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份

首页 / 说课稿 /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1

  教学目标

  1.经历灵活运用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计算水桶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注意水桶的表面积只有一个底面积。

  教学过程

  一、新授

  观察教材中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示意图,了解提供的信息。

  师:读题之后,你有什么想对同学们说的?

  生: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多人板演,一人说想法。

  水桶的侧面积:3.143035=3297(*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302)2

  =3.14152

  =3.14225

  =706.5(*方厘米)

  需要铁皮:3297+706.5=4003.5(*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4003.5*方厘米。

  二、尝试:试一试

  1)读题理解题意。先讨论一下:画水桶用料的示意图,应该画什么?再让学生自己计算并画出水桶示意图。

  注意水桶底面直径和高都是20厘米,怎样在图上画出来。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运用比例尺,老师要加以表扬。

  2)交流学生画图的.过程和结果。

  三、巩固:练一练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选择哪一个蛋糕盒,说一说自己选择蛋糕盒的合理性。

  2.读题,使学生了解木墩的底面不漆。

  3.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接缝处按1厘米计算怎样运用到题中,也就是怎样处理。学生可能不理解,这时老师可进行提示,把这一厘米应该加在底面周长上,也就是计算出底面周长后再加上1厘米,再去乘高,才是一节烟囱的侧面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所研究的是有关圆柱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什么呢?

  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五、家庭作业

  (一)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二)拿一个茶叶桶,实际量一下底面直径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有盖和无盖两种)

  (三)练一练第3小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学*基础情况。

  《圆柱与圆锥》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后一个单元的知识。教材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的特点,学*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学*圆柱和圆锥的基础。而《圆柱的表面积》这个内容又是《圆柱和圆锥》这个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学生在学*了《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及其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个具有探索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把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即圆的面积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材十分注重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自己生活的空间,注重以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素材,使学生经历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性质,运动,位置,度量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结合《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教学:

  ①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②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训练: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

  (3)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惯。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本课由于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探索的可操作性难把握。为了化解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以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为主体,以探索学*和合作交流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点拨为副线,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旨"。即以教师的引导带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辅之以小组合作交流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为教学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活动全面,全程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强化,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说学法

  在本课的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教师设计的多媒体演示为依托,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活动。学*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合作学*的有效性,突出《空间与图形》这个内容的教学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用课件展示4个方面的复*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4)我会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两个小题:一是计算圆的周长,一是计算圆的面积。)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让学生体验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你想当设计师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和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让学生明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面图形,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你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这是让学生明白用不同的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形成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得到*行四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长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正方形。

  3,汇报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同时又让学生明白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这样来化解教学的一个难点。

  4,发现联系。

  首先用课件演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现在我以电脑中的圆柱形为例同大家一起来研究研究"课件展示展开后的图形"你们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长方形,正方形,或者*行四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这一过程是让学生明白,不管展开成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是不会变的。

  其次,用课件把圆柱展开成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开展讨论交流:"你发现展开后的长方形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了吗请和同伴说说看。"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也就是圆的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也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理解了之后再用课件进行演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5,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学生理解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课件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接着出一道尝试题(课件展示):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求圆柱的侧面积。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方法。

  6,归纳新知:"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课件演示来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

  7,及时练*:课件展示求圆柱的表面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然后全班评价,结合实际进一步理解求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和方法。

  (四)联系生活巩固练*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过程我安排了三道大题,都是用课件展示:一是填空题,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二是两个图形题,分别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三是解决问题,有四小道:

  一是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教材23页2题)

  二是计算通风管需要铁皮的面积(教材23页4题)

  三是计算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教材24页6题)

  四是计算5根立柱的油漆面积,并计算要用油漆多少千克,需要花多少钱。在内容上注意采取秩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这样即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又能兼顾大多数学生。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

  (五)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方法,达到学会学*的目的。)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3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对圆柱的组成和特征已有初步认识,并且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利用迁移、猜想,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新课伊始,通过复*长方体表面积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由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联想到圆柱表面积的意义,这样使学生对圆柱表面积有了初步的理解,为进一步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作铺垫。

  2.利用演示、分析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直观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还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圆柱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轻松得出结论。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有时只需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有时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面积,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地构建、重组、内化、升华,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同时得到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柱形实物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铺垫。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6个面的面积之和)

  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预设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迁移。

  (1)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三个面的面积之和)

  (2)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生自由回答)

  3.导入。

  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求法基本相同,都是求所有面的面积之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圆柱的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求法,使学生建立起圆柱的表面积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探究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①出示圆柱模型,观察思考: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②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两个底面的面积加上一个侧面的面积。

  (2)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学生独立探究,然后汇报交流。

  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强调长方形的长为圆柱的底面周长,宽为圆柱的高)

  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②底面积=πr2。

  ③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为S表=Ch+2πr2。

  2.教学例4,解决求圆柱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例4。(利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读题,找一找这道题的所求问题。

  明确:求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面料,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2)想一想:怎样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呢?

  ①一顶帽子由几部分组成?

  (一个侧面+一个底面)

  ②明确解题思路及解法。

  先求帽子的侧面积:帽子的侧面积=πdh。

  再求帽顶的面积:帽顶的面积=πr2。

  最后求帽子的侧面积与帽顶的面积之和。

  师:解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4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一)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三)回忆圆柱体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

  1.学生讨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宽和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

  2.小结: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 3.14×0.5×1.8

  =1.75×l.8

  ≈2.83(*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方米.

  3.反馈练*: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三).

  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

  2.比较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区别.

  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表面积包含着侧面积.

  (四)教学例2.

  1.出示例2

  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解答

  侧面积:2×3.14×5×15=471(*方厘米)

  底面积:3.14× =78.5(*方厘米)

  表面积:471+78.5×2=628(*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方厘米.

  3.反馈练*: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五)教学例3.

  1.出示例3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

  2.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3.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水桶的侧面积:3.14×20×24=1507.2(*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

  =3.14×

  =3.14×100

  =314(*方厘米)

  需要铁皮:1507.2+314=1821.2≈1900(*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1900*方厘米.

  4.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5.“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1)“四舍五入”法在取*似值时,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数后向前一位进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2)“进一法”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数后都向前一位进一.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所研究的例1、例2、例3都是有关圆柱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什么呢?

  归纳:,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四、巩固练*

  (一)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二)计算下面各.(单位:厘米)

  (三)拿一个茶叶桶,实际量一下底面直径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有盖和无盖两种)

  五、课后作业

  (一)砌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是2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二)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5

  教学目标

  圆柱表面积的,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圆柱的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复*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2.5周长米,高0.6米。

  (2)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径1.5分米,高8分米。

  4、提问:圆柱的'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的面积就圆柱的什么?(表面积)

  二、教学表面积。

  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教学例2。

  出示例2的题目:一个圆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应该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2)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这个圆柱。随后教师出示圆柱模型,将数

  据标在图上。现在我们把这个圆柱展开。出示展开图,如下:

  2、小结:计算表面积时,一定要分步计算。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提问)

  3、出示试一试:要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径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了什么?如果把做这个水桶的铁皮展开,会有哪几部分?

  (2)要计算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应该分哪几步?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3)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三、课堂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四、巩固练*。

  练一练第1~4题。

  五、《作业本》第2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份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份(扩展1)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菁华3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1

  教学目标

  1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初步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充分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相关知识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2.5米,高0.6米。

  (2)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径1.5分米,高8分米。

  2、求出下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的长为4厘米,宽为7厘米,高为9厘米。

  (2)正方体的棱长为6分米。

  3、讨论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甲: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的总和。

  学生乙: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只要计算长方体相互对立的3个面的面积,3个面的面积相加再乘以2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乘以棱长再乘以6。

  二、新课导入。

  1、教师:以前我们学*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求法,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圆柱的表面积又是如何计算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和探索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2、学生讨论:你认为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哪一部分?它由几个面组成?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反馈小节: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的总和,圆柱的表面积由一个侧面机和两个底面组成。(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积=圆柱的表面积)

  4、教师进行圆柱模型表面展开演示。

  (1)学生说说展开的侧面是什么图形。

  学生:圆柱展开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

  (2)学生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长方体的长(或宽)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宽(或长)等于圆柱的高。

  (3)圆柱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抽生回答进行复*整理。(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3)圆柱的底面积怎么计算?(复*底面积的计算方法)。

  5、说说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哪些表面是完整的,哪些表面是不完整的?

  学生举例:完整的圆柱有两个底面,不完整的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如水桶)或者根本就没有底面(如烟囱)。

  教师:所以我们每个同学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特别认真,要特别注意这个圆柱到底有几个底面。

  三、新课教学。

  1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课件演示)

  2学生尝试练*,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3反馈评价:

  (1)侧面积:2×2×3.14=56.52(*方分米)

  (2)底面积:3.14×2×2=12.56(*方分米)

  (3)表面积:56.52+12.56=81.64(*方分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81.64*方分米。

  4学生质疑。

  5教师强调答题过程的清楚完整和计算的正确。

  6教学小节: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一般要分成几步来计算呀?

  四、反馈练*:试一试。

  1学生尝试练*:要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径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2学生交流练*结果(注意计算结果的要求)。

  3教师评议。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计算使用材料的用量时为确保使用材料的充足通常都使用进一法,计算结果如果使用四舍五入法也许会出现使用材料不足的现象。

  五、拓展练*

  1教师发给学生教具,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测量。

  2学生自行计算所需的材料。

  3计算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的答案为什么会有不同?哪里出现偏差了?

  学生甲:可能是数据的测量不准确。

  学生乙:可能是计算出现错误。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如果数据测量不准确或者计算出现错误,或许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也许是不可估量的,但事实上它又是很容易避免的。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惯。

  六、巩固练*。

  1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2计算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1)底面周长是21.52厘米,高2.5分米。

  (2)底面半径0.6米,高2米。

  (3)底面直径10分米,高80厘米。

  3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底面直径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厘米?

  4一个圆柱铁桶(没盖),高是5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首先带动课堂气氛

  2、教会学生什么是面积。

  3、学*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4、能够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三、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出示:牛奶盒,纸箱,可比克。

  提问(1)这些东西我们很熟悉吧!谁来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指名说)

  (2)制作这些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指名说)

  师:谁能说说上一节课你学过圆柱体的哪些知识?

  生:........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制的圆柱体模型,动手摸一摸

  生:动手摸圆柱体

  师:谁能说一说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

  生:.......

  师:你所摸到的圆柱体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积,我们这节课就要学*如何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圆柱的侧面积是一个曲面,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我们熟悉的*面呢?(找学生回答问题)提问: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我们将圆柱体的侧面(也就是这个包装纸)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研究圆柱侧面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先猜想,然后说说,再操作验证。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学生要说清楚展开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图形)(展开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行四边形、正方形等)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操作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独立操作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 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四)、练*

  求圆柱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

  3。底面半径是3.2厘米,高是5分米

  (五)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指名说)

  2、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3、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高是10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反馈)

  (六),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比较有盖,无盖,一个盖的圆柱物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异同?多媒体出示:水管,水桶,糖盒提问:这些圆柱形物体在计算表面积时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2、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4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重点感受:没有盖,至少这两个词语。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3.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制作出一个笔筒,下节课带来送给自己的朋友。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圆柱,谁能说说这位新朋友长什么样子以及有什么特征吗?

  1.圆柱是由*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两个底面,侧面,高)。

  3.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同学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以前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观察一个长方体,我们是怎么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呢?(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结果: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练*二第5题

  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尝试练*。

  (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2.5分米,高0.6分米。

  ②底面直径8厘米,高12厘米。

  (2)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①底面积是40*方厘米,侧面积是25*方厘米。

  ②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

  5.小结:

  在计算圆柱形的表面积时,要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有时候给出的是底面半径,有时是底面直径。)

  三、巩固练*。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二第6,7题。

  四、课后思考。

  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在计算表面积时都可以用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来计算呢?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份(扩展2)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菁华3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圆柱展开图和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认识圆柱展开图,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建立展开图与圆柱侧面、底面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表面积公式计算实际图形的表面积。

  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哪些与之相关的知识。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2.复*相关知识

  (1)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它们是怎么计算的?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圆柱,揭示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说说应该要求出圆住的表面积,必须哪些条件吗?并说说理由。

  生:因为圆柱的.表面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所以用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2.教学圆柱的表面积

  (1)师:(课件出示上堂课中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上堂课,我们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以及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讨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谁还记得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拿一个圆柱形的纸盒,指出它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然后展开,使学生直观看到圆柱展开图是两个同样大的圆和一个长方形。

  (4)议一议: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学生讨论。

  学生:圆柱的表面积就是用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4)教学例题:

  出示教材中圆柱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圆柱的高和半径,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5)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如果出现列综合算式的,要给予表扬。如果没有。提出兔博士的话,鼓励学生尝试,老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练*

  试一试

  (1)提出试一试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

  (2)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注意本题中给出已知条件是圆柱的底直径。

  四、巩固

  练一练1:则由学生独立完成。

  练一练2:此题是一个半圆柱体,应该怎样理解它的表面积,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练一练3:先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自主解答。

  五、家庭作业

  自己找一个圆柱体的物体,来测量它的数据并计算出它的表面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柱,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

  做练一练。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5.组织练*。

  (1)第七页第四题(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书面练*,然后集体订正。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柱,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

  做练一练。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5.组织练*。

  (1)第七页第四题(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书面练*,然后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份(扩展3)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范文五份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首先带动课堂气氛

  2、教会学生什么是面积。

  3、学*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4、能够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三、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出示:牛奶盒,纸箱,可比克。

  提问(1)这些东西我们很熟悉吧!谁来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指名说)

  (2)制作这些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指名说)

  师:谁能说说上一节课你学过圆柱体的哪些知识?

  生:........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制的圆柱体模型,动手摸一摸

  生:动手摸圆柱体

  师:谁能说一说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

  生:.......

  师:你所摸到的圆柱体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积,我们这节课就要学*如何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圆柱的侧面积是一个曲面,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我们熟悉的*面呢?(找学生回答问题)提问: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我们将圆柱体的侧面(也就是这个包装纸)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研究圆柱侧面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先猜想,然后说说,再操作验证。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学生要说清楚展开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图形)(展开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行四边形、正方形等)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操作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独立操作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 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四)、练*

  求圆柱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

  3、底面半径是3.2厘米,高是5分米

  (五)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指名说)

  2、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3、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高是10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反馈)

  (六),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比较有盖,无盖,一个盖的圆柱物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异同?多媒体出示:水管,水桶,糖盒提问:这些圆柱形物体在计算表面积时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2、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4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重点感受:没有盖,至少这两个词语。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3.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制作出一个笔筒,下节课带来送给自己的朋友。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首先带动课堂气氛

  2、教会学生什么是面积。

  3、学*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4、能够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三、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出示:牛奶盒,纸箱,可比克。

  提问(1)这些东西我们很熟悉吧!谁来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指名说)

  (2)制作这些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指名说)

  师:谁能说说上一节课你学过圆柱体的哪些知识?

  生:........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制的圆柱体模型,动手摸一摸

  生:动手摸圆柱体

  师:谁能说一说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

  生:.......

  师:你所摸到的圆柱体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积,我们这节课就要学*如何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圆柱的侧面积是一个曲面,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我们熟悉的*面呢?(找学生回答问题)提问: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我们将圆柱体的侧面(也就是这个包装纸)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研究圆柱侧面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先猜想,然后说说,再操作验证。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学生要说清楚展开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图形)(展开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行四边形、正方形等)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操作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独立操作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 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四)、练*

  求圆柱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

  3。底面半径是3.2厘米,高是5分米

  (五)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指名说)

  2、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3、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高是10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反馈)

  (六),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比较有盖,无盖,一个盖的圆柱物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异同?多媒体出示:水管,水桶,糖盒提问:这些圆柱形物体在计算表面积时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2、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4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重点感受:没有盖,至少这两个词语。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3.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制作出一个笔筒,下节课带来送给自己的朋友。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首先带动课堂气氛

  2、教会学生什么是面积。

  3、学*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4、能够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三、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出示:牛奶盒,纸箱,可比克。

  提问(1)这些东西我们很熟悉吧!谁来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指名说)

  (2)制作这些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指名说)

  师:谁能说说上一节课你学过圆柱体的哪些知识?

  生:........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制的圆柱体模型,动手摸一摸

  生:动手摸圆柱体

  师:谁能说一说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

  生:.......

  师:你所摸到的圆柱体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积,我们这节课就要学*如何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圆柱的侧面积是一个曲面,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我们熟悉的*面呢?(找学生回答问题)提问: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我们将圆柱体的侧面(也就是这个包装纸)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研究圆柱侧面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先猜想,然后说说,再操作验证。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学生要说清楚展开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图形)(展开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行四边形、正方形等)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操作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独立操作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 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四)、练*

  求圆柱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

  3、底面半径是3.2厘米,高是5分米

  (五)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指名说)

  2、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3、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高是10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反馈)

  (六),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比较有盖,无盖,一个盖的圆柱物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异同?多媒体出示:水管,水桶,糖盒提问:这些圆柱形物体在计算表面积时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2、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4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重点感受:没有盖,至少这两个词语。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3.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制作出一个笔筒,下节课带来送给自己的朋友。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4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圆柱展开图和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认识圆柱展开图,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建立展开图与圆柱侧面、底面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表面积公式计算实际图形的表面积。

  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哪些与之相关的知识。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2.复*相关知识

  (1)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它们是怎么计算的?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圆柱,揭示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说说应该要求出圆住的表面积,必须哪些条件吗?并说说理由。

  生:因为圆柱的表面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所以用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2.教学圆柱的表面积

  (1)师:(课件出示上堂课中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上堂课,我们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以及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讨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谁还记得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拿一个圆柱形的纸盒,指出它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然后展开,使学生直观看到圆柱展开图是两个同样大的圆和一个长方形。

  (4)议一议: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学生讨论。

  学生:圆柱的表面积就是用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4)教学例题:

  出示教材中圆柱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圆柱的高和半径,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5)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如果出现列综合算式的,要给予表扬。如果没有。提出兔博士的话,鼓励学生尝试,老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练*

  试一试

  (1)提出试一试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

  (2)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注意本题中给出已知条件是圆柱的底直径。

  四、巩固

  练一练1:则由学生独立完成。

  练一练2:此题是一个半圆柱体,应该怎样理解它的表面积,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练一练3:先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自主解答。

  五、家庭作业

  自己找一个圆柱体的物体,来测量它的数据并计算出它的表面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5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圆柱展开图和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认识圆柱展开图,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建立展开图与圆柱侧面、底面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表面积公式计算实际图形的表面积。

  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哪些与之相关的知识。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2.复*相关知识

  (1)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它们是怎么计算的?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圆柱,揭示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说说应该要求出圆住的表面积,必须哪些条件吗?并说说理由。

  生:因为圆柱的.表面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所以用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2.教学圆柱的表面积

  (1)师:(课件出示上堂课中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上堂课,我们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以及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讨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谁还记得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拿一个圆柱形的纸盒,指出它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然后展开,使学生直观看到圆柱展开图是两个同样大的圆和一个长方形。

  (4)议一议: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学生讨论。

  学生:圆柱的表面积就是用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4)教学例题:

  出示教材中圆柱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圆柱的高和半径,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5)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如果出现列综合算式的,要给予表扬。如果没有。提出兔博士的话,鼓励学生尝试,老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练*

  试一试

  (1)提出试一试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

  (2)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注意本题中给出已知条件是圆柱的底直径。

  四、巩固

  练一练1:则由学生独立完成。

  练一练2:此题是一个半圆柱体,应该怎样理解它的表面积,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练一练3:先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自主解答。

  五、家庭作业

  自己找一个圆柱体的物体,来测量它的数据并计算出它的表面积。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份(扩展4)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合集十篇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1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立体几何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是一节数学探讨课,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认识圆柱体,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概念,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学*,激发学生学*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重点:圆柱体表面积的概念。难点: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圆柱体实物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学*数学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精神。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式,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中,感受学*的乐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小学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等系列活动认识形式,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由面到体

  1、新课导入: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面图形;你还记得怎么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出示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和圆)2、实物出示茶叶筒、易拉罐等立体图形,从而得出立体图形概念。3、板书揭题:圆柱体的表面积,从研究*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形成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前,首先让学生对以前*面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然后,再出示立体图形实物,在学生头脑上建立立体图形表象,并得出立体图形概念,从而点明本节课学*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面”的特征。(2)“面”的形状。(3)“面积”的计算。不靠传统说教式和灌输式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学上我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基本原则,6人一组,采用“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方法,给每个学生提供自主学*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认识都“活”起来。鉴于上述,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的圆柱体表面积,然后将剩余学*任务制订成表格,派发给每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参照实物,鼓励学生在数一数、摸一摸、剪一剪、比一比、议一议的学*活动中,得到圆柱体各部分的理解和认识

  1、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各个“面”的形状和面积计算。(小组合作完成)

  (1)摸一摸,数一数;圆柱体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可按方位给每个面标上名称。如:上面、下面和侧面。)

  (2)看一看,议一议;圆柱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剪一剪,比一比;剪开后的每个面的面积应如何计算?有哪些面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

  (4)指一指,说一说;从不同位置展开圆柱体的侧面,不断变换,引导学生认识。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构思和见解。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和地位:

  《圆柱的表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个内容,是在学生五年级学*了长正方体表面积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应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下节探究圆柱体积降低难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入中学学*其它几个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因此它具有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学情分析:

  为了使教学设计更贴*学情,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经验进行调研,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圆柱体是有一定认识的,70%的学生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学生会求圆柱表面积,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过奥数的。由此可见,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了解的比较少,存在一定的困难。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经历圆柱展开与卷成等活动,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圆柱表面及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4、教学重点: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教具准备:每组一套学具(包括能组成圆柱体的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和多个圆及其他图形)

  二、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所以教给学生会做一道题不如教会他解题的方法,交给他解题的方法不如交给他数学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根据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教给学生掌握:合作学*法,练*法,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概括、讨论、归纳、演算、交流等多种活动,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计算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正在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积极主动探索、根据学生实情,我主要选用实验法、讨论法、以手动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直观演示等方式为主,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间的互相补充,评价等方式为辅,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程

  为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二)探求新知,动手操作

  (三)拓展提高,巩固应用

  (四)归纳总结,回顾整理,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会求了,而圆柱的侧面积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上课伊始,我发给每组学生一份材料袋,并让他们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制作一个圆柱。

  这样一来,把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由曲变直”,转化为“由直变曲”。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由直变曲”会容易的多。通过他们自己制作圆柱,直观了解曲面和*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带着兴趣,开始尝试,兴趣有了,自主探究的欲望自然也就强烈了。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重点、难点所在,我主要通过三个层次来完成,使学生在小组探究的活动中,归纳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一层次:小组探究,自主发现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想到用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卷起来做成圆柱的侧面,然后选择两个合适的园作为两个底,但对于学生能否想到利用*行四边形做侧面,学生的认识可能仍不清楚。因此,在小组探究时,我会到小组中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圆柱体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也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观察、概括能力。

  第二层次:小组汇报、总结归纳

  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分三种情况:

  分别选择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作为圆柱体侧面把它卷成圆筒,再选正好能和圆筒对上的同样大小的两个圆。

  在学生汇报完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上下两个底面的圆必须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圆?不相等行不行?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从感官上加深对表面积的认识,为总结圆柱表面积公式打下基础。

  最后,我直接提出问题:你会求它的侧面积吗?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里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有可能无从下手去思考,我及时点拨学生引导他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这样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能够找到这两者的内在关系,学生汇报时,由课件配合,让学生从视觉上进一步感受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是*行四边形,*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的是正方形正方形旳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另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就是底面周长×高。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亲自参与新知的形成,真正理解公式的内涵,感受到重新创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本环节,我旨在让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励学生合作交流,操作时间,自主探究。并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的亲历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突破。

  第三层次:及时巩固,内化知识

  在教学重点难点基本突破后,让学生根据材料中给出的信息,计算本组制作的圆柱体表面积,然后全班交流。因为学生利用的材料不同,因此涉及到的信息比较全面,侧面展开图有长方形,有正方形,还有*行四边形。这样就使学生巩固了对圆柱体表面积的理解。

  1、基础练*,完成课后1、2题,*题设计体现层次性、典型性、探究性,突出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2、专题训练,生活中圆柱的表面积

  3、在计算中总结规律并感受学*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根据以上内容,我准备在实践练*中安排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组已知底面半径、直径、周长和高求侧面积、表面积的对比*题,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积的理解,提高求表面积的技能。

  一道求烟囱圆柱体表面积的*题。学生进行练*后,追问:为什么只求侧面积就可以了?

  求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表面积的*题,追问:为什么求完全面圆柱体表面积之后还要除以2。是学生养成灵活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惯,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

  最后安排的是一个拓展提,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求帽子的表面积。这个表面积是由一个水桶型的圆柱体和一个环形的表面积组成的。把圆柱体表面积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环形面积及组合图形的知识糅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的过程,学*时运用数学的思想,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中不仅有知识上的积累,还能在学*方法上有多收获,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最后说板书

  为了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新知进一步记忆和理解,板书如下:既有化曲为直,转化的数学思想的渗透,又有圆柱表面积公式这一新知的形成过程。并用不同色彩粉笔标出易错点,引起学生注意。板书设计提纲,抓住重点词和核心句,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清晰易记。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1~22页例3例4,第22页“练一练”,练*六第1~3题的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对长方体特征和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也为了学*本课内容奠定了知识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关于几何形体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形体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设置了两个例题。例3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相应的“练一练”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例4是引导学生在例3的基础上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经历圆柱侧面积、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理解这些方法的来源,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从中学到一些数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积的含义。

  (四)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判断、概括、推理”等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兴趣和自信心。

  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学生知识的形成总是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情认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演算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知识活动。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采用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引导发现法、练*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概括、归纳、演算、交流等多种方法进行学*,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点。

  学生以前学的面都是“*面”,而圆柱的侧面是“曲面”,是本课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这个环节我分3步进行教学。

  1、卷一卷,感知“由直变曲”。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引导他们卷成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原来长方形纸片是一个*面;现在卷成圆柱纸简后,它还是*面吗?让学生感知“由直变曲”。

  然后,我根据学生回答谈话:在一定的条件下*面是可以“由直变曲”的。

  2、展一展,感知“由曲变直”。

  首先,我让学生展开卷好的圆柱简。

  其次,提问:这个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让学生感知“由曲变直”。

  然后,谈话:同样,在一定条件下曲面也可以“由曲变直”变为*面。

  3、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将运用这个知识来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通过这个环节的卷、展操作,让学生感知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的过程,使得“圆柱侧面积”的新知识与“求长方形面积”的旧知识联系起,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观察对比,推导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环节,我将分两步进行教学

  1、观察对比,理解圆柱侧面积含义

  首先,我让学生再次卷出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1)原来长方形纸片的长现在在么地方?宽呢?现在长方形纸片卷成圆柱简后变成圆柱的什么面?

  并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长宽

  圆柱侧面表面周长高

  (2)谁能指出这个圆柱简的两个表面?(现在是空的)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下面我将正式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导入:同学们看熊大皱着眉头,满头大汗,好像遇到难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原来过两天就是熊二的生日,熊大挑选了一个精美的生日礼物送给熊二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熊大的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呀?对,圆柱体的,可是买完礼物他却犯了难,他想给这个礼物包上一层精美的包装纸。他不知道该买多大的包装纸,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他吗?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那谁来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帮助他呢?

  请你来说。你对这个问题理解的可真透彻,也就是买个能把圆柱外表的表面全部包起来的包装纸就可以了,也就是想知道需要多大的包装纸,就是求?对圆柱的表面积。

  那圆柱的表面积我们该如何计算呢?看同学们既疑惑又好奇的表情,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柱的世界,去探究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新授】

  活动一: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圆柱,谁能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点?请你来说,说的非常全面,请坐圆柱一共有三个面,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谁还有补充,请你来说补充的非常完整。圆柱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它的侧面就是一个长方形。同学们可真棒,对学过的知识都掌握的这么扎实,那请同学们带同学去袋中,拿出我们时间准备好的圆柱体纸盒。和同桌之间互相只一直摸一摸圆柱的表面积是指的哪些部分呢?谁想大家子一直请你来说,是的,非常准确,请坐。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两个底面加一个侧面的面积。

  活动二:

  在前面的学*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展开图,同学们再把手中的圆柱体纸盒动手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并仔细观察展开前和展开后,他们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圆柱的侧面把长方形的长与宽与转化前圆柱的以面半径和高有什么关系?你还有哪些发现?带着这些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老师相信小组的力量是强大的,讨论完成以端正的坐姿来示意老师看哪个小组的发现又多又好,开始

  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坐端正了。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老师看叶渡的同学手举的像小树林一样,那就一组三号同学请你来说。观察的非常细致,其转化前和转换和它同一个立体图形转化为*面图形,但是转化前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转化后的*面图形的面积。其他同学还有别的发现吗?请你来说。非常棒,请坐。过我们知道圆柱的展开图,发现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的面积。

  活动三: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圆柱的侧面积,你会计算吗?谁还有别的发现呢?请你来说,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实际上就是求圆柱侧面所展开的图形,长方形的面积。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长方形的长与宽与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有怎样的关系呢?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说的非常准确,请多,我们圆柱展开,侧面的长方形的长,其实就是展开前圆柱底面的周长。而展开后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同学们,你们都发现了吗?

  那经过这些等量关系,你又能得到怎样的结论呢?请你来说,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同学们掌声送给这位同学,通过这些等量关系,我们就可以求出圆柱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乘高,我们知道底面的周长就等于2πr×h。那侧面接我们求出来了两个底面的面积又该如何求呢?谁来所以说请你来说,小脑袋非常灵活,挺多两个底面,我们知道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先求出一个圆,再乘二就可以了,一个圆的面积算对πr的*方×2,也就是2πr的*方。那经过我们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所以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2πrh+2πr的*方。

  同学们赶紧在和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记一记。看来我们要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求出来的呢?对呀,只要知道底面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观察一下黑板上这些内容,以上就是本节课所要学*的圆柱的表面积。

  【巩固练*】

  接下来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同学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这么自信,请看大屏幕。

  把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cm,冒顶直径是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的材料呢?同学们赶紧来翻一转,需要多少*方米的材料,其实就是求啊。圆柱的表面积,同学们同意吗?看来有的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来请你来说。说的非常棒,请坐,因为我们厨师帽只有一个底面,所以只需要求出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就是需要的面料,同学们赶紧来计算一下吧。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谁来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请你来说说的非常正确,那最后结果是啊,2198*方厘米,像这种实际使用的面料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所以这类问题我们往往用进一法取*似值。同学们可真棒,这么快就会用圆柱的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了。

  【课堂小结】

  不知不解本节课已经接*了尾声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本节课都有那些收获呢?班长你手举得最高你来说,他说啊通过本节课学*了圆柱的表面积,就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看来啊本节课上特听讲非常认真,请坐!

  【作业布置】

  那接下来老师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课下去利用今天所学*知识看一看我们家中有圆柱形物品,求出它们的表面积。下节课一起来交流讨论一下。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5

  一、学*目标:

  1、学*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二、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学*过程:

  (一)、旧知复*

  1、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 、 和 。

  2、底面是 形,它的面积= 。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着它的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 形。它的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圆柱的 。

  4、一个圆形水池,直径是5米,沿着水池走一圈是多少米?

  (二)列式为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指的是什么?

  (2)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 。

  (3)侧面积的练*

  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0.7m。 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5dm。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的 和 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2、圆柱的表面积

  (1)圆柱的表面是由 和 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练*题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是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方厘米)

  分析,理解题意: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 。需要注意的是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 个底面。

  列式计算:

  ① 帽子的侧面积=

  ② 帽顶的面积=

  ③ 这顶帽子需要用面料=

  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囱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2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3、巩固练*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表面积。

  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掌握了什么知识?

  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五、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课下复*本节课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6

  一、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面图,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教材上看,教材先安排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认识,然后圆柱的侧面和展开图的比较,认识到圆柱的侧面,就是它的长方形。还要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思考圆柱的表面积,就是由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圆的面积。通过侧面展开图的操作,学生了解了圆柱的侧面积相当于长方形面积。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表面积,要先求侧面积,再求圆的面积。这也就突出了重点。难点就是理解表面积的计算后,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键是通过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

  二、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让学生积

  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我设计了复*旧知、实验导课;沟通知识、探索新知;应用求表面积、解决问题;巩固练*、逐步深化。

  1、复*旧知、实验导课。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问题:

  A、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B、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通过上节课认识了圆柱,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圆柱有关系吗?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2、沟通知识、探索新知。

  (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2)动手操作寻找计算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

  A、学生通过看展开图后,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得到的。B、学生通过看展开图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让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后,然后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圆柱的侧面积。C、分析圆柱的表面积又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同学们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通过课件侧面展开图,找出这个图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圆柱底面积是如何求的。让同学们自己讨论计算结果。

  3、应用求表面积、解决问题。

  出示例3,让同学们找出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具体分析

  水桶是无盖,说明什么?如果这个水桶展开,会有哪几个部分?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

  4、巩固练*、逐步深化。

  做41页“做一做”1、2题。

  5、完成作业、强化新知。

  练*十第2、3、4、5题。

  三、说教法

  课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主要通过实验法、练*法、

  启发谈话法、课件来完成教学目的。

  1、课堂首先通过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解答例题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练*法。

  2、通过侧面展开图的实验,使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一个长方形,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也就算出来了。

  3、教学例题,都让同学们自己讨论、分析、解答。

  四、说学法

  实验操作,每个同学通过自己动手做侧面展开图分析圆柱

  的表面积,直观感受到圆柱的侧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的关系,为下一步计算表面积,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由直观演示,让同学自己动手计算圆柱的侧面积,然后联系到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分几进行。

  2、通过实验直观了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7

  一、教材分析: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内容,应当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学*为后面学*一些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的学*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操作等多种方法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理解空间观念,并能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从交流中获益。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认识来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学*数学的认知规律,让他们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计算,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理性认识。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顽强的学*毅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按照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遵循启发式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探究证明思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让他们在学*中学会学*,这实际上式交给了学生自由飞翔的翅膀,交给了他们点石成金的金指头。

  五、学*方法:

  在本课的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活动。学*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六、教学过程: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按以下四个阶段完成本课。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展示3个方面的复*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

  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

  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

  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通过学生动手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面图形的过程(比如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或用大卷的塑料胶带做演示),来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

  如果沿着圆柱的一条高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3、汇报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4、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圆柱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或用彩色笔做记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成的长方形的长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黑板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引出例1: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0.5m,高是1.8m,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归纳新知。

  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

  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总结公式来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完成后让学生动手根据自己探究的结果完成例2、

  6、联系生活,巩固练*,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巩固内化空间基础知识,培养拓展空间思维,形成学生对空间的感受能力,学*关于空间几何一些简单知识点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过程我安排了课本上例3.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讲解进一法的意义和使用范围。

  (四)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方法,达到学会学*的目的。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8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立体几何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是一节数学探讨课,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认识圆柱体,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概念,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学*,激发学生学*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重点:圆柱体表面积的概念。难点: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圆柱体实物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学*数学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精神。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式,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中,感受学*的乐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小学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等系列活动认识形式,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由面到体

  1、新课导入: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面图形;你还记得怎么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出示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和圆)2、实物出示茶叶筒、易拉罐等立体图形,从而得出立体图形概念。3、板书揭题:圆柱体的表面积,从研究*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形成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前,首先让学生对以前*面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然后,再出示立体图形实物,在学生头脑上建立立体图形表象,并得出立体图形概念,从而点明本节课学*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面”的特征。(2)“面”的形状。(3)“面积”的计算。不靠传统说教式和灌输式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学上我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基本原则,6人一组,采用“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方法,给每个学生提供自主学*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认识都“活”起来。鉴于上述,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的圆柱体表面积,然后将剩余学*任务制订成表格,派发给每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参照实物,鼓励学生在数一数、摸一摸、剪一剪、比一比、议一议的学*活动中,得到圆柱体各部分的理解和认识

  1、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各个“面”的形状和面积计算。(小组合作完成)

  (1)摸一摸,数一数;圆柱体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可按方位给每个面标上名称。如:上面、下面和侧面。)

  (2)看一看,议一议;圆柱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剪一剪,比一比;剪开后的每个面的面积应如何计算?有哪些面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

  (4)指一指,说一说;从不同位置展开圆柱体的侧面,不断变换,引导学生认识。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

  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教学过程:

  一、猜测面积大小,激**趣导入

  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谁大?为什么?

  3、复*: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刚才的环节中,用现成的练*纸,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知识的回忆。

  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表面积

  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2、你们觉得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3、刚才我们是从直观的比较知道了谁的表面积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办呢?

  生:计算的方法

  师:怎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

  4、那现在你们就算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不知所措)没有数字怎么算啊?

  师:哦!那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字呢?知道了这些数字后你打算怎么计算?

  生1: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生3: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

  ………

  师:老师现在告诉你的数字是这张纸的长是31.4厘米。宽是18.84厘米。那你们会算吗?怎样算,如果独立思考有困难的话可以小组讨论来共同完成。

  5、汇报展示:

  情况一:半径:31.4÷3.14÷2=5(cm)

  底面积:3.14×5×5=78.5(*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78.5×2=748.576(*方厘米)

  情况二:半径:18.84÷3.14÷2=3(cm)

  底面积:3.14×3×3=28.26(*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28.26×2=648.096(*方厘米)

  师:通过我们计算验证了我们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

  接下来我们打开书翻到33页自学例2,从这个例题中你学到什么?

  生:分三步来算,先算侧面积再算底面积然后把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加起来。

  生2:这样做挺麻烦的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呢?

  6、好!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补充第二种方法)

  教具的演示: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然后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通过剪拼成一个*似的长方形。

  问:这个*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底面周长,也就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是圆柱体底面半径)

  所以圆柱体表面积=长方形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

  用字母表示:S=C×(h+r)

  我们用这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的例2看是不是比原来简单?

  汇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比原来的方法简单。(说一说认为简单的原因)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10

  一、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掌握圆柱基本的特征,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因而要以上述知识为基础,运用转化、迁移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教材分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三部分内容。

  2、学情分析:

  为了使教学设计更贴*学情,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经验进行了调研,这是课前调研的内容和统计的结果: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圆柱体是有一定认识的,70%的学生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指的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学生会求圆柱表面积,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过奥数的。由此可知,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了解的比较少,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目标

  因此,依据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

  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教具准备:

  每组一套学具(包括能组成圆柱体的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和多个圆及其他图形)

  六、教学主要环节:

  为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四)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会求了,而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课前,我发给每组学生一份材料袋,并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圆柱体?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四人合作,制作一个圆柱。柱体部分的接缝可用胶条粘好,上下两个底直接搭在柱体上下就可以了,不用粘上。在制作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这样一来,把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由曲变直”,转化为“由直变曲”,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由直变曲”会容易的多。通过他们自己制作圆柱,直观了解曲面和*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

  学生带着兴趣,开始尝试,兴趣有了,自主探究的欲望自然也就强烈了。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这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重、难点所在,我主要通过4个层次来完成,使学生在小组探究的活动中,归纳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一层次:小组探究,自主发现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想到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卷起来做成圆柱的侧面,然后选择合适的圆作为两个底,但对于学生能否想到利用*行四边形做侧面,学生的认识可能仍不清晰。因此,在小组探究时,我会到小组中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圆柱体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也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观察、概括的能力。

  第二层次:小组汇报,总结归纳

  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分三种情况

  分别选择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作为圆柱体的侧面把它卷成圆筒,再选正好能和圆筒对上的同样大小的两个圆。

  在学生汇报完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上下两个底面的圆必须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圆?不相等行不行?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从感官上加深对表面积的认识,为总结圆柱表面积公式打下基础。

  然后,我直接提出问题:你会求它的侧面积吗?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里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有可能无从下手去思考,我及时点拨学生引导他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能够找到这两者的内在关系,学生汇报时,由课件配合,让学生从视觉上进一步感受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是*行四边形,*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的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另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就是底面周长×高。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获取中,真正理解了公式的由来,感受到重新创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研究完圆柱侧面积的推导后,我又让学生来摸摸这个圆柱的表面,然后小结:我们摸过的所有这些面的面积和就是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里让学生摸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表面积的认识过程,由于前面已经做了足够的铺垫,在学生理解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独立想办法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在本环节中,在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中,探究的精神得到了张扬,自主学*的能力得到了实在的体现与培养。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的亲历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突破。

  第三层次:及时巩固,内化知识

  在教学重难点基本突破后,让学生根据材料中给出的信息,计算本组制作的圆柱体的表面积,然后全班交流,因为学生利用的材料不同,因此涉及到的信息比较全面,侧面展开图有长方形,有正方形,还有*行四边形。这样就使学生巩固了对圆柱体表面积的理解。

  第四层次:尝试应用,解决问题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不仅有不缺面的圆柱体,而且还有只有侧面的圆柱体和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体。能够准确的判断所求圆柱的表面积共几个面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我利用学生手中的圆柱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练*,首先我拿出一个学生做好的圆柱,把其中一个底拿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就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就可以了。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跟这个圆柱类似?(如水桶、圆柱体的笔筒)在这里我安排的一道求水桶表面积的练*。

  这样一来,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主解决了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体类型的实际问题。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只有侧面的圆柱体这一类型的实际问题。同样还是拿出一个学生做好的圆柱,把其中两个底都拿走,问学生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生活中哪些物体跟这个圆柱类似?(烟囱,钢管内、外部的表面积)我也安排了一道求烟囱表面积的练*。

  在前面的学*中,学生经历了自主观察并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区分他们,于是我引导学生按照圆柱体的面给圆柱体分分类:第一类是不缺面的圆柱体、第二类是缺一个底面的圆柱体、第三类是缺两个底面的圆柱体。为了更好区分,更好记忆,我又引导学生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不缺面的就叫它全面圆柱体,缺一个底面的最典型物体就是水桶,我们就叫他水桶圆柱体,缺两面的最典型物体是烟囱,我们就叫他烟囱圆柱体。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三种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求法:

  在这一系列的总结、概括、归纳中,学生完善了认识,全面了解了各类圆柱体的区别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根据以上内容,我准备在实践练*中安排四个层次的内容。

  1.一组已知底面半径、直径、周长和高求侧面积、表面积的对比*题,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积的理解,提高求表面积的技能。

  2.一道求烟囱圆柱体表面积的*题。学生进行练*后,追问:为什么只求侧面积就可以了。

  3.求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表面积的*题,追问:为什么求完全面圆柱体表面积后还要除以2。使学生养成灵活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惯,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

  4最后安排的是一个拓展题,求帽子的表面积。这个表面积是由一个水桶型的圆柱体和一个环形的表面积组成的。把圆柱体表面积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环形面积及组合图形的知识揉和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的过程,学*时运用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中不仅有知识上的积累,还能在学*方法上有所收获,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谢谢各位老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份(扩展5)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精选5篇)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1

  学生们有了学*圆柱体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人是圆锥应不成问题,再加上学生们会在动手合作中进行学*,这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学*方式。在对教材进行了充分地前端分析之后,教学设计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抓住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锥的基本特征,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是利用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因此我设计在本节课上利用大量的时间充分让学生们自己动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削、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找到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把公式的应用放在了下一节课,这样学生们会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动手探究。

  2、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提倡教师的主导地位。我理解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数学课上体现教师要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在分析教材后,从难点出发,设计学生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一个圆柱中削出一个最大的圆锥,并观察:(1)圆柱、圆锥的什么相等?(2)圆柱被削下去多多少,还剩下多少?(3)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通过自学提示的设计,让学生在回顾削铅笔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顺利地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2

  《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是我从教以来上的第一节市级公开课,若干年后改用苏教版教材,又在市级六年级新教材培训时上了这节课。"圆柱的表面积"是学生学*的难点。难点在于:理解难,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探索侧面积的计算过程,有一个"化曲为直"的过程;易混淆,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涉及到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以及圆的周长与面积等概念,学生容易混淆;计算难,无论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中都涉及圆周率。这学期再一次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我深入钻研教材,并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整理,注重了知识的系统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化曲为直沟通联系。

  课前布置预*作业,找一贴有商标纸的椰子汁罐,沿高剪开你有什么发现,然后给罐的上下底面剪两个底面给贴上。课上由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面到立体,而后由圆柱展开成一个长方形,立体到*面。渗透了"化直为曲""化曲为直"的思想。学生碰到圆柱侧面积问题时自然能运用,交流时,说沿着侧面上的一条高剪开,把侧面展开,成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后说出: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的关系。两者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通过"展"、"围"的几次操作,让学生切实建立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生活课堂"建立表象

  本节课中,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同桌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推导出来了。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3

  《分与合》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该知识是学*加减法的基础,整节课学生在动手实践等活动中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

  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有以下收获:

  1、《分与合》中主要是对4和5的合成进行教学。对于4和5的分与合的掌握,大多数学生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了,那么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他们通过分红花对"4和5的分与合的合理性"进行感性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所以在教学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而在强调有序思想时,我也是充分地尊重学生,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请学生自己说一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4和5的分与合,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自然渗透有序的思想方法。

  2、在游戏中练*,寓教于乐。在课堂上,我通过"猜一猜"、"出卡片"等游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玩中学"的乐趣。在课的最后,我没有丢弃我的故事情景,继续利用虎妈妈过生日,请我的学生自己把小礼物(缺了叶片的向日葵)补完整送给虎妈妈,不仅及时巩固了今日所学,而且也使得整堂课前后连贯,一气呵成。

  3、及时肯定、及时表扬。课堂上,学生的每一个想法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我应充分地利用并及时写出来、及时肯定,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分与合。同时,对于那些动脑筋、发言积极的孩子,也要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4、做到完全放手。4的分与合是在我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完成的,相信有了4的基础,5的分与合对于学生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因此,我多给学生机会,把2、3的机会让给他们,让他们多说多练,淋漓尽致地体现学生是学*主人的色彩。

  然而,我还是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看到孩子们如此高的学*积极性,希望我能尽我所能,把这种良好的学*氛围继续延续下去!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4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列出乘加和乘减的算式,并能分两步口算出结果。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惯,体现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数学思考。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力图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通过图文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乘加乘减的本质意义和算理,启迪学生思维。但是我个人能力有限,也正如应老师说到的,我感觉这节课在算理上太强调了,而解决问题的中心就显得不够突出了。另外,在学生如何理解2+4×4上,本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个图就能理解的,我没想到学生会不赞成这样的算式,梁老师的一说也给了我不少的启迪,让我受益匪浅。

  这节课,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惯。遗憾的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样的境界,是让我感到望尘莫及,也是我该努力的方向。

  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情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过程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亲和力,富有童趣,能与学生融合在一起。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行为作出积极正确的评价。我的这节课评价显得重复,单调。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因此,正如王老师的建议,多看少儿节目,多听少儿广播,增加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地提高,通过图文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理解,放开了让学生想,却显得有些散,课的主次目标也欠考虑周到,今后的教学中该引以为戒。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5

  此次自备展示课,我教学了百分数的应用第一课时,这一例题看上去很简单,好像就是把前面学过的分数用百分数来表示,但是我想:这儿的百分数应用题并不是把"增加(减少)几分之几"改成"增加(减少)百分之几"那么简单,这节课内容还需要结合具体生活情景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把自己教学后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系统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百分数应用一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这一课的难点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如果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求百分数便是容易多了。而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摆在我面前的大问题,为了很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没有采取直奔主题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衔接方法,虽然在复*阶段用了将*10分钟的时间,但收到的效果却很好。比如,在让学生用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百分数应用题时,有复*时的内容铺垫,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提出"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这样的百分数应用题,学生不会感到突然,解题思路自然就有了方向。

  二、借助线段图,找准单位"1",寻求、理解解题思路。

  怎样理解"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一问题学生容易想到的是书的第一种方法,先求出多的体积,再去除以单位"1"的量。对于第二种方法学生,

  一是很难想到,

  二是对"-100%"的理解,就是要把计划的看作1去减,这一点对分数意义理解不深入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一知半解。要想很好理解第二种方法,关键还是要借助前面的线段图,直接用两个量求出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结合熟悉的思维求多想减,想到用现在的减原来的,结合图想到原来的量是单位"1",就是100%,继而用减求出问题来。从课堂的实际过程看,在辨析"增加百分之几"是不是也可以说"减少了百分之几"这环节上,学生意见分歧,我并不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是让学生按照例题自己画线段图,独立分析解决。

  让学生也体会一下这两题在画图中的共同点与细微区别:共同点是都是先画单位"1"量,再画比较量,区别是例题先画的是水的体积,而此次先画的是冰的体积。两次图中所标单位"1"的位置是不同的。这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图中直观的体现,很大的帮助了更多的学生理解解答的方法。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份(扩展6)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精选五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1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圆柱展开图和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认识圆柱展开图,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建立展开图与圆柱侧面、底面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表面积公式计算实际图形的表面积。

  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哪些与之相关的知识。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2.复*相关知识

  (1)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它们是怎么计算的?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圆柱,揭示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说说应该要求出圆住的表面积,必须哪些条件吗?并说说理由。

  生:因为圆柱的表面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所以用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2.教学圆柱的表面积

  (1)师:(课件出示上堂课中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上堂课,我们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以及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讨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谁还记得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拿一个圆柱形的纸盒,指出它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然后展开,使学生直观看到圆柱展开图是两个同样大的'圆和一个长方形。

  (4)议一议: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学生讨论。

  学生:圆柱的表面积就是用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4)教学例题:

  出示教材中圆柱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圆柱的高和半径,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5)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如果出现列综合算式的,要给予表扬。如果没有。提出兔博士的话,鼓励学生尝试,老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练*

  试一试

  (1)提出试一试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

  (2)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注意本题中给出已知条件是圆柱的底直径。

  四、巩固

  练一练1:则由学生独立完成。

  练一练2:此题是一个半圆柱体,应该怎样理解它的表面积,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练一练3:先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自主解答。

  五、家庭作业

  自己找一个圆柱体的物体,来测量它的数据并计算出它的表面积。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2

  一、学*目标

  (一)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22页。例3、4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学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圆柱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二)核心能力

  运用迁移类推的学*方法,通过想象、操作、讨论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三)学*目标

  1.通过复*旧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知识进行迁移,并结合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利用自制的圆柱,通过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自主探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对比中理清二者的区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并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圆柱表面积的相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圆柱的广泛应用。

  (四)学*重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五)学*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圆柱的表面积》名师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学具

  二、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自己准备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并分别测量出相关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作铺垫。】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生说各种特征)

  师: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是圆柱形的,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关于圆柱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2.探究新知

  (1)认识表面积

  ①回忆旧知

  师:我们学过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出示一个长方体)谁来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正方体呢? 学生自由发言。

  ②迁移类推新知

  师:观察自己手中的.圆柱模型,摸一摸、想一想并指出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学生操作后,自主发言。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圆柱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所以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学生独立总结出圆柱的表面积定义。考查目标1。】

  (2)探求表面积计算方法

  ①自主探索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曲面的面积我们没有学过怎么办?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面图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圆柱的展开图,大家一致认为要把侧面展开,来计算它的侧面积。下面请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操作,并讨论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活动。

  ②交流汇报

  各小组展示汇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预设1:沿高剪开

  预设2:沿斜线剪开

  预设3:随意剪开或撕开

  引导小结(PPT演示并板书):无论我们将侧面展成什么样的不规则图形,最后都通过剪拼,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高。

  ③用字母表示

  师:怎么用字母表示呢? 直接计算:S =Ch 利用直径计算:S =πdh 利用半径计算:S =2πrh ④归纳小结

  师:圆柱的侧面积问题解决了,圆柱的表面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一起用字母表示圆柱的表面积吧。

  S表=S侧 +2S底

  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练一练:

  第21页的做一做。

  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侧面贴着商标,圆柱底面半径是5cm,高是20cm。这张

  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有什么不同? 引导小结:侧面积是表面积的一部分,表面积还包含两个底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圆柱的展开图,所以此环节让学生根据已经有知识经验,先进行自主操作探究,经历求侧面积的过程,加深理解并形成空间观念,然后归纳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对比,进步加深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考查目标1、2、3.】

  (3)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出示例4: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数。)

  ①理解题意

  师:求多少面料就是求什么?

  师:“没有底”的帽子如果展开,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小结:“没有底”的帽子的展开图,它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②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③归纳小结

  师:通过计算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求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实际使用的面料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所以这类问题往往用“进一法”取*似数。

  【设计意图:例4是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表面积计算的情形复杂多变,所以在解决此例题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惯,在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决,最后回顾反思,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的事项。考查目标3.】

  3.巩固练*

  (1)求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是0.7m。 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是5dm。

  (2)小亚做了一个笔筒,她想给笔筒的侧面和底面贴上彩纸,至少需要多少彩纸?

  4.课堂总结

  师:回顾本节的学*,你们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认识了圆柱的表面积,并利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了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并利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课时作业

  1.利用工具量出你所需要的信息,计算你手中圆柱体的表面积。

  (1)测量的数据

  (2)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不唯一。

  解析:利用工具测量出所需要的信息,计算自制圆柱体的表面积,加深学生对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理解,通过动手操作,不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借助这个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考查目标1、2、3】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3

  一、学*目标

  (一)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22页。例3、4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学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圆柱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二)核心能力

  运用迁移类推的学*方法,通过想象、操作、讨论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三)学*目标

  1.通过复*旧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知识进行迁移,并结合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利用自制的圆柱,通过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自主探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对比中理清二者的区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并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圆柱表面积的相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圆柱的广泛应用。

  (四)学*重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五)学*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圆柱的表面积》名师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学具

  二、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自己准备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并分别测量出相关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作铺垫。】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生说各种特征)

  师: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是圆柱形的,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关于圆柱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2.探究新知

  (1)认识表面积

  ①回忆旧知

  师:我们学过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出示一个长方体)谁来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正方体呢? 学生自由发言。

  ②迁移类推新知

  师:观察自己手中的圆柱模型,摸一摸、想一想并指出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学生操作后,自主发言。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圆柱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所以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学生独立总结出圆柱的表面积定义。考查目标1。】

  (2)探求表面积计算方法

  ①自主探索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曲面的面积我们没有学过怎么办?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面图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圆柱的展开图,大家一致认为要把侧面展开,来计算它的侧面积。下面请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操作,并讨论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活动。

  ②交流汇报

  各小组展示汇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预设1:沿高剪开

  预设2:沿斜线剪开

  预设3:随意剪开或撕开

  引导小结(PPT演示并板书):无论我们将侧面展成什么样的不规则图形,最后都通过剪拼,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高。

  ③用字母表示

  师:怎么用字母表示呢? 直接计算:S =Ch 利用直径计算:S =πdh 利用半径计算:S =2πrh ④归纳小结

  师:圆柱的侧面积问题解决了,圆柱的表面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一起用字母表示圆柱的表面积吧。

  S表=S侧 +2S底

  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练一练:

  第21页的做一做。

  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侧面贴着商标,圆柱底面半径是5cm,高是20cm。这张

  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有什么不同? 引导小结:侧面积是表面积的一部分,表面积还包含两个底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圆柱的展开图,所以此环节让学生根据已经有知识经验,先进行自主操作探究,经历求侧面积的过程,加深理解并形成空间观念,然后归纳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对比,进步加深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考查目标1、2、3.】

  (3)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出示例4: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数。)

  ①理解题意

  师:求多少面料就是求什么?

  师:“没有底”的帽子如果展开,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小结:“没有底”的帽子的展开图,它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②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③归纳小结

  师:通过计算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求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实际使用的面料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所以这类问题往往用“进一法”取*似数。

  【设计意图:例4是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表面积计算的情形复杂多变,所以在解决此例题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惯,在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决,最后回顾反思,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的事项。考查目标3.】

  3.巩固练*

  (1)求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是0.7m。 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是5dm。

  (2)小亚做了一个笔筒,她想给笔筒的侧面和底面贴上彩纸,至少需要多少彩纸?

  4.课堂总结

  师:回顾本节的学*,你们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认识了圆柱的表面积,并利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了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并利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课时作业

  1.利用工具量出你所需要的信息,计算你手中圆柱体的表面积。

  (1)测量的数据

  (2)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不唯一。

  解析:利用工具测量出所需要的信息,计算自制圆柱体的表面积,加深学生对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理解,通过动手操作,不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借助这个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考查目标1、2、3】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柱,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

  做练一练。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5.组织练*。

  (1)第七页第四题(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书面练*,然后集体订正。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5

  设计说明

  1.在情境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本设计在教学伊始,有效利用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展形象思维,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建立了圆柱的表面积表象的同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和探究意识。

  2.在操作中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数学学*和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本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经历用自己的方法把圆柱的侧面化曲为直的过程,体会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所形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观察、推理中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转化思想,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在应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设计重视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思考、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对圆柱表面积的不同情况的探究,提高分析、概括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纸质圆柱形物体 剪刀 长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设疑导入

  1.说一说。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谁能和大家说一说?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想一想。

  课件出示情境图: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师:要制作这个圆柱,你首先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至少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是一个关于什么数学知识的问题?

  3.汇报。

  小组合作,观察、讨论:求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就是求圆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之和。

  4.交代学*目标,导入新课。

  师:圆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之和也叫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初步感知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为学*新知做好铺垫。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