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菁华6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数学教案

运算定律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14l页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应用,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定律和一些规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算法。通过复*,要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系统地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进一步认识一些运算的规律,并能熟练地应用运算的定律、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复*四则运算的意义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5+20=75—55=75—20=

  提问:你能说出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吗?(出示加法定义)根据这一组算式中的两道减法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减法。(出示减法定义)它与加法有什么关系?

  谁再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出示乘法定义)根据乘法的意义,它与加法有什么联系吗?什么叫做除法?(出示除法定义)它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并且从上面的每组题可以看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我们能不能用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呢?请看期末复*第1题。

  2.四则运算意义的应用。

  (1)请同学们先看第(1)题。谁来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呢?(按照编的题板书)

  提问:这道题为什么是加法应用题?

  谁能根据编出的加法应用题来编两道减法应用题?(指名学生口头编题)

  提问:这两题都是已知加法里的什么数,要求什么数?

  (2)请同学们再看第(2)题。谁来编一道乘法应用题呢?(按照编的题板书)

  提问:这道题为什么是乘法应用题?

  哪位同学能根据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出两道除法应用题?(指名口头编题)

  提问:这两道题都是已知乘法里的什么数,要求什么数?

  同学们已经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来编出相应的应用题,知道了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要用四则运算来解答。为了更好地掌握四则运算的知识,我们现在来回忆一下学过的运算定律。

  三、复*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

  1.整理运算定律。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谁来说一说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怎样用字母表示?

  (板书:a+b=a+b

  axb=bxa)

  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个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各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用字母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和乘法的结合律?

  [板书(a+b)+c=a+(b+c)

  (axb)xc=ax(bxc)]

  哪位同学看着这两个字母式子说说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字母式子(a+b)xc=axc+bxc(板书)表示什么运算定律?你能说出这个式子的意思吗?它与乘法的结合律不同在哪里?

  说明:乘法结合律只有乘法一种运算,乘法分配律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乘法结合律只通过结合改变运算顺序,乘法分配律改变运算顺序后是求两积之和。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还学*过哪些运算的规律?(让学生口答减法性质和除法性质)

  提问:这些运算的定律或规律有什么实际应用?

  2.简便计算。

  现在请同学们来做第3题。

  (1)指名学生板演第1~3行左边三道题,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让学生在练*本上完成第1~3行右边三道题。

  让学生依次说出每道题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出过程和结果,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注意结合264—198的计算,提问学生:为什么减去200后要加上27)

  (3)指名学生板演第4行的两道题,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结合提问:

  第1小题连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想到把6和4交换位置?

  第2小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可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

  (4)谁来说一说,125x48(板书)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板书简便计算过程)为什么要把48看成8x6的积?

  指出:这里把一个数看成两个数的积,应用乘法的结合律来计算比较简便。

  现在请大家来看一看5600÷16,(板书)能不能把哪个数看成两个数的积,应用运算的规律使计算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600÷(8x2)

  提问:为什么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结:我们在计算式题时,有时候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地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使计算简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了哪些内容?你还能说说四则运算的意义吗?

你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学*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作业做复*第3题最后两行。

运算定律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运算定律、规律,及其后的练一练,练*十二第68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定律和一些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7.2+2.8 42.5 812.5 34

  1-0.8 56+44 0.50.2 10-3.7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今天,我们复*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通过复*,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学过的一些运算定律和运算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学会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方法。

  二、复*运算定律及应用

  1、整理运算定律。

  (1)出示第66页表格。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板书填表)谁能用数举例并用字母式子来说明加法交换律?(根据口答板书填表)

  (2)对下面这些运算定律,大家都能这样举例和用字母表示吗?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3)提问:谁来根据字母式子,说说每个运算定律是什么意思?乘法的运算定律与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类似的地方?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不同在哪些地方?

  2、应用运算定律。

  (1)提问:运算定律有什么应用?

  指出:应用运算定律,可以根据算式里数的特点,使一些运算简便。这样,就可以又对又快地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下面就分析一些题里数的特点,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

  (2)做练一练第l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出简便计算的依据和为什么这样算。

  三、复*运算规律

  1、出示第66页最下面两题。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符号。指名口答,老师板书。指名说一说每个等式表示的意思。

  2、提问:你知道减法和除法计算时,哪些情况可以应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吗?指出:计算连减或连除时,如果两个减数先加或两个除数先乘,可以用口算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就可以顺着用这两个规律使计算简便;反过来看,如果把减去两个数的和转化成连减或者除以两个数的积转化成连除来计算,能直接口算的,可以反过来用这两个规律使计算简便。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先看数的特点,再说依据什么来计算的。

  4、做练一练第3题。

  (1)做加、减式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说说怎样想的。提问:从这里的计算,你发现什么时候可以用这样的简便算法?加、减接*整十、整百数的时候用简便算法可以怎样想?指出:加上或减去接*整十、整百的数时,可以先看做整十、整日的数计算,然后根据应该加上的数,确定再加上或减去几。

  (2)做乘法式题。

  出示乘法题,让学生思考怎样算简便。指名口答,老师板书,井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综合练*

  1、说说下面题里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简便。

  0.8+4.6+0.2+5.4 12.5 2.50.84

  9.6-5.7+0.4 6.31.4+3.71.4

  2599 341-103 418+297

  159+102 253-98 490352

  2、改错。

  出示练*十二第7题。让学生改在课本上。指名口答,老师板书改正,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复*了什么?通过复*你有哪些收获?指出:我们在式题计算时,要注意先看清题目,分析数据的特点。如果数据符合一些运算定律或规律,能用简便算法时.一般应用简便算法,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十二第6题后五行。

  家庭作业:练*十二第8题。

运算定律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激趣导入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目标。

  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活动一

  学*方式小组合作

  学*任务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

  三、活动一

  学*方式小组合作

  学*任务

  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四、巩固应用

  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结合律。使用这个运算定律的结果是什么。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2532125

  五、测评训练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2、P37/24P35/做一做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125840=(□□)□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一节概念课,由于四年级的学生认知和思维水*还比较低,抽象思维比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做了以下的努力: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寻规律。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引导学生进行探寻,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

  在初步认识了28+17=17+28这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接着,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有很多,你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探究结果出来了,主要有这样几种: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等等。我追问,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学生马上回答我:不能。)这时我又让他们用文字叙述这一规律。然后我小结:在很*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然后指着板书,有学生说叫加法交换律。我追问道:为什么?(生答:因为这是两个数相加,只交换位置)。

  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加法结合律。整个过程教师都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2、对加法结合律的教学看法

  在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延续了加法交换律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得出等式;再给出两组式子,通过计算得到也能用等于号连接;然后学生自己举例。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加法结合律的特点:加数位置没有改变,运算顺序改变了,和没变。这样的教学显得顺畅,但是新意不够,学生投入的激情不够。

运算定律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

  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

  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意义:

  (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

  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

  (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 下载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

  (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

  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

  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 反馈练*:(投影出示)

  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

  ②判断:

  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 )

  2.教学乘法交换律:

  (1) 出示例2 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5○5×12 400×20○20×400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

  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反馈练*:

  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1×9=9×100 12×18=2×18 a+b=b+a

  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2×32=32×□ 39×41=□×□

  (2) 教师提问:

  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 (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

  教师提问:以前学*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

  (3)练*: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2×25 105×424

  三、巩固发展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

  五、布置作业

  教材62页1、2题

  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

  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125×(9×14)

运算定律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独立思考,类比应用,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谁来说一说?

  (说说其意思,或字母表达式)a+b=b+a(a+b)+c=a+(b+c)

  2、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做什么?(验算)。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旧知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面新知的学*作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李叔叔前四天的旅程,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后四天的旅程呢?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多媒体出示:例3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

  第五天城市B→C

  第六天城市C→D

  第七天城市D→E

  A→B115千米

  B→C132千米

  C→D118千米

  D→E85千米

  (1)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请你们在练*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3)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小结: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知道,在加法计算中,两个数能凑在整百数,一般用加法运算律,先进行计算,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灵活的运用,本环节可大胆的放手学生,让其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五第5题,生独立计算,回报交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增加学生的成功欲望,激励学生的学*兴趣。)

  2、练*五第6、7题,生独立计算,回报交流。

  3、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使式子运算更简便.

  365+423+35+77=(365+)+(423+)

  34+242+366+58=(34+)+(+242)

  27+325+75+473=(27+)+(+75)

  489+222+511+178=(489+)+(+178)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提升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注重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不足

  在教学中有的同学不能跟上教学思路,在回答问题时表现的似懂非懂,没能够及时点拨。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的成功与快乐。

运算定律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

  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

  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意义:

  (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

  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

  (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 下载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

  (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

  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

  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 反馈练*:(投影出示)

  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

  ②判断:

  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 )

  2.教学乘法交换律:

  (1) 出示例2 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5○5×12 400×20○20×400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

  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反馈练*:

  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1×9=9×100 12×18=2×18 a+b=b+a

  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2×32=32×□ 39×41=□×□

  (2) 教师提问:

  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 (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

  教师提问:以前学*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

  (3)练*: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2×25 105×424

  三、巩固发展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

  五、布置作业

  教材62页1、2题

  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

  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125×(9×14)


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菁华6篇)扩展阅读


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菁华6篇)(扩展1)

——《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菁华3篇)

《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运算定律

  教师:我们在学*四则运算时.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指名用自己的话说出运算 定律,并举例说明。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教科书第93页的表。

  如果学生只举整数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运算定律除了对整数加法和乘法适用以外,对小数和分数的加法、乘法适用吗?让学生再举几个有关小数、分数加法和乘法的例子。

  下面的'式子有没有错误?把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4.3十2.5)4=4.342.54

  (700十1)68=70068十68

  153(220十57)=153220十57

  638十378;(63十37)(8十8)

  还可以做练*二十的第8题。

  教师:在我们学过的知识里哪些地方应用丁运算定律?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如果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还可以让学生用运算定律解释下积、商的变化规律:如: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扩大10倍:可

  以用下面的式子说明:

  (a10)b=a10b=ab10=(ab)10

  这里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简便算法

  教师: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些计算简便。谁能举个例子?

  接着出示教科书第93页的例1、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应该用什么运算定律。说完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集体订正时.教师再提问:这道题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使学生明确:在计算时.不仅计算的开始有时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在计算时,要随时注意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做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特别是下面二道题,是怎样进行简便计算的?

  567十98 1 21 7

  教师要提醒学生:有的算式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算法,所以。在运算前要认真审 题.看清算式中各个数的特点、选用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使计算又对又快。

  三、四则混合运算

  引导学生回忆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概念和运算顺序。

  什么叫做第一级运算?什么叫做第级运算: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第级和第二级两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示教科书第94页中间的算式.让学生标明运算顺序。

  教师:在计算混合运算的式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中有哪些运算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

  出示教科书第94页的例2。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想一想运算顺序。然而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同时,还要注意强调书写的格式。

  做练*二十的第9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五、作业

《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代数思想。

  3、会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方法。

  2、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式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星期,他今天上午骑了40 km,下午骑了56千米,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

  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上午和下午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用加法:40+56或56+40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下加法运算的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定律

  (2)解决问题

  40+56=96(km)或56+40=96(km)

  (3)观察算式,发现定律

  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所表示的都是李叔叔今天一天骑的路程,因此两道算式之间可用等号连接,即40+56=56+40

  观察40+56=56+40,发现,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但结果不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验证定律

  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可以举例验证。如:

  0+200=200;200+0=200所以0+200=200=0

  11+78=89;78+11=89所以11+78=78+11

  发现: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定律

  在数学当中通常用字母表示定律,若用a,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则加法交换律就可以表示为a+b=b+a(a,b代表任意数)。用字母表示更加直观、方便。

  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归纳总结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随堂练*:

  小红有24支水彩笔,小刚有16支水彩笔,小红和小刚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

  答案:24+16=40(支)或者16+24=40(支)

  探究新知2:加法结合律

  情境导入:

  问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

  师:要求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第一天所骑的加上第二天再加上第三天所骑的所有路程是多少,列式:88+104+96

  2、解答:

  方法一:按从左往右的顺序:

  88+104+96

  = 192+96

  = 288(千米)

  方法二:观察算式中96+104正好等于200,所以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加上他们的和。

  即:88+104+96

  = 88+(104+96)

  = 88+200

  = 288(千米)

  答: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288千米。

  3、发现规律

  观察两种解题方法,发现:一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方法二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因此,

  可以写成等式(88+104)+96=88+(96+104)

  归纳总结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个叫加法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定律

  如果用a,b,c表示任意三个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b)+c=a+(b+c)

  板书:加法结合律(a+b)+c=a+(b+c)

  活学活用:

  有三块布,第一块长68米,第二块长59米,第三块长41米,那么三块布一共有多长?

  68+(59+41)

  = 68+100

  = 168(米)

  答:三块布一共有168米

  探究新知3:加法中的简便运算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

  1、理解题意

  师:要想求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只要把后四天所有的路程加起来就行了,列式为:115+132+118+85

  2、观察算式特点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现,115与85能凑成整百数,132与118能凑成整数,因此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就能把式子改写为:

  115+132+118+85

  =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 200+250

  = 450

  3、解答

  115+132+118+85

  =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 200+250

  = 450(千米)

  归纳总结:

  在加法算式中,当某些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或者多个相同数时,运用加法交换率或者加法结合律改变式子的运算顺序,可以使运算更方便。

  活学活用:

  丁杰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62页,第二天看了93页,这时还剩下138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答案:62+93+138

  =(62+138)+93

  = 200+93

  = 293(页)

  答:这本故事书一共有293页。

  探究新知4:连减的简便运算

  情境导入

  一本书一共有234页,还有多少页没看?

  1、理解题意

  师:已知总页数是234页,减去昨天和今天看的,就是剩下的。

  2、列式子

  解法一:(1)今天看的66+34=100(页)

  (2)剩下的234—100=134(页)

  解法二: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

  剩下的就234—34—66=134(页)

  3、比较发现

  比较以上解法得数是一样的,可知: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就相当于从被减数中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在连减算式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即:a—b—c=a—(b+c);a—b—c=a—c—b

  活学活用:

  妈妈拿100元去超市购物,买蔬菜花了26元,买水果花了24元,还剩多少钱?

  答案:100—26—24=50(元)

  拓展提升:

  1、计算:1+2+3+4+5......+48+49+50

  师解析:

  方法一:观察这组数据发现,1+50=51,2+49=51,3+48=51…、25+26=51

  50个数相加,两两结合为25组,每组的和都为51,这样可以算出答案:51×25=1275

  方法二:如果把50个数倒过来写,分别相加,就是50个51相加再除以2,即是答案。

  即:1+2+3+4…、+48+49+50

  =(1+50)×(50÷2)

  =1275

  归纳总结:解决问题要动脑,这样会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解答时要选择一个最简便的方法。

  举一反三:

  用简便方法计算:199999+19998+1997+196+95

  答案:199999+19998+1997+196+95

  = 200000+20000+20xx+200+100—(1+2+3+4+5)

  = 222300—15

  = 222285

  归纳小窍门:当算式中的数字较大时,可以利用估算的思路,把它们都看做是和它们最接*的整百、整千、整万…、的数,计算出结果后,再减去多加的部分。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a、这节课我们学*了加法运算律和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a+b+c=a+(b+c)

  b、数*算时要选择简便运算方法,在加法算式中,当某些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或者多个相同数时,运用加法交换率或者加法结合律改变式子的运算顺序,可以使运算更方便。

  课后*题

  1、计算下列算式

  138+227+173 69+406+94

  答案:138+227+173 69+406+94

  = 138+(227+173)= 69+(406+94)

  =138+400 =69+500

  =538 =569

  2、一根钢丝,第一次用去187米,第二次用去145米,这时还剩下113米,这根钢丝全长多少?

  答案:187+145+113

  =(187+113)+145

  = 300+145

  = 445(米)

  答:这根钢丝全长445米

  板书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a+b=b+a;a+b+c=a+(b+c)

  善于发现简单法,计算准确快又好

《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懂得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会进行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学**惯.

  3.培养学生观察、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1.教师: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几个?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a+b=b+a

  (a+b)+c=a+(b+c)

  2.下面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①25+36=36+25

  ②(17+28)+72=17+(28+72)

  ③6.2+2.3=2.3+6.2

  ④(0.5+1.6)+8.4=0.5+(1.6+8.4)

  教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适用于整数和小数,是否也适用于分数加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学*新课【继续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1.出示:下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关系?

  ○○

  教师说明: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教师提问: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在什么范围内使用?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中的数,既包括了整数,又包括了小数和分数)

  2.出示例3计算:

  观察:这些加数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

  思考: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道题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总结: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①○

  ②○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继续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①②

  3.思考题:

  已知你能很快算出的和吗?

  四、课堂总结.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六、板书设计


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菁华6篇)(扩展2)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菁华3篇)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练*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

  教师出示复*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1。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2、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三、巩固练*:

  1、做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五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再集体核对。

  四、作业:练*五的第1、2、5题。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叫乘法的交换律?

  附板书: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例如:1×3=3 3×1=3 1×1=1

  一个数 和0相乘,仍得0。例如:0×3=0 3×0=0 0×0=0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

  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

  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意义:

  (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

  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

  (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 下载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

  (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

  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

  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 反馈练*:(投影出示)

  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

  ②判断:

  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 )

  2.教学乘法交换律:

  (1) 出示例2 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5○5×12 400×20○20×400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

  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反馈练*:

  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1×9=9×100 12×18=2×18 a+b=b+a

  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2×32=32×□ 39×41=□×□

  (2) 教师提问:

  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 (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

  教师提问:以前学*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

  (3)练*: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2×25 105×424

  三、巩固发展

  xx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

  五、布置作业

  教材62页1、2题

  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

  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125×(9×14)

乘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能够正确的、合理的、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哪位同学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生: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吗?

  师: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猜测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师: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可能会不一样。)

  2、验证(同桌合作)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每一组算式都相等。

  师: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师: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生:不能。

  师: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同学们你们能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学生动手写,让学生进行汇报,尽量让多个学生进行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教师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师: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4、应用

  出示例7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验证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是正确的,但究竟怎样才能使计算简便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 0.65×201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本上。

  (2)指明学生板演。

  (3)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①0.25×4.78×4 ② 0.65×201

  =0.25×4×4.78乘法交换律=0.65×(200+1)

  =1×4.78 =0.65×200+0.65×1乘法分配律

  =4.78 =130.65

  师:第①题,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

  生:因为0.25和4相乘,正好得1,计算起来比较的简便。(使学生体会理解算前先观察题中有没有特殊的数,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10、100、1000等等,运用运算定律先算,这样使计算简便。)

  师:你人为第②小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生:把201分成200+1,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师: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

  (4)交流评价。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使小数乘法简便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两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

  16×1.25 (3+5)×0.8

  (1)让学生独立做。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汇报(体现算法多样化)

  (4)评价总结。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在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堂检测

  (一)、我会填。

  2.5×(0.77×0.4)= × ×

  6.1×3.6+3.9×3.6=( + )×

  2.02×8.5= ×8.5+ ×8.5

  (二)、我会选

  0.31×2.5 - 0.24先算( )

  A.加法

  B.减法

  C.乘法

  3.6×4.5+3.6×5.5可以运用( )进行简算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三)、我会改,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50.4×1.9-1.8

  =50.4×0.1

  =5.04

  3.76×0.25+25.8

  =0.094+25.8

  =25.894

  (四)、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2.5×24 0.25×32×0.125

  3.7×99 (4+0.4+0.04)×25

  (五)、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举行文艺汇演,要分别订做一些合唱服和舞蹈服,如果*均每套用布1.8米,一共需要用布多少米?舞蹈服38套元套合唱服62套

  六、布置作业

  第13页练*三,第4题。

  第14页练*三,第9题。

  板书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菁华6篇)(扩展3)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菁华3篇)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1

  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简便算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数学的兴趣。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

  3、集体讨论法 。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复*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2○1.2

  0.4○0.8

  0.5○2.4

  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当然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很可能会不一样。)

  2、学生自己探究,验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原来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接着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我向孩子们提问: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孩子们可能有两种意见:能或是不能。

  针对不同意见,我会引导他们: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写,验证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尽量多让几组学生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的同时,我会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大家交流结束后,我这样引导他们:刚刚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再次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8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4.784 0.65201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本上。

  (2)指名让学生板演。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思考:

  第①题中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呢?

  孩子们会自然而然的答出: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接着问他们:

  你们认为第②小题中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知识答出:把201分成2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完成。(因为乘法分配率在上学期的学*中就是一个难点,所以这里我也会强调一下,让孩子们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然后继续提问: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等。)

  在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环节:精心选题,多层训练。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

  练*题组设计如下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学*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用幻灯片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在本环节通过交流学*所得,增强孩子们学*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起到帮助作用。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几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出○的左右两边算式的得数,找出它们的相等关系,总结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以后能用本课所学的使一些分数的计算简便,也为以后学*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用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结合相关内容,渗透“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对一些分数计算采用简便的算法;

  难点:学生能掌握运算定律,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4、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想,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观点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开放了教学的时空。在这样的设计下,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了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学*过程当中,从个体尝试到小组间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了学*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六个环节进行数学活动,分别是:复*铺垫,引出新知;质疑猜想,展开验证;实践新知,应用提高;加强对比,沟通联系;巧设练*,巩固提高;反思体验,总结评价。

  (一)复*铺垫,引出新知

  知识的获取靠积累,根据小学生掌握知识的遗忘规律,在教学新课前,我设计了以下练*,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温*,架起与新知识间的桥梁,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课件出示:

  (二)质疑猜想,展开验证

  在学生完成练*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不知道能不能推广到分数乘法?我这样问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组织学生猜想,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都说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时,我会这样告诉他们,毕竟这是你们的猜想,最好我们能进行验证。为了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四人小组合作活动:用1/2、1/3、1/5这三个分数,根据运算定律,设计一种方案,看看整数运算定律到底能不能推广到分数乘法中。学生经过交流,可能会这样汇报:

  1、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这说明乘法结合律同样适用于分数乘法。

  3、乘法分配律:……

  所以这说明乘法分配律适用于分数乘法。

  在学生汇报这几种方案时,一定还有其他符合这三种定律而方案不尽相同的,只要不完全一样,我都鼓励大家说一说,这样更具验证说服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给学生创设了观察、思考、交流的机会,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生学*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汇报完毕后,我领着学生进行小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同样也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三)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实践自己探究出的新知。因此我出示例5、例6后,要求学生运用运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此我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完成计算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着重讨论:计算中应用了什么定律?这样算,避免了什么麻烦?最后我再组织全班反馈,指定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汇报。

  (四)加强对比,沟通联系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我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例5、例6和复*的第2题,说说各自的看法。同学们经过比较,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根据他们的回答,归纳了这三组题的异同点:相同点——都应用了乘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了;不同点——整数、小数中,一般是将乘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乘起来,分数中,一般是将能直接约分的数先乘起来。

  (五)巧设练*,巩固提高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发展创新意识的阶段。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我设计了多种层次的练*,包括能力提高(一)、能力提高(二)思考题三个部分。

  (六)反思体验,总结评价

  让学生回顾这节课学*的内容说说自己有何收获,以及自己、同学本节课的学*情况。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并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受到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自我教育。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3

  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简便算法,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数学的兴趣。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

  3、集体讨论法 。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复*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2○1.2

  0.4○0.8

  0.5○2.4

  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当然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很可能会不一样。)

  2、学生自己探究,验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原来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接着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我向孩子们提问: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孩子们可能有两种意见:能或是不能。

  针对不同意见,我会引导他们: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写,验证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尽量多让几组学生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的`同时,我会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大家交流结束后,我这样引导他们:刚刚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再次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8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4.784 0.65201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本上。

  (2)指名让学生板演。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思考:

  第①题中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呢?

  孩子们会自然而然的答出: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接着问他们:

  你们认为第②小题中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知识答出:把201分成2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完成。(因为乘法分配率在上学期的学*中就是一个难点,所以这里我也会强调一下,让孩子们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然后继续提问: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等。)

  在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环节:精心选题,多层训练。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

  练*题组设计如下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学*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用幻灯片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在本环节通过交流学*所得,增强孩子们学*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起到帮助作用。


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菁华6篇)(扩展4)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知道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难点:

  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重点:

  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流程: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一、自学提纲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二、 小组合作学*

  根据自学指导,交流汇报,验证。

  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三、 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四、 当堂训练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2、 27/2—4 P25/做一做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 125×8×40 =(□×□)×□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乘法运算定律,会根据不同算式的特征,正确灵活、合理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提高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出示上节课出来的本单元的框架,指出本节课要复*的内容,并提出要求,掌握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并能灵活的运用于简便计算。

  (二)复*定律

  1、简算。

  4×13×25125×(8+80)

  全班练*、两位学生板演,完成后反馈校对,并说明计算的理由。教师板书运算定律的名称。

  2、掌握定律。

  简要的叙述运算定律和字母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的字母公式。

  根据字母公式,比较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区别?根据字母公式说说他们的结构特征。

  (三)定律运用

  1、课本第6题

  (1)归类,各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画出具有特征的数*算符号。

  (2)全班练*,完成上面一行3题,完成后反馈校对,指出每一题的特征。

  (3)全班练*,完成下面一行3题,完成后反馈校对,指出每一题的特征。

  2、判断、改错练*。

  (1)400×(25+1)=400×25+1

  (2)(64+4)×25=64×25+25

  (3)25×32=25×(4×8)=25×4+25×8

  (四)综合练*

  1、练*第7题。

  (1)找出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算式,并各自归入相应运算定律类型中。

  (2)余下的两题:32+144+68+56,1230-216-184,为什么不能归入相应的类型?他们可以简算吗?

  (3)独立练*。

  (4)反馈矫正。

  2、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练*。

  (1)计算课本第8题,完成后校对。

  (2)计算第9题,完成后的、反馈讲评。

  3、应用题练*。

  (1)独立练*第10题。

  (2)反馈讲评,对25×400+25×400、25×400×2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4、思考题指导。

  (1)独立思考2分钟。

  (2)指名已解答的同学说思路。

  (五)巩固知识结构

  通过两节课,我们对第一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复*,说一说第一单元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六)作业:《作业本》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7及练*三。

  内容简析

  例7由前面的三组算式经过转变,得出前后的结果相同,引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3.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对比的学*方法。

  4.培养学生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解决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时主要是运用迁移类推和对比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乘法,运用类比和比较的方法得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

  2.本课时学生的学*主要是通过迁移类推、比较、概括、应用等方法来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计算方法及类比的数学思想。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竞赛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进行课前比赛,看谁的知识学得棒。

  第一轮:看谁算得对(口算)。

  25×4=25×2=125×8=25×10=50×2=125×10=

  4×8= 4×5= 5×8= 20×5= 32×5= 22×10=

  学生口答。

  第二轮:看谁算得巧。

  25×73×468×125×8125×(10+8)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请学生上台板演。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运用了什么定律

  师:今天我们就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板书课题)

  【品析:亲切的开场语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作为知识铺垫的复*题,用竞赛的方式呈现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

  谈话导入:

  师:谁来说说在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表示

  师适当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 =a×c+b×c。 (板书)

  师:那么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是否同样适用呢(板书课题)

  【品析: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的字母公式,从而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是否同样适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课件引入:

  (出示PPT课件:内容是整数乘法简便算法与得数相连,用篮筐和篮球表示算式和得数)

  师:你能将篮球投入相应的篮筐里面吗(学生依次回答)

  师:这是什么运算(整数乘法简便运算)

  师:那么,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能适用吗(板书课题)

  【品析:通过用课件设置情景图连线题引入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方法,进一步追

  问在小数乘法中是否同样适用,引起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12页例7上面的三组算式,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第一组算式前后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

  ②第二组算式前一个算式先算前两个数,再同第三个数相乘,后一个算式先算后两个数,再同第一个数相乘;

  ③第三组算式前一个算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同第三个数相乘,后一个算式先分别求出积,再把两个积相加。

  (2)提出的问题。

  如:每组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对比后发现了什么

  ◎自主学*,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根据学*经验,出示另一组是整数乘法的三组算式,和现在的三组算式进行比较,学生可以自己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虽然学生现在还不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但是经过回顾分析,可以发现相同点。此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结果,会发现下面几种规律:(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发现:整数乘法交换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发现:整数乘法结合律对于小数也适用。

  发现:整数乘法分配律对于小数也适用。

  【品析:本环节中借助例7上面的三组算式,通过计算发现三组算式中的数没变,只是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进行计算,但结果不变。随即出示三组整数的乘法,让学生通过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对比,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迁移类推到小数乘法中来,要鼓励学生重点讨论,特别是乘法分配律的算式转化思想,这种数学思想是需要逐步培养的,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中很重要,而本节课的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知识,恰恰可以使学生建立数学转化思想,实际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同时在学生自主学*、分组讨论时要及时提示,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转化到小数乘法的过程和算式之间的转化过程。】

  ◎顺承算式,研学例7。

  在总结完三组算式的基础上,教师抛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例7。

  学生经过简单的交流讨论后,可以得出结论:两个算式分别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选派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解答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品析:本环节是在研讨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个过程的学*,不仅仅是记住一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参与推导转化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过程中,体会出各种运算定律的转化和灵活应用。本环节中主要的教法是转化和应用,主要的学法是讨论、探究和应用。】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完例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常用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在0.25×4.78×4中先算0.25×4.78,或是0.25×4还是4.78×4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应该先算0.25×4,再同4.78相乘,因为0.25×4能凑成整数,再同4.78相乘比较简便。

  质疑二:在0.65×202中,把202分成200+2时为什么一定要加括号呢

  这个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先组内讨论,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明白把202分成200+2后,如果不加括号会改变原来算式的意义和数值的大小,所以这个问题可以先做初步探究得出结论:只有加上括号后,才不改变题意,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由于本节知识是通过整数乘法推

  广到小数乘法,对于学生而言,从整数乘法转化到小数乘法,真正地明白算理是难点,通过再次质疑和研讨真正实现了学有所得。】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呢”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乘法运算定律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怎样灵活应用呢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两次质疑和讨论使学生的学*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使学生真正明白了运算定律的算式转化道理。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学生对于一步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时的转化过程弄不清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菁华6篇)(扩展5)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 (菁华5篇)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地、合理地、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并能灵活应用,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较强,所以我通过微课让学生课前自学,课上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强化知识点,再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巩固知识。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活动2【活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研学提示:

  填一填:小组内交流表格内问题,小组长认真填写。

  想一想:观察表格中的例题,认真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通过微课的学*后,布置了2道运用运算定律计算的题,和学*小伙伴交流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活动3【练*】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学生

  1、快乐填一填:

  0.25×4.78×4=4.78×( × )

  2.33×0.5×4= ×( × )

  0.65×(200+1)= × + ×

  6.7×0.7+0.3×6.7= ×( + )

  2、抽数游戏

  ①运气题

  规则:四组各选一名学生上台到信封里抽一个数,抽到这个数只能放到本组算式里,看能否组成一道能简便的算式

  第一组:0.25×8.5×( )

  第二组:1.28×( )+0.72×8.6

  第三组:0.85×( )

  第四组:3.12×99+( )

  ( 4 8.6 99 3.12)

  师:你希望你们组抽到几?为什么?

  学生抽数,贴好

  师:你为什么叹气?

  师:这次运气不好没关系,我们可以凭聪明才智改变运气。

  ②眼光题:

  规则:四组各选一名学生上台到信封里抽一个数,抽到的这个数根据自己的判断放到合适的算式里组成一道能简便的算式

  0.25×( )

  0.47×7.5-( )×6.5

  0.125×0.25×( )

  18.4×101-( )

  ( 36 0.47 8 18.4)

  师:这次大家高兴吗?这些算式怎样简便呢?动手算算。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上台板演说想法。

  提高题:

  灵活用一用

  教学楼侧有一块草地(如图)这块草地的面积有多少*方米?

  2.4米 2.4米

  6.2米 3.8米

  活动4【作业】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获得知识的?

  如果换成分数这些运算定律能适应吗?课后我们也可以象这节课一样通过举例验证。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经历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的推广与应用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学*方法。

  3、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做好铺垫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道相似却不同的算式。想请同学们先计算再对比观察,之后再与同桌交流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什么不变?

  出示:8×5×4 5×(24+36);0.8×0.5×0.4 0.5×(2.4+3.6)

  2、学生独立计算.对比观察,全班交流

  预设:第一组算式是整数乘法,第二组算式是小数乘法。计算每一组的第一个算式时都是从左往右算,或者可以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计算每一组的第二个算式时都是先算小括号内的,或者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师: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在刚才的计算中同学们很自觉得将整数乘法计算中的知识迁移过来。在数学知识中,知识点不断发生改变,但其中的.法则或方法却是一直不变。

  二、类推迁移,发现规律

  1、师:在刚才计算中我们不仅发现整数四则运算的顺序在小数中同样适用,还都联想到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到小数乘法中。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相机板书)是不是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都适用呢?

  2、指名交流: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能不能推广到小数乘法的看法

  预设:有的同学说能,有的同学说不能

  3.师:大家都提出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猜想,那这个猜想是否成立,我们还要进一步验证。观察下列算式,与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1)出示三组算式: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2)学生独立计算,进行验证

  (3)全班交流:(预设)0.7×1.2=1.2×0.7是使用了乘法交换律;(0.8×0.5)×0.4=0.8×(0.5×0.4)是使用了乘法结合律;(2.4+3.6)×0.5=2.4×0.5+3.6×0.5是使用了乘法分配律

  (4)师:谁还能举出具有上面规律的算式?能不能找到一个反例?通过验证,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预设:没有办法举出来反例,通过验证我得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的结论

  (5)师:像具有规律的算式还有很多很多,同时我们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反例,那就证明这个规律是成立的。通过刚才的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三、运用规律,深化理解

  1、出示例题:0.25×4.78×4

  (1)师: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试着做看看。

  (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上台板演

  预设:0.25×4.78×4

  =0.25×4×4.78

  =1×4.78

  =4.78

  (3)师:在计算这道题时,你运用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你是根据什么来选择运算定律的?

  预设: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将“4.78”与“4”交换了位置进行简便计算。题中有0.25和4这两个比较特殊的数,0.25×4=1。先利用乘法交换律把这两个数相乘,得到1后,再用1×4.78,就很容易算出它们的结果了。

  (4)师小结:在进行简便运算时,首先要观察算式整体结构,再观察其中的数据特点。要“想”它能否与4或8相乘,使它能先乘出1或整十.整百.整千的积后再和其他因数相乘,这样计算起来就要简便得多。

  2、出示例题:0.65×202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上台板演

  预设:0.65×202

  =0.65×200+0.62×2

  =130+1.3

  =131.3

  (2)师:在计算这道题时,你运用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你是根据什么来选择运算定律的?

  预设: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先“看”题中比较特殊的数是200,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由200和2组成的,可以写成200+2;再“想”200和2分别与0.65相乘,可以先口算2×0.65结果,200×0.65的结果就可以直接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直接计算。最后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3)师:那“4.78×9.9”怎样计算?

  预设:首先将9.9写成10-0.1,接着将10和0.1分别与9.9相乘,最后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4)师小结:在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接*整十.整百.整千……就把这个因数拆成整十数.整百数或整千数加一位数的形式或拆成整十.整百.整千数减一位数的形式,然后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计算。

  3、出示练*:16×1.25

  (1)学生讨论:用多种方法计算这道题

  (2)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4、师: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时,我们要先观察算式的结构特点和数据的特点,然后根据所发现的特点选定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

  四、课堂小结,完善认知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怎样的收获?

  2、师:本节课我们通过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总结,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迁移到了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当中。还知道在进行简便计算时,要关注算式的整体结构特点及数据的特点。在以后的学*当中,我们还会学*分数的四则运算,那这些运算定律还能不能推广到分数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培养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感悟、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复*旧知识、自学教材中三个关系式,观察与分析,将旧知识推移到新知识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惯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哪位同学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生: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字母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吗?

  师: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猜测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师: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2、验证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每一组算式都相等。

  师: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师: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生:不能。

  师: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同学们你们能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学生动手写,让学生进行汇报,尽量让多个学生进行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教师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师: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4、应用

  出示例7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 0.65×202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本上。

  (2)指明学生板演。

  (3)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师:第①题,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

  生:因为0.25和4相乘,正好得1,计算起来比较的简便。(使学生体会理解算前先观察题中有没有特殊的数,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10、100、1000等等,运用运算定律先算,这样使计算简便。)

  师:你认为第②小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生:把202分成200+2,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师: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

  (4)交流评价。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使小数乘法简便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这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4.8×1.25

  (1)让学生独立做。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汇报(体现算法多样化)

  (4)评价总结。

  四、巩固练*:完成做一做题目。

  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在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练*三第4.5题。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4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则是: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一)引导学生回忆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对它们有哪些了解?

  (1)0.5×0.2= (2)50×0.2= (3)500×0.2=

  (4) 2.5×4= (5)2.5×0.4= (6)0.25×40=

  (7)0.125×8= (8)12.5×8= (9)1.25×80=

  学生从运算定律的内容、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和应用运算定律怎样使计算简便这三个方面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和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 ×c = a× (b×c)

  乘法分配律:(a+b) ×c = a×c+b×c

  (二)在整数乘法中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单,那么对于小数乘法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适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问题。(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二、探索新知,在游戏中探究发现、总结并应用规律

  (一)验证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1.猜想验证。

  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出示第12页例7上面的内容。怎样验证小精灵的猜想对不对呢?

  2.验证。

  3.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4.小结:我们通过实例推导证明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来解决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了。

  (二)教学例7

  1.课件出示例7(1)运用运算定律计算

  请你试着做一做,并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个运算定律。(强调:注意观察数的特点。)

  运用运算定律计算

  0.25×4.78×4

  =

  =

  =

  0.65×202

  =

  =

  =

  (1)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因数有什么样的特征及怎样计算才能更简便,然后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3.小结: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应先观察各个数的特点,看其是否符合某一乘法运算定律,再计算。

  活动3【练*】三、巩固练*

  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1、2题

  活动4【活动】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地、合理地、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通过学*,已经知道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适用于小数,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适用于小数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适不适用于小数(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谁来说说你们在整数乘法中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用定母表示。

  生: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的分配律:(a+b)·C=ac+bc。 (板书)

  0.7×1.2=1.2×0.7

  (0. 8×0.5)×0.4=0.8×(0.5×0.4)

  (1. 4+3.6)×0.5=2.4×0.5+3.6×0.5

  师:(手指算式)这些算式各说明了什么呢?

  生1:第一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交换律;

  生2:第二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结合律;

  生3:第三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分配律。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算式说明了什么?

  生4:说明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教学怎样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师:(板书)0.25×4.78×4

  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看看这道题能不能用简便方便计算,怎样算简便,请把你们的思路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学生观察,思考,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共同研讨)。让学生在班级汇报交流。

  (教师随着学生的归纳板书:看、想、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刚才总结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看怎样算简便。

  师:(板书)0.65×201

  (学*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路,教师参与,适时点拨、引导,然后学生计算,学生完成后,教师抽取代表性的作业,用电脑投影展示)。0.65×201

  =0.65×(200+1)

  =0.65×200+0.65×1

  =130+0.65

  =130.65

  师:(能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学们听听吗?

  生1:我先找特殊的数201,因为201可以写成200+1,再把200和1分别与0.65相乘,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的。

  (教师边说边板书,分解后再简算)

  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两种简算技巧,有的同学还有许多简算的技巧,同学们可以相互学*,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两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让学生独立做)

  (电脑投影出示)32×1.25 (4+2)×0.9

  三、拓展练*

  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数4、0.8、1.25请你们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编式题,并说一说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四、总结全课,反思体验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请你运用正确合理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1、必做题:

  (1) 102×0.45 (2)0.34×0.5×0.6 (3)1.25×0.7×0.8

  (4)1.2×2.5×+0.8×2.5 (5)(0.8+0.2)×6.7

  2、选做题

  (1) 99×1.45 (2)99×1.45+1.45

  (3)99×1.45+3×1.45-1.45×2 (4)99×1.45+2×1.45-1.45


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菁华6篇)(扩展6)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 (菁华3篇)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1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20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独立思考,类比应用,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谁来说一说?

  (说说其意思,或字母表达式)a+b=b+a?? (a+b)+c=a+(b+c)

  2、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做什么?(验算)。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旧知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面新知的学*作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李叔叔前四天的旅程,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后四天的旅程呢?

  2、(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多媒体出示:例3

  4、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

  第五天城市B→C

  第六天城市C→D

  第七天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1)认真看教材第20页例3内容,边看边思考:

  1、列出李叔叔后四天的总行程并计算。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计算能力)

  (2)完成例3的内容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3)重点引导学生对例3出示的算法(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展示时让不同运算顺序的同学分别展示并汇报,为的是突出运用运算定律的作用)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小结: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知道,在加法计算中,两个数能凑成整十、整百甚至整千的数,一般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灵活的运用,本环节可大胆的放手学生,让其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凑整训练。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 283

  1597 253

  47 164

  317 403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2、第20页做一做,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增加学生的成功欲望,激励学生的学*兴趣。)

  3、比一比

  以气球的形式呈现数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五、教学反思

  优点:

  这节课我注重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足:

  1、课堂上我很少去表扬学生,有的时候连自己都觉得太*淡,该表扬激励的时候却没有说出口,让学生感受不到成功的激动。

  2、在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预期之外的情况时,灵活性不够!

  3、课堂气氛调解的不够,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活动中来,今后我应该在激励启发方面进一步提高。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的成功与快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能力。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的内容,练*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难点:加法的意义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加法的意义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边指名说出条件和问题,教师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

  让学生自己解答,解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教师重述用加法算的.理由,并板书。

  137+359=494(米)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米。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做练*三的第1题。

  让学生说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教学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着137+359=494问:

  137和357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494叫什么?

  137 + 359 =494

  │ │ │

  加数 加数 和

  提问:我们上面做的加法,两个加数是什么样的数?

  任何两个自然数相加得到的和都比加数怎样?

  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怎样?

  0和0相加会怎样?

  总结上面的结论。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加法运算有一些基本性质,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很有用,下面我们就来学*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

  例1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是怎样列式的?还可以怎样列式?

  137+357=357+137

  教师再出示几组不同的算式让学生先填上计算符号,再观察,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8+17( )17+18

  124+235( )235+124

  比较三个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

  (1)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几个加数?

  (2)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位置怎样?左右两边的和怎样?

  请几个学生试着把发现的规律说一说,然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 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a+b=a+b

  做第13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

  做练*三的第——4题。

  让学生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来做。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交换律,谁能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交换律的含义?

  附板书: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137+359=494(米)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米。

  137 + 359 =494

  │ │ │

  加数 加数 和

  137+357=357+137

  18+17( )17+18

  124+235( )235+124

  a+b=a+b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3

  教学内容: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教材第116页例5 ,做一做题目及练*二十七1 - 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

  1.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58页,做口算练*(六)的前14道小题,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教师:谁能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新课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教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 + 0.5 ○ 0.5 + 3.2

  (4.7 + 2.6)+ 7.4 ○ 4.7 +(2.6 + 7.4)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的范围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让学生观察例题有什么特点。并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你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写出每步的根据是什么运算定律。算完后,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16页,看例5的两种算法,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你的算法与小林、小青的哪一种一样?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0.6和3.4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加0.09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3.做第11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做第1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三、巩固练*

  做练*二十七的第1 - 3题。

  1.做第1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可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两道题,教师检查学生第4小题是怎样计算的。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尤其是第4小题,让学生会用这种简便方法即可,不必说出根据什么。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提问:哪几道题不能用简便算法?右边第2小题是怎样算的?了解学生有没有把右边第2小题错写成4.9 + 0.1-(4.9 + 0.1)的,为什么错,以便及时纠正。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菁华6篇)(扩展7)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实用5篇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地、合理地、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通过学*,已经知道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适用于小数,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适用于小数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适不适用于小数(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师:谁来说说你们在整数乘法中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用定母表示。

  生: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的分配律:(a+b)·C=ac+bc。 (板书)

  0.7×1.2=1.2×0.7

  (0. 8×0.5)×0.4=0.8×(0.5×0.4)

  (1. 4+3.6)×0.5=2.4×0.5+3.6×0.5

  师:(手指算式)这些算式各说明了什么呢?

  生1:第一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交换律;

  生2:第二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结合律;

  生3:第三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分配律。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算式说明了什么?

  生4:说明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教学怎样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师:(板书)0.25×4.78×4

  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看看这道题能不能用简便方便计算,怎样算简便,请把你们的思路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学生观察,思考,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共同研讨)。让学生在班级汇报交流。

  (教师随着学生的归纳板书:看、想、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刚才总结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看怎样算简便。

  师:(板书)0.65×201

  (学*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路,教师参与,适时点拨、引导,然后学生计算,学生完成后,教师抽取代表性的作业,用电脑投影展示)。0.65×201

  =0.65×(200+1)

  =0.65×200+0.65×1

  =130+0.65

  =130.65

  师:(能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学们听听吗?

  生1:我先找特殊的数201,因为201可以写成200+1,再把200和1分别与0.65相乘,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的。

  (教师边说边板书,分解后再简算)

  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两种简算技巧,有的同学还有许多简算的技巧,同学们可以相互学*,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两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让学生独立做)

  (电脑投影出示)32×1.25 (4+2)×0.9

  三、拓展练*

  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数4、0.8、1.25请你们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编式题,并说一说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四、总结全课,反思体验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请你运用正确合理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1、必做题:

  (1) 102×0.45 (2)0.34×0.5×0.6 (3)1.25×0.7×0.8

  (4)1.2×2.5×+0.8×2.5 (5)(0.8+0.2)×6.7

  2、选做题

  (1) 99×1.45 (2)99×1.45+1.45

  (3)99×1.45+3×1.45-1.45×2 (4)99×1.45+2×1.45-1.45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 2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书上填空,并发现理解简算方法。

  2、针对自主学*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中体验成长乐趣。

  学*重点: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学*难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一、自主学*

  任务: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1、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2、认真观察P.12三组中的每两个算式,在书上填出左右两边的关系。

  3、上面的算式,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4、试着在书上完成例8,想一想,每一步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5、练一练:P.12页的“做一做”。

  任务: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课内):

  1、你会填吗?根据什么定律填的?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阅读教材第12页例8。理解:计算0.25×4.78×4时,先将4.78和4交换位置,计算出0.25×4的积后,将积与4.78相乘得4.78较简便。这是根据 ;065×(200+1)=0.65×200+0.65×1这是根据 。

  3计算2.5×18时,先把18写成 + ,再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出2.5×18= × + × 。就得到2.5×18= 较简便。

  3、简算:4.8×0.25 7.5×104 2.33×1.25×8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乘法的 ,对于小数乘 法 。

  2、简算:

  2.5×33×4 3.6×0.8+0.8×***

  12.7×10.8-2.7×10.8

  3、简算出35.62+35.62×99时,要注意把前一个35.62看成( )×( )

  过关检测:

  1、简算;

  6×5.68+5.68×94 7.5×33×4 4.33×12.5×8

  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9.275+0.725)×0.59 33.2-2.64×0.5 0.67×8.3+2.7×0.67-0.67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验证等活动,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铺垫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做一些计算方面的研究,你觉得要做计算研究你自身得具备些什么?(仔细,敏锐的观察力)(板书观察)

  师:我们先来小试牛刀!

  1、学生口答1.8×20.2×1.91.9+0.6

  0.125×825×0.42.4-0.5

  2、混合运算(口答):22-18+60.2+(1.5-0.8)(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是的,我们知道小数加减混合的顺序跟整数一样。

  50-12×40.8+0.4×0.2(这里有新学的小数乘法,你还会吗)

  师小结:你们的意思是,小数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也是一样的?

  师:确实如此,(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板书:整数)

  师:你看,整数和小数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3、简便计算(加法运算定律)

  7.5+1.8+0.2(你是怎么算的?你是运用了……?)

  师小结:是呀,在以前的学*中我们还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法”。

  (磁贴:整数加法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法)

  活动2【活动】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整理提升,提出猜想

  师:现在我们又学*了小数乘法,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乘法)

  生:整数乘法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乘法?(让学生重复一遍:你听到他刚说了什么?)

  师: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到底适不适用用于小数乘法呢?对此我们还存在疑问(板书:?)需要我们来验证。那么怎样来验证呢?(板书:举例)

  师提示:诶,我们可以借助以前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经验,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探究的?

  生:首先回想有哪几个加法运算定律,再举例,计算一下看看两边是不是相等的……

  师:那怎样验证乘法运算定律呢?举例之前,首先回忆一下有哪些定律?再举例(板书定律)。

  2、律验证猜想

  师:看来大家已经有了想法,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能完成吗?我们可以借助这张探究记录单来完成,先看一看,想想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师:读一读方法提示,读的时候想一想注意什么?

  方法提示:写一写:根据每个乘法定律编一些小数乘法的例子。

  算一算:算出两边算式的结果,看是否相等。

  想一想:通过举例,你有什么发现?

  师:举例是要注意什么?(举小数乘法的例子)

  独立验证:一曲音乐的时间,独立完成探究记录单。

  探究记录单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小数乘法?

  乘法运算定律

  举例说明

  我的结论:

  乘法律

  乘法律

  乘法律

  汇报。

  学生汇报

  教师相应板书在黑板上。

  师反问:其它同学根据乘法运算定律举出的例子,计算时发现两边不相等的有吗?

  师:如果给你们足够多的时间,像这样的例子你举得完吗?(板书:……)

  师追问:那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的概括它们吗?(板书:字母式)(一个一个来)

  板书同时教师完整表述: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得出结论:

  师:通过同学们的举例验证,消除了我们的疑问,一致认为……(擦掉?)

  师:来,请你一起自豪的读一读我们的发现。

  加深理解:

  师:现在我们知道,这里的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整数”,也可能是“小数”(板书:小数)

  活动3【练*】三、实践应用

  师:下面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快速填一填,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快乐填一填

  4.2×1.96=×

  2.5×(0.4×0.77)=(×)×

  7.2×8.4+2.8×8.4=(+)×

  7.2×8.4+×=(+)×

  师:还能怎么填?注意听,你发现他是将两个数都成--(8.4或7.2)

  填的完吗?但无论怎么填,我们都要保证有一个……(共同因数)

  师小结:是呀,同学们在填写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关注运算定律的“结构”了。(板书:结构)

  2、简便计算

  课件隐去拓展部分,提问:对于这个算式你能快速算出它的得数吗?你是在计算--(右边)

  追问:如果以后碰到的是左边的算式呢?

  生:根据乘法分配律转化为右边的形式。

  师:看来,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师:接下来我们来试一试。(学生独立尝试,板演并说想法)

  (1)0.25×4.78×4师追问:你为什么想到把0.25和4先乘?你还碰到过像这样的数字朋友吗?比如说……

  0.65×202师追问:为什么把202拆成两数之和的形式呢?(板书:+)为什么是200和2?强调:200×0.65和2×0.65都很简便。

  师:我发现,大家在简便计算时,都做到了观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合理的处理。

  师:下面我们就来突破下自己,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更有挑战性的计算,有信心吗?

  (2)4.75×101-4.750.125×1613.7-3.7×3

  全班学生先自己尝试解决,投影校对。

  将学生作业收两份上来。(最后一题一个对,一个错进行对比)

  师:他会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看来他只关注了数据,而忽略了……(手指向乘法分配律)

  如果要按他的方法解答,题目得怎么修改?13.7×3-3.7×3

  师:学到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观察时不仅关注数据还要关注结构。(教师再次强调)

  小结:我们发现有些算式符合运算定律的结构,并能对数据适当处理,确实能让计算变得“简便”(板书)。而有些不符合结构或数据没有特点的,就不能简便了,可以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

  3、连线练*

  师:接下来我们就在观察结构和数据上突破自己,先观察,再连线!

  4.8×9.96.7×a+a37.6×99+376×0.1

  (6.7+1)×a37.6×(99+0.1)4.8×10-4.8×0.1

  对于第三个:师:你们都连好了,那剩下的两个无疑就是一组了!……怎么了?

  师:观察下面这个算式,将上面的算式怎么修改?

  如果保持上面的算式不变,又怎么改变下面的算式呢?

  师:由此可见,观察是多么重要啊!

  4、解决问题

  师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计算中研究了小数乘法运算定律,其实,这样的定律在我们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赵大伯在一块长方形菜地里种了茄子和辣椒,

  4m茄子辣椒

  7.5m2.5m

  问:赵大伯家的菜地有多大?(请你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并分别完整汇报方法。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理解算式的意义和数量关系)

  师:你看,除了计算,生活中的问题也帮我们验证了哪个运算定律。

  拓展:出示长a,b,宽c,你还能表示出它的面积吗?(课件:字母式)

  师:在图形面积计算上,你发现了吗?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思考的角度和证明的方法有很多,但都证明了……(读题)

  只要我们做学*和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离知识更*!

  活动4【作业】

  三、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收获了什么?我们是怎样获得知识的?

  师小结:在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乘法之前,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适用小数加法,用以前的学*经验帮助了我们今天的学*,得出了结论,使我们的知识越来越完整,概括为一句话:整数的运算定律都适用于小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得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我们还学过什么数?(板书:分数),那请你来猜猜看,以后我们可能还会学什么知识,今后我们也可以像这节课一样来研究。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 4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经历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的推广与应用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学*方法。

  3、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做好铺垫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道相似却不同的算式。想请同学们先计算再对比观察,之后再与同桌交流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什么不变?

  出示:8×5×4 5×(24+36);0.8×0.5×0.4 0.5×(2.4+3.6)

  2、学生独立计算.对比观察,全班交流

  预设:第一组算式是整数乘法,第二组算式是小数乘法。计算每一组的第一个算式时都是从左往右算,或者可以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计算每一组的第二个算式时都是先算小括号内的,或者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师: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在刚才的计算中同学们很自觉得将整数乘法计算中的知识迁移过来。在数学知识中,知识点不断发生改变,但其中的法则或方法却是一直不变。

  二、类推迁移,发现规律

  1、师:在刚才计算中我们不仅发现整数四则运算的顺序在小数中同样适用,还都联想到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到小数乘法中。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相机板书)是不是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都适用呢?

  2、指名交流: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能不能推广到小数乘法的看法

  预设:有的同学说能,有的同学说不能

  3.师:大家都提出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猜想,那这个猜想是否成立,我们还要进一步验证。观察下列算式,与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1)出示三组算式: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2)学生独立计算,进行验证

  (3)全班交流:(预设)0.7×1.2=1.2×0.7是使用了乘法交换律;(0.8×0.5)×0.4=0.8×(0.5×0.4)是使用了乘法结合律;(2.4+3.6)×0.5=2.4×0.5+3.6×0.5是使用了乘法分配律

  (4)师:谁还能举出具有上面规律的算式?能不能找到一个反例?通过验证,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预设:没有办法举出来反例,通过验证我得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的结论

  (5)师:像具有规律的算式还有很多很多,同时我们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反例,那就证明这个规律是成立的。通过刚才的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三、运用规律,深化理解

  1、出示例题:0.25×4.78×4

  (1)师: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试着做看看。

  (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上台板演

  预设:0.25×4.78×4

  =0.25×4×4.78

  =1×4.78

  =4.78

  (3)师:在计算这道题时,你运用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你是根据什么来选择运算定律的?

  预设: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将“4.78”与“4”交换了位置进行简便计算。题中有0.25和4这两个比较特殊的数,0.25×4=1。先利用乘法交换律把这两个数相乘,得到1后,再用1×4.78,就很容易算出它们的结果了。

  (4)师小结:在进行简便运算时,首先要观察算式整体结构,再观察其中的数据特点。要“想”它能否与4或8相乘,使它能先乘出1或整十.整百.整千的积后再和其他因数相乘,这样计算起来就要简便得多。

  2、出示例题:0.65×202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上台板演

  预设:0.65×202

  =0.65×200+0.62×2

  =130+1.3

  =131.3

  (2)师:在计算这道题时,你运用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你是根据什么来选择运算定律的?

  预设: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先“看”题中比较特殊的数是200,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由200和2组成的,可以写成200+2;再“想”200和2分别与0.65相乘,可以先口算2×0.65结果,200×0.65的结果就可以直接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直接计算。最后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3)师:那“4.78×9.9”怎样计算?

  预设:首先将9.9写成10-0.1,接着将10和0.1分别与9.9相乘,最后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4)师小结:在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接*整十.整百.整千……就把这个因数拆成整十数.整百数或整千数加一位数的形式或拆成整十.整百.整千数减一位数的形式,然后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计算。

  3、出示练*:16×1.25

  (1)学生讨论:用多种方法计算这道题

  (2)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4、师: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时,我们要先观察算式的结构特点和数据的特点,然后根据所发现的特点选定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

  四、课堂小结,完善认知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怎样的收获?

  2、师:本节课我们通过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总结,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迁移到了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当中。还知道在进行简便计算时,要关注算式的整体结构特点及数据的特点。在以后的学*当中,我们还会学*分数的四则运算,那这些运算定律还能不能推广到分数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培养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感悟、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复*旧知识、自学教材中三个关系式,观察与分析,将旧知识推移到新知识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惯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哪位同学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生: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字母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吗?

  师: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猜测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师: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2、验证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每一组算式都相等。

  师: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师: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生:不能。

  师: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同学们你们能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学生动手写,让学生进行汇报,尽量让多个学生进行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教师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师: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4、应用

  出示例7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 0.65×202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本上。

  (2)指明学生板演。

  (3)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师:第①题,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

  生:因为0.25和4相乘,正好得1,计算起来比较的简便。(使学生体会理解算前先观察题中有没有特殊的数,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10、100、1000等等,运用运算定律先算,这样使计算简便。)

  师:你认为第②小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生:把202分成200+2,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师: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

  (4)交流评价。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使小数乘法简便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这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4.8×1.25

  (1)让学生独立做。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汇报(体现算法多样化)

  (4)评价总结。

  四、巩固练*:完成做一做题目。

  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在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练*三第4.5题。


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菁华6篇)(扩展8)

——《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通用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懂得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会进行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学**惯.

  3.培养学生观察、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

  1.教师: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几个?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a+b=b+a

  (a+b)+c=a+(b+c)

  2.下面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①25+36=36+25

  ②(17+28)+72=17+(28+72)

  ③6.2+2.3=2.3+6.2

  ④(0.5+1.6)+8.4=0.5+(1.6+8.4)

  教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适用于整数和小数,是否也适用于分数加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学*新课 【继续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

  1.出示:下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关系?

  ○○

  教师说明: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教师提问: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在什么范围内使用?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中的数,既包括了整数,又包括了小数和分数)

  2.出示例3计算:

  观察:这些加数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

  思考: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道题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 总结: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①○

  ②○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继续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

  ①②

  3.思考题:

  已知你能很快算出的和吗?

  四、课堂 总结.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六、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学生列式,师板书

  (二)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1)27+73(2)37+58

  73+27 58+37

  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投影书上的主题图,

  你搜集到了什么信息?

  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和前面的两个例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让学生举例,

  如35+20=20+35等等让学生多说

  同桌互说

  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

  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口答列式:476+518518+47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

  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加法交换律”(板书)

  5这种规律在其他运算中有吗?学生质疑,验证。在这个环节中有出现个别代表一般的给予举例纠正。

  学生自学书本、质疑。

  6、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

  (四)应用成果,巩固新知

  1、学*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

  问:验算加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

  2、“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问:验算方法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3、“练一练”

  (1)分组完成。(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

  (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

  4、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

  (1)将卡片470、880、1013、214、58、58发给六个同学。

  (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

  (3)小结:这些算式都用等号连接,两边都有相同加数,那就意味着另一个加数也相同,我们并用了加法交换律。

  (五)反思过程,学会学*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举例证明一意义论证)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

  3、质疑: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

  课后*题

  完成课后练*题。

  《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懂得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会进行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学**惯.

  3.培养学生观察、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

  1.教师: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几个?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a+b=b+a

  (a+b)+c=a+(b+c)

  2.下面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①25+36=36+25

  ②(17+28)+72=17+(28+72)

  ③6.2+2.3=2.3+6.2

  ④(0.5+1.6)+8.4=0.5+(1.6+8.4)

  教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适用于整数和小数,是否也适用于分数加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学*新课 【继续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

  1.出示:下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关系?

  ○○

  教师说明: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教师提问: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在什么范围内使用?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中的数,既包括了整数,又包括了小数和分数)

  2.出示例3计算:

  观察:这些加数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

  思考: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道题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 总结: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①○

  ②○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继续演示课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

  ①②

  3.思考题:

  已知你能很快算出的和吗?

  四、课堂 总结.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五、布置作业.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六、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代数思想。

  3、会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方法。

  2、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式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星期,他今天上午骑了40 km,下午骑了56千米,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

  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上午和下午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用加法:40+56或56+40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下加法运算的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定律

  (2)解决问题

  40+56=96(km)或56+40=96(km)

  (3)观察算式,发现定律

  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所表示的都是李叔叔今天一天骑的路程,因此两道算式之间可用等号连接,即40+56=56+40

  观察40+56=56+40,发现,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但结果不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验证定律

  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可以举例验证。如:

  0+200=200;200+0=200所以0+200=200=0

  11+78=89;78+11=89所以11+78=78+11

  发现: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定律

  在数学当中通常用字母表示定律,若用a,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则加法交换律就可以表示为a+b=b+a(a,b代表任意数)。用字母表示更加直观、方便。

  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归纳总结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随堂练*:

  小红有24支水彩笔,小刚有16支水彩笔,小红和小刚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

  答案:24+16=40(支)或者16+24=40(支)

  探究新知2:加法结合律

  情境导入:

  问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

  师:要求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第一天所骑的加上第二天再加上第三天所骑的所有路程是多少,列式:88+104+96

  2、解答:

  方法一:按从左往右的顺序:

  88+104+96

  = 192+96

  = 288(千米)

  方法二:观察算式中96+104正好等于200,所以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加上他们的和。

  即:88+104+96

  = 88+(104+96)

  = 88+200

  = 288(千米)

  答: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288千米。

  3、发现规律

  观察两种解题方法,发现:一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方法二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因此,

  可以写成等式(88+104)+96=88+(96+104)

  归纳总结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个叫加法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定律

  如果用a,b,c表示任意三个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b)+c=a+(b+c)

  板书:加法结合律(a+b)+c=a+(b+c)

  活学活用:

  有三块布,第一块长68米,第二块长59米,第三块长41米,那么三块布一共有多长?

  68+(59+41)

  = 68+100

  = 168(米)

  答:三块布一共有168米

  探究新知3:加法中的简便运算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

  1、理解题意

  师:要想求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只要把后四天所有的路程加起来就行了,列式为:115+132+118+85

  2、观察算式特点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现,115与85能凑成整百数,132与118能凑成整数,因此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就能把式子改写为:

  115+132+118+85

  =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 200+250

  = 450

  3、解答

  115+132+118+85

  =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 200+250

  = 450(千米)

  归纳总结:

  在加法算式中,当某些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或者多个相同数时,运用加法交换率或者加法结合律改变式子的运算顺序,可以使运算更方便。

  活学活用:

  丁杰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62页,第二天看了93页,这时还剩下138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答案:62+93+138

  =(62+138)+93

  = 200+93

  = 293(页)

  答:这本故事书一共有293页。

  探究新知4:连减的简便运算

  情境导入

  一本书一共有234页,还有多少页没看?

  1、理解题意

  师:已知总页数是234页,减去昨天和今天看的,就是剩下的。

  2、列式子

  解法一:(1)今天看的66+34=100(页)

  (2)剩下的234―100=134(页)

  解法二: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

  剩下的就234―34―66=134(页)

  3、比较发现

  比较以上解法得数是一样的,可知: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就相当于从被减数中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在连减算式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即:a―b―c=a―(b+c);a―b―c=a―c―b

  活学活用:

  妈妈拿100元去超市购物,买蔬菜花了26元,买水果花了24元,还剩多少钱?

  答案:100―26―24=50(元)

  拓展提升:

  1、计算:1+2+3+4+5......+48+49+50

  师解析:

  方法一:观察这组数据发现,1+50=51,2+49=51,3+48=51…、25+26=51

  50个数相加,两两结合为25组,每组的和都为51,这样可以算出答案:51×25=1275

  方法二:如果把50个数倒过来写,分别相加,就是50个51相加再除以2,即是答案。

  即:1+2+3+4…、+48+49+50

  =(1+50)×(50÷2)

  =1275

  归纳总结:解决问题要动脑,这样会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解答时要选择一个最简便的方法。

  举一反三:

  用简便方法计算:199999+19998+1997+196+95

  答案:199999+19998+1997+196+95

  = 200000+20000+20xx+200+100―(1+2+3+4+5)

  = 222300―15

  = 222285

  归纳小窍门:当算式中的数字较大时,可以利用估算的思路,把它们都看做是和它们最接*的整百、整千、整万…、的数,计算出结果后,再减去多加的部分。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a、这节课我们学*了加法运算律和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a+b+c=a+(b+c)

  b、数**算时要选择简便运算方法,在加法算式中,当某些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或者多个相同数时,运用加法交换率或者加法结合律改变式子的运算顺序,可以使运算更方便。

  课后*题

  1、计算下列算式

  138+227+173 69+406+94

  答案:138+227+173 69+406+94

  = 138+(227+173)= 69+(406+94)

  =138+400 =69+500

  =538 =569

  2、一根钢丝,第一次用去187米,第二次用去145米,这时还剩下113米,这根钢丝全长多少?

  答案:187+145+113

  =(187+113)+145

  = 300+145

  = 445(米)

  答:这根钢丝全长445米

  板书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a+b=b+a;a+b+c=a+(b+c)

  善于发现简单法,计算准确快又好

  《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运算定律

  教师:我们在学*四则运算时.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指名用自己的话说出运算 定律,并举例说明。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教科书第93页的表。

  如果学生只举整数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运算定律除了对整数加法和乘法适用以外,对小数和分数的加法、乘法适用吗?让学生再举几个有关小数、分数加法和乘法的例子。

  下面的'式子有没有错误?把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4.3十2.5)4=4.342.54

  (700十1)68=70068十68

  153(220十57)=153220十57

  638十378;(63十37)(8十8)

  还可以做练*二十的第8题。

  教师:在我们学过的知识里哪些地方应用丁运算定律?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如果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还可以让学生用运算定律解释下积、商的变化规律:如: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扩大10倍:可

  以用下面的式子说明:

  (a10)b=a10b=ab10=(ab)10

  这里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简便算法

  教师: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些计算简便。谁能举个例子?

  接着出示教科书第93页的例1、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应该用什么运算定律。说完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集体订正时.教师再提问:这道题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使学生明确:在计算时.不仅计算的开始有时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在计算时,要随时注意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做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特别是下面二道题,是怎样进行简便计算的?

  567十98 1 21 7

  教师要提醒学生:有的算式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算法,所以。在运算前要认真审 题.看清算式中各个数的特点、选用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使计算又对又快。

  三、四则混合运算

  引导学生回忆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概念和运算顺序。

  什么叫做第一级运算?什么叫做第级运算: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第级和第二级两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示教科书第94页中间的算式.让学生标明运算顺序。

  教师:在计算混合运算的式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中有哪些运算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

  出示教科书第94页的例2。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想一想运算顺序。然而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运算的顺序。同时,还要注意强调书写的格式。

  做练*二十的第9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