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修日志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2022-11-07 00:00:00 日志,研修,历史

历史研修日志1

  《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因此,历史教育的目标、内涵和本色,就是在通过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历史发展的基础脉络、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基本史实呈现的基础上,充分地阐述,“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于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学*历史知识的同时,了解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尤其是掌握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即能够全面地、辩证地、客观地、历史地、发展地认识社会事物,他人和自我。”简而言之,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发展能力,更要学会关心社会、他人和自己的内心,学会理解社会、他人,从而能够正确地看待、处理自身的、身边的、社会上的事和物。

  初中历史新课标是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它与原来的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新课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历史学*的基本要求,以新课标为灵魂而编写的初中历史新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

  新课程下,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同时,合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历史教学,也应是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转变之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充分增强历史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感性的认识历史。如:在讲授新*初期的外交这一内容时,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可以让学生感性地认识新*初期外交的概况。然而,对于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的讲解,仍可采用传统的历史讲授法,如:在讲解古代*的政治制度时,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一内容,如果缺乏教师深入浅出地的讲解,会大大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实践证明,实施新课程,不应该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彻底否定,而应是一种发展和超越。毕竟,再高明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只是历史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再新颖的教学方式,都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历史新课程下,教师既要用好启发式、讨论式的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教师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同时,进行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这些新型的学*方式的核心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

  新课程也提倡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稍不甚就容易异化成“以学生为中心”,整节课都是围绕学生展开,接二连三的提问,纷繁复杂的活动……这些很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的形式化、片面化和绝对化,这也背离了新课程的初衷。因而,在中学历史新课程的课堂上,学生“学”历史的主体地位的确定,应该是以教师“教”历史的主导地位为前提的。

  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努力适应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摸索,在教学中改革,不断创新,要求学生转变传统的历史学*方式。

历史研修日志2

  通过历史培训学*活动,使我收获不小,这次培训为打造一名优秀历史老师设置了学*的*台,让我从中了解到*时历史教学存在的不足,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多渠道多领域的传授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信息。

  在这一段时间内,我听了历史专家的讲课,看了他们的案例,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怎样提升教学水*,对我影响很大。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就如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因此,实际工作中,我要想做个称职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护、尊重学生。因此,在课间、课后我都注意做到鼓励学生为主,并用善意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位学生,批评学生注意自己的措辞,做到既严肃又活泼。这样,学生感受到了你的真诚,自然就喜欢与你一起共同交流学*。上课期间,要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等。

  总之,这次的学*我收获很大。做老师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还要关心爱护学生。上课前做足功夫,把课上得更生动些,让老师和学生有着朋友般的关系。就要不断加强自身学*提高业务水*,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历史课生动起来,提高课堂质量,更好的提高历史教学成绩。

xxx

20xx年x月x日

历史研修日志3

  (一)自主学*

  众所周知,我们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所有学科中的地位,如果要求学生回家去以后预*完全就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可是,我们的课改如果没有学生的自学,要在课堂上展示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又鉴于我们历史学科每周两节课时的原因,最后,我们一致商议每周用后面一节课时间预*下周要展示的两课的内容,完成学案,老师给与简单的点拨和提示,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在一节课内展示两课的内容。想象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结果,几周下来,由于我们学校学生的“自然条件”限制,所以,一节课只能预*一课,有时甚至一课预*起来也有很大的问题。更不用说课堂展示了,不要说拓展,就是基础知识讲起来都成问题,如此下去,我们的教学如何推进,任务怎么能完成?我们历史教研组的老师们陷入了沉思,第一步还没有迈出,就遇到了如此大的困难,还有三步我们如何能迈出步子?

  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找寻途径的历程。这一次我们决定首先在历史课的前一天布置预*任务,要求学生只需要完成学案上面的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其余内容在课堂上完成。同时,上课时,首先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互查基础知识的完成情况,并提出预*问题,老师进行解决。这一次,效果明显比前一次好多了,由于学生的互帮互助,基础知识的完成情况不错,但是学生基本不能提出问题,最后仍然是被老师牵着鼻子来完成学*内容的。在我们相互听课后,我们再一次对预*课进行了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主动学*呢?

  老师们又开始了新的探寻。有设置预*问题的,有推荐阅读资料的,直到今天,我们仍在进一步的探寻中。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个好的预*方法,因为,小组合作学*,预*时关键。只有学生预*好了,才能有课堂的展示,才能有问题的生成,才能有思维的碰撞,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二)交流展示

  这个步骤是在做好“自主学*”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组内和组间进行的交流和展示的活动。这一步骤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为了能有效地走好这一步,我们历史组的老师们又进行了辛苦的摸索。

  首先,我们仿照我们学*的杜郎口中学和綦江模式进行,结果,我们的学生们根本不具备此种表达能力,就算是好不容易抽起来一个能说清楚一点的,都只是个别,不可能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科就只发展这几名学生啊?如何能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这时候,我们首先想到了学*,让学生们也进行一下学*。我们把外出学*录制的学生们上课的影像资料放给学生们看,并且边看边给学生讲解,哪一个步骤应该怎样做,如何做能做的更好,让学生们整体感知了原来我们也可以做的这样好,树立了自信。于是,又开始了第二轮的“交流”。这一次,要比第一次好些了,可是在交流的时候,其余学生的状态还不是很好,能够体会如何交流的学生还不是很多,怎么办?培训!进行“职业培训”!我们开始对每个学*小组的组长进行特别的培训,培训每个阶段组长应该怎么做,组员应该怎么做,如何能把小组管理得更好等等,经过这次组长培训和小组成员培训相结合,学生们整体改变很大,上课交流时状态也好多了。可是,这样的状态始终不能坚持如一,如何能让学生状态长期保持,这又与我们班级的考评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历史研修日志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历史研修日志 (菁华3篇)(扩展1)

——初中历史研修日志 (菁华3篇)

初中历史研修日志1

  《历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文科课程。本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本课程不仅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还倡导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为学生终身学*、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新课程、新内容、新理念和新要求,这对教师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新的挑战。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的探讨以及一些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反思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其中案例研究比较重要。“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我在设计《生活在社区里》课堂教学时,首先自问:如何引出“社区”的话题呢?于是设计以“我的家在哪里”引出“社区”的话题。又问:在学*“社区”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和哪些意识和观念呢?又设计了对“多种多样社区”的介绍,其中包含的知识、技能和观念,如学会阅读和绘制*面图、初步了解社区类型的形成和发展、关注身边小区的建设等。再问:怎样使学生的视野由自己熟悉的家庭导向身边的现实社会,启发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环境呢?在此过程中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和能力呢?于是设计了要求学生“画一幅你家所在社区的*面草图”,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描述所在社区的环境和生活”,让学生在没有学*如何制图的情况下,每人画一张家庭所在地的*面示意图,并在课上进行展示,由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在讨论谁的地图看得明白、谁的看不明白的过程中,发现了地图应必备的三要素。这时,我再系统地对地图的绘制和阅读技能进行讲解和指导。

  经过分析,我得出如下结论:在讲授地理事物时,其一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其二,应将地理图表转换包括图文的转换、图表的转换、分布图的转换设计等,以适当进行引伸拓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绘图技能和应变能力。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案例之外,研究他人的案例,特别是一些中学优秀历史与社会教师的典型案例也很重要,因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案例是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新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学*很重要。那如何开展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研究性学*,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我在教学过程中试着将研究性学*带进课堂中,反思探究。《气象万千》是我工作后上的第一堂公开课,我在试讲这一节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教材中帮助学生理解的示意图很多,但学生掌握此类知识有一定困难。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有限的,这是学*地理知识的一大障碍。在课堂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如何让学生自主学*呢?如何启迪学生主动和创造地活动,激发学*兴趣,锻炼发散性思维?如何使课文中示意图表意更加形象生动呢?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轻松地理解不同地区的各自气候的特点?我在老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的反思、研究,对自己的教学作如下设计:我先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然后给学生分小组,各组学生分别作为生活在不同气候区域的人们,分工收集资料,描绘当地的特点,并派代表发言。每个小组在发言前或讲述后,都会有意识地提出一个问题,一组扮演的是来自热带沙漠中的人,他们在介绍完自己生活区域的气候特点后,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用头巾裹头,穿浅色的大衣服吗?”这样一个问题引起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各组纷纷讨论,气氛活跃。结果这堂课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总之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也是历史与社会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二)、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大胆处理好教材。

  按照新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是为课程标准服务的,也就是说,只要符合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主地整合教学内容,甚至可以放弃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而自编教材。“模拟旅行”是《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后的一堂综合探究课。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我国自然环境的总体特点,区域间的差异和原因。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仅靠几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祖国全貌非常困难,安排综合探究课,给学生一个“模拟旅行”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深入了解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本课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能根据相关资料了解本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及理解我国区域间的差异,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我在讲这一课的时候,选择了让学生从家乡出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旅游考察地,自己当游客,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2、创设合理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探究。

  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培养其好奇心、求知欲,就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中去。为此,我在“模拟旅行”这堂课中设置了这样四大情境:“导游”→“旅行”→“找差异”→“小游戏”。这些情境既同“模拟旅行”这一探究课题紧密联系,又贴*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并且能顺利地实现课程目标。

  3、精导妙引,处理好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新课程特别是综合探究课更需要教师做好师生“学*共同体”中学生探究的引导者,并且教师的引导应贯彻课堂的始终,做到精导妙引,否则学生的探究活动会显得漫无目的,最终使课程目标难于实现。为此,我在设计“模拟旅行”的课堂教学过程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贯彻始终。如在“旅游”这一情境中,教师扮演新疆游客来诸暨旅行,引导学生做导游,这样既拉*了师生的距离,体现了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又能使教师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做好学生学*的引导者,最终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例如,在“导游”情境中,学生扮演导游带老师(新疆游客)体验江南农村生活时,根据学生的导游解说,设计以下问题情境:我们新疆人住的是*顶屋,你们这里的房子的屋顶怎么是尖的?肚子饿了,中午吃什么?……这样在教师(新疆游客)的生活化语言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能力,获取知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和课堂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学*意识,这样他们才会更好地适应今后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

  这是我在几个月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写感悟和体会。总之,新课程的实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师来说,的确是一场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高能力,提升境界搭建了新的*台。

初中历史研修日志2

  这不仅是一次教育新理念学*的丰富大餐,而且是不可多得的教学经验交流自助餐。几天的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使我加深了对远程研修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培训,对于历史新课程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

  一、怎样让我们的历史教学进行得更好。

  这是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初中新课程实验于2001年启动,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10年了,在这10年中历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教材编写、学*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

  1、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师要通过对话教学、情境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活动。

  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并组织学生研究性地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初中历史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鼓励研究性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的能力。

  2、初中历史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自主学*。

  自主学*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学会阅读,学会与教材文本对话。教师的责任不是直接教教材,而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学教材,鼓励学生自己与教材对话,然后针对学生自学教材中发现与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高明不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旁征博引,而是靠教材搭起师生的互动*台,捕捉契机,传授方法,启迪智慧,引导价值。这一切都必须源于教材;都必须立足于个性化地解读教材,不仅要读懂而且要读通教材。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领导每次来听课都说我们穿新鞋走老路”,这话确实不假。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

  三、增强了克服新课改面临的困难的信心

  回首几天来的对课改的学*、探索和实践,我对历史新课程改革从茫然不知所措到实践中努力感受迎接新课程再到今天初步领悟发展新课程。尽管新课程新课改面临困难多多,如:内容多、难度大,课时显得紧张;教师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薄弱,部分学生跟不上新课程;新课程实施后,课程资源(图书资料、设备、网络资源)显得非常贫乏;学校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新教改的教学管理针对性不够;教师、学生很难“动”起来,等等。但通过学*培训增强了我克服困难的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方式;注重集体备课,加强教学研究;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知识储备,借他山之石来推进课改工作。

初中历史研修日志3

  《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因此,历史教育的目标、内涵和本色,就是在通过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历史发展的基础脉络、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基本史实呈现的基础上,充分地阐述,“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于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学*历史知识的同时,了解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尤其是掌握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即能够全面地、辩证地、客观地、历史地、发展地认识社会事物,他人和自我。”简而言之,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发展能力,更要学会关心社会、他人和自己的内心,学会理解社会、他人,从而能够正确地看待、处理自身的、身边的、社会上的事和物。

  初中历史新课标是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它与原来的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新课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历史学*的基本要求,以新课标为灵魂而编写的初中历史新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

  新课程下,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同时,合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历史教学,也应是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转变之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充分增强历史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感性的认识历史。如:在讲授新*初期的外交这一内容时,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可以让学生感性地认识新*初期外交的概况。然而,对于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的讲解,仍可采用传统的历史讲授法,如:在讲解古代*的政治制度时,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一内容,如果缺乏教师深入浅出地的讲解,会大大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实践证明,实施新课程,不应该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彻底否定,而应是一种发展和超越。毕竟,再高明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只是历史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再新颖的教学方式,都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历史新课程下,教师既要用好启发式、讨论式的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教师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同时,进行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这些新型的学*方式的核心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

  新课程也提倡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稍不甚就容易异化成“以学生为中心”,整节课都是围绕学生展开,接二连三的提问,纷繁复杂的活动……这些很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的形式化、片面化和绝对化,这也背离了新课程的初衷。因而,在中学历史新课程的课堂上,学生“学”历史的主体地位的确定,应该是以教师“教”历史的主导地位为前提的。

  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努力适应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摸索,在教学中改革,不断创新,要求学生转变传统的历史学*方式。


历史研修日志 (菁华3篇)(扩展2)

——初中历史研修日志 (菁华3篇)

初中历史研修日志1

  我个人认为,初中历史教学首先需做到如下几点:

  1、师生双边活动中的提问

  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课堂上的提问。但是,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没有启发性。无价值的提问,除了让外行看来课堂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外,只会是浪费时间,对教学来讲毫无意义。

  2、教具展示辅助教师讲授

  历史课程的内容特点是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空间范围广──纵横几万里;内容繁多──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如果忽略了向学生提供生动的直观机会,教师只是以语言等抽象的方式进行教学,会使学生生厌,是不利于历史教学的。历史课程内容的特点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运用一定的直观手段,这不但会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正确的表象,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成效。但如果使用不当,结果会适得其反,让人感觉整堂课的教学华而不实。

  3、趣味教学激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知何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是调动学生学*历史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是“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特别是初中历史教学,学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如果再对历史课没有兴趣,教学中只是教师“剃头刀子一头热”,其课堂教学的状况和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学*兴趣的调动,如在讲述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这一课时,我先给同学们讲大泽乡起义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的兴趣,然后再说如果同学们想知道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起义,他们起义的最终结果如何?我们就一起来学*第14课的内容,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4、创新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毫无疑问,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一些教师对创新的理解和在教学中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他们过分追求标新立异,总想着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前人不曾有过的结论。而事实上你要推翻现有的结论,必须有足够的材料说明,否则很可能犯错误。

初中历史研修日志2

  任教十余年,这次历史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学*,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进行总结:

  一、扩展自己的舒展空间,突破自己。

  此次培训中我发现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专业技术知识不足,上哪个年级看哪个年级的教材,现学现卖,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教学内容要充实。

  历史课堂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给出的答案一定是:历史知识。不错,中学历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普及历史知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的历史教育仅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其他,这无疑是陷入了误区。任何一种教育,其终极目标都应该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教育也不应例外。我们传授历史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获。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来自历史教师身上的压力。每一位历史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很精彩,让自己的每节课都亮起来。然而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有一个衡量教学的标准——学生的成绩。你的课是亮了,而你学生的成绩却暗了,你作为历史教师的前途也迷茫了。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你的课亮了,而学生的成绩会暗呢?这两个不应该成正比吗?非也!因为我们要向学校、要向家长、要向学生有个交代,所以我们的历史课就变得说者无味,听者无趣,考前狂背的现象。这是学生的可悲,更是教师的可怜。我们到底应怎么做?

  就要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要把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要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同时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我们有责任找到一种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生活。让他们有所期盼、有所憧憬。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养成终身学*的*惯,博览群书,不断进取,善于总结反思。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初中历史研修日志3

  《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因此,历史教育的目标、内涵和本色,就是在通过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历史发展的基础脉络、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基本史实呈现的基础上,充分地阐述,“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于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学*历史知识的同时,了解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尤其是掌握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即能够全面地、辩证地、客观地、历史地、发展地认识社会事物,他人和自我。”简而言之,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发展能力,更要学会关心社会、他人和自己的内心,学会理解社会、他人,从而能够正确地看待、处理自身的、身边的、社会上的事和物。

  初中历史新课标是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它与原来的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新课标规定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历史学*的基本要求,以新课标为灵魂而编写的初中历史新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

  新课程下,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同时,合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历史教学,也应是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转变之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充分增强历史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感性的认识历史。如:在讲授新*初期的外交这一内容时,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可以让学生感性地认识新*初期外交的概况。然而,对于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的讲解,仍可采用传统的历史讲授法,如:在讲解古代*的政治制度时,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一内容,如果缺乏教师深入浅出地的讲解,会大大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实践证明,实施新课程,不应该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彻底否定,而应是一种发展和超越。毕竟,再高明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只是历史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再新颖的教学方式,都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历史新课程下,教师既要用好启发式、讨论式的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教师使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同时,进行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这些新型的学*方式的核心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

  新课程也提倡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稍不甚就容易异化成“以学生为中心”,整节课都是围绕学生展开,接二连三的提问,纷繁复杂的活动……这些很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的形式化、片面化和绝对化,这也背离了新课程的初衷。因而,在中学历史新课程的课堂上,学生“学”历史的主体地位的确定,应该是以教师“教”历史的主导地位为前提的。

  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努力适应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摸索,在教学中改革,不断创新,要求学生转变传统的历史学*方式。


历史研修日志 (菁华3篇)(扩展3)

——体育个人的研修日志 (菁华3篇)

体育个人的研修日志1

  这次国学远程培训为我们体育教师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仙会,也是我们农村体育教师学*、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台,今年我有幸参加国学远程培训,受益匪浅,如一缕春风吹进我的心田,对我的大脑也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参加此次培训学*,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感到压力。学*期间,专家的精彩讲座,使得我有机会和专家们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研修班学员之间互动交流,也让我有所受益,现在回想,收获颇多,在这我就此次国学培训中的点滴体会与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累并快乐着

  回顾国学远程研修培训这段日子,活着艰辛,但倍感喜悦和欣慰。一路走下来,从开始的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从初上网时的被迫学*到现在迫不及待地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们的收获变的灿烂无比。

  学*的日子里,我们一起观看专家讲座的视频: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更加贴*了课堂;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应该抛弃。观看视频后是做作业,那是我们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舞台。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根据专家的引领,利用课余时间,无论身心多么疲惫,我们全体学员都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并能积极参与在线讨论、交流,阅读文章,发表评论。我们的指导教师韩刚老师更是不辞辛劳的对我们的作业进行点评,每天都忙碌到深夜,他的敬业精神令我们终生难忘。

  每天上午八点左右迎着从窗帘缝隙里透出第一缕阳光,打开电脑,开始享受我们每日的精神大餐——课程简报,关注着上面是否发表了自己的文章。接着观看教授的讲座,领会其中的观点,通过课堂实录感受教学实践的过程……就这么忙碌着,眼睛花了,肩膀痛了,可是我们的心里是充实的,甜蜜的。因为我们分享着智慧,和大家互动着、交流着,得到了大家的鼓励,和大家一起共同创造着工作带给我们的幸福,享受成长的喜悦。这是激情燃烧的日子,是精彩无限的日子,这些日子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给我们的人生增添更多的色彩。在研修中我还不断反思自己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真正领略到了培训的精彩:既有理论的高屋建筑,也有实践的品鉴入微;既有专家的专业引领,也有同伴的经验互助……

  在学*中明白了这样一种理念:体育课堂需要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学*不是以学科为中心,而是以问题为中心。讨论、辩论等参与方式,促进了交流与分享。借用一位研修同行的话“如今在视频案例解说中、在作业点评中、在QQ群组中、在论坛讨论中比比皆是,到处可圈可点,到处让你如获至宝、眼界大开,心胸为之豁然。”整个培训过程清晰流畅,引人入胜,美不胜收,总是让人恋恋不舍,流连忘返。研修的活动环环相扣,不看视频,就无法有针对性的交流,不交流就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通过这一个个环节,把每天的学*任务落到实处。在这个活动中,你没有理由不学*、不研究、不讨论、不进步。

  国学远程研修培训,点燃了我们教育理想的火把,催我们前行,激励我们在体育教育这块沃土生根发芽。国学远程研修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带来勃勃生机。国学远程研修是传承文明的纽带,远程研修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远程研修是我们进步的`基石,远程研修是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之门的钥匙。我真的非常感谢远程研修。虽然有些累,但我们很多收获。痛并快乐着!

  二、点滴体会:

  1、互动性是国学远程研修这种学*方式的重要特点、也是重要优势之一。过去的教师进修、学*,大都是听专家、听老师讲,参训老师很少有主动提出问题、参与讨论的机会。而国学远程研修却为老师们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分享性是国学远程研修这种学*方式的又一个重要特点、重要优势。我们基于同行老师提出的如何解决体育教学中的难点这一重要问题,同行们提供了各自的教学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可为全县同行所分享。

  三、团队学*是“研修场”的重要一翼

  我说过,国学远程研修的最大魅力是形成了一个“学*场”,构成这个“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现实场”,即团队学*;二是“虚拟场”,即网络学*。国学远程研修需要“现实场”与“虚拟场”相互促进。良好的“现实场”的形成需要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老师所在学校的重视、组织与服务;

  二是学科同伴老师的团结与互助。开阔的视野,灵活的教法,精彩的实践,真实的反思,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体育来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和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新课程理念。不仅给我们以崭新的观点,更给以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其实,教学智慧就是在这样的'反思中不断积淀起来的。

  “交流、感悟、反思、提升”这几个词是我通过此次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新认识。我将以这次研修学*为新的起点,积极主动地从教育专著中,从专家的报告中,从同事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明确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逐步确立起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系统的教育科研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实效,力争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体育教育实践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勤于反思,养成乐于动笔的好*惯。工作中,及时有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上好更高层次的体育课,为早日成为一定范围内的合格的体育教师而不断努力,为推动我们学校的体育工作不断发展做新的贡献。

体育个人的研修日志2

  研修学*中,我从思想上、工作上以及在教科研活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过学*,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比较随意的、目的性不是很强的工作态度。使我在工作、学*上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消极态度变为积极态度,从而对自身有了很大的促进和提高。

  在工作中,由于学初就制定了该学期的工作计划,因此,每学期自己就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能很快地有目标、有计划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1、在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始终贯彻新课标的理念。自从学校进行研究教学以来,坚持备详案,写课后反思。特别是羽毛球教学,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项目,但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边教边学,课前制定详细的教案,课后撰写教学反思,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

  2、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课堂常规及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在教学中努力使每一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水*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让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该项目,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特别是本学期的教学,让我欣慰的看到了自己付出所取得的成果。

  本学期羽毛球选项班的学生课堂纪律非常好,每位学生都有积极参加运动的兴趣,改变了以往有一部分女生为了逃避运动而选修羽毛球课而形成的自由活动的模式。课的组织纪律,学生的自主学*、学生间的互帮互助,课后的不断练*,合作学*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时,当我负责课外活动时,学生还会积极主动跑来向我请教。在我外出学*或开会期间,各班学生都能在体委的带领下自觉练*。在学期考核中发现,学生的羽毛球技术水*有了明显提高。

  研修的学*活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我们学员间开展了磨课、同课异构,如何听课评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等主题的研讨活动。让我在教材的处理、队伍的调动、教材教法学法、如何设计一堂课、如何抓课的重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的环节、课后如何评课等等都有一定的提高。让我从一个原来只以为能认认真真把课上好就认为自己很不错的教师,成为一个学会去研究、学会去思考的研究型的的教师,从而让我能更客观地了解自己教学中的优缺点,不断地向他人取长补短。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学*、探索,做一个“研究型”体育教师,促进自身体育素养的持续发展;同时发挥体育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引领学校其他年轻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体育个人的研修日志3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发展于游戏的学科,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但令人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在接触了一段体育课后,就发现现实中正规的体育课和他们头脑中一种欢乐的、玩的体育课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当然,体育课是教育,应有一些较正规的教学内容。(如队列和一些技术学*等),这无可非议,如果此时教师教学方法呆板、生硬就会使这种落差徒然增大。于是有些学生就会慢慢地疏远体育,上课处于被动状态,越是高年级越明显。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客观存在的“厌学”现象呢?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意识和能力呢?

  体育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确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为积极主动学*,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是对于学生应该是“哄”的教育还是用严格的要求使之达到良好的课堂纪律?低年级学生处于好动的年龄阶段,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过分严格的要求会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厌倦甚至恐惧,使得课堂过分的死板,从而无法达到锻炼身体和放松身心的目的。从我本人的角度来说应该是采用上述两种方式共同使用,使得课堂即活跃又有良好的纪律。那么如何“哄”呢?记得上课时,学*快速跑,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跑太慢了,不跑了!”我就对她说:“嗯!其实你跑得很不错的,你看,你都可以跑得很快了!”学生受到了鼓舞,练*也积极了。所以我觉得“哄”学生要及时,尤其是对于后进生,但是不要盲目。在“哄”的同时一定要强调课堂常规和纪律问题,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好动,喜欢争强好胜,如果不及时的加以控制和强调,导致课堂更像是课外活动,甚至是安全事故。

  其次,要精讲多练。记得有位名教师说过:我上课讲课时的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其余的时间留给学生做作业和提问。这句话在体育教学中同样适合。体育课本身是让学生活动身体的课,讲的过多不仅浪费了学生活动的时间,也大大减少了学生活动的欲望。

  第三,多让学生自己研究教学内容。这一点我也是在最*几堂课中才发现的。如果总是老师在讲,老师在教,学生站着听,那么很可能就是学生不知道教师所讲、或者几个人凑在一起打闹。所以在前几次上课的时候,我在宣布了教学任务以后,先让学生自己去想、去练,练了以后发现问题再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也有利于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后是多给学生表演的机会。二年级学生的表演欲望很强烈,虽然很多时候的表演并不精彩,但是我们不能扼杀他们的愿望,能站出来就表明已经成功一半了。多给学生表演机会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课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也有很大帮助。


历史研修日志 (菁华3篇)(扩展4)

——信息研修日志 (菁华3篇)

信息研修日志1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不再只是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不再只是对结论的记忆。学生在校时间的有限决定了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学*更加重要。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强调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这也是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能熟练地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新信息技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重点在于指出获取信息的四个过程分别为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及保存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特别强调的课程目标,要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新课标认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为非零起点,然而,现实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都会造成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环境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自主学*的能力、信息素养基础方面每个学生的不同程度的差异,都会给新课改的推行带来困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及学*自觉性,针对学生的作水*参差不齐的现象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分组教学。对学*内容相同的学生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学生的学*内容,出一份作试卷由学生单独完成。在学生作过程中即可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真实水*对所有学生进行分为两层:基础较好的和基础相对薄弱的。当然本人所说的分层教学并不是说对基础较好的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分别教不同的内容,而是在原有的班级里,原有的课堂上学*。

  首先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讲授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但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分配较高的教学任务,可以对他们进行知识上的一些扩充。由于这部分学生接受速度快,可以利用他们这些优势去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带动起全班的学*劲头,大家比着学,共同进步。

  对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的自我学*,合理改变教学方法、学*方式,为创设一个自主、合作、创新、和谐的新课堂而不断努力。

信息研修日志2

  聆听专家的课程,汲取名师的精华,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将我模糊的教学认识更加清晰起来。

  一、更新了教学理念

  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社会的认知不断更新,很难想象一个思想保守、教学形式单一的教师会把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让我反思再不能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了,在课堂上教师要更多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师设计的课堂和问题探究中来了,那么这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在课堂上,怎样展开探究的问题?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效的参与进来?等等问题都是上课之前教师要想好的,一节课就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多了,老师的讲授时间必然减少,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让学生把要掌握的知识学熟学透,这也是老师要思索的。总之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课改了。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认真学*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知识。

  二、丰富了教学方法、充实了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有无数种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还有讨论法、发现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导学法、辅导法、谈话法、陶冶法、任务驱动法、交流法、互动法、练*法、开放方式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但更多的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占多数。尤其是“任务驱动法”现如今已被多数人接纳,并正在进一步使用、研究中。虽我也在努力使用,但却是形式上像而已,还不能真正吃透这种教学方法,有待今后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三、加强了教育专题与活动主题如何有效的整合

  活动主题通常是在一节课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任务主题。而教育专题是指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例如: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安全与应急、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低碳经济等教育专题。

  教育专题通常不是国家、地方的一个课程,没有专题教师,也没有规定的课时。所以,要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贯彻落实一些专题教育内容,就需要将这些教育专题与信息技术课程结合起来,形成教育专题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小整合培训使我的理论和专业教学水*同时得到提升,使我懂得了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大家都知道信息技术传授的知识是不断翻新的信息知识而不再是相对稳定的经验知识、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能力基础中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方面,更是飞速变化发展的,教师根本不可能依靠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工作一辈子,培训让我深刻意识到要发展、要适应社会要求,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来获得提高。

信息研修日志3

  通过本次信息技术的学*,让我对过去的教育教学产生了许多的感慨,通过学*,本人了解到自己过去在教育教学中许多不足,提高了对信息技术教学认识。现主要从教学方式方面总结如下: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主导者、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由施予者转变成引导者,从讲授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生学*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台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因而教师作为终身学*的首当其冲者具有非凡的意义,在今天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行为。

  二、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现代学*方式转变,开发、利用现代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学*提供*台,探索、*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的.快乐。学生的作业从昨天的复*知识、巩固加深这一学*的延伸阶段变成产生疑问、探求解答这一贯穿学*全过程的活动。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氛围。学生学得生趣盎然、主动积极,创造力得到了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地方,这是现在教师们追求的一个境界,即使一个细节也不放过。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悟、表达:可以用词语描述;可以用动作表演;可以用实物演示等等。这种教学设计,拓展了学生思维,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四、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其它各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方式的转变。注重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学*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课题,因此可以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型。常识课堂的开心词典等都是生动有效的形式。


历史研修日志 (菁华3篇)(扩展5)

——小学音乐个人研修日志 (菁华3篇)

小学音乐个人研修日志1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它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小学音乐个人研修日志2

  乐理作为音乐学*和发展的基础知识,包括音准、节奏、节拍、音区、音色等,这些知识是学*声乐、器乐、舞蹈及创作必须要掌握的。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去获取并正确运用乐理知识,让学生喜欢乐理知识,积极主动参与到乐理知识的教学中,成为学*真正的主人,身心得到愉悦,活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发展,让乐理知识学*变得充满乐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兴趣来提高小学高段学生乐理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游戏的方式,调动学*乐理的积极性。

  音乐游戏是音乐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游戏教学把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得极富情绪和生动形象,这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我们在授课时加入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兴趣,提升学*效率。如管弦乐《四季歌》中的四段主题,分别用了不同力度来再现,我们在教学中加入了听辨音的强弱的游戏方式,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听到的音的强弱,听到的音越强,身体更舒展,听到的音越弱,身体则蜷缩。学生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主题的力度,准确的表现了mp、f、mf等力度,让学生在准确听辨力度的同时又玩得不亦乐乎。再比如在教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课,第二乐段“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这里的速度突然有了变化,我们运用歌词的内容来表现“慢速、稍快、原速“等力度标记,利用火车的“起动-飞驰-到站“的过程来让同学们边演唱,边用身体当“火车“、手当“车轮“,进行“起动-飞驰-到站“过程的动作演示,使学生在快乐演唱的同时又深刻理解速度标记的含义。

  二、运用背口诀的方式,激发学*乐理的兴趣。

  口诀即用生动、形象、简练的语言编成的顺口溜,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掌握各种运用方法。因此,我们在乐理知识的教学中,把一些知识编成易记、易背、易理解的口诀、顺口溜等进行教学。比如歌曲《拉库卡拉查》中,出现了很多反复记号||::||,虽然是已经学过的乐理知识,但学生如果稍不注意,也很容易唱错歌词。我说:“四条线分两边,中间还有四个点,如在歌中见到它,请你再来唱一遍“。学生理解这样简单易懂的口诀,就能准确地演唱歌曲要求的反复。再比如在学*切分节奏XXX时,我们先利用已学过的“四分音符走走,八分音符跑跑跑跑,十六分音符跳跳跳跳跳跳跳跳“这样的口诀来复*,在教学切分节奏时的口诀可以变成跑走跑,这样可以减少繁琐的反复讲解的过程,即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比赛的方式,强化乐理知识的学*。

  小学生喜欢比赛,它不仅会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还会使课堂显得尤为活跃。我们把每月的最后一节课作为乐理知识竞赛课,利用一个月当中所学的乐理知识集中起来进行“知识之星“大比拼。再如每学期期末举行“音乐会小报“比赛。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乐理知识记忆力,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更浓厚。

小学音乐个人研修日志3

  优秀的老师不仅让人赞赏,更让人感动!因为他们身上那种对音乐教育的专情与热爱,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广博的学识,立足于为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稳健的教风,是教育之路上美丽的风景,

  更是让人感动的情怀!两天的学*太短,感受却分外深刻。名师风采和专家们生动的课堂与讲座给了我很多启发,也给了我前进的信念和动力。我也会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学*,反思和成长,努力做好以下方面:

  1、加强学*,注重知识的涉猎与积累,丰富自己的学识和文化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广度的教师,能够准确轻松地理解和把握音乐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标准。从文化和品性上修炼和提升自我。

  2、强化科研意识,让自己静下心来潜心教学,多阅读音乐教育教学专著,善于吸收和借鉴他人的优点长处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做到在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3、加强音乐教师专业技能学*提升,多学*研读音乐教学专著,加强歌曲即兴伴奏练*及儿童歌唱训练等方面的学*积累,让自己的教学更专业,更精彩。

  4、转变消极观念,多从自身找不足和突破,对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要正确看待和积极解决,勇于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业”,不断学*,反思和积累,逐步形成个人特色教学风格。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