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优选【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 1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下册第二单元《加和减(二)》的内容。

  百以内加法计算分20以内进位加法,百以内不进位加法及百以内进位加法三个阶段。学生经过加和减(一)的学*,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不进位),在此基础上,教学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口算。

  学生分析

  在学*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位的道理,如果将多样化的学*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掌握这一新知识。

  基于班级实际情况,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一知识目标达成并非是本班全体学生所需要,而是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使不同水*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并在合作交流中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下面就围绕本节课做简单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思考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设计过程设计意图及存在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们,你们星期天或节假日,做完作业最喜欢玩什么?

  2、哇,大家喜欢玩的东西还真不少呢!看看这三个小朋友正在玩什么游戏?

  (演示课件:P48、主题图)

  小红:“我有6张画片。”

  小强:“我有24张画片。”

  小兰:“我有9张画片。”

  3、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收集信息)

  4、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板书)

  5、小朋友们,看看在这些问题中,哪些能用加法解决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板书:24+6 6+9 24+9 24+6+9

  5、在这些算式中,哪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板书结果)

  6+9=15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剩下的我们这节课来解决!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 计算24+6

  (1) 24+6先算什么呢?得多少?(4+6=10)

  (2) 先算4+6=10,接下去该怎样算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3) 我们还是请小棒来帮忙,用摆小棒的方法算一算。学生摆小棒,想算法。

  (4) 交流操作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演示课件。(先摆两捆4根小棒,再摆6根,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10根正好捆成一捆。和原来的2捆合在一起一共是3捆,是30根。)

  (5)不摆小棒,谁能说一说24+6应该怎样想?生答师板书:24+6=30

  (6)学生自己自由说说算法,再指名。

  仿例练*:38+2 43+7

  2、 计算24+9:

  (1) 你想怎样计算24+9?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学生仍可借助小棒摆一摆)

  (2)学生汇报算法

  A:24+6=30,30+3=33

  B:4+9=13,20+13=33

  C:23+(1+9)=33

  D:24+10=34,34-1=33

  ……

  (3)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4)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仿例练*:34+8 46+7

  3、计算24+6+9:

  (1)要知道三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2)板书学生写的算式。

  (3)这些算式都是把三个数相加,可老师发现在这些算式中有两个算式列得特别好,能让老师很快算出和是多少?你找到了吗?(用彩笔划出:24+6+9 6+24+9)(使学生体会把能凑成整十数的数先相加会比较快)

  4、试一试:

  (1)出示:8+42 5+39

  三、巩固练*,拓展延伸:

  1、今天你学了什么知识?与我们前面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

  2、老师这里,有刚才玩画片的那三位小朋友做的题,请同学们帮他们检查一下。(课件:判断)

  (1)小红:25+8=23 ( )

  (2)小强:47+5=97 ( )

  (3)小兰:36+7=43 ( )

  错在哪?你能帮他改正吗?

  3.小朋友们真厉害,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大家说好不好?

  游戏规则:谁能将写有算式的苹果的结果,回答正确,老师就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他。

  36+8 25+7 65+5 6+54 46+40 54+7 32+8 66+6

  从情景入手,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问题来展开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从“自己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再“进行分类”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总结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题:教学24+6时,学生已经学过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知道应该把个数上的数相加,现在出现了个位上相加满10的新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下边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探索。可以启发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该怎样算。在学生摆小棒时,重点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这10根怎么办的问题,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个一变成1个十,再把这一捆与原先的两捆合起来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进行数的计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

  教学24+9时,也先问学生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使探索活动有针对性,然后启发学生先摆小棒,再想想怎样算,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算法。教材上预测了学生可能采用的两种算法,实际教学中可能情况更复杂些,都要让学生交流,只要正确合理都应肯定。但是提倡第二种算法,即先算个位上的4+9=13,再算20+13=33,因为这种算法对后续的进位加法笔算的学*能发挥铺垫作用。不过这种提倡不用强加的方式,而是通过题组练*予以引导

  在本节课中,此环节有所疏漏,即设疑而未解疑,只在课前让学生列出解决的算式而课堂中没能得到消化,这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把握能力还不强。

  在这里让学生们来找出计算中的错误,学生能很快发现,但是不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解释错误的原因,也恰恰是体现了学生对算理的模糊性。

  最后这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符合了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了他们的学*兴趣,但是存在的较大问题是,学生往往过于急迫想要得到奖品而忽视了得到时必须做出的努力,这也就是许多小朋友高举双手,站起来却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教师在进行这个活动时应适时引导,并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的思考,让游戏为获得新知提供帮助,而不是为

  从情景入手,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问题来展开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从“自己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再“进行分类”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总结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题教学24+6时,学生已经学过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知道应该把个数上的数相加,现在出现了个位上相加满10的新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下边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探索。可以启发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该怎样算。在学生摆小棒时,重点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这10根怎么办的问题,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个一变成1个十,再把这一捆与原先的两捆合起来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进行数的计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

  教学24+9时,也先问学生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使探索活动有针对性,然后启发学生先摆小棒,再想想怎样算,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算法。教材上预测了学生可能采用的两种算法,实际教学中可能情况更复杂些,都要让学生交流,只要正确合理都应肯定。但是提倡第二种算法,即先算个位上的4+9=13,再算20+13=33,因为这种算法对后续的进位加法笔算的学*能发挥铺垫作用。不过这种提倡不用强加的方式,而是通过题组练*予以引导

  在本节课中,此环节有所疏漏,即设疑而未解疑,只在课前让学生列出解决的算式而课堂中没能得到消化,这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把握能力还不强。

  在这里让学生们来找出计算中的错误,学生能很快发现,但是不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解释错误的原因,也恰恰是体现了学生对算理的模糊性。

  最后这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符合了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了他们的学*兴趣,但是存在的较大问题是,学生往往过于急迫想要得到奖品而忽视了得到时必须做出的努力,这也就是许多小朋友高举双手,站起来却回答不出问题的原因。教师在进行这个活动时应适时引导,并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的思考,让游戏为获得新知提供帮助,而不是为游戏而游戏。

  在本堂课中,我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24+9,那“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优化”?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理解?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区别于趣味数学的游戏,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费用”。同时,学生发现自己所创造的算法被列为最佳成或较佳,在他们幼小心灵里会萌发出自我价值,增强学*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中会主动挑战自我,这才是教学改革的真谛。本节课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希望各位老师能多提出一些批评和指导。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76-77“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本节课中,通过生活情境图,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加强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的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会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惯,会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能有序的表述计算过程。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培养学生自觉估算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成功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

  本课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且能有条理地表述计算的过程。

  本课教学难点:

  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设计了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兴趣,同时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我都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到学生才是学*的主体,老师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如在讨论算法多样化时,我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只是在他们表达不清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说明算法,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复*,谈话导入。(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复*,导入新课

  1、复*学*过的加法。

  2、出示主题图,提出加法的问题。用算式表示,从而引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第二层:合作学*,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2、理解算理。

  (1)直观演示,说明算理。

  摆小棒: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

  拨计数器:

  (2)抽象方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和计数器来帮忙,看到这些算式该怎样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师:谁能把刚才的口算过程说一说?

  3、讨论:以上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个位相加都满十)

  4、教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时,不论两位数在前还是一位数在前,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揭题:进位加法)

  第三层: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圈。 学生独立填写。 反馈学生作业、总结。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计算第一组题后提问:观察这4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最后两组题的部分题。谈话:那你能用刚才的发现迅速地完成后面两组算式吗?

  第四层: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小朋友今天学会了新本领,老师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想知道是什

  么题目吗?(出示算式)

  26+□=2□ 26+□=3□

  提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这样的练*不仅仅对今天什么是进位加法学生有了明确的理解,同时也有了一定量的练*;而且这一环节还有着另一个目标,关注沟通—计算与探索规律相结合‘规律为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每次大1,和也每次大1’,使得这一环节的目标不显得单一,且加以整合。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 3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61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例题通过分别求数学课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语文课本和一包数学课本一共有多少本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种课本求一共有多少本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35+30和3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我提前让学生对新课进行了预*并对旧知识进行复*,为学*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学生回忆了预*时在主题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归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喜好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并让学生运用昨天学*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计算。在教学35+30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我来当学生在学生讲解到比较关键的时候我以学生德身份提出问题,这时全班的学*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很多同学都说了了自己的算法,虽然有的同学总结的不是很好,但是通过这一方法大大锻炼了学生总结,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积极性。

  有了前边当小老师的铺垫在教学35+3的计算过程时学生的学*情绪很高,我顺势让同桌讨论各自的算法并进行总结发言,看谁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到此学生更加深了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我还组织学生讨论“35+30和35+3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师生和谐相处和知识的渗透是润如细无声的境界。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六单元《加和减(二)》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的,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特殊情况),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一般情况)。突出了进位的基本原理是“10个一是十”,有利于学生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满10进一”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的一般情况,就能把进位的原理、方法灵活地应用到各个具体的计算中去,逐渐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所学,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所用的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和积极鼓励。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能力。

  (3)情感目标:在师生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信心。

  教学重点:使全体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是非整十数)的算法多样化及优化。

  二、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迁移过程中,探索性地解决新问题,亲历探索的过程。情境教学法、操作法、发现法是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从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铺垫

  课前两分钟先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训练,并复*24+3的口算方法是:先算4+3=7,再算20+7=27。通过复*,有效唤醒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利用主题图,创设三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画片的情境,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小明有9张画片,小亮有24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两个条件,提出加法问题。指名回答时,老师将学生所选的两个条件进行连线,渗透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有序思考思想,并依次进行板书:9+6,24+6,24+9。哪一题算起来最简单?6+9=15最简单,另外两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

  2、教学例1

  24+6的得数是多少?估计有不少学生已经会算了,得数是30,这时可以充分利用学优生的资源,提出关键问题:24的十位上是2,表示2个十,加上6等于30,2个十变成了3个十,这是怎么回事?哪位小朋友能来当小老师,用小棒来说明,为什么会多出来1个十?因为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小棒,10根小棒要捆成1捆。如果没有了小棒的帮助,你能不能来说说24+6的思考过程,先算4+6=10,再算20+10=30,接着组织全班各种形式来说思考过程。最后进行对比小结,24+6和刚才的24+3有什么不同?完整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例1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确认算法,并通过实物操作演示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3、教学例2

  刚才我们计算了24+6=30,现在请你来估计一下,24+9的得数是几十多?说说你的理由。得数到底是三十几呢?提出关键问题:先算什么?先算4+9=13,再算什么?再算20+13=33。哪位小朋友能用小棒来验证、解释一下我们刚才的思考方法。接着组织全班各种形式来说思考过程。

  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也可以用小棒来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估计可能有的方法:一种是,从9根中拿出6根和24根合起来凑成30根,先算24+6=30,再算30+3=33;另一种是,从24根中拿出1根和9根合起来凑成10根,先算1+9=10,再算23+10=33。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老师最喜欢第一种方法,在下面的做题过程中,你会越来越感觉到它的优点。

  各种算法都要鼓励,但“个位加个位”的方法思路更好些。它有三个优点:一是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对稳定的思路易于学生掌握;二是已经熟练掌握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能支持这种思路的运行;三是与笔算法则一致,有利于以后竖式计算的教学。所以,在练*中要逐步优化这一种算法。

  4、对比小结

  观察24+6和24+9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是进位加法,以前学的24+3是不进位加法。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

  1、先圈一圈,再计算

  先圈一圈,帮助学生明白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写思考过程来进一步巩固算法。请学生把不同圈法表现出的不同思考过程进行全班交流,提醒孩子注意思考过程应与圈的方法相对应。

  2、算一算,比一比

  三组题,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通过对比,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一位数加一位数是基础,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第一步计算;二是引导优化算法。

  3、拓展应用

  这一题,题目已知信息多,要解决的问题多,思考过程比较复杂。要根据问题找到画面中的人,再阅读他说的话,再从货摊上找到他所购买的商品及对应的价格,才能列式计算。题目更接*生活现实,增加搜集信息和整合信息的难度,增加问题的挑战性,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以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方法是?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轻松愉快的学*新知。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 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2、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的,是今后学*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教材提供的情景是由学生身边的活动实例引出计算问题,并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学*活动,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知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

  4、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段目标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二、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铺垫,导入新课:我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24+5的计算过程,这是我就说: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通过复*,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新知作铺垫。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三个孩子玩画片的情境,他们分别有24张、6张、9张画片。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9+6,24+6,24+9,24+6+9.计算9+6时请生谈谈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再解决。这里通过多媒体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从学生列举出的4个等式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学24+6:

  提问:24+6等于多少呢?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学生先独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时可请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述:先算4+6=10,即将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来一共3捆。最后再请学生复述一下计算过程。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24+9:

  提问:你能算出24+9的和吗?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先摆小棒,再讨论算法,接着请学生边演示边讲述计算过程。这里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教师将这两种算法都予以肯定。这里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过程,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对比总结:

  观察24+6和24+9这两题与复*中的“24+5”一题作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得出: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上进一,这种加法是进位加法,并揭示课题。接着请学生解决24+6+9这一题。

  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成功的喜悦,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 、先圈一圈,再计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2、出示三组题,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沟通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创设购物情境,拓展应用:

  在大屏幕上用多媒体显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价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车25元,皮球4元,积木38元。三个孩子分别购买了不同的物品,请学生帮助他们计算各自应付的价钱。这样安排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热情,也进一步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让学生自己说说。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轻松愉快的学*新知。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阅读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 (菁华5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属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的,又是今后学*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例题以三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的画片为题材,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通过用小棒操作过程中将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的演示,突出了口算中进位的算理,并引导学生有序地交流算法。在这基础上,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启发学生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进行有序的表达。“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圈小棒来计算,再次鼓励用不同算法。第2题先计算,再比较,发现规律,引导算法优化。第3题是解决实际问题,既练了口算,又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惯和能力。

  二、说学*对象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知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 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

  3.情感目标:创设真实情景,初步感知数的计算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因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中,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因此在课伊始,我设计了3个小朋友数画片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动手操作法:在教学中,当部分学生提出24+6、 24+9等进位加法的时候,让学生利用学具小棒操作,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再通过反馈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法: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学*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学完新知后,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算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的明白,学的快乐。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等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热情,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的'意识。

  六、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我主要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铺垫,导入新课: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如24+5的计算过程,这时引出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通过复*,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三个孩子玩画片的情境,他们分别有24张、6张、9张画片。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9+6,24+6,24+9,24+6+9。计算9+6时请生谈谈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再解决。

  这里通过多媒体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从学生列举出的4个等式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学24+6:

  提问:24+6等于多少呢?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如果不需要小棒也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学生先独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时先请摆小棒的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先算4+6=10,即将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来一共3捆。再请直接口算的学生交流计算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最后进行比较提升:比较摆小棒和直接口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24+9:

  提问:你能算出24+9的和吗?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及思考过程。这里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还可能有先算9+1=10,再算10+23=33。教师将这几种算法都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结,优化算法。 这里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对比总结:

  观察24+6和24+9这两题与复*中的“24+5”一题作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得出: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上进一,这种加法是进位加法,并揭示完整课题。接着请学生解决24+6+9这一题,还可请学生编出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考考大家。

  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成功的喜悦,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先圈一圈 ,再计算(书上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

  这里要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并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2.出示三组题(想想做做第2题):

  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再独立完成其中第一组题,交流怎样才能算得快。然后让学生计算其它两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这里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沟通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游戏:

  (1)小青蛙找妈妈(4人小组合作完成)。

  给学生每人发一张小青蛙算式卡片,请他们小组合作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学生把得数相同的贴到黑板上相应的青蛙妈妈下面。

  (2)出卡片游戏(同桌2人小组合作完成)。

  先由第一人随机出2张数卡,表示个位或十位上的数,如43;再由第二人随机出1张数卡,如8;然后两人抢答出得数并做记录,43+8=51。答的又多有对的就可以抢到一颗智慧星。

  这里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练*,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反应能力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这样的游戏活动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爱玩、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创设购物情境,拓展应用:

  多媒体显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价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车25元,皮球4元,积木38元。三个孩子分别购买了不同的物品,请学生帮助他们计算各自应付的价钱,并交流汇报;接着提出一个开放的问题:小朋友,你还想买什么,应付多少元。先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这样安排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还进一步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让学生自己说说。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学生,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讨论交流等学*方法,轻松愉快的学*新知。

  七、说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练*的情况来评估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课后可以让学生练*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来判断目标达成的程度。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属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的,又是今后学*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例题以三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的画片为题材,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通过用小棒操作过程中将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的演示,突出了口算中进位的算理,并引导学生有序地交流算法。在这基础上,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启发学生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进行有序的表达。“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圈小棒来计算,再次鼓励用不同算法。第2题先计算,再比较,发现规律,引导算法优化。第3题是解决实际问题,既练了口算,又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惯和能力。

  二、说学*对象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知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 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

  3.情感目标:创设真实情景,初步感知数的计算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因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中,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因此在课伊始,我设计了3个小朋友数画片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动手操作法:在教学中,当部分学生提出24+6、 24+9等进位加法的时候,让学生利用学具小棒操作,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再通过反馈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法: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学*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学完新知后,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算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的明白,学的快乐。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动手操作、归纳总结等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热情,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的意识。

  六、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我主要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铺垫,导入新课: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如24+5的计算过程,这时引出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通过复*,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三个孩子玩画片的情境,他们分别有24张、6张、9张画片。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9+6,24+6,24+9,24+6+9。计算9+6时请生谈谈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再解决。

  这里通过多媒体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从学生列举出的4个等式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学24+6:

  提问:24+6等于多少呢?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如果不需要小棒也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学生先独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时先请摆小棒的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先算4+6=10,即将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来一共3捆。再请直接口算的学生交流计算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最后进行比较提升:比较摆小棒和直接口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24+9:

  提问:你能算出24+9的和吗?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及思考过程。这里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还可能有先算9+1=10,再算10+23=33。教师将这几种算法都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结,优化算法。 这里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对比总结:

  观察24+6和24+9这两题与复*中的“24+5”一题作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得出: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上进一,这种加法是进位加法,并揭示完整课题。接着请学生解决24+6+9这一题,还可请学生编出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考考大家。

  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成功的喜悦,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先圈一圈 ,再计算(书上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

  这里要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并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2.出示三组题(想想做做第2题):

  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先让学生观察每一组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再独立完成其中第一组题,交流怎样才能算得快。然后让学生计算其它两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这里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沟通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游戏:

  (1)小青蛙找妈妈(4人小组合作完成)。

  给学生每人发一张小青蛙算式卡片,请他们小组合作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学生把得数相同的贴到黑板上相应的青蛙妈妈下面。

  (2)出卡片游戏(同桌2人小组合作完成)。

  先由第一人随机出2张数卡,表示个位或十位上的数,如43;再由第二人随机出1张数卡,如8;然后两人抢答出得数并做记录,43+8=51。答的又多有对的就可以抢到一颗智慧星。

  这里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练*,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反应能力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这样的游戏活动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爱玩、注意力易分散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创设购物情境,拓展应用:

  多媒体显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价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车25元,皮球4元,积木38元。三个孩子分别购买了不同的物品,请学生帮助他们计算各自应付的价钱,并交流汇报;接着提出一个开放的问题:小朋友,你还想买什么,应付多少元。先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这样安排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还进一步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让学生自己说说。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学生,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讨论交流等学*方法,轻松愉快的学*新知。

  七、说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练*的情况来评估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课后可以让学生练*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来判断目标达成的程度。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2、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的,是今后学*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教材提供的情景是由学生身边的活动实例引出计算问题,并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学*活动,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较强。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知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作为教师要积极鼓励。

  4、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段目标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二、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铺垫,导入新课:我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24+5的计算过程,这是我就说: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通过复*,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新知作铺垫。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三个孩子玩画片的情境,他们分别有24张、6张、9张画片。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9+6,24+6,24+9,24+6+9.计算9+6时请生谈谈自己的算法。24+6+9可以留待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再解决。这里通过多媒体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从学生列举出的4个等式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新知提供了背景。

  2、教学24+6:

  提问:24+6等于多少呢?有困难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学生先独立操作、思考,再交流。交流时可请学生上台边操作边讲解、述:先算4+6=10,即将4根和6根小棒捆成一捆,再算10+20=30,即1捆和2捆合起来一共3捆。最后再请学生复述一下计算过程。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进行算法整合,确认算法,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24+9:

  提问:你能算出24+9的和吗?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先摆小棒,再讨论算法,接着请学生边演示边讲述计算过程。这里有不同的算法,既可以先算24+6=30,再算30+3=33;也可以先算4+9=13,再算20+13=33。教师将这两种算法都予以肯定。这里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过程,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对比总结:

  观察24+6和24+9这两题与复*中的“24+5”一题作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得出: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需要向十位上进一,这种加法是进位加法,并揭示课题。接着请学生解决24+6+9这一题。

  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享学*成功的喜悦,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 、先圈一圈,再计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2、出示三组题,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沟通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创设购物情境,拓展应用:

  在大屏幕上用多媒体显示玩具商店一些玩具及价格:玩具熊9元,玩具娃娃16元,小汽车25元,皮球4元,积木38元。三个孩子分别购买了不同的物品,请学生帮助他们计算各自应付的价钱。这样安排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热情,也进一步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让学生自己说说。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轻松愉快的学*新知。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76-77“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本节课中,通过生活情境图,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加强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的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会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惯,会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能有序的表述计算过程。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培养学生自觉估算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成功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

  本课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且能有条理地表述计算的过程。

  本课教学难点:

  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设计了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兴趣,同时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我都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到学生才是学*的主体,老师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如在讨论算法多样化时,我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只是在他们表达不清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说明算法,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复*,谈话导入。(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复*,导入新课

  1、复*学*过的加法。

  2、出示主题图,提出加法的问题。用算式表示,从而引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第二层:合作学*,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2、理解算理。

  (1)直观演示,说明算理。

  摆小棒: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

  拨计数器:

  (2)抽象方法。

  师:如果没有小棒和计数器来帮忙,看到这些算式该怎样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师:谁能把刚才的口算过程说一说?

  3、讨论:以上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个位相加都满十)

  4、教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时,不论两位数在前还是一位数在前,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揭题:进位加法)

  第三层: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 “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圈。 学生独立填写。 反馈学生作业、总结。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计算第一组题后提问:观察这4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最后两组题的部分题。谈话:那你能用刚才的发现迅速地完成后面两组算式吗?

  第四层: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小朋友今天学会了新本领,老师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想知道是什

  么题目吗?(出示算式)

  26+□=2□ 26+□=3□

  提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这样的练*不仅仅对今天什么是进位加法学生有了明确的'理解,同时也有了一定量的练*;而且这一环节还有着另一个目标,关注沟通—计算与探索规律相结合‘规律为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每次大1,和也每次大1’,使得这一环节的目标不显得单一,且加以整合。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六单元《加和减(二)》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在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的,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特殊情况),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一般情况)。突出了进位的基本原理是“10个一是十”,有利于学生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理解“满10进一”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的一般情况,就能把进位的原理、方法灵活地应用到各个具体的计算中去,逐渐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3、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学生将利用这些所学,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所用的时间长短和方法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和积极鼓励。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能力。

  (3)情感目标:在师生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信心。

  教学重点:使全体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是非整十数)的算法多样化及优化。

  二、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迁移过程中,探索性地解决新问题,亲历探索的过程。情境教学法、操作法、发现法是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从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铺垫

  课前两分钟先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训练,并复*24+3的口算方法是:先算4+3=7,再算20+7=27。通过复*,有效唤醒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新知作铺垫。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利用主题图,创设三个小朋友交流收集画片的情境,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小明有9张画片,小亮有24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两个条件,提出加法问题。指名回答时,老师将学生所选的两个条件进行连线,渗透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有序思考思想,并依次进行板书:9+6,24+6,24+9。哪一题算起来最简单?6+9=15最简单,另外两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

  2、教学例1

  24+6的得数是多少?估计有不少学生已经会算了,得数是30,这时可以充分利用学优生的资源,提出关键问题:24的十位上是2,表示2个十,加上6等于30,2个十变成了3个十,这是怎么回事?哪位小朋友能来当小老师,用小棒来说明,为什么会多出来1个十?因为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小棒,10根小棒要捆成1捆。如果没有了小棒的帮助,你能不能来说说24+6的思考过程,先算4+6=10,再算20+10=30,接着组织全班各种形式来说思考过程。最后进行对比小结,24+6和刚才的24+3有什么不同?完整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例1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再讨论交流,确认算法,并通过实物操作演示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3、教学例2

  刚才我们计算了24+6=30,现在请你来估计一下,24+9的得数是几十多?说说你的理由。得数到底是三十几呢?提出关键问题:先算什么?先算4+9=13,再算什么?再算20+13=33。哪位小朋友能用小棒来验证、解释一下我们刚才的思考方法。接着组织全班各种形式来说思考过程。

  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也可以用小棒来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估计可能有的方法:一种是,从9根中拿出6根和24根合起来凑成30根,先算24+6=30,再算30+3=33;另一种是,从24根中拿出1根和9根合起来凑成10根,先算1+9=10,再算23+10=33。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老师最喜欢第一种方法,在下面的做题过程中,你会越来越感觉到它的优点。

  各种算法都要鼓励,但“个位加个位”的方法思路更好些。它有三个优点:一是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对稳定的思路易于学生掌握;二是已经熟练掌握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能支持这种思路的运行;三是与笔算法则一致,有利于以后竖式计算的`教学。所以,在练*中要逐步优化这一种算法。

  4、对比小结

  观察24+6和24+9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是进位加法,以前学的24+3是不进位加法。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

  1、先圈一圈,再计算

  先圈一圈,帮助学生明白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写思考过程来进一步巩固算法。请学生把不同圈法表现出的不同思考过程进行全班交流,提醒孩子注意思考过程应与圈的方法相对应。

  2、算一算,比一比

  三组题,每组都以一道20以内进位加法带出3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通过对比,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一位数加一位数是基础,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第一步计算;二是引导优化算法。

  3、拓展应用

  这一题,题目已知信息多,要解决的问题多,思考过程比较复杂。要根据问题找到画面中的人,再阅读他说的话,再从货摊上找到他所购买的商品及对应的价格,才能列式计算。题目更接*生活现实,增加搜集信息和整合信息的难度,增加问题的挑战性,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以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方法是?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轻松愉快的学*新知。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2)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案汇总5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案 1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

  小棒、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2)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3)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

  5+3=

  92+6=

  35+3=

  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5)想一想

  2+34=

  (6)反馈练*

  65+2=

  6+69=

  2+65=

  69+6=

  2、教学例1。

  (1)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2)图示

  (3)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4)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5)反馈练*: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案 2

  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并掌握算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三种类型的加法进行复*,既复*了旧知,又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三道练*题都与下面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有着密切联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体验成功的乐趣。

  3.把练*题融入到游戏中,符合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与高涨的学*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小棒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旧知,促进迁移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老师让你们收集生活中我们所学过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你们找到了吗?谁愿意到黑板前来展示?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预设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

  生:我第一周得了6颗红星,第二周得了8颗红星,两周一共得了多少颗红星?(学生用图文结合展示)[6+8=14(颗)]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

  生:过年的时候,爷爷给了我两个红包,一个红包里面有20元,另一个红包里面有50元,这两个红包里面一共有多少元?(学生贴了两个信封并用集合圈表示)[20+50=70(元)]

  师:希望你能合理利用你的压岁钱。

  (3)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

  生:我的语文书第一课有11个生字,第二课有8个生字,这两课一共有多少个生字?[11+8=19(个)]

  设计意图: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用挑战性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三个真实的例子,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同时也对学生合理利用压岁钱做了思想渗透。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65页例2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并讨论算法。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分小组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看谁的动作最快!

  (2)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师: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方法。

  (3)请各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解本组的计算方法。

  预设

  组①:左边摆2捆零4根小棒表示24,右边摆9根小棒表示9。把右边的9根小棒分成6根小棒和3根小棒,左边的4根小棒与右边的6根小棒凑成10根小棒,组成1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3捆小棒再与剩下的3根小棒合起来是33根小棒,即24+9=33。

  组②:左边摆2捆零4根小棒表示24,右边摆9根小棒表示9。左边的.1根小棒和右边的9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小棒,加上左边剩余的23根小棒,一共是33根小棒。

  组③:左边摆2捆零4根小棒表示24,右边摆9根小棒表示9。左边的4根小棒和右边的9根小棒合起来是13根小棒,再加上2捆小棒,一共是33根小棒。

  3.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师:刚才我们用学具演示了24+9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把这个过程说一遍?(请几名学生讲,注意突出“进位”)

  4.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可以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得到的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还可以先把一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5.比较异同,体会算法。

  让学生结合小棒图说一说,以上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小结: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需要向十位进1,这样的加法叫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自主探究24+9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中初步体会操作方法的多样化。从具体到抽象,使思维过程更清晰、更有条理,从而理解算理。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案 3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

  小棒、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2)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3)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

  5+3=

  92+6=

  35+3=

  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5)想一想

  2+34=

  (6)反馈练*

  65+2=

  6+69=

  2+65=

  69+6=

  2、教学例1。

  (1)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2)图示

  (3)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4)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5)反馈练*: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案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书第74和75页。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通过摆小棒初步感知“满10进1”的算理。

  3、在探索交流中,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进一步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交流反馈中,提高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初步感知“满10进1”的算理,正确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小棒、橡皮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还记得我吗?

  我是来自哪里的?

  高邮和你们这儿是邻居,高邮可美了,舒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高邮风景图片,想看吗?

  课件出示:高邮的风景图。

  高邮的风景美不美?

  我这还有一些高邮风景的明信片,想要吗?

  高邮不仅风景美,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呢!

  你们都吃过鸭蛋吗?

  瞧,有两个蛋黄呢,鸭宝宝神奇吧,我们把他也请出来。

  今天鸭宝宝将和我们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好吗?

  下面我们准备上课了。

  一、复*导入。

  上课

  (起立)

  小朋友们好

  (老师好)

  请坐。

  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口算最棒,来展示一下!

  课件出示:6题口算

  第一题。(手指题目,学生说得数。)

  (9+5=14、4+8=12、39+30=69、14+20=34、25+2=27、24+5=29)

  你是怎么算的?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案 5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书第74和75页。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通过摆小棒初步感知“满10进1”的算理。

  3、在探索交流中,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进一步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交流反馈中,提高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初步感知“满10进1”的.算理,正确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小棒、橡皮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还记得我吗?

  我是来自哪里的?

  高邮和你们这儿是邻居,高邮可美了,舒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高邮风景图片,想看吗?

  课件出示:高邮的风景图。

  高邮的风景美不美?

  我这还有一些高邮风景的明信片,想要吗?

  高邮不仅风景美,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呢!

  你们都吃过鸭蛋吗?

  瞧,有两个蛋黄呢,鸭宝宝神奇吧,我们把他也请出来。

  今天鸭宝宝将和我们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好吗?

  下面我们准备上课了。

  一、复*导入。

  上课

  (起立)

  小朋友们好

  (老师好)

  请坐。

  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口算最棒,来展示一下!

  课件出示:6题口算

  第一题。(手指题目,学生说得数。)

  (9+5=14、4+8=12、39+30=69、14+20=34、25+2=27、24+5=29)

  你是怎么算的?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3)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听课反思 (菁华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听课反思1

  反思: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是以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的,因此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复*了这样的加法,帮助学生重新温*,感知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准备。

  我在教学时利用发书的这一情境,并让学生进行提问题,可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局限性,他们对“一包、零散”的概念不是很明确。在探讨计算方法的时候,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归出三种不同的方法,我都是引导学生向“相同数位相加”融合,为后面的发现做下基础。

  在授课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只有个别的学生还是分不清相加的数位,我只是在想,我们只是要求进行口算,为什不能直接用“竖式”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呢,虽然那样超出了教学的要求,可是学生病不需要列竖式啊,口算起来应该会更快的。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听课反思2

  今天我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整堂课教学以三步导学模式进行,在检测导结环节中统计发现孩子们练*的正确率很高,只有个别孩子在个别题目中出错。面对着如此的局面我本应该高兴,可是总感觉好像还缺点什么。课后我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反思,现将本节课的成功与困惑总结如下:

  成功的地方有:

  1、上课开始,通过题组的形式复*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唤起小朋友对计算的兴趣,同时通过询问“32+4”你是怎么算的,复*算法,为孩子能够把算法迁移到今天的学*中埋下伏笔。

  2、数学教学专家经常讲: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出示教学主题图后,我采用了较为开放的方式请孩子自由选择信息进行提问。这一方面训练了孩子选择信息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提问能力。孩子们能够全面的提出问题并正确列式。

  3、在练*的处理上,“做一做”有三组同类练*。我没有一次性的全部出示完毕,而采取分步的策略,先出示第一组4+8,34+8,54+8,84+8,先请孩子轻声的读一读,然后独立计算。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通过题组练*引导孩子去发现规律,不是为了发现而发现,而是在发现规律后能够运用所发现的规律去提高运算速度。因此,在接下来的两组练*中孩子完成的很顺利,正确率很高。这也体现了学以致用。

  虽然有一些优点,但对于本课的教学仍有一些解不开的困惑。

  1、在教学24+6和24+9时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改动。没有让孩子通过把摆好的小棒圈一圈的操作来理解24+6和24+9的计算方法,以分解式取而代之。通过计算24+6的分解式,在计算24+9时孩子很好的进行了迁移,能够正确的写出分解式并进行计算。可是这样一来,却钳制了孩子的思维。在课前我隐约的认识到了这种教学策略的局限,因此,在教学完24+9时,我又问孩子,除了这样的方法,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此时孩子的回答:可以通过使用计数器来计算,可以通过竖式来计算等等,始终没有出现教材中的:先算24+6=30,再算30+3=33。突然想起来郑毓信教授在一本书里举到的一个例子:一个母亲带领幼儿园的女儿和三年级的儿子去吃饭,每位198元,轮到买单时母亲问孩子应该付多少钱?儿子说,“给我纸和笔,我需要通过计算得到”,而女儿通过简单的口算得到答案,可是几年以后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问题,儿子、女儿的回答却是惊人的一致:“给我纸和笔”!在我心中最优质的教学是要发散孩子的思维。可是在我们现如今的教学,(包括郑教授的例子)通过教学的优化却在紧致、缩小孩子的思维,我今天的教学也是。在我的这样一种引导性教学中,孩子的思维窄化了。面对此种情况,我有些担心,有些困惑,不知道谁对谁错?

  2、摆小棒的价值何在?在教学24+6时,我要求孩子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来求得正确的答案。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孩子不会摆小棒,或者不愿摆小棒,摆小棒流于形式,成了教学过程中的花架子,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作用不大。本来,教材设计摆小棒的环节,是希望通过摆小棒来理解24+6的算理与算法。可是,在我们学校绝大部分孩子在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之前都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孩子是自觉的迁移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即采用分解式的方法。孩子已经超越了实物操作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摆小棒还有没有必要?如果有必要它的价值何在呢?思前想后,我给自己的教学找了这样一个理由:摆小棒在我的教学中起到一个验证的作用,它的价值就在于检验由已知迁移来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有效。小棒的作用由帮助理解变为了帮助验证。

  一节看似简单的计算课,却给我带来那么多的疑惑与不解,感叹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也不简单啊!惟有通过“实践——读书——再实践”来丰富自己,才能变的通达!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听课反思3

  今天上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感觉学生掌握不太好。现在重新给这节课整理一下思路,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首先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把新知识转化成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教学。而要较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达到很熟练的计算程度。这部分知识对部分学生来说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首先复*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上节课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为学*新知识做好铺垫。

  其次在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时候,我因为担心时间的问题和课堂纪律的问题,所以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进行摆一摆、算一算,而是我把小棒图画在黑板上,然后围绕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学生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听一听、练一练中学*,虽然教学目的达到了,但是感觉学生的感悟没有那么深刻,所以也是造成对计算的过程方法表述不够清楚的原因吧。

  因为一直都在强调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虽然这为后面学*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做练*时感觉学生对利用 “ 凑十法 “ 凑成整十数这个方法不够熟练,不喜欢用这个方法来计算,虽然我们提倡算法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用,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样对于后面教学简便计算应该是不利的,因为凑十法是简便方法计算中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

  教学完这节课,我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确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性很强的学科,可说是环环紧扣,一环脱落,将直接影响后续内容的学*。而上面存在的问题说明我还要更深层次地去思考一些问题,备课要更加充分,仍然要努力填补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4)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数学思考:了解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有不同的口算方法。

  3、问题解决: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4、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计算内容、不同的计算方法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情境图、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流程:

  一、复*铺垫,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许多加法知识,你能写出两个数相加的例子吗?谁想先上来试一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识的把式子分成三类,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并及时鼓励。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

  4+9=5+7=

  3+7=8+4=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

  40+30=50+20=

  10+20=40+20=

  (3)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

  45+3=54+2=

  15+4=26+3=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大家说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今天,黄老师带你们去一年一班开联欢会的现场参观,你们高兴吗?那咱们一起出发吧!

  2.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5页例2的情境图。

  (1)瞧!联欢会就要开始了,班长和副班长为参加联欢会的同学准备了一些纯净水,他们班一共有36人,每人一瓶够吗?

  (2)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要想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我们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进而明确要解决一共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3)引导学生列出式子:24+9,让学生观察算式24+9和24+5的不同。

  (4)揭示课题:24+9这样式子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法,板书课题。

  3.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分小组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瓶摆一摆、想一想,看谁的动作最快!

  (2)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方法。学生动手操作,为理解算理提供感性经验。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体现算法的多样化。请小组的代表上台介绍该组的计算方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如下:

  第一种情况: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30加3等以33。

  第二种情况: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1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23加10等以33。

  第三种情况: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3根,我把13根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3根,20加13等以33。

  (4)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使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是33根小棒。那谁能说一说我们到底怎样计算24+9呢?请几名学生讲。注意突出“进位”。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24+6=3030+3=33

  ②1+9=1023+10=33

  ③4+9=1320+13=33

  (5)你喜欢哪些方法?同桌交流一下。

  接下来我们一起验证“36人,每人一瓶够不够分”的问题。

  “36人,每人一瓶够分吗?”(不够!36人每人一瓶需要36瓶矿泉水,而我们只有33瓶,所以不够分。)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摆小棒和小组讨论就能学会新的知识,长大了肯定能成为数学家!

  4.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5.完善板书

  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时,需要向十位进1,这样的加法叫进位加法,完善板书。(补充“进位”两个字)

  三、专项练*,内化方法

  (一)专项练*,内化方法

  1.教学“做一做”第1题

  先圈一圈,再计算。

  多媒体出示书上图片

  27+4=()36+8=()

  先算()加()得()先算()加()得()

  再算()加()得()再算()加()得()

  学生圈后,追问圈画的意思,使学生对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的理解更清晰、更有条理。。

  2.课本65页做一做。

  (二)综合应用,提升能力

  1.练*十五第4题。多媒体出示图片,先让学生看图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2.练*十五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请你回忆一下,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它与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法的区别是什么?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的是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用凑整法,把两位数凑成整数,也可以把两位数分解先用一位数加一位数,再用和去加整十数。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24+9=33(瓶)

  ①24+6=3030+3=33

  ②1+9=1023+10=33

  ③4+9=1320+13=33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4、75页(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进位加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加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和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探寻口算方法的策略,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口算能力。

  3、在学*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是吗?谁来出一道这样的口算题考考大家?板书:24+5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今天余老师和大家一起继续来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比比谁学得最棒。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一)教学“24+6”

  1、春天到了,我们小朋友都会去春游,今天,也有三个小朋友去游玩,看,他们在草地上数画片呢!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2)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

  (3)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师:解决第(1)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如何列式?(板书:9+6=)

  师:第(2)(3)个问题如何列式?(板书:24+6=24+9=)

  问: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学过的?(9+6=15(张))

  24+6怎么算?

  自主学*要求:

  (1)先自己思考,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2)再和同桌说一说。

  生先摆后交流,指名生边摆边介绍。

  师:他先把几根和几根合在一起?这10根我们可以捆一捆,把它换成一捆小棒,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几捆小棒?也就是几根?(随机板书)

  3、如果我们没有小棒,你知道计算的时候要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加几吗?小组里面说一说。

  汇报。板书:4+6=10

  20+10=30

  (个答——互说——全班说——个答)

  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十加一十。

  (二)教学“24+9”

  大家真棒!那24+9怎么算呢?

  自主学*要求:

  (1)先自己思考,填一填。

  (2)再和同桌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个答——互说——全班说——个答)

  (三)对比提升

  比较前面学*的“24+5”与今天学*的“24+6”与“24+9”,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交流。

  小结:

  相同:都是先把个位数字相加,再用得数加上几十;

  不同:今天的学*的个位相加得数满十,向十位进一了。

  完善板书(“进位”)

  三、巩固练*

  1、想想做做第一题

  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填。学生独立填写。反馈学生作业、总结。

  2、想想做做第二题

  观察比较每一组题里的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数加一位数,再用得到的结果加上十位数。

  3、口算。

  计时完成,指名说说2--3题的口算过程。

  4、想想做做第四题

  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生独立列式解答。

  师:为什么用加法?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4页的例题和第75页“想想做做”的1、2、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初步建立一定的数感。

  (3)在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进位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来进行一次抢答比赛,考考你们前面的知识学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口算题:25+4 25+40

  (要求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看来大家对前面学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今天愿意和老师一起迎接新的挑战吗?

  二、创设情境

  场景描述,提出问题:春天到了,到处花红柳绿,景色怡人。小明、小亮和小红到公园游玩。休息时,他们打算欣赏各人所带的画片。瞧,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依次呈现如下的算式:

  9+6 24+6 24+9 9+24+6

  提问:这些算式中,哪些是已经学过的,你能很快算出得数?哪些你觉得口算有些困难,需要想一想?

  9+6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算式,9+24+6涉及三个数相加,留待以后学*。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24+6和24+9的口算方法。

  三、探索新知

  (1)独立思考,动手操作(24+6)

  a.24+6是怎样计算的呢?我们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操作提示:

  ①先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摆?

  ②自己动手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

  b.交流24+6的算法,请同学上台边演示边说。

  师:哪位同学上来摆一摆,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投影仪)(教师准备好30几根小棒)

  说得真好!老师奖励你一颗智慧星,继续加油!

  c.演示课件,探索算法(出示课件)

  师:谁能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再来说说我们是怎么算的?

  (边说边演示课件)

  因为他先用4根小棒加6根小棒,所以老师把先算的圈起来。(边说边演示课件)

  (相机问)师:谁能想一个好办法,让我们一眼看出这里有10根小棒呢?

  (捆成一捆)(教师课件出示)(请学生捆小棒)

  这里可以把4根小棒和6根小棒相加满十后,捆成一捆。也就是将10个一看做一个十。然后放到前面的2捆里面。

  师:现在我们能清楚地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20+10=30)

  追问:结果为什么多了一捆?(4根小棒和6根小棒相加满了十,捆成了一捆。所以结果变成了3捆)

  d.板书演示、抽象算理

  师:如果不借助小棒,我们能看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演示。

  师生共同小结:计算24+6时,一般先算4+6=10,再算20+10=30。

  追问:24里面只有2个十,为什么加了6以后,得数里多了一个十?(因为个位数4和6相加时,满十要向十位进一,所以得数里多了一个十。)

  (2)深入探究,动手操作(24+9)

  刚才小朋友们学得这么主动,认真,老师心里很开心!你们还想继续探究24+9的计算方法吗?有没有信心?

  a估计24+9等于几十多呢?谁能猜一猜等于多少呢?

  b.24+9到底等于多少,是怎样计算的呢?你会用圈一圈,算一算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吗?

  发小棒图,用笔圈一圈你想先算的部分。然后写一写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c.交流24+9的算法,请同学上台边演示边说。

  师:哪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投影仪)

  d.板书演示、抽象算理

  师:如果不借助小棒,我们能看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演示。

  师生共同小结:计算24+9时,一般先算4+9=13,再算20+13=33。

  追问:得数为什么多了一个十?(巩固什么是进位加法)

  e.探索其它算法,演示算理

  还有谁有不同的方法?你是怎样摆的?

  让几名学生上台摆摆,说说他们各是怎样计算24+9的。(教师板书其过程)

  (3).新旧知识对比,抽象概括

  师:今天我们学了两道算式24+6和24+9,这两道算式是几位数加几位数呢?(两位数加一位数) 观察24+6和24+9,跟我们以前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24+5有什么不同?(进位)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四、巩固练*

  过聪明桥

  小明他们欣赏完画片,准备去植物园看看,可是却被聪明桥挡住了去路,原来公园有规定,要完成桥上的题目才能过桥。你想和他们一起过聪明桥吗?

  算一算,比一比(完成在数学书上)

  2、植物园给小树苗看病

  终于过了聪明桥,小明几个来到植物园,发现有几棵小树苗生病了,心里可着急了,怎么办呢?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真是些优秀的小医生,我替小树苗谢谢你们了!

  3、数学宫有奖竞猜活动

  给小树苗看好病,小明几个心里可开心了,从植物园出来,他们看到数学宫围满了人,那儿在干什么呢?去看看吧!原来数学宫里在进行有奖竞猜活动呢!

  小亮转到了小熊和小老鼠,他得了( )分。

  小明得分最高,他最多得了( )分.

  小红共得了32分,她可能转中了什么?

  4、小亮他们参观完数学宫又兴致勃勃准备去智慧城堡玩,你想去吗?

  仿照24+9的样子,你能在27+( )=3()的括号里填另一个数字,并算出新算式的得数吗?比比谁编出的算式又对又多!(学生完成在自己的练*本上)

  观察一下,十位上的2为什么都变成了3呢?(因为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了1,所以十位上的2变成了3。)

  五、全课小结

  今天小朋友学得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5)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1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果园图入手,创设聪聪明明到果园摘果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问:“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我问:“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也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整十数”。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们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

  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我想孩子们有好的发言和*惯,应该是离不开在*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强,思维那么活跃。看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施展他们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从而提高我们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做好学生的课堂常规教育,加强对新课改理论的学*、实践,、反思,认真做好备课上课工作。并且要把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能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总评: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简单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的思想。

  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直观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不足: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各环节结构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在提问题过程中,就用时过多,也体现了年轻教师在大舞台上紧张。另外,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关注的不够全面,鼓励性的语言欠缺。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2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动的情境中提出来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兴趣。同时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重视了知识的迁移。由于本节课是一堂计算课因此我以复*,通过选用有针对性的口答计算的方式进行导入,第1题中的口算是学*新知识的基础,又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学*新知识理清思路。第2题复*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为学*新知识做准备,有利于学生把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这样不但重视了知识的回忆,而且重视了方法的迁移。

  3、重视操作,数学学*在学生的操作中体现。小学数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任务更多侧重于“过程与方法”。很多的过程与方法就体现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本课重点是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再通过练*、比较,进行算法的最优化。我尽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操作、交流。学生通过同桌边操作边交流想出了计算“24+9”的多种算法,对于学生自己想出的各种算法,我都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在新授之后把24+5、24+6、24+9三题的算法比一比,突出本课的重点。

  4、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在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强优化算法的意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3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加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这部分知识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特别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引导探索和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二、动手操作,引导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理解算理。教学这部分内容,我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与交流,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会总结。整节课的设计,我认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

  三、投其所好,精心设计练*

  计算是枯燥的,如果课后的练*只是一味的计算,一年级的小学很容易疲劳,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为了再次激起学生的学*兴趣,课后练*时,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精心设计了“夺智慧星”和“摘苹果”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这样不仅体现了练*的层次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不知道不觉中完成了大量的口算练*,还使学生乐学,愿学。

  但是,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课堂驾驭能力不高,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总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情境中来。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6)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数学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数学教学反思1

  通过这节课,整体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在本节课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给学生自主,学生的创造力将不可限量

  苏联教育家苏霞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的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需要特别强烈。”上了这一课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这句话。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36+9到底得几,学生想出了这么多种想法。究其原因,就是学*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2、自主探究活动,给师生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探究活动中,给学生主动探究活动的空间更大了。因此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要转变。教师在活动中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活动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大部分时间是以参与探索者身份出现,与孩子们一起研究,师生之间关系是一种*等、和谐民主的伙伴关系。

  3、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本堂课中,我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36+9,那“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优化”?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理解?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区别于趣味数学的游戏,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录用”。同时,学生发现自己所创造的算法被列为最佳成或较佳,在他们幼小心灵里会萌发出自我价值,增强学*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中会主动挑战自我,这才是教学改革的真谛!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数学教学反思2

  通过这节课,整体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在本节课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给学生自主,学生的创造力将不可限量

  苏联教育家苏霞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的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需要特别强烈。”上了这一课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这句话。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36+9到底得几,学生想出了这么多种想法。究其原因,就是学*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2、自主探究活动,给师生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探究活动中,给学生主动探究活动的空间更大了。因此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要转变。教师在活动中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活动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大部分时间是以参与探索者身份出现,与孩子们一起研究,师生之间关系是一种*等、和谐民主的伙伴关系。

  3、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本堂课中,我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36+9,那“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优化”?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理解?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区别于趣味数学的游戏,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录用”。同时,学生发现自己所创造的算法被列为最佳成或较佳,在他们幼小心灵里会萌发出自我价值,增强学*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中会主动挑战自我,这才是教学改革的真谛!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数学教学反思3

  通过这节课,整体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在本节课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给学生自主,学生的创造力将不可限量

  苏联教育家苏霞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的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需要特别强烈。”上了这一课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这句话。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36+9到底得几,学生想出了这么多种想法。究其原因,就是学*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2、自主探究活动,给师生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探究活动中,给学生主动探究活动的空间更大了。因此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要转变。教师在活动中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活动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大部分时间是以参与探索者身份出现,与孩子们一起研究,师生之间关系是一种*等、和谐民主的伙伴关系。

  3、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本堂课中,我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来计算36+9,那“算法多样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优化”?对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理解?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区别于趣味数学的游戏,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录用”。同时,学生发现自己所创造的算法被列为最佳成或较佳,在他们幼小心灵里会萌发出自我价值,增强学*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中会主动挑战自我,这才是教学改革的真谛!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7)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听课反思 (菁华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听课反思1

  今天参加了马姐的名师工作室的教研活动,听了孟老师的一节课《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这是一年级的一节计算课。

  已经好几年没教低年级了,一走进教室,第一感觉是孩子们好小啊,这么小的孩子肯定要费很多力气来组织课堂,但是我却发现孩子们表现得特别安静。可见*时老师特别注重孩子*惯的培养。

  特别听了孟老师上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有许多值得我学*的地方。下面是我个人听课的一些收获。

  一、注重算理讲解,用多种形式探究计算方法

  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孟老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学生汇报算法——师板书计算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学具操作的直观刺激下,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十分清晰地理解算理,逐步完成了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

  二、注重*惯的养成。

  每次动手操作完都叮嘱孩子收拾好学具。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也特别注重语言规范的指导。另外,在新授结束时,让学生闭眼回顾本节课内容,这是一个整理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惯。

  三、板书直观,利于学生理解。

  我的一些反思:

  一、时间在调控一下,两个例题详略处理,一个精讲,一个略讲,这样有层次性,就留出了练*的时间。

  二、教师可放手多让孩子说一说,教师引导的话较多,根据课堂孩子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在请孩子提出问题时,孩子直接说出了算式,那么是不是可以直接追问孩子这是求的什么,问题就直接出来了。

  三、练*设计层次分明,由简到难,在练*中巩固算理,学生掌握会更牢固。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听课反思2

  反思: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是以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为基础的,因此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复*了这样的加法,帮助学生重新温*,感知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准备。

  我在教学时利用发书的这一情境,并让学生进行提问题,可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局限性,他们对“一包、零散”的概念不是很明确。在探讨计算方法的时候,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归出三种不同的方法,我都是引导学生向“相同数位相加”融合,为后面的发现做下基础。

  在授课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只有个别的学生还是分不清相加的数位,我只是在想,我们只是要求进行口算,为什不能直接用“竖式”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呢,虽然那样超出了教学的要求,可是学生病不需要列竖式啊,口算起来应该会更快的。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听课反思3

  今天我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整堂课教学以三步导学模式进行,在检测导结环节中统计发现孩子们练*的正确率很高,只有个别孩子在个别题目中出错。面对着如此的局面我本应该高兴,可是总感觉好像还缺点什么。课后我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反思,现将本节课的成功与困惑总结如下:

  成功的地方有:

  1、上课开始,通过题组的形式复*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唤起小朋友对计算的兴趣,同时通过询问“32+4”你是怎么算的,复*算法,为孩子能够把算法迁移到今天的学*中埋下伏笔。

  2、数学教学专家经常讲: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出示教学主题图后,我采用了较为开放的方式请孩子自由选择信息进行提问。这一方面训练了孩子选择信息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提问能力。孩子们能够全面的提出问题并正确列式。

  3、在练*的处理上,“做一做”有三组同类练*。我没有一次性的全部出示完毕,而采取分步的策略,先出示第一组4+8,34+8,54+8,84+8,先请孩子轻声的读一读,然后独立计算。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通过题组练*引导孩子去发现规律,不是为了发现而发现,而是在发现规律后能够运用所发现的规律去提高运算速度。因此,在接下来的两组练*中孩子完成的很顺利,正确率很高。这也体现了学以致用。

  虽然有一些优点,但对于本课的教学仍有一些解不开的困惑。

  1、在教学24+6和24+9时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改动。没有让孩子通过把摆好的小棒圈一圈的操作来理解24+6和24+9的计算方法,以分解式取而代之。通过计算24+6的分解式,在计算24+9时孩子很好的进行了迁移,能够正确的写出分解式并进行计算。可是这样一来,却钳制了孩子的思维。在课前我隐约的认识到了这种教学策略的局限,因此,在教学完24+9时,我又问孩子,除了这样的方法,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此时孩子的回答:可以通过使用计数器来计算,可以通过竖式来计算等等,始终没有出现教材中的:先算24+6=30,再算30+3=33。突然想起来郑毓信教授在一本书里举到的一个例子:一个母亲带领幼儿园的女儿和三年级的儿子去吃饭,每位198元,轮到买单时母亲问孩子应该付多少钱?儿子说,“给我纸和笔,我需要通过计算得到”,而女儿通过简单的口算得到答案,可是几年以后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问题,儿子、女儿的回答却是惊人的一致:“给我纸和笔”!在我心中最优质的教学是要发散孩子的思维。可是在我们现如今的教学,(包括郑教授的例子)通过教学的优化却在紧致、缩小孩子的思维,我今天的教学也是。在我的这样一种引导性教学中,孩子的思维窄化了。面对此种情况,我有些担心,有些困惑,不知道谁对谁错?

  2、摆小棒的价值何在?在教学24+6时,我要求孩子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来求得正确的答案。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孩子不会摆小棒,或者不愿摆小棒,摆小棒流于形式,成了教学过程中的花架子,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作用不大。本来,教材设计摆小棒的环节,是希望通过摆小棒来理解24+6的算理与算法。可是,在我们学校绝大部分孩子在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之前都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孩子是自觉的迁移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即采用分解式的方法。孩子已经超越了实物操作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摆小棒还有没有必要?如果有必要它的价值何在呢?思前想后,我给自己的教学找了这样一个理由:摆小棒在我的教学中起到一个验证的作用,它的价值就在于检验由已知迁移来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有效。小棒的作用由帮助理解变为了帮助验证。

  一节看似简单的计算课,却给我带来那么多的疑惑与不解,感叹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也不简单啊!惟有通过“实践——读书——再实践”来丰富自己,才能变的通达!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说课稿优选【5】篇(扩展8)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5)份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 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这部分教材是在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这部分内容的学*又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打基础。例题通过分别求大客车和中巴车、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位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大致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通过有序的数数获得相加的和;第二个层面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三个层面是运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方法,防止混淆,教材还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比较,借以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想想做做”第1—3题分三个层次: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把形象的动作计算与抽象的思维计算结合起来理解算法;第2题使学生通过对比练*进一步体会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同点,进一步掌握算法,巩固算法;第3题应用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关键是领悟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原理。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概括算理、形成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主动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概括推理和比较能力。

  3、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媒体演示:停车场相继开来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分别向小朋友们问好并自我介绍: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设问: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列式?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例题,学生从中收集信息,积极主动地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主动地探求新知。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1、提问:你们知道45+30=多少?我先让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进行操作,然后学生自我探索算法,然后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2、再全班汇总算法,交流时边媒体演示边请学生讲解:先将4捆小棒和3捆小棒合

  起来,先算40+30=70,再把7捆小棒和5根小棒合起来,再算70+5=75,最后再请学生

  复述一下计算过程。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3、整理算法:这些算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后交流:不管十个十个数,还是摆小棒,或者是拨计数器,都是要把30和40相加,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75。

  4、学生练*:36+20 30+56 33+50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这一层次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索,交流45+30各种算法,从动手操作教具,到脱离实物思考,使学生明确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1、谈话:根据刚才的口算,你能很快想出45+3怎样算吗?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交流算法。

  3、教师整理算法,媒体边演示操作过程边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5和3想加等于8,再40和8合起来是4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8,40+8=48,强调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4、学生练*:65+2 3+56 26+3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小组内交流,再师生共同得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第1个是基本练*(直接口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第2个练*是游戏——给燕子找窝(学生带头饰,根据卡片上题目的得数找相应得窝)。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第3个练*时应用练*(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练*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形式多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 2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46和47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辆汽车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用小棒和计数器操作,再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为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出示例题中三辆汽车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每辆汽车有多少个座位,能坐多少个乘客。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比较几道算式导入新课。在教学45+30的计算方法时,我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小棒和拨一拨计数器,自己探索。然后进行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对那些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的学生给予表扬)教师创设问题,如我们不摆小棒或不拨计数器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自觉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在教学45+3的过程和45+30的过程类似。

  接下来,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最后进行巩固练*。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 3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事例和事物设计情境,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结合操作、讨论交流,来探索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计算不进位加法。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算理。

  【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本节课我结合《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利用多煤体及摆小棒的直观演示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说学法:课堂上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索等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从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复*旧知,引入新知;(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一)复*旧知,引入新知(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这环节主要是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复*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再比较以下两组式题的不同点,突出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迁移。

  (1) 40+2 50+3 20+5 60+1 50+4 40+3

  (2)40+20 50+30 20+50 60+10 50+40 40+30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新课开始我以新学期第一天发生的事“发新书”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计算。首先,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已找出图中的相关数学信息和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根据本节课教学需要,从学生提的众多问题中选取与本课有关的具代表性的两个问题:(1)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作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来引入课堂教学。此时学生很快就能列出式子,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算式,让学生指出35+3是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式子,35+30则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式子,从而点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内容。再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例如计算35+3时,在小组活动中先引导学生一个同学出35,另一个同学摆出3,通过讨论如何把两人的小棒合起来,讨论交流得出先把5根小棒加上3根合起来,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操作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从算式里发现先把个位上的5和3算出来。计算35+30时,用相同的方法,通过摆小棒理解计算方法,再让学生从算式里发现是先把十位上的30和30合起来。最后总结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让学生读一读,加深记忆和理解,为下面的实践应用打基础。

  (三)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检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紧扣教材,挑选了教材中相关练*检测学生的学*效果。我设计了四道针对性的练*题,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速计算―拓展思维―实际应用”的作用。

  (1)例题后的“做一做”,尝试完成让学生说说算理,目的让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

  (2)我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分组比赛,让学生完成练*十一第1、2题,目的让学生知道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好处,使自己计算速度得到提高。

  (3)我设计了一题判断题。这题是知识的拓展延伸,通过掌握的计算方法来判一判对错,从分析原因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4)我让学生完成练*十一的第3题,把数学的计算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自我评价,分享快乐

  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所学*知识作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会简单自我评价学*的成果,并懂得与他人分享学*的快乐。

  【说教学评价】

  这节课从实践应用检测中,前两题重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后两题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小组合作比赛形式进行检测,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 4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P61例1和练*十一1~4T)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自主探究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捆扎好的练*本,磁性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引入新知。

  1、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65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

  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全班反馈:

  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促进理解

  1、P61的做一做。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一节是在学生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第三章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其中要让学生掌握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要据数的意义,把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与一个一位数,再和另一个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相加,最后再求和。

  说起计算,总是学生的强项,所以这节课和上节课一样,先出示书61页例1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来解答,根据之前的学*部分聪明的学生很快能列式求出答案。这时再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算的?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时再给学生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他们经过计论很快就可以得出当两位数加一位数时,要先用这个两位数的个位和这个一位数加,再加上原来的整十数。当两位数加一个整十数时要先用这个两位数的整十数再加分出来的一位数就相对简单。

  最终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接着再出几道练*,先让学生想想该怎么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怎么做,再进行计算,也取得不错的效果。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说课稿 5

  一、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第61页。书上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后面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位)基础。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例题通过分别求数学课本有多少本和一包语文课本和一包数学课本一共有多少本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种课本求一共有多少本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35+30和3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我提前让学生对新课进行了预*并对旧知识进行复*,为学*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学生回忆了预*时在主题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归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和喜好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并让学生运用昨天学*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计算。在教学35+30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我来当学生在学生讲解到比较关键的时候我以学生德身份提出问题,这时全班的学*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很多同学都说了了自己的算法,虽然有的同学总结的不是很好,但是通过这一方法大大锻炼了学生总结,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积极性。

  有了前边当小老师的铺垫在教学35+3的计算过程时学生的学*情绪很高,我顺势让同桌讨论各自的算法并进行总结发言,看谁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到此学生更加深了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我还组织学生讨论“35+30和35+3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更清楚的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达到师生和谐相处和知识的渗透是润如细无声的境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