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说课稿范文十份

首页 / 说课稿 / |

  观察物体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观察物体时,主要是从简单生活用品(玩具、汽车、茶壶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进行观察,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形状。这部分内容则是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与*面图形。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难点是: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手机不同的面,让学生猜猜物体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既复*旧知识,又为新知学*做准备,引出这节课的课题。接着通过观察福娃玩具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图形,通过电脑动态演示物体不同面的组成,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物体的不同面,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创设充分学*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例如,导入课程时,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手机、福娃不同的面,让学生去观察,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个手机为什么同学们观察到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出示手机的正面、侧面、上面图)

  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这分别是什么物体?为什么都是手机,但形状却不一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请同学们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你喜欢从哪个角度去观察?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并指名回答。

  师出示福娃公仔,并做简单说明。

  学生仔细观察。师出示从正面、侧面、上面、后面拍摄的福娃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是课件上的哪张图片?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2、换位观察

  听老师口令,请几名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你们现在看到的福娃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

  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的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全面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福娃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三)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出示一个每个面的颜色都不相同的礼品盒。

  猜一猜:从任何一个位置来看这个礼品盒,你认为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引导学生观察验证。

  师;大家仔细观察礼品盒,你能看到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或是什么数字?(生回答)

  师:在刚才的观察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三种不同的结果:可能看到1个面,可能看到2个面,最多可能看到3个面。请你们再看看身边的其他物体,会不会也是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呢?

  抽答。

  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讨论活动,你又知道了什么?(板书:最多能看到3个面)

  (四)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三个面的名称

  谁能上来选择一个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的位置,并用手摸一摸看到的三个面。

  谁能给这三个面分别取个合适名字呢?

  (教师板书)

  2、指导学生随意变换长方体的位置,说说它的三个面。

  (五)层次练*,应用拓展

  第87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至第5题。

  学生独立练*,反馈交流讲评。

  五、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的意识。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位置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同一个物体的形状不同。

  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观察物体说课稿 2

  【说教材】

  观察物体这一内容在20xx版本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了三次。

  分别为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以及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纵向对比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观察物体,教学内容呈现递进的关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二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和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

  第二层次,四下,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第三层次,五下,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

  综上所述,教材编排先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的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例题图形而得到图形。进一步,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例题图形。如此。在整体目标要求的统领之下,层层分解,拾级而上,螺旋式上升编排。

  2.横向对比

  再来与20xx年版本的苏教版进行横向对比。观察物体在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两次。分别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二上,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统一物体,体会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四上,例1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常见物体,例2从前面、右边、上面观察简单的几何体,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例3观察稍复杂的几何体,并表示看到的形状。人教版五下的,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教学内容,直接放在了课内*题中。

  通过2个版本教材的深入对比,发现观察物体这一内容其实相差不多,苏教版只是在第二学段的加深了课后*题的难度。

  那么,基于大概念、整体性的教学视角,尝试将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观察物体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简单几何体的形状,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到的图形可能相同;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图形也可能相同,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之前,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对现象的表述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认识。

  最后,本节课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的过程,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面图形推测出物体的立体形状。

  2.通过对物体的观察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推理、概括、想象、猜测等系列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与“*面”的互逆推导,加强学生对物体空间与*面的深度认识,渗透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养成多角度观察及思考问题的好*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组合体所得到的*面图形。

  难点:根据*面图形推测拼搭物体。

  【说教学过程】

  一、生活化激活旧知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欣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感知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二、多层次动手操作

  第一层次(一)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

  1.摆一摆

  (1)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尝试拼摆:

  (2)依据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动手拼摆:

  (3)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继续拼摆:

  第二层次

  (二)探索4个 组成的其他几何体

  1.拼摆几何体

  (1)小组合作:

  (2)学生展示:

  2.画一画

  3.归纳总结

  第三层次(三)根据*面图形拼搭相应的几何体

  一个物体,我们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可以画出看到的图形。反过来,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你能想象这个物体应该怎么摆吗?

  1.想一想

  (1)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多可以摆几块?不摆,只想象,你想象到了什么物体?

  (2)最少需要几块?

  (3)小组合作:

  ①摆:用9块正方体摆出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几何体?

  ②想:这9块小正方体怎么摆,就可以符合这两个条件?

  学生小组合作、拼摆、展示。

  2.联想

  3.沟通联系

  观察物体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个内容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的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说教法、学法

  发现法:教学时,教师用摄像头演示从各个角度观察最多可以观察到三个面。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方法的指导。

  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机器猫的形状拍下来,通过动手,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创设充分学*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时,引导学生观察验证,小组讨论填写观 察 记 录 表,得出结论,自主探究中学*知识。

  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五、说教具学具

  《盲人摸象》课件、玩具狗等。

  六、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讲故事:从前,有四个盲人,他们从来没看见过大象。有一天,这四个人商量好,一起去看大象。到了大象身边,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四条腿,说道:大象像一根柱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子,说道:大象像一堵墙。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说道:大象像一条绳子。最后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说道:大象像一把大扇子。

  2.提问:这四个人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3.全班汇报交流。生:他们摸得地方不同,所以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生: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都不能完整地说出大象的样子。……

  4.引入新课:由于每个人摸到的位置不同,对大象的感受也就不同。那么如果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又是什么样呢?这节课共同探讨一下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情景引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观察同一物体。

  (1)定位观察

  提出要求:请组长把玩具狗放在桌子的中间,头对准1号同学。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你看到的玩具狗是什么样子的?把看到的样子用笔画出来,画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组织汇报交流。

  小结:虽然观察的是同一物体,由于每个人坐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通过定位观察、表述看到的物体的样子等活动,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2)、换位观察

  请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请学生说说:你们现在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玩具狗的哪一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个玩具狗,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就不一样了。

  (通过换位观察,加深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个玩具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玩具狗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通过从不同位置对玩具狗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使同学们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主动地进行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进一步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要求。)

  2、观察不同的物体

  请同学们拿出你带来的玩具放在桌子中间,并把玩具正面对着1号同学。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通过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从而验证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结论。)

  (2)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三)层次练*,应用拓展

  1、教材第67页的例1。

  (1)出示例1的情景图。

  (2)组织学生观察判断。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是谁看到的就在下面标出他的名字。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教材67页的“做一做”。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7页,这本数学书的侧面、正面、后面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请你连一连。

  3、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七、说诱思探究及新课改的体现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弘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使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的意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个内容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的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说教法、学法

  发现法:教学时,教师用摄像头演示从各个角度观察最多可以观察到三个面。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方法的指导。

  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机器猫的形状拍下来,通过动手,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创设充分学*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时,引导学生观察验证,小组讨论填写观 察 记 录 表,得出结论,自主探究中学*知识。

  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五、说教具学具

  《盲人摸象》课件、玩具狗等。

  六、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讲故事:从前,有四个盲人,他们从来没看见过大象。有一天,这四个人商量好,一起去看大象。到了大象身边,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四条腿,说道:大象像一根柱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子,说道:大象像一堵墙。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说道:大象像一条绳子。最后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说道:大象像一把大扇子。

  2.提问:这四个人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3.全班汇报交流。生:他们摸得地方不同,所以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生: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都不能完整地说出大象的样子。……

  4.引入新课:由于每个人摸到的位置不同,对大象的感受也就不同。那么如果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又是什么样呢?这节课共同探讨一下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情景引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观察同一物体。

  (1)定位观察

  提出要求:请组长把玩具狗放在桌子的中间,头对准1号同学。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你看到的玩具狗是什么样子的?把看到的样子用笔画出来,画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组织汇报交流。

  小结:虽然观察的是同一物体,由于每个人坐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通过定位观察、表述看到的物体的样子等活动,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2)、换位观察

  请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请学生说说:你们现在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玩具狗的哪一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个玩具狗,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就不一样了。

  (通过换位观察,加深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个玩具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玩具狗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通过从不同位置对玩具狗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使同学们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主动地进行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进一步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要求。)

  2、观察不同的物体

  请同学们拿出你带来的玩具放在桌子中间,并把玩具正面对着1号同学。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通过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从而验证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结论。)

  (2)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三)层次练*,应用拓展

  1、教材第67页的例1。

  (1)出示例1的情景图。

  (2)组织学生观察判断。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是谁看到的就在下面标出他的名字。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教材67页的“做一做”。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7页,这本数学书的侧面、正面、后面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请你连一连。

  3、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七、说诱思探究及新课改的体现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弘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使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的意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既复*旧知识,又为新知学*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高潮。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例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小狗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创设充分学*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及例2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什么物体,然后出示玩具小狗。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狗的什么位置,可能看到小狗的什么。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明确了学*的内容又复*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画小狗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样子画下来。教师从正面、背面、侧面各选一张小狗图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狗,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6、知识应用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质疑明理,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观察物体。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究,认识对称图形

  1、引导分类,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首先教师通过分礼物的情景,让学生又进入探索高潮。这份礼物里有四个对称图形和一个不对称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后把它们分类,并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分类方法,当有学生说出把梳子分一类,老虎、蝴蝶、树叶、七星瓢虫四种图形分一类时,引导全体学生再次观察、操作,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确实都是一样的而且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接着电脑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什么是对称图形

  2、认识对称轴

  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找藏在对称图形里的一位线朋友,请同学给这位线朋友取名字等系列活动认识对称轴。

  电脑演示对称轴

  最后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3、(接着)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本环节教学,不经教师提示而直接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后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第二次观察、比较、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并激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对称的。

  (四)创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对称图形比赛。

  (以上两小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并利用对称性质创作出美丽的图形,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的意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可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例1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的。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而例1呈现的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成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获得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的表象,为进一步学*做准备。

  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与态度:在探究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把教学重难点确立为: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感受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教法学法

  1.教法:动手操作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活动方式,对于小学生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特别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学法:

  (1)实践操作法:新课标规定在学*活动中,学生应该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各种活动发展自己的智慧。学生自主拼搭物体,并将观察到的`图形记录下来,通过动手,亲身体验感知,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以猜一猜的形式,从已有知识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指明方向。

  探索新知

  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手拼搭,进行观察、对比,培养空间能力。自己发现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小组合作动手拼搭,在探究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巩固拓展

  通过层层递进的观察和拼搭活动,使学生亲历从三维图形到二维图形和从二维图形到三维图形的转化过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结与延伸

  学生自谈收获,以故事的形式结束,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以及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观察物体说课稿 7

  课题内容:基于第一学段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运用

  教材简析: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体悟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事物,所得结果是不样的,注意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结果与不同位置间对应关系,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共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是从教室前后两面拍到的照片,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第二道例题通过从前后左右四方位观察玩具猴,要求学生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想想做做通过让学生在比,说,连中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直观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掌握左、右、前、后的知识,并有了二维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法设想: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比较判断,推测判断从而总结出解决的方法。

  教学过程

  片断一:(一 )从熟悉的情境出发,有层次地观察

  课件出示:一只卡通胡萝卜的横切面

  师: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

  生:太阳、鸡蛋、饼干落日

  [鼓励孩子展开自由的想像,与此同时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保护,孩子们的回答有的竟极富创意。]

  课件:胡萝卜的动态旋转的过程。生:胡萝卜!(出乎意料)。

  [此处安排学生熟悉的情境直入主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意会到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结果可能不一样。]

  师:为什么同样的一个胡萝卜现在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生1:因为看的地方不同。

  生2:刚才看到的少,现在看到的多了。

  师生共同小结:同样的物体因为观察到的位置(或说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两个方位三个方位的观察

  1、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图片

  生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表达判断理由。

  2、两方位三个方位

  动画汽车徐徐而来,三个小朋友飘然而至。

  师:三个小朋友会看到什么呢?一样吗?为什么?

  生:小明会小红会小东会不一样

  [再次体会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学生肯定的语气、流利的表达,连判断的理由也阐述的很清晰,学*过程真的不仅仅是认识的过程,更是一种能力与素质生成的过程。]

  师(追问):小朋友知道小红(右侧面的)站在汽车的哪一面?

  [此处为解决后面的左右两侧而扫除障碍,降低难度]

  生1:小红站在汽车的右面,因为我跟奶奶到姑姑家就坐这样的车

  生2:不对,是左边(边说边比划)

  [其实在错与对的交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何其深刻!在群体当中,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有个性而又善求异并因此而出类拔萃的人,教师应正确引导使之成为群体前进的中流砥柱,并为大家树立一个奋进的目标]

  师:你真了不起!多细心的孩子!老师跟你握握手

  片断二:从四方位观察,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提炼判断方法。

  师:有位小客人早等不及了,小组长请出可爱的小猴吧!

  组长拿出小猴玩具。

  师:打个招呼吧!

  生摸摸猴子的小脸蛋、小屁股、耳朵

  [其时,孩子们早就想摸一摸了!安排这一环节的确很有意义,对小猴四面形象的构建 .想象与表述都离不开它;再者,学生此时的注意力全在小猴身上,你不让他全方位地接触,他们根本就不会认真进行下面的活动。其次,摸一摸这些特征也暗含着分清图片的方法。]

  师:说说看,你坐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的是哪一部分?

  生回答(略)

  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看到的是?

  [先观察后说,再想象,实质是在考察学生观察的有效与否,同时也将活动充分细化]

  请组长拿出①号信封,生选自己看到的图片

  师:认为图片难选的小朋友站起来。(这时有的小朋友站起后又被其他小朋友示意坐下,并有组内小朋友主动教给判断方法,看得出学生已自觉地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得出,学生选择前后两面很容易,左右两面费周折,尽管有实物在前面。不过很快就互相改正过来了。矫正才是知识真正形成的过程。]

  师因势利导组织讨论、汇报并相机指导生用动作说明

  生①:我是拿着图片到小猴身上比一比的(大约70%的学生生用此方法)

  生②:我是根据小猴左右耳朵来判断的(有十多个学生举手赞成)

  师:抓特征解决问题,这主意的确很好。

  生③:我是看小猴脸朝向我的左边,而正好这张图片也是

  生④::假设不选这一张,(边说边举起手中图片)会

  师引导优化方法。

  组织生换位置重选图片,应用方法。

  (2)判断对面而来的动物左右面的图片,帮小叮当选照片,并说明判断依据。[此处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物穿插,以使学生本已疲倦的思维二次兴奋,从而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学*;知识层面上,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提升,对学生所学知识及空间想象力的综合考察]

  片断三:巩固深化,强化已形成的认知

  (一)认茶壶

  《1》 画一画

  组长拿出茶壶放于桌中央,生自行观察。

  组长取出2号信封,互相选一选,画一画。

  《2》 组织作品展,找找作品中相异点。

  《3》 做95页第3题,连一连实物图

  (二)出示铜牛灯图片,师口述拍照片的要求,生选择合适的拍摄位置。

  (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已然形成。)

  教后效果分析

  学生能100%很容易地判断前后两面的图片,并能流利地说出判断理由。说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观察经验和空间观念。对于本课的难点:物体左右两面的图片,有70%的同学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和说理,说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总之,本节课无论从知识的积累还是能力的培养均已达到课始的目标,效果很好。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曾尝试直接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师在讲台上用一个学具茶壶来讲解对于左右两个侧面如何分清,并引导学生明白我和他们对面时看到的同一个茶壶有何区别,明了观察结果与观察位置的对应关系。学生中的大多数也能找到实物图间的对应关系,并用由易到难的排除法进行斟选,甚至有的比小组合作交流和电教媒体参与的准确率还高。)是这种授受式的根深蒂固?还是上面的课例不太科学?我分析了一下两种方法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为了方便,我们把借助多媒体和学生全程参与活动的课例称为A,授受方式的称为B。

  一、A课例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从两方位三方位四方位,从熟悉的教室场景到可爱的玩具,从易观察的小物体需要想象推理的大建筑,从可以直观看到一个侧面的物体到两个侧面都需想象的抽象图,从实物实物图,由浅入深,细化活动,对教材进行有效重组,做到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教材内容为本,适当向外拓展延伸。

  二、在认知过程中,学生活动充分,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摸摸、看看、说说、画画,学生全员全程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活而有趣亦有序。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舞台,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对知识系统有真实、身临其境的体验,在活动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已由简单的授受过程跃为一个主动感知、领悟和建构的过程,是一个融观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于一体的充满挑战、富于思考的过程。

  三、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故本节课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声、形、色及可操作的实物作为施教媒介,以小客人拜访的情境贯穿全课,学生学得主动且生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比较,表达的欲望。在玩中学、乐中学。

  A课所采用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本就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活动方式。本课注意在独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所得进行有效融合,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有信心说,避免了合作交流的形式化。

  总的来说,如果说B课型的设计学生是在教师说数学中听数学看数学的话,A课程则是学生在积极地做数学`用数学中玩生活中的数学。其实,数学活动课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活动,充分地体验和感受,这样才能对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慢慢渗透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学得也较开心,课堂气氛亦相对融洽。可以说A课型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为学生个性特长开辟了广阔天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观察物体说课稿 8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2页例1以及相应的“练一练”,练*六第1-4题。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二年级(上册)教材曾经安排过一次“观察物体”,主要从物体(玩具、茶壶、汽车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本节课的观察对象从具体物体逐步抽象到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主要从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通过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和*面图形的内在联系,增强对“图形与几何”领域数学内容的学*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引领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的情感和态度。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教材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出发,选择讲台上的长方体投票箱引入,并直接呈现问题“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让学生在指指、认认、说说等活动中实现原有认知的拓展。后续的“练一练”和“练*六”中的相关练*都围绕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教学内容以及练*内容的编排都能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基本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使学生正确辨认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会到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说教法学法】

  学生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深度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充分尊重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从开始的图片猜测到后面各种层次、侧重不同的实物观察,我都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观察、猜测、思考、验证等活动过程。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时我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1.让学于生。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指出:“教所要求的是‘让学’。”因此,教学中我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的时间和空间,有效激活学生,让他们始终处于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主动经历学*的过程,使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2.多元观察。鉴于观察物体这一特殊的教学内容,理应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观察,教学时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真实的发生,并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最终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

  3.合作交流。不同的学生观察物体的感受必然不尽相同,教学中,在学生自主观察后,我都会及时组织学生就个人观察的结果互相交流,有同桌交流、四人小组交流以及全班同学集体交流,运用这些不同的交流方式旨在分享不同学生观察物体的感受,提升观察物体的经验。

  【说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基于上述认识,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本课时分为五个教学环节:

  一、图片观察,激发兴趣

  新课开始,我开门见山,首先用课件逐一出示从投票箱的右面、上面和前面拍摄的照片,指名猜测照片上拍摄的可能是什么物体?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揭晓答案,同时引发思考:为什么都是投票箱,但我们拍摄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待学生简要交流后揭示课题: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里,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一猜”的活动快速调动起全体学生主动学*的积极心向,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猜测中,思维也随着步步跟进,初步积累起“观察物体”要全面的直观体验。

  二、实物观察,内化方法

  教材仅是个例子,受版面的限制,它不可能呈现更多的物体让学生展开观察,但我们的课堂却可以向四面八方打开,课堂中,我尽可能多地呈现不同的观察物体、场景,以丰富学生的观察体验。因此,这一环节,我分为四个层次展开:

  首先,在揭示课题后,我便将学校大队委换届选举时的投票箱实物摆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自由观察讲台上的投票箱,并同桌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然后抛出教材上的问题:“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让多名学生到讲台前尝试指出哪里是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在全体学生都能正确无误地辨认投票箱前面、右面和上面之后,板书:前面、右面、上面,接着追问:从投票箱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这里允许学生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描述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投票箱的形状,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简要小结观察的方法,如眼睛要*视物体、观察时头不能动等。

  学生初步学会区分长方体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后,我组织学生自主观察(“练一练”第1题)身边长方体或正方体学具,最终聚焦文具盒,让全体学生把自己的文具盒放在课桌上,走下座位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形状各是什么。最后,选择几名同学带着自己的文具盒进行全班交流。

  在这一轮观察之后,我用课件出示练*六第1题洗衣机和电冰箱的图片,让学生指出洗衣机和电冰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并简要说明理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知识,他们大多能正确地辨别,随后师生小结:生活中一般把物体有门的这个面称为它的前面。

  至此,我们观察的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都有典型特征,这样的物体,学生的观察时可以更多地凭借生活经验。接着,我们将有典型特征的实物抽象成单纯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练一练”第2题),它们的前面没有门,或者说从不同位置观察,没有明显的标志。这里同样放手让学生自行观察,并集体交流正方体和长方体前面、右面和上面的颜色,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明确:对于没有特殊标志的长方体、正方体,通常把观察者正对的面称为前面。

  这一环节,引入大量的观察素材,通过观察投票箱、文具盒、长方体、正方体木块等实物,洗衣机、电冰箱不同面的图片,引领学生内化观察物体的一般方法。

  三、换位观察,全面感受

  在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之后,为有效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将学生的视线继续拉回讲台上的投票箱,在先前无意观察的基础上,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分别坐在投票箱的前面和右面观察,然后交换观察位置,再次观察,集体交流各看到哪些面?通过交流明确:坐在投票箱的前面只能看到投票箱的前面,坐在投票箱的右面只能看到投票箱的右面。

  有了这样的经验后,我及时追问学生:如果一次想看到更多的面,可以怎么办?接着组织四人小组交流方法,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变换位置实际观察、交流观察结果及体验。通过这次观察、交流明确: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投票箱,看到的面数是不同的,但站在一处,最多可以看到投票箱的三个面。

  在此基础上我继续质疑:为什么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初步理解:因为长方体六个面正好分为三组,每组两个面是相对的,看到了上面就看不到下面,看到了前面就看不到后面,看到了左面就看不到右面,所以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这一环节有意要求学生不断变换观察位置,亲身体验观察位置的不同可以观察到的面数不尽相同,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学生的观察体验,在提炼观察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一般经验。

  四、组合观察,拓展延伸

  课堂进行到这儿,学生已基本达成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为巩固学生的认知成果,我结合教材练*(练*六第2题)出示一个正方体木块,让学生从不同位置分别观察正方体木块,进一步确认:从正方体每个面观察,看到的都是正方形。然后在刚才的正方体木块右边再添一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木块,成为一个组合形体(练*六第3题),先引导学生从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观察,随后出示教材中的两幅图形:与,让同桌互相说一说两幅图各是从哪一面观察的。在全体学生正确判断后,再次变换添加的正方体的位置,让学生分别将添加的正方体木块摆放在原来正方体木块的前面、后面、左面、上面,组织学生分别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各种组合形体,交流观察结果。通过交流进一步认识到:拼法不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不管哪种拼法,站在某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3个面。

  为进一步激发孩子学*数学的兴趣,提升孩子观察物体的能力,我适度变换了一下观察物体,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组合而成的形体,如图:,指名学生介绍后,让学生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将观察的结果记在心里,继续出示,分别指名介绍三幅图各是从哪一面观察到的?并说明判断的方法。

  五、回顾反思,整合经验

  在课尾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程,集体反思、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把课堂学*中零散的收获适度整合,形成较为全面的认知经验。

  总之,在“让学”理念的滋养下,整节课我都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将课堂的时间、机会尽可能让位给学生,以学定教,以学生学的起点为起点,以学生学的进度为进度,以学生学的发展为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学*、享受学*,最终在多元的观察中学会观察。

  评析:

  本节课的说课设计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了“让学”的教学理念。基于这一理念设计的教学方案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

  从图片观察到实物观察,再到换位观察,最后到组合观察,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可谓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达成学*目标。观察图片,试图激起学生学*兴趣,从而自然地聚焦学*主题——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实物,意在让学生掌握观察的具体方法与技巧,并初步感知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换位观察,主要让学生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和所能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尽相同;组合观察,重在让学生体会到,拼法不同,从不同位置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能确认和辨别所观察物体的面所对应的视图,为后续学*作好铺垫。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互动交流中积累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重要的隐性知识,有助于学生显性知识的获得和数学思维的发展。作为一种过程性知识,数学活动经验未必因为学生亲身经历了某些观察物体活动的过程,就一定会伴随生发并达到科学而全面的层面。事实上,只有历经充分的自主探索、互动交流和适时的整合提炼,才能有效催生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不难发现,老师通过有效介入,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活动中,对旧有的观察经验和生成的观察经验进行有效对接,与此同时,还促使学生在个体经验和群体经验的相互整合中获得进一步提升。

  三、让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猜测和思考中保持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注重在教学起始环节让每一个学生快速产生学*的欲望。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猜测开始,引导学生猜测照片上拍摄的可能是什么物体,思考“为什么都是投票箱,拍摄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引发学生积极的学*心向,点燃兴趣之火。课堂中间的主体部分,教师则不断变换观察对象和观察角度,提出新的观察要求,逐渐增加观察的难度,让学生不断接受挑战,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基于观察作出判断和推理,比如“从某一个角度观察,为什么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让学生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在思考的过程中享受学*的乐趣,对整个学*活动持有高涨的参与热情和浓厚的学*兴趣。

  观察物体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创设充分学*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察法

  例1观察物体及例2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

  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什么物体,然后出示玩具小狗。

  2、明确位置

  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狗的什么位置,可能看到小狗的什么。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明确了学*的内容又复*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画小狗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样子画下来。教师从正面、背面、侧面各选一张小狗图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狗,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6、知识应用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让4名同学分别坐在4个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并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然后组织质疑明理,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观察物体。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二)合作探究,认识对称图形

  1、引导分类,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

  首先教师通过分礼物的情景,让学生又进入探索高潮。这份礼物里有四个对称图形和一个不对称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后把它们分类,并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分类方法,当有学生说出把梳子分一类,老虎、蝴蝶、树叶、七星瓢虫四种图形分一类时,引导全体学生再次观察、操作,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确实都是一样的而且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接着电脑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什么是对称图形。

  2、认识对称轴

  教师通过让学生找藏在对称图形里的一位线朋友,请同学给这位线朋友取名字等系列活动认识对称轴。电脑演示对称轴,最后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3、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三)联系生活实际

  课件出示一组日常生活的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并激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对称的。

  (四)创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作对称图形比赛。

  五、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观察物体说课稿 10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照片,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并介绍各位置的名称。

  3.发现法 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引导同学仔细观察玩具。通过自主探索的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感受到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创设充分学*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2、.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小熊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照片,为什么同一只小熊,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的照片。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照片上小朋友(背面)是谁?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朋友的什么位置。照相是每个学生所熟知的,但从照片上不能一下子看出对象是本班中的哪位同学,给学生一个悬念。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状态,让学生初步参与感知的过程。

  3、本位观察。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对象。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熊的样子选照片,说一说。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熊,为什么他们照片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熊,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二)联系生活实际

  1、比比谁的反应快(做一做)

  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设想: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在的探索空间,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2、书上例6完成,书上连线

  3、猜一猜游戏。

  分别出示从前面拍摄课室的图、从上面看的桶、从左右前后位置看都一样的杯子、侧面的纸。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物体,不能只看一个面,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猜测,也从中体会到要全面地观察一个物体,才能真正地认清此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应用拓展。

  看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观察物体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阅读


观察物体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1)

——“观察物体”说课稿 (菁华3篇)

“观察物体”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体会提高观察物体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观察物体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猜测、试验、分析、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全面观察物体的观念,体会从单一角度观察物体所得的结果是不全面的。倡导“探究性学*”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渗透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合作学*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5、德育渗透:

  通过观察物体,体会到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全面、辨证的看待问题、事物和人物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避免学生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进而形成不健全的思维方式。

  二、说教法:

  1、教法的选择: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突破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并能概括这一规律。选择“引导探究法”,创设贴*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具准备: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教具的准备必须充分,在这节课上,我准备了小药箱和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供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3、教学组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要强化学生的学*主体作用,强化方法就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以问题引导,组织学生互动,教师及时参与,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水*。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体,应在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观察实践,以合作学*促进自主探究。

  首先是小组合作观察药箱和其他立体图形的活动,我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小组成员一齐操作。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学生:关于观察物体,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促进。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活动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个环节: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四)深入巩固,活动拓展;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各种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

“观察物体”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照片,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并介绍各位置的名称。

  3.发现法 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引导同学仔细观察玩具。通过自主探索的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感受到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创设充分学*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2、.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小熊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照片,为什么同一只小熊,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的照片。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照片上小朋友(背面)是谁?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朋友的什么位置。照相是每个学生所熟知的,但从照片上不能一下子看出对象是本班中的哪位同学,给学生一个悬念。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状态,让学生初步参与感知的过程。

  3、本位观察。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对象。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熊的样子选照片,说一说。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熊,为什么他们照片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熊,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二)联系生活实际

  1、比比谁的反应快(做一做)

  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设想: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在的探索空间,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2、书上例6完成,书上连线

  3、猜一猜游戏。

  分别出示从前面拍摄课室的图、从上面看的桶、从左右前后位置看都一样的杯子、侧面的纸。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物体,不能只看一个面,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猜测,也从中体会到要全面地观察一个物体,才能真正地认清此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应用拓展。

  看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观察物体”说课稿3

  教学内容:

  国标本第五册88—89页《观察物体》,完成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以及“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的认识。

  3、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能根据*面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并逐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下面,我就针对试上和正式上课的两课教案的异同,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一、课前导入新奇、实用

  刚开始设计时,我设计了一个三个正方体兄弟和我们大家一块学*的情境,通过教学,我感到导入运用的不够充分。在重新设计时,我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复*正面、侧面和上面,这样和这一个单元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再由正方体的正面是一个正方形,让学生猜一猜从正面看到的是一个正方形会是什么物体,最后出示结果,初步让学生体会到图形中的奥妙,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安排循序渐进,由直观到抽象

  在试上中按照例题、试一试、然后完成想想做做的步骤教学。在正式上的时候,把想想做做第1题和第2题放在例题后面完成,然后再教学试一试。

  在试上以后,我又仔细钻研了教材,这一课的内容应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各个面,由体到形,比较直观。而试一试则上升了一个层次,引导学生由面延伸到体,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样修改,更能体现教材的编写目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提高空间思维观念。

  在试上中,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直观观察上面,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语言就是思维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在后来备课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去观察和思索,然后把观察和思索到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例题中,让学生先说说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物体再摆,试一试中让学生先思考根据从正面看到的这个图形的物体应该是怎样的造型,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最后摆一摆来验证一下。这样,比不思考而直接观察高了一个层次,切实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联系教材,设立适当的教学目标

  1、在想想做做第4题中,摆一个从正面看到的是一个横着的两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实际移动后面一个正方体的位置有很多种摆法,在试上完以后,我也有过这样的思考:是不是要引导学生得出有无数种的答案。后来考虑到我们的学生毕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们的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没有把这一题做深入的挖掘。如果有学生能够想到,我也会予以肯定,但不刻意引导。

  2、有序的安排教学过程,因为第5题是观察4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为了加深学生对前面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我把总结放在了第5题的前面。

  五、小组合作,游戏深入。

  在前面通过由体到面,由面到体的观察思考后,让学生来和老师做个示范:请上台的学生用三个正方体摆一个从侧面看到的是□的物体,请学生一个提问题,另一个摆,然后交换。这个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观察物体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和合作学*的情感和态度。


观察物体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2)

——《观察物体》说课稿实用10份

  《观察物体》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第一课时。这单元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会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目标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以儿童喜爱的“猜一猜“活动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

  2.演示法:教学时,出示实物,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汽车为素材,通过3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汽车的样子是不同的。目的是充分借助形象直观的实物演示,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的教法由实物到图画,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真正体验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法、实践操作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创设充分学*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教学时,学生在猜一猜、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设计让每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汽车,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的乐趣,增强了观察的效果。

  3.观察法: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法是很好的学*方法。在教学中,组织引导大家讨论,为什么同一个汽车同学们在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不同。这个过程,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在设计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利用,以儿童喜爱的生活情境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兴趣。新课以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同时联系生活,实践运用。本节课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主要由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创设情景,激疑引入,点燃学生探究热情。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全面观察物体的必要性。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学生猜是什么动物?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这是让孩子们展示自己来自生活中的经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这样的一个课前游戏作为引入,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的状态。

  (二)、引导探索,体验交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活动一:请你们观察图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物体会是什么东西?

  从上面看从侧面看从正面看

  分别让学生看图片猜一猜。通过这一游戏活动恰到好处地为新知识的学*起到铺垫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初步感悟到观察物体要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观察,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活动二:观察玩具汽车,引入新知。

  一)本位观察

  分别由老师看汽车,一个学生看、小组看的活动明确不同的位置观察到同一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特别强调侧面点的不同处。

  二)换位观察

  通过学生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概念。

  三)全方位观察

  教师采用“快快站过来“的活动使学生正确选择,深刻认识。

  这一环节,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汽车为素材,通过不同层次的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汽车的样子是不同的。由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快乐中学*着。

  (三)、课间活动

  低年级孩子上课时易疲倦,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根据这些特点,我安排了一个课间休息,让学生在音乐中一边休息,一边游戏。这样设计不仅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又紧扣主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新知。

  (四)、拓展运用激励创新

  1、做一做

  完成书中的例题和课后*题。由图片讨论观察者的角度,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在看看,想想,说说中,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是不同的。

  2、宝盒游戏

  通过多拉A梦带来的宝盒给孩子们带来惊喜的练*。

  《观察物体》说课稿 2

  【说教材】

  观察物体这一内容在20xx版本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了三次。

  分别为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以及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纵向对比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观察物体,教学内容呈现递进的关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二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和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

  第二层次,四下,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第三层次,五下,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

  综上所述,教材编排先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的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例题图形而得到图形。进一步,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例题图形。如此。在整体目标要求的统领之下,层层分解,拾级而上,螺旋式上升编排。

  2.横向对比

  再来与20xx年版本的苏教版进行横向对比。观察物体在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两次。分别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二上,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统一物体,体会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四上,例1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常见物体,例2从前面、右边、上面观察简单的几何体,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例3观察稍复杂的几何体,并表示看到的形状。人教版五下的,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教学内容,直接放在了课内*题中。

  通过2个版本教材的深入对比,发现观察物体这一内容其实相差不多,苏教版只是在第二学段的加深了课后*题的难度。

  那么,基于大概念、整体性的教学视角,尝试将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观察物体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简单几何体的形状,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到的图形可能相同;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图形也可能相同,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之前,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对现象的表述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认识。

  最后,本节课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的过程,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面图形推测出物体的'立体形状。

  2.通过对物体的观察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推理、概括、想象、猜测等系列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与“*面”的互逆推导,加强学生对物体空间与*面的深度认识,渗透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养成多角度观察及思考问题的好*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组合体所得到的*面图形。

  难点:根据*面图形推测拼搭物体。

  【说教学过程】

  一、生活化激活旧知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欣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感知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二、多层次动手操作

  第一层次(一)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

  1.摆一摆

  (1)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尝试拼摆:

  (2)依据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动手拼摆:

  (3)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继续拼摆:

  第二层次

  (二)探索4个 组成的其他几何体

  1.拼摆几何体

  (1)小组合作:

  (2)学生展示:

  2.画一画

  3.归纳总结

  第三层次(三)根据*面图形拼搭相应的几何体

  一个物体,我们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可以画出看到的图形。反过来,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你能想象这个物体应该怎么摆吗?

  1.想一想

  (1)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多可以摆几块?不摆,只想象,你想象到了什么物体?

  (2)最少需要几块?

  (3)小组合作:

  ①摆:用9块正方体摆出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几何体?

  ②想:这9块小正方体怎么摆,就可以符合这两个条件?

  学生小组合作、拼摆、展示。

  2.联想

  3.沟通联系

  《观察物体》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本单元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一)》的内容。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借助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惯。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学*,而且学生*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但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方法的指导。

  (二)、教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从家里带来一个盒子,孩子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

  师:老师需要三名同学上台来帮老师一个忙,谁愿意?

  学生活动:将长方体盒子放在讲台上,让三名学生分别站在长方体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观察到的盒子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吃惊状),咦?这三名同学观察的都是老师带来的这一个盒子,为什么画出来的形状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抛出疑问,引发冲突,促使学生思考。)

  生:因为刚刚三名同学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小熊的正面、侧面、背面。

  2、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小熊。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

  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小熊的()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熊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小熊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四个面的小熊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巩固,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3、观察、认识上面、下面。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出示图片)

  配一个练*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小熊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2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四)、课堂练*。教材第68页的“做一做”。

  (五)、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总结: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的意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视图与投影”是《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是在二年级上册,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为以后学*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作准备。第二学段是在五年级上册,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第一学段的教材中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景图,下面给出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通过第一学段的学*,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置关系和形状。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目标是这样定位的。

  1.使学生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的面,一次观察最多只能观察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通过观察、想像、操作等数学活动,能够而且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一个、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五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但他们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一个、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从三个不同方向进行观察的方法。

  二、教具、学具准备和过

  1.教具、学具的准备

  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教具和学具的准备必须充分。在这节课上,我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学生也准备了相应的学具,供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2.教学过程

  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贯穿整堂课,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而不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1.教学例1。

  通过观察长方体物体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时,分以下两步进行。

  (1)提供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面图形。观察时,通过学生的示范,使观察姿势不正确的学生明白自己为何很难只看到一个面,强调视线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说一说自己从这几个方向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

  2.教学例2。

  例1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的,例2是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进一步学*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先让学生分别观察球体和圆柱,说说看到了什么形状。再把两个物体放在一起,让学生想像一下,从不同角度看,分别是怎样的。最后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形状进行验证。

  三、教学研究重点

  本学期的教学研究重点是空间与图形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本节课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例2时,教师呈现球体和圆柱的组合形体,让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与关系时,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给出的形状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观察物体》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观察物体”时,主要是从简单生活用品(玩具、汽车、茶壶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进行观察,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形状。这部分内容则是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与*面图形。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难点是: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手机不同的面,让学生猜猜物体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既复*旧知识,又为新知学*做准备,引出这节课的课题。接着通过观察福娃玩具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图形,通过电脑动态演示物体不同面的组成,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物体的不同面,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创设充分学*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例如,导入课程时,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手机、福娃不同的面,让学生去观察,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个手机为什么同学们观察到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出示手机的正面、侧面、上面图)

  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这分别是什么物体?为什么都是手机,但形状却不一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请同学们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你喜欢从哪个角度去观察?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并指名回答。

  师出示福娃公仔,并做简单说明。

  学生仔细观察。师出示从正面、侧面、上面、后面拍摄的福娃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是课件上的哪张图片?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2、换位观察

  听老师口令,请几名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你们现在看到的福娃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

  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的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全面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福娃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三)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出示一个每个面的颜色都不相同的礼品盒。

  猜一猜:从任何一个位置来看这个礼品盒,你认为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引导学生观察验证。

  师;大家仔细观察礼品盒,你能看到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或是什么数字?(生回答)

  师:在刚才的观察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三种不同的结果:可能看到1个面,可能看到2个面,最多可能看到3个面。请你们再看看身边的其他物体,会不会也是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呢?

  抽答。

  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讨论活动,你又知道了什么?(板书:最多能看到3个面)

  (四)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三个面的名称

  谁能上来选择一个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的位置,并用手摸一摸看到的三个面。

  谁能给这三个面分别取个合适名字呢?

  (教师板书)

  2、指导学生随意变换长方体的位置,说说它的三个面。

  (五)层次练*,应用拓展

  第87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至第5题。

  学生独立练*,反馈交流讲评。

  五、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的意识。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位置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同一个物体的形状不同。

  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观察物体》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个内容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的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说教法、学法

  发现法:教学时,教师用摄像头演示从各个角度观察最多可以观察到三个面。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方法的指导。

  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机器猫的形状拍下来,通过动手,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创设充分学*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时,引导学生观察验证,小组讨论填写观 察 记 录 表,得出结论,自主探究中学*知识。

  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五、说教具学具

  《盲人摸象》课件、玩具狗等。

  六、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讲故事:从前,有四个盲人,他们从来没看见过大象。有一天,这四个人商量好,一起去看大象。到了大象身边,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四条腿,说道:大象像一根柱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子,说道:大象像一堵墙。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说道:大象像一条绳子。最后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说道:大象像一把大扇子。

  2.提问:这四个人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3.全班汇报交流。生:他们摸得地方不同,所以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生: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都不能完整地说出大象的样子。……

  4.引入新课:由于每个人摸到的位置不同,对大象的感受也就不同。那么如果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又是什么样呢?这节课共同探讨一下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情景引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观察同一物体。

  (1)定位观察

  提出要求:请组长把玩具狗放在桌子的中间,头对准1号同学。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你看到的玩具狗是什么样子的?把看到的样子用笔画出来,画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组织汇报交流。

  小结:虽然观察的是同一物体,由于每个人坐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通过定位观察、表述看到的物体的样子等活动,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2)、换位观察

  请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请学生说说:你们现在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玩具狗的哪一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个玩具狗,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就不一样了。

  (通过换位观察,加深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个玩具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玩具狗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通过从不同位置对玩具狗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使同学们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主动地进行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进一步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要求。)

  2、观察不同的物体

  请同学们拿出你带来的玩具放在桌子中间,并把玩具正面对着1号同学。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通过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从而验证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结论。)

  (2)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三)层次练*,应用拓展

  1、教材第67页的例1。

  (1)出示例1的情景图。

  (2)组织学生观察判断。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是谁看到的就在下面标出他的名字。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教材67页的“做一做”。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7页,这本数学书的侧面、正面、后面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请你连一连。

  3、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七、说诱思探究及新课改的体现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弘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使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的意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二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学*的观察物体的各个面形状的知识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难点是: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它是物体的哪一面,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2、积极参与,自主探索新知

  本节课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创设充分的学*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究,体验空间观念和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现场观察,活动贯穿全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各种活动来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找到教室里的一个物体,先选定一个位置,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再换一个位置,再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通过观察活动,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是不同的。

  4、多元评价,调控学生情绪

  在评价时,注重从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等多方面作出评价,有教师评、小组评、大家评等形式,以“大拇指”获得的多少来进行小组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保持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

  三、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来谈一谈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主要由以下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有一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会立刻接着往下背。这时我就出示古诗: “横看成岭,你知道‘看’字还能怎么说吗?”有学生会说出“观察”。于是我便随机引入课题“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说课稿 8

  【说教材】

  观察物体这一内容在20xx版本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了三次。

  分别为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以及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纵向对比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观察物体,教学内容呈现递进的关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二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和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

  第二层次,四下,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第三层次,五下,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

  综上所述,教材编排先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的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例题图形而得到图形。进一步,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例题图形。如此。在整体目标要求的统领之下,层层分解,拾级而上,螺旋式上升编排。

  2.横向对比

  再来与20xx年版本的苏教版进行横向对比。观察物体在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两次。分别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二上,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统一物体,体会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四上,例1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常见物体,例2从前面、右边、上面观察简单的几何体,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例3观察稍复杂的几何体,并表示看到的形状。人教版五下的,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教学内容,直接放在了课内*题中。

  通过2个版本教材的深入对比,发现观察物体这一内容其实相差不多,苏教版只是在第二学段的加深了课后*题的难度。

  那么,基于大概念、整体性的教学视角,尝试将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观察物体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简单几何体的形状,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到的图形可能相同;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图形也可能相同,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之前,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对现象的表述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认识。

  最后,本节课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的过程,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面图形推测出物体的立体形状。

  2.通过对物体的观察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推理、概括、想象、猜测等系列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与“*面”的互逆推导,加强学生对物体空间与*面的深度认识,渗透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养成多角度观察及思考问题的好*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组合体所得到的*面图形。

  难点:根据*面图形推测拼搭物体。

  【说教学过程】

  一、生活化激活旧知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欣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感知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二、多层次动手操作

  第一层次(一)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

  1.摆一摆

  (1)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尝试拼摆:

  (2)依据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动手拼摆:

  (3)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继续拼摆:

  第二层次

  (二)探索4个 组成的其他几何体

  1.拼摆几何体

  (1)小组合作:

  (2)学生展示:

  2.画一画

  3.归纳总结

  第三层次(三)根据*面图形拼搭相应的几何体

  一个物体,我们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可以画出看到的图形。反过来,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你能想象这个物体应该怎么摆吗?

  1.想一想

  (1)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多可以摆几块?不摆,只想象,你想象到了什么物体?

  (2)最少需要几块?

  (3)小组合作:

  ①摆:用9块正方体摆出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几何体?

  ②想:这9块小正方体怎么摆,就可以符合这两个条件?

  学生小组合作、拼摆、展示。

  2.联想

  3.沟通联系

  《观察物体》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观察物体》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它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这个内容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在学*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进行教学的。

  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故事“盲人摸象”以用听故事的活动,激起学生学*兴趣,为新课学*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游戏“猜一猜”的情景,让学生感知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物体是不全面的。

  2、演示法

  充分借助直观形象,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观察物体时,通过电脑演示学生熟悉的讲台与粉笔盒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事物,使学生感受到并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教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

  教学时,发给每一个小组一个正方体,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相互议一议,画一画,在你所处位置看到的正方体是怎样的,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教师的作用是组织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观察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正方体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创设充分学*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2、观察法

  在教学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手提纸袋,观察结束后出示图画让学生说说这是从哪个位观察到的然后组织讨论,同一动物为什么同学们观察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课前激趣

  1、讲盲人摸象故事引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当中了解只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是不全面的。

  (二)合作探究

  1、引导观察

  首先教师通过一个有代表性特征的学生站在教室的中间,从四个同学的描述中从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同学,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2、分组观察

  通过学生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概念。

  3、全方位观察

  教师让学生选择在本组中喜欢的角度去观察,让学生自主的学*探究,深刻认识。

  4、认识例1中各图的观察点

  (三)巩固深化

  本环节教学,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连一连,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基础上学*新知。亲身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拓展延伸

  出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件,让学生通过连一连,说一说,的方式,培养学生眼、手、脑相互结合,同时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五)总结

  让学生充分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整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学*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的意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 10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照片,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并介绍各位置的名称。

  3.发现法 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引导同学仔细观察玩具。通过自主探索的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感受到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创设充分学*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2、.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小熊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照片,为什么同一只小熊,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的照片。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照片上小朋友(背面)是谁?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朋友的什么位置。照相是每个学生所熟知的,但从照片上不能一下子看出对象是本班中的哪位同学,给学生一个悬念。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状态,让学生初步参与感知的过程。

  3、本位观察。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对象。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熊的样子选照片,说一说。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熊,为什么他们照片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熊,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二)联系生活实际

  1、比比谁的反应快(做一做)

  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设想: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在的探索空间,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2、书上例6完成,书上连线

  3、猜一猜游戏。

  分别出示从前面拍摄课室的图、从上面看的桶、从左右前后位置看都一样的杯子、侧面的纸。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物体,不能只看一个面,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猜测,也从中体会到要全面地观察一个物体,才能真正地认清此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应用拓展。

  看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观察物体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3)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范文十份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而且为新知的学*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__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2

  教学目标:

  1、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并能描述看到的形状。

  2、能辨认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得到的形状。

  教学重点:

  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正方体木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迁移,预*新课。(课件出示)

  1、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以下图形,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所看到的图形。

  第二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问,从这三面看到的图形的形状一样吗?也就是说从不同的方面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引入课题,这节课学*“观察物体”。

  2、课堂预*。

  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13页,请你拿出自带的4个小正方体木块,进行拼组,然后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学*。

  1、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2、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一样吗?

  3、请你把能观察到的面的形状画在格子图上,并注明看的位置。

  4、我们分别不同的位置观察了拼成的立体图形,对于你画出的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二、自我检测。(课件出示)

  1、填一填。

  从前面、左面和上面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不同的图形,结果可能( ),也可能( )。

  2、连一连。

  第二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三、预估问题。

  1、观察我们摆放的组合立体图形,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图形?

  2、同样都是用相同的4块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为什么你们从前面、上面、侧面画出的形状不同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怎么样?

  四、预设解惑。

  请同学们拿出在预*的过程中,通过摆立体图形画出的格子图,我们共同交流。

  1、同学们在实物图影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出示从前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

  2、师把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总结:(课件演示)

  第二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一)导学案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作品,我们是如何画出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图形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1)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五、引导小结。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六、针对性作业。

  1、课本13页做一做,练*四1至3题。

  2、《配练》上的1至3题。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幻灯片、玩具小熊、水杯,长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

  一、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从家里带来一个盒子,孩子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师:老师需要三名同学上台来帮老师一个忙,谁愿意?

  学生活动:将长方体盒子放在讲台上,让三名学生分别站在长方体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观察到的盒子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师:(吃惊状),咦?这三名同学观察的都是老师带来的这一个盒子,为什么画出来的形状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抛出疑问,引发冲突,促使学生思考。)

  生:因为刚刚三名同学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小熊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小熊。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小熊的()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小熊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小熊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四个面的小熊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巩固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上下认识上面、下面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出示图片)

  配一个练*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小熊、数学书,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四、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五、书本练*,课堂作业本练*做,反馈

  板书设计: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第1、2、4、5题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惯。

  教学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具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第1、2、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从正面看到的*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练*。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体会图形变换的意义,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3、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与他人能够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

  加深对“对称”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活动内容,经历从数学到生活的过程。

  四、教具准备:

  玩具汽车(不同方位的图形)、一幅雪花图案、水中小房子的倒影简笔画、动画图片一组。

  五、学具准备:

  白纸、剪刀、彩笔、动物图片一组

  六、教学过程:

  学生回忆:

  我们都学过了哪些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对称的知识?

  学生自由谈论,教师指明进行补充。明确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轴对称、*面对称、镜面对称

  找准位置:

  出示一辆汽车玩具和从“前、后、左、右、上”观察到的图形

  出示表示方向的词语“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

  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示的每一个形状,选择观察的位置

  同位两人相互判断对错

  个人操作:

  1、“我会剪”(出示一幅雪花的图案)

  现在利用我们学过的对称的有关知识,思考如何才能既简便有迅速地完成作品?

  课堂交流各自的方案。

  2、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图形和形状,自己设计、剪出一朵美丽的雪花。

  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自己的剪法,并说出知识依据。

  那么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内容?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之后。再集体进行课堂评价

  同位合作:

  1、“我能画”(出示一幅简笔画)

  根据小房子在水里的倒影,你们能够画出它在陆地上的样子吗?

  2、学生同位合作完成

  3、班级绘画展评:

  指明对不同的作品进行讲评。那些地方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说明自己的理由。

  小组探索:

  1、“我能做”(出示一组不同的动画图片)

  根据要求贴图画:

  小猫的左手拿着一支笔。

  小猴的右手里有一个桃子。

  小狗左脚的鞋子有一个洞。

  小猪的`右边有一把钥匙。

  学生根据要求,把每一个小动物的画像补充完整。

  2、小组之间相互评价。

  指名让学生自愿选择小组成果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

  快乐舞蹈:

  播放一块欢快的音乐,师生一起面对镜子做舞蹈动作。

  根据教师的口令,边做边观察镜子中的“你”是如何做的?

  应该发出什么样的口令,才能让镜子中的“你”听从你的指挥?

  课堂小结:

  谁来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你觉得你在这节课的表现如何?(小组之间说一说)

  反思: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目标解析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口描述、用心体验,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学会辨认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立体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茶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而且为新知的学*奠定良好的起点。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汽车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__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4、猜一猜

  (1)课件依次出示:电脑的背面图、盘子的底面图、茶壶的顶面图、兔子的背面图、储蓄罐的侧面图、闹钟的正面图。

  (2)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分别是物体的哪个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激活经验储备,经历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猜测、合情推理使学生的数学学*充满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体验,学会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美。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2、小结延伸

  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今后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像盲人摸象中的盲人那样只凭某一方面的了解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必须从事物的各个方面来观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设计意图】课尾小结呼应课始,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感受生活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7

  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指出各个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初步进行物体与其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间的相互转换。

  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简单描述看到的形状。比较几个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或上视图)。

  本单元教材安排一道例题和一次想想做做,都是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一道思考题里观察的物体要复杂得多。

  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观察了由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这些都是继续教学本单元内容的基础。

  从3个小正方体的拼摆至4个小正方体的拼摆,数量上仅多了1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得多。各种拼摆组成的物体形状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物体时数学思考的水*都能得到一次发展。例题出示三个都是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由大卡通引导学生先从正面看这三个物体,比比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再从侧面和上面看,也分别比比形状,这些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教学要求。

  用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不只例题中的三个,还有许多。因此,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继续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并且画一画。这些要求既与例题自然衔接,又比例题适当提高。摆一摆让学生整体感知物体的特征,先摆再看便于学生理解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例题和各道想想做做都有先摆一摆的要求,教学时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摆的物质条件,绝不能图省事以看教材里的实物图代替看摆出的实物。把看到的图形画出来,是表达观察、思考结果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画图的要求不宜过高,能画出草图并基本正确就可以了。

  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依据视图摆出物体,其中第(1)题的摆法各只有一种,第(2)、(3)题的答案是开放的。要鼓励学生摆出既符合视图要求,形状又不相同的各个物体。引导他们经历研究视图的结构想一想应该怎样搭动手拼搭验证搭成的物体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能发展空间观念,也能培养良好的学*方法与*惯。在进行第(2)、(3)题的拼摆时,可以分步进行。如先拿2个或3个正方体放成一排,再把其余的正方体放到适当的位置上去,想想有几种放法并检查摆出的各个物体的视图是否符合题意。第5题是第6题的铺垫,每个楼房模型都只要4个正方体就能搭出。学生在搭的时候,会自觉体会其中某个正方体被遮着,不容易看到甚至看不到,能理解那个看不到的正方体事实存在,也是空间观念的反映。第6题左边物体中的各个小正方体都能清楚地看到;中间物体中的个别小正方体不容易看到;右边物体中有个别小正方体被遮着,不能直接看到。说出三个物体各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难度不同,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数、怎样想的。

  思考题是从前、后、左、右分别观察由6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供教学选用。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观察由4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8

  (一)创设情境:猜一猜,它是谁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齐答)喜欢,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观察物体。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我这里有一张小动物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呢?(出示一张小动物的背面图,学生很好奇,纷纷做出判断。)

  生1:好像是鹅。

  生2:是鸡。

  …

  师: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另一张照片。(出示小动物的侧面照片。)

  生:是鸭子。

  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出示小动物的正面照片。)

  生:鸭子!猜对了!(学生很兴奋。)

  师: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得对呢?

  生1:背面不好认。

  生2:从后面看不出特征。

  生3:光看后面看不出是什么动物,看到它的侧面我就猜到是鸭子。

  …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面,侧面,前面。)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因为照相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拍到小动物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要想辨认它,就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观察小汽车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课前每组学生的桌上准备了一辆玩具小汽车。)

  生1:我看到的是车的尾部。

  师:哪些同学也是看到车尾?请站起来。(每组均有学生站起。)

  生2:我看到的是车头。

  …

  生3:我看到的是车门和两个车轮。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们和组内同学换座位观察一下好吗?

  (学生很高兴地在小组内互换座位。)

  师: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小汽车的哪个面?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小汽车进行了观察,(课件显示课本主题图)笑笑和淘气也在观察小汽车。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生1:淘气站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第一幅图是他看到的;笑笑站在车的侧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生2:第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因为他站在车后面,看到的是车尾;第二幅图是笑笑看到的,她站在车的侧面,看到车门。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相同吗?看到小汽车的形状一样吗?

  生1: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淘气站在车的后面,笑笑站在车的侧面。

  生2: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汽车的形状也不一样。

  师:刚才,我们坐在座位上观察了玩具小汽车的前面、侧面和后面,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生:把玩具小汽车拿起来,就可以从下面观察,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观察物体》。

  师:你真会想办法!现在请小组长拿起玩具小汽车,其余同学从下面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车的底盘。

  生2:我看到了车的四个轮子。

  …

  师:通过刚才的学*,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我坐的位置不同,看到车的`形状也不同。

  生2:我发现要看清玩具小汽车的样子,可以从它的前面、后面、侧面和下面去观察。

  生3:观察的角度不一样,看到东西的形状也不一样。

  …

  师:对!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要看清物体的全貌,该怎么办?

  生1:把几个面都看一看。

  生2:可以转一圈看。

  师:你们的办法都不错!

  (三)应用拓展:小摄影师――连线――模拟――游戏

  1.小摄影师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假如我们现在给一个同学照相,请同学们用手做相机,如果这个同学站的符合要求,你们就说"咔嚓",好不好?

  (学生很兴奋,师请一男生上讲台,其他学生跃跃欲试。)

  师:照侧面相。(男生侧面面向全体,其他学生举起双手,说"咔嚓"。)

  师:正面相。(男生面向全体,其他学生举起双手,说"咔嚓"。)

  …

  2.看图连线

  师:同学们摄影师当得不错,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2题,学生很顺利地说出准确答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点击连线。)

  师:这两道题没有难住你们,有信心做下一道题吗?

  3.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

  师:各小组取出茶壶,要求把茶壶把正对黑板。请同学们坐在座位上认真观察桌面上的茶壶,把你看到的形状用一个动作表示出来。

  (学生纷纷根据看到的茶壶形状,用肢体模仿。)

  师:(问一生)你为什么这么做?

  生:我看到茶壶把在左边,就左手叉腰;茶壶嘴在右边,右手就向右伸出去。

  师:(问一生)你的动作怎么和他相反呢?

  生:我看到的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我就向左伸左手,右手叉腰。

  师:(指一生)你又为什么这么做呢?(模仿学生两手合十前伸的动作。)

  生:我只能看到茶壶嘴,看不到茶壶把,我就这样做!(说完又做了双手合十向前伸的动作。)

  师:同学们做的动作和回答都很精彩!淘气、笑笑也在观察茶壶。(课件显示第13页第3题)他们看到的各是哪幅图画,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再在书上连线。

  (学生讨论后在书上连线,集体反馈、订正。)

  4.游戏:看图找位置

  师:同学们练*完成得很好,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个玩具和一个配套的信封。现在请各组小组长把玩具正面对着教室黑板在桌上放好,组里的每个成员都从信封里抽一张图片,当老师说"开始",你再看图片上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再迅速找到相应的位置。记住:不许转动玩具!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学生按要求放好玩具,抽出图片。"开始"的口令发出后,学生看图片,找相应的位置。学生找到位置后,各组汇报游戏情况。)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师: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观念。

  3、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学*情感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镜子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听故事: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课件1:)

  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喊叫,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这不是月亮掉到了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2、照镜子:

  每位同学都带来了一面小镜子,这节课我们也来玩玩它,拿出镜子照一照,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自己笑着的脸、我后面的同学、前面的老师、桌子上的书本、教室前面的黑板……)

  3、这是怎么回事?

  镜子里真的还有一个你吗?有两个老师?有两个……?

  (当然不是,镜子里的是所照物体的一个“像”。)

  4、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象镜子一样能照出物体的像呢?

  人们把表面*整、光滑的镜子称为*面镜。

  二、探究新知:

  1、演示照镜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A、教师提供一面较大的穿衣镜,请一位同学到前台表演照镜子(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如:举右手、抬左腿、前后左右地走动等)

  B、观察或想象这位同学镜子中的.像,你有什么发现吗?

  2、实际操作,验证猜想:

  (小组合作学*,共同探讨:像的大小和同学的大小怎样?当同学走*镜子或远离镜子时,他的像又怎么样?)

  (你可以到镜子前实际照一照,发现规律;也可以任意选择一个物体(书、笔等)在镜子前做实验;还可以同组同学做“照镜子”表演。)

  2、交流汇报:(课件2:)

  形成镜像特点:(1)像与物体左、右方向相反。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体会)

  (3)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体会)

  (4)演示:*面镜成像特点。

  3、板书课题:镜面对称

  三、应用、拓展:(P71)

  1、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把它圈出来。(P71第5题)(课件3:)

  2、看镜子写数字。(课件4:)

  3、看镜子写时间。(课件5:)

  方式:每个同学都有写好数字的卡片、一块带有时针、分针的手表,两人一组进行游戏。

  检验:运用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的方法,拿一面镜子对着数字照一下,镜中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4、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关镜面对称现象的例子吗?

  (如:湖面的倒影、练功房中的镜子、带膜的玻璃、抛光的金属面、做操时的领操员、体育老师做示范……)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地方?

  (通过游戏活动,了解了镜面对称的现象;知道了镜面对称的一些特点;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只要多留心,一定能发现更多、更奇妙的数学现象。)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第1、2、4、5题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惯。

  教学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具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第1、2、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从正面看到的*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练*。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4)

——《观察物体》说课稿 (菁华3篇)

《观察物体》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照片,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并介绍各位置的名称。

  2、发现法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引导同学仔细观察玩具。通过自主探索的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感受到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创设充分学*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2、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小熊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照片,为什么同一只小熊,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的照片。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照片上小朋友(背面)是谁?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朋友的什么位置。照相是每个学生所熟知的,但从照片上不能一下子看出对象是本班中的哪位同学,给学生一个悬念。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状态,让学生初步参与感知的过程。

  3、本位观察。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对象。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熊的样子选照片,说一说。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熊,为什么他们照片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熊,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二)联系生活实际

  1、比比谁的反应快(做一做)

  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设想: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在的探索空间,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2、书上例6完成,书上连线

  3、猜一猜游戏。

  分别出示从前面拍摄课室的图、从上面看的桶、从左右前后位置看都一样的杯子、侧面的纸。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物体,不能只看一个面,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猜测,也从中体会到要全面地观察一个物体,才能真正地认清此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应用拓展。

  看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观察物体》说课稿2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41~42页《观察物体》和相关练*。

  从低年级起,学生就学*了有关观察物体的简单知识,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册观察了由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了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本课是这一学*内容的继续学*,也是观察4个以上同样大正方体摆的物体的基础。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初步拟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能够通过对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的观察,正确选择或描绘出相应的视图;知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能够依据同样的视图要求,拼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技能目标:

  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

  小黑板同样大的正方体4个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课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充分发挥主题性作用。三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观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学*方法上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研究,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互动工具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复*导入:

  1、摆一摆,连一连。学生用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观察后连线。

  2、今天,我们就用同学们的方法继续观察物体。(板书)

  [设计意图:首先复*,在学生摆一摆和连一连的过程中对互动工具的使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自己的操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操作中建构“摆一摆”:

  (小黑板出示例题中的三幅图。)

  老师这里有三幅图,数一数:每幅图有几个小正方体?你会摆吗?(小组四人合作摆一摆。)(三个同学每人用互动工具摆出其中的一种,一起观察所观察到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由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1)从正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形状?

  思考: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你有什么发现?(从正面看形状相同。)

  (2)观察一下这三个物体的侧面,你又会看到什么形状?

  思考: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侧面,你有什么发现?(从侧面看,形状也相同。)

  (3)、从上面看,你又会看到什么形状?

  从上面看这三个物体,你有什么发现?(从上面看,形状不相同。)

  思考:我们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与合作交流的*台,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充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使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得以突破。这样也体现以人为本和学生可持续、和谐地发展,切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实施的策略之一,有利于学生主体性、探索性、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充分发展。]

  三、巩固应用,“想一想”。

  1、想想做做

  (出示想想做做1的图)小组四人合作摆。

  师:观察一下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语气慢)

  一起来看看题目的要求:(出示题目的要求:从哪面看,这三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学生摆一摆,看一看,并在练*本上画一画。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

  学生画好后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反馈时还要让学生观察。)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认真地观察了一组物体,再请大家来观察一组。

  2、想想做做

  (出示想想做做2的两个图。)有兴趣摆一摆吗?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摆好后,仔细观察这两个物体的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学生完成连线

  汇报:说说你是怎么连的?

  通过连线,你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

  师:刚才,我们根据摆出的一些不同物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画出一些不同的形状。那根据一个画出的形状,你能摆出一些物体吗?

  (出示要求: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

  指名读,让学生说说用几个正方体?

  ①、按要求摆:(出示要求:(1)、从上面看到的是□(2)、从上面看到的是□□(3)、从上面看到的是□□□)

  ②、学生摆,反馈时让学生自己摆,再观察侧面和正面

  [设计意图: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尤其显得重要。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消化、理解、掌握都必须通过练*来解决。设计有效的练*时,我注意练*设计的梯度和层次,让学生在练*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锻炼思维;练*时要求全体参与,并安排足够的时间,练*后及时组织反馈,收集反馈信息,特别是那些学困生,帮助他们发现在练*中存在的错误,让其自主寻找差距,自我矫正错误,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主动发展。]

  四、总结延伸,“说一说”。

  刚才,同学们想出这么多方法来拼一拼,摆一摆,真了不起。那么,如果用5个、6个、7个小正方体会摆出什么不同的物体,他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又分别会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去拼一拼,摆一摆。相信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

  今天的课堂上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交流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促进学生从维持性学*走向自主创新学*。课堂交流是一种人文性、创造性、互动式、合作化的艺术。“说一说”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的主动性,让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同时还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观察物体》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观察物体时,主要是从简单生活用品(玩具、汽车、茶壶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进行观察,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形状。这部分内容则是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与*面图形。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难点是: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手机不同的面,让学生猜猜物体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既复*旧知识,又为新知学*做准备,引出这节课的课题。接着通过观察福娃玩具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图形,通过电脑动态演示物体不同面的组成,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物体的不同面,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创设充分学*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例如,导入课程时,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手机、福娃不同的面,让学生去观察,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个手机为什么同学们观察到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出示手机的正面、侧面、上面图)

  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这分别是什么物体?为什么都是手机,但形状却不一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请同学们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你喜欢从哪个角度去观察?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并指名回答。

  师出示福娃公仔,并做简单说明。

  学生仔细观察。师出示从正面、侧面、上面、后面拍摄的福娃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是课件上的哪张图片?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2、换位观察

  听老师口令,请几名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你们现在看到的福娃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

  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的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全面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福娃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三)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出示一个每个面的颜色都不相同的礼品盒。

  猜一猜:从任何一个位置来看这个礼品盒,你认为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引导学生观察验证。

  师;大家仔细观察礼品盒,你能看到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或是什么数字?(生回答)

  师:在刚才的观察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三种不同的结果:可能看到1个面,可能看到2个面,最多可能看到3个面。请你们再看看身边的其他物体,会不会也是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呢?

  抽答。

  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讨论活动,你又知道了什么?(板书:最多能看到3个面)

  (四)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三个面的名称

  谁能上来选择一个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的位置,并用手摸一摸看到的三个面。

  谁能给这三个面分别取个合适名字呢?

  (教师板书)

  2、指导学生随意变换长方体的位置,说说它的三个面。

  (五)层次练*,应用拓展

  第87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至第5题。

  学生独立练*,反馈交流讲评。

  五、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的意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5)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实用二十份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

  本课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我用自己肤浅的眼光总结其优点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常老师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猜谜游戏结合起来,并带领大家领略大自然的奇妙,引起学生对学*内容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浓厚的兴趣,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出了小猪存钱罐这个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玩具,一下吸引了学生。继而通过小猪存钱罐这条主线,很好的把教学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在练*中以不同的方式提问,既全面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因此学生的学*情绪都很高涨。

  二、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

  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里常老师极力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在观察美羊羊这个环节中,设计“位置换换换”让学生顺时针换位置观察,亲自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得样子是不一样的。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及时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围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主线,结合多媒体让看到图1的同学举手,看到图2的同学举手……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是一节既实在又有实效的好课。课堂上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地体验,自主思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和谐的交流与合作。这节课中师生都是观察着的,也是思考着的。

  本节课教学我个人认为有两点不足:

  1、利用存钱罐这个喜闻乐见的玩具作观察对象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如果存钱罐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能区别大点效果就更好了,它将更便于同学分辨。

  2、课堂上重点研究了从正面、后面、左面、右面几个方向所观察到的样子,对于从上面观察探究的比较少,其实好多的练*题都有从上面观察的要求,所以是不是也应重点学*呢。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2

  《观察物体》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在教学本课时,为实现教学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几方面:

  1、拓展应用新知

  数学是抽象的,生活是现实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我大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猜动物等等,既延伸了数学知识,也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悟出了“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这样的道理。

  2、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我通过孩子们喜爱的“猜动物”这个活动导入,实践表明,学生对创设的情境很感兴趣,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也为新知的学*做好了铺垫。

  3、小组合作学*

  新教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采取了4人为一组的合作学*方式,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上观察恐龙这一例题,给每个小组准备一只玩具狗,然后让学生分3个层次进行观察:

  ①本位观察;

  ②换位观察;

  ③全面观察。

  始终围绕“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刻体验”这一宗旨,将学生单独学*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新知探索的全过程。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3

  《观察物体》是鲁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我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比如拍了学校的一些照片,学生的照片,准备了动物玩具等实物,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的我首先以本班同学的照片进行猜猜他是谁的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课已始,趣已生的效果。接着再以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的对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活动之中。

  2.主体参与,探索新知。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基于此,新课以观察恐龙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分3个层次观察恐龙,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设计时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深刻体验”的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的探索新知。并且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3.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大量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如让学生观察熟悉的小汽车,欣赏学校的雕塑照片、同学们上课的情景照片等,贴*了学生,延伸了学*。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

  总之这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4

  《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在上课之前我反复的研究教材和已有的多媒体课件,总觉得有些欠缺,后来我发现不管如何直观都没有具体的实物直观。于是我跳出了课件和课堂的局限,决定把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排列座位,整节课堂以活动为主,以实物观察和动手实践为主。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四个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讲给大家听,这样就产生了分歧,让无法理解的进行换位观察,通过实物观察,学生自己发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积累了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经验。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把数学课商城活动课,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质疑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的形状不同。发挥的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站在物体不同位置的人看的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观察图形的判断。通过本课教学,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增强学生空间观念。

  活动一:让学生能正确辨认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

  活动二:通过观察小猴子不同面,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侧面、上面、下面及后面的认识。

  活动三:通过让学生运用学具小组活动,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活动四:通过照片进行判断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活动五:进一步进行活动,通过照片和站好的位置进行判断是谁看到的。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5

  《观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它主要是要训练学生对空间与*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所以,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做好了以下两点的把控。

  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

  新授开始要求学生在4个相同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基础上再添一个,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怎样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个组员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同一个形状摆放物体的多样化,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空间想象得到训练,大部分同学摆出了6种,并且还说出了理由和摆法。这不由让我想到,老师在上每一节课的时候都要充分去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当然教师备课时也要把问题想得完整、全面。

  二、让学生充分体会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

  课一开始就要学生观察由4个同样小正方体摆出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面图形,要求学生用鼠标在课件里指出来,同时教师画在黑板上的*面图形要学生上来填出是从什么方向所观察到的,逐渐升华到给出6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来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先从正面、侧面画,发现正面和侧面的*面图形是相同的,但从上面看的*面图形比较难画,学生通过细心观察,不要老师指导也能画出,效果很好。

  这节课我让学生在“拼摆”和“观察”中进行探讨,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通过想像从实物中抽象出观察到的*面图形,又在拼摆中体会多种摆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想像、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空间观念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感知基础上的、对空间与*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这种理解和把握,以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为基础,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等活动,在空间与*面之间往复铺排。在课堂学*中,我把直接操作的体验作为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和重要途径,把操作、观察与想象、判断甚至推理有机结合。第一次操作的一开始也许是盲目的,也可能以失败告终,但是,当往复几次摸索了一些门道之后,操作起来容易多了。接着又让学生发现规律进行归纳,进而猜想探索“从上面看形状不变的摆法”。这里既培养了归纳能力保护了学生的猜想,又遵循猜想验证的逻辑,注意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与学**惯。另外课堂中,我还注意了让学生把对同伴想法的倾听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跟上步伐,作验证。因为只倾听是不够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不盲目,才能真正改正完善自己的想法,才能增加属于自己的体验。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6

  《观察物体》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拿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如何创造符合学生实际的观察环境?如何把握学生观察物体的层次?又如何设计观察操作活动呢?鉴于自己这三点思考,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惯。为实现教学目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活动情境

  为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出示课件情境图:两个小朋友在摆4块小正方形积木。摆好后提出要求:再添上一个,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同学们跃跃欲试,争着来摆,一下子引起了同学们表现欲。实践表明,学生对创设的情境很感兴趣,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小组合作学*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采取了4人为一组的合作学*方式,给每个小组准备5-6块积木,然后让学生分几个层次进行观察:①从前面观察形状不变;②从上面观察形状不变;③从侧面观察形状不变。始终围绕“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刻体验”这一宗旨,将学生单独学*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新知探索的全过程。

  三.拓展应用新知

  数学是抽象的,生活是现实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我大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活动中,如一会儿站在房子的前面看、一会儿站在房子的侧面看、一会儿站在天桥往下看,。还设计游戏进行眼力大比拼等等,既延伸了数学知识,也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悟出了“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这样的道理。

  四.优化教学媒体

  我注重采取多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在选择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课件和实物投影相结合,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学具选择上,我选择了学生幼儿园玩过的小正方形积木为小组学*的工具,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搭图形,并进行观察,还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演示来进行眼力大比拼,巩固新知。我惊喜的发现:正是这些媒体有机的结合和恰当的选择,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创新的火花也时时迸发。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7

  本节课是在上完观察方形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基础和画*面的`经验,所以本节课的观察活动较容易开展, 教师在桌子上摆出一个球体和圆柱,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形状画在练*本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感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8

  《观察物体》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拿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如何创造符合学生实际的观察环境?如何把握学生观察物体的层次?又如何设计观察操作活动呢?鉴于自己这三点思考,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惯。为实现教学目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活动情境

  为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出示课件情境图:两个小朋友在摆4块小正方形积木。摆好后提出要求:再添上一个,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同学们跃跃欲试,争着来摆,一下子引起了同学们表现欲。实践表明,学生对创设的情境很感兴趣,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小组合作学*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采取了4人为一组的合作学*方式,给每个小组准备5-6块积木,然后让学生分几个层次进行观察:①从前面观察形状不变;②从上面观察形状不变;③从侧面观察形状不变。始终围绕“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刻体验”这一宗旨,将学生单独学*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新知探索的全过程。

  三.拓展应用新知

  数学是抽象的,生活是现实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我大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活动中,如一会儿站在房子的前面看、一会儿站在房子的侧面看、一会儿站在天桥往下看,。还设计游戏进行眼力大比拼等等,既延伸了数学知识,也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悟出了“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这样的道理。

  四.优化教学媒体

  我注重采取多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在选择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课件和实物投影相结合,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学具选择上,我选择了学生幼儿园玩过的小正方形积木为小组学*的工具,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搭图形,并进行观察,还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演示来进行眼力大比拼,巩固新知。我惊喜的发现:正是这些媒体有机的结合和恰当的选择,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创新的火花也时时迸发。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9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资料。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必须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此刻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资料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带给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不定型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潜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对空间与*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像、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本节观察物体的课,资料接*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简单的学*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1、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透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的用心性。

  2、帮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忙学生构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透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从某个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观察物体的前提。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正方体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构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仅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创设了一个简单愉悦的氛围。但是因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费了时间。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0

  一、练*的层次性

  争对以上的教学内容,如何有机的结合,使之浑然一体,我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练*的层次性。首先我在进行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在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时,先让学生摆一摆,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在表格里。然后交流发现,得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接着我安排了连线练*(想想做做2),这部分是使学生沟通视图与物体的联系,然后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想想做做1),提高了观察的要求,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马上给出许多不同的物体,(想想做做4),要求找出形状相同的面,以上练*只是根据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物体来观察形状,深化了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这部分内容教学较简单,最后我练*了根据视图来摆出不同的物体,这部分知识相对较难,这样设计练*有坡度,体现练*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二、教学语言的描述

  在教学语言的描述上,本节课我力求做到了语言规范,在学生上台用教具摆物体时,尽量在语言描述上表达得清楚,如:三个小正方体横着摆成一行,然后把一个小正方体摆在左边小正方体的前面,从视*线上观察物体的三个面……

  三、学生的操作

  对于这节课,我准确把握了教学要求,每个学生我准备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做到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

  四、尊重个体差异

  对于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拼摆出相应的物体,我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锻炼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启发想象,在交流摆法时,我肯定了不同学生的摆法,有的学生摆了4种,有的学生摆了6种,有的学生上台摆出了第七种摆法,第八种摆法,我都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但我没有让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八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1

  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活动是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坐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离开位置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文具盒、小正方体等实物,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动手操作时,有的孩子很容易出错。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学生在语言描述上还欠缺,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不强,生生互动较少,以及我的教学语言组织得不够简洁,严密。下次,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在小组活动上再下点功夫,留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和思考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我还要努力挖掘教材,深入研究教材,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淡的教学放出智慧的光芒。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2

  观察物体一课,首先应了解教材为什么要有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整个观察物体的知识体系中这一课占什么位置。如:观察物体的系列内容是...

  观察物体一课,首先应了解教材为什么要有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整个观察物体的知识体系中这一课占什么位置。如:观察物体的系列内容是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认识到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观察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教材在一年级的上册安排了“位置与顺序”的单元,让学生理解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在二年级,安排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使学生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在三年级则安排了“搭一搭”的活动,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观察物体一课,物体有它本身的多样性、全面性。而观察则有*视、俯视、仰视等不同的观察方法和正对着一个面、对着棱、对着一个点来观察的视角问题等。老师只有把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都很好的掌握,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才能象猎人一样捕捉学生的资源,把有用的资源抓出来,让学生来解决,真正体现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的双主作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3

  《观察物体》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资料,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一样的位置观察到物体(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不一样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拿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如何创造贴合学生实际的观察环境?如何把握学生观察物体的层次?又如何设计观察操作活动呢?

  鉴于自我这三点思考,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本事,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惯。为实现教学目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1.小组合作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我采取了4人为一组的合作学*方式,给每个小组准备5-6块积木,然后让学生分几个层次进行观察:

  ①从前面观察形状不变;

  ②从上头观察形状不变;

  ③从侧面观察形状不变。

  始终围绕“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刻体验”这一宗旨,将学生单独学*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新知探索的全过程。

  2.优化教学媒体

  我注重采取多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在选择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课件和实物投影相结合,创设一些生动趣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学具选择上,我选择了学生幼儿园玩过的小正方形积木为小组学*的工具,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搭图形,并进行观察,还经过实物投影让学生演示来进行眼力大比拼,巩固新知。我发现:正是这些媒体有机的结合和恰当的选择,学生的学*主动性和进取性高涨,创新的火花也时时迸发。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4

  教学实录:

  一、猜:回忆观察方法

  1、(出示用布盖住的3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积木)谁能猜出这个立体图形是用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2、你们能猜出老师搭出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吗?老师提示一下,然后请你们根据提示,搭成一个与老师一样的图形。

  3、(出示)这是老师用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现在请大家搭出一个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也是这样的立体图形。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搭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在方格纸上把它画出来。从侧面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也把它画出来。

  4、谁能说说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时,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在观察物体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二、看:辨认三面形状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几个物体,你能说出这些立体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先在纸上把你的答案写下来,如果有困难,可以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摆一摆,也可以与同桌商量。

  2、谁来说说这些立体图形是用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吗?

  3、完成一组选择题(略)。

  4、看这组立体图形从三个面观察到的形状,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摆:根据要求操作

  1、(出示例题图)谁能很快说出这个立体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你能描述一下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吗?(师出示)

  2、如果老师请你们在这个立体图形中再摆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但要求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们有办法吗?

  3、教师要求:一边摆,一边想,摆的时候有没有技巧?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4、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来验证。

  四、强化训练,深化理解知识(略)

  反思:

  “观察物体”学生在三年级已有所接触,他们先后学*了由2个、3个或4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并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会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课开始,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来自己搭一个图形,再从上面、侧面观察,将看到的形状画出来,并通过“观察物体时应注意些什么”的问答,既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又唤醒了学生的创新联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由5个或6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图形,其形状是怎样的,是这节课的认知目标之一。教学时,教师采用选择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说说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各是什么形状,并提示学生,如果你在观察中感到困难,可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摆一摆。不同层次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学*积极性。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5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教学时我跳出了课件和课堂的局限,决定把学生带到教学楼前去观察我校的大型雕塑:走进新时代。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四个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讲给大家听,这样就产生了分歧。同组的同学同意他的看法,但其他组的同学不同意,为什么呢?然后我让其他三组到他们那组去看,同学们自己认识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再让他们前后交换、左右交换,体会有什么不同。通过实物观察,学生自己发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积累了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经验。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把数学课带到教学楼前去学,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质疑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的形状不同。通过本课教学,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间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教师先出示实物纸箱,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认识物体的前面、后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抽象的实物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不知道这几个面的具体含义,我由于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没有正确的预设,对这方面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说明,使学生在表达时出现了错误。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6

  《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的快乐。

  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材料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7

  在学*本单元之前,孩子们已经学*了*面图形,立体图形,*移旋转等基本的空间图形的知识,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单元只有三节,第一节看一看是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能够画出正面,侧面,上面所看到的图形。这节我让学生自带立方体遍观察遍指出看到的'是哪几个面,孩子们很容易指出来,但是在练*时我发现个别孩子知道有几个面,但不清楚怎么画,几个面的摆放是横的还是竖的,于是我再次研究该知识点,我让孩子们将立体图形按上下几层,前后几排,左右几列的方式在观察,这样方便孩子们去观察和想象图形。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看一看的基础上进行搭一搭,这两节就从思维的想象到动手操作,再到空间思维的提升,重点是要让孩子们掌握搭的方法,即先从一个方向入手去搭,再不断的调整图形的摆放,使之满足其他视角观察到的图形。一些孩子发现从正面入手是最容易的,在搭一搭的过程中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清晰。

  在学*本单元知识时我没有过多的讲解,更多是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动手摆,学生也很喜欢动手操作,学*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做中学孩子们对知识掌握的更牢靠。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8

  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教师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整和于教学之中,使教学锦上添花。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以儿童生活情境“照片”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课堂气氛活跃。导入的设计先声夺人,既帮助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新课的学*搭建了认知*台也抓住了学生和听课教师。

  2、主体参与,探索新知。

  分3个层次观察物体,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设计时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深刻体验”的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的探索新知。并且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如鼓励学生选择到自己喜爱的观察位置去观察;再如让学生操作活动后,你懂得了什么?等等,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3、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大量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如上课开始的猜猜照片是谁、当当小小摄影师、等。贴*了学生,延伸了学*。从而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展开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了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19

  这一课学生在“拼摆”和“观察”中探讨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要让学生能通过想象,从实物中抽象出观察到的*面图形,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体会多种摆法,但不要求学生个个都要摆出不同的摆法。

  教学时通过在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新授教学。新课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信息根据所给信息提出响应的问题,“从上面看到了什么形状?”学生独自在纸上画出来,师发现了问题并做及时的引导,让学生到更远一点看(或者单眼瞄瞄看),学生就纷纷的动起来,通过再认真、仔细的观察,大家都有所发现,其中的奥妙。再进行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动手摆一摆,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去发现。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去观察物体,并将观察到的形状互相交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教学思维模式与学**惯。在此环节中,学生在观察时的方法指导还不够确切和详细,而且由于学具太小,不利于学生观察,观察的实效性降低。

  由四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的方向看会是什么形状呢?”本环节让学生与同伴充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倾听他人的看法,从而进一步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跟上步伐,作验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之前是对所给的物体进行观察,把教学中的难点突破了,之后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再进行小组合作,学生很顺利的完成了例2的学*内容。这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个组员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位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教完这堂课,我觉得,虽然这节课的操作性很强,但是由于学具太小,四人小组观察的时候学生观察得不明显,最好小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体,这样便于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的观察具有实效性。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20

  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的快乐。

  2 、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3、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增强学生空间观念。

  游戏一:让学生能正确辨认出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游戏二:通过把玩、转动手中的长方体,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侧面、上面、下面及后面的认识。游戏三:通过观察,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游戏四、五:进一步巩固、扩展这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学会了知识,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观察物体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6)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汇总十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观察物体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1、个性差别大: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二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从二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3.教学内容分析

  《观察物体》是本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 。教材以学生观察恐龙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6.教学课时

  1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猜一猜:你能知道他是谁吗?(课件依次出示男孩背面图,继而出示侧面-正面图)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面 背面 侧面

  从背面观察很难确定是谁,从侧面看到正面 就知道是谁了。

  2、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小朋友的那边拍出这些照片的吗?

  3、揭题: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物探究,从四个方位观察小狗

  1、确定方位:

  (1)师:今天老师请了小狗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大家喜欢它吗?

  (2)课前准备好的玩具小狗,放在桌子中间,脸朝黑板。请你想一想,你坐在小狗的哪一边?

  (3)反馈:告诉大家你在小狗的哪一边?是几号位置?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2、本位观察。

  (1)请小朋友脸朝小狗坐好,头不要偏,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它的什么?小组内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吗?

  学生活动。

  (2)反馈:刚才我们对小狗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在你这个位置,能看到小狗的哪个面?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形状吗?

  3、换位观察,观察小狗的前、后、左、右(侧)四个面。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小狗的一个面,想不想看到小狗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呢?我们来换个位置观察。

  (1)换位置观察: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准备好,轻轻的换。现在这个位置看到的和前一次看到的一样吗?你现在看到了小狗的什么,请把它记在心里。继续换位置观察。

  (2)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小狗,现在老师要靠考考小朋友了。拿出作业纸,请你把在几号位置看到哪幅图的小狗连线。如果忘记了,可以离开座位走动观察;做好了,也可以再走出座位按四个位置再对一遍。

  学生连线并反馈。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狗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8.课堂练*

  只要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本、铅笔盒、书桌……都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对象。

  1、试一试:观察恐龙、观察书本、观察汽车图。

  2、想一想。淘气和笑笑又在观察茶壶了。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看到的茶壶会是怎样的?

  说一说:这幅图是谁看到的?(依次出现不同方位的茶壶图片,逐个回答。)这两幅图又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出示水壶底面、上面图)

  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学生演示)

  3、猜一猜。4张学校的综合楼的照片,你知道老师是在哪里拍摄的吗?

  提供拍摄地点:操场、大门进来的花坛、春秋公园、商贸中心

  9.作业安排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能由两个*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

  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能由两个*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讲盲人摸象故事

  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察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们就观察一些物体试试。---板书课体――观察物体

  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

  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二、新课(*得阶段)

  (一)看

  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

  (1)小组活动

  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启示::

  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

  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

  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

  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学生看书回答(先试后导)

  4、练*八3题

  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

  (二)想

  猜一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学生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

  师:这个游戏让我们知道: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下结论。刚才我们说:不仅是学数学,数学中还隐藏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我们去品,那从猜想中又能品出点什么呢?看事物或看人不能只看一方面就下结论,要多角度看再下结论。人们在评论一个人、一部电视剧或一种社会现象,往往因为只看到局部而下结论,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是多观察,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论。如一个学生成绩不好就说不是好学生?还要看其方面----体育、唱歌、热心、遵守纪律。从多方面了解才是公*(做人做事)

  (三)找

  1、例2下面做一做(小组合作方式:先自己想;和同伴说;用什么方法能想出尽可能多的结论;记录共有几种;想的多的小组或有创意的小组每人一个奖品。可把学具发给学生,借助学具去找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2、总结: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不但想的多而且还不漏不重。

  3、出示几个*面图(让学生应用分类讨论方法找),想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三、欣赏

  1、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2、配乐朗读

  不同角度看不同的景象(准备两个图)

  3、看书回顾讲的内容,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问老师或同学。

  四、对照反思训练单进行反思

  反思训练单:

  1、我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了吗?

  2、我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吗?

  3、我能由两个*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吗?我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了吗?

  4、我学得快乐吗?我收获数学之外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吗?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四本语文读本(或别的书)、娃娃、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娃娃的照片;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看看它是谁啊?请出这位同学。请大家猜猜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请同学上来站在相应的位置。 先出示一张正面和一张背面。 当第三个同学上台找到位置后问下面的同学:他找的位置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4张照片问:这一张也是侧面,和第三张的拍摄角度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2)小明他们也在给小动物拍照呢,我们去看看!书:67页,例1、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小恐龙拍照,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在照片下写上小摄影师的名字。 这一张照片拍的是小恐龙的哪个面?是谁拍摄的?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

  (1)根据照片把具体物体摆到正确的方向:小动物太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给小动物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每个小组白色信封里都有四张照片,它是汪老师分别从1,2,3,4号位拍摄的,请小组长按照照片背面的序号发给相应的组员。然后请大家根据手上的图片,摆出这个娃娃的正确位置,要保证这个娃娃摆好后,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们小动物的脸面对着几号位(小动物的正面对着几号位)?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 娃娃不能移动; 2. 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 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1)根据照片猜物体(体会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些物体拍了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猜猜是什么物体(出示从一个角度拍摄的柠檬照片,有的学生猜橙子)看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角度观察还不好确定,换个角度再来一张。(杯子)(冰箱、洗衣机)(书包)(笔盒)(河马、大象)……适时问:这个照片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评析:通过观察从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给小熊“拍照”。

  (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评析: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照片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评析:有了上面给小熊“拍照”的经历,学生不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在书上连一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他们利用在上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想象并作出判断。]

  3、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评析: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4、观察茶壶和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评析:观察对象由单个物体发展到两个物体的组合,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结果,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有所不同。]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在学生经历了三次观察物体的活动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活动过程、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评析:让学生根据大楼的照片想象大楼前、后、左、右的视图,由于在课堂里无法进行实际观察,学生需要综合应用在前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相关的旧知才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作支撑,这对一年级的的小朋友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里向学生提出这一任务,主要是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一种机会。在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想象结果的基础上,再出示各种视图,一方面让学生作出选择和判断,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了反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5

  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2。教材第3~4页练*一第3、6、7题

  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运用: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复*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复*上节课所学内容。

  【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

  (2)师: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第3、6、7题。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本课时练*。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难点:

  从侧面观察圆柱体得到的是什么样 的*面图形

  教学准备:

  老师学生都准备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分别拿出不同的立体物体,让学生说出立体物体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者相对于物体的位置(同时要规范观察位置描述)(1)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要从不同位置、角度来来观察,比如可以怎么观察

  (学生:从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下面、斜着…..莱观察)这时候学生举出了很多从不同位置、角度。

  (2)规范观察位置的描述

  为了统一,我们规定了 正面、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面这几个观察位置。

  (二)、观察长方体的几个面

  (A)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比如你看到物体的正面的时候,你就看不到物体的反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B)让学生看书P38并完成P38的问题和填空。

  (三)、观察球体

  老师拿出一个垒球(体积比较大),现在老师站在教室的前面,我把垒球这一面定为垒球的正面,那么你现在是从什么面来观察这个球体的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面图形?

  (学生有从正面、下面、左侧、斜的….等不同方向看,得到的都是一个圆形)

  (四)、观察圆柱体

  (A)观察圆柱体的上面

  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面图形是圆形)

  (B)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因此我配合课件,来进行讲解

  正面和侧面 上面(和下面)

  (五)、学生看书P39并完成P39相关填空

  三、课后练*

  P39 做一做

  P40 第123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学会从一个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画出三视图,从三视图推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建构学生的空间思想和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

  用动态的思想让学生理解三视图。

  教学过程: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一个到三个正方体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剖析。强调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观察要点:*面投影思想。引导学生会看会画简单的三视图,画三视图的一些原则。

  二、从四个正方体入手,让学生先按要求摆放,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建构四个正方体的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对立体图形进行认识。

  三、用动的形式,对四个正方体从一个方向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添加思考。

  四、给定立体图形画三视图、给定三视图,尝试绘出立体图形。

  先摆一摆右边的物体,再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各是什么形状?下面的形状各是从哪面看到的?

  五、训练。

  教学反思: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察物体,学生也一样,要想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之间要和谐统一。多角度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历有效的知识探索,在教师的主导下建构系统的知识。探究后的思考总结和探究的过程同样重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做到动静结合。再一个要做到的是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个过程的统一,在实践中完善理论和拓展实践领域。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会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具准备:玩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几张学生背影,,请学生猜猜他是谁?

  2、根据学生的回答,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3、小结:大家通过抓特征猜出了这么多的同学,你们真了不起!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体验交流

  1、引语:今天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了一个熟悉的朋友,谁来了?大家掌声欢迎。(出示水壶)

  2、让学生上台介绍水壶的正面、侧面、后面在哪。

  3、请学生观察老师在水壶的什么位置,说说看到水壶的哪一面?(老师分别站在水壶的后面、正面、侧面)

  4、小组活动:

  活动一:观察玩具喜羊羊

  (1)请每个小组把准备好的喜羊羊拿出来,放在桌面上,注意放的时候喜羊羊要面对着讲台。好,开始吧。(小组拿出喜羊羊并放在桌子上)

  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喜羊羊,想一想你在喜羊羊的什么位置看到的是哪一面?再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观察到喜羊羊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学生分别举手,说一说你们是在喜羊羊的什么位置观察到喜羊羊的正面、侧面、后面的(板书:从前面看、从后面看、从侧面看)

  小结:刚才我们从喜羊羊的前面,观察到喜羊羊前面的形状,从喜羊羊的后面观察到喜羊羊后面的形状,从喜羊羊的侧面观察到喜羊羊侧面的形状。通过刚才的学*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我们刚才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的,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板书:不同位置、形状是不同的)

  活动二:快快站过来(转动位置)

  刚才你们学的很认真。下面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一个找位置的游戏。请孩子们听清楚要求,当老师说开始之后你们就可以行动了,看谁找的又对又快?准备好了吗?

  (1)如果我们要看到喜羊羊的正面,孩子们应该走到的什么位置呢?(学生下位找位置)

  (2)如果要看到喜羊羊的侧面呢?如果要看到喜羊羊的后面呢?

  5、照相游戏

  (1)教师手拿相机,让学生站在位置上,根据老师说要照同学的哪一面(侧面、背面、正面)来站位置。

  ①老师想照大家的侧面,你们应该怎们站?

  ②老师想照你们的背面呢?正面呢?

  (2)请班上两位同学,一个当模特,一个当摄影师,来表演照相。

  ①现在摄影师想照小模特的正面,同学们说说他应该站在小模特的什么位置呢?

  ②要拍小模特的侧面呢?背面呢?

  (3)全班欣赏刚才小摄影师的照片

  ①请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照片

  ②说一说你知道这张照片摄影师站在小模特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模特的哪一面?

  三、拓展运用 激励创新

  1、出示动物园场景,说说这些动物的图片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2、请学生认真观察例1,说说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3、完成课本第68页的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

  四、知识介绍 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五、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

  不同位置

  �L ↓ �K

  从前面 从侧面 从后面

  �K ↓ �L

  形状不同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游戏:猜一猜

  《盲人摸象》的动画片,边看边想,有什么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对,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千万不能象盲人一样,只看到一部分就作出判断,得出结论。今天我们就来学*《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照片,激活经验。

  1.观察教室照片。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2)拍的是同一个教室(板书:相同的物体)

  为什么拍出来的样子会不一样呢?(板书:不同的样子)

  (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下面的两张照片哪张是在教室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哪里拍摄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4)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2.“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的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

  你是根据什么做出判断的?

  3.通过刚才的学*,同学们已经学会从两个相对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

  三、观察实物,亲身体验。

  师:请把小熊放在桌子中间,熊的脸对着1号座位的同学。

  (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看到了熊的正面

  生2:我看到了熊的膀子和身子

  生3:我看到了熊的后面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小熊又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纷纷发言)。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熊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让学生回到原位。)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小熊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小熊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

  师:××同学,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因为我在我这个位置上看到了熊的膀子和身子,而图片上画的也是这个样子。

  师:答得真好。大家刚才都换位置观察了,请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生:(齐答)是。出示:

  (做法同上)

  继续出示:

  师: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小熊是这个样子的?(2号座位和4号座位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师:他们都站对了吗?(立即有几个学生坐下)

  师:你们几位同学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小熊膀子在左边,而图片上是在左边。

  生2:我看到的小熊膀子在右边,而图片上是在左边。

  生3重复生2的说法。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此时判错了的学生相继坐下)出示:

  (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小熊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师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熊的样子是不同的。)

  四、应用拓展

  (一)练*

  1.“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反馈,集体校对。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板书:不同的角度)

  教师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后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从不同位置去观察,在思考问题时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一片好评,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预设: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预设:

  生:从前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前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地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名同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预设: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前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某学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下列几何图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预设:

  (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4)学生动手操作。 (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几何体的长、宽、高,

  从前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


观察物体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7)

——《观察物体》教案优选【十】份

  《观察物体》教案 1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三、教学准备

  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预设: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预设:

  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现象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预设: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 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观察与想象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全面、有序的观察活动,使学生对所观察的物体有了整体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为下面的学*奠定基础的同时,培养了空间观念,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

  预设:

  (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4)学生动手操作

  (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数学学*应该是学生主动的、、开放的、积极的活动过程。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辅助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明确结论科学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

  (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

  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设计意图】从更理性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总结提炼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知识本质的*惯和意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1)学生试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2.提高练*:

  练一练

  【设计意图】通过连一连、找一找、想一想和猜一猜的活动,使学生认知得到巩固,为后续课程中进一步研究二维与三维图形打下基础。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视野,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四)提炼升华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预设: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预设:

  生: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凸显数学的应用。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

  《观察物体》教案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

  德育渗透:

  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惯。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比赛:快速抢答。下列照片中分别是什么?(师分别出示三组物体照片:电话、手机、手电筒。以下是一组图形照片。)

  师:同样一个物体照片,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却看不出?(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学生喜欢的“猜一猜”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引入:神探“冒险小虎队”的故事同学们知道吗?他们就是靠敏锐的观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们最*在忙些什么?(板书:观察)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讲神探小故事,声色并茂,立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出示例1:一位专家刚刚研制出一种新药,他把新药放在小药箱里,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药不见了,是谁偷了药?

  3.请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小药箱,问:你观察到什么?(分小组操作、交流。)

  4.“冒险小虎队”找到四个犯罪嫌疑人,他们每个人看了一眼小药箱后说了一句话:

  A 我看到的那一面上画了个红十字。

  B 我看到的那面上写:小药箱。

  C 我看到的是白色的面,没什么标记。

  D 药箱相对的面颜色是一样的。

  你认为谁说了谎话,为什么?(板书:推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5.如果前面为正面,其它面分别是什么面?如果右面为正面,其它面分别是什么面?

  小结:物体的左、右、正面都是相对的。

  6.填写观察实验报告:

  从不同角度观察下面三个物体,把你从各个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上面

  正面

  左右面

  7.如果降低高度,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课件出示)

  8.课间小歇:欣赏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欣赏古诗,进行美育教育,体现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

  (二)教学例2

  1.引入例2。

  神探“冒险小虎队”最*又在忙什么呢?某博物馆被盗了两件古董,被盗当天门窗都是锁好的。(形状如下)

  “冒险小虎队” 突然发现房梁上有一个小洞。接着,他们找到四个犯罪嫌疑人,他们每个人都画了古董的形状:

  A B C

  2.出示例2。

  (1)思考:他们谁是小偷?为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2)动手操作。

  (3)汇报,小结。

  三、巩固新知

  1.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状?

  2.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状?

  3.这是我看到的两个物体的一个面,它们可能是什么形状?

  4.画一画。

  选择两个物体摆一摆,先确定一个面为正面,然后分别从上面、正面、左(右)面等角度观察所摆物体,在纸上画出所见到的形状。

  5.猜一猜:展示作品,其它组同学猜猜这组物体是什么。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还学会了推理。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这几个实际动手操作的练*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他们对学*数学的兴趣。]

  《观察物体》教案 3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使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2、 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的情感和态度。

  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内容:P86--87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 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2、 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

  3、 在活动中培养学*数学的热情,以及良好的 交流、合作*惯。

  教具准备:一个大些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并在其六个面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个调查,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老师讲台上的这个长方体,你能看到它的哪几个面?注意:观察的时候人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

  学生观察后互相交流。

  讲述:观察长方体时,正对着我们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它的左侧和右侧的面都叫做侧面,顶上的一面叫上面,请小朋友们介绍一下你观察到哪几个面?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猜一猜,你知道从老师所站的这个地方观察到了几个面?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说说依据。

  2、出示图书柜图,问:这两幅图分别时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几个面?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小结:观察者站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物体的面也会不同。老师的个子高,她站的位置可以看到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而学生个子矮,她只能看到图书柜的正面和侧面,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

  二、组织练*

  1、想想做做1

  问:你能指出洗衣机和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

  学生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

  2、想想做做

  谈话:请同学们把文具盒放在桌子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然后告诉同桌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活动

  指名口答。

  3、想想做做3

  出示正方体、长方体模型,谈话:请小朋友们从各个方位进行观察,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两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三个面?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观察、讨论,小组交流, 请一组在班级内交流,其它组补充。

  讲述:因为正方体、长方体每两个是相对的,看到了上面就看不到下面,看到了正面就看不到后面,看到了左面就看不到右面,所以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请小朋友说说图中的正方体、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回答。

  4、想想做做4

  指名读题。

  谈话:想一想正方体的形状,你不看正方体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指名回答。

  谈话:把正方体拿出来,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看看回答对不对。

  学生活动。

  5、想想做做5

  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

  各自动手把两个小正方体照书上的样子摆在桌上。

  各自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自己摆成的物体。

  指名口答书中的问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物体,你有些什么收获?

  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教学内容:P88--89

  教学目标:

  1、 观察3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不同形状,并能画出看到的图形,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用3个正方体把物体摆出来。

  2、 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进行直观的思考。

  学具准备:1、每人准备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2、每人自制与正方体的面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7张。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你能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拼搭搭吗?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汇报,并将拼搭出的各种可能以图片形式贴于黑板上。

  3、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学*例题

  ⑴出示图形

  要求每人按照这幅图的样子,先摆一摆,摆好后相互检查摆法对不对。教师巡视,发现摆错的及时纠正,以达到每个学生都摆对。

  ⑵谈话:请同学们从正面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在桌上摆一摆,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张纸片表示的是哪个正方体的哪个面。全班交流。

  再从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这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用纸片摆一摆,同桌互相交流。

  问:为什么从侧面纸看到2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从上面看到了几个小正方体?摸一摸物体上面的这2个小正方体,它们在同一个*面内么?你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把高低不同的两个正方体看成在同一*面上,或设想把高的正方体压下去,压得和低的正方形在同一*面上。)

  ⑶问:你能在书上连一连吗?

  2、教学试一试

  ⑴指指名读题。问:题目要求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⑵谈话:每人尝试用3个正方体摆出符合要求的物体。摆好后从正面看一看,看到的图形是不是题目中图形的样子?再同桌互相检查。

  ⑶让学生画出从侧面看到的图形,再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画好后展示部分学生画出的图形,集体评讲。

  指名口答。问:你从侧面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从上面看呢?

  三、练*巩固

  1、想想做做1

  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

  学生各自按要求摆物体,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

  在书上连线。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2

  自由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

  独立把3个正方体横着摆成一个长方体,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出示图

  问:这幅图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3、 想想做做3

  读题,指名说出题目要求。

  谈话:如果想从上面看到的是 ,你能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摆吗?学生动手摆,摆好后互相检查。

  谈话:从正面和侧面分别看到了怎样的形状?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画好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

  4、想想做做4

  指名读题,问:这道题要求我们做什么?它与前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动手摆放物体,先自己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

  5、想想做做5

  出示下面的图形

  谈话:你知道上面的物体各是由几个正方体拼成的吗?

  小组内交流,重点讨论第三幅图里为什么有4个小正方体。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观察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两课时)

  《观察物体》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能正确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陶冶情操,深化美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到在不同的方位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学法指导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4人1小组玩具、多媒体(小黑板画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用课件出示玩具熊猫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依次出现,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谁看到的。)。

  这是从上面给一个物体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学生猜过后,出示第二幅照片,继续看…直到最后一张。

  二、探究新知。

  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1)4人小组拿出一件物品放在中间。进行观察,并互相说出你所看到的。

  (2)交换位置,再次观察这个物品,每位同学能从不同的方位看到这个物品。

  2、画出所看到的物体。

  (1)4人小组再拿出准备好的玩具,每人各自选一个方位坐好,并用笔把它画出来。

  (2)交流各自所画的作品,你发现了什么?

  (3)思考:同样的物品,为什么画出来后是不一样的呢?

  (4)根据学生所说作简单小结。

  3、辨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物体。

  (1)出示书中例一的插图。

  (2)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3)你是怎么判断的?。

  三、课堂检测。

  (1)完成课后“做一做。”(68页)。

  (2)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3)从不同位置观察下列物体的形状。

  (4)让生分别说一说看到的形状。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观察物体》教案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67页。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4、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难点:

  能从不同位置正确观察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玩具汽车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激发学*兴趣。

  师;你们喜欢读故事书吗?那你们一定知道很多侦探的故事啰!老师请你们今天也做一回侦探好吗?

  2、出示挂图,请学生找出你认为不合适的地方。(学生汇报后)

  3、导入课题,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侦探,必须要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怎样进行观察呢?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观察实物,掌握新知。

  1、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上的小汽车。

  2、引导学生说说(小组内)你看到的小汽车的部位。

  3、操作: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部位画出来。

  4、展示一组学生画出的图形,指名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画的。

  5、置疑:他们画得都是汽车,可为什么画得各不相同呢?除了我们刚刚从前、后、左、右去观察汽车外,你还想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汇报、点评)

  6、拓展延伸:请小组长把水杯拿出来放在车头的前边,小组内互说水杯和汽车的位置关系,请一组学生汇报。

  8: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投影显示67页例1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2、课件演示:“侦探训练营”闯关活动。

  四、全课:

  这结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个学*小组表现的最好?

  五、课后建议: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份?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观察物体》教案 6

  教材分析:

  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是以后教学几何中的“三视图”的基础。本课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以后学*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作准备。将教材提供的恐龙换成玩具熊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在*时生活中观察物体都有经历,但思维处于无序的、无意识的状态,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教学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层面上提升到数学思考层面上,挖掘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的因素。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不同位置拍摄的玩具熊照片、吸铁石

  学具:教材、玩具小熊每组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我们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认识了吗?如果老师给你看一下我们班其中一位同学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来呢?(出示学生的背面照)

  咦!他是谁?猜一猜。不是说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谁了吗?怎么有这么多答案呀?

  要不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出示两张侧面照)

  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样呢?好,接下来咱们就来揭开谜底,一起数,1、2、3。( ),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

  (2)师: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地看就叫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班上某个小朋友的背面、侧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胜新,让他们猜一猜,这个班上的同学是谁?在游戏似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因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一)本位观察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群小客人,就在2号同学的课桌里,快点把它请出来!是谁呀?让小熊面对着黑板坐坐好。今天这些小熊将和我们一起来学*,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加入我们小组!

  2、好,下面请你轻轻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大家都分别坐在了小熊的前、后、左、右,那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再面对小熊坐好,观察好了,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3、师: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呢?

  生1:我坐在小熊的前面,看到了它的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两只手、两只脚……

  师:恩,你观察得真仔细!(出示照片)谁看到的和他一样?向大家挥挥手。这些同学都坐在小熊的哪一面?(前面)所以他们看到的是小熊的正面。(板书:正面)一起读。

  生2:我坐在小熊的右边,看到了它的右手、右脚、右眼睛、右耳朵……

  师:看,这是老师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摄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其实是小熊的侧面。(板书:侧面)一起读。

  生3:我坐在小熊的后面,看到了它的后脑勺、后背、屁股、……

  师:(出示照片)谁也看到了小熊的后脑勺、后背和小屁股呢?请举手。你们都坐在它的(后面)。看到的是小熊的背面。(板书:背面)一起读。

  生4:我坐在小熊的左边,看到了它的左手、左脚、左眼睛、左耳朵……

  师:你观察得也很仔细!看,这是老师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摄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也是小熊的(侧面)。

  下面就请看到侧面的同学全部站起来!你们有的坐在小熊的左边,有的坐在小熊的(右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本位观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玩具。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背面的知识。

  (二)换位观察

  1、师: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别观察到了小猪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下面我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不好?听老师口令,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小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

  师:现在你观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个面?看到的样子和刚才一样吗?

  反馈。师:怎么不一样呢?

  2、师:咦,你们每个小组观察的是不是原来的那个小熊呀?小熊没变,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其他同学认为呢?

  (因为我们换过位置了;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了……)

  小结:是啊,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换位观察,要求学生按顺时针变换座位,再次对玩具进行观察。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玩具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玩具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为什么?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这个环节是第一个环节的递进,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有序的观察方法。

  (三)全面观察

  1、师: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你可以随意地观察小熊的每一个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

  (小组活动、讨论)

  师:你们刚才是怎么观察的?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生1:我转了一圈,观察了小熊的……

  师:我们请这组的四个小朋友一起来演示一下。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你们觉得这样能看清小熊的每个面吗?

  生2:把小熊转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个面。

  师:转给我们看看。你们觉得他们组的方法怎么样?

  其他小组也把小熊转一圈,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每一个面。

  3、师:看清楚了吗?让小熊面朝黑板。

  (媒体出示正面照、一张侧面照、背面照)老师这里有一些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熊照片,我任意选一张,你认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边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边,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好不好!

  【设计意图】全面观察,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能观察到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明确观察物体可以围着物体转一圈,也可以通过转动物体来看到不同的面。

  在这一系列的观察动中,我让学生体验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

  三、应用拓展,激励创新

  1、观察恐龙。

  师: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瞧,这三位小朋友在观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拿出练*纸,把名字写在每幅图的下面。(交流)

  师:第一幅图是谁看到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第一幅图是小明看到的。因为小明在恐龙的旁边,看到的是它的侧面。

  第二幅图是小亮看到的。因为小亮在恐龙的前面,看到了恐龙的头,是它的正面。

  第三幅图是小红看到的。因为小红在恐龙的后面,看到了恐龙的屁股和尾巴,

  是它的背面。

  2、连线练*。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书本、铅笔盒等等,你有没有观察过呀?瞧!这几个小朋友把数学书叠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体)那么他们分别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个面呢?请在练*纸上连一连!(反馈)

  3、观察杯子。

  看样子,小朋友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了,试试能不能帮这四个小朋友解决一下问题呢?这四个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们看到的杯子会一样吗?那他们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呢?(思考一会儿再出示)

  (出示从前、后、左、右、上面看到的杯子)是谁看到的?

  4、猜物品游戏。

  这几天,老师也去观察了一些东西,还把它们其中的一个面拍了下来,(出示)你能猜出这些分别是什么东西吗?哪个猜到了你可以先说哪个。

  (1)卷笔机的正面。

  (2)铅笔盒的侧面。老师拍的是铅笔盒的哪个面?(侧面)

  (3)手机背面。

  (4)可乐的上面。?老师拍的是可乐的哪个面?(上面)

  师:刚才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为什么有的那么难认呢?(只看物体其中的一个面)

  师:那你们说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各个面都要看一看;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要全面地看……)

  师: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练*的设计上,我安排了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课本内容的连线,这是多方位的一种对应练*。其次设计了观察一个长方体的活动,把小组中同学的书本合放在一起,判断形状。第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所见物体形状的关系,出示了同一杯子不同方位的四幅图片,让学生猜测观察者是在杯子的哪个方向观察的,由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一组猜物游戏,只看一个面,让学生来猜一猜是什么东西。通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告诉学生,观察物体,须全面才能见其真面目。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1、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吗?那么,你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

  (我知道观察物体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观察的位置或者转动物体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我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2、欣赏学校照片。

  下面就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一下咱们校园的几个景点,请你边看边大声地说出来,你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哪个面,行吗?(播放)

  师:喜欢这些照片吗?其实数学知识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就看大家愿不愿意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请大家选择生活中其他的物体,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

  《观察物体》教案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 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第一个人摸到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

  (生交流)其实把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恐龙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恐龙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恐龙。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

  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恐龙的( )面,我看到了恐龙的( )”。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恐龙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恐龙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三个面的恐龙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巩固 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数学课本的上下 认识上面、下面 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配一个练*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恐龙、数学课本,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巩固练*

  1、 摄影展览,连一连:

  小猴子照出来的是:

  小兔子照出来的是:

  2、下面个图分别是在车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3、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连一连。

  4、连一连,并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5、 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四、 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板书设计: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观察物体》教案 8

  教学目标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辨认。

  3、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辨认。

  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观察活动

  师出示洗衣机,每位学生坐在座位上看洗衣机,说一说你看到什么?两人一组说一说。

  二、观察物体

  1.出示小气车图。(略)

  2.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3.分小组讨论。

  4.判断练*

  5.出示小朋友看熊猫图。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判断出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哪幅是兰兰看到的?

  6.电脑显示大象、小猫、小猴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分小组说一说,他们看到的是哪一面?用直线连接。

  三、观察物体

  1.桌上摆出自己的玩具,同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看到的什么?

  2.讨论:为什么小组内四个同学看到的物体都不一样?一个物体可以分为几个方向去看?

  四、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教案 9

  第一课时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学生喜欢的玩具,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请学生带着不同的头饰跟着音乐自己表演动作,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能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吗 "

  二,活动:请同学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摆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玩具的'形状.

  1.小组汇报:你喜爱的玩具在哪儿 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画玩具.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的动物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画出来.

  3.作品展示.请学生介绍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

  4.判断.出示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的图片,用找朋友的方式进行配对.

  5.(出示课题)师:原来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三,进一步体验:

  1.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老 师同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2.连线游戏.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四,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第二课时 轴对称

  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具准备:对称图形卡片若干,水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引入

  1.课件出示(蜻蜓,蝴蝶画面).蝴蝶说:"蜻蜓阿姨,我想在妈妈生日那天送件亲手做的衣服,可是老做不好,怎么办呢 "(出现三种不对称的衣服图形)

  蜻蜓阿姨说:"好孩子,别着急,我先带你到图形城去逛逛,回来之后你一定会做."

  二,新课

  (一)初步认识对称图形

  1.(课件出示:逐渐打开的两扇门,同时播放《春天》这首歌).师说:"多么美的景色,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画面上有些什么吗 "(蝴蝶,花,树叶,树用课件依次出现)

  2.师说:"你们能猜一猜这几种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每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商量,然后小组汇报)

  3.老师说:"象这样左右两边或者上下都一样的形状,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的图形(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就和蜻蜓蝴蝶一起认识认识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出示课题)

  4.(课件展示:蜻蜓蝴蝶来到自选商场),师说:"小朋友们,你能在图形卡中选出两个来拼成一个对称图形吗 "然后小组活动,请一人汇报所拼成的对称图形.

  师说:"有没有不能拼成的,为什么 "

  5.课件出示,蝴蝶说:"哦,我知道了,衣服也是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怎么剪呢 "

  (1)请小朋友帮它她剪一剪,试一试,看看你能否成功.

  (2)小组活动,用彩色纸剪对称图形.

  (3)小组展示,并讲一讲怎样剪的.

  (4)小结:原来把纸对折就可以剪出一个对称图形,那么折过之后的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课件出示)然后请师生一起来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师说:"老师提一个建议,让我们把刚才剪的对称的对称轴用笔都画出来,看谁画得直,画得好." 小组展示.

  7.师说:"原来,有个这个折痕,就可以帮助我们画对称轴,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对称图形呢 "

  (二)画对称轴

  1.课件展示:蜻蜓带着蝴蝶来到图形屋,看到三位对称图形长辈.说:"你能画出对称轴吗 "请小朋友拿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卡片自己折一折,画一画,找找看每种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2.小组展示.

  3.课件展示:对称轴的画法

  4.小结:师说:"小朋友们真聪明,能找出同一个对称图形不同的对称轴,而且还知道长方形有两个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三)课件展示:它们又来到图形市场.

  1.蝴蝶说:"怎么这些图形只有一半,另一半呢 请小朋友们帮它们画出另一半,行吗 "

  2.介绍方法

  (四)蝴蝶和蜻蜓离开了图形大厦,蝴蝶说:"蜻蜓阿姨,我会做了,会做了,用对称的方法来剪衣服,我一定会做好的,谢谢你."

  三,总结

  师说:"对,正如蝴蝶姑娘所说的,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对称的图形,正因为此,我们看到的事物才多姿多彩,我们的数学知识才会越来越丰富,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去更多的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第三课时 镜像对称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像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镜子,书第71页的开放题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

  2.出示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请小朋友说一说,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 3)小结: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 "出示一面大镜子,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

  (1)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2)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3)学生任意做动作.

  4.在桌面上摆出蝴蝶,大礼堂,青蛙,雪花等图形的一半,让同学把镜子与这些图形垂直竖放,观察镜子里面是有什么

  5.判断,书第71页第5题

  6.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6.总结: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观察物体》教案 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 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评析:通过观察从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二、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小熊“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评析: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照片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评析:有了上面给小熊“拍照”的经历,学生不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在书上连一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他们利用在上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想象并作出判断。]

  3、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评析: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4、观察茶壶和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评析:观察对象由单个物体发展到两个物体的组合,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结果,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有所不同。]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在学生经历了三次观察物体的活动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活动过程、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评析:让学生根据大楼的照片想象大楼前、后、左、右的视图,由于在课堂里无法进行实际观察,学生需要综合应用在前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相关的旧知才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作支撑,这对一年级的的小朋友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里向学生提出这一任务,主要是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一种机会。在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想象结果的基础上,再出示各种视图,一方面让学生作出选择和判断,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了反馈。]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总评:本课的设计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1、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设计者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活动作了精心设计。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2、立足于用好教材,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观察物体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8)

——观察蚂蚱作文范文十份

  观察蚂蚱作文 1

  在故乡,在那一座座小山上,曾是我们玩耍的天堂。要是我回到故乡,每天都要传来一阵阵欢笑声.

  一天,爸爸带我到乡下去玩.我带着一个瓶子,哼着小曲,高高兴兴地走向小山,“啊!这里的蚂蚱真多啊!”我欢呼起来。有的蹦蹦跳跳的看得我眼花缭乱;有的静静地爬在草上。我盯中了一只蚂蚱,我把手握成碗的形状,一下子向蚂蚱扑去。谁知并不像我想像中那么简单,它用力弹动后腿,跳到了一根小草上。我生气及了,一下向蚂蚱抓去。抓是抓到了,可是,它后腿的刺,刺疼了我,我一放手看见我的手流血了。可我并没有放弃,我又一抓,拿起来一看只剩下只断了的腿,我哈哈大笑。因为蚂蚱断了一只腿就没有那么大的劲了。我一抓

  终于抓到了。后来经过重重困难我终于抓到了一满瓶。

  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了,但在那一座座小山上,我们的笑声依然在回荡。

  观察蚂蚱作文 2

  暑假的一个下午,奶奶、爸爸和我去马莲台捉蚂蚱。

  走下一个大坡,顺着湖边的小路往里走,路越来越窄,草越来越多。漫山遍野都是牵牛花的蔓、葎草的藤。我们一边走一边用脚踢着草丛,想把蚂蚱轰出来。

  还是爸爸厉害,没走几步他就发现一只绿色的蚂蚱。爸爸伸出双手轻轻一拢,就捉到了那只蚂蚱。可就在我把蚂蚱往瓶子里放的时候,它趁机逃跑了。爸爸笑着说:“不要紧,草丛里面还有很多蚂蚱。”

  我们继续前行。我猫着腰,盯着草丛。“我捉到一只蚂蚱了!”奶奶叫着。我立刻跑到奶奶跟前仔细瞧了起来,这是一只細细长长的“扁担钩”,它的翅膀绿绿的,六条细腿格外轻盈。我吸取刚才的教训,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瓶子里。就这样,我们捉了一只又一只蚂蚱,瓶子里的蚂蚱越来越多。有草绿色的“扁担钩”,有土黄色的“沙马牛”,还有咖啡色的“胖姑娘”……

  今天的收获真不小,我们开开心心地满载而归!

  观察蚂蚱作文 3

  有一天,小蚂蚱觉得很无聊,想找个伙伴陪它玩,它四下望望发现了小蚂蚁,小蚂蚁似乎在忙着什么,也没看见它。

  于是蚂蚱跑过去和蚂蚁说:“小蚂蚁小蚂蚁!你能和我唱歌么?”

  小蚂蚁头也不抬的说:“不行啊,我正忙着呢。”

  “你忙什么啊?我都没事干,好无聊啊!”

  小蚂蚁依旧边干活边说:“我要准备冬季的食物,你也快去准备啊,再晚就来不及了。”

  小蚂蚱根本没把蚂蚁的话当回事,继续吃喝玩乐到处溜达……

  冬天来了,小蚂蚱冻得哆哆嗦嗦,还饿着肚子。蚂蚁看到它就说:“你看看你,把时间都浪费了,现在这么冷外面根本没食物的,我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你一点,但是你要答应我,明年为自己提前准备过冬食物,不可以懒惰了!”小蚂蚱满口答应,露出惭愧的表情。

  观察蚂蚱作文 4

  今天,我和妹妹在大草坪玩耍时,突然我发现草丛中有东西在跳动,我蹑手蹑脚的扑上去抓了一只,张开手掌一看原来是一只蚂蚱呀!于是我把它装到一个瓶子里,仔细的.观察起来,蚂蚱长得细细长长的,身披绿衣裳,特别可爱!

  它尖尖的脑袋上长着一对长长的八字触须,脑袋中间还镶嵌着一对芝麻大的黑眼睛,左边一只右边一只可对称了。“扑哧扑哧,”这是什么声音?哦,原来是蚂蚱在扑翅膀,想要逃跑,它的翅膀像两片薄薄的叶子重叠在一起盖住了他那小毛虫似的身体,遇到危险时,它可以飞着逃跑。

  蚂蚱还有六条腿,前四条又细又短,后面两条又粗又长,而且每条腿都长有像锯齿形状的钩子,可以牢牢抓住东西。蚂蚱不仅会飞还会跳只要他使劲一蹬她的长腿就可以跳得又高有远,我心想:“如果它去参加跳高跳远比赛一定能得冠军。”

  蚂蚱喜欢吃青草,别看它的身材苗条嘴巴小,它可会吃了一根长长的青草几分钟就被他磨光了,吃光后它立马会拉出一节节黑色的粪便可不文明了。

  这就是蚂蚱如果你也喜欢他可以去他的家——草丛中找它。

  观察蚂蚱作文 5

  蚂蚱喜欢停在高处,八双黑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一根草。它的颜色不是很鲜艳,不过善于隐藏在草丛里。他的身体是黑色的,只有一双翅膀是翠绿色的。它的鼻子很灵,可视力不怎么好。它一双小小的眼睛下面,有一张小小的嘴。别看它的嘴小,不过可硬了,不只如此,它的嘴旁边,有六对锋利的小爪子,可以帮助它咬东西。

  蚂蚱爱“吱吱”地叫,不一会儿,又停下来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地面,等待着虫子的到来。

  虫子慢悠悠的爬过来,警惕地注视着前方。尽管它这样机灵,可还是难以逃脱蚂蚱那敏锐的鼻子,蚂蚱爬下草,用鼻子寻找着虫子的气味。不一会儿,它就找到了虫子,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只有草还在摇晃,虫子还在挣扎。

  观察蚂蚱作文 6

  一天我和老妹下楼去玩,遇到了彤彤一一一我们的好朋友。她一看到俺们就说:“要不去抓蚂蚱。"我们满口说;“好。"便一路小跑到了蚂蚱圣地。

  我负责用树技扫动草丛,蚂蚱便跳了出来,我一看,发现它静静的站在一片叶子上。我便叫彤彤来抓,因为我怕虫。

  一会儿,彤彤把一只光抓到的蚂蚱交给我妹,叫她抓着不要用力。妹妹小心翼翼的抓着。

  我仔细的看着老妹手中的蚂蚱,它的身体是绿色的,长着一对长长的触须,四只半透明的脚不安分的舞动着,身上有着棕色的小点点,眼睛是红中带有小黑点的。

  突然老妹一用力蚂蚱屎从屁股里挤了出来,它的屎一粒一粒的,标色的。我一看到狂笑不止。彤彤也来了。看到也哈哈大笑,我的老妹啊,真是一个奇才。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小小的蚂蚱身体结构竟然那么复杂。

  上网一查。竟然发现蚂蚱是有翅膀的。

  我想。原来我们的生活不一定只呆在小空间。要去多多开拓自己的眼界,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由衷的感叹!

  观察蚂蚱作文 7

  今天,一个意外发现了一只绿蚂蚱,还看见了他怎莫吃草了!嘿嘿!你想了解了吧!那么!下来我就大发慈善,给你讲讲吧!!!

  蚂蚱很小,但我看着却很大,我的心由此引了起来,这个小虫子全身都是绿的,好像是一棵草似的,怎么说呢!

  它的嘴巴是由无数根小毛做成,吃的时候是“横行霸道”(能把叶子吃成一条横线)蚂蚱以植物的叶子为食物,尤其喜欢吃水稻的叶子。盛夏季节,水足肥饱,气温升高,水稻生长得很茂盛,一片一片的稻田,绿得发黑,像是用油灌过。而这时的蚂蚱呢,也像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仿佛一夜间长成,胃口特别好。稻叶便成了它们的美味佳肴,叶子常常被它们吃得豁豁牙牙,看上去像城墙的堞垛,嘿嘿!!你知道了吧!

  观察蚂蚱作文 8

  国庆节的一天,我还没吃早饭,想骑着自行车和奶奶一起去街上买早饭,奶奶不同意,就说:“院子里有很多蚂蚱,你还是去捉蚂蚱吧!”我一听就乐了,早就把骑自行车的事抛到九霄云外了。

  我拿着瓶子迫不急待地来到院子里。我们家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里种了许多花花草草,特别是门前的两棵大铁树,下面长着一大堆绿色的植物,爷爷说这草可以治病的,现在这些草药上被咬了一个个破洞庭湖,我想一定是蚂蚱做的坏事!

  忽然,我看见一只蚂蚱一动不动地停在树叶上,我悄悄地弯下腰伸出手迅速地把它给捉住了。我高兴地喊:“我捉到了一只蚂蚱!”我赶紧打开盖子,把捉到的蚂蚱放到瓶子里,马上盖好盖子。只见它全身绿得发亮,长着一对细得像头发丝一样的触角,圆圆的水灵灵的眼睛,再加上一张又黑又小的嘴巴,可爱极了。它的两条腿很会弹跳,虽然被我装进了瓶子,但还在那里蹦达。

  有了蚂蚱这个新伙伴,我再也不会感到无聊了。

  观察蚂蚱作文 9

  星期天的上午,我写完作业来到了楼下花园去玩,忽然看到草丛中有什么东西在一动一动的,我悄悄地走进一看,咦!这个一动一动的小东西,原来是一只小蚂蚱。我张开双手,往前一扑,被我抓到了,它在我的手心里乱动,我赶忙跑回家把它放进了一个玻璃瓶里,并把盖子上戳了几个小洞,防止它窒息死亡。

  这只小蚂蚱的个头不大,全身大概3厘米长左右,头上长着两根小触角,两只小眼睛比蚂蚁的眼睛还小,圆圆的,椭圆形的小脑袋一晃一晃的,六条强壮有力的腿,配上一身翠绿的外衣,非常可爱。我找来了青菜叶放进了瓶子里,可它还是不安分,在瓶子里一蹦一跳的,大概想出来吧。中午爸爸正在看报纸,突然,“嘭”的一声,把老爸吓的一跳,我被老爸的表情逗得哈哈大笑。

  这就是秋天的小蚂蚱,一只可爱的'小蚂蚱,它陪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一天,傍晚我把它又放回到了小花园,它属于那里,回到大自然中。明年我们再见,可爱的小蚂蚱。

  观察蚂蚱作文 10

  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体育场,准备捉几只蚂蚱回家观察,因为我是第一次捉蚂蚱,心里不免有些紧张,爸爸妈妈就告诉我捉蚂蚱的要领,于是我就放开手脚开始行动起来。

  因为有了爸爸妈妈告诉我的要领,我捉起蚂蚱来倍感轻松,不过一刻钟左右,我就捉了有八、九只蚂蚱,这时爸爸妈妈也跑步归来,我们便慢慢走回了家。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脑,上网查找关于蚂蚱的种种资料。

  翻到关于蚂蚱的资料,首先映入我眼帘也最让我吃惊的是这么一句话,“蝗虫又名‘草螟’、‘蝈蚂’、‘蚱蚂’、‘蚂蚱’等,人们常说的蚂蚱只是蝗虫的幼虫,并不是单独的物种。”看到这句话,我不禁惊呆了,一想起我的手曾和蝗虫的幼虫亲密地接触过,我就觉得有点恶心,但我还是把查找出的资料继续看了下去。资料上说蝗虫全身通常为绿色、灰色、褐色或黑褐色,头大,触角短;脚发达,尤其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这个特点使蝗虫成为了跳跃专家,虽然幼虫只能跳跃,但成虫可以飞行,有时也可以跳跃。蝗虫大多以植物为食物,它们比较喜欢吃肥厚的叶子,比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大多数是作物的重要害虫。蝗虫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在严重干旱时可能会大量爆发,对自然界和人类形成灾害,也就是所谓的蝗灾。

  看到这里,我十分惊讶,没想到小小的蝗虫,里面也会有这么大的学问,看来学无止境是有道理的。


观察物体说课稿范文十份(扩展9)

——甲虫观察日记范文十份

  甲虫观察日记 1

  有一天,一只小甲虫从树上爬下来,到水塘边喝水,一不小心掉到水塘里去了。小甲虫着急地喊:“救命,救命!”

  一只小鸭在一个水塘里游泳听见了,就连忙顺着声音游去,只见一只小甲虫在水里挣扎。小鸭游到小甲虫身边对小甲虫说:“小甲虫上来吧!”小甲虫看见小鸭就连忙爬到小鸭的身上。小鸭带着小甲虫顺着风儿游到岸边。小甲虫得救了,小甲虫对小鸭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命。”小鸭笑笑说:“不用谢,以后你要小心点!”

  大过年了,家家要杀鸡鸭。小甲虫知道了这件事想:“小鸭也肯定逃不过这场噩杀的命运,小甲虫狠狠地咬了们一口,人们脑袋一晃,一下子就把小鸭放了,小鸭得救了。

  小鸭来到人们的身后,对小甲虫说:”小甲虫,太感谢你了!“小甲虫却说”不用谢,上次我掉到水塘里,要是没有你的帮助,我早就淹死了。“

  甲虫观察日记 2

  我站在阳台上,忽然听到一声砰的声音,我一看,原来是一只不知名的小甲虫,落在了阳台上的脸盆里。这是一只黑褐色的小甲虫,只有豆粒大。它的头上长着两根长须,左晃晃右晃晃,好像在探路。背上有一个椭圆形的壳,上面还有花纹。这只甲虫有四对脚,前两对脚用来向前踏进,第三对脚用来站立,最后一对脚用来向后蹬,走起路来一伸一拱的。

  这只甲虫一直在试图着爬出脸盆。它先从正面爬,两根长须不停地摆动着,两对前脚努力地向前踏伸,后两对脚使劲地向后蹬,拼命地往上爬。但由于盆壁太陡太滑,小甲虫没爬多高,就掉下去了。前面不行,它绕到左边重新来,结果不行。它又绕到右边,还是失败了。这次干脆横着爬,遗憾的是它还是没能爬出脸盆。

  看到这里,我产生了一种为它求生的想法,我捧起它,把它放到了窗外。

  小甲虫,我希望你找到你的伙伴。

  甲虫观察日记 3

  星期天,我站在阳台上,望着窗外随风摇曳的小树,不禁陷入了遐想。忽然身边传来哗啦啦的声响,回头一看,一只小甲虫,不知什么原因,落在阳台上不锈钢的脸盆里,正乱扑腾呢!

  这是一只褐色的小甲虫,只有指甲盖那么大,头上长着两根长须,左晃右晃,好像在探路似的。椭圆形的背壳,细小的花纹清晰可见。

  这只小甲虫一直想努力地爬出脸盆。它先从正面往上爬,两根长须不停地摆动着,两对前脚拼命地向前伸,两对后脚使劲地蹬。但由于盆壁太滑,小甲虫没爬多高就滑落下来了。前面爬行失败了,它转身从右边往上爬,结果又失败了。它见右边不行,就再换个方向,向左边爬,结果可想而知。直接向上爬不行,它又改变方法,横着爬,但遗憾的是还是不能爬出脸盆!一次又一次,一个方向再一个方向,多么顽强的小甲虫呀!

  我不忍心再看下去了,把小甲虫轻轻捏起,让它沿着阳台自由爬行,希望它能找到自己的伙伴。

  这是一只多么顽强的小甲虫呀!

  甲虫观察日记 4

  我是一只小甲虫,生活在树林里,是大自然的一员,我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每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十分快乐。

  我的一天从早上开始,我呼吸着空气,嚼着一片绿叶,喝了几口露水,便开始了新的一天。我慢慢地向前走,突然,前面停了下来,我上前询问情况,原来是一块石头堵住了道路,这可怎么办?突然,飞了一架“直升机”,——蜻蜓抬走了石头

  我再走向前,看到了蚂蚁的搬粮队,正好肚子饿了,便冲上去吃。不料被发现了,我打不过它们,只能留下来当劳工。

  我到了蚁巢,那里好壮观,有粮房,卵房,还有宿舍,可我不能住,便离开了,我出去一看,天暗了,我搬了一天也累了。

  我爬上一棵树,吃了晚饭,喝了水,就躺在一片绿叶下,听着蟋蟀的歌,渐渐睡了……

  甲虫观察日记 5

  夏天到了,我们经常看见一些甲虫,其实,甲虫有两类,一类是绿里透金点的金甲虫;还有一类是从头绿到底,还会吐屎的普通甲虫,这种绿甲虫人们很讨厌它,因为它随时都会吐屎,屎味非常臭。我最喜欢的还是金甲虫。

  金甲虫长着一个正方形的头,四方形的嘴边还有一对触角;连接头部和腹部的是一个三角形的脖子。腹部上面有一对对称的甲壳翅膀,下面隐藏着一对薄如丝的小翅膀。腹部下有六只长有小刺的脚,其中后肢最发达,不飞时,就抓住东西爬行。有时,金甲虫飞到人们的屋檐下休息或者飞到人家里,有时飞高一点,就会撞到天花板而掉下来。

  这时你看见了,跑过去轻而易举就能把金甲虫捉住了,根本不费吹灰之力。当甲虫六脚朝天,仰面躺在地上时,你只要用手轻轻指指它的肚子,它的六只脚就牢牢地爬在你的手指上了。你说,金甲虫可不可爱?

  这就是夏天我们最喜欢玩的的金甲虫。是它使我的童年更加五彩缤纷,令人难忘。

  甲虫观察日记 6

  这次,老师让我们观察一种甲虫,一回家,我就在小区中寻找甲虫。

  不一会儿,我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只黑甲虫,它披着一身黑色的大袍子,两只触角虽然很短,但十分坚硬。六只小爪子紧贴着地面。它只有三四厘米长,可真像小人国的一名黑衣战士。这只黑甲虫躺着树阴下,似乎正在谁午觉呢!;我把这只甲虫定为研究对象,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碰他。“咦,奇怪,它怎么不动了?”我自言自语道。

  我又去碰碰它,可它仍然一动不动。我索性将它翻了跟头,可它还是像个木头人,毫无反应。原来是个死甲虫,没办法,只好继续找其他的研究对象了。我走了几步,发现笔掉了,便立刻回去。嘿,那只黑大帅”正慢慢的移动呢!我立刻来了兴致,又去碰碰它,可是甲虫和刚才一样一动不动,难道甲虫会装死?

  我后退了几步,盯着甲虫,进行观察。过了几分钟,它向前开始移动,又“活”了。原来甲虫还会装死呀!我发现了这个秘密,十分高兴。我想知道甲虫为什么会装死,便打开电脑进行搜索,终于发现:这是它们一种很简单的刺激反应。当它们感觉周围环境有变化(如光线变化、气流变化),神经就会发出信号,指挥肌肉收缩,全身紧紧蜷缩成一团,向下滚落,以保护自己。

  大自然多么神奇呀,每个生物都有自我保护的本领。我要多学*知识,去探索大自然更多的奥秘。

  甲虫观察日记 7

  从前,有一只小甲虫,它一直都想到书本里冒险。

  有一天,它趁着小主人不注意,偷偷地爬上了书本,哪知小主人“啪”地一下就把书给合上了!

  小甲虫只觉得眼前一黑,接着就被传送到了一个山洞里。

  山洞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请把金矿、一片玫瑰花的花瓣带过来,放在石碑上就可以回去了。

  小甲虫看完,马上就在石碑旁找到了金矿,可这玫瑰花的花瓣上哪儿找呢?

  此时小甲虫实在是很害怕,所以它就一个劲儿地往前爬去。

  忽然,小甲虫的头碰到了一块石壁,它抬头一看,发现石壁上还写了一行字:玫瑰花的花瓣就在一般人看得到但拿不到的地方。

  一般人看得到但拿不到的地方是哪儿呢?正当小甲虫疑惑的时候,它感觉到头顶上有一个地方闪了一下,于是它迅速地向那一光点爬去。只见光点尽头的地方,有一片玫瑰花的花瓣!

  正当小甲虫想要拿起花瓣的时候,它又回到了小主人的家。原来,小主人无意间把书打开,小甲虫就出来了。

  甲虫观察日记 8

  星期五我们在排练校运会方队的时候,我偶然在跑道上抓到了一只小甲虫。

  小甲虫全身都是黑色的,头部有一对触角,它还有六只脚。当我把小甲虫放到我的手心时,小甲虫就在我的手心里爬来爬去,一刻也不休息,让我感觉痒痒的。如果我把手心握成拳头时,它就用它前面两只“锯子脚”去钻我手指与手指间的细缝,弄得我的手又痒又痛。

  放学回家以后,我先从我的房间找出了一个装回形针的小纸盒,然后抽了一张纸巾,把纸巾对折了两下,**整整地铺到了小纸盒里,最后我往小纸盒里放了一点饼干渣子,一个甲虫小窝就完工了。我把小甲虫放进去以后,又在纸盒的左右两侧分别扎了几个通气孔,然后我就把盖子盖上,这样甲虫既不会逃跑,也不会被闷死。

  第二天早晨,我打开纸盒一看,发现小甲虫不在了,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很惋惜,不过后来又想,我的小甲虫应该更喜欢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吧。于是我也不觉得惋惜了。

  甲虫观察日记 9

  有一天,甲虫和蚱蜢打赌,蚱蜢说:“只要你能游过海洋,我就当你的仆人,你让**什么我就干什么。”甲虫说:“好的,那我休息一下,准备出发!”

  第二天,甲虫和亲戚朋友告了别,开始了它的航行计划,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不过后来海上航行的困难出乎了它的预料,天气越来越冷,甲虫的食物也少了很多。本来它可以飞回陆地的,但是它没这么做,还是继续它的航行……

  直到有一天,饥寒交迫的甲虫快不行了,它开始后悔自己之前没有飞回去……就在这紧张又危急的关头,甲虫忽然看见一艘大船向它驶来,船上的人们把它和“乘风破浪号”一起捞了上来。后来甲虫和这些善良的人们一起去了他们的王国。几年以后,甲虫终于回到了它以前住的那草地,亲戚朋友们都瞪大了眼睛,特别是蚱蜢,开始后悔之前说的话了。

  是的,谁会坚持不懈,谁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甲虫观察日记 10

  夜晚,我独自走在田野中,月亮的余辉照耀在我的脸上,突然,我听到了一阵阵优美动听的“歌声”:“吱吱吱,吱吱”,“咕咕,咕咕”等。

  我一下子就被迷住了,我蹲着,发现了甲虫们的舞台……有许多黑甲虫音乐家和花瓣甲虫音乐家坐在“舞台”上:萤火虫在旁边一动也不动的站着,仿佛是舞台上多彩的灯光,一下子变绿一下子变紫;还有一大圈观众在台下欣赏着,每一支甲虫都沉醉在这优美的歌声里,我也不例外。还有演讲员、小丑呢!他们个个都表现得十分费力,观众们都鼓起掌来了。

  甲虫们一直从晚上唱到了早上,却也不觉得累,而我--这位特殊的观众,也跟着他们狂欢在了一起。我永远不会忘记,甲虫们的舞台和甲虫,他们为我预备了一个免费的演唱会……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