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的由来详细介绍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元旦节的由来详细介绍1

  元旦,*节日,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始为农历1月1日,并延用。*始为公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得以明确,同时确定农历1月1日为“春节”,因此元旦在*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相对应地,春节称为“旧历年”、“阴历年”等)。

  元旦的起源变迁

  起源变迁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 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元旦节的由来详细介绍2

  元旦,*节日,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始为农历1月1日,并延用。*始为公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得以明确,同时确定农历1月1日为“春节”,因此元旦在*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相对应地,春节称为“旧历年”、“阴历年”等)。

  元旦的起源变迁

  起源变迁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 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元旦节的由来详细介绍3

  1月1日是公历一年的第1天,世界大部分国家将这天当做新年。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64天(闰年是365天)。因为这天是一年的开始故而称之为元旦,此日在一年四季中属冬季,尚未立春。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节的由来详细介绍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元旦节的由来详细介绍 (菁华3篇)(扩展1)

——元旦节的由来详细介绍 (菁华3篇)

元旦节的由来详细介绍1

  元旦,*节日,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始为农历1月1日,并延用。*始为公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得以明确,同时确定农历1月1日为“春节”,因此元旦在*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相对应地,春节称为“旧历年”、“阴历年”等)。

  元旦的起源变迁

  起源变迁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 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元旦节的由来详细介绍2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就有"旦"的象形字了。

元旦节的由来详细介绍3

  *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元旦节的由来详细介绍 (菁华3篇)(扩展2)

——元旦节的由来 (菁华9篇)

元旦节的由来1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古代*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后中央人民*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旦”即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1、*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元旦节的由来2

  为什么会有元旦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元旦为什么叫元旦:字面意思很有寓意

  元旦,又名元日、无朔、无辰、元正等,含有一年之始的意思。因为“元”本义是“人头”,引申为“始”。“旦”的本义也是“始”。据宋《梦梁录·正月》中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欲呼为新年。”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

  7020年前,古埃及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每当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时,尼罗河水立时上涨,且与下次涨水时间总是相隔约365天。古埃及就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涨水新年”,这可能是元旦新年最早的由来。公历采用公元纪年法,是从“耶稣降生”的那年算起的,这与的兴盛密切相关。

  话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元旦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元旦为什么吃饺子

  饺子除了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一些北方城市元旦也吃饺子,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元旦吃饺子的寓意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元旦节的由来3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

  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元旦节的来历在历法上,人们*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新*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在*,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

  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元旦是谁先提出的

  据说,它是由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提出的,规定了一年从元旦这天开始。但是,颛顼提出了元旦概念,并没有确定“元旦”这一名词。开始为“元”,天明即“旦”,元旦应该是古代文人杂合了“正旦”、“元正”等词汇要素,慢慢叫出来的。

  “元旦”固定组合,在南北朝时已出现。南朝梁萧子云《介雅》诗中有“元旦”一词。雅,系当时的“国乐”,逢重大节庆、祭祀活动时才演奏,《介雅》为十二雅中的一雅,格式为三曲五言,乐名取自《诗经·大雅·既醉》中的“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给天子祝寿便要唱《介雅》。萧子云所写《介雅》便是供新年第一天使用的歌词,他在其中一曲里创造性地使用了“元旦”:“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到宋元以后,“元旦”已不再是生词,当时的志书、笔记中渐多。如宋陆游父子参订的《嘉泰会稽志》中有一句:“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进一步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元旦”一词真正热起来,应始于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长达20xx余年的封建时代,也结束了惟用天干地支纪年的历史,进入了西历(阳历)与中历(阴历)并存的“二元”历法新时期,以西历公元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确定为民国元年的元旦。

元旦节的由来4

  元旦节是*的传统节日,在元旦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庆祝,当然,在不同的地方,庆祝方式可能也会不一样。但是,大体而言,元旦节这一天都是非常热闹的。那么,说到这里,元旦的'由来是怎样的?

  事实上,说起元旦节,其实还要追溯自三皇五帝时期,话说当时尧帝勤政为民,一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不过尧的儿子是个没出息的,尧就没有把部落传给儿子,而是选择了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舜。尧在死前,也叮嘱舜要把位子传给德才兼备的人,在这之后,舜又把位子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事实上,这几位首领都对百姓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人们把舜祭祀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这就是元旦的由来。

  到了*代,也就是1911年,当时孙中山建立了*。从民国元年开始,就决定使用公历,并规定阳历1月1日是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后来,民国*又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这就是*代*元旦的来历。

  那么,元旦节都有哪些*俗?

  1、在元旦节这一天,一般都会举行*活动,比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年来大多数人会因为元旦的假日去旅游、聚会等节目。

  2、在元旦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吃汤圆或者水饺,家人团聚一堂,吃着热腾腾的水饺,虽然一切都很简单,但是节日的氛围却非常浓厚。事实上,这也是与家人团聚的一种方式,借着节日的机会多与家人朋友相聚。

  因此,以上就是关于元旦节的来历。

  一、元旦的来历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二、元旦的饮食*俗

  元旦

  吃鸡蛋: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

  五辛盘: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

  汤饼: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

  椒柏酒: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

  桃汤: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胶牙饧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

元旦节的由来5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原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旦”即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象征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古代,人们把舜帝祭祀天地和祭祀尧的那一天当作新年的第一天,殷代在农历十二月初一,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在十月初一,汉代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后,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并一直沿用到清代。

  辛亥革命后,民国各省*上决定采用西历(公历),就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这就是今天的元旦的名称和日期的由来。

  元旦的由来故事

  由来一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由来二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由来三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由来四

  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由来五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这一名称,据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元”含有第一和开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

  各国元旦的*俗

  1、*

  元旦原是农历正月初一,在古代是纪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纪念采用西历,从此公历的1月1日就变为*的元旦,*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2、朝鲜

  和我们*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3、印度

  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轻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

  4、蒙古:

  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而朝鲜和*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俗。韩国人在元旦这一天,全家除了团聚饭宴外,还要进行祭祀祈祷等活动。男孩子多半去放风筝,女孩子则跳跳板。

  5、巴西

  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瑞士人则有元旦健身的*惯。

  6、希腊

  在希腊的元旦时,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谁吃到了就是中祝福。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7、保加利亚

  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8、巴拉圭

  巴拉圭人把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佳节。

  9、英国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匀惯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做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10、法国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的一年则交厄运。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元旦节的由来6

  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的法定节日。

  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元旦的起源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伺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便是元旦的由来。

元旦节的由来7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20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20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节的由来8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_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元旦*俗

  古代元旦*俗

  民以食为天,在*古代,完成了庄稼的收割,劳作一年的人们会准备丰厚的食物来迎接春天,即“五谷皆熟为有年”,俗称“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会,吃团圆餐的记载。

  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中提到:“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说明当时汴梁百姓会准备面条之类的食物来过年。元旦的*俗逐渐形成。

  新*成立后,*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我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元旦就是阳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元旦就成了我国重要的节日组成。元旦的喜悦一直延续到农历春节。团圆、祭祖、吃饺子,赏花灯,成为每个*百姓,每个家庭度过新年的*惯。

  北方的元旦*俗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南方的元旦*俗

  较之于北方元旦*俗之“俗”,南方元旦的*俗则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带,元旦时节把竹竿束于草上,点火燃烧,称为“庆田蚕”。绍兴元旦会用“茶碗茶”待客,有的还要放入橄榄和金桔,称为“捧xx”。

  在福建,闽音“春”与“剩”相同,元旦吃饭时要在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花,俗称“春饭”。春饭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广东,元旦拜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也是吉祥如意,来年结余的象征。

  台湾元旦*俗

  在宝岛台湾,元旦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围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摆放火锅,这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桌上的每样菜都要品尝,也要象征性地喝酒,以讨来年红红火火。

  在元旦,台湾同胞会吃长年菜。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俗称的芥菜,台湾人认为这种菜叶长象征命长。有些人在煮菜时还要加上粉丝,意喻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元旦*俗

  在藏历新年中,家家要摆上“卓索切玛”,上面插上用酥油塑制作的彩花,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妇女要做“卡塞”这种用酥油制作的糕点招待客人。窗户要换上新布帘,房梁和厨房要装扮哈达,好歌善舞的牧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展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元旦的*俗还有很多。地大物博的祖国,元旦国内各地*俗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俗汇聚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礼物。这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的象征。这些*俗将*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不断传承下去,构成中华民族的魂魄。

  元旦节的传说与故事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节的由来9

  关于元旦节的由来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庆祝元旦的三大方式

  方式一:全*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放假了,随你怎么玩都行。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方式三:保留着*传统的庆祝方式就在于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圆,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南方人元旦食俗

  先介绍一下元旦的压轴菜:鱼。年年有余。豆花鱼片酸菜鱼清蒸鲈鱼冷锅鱼烤鳗鱼豆瓣鲫鱼干烧鲳鱼酸辣小黄花鱼糖醋带鱼秋刀鱼泡菜鱼DIY香煎龙利鱼……这么多鱼为什么要吃糖醋鲤鱼呢?鱼昭示新年财源广进,糖醋鲤鱼吃起来甜而不腻,滑而不涩,昭示着日子甜甜蜜蜜,**稳稳。作为元旦的压轴菜最是适合不过了。

  对于南方人来说,糍粑、年糕炸等小吃。烤炸出来的糍粑是最饱眼福的,颜色金黄,然后又是圆圆的。不过炸出来的糍粑需要放些糖,或者加上一些佐料才会好吃些。我不推荐炸糍粑,因为经过高温油炸的东西里面的营养等成分都会大打折扣。或者煮着吃。试想一下,冬天在燃得正旺的火炉上放一个小壶,里面热着甜酒,甜酒里有一块一块的糍粑。家人就围在火炉边,端着甜酒,吃着糍粑,谈着白天发生的事情。煮出来的糍粑是温馨的。烤着吃也别有一番风味。有时候在电脑前坐久了,手是冰凉冰凉的。

  这时不妨拿一把铁夹放在火炉上,烤上一个糍粑,看着糍粑由生到熟,原来一个扁*的白色的糍粑慢慢的膨起来,慢慢的`变黄,也是一种享受。而且,一个糍粑熟了的时候,手也烤热了。吃得不甜的朋友可以不放任何东西就这样吃,也可以放一些菜在里面。吃甜的朋友可以考虑放些糖或豆面在里面。


元旦节的由来详细介绍 (菁华3篇)(扩展3)

——介绍元旦节的作文 (菁华3篇)

介绍元旦节的作文1

  到了超市,我妈先给我奶奶买衣服,然后再给她买。我想知道什么时候轮到我。两个多小时后,我终于看到了玩具。我跑过去挑了一盒厨具模型,我奶奶给我买了一盒。

  今天是元旦。我妈妈、奶奶和我去超市。出门看天气,就像放了很多烟雾弹一样,阴沉沉的。

  到了超市,我妈先给我奶奶买衣服,然后再给她买。我想知道什么时候轮到我。两个多小时后,我终于看到了玩具。我跑过去挑了一箱厨具模型。我奶奶给我买了一盒,我们高高兴兴的回去了。回到家,奶奶给我切了一点萝卜丁。我把它放在一个小罐子里,倒了一些水,放在我的电加热器上。天热了,我放了些芝麻和盐给妈妈吃。

  起初她不吃东西,在我的要求下,她把米饭吃吧,给她尝尝她必须吃的东西!哈哈。

介绍元旦节的作文2

  2021年过得很快,2022年的钟声敲响了。

  今天,我和妈妈去了渤海公园,那里的风景美丽宜人,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我本来想去湖边钓鱼,但是今天旁边有一场模型船比赛。模型船的马达发出的噪音非常大,影响了湖的宁静。*时能看到很多小鱼在周围游来游去,今天看不到了,但还是不放弃。我沿着湖走到桥底,突然发现了鱼的踪迹。我和妈妈慢慢挪过去,轻轻地捞着,以为是一条小鱼,但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虾。但是天快黑了。哎,我更着急了。最后钓到一条小鱼,不小心掉进了水里。我对我妈说,真可惜!

  最后钓了一天大半天,结果都是虾。我数了11个。我觉得过年很开心。

介绍元旦节的作文3

  元旦来了,这天教室里被同学们装饰一番,将往日里庄严的教室一改风格,改成了一处最温馨的游乐园。我们将教室的四角都挂上了闪闪的彩带,教室里的课桌在同学们一致的努力之下堆去了一处,留出来的那一处大的空间则成为了我们庆贺元旦的场地。

  元旦这天,学校里最热闹的,每班里都有了一场班级的元旦晚会。校园里大型的元旦舞会是在白天,班级里的元旦晚会则是在晚上。当我们经过了白天精彩的校园舞会后,晚上班级里的集体活动更成为了我们期待的对象。

  发生在元旦里的趣事不少,其中最让我铭记的恐怕就是晚上班级晚会时那一场大合唱了。学校里的校规森严,我们也只有在这种特殊的时刻才能有放松的片刻。我班的同学们*日里就大都斯斯文文的,唱歌这件事更没法说,几乎五音不全的,好在班上的班长是一位唱歌达人。每当校园里有什么大型活动的时候,我班的班长保准榜上有名。

  所以,当元旦晚上,班主任提出要班级合唱一首歌的时候,班上的同学们不禁都低下了头。甚至还有的同学忍不住的笑出了声,不为别的,就因合唱这回事在已经我班就有过,只是效果令人堪忧。

  当班长走上讲台,询问我班的同学们要唱什么歌曲的时候,大家支支吾吾,最后选了一首大哥保准会唱的歌曲,你能能猜到吗?由班长起头,接着“两只老虎,两只……”这一首人人会唱的儿歌从我们憋着笑的嘴中唱了出来。在唱的过程中,班上不少的同学就已经忍不住的笑了起来,等感到一曲完毕后,班级里更是哄堂大笑,每个人都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我班同学的'歌声居然连一首这么简单的儿歌都能唱跑调,我相信没有哪个班级的歌声比我班更令人忍俊不禁了。


元旦节的由来详细介绍 (菁华3篇)(扩展4)

——元旦节的由来 (菁华9篇)

元旦节的由来1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元旦节的来历

  在历法上,人们*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 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节的由来2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古代*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后中央人民*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旦”即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1、*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俗。

  在我国,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元旦节的由来3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_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元旦*俗

  古代元旦*俗

  民以食为天,在*古代,完成了庄稼的收割,劳作一年的人们会准备丰厚的食物来迎接春天,即“五谷皆熟为有年”,俗称“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会,吃团圆餐的记载。

  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中提到:“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说明当时汴梁百姓会准备面条之类的食物来过年。元旦的*俗逐渐形成。

  新*成立后,*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我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元旦就是阳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元旦就成了我国重要的节日组成。元旦的喜悦一直延续到农历春节。团圆、祭祖、吃饺子,赏花灯,成为每个*百姓,每个家庭度过新年的*惯。

  北方的元旦*俗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南方的元旦*俗

  较之于北方元旦*俗之“俗”,南方元旦的*俗则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带,元旦时节把竹竿束于草上,点火燃烧,称为“庆田蚕”。绍兴元旦会用“茶碗茶”待客,有的还要放入橄榄和金桔,称为“捧xx”。

  在福建,闽音“春”与“剩”相同,元旦吃饭时要在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花,俗称“春饭”。春饭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广东,元旦拜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也是吉祥如意,来年结余的象征。

  台湾元旦*俗

  在宝岛台湾,元旦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围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摆放火锅,这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桌上的每样菜都要品尝,也要象征性地喝酒,以讨来年红红火火。

  在元旦,台湾同胞会吃长年菜。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俗称的芥菜,台湾人认为这种菜叶长象征命长。有些人在煮菜时还要加上粉丝,意喻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元旦*俗

  在藏历新年中,家家要摆上“卓索切玛”,上面插上用酥油塑制作的彩花,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妇女要做“卡塞”这种用酥油制作的糕点招待客人。窗户要换上新布帘,房梁和厨房要装扮哈达,好歌善舞的牧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展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元旦的*俗还有很多。地大物博的祖国,元旦国内各地*俗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俗汇聚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礼物。这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的象征。这些*俗将*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不断传承下去,构成中华民族的魂魄。

  元旦节的传说与故事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节的由来4

  元旦节是*的传统节日,在元旦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庆祝,当然,在不同的地方,庆祝方式可能也会不一样。但是,大体而言,元旦节这一天都是非常热闹的。那么,说到这里,元旦的'由来是怎样的?

  事实上,说起元旦节,其实还要追溯自三皇五帝时期,话说当时尧帝勤政为民,一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不过尧的儿子是个没出息的,尧就没有把部落传给儿子,而是选择了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舜。尧在死前,也叮嘱舜要把位子传给德才兼备的人,在这之后,舜又把位子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事实上,这几位首领都对百姓很好,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人们把舜祭祀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这就是元旦的由来。

  到了*代,也就是1911年,当时孙中山建立了*。从民国元年开始,就决定使用公历,并规定阳历1月1日是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后来,民国*又把农历的正月一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这就是*代*元旦的来历。

  那么,元旦节都有哪些*俗?

  1、在元旦节这一天,一般都会举行*活动,比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年来大多数人会因为元旦的假日去旅游、聚会等节目。

  2、在元旦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吃汤圆或者水饺,家人团聚一堂,吃着热腾腾的水饺,虽然一切都很简单,但是节日的氛围却非常浓厚。事实上,这也是与家人团聚的一种方式,借着节日的机会多与家人朋友相聚。

  因此,以上就是关于元旦节的来历。

  一、元旦的来历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二、元旦的饮食*俗

  元旦

  吃鸡蛋:各人吃一个鸡蛋的*俗,在吴晋间的《风土记》中已出现。《风土记》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练形是道家用语,指修炼形体,认为可以成仙。生吃鸡蛋是为了长生。

  五辛盘:作为元日食品最早见于吴晋间周处的《风土记》,说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玉烛宝典》卷一引)。

  汤饼: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年糕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

  椒柏酒:在东汉《四民月令》中已经出现。椒是花椒,古人说椒是玉衡星之精,气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轻耐老;柏是柏树叶,古人视为仙药,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别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饮用。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南朝庾信《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

  桃汤:即取桃之叶、枝、茎三者煮沸而饮,古人以桃为五行之精,能厌伏邪气。制百鬼,故饮之

  胶牙饧:隋杜公瞻注释《荆楚岁时记》胶牙的含义是“使其牢固不动”胶牙饧实际上此俗寄托了长寿的美好愿望,因为牙齿坚固,能吃能喝,自然身体健康。

元旦节的由来5

  最早的元旦起源于公元前5万年左右。古埃及人从游牧变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从长期的观察中,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的泛滥时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顼帝以正月为元,实为元旦之春”。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史家肖子云的《介雅》诗也记载“四季元旦,早春朝”。宋代吴《梦粱录》卷1《正月》词条:“正月为太阴一日,称为元旦。一年之久的节令,这是第一次。”;汉代崔院《三子钗铭》称“郑源”;在晋代的豫章《扬都赋》中被称为“陈元”。北齐有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叫《袁春》;唐德宗施立《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被称为“元硕”。

  *在大汶口发掘文物时,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顶升起,中间有云的画面。经考证,这是*最古老的“旦”的写法。后来,商代的青铜铭文上出现了“丹”的简化象形文字。“丹”字是用圆太阳来表示的。“天”下面的“一”字表示地*线,意思是太阳从冉冉的地*线升起。

  *新年总是指夏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元的意思是“开始”和“开始”,但它的意思是“天”。元旦被称为“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汉语不同方言有不同的名称,如“元旦”、“大日”、“元旦”,一般称为“正月初一”。

  从正月初一哪一天开始,到汉武帝之前,也是天壤之别。所以各个朝代的元旦月份和日期并不一致。孟*月(一月)是夏朝的正月,腊月(十二月)是商朝的正月,冬月(十一月)是周朝的正月。秦始皇统一*后,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自汉武帝以后,孟*月(元月)被定为正月,孟*月初一(夏历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也就是阴历或者阴历,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采用公历,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但当时没有正式公布和命名。民国元年为了“保持夏令直顺,从西历中保留统计”,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在1912年),规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但不叫“元旦”。

  今天的“元旦”是指1949年9月27日,新*成立前夕。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也决定采用世界范围的公元纪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目前元旦是指公元元年的第一天。为了区分农历新年和公历新年,并鉴于农历24节气中的“立春”正好是农历新年前后,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的开始,列为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节的由来6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原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旦”即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象征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古代,人们把舜帝祭祀天地和祭祀尧的那一天当作新年的第一天,殷代在农历十二月初一,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在十月初一,汉代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后,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并一直沿用到清代。

  辛亥革命后,民国各省*上决定采用西历(公历),就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这就是今天的元旦的名称和日期的由来。

  元旦的由来故事

  由来一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由来二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由来三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由来四

  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由来五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这一名称,据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元”含有第一和开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

  各国元旦的*俗

  1、*

  元旦原是农历正月初一,在古代是纪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纪念采用西历,从此公历的1月1日就变为*的元旦,*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2、朝鲜

  和我们*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3、印度

  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轻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

  4、蒙古:

  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而朝鲜和*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俗。韩国人在元旦这一天,全家除了团聚饭宴外,还要进行祭祀祈祷等活动。男孩子多半去放风筝,女孩子则跳跳板。

  5、巴西

  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瑞士人则有元旦健身的*惯。

  6、希腊

  在希腊的元旦时,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谁吃到了就是中祝福。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7、保加利亚

  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8、巴拉圭

  巴拉圭人把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佳节。

  9、英国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匀惯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做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10、法国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的一年则交厄运。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元旦节的由来7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

  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元旦节的来历在历法上,人们*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新*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在*,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

  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元旦是谁先提出的

  据说,它是由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提出的,规定了一年从元旦这天开始。但是,颛顼提出了元旦概念,并没有确定“元旦”这一名词。开始为“元”,天明即“旦”,元旦应该是古代文人杂合了“正旦”、“元正”等词汇要素,慢慢叫出来的。

  “元旦”固定组合,在南北朝时已出现。南朝梁萧子云《介雅》诗中有“元旦”一词。雅,系当时的“国乐”,逢重大节庆、祭祀活动时才演奏,《介雅》为十二雅中的一雅,格式为三曲五言,乐名取自《诗经·大雅·既醉》中的“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给天子祝寿便要唱《介雅》。萧子云所写《介雅》便是供新年第一天使用的歌词,他在其中一曲里创造性地使用了“元旦”:“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到宋元以后,“元旦”已不再是生词,当时的志书、笔记中渐多。如宋陆游父子参订的《嘉泰会稽志》中有一句:“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进一步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元旦”一词真正热起来,应始于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长达20xx余年的封建时代,也结束了惟用天干地支纪年的历史,进入了西历(阳历)与中历(阴历)并存的“二元”历法新时期,以西历公元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确定为民国元年的元旦。

元旦节的由来8

  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的法定节日。

  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元旦的起源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伺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便是元旦的由来。

元旦节的由来9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_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元旦*俗

  古代元旦*俗

  民以食为天,在*古代,完成了庄稼的收割,劳作一年的人们会准备丰厚的食物来迎接春天,即“五谷皆熟为有年”,俗称“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会,吃团圆餐的记载。

  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中提到:“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说明当时汴梁百姓会准备面条之类的食物来过年。元旦的*俗逐渐形成。

  新*成立后,*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我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元旦就是阳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元旦就成了我国重要的节日组成。元旦的喜悦一直延续到农历春节。团圆、祭祖、吃饺子,赏花灯,成为每个*百姓,每个家庭度过新年的*惯。

  北方的元旦*俗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南方的元旦*俗

  较之于北方元旦*俗之“俗”,南方元旦的*俗则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带,元旦时节把竹竿束于草上,点火燃烧,称为“庆田蚕”。绍兴元旦会用“茶碗茶”待客,有的还要放入橄榄和金桔,称为“捧xx”。

  在福建,闽音“春”与“剩”相同,元旦吃饭时要在米饭上插上红纸做的花,俗称“春饭”。春饭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广东,元旦拜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也是吉祥如意,来年结余的象征。

  台湾元旦*俗

  在宝岛台湾,元旦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围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摆放火锅,这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桌上的每样菜都要品尝,也要象征性地喝酒,以讨来年红红火火。

  在元旦,台湾同胞会吃长年菜。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俗称的芥菜,台湾人认为这种菜叶长象征命长。有些人在煮菜时还要加上粉丝,意喻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元旦*俗

  在藏历新年中,家家要摆上“卓索切玛”,上面插上用酥油塑制作的彩花,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妇女要做“卡塞”这种用酥油制作的糕点招待客人。窗户要换上新布帘,房梁和厨房要装扮哈达,好歌善舞的牧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展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元旦的*俗还有很多。地大物博的祖国,元旦国内各地*俗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俗汇聚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礼物。这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的象征。这些*俗将*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不断传承下去,构成中华民族的魂魄。

  元旦节的传说与故事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节的由来详细介绍 (菁华3篇)(扩展5)

——介绍儿童节由来的教案 (菁华3篇)

介绍儿童节由来的教案1

  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4日

  活动地点:

  幼儿园主道

  活动组成员:

  主持人——王月,裁判——王凤杰刘红学

  活动目的:

  1、创造幼儿在活动中尽情体验与同伴、家长是一起游戏的氛围,从而渡过一个幸福、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2、让每个幼儿及其家长充分感受到亲子游戏的快乐和愉悦的心情,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交流,使家长更重视对孩子的行为和能力指导。

  3、通过体育游戏的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以及通过努力,达到目标的成功喜悦。

  4、提高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自觉性,从而加强其各种行为规范。

  5、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6、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拱形门12个、*衡木两组、体操棍6根、纸球6个、塑料水桶6个、泡沫垫每个家庭两块。

  活动形式:

  运动会游戏比赛

  参加人员:

  爸爸、妈妈和孩子

  活动流程:

  1、清理废纸球

  玩法:妈妈手拿纸棍站在起点处,终点处画一条线、放一个木桶,跑到中画两个圈,起跑线、第一个圈、第二个圈、终点线之间的间隙相等,爸爸站在第一个圈内,孩子站在第二个圈内。游戏开始时,妈妈先用纸棍把纸球清理到爸爸站的门口,把纸棍传给爸爸,再由爸爸用纸棍把纸球清理到孩子站的门口,又把纸棍传给孩子,然后孩子用纸棍把球清理到垃圾桶所在的门口,钻过门,把纸球捡进桶内。活动规则:纸球不能出自己的跑道,家长把纸棍传给下一位后要跟着一直来到终点,再和孩子一同回到起点。幼儿提桶进入第二个环节。

  2、过河

  玩法:妈妈用两块泡沫垫交替为幼儿和爸爸铺路,让爸爸和幼儿(幼儿脱掉鞋子,双脚分别踩在爸爸的两只脚上,不能离开)踩着垫子往前走到指定位置后幼儿穿上鞋子,进入第三个环节。注意爸爸的双脚不能着地,否则,将中途退场。

  3、坐花轿

  玩法:由爸爸妈妈在胸前交叉握住双手,孩子骑在上面,父母抬着孩子,往前走,先到者为胜。

  活动原则:

  1、安全第一,比赛第二。必须保证每一个孩子的安全。

  2、家长和孩子齐参与。让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参与到我们活动中来,家长不再是单纯的观众和欣赏者,要积极参与,做一个让孩子自豪骄傲的爸爸妈妈!

  3、公*原则。活动中体现公*竞争,公*比赛原则,让孩子们树立良好的竞赛风格,体验成功的快乐。

  注意事项:

  1、幼儿与家长穿上运动装和运动鞋,家长来园后,先到孩子所在的`班级报道。

  2、运动员家庭在老师带领下进入比赛场地。

  3、参加活动的人数较多、场地较大,请家长和孩子在活动中遵守规则,做文明观众、文明选手,不随便离开场地。

  4、家长和孩子一定要遵守活动规则,听从主持人和裁判的指挥。

  教学反思

  六一节是孩子们都盼望过的一个节日,幼儿园到处洋溢着热闹的气氛,我们中级部也将积极的开展庆“六一”亲子运动会活动,为幼儿搭建一个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台,为家长提供一次与幼儿一起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快乐的节日中展现自我,为孩子的发展开辟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

介绍儿童节由来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节目表演等形式,让幼儿感受到节日的来临,共同分享节日的欢乐。

  2、知道这是自己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六一”节,增加幼儿对幼儿园的依恋之情,激发幼儿步入小学的欲望。

  游戏内容:

  一、全体幼儿合唱:《毕业歌》

  主持人宣布“小小六一庆祝会”现在开始。

  二、节目表演:

  幼儿将事先排练好的节目分组按顺序表演。

  三、游戏:

  1、比比谁的运气好

  准备:黑板上贴上各种颜色的手工纸,纸的背后写上相关的内容。

  规则:幼儿选择一张颜色的纸,如:翻过来纸上写:恭喜您,中奖了,那么这幼儿则得到一份精美的奖品,如:翻过来写着要完成某乡任务才能得到奖品,幼儿则应根据上面的要求完成。

  2、夹弹珠

  准备:弹珠若干,筷子两双,小碗两个

  规则:30秒内,两位幼儿比赛用筷子将弹珠夹入小碗,谁多谁赢。

  3、抢椅子

  准备:椅子若干,音乐

  规则:幼儿将椅子围成一个圈,听着音乐绕着椅子走,当音乐停止的时候,幼儿坐上椅子,谁没坐到椅子则淘汰。

  4、垒高

  准备:盒子若干

  规则:两位幼儿在30秒内,谁将盒子垒得高,谁则赢得比赛。

  5、大风吹

  规则:听口令,如口令是“大风吹,吹穿裤子的女孩”,那么穿裤子的女孩必须和他人换位子,如口令是“小风吹,吹穿跑鞋的人”,那么没穿跑鞋的人必须交换位子。

  四、送礼物:

  送上爱心风车、图书等礼物,庆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介绍儿童节由来的教案3

  一、指导思想: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重要的节日,为了让幼儿度过一个快乐、充实而有意义的节日,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品质。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庆祝“六一” 活动,使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使家长在参观和参与幼儿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幼儿教育的观念,从中使自己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通过向家长、社会展示幼儿的“六一”活动,进一步塑造本园的良好形象。

  三、活动主题及口号:

  主题:庆缤纷“六一” 展幼儿风采

  口号:“我能行,我努力,我真棒!”

  四、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

  5月28日早上9:00各班组织节目彩排;(9:00大班; 9:50中班;10:40小班);

  5月29号早上9:00全园组织彩排;

  5月30日9:00节目正式演出。

  2、活动地点:龙头山镇中心幼儿园

  3、参与人员:全园幼儿、家长、教师。

  4、组长:洪昌艳 陈明月

  5、主持人:徐艳红 吴朝香

  6、安全工作:各班班主任、科任教师、门卫

  7、医疗卫生:吴朝香

  8、音响设备:卯俭

  9、后勤人员:姚艳丽、万敏、刘坤、冯忠菊、施国彩、杨和粉

  五、活动流程:

  1、家长代表讲话

  2、幼儿文艺汇演

  3、园长总结讲话

  六、活动准备:

  1、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六一演出环境

  2、以班为单位作好参加活动的准备

  3、幼儿园准备活动奖品和礼品。

  4、利用板报向教师、家长发出倡议和向每个幼儿的家长发出倡议书,引起家长的重视,争取全体教师和家长对此次庆祝活动的配合与支持。

  七、活动方案及具体时间安排:

  (一)、庆祝大会

  1、入场9:00以前完成(各班按指定位置坐好,主持人开场白)

  2、园长讲话及家长代表发言

  (二)幼儿文艺汇演。

  1、文体节目表演

  (1)目的:让幼儿在表演中感受节日的快乐,同时带给大家愉快地节日体验;培养幼儿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

  (2)要求:选材符合幼儿水*的体裁;表演活泼、大方;服装设计符合剧情需要;根据剧情的需要配有一定的背景和表演用的道具;讲述、配乐良好。

  节目单

  一、小班《花与蝴蝶》舞蹈

  二、大班《甩葱歌》 舞蹈

  三、中班《不是我的菜》 舞蹈

  四、小班《我爱我的幼儿园》合唱

  五、中班《爸爸去哪儿》 舞蹈

  六、小班《我的身体》律动操

  七、大班《水果拳》 舞蹈

  八、中班《自作聪明的小花猫》 童话剧

  九、大班《健康歌》 舞蹈

  十、小班《玩具进行曲》 舞蹈

  十一、大班《童心的小鸟》,《小青龙》 合唱

  十二、小班《锄禾》 诗朗诵

  十三、中班大班《服装秀》

  活动日程及人员安排

  5月28号下午17:00

  1、舞台背景设计

  组长:陈明月

  成员:刘志涛 姚艳丽 卯俭

  2、会场布置准备

  组长:徐艳红

  成员:李玥 刘福艳 周丽 吴朝香

  5月29号下午17:00

  1、会场整体布置:全体教职员工

  2、安全工作:洪昌艳 王啟莲

  3、卫生应急准备工作:吴朝香

  4、后勤保障工作:姚艳丽 万敏 刘坤 冯忠菊

  5、秩序维持工作:家长代表

  5月30日

  1、7:30分化妆、换装(小班教室)

  2、8:30分幼儿吃早点

  3、9:00分文艺节目演出

  4、演出完分发幼儿食品

  5、家长代表、教职员工吃午饭

  6、清理会场


元旦节的由来详细介绍 (菁华3篇)(扩展6)

——元旦的由来最新介绍 (菁华3篇)

元旦的由来最新介绍1

  在*最早的时候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到后来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取*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延伸阅读:世界各国的元旦

  泰国

  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为庆贺新年,泰国人举行在规模的“赛象大会”,内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

  日本

  日本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

  印度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由于这种怪异的*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朝鲜

  朝鲜和*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

  蒙古

  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新加坡

  新加坡,元旦起个大早,高高兴兴的从长辈那里拿“红包(压岁钱)”。新年里有个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沿街表演。男女老幼穿着盛装,带上礼品走访亲友。过年时,人们爱吃油炸糯米和红糖做成的甜年糕。

  英国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当地的风俗*惯开展种种庆祝活动,以示送旧迎新。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巴西

  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法国

  法国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欠收年。

  瑞士

  瑞士: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惯,他们有的成群结队去爬山,站在山顶面对冰天雪地,大声歌唱美好的生活;有的在山林中沿着长长的雪道滑雪,仿佛在寻找幸福之路;有的举行踩高跷比赛,男女老幼齐上阵,互祝身体健康,在庆祝仪式开始的几个星期以前,妇女们忙着制作男人们所穿的服装。人们用木头精心雕刻成的圆盘形头饰,有的象征房屋,有的象征桥梁和村落等。凡是参加庆祝活动的都装扮成女性,象征富有和善良。

  希腊

  在希腊的元旦时,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主人将蛋糕切若干块,分给家人或来访的亲朋好友。谁吃到带有银币的那块蛋糕,谁就成了新年最幸运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贺。

  罗马尼亚

  元旦前夜,人们在广场上竖起高大的圣诞树,搭起舞台。市民们一边烧着焰火,一边载歌载舞。农村人拉着木犁,上面装饰着各种彩花,庆祝新年。

元旦的由来最新介绍2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20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20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元旦礼物

  一、玩具

  如果你是一个颇懂女孩心思的人,你可以送她玩具。最好是那种毛绒绒的,泰德熊、加菲猫一类。每次见到这些,她都会夸张地为这些可爱的东西惊叫,虽然这有点像生日礼物,但只要不是为了追求她又有何妨呢?冬天里送一个大大的毛绒玩具,冷的时候可以抱着它,好像身边有了你的陪伴。

  二、巧克力

  巧克力经男孩的手送出去给女孩子都有着特定的意义——甜蜜的感觉!在沐浴爱河的恋人们心中,巧克力被誉为“浓情巧克力”,它和玫瑰花相配是情人节最珍贵的礼物。巧克力的甜蜜温馨就如同荡漾在恋人们心中的甜蜜感觉,它有着孩童般的纯真甜蜜,女人般的柔美妖娆,只要你尝过,那滋味就会长久萦绕在你心中。

  三、玫瑰

  和心爱的人一起约会,肯定少不了玫瑰了,玫瑰集爱与美于一身,既是美神的化身,又溶进了爱神的血液。用玫瑰来表达你对女朋友的爱意,可谓是浪漫中带点保守,但是女孩子收到玫瑰还是非常开心哟!但不同颜色、朵数的玫瑰有着不同的意义,红玫瑰代表热恋、热情、热爱着你。粉玫瑰代表着初恋、求爱、爱心与特别的关怀。20xx年元旦当天就用红玫瑰表达你热火的爱意吧!

  元旦祝福语

  1、祝您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可乐千事吉祥万事如意!

  2、祝你正财、偏财、横财,财源滚滚;亲情、友情、爱情,情情如意;官运、财运、桃花运,运运亨通。

  3、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快乐莫你属。

  4、在元旦的钟声里举起杯,任酒的醇香在空气中荡漾,任我对你的感激在杯里慢慢沉淀,深深祝福我的朋友,祝你新年幸福美满,健康快乐!

  5、在元旦的这一天,让我的祝福像雪花飘送,让我的问候像绵绵春雨,片片花香,默默祝福,句句心语,声声关怀,连缀着满心愉快,将快乐的音符送给你!

  6、在新的一年里祝:春风洋溢你,家庭关心你,爱情滋润你,财神系着你,你朋友忠于你,我这儿祝福你,幸运之星永远照着你,元旦快乐!

  7、在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朋友拂去岁月之尘,让欢笑和泪水,爱与哀愁在心中凝成一颗厚重晶莹的琥珀停留。祝最好的朋友元旦快乐!

  8、在古代,飞鸽传书,也道不尽我的思念;在现代,彩信电话视频,也都道不出我的挂念。没办法,还是短信最能代表我内心的一切:提前祝你元旦快乐!

  9、元旦到,送你快乐“同心圆”:天圆地圆,天地之间爱心圆;心圆梦圆,心想事成事事圆;月圆人圆,阖家欢乐大团圆;你圆我圆,开心快乐心更圆!

  10、笑声,欢天喜地;幸运,铺天盖地;才情,经天纬地;财气,呼天唤地;豪气,遮天盖地;福气,惊天动地;元旦,冰天雪地;快乐,翻天覆地!

  11、山河能遮挡视线,却隔不开深深思念;经纬能拉开距离,却挡不住真挚情感;岁月能流逝华年,却扯不断友情的线。迎新年,朋友在我心间,捎去祝福片片!

  12、“元旦”宝贝已下架,拥有元旦独特的幸福布料,愉快花色,团圆款式的商品正在热销,亲只需用时光支付宝,消费您所有烦恼便可购得,温馨免邮,请笑纳。

  13、日出日落就是一天,花开花谢就是一年。元旦已至,腊八相随,我把最暖最美的祝福送到你身边:愿你每一天都快乐无边,每一年都幸福*安。

  14、新年大吉!祝你:一如既往,二人同心,三口之家,四季*安,五福临门,六六顺意,七喜来财,八方鸿运,九九吉祥,十分美满,百花园中,万紫千红!

  15、在新年的扉页上,写满了无数美好的憧憬。当你追寻幸福的方向,奔赴成功的港湾,请记住,我的祝福,是灿烂的阳光,在新的一年里伴随你快乐前行。

元旦的由来最新介绍3

  *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20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20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20xx年元旦放假安排

  20xx年1月1日(周日)至1月3日(周二)调休,放假3天,12月31日补班,1月4日(星期三)照常上班。

  元旦的传说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的*俗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全*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

  保留着*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

  元旦要吃什么

  1、饺子

  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元代扁食一词在民间流传下来。

  2、年糕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

  世界各国元旦都在吃什么

  新加坡捞起鱼生

  新年里,新加坡人一定要吃“捞起鱼生”,它的色彩丰富,味道鲜美,由于象征“风生水起”,寄托着人们对来年幸福的希望,有很好的兆头,因此广受欢迎。这道菜吃的时候要用筷子把鱼生和生菜、西芹、红萝卜等多种配料拌匀。

  菲律宾全鸡饭

  菲律宾的年夜饭是“举家齐动手,一齐做鸡饭”。该国人民素喜吃鸡,最有趣的是,能夹得雄鸡头者,谓之“独占鳌头,报晓人家”;得母鸡头者,则意味着“多子多鸡(吉)”;即使是夹得鸡肋者,也会称之为“食之有味”;夹得鸡蛋者为“圆圆满满”。

  朝鲜甜饭

  朝鲜人的新年除了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

  巴拉圭冷食

  巴拉圭人在新年来临的'前五天,上至国家元首,下到普通百姓,都不动烟火,只吃冷食,直到零时钟声敲响后才点火煮食物,庆祝元旦。

  西班牙葡萄

  西班牙人半夜吃葡萄:“新年到,吃葡萄,12粒,刚刚好”。西班牙人在新年前夜全家团聚,到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下12颗,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俗。一年12个月,一粒葡萄代表一个月,他们觉得葡萄是美好的食物,吃了月月*安,岁岁吉祥,年年顺利。

  法国余酒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许多人都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新年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会交厄运。

  波兰青菜

  波兰人元旦喜欢吃青菜,少女要穿上特别的兔形衣服吃青菜,据说吃了青菜会事事顺心如意。

  意大利蜂蜜汤圆

  意大利家家户户大吃蜂蜜汤团。据说,蜂蜜汤团取意“生活富有、圆满、甜蜜”之意,过新年,谁吃得多,谁就幸福多。意大利人也吃小扁豆,可以煮着吃,也可以加入香料、洋葱和大蒜。小扁豆很像是硬币,意大利人觉得吃小扁豆是富裕的象征。

  希腊藏有银币的大蛋糕

  元旦时,家家都要做一个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银币。主人将蛋糕切若干块,分给家人或来访的亲朋好友。谁吃到带有银币的那块蛋糕,谁就成了新年最幸运的人,大家都向他祝贺。

  英国丰盛大餐,有酒有肉

  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

  日本荞麦面

  日本人在元旦这一天,喜欢喝屠苏酒吃荞麦面,寓意健康长寿。在除夕钟声敲响108下之际,各家各户就竞相吃起荞麦面来。据说,谁家面条长,来年的运气就好。而且,幸运的大小与面条的长度成正比。

  韩国年糕汤

  韩国人在元旦这一天,喜欢吃年糕汤。据说,他们认为吃年糕汤就能长大一岁。

  俄国俄国大菜

  俄国人喜欢在家过年,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享用丰富多彩的“俄国大菜”,男人们这时会痛饮伏特加,女人们也会凑一凑热闹。浓烈的伏特加不仅可以温暖他们的身体,而且还会驱走他们身上、心里的寒气,并给他们带来一个热辣辣的新年。

  美国鲱鱼

  新年食物丰富多彩,各有寓意。如吃到卷心菜者来年可多得钞票,吃得鲱鱼者,其财产多得像鲱鱼一样数不过来。如大吃活鱼,则是希望自己和家人像活鱼那样灵活。

  *饺子、年糕

  在*,元旦节一般都会吃饺子和年糕,吃饺子,寓意为“交子”,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辞旧迎新的意思。而南方会吃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

  在有的国家,元旦有一些美食是禁止吃的,比如:

  越南禁喝汤

  越南北方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除夕夜要到*日取水的地方烧香、磕头,并打一桶水煮年饭。煮好后,先祭奠祖宗,然后全家吃年夜饭。吃这顿饭时,绝对禁止喝汤。他们认为,喝了汤,种下的庄稼就会受涝。

  马达加斯加禁吃肉

  在马达加斯加,新年以前7天时间内不准吃肉,要到除夕晚餐,方可吃些禽类。元旦这天,夫妇要向双方父母赠鸡尾,表示尊敬;向兄弟姐妹赠送鸡腿,表示关心和友谊。

  奥地利禁吃螃蟹

  奥地利在过年吃团圆饭时,不准吃螃蟹。它们认为,螃蟹是横行的,谁要吃了它,就会给工作及家庭带来不幸。

  匈牙利禁吃禽类

  匈牙利人除夕之夜不吃禽类,因为他们认为吃鸡、鸭、鸽等飞禽,来年的幸运便会飞走。


元旦节的由来详细介绍 (菁华3篇)(扩展7)

——元旦节由来 (菁华6篇)

元旦节由来1

  最早的元旦起源于公元前5万年左右。古埃及人从游牧变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从长期的观察中,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的泛滥时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顼帝以正月为元,实为元旦之春”。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史家肖子云的《介雅》诗也记载“四季元旦,早春朝”。宋代吴《梦粱录》卷1《正月》词条:“正月为太阴一日,称为元旦。一年之久的节令,这是第一次。”;汉代崔院《三子钗铭》称“郑源”;在晋代的豫章《扬都赋》中被称为“陈元”。北齐有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叫《袁春》;唐德宗施立《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被称为“元硕”。

  *在大汶口发掘文物时,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顶升起,中间有云的画面。经考证,这是*最古老的“旦”的写法。后来,商代的青铜铭文上出现了“丹”的简化象形文字。“丹”字是用圆太阳来表示的。“天”下面的“一”字表示地*线,意思是太阳从冉冉的地*线升起。

  *新年总是指夏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元的意思是“开始”和“开始”,但它的意思是“天”。元旦被称为“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汉语不同方言有不同的名称,如“元旦”、“大日”、“元旦”,一般称为“正月初一”。

  从正月初一哪一天开始,到汉武帝之前,也是天壤之别。所以各个朝代的元旦月份和日期并不一致。孟*月(一月)是夏朝的正月,腊月(十二月)是商朝的正月,冬月(十一月)是周朝的正月。秦始皇统一*后,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自汉武帝以后,孟*月(元月)被定为正月,孟*月初一(夏历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也就是阴历或者阴历,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采用公历,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但当时没有正式公布和命名。民国元年为了“保持夏令直顺,从西历中保留统计”,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在1912年),规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但不叫“元旦”。

  今天的“元旦”是指1949年9月27日,新*成立前夕。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候,也决定采用世界范围的公元纪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目前元旦是指公元元年的第一天。为了区分农历新年和公历新年,并鉴于农历24节气中的“立春”正好是农历新年前后,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的开始,列为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节由来2

  元旦由来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传说

  传说在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

  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二、元旦的*俗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全*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

  保留着*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

元旦节由来3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_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元旦*俗

  古代元旦*俗

  民以食为天,在*古代,完成了庄稼的收割,劳作一年的人们会准备丰厚的食物来迎接春天,即“五谷皆熟为有年”,俗称“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会,吃团圆餐的记载。

  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中提到:“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说明当时汴梁百姓会准备面条之类的食物来过年。元旦的*俗逐渐形成。

  新*成立后,*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我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元旦就是阳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元旦就成了我国重要的节日组成。元旦的喜悦一直延续到农历春节。团圆、祭祖、吃饺子,赏花灯,成为每个*百姓,每个家庭度过新年的*惯。

  北方的元旦*俗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台湾元旦*俗

  在宝岛台湾,元旦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围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摆放火锅,这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桌上的每样菜都要品尝,也要象征性地喝酒,以讨来年红红火火。

  在元旦,台湾同胞会吃长年菜。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俗称的芥菜,台湾人认为这种菜叶长象征命长。有些人在煮菜时还要加上粉丝,意喻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元旦*俗

  在藏历新年中,家家要摆上“卓索切玛”,上面插上用酥油塑制作的彩花,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妇女要做“卡塞”这种用酥油制作的糕点招待客人。窗户要换上新布帘,房梁和厨房要装扮哈达,好歌善舞的牧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展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元旦的*俗还有很多。地大物博的祖国,元旦国内各地*俗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俗汇聚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礼物。这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的象征。这些*俗将*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不断传承下去,构成中华民族的魂魄。

  元旦节的传说与故事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节由来4

  元旦,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俗称为“新年”,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元,称为“第一”;丹叫“天”;元旦意味着第一天。“元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年,但它的含义已经使用了4000多年。

  在*古代,元旦是十二月和十月的第一天,农历的一月一日始于汉武帝。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把公历1月1日作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也被称为“太阳年”。

  传说在古代尧舜鼎盛时期,尧田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工作,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但由于儿子无能、不才,他没有把“田字”的皇位传给儿子,而是把两种道德品质都传给了舜。

  尧对舜说:“你以后一定要传皇位,我死了你就放心了。”后来,舜把财富传给了禹,禹努力治水。俞也像舜一样爱人民,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都很受爱戴。

  后来,人们把姚死后祭祀天地和先帝姚的那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并称正月初一为“元旦”或“郑源”,这是古代的元旦。

  *的元旦总是指农业(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的是开始,意思是第一。元旦开始叫“元”;“丹”,象形文字,上面的“天”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丹”意味着太阳从地*线上的冉冉升起,象征着一天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结合起来,延长到新年的第一天。元旦也叫“三元”,即年元、月元、时元。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诗《晋书》“颛顼帝以正月为元,实为元旦之春”。晋代诗人蓝鑫曾写过一首《元正》的诗:“郑源凌凯节,嘉庆赵子。咸玩千年,小大同岳西。”形容过年的庆祝。

  萧子云的《南朝《介雅》诗也记载了“四季元旦,早春朝”。宋代吴《梦粱录》中有云:“太初一曰元旦,俗名曰元旦。一年之久的节令,这是第一次。”记录。

  在元旦这一天,各个朝代都举行各种庆祝仪式和崇拜的活动,例如向神灵和祖先献祭,写上门对联,写祝福,跳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了祭祀神佛、祭祖、贴春联、放鞭炮、守年夜饭、吃团圆饭、无数“社火”等娱乐庆典活动。

  在*古代,元旦是丰富多彩的,这体现在对《荆楚岁时记》的描述上。南朝时,荆楚大年初一过生日,随后是花椒柏树酒、桃汤、屠苏酒、岘港、吴昕板,都是散敷,但吃了鬼片,每人吃一个鸡蛋。有桃汤饮料,有食物,有药物,都有自己特殊的含义。

元旦节由来5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

  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元旦节的来历在历法上,人们*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新*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在*,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

  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元旦是谁先提出的

  据说,它是由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提出的,规定了一年从元旦这天开始。但是,颛顼提出了元旦概念,并没有确定“元旦”这一名词。开始为“元”,天明即“旦”,元旦应该是古代文人杂合了“正旦”、“元正”等词汇要素,慢慢叫出来的。

  “元旦”固定组合,在南北朝时已出现。南朝梁萧子云《介雅》诗中有“元旦”一词。雅,系当时的“国乐”,逢重大节庆、祭祀活动时才演奏,《介雅》为十二雅中的一雅,格式为三曲五言,乐名取自《诗经·大雅·既醉》中的“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给天子祝寿便要唱《介雅》。萧子云所写《介雅》便是供新年第一天使用的歌词,他在其中一曲里创造性地使用了“元旦”:“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到宋元以后,“元旦”已不再是生词,当时的志书、笔记中渐多。如宋陆游父子参订的《嘉泰会稽志》中有一句:“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进一步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元旦”一词真正热起来,应始于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时代,也结束了惟用天干地支纪年的历史,进入了西历(阳历)与中历(阴历)并存的“二元”历法新时期,以西历公元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确定为民国元年的元旦。

元旦节由来6

  元旦节的由来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_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元旦*俗

  古代元旦*俗

  民以食为天,在*古代,完成了庄稼的收割,劳作一年的人们会准备丰厚的食物来迎接春天,即“五谷皆熟为有年”,俗称“年”。在宋代就有燃放鞭炮,逛年会,吃团圆餐的记载。

  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中提到:“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说明当时汴梁百姓会准备面条之类的食物来过年。元旦的*俗逐渐形成。

  新*成立后,*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我国采用公元纪年法,元旦就是阳历新年。元旦放假三天(今年放假改革,只放一天),元旦就成了我国重要的节日组成。元旦的喜悦一直延续到农历春节。团圆、祭祖、吃饺子,赏花灯,成为每个*百姓,每个家庭度过新年的*惯。

  北方的元旦*俗

  我国的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昼短夜长。从元旦开始,农闲的百姓杀猪宰羊,盘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门,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因天气寒冷,东北元旦饮食主要以冻品、腌菜、乱炖为主。像冻饺子、酸菜炖粉条、腌雪里红等都是元旦必备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芦,象征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跷,东北二人转,都会在庙会上接连表演。天津剪窗花,贴对联,文娱活动应接不暇。山东在元旦这一天学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来年金榜题名。

  台湾元旦*俗

  在宝岛台湾,元旦这一天全家老少都要围在一起聚餐,餐桌上摆放火锅,这叫做“围炉”。参加“围炉”的人,桌上的每样菜都要品尝,也要象征性地喝酒,以讨来年红红火火。

  在元旦,台湾同胞会吃长年菜。所谓长年菜,其实就是俗称的芥菜,台湾人认为这种菜叶长象征命长。有些人在煮菜时还要加上粉丝,意喻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元旦*俗

  在藏历新年中,家家要摆上“卓索切玛”,上面插上用酥油塑制作的彩花,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妇女要做“卡塞”这种用酥油制作的糕点招待客人。窗户要换上新布帘,房梁和厨房要装扮哈达,好歌善舞的牧民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展现出一派喜庆的气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元旦的*俗还有很多。地大物博的祖国,元旦国内各地*俗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俗汇聚成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礼物。这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的象征。这些*俗将*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不断传承下去,构成中华民族的魂魄。

  元旦节的传说与故事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