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除法说课稿 (菁华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说课稿

口算除法说课稿1

  1、说教学内容。

  课本第78-79页例(1)、(2)及做一做,练*十三第一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口算除法方法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学会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口算方法。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一、重新认识计算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的目标注重让学生牢记法则,通过反复练*形成计算技能,而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计算的学*变得乏味无趣,不利于学生学*能力的培养。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这节课,我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会新知识,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更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意分类、转化思想的渗透,使学生的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从而把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育的根本的目标。

  二、说教法与学法。

  1、计算教学方式、方法的新探索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努力构建计算教学的新思路。

  2、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从而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活动。

  3、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现有图形,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口算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体现。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通过小组交流口算方法,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样,资源得到共享,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宽思路,彼此受益。

  4、注重练*形式多样化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形式多样化,如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等熟练口算的游戏活动,提高口算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

口算除法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及作用,我制定了如下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有关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笔算除法的基础,也是为学生今后继续学*除法是三位数的除法打基础的,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及资源库中的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系统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我运用资源库中的图片、练*等内容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四、说教学设计。

  通过运用资源库中的资源,组织教学过程的具体方案和步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做了10道口算除法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

  (这样的教学导入,紧紧扣住新知的生长点、新知的最*发展区,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迁移到陌生的新问题情境中。)

  2、探究新知,理解新知:

  第一步:学*例1,(多媒体出示)在运动会开幕式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列式“80÷20=”请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己总结口算的方法,并汇报。

  教师总结。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因为20×4=80,所以80÷20=4。第二种:因为8÷2=4,所以80÷20=4。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设计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进行完成。

  (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创设我在学*新知前,创设生活情境——分气球、分彩旗的活动,把学生推上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中去,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和参与意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方案。)

  第二步:大屏幕出示书中“做一做”作为练*,巩固学生的口算方法。

  第三步:我把估算改成了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示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列式,想到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给学生了一定的思考空间。

  第四步:学*例2,多媒体出示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然后找学生代表汇报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第五步:是两道估算的题:122÷30≈ 120÷28≈ 有了刚刚两道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进行估算。

  第六步:我还是用了书中的“做一做”作为练*,让学生体会了口算和估算的联系。

  我设计例题教学时:主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由“扶”到“放”,让学生尝试练*,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3、多层训练,巩固练*: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我从资源库中找到了一些有用的资源进行练*巩固。

  (数学课不仅要注重新知的探讨学*,还要注重练*和应用。把书上一个个静态的毫不相关的题目通过课件制作,让它们串起来。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练*题,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收获。

  5、布置作业:

  为了学生在课后能够得到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请同学们编几道像这节课我们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考考你身边的朋友们,看看他们会不会。

  (通过资源库中的资源来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资源库中的一些资源有效的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在课堂中,我很注意课堂资源与课外资源的有机融合。)

口算除法说课稿3

  一、说研究。

  (一)、说联系。

  《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又是学*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学好本课内容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我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情,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计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经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三)、说学情。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对口算求商的方法已经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起着铺垫的作用。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二、说教学。

  (一)、说教材处理。

  数学教学需要多种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1、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一教育理论支撑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着重采用引导探究、迁移类推的教学方法,展现学生自主学*和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2、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生活经验理性化、数学化,采用了“自主学*与合作交流”的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操作、比较,逐步抽象出算理,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

  (二)、说新知教学的创新点。

  “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是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思考最多的。因此,在设计上我以为庆祝元旦布置校园为主线,穿插教学全过程。

  1、复*引入,引出新知。

  数学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推动后继知识学*的重要经验。所以我安排了以下复*内容:

  一、口算。

  20÷4=70÷7=42÷7=63÷9=30÷5=180÷6=81÷9=60÷5=

  二、看下列各数接*哪个整十的数,请写出来。

  87≈91≈63≈39≈24≈86≈

  三、填空。

  1、90里面有()个十。2、280里面有()个十。

  学生在口算的过程中,我随机的请学生口述20÷4的口算过程,并板书于黑板上,激发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经验,为新知的学*做好铺垫。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活动。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通过利用气球布置校园这一情境,提出: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引出口算:80÷20

  接着,抛出问题:你能口算80÷20等于几吗?让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2)、合作研究,形成方法。

  首先,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接着,汇报交流,重点说一说怎么想的。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相应的板书:方法一:因为20×4=80,所以80÷20=4;方法二:因为8÷2=4,所以80÷20=4。

  这里重点讨论方法二:你们谁能说说为什么去掉0就行了?把你的想法用你的方式在练*纸上表达出来,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用画一画。从而引导学生8÷2实际是8个十除以2个十。

  最后,让学生再说口算方法。

  师:同学们有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在这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运用方法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口算方法,我在学生探究出方法后,出示“40÷20,100÷20,60÷20,80÷20”四道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并请学生说出“60÷20”的算理。

  (4)、引发冲突,探索估算方法

  学生完成四道口算题后,我对学生说:“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目请你口算。”我出示了教材想一想中的“83÷20≈,80÷19≈”,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与前面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接着通过讨论、反馈、归纳得出估算方法。

  3、大胆尝试,运用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上面学到的方法迁移解决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这个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第(2)题,有利于学生知识同化,培养迁移类推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学*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练*处理。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因此,在练*设计上,我深入解读教材练*设计的同时,对练*进行了适当的加工改造,力求体现现实性、趣味性、层次性、思考性、发展性。设计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形成技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

  (四)、说教学评价。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趣味性强,方法重在"巧"。我觉得本节课还是比较融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中去探究,去感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他们有了足够的学*主动权,他们的学*热情被点燃,创造的火花被激发。想起瑞士著名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的话: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我想,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们的孩子们,一定积累了知识,发展了思维。

  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口算除法说课稿4

  今天,我所执教的《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第78和79页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首先我说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主要学*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这是学生已经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的基础上学*的。对于学生把整十或几百几十看成一位数或两位数进行口算,第三单元中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的学*作了铺垫。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是进一步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笔算过程中试商的重要基础。

  教材的编排:例1(1)和(2)是分气球和分彩旗的情境图,让学生探究口算除法的方法,都是先口算再进行估算练*。我在设计这节课是稍做了调整,把例1(1)分气球和例1(2)分彩旗的口算部分放在前面,把教材中例1(1)后面的估算算式以应用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估算方法,在掌握估算方法后再对被除数和除数进行估算练*。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和教具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及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3.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意识。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事:1.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

  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探索口算除法的算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了教具: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境的创设。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情境是分气球和分彩旗,我认为这个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于是就想到了元旦开联欢会,以此为情境展开教学,我觉得比较贴*学生的生活,能够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又把学生推上了学*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中去,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和参与意识。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2、让学生多说,说算理,说想法。在课堂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口算方法后在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让学生多练,练速度,练准确率。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题,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所以在课中安排了“夺红旗”、“拔萝卜”、“摘桃子”等熟练口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本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力求在课堂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

  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做了六道口算乘、除法题和两道估算题,主要复*表内除法和想乘法算除法的口算方法及乘法的估算方法,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第一步:(多媒体出示)在布置班级教室分气球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分析同意列出算式“80÷20=”,从而揭题导入新课。接着请先学生思考“80÷20=”的口算方法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口算的方法,并汇报。我板书主要方法。

  第二步:(多媒体出示)分彩旗的情景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指名说一说“ 120÷30=?”。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口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并认为最优化的算法。这样,学生学得轻松,乐于学*。

  第三步:出示4道夺红旗的口算练*,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让学生对口算方法内容进行复*巩固。

  3.拓展估算,巩固算法

  第一步: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大约说明要估算,然后合作讨论估算方法并全班交流。

  第二步:估算变式练*,把原题中的每班分20根彩带变成每班分19根彩带,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步:是两道估算的题: 有了前面两道估算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进行估算。

  第四步:出示三组口算估算练*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估算就是把不是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估成与它最接*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就把估算转化成口算了。让学生明确估算和口算之间的练*。

  4. 综合练*、提高技能: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设计了摘桃子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有八道口算估算练*题,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口算、估算方法。

  接着我设计了两道乘船、乘车的实际问题,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进行口算估算练*,通过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能力。同时知道乘车、乘船时绝对不能超载。

  5.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总结是全课的再一次升华,我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学校庆元旦联欢会的准备工作。新的一年里就要有新的气象,老师在这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进步,快乐成长!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收获。

口算除法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也就是有关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继续学*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打基础的,口算和估算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笔算除法的学*,所以这部分知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已完全掌握表内除法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所以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的算理,并运用算理进行快速的口算,还有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教学为生活服务。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及相应的估算,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系统的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

  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五、说教学设计。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五大块:

  一、复*导入新知

  课的开始我先出示几道口算及估算题,比如:20×4﹦ 30×7﹦ 80÷2﹦ 210÷7﹦ 81÷8 ≈ 122÷4≈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第一步:(多媒体出示)在布置班级分气球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列式“80÷20=”请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口算的方法并汇报,教师评议。总结两种方法:第一种:因为20×4=80,所以80÷20=4 。也就是算除想乘 。第二种:因为8÷2=4,所以80÷20=4 。也就是根据表内除法做除法。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设计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进行完成。

  第二步:练*60÷20 = 90÷30 = 80÷40 =

  第三步:(多媒体出示)分彩旗的活动,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名说一说“ 120÷30=?”。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要求学生说的完整表述的更具体。

  第四步:总结算法,巩固练*180÷30 = 240÷40 = 420÷60 = 第五步:探索估算

  出示了两道估算题:83÷20≈ 80÷19≈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完成,交流并总结估算方法

  有了刚刚两道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估算122÷30≈ 120÷28≈ 。

  三、多层训练,巩固练*: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我设计了多种练*内容:

  例如比一比:准备几道口算和估算题进行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

  誉感,又让学生对口算和估算内容进行复*巩固。

  还有赠书活动:新年到了,学校准备了一些书打算赠送给希望小学各班同学寒假阅读。一共有240本书,你打算怎样捆包呢?

  生交流、做题,然后集体评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总结是全课的再一次升华,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导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再次巩固。

  五、布置作业:

  为了学生在课后能够得到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请同学们编几道像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考考你身边的朋友们,看看他们会不会。


口算除法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口算除法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1)

——《口算除法》说课稿 (菁华3篇)

《口算除法》说课稿1

  一、教学理念

  1、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学*例题之前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

  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已有知

  识储备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口算除法》即课本第13至15页例1。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表内乘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除法的估算和笔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数学解决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参与学*活动,提高学*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惯和积极思考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如何使每位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1、3次就能运完60箱,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均分——用除法——60÷3=20

  (2、600箱,这么多我也只运3次,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我们知道60÷3=20;那么600÷3=200

  (3、120箱,我也只运3次,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有的同学想:6个十÷3=2个十=20xx×3=60那么60÷3=20

  有的同学想:20X3=60;那么60÷3=20

  有的同学想:用木棒来分,把60*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20。

  3、大胆尝试,运用新知。想:24个十÷3=8个十=80;80X3=240;那么240÷3=80

  4、拓展训练,巩固新知。

  1、口算:

  90÷3=3080÷2=4015÷5=3270÷9=30

  900÷3=300800÷2=400150÷5=302700÷9=300

  在这里我试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除号是怎么来的'吗?除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个瑞士人首先使用的,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

  示了*均分的意思。你看这个符号多有意思啊!

  2、课本第15页“做一做”第1题

  一排有10只蜂蜜,有这样的4排,就是40只,但只有2间房,*均每间房子住多少只蜂蜜?

  40÷2=20(只)

  答:*均每间房子住20只蜂蜜。

  3、为了巩固新知,布置以下作业:第17页练*三第1、2题。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学会了什么?

  五、结束语:

  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口算除法》说课稿2

  一、知识背景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 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3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惯。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二、设计理念

  第一,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例题之前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表内除法的联系,促进学生学*的迁移。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愿望。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设计中我把数字稍微改动了一下。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练*,再让学生进行自我验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明算理时,给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创设宽松的学*氛围,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质疑60真的变成了6了吗?进一步明确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性过渡,丰厚了探究的底蕴,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欲望。

  3、及时反馈,内化提高。

  练*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本次练*有两个层次。(1)基本练*;这些练*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2)内化提高。练*中巧妙设计300÷5教学资源,实现了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学*的良好效应。相对课始的探究素材,显然最高位数字比除数小的这类口算除法要复杂一些,需要学生认真观察、辨别,对比练*,突破难点。

  4、巩固升华,总结提升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块内容:一是摘苹果游戏,8道口算题。“被除数末尾要保留零”的情况和不用保留零的情况。二是由关联的两组口算题。让学生感悟: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渗透商的变化规律。三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萌发和培养。尤其是在自然贴切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以有层次的体验贯穿全课,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活动中,彰显个性化的学*风格,成为课堂学*的主人。二是突出对教学实效性的追求,使教学目标不再是一个虚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分解并落实到了具体环节中。三是广泛地链接周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下,变得丰富多彩。

《口算除法》说课稿3

  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人教板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口算除法)

  本册教材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之上,学*口算除法是为今后学*笔算除法打基础的。

  根据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与技能的要求,我先阐述本课的教学设计前的背景,我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先让学生难看主题图,从整体入手,使学生了解主题图的要求,再让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方面提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是技能目标。先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先让学生说出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二是发展性目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后,用分小棒的过程说自己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掌握口算的方法。

  情感发展目标,通过说计算过程和分小棒的过程,体验口算除法的过程,从而达到计算的'准确性与灵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顺利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我在教法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分析口算过程的同时又用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本课的教学设计流程是;

  第一流程是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第二流程是探索新知。

  第三流程是巩固新知。

  第四流程是深化应用。

  在第一流程创设情景中,我用课件出示情景图,三个猴子分桃子,让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列出算式(630÷3)再进行计算,计算完成后再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其次用同样的方法学*第(2)和第(3)个问题。

  在第二流程探索新知中,让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然后全班交流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第三流程巩固新知中,我给学生出示口算提,让学生熟练地计算,进一步深化口算方法的掌握。

  在第四流程深化应用中,编排许多闯关练*题,如9000÷3300÷3200÷2等等,加强了学生口算除法的计算技巧,为今后的笔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口算除法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2)

——《口算除法》说课稿

《口算除法》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算除法》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口算除法》说课稿1

  今天,我所执教的《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第78和79页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首先我说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主要学*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这是学生已经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的基础上学*的。对于学生把整十或几百几十看成一位数或两位数进行口算,第三单元中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的学*作了铺垫。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是进一步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笔算过程中试商的重要基础。

  教材的编排:例1(1)和(2)是分气球和分彩旗的情境图,让学生探究口算除法的方法,都是先口算再进行估算练*。我在设计这节课是稍做了调整,把例1(1)分气球和例1(2)分彩旗的口算部分放在前面,把教材中例1(1)后面的估算算式以应用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估算方法,在掌握估算方法后再对被除数和除数进行估算练*。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和教具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及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3.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意识。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事:1.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

  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探索口算除法的算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了教具: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境的创设。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情境是分气球和分彩旗,我认为这个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于是就想到了元旦开联欢会,以此为情境展开教学,我觉得比较贴*学生的生活,能够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又把学生推上了学*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中去,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和参与意识。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2、让学生多说,说算理,说想法。在课堂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口算方法后在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让学生多练,练速度,练准确率。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题,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所以在课中安排了“夺红旗”、“拔萝卜”、“摘桃子”等熟练口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本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力求在课堂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

  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做了六道口算乘、除法题和两道估算题,主要复*表内除法和想乘法算除法的口算方法及乘法的估算方法,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第一步:(多媒体出示)在布置班级教室分气球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分析同意列出算式“80÷20=”,从而揭题导入新课。接着请先学生思考“80÷20=”的口算方法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口算的方法,并汇报。我板书主要方法。

  第二步:(多媒体出示)分彩旗的情景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指名说一说“ 120÷30=?”。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口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并认为最优化的算法。这样,学生学得轻松,乐于学*。

  第三步:出示4道夺红旗的口算练*,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让学生对口算方法内容进行复*巩固。

  3.拓展估算,巩固算法

  第一步: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大约说明要估算,然后合作讨论估算方法并全班交流。

  第二步:估算变式练*,把原题中的每班分20根彩带变成每班分19根彩带,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步:是两道估算的题: 有了前面两道估算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进行估算。

  第四步:出示三组口算估算练*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估算就是把不是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估成与它最接*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就把估算转化成口算了。让学生明确估算和口算之间的练*。

  4. 综合练*、提高技能: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设计了摘桃子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有八道口算估算练*题,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口算、估算方法。

  接着我设计了两道乘船、乘车的实际问题,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进行口算估算练*,通过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能力。同时知道乘车、乘船时绝对不能超载。

  5.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总结是全课的再一次升华,我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学校庆元旦联欢会的准备工作。新的一年里就要有新的气象,老师在这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进步,快乐成长!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收获。

《口算除法》说课稿2

  一、教学理念

  1、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学*例题之前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

  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已有知

  识储备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口算除法》即课本第13至15页例1。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表内乘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除法的估算和笔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数学解决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参与学*活动,提高学*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惯和积极思考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如何使每位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1、3次就能运完60箱,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均分——用除法——60÷3=20

  (2、600箱,这么多我也只运3次,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我们知道60÷3=20;那么600÷3=200

  (3、120箱,我也只运3次,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有的同学想:6个十÷3=2个十=20xx×3=60那么60÷3=20

  有的同学想:20X3=60;那么60÷3=20

  有的同学想:用木棒来分,把60*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20。

  3、大胆尝试,运用新知。想:24个十÷3=8个十=80;80X3=240;那么240÷3=80

  4、拓展训练,巩固新知。

  1、口算:

  90÷3=3080÷2=4015÷5=3270÷9=30

  900÷3=300800÷2=400150÷5=302700÷9=300

  在这里我试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除号是怎么来的吗?除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个瑞士人首先使用的,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

  示了*均分的意思。你看这个符号多有意思啊!

  2、课本第15页“做一做”第1题

  一排有10只蜂蜜,有这样的4排,就是40只,但只有2间房,*均每间房子住多少只蜂蜜?

  40÷2=20(只)

  答:*均每间房子住20只蜂蜜。

  3、为了巩固新知,布置以下作业:第17页练*三第1、2题。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学会了什么?

  五、结束语:

  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口算除法》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也就是有关整

  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继续学*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打基础的,口算和估算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笔算除法的学*,所以这部分知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已完全掌握表内除法与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所以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的算理,并运用算理进行快速的口算,还有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教学为生活服务。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及相应的估算,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系统的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五、说教学设计。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五大块:

  一、复*导入新知

  课的开始我先出示几道口算及估算题,比如:20×4﹦30×7﹦80÷2﹦210÷7﹦81÷8 ≈ 122÷4≈

  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第一步:(多媒体出示)在布置班级分气球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列式“80÷20=”请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口算的方法并汇报,教师评议。总结两种方法:第一种:因为20×4=80,所以80÷20=4 。也就是算除想乘。第二种:因为8÷2=4,所以80÷20=4 。也就是根据表内除法做除法。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设计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进行完成。

  第二步:练*60÷20 = 90÷30 = 80÷40 =

  第三步:(多媒体出示)分彩旗的活动,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名说一说“ 120÷30=?”。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要求学生说的完整表述的更具体。

  第四步:总结算法,巩固练*180÷30 = 240÷40 = 420÷60 =第五步:探索估算出示了两道估算题:83÷20≈ 80÷19≈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完成,交流并总结估算方法有了刚刚两道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估算122÷30≈ 120÷28≈ 。

  三、多层训练,巩固练*: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我设计了多种练*内容:

  例如比一比:

  准备几道口算和估算题进行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让学生对口算和估算内容进行复*巩固。

  还有赠书活动:

  新年到了,学校准备了一些书打算赠送给希望小学各班同学寒假阅读。一共有240本书,你打算怎样捆包呢?学生交流、做题,然后集体评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总结是全课的再一次升华,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导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再次巩固。

  五、布置作业:

  为了学生在课后能够得到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请同学们编几道像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考考你身边的朋友们,看看他们会不会。

《口算除法》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口算除法》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表内乘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口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除法的估算和笔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惯和积极思考的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以及掌握算法的多样化。

  四、教学难点:

  如何使每位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

  五、教法:

  1、引导自学法。

  2、引导发现法。

  3、组织讨论法。

  4、组织练*法。

  5、创设情境法。

  6、引导探究法。

  六、学法:

  1、自主发现法。

  2、小组合作交流法。

  七、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敢于尝试,应用新知。

  4、知识外延,拓展训练。

  主要教学过程:

  1、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理解算理,用故事导入法创设一则乐于助人的小故事,创设三个问题情境。

  2、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60÷3的不同口算方法,重点理解这种口算方法的算理。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在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通过“说”来加深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

  3、尝试让学生用所得的新知解决第二个问题。“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4、知识的拓展、外延,(练*)。

  八、作业

  课后练*。

《口算除法》说课稿5

  这课在教材编排上分三个层次:第一,以生活情境提供条件,从而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第二,根据除法算式,学生根据不同的算法说出不同的算理。第三,做一做及练*十三中的*题。

  在对本课教材进行分析时,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以及相应的估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究口算算理的过程,使学生领悟学*数学的方法,促进他们的迁移、有序思维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处理:

  1、情境的创设。“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是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思考最多的。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情境是分气球和分彩旗,我自认为这个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于是就想到了我们学校比较有特色的海洋月活动,以此为情境展开教学,我觉得比较有海岛特色,贴*学生的生活,也更新颖些,能够激起学生学*的兴趣。于是在课开始前引用学校开展的活动与学生进行聊天,取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导课,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2、让学生多说,说算理,说想法。此课之前,学生已有表内除法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作为基础,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的算理,于是在课堂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不同口算方法后,再让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本堂课在“剖鱼”、“剥虾”、“兜绳”等活动中引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生也应该能够体会到生活中有时不需要很精确的结果,这时就要用到估算的方法。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我觉得这样的计算教学更有意义些。

  4、让学生多练,练速度,练准确率。计算说白了就是需要多练,所以在课中安排了“开小火车”、“钓鱼”、“闯关”等熟练口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除法》说课稿6

  一、说研究。

  (一)、说联系。

  《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又是学*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学好本课内容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我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情,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计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经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三)、说学情。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和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对口算求商的方法已经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起着铺垫的作用。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二、说教学。

  (一)、说教材处理。

  数学教学需要多种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1、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在这一教育理论支撑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着重采用引导探究、迁移类推的教学方法,展现学生自主学*和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2、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生活经验理性化、数学化,采用了“自主学*与合作交流”的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操作、比较,逐步抽象出算理,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

  (二)、说新知教学的创新点。

  “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是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思考最多的。因此,在设计上我以为庆祝元旦布置校园为主线,穿插教学全过程。

  1、复*引入,引出新知。

  数学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推动后继知识学*的重要经验。所以我安排了以下复*内容:

  一、口算。

  20÷4=70÷7=42÷7=63÷9=30÷5=180÷6=81÷9=60÷5=

  二、看下列各数接*哪个整十的数,请写出来。

  87≈91≈63≈39≈24≈86≈

  三、填空。

  1、90里面有()个十。2、280里面有()个十。

  学生在口算的过程中,我随机的请学生口述20÷4的口算过程,并板书于黑板上,激发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经验,为新知的学*做好铺垫。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活动。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通过利用气球布置校园这一情境,提出: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引出口算:80÷20

  接着,抛出问题:你能口算80÷20等于几吗?让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2)、合作研究,形成方法。

  首先,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把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接着,汇报交流,重点说一说怎么想的。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相应的板书:方法一:因为20×4=80,所以80÷20=4;方法二:因为8÷2=4,所以80÷20=4。

  这里重点讨论方法二:你们谁能说说为什么去掉0就行了?把你的想法用你的方式在练*纸上表达出来,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用画一画。从而引导学生8÷2实际是8个十除以2个十。

  最后,让学生再说口算方法。

  师:同学们有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在这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运用方法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口算方法,我在学生探究出方法后,出示“40÷20,100÷20,60÷20,80÷20”四道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并请学生说出“60÷20”的算理。

  (4)、引发冲突,探索估算方法

  学生完成四道口算题后,我对学生说:“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目请你口算。”我出示了教材想一想中的“83÷20≈,80÷19≈”,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与前面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接着通过讨论、反馈、归纳得出估算方法。

  3、大胆尝试,运用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上面学到的方法迁移解决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这个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第(2)题,有利于学生知识同化,培养迁移类推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学*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练*处理。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因此,在练*设计上,我深入解读教材练*设计的同时,对练*进行了适当的加工改造,力求体现现实性、趣味性、层次性、思考性、发展性。设计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形成技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

  (四)、说教学评价。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趣味性强,方法重在"巧"。我觉得本节课还是比较融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关注鼓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中去探究,去感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他们有了足够的学*主动权,他们的学*热情被点燃,创造的火花被激发。想起瑞士著名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的话: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我想,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们的孩子们,一定积累了知识,发展了思维。

  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口算除法》说课稿7

  教材:三年级下册P13-15,《口算除法》

  问题:

  1、简述你对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算法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本课的算理与算法分别是怎样的?

  3、你会如何进行本课的算理与算法教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一、简述你对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算法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来谈谈自己的理解。我认为计算教学中的算理就是计算的依据、道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算”,比较直观;算法就是计算的基本程序或方法,让学生掌握“怎样进行计算”,比较抽象。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而算法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是算理的具体体现。这是我对算理算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理解。

  二、本课的算理与算法分别是怎样的?

  本课是在学生学*了表内乘除法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材中,以小朋友对话的形式呈现了三种算法:

  ①、想乘法做除法,20×3=60,60÷3=20;

  ②、6÷3=2,所以60÷3=20;

  ③、摆小棒,把60*均分成3份,每份是20。根据第二种算法来理解算理:60里有6个十,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2个十是20,所以60÷3=20。

  三、你会如何进行本课的算理与算法教学?

  对于本课的算理与算法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来进行突破和巩固。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寻找数学信息,具体信息如下:赵伯伯蹬着三轮车,3次运完60箱黄瓜;李阿姨开着小卡车,3次运完240箱辣椒;王叔叔开着大卡车,3次运完600箱西红柿;李叔叔等三人一次运完124箱茄子。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赵伯伯用三轮车3次运完60箱黄瓜”这条信息,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情境图,以生活实际为背景,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用结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经验能够很快的列出算式写出得数,60÷3=20,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初步感知算法,最后全班汇报交流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让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养成思考的*惯,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有序的整理;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小组里的每个小朋友了解算法的多样化;全班交流,总结算法,预测算法有如下几个:1、想乘法算除法,20×3=6060÷3=202、6÷3=260÷33、摆小棒,把60*均分成3堆,每堆是20根。(这是第二个问题中的算法)当学生说到第二种方法时,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说出“6”表示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2个十是20(这也就是第二个问题中要回答的算理),学生理解算理之后,再出示600÷3=200,学生能够在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掌握算法,600可以看成6个百,6个百除以3是2个百,2个百是200,解决完这一题教师马上追问:那6000÷3呢,进行巩固。最后师生小结方法,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最后的结果就是相应的十、百、千。接着出示240÷3=80,让学生了解240可以看成24个十,24个十除以3是8个十,8个十是80,学生理解之后追问:2700÷3呢,学生能够类推得到2700可以看成27个百。

  第三环节:练*强化,巩固新知

  出示几组题:

  9÷3=8÷2=15÷5=20÷4=

  90÷3=80÷2=150÷5=200÷4=

  900÷3=800÷2=1500÷5=20xx÷4=

  先口算,再说一说算法,重点说一说200÷4,这里200看成20个十而不是2个百

  再让学生观察每组题,发现规律,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相应扩大10倍,渗透函数思想。

  以上是我对问题的理解。

《口算除法》说课稿8

  1、说教学内容。

  课本第78-79页例(1)、(2)及做一做,练*十三第一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口算除法方法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学会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口算方法。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一、重新认识计算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的目标注重让学生牢记法则,通过反复练*形成计算技能,而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计算的学*变得乏味无趣,不利于学生学*能力的培养。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这节课,我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会新知识,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更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意分类、转化思想的渗透,使学生的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从而把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育的根本的目标。

  二、说教法与学法。

  1、计算教学方式、方法的新探索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努力构建计算教学的新思路。

  2、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从而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活动。

  3、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现有图形,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口算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体现。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通过小组交流口算方法,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样,资源得到共享,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宽思路,彼此受益。

  4、注重练*形式多样化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形式多样化,如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等熟练口算的游戏活动,提高口算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

《口算除法》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口算除法》。

  《口算除法》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一课口算除法P78-79 。

  2.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主要学*整十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口算除法。这是学生已经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的基础上学*的。对于学生把整十或几百几十看成一位数或两位数进行口算,第三单元中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作了铺垫。同时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是进一步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笔算过程中试商的重要基础。

  3.教材的编排:例1出示情境图分气球,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80÷20=4得出方法多样化。延伸,对于被除数跟除数进行估算练*。例2进行拓展,让学生探究一百几十除以整十的算法。同时也对被除数和除数进行估算练*。总体来说,教材的特点主要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口算除法过程,得出方法多样化,最后优化方法。体现了学生自主学*、探索交流的学*方式。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和教具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及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3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意识。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

  教学难点:探索口算除法的算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

  1、情境的创设。“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是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思考最多的。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情境是分气球和分彩旗,我自认为这个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于是就想到了开运动会时的场景,以此为情境展开教学,我觉得比较贴*学生的生活,也更新颖些,能够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又把学生推上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中去,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和参与意识。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2、让学生多说,说算理,说想法。此课之前,学生已有表内除法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作为基础,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的算理,于是在课堂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不同口算方法后,再让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本堂课在“开运动会”分气球和彩旗活动中引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生也应该能够体会到生活中有时不需要很精确的结果,这时就要用到估算的方法。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让学生多练,练速度,练准确率。设计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练*题,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所以在课中安排了“小熊过桥”、“小动物找妈妈”、等熟练口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本着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力求在课堂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5、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设计。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口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并认为最优化的算法。这样,学生学得轻松,乐于学*。

  四、说教学设计。

  通过运用资源库中的资源,组织教学过程的具体方案和步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做了八道口算除法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

  (这样的教学导入,紧紧扣住新知的生长点、新知的最*发展区,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迁移到陌生的新问题情境中。)

  2、探究新知,理解新知:

  第一步:(多媒体出示)在布置班级分气球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列式“80÷20=”请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口算的方法,并汇报。教师板书。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因为20×4=80,所以80÷20=4 。第二种:因为8÷2=4,所以80÷20=4 。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设计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进行完成。

  (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创设我在学*新知前,创设生活情境——分气球、分彩旗的活动,把学生推上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中去,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和参与意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方案。)

  第二步:出示了两道估算题:83÷20≈ 80÷19≈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完成。 第三步:练*60÷20 = 90÷30 = 80÷40 =

  62÷20 ≈ 93÷30 ≈ 80÷38≈让学生计算出结果。

  第四步:(多媒体出示)分彩旗的活动,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名说一说“ 120÷30=?”。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第五步:是两道估算的题:122÷30≈ 120÷28≈ 有了刚刚两道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进行估算。

  第六步:练*180÷30 = 240÷40 = 420÷60 =

  184÷30 ≈240÷37 ≈ 420÷58 ≈让学生计算出结果。

  (我设计例题教学时:主要是由“扶”到“放”,让学生尝试练*,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3、多层训练,巩固练*: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我从资源库中找到了一些有用的资源进行练*巩固。我设计了如下练*内容: 比一比:从资源库中找到四道估算题进行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让学生对估算内容进行复*巩固。

  (数学课不仅要注重新知的探讨学*,还要注重练*和应用。把书上一个个静态的毫不相关的题目通过课件制作,让它们串起来。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练*题,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总结是全课的再一次升华,我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学校的新学期的准备工作。

  新学期就要有新的气象,老师在这里祝大家在新的学期里:学*进步,快乐成长!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收获。

  5、布置作业:

  为了学生在课后能够得到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请同学们编几道像这节课我们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考考你身边的朋友们,看看他们会不会。

  (通过资源库中的资源来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资源库中的一些资源有效的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在课堂中,我很注意课堂资源与课外资源的有机融合。)

《口算除法》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早上好!我是小学数学组XX号的。

  一、教材分析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3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惯。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二、设计理念

  第一,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例题之前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表内除法的联系,促进学生学*的迁移。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愿望。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设计中我把数字稍微改动了一下。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练*,再让学生进行自我验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明算理时,给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创设宽松的学*氛围,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质疑60真的变成了6了吗?进一步明确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性过渡,丰厚了探究的底蕴,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欲望。

  3、及时反馈,内化提高。

  练*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本次练*有两个层次。(1)基本练*;这些练*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2)内化提高。练*中巧妙设计300÷5教学资源,实现了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学*的良好效应。相对课始的探究素材,显然最高位数字比除数小的这类口算除法要复杂一些,需要学生认真观察、辨别,对比练*,突破难点。

  4、巩固升华,总结提升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块内容:一是摘苹果游戏,8道口算题。“被除数末尾要保留零”的情况和不用保留零的情况。二是由关联的两组口算题。让学生感悟: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渗透商的变化规律。三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萌发和培养。尤其是在自然贴切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以有层次的体验贯穿全课,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活动中,彰显个性化的学*风格,成为课堂学*的主人。二是突出对教学实效性的追求,使教学目标不再是一个虚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分解并落实到了具体环节中。三是广泛地链接周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下,变得丰富多彩。

《口算除法》说课稿11

  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人教板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口算除法)

  本册教材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之上,学*口算除法是为今后学*笔算除法打基础的。

  根据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与技能的要求,我先阐述本课的教学设计前的背景,我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先让学生难看主题图,从整体入手,使学生了解主题图的要求,再让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方面提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是技能目标。先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先让学生说出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二是发展性目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后,用分小棒的过程说自己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掌握口算的方法。

  情感发展目标,通过说计算过程和分小棒的过程,体验口算除法的过程,从而达到计算的准确性与灵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顺利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我在教法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分析口算过程的同时又用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本课的教学设计流程是;

  第一流程是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学*兴趣。

  第二流程是探索新知。

  第三流程是巩固新知。

  第四流程是深化应用。

  在第一流程创设情景中,我用课件出示情景图,三个猴子分桃子,让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列出算式(630÷3)再进行计算,计算完成后再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其次用同样的方法学*第(2)和第(3)个问题。

  在第二流程探索新知中,让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然后全班交流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第三流程巩固新知中,我给学生出示口算提,让学生熟练地计算,进一步深化口算方法的掌握。

  在第四流程深化应用中,编排许多闯关练*题,如9000÷3300÷3200÷2等等,加强了学生口算除法的计算技巧,为今后的笔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口算除法》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也就是有关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继续学*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打基础的,口算和估算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笔算除法的学*,所以这部分知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已完全掌握表内除法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所以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的算理,并运用算理进行快速的口算,还有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教学为生活服务。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及相应的估算,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系统的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

  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五、说教学设计。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五大块:

  一、复*导入新知

  课的开始我先出示几道口算及估算题,比如:20×4﹦ 30×7﹦ 80÷2﹦ 210÷7﹦ 81÷8 ≈ 122÷4≈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第一步:(多媒体出示)在布置班级分气球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列式“80÷20=”请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口算的方法并汇报,教师评议。总结两种方法:第一种:因为20×4=80,所以80÷20=4 。也就是算除想乘 。第二种:因为8÷2=4,所以80÷20=4 。也就是根据表内除法做除法。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设计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进行完成。

  第二步:练*60÷20 = 90÷30 = 80÷40 =

  第三步:(多媒体出示)分彩旗的活动,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名说一说“ 120÷30=?”。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要求学生说的完整表述的更具体。

  第四步:总结算法,巩固练*180÷30 = 240÷40 = 420÷60 = 第五步:探索估算

  出示了两道估算题:83÷20≈ 80÷19≈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完成,交流并总结估算方法

  有了刚刚两道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估算122÷30≈ 120÷28≈ 。

  三、多层训练,巩固练*: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我设计了多种练*内容:

  例如比一比:准备几道口算和估算题进行比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

  誉感,又让学生对口算和估算内容进行复*巩固。

  还有赠书活动:新年到了,学校准备了一些书打算赠送给希望小学各班同学寒假阅读。一共有240本书,你打算怎样捆包呢?

  生交流、做题,然后集体评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总结是全课的再一次升华,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导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再次巩固。

  五、布置作业:

  为了学生在课后能够得到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请同学们编几道像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考考你身边的朋友们,看看他们会不会。

《口算除法》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及作用,我制定了如下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有关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笔算除法的基础,也是为学生今后继续学*除法是三位数的除法打基础的,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及资源库中的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系统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我运用资源库中的图片、练*等内容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四、说教学设计。

  通过运用资源库中的资源,组织教学过程的具体方案和步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做了10道口算除法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

  (这样的教学导入,紧紧扣住新知的生长点、新知的最*发展区,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迁移到陌生的新问题情境中。)

  2、探究新知,理解新知:

  第一步:学*例1,(多媒体出示)在运动会开幕式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列式“80÷20=”请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己总结口算的方法,并汇报。

  教师总结。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因为20×4=80,所以80÷20=4。第二种:因为8÷2=4,所以80÷20=4。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设计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进行完成。

  (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创设我在学*新知前,创设生活情境——分气球、分彩旗的活动,把学生推上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中去,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和参与意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方案。)

  第二步:大屏幕出示书中“做一做”作为练*,巩固学生的口算方法。

  第三步:我把估算改成了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示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列式,想到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给学生了一定的思考空间。

  第四步:学*例2,多媒体出示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然后找学生代表汇报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第五步:是两道估算的题:122÷30≈ 120÷28≈ 有了刚刚两道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进行估算。

  第六步:我还是用了书中的“做一做”作为练*,让学生体会了口算和估算的联系。

  我设计例题教学时:主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由“扶”到“放”,让学生尝试练*,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3、多层训练,巩固练*: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我从资源库中找到了一些有用的资源进行练*巩固。

  (数学课不仅要注重新知的探讨学*,还要注重练*和应用。把书上一个个静态的毫不相关的题目通过课件制作,让它们串起来。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练*题,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收获。

  5、布置作业:

  为了学生在课后能够得到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请同学们编几道像这节课我们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考考你身边的朋友们,看看他们会不会。

  (通过资源库中的资源来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资源库中的一些资源有效的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在课堂中,我很注意课堂资源与课外资源的有机融合。)

《口算除法》说课稿14

  一、教学任务分析:

  这课在教材编排上分三个层次:第一,以生活情境提供条件,从而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第二,根据除法算式,学生根据不同的算法说出不同的算理。第三,做一做(1、2两题)。在对本课教材进行分析时,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与不同地区学生的差异性,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处理:

  1、由于主题图与学生的生活相差较远,所以采用学校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作为信息让学生解决问题。

  2、此课之前,学生已有表内除法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作为基础,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的算理,并运用算理进行快速的口算。

  二、设计理念:

  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使学生由间接接受转化为直接参与,从而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得到发展呢?我设计此课时,将重点放在引题、算理的推导与练*的设计上。引用学校开展的活动与学生进行聊天,取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导课,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算理,最后设计了几道练*,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口算除法的含义,理解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算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正确口算。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除数昌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算理。

  教学难点:商末尾比被除数末尾少一个0的除法口算。

  四、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会新知识,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更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的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

  (1)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从而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活动中。

  (2)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不同口算方法,重点理解80÷20这种口算方法的算理。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让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宽思路,彼此受益。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部分学生的领悟能力较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理解能力不强,所以明算理时,教师借用直观的小棒图来帮助有些学生的理解,化抽象为直观,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过渡。

  商末尾比被除数末尾少一个0的除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很多学生往往利用前面学*的经验,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几个0。这里,我不仅让学生说清算理,还安排了判断练*,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4)注重练*多样化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的多样化,既有学生*时最熟悉的口算比赛,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安排了拓展题,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

  刘瑞涛些学生的理解,化抽象为直观,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过渡。

  商末尾比被除数末尾少一个0的除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很多学生往往利用前面学*的经验,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几个0。这里,我不仅让学生说清算理,还安排了判断练*,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4)注重练*多样化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的多样化,既有学生*时最熟悉的口算比赛,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安排了拓展题,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

《口算除法》说课稿15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口算除法,有关整十、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算法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会新知识,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学会口算,而更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的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

  (1)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口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从而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活动中。

  (2)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不同口算方法,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让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宽思路,彼此受益。

  (3)算法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用表内除法计算,对学生的后面学*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学生说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

  (4)注重练*多样化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的多样化,既有学生*时最熟悉的口算练*,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安排了拓展题,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

  反思今天的课,还存在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希望听课教师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口算除法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3)

——《口算除法》说课稿 (菁华3篇)

《口算除法》说课稿1

  一、教学理念

  1、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学*例题之前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

  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已有知

  识储备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口算除法》即课本第13至15页例1。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表内乘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除法的估算和笔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数学解决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参与学*活动,提高学*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惯和积极思考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如何使每位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1、3次就能运完60箱,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均分——用除法——60÷3=20

  (2、600箱,这么多我也只运3次,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我们知道60÷3=20;那么600÷3=200

  (3、120箱,我也只运3次,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有的同学想:6个十÷3=2个十=20xx×3=60那么60÷3=20

  有的同学想:20X3=60;那么60÷3=20

  有的同学想:用木棒来分,把60*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20。

  3、大胆尝试,运用新知。想:24个十÷3=8个十=80;80X3=240;那么240÷3=80

  4、拓展训练,巩固新知。

  1、口算:

  90÷3=3080÷2=4015÷5=3270÷9=30

  900÷3=300800÷2=400150÷5=302700÷9=300

  在这里我试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除号是怎么来的'吗?除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个瑞士人首先使用的,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

  示了*均分的意思。你看这个符号多有意思啊!

  2、课本第15页“做一做”第1题

  一排有10只蜂蜜,有这样的4排,就是40只,但只有2间房,*均每间房子住多少只蜂蜜?

  40÷2=20(只)

  答:*均每间房子住20只蜂蜜。

  3、为了巩固新知,布置以下作业:第17页练*三第1、2题。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学会了什么?

  五、结束语:

  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口算除法》说课稿2

  一、知识背景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 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3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惯。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二、设计理念

  第一,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例题之前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表内除法的联系,促进学生学*的迁移。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愿望。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设计中我把数字稍微改动了一下。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练*,再让学生进行自我验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明算理时,给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创设宽松的学*氛围,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质疑60真的变成了6了吗?进一步明确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性过渡,丰厚了探究的底蕴,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欲望。

  3、及时反馈,内化提高。

  练*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本次练*有两个层次。(1)基本练*;这些练*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2)内化提高。练*中巧妙设计300÷5教学资源,实现了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学*的良好效应。相对课始的探究素材,显然最高位数字比除数小的这类口算除法要复杂一些,需要学生认真观察、辨别,对比练*,突破难点。

  4、巩固升华,总结提升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块内容:一是摘苹果游戏,8道口算题。“被除数末尾要保留零”的情况和不用保留零的情况。二是由关联的两组口算题。让学生感悟: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渗透商的变化规律。三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萌发和培养。尤其是在自然贴切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以有层次的体验贯穿全课,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活动中,彰显个性化的学*风格,成为课堂学*的主人。二是突出对教学实效性的追求,使教学目标不再是一个虚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分解并落实到了具体环节中。三是广泛地链接周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下,变得丰富多彩。

《口算除法》说课稿3

  一、教学内容

  《口算除法》(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二、知识背景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渗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愿望。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练*,再让学生进行自我验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明算理时,给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创设宽松的学*氛围,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质疑60真的变成了6了吗?进一步明确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性过渡,丰厚了探究的底蕴,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欲望。

  3、及时反馈,内化提高。

  练*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本次练*有两个层次。(1)基本练*;

  (2)内化提高。

  4、巩固升华,总结提升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块内容:

  一是摘苹果游戏,8道口算题。“被除数末尾要保留零”的情况和不用保留零的情况。

  二是由关联的两组口算题。让学生感悟: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渗透商的变化规律。

  三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萌发和培养。尤其是在自然贴切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


口算除法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4)

——《分数除法》说课稿 (菁华5篇)

《分数除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5页到26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分数除法(一)》是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就是把4/7分别*均分成2 份、3份,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注重发展

  练*有层次,由尝试练*到综合练*到发展练*,层层深入。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 激趣导入——十兄弟的故事

  大虾夫妻生活窘迫,突然有一天,从天上降下来十颗晶石。无恶不作的大帅得知后,欲抢夺晶石。怎么办呢?,大虾夫妻想到了一个办法?把它是吃了吧。妻子将十颗晶石分为两次吃,她每次吃多少呢?

  创设这一情境,是因为《十兄弟》这个电影,大家都看都过。富有神话色彩,学生会感兴趣。在兴趣中进入新课的学*。

  (二)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为了使故事和所学知识连贯起来,所以我又利用故事来引出新知。展示多媒体:几天后,神奇的事发生了,大虾妻子怀孕还生下10个孩子。十个孩子一夜长大,而且各有本领,由于家里穷没有东西吃,所以大虾的妻子就把一张饼的4/7分给大口九和飞天五,他们每人分多少呢?为了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告诉学生把饼看作成长方形,这样就回归到我们熟悉的图形中了。

  把一张纸的 *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在汇报反馈时,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即分、涂的过程。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维方法。通过思考操作学生达成共识: 里有4个1/7,*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7,是2/7。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4/7÷2=2/7,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同时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

  2、比较归纳,初探算法

  我继续给学生讲故事,从而引出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枯燥。大虾妻看看大口九,他一人能吃两个人的饭,又想想,最后决定把这张饼的4/7分给高脚七、飞天五和大喊十,每个人分到多少?

  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探究。为了便于全班统一交流,我选取学生举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进一步研究,如4/7÷3,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探究。为了便于全班统一交流,我选取学生举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进一步研究。此时,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此时,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发现把4/7*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4/21。得到的算式是4/7÷3=4/21。此时我还引导学生发现:把4/7*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4/7的1/3,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4/7×1/3=4/21。比较两个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它们是相等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了“探索——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课件出示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过涂一涂,进一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通过三组算式来验证提出的假设,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巩固应用

  我们知道通过形式多样、难易程度适当的*题,让学生在有层次的练*中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巩固练*:

  1、算一算

  在分饼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十兄弟想考一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教师出示算式,提出要求:口述计算过程)

  学生选两道在练*本上做一做。

  此过程我要时刻提醒学生计算的结果,能化简一定要化简。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试一试。

  集体订正。

  从简单的问题要逐渐加深,从填一填的题中可以让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充分。

  3、拓展练*

  拓展练*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带分数怎么办?有的学生会想到化假分数,这样即复*了旧知识又巩固了新知识。

  4、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分担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分担区的卫生,

  老师想把分担区的四分之三*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分担区的几分之几吗?

  学生在练*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汇报完成情况。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五、课堂总结

  一个新的计算结论必须反复验证。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再次验证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验证中,也深刻理解了分数除法的计算算理。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也是新理念的挑战,学生是学*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六、作业

  作业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再巩固,同时还要联系实际,制定作业是: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回家编几道生活中的问题,明天我们再一起解决。

  七、说教学预测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体会分数除法转化的方法,并会利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教研组相信学生会通过本节课的学*,而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分数除法》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页-26页的内容。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

  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4/7*均分,第(1)题是*均分成2份,第(2)题是*均分成3份,第(1)题的算式是4/7 ÷2,被除数4/7的分子式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4/7 ÷3,被除数4/7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无论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就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我认为这节课应该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分数除法算理探究中,渗透转化思想。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

  五、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蕴伏铺垫

  (1)求下列各组数的倒数。

  (2)把2张长方形的纸*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把1张长方形的纸*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并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的4/7*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提问:4/7表示什么意思?(是把单位1*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

  2、把4/7*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图上的哪一个部分*均分成2份?得多少呢?

  3、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

  1)把这4份*均分成2份,每份是2,占这张纸的2/7。

  2)4/7里有4个1/7,*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7,是2/7。

  4、怎样列式计算呢?(板书:4/7÷2=)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齐来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一))

  三)大胆猜想,举例验证K12教育空间

  1、提问:想一想,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4/7÷2=2/7吗?你能提出你的大胆猜想吗?

  学生可能会得到“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结论,举例验证。

  师:大胆地猜想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思考方法,但还要经过科学的验证。

  2、课件出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的4/7*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可以列出算式吗?

  四)激发矛盾,再次探究

  1、提问: 4/7÷3这道题与刚才那几道有什么不同?(分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

  如果要算4/7÷3刚才的方法还能用吗?

  师:看来我们要换一个思维方式探索能普遍运用的方法。

  2、提问:把这4份*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用课前准备的图形分一分、涂一涂。涂好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分。

  3、你是怎样分的?

  (把4/7*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4/21。)

  4、把4/7*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4/7的几分之几?求4/7的1/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板书)

  5、对照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吗?

  师:把4/7*均分成3份,就相当于求4/7的1/3,结果都是4/21。因此,中间我们可以用等号连起来。你们看,这样,原来的除法算式就转化成了什么算式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样有什么作用?

  师: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

  6、小结:同学们真能干!会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以旧学新是我们数学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小结:这就是分数除以整数的常用的方法,谁来说一说这种算法是怎样的?那么0能不能作除数呢?所以,这里还要补上一个条件(0除外)。

  7、在今后的分数除法计算中,我们常用这种方法。因为无论分数的分子能否被整数都可以进行计算,不受什么条件限制,它的应用更普遍。当然,分数的分子如果正好能被整数整除时,我们也可以应用第一种算法计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题时要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

  五)巩固提升

  1、引导学生完成填一填,想一想。(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完成试一试。

  六)课堂总结

  谈一谈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分数除法》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体验分数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一些简单分数的基础上,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再次认识分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它是学生进一步学*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一节课起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三、教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四、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引出新知。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2、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

  (1)、把a块饼*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 =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 除数=被除数/ 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

  2÷3= 8÷7= 16÷5= 10÷12=

  5/6 = ()÷() 13/15= ()÷( )

  12/7= ()÷() 100/6 = ()÷( ) ……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 2 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

  2、检测合作学*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三、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分数除法》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整数除法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 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 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 类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1. 乘法意义对照。

  (出示3盒标注100克的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问题的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问: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算式,然后通过100克=1/10千克引出相应的分数乘除法。根据我以往教学的经验,这样的处理不少学生在类比迁移时有一定的障碍,并不容易实现。

  而在问题中直接以千克为单位,首先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还能引出三种形式的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 100克=1/10千克;1/10×3=3/10(千克)

  这样的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的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的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义对照。

  在改编成求‘每盒重多少千克’的问题情境下,引出相应的三个除法算式:

  ○1300÷3=100(克)=0.1(千克)

  ○20.3÷3=0.1(千克)

  ○33/10÷3=1/10(千克)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小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3.练*:

  12×17= 204 2.8×1.5= 4.2 2/3×4=8/3

  204÷12=( ) 4.2÷1.5=( ) 8/3÷4=( )

  204÷17=( ) 4.2÷2.8=( ) 8/3÷2/3=( )

  在前两步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及时安排相应的巩固练*。分别是已知三种形式的乘法算式,不计算直接写出相应除法算式的商。如:2/3×4=8/3,8/3÷4=( ),8/3÷2/3=( )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第一步:教学4/5÷2

  1.创设问题情境:没有已知的乘法算式,你还会计算4/5÷2这道分数除法吗?

  ○1鼓励尝试计算;

  ○2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反馈):

  方法A.因为2×2/5=4/5,所以4/5÷2=2/5

  这是受刚才所学除法意义的影响,迁移而来;

  方法B.4/5÷2= 4÷2/5=2/5

  大部分是看到4与2的倍数关系,想当然的在计算;可能小部分能从数的组成进行解释。

  方法C.4/5÷2=4/5×1/2=2/5

  课前预*过;但能说清为什么的恐怕很少。

  2. 引导理解方法B和C。

  ○1师:4/5里面有()个()/(),÷2表示*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

  ○2师:在长方形里折一折,涂一涂,再来解释两种方法。

  ○3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在先请学生进行解释的基础上,引导思考: 4/5里面有()个()/(),÷2表示*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在部分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根据课前提供的五等分的长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折一折、涂一涂,再来进行解释。

  由于已经将长方形纵向五等分,因此从直观上很容易理解方法B。再进一步启发:还有不同的折法吗?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比如说横向折,沿对角线折等等;

  通过这些折法的体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管怎么折,只要*均分成两份,每份始终是它的12,也就是说始终可以将÷2转化为乘以1/2。

  第二步:教学4/5÷3

  1.初步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好?

  2.尝试计算4/5÷3;

  (要求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课前提供五等分的长方形纸片)

  反馈,追问:

  ○1 *均分成3份,每份是( )的1/3?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怎么计算?

  ○2为什么不选A或B这两种方法?从中说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么优点?

  首先请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初步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好?这时并不急于统一思想,转而请学生计算4/5÷3。也要求根据课前提供的五等分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然后进行反馈,并引导思考:

  ○1 *均分成3份,每份是4/5的(1)/(3)?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怎么计算?

  ○2为什么不选A或B这两种方法?从中说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么优点?

  此时通过对比和思考,应该说对方法C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授予的知识,也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它是学*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组,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一开始初步比较哪种方法好,学生此时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体验4/5÷3的求解过程,使学生自觉的在心里进行了比较,也就是主动的开始建构认识,这时的理解是较为深刻的理解。

  第三步:实验与验证

  1.师:其它这样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是不是也和刚才两题一样呢?

  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抛出一个疑问:其它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是不是也能将除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呢?从学生的思维历程看,这真是一波刚*,一波又起。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要进行实验和验证的动机。然后根据课前提供的空白长方形纸条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并组织开展同伴间的交流。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感知只有经过一般化的检验,才能上升成为知识。开展实验与验证符合从特殊到一般的需要,而且还是学生主动的、内在的需要,这无论是对理解掌握算法、还是对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惯,都有积极的意义。

  2.反馈交流。

  归纳:(一般化计算方法)用符号表示: A÷B=A×1/B

  观察: (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最后,组织进行反馈,得出最后结论,并引导学生将一般化的计算方法用符号化表示。这里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包括之后的引导学生观察,(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促进更好的理解。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课在经历了感**流和实践探索以后,应该在数学层面上形成对知识的客观性及其本质的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思维。

  (三)练*巩固、拓展提高。

  1.

  这样的图式训练对正确掌握分数除法的一般化算法是很有效的。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毕竟还具有很大的直观性,图式的强化将促使学生在理解算法时有一个直观的支撑,这样的理解也就愈深刻。

  形式训练。

  7/15÷4=7/15×( )

  5/16÷6=5/16 1/8

  3/10÷5=( ) ( )

  2.计算训练。(要求写出过程)

  2/3÷4 5/6÷5 3/8÷6 4/9÷7

  3.应用:

  1将2/3米长的丝带剪成同样长的5段,每段有多长?

  2小红3天看了一本书的1/5,照这样计算,看完这本书要多少天?

  整个练*的设计突出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巩固,同时也安排了应用练*,尤其是第二题,还注意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总结。

  总之,本节课始终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指导思想,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比较、探究、实验和验证,从特殊到一般,由除法到乘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认识,发展思维,形成有效课堂。

《分数除法》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单元中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意义和分数乘法意义及计算,而本课学*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整数除法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

  2.理解分数除以整数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过程,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

  本课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是学生积极主动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知识,才是有意义。因此,在重难点学*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意义。

  1.乘法意义对照。

  (出示3盒标注100克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问题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问: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算式,然后通过100克=1/10千克引出相应分数乘除法。根据我以往教学经验,这样处理不少学生在类比迁移时有一定障碍,并不容易实现。

  而在问题中直接以千克为单位,首先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其次还能引出三种形式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 ;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 100克=1/10千克 ;1/103=3/10(千克)

  这样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义对照。

 在改编成求每盒重多少千克问题情境下,引出相应三个除法算式:

  ○13003=100(克)=0.1(千克)

  ○20.33=0.1(千克)

  ○33/103=1/10(千克)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理解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小数除法意义相同。

  3.练*:

  1217= 204 2.81.5= 4.2 2/34=8/3

  20412=( ) 4.21.5=( ) 8/34=( )

  20417=( ) 4.22.8=( ) 8/32/3=( )

  在前两步理解意义基础上,及时安排相应巩固练*。分别是已知三种形式乘法算式,不计算直接写出相应除法算式商。如:2/34=8/3,8/34=( ),8/32/3=( )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第一步:教学4/52

  1.创设问题情境:没有已知乘法算式,你还会计算4/52这道分数除法吗?

  ○1鼓励尝试计算;

  ○2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反馈):

  方法A.因为22/5=4/5,所以4/52=2/5

  这是受刚才所学除法意义影响,迁移而来;

  方法B.4/52= 42/5=2/5

  大部分是看到4与2倍数关系,想当然在计算;可能小部分能从数组成进行解释。

  方法C.4/52=4/51/2=2/5

  课前预*过;但能说清为什么恐怕很少。

  2.引导理解方法B和C。

  ○1师:4/5里面有()个()/(),2表示*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

  ○2师:在长方形里折一折,涂一涂,再来解释两种方法。

  ○3师:还有不同分法吗?

  在先请学生进行解释基础上,引导思考: 4/5里面有()个()/(),2表示*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在部分学生有所感悟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根据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折一折、涂一涂,再来进行解释。

  由于已经将长方形纵向五等分,因此从直观上很容易理解方法B。再进一步启发:还有不同折法吗?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比如说横向折,沿对角线折等等;

  通过这些折法体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管怎么折,只要*均分成两份,每份始终是它12,也就是说始终可以将2转化为乘以1/2。

  第二步:教学4/53

  1.初步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好?

  2.尝试计算4/53;

  (要求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

  反馈,追问:

  ○1 *均分成3份,每份是( )1/3? 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怎么计算?

  ○2为什么不选A或B这两种方法?从中说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么优点?

  首先请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初步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好?这时并不急于统一思想,转而请学生计算4/53。也要求根据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然后进行反馈,并引导思考:

  ○1 *均分成3份,每份是4/5(1)/(3)? 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怎么计算?

  ○2为什么不选A或B这两种方法?从中说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么优点?

  此时通过对比和思考,应该说对方法C已经有了较为深刻认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授予知识,也不是知识简单积累,它是学*者认知结构组织和重组,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过程。一开始初步比较哪种方法好,学生此时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体验4/53求解过程,使学生自觉在心里进行了比较,也就是主动开始建构认识,这时理解是较为深刻理解。

  第三步:实验与验证

  1.师:其它这样分数除法计算是不是也和刚才两题一样呢?

  在理解例题基础上,抛出一个疑问:其它这样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是不是也能将除数转化为乘以它倒数呢?从学生思维历程看,这真是一波刚*,一波又起。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要进行实验和验证动机。然后根据课前提供空白长方形纸条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并组织开展同伴间交流。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感知只有经过一般化检验,才能上升成为知识。开展实验与验证符合从特殊到一般需要,而且还是学生主动、内在需要,这无论是对理解掌握算法、还是对培养良好数学思维*惯,都有积极意义。

  2.反馈交流。

  归纳:(一般化计算方法)用符号表示: AB=A1/B

  观察: (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最后,组织进行反馈,得出最后结论,并引导学生将一般化计算方法用符号化表示。这里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符号意识,包括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其目在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促进更好理解。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课在经历了感**流和实践探索以后,应该在数学层面上形成对知识客观性及其本质更为深刻理解,从而形成科学态度和严谨思维。


口算除法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5)

——分数与除法说课稿 (菁华5篇)

分数与除法说课稿1

  一、指导思想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尝试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尝试、讨论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了准备。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是理解计算结果比较困难一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惯的养成

  (3)情感与态度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教学难点

  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学生虽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尝试教学法,利用学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大胆尝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引导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尝试探究、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整理归纳贯穿于整节课。

  总之,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在积极的数学思维状态下,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五、说教学程序

  针对以上思想,我说一下教学流程中的每一步设计意图:

  (一)、复*导入 点明课题

  因为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意义理解,明确本节课要干什么。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唤起生成,由6张饼*均分给3个人,怎样列式得出除法,然后根据除法的意义顺势引导1张饼*均分成2份、3份、4份怎样列式,然后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理解分数可以写成除法。给学生以表象的认识。

  2、尝试探究,

  首先提出问题:3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分一分,讨论交流,并让学生展示分的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汇报多媒体展示分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三张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张的四分之三,所以每人分四分之三张。

  这时,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所以马上进行补充事实,举一反三。

  2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3张饼*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张?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的迁移知识,得出2/4与3/5。

  3、归纳概括

  通过以上的动手尝试探究,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得出结论。同时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三)尝试练*

  接着,就是学生进入当堂练*中,设计有层次的、题型多样的练*,及时的巩固新知,达到当堂学,当堂清的效果。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从总体来看,本节课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大胆尝试,兴趣比较浓厚,而且学生动手分的情况也比较好,也能大胆的展示,基本上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我感受到数学的动手操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经。但还存在许多细节问题:

  1、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

  2、学生展示分的过程时没有点到位,有点乱,不太突出。

  3、总结归纳时没有充分放手学生,而且比较急匆匆而过。

  4、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克服这些困难,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

分数与除法说课稿2

  一、指导思想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尝试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尝试、讨论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了准备。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是理解计算结果比较困难一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惯的养成

  (3)情感与态度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1、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学生虽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尝试教学法,利用学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大胆尝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引导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尝试探究、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整理归纳贯穿于整节课。

  总之,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在积极的数学思维状态下,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五、说教学程序

  针对以上思想,我说一下教学流程中的每一步设计意图:

  (一)复*导入 点明课题

  因为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意义理解,明确本节课要干什么。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唤起生成,由6张饼*均分给3个人,怎样列式得出除法,然后根据除法的意义顺势引导1张饼*均分成2份、3份、4份怎样列式,然后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理解分数可以写成除法。给学生以表象的认识。

  2、尝试探究,首先提出问题:3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分一分,讨论交流,并让学生展示分的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汇报多媒体展示分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三张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张的四分之三,所以每人分四分之三张。

  这时,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所以马上进行补充事实,举一反三,2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3张饼*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张?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的迁移知识,得出2/4与3/5.

  3、归纳概括,通过以上的动手尝试探究,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得出结论。同时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三)尝试练*

  接着,就是学生进入当堂练*中,设计有层次的、题型多样的练*,及时的巩固新知,达到当堂学,当堂清的效果。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从总体来看,本节课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大胆尝试,兴趣比较浓厚,而且学生动手分的情况也比较好,也能大胆的展示,基本上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我感受到数学的动手操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经。但还存在许多细节问题:

  1.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

  2.学生展示分的过程时没有点到位,有点乱,不太突出。

  3.总结归纳时没有充分放手学生,而且比较急匆匆而过。

  4.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克服这些困难,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

分数与除法说课稿3

  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意义、初步探索并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的。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是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学*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以及学*分数与小数互化等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

  2.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和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共安排4个环节完成。

  一、复*铺垫。出示情境图:把8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 ,每人可以分得多少块?如何列式,为什么?

  二、探索新知:分成以下6个层次完成。

  第1层,分析问题,列出算式。我首先把刚才的情境图变为:把3块饼*均分4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多少块?学生很容易将复*题的解题方法迁移过来,列出算式3 4,老师适时板书出来。

  第2层,动手操作,探究结果。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每人分到的饼不满1块时,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个分数是多少呢?接着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圆形卡片,在小组内动手做一做。

  第3层,组织交流分法,得出答案。可能会出现两种分法。一种是一块一块地分,每人每次分到1/4块,3个1/4块是3/4块。第2种分法,3块一起分,每人分得3块的1/4,即3/4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两种分法用电脑动画逐个演示。并相机完成板书:3 4=3/4.

  第4层,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我提出“把3块饼*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让学生将探索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并在组织交流时适时板书:3 5=3/5.

  第5层,归纳总结。这时,我指着板书内容提出问题: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同时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老师小结: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然后板书:被除数 除数=被除数/除数。最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字母表达式,并让同学们讨论为什么分母不能为0,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板书:a b=a/b.

  第6层,尝试练*。先试做“试一试”的题目。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接着让学生独立做练一练的两组题。第一题要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的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二组继续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新知。这一环节共安排5组*题。

  1、做练*八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口答。

  2、做练*八的第二题。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3、做练*八的第三题。让部分学生说说是怎么向的。

  4、做练*八的第四题。要让学生说出题中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5、做练*八的第五题。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填空,再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先让学生说一说,老师在适时补充:这节课我们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其实数学上很多知识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同学们不但要会做题,更要思考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你就会越来越聪明。

分数与除法说课稿4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圆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在几何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进一步学*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本节讲的是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掌握运用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或用圆与圆交点个数来确定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方法。

  (2)了解切线、割线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探索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从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感受数学中的美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数量关系揭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利用圆与圆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教法学法

  教法的设计 情境创设 设疑启发 引导交流 探索创新

  学法的设计 观察猜想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归纳创新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

  1、情境引入

  本节课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出示四幅图片。【同学们你们观察这些图片,找一找其中的圆有哪些位置关系,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同学们会各抒己见,老师不要过早的下结论,而是让同学们在下一环节继续探究。

  2、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让同学们拿出事先做好的圆,让他们小组合作探究圆和圆之间到底有几种位置关系。

  老师巡回指导

  3、得出结论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的理解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教师演示课件。学生观看并总结结论。圆与圆之间有五种位置关系:相离外切相交内切 内含】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在这里我又引导同学们从焦点个数对两圆位置关系进行分类。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圆心之间的距离在五中位置关系中和两圆半径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我在这里设计了五种动画课件,教师演示让同学们进行归纳。

  4、巩固新知

  为了巩固以上知识,我在这里设计了三个简单的练*题,只是简单的应用五种位置关系中圆心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为了提高同学的能力,只是简单应用还不够,于是我又设计了例题。因为例题有难度所以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5、综合拓展

  为了巩固以上学*的内容我在这里设计一个练*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独立完成。

  为了提高同学们学*数学的兴趣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环节,争当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既能提高同学们学*数学的兴趣又能提高同学们的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同时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同学们能够学着乐乐着学。

  6、布置作业

  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我的说课到此就结束了

分数与除法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体验分数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一些简单分数的基础上,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再次认识分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它是学生进一步学*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一节课起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三、教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四、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引出新知。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2、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

  (1)、把a块饼*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 =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

  2÷3= 8÷7= 16÷5= 10÷12=

  5/6 = ()÷() 13/15= ()÷()

  12/7= ()÷() 100/6 = ()÷()……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2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

  2、检测合作学*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五、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口算除法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6)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菁选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二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本节课的教学口算是重点,因为后面的估算也是将其转化成整十数除整十数与几百几十数再计算,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口算方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影响,在进行80÷20时,多数孩子认为得数是40,这是在教师预设之内的。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弄明白80÷20为什么等于4。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孩子们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很快孩子们就有了答案,有的.是利用数的组成,即80里面有几个20,得出只有4个20,而不是有40个20;还有的孩子其实就是利用我们后面将要学*到的商不变的性质,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缩小,变成8÷2来计算结果。

  在教学估算时我则重点帮助学生将其算式变为口算试题。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全班学生都在课堂内完成的作业,当堂检验了教学效果。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2

  本节课的教学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一课时。从整单元分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整单元的情景图主要从交通工具入手,要引入到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关系的教学。本节课的例题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那么,如何避免单调重复,又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计算教学的学*中?课一开始,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并让他们说说这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亲切自然,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求知欲望,也调动了整个课堂的气氛,为后面新课口算教学做了较好的切入口。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特别是在教学口算方法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口算,在交流反馈中,引出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意在通过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让他们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运用。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在学生进行方法讨论后,学生小组汇报的没有预想的那么好,对不同算法的算理梳理得不够明确,缺乏算法多样性和算法优化相统一的建设,以后在教学中要多加培养孩子的汇报能力,最好能达到一节课师只说几句话,学生以自学和同学交流互学而学会知识宗旨教学。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欠感染力,对学生的表扬不够热情,以后多加训练。

  以上是本人在本次“展示课堂”活动中,教学《口算乘法》后的反思。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3

  这个内容对学生而言很简单,学生通过预*,绝大多数的学生便能掌握计算方法。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最后计算的结果正确率有多高,而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算理,能不能理解着去计算。只有真正理解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我想,既然学生能自主地掌握知识,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学,因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做好新课的知识铺垫,课前指导学生预*,让学生初步理解算理。

  课前,我让学生复*表内除法,还引导学生细看书本14、15页的内容,通过看例题的图及小精灵的话,学生初步掌握口算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这样想:几个百(十)几=几个百(十);想乘算减;先算0前面的数,再在所得的商后添0,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时,可以把最高位上的数与它下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分。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在学生学*新知识的'整个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指导孩子们进行预*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已掌握计算方法,懂得计算,所以在新课的学*中没有用例题,而让学生自己列出式子在班里展示,说算理,不足的地方是没有充分让学生说,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算理还没有真正掌握好。

  三、充分发挥小组相互合作的作用,提高课堂的学*效率。

  在整个学*过程中,小组中的相互学*与帮助对学生个体掌握新知起了很大的作用。如课前的复*交流,课中练*的合作订正纠错,对问题的争论归纳总结等等。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在40分钟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新知识,而小组合作就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小组里,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优生能很好地帮助暂时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知识,大大提高课堂的学*效率。

  四、尝试用一定的模式上课。

  对于数学来说,因为学*的内容不同,要有固定的模式是一件很难的事,不过根据学校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八个良好*惯,借鉴高年级的学*经验,我在上星期定了五个环节,分别是课前练、我想学、我会学、我收获、我会用。因为是上星期定出的环节,学生还不是太熟练每个环节做什么,希望下阶段好一些。

  在本节课上,课前练环节上让学生复*数的组成,因为本节课的学*内容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我想学是就本节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比较贴合本节课的内容的。(比我想象中要好一些)我会学环节中,我觉得虽然是学生先小组里交流再汇报,但汇报过程还是离不开老师的导,还是有带教授的味道。我收获环节里学生在小结自己学到的知识方面的能力还是要加强。我会用的环节主要是由学生自己要小组里交流订正。

  不足之处:

  (1)放手方面还是不够。

  (2)在知识讲授方面,对于本节课里口算方法的指导,虽然板书了,但没有系统与学生强调,所以从检测的结果看,中下层学生对于表内口诀不熟,所以计算的正确率不高。

  这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理解性的学*数学,在每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主动的学*新知识,又能自信地展示自我,注重了对学生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自主的学*数学知识。自主学*,让课堂处处都有精彩。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4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3、14、15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学*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校新课堂改革强调“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差异发展”,对于不难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而得到,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得到,学生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而且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一节成功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还要看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有得到提高,是否会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发散思维。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算理,掌握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

  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考的学**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的*惯。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对于本堂课,我注意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着力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能力。课开始,我首先设计了复*旧知这一内容,为新知的学*做好铺垫。接着,对于书本里的情境图和例题,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自主学*,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发现并总结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学而得到,所以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通过自主学*而得到的东西往往就不容易忘记。再接着,通过各种练*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口算,判断,解决问题和找规律这样几个类型的题目,最后,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其次是把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落实在了课堂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学*,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5

  看到学生的口算速度下降,口算方法缺失,口算正确率下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感惭愧。因此,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了《口算除法》这个内容和全校老师一起学*,目的是提醒老师们要关注或重视口算教学。在执教这个内容时,我阅读了有关“口算”教学资料,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有一篇《口算的本真意义》写到:1992年大纲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逐渐达到熟练。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也有谈《笔算式的口算》和《谁动了我们的“口算”》两篇文章。第11期中也有一篇《对口算教学价值的思考》。由此看来,口算教学一直是课标和老师们关注的焦点内容。

  执教《口算除法》时,我首先复*数的组成如:60是()个十,24个十是()等和口算乘法以及表内除法等,2。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式。3。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自己探索出60÷3的口算方法,从而类推出600÷3的口算过程,最后独立思考240÷3的口算方法。4。课后小结,练*设计。整节课,我力争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乘法和表内除法的`经验,给足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交流,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本认为这么简单的内容老师和学生都很轻松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反思:1。由于长时间没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特别是新课改后,开门见山的问题情境取代了口算的位置,使得本应脱口而出的口算复*题学生也花费了很长时间。2。学生对二年级学的除法的意义忘了。3。我对学生估计太高,调控课堂能力差。

  “口算”主要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加、减、乘、除的“口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我呼吁老师们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教研组准备本学期进行一次全校学生“口算”能力的检测,我感到特别欣慰。因为这节课体现出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了课的本身。它将使全校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提升!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6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学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主要内容是包括整十数和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它是孩子们之后学*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学*的扎实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

  初次看到这节课,感觉知识容量比较小,知识点比较简单,生可自主迁移完成本节课的学*。但是听了范老师和苗老师的两节课后感觉自己在*时的备课中不够认真,研究的不够透彻只是从知识本身的表象来上课。两节不同风格的课堂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计算教学的环节设计。

  范老师口算导入本课,并且口算练*紧扣本课将要用到的表内除法。例题的设计和生活紧密连接,在生列出算式后追问为什么要用“80÷20”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算理的处理上,范老师完全放手给孩子,让孩子在说出算理后对比之前学*的“80÷2”让体会商的末尾什么时候应该添0,什么时候不该添0。在呈现“120÷30”之后范老师将估算作为第三个例题出现,为之后笔算除法时的试商做准备。从课堂中孩子们对算理的叙述,回答问题的完整程度中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扎实的数学功底,以及思维的灵活性。课堂多样的练*活动增加的练*的趣味性,激起了学生的练*热情。整节课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让我都感觉时间过的飞快。

  苗老师的课堂对算理的研究非常透彻,从小棒图再到计数器。让我感受到苗老师认真而深刻的备课态度。在议课环节通过苗老师的详细讲解我也认识到了计数器的'“小用途大作用”。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起初的斗志一点点的磨光了,备课变的不再重视,随便翻看教参就简单重组知识,然后课堂变的不再庄重,一支粉笔,一张嘴40分就呈现给了孩子们。然而名师的课堂让我感受到目标的远大,更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差距有多大,也给了我重拾斗志的力量。备课看似简单的两个字承载着孩子们学*知识的全部窗口,重视自己的每一节课,重视我给孩子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相信一次次的学*,一次次的观课议课我也在不断的成长,愿有一天我也成为一个名师。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7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引入、新知学*(分气球)到练*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用分气球、分彩旗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算法说给同桌听,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课堂节奏相对缓慢,课堂上欠缺**。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 8020的算法时,学生有提到同时去掉0的方法。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商不变的思想,而此时这块内容学生还没学过,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没有强调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0,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0的处理不恰当。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8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一种“出奇”的顺利。上一节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总会有缺陷。可是“出奇”,当然也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学生全都会了,几乎是不教就会。呵呵!没有想到的顺利,就已经说明其中潜伏着失败。

  课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就我这节课发表了看法。优点说得充分,不足说得透彻。大家的说法引发了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原则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确定的,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我感到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

  其次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而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这是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既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这节课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重点。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数学知识的重点。课堂上求*求稳看似成功,实则隐藏着诸多败笔!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9

  口算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中的起始课,更是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

  成功之处:

  1、坚持做到寓教于“趣”。

  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电教媒体。通过课件演示,生动形象的创设了46周年校庆的情境,课件中用气球、彩旗布置美化校园,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口算和估算,从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来学*,学玩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给每个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无论是在复*中还是在练*中,根据学生不同水*,结合问题的不同层次,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参与到学*活动中,培养主动学*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收获。

  3、有效互动,增强反馈。

  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适当点拨,师生提问与回答,及时反馈学*进展情况,掌控教学进度。

  4、练*有针对性,精讲多练。

  教学中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有针对性的练*,通过口算、估算、判断等形式全面进行练*,夯实基础,是学生掌握基本的口算、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从而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也感觉在培养学生多思多练,多动口做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在这部分加强思考,力求以后教学更上水*。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自主迁移,建构知识网络;我是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这一设计理念的。

  一、情境的作用,算用结合。

  解决学校总务处遇到的问题引出了一组除法口算算式,四个问题都用除法解决让学生自然地进行了除法意义的'迁移:四道算式由浅入深,即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了回忆,又使学生自主地对口算方法进行迁移: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除法口算,都可以想乘算除,当然,口算算理的理解毕竟是抽象的,为使学生切实掌握,我们巧妙地对“情境”进行了再利用:数学味很浓,生活味兼顾;

  二、题组的运用,形成网络。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相关联的题组,分别达到探究口算、估算算理、巩固算法和拓展提升的目的。口算层层深入,估算横向联系,归根结底,都可以转化成表内乘除法计算;课中,好多学生看到题组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是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老师舒心呢?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磨课,有太多欣喜,也总留下些许遗憾。估算教学是否需要在本课如此浓墨重彩,口算方法是否需要化归到乘法口诀,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热情等等还需要我们继续磨下去。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1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力求突破传统的灌输式的口算除法教学模式,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中,围绕着如何创设高效课堂这一中心组织教学。一是创设分气球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在探索新知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三是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两位数除法的估算,给试商做准备。四是应用拓展。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巩固口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喜欢气球吗?是呀,五颜六色的气球把我们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更加喜庆。看,气球飘进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来做什么呢?(出示气球图片接图)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略)例1的情境图及分出20个气球的过程与有关的信息。

  二、探索新知

  1、教学问题1(1):

  (1)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师: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生说)

  师: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板书: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或问:这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

  生:(末尾都有0的除法)

  生:(个位是0)

  师:这是一个什么数?(整十数)也就是一道什么样的除法式题?

  生: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式题。

  生:整十数除以整十数。

  师:80除以20怎样算呢?(或问:80除以20等于4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开始)

  反馈讨论结果:

  师:刚才我们听到很多同学说得可好啦!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80÷20=4

  想:8÷2=4

  80÷20=4

  想:8个+÷2个+=4

  80÷20=4

  想:(4)×20=80

  80÷20=4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80和2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8÷2=4,所以80÷20=4

  师:听清楚了吗?谁来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是这样想的:做除法想乘法,我想()×20=80,我想到了4和20相乘等于80,所以80÷20=4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80看成8个+,20看成2个+ ,

  8个+÷2个+=4

  所以:80÷20=4

  师:谁听清楚了,把这种方法再说一遍。谁还能?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2、教学例题1(2):

  (1)创设情景列出问题:

  师:刚才咱们顺利完成了分气球的任务,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瞧,学校还买了彩旗,你从画面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

  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列式?

  (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120÷30

  ○1问:这是一道什么算式题呢?(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

  从刚才的方法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知道这题得多少吗?齐说得数。

  你们怎么快就算出了得数,你是怎样算的?

  ○2反馈结果:

  师:谁来汇报一下。

  板书:120÷30=4

  ○1想:12÷3=4

  120÷30=4

  ○2想:(4)×30=120

  120÷30=4

  ○3想:12个+÷3个+=4

  120÷30=4

  生3:我是这样想的:把120看成12个+,30看成3个+,12个+÷3个+=4,所以120÷30=4师: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口算?

  生1:我是这样想的:把120和30末尾的零都不看,先算12÷3=4 ,所以120÷30=4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口算?

  生2:我是这样想的:想(4)×30=120,4×30=120,所以120÷30=4

  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下面一起口答。

  3、揭示课题:

  师: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除法式题呢?

  师述:在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象这类除法式题的口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口算除法。(出示课题:口算除法)

  4、口算练*:抢答

  60÷30 150÷50 20÷10

  80÷20 210÷70 40÷20

  5、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出示:83÷20≈ 80÷19≈ 182÷30≈ 180÷28≈

  师: 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陈老师可没说要求啊!看谁知道?

  生1: 用估算求商。

  生2:要求“≈”来算。(就是要你怎么算?)

  生3:就是求*似数。(也就是估算出结果)

  师: 如果让你任选一题来估算,你准备选哪一题,请选一题试一试?

  把你的估算方法在组内说一说,开始!

  (2)交流总结:

  师:都算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

  ○1先说你选的是哪一题,再说你的估算方法。谁愿意来说说?

  ○2做估算有什么好方法?谁来说一说?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估算的方法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生:两位数除法估算,先把不是整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比较接*的整十数,再用方法口算出结果。

  生: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作与它比较接*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口算出商。

  三、巩固练*:

  1、P79做一做(上、下两组题)

  (1)师:现在你们能完成P79上面的做一做吗?

  师:请翻开书P79完成上面的做一做。

  问:做之前,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来口算这些题?为什么?

  生:一组一组的来算。(先做上面的题,再做下面的题)(或问:哪几题为一组)

  生:因为,做估算时,把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看成与它接*的整十数,运用了口算的方法来算。

  师:说得真好,看来估算与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

  2、P79做一做,下面的题。

  师:这题你准备按什么顺序算?下面独立完成。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3、练*: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拓展题,考考同学们思维。

  出示:120 160 30 40 80 20

  师:根据这6个数,请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列出除法算式,并口算出得数。

  120÷30=4

  120÷40=3

  120÷20=6

  160÷40=4

  160÷80=2

  160÷20=8

  40÷20=2

  80÷40=2

  80÷20=4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中,我校买来一些书准备赠给希望小学。学校共买来240本书,我们把这些书捆好饱才能邮走,你准备把多少本捆成一包呢?我们把你的来选择方案讲给大家听一听。

  总结:好,同学们的想法不错,比较符合实际,遇到具体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反思

  《口算除法》是我本学期上的考核课。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口算教学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在倡导新课标教学和创设高效课堂的统一,这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曾思考过,口算除法涉及算理知识,如果运用传统灌输式的教法,直奔主题,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不应有太大问题。但反过来想,如果我照本宣科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课谈得上高效吗?不可,必须创新,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只有学生动手、动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具体来说,要把握好教学中的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明理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数学,一是可以激趣。激发学生的学*欲望,进而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参与计算过程。以往的计算教学比较枯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谈何课堂高效。在本堂课中,我创设了贴*学生生活的“分气球”情境,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二是明理。如果我们光说计算有多么重要,很难触动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既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数学知识的资源,又使学生感知计算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谓事半功倍。

  二、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层面上。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例如在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寻找口算方法,是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出口算方法。

  三、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节课中,我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实际问题——捆扎赠书,让学生通过运用口算除法计算,设计出多种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2

  今天,我们开始学*课本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本单元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认真学*,周一我只进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本以为这部分知识应该很简单,可能因为例一包含三道题目的原因吧,课讲得还是有点紧。以下是本堂课的简单流程和反思:

  一、*题导入,明确目标

  口算下列各题:27÷9= 35÷7= 42÷8= 80÷4=

  学生试着回答这四道小题,特别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节课学*内容以及学*目标。

  反思:由于二年级下册学*过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学*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对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几道练*题导入今天的新课。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有此三个问题,来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

  (1)摆小棒;

  (2)看到除法相乘法;

  (3)捂零法;注意强调此处捂零法与三年级上学期在时间单位换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

  (4)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3等于两个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均分;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把例题当成练*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三、巩固练*,内化新知

  课本15也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这个内容对学生而言很简单,学生通过预*,绝大多数的学生便能掌握计算方法。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最后计算的结果正确率有多高,而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算理,能不能理解着去计算。只有真正理解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我想,既然学生能自主地掌握知识,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学,因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做好新课的知识铺垫,课前指导学生预*,让学生初步理解算理。

  课前,我让学生复*表内除法,还引导学生细看书本14、15页的`内容,通过看例题的图及小精灵的话,学生初步掌握口算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这样想:几个百(十)÷几=几个百(十);想乘算减;先算0前面的数,再在所得的商后添0,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时,可以把最高位上的数与它下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分。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在学生学*新知识的整个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指导孩子们进行预*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已掌握计算方法,懂得计算,所以在新课的学*中没有用例题,而让学生自己列出式子在班里展示,说算理,不足的地方是没有充分让学生说,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算理还没有真正掌握好。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3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基础上学*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口算除法不仅在实际中应用广泛,而且它也是为学*笔算除法做铺垫的。因此,本节课按照“理解——概括——提高”的思路组织教学,复*铺垫选择的数据和算式紧扣本节课例题,复*了本节课要用到的.主要知识和方法,为学生学*新课内容,铺*了道路。

  讲授新课时,注意让学生动手,以动手摆小棒和问答思考做思维主线,引导学生先讲,教师补讲,并做好必要的推理归纳,讲清算理算法,对例题处理的重点教学例1(1),学生独立完成例1(2),合作完成例1(3),在练*设计上采取分层练*和综合练*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特点。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4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教学时教师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自然地导入新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学*新课的时候,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组织好口算练*,设计新颖、有趣的练*方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机会。

  (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我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为给试商做准备,我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83÷20、80÷19。

  (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进行相应的`估算:122÷30、120÷28。

  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预设好时间,思维训练没有时间做。

  (2)背学生不充分,如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回答的4堆,这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最后也没有及时纠正。

  (3)最后巩固练*找学生太慢,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际应用没展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5

  看到学生的口算速度下降,口算方法缺失,口算正确率下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感惭愧。因此,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了《口算除法》这个内容和全校老师一起学*,目的是提醒老师们要关注或重视口算教学。在执教这个内容时,我阅读了有关“口算”教学资料,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有一篇《口算的本真意义》写到:1992年大纲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逐渐达到熟练。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也有谈《笔算式的口算》和《谁动了我们的“口算”》两篇文章。第11期中也有一篇《对口算教学价值的思考》。由此看来,口算教学一直是课标和老师们关注的焦点内容。

  执教《口算除法》时,我首先复*数的组成如:60是()个十,24个十是()等和口算乘法以及表内除法等,2.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式。3.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自己探索出60÷3的口算方法,从而类推出600÷3的'口算过程,最后独立思考240÷3的口算方法。4.课后小结,练*设计。整节课,我力争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乘法和表内除法的经验,给足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交流,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本认为这么简单的内容老师和学生都很轻松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反思:1.由于长时间没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特别是新课改后,开门见山的问题情境取代了口算的位置,使得本应脱口而出的口算复*题学生也花费了很长时间。2.学生对二年级学的除法的意义忘了。3.我对学生估计太高,调控课堂能力差。

  “口算”主要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加、减、乘、除的“口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我呼吁老师们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教研组准备本学期进行一次全校学生“口算”能力的检测,我感到特别欣慰。因为这节课体现出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了课的本身。它将使全校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提升!


口算除法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7)

——口算除法说课稿合集五篇

  口算除法说课稿 1

  一、教学理念

  1、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学*例题之前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

  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已有知

  识储备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口算除法》即课本第13至15页例1。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表内乘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除法的估算和笔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数学解决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参与学*活动,提高学*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惯和积极思考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如何使每位学生经历口算算理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1、3次就能运完60箱,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均分——用除法——60÷3=20

  (2、600箱,这么多我也只运3次,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我们知道60÷3=20;那么600÷3=200

  (3、120箱,我也只运3次,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有的同学想:6个十÷3=2个十=20xx×3=60那么60÷3=20

  有的同学想:20X3=60;那么60÷3=20

  有的同学想:用木棒来分,把60*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20。

  3、大胆尝试,运用新知。想:24个十÷3=8个十=80;80X3=240;那么240÷3=80

  4、拓展训练,巩固新知。

  1、口算:

  90÷3=3080÷2=4015÷5=3270÷9=30

  900÷3=300800÷2=400150÷5=302700÷9=300

  在这里我试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除号是怎么来的吗?除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个瑞士人首先使用的,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

  示了*均分的意思。你看这个符号多有意思啊!

  2、课本第15页“做一做”第1题

  一排有10只蜂蜜,有这样的4排,就是40只,但只有2间房,*均每间房子住多少只蜂蜜?

  40÷2=20(只)

  答:*均每间房子住20只蜂蜜。

  3、为了巩固新知,布置以下作业:第17页练*三第1、2题。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学会了什么?

  五、结束语:

  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口算除法说课稿 2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口算除法,有关整十、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算法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会新知识,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学会口算,而更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的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

  (1)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口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从而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活动中。

  (2)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不同口算方法,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让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宽思路,彼此受益。

  (3)算法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用表内除法计算,对学生的后面学*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学生说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

  (4)注重练*多样化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的多样化,既有学生*时最熟悉的口算练*,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安排了拓展题,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

  反思今天的课,还存在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希望听课教师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口算除法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及作用,我制定了如下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有关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笔算除法的基础,也是为学生今后继续学*除法是三位数的除法打基础的,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及资源库中的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系统的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我运用资源库中的图片、练*等内容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四、说教学设计。

  通过运用资源库中的资源,组织教学过程的具体方案和步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做了10道口算除法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

  (这样的教学导入,紧紧扣住新知的生长点、新知的最*发展区,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迁移到陌生的新问题情境中。)

  2、探究新知,理解新知:

  第一步:学*例1,(多媒体出示)在运动会开幕式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列式“80÷20=”请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己总结口算的方法,并汇报。

  教师总结。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因为20×4=80,所以80÷20=4。第二种:因为8÷2=4,所以80÷20=4。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设计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进行完成。

  (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创设我在学*新知前,创设生活情境——分气球、分彩旗的活动,把学生推上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中去,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和参与意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方案。)

  第二步:大屏幕出示书中“做一做”作为练*,巩固学生的口算方法。

  第三步:我把估算改成了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示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列式,想到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给学生了一定的思考空间。

  第四步:学*例2,多媒体出示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然后找学生代表汇报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的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第五步:是两道估算的题:122÷30≈ 120÷28≈ 有了刚刚两道题的基础,我直接让学生进行估算。

  第六步:我还是用了书中的“做一做”作为练*,让学生体会了口算和估算的联系。

  我设计例题教学时:主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由“扶”到“放”,让学生尝试练*,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3、多层训练,巩固练*: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实际应用。我从资源库中找到了一些有用的资源进行练*巩固。

  (数学课不仅要注重新知的探讨学*,还要注重练*和应用。把书上一个个静态的毫不相关的题目通过课件制作,让它们串起来。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练*题,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归纳总结,深化新知:

  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收获。

  5、布置作业:

  为了学生在课后能够得到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题:请同学们编几道像这节课我们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考考你身边的朋友们,看看他们会不会。

  (通过资源库中的资源来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资源库中的一些资源有效的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在课堂中,我很注意课堂资源与课外资源的有机融合。)

  口算除法说课稿 4

  1、说教学内容。

  课本第78-79页例(1)、(2)及做一做,练*十三第一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口算除法方法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学会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口算方法。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一、重新认识计算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的目标注重让学生牢记法则,通过反复练*形成计算技能,而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计算的学*变得乏味无趣,不利于学生学*能力的培养。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这节课,我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会新知识,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更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意分类、转化思想的渗透,使学生的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从而把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育的根本的目标。

  二、说教法与学法。

  1、计算教学方式、方法的新探索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努力构建计算教学的新思路。

  2、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从而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活动。

  3、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在本节课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现有图形,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口算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体现。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通过小组交流口算方法,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样,资源得到共享,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宽思路,彼此受益。

  4、注重练*形式多样化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形式多样化,如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等熟练口算的游戏活动,提高口算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

  口算除法说课稿 5

  一、说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78~80页例(1)、(2)及做一做和练*十三。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三、说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四、说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卡片

  六、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新课程义务教育第七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第1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掌握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以及估算,有关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笔算除法的基础,也为学生今后继续学*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打基础,所以,这部分知识在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七、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进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数,分析、讨论,逐步抽象出算理,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整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八、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结合主题图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推向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学*活动,并从情境中抽取出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让学生自已独立列式解答、思考,并和同桌交流口算过程,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归纳用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一)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想除法。(二)、用表里除法进行计算。

  4、教学两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出示两道除法估算式题,让学生知道题目要求的是估算,接着让学生试估算,并说出思考过程。最后引导学生交流,归纳两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5.做一做

  用金鱼卡片出示口算题指名让学生口算,并说出思考过程,学生学*兴趣相当高。

  (二)教学例(2)

  1.创设教学情境,从情境中取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并说一说口算的思考过程。

  2.引导学生归纳用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出示两道除法估算式题,让学生运用前面的知识自已估算,并说出思考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除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3.把算式写在灯笼图片上,让学生口算,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4.做练*十三的第3、4题

  让学生把图上提供的信息编成完整的应用题,然后独立解答,师生共同订正,

  5、找朋友。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自由发言,师再小结。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