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实用5篇

首页 / 教案 / |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1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1)(教材第21页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重点难点】

  1、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理解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及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圆柱体模型。

  【复*导入】

  1、复*引入。

  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m,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新课讲授】

  1、教师出示圆柱形实物,师生共同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师: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与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由此可以得出什么?

  教师待学生回答后接着板书“=圆柱的底面周长×高”,由此我们就找到了计算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2、教学例3。

  (1)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教师:你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师:圆柱的表面展开后是什么样的?

  组织学生将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的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并把它们都标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②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该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指名发言,教师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3)巩固练*:教材第2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

  答案:628cm2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3页练*四的第2~6题。

  第2题教师提醒学生用圆柱形的纸筒代替压路机前轮滚动一周,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第3、4题是解决问题。先让学生弄清楚是求圆柱哪部分的面积,然后再计算,必要时,可通过教具或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第5题,对于有困难或争议大的,可用实物或模型直观演示。

  第6题,是实际测量、计算用料的题目,可以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

  答案:

  第2题:3、14×1、2×2=7、536(m2)

  第3题:3、14×1、5×2、5=11、775(m2)

  第4题:3、14×3×2+3、14×(3÷2)2=25、905(m2)

  第6题:长方体:800cm2正方体:216dm2圆柱:533、8cm2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的练*。

  第2课时圆柱的表面积(1)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2

  设计说明

  1.在情境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本设计在教学伊始,有效利用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展形象思维,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建立了圆柱的表面积表象的同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和探究意识。

  2.在操作中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数学学*和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本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经历用自己的方法把圆柱的侧面化曲为直的过程,体会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所形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观察、推理中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转化思想,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在应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设计重视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思考、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对圆柱表面积的不同情况的探究,提高分析、概括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纸质圆柱形物体 剪刀 长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设疑导入

  1.说一说。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谁能和大家说一说?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想一想。

  课件出示情境图: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师:要制作这个圆柱,你首先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至少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是一个关于什么数学知识的问题?

  3.汇报。

  小组合作,观察、讨论:求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就是求圆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之和。

  4.交代学*目标,导入新课。

  师:圆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之和也叫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初步感知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为学*新知做好铺垫。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3

  教材内容:23-24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圆柱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这些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与练*六中的练*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其中圆柱的底面积怎么算?侧面积呢?

  2、揭示要求:这节课,我们要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加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二、基本练*

  1、出示练*六第3题,理解表格意思。

  2、第一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

  3、第二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

  4、如果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高是3分米,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交流方法和得数。

  三、综合练*

  1、完成练*六第4题。

  ⑴讨论:求做这个通风管要多大的铁皮,实际上是算哪个面的面积?为什么?

  ⑵各自练*后交流算法。

  2、完成练*六第5题。

  ⑴讨论:需要糊彩纸的面是什么?要求彩纸的面积就是算圆柱的哪几个面积?为什么?

  ⑵各自练*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3、讨论练*六第7题。

  ⑴出示“博士帽”问:认识它吗?什么样的人可以拥有博士帽?

  ⑵看看,这个博士帽是怎么做成的',包括哪几个部分?

  ⑶出示条件:这个博士帽上面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下面的底面直径16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柱。

  你能算出,做一顶这样的博士帽需要多少*方分米的黑色卡纸?

  ⑷各自计算,算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⑸如果要做10顶呢?怎么算?

  3、讨论练*六第8题。

  ⑴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⑵讨论:塑料花分布在这个花柱的哪几个面上?

  要算这根花柱上有多少朵花,需要先算出哪几个面的面积?分别怎么算?

  算出上面和侧面的面积后,怎么算?为什么?

  4、讨论解答练*六第9题。

  ⑴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⑵尝试列式。

  ⑶交流算法:

  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怎么算一根柱子的侧面积的?为什么不要算底面积?

  四、全课

  五、作业:练*六6、7、8、9题。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4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圆柱展开图和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2.认识圆柱展开图,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建立展开图与圆柱侧面、底面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表面积公式计算实际图形的表面积。

  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哪些与之相关的知识。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2.复*相关知识

  (1)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它们是怎么计算的?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圆柱,揭示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说说应该要求出圆住的表面积,必须哪些条件吗?并说说理由。

  生:因为圆柱的表面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所以用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2.教学圆柱的表面积

  (1)师:(课件出示上堂课中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上堂课,我们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以及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讨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谁还记得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拿一个圆柱形的纸盒,指出它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然后展开,使学生直观看到圆柱展开图是两个同样大的圆和一个长方形。

  (4)议一议: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学生讨论。

  学生:圆柱的表面积就是用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4)教学例题:

  出示教材中圆柱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圆柱的高和半径,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5)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如果出现列综合算式的,要给予表扬。如果没有。提出兔博士的话,鼓励学生尝试,老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练*

  试一试

  (1)提出试一试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

  (2)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注意本题中给出已知条件是圆柱的底直径。

  四、巩固

  练一练1:则由学生独立完成。

  练一练2:此题是一个半圆柱体,应该怎样理解它的表面积,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练一练3:先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自主解答。

  五、家庭作业

  自己找一个圆柱体的物体,来测量它的数据并计算出它的表面积。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5

  教材内容:23-24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圆柱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这些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与练*六中的练*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其中圆柱的底面积怎么算?侧面积呢?

  2、揭示要求:这节课,我们要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加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二、基本练*

  1、出示练*六第3题,理解表格意思。

  2、第一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

  3、第二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

  4、如果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高是3分米,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交流方法和得数。

  三、综合练*

  1、完成练*六第4题。

  ⑴讨论:求做这个通风管要多大的铁皮,实际上是算哪个面的面积?为什么?

  ⑵各自练*后交流算法。

  2、完成练*六第5题。

  ⑴讨论:需要糊彩纸的面是什么?要求彩纸的面积就是算圆柱的哪几个面积?为什么?

  ⑵各自练*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3、讨论练*六第7题。

  ⑴出示“博士帽”问:认识它吗?什么样的人可以拥有博士帽?

  ⑵看看,这个博士帽是怎么做成的,包括哪几个部分?

  ⑶出示条件:这个博士帽上面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下面的底面直径16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柱。

  你能算出,做一顶这样的博士帽需要多少*方分米的黑色卡纸?

  ⑷各自计算,算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⑸如果要做10顶呢?怎么算?

  3、讨论练*六第8题。

  ⑴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⑵讨论:塑料花分布在这个花柱的哪几个面上?

  要算这根花柱上有多少朵花,需要先算出哪几个面的面积?分别怎么算?

  算出上面和侧面的面积后,怎么算?为什么?

  4、讨论解答练*六第9题。

  ⑴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⑵尝试列式。

  ⑶交流算法:

  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怎么算一根柱子的侧面积的?为什么不要算底面积?

  四、全课

  五、作业:练*六6、7、8、9题。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实用5篇扩展阅读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实用5篇(扩展1)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菁华5篇)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1

  圆柱的表面积练*课

  教学内容:教材14页例4和练*二余下的练*。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练*二第14题: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 侧面积:3.14×20×28=1758.4(*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20÷2)2=314(*方厘米)

  ③表面积:1758.4+314=20xx.4≈20xx(*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指导练*

  1、练*二第9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本上。

  2、练*二第17题

  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求用彩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减去(78.5×2)*方厘米,再组织学生独立练*,集体订正。

  3、练*二第13题

  (1)复*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4、练*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

  四、布置作业

  练*二第10、15、20题

  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学生有上一节课扎实的表面积教学作基础,这节课例4的学*显得十分轻松。在这一环节,学生共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求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也就是求哪几部分的面积总和?”“结果20xx.4按四舍五入法保留整十数应该约等于20xx,可为什么教材中应是约等于20xx?”我在此环节,将教学重点放在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所求问题到底是求什么,即要求学生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完例题后,运用一组选择题,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题目如下:

  做通风管需要多少铁皮

  圆柱形水池的占地面积

  做无盖的圆柱形水桶需要多少铁皮

  做圆柱形油桶需要多少铁皮

  卫生纸中间硬纸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

  求水池底部和四周贴瓷砖的面积

  压路机滚筒滚动一周的面积

  (1)求侧面积;(2)求1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3)求底面积;(4)求2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

  指导练*内容较多,难以在一课时完成,所以准备再补充一节练*课。

  两个惊喜

  1、没想到班上有一名同学(数学科代表袁文杰)通过比的知识发现了底面积与侧面积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利用这一关系提高求表面积的`速度。因为底面积=πr2,而圆柱体的侧面积=2πrh,所以S底:S侧=(πrr):(2πrh)=r:2h,2S底:S侧=r:h。当已知圆柱体底面半径和高求表面积时,如果先求出圆柱体侧面积,就可用侧面积÷h×r快速求出两个底面的面积,从而提高计算速度。

  2、没想到班上居然有一名同学(数学科代表江赐阳阳)会用课前我查找资料中所介绍的转化方法来推导圆柱体的表面积。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推导得出新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底面半径)。正因为了解到这种方法,在练*中计算已知底面周长3.14米,高5米,求表面积时,全班前30名同学完成的同学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这种方法,体现出这种方法对于已知周长和高求表面积的简便之处。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2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1)(教材第21页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重点难点】

  1、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理解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及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圆柱体模型。

  【复*导入】

  1、复*引入。

  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m,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新课讲授】

  1、教师出示圆柱形实物,师生共同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师: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与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由此可以得出什么?

  教师待学生回答后接着板书“=圆柱的底面周长×高”,由此我们就找到了计算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2、教学例3。

  (1)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教师:你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师:圆柱的表面展开后是什么样的?

  组织学生将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的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并把它们都标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②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该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指名发言,教师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3)巩固练*:教材第2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

  答案:628cm2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3页练*四的第2~6题。

  第2题教师提醒学生用圆柱形的纸筒代替压路机前轮滚动一周,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第3、4题是解决问题。先让学生弄清楚是求圆柱哪部分的面积,然后再计算,必要时,可通过教具或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第5题,对于有困难或争议大的,可用实物或模型直观演示。

  第6题,是实际测量、计算用料的题目,可以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

  答案:

  第2题:3、14×1、2×2=7、536(m2)

  第3题:3、14×1、5×2、5=11、775(m2)

  第4题:3、14×3×2+3、14×(3÷2)2=25、905(m2)

  第6题:长方体:800cm2正方体:216dm2圆柱:533、8cm2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的练*。

  第2课时圆柱的表面积(1)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3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柱,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

  做练一练。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5.组织练*。

  (1)第七页第四题(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书面练*,然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子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指出:求圆柱表面积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题里的实际情况,弄清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什么时候只要求侧面积,然后计算结果。另外,在求需要材料取*似数时,一般要用四舍五入法。

  四、布置作业

  练*一第8、10、11题及数训。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例2(1)S侧:20xx.1444=552*(*方厘米)

  (2)S底:20203.14=1256(*方厘米)

  (3)S表:552*+12562=8038.4(*方厘米)

  答:-------。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4

  教学目标:圆柱表面积的,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圆柱的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复*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2.5周长米,高0.6米。

  (2)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径1.5分米,高8分米。

  4、提问:圆柱的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的面积就圆柱的什么?(表面积)

  二、教学表面积。

  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教学例2。

  出示例2的题目:一个圆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应该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2)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这个圆柱。随后教师出示圆柱模型,将数

  据标在图上。现在我们把这个圆柱展开。出示展开图,如下:

  2、小结:计算表面积时,一定要分步计算。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提问)

  3、出示试一试:要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径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了什么?如果把做这个水桶的铁皮展开,会有哪几部分?

  (2)要计算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应该分哪几步?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3)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三、课堂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四、巩固练*。

  练一练第1~4题。

  五、《作业本》第2页。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5

  教材内容:23-24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圆柱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这些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与练*六中的练*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其中圆柱的底面积怎么算?侧面积呢?

  2、揭示要求:这节课,我们要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加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二、基本练*

  1、出示练*六第3题,理解表格意思。

  2、第一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

  3、第二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

  4、如果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高是3分米,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交流方法和得数。

  三、综合练*

  1、完成练*六第4题。

  ⑴讨论:求做这个通风管要多大的铁皮,实际上是算哪个面的面积?为什么?

  ⑵各自练*后交流算法。

  2、完成练*六第5题。

  ⑴讨论:需要糊彩纸的面是什么?要求彩纸的面积就是算圆柱的哪几个面积?为什么?

  ⑵各自练*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3、讨论练*六第7题。

  ⑴出示“博士帽”问:认识它吗?什么样的人可以拥有博士帽?

  ⑵看看,这个博士帽是怎么做成的',包括哪几个部分?

  ⑶出示条件:这个博士帽上面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下面的底面直径16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柱。

  你能算出,做一顶这样的博士帽需要多少*方分米的黑色卡纸?

  ⑷各自计算,算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⑸如果要做10顶呢?怎么算?

  3、讨论练*六第8题。

  ⑴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⑵讨论:塑料花分布在这个花柱的哪几个面上?

  要算这根花柱上有多少朵花,需要先算出哪几个面的面积?分别怎么算?

  算出上面和侧面的面积后,怎么算?为什么?

  4、讨论解答练*六第9题。

  ⑴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⑵尝试列式。

  ⑶交流算法:

  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怎么算一根柱子的侧面积的?为什么不要算底面积?

  四、全课

  五、作业:练*六6、7、8、9题。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实用5篇(扩展2)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实用五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 1

  一、学*目标:

  1、学*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二、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学*过程:

  (一)、旧知复*

  1、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和。

  2、底面是形,它的面积=。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着它的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形。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

  4、一个圆形水池,直径是5米,沿着水池走一圈是多少米?

  (二)列式为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指的是什么?

  (2)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

  (3)侧面积的练*

  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0.7m。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5dm。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的和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2、圆柱的表面积

  (1)圆柱的表面是由和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练*题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是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方厘米)

  分析,理解题意: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需要注意的是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个底面。

  列式计算:

  ①帽子的侧面积=

  ②帽顶的面积=

  ③这顶帽子需要用面料=

  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囱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2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3、巩固练*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表面积。

  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掌握了什么知识?

  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五、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课下复*本节课内容。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 2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圆柱各部分名称,建立圆柱体空间概念;

  2.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师: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几何图形。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师:面积如何求?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师板书)

  师又拿出正方形,问相同的问题,然后把这个正方形贴在长方形旁边。再拿出圆形。

  师: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是什么?给什么条件能求出圆的面积和周长?

  然后把圆形贴在长方形上面。再出一些练*题进行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强调计量单位。

  师又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当拿出圆柱体时,同学们都能回答是圆柱体。接着让他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柱形物体。再让他们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圆柱体(如果提出似是而非的问题时,先不要进行讨论。)这时老师也拿出一些实物:手电筒里的反光罩、罐头盒、小鼓、印章、烟囱的半个拐脖,问这些实物叫不叫圆柱体?为什么不叫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种新的形体圆柱体。(板书课题圆柱)

  (二)学*新课

  1.圆柱体的认识。

  师:现在找一个同学到前面摸一摸圆柱体有哪几个面。(指名上前摸。)

  生:上、下两个面和周围一个面。

  师: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它们的面积大小怎样?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面积相等。

  师:我们把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板书:底面)

  师:周围的这个面是个曲面。我们把周围的这个面叫做侧面。(板书:侧面)

  师:我们把一个圆在*面上滚动一周,痕迹是一条线段。如果把这个圆柱在*面上滚动一周,它的侧面留下的痕迹将是一个什么形状?同学们可以自己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滚一下,能体会出是一个什么形状?

  生:是一个长方形。

  师演示:将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与黑板贴的长方形一样大。)

  师接着拿出两个高矮不一样的圆柱体。

  师问:为什么有高有矮呢?由什么决定的?

  生:由高决定的。

  师:什么是圆柱的高呢?(板书:高。写在长方形宽处。)看看书上是怎么讲的。(看书第50页,找同学回答。)老师在圆柱侧面上画一条垂直于底面的线段,这条线段就是这个圆柱的高。

  师出示投影,让学生指出高。

  师: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生:无数条。

  师:高都相等吗?

  生:都相等。

  师:现在我们来回答刚才举的一些物体不是圆柱体的原因。(先让同学们说自己手中的,最好让本人说,然后再说老师手中的实物。)

  师:我们讲的圆柱体都是直圆柱。

  2.圆柱的侧面积。

  (1)推导公式。

  师:圆柱侧面图是一个长方形。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讨论。

  讨论题目是:

  a: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有哪些关系?

  b:你能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吗?

  然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从而得出;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公式表示为:S侧=Ch。

  老师板书公式。

  (2)利用公式计算。

  例1 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老师在黑板上板演。

  下面同学们进行练*。投影练*题:

  ①一圆柱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5厘米,求侧面积。

  ②一圆柱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直径的2倍,求它的侧面积。

  ③一圆柱底面周长是12厘米,高12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师:你能知道第③题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吗?

  3.圆柱的表面积。

  师在课题圆柱后面接着写的表面积。

  (1)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如果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你会求吗?(老师同时演示圆柱体*面展开图,让同学们进行讨论。)

  生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板书公式:

  S表=S侧+2S圆

  (2)利用公式计算。

  (投影出示)

  例2 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见下图)。(单位:厘米)

  同学说思路,老师板书,注意每一步结果写计量单位。

  解 ①侧面积:23.14515=471(*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52=78.5(*方厘米)

  ③表面积:471+78.52=628(*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方厘米。

  例3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

  同学说思路,列式。老师把正确的解答用投影打出来。

  (1)水桶的侧面积

  3.142024=1507.2(*方厘米)

  (2)水桶的底面积

  3.14(202)2

  =3.14102

  =3.14100

  =314(*方厘米)

  (3)需要铁皮

  1507.2+314=1821.21900(*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1900*方厘米。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这节课谁学*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看书第54页第1题。

  (2)投影,指出下面圆柱体的高是几?

  (3)有一节直径10厘米的烟囱,长3米。这节烟囱用铁皮多少*方米?(只列式)

  (4)一种轧道机,后轮直径1.32米,长1.27米。如果后轮每分钟转动6周,每分钟可轧路面多少*方米?(只列式)

  (5)做一对无盖水桶,要求底面半径15厘米,高4分米。至少需用铁皮多少*方分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一种圆柱形小油漆桶,底面周长50.24厘米,高20厘米。每个桶用铁皮多少*方分米?(四人讨论后口头回答。)

  学生做,老师巡视,找几个同学把题写在玻璃片上,然后全体订正。

  思考题:

  (1)你要做一个圆柱体,先确定什么条件?你是怎样做的?

  (2)我们在学*圆面积时,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圆拼成一个*似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你能用这种方法推导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另外一种计算方法吗?并用此方法做第(6)题,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提示: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使学生认识圆柱体底面、侧面和高。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和教具,以及插图和自己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看一看,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圆柱体的特征。

  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和表面积计算方法。

  首先让学生讨论圆柱侧面展开的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老师用圆柱体在黑板上贴有长方形处滚动一周,使学生了解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从而用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面、形变量不变的辩证关系,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三层次是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的一些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安排有:只有侧面的圆柱形;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形;两个底面都有的圆柱形。同时计量单位有所不同。这样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惯,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 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好*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练*四第1题: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第②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对于求侧面积较有利。但在求底面积时,要先应用C÷π÷2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二、实际应用:

  1、练*四第6题:

  (1)复*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

  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2、练*四第7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四第9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本上。

  4、练*二第13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

  (2)集体评讲,让学生理解计算“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就是计算硬纸轴的侧面积,卫生纸的宽度就是硬纸板的高度。

  5、 第11题:

  (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似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 4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在操作中经历“圆柱侧面积”的探索过程,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水*有差异,在学*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4、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体纸盒、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形纸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不错,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圆柱,出示圆柱,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3、现在我们如果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总结:圆柱所有面面积的总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动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积。圆柱表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两个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4)圆柱的底面积很容易求出,但侧面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怎么求?你有什么想法?想象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2、侧面积

  (1)小组合作:

  请各个小组沿高把它的侧面展开,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演示。

  (4)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h,侧面积公式变形为:S侧=2πrh

  3、表面积

  (1)总结表面积公式

  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

  (2)共同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要制作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分米的包装纸?

  侧面积:2×3.14×10×30=1884(cm2),底面积:102×3.14=314(cm2),表面积:314×2+1884=2512(cm2)

  三、巩固练*

  1、现在我们自己尝试来算一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

  过渡语: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要解决下列问题,需要求圆柱体哪几部分的面积。

  2、设计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如果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5、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记住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这节课就上到这!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S侧=C×h=2πrhS表=2πrh+2πr2

  底面积×2=2πr2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 5

  【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1)(教材第21页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重点难点】

  1、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理解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及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圆柱体模型。

  【复*导入】

  1、复*引入。

  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m,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新课讲授】

  1、教师出示圆柱形实物,师生共同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师: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与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由此可以得出什么?

  教师待学生回答后接着板书“=圆柱的底面周长×高”,由此我们就找到了计算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2、教学例3。

  (1)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教师:你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师:圆柱的表面展开后是什么样的?

  组织学生将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的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并把它们都标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②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该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指名发言,教师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3)巩固练*:教材第2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

  答案:628cm2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3页练*四的第2~6题。

  第2题教师提醒学生用圆柱形的纸筒代替压路机前轮滚动一周,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第3、4题是解决问题。先让学生弄清楚是求圆柱哪部分的面积,然后再计算,必要时,可通过教具或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第5题,对于有困难或争议大的,可用实物或模型直观演示。

  第6题,是实际测量、计算用料的题目,可以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

  答案:

  第2题:3、14×1、2×2=7、536(m2)

  第3题:3、14×1、5×2、5=11、775(m2)

  第4题:3、14×3×2+3、14×(3÷2)2=25、905(m2)

  第6题:长方体:800cm2正方体:216dm2圆柱:533、8cm2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的练*。

  第2课时圆柱的表面积(1)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实用5篇(扩展3)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菁华3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1

  教学目标

  1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初步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充分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相关知识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2.5米,高0.6米。

  (2)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径1.5分米,高8分米。

  2、求出下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的长为4厘米,宽为7厘米,高为9厘米。

  (2)正方体的棱长为6分米。

  3、讨论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甲: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的总和。

  学生乙: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只要计算长方体相互对立的3个面的面积,3个面的面积相加再乘以2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乘以棱长再乘以6。

  二、新课导入。

  1、教师:以前我们学*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求法,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圆柱的表面积又是如何计算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和探索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2、学生讨论:你认为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哪一部分?它由几个面组成?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反馈小节: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的总和,圆柱的表面积由一个侧面机和两个底面组成。(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积=圆柱的表面积)

  4、教师进行圆柱模型表面展开演示。

  (1)学生说说展开的侧面是什么图形。

  学生:圆柱展开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

  (2)学生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长方体的长(或宽)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宽(或长)等于圆柱的高。

  (3)圆柱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抽生回答进行复*整理。(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3)圆柱的底面积怎么计算?(复*底面积的计算方法)。

  5、说说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哪些表面是完整的,哪些表面是不完整的?

  学生举例:完整的圆柱有两个底面,不完整的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如水桶)或者根本就没有底面(如烟囱)。

  教师:所以我们每个同学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特别认真,要特别注意这个圆柱到底有几个底面。

  三、新课教学。

  1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课件演示)

  2学生尝试练*,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3反馈评价:

  (1)侧面积:2×2×3.14=56.52(*方分米)

  (2)底面积:3.14×2×2=12.56(*方分米)

  (3)表面积:56.52+12.56=81.64(*方分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81.64*方分米。

  4学生质疑。

  5教师强调答题过程的清楚完整和计算的正确。

  6教学小节: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一般要分成几步来计算呀?

  四、反馈练*:试一试。

  1学生尝试练*:要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径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2学生交流练*结果(注意计算结果的要求)。

  3教师评议。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计算使用材料的用量时为确保使用材料的充足通常都使用进一法,计算结果如果使用四舍五入法也许会出现使用材料不足的现象。

  五、拓展练*

  1教师发给学生教具,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测量。

  2学生自行计算所需的材料。

  3计算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的答案为什么会有不同?哪里出现偏差了?

  学生甲:可能是数据的测量不准确。

  学生乙:可能是计算出现错误。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如果数据测量不准确或者计算出现错误,或许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也许是不可估量的,但事实上它又是很容易避免的。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惯。

  六、巩固练*。

  1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2计算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1)底面周长是21.52厘米,高2.5分米。

  (2)底面半径0.6米,高2米。

  (3)底面直径10分米,高80厘米。

  3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底面直径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厘米?

  4一个圆柱铁桶(没盖),高是5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首先带动课堂气氛

  2、教会学生什么是面积。

  3、学*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4、能够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三、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出示:牛奶盒,纸箱,可比克。

  提问(1)这些东西我们很熟悉吧!谁来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指名说)

  (2)制作这些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指名说)

  师:谁能说说上一节课你学过圆柱体的哪些知识?

  生:........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制的圆柱体模型,动手摸一摸

  生:动手摸圆柱体

  师:谁能说一说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

  生:.......

  师:你所摸到的圆柱体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积,我们这节课就要学*如何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圆柱的侧面积是一个曲面,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我们熟悉的*面呢?(找学生回答问题)提问: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我们将圆柱体的侧面(也就是这个包装纸)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研究圆柱侧面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先猜想,然后说说,再操作验证。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学生要说清楚展开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图形)(展开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行四边形、正方形等)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操作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独立操作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 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四)、练*

  求圆柱的侧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

  3。底面半径是3.2厘米,高是5分米

  (五)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指名说)

  2、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3、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高是10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方厘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反馈)

  (六),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比较有盖,无盖,一个盖的圆柱物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异同?多媒体出示:水管,水桶,糖盒提问:这些圆柱形物体在计算表面积时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2、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4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重点感受:没有盖,至少这两个词语。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3.一个圆柱形水池,直径是20米,深2米,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制作出一个笔筒,下节课带来送给自己的朋友。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圆柱,谁能说说这位新朋友长什么样子以及有什么特征吗?

  1.圆柱是由*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两个底面,侧面,高)。

  3.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同学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以前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观察一个长方体,我们是怎么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呢?(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结果: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练*二第5题

  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尝试练*。

  (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2.5分米,高0.6分米。

  ②底面直径8厘米,高12厘米。

  (2)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①底面积是40*方厘米,侧面积是25*方厘米。

  ②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

  5.小结:

  在计算圆柱形的表面积时,要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有时候给出的是底面半径,有时是底面直径。)

  三、巩固练*。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二第6,7题。

  四、课后思考。

  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在计算表面积时都可以用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来计算呢?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实用5篇(扩展4)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 (菁华6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

  练*四第4~12题和第23页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步理解、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出圆锥的体积。

  2、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

  进—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复*体积计算。

  (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①底面积3*方分米,高2分米。

  ②底面积4*方厘米,高4.5厘米。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新课

  组织练*。

  1、做“练*四”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

  2、做“练*四”第5题。

  把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相互转化,从已知的圆柱体积得出相应的圆锥体积,从已知的圆锥体积得出相应的圆柱体积,继续加强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理解。

  3、做“练*四”第6题。

  出示第6题的图。

  引导分析:根据图示的各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直径与高,寻找与圆锥体积相等的圆柱,可以从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推理出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如果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3;如果高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1/3。还要注意到,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的3倍小圆直径是大圆的1/3,大圆的面积则是小圆的9倍小圆的面积是大圆的1/9。

  4、做“练*四”第7题。

  (1)提问:圆锥体积最大时与圆柱的关系是什么?(等底等高)

  接着让学生独立练*。

  (2)让学生自主地提出其他问题,进一步的掌握圆锥和圆柱的关系。

  5、做“练*四”第8题。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6、做“练*四”第9题。

  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绕它的两条高旋转一周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圆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计算。

  7、做“练*四”第12题。

  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15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应用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有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休的重量。

  四、布置作业

  1、练*四第10、11题。

  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思考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2

  一、学*目标:

  1、学*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二、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学*过程:

  (一)、旧知复*

  1、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和。

  2、底面是形,它的面积=。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着它的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形。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

  4、一个圆形水池,直径是5米,沿着水池走一圈是多少米?

  (二)列式为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指的是什么?

  (2)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

  (3)侧面积的练*

  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0.7m。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5dm。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的和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2、圆柱的表面积

  (1)圆柱的表面是由和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练*题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是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方厘米)

  分析,理解题意: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需要注意的是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个底面。

  列式计算:

  ①帽子的侧面积=

  ②帽顶的面积=

  ③这顶帽子需要用面料=

  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囱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2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3、巩固练*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表面积。

  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掌握了什么知识?

  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五、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课下复*本节课内容。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3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一第4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复*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而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柞,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

  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强调不用四舍五入法及其理由,说明用进一法,并让学生说明结果的*似值,板书订正。

  5.组织练*。

  (1)下面的数用进一法保留整数,各是多少?(口答)

  162.3 29.4 3.8 42.6

  (2)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做在练*本上。指名口答前两步各求什么,怎样算的。(老师板书算式)提问:第三步要怎样算,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子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指出:求圆柱表面积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题里的实际情况,弄清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什么时候只要求侧面积,然后计算结果。另外,在求需要材料取*似数时,一般要用进一法。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一第5~7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4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在操作中经历“圆柱侧面积”的探索过程,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水*有差异,在学*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4、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圆柱体纸盒、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形纸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不错,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圆柱,出示圆柱,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3、现在我们如果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总结:圆柱所有面面积的总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动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积。圆柱表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两个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4)圆柱的底面积很容易求出,但侧面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怎么求?你有什么想法?想象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2、侧面积

  (1)小组合作:

  请各个小组沿高把它的侧面展开,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演示。

  (4)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h,侧面积公式变形为:S侧=2πrh

  3、表面积

  (1)总结表面积公式

  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

  (2)共同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要制作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分米的包装纸?

  侧面积:2×3.14×10×30=1884(cm2),底面积:102×3.14=314(cm2),表面积:314×2+1884=2512(cm2)

  三、巩固练*

  1、现在我们自己尝试来算一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

  过渡语: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要解决下列问题,需要求圆柱体哪几部分的面积。

  2、设计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如果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5、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记住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这节课就上到这!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S侧=C×h=2πrhS表=2πrh+2πr2

  底面积×2=2πr2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5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圆柱各部分名称,建立圆柱体空间概念;

  2.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师: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几何图形。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师:面积如何求?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师板书)

  师又拿出正方形,问相同的问题,然后把这个正方形贴在长方形旁边。再拿出圆形。

  师: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是什么?给什么条件能求出圆的面积和周长?

  然后把圆形贴在长方形上面。再出一些练*题进行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强调计量单位。

  师又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当拿出圆柱体时,同学们都能回答是圆柱体。接着让他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柱形物体。再让他们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圆柱体(如果提出似是而非的问题时,先不要进行讨论。)这时老师也拿出一些实物:手电筒里的反光罩、罐头盒、小鼓、印章、烟囱的半个拐脖,问这些实物叫不叫圆柱体?为什么不叫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种新的形体圆柱体。(板书课题圆柱)

  (二)学*新课

  1.圆柱体的认识。

  师:现在找一个同学到前面摸一摸圆柱体有哪几个面。(指名上前摸。)

  生:上、下两个面和周围一个面。

  师: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它们的面积大小怎样?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面积相等。

  师:我们把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板书:底面)

  师:周围的这个面是个曲面。我们把周围的这个面叫做侧面。(板书:侧面)

  师:我们把一个圆在*面上滚动一周,痕迹是一条线段。如果把这个圆柱在*面上滚动一周,它的侧面留下的痕迹将是一个什么形状?同学们可以自己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滚一下,能体会出是一个什么形状?

  生:是一个长方形。

  师演示:将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与黑板贴的长方形一样大。)

  师接着拿出两个高矮不一样的圆柱体。

  师问:为什么有高有矮呢?由什么决定的?

  生:由高决定的。

  师:什么是圆柱的高呢?(板书:高。写在长方形宽处。)看看书上是怎么讲的。(看书第50页,找同学回答。)老师在圆柱侧面上画一条垂直于底面的线段,这条线段就是这个圆柱的高。

  师出示投影,让学生指出高。

  师: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生:无数条。

  师:高都相等吗?

  生:都相等。

  师:现在我们来回答刚才举的一些物体不是圆柱体的原因。(先让同学们说自己手中的,最好让本人说,然后再说老师手中的实物。)

  师:我们讲的圆柱体都是直圆柱。

  2.圆柱的侧面积。

  (1)推导公式。

  师:圆柱侧面图是一个长方形。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讨论。

  讨论题目是:

  a: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有哪些关系?

  b:你能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吗?

  然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从而得出;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公式表示为:S侧=Ch。

  老师板书公式。

  (2)利用公式计算。

  例1 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老师在黑板上板演。

  下面同学们进行练*。投影练*题:

  ①一圆柱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5厘米,求侧面积。

  ②一圆柱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直径的2倍,求它的侧面积。

  ③一圆柱底面周长是12厘米,高12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师:你能知道第③题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吗?

  3.圆柱的表面积。

  师在课题圆柱后面接着写的表面积。

  (1)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如果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你会求吗?(老师同时演示圆柱体*面展开图,让同学们进行讨论。)

  生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板书公式:

  S表=S侧+2S圆

  (2)利用公式计算。

  (投影出示)

  例2 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见下图)。(单位:厘米)

  同学说思路,老师板书,注意每一步结果写计量单位。

  解 ①侧面积:23.14515=471(*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52=78.5(*方厘米)

  ③表面积:471+78.52=628(*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方厘米。

  例3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

  同学说思路,列式。老师把正确的解答用投影打出来。

  (1)水桶的侧面积

  3.142024=1507.2(*方厘米)

  (2)水桶的底面积

  3.14(202)2

  =3.14102

  =3.14100

  =314(*方厘米)

  (3)需要铁皮

  1507.2+314=1821.21900(*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1900*方厘米。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这节课谁学*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看书第54页第1题。

  (2)投影,指出下面圆柱体的高是几?

  (3)有一节直径10厘米的烟囱,长3米。这节烟囱用铁皮多少*方米?(只列式)

  (4)一种轧道机,后轮直径1.32米,长1.27米。如果后轮每分钟转动6周,每分钟可轧路面多少*方米?(只列式)

  (5)做一对无盖水桶,要求底面半径15厘米,高4分米。至少需用铁皮多少*方分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一种圆柱形小油漆桶,底面周长50.24厘米,高20厘米。每个桶用铁皮多少*方分米?(四人讨论后口头回答。)

  学生做,老师巡视,找几个同学把题写在玻璃片上,然后全体订正。

  思考题:

  (1)你要做一个圆柱体,先确定什么条件?你是怎样做的?

  (2)我们在学*圆面积时,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圆拼成一个*似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你能用这种方法推导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另外一种计算方法吗?并用此方法做第(6)题,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提示: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使学生认识圆柱体底面、侧面和高。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和教具,以及插图和自己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看一看,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圆柱体的特征。

  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和表面积计算方法。

  首先让学生讨论圆柱侧面展开的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老师用圆柱体在黑板上贴有长方形处滚动一周,使学生了解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从而用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面、形变量不变的辩证关系,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三层次是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的一些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安排有:只有侧面的圆柱形;只有一个底面的圆柱形;两个底面都有的圆柱形。同时计量单位有所不同。这样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惯,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6

  教材内容:23-24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圆柱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这些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与练*六中的练*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其中圆柱的底面积怎么算?侧面积呢?

  2、揭示要求:这节课,我们要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加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二、基本练*

  1、出示练*六第3题,理解表格意思。

  2、第一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

  3、第二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

  4、如果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高是3分米,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交流方法和得数。

  三、综合练*

  1、完成练*六第4题。

  ⑴讨论:求做这个通风管要多大的铁皮,实际上是算哪个面的面积?为什么?

  ⑵各自练*后交流算法。

  2、完成练*六第5题。

  ⑴讨论:需要糊彩纸的面是什么?要求彩纸的面积就是算圆柱的哪几个面积?为什么?

  ⑵各自练*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3、讨论练*六第7题。

  ⑴出示“博士帽”问:认识它吗?什么样的人可以拥有博士帽?

  ⑵看看,这个博士帽是怎么做成的,包括哪几个部分?

  ⑶出示条件:这个博士帽上面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下面的底面直径16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柱。

  你能算出,做一顶这样的博士帽需要多少*方分米的黑色卡纸?

  ⑷各自计算,算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⑸如果要做10顶呢?怎么算?

  3、讨论练*六第8题。

  ⑴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⑵讨论:塑料花分布在这个花柱的哪几个面上?

  要算这根花柱上有多少朵花,需要先算出哪几个面的面积?分别怎么算?

  算出上面和侧面的面积后,怎么算?为什么?

  4、讨论解答练*六第9题。

  ⑴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⑵尝试列式。

  ⑶交流算法:

  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怎么算一根柱子的侧面积的?为什么不要算底面积?

  四、全课

  五、作业:练*六6、7、8、9题。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实用5篇(扩展5)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

  一、引入新课: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体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

  生:圆柱是由*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生:我还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生: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演示这一过程

  师:你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真了不起,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生:想)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还想知道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师:过去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出示一个长方体,谁来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指名学生摸其表面积,并追问: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生: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师: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板书)

  1、圆柱的侧面积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侧面积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突破口)

  小组代表汇报: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我们由此推出: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推理吗?(生:我们讨论的结果也跟他们一样)你们能够利用以前的经验,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太棒了。

  展示其变化过程。

  师生小结:(教师板书)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呈现例一: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0、4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明学生解答,并让其讲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思路说明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周长和高

  师:无论是直接告诉,还是间接告诉,只要能求出底面周长和高就可以求出其侧面积。

  2、圆柱的表面积

  师:求侧面积似乎难不住大家,现在再加一问,你们还能行吗?(教师在例一的后面加上求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师巡视,让一个学生板演,要求学生分步做,并标明每步求的是什么)

  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这说明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积和侧面积

  师生小结: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3、反馈练*:(略)

  师:想一想,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大家动手试一试。

  4实践运用:师:在实际生活中计算某些圆柱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比如,求一个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应该是怎样的呢?(生:略)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没有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生:要注意单位,还要注意所要求得圆柱有几个底面……

  四、自我评价

  你认为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如何?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21-P22中的例2、例3,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培养热爱数学、学好学生的兴趣。

  教具准备:

  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点:

  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

  下面()图形旋转会形成圆柱。

  二、认识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罐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

  问:你能想办法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

  ⑴拿出圆柱形的罐头,量出相关数据,在小组中讨论。

  ⑵交流:你们是怎么算的?

  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商标纸,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算出它的面积。

  ⑶讨论: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中哪个面的面积?

  观察一下,展开后的长方形商标纸的长与宽,与圆柱中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2、出示例1中的罐头。

  ⑴师:这个罐头的侧面也有一张商标纸,如果不展开,能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测量什么数据较方便?

  ⑵出示数据:底面直径11厘米高:15厘米

  ⑶学生算出商标纸的面积。

  ⑷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结:算商标纸的面积,实际上就是算圆柱的侧面积。

  追问:怎么算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发散提高: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5、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三、认识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3中的圆柱。

  ⑴问:如果将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⑵让学生算一算后交流。师板书:

  长:3.14×2=6.28(厘米)宽:2厘米

  ⑶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和半径分别是多少厘米?

  板书:直径2厘米半径1厘米

  2、引导画出圆柱的展开图。

  ⑴这个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

  ⑵如果要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要画哪几个图形?分别画多大?

  ⑶在书上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

  ⑷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3、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⑴讨论:什么是圆柱的表面?怎么算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圆的面积×2+圆柱侧面积

  ⑵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算后交流,提醒学生分步计算。

  4、练*:完成“练一练”第2题。

  ⑴各自练*,并指名板演。

  ⑵对照板演,讨论:

  这两题有什么不一样?知道底面圆的直径怎么求圆柱的底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知道圆的半径呢?

  想一想:如果知道的是圆的周长呢?

  四、总结反思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

  2、生活中的圆柱体表面都是一个侧面加两个底面吗?哪些不是?又该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呢?

  畅谈体会。

  五、巩固应用

  1、完成练*六第1题。

  注意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要求的是圆柱的哪个面。

  2、完成练*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用铁皮做油桶时,需要做圆柱的哪几个面?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兴趣浓厚,学*积极主动,课堂上他们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自始至终在自主学*中发展。

  1、重视学*内容的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数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在教学的环节中,我创设了“八宝粥罐头”的情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边看边想边说,复*了圆的面积和圆柱的特征。在突破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难点时,精心设疑:老师要制作一个圆柱形教具,请你帮助选择合适的部件(两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和一些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思维进入了积极的状态:选择哪一个长方形才会与两个圆围成圆柱呢,促使学生思考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的关系。让学生融入到学*氛围中来。第二环节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大胆探索,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重视学*主体的创造性。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节课中,首先以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选择哪一个长方形才会与两个圆围成圆柱呢”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辩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推导出来了。

  3、重视学*过程的实践性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推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从而得知圆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同时,情感上得到满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圆的半径是5cm,圆的周长是多少?面积呢?

  2、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说一说,做一做)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计算的?(小组交流汇报)

  4、那么圆柱的表面积该怎么计算?

  二、新授

  (一)1、出示圆柱实物,师生共同探讨“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圆柱的表面积=?(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2、圆柱的底面积你会计算吗?(圆形面积s=πr2)

  3、圆柱的侧面积你会计算吗?

  ①圆柱的侧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

  ②圆柱侧面(长方形)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侧面(长方形)的长=?

  圆柱侧面(长方形)的宽=?

  ③圆柱的侧面积=?

  (组内观察交流讨论汇报说明理由)

  4、小结:圆柱的表面=圆柱侧面积×圆柱的高

  (二)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方厘米)

  ①求需要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

  ②厨师帽是由那几个面组成的?

  (三)一个圆柱地面半径是2cm,高是4.5cm,求它的表面积。本题与上一例题有何不同?

  三、练*(练*二)

  四、总结

  通过本课学*你有哪些收获?

  五、知识拓展

  1、制作一个底面直径是40cm圆柱形水桶,用掉了9420cm的铁皮,这个水桶有多高呢?

  2、一座风动力磨坊,高10m,底面直径6m,现在要为这座磨坊粉刷涂料,粉刷1*方米需要涂料2公斤,那么需要买多少公斤的涂料呢?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教学目标:

  1、通过已知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迁移到圆柱的表面积。

  2、在交流中让学生逐步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了解圆柱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3、圆柱表面积=两个底面(圆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长方形)面积,在推导过程中使学生们了解到圆柱侧面(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的周长,侧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得出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重点难点: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含义,推导计算圆柱表面积,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实物展台、圆柱实物、学生自制圆柱模型、生活中的圆柱

  预*要求: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怎样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呢?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利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很好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的表面积的推导和实际应用,完成了本课的预设目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增加一些实际圆柱物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和应用,因为学*知识的目的就在于应用。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P33~P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

  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教学过程:

  一、猜测面积大小,激**趣导入

  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谁大?为什么?

  3、复*: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刚才的环节中,用现成的练*纸,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知识的回忆。

  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表面积

  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2、你们觉得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3、刚才我们是从直观的比较知道了谁的表面积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办呢?

  生:计算的方法

  师:怎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板书)

  4、那现在你们就算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不知所措)没有数字怎么算啊?

  师:哦!那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字呢?知道了这些数字后你打算怎么计算?

  生1: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生3: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

  师:老师现在告诉你的数字是这张纸的长是31.4厘米。宽是18.84厘米。那你们会算吗?怎样算,如果独立思考有困难的话可以小组讨论来共同完成。

  5、汇报展示:

  情况一:半径:31.4÷3.14÷2=5(cm)

  底面积:3.14×5×5=78.5(*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78.5×2=748.576(*方厘米)

  情况二:半径:18.84÷3.14÷2=3(cm)

  底面积:3.14×3×3=28.26(*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28.26×2=648.096(*方厘米)

  师:通过我们计算验证了我们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

  接下来我们打开书翻到33页自学例2,从这个例题中你学到什么?

  生:分三步来算,先算侧面积再算底面积然后把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加起来。

  生2:这样做挺麻烦的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呢?

  6、好!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补充第二种方法)

  教具的演示: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然后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通过剪拼成一个*似的长方形。

  问:这个*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底面周长,也就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是圆柱体底面半径)

  所以圆柱体表面积=长方形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

  用字母表示:S=C×(h+r)

  我们用这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的例2看是不是比原来简单?

  汇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比原来的方法简单。(说一说认为简单的原因)

  那么今天我们学*了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你们学会了吗?(会)那老师也得做几题验证一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本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出:不同条件下用不同方法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用多种途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分组闯关练*

  1、多媒体出示题目。

  第一关(填空)

  沿圆柱体的高剪开,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一个()形,长是圆柱的(),宽是圆柱的(),因此圆柱的侧面积=()×()。

  第二关

  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方分米。

  第三关(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各题)

  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高是1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2、汇报结果,给予评价。

  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以上几个层次的练*题。整个*题,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而且练*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质疑(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反馈小结:

  教学反思

  1、自主探究,体验学*乐趣

  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打破了“例题――*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探究的舞台(也就是提出贯穿整节课的一个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冲突层层深入,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乐趣。

  2、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台,在相互的交流中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归纳出计算圆柱表面积常用的三种形式,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的性质,学*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设计理念:

  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应该重视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有效的操作活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合作学*是小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本节课,我试图通过让学生动手,让学生“自由结合”进行探索,在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中实现以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数学思考:运用知识的迁移,用“化曲面为*面”的方法得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圆柱体表面积的不同情况,并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通过比较、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类比推理而成功地获取知识,并能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出自己探究发现的快乐;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广泛,激发起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

  学具准备: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

  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1、探究圆柱侧面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即 长×宽 =底面周长×高

  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 C ×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2、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四、回顾全课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遗憾。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实用5篇(扩展6)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精选5篇)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1

  学生们有了学*圆柱体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人是圆锥应不成问题,再加上学生们会在动手合作中进行学*,这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学*方式。在对教材进行了充分地前端分析之后,教学设计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抓住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锥的基本特征,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是利用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因此我设计在本节课上利用大量的时间充分让学生们自己动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削、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找到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把公式的应用放在了下一节课,这样学生们会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动手探究。

  2、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提倡教师的主导地位。我理解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数学课上体现教师要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在分析教材后,从难点出发,设计学生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一个圆柱中削出一个最大的圆锥,并观察:(1)圆柱、圆锥的什么相等?(2)圆柱被削下去多多少,还剩下多少?(3)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通过自学提示的设计,让学生在回顾削铅笔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顺利地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2

  《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是我从教以来上的第一节市级公开课,若干年后改用苏教版教材,又在市级六年级新教材培训时上了这节课。"圆柱的表面积"是学生学*的难点。难点在于:理解难,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探索侧面积的计算过程,有一个"化曲为直"的过程;易混淆,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涉及到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以及圆的周长与面积等概念,学生容易混淆;计算难,无论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中都涉及圆周率。这学期再一次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我深入钻研教材,并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整理,注重了知识的系统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化曲为直沟通联系。

  课前布置预*作业,找一贴有商标纸的椰子汁罐,沿高剪开你有什么发现,然后给罐的上下底面剪两个底面给贴上。课上由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面到立体,而后由圆柱展开成一个长方形,立体到*面。渗透了"化直为曲""化曲为直"的思想。学生碰到圆柱侧面积问题时自然能运用,交流时,说沿着侧面上的一条高剪开,把侧面展开,成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后说出: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的关系。两者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通过"展"、"围"的几次操作,让学生切实建立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生活课堂"建立表象

  本节课中,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同桌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推导出来了。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3

  《分与合》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该知识是学*加减法的基础,整节课学生在动手实践等活动中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

  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有以下收获:

  1、《分与合》中主要是对4和5的合成进行教学。对于4和5的分与合的掌握,大多数学生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了,那么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他们通过分红花对"4和5的分与合的合理性"进行感性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所以在教学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而在强调有序思想时,我也是充分地尊重学生,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请学生自己说一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4和5的分与合,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自然渗透有序的思想方法。

  2、在游戏中练*,寓教于乐。在课堂上,我通过"猜一猜"、"出卡片"等游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玩中学"的乐趣。在课的最后,我没有丢弃我的故事情景,继续利用虎妈妈过生日,请我的学生自己把小礼物(缺了叶片的向日葵)补完整送给虎妈妈,不仅及时巩固了今日所学,而且也使得整堂课前后连贯,一气呵成。

  3、及时肯定、及时表扬。课堂上,学生的每一个想法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我应充分地利用并及时写出来、及时肯定,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分与合。同时,对于那些动脑筋、发言积极的孩子,也要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4、做到完全放手。4的分与合是在我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完成的,相信有了4的基础,5的分与合对于学生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因此,我多给学生机会,把2、3的机会让给他们,让他们多说多练,淋漓尽致地体现学生是学*主人的色彩。

  然而,我还是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看到孩子们如此高的学*积极性,希望我能尽我所能,把这种良好的学*氛围继续延续下去!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4

  《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列出乘加和乘减的算式,并能分两步口算出结果。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惯,体现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数学思考。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力图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通过图文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乘加乘减的本质意义和算理,启迪学生思维。但是我个人能力有限,也正如应老师说到的,我感觉这节课在算理上太强调了,而解决问题的中心就显得不够突出了。另外,在学生如何理解2+4×4上,本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个图就能理解的,我没想到学生会不赞成这样的算式,梁老师的一说也给了我不少的启迪,让我受益匪浅。

  这节课,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惯。遗憾的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样的境界,是让我感到望尘莫及,也是我该努力的方向。

  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情境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过程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亲和力,富有童趣,能与学生融合在一起。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行为作出积极正确的评价。我的这节课评价显得重复,单调。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挫伤。因此,正如王老师的建议,多看少儿节目,多听少儿广播,增加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地提高,通过图文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理解,放开了让学生想,却显得有些散,课的主次目标也欠考虑周到,今后的教学中该引以为戒。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5

  此次自备展示课,我教学了百分数的应用第一课时,这一例题看上去很简单,好像就是把前面学过的分数用百分数来表示,但是我想:这儿的百分数应用题并不是把"增加(减少)几分之几"改成"增加(减少)百分之几"那么简单,这节课内容还需要结合具体生活情景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把自己教学后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系统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百分数应用一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这一课的难点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如果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求百分数便是容易多了。而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摆在我面前的大问题,为了很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没有采取直奔主题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衔接方法,虽然在复*阶段用了将*10分钟的时间,但收到的效果却很好。比如,在让学生用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百分数应用题时,有复*时的内容铺垫,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提出"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这样的百分数应用题,学生不会感到突然,解题思路自然就有了方向。

  二、借助线段图,找准单位"1",寻求、理解解题思路。

  怎样理解"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一问题学生容易想到的是书的第一种方法,先求出多的体积,再去除以单位"1"的量。对于第二种方法学生,

  一是很难想到,

  二是对"-100%"的理解,就是要把计划的看作1去减,这一点对分数意义理解不深入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一知半解。要想很好理解第二种方法,关键还是要借助前面的线段图,直接用两个量求出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结合熟悉的思维求多想减,想到用现在的减原来的,结合图想到原来的量是单位"1",就是100%,继而用减求出问题来。从课堂的实际过程看,在辨析"增加百分之几"是不是也可以说"减少了百分之几"这环节上,学生意见分歧,我并不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是让学生按照例题自己画线段图,独立分析解决。

  让学生也体会一下这两题在画图中的共同点与细微区别:共同点是都是先画单位"1"量,再画比较量,区别是例题先画的是水的体积,而此次先画的是冰的体积。两次图中所标单位"1"的位置是不同的。这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图中直观的体现,很大的帮助了更多的学生理解解答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实用5篇(扩展7)

——《圆柱表面积》说课稿实用5份

  《圆柱表面积》说课稿 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2册33~34页例1、例2、例3的“做一做”及练*七的第2~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德育目标:渗透事物之间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学*了圆、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圆柱的体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计算繁琐,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

  (1)抓住关键,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和,圆柱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对于圆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以前学过的面都是“*面”而圆柱的侧面却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通过教具演示,把侧面展开可以使侧面“由曲变直”,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接受起来思维障碍较大。所以我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卷一卷、分一分,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一个尽可能粗的圆柱形的纸筒。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在一定的条件下,*面也可以“由直变曲”,那么反过来曲面当然也可以“由曲变直”。又经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长方形纸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已经水到渠成,得到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及时练*,巩固提高,形成能力

  学生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求圆柱

  侧面积,由于已知条件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练*处理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结合,解决好已有技能在新情况下的运用,将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起重要作用。因此,我在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及时安排了练*,使学生通过练*牢固掌握求圆柱侧面积的基本方法。对于题中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的,并没有一一进行方法的指导,只需把基本方法加以推广,知道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时,应用已知底面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先求出底面周长,然后再求侧面积就可以了。这样就提高了学生运用基本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减轻了学生学*中不必要的记忆负担。这一点既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讨论,多向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我在教学中注意研究如

  何引导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对于课本上的例题,可以提供给学生作为讨论和思考的材料,都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探讨。因此,教学时提出了“除了侧面外圆柱还有几个面?”“什么叫做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样求圆柱的表面积?”等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独立的探索。在“怎么样求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得出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有的同学则会联系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把圆柱的两个底面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后拼成一个与侧面同长的长方形,然后与侧面再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整个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底面半径),用字母表示即S=2лr×(h+r)。这样学生不仅亲自参与了对新知的探索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还对旧知进行再创造并萌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联系生活,迁移知识,感悟生活数学乐趣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应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完例2后,我让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没有两个底面的圆柱体。出示例3让学生认真审题,并说水桶有几个面,再计算出用了多少材料,学生计算完后,要求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启发学生看书发现新问题,讨论计算使用材料取*似值时,要用“四舍五入”法还是用“进一法”。从而使学生理解“进一法”的意义。接着出示拓展延伸练*:制作一个高1.5米,直径0.2米的圆柱形烟囱,需要多少*方米铁皮?最后让每一位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圆柱体水桶并评选出最佳作品展示。

  课堂小结后,我提出“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求出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例如,可以把圆柱切开,拼成*似的长方体,由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的,也有利于挖掘优生的潜能,还能为求圆柱的体积埋下伏笔。

  总而言之,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眼、口、脑,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动脑去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圆柱表面积》说课稿 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学*基础情况。

  《圆柱的表面积》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内容。《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几何与图形》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圆柱的表面积》又是《圆柱和圆锥》的一个重点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了长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以及圆柱特征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究活动,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中,即圆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以后学*其它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知道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②结合具体的情境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惯。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教法分析

  本课由于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探索的可操作性难把握。为了化解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法设计为:以教师的引导带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辅之以小组合作交流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为教学辅助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强化,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学法分析

  在本课的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教师设计的多媒体演示为依托,以学生自备的圆柱体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活动。学*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教学目的。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合作学*的有效性,突出《空间与图形》这个内容的教学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这个过程我用课件展示2个方面的复*内容:(1)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计算公式。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让学生体验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我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你想当设计师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体食品盒,现在请你来重新给这个食品盒设计你自己喜欢的商标纸,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积,这样设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归纳新知

  1、动手操作。“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剪刀沿着食品盒商标的接缝处剪开,试试看”

  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明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长方形,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汇报交流。“你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

  3、发现联系。

  用课件把圆柱展开成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开展讨论交流:“你发现展开后的长方形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了吗?请和同伴说说看。”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也就是圆的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理解了之后再用课件进行演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4、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学生理解了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课件展示出来。接着要求学生完成例2的计算。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方法。

  5、归纳新知、揭示课题

  “假如设计的不仅仅是商标纸,而是要做一个完整的圆柱形纸盒,又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呢?小组讨论,然后动手操作在方格纸上画出例3出示的圆柱的展开图,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现在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了嘛?”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同伴交流――全班汇报――课件演示来完成。得到圆柱的表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圆柱的表面积”

  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接着让学生完成例3出示的图形的表面积的计算。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联系生活巩固练*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设计了四个题目,1、求圆柱的侧面积,2、求圆柱的表面积,3、求圆柱形鼓需要羊皮和铝皮各多少*方分米?4、求做一个圆柱形的油桶需要多少*方米铁皮?

  (五)全课总结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方法,达到学会学*的目的。)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基本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时,有的学生没有沿圆柱的高剪开以至于得到*行四边形,当时我只是强调要沿着圆柱的高剪开,并没有对此进行展开讲解,没有给学生解释清楚,课后我认真思考后发现,实际上不管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是长方形、正方形还是*行四边形,虽然图形变了,但是他们的面积并没有变,这个知识点只能通过下次课给学生补充。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的周长:C=πd=2πr侧面的长(或宽)=底面周长

  圆的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侧面的宽(或长)=圆柱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S长方形=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S侧面积=S长方形=c×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S圆柱=S侧面积+2×S底面积=2πrh+2πr2

  《圆柱表面积》说课稿 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构思和见解。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和地位:

  《圆柱的表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个内容,是在学生五年级学*了长正方体表面积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应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下节探究圆柱体积降低难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入中学学*其它几个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因此它具有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学情分析:

  为了使教学设计更贴*学情,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经验进行调研,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圆柱体是有一定认识的,70%的学生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学生会求圆柱表面积,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过奥数的。由此可见,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了解的比较少,存在一定的困难。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经历圆柱展开与卷成等活动,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圆柱表面及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4、教学重点: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教具准备:每组一套学具(包括能组成圆柱体的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和多个圆及其他图形)

  二、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所以教给学生会做一道题不如教会他解题的方法,交给他解题的方法不如交给他数学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根据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教给学生掌握:合作学*法,练*法,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概括、讨论、归纳、演算、交流等多种活动,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计算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正在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积极主动探索、根据学生实情,我主要选用实验法、讨论法、以手动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直观演示等方式为主,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间的互相补充,评价等方式为辅,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程

  为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二)探求新知,动手操作

  (三)拓展提高,巩固应用

  (四)归纳总结,回顾整理,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会求了,而圆柱的侧面积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上课伊始,我发给每组学生一份材料袋,并让他们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制作一个圆柱。

  这样一来,把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由曲变直”,转化为“由直变曲”。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由直变曲”会容易的多。通过他们自己制作圆柱,直观了解曲面和*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带着兴趣,开始尝试,兴趣有了,自主探究的欲望自然也就强烈了。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重点、难点所在,我主要通过三个层次来完成,使学生在小组探究的活动中,归纳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一层次:小组探究,自主发现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想到用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卷起来做成圆柱的侧面,然后选择两个合适的园作为两个底,但对于学生能否想到利用*行四边形做侧面,学生的认识可能仍不清楚。因此,在小组探究时,我会到小组中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圆柱体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也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观察、概括能力。

  第二层次:小组汇报、总结归纳

  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分三种情况:

  分别选择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作为圆柱体侧面把它卷成圆筒,再选正好能和圆筒对上的同样大小的两个圆。

  在学生汇报完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上下两个底面的圆必须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圆?不相等行不行?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从感官上加深对表面积的认识,为总结圆柱表面积公式打下基础。

  最后,我直接提出问题:你会求它的侧面积吗?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里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有可能无从下手去思考,我及时点拨学生引导他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这样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能够找到这两者的内在关系,学生汇报时,由课件配合,让学生从视觉上进一步感受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是*行四边形,*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的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另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就是底面周长×高。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亲自参与新知的形成,真正理解公式的内涵,感受到重新创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本环节,我旨在让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励学生合作交流,操作时间,自主探究。并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的亲历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突破。

  第三层次:及时巩固,内化知识

  在教学重点难点基本突破后,让学生根据材料中给出的信息,计算本组制作的圆柱体表面积,然后全班交流。因为学生利用的材料不同,因此涉及到的信息比较全面,侧面展开图有长方形,有正方形,还有*行四边形。这样就使学生巩固了对圆柱体表面积的理解。

  1、基础练*,完成课后1、2题,*题设计体现层次性、典型性、探究性,突出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2、专题训练,生活中圆柱的表面积

  3、在计算中总结规律并感受学*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根据以上内容,我准备在实践练*中安排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组已知底面半径、直径、周长和高求侧面积、表面积的对比*题,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积的理解,提高求表面积的技能。

  一道求烟囱圆柱体表面积的*题。学生进行练*后,追问:为什么只求侧面积就可以了?

  求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表面积的*题,追问:为什么求完全面圆柱体表面积之后还要除以2。是学生养成灵活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惯,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

  最后安排的是一个拓展提,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求帽子的表面积。这个表面积是由一个水桶型的圆柱体和一个环形的表面积组成的。把圆柱体表面积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环形面积及组合图形的知识糅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的过程,学*时运用数学的思想,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中不仅有知识上的积累,还能在学*方法上有多收获,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最后说板书

  为了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新知进一步记忆和理解,板书如下:既有化曲为直,转化的数学思想的渗透,又有圆柱表面积公式这一新知的形成过程。并用不同色彩粉笔标出易错点,引起学生注意。板书设计提纲,抓住重点词和核心句,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清晰易记。

  《圆柱表面积》说课稿 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2册33~34页例1、例2、例3的“做一做”及练*七的第2~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德育目标:渗透事物之间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学*了圆、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圆柱的体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计算繁琐,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

  (1)抓住关键,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和,圆柱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对于圆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以前学过的面都是“*面”而圆柱的侧面却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通过教具演示,把侧面展开可以使侧面“由曲变直”,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接受起来思维障碍较大。所以我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卷一卷、分一分,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一个尽可能粗的圆柱形的纸筒。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在一定的条件下,*面也可以“由直变曲”,那么反过来曲面当然也可以“由曲变直”。又经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长方形纸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已经水到渠成,得到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及时练*,巩固提高,形成能力

  学生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求圆柱

  侧面积,由于已知条件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练*处理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结合,解决好已有技能在新情况下的运用,将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起重要作用。因此,我在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及时安排了练*,使学生通过练*牢固掌握求圆柱侧面积的基本方法。对于题中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的,并没有一一进行方法的指导,只需把基本方法加以推广,知道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时,应用已知底面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先求出底面周长,然后再求侧面积就可以了。这样就提高了学生运用基本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减轻了学生学*中不必要的记忆负担。这一点既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讨论,多向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我在教学中注意研究如

  何引导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对于课本上的例题,可以提供给学生作为讨论和思考的材料,都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探讨。因此,教学时提出了“除了侧面外圆柱还有几个面?”“什么叫做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样求圆柱的表面积?”等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独立的探索。在“怎么样求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得出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有的同学则会联系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把圆柱的两个底面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后拼成一个与侧面同长的长方形,然后与侧面再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整个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底面半径),用字母表示即S=2лr×(h+r)。这样学生不仅亲自参与了对新知的探索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还对旧知进行再创造并萌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联系生活,迁移知识,感悟生活数学乐趣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应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完例2后,我让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没有两个底面的圆柱体。出示例3让学生认真审题,并说水桶有几个面,再计算出用了多少材料,学生计算完后,要求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启发学生看书发现新问题,讨论计算使用材料取*似值时,要用“四舍五入”法还是用“进一法”。从而使学生理解“进一法”的意义。接着出示拓展延伸练*:制作一个高1.5米,直径0.2米的圆柱形烟囱,需要多少*方米铁皮?最后让每一位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圆柱体水桶并评选出最佳作品展示。

  课堂小结后,我提出“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求出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例如,可以把圆柱切开,拼成*似的长方体,由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的,也有利于挖掘优生的潜能,还能为求圆柱的体积埋下伏笔。

  总而言之,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眼、口、脑,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动脑去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圆柱表面积》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学*基础情况。

  《圆柱与圆锥》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后一个单元的知识。教材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的特点,学*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学*圆柱和圆锥的基础。而《圆柱的表面积》这个内容又是《圆柱和圆锥》这个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学生在学*了《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及其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个具有探索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把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即圆的面积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材十分注重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自己生活的空间,注重以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素材,使学生经历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性质、运动、位置、度量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结合《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教学:

  ①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②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训练: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

  (3)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惯。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本课由于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探索的可操作性难把握。为了化解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以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为主体,以探索学*和合作交流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点拨为副线,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旨”。即以教师的引导带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辅之以小组合作交流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为教学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活动全面、全程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强化,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说学法

  在本课的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教师设计的多媒体演示为依托,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活动。学*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合作学*的有效性,突出《空间与图形》这个内容的教学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用课件展示4个方面的复*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4)我会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两个小题:一是计算圆的周长,一是计算圆的面积。)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让学生体验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你想当设计师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和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让学生明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面图形,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你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这是让学生明白用不同的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形成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得到*行四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长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正方形。

  3、汇报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同时又让学生明白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这样来化解教学的一个难点。

  4、发现联系。

  首先用课件演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现在我以电脑中的圆柱形为例同大家一起来研究研究”课件展示展开后的图形“你们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长方形、正方形、或者*行四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这一过程是让学生明白,不管展开成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是不会变的。

  其次,用课件把圆柱展开成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开展讨论交流:“你发现展开后的长方形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了吗?请和同伴说说看。”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也就是圆的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也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理解了之后再用课件进行演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5、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学生理解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课件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接着出一道尝试题(课件展示):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求圆柱的侧面积。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方法。

  6、归纳新知:“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课件演示来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

  7,及时练*:课件展示求圆柱的表面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然后全班评价,结合实际进一步理解求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和方法。

  (四)联系生活巩固练*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过程我安排了三道大题,都是用课件展示:一是填空题,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二是两个图形题,分别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三是解决问题,有四小道,在内容上注意采取秩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这样即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又能兼顾大多数学生。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

  (五)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方法,达到学会学*的目的。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实用5篇(扩展8)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优选【5】份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1

  教学目标

  1.经历灵活运用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计算水桶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注意水桶的表面积只有一个底面积。

  教学过程

  一、新授

  观察教材中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示意图,了解提供的信息。

  师:读题之后,你有什么想对同学们说的?

  生: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多人板演,一人说想法。

  水桶的侧面积:3.143035=3297(*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302)2

  =3.14152

  =3.14225

  =706.5(*方厘米)

  需要铁皮:3297+706.5=4003.5(*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4003.5*方厘米。

  二、尝试:试一试

  1)读题理解题意。先讨论一下:画水桶用料的示意图,应该画什么?再让学生自己计算并画出水桶示意图。

  注意水桶底面直径和高都是20厘米,怎样在图上画出来。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运用比例尺,老师要加以表扬。

  2)交流学生画图的.过程和结果。

  三、巩固:练一练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选择哪一个蛋糕盒,说一说自己选择蛋糕盒的合理性。

  2.读题,使学生了解木墩的底面不漆。

  3.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接缝处按1厘米计算怎样运用到题中,也就是怎样处理。学生可能不理解,这时老师可进行提示,把这一厘米应该加在底面周长上,也就是计算出底面周长后再加上1厘米,再去乘高,才是一节烟囱的侧面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所研究的是有关圆柱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什么呢?

  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五、家庭作业

  (一)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二)拿一个茶叶桶,实际量一下底面直径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有盖和无盖两种)

  (三)练一练第3小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学*基础情况。

  《圆柱与圆锥》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后一个单元的知识。教材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的特点,学*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学*圆柱和圆锥的基础。而《圆柱的表面积》这个内容又是《圆柱和圆锥》这个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学生在学*了《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及其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个具有探索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把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即圆的面积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材十分注重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自己生活的空间,注重以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素材,使学生经历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性质,运动,位置,度量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结合《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教学:

  ①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②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训练: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

  (3)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惯。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本课由于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探索的可操作性难把握。为了化解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以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为主体,以探索学*和合作交流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点拨为副线,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旨"。即以教师的引导带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辅之以小组合作交流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等,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为教学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活动全面,全程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强化,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说学法

  在本课的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教师设计的多媒体演示为依托,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活动。学*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合作学*的有效性,突出《空间与图形》这个内容的教学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用课件展示4个方面的复*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4)我会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两个小题:一是计算圆的周长,一是计算圆的面积。)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让学生体验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你想当设计师吗""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和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让学生明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面图形,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你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这是让学生明白用不同的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形成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得到*行四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长方形,在什么情况下得到正方形。

  3,汇报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所用的方法。同时又让学生明白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这样来化解教学的一个难点。

  4,发现联系。

  首先用课件演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现在我以电脑中的圆柱形为例同大家一起来研究研究"课件展示展开后的图形"你们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长方形,正方形,或者*行四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这一过程是让学生明白,不管展开成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是不会变的。

  其次,用课件把圆柱展开成长方形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开展讨论交流:"你发现展开后的长方形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了吗请和同伴说说看。"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也就是圆的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也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知识的联系,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理解了之后再用课件进行演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5,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学生理解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课件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接着出一道尝试题(课件展示):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求圆柱的侧面积。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方法。

  6,归纳新知:"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课件演示来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

  7,及时练*:课件展示求圆柱的表面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然后全班评价,结合实际进一步理解求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和方法。

  (四)联系生活巩固练*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过程我安排了三道大题,都是用课件展示:一是填空题,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二是两个图形题,分别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三是解决问题,有四小道:

  一是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教材23页2题)

  二是计算通风管需要铁皮的面积(教材23页4题)

  三是计算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教材24页6题)

  四是计算5根立柱的油漆面积,并计算要用油漆多少千克,需要花多少钱。在内容上注意采取秩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这样即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又能兼顾大多数学生。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

  (五)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方法,达到学会学*的目的。)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3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对圆柱的组成和特征已有初步认识,并且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利用迁移、猜想,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新课伊始,通过复*长方体表面积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由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联想到圆柱表面积的意义,这样使学生对圆柱表面积有了初步的理解,为进一步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作铺垫。

  2.利用演示、分析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直观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还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圆柱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轻松得出结论。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有时只需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有时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面积,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地构建、重组、内化、升华,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同时得到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柱形实物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铺垫。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6个面的面积之和)

  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预设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迁移。

  (1)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三个面的面积之和)

  (2)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生自由回答)

  3.导入。

  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求法基本相同,都是求所有面的面积之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圆柱的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求法,使学生建立起圆柱的表面积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探究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①出示圆柱模型,观察思考: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②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两个底面的面积加上一个侧面的面积。

  (2)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学生独立探究,然后汇报交流。

  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强调长方形的长为圆柱的底面周长,宽为圆柱的高)

  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②底面积=πr2。

  ③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为S表=Ch+2πr2。

  2.教学例4,解决求圆柱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例4。(利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读题,找一找这道题的所求问题。

  明确:求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面料,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2)想一想:怎样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呢?

  ①一顶帽子由几部分组成?

  (一个侧面+一个底面)

  ②明确解题思路及解法。

  先求帽子的侧面积:帽子的侧面积=πdh。

  再求帽顶的面积:帽顶的面积=πr2。

  最后求帽子的侧面积与帽顶的面积之和。

  师:解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4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一)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三)回忆圆柱体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

  1.学生讨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宽和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

  2.小结: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 3.14×0.5×1.8

  =1.75×l.8

  ≈2.83(*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方米.

  3.反馈练*: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三).

  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

  2.比较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区别.

  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表面积包含着侧面积.

  (四)教学例2.

  1.出示例2

  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解答

  侧面积:2×3.14×5×15=471(*方厘米)

  底面积:3.14× =78.5(*方厘米)

  表面积:471+78.5×2=628(*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方厘米.

  3.反馈练*: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五)教学例3.

  1.出示例3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方厘米)

  2.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3.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水桶的侧面积:3.14×20×24=1507.2(*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

  =3.14×

  =3.14×100

  =314(*方厘米)

  需要铁皮:1507.2+314=1821.2≈1900(*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1900*方厘米.

  4.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5.“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1)“四舍五入”法在取*似值时,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数后向前一位进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2)“进一法”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数后都向前一位进一.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所研究的例1、例2、例3都是有关圆柱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什么呢?

  归纳:,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四、巩固练*

  (一)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二)计算下面各.(单位:厘米)

  (三)拿一个茶叶桶,实际量一下底面直径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有盖和无盖两种)

  五、课后作业

  (一)砌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是2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方米?

  (二)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 5

  教学目标

  圆柱表面积的,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圆柱的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复*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2.5周长米,高0.6米。

  (2)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径1.5分米,高8分米。

  4、提问:圆柱的'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的面积就圆柱的什么?(表面积)

  二、教学表面积。

  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教学例2。

  出示例2的题目:一个圆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应该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2)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这个圆柱。随后教师出示圆柱模型,将数

  据标在图上。现在我们把这个圆柱展开。出示展开图,如下:

  2、小结:计算表面积时,一定要分步计算。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提问)

  3、出示试一试:要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径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了什么?如果把做这个水桶的铁皮展开,会有哪几部分?

  (2)要计算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应该分哪几步?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3)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三、课堂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四、巩固练*。

  练一练第1~4题。

  五、《作业本》第2页。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