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随笔 (菁华9篇)

首页 / 随笔 / | 随笔,清明节

清明节随笔1

  清明时节,行走在祭奠亲人的路上,假如能遇到杜牧的那场雨,穿过岁月的风尘,穿过尘世的灯红酒绿,飘洒在纸灰飞扬的袅袅青烟里,吟唱着淡淡忧伤,湿润着深深思念,再好不过了。

  其时,春暖大地,沉睡的万物渐次复苏,一切都是那么娇嫩、脆弱。百草渐次转绿,杨柳的新芽,嫩黄如雏鸟的喙。阳光也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照在身上,柔柔暖暖的,没有一点儿跋扈气。世界娇小脆弱得让人情不自禁地去疼惜。曾经朝夕相处的亲人,如今在另一个遥远虚空的地方,再也触碰不到,压抑在心头的潮湿和忧伤,愈来愈重,愈来愈浓,只有借助清明的微雨,才能缓慢悠长地释放出来。

  清明的雨,细细绵绵,如烟,似雾,与自然界的新绿落红,尘世众生的淡淡哀愁,交融成一幅意境迷离的黑白写意画。清明雨,*的雨,从古下到今。除了千古传颂的杜牧《清明》一诗,历代诗词中,都不乏清明雨的身影。晚唐韩偓(wò)的.《残花》:“黄昏月下惆怅白,清明雨后寥梢红。”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南唐冯延巳《蝶恋花》:“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宋代蔡伸《菩萨蛮》:“杏花零落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清代戏曲家洪昇的《长生殿》第三十九出《私祭》中的《锁南枝》:“你看莺乱飞,草正芳,恰好应清明雨飘荡。”

  清明,一词千钧!它连接生死,牵手阴阳。我们在烟雨蒙蒙中走向墓地陵园,走*长眠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而远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希望现在的我们,可以笑对生活!我们不哭,但来场清明雨吧,让铺天盖地、连天接地的雨,将我们心底悠长的追思和怀念,倾诉给远在天堂的亲人。

  清明,杨柳淡如烟,细雨淡如烟,活着的亲人对逝者的追思和怀念,也如烟雾般,绵绵长长地淡远无边……

清明节随笔2

  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一齐去华北烈士陵园扫墓。

  一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两边各有一组雕塑,一边是两名手握钢枪的战士,另一边是两个埋地雷的民兵。中间是一个巨大的石碑,上边有*提的字“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在石碑的四周刻着许多八路军打仗的图案。

  往后走,我们来到了白求恩墓前,白求恩的塑像伫立在中央。白求恩是一名医生,不远千里,从加拿大来帮忙*人民抗日。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的时候割破了手,感染了败血症,牺牲在了*。*还写了一篇文章叫《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墓的对面是柯棣华的墓。柯棣华大夫是印度人。也是为了帮忙***,给战士们治病,来到了*,最终也牺牲在了*。

  看了这么多革命烈士的事迹,我觉得,我们的新*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外国人都为新*的诞生付出了生命。我们更要好好努力,认真学*,把国家建设的更完美。

清明节随笔3

  每当我想起清明节,总会想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首诗来。似乎每当清明时节,朦朦胧胧的

  其实这种*俗似乎也是人们心灵上的一种安慰罢了,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好像如果烧了纸钱,放了鞭炮,行了三拜九叩大礼,就能看到已故的人们在天上生活得很好,并一直注视着我们,关注着我们,一切的事情都和原来一样。

  可是即便是这样,这些*俗仍然这样传承下去,每到清明,墓前总会有人站在那里,然后在“噼啪”的鞭炮声中,在敬给已去之人的缭绕的香雾里,在烧纸钱的火堆旁边,行上三拜九叩大礼,在心中祝愿,希望已去之人能在那个世界一切安好罢。

  “滋——滋——”手机震动起来,我忽的从我的思绪中收回来,接起了电话:“喂,你好,我是……”

  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

清明节随笔4

  她是一个坚强的女人。

  那年冬天,他走了只留下她一个人和六个子女,她在想还好,他的孩子都长大了。他们不再需要他担心,那年他走了,走的很安详,尽管这世间又回到了最初,最初的一个人。

  清明,

  又是清明,如今她的双鬓以染上霜雪,这么多年的相思,怎么可能不留下痕迹呢?毕竟是爱了怎么多年的人,每一次她都在祈祷,生死同衾。这是怎样的情,才能做到这样的相守?守着一个已经离开了的人,她无疑是一个坚强的女人,我想象不出没有他的日子,她一个人是怎么过来的,一个女人,孩子又都有了自己的家庭。

  她是一个害怕寂寞的女人。

  她总是喜欢一个人坐在门口的枣树下看着街上昏黄的灯光,其实我想她自己也许也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只是她老了,害怕寂寞了而已,所以她奢望的看着那灯光深处,这世间对他对她都太不公*,太不公*。记得那年他们初次相遇,他还是个少年,都么美好的时光,他是那样的俊美,那样的温柔。是了,她爱的人师那样温柔的人,可是这样的人却把她独自留在了这里。其实,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恋情,他们只是两个命运极其相似的人罢了……

  那个没有妈妈却从来没有放弃过人生的男孩

  他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是一个正正经经的大少爷,可是却从来没有被当成少爷对待过,只因为,他的母亲早已过世,而那个家里从来就不缺儿子,家里的姨娘还有很多很多,足够他的父亲一个一个去挑。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因为这些所谓的荣华富贵从来都不是他在意的,他此生最大的心愿恐怕就是离开这个家了,知道有一天他的父亲对他说,家里有些吃紧所以……

  他什么都没说,也什么都没带走,只是从父亲点了点头然后郑重其事的跪下,磕头,在磕头从此那个家在也没有了那个像远山一般清远俊秀的男孩。

清明节随笔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那一首《清明》,寄托给我们以思念,相隔数千年,在那落雨的春日之中,寂寥无声。——题记

  我常想:清明,大概是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在这时,想起已逝的亲人、朋友,许多人多会不禁潸然泪下——这情,这景,可有谁会开心高兴呢?

  可至少我是为他们高兴的。

  ——清明,扫墓,除尽那墓前的灰尘,放上作为供品的水果,点心。焚上几根香,袅袅烟雾升起,笼罩在墓碑前,寂寞而忧伤。也许,那是一座无名的墓,墓碑孤独地矗立在野地上。然,那是,一个鲜活生命长眠的地方。那不是无主之地,那是他们的,庇佑亲人的最终爱念;最后的篇章。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清风瑟瑟拂过面颊,像葬礼上的悲凉乐章。亲人们,朋友们长眠于这广袤的大地之中,也许数百年后,也许数千年后,他们终究会归于尘土。而这里,是他们最后的归宿,他们人生路途的终点站。可人生没有最终篇章,那清明中的一抹微笑,是亲朋好友对他们最后的悼念……

  在清明时节踏青,不知是谁提出的,我想,在清明时,走过那一片青翠的草地;走过那一片晨露中的.草地;走过,那一片温暖的草地。寻找着永远离开的人,他们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带着对已逝之人的思念,带着他们对这世间的最后一丝眷恋……

  清明,扫墓,是对已逝之人的悼念;清明,落雨,是自然对亲人的劝慰;清明,踏青,是对已逝之人的怀念。

  清明这个节日,是我们对已逝的亲人朋友在这世界上最后一点留存痕迹的证明——证明他们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曾活在这世界上。

  试问:那“路上行人”为何“欲断魂”?因为,他们,在怀念在思念,也在想念啊!一个人的生命能有多长?它也许很短,在不经意间逝去,可它同样也很长。在即将逝去的那一刻,留在了在很多很多人的心里,永不泯灭。

  

清明节随笔6

  又到清明拜山时一年24个节气,清明节应算得上有点名气。

  清明的出名,不只是因为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之所以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难以忘怀,恐怕缘于清明是一个特定的日子。

  据说古人常把清明与寒食联系起来,而寒食又传说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功臣介子推而定的,此日严禁烟火,以扫墓、踏青、插柳、寒食为俗,故而清明那天,人们都纷纷上山或远行,给自己逝去的亲友送去一份浓浓的祝祷。

  广州从化人清明期间的祭祀叫拜山,这与内地的扫墓很有些不同,一是这里的拜山时间长,一般说整个4月份都是拜山期;二是这里拜山的规模大,他们往往是一个村、一个家族同时出动,那浩浩荡荡的车队和漫山遍野的人群,让那些内地人看了真有点不可思议。曾有在从化工作的`内地朋友跟我探讨过这种现象,其实当初我对这种现象一时也难以理解,后来,在从化生活久了,对这里的人们及民风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也就渐渐地品味出了这种活动的意义。

  清明是祭奠的日子。你看,漫山遍野的爆竹硝烟在春风的轻拂下,和微微冰凉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在墓冢间久久地飘荡,它给祭扫的人融成一种思念,化成一种寄托,变成一种期待,生生把一个或雨或晴的日子变成了一个节日。

  清明也是生者和死者共同的节日,是一条连接着人间和阴间两个不同世界的系带,只凭着一柱香火,几样果品和“三牲”,就足以把出生、成长、死亡一起概括了。

  在亲友墓碑前祝祷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追思,更多的是对生活和生命的一份向往和祈愿。不管是默然不语还是泣号连声,都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昭示着生者和死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清明时节,山上的杜鹃花都开了,姹紫嫣红地弥漫开来,放眼望去,那山好像燃烧着的火焰,点燃着拜山人的激情。相映之下,山那边的小草也因此分外的绿,而且,都一律很鲜亮地挂着晶莹的露珠或雨珠,仿佛在一夜之间被谁抹上了如此厚重的色彩。春天便因此豁然变得分外娇艳,分明让在城中蜷缩了一冬的人们格外的心惊眼热。

  拜山归来,信手在漫山的花丛中折上几枝,很夸张地举着招摇过市,回到家后插人花瓶里用水养着,花不香也不名贵,但也算把迟滞在山野里的春天撷回了几许,摆进自己的生活里。

  清明是季节里一座光滑的桥梁,哪怕一年寒风呼号,开春时雷雨交加,无论那雨水多么的肆虐,到了清明,那雨也变得不再那么凛冽,何况再过十几天,遍地的耕牛就拖着犁耙在田野里来回地游走了,一年中繁忙的春耕季节又来临了。顾名思义,清明应该有清亮的天空,明净清新的空气,但清明的时候往往都是细雨绵绵。有时太阳不经意要从铅灰色的云层里探出半张脸,只一下就把大地上那稚嫩的草芽充足了活力。

  因此,每年的清明拜山期间总是裹携着雨水和阳光。明白了这些,你就明白了从化人拜山的内涵。

清明节随笔7

  现在是三月份的最后一天,转眼间清明节就在跟前。突然间想为逝去的青春祭奠,写些文字----

  拿什么祭奠你,我的青春。因为曾经挥霍过,所以祭奠;因为曾经辉煌过,所以祭奠;因为曾经迷失过 ,所以祭奠;因为曾经莽撞过,所以祭奠;因为时光不倒流,所以祭奠!可除了祭奠、除了追忆,青春是一个谁都永远都抓不住的东西,她在一瞬间就从我们身边溜走了。在当我们回过头来寻她的时候,她已随风而去。青春走得太快,只留下背影,黯然......

  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我们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青春没有忧伤,忧伤总是在青春过后出现。再见了,青春;再见美丽的疼痛;再见了,青春;再见永恒的迷茫;再见了,青春;再见灿烂的忧伤。为了纪念我们那逝去的青春,为了纪念曾经深陷不见底的忧伤,清明节,值得纪念、祭奠、扫墓......要告别的不是青春不再,而是那伴着泪水和笑声的年华。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段时光,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渐渐失去纯真,渐渐世故圆滑,渐渐明白有时候很多的事并不是我们所预想的那么美好。在青春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失去一些东西,也会得到一些东西,毕竟上帝总是最公*的,他在给我们关了一扇门之后,也许我们就会发现他还给我们开了一扇窗,这是自我安慰的说法。谁能不受伤,谁能不疲惫,谁能不悲观,谁能坦坦荡荡地说一句:“我的.青春不哀伤,我的成长一帆风顺。”谁能?谁都不能!因为我们的成长需要付出代价,而青春只是正好出现在这一径长途上。

  被人误解的心情很痛,如果没有人相信你,那就自己相信自己;如果没人欣赏你,那就自己欣赏自己;如果没人祝福你,那就自己祝福自己。用心去触摸属于自己的阳光,用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纪。自己读懂了自己,世界才能读懂你。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段有青春光阴里肆意的张扬,等到回忆的时候,能无憾的说:那些年,我曾经做过的一些事,曾经相处的一些人,足以让我的一生如此坦荡。青春啊,青春,我从不曾辜负你!

  青春的岁月,就像这清明时节的初蕾,清新、欢快、美好。然而,时间不会定格,花蕾终究要绽放,拥有青春的时候,并不觉得它可贵。当它熬尽以后,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那些爱过和伤害过自己的人,都是青春存在的意义,都是人生的另一个见证。也许面对生活,我们该学会妥协,那样或许不会过得这么累吧?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一步一步稳稳的走下去,故事结局如何又能怎样,画笔在我们自己手中,是好是坏,笑笑便好,没什么可遗憾的,就像歌中唱的那般:

  为了纪念那段终将逝去的青春

  梦中为谁而喜

  醒来为谁哭泣

  以为感情世界不顾一切就会有结局

  生命有太多的意义 爱并不是唯一

  你和我的故事就算再美也只是个插曲

  可是我该如何剪断心中的思念

  原谅我放弃一切只为执着的明天

  唱一首歌 纪念我终将失去的青春

  爱一个人 天真的以为会是一生

  唱一首歌 怀念我终将失去的爱情

  这世界有一个人

  总会陪着你走 不会再离开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清明节随笔8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学校举办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型扫墓活动。

  清晨,我们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在操场上集合。没大一会儿,开着“四轮”面包车的校长便来到我们眼前。我们大吃一惊,*常穿着华丽高贵衣服的校长,今天却变成了一个“拾破烂”的(因为今天穿的很朴素,所以称之为“拾破烂”的)“小老头”。我们笑着问校长:“大贵人变拾破烂的啦?”校长一身严肃,说:“今天我们是去扫革命烈士的墓,穿那么好干吗啊!”说完,又向我们挤了挤眼,我们再一次笑起来。

  说着,说着,我们便上了车,来到了革命烈士的墓前。我们扫了墓,祭奠了他们。我站在烈士墓前,想了很多:我们之前的先驱们,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为了能使我们的祖国**,曾不惜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我们有什么理由辜负他们的希望,有什么理由辜负他们的期望。为了之前的先驱们;为了自己的父母;为了生我们养我们的祖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有什么理由使我们爱贪玩。

  所以,我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为了自己,为了父母,为了祖国,为了先驱们。

清明节随笔9

  清明节这天,我们一家人去窑上水库旁边的山上给爷爷扫墓。

  走在山路上,可以看见因为天气干旱而枯萎的庄稼,土地裂开大嘴,干硬得好像石头。曾经葱葱茏茏,开满各种各样色彩缤纷的野花的山上,现在只剩下杂乱的干草;往日碧波荡漾的水库,如今好像一个浅浅的水塘。火辣辣的太阳晒得我们睁不开眼睛,而往年的清明却下着绵绵细雨,还有一丝寒意。

  到了墓地,我惊讶极了,怎么往年坟墓周围长得又高又壮的杉树,今年却干枯得无精打采了?深深的杂草已没有了往日的勃勃生机。我们不能好像往年一样点香烧纸祭奠爷爷,因为由于天气的干旱,树木都干枯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点火,无疑会造成森林火灾。我们铲除了坟头上的杂草,把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给爷爷献上了鲜花和果品。

  今年因为西南地区出现*明朝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所以这次我们扫墓时没有看见绿莹莹的草地,没能欣赏到五颜六色的野花,也没有感受到郁郁葱葱的森林氧吧。妈妈说,现在全球的气候变暖不是好事情,其实是大自然对不爱护环境的人类的报复。


清明节随笔 (菁华9篇)扩展阅读


清明节随笔 (菁华9篇)(扩展1)

——清明节随笔 (菁华9篇)

清明节随笔1

  晨,天空中乌云密布。当我的眼睛刚张开时,妈妈就笑眯眯地问我:“宝贝儿,今天是什么日子呀?”我刚睡醒,脑子里还迷迷糊糊的,没感觉。爸爸在一旁提醒我:“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我看了看天气,呵,杜牧猜得可真准呀,果然下着蒙蒙细雨。

  “出发了。”奶奶在厨房大叫道。爸爸走在最前面,当然,他拎得东西也是最多的。

  车子停在山脚下,由于下着蒙蒙细雨,山间的小路变得非常泥泞,难以行走,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摔得“嘴啃泥”,聪明的我在路旁捡了一根树枝,当起了小拐杖。

  绿油油的.田野里开满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下过雨后的竹林变得更加苍翠欲滴了,分外好看,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碧绿的翡翠,呼吸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清新空气。

  “到了。”爸爸说。我们找到了要祭拜的人——爷爷的爸爸妈妈。

  爷爷和爸爸把放祭品的桌子打扫得一尘不染。“好了,可以开始了。”爸爸和爷爷异口同声地说。

  放好了祭品,该祭拜了,我和爸爸妈妈老老实实地站在坟墓前,双手并拢,放在胸前,认认真真地拜了起来。

  最后,我还把我们准备的鲜花斜靠在坟墓前面,再一次地鞠了一个躬。

  就这样,难忘的今天过去了,永远不会回来了,再也不会回来了。想到这儿,我又在坟墓前鞠了一个躬,口中还念念有词:“我会永远牵挂你们的。”

  我永远也忘不了今天!

清明节随笔2

  今天是四月四日,学校放清明节假。我回到了家乡和亲人们一起过清明节。

  早上的时候,老妈和奶奶早早就起床了,要做许多的事情,到市场买菜、肉,其中有葱、荷兰豆、猪肠子、豆腐、猪肉、猪肚。老妈买完各种东西后,就回家当场和老爸一起杀鸡、炒菜、买鞭炮……做清明扫墓前的准备。老妈叮嘱我们说:饭后不要乱跑,上午准备出发去扫墓。

  老妈、老爸、奶奶、二伯、二伯母等一直在做准备工作,从早上忙到中午。差不多11点的时候,我们带着汽水和啤酒,还有鸡鸭、米、水果、鞭炮等供品,带着装满黄草纸,冥币等祭祀品的麻袋就出发了。哥哥是负责扛所有的汽水和啤酒,虽然很重但却坚持扛到目的地,因为老妈相信他的实力。相对来说,我拿的东西是很轻的,但责任重大:一不小心可能引起大爆炸,我拿的是鞭炮。

  我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哥哥累的气喘吁吁,而我也累的心脏怦怦直跳。我和哥哥最先到达墓地,后面的一群慢慢才跟上来了。

  二伯一上来就二话不说,拿起锄头就把太公的墓碑前后的野草和烂泥清理起来,清理干净后,就叫老爸到附*的泥地里,拿起锄头挖了几块大的泥块。我、哥哥还有表哥一同去搬石块。我们把石块搬到墓前,接着大家把带来的纸钱统统交给二伯,二伯把叠得整整齐齐的纸钱分别放在石碑的东西南北方向,用石头压着。此后,奶奶把盛了两碗干饭用两双筷子插在饭的中央,再在墓碑前摆上各种供品。然后奶奶就拿出一麻袋的黄纸和冥钱,让我们分别把它们搓得均匀。哥哥搓得最搞笑,他使尽力气地搓,像打沙包一样用力地打着,使冥钱都均匀散开而他的拳头的皮搓破了。纸钱搓好以后,表哥就把火点着了,点燃了香烛,纸钱一叠一叠地烧,在烧纸钱的过程中,由于风势很大,使得周围的干草燃起来了,我们赶紧拿起树枝扑打火焰,扑灭火焰后,又锄了一条防火隔离带。接着把还没有烧完的纸钱再烧起来。这时候,天上下起了小雨,表哥说:“糟糕,下雨了。“小姑和老妈却不慌张,她们异口同声地说:“下钱罗,下钱罗,祖宗在保佑我们今年赚大钱了!”。几位表哥们点燃了“浪漫礼花”,随着“呼--啪啪啪”响了三声,那礼炮就像离弓的箭一样,在空中跳舞几圈后爆炸了,显得绚丽多彩。小雨此时也停了,天空又出现了太阳。

  我们全体成员在铺了毡子的墓碑前齐齐地跪下来,随着二伯的叫声又跪又拜,我们在默默祝愿祖宗在九泉下安息,祈祷祖宗保佑我们下一代兴旺发达。

  最后,我们打开了带来的东西,午饭就在墓前吃,含义是邀请祖宗和我们一起吃饭。我觉得这顿饭很好吃,也觉得清明节扫墓是一件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

清明节随笔3

  严冬已被春风赶跑,不知不觉到了清明——一个悼念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清明节的前一天,我们戴着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前往烈士陵园扫墓。一路上,鲜艳的少先队队旗随风飘动。

  一到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悲壮的乐曲声中,宣誓仪式开始了。我们先默哀三分钟,向烈士们表达我沉痛而崇敬的心情。然后,学校大队委员和学生代表站到纪念碑前宣誓:“革命烈士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的幸福而战斗,我们长大后,一定要报答他们。”听了这番话,我在心里暗想: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个像烈士们一样对国家有用的人。

  接着,我们就到了革命烈士馆,大家把亲手做的小白花献给了烈士们,这白花是这样的纯洁,象征着革命烈士崇高的精神。在烈士馆里,我看见烈士们的遗物,有烈士们在战场上穿的衣服、烈士们写过的书信……看着这些,听着老师的讲解,我似乎回到了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在危难面前,视死如归、坚强挺立的身影,看到了他们脸上从容而镇定的笑容,听到了他们为了革命胜利,甘愿献出生命的豪言壮语。是啊!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生命的延续;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生活的安宁。

  扫墓活动结束了,我心情无比沉重,思绪万千。抬头望望天空,它昏暗而阴沉,也在诉说着内心的悲哀。回望烈士陵园,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它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我在心里默默地对先烈们说:你们的鲜血是不会白流的,我们一定会实现你们的遗愿,让爱国乐章延续,直到永远。

清明节随笔4

  今年清明节回故乡给爸爸上坟,在点燃纸钱的瞬间,望着火苗映着绿茵茵的麦苗,忽然想起父亲已经逝世整整15年了。从而立之年至今,有着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咸。

  上午,祭祀完先祖、爷爷、奶奶、伯父,回到家里后,看着后院地里长势喜人嫩嫩的韭菜,忽然想起年迈的母亲,忽然想到与妈妈吃顿饺子。一个电话,半个小时后,母亲过来了。吃着煮熟的饺子,看着母亲露出的笑容,内心感到一丝丝安慰。温馨的感觉,从窗外濛濛细雨的丝丝声音中飘进屋内。这些年,母亲很辛苦,也很知足。辛苦,源于生活的无奈和命运的无情。知足,想来是自己还精精神神,健健康康的活着。抑或是对生活已经看淡,对人生已经看透,对幸福已经理解,对苦难已经战胜。爸爸走了这么多年,妈妈一个人活着,的'确很苦。除了精神层面,更重要的现实生活的压力和无奈。这么些年,我也是东奔西跑,颠沛流离,命运不济,始终有一种漂泊的感觉。夜深,喧嚣的都市渐渐静下来。窗外,只有匆匆忙忙的车轮声音在疲劳的嘶鸣。活着,就要面对这样那样的事情。无论我们走多远,唯一牵挂我们的还是妈妈。清明节,上午还是艳阳天,吃饭时就变了脸,阴郁了一阵子,就淅淅沥沥的下雨了。院子花园里的棕榈树、银杏树、竹子、腊梅、琵琶、荷兰牡丹、仙人掌、木瓜沐浴着,分享着喜雨的滋润。小狗花花跑前跑后,摇着尾巴显得非常开心。*年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能够回到老家住的时间渐渐少了,大约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个院子和屋子多多少少有些寂寞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回到故乡的感觉,蕴含了许多忧伤和漫无天际的惆怅。儿时的许多记忆自然而然勾起往事的眷恋。泥土的气息,槐花的芬芳,榆钱的滋味,柳笛的声音,渭水的潺潺,桃花的娇艳,燕子的轻灵,妈妈麦饭的清香,老牛的叫声,这些记忆都会瞬间浮现眼帘。

  徜徉在清明节的日子,手机没电了,也懒得充电,懒得打开,懒得思考都市的节奏。没有文化的生活,没有朋友的时间,没有违心的空间,岁月变得宁静和恬淡、安逸许多。许多人,在工作、生活的过程中,希望别人关注自己,期望他人赞美自己,需要社会认可自己,往往几乎疯狂和变态的说话和做事。其实,很无聊和单调。活着,就是追求一种本真。圈子里的吹捧,只能是一时的精神快感和愉悦。圈子里的恭维,只能是蜻蜓点水的愉悦。大道至简,大道至静,大道至淡,大道至善。清明节,是一扇窗户,看到了大自然的亭亭玉立和舒舒服服。是一把雨伞,聆听到春雨的丝丝柔情,感受到时光的点点滴滴温馨。是一棵大树,感悟到栉风沐雨的过程是庄严的幸福。是一个风车,转动着岁月不经意的微笑和坦然。是一只风筝,时时刻刻牵动着眷恋故土的神经。是一条小河,流淌着梦中散发着青草和露水味道的梦幻。是一叶小舟,承载着孜孜不舍梦的追求。

  这片土地,曾经是爷爷用耕耘茶馆的收获,购买的一部分田产。**后,土改时这片土地就不再是爷爷的领地。江山易主,土地充公。站立在绿莹莹的麦田里,品尝着清明的味道,感到很幸福和惬意。

清明节随笔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在,牧童遥指杏花村。”这短短的几句脍炙人口的诗道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也道出了人们悲戚的心情。尽管天气不好,但春天这特有的让人萌动的季节,总让人抑制不住有亲*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冲动。就在这冲动的驱使下,与朋友一家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决定不管刮风下雨、哪怕下铁都要组织家里的成员们出去踏一回青,把春天的气息带回家,放松一下因怀念亲人而日益沉重的心。

  出去踏青的事情定下来后,围绕着踏青地点的选择又各持己见了一番,凭着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凭着我十多年前对九峰山的印象,最终大家尊重了我的建议——向金华的九峰山进发。据资料记载九峰山因层峦叠嶂,奇峰挺九,故名九峰。古称妇人岩,又称龙邱山,芙蓉山。为丹霞地貌结构,峰石林立,山水相依。坐落在汤溪镇境内,距金华市区28公里,属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

  我们一行7人(5大2小)在先生方向盘的转动中、在一路的嬉笑打骂中经过40多分钟的行程,抵达了目的地——九峰山。一进入景区,清新的山风挟着点潮潮的感觉迎面吹来,路边的山坡上种满了杨梅树,杨梅树上都已经开满了星星点点的小花,那小花太娇羞了以至于你不走到树边,根本无法感觉到她的怒放。就在我们大人还在研究杨梅小花的时候两个孩子早就撒开脚丫子跑上了那入口处长长的坡,到了山脚下那相对开阔的休闲胜地。还没等我们走到那,儿子和朋友小孩的欢快叫声已经从那秋千上传过来,欢声笑语如那绵绵的细雨随风飘洒进我们的耳膜了,强烈的刺激着我们加快步伐融入到那嬉闹的人群。我们这些大人也不闲着,秋千、跷跷板、*衡木一个项目也不拉下,好好的热了一回身,过了一把瘾。

  当汗水在不知不觉中湿了衣裳时,我们大家伙意识到了该留点精力爬山越岭欣赏大自然风光啊,带着眷恋的步伐,我们开始了登山。山上的台阶都修得非常齐整,台阶边上就是那触手可及的苍翠的毛竹,笋芽儿在自由的生长着,甚至连修得齐整的台阶上也不放过生长机会,破石而出。让我不得不感叹“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的顽强、感叹于生命萌动的美好……风一吹过,竹林里居然传来阵阵的'“呼呼”风啸声,原本还是冷着脸的老天在山风的呼啸声中,居然透出了几缕阳光。透过竹林的阳光洒下了一地的斑驳,因了这忽现的阳光,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漾满了笑容,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来到了九峰禅寺。寺依山而建,历史悠久,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寺前有珠帘从达摩峰顶纷纷扬扬散落,“一泉飞自半山间,如泻珠巩见雨天;不比轰雷强作势,晴春洒漫袅苍烟。”一见这犹如天上飞降而至的水,朋友的母亲直呼是“圣水”,遍寻矿泉水瓶取之,准备带仙水回人间。

清明节随笔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成为了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在于饮水思源,在于对“过去”的怀念与感谢,在于对“未来”的责任与展望。“一年之际在于春”,清明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开始,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好的憧憬。

  自古以来,清明祭祀不仅是一种*俗,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人都会采用各种形式悼念自己的亲人。今年的清明节,我区东片三镇大学生村官去桐乡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见证了古朴淡雅的祭祀过程,让我们年轻一代对“绿色清明”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

  我们在烈士纪念碑前,集体敬献了花圈,默默哀悼了三分钟,最后在纪念碑附*环绕一周。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撒热血,最后留给他们的是一座永恒的丰碑,永远伫立在广大人民的心中。我们在纪念馆中,瞻仰了烈士身前用过的日常物品,每一件都是那么自然、淳朴,折射出烈士们的高贵精神。

  20xx年的我区“清明节”群众文化活动主要以祭奠祖先、缅怀先贤、追忆先烈,远足踏青、亲*自然,为活动主线,通过祭扫、文化活动、体育活动、讲座展览、踏青绿化等开展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讲一段故事,播一段音乐等健康时尚方式寄托哀思。告别祭祀陋*,祭祀日不要墓地烧纸、烧香、燃放鞭炮、野外用明火。桐乡区实行错峰祭祀,安排免费接送班车,科学合理安排节日祭祀时间。

  事实上,,每年都有许多上班族不能扫墓祭拜先人。在清明这一特殊的日子里,翻翻先人的笔录,甚至是捧着先人的遗照遗物睹物思人遥祭先人,这也是缅怀先人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方便快捷,甚至更动情更感人。

  在互联网时代,对于那些没空去扫墓的人来说,网络空间也可成为他们悼念先人的重要方式。网上扫墓环保节俭,没有时空的限制,因而受到众多桐乡区民的欢迎。

  清明节作为我国特有的祭祀日,我们在缅怀先祖的亲情之旅中,应树立科学文明的祭祖风尚,远离那些乌烟瘴气的封建迷信活动,尽量做到文明祭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才能打造出__的“绿色清明节”。

清明节随笔7

  山洼里、山丘上,野花点缀着,荒丘里、土坎上,春花迎面怒放着,北国逢春绿绮怏然,又是一个清明节……

  昨日春雨浓浓绵绵地清洗着北国大地,野草、树木、各种花木都如清晰头脑还神似的,焕发一种向往的奇丽的精神。北国世界马上变容了。

  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步步迈向那个难忘的山丘深处……

  手里头,轻飘着花纸焚香,思绪渐渐陷入难忘的时光远处……

  梦幻着,寓童依恋温热体,慈母慈父像似刚刚过去不久时……

  墓冢丘,已是和融山丘般,野草荆棘封住着时光久远的目光……

  路边小花点着小头,摇晃着弱体,示意着我的到来。酸枣的峰刺向天际,宣告着我的到来。山桃花满山遍野迎着我的身影,芬香随风飘逸着,满山满沟,满丘满冢都是清明的幽香。

  苍老的软腿也像老爸老妈般,软软地跪下,点烧着心意的纸钱,徐徐欲升思念。

  “老爸老妈,如今儿和你那年一样,也苍苍如旧了,慢慢地也难入丘冢地,不过有能力一天,就会来看望你们一次……”我心里默默地念叨着。

  岁月如梭,如今就别说当年的话题了,谁知自己也就快七十捏张了,可我老在想你们的慈祥老容,久久不忘的还是我那童年的岁月……

  如今的山丘好像没有什么变样,那条深沟底处的雄伟独立土柱,还是那样的挺拔,几十米高个,它并没有随着岁月而倒下,可我们老得几乎要倒下。

  山坎上的荆棘在疯狂似的野长,一颗比一颗高,一颗比一颗粗,杜梨木的白花繁茂,照旧地引来疯忙的蜜蜂,翅声嗡嗡,老远就知晓蜜蜂忙活的非凡。可如今我已经不能和蜜蜂相比了,不能再忙活了,是悠闲点,可不由自主呀。

  岁月已过多载,土地、荒山、黄土、山丘、野花、野草依旧,它们好像不把百年作为一个季节,也许它们的车轮就是千年一轮吧,大地依旧那样陈久有力。也许它们的时光和步伐还很久很久,也许它们自己的路更远更深,我们几代人也看不到它们的步伐新痕,也只是它的脚印后边留下的痕迹罢了。

  这个季节里,在路上遇到好多好多的熟悉面孔,各个几乎同时在衰老苍花,各个都在追索自己的童年梦想,老去的身影几乎在同一时光回顾自己的春季,那是多么向往,多么贪婪的时段,人不像野草,不像山花,也不像山丘黄土,没有它们的久劲,没有它们那样持恒。可人们的思念也可久久传送。几千年也能流传古老的故事,几千年也可以接送民族的英雄。

  老屋、老树、老路都慢慢远去,老妈、老爸、老姑、老姨、老舅、老叔都慢慢久远,剩下的也慢慢地进入历史长河里,只有那滚滚的浪涛的回声。

  老友、老哥、老弟还在奋斗,老同、老童、老兄、老姐都在换新颜,时代年年更新,人们也在更新……

  新的向往,新的爱好,新的朋友不断出现,新的气氛又在涌现,热心拥抱新的时光,融进新的时刻,也许使人们更旺盛更有心劲,慢慢地和时代同步进取,老老夕阳更年轻更有意义。

清明节随笔8

  今天的天气可真好,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和妈妈坐车来到濮上园。在路上,我们路过濮水公园,我看见了一座山上,有粉色的花,黄色的花,蓝色的花,红色的花,把小山装扮成了“彩虹山”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来游玩的人可真多呀!人山人海的!进入濮上园的大门,我们沿着湖边走,身旁开满了鲜花,走过一座桥,经过瀑布,好美的瀑布,我在瀑布前照了好多照片。最后,我们来到一片草坪上,我远远 地就看见了我的同学韦妙和吕文乐,不一会儿,陈琰也来了,我们一起跑,一起跳,玩的可开心了。我们在小湖边发现了许多小蝌蚪,黑溜溜的小脑袋,扁扁的小尾巴,一摇一摆的,样子真可爱!我和 韦妙、陈琰一起捞了几只小蝌蚪,准备回家仔细的观察观察。

  时间过得真快,该回家了,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濮上园!

清明节随笔9

  昨天是清明节,咱们要去给爷爷扫墓,外面的天是阴阴的,突然我想到了杜甫的《清明》,诗里写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都有点想爷爷了。

  一路上车好多,好不容易到了凤栖山墓园,咱们把车一停,就各自准备东西去给爷爷扫墓了。爸爸去借了个烧纸用的铁桶,妈妈用毛巾把墓好好地擦了一遍。奶奶点着了四支烟,把它们*放在墓上,接着又往上放了香蓉包、苹果、橘子、心特软等一些好吃的。奶奶还点着了蜡烛和香,拿出好多冥币,爸爸把火点着后,奶奶、妈妈和我就开始烧纸钱,扔了好多纸钱到铁桶里。一开始,我很怕火,但是我的胆子也越来越大,有一次直接投了三张纸钱进去!

  结束以后,爸爸把铁桶的火完全熄灭还了回去,咱们也踏上了回家的路。路两边都是绿油油的麦田,中途,爸爸把车停了下来,我和妈妈拿着手机到麦田边一顿狂拍,麦子长得真的很漂亮!


清明节随笔 (菁华9篇)(扩展2)

——清明节随笔 (菁华12篇)

清明节随笔1

  每当清明时节,当我踏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头,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悠悠白云,感受着那拂过山头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风,我知道我的外婆在这里一定会开心。外婆在我六岁的时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让我第一次懵懂的走*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礼是怎么样的。老老的房子里,挂着一帘帘白白的帐子,到处都是哭声,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却安详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会起来了。我躲在母亲的身后,瞅着躺在棺材里的外婆,哭闹了很久,很久。

  死亡,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背着我到处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孙子”随即,便咧嘴笑了,满脸的皱纹也就更多更深了。晚上,在那间只点着一根发出微弱黄光的的蜡烛的小屋里,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体温。一床被子下,我听着外婆讲那遥远的故事。我很喜欢听外婆讲故事,虽然那时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讲了什么,但那亲切的带着浓重方音的话语和那缓缓的语速,总能令我安然入睡。小时候,我总不喜欢吃饭。于是外婆就对我说:“吃完饭,佛祖会保佑你的,会给你一块糖吃。”我信以为真,麻利地吃完饭后,真的在饭桌上发现了一块糖。

  那时的我,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个小村、这间屋子前的乞丐,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的数落与不满。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随后又马上爬起来。家里的人都以为没事,我也以为没事。于是,我像往常一样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饭,像往常一样得到了一块糖,也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当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见外婆安详地躺在那张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还拿着那个伴随她多年的扇子,我冲上前去,摇着她的手,以为她能像往常一样醒来,再陪我玩。但是,无论我怎么去摇外婆那只发冷的手,也摇不醒她。于是我放声大哭,哭声引来了父母亲,也引来了外婆的死讯。

  每到清明节,当我登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蓝天,享受着微风,我总觉得外婆就坐在我身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永远······

清明节随笔2

  清明,缠绵的雨丝带来的不是以往的浪漫,而是侵入骨髓的凄寒。

  清明。清明,说出口总有种伤感涌上心头。莫名地,心情变得很沉重。

  先人的离世,往往是人们心中一段最为悲痛的回忆,深埋在记忆深处,不愿提起、不愿忆起。而清明,则将所有的哀思拉回到现实,就那样*静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于是,最初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又回来。逝者安息,生者,却难以放下。

  我相信,清明时节的雨,每一滴都是由人们的思念化成的。这种思念、如此痛,如此让人心伤。于是当这雨滴落在人们身上时,才让人心中升起难以名状的感伤,才让人的心情变得莫名的沉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是个随手就可以捡拾泪水的时节,亦是个哀伤蔓延的时节。转身、低首、难言。谁将痛的滋味,连同思念一同葬?

  当真葬得、忘得掉么?

  清明,我们都清楚的明白,逝去的,不会再重来。但那份思念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遗忘的。我们只是压制着,努力不去想。

  但是清明,却将所有的一切释放。于是,怀念啊、伤感啊、难忘啊什么的,一下子全都回来。一丝一毫都没有减少,反而在心中越发清晰的展现出来。

  这雨,下个不停,泪水也流个不停。不想再克制,哭便哭吧,终究,那是所有人都难以忘记的,那些曾经深爱着我们的人即便不在,我们也要勇敢地走下去。否则怎么对得起他们的爱和我们的纪念呢?

  这雨,下得阴晦。但我们应该笑得明媚,不可以让那些曾经深爱着我们的人,看见我们不快乐,不可以……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随笔3

  当我阔别十余年之久,重又站在这扇斑驳破旧的大门之前,终于明白人只要活着就有放不下的回忆,在回忆面前谁也没资格苍老。

  写在前面

  20xx年,我又回到了那个载满童年记忆的地方,陌生,却又处处充满熟悉的味道,巷子窄窄的,墙上爬出了点点青苔,邻居还是那些可爱的老人,那个破败的公共厕所依旧以它的方式厮守着,我慢慢的走过一户又一户,来到你的门前姥姥,您还好么?我回来了。

  推开沉重的红色铁门,与地面发出阵阵“噗噗噗”的声响,眼前瞬间被一层突现的灰尘遮挡,姥姥,灰尘后会有您亲切的走出么?用手扬了扬,满院的蜘蛛网又立刻弥补了视线的空缺。心颤了接着眼眶湿了,不知道是因为害怕还是因为您狠心的一去不返,为什么不回来了。

  姥姥,那株你为我贪嘴种下的葡萄树长得很大了,我想它一定每年都会结下甜甜的果实。一颗皮球懒散的在它旁边卧着,皱缩了很多,还有那小小的三轮车,在角落里默默的呆着蒙着厚厚的尘土。通往客厅的屋门轻掩着,好像从前一样,你怕小小的我够不到门锁。您会在里面等我么?像从前一样。

  时至今日,您的音容笑貌我竟也记得模糊了,还好,您的笑容一直陪伴我的左右,真的很美很美。你是太阳我是络络不绝的阳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下一个天亮的时候,请给我拥有。

  后记:

  不知不觉,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年,春天悄悄地进入生活很久了。街道两旁的树木和花朵各色的开着,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不过很和谐,引得行人纷纷驻足观赏,或许十年前,若你肯多留一些日子,看到此时之景,也会不忍扬长而去吧。

  亲爱的人,在天堂过得好。

清明节随笔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到清明节,我就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以前年纪小,老年人不主张小孩去上坟祭扫。今年,清明我有幸与老爸去公墓祭奠太爷、太奶,寄上一份晚辈的深深缅怀。

  清明节早上,我便与老爸早早地起来,驱车来到爷爷家接爷爷奶奶。从楼上取出准备好的供品、鲜花、纸元宝与冥币。于是,我们四个人便启程去北镇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气,虽没有诗中描写的纷纷细雨,但是有凉凉的春风吹拂。我*时也没有起床这么早,穿的比较单薄,不时地打一个寒颤,我好久没出远门了,一路上我没一丝困意。奶奶又对我与老爸讲述了已故太爷太奶的音容笑貌,陈年往事。我听得特起劲。过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艰辛,对于生于九零后的我可能没能全部理解,但是通过奶奶将*一小时的讲述,我脑海里浮现了许多情景,使我就、觉得,太爷、太奶依旧活在我们身边。我暗想,太爷、太奶,您们在天堂那边还好吗?

  一路上,老爸将车开得*稳,也许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公墓的山脚下的空地中停满了大小的车,行人手持鲜花,络绎不绝。远远地就闻到烧冥币的味道。偶尔,惊闻刺耳的爆竹,嫩绿的小草从土里就像卫士一样肃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公墓上已摆好鲜花与供品。人们忙着祭祀先人,各个都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红红的。

  我们四人找到太爷的公墓,摆好供品,鲜花与香炉。老爸教我点好三柱香并行了跪拜礼。我的思绪便随着老爸点好的纸钱飘逸。由于纸钱多,爷爷又用木棍拨弄着纸堆,怕烧不尽,收不到。老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了一些燃烧着的纸钱,同时说:“我爷爷、奶奶腿脚不好,你们(注:你们指孤魂野鬼)别跟他们抢。”我的眼泪差一点流下来。火烧得很旺,山上的风不时的将纸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这暖和好比是来自太爷的拥抱。我心里默记着……我学着老爸的样子也去将纸元宝点燃,我虽没能说上几句话,但是我内心对太爷还是挺想念的',也许是血浓与水的缘故吧!我主动拿着扫把将公墓小院打扫一番。爷爷、奶奶看着我轻盈的动作,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与传统,李家后继有人来延续香火的缘故吧!

  祭奠完毕,在回家的路上我没说太多的话。我感到我长大了,我有大收获。我决定每年清明都来为太爷、太奶扫墓,并对他们说,您们在那边还好吗?

清明节随笔5

  一直都以为死亡离我很远。当爷爷去世时,我甚至没有开始记事,也并没感觉有多悲伤;当奶奶逝世时,本身在一起的时间就不长,也很快便忘却了。每每当得知哪个陌生人又去世了,我也就听过且过,并不曾放在心上。

  当我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孩童时,也曾想入非非,担心的牵起母亲的手,说着:“要是有一天妈妈也去世了怎么办?”她听了便温柔的抚摸着我的手,然后答道:“那有什么可怕的呢,自然规律罢了。”于是,这一天便如期而至。

  当我得知了母亲的死讯,并不惊讶,也不难过,内心只是异常的*静,就好像五蕴皆空了一样,除此之外便只有遗憾和若有所失的感觉,就好像内心被开了一个大洞,止不住的向外漏着什么。随后便开始后悔自己没能鼓起勇气去见她最后一面,亦或是给她打上最后一通电话。

  明明是春天,可殡仪馆的古树却依然不停的飘落着新叶,散满了一地,一切都是如此的*静,甚至能听见萧瑟春风在落叶间穿梭的“沙沙”作响,我独自一人,到来了。

  昨晚,父亲叮嘱我说:“人与人交集在一起都是因为有利益关联,即便是再好的朋友照顾两三天也足够了。这些形式上的东西都是给活着的人看的,有些人甚至只是过来看个笑话。”他顿了顿,继续说:“保持沉默,如果有人来问你什么,随口敷衍就可以了。”

  厅前,围满了花架子,前来为母亲送行的人并不多,大概也就七八人,大多是些熟悉的面孔,除了母亲的那两个朋友和继父外,都是很早以前和她合作过的同事。别上假花,最后默默地看了一眼棺材里母亲的遗容——脸色憔悴,形体消瘦,面无表情——已然成为了一具真正的干尸。我不想再多看上一眼,只是感觉心里有一股恶寒——她的所作所为,所付出的努力,那些辉煌的成就,那些伟大的思想或是理念,都不为人所理解甚至是了解,却仅仅以这种行尸走肉的形象被周围的人所熟知——作为凡夫俗子眼中的一个失败者的形象孤独地死去,这一切都令我感到不公与不甘——也许成功了流芳百世,但失败了同样应该要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亦或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呀!

  送别时,没有一个人不是泪流满面,唯独我毫无表情的低着头,心中只是充满了愤懑与沉重。当棺材被推进了焚尸炉,我扭过头,不想再多看一眼。在随后等待的时间里,大部分人都坐在长椅上闲聊,说着那些客套话,而我只是坐在远处看着,内心异常的*静,没有一丝的波澜起伏——所谓自怜或是悲哀的情绪确乎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呆呆地望着手上精致的石英表,仍记得病床上的母亲见到时的喃喃自语:“这是我送给爸爸的`。”——十几年过去,却依然完好无损的到了我的手上。

  突然,母亲的那位朋友不知从什么时候走了过来,她缓缓地说着:“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互相理解,或许你们知道她的所作所为,但也不会表现出来,更难以提供支持。越是渴望被理解,便越是急于求成,更加没日没夜的工作,最终就积劳成疾。”她顿了顿,继续说:“你的妈妈是个坚强的人,是一个关心别人超过关心自己的人,只是行为上很强硬。但我觉得,作为一个女人,应该要懂得退让,去寻求帮助。有时不去在乎那么多,把一切放的轻一点,会好很多……”这些话听着十分耳熟。她是如此,我也一样,但,性格怎么可能会改变呢?

  回到家中,现实的父亲一如既往诉说着母亲做出的选择是多么的愚蠢,虽然我知道,他也因此整晚的翻来覆去睡不着——真情,尤其是爱,应当是一辈子都消磨不掉的。

  唯一一件令一向看得透彻的他不解的事就是:为什么继父要为了一个早已和自己没关系的人开追悼会。他或许永远也想不到——这就是人性在黑暗中最后的光辉吧。

清明节随笔6

  对于很多节日我其实是很麻木,没有多少知觉的。一直不喜欢那些形式的东西,而节日于我总也认为那是人为痕迹太重的形式。

  有次同事们闲聊时说到:这人啊,是不是年纪越来越大,心就会越来越硬,越来越麻木,越来越冷漠,有时甚至冷酷冰凉到让自己都不敢相信。我突然心里一动,是啊,我似乎也有这样的感觉。

  生老病死,这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是谁也无法逃避的宿命。但在没有真正面对这些的时候,我想我们应该都是极少甚至不会去思考这些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问题的。小时候,我很怕有人去世,完全是出于本能的害怕,害怕鬼魂。村子里有人过世,我从来不敢去看,就是放过的那些鞭炮,我也不敢踩上面走过。有一次村里有个奶奶去世了,她家人把她的衣服、被子都堆在一起烧了,下晚自*从那里经过,我吓得毛骨悚然,也只有撑着胆子装着自然地从旁边走过,可才走过那片灰烬,我就撒开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跑,回到家,很久,心还在怦怦地跳。

  对于爷爷,我没有任何印象,爸爸说,他6岁时就没了父亲。一直到大学毕业,奶奶,外公外婆都还健在,所以,我对于清明的感受也还仅停留在那首妇孺皆知的诗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而至于路上的行人是如何的欲断魂,我仍然无法感同身受。

  后来听到一句歌词:要不是痛彻心扉,谁又记得谁。我有的也仅是爱情上的感受:因为痛,所以记得。但是,大学毕业后的三年,对于生老病死,对于清明的感受,我却是有了切身体会。

  因为,毕业后的三年,我连续失去了我生命中三个重要的亲人:先是慈祥可敬的外公,然后是疼我有加的外婆和至爱的奶奶。那段时间,我陷在一种深深的悲痛和恐惧里,常常为人生的`无常和无奈叹息。然后,清明这个词在我的人生字典里也渐渐立体起来,凝重起来。

  再后来,婆婆去世,这是我第一次直面亲人的离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冰凉到心底的颤栗。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我看到了骨肉分离的痛心摧肺,我感受到了缘份的短暂,我感受到了人生有来无还的无奈。

  清明前一天,朋友跟我聊到:父母皆不在了,伤心欲尽,感觉自已也不在了。兔死狐悲,他们能走,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走的,为他们难过,也为自己难过,今年我葬花,来年谁葬我。

  我安慰他说,不要太难过,这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人生有限,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要懂得珍惜。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对已故亲人的怀念。

  他总是这样多愁善感,总是这样忧郁低沉。当然,他应该是个很重情的人,一个爱自己父母的人,一个爱自己家人的人,必定是个满怀爱的人。百善孝为先,我认为没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啊,清明,这是一个伤心的节日!

  时*中午,大弟来电话了:“姐姐,我们已经到家了,要不要我去接你来吃午饭?”

  一早起来就趴在网上的我,面对网海里弥漫的浓郁得令人忍不住要流泪的清明气氛,似乎有很多话要在空间里倾诉,可坐得人都发麻了,结果一个字也没挤出来。而头晚又是熬夜很晚才睡,早餐都没吃,人都发晕了,我对弟弟说:“不要来接了,我休息一下,下午我自己坐公交车回家。”

  弟弟显然觉得他们老姐有点不可理喻,但也*惯了,在他们的印象中,他们老姐就是个奇怪的人。

  当然,下午时,弟弟还是来接我了。他知道,要等我回去,还不如他亲自来一趟让人安心。5分钟的公交车,我也会拖成至少50分钟的。

  天知道,今年的清明,我又多了更多的感喟,添了更多的伤感。

清明节随笔7

  又是一年清明时,起风了。思绪随着风儿愈飘愈远,或许谈不上伤感,或许谈不上离愁。只是在这怀念的季节里,想起了已故的人跟已逝的往事。于是,淡淡的哀愁随着清波荡开,荡开……

  清明时节雨纷纷。瞧,飘飘洒洒,凄凄冷冷,丝丝细雨,湿润了心头,也唤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杂乱,又似乎很有律动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轻轻地走在这林间小路上,享受着这难得的安静。低头沉思,想起了那个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样,沉醉于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但细雨纷纷,让人感受到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于是,他写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时节雨纷纷。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里,我理所当然地想起了已故的亲人。他们走了,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但却免不了多愁善感几回。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杜牧或许与我同样的心情。看那春雨湿衫,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复杂。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又*添了一层愁绪。于是,他写下了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觉小了,我的愁绪仿佛收敛回来了。人生自古谁无死,何必伤感离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许明白人世间分分离离,故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绝句。行人也不愿继续哀愁下去,或许想散散心头愁绪,于是借问酒家何处,而遥指杏花村却令所有人豁然开朗。或许人生总有那么一些死结,需要别人帮我们解开,而杜牧这句,写得实在深得人心,一语惊醒我这个梦中人。

  喜欢,很是喜欢。喜欢写这首诗的高明的诗人,写得自如之极,兴味隐跃,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喜欢清明,那种感觉,很是轻松很是惬意。杨柳拂过心头,悄悄地荡开了那颗忧愁的心……

清明节随笔8

  花儿红了,草儿绿了,雪儿化了,春天到了。清明节妈妈带我去位于107国道以东的鸿宝园林踏青。走在郊外的小路上,一阵微风吹过,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远看,田野 里的小麦郁郁葱葱,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看,路旁的柳树吐出来嫩绿的新芽,像春姑娘的长发,路边绚丽的油菜花绽放着笑脸,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五颜六色的野花在争奇斗艳。此时此刻,我完 全被眼前美丽的春景所吸引,深深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步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望不到边的玉兰苑,远看那玉兰花有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它们怒放着,如雪、如水、如诗、如画。一阵微风吹过,玉兰花抖动着身体犹如少女的裙子起舞 弄影。我再走*一看,一朵玉兰花舒展开了花瓣,淡白的颜色,美丽极了,再看那边的花儿,还是一朵花骨朵呢!跟月季花比不如月季花的姹紫嫣红;跟茉莉花相比,它也不如茉莉花的'香复郁芳香。但 是但是它却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也美化着我们的城市。

  再往里走,是一片梨园,那里种植着几十品种的梨树。现在正值梨花开放的季节。远看,梨园白茫茫一片,仿佛刚下过雪一样。

  春天,让花红柳绿;春天,让万物复苏;春天,让大地苏醒,谁不为你高歌,谁不为你低吟?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更不可辜负春天的恩赐!

清明节随笔9

  昨天中午午休的.时候偶然翻到人民网文化主题模块下面的清明节专题,看到了推荐的几首清明节必读的古诗词,出于欣赏的角度,我一一点开看了看,虽然有些诗歌学生时代都学到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语读到的时候还是不是很理解,同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身边一些亲戚、长辈的离世,一些当时理解不了的情怀,在今天也是有了些新的感悟。柳叶吐新芽,又是一清明。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里,又让我想起了那些难以忘怀的日子。

  由于工作的原因来青岛已经20日有余,有的时候在户外场地一待就是一天,春天的青岛,仍旧寒风刺骨,冻得我们也是瑟瑟发抖。这几天气温有所回升,湖边的柳树开始吐露出新芽,调皮的教官掰下几根柳条用力的搓拧着,抽条,削减,说话的功夫,一个透露着原始和春天气息的哨子就这么出来了,年轻一点的同事们觉得甚是新奇,纷纷效仿,训练场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记得小时候,我的爷爷也总是在清明前后给我变这个柳条变哨子的“戏法”,在那个玩具基本依靠原始创造的年代,这样的玩具不可谓不是一件“大件”。清明节当天,我们还要被家里的老人们早早的叫起来,手上、脚上套上多种颜色线条做成的“手镯”、“脚镯”,脖子上也要套上由新鲜艾草制作的“香荷包”,用老人的话说这都是有灵性额东西,会保佑我们健康成长的。吃罢用新鲜艾草煮过的鸡蛋,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们变爬树登高去折柳条、松枝。在老人们看来,河边常年生长的直柳条和刺松枝都是不能要的,上等的柳条一定是那种垂到地面的大柳树上的柳条,所以校园里粗壮的柳树就遭了秧,每每清明节假期,校园里总是出现和门卫大爷为了柳条打游击的场景,现在想想真有点哭笑不得。

  算了算时间,这边工作忙完回家的日子正好在清明节假日前一天,回家吧,扫墓、除尘,寄托哀思。

清明节随笔10

  清明节到了,我跟妈妈会到外婆的坟前给外婆扫墓。

  当我踏上这个不知名的小山头,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悠悠白云,感受着这拂过山头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风,我知道我的外婆在这里一定会开心。

  外婆在我六岁的时候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让我第一次懵懂的走*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礼是怎么样的。老老的房子里,挂着一帘帘白白的帐子,到处是哭声,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却安详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会起来了。我躲在母亲的身后,瞅着躺在棺材里的外婆,哭闹了很久,很久。

  死亡,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

  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背着我到处走,走出这不大的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孙子·”随即,便咧嘴笑了,满脸的皱纹也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这间只点着一根发出微弱黄光的的蜡烛的小屋里,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着这温暖的体温。一床被子下,我听着外婆讲这遥远的故事。我很喜欢听外婆讲故事,虽然这时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讲了什么,但这亲切的带着浓重方音的话语和这缓缓的语速,总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时候,我总不喜欢吃饭。于是外婆对我说:“吃完饭,佛祖会保佑你的,会给你一块糖吃。”我信以为真,麻利地吃完饭后,真的在饭桌上发现了一块糖。这时的我,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她自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个小村、这间屋子前的乞丐,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的数落与不满。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随后又马上爬起来。家里的人以为没事,我也以为没事。于是,我似往常一样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饭,似往常一样得到了一块糖,也似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当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见外婆安详地躺在这张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还拿着这个伴随她多年的扇子,我冲上前去,摇着她的手,以为她能似往常一样醒来,再陪我玩。但是,无论我怎么去摇外婆这只发冷的手,也摇不醒她。于是我放声大哭,哭声引来了父母亲,也引来了外婆的死讯。

  每到清明节,当我登上这个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蓝天,享受着微风,我总觉得外婆坐在我身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永远……

  清明节啊,清明节,总是让我们这么的思念亲人!

清明节随笔11

  幼时的我对清明节的印象是模糊的,现在想来是因家庭条件还可以,不少吃少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无忧无虑的童年随着父亲的去世而定格。清明节变得清晰起来,那时的我明显的感觉到生活的艰辛,还没到清明节,就数着指头盼,为了吃上两个*日吃不到的鸡蛋。等到了那天,母亲便早早的煮上为数不多的鸡蛋,我们姊妹四个便不分大小地抢那个大的鸡蛋,往往会争执不休,最后母亲只好出面协调,我们这才高高兴兴地捧着两颗热鸡蛋跑到小树林里荡秋千,霎时树林上空便荡漾起孩童们的欢声笑语。快到中午了,“回家吃饭了—”母亲那悠长的声音在村子里回荡,我们便随着这声音跑回家。午饭过后,母亲便领着我们姐弟四人去上坟,路上十岁的我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弟弟妹妹们还小,打打闹闹的。到了那里,帮母亲把杂草拔出一片空地,把要祭奠的碗碟摆上,倒酒和上香,过一会,烧纸钱,然后母亲盘腿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起来,我们几个也都哇哇地哭,那时候不知道劝说母亲,直到喉咙哭哑了才做吧,收拾好东西一步一回头地回家。现在想起来都感觉好凄惨,经常泪流不止。

  弹指一挥间,我已进入中年,生活逐渐富足,清明节感觉就是为了怀念亲人而设,家人和孩子都不喜欢吃鸡蛋,煮鸡蛋这道程序也省去了,最*两年,国家对民族的传统节日重视起来,放小假几天,清明节过得有滋有味了,老早就联系两个较远的妹妹,希望清明节那天欢聚娘家。到了清明节,我们姐妹几个边聊家常边包水饺,四个孩子在周围跑跑跳跳,母亲更是高兴地合不拢嘴。饭后我们一块去上坟,一路上,麦苗青青,果树发芽开花,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美不胜收。对亲人的悼念不再那么伤心,好希望父亲九泉有知,能看到现在的好日子。回来的时候,顺便挖些地里的荠菜、苦菜、菊花芽之类的野菜,成为晚上餐桌上的美食。孩子们更是像放飞的笼中鸟,欢呼雀跃,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宽广和美丽。

清明节随笔12

  又是一年清明时,起风了。思绪随着风儿愈飘愈远,或许谈不上伤感,或许谈不上离愁。只是在这怀念的季节里,想起了已故的人跟已逝的往事。于是,淡淡的哀愁随着清波荡开,荡开……

  清明时节雨纷纷。瞧,飘飘洒洒,凄凄冷冷,丝丝细雨,湿润了心头,也唤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杂乱,又似乎很有律动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轻轻地走在这林间小路上,享受着这难得的安静。低头沉思,想起了那个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好像我一样,沉醉于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但是细雨纷纷,让人感受到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于是,他写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时节雨纷纷。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里,我理所当然地想起了已故的亲人。他们走了,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但是却免不了多愁善感几回。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杜牧或许与我同样的心情。看那春雨湿衫,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复杂。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又*添了一层愁绪。于是,他写下了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觉小了,我的愁绪仿佛收敛回来了。人生自古谁无死,何必伤感离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许明白人世间分分离离,故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绝句。行人也不愿继续哀愁下去,或许想散散心头愁绪,于是借问酒家何处,而遥指杏花村却令所有人豁然开朗。或许人生总有那么一些死结,需要别人帮我们解开,而杜牧这句,写得实在深得人心,一语惊醒我这一个梦中人。

  喜欢,很是喜欢。喜欢写这首诗的高明的诗人,写得自如之极,兴味隐跃,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喜欢清明,那种感觉,很是轻松很是惬意。杨柳拂过心头,悄悄地荡开了那颗忧愁的心……


清明节随笔 (菁华9篇)(扩展3)

——清明节随笔 (菁华10篇)

清明节随笔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那一首《清明》,寄托给我们以思念,相隔数千年,在那落雨的春日之中,寂寥无声。——题记

  我常想:清明,大概是个不太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在这时,想起已逝的亲人、朋友,许多人多会不禁潸然泪下——这情,这景,可有谁会开心高兴呢?可至少我是为他们高兴的。

  清明,扫墓,除尽那墓前的灰尘,放上作为供品的水果,点心。焚上几根香,袅袅烟雾升起,笼罩在墓碑前,寂寞而忧伤。也许,那是一座无名的墓,墓碑孤独地矗立在野地上。然,那是,一个鲜活生命长眠的'地方。那不是无主之地,那是他们的,庇佑亲人的最终爱念;最后的篇章。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清风瑟瑟拂过面颊,好像葬礼上的悲凉乐章。亲人们,朋友们长眠于这广袤的大地之中,也许数百年后,也许数千年后,他们终究会归于尘土。而这里,是他们最后的归宿,他们人生路途的终点站。可人生没有最终篇章,那清明中的一抹微笑,是亲朋好友对他们最后的悼念……

  在清明时节踏青,不知是谁提出的,我想,在清明时,走过那一片青翠的草地;走过那一片晨露中的草地;走过,那一片温暖的草地。寻找着永远离开的人,他们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带着对已逝之人的思念,带着他们对这世间的最后一丝眷恋……清明,扫墓,是对已逝之人的悼念;清明,落雨,是自然对亲人的劝慰;清明,踏青,是对已逝之人的怀念。

  清明这一个节日,是我们对已逝的亲人朋友在这世界上最后一点留存痕迹的证明——证明他们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曾活在这世界上。

  试问:那“路上行人”为何“欲断魂”?因为,他们,在怀念在思念,也在想念啊!一个人的生命能有多长?它也许很短,在不经意间逝去,可它同样也很长。在即将逝去的那一刻,留在了在很多很多人的心里,永不泯灭。

  谨以此文,记清明。

清明节随笔2

  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祀和扫墓的日子。很小的时候,我并不清楚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只是觉得这一天没有国庆节、儿童节那样欢庆热闹。人们的脸上少了一份欢笑,多的却是一份沉重与忧伤。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后,我才对清明节有所了解。婆婆三年前离开了我们,还记得婆婆的棺木被黄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哗哗直流。我也说不出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只知道婆婆是我长这么大第一位亲眼目睹离去的亲人,我伤心,更多的是不舍。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全家人像往年一样到乡下祭祀扫墓。穿过开满金黄色油菜花的农田,我放眼望去,山还是那座山,婆婆的坟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只是坟头又多了些杂草。首先,爸爸、伯伯在爷爷的带领下用锄头等工具把杂草清理干净,并把它们扫到一块空地用火烧,听说是为防止起山火才选择在空地的。我看见爸爸在角落烧一种黄色的纸,便好奇地问:“烧这个干什么呀?”爸爸回答说:“这是纸钱,烧给在天堂的婆婆用的。”“哦。”我点点头再也不愿多问,因为我知道,他们心里很难受,但是,婆婆真的能收到吗?爷爷点燃了香蜡,伯伯铺好了垫子,我们长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坟前磕头。我跪了下来,望着随风摇曳的烛火,仿佛看到了婆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和充满爱的眼神,回味着婆婆多年对我的爱护与念叨,也似乎听到了她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小名。记忆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听爷爷讲,她年轻时是位生意能手,那时她家因为做布匹生意成为当地的一户富裕人家。后来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变得一无所有,并逃亡到桃源乡下定居,一家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坚强地生活。婆婆在我还没出生时就因为旧疾瘫痪了,从我有记忆开始,她几乎就没出过门。婆婆虽然手脚不方便,但还是很关心我们,听爷爷讲,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孙后代。灰蒙蒙的天依然下着细雨。烛火熄灭了,鞭炮声震耳欲聋。婆婆,清明节到了,我们又来看您啦!知道我们有多想念您吗?您听到我们正在向您问好吗?您一定也在天上关注着我们吧!这样您就不会寂寞了。站在坟前,我一边感受着四月春雨的那一丝寒意,一边胡思乱想,忽然记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不知不觉,我的脸颊湿湿的,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清明节随笔3

  今天是四月四日,学校放清明节假。我回到了家乡和亲人们一起过清明节。

  早上的时候,老妈和奶奶早早就起床了,要做许多的事情,到市场买菜、肉,其中有葱、荷兰豆、猪肠子、豆腐、猪肉、猪肚。老妈买完各种东西后,就回家当场和老爸一起杀鸡、炒菜、买鞭炮……做清明扫墓前的准备。老妈叮嘱我们说:饭后不要乱跑,上午准备出发去扫墓。

  老妈、老爸、奶奶、二伯、二伯母等一直在做准备工作,从早上忙到中午。差不多11点的时候,我们带着汽水和啤酒,还有鸡鸭、米、水果、鞭炮等供品,带着装满黄草纸,冥币等祭祀品的麻袋就出发了。哥哥是负责扛所有的汽水和啤酒,虽然很重但却坚持扛到目的地,因为老妈相信他的实力。相对来说,我拿的东西是很轻的,但责任重大:一不小心可能引起大爆炸,我拿的是鞭炮。

  我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哥哥累的气喘吁吁,而我也累的心脏怦怦直跳。我和哥哥最先到达墓地,后面的一群慢慢才跟上来了。

  二伯一上来就二话不说,拿起锄头就把太公的墓碑前后的野草和烂泥清理起来,清理干净后,就叫老爸到附*的泥地里,拿起锄头挖了几块大的泥块。我、哥哥还有表哥一同去搬石块。我们把石块搬到墓前,接着大家把带来的纸钱统统交给二伯,二伯把叠得整整齐齐的纸钱分别放在石碑的东西南北方向,用石头压着。此后,奶奶把盛了两碗干饭用两双筷子插在饭的中央,再在墓碑前摆上各种供品。然后奶奶就拿出一麻袋的黄纸和冥钱,让我们分别把它们搓得均匀。哥哥搓得最搞笑,他使尽力气地搓,像打沙包一样用力地打着,使冥钱都均匀散开而他的拳头的皮搓破了。纸钱搓好以后,表哥就把火点着了,点燃了香烛,纸钱一叠一叠地烧,在烧纸钱的过程中,由于风势很大,使得周围的干草燃起来了,我们赶紧拿起树枝扑打火焰,扑灭火焰后,又锄了一条防火隔离带。接着把还没有烧完的纸钱再烧起来。这时候,天上下起了小雨,表哥说:“糟糕,下雨了。“小姑和老妈却不慌张,她们异口同声地说:“下钱罗,下钱罗,祖宗在保佑我们今年赚大钱了!”。几位表哥们点燃了“浪漫礼花”,随着“呼——啪啪啪”响了三声,那礼炮就像离弓的箭一样,在空中跳舞几圈后爆炸了,显得绚丽多彩。小雨此时也停了,天空又出现了太阳。

  我们全体成员在铺了毡子的墓碑前齐齐地跪下来,随着二伯的叫声又跪又拜,我们在默默祝愿祖宗在九泉下安息,祈祷祖宗保佑我们下一代兴旺发达。

  最后,我们打开了带来的东西,午饭就在墓前吃,含义是邀请祖宗和我们一起吃饭。我觉得这顿饭很好吃,也觉得清明节扫墓是一件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

清明节随笔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在,牧童遥指杏花村。”这短短的几句脍炙人口的诗道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也道出了人们悲戚的心情。尽管天气不好,但春天这特有的让人萌动的季节,总让人抑制不住有亲*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冲动。就在这冲动的驱使下,与朋友一家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决定不管刮风下雨、哪怕下铁都要组织家里的成员们出去踏一回青,把春天的气息带回家,放松一下因怀念亲人而日益沉重的心。

  出去踏青的事情定下来后,围绕着踏青地点的选择又各持己见了一番,凭着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凭着我十多年前对九峰山的印象,最终大家尊重了我的建议——向金华的九峰山进发。据资料记载九峰山因层峦叠嶂,奇峰挺九,故名九峰。古称妇人岩,又称龙邱山,芙蓉山。为丹霞地貌结构,峰石林立,山水相依。坐落在汤溪镇境内,距金华市区28公里,属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

  我们一行7人(5大2小)在先生方向盘的转动中、在一路的嬉笑打骂中经过40多分钟的行程,抵达了目的地——九峰山。一进入景区,清新的山风挟着点潮潮的感觉迎面吹来,路边的山坡上种满了杨梅树,杨梅树上都已经开满了星星点点的小花,那小花太娇羞了以至于你不走到树边,根本无法感觉到她的怒放。就在我们大人还在研究杨梅小花的时候两个孩子早就撒开脚丫子跑上了那入口处长长的坡,到了山脚下那相对开阔的休闲胜地。还没等我们走到那,儿子和朋友小孩的欢快叫声已经从那秋千上传过来,欢声笑语如那绵绵的细雨随风飘洒进我们的耳膜了,强烈的刺激着我们加快步伐融入到那嬉闹的人群。我们这些大人也不闲着,秋千、跷跷板、*衡木一个项目也不拉下,好好的热了一回身,过了一把瘾。

  当汗水在不知不觉中湿了衣裳时,我们大家伙意识到了该留点精力爬山越岭欣赏大自然风光啊,带着眷恋的步伐,我们开始了登山。山上的台阶都修得非常齐整,台阶边上就是那触手可及的苍翠的毛竹,笋芽儿在自由的生长着,甚至连修得齐整的台阶上也不放过生长机会,破石而出。让我不得不感叹“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的顽强、感叹于生命萌动的美好……风一吹过,竹林里居然传来阵阵的“呼呼”风啸声,原本还是冷着脸的老天在山风的呼啸声中,居然透出了几缕阳光。透过竹林的阳光洒下了一地的斑驳,因了这忽现的阳光,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漾满了笑容,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来到了九峰禅寺。寺依山而建,历史悠久,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寺前有珠帘从达摩峰顶纷纷扬扬散落,“一泉飞自半山间,如泻珠巩见雨天;不比轰雷强作势,晴春洒漫袅苍烟。”一见这犹如天上飞降而至的水,朋友的母亲直呼是“圣水”,遍寻矿泉水瓶取之,准备带仙水回人间。

清明节随笔5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他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时间接*,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时间,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所以,清明节也是关键的祭拜祖先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时间。按照旧的*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的就是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阳历的4月5日,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打马球、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的*俗。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祭扫祖坟生别死离的悲伤,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随笔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古诗道出了古人对亲人的眷眷思念,而我们家乡的清明节传承了古人的`*俗:扫墓、吃青团、放孔明灯等等。

  今年的清明节正逢我爷爷的第一个清明。一大早,请来给爷爷做法事的和尚就忙活起来了。亲戚们也都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我们家,他们把自己带来的青团、糕点都摆放在早已准备好的祭祀桌上。我在亲戚们的指点下,用锡铂折完了一袋“元宝”准备送给爷爷。

  十点钟左右,祭祀活动开始。我们在和尚的指引下,手拿香火围绕爷爷的遗物兜三圈。此时此刻,爷爷的生活点滴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我好想爷爷能够回来,回到我的身边。妈妈说:“人死不能复活,我们希望爷爷能在天堂生活得更好,能够保佑我们全家**安安。”

清明节随笔7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清明节祭拜祖先,是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俗。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一起去扫墓,一路上,有的人扛着铁锹,有的人拿着烧火的铁桶,有的人胳膊肘里挎着所谓送给死去的亲人用的“钱币”,还有的人提着水果抱着鲜花。俗话说得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还没到墓区,远远就传来了哭声,哭声里饱含着悲伤、痛苦,饱含着对死去亲人的悲痛和怀念。

  奶奶把自己折的“元宝”等一些送给老祖宗用的东西统统放进一个铁桶里,用火烧的方式送给在天之灵的老祖宗们!

  愿我们活着的人能*安、健康的活着!愿死去的亲人能永远地安息!

清明节随笔8

  岁月的长河中,谁都没有遗忘古老的誓言,于是每年的这时候,人们怀着丝丝虔诚的心绪,又一次渐渐地走*烟雾缭绕的山野,走向泥泞难行的羊肠小道,走到那片依旧安详、宁静的墓地前。

  看着杂草蔓生的坟墓、残缺不全的墓碑,本来低沉的人们,在这荒凉的旷野越发的沉寂。透过已经模糊了的墓碑,想着躺在地下从未谋面的先人,假想着和他们有关的岁月,以及那些被深深的埋在黄土地的故事。曾经的曾经,他们也真实的存在于这片埋着他们骸骨的黄土的上面。而今,我们延续着他们的生命,承载着他们的希望,用一颗真诚的心在思念他们。

  鲜艳的映山红,怒放在这个寂寥的山野;沉重的步履,踏在这片本该归于清净的坟墓。每年的这个时候,爸爸都会领我们去祖坟扫墓,去缅怀我们的祖先,而今年的我这个时候,还在他乡,还在为生活而努力拼搏。不能回家乡,不能像儿时那样牵着父母的手去祖坟扫墓,但是我却懂得,是我长大了、是我成熟了,能把父母对我的那一份责任、那一份辛劳渐渐减轻了。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一年一度的扫墓,一年一度的对故人的思念。季节随在时间在变幻,岁月随着季节在流逝,那条踏向祖坟的山路,在走了一遍又一遍后,我看见的是,爸爸已不再挺立的后背、妈妈已不再乌黑的头发。在夕阳下、在细雨中,他们的步伐不再矫健、背影不再清晰。清明的思念,不再仅仅是对先人的缅怀了,还增添了对父母思念与关心。于是,在这个清明之后,我的心里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重量。

  可是,可是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也会拾起一生的脚印,转头或凝眸间,干净的走到这里,就像祖先那样。但是,那毕竟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所以我得赶紧,赶紧珍惜眼前的那些人、那些至亲至爱的人、那些一生与你相伴的人。

清明节随笔9

  山洼里、山丘上,野花点缀着,荒丘里、土坎上,春花迎面怒放着,北国逢春绿绮怏然,又是一个清明节……

  昨日春雨浓浓绵绵地清洗着北国大地,野草、树木、各种花木都如清晰头脑还神似的,焕发一种向往的奇丽的精神。北国世界马上变容了。

  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步步迈向那个难忘的山丘深处……

  手里头,轻飘着花纸焚香,思绪渐渐陷入难忘的时光远处……

  梦幻着,寓童依恋温热体,慈母慈父像似刚刚过去不久时……

  墓冢丘,已是和融山丘般,野草荆棘封住着时光久远的目光……

  路边小花点着小头,摇晃着弱体,示意着我的到来。酸枣的峰刺向天际,宣告着我的到来。山桃花满山遍野迎着我的身影,芬香随风飘逸着,满山满沟,满丘满冢都是清明的幽香。

  苍老的软腿也像老爸老妈般,软软地跪下,点烧着心意的纸钱,徐徐欲升思念。

  “老爸老妈,如今儿和你那年一样,也苍苍如旧了,慢慢地也难入丘冢地,不过有能力一天,就会来看望你们一次……”我心里默默地念叨着。

  岁月如梭,如今就别说当年的话题了,谁知自己也就快七十捏张了,可我老在想你们的慈祥老容,久久不忘的还是我那童年的岁月……

  如今的山丘好像没有什么变样,那条深沟底处的雄伟独立土柱,还是那样的挺拔,几十米高个,它并没有随着岁月而倒下,可我们老得几乎要倒下。

  山坎上的荆棘在疯狂似的野长,一颗比一颗高,一颗比一颗粗,杜梨木的白花繁茂,照旧地引来疯忙的蜜蜂,翅声嗡嗡,老远就知晓蜜蜂忙活的非凡。可如今我已经不能和蜜蜂相比了,不能再忙活了,是悠闲点,可不由自主呀。

  岁月已过多载,土地、荒山、黄土、山丘、野花、野草依旧,它们好像不把百年作为一个季节,也许它们的车轮就是千年一轮吧,大地依旧那样陈久有力。也许它们的时光和步伐还很久很久,也许它们自己的路更远更深,我们几代人也看不到它们的步伐新痕,也只是它的脚印后边留下的痕迹罢了。

  这个季节里,在路上遇到好多好多的熟悉面孔,各个几乎同时在衰老苍花,各个都在追索自己的童年梦想,老去的身影几乎在同一时光回顾自己的春季,那是多么向往,多么贪婪的时段,人不像野草,不像山花,也不像山丘黄土,没有它们的久劲,没有它们那样持恒。可人们的思念也可久久传送。几千年也能流传古老的.故事,几千年也可以接送民族的英雄。

  老屋、老树、老路都慢慢远去,老妈、老爸、老姑、老姨、老舅、老叔都慢慢久远,剩下的也慢慢地进入历史长河里,只有那滚滚的浪涛的回声。

  老友、老哥、老弟还在奋斗,老同、老童、老兄、老姐都在换新颜,时代年年更新,人们也在更新……

  新的向往,新的爱好,新的朋友不断出现,新的气氛又在涌现,热心拥抱新的时光,融进新的时刻,也许使人们更旺盛更有心劲,慢慢地和时代同步进取,老老夕阳更年轻更有意义。

清明节随笔10

  今天是清明节,让我想起了这句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引起了我内心的愁怅,我仿佛看到了这凄凄惨惨、令人断肠的情景。清明这一天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日子,一个让人思念的时刻。

  今年的清明节,我跟爸爸妈妈早早的就开车出发,在经过南山路的时候车就排起了长龙,交通也堵塞了,这样停停开开,过了好久我们才到了中村的山角下。爷爷奶奶已经在等我们了。

  来到坟头,只见周围到处长满杂草,爸爸和爷爷就一人拿一把镰到,铲去杂草。奶奶便拿出祭品,摆在墓前。我一看都是阿太最喜欢吃的菜,有红烧带鱼,油闷虾,豆腐干,春笋,草莓还有酒。爷爷往杯子里倒了满满的三杯酒说:“妈妈今天大家都在,高兴你就多喝点,喝醉也没关系!”我正看的入神妈妈将一束白菊塞到我手上,说这是送给阿太的,你去放好。让阿太保佑你好好学*,天天向上。不过我知道,靠祖先保佑是不可能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行。做完这些后,我们一行人就往回走,站在山上往下望,田里的地里泛着新绿,东一片麦田,西一片的油菜花,霎是好看。

  清明节扫墓祭祖,我学到了许多人情常识,并且还知道了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之一。


清明节随笔 (菁华9篇)(扩展4)

——清明节的随笔菁选

清明节的随笔(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的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节的随笔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题记

  燕子飞到南方去了,有在飞回来的时候。而杨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美丽的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亲爱的爷爷。您长眠在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孙女和您*在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怎么不让孙女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

  在记忆中清明节曾有过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但是没有爷爷的清明节连天都灰蒙蒙的。这种无休无止的绵绵细雨让我悲从心起。寒风啊,请你告诉断肠人,那样爱孙女的爷爷怎么就在也不回来了。

  透过蒙蒙的雨丝,我又看见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满山的小草还是那么嫩绿,五颜六色的野花寂寞地开放着。还有那无人采摘的'碧绿的青蓬。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极了。景物依旧,爷爷却早已不在了。画面再次重现,蓝蓝的天空下,一个小女孩握着风筝的线轴,欢快地跑着。哪个紧随其后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爷爷吗,他的脸色为何这样苍白,为什么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舍不得。

  画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跟着爷爷乖乖地采青蓬。再老人的唠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节,清明果,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么没有看出爷爷眼中的忧伤,爷爷在用最后的力量延长着小女孩的快乐。

  知道无奈的离开人世。

  爷爷走了,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长大了。也终于明白,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有再青之时爷爷却再也回不来了,陪我度过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节的随笔2

  冬天过去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清明节又要来到了。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清明节的*俗丰富多彩,扫墓、踏青、荡秋千、插柳等等,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 离的悲伤,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去年的`清明节,我和舅舅一家在荟萃湖划船的事情。

  走在去荟萃湖的路上,到处能听到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公路两边的柳枝不知什么时候钻出了绿芽,人们漫步在湖边,春风拂来惬意极了,我们来到了湖边,租了一只船,大家在为谁来划船拿不定主意 ,我提议:“咱们剪子、包袱、锤,输了的两个划船。”舅舅、舅妈、弟弟都同意了,我说:“三、二、一,开始!”我和舅舅出了锤头,而舅妈弟弟出了包袱,我和舅舅只好划起了船。我使足了力气 去蹬脚踏板,船飞快得“跑”了起来,到了假山边,弟弟要上去玩一会,我和舅舅在船上等着,舅舅刚坐稳弟弟就飞快的跑了过来,原来有一只蚊子叮他,我觉得越蹬越累,怎么能不累呢?我眼珠一转 计上心来,只要把脚放在踏板上等舅舅蹬就可以了,就这样我们划过了一座假山,只见假山上有的人在钓鱼,有的人在跑步,有的人在山上游玩、嬉戏、踏春,还有的孩子在玩各种健身器械……玩着玩 着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大家玩累了,把船送回去。到了岸上,我们各自说着看到的美景,好像有些恋恋不舍。

  清明划船让我回味无穷!

清明节的随笔3

  星期四,是个令我难忘又感动的日子,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这有什么特殊的?只是个*凡而并不特殊的星期四罢了!但我并不觉得,因为我们去扫墓了,在这一下午,天气是温暖的,我的心也是温暖的。

  下午,我们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步行来到了烈士陵园,一开始,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可是渐渐的同学们的笑声、说话声越来越少了,“到了,看烈士纪念碑”!老师说,接着同学们的兴致又高了起来,虽然不少人又想开始说话,但人人都知道,进了庄严的陵园不能说话,要肃静的。

  进了陵园,我们看到的虽然还是以前的陵园,但这里的`许多松树,经过了风吹雨打,没有人打理,依然长的这么直,这么高,这么绿,这就好像是烈士的精神!为国牺牲,永垂不朽!是啊,多么强劲的8个大字,在太阳的照射下更是闪闪发光。

  看了一座座陵墓,我想了许多许多,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不会有幸福的今天,我们的生活过得非常好,烈士们安息吧!走到无名烈士墓前,我的心更热了,他们不知道是谁,也不曾有许多人来看望他们,想到这,我不由自主把手中的小白花献给那些无名烈士,为国牺牲,你们死的光荣,死的壮烈。

  后面是纪念堂,纪念堂门口有一副对联,御寇杀敌英雄事迹千秋颂,抛头撒血烈士芳名万古传。进了纪念堂,里面记载着那些日寇可恶的行为,竟然使用枪杀酷刑等行为,来严刑逼供,哼!真想把这些日寇从图片上拽下来,破口大骂一顿……

  在返回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明明很累,可他一直坚持着,你扶我,我扶你……

  难道你不感动吗?现在的社会,纯洁而又高尚的友谊真是处处都有。

清明节的随笔4

  清明节回家,借着扫墓,重走童年的路。

  爸爸是浙江人,以做松油,做香菇谋生。所以从小我们田里的活干的少,但是,山是我们最熟悉,尤其是熬山。那里到处留着念想,布满回忆。

  记得有一次在山上过夜,夜里醒来,听到森林里传来阵阵呼呼声,一摸,爸爸不在。我顿时恐惧无比,哇哇大哭。我摸黑边哭边跑,最后发现附*有一盏煤油灯亮着,原来勤劳的爸爸看我睡着便起来挖菜地。白天要做松油,做香菇,还要帮助生产队管理一大片的地瓜,实在没有空,于是爸爸常常利用夜晚摸黑种菜。

  爸爸已经走了十多年,可是爸爸用身体力行传给我们兄弟姐妹的`一大笔财富——勤劳,所以时值今日,我们不敢懈怠,唯有勤劳对待生活。

  此刻,满眼望去,记忆中的笋厂早已拆除,松树没有了踪迹,杉木,翠竹,板栗树等经济林取而代之。或许那些曾经的采田珠,采蘑菇,拾茶梨。故事也将渐渐老去。

  幸好还有妈妈和我们一起唠叨那些年里的老故事,还有妈妈陪着我们踏上熬山路。多年以后,谁来陪我看熬山?

清明节的随笔5

  又到清明拜山时一年24个节气,清明节应算得上有点名气。

  清明的出名,不只是因为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之所以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难以忘怀,恐怕缘于清明是一个特定的日子。

  据说古人常把清明与寒食联系起来,而寒食又传说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功臣介子推而定的,此日严禁烟火,以扫墓、踏青、插柳、寒食为俗,故而清明那天,人们都纷纷上山或远行,给自己逝去的亲友送去一份浓浓的祝祷。

  广州从化人清明期间的祭祀叫拜山,这与内地的扫墓很有些不同,一是这里的拜山时间长,一般说整个4月份都是拜山期;二是这里拜山的规模大,他们往往是一个村、一个家族同时出动,那浩浩荡荡的车队和漫山遍野的人群,让那些内地人看了真有点不可思议。曾有在从化工作的内地朋友跟我探讨过这种现象,其实当初我对这种现象一时也难以理解,后来,在从化生活久了,对这里的人们及民风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也就渐渐地品味出了这种活动的意义。

  清明是祭奠的日子。你看,漫山遍野的爆竹硝烟在春风的轻拂下,和微微冰凉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在墓冢间久久地飘荡,它给祭扫的人融成一种思念,化成一种寄托,变成一种期待,生生把一个或雨或晴的日子变成了一个节日。

  清明也是生者和死者共同的节日,是一条连接着人间和阴间两个不同世界的系带,只凭着一柱香火,几样果品和“三牲”,就足以把出生、成长、死亡一起概括了。

  在亲友墓碑前祝祷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追思,更多的是对生活和生命的一份向往和祈愿。不管是默然不语还是泣号连声,都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昭示着生者和死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清明时节,山上的杜鹃花都开了,姹紫嫣红地弥漫开来,放眼望去,那山好像燃烧着的火焰,点燃着拜山人的激情。相映之下,山那边的`小草也因此分外的绿,而且,都一律很鲜亮地挂着晶莹的露珠或雨珠,仿佛在一夜之间被谁抹上了如此厚重的色彩。春天便因此豁然变得分外娇艳,分明让在城中蜷缩了一冬的人们格外的心惊眼热。

  拜山归来,信手在漫山的花丛中折上几枝,很夸张地举着招摇过市,回到家后插人花瓶里用水养着,花不香也不名贵,但也算把迟滞在山野里的春天撷回了几许,摆进自己的生活里。

  清明是季节里一座光滑的桥梁,哪怕一年寒风呼号,开春时雷雨交加,无论那雨水多么的肆虐,到了清明,那雨也变得不再那么凛冽,何况再过十几天,遍地的耕牛就拖着犁耙在田野里来回地游走了,一年中繁忙的春耕季节又来临了。顾名思义,清明应该有清亮的天空,明净清新的空气,但清明的时候往往都是细雨绵绵。有时太阳不经意要从铅灰色的云层里探出半张脸,只一下就把大地上那稚嫩的草芽充足了活力。

  因此,每年的清明拜山期间总是裹携着雨水和阳光。明白了这些,你就明白了从化人拜山的内涵。

清明节的随笔6

  又是一年清明时,霏霏细雨,点点然思,犹如流不尽的几行泪。清冷,绵长,寂寥。曾在诗词中领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凄迷感伤;品嚼“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的怀故忧君;欣赏“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的宜人秀色……古往今来,有人认为清明是悲痛无奈时,有人说是抹不去时思念,我要说,清明,是宁静的憩宿,有无声的花开花落,阳光雨露,还有你们的坚守与永恒。

  揉碎的记忆,情感饱蘸在泥泞里,垂帘在童年的梦呓中。青砖白瓦,一对老夫妻披着稀薄透亮的阳光,依偎着坐在河边拣摘菜叶,沟壑纵横的手浸泡在水中,碧绿碧绿的菜叶几映得水也绿地同快翡翠一般,好似还有黄金点缀。我就蹲在墙角,看着他们窃窃私语,仿佛慢动作回放,但不知为何,每次老爷爷都贴着伴儿的耳朵根讲,而老奶奶不论听到什么都会笑如夏花绚烂,给她亲爱的老伴儿一个坚定的点头。

  就这样,夕阳下的稻田中总会有对一前一后,从未分离的'老俩口儿,他们的感情仍如初识般纯美,青涩。直到我来到这里的第三年,再也不见那温情的背影,连暮鸦飞过的哀鸣,都融化在苍庐的深处。

  之后也只见老爷爷的自个儿了,才知道,老奶奶到天堂洗菜叶去了,他没有混混沌沌地过日子,每天都拎着小木盆来到河边,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他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水面,好像是在用眼神与天堂上的老奶奶交流,他的手轻轻摩挲这,蹭得菜叶青得发亮,不知不觉中,他的嘴角微微舒张,上扬。

  又是一年清明时,碧绿的湖水风过无痕,唯有噼啪作响的雨点在谱写永恒的乐章,一片寂静的人间与天堂,散发着亘古不变的芳香,我仿佛看到两个老人互相挽扶,步履蹒跚地走着,你们的爱不是短暂而虚假的,爱是长久和彼此的信任的真挚默契。

  朦胧烟雨,情深深雨朦朦。

  #713980

清明节的随笔7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从我记事开始,每逢清明,我总是随着爸爸妈妈坐车到乡下去给去世的亲人扫墓。一路上,爸爸妈妈的心情总是有些沉重,所以,我也没多有多说话,便朝窗外望去。

  天空灰蒙蒙的,飘洒着丝丝细雨,给人的感觉非常压抑,仿佛老天也知道到了清明,怀着沉痛的心情,洒着泪水来和我们一起怀念逝去的亲人。

  来到墓地,爸爸妈妈便把白花挂在爷爷奶奶的坟上,并烧上香和纸钱,然后,拜了几拜:祈求爷爷奶奶的在天之灵能保佑我们全家幸福、安康,更是捎去一份对亲人的思念。每当此时,我总会想爷爷奶奶慈祥的面庞,禁不住泪流满面……

  我家祖坟的旁边还葬有一位**战争时期参加过战争的革命先烈,爸爸曾经说过这位战士在与敌人的战斗中不幸牺牲,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人们连他的姓名都不知道,村里的人就把他安葬在这里,每年清明时,我们也去给他扫墓。

  扫完祖墓,我来到了战士的墓前,给他的坟上插上白花,烧上香和纸钱,并深深的鞠了一躬,希望这位老英雄在地下安息。

清明节的随笔8

  得知明天放假的消息,我很激动。

  因为,好多天以前就打算,清明节一定陪妈妈去看看远在天国的姥姥,给姥姥送点纸钱,陪姥姥说说话。

  可是,昨天得知放假的消息,第一时间给妈妈打电话时,妈说,前几天她已经回老家给姥姥上坟了,因为我没有放假,怕耽误我的工作,就没有告知我,她和我表弟,还有我姨一起回去给姥姥上坟了,明天就不回了,等明年再回吧。

  我很失望,也很愧疚。

  说实话,我感觉自己真的很不孝,小时候姥姥那么爱我,那么疼我,我也跟姥姥最亲,但姥姥去世后十几年了,因为工作忙,或者这样那样的原因,尽管只有几十里路的距离,我竟然一次也没有去姥姥的坟前看看,一次也没有给姥姥送点必须的用品,亦或向姥姥汇报一下我这焦头烂额的生活,所以,我竟然也不知道姥姥的坟墓在哪儿?

  我早就该回去看看姥姥的呀!可是,我没去。今年的清明,这个计划又一次泡汤。

  我知道,姥姥不会怪我,她不会怪她养大的孩子怎么不去看她。因为,她一直都是那么慈爱,那么*和,那么宽容。

  姥姥离开我快二十年了,但在我的脑海里却时常萦绕着姥姥慈祥的面容,耳边依然回荡着姥姥亲切的话语,仿佛姥姥还在我的身边,还在为我操心。每每想起姥姥,我的内心都会如海潮翻滚,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记得前几天跟女儿说起清明节去看姥姥的事,女儿说,“妈,如果你回去看太姥姥,一定不要再流泪,她看着会心疼的!”女儿懂我,许多时候在家里,只要提起姥姥,我都会情绪失控,无法自已。

  我没有回答女儿的话,因为我知道,我没法向女儿承诺,我保证一定不流泪。我知道,一旦回去了,站在姥姥的坟前,望着那一方矮矮的坟墓,让我和亲爱的'姥姥阴阳两隔,我怎么能不肝肠寸断呢,除了悲痛和心酸,还能有别的吗?那时,脑海中又会呈现出与姥姥相处的一幕幕朝夕过往,泪水一定会像关不住的水龙头,亦或像开了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姥姥,希望您原谅外孙女的不孝,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去看您,但您已经被我放在了心底最隐秘的地方,时常在我独处的时候,与您静静地说,与您沉默地对坐,看看您的白发又多了几根,问问天堂里有什么开心的事情?

  姥姥,今天,我又一次错过了去看您的机会,只能在家里面对着这薄薄的手机屏幕,写下这么一点不成文的文字,来表达我对您最最深切的怀念,最最彻骨的愧疚,最最衷心的祝愿!

  姥姥,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

清明节的随笔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4月4日,又是一个清明节,又是一个缅怀烈士的日子。

  清明节上午10点,全国默哀三分钟,响起警报,汽车鸣笛……我在心中默默的说:“安息吧,战士们!我们会记下你们响亮的'名字,祖国永远会记住你们的丰功伟绩,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壮志豪情!”

  致敬牺牲在抗击一线的白衣天使,我知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敬仰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们,正因为有了你们无数的白衣天使,有了你们无私奉献才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让我们从这个春天开始,这个清明开始,珍惜时间、生命,让生命也像春天一样灿烂!

清明节的随笔10

  星期四,是一个令我难忘又感动的日子,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这有什么特殊的?只是一个*凡而并不特殊的星期四罢了!但是我并不觉得,因为我们去扫墓了,在这一下午,天气是温暖的,我的心也是温暖的。

  下午,我们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步行来到了烈士陵园,一开始,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可是渐渐的`同学们的笑声、说话声越来越少了,“到了,看烈士纪念碑”!老师说,接着同学们的兴致又高了起来,虽然不少人又想开始说话,但是人人都知道,进了庄严的陵园不能说话,要肃静的。

  进了陵园,我们看到的虽然还是以前的陵园,但是这里的许多松树,经过了风吹雨打,没有人打理,依然长的这么直,这么高,这么绿,这就象是烈士的精神!为国牺牲,永垂不朽!是啊,多么强劲的8个大字,在太阳的照射下更是闪闪发光。

  看了一座座陵墓,我想了许多许多,假如没有他们,我们就不会有幸福的今日,我们的生活过得非常好,烈士们安息吧!走到无名烈士墓前,我的心更热了,他们不知道是谁,也不曾有许多人来看望他们,想到这,我不由自主把手中的小白花献给那些无名烈士,为国牺牲,你们死的光荣,死的壮烈。

  后面是纪念堂,纪念堂门口有一副对联,御寇杀敌英雄事迹千秋颂,抛头撒血烈士芳名万古传。进了纪念堂,里面记载着那些日寇可恶的行为,竟然使用枪杀酷刑等行为,来严刑逼供,哼!真想把这些日寇从图片上拽下来,破口大骂一顿。

  在返回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明明很累,可他一直坚持着,你扶我,我扶你.

  难道你不感动吗?现在的社会,纯洁而又高尚的友谊真是处处都有。

清明节的随笔11

  在路上,我不停地追问着妈妈:"妈妈妈妈,爷爷是长得什么样子呢?"妈妈总是和蔼可亲地说:"就和妈妈一样啊!"我的外公在妈妈读四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也没留下一张照片。每当其他同学提起外公对自己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羡慕又伤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们迎来的便是年过六旬的外婆。我来到房间里,折起了纸花,也把一个个思念折进了纸里。下午,太阳当头照,我、妈妈、大姨和外婆顶着烈日到山上给外公扫墓。一到山下抬头仰望,就看见满山一派翠绿的景象。大姨扛着锄头一会把这丛草给除了,一会又把那根刺藤给割了。不一会,一条小路就被我们给"开辟"出来。

  来到外公的坟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满青苔的陶罐,封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里面装着外公的骨灰。大姨和奶奶开始除杂草,她们一会把坟墓上的小山竹给锄了,一会又把杂草给割了,不一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干干净净的坟墓。

  我麻利地从袋子里取出纸花纸带,洒在了外公的坟墓上,最后把一束美丽的菊花摆在陶罐,听妈妈说,菊花代表对去世亲人的思念。这时,坟墓像变魔术似的变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坟墓前摆上圆鼓鼓的鸭蛋、香喷喷的肉、红通通的苹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饯……

  我们把香点着,双手举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随后,我们烧起了纸钱,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声好像是外公在我们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哇哇大哭了起来:"外公,外公,我要外公!"妈妈对我说:"孩子,你别哭!人死了不可能复活。你外公虽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孙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会很欣慰的。只要你认真学*,取得好成绩,就是对外公的思念。"我懂事地点点头。随后,妈妈拉着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外公,我一定要好好学*,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很小的时候,我并不清楚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只是觉得这一天没有国庆节、儿童节那样欢庆热闹。人们的脸上少了一份欢笑,多的却是一份沉重与忧伤。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后,我才对清明节有所了解。婆婆三年前离开了我们,还记得婆婆的棺木被黄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哗哗直流。我也说不出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只知道婆婆是我长这么大第一位亲眼目睹离去的亲人,我伤心,的是不舍。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全家人像往年一样到乡下祭祀扫墓。穿过开满金黄色油菜花的农田,我放眼望去,山还是那座山,婆婆的坟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只是坟头又多了些杂草。首先,爸爸、伯伯在爷爷的带领下用锄头等工具把杂草清理干净,并把它们扫到一块空地用火烧,听说是为防止起山火才选择在空地的`。我看见爸爸在角落烧一种黄色的纸,便好奇地问:“烧这个干什么呀?”爸爸回答说:“这是纸钱,烧给在天堂的婆婆用的。”“哦。”我点点头再也不愿多问,因为我知道,他们心里很难受,但是,婆婆真的能收到吗?

  爷爷点燃了香蜡,伯伯铺好了垫子,我们长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坟前磕头。我跪了下来,望着随风摇曳的烛火,仿佛看到了婆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和充满爱的眼神,回味着婆婆多年对我的爱护与念叨,也似乎听到了她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小名。记忆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听爷爷讲,她年轻时是位生意能手,那时她家因为做布匹生意成为当地的一户富裕人家。后来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变得一无所有,并逃亡到桃源乡下定居,一家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坚强地生活。婆婆在我还没出生时就因为旧疾瘫痪了,从我有记忆开始,她几乎就没出过门。婆婆虽然手脚不方便,但还是很关心我们,听爷爷讲,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孙后代。

  灰蒙蒙的天依然下着细雨。烛火熄灭了,鞭炮声震耳欲聋。婆婆,清明节到了,我们又来看您啦!知道我们有多想念您吗?您听到我们正在向您问好吗?您一定也在天上关注着我们吧!这样您就不会寂寞了。

  站在坟前,我一边感受着四月春雨的那一丝寒意,一边胡思乱想,忽然记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我的脸颊湿湿的,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清明节的随笔12

  今天是4月5号,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我非常喜欢这个节日,第一是可以放假久一点,第二是可以感谢先辈培育我们一代又一代,直到有了我。

  本来前几天的雨下得非常大的,每次都电闪雷鸣,就像是雷神降世一般;而那倾盆大雨就像是为了迎接雷神的降临而为大地洗澡。老天爷也知道我们要扫墓祭拜先人,今天阳光四射,我们去扫墓的旅途就此开始了。

  我们来到祖先的墓地,我帮爸爸把车上的矿泉水搬下来,爸爸和其他大人一起去用锄头来铲草,我还帮爸爸搬炮仗,这是扫墓祭拜先人的必备用品。爸爸说:你待会可必须要认真地祭拜哟!我们的祖先可是会看到的哦!我似信非信地点点头,反正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无论如何也是要诚信祭拜的。

  铲好草,我们开始放贡品,准备正式开始扫墓。贡品有非常多,有最让我嘴馋的金黄美味的烧猪(这是最吸引人的一个),有种类繁多的小朋友们最爱的糖果,有的是奶糖,有的是水果糖,还有的是软糖种类及多,我就不一一说明了。

  可以开始祭拜了。在祭拜之前,大人为了让我们这些贪玩的小朋友更认真祭拜,大人都传:可要认真拜哟,认真拜写字会更好看的哦!大传中,中传小,小传更小,我想:我也不是三岁小孩,我是不会相信这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东西的,不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如果认真祭拜真的可以写字非常好看的话,我一定认真拜。(我本来就打算认真祭拜)我发起了白日梦:在我30岁的时候,我因为写得字实在是太好看了,不管是什么国家的字我写得都看,因此,全世界都在练字帖,是我创的哦!让后我就变成了一个大大的富翁。我美美地想着。我们双手合十,眼睛轻轻闭上,虔诚拜祭。

  此时此刻,我们都在想:感谢先人保佑我们岁岁*安,保佑亲戚朋友身体健康,大家都在祈求今年心想事成什么的,都是一些美好的`希望。我的清明节就是这样过去的,你过得清明节和我一样吗?

  今年的清明节来的真快啊!正如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以前我总是以为清明节很好,可以放假了,我就多么想要清明节快一点到,终于清明节到了,可是那个时候一开始还玩的很好,一到了星期一就一直下大雨,下个不停,还得我们上学都成了一个麻烦,从家里到学校就已经湿了全身的一半,雨一下就是2个星期半了,还记得一次去上学的时候也是清明节后的最后一天下的雨了,那一天偏偏就下大雨又冷又刮风,我最不喜欢的下大雨时鞋子进水,一进水就很难受了。但下那么大的雨也有好处跟坏处。

  雨的好处。现在中国有很多的国家都是缺水的,像我老家那样,那里的跟都已经快干枯了。那一年是过年,我回了老家一次,几天后就很无聊就到爷爷的田地去看看,一看就吓一跳,那里的那条用来浇菜的河水就只能装2个水桶那么多了,不但是这里还有被的地方也是这样。一次我又跟爷爷奶奶去他们种的新田地,我又看到了那些河都已经干渴,就只有小小的水了。水都还是黑的。

  我在老家也有半个月了,也应该回广州了,在我没回之前就下了一场大雨,第二天就回去了,但那些河也已经装满水了。加上现在又是清明节下了这么多天的雨,老家那里的河水也够种田地的人用也用不完了。

  雨水的坏处。清明一到,就下去了大雨,学生们上学就出问题,雨就不停的下着,人也只好撑着雨伞去上学,尽管带了雨伞照样也会被雨淋湿。而且雨下了这么多天随时随地都会引起洪灾,雨即有好处也有坏处,雨少下也不行,雨多下也不行,就像我家对面有条河,里面养着很多鱼,但河水都早被污染了,清明下雨那时,河水就涨起来了,那些鱼也游上来了,那水越长越高,幸好人们及时处理了,才退出了危险。

  清明雨上,我又学到不少知识。

清明节的随笔13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清明节的随笔14

  在我的老家安庆,有一个*俗,那就是“清明节祭祖”,别认为这很普通,其实我们全家人对其是非常重视的。

  在离老家几十公里处,有一个小镇——许岭镇,是我们每年都要去的地方,那有一座山—许岭,安葬着我们徐氏几十代先人们。

  山上,数不清的树木,荒草和荆棘,证实了他的古老。可是他也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为了祭拜祖先,我们也不会屈服,折断多余的树枝,踩*多刺的荆棘,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坟地,我们看见了大大小小的'坟。爷爷带路,先找到我们最亲*的先人,然后爸爸和叔叔除去坟上的荒草,爸爸拿着三根香串上六张纸钱插在坟头上,接着叔叔拿出一叠纸钱在墓碑前点燃,我当时亲眼看见墓碑上玄孙一栏里有我和两个弟弟的名字,还有几个没见过面的堂兄弟的名字,当时我的心情很沉重,为什么他们没有来祭祖呢?也许是他们在外地过年,没有回来。然后就是放炮竹了,接着我们就要给祖先叩头了,叩头时,先要双膝跪下,然后双手触地掌心向上,叩头三次,这样重复三遍才是对祖先最恭敬的礼节——三拜九叩大礼。最后,我们要把祖先“请回家”。

  回家后,要将祖先供奉在牌位上,在牌位前还要摆上供品,这供品也是有讲究的,鸡、鱼、肉、豆腐、糕点、水果、酒、茶等一样都不能少,而且鸡和鱼的头要向着牌位。拜完祖先才能吃年夜饭,在吃年夜饭时,餐桌上也要空一个座位,那是留给祖先享用美食的。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之前,祖宗牌位前的香火是不能断的,否则寓意香火不旺!

  到初四的早上,我们就要送祖了,送祖时要将供品移到餐桌上,鸡和鱼的头也要向着门外,我们要先向牌位拜三拜,再向门外拜三拜,以示将祖先送回到极乐世界。这样整个清明节祭祖仪式才算结束。

  就像奶奶祈祷时说的那样,祖先们时时刻刻在身边保佑我们,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幸福吧,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让我们也时时刻刻怀念他们吧!

清明节的随笔1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那一首《清明》,寄托给我们以思念,相隔数千年,在那落雨的春日之中,寂寥无声。——题记

  我常想:清明,大概是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在这时,想起已逝的亲人、朋友,许多人多会不禁潸然泪下——这情,这景,可有谁会开心高兴呢?

  可至少我是为他们高兴的。

  ——清明,扫墓,除尽那墓前的灰尘,放上作为供品的水果,点心。焚上几根香,袅袅烟雾升起,笼罩在墓碑前,寂寞而忧伤。也许,那是一座无名的墓,墓碑孤独地矗立在野地上。然,那是,一个鲜活生命长眠的地方。那不是无主之地,那是他们的,庇佑亲人的.最终爱念;最后的篇章。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清风瑟瑟拂过面颊,像葬礼上的悲凉乐章。亲人们,朋友们长眠于这广袤的大地之中,也许数百年后,也许数千年后,他们终究会归于尘土。而这里,是他们最后的归宿,他们人生路途的终点站。可人生没有最终篇章,那清明中的一抹微笑,是亲朋好友对他们最后的悼念……

  在清明时节踏青,不知是谁提出的,我想,在清明时,走过那一片青翠的草地;走过那一片晨露中的草地;走过,那一片温暖的草地。寻找着永远离开的人,他们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带着对已逝之人的思念,带着他们对这世间的最后一丝眷恋……

  清明,扫墓,是对已逝之人的悼念;清明,落雨,是自然对亲人的劝慰;清明,踏青,是对已逝之人的怀念。

  清明这个节日,是我们对已逝的亲人朋友在这世界上最后一点留存痕迹的证明——证明他们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曾活在这世界上。

  试问:那“路上行人”为何“欲断魂”?因为,他们,在怀念在思念,也在想念啊!一个人的生命能有多长?它也许很短,在不经意间逝去,可它同样也很长。在即将逝去的那一刻,留在了在很多很多人的心里,永不泯灭。

  


清明节随笔 (菁华9篇)(扩展5)

——清明节随笔优选【20】篇

  清明节随笔 1

  昨天中午午休的时候偶然翻到人民网文化主题模块下面的清明节专题,看到了推荐的几首清明节必读的古诗词,出于欣赏的角度,我一一点开看了看,虽然有些诗歌学生时代都学到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语读到的时候还是不是很理解,同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身边一些亲戚、长辈的离世,一些当时理解不了的情怀,在今天也是有了些新的感悟。柳叶吐新芽,又是一清明。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里,又让我想起了那些难以忘怀的日子。

  由于工作的原因来青岛已经20日有余,有的时候在户外场地一待就是一天,春天的青岛,仍旧寒风刺骨,冻得我们也是瑟瑟发抖。这几天气温有所回升,湖边的柳树开始吐露出新芽,调皮的教官掰下几根柳条用力的搓拧着,抽条,削减,说话的功夫,一个透露着原始和春天气息的哨子就这么出来了,年轻一点的同事们觉得甚是新奇,纷纷效仿,训练场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记得小时候,我的爷爷也总是在清明前后给我变这个柳条变哨子的“戏法”,在那个玩具基本依靠原始创造的年代,这样的玩具不可谓不是一件“大件”。清明节当天,我们还要被家里的老人们早早的叫起来,手上、脚上套上多种颜色线条做成的“手镯”、“脚镯”,脖子上也要套上由新鲜艾草制作的“香荷包”,用老人的话说这都是有灵性额东西,会保佑我们健康成长的。吃罢用新鲜艾草煮过的鸡蛋,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们变爬树登高去折柳条、松枝。在老人们看来,河边常年生长的直柳条和刺松枝都是不能要的,上等的柳条一定是那种垂到地面的大柳树上的柳条,所以校园里粗壮的柳树就遭了秧,每每清明节假期,校园里总是出现和门卫大爷为了柳条打游击的场景,现在想想真有点哭笑不得。

  算了算时间,这边工作忙完回家的日子正好在清明节假日前一天,回家吧,扫墓、除尘,寄托哀思。

  清明节随笔 2

  清明节放了学,我们全家开车回老家了。上了高速,路上的车可多了,你追我赶的`车流望不到头,路边有许许多多的桃花园,坐在车里往外看,桃花园不时从窗外飞过,在树上,在电线塔上,还能看到很多很多小鸟的窝,打开窗户,就能闻到大自然的香味,心情顿时舒畅起来。

  中国人在清明节祭奠先人的时候,都是要上贡品,烧纸钱,燃放鞭炮,整理坟墓……这是中华几千年的*俗。我们扫墓的时候,磕磕头,送束鲜花也是可以的。

  清明节随笔 3

  很小的`时候,我并不清楚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只是觉得这一天没有国庆节、儿童节那样欢庆热闹。人们的脸上少了一份欢笑,多的却是一份沉重与忧伤。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后,我才对清明节有所了解。婆婆三年前离开了我们,还记得婆婆的棺木被黄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哗哗直流。我也说不出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只知道婆婆是我长这么大第一位亲眼目睹离去的亲人,我伤心,的是不舍。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全家人像往年一样到乡下祭祀扫墓。穿过开满金黄色油菜花的农田,我放眼望去,山还是那座山,婆婆的坟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只是坟头又多了些杂草。首先,爸爸、伯伯在爷爷的带领下用锄头等工具把杂草清理干净,并把它们扫到一块空地用火烧,听说是为防止起山火才选择在空地的。我看见爸爸在角落烧一种黄色的纸,便好奇地问:“烧这个干什么呀?”爸爸回答说:“这是纸钱,烧给在天堂的婆婆用的。”“哦。”我点点头再也不愿多问,因为我知道,他们心里很难受,但是,婆婆真的能收到吗?

  爷爷点燃了香蜡,伯伯铺好了垫子,我们长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坟前磕头。我跪了下来,望着随风摇曳的烛火,仿佛看到了婆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和充满爱的眼神,回味着婆婆多年对我的爱护与念叨,也似乎听到了她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小名。记忆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听爷爷讲,她年轻时是位生意能手,那时她家因为做布匹生意成为当地的一户富裕人家。后来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变得一无所有,并逃亡到桃源乡下定居,一家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坚强地生活。婆婆在我还没出生时就因为旧疾瘫痪了,从我有记忆开始,她几乎就没出过门。婆婆虽然手脚不方便,但还是很关心我们,听爷爷讲,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孙后代。

  灰蒙蒙的天依然下着细雨。烛火熄灭了,鞭炮声震耳欲聋。婆婆,清明节到了,我们又来看您啦!知道我们有多想念您吗?您听到我们正在向您问好吗?您一定也在天上关注着我们吧!这样您就不会寂寞了。

  站在坟前,我一边感受着四月春雨的那一丝寒意,一边胡思乱想,忽然记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我的脸颊湿湿的,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清明节随笔 4

  春天,就这样悄然来临!

  今年的清明节不像古人说的那样凄细雨,而是春光明媚,阳光灿烂。我在田野里漫步,静静地听着鸟儿啁啾。河岸上的柳树是*坦的,柔软的柳树在春风的爱抚下摇曳,就像一个舞者柔软的身体。不禁让我吟诵:“碧玉妆成树高,万挂绿丝绦……”同时赞叹古人的灿烂和恰当的比喻。如果可以的话,我真的很想去看看唐朝,问问诗人何先生,昆山今天和昨天的美丽是否比那个时候的盛况还要好。

  远处,不时有清香扑鼻。开始时

  这里有无数的鲜花,如娇艳的红棕榈、洁白的棕榈、美丽的蝴蝶兰和一些形态各异的`珍贵盆栽.我好像在一片花海中。仍然有许多我从未见过也无法命名的花草树木。读完引言后,我意识到当这本书被使用时,仇恨就会减少。

  看着落日的余晖,清明的身影渐渐离开了与大自然的密切接触。方法是感激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与和*生活的先辈和烈士。烈士的思想萦绕在我的心头。

  清明节随笔 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那一首《清明》,寄托给我们以思念,相隔数千年,在那落雨的春日之中,寂寥无声。——题记

  我常想:清明,大概是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在这时,想起已逝的亲人、朋友,许多人多会不禁潸然泪下——这情,这景,可有谁会开心高兴呢?

  可至少我是为他们高兴的。

  ——清明,扫墓,除尽那墓前的灰尘,放上作为供品的水果,点心。焚上几根香,袅袅烟雾升起,笼罩在墓碑前,寂寞而忧伤。也许,那是一座无名的墓,墓碑孤独地矗立在野地上。然,那是,一个鲜活生命长眠的地方。那不是无主之地,那是他们的,庇佑亲人的最终爱念;最后的篇章。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清风瑟瑟拂过面颊,像葬礼上的悲凉乐章。亲人们,朋友们长眠于这广袤的大地之中,也许数百年后,也许数千年后,他们终究会归于尘土。而这里,是他们最后的归宿,他们人生路途的终点站。可人生没有最终篇章,那清明中的一抹微笑,是亲朋好友对他们最后的`悼念……

  在清明时节踏青,不知是谁提出的,我想,在清明时,走过那一片青翠的草地;走过那一片晨露中的草地;走过,那一片温暖的草地。寻找着永远离开的人,他们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带着对已逝之人的思念,带着他们对这世间的最后一丝眷恋……

  清明,扫墓,是对已逝之人的悼念;清明,落雨,是自然对亲人的劝慰;清明,踏青,是对已逝之人的怀念。

  清明这个节日,是我们对已逝的亲人朋友在这世界上最后一点留存痕迹的证明——证明他们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曾活在这世界上。

  试问:那“路上行人”为何“欲断魂”?因为,他们,在怀念在思念,也在想念啊!一个人的生命能有多长?它也许很短,在不经意间逝去,可它同样也很长。在即将逝去的那一刻,留在了在很多很多人的心里,永不泯灭。

  

  清明节随笔 6

  清明时节到了,这是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

  每到清明时节的时候,会让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伤感,是不是真的应验了唐代诗人杜牧的那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想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

  远处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帘,鸟儿唱着春天的奏鸣曲,漫山的桃红柳绿,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嫩芽吹叶落”,绿油油的嫩芽长了出来,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是一个充满期望和祝福的季节。清明时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在缅怀过去。

  清明时节,是我最有一次伤感的节日,我从来都没有感到过这样的伤感,或许这是我对先人的怀念吧。

  清明节随笔 7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此时故乡已是万物复苏,麦子吐穗,柳树吐芽,草长莺飞,到处鸟语花香景色宜人。面对此情此景,我总会想起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也时常回忆起儿时的清明节……

  儿时的清明节*俗丰富多彩。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期间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也有踏青游玩的爽朗欢笑声,相互交融构成了一个富有特色让人难忘的节日。

  在故乡,清明节当天每家每户都有在大门两侧插柳枝的*俗,听娘讲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辟邪,让家家户户图个吉庆祥和而已。每逢清明的前一天,我们显得异常兴奋和激动,因为家里安排采摘柳枝的任务,通常是由我与哥哥去完成的。柳树长在离家不远的西湾边,下午放学后,我们便急匆匆地放下书包,如同放飞的小鸟蹦蹦跳跳,唱着不知名的歌儿来到了目的地。望着一排排舒展着嫩绿色枝条的杨柳,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荡去,像一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受此感染和启发,让我不禁想到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在哥哥的怂恿下,我如同灵巧的猴子,不出三下两下,便一溜烟窜到了柳树杈上,开始攀折柳枝,不一会便够了满满一抱,哥哥负责带回家中,由母亲在第二天清晨插在家中的大门两侧。此时,我依旧钻在树杈上去攀折柳枝,开始了我下一项做哨子的游戏。在春暖花开的时节,能够做哨子的柳枝,需要粗壮的树枝,最好透着青色,没有一点疤痕,是柳树中长得最旺盛的枝条。因为只有这样的柳枝,做出来的哨子,声音才会响亮耐久。当我看中一根柳枝后,迅速攀爬过去,将枝条握在手中轻轻折断后,用灵巧的双手不断扭动柳枝皮,让皮和干脱节后,然后从大头往下慢慢抽下……此时假若用嘴轻轻地吸一下洁白的枝干,有一种青青的、甜甜的、略带点苦涩的滋味。我从柳树上下来以后,把柳皮用刀子割齐,稍微一压,这样柳哨就做好了。把它放在嘴里,呜呜的吹着,走在大街上,被围观的人注视着,那份惬意,那份舒心,如同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一样,真是幸福极了!

  清明节吃鸡蛋是我们那儿多年来一直不变的*俗,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重要。儿时,清明节早上的饭是最值得期待的,因为母亲要给我们煮鸡蛋吃了,这对于一年里难得吃上一次鸡蛋的我们来说,似乎从清明以前的很多日子就开始期盼这一天了。清明这天,母亲起个大早,把家中积攒多日老母鸡下的鸡蛋,从坛子里小心翼翼的拿出来,用清水洗干净,放在锅里给我们煮着吃。此时,我与姐姐哥哥赶紧从被窝里爬起来,围拢着母亲……当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内的水早已沸腾,鸡蛋散发出的香气也随处四溢。此时我们的口水几乎就要流出来了……这不,鸡蛋刚一出锅,我们便每人一个拿在手里,不停地上下翻动着,还没等到鸡蛋完全冷凉,便抢先在桌子上磕开,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早饭后,我留一只感觉皮特别硬的鸡蛋,用大红纸把鸡蛋皮染红,便拿着出去,在人群中开始炫耀,找同伴们开始参加碰鸡蛋的游戏。当然碰蛋也是有学问的,因为蛋的两头硬,特别是最尖的那头最硬,中间脆。所以要用最尖的那头来碰,再说一定要出手快,做到主动出击,这样才会把对方的蛋碰碎几率就大。胜利者,当然会得意洋洋,失败者,脸上面带沮丧,只能无奈的把碰破的鸡蛋由自己解决掉了……胜利者再去找更好的对手来“决斗”。当然,我也碰上过不厚道的小伙伴,他用家中的鹅蛋来碰我的鸡蛋,当然鹅蛋一定会胜出;还有慌乱中,故意用食指骨节碰鸡蛋的,当然是鸡蛋要破了。但“伎俩”被识破后,都是一致被谴责的。谴责归谴责,事情过后,我们依然还是好朋友。事后,我也曾带着疑问和困惑多次跟问母亲,询问清明节吃鸡蛋、撞鸡蛋的意义,母亲告诉我,这不仅是当地的一种民俗,其中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吧,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又不解的摇了摇头……

  清明是寄托哀思之日,是人们对先烈的缅怀、对先祖的追思之时。在我们农村,扫墓的*俗都是赶在清明的前一天进行。小时候我依稀记得,父亲总爱带上我去上坟的场景。在母亲的嘱托下,我第一次极不情愿的尾随在父亲身后,带上祭品,慢腾腾地来到了两个土丘面前。当时的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从远处看样子像是小土坡,但又不敢直问。此时我静静地注视着父亲,看着他仔细地把土包上的'杂草拔干净以后,用铁锨漫上新土并逐一拍实,接着用砖块压好坟头纸。并将带来的水果和榨菜,放在那两个土包前面的石板上,神情专注地点燃了香火……伴随着燃烧的黄表纸,和升起的袅袅烟雾,父亲嘴里不知在小声嘀咕着些什么。但见他表情严肃,气氛凝重……看着父亲一本正经的动作,不懂事的我总觉得好玩,忍不住笑了一声。可是不知为什么,父亲生气地看了我一眼,还让我也跟着蹲下,并对着土包磕了两个响头,“为什么呀?”我当然不乐意,再说“这是什么东西呀,又为什么要我下跪呢?”我奇怪地问。只见父亲神情严肃地看了我一眼,接着轻轻地对我说道:“星儿,这两个小土包里埋着你的爷爷和奶奶,他们为了咱们家人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我心里顿时觉得非常难过。却始终不明白爷爷奶奶去世后为什么会埋在这里呢?年幼的我,仿佛什么事情也不懂。但是最后,我还是听从父亲的安排学着父亲的姿势对着坟墓拜了两下。因为我从父亲的言谈举止中看出,他的心里非常难过,我这样做的目的或许是对父亲最大的安慰吧!

  记得上小学时,每年清明节学校会经常组织去烈士墓祭扫,这对我们来说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明节一大早,我们以班为单位,列队从学校出发。班长打着少先队旗在前面带路,我们则雄赳赳气昂昂在后面跟着,大家一路高歌唱着《我们是***接班人》的队歌,此时路两边的山坡上,桃花和梨花正在开放,山上的松柏青青翠翠,我们的心情是既沉重又欢快,沉重的是想起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而捐躯,欢快的是我们走出校园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期间向烈士墓献的花圈,是我们头几天用买来的纸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成的,花以白色为主调,间隔置以黄色和蓝色的花,花的形状有菊花、玫瑰花和细条叶状花,这些做法至今我还记得清楚楚。每次祭扫活动都有介绍烈士的先进事迹及老师对我们的鼓励,接着是我们学生的宣誓仪式,每只高举过头顶的小手下是挺得笔直的胸膛,每颗小小的心灵满怀着崇敬的心情,立志要做“红色接班人”,坚定了我们努力学*的信心和勇气。

  清明节期间,荡秋千也是我们那里的*俗之一。作为大人和小孩都能娱乐的活动,秋千受到人们的喜爱。我清楚记得村里的秋千高七米左右,大人们可以站在踏板上荡,也可以坐着荡,单人荡也可,双人荡也可以。对此我们只有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们站在秋千上,腿一曲一直前后摆动,衣服随之舞动就像蝴蝶纷飞。那时因为我们个头小,力气也小,只能在家中让父母找两棵相邻的大树,绑上一根结实的木棍当横梁,横梁上放两个结实的大铁环,绳子中间穿上一块木板,两头连在铁环上,这样就构成了童年时我们简单而喜爱的秋千了。清明期间,我在姐姐的帮助下,一屁股坐好,两手揽住绳索,便晃了起来,并一边唱着“荡秋千,荡秋千,一荡荡过柳树梢,摘朵白云怀中抱,送给爷爷把背。秋千秋千高高,荡呀荡过树梢,树梢点头微笑,夸我是勇敢的宝宝。”的儿童歌谣。是啊,童年的乐趣随着秋千的荡漾而不断延伸……

  清明又是踏青的大好时节,有明媚阳光相伴,鸟语花香作陪,在这充满生气的季节里,大都数人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出游渴望,儿时的我们同样也是如此,*日里,我们利用放学的时间结伴去山里或者小溪边玩耍,那时候大自然是我们的亲密玩伴,虽然大家没有新潮的玩具,但是玩的花样也挺多挺有趣。记得村子里有一条小溪淌过,我与小伙伴们放学后,挽起裤腿,常常一块去捉螃蟹、捞虾米。如果不去溪边玩耍,就是在大山里游逛,当自己置身于青山怀抱中,顿觉空气清新,鸟鸣山涧,每一处风景都那么赏心悦目。有时候,春雨过后,我与村里的小伙伴们拎着篮子,去山上找蘑菇或者春笋,偶尔也会摘一些野果子在路上解馋。除了这些,我们还会和山间的花花草草玩耍,叼一根狗尾巴草在嘴角,骑在牛背上,暖洋洋地晒太阳,就能打发掉春天里一整个下午的惬意时光。等太阳下山了,就带着晒得通红的脸蛋,赶着牛儿回家了。当然最有趣的还是三年级那年,我跟着老师参加的踏青活动。大家背着书包,系着红领巾,一列队伍欢乐地走在春游的路上。队伍在路上行进的时候,老师通常会喊班上某个歌喉好的同学唱上一首歌,或者全班大合唱,走到哪唱到哪,真是欢乐无比。到达目的地以后,大家分头坐下,全班围成一个圈,玩着丢红领巾、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或者三五围城一个小团体,大家彼此交换着各自带的零食。现在想来那份欢乐、那份真情,那份友谊,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啊。

  现在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转变,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清明节已经上升为国家法定节假日,里面不仅融合着文化元素,同时更多地的包含了经济元素,缺少的却是儿时的那份温馨、纯真、和谐与快乐,看来这些美好的场景温馨的故事只能在记忆中寻找罢了……

  清明节随笔 8

  清明左右,绵绵细雨,如丝如弦。仿佛是一帷珠帘,轻轻撩开朦胧的烟尘,雨纷纷,欲断魂,牧童信手一指,酒香深处,雨巷尽头,竟有桃花酒,杏花村。

  兴许千年前清明时节的江南,芦苇荡漾着微雨的清香,曼柳轻拂着春雨的柔情,下雨了,撑一柄油纸伞,或许会邂逅被春意醉倒的诗人,似痴似癫地望着那双飞燕,数着那几缕炊烟,或许也会有孩子推开窗子,好奇地望着这淅淅沥沥的雨,想像着自己做的风筝在那油菜地里飞舞。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惊起了满城风絮,撩拨了一川烟草,酝酿着梅子黄时雨。

  舔舔舐舐那冷雨,是否能体味东坡那“一蓑烟雨任*生”的洒脱?是否能品尝陆游那“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苦涩?是否能感悟杜牧那“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朦胧与辛辣?清明的雨,是一场文化的苦旅,有时一场雨一座屋檐,就是一方故土甚至一个朝代。中国人所讲究的意境之美,在华盛顿汉白玉建筑拥簇的草坪中,在伦敦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在法国香榭丽舍大街华丽的喷泉边,或是在罗马肃穆严谨的万神殿前,都无法寻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或是“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美感。这是文化带给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更是当我们远离故乡时,所切骨思念的事物。

  王蒙先生曾经说:在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城市和乡村,连每一阵风每一片纸每一缕炊烟和每一声细微的耳语,都是抓得着、碰得痛、压得沉、硌得硬,都是有棱角、有重量、有来路和去向、有温度。正是这样一种文化的氛围让人们存在得有方向,行走得有底气。一场雨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嘀嗒在石瓦间,沉吟在刀剑上,圈点着西湖水,串连着蓑衣线。从小的时候,每个人就会背诵《静夜思》,即便根本不懂乡思为何物;也都会唱几句京歌,即便对京戏一知半解;男孩子心里的英雄是齐天大圣或关公赵云,女孩子有时会望着月亮想像着嫦娥和玉兔那冰清无暇的广寒宫的样子。中国的文化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在我们的心里扎根,生芽。

  正如一个人一样,无论岁月如何侵蚀,生活如何磨难,风度依然,风格永存,宠辱无惊,自然让人心生敬意。在我们奔走呼号忙于修建一座现代化的国家大剧院时,伦敦则忙于修建莎士比亚剧场,保护她的古老与传统。当我们追随着都教授匹诺曹的时候,韩国却将端午祭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许放弃缠足剪掉辫子是一个无比进步的举动,但是否意味着我们要为了高楼毁了故宫呢?也许我们缺少许多进步和变革的勇气,也许我们要永远十分警惕固步自封的保守;但是,我们难道就不缺少合乎情理的保守的智与勇,就不需要警惕那种幼稚的赶时髦的一窝蜂了么?在如今文化的大杂烩中,什么是我们可以放弃的,而什么又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答案,不就在这清明时节的雨中么?

  听听那冷雨,如果可以,我愿折一枝柳,留住这千年的淅淅沥沥,淋淋漓漓。

  清明节随笔 9

  记得古诗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讲的是清明节雨天、人们伤心的情景,可是,在今天清明节的第二天,天气十分的晴朗,外面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到处是春暖花开的景象,我、爸爸、妈妈、外婆、哥哥、舅舅一起去南北湖扫墓。

  我们乘着开往南北湖的公交车,来到了我们海盐县的旅游景点――南北湖,湖边到处是行人,有来扫墓的,来旅游的……我们无心欣赏南北湖的美丽景色,直接来到半山腰,来到了外公的墓前,外婆依次摆好拜祭的物品,妈妈、舅舅献上了鲜花,爸爸点着了蜡烛,接着舅舅第一个拜,第二个是外婆拜,第三个是哥哥拜,第四个爸爸拜,第五个是妈妈拜,第六个当然是我了,因为我最小了,接下来外婆就给外公烧纸钱了,希望外公在下面有更多的钱花,日子过得好一点。望着外公的墓碑,我们心里都有一种痛苦的感觉。

  拜祭完后,妈妈打算带我到处走走看看,我们先来到了湖边的木制长曲桥上,只见桥下的湖水水*如镜,没有一丝波浪,湖水清的能看到湖底的水草,走过木桥,我们来到了长堤上,堤的两边尽是桃树,我走进桃树看了一下,发现有的花是含苞待放的就像是一个个害羞的少女,有的花是争奇斗艳的像一个个哨兵展现着自己的魅力。

  走着走着,爸爸说起他小时候来英雄纪念碑扫墓的事,于是,我向爸爸提议,也带我一起去向英雄扫墓。接着,我们就爬上山峰来到了新四军北撤澉浦之战纪念碑,原来是在1945年10月4日,新四军北撤至澉浦时,遭到国党10倍于自己军力的包围,在战斗中,新四军有223名战士牺牲了,看着纪念碑,想到牺牲的新四军战士,我心中感到无比崇敬,于是,我向英雄们献上自己做的花环,爸爸为我在纪念碑前留了合影。

  走在下山的路上,想到有两百多位战士牺牲在这儿,我觉得我们不能忘记先辈的事迹,是他们创造了中国,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觉得今天收获真多。

  清明节随笔 10

  去年四月就像一个娃娃在哭,哭个不停,到处充满了悲叹。而今年却恰恰相反,一大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但在这个日子里,依然给人带来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与牵挂。这里的人纷纷为先辈们默默祈祷,纷纷献上鲜花,这里此时此刻人们眼里都含着悲酸的泪。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这一天,一家人踏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地来到了已逝公公的墓前,我们的心情很悲痛,我在公公墓前放置一束美丽的鲜花,我们烧了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我们并在心里默默地为公公祈祷,祝福公公在天堂的那一边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

  清明节随笔 11

  清明节的时候,古人有扫墓、踏青、插柳等*俗,还有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朝廷还往往在清明这一天赐给*臣“新火”。这是因为寒食禁火,到清明节重新起火的缘故。宋代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记载:“……唐时,惟清明取榆柳火,以赐*臣戚里,本朝因之。”说的是,清明的时候,钻榆木柳木的“火种”来赐给大臣。所以,唐代诗人韦庄在《长安清明》诗里对唐代的清明*俗描述道:“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在清明的*俗中,都牵涉到插柳的活动。插柳,也称“戴柳”,就是把柳枝攀折下来插在屋檐下或门窗上,或者是把柳枝插在头上、鬓上,或者编个柳叶圈戴头上。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和“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等俗语。

  那么,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呢?这还得从寒食节说起。据说,寒食那天,介子推和老母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等到了第二年,晋文公和群臣去祭奠介子推,却见柳树上柳枝飘拂,柳芽萌出。晋文公就编了一个柳条圈戴在头上,因此演变成民间年年插柳的*俗。

  有传说认为,插柳的*俗是缘于歌妓对北宋词人柳永的`悼念。柳永风流倜傥,与歌妓们交情深厚,为她们写了许多词。他死后,歌妓们每逢清明相约去他墓前致祭,又折路边杨柳插在头上以示悼念,逐渐成为*俗。但是插柳的风俗应早于宋代,这也只是文人的逸闻罢了。

  有人认为清明插柳是因为柳树生命力强,寓意长寿、祛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免虿毒”。古人认为柳树还是“击鬼的利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这似乎又和扫墓有关了。活人去扫死人墓,又怕鬼魅附身,于是折柳抵挡一阵。为大家熟识的观音菩萨就是用柳枝挥洒甘露为人间祛邪消灾的。

  清明节随笔 12

  今天是清明节,所以放假了一天,我们准备组织去果园看看,各种树的花,了解春天的生机勃勃。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月4日至4月6日之间,也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俗。今年的清明节,我们要去踏青,寻找春天。

  到了下午,我们集合之后,便开始上了路了。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看见了很多用粉笔画的圆圈,里面像写着什么字,上面还盖着纸烧完的灰。我不明白那是什么,便问妈妈:“妈妈,你看地上用粉笔画的圆圈是什么意思?”“这是那些远离家乡的人无法回家上坟,所以在这里烧些纸钱,祭奠和怀念自己已故的亲人,希望他们在冥界过的更好一些。”妈妈回答道。

  我们在路上悠闲的骑着自行车,时而快,时而慢,时而说,时而笑……不知不觉,就到了果园。

  走进果园,先看见了苹果树、桃树、杏树、杏梨树等几种果树,其中杏树开的最好了,一朵朵洁白的小花,那么圣洁。只要轻轻摇一摇树枝,那白色的花就好像雪一样纷纷扬扬的飘洒下来。

  走到前面,在往果园深处走,你可以看见一从绿油油的小苗,仔细观察会发现在绿叶的掩护下,有很多小白花藏在哪里,有的还是花骨朵呢。

  等享受完美景之后,我们开始返回了,在返回的途中有看见了玉兰花、迎春花和梅花,他们依依不舍的在跟我们打着招呼,争先恐后的再跳入我的眼帘,想让我欣赏他们的美丽,感受它们的魅力,分享它们的快乐。

  我们今天走进了春天,看到了漂亮的花,欣赏了美丽的景,感受到了春的勃勃生机。春天,充满了能量,孕育着希望。此时,果园花朵争艳;秋天,果园瓜果飘香,美丽的果园将会是硕果累累,一片丰收的景象!我期待着。秋天,我一定要再去果园,收获果子……

  清明节随笔 13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面,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又是一年清明至。在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里,人们缅怀逝去的亲人,扫墓祭拜,寄托哀思。让逝去的人在天堂安息,祝愿活着的人*安。

  �D�D题记

  早晨,天上下着毛毛细雨,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起来了。因为今天我们要去扫墓。

  我们来到金堂山下,小姨妈、二姨妈、大姨父等人都已经来了。我们怀着悲伤的心情向山上走去。

  一路上,小鸟“叽叽喳喳”地小声叫着,没有了往日地欢快;小花小草们没有了往日的生机;大树伯伯们埋着头默默地站在路两旁,微风吹来,它们在风中摇晃着弯腰驼背的身躯,它们没有了往日的高大、挺拔。小鸟、小花小草、大树伯伯们,你们怎么了?爸爸妈妈,小姨们你们也怎么了?怎么今天走得这么慢?*时老催促我走得慢,这次怎么我比他们走得快?

  走啊走,我们终于来到了爷爷婆婆的坟前,墓碑前长满了杂草,密密麻麻的。这时,爸爸和小姨父走过去,一人拿着一把镰刀“咻、咻、咻”镰刀在空中形成了一条美丽的弧线。“咔嚓、咔嚓、咔嚓”一杵杵杂草倒在了爸爸和小姨父手下。不一会儿,杂草就消灭光了。

  我们全家人站在墓碑前,呆呆地站在那里,回忆起了以前的快乐时光。是啊!以前每天我去上学时,婆婆都会嘱咐我路上注意安全,上课要好好的听讲。每次吃饭时,爷爷总把好吃的菜夹给我,叫我多吃点,长高些。多么快乐的时光啊!我哭了,全家人都哭了。

  过了一会儿,我们调整好情绪后,爸爸从包里拿出了钱纸和一瓶白酒,这是爷爷生前最爱喝的酒。爸爸把酒从左洒到右,又从右洒到左,酒洒完了,墓碑前面也湿了一大片,接着妈妈又拿出一张大毯子,铺在地上,全家人跪在地上向爷爷奶奶磕头,让他们保佑我们身体健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哼着悲伤的小调,下山了。希望爷爷婆婆们能在天堂安息。

  清明节随笔 14

  很小的时候,我并不清楚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只是觉得这一天没有国庆节、儿童节那样欢庆热闹。人们的脸上少了一份欢笑,多的却是一份沉重与忧伤。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后,我才对清明节有所了解。婆婆三年前离开了我们,还记得婆婆的棺木被黄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哗哗直流。我也说不出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只知道婆婆是我长这么大第一位亲眼目睹离去的亲人,我伤心,的是不舍。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全家人像往年一样到乡下祭祀扫墓。穿过开满金黄色油菜花的农田,我放眼望去,山还是那座山,婆婆的坟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只是坟头又多了些杂草。首先,爸爸、伯伯在爷爷的带领下用锄头等工具把杂草清理干净,并把它们扫到一块空地用火烧,听说是为防止起山火才选择在空地的。我看见爸爸在角落烧一种黄色的纸,便好奇地问:“烧这个干什么呀?”爸爸回答说:“这是纸钱,烧给在天堂的婆婆用的。”“哦。”我点点头再也不愿多问,因为我知道,他们心里很难受,但是,婆婆真的能收到吗?

  爷爷点燃了香蜡,伯伯铺好了垫子,我们长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坟前磕头。我跪了下来,望着随风摇曳的烛火,仿佛看到了婆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和充满爱的眼神,回味着婆婆多年对我的爱护与念叨,也似乎听到了她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小名。记忆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听爷爷讲,她年轻时是位生意能手,那时她家因为做布匹生意成为当地的一户富裕人家。后来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变得一无所有,并逃亡到桃源乡下定居,一家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坚强地生活。婆婆在我还没出生时就因为旧疾瘫痪了,从我有记忆开始,她几乎就没出过门。婆婆虽然手脚不方便,但还是很关心我们,听爷爷讲,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孙后代。

  灰蒙蒙的天依然下着细雨。烛火熄灭了,鞭炮声震耳欲聋。婆婆,清明节到了,我们又来看您啦!知道我们有多想念您吗?您听到我们正在向您问好吗?您一定也在天上关注着我们吧!这样您就不会寂寞了。

  站在坟前,我一边感受着四月春雨的那一丝寒意,一边胡思乱想,忽然记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我的脸颊湿湿的,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清明节随笔 15

  儿时,对于清明的印象是简单而又清晰的。记忆中的清明,是简简单单一幅图画,画上是几簇山楂花、几根系着冥花的青棍、几缕佛前的香雾。

  那时对清明的意义的理解甚是浅薄,只是为着那些一年才接触一次的、对小孩子来说还算新奇的东西,便年年盼着清明的到来。记得初次读到“清明时节雨纷纷”时就觉得惊奇,因为我的记忆中的清明都是暖日,和着轻柔的春风,蝶戏花间,蜜蜂在一畦畦油菜地里忙碌。我们就从油菜花间的田埂走过,搂着一捆青棍,偶尔冥花被什么东西勾住了取不下来,也会引起我们的笑声在温暖的阳光中荡漾,便更不能体会“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滋味。那些厚厚的数级石阶对我们而言便是一种挑战,当我们在气喘吁吁之前,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俯瞰脚下的那片广阔的沃土、层叠的梯田、隐隐约约缀得漫山遍野的山楂花时,愉悦的心情便从心底滋生出来了,不有得欢呼雀跃。直至开始上坟,乖乖地按着大人们的叮嘱做好后,所关心的事也只有放鞭炮和采山楂花了,至于在这块土地上安息着谁,反正我们也并未曾见过。那时的清明,就这样一路充满乐趣地过去了。

  那个时候,你只需带着一颗真挚的童心、一份准备时刻迎接、拥抱、感受大自然的心情,就足够了。

  而如今,随着年龄逐步地增长,往年一直轻快而过的清明愈来愈沉重起来。并不仅仅因为已经懂得清明是个用来祭奠、缅怀的日子,还因为突然发觉,渐渐逝去的,除了时间和人,还有周围的一些事物,于是,内心变得空落落地。

  油菜地已然越来越少了,盛开的只有同样嫩黄的白菜花,也不见了蝴蝶。石阶大多数已被水泥路覆盖,不再蜿蜒,不再错落有致,而是像一眼能望到底的、斜斜铺着的银白色地毯,没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上坟的路突然变得轻松起来,因为脚程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加快了,只是极目远眺,看到的也只是稀疏的几枝红色山楂,粉色、紫色、白色的竟全都不见。

  唯一不变的,只古寺里清脆而熟悉的木鱼声,就连炉中的香,也已经换了又换,一股淡淡的'香味在寺中弥漫,连同缕缕不绝的轻烟逐渐消散。轻步走过佛像前,每迈一步都是慎重而安静的。面对它们,已由最初的敬畏变为了一种虔诚。于是双手合十,祈祷过后于香炉中插上三柱香,不待它们静静地燃完,便转身离开。离开时,仍旧很安静,你能听见风扫过竹叶的声音,如山林的呓语。

  又一年的清明过去,我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但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清明节随笔 16

  清明节那一天,我们一家人包括周边的亲戚都去奥林匹克吃饭,结果忘记了要不要上管乐叫上了妹妹,我们准备出发了。

  来到奥林匹克,妹妹踏着她的小腿走上了舞台,在那里蹦蹦跳跳,看到我们一个个追着她跑,玩的更是不亦乐乎,最后,她还是服服帖帖的跟着我们吃饭了,结果到了吃饭的时候,她又开始闹了,想爬上饭桌玩,在我们的合力阻止下,她,终于停下了闹腾,安安静静的吃饭。

  我们一家人坐在饭桌上有说有笑,吃着美味的饭,开开心心的,连别人都羡慕的看着我们。

  吃饭的时候,我使劲往碗里挑吃的,顾不上吃,碗里的东西已经满满的,我才开始吃。

  身旁的奶奶见我有些吃的夹不了,起身帮我一个一个夹,就这样,我的碗又满了,欧耶!

  直到吃饱,自己碗里还有半碗饭,看着这半碗饭,感觉实在吃不下了,就直接抛弃了,就跟妹妹开始玩。

  妹妹一会儿往台中心跑,一会儿往边上走,看的我都心慌慌的,害怕妹妹随时随地会摔下来,所以,我做了个明智的做法,拉上大妹一起看着!不过,大妹来帮忙,我基本上没啥作用了,就在那默默的看着她们两个在那里嗨皮,自己又回到坐位上。

  回家时,妹妹还是不肯走了,直接赖在那里了,我想想也是醉了,抱她哭!不抱又回不了家!大家都对妹妹软声软气的说:君君,回家了,不然我走了。妹妹跟没听到似的(虽然她可能听不懂),自顾自在那里玩。我二话不说抱起她走人!结果她以为我在和她玩,使劲推我,脸上挂满了花晚上,约了妹妹去打篮球,结果打了一会便没兴趣了。

  清明节随笔 1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想起这首字里行间都透着凄凉的小诗,我的心头,总会划过一丝莫名的哀伤,这哀伤会顷刻间烟消云散,可那留在心间的,却是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今年清明,天气分外晴朗,可家里每个人的眉间都透露着与天气不符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去缅怀我已逝去的爷爷。

  车缓慢地开着,仿佛时间静止在这一刻。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垦利陵园,顺着一条寂静的小路望去,成百上千的墓碑冰冷地立着,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不知不觉,我们已走到爷爷的墓碑前。我站在墓碑前久久伫立,目不转睛地看着墓碑上的字,那个名字,陪伴了我多少个春秋;那个笑容,给予我多少幸福;那个声音,给了我多少鼓励。记得很久以前,爷爷告诉我,每个人都有离开的时候,当他离开的时候,叫我不要伤心,他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那里,是比人间还幸福的地方。当时,我笑着答应,却没有看出爷爷脸上的悲伤。可是现在,我竟没有办法让他再回到我身边,叫我怎么不伤心。这漫长的等待,这无垠的痛苦,像是一根针穿透了我的心,但一点儿也不痛,因为早已没了知觉。不知什么时候,泪水浸满了眼眶。等我回过神来,爸爸妈妈已为爷爷放上祭品,点了三炷香,之后我也毕恭毕敬地给爷爷鞠了三个躬,默默祈祷,祝他在天堂安心,快乐!离开的时候,我又顺着小路望去,觉得那些墓碑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富有生气的,因为他们的家人来看望他们,他们远在天堂,也不会孤单。

  清明节并不是人们迷信鬼魂的存在而过的节日,而是为了对故去亲人和烈士们的思念之情,这个节日把生者和逝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哪怕时间不长,也可以表达那份悲伤和思念。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逝去的人不可能再回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珍惜身边的人,不要让祭祀者的泪珠串成一段段湿漉漉的回忆。从现在开始,孝敬自已的父母,不要等到他们离去再说后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一次想起这首小诗,心中却没有了悲伤。

  清明节随笔 18

  沉闷灰暗的天空,压迫着世上的人们沉重伤感的心灵。连绵不断的细雨,象是世人怀念悲伤的泪泉在清明节前后喷现。多少次撕心裂腑的呼喊,唤不回消亡的亲人。滴答的钟声不停地向前运行,青春随着消失后,接着听到的是死亡跟随的脚步声越来越*。荒山野岭的亡坟,是青春消失后的结局。竹杆上晃动的白旗仿佛是幽灵在向走完青春的人们招手示意。历史的记忆中,留下了多少青春年华时写下卓越的篇章;多少青春无知荒废年华,白头悲切。天空闪烁的星晨,是青春无悔的见证。捧一撮黄土祭奠青春。

  时光不会倒移,但灵魂深处的记忆,还是留给了青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盛”。扪心自问,是否唱出了青春无悔?

  谈笑风声,意气风发一路拼过,虽然淡泊也无悔于追求过青春的人生。

  *淡的生活,*静的工作,温暖了家庭,甜蜜了爱情,虽不潇洒,却也安心于青春。

  一路走过,还记得,十七八岁的冲动,是上天揽月下海捉鳖的鸿皓之志。二十几岁是人生知识的积累与机遇巧合。三十几的时光是人生的胆气拼搏和财富的敛积。*凡的岁月里,仍然是无数前赴后继的青春在涌动。

  谱一曲赞歌,献给无悔的青春。

  蓦然回首,自己却走过了青春,站在人生道上的中央,望着渐行渐远的年青,心中一片愁怅。没有激情的生命,总是惦念青春怕它远行,担心消失,叹一声无奈,洒一缕乌墨,祭奠*凡的青春,不想它埋没,让它留在自己的心海。

  雨还在下着,那是愁思绵绵;泪仍在流,已是悲戚忧忧。沉痛的心里叹惜往事不堪回首。

  奶奶三年摇篮前的煎熬,是用壮年生命的坚守,换回我瘦弱生命茁壮成长。怎是每年三柱香一扎草纸一个长跪所能报答的恩情?那是感恩泪的源泉。

  泪水漠糊了双眼,忘年的记忆中,畅开心怀,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激那些无私奉献的青春永不消逝。

  清明节随笔 19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他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时间接*,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时间,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所以,清明节也是关键的祭拜祖先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时间。按照旧的*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的就是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阳历的4月5日,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打马球、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的*俗。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祭扫祖坟生别死离的悲伤,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随笔 20

  清明节大约始于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周代。每年都盼着它早早到来,因为只要清明节一到,天儿就暖起来了,我们就可以渐减衣物,无忧无虑地狂耍了。这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是件多么“爽”的事啊!其实我们盼清明节还有另一个原因。在这时期,我们的户外活动特别多,比如说植树啦,扫墓啦,踏青啦……

  我来自一个古老的小镇,我们家乡的清明节又有它的与众不同。

  在清明节这天,家家户户一大早便摊好柳叶饼当早饭吃,预示着辟邪,驱尽妖魔鬼怪。吃完早饭又开始下一个程序,大伙齐动手做菜祭祖,要越早越好,因为我们家乡有句谚语叫“早烧清明晚烧冬,七月半等不到小日中”。谁家祭祖早,谁家老祖宗就会保佑家里兴旺发达,多么朴实的人们啊,这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家乡清明节还有个小风俗就是吃完午饭,家里不论男女老少都要用皂角洗一洗头发,洗去往日的污垢和晦气。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已经渐渐都不那么做了,但老人还是依旧保持着洗头的传统,所不同的就是用洗发水代替了往日的皂角。

  我们家乡清明节的重头戏莫过于赶集了。人们吃完饭收拾妥当了,便拖家带口到镇上去赶集。起源于何时,老人家们也已经说不太清楚了,只知道这个风俗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不大的小镇街上却人山人海,两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摊。有卖衣服的,有卖生活用品的,有卖吃的,还有卖我们小孩子喜欢的玩物的……总之应有尽有,看得我们是眼花缭乱,挤得我们是分身乏术,吵得我们是震耳欲聋啊……我通常是约上几个小玩伴带上几个零花钱也去凑凑热闹,锻炼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嘛。这不,今年我还讨价还价买了只灰耳朵兔子,他现在被我养的好肥好可爱啊!

  这就是我们家乡传统而又与时俱进的清明节!你喜爱我们家乡的清明节吗?


清明节随笔 (菁华9篇)(扩展6)

——初中清明节随笔(精选五篇)

  初中清明节随笔 1

  在路上,我不停地追问着妈妈:"妈妈妈妈,爷爷是长得什么样子呢?"妈妈总是和蔼可亲地说:"就和妈妈一样啊!"我的外公在妈妈读四年级的时候就去世了,也没留下一张照片。每当其他同学提起外公对自己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羡慕又伤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们迎来的便是年过六旬的外婆。我来到房间里,折起了纸花,也把一个个思念折进了纸里。下午,太阳当头照,我、妈妈、大姨和外婆顶着烈日到山上给外公扫墓。一到山下抬头仰望,就看见满山一派翠绿的景象。大姨扛着锄头一会把这丛草给除了,一会又把那根刺藤给割了。不一会,一条小路就被我们给"开辟"出来。

  来到外公的坟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满青苔的陶罐,封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里面装着外公的骨灰。大姨和奶奶开始除杂草,她们一会把坟墓上的小山竹给锄了,一会又把杂草给割了,不一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干干净净的坟墓。

  我麻利地从袋子里取出纸花纸带,洒在了外公的坟墓上,最后把一束美丽的菊花摆在陶罐,听妈妈说,菊花代表对去世亲人的思念。这时,坟墓像变魔术似的变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坟墓前摆上圆鼓鼓的鸭蛋、香喷喷的肉、红通通的苹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饯……

  我们把香点着,双手举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随后,我们烧起了纸钱,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声好像是外公在我们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哇哇大哭了起来:"外公,外公,我要外公!"妈妈对我说:"孩子,你别哭!人死了不可能复活。你外公虽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孙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会很欣慰的。只要你认真学*,取得好成绩,就是对外公的思念。"我懂事地点点头。随后,妈妈拉着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外公,我一定要好好学*,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清明节随笔 2

  今天就是清明节了,每逢清明节我就会想起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大家是否去扫过墓呢?当然我也不例外!

  我们今天回老家拜山,这只是第一次而已,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所以好不容易才有了这一次机会。我们回到老家,吃完午饭,便向山出发了。

  火辣的太阳晒的我们又增加了一点疲倦,好不容易我们来到山顶,我就拿起扫帚扫起了墓前的'垃圾和落叶,看着墓碑,我不禁想起不在世的亲人和我一起度过的时光,不禁潸然泪下。但是我不一会我就扫好了,每次祭祖时,我们都会想起为他们烧一些纸钱、放置一束鲜花。说着我就拿了伙计少了一炷香插在了墓前,而爸爸妈妈却有点难过的为他少了一些纸钱。爷爷把一些鸡肉、美酒和水果摆在墓前,祝愿他们能在天堂的那一边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为了我祝福他们,我们便跪了下来,好想在为祖宗守灵,愿他们能保佑我们幸福*安、身体健康。祭拜完后,爸爸小心翼翼地拿着火机点燃鞭炮,放完后就走了。

  我临走时,再次瞄了一下祖宗的坟墓,擦干了眼眶的泪水,随着下山了。心里怎么感觉在百爪心挠?但我也许愿祖宗能在天堂过上和我一样的生活——快乐。通过这次祭祖,我感受到了原来祖宗在天堂的那一边也应该有一个舒适而又温暖的“家”。所以我们应该要珍惜生命的点点滴滴,生命不是游戏,那么大家在清明节有木有拜过山呢?

  初中清明节随笔 3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初中清明节随笔 4

  很小的时候,我并不清楚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只是觉得这一天没有国庆节、儿童节那样欢庆热闹。人们的脸上少了一份欢笑,多的却是一份沉重与忧伤。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后,我才对清明节有所了解。婆婆三年前离开了我们,还记得婆婆的棺木被黄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哗哗直流。我也说不出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只知道婆婆是我长这么大第一位亲眼目睹离去的亲人,我伤心,的是不舍。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全家人像往年一样到乡下祭祀扫墓。穿过开满金黄色油菜花的农田,我放眼望去,山还是那座山,婆婆的坟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只是坟头又多了些杂草。首先,爸爸、伯伯在爷爷的带领下用锄头等工具把杂草清理干净,并把它们扫到一块空地用火烧,听说是为防止起山火才选择在空地的。我看见爸爸在角落烧一种黄色的纸,便好奇地问:“烧这个干什么呀?”爸爸回答说:“这是纸钱,烧给在天堂的婆婆用的。”“哦。”我点点头再也不愿多问,因为我知道,他们心里很难受,但是,婆婆真的能收到吗?

  爷爷点燃了香蜡,伯伯铺好了垫子,我们长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坟前磕头。我跪了下来,望着随风摇曳的烛火,仿佛看到了婆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和充满爱的眼神,回味着婆婆多年对我的爱护与念叨,也似乎听到了她用微弱的声音呼唤着我的小名。记忆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听爷爷讲,她年轻时是位生意能手,那时她家因为做布匹生意成为当地的一户富裕人家。后来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变得一无所有,并逃亡到桃源乡下定居,一家人靠着勤劳的双手坚强地生活。婆婆在我还没出生时就因为旧疾瘫痪了,从我有记忆开始,她几乎就没出过门。婆婆虽然手脚不方便,但还是很关心我们,听爷爷讲,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孙后代。

  灰蒙蒙的天依然下着细雨。烛火熄灭了,鞭炮声震耳欲聋。婆婆,清明节到了,我们又来看您啦!知道我们有多想念您吗?您听到我们正在向您问好吗?您一定也在天上关注着我们吧!这样您就不会寂寞了。

  站在坟前,我一边感受着四月春雨的那一丝寒意,一边胡思乱想,忽然记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我的脸颊湿湿的,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初中清明节随笔 5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