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文库 / | 2023-02-28 00:00:00

《小伙伴》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伙伴》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伙伴》教学反思1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碰到困难而又解决困难的故事。课文虽然长,但是很容易理解,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了朗读和表演上,想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一起将小树栽好的文本内容,并在朗读中提高读的质量,要求学生自我朗读,表演读、比赛读等教学手段,充分使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课堂中,学生也能够根据我的设计,一步一步跟着我的教学环节走,带着孩子一起走进文本,体会通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在学*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栽树带来的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孩子想象,小野猪用嘴拱土的样子,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的样子以及小象用长鼻子浇水的样子。学生的兴趣很足,对学生所做的动作,我和孩子们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那些被我及时表扬的同学当然兴趣更足,在后面的两个环节他们的表演也很精彩,而且模仿的很像,这样,在边读边演的学*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伙伴”合作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所以说,朗读与想象相结合,学生很容易就将自己融入其中,把自己当成了小动物,读起来就自然而然有感情了。而在演一演当中,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要团结齐力把一件事情办好的道理。课文不用多讲,学*起来也能水到渠成。并且在第一部分如何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这个问题时,我及时将学*学*方法写在黑板上,带着孩子一起学*小野猪拱树坑的这部分,在学*“没有口袋运肥料怎么办?”不多讲就稍作点拨,把读、划、演的学*方法强调一遍,所以后来小象用鼻子吸水部分完全放手给孩子自学,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几点不足:多媒体课件制作还要再细致些,尽量不要出错,下次可以尝试将几个相似段落放在一起教学,是否能增强课堂效率。

《小伙伴》教学反思2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的题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上三个: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练*分角色表演。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能战胜困难。

  3、学*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练*说话。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接受实际,我把学*难点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问、读、演、说”理解课文内容。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和背诵课文,练*分角色表演课文。在“问、读、演、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感悟同心协力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这儿的“问”是指老师的“问”,抓住“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一中心环节去设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问是“问”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找、划划、圈圈、点点,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读”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是放在首要地位的。老师要培养谈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好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流利地阅读等等。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本课篇幅较长,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让学生们通过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课文。

  “说”是学生言语能力训练的重点,我首先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说,我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进行说话,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其次我引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栽树要带什么工具,这为下文的.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我带着学生走入栽树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的勇敢、机灵、聪明及可贵的协作精神。这样以演说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达、倾听与捕捉信息的能力。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基本达成预设目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3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

  在教学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找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重点指导第一个问题。剩下的两个问题留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在自由品读课文时,我结合课文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朗读课文时,给孩子们读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我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

  很多学生都认为伙伴就是朋友,没有认识到其中有一层合作的关系,我决定将这个作为本课的难点。那么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问了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是伙伴啊?”当时,每个学生都举手表示伙伴就是朋友。我想这主要是他们还没有读懂在种树的过程中,三只小动物是利用自己的特长互相帮助合作,最后才将小树种好的。所以在讲课中,我重点是通过带领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来理解他们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但并不点明。在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读完这篇课文后还有什么想说的?有学生已经能够答出没有另外两个小动物的帮助,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只要三个人各自发挥自己所长,通力合作,才能将小树栽好。同时,这节课也有一个重点,就是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背诵,进而能够表演,那么这篇课文的指导朗读重点不在如何断句上,而在读出小动物们遇到困难焦急,解决困难自告奋勇,以及最后的欣喜之情。

《小伙伴》教学反思4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旨在告诉学生,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小组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许多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但是他们并非把票都投给了安东。有的投给了第一个发现玛莎丢了背包的维加,说:他最关心玛莎,因为他最早发现了玛莎的情况。要不是他,别人都还不知道呢!有的最喜欢安娜,说:她对玛莎的告诫,像给她上了一课,这样玛莎就能改掉粗心的毛病了。这些回答,让我有些“意外”。但是我并没有给他们否定的评价。相反,他们对事物持有自己的见解,且有理有据、表达完整,这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当然,我在引导总结时,告诉他们,丢了背包的玛莎,十分沮丧悲伤,饥饿难忍,当时她最需要的莫过于一点食物了。安东的大半块儿面包,以及关心的话语,一定让玛莎感觉到无比的温暖。这才是在伙伴遇到困难时,最应该做的。

  在后续的思考题中:当你的小伙伴在美术课时,忘拿彩笔了,你会怎么做?可能是受到这一环节的影响与启发,好多孩子在回答时,说:“会把彩笔借给他,然后再给他上一课,告诉他以后不要这么粗心。”也就是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既做安东,也做安娜。给他最需要的帮助的同时,再对他劝诫教育,帮他养成好的*惯。孩子们本真的回答,比预想的答案发散、延伸了一些,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

  这个教学中的小插曲,使我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特见解,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能够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也总是期待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智慧之光不断闪烁。

《小伙伴》教学反思5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三个小伙伴一起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课文虽长,但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我先从复*生字生词开始,接着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我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想一想,三个小伙伴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这样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体验其语言特点及人物情感,从中孩子们也能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最后,我又提出问题:故事读完了,你明白了什么?因为学了《识字7》,孩子们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合作的成语和名言。所以,在这里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了。同时是我又补充了一些作为拓展延伸,在一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声中结束了本课。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学的也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学生们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另外,学生们在我小组合作时,有的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扮演角色,小组长也不会恰当地组织和安排,但能看得出孩子们合作的欲望很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小组合作的训练和指导,为今后的学*打下基础。

《小伙伴》教学反思6

  《小伙伴》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以春游为题材,写了几个小伙伴去春游,而其中一个叫玛莎的丢了背包后;同伴们都采用了自己的关心方式。从中,展现了儿童的情感世界是如此天真、可爱。

  一年级教学应该注重自主学*的意识和*惯,更应该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一堂课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觉得情趣的导入极为重要,小孩子天生喜欢看动画,用适合课文相联系的动画,可以激发小孩子对课文内容有极大的兴趣。

  在课文朗读方面,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通过角色朗读让其他同学对扮演角色的同学进行朗读评价,并把自己的想法以及朗读的处理说出来。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读给同学们听,通过这一环节小孩子们特感兴趣,积极参与评价;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处理方法,从而达到预想的效果。

  不足之处很多:

  1、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

  2、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学生朗读时,应该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读。

  3、教学环节的.衔接不够流畅。

  《小伙伴》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伙伴》一文时,感觉有以下两点成功之处,特加以记录:

  一、利用同桌,促进学生读准生字词

  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参差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把自己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助正音。最后用老师考考小朋友的方法,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这个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上去自主学*,达到识字的目的。

  二、教给朗读方法,激励自读自悟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自悟自读”。为了避免老师讲得多,提问多,引导得多,我运用学*小伙伴的口吻,用浅显的语言把练*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

  “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同桌交流,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

  在上课过程中,正是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我体会到了令我激动的气息:学生自由阅读,灵活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如读到“你怎么不吃呀?”这句话时,有的学生抓住问号,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体会它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进行朗读练*;有的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维加当时的想法,读出他非常奇怪的语气。尽管大家练*朗读的方法不同,但都或*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孩子们都感悟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绘声绘色地读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

《小伙伴》教学反思7

  课后随笔本节课教学努力实践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理念,把全体学生放在课堂的重要地位,时刻关注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时时关注他们的学*动向。把第一课时学*生字词语,练*朗读课文的目标落实到位。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实践,让孩子们用心默记生字词,同伴互助,检测。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如何看图、换词理解词语意思,学会用提供的.句式说话,学会工整、美观的写字,一堂课就这样以语言训练为中心,注重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提高人文素养。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惯。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具体细致的指导写,达到学困生也能当堂掌握生字词,通过听录音看动画、跟录音朗读等多种形式熟悉课文内容,练*朗读,基本上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想方设法,多种形式复现生字。

  课堂上采用了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分这几步进行的:故事引新巧遇字,在导入新课的这段话中,巧妙地让孩子们遇到了本课的两个生字:伙、伴。带拼音投影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请小老师带读。课本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然后齐读。

  学生拿出字卡,一张一张排开,打乱顺序认读,老师说哪个字,孩子们快速举起哪个字的卡片。给生字找朋友,说句子。同桌相互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然后指名说。把生字送回课文的句子中,引导学生读句子。静下心来学写字。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之中,能够运用学过的学*方法积极识字、写字。不足之处是师生、生生和谐互助过程中还要加强激励、评价。

《小伙伴》教学反思8

  《三个小伙伴》是湘版美术教材第四册课目,是一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质为一体的造型表现课目。虽然现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弱化了美术的学科性,但我觉得基础知识的学*在艺术学科中仍然不可忽略。所以,在教学本课时,仍然把理解三原色的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尝试用三原色吹画。

  在理解三原色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法。先由“三个好朋友”自我介绍导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理解“红红、黄黄、蓝蓝”。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通过让学生找身边的三原色,准确找到水彩笔中的三原色等活动,让孩子们理解、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三原色——红、黄、蓝的理解。理解了三原色之后,我又设置了色水互调的游戏,将红色色水倒入黄色色水中等,让孩子们理解了橙、绿、紫三间色。

  在指导学生吹画五彩树时,我采用欣赏——尝试——交流——创作的教学步骤,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在系列学*活动中掌握色彩的浓淡水准、色滴的大小、吹气的力度、方向等问题。我先出示自己的'示范画,让孩子们猜绘制方法。师在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后,马上让孩子们进入尝试环节。孩子们在初次尝试中兴趣很浓,对这个特殊技法的掌握却还有待提升,作品也差强人意。有水滴太小,吹出的树干没有主次,有的吹出的树姿没有变化,呆板。这时的交流环节就很好地帮孩子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一起欣赏、讨论,自己的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致非常高,借此也培养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水*。尝试结束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很多自然界中姿态万千的大树,孩子们实行创作环节。此时,孩子们有了合理的方法,有了形的启示,作业效果当然也表现出异彩纷呈。

《小伙伴》教学反思9

  准备了几天,就直接上自己的班级。课堂的开头挺不错的,中间部分也还行,主要抓住“三个小伙伴是怎样关心玛莎?”通过比较他们三个人的不同做法,来研读,从而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小伙伴》一文中的人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小伙伴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丢失背包后的玛莎的关心。谁的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你们最喜欢谁?”

  “安东!”

  “我喜欢安东!”

  ……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一边高高地举起小手,一边兴奋地大声说自己喜欢安东。是啊,学生对安东将自己一大半的面包分给玛莎这一行为,都从内心给予了认可,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都被这一行为所感动。

  “为什么呢?”我接着问道。这一问,不少同学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围同学,有的又将目光转到课本上,有的笑着看着我,想说些什么,可又没有勇气站起来,只有几位同学的手仍然高高地举着。这一场景与我备课时预想的差不多。因为此时学生通过阅读,只是很直观地感悟到安东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好的,但如果让他们站起来用语言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他们需要有一段时间来组织语言。于是我微笑着说:“这样吧,先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待会儿再说给大家听!”这下子可热闹了,学生都叽叽喳喳地说开来。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的手又陆续举了起来。

  “请你先来说说看!”我请一位*时不太爱说话但今天举起手的学生。

  她站了起来。“我最喜欢安东,因为他助人为乐,”她想了一会儿接着说:“我觉得他做得最好。”

  环视四周,一双小手,引起了我的注意。“今天我们班的陆一东同学第一个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真不简单!请坐!”受到我的表扬,大家都为他鼓掌。从他那甜甜的笑脸上我看到了他的喜悦,也看到了成功的'表情。接着许多只小手又迫不及待地举了起来。

  “我也喜欢安东!”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他知道玛莎这时候肚子一定很饿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面包掰了一大半给玛莎吃!”

  瞧!孩子们多会分析呀!看着还有不少高举的小手,我想,此时我再说些什么不就是多余了吗?让他们各抒己见吧!

  一堂课下来,有不错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的不足。在分析人物的语句时,对于句字中的“字”挖掘得不够深,课件的制作也有所欠缺,没能让图文有机结合在一张上,从而造成了设一个问题,解答之后,又请了学生多说了一次,比较罗嗦,不够简洁,这说明: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多多磨课,一次不成,第二次改进,第三次再努力,一点点进步,就会“取众人之长,不己之短,”以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只要用心教,就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小伙伴》教学反思10

  读这篇课文,留意到了课后*题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再演一演。因此教学这课,我就根据这一题来展开。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童话是最具吸引力的。《三个小伙伴》主要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角色鲜明。教学时,我让学生进入角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担当起角色在组内进行练*朗读。这样教学的氛围也会因此热闹起来。当学生进入角色后,就不由自主会产生出表现的欲望,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角色表演童话故事。表演时,仍然可以采用四人小组进行,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另外一位同学扮演小树。在故事中,小树也是“核心”人物之一——因为是栽树,才会有这样一个故事。所以,表演中不能遗漏了小树这个角色。

  表演这个童话故事,我想仍然应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练*,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故事中,进入角色,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童话故事的主人。

  另外,正式表演时,教师适当准备一些小道具,比如,小野猪、小象、小袋鼠的`头饰。关于头饰,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他们通过真正地自主参与,更好地走进故事,融入到角色中去。同时,这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而真正享受到语文学*的快乐。通过表演,回过头再让学生来读课文,学生读得更加出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上台来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复述故事),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加入自己的语言加以讲述。复述故事,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孩子对故事的情感体验,而且又一次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这样,背诵也就不在话下了。

《小伙伴》教学反思11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而且是发生在几个孩子之间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却很多。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孩子“这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方面关心帮助自己的伙伴”这样一个信息。然后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于是我以“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并且通过比较知道维加和安娜是通过“问、说”的形式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而安东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到安东的帮助对于玛莎来说是最需要的。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课文中的道理。这样也给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准确的`定位。

  要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素养。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没有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把它和朗读结合到了一起。

  备课时,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几个标点符号非常值得研究。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句子来说,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同时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标点符号的训练,同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我抓住安东的几个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安东对玛莎的帮助和关心,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安东的关心和帮助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渗透了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不够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小伙伴》教学反思12

  尤惠娟老师《三个小伙伴》第二课时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设计新颖。

  教师先出示第一幅图(三个小伙伴去植树),提问:这三个小伙伴是谁?他们要去干什么?你们怎么知道的?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再出示第二幅图(三个小伙伴植好树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再次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只有小象扛着树苗,其他的动物有没有带工具?从中发现小象、小野猪、小袋鼠都没有带植树的工具。这时,教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欲望:他们没有植树的工具,那么是怎么种好树的呢?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我认为这样设计效果比较好,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使学生急于了解植树的过程,把学生学*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这样设计比按照课文的次序来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依次提了三个问题:“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谁来解决的?怎么解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教师在黑板上指导学生:用“。。。”画出碰到的困难;用“

  ”画出是谁来解决的;用“~~~”画出怎么解决的。教师画一个标记,学生照样子在书上画。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的做法边自由读边在书上画出,随后交流。

  我认为这个环节,教师从教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倡导探究的自主性,教师变“告诉”为“引导”,学生变“接受”为发现,立足于学生对课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突显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阅读学*过程成为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惯,消除学*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布鲁诺曾说过:学*者通过自己练*的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

  三、感悟形象。

  本文是童话故事,让学生表演出课文中描写的小野猪拱树坑的动作、表情。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演活了小野猪。

  小学生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教师努力通过语言的描绘、情景的再现和想象的激发,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入境感悟。

《小伙伴》教学反思13

  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喜欢和小伙伴交往,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知道朋友多快乐多,初步体会到与小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爱、公*,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

  在教学《我和小伙伴》一课中,我从整体上对本课进行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学生能够从各个活动中感受与伙伴交往的快乐,知道与伙伴交往的原则与方法。我认为其中几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亮点:

  1、介绍小伙伴:教师能够以范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给学生做示范,启发学生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小伙伴。在这种争先恐后的气氛中,教师再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和伙伴间发生的有趣、难忘的经历,回忆体验与小伙伴交往的快乐就显得很自然,孩子们有话可说,这对于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很必要的。

  2、情景模拟活动:形式新颖,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请学生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把故事补充完整,再一次强调伙伴间应该互相帮助。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发展学生扩散性思维,同时在游戏中具体指导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故事明理:恰当的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主动帮助,应该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懂得这样的同学才能结交更多小伙伴的道理。本节课我选用了古老的道德故事《孔融让梨》来教育启发学生,通过四岁的孔融在家里,上让哥哥、下让弟弟的优良美德教育学生要想孔融学*,学*他懂得谦让好品质。

  4、游戏创设:教师制造氛围,创设生活情境,在解决“如何介绍自己的小伙伴问题时,采用游戏的'方式“找朋友”这一游戏的创设,使学生在游戏中找朋友,找与小伙伴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5、交友友好原则:通过制定交友友好原则,让学生学会通过公*,友爱,尊重的方式与小伙伴相处。

  本节的不足之处:

  1、是在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时对学生掌握的较少,缺乏一定的指导。如能在语言方面多加一些指导,效果会更好。

  2、课堂活动安排太多,只求数量没求质量以致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3、教师未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以后更应该主次分明,教学重点应该多安排一点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大胆的把教材与实践联系起来,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爱上这一门功课。

《小伙伴》教学反思14

  《我和小伙伴》这一课的主题旨在通过体验、探究等活动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体验友谊带来的快乐,帮助他们明白同伴之间应如何相处,并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方法和简单技巧,乐于与同伴交往。本主题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构建课程教材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对低年级学生品德及人格形成具有独特价值的内容,指导小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与他人的亲密、依存关系,引领儿童从现实的生存状态过渡到更高质量的生活境界,为他们创造性地开辟未来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生在和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捕捉适当的契机进行引导。这一课我创设了四个教学活动:活动一:说说我的小伙伴;活动二:该怎么办:活动三:故事续编;活动四:我们怎么玩。

  活动一:说说我的小伙伴。这一活动首先是让学生拿出小伙伴的照片,自由介绍自己伙伴的姓名、年龄、爱好等。说说与小伙伴在一起有去的事情。再是结合自己的体会思考与讨论:和小伙伴们常常做哪些有趣或有益的事情;如果没有小伙伴会是什么感觉;心情会这样。让学生体会没有伙伴的孤单、和伙伴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二:该怎么办。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研讨遇到类似问题时该如何做;帮助学生懂得与小伙伴相处时,要学会谦让、分享;要善于换位思考。

  活动三:故事续编。故事续编活动是让学生把分玩具和分蛋糕的故事编个结尾,并表演出来。引导学生体会,在与伙伴交往中要注意谦让,学会分享。表演中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分到了小蛋糕,该怎么办?如果自己分到大蛋糕,看到对方低落的情绪,又该怎么办?这样学生在表演的故事中,学会相处,学会做人。

  活动四:我们怎么玩。这个活动分两步进行:一、讨论活动:结合课文插图分析讨论,在当时那种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该听谁的?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是怎么解决的?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在许多人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要学会采取“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二、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一起协商选择一种游戏,然后介绍商量的过程。开始有些什么意见?后来是谁的主意?为什么要按他的意见做?由此引出讨论。通过这一讨论,帮助学生懂得相互协商、彼此宽容的重要。

  整堂课我都比较尊重学生自己独到、合理的见解,鼓励学生在活动与辩论中,自己体会和总结与伙伴的交往,使孩子们能够从各个活动中感受与伙伴交往的快乐,知道与伙伴交往的原则与方法。

《小伙伴》教学反思15

  常听别人说,备课不仅要备教案,还要备学生,备课堂,备生活。上完课后才发现自己对学生,对生活,甚至对教材也很陌生。

  现在有的孩子活泼开朗,会主动与同伴交往;有的很被动,等着同伴来邀请他;有的因经常一个人,无同伴,内心孤僻,常常独来独往。一部分同学常常一言不发,胆小怕事;有的则唯我独尊,与同伴相处自私自利,不能为别人着想。他们与小伙伴相处时经常会闹别扭、闹矛盾。有了别扭和矛盾就闷在心里,或只会向老师和家长哭诉,自己无法解决。他们从小不知道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不懂得团结友爱的重要,不会自我解决矛盾,走向外面的世界难免碰壁,摔跤。其实孩子们的内心也渴求有人为他们指点迷津。

  而《我和小伙伴》旨在通过体验,探究等活动增进孩子们之间的了解,体验友谊带来的快乐。认识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简单技巧。与同伴乐于交往,主动交往。其向学生展示的是学生真实的生活延伸,他是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如何解决矛盾,而是应让孩子们树立与伙伴交往的信心,体验出同学之间亲密关系所带来的.乐趣,让他们知道与小伙伴在一起是多么愉快!然后再去帮助、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因为源于儿童生活,贴*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所以成为真正有效的学生生活的指导。

  在上完课后,经别人一提点才发现自己的不足,细细思考后真的受益匪浅,看来,对新教师来说,多上公开课才是硬道理呀!


《小伙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小伙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小伙伴教学反思菁选

小伙伴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伙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伙伴教学反思1

  《三个小伙伴》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它们相互配合,各显神通: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长长的鼻子浇水,在共同的努力下,最终圆满完成了栽树任务。

  本课语言简洁生动,文本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教学中,如果一成不变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学生估计会学得索然无味。采用由扶到放,将学*的方法灌输到课堂上,那么学生自身的*得一定会更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小野猪拱树坑的段落。紧紧围绕“三个小伙伴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谁解决的?”“它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在边读课文中同时理清了思路,逐步掌握了学*方法。小袋鼠运肥料部分则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而最后一部分小象浇水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能主动去参与学*了。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善于表演。在教学完这三部分内容后,我试着让学生分别来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小象”,通过自身地表演、朗读地感悟来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合作一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种好了小树。让孩子们在充分读悟的基础上,将积累的语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再现出来,推动教学的进程,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语言*得,课堂中值得我们多去探索。

小伙伴教学反思2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已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以自主、合作的学*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质疑问难、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多媒体画面、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方式来学*,如,在“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案例的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同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三、本案例有机地进行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学*效率。画面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小伙伴美好的心灵,激活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唤起了他们对高尚情操及高尚行为的追求。

  文中人物玛莎在多媒体画面中多次出现,让她带学生一起去春游,并让她和学生直接对话,把他们带入情境中,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了“玛莎”就是自己的小伙伴,就是小朋友的当中的一员,让学生从内心认可这一角色,从而产生了较佳的学*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有机地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如,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从这堂课开始的教学设计到最后的专家听课、点评,都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更加潜心地研究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让我有机会得到更多老师和专家的指点和帮助;让我有机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得以完善。然而,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也存在许许多多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1、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导致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

  2、在这堂课的朗读教学中,老师的评价较多,学生的评价较少。如何指导学生评价,并且让学生的评价评到点上,起到和老师评价同等的作用?这是我今后要思考和摸索的问题。

  3、这堂课的写字指导和学生的课堂书写都在匆忙之中完成。()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大课堂书写的比重,不让它留于一种形式,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课堂中学好字,写好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3

  《我和小伙伴》这一课的主题旨在通过体验、探究等活动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体验友谊带来的快乐,帮助他们明白同伴之间应如何相处,并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方法和简单技巧,乐于与同伴交往。本主题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构建课程教材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对低年级学生品德及人格形成具有独特价值的内容,指导小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与他人的亲密、依存关系,引领儿童从现实的生存状态过渡到更高质量的生活境界,为他们创造性地开辟未来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生在和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捕捉适当的契机进行引导。这一课我创设了四个教学活动:活动一:说说我的小伙伴;活动二:该怎么办:活动三:故事续编;活动四:我们怎么玩。

  活动一:说说我的小伙伴。这一活动首先是让学生拿出小伙伴的照片,自由介绍自己伙伴的姓名、年龄、爱好等。说说与小伙伴在一起有去的事情。再是结合自己的体会思考与讨论:和小伙伴们常常做哪些有趣或有益的'事情;如果没有小伙伴会是什么感觉;心情会这样。让学生体会没有伙伴的孤单、和伙伴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二:该怎么办。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研讨遇到类似问题时该如何做;帮助学生懂得与小伙伴相处时,要学会谦让、分享;要善于换位思考。

  活动三:故事续编。故事续编活动是让学生把分玩具和分蛋糕的故事编个结尾,并表演出来。引导学生体会,在与伙伴交往中要注意谦让,学会分享。表演中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分到了小蛋糕,该怎么办?如果自己分到大蛋糕,看到对方低落的情绪,又该怎么办?这样学生在表演的故事中,学会相处,学会做人。

  活动四:我们怎么玩。这个活动分两步进行:一、讨论活动:结合课文插图分析讨论,在当时那种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该听谁的?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是怎么解决的?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在许多人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要学会采取“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二、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一起协商选择一种游戏,然后介绍商量的过程。开始有些什么意见?后来是谁的主意?为什么要按他的意见做?由此引出讨论。通过这一讨论,帮助学生懂得相互协商、彼此宽容的重要。

  整堂课我都比较尊重学生自己独到、合理的见解,鼓励学生在活动与辩论中,自己体会和总结与伙伴的交往,使孩子们能够从各个活动中感受与伙伴交往的快乐,知道与伙伴交往的原则与方法。

小伙伴教学反思4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

  在教学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找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重点指导第一个问题。剩下的两个问题留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在自由品读课文时,我结合课文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朗读课文时,给孩子们读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我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

  很多学生都认为伙伴就是朋友,没有认识到其中有一层合作的`关系,我决定将这个作为本课的难点。那么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问了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是伙伴啊?”当时,每个学生都举手表示伙伴就是朋友。我想这主要是他们还没有读懂在种树的过程中,三只小动物是利用自己的特长互相帮助合作,最后才将小树种好的。所以在讲课中,我重点是通过带领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来理解他们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但并不点明。在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读完这篇课文后还有什么想说的?有学生已经能够答出没有另外两个小动物的帮助,只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只要三个人各自发挥自己所长,通力合作,才能将小树栽好。同时,这节课也有一个重点,就是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背诵,进而能够表演,那么这篇课文的指导朗读重点不在如何断句上,而在读出小动物们遇到困难焦急,解决困难自告奋勇,以及最后的欣喜之情。

小伙伴教学反思5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板书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多媒体在改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不能随时对教学媒体进行修改,只能按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教学;也无法像传统课堂那样边讲解、边板书、边批注。因此,课堂教学需要特殊的综合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正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即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的主流技术。下面是我第一次使用电子白板教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三个小伙伴》时的收获和体验:

  课堂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了猜谜语的环节,当学生听老师读完谜面,学生试着说出谜底时,我将相应的图片通过拖拽将其慢慢放大,学生得知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时,激动地与小动物打起了招呼。在这里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在随文识字教学“没”时,我使用电子白板的聚焦放大功能,让学生仔细观察“没”字的偏旁、结构、注意点。学生的眼前只有一个大大的“没”字,注意点得到了集中。学生很容易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1、“没”的偏旁是三点水。

  2、“没”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是左窄右宽。

  3、“没”的第五笔是横折弯并没有勾。对于课堂上学生的描红和练写内容则可以用白板的`投影功能进行及时的点评和反馈,从而提高了写字教学的效率。

  为了方便教学,我们有时需要使用电子课本呈现课文内容,可无法在上面做记号、批注,这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方便的屏幕批注功能,在使用电子课本时,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批注,学生也可以一边思考一边批画。显示出阅读的学*过程和思维的成果。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安排一名学生在台上画相应语句,其他同学在课本上画相应语句。如果台上的同学画的不对或不完整,其他同学也可以上台来帮他订正或补充。这样学生在对比中完善了自己的思维,同时也节约了传统课堂上学生汇报的环节,在提高参与性的同时提高了时效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认知对象感兴趣,学起来才会是享受和乐趣。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更注重参与性与互动性。将之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将以往枯燥而静止的课堂教学变成有趣而动态的课堂教学。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带领学生迈入快乐而主动的学*生活。

小伙伴教学反思6

  《三个小伙伴》是湘版美术教材第四册课目,是一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质为一体的造型表现课目。虽然现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弱化了美术的学科性,但我觉得基础知识的学*在艺术学科中仍然不可忽略。所以,在教学本课时,仍然把理解三原色的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尝试用三原色吹画。

  在理解三原色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法。先由“三个好朋友”自我介绍导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理解“红红、黄黄、蓝蓝”。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通过让学生找身边的三原色,准确找到水彩笔中的三原色等活动,让孩子们理解、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三原色——红、黄、蓝的理解。理解了三原色之后,我又设置了色水互调的游戏,将红色色水倒入黄色色水中等,让孩子们理解了橙、绿、紫三间色。

  在指导学生吹画五彩树时,我采用欣赏——尝试——交流——创作的教学步骤,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在系列学*活动中掌握色彩的浓淡水准、色滴的大小、吹气的力度、方向等问题。我先出示自己的示范画,让孩子们猜绘制方法。师在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后,马上让孩子们进入尝试环节。孩子们在初次尝试中兴趣很浓,对这个特殊技法的掌握却还有待提升,作品也差强人意。有水滴太小,吹出的树干没有主次,有的吹出的树姿没有变化,呆板。这时的交流环节就很好地帮孩子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一起欣赏、讨论,自己的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致非常高,借此也培养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水*。尝试结束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很多自然界中姿态万千的大树,孩子们实行创作环节。此时,孩子们有了合理的方法,有了形的启示,作业效果当然也表现出异彩纷呈。

小伙伴教学反思7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我将课文内容融入多媒体的几幅插图上请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小动物们工具都没有带,这样怎么能种树呢?有了这样的疑问,带着好奇心,我再请学生去研读课文,思考:小动物栽树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用什么办法解决困难的?学生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新课改指出:朗读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可在教学中,一念之差,把他们自己喜欢的环节跳过去了,忽略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整堂课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

  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再通过加上动作感知“拱”“运”“跑”“吸”这几个动词,来体会小动物的不怕辛苦、甘愿为集体奉献自己的高尚情操,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他们学知识、养*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现代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因而,在第一课时我就利用谜语把让学生感知三个小动物的特征,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放松,另外为了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该课文是本册教材中较长的一篇,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把感叹句、疑问句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表演的时候孩子们能很到位的表现动物们的'特征,孩子们到了陌生的环境,没有在教室放得开,所以表现的课本剧不够精彩,稍显遗憾。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时,给孩子们留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课文结尾,我借助几句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来提升孩子们对“团结协作”的理解感悟。这一点孩子们读得自在、学得开心。

小伙伴教学反思8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主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效率。这就是说,语文教学需要创设一个体现个性化的、自主的、活跃的学*氛围。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板书时利用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这样表现的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而且对所需工具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其次,现代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因而,课前利用谜语把学生分为不同角色的小队,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放松,另外为了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

  第三、新课改指出:读书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另外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

  第四、由于本课内容较长,为了给大家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把识字部分放在第二课时讲解,这样能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体会本课,感知课文所表达的思想。

  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能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学*。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该课文是本册教材中较长的一篇,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教师应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时,给孩子们留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但对于教学的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我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

  《三个小伙伴》这一课的中心——懂得团结协作,发挥各自的特长,才能把事情办好。孩子将来是要走向社会的,从小就懂得学会与人合作,将给他们以后的学*、生活、工作带来好处,而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学*中逐渐形成了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向他人学*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这在当今未来的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素质。

小伙伴教学反思9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感觉有个成功之处即利用同桌,促进学生读准生字词。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参差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把自己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助正音。最后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

  但遗憾的.是在教学后我发现我没有吃透教材,定位不准确。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其中有个iusi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事后和其他老师讨论的时发现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但是我把重心都放在了安东身上。这也表明了我在*时教学时还不够严谨,以后一定要避免这样的失误。

小伙伴教学反思10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线索,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本课我主要是以分角色朗读,演一演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走进课文。分角色朗读中,我重点指导了孩子们的读书语气,不同的标点表达人物不同的心情,要读出人物的'语气,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一单元的课文都适合演一演,这样总能把课带入高潮,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演一演的能力,但他们更喜欢优秀孩子的表演。然后,我提出问题:维加、安娜和安东你比较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说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关心朋友,不应只是口头上说说,应用实际行动帮助朋友。我对孩子们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但我同时也表扬了维加和安娜,他们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

  反思教学过程也是存在很多问题,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感觉有些不到位,分角色朗读效果不是很好,孩子们在课下自学不到位,致使课文读不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孩子们的朗读训练。

小伙伴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我以“交流、体验”为主线,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探究学*更好的饲养方法,从而增强了对小动物的喜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点是“乐于跟同学交流,丰富关于动物的认识”,重点是“激发孩子对动物的感情和对生命的热爱”。

  对小动物,小孩子有着天生的喜爱之情。小,在孩子眼里,就是可爱。所以本节课活动主题是“我的动物小伙伴”,从生活中体验饲养小动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开课的前3分钟,就是一个《动物世界》的片头,稍稍有些激昂的音乐中,不断变化闪过各种动物的形象。学生一边专注地看,一边抢着叫出动物的名称。兴趣被激发了,课堂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我趁机提出本节课的要求:跟大家分享你与小动物在一起的快乐。

  本节课我最满意之处是注意到了资源的生成,并且能够加以利用。在活动二交流饲养经验中的“动物诊所”一环节,我原本预设是蚕宝宝不吃桑叶也不动了,是不是生病了,可是,在小组交流中,学生突然发现余瑜同学的金鱼死了一条,在汇报时就说了出来。我趁机就提出问题:“小金鱼为什么会死呢?”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受惊吓”“饿死”“撑死”“生病”……反正就他们自己的知识、生活经验范围内的答案都出来了。可是到底怎么回事,大家都不确定。这时,我忽然记起刚才在汇报时,关恒杰家的金鱼养得最好。刚好关恒杰的`妈妈爸爸都来参加这次的开放日活动。我就邀请了他的妈妈上台讲怎样才能更好地喂养金鱼。家长讲得很出彩,她讲话的时候,全班学生安安静静地听,出乎我意料之外。其实,因为这是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他们喜爱小金鱼,因为他们感到惋惜。这一环节,让大家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这就是关注学生吧。

  我感到最遗憾之处是有一位学生从来就没有饲养过小动物,他在课堂上一直很着急、担心、不安。同桌跟同组的成员还责怪他取笑他,可以想象得到他在课堂上是没有融入这个交流的氛围的。可是,我却没有很有效地消除他的这种担心不安,只是简单问他喜欢谁样的小动物,就去哪个小组里一起交流。然后我就忙着走动与各个小组之间。可以说,我并没有真正关注全体学生。

  品德课堂跟语文课堂不同,轻知识传授重情感体验。今后,我要在品德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探究,要关注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伙伴教学反思12

  《小伙伴》是以20xx年新修订的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新修订的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小伙伴》第一课时的内容,是造型表现类型的课题。通过学*有关知识,理解在中学美术学*中的地位。引导学生欣赏、认识、了解并尝试绘画的内容。是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相结合的典型课题。

  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中学,这个年龄段正是绘画的转型期,结合预*,能有意识的收集相关的作品图片,并通过认识初步了解肖像画。联系实际生活,对理解本课学*内容已有较丰富的学*基础。此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视听效果,对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起了明显的作用。画人物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技法训练,在七年级的时期让学生接触人物的基本画法是为了让学生对人物的大体比例有一个简单的理解,在画人物画是建立比例的意识,从而把人物画得更加的准确和真实。

  1.本课教学通过借助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运用大量的图片、音乐、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台,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领悟到表现的多种手法。

  2.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师生、学生间的交流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对比、讨论的形式,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3自评、互评、点评的教学评价的设置,宽松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们敢于各抒己见、互相切磋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氛围;学生在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欣赏水*、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准,同学间的情感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突出感受。当然在对课堂的把握、教学语言的运用以及在师生交流方面都有值得注意和商榷的地方,但经过细致、周密的备课和课堂上的大胆尝试之后,这一课将对我以后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对教学规律的总结和把握都有很大益处。

小伙伴教学反思13

  江苏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故事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道理:遇到困难的时侯,只要大家密切合作,就能把事情做好。

  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就想该怎样才能上好这篇课文,才能让孩子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呢?我想起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受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于是,我就做了以下尝试:

  教学片段

  当我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一种新方法学*第19课《三个小伙伴》……”我话音没下,“快嘴”张和耀就站起来问:“老师,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方法老师先不说,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是最喜欢动脑筋的孩子?你们先按老师的提示学*课文,再给我们学课文的方法取个名字,好吗?”“好!”学生们欢呼起来。

  师:谁想读课文就站起来大声读,好吗?

  生:我来。

  生:我想读……(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班上三分之一的学生都站起来想读课文。)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读完后]师:谁认为自己在班上读书最好,就站起来读。

  (学生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站起来读,场面极其热烈,其间,学生之间还相互指出不足之处。)

  师:同学们认为课文里哪些句子或自然段写得好,就站起来读,读完后,要说说为什么这些句子或段落写得好。

  (学生读后各抒己见。)

  生;我喜欢第一自然段,我从这自然段知道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好朋友。

  师:哦!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好朋友呀?

  生:因为它们一起去山上栽树呀!

  师:对,它们一起去山上栽树,可书上找不到“一起”这个词呀!

  生:书上不是写“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吗?

  师:(板书:一同)对,书上出现的是“一同”,但你刚才说它们一起(板书:一起)去山上栽树,(指板书),这两个词的意思一样吗?

  生:一样。

  师:那同学们能用别的词换这两个词吗?

  生:能,一齐。

  师:你懂的词语可真多。

  生:一道。

  师:你也是词语高手。

  ……

  就这样,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于是我又趁热打铁,把学生的学*兴趣推上高潮。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很棒,也说得很有道理,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学*呀!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生:能(学生纷纷大声说)

  师:好,下面就分小组演故事,演好了,再派代表上台表演,我们一起来评出“最佳”演员。

  (学生分小组练*表演,然后推选代表上台表演故事,并评出最佳演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咱们班的同学不仅会读书,表演也是最棒的,只要你们继续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班肯定会有电影演员。(哈哈……学生高兴地笑了)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课文的时候做了些什么?

  生:读书。

  生:说话。(“也就是说自己读书的理由”师补充。)

  生:表演故事。

  师:很好,谁来给我们刚才学课文的方法取个名?

  生:读读。

  生:表演。

  ……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就把今天学课文的方法叫“读读、说说、演演”,好吗?

  生:好……

  (学生开心地笑了,看着孩子们喜悦的笑脸,成功的激动,我的心里乐极了。)

  反思:

  这是一堂气氛热烈的语文课,也是站在讲台上9年来第一次令我真正兴奋的一堂课。过去,总不敢放开手让学生学,总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以致于堂堂语文课从字、词教学到朗读教学都是手把手地教学生,一堂课下来,不是老师累得筋疲力尽,就是整个课堂了无情趣,死气沉沉,天长地久,老师再拼命地教,学生也只记住了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毫无主见可言,碰到活点的`题也只能空白交差了事。如今,在新课程改革春风沐浴下,我的教学方式也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知道了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要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能力,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知识的学*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这样,一定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尝试,我更坚信了这么一句话:“放开手,相信孩子,他们会走得更好”。

小伙伴教学反思14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我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玛莎,你的包丢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这时候自己就是玛莎了,他们会说出各种的心情:我很难过。我很伤心。我很着急。我又着急又难过。如果你是玛莎你愿意接受谁的'帮助,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孩子的共鸣。换位思考的结果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课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听到学生准确的表述,我就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糟糕”词语的教学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

  在指导学生分析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时,分角色读,读懂课文。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则用行动去关心。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玛莎以及小伙伴的询问、责怪、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通过比较、朗读,发现安东具有助人为乐、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品质。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朗读永远是课堂不变的主旋律。教学活动中,我将读贯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出感情”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情感及道理。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这篇课文里有好几个人物,让学生分角色来读,学生们非常的喜欢这种读书的方法,所以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伙伴教学反思15

  读这篇课文,留意到了课后*题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再演一演。因此教学这课,我就根据这一题来展开。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童话是最具吸引力的。《三个小伙伴》主要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角色鲜明。教学时,我让学生进入角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担当起角色在组内进行练*朗读。这样教学的.氛围也会因此热闹起来。当学生进入角色后,就不由自主会产生出表现的欲望,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角色表演童话故事。表演时,仍然可以采用四人小组进行,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另外一位同学扮演小树。在故事中,小树也是“核心”人物之一——因为是栽树,才会有这样一个故事。所以,表演中不能遗漏了小树这个角色。

  表演这个童话故事,我想仍然应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练*,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故事中,进入角色,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童话故事的主人。

  另外,正式表演时,教师适当准备一些小道具,比如,小野猪、小象、小袋鼠的头饰。关于头饰,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他们通过真正地自主参与,更好地走进故事,融入到角色中去。同时,这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而真正享受到语文学*的快乐。通过表演,回过头再让学生来读课文,学生读得更加出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上台来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复述故事),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加入自己的语言加以讲述。复述故事,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孩子对故事的情感体验,而且又一次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这样,背诵也就不在话下了。


《小伙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小伙伴教学反思菁选

小伙伴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伙伴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伙伴教学反思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因此,本课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体现学生的主**置,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能力,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求知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13个生字。

  2、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小伙伴们的不同态度。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重点】

  初步学*13个生字。学写“伙”、“伴”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

  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环节】

  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板书:小伙伴)

  2、我们生活在集体里,大家都有很多小伙伴,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激发学*兴趣。

  3、书写“伙伴”两个生字(“伙、伴”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单人旁”。)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读读这篇课文。

  (一)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开火车认读词卡。

  (二)、再一次读课文,说说文中的小伙伴都有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初步理解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2、自由读课文2——8自然段,找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维加与玛莎的对话。

  3、学*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读维加说的话。

  “你怎么不吃呀?”指导体会维加的关心、奇怪、急切,并指导朗读。

  “维加一边……一边……”理解“真糟糕”,体会好长时间才能回家对玛莎来说是很糟糕的事。指导读句子。板书:关心

  (2)指导学*第三自然段。认识省略号,体会其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2——4自然段。

  4、学*课文5——7自然段。

  (1)安娜说了什么?此时安娜心情怎样?

  (2)玛莎怎么回答?指名读,体会玛莎的惭愧、伤心与难过。

  (3)安娜还说了什么?“大概”是什么意思?从安娜的话中我们还看到她对玛莎的提醒。指名读这句话。板书:提醒

  (4)分角色读文。

  5、学*8自然段。

  看到玛莎没有午餐吃,维加关心地询问她,安娜善意地提醒她,安东又会怎么做呢?

  (1)齐读第八自然段。安东说了什么?指导读好安东的话。

  (2)用比划出描写安东动作的词语。理解什么是“掰”。

  (3)安东将一大半面包分给玛莎,他当时怎么想的?板书:分享

  (4)再读这一段,记住这个可爱的男孩安东。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1、出示挂图:你能一眼认出图中的小伙伴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2、在玛莎的三个小伙伴中,你喜欢谁,为什么?板书:乐于助人

  3、说一说:在生活中,你们帮助过你的小伙伴吗?

  五、结尾: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老师希望我们小朋友在生活中能乐于帮助身边的朋友,特别是像安东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身边的小伙伴,你们能做到吗?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六、板书设计

  28小伙伴

  维加关心(语言)

  玛莎安娜提醒(语言)乐于助人

  安东分享(行动)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小学生所处年龄正是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黄金期。因此,我们要在低年级加强语言训练,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技能,为今后的写作作好铺垫,打好基础。《小伙伴》小中见大,描绘的是三个小伙伴对待玛莎丢了书包后的不同表现,旨在说明一个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整篇课文充满人文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儿童的生活实际,故而学*本文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对于这样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通过讨论、反复朗读、联系生活谈感受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读着自己喜爱的故事中产生了与帮助他人的愿望。

  一、注重教给朗读的方法,促进学生自读自悟。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自悟自读”。为了避免老师讲得多,提问多,引导得多,我运用学*小伙伴的口吻,用浅显的语言把练*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同桌交流,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在上课过程中,正是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我体会到了令我激动的气息:学生自由阅读,灵活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如读到“你怎么不吃呀?”这句话时,有的学生抓住问号,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体会它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进行朗读练*;有的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维加当时的想法,读出他非常奇怪的语气。尽管大家练*朗读的'方法不同,但都或*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孩子们都感悟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绘声绘色地读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

  二、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运用词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的阶段目标。《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说说吗?”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玛莎把背包丢了,她得饿肚子了,这可真糟糕啊!”“离回到家还有好长的时间,玛莎的肚子要饿好久哪,这可真糟糕啊!”“玛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妈妈批评了,这可真糟糕啊!”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说:“我去上学,可是忘了带书包,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我忘了把开水带到学校里来了,今天上完体育课没水喝,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里去了,这可真糟糕啊!”……听到学生准确而生动的表述,我就势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这时,孩子们都皱着小眉头,把句子读得抑扬顿挫。“糟糕”词语的教学到此,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运用“糟糕”说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分角色表演朗读,发挥合作学*优势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尤其应当重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由于本课主要是对话,而且表现的是生活场景,故而可以借助表演的方式使学生在演中读,边演边读,既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变化,更重要的是深入角色的内心,充分体会到晚辈的孝顺和长辈的慈爱。同时,分角色合作表演朗读调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切磋中提高有感情朗读的水*,深化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四、识字方式多样,巧借板书强化

  字词的学*是低年级语文阅读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动作演示识记“掰”,再巧妙地借助板书,加强“伙”、“伴”等字的记忆,以及借助读长句巩固其他字的识记,等等。形式多样的识字增添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散发出活泼的气息。

小伙伴教学反思2

  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喜欢和小伙伴交往,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知道朋友多快乐多,初步体会到与小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爱、公*,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

  在教学《我和小伙伴》一课中,我从整体上对本课进行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学生能够从各个活动中感受与伙伴交往的快乐,知道与伙伴交往的原则与方法。我认为其中几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亮点:

  1、介绍小伙伴:教师能够以范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给学生做示范,启发学生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小伙伴。在这种争先恐后的气氛中,教师再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和伙伴间发生的有趣、难忘的经历,回忆体验与小伙伴交往的快乐就显得很自然,孩子们有话可说,这对于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很必要的。

  2、情景模拟活动:形式新颖,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请学生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把故事补充完整,再一次强调伙伴间应该互相帮助。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发展学生扩散性思维,同时在游戏中具体指导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故事明理:恰当的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主动帮助,应该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懂得这样的同学才能结交更多小伙伴的道理。本节课我选用了古老的道德故事《孔融让梨》来教育启发学生,通过四岁的孔融在家里,上让哥哥、下让弟弟的优良美德教育学生要想孔融学*,学*他懂得谦让好品质。

  4、游戏创设:教师制造氛围,创设生活情境,在解决“如何介绍自己的小伙伴问题时,采用游戏的方式“找朋友”这一游戏的创设,使学生在游戏中找朋友,找与小伙伴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5、交友友好原则:通过制定交友友好原则,让学生学会通过公*,友爱,尊重的方式与小伙伴相处。

  本节的不足之处:1、是在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时对学生掌握的较少,缺乏一定的指导。如能在语言方面多加一些指导,效果会更好。2、课堂活动安排太多,只求数量没求质量以致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3、教师未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以后更应该主次分明,教学重点应该多安排一点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大胆的把教材与实践联系起来,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爱上这一门功课。

小伙伴教学反思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努力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用自己的心教学反思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观察、感受、所得付诸于语言文字。作文教学要遵循"从学生生活出发,内容贴*学生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关注生活的意识,能文从字顺地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介绍我的小伙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作。这一单元紧紧围绕“作家笔下的人物”铺展开来,使学生感受了各具特点的鲜活人物形象。本次*作要求“运用一两件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对于写人,学生并不陌生,关键是要突出人物的特点,而捕获人物特点的,正是自己心灵的感动、激动,甚至冲动。因此,只有那些*时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的孩子,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怎样让学生找到足以激发自己表达欲望的素材呢?这是我在执教这次*作指导时重点考虑的问题。

  本节作文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去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围绕这一目的,课的开始部分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一开始有个感性认识,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时必须留心他的言行举止。为了深化教学目的,又以学过的文章《少年闰土》为例,让学生进一步学*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动笔写作,然后根据这一教学目的去讲评学生的文章。现对这堂课总结反思如下:

  一、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好多学生都害怕作文,一提到作文,他们就“头疼”,不知从何下手。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并且乐于表达?这就得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先玩一个“人物竞猜”游戏,学生的.兴趣便来了。我让学生听我的语言描述,猜课本中或生活中他们看到或听到的人物。因为感兴趣,学生听得很仔细,也因为我的语言描述中抓住了人物的身份、外貌、工作等鲜明独特的特点,所以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所指的人物来了。我顺势追问他们猜对的秘诀,渗透成功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为这节课的作文指导奠定了基础,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兴趣,获得初步感悟。

  二、确定写作内容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校长曾经强调:作文教学要注重六个“重要”,其第一重要就是:写什么永远要比该怎样写重要。因此,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我揭示了*作任务:让学生自由读第七单元的*作提示,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自主审题,在学生汇报时及时点拨。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审题的技巧,突破审题关,从"*作对象、*作要求、修改要求"三方面明确本次*作要求,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任务。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写训练有效结合是写好作文的妙方

  我们的好多学生讲起话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但“写”起文章来就不怎么样了。因为“说话”在生活中再普遍不过了,有充分的实践机会,而“写”的实践的机会就很少了。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

  这节作文课,我分三个步骤训练学生的表达。第一步骤是“我会说”,设计梯度提示"我印象深刻的人是他(她)的一个特点是,我准备用这个事例来表现他(她)的特点,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尽情地表述出来。学生回忆、描述的过程既是*时观察生活、真实感受的自然流露,也是用“嘴”作文的过程,接下来只需将语言稍做组织润色即可成文。这样,根据老师或同学的点拨评价,稍做选择整理,就可用笔说出来,也就找到了“下锅之米”。进入第二个步骤“我会写”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能要求学生即兴现场写一个精彩的片断,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在学生写片段时,我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积累",给予学生一定的词汇储备。这样将“说”和“写”有效地联系起来,说说写写,写写说说,学生"会说不会写"的问题就解决了。而在第三个步骤“我会评”的环节中,我又出示了评价标准:人物特点是否鲜明?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描写是否具体生动?语言是否通顺流畅(即文从句顺)?这时的评价标准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的,虽不能面面俱到,但在于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继续修改自己的*作,努力做到"妙笔生花"。这环节中由于学生通过前面的学*,已基本掌握了写人的方法,再加上有老师提供的评价标准,所以学生写起来有章可循,评起来头头是道,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点评,如有的学生从同学写的片段的遣词造句进行点评,有的则对片断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甚至是段落结构进行精当的点评。学生准确精彩的点评也说明了他们通过这节作文课的学*已较有效的掌握了写人的方法。

  四、精心预设,催化课堂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这节课课前我认真地钻研教材,全面的备好学生,预设好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每一个细节。所以这节课上起来可以说是按部就班,每个环节都朝着我预设的方向前进,学生也在我精心地准备中渐渐学会写人的方法,最终还写出了许多精彩的片断。

  尽管如此但我还觉得课堂少了些生成的动态美,这样的课堂是不完美的。不是说这节课中没有生成,而是太少。之所以会这样是我预设的太细致,也是我太担心这节课没办法完成目标导致的。其实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预设。只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这节作文指导课,虽有精彩之处,但也给我留下遗憾和深深地思考。从这节课学生的反应以及学生课后所写的作文来看,教学目的基本上能够达成,大部分学生能用堂上所学到的方法去写身边的小伙伴。只是这节课上,还有许多做得不够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选材时,应该花多点时间在这上面,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或语言把人物写具体,并让学生去说说怎样写具体,这样或许写出来的效果会更好。另外在学生修改、评议别人的文章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学生虽然能够帮助同学修改,可是修改的仍然只是停留在语句是否通顺这些基本东西上面,还没能真正做到从选材上、有否突出特点这些方面去进行修改。这些方面,都是我以后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谨慎地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让我的课堂充满活力与人性的光辉。

小伙伴教学反思4

  本堂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易于接受;采用了一些生动的表现方式,如猜谜语、观察图片、“花落谁家”游戏,调动了课堂气氛,多媒体课件的介入,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注重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乐于说话,这些是比较好的一面。

  但同时,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不足,忽略了让学生之间直接对话,学生对自己所夸得伙伴的形式有些单一,不能多方面的说出伙伴的优点,学生的阅读面狭窄,是一个缺陷,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还有在引导学生举事例夸伙伴时,不能把事说具体。还有在夸自己想夸的小伙伴一环节中,再适当多给些时间,同时老师参与其中,适时引导,相信效果会更好。

小伙伴教学反思5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碰到困难而又解决困难的故事。课文虽然长,但是很容易理解,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了朗读和表演上,想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一起将小树栽好的文本内容,并在朗读中提高读的质量,要求学生自我朗读,表演读、比赛读等教学手段,充分使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课堂中,学生也能够根据我的设计,一步一步跟着我的教学环节走,带着孩子一起走进文本,体会通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在学*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栽树带来的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孩子想象,小野猪用嘴拱土的样子,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的'样子以及小象用长鼻子浇水的样子。学生的兴趣很足,对学生所做的动作,我和孩子们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那些被我及时表扬的同学当然兴趣更足,在后面的两个环节他们的表演也很精彩,而且模仿的很像,这样,在边读边演的学*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伙伴”合作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所以说,朗读与想象相结合,学生很容易就将自己融入其中,把自己当成了小动物,读起来就自然而然有感情了。而在演一演当中,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要团结齐力把一件事情办好的道理。课文不用多讲,学*起来也能水到渠成。并且在第一部分如何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这个问题时,我及时将学*学*方法写在黑板上,带着孩子一起学*小野猪拱树坑的这部分,在学*“没有口袋运肥料怎么办?”不多讲就稍作点拨,把读、划、演的学*方法强调一遍,所以后来小象用鼻子吸水部分完全放手给孩子自学,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几点不足:多媒体课件制作还要再细致些,尽量不要出错,下次可以尝试将几个相似段落放在一起教学,是否能增强课堂效率。

小伙伴教学反思6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我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玛莎,你的包丢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这时候自己就是玛莎了,他们会说出各种的心情:我很难过。我很伤心。我很着急。我又着急又难过。如果你是玛莎你愿意接受谁的帮助,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孩子的共鸣。换位思考的结果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课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听到学生准确的表述,我就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糟糕”词语的教学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

  在指导学生分析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时,分角色读,读懂课文。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则用行动去关心。教师进行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玛莎以及小伙伴的询问、责怪、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通过比较、朗读,发现安东具有助人为乐、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品质。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朗读永远是课堂不变的主旋律。教学活动中,我将读贯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出感情”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情感及道理。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这篇课文里有好几个人物,让学生分角色来读,学生们非常的喜欢这种读书的方法,所以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伙伴教学反思7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1、范读课文。提问: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根据回答(作板书):小野猪、小袋鼠、小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小伙伴是怎么上山栽树的.。指导看图: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了,它们是怎样的心情?(高兴

  开心)

  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它们的心情来。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并评价。

  2、它们手里带了栽树的工具吗?它们怎么栽树呢?遇到什么困难了?自读课文,找出遇到的困难,划下来,多读几遍,并体会它们的心情。(指名朗读,引导体会)板书:挖树坑

  运肥料

  运水浇树

  3、有好办法解决吗?自读课文,找出解决的办法。(指导朗读)

  什么叫“吸足了水”?小伙伴在山上栽树,小象从山上跑到河边,一定很远,还要把长长一鼻子的水运到山上,多不容易呀!指导读第五自然段,

  4、小树终于栽好啦!齐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指导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谁的功劳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5、得出结论:只有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团结力量大。

  6、齐读课文。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基本完成了初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能体会角色的心情,较为流畅地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且通过讨论,逐步明白了成功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要团结起来,共同出力的道理。

  但是,我却感觉到,在指导朗读上,还不够深入,有些浮于表面。每一部的指导,都好像在往前“赶”。学生还没有读到位,就又赶到下一环节去了,所以在最后的齐读课文时,朗读总觉得差那么点。我想,如果能在教学中让孩子再去演一演,让他们真正能够融进课文中,体会到从一开始高高兴兴上山栽树,到遇到困难的着急难受,再通过想办法、同出力解决困难,最后得到栽树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达到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目的,学起来才更津津有味。

小伙伴教学反思8

  自从学校推出“和乐课堂”五趣课道教学模式以来,我们一年级语文组也在不断的尝试创新,无论是*时的随堂课,还是老师们申报的精备课,我们都是先积极的研讨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中的每一“趣”,我们都希望能有所收获!*段时间,我们的实小家事上也连载了几篇关于“探究生趣”环节如何做的文章,我也都认真的学*了,那么综合*段所学,需要展示自我的时候到来了!昨天,我校第二届“荧光杯”试图协作赛课活动已经拉开了帷幕,而我就是其中的“第一炮”,说实话,这两天,我反复试讲了《小伙伴》一课,每一次都让我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惯,不同的学生特点,相同的老师,相同的教学设计,相同的多媒体课件,孩子们带给我的感受却是那不一样的!当然在讲完师徒协作课后,我的心情真是五味杂陈!

  在一次次的试讲,在一遍遍的修改教学设计流程后,这节课我没有出现大的错误,能够顺利的讲下来!毕竟,我进入小学语文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这一次的“随文识字”也不来例外,它是对我自己的一次挑战,我希望自己能够越战越勇!那么这节课我并没有严格按照“和乐课堂的教学模式”,而是随着课文的顺序让孩子逐渐的认识生字,这个过程中先让孩子读课文自主识字,再把课文种的生字搬到字卡上,让孩子单独去认,去理解。这是前四段的教授方法,到了最后三段,我就让孩子自己来认识,通过同桌互相交流,使孩子能记住识字方法,通过组词理解词义,最后通过我变的一首富有生趣的小儿歌和令孩子兴奋的“开火车”小游戏,来巩固孩子们的识字情况,孩子们的识字效果还是可以的`!

  只是这节课我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那我上课的语速过快,在指导朗读的时候也没能及时的给予评价,给孩子指明正确的朗读方法,以致使我班孩子的朗读速度也较快,但是没有感情!我的课堂评价语言也不够富有童趣,不能充分的激发孩子的学*兴趣。另外,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课堂上的废话较多,生怕孩子记不住,就一遍遍的说,导致有些“填鸭式”。那么,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在*时的教学过程中会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年级语文老师,我的学生是孩子,我的语言要有童趣,要言简意赅,要及时评价学生的读和说,使自己的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小伙伴教学反思9

  《三个小伙伴》这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生动的语言和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单就课文内容来说,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困难。就是要搞清楚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它们又是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解决了没有锄头挖树坑,没有箩筐运肥料和没有水桶浇水的难题,最后终于完成了栽树的任务,三个小伙伴因为顺利完成任务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但是,仅仅弄懂这些故事表层的意象好象并没有多少的意义,透过故事表面了解它隐含的寓意,让孩子们搞清楚懂得合作与如何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中的.困难好象更有意义。

  所以,我决定在完成了基本的教学内容以后,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如果变成了三个小伙伴中的一员,面对自己干成功的事情准备如何夸夸自己的同伴呢?"这个问题抛出以后,我也不急着要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试着进行角色互换并体会小伙伴成功的主要原因。

  没有想到,孩子们的交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它们都能从小动物的角度出发,说出了对方身上存在的优点,并告诉大家此次栽树成功的根本原因。说起来还头头是道。不仅锻炼了语言,更把课文的内容在原有基础上作了一定的拓展,发散了自己的思维。可以说,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懂得了集体智慧的重要,更知道了如何与同学合作,真的是达到了编者的编排意义。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有时候的语文课堂不需要教师点明多少高深的道理,只要有针对地稍加点拨,预想的一些效果反而比刻意的追求更为完美。所以,关键还是教师在课前对课文内容作了多少的了解,对课堂作了多少准备,对学生的学情又有了多少的把握,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教师的作用还是起了很大的一部分作用的。所以,教师的准备就变得异常重要了。看来,以后的我还应该在这些方面继续努力。

小伙伴教学反思10

  尤惠娟老师《三个小伙伴》第二课时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设计新颖。

  教师先出示第一幅图(三个小伙伴去植树),提问:这三个小伙伴是谁?他们要去干什么?你们怎么知道的?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再出示第二幅图(三个小伙伴植好树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再次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只有小象扛着树苗,其他的动物有没有带工具?从中发现小象、小野猪、小袋鼠都没有带植树的工具。这时,教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欲望:他们没有植树的工具,那么是怎么种好树的呢?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我认为这样设计效果比较好,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使学生急于了解植树的过程,把学生学*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这样设计比按照课文的次序来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依次提了三个问题:“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谁来解决的?怎么解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教师在黑板上指导学生:用“。。。”画出碰到的困难;用“

  ”画出是谁来解决的;用“~~~”画出怎么解决的。教师画一个标记,学生照样子在书上画。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的做法边自由读边在书上画出,随后交流。

  我认为这个环节,教师从教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倡导探究的自主性,教师变“告诉”为“引导”,学生变“接受”为发现,立足于学生对课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突显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阅读学*过程成为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惯,消除学*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布鲁诺曾说过:学*者通过自己练*的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

  三、感悟形象。

  本文是童话故事,让学生表演出课文中描写的小野猪拱树坑的动作、表情。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演活了小野猪。

  小学生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教师努力通过语言的描绘、情景的再现和想象的激发,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入境感悟。

小伙伴教学反思11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们语文组的七位老师商量选择了这一课。起初,我们认为这篇课文有简单的故事情节,也蕴含着一定的道理,整篇课文应该很好把握。可是,等到真正备起课来才发觉并非想象中的简单。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而且是发生在几个孩子之间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却很多。这样的课文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内容既不有趣,道理又不明显,很难让他们感兴趣,要想上得精彩不容易。

  编写教案之前的两天我不停地读课文,一点一点地分析、感受。每个人物,每句话,每个标点,都一点一点地品味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想越觉得问题多,越品越觉得内容丰富。我设计了好几个方案,可是每每写起教案来却无法进行到底,总是写到中途就把握不准了。直到上汇报课的前两天才理清思路,确定了教案。课上完之后,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反思这一课的备课过程,我觉得我在备课时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一、吃透教材,准确定位。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一起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孩子“这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方面关心帮助自己的伙伴”这样一个信息。然后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于是我以“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并且通过比较知道维加和安娜是通过“问、说”的.形式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而安东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到安东的帮助对于玛莎来说是最需要的。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课文中的道理。这样也给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准确的定位。

  二、以读为本,渗透训练。

  要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素养。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没有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把它和朗读结合到了一起。

  备课时,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几个标点符号非常值得研究。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句子来说,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同时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所以有了如下的设计:

  出示:

  “你怎么不吃呀?”

  “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师:谁来当当维加,读一读。

  (一生来读语气比较*淡)

  师:注意标点符号,想一想维加会怎样说,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出语气。

  (一生来读明显有了语气)

  (师引读:维加关心地问____维加奇怪地问_____维加急切地问_____)

  师:我们要想读出语气就要注意标点符号,读出标点符号的语气。

  (再请一生读维加说的第一句话,读得更好了)

  师:你读得真好!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维加复杂的心理活动。

  通过这样的训练,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标点符号的训练,同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再有,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我抓住安东的几个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安东对玛莎的帮助和关心,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安东的关心和帮助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渗透了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三、转换角色,帮助理解。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是比较困难的。而在这一课中,如果不能让学生理解维加和安娜的内心思想,只是读他们说的话的话,他们是很难理解他们对玛莎的关心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角色转换的方法,帮助学生去理解人物。在学生在初步读出人物语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使他变成维加或安娜,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时维加和安娜是怎样想的,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当成维加或安娜,把自己放到那个情境中去,自然得就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和想法。如:

  (指名读:“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师:你读得真棒,把这两个感叹号的语气都读出来了。你现在就是维加,那老师要问问你,为什么你觉得很糟糕?

  生:因为玛莎把包丢了,离回家还有好长时间,所以我觉得很糟糕。

  师:你这是在为玛莎——

  生:担心。

  师:你担心玛莎什么?

  生:担心玛莎的肚子会很饿。

  师:看来你是非常关心玛莎的,对吗?

  生:对。

  通过转换角色,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维加是在为玛莎担心,他是关心玛莎的。

  反思教学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整堂课的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识字教学耗时太长,导致后面的品读感悟不够深入,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感觉有些不到位,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不够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小伙伴教学反思12

  《三个小伙伴》是一年级下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孩子们在品读中悟出应团结协作的道理。

  在读课文时,我问孩子们“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让你最喜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小组结合去表演,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13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的要求是:朗读课文,再演一演。(只有理解了才能很好的演出来),课文的结构还是比较清楚的,三段同样的`结构,整齐、易懂。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课题入手,理解什么是“伙伴”,伙伴它不同于朋友,伙伴之间有“合作”的关系,在学生理解了课题的基础上,提出:那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要一起做什么呢?

  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引导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在读准、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我借助课文中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明白三个小伙伴一起做什么事?(上山栽树)结果怎样?(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这时,我又进一步提出疑问:小树终于栽好啦!小朋友这个时候心里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伙伴两手空空,什么工具也没有,是怎么把树栽好的呢?”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想弄明白的兴趣。我让学生说说对文中的小动物的评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都用“夸奖”的语气来评价小动物,从中也得到启发,指导自己的言行,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要像这些小动物一样友爱,团结,学会合作。

小伙伴教学反思14

  接到要在区课改实验教研活动(阅读专题)中上一节研讨课的任务时,我既高兴又担心,因为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锻炼和提高教学水*的绝佳机会,然而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如何上,我对此也存在着很大的困惑。有幸在备课之前看到了崔峦老师的这段话:“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同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能读出感情。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读书*惯,*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同学练读的过程。”这段话恰好给我指明了低段阅读教学的方向。

  于是我选择了《小伙伴》这一课,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的教学要求,开展了教学活动。研讨课结束后,与会同行、教研员对我予以了充沛的肯定,假如说本节研讨课尚还胜利,反思课堂取得胜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突现教学的整体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给动画片找配音演员”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主要分成这样几个步骤来把它贯彻始终:

  1、提出评选要求:声音响亮,说话流利、有感情。

  2、挑选最佳旁白。

  3、挑选最佳玛莎和维加。

  4、最佳配音演员给动画片配音。

  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了两个作用:

  ⑴ 调动了同学的学*积极性,让同学清楚地知道本课的学*目的和自身努力的方向。

  ⑵ 使整堂课的所有教学环节有机统一,而不显得支离破碎。

  认生字是为了把课文读准,分段读课文是为了把课文读通,体会人物的心情是为了把课文读出感情。从课堂情况来看,我的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恰当的,是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同学兴趣的。

  二、通过同桌互助,协助同学读准生字词

  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同学的识字量良莠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同学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同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身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把自身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协助正音。最后用老师考考小朋友的方法,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这个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同学的个体差别,让每个同学在原有的知识水*上去自主学*,达到识字的目的.。

  三、教给朗读的方法,促进同学自读自悟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自悟自读”。为了防止老师讲得多,提问多,引导得多,我运用学*小伙伴的口吻,用浅显的语言把练*朗读的方法教给同学。“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然后让同**用这些方法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同桌交流,使同学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

  在上课过程中,正是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我体会到了令我激动的气息:同学自由阅读,灵活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如读到“你怎么不吃呀?”这句话时,有的同学抓住问号,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体会它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进行朗读练*;有的同学入情入境,体会维加当时的想法,读出他非常奇怪的语气。尽管大家练*朗读的方法不同,但都或*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小朋友们都感悟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绘声绘色地读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

  四、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运用词语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新课程规范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的阶段目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同学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同学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小朋友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玛莎把背包丢了,她得饿肚子了,这可真糟糕啊!”“离回到家还有好长的时间,玛莎的肚子要饿好久哪,这可真糟糕啊!”“玛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妈妈批评了,这可真糟糕啊!”同学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小朋友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说:“我去上学,可是忘了带书包,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我忘了把开水带到学校里来了,今天上完体育课没水喝,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里去了,这可真糟糕啊!”……听到同学准确而生动的表述,我就势引导“想想自身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这时,小朋友们都皱着小眉头,把句子读得抑扬顿挫。“糟糕”词语的教学到此,从课堂出现出来的效果看,小朋友们不只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运用“糟糕”说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胜利的。

  五、遗憾之处

  这堂课从开始的公开课教案到最后的研讨课结束,都让我收益非浅:它让我更加潜心地研究了新课程规范的教学理念;让我有机会得到更多老师和专家的指点和协助;让我有机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自身的一些不幼稚的想法得以完善。然而,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也存在许许多多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考虑的方向:

  1、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和到同学的个体差别,放手让同学自身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同学识记字形,导致同学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

  2、在这堂课的朗读教学中,老师的评价较多,同学的评价较少。如何指导同学评价,并且让同学的评价评到点上,起到和老师评价同等的作用?这是我今后要考虑和摸索的问题。

  3、这堂课的写字指导和同学的课堂书写都在匆忙之中完成。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大课堂书写的比重,不让它留于一种形式,让同学实实在在地在课堂中学好字,写好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15

  课后随笔本节课教学努力实践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理念,把全体学生放在课堂的重要地位,时刻关注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时时关注他们的学*动向。把第一课时学*生字词语,练*朗读课文的目标落实到位。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实践,让孩子们用心默记生字词,同伴互助,检测。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如何看图、换词理解词语意思,学会用提供的句式说话,学会工整、美观的写字,一堂课就这样以语言训练为中心,注重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提高人文素养。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惯。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具体细致的指导写,达到学困生也能当堂掌握生字词,通过听录音看动画、跟录音朗读等多种形式熟悉课文内容,练*朗读,基本上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想方设法,多种形式复现生字。

  课堂上采用了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分这几步进行的:故事引新巧遇字,在导入新课的这段话中,巧妙地让孩子们遇到了本课的两个生字:伙、伴。带拼音投影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请小老师带读。课本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然后齐读。

  学生拿出字卡,一张一张排开,打乱顺序认读,老师说哪个字,孩子们快速举起哪个字的卡片。给生字找朋友,说句子。同桌相互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然后指名说。把生字送回课文的句子中,引导学生读句子。静下心来学写字。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之中,能够运用学过的学*方法积极识字、写字。不足之处是师生、生生和谐互助过程中还要加强激励、评价。


《小伙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小伙伴教学反思菁选

小伙伴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伙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伙伴教学反思1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的题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上三个: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练*分角色表演。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能战胜困难。

  3、学*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练*说话。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接受实际,我把学*难点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问、读、演、说”理解课文内容。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和背诵课文,练*分角色表演课文。在“问、读、演、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感悟同心协力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这儿的“问”是指老师的“问”,抓住“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一中心环节去设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问是“问”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找、划划、圈圈、点点,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读”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是放在首要地位的。老师要培养谈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好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流利地阅读等等。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本课篇幅较长,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让学生们通过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课文。

  “说”是学生言语能力训练的重点,我首先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说,我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进行说话,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其次我引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栽树要带什么工具,这为下文的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我带着学生走入栽树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的勇敢、机灵、聪明及可贵的协作精神。这样以演说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达、倾听与捕捉信息的能力。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基本达成预设目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2

  本堂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易于接受;采用了一些生动的表现方式,如猜谜语、观察图片、“花落谁家”游戏,调动了课堂气氛,多媒体课件的介入,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注重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乐于说话,这些是比较好的一面。

  但同时,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不足,忽略了让学生之间直接对话,学生对自己所夸得伙伴的形式有些单一,不能多方面的说出伙伴的优点,学生的阅读面狭窄,是一个缺陷,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还有在引导学生举事例夸伙伴时,不能把事说具体。还有在夸自己想夸的小伙伴一环节中,再适当多给些时间,同时老师参与其中,适时引导,相信效果会更好。

小伙伴教学反思3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三个小伙伴一起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课文虽长,但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我先从复*生字生词开始,接着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我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想一想,三个小伙伴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这样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体验其语言特点及人物情感,从中孩子们也能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最后,我又提出问题:故事读完了,你明白了什么?因为学了《识字7》,孩子们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合作的成语和名言。所以,在这里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了。同时是我又补充了一些作为拓展延伸,在一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声中结束了本课。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学的也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学生们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另外,学生们在我小组合作时,有的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扮演角色,小组长也不会恰当地组织和安排,但能看得出孩子们合作的欲望很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小组合作的训练和指导,为今后的学*打下基础。

小伙伴教学反思4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板书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多媒体在改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不能随时对教学媒体进行修改,只能按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教学;也无法像传统课堂那样边讲解、边板书、边批注。因此,课堂教学需要特殊的综合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正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即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的主流技术。下面是我第一次使用电子白板教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三个小伙伴》时的收获和体验:

  课堂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了猜谜语的环节,当学生听老师读完谜面,学生试着说出谜底时,我将相应的图片通过拖拽将其慢慢放大,学生得知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时,激动地与小动物打起了招呼。在这里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在随文识字教学“没”时,我使用电子白板的聚焦放大功能,让学生仔细观察“没”字的偏旁、结构、注意点。学生的眼前只有一个大大的“没”字,注意点得到了集中。学生很容易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1、“没”的偏旁是三点水。

  2、“没”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是左窄右宽。

  3、“没”的第五笔是横折弯并没有勾。对于课堂上学生的描红和练写内容则可以用白板的投影功能进行及时的点评和反馈,从而提高了写字教学的效率。

  为了方便教学,我们有时需要使用电子课本呈现课文内容,可无法在上面做记号、批注,这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方便的屏幕批注功能,在使用电子课本时,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批注,学生也可以一边思考一边批画。显示出阅读的'学*过程和思维的成果。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安排一名学生在台上画相应语句,其他同学在课本上画相应语句。如果台上的同学画的不对或不完整,其他同学也可以上台来帮他订正或补充。这样学生在对比中完善了自己的思维,同时也节约了传统课堂上学生汇报的环节,在提高参与性的同时提高了时效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认知对象感兴趣,学起来才会是享受和乐趣。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更注重参与性与互动性。将之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将以往枯燥而静止的课堂教学变成有趣而动态的课堂教学。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带领学生迈入快乐而主动的学*生活。

小伙伴教学反思5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提高“读”的质量,自主品读悟读。

  在读课文时,我设计了“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很可爱?”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悟了就演,让学生先把感悟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小伙伴教学反思6

  《小伙伴》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28课,这篇课文讲述了玛莎在春游时丢了背包,她的三个小伙伴表达了不同的关心,旨在激发孩子们乐于助人的愿望并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给他人最需要的帮助。

  这篇课文是我备课时间最久,试课次数最多的一篇课文。这里就最后一次执教情况作一些反思。我的教学流程如是:一直接入课 复*生字词;二导学第一段 引入主要内容;三朗读课文2——8段 理解内容;四总结拓展;五书写指导“问”“间”。板书设计在教参基础上有所改变:28 小伙伴

  玛莎 背包丢了

  维加 问 说 语言

  关心 安娜 说 又说

  安东 走 掰 放 说 行动

  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有两个方面的亮点需要我继续在教学中实践着。

  1、充分钻研教材,整个课堂能够牢牢立足文本,通过读、说、演、再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仔细品味语言,体会小伙伴们不同的关心,从而明白用实际行动给人最需要的帮助更值得我们学*。

  2、朗读方式多样化,指导层层深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正是积累语言的黄金时段,多读能让学生快速识记、积累语言。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以读代讲,以读促教”的新理念。在这一课中我采用了个别读、指名读、小组读、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师生演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能充分的读,读充分,最终让他们做到朗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各种方式穿插灵活使用,不累赘不繁琐,这也保持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在执教这一课时,我个人的语气语调有了很大进步,这是值得肯定和需要继续努力的。当然也有以下不足之处:

  1、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有效,应该教师少说,多让学生说。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具体环节还有些琐碎,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多彩。

  3、课堂上不够从容大方。如果能作为学生学*的伙伴,更加亲切融入他们的学*当中就更好,真正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就更好了。一堂课的成功需要花费很多心血,有时一个小小的改动,一个字、一个词的运用都会让课堂有不一样的效果。作为年轻教师,需要学*和努力的真的很多。如果能多去想想,多反思,我们就会做得更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伙伴教学反思7

  《三个小伙伴》又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认识故事主角,调动学生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能力较发达,但是课堂注意力不宜集中,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从三个小伙伴入手,让学生认识三个小伙伴。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三个小伙班的头像,让学生邀请它们来班级做客,并且说一说着三个小伙伴有什么特点,主要是为下文三个小伙伴发挥优势做了铺垫,学生的积极性也随之被调动。

  (二)由扶到放,自主学*

  课文的句式比较相似,便于记忆。在学*的时候重点学*第二段的内容,以后的小袋鼠与小象的让学生去自己学*。在学*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栽树带来的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孩子想象,小野猪用嘴拱土的样子,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的样子以及小象用长鼻子浇水的`样子,学生的兴趣很足。学生对于表演读一向很感兴趣,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这一点,带领孩子们边说边动作示范,学生在我的引领下,也会做起动作来,并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所做的动作,我对孩子们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那些被我及时表扬的同学当然兴趣更足,在后面的两个环节他们的表演也很精彩,而且模仿的很像,这样,在边读边演的学*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这样的教学,比起单纯的指导朗读有效多了,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指导了朗读,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演,更深刻地理解了“伙伴”合作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三)板书明理,拓展仿写

  在板书的提示下,孩子们能清晰地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点什么?有了前面《识字7》的铺垫,很多孩子都能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再结合生活实际中团结的例子,让孩子们更加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纷纷表示,也要学*三个小伙伴,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在孩子们能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我开始进行拓展,出示图片。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栽好的小树苗长大了,还结满了果实,他们又怎么把这些果实搬回家呢?学着课文的样子,给他们想想办法,再写下来。这样你们也能当小作家了。

小伙伴教学反思8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主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效率。这就是说,语文教学需要创设一个体现个性化的、自主的、活跃的学*氛围。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板书时利用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这样表现的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而且对所需工具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其次,现代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因而,课前利用谜语把学生分为不同角色的小队,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放松,另外为了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

  第三、新课改指出:读书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另外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

  第四、由于本课内容较长,为了给大家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把识字部分放在第二课时讲解,这样能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体会本课,感知课文所表达的思想。

  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能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学*。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该课文是本册教材中较长的一篇,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教师应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时,给孩子们留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但对于教学的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我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

  《三个小伙伴》这一课的中心——懂得团结协作,发挥各自的特长,才能把事情办好。孩子将来是要走向社会的,从小就懂得学会与人合作,将给他们以后的学*、生活、工作带来好处,而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学*中逐渐形成了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向他人学*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这在当今未来的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素质。

小伙伴教学反思9

  课后随笔本节课教学努力实践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理念,把全体学生放在课堂的重要地位,时刻关注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时时关注他们的学*动向。把第一课时学*生字词语,练*朗读课文的目标落实到位。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实践,让孩子们用心默记生字词,同伴互助,检测。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如何看图、换词理解词语意思,学会用提供的句式说话,学会工整、美观的写字,一堂课就这样以语言训练为中心,注重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提高人文素养。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惯。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具体细致的指导写,达到学困生也能当堂掌握生字词,通过听录音看动画、跟录音朗读等多种形式熟悉课文内容,练*朗读,基本上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想方设法,多种形式复现生字。

  课堂上采用了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分这几步进行的:故事引新巧遇字,在导入新课的这段话中,巧妙地让孩子们遇到了本课的两个生字:伙、伴。带拼音投影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请小老师带读。课本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然后齐读。

  学生拿出字卡,一张一张排开,打乱顺序认读,老师说哪个字,孩子们快速举起哪个字的卡片。给生字找朋友,说句子。同桌相互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然后指名说。把生字送回课文的句子中,引导学生读句子。静下心来学写字。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之中,能够运用学过的学*方法积极识字、写字。不足之处是师生、生生和谐互助过程中还要加强激励、评价。

小伙伴教学反思10

  《三个小伙伴》这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生动的语言和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单就课文内容来说,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困难。就是要搞清楚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分别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它们又是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解决了没有锄头挖树坑,没有箩筐运肥料和没有水桶浇水的难题,最后终于完成了栽树的任务,三个小伙伴因为顺利完成任务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但是,仅仅弄懂这些故事表层的意象好象并没有多少的意义,透过故事表面了解它隐含的寓意,让孩子们搞清楚懂得合作与如何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中的困难好象更有意义。

  所以,我决定在完成了基本的教学内容以后,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如果变成了三个小伙伴中的一员,面对自己干成功的事情准备如何夸夸自己的同伴呢?"这个问题抛出以后,我也不急着要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试着进行角色互换并体会小伙伴成功的主要原因。

  没有想到,孩子们的交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它们都能从小动物的角度出发,说出了对方身上存在的优点,并告诉大家此次栽树成功的根本原因。说起来还头头是道。不仅锻炼了语言,更把课文的内容在原有基础上作了一定的拓展,发散了自己的思维。可以说,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懂得了集体智慧的重要,更知道了如何与同学合作,真的是达到了编者的.编排意义。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有时候的语文课堂不需要教师点明多少高深的道理,只要有针对地稍加点拨,预想的一些效果反而比刻意的追求更为完美。所以,关键还是教师在课前对课文内容作了多少的了解,对课堂作了多少准备,对学生的学情又有了多少的把握,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教师的作用还是起了很大的一部分作用的。所以,教师的准备就变得异常重要了。看来,以后的我还应该在这些方面继续努力。

小伙伴教学反思11

  常听别人说,备课不仅要备教案,还要备学生,备课堂,备生活。上完课后才发现自己对学生,对生活,甚至对教材也很陌生。

  现在有的孩子活泼开朗,会主动与同伴交往;有的很被动,等着同伴来邀请他;有的因经常一个人,无同伴,内心孤僻,常常独来独往。一部分同学常常一言不发,胆小怕事;有的则唯我独尊,与同伴相处自私自利,不能为别人着想。他们与小伙伴相处时经常会闹别扭、闹矛盾。有了别扭和矛盾就闷在心里,或只会向老师和家长哭诉,自己无法解决。他们从小不知道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不懂得团结友爱的重要,不会自我解决矛盾,走向外面的世界难免碰壁,摔跤。其实孩子们的内心也渴求有人为他们指点迷津。

  而《我和小伙伴》旨在通过体验,探究等活动增进孩子们之间的了解,体验友谊带来的快乐。认识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简单技巧。与同伴乐于交往,主动交往。其向学生展示的是学生真实的生活延伸,他是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如何解决矛盾,而是应让孩子们树立与伙伴交往的信心,体验出同学之间亲密关系所带来的乐趣,让他们知道与小伙伴在一起是多么愉快!然后再去帮助、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因为源于儿童生活,贴*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所以成为真正有效的学生生活的指导。

  在上完课后,经别人一提点才发现自己的不足,细细思考后真的受益匪浅,看来,对新教师来说,多上公开课才是硬道理呀!

小伙伴教学反思12

  《三个小伙伴》是湘版美术教材中一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质为一体的造型表现课目。虽然现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弱化了美术的学科性,但我觉得基础知识的学*在艺术学科中仍然不可忽略。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仍然把认识三原色的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尝试用三原色吹画。

  在认识三原色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法。先由“三个好朋友”自我介绍导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认识“红红、黄黄、蓝蓝”。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通过让学生找身边的三原色,准确找到水彩笔中的`三原色等活动,让孩子们认识、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三原色——红、黄、蓝的认识。认识了三原色之后,我又设置了色水互调的游戏,将红色色水倒入黄色色水中等,让孩子们认识了橙、绿、紫三间色。

  在指导学生吹画五彩树时,我采用欣赏——尝试——交流——创作的教学步骤,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在系列学*活动中掌握色彩的浓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气的力度、方向等问题。我先出示自己的示范画,让孩子们猜绘制方法。师在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后,马上让孩子们进入尝试环节。

  孩子们在初次尝试中兴趣很浓,对这一特殊技法的掌握却还有待提高,作品也差强人意。有水滴太小,吹出的树干没有主次,有的吹出的树姿没有变化,呆板。这时的交流环节就很好地帮孩子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家一起欣赏、讨论,自己的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致非常高,借此也培养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结束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很多自然界中姿态万千的大树,孩子们进行创作环节。此时,孩子们有了合理的方法,有了形的启示,作业效果当然也呈现出异彩纷呈。

小伙伴教学反思13

  尤惠娟老师《三个小伙伴》第二课时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设计新颖。

  教师先出示第一幅图(三个小伙伴去植树),提问:这三个小伙伴是谁?他们要去干什么?你们怎么知道的?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再出示第二幅图(三个小伙伴植好树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再次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只有小象扛着树苗,其他的动物有没有带工具?从中发现小象、小野猪、小袋鼠都没有带植树的工具。这时,教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欲望:他们没有植树的工具,那么是怎么种好树的呢?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我认为这样设计效果比较好,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使学生急于了解植树的过程,把学生学*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这样设计比按照课文的次序来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依次提了三个问题:“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谁来解决的?怎么解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教师在黑板上指导学生:用“。。。”画出碰到的困难;用“

  ”画出是谁来解决的;用“~~~”画出怎么解决的。教师画一个标记,学生照样子在书上画。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的做法边自由读边在书上画出,随后交流。

  我认为这个环节,教师从教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倡导探究的自主性,教师变“告诉”为“引导”,学生变“接受”为发现,立足于学生对课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突显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阅读学*过程成为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惯,消除学*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布鲁诺曾说过:学*者通过自己练*的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

  三、感悟形象。

  本文是童话故事,让学生表演出课文中描写的小野猪拱树坑的动作、表情。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演活了小野猪。

  小学生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教师努力通过语言的描绘、情景的再现和想象的激发,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入境感悟。

小伙伴教学反思14

  《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课是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小散文。课堂上我始终运用交互式学*方式,围绕“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这个话题展开,谈感受、找依据、说理由。在教学时,我感到比较满意的是:

  1、紧紧依靠文本设计交互情境。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我备课没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没有与文本的亲密接触,教学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深入文本,努力寻找交流的“空间”,以便准确把握和理解教材,使交流的水*更高、更有效。并因此设计了一个“折小棒、寻找大力士”的游戏作为课文学*的导入,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中创设的宽松、和谐的情景,既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为什么一根小棒就能折断,一捆小棒就折不断了?”,在思索与交流中进入交互学*,又为学*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2、重视学生与生活的交互。

  生活,永远都是语文课程的一篇沃土,语文也无时无处不与实际生活相联相通。学生与生活对话,就是将语文学*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由课堂向生活延伸,从生活中捕捉、筛选、获得活的知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2个,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学生在自我回忆——参与同学回忆——自我积累——最后有新的发现这一过程中尝到了发现的喜悦与识字的快乐。为了扩大学生识字量,我又将识字教学引向生活——“这些方法真不错,再找找看,你曾经在哪儿见过这个字?身边有没有?”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冥思苦想中发现很多汉字在生活中都能找到,都来源于生活。这个发现不仅有利于学生很快的识记生字,而且能使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思考中认识生活,扩大视野,拓宽了学生语文学*的空间。

  3、尊重个性阅读中的情感交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教学时我给学生大量读的机会和时间: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读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时的读应当是高一层次的“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学生在自由读、分角色读、读喜欢的句子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小水滴、木船、禾苗对话,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认识、情感等精神的东西细心感悟小水滴和它的朋友们无私的帮助小木船、禾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可贵精神。学生在交流时先读,然后我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在读完“我们流到木船下,肩并着肩,手挽着手,齐心协力托起了木船”一句后说:“小水滴们多团结呀!”我追问到:“团结在一起的小水滴会是什么样?”学生说:“小水滴们会合在一起成了一条有很多水的小河,这样才能把木船托起来。”我接着引导:“小水滴真团结,力量真大,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吗?”学生读课文,使感从文中来,还回到文中去,这样在朗读中感悟,伴着这感悟,书也读得越来越有味,越来越有情趣。

  我让学生想象:“搁浅的木船在小水滴们的帮助下,又能航行了,大家想想它会去干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到的不仅是去运输货物,还有“木船受到小水滴们的帮助才能航行了,它一定也会像小水滴们一样去帮助别人。”……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领悟能力、审美情趣、看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和言语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不同,一个人发表了看法,其他人便是一种吸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面将随着学生个体间充分的交流而消失。这样不同的思维、情感相互碰撞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感悟才会越来越深,学*才会有滋有味。

  不太满意的地方是: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自己倾听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这一方面做的还不够。语言显得苍白、不能及时捕捉学生回答问题时想说但没有表达出来的点,自己提升性的语言不够到位,造成师生交流不能很流畅、深入的进行下去。比如:在处理第四自然段时,学生从“我们流到木船下,肩并着肩,手挽着手,齐心协力托起了木船。”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小水滴们真团结,帮助了小木船。其实学生此时并没有真正明白“齐心协力”的含义,我却对此进行了总结,说出了“团结起来力量大”。如果在教学时,我能够追问一句:“你能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表演出这句话中的情景吗?”学生就会从相互配合中更好的理解“齐心协力”,明白团结与力量的关系。然后我在小结:“是呀,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什么困难都不怕,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这句话吧!”就会使小水滴们的行为和形象更加立体化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内心的真实渴望往往就像流星一般稍纵即逝,没能及时捕捉到是非常遗憾的,也为这节课留下了遗憾。

  一节课下来,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师只有把教材真正打开,丰蕴自己的素材,备学生备教材,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使课堂教学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丝丝入扣,层层深入,进入理想中的交互状态,这也是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不断的追求。

小伙伴教学反思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努力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用自己的心教学反思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观察、感受、所得付诸于语言文字。作文教学要遵循"从学生生活出发,内容贴*学生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关注生活的意识,能文从字顺地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介绍我的小伙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作。这一单元紧紧围绕“作家笔下的人物”铺展开来,使学生感受了各具特点的鲜活人物形象。本次*作要求“运用一两件事写出小伙伴的特点”。对于写人,学生并不陌生,关键是要突出人物的特点,而捕获人物特点的,正是自己心灵的感动、激动,甚至冲动。因此,只有那些*时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的孩子,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怎样让学生找到足以激发自己表达欲望的素材呢?这是我在执教这次*作指导时重点考虑的问题。

  本节作文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去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围绕这一目的,课的开始部分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一开始有个感性认识,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时必须留心他的言行举止。为了深化教学目的,又以学过的文章《少年闰土》为例,让学生进一步学*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动笔写作,然后根据这一教学目的去讲评学生的文章。现对这堂课总结反思如下:

  一、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好多学生都害怕作文,一提到作文,他们就“头疼”,不知从何下手。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并且乐于表达?这就得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先玩一个“人物竞猜”游戏,学生的兴趣便来了。我让学生听我的语言描述,猜课本中或生活中他们看到或听到的人物。因为感兴趣,学生听得很仔细,也因为我的语言描述中抓住了人物的身份、外貌、工作等鲜明独特的特点,所以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所指的人物来了。我顺势追问他们猜对的秘诀,渗透成功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为这节课的作文指导奠定了基础,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兴趣,获得初步感悟。

  二、确定写作内容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校长曾经强调:作文教学要注重六个“重要”,其第一重要就是:写什么永远要比该怎样写重要。因此,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我揭示了*作任务:让学生自由读第七单元的*作提示,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自主审题,在学生汇报时及时点拨。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审题的技巧,突破审题关,从"*作对象、*作要求、修改要求"三方面明确本次*作要求,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任务。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写训练有效结合是写好作文的妙方

  我们的好多学生讲起话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但“写”起文章来就不怎么样了。因为“说话”在生活中再普遍不过了,有充分的实践机会,而“写”的实践的机会就很少了。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应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

  这节作文课,我分三个步骤训练学生的表达。第一步骤是“我会说”,设计梯度提示"我印象深刻的人是他(她)的'一个特点是,我准备用这个事例来表现他(她)的特点,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尽情地表述出来。学生回忆、描述的过程既是*时观察生活、真实感受的自然流露,也是用“嘴”作文的过程,接下来只需将语言稍做组织润色即可成文。这样,根据老师或同学的点拨评价,稍做选择整理,就可用笔说出来,也就找到了“下锅之米”。进入第二个步骤“我会写”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能要求学生即兴现场写一个精彩的片断,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在学生写片段时,我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积累",给予学生一定的词汇储备。这样将“说”和“写”有效地联系起来,说说写写,写写说说,学生"会说不会写"的问题就解决了。而在第三个步骤“我会评”的环节中,我又出示了评价标准:人物特点是否鲜明?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描写是否具体生动?语言是否通顺流畅(即文从句顺)?这时的评价标准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的,虽不能面面俱到,但在于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继续修改自己的*作,努力做到"妙笔生花"。这环节中由于学生通过前面的学*,已基本掌握了写人的方法,再加上有老师提供的评价标准,所以学生写起来有章可循,评起来头头是道,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点评,如有的学生从同学写的片段的遣词造句进行点评,有的则对片断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甚至是段落结构进行精当的点评。学生准确精彩的点评也说明了他们通过这节作文课的学*已较有效的掌握了写人的方法。

  四、精心预设,催化课堂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这节课课前我认真地钻研教材,全面的备好学生,预设好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每一个细节。所以这节课上起来可以说是按部就班,每个环节都朝着我预设的方向前进,学生也在我精心地准备中渐渐学会写人的方法,最终还写出了许多精彩的片断。

  尽管如此但我还觉得课堂少了些生成的动态美,这样的课堂是不完美的。不是说这节课中没有生成,而是太少。之所以会这样是我预设的太细致,也是我太担心这节课没办法完成目标导致的。其实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离不开恰到好处的预设。只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这节作文指导课,虽有精彩之处,但也给我留下遗憾和深深地思考。从这节课学生的反应以及学生课后所写的作文来看,教学目的基本上能够达成,大部分学生能用堂上所学到的方法去写身边的小伙伴。只是这节课上,还有许多做得不够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选材时,应该花多点时间在这上面,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或语言把人物写具体,并让学生去说说怎样写具体,这样或许写出来的效果会更好。另外在学生修改、评议别人的文章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学生虽然能够帮助同学修改,可是修改的仍然只是停留在语句是否通顺这些基本东西上面,还没能真正做到从选材上、有否突出特点这些方面去进行修改。这些方面,都是我以后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谨慎地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让我的课堂充满活力与人性的光辉。


《小伙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小伙伴》教学反思 (菁华9篇)

《小伙伴》教学反思1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们语文组的七位老师商量选择了这一课。起初,我们认为这篇课文有简单的故事情节,也蕴含着一定的道理,整篇课文应该很好把握。可是,等到真正备起课来才发觉并非想象中的简单。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而且是发生在几个孩子之间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却很多。这样的课文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内容既不有趣,道理又不明显,很难让他们感兴趣,要想上得精彩不容易。

  编写教案之前的两天我不停地读课文,一点一点地分析、感受。每个人物,每句话,每个标点,都一点一点地品味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想越觉得问题多,越品越觉得内容丰富。我设计了好几个方案,可是每每写起教案来却无法进行到底,总是写到中途就把握不准了。直到上汇报课的前两天才理清思路,确定了教案。课上完之后,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反思这一课的备课过程,我觉得我在备课时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一、吃透教材,准确定位。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一起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孩子“这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方面关心帮助自己的伙伴”这样一个信息。然后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于是我以“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并且通过比较知道维加和安娜是通过“问、说”的形式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而安东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到安东的帮助对于玛莎来说是最需要的。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课文中的道理。这样也给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准确的定位。

  二、以读为本,渗透训练。

  要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素养。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没有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把它和朗读结合到了一起。

  备课时,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几个标点符号非常值得研究。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句子来说,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同时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所以有了如下的设计:

  出示:

  “你怎么不吃呀?”

  “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师:谁来当当维加,读一读。

  (一生来读语气比较*淡)

  师:注意标点符号,想一想维加会怎样说,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出语气。

  (一生来读明显有了语气)

  (师引读:维加关心地问____维加奇怪地问_____维加急切地问_____)

  师:我们要想读出语气就要注意标点符号,读出标点符号的语气。

  (再请一生读维加说的第一句话,读得更好了)

  师:你读得真好!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维加复杂的心理活动。

  通过这样的训练,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标点符号的训练,同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再有,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我抓住安东的几个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安东对玛莎的帮助和关心,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安东的关心和帮助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渗透了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三、转换角色,帮助理解。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是比较困难的。而在这一课中,如果不能让学生理解维加和安娜的内心思想,只是读他们说的话的话,他们是很难理解他们对玛莎的关心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角色转换的方法,帮助学生去理解人物。在学生在初步读出人物语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使他变成维加或安娜,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时维加和安娜是怎样想的,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当成维加或安娜,把自己放到那个情境中去,自然得就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和想法。如:

  (指名读:“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师:你读得真棒,把这两个感叹号的语气都读出来了。你现在就是维加,那老师要问问你,为什么你觉得很糟糕?

  生:因为玛莎把包丢了,离回家还有好长时间,所以我觉得很糟糕。

  师:你这是在为玛莎——

  生:担心。

  师:你担心玛莎什么?

  生:担心玛莎的肚子会很饿。

  师:看来你是非常关心玛莎的,对吗?

  生:对。

  通过转换角色,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维加是在为玛莎担心,他是关心玛莎的。

  反思教学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整堂课的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识字教学耗时太长,导致后面的品读感悟不够深入,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感觉有些不到位,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不够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小伙伴》教学反思2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已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以自主、合作的学*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质疑问难、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多媒体画面、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方式来学*,如,在“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案例的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同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三、本案例有机地进行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学*效率。画面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小伙伴美好的心灵,激活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唤起了他们对高尚情操及高尚行为的追求。

  文中人物玛莎在多媒体画面中多次出现,让她带学生一起去春游,并让她和学生直接对话,把他们带入情境中,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了“玛莎”就是自己的小伙伴,就是小朋友的当中的一员,让学生从内心认可这一角色,从而产生了较佳的学*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有机地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如,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从这堂课开始的教学设计到最后的专家听课、点评,都让我受益非浅:它让我更加潜心地研究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让我有机会得到更多老师和专家的指点和帮助;让我有机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得以完善。然而,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也存在许许多多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1、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导致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

  2、在这堂课的朗读教学中,老师的评价较多,学生的评价较少。如何指导学生评价,并且让学生的评价评到点上,起到和老师评价同等的作用?这是我今后要思考和摸索的问题。

  3、这堂课的写字指导和学生的课堂书写都在匆忙之中完成。()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大课堂书写的比重,不让它留于一种形式,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课堂中学好字,写好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3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已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以自主、合作的学*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质疑问难、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多媒体画面、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方式来学*,如,在“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案例的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同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三、本案例有机地进行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学*效率。画面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小伙伴美好的心灵,激活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唤起了他们对高尚情操及高尚行为的追求。

  文中人物玛莎在多媒体画面中多次出现,让她带学生一起去春游,并让她和学生直接对话,把他们带入情境中,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了“玛莎”就是自己的小伙伴,就是小朋友的当中的一员,让学生从内心认可这一角色,从而产生了较佳的学*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有机地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如,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从这堂课开始的教学设计到最后的专家听课、点评,都让我受益非浅:它让我更加潜心地研究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让我有机会得到更多老师和专家的指点和帮助;让我有机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得以完善。然而,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也存在许许多多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1、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导致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

  2、在这堂课的朗读教学中,老师的评价较多,学生的评价较少。如何指导学生评价,并且让学生的评价评到点上,起到和老师评价同等的作用?这是我今后要思考和摸索的问题。

  3、这堂课的写字指导和学生的课堂书写都在匆忙之中完成。()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大课堂书写的比重,不让它留于一种形式,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课堂中学好字,写好。

《小伙伴》教学反思4

  《小伙伴》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28课,这篇课文讲述了玛莎在春游时丢了背包,她的三个小伙伴表达了不同的关心,旨在激发孩子们乐于助人的愿望并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给他人最需要的帮助。

  这篇课文是我备课时间最久,试课次数最多的一篇课文。这里就最后一次执教情况作一些反思。我的教学流程如是:一直接入课复*生字词;二导学第一段引入主要内容;三朗读课文2——8段理解内容;四总结拓展;五书写指导“问”“间”。板书设计在教参基础上有所改变:28小伙伴

  玛莎背包丢了

  维加问说语言

  关心安娜说又说

  安东走掰放说行动

  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有两个方面的亮点需要我继续在教学中实践着。

  1、充分钻研教材,整个课堂能够牢牢立足文本,通过读、说、演、再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仔细品味语言,体会小伙伴们不同的关心,从而明白用实际行动给人最需要的帮助更值得我们学*。

  2、朗读方式多样化,指导层层深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正是积累语言的黄金时段,多读能让学生快速识记、积累语言。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以读代讲,以读促教”的新理念。在这一课中我采用了个别读、指名读、小组读、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师生演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能充分的读,读充分,最终让他们做到朗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各种方式穿插灵活使用,不累赘不繁琐,这也保持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在执教这一课时,我个人的语气语调有了很大进步,这是值得肯定和需要继续努力的。当然也有以下不足之处:

  1、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有效,应该教师少说,多让学生说。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具体环节还有些琐碎,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多彩。

  3、课堂上不够从容大方。如果能作为学生学*的伙伴,更加亲切融入他们的学*当中就更好,真正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就更好了。一堂课的成功需要花费很多心血,有时一个小小的改动,一个字、一个词的运用都会让课堂有不一样的效果。作为年轻教师,需要学*和努力的真的很多。如果能多去想想,多反思,我们就会做得更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伙伴》教学反思5

  《小伙伴》是以20xx年新修订的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新修订的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小伙伴》第一课时的内容,是造型表现类型的课题。通过学*有关知识,理解在中学美术学*中的地位。引导学生欣赏、认识、了解并尝试绘画的内容。是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相结合的典型课题。

  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中学,这个年龄段正是绘画的转型期,结合预*,能有意识的收集相关的作品图片,并通过认识初步了解肖像画。联系实际生活,对理解本课学*内容已有较丰富的学*基础。此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视听效果,对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起了明显的作用。画人物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技法训练,在七年级的时期让学生接触人物的基本画法是为了让学生对人物的大体比例有一个简单的理解,在画人物画是建立比例的意识,从而把人物画得更加的准确和真实。

  1.本课教学通过借助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运用大量的图片、音乐、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台,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领悟到表现的多种手法。

  2.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师生、学生间的交流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对比、讨论的形式,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3自评、互评、点评的教学评价的设置,宽松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们敢于各抒己见、互相切磋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氛围;学生在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欣赏水*、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准,同学间的情感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突出感受。当然在对课堂的把握、教学语言的运用以及在师生交流方面都有值得注意和商榷的地方,但经过细致、周密的备课和课堂上的大胆尝试之后,这一课将对我以后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对教学规律的总结和把握都有很大益处。

《小伙伴》教学反思6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他们有目的的语言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说写训练点,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指导学生练*说话,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今天,与学生共同学*了《小伙伴》一课,在学*完课文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你最想先认识谁?你最希望成为这三个小伙伴中的谁呢?”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配上语言动作进行表演。在全班交流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有点害羞,只有一两个人举手,说得也不流利,而且说的内容就局限在课文中安东、维加、安娜的形象中。我启发道:“现在玛莎最需要什么?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玛莎就在你的身边,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去做呢?”我的话音一落,一双双小手纷纷地举了起来,这时我趁热打铁,拓宽学生说的思路,我问:“小朋友们,你们很有爱心,当玛莎遇到困难时,安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了玛莎,另外两个小伙伴是怎么做的呢?今后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会像谁一样地去帮助他呢?”这时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完全没有刚开始的胆怯和害羞。学生们争着说,兴趣非常的浓厚。课堂达到了一个较好的学*效果,学生走*了"玛莎、安东",此时,我出示了一首《小伙伴》的儿歌,帮助学生感悟小伙伴应当互相帮助。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爱心教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小学生所处年龄正是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黄金期。因此,我们要在低年级加强语言训练,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技能,为今后的写作作好铺垫,打好基础。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留下了一个小缺憾:在低年级教学中,应体现读写结合,哪怕只写一个字也行,我在备课时设计了写字,但在教学中,怕时间不够,省略了这一环节。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还欠妥当。以后一定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学*。

《小伙伴》教学反思7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们语文组的七位老师商量选择了这一课。起初,我们认为这篇课文有简单的故事情节,也蕴含着一定的道理,整篇课文应该很好把握。可是,等到真正备起课来才发觉并非想象中的简单。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而且是发生在几个孩子之间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却很多。这样的课文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内容既不有趣,道理又不明显,很难让他们感兴趣,要想上得精彩不容易。

  编写教案之前的两天我不停地读课文,一点一点地分析、感受。每个人物,每句话,每个标点,都一点一点地品味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想越觉得问题多,越品越觉得内容丰富。我设计了好几个方案,可是每每写起教案来却无法进行到底,总是写到中途就把握不准了。直到上汇报课的前两天才理清思路,确定了教案。课上完之后,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反思这一课的备课过程,我觉得我在备课时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一、吃透教材,准确定位。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一起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孩子“这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方面关心帮助自己的伙伴”这样一个信息。然后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于是我以“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并且通过比较知道维加和安娜是通过“问、说”的形式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而安东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到安东的帮助对于玛莎来说是最需要的。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课文中的道理。这样也给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准确的定位。

  二、以读为本,渗透训练。

  要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素养。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没有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把它和朗读结合到了一起。

  备课时,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几个标点符号非常值得研究。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句子来说,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 ,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同时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所以有了如下的设计:

  出示:

  “你怎么不吃呀?”

  “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师:谁来当当维加,读一读。

  (一生来读语气比较*淡)

  师:注意标点符号,想一想维加会怎样说,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出语气。

  (一生来读明显有了语气)(师引读:维加关心地问____维加奇怪地问_____维加急切地问_____)

  师:我们要想读出语气就要注意标点符号,读出标点符号的语气。

  (再请一生读维加说的第一句话,读得更好了)

  师:你读得真好!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维加复杂的心理活动。

  通过这样的训练,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标点符号的训练,同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再有,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我抓住安东的几个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安东对玛莎的帮助和关心,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安东的关心和帮助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渗透了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三、转换角色,帮助理解。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是比较困难的。而在这一课中,如果不能让学生理解维加和安娜的内心思想,只是读他们说的话的话,他们是很难理解他们对玛莎的关心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角色转换的方法,帮助学生去理解人物。在学生在初步读出人物语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使他变成维加或安娜,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时维加和安娜是怎样想的,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当成维加或安娜,把自己放到那个情境中去,自然得就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和想法。如:

  (指名读:“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

  师:你读得真棒,把这两个感叹号的语气都读出来了。你现在就是维加,那老师要问问你,为什么你觉得很糟糕?

  生:因为玛莎把包丢了,离回家还有好长时间,所以我觉得很糟糕。

  师:你这是在为玛莎——

  生:担心。

  师:你担心玛莎什么?

  生:担心玛莎的肚子会很饿。

  师:看来你是非常关心玛莎的,对吗?

  生:对。

  通过转换角色,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维加是在为玛莎担心,他是关心玛莎的。

  反思教学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整堂课的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识字教学耗时太长,导致后面的品读感悟不够深入,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感觉有些不到位,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不够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小伙伴》教学反思8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的题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上三个: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练*分角色表演。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能战胜困难。

  3、学*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练*说话。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接受实际,我把学*难点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问、读、演、说”理解课文内容。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和背诵课文,练*分角色表演课文。在“问、读、演、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感悟同心协力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这儿的“问”是指老师的“问”,抓住“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一中心环节去设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问是“问”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找、划划、圈圈、点点,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读”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是放在首要地位的。老师要培养谈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好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流利地阅读等等。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本课篇幅较长,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让学生们通过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课文。

  “说”是学生言语能力训练的重点,我首先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说,我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进行说话,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其次我引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栽树要带什么工具,这为下文的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我带着学生走入栽树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的勇敢、机灵、聪明及可贵的协作精神。这样以演说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达、倾听与捕捉信息的能力。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基本达成预设目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9

  整篇课文充满人文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儿童的生活实际,故而学*本文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对于这样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通过讨论、反复朗读、联系生活谈感受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读着自己喜爱的故事中产生了与帮助他人的愿望。

  1、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参差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把自己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助正音。最后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

  2、在教学《小伙伴》时,我非常重视朗读,强调“以读为本”。为了避免教师讲得过多,提问过多,引导过多的问题,我用浅显的语言把练*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边读边思考,同桌交流,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


《小伙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

  《小伙伴》这一篇课文是在第二十八课,课文所讲的一件事是小朋友非常熟悉的。春游的时候,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课文的内容学生容易理解,要想真正体会丢包的人玛莎的心情,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首先我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玛莎,你的包丢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这时候自己就是玛莎了,他们会说出各种的心情:我很难过。我很郁闷。我很伤心。我很着急。我又着急又难过。换位思考的结果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课文。换位思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好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也是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一种好方法。这篇课文里有好几个人物,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某一位,分角色来读,这种形式学生很喜欢。因此读起来特别起劲。我还采取了老师引读,学生表演读。学生在读的时候,老师应该对学生提出要求,体会好玛莎的心情,体会好伙伴们七嘴八舌在说玛莎时的快嘴模样,读出感情来。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留下了一个小缺憾:找找自己班上的安东。同学们想来想去,在班上竟然找不到一个安东这样的人。这说明了本班的孩子普遍缺乏爱心。以后一定要加强这一方面教育。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2

  《三个小伙伴》是一年级下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孩子们在品读中悟出应团结协作的道理。

  在读课文时,我问孩子们“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让你最喜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小组结合去表演,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3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三个小伙伴小野猪、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课文的要求是:朗读课文,再演一演。(只有理解了才能很好的演出来),课文的结构还是比较清楚的,三段同样的结构,整齐、易懂。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从课题入手,理解什么是“伙伴”,伙伴它不同于朋友,伙伴之间有“合作”的关系,在学生理解了课题的基础上,提出:那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要一起做什么呢?

  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引导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在读准、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我借助课文中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明白三个小伙伴一起做什么事?(上山栽树)结果怎样?(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这时,我又进一步提出疑问:小树终于栽好啦!小朋友这个时候心里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伙伴两手空空,什么工具也没有,是怎么把树栽好的呢?”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想弄明白的兴趣。我让学生说说对文中的小动物的评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都用“夸奖”的语气来评价小动物,从中也得到启发,指导自己的言行,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要像这些小动物一样友爱,团结,学会合作。


《小伙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

  接到要在区课改实验教研活动(阅读专题)中上一节研讨课的任务时,我既高兴又担心,因为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锻炼和提高教学水*的绝佳机会,然而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该如何上,我对此也存在着很大的困惑。有幸在备课之前看到了崔峦老师的这段话:“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同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能读出感情。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读书*惯,*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同学练读的过程。”这段话恰好给我指明了低段阅读教学的方向。

  于是我选择了《小伙伴》这一课,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的教学要求,开展了教学活动。研讨课结束后,与会同行、教研员对我予以了充沛的肯定,假如说本节研讨课尚还胜利,反思课堂取得胜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突现教学的整体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给动画片找配音演员”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主要分成这样几个步骤来把它贯彻始终:

  1、提出评选要求:声音响亮,说话流利、有感情。

  2、挑选最佳旁白。

  3、挑选最佳玛莎和维加。

  4、最佳配音演员给动画片配音。

  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了两个作用:

  ⑴ 调动了同学的学*积极性,让同学清楚地知道本课的学*目的和自身努力的方向。

  ⑵ 使整堂课的所有教学环节有机统一,而不显得支离破碎。

  认生字是为了把课文读准,分段读课文是为了把课文读通,体会人物的心情是为了把课文读出感情。从课堂情况来看,我的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恰当的,是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同学兴趣的。

  二、通过同桌互助,协助同学读准生字词

  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同学的识字量良莠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同学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同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身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把自身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协助正音。最后用老师考考小朋友的方法,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这个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同学的个体差别,让每个同学在原有的知识水*上去自主学*,达到识字的目的。

  三、教给朗读的方法,促进同学自读自悟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自悟自读”。为了防止老师讲得多,提问多,引导得多,我运用学*小伙伴的口吻,用浅显的语言把练*朗读的.方法教给同学。“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然后让同*用这些方法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同桌交流,使同学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

  在上课过程中,正是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我体会到了令我激动的气息:同学自由阅读,灵活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如读到“你怎么不吃呀?”这句话时,有的同学抓住问号,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体会它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进行朗读练*;有的同学入情入境,体会维加当时的想法,读出他非常奇怪的语气。尽管大家练*朗读的方法不同,但都或*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小朋友们都感悟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绘声绘色地读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

  四、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运用词语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新课程规范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的阶段目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同学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同学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小朋友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玛莎把背包丢了,她得饿肚子了,这可真糟糕啊!”“离回到家还有好长的时间,玛莎的肚子要饿好久哪,这可真糟糕啊!”“玛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妈妈批评了,这可真糟糕啊!”同学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小朋友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说:“我去上学,可是忘了带书包,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我忘了把开水带到学校里来了,今天上完体育课没水喝,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里去了,这可真糟糕啊!”……听到同学准确而生动的表述,我就势引导“想想自身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这时,小朋友们都皱着小眉头,把句子读得抑扬顿挫。“糟糕”词语的教学到此,从课堂出现出来的效果看,小朋友们不只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运用“糟糕”说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胜利的。

  五、遗憾之处

  这堂课从开始的公开课教案到最后的研讨课结束,都让我收益非浅:它让我更加潜心地研究了新课程规范的教学理念;让我有机会得到更多老师和专家的指点和协助;让我有机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自身的一些不幼稚的想法得以完善。然而,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也存在许许多多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考虑的方向:

  1、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和到同学的个体差别,放手让同学自身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同学识记字形,导致同学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

  2、在这堂课的朗读教学中,老师的评价较多,同学的评价较少。如何指导同学评价,并且让同学的评价评到点上,起到和老师评价同等的作用?这是我今后要考虑和摸索的问题。

  3、这堂课的写字指导和同学的课堂书写都在匆忙之中完成。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大课堂书写的比重,不让它留于一种形式,让同学实实在在地在课堂中学好字,写好字。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2

  《小伙伴》这一篇课文是在第二十八课,课文所讲的一件事是小朋友非常熟悉的。春游的时候,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课文的内容学生容易理解,要想真正体会丢包的人玛莎的心情,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首先我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玛莎,你的包丢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这时候自己就是玛莎了,他们会说出各种的心情:我很难过。我很郁闷。我很伤心。我很着急。我又着急又难过。换位思考的结果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课文。换位思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好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也是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一种好方法。这篇课文里有好几个人物,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某一位,分角色来读,这种形式学生很喜欢。因此读起来特别起劲。我还采取了老师引读,学生表演读。学生在读的时候,老师应该对学生提出要求,体会好玛莎的心情,体会好伙伴们七嘴八舌在说玛莎时的快嘴模样,读出感情来。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留下了一个小缺憾:找找自己班上的安东。同学们想来想去,在班上竟然找不到一个安东这样的人。这说明了本班的孩子普遍缺乏爱心。以后一定要加强这一方面教育。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3

  作文教学比较难上,一节课下来,感觉还是有一些收获的:在整个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营造和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谜语是学生所喜见闻乐见的,在教学导入时,我以同学们为迷底创作谜语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有话可说,有例可仿。

  二、诱**感,奠定学生思想基础。

  我选择从谈话开始,以介绍伙伴的方式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作的要求中,不动声色,不留痕迹。把黑板交给学生,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为老师融入学生,点拨学生制造和谐的氛围,赢得宝贵的时间。

  三、联系生活,奠定学生思维基础。

  作文教学说是写的基础,一节*作指导课不是要完整地展示学生*作的过程,但要充分地体现教师指导的过程,在练*说话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

  教学中,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写出你最熟悉的伙伴的特点”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构思恰当、新颖的开头,不仅能使笔下生花,而且能增加文采。而这样的要求是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落实了课标对于文章修改的要求,虽然只是对开头的修改,却也体现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思想。

  四、出示范文,奠定写作方法基础。

  在教学中,我选择与学生*作要求相似的范文,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更重要的是范文中新的题材,新的构思,新的写法会给写生一些启示,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而范文安排在学生选定了事例后,这样就避免学生的思维受到范文的局限。

  但是细思量,还是留下很多遗憾:一是由于虽然自己精心设计了过渡语,对教案也再三进行了修改,但对教案不是很熟,教学时时间不够紧凑。二是应该指导学生在说的基础上,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创作,完成*作,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作,来展现课堂的效果,这样会更好。以后的教学中能注意这一点,多指导,多练笔,相信学生一定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有得有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是最常见的。只要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演绎更多的精彩!


《小伙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小伙伴》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小伙伴》教学反思1

  本课是色彩课,因此课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前我布置了学生准备颜料、画笔、调色盘、水罐等,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准备了抹布,以备最后做好教室的卫生工作。

  在进行三原色、三间色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能了解间色的产生,我准备了三个透明的塑料瓶,我先进行了橙色的色彩变化演示,先用笔蘸了一些红色放进了水里,然后又取了相同量的黄色放进了红色的瓶子里,学生亲眼看到了瓶子里的水经过搅拌后变成了橙色,发出了“哇”惊叹声,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间色的产生,下面的两个试验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色彩的试验,并要求学生把最后“红+蓝、黄+蓝”试验的结果告诉大家,通过试验,有的同学发现“黄+蓝”调配的颜色有的是蓝绿,有的是黄绿,也有的是绿;有的同学发现颜色“红+蓝”调配的颜色有的是蓝紫,有的是紫色,也有的是灰色,通过学生的亲手实验,我帮学生分析了为什么他们的调色不是绿或紫色,因为他们放入的颜色的量不一样多,或者在两色调配时笔没洗干净,带了其它的颜色,所以产生了其它的颜色,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色彩的变化这么神奇,这么丰富,在饶有兴趣的情绪中学生认真完成他们三原色、三间色的作业,相信学生的收获一定是很大的。

  我也明白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一定要让他们亲自参与,自己动手,这样所学的知识才是他们自己的,也是终生难忘、扬。

《小伙伴》教学反思2

  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而且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不懂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小伙伴》小中见大,描绘的是三个小伙伴对待玛莎丢了书包后的不同表现,旨在说明一个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整篇课文充满人文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儿童的生活实际,故而学*本文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对于这样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通过讨论、反复朗读、联系生活谈感受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读着自己喜爱的故事中产生了与帮助他人的愿望,成了本课力求突破的关键。

  1.在活动中展开教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综观全课的设计,主要通过“猜谜拓手印”、“小组表演朗读”、“图配文艺术画展示”三大活动铺展开教学,这些活动使学生感觉不像是在上课,更像是在游戏,因而激起了浓厚的学*兴趣,兴高采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新课程改革呼吁“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而唤起学生积极参与正是自主学*的前提。

  2.小组表演朗读,发挥合作学*优势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尤其应当重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由于本课主要是对话,而且表现的是生活场景,故而可以借助表演的方式使学生在演中读,边演边读,既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变化,更重要的是深入角色的内心,充分体会到晚辈的孝顺和长辈的慈爱。同时,小组合作表演朗读调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切磋中提高有感情朗读的水*,深化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3.激活体验,彰显人文,多元发展

  小读者多数是独生子女,与安东相比,在帮助别人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请学生展示个人图配文的艺术拓印画,说说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我们的小伙伴是怎么对待我们的,这一设计的意图在于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深刻感悟教材的思想情感,使*面的文本阅读成为一次个性化的生命体验。另外,图配文的艺术拓印画与“爱心服务卡”的实施活动,综合了美术、语文等学科的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渗透了可贵的情感教育,犹如火花点燃了学生心灵世界的关心,帮助别人之情。

  4.识字方式多样,巧借板书强化

  字词的学*是低年级语文阅读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动作演示识记“掰”,再巧妙地借助板书,加强“伙”、“伴”等字的记忆,以及借助读长句巩固其他字的识记,等等。形式多样的识字增添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散发出活泼的气息。

  总而言之,本课致力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针对教材的特点,在有趣的活动中铺展开教学,以读促讲,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友情的温暖,从而给语文学*抹上了鲜灵的人文色彩。

《小伙伴》教学反思3

  准备了几天,就直接上自己的班级。课堂的开头挺不错的,中间部分也还行,主要抓住“三个小伙伴是怎样关心玛莎?”通过比较他们三个人的不同做法,来研读,从而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小伙伴》一文中的人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小伙伴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丢失背包后的玛莎的关心。谁的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你们最喜欢谁?”

  “安东!”

  “我喜欢安东!”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一边高高地举起小手,一边兴奋地大声说自己喜欢安东。是啊,学生对安东将自己一大半的面包分给玛莎这一行为,都从内心给予了认可,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都被这一行为所感动。

  “为什么呢?”我接着问道。这一问,不少同学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围同学,有的又将目光转到课本上,有的笑着看着我,想说些什么,可又没有勇气站起来,只有几位同学的手仍然高高地举着。这一场景与我备课时预想的差不多。因为此时学生通过阅读,只是很直观地感悟到安东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好的,但如果让他们站起来用语言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他们需要有一段时间来组织语言。于是我微笑着说:“这样吧,先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待会儿再说给大家听!”这下子可热闹了,学生都叽叽喳喳地说开来。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的手又陆续举了起来。

  “请你先来说说看!”我请一位*时不太爱说话但今天举起手的学生。

  她站了起来。“我最喜欢安东,因为他助人为乐,”她想了一会儿接着说:“我觉得他做得最好。”

  环视四周,一双小手,引起了我的注意。“今天我们班的陆一东同学第一个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真不简单!请坐!”受到我的表扬,大家都为他鼓掌。从他那甜甜的笑脸上我看到了他的喜悦,也看到了成功的表情。接着许多只小手又迫不及待地举了起来。

  “我也喜欢安东!”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他知道玛莎这时候肚子一定很饿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面包掰了一大半给玛莎吃!”

  瞧!孩子们多会分析呀!看着还有不少高举的小手,我想,此时我再说些什么不就是多余了吗?让他们各抒己见吧!

  一堂课下来,有不错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的不足。在分析人物的语句时,对于句字中的“字”挖掘得不够深,课件的制作也有所欠缺,没能让图文有机结合在一张上,从而造成了设一个问题,解答之后,又请了学生多说了一次,比较罗嗦,不够简洁,这说明: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多多磨课,一次不成,第二次改进,第三次再努力,一点点进步,就会“取众人之长,不己之短,”以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只要用心教,就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小伙伴》教学反思4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板书时利用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这样表现的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而且对所需工具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新课改指出:读书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另外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能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学*。

  整节课走下来,感觉比较流畅!但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在指导孩子朗读这块做得不够透彻,孩子们本可以读得更好,由于自己引导得不够,使孩子们的朗读停于表面;

  2、过高估计了孩子们的能力,以至于讲故事的环节完成得不够好!

  3、一些细节还考虑得不够周到,如:板书的设计、幻灯片的制作等!

《小伙伴》教学反思5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们语文组的七位老师商量选择了这一课。起初,我们认为这篇课文有简单的故事情节,也蕴含着一定的道理,整篇课文应该很好把握。可是,等到真正备起课来才发觉并非想象中的简单。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而且是发生在几个孩子之间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却很多。这样的课文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内容既不有趣,道理又不明显,很难让他们感兴趣,要想上得精彩不容易。

  编写教案之前的两天我不停地读课文,一点一点地分析、感受。每个人物,每句话,每个标点,都一点一点地品味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想越觉得问题多,越品越觉得内容丰富。我设计了好几个方案,可是每每写起教案来却无法进行到底,总是写到中途就把握不准了。直到上汇报课的前两天才理清思路,确定了教案。课上完之后,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反思这一课的备课过程,我觉得我在备课时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一、吃透教材,准确定位。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一起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孩子“这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方面关心帮助自己的伙伴”这样一个信息。然后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于是我以“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并且通过比较知道维加和安娜是通过“问、说”的形式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而安东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到安东的帮助对于玛莎来说是最需要的。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课文中的道理。这样也给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准确的定位。

  二、以读为本,渗透训练。

  要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素养。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没有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把它和朗读结合到了一起。

  备课时,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几个标点符号非常值得研究。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句子来说,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 ,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同时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所以有了如下的设计:

  出示:

  “你怎么不吃呀?”

  “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师:谁来当当维加,读一读。

  (一生来读语气比较*淡)

  师:注意标点符号,想一想维加会怎样说,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出语气。

  (一生来读明显有了语气)(师引读:维加关心地问____维加奇怪地问_____维加急切地问_____)

  师:我们要想读出语气就要注意标点符号,读出标点符号的语气。

  (再请一生读维加说的第一句话,读得更好了)

  师:你读得真好!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维加复杂的心理活动。

  通过这样的训练,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标点符号的训练,同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再有,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我抓住安东的几个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安东对玛莎的帮助和关心,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安东的关心和帮助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渗透了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三、转换角色,帮助理解。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是比较困难的。而在这一课中,如果不能让学生理解维加和安娜的内心思想,只是读他们说的话的话,他们是很难理解他们对玛莎的关心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角色转换的方法,帮助学生去理解人物。在学生在初步读出人物语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使他变成维加或安娜,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时维加和安娜是怎样想的,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当成维加或安娜,把自己放到那个情境中去,自然得就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和想法。如:

  (指名读:“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

  师:你读得真棒,把这两个感叹号的语气都读出来了。你现在就是维加,那老师要问问你,为什么你觉得很糟糕?

  生:因为玛莎把包丢了,离回家还有好长时间,所以我觉得很糟糕。

  师:你这是在为玛莎——

  生:担心。

  师:你担心玛莎什么?

  生:担心玛莎的肚子会很饿。

  师:看来你是非常关心玛莎的,对吗?

  生:对。

  通过转换角色,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维加是在为玛莎担心,他是关心玛莎的。

  反思教学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整堂课的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识字教学耗时太长,导致后面的品读感悟不够深入,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感觉有些不到位,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不够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小伙伴》教学反思6

  整篇课文充满人文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儿童的生活实际,故而学*本文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对于这样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通过讨论、反复朗读、联系生活谈感受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读着自己喜爱的故事中产生了与帮助他人的愿望。

  1、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参差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把自己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助正音。最后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

  2、在教学《小伙伴》时,我非常重视朗读,强调“以读为本”。为了避免教师讲得过多,提问过多,引导过多的问题,我用浅显的语言把练*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边读边思考,同桌交流,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


《小伙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8)

——小伙伴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小伙伴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3个生字。会写“问、间、伙、伴、共、汽”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并学会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对语文阅读教学最关键的是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达到正确、通顺、流利,如果能读出感情,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认字学词,积累语言也是其中的重要任务。此外,也要培养学生的读书*惯、方法,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讲了三个小伙伴关心玛莎的事。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这篇课文学生非常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13个生字。

  2、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课前准备:图片、生字卡片

  一、自读课文

  1、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2、说一说,你的小伙伴是谁?

  3、板书"小伙伴",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在小伙伴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并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兴趣。]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6、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同桌同学互读。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4)、指名几位学生读课文。

  一个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把它藏在课文中,你也会读吗?谁来念念课文?

  二、合作交流

  1、再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小朋友?谁是谁的小伙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玛莎、维加、安娜、安东。同时引导学生说

  说:玛莎是维加的小伙伴。维加是玛莎的小伙伴。玛莎的小伙伴有维加、安娜、安东。……)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简单叙述)

  3、复*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读书小组长检查组员识记生字。(取出生字袋中的生字,带领组员

  读,然后把会读的生字放回袋中。遇到不会或不熟练的,请同学相互帮忙。)

  4、指导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5、出示四个字,引导学生分析(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并

  尝试书写。

  ("问、间"都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门字框";"伙、伴"都是左右结构,

  偏旁都是"单人旁"。)

  6、重点指导书写"问"、"伙"。

  7、学生书写。

  [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

  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8、小组合作学*:

  (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进一步读懂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

  (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很感动。)

  (2)小组汇报交流学*情况。

  比一比,哪组分角色朗读得最好(可以配上动作表演)。

  三、品读领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春游那天,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饭了,惟独玛莎站在

  一旁。同学们见了,是怎

  2、 小组合作学*。

  (1)、小组讨论: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为什么?

  (2)、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维加:问,说;安娜:说,说; 安东:掰,放,说。),想象安东当时是怎么想的,深入了解安东的帮助,在当时来说是最有用的,最具体的关心。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一)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这样吧,现在老师就是丢了中餐的玛莎,你们就是我的小伙伴们。你们发现了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这样去做呢?(学生走*“玛莎”,采用不同方式的关心帮助。)

  (二)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一定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五、巩固生字新词。

  1、出示新字词,学生自主识记,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

  2、汇报交流,强化记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一起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

  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导致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小伙伴教学反思2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已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以自主、合作的学*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质疑问难、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多媒体画面、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方式来学*,如,在“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案例的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同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三、本案例有机地进行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学*效率。画面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小伙伴美好的心灵,激活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唤起了他们对高尚情操及高尚行为的追求。

  文中人物玛莎在多媒体画面中多次出现,让她带学生一起去春游,并让她和学生直接对话,把他们带入情境中,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了“玛莎”就是自己的小伙伴,就是小朋友的当中的一员,让学生从内心认可这一角色,从而产生了较佳的学*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有机地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如,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从这堂课开始的教学设计到最后的专家听课、点评,都让我受益非浅:它让我更加潜心地研究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让我有机会得到更多老师和专家的指点和帮助;让我有机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得以完善。然而,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也存在许许多多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1、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导致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

  2、在这堂课的朗读教学中,老师的评价较多,学生的评价较少。如何指导学生评价,并且让学生的评价评到点上,起到和老师评价同等的作用?这是我今后要思考和摸索的问题。

  3、这堂课的写字指导和学生的课堂书写都在匆忙之中完成。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大课堂书写的比重,不让它留于一种形式,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课堂中学好字,写好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3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而且是发生在几个孩子之间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却很多。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孩子“这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方面关心帮助自己的伙伴”这样一个信息。然后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于是我以“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并且通过比较知道维加和安娜是通过“问、说”的形式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而安东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到安东的帮助对于玛莎来说是最需要的。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课文中的道理。这样也给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准确的定位。

  要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素养。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没有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把它和朗读结合到了一起。

  备课时,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几个标点符号非常值得研究。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句子来说,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同时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标点符号的训练,同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我抓住安东的几个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安东对玛莎的帮助和关心,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安东的关心和帮助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渗透了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不够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小伙伴教学反思4

  《小伙伴》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以春游为题材,写了几个小伙伴去春游,而其中一个叫玛莎的丢了背包后;同伴们都采用了自己的关心方式。从中,展现了儿童的情感世界是如此天真、可爱。

  一年级教学应该注重自主学*的意识和*惯,更应该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一堂课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觉得情趣的导入极为重要,小孩子天生喜欢看动画,用适合课文相联系的动画,可以激发小孩子对课文内容有极大的兴趣。

  在课文朗读方面,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通过角色朗读让其他同学对扮演角色的同学进行朗读评价,并把自己的想法以及朗读的处理说出来。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读给同学们听,通过这一环节小孩子们特感兴趣,积极参与评价;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处理方法,从而达到预想的效果。

小伙伴教学反思5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如,在“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正因为关注了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学生主动学*的欲望非常高涨。

  朗读永远是课堂不变的主旋律。教学活动中,我将读贯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边读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合作读,师生共同读等,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情感及道理。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差异的,而我的要求总是想达到一致,此时又忘掉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伙伴教学反思6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而且是发生在几个孩子之间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却很多。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孩子“这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方面关心帮助自己的伙伴”这样一个信息。然后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于是我以“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并且通过比较知道维加和安娜是通过“问、说”的形式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而安东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到安东的帮助对于玛莎来说是最需要的。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课文中的道理。这样也给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准确的定位。

  要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素养。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没有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把它和朗读结合到了一起。

  备课时,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几个标点符号非常值得研究。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句子来说,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 ,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同时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标点符号的训练,同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我抓住安东的几个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安东对玛莎的帮助和关心,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安东的关心和帮助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渗透了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不够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小伙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9)

——《小伙伴》教学设计

《小伙伴》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伙伴》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伙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读字组词。

  2、会写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书写工整。

  3、正确、流利的有个感情的朗读课文,学*进入角色朗读。

  4、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为。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流利的朗读课文,学*进入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回答问题:

  1、这些小朋友要去干什么?

  2、你知道各位小朋友各叫什么名字吗?

  3、说一说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4、师:小朋友一起学*,一起玩也可称为小伙伴。

  板书课题:《小伙伴》

  同学们读课文,看看课文怎样把这里发生的事情叙述完整。

  二、初读课文,划出生字,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1、自读课文。

  2、交流读书收获:

  (1)、全文共计几个自然段?

  ﹙2﹚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指生读。

  ﹙3﹚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组词读字。

  ﹙5﹚用词说话,重点抓住“丢、记、保”三字组词说。

  三、再读课文,学*进入角色朗读。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体会说话人的心理,读出不同的语气。

  3、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朗读。

  ﹙1﹚指生读出不同人物说的话,读后讨论说话人的态度。

  “维加”————询问 责怪 怎样读?

  “安东”————恳切 怎样读?

  ﹙2﹚进入角色比赛朗读。

  四、拓展延伸

  1、议一议

  玛沙没有午饭吃,三个小伙伴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谁做的对?为什么?

  2、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

  生交流,师总结。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检查生字认读。

  2、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

  ﹙1﹚要读出小伙伴的 “询问”、“责怪”“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

  ﹙2﹚玛莎丢了东西没吃的,心里一定很难过。读她说的话声音要小。

  二、学写生字

  1、自读“我会写”的生字。

  2、交流:

  ﹙1﹚指生组词读字。

  ﹙2﹚自己会写哪几个字?怎样学会的?

  ﹙3﹚师重点“汽 记 粗”三个字。

  ﹙4﹚生写字,评议。

  三、再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词语。

  1、交流词语。

  2、用喜欢的词语写话。

  四、小结:本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小伙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3个生字。会写“问、间、伙、伴、共、汽”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并学会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对语文阅读教学最关键的是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达到正确、通顺、流利,如果能读出感情,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认字学词,积累语言也是其中的重要任务。此外,也要培养学生的读书*惯、方法,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讲了三个小伙伴关心玛莎的事。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这篇课文学生非常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13个生字。

  2、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课前准备:图片、生字卡片

  一、自读课文

  1、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2、说一说,你的小伙伴是谁?

  3、板书"小伙伴",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在小伙伴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并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兴趣。]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6、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同桌同学互读。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4)、指名几位学生读课文。

  一个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把它藏在课文中,你也会读吗?谁来念念课文?

  二、合作交流

  1、再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小朋友?谁是谁的小伙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玛莎、维加、安娜、安东。同时引导学生说

  说:玛莎是维加的小伙伴。维加是玛莎的小伙伴。玛莎的小伙伴有维加、安娜、安东。……)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简单叙述)

  3、复*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读书小组长检查组员识记生字。(取出生字袋中的生字,带领组员

  读,然后把会读的生字放回袋中。遇到不会或不熟练的,请同学相互帮忙。)

  4、指导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5、出示四个字,引导学生分析(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并

  尝试书写。

  ("问、间"都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门字框";"伙、伴"都是左右结构,

  偏旁都是"单人旁"。)

  6、重点指导书写"问"、"伙"。

  7、学生书写。

  [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

  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8、小组合作学*:

  (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进一步读懂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

  (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很感动。)

  (2)小组汇报交流学*情况。

  比一比,哪组分角色朗读得最好(可以配上动作表演)。

  三、品读领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春游那天,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饭了,惟独玛莎站在

  一旁。同学们见了,是怎

  2、 小组合作学*。

  (1)、小组讨论: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为什么?

  (2)、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维加:问,说;安娜:说,说; 安东:掰,放,说。),想象安东当时是怎么想的,深入了解安东的帮助,在当时来说是最有用的,最具体的关心。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一)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这样吧,现在老师就是丢了中餐的玛莎,你们就是我的小伙伴们。你们发现了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这样去做呢?(学生走*“玛莎”,采用不同方式的关心帮助。)

  (二)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一定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五、巩固生字新词。

  1、出示新字词,学生自主识记,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

  2、汇报交流,强化记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一起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

  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导致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小伙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3个生字。会写“问、间、伙、伴、共、汽”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并学会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并懂得用行动去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

  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并懂得用行动去关心别人。

  【教具、课件】

  生字卡片、本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识课文生字,会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一、读课题,初识小伙伴:

  1、齐读!

  2、你能向大家说说你的小伙伴吗?

  ⑴ 谁是你的小伙伴?

  ⑵ 你们经常在一起赶什么?

  ⑶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说。

  3、是啊!小伙伴在一起学*、玩耍多开心哪!

  4、今天,闵老师为大家带来四个新伙伴,而且是外国小伙伴。(点击课件)喜欢他们吗?来,亲切地叫叫他们的名字吧。

  5、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友好一点,问声好吧?)(热情一点,说句欢迎的话吧。)

  二、初读课文:

  1、师:借拼音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把它们和在文中连成的词一块儿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

  ⑴ 小老师带读(有注音),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

  ⑵ 开火车读(有注音)。

  ⑶ 集体读(无注音)。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提供这些词语:“春游午餐背包丢了小伙伴帮助”

  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这四个小伙伴间的小故事吗?通过连词成句的训练,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复*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读书小组长检查组员识记生字。(取出生字袋中的生字,带领组员读,然后把会读的生字放回袋中。遇到不会或不熟练的,请同学相互帮忙。)

  四、指导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1、出示四个字,引导学生分析(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并尝试书写。

  (“问、间”都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门字框”;“伙、伴”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单人旁”。)

  2、重点指导书写“问”、“伙”。

  3、学生书写。“伙伴”两个字你会写吗?指导书写生字“伙伴”。在学生对“伙伴”这两个字充满兴趣时及时学*写法,孩子记忆更牢固。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小伙伴》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个板块由两部分组成:提示语及故事插图。

  本课提示的主要内容:

  1、提示故事的主要内容。

  2、提出问题要通过画面看懂图中人物在做什么,想像图中人物在想什么,说什么,特别要想像图中人物的对话。

  3、指出本次口语交际的方法是角色表演。

  教学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交流合作的机会与氛围。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运用语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在社会交际中,与人打交道态度要亲切,有礼貌,要说普通话。

  2、让学生体验交际的过程,体会交际的必要性,并提高交际技能,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3、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学会辨析与欣赏。

  教学重点:

  用礼貌用语,讲普通话。

  教学难点:

  体验交际的过程,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教具准备:

  出示课件、挂图

  课时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渐入交际话题。

  同学们,今天小熊生病了,小鹿、小猴和小兔带着礼物看望它。小狐狸因为有事不能去,委托小兔代他问候小熊,那么请你想一想,见到小熊大家会说些什么?小兔是怎么说的呢?小熊又是怎么答谢的呢?

  其实,在我们的学*和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怎样与人打交道,这些也都是有学问的,你们想学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到同学家去》为题进行练*。(板书课题)

  二、图文创造情境,深入交际主题。

  1、出示课件或挂图,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图中小熊、小兔、小猴、小羊都是怎么想的,说了什么?

  三、指导表演

  1、让学生先分小组进行练*,引导表演时注意加入对话。要借助手势表演,语气等再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个性和品质等特点。

  2、选出几个在组里表演最好的同学重新组合,代表小组在全班表演。

  3、互相评议,学会评议。学会欣赏与鼓励。

  四、推荐作业:让口语交际回归生活

  根据今天的练*写一篇日记。

《小伙伴》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审清本次*作的要求(一两件、事、小伙伴的特点)

  2、懂得欣赏别人的作品,并从特点、事例、细节、中心等方面来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作。

  教学重难点:

  学会从彰显个性、事例典型、胜在细节、点睛之笔这四个方面来评价、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作。

  课前准备:

  1、白板PPT课件。

  2、范文一篇,学生作品一篇。

  3、学生自己写的作品一人一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精彩回顾:

  1、课件出示《少年闰土》中的两个精彩片段: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通过环境烘托闰土的健康活泼,动作、外貌的描写则突出闰土的机智勇敢。)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突出了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2、齐读精彩片段,并指名说说精彩在哪里?随机出示文中的细节描写。复*《少年闰土》的写作方法,明确怎样写出人物的特点来。

  三、审清要求:

  1、出示本次*作要求: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2、齐读要求。

  3、指名审题:(出示)事件人物特点

  生回答:内容是介绍自己的小伙伴,是写人的文章。 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要用一两件事反映出小伙伴的特点。

  板:彰显个性、事例典型、胜在细节、点睛之笔

  四、分析范文:

  1、学生默读范文,并交流范文胜在哪里?

  2、学生根据四大法宝进行评改交流,汇报。

  五、学生作品:

  1、学生默读范文。

  2、指名根据四大法宝进行评改,师生同改。

  六、*作沙龙:

  1、把全班分成两大组,分别选出一位组长,并取个组名。

  2、组长致一个简单的开头语。

  3、分别派代表读自己最精彩的片段,本组组员负责提优点,另一组负责提建议。

  4、互相修改作品。

  5、学生自改。

  七、精彩点津:

  这节课我们讲评“我的小伙伴”这篇作文,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师:通过今天的*作评改课,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但乐于写作,还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中。老师非常欣赏你们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更佩服你们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课余时间,你们可以继续交流。

  附板书设计:

  写写我的小伙伴

  彰显个性

  事例典型

  胜在细节

  点睛之笔

《小伙伴》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矿、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懂得乐于助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咱班同学个个那么精神,让卢老师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你们。我真想成为你们的伙伴,可以吗?看来同学们很喜欢交朋友。那就和卢老师一起走进28课,去认识几位外国的小伙伴吧!

  2、来,会学*的孩子们,举起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我要给你们介绍的外国小伙伴,想知道他们的名字吗?那就到书中去找答案吧。不过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想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读课文时要把字音读准,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课文读完了请坐好,老师就明白了。

  2、谁能告诉老师,这四位小伙伴的名字?

  3、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画出这四位小伙伴说的话。(板贴四位小伙伴的名字)

  三、朗读感悟,读中识字

  1、维加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生答)他在问谁?他为什么这么问呢?

  2、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原因,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段。这段中藏了一个生字宝宝,谁认识它?(出示第一段)餐什么结构,一日三餐都与食有关,所以下面是食字底。这个字笔画较多,伸出小手跟老师写一写餐字。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这个字?

  3、齐读第一段,大家都在吃午餐说明春游玩了一上午,大家一定饿了,只有玛莎站在一旁,你说奇不奇怪?这个现象被玛莎的小伙伴维加看见了,(出示第二段)维加问她:(生齐读)你怎么不吃呀?玛莎是怎么回答的?(生答)

  4、出示第三段这段中也有两个生字,谁来当小老师?(指名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丟和矿这两个字?

  5、玛莎丢了背包,没有吃的,心里一定(指名答)谁能读出难过的语气?是很难过,她的话都没有说完。看,这六个小黑点叫什么名字,表示玛莎的话还没说完呢,那么玛莎还想说些什么呢?请你再读读玛莎的话。

  6、那么维加知道玛莎丢了背包后又是怎么说的呢?(生答后出示第四段)谁会读这两个字?糟糕这两个字都是米字旁,你怎么区分它们?那在你身边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想一想当时的心情,请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男女生赛读)大家读得真好,我觉得维加真是一个关心小伙伴的好孩子,你们同意吗?

  7、安娜知道玛莎的背包丢了之后说了什么?(出示安娜的话)你们和老师找的一样吗?瞧,安娜的话中还真藏了不少生字,在下面拼一拼,读一读,和同桌比一比看谁记得快?(考生字)生字学会了,句子一定读得更好。谁来读第一句?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安娜这么一责备,玛莎更觉得委屈了,小声说:我也不知道。安娜见玛莎低下了头,又来安慰玛莎,谁来读读第二句?(分组读)

  8、玛莎午餐没有吃的,维加和安娜用语言表示了不同的关心,(板书:语言关心)那么安东呢?是不是也和他们一样?(生答)安东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出示最后一段)学*“夹“字。那安东是用什么帮助玛莎的?

  四、适时点拨 感情升华

  1、你认为谁做得最好?为什么?

  2、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五、走进生活 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一定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六、教师总结:看来我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让我们把爱心连接起来,你帮我,我帮你,相信生活会更加美好!我们会更加快乐!

《小伙伴》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小伙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8课的教学内容。

  课文以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春游活动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故事从春游那天的午餐讲起。当小伙伴们发现玛莎不吃午餐时,都从不同方面表示了关心,但哪种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感悟,就会懂得: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这个故事贴*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文字浅显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学*。教学中还应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在读中强化对新词的感悟和运用。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让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置身于故事中。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

  3.理解课文内容,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并懂得用行动去关心别人。

  教学要求

  深入学*课文,进一步理解感悟小伙伴们的不同做法,懂得安东的关心帮助是最具体、最实际的。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最需要小伙伴的帮助。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生字词。这节课咱们继续学*第28课。(齐读课题)

  二、巩固生字新词。

  1、同学们读课题的声音真洪亮,上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作业,让大家做心形的生字卡片,做了的同学拿出来,先同桌之间读一读。

  2、请大家往前面看,老师也有13张生字卡片,漂亮吗?下面咱们来做一个游戏:“我举起一个生字,你们读,怎么读呢?光动嘴不出声,我看见你们的嘴形我就知道是什么字,你们相信吗?”师先猜3个生字并组词,还有几个字大家一起读给我听。读字-组词—谁还能组其他的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同学们的生字掌握的可真好!下面让我们把自己的朗读水*展示出来,大声的认真读课文。(听的最认真的是: 坐的最端正的是:)应该怎样读呢?听陈老师提读书要求:把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中出现了几个小伙伴,读完后用笔圈起来。

  2、学生说小伙伴们的`名字。[师板书名字]

  3、训练说话:他们之间谁是谁的小伙伴。(指两个学生说,把句子说完整)

  四、研读课文,深入理解感悟。

  (一)弄清事情的起因

  1、 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春游那天,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餐,玛莎为什么不吃午餐呢?同学们见了又是怎么做的呢?

  2、出示句子:玛莎说:“我把背包丢了,里面装着面包和矿泉水……”

  指名读(谁能用“因为 所以 ”来说一句话)因为玛莎的背包丢了所以他伤心的站在一旁。

  3、呀,原来是背包丢了,背包里装的是什么呢?背包里只有面包和矿泉水吗?想一想,还会有些什么呢?(生接说)师:所以课文就用了一个省略号。

  4、丢了背包,就意味着所有东西全丢了呀,玛莎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指名答)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玛莎的伤心难过。

  大家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自由——指名)

  5、此时玛莎最需要的是什么?[需要吃的]

  (二)分析三个小伙伴是怎样帮助玛莎的。

  维加和安娜的做法:

  导语:这时她的小伙伴维加和安娜看见了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4——7自然段把维加说的话用横线画下来,把安娜的话用波浪线画下来。

  维加的话有两句:“你怎么不吃呀?”“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安娜的话也有两句:“你把背包丢在哪儿了?真粗心!”“你大概是丢在公共汽车上,忘记拿了。以后可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

  (维加的做法)

  1. 让我们先来仔细听听维加在说什么。谁来读读维加说的话,你们估计维加是什么语气来说的呢?请你带着这种语气来读。

  2. 维加在说这句话时他是怎样做的? 你读的真好谁能带着动作来读一读。 小黑板出示句子:维加一边大口地吃着面包,一边说: “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3. 师:“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小黑板出示:( )这可真糟糕啊!)

  4. 此时维加对玛莎的关心请男生来读。第四自然段:“维加一边大口地吃着面包,一边说:“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从你们的读中让我感受到了小伙伴之间的帮助是 。)

  5、全班读四自然段:师:“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读出了唯加对玛莎的关心与担心,你们觉得这种言语上的关心能真正地帮到玛莎吗?(生:不能)

  (安娜的做法 )

  1、导: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段安娜说的话,让我们看看安娜是怎么说的? 出示句子:安娜说:“你把背包丢在哪儿了?真粗心!”

  2、指名读:谁来读读安娜对玛莎关心的句子。

  师评:做为玛莎的小伙伴他的背包丢了,你也在为她着急呀。

  师:听了安娜的话,玛莎小声地说:( 生 “我也不知道。”)

  3、小组读六段:“玛莎小声的说:“我也不知道”说着底下了头。

  师:你们为什么读得声音这么小,还低下了头?

  生:玛莎感到很[惭愧]自己居然想不起来背包丢在哪里了,于是玛莎小声地说:“(我也不知道。)说着低下了头。

  4、过渡:看到玛莎惭愧地低下了头,安娜又来安慰,她是怎样安慰的,大家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5、指1生读安娜的话。(师:你们看安娜多关心玛莎啊,不仅提示了背包可能丢失的地方,还提示了以后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

  6、小组齐读7段

  7、玛莎此时你最想得到什么呀?

  可是小伙伴安娜也没有给他,玛莎继续站在那里。

  (三)唯加和安娜的做法和玛莎心情的变化

  下面我们四人一组再来读读2-7自然段,一人读叙述性语言,一人当维加,一人当安娜,一人当马莎。边想象人物的语气边有有感情朗读,同时感受玛莎心情的变化。小组——指一组。

  过渡:玛莎丢了背包,她最需要的是吃的,可是小伙伴维加和安娜都没能给最需要的东西。

  安东的做法

  师:就在这时,小伙伴安东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快来自由的读读第8自然段。

  1、指名说安东是怎样做的?把安东动作的词用横线划下来(走 掰 放)

  2、如果你是安东,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引导学生结合维加和安娜的做法及玛莎的处境说)

  3、是玛莎手拿着面包,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什么也没说 大一点儿 赶快)[高兴、感动,让我感受到了小伙伴给我的帮助是一缕温暖的阳光。]

  4、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5、师:了解玛莎这时心情的只有安东,他把自己的食物分给玛莎真正地帮助小伙伴解决了难题。

  6、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

  7、总结:是啊,有这样一个小伙伴在朋友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用实际行动给予你最需要的帮助。是多么地令人高兴,令人感动啊。

  五、指导写字:伙 伴。

  1、师:要想写好字先要观察字。(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

  2、描一次,写一次

  3、看师范写

  4、生自己写

  六、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一)现在我们全班就是玛莎的小伙伴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去做呢?(学生走*"玛莎",采用不同方式的关心帮助。)

  (二)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一定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总结: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或被别人帮助时我们都会很高兴。正如一句话:“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板书设计:28 小伙伴

  维加 关心 帮助他人

  安娜 提示 玛莎 需要帮助

  快乐自己

  安东 实际行动

《小伙伴》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3个生字。会写"问、间、伙、伴、共、汽"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并学会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重点:初步学*13个生字。学写“伙”、“伴”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并能用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抄写文段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师板书“小伙伴”,生跟随老师书写“伙伴”两个生字(“伙、伴”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单人旁”。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我们生活在集体里,大家都有很多小伙伴。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你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做什么?练*用“我经常和小伙伴一起——————”的句式说话。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读读这篇课文。

  (一)、采用多种形式学*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全班拼读字卡,读准字音。

  2、去掉拼音再指名认读。

  3、小老师连词带读。

  4、识记重点生字:餐、糟、糕、粗、概,小结识字方法。

  (二)、再一次读课文,说说文中的小伙伴都有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挂图,初步认识四个小伙伴。)

  三、研读课文,初步理解感悟。

  (一)、学*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

  2、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二)、学*课文2——4自然段。

  1、找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维加与玛莎的对话?(2、3、4)自由读读这一部分。

  2、小黑板出示句段,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指名读维加说的话。

  “你怎么不吃呀?”指导朗读,感受维加的关心、奇怪和着急的心理。

  (2)指导读玛莎说的话。板书:背包丢了

  认识省略号,体会其作用,感受玛莎难过的心情,指导朗读。

  (3)指读“维加一边……一边……”

  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让维加大喊糟糕?用“_____________这可真糟糕!”的句式说出玛莎的遭遇。板书:真糟糕

  抓住两个感叹号,读出维加的担心和关心。

  (4)图文结合,找认维加和玛莎。

  (5)男女生分角色朗读2——4自然段。再次感受维加对玛莎的关心。

  (三)、学*课文5——7自然段。

  (1)安娜说了什么?(板书:真粗心)指导读出责备的语气。

  (2)玛莎怎么回答?指名读句子,抓住“小声”、“低下了头”感受玛莎愈加难过的心情。

  (3)安娜还说了什么?“大概”是什么意思?从安娜的话中读出她对玛莎的提醒。

  (4)图文结合,找认安娜。

  (5)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感受安娜的责备和提醒对玛莎也是一种帮助。

  (四)、学*8自然段。

  看到玛莎没有午餐吃,维加关心地询问她,安娜善意地提醒她,安东又会怎么做呢?

  (1)齐读第八自然段。安东说了什么?指导读好安东的话。

  (2)用笔划出描写安东动作的词语。(板书:走、掰、放)

  (3)安东将一大半面包分给玛莎,他当时怎么想的?

  (4)图文结合,找认安东。

  (5)再读这一段,记住这个可爱的男孩安东。

  四、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1、玛莎的三个小伙伴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板书:语言关心 行动帮助

  2、小结:每个小伙伴其实都很关心玛莎,只不过维加和安娜是用语言在关心她,而安东则是用行动在帮助她。我们知道,玛莎眼下最需要的是食物,只有安东明白这一点,赶快把自己的面包送给了她。你们看,安东多好啊!我们帮助小伙伴就要帮助到最需要的地方。

  五、总结全文。

  六、板书设计

  28 小伙伴

  玛莎 背包丢了

  维加 真糟糕

  语言关心

  安娜 真粗心

《小伙伴》教学设计9

  一、复*巩固

  1、默写生词:没有一同就要伙伴

  2、指名认读所默写的词语,及时订正。

  二、精读表演

  1、出示文中插图(一),图上画了谁?板书:图上画了、和。指名学生按板书的句式说一说。他们是——生齐读课题

  1)三个小伙伴去干什么呢?(植树)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谁能将这里的“一同”换个词?师:一同就是一起,一块儿的意思。齐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课文插图(三)

  1)生看图说图意。

  2)小树栽好了,你觉得小伙伴们高兴吗?

  3)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朗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小伙伴们把小树栽好可不容易了。那他们在种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三个困难。

  3)指导朗读。

  4、这些困难又是怎么被解决的呢?再去读读课文的§2~5,边读边想。

  指名回答。(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小动物干活时的图片)

  5、出示小野猪说的话。

  1)自由读、指名读

  2)师:这只小野猪第一个挺身而出,用自己身体的长处帮助大家解决了一个难题,你们喜欢这只爱动脑,爱帮助人的小野猪吗?

  3)自由试背第三自然段,还可以边背边加上动作演一演。

  4)指名背、齐背。

  5)指名演一演小野猪。

  6、师:剩下的两个难题小伙伴们是怎样解决的?

  1)回忆之前的学*方法:读一读、背一背、演一演(板书

  2)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表演。

  三、分角色集体表演

  1、分组表演二到五自然段。

  2、他们合作得多愉快啊!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

  1、小树栽好了,这是谁的功劳呢?

  2、这是三个小伙伴团结合作的结果,我们小朋友在遇到困难时也要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才行!

  五、教学本课生字

  小朋友一起合作学*生字。

  1、出示:巴齐读组词,自学笔顺并描红。

  2、师给“巴”加上提手旁,出示:把生组词并描红。

  3、再找出一个提手旁的字。出示:拉组词,说说怎样记住它?(与“位”比较)描红。

  4、写《*字册》。

《小伙伴》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进入角色朗读。

  3、培养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二、教学重点

  重点是识字和角色朗读,朗读感悟文中的不同心情。

  三、教学准备:字卡,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引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说说你对“小伙伴”是怎么理解的?(让生自由说)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28小伙伴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①找出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作上记号,多读几遍。②把课文读通顺,要求读准字音。③同桌互相指认生字。

  2、请几位同学试着读一读课文,大家评价。(重点评价:读音准确)

  3、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生字卡片。(集体正音)

  4、去掉拼音让学生识记,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5、读词——巩固识字,积累语言

  早餐 铜矿 糟糕 蛋糕 粗细 丢三落四

  大概 共同 日记 保安 管理

  6、写字——指导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问、间”是包围结构的字,要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伙、伴”是左右结构的字,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的间架结构。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上新课前玩“猜猜看”的游戏。)

  丢失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自由说)

  2、让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几个小伙伴说的话分别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自己试着读一读,呆会儿把你读得最满意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还可以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读后,师与学生共同评价,适当指导朗读)(可让学生自己推荐别人读,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

  2、结合看插图指导朗读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学生读到最后一段话时就可出示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动脑筋:安东看到玛莎丢了吃的,又听了伙伴们的话之后,他决定把自己的面包分一半给玛莎吃,当时他心里会是怎样想的呢?

  3、读书活动:(读最后一段话)读一读这段话,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引导发现安东话说得少,动作多。)让孩子加上动作读一读、演一演。

  4、分角色朗读:①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给小伙伴提一提建议。朗读熟练后,可以边读边配上动作、表情表演。②全班分角色读一读。

  5、议一议: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得最好?能把你的理由告诉大家吗?其他小朋友就不关心玛莎吗?

  6、让学生在维加、安娜、安东、玛莎之间用上“小伙伴”这个词说话。

  7、维加和安娜看到安东的表现后,它们又会是怎么想?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

  小伙伴

  玛莎

  维加 安娜 安东

  三、指导练写

  共 汽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写时要注意什么?

  四、作业:

  (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学生可能会设计类似这样作业)

  1、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邻居的小朋友听。

  2、聪明屋给你提供两个故事:《蓝树叶》、《好朋友》。

  3、做摘苹果游戏。

  4、玩猜猜看游戏。

  5、分角色表演。

《小伙伴》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进入角色朗读。

  3、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主体合作参与互动设想】

  本课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三个小伙伴虽然都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玛莎的关心,但只有安东的关心是最具体和有效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认清生字的形之后引导学生读课文感悟。先粗略地读,把文章读通,再对比三个小伙伴不同的做法、说法,再读中感悟。最后指导书写。

  第一课时

  (一)导言引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生字,作上记号,重点拼读这些生字。读一至两遍课文后,同桌相互指读生字。

  2、找几位同学试着读一读课文,大家评价。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重点指导或提示:

  ①“餐”、“糟”、“粗”都是*舌音;

  ②“餐”、“糟”、“糕”、“概”四个字笔画多,字形结构复杂,要引导学生多读读,多记记。

  4、给生字组词。

  5、教师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常用词语,学生认读,巩固识字并积累语言。如:

  早餐铜矿糟糕蛋糕粗细丢三落四

  大概共同汽油日记保安管理夹竹桃

  6、写字。指导写“问、间、伙、伴”四个字。“问”和“间”,“伙”和“伴”,结构两两相同,可各指导写一个,另一个由学生独立练*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指导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教师范读或录音朗读课文。

  2、学生模仿教师或录音,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①要读出小伙伴的询问、责怪、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②玛莎同学丢了东西,没吃

  的了,心里一定很难过,因此读她的话声音要小一些。

  4、小组合作学*。

  ①分角色朗读四个小伙伴的对话,朗读熟练以后,可以边读边配上动作表演;

  ②议一议: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得最好?为什么?

  5、各组汇报交流学*情况。

  ①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角色读得最好;

  ②汇报小组讨论的问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或挂图、投影),并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维加:问,说;安娜:说,说;安东:掰,放,说),让学生体会到安东才是给玛莎具体帮助的。

  6、设问导思:安东看到玛莎丢了吃的,又听了小伙伴们的话之后,他决定把自己的面包分一半给玛莎吃,当时他心里会是怎样想的呢?

  (三)读课后词语

  1、学生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2、学生试着在这些词语中找出“忘记”的反义词,在课文中找出“共同”的近义词,并说说“粗心”的反义词(细心、仔细)。

  (四)指导学生练写“共、汽”两个生字

  教学反思:

  《小伙伴》这一课,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的教学要求,开展了教学活动。研讨课结束后,与会同行、教研员对我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使我感触颇深。回顾自己的课堂,觉得以下几处还算成功。

  一、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运用词语。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的阶段目标。

  《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这可真糟糕啊!)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玛莎把背包丢了,她得饿肚子了,这可真糟糕啊!”“离回到家还有好长的时间,玛莎的肚子要饿好久哪,这可真糟糕啊!”“玛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妈妈批评了,这可真糟糕啊!”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

  ”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说:“我去上学,可是忘了带书包,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我忘了把开水带到学校里来了,今天上完体育课没水喝,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里去了,这可真糟糕啊!”……听到学生准确而生动的表述,我就势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这时,孩子们都皱着小眉头,把句子读得抑扬顿挫。“糟糕”词语的教学到此,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运用“糟糕”说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二、抓住情感主线,体现教学整体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当玛莎丢了背包,小伙伴是如何做的?这条主线贯穿全文,

  然后以学定教,随机理解感悟小伙伴不同方式的关心。如此一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整堂课的所有教学环节有机统一,而不显得支离破碎。

  三、教给朗读的方法,促进学生自读自悟。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自悟自读”。为了避免老师

  讲得多,提问多,引导得多,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方法,如加提示语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

  遗憾之处:

  这堂课从开始的教学设计到最后的研讨课结束,都让我收益非浅:它让我更加潜心地研究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让我有机会得到更多老师和专家的指点和帮助;让我有机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得以完善。然而,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堂课也存在许许多多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1、在这堂课的朗读教学中,老师的评价较多,学生的评价较少。如何指导学生评价,并且让学生的评价评到点上,起到和老师评价同等的作用?同时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我今后要思考和摸索的问题。

  2、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激情,使课堂不陷入低谷?有待于今后不断探究和摸索。

《小伙伴》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会读“餐”、“丢”等13个生字。

  2、联系生活,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心情。

  3、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是,应该真诚地去帮助他。

  【教学过程】

  1、谈话引人。

  2、初读课文。

  ⑴自由读课文,初识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⑵指名分段读课文,纠错。

  ⑶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识记字形。

  3、听课文录音,思考:

  ⑴玛莎有几个小伙伴?他们都是谁?

  ⑵玛莎在春游那天遇到了什么麻烦?

  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⑴玛莎的背包丢了,她的心情会怎样?找找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⑵ 三个小伙伴都来关心她。她们是怎么帮助她的?读一读课文2—8自然段。

  ⑶自由发表意见,你觉得三个小伙伴谁做得最好?为什么?

  ⑷安东这样做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⑸如果你是玛莎,你希望得到他们三个人中谁的帮助?为什么?

  ⑹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⑺演一演。

  5、想象说话: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

  6、小结。

  7、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小伙伴》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随文读写“伙、伴、同”三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小伙伴为什么能把树栽好。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小伙伴为什么能把树栽好。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的名字是?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

  板书:三个小伙伴。(“伙伴”用彩色粉笔)

  2、(伙伴)这两个字笔画较多,你认识它们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

  (这两个字都是单人旁,加上火就念伙,加上半就念伴。)

  真聪明,这两个字是形声字。一部分表读音,一部分表意思。一起书空。

  好,让我们一起响亮地把题目读出来。(齐读课题)

  3、听着你们读课题,老师的脑海中立刻出现了两个小问号。你有吗?(三个小伙伴是谁?他们干什么?)

  板书两个问号。

  4、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播放课文朗读)

  二、初读课文

  1、喜欢吗?让我们端起书来读一读。回忆一下读书要求?(温馨小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掉字。2、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同桌检查。

  3、展示读课文,能做到正确流利吗?接龙分段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一)学*课文1和6自然段。

  1、刚才通过读课文,第一个小问号能解决吗?三个小伙伴是谁?

  1)板书: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

  看,老师把它们带来了(课件出示三个小动物的图片),有礼貌的孩子赶紧和它们打个招呼。

  2)真有礼貌,老师喜欢你们。第二个小问号:他们干什么?(一起上山栽树)你从哪里知道的?(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3)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段。

  4)这段中有一个生字,你能找到吗?(“同”)谁来讲一讲这个字?课文中怎么组词?

  你能给“一同”换个词吗?(出示第一自然段)

  (一块儿、一起)把它们换进句子中读一读。

  5)谁能试着用“一同”说个句子?

  6)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样呀?(高兴)

  那就带着高兴的心情再读一读这一段。

  2、在他们的努力下,小树栽好了,此时他们的心情比来的时候还要怎样?(出示第六段内容。)(还要高兴、特别高兴、更高兴)

  自己试一试,读出他们的“特别高兴”。(自由读)

  谁来试一试?(个别读)

  一起来?(齐读)

  (二)学*2到5自然段。

  1、看这两幅图,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问题。我们都知道栽树需要工具呀!需要什么工具?(锄头、筐子、水桶)

  是呀,你看他们来的时候带了吗?(没有)没带怎么栽树呢?他们会遇到困难吗?

  2、同桌一起读课文2到5自然段,到文中找一找,用红线划出他们遇到的困难。

  1)交流:

  把你划出的困难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播放课件,出示三个困难)

  2)遇到困难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着急)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这三句话。

  同桌互读,个别生读,齐读。开火车读。

  3、这些困难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学*讨论。

  (温馨小提示:

  1、用横线划出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用波浪线划出他们是怎么做的。

  2、仔细观察文中图画,认认野猪硬硬的嘴巴,找找袋鼠的皮口袋,看看小象长长的鼻子。

  3、想一想,小动物们是用怎样的语气说话的?(自豪的,胸有成竹的)

  4、交流(相机板书)

  1)怎么说的?怎么做的?(适时做动作引导理解“拱”)

  2)好,合上课本说一说:

  没有_______________怎么办?_________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______________。”不一会儿,______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导朗读,读出自豪、自信的语气。加上动作演一演。

  5、小练*

  小野猪用—————拱出了—————。

  小袋鼠用—————运来了—————。

  小象用—————吸足了水,把—————。

  (谁)用(什么)(干什么)?

  四、拓展延伸

  1、小树栽好了,你觉得是谁的功劳?(三个小伙伴共同完成的)

  2、三个小伙伴共同栽树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是呀,生活中好多事情需要我们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才能完成。所以,你今后应该怎么做呢?(互相团结,互相帮助)

  我们只有互相团结,互相合作,才能使自己越来越优秀,才能使我们的班级成为优秀班级。老师这时想到了一句名言,想送给你们。(播放课件):团结就是力量。(齐读)

  3、你还知道有关团结的名言吗?(齐读)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众人拾柴火焰高。

  人心齐,泰山移。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五、指导写字

  课本上描红“伙、伴、同”三个字。

  六、课后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几年过去了,三个小伙伴栽下的苹果树结出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它们又是怎样运回家的呢?发挥想象试着写一写。(播放课件)

  七、板书设计

  小野猪 硬嘴巴拱

  14、三个小伙伴 小袋鼠 皮口袋运

  小象

  长鼻子吸

  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语文学*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所以,教学中,我力求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氛围。紧扣“问、读、演、说”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首先紧扣一个“问”字,抓住了“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他们是怎么解决的?”让孩子们在教材中找找,划划,鼓励孩子们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其次,是读。读是阅读的主线,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着急,无奈) “不要紧”(语速可快可慢,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去读,急性子读快点,慢性子读慢点)在读中使学生情有所感,心有所感,与作者产生共鸣。采取以读代讲的方法,个人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集体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在读书中受到启迪。

  第三,紧扣一个“演”字,把孩子们带入课文情境中。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视觉上得到了享受,而另一个演,则是让学生自觉、自主地成为文中一员,和文中的小伙伴同呼吸共命运,以学生最简单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紧扣一个“说”字,说说“伙、伴、同”三个字的识记方法,用“一同”说个句子,说说三个小伙伴共同栽树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在这些说的过程中,启迪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是“写”。低年级的小学生,写字指导至关重要。本节课我安排随文认读、描红三个生字,进行写字指导,使孩子们更扎实的识记这三个生字。

  成功之处:

  1.整节课气氛活泼,环环相扣,充满童趣,师生合作愉快,轻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要求。

  2.多读是低年级学*课文的重点,我在课文读的方面采用了多种形式,有效地情境创设,使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激**感,乐于去读。

  3.本课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全过程。例如,教学开始,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中,采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按照学*提示合作学*三个困难。鼓励学生全员参与,互动探究,各抒己见,培养其协作精神。

  不足之处:

  1. 教学时间安排欠缺,出现前松后紧。问题出现在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上。小组合作学*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还不太熟悉,有些浪费时间。另外,我高估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要求他们“用横线划出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用波浪线划出他们是怎么做的”,岂知他们在划线上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把线画的很整齐。显然,时间用在了没用的地方。

  2.老师作为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再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

  3.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课堂机智,应变能力。

  4、在对孩子们的激励评价方面做得还不太好,评价语言单一。

  总之,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改正,对于本节课一些较为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我也会继续沿用,并继续多在教材的钻研和课堂的调控方面多下功夫,不断地实践、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小伙伴》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问、间”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教育学生乐于助人。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进入校园已经快一年了,在朝夕相处的生活中,你们一定结识了不少的好朋友,谁愿意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学生发言)

  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小伙伴》。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在一次春游中,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带有拼音的字: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每桌都有一套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自由认读后,同桌互读。)

  3.离开了朋友的字宝宝,你也能认识吗?赶快想好办法记住它。(同桌、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4.以开火车的方式快速认读生字。

  5.利用水果图片认读生词,老师这里有一些水果图片,每个图片后面藏着一个生词,你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读出生词,下面的同学注意,如果前面的同学读对了,那么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6.文中的生字、生词我们已经认识了,老师相信你们再读课文时一定会读得通顺、流利,同学们轻轻朗读课文,读后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分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个小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读后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检测字词

  出示挂满苹果的苹果树课件。(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生字)圆圆的苹果多可爱呀,你们想得到它吗?要想得到苹果得先过生字这一关,谁能把生字读正确,苹果就属于谁。

  二、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导读1~3自然段

  1.轻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玛莎遇到了什么困难?

  2.维加和玛莎的话应该怎样读?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维加的话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玛莎同学丢了东西,没吃的了,心里一定很难过,因此她的话声音要小一些。

  (二)图文结合,学*4~8自然段

  1.出示插图课件,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先同桌互相交流,再集体交流。)

  2.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轻声朗读4~8自然段。

  3.边读边想,玛莎的午餐丢失了,维加、安娜、安东分别说了什么,把相关的语句用“──”画出来。安东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来。(学生先独立阅读,再进行集体交流)

  4.小伙伴的态度不同,说话时的语气也不同,谁能试着读一读呢?指名读、评读(要读出小伙伴的询问、责备、教育和关心玛莎的不同语气来。)练读、赛读。

  5.玛莎的午餐丢了,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是不同的,你认为谁做得最好呢?为什么?(板书)

  6.设问导思:安东看到玛莎丢了吃的,又听了小伙伴们的话之后,他决定把自己的面包分一半给玛莎吃,当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三、指导书写

  指导写“问、间、伙、伴”四个字,“问”和“间”“伙”和“伴”结构两两相同,可各指导写一个,另一个由学生独立练*描红、临写。

《小伙伴》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13个生字。

  2、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小伙伴们的不同态度。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重点】初步学*13个生字。学写“伙”、“伴”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课件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13个生字,会写“伙、伴”两个字。

  通过学*课文,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环节】

  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板书:小伙伴)

  2、我们生活在集体里,大家都有很多小伙伴,用上下面这个句式。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课件出示: 我的小伙伴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激发学*兴趣。

  3、书写“伙伴”两个生字(“伙、伴”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单人旁”。)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读读这篇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出示读书要求。做到四不: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不重复,标上节号。

  2、反馈:共有八个小节,八个小朋友,一人读一段,其余生评议。

  3、同桌合作,读好课文,一人一节。反馈:你的同桌读得怎么样?。

  4、再一次读课文,说说是谁丢了背包,哪些人来关心她?

  出示课件:春游那天, 的背包丢了,她的小伙伴都很关心她。

  三、研读课文,初步理解感悟:

  你们看,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

  1、(课文插图)说说他们分别是谁?为什么?

  特别留意课文中他们说的话和动作,用铅笔作上记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讨论一下。

  课件出示课文语句,随机进行感情指导。

  2、让我们来扮演这四个小朋友,来分角色读一下。

  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进一步读懂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

  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很感动。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留意标点符号。

  3、反馈:学生评一评。

  比一比,哪组分角色朗读得最好,结合读书要求。

  4、老师做旁白,一组扮演一个角色。

  5、直接对话。

  6、再出示图片,你最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其他小朋友什么地方做得不好?

  7、请你夸夸安东。你还想对其他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8、师总结: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光在旁边询问或是责备,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帮助他。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一定会遇到困难,比如小伙伴的铅笔没了,你会怎么办?(借给他)

  五、结尾: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老师希望我们小朋友在生活中也能像安东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身边的小伙伴,你们能做到吗?(能)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小伙伴》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0)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菁选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伙伴》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我将课文内容融入多媒体的几幅插图上请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小动物们工具都没有带,这样怎么能种树呢?有了这样的疑问,带着好奇心,我再请学生去研读课文,思考:小动物栽树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用什么办法解决困难的?学生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新课改指出:朗读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可在教学中,一念之差,把他们自己喜欢的环节跳过去了,忽略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整堂课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

  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再通过加上动作感知“拱”“运”“跑”“吸”这几个动词,来体会小动物的不怕辛苦、甘愿为集体奉献自己的.高尚情操,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他们学知识、养*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现代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因而,在第一课时我就利用谜语把让学生感知三个小动物的特征,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放松,另外为了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该课文是本册教材中较长的一篇,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把感叹句、疑问句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表演的时候孩子们能很到位的表现动物们的特征,孩子们到了陌生的环境,没有在教室放得开,所以表现的课本剧不够精彩,稍显遗憾。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时,给孩子们留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课文结尾,我借助几句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来提升孩子们对“团结协作”的理解感悟。这一点孩子们读得自在、学得开心。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2

  《三个小伙伴》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它们相互配合,各显神通: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长长的鼻子浇水,在共同的努力下,最终圆满完成了栽树任务。

  本课语言简洁生动,文本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教学中,如果一成不变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学生估计会学得索然无味。采用由扶到放,将学*的方法灌输到课堂上,那么学生自身的*得一定会更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小野猪拱树坑的段落。紧紧围绕“三个小伙伴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谁解决的?”“它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在边读课文中同时理清了思路,逐步掌握了学*方法。小袋鼠运肥料部分则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而最后一部分小象浇水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能主动去参与学*了。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善于表演。在教学完这三部分内容后,我试着让学生分别来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小象”,通过自身地表演、朗读地感悟来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合作一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种好了小树。让孩子们在充分读悟的基础上,将积累的语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再现出来,推动教学的进程,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语言*得,课堂中值得我们多去探索。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3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提高“读”的质量,自主品读悟读。

  在读课文时,我设计了“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很可爱?”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悟了就演,让学生先把感悟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4

  课后随笔本节课教学努力实践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理念,把全体学生放在课堂的重要地位,时刻关注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时时关注他们的学*动向。把第一课时学*生字词语,练*朗读课文的目标落实到位。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实践,让孩子们用心默记生字词,同伴互助,检测。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如何看图、换词理解词语意思,学会用提供的句式说话,学会工整、美观的写字,一堂课就这样以语言训练为中心,注重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提高人文素养。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惯。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激发学生学*兴趣的同时,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具体细致的指导写,达到学困生也能当堂掌握生字词,通过听录音看动画、跟录音朗读等多种形式熟悉课文内容,练*朗读,基本上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想方设法,多种形式复现生字。

  课堂上采用了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分这几步进行的:故事引新巧遇字,在导入新课的这段话中,巧妙地让孩子们遇到了本课的两个生字:伙、伴。带拼音投影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请小老师带读。课本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然后齐读。

  学生拿出字卡,一张一张排开,打乱顺序认读,老师说哪个字,孩子们快速举起哪个字的卡片。给生字找朋友,说句子。同桌相互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然后指名说。把生字送回课文的句子中,引导学生读句子。静下心来学写字。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之中,能够运用学过的学*方法积极识字、写字。不足之处是师生、生生和谐互助过程中还要加强激励、评价。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5

  《小伙伴》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28课,这篇课文讲述了玛莎在春游时丢了背包,她的三个小伙伴表达了不同的关心,旨在激发孩子们乐于助人的愿望并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给他人最需要的帮助。

  这篇课文是我备课时间最久,试课次数最多的一篇课文。这里就最后一次执教情况作一些反思。我的教学流程如是:一直接入课 复*生字词;二导学第一段 引入主要内容;三朗读课文2――8段 理解内容;四总结拓展;五书写指导“问”“间”。板书设计在教参基础上有所改变:28 小伙伴

  玛莎 背包丢了

  维加 问 说 语言

  关心 安娜 说 又说

  安东 走 掰 放 说 行动

  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有两个方面的亮点需要我继续在教学中实践着。

  1、充分钻研教材,整个课堂能够牢牢立足文本,通过读、说、演、再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仔细品味语言,体会小伙伴们不同的关心,从而明白用实际行动给人最需要的帮助更值得我们学*。

  2、朗读方式多样化,指导层层深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正是积累语言的黄金时段,多读能让学生快速识记、积累语言。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以读代讲,以读促教”的新理念。在这一课中我采用了个别读、指名读、小组读、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师生演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能充分的读,读充分,最终让他们做到朗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各种方式穿插灵活使用,不累赘不繁琐,这也保持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在执教这一课时,我个人的语气语调有了很大进步,这是值得肯定和需要继续努力的。当然也有以下不足之处:

  1、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有效,应该教师少说,多让学生说。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具体环节还有些琐碎,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多彩。

  3、课堂上不够从容大方。如果能作为学生学*的伙伴,更加亲切融入他们的学*当中就更好,真正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就更好了。一堂课的成功需要花费很多心血,有时一个小小的改动,一个字、一个词的运用都会让课堂有不一样的效果。作为年轻教师,需要学*和努力的真的很多。如果能多去想想,多反思,我们就会做得更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6

  《三个小伙伴》是湘版美术教材第四册课目,是一节集知识性与趣味性质为一体的造型表现课目。虽然现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弱化了美术的学科性,但我觉得基础知识的学*在艺术学科中仍然不可忽略。所以,在教学本课时,仍然把理解三原色的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尝试用三原色吹画。

  在理解三原色的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法。先由“三个好朋友”自我介绍导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理解“红红、黄黄、蓝蓝”。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通过让学生找身边的三原色,准确找到水彩笔中的三原色等活动,让孩子们理解、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三原色——红、黄、蓝的理解。理解了三原色之后,我又设置了色水互调的游戏,将红色色水倒入黄色色水中等,让孩子们理解了橙、绿、紫三间色。

  在指导学生吹画五彩树时,我采用欣赏——尝试——交流——创作的教学步骤,层层递进,让孩子们在系列学*活动中掌握色彩的浓淡水准、色滴的大小、吹气的力度、方向等问题。我先出示自己的示范画,让孩子们猜绘制方法。师在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后,马上让孩子们进入尝试环节。孩子们在初次尝试中兴趣很浓,对这个特殊技法的掌握却还有待提升,作品也差强人意。有水滴太小,吹出的树干没有主次,有的吹出的树姿没有变化,呆板。这时的交流环节就很好地帮孩子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一起欣赏、讨论,自己的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致非常高,借此也培养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水*。尝试结束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很多自然界中姿态万千的大树,孩子们实行创作环节。此时,孩子们有了合理的方法,有了形的启示,作业效果当然也表现出异彩纷呈。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7

  本节课,我以“交流、体验”为主线,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探究学*更好的饲养方法,从而增强了对小动物的喜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点是“乐于跟同学交流,丰富关于动物的认识”,重点是“激发孩子对动物的感情和对生命的热爱”。

  对小动物,小孩子有着天生的喜爱之情。小,在孩子眼里,就是可爱。所以本节课活动主题是“我的动物小伙伴”,从生活中体验饲养小动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开课的前3分钟,就是一个《动物世界》的片头,稍稍有些激昂的`音乐中,不断变化闪过各种动物的形象。学生一边专注地看,一边抢着叫出动物的名称。兴趣被激发了,课堂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我趁机提出本节课的要求:跟大家分享你与小动物在一起的快乐。

  本节课我最满意之处是注意到了资源的生成,并且能够加以利用。在活动二交流饲养经验中的“动物诊所”一环节,我原本预设是蚕宝宝不吃桑叶也不动了,是不是生病了,可是,在小组交流中,学生突然发现余瑜同学的金鱼死了一条,在汇报时就说了出来。我趁机就提出问题:“小金鱼为什么会死呢?”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受惊吓”“饿死”“撑死”“生病”……反正就他们自己的知识、生活经验范围内的答案都出来了。可是到底怎么回事,大家都不确定。这时,我忽然记起刚才在汇报时,关恒杰家的金鱼养得最好。刚好关恒杰的妈妈爸爸都来参加这次的开放日活动。我就邀请了他的妈妈上台讲怎样才能更好地喂养金鱼。家长讲得很出彩,她讲话的时候,全班学生安安静静地听,出乎我意料之外。其实,因为这是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他们喜爱小金鱼,因为他们感到惋惜。这一环节,让大家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这就是关注学生吧。

  我感到最遗憾之处是有一位学生从来就没有饲养过小动物,他在课堂上一直很着急、担心、不安。同桌跟同组的成员还责怪他取笑他,可以想象得到他在课堂上是没有融入这个交流的氛围的。可是,我却没有很有效地消除他的这种担心不安,只是简单问他喜欢谁样的小动物,就去哪个小组里一起交流。然后我就忙着走动与各个小组之间。可以说,我并没有真正关注全体学生。

  品德课堂跟语文课堂不同,轻知识传授重情感体验。今后,我要在品德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探究,要关注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8

  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品德与生活课的课堂充满笑声,活动贯穿始终。后来发现并不是每一种课的类型都适合让学生在动态中学*,或者说教学活动的体现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全身活动起来,如果能通过某种形式在让更多人参与活动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那才是有效的教学方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教学《我和小伙伴》一课中,我从整体上对本课进行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学生能够从各个活动中感受与伙伴交往的快乐,知道与伙伴交往的原则与方法。我认为其中几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亮点:

  1、介绍小伙伴:教师能够以范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给学生做示范,启发学生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小伙伴。在这种争先恐后的气氛中,教师再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和伙伴间发生的有趣、难忘的经历,回忆体验与小伙伴交往的快乐就显得很自然,孩子们有话可说,这对于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很必要的。

  2、儿歌补充:形式新颖,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请学生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把儿歌补充完整,再一次强调伙伴间应该互相帮助。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发展学生扩散性思维,同时在游戏中具体指导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故事明理:恰当的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主动帮助,应该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懂得这样的同学才能结交更多小伙伴的道理。

  4.游戏创设:教师有意制造矛盾冲突,创设生活情境,在共同解决“如何选择游戏”这一问题时,巧妙的激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白在与伙伴交往过程中当遇到意见不一致,产生矛盾冲突时应该商量着解决,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遵守游戏规则、互相谦让等原则和方法。

  5、交流卡制作:通过互赠交流卡活动,让学生学会通过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祝福、感谢、歉意和愿望。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出感受,并表现出与伙伴交往的强烈愿望。

  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如果才能引起学生发自内心去体会、感悟,真正有所得?所以,在本课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在与学生的'初步交流后,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设疑问供学生做选择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当和小伙伴意见不一致时应如何处理?学*怎样才能与伙伴交往的快乐?并将“听故事”作为奖励讲给学生听,孩子们在没有任何影响的情况下静静体会故事人物中的喜、怒、哀、乐,能够投入其中去感受,这样再请学生去交流,去领悟时他们便有话可说,更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虽然遇到了分歧,但孩子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思维去辨析,这才达到了真正的教育目的。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影响身边的伙伴要比老师单纯地讲,效果好得多。每一个故事都有它自身想要表达的内容,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看待问题角度的不同,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在快乐中主动学*、思考与伙伴交往的正确方式。当孩子们从内心中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后再在进行故事续编活动,就更有意义,故事内容也更活泼,更生动了。这才更好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点。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9

  《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课是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小散文。课堂上我始终运用交互式学*方式,围绕“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这个话题展开,谈感受、找依据、说理由。在教学时,我感到比较满意的是:

  1、紧紧依靠文本设计交互情境。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我备课没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没有与文本的亲密接触,教学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深入文本,努力寻找交流的“空间”,以便准确把握和理解教材,使交流的水*更高、更有效。并因此设计了一个“折小棒、寻找大力士”的游戏作为课文学*的导入,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中创设的宽松、和谐的情景,既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为什么一根小棒就能折断,一捆小棒就折不断了?”,在思索与交流中进入交互学*,又为学*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2、重视学生与生活的交互。

  生活,永远都是语文课程的一篇沃土,语文也无时无处不与实际生活相联相通。学生与生活对话,就是将语文学*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由课堂向生活延伸,从生活中捕捉、筛选、获得活的知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2个,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学生在自我回忆——参与同学回忆——自我积累——最后有新的发现这一过程中尝到了发现的喜悦与识字的快乐。为了扩大学生识字量,我又将识字教学引向生活——“这些方法真不错,再找找看,你曾经在哪儿见过这个字?身边有没有?”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冥思苦想中发现很多汉字在生活中都能找到,都来源于生活。这个发现不仅有利于学生很快的识记生字,而且能使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思考中认识生活,扩大视野,拓宽了学生语文学*的空间。

  3、尊重个性阅读中的情感交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教学时我给学生大量读的机会和时间: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读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时的读应当是高一层次的“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学生在自由读、分角色读、读喜欢的句子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小水滴、木船、禾苗对话,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认识、情感等精神的东西细心感悟小水滴和它的朋友们无私的帮助小木船、禾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可贵精神。学生在交流时先读,然后我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在读完“我们流到木船下,肩并着肩,手挽着手,齐心协力托起了木船”一句后说:“小水滴们多团结呀!”我追问到:“团结在一起的小水滴会是什么样?”学生说:“小水滴们会合在一起成了一条有很多水的'小河,这样才能把木船托起来。”我接着引导:“小水滴真团结,力量真大,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吗?”学生读课文,使感从文中来,还回到文中去,这样在朗读中感悟,伴着这感悟,书也读得越来越有味,越来越有情趣。

  我让学生想象:“搁浅的木船在小水滴们的帮助下,又能航行了,大家想想它会去干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到的不仅是去运输货物,还有“木船受到小水滴们的帮助才能航行了,它一定也会像小水滴们一样去帮助别人。”……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领悟能力、审美情趣、看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和言语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不同,一个人发表了看法,其他人便是一种吸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面将随着学生个体间充分的交流而消失。这样不同的思维、情感相互碰撞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感悟才会越来越深,学*才会有滋有味。

  不太满意的地方是: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自己倾听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这一方面做的还不够。语言显得苍白、不能及时捕捉学生回答问题时想说但没有表达出来的点,自己提升性的语言不够到位,造成师生交流不能很流畅、深入的进行下去。比如:在处理第四自然段时,学生从“我们流到木船下,肩并着肩,手挽着手,齐心协力托起了木船。”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小水滴们真团结,帮助了小木船。其实学生此时并没有真正明白“齐心协力”的含义,我却对此进行了总结,说出了“团结起来力量大”。如果在教学时,我能够追问一句:“你能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表演出这句话中的情景吗?”学生就会从相互配合中更好的理解“齐心协力”,明白团结与力量的关系。然后我在小结:“是呀,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什么困难都不怕,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这句话吧!”就会使小水滴们的行为和形象更加立体化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内心的真实渴望往往就像流星一般稍纵即逝,没能及时捕捉到是非常遗憾的,也为这节课留下了遗憾。

  一节课下来,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师只有把教材真正打开,丰蕴自己的素材,备学生备教材,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使课堂教学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丝丝入扣,层层深入,进入理想中的交互状态,这也是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不断的追求。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0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因此,本课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体现学生的主**置,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能力,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求知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13个生字。

  2、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小伙伴们的不同态度。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重点】

  初步学*13个生字。学写“伙”、“伴”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

  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环节】

  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课文(板书:小伙伴)

  2、我们生活在集体里,大家都有很多小伙伴,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激发学*兴趣。

  3、书写“伙伴”两个生字(“伙、伴”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单人旁”。)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读读这篇课文。

  (一)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开火车认读词卡。

  (二)、再一次读课文,说说文中的小伙伴都有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初步理解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2、自由读课文2——8自然段,找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维加与玛莎的对话。

  3、学*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读维加说的话。

  “你怎么不吃呀?”指导体会维加的关心、奇怪、急切,并指导朗读。

  “维加一边……一边……”理解“真糟糕”,体会好长时间才能回家对玛莎来说是很糟糕的事。指导读句子。板书:关心

  (2)指导学*第三自然段。认识省略号,体会其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2——4自然段。

  4、学*课文5——7自然段。

  (1)安娜说了什么?此时安娜心情怎样?

  (2)玛莎怎么回答?指名读,体会玛莎的惭愧、伤心与难过。

  (3)安娜还说了什么?“大概”是什么意思?从安娜的话中我们还看到她对玛莎的提醒。指名读这句话。板书:提醒

  (4)分角色读文。

  5、学*8自然段。

  看到玛莎没有午餐吃,维加关心地询问她,安娜善意地提醒她,安东又会怎么做呢?

  (1)齐读第八自然段。安东说了什么?指导读好安东的话。

  (2)用比划出描写安东动作的词语。理解什么是“掰”。

  (3)安东将一大半面包分给玛莎,他当时怎么想的?板书:分享

  (4)再读这一段,记住这个可爱的男孩安东。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1、出示挂图:你能一眼认出图中的小伙伴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2、在玛莎的三个小伙伴中,你喜欢谁,为什么?板书:乐于助人

  3、说一说:在生活中,你们帮助过你的小伙伴吗?

  五、结尾: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老师希望我们小朋友在生活中能乐于帮助身边的朋友,特别是像安东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身边的小伙伴,你们能做到吗?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六、板书设计

  28小伙伴

  维加关心(语言)

  玛莎安娜提醒(语言)乐于助人

  安东分享(行动)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小学生所处年龄正是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黄金期。因此,我们要在低年级加强语言训练,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技能,为今后的写作作好铺垫,打好基础。《小伙伴》小中见大,描绘的是三个小伙伴对待玛莎丢了书包后的不同表现,旨在说明一个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整篇课文充满人文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儿童的生活实际,故而学*本文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对于这样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通过讨论、反复朗读、联系生活谈感受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读着自己喜爱的故事中产生了与帮助他人的愿望。

  一、注重教给朗读的方法,促进学生自读自悟。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自悟自读”。为了避免老师讲得多,提问多,引导得多,我运用学*小伙伴的口吻,用浅显的语言把练*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同桌交流,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在上课过程中,正是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我体会到了令我激动的气息:学生自由阅读,灵活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如读到“你怎么不吃呀?”这句话时,有的学生抓住问号,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体会它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进行朗读练*;有的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维加当时的.想法,读出他非常奇怪的语气。尽管大家练*朗读的方法不同,但都或*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孩子们都感悟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绘声绘色地读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

  二、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运用词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的阶段目标。《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说说吗?”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玛莎把背包丢了,她得饿肚子了,这可真糟糕啊!”“离回到家还有好长的时间,玛莎的肚子要饿好久哪,这可真糟糕啊!”“玛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妈妈批评了,这可真糟糕啊!”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说:“我去上学,可是忘了带书包,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我忘了把开水带到学校里来了,今天上完体育课没水喝,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里去了,这可真糟糕啊!”……听到学生准确而生动的表述,我就势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这时,孩子们都皱着小眉头,把句子读得抑扬顿挫。“糟糕”词语的教学到此,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运用“糟糕”说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分角色表演朗读,发挥合作学*优势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尤其应当重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由于本课主要是对话,而且表现的是生活场景,故而可以借助表演的方式使学生在演中读,边演边读,既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变化,更重要的是深入角色的内心,充分体会到晚辈的孝顺和长辈的慈爱。同时,分角色合作表演朗读调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切磋中提高有感情朗读的水*,深化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四、识字方式多样,巧借板书强化

  字词的学*是低年级语文阅读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动作演示识记“掰”,再巧妙地借助板书,加强“伙”、“伴”等字的记忆,以及借助读长句巩固其他字的识记,等等。形式多样的识字增添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散发出活泼的气息。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1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这个故事旨在启发学生:要具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动,要用实际行动帮助自己的小伙伴,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指责和关心。

  一、 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想一想图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小伙伴们会发生什么对话?大部分学生由于预*课文的关系,很快可以大致答出——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春游,到了吃午餐的时间了,大家都拿出自己的食品出来吃,可是唯独中间的小女孩什么也没有,看得出她很失落,旁边的小伙伴们页都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关心。我会紧接着问:“大家都是怎么关心她的?都分享自己的食物给她了吗?”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从而引出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篇课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进入角色朗读。文中一共有四个角色:维加、玛莎、安娜和安东,主要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朗读,强调“以读为本”。首先,我示范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让学生感受通过变换语调饰演人物的朗读乐趣并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解答课前提出的问题。故事从

  春游那天的午餐讲起,当小伙伴们发现玛莎不吃午餐时,都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关心。有的`说没有午餐吃将是很难受的事,有的说背包有可能丢在哪里。而安东把一大半面包放到玛莎手里,他最关心的就是玛莎最需要吃午餐了。从而理清故事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三、角色扮演,深入体会。

  在初步掌握课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学*课文,我本环节重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朗读。我鼓励学生读旁白,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并尽量记住相关人物的台词,学生很快便投入紧张而激烈的反复诵读与背诵中。学*氛围特别浓厚,学生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接着,当大部分同学完成背诵或者读顺旁白并举手示意时,我便开始挑选角色扮演者以及几个负责读旁白的学生上台来表演这篇课文。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都爱上台来展示自己,同时也感受到角色扮演的乐趣。通过反复几次的上台扮演,整篇课文已经深入脑海,这时,我向学生抛出问题:“你们喜欢谁的做法?为什么?”从而升华本节课的主题。

  四、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由于时间没掌握好,本节课主要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忽视了对二会字的重点教学,只是简单带过。改进方法: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把握课程重点,课前应先教会二会字,在这基础上再学*课文有利于学生对二会字的巩固和掌握。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2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主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效率。这就是说,语文教学需要创设一个体现个性化的、自主的、活跃的学*氛围。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板书时利用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这样表现的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而且对所需工具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其次,现代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课文,因而,课前利用谜语把学生分为不同角色的小队,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放松,另外为了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快、更容易的投入课文当中。

  第三、新课改指出:读书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另外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

  第四、由于本课内容较长,为了给大家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把识字部分放在第二课时讲解,这样能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体会本课,感知课文所表达的思想。

  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能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学*。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该课文是本册教材中较长的一篇,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教师应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把握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时,给孩子们留的时间较少,虽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弥补了一些不足,最后达到了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内化课文内容。但对于教学的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教学经验,有助于我的成长和进一步发展。

  《三个小伙伴》这一课的中心——懂得团结协作,发挥各自的特长,才能把事情办好。孩子将来是要走向社会的,从小就懂得学会与人合作,将给他们以后的学*、生活、工作带来好处,而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学*中逐渐形成了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向他人学*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这在当今未来的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素质。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3个生字。会写“问、间、伙、伴、共、汽”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并学会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对语文阅读教学最关键的是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达到正确、通顺、流利,如果能读出感情,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认字学词,积累语言也是其中的重要任务。此外,也要培养学生的读书*惯、方法,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讲了三个小伙伴关心玛莎的事。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这篇课文学生非常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13个生字。

  2、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课前准备:图片、生字卡片

  一、自读课文

  1、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2、说一说,你的小伙伴是谁?

  3、板书"小伙伴",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在小伙伴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并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兴趣。]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6、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同桌同学互读。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4)、指名几位学生读课文。

  一个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把它藏在课文中,你也会读吗?谁来念念课文?

  二、合作交流

  1、再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小朋友?谁是谁的小伙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玛莎、维加、安娜、安东。同时引导学生说

  说:玛莎是维加的小伙伴。维加是玛莎的小伙伴。玛莎的小伙伴有维加、安娜、安东。……)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简单叙述)

  3、复*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读书小组长检查组员识记生字。(取出生字袋中的生字,带领组员

  读,然后把会读的生字放回袋中。遇到不会或不熟练的,请同学相互帮忙。)

  4、指导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5、出示四个字,引导学生分析(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并

  尝试书写。

  ("问、间"都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门字框";"伙、伴"都是左右结构,

  偏旁都是"单人旁"。)

  6、重点指导书写"问"、"伙"。

  7、学生书写。

  [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

  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8、小组合作学*:

  (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进一步读懂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

  (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很感动。)

  (2)小组汇报交流学*情况。

  比一比,哪组分角色朗读得最好(可以配上动作表演)。

  三、品读领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春游那天,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饭了,惟独玛莎站在

  一旁。同学们见了,是怎

  2、 小组合作学*。

  (1)、小组讨论: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为什么?

  (2)、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维加:问,说;安娜:说,说; 安东:掰,放,说。),想象安东当时是怎么想的,深入了解安东的'帮助,在当时来说是最有用的,最具体的关心。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一)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这样吧,现在老师就是丢了中餐的玛莎,你们就是我的小伙伴们。你们发现了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这样去做呢?(学生走*“玛莎”,采用不同方式的关心帮助。)

  (二)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一定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五、巩固生字新词。

  1、出示新字词,学生自主识记,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

  2、汇报交流,强化记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一起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

  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导致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4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三个小伙伴一起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课文虽长,但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我先从复*生字生词开始,接着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我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想一想,三个小伙伴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这样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体验其语言特点及人物情感,从中孩子们也能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最后,我又提出问题:故事读完了,你明白了什么?因为学了《识字7》,孩子们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合作的成语和名言。所以,在这里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了。同时是我又补充了一些作为拓展延伸,在一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声中结束了本课。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学的也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学生们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另外,学生们在我小组合作时,有的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扮演角色,小组长也不会恰当地组织和安排,但能看得出孩子们合作的欲望很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小组合作的训练和指导,为今后的学*打下基础。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5

  《小伙伴》一文讲了三个小伙伴关心玛莎的事。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这篇课文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中,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小伙伴们从不同的方面对丢失背包后的玛莎的关心。谁的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你们最喜欢谁?”

  “安东!”

  “我喜欢安东!”

  ……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一边高高地举起小手,一边兴奋地大声说自己喜欢安东。是啊,学生对安东将自己一大半的面包分给玛莎这一行为,都从内心给予了认可,他们幼小、纯真的心灵都被这一行为所感动。

  “为什么呢?”我接着问道。这一问,不少同学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围同学,有的又将目光转到课本上,有的笑着看着我,想说些什么,可又没有勇气站起来,只有几位同学的手仍然高高地举着。这一场景与我备课时预想的差不多。因为此时学生通过阅读,只是很直观地感悟到安东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好的,但如果让他们站起来用语言描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他们需要有一段时间来组织语言。于是我微笑着说:“这样吧,先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待会儿再说给大家听!”这下子可热闹了,学生都叽叽喳喳地说开来。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的手又陆续举了起来。

  “请你先来说说看!”我请一位*时不太爱说话但今天举起手的学生。

  她站了起来。“我最喜欢安东,因为他助人为乐,”她想了一会儿接着说:“我觉得他做得最好。”

  “我也喜欢安东!”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他知道玛莎这时候肚子一定很饿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面包掰了一大半给玛莎吃!”

  瞧!孩子们多会分析呀!看着还有不少高举的.小手,我想,此时我再说些什么不就是多余了吗?让他们各抒己见吧!

  针对我班同学课下爱打架现象,在此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是最好不过的了。“同学们你们有过帮助别人的事吗?”学生纷纷说出帮助别人的事。有的说我借别人铅笔了。有的说我帮别人扫的了等等。“你喜欢和什么样同学交伙伴?”学生挺有思想的。有的说喜欢和遵守纪律的同学交伙伴。有的说我喜欢和学*好的同学交伙伴。有的说我喜欢和助人为乐的同学交伙伴。有的说我喜欢和诚实的同学交伙伴等等。“咱们班谁是你的伙伴呢?”学生说完后,我说:“请你和你的伙伴拉拉手。”学生都和自己的伙伴拉了手。只有我班王晨同学没找到自己的好伙伴。我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不和王晨交朋友呢?”学生说:“因为他*时爱打我们。”我说:“大家给你提出意见,你一定要虚心接受。能做到吗?”他大声的说:“能!”这时同学们都和他交伙伴。他也高兴的笑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