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

  设计思路:

  《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幼儿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次教育活动在教学策略上运用游戏化方法,设计环节上体现层次目标递进。将“碰碰乐”游戏融入幼儿的学*中,由身体碰碰乐――图形碰碰乐――形体碰碰乐,使他们置身游戏中体验。并通过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动手解决问题,引发、支持、促进他们的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观察力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碰碰乐》音乐、筐子等。

  活动过程:

  一、身体“碰碰乐”

  导入活动:播放音乐,师幼玩“身体碰碰乐”游戏。

  二、图形“碰碰乐”

  (一)认识正方体

  1、出示正方体制作材料。

  仔细观察:哪些图形宝宝来玩碰碰乐的游戏?怎样玩呢?

  2、观察验证,了解基本特征。

  (1)纸上有几个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2)这6个正方形都一样大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3)幼儿自主选择工具验证6个正方形一样大。

  小结:大家手中都是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

  3、幼儿操作、认识正方体。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发现:“碰碰乐、碰碰乐,6个正方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个正方体!”

  “正方体是什么形状组成的?正方形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形体,就叫正方体。

  (二)认识长方体

  1、出示长方体制作材料,了解基本特征。

  2、幼儿操作,认识长方体。

  (1)讨论分享:长方体是由几个正方形组成的?

  (2)交流发现:“碰碰乐、碰碰乐,6个长方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个长方体!4个长方形和2个正方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也碰出一个长方体!”

  小结: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形体叫做长方体,由4个长方形和2个正方形组成的形体也是长方体。

  三、形体“碰碰乐”

  游戏巩固,播放《形体碰碰乐》音乐。

  活动延伸:

  生活中哪些东西像正方体和长方体呢?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并做好记录。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8的形成与数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练*,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主动性。

  3、学*8的形成数数,知道7添1是8,认读数字8,并理解8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课件:8的数数

  2、课件:趣味练*1-68按照线写数字

  3、图片小蘑菇、小圆片、小萝卜、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招待客人的口吻,引出课题:

  教师:今天小兔子要来做客,我们给小兔子准备好吃的.萝卜和蘑菇好吗?

  二、展开

  1.幼儿操作,用对应比较法学*7的形成。

  教师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练*。

  (1)请小朋友拔7个萝卜排成一队,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2)再请小朋友采7个蘑菇排成一队,并于萝卜找好朋友,

  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3)你拔了几个萝卜?萝卜和蘑菇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讨论:怎样把7个萝卜变成8个? 7添1是几?

  (4)幼儿复述:7添1是8。

  2.课件演示,操作验证。

  (1)出示7个苹果,幼儿点数

  出示7个桃子与苹果一一对应,幼儿点数。

  (2)苹果和桃子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思考:怎样将7个桃子变成8个?7添1是几?

  3.利用课件认读数字:8

  (1)引导8个桃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出示数字“8”幼儿认读。

  (2)讨论字形:8像什么?(8像葫芦)。

  4.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8除了能表示8个桃子、8个萝卜外,还表示8个什么?

  激发幼儿想象许多能用数字7表示的物体。

  (2)小结:8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7的物体。

  5.趣味练*:请拼凑8

  在方框里贴上还是数量的贴纸,使总数量是7。

  三、结束

  讲评:表扬课堂上积极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幼儿。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星期(7以内的数)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3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歌曲。

  4、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活动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4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5

  一、题目

  7的分解。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学*、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

  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3、幼儿汇报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3、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4、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

  (四)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

  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1、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2、汇报。

  例: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

  我们学*了数字2至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比较6、7两数的关系,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活动准备

  1.课件--乐趣卡:[1-66]按照线写数字, [1-67]按照线写数字

  2.蝴蝶、小兔卡片若干,数字6、7卡片若干,红、蓝两色圆片若干。

  教学具图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拍手游戏:小朋友拍手的次数要比老师的多1下,老师拍4下,小朋友就拍5下。

  二、展开

  1.引导幼儿利用蝴蝶与小兔的图卡比较6、7两数的'关系。

  (1)图卡上的蝴蝶与小兔玩捉迷藏,有几只蝴蝶?几只小兔?

  (蝴蝶6只,小兔7只)

  (2) 6只蝴蝶用数字几来表示?7只小兔用数字几来表示?

  (幼儿分别回答数字6、7后拿出数字摆在实物后面)

  2.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1)蝴蝶多还是小兔多?小兔比蝴蝶多几只?蝴蝶比小兔少几只?

  (2)7比6多几?6比7少几?

  (请幼儿完整回答)

  (3)怎样才能让蝴蝶和小兔一样多?

  3.掌握相邻两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1)知道“添上”(加上)一只蝴蝶,变成一样多。

  (2)知道“拿走”(减去)一只小兔,变成一样多。

  4.教师引导幼儿用拍手问答的方式说“数字问答歌”,

  复*巩固6、7两数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请幼儿两人一组,一名幼儿分别拿出6个红色圆片、7个蓝色圆片,请另一名幼儿将红色圆片和蓝色圆片变成一样多,可交换进行。

  (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7

  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

  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

  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小结:

  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8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不同颜色的伞图片各2张,小动物图片各一张,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说呀!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森林动物超市开业了,营业员小熊把一堆乱乱的伞放好,可突然听见这些伞说话了,“喂喂喂,你可别把我们这么放,我们不这样住,我们要一样得住一家”。听伞们这么吵,小熊可急坏了,“呀!这,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熊,好吗?

  1、出示图片――红、黄、蓝不同样色的伞

  2、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擦亮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下我们该把伞怎么放更合适呢?(要求幼儿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贴)

  3、让幼儿说 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二、森林超市开业,许多动物都来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动物们就找了三间小洋房休息,小动物们都想去休息。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

  1、出示图片――小白兔、小花猫、啄木鸟、小喜鹊、小山羊、大老虎、大狮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

  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小动物们都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

  3、幼儿小组讨论分法。

  4、找幼儿试着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师 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身体的大小,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有的小朋友说“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

  “小喜鹊、小麻雀、百灵鸟、啄木鸟、猫头鹰、小蜻蜓一间屋,他们都会飞”

  “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一间屋,他们都会游泳”……

  小朋友们替小动物分好房子,小动物们都休息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下吧!

  三、游戏――分球

  游戏要求:找三组幼儿进行比赛,把放在一起的球按大、中、小不同分类,那组分的又快又对获胜,可以获得小红花。

  四、幼儿动手操作自主分类:

  1、师:小朋友们分的本领着么大,来帮老师一个忙好吗?

  让幼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各种水果、文具、球类图片让幼儿按自己所想动手分类。

  2、让幼儿说出分类理由。

  3、师 总结:我们应该按照水果类、文具类和球类,也可以说是吃的、玩的、用的分类。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这节课的表现可真好啊!老师决定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操场做游戏,小朋友们听老师的口令,男孩站一队、女孩站一队,我们一起排着队去做游戏。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9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一、活动目标:

  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二、活动准备:

  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0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究身边常见事物的兴趣,学*从不同角度观察帽子的特征。

  2、学*将活动过程用简便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不同款式、颜色、质地、用途的帽子若干顶。

  2、4张桌子,4张盖布,4块黑板,笔、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学*分类记录的方法

  (1)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请4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小朋友上台,并请幼儿说说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他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3)教师引导幼儿记录分类结果。“我们要把这里有4个小朋友的事记下来,可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4”表示人数,用娃娃头表示小朋友)“谁能把有相同之处的小朋友排在一起?”“他们是怎么排的,他们哪里一样?”(这两个是男孩,这两个是女孩)“这又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和简单的标记来记录)“除了这种排队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教师在幼儿分类的基础上再次引导他们用简单的标记来记录)

  2、学*从不同的角度对帽子进行分类

  (1)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不同之处。

  (2)启发幼儿说出帽子的各种用途。

  (3)提出分类的要求。“原来帽子的用处这么大,我们大家都需要它。今天我们这里有这么多帽子,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帽子商店吧。想一想开商店我们要先做什么准备工作呢?”(引导幼儿先从整理帽子开始)“我们可不能把帽子放得乱七八糟的,你们说可以怎么摆放呢?”(引导幼儿说出将帽子按同一特征摆放)

  3、小组活动

  (1)提出记录的.方法。“今天,我们请4组小朋友来整理一个柜台。首先,请上来的小朋友数数柜台上有几顶帽子,用数字和标记把它们记下来;然后,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把有相同特征的帽子摆在一起并数数每种有几顶;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商量看看该怎么记录。如果你们还有别的分法,就再分一次,分好后再数数每种有几顶,想一想该怎么记录。记住每分一次,就记录一次。”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分类时要按同一标准全部分完后,才能按别的标准再次进行分类。

  (3)引导幼儿多角度地思考分类的标准。

  (4)观察幼儿的不同记录方法。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杯子各10个、小桶和筐20个、记录单、标记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沙吗?是怎么玩的?玩沙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运沙的游戏。”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这个游戏中每个人用杯子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表格,记录每个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

  师:“请你们和好朋友互相说说运了几次。”

  师:“谁来说说和好朋友一起游戏后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都是用一个杯子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手抹*)。

  师:“如果每一次运的沙一样多,两人运的次数会一样吗?怎样才能每次运的一样多呢?”(示范)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统计运沙次数。

  (2)引导幼儿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师:“这次大家发现如果每次都装满抹*,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用小工具来运刚才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师:“现在,这里有大小两中杯子,你们猜猜用小杯子去运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请你们去试试。”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运的次数少,数据小,小杯子运的次数多,数据大。

  5、师小结:

  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杯子运的次数少,小杯子运的次数多。今天,运了一天的沙也累了,我们回去休息吧。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

  2、运用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活动准备

  1、图片小猪7只(1只大的,6只小的;4只白色的,3只红色的;2只戴帽子的,5只不戴帽的.; )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和一份记录表。

  3、礼物:大挂图,笔,磁铁。小数字1-7和分解条数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毛毛虫”复*6的组成 。

  “昨天我们学了6的组成,小朋友还记不记得呀?好,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复*6的组成分解)小朋友表现真棒!现在老师请你们来玩个毛毛虫的游戏。小朋友分成3组,看看自己身上的数字宝宝找到相对应组成6的数字宝宝,比一比看哪组速度最快又准确。(老师开音乐,游戏开始)

  二:学*7的组成

  今天小朋友玩游戏都表现非常棒,可是今天我们班上也来了几位小客人,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那待会小客人来时小朋友要点数看看来了几位小客人?”教师依次请上小猪,让幼儿点数,并让幼儿瞧瞧这些小猪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按小猪的大小,颜色等来分,并引导幼儿找找还可以怎么分(反过来分)。最后幼儿和老师一起口述一次:7可以分成1和6,1和**起来就是7;7可以分成2和5,2和5合起来就是7等。(得出的分解式:)同时把相应的算式列出来让幼儿有所了解。

  7 7 7 7 7 7

  uv uv uv uv uv uv

  1 6 2 5 3 4 4 3 5 2 6 1

  三:游戏:

  “好!小朋友表现真棒!现在老师再来跟小朋友玩一个游戏,看看小朋友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现在呢老师这里有很多数字宝宝,分别都是1、2、3、4、5、6,请小朋友听音乐找相对应7的分成的数字朋友。

  游戏2-3遍后,请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做亲子游戏。

  四:解拼图游戏

  “哇!小朋友今天表现真棒!小猪们都很开心,它们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小朋友,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好!数3声睁开眼睛哦!”教师出示 “礼物”“咦?礼物呢?哈哈!秘密就在里面。小朋友只要算对了这6道分解题,礼物就会自然出来啦!小朋友有没有信心闯关呀?好!加油哦!”其中,当幼儿答对一道分解题时,就翻开一角,等答完题时礼物就会出现了。激发幼儿探索的意识,让幼儿加深巩固7的组成。

  “ 原来小猪要邀请我们去它的农庄做客,好!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开火车出发到小猪的农庄吧!出发罗!!!”结束课程。

  五:亲子作业活动延伸:

  幼儿分成三组,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有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和记录纸,让幼儿在操作中掌握,在记录中巩固。其中每一个桌子上的记录材料都不同。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学*7的分成,在这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点非常浓,游戏参与率高。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让幼儿能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并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很好的掌握教学知识,达到我上课的一个教学效果。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3

  活动目标:

  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智能AB猜试题。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二、剥花生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实物:饼干

  3、数学练*册

  活动过程 :

  一、集体活动

  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魔术师,现在请魔术师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多少根绳子?(一根)小朋友想学魔术师变魔术吗?

  师:魔术师可以将一根绳子变成四根,你们信吗?

  (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先将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两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并说说你是怎样变来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

  3、教师示范圆形的四等分。

  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材料纸,请幼儿示范。

  师:请小朋友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4、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各种图形的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5、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用笔将图形四等分。

  二、个别活动

  师:请小朋友把练*册打开到43、44页。

  师讲述操作要求:

  1、下列每组图中的物品是四等分吗?把正确的圈起来。

  2、将下列图形四等分,有几种方法?用笔画线。

  三、活动评价

  师:请做好的小朋友和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幼儿交流)

  师:真会动脑筋,讲得真不错。

  四、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课后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玩一玩《卖饼干》的游戏。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5

  准备材料:

  1、三级分类组合板一套。

  2、压膜图形一套:大小不等、颜色不一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六边形、三角形。

  3、标记卡:颜色标记(红色、非红色)各一张,图形标记(圆形、非圆形)各两张。

  4、装图形及标记卡的小碟子个,夹标记卡和分类组合板的夹子两个,托盘一个。

  直接目的:学*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两次分类。

  间接目的:

  1、感知集合与子集合的关系。

  2、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活动提示:

  1、介绍教具,搬到操作毯上。取出分类组合板,在操作毯中央摆好二级分类板,剩下的三级组合板放在卷毯右边。

  2、用二级分类板进行分类。

  (1)取出碟中图形散放在大长方形框内。

  (2)取出红色、非红色标记卡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小长方形框外的左上角和右上角。指着分类标记卡问:“它表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两张标记卡分别指示下框应该放入什么颜色的图形。

  (3)提问:框内图形有哪些颜色?哪些是红色,那些不是红色?

  (4)提示幼儿具体识别某种颜色的图形。例如:“请你拿一个红色的图形。”“请你指出一个不是红色的图形。”

  (5)请幼儿将大框内红色图形一个一个地找出并放入左下框内。

  (6)请幼儿将大框内剩下的非红色图形一个一个取出并放入右下框内。

  3、用三级分类板进行图形分类。

  (1)用剩下的分类组合板,将三级分类板拼好。并将剩下的四张分类标记卡按“圆形”、“不是圆形”放在左边两个和右边两个框的左上角和右上角。

  (2)提问每张标记卡表示什么,帮助幼儿确认。

  (3)分别指着颜色标记卡下的两个框提问:哪些是圆形?那些不是圆形?圆形应放在有那个标记卡下的框里?

  (4)请幼儿按标记进行再次分类。

  4、活动结束时有秩序的整理教具。

  错误订正:分类标记卡。

  延伸变化:

  1、提供剪成各种形状的单色和花色的布,请幼儿分类。提示幼儿,二级分类标记:有花纹、没花纹;三级分类标记:三角形、不是三角形。

  2、提供红豆、黄豆、黑豆、花生米、木珠各八粒,蚕豆、绿豆、塑料珠若干粒,请幼儿分类。二级分类标记:够八个的、不够八个的;三级分类标记:是豆类的,不是豆类的。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6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

  二、操作活动: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2、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3、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1、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7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8

  活动目标:

  1、能够细致观察并发现排序的规律。

  2、能够自创、合作创设另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

  活动准备:

  1、各色图形卡片若干(幼儿操作用),16张长条白色卡纸(上面画有曲直不同的线)展示板一张。

  2、音乐(军民大生产)、课件

  3、五彩塑料夹若干、硬纸卡圆形4块、地垫若干

  活动流程:

  一、初步感知有规律排序(激趣)

  1、自身感知:

  (1)敲小鼓(XX)孩子拍手转圈、跺脚进入→“刚才小手小脚是怎么做游戏的”?发现规律→小结:原来这是按规律延续的舞蹈动作。

  (2)“小手小脚能跳舞,胳膊有没有这个本领呢?我们来试试看”(尝试)“根据孩子的表现(。.。.。.动作。.)宝宝能不能排成一排有规律的把这两个动作做出来呢→(展现)”真厉害!老师奖励你“(拍手:拍手、大拇指、双拍手、大拇指。.。.。.)

  (3)“你看,小手、小脚、胳膊都能有规律地来游戏,我们可不可以学小猫和小狗的叫声来进行有规律地声音排序呢”先和同伴商量一下怎么排?现在小猫和小狗一边叫一边做回小凳子。(喵。.汪汪。.。喵。.。汪汪。喵。.。)

  小结:刚才小朋友做的游戏,都是一组一组有规律延续下去的,这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2、拓展感知:

  “现在老师请你做小小侦查员,四下侦查一下活动室里有没有按规律排序的东西?我给你1分钟的时间,可以边走边找,但是要注意轻声慢步不要影响到别人。(找→坐回→叙述→认同)有规律排序的物体真的在我们活动室有好多啊!

  现在你再回忆一下,在家里、在路上、在广场和公园里有没有按规律排序的地方?(想象、回忆→课件: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场景)

  小结:有规律排序的.物品真是无处不在啊,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更方便!

  二、操作感知有规律排序,引导幼儿探索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刚才小朋友做了小侦查员和小小观察员,我不知道你的建筑能力怎么样”?文盛家园又新盖了一栋50号楼,就在我们幼儿园的楼后边,物业管理处把设计小花园的任务给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我们先设计图纸,设计好了送给他验收,你有信心完成吗”?

  “好,现在我们先进行一个小任务,用各种颜色的“石头”设计花园的围墙,围墙必须是按规律排序的,争取设计的和别人不一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最好的建筑师”(设计→师观察发现→展示点评,突出:按形状不同排列、按物体量的差异的特定规律排列、按不同形状物体数量递增规律排列等排序特征)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进行很多不同的排法。

  三、验证操作:合作感知多种规律排序的有趣方法。

  1、“有了漂亮的花园围墙,我们进行下一个“大工程”铺两条长长的路,铺的路不仅要美观而且要通往花园的各个地方。(1)、现在请自己找8个好朋友一组(2)1分钟商量好设计方案(3)到材料处领好“大理石地面砖”开始铺路。

  2、巡视发现有意识引导→评价(孩子叙述地面砖的排列规律)

  结束活动:“工程设计完成我们来庆祝一下吧:敲小鼓随节奏做拍手跺脚各种动作,现在,我用相机吧咱们的设计图拍下来,给物业管理处送过去,他们肯定会很满意。同时我也要把设计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发过去,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宝宝有多厉害!走吧!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19

  设计意图: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时间是多么的宝贵。但时间对孩子来说却非常抽象,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时,与家长交流,听到家长报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认识时钟》,以此为契机,生成有关时间的主题活动,引起幼儿对时间的关注。

  幼儿对时间的认识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时要从幼儿的生活入手进行渗透。如把早起床、早餐、入园、做操、活动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ppt的方式表示各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活动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开始及结束,引导幼儿看时钟,了解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感知时间,避免做事拖拉的不良*惯。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惯。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一日生活图。

  2、龟兔赛跑课件、一日生活ppt、音乐。

  3、实物钟、大灰狼头饰。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猜谜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答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猜是什么?

  幼儿猜谜,教师出示食物钟。

  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小结:钟不停的走,它是一个计时间的工具,告诉人们几点了,应该做什么事,它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饭,钟的用处可大了。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和钟做朋友呀?我们就来认识了解时钟吧。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

  提问: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4)它们是怎样排列的?(顺时针围成一个圆形)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1)今天我们来看一场比赛,(放课件)兔子和乌龟要在这个圆形的跑道上赛跑,现在它们在最上面的一棵树的起跑线上,你们猜谁会赢?(幼儿猜)究竟谁会赢呢?好,比赛开始了,预备开始,比赛的结果谁赢了?

  (2)讨论:兔子和乌龟赛跑的中有什么秘密呢?兔子跑了一圈又回到起跑线上,乌龟跑了多远?一颗树远。

  (3)(放课件)每一棵树就是一个数字,哦,它们要变了,兔子变成分针,乌龟变成时针,也就是说分针跑一圈,回到起点12上,时针才跑一个数字,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1)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2)请个别幼儿练*。

  练*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3)用我们身体动作表示3点、6点、9点、12点。

  (四)、全体练*。

  (1)小朋友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惯,按时间进行各项活动,我们来看看小朋友的一日作息时间表(放ppt)“早上7点起床,上午8点幼儿园,中午11点吃午饭,下午3点上课,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马上请小朋友看一日作息时间表,按刚才的方法在这个硬纸钟上拨时间,记住边拨边说说这个时间你干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咦,你们看我是谁?老狼今天要和大家玩个游戏,你们敢不敢?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小羊如果认错,就要给老狼吃掉。

  2、请幼儿做老狼玩一次。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20

  教学目标:

  1、复*巩固九以内的加法。

  2、在情境教学中,学会10的加法。

  3、能将的10的加法运用到超市购物的游戏中。

  4、培养幼儿对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PPT、购物券、贴有数字的动物卡片。

  教学过程:

  1、碰球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会玩碰球的游戏吗?

  (会)那今天小胡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玩这个游戏。这里有一个规则,就是我的球和你的球碰起来是9。你们准备好了吗?嘿嘿,我的两球碰几球?(嘿嘿,你的两球碰7球,2+7=9)... ...

  2、新授10的加法。(PPT)师:刚才小朋友的表现可真好,所以我决定要给你们一些奖励。老师准备带你们去动物园玩,你们想去吗?(想)好,那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师:瞧,前面是什么小动物?(小猪)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的站着,有的坐着)那有几个站着的(1)?几个坐着的呢(9)?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猪?(10只)那谁会根据这个图片给我们来列个加法算式?(1+9=10)我们以前还学过可以把前面的数字调换一下位置,也就有了一个新的算式了,大家一起说好不好?(9+1=10)师:我们走呀走,来到了池塘边,你看见了什么?(乌龟)请你仔细数数有几只在岸上,几只在水里呢?总共有多少只乌龟?我要请聪明的小朋友还给这些小乌龟们列列算式了,谁来?

  师:你们看,那边有很多漂亮的鸟。请你们自己观察,你看见了什么?有几只?一共有多少只鸟儿?你能为这些鸟儿列个算式吗?

  师:看过了美丽的小鸟,接下来会是哪个小动物呢,让我们继续逛下去。呀,这次来的是谁呀?(小狗)小狗怎么样了?(有的关在笼子里,有的在笼子外面)数数笼子里的有几只?外面的又有几只,一共有什么?你来给小狗们列个算式好吗?还可以有怎样一个算式?

  师:最后我们去美丽的花丛里看看,这里面也藏着小动物哦。原来是勤劳的小蜜蜂。我发现这些小蜜蜂有些不一样哦,你发现没有?有绿头发和黄头发的蜜蜂。数数绿色的有几只?黄色的几只?总共有多少?一共有多少?我想请你来给小蜜蜂列算式了。那这次还有没有其他的算式呢?(没有)为什么?(前面的数字又是5,换位置以后也是一样的)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动物园的小动物呀,每个种类都是10个,这就是这个动物园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有趣的10的加法一起念一下吧。

  3、游戏:动物超市1)幼儿购物游戏师:动物园逛完了,我在动物园还找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动物超市。在里面我们可以买些纪念品。看,这是我为你们准备的10元购物券,你们等会可以去超市你买你喜欢的东西。每个纪念品后面都标有价钱。在这里呀,我有一个要求,你只能买两样东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给用完了。有没有听明白。这是我在动物超市买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买了什么?你们看,我买了两样,这个是多少钱?这个呢?..+..=10,所以我刚好把10块钱用完了。好,现在你们拿起自己的购物券去超市购物吧。记住你只能买两样东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给用完了。

  2)互相检查师:买好的小朋友请回到位置上,现在你可以和想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买到了什么?还可以互相检查你有没有买对,有没有符合老师的要求?发现错误的小朋友,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自己去改正一下。

  3)幼儿介绍自己的购买情况师:谁想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买了些什么?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扩展阅读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扩展1)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菁华9篇)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1

  明天我们幼儿园就要进行市级以上课堂教学获奖教师的课堂展示活动了,作为四名教师的其中一个,本次我选择了我们大班现在进行的主题《黑夜秘语》中的一个数学活动《上月球》。

  虽然针对本次活动我已经反复修改了好几次教案,还特别精心设计了自认为很满意的多媒体课件,可是经过昨天的试教,还是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于是,就引发了我对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相比*时每逢要上公开展示活动我首先会选择语言活动,因为对于我个人而言,语言活动相对比较擅长一点,可是这次我考虑到其他三个老师都选择语言活动,如果自己再去选择,这样一个半天对于听课的老师好象有点太过单调,再则是我想挑战一下自己,让自己向其他课程领域也发展一下,还信心满满地自认为也许我在其他领域教学中也可能不错也不一定。于是,考虑再三下了决定--大班数学活动,这个活动之前我们在订计划时把它定在科学领域,可是我觉得把它定在数学活动更精确与明朗一点。

  经过了昨天的试教,我满满的信心有一点受到打击了,课后我反复思考这堂课我应该改进的一些地方:一、教学活动目标单一、不够完善,对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仅以学*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二、忽视了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由于设计本次教学活动时我考虑的只是我班幼儿的学*特点和掌握程度,没有想到大四班是一个新大班,幼儿的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没有考虑有些幼儿基础还不是很踏实,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三、教师的语言不严谨。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而我在其中一个环节讲述时的语言不严瑾,造成了幼儿操作时的不理解,还应该再进一步推敲。

  不过昨天的课也让我同时又增加了信心,因为幼儿对我的课件相当感兴趣,学*积极性很高,虽然这是我设想到的,但是我还是很高兴。毕竟他们是一群只读了一个学期半的新大班幼儿,明天我要开课的对象是大班其他三个班中的,相对而言应该他们知识经验应该更丰富,思辨能力应该更强。

  于是,修改教案成了我现在最要抓紧做的事,刚才看到博友"蓝天"的博文,一句话很有感触"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

  期待明天的活动能够成功!

  活动目标:

  1.观察材料,尝试借助材料上的提示发现可以数正确的方法。

  2.喜欢数数游戏,愿意感受并学*同伴的数数方法。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过程:

  一、了解孩子原有的数数经验

  经常听到小朋友们数数,你最多能数到几?和他一样多的举手。老师说一个数字,接着往下数4个数。

  二、数数游戏发现正确的数数方法

  1.我知道你们能数很大的数字,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数正确,能数正确吗?把桌子上的操作纸拿起来,看看图上有什么?接下来会有一幅图片,让你们数一数房子有几幢?树有几棵?兔子有几只?花儿有几朵?把答案记在下面的空格里。

  2.现在开始对答案

  你数到的兔子有几只?你在哪里找到了6只兔子?前面的山里有六只兔子。蘑菇房的后面有两只兔子,第七只兔子在哪里?在蘑菇房的中间。

  你用什么办法将兔子找出来的?从上往下。

  要把东西数正确,其实有方法的,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

  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就一定能把东西数好。

  看看花有几多?这么多花这么能数的快呢?三个三个数。对了,三个正好是一簇一簇的。

  上面得花有几多?6朵,下面的花有几多?6多,六朵加六朵一共是十二朵。

  3.看看第二张纸上写了什么?条是什么意思?一条一条,对,数一数带鱼有几条。第二个格子里写的什么?数一数蛋有几只?什么是种明白吗?数数饼干有几种。把你看到的答案记录在下面的空格里。

  4.告诉我带鱼是几条?有不同答案吗?还有第三种答案吗?你刚刚数带鱼什么地方,数出是十一条的?为什么你要数带鱼的头呢?头比身体看的更清楚。你们也都是数头的吗?为什么要数眼睛?要把一堆东西数清楚,要数特征非常明显的地方。

  有的数带鱼的头,有的数带鱼的眼睛,有的数带鱼的身体,那个最明显?眼睛,我们一起来数数带鱼的眼睛。

  小结:数一堆东西的时候,要数特征非常明显的地方。

  迁移:用这种方法我们来数数这些香蕉有几只?你数了香蕉的哪里?

  5.蛋有几只?有六有八?你在哪里数到六只蛋的?他把所有看得见的蛋都数出来了,还有两只蛋在哪里?在纸的后面也可能有蛋。你怎么知道后面有两只蛋呢?他用了对应的方法,看到下面有多少蛋,来估算上面有多少蛋。

  小结:这一盒蛋在放的整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用估算推理的方法,看第一排有几个,算算推推后一排有几个。

  活动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是个既熟悉又神秘的世界。本次活动就是从幼儿所感兴趣的内容出发,设计登月球的游戏,将数的组成结合到游戏的各环节让孩子在虚拟的游戏中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它不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更让幼儿就懂得学*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让数学活动更游戏化、趣味化,深受幼儿的欢迎。

  活动第一环节给星星打电话。简单的引出部分很快就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为顺利地开展下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到月球上去,先要和星星打电话。(出示五颗星星)每颗星星上面都有一个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是几号星星。要求从卡片中找出两个数字,如果两个数字合起来和其中一颗星星上的数字一样大,就算拨通这颗星星的电话。这一环节中,我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目的在于调动每位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的参与性是十分强烈的,也许是孩子喜欢挑战高难度的,多数孩子都选择了拨通10号星星,不难发现他们对10的分合掌握的还是不错的,能把已获得的数学经验运用于虚拟的游戏中去。第二环节解密上月球。(出示登月球轨道图)要上月球需要经过一个轨道,要进入轨道必须先解开密码,密码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这两个数字合起来都必须等于10,而且密码不能重复。幼儿在小图上的方框内写出10的各种组合数字。由于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幼儿对于解密码的兴趣还是很强的,由于操作之前我让孩子已经找出10的分成的互补规律,所以大部分孩子都能按顺序顺利的写出10的九种分成方法,但由于个体的差异,个别幼儿也出现了遗漏和重复的情况。第三环节领取“通行证”。给操作正确的幼儿发放“通行证”,为了让每位幼儿都得到愉悦的体验,我邀请听课老师帮助发放,“通行证”的发放使得幼儿的操作结果被得到认可,虽然有个别孩子做错或者重复了,但老师给予的订正机会让他们从失落中走了出来重新焕发求知欲望,使每位孩子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是一堂教研组行为跟进研讨课,课后组内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1.第一环节孩子们打通最多的是是10号星星,还有几个星星没人打,应该把没有拨打的星星以集体形式练*,如几和几打通的是几号星星。2.幼儿在操作环节,我让先操作完的孩子找听课老师检查是否正确,而后又让听课老师帮助发放“通行证”,两次检查显得多余,其实只要发“通行证”这一次就够了。3.最后环节应该创设一个登月球的情景让先领取通行证的孩子等候在起飞地点等待全体幼儿一起上月球。我将听取听课老师的建议重新修改教案,进行第二次执教,我想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的。

  小百科:月球,天体名称,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其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2

  一、设计意图: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老师给孩子们渗透新年和幼小衔接的一些知识时,很多孩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一年是多久呀?几个月是多长时间啊?有多少天呢?"幼儿对于"年、月、日"这样抽象的要领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而数学教育能激发孩子多方面智能的发展,因此,我从孩子们的问题入手,设计了"年妈妈的一家"这个活动,将"年、月、日"人物化并带入到故事中,设计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以礼物的"形式"出现,以童话般的生动形象展示12个月、大月、小月、365个日娃娃,使原来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过游戏,知道挂历等是记录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学*查看它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观察和想象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字卡(年、月、日)各一份、房子图卡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日历、台历和挂历各一份、小字卡(年、月、日)和数字卡片(12、28、30、31、365)水彩笔、人手一份、20xx年日历表人手一张。

  四、活动过程:

  (一)、以到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

  1、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哪几座房子大,哪几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二)、以"年妈妈"赠礼物的方式,出示数学卡:12、28、30、31、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1、幼儿摆弄数字卡并认读。

  2、你认为数字与房子有什么关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三)、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幼儿发现大、小"房子"里日娃娃数量的差异和联系。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来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年妈妈给房子起了什么名字大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大小月房子有哪几座?为什么这些房子比较小最小的月是几月?为什么二月房子是最小的?

  五、学*查看年历的方法。

  1、认识日历、台历和挂历。

  2、学*查看年历的方法:认识年份、生肖、月份、幼儿尝试在日历上找节日和自己的生日(例如:五一、六一)。

  附故事年妈妈的孩子真多呀!她给孩子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呢?数呀数呀,一共有365个日娃娃。

  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了12座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到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咦?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顶小顶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原来,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点儿,每座有30个娃娃。那座顶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地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贪玩而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了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开始数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她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活动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的选材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而进行的,在环节设计中我结合幼儿的疑问,运用故事、数字卡游戏、情景展示日娃娃的家等形式,引导幼儿踊跃参与、积极与老师互动;教具准备充分,活动既有面向全体,也有个体展示的机会。“年”的概念很大,对孩子来说单用语言描述是不够深刻的,所以重点了采用边讲故事边用教具演示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很快的进入了活动中,并领悟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在*得知识后并应用到生活中才是真正的理解,于是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让幼儿在年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和节日(五一、十一、六一)等,幼儿表现地很积极很认真,在此环节中得到了提升。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购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1)活动前幼儿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幼儿认识汉字“角”。

  2.物质准备:

  (1)布置“超市”,货架上摆有各种实物,并标明价钱。

  (2)装有10个1角、2个5角、1个1元硬币的盒,幼儿人手一份。

  (3)付钱方法展示板四块。

  (4)直观演示1角、5角、1元硬币之间换算关系的课件。

  (5)幼儿人手一张存钱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认识硬币

  (1)让幼儿感知、发现硬币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们轻轻地打开盒子,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幼儿打开盒子。)

  师:“哇,好多硬币!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多少钱的硬币?”(1角,5角,1元。)

  “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盒子盖起来,老师要考考你们。”

  (2)出示1角课件。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角。)

  “你怎么知道它是1角钱?”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标志。

  教师小结:对了,它的上面写着“1角”,它就是1角钱。

  以同样方式分别出示5角、1元课件,让幼儿认识。

  师小结:5角的硬币是金色的,上面写着5角;硬币中的是1元的硬币,它的上面写着1元。

  游戏:取硬币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硬币的游戏:老师说出多少钱的硬币,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这个硬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

  老师发布命令:“请举起1角(5角、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硬币。

  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想不想去超市购物?”(想。)

  “去超市购物时,小朋友要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拿着钱盒到1号货架购物。”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幼儿在活动前对硬币有了粗浅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实物,通过游戏,从1角、5角、l元三种硬币最明显的特征入手,引导幼儿准确认识l角、5角、1元硬币,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2.幼儿第一次购物,探索1角、5角、1元毛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幼儿带着钱盒,到超市1号货架选商品(师设计的每一件商品均为5角钱或1元钱),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梳理经验,知道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提问:“谁愿意来说说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5角钱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角来付钱;用5个1角付钱。

  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买的都是5角钱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用1个5角付钱,有的用5个1角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5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是5角钱,1个5角的硬币也是5角钱。

  提问:“谁买的是1元的东西?你是怎么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1元钱的多种付钱方式:“我买了一个1元的__,用一个1元的硬币付钱。”“用10个1角的硬币付钱。”“用2个5角的硬币付钱。”“用5个1角和1个5角的硬币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2个5角的硬币合起来是1元钱;10个1角合起来是1元钱;5个1角和1个5角合起来也是1元钱。

  师:“原来硬币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刚才只买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里还有很多不同价格的商品,你们想买吗?购物时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的标价,想想怎样付钱简便些?好,请大家拿着钱盒去购物吧!”

  评析:教师在幼儿认识了1角、5角、1元三种硬币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了亲身购物的机会,进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种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每个幼儿都只有在付钱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买到商品。幼儿必须先观察商品的价格,然后思考该如伺正确付钱,并将付钱方法粘贴在展板上,最后通过课件梳理幼儿经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幼儿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

  幼儿到超市选商品,教师观察。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

  3.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师提问:“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边讲,教师边演示课件。)

  (1)6角钱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角的硬币来付钱;用1个5角和1个1角合起来也是6角,这种付钱方法只用了2个硬币,简便多了。

  (2)8角钱的**虾条付钱方式:用了8个1角来付钱;用1个5角的硬币和3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也是8角钱。

  (3)如果我买的东西是1元,请小朋友帮我想想怎样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币来付钱呢?”

  小结: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币来付,也可以用2个5角的硬币来付,因为他们合起来是1元,还可以用10个1角来付。还可以用1个5角和5个1角来付。”

  师:“原来同样的价钱可以有多种付钱方法。”(请小朋友将商品放进桌子底下的篮子里。)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设计,让幼儿在一次次购物游戏中发现多种付钱方法,既拓展了幼儿思维,又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学*、发现学*的特色。

  4.第三次购物,巩固幼儿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1)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样神秘的礼物——存钱卡(出示存钱卡)。这回要请小朋友将你的付钱方法存在存钱卡里。去超市购物时,请小朋友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商品,看看多少钱,然后回到座位上,将你的付钱方法粘在银行卡的背面。

  (2)幼儿自由购物,将付钱方法黏贴在存钱卡上。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付钱方法。

  5.分享商品,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角、5角、1元的硬币,学会了不同的付钱方法,到超市里买了这么多的商品,真开心!今天也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请她们一起来品尝我们购买的商品好吗?请小朋友把自己购买的商品送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4

  “石头剪刀布”是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游戏。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把原本由两个幼儿玩的游戏变为由一群幼儿两两结对轮流玩的游戏,并以雪花片为游戏“筹码”,提高活动的挑战性。随着游戏输赢结果的产生,幼儿手上的雪花片的数量在不断变化,于是,这个活动就自然而然地与“数运算”核心经验的学*结合起来了。

  该活动的重点是每轮游戏后的推理过程,即让幼儿推理“输完了”和“赢得最多”两种极端情况形成的过程,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推理过程。这个推理过程涉及对三个方面关系的思考:即游戏前的雪花片数量、游戏输赢规则、游戏后的雪花片数量。例如,幼儿原本拥有3片雪花片,每输一次失去一片,每赢一次得到一片。如果某幼儿三次游戏后所剩雪花片数量为0,那么他应该是连输了三次。如果某幼儿三次游戏后雪花片数量为6片,那么就要先去掉他原先拥有的3片雪花片,其余的3片雪花片就是他赢得的,根据每次赢1片的游戏规则就能推断出他赢了3次。

  该活动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介绍玩法和规则,并试玩一次,以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其次是开展两轮游戏,每轮游戏后引导幼儿进行判断推理和表述,并用磁性黑板上的磁铁块表征雪花片数量的变化过程,帮助幼儿直接感知和验证。对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在推理过程中会自然运用“分解与组合”这一数学核心经验,但对“三个方面关系”的思考需要幼儿先在头脑中表征出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再用语言加以表述,这对大班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提出了挑战,有利于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雪花片数量变化的过程,尝试根据雪花片数量结果,推导出雪花片数量与游戏输赢结果以及游戏规则之间的关系。

  2.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准备:

  雪花片三筐(数量多于幼儿人手6片),磁性黑板一块,磁铁块12~15个,粘纸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数倍)。

  过程:

  一、回忆熟悉的游戏,了解新的游戏规则

  1.回忆熟悉的游戏。

  (1)回忆游戏“石头剪刀布”的玩法和规则。

  提问:“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是怎么玩的?有什么规则?

  (说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梳理“玩法”,强调“规则”,比如,要同时出手势,一旦出了手势就不能更换,如果出了同样的手势要重新来一次,等等。)

  (2)介绍新的游戏玩法。

  提出要求:下面我们要把原来的两人游戏变为集体游戏。每个小朋友边念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边拍手,念完后迅速找到一个朋友和他面对面,一起念“石头剪刀布”的指令后同时出手势,比出胜负。每一对朋友只能玩一次游戏、比出一次输赢,然后更换一个朋友再游戏。

  2.试玩新的集体游戏。

  (1)请幼儿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两两找朋友轮流玩游戏,引导幼儿一起念儿歌、一起说“石头剪刀布”的指令。

  (2)提问:谁赢了?谁输了?出了一样的手势该怎么办?比出一次输赢后就要怎么样了?

  (3)待游戏比出输赢后,请幼儿回座位坐下。

  (4)帮助幼儿理解新规则:一轮游戏中,每个人要换3次朋友,也就是每人要玩3次“石头剪刀布”。

  (说明: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念儿歌、说指令以及提问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游戏中,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幼儿能否理解和遵守新的游戏规则,是否已做到一对朋友在一次游戏中只有一次输赢,从而为幼儿在之后的推理中思考输赢关系做好铺垫。)

  3.了解增加雪花片后的新玩法。

  (1)讲解新的玩法和规则:游戏前每个小朋友只能拿取3片雪花片,游戏中每一次输的小朋友要给赢的小朋友一片雪花片。游戏中每人要想办法保管好自己的雪花片,不要掉落和丢失。

  (2)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放三筐雪花片,请每位幼儿上来拿取3片雪花片后回到座位上坐好,然后与旁边的同伴互相验证有否拿对。

  二、第一轮游戏,体验3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

  1.尝试游戏,体验3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1)请幼儿进行第一次游戏。游戏中教师提问:现在有小朋友手上只剩下两(一)片雪花片了,他还能玩几次游戏?

  (2)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3)请幼儿进行第二次游戏。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说明:一轮游戏进行三次,一般三次后就会有幼儿输完3片雪花片。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即每次输赢后能否正确拿出一片雪花片,以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关注自己手上雪花片数量的变化及其与输赢结果之间的关系。)

  2.游戏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过程。

  (1)请输完雪花片的幼儿上来,肯定其能“遵守规则”。

  (说明:游戏有输赢是正常的,幼儿将自己手里的雪花片都输完时,可能会有挫败感,教师要注意幼儿的情绪,及时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游戏心态。)

  (2)请大家一起来尝试推理。

  提问:大家来猜猜,他的3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呢?如果是因为他输了,那么他一共输了几次?为什么是输了3次?

  (说明:对于“3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的推理,基本上所有幼儿都会说“因为他输了”,而后的教师追问“那么他一共输了几次”,目的是帮助幼儿思考输赢结果与雪花片数量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可以再追问“为什么是输了3次”,以帮助幼儿在雪花片数量与“每次输赢1片”的游戏规则之间建立起联系。)

  (3)提问:谁认为自己手上的雪花片最多?有几片?

  (4)请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来推论他们的雪花片变为6片的过程。

  提问: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雪花片怎么会变成6片的呢?如果是因为他们赢了,那他们每人赢了几次?为什么?

  (说明:对于“每人赢了几次”这个问题,幼儿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赢了3次”和“赢了6次”。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前者既记住了自己原先就有3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赢了会得到1片,而后者只记得自己每次赢了会得到1片,忘记了自己原先手上就有3片。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说自己“赢了6次”时,幼儿可能会用“3+3=6”来作答,教师可以视情况再深入追问幼儿:“这里有两个3,这两个3有区别吗?”以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原先手上的3片雪花片加上游戏中赢得的3片雪花片才是6片雪花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

  (5)幼儿作出推理后,教师呈现磁性黑板,请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在集体面前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可先向幼儿A提问:“你原先手上有几片雪花片?”然后让幼儿A在磁性黑板上正确摆放出磁铁块加以表征。随后,幼儿A每描述自己赢了一次,就让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B在3块磁铁块的后面加上1块磁铁块。这个摆放过程既是验证的过程,又是操作的过程,可让全体幼儿直观地看到由磁铁块所表征的雪花片变化过程。教师在这个环节要重点关注幼儿对雪花片变化过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结果的差异,以了解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不同思维水*。)

  三、第二轮游戏,体验6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

  1.尝试游戏,体验6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1)调整规则:游戏玩法不变,每人改为拿6片雪花片游戏,共玩3次,每次输的人给赢的人2片雪花片。

  (2)请幼儿游戏一次。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2.游戏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过程。

  (1)请输完雪花片的幼儿上来,肯定其能“遵守规则”。

  (2)请大家一起来尝试推理。

  提问: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6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呢?如果是因为他们输了,那么他们每人输了几次?为什么?

  (说明:对于这个问题,幼儿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输了3次”和“输了6次”。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时,有幼儿可能会用“2+2+2=6”来作答,即每次都输掉2片雪花片,输了3次2片,就输完了6片;有幼儿则可能忘记了游戏规则,会说因为输了6片雪花片,所以输了6次。)

  (3)请输完了雪花片的幼儿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教师可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A上来,根据输完6片雪花片的幼儿B的描述,来摆放磁铁块。教师可先向幼儿B提问:“你原先手上有几片雪花片?”并让幼儿B在磁性黑板上正确摆放出6块磁铁块加以表征;幼儿B每描述自己输了一次,幼儿A就去掉磁性黑板上的2块磁铁块……这个摆放过程既是验证的过程,又是操作的过程,可让幼儿直观地看到由磁铁块所表征的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4)请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来推论他们的雪花片变为12片的过程。

  提问: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雪花片怎么会变成12片的呢?如果是因为他们赢了,那么他们每人赢了几次?为什么?

  (说明:对于这个问题,幼儿也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赢了3次”和“赢了6次”,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前者既记住了每人原先手上就有6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赢了会得到2片,而后者只记得每次赢了会得到2片雪花片,忘记了每人原先手上有6片雪花片,或者是把游戏规则记成了每赢一次得到1片。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有这样的答案时,有幼儿可能会用“6+6=12”来作答,即原先手里有的6片雪花片加上赢得的6片雪花片就是12片雪花片,所以赢了6次。有幼儿则可能会用“6+2+2+2=12”来作答,他的解释是,因为除了原先有的6片雪花片,后来每赢一次得到2片,一共赢了3次,得到6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

  (5)请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儿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陛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教师的具体引导方法同前。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关注幼儿对雪花片变化过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结果的差异,重点引导幼儿思考游戏前的雪花片数量、游戏输赢规则、游戏后的雪花片数量这三方面的关系。)

  (6)根据本班幼儿的推理水*,选择开展以下环节的活动。

  提问:谁的雪花片不是最多也不是最少?他到底有几片?

  为什么只剩下了这几片?你在游戏中的输赢情况如何?

  你能不能用磁铁块摆放出你的雪花片输赢过程?

  如果两个小朋友手里剩下的雪花片数量是一样的,他们的输赢过程也会是一样的吗?

  (说明:以上问题是针对个别幼儿的,可根据本班幼儿的推理水*,选择性地开展该环节活动,目的是引导他们尝试回忆或推论自己雪花片的输赢过程,并用语言加以表述,同时尝试用磁铁块加以表征。最后一个问题意在引导幼儿基于摆放磁铁块的过程,尝试思考和理解“输赢的不同顺序”与“相同答案”之间的关系。)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按群测数。

  3、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5、6、7、8、9、10的实物卡片共6张。

  学具:幼儿用书,铅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目测数群,感知10以内的数。

  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l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带领幼儿一一点数,并说出物体的总是。

  (2)学*按群测数。

  教师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x x?说一说: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快?为什么?组织幼儿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带领幼儿看5的实物卡片,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6——7的实物卡片,鼓励幼儿自己用这种办法说出总数。教师借助手势,启发幼儿用手画圈表示总数。

  2、操作活动。

  (1)看实物和圆点连线。(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和圆点的数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每张卡片上的数量是多少?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连接数字和相应的卡片。

  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请你给多的一组打√,再写上数字。

  (2)统计活动。

  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请你将同类的动物圈在一起。启发幼儿按标记在格子里写上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1)重点评价:“看图连线”和“按标记写数字”,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

  (2)对操作正确以及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

  2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共7页,当前第1页1234567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帮助幼儿积累10以内数量组合的经验。

  2、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中小体操圈若干、数字点卡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你们玩过“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狼抓羊”的游戏,玩游戏前请听清楚游戏规则:

  (1)小羊躲到圈里,狼就不能抓羊。

  (2)每个圈里只能站一只羊。

  (3)没轮到游戏的小羊们要保持安静。

  二、游戏——狼抓羊

  6的组合

  1、第一次游戏:六只小羊六个圈。

  请六只小羊做游戏。

  小结:六只小羊六个圈,每个圈里都站了一只羊,狼就不能抓羊了。

  2、第二次游戏:六只小羊五个圈。

  提问:拿掉一个圈,让六只小羊全部站在圈里,有什么办法?

  出示大圈,一个大圈可以站两只羊,用五个圈做游戏,怎么换?

  六只小羊做游戏,并请幼儿用点卡表示。

  3、第三次游戏:六只小羊四个圈。

  提问:用四个圈行不行?怎么换?

  六只小羊做游戏,并请幼儿用点卡表示。

  4、第四次游戏:六只小羊三个圈。

  提问:圈的数量还能再减少吗?你觉得最少几个圈就能站下六只羊?

  小结:每个大圈里站两只羊,一共有三个圈,合起来是六。

  8的组合

  1、第一次游戏

  提问:增加小羊的数量,请八只小羊做游戏,你们觉得最少要用几个圈?

  提问:四个怎样的圈?请个别幼儿放一放,数一数。

  八只小羊做游戏,并请幼儿用点卡表示。

  2、第二次游戏

  提问:还要减少圈的数量,行不行?你们觉得可以怎样做?(教师出示最大圈)这个圈可以站几只羊?

  请幼儿换圈,再次游戏。

  小结:原来圈的数量一样,放的方式不一样。

  3、第三次游戏

  再次减少圈数,进行游戏。

  10组合

  1、第一次游戏

  提问:再次增加小羊数量,请十只小羊做游戏,需要几个圈?

  请幼儿放圈,进行游戏。

  请幼儿用点卡表示。

  2、第二次游戏

  减少圈数,再次游戏。

  请幼儿用点卡表示。

  三、延伸活动

  如果还要减少圈的数量,我们就需要更大一些的圈,下次我们再来一起游戏吧。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

  (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

  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

  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

  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8

  【活动设计】

  丝巾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不仅色彩斑斓,图案鲜明,还有很多不同的系法:做腕口,做包饰、腰带、头巾……今年还流行起重复、间隔的图案,真是让人没法不喜欢!自由活动时,总有许多孩子围在一起讨论着自己的丝巾,于是我就想到,是否可以让孩子也来做一做丝巾,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鉴于丝巾本是四方形,装饰起来太费时,所以改成了三角形的头巾,减少了操作的时间。于是,我想到了无纺布,无纺布是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可见的材料。因此,我决定采用数学中的间隔排序的方法设计头巾上的花纹,巧妙的将无纺布结合在一起,此活动便应运而生了。

  【教案目的】

  1、通过观察发现图案排列的基本规律,并尝试自我创造排列。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排列规律,体验自我装扮后的快乐。

  【教案准备】

  1、范例头巾两条,三角形的无纺布每人两条。

  2、装饰图形片若干。

  3、轻音乐、音乐《最炫民族风》。

  【教案流程】

  一、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条漂亮的头巾,请小朋友看看头巾上的花纹是怎样排列的?

  2、幼儿观察、讨论,发现排列规律。

  3、小结:原来这些花朵是按大小交替、颜色交替排列的。

  二、初步尝试,自由排列。

  师:咦!这些头巾上的花纹真有趣!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头巾吧!

  1、提问:那头巾上的花纹从哪里开始排呢?(小红旗)对了!从红旗的后面,并且在红线的上面排列好有规律的花纹,头巾就会变得独特而漂亮!

  2、提醒幼儿按规律排列花纹。

  3、协助有困难的幼儿一起完成。

  师:等下完成的小朋友请你拿着头巾给后面的客人老师检查,你也可以说给客人老师听一听你是怎样排列的,如果你做对了,客人老师还会送你一个贴纸贴在头巾上哦!请大家加油去做头巾吧!

  4、讲评。

  (1)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头巾置于黑板上。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是怎么排列的。

  (3)全体检查对错。

  三、层层递进,二次操作。

  师:那小朋友还有更好的排列方法吗?现在请大家再来做一条和刚才不一样的头巾吧!

  师:完成的小朋友再去和客人老师说一说你的排列方法,如果你这次做对了,客人老师还会帮你们把头巾系在头上哦!

  四、展示成果,体验快乐。

  师:宝贝们,你们太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秀一秀吧!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学*、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

  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

  3、幼儿汇报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4、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汇报。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

  我们学*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扩展2)

——大班数学教案优选【二十】篇

  大班数学教案 1

  活动目标:

  1、学*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三次分类。

  2、尝试独立探索新游戏的玩法。

  3、继续巩固良好的游戏常规。

  活动准备:

  1、三次分类游戏的学具:小动物图片8张、题板、小筐1份),示范学具一套。

  2、循环游戏材料:二次分类,找影子,数立方体,10以内组成作业单,填算式,藏宝,看钟面填数字。

  活动过程:

  1、复*游戏。

  (1)拍手数数:一个一个数到50、两个两个数到50、五个数到100。

  (2)打电话(顺数倒数):教师:“叮铃铃,12345”,幼儿:“叮铃铃321”……(可请幼儿出题)

  (3)碰球游戏(10以内):集体一小组一个别。

  2、新授游戏三次分类:

  (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我们班来了很多小动物,你们知道是(出示范例,小猴子。)

  (2)介绍游戏情景,幼儿动脑筋初步解决问题。教师:有些小是得很伤心,因为找不着家了,我们来帮帮它们,好吗?幼儿反复讨论如何送小猴子回到自己家。(学会看标记)

  (3)讲解游戏的步骤:每只小猴子都有自己的家,但它应该各自回家呢?就要仔细看标记,进行三次分类,最后才能送它们回自己的家。

  (4)幼儿尝试一次分类:先看哭脸、笑脸猴子标记,请幼儿上前分类。

  (5)二次分类:看长尾巴、短尾巴标记,请幼儿针对哭脸猴子进行分类。

  (6)三次分类:看大、小标记,请幼儿只为哭脸长尾巴猴子分,有两只猴子顺利到家)

  (7)介绍新游戏。教师:还有猴子没回到家呢,别着急,这就是今天的新游戏《三次分类》。循环游戏时,每个小朋友都要玩,把每只猴子都送回家。

  (8)介绍其他组游戏。教师:另外还有6组游戏,都是我们玩。放在第八组的游戏是从末玩过的,如果你七组游戏都玩好可以去第八组,动脑筋想想怎么玩,然后试一试。

  (钟面有1数字,把缺少的数字填上。)

  3、循环游戏,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

  第一组:二次分类;第二组:找影子;第三组:数立方体;

  第四组:数的组成;第五组:填算式;第六组:三次分类;

  第七组:藏宝;第八组:看钟面填数字。

  4、小结评价。

  (1)针对游戏中幼儿的表现,及时纠正和鼓励幼儿。

  (2)小结第八组情况。举手表决有多少人玩过,请个别幼儿{说玩法。(如有对的,表扬幼儿;如没有,则下次公布正确玩法。)

  效果分析:

  把这个新授活动设计游戏的形式,请幼儿选择正确的路送葫子回家,形象生动、情节有趣,深得幼儿的.喜爱。示范讲解时,并且把所有猴子都送回家,那样幼儿对后面的活动就没多大兴趣了恰恰相反,只送了两只猴子回家,但所有的标记都会看了,后面之间活动,幼儿会认为自己的使命未完成,依然兴致很高。实践证明幼儿快速接受了新游戏,玩的正确率很高,达到教学目标。

  专家点评:

  本活动设计是让幼儿进行分类活动,但巧妙的是教师把分类的要求呈现为动物的某些特点,每次分类以不同的特点为标记,上把标记和分类活动寓于游戏中,幼儿很感兴趣。在幼儿熟悉了以上分类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提出分类的标记并进行分类活动,相信幼儿会有兴趣。

  反思与讨论:

  什么可以作为分类的标记?可由谁来提出分类的标记?

  大班数学教案 2

  活动目标:

  1.在探究管子不断变形的过程中,丰富几何形体等相关数学经验。

  2.愿意交流不同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相互竞争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管子的经验;

  2.教学准备:课件、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管子若干(直管、十字管、弯管)、教师用管子、图文“秘密提示卡”6张等;

  活动过程:

  (一)启发幼儿回忆玩管子积木的经验,激发参与兴趣。

  1.幼儿交流经验,在相互分享中激发玩管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框里是什么积木?*时你能用管子积木变出什么好玩的?

  2.交代分组情况。(按管子颜色分四组)――师:今天,我们要分组来玩“管子变形闯关”游戏。

  (二)动手动脑,在探究管子变形中不断丰富几何形体等相关数学经验,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

  1.第一关:管子变长棒――在自主探究中丰富比较、等量等相关数学经验,愿意交流。

  (1)(图一)在观察、相互交流中了解闯关任务一:管子变长棒(师:你能看懂第一关任务吗?)

  (2)幼儿操作。(重点:两根小棒一样长。数数每根小棒有几个管子?)

  (3)交流比较。师:你们的小棒都一样长吗?怎么比?(发现秘密一:管子插时用力)提示卡

  2.第二关:管子变方框――两人合作探究管子变方框的方法。

  (1)(图二)师:第二关任务是什么?你发现要完成方框还需要什么?(十字管、两人合作;方框有几根小棒?几个十字管?)(发现秘密二:两人合作;发现秘密三:粗头找细头)提示卡

  (2)幼儿两人合作。讨论:每组可以完成几个方框?(重点:两人合作情况、管子插接方法等)

  (3)分享讨论。请幼儿交流搭建困难或介绍好办法。

  3.第三关:管子变方架子――在与同伴合作探究中讨论交流,不断丰富立体几何形体的相关数学经验。

  (1)(图三):观察图片,了解几何形体的结构特点。

  ――第三关:这是一个什么?(方架子)――师:可以怎么搭?和大家讨论一下。(发现秘密四:六人分工合作)提示卡――幼儿交流小组意见。师: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有几根小棒?几个十字管子?几个弯管?重点讨论:原来三个方框拆掉几个?六人怎样合作才能最快完成?)

  (2)第一次尝试。师重点关注遇到什么问题。

  (3)交流讨论失败的原因。

  ――师:闯关时出现什么问题?谁有好办法?

  ――视频与实物解析,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几何形体结构特点。重点观察:方架子由两个方框、四根小棒组成。

  (4)第二次尝试。根据讨论经验继续完成闯关任务三。

  (5)幼儿交流成功经验、交流好办法。(发现秘密五:弯头方向)提示卡

  (三)管子畅想:在猜测想象、对比观察中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

  1.管子游戏畅想。师:猜猜第四关的任务是什么?

  2.管子闯关拓展。师:看看比比,第四关任务和第三关有什么关系?回到教室我们再去研究!

  大班数学教案 3

  一、活动目标:

  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本事。

  2、经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能够相互变化,转换,它们能够变出不一样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明白教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此刻幼儿面前。“机器人”对!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头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头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教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明白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头就请你们自我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你们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吧。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欢乐。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大班数学教案 4

  【活动设计】

  我园紧邻地铁站,孩子们每天来园、离园都要经过,有的孩子每天都乘坐地铁上幼儿园,地铁已深深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为此,我园开展了“地铁在我家门口”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带来了许多资料,其中就有地铁1号线的线路图。这幅图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例如:1号线经过多少站台?多少站台在地上?多少站台在地下?怎样用自己的方式统计、记录?于是,我们借助这一资源设计、开展了这一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地铁线路图上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分类统计经过虚线、实线的站台数量。

  2、活动中能大胆讲述,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地铁线路图幻灯片。

  2、幼儿人手一份地铁线路图、笔、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观察分析地铁线路图。

  1、师幼共同观察南京地铁1号线线路图。

  师:这是什么图?

  幼:乘地铁的图。

  师:对,这是南京地铁1号线的线路图。

  师:线路图上有些什么?

  幼:字/三山街/小行/新街口……

  师: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理解线路图上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

  师:这些是站台的名字,线路上除了字之外还有什么?

  幼:圆圈。

  师:这些圆圈都和站台的名字在一起,它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通过指图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理解站台就是车站的意思,是人们等地铁、上地铁的地方,就像公共汽车的站台一样。)

  师:除了字、站台外还有什么?

  幼:连起来的线和没有连起来的线。

  幼:(指着断开的线)是虚线。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叫虚线?

  幼:折纸图上就有这样的线。

  师:真能干,你们会联想到折纸图上的虚线。断开的线叫虚线,那连在一起的线叫什么呢?

  幼:连线。

  师:我们把连在—起的线叫实线。

  师:你们乘地铁到过新街口吗?

  幼:去过。

  师:新街口站在地上还是地下?

  幼:地上/地下。

  师:看来有的小朋友不是很清楚。请你们来看看视频。

  (教师利用多媒体超链接功能,链接相应站台的图片或自己拍摄的视频,使幼儿清楚地看到新街口站是地下站。)

  师:我们继续来看线路图。张府园站、三山街站、中华门站、安德门站、小行站在地上还是地下?

  师:你们在线路图上发现了什么秘密没有?这些在地下的站台在什么线上?在地上的站台在什么线上?

  幼:地下的站台都在虚线上,地上的站台都在实线上。

  师:是吗?珠江路站在地上还是地下?为什么?

  幼:地下,因为在虚线上。

  师:正确。

  (为验证幼儿是否真正理解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教师通过追问让幼儿进一步观察,为他们后面做统计打下了基础。该环节也是活动的重点。)

  二、统计地上、地下站台的数量。

  1、教师讲解幼儿的记录单。

  师:有多少站台在地上、多少站台在地下呢?现在请你们来统计一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标记来记录地上、地下的站台?

  (教师通过提问调动幼儿已有的关于标记的经验,知道可以用各种图形、颜色、箭头或字来表示地上、地下。)

  幼:红色表示地上站台,黄色表示地下站台。

  幼:三角形表示地上站台,圆形表示地下站台。

  师:做好标记之后数一数地上、地下的站台分别有多少个,将结果写在表格中。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是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数数和记录,这是幼儿自主学*、表达的过程,也是活动的难点。)

  2、幼儿统计、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交流分享各自的记录结果和统计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

  幼:地上的站台有5个,地下的站台有11个。

  师:地铁一共经过多少站台?

  幼:16个站台。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幼:我数出来的。

  幼:我用加法,将地上的5个站台加上地下的11个站台,一共16个。

  师:你们很能干,有的用加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都可以。

  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看地铁线路图,统计了地铁1号线沿途的站台。以后,你们还可以统计其他地铁线路中地上、地下的站台,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班数学教案 5

  【活动目标】

  1、认识扑克牌,能根据扑克牌的特征进行分类

  2、通过猜数游戏,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4、感受操作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扑克牌的特征,并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根据扑克牌的不同特征进行接龙游戏,并有一定的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扑克牌

  1、引入活动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扑克牌)

  (2)老师给你们每组发了一副扑克牌(除J、Q、K),请你们观察一下,看看扑克牌上都有什么?它们有什么规律?(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3)教师可适时引导:扑克牌上有什么?(数字)都是些几啊?那除了数字,还有什么颜色呢?(红色、黑色)相同的颜色,图案一样吗?(梅花、方块、红桃、黑桃)

  小结:每副扑克牌都是有顺序的`,按数字1—10排列,同样的数字上有四种图案:扑克牌上的图案数量和数字是相对应的。

  2、分类游戏

  (1)教师:原来扑克牌上有不同的数字,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图案。那我们今天就来玩分一分的游戏,好吗?

  (2)请每位幼儿拿10张扑克牌,找到特征,进行分类

  (3)幼儿操作

  (4)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分法)

  二、扑克牌接龙(小组合作游戏)

  1、每位幼儿10张扑克牌,小组共同商量,进行扑克接龙

  2、建议:

  (1)按两种颜色

  (2)按四种图案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按单双数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组代表介绍接龙规律

  三、扑克猜数(两人合作游戏)

  1、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玩扑克猜数的游戏,需要两个好朋友共同合作,你们想玩吗?

  2、介绍游戏规则:

  一名幼儿手拿"1—10"同一花色的扑克牌,把扑克牌洗好,另一名幼儿任意抽去一张,藏起来,第一名幼儿猜猜藏起来的是哪一张牌

  3、教师示范,幼儿共同寻找方法

  4、幼儿操作,轮流游戏

  【活动延伸】

  游戏《扑克站起来》

  教师:扑克牌还有很多玩法,还可以神奇的站起来呢!请小朋友们回去之后试一试怎样让扑克牌站起来,好吗?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能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并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快乐这是非常难得的。扑克牌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有这么多的数学的奥秘,是教师注意观察生活,并把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课堂,幼儿在这种趣味数学活动中不仅学到到数学知识,也会自觉地的寻找生活中数学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体验。扑克牌简便轻巧,玩起来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通过操作扑克,来玩数学游戏,幼儿能在扑克牌中,了解很多很多的数学游戏和数学奥秘。教师通过扑克游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使孩子玩得轻松,学得愉快。

  大班数学教案 6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体会一分钟的长短,了解时间与生活的关系。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见过钟能区分时针分针秒针。

  2、物质准备:钟、汉字(长、短)、拼图玩具

  活动过程:

  一、发现一分钟

  1、讨论:每个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呢?时钟有什么用?

  2、小结: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让我们遵守时间。

  二、感受一分钟

  1、讨论:那么一分钟我们能够干些什么?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

  2、幼儿第一次判断: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分别站在"长/短"两个汉字边。

  3、游戏《木头人》:请幼儿摆一个难度较高的姿势,坚持一分钟。

  4、幼儿第二次判断: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分别站在"长/短"两个汉字边。

  5、游戏《拼图》:请幼儿在一分钟内完成拼图,自己评价完成情况。

  6、幼儿第三次判断:请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分别站在"长""短"两个汉字边。

  7、再次讨论: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呢?

  8、小结:一分钟是不会变的,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分钟还是一分钟,我们要专注于一分钟能够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

  三、珍惜一分钟

  1、幼儿观看ppt:一分钟可以做的事情。(一分钟人可以眨60下眼睛,一分钟可以写45个字、一分钟可以喝一杯水、一分钟可以读120个字,一分钟可以做50个俯卧撑、一分钟可生产78俩汽车,一分钟可跑300米,一分钟可以数300张人民币,铅笔厂一分钟可以制造1600支铅笔,飞机一分钟可以飞行18千米。一分钟全世界诞生259个婴儿)

  2、幼儿交流: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3、小结:每一个一分钟我们都不要浪费,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活动延伸:

  1、制定一分钟记录表投放在数学区供幼儿记录;

  2、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和思: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时间的行为,如何改正。

  活动思:

  上课铃响起,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坐端正,不能发出丁点声音,接着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中去。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结合实践,课外延伸。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自由说话,你想对元元说什么?我扮演成元元,这样我和学生复扮演角色,学生在教“我”珍惜时间的同时,自己在无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时间。

  大班数学教案 7

分礼物数学:分礼物

  目标:在二等分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爱妈妈和长辈的情感。

  初步尝试把图形或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原来的那一份,原来的那一份大于部分。

  准备: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背景图、几何图形纸4张、剪刀浆糊、巧克力糕、糖、巧克力、笔、抹布。

  过程:小朋友很喜欢自己的妈妈,妈妈也有自己的妈妈,妈妈的妈妈叫什么?爸爸也有自己的妈妈,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养大。

  熊妈妈有两张圆形纸,两张圆形纸一样大。她拿一张给两只小熊,要小熊把圆形纸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一份给奶奶,一分给外婆。

  小朋友猜一猜,两只小熊用什么办法分这张纸?幼儿讲述

  讲解:小熊把纸对折后打开,中间有一根折线,沿着折线剪成两分,再放在一起比一比,两份是不是一样大?再拿其中的一份和原来的一份比,分出来的一份比原来的小。

  熊妈妈还有四张漂亮的纸片,熊妈妈请小熊把每张纸片都分成一样大小的两分,一份送给奶奶,一份送给外婆。请幼儿示范剪好后粘贴在背景图上。小朋友想不想帮小熊一个忙。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动作快的幼儿在形上加根线再等分。

  熊妈妈又拿出小螃蟹的画,小螃蟹画了什么形?幼儿说一说。熊妈妈请小熊用看一看加一根线的办法,把图形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四粒糖,四粒糖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八粒巧克力,八粒巧克力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一块巧克力,一块巧克力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幼儿讲述,老师按照其中的一种方法切糕。

  熊妈妈把两块巧克力糕给小熊吃,两只小熊一起说,问小熊说什么?送给奶奶外婆吃。

  大班数学教案 8

  设计意图: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保龄球若干记录表皮球投影仪奖品抽奖箱

  活动过程: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三、颁奖活动,迁移经验

  1、交待规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抽奖箱)抽奖时间到了!每个小朋友可以到抽奖箱里摸一张奖券,请你们看清楚是几元的奖券,每张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格刚好是奖券的面额。

  2、领取奖品

  3、交流分享师:你拿的是几元的奖券?你用这奖券领了哪两样奖品?

  大班数学教案 9

  活动目标:

  1、尝试分析图形的三项特征。

  2、发展幼儿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3、感受在游戏中学数学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学具:钓鱼杆、(红、黄、绿、大、小、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特征的鱼若干 海绵垫围成的大池塘、塑料圈小池塘

  教具:冰柜样式的表格若干、大小颜色形状标记若干、奖品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鱼的三种特征。

  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去钓鱼吧!

  哟,这里有一个大池塘。哇,里面有许多鱼,有些什么样的鱼呢?(请幼儿自由说说颜色、形状、大小)

  2、整体感知鱼的三种特征,并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达。

  我们来个钓鱼比赛吧!比一比,谁钓得又多又快!(幼儿钓鱼,钓完后坐下休息)

  来,让我们数一数,你钓到了几条鱼?(幼儿自由交流,提问个别幼儿,评出钓鱼冠军,发奖)

  小朋友,你钓到的鱼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和别人比一比,是大的还是小的?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自由交流、个别介绍,引导幼儿将三种特征完整表达)

  3、将鱼按三种整体特征分类

  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多鱼来不及吃完,如果坏了怎么办呢?(放进冰柜里)

  老师的这个冰柜有些特别。不能随便乱放,得按上面的标记放。看一看,上面有些什么标记呢?(请个别幼儿说说,大小,颜色、形状标记)

  那这三个标记放在一块儿,表示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将三个标记组成的三种特征表达完整。)

  谁钓到了大的红颜色的正方形的鱼,赶快送来冰柜!(幼儿分析鱼的三项特征,送到冰柜表格,教师引导幼儿检验)

  (同样的方法:请幼儿个别或集体完整说说三种特征,根据三种特征送相应的鱼到冰柜、检验操作结果)

  4、按三种整体特征钓鱼

  小朋友,真聪明。再来一次钓鱼比赛。这次得按老师的要求钓,每人钓一条,钓来后赶快送到冰柜。比一比,谁钓得又对又快!

  看一看,这次要钓一条什么样的鱼呢?(请幼儿看冰柜上的标记,说一说,个别或集体)

  明白就开始!(幼儿到小池塘钓鱼,钓到后送到冰柜)

  我们看看,全钓对了吗?(检验)

  (同样方法,操作三次)

  5、幼儿出题,分男女比赛钓鱼。

  小朋友钓鱼的本领真厉害!现在请小朋友来出题,分男孩,女孩两队,比一比哪队厉害,钓得又对又多又快!

  (A请一位幼儿从大小、颜色、形状标记中各选出一个特征组成钓鱼要求)

  (B男女对比赛,将鱼贴到冰柜表格内,表格分为男女两块)

  (C检验结果,评出胜方发奖)

  6、小结

  小朋友钓鱼的本领真棒!钓得开心吗?我们下次再来钓,好吗?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教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水*出发,选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见,同时也比较感醒悟的抽奖活动,并将"分析图形特征"这一活动巧妙结合,将枯燥的分析图形特征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图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

  大班数学教案 10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好的数概念认识,但是尝试运用不同点数方法进行数量比较的能力相对欠缺,本次数学活动以竞赛性游戏“剪刀石头布”贯穿始终,以“谁的豆子多”为主题,通过层层递进、自主探究的不同点数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兴趣盎然的分享、演练“获胜”的不同点数方法,将以往抽象的图文学*模式转化为以自身活动为主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使幼儿在过程中不断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并获得了多种数数、比较等方面的数学概念。活动延伸部分仍是以孩子的“游戏战利品”为载体,引发幼儿更多关于不同点数方法的思考,并鼓励幼儿通过以后的操作探索活动发现更多又快又正确的点数方法,为以后的'经验提升奠定操作基础。

  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不用的数数方法对20以内的物体数量进行正确点数,并通过数量比较判断输赢。

  2. 在两两合作的竞赛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探究意识和大胆表述的能力。

  3. 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20个操作盘,10筐蚕豆,磁性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组织讨论,引出游戏

  提问:你们玩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师生共同小结:说完剪刀石头布才能一起出拳,剪刀赢布、石头赢剪刀、布赢石头、一样的叫*局。

  二、 数豆子游戏,尝试运用各种数数方法计数。

  1. 第一次游戏,交待规则:

  (1)游戏玩法:2人一组,每组一篮豆子,每人一个盘子

  听老师说开始,就一起玩“剪刀石头布”游戏,谁赢了谁就拿一粒豆,

  听到结束,大家立即停止游戏,谁的豆子多谁就是获胜者。

  (2)幼儿合作游戏:

  (3)共同进行游戏分析:数数你赢了几粒豆,比比谁的多?讲讲你的获胜方法!

  (4)小结:两个好朋友一起玩《谁的豆豆多》这个游戏的时候,要分别数数自己和好朋友各有几粒豆,谁的豆子多,谁就获胜。

  2.第二次游戏,交待规则:

  (1)换个朋友,两人一组;谁赢了谁就从篮子里抓一把豆子;用和刚刚不一样的方法数数你得到了几粒豆,谁的豆子多,谁就赢

  (2)幼儿再次游戏

  (3)提问分析:刚刚谁赢了,你是怎么数的?能不能用不一样的更快速的方法数一数?

  (4)师生共同进行2个2个点数方法的巩固,并验证本次游戏两个好朋友赢得的豆子数量。

  (5)小结:今天我们在“谁的豆豆多”的游戏中,既玩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我们运用了不同的快速点数的方法,在最快的时间就知道谁输谁赢。

  三、 给与孩子游戏奖励,提升并进行经验迁移

  1. 引发幼儿讨论:这么多蚕豆你们想和谁分享?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够不够呢?有什么更好更快速的方法数一数呢?

  2. 幼儿讲述并适当演示

  3. 拓展迁移:孩子们说了各种不同的点数方法,到底哪一种方法更快更准确,大家可以**室摆一摆、试一试,数一数,再把结果告诉老师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11

  一、引言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运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的数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应更多的通过真实问题的情景产生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并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数学。

  二、活动背景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了8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和9做游戏》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三、教学要求

  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五、教学过程

  1。从操作中探索9 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 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9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4个红色的和5 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A。教师强调要求:把9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B。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9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2。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B。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C。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D。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3。应用

  (1)笑脸娃娃捉迷藏

  A。教师请出9个磁性娃娃笑脸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娃娃笑脸都来找我们做游戏了,它要和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幼儿:“愿意”教师把9张笑脸展示在黑板上说:“9张笑脸**笑,一张笑脸在板上,几张笑脸藏起来?”幼儿:“8张笑脸藏起来。”师:“9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几组成9?幼儿:“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

  B。用同样方法可请个别孩子回答。

  (2)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六、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进行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提供的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

  2。提供很大的操作*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作好记录。

  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去深深的思考:。在孩子们操作的环节中,当我提示孩子们操作即将告一段落,准备进入下一环节的时候,有位孩子兴致正浓,表示还想玩,但我为了活动按时有序的进行,我用“商量”的语气告诉他:“等会儿再玩”,活动结束后,他果然非认真的再操作,一直把9个圆片的结果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全都记录下来为止。我们都知道,数学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在操作学*,可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给孩子充分的操作时间还是必要的,反之,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强加给孩子,同时也体现不出操作真正的意图。

  大班数学教案 12

  活动目标

  1.学*4和5的相邻数,知道4的相邻是3和5,5的相邻数是4和6.

  2.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理解认识4和5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

  贴绒卡片萝卜15张,数字卡片“1-6”各三张,绒布一块。

  活动过程

  1.教师:“小红,小东,小张三个小朋友非常爱劳动,一天,他们去帮李奶奶拔萝卜,小红拔了4个萝卜(出示4个萝卜),小东比小红多拔一个萝卜,小东拔了几个萝卜?(出示5个萝卜,并让幼儿点数),小张比小红少拔一个萝卜,小张拔了几个萝卜?”(出示3个萝卜,并让幼儿点数)

  2.教师:“比4个萝卜多一个萝卜是5个萝卜,比4个萝卜少一个萝卜是3个萝卜”。(让幼儿跟着念1-2遍)

  3.教师:“3个萝卜,4个萝卜,5个萝卜分别用数3、4、5表示”。(边说边贴出数字卡片“3”“4”“5”)比4多1是5,比4少1是3,3和5是4的邻居,4的相邻数是3和5。

  4.用同样的方法讲述5的相邻数,并让幼儿自己归纳出4和6是5的相邻数,并要求幼儿回答为什么?(紧扣多1,少1)

  5.游戏:《找朋友》

  游戏规则:教师将数字卡片发给幼儿,每人一张,比如拿数字卡片“4”的幼儿站出来,那么拿出数字卡片“3”和“5”的幼儿就迅速站到他的左边或右边。

  教学反思

  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现有的.水*,借助事例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探索,让幼儿轻松的在事例中自然将问题解决。

  以“找朋友”游戏巩固学*相邻数,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不足之处,因为自己的示范的语言不够简练,太复杂,促使幼儿不能及时消化运用,以后我首先要有思考,运用最简单的方式,适合幼儿理解表述的方式进行示范,这样才能给予幼儿清晰的要求,有效的学*。

  大班数学教案 13

  【教材分析】

  对于日历,大班幼儿需要结合重大节日及生活经验,在反复观察、验证中熟练掌握。幼儿通过工作日与周末、每个月的节日与四季的变化,感受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进而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生日册”的方式,引导幼儿记住自己和他人的生日并学会运用日历。借助重大节日和活动,让幼儿在多次翻阅査找中了解日历的内容和作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幼儿在査阅讨论游戏竞赛、设计制作等活动中逐步了解日历的作用。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日历中不同符号的意义,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星期有7天及它们的排列顺序。

  2.学*看日历的方法,能迅速找出日历中的具体日期。

  3.通过制作班级生日册,萌发关爱身边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挂历、台历等多种形式的日历,制作生日册的日历表格12张,幼儿每人1张自己的小照片,“幼儿学*材料”一《拥抱冬天》。

  2.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日历并帮助幼儿记住生日。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观察、翻阅各种日历,感知日历的多种形式,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小结:有挂历、台历等多种多样的日历。日历的每一页可以看到一天的信息,周历的每一页看到一周的日子,月历的每一页可以看到这个月所有的日子,年历可以看到全年所有的日子。

  2.请幼儿观察日历、了解日历的内容,学*看日历的'方法。

  (1)请幼儿翻看日历,了解日历上的内容。提间:日历上有什么?

  引导幼几发现日历中有不同的数字(同拉伯数字、大写的数字)、文字、符号色等,了解它们分别表示年份、月份、星期、节假日等

  提同: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星期有几天?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昨天、今天、明天各是星期几?

  启发幼几发现1年有12个月,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从1月排列到12月。启发幼儿发现每个星期有7天,7天的排列顺序是:星期日一星期一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一星期五一星期六,知道今天是星期二、昨天是星期一,明天是星期三等

  (2)请生目在1月份的幼儿介绍自己的生日,引导全体幼儿探索查日历的方法

  指导全班幼几在日历上帮助查找这位同伴的生日日期,先找月、再找日、最后看是星期几。在操作中引导幼儿再次发现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能说出几月几日是星期

  几等。指导幼儿将《拥抱冬天》第1页中的日历填写完整。

  3.开展“看谁找得又对又快”游戏,进一步加深对日历及节日的认识。

  (1)引导幼儿国忆自己知道的节日,说出节日的名称、时间、意义等。

  例如:元旦、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

  (2)引导幼儿分小组在日历中查找出1个节日,说出这个节日是星期几。

  (3)请幼儿在日历上找出各自生日的日期并说出是星期几。

  4.请幼儿制作班级生日册,学着关爱身边的人。

  (1)提供日历表格,按生日月份给幼儿分组

  (2)播放背景音乐《生日歌》,请幼儿在日历上找出自己的生日,贴上自己的照片,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儿。引导其他幼儿为这个月过生日的幼儿送上祝福。

  (3)引导幼儿讨论“班级生日册”的作用,激发幼儿关心、关爱身边人的情感。展示制作好的班级生日册,请幼儿找出自己好朋友的生日。

  大班数学教案 14

  活动目标:

  1、能发现比一个数多一少一的数初步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2、知道5以内1除外的任何一个数与前后两数之间的关系

  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1―5的数字卡片,点卡。

  2、新房图一字排开五间连在一起,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数字宝宝。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又到了数学王国的时间。我从王国里请来了几位小客人。你们想看看是谁吗、

  2认识数字宝宝,并拍手欢迎。

  二、住新房从小到大排列。

  1、数字住新房。

  教师:这些可爱的数字宝宝看到别人都住上了新房,他们也想住新房。于是,老师昨晚连夜设计了一张新房图。

  (1)你们看房子漂亮了吗。那一共有几间房你们怎么知道的,从那边数的

  (2)要从左往右数,那么第一间给哪个数字宝宝呢?

  (3)幼儿操作教师表扬。

  2、点卡住新房,

  (1)我也要住新房,我也要住新房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她吗?

  (2)为什么要这样放呢?

  (3)教师小结

  三、找邻居

  1、给小2找邻居。

  教师;数字宝宝和点卡妹妹住在新房里可开心了,可过了一段时间。数字宝宝2觉得太无聊了,于是他带着点卡妹妹去找离它最*的邻居玩玩,谁离2最*。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2的邻居

  (2)观察1和3与2的关系。

  (3)教师小结;1比2小,就是它的小邻居。3比2大,是2的大邻居。在数学王国里它们叫相邻数。

  2、数字四找邻居。

  (1)教师;小4也要找邻居那我们来看看他的`邻居是谁、教师事先把4的左右两边遮起来,让幼儿猜。

  (2)幼儿说结果教师肯定。

  3、找中间数

  (1)出示2和4找它们的中间数,

  (2)教师引导幼儿

  (3)教师小结:三个数之间,中间的一个数比前面的数多一,比后面的数少一。

  四、幼儿操作

  1、给小动物找门牌号。(相邻数)

  2、画苹果。(找中间数)

  3、幼儿集体操作,

  教师;刚才国王送来了进入城堡的入场卷,但是,你们必须把上面得题目了,才有效哟。

  五,活动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得到了入场卷,下次我们可以随时去王国玩。今天,我没得数字宝宝也累了,它们想回家了。它们说今天有许多数字宝宝没来,下次还要带更

  多的数字来。再玩找邻居的游戏,你们欢迎吗?跟数字宝宝再见!

  活动反思:

  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可能也会有难度,而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可能更难。但它既然出现在了幼儿园中班的教材里,就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还是能够理解的,因而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决定选择《我的邻居朋友》这一课,为了上好这一课让幼儿能够学会这一知识,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活动一结束就发现许多的问题。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特对此次活动作以反思:

  一、借助故事,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本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故事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情节中自然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

  二、调整教学顺序,分解知识难点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对学*相邻数的安排是先认识比本数多1的数,再认识比"本数"少1的数,最后总结出比本数多1或少1的数是它的相邻数。我觉得这种教学不利于幼儿掌握相邻数这一知识,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

  三、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促进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用一节课中的学*方法,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大班数学教案 15

  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在年龄层次上有一定的差异,在前面的数学教育中幼儿学*了数的合成,建立了数名、数量、数字统一的概念,根据《规程》提出的“幼儿的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的要求,结合蒙台梭利遵循儿童成长的原则,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在活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依据是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引导幼儿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游戏中加强对10以内数的`合成练*,激发幼儿对加、减运算的兴趣,同时在游戏中逐步掌握人民币中元、角之间的单位换算。

  活动名称:《逛超市》

  活动目的

  (直接):

  1、利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对10以内数加、减运算的兴趣。

  2、认识人民币中的元、角;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心算或利用数学教具进行加减法运算。

  (间接):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运用礼貌用语,遵守规则。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创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十元、五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人民币若干张;存折若干张。

  2、创设小超市,超市分三个区:生活用品区、玩具区,食品区商品上分别贴上不同价格的标签,收银台。

  3、辅助材料—蒙氏数学教具:加法板、减法板、邮票游戏、计算架、数棒。

  4、幼儿计算纸若干张、笔若干支。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看看有什么好东西。

  ※师:超市里的商品种类真多呀!你们准备买些什么呢?

  ※可是买东西需要钱,我们没钱怎么办?(去银行取钱)

  二、取钱

  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并请幼儿拿着自己的存折到银行取出需要的钱数。(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相互谦让,知道遵守规则。)

  三、购物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买东西了。

  1.交待购物要求。

  师:这么多的商品,每样商品是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天我们每人只有十元。请选好商品后,自觉的在收银台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注意人民币元、角的兑换关系)

  ※引导幼儿利用蒙氏教具,进行物品价格统计。

  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四、分享购物的快乐

  1、你们都买到了什么东西?

  2、买这些东西你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自己去超市买了东西,知道人民币元、角的兑换关系,会用加减运算的方法计算自己购物的价格,真棒!

  大班数学教案 16

  活动目标

  1、区分左右关系。

  2、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3、发现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4、发现以上两者之间的差别。

  活动准备

  1、用海绵纸做红、绿两种手镯。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

  3、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

  教师:小朋友,你用哪只手握铅笔?你用那只手拿剪刀?你用那只手拿筷子?

  对了,我们都要用右手。我们的右手很能干,给它戴上红手镯,那左手就戴上绿手镯。

  今天我们就来区分左和右。

  二、发现自身的左右

  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游戏:看谁做得对。

  让幼儿跟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较缓慢,随后游戏的速度由慢变快。

  (1)举起你的右手(戴红手镯的那只手)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

  (2)左手叉腰(戴绿手镯的那只手)

  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

  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盖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

  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三、尝试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1、请5-6名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有是谁。

  2、游戏: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

  听教师的指令作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

  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四、操作活动

  1、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画、涂色活动。

  2、请幼儿结合活动材料,说说图上具体的左右关系。

  活动延伸

  让幼儿区分左右,加深对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左右是一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的相对概念。

  大班数学教案 17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2、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3、能寻找生活中的单数和双数的物体。

  活动准备:

  1、课件

  2、单双数1——10的数字卡、小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数“10个小朋友”

  2、1——10报数

  3、出示单数图,与幼儿共同观察,发现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教师:数一数每栏中都有多少张笑脸,把他们两个两个围在一起,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与幼儿共同小结,凡是两个两个地数完就是双数,还余下一个就是单数。

  教师:说1——10中的`那些是单数,那些是双数。

  二、游戏:

  1、小动物找队:引导幼儿把1——10带数字的小动物找到自己的队,单数为白菜队,双数为萝卜队。

  2、搭桥:双数动物与萝卜队(双数队)连,单数动物与白菜队(单数队)相连。

  3、我会想:1——10号小朋友出来站队,单数一队,双数一队按顺序站好,把一位小朋友藏起来,让幼儿推理出1,3后面是5,再后面是7,9,同种方法推理双数。

  三、动一动,找一找

  1、把自己课前准备的十个小东西拿出来,摆一摆单数和双数,并说一说。

  2、引导幼儿寻找身边单数与双数的物品。

  四、连一连,画一画

  情幼儿看自己身上的数字号码,找到自己是白菜队的成员还是萝卜队的成员。

  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结合幼儿日常生活来学*单双数,并运用观察法,游戏法、赏识激励法,特别是操作法是运用,是突破重难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法。因为在操作中,能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碳素。

  2、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为小动物、小伙伴和自己找队,幼儿表现出高昂的情绪。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付出智力上的努力能独立完成的。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碳素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言参与,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3、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收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收菜为主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单双数,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抽象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

  大班数学教案 18

  一、引言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运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的数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应更多的通过真实问题的情景产生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并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数学。

  二、活动背景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了8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和9做游戏》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三、教学要求

  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五、教学过程

  1。从操作中探索9 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 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9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4个红色的和5 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A。教师强调要求:把9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B。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9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

  2。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B。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C。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D。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3。应用

  (1)笑脸娃娃捉迷藏

  A。教师请出9个磁性娃娃笑脸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娃娃笑脸都来找我们做游戏了,它要和我们做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幼儿:“愿意”教师把9张笑脸展示在黑板上说:“9张笑脸**笑,一张笑脸在板上,几张笑脸藏起来?”幼儿:“8张笑脸藏起来。”师:“9可以分成1和几?几和几组成9?幼儿:“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

  B。用同样方法可请个别孩子回答。

  (2)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六、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进行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提供的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

  2。提供很大的操作*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作好记录。

  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去深深的思考:。在孩子们操作的环节中,当我提示孩子们操作即将告一段落,准备进入下一环节的时候,有位孩子兴致正浓,表示还想玩,但我为了活动按时有序的进行,我用“商量”的语气告诉他:“等会儿再玩”,活动结束后,他果然非认真的再操作,一直把9个圆片的结果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全都记录下来为止。我们都知道,数学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在操作学*,可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给孩子充分的操作时间还是必要的,反之,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强加给孩子,同时也体现不出操作真正的意图。

  大班数学教案 19

  活动目标:

  1。学*2、3 的组成。

  ⒉认识分合符号,知道分合的记录方式及表述方法。

  活动准备:

  2、3的分合教具。(贴绒图片苹果、梨、数字等分合符号若干)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通过分苹果,感知2的组成。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收到了好多水果。这里有两只苹果,我们准备把它们分别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呢?(让幼儿说说)我们用数字把这件事记录下来:边贴数字边说"2只苹果分成了1只苹果和1只苹果",分成我们可以用"分合符号"来表示(出示分合符号),读作:2可以分成1和1。

  我们把分出去的苹果重新收回来,又是几只苹果了?(一只苹果和一只苹果合起来是两只苹果),告诉幼儿我们也可以用上面的这个式子来表示,读作:1和1 合起来是2。

  告诉幼儿:这个式子中的数字2表示了一共有2只苹果,所以2就是"总数",由总数分出来的两个数1和1就是"部分数"。

  二、幼儿操作活动通过分梨,感知3的'组成。

  1。师:果园里还收到了好多梨。小朋友每人有三只梨,我们要把这三只梨分别分到两只盆里,想想怎样分呢?分好后,再把两只盆里的梨收起来,看看合起来又是几只梨了?

  2。幼儿边操作边用相应的数字和符号记录下来。

  3。交流记录情况。

  提问:你把三只苹果分成了几只和几只?再把两只盆里的梨收起来,又是几只梨了?你是怎样记录的?请读一下(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数字和符号)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起来是3。

  除了这种分法,还有别的分法吗?怎样分呢?把两只盆里的梨收起来,又是几只梨了?是怎样记录的?请读一下(老师出示相应的数字和符号)3可以分成2和1,2和1合起来是3。

  提问:在3的分合式中,3是什么数?(总数)由总数分出来的是什么数?

  (部分数)

  三、全体、个别幼儿分别读2、3的组成。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感知2的分解组成,掌握2的1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 20

  活动目的:

  1、通过“黑白棋大赛”帮助幼儿学*6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棋谱两副,黑白棋子若干。

  2、红、黄、绿、紫队标志一份,每队准备一副棋谱,若干黑白子。

  3、数字卡片“6”以内加减算式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队推选小队长

  “分成四队,每队4个孩子,自己选出小队长”

  二、黑白棋对抗赛

  1、规则:每队选2名小队员先后参加比赛,第一名队员用黑子,第二名队员用白子,要求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我给你的数。

  2、幼儿比赛,教师总结比赛情况。

  三、合作摆“6”

  1、规则: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摆“6”,一行一种摆法列一道算式,要求算式不能重复,比比看规定时间哪一队找到的6的加法算式最多,最正确。(幼儿摆“6”)

  2、相互检查

  现在请你们相互检查,先看看他们列了几道算式,是否正确,如果有错错再哪?每队选一位小朋友告诉大家结果。(总结比赛情况)

  3、“6子通”抢答赛

  我这里有一张大棋谱,里面藏着许多6子通的'6的加法算式,能能找到吗?

  4、总结得分评出第一名。

  四、个人竞赛:猜猜看

  1、规则:我给你5个数字“2、5、1、3、4”请你用三十秒的时间记住,然后我把数字翻过去,请你指出和2加起来是6的数。

  2、幼儿比赛,答对发奖。

  五、延伸

  刚才,我们想了许多办法使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是6,那么要他们合起来是7,该怎么摆棋子呢?我们到教室里去摆摆看好不好啊?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6的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扩展3)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汇总二十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1

  【重点领域】

  科学

  【适应年龄】

  5—6岁

  【设计意图】

  本微课通过创设讲故事教学情境,提高幼儿学*的兴趣,引导幼儿发现组合和分解的方法及规律,然后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达到实践练*强化的效果。设计结合幼儿实际、动画演示、角色扮演活动、电影特效、音乐等多媒体手段,把教育跟娱乐融合为一体,使幼儿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总体设计思路:设计4个小动物→复*4的组合→引出小猫分鱼故事→小鱼排列讲解5的组合→小猫分鱼故事讲解5的分解→回顾故事加强理解→做游戏完成练*→延伸知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活动为大班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在孩子们学*了4的组合和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的,本节课主要让孩子们学会5的组合和分解,并能用一定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幼儿情况分析】

  孩子们学*了4的组合和分解的基础上,学*5的组合和分解,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相对能容易一些,再通过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能自主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量为5的物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2、在活动中学*掌握5的组合和分解。

  3、通过感知分解组合的关系,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能学*并掌握5的组合和分解

  【教学难点】

  5的组合和分解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活动操作法、角色扮演法

  【学*方法】

  体验式学*法、合作式学*法、分享式学*法

  【教学媒体】

  PPT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文件、动画影音、手机、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景导入:四只动物,帮助幼儿复*巩固4的组合。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有几只小动物们要来给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小猫”,“小鱼”,“小猴”,“小狗”。

  ——复*4的组合,和老师一起读一读。

  二、基本部分

  1.以《小猫分鱼》的故事为线索,引导幼儿学*5的组合

  ——一天,天气特别晴朗,小猫来到河边准备钓鱼,数一数河里有几条小鱼?

  ——第一次有1条小鱼特别地顽皮,游到了最前面,后面的4条小鱼都去追它,大家数下一共有几条小鱼呢?1,2,3,4,5,是5条小鱼。

  ——第二次前面有2条小鱼,后面3条小鱼,也是5条小鱼;

  ——第三次前面有3条小鱼,后面2条小鱼,也是5条小鱼;

  ——第四次前面有4条小鱼,后面1条小鱼,还是5条小鱼。

  ——总结:数字1和4合起来就是5,2和3合起来也是5,3和2合起来也是5,4和1合起来同样还是5。

  2.继续探索故事,指导幼儿学*5的分解。

  ——看见河里有这么多的小鱼,拿起钓鱼竿就开始钓鱼,不一会,小猫就钓到了几条鱼,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小猫钓了几条鱼?

  ——小猫想请自己的好朋友小猴和小狗来做客,这5条鱼该怎样分给小猴和小狗呢?

  ——第一次给小猴分1条鱼,小狗分4条鱼,5可以分成1和4;

  ——第二次给小猴分2条鱼,小狗分3条鱼,5可以分成2和3;

  ——第三次给小猴分3条鱼,小狗分2条鱼,5可以分成3和2;

  ——第四次给小猴分4条鱼,小狗分1条鱼,5可以分成4和1;

  ——总结:数字5可以分成1和4,也可以分成2和3,又可以分成3和2,还可以分成4和1。

  3.找找数字的规律,回顾所学内容。

  ——让我们找一找数字的规律,左边的数字为1,2,3,4从小到大排列,是逐渐增加的规律;右边的数字为4,3,2,1从大到小排列,是逐渐减少规律;

  ——《小猫分鱼》的故事讲完了,我们学到了数字5是由4种方法组合和分解而成,分别为1和4,2和3,3和2,4和1,同样也学到了1,2,3,4为逐渐增加的规律,4,3,2,1为逐渐减少的规律。

  4.游戏:《小猴分桃子》

  ——小猴为感谢小猫,摘了一些桃子来,要把桃子分给好朋友小猫和小狗,如何分呢?

  ——玩分桃子的游戏:按照小猫分鱼的方法,先把桃子分成两堆给小猴和小狗,然后分别数一下每一堆的桃子是几个?

  ——老师扮演小猴,两位小朋友扮演小猫和小狗玩游戏,并学*相应的记录方法。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用《小猫分鱼》的方法来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分享好吃的东西?

  《寓教于乐—5的组合和分解》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数学的教育应该生活化、游戏化。

  本节活动老师能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来设计活动,目标把握的准确,活动的设计新颖,整个活动轻松、有趣,能用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不仅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让孩子们通过一些练*,也能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5的组合和分解。

  在活动中老师还添加了一些延伸的内容,让孩子找一找数字的规律,让孩子在自己动脑的基础上也得到了更深一步的提升,这也为孩子的幼到小衔接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让孩子在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进步。

  当然,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后面练*分桃子的部分,可以采用真实的活动视频,这样就能更加真实地反应出孩子对本节活动掌握的情况,也能让这节活动的实效性变得更强。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活动的一些总结和反思,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还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自己的活动变得更加科学、有趣、操作性和指导性更强。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2

  活动目标:

  1、掌握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2、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教师和幼儿在课前玩过辨别左右的`游戏。

  2、物质准备:课件、音乐、一个鼓、七块田格软垫。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

  1、提问:小动物它们在什么地方?某某小动物在房子的什么位置?

  幼儿回答: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左上边,右上边,左下边,右下边。

  2、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呢?

  幼儿回答: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左上边,右上边,左下边,右下边。

  二、游戏:跳房子请一个幼儿进行示范,教师讲解。

  先简单逐渐过度到难的。

  三、身体的四肢方位游戏:

  边出示课件教师边讲解。

  幼儿、看课件听音乐游戏。

  四、小结:

  空间方位有:上下,前后,左右,中间,里外,老师编了活动空间方位的游戏我们到外面去玩。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3

  一、活动目标:

  1、在尝试与比较中,使幼儿不受位置、形状、粗细的干扰,感知长度守恒。

  2、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培养幼儿小心验证的科学品质。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使用自然测量 。

  材料准备:教具:等长铅笔两支、例图、操作纸、回形针、生活用品伞两把

  学具:回形针、操作纸、记号笔人手一份、自制牛奶盒容器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走进“线条王国”

  2、初步感知:以位置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1)出示*行放置的2支等长的铅笔,这两只铅笔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位置干扰:将其中一支铅笔向左或向右错开,现在这两支铅笔是一样长吗?

  谁有办法,来证明它们到底是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请幼儿上来操作

  教师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摆放位置改变了,但是长度还是不变。

  3、初步理解阶段:以形状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出示一张例图:一条直线和一条折线

  a两条线有哪里不一样?

  b两条不同形状的线,它们一样长吗?为什么?

  c你们可以怎么证明谁长谁短?

  师:我们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来准确的只是是不是一样长,张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测量工具,谁来测量?

  d教师引导幼儿用测量工具来验证

  e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长度没有改变。

  4、进步巩固阶段:增加粗细干扰因素,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4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大胆进行推理与预测,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2、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3、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手一张统计表,铅笔,橡皮。

  活动重难点:

  在观察、比较统计表的基础上,大胆推理与预测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

  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来到了一家商店,这家商店里有我喜欢的,有没有你喜欢的商品啊?说说你喜欢什么?为什么?

  2、这么多的糖,那么这是一家什么店呢?是卖什么的?是食品里的哪个种类?都是什么?那叫什么?对了,叫糖果店

  3、糖果店里还有个朋友呢,我们来看看。(PPT)是谁啊,蜘蛛在糖果店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儿呢?

  二、听故事根据线索预测不同人物喜欢的糖

  1、这位是糖果店的营业员阿姨,一天她在店里打扫卫生,忽然发现角落里有一只蜘蛛,阿姨大声的对蜘蛛说:"走开走开,我的店里不能有蜘蛛!"可是蜘蛛非常喜欢糖果店,它对阿姨说:"阿姨,让我留在糖果店吧,我可以帮助你,我能知道来店里的客人会买什么糖果。"

  2、你们相信蜘蛛的话吗?

  (一)**买糖

  1、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位小顾客,妹妹很有礼貌的跟阿姨打招呼说:"阿姨,您好我买糖"阿姨一眼就认出了这个经常来糖果店光顾的小客人,阿姨招呼道说:"**,快进来,买什么糖?"小蜘蛛偷偷的跑到阿姨的旁边,轻轻的跟她说,我知道**要买什么糖,我一直在角落里观察来的客人。你看**以前买过什么糖,我都把它记录下来了,一看**的这张买糖记录表,我就能知道**肯定会喜欢吃棒棒糖。

  2、你们觉得蜘蛛猜的对不对?说说理由好吗?

  3、这张记录表你看懂了吗?是什么意思啊?**来过几次?买过什么糖?

  4、我们看看**到底选了什么糖?蜘蛛猜得对不对?

  蜘蛛猜对了吗?蜘蛛根据这个记录表猜对了。

  (二)东东买糖

  1、店里又来了一位客人,是个小男孩,"阿姨好!"他也非常有礼貌,阿姨招呼道:"东东呀,快来看看想买啥?"这时蜘蛛骨碌碌地拿出东东的买糖记录表。

  2、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张买糖记录表,东东来过几次糖果店?买过什么糖?那买了几次巧克力?几次棒棒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记录表。第一次买的是巧克力,第二次买的是棒棒糖,第三次,第四次买的是巧克力。这是为什么呢?

  3、这次东东来会买什么糖呢?为什么?

  4、你们说的真好,喜欢吃的糖果一定会连着买。

  5、小蜘蛛说:"东东会喜欢吃巧克力。"让我们看看东东是买的巧克力吗?哇,小蜘蛛这次又猜对了,真厉害啊!

  (三)洋洋买糖

  1、这时候店里又来了一位小男孩,洋洋,你要买什么糖啊?蜘蛛得意的拿出洋洋的买糖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下,他来过几次?买过几种糖啊?第一次买的是棒棒糖,第二次买的是巧克力,第三次买的是糖,第四和第五次买的是跳跳糖。

  2、仔细观察这个记录表,猜猜这次洋洋会买什么呢?为什么呀?还有其他理由吗?

  3、来看看小蛛蛛是猜的什么糖?洋洋呀,肯定是要跳跳糖。他说的和你们一样呀4、是这样的吗?听洋洋说话。真厉害,小蜘蛛都猜对了。你们也很棒,帮助我们把他喜欢吃的糖果都猜对了。

  5、那你们能不能教教我啦,是用什么办法把洋洋喜欢吃的糖猜出来了?哦,是这样的。离现在最*的两种连续买的糖就是客人喜欢的对吗?

  把客人来买过糖的次数和买的名称记录下来,经过统计我们就能猜测出这个客人可能会喜欢吃什么糖,对不对,是不是这个办法?

  (四)菲菲买糖

  1、现在又有客人了,咦,这次来了个小女孩,"菲菲你要买什么糖呀?"蜘蛛得意地说:"菲菲要买的糖我也知道,只要拿出菲菲的什么东西呀?谢谢你们,看看菲菲的买糖记录表,她来过几次?买过几种糖啊?

  2、我们一起仔细观察一下记录表,它有什么规律呢?

  3、蜘蛛会猜什么呢?什么呀,果冻!看看是不是菲菲喜欢的呀?

  哦,原来两样她都喜欢吃的,那你们*时有没有遇到过几样东西都喜欢吃的时候,会轮流买着吃吗?

  4、那你们猜猜看,菲菲这次买果冻,下次会买什么糖?她是这样两样好吃的轮流买着吃的。

  三、最受欢迎的糖果

  1、看来阿姨是离不开蜘蛛的'帮忙了,阿姨欢迎蜘蛛留下来。糖果店的生意真红火,阿姨又准备进货了,那么怎么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果最受欢迎,需要进更多的货呢。我们来看看蜘蛛有什么好办法?蜘蛛说:"我可以帮助你"。

  2、蜘蛛拿出了一张糖果销售记录,看的懂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表吧,这个星期一后面的有几种糖果?是什么意思?说明是店里卖出去的,星期一卖出的有四种糖果,星期二呢?卖出的有四种,这张表格呀告诉我们每天卖出的糖果品种,你看出来了吗?等一下我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糖果销售统计表,里面有许多种糖果,请你把每一种糖果在销售记录里的次数,数一数写下来。在最受欢迎的糖果后面打勾。

  3、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第一种,是什么糖?一周卖出了多少,找一找,数一数,把数下来的数量记录下来。

  四、幼儿统计

  1、师: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种是什么糖?一共卖出了几份?对了吗?那我们一起来数数,一排一排数的话,你就不会漏掉。眼睛要看仔细呀。接下来是…

  2、接下来就请小朋友拿出桌上的记录表,先在右上角写上名字,然后开始统计好吗?

  3、幼儿介绍自己的表格各种糖果卖出了几份?现在告诉我哪种糖果是最受欢迎的?为什么?想一想数字最大说明了什么?卖出去的最多。你对了吗?

  4、用这个表格我们马上就可以找到了,棒棒糖是最受欢迎的糖果。阿姨非常感谢蜘蛛的帮忙。*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观察和了解身边的一些事情,用统计的方法猜出什么东西是最受欢迎的,好吗?我们现在回去告诉其他小朋友这个好办法吧!

  教学反思

  首先从设计意图来说,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吃糖果,通过去糖果店这一缘由,带孩子们进入活动当中,过度比较自然。

  其次从教学方法来说,打破了以往的教受方法,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这样,孩子们真正成了学*的主体,自发而主动的投入到了学*之中,从由孩子提出问题来看,他们不但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语言的发展也得到了锻炼,整个活动都是以游戏为主线,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了学玩合一。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5

  设计意图:

  大班数学中数的组成及加减法学*起来模式比较固定,使教师、孩子都有了一种疲惫感。我选择这个很*常的教学计划里活动,旨在对*时常规的教学形式有所改变。活动中我创设情景由浅入深地让孩子们在自主地讲讲、做做中逐步解决了讲述、列算式、理解算式含义等问题。在孩子主动的说说、讲讲、做做中让孩子轻轻松松地真正获得各方面的收获,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从而也喜欢积极参与到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中。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进行活动,复*7以内的加减,组成。

  2、尝试根据三个数字列四道算式题,巩固7以内的加减。

  3、体验小组合作,养成良好的讲述、操作等学**惯。

  活动准备:

  座位牌,各数字,数字卡若干,符号,水笔人手一支,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说说、玩玩,复*7以内的加减和组成。

  1、看算式选座位。

  "小朋友,你们喜欢游戏吗?(喜欢)今天老师带你们玩智力游戏好吗?

  "谁来说说你卡上有什么?想想应该坐几号桌?""原来卡上的算式是告诉我们得数是几,我们就坐几号桌,一会你们就根据卡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桌子做好。

  2、根据要求玩"碰球"游戏。

  "现在我们来玩'碰球'游戏,我的球和你的'球碰在一起是3(4、5、6、7)。"

  二、找找、练练,学*用三个数列出四道算式题。

  1、"今天老师还为你准备了一份礼物,可拿来的时候碰了一下花掉了,请你们帮着看看、想想该把哪些花插到花瓶里?"个别幼儿讲述、操作。

  2、学*用三个数列四道算式题。

  "谁能把花瓶上的三个数字用符号'+、-、='来列出四道算式题?"幼儿讲述,教师记录。

  3、讨论:怎样的三个数才能列出四道算式题?

  小结:能组成分合式的三个数才能列出四道算式题。

  三、想想、做做,巩固用三个数列出四道算式题。

  1、幼儿分组合作完成游戏操作活动一、"看数字列算式"老师拿出卡片,请每组派请一位幼儿上来抽卡,再让小朋友看着卡上的数字列出四道算式题。(游戏2~3次)操作活动二:"补数列算式",幼儿拿出座位牌下的卡片,商量好选一个人在卡片上填上恰当的数字,并在记录纸上列出算式题。

  2、游戏结果交流"那组来说说你们是怎么补的,算式题又是怎样列的。"幼儿讲述,集体检查。

  3、总结,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6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数字、符号等记录自己"撒花片"的结果,学*9的组成。

  2、学*从9的分合推导出10的分合,能有序地进行10的分合。

  活动准备:

  1、放大的9的分合式1张,红色、黑色的记号笔各一支。

  2、幼儿人手1盘9个花瓣,笔若干。

  3、撒花瓣记录单,9的分合式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明确"撒花瓣"游戏的规则与要求。

  1、请幼儿观察并说出盘中花瓣的数量。

  2、教师示范并交代游戏的规则与要求。

  二、幼儿进行"撒花瓣"的游戏活动三、展示记录,引导幼儿交流分享1、展示大家的记录单,请幼儿根据个别幼儿的记录,说说这名幼儿每次撒花瓣的结果,学*同伴的记录策略。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个别幼儿的记录,发现并将9分成有8个答案,并将8个答案按序进行调整。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四、教师引导幼儿由9的分合推导出10的分合。

  1、教师出示9的分合式,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教师引导幼儿继续讨论。

  3、教师带领幼儿讨论并完成第一组答案的修改。

  五、请幼儿把自己的记录单(9的分合式)改变成10的分合式。

  六、展示个别幼儿的修改结果,教师和幼儿共同认读10的分合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7

  目标:

  1、学*数形配对,并区分6和9,复*9以内的数字。

  2、初步了解数字的不同排列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话号码。

  3、通过编电话号码,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

  2、小猴、小熊、小兔的图片各一

  3、幼儿每人两份操作图4、铅笔人手一支5、玩具电话机一部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下个星期,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要来过生日了,我们邀请几个小动物一起来分享生日蛋糕,好吗?请小朋友帮忙想个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呢?(写信、打电话、到家里去请、上网、发Email等)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你觉得这些办法中什么办法最快呢?(打电话)

  师:那我们就打电话邀请它们吧!我们要先查一查小动物的电话号码。我们先来查一下小猴家的电话。(出示小猴图片、几何图形组合图)咦?怎么只有图形没有数字呢?别着急,号码就藏在这些图形里面呢!(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并记录数字583469。请6位小朋友一起来示范)这就是小猴家的电话:583469(跟老师读两遍),(请一幼儿上来打电话给小猴:喂,你好!是小猴吗?我是月亮班的小朋友,下个星期,我们有小朋友过生日了,我请你来吃蛋糕,好吗?好的,再见!)

  师:小猴家的电话终于打通了,我们还要查一下小熊和小兔的电话。(出示小熊、小兔的图片、几何图形组合图)它们的电话号码也藏在这些图形里,不过,我要请小朋友来找了,找出来了把数字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看谁找的又快又对。(也可考虑分两组同时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请幼儿把正确号码写在黑板上:583496、582734)两组各派一个代表打电话邀请小熊和小兔。

  二、感知数字的变化

  师:电话终于打通了,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幼儿拍手)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小猴家的号码有几个数字?小熊家的呢?小兔家的呢?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呢?(因为数字的排列不同)

  观察:这三个号码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小猴家的号码是6、9,小熊家是9、6,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字,有的是2、7)相同的是什么?(三个号码都是6位数,前两位都有5、8)

  师:老师经常要把6和9搞错,请小朋友来帮帮我,怎么样才能记住6和9。(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师:这三个号码中一共用了哪些数字宝宝?(幼儿说一个,教师出示一张数卡)还有哪个数字宝宝没出来?(1)出示0:你们认识这个数字吗?(教师给数字宝宝按0——9的顺序

  排好队:这些有趣的数字宝宝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

  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1象铅笔细又长

  2象小鸭水上飘

  3象耳朵听声音

  4象小旗随风摇

  5象秤钩秤重量

  6象豆芽咧嘴巴

  7象镰刀割青草

  8象麻花拧一道

  9象勺子能盛饭

  0象鸡蛋做蛋糕。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师:我们的电话号码就是用0——9这些有趣的数字编出来的,小朋友家也有电话,但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就请每个小朋友开火车来把自己带过来的号码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以后有什么事你们可以互相打打电话。

  (1)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边读边说说由几个数字组成的)

  (2)小结:我们山观地区家里的电话和小灵通号码都是由8个数字宝宝组成的,手机号码是由11个数字组成的,常用的比较特殊的电话象110、119、等只有三个数字组成。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可以作为延伸活动)

  1、师:这些数字真有趣,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呢?下面我们小朋友来做件好事,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这样就方便大家联系了,你们说好不好?(幼儿自编号码、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念所编的号码)

  2、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教师装订)结束语:一本电话簿编好了,我们赶紧出去告诉其他小动物,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8

  活动目标:

  尝试借助硬币进行6的分合,知道6有5种不同的分法,。

  学会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

  活动准备:

  记录纸、笔。

  每人准备6个硬币、每人一份练*题。

  活动过程:

  出示硬币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听,猜一猜老师手上有什么呀?你们知道硬币是什么样子的吗?两面一样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

  好不好?

  幼儿尝试自己分硬币。

  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

  师:那么该怎么玩呢?小朋友听仔细喽,待会我们小朋友每人拿6个硬币,放在两个手心里摇一摇,发出好听的声音,然后轻轻地把他们放到桌子上,仔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但是这里可要当心不能把硬币撒到地上哦!

  [幼儿游戏。]

  师:小朋友,抛硬币的游戏,好玩吗?那请你们来说一说,刚刚你抛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呀?

  师:下面我们再来玩一次,抛硬币的游戏,但是这一次,要请我们小朋友把你抛的结果记录在框子里的记录卡上,但是如果抛的一样的结果就不要再记录了,听清楚了吗?

  [幼儿操作。]

  教师统计操作结果。

  师:小朋友,你们都记录好了吗?那你们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请幼儿讲一讲,并到黑板上演示。]

  师:我们发现6一共有几种分法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幼儿做练*。

  师:老师这儿还有许多没有完成的空表格,要小朋友来帮我分一分,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在空的表格里,你们愿意帮助我吗?[幼儿操作]

  3、游戏:逛书店。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都有6个硬币,那你们想去书店里逛一逛买一些你喜欢的书吗?(想)

  游戏要求:我们书店里有一元、二元、三元、四元、五元的书,你可以买两本或者三本或者更多的书,但是要刚好花掉六元,你买好了请到门口收银台付款,听清楚要求了吗?

  2)幼儿游戏。

  3)引导幼儿交流自己要六元钱买了几样东西。

  一.游戏导入:

  1.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

  2.逛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 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3.取款机里有很多的硬币,请小朋友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6个硬币。

  4.跟好朋友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二.游戏"抛硬币"

  1.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吗?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

  2.正面是什么样的?反面有是什么样的?

  3.你们知道一个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你们手里有多少钱呢?

  4.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吧!

  5.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把6个硬币轻轻撒到盘子里,6.看看有几个正面?有几个反面?然后把它记下来。

  7.幼儿游戏,并记录操作结果。

  8.展示记录情况。你玩出了几种情况?你是怎样记录的?

  游戏"猜硬币"

  9.我手里有6个硬币,我将他们藏在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个?

  10.和旁边的小朋友玩一玩。

  三.购物

  1.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请小朋友用6元钱买两样东西,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2.幼儿自由购物。教师做营业员检查幼儿活动结果。

  3.送礼物。跟客人老师讲讲6元钱买了几元和几元的东西。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实物:饼干

  3、数学练*册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魔术师,现在请魔术师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多少根绳子?(一根)小朋友想学魔术师变魔术吗?

  师:魔术师可以将一根绳子变成四根,你们信吗?

  (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先将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两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并说说你是怎样变来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

  3、教师示范圆形的四等分。

  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材料纸,请幼儿示范。

  师:请小朋友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4、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各种图形的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5、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用笔将图形四等分。

  二、个别活动

  师:请小朋友把练*册打开到43、44页。

  师讲述操作要求:

  1、下列每组图中的物品是四等分吗?把正确的圈起来。

  2、将下列图形四等分,有几种方法?用笔画线。

  三、活动评价

  师:请做好的小朋友和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幼儿交流)

  师:真会动脑筋,讲得真不错。

  四、延伸活动

  师:请小朋友课后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玩一玩《卖饼干》的游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10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数学活动,对数学感兴趣。

  2、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了解“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及不同的实际意义。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字“0”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9的数字娃娃各一,花园背景图一幅。

  2、有关“0”的相应图片若干(温度计、门牌号、车牌号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学*兴趣。

  1、秋天到了,数字娃娃们来秋游了,(边说边操作教具)1—9好数字娃娃从小到大来排队。

  0号娃娃:哎……等等我!(0号娃娃排到9的后面)

  9号娃娃:不对不对,你比我小,不能排在我的后面。(0号娃娃挤在4和5的中间)

  5号娃娃:我的前面是4,后面是6,你不能排在这儿的(0号娃娃挤在7和8的中间)

  8号娃娃:我的前面是7,后面是9,你不是排在这儿的(0号娃娃急得哭了起来)

  2、提问:小朋友,你们说0号娃娃应该排在哪儿呢?

  3、继续观看表演(了解“0”在自然数列种的位置)

  1号娃娃:0号娃娃你是我们中间最小的一个,你应该排在我的前面。

  0号娃娃点点头,擦干眼泪,排到了1的前面。这次,大家都表示赞同,排好队出发了。

  二、讨论:

  1、数字娃娃9为什么不让0排在它的前面?

  2、0为什么应该排在1的前面?

  3、小结:0在自然数列中是最小的,所以应该排在最前面。

  三、了解“0”的含义

  1、数字娃娃们走啊走,来到了一个花园里(出示背景图),她没要找花儿交朋友。

  2、2号娃娃会找哪朵花做朋友,为什么?

  3、那么5号娃娃呢?(请一幼儿来找)

  4、老师故意帮6号娃娃找错朋友,让幼儿纠错。

  5、老师指着没有花瓣的花:“这朵花找那个数字娃娃好呢?为什么?”

  6、没有可以用“0”表示,“0”表示没有。

  四、生活中的“0”

  1、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0”?

  2、出示温度计和尺子:温度计上面也有0,这儿,0是不是表示没有?那它代表什么?(表示0上温度与0下温度的界限)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呢?(起点)

  3、门牌号、车牌号、电话机上的0呢?(表示一种编号)

  4、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许多的“0”,“0”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五、游戏:“0”的舞蹈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运用身体各部位变化出“0”的形状,老师用相机拍下并播放,看看谁变得最像。

  六、活动延伸:

  1、布置“0”的主题墙

  2、教师示范书写“0”

  3、幼儿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0”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11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总数将相应的两个数群圈画在一起,并用加法算式记录,学*9以内的加法运算。

  2、尝试根据总数和一个与之连线的数群,圈画出另一个数群,并列出减法算式,学*9以内的减法运算。

  3、学*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二),水彩笔。

  2、幼儿用书第11、13、15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数群数量。

  教师出示数群卡一,引导幼儿观察数群卡中每部分的物体及数目。

  二、圈画数群,学*加法运算1、请幼儿为数群卡中得某一群花找朋友,两群花合在一起要是9朵花,并将它们圈画在一起。

  2、学*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用算式记录圈画两群花合在一起的数目。

  三、看数选数群,学*减法运算。

  1、教师出示数群卡二2、请幼儿根据数字9和已圈画出的某一群花的数目,再圈画出另一群花并与之连线。

  3、请幼儿说己的圈画的结果。

  4、请幼儿用算式表示全圈画的结果。

  四、幼儿分组操作活动1、装糖果2、看图列式3、拼九方格图4、依样接画五、活动1、幼儿相互交流"装糖果"的记录结果2、引导幼儿学*同伴的不同记录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12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按群测数。

  3、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5、6、7、8、9、10的实物卡片共6张。

  学具:幼儿用书,铅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目测数群,感知10以内的数。

  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L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带领幼儿一一点数,并说出物体的总是。

  (2)学*按群测数。

  教师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xx?说一说: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快?为什么?组织幼儿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带领幼儿看5的'实物卡片,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6——7的实物卡片,鼓励幼儿自己用这种办法说出总数。

  教师借助手势,启发幼儿用手画圈表示总数。

  2、操作活动。

  (1)看实物和圆点连线。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和圆点的数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每张卡片上的数量是多少?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连接数字和相应的卡片。

  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请你给多的一组打√,再写上数字。

  (2)统计活动。

  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请你将同类的动物圈在一起。

  启发幼儿按标记在格子里写上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1)重点评价:“看图连线”和“按标记写数字”,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

  (2)对操作正确以及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13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按群测数。

  3、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5、6、7、8、9、10的实物卡片共6张。

  学具:幼儿用书,铅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目测数群,感知10以内的数。

  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l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带领幼儿一一点数,并说出物体的总是。

  (2)学*按群测数。

  教师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x x?说一说: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快?为什么?组织幼儿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带领幼儿看5的实物卡片,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6——7的实物卡片,鼓励幼儿自己用这种办法说出总数。教师借助手势,启发幼儿用手画圈表示总数。

  2、操作活动。

  (1)看实物和圆点连线。(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和圆点的数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每张卡片上的数量是多少?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连接数字和相应的'卡片。

  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请你给多的一组打√,再写上数字。

  (2)统计活动。

  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请你将同类的动物圈在一起。启发幼儿按标记在格子里写上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1)重点评价:“看图连线”和“按标记写数字”,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

  (2)对操作正确以及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14

  活动目标

  1、认识常用的货币及基本的货币单位、并初步了解角、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2、复*8、9、10的组成方式和加减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人民币,体会买书活动的乐趣。

  难点:通过活动开展,进一步加深对8、9、10组成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书(书的封面、颜色、大小、厚薄、新旧等都不同),教师事先给书定价(10以内的整数)。

  2、人民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二、认一认,换一换。

  (一)引言过渡:

  1、小朋友们,有个小书店快开张了,你们想到书店买书吗?

  2、需要准备什么才能买到书呢?

  (二)认识人民币

  1、把准备好的封包发到幼儿手中

  2、认识幼儿常见的`几种基本货币(纸币):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认识硬币:1角、5角、1元。

  4、介绍认识大面值人民币:20元、50元、100元。

  (三)了解元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

  1元=10角(板书)

  (四)、换一换,并完成教材第60页“连线”。

  三、买书游戏

  (一)把幼儿分为两组(卖书组4人,买书组若干人)。

  (二)在老师指导下开始买书游戏。(在活动中教师播放愉悦的轻音乐,幼儿伴着音乐进行活动)

  (三)汇报。

  1、教师:好了,游戏开心吗?买到书了吗?买书用了多少钱呀?

  2、巩固对元、角换算的认识以及数字8、9、10的组成方式的理解。

  四、总结并提示课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15

  活动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在数石头游戏中,比较动物的轻重并尝试记录结果。

  3.积极参与排序活动,体验排序的乐趣及感受毛毛虫的智慧。

  重点难点

  1.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并尝试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课件;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轻重记录卡、铅笔、橡皮擦;动物排序图片。

  2.经验准备:认识跷跷板,知道跷跷板是*的、翘高翘低表示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借绘本故事,引入谁先吃桃子问题。

  师: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看,都有谁呢?一共有几位?

  师:咦,他们都在看什么呀?这个桃子长得怎么样?

  师: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又大又红的桃子,看着就很好吃,馋得动物们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是6个动物1个桃子,让谁先吃好了?

  二、幼儿自由分组探讨、操作动物朋友比什么及展示比试结果。

  师:动物朋友们决定玩一个“比一比身体特征”游戏,谁排第一,谁就先吃这个桃子。小朋友们,你觉得他们会比什么,最后谁先吃桃子好了?

  师:现在我们分三组,和你的伙伴们商量并操作他们比什么,怎么比,结果如何?

  师:现在请每组展示探讨、操作结果。

  三、利用PPT,有感情讲述绘本故事并学*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一)按动物高矮、嘴巴大小、尾巴长短排序。

  (二)引导幼儿按动物的轻重进行记录和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师:这下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直说:“不行”。它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你们真的说到它心理去了,它就是要按体重的顺序来排。

  师:那体重该怎么称?有什么好办法?动物朋友决定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2.交流记录方法,幼儿自由记录动物轻重。

  3.引导幼儿检查记录表进行动物体重的排序。

  师: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记录表,给小动物们排排体重吧!看来桃子该给最重的犀牛先吃哇。

  四、引导幼儿思考逆转排序。

  师:毛毛虫不愿意了,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我们可以反过来嘛,论谁的个子最小,谁的.嘴巴最小,谁的尾巴最短,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都是我!说着,毛毛虫高兴地钻进桃子里先吃了起来。

  师:毛毛虫大喊: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分享桃子吧。

  五、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动物们依据自身的特点都找到了第一名的地方,其实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第一名,请你们回去想想自己在什么方面是最厉害的?

  活动总结

  这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总结过程,我有以下两点感想:

  1.活动过程生动有趣,自然流畅的蕴含着活动的目标。

  2.提问设计恰到好处,推波助澜的激活着幼儿的思维。

  3.孩子们活动兴趣高。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16

  目标

  1 学*用刻度尺连续测量并记录蚕豆的生长过程,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 对植物生长过程有探究愿望。

  活动准备

  种植区——蚕豆小火车;各种自然测量工具(火柴棍、回形针、积木、油画棒……);可供制作刻度尺的卡纸;记录本等。

  活动过程

  1 量一量豆苗有多高。

  (1)师:小朋友们种的蚕豆苗都发芽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种的豆苗长得高。你们有什么办法?(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测量的多种方法:叠拳头、虎口码、木棍量……)

  (2)幼儿自由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幼儿选择喜欢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的豆苗)

  (3)展示、交流测量结果:你选用了什么测量工具,你的豆苗有多高?(用手指头量,有一个手指节高;用拳头量,比一个拳头矮一点;用积木叠,有四块积木高……)

  2 比一比谁的豆苗高。

  (1)师:你们都量出了自己的豆苗有多高,现在你能说出谁的豆苗最高?为什么?(如“亲亲的豆苗高,因为有四块积木高,果果的豆苗矮,只有一个拳头高,四当然比一大了”。“不对,虽然四比一大,可是,积木很小的,四个叠在一起还是很矮”……)

  (2)师:到底谁的豆苗高?用你们的方法能比出来吗?(引导幼儿将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演示比对)

  3 讨论测量豆苗的最好方法。

  (1)师: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测量并比较豆苗的高度?(引导幼儿说出“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测量”。)

  (2)介绍刻度尺。

  (3)为每棵蚕豆苗制作一把刻度尺(指导幼儿裁剪卡纸条。用统一的方形积木块作刻度),布置测量环境:火车新干线。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每日进行观察,每一个星期将观察结果在刻度尺上作一次标记,并记录时间。引发幼儿观察思考:第几天的时候谁种的蚕豆苗长得超过了谁种的?同样是蚕豆,为什么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

  活动二:时间测量——有趣的滴漏

  活动目标

  1 发现物体的滴漏速度与滴孔大小、装量多少及物体的材质有关。

  2 对滴漏计时方法在生活中的巧妙运用感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大小(容积、小孔)相同的水漏、油漏、沙漏计时器各一个;标记条;亲子制作的各种滴漏瓶若干。(漏孔、容积、时间的设定按教学需要确定1

  经验准备:对古代计时工具有初步认识;已认识过时钟。

  活动过程

  1 夹珠比赛导入。

  (1)出示水漏: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夹珠比赛,用水漏来计时,当水漏里的'水全部漏完,小朋友们就停止夹珠。

  (2)交流:小朋友数一数夹了多少颗珠子?(提醒幼儿简单记录)

  (3)出示沙漏、油漏:现在我们再来进行一次夹珠比赛,这一次用同样大小的沙漏和油漏同时计时。当其中一个滴漏里的东西全部漏完,小朋友们就停止夹珠。

  (4)交流:哪个滴漏先滴完?这一次,你夹了多少颗珠子?跟第一次比多了还是少了?

  2 讨论发现不同材质的物体流动速度不一样。

  (1)师:你发现沙、水、油在大小一样、漏孔一样的滴漏瓶里流动的速度一样吗?谁最快?谁最慢?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启发幼儿通过比较夹珠的数量发现:第一次夹珠少,说明水流得最快;第二次夹珠多,说明沙流得慢,油流得最慢。)

  总结:珠子夹得越多,说明瓶子里的东西流动越慢;珠子夹得越少,说明瓶子里的东西流动越快。

  3 玩一玩,进一步发现滴漏计时的有趣现象。

  (1)师:请两个小朋友一组,分别选择时间一样、材料不一样和滴孔大小不一样、装量一样的计时器玩一玩,看一看,这一次又是什么东西流动快?什么东西流动慢?

  (2)请你们将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

  4 活动拓展。

  这些有趣的计时器在生活中用得到吗?你想用在什么地方?

  活动延伸

  选择一个“30分钟”滴漏瓶,为幼儿午餐计时。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17

  活动目标:

  1、学*将不同形状的物等分的方法,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萌发对等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彩带一条,剪刀,提供每个幼儿不同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纸。

  2、作业纸,卡:二等分、四等分

  活动过程:

  一、学*将物体二等分,初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1,出示礼物袋:喜羊羊送来的礼物,接电话。

  2,教师先从礼物袋里出示--彩带,提问:把这根彩带送给我们班最乖的两个乖孩子,那怎样分才能使两个乖孩子拿到的彩带一样长呢?

  A、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

  B、教师是否讲彩带两头对折,剪成一样长短的两根彩带,幼儿初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得出结论:二等分

  二、幼儿探索将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二等分,进一步感知而等分的含义。

  1、逐一出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黑板上展示,发放每人不同形状的物体,幼儿操作探索。

  小结:将正方形、长方形的纸对折,就可以折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

  幼儿继续探索还有什么方法。

  小结:还可以角对角对折,就可以折出两个相同大小的三角形。

  2、每人一把剪刀,将物体二等分剪开,比较和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在二等分的基础上,探索四等分的方法;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德经验分享、交流。

  2、比较四等分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四、作业纸:练*。随音乐出活动室。

  课后反思: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目标发展区发展。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根据幼儿兴趣、需要以及年龄特点拟定了我本次活动目标。整个活动我没有任何灌输形式的教法,而是采取鼓励幼儿主动积极探索、同伴间互相学*的方法达成教学目标。虽然整堂课的时间显得稍微长了一些,但小朋友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发现等分多种的方法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小朋友操作的材料比较多,上课的时间也显得比较长了。如果让孩子分组操作那孩子的合作能力也可能会在其中表现出来。

  1、在活动第一环节的操作后可以不用在再次去强调多种等分的操作方法,然而显得有的重复。

  2、由于在*时也没多时间给孩子去操作纸工,所以在操作中显得有点不听指挥就一味的操作中练*,动手能力有点差。在以后教学中,孩子的动手方面能力也不可疏忽。

  所以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有很多的地方要去琢磨和发现。要想成为一个全方面合格的老师还要不停的去学*,不停的去锻炼。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18

  【活动目标】

  1、有关注春天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和观察、比较能力。

  2、能寻找合适材料测量花包菜的高度。

  3、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和表达测量的结果。

  【活动准备】

  观察春天植物的变化,找好室外观察测量的场地,在合适位置摆放笔、纸、板以及浆糊、胶带、钉子等材料,大展板一块,两盆花包菜。

  【活动过程】

  一、引发测量兴趣。

  1、这两盆花叫什么?在哪儿见过?春天来了,你们发现花包菜变化了吗?

  2、弟弟妹妹很想知道花包菜有多高,你能用什么办法告诉他们?

  二、准备测量工具。

  1、讨论:什么材料和工具可以测量出花包菜的高度呢?

  2、幼儿在教室里寻找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塑料拼插条形玩具、水彩笔、长纸条、筷子、数学操作材料等,提示有困难的幼儿可以请老师或小朋友帮忙。)

  三、测量花包菜并做记录。

  1、幼儿带好测量工具和材料,到户外种植的花包菜处现场测量。(老师观察幼儿如何测量,并在测量范围内准备一些工具,便于有需要的幼儿调换。)

  2、交流测量经验,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测量中的问题。例如:自己使用了什么工具:测量的起点在哪里;测量工具和花包菜不一样长怎么办等。

  3、再次测量并做测量记录。

  4、讨论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5、幼儿继续测量花包菜并用自己的方式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关注此环节的难点:①测量的起点。②如何处理测量工具和花包菜不一样长的问题。③幼儿是怎样表达、记录的。)

  四、交流、分享。

  1、介绍各自选用的工具及测量结果。(将幼儿的记录表呈现在展板上。)

  2、与幼儿共同小结:使用了哪些材料做测量工具、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感受记录方法的多样性,鼓励幼儿寻找更多、更合适的材料做测量工具。)

  活动延伸:

  1、继续探索用相同的材料测量结果会怎样。

  2、比较花包菜的高矮,并尝试分析原因。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19

  一、设计意图

  基于我对《纲要》的理解,学情的认知以及材料的分析,我做了以下分析:

  数字6的组成是大班科学领域数学活动的内容,活动以直观形象的情境和实物素材为依托,旨在引导幼儿掌握6的不同组合形式,及发现其组合式的递增递减顺序和交换规律。这也正符合《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实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幼儿虽然依然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已初步萌芽,所以我除了用图片法、情境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外,更会充分运用提问法、操作法等方式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锻炼思维能力。

  基于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数字6的不同组合形式,通过探究发现懂得组合式的递增递减顺序和交换规律。

  2.技能目标:通过情境、图片和游戏能够灵活运用6的组合式,积极参与活动,并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标:乐于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乐于助人。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掌握数字6的不同组合形式。

  2.难点:灵活运用6的组合式。

  四、活动方法:

  我不仅采用了讲述法、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常见的教学方式,还采用了以下较为新颖的教法学法:

  1.情境展示法:《纲要》中指出“”通过设置小猪伯伯卖水果、装苹果的`情境,调动幼儿的学*积极性,引发幼儿乐于助人的社会情感,注重领域间的渗透和融合。

  2.多感官参与法:请幼儿看一看、听一听、摆一摆、数一数来感知数学,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能保持愉悦的情绪,不知不觉掌握知识。

  五、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情境图片一副,用卡纸做成的苹果树一颗、苹果若干,箱子的*面图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学过5的分与解组合。

  3.环境创设:在墙壁上用大的卡纸布置一颗苹果树的样子,并且在上面贴上可粘贴的苹果卡纸。

  六、活动过程:

  在本次活动中,我以猪伯伯卖水果为主线,设计了如下流程:

  七、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在户外围成一个圈,一起玩数字6的抱团游戏。游戏规则是教师播放音乐,小朋友们在圈中绕着同一方向走,音乐停止,每6个小朋友抱在一起。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20

  活动目标

  1、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

  3、积极参加数学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操作探索图形组合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地砖、地板、黑板若干块

  2、学具:人手8张操作板、记录纸、铅笔

  3、经验准备:有分工与记录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观察“地砖”的外形特征。以故事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白兔开了一家装修公司,需要招聘铺地砖的工作人员呢!他说只有最会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成功,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出示图1——8张地砖,引导幼儿认识、观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

  师:这些就是用来铺地的地砖,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地砖形状、颜色、数量、方向等特征。)

  小结:他们的颜色、形状、方向、图形数量都不同,并且有的图形相同,但是方向是不同的!

  二、运用已有经验尝试进行图形的匹配与转换

  1、出示地板小猫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地板上的`阴影部分,选择合适的地砖进行匹配.

  师:这是小猫家需要我们铺地砖的地板,黑色的部分表示可以铺地砖的空位,仔细观察地板上空位的形状,找找看第几号地砖铺进去后,不多不少刚刚填满。(请个别幼儿操作)谁愿意来试试!

  2、验证操作结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地板铺好了吗?是不是不多不少刚刚填满呢?

  小结:要观察地板空位与地砖的形状、方向是否匹配,这样我们才能又快又准确地将地板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三、感知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或大图形分割成其它的小图形)

  1、出示小狗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

  师:看看小狗家的地板的空位有什么不一样?需要放入哪些地砖,能让这些空位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2、幼儿操作、分享、验证。

  操作要点:用两块不同形状的地砖进行多种组合,填满地板上的空位。

  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方法?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A组的方法是2、4和5号组合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方法呢?(依次看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1、没有将地板空位铺满;2、出现地砖重叠的现象;)

  小结:这一次是用不同形状的地砖进行组合铺满了地板上的空位,所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还可以完成更复杂的铺地砖任务。

  四、通过探索了解图形组合的多样性

  氛围的营造:你们不仅要把地砖不多不少刚刚铺满地板的空位,而且还要想出多种组合的方式,比比看最会动脑筋。

  1、出示小猪家的地板

  师:“小猪说这就是我家的地板,你们要把想到的不同组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哦!看看你们在三分钟内有多少图形组合的方式”。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操作

  指导重点:图形的多种组合方式

  五、分享验证

  1、教师将幼儿最后一次操作的结果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来看看你们的方法是几号和几号组合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方法呢?(依次看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2、小结

  师:每一组地板上的空位都是一样的,我们能通过操作发现这么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将地板铺满,也许不止这几种组合方式,小朋友们下来还可以继续和好朋友一起寻找。

  3、结束部分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真的很棒,小兔经理决定将你们都录取了,恭喜你们!

  活动总结

  通过这个活动,大部分幼儿能利用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进行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个别幼儿在操作后不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记录不够详细,教师需多指导幼儿的记录方式。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扩展4)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 (菁华6篇)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1

  明天我们幼儿园就要进行市级以上课堂教学获奖教师的课堂展示活动了,作为四名教师的其中一个,本次我选择了我们大班现在进行的主题《黑夜秘语》中的一个数学活动《上月球》。

  虽然针对本次活动我已经反复修改了好几次教案,还特别精心设计了自认为很满意的多媒体课件,可是经过昨天的试教,还是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于是,就引发了我对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相比*时每逢要上公开展示活动我首先会选择语言活动,因为对于我个人而言,语言活动相对比较擅长一点,可是这次我考虑到其他三个老师都选择语言活动,如果自己再去选择,这样一个半天对于听课的老师好象有点太过单调,再则是我想挑战一下自己,让自己向其他课程领域也发展一下,还信心满满地自认为也许我在其他领域教学中也可能不错也不一定。于是,考虑再三下了决定--大班数学活动,这个活动之前我们在订计划时把它定在科学领域,可是我觉得把它定在数学活动更精确与明朗一点。

  经过了昨天的试教,我满满的信心有一点受到打击了,课后我反复思考这堂课我应该改进的一些地方:一、教学活动目标单一、不够完善,对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仅以学*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二、忽视了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由于设计本次教学活动时我考虑的只是我班幼儿的学*特点和掌握程度,没有想到大四班是一个新大班,幼儿的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没有考虑有些幼儿基础还不是很踏实,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三、教师的语言不严谨。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而我在其中一个环节讲述时的语言不严瑾,造成了幼儿操作时的不理解,还应该再进一步推敲。

  不过昨天的课也让我同时又增加了信心,因为幼儿对我的课件相当感兴趣,学*积极性很高,虽然这是我设想到的,但是我还是很高兴。毕竟他们是一群只读了一个学期半的新大班幼儿,明天我要开课的对象是大班其他三个班中的,相对而言应该他们知识经验应该更丰富,思辨能力应该更强。

  于是,修改教案成了我现在最要抓紧做的事,刚才看到博友"蓝天"的博文,一句话很有感触"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

  期待明天的活动能够成功!

  活动目标:

  1.观察材料,尝试借助材料上的提示发现可以数正确的方法。

  2.喜欢数数游戏,愿意感受并学*同伴的数数方法。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过程:

  一、了解孩子原有的数数经验

  经常听到小朋友们数数,你最多能数到几?和他一样多的举手。老师说一个数字,接着往下数4个数。

  二、数数游戏发现正确的数数方法

  1.我知道你们能数很大的数字,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数正确,能数正确吗?把桌子上的操作纸拿起来,看看图上有什么?接下来会有一幅图片,让你们数一数房子有几幢?树有几棵?兔子有几只?花儿有几朵?把答案记在下面的空格里。

  2.现在开始对答案

  你数到的兔子有几只?你在哪里找到了6只兔子?前面的山里有六只兔子。蘑菇房的后面有两只兔子,第七只兔子在哪里?在蘑菇房的中间。

  你用什么办法将兔子找出来的?从上往下。

  要把东西数正确,其实有方法的,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

  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就一定能把东西数好。

  看看花有几多?这么多花这么能数的快呢?三个三个数。对了,三个正好是一簇一簇的。

  上面得花有几多?6朵,下面的花有几多?6多,六朵加六朵一共是十二朵。

  3.看看第二张纸上写了什么?条是什么意思?一条一条,对,数一数带鱼有几条。第二个格子里写的什么?数一数蛋有几只?什么是种明白吗?数数饼干有几种。把你看到的答案记录在下面的空格里。

  4.告诉我带鱼是几条?有不同答案吗?还有第三种答案吗?你刚刚数带鱼什么地方,数出是十一条的?为什么你要数带鱼的头呢?头比身体看的更清楚。你们也都是数头的吗?为什么要数眼睛?要把一堆东西数清楚,要数特征非常明显的地方。

  有的数带鱼的头,有的数带鱼的眼睛,有的数带鱼的身体,那个最明显?眼睛,我们一起来数数带鱼的眼睛。

  小结:数一堆东西的时候,要数特征非常明显的地方。

  迁移:用这种方法我们来数数这些香蕉有几只?你数了香蕉的哪里?

  5.蛋有几只?有六有八?你在哪里数到六只蛋的?他把所有看得见的蛋都数出来了,还有两只蛋在哪里?在纸的后面也可能有蛋。你怎么知道后面有两只蛋呢?他用了对应的方法,看到下面有多少蛋,来估算上面有多少蛋。

  小结:这一盒蛋在放的整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用估算推理的方法,看第一排有几个,算算推推后一排有几个。

  活动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眼里,月亮是个既熟悉又神秘的世界。本次活动就是从幼儿所感兴趣的内容出发,设计登月球的游戏,将数的组成结合到游戏的各环节让孩子在虚拟的游戏中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它不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更让幼儿就懂得学*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让数学活动更游戏化、趣味化,深受幼儿的欢迎。

  活动第一环节给星星打电话。简单的引出部分很快就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为顺利地开展下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到月球上去,先要和星星打电话。(出示五颗星星)每颗星星上面都有一个数字,数字是几就代表是几号星星。要求从卡片中找出两个数字,如果两个数字合起来和其中一颗星星上的数字一样大,就算拨通这颗星星的电话。这一环节中,我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目的在于调动每位幼儿的积极性,幼儿的参与性是十分强烈的,也许是孩子喜欢挑战高难度的,多数孩子都选择了拨通10号星星,不难发现他们对10的分合掌握的还是不错的,能把已获得的数学经验运用于虚拟的游戏中去。第二环节解密上月球。(出示登月球轨道图)要上月球需要经过一个轨道,要进入轨道必须先解开密码,密码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这两个数字合起来都必须等于10,而且密码不能重复。幼儿在小图上的方框内写出10的各种组合数字。由于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幼儿对于解密码的兴趣还是很强的,由于操作之前我让孩子已经找出10的分成的互补规律,所以大部分孩子都能按顺序顺利的写出10的九种分成方法,但由于个体的差异,个别幼儿也出现了遗漏和重复的情况。第三环节领取“通行证”。给操作正确的幼儿发放“通行证”,为了让每位幼儿都得到愉悦的体验,我邀请听课老师帮助发放,“通行证”的发放使得幼儿的操作结果被得到认可,虽然有个别孩子做错或者重复了,但老师给予的订正机会让他们从失落中走了出来重新焕发求知欲望,使每位孩子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是一堂教研组行为跟进研讨课,课后组内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1.第一环节孩子们打通最多的是是10号星星,还有几个星星没人打,应该把没有拨打的星星以集体形式练*,如几和几打通的是几号星星。2.幼儿在操作环节,我让先操作完的孩子找听课老师检查是否正确,而后又让听课老师帮助发放“通行证”,两次检查显得多余,其实只要发“通行证”这一次就够了。3.最后环节应该创设一个登月球的情景让先领取通行证的孩子等候在起飞地点等待全体幼儿一起上月球。我将听取听课老师的建议重新修改教案,进行第二次执教,我想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的。

  小百科:月球,天体名称,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其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7、8的组成,体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2、能仔细观察图片,能独立地找出不同的特征尝试进行分合。

  3、乐于接受和尝试新的方法进行操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7、8的组成。

  物质准备:

  教具:乌龟一家的图片(图上有7只乌龟,1只大乌龟,六只小乌龟,三只在岸上,四只在水里)学具:《幼儿用书》(P7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乌龟一家出来玩——教师(出示一张“乌龟一家”的图片),今天天气真好啊,乌龟一家出来玩啦,看,这儿有几只乌龟?他们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啊?

  ——提醒幼儿先记录总数,再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的乌龟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教师:我们发现了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谁按这些不同把乌龟分成两组?

  ——幼儿思考并尝试将乌龟分成两组,说一说:大乌龟有几只,小乌龟有几只,根据大小特征,用分合式记录乌龟的数量。然后再找出一个不同点分一分并记录,如:按乌龟所在的位置不同,分为三只在岸上和四只在水里等。

  ※小组操作活动——彩色的动物。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将图中的小动物按颜色、大小、方位的不同特征列出分合式,引导幼儿找出一个不同点列出两道分合式。

  ——看图列分合式。请幼儿观察点子图,用短线将一排点子分成两份或用两种颜色将点子涂色,鼓励幼儿用两道分合式进行记录,如8可以分成1和7、7和1。

  ※活动评价: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师幼共同检查,引导幼儿观察按互换关系记录的结果,发现这种记录方式,即:它们的数字相同,但位置不同。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练*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2、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重点:按三重条件分类。

  难点: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活动准备:

  教具:8个大小不同的红、蓝色园、方片。

  学具:我的数学,附加题材料,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在桌面上。

  ——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一名幼儿示范操作,将图形分类。

  2、小组活动。

  请幼儿说一说还有什么分类方法。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第一、二、三组:按指令给形状板分类。

  第四、五、六组:附加题作业。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4

  【活动设计】

  丝巾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不仅色彩斑斓,图案鲜明,还有很多不同的系法:做腕口,做包饰、腰带、头巾……今年还流行起重复、间隔的图案,真是让人没法不喜欢!自由活动时,总有许多孩子围在一起讨论着自己的丝巾,于是我就想到,是否可以让孩子也来做一做丝巾,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鉴于丝巾本是四方形,装饰起来太费时,所以改成了三角形的头巾,减少了操作的时间。于是,我想到了无纺布,无纺布是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可见的材料。因此,我决定采用数学中的间隔排序的方法设计头巾上的花纹,巧妙的将无纺布结合在一起,此活动便应运而生了。

  【教案目的】

  1、通过观察发现图案排列的基本规律,并尝试自我创造排列。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排列规律,体验自我装扮后的快乐。

  【教案准备】

  1、范例头巾两条,三角形的无纺布每人两条。

  2、装饰图形片若干。

  3、轻音乐、音乐《最炫民族风》。

  【教案流程】

  一、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条漂亮的头巾,请小朋友看看头巾上的花纹是怎样排列的?

  2、幼儿观察、讨论,发现排列规律。

  3、小结:原来这些花朵是按大小交替、颜色交替排列的。

  二、初步尝试,自由排列。

  师:咦!这些头巾上的花纹真有趣!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头巾吧!

  1、提问:那头巾上的花纹从哪里开始排呢?(小红旗)对了!从红旗的后面,并且在红线的上面排列好有规律的花纹,头巾就会变得独特而漂亮!

  2、提醒幼儿按规律排列花纹。

  3、协助有困难的幼儿一起完成。

  师:等下完成的小朋友请你拿着头巾给后面的客人老师检查,你也可以说给客人老师听一听你是怎样排列的,如果你做对了,客人老师还会送你一个贴纸贴在头巾上哦!请大家加油去做头巾吧!

  4、讲评。

  (1)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头巾置于黑板上。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是怎么排列的。

  (3)全体检查对错。

  三、层层递进,二次操作。

  师:那小朋友还有更好的排列方法吗?现在请大家再来做一条和刚才不一样的头巾吧!

  师:完成的小朋友再去和客人老师说一说你的排列方法,如果你这次做对了,客人老师还会帮你们把头巾系在头上哦!

  四、展示成果,体验快乐。

  师:宝贝们,你们太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秀一秀吧!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购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1)活动前幼儿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幼儿认识汉字“角”。

  2.物质准备:

  (1)布置“超市”,货架上摆有各种实物,并标明价钱。

  (2)装有10个1角、2个5角、1个1元硬币的盒,幼儿人手一份。

  (3)付钱方法展示板四块。

  (4)直观演示1角、5角、1元硬币之间换算关系的课件。

  (5)幼儿人手一张存钱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认识硬币

  (1)让幼儿感知、发现硬币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们轻轻地打开盒子,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幼儿打开盒子。)

  师:“哇,好多硬币!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多少钱的硬币?”(1角,5角,1元。)

  “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盒子盖起来,老师要考考你们。”

  (2)出示1角课件。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角。)

  “你怎么知道它是1角钱?”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标志。

  教师小结:对了,它的上面写着“1角”,它就是1角钱。

  以同样方式分别出示5角、1元课件,让幼儿认识。

  师小结:5角的硬币是金色的,上面写着5角;硬币中的是1元的硬币,它的上面写着1元。

  游戏:取硬币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硬币的游戏:老师说出多少钱的硬币,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这个硬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

  老师发布命令:“请举起1角(5角、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硬币。

  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想不想去超市购物?”(想。)

  “去超市购物时,小朋友要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拿着钱盒到1号货架购物。”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幼儿在活动前对硬币有了粗浅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实物,通过游戏,从1角、5角、l元三种硬币最明显的特征入手,引导幼儿准确认识l角、5角、1元硬币,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2.幼儿第一次购物,探索1角、5角、1元毛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幼儿带着钱盒,到超市1号货架选商品(师设计的每一件商品均为5角钱或1元钱),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梳理经验,知道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提问:“谁愿意来说说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5角钱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角来付钱;用5个1角付钱。

  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买的都是5角钱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用1个5角付钱,有的用5个1角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5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是5角钱,1个5角的硬币也是5角钱。

  提问:“谁买的是1元的东西?你是怎么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1元钱的多种付钱方式:“我买了一个1元的__,用一个1元的硬币付钱。”“用10个1角的硬币付钱。”“用2个5角的硬币付钱。”“用5个1角和1个5角的硬币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2个5角的硬币合起来是1元钱;10个1角合起来是1元钱;5个1角和1个5角合起来也是1元钱。

  师:“原来硬币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刚才只买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里还有很多不同价格的商品,你们想买吗?购物时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的标价,想想怎样付钱简便些?好,请大家拿着钱盒去购物吧!”

  评析:教师在幼儿认识了1角、5角、1元三种硬币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了亲身购物的机会,进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种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每个幼儿都只有在付钱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买到商品。幼儿必须先观察商品的价格,然后思考该如伺正确付钱,并将付钱方法粘贴在展板上,最后通过课件梳理幼儿经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幼儿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

  幼儿到超市选商品,教师观察。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

  3.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师提问:“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边讲,教师边演示课件。)

  (1)6角钱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角的硬币来付钱;用1个5角和1个1角合起来也是6角,这种付钱方法只用了2个硬币,简便多了。

  (2)8角钱的**虾条付钱方式:用了8个1角来付钱;用1个5角的硬币和3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也是8角钱。

  (3)如果我买的东西是1元,请小朋友帮我想想怎样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币来付钱呢?”

  小结: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币来付,也可以用2个5角的硬币来付,因为他们合起来是1元,还可以用10个1角来付。还可以用1个5角和5个1角来付。”

  师:“原来同样的价钱可以有多种付钱方法。”(请小朋友将商品放进桌子底下的篮子里。)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设计,让幼儿在一次次购物游戏中发现多种付钱方法,既拓展了幼儿思维,又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学*、发现学*的特色。

  4.第三次购物,巩固幼儿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1)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样神秘的礼物——存钱卡(出示存钱卡)。这回要请小朋友将你的付钱方法存在存钱卡里。去超市购物时,请小朋友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商品,看看多少钱,然后回到座位上,将你的付钱方法粘在银行卡的背面。

  (2)幼儿自由购物,将付钱方法黏贴在存钱卡上。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付钱方法。

  5.分享商品,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角、5角、1元的硬币,学会了不同的付钱方法,到超市里买了这么多的商品,真开心!今天也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请她们一起来品尝我们购买的商品好吗?请小朋友把自己购买的商品送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

  (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

  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

  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

  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扩展5)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菁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看图学*7的加法

  活动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

  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结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

幼儿园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温州三幼得胜园区 潘雪如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学具筐:面霜瓶、积木、天*8个。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提出概念。

  1、请一名幼儿上来。

  (1) 今天老师想给XXX小朋友比重量,你们觉得一个人可以比重量么?那有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谁重?

  (2) 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 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工具测量。

  1、出示三样物品。(三个玩具)

  (1) 刚才我们给两样东西比了重量,我这里有三样东西,谁愿意上来给他们比较轻重。谁跟他有不一样的意见?

  (2) 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

  (3) 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4) 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

  (5) 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 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2) 教师检验: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3) 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4)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大班数学活动:保龄球馆

  舟山海娃幼儿园 虞 益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三、颁奖活动,迁移经验

  1、交待规则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抽奖箱)抽奖时间到了!每个小朋友可以到抽奖箱里摸一张奖券,请你们看清楚是几元的奖券,每张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格刚好是奖券的面额。

  2、领取奖品

  3、交流分享

  师:你拿的是几元的奖券?你用这奖券领了哪两样奖品?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

  活动设想:

  本活动取材来源于生活,以探索橘子的瓣数为主线展开活动。活动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幼儿探索用多种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然后把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了解橘子的瓣数并不相同。第二环节是利用统计得出的数据,让幼儿猜测是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然后提供大、小橘子让幼儿验证。

  活动目标:

  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学*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

  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反思:用表来记录全班幼儿计数的结果。运用统计表既有利于引导幼儿总结规律,让幼儿的知识系统化,增进幼儿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探究的方向,有助于探究目标的实现。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提醒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让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主要是想让幼儿在操作前先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活动中的盲目性?幼儿讨论激烈,纷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数了橘子,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数的那个橘子有几瓣?可以分给几个人吃?你是怎样数的?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

  反思:

  集中分享能为幼儿的相互学*提供机会。在分享中幼儿学*同伴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办法、多角度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幼儿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探索的快乐。从幼儿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能用多种方法数橘子的瓣数。这说明幼儿在面临新的问题时,能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

  (3)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发现橘子瓣数的规律。师:你们仔细观察表格,看看能发现什么?

  幼1:我发现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样多,都是4个:

  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

  师:你的橘子有几瓣?

  幼3:有12瓣。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8瓣的橘子、9瓣的橘备赢几个?

  幼儿统计和记数。

  师: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4:我发现8瓣的橘子只有1个,12瓣的橘子最多,有9个。

  幼5:一个橘子最多的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的有8瓣。

  师:今天我们只有30个小朋友参加活动,一个人数一个橘子,我们一共数了多少个橘子?

  幼:30个

  师:建瓯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个橘子最多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有8瓣呢?

  幼:不知道。

  师: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反思

  本环节利用统计表,让幼儿发现橘子的瓣数不相同,初步知道橘子大约的瓣数。设计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的发展;二是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条件。;建瓯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个橘子最多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有8瓣呢?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抛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并不是橘子最少只有8瓣,最多有14瓣。橘子到底有多少瓣,教师没有给予答案,而是提醒幼儿在生活中关注,为幼儿继续探索橘子的瓣数留下广阔的空间。

  2、抛出新的问题,启发幼儿猜想与验证。

  (1)幼儿猜想、验证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

  师:你们猜猜,一个橘子只有8瓣,它是大橘子还是小橘子?为什么?

  幼:是大橘子瓣数多,因为大橘子很大肯定瓣多,小橘子很小肯定瓣少。

  师:你们都觉得是大橘子瓣数多,小橘子瓣数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待会儿你们拿两个橘子数一数,然后记录在表我们一起来看记录表,左边第一列是一个大橘子、一个小橘子,第二列是猜一猜橘子有几瓣,第三列是数一数有几瓣。

  反思

  利用统计表的数据引发幼儿探索橘子的大小是否与瓣数的多少有必然的联系,此环节采用猜想与验证的组织形式。猜想能让幼儿调动原有经验与面临的情况进行思维碰撞,训练了幼儿独立思维能力。猜想、验证符合大班幼儿学*特点,在猜想验证过程中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中。

  (2)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

  师:你们猜猜大橘子有几辫,小橘子有几瓣,是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数完后看大橘子有几瓣,小橘子有几瓣,是否猜对了?

  幼l:我猜大橘子12瓣,小橘子9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3瓣,小橘子11瓣,大橘子瓣数更多,我猜对了。

  幼2:我猜大橘子14瓣,小橘子10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0瓣小橘子14瓣,,卜橘子瓣数更多,我猜错了。

  幼3:我的大橘子很大,我猜大橘子有15瓣,小橘子比较小,我猜有9瓣,大橘子肯定比小橘子瓣数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4瓣,小橘子14瓣,大橘子和小橘子瓣数一样多,我猜错了。

  反思

  此环节让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幼儿通过自己的验证,意识到自己原有的认识是不对的,通过此环节,让幼儿学*客观地看待问题,建构辩证的思维方式。

  (3)利用探索的答案引发幼儿思考。

  师:刚才,小朋友经过验证,得出三种答案:第一种是大橘子瓣数多,小橘子瓣数少;第二种是大橘子瓣数少,小橘子瓣数多;第三种是大橘子和小橘子的瓣数一样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肯定有秘密,你们想通过什么办法找到答案?

  幼1:我问我爷爷,我爷爷是生物老师、他会知道。

  幼2:我看百科全书。

  幼3:我跟我爸爸上网查找答案。

  反思

  教师归纳幼儿操作后的答案,利用三种不同的答案,引发幼儿继续探索,让幼儿关注橘子生长的条件。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2、根据;>;、;<;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操作单。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看那儿有什么?

  二、认识;>;。

  1、感知数量的`多和少(演示课件)

  师:这儿的景色真美呀,都有些什么呢?(树,山,河等)

  师:瞧!美丽的景色把谁给吸引来啦?(蝉)

  师:飞来了几只蝉?(3只)

  师: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3)

  师:看,又有谁飞来了?(边说边放课件)(蜻蜓)几只蜻蜓,(1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1)

  师:3只蝉和一只蜻蜓哪个多,哪个少?(3只蝉多,1只蜻蜓少)

  2、认读;>;,初步感知不等式

  (1)认读;>;

  师:3只比一只多,所以3比1多也比1大,我们可以在3和1之间放上一个符号,这样大家一眼就可以知道了。我们学过;=;,看看这儿能放吗?(不能)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就能帮助我们,它的名字叫大于号;>;(边说边放课件),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大于号(跟读)。把它放数字的中间怎么读呢?先听老师读一遍:3大于1(3>1),一起读。

  (2)动作感知;>;

  你们看,大于号长什么样子的?你能用你的身体动作来学学它的样子吗?(引导幼儿运用肢体动作)

  (3)书空;>;

  小朋友们模仿;>;的样子可真像,那;>;应该怎么写呢?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大口向前还是向后呢?大嘴巴向前大于号(教师边说边带领幼儿集体书写;>;)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

  目标:

  1.复*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和并练*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发展幼儿的逻辑能力,提高思维的敏锐性。

  准备:

  数字组成卡片,标有0-10的卡片多套(幼儿人数的1.5倍)

  过程:

  1.数字游戏《找朋友》----每个幼儿都分得一张0-10的`数字卡片,贴于胸前。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7,请幼儿找胸前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得数是7的另一幼儿做朋友。

  (1)首先两两找朋友,即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和为7.

  (2)再让找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差为7的做朋友.

  (3)请找对朋友的幼儿手拉手站着,并能说出如4+3=7的等式。适时提醒:如果教师手中的数字为8,而有些幼儿胸前的数字为2,那么这些幼儿即可以和数字为6的幼儿做朋友,也可以和数字为10的幼儿做朋友,但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做好朋友哦。

  2.游戏《翻得数》

  (1)两位教师示范游戏规则:把30张卡片打乱,游戏者轮流摸10张,剩余10张反扣在桌子中间。

  其中一游戏者先翻开桌面的任意一张卡片,此卡片上的数即表示得数。再从自己的手中找两个数字,这两个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其得数与翻的牌一致,确认找对后就把着三张卡片整齐地放在自己的一旁。接着就轮到另一游戏者翻开桌面的一张卡片,依次类推。如果翻的卡片是5,而自己手中没有相加或者相减其得数等于5的,那么就把这张卡片拿到自己手中。桌子中间的卡片翻完后,手中牌少着为胜。

  (2)小组内幼儿两两轮流继续游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学*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2.初步获得编加法应用题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

  1.教具:1个小熊玩具和1个小老虎玩具,玩具苹果4个。

  2.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内分别装有5以内的玩具,如有的装公共汽车3辆、有的装小轿车4辆、有的装小兔2只、有的装水果5个等。

  3.分组活动材料:

  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边操作实物边描述。

  1.教师:我先买了1个小熊玩具,又买了1个小老虎玩具,我一共买了2个玩具。

  听清楚老师怎么说的了吗?

  请小朋友照着老师说的也来说一说。

  2.教师出示4个苹果,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描述。

  二、幼儿根据自己框子里的`玩具,学*描述。

  1.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互相描述,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

  2.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可以怎么说?

  三、教师在幼儿描述的基础上,仿编加法应用题。

  1.教师:如果把“一共有3辆汽车”变成一个问题问大家,应该怎么问?(一共有几辆汽车?)

  2.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根据框子里的玩具情况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吧。

  3.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情况仿编应用题。

  4.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编应用题的?

  5.幼儿分组活动,根据情景自由编加法应用题。

  介绍各组材料:

  (1)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

  (2)桌上摆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

  (3)桌上摆放3个玩具碗,大小、颜色不同;第四组:桌上摆放4个苹果,大小、颜色不同。

  玩法:两人一组,根据桌上摆放的玩具编加法应用题。一个编,一个听,然后交换角色,

  继续观察玩上的不同点,编另外一道 加法应用题。

  (4)幼儿分组自由编加法应用题,。

  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特别是最后的问句。

  5.师幼分享交流:你选用什么玩具?怎么编题的?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投放玩具,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特征仿编加法应用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7

  目标:

  1、在讲讲贴贴中,知道10以内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准备:果树,篮子若干(贴有7以内的数与点),

  数字与点子若干,盒子若干,泡沫板,小熊图片与头饰

  过程:

  1、引出:

  我家有许多果树,看看有哪些果树?有几棵?

  这些果树上的果子都熟了吗?为什么说它熟了?

  2、采果子:(篮子与果子的数量对应)

  果子都熟了,我想把它采下来,可是我一个人来也来不急,怎么办呀?

  幼儿采果子,师指导。

  交流:你的'篮子里装了几个水果?为什么这么装?

  小结:幼儿说的办法。

  3、装水果:(盒子与果子的数量对应)

  我还想请你们帮个忙?把你们采的水果装到盒子里,怎么装呢?

  检验:你们是怎么装的?

  小结:幼儿装的的办法。

  4、结束:

  幼儿品尝水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的倾听力。

  2、学*动物的叫声。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活动准备:

  1、五种动物的图片、挂件。

  2、录有动物叫声的磁带

  3、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放动物录音,激发幼儿的兴趣。“你们想去森林里玩吗?”那我们就坐着火车一起去吧。幼儿坐到位置。“森林晨的小动物听到小朋友来玩,非常高兴,听,它们来欢迎我们了。”放录音一遍。“你听见有哪些小动物来欢迎我吗?”幼儿自由说。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听出来了,它们是小猫,小狗,小鸭,公鸡,青蛙。

  二、学小动物的叫声。小动物的叫声可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

  1)放录音“你听到是谁的声音呢?”“那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吧。(出示图片)”“它是怎么叫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的叫声吧。”“谁愿意把你学的叫声,来叫给大家听一听呢?”每次叫四五个幼儿。

  2)依次学*以下几种动物的叫声。

  三、游戏

  1)、幼儿自由选挂件。小动物来到我们班了,那你们喜欢谁呢?你可以自己去选小动物,但是小动物要我告诉大家,你们去选它们时,要一边学着佗们的动作,一边学着它们的叫声,如果小动物没有听到你学它们的动作,你学它们的叫声,那小动物就不请你了,知道了吗?

  2)、开始游戏现在你们都到了小动物家里了,都成了动物宝宝了,老师就请动物宝宝们来做游戏,当你听到录音机里是谁的叫声,就请这个小动物站起来把你好听的叫声叫给大家听好吗?一种声音一次。放录音,游戏一遍。现在,小动物都听到自己的声音站起来,那我们再来听一听这回录音机里放的是谁的声音,听到是谁的声音,就请这个小动物一边发出声音一边做动作,坐回自己的家。放录音游戏一遍。

  四、看图谱,学儿歌森林里的其它动物看到你们今天这么能干,它们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老师念儿歌一遍。

  ②引发兴趣,这首儿歌里有五种小动物的.叫声,是不是有和你一样的动物呢?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幼儿跟念儿歌一遍。

  小结:今天,动物宝宝学会了自己的叫声,又学会了好听的儿歌,现在,请被请到的动物宝宝跟我们到外面去做游戏。但是请到的小动物要一边学叫声一做动作到我们这边来,听到了吗?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对小动物的叫声很感兴趣,通过节奏图谱的出示和指挥,幼儿大多一开始就能够基本会唱小动物的叫声。在掌握了叫声的节奏后自然地引入之后的小动物,学*唱出小动物的叫声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活动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三、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日历。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五、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

  一、设计意图:

  随着年龄的提高,大班幼儿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是熟悉的,因此对图形进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帮助老师分绸带入手,充分激发了幼儿学*探索的欲望,接着围着图形层层展开活动。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原则,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操作,对认识新事物具有积极意义。第一环节提供圆形可学*用对折的方法二等分,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二环节提供长方形、正方形,幼儿凭自己地思维能力选择二等分地方法,在讲解中学*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第三环节,使知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第四环节,要求幼儿在掌握二等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操作,联系生活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

  3、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活动难点: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材料:绸带,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分练*纸,各种食物(花片、毛线、吸管、米、水)。

  2、工具:笔,剪刀,直尺。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讲解演示

  1、出示绸带问:"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扎两个辫子)我还想给两条小辫扎上漂亮的绸带,现在只有一根绸带,怎么办才能扎两根小辫呢?请小朋友帮老师想想办法,怎么分?"

  2、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

  3、教师小结:把绸带两头对折,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此环节以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绸带为材料,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开动脑筋,帮助分绸带。通过把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初步认识"二等分"这一概念)。

  (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索一、游戏:分蛋糕师(展示课件):今天小熊生日,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它想把一块蛋糕分给两位好朋友吃,怎么办?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

  (1)每人两块圆形蛋糕,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

  (2)组织幼儿讨论等分方法。

  (3)师小结:把圆形蛋糕对折,然后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4)操作验证二等分:"怎样让别人相信你的两份蛋糕是一样大的呢?"(叠在一起比较)

  (5)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①请小朋友把等分后的.两部分与原来的蛋糕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②师小结: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此环节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对折的折法来二等分圆形,得到一样大小的两份,然后通过验证来证实二等分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实际含义)。

  二、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1、出示(正方形):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把正方形进行二等分。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请幼儿介绍新方法。

  4、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讲清对边折、对角折的方法。请没这样折过的幼儿重新试一次。

  5、出示(长方形):幼儿再次操作。

  6、师:课件展示(此环节提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让幼儿操作,探索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给幼儿增加了难度,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想出对角线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能激发幼儿积极性和独创精神。教师让没有尝试对角线折和对角折的幼儿一个充分学*的机会,再次巩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三、游戏"看谁说的对"天线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分?比一比谁说的又对又快?

  过渡语:刚才我们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用对折的方法进行了二等分,可是,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像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比如:桌子、椅子等。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这些东西,怎样进行等分。

  四、探索二等分的方法。

  1、将幼儿分四组,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参观超市,看看超市里有什么?请小朋友动脑筋把这些实物分成相等的二份。

  (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分。)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提问:(分别出示毛线、吸管、花片、米、水)小朋友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把毛线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对折、尺子量,剪刀剪、用手撕)

  (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法、数数法、计量法。

  (3)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超市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分。不同的物体性质不一样,所以要用不同的方法。和纸一样又软又薄的东西可以用折叠法来分,和蛋糕一样比较厚的可以用分割法,和水一样的液体和数量较多的物体可以用等量的方法来。

  五、结束部分:活动延伸。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1

  设计意图

  第一、为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区别和理解10以内的单双数,我以找朋友游戏情景导入。

  第二、运用PPt操作,来让幼儿知道一组物体假如两个两个数,数到最后正好数完的是双数,数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

  第三、让幼儿通过寻找感知、利用学具独立操作、游戏活动认识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第四、让幼儿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延伸到超10数的单双,拓宽知识面,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利用直观教具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概念,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认识10以内单双数。

  2、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10以内单双数

  2、难点: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活动准备

  1、在教室里放置一些成单成双的物体。

  2、小动物、小圆点、数字宝宝的家一张,小圆点1一10卡片人手一份,数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导入。

  师:小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好吗?通过找朋友游戏知道2个2个找到朋友的是双数,没找到朋友的数是单数。

  2、引出单双数概念,运用直观教具操作活动来引导幼儿认识区分单双数技能。

  a、师:今天还有许多的小动物也想来玩游戏了,看看都有谁?

  幼:小猴子。

  师:小猴有几只呢?

  幼:4只。

  师:那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

  师:小鸡有几只呢?

  幼:5只。

  师:那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师:现在天上又飞来几只小乌?

  幼:6只。

  师:那可以数字几来表示?6来表示,那谁是单数?谁是双数?来看看,这里小猴可以两个两个圈在一起,能找到好朋友的就是双数。像小鸡两个两个圈到一起后,还多出一只小鸡找不到朋友的叫单数。

  师:小动物也来参加我们的游戏啦,有哪些小动物呢?单数的小动物找到单数的家,双数的小动物找到双数的家。师上前操作。

  b、师小结:我们两个两个找朋友小动物都找到家了。

  c、数字宝宝也想来参加我们的游戏,也请你帮数字宝宝送回家,好吗?

  请小朋友帮数字宝宝送回家。

  3、通过幼儿实际操作更深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a、师:小朋友们,你们每个人椅子边都有一合卡片宝宝,小耳朵听,快快快,快快拿出单数来。小朋友听数拿出卡片来。

  师:快快快,请你找出双数一,让幼儿再次领会单双数的`含义。

  4、引导幼儿实际操作

  师:今天我们又有一些新的游戏等着大家了,新的游戏都放在后面,请小朋友们有序地操作哦。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上面所学区分单双数技能,进一步巩固如何区分单双数。

  师:老师现在为小朋友展示最后一个游戏,请小朋友向前操作,幼儿在机前引导幼儿,为单双数数字宝宝打钩。

  师:小朋友们认识单双数还能用我们的歌声来表现对吗,来我们唱起来吧!在歌声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

  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发,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3、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达成很不理想,第四个大环节,只有极少数幼儿能根据归纳出的单双数规律,准确说出20以内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直接运用卡片来判断很抽象,幼儿不易掌握。应该还是先要投放学具让幼儿操作。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的掌握任意一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是我下一步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一个数字都有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整数的相邻数。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数学。

  3、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

  2、动物房子图片,小动物图片(小狗、小猫、兔子、猴子、狐狸)

  3、空纸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风景优美的树林里,一条小河缓缓地流着,小树林旁边有一栋漂亮的楼房,

  里面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一看里面都住着谁,好不好?

  2、教师出示有小动物楼房的图片

  分别是:小狗(一楼)、小猫(二楼)、兔子(三楼)、猴子(四楼)、狐狸(五楼)

  谁能说出这些小动物的邻居是谁?

  3、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动物的.邻居是谁了,那请你们看看你们的左右邻居是谁?

  幼儿互动,教师观察。

  4、教师:我们小朋友都有邻居,数字宝宝它也想找邻居,你们想不想去帮帮他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邻居吧!

  5、教师出示1—————10数字卡片

  让幼儿知道任意数都有相邻的关系(多1和少1)

  6、老师拿出10以内任意三个相邻的数字卡片,请幼儿为三个数字排队,引导幼儿按顺序排。

  二、游戏

  1、游戏一:找朋友

  幼儿身上带好1——10的数字卡片按顺序排好队后,老师带着幼儿说儿歌:

  宝宝宝宝转一圈,宝宝宝宝瞧一瞧,

  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

  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来告诉我。

  幼儿大声告诉对方,自己的朋友是几和几?

  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2、游戏二:摸彩票

  幼儿在一个装有1—9的数字卡片的箱子里摸,摸出一个数字,并说出它的相邻数,正确的即可获奖。(奖励一个笑脸娃娃)大家一起玩。

  3、游戏三:找朋友

  发给每位幼儿1到10的数字卡片,摆在桌子上,老师拿出任意一个数字,请小朋友把它的相邻数找出来,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小球,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复*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心形、菱形、三角形信件若干,写有算式的信件若干,写有1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题卡(不同的形状、颜色、与幼儿人数相等),数字卡片,闯关的背景图6张。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并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幼儿的学*兴趣、

  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森林邮局要开业了,可是邮局的'熊猫局长却告诉我邮递员还不够用,他很着急,让我帮他招收邮递员。欢迎小朋友报名参加,想参加的小朋友请举手。哇,这么多小朋友要参加,我实在是太高兴了,可是到底要选谁呢?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看看谁的本领最大,谁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邮递员。

  2、复*10以内的加减运算

  (1)我们邮递员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信件,第一关就是查收信件。

  ①心形信件上午收到5封,下午收到1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5+1=6

  心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9封,送走3封,还剩几封?

  9——3=6

  ②菱形信件上午收到3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3+4=7

  菱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8封,送走4封,还剩几封?

  8—4=4

  ③三角形信件上午收到6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6+4=10

  三角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10封,送走2封,还剩几封?

  10—2=8

  (2)邀请幼儿做考官,设计题目请邮递员查收信件

  一名幼儿做考官设计题目,其他幼儿列出算式并算出答案。

  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引导幼儿发现出题的方法。先收到,再收到就是加法;先收到,再送走就是减法。

  (3)看算式写邮编

  师:恭喜小朋友都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但一个合格的邮递员不仅要会查收信件,还要具备很好的分信能力,怎么分信呢?就是利用邮编来区分。小动物把邮编都写成了很多算式,你们来试着破译一下吧!看谁最快!

  幼儿分组游戏,将信件的邮编计算出来后,再进行分类。

  (4)请幼儿将信件送到小动物家,互相检查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邮编的算式,巩固加减运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的:

  1、学*用数学、图画等符号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

  2、学*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能有计划地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盆蚕豆、塑料花、瓶盖。

  2、每人一张纸、笔。

  活动过程:

  一、玩玩、记记

  1、几哦按时带领幼儿观察操作材料,引起幼儿的兴趣。

  2、明确操作要求:用一只手用力往盆里抓一把,把抓的出的物体,数一数,记下来,一共抓三次。

  3、讨论:怎么样记得牢,又记得清?(抓一次,记一次)

  4、幼儿动手操作:师巡回指导。

  5、交流

  (1)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师幼共同检查记得是否清楚。

  (2)比一比,谁接的方法好?

  二、猜一猜

  1、带领幼儿观察桌上的三种物品:花生、塑料花、瓶盖

  2、猜猜看,用力抓一把,哪种物体抓得最多,哪种无意抓得最少?为什么?

  三、说说发现

  1、讨论:如果抓桌上的三种物品,每种物品抓三次,怎样记录在一张纸上?

  (用图画、数字等符号记录)

  (塑料花)

  (瓶盖)

  (蚕豆)

  2、幼儿动手操作;师提醒个别幼儿按要求操作。

  3、展示热别幼儿的记录单,说说记录单上的.内容,严整记录单上的句路是否清楚。

  4、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复*球体、圆柱体、长方形、正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2、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与立方体相似的物体。

  3、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与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上面镂不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小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魔术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常规组织教学。

  2、复*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各种生活的物体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复*已经学过的知识。

  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大电话给老师说:“昨天,它很想吃一根胡萝卜?”于是今天老师就给小白兔带来了一根胡萝卜,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是什么?”(出示胡萝卜图片),

  师:“你们看,胡萝卜是什么形状的?”

  幼:“圆柱体。”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幼:“牙膏盒。”

  师:“对,你们看,牙膏盒是什么形状的?”

  幼:“长方体。”

  师:“小朋友你们在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是什么?”

  幼:“魔方。”

  师:“是什么形状?”

  幼:“是正方体。”

  2、游戏:“魔术箱”

  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这些图形。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⑴、游戏:“魔术箱”。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变魔术?(想)今天老师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呦!”

  ⑵、教师变魔术

  师:“妈哩妈哩轰,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

  幼:“圆柱体。”

  师:“它是什么样呢?”

  幼:“没有角的。”

  ⑶、依次出正方体、长方体进行提问。

  ⑷、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通过触觉让幼儿说一说摸到的是什么图形。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让幼儿说一说,他们各是什么图形。

  2、教师拿出多种图形,让幼儿分组游戏分别找出(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反思:

  通过复*,再次加深了幼儿对这几种图形认识和了解,幼儿对游戏这一环节特别的感兴趣,但让幼儿通过触觉去感受正方体和长方体还有一定的难度。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扩展6)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菁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

  “石头剪刀布”是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游戏。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把原本由两个幼儿玩的游戏变为由一群幼儿两两结对轮流玩的游戏,并以雪花片为游戏“筹码”,提高活动的挑战性。随着游戏输赢结果的产生,幼儿手上的雪花片的数量在不断变化,于是,这个活动就自然而然地与“数运算”核心经验的学*结合起来了。

  该活动的重点是每轮游戏后的推理过程,即让幼儿推理“输完了”和“赢得最多”两种极端情况形成的过程,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推理过程。这个推理过程涉及对三个方面关系的思考:即游戏前的雪花片数量、游戏输赢规则、游戏后的雪花片数量。例如,幼儿原本拥有3片雪花片,每输一次失去一片,每赢一次得到一片。如果某幼儿三次游戏后所剩雪花片数量为0,那么他应该是连输了三次。如果某幼儿三次游戏后雪花片数量为6片,那么就要先去掉他原先拥有的3片雪花片,其余的3片雪花片就是他赢得的,根据每次赢1片的游戏规则就能推断出他赢了3次。

  该活动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介绍玩法和规则,并试玩一次,以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其次是开展两轮游戏,每轮游戏后引导幼儿进行判断推理和表述,并用磁性黑板上的磁铁块表征雪花片数量的变化过程,帮助幼儿直接感知和验证。对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在推理过程中会自然运用“分解与组合”这一数学核心经验,但对“三个方面关系”的思考需要幼儿先在头脑中表征出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再用语言加以表述,这对大班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提出了挑战,有利于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雪花片数量变化的过程,尝试根据雪花片数量结果,推导出雪花片数量与游戏输赢结果以及游戏规则之间的关系。

  2.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准备:

  雪花片三筐(数量多于幼儿人手6片),磁性黑板一块,磁铁块12~15个,粘纸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数倍)。

  过程:

  一、回忆熟悉的游戏,了解新的游戏规则

  1.回忆熟悉的游戏。

  (1)回忆游戏“石头剪刀布”的玩法和规则。

  提问:“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是怎么玩的?有什么规则?

  (说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梳理“玩法”,强调“规则”,比如,要同时出手势,一旦出了手势就不能更换,如果出了同样的手势要重新来一次,等等。)

  (2)介绍新的游戏玩法。

  提出要求:下面我们要把原来的两人游戏变为集体游戏。每个小朋友边念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边拍手,念完后迅速找到一个朋友和他面对面,一起念“石头剪刀布”的指令后同时出手势,比出胜负。每一对朋友只能玩一次游戏、比出一次输赢,然后更换一个朋友再游戏。

  2.试玩新的集体游戏。

  (1)请幼儿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两两找朋友轮流玩游戏,引导幼儿一起念儿歌、一起说“石头剪刀布”的指令。

  (2)提问:谁赢了?谁输了?出了一样的手势该怎么办?比出一次输赢后就要怎么样了?

  (3)待游戏比出输赢后,请幼儿回座位坐下。

  (4)帮助幼儿理解新规则:一轮游戏中,每个人要换3次朋友,也就是每人要玩3次“石头剪刀布”。

  (说明: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念儿歌、说指令以及提问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游戏中,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幼儿能否理解和遵守新的游戏规则,是否已做到一对朋友在一次游戏中只有一次输赢,从而为幼儿在之后的推理中思考输赢关系做好铺垫。)

  3.了解增加雪花片后的新玩法。

  (1)讲解新的玩法和规则:游戏前每个小朋友只能拿取3片雪花片,游戏中每一次输的小朋友要给赢的小朋友一片雪花片。游戏中每人要想办法保管好自己的雪花片,不要掉落和丢失。

  (2)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放三筐雪花片,请每位幼儿上来拿取3片雪花片后回到座位上坐好,然后与旁边的同伴互相验证有否拿对。

  二、第一轮游戏,体验3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

  1.尝试游戏,体验3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1)请幼儿进行第一次游戏。游戏中教师提问:现在有小朋友手上只剩下两(一)片雪花片了,他还能玩几次游戏?

  (2)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3)请幼儿进行第二次游戏。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说明:一轮游戏进行三次,一般三次后就会有幼儿输完3片雪花片。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即每次输赢后能否正确拿出一片雪花片,以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关注自己手上雪花片数量的变化及其与输赢结果之间的关系。)

  2.游戏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过程。

  (1)请输完雪花片的幼儿上来,肯定其能“遵守规则”。

  (说明:游戏有输赢是正常的,幼儿将自己手里的雪花片都输完时,可能会有挫败感,教师要注意幼儿的情绪,及时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游戏心态。)

  (2)请大家一起来尝试推理。

  提问:大家来猜猜,他的3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呢?如果是因为他输了,那么他一共输了几次?为什么是输了3次?

  (说明:对于“3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的推理,基本上所有幼儿都会说“因为他输了”,而后的'教师追问“那么他一共输了几次”,目的是帮助幼儿思考输赢结果与雪花片数量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可以再追问“为什么是输了3次”,以帮助幼儿在雪花片数量与“每次输赢1片”的游戏规则之间建立起联系。)

  (3)提问:谁认为自己手上的雪花片最多?有几片?

  (4)请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来推论他们的雪花片变为6片的过程。

  提问: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雪花片怎么会变成6片的呢?如果是因为他们赢了,那他们每人赢了几次?为什么?

  (说明:对于“每人赢了几次”这个问题,幼儿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赢了3次”和“赢了6次”。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前者既记住了自己原先就有3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赢了会得到1片,而后者只记得自己每次赢了会得到1片,忘记了自己原先手上就有3片。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说自己“赢了6次”时,幼儿可能会用“3+3=6”来作答,教师可以视情况再深入追问幼儿:“这里有两个3,这两个3有区别吗?”以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原先手上的3片雪花片加上游戏中赢得的3片雪花片才是6片雪花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

  (5)幼儿作出推理后,教师呈现磁性黑板,请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在集体面前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可先向幼儿A提问:“你原先手上有几片雪花片?”然后让幼儿A在磁性黑板上正确摆放出磁铁块加以表征。随后,幼儿A每描述自己赢了一次,就让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B在3块磁铁块的后面加上1块磁铁块。这个摆放过程既是验证的过程,又是操作的过程,可让全体幼儿直观地看到由磁铁块所表征的雪花片变化过程。教师在这个环节要重点关注幼儿对雪花片变化过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结果的差异,以了解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不同思维水*。)

  三、第二轮游戏,体验6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

  1.尝试游戏,体验6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1)调整规则:游戏玩法不变,每人改为拿6片雪花片游戏,共玩3次,每次输的人给赢的人2片雪花片。

  (2)请幼儿游戏一次。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2.游戏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过程。

  (1)请输完雪花片的幼儿上来,肯定其能“遵守规则”。

  (2)请大家一起来尝试推理。

  提问: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6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呢?如果是因为他们输了,那么他们每人输了几次?为什么?

  (说明:对于这个问题,幼儿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输了3次”和“输了6次”。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时,有幼儿可能会用“2+2+2=6”来作答,即每次都输掉2片雪花片,输了3次2片,就输完了6片;有幼儿则可能忘记了游戏规则,会说因为输了6片雪花片,所以输了6次。)

  (3)请输完了雪花片的幼儿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教师可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A上来,根据输完6片雪花片的幼儿B的描述,来摆放磁铁块。教师可先向幼儿B提问:“你原先手上有几片雪花片?”并让幼儿B在磁性黑板上正确摆放出6块磁铁块加以表征;幼儿B每描述自己输了一次,幼儿A就去掉磁性黑板上的2块磁铁块……这个摆放过程既是验证的过程,又是操作的过程,可让幼儿直观地看到由磁铁块所表征的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4)请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来推论他们的雪花片变为12片的过程。

  提问: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雪花片怎么会变成12片的呢?如果是因为他们赢了,那么他们每人赢了几次?为什么?

  (说明:对于这个问题,幼儿也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赢了3次”和“赢了6次”,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前者既记住了每人原先手上就有6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赢了会得到2片,而后者只记得每次赢了会得到2片雪花片,忘记了每人原先手上有6片雪花片,或者是把游戏规则记成了每赢一次得到1片。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有这样的答案时,有幼儿可能会用“6+6=12”来作答,即原先手里有的6片雪花片加上赢得的6片雪花片就是12片雪花片,所以赢了6次。有幼儿则可能会用“6+2+2+2=12”来作答,他的解释是,因为除了原先有的6片雪花片,后来每赢一次得到2片,一共赢了3次,得到6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

  (5)请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儿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陛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教师的具体引导方法同前。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关注幼儿对雪花片变化过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结果的差异,重点引导幼儿思考游戏前的雪花片数量、游戏输赢规则、游戏后的雪花片数量这三方面的关系。)

  (6)根据本班幼儿的推理水*,选择开展以下环节的活动。

  提问:谁的雪花片不是最多也不是最少?他到底有几片?

  为什么只剩下了这几片?你在游戏中的输赢情况如何?

  你能不能用磁铁块摆放出你的雪花片输赢过程?

  如果两个小朋友手里剩下的雪花片数量是一样的,他们的输赢过程也会是一样的吗?

  (说明:以上问题是针对个别幼儿的,可根据本班幼儿的推理水*,选择性地开展该环节活动,目的是引导他们尝试回忆或推论自己雪花片的输赢过程,并用语言加以表述,同时尝试用磁铁块加以表征。最后一个问题意在引导幼儿基于摆放磁铁块的过程,尝试思考和理解“输赢的不同顺序”与“相同答案”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究身边常见事物的兴趣,学*从不同角度观察帽子的特征。

  2、学*将活动过程用简便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不同款式、颜色、质地、用途的帽子若干顶。

  2、4张桌子,4张盖布,4块黑板,笔、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学*分类记录的方法

  (1)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请4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小朋友上台,并请幼儿说说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他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3)教师引导幼儿记录分类结果。“我们要把这里有4个小朋友的事记下来,可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4”表示人数,用娃娃头表示小朋友)“谁能把有相同之处的小朋友排在一起?”“他们是怎么排的,他们哪里一样?”(这两个是男孩,这两个是女孩)“这又该怎么记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和简单的标记来记录)“除了这种排队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教师在幼儿分类的基础上再次引导他们用简单的标记来记录)

  2、学*从不同的角度对帽子进行分类

  (1)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不同之处。

  (2)启发幼儿说出帽子的各种用途。

  (3)提出分类的要求。“原来帽子的用处这么大,我们大家都需要它。今天我们这里有这么多帽子,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帽子商店吧。想一想开商店我们要先做什么准备工作呢?”(引导幼儿先从整理帽子开始)“我们可不能把帽子放得乱七八糟的,你们说可以怎么摆放呢?”(引导幼儿说出将帽子按同一特征摆放)

  3、小组活动

  (1)提出记录的方法。“今天,我们请4组小朋友来整理一个柜台。首先,请上来的小朋友数数柜台上有几顶帽子,用数字和标记把它们记下来;然后,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把有相同特征的帽子摆在一起并数数每种有几顶;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商量看看该怎么记录。如果你们还有别的分法,就再分一次,分好后再数数每种有几顶,想一想该怎么记录。记住每分一次,就记录一次。”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分类时要按同一标准全部分完后,才能按别的标准再次进行分类。

  (3)引导幼儿多角度地思考分类的标准。

  (4)观察幼儿的不同记录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摆放图形,学*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内图形的特征。

  2、继续学*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去运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空心大圆4个(分别为红、黑、各一,绿2),标记若干(如南P333图二、三、四、五、六)。

  活动过程:

  一、复*10的组成。

  开展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复*10的组成。

  二、学*按标记将图形分类。

  1、出示教具(五),引导幼儿观察标记后说出这两个空心圆圈是谁的家。

  2、谁来将图片按标记分别放在两个圈内。分完后再请幼儿说说两个圈里各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

  三、学*交集分类。

  1、出示图六,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家怎么了:这两个家怎么了?有没有完全重叠,是谁的家和谁的家有部分重叠了,重叠的这一部分有谁的家。(是绿色、三角形的家。)

  2、出示图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们想想什么图片可以住在绿色的家和三角形的家重叠的`地方?

  3、教师和幼儿一起在两个圈重叠的地方放上绿色的三角形,并在重叠处的上方贴上相应的标记。

  四、运用交集分类经验。

  1、出示图八:请你们想一想板上的标记和两个空心圈,红心圈里放什么图形,黑心圈里放什么图形,他们重叠的地方又应该放什么图形?(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

  2、请一名幼儿分别将图形片送至红圈、黑圈和两圈重叠的地方,请其他幼儿检查他放得是否正确,并说说为什么。同时想想重叠的地方应该贴什么标记。

  五、幼儿操作。

  1、小朋友先看看材料上(两个相交的圆圈)每个圈上插着什么标记,想想在每个圈内应放什么图形,放好后,再想想两个圆圈重叠的部分内应该放什么图形,将图片放在里面。完成后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的。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六、结束活动。

  1、表扬上课表现好的孩子。

  2、和孩子一起收拾活动用具。

  活动反思:

  这些图形是幼儿*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语出《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4

  一、题目

  十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二、活动目标

  1、复*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心形、菱形、三角形信件若干,写有算式的信件若干,写有1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题卡(不同的形状、颜色、与幼儿人数相等),数字卡片,闯关的背景图6张。

  2、经验准备: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并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四、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幼儿的学*兴趣、

  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森林邮局要开业了,可是邮局的熊猫局长却告诉我邮递员还不够用,他很着急,让我帮他招收邮递员。欢迎小朋友报名参加,想参加的小朋友请举手。哇,这么多小朋友要参加,我实在是太高兴了,可是到底要选谁呢?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看看谁的本领最大,谁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邮递员。

  2、复*10以内的.加减运算

  (1)我们邮递员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信件,第一关就是查收信件。

  ①心形信件上午收到5封,下午收到1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答:5+1=6

  心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9封,送走3封,还剩几封? 答:9-3=6

  ②菱形信件上午收到3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答:3+4=7

  菱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8封,送走4封,还剩几封? 答:8-4=4

  ③三角形信件上午收到6封,下午收到4封,今天一共收到几封? 答:6+4=10

  三角形信件今天一共收到10封,送走2封,还剩几封? 答:10-2=8

  (2)邀请幼儿做考官,设计题目请邮递员查收信件

  一名幼儿做考官设计题目,其他幼儿列出算式并算出答案。

  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引导幼儿发现出题的方法。先收到,再收到就是加法;先收到,再送走就是减法。

  (3)看算式写邮编

  师:恭喜小朋友都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但一个合格的邮递员不仅要会查收信件,还要具备很好的分信能力,怎么分信呢?就是利用邮编来区分。小动物把邮编都写成了很多算式,你们来试着破译一下吧!看谁最快!

  幼儿分组游戏,将信件的邮编计算出来后,再进行分类。

  (4)请幼儿将信件送到小动物家,互相检查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邮编的算式,巩固加减运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

  设计意图:

  一次泥工活动,有的幼儿选的是没用过的圆柱体的新橡皮泥,有的幼儿用的是用过的被团成球体的橡皮泥。很快孩子们之间就发生了争执,有的说圆柱体的橡皮泥大,有的说球体的大。争执无果,孩子求助于我。最后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把橡皮泥都团成了球体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原来大家的'橡皮泥是一样大的。虽然解决了争执,但由此我意识到,幼儿由于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差,对体积守恒的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许多认识上的错误,所以我设计并组织了该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物体体积的大小不会因位置、方向或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2.尝试用体积守恒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座位摆成半圆形。

  2.在科学活动区摆放积木、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工具、水果、水果刀等以备操作。

  3.大苹果、香蕉各一个,水果刀一把。

  4.图片、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老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变变变”。

  在指定范围内大家边走边拍手说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个“变”字时,幼儿根据想象做任意动作并保持不变。如小兔、小狗等动物,大山、小花等自然物体,看书、做操等动态姿势等。老师拍手,幼儿恢复立正姿势,重复游戏。

  二、每一遍游戏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模仿的是什么

  并提问幼儿:虽然大家变成了大山、小兔子、房子……但还原后你觉得自己有变化吗?有没有长高、变矮?有没有变胖、变瘦?你有没有多个小脚丫?有没有少个小耳朵呢?(每次提问孩子们都会边哈哈大笑边说“没有”,还用动作证实)

  小结:原来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动作还原后都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

  三、再次和幼儿玩游戏“变变变”,一起变成小猫轻轻走回自己的座位。

  四、讲故事《苹果变多了》(故事附后)。

  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演示切苹果。讲完后根据故事提问:小熊的苹果真的变多了吗?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把切开的苹果多次合起来再分开,以帮助幼儿判断分析。

  师幼一起讨论、小结:虽然苹果被切成了四块,但合起来后还是原来那个苹果,没有变多,也没有变少。

  五、游戏“变了吗”。

  1.先从正面观察教室里钢琴、电视机、桌椅等,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最后回到正面,看看他们有无变化。

  2.教师用五块大型积木先后搭建成房子、小桥、小汽车等,请幼儿判断积木虽然搭成了不同的造型,但积木的数量、大小、多少有无变化。

  3.幼儿任意玩橡皮泥,塑好一个造型后就还原,看橡皮泥是否有变化,有没有多或少。

  六、幼儿看图玩游戏(图示附后)。

  1.找相同。看看三排美味食物中,哪两个食物一样大,在一样大的后面打√。下面有五块积木,看看哪两座房子是用这五块积木搭成的,把他们圈起来。

  2.数方块。下面是用许多同样大小的积木搭成的造型,看看哪两组用的积木一样多,把积木数量相同的造型连起来。

  七、做完图片游戏的幼儿到活动区游戏:玩橡皮泥、搭积木、切水果。在动手操作中巩固对“体积守恒”的认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家帮爸爸妈妈分蛋糕、水果等,感知体积守恒。

  2.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里、户外从不同角度观察家具、建筑、花草树木等,感知体积守恒。

  活动反思:

  1.本活动的组织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需要。

  2.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3.活动中教师不是单纯的教授,而是以启发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使幼儿主动而非被动地参与活动。

  4.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的。

  附1:故事:苹果变多了

  小熊拿着一个红苹果和一个大香蕉,高高兴兴去找好朋友小鹿。路上遇到了馋嘴的狐狸,狐狸想把小熊的大香蕉骗来吃,他眼珠子一转想出一个坏主意。

  狐狸对小熊说:“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得更多!你信不信?”

  小熊说:“你也不是魔术师,怎么变?”

  “如果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多,你就把香蕉送给我,怎么样?”狐狸说。

  小熊点点头答应了。

  只见狐狸从口袋里拿出一把水果刀,把苹果一切两半,问小熊:“你看现在有多少苹果?”

  “两块。”小熊答道。

  他又把两块苹果各切了一刀,问道:“现在是几块了?”

  小熊说:“现在有四块了。”

  “原来是一个,现在是四个。我是不是把你的苹果变多了?”狐狸又问道。

  “真的变多了。”小熊开心地说。

  “那你是不是应该把香蕉送给我呀?”

  “好吧!”狐狸拿着小熊的大香蕉得意地走了。

  小熊来到小鹿家,把发生的事讲了一遍,小鹿说:“小熊,你上当了! ”

  “我怎么会上当呢?明明多了嘛!”小熊不解地挠着头说。

  小朋友,你们说小熊的苹果变多了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 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

  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

  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 索知识的兴趣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延伸活动:

  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7

  一、通过故事《郊游》,引起幼儿兴趣,复*10的加法运算。

  师:今天天气真好,兔妈妈带着小兔去郊外郊游,小兔很开心拉着妈妈的手走在草地上。

  1、出示课件,加法运算:8+1=? 9-7=? 10-2=? 7+3=? 5+5=?

  师:小兔看见了许多美丽的气球,它很要气球,可是气球上面有几道题目难倒了小兔,我们一起小兔。

  二、在10以内加法运算的基础上,知道加法互换的原理,学*另一种题型。

  1、(出示课件)师:小朋友帮助小兔拿到了气球,草原上飞来了许多蜻蜓。花丛里有9只蜻蜓,又来了1只,现在花丛里一共有多少只蜻蜓?我们可以列一道什么算式?幼儿列式计算:9+1=10。

  2、教师引导孩子理解两个部分量的交换关系。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列出另外的一种算式:1+9=10。(教师简单讲解总量和部分量的关系)因为10可以分成1和9,或9和1,因此它们两个数字交换位置总数不变。

  3、通过以上的学*,出示课件(小鸭)让孩子进一步的理解两个部分量的交换关系。师:小兔和妈妈走到河边看到了许多小鸭。

  4、利用课件,在理解部分量的交换关系基础上,学*加法的另外一种题型。

  师:兔妈妈看到小朋友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它想考考小朋友,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出示课件汽车和皮球,引导孩子学*题型:3+()=7,并运用减法算式或交换部分量的关系计算结果)

  三、复*10以内的减法运算,理解两个部分量交换的关系。学*另一种题型。

  1、师:猴子妈妈要小猴子去果园里摘些水果,小猴子很高兴地出门了。

  (出示课件)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小猴子摘了多少个?现在树上还剩下多少个桃子?我们可以列一道什么算式?请幼儿口述并计算减法算式:10-3=7,算式中的.10、3、7各表示什么意思?还能怎么列?10-7=3。

  2、出示课件,学*另外一种题型。

  师:回家路上,小猴在路边摘了些花,原来路边有几朵花,小猴摘了几朵?还剩下几朵?我们可以列一道什么算式,请幼儿根据图意列出两道9的减法算式:9-()=2,9-()=8。

  四、通过游戏掌握10的加减法运算的各种题型。

  师:天黑了,兔妈妈、小兔、小猴子要回家啦,可是在回家的路上被大灰狼设下关卡。

  1、游戏《闯关》,出示地刺,让幼儿快速计算出相应10的加减法运算题,就能通过。

  2、游戏《过河》,出示算术题,请幼儿看着计算题填上相应的得数,就会出现木桩过河。

  提示:此教案有配套的课件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真听清楚各项活动的规则, 用过的物品能归还原处。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材料准备:

  1、幼儿人手一本《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

  2、小黑板一块,粉笔若干、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发放《幼儿园课程指导.数学》,幼儿人手一本。

  2、集体活动

  (1) 按数拍手。

  “我们来听数拍手,我报几你们就拍几下。”

  (2) 认识序数。

  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书画面。“有几张小椅子,椅子上有几个小朋友?第几张椅子是空着的?我们按顺序说说空着的小椅子的位置。”教师手指第三张空椅子。“这是第几张空椅子?谁会用一个数字来表示这张小椅子的位置?”“你在这里写上‘3’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时还可以用‘3’来表示什么?”“现在你知道数字有几个用处了吗?”(表示物体的位置,表示物体的数量。)

  “能在每张空椅子上都写上一个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吗?”老师盖着第三第六第九张空椅子。“谁能说说,哪几张椅子不见了?你又是怎么发现的'呢?谁帮助你一看就知道第几张椅子不见了?”

  3、分组活动。

  数数第几张椅子是空的。

  “说说范样上每张椅子的位置,看看第几张椅子没人来,是空的,请你把能表示空椅子位置的数字写在书上,边做边讲,第几张椅子是空的,做完后说说哪几张椅子是 空的。”

  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智能AB猜试题。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二、剥花生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

  (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

  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

  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

  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知道能把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放在一起组合成新的图形,感受图形间的组合、变换。

  2、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行四边形、梯形各一个;小三角形若干;每个孩子一套操作学具;机器人两个、音乐

  活动过程:

  一、和图形做游戏(目的: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指认图形并正确命名

  提问:转动图形,结果会怎样?

  教师小结:图形的方向改变了,但形状不变。

  2、重点复*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几个角?有什么不同?几条边?边有什么不同?几条长边?几条短边?

  3、今天我来请聪明的孩子把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利用边碰边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请个别孩子来尝试。

  教师小结: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利用边碰边的方式可以变出正方形、大三角形、*行四边形三种图形。

  提问:如果用四个图形组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图形?请个别孩子来说说看?能不能变成我们刚才说过的所有图形呢,你们也来试一试?

  二、孩子们利用四个三角形自由组合拼摆不同的形状。

  1、用四个相同的三角形聪明的孩子能变成什么?孩子们组合拼摆,教师巡回指导。

  2、请几个孩子到前面黑板上拼一拼。

  3、分享交流拼摆结果:四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哪些形状?请个别孩子来说说每个图形是怎么变成的`?

  4、在音乐声中教师利用四个三角形分别展示每个图形的组合方法。

  三、教师出示其他的图形让孩子们尝试计算有几个三角形组合而成。

  大的长方形(6个)

  大的梯形(6个)

  大的三角形(8个)

  大的长方形(12个)

  四、教师出示两个机器人,引导孩子们观察它每一部分的形状,提出要求后,将孩子们分成两组合作玩游戏。

  1、教师提出要求后孩子们玩游戏。

  2、分享交流游戏结果。

  3、教师小结:比赛不能只想到赢,还要想想怎样才是正确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2

  目标

  1、通过观察粘贴活动,寻找两个集合交集、差集中元素,依据特征进行尝试摆放;发展幼儿多纬度的思维能力。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准备

  《水果找家》、《图形组合物》幻灯片个1张(NO.86—87),幼儿每人相同内容练*纸2张(见练*册NO.4—5),如图(1)和图(2)。

  过程

  (一)观察

  1、出示《水果》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各有几个?

  (2)左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

  (3)右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梗子)

  (4)两圈相交部分中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且有梗子)

  2、出示《图形组合物》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特征?各有一个?

  (2)左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

  (3)右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个数是5个)

  (4)两圈相交部分中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且个数是5个)

  (二)区分

  让幼儿思考:依据特征,如把右边的水果或左边的娃娃脸摆放到圈内,该分别放在哪里?

  个别幼儿口述位置和理由,如图(1)中的桃子该放在左圈但不在右圈中,因为桃子有叶无梗;图(2)中的圆脸娃娃该放在两圈相交部分,因为她是红色且组成的圆形个数是5个。

  (三)粘贴

  幼儿在练*纸上将左(右)边的各图示物一一撕下,分别粘贴在两个圈中的相对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粘贴)

  建议

  (一)本活动设计内容亦可分两次进行。

  (二)亦可用实物材料在集合摆放圈中进行分类摆放,见《儿童数形宝盒》说明图29。观察记录与评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学*以自身和客体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左边和右边。

  2、能遵守活动规则,听到信号后及时做出反应。

  3、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4、让幼儿认识左右。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数学用书第七页,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

  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二、区别以自己身体为中心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1)请小朋友举起拿笔的那支手,招招手并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右手。

  (2)请伸出左手摇一摇。

  (3)游戏:听口令举手

  (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手,你举右手等。)

  2、区别左右脚。

  (1)交流身体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有分左和右的?

  (摸摸耳朵,捂捂眼睛,踏踏脚)

  (2)竞赛游戏:点鼻子。

  (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眼,你点右眼等。

  (3)小结:知道左和右,左手这边是左边,右手这边是右边。

  三、感知左右

  1、交流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1)你的左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左边有什么?

  (2)你的右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右边有什么?

  2、改变方位再交流左右边有什么?

  四、感知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1、教师用左手拿一本书,请幼儿说说书在老师的哪只手。

  2、讨论:书是在老师的左手,为什么许多小朋友会认为书是在老师的右手呢?

  (让幼儿知道:当自己和别人面对面的时候,自己的左边和别人的左边不在一个方向)

  3、请个别幼儿拿书,大家分辨他是用哪只手拿书的。

  五、幼儿操作

  1、打开幼儿用书,说说图画里的小朋友是用哪只手拿书的。

  2、将用左手拿书的小朋友圈出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的倾听力。

  2、学*动物的叫声。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活动准备:

  1、五种动物的图片、挂件。

  2、录有动物叫声的磁带

  3、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放动物录音,激发幼儿的兴趣。“你们想去森林里玩吗?”那我们就坐着火车一起去吧。幼儿坐到位置。“森林晨的小动物听到小朋友来玩,非常高兴,听,它们来欢迎我们了。”放录音一遍。“你听见有哪些小动物来欢迎我吗?”幼儿自由说。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听出来了,它们是小猫,小狗,小鸭,公鸡,青蛙。

  二、学小动物的叫声。小动物的叫声可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

  1)放录音“你听到是谁的声音呢?”“那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吧。(出示图片)”“它是怎么叫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的叫声吧。”“谁愿意把你学的叫声,来叫给大家听一听呢?”每次叫四五个幼儿。

  2)依次学*以下几种动物的叫声。

  三、游戏

  1)、幼儿自由选挂件。小动物来到我们班了,那你们喜欢谁呢?你可以自己去选小动物,但是小动物要我告诉大家,你们去选它们时,要一边学着佗们的动作,一边学着它们的叫声,如果小动物没有听到你学它们的`动作,你学它们的叫声,那小动物就不请你了,知道了吗?

  2)、开始游戏现在你们都到了小动物家里了,都成了动物宝宝了,老师就请动物宝宝们来做游戏,当你听到录音机里是谁的叫声,就请这个小动物站起来把你好听的叫声叫给大家听好吗?一种声音一次。放录音,游戏一遍。现在,小动物都听到自己的声音站起来,那我们再来听一听这回录音机里放的是谁的声音,听到是谁的声音,就请这个小动物一边发出声音一边做动作,坐回自己的家。放录音游戏一遍。

  四、看图谱,学儿歌森林里的其它动物看到你们今天这么能干,它们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老师念儿歌一遍。

  ②引发兴趣,这首儿歌里有五种小动物的叫声,是不是有和你一样的动物呢?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幼儿跟念儿歌一遍。

  小结:今天,动物宝宝学会了自己的叫声,又学会了好听的儿歌,现在,请被请到的动物宝宝跟我们到外面去做游戏。但是请到的小动物要一边学叫声一做动作到我们这边来,听到了吗?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对小动物的叫声很感兴趣,通过节奏图谱的出示和指挥,幼儿大多一开始就能够基本会唱小动物的叫声。在掌握了叫声的节奏后自然地引入之后的小动物,学*唱出小动物的叫声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幼儿学*资源3第20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幼儿操作模切卡片,将树叶抠下,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清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资源3第20页,分类并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好朋友是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游戏可进行3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活动延伸

  1.关注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家庭中橱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摆放等

  2.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分类收整玩具和材料。

  活动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以主题内一个故事的内容激趣引入,幼儿兴致很高,在探讨分类的方法时,幼儿纷纷发言,在指名板演时欲欲跃试。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通过协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征把树叶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结束时,设计送树叶回家这个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使幼儿认识“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了,增长知识。整堂课,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乐趣。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对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视不够,如果一开始直接去捡树叶回来就让他们试一试分类,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小百科:树叶是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扩展7)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菁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集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日历的用途,学会看日历。学*“年”、“月”、“日”、“星期”、“一”、“二”、“三”、“四”、“五”、“六”等字词。

  2、让幼儿知道一年有12个月及其排列的'顺序。

  3、让幼儿知道1个星期有7天以及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

  1、挂历一本、汉字卡片若干张、活动指导:

  1、教师以猜谜引入:“一个本子墙上挂,1年365天全装下。它那上面都有啥?红字黑字还有画。”

  2、出示一本挂历,教师提问:这是哪一年的日历?日历有什么用?

  3、向幼儿介绍日历。

  (1)、1年有12个月及月份的排列顺序。

  (2)、1个月有30天或31天(2月只有28天或29天)

(3)认识某一天是星期几。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的:

  1、学*用数学、图画等符号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

  2、学*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能有计划地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盆蚕豆、塑料花、瓶盖。

  2、每人一张纸、笔。

  活动过程:

  一、玩玩、记记

  1、几哦按时带领幼儿观察操作材料,引起幼儿的兴趣。

  2、明确操作要求:用一只手用力往盆里抓一把,把抓的出的物体,数一数,记下来,一共抓三次。

  3、讨论:怎么样记得牢,又记得清?(抓一次,记一次)

  4、幼儿动手操作:师巡回指导。

  5、交流

  (1)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师幼共同检查记得是否清楚。

  (2)比一比,谁接的方法好?

  二、猜一猜

  1、带领幼儿观察桌上的三种物品:花生、塑料花、瓶盖

  2、猜猜看,用力抓一把,哪种物体抓得最多,哪种无意抓得最少?为什么?

  三、说说发现

  1、讨论:如果抓桌上的三种物品,每种物品抓三次,怎样记录在一张纸上?

  (用图画、数字等符号记录)

  (塑料花)

  (瓶盖)

  (蚕豆)

  2、幼儿动手操作;师提醒个别幼儿按要求操作。

  3、展示热别幼儿的记录单,说说记录单上的内容,严整记录单上的句路是否清楚。

  4、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3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棒、白纸、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乌龟。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狐狸。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拼搭物体

  1、提供图形和图片,让幼儿尝试拼搭

  2、扩散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激发幼儿拼搭的兴趣

  师:图形不仅可以拼搭成一个个物体,而且还可以变成不同的数字。你们觉得好不好玩?

  3、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图片组合拼搭物体

  (四)动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呢?

  (五)活动评价与延伸

  1、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2、教师积极评价。

  3、老师鼓励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复*球体、圆柱体、长方形、正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2、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与立方体相似的物体。

  3、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与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上面镂不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小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魔术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常规组织教学。

  2、复*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各种生活的物体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复*已经学过的知识。

  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大电话给老师说:“昨天,它很想吃一根胡萝卜?”于是今天老师就给小白兔带来了一根胡萝卜,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是什么?”(出示胡萝卜图片),

  师:“你们看,胡萝卜是什么形状的?”

  幼:“圆柱体。”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幼:“牙膏盒。”

  师:“对,你们看,牙膏盒是什么形状的?”

  幼:“长方体。”

  师:“小朋友你们在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是什么?”

  幼:“魔方。”

  师:“是什么形状?”

  幼:“是正方体。”

  2、游戏:“魔术箱”

  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这些图形。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⑴、游戏:“魔术箱”。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变魔术?(想)今天老师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呦!”

  ⑵、教师变魔术

  师:“妈哩妈哩轰,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

  幼:“圆柱体。”

  师:“它是什么样呢?”

  幼:“没有角的`。”

  ⑶、依次出正方体、长方体进行提问。

  ⑷、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通过触觉让幼儿说一说摸到的是什么图形。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出示各种图片,让幼儿说一说,他们各是什么图形。

  2、教师拿出多种图形,让幼儿分组游戏分别找出(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反思:

  通过复*,再次加深了幼儿对这几种图形认识和了解,幼儿对游戏这一环节特别的感兴趣,但让幼儿通过触觉去感受正方体和长方体还有一定的难度。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

  目标:

  1.复*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和并练*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发展幼儿的逻辑能力,提高思维的敏锐性。

  准备:

  数字组成卡片,标有0-10的卡片多套(幼儿人数的1.5倍)

  过程:

  1.数字游戏《找朋友》----每个幼儿都分得一张0-10的数字卡片,贴于胸前。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7,请幼儿找胸前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得数是7的另一幼儿做朋友。

  (1)首先两两找朋友,即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和为7.

  (2)再让找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差为7的做朋友.

  (3)请找对朋友的幼儿手拉手站着,并能说出如4+3=7的等式。适时提醒:如果教师手中的数字为8,而有些幼儿胸前的数字为2,那么这些幼儿即可以和数字为6的幼儿做朋友,也可以和数字为10的幼儿做朋友,但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做好朋友哦。

  2.游戏《翻得数》

  (1)两位教师示范游戏规则:把30张卡片打乱,游戏者轮流摸10张,剩余10张反扣在桌子中间。

  其中一游戏者先翻开桌面的任意一张卡片,此卡片上的数即表示得数。再从自己的.手中找两个数字,这两个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其得数与翻的牌一致,确认找对后就把着三张卡片整齐地放在自己的一旁。接着就轮到另一游戏者翻开桌面的一张卡片,依次类推。如果翻的卡片是5,而自己手中没有相加或者相减其得数等于5的,那么就把这张卡片拿到自己手中。桌子中间的卡片翻完后,手中牌少着为胜。

  (2)小组内幼儿两两轮流继续游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 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两根针都指在12上;一只钟时针拨到1上,分针拨到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到12和l的中间,分针拨到6上。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

  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半点时,分针指在哪里?

  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1点半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①按老师的要求拨整点、半点;②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五、教师总结时钟的有关知识内容

  六、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的用途)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七、出示时钟演变过程的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从古到今计时器的变化,激发幼儿尝试探 索知识的兴趣

  师:古时候没有钟,人们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来计时。日晷在常州的天宁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随着科学的发展,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延伸活动:

  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模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5的加法,并复*巩固5以内各数的加法运算。

  2、能根据指定的算式,画出三幅图表示算式的意义。

  3、知道要爱护自己的操作用书,保护画面的整洁。

  活动准备

  1、趣味练*

  2、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3、操作材料(看算式画图)

  活动过程

  一、轮船开来了。

  1、出示轮船开来了的三幅图,请幼儿先说出图意,然后再用一道算式2+3=5表示这件事。

  2、启发幼儿思考:2+3=5这道算式,除了表示轮船开来了这件事,还能表示什么事?

  鼓励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讲述多种能用这道算式表示的事件。

  3、鼓励个别幼儿将自己想出的内容画下来。

  师幼共同讲述、检查幼儿绘画内容是否能用2+3=5表示。

  二、操作活动。

  1、看图列加法算式。

  引导幼儿打开观察幼儿用书,观察图片的'变化,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看算式写答案。

  (1)看数序排列填空,并写出标记图。

  (2)看算是画图。引导幼儿读一读算式,然后在下面三个方框中画出三幅图,表示算式的意思。

  三、评价活动

  1、教师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中,看某道算式所画的图片内容,师生共同检查。

  引导幼儿了解:有许多不同的事情,只要它们的数量变化是一样的,都可以用同样的一道题表示。

  2、表扬操作活动专心、书面整洁的幼儿,鼓励幼儿按户自己的幼儿用书。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知道能把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放在一起组合成新的图形,感受图形间的组合、变换。

  2、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行四边形、梯形各一个;小三角形若干;每个孩子一套操作学具;机器人两个、音乐

  活动过程:

  一、和图形做游戏(目的: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指认图形并正确命名

  提问:转动图形,结果会怎样?

  教师小结:图形的'方向改变了,但形状不变。

  2、重点复*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几个角?有什么不同?几条边?边有什么不同?几条长边?几条短边?

  3、今天我来请聪明的孩子把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利用边碰边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请个别孩子来尝试。

  教师小结: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利用边碰边的方式可以变出正方形、大三角形、*行四边形三种图形。

  提问:如果用四个图形组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图形?请个别孩子来说说看?能不能变成我们刚才说过的所有图形呢,你们也来试一试?

  二、孩子们利用四个三角形自由组合拼摆不同的形状。

  1、用四个相同的三角形聪明的孩子能变成什么?孩子们组合拼摆,教师巡回指导。

  2、请几个孩子到前面黑板上拼一拼。

  3、分享交流拼摆结果:四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哪些形状?请个别孩子来说说每个图形是怎么变成的?

  4、在音乐声中教师利用四个三角形分别展示每个图形的组合方法。

  三、教师出示其他的图形让孩子们尝试计算有几个三角形组合而成。

  大的长方形(6个)

  大的梯形(6个)

  大的三角形(8个)

  大的长方形(12个)

  四、教师出示两个机器人,引导孩子们观察它每一部分的形状,提出要求后,将孩子们分成两组合作玩游戏。

  1、教师提出要求后孩子们玩游戏。

  2、分享交流游戏结果。

  3、教师小结:比赛不能只想到赢,还要想想怎样才是正确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的倾听力。

  2、学*动物的叫声。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活动准备:

  1、五种动物的图片、挂件。

  2、录有动物叫声的磁带

  3、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放动物录音,激发幼儿的兴趣。“你们想去森林里玩吗?”那我们就坐着火车一起去吧。幼儿坐到位置。“森林晨的小动物听到小朋友来玩,非常高兴,听,它们来欢迎我们了。”放录音一遍。“你听见有哪些小动物来欢迎我吗?”幼儿自由说。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听出来了,它们是小猫,小狗,小鸭,公鸡,青蛙。

  二、学小动物的叫声。小动物的叫声可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

  1)放录音“你听到是谁的声音呢?”“那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吧。(出示图片)”“它是怎么叫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的叫声吧。”“谁愿意把你学的叫声,来叫给大家听一听呢?”每次叫四五个幼儿。

  2)依次学*以下几种动物的叫声。

  三、游戏

  1)、幼儿自由选挂件。小动物来到我们班了,那你们喜欢谁呢?你可以自己去选小动物,但是小动物要我告诉大家,你们去选它们时,要一边学着佗们的动作,一边学着它们的叫声,如果小动物没有听到你学它们的动作,你学它们的叫声,那小动物就不请你了,知道了吗?

  2)、开始游戏现在你们都到了小动物家里了,都成了动物宝宝了,老师就请动物宝宝们来做游戏,当你听到录音机里是谁的叫声,就请这个小动物站起来把你好听的叫声叫给大家听好吗?一种声音一次。放录音,游戏一遍。现在,小动物都听到自己的声音站起来,那我们再来听一听这回录音机里放的是谁的声音,听到是谁的声音,就请这个小动物一边发出声音一边做动作,坐回自己的家。放录音游戏一遍。

  四、看图谱,学儿歌森林里的其它动物看到你们今天这么能干,它们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老师念儿歌一遍。

  ②引发兴趣,这首儿歌里有五种小动物的叫声,是不是有和你一样的动物呢?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幼儿跟念儿歌一遍。

  小结:今天,动物宝宝学会了自己的叫声,又学会了好听的儿歌,现在,请被请到的动物宝宝跟我们到外面去做游戏。但是请到的小动物要一边学叫声一做动作到我们这边来,听到了吗?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对小动物的叫声很感兴趣,通过节奏图谱的出示和指挥,幼儿大多一开始就能够基本会唱小动物的叫声。在掌握了叫声的节奏后自然地引入之后的小动物,学*唱出小动物的叫声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摆放图形,学*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内图形的特征。

  2、继续学*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去运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空心大圆4个(分别为红、黑、各一,绿2),标记若干(如南P333图二、三、四、五、六)。

  活动过程:

  一、复*10的组成。

  开展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复*10的组成。

  二、学*按标记将图形分类。

  1、出示教具(五),引导幼儿观察标记后说出这两个空心圆圈是谁的.家。

  2、谁来将图片按标记分别放在两个圈内。分完后再请幼儿说说两个圈里各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

  三、学*交集分类。

  1、出示图六,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家怎么了:这两个家怎么了?有没有完全重叠,是谁的家和谁的家有部分重叠了,重叠的这一部分有谁的家。(是绿色、三角形的家。)

  2、出示图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们想想什么图片可以住在绿色的家和三角形的家重叠的地方?

  3、教师和幼儿一起在两个圈重叠的地方放上绿色的三角形,并在重叠处的上方贴上相应的标记。

  四、运用交集分类经验。

  1、出示图八:请你们想一想板上的标记和两个空心圈,红心圈里放什么图形,黑心圈里放什么图形,他们重叠的地方又应该放什么图形?(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

  2、请一名幼儿分别将图形片送至红圈、黑圈和两圈重叠的地方,请其他幼儿检查他放得是否正确,并说说为什么。同时想想重叠的地方应该贴什么标记。

  五、幼儿操作。

  1、小朋友先看看材料上(两个相交的圆圈)每个圈上插着什么标记,想想在每个圈内应放什么图形,放好后,再想想两个圆圈重叠的部分内应该放什么图形,将图片放在里面。完成后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的。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六、结束活动。

  1、表扬上课表现好的孩子。

  2、和孩子一起收拾活动用具。

  活动反思:

  这些图形是幼儿*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语出《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1

  目标

  1、通过观察粘贴活动,寻找两个集合交集、差集中元素,依据特征进行尝试摆放;发展幼儿多纬度的思维能力。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准备

  《水果找家》、《图形组合物》幻灯片个1张(NO.86—87),幼儿每人相同内容练*纸2张(见练*册NO.4—5),如图(1)和图(2)。

  过程

  (一)观察

  1、出示《水果》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各有几个?

  (2)左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

  (3)右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梗子)

  (4)两圈相交部分中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且有梗子)

  2、出示《图形组合物》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特征?各有一个?

  (2)左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

  (3)右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个数是5个)

  (4)两圈相交部分中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且个数是5个)

  (二)区分

  让幼儿思考:依据特征,如把右边的水果或左边的.娃娃脸摆放到圈内,该分别放在哪里?

  个别幼儿口述位置和理由,如图(1)中的桃子该放在左圈但不在右圈中,因为桃子有叶无梗;图(2)中的圆脸娃娃该放在两圈相交部分,因为她是红色且组成的圆形个数是5个。

  (三)粘贴

  幼儿在练*纸上将左(右)边的各图示物一一撕下,分别粘贴在两个圈中的相对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粘贴)

  建议

  (一)本活动设计内容亦可分两次进行。

  (二)亦可用实物材料在集合摆放圈中进行分类摆放,见《儿童数形宝盒》说明图29。观察记录与评估。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2

  设计意图:

  一次泥工活动,有的幼儿选的是没用过的圆柱体的新橡皮泥,有的幼儿用的是用过的被团成球体的橡皮泥。很快孩子们之间就发生了争执,有的说圆柱体的橡皮泥大,有的说球体的大。争执无果,孩子求助于我。最后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把橡皮泥都团成了球体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原来大家的橡皮泥是一样大的。虽然解决了争执,但由此我意识到,幼儿由于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差,对体积守恒的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许多认识上的错误,所以我设计并组织了该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物体体积的大小不会因位置、方向或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2.尝试用体积守恒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座位摆成半圆形。

  2.在科学活动区摆放积木、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工具、水果、水果刀等以备操作。

  3.大苹果、香蕉各一个,水果刀一把。

  4.图片、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老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变变变”。

  在指定范围内大家边走边拍手说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个“变”字时,幼儿根据想象做任意动作并保持不变。如小兔、小狗等动物,大山、小花等自然物体,看书、做操等动态姿势等。老师拍手,幼儿恢复立正姿势,重复游戏。

  二、每一遍游戏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模仿的是什么

  并提问幼儿:虽然大家变成了大山、小兔子、房子……但还原后你觉得自己有变化吗?有没有长高、变矮?有没有变胖、变瘦?你有没有多个小脚丫?有没有少个小耳朵呢?(每次提问孩子们都会边哈哈大笑边说“没有”,还用动作证实)

  小结:原来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动作还原后都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

  三、再次和幼儿玩游戏“变变变”,一起变成小猫轻轻走回自己的座位。

  四、讲故事《苹果变多了》(故事附后)。

  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演示切苹果。讲完后根据故事提问:小熊的苹果真的变多了吗?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把切开的苹果多次合起来再分开,以帮助幼儿判断分析。

  师幼一起讨论、小结:虽然苹果被切成了四块,但合起来后还是原来那个苹果,没有变多,也没有变少。

  五、游戏“变了吗”。

  1.先从正面观察教室里钢琴、电视机、桌椅等,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最后回到正面,看看他们有无变化。

  2.教师用五块大型积木先后搭建成房子、小桥、小汽车等,请幼儿判断积木虽然搭成了不同的造型,但积木的.数量、大小、多少有无变化。

  3.幼儿任意玩橡皮泥,塑好一个造型后就还原,看橡皮泥是否有变化,有没有多或少。

  六、幼儿看图玩游戏(图示附后)。

  1.找相同。看看三排美味食物中,哪两个食物一样大,在一样大的后面打√。下面有五块积木,看看哪两座房子是用这五块积木搭成的,把他们圈起来。

  2.数方块。下面是用许多同样大小的积木搭成的造型,看看哪两组用的积木一样多,把积木数量相同的造型连起来。

  七、做完图片游戏的幼儿到活动区游戏:玩橡皮泥、搭积木、切水果。在动手操作中巩固对“体积守恒”的认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家帮爸爸妈妈分蛋糕、水果等,感知体积守恒。

  2.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里、户外从不同角度观察家具、建筑、花草树木等,感知体积守恒。

  活动反思:

  1.本活动的组织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需要。

  2.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3.活动中教师不是单纯的教授,而是以启发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使幼儿主动而非被动地参与活动。

  4.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的。

  附1:故事:苹果变多了

  小熊拿着一个红苹果和一个大香蕉,高高兴兴去找好朋友小鹿。路上遇到了馋嘴的狐狸,狐狸想把小熊的大香蕉骗来吃,他眼珠子一转想出一个坏主意。

  狐狸对小熊说:“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得更多!你信不信?”

  小熊说:“你也不是魔术师,怎么变?”

  “如果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多,你就把香蕉送给我,怎么样?”狐狸说。

  小熊点点头答应了。

  只见狐狸从口袋里拿出一把水果刀,把苹果一切两半,问小熊:“你看现在有多少苹果?”

  “两块。”小熊答道。

  他又把两块苹果各切了一刀,问道:“现在是几块了?”

  小熊说:“现在有四块了。”

  “原来是一个,现在是四个。我是不是把你的苹果变多了?”狐狸又问道。

  “真的变多了。”小熊开心地说。

  “那你是不是应该把香蕉送给我呀?”

  “好吧!”狐狸拿着小熊的大香蕉得意地走了。

  小熊来到小鹿家,把发生的事讲了一遍,小鹿说:“小熊,你上当了! ”

  “我怎么会上当呢?明明多了嘛!”小熊不解地挠着头说。

  小朋友,你们说小熊的苹果变多了吗?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一、活动目标:

  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测量我们的身高》

  二、活动准备:

  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

  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4

  设计背景

  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时间,*时活动时总会有几个孩子凑在钟表前议论纷纷‘这个针跑的快,这个针跑的慢’‘有的长有的短’,我发现孩子们对此产生了兴趣,为帮助孩子们解决疑惑,结合本班孩子的认知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认识整点。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看整点

  难点:会在钟面上拨整点

  活动准备

  圆形时钟一个、1—12整点卡片、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互相问候。请幼儿猜谜语:“这是一首谜语歌,大家猜猜是什么?”

  一张大圆脸,没退也没嘴。

  没退会走路,没嘴能报时。 (谜底:钟)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圆形时钟,请幼儿观察钟面,了解钟的表面结构。

  2.认识分针和时针,探索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关系。

  教师慢慢拨钟,引导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运动。让幼儿说出:分针跑得快,时针跑得慢。

  3.通过拨钟,引导幼儿认识整点钟。教师将分针和时针都拨到“12”上,然后调节钟背面的调时钮,使分针转一圈后正指向数字“12”,让幼儿注意时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反复拨几次,让幼儿明白分针每走一圈,时针就走一个数字,经过了一小时。

  4.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实物钟面。请幼儿轮流拨钟,观察并讨论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一个数字。

  教师小结:分针正指“12”,时针指数字几,就是几点整。出示写有整点钟的卡片,与幼儿一起拨整点钟。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说:“1点整、2点整、3点整……”直到两针在“12”上重合(即12点整)。

  5.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手拿1—12点钟的钟面卡片12张,走在前面扮老狼。幼儿跟在“老狼”后面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举起1点钟的卡片并回答:“1点钟。”幼儿继续问“老狼”,当“老狼”回答“天黑了”时,其他幼儿必须快速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最后一个回到座位上的幼儿就被“老狼”吃掉,游戏反复进行。

  三、结束部分

  师幼同唱“钟之歌”

  四、延伸部分

  引导幼儿把一日生活环节与时间对应起来,如早餐时说“现在8点钟,我们吃早餐吧” ,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幼儿观察

  活动反思:

  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去认识时间。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小组合作学*观察并讨论时针和分针的变化,使幼儿清楚的知道了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一个点。教具学具准备充分,钟面和实物闹钟达到人手一份,为幼儿创造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在活动中,少数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倾听能力还有待加强。另外教师的语言还要儿童化。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出示符号底板和8、3、5三个数字):服务员说,当他们用这三个数字在门卡上摆出四道力口减算式,才能顺利地拿到门卡进房间。你们愿意来试试吗?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幼儿用书P14)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其它练*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