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优秀数学教案(精选二十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1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动手操作活动,对数字的组成产生兴趣。

  2.在操作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并说出5 的四种分合法,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学*5的组成,理解加法、减法含义。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 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房子,动物图片。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并说出5的四种分和法,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学*5的组成,理解加法、减法含义。

  活动过程:

  一、利用故事角色复*4的组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师:4只小狗要去两座房子里玩,记住每座房子里都要有小狗,你来帮助他们分一分吧?

  小结:所有数量是4的物品如果要分成两部分,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起是4。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起来是4。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起来是4。)

  二、创设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自主探索5的四种分和法

  1.尝试分雪花片,探索5的不同分合方法,初步理解加法、减法含义。

  (1)刘老师这里还有很多雪花片,分别分到这两座房子里,每座房子里都要有,你来试一试怎么分?

  (2)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谁的和这位小朋友的分法不一样?

  小结:雪花片分给两座房子,有4种不同的分法。

  现在小朋友看一看,当黄房子有1个雪花片,红房子有4个,它们合起来就是5;黄房子有2个雪花片,红房子有3个,它们合起来就是5;5个雪花片,分给黄房子3个时,那剩下的2个就给了红房子,5个雪花片,分给黄房子4个时,那剩下的1个就给了红房子。

  2.探索圆点的分法,进一步理解5的分合法,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巩固对递增、递减规律的认识。

  (1)小朋友请在盘中每次取5个圆点分给黄房子和红房子,试一试有几种分法?可以根据我们学*过的规律来分一分。

  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分圆点的情况,有谁的和这位小朋友的分法不一样?

  小结:所有数量是5的物品如果要分成两部分,都有四种分法,(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是5。5可以分成2和3,2和3合起来是5。5可以分成3和2,3和2合起来是5;5可以分成4和1,4和1合起来是5。)

  三、播放PPT,引导孩子学*加减法

  1.草地上本来有几只小狗,又跑来了几只,怎么列算式呢?

  2.观察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飞走了几只,现在还剩下几只?怎么列算式?

  活动延伸:

  回家吃饭的时候帮助妈妈分碗和筷子,试一试有几种分法?

  活动反思:

  一、自我反思:

  此活动的'设计是为学*新知识做铺垫,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学课的乐趣。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一开始没有直接点题,而是自然地引出了课题:5的组成。在情景的创设中,幼儿兴趣浓厚,一个个当起了小兔的小帮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了。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体会数学课的乐趣。

  二、听课老师对本次活动的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的学*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活动中,运用帮小兔想办法——通过操作得出四种分法——通过找朋友游戏与小兔去做客的一系列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的探索出5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中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活动中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2

  设计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6的分合。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惯。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游戏导入:

  1、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

  2、逛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3、取款机里有很多的硬币,请小朋友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6个硬币。

  4、跟好朋友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游戏“抛硬币”

  1、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吗?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

  2、正面是什么样的?反面有是什么样的?

  3、你们知道一个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你们手里有多少钱呢?

  4、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吧!

  5、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把6个硬币轻轻撒到盘子里,

  6、看看有几个正面?有几个反面?然后把它记下来。

  7、幼儿游戏,并记录操作结果。

  8、展示记录情况。你玩出了几种情况?你是怎样记录的?

  游戏“猜硬币”

  9、我手里有6个硬币,我将他们藏在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个?

  10、和旁边的小朋友玩一玩。

  购物

  1、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请小朋友用6元钱买两样东西,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2、幼儿自由购物。教师做营业员检查幼儿活动结果。

  3、送礼物。跟客人老师讲讲6元钱买了几元和几元的东西。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育领域中,强调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培养他们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学*。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3

  一、 活动目标:

  1、学*根据线索判断结果。

  2、学*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 活动准备:

  1、空纸箱一个、铅笔数支、数个硬币、几张5元纸币。

  2、幼儿操作材料、铅笔。

  3、教师用示范纸4张。

  三、 活动过程:

  1、变加2个的魔术。

  (1)、出示纸箱一个, 事先在里面放一些铅笔。告诉幼儿:我要让这只纸箱变魔术,从左边放东西进去,就会变不一样的东西从右边出来。

  (2)出示2支铅笔,放入纸箱中,从右边拿出4支铅笔来,请幼儿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3)再放入3支铅笔,从右边拿出5支铅笔。请幼儿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4)再放入4支铅笔,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几支铅笔出来。

  (5)再放入5支铅笔,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几支铅笔出来。

  (6)请幼儿说说,这只纸箱变的是什么魔术?

  2、1元变5元的魔术。

  (1)教师事先在纸箱里放些5元纸币。让幼儿看看这次魔术纸箱又会变什么魔术。将1个1元硬币放进去,从右边拿出1个5元;再将2个1元硬币放进去,从右边拿出2个5元。

  (2)将3个1元硬币放进去,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什么出来。(3个5元)

  (3)将4个1元硬币放进去,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什么出来。(4个5元)

  (4)请幼儿说说,这次纸箱变的是什么魔术?

  3、师出示刚才变魔术的.图例纸纸,请幼儿观察。了解其变化规律。

  4、逐一出示范例纸纸,请幼儿观察,说说魔术纸箱又在变什么魔术

  4、请幼儿选一张作业纸进行操作,师逐一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5、展示幼儿作业,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6、尝试别的变化方法,幼儿再次操作。

  7、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4

  活动目标:

  1、学*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数量关系。

  2、学*5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两份只有4种分法。

  3、使幼儿能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实物投影仪、实物图、贴绒数字1-5、特征标记图、幼儿作业纸、分合卡片、铅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2-4的组成。

  出示贴绒数字,师:"今天我们来玩'碰球'游戏,老师先报一个数,你们再报一个数,我们的数合在一起要刚好是这个数。"

  2、新授学*5的组成,学*按特征分解画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我们一起看看图上有什么?"(小鸭子)"请小朋友数数看,一共有几只小鸭子?"(5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5只小鸭子?""那我们一一看,这几只小鸭子都一样吗?它们什么地方不同?"幼儿自由回答。

  "刚才小朋友一起找了这几只小鸭子的不同特征,我们把这些小鸭子的不同特征的事故量记录到记录表上,(出示5的分合式图片)教幼儿按照大小、颜色、动作、位置不同去记录。"谁愿意来填放相应的数字?"(出示5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来摆放,其余幼儿帮助检查。我们刚才记录的都是什么洋的事?5只鸭子中有几只什么样的鸭子和几只什么样的鸭子/,那么那这些鸭子的特征标记拿掉就变成了什么?"(5的分合式)出示5的分合式。"小朋友这个分合式你们会读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师生读5的分合式。

  二、操作活动。

  "刚才我们给小鸭子按不同的特征分了类,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图片,你们看图上有什么?"(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作业纸)"按照老师刚才讲解的`要求给熊猫分类,看清楚上面的特征标记再去记录,记录好后再自己读一读。幼儿分组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

  出示两张幼儿作业纸,"大家一起先把这两张作业纸上带标记的分合式说一说。""他们记得对吗?谁对谁错?为什么?"请错的幼儿上来改正,并读一读正确的记录分合式。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5

  活动目的:

  1、利用学具进行规律排序训练。

  2、培养幼儿发散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六型学具人手一套和挂图。

  活动过程:

  1、幼儿排队找规律,引出课题。

  幼儿按拍一下手拍一下肩、拍两下手拍两下肩的`规律进入活动室。

  2、:“请你照图继续摆”。

  出示下列挂图,让幼儿观察数秒钟,启发幼儿说出规律,并继续往下摆。

  (1)一长一短:两根学具棒、一根学具棒

  (2)一红一绿:一根红学具棒、一根绿学具棒

  (3)三种颜色三种形状:红圆、黄三角、绿正方形

  (4)单双数:1、3、2、4、5、7、6、8

  3、:“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请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规律排序(一种底色一种类别、两种底色两种类别……六种底色六种类别)。最后让幼儿自己定标准自己摆,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能力。

  活动延伸:

  按一男一女、一男两女、梳辫子不梳辫子、戴眼镜不戴眼镜、高矮等标准让幼儿排队出活动室。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6

  活动目标:

  1、学*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数量关系。

  2、学*5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两份只有4种分法。

  3、使幼儿能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实物投影仪、实物图、贴绒数字1-5、特征标记图、幼儿作业纸、分合卡片、铅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2-4的组成。

  出示贴绒数字,师:"今天我们来玩'碰球'游戏,老师先报一个数,你们再报一个数,我们的数合在一起要刚好是这个数。"

  2、新授学*5的组成,学*按特征分解画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我们一起看看图上有什么?"(小鸭子)"请小朋友数数看,一共有几只小鸭子?"(5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5只小鸭子?""那我们一一看,这几只小鸭子都一样吗?它们什么地方不同?"幼儿自由回答。

  "刚才小朋友一起找了这几只小鸭子的不同特征,我们把这些小鸭子的不同特征的事故量记录到记录表上,(出示5的分合式图片)教幼儿按照大小、颜色、动作、位置不同去记录。"谁愿意来填放相应的数字?"(出示5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来摆放,其余幼儿帮助检查。我们刚才记录的都是什么洋的事?5只鸭子中有几只什么样的鸭子和几只什么样的鸭子/,那么那这些鸭子的特征标记拿掉就变成了什么?"(5的.分合式)出示5的分合式。"小朋友这个分合式你们会读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师生读5的分合式。

  二、操作活动。

  "刚才我们给小鸭子按不同的特征分了类,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图片,你们看图上有什么?"(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作业纸)"按照老师刚才讲解的要求给熊猫分类,看清楚上面的特征标记再去记录,记录好后再自己读一读。幼儿分组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

  出示两张幼儿作业纸,"大家一起先把这两张作业纸上带标记的分合式说一说。""他们记得对吗?谁对谁错?为什么?"请错的幼儿上来改正,并读一读正确的记录分合式。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7

  活动目标

  1.理解10以内单数、双数的含义。知道两个两个地数数,正好数完的数是双数,数完还剩一个的数是单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10的实物卡片、数字卡片若干,珠子或雪花片若干,小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摸珠”游戏,体验感知单双数的含义。

  1.教师组织幼儿从摸箱中每人抓一把珠子,然后两个两个地将珠子放在筐里。

  2.引导幼儿仔细点数自己抓到的珠子,用数字表示它们的数量。

  归纳小结: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还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两个两个地数,正好数完的数叫双数。

  (二)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反思

  在教学“10以内的单双数”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以及材料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充分感受和体验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引导幼儿整理、归纳单双数的学*经验,促进其逻辑思维的提高,这样才会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案例做到了以下五点:

  1、紧扣活动目标,有效设置了活动环节。

  2、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情境,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

  3、准确把握教学语言,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互动。

  4、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促进了幼儿主动建构知识。

  5、面向全体幼儿,实现了集体教学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8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肯动脑、愿挑战、激发幼儿喜欢探究数学的兴趣,正是我园积极探索的内容。有趣的重叠现象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将其转换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探究重叠现象中获得空间目测、空间组合、判断思维、仔细观察等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仔细观察等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

  设计理念:

  重叠现象是一个枯燥的内容,如何将枯燥的现象转换成幼儿感兴趣又遵循其学*特点的适宜内容。在设计本活动时我以以下"三性"为我的设计依据:

  第一,要体现活动的主体性。幼儿是学*的主体,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希望达到的。

  第二,要体现活动的操作性。幼儿年龄小,在本节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获取新知的体验,是我活动设计的愿望。

  第三,要体现活动的梯度性。希望在梯度性的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不断地根据新的经验进行判断推理,将枯燥的现象自然地融进孩子的心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魔术游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

  1、师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透明的图形,上面有什么?

  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

  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朋友仔细看哦!

  (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将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汽车。)

  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

  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对,象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辆小汽车。真是太有趣了!

  评析: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激起幼儿探索重叠现象的欲望,而且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了完全重叠的现象。孩子们在"哇!变出一辆小汽车了"的惊呼中,学*的兴趣被点燃了。

  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

  1、猜测和实验重叠现象

  (1)幼儿猜测

  师:我们接着再来变魔术。瞧!(出示两张透明图形)如果将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1)完全重叠,你们认为会变成这里的(图2)哪一幅图案?

  评析:在幼儿独立稍作自测后,师再请幼儿回答,并注意询问幼儿的不同想法,这样司以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师:看来,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确的?

  幼儿:我们可以来做实验、可以象刚才那样变魔术……

  师:这个主意不错。你们那儿也有两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从碟子里拿出来实验一下。

  (2)幼儿实验

  (3)幼儿交流

  师: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之后究竟变出了哪个图案?

  幼儿:最后一个……(师请一幼儿给正确的答案做上标记。)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空间目测和空间组合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是让幼儿先猜测,而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操作实验和反思实现的。同时教师要有机引导导幼儿明白,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做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出真正的结果,这才是做科学的真谛和精神。

  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

  (1)师幼共同目测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要提高难度:我们不做实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3)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图4)什么图案?(注意提醒幼儿静心思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幼儿:第三个,第二个……

  师:现在的答案有三种,让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先看第二个,不同意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对的图案,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排除法以及目测观察的方法:观察图案的位置。)

  (2)幼儿独立操作

  师:小朋友很聪明,通过观察图案的位置就能找出准确的答案。你们自己想不想独立试一试?(想)每位小朋友那儿都有一份操作卡(图5),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仔细地看一看,如果前面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什么图案,找出来后做上一个标记。做前面三道题就可以了,第四道题有点难,有小朋友想挑战一下就试一试。开始吧!(在操作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独立思考、学会自查。)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9

  活动目标

  1、认识序数,学*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的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认识序数,知道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会用第几准确的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房子图一张,花朵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咱们教室来了一位小动物朋友,你们看看它是谁?

  2、(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家好,我是森林里的邮递员小熊,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帮个忙,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送信。

  3、(播放多媒体课件)提问:(1)小熊有几封信?(2)它想把信送给那些小动物?

  二、小动物们搬新家了,它们住在一幢新楼房里,(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认识楼房结构。

  提问:

  (1)这是一幢几层的楼房?从下往上数,这是第几层?(第一层)第一层的上面是第几层?(第二层)最上面一层是第几层?

  (2)每一层有几间房子?从左往右依次为第几间,第几间......?

  三、找一找小动物的家。

  1、(播放多媒体课件)新楼房里都住了那些小动物?(小鸭,小猪,小兔,老虎,乌龟,熊猫……)

  2、引导幼儿学会用序数词来准确说出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间房子?

  四、给小动物送信。

  1、请幼儿准确说出小熊要依次把信送给住在第几层第几间房子的小动物?

  2、(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送信过程。

  3、检查信送对了没有。提问:让我们看看,住在第几层第几间房子的小动物没有收到信?

  五、游戏:送花。

  1、出示房子图,给每名幼儿发一朵花,请幼儿按花上的标记把花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2、检查核对花送对了没有。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10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2的组成,知道2可以分成1和1。

  2、帮助幼儿理解分合的含义,认识分合号,知道怎样用语言表达。

  3、激发对分合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认识10以内的数字。

  2、物质材料准备:PPT课件一份、黑板一块、实物玩具2个、分合号若干、幼儿操作记录材料人手一份、勾线笔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学*2的组成。

  1、引导幼儿用语言讲述分合2个玩具的过程。

  教师演示:教师手拿2个玩具,将2个玩具分给他们一人一个,再请幼儿将各自手中的一个玩具还给老师。(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请幼儿随着教师演示的动作进行讲述。)教师:谁愿意把刚才的事按顺序讲述清楚?(请几位小朋友来把刚才的活动过程完整的讲述一遍。)

  2、认识分合号,理解含义。

  教师:那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呢?老师有2个玩具,可以用几表示?(用2)教师:分给xx小朋友的一个用几表示?分给另一个xx小朋友的`一个用几表示?(引导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在黑板上写2,1,1。)教师:可这里只有数字2、1、1,应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分'呢?(出示分合号)这个符号叫分合号,上面是连在一起的,分开的,可以把它放在2和两个1的中间,就能表示2分成1和1。(教师:想想连在一起的部分应该靠*哪个数字?分开的部分应该靠*什么数字?)

  3、刚才他们还回来了玩具,那又是怎样来记录?(同上,让幼儿知道1和1合起来是2,认识"合"的符号)

  4、引导幼儿一起认读分合式。教师:这个式子你们会读吗?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来是2,这个记录我们就叫他分合式。

  二、练一练、记一记,请幼儿用玩具进行分合式操作记录。

  1、教师:请每个小朋友们拿2个玩具,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然后把它用分合式记录下来,并说一说。(教师巡回观察)

  2、幼儿操作记录。

  3、操作。

  三、看一看、乐一乐巩固分合式。

  1、教师出示PPT,巩固2的组成及分合式。

  2、教师和幼儿玩手势口述游戏。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来是2。

  3、在游戏中活动结束。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11

活动意图:

  这是本非常地道的数学绘本,内容侧重于“序数”。讲述了一个小魔法师如何通过三轮考验最终成为真正魔法师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小的心灵感悟到世界的缤纷和美丽。它的更大魔力在于,它讲的是世界万物的道理,讲的是世界万物的规律,讲的是孩子能懂秩序和方法,讲的是数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初的最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数学知识数学概念,都完美地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让孩子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了心智,有美有暖有智慧陪伴童年。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熟悉表示顺序的序数。

  2.感知上下、左右等不同方位,会根据方向及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1.绘本《真正的魔法师》ppt课件。

  2.排序操作卡、十个魔法师的图片。

  3.幼儿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

  认识序数1——10。

  活动难点:

  区别数与序数的概念。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绘本画面1,认识十位魔法师,讲述他们要参加“真正魔法师考试”,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根据方向及第几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1.引导幼儿为十位魔法师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并边指边念出“第一、第二、第三……”,并能说出大个子魔法师的位置。熟悉表示顺序的序数。

  2.教师讲述第一轮考试的要求,出示图书馆书架,引导幼儿找到装着钥匙的书。

  3.出示画面2、3,引导幼儿看看魔法师考试的情况,说说哪些魔法师找对了,为什么。

  4.教师讲述第二轮考试的要求,出示出示画面4法术柜子,引导幼儿先来找一找下数第六个抽屉里的.9张法术明信片。

  5.逐一出示画面5、6、7、8、9,引导幼儿说一说剩下的魔法师们第二轮考试的情况。

  6.教师讲述第三轮考试的要求,并出示画面10,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左边开始数第10件衣服的正确位置。

  7.出示画面11,说一说第一个找的魔法师有没有找对,为什么?

  8.出示画面12,说一说大个子魔法师有没有找对,为什么?

  9.讲述画面13、14、15关于大个子魔法师到达玩偶之国的经历。

  (三)幼儿操作

  教师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一份操作卡,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有哪些序数,将操作卡投放到区域中,供幼儿区域活动时继续巩固序数的内容。

  活动反思:

  这是一本画面优美,故事动人,具有魔力的绘本。本活动以绘本为载体,以数学活动为主,将绘本与数学活动有机结合,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作为线索串联整个活动,在*时的数学活动中,通常讲到序数,能想到的就是第1、第2……这样的概念,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在这本绘本中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序数不是指绝对位置,而是指事物间的相对位置,即根据基准位置的不同,所指事物或事件的位置也随之变化。如同样都是第3,可是从上边数和从下边数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还有,同样都是5,从前边数第五和从后边数第五表现的位置也不一样。像这样,把握事物空间、时间、位置的相对性,在解决与序数有关的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让幼儿感受到绘本领域的多面性,激发幼儿对数学绘本的兴趣。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计数有不同方法。

  2、能够以2、5、10为单位进行数群计数。

  3、通过计数,体验操作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逐一计数的感知经验。

  2、教具准备:轻音乐、演示板(已摆好20个棋子)、图片《按群计数》、不同颜色的圆形卡、操作卡。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学*按群计数。

  2、难点:会用不同方法计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理解以不同数群单位2和5进行计数。

  2、师:小朋友,图片上有多少个气球?你是怎么数出来的?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数出来?

  3、师:图片上一共有10个气球,有的小朋友说可以2个2个数,那2个2个数是怎么数的?请小朋友说一说,还可以怎么数呢?5个5个是怎么数的?

  4、师小结:2个2个数就是以2个为一组进行数数,5个5个数就是以5个为一组进行数数。

  二、运用演示板操作,练*以2、5、10为单位的按群计数。

  1、师出示演示板 :小朋友,演示板上有多少个棋子你知道吗?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数一数?

  2、师:请一位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到前面来数一数,还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数法?

  3、师:如果10个10个数应该怎么数呢?

  4、师:请小朋友取出自己的圆形卡,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听音乐,把它依次摆放在自己的桌子上,音乐停止后,小朋友们就要停止摆放了。(幼儿听音乐进行操作)

  5、师:你选的是什么颜色的圆形?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数的?以2个、5个、10个为一组数出来的总数一样吗?数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哪一种方法数得快?

  三、幼儿游戏《抱团》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抱团的游戏,老师来说游戏规则:

  所有小朋友拉成一个大圆圈,边走边说:"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几个好朋友?"教师回答:"找到2个好朋友。"听到教师说2个后,小朋友们就要2个2个抱在一起,然后,教师再找一名小朋友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2个、5个、10个)2、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了按一定的数群计数,可以生活中试着按2个、5个、10个分别数一数物体。

  四、活动结束。

  附:

  排队数人数玩法:将幼儿按男女排成两队,每队指定一名幼儿数人数,按2个为单位数人数,说出总数。再分别指定幼儿按5个、10个为单位数人数,说出总数。

  (生活中,可以让幼儿2个2个数筷子;5个5个数加餐;10个10个数器械等。)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13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活动反思:

  一、活动开始我用为“小白兔”搬家作为引入让我们班的孩子自由去探索“小白兔”家的物品,这样不但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还能更有兴趣学*。虽然有兴趣,但是可能我想的不够周到,我只考虑孩子的兴趣,却完全没有去考虑孩子们的能力水*,我提供的搬家物品(桌面玩具)类型太多了,如果我先2.3样再慢慢增加,我想就会更完美了。

  二、我在让幼儿第一次探索时候,孩子刚开始很有兴趣,也有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这让我表示很欣慰,但是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孩子和能力弱的孩子有差别,能力强的孩子一直拿,一直再进行分类,而能力弱的孩子却在那边玩玩具,所以在针对这点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多去帮助能力弱的孩子进行活动,而不是只顾着能力强的孩子。还有在幼儿探索完成的时候,我的小结不够明了,我只是一句带过,让很多幼儿都懵懵懂懂,他们分玩具是要干嘛。这点很需要反省。

  三、第一次探索完接下来就是第二次探索,第二次探索的物品,我选择的是生活中幼儿常见的水果:苹果、香蕉、梨子这三样水果。在环节开始时,孩子们看到一堆水果,不知有多兴奋,多开心。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让孩子先认识这3样水果,然后再进行名称分类,并让幼儿学会用XX和XX放在一起。在分水果的时候,几乎全部的孩子都能够参与在活动当中,无论是能力强还是能力弱的,这让我感到很开心。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很棒,可是在让他们说是怎样分了?把XX和XX放在一起?能力强的孩子就会说,但是也没有说的很完整,而能力弱的孩子就不会说了,可见我们班的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要更加加强的。

  四、整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认为如果将第一次探索和第二次探索交换一下会更好些,因为分水果只有3样,而且比较明了,桌面玩具太多,而且形状也多,让孩子一开始就探索比较难的会比较不合理。

  总之,要上好一堂好的公开课,没有充分的准备,充实的思考,是不能够诠释好一堂好的公开课的。在这次的公开课,我将反省我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一名教师。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14

  【设计意图】

  这一题材来源于生活,和幼儿的生活贴*。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一个家庭有辆车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车子已成为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他们几乎每天接触到车子,虽然不会开车却天天坐车,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子让人应接不暇。一方面,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另一方面,从*时的观察中可以看出幼儿们对汽车非常感兴趣,去汽车充满好奇。车牌是车子的一部分,车牌是由不同的数字组成的,可以计算活动相结合。车子没有车牌就上不了路,可见车牌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排排、记记、说说的活动中感受数字排序的奇妙。

  2、初步了解不同的数字、文字、字母、颜色的车牌,他们所代表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数字2、4、8和1、7、5每人一套、记录纸若干张、笔每人一支。

  【活动流程】

  一、了解牌照的重要性。

  1、师:我先请你们来猜一个谜语:“走路用圆圈,喝油也喝水,送人又运货,奔跑快如飞。”

  2、(出示汽车图片)请你思考一下,这图片中的汽车能开到马路上去吗?(没有挂牌照)没有牌照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牌照就象一辆车子的身份、名字,每辆车的车牌都不一样。

  二、在用数字排列车牌照的同时,感受数字排序的奇妙

  1、三个数字排牌照

  1)师:现在我们要给这辆车子装上牌照,装牌照首先要抽来号码。(请两位小朋友分别上来抽号码),“2”和“4”能组合什么号码?跟进性提问:还能组合其他的号码吗?

  2)师: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个数字,请你们去排排看,可以组合几个号码呢?每组有一张记录纸和这三个数字,你们可以一个小组一起来动脑筋排一排记一记,看看有几种可能。

  3)幼儿分组进行排列,一位组长进行记录。

  4)请组长来介绍一下操作记录。

  2、第二遍操作

  1)师:现在啊,老师来抽号,请你们各自去排排看,看有几种可能性。

  2)幼儿操作记录

  3)交流组合结果:有没有不一样的

  4)车牌的秘密

  师小结:数字排序真是太有趣了,3个数字竟然排出了那么多种结果。

  三、在交流中一一发现车牌的秘密——汉字、英文字母、颜色。

  1、师:那天我在穿马路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我看见对面开过来的两辆车的车牌居然都是268,警察居然没有把它们拦下来,(两个牌照一样肯定有一个是假的)你们猜猜是什么原因?

  幼:警察没有看到,有汉字。

  2、师:你知道有些什么汉字?“浙”表示什么意思?

  3、师:汉字也是一样都是浙,那是怎么回事呢?

  幼:有英文字母。

  4、(出示图片)介绍不同颜色的车牌,车子也是不同的。(蓝牌照——小汽车、黄牌照——大型汽车、黑牌照——***、白牌照——***)

  四、活动结束。

  1、教师总结:原来,牌照有那么多的秘密啊,牌照不单单有数字,还有汉字,英文字母。而且每块牌照都是不一样的。颜色不同的牌照,车子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2、现在请你们跟着音乐一起开汽车。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15

  大班数学活动:圈里有几个

  活动目标:

  1.学*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重点:学*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难点: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活动准备:

  课件,体操圈若干,瓶宝宝8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

  3.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绿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课件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绿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教师边在课件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绿圈过来

  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绿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绿色变浅)在绿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绿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绿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

  2.操作课件,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绿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并在课件上记录下来。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明确所要计数对象的范围,从而让幼儿真正理解公共部分物体的特征,这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四、操作活动:兔宝宝站圈

  1.出示标记图一:红圈里站2只兔子,绿圈站两只2只兔子,分析标记图要求:怎样给3只兔宝宝站圈。

  教师设疑:红圈里要站两只,绿圈里也要站两只,这可怎么站呀?教师帮助幼儿分析,给3只兔子站圈

  2.出示标记图二:红圈3只绿圈2只,幼儿看标记操作,重点引导幼儿思考两圈交叉部分站几只兔宝宝。

  3.出示标记图三:红圈1只绿圈3只,怎样站圈?

  五、合作游戏:站圈乐

  1.幼儿分组自由站圈,说说自己一组是怎样站的。(课件演示

  不同结果)

  小结:原来4个小朋友站两个圈有好多不同的站法。

  2.分别标记图一(红圈里2人,绿圈里3人)、图二(红圈里2人,绿圈里4人)、图三(红圈里4人,绿圈里4人),幼儿看标记玩站圈游戏,体验成功和合作的乐趣。

  活动延伸:

  1.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可随意翻动、组合的标记牌,让幼儿自行翻牌玩站圈游戏。

  2.鼓励幼儿尝试5人一组玩站圈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挑战不断,惊喜不断!从孩子们高涨的'学*热情和一张张自信的笑脸看得出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这也让我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幼儿学*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数量涉及“交集”这一概念,有人会问:“让幼儿接触交集是不是为时过早?”我的想法是,既然幼儿的生活、游戏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应该将幼儿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学活动来解决,再让孩子将获得的有效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数学”理念。

  2.运用课件,化繁为简。本节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化解了教学重、难点。课件中的圈和兔子、瓶子可拖动、移动,可调节透明度等功能,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让幼儿更直观地感知公共部分

  物体的特征,明确计数范围。我可以根据孩子的学*情况变换物体数量、书写数字等,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3.做中学,体验快乐。实践证明,幼儿必须通过亲自的感知和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概念。本节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玩套圈、帮助兔宝宝站圈、4人一组玩站圈游戏等情境,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自行建构经验图式,为形成数概念创造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幼儿4人一组完成站圈任务环节,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协作学*的空间,幼儿必须在与同伴的不断合作、调整中才能完成任务。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真正体现了通过数学学*发展多元智能。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16

  活动目标:

  1、学*6的加法运算,正确理解图意,进一步理解数字相加的含义。

  2、在操作中,能根据图意列出相关的算式,提高运算能力,初步理解加法交换律。

  3、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数字卡和操作板。

  3、6以内的加法算式题。

  4、印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玩游戏"碰球",复*6的分解、组成。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6的碰球游戏吧!准备好了吗?

  师:"我的1球碰几球?"幼:"你的1球碰5球。"师:"为什么?"幼:"1和5合起来是6。"(依次提问6的几种分解、组成)

  二、新授:教师用ppt演示6的加法。

  1、学*1+5=6的`加法运算。

  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去动物园玩吧!你们看,这是谁啊?(长颈鹿)有几只长颈鹿?(1只)1只长颈鹿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1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长颈鹿?(5只),5只长颈鹿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5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长颈鹿?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1只长颈鹿加上5只长颈鹿一共有多少只长颈鹿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1+5=6。

  2、学*2+4=6的加法运算。

  好,我们再看,它是谁?(大象)有几只大象?(2只)2只大象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大象?(4只),4只大象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4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大象?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2只大象加上4只大象一共有多少只大象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2+4=6。

  3、学*3+3=6的加法运算。

  我们接着看,它是谁?(斑马)有几只斑马?(3只)3只斑马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3来表示),你们看,又来了几只斑马?(3只),3只斑马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3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斑马?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3只斑马加上3只斑马一共有多少只斑马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3+3=6。

  3、学*4+2=6的加法运算。

  你们看,这又是谁来啊?谁能像老师方才一样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幼儿讲述)4只熊猫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4来表示),你们看几只熊猫在吃竹子?(2只),2只熊猫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熊猫?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4只熊猫加上2只熊猫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4+2=6。

  4、学*5+1=6的加法运算。

  你们看,这又是谁来啊?谁能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幼儿讲述)5只猴子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5来表示),你们看几只猴子挂在树上?(1只),1只猴子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1来表示),请问:一共几只猴子?一共用加法还是减法?(加法)为什么?(因为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那5只猴子加上1只猴子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啊?(6只)对了,等于6。我们一起来把算式念一遍:5+1=6。

  三、拓展迁移:幼儿根据图意,列出相关的算式,初步理解加法交换律。

  1、根据图意列出算式1+5=6。

  我们走得累了,来喝点水吧,哎呀!水壶里的水喝完了,请小朋友拿出操作板,一起来列出算式,算算我一共买了多少瓶水吧!1+5=6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5+1=6。

  肚子咕噜咕噜叫了,我请你们吃汉堡包吧,请你们在插班上算出我买了几个汉堡包?5+1=6。

  3、通过算式1+5=6和5+1=6,引导幼儿理解加法交换律。

  我们看看,在1+5=6和5+1=6这两道算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两道算式中的数字一样),第一道算式和第二道算式都有1,那这两道算式有5吗?(有)真有趣,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都是6。

  4、根据图意列出算式2+4=6。

  5、根据图意列出算式4+2=6。

  6、通过算式2+4=6和4+2=6,引导幼儿理解加法交换律。

  7、根据图意列出算式3+3=6。

  小结:通过我们操作,我们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四、结束活动,游戏"检票"复*6以内的加法运算。

  今天,我们玩了一天,我们也该回家了,待会儿,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张票,到老师检票员处检票,你们要答对票上问题,老师检票员才能给你盖上印章,你的票才能上我的大巴车哦!好,请你们拿着你们的票去检票吧!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17

  设计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惯。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数学,能激起学*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18

  【活动目标】

  1、感知1-10数量依次多1的递增关系,10-1数量依次少1的递减关系。

  2、能对10以内的数量进行自主排序。

  3、细致整齐地排列材料,耐心地排完全部卡片。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于"顺序"的概念的理解,

  物质准备:

  ①教具:底纸4《烧烤一串串》,烧烤排序卡磁铁一套10张、数字卡磁贴1-10。

  ②学具:多用插板、白磁板、底纸4《烧烤一串串》;磁贴:烧烤排序卡一套10张、数字卡1-10。

  【活动过程】

  一、以"麦麦开烧烤店"的情境,引出"有顺序地排列香菇串"的问题。

  ①、引出问题出示底纸4《烧烤一串串》:"麦麦开了一家烧烤店。(出示1-10无序排列的烧烤排序卡)看!她做了几串香菇?(10串)每串香菇的数量一样多吗?(不一样)麦麦想有顺序地在烤炉上排香菇穿,你们知道什么叫'有顺序地排'吗?是怎么排呢?"请多位幼儿解释。

  ②、讨论规则

  师:"麦麦想请你帮忙有顺序地排列香菇串,排好以后还要在下面贴上数字,你愿意吗?好,小朋友们,想一想,要怎么排?是从少的排到最多的,还是从最多的`排到最少的?排香菇串的时候,你想把每串香菇都对齐烤炉的下方,还是对齐烤炉的上方?"(如果有孩子听不明白,教师可以拿3、4串为例演示说明。)教师:"排好之后还要做什么?对应每串上面香菇的个数,放上数字磁贴。"

  ③、介绍巩固活动出示底纸1《排座号》和底纸2《小货车》:"今天派派麦麦还想和你一起玩这两个活动,还记得是怎么玩儿的吗?"根据以往活动出现的问题,提出活动要求。

  ④、提出操作要求

  师:"清闲选择完旧活动的小朋友完成活动后,要争取去做一做'烧烤一串串'的新活动。"

  二、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并作个别指导。

  ①、分组操作请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提示:"玩新活动时,先找出最少的一串或者最多的一串,然后再有顺序地往后排。"②、观察指导教师巡视幼儿操作,待幼儿都进入活动后,重点指导"烧烤一串串"的活动。观察你幼儿是怎么又顺序地排的,使用了何种策略,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及操作*惯,进行个别指导。

  三、集体交流并概括数量序列中的数差关系,思考数量关系的传递性,进行活动小结并点评。

  ①、交流集中幼儿。

  师:"今天谁去帮麦麦做烧烤了?谁愿意到老师这里来再排给我们看看?"

  ②、评价

  师:"今天你找到排香菇的规律了吗?你还玩儿了哪些活动?觉得自己有哪些进步?"教师根据课堂观察到的事实做补充点评,如:幼儿能耐心地尝试,最终排完了才换组;做事很有秩序,排得很整齐;往巩固组活动时,对操作材料保管很细心,玩儿过后能收拾还原等等。

  ③、整理请幼儿再次检查操作材料有无收好,然后请值日生归还学具。

  活动反思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名称、大小、方向、数量的变化等多种排序。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点和排序技能的掌握大部分目标已经达到了,还有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还需要加强指导。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19

  活动目标:

  1、了解倒计时的含义,对倒计时的方法产生兴趣。

  2、体会倒计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相关ppt、每组一张大的月历、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倒计时’:“你们知道什么是倒计时吗?”

  小结:倒计时是用倒着数的方法来计算时间叫倒计时。

  二、寻找生活中的倒计时生活中的现象。

  提问:你们*时在哪里看到过倒计时?

  1)幼儿:电扇。

  师:

  a、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电扇上的倒计时在什么地方?

  b、你们*时用过电扇上的倒计时吗?

  谁用的?(妈妈、小朋友)

  C、妈妈为什么要用电扇上的倒计时呢?

  幼儿:妈妈开好倒计时我睡着后不感冒。

  师接:妈妈真关心我们小朋友,对了,电扇设置好倒计时后,可以预防我们睡着后着凉,有了倒计时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幼儿:节约电。(为什么会节约电?)

  师接:对了,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生活,要节约用水、用电,有了倒计时器在我们睡着后电扇会按照规定的时间自动关掉,这样就更加节约用电了。

  小结:有了电扇上的倒计时可以在我们小朋友睡着的时候帮我们关掉电扇,防止我们着凉,还可以节约用电做到低碳生活,倒计时的用处真大呀!

  2)幼儿:微波炉

  教师:微波炉上面的计时器上写了什么你们看到过吗?(有一分钟、两分钟、30分钟等不同长短的时间)

  教师:为什么要有不同的时间?(还有那些家电业用到倒计时的?)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食物来确定不同的时间,这样既保证食物不会烧焦,而且不需要我们照看可以去做其它的事情,既安全又方便。

  3)火箭发射:今天老师带来一短火箭发射的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看录像)

  a火箭发射最后倒计时怎么念得?(火箭发射时我们要倒数十秒。)

  B火箭发射前几秒为什么要倒计时呢?(一起做好准备、大家心里很激动、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

  师接:火箭发射需要许多科学家叔叔阿姨做许多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火箭的成功发射,有了倒计时,他们可以听统一的口令一起做好准备工作。

  师接:对了,我们中国的火箭要上太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非常的激动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

  小结:对了,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提醒我们科学家叔叔阿姨要一起集中注意力努力做好最后的准备同时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记住这个重要的时刻,记住我们中国人真了不起。

  4)红绿灯

  红绿灯上的倒计时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绿灯上的数字告诉我们,时间越长过马路越安全,时间越短过马路就越危险。有了倒计时我们过马路就更加的安全、方便了。

  5)广告倒计时

  你看到什么电视节目有广告倒计时?为什么要有广告倒计时?(知道还要等多久,不会很着急。可以让我知道上个厕所来得及吗。)

  小结:有了广告倒计时使我们了解要等待的时间,心里不会很着急。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地方会用到倒计时,有的倒计时用“秒”(火箭发射广告、新年的钟声),有的倒计时用“分”(电扇、微波炉、电热毯)、有的倒计时用到“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处,倒计时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真大呀。

  过渡:你们想做倒计时吗?想做什么倒计时呢?

  三、尝试计算倒计时

  1、交流并讨论倒计时的方法。

  2、激发幼儿计算倒计时的愿望。

  6月1号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做个倒计时的牌子吧。

  找着六月份有哪些节日?

  提问:今天是几月几号?除了要找到今天的日期,还要找到那个日期?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采取倒计时的方法。

  4、交流提问:离6月1日还有几天?你是怎么计算的?

  (1、顺着数2、倒着数3、两个两个数、

  5、一个月加上多余的天数——一个月都是30天吗?

  6、为什么天数会相差一天呢?6月1日当天不能算进去。为什么不能算进去)

  7、小结:有了六一节倒计时,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知道今天离6.1节还有几倒计时的天,我们可以在不这段时间做好准备。

  8、6.5世界环境日倒计时。

  9、引出离园倒计时,让幼儿做离园倒计时。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20

  活动目标:

  1.给宝石博物馆中的宝石进行排列,学*10的减法运算。

  2.为皇冠正确的画上宝石数量,喜欢动脑筋。

  活动过程简录:

  1.复*十以内的分合式以及加法运算复*10的分合式10的碰球游戏。

  2.介绍宝石博物馆有一个宝石博物馆中有许多的宝石,但是他们都没有摆正确,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好吗?

  播放PPT有三个宝石箱子,工作人员把宝石放进箱子中,可是数量搞错了,我们一起帮他重新放一下。

  第一个箱子应该放几个宝石?为什么?现在有几个?那怎么办?拿掉几个?谁能够用数学算式讲出来。

  第二个箱子应该放几个?我们来数一数工作人员放了几个?他放的对吗?那怎么办?

  我们看看第三个箱子中有几个宝石?拿掉几个才能够让它的数量和箱子上的数字一样呢?

  3.认识操作卡刚刚你们帮了他们一个大忙,但是还有几个问题需要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宝石博物馆里有一个很大的宝石箱子,上面的宝石有规律的`排列着,每一排都是十颗宝石,但是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漏放了几颗,(教案:)你们能够帮他加上去吗?放完宝石后你可以在两边的线上写上数字,这样可以方便检查,看看两边加起来是不是10颗。

  博物馆中还有一个漂亮的皇冠,希望小朋友们能够把宝石镶到皇冠上,你们会吗?

  做出下面的减法算式你就能得到答案,知道镶宝石的数量了哦。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操作结束,教师讲评表扬做得又快又准确的幼儿。

  做错的幼儿进行修改。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精选二十篇)扩展阅读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精选二十篇)(扩展1)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菁华10篇)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1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最*我们学了《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学*5的分解组成。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并记录5的4种分法。

  2、难点:总结归纳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解式)、5只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式)、每人5只动物卡片、铅笔、橡皮、1-5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问: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出示大挂图引出"5的分解组成"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5"的数字卡。

  师:只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5只)(2)、幼儿将5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5"的4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1)、教师演示给5只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2)、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4)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

  和在一起是"5"的幼儿做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刚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纪律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玩中学*,以达到生活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相互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5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5只小狗、有的是5只小猫、还有的是5之犀牛、5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四种分法,在展示幼儿芬芳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4"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了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5,这是孩子们的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5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引导学*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做优化的结合。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2

  目标:

  1、充分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形与体的不同,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游戏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准备:规定一游戏区域,师幼共同收集大小不一的正方体纸盒若干,

  游戏一:修房子

  游戏目标:

  初步感知六个面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拆开的正方体纸盒若干,浆糊、抹布。

  游戏过程:

  1、教师告诉幼儿,大风把小动物的房子吹坏了,我们要帮助它们修房子。

  2、幼儿两人一组,各选一拆开的纸盒,用浆糊将纸盒还原修好,修得又快又好的幼儿为赢家。

  游戏二:粉刷墙面

  游戏目标

  继续感知正方体是由六个面组成的。

  游戏准备:

  正方体纸盒,调好的各色水粉颜料若干,每色颜料盒内放一支毛笔。

  游戏过程:

  1、教师:小动物的房子修好了,我们还要帮助它们粉刷墙面呢!

  2、请幼儿在正方体纸盒的六个面上分别刷上不同的颜色,互相说说自己刷了哪些颜色,比一比谁刷得最均匀,色彩搭配最漂亮。

  注意事项:

  为防止颜料沾在手上,可提醒幼儿等纸盒的一面稍干后再接着刷其他几个面。

  游戏三:标号码

  游戏目标:

  继续感知正方体是由六个组成的。

  游戏准备:

  刷好颜料的正方体纸盒若干,用了幼儿写字的空白卡片、铅笔若干,浆糊、抹布。

  游戏过程:

  1、教师:小动物们快要搬进新房子了,现在我们要给房子的.每扇门上都标上号码,请你先数数房子有几扇门,需要几张卡片。

  2、幼儿数正方形的面,取空白卡片,写好上6的数字后,分别贴在纸盒的六个面上。

  注意事项:

  用橡皮擦去卡片上的数字后,可反复游戏。

  游戏四:砌围墙

  游戏目标,

  感知正方体图形的特征。了解其空间关系。

  游戏准备:

  正方体积木若干,“房子”若干。

  游戏过程:

  1、教师:为防止大风再把房子吹坏,我们得想办法在房子周围砌上围墙。

  2、幼儿用“砖”(正方形积木)在“房子”周同拼搭、堆砌成“围墙”。

  注意事项:

  此游戏可以两个人合作,也可以进行个人或小组比赛。

  游戏五:“算成本”(数正方体)

  游戏目标:

  培养空间想象力,体验数与形的关系。

  游戏准备:

  修好的“房子”、砌好的“围墙”。

  游戏过程:

  1、教师:房子、围墙全修好了,用了多少材料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2、幼儿自选一砌好的围墙,数一数无遮挡的与有遮挡的立体图分别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互相说一说,比一比,哪座“房子”用的“砖”少,成本低。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的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分类

  第四、五关:拼搭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我选择了通过观察京剧脸谱,发现图案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加深了对称轴这一知识的理解。在这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找图案中的秘密时,有的孩子只能找到其中一个比较有特征的图案,找不到其中蕴藏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我的再三启发和引导下,终于王思涵小朋友第一个找到了这个秘密——脸谱的左边和右边的花纹是一样的。在她的回答后,我引导幼儿一起来观察,脸谱的左边和右边是否真的是一模一样的,经过孩子们的一起观察下,左边和右边的图案是一样的,随后,我问孩子们: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这样的情况我们叫它什么,你们知道吗?好多小朋友都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但是邱邱小朋友举起手说:“这叫对称!”真棒!我及时给予了邱邱小朋友一个肯定的大拇指奖励给他。这样一来孩子们都懂得了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的图案,这样的情况叫做对称。但是光让孩子们知道这样叫对称还不够,应该还要让孩子们知道要找到是不是对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先要找到一条对称轴,因为找到了对称轴才能判别是不是左右两边对称。因此,我又引导幼儿怎样判别对称的方法:将图片对折后,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中间折的这一条线就是对称轴。

  有了京剧脸谱找对称的铺垫,孩子们在老师出示的圣诞树、五角星、蝴蝶、螃蟹、雨伞、水壶、汽车、脚印等图形中找对称就非常的容易了,因此这个教学过程非常的顺利。但是在随后的作业时却产生了问题,我利用幼儿用书《数学》第40页《彩色蝴蝶》进行作业的.练*。请小朋友在蝴蝶的身上找一找,把找到的数学题目计算出答案,然后再找找哪些答案是一样的,在一样的答案上涂上相同的颜色。由于数学题目上没有印上等于号,而且孩子们在以前的计算练*时都有在题目的后面印好了等于号,所以孩子们已经*惯了直接写答案,一个数字写下去,这样一来计算题的完整性错了,这也是我的一个疏忽,以后一定要在孩子们作业前把要求说清楚。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巩固对7以内数字的认识。

  2、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1、果园(果树上贴有若干背面有1—7的圆点的不同水果)。

  2、贴有1—7数字的立体汽车。

  3、花片若干篮。

  活动过程:

  一、复*1—7:

  1、(出示小猴指偶)今天老师为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谁来了?小猴家里有一个果园,他在果园里种了很多果树。小猴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园里去参观,你们想不想去?

  2、对号入座:每个小朋友身上都有一个数字,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的门票,悄悄地告诉你的好朋友,你的门票上是数字几。果园里的每个座位上也有数字,请小朋友轻轻地走进果园,找到和你身上一亲数字的位置坐下来。

  3、看,果园里还有好几辆小货车呢,我们来帮它数数。这七辆小货车的颜色都不一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个颜色的车?车上还有个数字宝宝,你认识吗?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

  二、摘水果:

  1、秋天到了,小猴种的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

  2、呀,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得把它们收下来,可树上这么多水果,小猴可忙不过来,我们一起来帮助小猴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请小朋友摘一个你最喜欢的水果。

  3、小猴可细心啦,它在每个水果娃娃上面作了记号,你发现了吗?数一数你摘的水果是几个圆点的?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三、送水果。

  1、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把它们送到车上去吧!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数一数你的水果是几个圆点,应该乘几号车呢?

  (幼儿讨论)

  2、送水果: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和圆点一样多的数字的汽车上。(老师巡查,辅导)

  四、:摘水果、送水果继续进行一次。

  1、呀!树上还有那么多的水果,我们把它们都摘下来运出去,好吗?这次小朋友可以摘一个水果,也可以摘两个水果

  2、提问:你这次摘的是什么水果?上面有几个圆点?用数字几来表示?它应该到哪辆车上去呢?

  3、请小朋友将水果送到相应的汽车上去,并说一句好听的话:几个圆点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乘几号车。(请小朋友检查)

  五、吃饼干:

  1、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助小猴送了那么多水果,小猴要谢谢你们呢!看,它给我们小朋友送来了好吃的饼干,五颜六色的饼干真漂亮,你们想吃吗?

  2、我们每次到和自己数字一样的饼干箱里数饼干,你想吃几块就数几块,数好后放在自己位置上。要求:数的时候要一块块认真地点数,放的时候也要一块块地点数着放,可不能糊里糊涂的数错了。

  六、活动延伸:运水果。

  1、吃饱了,我们也该把汽车上的水果运回去了,谁愿意来做1(2、3、4、5、6、7)号车上的司机?

  2、我们也该乘车回家了,你想乘几号车,就和司机对暗号。可以用拍手、拍肩或是跺跺脚等,比如乘五号车的小朋友就拍五下手。小朋友赶快上车吧!(检查是否乘错车)

  3、“嘀嘀嘀,汽车出发了“(幼儿开着汽车出活动室)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5

  【设计意图】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密码”已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孩子们跟着父母上超市、去书店寄包需要了解密码,打开电脑会遇见密码……可见,密码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次活动将解密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我还利用幼儿所喜爱的动画片“熊出没”中的光头强和熊大熊二来导入,在寻找密码的情境游戏中学*理解图示意义,巩固对上下、左右方位、按序排队等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体验打开密码箱的成功喜悦和数字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知道密码箱需要用密码打开,在寻找密码的情境游戏中学*理解图示意义,巩固对上下、左右方位、按序排队等数学知识的认识。

  2.能按神秘盒要求找寻密码,在游戏中提高合作能力。

  3.在帮助熊大兄弟开启密码箱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数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活动课件PPT、每组一份密码操作卡。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数序、方位、排序等相关的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一、动画激趣,引出活动主题。

  1.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听,这是什么音乐?(动画片《熊出没》主题曲)

  大家都看过熊出没的动画片吧?里面有谁?

  2.出示课件,引出活动主题。

  《熊出没》里的光头强和熊大熊二总是闹矛盾,把森林里搞得不安稳。熊大熊二为了森林的和*,找光头强讲和。光头强说,为了表示诚意,只有它们找到并打开被锁住的密码箱,他才答应和它们做朋友。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忙吗?

  二、密码找寻,体验游戏乐趣。

  1.学*理解图示意义。

  密码箱在哪里?密码又是什么?光头强说啦,3只神秘盒会给我们提示。打开第一个神秘盒,按箭头图示要求寻找密码箱。

  (1)课件图片“左右小路”,理解意义。

  (2)课件图片“高楼房间”,理解旁加数字意义。

  2.操作寻找密码位置。

  密码箱找到了,我们怎么才能打开这个密码箱呢?(输入密码,就能打开了。)

  那密码是什么呢?大家看一看密码箱的密码,由几个数组成?(5个)

  (1)打开第二个神秘盒,按图示寻找密码位置。

  5个数藏在这些密码图中,请每人拿一张密码图,根据上面的箭头图示要求找到密码所在的位置,用红点标记表示出来。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6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最*我们学了《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学*5的分解组成。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并记录5的4种分法。

  2、难点:总结归纳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解式)、5只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式)、每人5只动物卡片、铅笔、橡皮、1-5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问: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出示大挂图引出"5的分解组成"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5"的数字卡。

  师:只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5只)(2)、幼儿将5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5"的4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1)、教师演示给5只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2)、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4)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

  和在一起是"5"的幼儿做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刚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纪律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玩中学*,以达到生活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相互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5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5只小狗、有的是5只小猫、还有的是5之犀牛、5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四种分法,在展示幼儿芬芳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4"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了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5,这是孩子们的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5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引导学*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做优化的结合。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给宝石博物馆中的宝石进行排列,学*10的减法运算。

  2.为皇冠正确的画上宝石数量,喜欢动脑筋。

  3.激发幼儿学*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过程简录:

  1.复*十以内的分合式以及加法运算--复*10的分合式--10的碰球游戏。

  2.介绍宝石博物馆--有一个宝石博物馆中有许多的宝石,但是他们都没有摆正确,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好吗?

  --播放PPT--有三个宝石箱子,工作人员把宝石放进箱子中,可是数量搞错了,我们一起帮他重新放一下。

  --第一个箱子应该放几个宝石?为什么?现在有几个?那怎么办?拿掉几个?谁能够用数学算式讲出来。

  --第二个箱子应该放几个?我们来数一数工作人员放了几个?他放的对吗?那怎么办?

  --我们看看第三个箱子中有几个宝石?拿掉几个才能够让它的数量和箱子上的数字一样呢?

  3.认识操作卡--刚刚你们帮了他们一个大忙,但是还有几个问题需要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宝石博物馆里有一个很大的宝石箱子,上面的宝石有规律的排列着,每一排都是十颗宝石,但是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漏放了几颗,你们能够帮他加上去吗?放完宝石后你可以在两边的线上写上数字,这样可以方便检查,看看两边加起来是不是10颗。

  --博物馆中还有一个漂亮的皇冠,希望小朋友们能够把宝石镶到皇冠上,你们会吗?

  做出下面的减法算式你就能得到答案,知道镶宝石的数量了哦。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操作结束,教师讲评--表扬做得又快又准确的幼儿。

  --做错的幼儿进行修改。

  活动反思: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从课题看,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凭借教材,我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小百科: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8

  设计背景

  本内容为学前班第一学期教学内容,是在幼儿掌握5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让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使幼儿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在幼儿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得数是5的加法。

  2、难点:根据数的组成学*加法。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孙悟空图片、实物(1朵白色的花,4朵粉红色的花,一棵贴有数字4的树,一棵贴有数字5的树);背景图(苹果树上2个黄色的苹果,3个红色的苹果,河里3条大鱼,2条小鱼);写有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的树叶、火车头头饰;贴有车厢号码的火车车厢挂饰、每个幼儿一张写有加法算式的火车票;1—5数字卡,“+”卡、“=”卡。

  学具准备

  每个幼儿5个桃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幼儿边唱边跳歌曲《小青蛙找家》入座

  2、复*:(小游戏)

  师:我们已经学*了5的组成,现在我们做个“凑数”小游戏好吗?

  幼儿:好。

  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势),你出几?

  幼儿:你出“1”,我出“4”。(打四的手势)

  合:1和4合起来就是5。

  ……

  二、创设情景,探求新知

  1、活动一:孙悟空送仙桃,小朋友操作活动。

  师:《西游记》小朋友都喜欢看,对吗?那你们最喜欢谁呀?

  幼儿:孙悟空、猪八戒……

  师:瞧,谁来了?(出示孙悟空图片)

  幼儿:孙悟空

  师:孙悟空来到学前2班,你们高不高兴呀?你们看他手里拿的什么呀?(桃子),孙悟空从花果山上带来了许多仙桃,他要送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请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桌上都摆了5个仙桃,孙悟空要考一考小朋友,请小朋友摆一摆,5个桃子有几种分法?看哪个小朋友分法最多?

  (幼儿操作,师巡视)

  师: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孙悟空,他是怎样分的?

  幼儿:5个桃子可以分成1个桃子和4个桃子……

  师:(小结)5可以分成1和4,1和4和起来就是5 ……

  2、活动二:孙悟空变戏法

  师:孙悟空说小朋友真聪明!他要和我们小朋友来比一比,看一看谁的本领大?我们知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你们看,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说变,变出了一束花(一朵白色的花,四朵粉红色的花)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手里有几朵白色的花?几多粉红色的花?一共有几朵花?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请说出算式。

  ( 幼儿回答,教师将算式贴到黑板上)

  师 :我们知道加法有一个交换律,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用手势交换1朵花和4朵花的位置)请一个幼儿说出算式,再贴出算式。

  孙悟空说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变出一棵苹果树(揭开背景图苹果树部分:2个黄苹果,3个红苹果),教法同上。

  孙悟空说我变了两次戏法都没难倒小朋友,我还可以变,孙悟空又一次拔出了一根毫毛,变出了鱼(揭开背景图河部分:3条大鱼,2条小鱼)让幼儿观察,自己编题、列算式,然后叫两名幼儿说结果:一个提问题,一个说算式,老师和其余幼儿进行评价。

  3、活动三:帮树叶宝宝找树妈妈

  师:花果山上的树叶怎么飘到这里来了,原来树叶宝宝和树妈妈走散了,叶宝宝一定很害怕,小朋友想想办法,帮帮叶宝宝,好吗?我们看看叶宝宝身上有什么?原来有电话号码,就是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得数就能帮叶宝宝找到妈妈了。

  (幼儿操作,将树叶挂在相应号数的树上)然后请两名幼儿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三、游戏:开火车

  师 :是谁打电话来了?哦,悟空来电话,邀请我们到水帘洞去玩,你们高不高兴?我们坐火车去好吗?老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火车票,幼儿算出自己的车厢号码,然后上与得数相同的车厢,有秩序地排在戴头饰小朋友的后面。(算错的不能上车),在开火车的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出教室。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课堂纪律也很好,与老师配合的很默契,可时间长了,有的幼儿注意力就可能分散,还有的幼儿由于游戏的刺激可能过于兴奋以至于课堂秩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9

  绘本中心思想: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一群小动物都想让自己先吃到桃子,为了吃到桃子,每个动物都要显示自己的优势来和他人比,弱势的毛毛虫在每一次比的过程中都落在了最后。但毛毛虫最后以自己的智慧折服了大家,先吃到了桃子。作者让我们明白:第一,看事情不能只从一个角度看,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会有更多的发现;第二,不要因为自己弱小而小看自己,拥有自信和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融入的数学元素:

  这个有趣的故事除了蕴含排序的数学元素外,还隐含着很多的数学内容,如:高:矮测量的方法、天*秤的理解、数量转换成重量的理解、逆向思维的方法等。从大班第一学期幼儿的认知水*来分析,将活动中关于高矮、长短、轻重的比较与排序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且从顺向排序转向逆向排序的探究是适宜的。

  活动目标:

  1、在按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的基础上,尝试逆向排序。

  2、理解故事内容,明白不要小看自己,树立自信心。

  活动准备:

  PPT、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操作材料,磁性底板。

  话动过程:

  一、进入故事情境,了解问题。

  重点提问:有哪些动物想吃这只大桃子?

  小结:长颈鹿、犀牛、猴子、毛毛虫和兔子都想吃这只桃子,它们为了先吃到桃子,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今天就和你们说说它们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尝试按动物身体上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设计目的: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设想帮助动物第一个吃到桃子的方法。

  (一)动物比身高

  重点提问:故事中长颈鹿和动物们比了什么就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幼儿自由讲述排序的方法。)

  小结:长颈鹿和动物们比高矮,从高到矮排队,它可以第一个吃到桃子。

  (二)动物尾巴、耳朵比长短

  1、重点提问:兔子和猴子也想先吃到桃子,它们会和同伴比什么?

  小结:兔子可以和大家比耳朵的长短,猴子可以和大家比尾巴的长短。

  2、幼儿操作:提示幼儿选一个喜欢的动物(兔子或猴子),排序比长短。

  3、幼儿交流(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排队的顺序)。

  小结:按照尾巴、耳朵的长短排队,兔子和猴子都能第一个吃到桃子。

  (三)动物比轻重

  1、重点提问:犀牛也想先吃桃子,它会和大家比什么?

  看看犀牛有多重?这幅图你看得懂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动物们分别有多重?(幼儿观察讨论。)

  辅助提问:仔细观察跷跷板,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操作排序(提示幼儿仔细看图)。

  3、幼儿交流(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排队的顺序)。

  小结:犀牛和动物们比轻重,从重到轻排队,它也能第一个吃到桃子。

  三、帮助故事中的毛毛虫最先吃到桃子。

  设计目的:在按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的基础上,尝试逆向排序。

  师:不起眼的毛毛虫大叫了起来,前面你们比过的地方,我都能比出第一来。大家都愣住了,怎么可能呢?

  1、重点提问:你们能不能帮毛毛虫先吃到桃子呢?(幼儿设想毛毛虫排队的方法。)

  2、幼儿操作:再次帮动物们排排队。

  3、共享交流。

  重点提问:谁能帮毛毛虫先吃到桃子,你是用了什么办法?

  小结:毛毛虫真聪明,所有比过的它都倒过来比,最后获得了4个第一名,它能最先吃到桃子了。瞧,毛毛虫“嗖”一下钻进了桃子里,一会儿,毛毛虫探出了脑袋,笑着对动物们说:“嗨!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吃桃子吧!”

  附故事内容:

  动物们都想先吃到又香又甜的桃子,你一句我一句地吵了起来,谁也不让谁,怎么办呢?最后,动物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它们要举行比赛。谁在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就先吃桃子;第二名,就第二个吃桃子,……谁比了最后一名,就只能最后一个吃桃子,只能吃到一点点了。

  长颈鹿想先吃到桃子,他就动起了脑筋。它觉得伙伴们高矮不同,自己是动物中个子最高的,和大家比高矮,从高到矮排队一定能得第一,于是就对大家说:我们来比高矮吧谁最高谁排在第一哦!”大家都同意了。长颈鹿可得意了,说:“看见了吧、看见了吧,我个子最高,所以就该我长颈鹿先吃桃子。”

  兔子和猴子不乐意了,它们一起跳了出来,说:“不行不行,我们也想先吃到桃子。”它们边说边看看自己身上,它们想:我身上有什么可以和同伴们比一比,可以得到第一名的?

  毛毛虫再也坐不住了,它想:比高矮,从高到矮排队,长颈鹿可以先吃到桃子;比耳朵长短,耳朵从长到短排队,兔子可以先吃到桃子;比尾巴长短,尾巴从长到短排队,猴子可以先吃到桃子;比轻重,从重到轻排队,犀牛可以先吃到桃子;我每次都排在最后,最后一个吃桃子,只能吃到一点点。毛毛虫说:“你们知道吗?你们排的方法我都能够排出第一名的,我能够得到4个第一名,应该我先吃到桃子。”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10

  一、 活动目标:

  1、学*根据线索判断结果。

  2、学*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 活动准备:

  1、空纸箱一个、铅笔数支、数个硬币、几张5元纸币。

  2、幼儿操作材料、铅笔。

  3、教师用示范纸4张。

  三、 活动过程:

  1、变加2个的魔术。

  (1)、出示纸箱一个, 事先在里面放一些铅笔。告诉幼儿:我要让这只纸箱变魔术,从左边放东西进去,就会变不一样的东西从右边出来。

  (2)出示2支铅笔,放入纸箱中,从右边拿出4支铅笔来,请幼儿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3)再放入3支铅笔,从右边拿出5支铅笔。请幼儿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4)再放入4支铅笔,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几支铅笔出来。

  (5)再放入5支铅笔,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几支铅笔出来。

  (6)请幼儿说说,这只纸箱变的是什么魔术?

  2、1元变5元的魔术。

  (1)教师事先在纸箱里放些5元纸币。让幼儿看看这次魔术纸箱又会变什么魔术。将1个1元硬币放进去,从右边拿出1个5元;再将2个1元硬币放进去,从右边拿出2个5元。

  (2)将3个1元硬币放进去,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什么出来。(3个5元)

  (3)将4个1元硬币放进去,请幼儿猜猜右边会有什么出来。(4个5元)

  (4)请幼儿说说,这次纸箱变的是什么魔术?

  3、师出示刚才变魔术的图例纸纸,请幼儿观察。了解其变化规律。

  4、逐一出示范例纸纸,请幼儿观察,说说魔术纸箱又在变什么魔术

  4、请幼儿选一张作业纸进行操作,师逐一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5、展示幼儿作业,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6、尝试别的变化方法,幼儿再次操作。

  7、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精选二十篇)(扩展2)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

  设计思路:

  《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幼儿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次教育活动在教学策略上运用游戏化方法,设计环节上体现层次目标递进。将“碰碰乐”游戏融入幼儿的学*中,由身体碰碰乐――图形碰碰乐――形体碰碰乐,使他们置身游戏中体验。并通过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动手解决问题,引发、支持、促进他们的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观察力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碰碰乐》音乐、筐子等。

  活动过程:

  一、身体“碰碰乐”

  导入活动:播放音乐,师幼玩“身体碰碰乐”游戏。

  二、图形“碰碰乐”

  (一)认识正方体

  1、出示正方体制作材料。

  仔细观察:哪些图形宝宝来玩碰碰乐的游戏?怎样玩呢?

  2、观察验证,了解基本特征。

  (1)纸上有几个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2)这6个正方形都一样大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3)幼儿自主选择工具验证6个正方形一样大。

  小结:大家手中都是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

  3、幼儿操作、认识正方体。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发现:“碰碰乐、碰碰乐,6个正方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个正方体!”

  “正方体是什么形状组成的?正方形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形体,就叫正方体。

  (二)认识长方体

  1、出示长方体制作材料,了解基本特征。

  2、幼儿操作,认识长方体。

  (1)讨论分享:长方体是由几个正方形组成的?

  (2)交流发现:“碰碰乐、碰碰乐,6个长方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个长方体!4个长方形和2个正方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也碰出一个长方体!”

  小结: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形体叫做长方体,由4个长方形和2个正方形组成的形体也是长方体。

  三、形体“碰碰乐”

  游戏巩固,播放《形体碰碰乐》音乐。

  活动延伸:

  生活中哪些东西像正方体和长方体呢?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并做好记录。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8的形成与数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练*,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主动性。

  3、学*8的形成数数,知道7添1是8,认读数字8,并理解8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课件:8的数数

  2、课件:趣味练*1-68按照线写数字

  3、图片小蘑菇、小圆片、小萝卜、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招待客人的口吻,引出课题:

  教师:今天小兔子要来做客,我们给小兔子准备好吃的.萝卜和蘑菇好吗?

  二、展开

  1.幼儿操作,用对应比较法学*7的形成。

  教师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练*。

  (1)请小朋友拔7个萝卜排成一队,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2)再请小朋友采7个蘑菇排成一队,并于萝卜找好朋友,

  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3)你拔了几个萝卜?萝卜和蘑菇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讨论:怎样把7个萝卜变成8个? 7添1是几?

  (4)幼儿复述:7添1是8。

  2.课件演示,操作验证。

  (1)出示7个苹果,幼儿点数

  出示7个桃子与苹果一一对应,幼儿点数。

  (2)苹果和桃子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思考:怎样将7个桃子变成8个?7添1是几?

  3.利用课件认读数字:8

  (1)引导8个桃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出示数字“8”幼儿认读。

  (2)讨论字形:8像什么?(8像葫芦)。

  4.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8除了能表示8个桃子、8个萝卜外,还表示8个什么?

  激发幼儿想象许多能用数字7表示的物体。

  (2)小结:8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7的物体。

  5.趣味练*:请拼凑8

  在方框里贴上还是数量的贴纸,使总数量是7。

  三、结束

  讲评:表扬课堂上积极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幼儿。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7以内的数)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3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歌曲。

  4、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活动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4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5

  一、题目

  7的分解。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学*、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

  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3、幼儿汇报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3、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4、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

  (四)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

  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1、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2、汇报。

  例: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

  我们学*了数字2至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比较6、7两数的关系,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活动准备

  1.课件--乐趣卡:[1-66]按照线写数字, [1-67]按照线写数字

  2.蝴蝶、小兔卡片若干,数字6、7卡片若干,红、蓝两色圆片若干。

  教学具图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拍手游戏:小朋友拍手的次数要比老师的多1下,老师拍4下,小朋友就拍5下。

  二、展开

  1.引导幼儿利用蝴蝶与小兔的图卡比较6、7两数的'关系。

  (1)图卡上的蝴蝶与小兔玩捉迷藏,有几只蝴蝶?几只小兔?

  (蝴蝶6只,小兔7只)

  (2) 6只蝴蝶用数字几来表示?7只小兔用数字几来表示?

  (幼儿分别回答数字6、7后拿出数字摆在实物后面)

  2.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1)蝴蝶多还是小兔多?小兔比蝴蝶多几只?蝴蝶比小兔少几只?

  (2)7比6多几?6比7少几?

  (请幼儿完整回答)

  (3)怎样才能让蝴蝶和小兔一样多?

  3.掌握相邻两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1)知道“添上”(加上)一只蝴蝶,变成一样多。

  (2)知道“拿走”(减去)一只小兔,变成一样多。

  4.教师引导幼儿用拍手问答的方式说“数字问答歌”,

  复*巩固6、7两数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请幼儿两人一组,一名幼儿分别拿出6个红色圆片、7个蓝色圆片,请另一名幼儿将红色圆片和蓝色圆片变成一样多,可交换进行。

  (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7

  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

  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

  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小结:

  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8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不同颜色的伞图片各2张,小动物图片各一张,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说呀!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森林动物超市开业了,营业员小熊把一堆乱乱的伞放好,可突然听见这些伞说话了,“喂喂喂,你可别把我们这么放,我们不这样住,我们要一样得住一家”。听伞们这么吵,小熊可急坏了,“呀!这,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熊,好吗?

  1、出示图片――红、黄、蓝不同样色的伞

  2、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擦亮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下我们该把伞怎么放更合适呢?(要求幼儿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贴)

  3、让幼儿说 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二、森林超市开业,许多动物都来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动物们就找了三间小洋房休息,小动物们都想去休息。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

  1、出示图片――小白兔、小花猫、啄木鸟、小喜鹊、小山羊、大老虎、大狮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

  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小动物们都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

  3、幼儿小组讨论分法。

  4、找幼儿试着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师 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身体的大小,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有的小朋友说“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

  “小喜鹊、小麻雀、百灵鸟、啄木鸟、猫头鹰、小蜻蜓一间屋,他们都会飞”

  “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一间屋,他们都会游泳”……

  小朋友们替小动物分好房子,小动物们都休息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下吧!

  三、游戏――分球

  游戏要求:找三组幼儿进行比赛,把放在一起的球按大、中、小不同分类,那组分的又快又对获胜,可以获得小红花。

  四、幼儿动手操作自主分类:

  1、师:小朋友们分的本领着么大,来帮老师一个忙好吗?

  让幼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各种水果、文具、球类图片让幼儿按自己所想动手分类。

  2、让幼儿说出分类理由。

  3、师 总结:我们应该按照水果类、文具类和球类,也可以说是吃的、玩的、用的分类。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这节课的表现可真好啊!老师决定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操场做游戏,小朋友们听老师的口令,男孩站一队、女孩站一队,我们一起排着队去做游戏。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9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一、活动目标:

  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二、活动准备:

  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0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究身边常见事物的兴趣,学*从不同角度观察帽子的特征。

  2、学*将活动过程用简便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不同款式、颜色、质地、用途的帽子若干顶。

  2、4张桌子,4张盖布,4块黑板,笔、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学*分类记录的方法

  (1)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请4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小朋友上台,并请幼儿说说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他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3)教师引导幼儿记录分类结果。“我们要把这里有4个小朋友的事记下来,可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4”表示人数,用娃娃头表示小朋友)“谁能把有相同之处的小朋友排在一起?”“他们是怎么排的,他们哪里一样?”(这两个是男孩,这两个是女孩)“这又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和简单的标记来记录)“除了这种排队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教师在幼儿分类的基础上再次引导他们用简单的标记来记录)

  2、学*从不同的角度对帽子进行分类

  (1)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不同之处。

  (2)启发幼儿说出帽子的各种用途。

  (3)提出分类的要求。“原来帽子的用处这么大,我们大家都需要它。今天我们这里有这么多帽子,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帽子商店吧。想一想开商店我们要先做什么准备工作呢?”(引导幼儿先从整理帽子开始)“我们可不能把帽子放得乱七八糟的,你们说可以怎么摆放呢?”(引导幼儿说出将帽子按同一特征摆放)

  3、小组活动

  (1)提出记录的.方法。“今天,我们请4组小朋友来整理一个柜台。首先,请上来的小朋友数数柜台上有几顶帽子,用数字和标记把它们记下来;然后,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把有相同特征的帽子摆在一起并数数每种有几顶;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商量看看该怎么记录。如果你们还有别的分法,就再分一次,分好后再数数每种有几顶,想一想该怎么记录。记住每分一次,就记录一次。”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分类时要按同一标准全部分完后,才能按别的标准再次进行分类。

  (3)引导幼儿多角度地思考分类的标准。

  (4)观察幼儿的不同记录方法。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杯子各10个、小桶和筐20个、记录单、标记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沙吗?是怎么玩的?玩沙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运沙的游戏。”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这个游戏中每个人用杯子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表格,记录每个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

  师:“请你们和好朋友互相说说运了几次。”

  师:“谁来说说和好朋友一起游戏后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都是用一个杯子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手抹*)。

  师:“如果每一次运的沙一样多,两人运的次数会一样吗?怎样才能每次运的一样多呢?”(示范)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统计运沙次数。

  (2)引导幼儿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师:“这次大家发现如果每次都装满抹*,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用小工具来运刚才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师:“现在,这里有大小两中杯子,你们猜猜用小杯子去运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请你们去试试。”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运的次数少,数据小,小杯子运的次数多,数据大。

  5、师小结:

  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杯子运的次数少,小杯子运的次数多。今天,运了一天的沙也累了,我们回去休息吧。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

  2、运用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活动准备

  1、图片小猪7只(1只大的,6只小的;4只白色的,3只红色的;2只戴帽子的,5只不戴帽的.; )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和一份记录表。

  3、礼物:大挂图,笔,磁铁。小数字1-7和分解条数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毛毛虫”复*6的组成 。

  “昨天我们学了6的组成,小朋友还记不记得呀?好,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复*6的组成分解)小朋友表现真棒!现在老师请你们来玩个毛毛虫的游戏。小朋友分成3组,看看自己身上的数字宝宝找到相对应组成6的数字宝宝,比一比看哪组速度最快又准确。(老师开音乐,游戏开始)

  二:学*7的组成

  今天小朋友玩游戏都表现非常棒,可是今天我们班上也来了几位小客人,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那待会小客人来时小朋友要点数看看来了几位小客人?”教师依次请上小猪,让幼儿点数,并让幼儿瞧瞧这些小猪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按小猪的大小,颜色等来分,并引导幼儿找找还可以怎么分(反过来分)。最后幼儿和老师一起口述一次:7可以分成1和6,1和**起来就是7;7可以分成2和5,2和5合起来就是7等。(得出的分解式:)同时把相应的算式列出来让幼儿有所了解。

  7 7 7 7 7 7

  uv uv uv uv uv uv

  1 6 2 5 3 4 4 3 5 2 6 1

  三:游戏:

  “好!小朋友表现真棒!现在老师再来跟小朋友玩一个游戏,看看小朋友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现在呢老师这里有很多数字宝宝,分别都是1、2、3、4、5、6,请小朋友听音乐找相对应7的分成的数字朋友。

  游戏2-3遍后,请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做亲子游戏。

  四:解拼图游戏

  “哇!小朋友今天表现真棒!小猪们都很开心,它们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小朋友,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好!数3声睁开眼睛哦!”教师出示 “礼物”“咦?礼物呢?哈哈!秘密就在里面。小朋友只要算对了这6道分解题,礼物就会自然出来啦!小朋友有没有信心闯关呀?好!加油哦!”其中,当幼儿答对一道分解题时,就翻开一角,等答完题时礼物就会出现了。激发幼儿探索的意识,让幼儿加深巩固7的组成。

  “ 原来小猪要邀请我们去它的农庄做客,好!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开火车出发到小猪的农庄吧!出发罗!!!”结束课程。

  五:亲子作业活动延伸:

  幼儿分成三组,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有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和记录纸,让幼儿在操作中掌握,在记录中巩固。其中每一个桌子上的记录材料都不同。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学*7的分成,在这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点非常浓,游戏参与率高。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让幼儿能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并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很好的掌握教学知识,达到我上课的一个教学效果。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3

  活动目标:

  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智能AB猜试题。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二、剥花生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实物:饼干

  3、数学练*册

  活动过程 :

  一、集体活动

  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魔术师,现在请魔术师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多少根绳子?(一根)小朋友想学魔术师变魔术吗?

  师:魔术师可以将一根绳子变成四根,你们信吗?

  (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先将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两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并说说你是怎样变来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

  3、教师示范圆形的四等分。

  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材料纸,请幼儿示范。

  师:请小朋友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4、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各种图形的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5、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用笔将图形四等分。

  二、个别活动

  师:请小朋友把练*册打开到43、44页。

  师讲述操作要求:

  1、下列每组图中的物品是四等分吗?把正确的圈起来。

  2、将下列图形四等分,有几种方法?用笔画线。

  三、活动评价

  师:请做好的小朋友和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幼儿交流)

  师:真会动脑筋,讲得真不错。

  四、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课后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玩一玩《卖饼干》的游戏。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5

  准备材料:

  1、三级分类组合板一套。

  2、压膜图形一套:大小不等、颜色不一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六边形、三角形。

  3、标记卡:颜色标记(红色、非红色)各一张,图形标记(圆形、非圆形)各两张。

  4、装图形及标记卡的小碟子个,夹标记卡和分类组合板的夹子两个,托盘一个。

  直接目的:学*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两次分类。

  间接目的:

  1、感知集合与子集合的关系。

  2、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活动提示:

  1、介绍教具,搬到操作毯上。取出分类组合板,在操作毯中央摆好二级分类板,剩下的三级组合板放在卷毯右边。

  2、用二级分类板进行分类。

  (1)取出碟中图形散放在大长方形框内。

  (2)取出红色、非红色标记卡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小长方形框外的左上角和右上角。指着分类标记卡问:“它表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两张标记卡分别指示下框应该放入什么颜色的图形。

  (3)提问:框内图形有哪些颜色?哪些是红色,那些不是红色?

  (4)提示幼儿具体识别某种颜色的图形。例如:“请你拿一个红色的图形。”“请你指出一个不是红色的图形。”

  (5)请幼儿将大框内红色图形一个一个地找出并放入左下框内。

  (6)请幼儿将大框内剩下的非红色图形一个一个取出并放入右下框内。

  3、用三级分类板进行图形分类。

  (1)用剩下的分类组合板,将三级分类板拼好。并将剩下的四张分类标记卡按“圆形”、“不是圆形”放在左边两个和右边两个框的左上角和右上角。

  (2)提问每张标记卡表示什么,帮助幼儿确认。

  (3)分别指着颜色标记卡下的两个框提问:哪些是圆形?那些不是圆形?圆形应放在有那个标记卡下的框里?

  (4)请幼儿按标记进行再次分类。

  4、活动结束时有秩序的整理教具。

  错误订正:分类标记卡。

  延伸变化:

  1、提供剪成各种形状的单色和花色的布,请幼儿分类。提示幼儿,二级分类标记:有花纹、没花纹;三级分类标记:三角形、不是三角形。

  2、提供红豆、黄豆、黑豆、花生米、木珠各八粒,蚕豆、绿豆、塑料珠若干粒,请幼儿分类。二级分类标记:够八个的、不够八个的;三级分类标记:是豆类的,不是豆类的。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6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

  二、操作活动: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2、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3、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1、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7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8

  活动目标:

  1、能够细致观察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自创、合作创设另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

  活动准备:

  1、各色图形卡片若干(幼儿操作用),16张长条白色卡纸(上面画有曲直不同的线)展示板一张。

  2、音乐(军民大生产)、课件

  3、五彩塑料夹若干、硬纸卡圆形4块、地垫若干

  活动流程:

  一、初步感知有规律排序(激趣)

  1、自身感知:

  (1)敲小鼓(XX)孩子拍手转圈、跺脚进入→“刚才小手小脚是怎么做游戏的”?发现规律→小结:原来这是按规律延续的舞蹈动作。

  (2)“小手小脚能跳舞,胳膊有没有这个本领呢?我们来试试看”(尝试)“根据孩子的表现(。.。.。.动作。.)宝宝能不能排成一排有规律的把这两个动作做出来呢→(展现)”真厉害!老师奖励你“(拍手:拍手、大拇指、双拍手、大拇指。.。.。.)

  (3)“你看,小手、小脚、胳膊都能有规律地来游戏,我们可不可以学小猫和小狗的叫声来进行有规律地声音排序呢”先和同伴商量一下怎么排?现在小猫和小狗一边叫一边做回小凳子。(喵。.汪汪。.。喵。.。汪汪。喵。.。)

  小结:刚才小朋友做的游戏,都是一组一组有规律延续下去的,这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2、拓展感知:

  “现在老师请你做小小侦查员,四下侦查一下活动室里有没有按规律排序的东西?我给你1分钟的时间,可以边走边找,但是要注意轻声慢步不要影响到别人。(找→坐回→叙述→认同)有规律排序的物体真的在我们活动室有好多啊!

  现在你再回忆一下,在家里、在路上、在广场和公园里有没有按规律排序的地方?(想象、回忆→课件: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场景)

  小结:有规律排序的.物品真是无处不在啊,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更方便!

  二、操作感知有规律排序,引导幼儿探索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刚才小朋友做了小侦查员和小小观察员,我不知道你的建筑能力怎么样”?文盛家园又新盖了一栋50号楼,就在我们幼儿园的楼后边,物业管理处把设计小花园的任务给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我们先设计图纸,设计好了送给他验收,你有信心完成吗”?

  “好,现在我们先进行一个小任务,用各种颜色的“石头”设计花园的围墙,围墙必须是按规律排序的,争取设计的和别人不一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最好的建筑师”(设计→师观察发现→展示点评,突出:按形状不同排列、按物体量的差异的特定规律排列、按不同形状物体数量递增规律排列等排序特征)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进行很多不同的排法。

  三、验证操作:合作感知多种规律排序的有趣方法。

  1、“有了漂亮的花园围墙,我们进行下一个“大工程”铺两条长长的路,铺的路不仅要美观而且要通往花园的各个地方。(1)、现在请自己找8个好朋友一组(2)1分钟商量好设计方案(3)到材料处领好“大理石地面砖”开始铺路。

  2、巡视发现有意识引导→评价(孩子叙述地面砖的排列规律)

  结束活动:“工程设计完成我们来庆祝一下吧:敲小鼓随节奏做拍手跺脚各种动作,现在,我用相机吧咱们的设计图拍下来,给物业管理处送过去,他们肯定会很满意。同时我也要把设计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发过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宝宝有多厉害!走吧!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9

  设计意图: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时间是多么的宝贵。但时间对孩子来说却非常抽象,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时,与家长交流,听到家长报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认识时钟》,以此为契机,生成有关时间的主题活动,引起幼儿对时间的关注。

  幼儿对时间的认识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时要从幼儿的生活入手进行渗透。如把早起床、早餐、入园、做操、活动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ppt的方式表示各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活动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开始及结束,引导幼儿看时钟,了解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感知时间,避免做事拖拉的不良*惯。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惯。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一日生活图。

  2、龟兔赛跑课件、一日生活ppt、音乐。

  3、实物钟、大灰狼头饰。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猜谜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答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猜是什么?

  幼儿猜谜,教师出示食物钟。

  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小结:钟不停的走,它是一个计时间的工具,告诉人们几点了,应该做什么事,它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饭,钟的用处可大了。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和钟做朋友呀?我们就来认识了解时钟吧。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

  提问: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4)它们是怎样排列的?(顺时针围成一个圆形)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1)今天我们来看一场比赛,(放课件)兔子和乌龟要在这个圆形的跑道上赛跑,现在它们在最上面的一棵树的起跑线上,你们猜谁会赢?(幼儿猜)究竟谁会赢呢?好,比赛开始了,预备开始,比赛的结果谁赢了?

  (2)讨论:兔子和乌龟赛跑的中有什么秘密呢?兔子跑了一圈又回到起跑线上,乌龟跑了多远?一颗树远。

  (3)(放课件)每一棵树就是一个数字,哦,它们要变了,兔子变成分针,乌龟变成时针,也就是说分针跑一圈,回到起点12上,时针才跑一个数字,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1)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2)请个别幼儿练*。

  练*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3)用我们身体动作表示3点、6点、9点、12点。

  (四)、全体练*。

  (1)小朋友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惯,按时间进行各项活动,我们来看看小朋友的一日作息时间表(放ppt)“早上7点起床,上午8点幼儿园,中午11点吃午饭,下午3点上课,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马上请小朋友看一日作息时间表,按刚才的方法在这个硬纸钟上拨时间,记住边拨边说说这个时间你干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咦,你们看我是谁?老狼今天要和大家玩个游戏,你们敢不敢?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小羊如果认错,就要给老狼吃掉。

  2、请幼儿做老狼玩一次。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20

  教学目标:

  1、复*巩固九以内的加法。

  2、在情境教学中,学会10的加法。

  3、能将的10的加法运用到超市购物的游戏中。

  4、培养幼儿对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PPT、购物券、贴有数字的动物卡片。

  教学过程:

  1、碰球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会玩碰球的游戏吗?

  (会)那今天小胡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玩这个游戏。这里有一个规则,就是我的球和你的球碰起来是9。你们准备好了吗?嘿嘿,我的两球碰几球?(嘿嘿,你的两球碰7球,2+7=9)... ...

  2、新授10的加法。(PPT)师:刚才小朋友的表现可真好,所以我决定要给你们一些奖励。老师准备带你们去动物园玩,你们想去吗?(想)好,那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师:瞧,前面是什么小动物?(小猪)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的站着,有的坐着)那有几个站着的(1)?几个坐着的呢(9)?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猪?(10只)那谁会根据这个图片给我们来列个加法算式?(1+9=10)我们以前还学过可以把前面的数字调换一下位置,也就有了一个新的算式了,大家一起说好不好?(9+1=10)师:我们走呀走,来到了池塘边,你看见了什么?(乌龟)请你仔细数数有几只在岸上,几只在水里呢?总共有多少只乌龟?我要请聪明的小朋友还给这些小乌龟们列列算式了,谁来?

  师:你们看,那边有很多漂亮的鸟。请你们自己观察,你看见了什么?有几只?一共有多少只鸟儿?你能为这些鸟儿列个算式吗?

  师:看过了美丽的小鸟,接下来会是哪个小动物呢,让我们继续逛下去。呀,这次来的是谁呀?(小狗)小狗怎么样了?(有的关在笼子里,有的在笼子外面)数数笼子里的有几只?外面的又有几只,一共有什么?你来给小狗们列个算式好吗?还可以有怎样一个算式?

  师:最后我们去美丽的花丛里看看,这里面也藏着小动物哦。原来是勤劳的小蜜蜂。我发现这些小蜜蜂有些不一样哦,你发现没有?有绿头发和黄头发的蜜蜂。数数绿色的有几只?黄色的几只?总共有多少?一共有多少?我想请你来给小蜜蜂列算式了。那这次还有没有其他的算式呢?(没有)为什么?(前面的数字又是5,换位置以后也是一样的)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动物园的小动物呀,每个种类都是10个,这就是这个动物园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有趣的10的加法一起念一下吧。

  3、游戏:动物超市1)幼儿购物游戏师:动物园逛完了,我在动物园还找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动物超市。在里面我们可以买些纪念品。看,这是我为你们准备的10元购物券,你们等会可以去超市你买你喜欢的东西。每个纪念品后面都标有价钱。在这里呀,我有一个要求,你只能买两样东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给用完了。有没有听明白。这是我在动物超市买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买了什么?你们看,我买了两样,这个是多少钱?这个呢?..+..=10,所以我刚好把10块钱用完了。好,现在你们拿起自己的购物券去超市购物吧。记住你只能买两样东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给用完了。

  2)互相检查师:买好的小朋友请回到位置上,现在你可以和想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买到了什么?还可以互相检查你有没有买对,有没有符合老师的要求?发现错误的小朋友,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自己去改正一下。

  3)幼儿介绍自己的购买情况师:谁想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买了些什么?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精选二十篇)(扩展3)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精选十篇)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1

  设计意图:

  单数和双数是上学期大班作业本上的内容,但是当时只是让幼儿用点数表示相应的数字而没有深入。奇数和偶数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生活中一般叫做单数、双数),但在教材中只有很少的一点内容。单数和双数有哪些性质?学*单数和双数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为了让幼儿对单数和双数有更深的了解,扩大一下知识面,我想有必要进行一下补充。因此设计了《单数和双数》这一节数学活动课。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是本次活动设计的主导。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惯,初步体验,感受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数卡1-10(大的两份,小的两份);单数、双数字卡一份。

  2、分别画有1-10个花蜜桶的卡片20张;彩色花20朵。

  3、小红旗标志20枚;花泥两块。

  4、小蜜蜂的胸饰一个。

  5、蜜蜂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

  1、蜜蜂采蜜

  师:小蜜蜂们,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让我们去花园里玩吧!(蜜蜂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蜜蜂飞舞的动作。)

  1、师:哇!好漂亮的花朵啊,让我们采些花蜜吧!记住每只小蜜蜂只能采一朵花哦!(幼儿分别采到花蜜后,教师带幼儿坐到位置上)

  二、介绍"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1、师:我发现小蜜蜂们都采了好多的花蜜,现在请你们先检查一下自己都采了几桶花蜜呢?

  2、那么请采了一桶花蜜的小蜜蜂把花蜜送到我这里来。一桶花蜜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将幼儿送上来的花蜜桶按1-10的顺序摆放成一排,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置于上方,剩余的花蜜桶均按此方法进行,可2-3个小朋友一起送。中间可请全体幼儿一起验证送的对不对,比如送5桶和8桶时。)

  3、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手指游戏,用手指来划花蜜桶,看看能不能通过,好吗?(教师从1-10依次用手指通过花蜜桶)

  4、教师把可以通过的数字往下移。

  概念介绍:

  --不可以通过的下面多出了一个,孤孤单单的,我们叫它单数。(同时出示字卡"单数") 提问:单数有哪些?

  --可以通过的都是一对一对好朋友,我们叫它双数。(同时出示字卡"双数")

  提问:双数有哪些呢?

  5、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 3 5 7 9 ;双数有: 2 4 6 8 10 (教师边指幼儿边念)

  6、现在考考你们,3是单数还是双数?(5、8、10)

  6、教师再次进行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 3 5 7 9 ;双数有:2 4 6 8 10

  三、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师:小蜜蜂们真棒!采了这么多的花蜜,还认识了单数和双数。现在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把你们分成两队--A队和B队 问题回答对的,那一队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看哪队得到的红旗最多,那队就是冠军,每人将会得到一份小礼物。现在比赛开始,小蜜蜂们加油了!

  (一)第一轮 :必答题

  请认真听题:

  1、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单数。

  2、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

  (二)第二轮:抢答题

  教师讲解规则:当我说:"预备,开始"后,看哪队的小蜜蜂先举手,就请哪队回答。回答错了,机会就给另一队。

  1、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单数。

  2、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双数。

  3、请说出1-10中最小的单数和双数。

  4、请说出比5大的单数。

  5、请说出比8小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

  (三)第四轮:附加题

  规则:两队各派一位代表进行石头剪刀布,决定哪队先回答,答对加一面红旗。(进行两次)

  1、说出我们身体上哪些是单数的?(如一个头,一个鼻子,一张嘴等)

  2、说出身体上哪些是双数的?(如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等)

  (四)比赛结束,评出本次比赛的获胜方。

  四、拓展幼儿的经验

  1、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字。那你们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单数和双数呢?(门牌号、车牌)

  2、(出示门牌号车牌)提问 :这是什么?

  那么它是单数还是双数呢?

  教师小结:我来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一个数不管它有多大多长,只要它的尾数(最后一个数)是单数,那么它就是单数。如果它的尾数是双数,那么这一整个数就是双数。

  五、幼儿操作联系:停车场

  1、(出示停车场)现在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了,所以我们都倡导大家要文明停车,我们也来帮帮忙,把车牌号是单数的车停在一起,把车牌号是双数的车停在一起,你们愿意吗?

  2、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初期幼儿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用集体教学法,让幼儿进行两个两个数,正好数完的那个数是双数,剩一个的那个数就是单数等抽象词句让幼儿记背区分。

  《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于是我采用多种游戏开式开展了此项活动。

  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世界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对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主张,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教学活动,拚弃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了“抽大小奖”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抽奖”活动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启发幼儿寻找身上或者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是单数,哪些东西上双数,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及相关概念有更透彻的理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以内的单双数。

  在活动中,我采用*时幼儿排队的方法,让两组幼儿到前面排成两队,看一看排到哪里时变成了一个幼儿,那么这个数就是单数;接下来我又请幼儿玩雪花片,先给雪花片两个两个排队,看一看自己的雪花片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幼儿都能很好的告诉我答案,最后请幼儿拿着自己的雪花片和其他幼儿一起做游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以内的单双数。

  总之,这节课基本上效果都很好,孩子都掌握的很好,基本的难点都攻破了,达到了我自己想要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2

  教村分析:

  《找对称》是一个科学类的数学活动,主要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此教学教师并不采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的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在让孩子们找三角形、花朵、蝴蝶这三张图片左右两边的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提醒着他们"三角形的角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不过,这样说也不是很清晰,为了突出方向,就画了方向明显的图案,让幼儿看得更清楚。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通过各位老师的研讨及商量,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解决。在设计活动中,采取了由易到难过程,在设计教案中,刚开始从认识简单图形,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了解对称的图形,接着是"找一找"的环节,即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让幼儿在认识简单图形对称的基础上,来找一找对称的有趣图案。大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最后是一个"找一找"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对称"的理解,从而更多的发现物体的对称性,由于第一研幼儿操作下来,对于飞机的图案,幼儿材料书上画的飞机跟现实生活中的飞机有所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对称图案,必须通过实际去联系,幼儿很难理解,后来,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把对称的飞机形象的画出来,当做例题讲解,但在幼儿操作时仍没有好的效果,一直认为是不对称图形,因而,对我的教学带来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

  还有一些地方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对于数学自己本身了解的不够透彻,教学活动准备前,没有认真去研究一些细微的地方和复杂的图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有些地方出现一笔带过的现象,而造成了幼儿的不易理解。

  一课二研活动,对于课前的准备如教师对教案的熟悉,教师的回应能力,还有教具等都需要认真准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二研之后,虽然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免会令自己感到开心。

  设计意图:

  从幼儿经验需求的补助与点拨方面来说,处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已经不仅仅趋于单一的数字或者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一模式来套用,他们需求的是多元化数学知识的吸收与灌输,所以在本次大班数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我选用了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对大班幼儿在入学前做一简单的数学知识的点拨,没有过多的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但至少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他们对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不再陌生。

  活动目标:

  1、学*"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难点: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2、重点: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3、剪一剪

  三"找一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活动反思:

  《对称》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我将教学版块确定为五大版块:

  第一版块:猜一猜

  低年级学生对于趣味性强的事物能很快接受,并能调动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中。因此,我将导入环节设计为“猜一猜”,出示老师剪好的图形,让学生根据看到的一半图形猜出整个图形,从而顺利进入对称图形概念的揭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第二版块:剪一剪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从学*效果来看,学生对于接受的知识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新课标提出:学生参与经历所学知识,能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怎样对对称图形进行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感知,我在导入概念以后,紧接着设计“剪一剪”,老师先示范剪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老师剪的过程,明确剪对称图形重点和关键在于要先对折再剪,再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让学生来剪。这样,学生不仅观察了,还参与了,创造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于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三版块:找一找

  找对称轴是重难点,怎样让学生能正确找到所剪图形的对称轴,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单独找,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独立画出所找的对称轴,全班交流。

  从展示的作业来看,大部分的同学掌握了找对称轴的方法,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所剪的图形对折了几次,所以在画的时候就增加了难度。

  第四版块:想一想

  “想一想”环节是在基本概念掌握以后的提高练*,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时,安排以小组学*为主,再通过小组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有多条。

  第五版块:说一说

  数学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所以在课堂最后,我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说一说哪些是对称图形,学生非常踊跃,都想展示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学*效果不错。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3

  活动目标:

  1、感知并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数字卡片1套(打印)、磁性白板或黑板、羊羊数字头饰、灰太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随音乐进入教室

  1、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数字王国里,和数字宝宝交朋友好吗?看汽车来了,我们快快出发吧!

  2、放音乐《去郊游》师生一起做开车动作,随音乐进入教室。

  二、初步认识相邻数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给数字宝宝找邻居吧!

  (1)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呀?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2)数字宝宝5也想找邻居了,小朋友们快帮帮他吧! (把5贴在白板上,让幼儿给5找邻居)

  (3)出示数字卡片9让幼儿给9找邻居。

  小结:刚才小朋友给数字宝宝们找到了邻居,我们的宝宝们真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每个数字宝宝都有相邻数,小朋友们可要记清楚了。

  三、拓展活动,加深幼儿理解

  1、给小动物找邻居。

  教师PPT课件出示小动物图片,让幼儿数一数它的个数,并说一说它邻居的个数。

  2、游戏:智救羊羊

  游戏规则:教师请10名幼儿扮演羊羊,给他们戴上写有编号的羊羊头饰,并请幼儿记住编号。教师扮演灰太狼。播放音乐《一只羊》,音乐响起羊羊们在欢快的玩耍。音乐一停灰太狼就抓住一只羊羊。并告诉其他的羊羊,要想救走这只羊羊就要他的邻居来才行。(游戏数遍)

  四、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相邻数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4

  活动目的:

  1、学*用数学、图画等符号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

  2、学*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能有计划地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盆蚕豆、塑料花、瓶盖。

  2、每人一张纸、笔。

  活动过程:

  一、玩玩、记记

  1、几哦按时带领幼儿观察操作材料,引起幼儿的兴趣。

  2、明确操作要求:用一只手用力往盆里抓一把,把抓的出的物体,数一数,记下来,一共抓三次。

  3、讨论:怎么样记得牢,又记得清?(抓一次,记一次)

  4、幼儿动手操作:师巡回指导。

  5、交流

  (1)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师幼共同检查记得是否清楚。

  (2)比一比,谁接的方法好?

  二、猜一猜

  1、带领幼儿观察桌上的三种物品:花生、塑料花、瓶盖

  2、猜猜看,用力抓一把,哪种物体抓得最多,哪种无意抓得最少?为什么?

  三、说说发现

  1、讨论:如果抓桌上的三种物品,每种物品抓三次,怎样记录在一张纸上?

  (用图画、数字等符号记录)

  (塑料花)

  (瓶盖)

  (蚕豆)

  2、幼儿动手操作;师提醒个别幼儿按要求操作。

  3、展示热别幼儿的记录单,说说记录单上的内容,严整记录单上的句路是否清楚。

  4、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5

  【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

  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太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6

  活动目标:

  1、了解倒计时的含义,对倒计时的方法产生兴趣。

  2、体会倒计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相关ppt、每组一张大的月历、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倒计时’:“你们知道什么是倒计时吗?”

  小结:倒计时是用倒着数的方法来计算时间叫倒计时。

  二、寻找生活中的倒计时生活中的现象。

  提问:你们*时在哪里看到过倒计时?

  1)幼儿:电扇。

  师:a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电扇上的倒计时在什么地方?

  b你们*时用过电扇上的倒计时吗?

  谁用的?(妈妈、小朋友)

  C妈妈为什么要用电扇上的倒计时呢?

  幼儿:妈妈开好倒计时我睡着后不感冒。

  师接:妈妈真关心我们小朋友,对了,电扇设置好倒计时后,可以预防我们睡着后着凉,有了倒计时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幼儿:节约电。(为什么会节约电?)

  师接:对了,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生活,要节约用水、用电,有了倒计时器在我们睡着后电扇会按照规定的时间自动关掉,这样就更加节约用电了。

  小结:有了电扇上的倒计时可以在我们小朋友睡着的时候帮我们关掉电扇,防止我们着凉,还可以节约用电做到低碳生活,倒计时的用处真大呀!

  2)幼儿:微波炉

  教师:微波炉上面的计时器上写了什么你们看到过吗?(有一分钟、两分钟、30分钟等不同长短的时间)

  教师:为什么要有不同的时间?(还有那些家电业用到倒计时的?)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食物来确定不同的时间,这样既保证食物不会烧焦,而且不需要我们照看可以去做其它的事情,既安全又方便。

  3)火箭发射:今天老师带来一短火箭发射的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看录像)

  a火箭发射最后倒计时怎么念得?(火箭发射时我们要倒数十秒。)

  B火箭发射前几秒为什么要倒计时呢?(一起做好准备、大家心里很激动、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

  师接:火箭发射需要许多科学家叔叔阿姨做许多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火箭的成功发射,有了倒计时,他们可以听统一的.口令一起做好准备工作。

  师接:对了,我们中国的火箭要上太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非常的激动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

  小结:对了,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提醒我们科学家叔叔阿姨要一起集中注意力努力做好最后的准备同时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记住这个重要的时刻,记住我们中国人真了不起。

  4)红绿灯

  红绿灯上的倒计时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绿灯上的数字告诉我们,时间越长过马路越安全,时间越短过马路就越危险。有了倒计时我们过马路就更加的安全、方便了。

  5)广告倒计时

  你看到什么电视节目有广告倒计时?为什么要有广告倒计时?(知道还要等多久,不会很着急。可以让我知道上个厕所来得及吗。)

  小结:有了广告倒计时使我们了解要等待的时间,心里不会很着急。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地方会用到倒计时,有的倒计时用“秒”(火箭发射广告、新年的钟声),有的倒计时用“分”(电扇、微波炉、电热毯)、有的倒计时用到“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处,倒计时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真大呀。

  过渡:你们想做倒计时吗?想做什么倒计时呢?

  三、尝试计算倒计时

  1、交流并讨论倒计时的方法。

  2、激发幼儿计算倒计时的愿望。

  6月1号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做个倒计时的牌子吧。

  找着六月份有哪些节日?

  提问:今天是几月几号?除了要找到今天的日期,还要找到那个日期?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采取倒计时的方法。

  4、交流提问:离6月1日还有几天?你是怎么计算的?

  (1、顺着数2、倒着数3、两个两个数、

  5、一个月加上多余的天数——一个月都是30天吗?

  6、为什么天数会相差一天呢?6月1日当天不能算进去。为什么不能算进去)

  7、小结:有了六一节倒计时,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知道今天离6。1节还有几倒计时的天,我们可以在不这段时间做好准备。

  8、6。5世界环境日倒计时。

  9、引出离园倒计时,让幼儿做离园倒计时。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7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等。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小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ppt课件、圈画、数数等活动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画有水娃娃的卡片若干、彩笔、神秘袋一个。

  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入教学活动小朋友,今天有许多数字宝宝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是谁来了……播放ppt课件(幼儿边看边说:是数字宝宝3、5、9…..7),噢有这么多数字宝宝和我们一起玩呢。下面小朋友一起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来帮这些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成一队吧。

  2、集体活动:继续观看ppt课件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是怎样排的队?(幼儿:有水娃娃、红水娃娃、绿水娃娃,它们是两个两个排的队)

  (2)请集体、个别幼儿两个两个数,数出每一组水娃娃是多少个。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画面上是不是每一组水娃娃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引导幼儿回答后教师:

  像这些全部圈完的2、4、6、8、10叫双数,没有圈完只剩一个的1、3、5、7、9叫单数。

  教师小结:a、像1、3、5、7、9两个两个地数,数到最后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像2、4、6、8、10两个两个地数,全部都能数完的数叫双数。

  b、10以内有5个单数,有5个双数。

  c、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他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5)简单的向幼儿介绍一下奇数、偶数。

  小朋友你们告诉老师,你有几个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叫你什么,在家里爸爸、妈妈又叫你什么。(如:我叫李艳,还叫贝贝)师:老师告诉你们,数字宝宝也有两个名字,单数也叫奇数,双数也叫偶数。

  (6)找一找、说一说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3、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从身体上找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一张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等……)

  (2)练*卡操作活动

  (3)集体游戏: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在家里的东西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并记录下来,明天来幼儿园交给老师。

  活动反思:

  1、我能熟悉教材,教学思路清楚,课前准备充分。

  2、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我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实物着手,并逐步过渡到能够摆脱实物、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孩子们从中找出了成单成双的物品,孩子们的思维也由此得到了锻炼,在活动中,孩子们思维的敏捷性、正确性在游戏速度的快慢与变化,形式的集体与个体变化中得到发展与强化。

  3、对于个别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启发不到位,以后我要多帮助这些孩子。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9

  教学目的: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实物挂钟一个,自制一座大钟(分针上有一只小兔,时针上有一只小乌龟)。

  2、为每个幼儿准备硬纸片做的钟一个。

  3、龟兔赛跑课件,幼儿一日作息图片5张,小猴、小老鼠、奥特曼、大灰狼等布动物。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挂钟

  1、提问:它叫什么?家里还有哪些钟(大座钟,催我们早早起的小闹钟,还有人们为了携带方便,将钟做得很小,戴在手上,叫手表)?

  2、钟的作用是什么?(时钟不停地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钟上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学*和休息)。

  二、教师出示自制的大挂钟

  1、请幼儿看看这个钟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小朋友们还看见过什么样的钟(正方形的,青蛙形的,心形的等)。

  2、请幼儿看看钟上面有什么?(有1-12的数字,有二根针)教师讲解钟上的数字“12”总是在上面,“6”总是在下面,并教幼儿认识“时针”和“分针”的名称。

  三、放龟兔赛跑课件给幼儿看,帮助幼儿认识较短的时针和较长的分针,感受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课件的内容是:兔子的脚长,跑得快,乌龟的脚短,跑得慢。有一天,兔子和乌龟在圆形跑道上赛跑,兔子跑了一圈,乌龟才跑一点点远。

  四、教师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大格,或走了一个数字)教师反复拨几次,使幼儿明白长针(分针)每走一圈,短针(时针)就走一个字,这就是一个小时。

  五、教师继续拨长针。边拨边告诉幼儿当短针(时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长针(分针)正指向12时就表示“×点钟”。边拨边和幼儿一起说:“一点钟、二点钟、三点钟……”直到“十二点”(即两针再次重合)为止。

  六、请幼儿看一日作息图片,要求全体幼儿按上面的方法在自制的硬纸片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餐,下午5点放学,晚上8点睡觉)。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间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放学时不能在路上贪玩。

  七、教师再将长、短针都拨到“12”上。请幼儿注意老师拨针,教师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走起,经过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半圈(多远了?)”。这时,时针走在12和1的中间,这就是12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在6上面,时针就走半格,就是半点钟,然后教师依次拨1点半、2点半、3点半。

  八、教师再请幼儿自己按上面的方法在纸钟面上拨出半点钟。请小动物检查是否拨对了(1点半小猴检查,6点半小老鼠检查,10点半奥特曼检查,最后老师说晚上6点了,出示大灰狼,请幼儿将钟反个面放在桌上,不让大灰狼看)。

  九、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请幼儿拨钟。

  1、讲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扮小羊拨钟,老师说几点,小羊就拨几点,请老狼看钟。小羊拨好了钟就定住,老狼看时间未到就不吃小羊,时间到了6点,就吃小羊。

  2、请幼儿将钟当方向盘,开车出教室玩游戏。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10

  活动目标:

  1.给宝石博物馆中的宝石进行排列,学*10的减法运算。

  2.为皇冠正确的画上宝石数量,喜欢动脑筋。

  3.激发幼儿学*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过程简录:

  1.复*十以内的分合式以及加法运算--复*10的分合式--10的碰球游戏。

  2.介绍宝石博物馆--有一个宝石博物馆中有许多的宝石,但是他们都没有摆正确,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好吗?

  --播放PPT--有三个宝石箱子,工作人员把宝石放进箱子中,可是数量搞错了,我们一起帮他重新放一下。

  --第一个箱子应该放几个宝石?为什么?现在有几个?那怎么办?拿掉几个?谁能够用数学算式讲出来。

  --第二个箱子应该放几个?我们来数一数工作人员放了几个?他放的对吗?那怎么办?

  --我们看看第三个箱子中有几个宝石?拿掉几个才能够让它的数量和箱子上的数字一样呢?

  3.认识操作卡--刚刚你们帮了他们一个大忙,但是还有几个问题需要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宝石博物馆里有一个很大的宝石箱子,上面的宝石有规律的排列着,每一排都是十颗宝石,但是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漏放了几颗,你们能够帮他加上去吗?放完宝石后你可以在两边的线上写上数字,这样可以方便检查,看看两边加起来是不是10颗。

  --博物馆中还有一个漂亮的皇冠,希望小朋友们能够把宝石镶到皇冠上,你们会吗?

  做出下面的减法算式你就能得到答案,知道镶宝石的数量了哦。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操作结束,教师讲评--表扬做得又快又准确的幼儿。

  --做错的幼儿进行修改。

  活动反思: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从课题看,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凭借教材,我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小百科: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精选二十篇)(扩展4)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菁华9篇)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1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最*我们学了《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学*5的分解组成。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并记录5的4种分法。

  2、难点:总结归纳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解式)、5只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式)、每人5只动物卡片、铅笔、橡皮、1-5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问: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出示大挂图引出"5的分解组成"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5"的数字卡。

  师:只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5只)(2)、幼儿将5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5"的4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1)、教师演示给5只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2)、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4)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

  和在一起是"5"的幼儿做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刚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纪律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玩中学*,以达到生活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相互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5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5只小狗、有的是5只小猫、还有的是5之犀牛、5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四种分法,在展示幼儿芬芳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4"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了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5,这是孩子们的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5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引导学*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做优化的结合。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2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最*我们学了《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学*5的分解组成。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并记录5的4种分法。

  2、难点:总结归纳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解式)、5只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式)、每人5只动物卡片、铅笔、橡皮、1-5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问: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出示大挂图引出"5的分解组成"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5"的数字卡。

  师:只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5只)(2)、幼儿将5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5"的4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1)、教师演示给5只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2)、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4)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

  和在一起是"5"的幼儿做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刚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纪律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玩中学*,以达到生活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相互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5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5只小狗、有的是5只小猫、还有的是5之犀牛、5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四种分法,在展示幼儿芬芳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4"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了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5,这是孩子们的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5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引导学*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做优化的结合。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3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肯动脑、愿挑战、激发幼儿喜欢探究数学的兴趣,正是我园积极探索的内容。有趣的重叠现象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将其转换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探究重叠现象中获得空间目测、空间组合、判断思维、仔细观察等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仔细观察等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

  设计理念:

  重叠现象是一个枯燥的内容,如何将枯燥的现象转换成幼儿感兴趣又遵循其学*特点的适宜内容。在设计本活动时我以以下"三性"为我的设计依据:

  第一,要体现活动的主体性。幼儿是学*的主体,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希望达到的。

  第二,要体现活动的操作性。幼儿年龄小,在本节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获取新知的体验,是我活动设计的愿望。

  第三,要体现活动的梯度性。希望在梯度性的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不断地根据新的经验进行判断推理,将枯燥的现象自然地融进孩子的心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魔术游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

  1、师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透明的图形,上面有什么?

  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

  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朋友仔细看哦!

  (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将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汽车。)

  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

  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对,象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辆小汽车。真是太有趣了!

  评析: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激起幼儿探索重叠现象的欲望,而且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了完全重叠的现象。孩子们在"哇!变出一辆小汽车了"的惊呼中,学*的兴趣被点燃了。

  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

  1、猜测和实验重叠现象

  (1)幼儿猜测

  师:我们接着再来变魔术。瞧!(出示两张透明图形)如果将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1)完全重叠,你们认为会变成这里的(图2)哪一幅图案?

  评析:在幼儿独立稍作自测后,师再请幼儿回答,并注意询问幼儿的不同想法,这样司以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师:看来,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确的?

  幼儿:我们可以来做实验、可以象刚才那样变魔术……

  师:这个主意不错。你们那儿也有两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从碟子里拿出来实验一下。

  (2)幼儿实验

  (3)幼儿交流

  师: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之后究竟变出了哪个图案?

  幼儿:最后一个……(师请一幼儿给正确的答案做上标记。)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空间目测和空间组合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是让幼儿先猜测,而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操作实验和反思实现的。同时教师要有机引导导幼儿明白,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做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出真正的结果,这才是做科学的真谛和精神。

  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

  (1)师幼共同目测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要提高难度:我们不做实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3)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图4)什么图案?(注意提醒幼儿静心思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幼儿:第三个,第二个……

  师:现在的答案有三种,让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先看第二个,不同意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对的图案,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排除法以及目测观察的方法:观察图案的位置。)

  (2)幼儿独立操作

  师:小朋友很聪明,通过观察图案的位置就能找出准确的答案。你们自己想不想独立试一试?(想)每位小朋友那儿都有一份操作卡(图5),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仔细地看一看,如果前面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什么图案,找出来后做上一个标记。做前面三道题就可以了,第四道题有点难,有小朋友想挑战一下就试一试。开始吧!(在操作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独立思考、学会自查。)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4

  设计意图:

  单数和双数是上学期大班作业本上的内容,但是当时只是让幼儿用点数表示相应的数字而没有深入。奇数和偶数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生活中一般叫做单数、双数),但在教材中只有很少的一点内容。单数和双数有哪些性质?学*单数和双数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为了让幼儿对单数和双数有更深的了解,扩大一下知识面,我想有必要进行一下补充。因此设计了《单数和双数》这一节数学活动课。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是本次活动设计的主导。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惯,初步体验,感受单双数,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数卡1-10(大的两份,小的两份);单数、双数字卡一份。

  2、分别画有1-10个花蜜桶的卡片20张;彩色花20朵。

  3、小红旗标志20枚;花泥两块。

  4、小蜜蜂的胸饰一个。

  5、蜜蜂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

  1、蜜蜂采蜜

  师:小蜜蜂们,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让我们去花园里玩吧!(蜜蜂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蜜蜂飞舞的动作。)

  1、师:哇!好漂亮的花朵啊,让我们采些花蜜吧!记住每只小蜜蜂只能采一朵花哦!(幼儿分别采到花蜜后,教师带幼儿坐到位置上)

  二、介绍"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1、师:我发现小蜜蜂们都采了好多的花蜜,现在请你们先检查一下自己都采了几桶花蜜呢?

  2、那么请采了一桶花蜜的小蜜蜂把花蜜送到我这里来。一桶花蜜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将幼儿送上来的花蜜桶按1-10的顺序摆放成一排,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置于上方,剩余的花蜜桶均按此方法进行,可2-3个小朋友一起送。中间可请全体幼儿一起验证送的对不对,比如送5桶和8桶时。)

  3、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手指游戏,用手指来划花蜜桶,看看能不能通过,好吗?(教师从1-10依次用手指通过花蜜桶)

  4、教师把可以通过的数字往下移。

  概念介绍:

  --不可以通过的下面多出了一个,孤孤单单的,我们叫它单数。(同时出示字卡"单数") 提问:单数有哪些?

  --可以通过的都是一对一对好朋友,我们叫它双数。(同时出示字卡"双数")

  提问:双数有哪些呢?

  5、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 3 5 7 9 ;双数有: 2 4 6 8 10 (教师边指幼儿边念)

  6、现在考考你们,3是单数还是双数?(5、8、10)

  6、教师再次进行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 3 5 7 9 ;双数有:2 4 6 8 10

  三、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师:小蜜蜂们真棒!采了这么多的花蜜,还认识了单数和双数。现在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把你们分成两队--A队和B队 问题回答对的,那一队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看哪队得到的红旗最多,那队就是冠军,每人将会得到一份小礼物。现在比赛开始,小蜜蜂们加油了!

  (一)第一轮 :必答题

  请认真听题:

  1、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单数。

  2、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

  (二)第二轮:抢答题

  教师讲解规则:当我说:"预备,开始"后,看哪队的小蜜蜂先举手,就请哪队回答。回答错了,机会就给另一队。

  1、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单数。

  2、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双数。

  3、请说出1-10中最小的单数和双数。

  4、请说出比5大的单数。

  5、请说出比8小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

  (三)第四轮:附加题

  规则:两队各派一位代表进行石头剪刀布,决定哪队先回答,答对加一面红旗。(进行两次)

  1、说出我们身体上哪些是单数的?(如一个头,一个鼻子,一张嘴等)

  2、说出身体上哪些是双数的?(如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等)

  (四)比赛结束,评出本次比赛的获胜方。

  四、拓展幼儿的经验

  1、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字。那你们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单数和双数呢?(门牌号、车牌)

  2、(出示门牌号车牌)提问 :这是什么?

  那么它是单数还是双数呢?

  教师小结:我来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一个数不管它有多大多长,只要它的尾数(最后一个数)是单数,那么它就是单数。如果它的尾数是双数,那么这一整个数就是双数。

  五、幼儿操作联系:停车场

  1、(出示停车场)现在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了,所以我们都倡导大家要文明停车,我们也来帮帮忙,把车牌号是单数的车停在一起,把车牌号是双数的车停在一起,你们愿意吗?

  2、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初期幼儿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用集体教学法,让幼儿进行两个两个数,正好数完的那个数是双数,剩一个的那个数就是单数等抽象词句让幼儿记背区分。

  《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于是我采用多种游戏开式开展了此项活动。

  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世界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对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主张,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教学活动,拚弃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了“抽大小奖”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抽奖”活动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启发幼儿寻找身上或者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是单数,哪些东西上双数,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及相关概念有更透彻的理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以内的单双数。

  在活动中,我采用*时幼儿排队的方法,让两组幼儿到前面排成两队,看一看排到哪里时变成了一个幼儿,那么这个数就是单数;接下来我又请幼儿玩雪花片,先给雪花片两个两个排队,看一看自己的雪花片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幼儿都能很好的告诉我答案,最后请幼儿拿着自己的雪花片和其他幼儿一起做游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以内的单双数。

  总之,这节课基本上效果都很好,孩子都掌握的很好,基本的难点都攻破了,达到了我自己想要的效果。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活动反思:

  一、活动开始我用为“小白兔”搬家作为引入让我们班的孩子自由去探索“小白兔”家的物品,这样不但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还能更有兴趣学*。虽然有兴趣,但是可能我想的不够周到,我只考虑孩子的兴趣,却完全没有去考虑孩子们的能力水*,我提供的.搬家物品(桌面玩具)类型太多了,如果我先2.3样再慢慢增加,我想就会更完美了。

  二、我在让幼儿第一次探索时候,孩子刚开始很有兴趣,也有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这让我表示很欣慰,但是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孩子和能力弱的孩子有差别,能力强的孩子一直拿,一直再进行分类,而能力弱的孩子却在那边玩玩具,所以在针对这点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多去帮助能力弱的孩子进行活动,而不是只顾着能力强的孩子。还有在幼儿探索完成的时候,我的小结不够明了,我只是一句带过,让很多幼儿都懵懵懂懂,他们分玩具是要干嘛。这点很需要反省。

  三、第一次探索完接下来就是第二次探索,第二次探索的物品,我选择的是生活中幼儿常见的水果:苹果、香蕉、梨子这三样水果。在环节开始时,孩子们看到一堆水果,不知有多兴奋,多开心。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让孩子先认识这3样水果,然后再进行名称分类,并让幼儿学会用XX和XX放在一起。在分水果的时候,几乎全部的孩子都能够参与在活动当中,无论是能力强还是能力弱的,这让我感到很开心。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很棒,可是在让他们说是怎样分了?把XX和XX放在一起?能力强的孩子就会说,但是也没有说的很完整,而能力弱的孩子就不会说了,可见我们班的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要更加加强的。

  四、整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认为如果将第一次探索和第二次探索交换一下会更好些,因为分水果只有3样,而且比较明了,桌面玩具太多,而且形状也多,让孩子一开始就探索比较难的会比较不合理。

  总之,要上好一堂好的公开课,没有充分的准备,充实的思考,是不能够诠释好一堂好的公开课的。在这次的公开课,我将反省我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一名教师。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动手操作活动。

  2.在操作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出4的三种分和法,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3.学*4的组成,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出4的三种分和法,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难点

  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利用故事角色复*2、3的组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今天熊大、熊二来到我们班和大家做游戏了。我把两个玩具球想送给它们,该怎样分给这弟兄俩?有几种分法?

  小结:任何数量为2的物品分成两部分,都只有一种分法。

  2.三辆玩具车,该怎样分给这弟兄俩个呢?有几种分法?

  小结:所有3的物品如果要分成两部分,都有两种分法,

  二、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一)尝试分雪花片的情况,探索4的不同分合方法

  1.教师示范其中的一种分法。

  2.请小朋友取出盘中的雪花片,按照这种方法来摆一摆、分一分、试试有几种

  3.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谁的和这位小朋友的分法一样?

  小结:将4个雪花片分给熊大、熊二是,一种方法给熊大1个雪花片时,熊二就会有3个雪花片;一种方法给熊大2个时,熊二就会有2个雪花片;一种方法给熊大3个时,熊二就会有1个雪花片。

  (二)探索圆点的分法。

  1.小朋友请在盘中每次取4个圆点分给熊大、熊二,试一试有几种分法?

  2.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分圆的情况,有谁的和这位小朋友的.分法一样?

  小结:将4个雪花片分给熊大、熊二时,一种方法给熊大1个圆点时,熊二就会有3个圆点;一种方法给熊大2个圆点时,熊二就会有2个圆点;一种方法给熊大3个圆点,熊二就会有1个圆点。

  三、操作数字卡,摆出4的分合式,鼓励幼儿大胆寻找规律

  1.教师示范:有4个物品时,要分成两部分,熊大、分到了数量为1的物品时,熊二就会分到数量为3的物品。

  2.试一试、摆一摆,说一说。

  3.师幼共同梳理、归纳:

  请你仔细观察,4有几种分合方法?在三种分合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一侧的数字排列,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多1,这就叫递增。

  另一侧的数字排列,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少1,这就叫递减。

  四、结合生活情景,渗透4的加减法

  1.这里有4块糖,被熊大吃了两块,那剩给熊二几块糖呢?为什么?

  2.熊大搬来了3个木桩,熊二搬来一个木桩,他们一共搬来了几个木桩?为什么?

  活动延伸:

  冬天渐渐来临,熊大、熊二还会继续为如何分食物、分玩具发愁,你们愿意继续帮助它们吗?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了解倒计时的含义,对倒计时的方法产生兴趣。

  2、体会倒计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相关ppt、每组一张大的月历、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倒计时’:“你们知道什么是倒计时吗?”

  :倒计时是用倒着数的方法来计算时间叫倒计时。

  二、寻找生活中的倒计时生活中的现象。

  提问:你们*时在哪里看到过倒计时?

  1)幼儿:电扇。

  师:a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电扇上的倒计时在什么地方?

  b你们*时用过电扇上的倒计时吗?

  谁用的?(妈妈、小朋友)

  C妈妈为什么要用电扇上的倒计时呢?

  幼儿:妈妈开好倒计时我睡着后不感冒。

  师接:妈妈真关心我们小朋友,对了,电扇设置好倒计时后,可以预防我们睡着后着凉,有了倒计时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幼儿:节约电。(为什么会节约电?)

  师接:对了,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生活,要节约用水、用电,有了倒计时器在我们睡着后电扇会按照规定的时间自动关掉,这样就更加节约用电了。

  :有了电扇上的倒计时可以在我们小朋友睡着的时候帮我们关掉电扇,防止我们着凉,还可以节约用电做到低碳生活,倒计时的用处真大呀!

  2)幼儿:微波炉

  教师:微波炉上面的计时器上写了什么你们看到过吗?(有一分钟、两分钟、30分钟等不同长短的时间)

  教师:为什么要有不同的时间?(还有那些家电业用到倒计时的?)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食物来确定不同的时间,这样既保证食物不会烧焦,而且不需要我们照看可以去做其它的事情,既安全又方便。

  3)火箭发射:今天老师带来一短火箭发射的录像,我们一看好吗?(看录像)

  a火箭发射最后倒计时怎么念得?(火箭发射时我们要倒数十秒。)

  B火箭发射前几秒为什么要倒计时呢?(一起做好准备、大家心里很激动、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

  师接:火箭发射需要许多科学家叔叔阿姨做许多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火箭的成功发射,有了倒计时,他们可以听统一的口令一起做好准备工作。

  师接:对了,我们的火箭要上太空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非常的激动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

  :对了,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提醒我们科学家叔叔阿姨要一起集中注意力努力做好最后的准备同时让我们所有的人记住这个重要的时刻,记住我们人真了不起。

  4)红绿灯

  红绿灯上的倒计时告诉我们什么?

  :绿灯上的数字告诉我们,时间越长过马路越安全,时间越短过马路就越危险。有了倒计时我们过马路就更加的安全、方便了。

  5)广告倒计时

  你看到什么电视节目有广告倒计时?为什么要有广告倒计时?(知道还要等多久,不会很着急。可以让我知道上个厕所来得及吗。)

  :有了广告倒计时使我们了解要等待的时间,心里不会很着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地方会用到倒计时,有的倒计时用“秒”(火箭发射广告、新年的钟声),有的倒计时用“分”(电扇、微波炉、电热毯)、有的倒计时用到“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处,倒计时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真大呀。

  过渡:你们想做倒计时吗?想做什么倒计时呢?

  三、尝试计算倒计时

  1、交流并讨论倒计时的方法。

  2、激发幼儿计算倒计时的愿望。

  6月1号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做个倒计时的牌子吧。

  找着六月份有哪些节日?

  提问:今天是几月几号?除了要找到今天的日期,还要找到那个日期?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采取倒计时的方法。

  4、交流提问:离6月1日还有几天?你是怎么计算的?

  (1、顺着数2、倒着数3、两个两个数、

  5、一个月加上多余的天数——一个月都是30天吗?

  6、为什么天数会相差一天呢?6月1日当天不能算进去。为什么不能算进去)

  7、:有了六一节倒计时,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知道今天离6.1节还有几倒计时的天,我们可以在不这段时间做好准备。

  8、6.5世界环境日倒计时。

  9、引出离园倒计时,让幼儿做离园倒计时。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给宝石博物馆中的宝石进行排列,学*10的减法运算。

  2.为皇冠正确的画上宝石数量,喜欢动脑筋。

  活动过程简录:

  1.复*十以内的分合式以及加法运算复*10的分合式10的碰球游戏。

  2.介绍宝石博物馆有一个宝石博物馆中有许多的宝石,但是他们都没有摆正确,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好吗?

  播放PPT有三个宝石箱子,工作人员把宝石放进箱子中,可是数量搞错了,我们一起帮他重新放一下。

  第一个箱子应该放几个宝石?为什么?现在有几个?那怎么办?拿掉几个?谁能够用数学算式讲出来。

  第二个箱子应该放几个?我们来数一数工作人员放了几个?他放的对吗?那怎么办?

  我们看看第三个箱子中有几个宝石?拿掉几个才能够让它的数量和箱子上的数字一样呢?

  3.认识操作卡刚刚你们帮了他们一个大忙,但是还有几个问题需要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宝石博物馆里有一个很大的宝石箱子,上面的宝石有规律的排列着,每一排都是十颗宝石,但是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漏放了几颗,(教案:)你们能够帮他加上去吗?放完宝石后你可以在两边的线上写上数字,这样可以方便检查,看看两边加起来是不是10颗。

  博物馆中还有一个漂亮的.皇冠,希望小朋友们能够把宝石镶到皇冠上,你们会吗?

  做出下面的减法算式你就能得到答案,知道镶宝石的数量了哦。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操作结束,教师讲评表扬做得又快又准确的幼儿。

  做错的幼儿进行修改。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2的组成,知道2可以分成1和1。

  2、帮助幼儿理解分合的含义,认识分合号,知道怎样用语言表达。

  3、激发对分合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认识10以内的数字。

  2、物质材料准备:PPT课件一份、黑板一块、实物玩具2个、分合号若干、幼儿操作记录材料人手一份、勾线笔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学*2的组成。

  1、引导幼儿用语言讲述分合2个玩具的过程。

  教师演示:教师手拿2个玩具,将2个玩具分给他们一人一个,再请幼儿将各自手中的一个玩具还给老师。(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请幼儿随着教师演示的动作进行讲述。)教师:谁愿意把刚才的事按顺序讲述清楚?(请几位小朋友来把刚才的活动过程完整的讲述一遍。)

  2、认识分合号,理解含义。

  教师:那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呢?老师有2个玩具,可以用几表示?(用2)教师:分给xx小朋友的一个用几表示?分给另一个xx小朋友的一个用几表示?(引导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在黑板上写2,1,1。)教师:可这里只有数字2、1、1,应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分'呢?(出示分合号)这个符号叫分合号,上面是连在一起的,分开的,可以把它放在2和两个1的中间,就能表示2分成1和1。(教师:想想连在一起的部分应该靠*哪个数字?分开的部分应该靠*什么数字?)

  3、刚才他们还回来了玩具,那又是怎样来记录?(同上,让幼儿知道1和1合起来是2,认识"合"的符号)

  4、引导幼儿一起认读分合式。教师:这个式子你们会读吗?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来是2,这个记录我们就叫他分合式。

  二、练一练、记一记,请幼儿用玩具进行分合式操作记录。

  1、教师:请每个小朋友们拿2个玩具,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然后把它用分合式记录下来,并说一说。(教师巡回观察)

  2、幼儿操作记录。

  3、操作。

  三、看一看、乐一乐巩固分合式。

  1、教师出示PPT,巩固2的组成及分合式。

  2、教师和幼儿玩手势口述游戏。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来是2。

  3、在游戏中活动结束。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精选二十篇)(扩展5)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菁华12篇)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倒计时的含义,对倒计时的方法产生兴趣。

  2、体会倒计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PPT课件、火箭发射视频、每组一张大的月历、笔。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倒计时》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PPT演示倒计时:“你们知道什么是倒计时吗?”

  小结:倒计时是用倒着数的方法来计算时间叫倒计时。

  二、寻找生活中的倒计时生活中的现象。

  提问:你们*时在哪里看到过倒计时?

  (1)出示图片:电风扇。

  师:a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电扇上的倒计时在什么地方?

  b你们*时用过电扇上的倒计时吗?

  谁用的?(妈妈、小朋友)

  c妈妈为什么要用电扇上的倒计时呢?

  幼:妈妈设置好倒计时,我睡着后不感冒。

  师:妈妈真关心我们小朋友,对了,电扇设置好倒计时后,可以预防我们睡着后着凉,有了倒计时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幼:节约电。(为什么会节约电?)

  师:对了,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生活,要节约用水、用电,有了倒计时器在我们睡着后电扇会按照规定的时间自动关掉,这样就更加节约用电了。

  小结:有了电扇上的倒计时可以在我们小朋友睡着的时候帮我们关掉电扇,防止我们着凉,还可以节约用电做到低碳生活,倒计时的用处真大呀!

  师:火箭发射需要许多科学家叔叔阿姨做许多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火箭的成功发射,有了倒计时,他们可以听统一的口令一起做好准备工作。

  师:对了,我们*的火箭要上太空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非常的激动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

  小结:对了,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提醒我们科学家叔叔阿姨要一起集中注意力努力做好最后的准备同时让我们所有的*人记住这个重要的时刻,记住我们*人真了不起。

  (4)出示图片:红绿灯

  红绿灯上的倒计时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绿灯上的数字告诉我们,时间越长过马路越安全,时间越短过马路就越危险。有了倒计时我们过马路就更加的安全、方便了。

  (5)出示图片:倒计时广告

  你看到什么电视节目有广告倒计时?为什么要有广告倒计时?(知道还要等多久,不会很着急。可以让我知道上个厕所来得及吗。)

  小结:有了广告倒计时使我们了解要等待的时间,心里不会很着急。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地方会用到倒计时,有的倒计时用“秒”(火箭发射、新年的时钟),有的倒计时用“分”(电扇、微波炉、烤箱),有的倒计时用到“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处,倒计时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真大呀。

  过渡:你们想做倒计时吗?想做什么倒计时呢?

  三、尝试设计倒计时。

  1、交流并讨论倒计时的方法。

  2、激发幼儿计算倒计时的愿望。

  6月1号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做个倒计时的牌子吧。

  找一找六月份有哪些节日?

  提问:今天是几月几号?除了要找到今天的日期,还要找到那个日期?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采取倒计时的方法。

  4、交流提问:离6月1日还有几天?你是怎么计算的?

  (1、顺着数 2、倒着数 3、两个两个数)

  5、一个月加上多余的天数——一个月都是30天吗?

  6、为什么天数会相差一天呢?6月1日当天不能算进去。为什么不能算进去?

  7、小结:有了六一节倒计时,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知道今天离6.1节还有几倒计时的天,我们可以在不这段时间做好准备。

  8、6.5世界环境日倒计时。

  9、引出离园倒计时,让幼儿做离园倒计时。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2

活动意图:

  这是本非常地道的数学绘本,内容侧重于“序数”。讲述了一个小魔法师如何通过三轮考验最终成为真正魔法师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小的心灵感悟到世界的缤纷和美丽。它的更大魔力在于,它讲的是世界万物的道理,讲的是世界万物的规律,讲的是孩子能懂秩序和方法,讲的是数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初的最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数学知识数学概念,都完美地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让孩子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了心智,有美有暖有智慧陪伴童年。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熟悉表示顺序的序数。

  2.感知上下、左右等不同方位,会根据方向及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1.绘本《真正的魔法师》ppt课件。

  2.排序操作卡、十个魔法师的图片。

  3.幼儿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

  认识序数1——10。

  活动难点:

  区别数与序数的概念。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绘本画面1,认识十位魔法师,讲述他们要参加“真正魔法师考试”,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根据方向及第几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1.引导幼儿为十位魔法师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并边指边念出“第一、第二、第三……”,并能说出大个子魔法师的位置。熟悉表示顺序的序数。

  2.教师讲述第一轮考试的要求,出示图书馆书架,引导幼儿找到装着钥匙的书。

  3.出示画面2、3,引导幼儿看看魔法师考试的情况,说说哪些魔法师找对了,为什么。

  4.教师讲述第二轮考试的要求,出示出示画面4法术柜子,引导幼儿先来找一找下数第六个抽屉里的9张法术明信片。

  5.逐一出示画面5、6、7、8、9,引导幼儿说一说剩下的魔法师们第二轮考试的情况。

  6.教师讲述第三轮考试的要求,并出示画面10,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左边开始数第10件衣服的正确位置。

  7.出示画面11,说一说第一个找的魔法师有没有找对,为什么?

  8.出示画面12,说一说大个子魔法师有没有找对,为什么?

  9.讲述画面13、14、15关于大个子魔法师到达玩偶之国的经历。

  (三)幼儿操作

  教师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一份操作卡,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有哪些序数,将操作卡投放到区域中,供幼儿区域活动时继续巩固序数的内容。

  活动反思:

  这是一本画面优美,故事动人,具有魔力的绘本。本活动以绘本为载体,以数学活动为主,将绘本与数学活动有机结合,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作为线索串联整个活动,在*时的数学活动中,通常讲到序数,能想到的'就是第1、第2……这样的概念,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在这本绘本中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序数不是指绝对位置,而是指事物间的相对位置,即根据基准位置的不同,所指事物或事件的位置也随之变化。如同样都是第3,可是从上边数和从下边数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还有,同样都是5,从前边数第五和从后边数第五表现的位置也不一样。像这样,把握事物空间、时间、位置的相对性,在解决与序数有关的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让幼儿感受到绘本领域的多面性,激发幼儿对数学绘本的兴趣。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在操作过程中将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鼓励幼儿用(目测、计量、数数、折叠)等多种方法大胆去尝试、探索二等分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材料:

  教具:天线宝宝两个、蛋糕一块。

  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吸管、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将长方形纸进行二等分(PPT)。

  (1)班上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天线宝宝)它们还带来了最喜欢吃的蛋糕,可是只有一块蛋糕,两人都想吃,怎么办?

  (2)请一位幼儿动手试一试,有什么办法分成两块一样大呢?

  (3)教师小结: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这种方法叫二等分。想想蛋糕除了这样分,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张像蛋糕一样的长方形纸,请你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分?

  (4)幼儿动手操作,展示幼儿分法。(边与边对折、对角折)请幼儿比较一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5)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对折、对角折对长方形纸进行了二等分,把它分成了两份一样大的图形。

  第四组:量杯、水。

  第五组:天*、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干、刀、菜板

  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小朋友分过很多东西,请你想一想你分了什么?怎样分的?

  (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数数法。

  (3)教师小结:小朋友在乐园里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乐园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分。

  4、游戏“看谁说得对”

  天线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分?比一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5、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除了进行过二等分,还可以分成几份?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学*四等份、五等份。

  注意事项:

  1.教师事先应将天*调试好,在幼儿操作天*称量物体时,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称量物体时,要使天*保持*衡。

  2.如果幼儿在操作中对乐园里的物品进行了四等分,教师可请该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鼓励幼儿的创新,自然引申到四等分。

  知识背景的材料:

  幼儿在园吃苹果、蛋糕等点心时,有的幼儿常要求吃一半,我说:“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想想*时在生活中还对哪些东西进行过分块?幼儿纷纷从家中找来了吸管、毛线、硬币、纸、橡皮泥等多种材料,并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商讨着具体的分割法,有时还争论不休,看着孩子们有如此浓厚的兴趣,便产生了二等分的课题。

  活动反思:

  二等分最重要的知识点在于掌握二等分的操作,知道二等分必须是两部分一样大或是一样多;知道二等分中整体比部分大,部分比整体小;掌握等分的.方法。对二等分的知识点进行准确的分析后,活动按以下几个流程进行:

  一、故事导入,是以故事《狐狸分饼》导入,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把孩子带进如何公*的分饼的情景中,使孩子们的兴趣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

  二、操作探索,我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活动一开始,我就为幼儿提供可操作材料,每人一个圆圆的饼(圆形卡片),让幼儿亲自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老师在操作活动中充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们通过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圆形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接下来,对幼儿掌握的知识进行提升,探索、操作各种图形二等分的方法,对二等分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三、游戏巩固,出示PPT,让幼儿找出进行二等分的礼物,进一步巩固认识二等分。四,拓展延伸,老师为孩子提供了许多可操作实物:如饮料,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可以二等分,把学过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行生活中的实际操能够作,幼儿通过切食物、分饮料等实践,拓展二等分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幼儿对等分的兴趣,在操作中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集体备课时,理想的状态是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观察、比较,掌握二等分的方法,在学*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学*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但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还是存在需要反思、调整的地方。

  本节课活动优点:在上课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幼儿的等分结果, 材料准备较充分,幼儿的参与性较高,回答问题都很积极,动手操作 也很主动的探索等分并且记录。很好利用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等分的结果,与他人分享。给幼儿轻松愉快大胆创新的探索环境,让幼儿没有拘束感的上课。

  活动缺点: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条理不明确,只注重分的结果,没有强调幼儿等分可以有很多的分法。当幼儿单一的横一下的分时,教师的引导有些牵强。在讲述整体与部分时候教师有些嗦,幼儿都有些注意力不集中了,教师没有很好的调整课堂气氛,导致整体与部 概念模糊,总的来说知识点太多,教师没有把握好随机教育。

  整改方向:今后教学中一定要思路清晰,语言简短有目的性,知识讲解时候一定要把握幼儿的接受程度,紧紧围绕目标来制定活动过程,了解孩子个体差异进行选择适中的课程,知识点不要太多,有贯穿游戏活动才生动、有趣。

  小百科:在初等几何中,二等分是指对几何图形进行对称等价的分割,这里既有线,也有面。为了实现二等分,进行面积分割多对应的图形,以轴对称图形为主。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动手操作活动。

  2.在操作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出4的三种分和法,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3.学*4的组成,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出4的三种分和法,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难点

  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利用故事角色复*2、3的组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今天熊大、熊二来到我们班和大家做游戏了。我把两个玩具球想送给它们,该怎样分给这弟兄俩?有几种分法?

  小结:任何数量为2的物品分成两部分,都只有一种分法。

  2.三辆玩具车,该怎样分给这弟兄俩个呢?有几种分法?

  小结:所有3的物品如果要分成两部分,都有两种分法,

  二、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一)尝试分雪花片的情况,探索4的不同分合方法

  1.教师示范其中的一种分法。

  2.请小朋友取出盘中的雪花片,按照这种方法来摆一摆、分一分、试试有几种

  3.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谁的和这位小朋友的分法一样?

  小结:将4个雪花片分给熊大、熊二是,一种方法给熊大1个雪花片时,熊二就会有3个雪花片;一种方法给熊大2个时,熊二就会有2个雪花片;一种方法给熊大3个时,熊二就会有1个雪花片。

  (二)探索圆点的分法。

  1.小朋友请在盘中每次取4个圆点分给熊大、熊二,试一试有几种分法?

  2.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分圆的情况,有谁的和这位小朋友的分法一样?

  小结:将4个雪花片分给熊大、熊二时,一种方法给熊大1个圆点时,熊二就会有3个圆点;一种方法给熊大2个圆点时,熊二就会有2个圆点;一种方法给熊大3个圆点,熊二就会有1个圆点。

  三、操作数字卡,摆出4的分合式,鼓励幼儿大胆寻找规律

  1.教师示范:有4个物品时,要分成两部分,熊大、分到了数量为1的`物品时,熊二就会分到数量为3的物品。

  2.试一试、摆一摆,说一说。

  3.师幼共同梳理、归纳:

  请你仔细观察,4有几种分合方法?在三种分合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一侧的数字排列,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多1,这就叫递增。

  另一侧的数字排列,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少1,这就叫递减。

  四、结合生活情景,渗透4的加减法

  1.这里有4块糖,被熊大吃了两块,那剩给熊二几块糖呢?为什么?

  2.熊大搬来了3个木桩,熊二搬来一个木桩,他们一共搬来了几个木桩?为什么?

  活动延伸:

  冬天渐渐来临,熊大、熊二还会继续为如何分食物、分玩具发愁,你们愿意继续帮助它们吗?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5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最*我们学了《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学*5的分解组成。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并记录5的4种分法。

  2、难点:总结归纳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解式)、5只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式)、每人5只动物卡片、铅笔、橡皮、1-5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问: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出示大挂图引出"5的分解组成"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5"的数字卡。

  师:只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5只)(2)、幼儿将5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5"的4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1)、教师演示给5只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2)、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4)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

  和在一起是"5"的幼儿做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刚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纪律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玩中学*,以达到生活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相互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5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5只小狗、有的是5只小猫、还有的是5之犀牛、5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四种分法,在展示幼儿芬芳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4"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了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5,这是孩子们的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5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引导学*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做优化的结合。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大骰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活动流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6、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戏:掷骰抱团

  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7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最*我们学了《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学*5的分解组成。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并记录5的4种分法。

  2、难点:总结归纳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解式)、5只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式)、每人5只动物卡片、铅笔、橡皮、1-5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问: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出示大挂图引出"5的分解组成"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5"的数字卡。

  师:只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5只)(2)、幼儿将5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5"的4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1)、教师演示给5只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2)、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4)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

  和在一起是"5"的幼儿做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刚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纪律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玩中学*,以达到生活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相互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5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5只小狗、有的是5只小猫、还有的是5之犀牛、5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四种分法,在展示幼儿芬芳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4"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了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5,这是孩子们的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5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引导学*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做优化的结合。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等。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小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活动反思:

  一、活动开始我用为“小白兔”搬家作为引入让我们班的孩子自由去探索“小白兔”家的物品,这样不但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还能更有兴趣学*。虽然有兴趣,但是可能我想的不够周到,我只考虑孩子的兴趣,却完全没有去考虑孩子们的能力水*,我提供的搬家物品(桌面玩具)类型太多了,如果我先2.3样再慢慢增加,我想就会更完美了。

  二、我在让幼儿第一次探索时候,孩子刚开始很有兴趣,也有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这让我表示很欣慰,但是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孩子和能力弱的孩子有差别,能力强的孩子一直拿,一直再进行分类,而能力弱的'孩子却在那边玩玩具,所以在针对这点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多去帮助能力弱的孩子进行活动,而不是只顾着能力强的孩子。还有在幼儿探索完成的时候,我的小结不够明了,我只是一句带过,让很多幼儿都懵懵懂懂,他们分玩具是要干嘛。这点很需要反省。

  三、第一次探索完接下来就是第二次探索,第二次探索的物品,我选择的是生活中幼儿常见的水果:苹果、香蕉、梨子这三样水果。在环节开始时,孩子们看到一堆水果,不知有多兴奋,多开心。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让孩子先认识这3样水果,然后再进行名称分类,并让幼儿学会用XX和XX放在一起。在分水果的时候,几乎全部的孩子都能够参与在活动当中,无论是能力强还是能力弱的,这让我感到很开心。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很棒,可是在让他们说是怎样分了?把XX和XX放在一起?能力强的孩子就会说,但是也没有说的很完整,而能力弱的孩子就不会说了,可见我们班的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要更加加强的。

  四、整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认为如果将第一次探索和第二次探索交换一下会更好些,因为分水果只有3样,而且比较明了,桌面玩具太多,而且形状也多,让孩子一开始就探索比较难的会比较不合理。

  总之,要上好一堂好的公开课,没有充分的准备,充实的思考,是不能够诠释好一堂好的公开课的。在这次的公开课,我将反省我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一名教师。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10

  【设计意图】

  这一题材来源于生活,和幼儿的生活贴*。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一个家庭有辆车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车子已成为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他们几乎每天接触到车子,虽然不会开车却天天坐车,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子让人应接不暇。一方面,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另一方面,从*时的观察中可以看出幼儿们对汽车非常感兴趣,去汽车充满好奇。车牌是车子的一部分,车牌是由不同的数字组成的,可以计算活动相结合。车子没有车牌就上不了路,可见车牌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排排、记记、说说的活动中感受数字排序的奇妙。

  2、初步了解不同的数字、文字、字母、颜色的车牌,他们所代表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数字2、4、8和1、7、5每人一套、记录纸若干张、笔每人一支。

  【活动流程】

  一、了解牌照的重要性。

  1、师:我先请你们来猜一个谜语:“走路用圆圈,喝油也喝水,送人又运货,奔跑快如飞。”

  2、(出示汽车图片)请你思考一下,这图片中的汽车能开到马路上去吗?(没有挂牌照)没有牌照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牌照就象一辆车子的身份、名字,每辆车的车牌都不一样。

  二、在用数字排列车牌照的同时,感受数字排序的奇妙

  1、三个数字排牌照

  1)师:现在我们要给这辆车子装上牌照,装牌照首先要抽来号码。(请两位小朋友分别上来抽号码),“2”和“4”能组合什么号码?跟进性提问:还能组合其他的号码吗?

  2)师: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个数字,请你们去排排看,可以组合几个号码呢?每组有一张记录纸和这三个数字,你们可以一个小组一起来动脑筋排一排记一记,看看有几种可能。

  3)幼儿分组进行排列,一位组长进行记录。

  4)请组长来介绍一下操作记录。

  2、第二遍操作

  1)师:现在啊,老师来抽号,请你们各自去排排看,看有几种可能性。

  2)幼儿操作记录

  3)交流组合结果:有没有不一样的

  4)车牌的秘密

  师小结:数字排序真是太有趣了,3个数字竟然排出了那么多种结果。

  三、在交流中一一发现车牌的秘密——汉字、英文字母、颜色。

  1、师:那天我在穿马路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我看见对面开过来的两辆车的车牌居然都是268,警察居然没有把它们拦下来,(两个牌照一样肯定有一个是假的)你们猜猜是什么原因?

  幼:警察没有看到,有汉字。

  2、师:你知道有些什么汉字?“浙”表示什么意思?

  3、师:汉字也是一样都是浙,那是怎么回事呢?

  幼:有英文字母。

  4、(出示图片)介绍不同颜色的车牌,车子也是不同的。(蓝牌照——小汽车、黄牌照——大型汽车、黑牌照——*、白牌照——*局)

  四、活动结束。

  1、教师总结:原来,牌照有那么多的秘密啊,牌照不单单有数字,还有汉字,英文字母。而且每块牌照都是不一样的。颜色不同的牌照,车子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2、现在请你们跟着音乐一起开汽车。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11

  设计思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的内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五、收拾物品,结束活动。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感知并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数字卡片1套(打印)、磁性白板或黑板、羊羊数字头饰、灰太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随音乐进入教室

  1、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数字王国里,和数字宝宝交朋友好吗?看汽车来了,我们快快出发吧!

  2、放音乐《去郊游》师生一起做开车动作,随音乐进入教室。

  二、初步认识相邻数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给数字宝宝找邻居吧!

  (1)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呀?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2)数字宝宝5也想找邻居了,小朋友们快帮帮他吧! (把5贴在白板上,让幼儿给5找邻居)

  (3)出示数字卡片9让幼儿给9找邻居。

  小结:刚才小朋友给数字宝宝们找到了邻居,我们的宝宝们真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每个数字宝宝都有相邻数,小朋友们可要记清楚了。

  三、拓展活动,加深幼儿理解

  1、给小动物找邻居。

  教师PPT课件出示小动物图片,让幼儿数一数它的个数,并说一说它邻居的个数。

  2、游戏:智救羊羊

  游戏规则:教师请10名幼儿扮演羊羊,给他们戴上写有编号的羊羊头饰,并请幼儿记住编号。教师扮演灰太狼。播放音乐《一只羊》,音乐响起羊羊们在欢快的玩耍。音乐一停灰太狼就抓住一只羊羊。并告诉其他的羊羊,要想救走这只羊羊就要他的邻居来才行。(游戏数遍)

  四、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相邻数的兴趣。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精选二十篇)(扩展6)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菁华9篇)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1

  【设计意图】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密码”已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孩子们跟着父母上超市、去书店寄包需要了解密码,打开电脑会遇见密码……可见,密码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次活动将解密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我还利用幼儿所喜爱的动画片“熊出没”中的'光头强和熊大熊二来导入,在寻找密码的情境游戏中学*理解图示意义,巩固对上下、左右方位、按序排队等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体验打开密码箱的成功喜悦和数字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知道密码箱需要用密码打开,在寻找密码的情境游戏中学*理解图示意义,巩固对上下、左右方位、按序排队等数学知识的认识。

  2.能按神秘盒要求找寻密码,在游戏中提高合作能力。

  3.在帮助熊大兄弟开启密码箱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数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活动课件PPT、每组一份密码操作卡。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数序、方位、排序等相关的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一、动画激趣,引出活动主题。

  1.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听,这是什么音乐?(动画片《熊出没》主题曲)

  大家都看过熊出没的动画片吧?里面有谁?

  2.出示课件,引出活动主题。

  《熊出没》里的光头强和熊大熊二总是闹矛盾,把森林里搞得不安稳。熊大熊二为了森林的和*,找光头强讲和。光头强说,为了表示诚意,只有它们找到并打开被锁住的密码箱,他才答应和它们做朋友。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忙吗?

  二、密码找寻,体验游戏乐趣。

  1.学*理解图示意义。

  密码箱在哪里?密码又是什么?光头强说啦,3只神秘盒会给我们提示。打开第一个神秘盒,按箭头图示要求寻找密码箱。

  (1)课件图片“左右小路”,理解意义。

  (2)课件图片“高楼房间”,理解旁加数字意义。

  2.操作寻找密码位置。

  密码箱找到了,我们怎么才能打开这个密码箱呢?(输入密码,就能打开了。)

  那密码是什么呢?大家看一看密码箱的密码,由几个数组成?(5个)

  (1)打开第二个神秘盒,按图示寻找密码位置。

  5个数藏在这些密码图中,请每人拿一张密码图,根据上面的箭头图示要求找到密码所在的位置,用红点标记表示出来。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倒计时的含义,对倒计时的方法产生兴趣。

  2、体会倒计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PPT课件、火箭发射视频、每组一张大的月历、笔。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倒计时》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PPT演示倒计时:“你们知道什么是倒计时吗?”

  小结:倒计时是用倒着数的方法来计算时间叫倒计时。

  二、寻找生活中的倒计时生活中的现象。

  提问:你们*时在哪里看到过倒计时?

  (1)出示图片:电风扇。

  师:a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电扇上的倒计时在什么地方?

  b你们*时用过电扇上的倒计时吗?

  谁用的?(妈妈、小朋友)

  c妈妈为什么要用电扇上的倒计时呢?

  幼:妈妈设置好倒计时,我睡着后不感冒。

  师:妈妈真关心我们小朋友,对了,电扇设置好倒计时后,可以预防我们睡着后着凉,有了倒计时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幼:节约电。(为什么会节约电?)

  师:对了,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生活,要节约用水、用电,有了倒计时器在我们睡着后电扇会按照规定的时间自动关掉,这样就更加节约用电了。

  小结:有了电扇上的倒计时可以在我们小朋友睡着的时候帮我们关掉电扇,防止我们着凉,还可以节约用电做到低碳生活,倒计时的用处真大呀!

  师:火箭发射需要许多科学家叔叔阿姨做许多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火箭的成功发射,有了倒计时,他们可以听统一的口令一起做好准备工作。

  师:对了,我们*的火箭要上太空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非常的激动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

  小结:对了,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提醒我们科学家叔叔阿姨要一起集中注意力努力做好最后的准备同时让我们所有的*人记住这个重要的时刻,记住我们*人真了不起。

  (4)出示图片:红绿灯

  红绿灯上的倒计时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绿灯上的数字告诉我们,时间越长过马路越安全,时间越短过马路就越危险。有了倒计时我们过马路就更加的安全、方便了。

  (5)出示图片:倒计时广告

  你看到什么电视节目有广告倒计时?为什么要有广告倒计时?(知道还要等多久,不会很着急。可以让我知道上个厕所来得及吗。)

  小结:有了广告倒计时使我们了解要等待的时间,心里不会很着急。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地方会用到倒计时,有的倒计时用“秒”(火箭发射、新年的时钟),有的倒计时用“分”(电扇、微波炉、烤箱),有的.倒计时用到“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处,倒计时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真大呀。

  过渡:你们想做倒计时吗?想做什么倒计时呢?

  三、尝试设计倒计时。

  1、交流并讨论倒计时的方法。

  2、激发幼儿计算倒计时的愿望。

  6月1号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做个倒计时的牌子吧。

  找一找六月份有哪些节日?

  提问:今天是几月几号?除了要找到今天的日期,还要找到那个日期?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采取倒计时的方法。

  4、交流提问:离6月1日还有几天?你是怎么计算的?

  (1、顺着数 2、倒着数 3、两个两个数)

  5、一个月加上多余的天数——一个月都是30天吗?

  6、为什么天数会相差一天呢?6月1日当天不能算进去。为什么不能算进去?

  7、小结:有了六一节倒计时,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知道今天离6.1节还有几倒计时的天,我们可以在不这段时间做好准备。

  8、6.5世界环境日倒计时。

  9、引出离园倒计时,让幼儿做离园倒计时。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倒计时的含义,对倒计时的方法产生兴趣。

  2、体会倒计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PPT课件、火箭发射视频、每组一张大的月历、笔。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倒计时》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PPT演示倒计时:“你们知道什么是倒计时吗?”

  小结:倒计时是用倒着数的方法来计算时间叫倒计时。

  二、寻找生活中的倒计时生活中的现象。

  提问:你们*时在哪里看到过倒计时?

  (1)出示图片:电风扇。

  师:a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电扇上的倒计时在什么地方?

  b你们*时用过电扇上的倒计时吗?

  谁用的?(妈妈、小朋友)

  c妈妈为什么要用电扇上的倒计时呢?

  幼:妈妈设置好倒计时,我睡着后不感冒。

  师:妈妈真关心我们小朋友,对了,电扇设置好倒计时后,可以预防我们睡着后着凉,有了倒计时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幼:节约电。(为什么会节约电?)

  师:对了,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生活,要节约用水、用电,有了倒计时器在我们睡着后电扇会按照规定的时间自动关掉,这样就更加节约用电了。

  小结:有了电扇上的倒计时可以在我们小朋友睡着的时候帮我们关掉电扇,防止我们着凉,还可以节约用电做到低碳生活,倒计时的用处真大呀!

  师:火箭发射需要许多科学家叔叔阿姨做许多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火箭的成功发射,有了倒计时,他们可以听统一的口令一起做好准备工作。

  师:对了,我们*的火箭要上太空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非常的激动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

  小结:对了,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提醒我们科学家叔叔阿姨要一起集中注意力努力做好最后的准备同时让我们所有的*人记住这个重要的时刻,记住我们*人真了不起。

  (4)出示图片:红绿灯

  红绿灯上的倒计时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绿灯上的数字告诉我们,时间越长过马路越安全,时间越短过马路就越危险。有了倒计时我们过马路就更加的安全、方便了。

  (5)出示图片:倒计时广告

  你看到什么电视节目有广告倒计时?为什么要有广告倒计时?(知道还要等多久,不会很着急。可以让我知道上个厕所来得及吗。)

  小结:有了广告倒计时使我们了解要等待的时间,心里不会很着急。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地方会用到倒计时,有的倒计时用“秒”(火箭发射、新年的时钟),有的倒计时用“分”(电扇、微波炉、烤箱),有的倒计时用到“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处,倒计时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真大呀。

  过渡:你们想做倒计时吗?想做什么倒计时呢?

  三、尝试设计倒计时。

  1、交流并讨论倒计时的方法。

  2、激发幼儿计算倒计时的愿望。

  6月1号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做个倒计时的牌子吧。

  找一找六月份有哪些节日?

  提问:今天是几月几号?除了要找到今天的日期,还要找到那个日期?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采取倒计时的方法。

  4、交流提问:离6月1日还有几天?你是怎么计算的?

  (1、顺着数 2、倒着数 3、两个两个数)

  5、一个月加上多余的天数——一个月都是30天吗?

  6、为什么天数会相差一天呢?6月1日当天不能算进去。为什么不能算进去?

  7、小结:有了六一节倒计时,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知道今天离6.1节还有几倒计时的天,我们可以在不这段时间做好准备。

  8、6.5世界环境日倒计时。

  9、引出离园倒计时,让幼儿做离园倒计时。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的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分类

  第四、五关:拼搭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我选择了通过观察京剧脸谱,发现图案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加深了对称轴这一知识的理解。在这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找图案中的秘密时,有的孩子只能找到其中一个比较有特征的图案,找不到其中蕴藏的秘密——左右对称,在我的再三启发和引导下,终于王思涵小朋友第一个找到了这个秘密——脸谱的左边和右边的花纹是一样的。在她的回答后,我引导幼儿一起来观察,脸谱的左边和右边是否真的是一模一样的,经过孩子们的一起观察下,左边和右边的图案是一样的,随后,我问孩子们: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这样的情况我们叫它什么,你们知道吗?好多小朋友都摇了摇头,说不知道,但是邱邱小朋友举起手说:“这叫对称!”真棒!我及时给予了邱邱小朋友一个肯定的大拇指奖励给他。这样一来孩子们都懂得了左边和右边一模一样的`图案,这样的情况叫做对称。但是光让孩子们知道这样叫对称还不够,应该还要让孩子们知道要找到是不是对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先要找到一条对称轴,因为找到了对称轴才能判别是不是左右两边对称。因此,我又引导幼儿怎样判别对称的方法:将图片对折后,引导幼儿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中间折的这一条线就是对称轴。

  有了京剧脸谱找对称的铺垫,孩子们在老师出示的圣诞树、五角星、蝴蝶、螃蟹、雨伞、水壶、汽车、脚印等图形中找对称就非常的容易了,因此这个教学过程非常的顺利。但是在随后的作业时却产生了问题,我利用幼儿用书《数学》第40页《彩色蝴蝶》进行作业的练*。请小朋友在蝴蝶的身上找一找,把找到的数学题目计算出答案,然后再找找哪些答案是一样的,在一样的答案上涂上相同的颜色。由于数学题目上没有印上等于号,而且孩子们在以前的计算练*时都有在题目的后面印好了等于号,所以孩子们已经*惯了直接写答案,一个数字写下去,这样一来计算题的完整性错了,这也是我的一个疏忽,以后一定要在孩子们作业前把要求说清楚。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

  2、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已参观过水果店、超市。

  2、几种水果玩具(数量为幼儿4倍)、货架、代币券(数字1---5)。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店”。

  让幼儿确定水果的品种,货架的摆放位置。

  2、幼儿分组商议水果价格,并给每个水果制作价目标签。

  3、参观超市并购物。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价目表。

  (2)商量分成两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

  (3)扮演顾客的幼儿每人领1张5元的代币券开始购物。

  “每个幼儿只能买5元钱以内的水果”。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两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两样?”

  请幼儿把自己买的两样水果在记录表上圈出来。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5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的规律。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三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三样?”

  幼儿继续在水果记录表上圈出自己买的三样水果。

  (4)规则:买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

  4、购物游戏可反复进行,并延伸到区域游戏活动中。

  附记录表:

  5元=苹果梨子草莓橘子

  1元2元3元4元

  5元=橘子草莓梨子苹果

  4元3元2元1元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6

  活动设计: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最*我们学了《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学*5的分解组成。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并记录5的4种分法。

  2、难点:总结归纳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大挂图一张(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解式)、5只猫卡片、记号笔、记录纸。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图(图上两座房子、图两边各有一个画有空格的5的分式)、每人5只动物卡片、铅笔、橡皮、1-5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

  师:秋天来了,大树妈妈写信忙,写给这写给那,红叶黄叶都写光。

  问:都有谁收到了树妈妈的信?(引导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

  问:树妈妈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告诉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师:小动物们收到了树妈妈的信,盖了许多新房子,准备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过冬天。

  2、出示大挂图引出"5的分解组成"师:熊猫家分到了两座房子,熊猫家一共有几只熊猫(和幼儿一同点数共六只)出示"5"的数字卡。

  师:只猫两座房子怎样分,熊猫们犯了愁,不知该怎样分,有几种分发。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帮助自己的小动物来分房子。

  (1)、幼儿观察自己的学具,说说自己分是什么小动物,点数小动物的数量(5只)(2)、幼儿将5只小动物分在两座房子里,每分一次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请幼儿分别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教师在记录纸上记录幼儿的分法。

  3、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5"的4种分法。

  4、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1)、教师演示给5只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2)、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5、幼儿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尝试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游戏《找朋友》

  幼儿每人挑选一个数字卡(1-4)戴上,伴随找朋友的.音乐找到和自己的数。

  和在一起是"5"的幼儿做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刚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4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纪律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玩中学*,以达到生活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5的分解组成,掌握5的4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相互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5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5只小狗、有的是5只小猫、还有的是5之犀牛、5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5"的四种分法,在展示幼儿芬芳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4"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了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5,这是孩子们的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5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引导学*有序进行"5"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5"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5"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做优化的结合。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了解倒计时的含义,对倒计时的方法产生兴趣。

  2、体会倒计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相关ppt、每组一张大的月历、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倒计时’:“你们知道什么是倒计时吗?”

  小结:倒计时是用倒着数的方法来计算时间叫倒计时。

  二、寻找生活中的倒计时生活中的现象。

  提问:你们*时在哪里看到过倒计时?

  1)幼儿:电扇。

  师:a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电扇上的倒计时在什么地方?

  b你们*时用过电扇上的倒计时吗?

  谁用的?(妈妈、小朋友)

  C妈妈为什么要用电扇上的倒计时呢?

  幼儿:妈妈开好倒计时我睡着后不感冒。

  师接:妈妈真关心我们小朋友,对了,电扇设置好倒计时后,可以预防我们睡着后着凉,有了倒计时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幼儿:节约电。(为什么会节约电?)

  师接:对了,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生活,要节约用水、用电,有了倒计时器在我们睡着后电扇会按照规定的时间自动关掉,这样就更加节约用电了。

  小结:有了电扇上的倒计时可以在我们小朋友睡着的时候帮我们关掉电扇,防止我们着凉,还可以节约用电做到低碳生活,倒计时的用处真大呀!

  2)幼儿:微波炉

  教师:微波炉上面的计时器上写了什么你们看到过吗?(有一分钟、两分钟、30分钟等不同长短的时间)

  教师:为什么要有不同的时间?(还有那些家电业用到倒计时的?)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食物来确定不同的时间,这样既保证食物不会烧焦,而且不需要我们照看可以去做其它的事情,既安全又方便。

  3)火箭发射:今天老师带来一短火箭发射的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看录像)

  a火箭发射最后倒计时怎么念得?(火箭发射时我们要倒数十秒。)

  B火箭发射前几秒为什么要倒计时呢?(一起做好准备、大家心里很激动、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

  师接:火箭发射需要许多科学家叔叔阿姨做许多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火箭的成功发射,有了倒计时,他们可以听统一的口令一起做好准备工作。

  师接:对了,我们*的火箭要上太空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非常的激动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

  小结:对了,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提醒我们科学家叔叔阿姨要一起集中注意力努力做好最后的准备同时让我们所有的*人记住这个重要的时刻,记住我们*人真了不起。

  4)红绿灯

  红绿灯上的倒计时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绿灯上的数字告诉我们,时间越长过马路越安全,时间越短过马路就越危险。有了倒计时我们过马路就更加的安全、方便了。

  5)广告倒计时

  你看到什么电视节目有广告倒计时?为什么要有广告倒计时?(知道还要等多久,不会很着急。可以让我知道上个厕所来得及吗。)

  小结:有了广告倒计时使我们了解要等待的时间,心里不会很着急。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地方会用到倒计时,有的倒计时用“秒”(火箭发射广告、新年的钟声),有的倒计时用“分”(电扇、微波炉、电热毯)、有的倒计时用到“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处,倒计时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真大呀。

  过渡:你们想做倒计时吗?想做什么倒计时呢?

  三、尝试计算倒计时

  1、交流并讨论倒计时的方法。

  2、激发幼儿计算倒计时的愿望。

  6月1号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做个倒计时的牌子吧。

  找着六月份有哪些节日?

  提问:今天是几月几号?除了要找到今天的日期,还要找到那个日期?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采取倒计时的方法。

  4、交流提问:离6月1日还有几天?你是怎么计算的?

  (1、顺着数2、倒着数3、两个两个数、

  5、一个月加上多余的天数——一个月都是30天吗?

  6、为什么天数会相差一天呢?6月1日当天不能算进去。为什么不能算进去)

  7、小结:有了六一节倒计时,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知道今天离6.1节还有几倒计时的天,我们可以在不这段时间做好准备。

  8、6.5世界环境日倒计时。

  9、引出离园倒计时,让幼儿做离园倒计时。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等。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小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学*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其它练*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然后结束教学活动。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精选二十篇)(扩展7)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二十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练*练*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 里填上适当的数。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练*五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小数的意义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背诵结论获得,必须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体验。本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让学生在体验中逐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学会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教会学生学会学*。

  活动一:量一量

  解释与运用

  活动二:量身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和原来的想法比较,加深对正确方法的理解

  让学生独立练*,教师重点辅导学*有困难的'孩子。

  多层次的练*,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正确熟练的比较小数的大小

  6、引导学生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歌手大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结合问题情境,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

  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

  二、练一练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上的歌手大奖赛吗?请看大屏幕,这个“专业得分”是什么意思?“综合素质得分”又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出示)

  1、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板书:谁的总分高?高多少?

  估一估,谁的总分高一些?

  要想算出准确的结果怎么办?

  (引导学生认识:要通过算一算才知道。)

  3、谁来说说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板书学生的不同的解法。

  ①8.65+0.40=9.05(分)

  9.43-9.05=0.38(分)

  ②9.43-(8.65+0.40)

  =9.43-9.05

  =0.38(分)

  4、通过以上的计算,你知道我们这节课的学*内容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比怎么样?

  5、第17页“试一试”第1题。

  比一比,看看谁的方法最简便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一、教材

  《三角形边的关系》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导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接着介绍以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原理。教材篇幅简短,但思路清晰,要点突出,教法学法寓于其中,方便教师教学。

  分析教材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探索过程,自己发现和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深的感受和体会,我遵循编写意图,对教材还做了适当的扩充处理,增加了一些环节,让教学过程更显层次性和动态性。这一内容的教学,能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和知道三角形稳定性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另一个重要特性,丰富三角形的知识。同时,也为以后继续学*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它多边形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贯彻直观性、实践性、趣味性的原则。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将实践性原则摆在重要位置,将教学过程设置为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实验法、演示法、发现法等。教学中我将把这些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期望实现最佳效果。

  三、学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遵循这一理念,考虑与上述教法相适应,突出主体性和实践性,本节课我引领学生立足“三自”,主动学*,即:自由探究,自我总结,自主运用。安排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登封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探索中发现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以“让学生主动学*”为教学指导思想,为突出重,突破难点,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一个三角形。(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强调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

  3.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来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新知

  1.合作用小棒摆三角形

  请同学们将我们课前准备好的四组不同长度的小棒拿出来,同桌两个相互合作,看看哪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哪组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2.小组汇报

  3.小组讨论:

  同样是用三根小棒来摆三角形,为什么有的能摆成,有的却摆不成呢?观察、比较一下这两组实验结论,你能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4.全班交流

  (1)怎样的三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呢?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发现。

  组1:三根长度不相同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组2:两边长度加起来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组3:…………

  根据学生回答,举出反例:引导学生辨析,逐步完善学生认识,达成共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2)这边的各组小棒为什么不能摆成三角形呢?(强调“任意两边的和”)

  5.教师小结

  同学们,祝贺你们探索和发现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让我们自豪地再说一遍这个结论。

  (三)看书巩固自己看教材第27页的内容

  (四)拓展应用

  1.教科书第28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出示小明上学的路线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上学可以怎样走?有哪几条路线?在这两条路线中,走哪条路线最*?请你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这种现象。

  集中分析,总结汇报

  3.课本第28页练一练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课本28页练一练第3,4小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

  一、教材

  《三角形边的关系》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导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接着介绍以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原理。教材篇幅简短,但思路清晰,要点突出,教法学法寓于其中,方便教师教学。

  分析教材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探索过程,自己发现和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深的感受和体会,我遵循编写意图,对教材还做了适当的扩充处理,增加了一些环节,让教学过程更显层次性和动态性。这一内容的教学,能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和知道三角形稳定性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另一个重要特性,丰富三角形的知识。同时,也为以后继续学*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它多边形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贯彻直观性、实践性、趣味性的原则。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将实践性原则摆在重要位置,将教学过程设置为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实验法、演示法、发现法等。教学中我将把这些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期望实现最佳效果。

  三、学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遵循这一理念,考虑与上述教法相适应,突出主体性和实践性,本节课我引领学生立足“三自”,主动学*,即:自由探究,自我总结,自主运用。安排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登封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探索中发现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以“让学生主动学*”为教学指导思想,为突出重,突破难点,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一个三角形。(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强调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

  3.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来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新知

  1.合作用小棒摆三角形

  请同学们将我们课前准备好的四组不同长度的小棒拿出来,同桌两个相互合作,看看哪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哪组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2.小组汇报

  3.小组讨论:

  同样是用三根小棒来摆三角形,为什么有的能摆成,有的却摆不成呢?观察、比较一下这两组实验结论,你能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4.全班交流

  (1)怎样的三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呢?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发现。

  组1:三根长度不相同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组2:两边长度加起来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组3:…………

  根据学生回答,举出反例:引导学生辨析,逐步完善学生认识,达成共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2)这边的各组小棒为什么不能摆成三角形呢?(强调“任意两边的和”)

  5.教师小结

  同学们,祝贺你们探索和发现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让我们自豪地再说一遍这个结论。

  (三)看书巩固自己看教材第27页的内容

  (四)拓展应用

  1.教科书第28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出示小明上学的路线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上学可以怎样走?有哪几条路线?在这两条路线中,走哪条路线最*?请你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这种现象。

  集中分析,总结汇报

  3.课本第28页练一练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课本28页练一练第3,4小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

  一、创设情景、感受旋转

  1、出示3张图片:风扇、风车、礼花

  师:这些物体都在怎样运动?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

  小结:像这样的运动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旋转。

  师: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旋转现象。(揭题)

  出示旋转概念:在*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顶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二、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出示转杆图片

  提问:

  (1)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转杆分别是怎样转动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转动例子?

  (3)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含义,转杆打开与关闭时,旋转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哪一种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

  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90°。

  三、认识旋转的三要素

  出示方格图:把三角尺绕A点旋转90°

  师:“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这个点能动吗?学生自练

  师:旋转后的边与旋转前有什么关系?谁能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师:你觉得将图形在旋转时,要确定什么?

  出示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观察、交流;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从6:00到9:00与从9:00到12:00时针都旋转了90度。

  (3)如果去掉台秤上的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转盘上的指针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

  共同小结:要确定旋转后长方形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相交于A点的'两条邻边的位置;要确定旋转后小旗图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旗杆的位置。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

  (1)观察每组中的两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2)你能旋转每组中的一个图形,使每组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吗?

  (3)你是怎样画的?最后一个图形只旋转一次能成吗?它一共旋转了多少度?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将图形按一定角度旋转时,要注意什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一、单元教学内容

  *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均数的方法,理解*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5、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惯。

  6、发展统计观念,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均数的方法,理解*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单元教学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均数

  一、教学内容:

  *均数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均数的含义。难点:会简单的求*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

  2、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均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均数6的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是通过把上层书本移2本至下层得到的相同数。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一下“*均数”这个朋友。板书课题:*均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统计图: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如下(课件出示统计图)。

  师: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后反馈:从统计图中,可以知道: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收集了12个,小亮收集了11个,小明收集了15个。

  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求*均数的问题。

  (2)解决问题:*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你是怎样理解“*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的?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如何解决?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

  汇报预测:方法一:移多补少,学生汇报,多媒体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像这样,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均数。13是14、12、11,15的*均数。

  方法二: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均数,得。(14+12+11+15)÷4=52÷4=13(个)。

  (4)小结: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均数。也可以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求出*均数。数据较少时,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数据较多时,用先求总数再求*均数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教师追问:*均每人收集13个,是不是每个人真的`都收集了13个?你是怎么理解“*均每人收集13个”这句话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均每人收集13个”表示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可以比13个多,也可以比13个少,也可以刚好是13个。

  (6)区分“*均分”和“*均数”。

  ①把52个矿泉水瓶*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②每人分到13个和*均每人收集13个,这两个“13”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师生交流后小结:*均分是实实在在的量,*均数是虚拟的量。2、教学例2。

  (1)创设问题情境。

  四(1)班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踢毽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表。

  师:这两张统计表给出了他们踢毽的成绩。观察两张表,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参加人数、每人的踢键个数等)

  (2)探索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是男生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队的踢毽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均数能较好地说明问题。

  学生动手列式计算:

  男生队:(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队:(18+20+19+19)÷4 =76÷4 =19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为什么男生队除以5而女生队是除以4呢?你认为是男生队还是女生队成绩好?师生交流后明确:因为男生队有5人,所以要除以5,而女生队只有4人,所以除以4。男生队*均每人踢17个,女生队*均每人踢19个,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

  师:问题解决了吗?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交流后明确:用求*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求出*均数的。

  2、四(1)班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第一组种了180棵,第二组种了166棵,第三组种了149棵,*均每组种了多少棵?

  3、想一想:游泳池的*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求*均数可以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也可以先求几个数据的总和再除以这几个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即为*均数。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后记

  略

  *均数

  求*均数的方法:

  数据较少:移多补少法常用方法:总数÷份数=*均数

  第2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在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两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生活事例的调查,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以及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索发现

  1、教学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1)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例3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清楚地表示这个地区这几年城镇和乡村的人数变化呢?学生交流后,得出可以制作统计图来表示。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

  提出问题: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师:如果我要很快地知道xx年与xx年中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变化情况?那该怎么办?学生讨论,汇报。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并列排放来比较,并思考怎样把它们合并起来。

  2、教学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试着绘制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复式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区分两个内容,采用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来表示。

  (4)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小结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该地区*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同时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

  3、教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出示教材第96页不完整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独立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展示作品。

  请你说一说,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怎样绘制?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个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的是年份,所以画出的条形是横向的。

  (3)分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4)比较纵向与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即: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对比这两种统计图,思考:丙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师生交流后小结:这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当数据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条形统计图表示更方便。

  4、即时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统计图后的问题。

  (三)巩固发散

  市场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请你动手绘制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2、如果你是超市的经理,下个月应该怎么进货?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本节课学*并掌握了两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五)板书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

  六、教学后记

  略

  第3课时

  营养午餐

  一、教学内容

  营养午餐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常识,培养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

  3、明确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整理数据、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科学分析结果,合理安排搭配方案。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你们*时喜欢吃哪些菜?这些菜搭配是否合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营养午餐。

  (二)探索发现

  1、自主配餐。

  (1)出示教材第101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要求自主选择一份菜谱。

  (2)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搭配方案。

  2、科学评判。

  (1)介绍科学的配餐要求:我们点的菜是否符合营养学标准呢?“不应低于”、“不超过”是什么意思?用数学符号应该怎样表示?

  (2)了解每份菜中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情况。出示每份菜的热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表。

  3、小结。

  我们在进行午餐营养判断时既要看热量又要看脂肪,只有两种指标都不超量时才能算是营养的午餐。

  (三)巩固发散

  1、学*合理搭配。

  如果让你动手搭配菜谱,你会了吗?每人只搭配一组就行。要求:在这十种菜中任选三种搭配一起,营养一定要合理。分组讨论,集体汇报。各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搭配方案。

  2、小结。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营养搭配的要求: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3、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菜谱。

  (1)男女生各选一个代表收集数据,教师记录。

  (2)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营养午餐

  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g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六、教学后记

  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p104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图形,尝试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2、通过摆图形,找规律的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摆图形,找规律的活动,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展新知

  通过用小棒摆三角形,寻找所摆三角形个数与所需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二,探索方法

  1、鼓励学生从图形、数等多种角度寻找关系,并加以对应,引导学生发现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并将这一关系用算式表达出来,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来:2n+1。

  (1)2×26+1=53(根)

  (2)2n+1=63,2n=62,n=31,能摆31个三角形

  2、通过列表、观察图形找出正方形的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每多摆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小棒

  列出算式来表示需要小棒的根数,从中发现规律。在每个算式中,都有加1,一个正方形3×1再加1;2个正方形3×2再加1;3个正方形3×3再加1,从而推出n个正方形需要小棒的根数是:3n+1。

  (1)3×12+1=37(根)

  (2)3n+1=46,3n=45,n=15。能摆15个正方形。

  三、解决问题

  利用上面用小棒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方法,找出摆八边形的规律

  (1)、摆一个八边形,需要7×1+1=8根小棒,摆2个需要7×2+1=15根小棒,摆3个需要22根小棒

  (2)摆n个八边形需要7n+1根小棒。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等量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找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寻找和表达等量关系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白板出示教科书中连环图。提出问题:你能说出三幅图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跷跷板怎样就*衡了?你能尝试表示这组相等的关系吗?

  强调这个等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式。

  二、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活动一:姊妹俩和姚明身高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看书回答问题:

  1、我比妹妹高20厘米,有哪两个量?如何表示?

  2、姚明的身高是我的2倍,有哪两个量?如何表示?

  3、根据对话画出线段图。

  活动二:看书(他们还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1、明确3个等量关系。

  2、哪些是同一等量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

  (一)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

  1、组内交流收获和疑问.

  2、小组汇报。

  三、达标反馈

  1、长方形的长、宽、周长、面积分别用a、b、C 、S表示,你能写出那些等量关系?

  2、完成教材第65页1、2、3题练*

  1、第1题:什么时候相等?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

  100克+一个樱桃重量=一个苹果的重量

  2、第2题: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指名说出等量关系。

  一个苹果重量+一个梨的重量=200克+100克

  一个鸡蛋重量×2=100克

  一本<数学故事>的单价×3=15.6元

  3、第3题: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在练*本上,写一写等量关系式,学生可能只写一个,告诉学生同是三个数量可以写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不明白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当堂作业:省略。

  2、课后作业:练一练第4、5题。

  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跷跷板和天*能够左右*衡的原理来讲解等量关系,让学生能够根据图中意思列出一条用文字表示的等量关系式子,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看天*列等量关系式的题目能够容易写出,可是对于纯文字的题目,要求从里面找出等量关系,学生很多确是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去写,说明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对文字题目的意思进行分析,在这一块确实需要再进行强化训练,要让学生多读题,学会找题目的中的关键量,然后再用题目中给出的数字条件用合适的运算符号跟关键量准确的串联起来,列出我们需要的等量关系,列出其中一条等量关系后,要善于提问学生,让学生学着自己去列出不一样的等量关系式,这样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9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师: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个“元”字,那么这个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钱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这个大正方形双表示什么呢?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复*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请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说涂格子,就问:假如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米的话,0、03米该怎么表示?0、03×3又表示什么?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三第12页第7题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

  【归纳提高】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 ),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

  (2)的三位偶数是( ),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三第8~12题。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作业】

  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2.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小数天地

  [复*内容] : 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

  [复*目标] :

  1、复*小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和反思,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复*重难点] :

  1、 进一步理解小数意义。

  2、 提高运算能力。

  [复*准备] : 课件

  [复*方法] : 练*法、小组讨论法。

  [复*过程] :

  一、 整理导入。

  本学期我们又学了一些小数知识,回忆一下你学到哪些知识?

  二、整理知识。

  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三、五单元内容。看看学了哪些知识。

  1、 学生独立翻阅课本。

  2、 让学生与同桌的伙伴交流,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

  3、 利用表格或网络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脚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或表格)

  4、 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课堂练*。1、小数读写。课件呈现:

  五点八七四

  二百三十点九 12.03

  1.023

  0.082

  十二点零三 零点零八二 230.9

  一点零二三 5.87

  要求:

  (1)降落伞逐一出现,从上而下,降落*台一次性出现;

  (2)学生看“读数”找“写数”,看“写数””找“读数,判断降落点;

  (3)完成课本第102页的第1题。

  2、小数计算。完成课本第102页第2、3题。

  教师以口算卡片出示,学生口答,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怎么算的,计算法则以及注意点。

  3、解决问题。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到的小数。

  (2)结合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如:教室的长是7.8米,宽***米。

  ○1教室的周长是多少米?

  面积是多少米?

  长是宽的几倍?

  ○2课件呈现:

  节日特别供应

  精致汉堡 每块9.80元

  薯条 每包5.50元

  可乐 每杯3.85元

  根据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问题。

  四、巩固练*。

  完成课本第102、103页的第4~10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2

  学*内容:

  P61页例5

  学*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出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重难点: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一、【知识链接】

  1、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2、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3、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0.54○0.540

  2.8○2.80

  03.26○32.6

  6.19○61.9

  小结:一个小数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没有变,是因为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二、【自主学*】

  自学课本第61页例5,回答问题:

  ①0.009米=()毫米

  ②0.09米=()毫米

  ③0.9米=()毫米

  ④9米=()毫米

  三、【合作探究】

  1、从上往下观察,从0.009米变成0.09米,小数点向移动了位,即长度由毫米变成了毫米,长度到原数的倍。因此,小数点向移动一位,小数就到原数的倍。同理,比较①和③,小数点向移动了位,即长度由毫米变成了毫米,长度到原数的倍。比较①和④,小数点向移动了位,即长度由毫米变成了毫米,长度到原数的倍。

  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的位置依次向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到原数的___。

  2、练*:4.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向右移动两位是()

  0.30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是3.05,向左移动()是0.0305,向()移动()是305,向()移动()是30.5。

  3、小结:小数点移动要牢记:右移,左移。移动一(二、三……)位是扩大(或缩小)10(100、1000……)倍,位数不够用补位。

  四、【拓展延伸】

  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决定?移动的位数决定什么?

  五、【课堂小结】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到原数的__。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到原数的__。

  六、【课堂检测】

  1、填空

  (1)把6.2扩大()倍是62。

  (2)把59缩小到它的()是0.59。

  (3)0.28去掉小数点得(),原数扩大了()倍。

  (4)73.21变为0.7321,原数就()。

  2、判断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

  (2)、3.69扩大1000倍是36.9。()

  (3)、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3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三第12页第7题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

  【归纳提高】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 ),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

  (2)的三位偶数是( ),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三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三第8~12题。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作业】

  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2.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4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重点难点: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十进制单位间的换算。

  教师准备:

  测量记录表

  学生准备:

  常见的测量工具,需要测量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忆一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新课。(板书:测量活动)

  二、量一量

  1、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

  2、汇报结果。

  3、小组合作学*,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

  4、汇报:2米85厘米=2米=2.85米

  1米1分米=1米=1.1米

  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的内容。

  三、再量一量。

  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汇报结果。

  四、试一试

  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

  我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

  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

  五、激趣活动。

  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1.7)米

  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试一试1、2题。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1米=10分米=100厘米20厘米=0.20米

  1厘米=1/100米=0.01米

  1厘米=0.01米1分米=0.1米

  1千克=1000克1克=0.001千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5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学*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先画线段图。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60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100页试一试:

  选两题进行板演

  第101页试一试:第二题:

  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101页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

  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 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规范有序的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重点

  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难点

  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二、自学指导。

  1.情景导入:

  (用蒜苗生长的动画图片引入新课)

  2.由学生动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3.动画演示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要强调学生注意观 察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让学生分析在格子图中画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两步。

  三、*题巩固。

  课本P89练一练1。

  四、实践应用。

  课本P89练一练2。

  五、课堂小结。

  1.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事物的变化情况。

  2.怎样画折线统计图呢?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连线。

  3.统计图一般有几种形式呢?

  统计图一般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形式。

  4.进 行预测时,先要找出数量变化趋势中的规律,再进行预测。

  六、知识拓展。

  为了寻找小玲跳绳成绩提高的秘密,笑笑帮助小玲记录了锻炼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图。

  (1)小玲跳绳中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最快?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答:小玲 第5~10天成绩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3)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多少,达到每分135个大 约是在第几天?

  答: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118个,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12天。

  七、目标检测。

  1.要表示上海20xx年全年每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 )表示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2.统计图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李明从9时到11时由甲地到乙 地骑车行驶的情况。

  (1)李明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长时间?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他* 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2)李明在中途停留了吗?如果停留了,那么停留了多长时间?

  (3)李明在最后30分里行驶了多少 千米?比他骑车行驶全程的*均速度快多少?

  八、实践作业。

  根据十几天观察蒜苗得到的结论,写一篇《我的蒜苗长得快》数学实践小论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不认识天*的学生认识天*,了解天*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

  1.完成练*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8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

  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口算。P.145页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

  1.7+0.4 3+3.3 5.4-2.5-1.47 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二、复*指导

  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三、课堂练*

  1.练*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二十第9题。

  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

  四、作业

  1.练*二十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9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安排是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常见的数学问题,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算律的含义,再教**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学好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以后学生学好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打下坚实的学*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之前,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也作了一些于孕伏。例如:通过100以内加法中出现小括号的学*,对加法结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举例、观察、发现、验证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惯。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一、教师讲述故事《朝三暮四》,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二、学生自主探究加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

  四、学*加法结合律

  五、练*巩固

  六、课堂小结

  利用充满童趣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感知到加法交换律,并产生探究规律的兴趣。结合对加法交换律的初步感知,利用例题再次验证对交换律的猜想,并共同总结出加法交换律的字母表达方式。学生从自己所发现的一个数学现象中大胆猜想可能存在的规律,让学生经历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过程。在尊重学生的认知的基础上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机会。巩固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理解,并学会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在探究加法交换律后,让学生根据探究经验和方法,自主发现、探究加法结合律并总结加法结合律的字母表示法。通过练*,整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的判断两种运算定律并会灵活运用。(课件呈现)《朝三暮四》故事主题图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古时候,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这一天,老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多了,要省着点吃。以后每天早上吃3颗栗子,晚上吃4颗栗子,怎么样?”猴子一听,怎么早上吃的比晚上还要少,不干,**!老人眼珠一转计上心头,马上改口说:“那么早上4颗,晚上3颗,好不好?”猴子一听早上多了一颗,自己占便宜了,这才开心的答应了。师:猴子占到便宜了吗?为什么?也就是什么没变,只是什么变了?

  2、引出等式:师:早上吃3颗,板书3,晚上吃4颗,板书4,一共吃了3+4颗,也就是7颗。早上吃4颗,晚上吃3颗,一共吃4+3颗也是7颗,所以3+4=4+3。猴子占到便宜了吗?

  3、猜想规律,引出课题师: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什么?(数不变,符号不变,和不变,位置交换)师:是不是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很多著名的理论、定律、公式最初都是由猜想开始的,猜想怎样才能变成真理呢,需要验证。怎样来验证呢?下面我们跟着李叔叔一起出去旅行一趟,相信不但可以锻炼身体,开阔视野,还能找到其中的`奥秘呢。(课件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1、获得信息。师: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2、解决问题。师: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3、观察发现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两个加数相同,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和不变,因此两个算式应该是相等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56+404、举例验证我们可以用举例子的方式来验证一下。你还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自己在本上写几个。(学生在练*本上举例,教师巡视。指名板演)5、揭示定律。师:像这样各种类型的例子越多,验证的猜想也就越可靠。比如,我们还可以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验证方法。给自己发现的规律起个名字,这句话中有“交换”两个字,我们就把这个定律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定律数学的魅力在于它的简洁和有效,数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并使之更可靠!你能不能用最简单的字母或者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呢?(指名板演)a+b=b+a☆+○=○+☆同学们所写的公式都可以很好的表示加法交换律,我们比较常用的是a+b=b+a。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300+600=__+______+65=____+35b+_=_+_2、计算并验算325+5621、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88+104+96=192+96=288(千米)88+(104+96)=88+200=288(千米)师:第二道算式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a+b)+c=a+(b+c)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1、连一连83+31587+42+5864+(73+37)315+8364+73+3787+(42+58)

  56+78+4478+(56+44)

  2、观察每组中的两个算式,从中选择一道快速算出得数并说说你的理由。(1)(56+88)+1256+(88+12)(2)48+(75+25)(48+75)+25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重难点

  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看图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交流。

  2、图中告诉我们等量关系是什么?

  (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张?你会画线段图吗?画一画。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设谁为X比较简便?为什么?

  5、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呢?你会列方程解答吗?

  6、学生汇报。

  7、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8、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9、做完后还需要验证,怎样验证?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画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90+X张邮票。

  90+X+X=18011、通过刚才解决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解释运用:试一试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读题

  (2)怎样解方程

  (3)怎样检验?

  练一练

  1、解方程:

  2、岚岚几岁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题意,解方程解答,并检验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独立完成。

  4、(1)书上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提什么问题?

  (2)怎样列方程?

  25X-4X=31.5

  (3)怎样解方程?

  (4)你怎样验证?

  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