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菁华3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1

  一、1、同学们,这是数学王国的小猴子给大家送数学宝贝来了,你们想不想看?

  2、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3、玩游戏:谁能举出我说的名字的图形越多我就发给他一个智慧娃娃。

  好!同学们都想,那这样自己拿手中的图形说这是什么图形?

  4、检测一下是不是会认人,我举起图形的面,你说面的名字,(学生汇报贴在黑板上,再问一个,并写上名字)

  5、摸一摸你们手中的图形,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告诉大家(**的,**的面,也叫*面,他们就叫*面图形,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面图形,板书:*面图形的认识)

  二、1、用手指着“边”这是什么?边,请大家跟着老师说三遍。

  2、用尺子碰碰你的手,说说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觉得疼呢?尖尖的叫角,念三遍。

  3、下面数学王国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大家帮他们解决,你们愿意吗?

  a、长方形有()条边,()条长边,()条短边,两条长边,两条短边,()个角,角都是()的。

  b、正方形有()条边,()个角,四条边都(),角都是()的。

  c、三角形有()条边,()个角。

  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个,哪个组说得最多就奖给他们组一个智慧人。

  4、生汇报师填空。

  5、发现有不会的,对边相等,让学生对折纸片,长方形,上下对齐折,比一比上边和下边谁长?左边和右边呢?

  对于正方形,让学生摆火柴棒,用四根小棒摆出1个正方形,再把这四根小棒折下来比一比它们四条边谁长,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6、玩游戏找朋友(出示*行四边形)从而得出角是直的并板书。

  7、听听数学宝贝的自我介绍,好吗?(放录音)

  8、闭眼摸图形。

  9、你们帮数学王国的朋友解决了问题,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那考考你们是不是认真观察的孩子,请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10、这节课,数学王国的朋友看到大家学得这么好,送来了一份礼物,想看吗?这是什么?(蜻蜓)对了,它是由我们今天学*的图形拼出来的,谁能说出来,谁说得多,我就给它奖励,注意还要说出有几个图形。

  11、那你们回送一个礼物,好吗?看谁用得最多,摆得最像,最漂亮。

  三、1、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或教室里有没有学过的图形的物品,给爸爸妈妈说说看。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2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P3认识*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

  《练*册》

  板书设计:

  认识*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及练*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36页—37页

  教材分析:

  学生对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经验,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图形。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面图形,体现“面在体上”的设计思路。为了形象生动,通过物体给这些图形拍个照片,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情境,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

  设计理念:

  1、努力给学生现实的、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2、数学活动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学过程:

  (用不同颜色的图形纸贴出来的)

  哇,好漂亮!是不是给我们的奖品呀?

  探索新知

  1、师:今天,咱们班来了新朋友,大家想和它们交朋友吗?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新朋友叫什么名字?”

  “我想知道新朋友长得什么样?”

  “我想知道新朋友家住在哪儿?”

  “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有什么爱好?”

  ……

  那大家想和这里的图形交朋友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生说师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3、它们长什么样呢?

  “长方形是长长的;

  正方形是四条边一样长,方方的;

  三角形有三个角;

  圆没有角圆圆的。”师奖励学生图形,

  说得真棒,这个奖品“长方形”送给你。

  4、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生面面相觑)

  请大家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木块,用手摸摸它们的面。

  “老师、老师,正方形住在这儿。”(师点点头,奖给生一个正方形)

  “老师、老师,长方形住在我书的上面。”(师奖给生一个长方形)

  ……

  5、我们给这些新朋友拍拍照片好吗?

  “没相机,怎么拍呀?”

  师:有铅笔和白纸吗?(师示范了一个)生拿着积木,铅笔、白纸,描了起来,然后剪下来,师启发学生还用印泥印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6、其实,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师就有很多。你们能给你们剪下来的图形找到自己的新家吗?

  “找到新家后,就把这些图形贴的那些物体的面上。”

  墙壁上、门窗上、开关上、钟面上、流动红旗上,水桶上、地面上……点缀了一层。

  7、全课小节,并板书课题。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菁华3篇)(扩展1)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1

  课例类别:部分探究

  学*课目:数学

  学*年段:小学一年级

  学*时间: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学*资源

  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三、学*实施方案

  ·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过程:电脑出示动画(见学*资源)

  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状,说说是怎样分类的?

  2、探究释疑:

  目标:让学生 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

  过程:

  (1)教师用电脑出示讨论题:

  a、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b、把你分的“形状相同的”每一类物品告诉大家,你觉得它们分别长的是什么样子?

  c、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2)让学生按以上步骤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巡视。

  (3)交流:

  探索的途径:指几生上台演示他们是怎样感知的,电脑再显其过程(学*资源)。

  (4)讨论与小结:

  a、说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b、电脑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图形、名称。

  3、巩固与拓展:

  目标:利用电脑展示各种动态的练*使学生掌握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创造情感和浓厚的兴趣。

  过程:

  (1)课本中的题改编:看图形,说名称。

  (2)数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数。

  (3)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并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积木,分工合作完成。

  汇报:城堡、动物园、飞机、世贸大楼、航空的母舰……

  (4)转化: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的`见到一些组合图形。比如说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圆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这样的例子?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2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P3认识*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

  《练*册》

  板书设计:

  认识*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及练*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3

  一、1、同学们,这是数学王国的小猴子给大家送数学宝贝来了,你们想不想看?

  2、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3、玩游戏:谁能举出我说的名字的图形越多我就发给他一个智慧娃娃。

  好!同学们都想,那这样自己拿手中的图形说这是什么图形?

  4、检测一下是不是会认人,我举起图形的面,你说面的名字,(学生汇报贴在黑板上,再问一个,并写上名字)

  5、摸一摸你们手中的图形,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告诉大家(**的,**的面,也叫*面,他们就叫*面图形,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面图形,板书:*面图形的认识)

  二、1、用手指着“边”这是什么?边,请大家跟着老师说三遍。

  2、用尺子碰碰你的手,说说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觉得疼呢?尖尖的叫角,念三遍。

  3、下面数学王国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大家帮他们解决,你们愿意吗?

  a、长方形有()条边,()条长边,()条短边,两条长边,两条短边,()个角,角都是()的。

  b、正方形有()条边,()个角,四条边都(),角都是()的。

  c、三角形有()条边,()个角。

  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个,哪个组说得最多就奖给他们组一个智慧人。

  4、生汇报师填空。

  5、发现有不会的,对边相等,让学生对折纸片,长方形,上下对齐折,比一比上边和下边谁长?左边和右边呢?

  对于正方形,让学生摆火柴棒,用四根小棒摆出1个正方形,再把这四根小棒折下来比一比它们四条边谁长,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6、玩游戏找朋友(出示*行四边形)从而得出角是直的并板书。

  7、听听数学宝贝的自我介绍,好吗?(放录音)

  8、闭眼摸图形。

  9、你们帮数学王国的朋友解决了问题,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那考考你们是不是认真观察的孩子,请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10、这节课,数学王国的朋友看到大家学得这么好,送来了一份礼物,想看吗?这是什么?(蜻蜓)对了,它是由我们今天学*的图形拼出来的,谁能说出来,谁说得多,我就给它奖励,注意还要说出有几个图形。

  11、那你们回送一个礼物,好吗?看谁用得最多,摆得最像,最漂亮。

  三、1、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或教室里有没有学过的图形的物品,给爸爸妈妈说说看。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菁华3篇)(扩展2)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1

  《认识图形》是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块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课。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个*面图形的最表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准确分辨并说出每个*面图形的名称,它的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崔老师在设计上以“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 、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需求。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带了什么形状的玩具?”“这些玩具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这是复*,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二、 突出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素养的培养。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1)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线”、“描点”、“折”、“量”等多种方法;(2)在认识了*面图形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后,提问:“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此处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

  三、有效设计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题还是巩固练*,都能紧扣教学内容、符合低段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又将触角伸向周边的学科,实现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面图形以后。崔老师出示的各类安全标志,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再讲:图形的名称等。这是学科整合的良好体现。又如课尾的小环节,符合学生心理的需求,又紧扣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在认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一种成功的快乐和体验,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本堂课值得探讨的方面有:(1)在学生画出了各类不同的图形后,教师对作品作了展示,此时可否让学生将作品分分类,这样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又能渗透分类的思想,进一步突破“长方形、正方体(形)”异同点比较的这一难点。(2)教师的语言技巧。如评价的有效性、提问指向的明确性等。在课中老师曾提问:“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学生的回答各异:如正的、方的、方方正正的……此时,教师的评价如果能够有所侧重,有意识地将比较本质的词句再说一说,可能会更助于学生认识图形,以及学*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描述的意识。又如课的'结尾处,要求学生涂一涂时,教师的要求是“选一个涂一涂”而学生的操作中是“选一类涂一涂”,这需要更准确的语言引导。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2

  20xx年10月30日上午听取了李老师讲的《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节课,《认识立体图形》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面图形的认识和学*做好铺垫。鲍老师利用分一分、摸一摸、推一推、搭一搭等自主、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大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

  通过听课,我觉得鲍老师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1、教学的层次比较清晰。尝试分类——探究形成——联想应用。使学生对某几种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充分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建立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等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从生活数学出发。新课标中指出,我们学*数学的目的',是了解生活环境,改变生活现状。本着这个精神,我尽量安排知识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知识是有用的,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主要表现在,让学生在小组“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获取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基本思想:“猜想——验证”进行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按形分类的环节欠缺一些引导,显得单薄,比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滚一滚进行分类,一类是可以滚动的、有球和圆柱。其中球可以任意滚动,而圆柱放到用手推回滚动。另一类是不能滚动的长方体

  3、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指导了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4、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全班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整节课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正如教学设计所预测的,这节课自主性操作明显不够(由于担心课堂纪律),在个别环节的设计上,总因苛求课堂的井然有序而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忽略了其实学生在磕磕绊绊地发现过程中可以对知识加深理解。小组合作学*过程中个别学生出现圆球在教室地面乱滚,影响课堂纪律的问题,需要改进。

  总体而言,李老师的这节课,语言表达流畅清晰,教学结构合理,师生互动较好,是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纪律管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是低年级,所以也是多数班级共同存在的问题,以后需要共同研究,进步。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3

  《认识图形》是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块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课。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个*面图形的最表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准确分辨并说出每个*面图形的名称,它的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崔老师在设计上以“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 、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需求。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带了什么形状的玩具?”“这些玩具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这是复*,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二、 突出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素养的培养。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1)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线”、“描点”、“折”、“量”等多种方法;(2)在认识了*面图形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后,提问:“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此处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

  三、有效设计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题还是巩固练*,都能紧扣教学内容、符合低段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又将触角伸向周边的学科,实现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面图形以后。崔老师出示的各类安全标志,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再讲:图形的名称等。这是学科整合的良好体现。又如课尾的小环节,符合学生心理的需求,又紧扣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在认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一种成功的快乐和体验,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本堂课值得探讨的方面有:(1)在学生画出了各类不同的图形后,教师对作品作了展示,此时可否让学生将作品分分类,这样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又能渗透分类的思想,进一步突破“长方形、正方体(形)”异同点比较的这一难点。(2)教师的语言技巧。如评价的有效性、提问指向的明确性等。在课中老师曾提问:“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学生的回答各异:如正的、方的、方方正正的……此时,教师的评价如果能够有所侧重,有意识地将比较本质的词句再说一说,可能会更助于学生认识图形,以及学*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描述的意识。又如课的结尾处,要求学生涂一涂时,教师的要求是“选一个涂一涂”而学生的操作中是“选一类涂一涂”,这需要更准确的语言引导。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菁华3篇)(扩展3)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 (菁华5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形状。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形状

  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各自的学具。

  问:这么多学具中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①活动:按老师要求,学生分组活动。

  ②学生汇报,在投影仪下分类。

  ③揭示概念。

  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④活动:师板书球,生拿,并检查是否拿对了。

  再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2、摸感知特点

  ①感知长方体。

  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小朋友说一说。

  汇报:用你的话来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②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说说这三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③比较

  投影出示33页第一幅画,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

  ④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他吗?请闭上眼睛想一想。

  ⑤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他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猜物体

  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蒙上眼睛猜猜这是什么?(如图2)

  2、搭一搭

  用自己手上的学具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

  (四)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物体的形状,还用他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2

  幼儿发展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初步了解长方形的特征。

  2、区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点。

  教师指导要点

  (一)兴趣导入(教师和学生用卡:形状卡片)

  游戏:"哪个图形宝宝不见了?"

  1、教师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指导语:现在呢,我们要玩"那个图形宝宝不见了"的游戏,玩游戏的时候陈老师要请宝贝趴在桌上(学生常规好,可让闭上眼睛)

  教师取走一张圆形卡片,请幼儿说一说"哪个图形宝宝不见了"。

  2、游戏反复进行,可集体或个别。

  (二)新知学*(小挂图、正方形,长方形卡片)

  名称:学*长方形

  玩法:

  1、幼儿初步认识长方形。(小挂图)

  出示画有长方形实物的挂图,让幼儿命名。教师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

  2、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正方形,长方形卡片)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将正方形与长方形重叠放置,直观地让幼儿感知并说出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异同点。

  3、教师小结:"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面对面的两条是一样长。"

  (三)操作巩固(P13、学生用卡:形状卡片)

  1、名称:圈一圈(P13)

  玩法:找出是长方形的物品,并圈出来。

  2、名称:分一分(学生用卡:形状卡片)

  玩法:将不同颜色的卡片按照形状(长方形和正方形)分为两类。

  (四)游戏体验(形状卡片挂饰)

  名称:"萝卜蹲"游戏

  指导语:现在呢,我们一起玩《萝卜蹲》的游戏啦,请宝贝们出来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各种图形挂饰。

  交换图形挂饰,游戏若干次。

  (五)练*提升(P14、P15)

  1、名称:送图形宝宝回家

  玩法:用连线的方法分别将正方形和长方形宝宝送回家。

  2、名称:涂一涂,数一数

  玩法:找出每一个物体中的长方形涂色,并数一数正方形和长方形各有几个。

  3、名称:找一找、说一说

  玩法:在教室中寻找与长方形相似的物体。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3

  一、1、同学们,这是数学王国的小猴子给大家送数学宝贝来了,你们想不想看?

  2、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3、玩游戏:谁能举出我说的名字的图形越多我就发给他一个智慧娃娃。

  好!同学们都想,那这样自己拿手中的图形说这是什么图形?

  4、检测一下是不是会认人,我举起图形的面,你说面的名字,(学生汇报贴在黑板上,再问一个,并写上名字)

  5、摸一摸你们手中的图形,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告诉大家(**的,**的面,也叫*面,他们就叫*面图形,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面图形,板书:*面图形的认识)

  二、1、用手指着“边”这是什么?边,请大家跟着老师说三遍。

  2、用尺子碰碰你的手,说说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觉得疼呢?尖尖的叫角,念三遍。

  3、下面数学王国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大家帮他们解决,你们愿意吗?

  a、长方形有()条边,()条长边,()条短边,两条长边,两条短边,()个角,角都是()的。

  b、正方形有()条边,()个角,四条边都(),角都是()的。

  c、三角形有()条边,()个角。

  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个,哪个组说得最多就奖给他们组一个智慧人。

  4、生汇报师填空。

  5、发现有不会的,对边相等,让学生对折纸片,长方形,上下对齐折,比一比上边和下边谁长?左边和右边呢?

  对于正方形,让学生摆火柴棒,用四根小棒摆出1个正方形,再把这四根小棒折下来比一比它们四条边谁长,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6、玩游戏找朋友(出示*行四边形)从而得出角是直的并板书。

  7、听听数学宝贝的自我介绍,好吗?(放录音)

  8、闭眼摸图形。

  9、你们帮数学王国的朋友解决了问题,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那考考你们是不是认真观察的孩子,请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10、这节课,数学王国的朋友看到大家学得这么好,送来了一份礼物,想看吗?这是什么?(蜻蜓)对了,它是由我们今天学*的图形拼出来的,谁能说出来,谁说得多,我就给它奖励,注意还要说出有几个图形。

  11、那你们回送一个礼物,好吗?看谁用得最多,摆得最像,最漂亮。

  三、1、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或教室里有没有学过的图形的物品,给爸爸妈妈说说看。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各种图形并进行区别。

  3、培养观察及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多媒体出示特意骑牛图。

  教师:好看吗?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我们先来看牧童骑牛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你能将图中相同的图形找出来吗?分分看。

  二、合作探究,认识*面图形。

  教师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将图中的图形标记下进行分类。然后小组长组织好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组间交流,及时抽象出几何名称,如:树干的开头是长方形、太阳的开头是圆形……

  举例:看看身边的物体,什么开头是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或圆?

  教师: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将这些图形画出来吗?

  三、当堂达标

  给下面图形涂上颜色

  课堂: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你认识了那些图形宝宝,请你和同桌交流一下。

  作业布置:

  必做题:39页自主练*题1、2、3、4题

  选做题:用本课认识的图形宝宝画一幅画,并统计出各种图形的个数。

  板书设计:

  牧童

  —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形状。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形状

  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各自的学具。

  问:这么多学具中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①、活动:按老师要求,学生分组活动。

  ②、学生汇报,在投影仪下分类。

  ③、揭示概念。

  师: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④、活动:师板书球,生拿,并检查是否拿对了。

  再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2、摸感知特点

  ①、感知长方体。

  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小朋友说一说。

  汇报:用你的话来说一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②、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说说这三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③、比较

  投影出示33页第一幅画,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

  ④、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他吗?请闭上眼睛想一想。

  ⑤、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他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猜物体

  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蒙上眼睛猜猜这是什么?(如图2)

  2、搭一搭

  用自己手上的学具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

  (四)、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物体的形状,还用他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菁华3篇)(扩展4)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1

  *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二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使学生既对几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学*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想的渗透,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教师能认真领会课标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学生生活实际.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玩七巧板"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七巧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一种玩具,几乎家家都有。"七巧板"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积极性。

  2.能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对四种图形的认识,教师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这样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3.重视学生的体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1)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

  (2)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

  (3)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总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方面,都能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2

  认识图形这节课是在学生第一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体会“面”在“体”上。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因为学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对*面图形也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经验,所以,在教学的开始,我就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引入新课,让学生辨认立体图形并介绍一个新立体图形朋友:三棱柱。富有童趣的教学语言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更愿意倾听。我说:三棱柱来到我们一(9)班,想留下它最美丽的一面,通过描一描,它留下了它最美丽的一面,就是三角形。这个设计不但好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面”在“体”上。学生的兴趣瞬间被激发了,学生们纷纷都拿起学具盒中的立体图形,留下来它们最美丽的一面。在从“体”到“面”的认识过程中,学生通过看、描、摸、找后,再通过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突破了重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这节课更是充分体现了这点。所以,我设计了:“找一找”,让学生找身边的*面图形;而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发现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教室门的面是长方形的,地板砖的面是正方形的……“看一看”,让学生欣赏利用*面图形拼成

  的各种美丽的图案;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对美丽的图案发出一阵阵惊叹。“画一画”,让学生利用本节课学*的*面图形画出最美丽的图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3

  反思本课的教学实施,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新课导入,可以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激励学生探究。

  例如在导课的时候,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它们都住在图形王国里(课件演示:出现宏伟的图形宫以及满天飞舞的各种各样的图形),现在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面图形家族,(课件演示——出示 ▄□△○)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二、引导操作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创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动脑和动手相结合,手是脑的老师,智慧出在手尖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新课部分,我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当观众,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尝试、去思考想象??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今天要认识的图形都住在立体图形上,你能想办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单独住到纸上吗?”

  孩子们经过思考、讨论后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些盒子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盒子周围画一圈。”有的孩子说:“可以沾一些印泥,再扣在纸上。”有的孩子说:“可以把纸包在盒子的周围,用手使劲折,就有一个图形的痕迹了。”还有的孩子说:“还可以把盒子放在纸张下面,用铅笔描??”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或画一画?孩子们情趣高涨,纷纷回答“要”。于是教师提出合作要求,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在小组展示、汇报的时候,就有了五彩缤纷的杰作:

  有的小组采用描的方法,描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有的小组用印的方法,印出了好多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就这样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孩子自由的操作、探索、思考、创新,让孩子在操作中尝试错误,品尝成功,孩子们学*热情高涨,学*兴趣非常浓厚。

  三、精心设计练*,激发创新思维

  本册实验教材的一大特点是非常注意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课堂练*则是学*巩固知识,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和智能转化的主要环节。如何在巩固环节精心设计,起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发挥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又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懂得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我在巩固练*环节设计一道这样的题目:教师先以电脑演示展示各种各样的交通标志(孩子们手中也都有一本交通安全读物),并请孩子们说出这些各是什么交通标志,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请孩子们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的?因为有了教师先前的启发引导,孩子们的思路大开,纷纷举手抢着回答:书、药盒、香烟盒、食品包装盒、中秋月饼盒的面??

  下课以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的围着老师,挥舞着沾满印泥的小手,晃动着花花绿绿的小脸蛋,兴奋的冲着老师叫到:老师,今天的课可真有意思;老师,什么时候还要让我们印图形;老师,我还想上下去;老师,我还能想出其他办法让这些图形搬家??

  本节课的学*,学生注意力集中,学*兴趣浓厚,学*热情高涨、学*效果好。美中不足的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考虑的不周,忽略了孩子们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一年级的孩子从没有使用过印泥,在没有练*使用的前提下,一下子让孩子使用印泥,结果他们把桌面、手掌、甚至小脸蛋上都涂得一片狼籍,让人哭笑不得。

  下一次的教学中应改用一次性印章或用有海绵的印泥,效果会更好。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4

  认识图形这节课堂教学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这些图形,但不要求学生准确的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基于学生在学*以前,对这些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所以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动手摸一摸使学生从中感觉每个图形的形状,通过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让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动手分类、小组合作、概括总结出四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教学比较好的方面是:在上课时我在课前的谈话中,设计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

  学*积极性。导入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认识、观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动手操作等经常见到的物体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了分类。另外我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抽象概括出了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从现实的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实物素材,例如:乒乓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等实物,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数学知识,对要认识的这些图形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小组合作、动手给物体分类、观察分类后每种物体的特点,抽象概括出了每种立体的名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每一种图形的认识都经历了引入抽象给出图形名称三步,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通过,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的使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不足之处:

  (1)上课时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长方体的的形状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困难,我设计的作业拓展性不够。

  教学改进的措施:

  (1)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把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用数学的乐趣。

  (2)精心设计练*,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以达到加深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的目的`。

  (3)让学生拿出四种物体放在桌面上滚一滚,从而发现圆柱和球,很容易滚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向学生设疑:圆柱和球都能滚动,那滚动时有什么不同吗?可让学生拿实物在桌面滚 一滚,看发现什么?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意见得出结论。

  (5)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用感观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加深对各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做,用脑想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创新。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5

  认识图形这一课是学生学*空间与图形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课的学*将他们的已有的感 性经验进行整理抽象。针对对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理解和处理,为了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主要关注:

  一、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在 本节课中一系列的知识点都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来获得。兴趣是推动学*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同时根据学生好 奇、好动心理,课上就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每个小组一堆实物(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魔方、小木块等)玩一玩,分一分,在这样的过程 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感知了这些实物的形状,并为后继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氛围。又如:在摸一摸环节中,让学生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球、圆柱、长方体、正 方体有什么感觉,跟小组同学说一说。这样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体的特征。充分调动了学 生的全员参与和全身心投入,让学生在活动的课堂中逐步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认识,体会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二、创设游戏环境、让学生快乐学*

  为 了更好的联系生活,应用所学知识,教师设计了多种有趣的游戏。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根据对正方体、长方体等的认识,寻找生活中的实物,这样能把物体、 几何图形、图形名称联系起来感知。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在对图形的观察、触摸、感知后,直接用手进行触摸物体,使学生能通过触摸准确想象出物体的 形状,并同几何图形联系到一起,说出物体的图形的名称。找一找的游戏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内容,学生通过触摸,找出物体。摆一摆的游戏,让学生 通过摆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图形,感知拼摆后所形成的图形,并有效感知其数量,如用四个小正方体摆一个大正方体需要几个,并从不同侧面观察拼摆图形的形状。

  在游戏中,让学生快乐运用所学知识,并进一步进行升华,提高对图形的认识,有效的分清物和图的联系,提高学生学*的兴趣。

  纵观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参与热情高、学*兴趣浓,从他们欢乐的笑脸上,从他们友好的话语中,从他们不愿离开的脚步里,从他们天真的眼神中,我又一次感受到做 教师的快乐,为师者还有何求呢!拥有这些足以!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菁华3篇)(扩展5)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5)份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1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块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课。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个*面图形的最表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准确分辨并说出每个*面图形的名称,它的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老师在设计上“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 、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基(需)求。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带了什么形状的玩具?”“这些玩具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这是复*,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二、 突出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数(素)养的培养。

  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

  (1)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线”、“描点”、“折”、“量”等多种方法;

  (2)在认识了*面图形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后,提问:“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此处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

  三、 有效设计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题还是巩固练*,都能紧扣教学内容、符合低段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又将触角伸向周边的学科,实现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面图形以后。周老师出示的各类安全标志,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再讲:图形的名称等。这是学科整合的良好体现。又如课尾的:“抓小偷”环节,符合学生心理的需求,又紧扣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在认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一种成功的快乐和体验,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本堂课值得探讨的方面有:

  (1)在学生画出了各类不同的图形后,教师对作品作了展示,此时可否让学生将作品分分类,这样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又能渗透分类的思想,进一步突破“长方形、正方体(形)”异同点比较的这一难点。

  (2)教师的语言技巧。如评价的有效性、提问指向的明确性等。在课中老师曾提问:“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学生的回答各异:如正的、方的、方方正正的……此时,教师的评价如果能够有所侧重,有意识地将比较本质的词句再说一说,可能会更助于学生认识图形,以及学*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描述的意识。又如课的结尾处,要求学生涂一涂时,教师的要求是“选一个涂一涂”而学生的操作中是“选一

  类涂一涂”,这需要更准确的语言引导。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2

  《认识*面图形》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而杨老师上的是《认识图形》的一节练*课。杨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上一节课学到的新知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面图形的认识。

  首先,“搭小棒”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与长方形。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问题指向性非常明确。例如用小棒搭三角形时,教师提出了这一几个问题:“为什么你搭三角形搭得这么快?”“能搭出比刚才大一点的三角形吗?”“最少用几根小棒就能搭出一个三角形?”等,针对这几个问题的实践与思考,学生理解了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这一本质特征,也知道了三角形是可以有大小的等拓展性知识。

  其次,“画一画”的活动使学生对*面图形的认识由形象转入抽象,进一步体会每个图形的本质特征。点子图比格子图更抽象,教师引导学生把点子图想象成钉子板,“交叉点就像钉子板上的钉子”,使学生有了空间想象的依托,降低了练*的难度。所以说教师的适时点拨还是非常到位的。

  最后的“折一折”活动,很好地把不同的*面图形沟通了起来。“把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两个三角形”、“在长方形纸上折出一个正方形”等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到,长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等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宽,更丰富了学生对于*面图形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3

  本组周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一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面图形。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寓教于乐

  教学中教师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一环环的活动中,以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空间。

  第二、努力体现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孩子们通过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而教师只是这节课的引导者、材料准备者、活动的设计者。

  第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当教师向学生发问:“你在教室中见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孩子们马上在教室中观察自己所见到的物体,并在这些物体上准确地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这一设计使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四、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和学*数学

  我认为这一点是这节课尤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下面我重点就这个方面来谈谈。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正是在教学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活动式的教学:

  1、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找图形、变图形、分图形、围图形、拼图形等。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在操作中充分感知,使学生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体会“面在体上”。

  2、教师把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比如说:在学生从积木上找到*面图形后,教师问:“怎样将这些图形变到纸上?”再如:在围图形时,教师问:“能围出圆吗?为什么?”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3、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1、在组织学生想办法将面从体上变到纸上来时,如果能提供给小组更多的材料和工具,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想出更多、更有创意地方法。

  2、在教室中的实物上找图形时,如果能从教室里拓展到室外,那么一定会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练*的设计中,没有很好地对学优生进行更进一步在发散思维的提高培养。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们组的三位老师仔细地进行了一下反思,我们发现在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按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方面我们做得还不错,但是如何真正地体现活动的实效性,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玩”中学,我们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们组下一个教研的重点。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4

  今天有幸聆听了一年级倪老师的一节课《认识图形》,本节课是学生认识“图形与几何”的开始,通过观摩,领悟到了倪老师的很多教学理念,学*到了许多教学策略,现总结如下:

  1、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效率。

  教师用书后的关盘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对它进行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本节课中,倪老师就是以此为依托,从而展开教学活动,极大地方便学生对相关立体图形进行建模,提高了课堂实效。

  2、 练*设计富有童趣,学生积极性较高。

  有效的练*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但是该年龄段的学生可能会在经历了新知学*之后对接下来的练*活动感到疲倦。但是在本节课中我们丝毫看不到学生的疲倦,相反的却是越来越感受到学生的热情,这与倪老师巧妙的练*活动设计是分不开的。

  商榷之处:本节课可能过于依赖多媒体,本年龄段的学生空间意识还不够强,我认为还要更多的从现实生活中去找一些模型让学生去充分感受,停留在画面上的立体图形与现实中的立体图形在学生感知上我觉得还是有差别的,这样也便于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5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块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课。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个*面图形的最表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准确分辨并说出每个*面图形的名称,它的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老师在设计上以“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 、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基(需)求。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带了什么形状的玩具?”“这些玩具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这是复*,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二、 突出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数(素)养的培养。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1)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线”、“描点”、“折”、“量”等多种方法;(2)在认识了*面图形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后,提问:“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此处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 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

  三、 有效设计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题还是巩固练*,都能紧扣教学内容、符合低段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又将触角伸向周边的学科,实现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面图形以后。周老师出示的各类安全标志,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再讲:图形的名称等。这是学科整合的良好体现。又如课尾的“抓小偷”环节,符合学生心理的需求,又紧扣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在认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一种成功的`快乐和体验,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本堂课值得探讨的方面有:(1)在学生画出了各类不同的图形后,教师对作品作了展示,此时可否让学生将作品分分类,这样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又能渗透分类的思想,进一步突破“长方形、正方体(形)”异同点比较的这一难点。(2)教师的语言技巧。如评价的有效性、提问指向的明确性等。在课中老师曾提问:“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学生的回答各异:如正的、方的、方方正正的……此时,教师的评价如果能够有所侧重,有意识地将比较本质的词句再说一说,可能会更助于学生认识图形,以及学*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描述的意识。又如课的结尾处,要求学生涂一涂时,教师的要求是“选一个涂一涂”而学生的操作中是“选一类涂一涂”,这需要更准确的语言引导。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