实到人,特别要注意帮助偏科的学*物理困难的学生。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3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 (菁华3篇)(扩展2)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菁华9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期本班学生共35人,学生除了小学科学知识及有限的生活常识以外,本学科的知识比较匮乏,再则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这对新学期教学都是挑战。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因为是新课程,学生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好奇心,期待学*这门新鲜的学科。同时,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因而学生对物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印象,通过引导也能挖掘一些学生潜在的探究既能和方法。相信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必能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打下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让充分理解学好物理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技术的热情。 (2)教学要求:

  1、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2、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发展水*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第一章机械运动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学生应该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用法,并会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生活中还常常利用估测的方法测量长度和时间,应通过活动使学生有所了解。

  机械运动现象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例如,学生在小学已经进行过速度计算的训练;又如,相对运动、惯性等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本章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逐步展开。

  对于速度的计算,要求学生会利用路程、时间求出,或利用速度公式中的两个物理量求出第三个物理量,教学中不宜做过深的引导,如追及问题等。 本章课程标准的要求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第二章声现象

  本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以及人们是怎样利用和控制声音的。通过这一章的学*,应该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

  音,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噪声。

  这一章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中应注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培养他们学*科学的乐趣。

  这一章的教学,很多处可以通过实验和探究进行,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等。 第三章物体变化

  本章知识目标简单、物理现象直观、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编写短小精悍,为教师们留下了广阔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在“知识”方面,本章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热现象,而且许多知识是理解地理课中的一些气象现象的基础,在化学课中学*物质的物理性质时也要用到,能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在“过程和方法”方面,承担着进一步完善探究过程的思维程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等能力和方法的任务;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本章内容更是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好材料,是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等优良品质的好材料,是引导学生从体会成功的愉悦慢慢走向自主性学*的好材料。

  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变得非常“专业”,“专”到大脑中只剩下中考要考的那点东西了。因此,要充分发挥本章应有的“裁体”作用,我们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尤其是知识储备方面多下点功夫。 第四章光现象

  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的反射规律;*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在本章学*中,我们主要学*物理思想有: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技术相结合,用于引导掘进的方向;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剖析神话故事;光传递的信息,可以发现宇宙之大;*面镜成像在视力检查上的应用,光的能量方面的应用──太阳灶,以及海市蜃楼、热谱图、驻钞机;等等,都充满了魅力和活力。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提供身边具有活力的新鲜事例于教学之中。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这一章是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的第二部分,在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及透镜的实际应用。主要内容有透镜的初步知识;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观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镜,还有观察微观和宏观用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编者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这些内容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本章《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2)丁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3)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的道理及其应用。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中第一个主题“物质”下的一个二级主题。课程标准要求: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课本从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入手,带领学生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本章贯穿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通过学*质量的概念和天*的使用,探究密度的概念,以及开展密度知识交流会的活动,使学生对物质有了进一步的定量认识。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中,应该着重让学生亲自经历各种探究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学*知识,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措施:

  (1)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2)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3)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4)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5)做好每一章的复*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和期末复*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技能,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身边学*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合格的21世纪中学生。

  二、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物理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新课标的改革方向及趋势,学*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

  动,特殊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留意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简朴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生活和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理论联系实际,还要留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本学科教学的鲜明特

  点;要注重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时代脉博,懂得及时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单纯

  地掌握课本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应该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拥有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发展水*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学生应该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用法,并会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生活中还常常利用估测的方法测量长度和时间,应通过活动使学生有所了解。

  机械运动现象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例如,学生在小学已经进行过速度计算的训练;又如,相对运动、惯性等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本章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逐步展开。

  对于速度的计算,要求学生会利用路程、时间求出,或利用速度公式中的两个物理量求出第三个物理量,教学中不宜做过深的引导,如追及问题等。

  本章课程标准的要求: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第二章 声现象

  本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以及人们是怎样利用和控制声音的。通过这一章的学*,应该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音,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噪声。

  这一章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中应注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培养他们学*科学的乐

  趣。

  这一章的教学,很多处可以通过实验和探究进行,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等。

  第三章 物体变化

  本章知识目标简单、物理现象直观、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编写短小精悍,为教师们留下了广阔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在“知识”方面,本章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热现象,而且许多知识是理解地理课中的一些气象现象的基础,在化学课中学*物质的物理性质时也要用到,能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在“过程和方法”方面,承担着进一步完善探究过程的`思维程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等能力和方法的任务;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本章内容更是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好材料,是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等优良品质的好材料,是引导学生从体会成功的愉悦慢慢走向自主性学*的好材料。

  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变得非常“专业”,“专”到大脑中只剩下中考要考的那点东西了。因此,要充分发挥本章应有的“裁体”作用,我们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尤其是知识储备方面多下点功夫。

  第四章 光现象

  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的反射规律;*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在本章学*中,我们主要学*物理思想有: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技术相结合,用于引导掘进的方向;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剖析神话故事;光传递的信息,可以发现宇宙之大;*面镜成像在视力检查上的应用,光的能量方面的应用──太阳灶,以及海市蜃楼、热谱图、驻钞机;等等,都充满了魅力和活力。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提供身边具有活力的新鲜事例于教学之中。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这一章是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的第二部分,在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及透镜的实际应用。主要内容有透镜的初步知识;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观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镜,还有观察微观和宏观用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编者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这些内容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本章《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2)丁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3)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的道理及其应用。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中第一个主题“物质”下的一个二级主题。课程标准要求:(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课本从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入手,带领学生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本章贯穿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通过学*质量的概念和天*的使用,探究密度的概念,以及开展密度知识交流会的活动,使学生对物质有了进一步的定量认识。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中,应该着重让学生亲自经历各种探究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学*知识,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措施:

  (1)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2)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3)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4)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5)做好每一章的复*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和期末复*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6)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

  六、教学进度及安排

  第1周: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2周:第一章 声现象

  第3周:第二章 声现象

  第4周:第二章 光现象

  第5周:第二章 光现象

  第6周:第二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及分析

  第7周: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8周: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9周: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及分析

  第10周:期中复*及考试,期中考试情况分析

  第11周: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12周: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13周: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14周: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5周: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6周: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7周: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分析

  第18周:期末复*及考试

  第19周:期末复*及考试

  第20周:期末复*及考试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从这一个学期开始,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所以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先从兴趣着手,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三、具体的安排如下:

  1、 本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有

  第一章 测量

  本章是学*物理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最基本的测量工具后才能再进行以后的学*。

  1. 让学生知道国际单位、长度的单位;

  2.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3. 体积大单位和换算;

  4. 体积的测量方法。

  第二章 电的初步知识

  本章讲了静电现象和简单电路

  1. 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2. 知道使小灯泡发光的必要条件;

  3. 知道一些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电路图;

  4. 理解电路的连接方法:串、并联电路

  5. 理解两种电路的特点。

  第三章 电和磁

  本章介绍了磁的'现象

  1. 知道磁体的感念和两种磁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 知道磁场现象的存在和两种磁体的磁场情况;

  3. 知道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右手螺旋定则。

  第四章 热和冷

  本章介绍生活中的温度现象

  1. 知道温度的概念和划分方法及测量工具;

  2. 学会温度计的使用并实际操作;

  3. 知道热胀冷缩的现象;

  4. 知道热膨胀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 物态变化

  本章介绍的是物质的三种变化

  1. 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

  2. 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和特点;

  3. 理解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变化过程和特点;

  4. 理解相反的变化过程:液化、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和特点

  第六章 简单光现象

  本章介绍光的基本特性

  1.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 知道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光的反射规律;

  3. 知道*面镜成像,理解*面镜成像的规律

  4.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发生折射的特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物理是八年级新开学科,多数同学感到新奇,具有较高的学*积极性。但也有不利的一面,有些同学听说物理难学,使他们的学*积极性大减。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想上作进一步纠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经教育局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本册教材共六章分别是:一、走进实验室;二、运动和能量;三、声;四、在光的世界里;五、物态变化;六、质量与密度。具体章节又可分为:观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动手做、活动、我的设计、家庭实验室、走向社会、物理在线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学好物理知识。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重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发展水*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三、本期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物理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1、引导学生学*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

  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的探究活动,学*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物理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4、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型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用图片、投影、录像、光盘、课件进行教学。

  (1)初步认识声、光等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

  (2)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包括物理知识,而且还包括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4)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5)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6)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7)学*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8)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9)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切,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10)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1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12)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13)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保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技能,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身边学*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合格的21世纪中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五章分别是:一、声现象,二、光现象,三、透镜及其应用,四、物态变化,五、电流和电路。具体章节又可分为:探究、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物理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学好物理知识。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重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发展水*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物理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新课标的改革方向及趋势,学*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殊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留意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简朴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生活和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理论联系实际,还要留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本学科教学的鲜明特

  点;要注重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时代脉博,懂得及时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单纯地掌握课本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应该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拥有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四、详细措施:

  1、继承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并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优秀教案》,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预备的仗。

  3、积极预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结合《物理实验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要求作业要有代表性,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教法的'理解程度,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6、做好每一章的复*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和期末复*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会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理现象,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mdash;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本着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发展水*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六章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的实际,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和期末复*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五、进度表:

  第一章:机械运动8课时

  第二章:声现象10课时

  第三章:物态变化8课时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说到运动,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动着,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我们。下面这段录像是我在我们家的阳台上拍下来的一段公路上的情景,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在这段录像中。树木、地面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中的第一节机械运动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运动

  1、提出问题:在刚才我们观看的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是运动的?如何判断楼房、有运动的汽车、,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怎样描述物体的运树木、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放录像资料)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你是如何判断汽车、自行车、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行驶的自行车、地面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2、总结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

  1、*常我们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时是相对于什么物体而言的呢?请同学们观察课件:

  (1)小孩在公路上跑步。

  (2)飞机在空中飞行

  (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4)小船在河水中行驶小结:我们判断上述物体的运动时,它们是运动的

  2、当我们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会有什么感觉?

  (1)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录像,

  (2)同学们在乘车的时候是否也观察到过同样的现象呢?

  (3)为什么树会往后退呢?小结:座在行驶的汽车里,改变。所以观察者认为树往后退。

  3、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片,思考问题:

  (1)图片:

  (2)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3)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感觉呢?

  小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4、请同学们看课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指明所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

  (1)汽车在公路上的运动

  (2)两个小孩跑步

  (3)在河中行驶的小船

  所以景物相对于观察者的位置发生了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板书)是它们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这段录像是我乘校车回密云的途中拍下来的一段。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

  (4)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

  5、请同学们观看初中物理上的视频资源《运动的描述、参照物》小结:关于参照物,必须弄清楚以下四个问题:

  (1)我们说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首先要确定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只是被选做标准的物体,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3)不同的物体做参照物,判断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不能以这个被描述的物体为参照物。

  (5)观察者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可以以观察者自己为参照物。

  (6)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1、确定参照物

  2、确定研究对象

  3、判断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1)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

  (2)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改变,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包括距离的改变和方位的改变两个方面。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挖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发展水*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

  6、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7、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要继续开展研究性的学*与试验,开展讨论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和期末复*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五、具体的安排:

  除了以上教学内容外,还有:

  1、 积极参加教科研的活动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讨教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提高自己在科研活动方面的能力。

  2、积累教学中的得与失。有空时多写一些教学中的体会,注意积累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9

  一、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和期末复*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具体的安排:

  除了以上教学内容外,还有:

  1、 积极参加教科研的活动

  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讨教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提高自己在科研活动方面的能力。

  2、积累教学中的得与失。

  有空时多写一些教学中的体会,注意积累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 (菁华3篇)(扩展3)

——八年级物理复*计划 (菁华3篇)

八年级物理复*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为本,以全面提高学生物理素养为目的,系统深入地、扎实全面地做好初二物理复*工作。提高学生学*物理的能力。

  二、具体措施

  (一)抓住课本,夯实基础。

  先由学生看课本再现知识,再有针对性的选择*题,以点代面,突破学生的薄弱点,教材中的难点。完善学生物理知识结构,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便于学生记忆。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再现,重点、难点以例题形式出现。如对力学中的难点《浮力》的复*,首先要深化对浮力公式的理解,F浮=液gV排中,液不是物体的密度,是物体所浸入的液体密度,V排也不是物体的体积,是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只有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才等于V物。其次举例分析,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用弹簧称二次称重法测物体所受浮力,漂浮物体的计算等,最后对浮力与压强,简单机械有联系的简单的综合题也要涉及一些,这样既让学生尽早接触综合练*又能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

  (二)把握重点,专题复*。

  (三)针对考点,强化训练。

  (四)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精讲巧练的教学模式。采用精讲巧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思考和练*,去感知知识,获取知识,发现疑难并提出,教师针对学生发现的疑问去精讲点拨。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三、复*安排

  1、第8章力

  (1)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2)怎样表示力和怎样测量力

  (3)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4)重力和质量关系

  (5)知道磨擦的现象,知道滑动磨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磨擦。

  (6)知道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

  2、第9章力和运动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现象。

  (2)知道什么是二力*衡和二力*衡的条件,会用二力*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

  (3)理解什么是合力,掌握用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知道物体在非*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3、第10章压强

  (1)理解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以及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2)掌握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4、10.2液体的压强

  (1)知道液体压强的原因

  (2)知道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液体压强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学会对液体压强的计算

  5、10.3连通器及其应用

  (1)常识性了解连通器及其原理

  (2)了解连通器的应用实例,船闸的作用和工作过程。

  6、10.4大气压强

  (1)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及标准,大气压的大小,了解气压计

  (2)知识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知道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减小而降低,随大气压增大而升高。

  7、浮力

  (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阿基米德原理,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8、简单机械

  (1)研究杠杆的*衡条件及杠杆的作用、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的*衡条件。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9、功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2)知道功的原理。

  (3)理解有用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

  (4)理解功率的概念,进行相关计算。

八年级物理复*计划2

  一、复*内容

  1、复*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特别是第三、四、五这三章的内容。

  2、在基本知识的复*基础上,在学生已有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和补充。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复*,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使各个层次学生的成绩都有普遍提高。

  嘉兴学思堂教育建议同学们复*书本知识时要跟着老师的节奏,不能落下来,否则后面会很痛苦。

  二、具体安排

  时间:19周----20周(1月6日—1月16日)

  1月6日—1月10日 第一、二、三章基础知识过关

  1月11日—1月12日 周末综合试卷练*

  1月13日—1月16日 第四、五章复*综合试卷练*及讲评

  三、复*方法

  1、以课本为主,梳理基本知识点,检查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以考点结合题型进行讲解。

  3、精讲精练,以典型例题为主,适当的拓展,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需要。

  4、培养学生解题技巧,掌握方式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期末复*力求基本知识不失分,学生的'能力又得到提升。为了迎接期末统考,嘉兴学思堂教育希望同学们全力以赴,全面做好期末复*工作,争取在期末大市统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八年级物理复*计划3

  期中考试将至,为了在复*时避免无效信息的重复传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学*效率。需要整合本组教师资源,发挥集体优势,充分提高整体教学水*,特制定如下切实可行的复*方案。

  一、复*目的:

  1、查缺补漏,加强基础知识,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抓住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中、下等学生的成绩;

  3、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重点:

  1、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声现象中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反射定律,各物态变化的条件等。)

  2、重点实验(如温度计的使用、水的沸腾、晶体的熔化、*面镜成像、光的反射)、书上的插图等的内涵和外延。

  3、提升学生能力,使知识系统化;

  4、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的提高、真正的理解知识及灵活运用。

  五、具体措施:

  (一)学生建知识树: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物理课是以单元作为结构单位的。八年级物理上册上半期主要为声学、光学、物态变化三个单元。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段段清”的做法,物理复*则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对每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训练,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训练和提高所规定的能力。

  (二)典型例题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训练是复*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那些题海战术、机械性重复训练是训练中的弊端。而*时教学中学生接受学*的机会不均匀,出现了知识上的差异,因此在复*每一个单元时,教师因根据*时教学中所掌握的情况,出典型例题。

  首先,让学生看书和已做过的的试卷,使学生对已选定的知识有一个记忆的复苏,其次,教师引领学生逐一复*各个知识点,然后,通过资料加强学生训练,训练中要注重于重点,适当采用一些例题精讲,突破难点,精选有代表性的题,突出重点。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复*中有满足感,能较好的收到复*的效果。

  (三)个别辅导,提优补差

  课后,做好辅导工作,学生个别有不自觉的,教师要起到一个监督和疏导工作;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多些,对一些特别学生多些关心。在做好上面的各项工作后,还要即时反馈,看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考核时,以基础为主,难题少量,比例为:易、中、难,5:3:2,让学生感觉不是很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心。

  (四)知识大盘点

  最后,根据学生复*的情况,进行两次期中模拟测试,进行查漏补缺,弥补漏洞。

  六、复*时间:

  一个星期,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1月3日——11月6日)单元复*

  第二阶段:(11月9日——11月11日)综合模拟

  七、任务分配

  三位物理老师每人出一份测试卷,针对学生的簿弱环节进行检测,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八、注意事项

  1、负责试卷的老师提前作准备——搜集材料、印发卷子。

  2、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调整复*进度。

  3、根据各班实际情况确定好所要抓住的边缘生,注意落实到人,特别要注意帮助偏科的学*物理困难的学生。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 (菁华3篇)(扩展4)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50句菁华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8、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9、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10、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11、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2、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13、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14、匀速直线运动

1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16、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17、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18、升华和凝华:

19、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0、填表:

21、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22、折射定律:

23、透镜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4、照相机的原理:u>2f f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5、色光三原色:红、绿、蓝。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26、换算关系:1m/s=3.6km/h。

27、参照物:

28、速度:

29、回声:

30、双耳效应:

31、温度计使用方法:

32、液化:

33、凝华:

34、反射角:

35、反射定律:

36、光的折射:

37、颜料的三原色:

38、物体的颜色:

39、红外线的应用:

40、照相机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

41、望远镜成像原理:

4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3、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44、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解释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

45、紫外线位于紫光以外,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避免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伤害。紫外线作用:

46、眼睛好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明视距离为25cm。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看不清*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成像在视网膜之后;*视眼能看清*处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成像在视网膜只前。

47、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48、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用电器正常工作。开路:断开的电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端。

49、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50、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 (菁华3篇)(扩展5)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菁华6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教育中,不但要教授科学常识和培育技术,并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希望、科学探究才能、立异意识以及科学精力的培育。因而物理课程教育的构建应重视让学生阅历从身边学*物理的知道进程,阅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重视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然后培育出合格的21世纪中学生。

  二、教材剖析:

  本册教材共五章分别是:

  一、声现象,

  二、光现象,

  三、透镜及其使用,

  四、物态变化,

  五、电流和电路。详细章节又可分为:探究、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科学世界、着手动脑学物理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育的展开,更有利于学生的知道和学好物理常识。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重视从物理常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活跃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方法上,活跃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参与实践,经过学生自己着手、动脑的实践活动,完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契合学生认知规则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发展水*为头绪,兼顾到物理常识结构的系统。这样编排既契合学生认知规则,又保持了常识的结构性。

  三、教育方针:

  经过一学期的教育教育,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把握基础常识和技术的一起,对四周的物理自然世界有一个从头的、愈加科学的了解和知道。

  1、 进一步了解当前新课标的变革方向及趋势,学*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环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展开教育研究活动,特殊是在科学探究教育上要活跃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杰出使用物理常识教育,树立常识与使用并重的观念。物理教育要“从日子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留意培育学生使用物理常识处理日子中简朴实践问题的才能,对日子和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知道。

  3、理论联系实践,还要留意*惯新情况,增强年代感,加强物理教育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本学科教育的鲜明特

  点;要重视紧跟年代脚步,把握年代脉博,懂得及时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日子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形,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爱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

  4、重视培育学生的立异精力、观察才能和实践才能,重视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常识知道和剖析社会日子的才能。单纯地把握讲义常识,不是教育的最终意图。而应该经过教育使学生在把握基础常识的前提下,使其才能和情感尤其是立异精力和实践才能取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拥有的才能和情感去活跃主动地根究未知,获取新知,使常识、才能和情感相得益彰、协调发展。把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四、详细措施:

  1、承继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作业,并做好查缺补漏的作业。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优秀教案》,认真钻研教材和教育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活跃准备演示试验和学生试验,结合《物理试验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试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阅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进程。

  4、及时布置作业,要求作业要有代表性,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及时反应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必定的时刻辅导学生,回答疑问,点拔思路,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教法的理解程度,以便改进教育方法。

  6、做好每一章的温*和测试作业,做好期中温*和期末温*作业,完成教育的结束作业。

  7、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会用所学过的物理常识来解释日子中有关的物理现象,杰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挖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发展水*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

  6、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7、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要继续开展研究性的学*与试验,开展讨论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和期末复*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五、具体的安排:

  除了以上教学内容外,还有: 1、 积极参加教科研的活动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讨教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提高自己在科研活动方面的能力。 2、积累教学中的得与失。有空时多写一些教学中的体会,注意积累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3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但有些无力概念很抽象,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对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这些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学**惯较差,两级分化较突出。因此上课时,有的学生反应不够灵敏从而导致学*的积极性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方法上作进一步调整,进行探究性的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2、教材分析:八年级物理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水*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发展水*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考虑到运动和力的知识与声、光、热、等知识相比稍显枯燥,而声、光、热、的知识不仅更能吸引学生,而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多种探究活动,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章前导读,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时心中有数。

  二、教学工作目标:

  1、引导学生学*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惯和创新精神。

  三、具体措施与方法:

  1、认真学*《新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低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并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要求每一个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做好有关的物理制作。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的观念更新,学*的内容科学,学*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的重要性,也会学*,爱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课后有复*,课堂勤学*;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

  6、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学*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4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带八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每班人数均是38人。双基掌握情况: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因为是新课程,学生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好奇心,期待学*这门新鲜的学科。同时,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因而学生对物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印象,通过引导也能挖掘一些学生潜在的探究既能和方法。相信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必能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打下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让充分理解学好物理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技术的热情。

  (2)双基教学要求:

  1、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2、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发展水*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

  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期本班学生共35人,学生除了小学科学知识及有限的生活常识以外,本学科的知识比较匮乏,再则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这对新学期教学都是挑战。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因为是新课程,学生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好奇心,期待学*这门新鲜的学科。同时,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因而学生对物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印象,通过引导也能挖掘一些学生潜在的探究既能和方法。相信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必能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打下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让充分理解学好物理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技术的热情。 (2)教学要求:

  1、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2、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发展水*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第一章机械运动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学生应该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用法,并会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生活中还常常利用估测的方法测量长度和时间,应通过活动使学生有所了解。

  机械运动现象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例如,学生在小学已经进行过速度计算的训练;又如,相对运动、惯性等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本章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逐步展开。

  对于速度的计算,要求学生会利用路程、时间求出,或利用速度公式中的两个物理量求出第三个物理量,教学中不宜做过深的引导,如追及问题等。 本章课程标准的要求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第二章声现象

  本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以及人们是怎样利用和控制声音的。通过这一章的学*,应该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

  音,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噪声。

  这一章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中应注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培养他们学*科学的乐趣。

  这一章的教学,很多处可以通过实验和探究进行,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等。 第三章物体变化

  本章知识目标简单、物理现象直观、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编写短小精悍,为教师们留下了广阔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在“知识”方面,本章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热现象,而且许多知识是理解地理课中的一些气象现象的基础,在化学课中学*物质的物理性质时也要用到,能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在“过程和方法”方面,承担着进一步完善探究过程的思维程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等能力和方法的任务;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本章内容更是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好材料,是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等优良品质的好材料,是引导学生从体会成功的愉悦慢慢走向自主性学*的好材料。

  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变得非常“专业”,“专”到大脑中只剩下中考要考的那点东西了。因此,要充分发挥本章应有的“裁体”作用,我们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尤其是知识储备方面多下点功夫。 第四章光现象

  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的反射规律;*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在本章学*中,我们主要学*物理思想有: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技术相结合,用于引导掘进的方向;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剖析神话故事;光传递的信息,可以发现宇宙之大;*面镜成像在视力检查上的应用,光的能量方面的应用──太阳灶,以及海市蜃楼、热谱图、驻钞机;等等,都充满了魅力和活力。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提供身边具有活力的新鲜事例于教学之中。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这一章是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的第二部分,在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及透镜的实际应用。主要内容有透镜的初步知识;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观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镜,还有观察微观和宏观用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编者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这些内容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本章《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2)丁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3)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的道理及其应用。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中第一个主题“物质”下的一个二级主题。课程标准要求: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课本从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入手,带领学生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本章贯穿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通过学*质量的概念和天*的使用,探究密度的概念,以及开展密度知识交流会的活动,使学生对物质有了进一步的定量认识。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中,应该着重让学生亲自经历各种探究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学*知识,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措施:

  (1)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2)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3)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4)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5)做好每一章的复*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和期末复*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实验,学*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惯;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

  教师用:*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件导入

  【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提出问题】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

  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

  【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 秤、 钟表、 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

  二、新课讲授

  1.长度的单位

  (1)长度单位的符号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

  2.长度的测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 (菁华3篇)(扩展6)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30句菁华

1、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2、测量原理:*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4、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5、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6、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7、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8、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9、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10、公式: 变形

11、测体积——量筒(量杯)

12、测固体的密度:

13、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14、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15、*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焦点,反过来从焦点发过焦点的光折射后*行*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行主光轴的光线。

16、照相机的结构:

17、e=1.60×10—19C;

18、百米赛跑:

19、人耳听觉范围:

20、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21、凝固:

22、汽化现象:

23、液化现象:

24、光源分类:

25、反射角:

26、远视眼矫正:佩戴凸透镜。

27、“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28、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29、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使用前注意:

30、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