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范本10份

首页 / 说课稿 / |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1

  设计理念:

  以“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为基本理念。在设计中注重营造氛围激发感情,让学生在老师富有启发的语言中自主学*,合作学*,在探究中发展自己。《课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要求,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实践中读懂课文,积累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材料说明:

  这是新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以两幅清晰的画面,朴实的四段文字,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却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落了。”这样一个故事,让学生明白要全面看问题和虚心听取意见的道理。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是一篇有助于学生朗读、语感、理解从中明白道理的文章。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的生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

  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词、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本课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图一)师述: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面长满了绿叶,可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人后来得到了葫芦吗?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板书,读题。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得

  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或者问同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生字:

  葫芦藤哇盯言每治棵挂怪慢

  2)认读词语

  葫芦细长长满雪白可爱每天蚜虫自言自语盯着慢慢地

  3)指名分段读课文

  小结:从刚才的检查中,老师知道同学们个个都是聪明好学的孩子,很快就能与这么多的生词、新词交上朋友,我相信在后面的学*中,同学们表现得会更棒。

  三、自主合作,朗读感悟:

  学*第一段:

  1、(出示图一)师:刚开始那葫芦长得怎么样呢?自由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理解“长满”“谢”“挂”。

  生:从“长满”、“绿”、“挂”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

  生:从“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也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

  3、你欢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

  5、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里能看出种葫芦的人喜欢呢?

  生: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6、练*用“每天”造句。

  师:这颗葫芦长得这么好,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一定会结出大葫芦,实际上是这样吗?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这是为什么呢?

  小组合作学*第二、三段:

  出示思考题:1、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做的?

  2、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小组练读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交流汇报学*情况:

  1、指名回答

  2、随机指导朗读

  ⑴那个人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怎么想?理解:“盯着”“自言自语”,反复朗读体会此时种葫芦人的高兴心情。

  生:他心里想我的葫芦长得多好呀。

  生:我的葫芦又长大了一些了,你快长吧。

  生:他想我很快就可以收到这么多葫芦了。

  ⑵邻居提醒他要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他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这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生:他想我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有虫没关系。

  生:叶子跟葫芦没关系,我要的是葫芦。

  生:我要葫芦又不要叶子,叶子上有虫有什么关系。

  ⑶角色朗读(邻居:劝说,种葫芦的人:奇怪,不以为然)

  3、补充:(绿色加工厂)

  (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4、填空,明白原因:

  因为叶子出了(),叶子被虫()就(),没有叶子,不能把充足的养料送给小葫芦,小葫芦缺()所以都()。

  齐读第四段

  1、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学了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练*,发展语言

  1、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将怎么样来说服他呢?

  2、读编故事: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

  五、回归课题,总结延伸

  今天大家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其实在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多看课外书,你们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

  我要的葫芦

  叶子(绿、满)——生了蚜虫

  怕什么?还用治?

  一颗葫芦

  葫芦(可爱)——变黄,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2

  执教内容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的第二课时。本组教材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一组能给人以启迪的故事。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个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可是在葫芦长蚜虫后不听取邻居的建议,最后葫芦都掉落了的故事。从而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简短的故事里不仅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底蕴,即看待问题的眼光和和谐的邻里情。同时还有丰富的语言句式典范,如感叹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反问句“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等,这是对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和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具体落实。也是课程标准中“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的具体表现。

  二、说学情

  本文的语言描述浅显易懂,加上第一课时对课文的生字词和内容都有大致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引导孩子探究葫芦落了的原因就相对容易,但故事隐含的深刻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老师着重指导。

  三、说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借助以往写字的经验,端正地书写“盯、治”等生字。

  2、 联系上下文,体会种葫芦人的想法,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其中,联系上下文,体会种葫芦人的想法,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要尊重到学生的认知水*,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增强,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五、说学法

  语文学*的过程是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试图通过引导学生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六、 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复*旧知,质疑激趣

  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内容,首先在开课伊始出示一道填空练*,通过这道填空练*,回顾了葫芦的可爱,为本节课的学*做准备,同时又进行了说话练*,起到了内化语言,积累语言的作用。然后再通过课后第一题“这么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落了”这一问题的抛出,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

  (二) 探究原因,对话文本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分了两步展开教学。

  第一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让孩子们对比读,体会感叹句、陈述句、反问句的不同语气;通过“盯”和“自言自语”两个词语去品悟种葫芦人对叶子上的虫并不放在心上,感受他“一心只想要葫芦”,不听别人劝告的固执。同时利用形声字的规律等指导学生书写。

  第二步在孩子们了解了种葫芦人的心理活动后,相机补充葫芦的生长过程的资料,让孩子们懂得叶和果之间是有联系的。

  (三) 发展思维,内化语言

  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两个语言训练:

  1、说一说:如果你是那个人的邻居,你看见叶子上有小蚜虫,你会怎么劝呢?

  2、写一写:第二年春天,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

  这样内化了课文语言,对孩子进行人文教育,锻炼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为此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的灵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板书设计将以学生课堂生成为准。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在实施过程中会根据生成或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力争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3

  执教内容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的第二课时。本组教材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一组能给人以启迪的故事。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个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可是在葫芦长蚜虫后不听取邻居的建议,最后葫芦都掉落了的故事。从而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简短的故事里不仅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底蕴,即看待问题的眼光和和谐的邻里情。同时还有丰富的语言句式典范,如感叹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反问句“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等,这是对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和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具体落实。也是课程标准中“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的具体表现。

  二、说学情

  本文的语言描述浅显易懂,加上第一课时对课文的生字词和内容都有大致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引导孩子探究葫芦落了的原因就相对容易,但故事隐含的深刻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老师着重指导。

  三、说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借助以往写字的经验,端正地书写“盯、治”等生字。

  2、 联系上下文,体会种葫芦人的想法,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其中,联系上下文,体会种葫芦人的想法,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要尊重到学生的认知水*,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增强,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五、说学法

  语文学*的过程是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试图通过引导学生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六、 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复*旧知,质疑激趣

  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内容,首先在开课伊始出示一道填空练*,通过这道填空练*,回顾了葫芦的可爱,为本节课的学*做准备,同时又进行了说话练*,起到了内化语言,积累语言的作用。然后再通过课后第一题“这么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落了”这一问题的抛出,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

  (二) 探究原因,对话文本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分了两步展开教学。

  第一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让孩子们对比读,体会感叹句、陈述句、反问句的不同语气;通过“盯”和“自言自语”两个词语去品悟种葫芦人对叶子上的虫并不放在心上,感受他“一心只想要葫芦”,不听别人劝告的固执。同时利用形声字的规律等指导学生书写。

  第二步在孩子们了解了种葫芦人的心理活动后,相机补充葫芦的生长过程的资料,让孩子们懂得叶和果之间是有联系的。

  (三) 发展思维,内化语言

  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两个语言训练:

  1、说一说:如果你是那个人的邻居,你看见叶子上有小蚜虫,你会怎么劝呢?

  2、写一写:第二年春天,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

  这样内化了课文语言,对孩子进行人文教育,锻炼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为此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的灵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板书设计将以学生课堂生成为准。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在实施过程中会根据生成或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力争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4

  说教材:

  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直盯着葫芦,叶子长满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以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难字“挂怪”。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说教法、学法:

  1、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3、通过练*题,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实物、《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葫芦图片 ,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也可以做成工艺品。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读。

  二、学*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相互间的学*。两个人互相读一读画的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多媒体),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 藤 盯邻 哇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

  葫芦盯着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读。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学*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4个自然段)

  2、逐段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5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每天都去看)

  (4)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感叹句)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而后指名读。

  第四自然段 (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板书:落了。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别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反问句)有几个蚜虫不用怕,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读,而后指名读。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出示图片)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师生交流进:“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五、 朗读练*: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吗?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我还用问这句话吗?————

  2、这个字你能不会写吗?————

  3、这道题我做不出来吗?————

  六、布置作业

  给这个故事写个结尾。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5

  设计理念:

  以“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为基本理念。在设计中注重营造氛围激发感情,让学生在老师富有启发的语言中自主学*,合作学*,在探究中发展自己。《课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要求,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实践中读懂课文,积累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材料说明:

  这是新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以两幅清晰的画面,朴实的四段文字,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却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落了。”这样一个故事,让学生明白要全面看问题和虚心听取意见的道理。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是一篇有助于学生朗读、语感、理解从中明白道理的文章。

  教学目标:

  1、 会认读本课的生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词、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本课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图一)师述: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面长满了绿叶,可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人后来得到了葫芦吗?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板书,读题。

  二、 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得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或者问同学。

  2、 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分段读课文

  小结:从刚才的检查中,老师知道同学们个个都是聪明好学的孩子,很快就能与这么多的生词、新词交上朋友,我相信在后面的学*中,同学们表现得会更棒。

  三、 自主合作,朗读感悟:

  学*第一段:

  1、(出示图一)师:刚开始那葫芦长得怎么样呢?自由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2、 出示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理解“长满”“谢”“挂”。

  生:从“长满”、“绿”、“挂”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

  生:从“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也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

  3、 你欢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4、 指名读。

  5、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里能看出种葫芦的人喜欢呢?

  生: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6、 练*用“每天”造句。

  师:这颗葫芦长得这么好,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一定会结出大葫芦,实际上是这样吗?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这是为什么呢?

  小组合作学*第二、三段:

  出示思考题:

  1、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做的?

  2、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小组练读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交流汇报学*情况:

  1、 指名回答

  2、 随机指导朗读

  ⑴ 那个人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怎么想?理解:“盯着”“自言自语”,反复朗读体会此时种葫芦人的高兴心情。

  生:他心里想我的葫芦长得多好呀。

  生:我的葫芦又长大了一些了,你快长吧。

  生:他想我很快就可以收到这么多葫芦了。

  ⑵ 邻居提醒他要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他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这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生:他想我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有虫没关系。

  生:叶子跟葫芦没关系,我要的是葫芦。

  生:我要葫芦又不要叶子,叶子上有虫有什么关系。

  ⑶ 角色朗读(邻居:劝说,种葫芦的人:奇怪,不以为然)

  3、 补充:(绿色加工厂)

  (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4、 填空,明白原因:

  因为叶子出了( ),叶子被虫( )就( ),没有叶子,不能把充足的养料送给小葫芦,小葫芦缺( )所以都( )。

  齐读第四段

  1、 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 学了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四、 拓展练*,发展语言

  1、 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将怎么样来说服他呢?

  2、 读编故事: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

  五、 回归课题,总结延伸

  今天大家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其实在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多看课外书,你们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6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叶子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课件)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通过学*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件)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法与学法

  (课件)《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在此基础上,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浓厚的学*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的动画的特点,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各种葫芦制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老师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学* “葫芦”二字。(课件)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的有关葫芦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有关葫芦知识。告诉学生,它可以用来盛东西,装水、装酒,可以炒着吃,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学生对葫芦一定会充满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课件)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课本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为直观的教学辅助用具。在此基础上我利用书上的插图,把它变成一本有趣的连环画,借助连环画师生一起来合作,讲故事,这样既带领学生熟悉了课文,又为后面的朗读指导打好了基础。在完成合作讲故事后,让学生就课文质疑。

  (三)还原画面,读中积累

  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疑问后,老师接着说“我们听了这个故事,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学了整篇课文之后啊,相信你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引入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学*课文可能存在的阅读困难,教学中将课文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融整体感知、初读反馈、学*字词于一体,展开教学。并巧创情境,以补充连环画为抓手,充分发挥板画的功能,逗引孩子反复读书,在读中还原画面,在读中积累语言。让学生告诉我们,该在画面上画写什么,同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圈圈画画,找出描写葫芦藤、葫芦花、葫芦叶、小葫芦的句子,教师进行板画(课件)既找到了这一自然段的学*重点,又进行了学法的渗透指导,让学生体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边读书边圈画的好*惯。在二年级,识字写字依然是学*的重点,在本课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课件)在学*第一自然段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其中比较相似的两个字——哇和挂,这两个字在本课中既是要求会认的生字也是要求会写的生字,在处理上,让学生采用字形和字义联系的方法,利用偏旁来进行区分,并且利用换一换的办法,换不同的偏旁对这两个生字进行扩展,由两个字扩散到水洼的洼、青蛙的蛙、娃娃的娃,为了便于识记,我引入了一首生字童谣,在节奏和律动中我们既学*了知识,又感受了趣味,符合二年级孩子的学*特点。

  ( 课件)在学生找到描写葫芦藤、葫芦花、葫芦叶、小葫芦的句子,读出来跟大家分享时,我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并且通过给葫芦藤添叶子的环节让孩子体会”长满了”一词的意思,并且以添叶子作为激励手段,鼓励孩子读好“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这句话。

  (课件)在把葫芦画好后,我又有了一个“夸一夸”的设计,首先以夸可爱的小葫芦作为示范,让学生仿照夸一夸葫芦叶、葫芦花、葫芦藤,其中既点燃了孩子对小葫芦的喜爱,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同时还为与后文葫芦叶变黄、小葫芦的掉落进行对比作了铺垫。

  (四)首尾对比,造成悬念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就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这里教师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课文的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进行对比,直观形象,在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达到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同时也起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难过之时学生心中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课文的兴趣。

  (五)随乐起舞,趣味儿歌

  在课堂的结尾,教师通过一首儿歌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跟着熟悉的两只老虎的旋律进行哼唱,这样的形式是二年级的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和音乐相结合相渗透,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7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6个生字,会写“挂、哇”2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和第4自然段。

  3、通过看图和学文,引导学生感悟葫芦的可爱,也为小葫芦的变黄、脱落而可惜。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通过品词品句来感受葫芦的可爱,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在教学时,我以“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为教学思想,以“读”为主线,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怎样让学生成为学*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因此,课一开始,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猜谜语的特点,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其实学生都能很快猜出谜底,但我并不满足于此,我接着让学生说说理由。这样,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葫芦的有关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了有关葫芦知识,特别是当介绍到许多人还把葫芦制成工艺品时,学生对葫芦已经充满了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

  (二)字词教学注意音形义的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孩子们经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自学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觉得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写,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邻”和“盯”是两个形声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盯”的偏旁猜猜它的意思,有意识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形声字的特点,因为在汉字当中,形声字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也是学*、记忆汉字的一种方法。“哇”,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语气词,同时与前面学过的语气词联系起来,既学到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

  (三)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靠读,体察课文所蕴藏的丰富情感靠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靠读。因而,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如地读、动情地读,读出课文的节律、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神韵。

  如在激趣导入后,我首先让学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其次,在反馈时,进行朗读接力赛,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后请“小评委”进行评议。第三,深入细读,比如学*第一自然段,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完后数数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划出喜欢的句子,圈出喜欢的词语。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些什么,随机从“细长”、

  “雪白”、“多么可爱”、“每天”、“几次”等词语进行体会,同时辅以图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然后再采用指名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积极倡导新教改的大潮中,我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不但体现新的理念,更要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既活又实。

  比如:在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就注意了学生“芦”的读音,“芦”字单独出现出读二声,而与“葫”组成“葫芦”时读轻声。这个过程,不仅要让学生会读这个词语,更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样读的美。

  又如:引导学生从“细长的”体会到葫芦藤的样子时,我让学生说说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这一安排,让学生对细长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挂”用得更准确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挂”还可以换什么词?课文中用这个“挂”字给你什么感觉?从而让学生“挂”字所带来的美。

  再如:学完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根据葫芦的生长过程给词语进行重新排列,这一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说话和写话的能力。

  (五)发展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挖掘训练点,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得以驰骋。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说说“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觉得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假如你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这么可爱,你还会怎么说,怎么做?”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我要的是葫芦》。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说教材

  这部分的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首先是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性质的课文,讲的是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领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文章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寓言活泼生动,语言形象鲜明。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等葫、芦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有价值观:通过学*,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计划用时4分钟】浓厚的学*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语文的乐知者呢?我首先出示课题,提出问题: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又是什么呢?从课题中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计划用时6分钟】根据新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课件听读课文后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首尾对比,照成悬念【计划用时10分钟】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就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这里我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阅读中间两段感悟理解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样就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后,我用简捷的语言归纳,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吧!引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到感受葫芦的可爱。“这么可爱的葫芦,你希望它秋后长成什么样子呢?”点燃学生说的欲望之火,顺势过渡到第四自然段,并观察课文的两幅插图,在对两幅插图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惋惜、难过。而在惋惜难过之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理解过程,深究原因。【计划用时5分钟】

  对新提出的问题请小朋友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自由读、画出种葫芦人与他的邻居的对话;汇报所画的句子;同桌分角色练读;分角色汇报读等环节理解感悟葫芦变黄而且落了的原因。此环节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读、画、说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探究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说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在此出示输送养分的课件。出示直观形象的课件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葫芦的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多种感官参与学*还可以缓解学*造成的疲劳。

  (五)、回归主题,悟出道理。【计划用时8分钟】

  我们知道学的目的是为了会用。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学*基础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做人的道理。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听说过不听劝告、不懂科学的人,因为看问题不全面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的事例。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课所学道理的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活学活用,把学*从课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

  (六)、拓展交流,续编故事【计划用时4分钟】

  学了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一定会注意什么呢?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七)、布置作业,学以致用。【计划用时3分钟】

  这里主要设计了三项作业题:

  1、画一画你心目中的葫芦。

  2、收集有关葫芦的资料。

  3、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听。

  作业的设计,形式多样,不但为了巩固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为的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的板书属于图文并茂式,在设计上力求体现抓重点词课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文中蕴函的道理突显课文的中心。

  具体如下: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效果分析:

  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基本能达到我预测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9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聋校实验教材第七册的《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讲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要听从别人的正确劝告。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聋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分析的能力,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七个生字和新词

  2、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3、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技能目标:

  1、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能看课文插图说一段话

  情感目标:能够听从别人的正确劝告

  (3)说重点、难点

  教材紧紧围绕“葫芦”来发展情节,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那个人那么喜爱葫芦,为什么却没有得到葫芦,而考虑到学生双耳听力的损失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我把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和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 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主要采用朗读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方法的人。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耳聋学生如果将来走上社会不会学*,那么不要说创造,就连生存也会有问题,因此教给他们学*方法很重要,我打算采用朗读理解法、质疑提问法等学*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朗读可以显形,可以激趣,可以动情,可以启智,可以育人。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以朗读、体会为主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一、 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 先生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线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兴趣:把课文中的第一和第三幅图并列出现,让学生观察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课题是我要的是葫芦,从图中可以看出并没有得到葫芦,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产生了疑问,这就对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接着,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葫芦开始长得怎样?那个人的表现如何?后来葫芦有什么变化?他有什么反映?邻居怎么劝说?她又是怎么回答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辅导个别有困难得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再读课文,谈感悟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很适合学生去体会,去感悟这一单元是在看图学文的基础上安排的讲读课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因此我从以下三点来引导学生学*。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先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在朗读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可爱的小葫芦开始长的很好,最后为什么会落呢?学生畅所欲言,再朗读中间的两个自然段,感悟问题的原因。这样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说段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人物的心理、语言。我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阅读:(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主要表现在: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朗读句子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为什么呢?一是因为他不懂:叶子――蚜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课文中表现在什么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对句子朗读、人物的对话,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都通过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人物神态、语言比较丰富的课文,对聋生来说,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有一定的困难,也就是本课的难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和情感。我注重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朗读,能否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采用个别读、表演读、模仿读等多种形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树立信心,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用语感来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三、深读课文,话想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而想像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创造,在本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三个想象说话:

  (1)小葫芦很可爱,但课文中没有具体说明,让学生说一说小葫芦是怎样的可爱,用语言来描述,使概括叙述具体化。在想象的基础上再想象这么可爱的葫芦长大了一定会是什么样的?与下文葫芦因蚜虫而变黄落地形成了鲜明对比

  (2)如果你是那个种葫芦得人,听了邻居的劝告,你会怎样回答?又会怎样做?将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带入课文意境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受到了教育,如果不听别人的正确劝告,那结果什么也得不到。

  (3)如果明年他再种葫芦,葫芦又生了蚜虫,他又会怎么做?。这样的想象会使学生思维空前活跃,感悟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训练、发展了想象,又培养了思维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得到了培养,从而达到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 → 小葫芦

  ↓

  蚜虫 ↓

  ↓

  不治 → 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10

  设计理念:

  以“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为基本理念。在设计中注重营造氛围激发感情,让学生在老师富有启发的语言中自主学*,合作学*,在探究中发展自己。《课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要求,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实践中读懂课文,积累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材料说明:

  这是新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以两幅清晰的画面,朴实的四段文字,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却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落了。”这样一个故事,让学生明白要全面看问题和虚心听取意见的道理。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是一篇有助于学生朗读、语感、理解从中明白道理的文章。

  教学目标:

  1、 会认读本课的生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

  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词、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本课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图一)师述: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面长满了绿叶,可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人后来得到了葫芦吗?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板书,读题。

  二、 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得

  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或者问同学。

  2、 检查自学情况:

  1) 认生字:

  葫 芦 藤 哇 盯 言 每 治 棵 挂 怪 慢

  2) 认读词语

  葫芦 细长 长满 雪白 可爱 每天 蚜虫 自言自语 盯着 慢慢地

  3) 指名分段读课文

  小结:从刚才的检查中,老师知道同学们个个都是聪明好学的孩子,很快就能与这么多的生词、新词交上朋友,我相信在后面的学*中,同学们表现得会更棒。

  三、 自主合作,朗读感悟:

  学*第一段:

  1、(出示图一)师:刚开始那葫芦长得怎么样呢?自由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2、 出示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理解“长满”“谢”“挂”。

  生:从“长满”、“绿”、“挂”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

  生:从“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也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

  3、 你欢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4、 指名读。

  5、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里能看出种葫芦的人喜欢呢?

  生: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6、 练*用“每天”造句。

  师:这颗葫芦长得这么好,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一定会结出大葫芦,实际上是这样吗?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这是为什么呢?

  小组合作学*第二、三段:

  出示思考题:1、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做的?

  2、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小组练读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交流汇报学*情况:

  1、 指名回答

  2、 随机指导朗读

  ⑴ 那个人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怎么想?理解:“盯着”“自言自语”,反复朗读体会此时种葫芦人的高兴心情。

  生:他心里想我的葫芦长得多好呀。

  生:我的葫芦又长大了一些了,你快长吧。

  生:他想我很快就可以收到这么多葫芦了。

  ⑵ 邻居提醒他要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他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这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生:他想我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有虫没关系。

  生:叶子跟葫芦没关系,我要的是葫芦。

  生:我要葫芦又不要叶子,叶子上有虫有什么关系。

  ⑶ 角色朗读(邻居:劝说,种葫芦的人:奇怪,不以为然)

  3、 补充:(绿色加工厂)

  (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4、 填空,明白原因:

  因为叶子出了( ),叶子被虫( )就( ),没有叶子,不能把充足的养料送给小葫芦,小葫芦缺( )所以都( )。

  齐读第四段

  1、 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 学了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四、 拓展练*,发展语言

  1、 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将怎么样来说服他呢?

  2、 读编故事: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

  五、 回归课题,总结延伸

  今天大家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其实在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多看课外书,你们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六、 板书设计

  我要的葫芦

  叶子(绿、满)――生了蚜虫

  怕什么?还用治?

  一颗葫芦

  葫芦(可爱) ―― 变黄,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范本10份扩展阅读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范本10份(扩展1)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实用10篇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 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叶子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课件)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通过学*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件)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法与学法

  (课件)《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在此基础上,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浓厚的学*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的动画的特点,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各种葫芦制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老师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学* “葫芦”二字。(课件)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的有关葫芦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有关葫芦知识。告诉学生,它可以用来盛东西,装水、装酒,可以炒着吃,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学生对葫芦一定会充满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课件)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课本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为直观的教学辅助用具。在此基础上我利用书上的插图,把它变成一本有趣的连环画,借助连环画师生一起来合作,讲故事,这样既带领学生熟悉了课文,又为后面的朗读指导打好了基础。在完成合作讲故事后,让学生就课文质疑。

  (三)还原画面,读中积累

  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疑问后,老师接着说“我们听了这个故事,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学了整篇课文之后啊,相信你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引入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学*课文可能存在的阅读困难,教学中将课文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融整体感知、初读反馈、学*字词于一体,展开教学。并巧创情境,以补充连环画为抓手,充分发挥板画的功能,逗引孩子反复读书,在读中还原画面,在读中积累语言。让学生告诉我们,该在画面上画写什么,同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圈圈画画,找出描写葫芦藤、葫芦花、葫芦叶、小葫芦的句子,教师进行板画(课件)既找到了这一自然段的学*重点,又进行了学法的渗透指导,让学生体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边读书边圈画的好*惯。在二年级,识字写字依然是学*的重点,在本课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课件)在学*第一自然段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其中比较相似的两个字——哇和挂,这两个字在本课中既是要求会认的生字也是要求会写的生字,在处理上,让学生采用字形和字义联系的方法,利用偏旁来进行区分,并且利用换一换的办法,换不同的偏旁对这两个生字进行扩展,由两个字扩散到水洼的洼、青蛙的蛙、娃娃的娃,为了便于识记,我引入了一首生字童谣,在节奏和律动中我们既学*了知识,又感受了趣味,符合二年级孩子的学*特点。

  ( 课件)在学生找到描写葫芦藤、葫芦花、葫芦叶、小葫芦的句子,读出来跟大家分享时,我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并且通过给葫芦藤添叶子的环节让孩子体会”长满了”一词的意思,并且以添叶子作为激励手段,鼓励孩子读好“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这句话。

  (课件)在把葫芦画好后,我又有了一个“夸一夸”的设计,首先以夸可爱的小葫芦作为示范,让学生仿照夸一夸葫芦叶、葫芦花、葫芦藤,其中既点燃了孩子对小葫芦的喜爱,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同时还为与后文葫芦叶变黄、小葫芦的掉落进行对比作了铺垫。

  (四)首尾对比,造成悬念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就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这里教师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进行对比,直观形象,在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达到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同时也起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难过之时学生心中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课文的兴趣。

  (五)随乐起舞,趣味儿歌

  在课堂的结尾,教师通过一首儿歌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跟着熟悉的两只老虎的旋律进行哼唱,这样的形式是二年级的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和音乐相结合相渗透,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 2

  说教材:

  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直盯着葫芦,叶子长满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以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难字“挂怪”。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说教法、学法:

  1、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3、通过练*题,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实物、《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葫芦图片 ,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也可以做成工艺品。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读。

  二、学*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相互间的学*。两个人互相读一读画的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多媒体),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 藤 盯邻 哇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

  葫芦盯着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读。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学*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4个自然段)

  2、逐段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5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每天都去看)

  (4)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感叹句)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而后指名读。

  第四自然段 (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板书:落了。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别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反问句)有几个蚜虫不用怕,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读,而后指名读。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出示图片)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师生交流进:“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意思是: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五、 朗读练*: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吗?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我还用问这句话吗?————

  2、这个字你能不会写吗?————

  3、这道题我做不出来吗?————

  六、布置作业

  给这个故事写个结尾。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绿色的叶子————蚜虫,不治————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通过学*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三、学*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四、教法与学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五、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动画的特点,在上课伊始,利用课件出示跳动的葫芦,让学生欣赏,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同时让学生说说所见到过的葫芦有哪些了解。同时,老师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学*“葫芦”二字。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的有关葫芦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有关葫芦知识。告诉学生:葫芦的茎又细又长,会绕着竹竿或木杆向上爬,这根茎也叫藤。藤的两侧长着许多心形的叶子,开的花是白色的。结的果实叫葫芦。它的形状像两个球连在一起,中间细,表面光滑。它可以用来盛东西,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特别是当介绍到许多人还把葫芦制成工艺品时,学生对葫芦一定会充满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课件听读课文后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首尾对比,照成悬念

  教学时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阅读中间两段感悟理解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样就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后,我用简捷的语言引入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请学生找找,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葫芦长得可爱?在此基础上我顺势引出更喜欢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通过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葫芦突出葫芦的可爱。在此基础上我提出如果你也有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希望它秋后长成什么样啊?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说的欲望之火,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追问课文中这棵可爱的小葫芦到底怎么样了?自然过渡到学*第四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惋惜、难过。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直观形象,在对两幅插图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达到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同时也起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难过之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课文的兴趣。

  (四)、理解过程,深究原因

  对新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自由读、画出种葫芦人与他的邻居的对话;汇报所画的句子;同桌分角色练读;分角色汇报读等环节理解感悟葫芦变黄而且落了的原因。此环节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读、画、说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探究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说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在此出示输送养分的课件。出示直观形象的课件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葫芦的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多种感官参与学*还可以缓解学*造成的疲劳。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 4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叶子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课件)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通过学*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件)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法与学法

  (课件)《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在此基础上,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浓厚的学*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的动画的特点,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各种葫芦制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老师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学* “葫芦”二字。(课件)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的有关葫芦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有关葫芦知识。告诉学生,它可以用来盛东西,装水、装酒,可以炒着吃,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学生对葫芦一定会充满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课件)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课本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为直观的教学辅助用具。在此基础上我利用书上的插图,把它变成一本有趣的连环画,借助连环画师生一起来合作,讲故事,这样既带领学生熟悉了课文,又为后面的朗读指导打好了基础。在完成合作讲故事后,让学生就课文质疑。

  (三)还原画面,读中积累

  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疑问后,老师接着说“我们听了这个故事,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学了整篇课文之后啊,相信你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引入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学*课文可能存在的阅读困难,教学中将课文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融整体感知、初读反馈、学*字词于一体,展开教学。并巧创情境,以补充连环画为抓手,充分发挥板画的功能,逗引孩子反复读书,在读中还原画面,在读中积累语言。让学生告诉我们,该在画面上画写什么,同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圈圈画画,找出描写葫芦藤、葫芦花、葫芦叶、小葫芦的句子,教师进行板画(课件)既找到了这一自然段的学*重点,又进行了学法的渗透指导,让学生体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边读书边圈画的好*惯。在二年级,识字写字依然是学*的重点,在本课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课件)在学*第一自然段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其中比较相似的两个字——哇和挂,这两个字在本课中既是要求会认的生字也是要求会写的生字,在处理上,让学生采用字形和字义联系的方法,利用偏旁来进行区分,并且利用换一换的办法,换不同的偏旁对这两个生字进行扩展,由两个字扩散到水洼的洼、青蛙的蛙、娃娃的`娃,为了便于识记,我引入了一首生字童谣,在节奏和律动中我们既学*了知识,又感受了趣味,符合二年级孩子的学*特点。

  ( 课件)在学生找到描写葫芦藤、葫芦花、葫芦叶、小葫芦的句子,读出来跟大家分享时,我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并且通过给葫芦藤添叶子的环节让孩子体会”长满了”一词的意思,并且以添叶子作为激励手段,鼓励孩子读好“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这句话。

  (课件)在把葫芦画好后,我又有了一个“夸一夸”的设计,首先以夸可爱的小葫芦作为示范,让学生仿照夸一夸葫芦叶、葫芦花、葫芦藤,其中既点燃了孩子对小葫芦的喜爱,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同时还为与后文葫芦叶变黄、小葫芦的掉落进行对比作了铺垫。

  (四)首尾对比,造成悬念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就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这里教师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课文的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进行对比,直观形象,在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达到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同时也起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难过之时学生心中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课文的兴趣。

  (五)随乐起舞,趣味儿歌

  在课堂的结尾,教师通过一首儿歌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跟着熟悉的两只老虎的旋律进行哼唱,这样的形式是二年级的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和音乐相结合相渗透,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 5

  说教材:

  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直盯着葫芦,叶子长满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以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难字“挂怪”。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说教法、学法:

  1、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3、通过练*题,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实物、《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葫芦图片 ,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也可以做成工艺品。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读。

  二、学*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相互间的学*。两个人互相读一读画的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多媒体),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 藤 盯邻 哇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

  葫芦盯着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读。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学*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4个自然段)

  2、逐段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5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每天都去看)

  (4)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感叹句)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而后指名读。

  第四自然段 (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板书:落了。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别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反问句)有几个蚜虫不用怕,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读,而后指名读。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出示图片)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师生交流进:“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意思是: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五、 朗读练*: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吗?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我还用问这句话吗?————

  2、这个字你能不会写吗?————

  3、这道题我做不出来吗?————

  六、布置作业

  给这个故事写个结尾。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绿色的叶子————蚜虫,不治————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 6

  说教材:

  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直盯着葫芦,叶子长满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以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难字“挂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说教法、学法:

  1、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3、通过练*题,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实物、《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葫芦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也可以做成工艺品。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读。

  二、学*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相互间的学*。两个人互相读一读画的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多媒体),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藤盯邻哇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

  葫芦盯着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读。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学*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4个自然段)

  2、逐段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5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每天都去看)

  (4)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感叹句)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而后指名读。

  第四自然段(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板书:落了。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别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反问句)有几个蚜虫不用怕,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读,而后指名读。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出示图片)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师生交流进:“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意思是: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五、朗读练*: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吗?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我还用问这句话吗?————

  2、这个字你能不会写吗?————

  3、这道题我做不出来吗?————

  六、布置作业

  给这个故事写个结尾。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绿色的叶子————蚜虫,不治————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 7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复*:

  1、卡片读生字。

  2、复*:第1段,第4段。

  二)、读中探究葫芦掉落的原因。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质疑——探究原因——悟出原因。

  (一)质疑。从第一课时的问题:这葫芦长得那么可爱,后来为什么一个一个地落了呢?入手,激发了继续学*课文的兴趣。

  (二)探究原因。对新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只虫子怕什么?”“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安排了读一读,比一比,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让学生从反复地读中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通过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不同方式的`朗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三)悟出原因、在前面读的基础之上,学生就能很轻松地悟出葫芦掉落的原因,懂得了课文所蕴涵的事理。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发展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要求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于是我设计口头作文: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让孩子进行想象续编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 8

  设计理念:

  以“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为基本理念。在设计中注重营造氛围激发感情,让学生在老师富有启发的语言中自主学*,合作学*,在探究中发展自己。《课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要求,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实践中读懂课文,积累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材料说明:

  这是新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以两幅清晰的画面,朴实的四段文字,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却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落了。”这样一个故事,让学生明白要全面看问题和虚心听取意见的道理。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是一篇有助于学生朗读、语感、理解从中明白道理的文章。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的生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词、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本课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图一)师述: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面长满了绿叶,可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人后来得到了葫芦吗?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板书,读题。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得

  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或者问同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生字

  葫芦藤哇盯言每治棵挂怪慢

  2)认读词语

  葫芦细长长满雪白可爱每天蚜虫自言自语盯着慢慢地

  3)指名分段读课文

  小结:从刚才的检查中,老师知道同学们个个都是聪明好学的孩子,很快就能与这么多的生词、新词交上朋友,我相信在后面的学*中,同学们表现得会更棒。

  三、自主合作,朗读感悟:

  学*第一段:

  1、(出示图一)师:刚开始那葫芦长得怎么样呢?自由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理解“长满”“谢”“挂”。

  生:从“长满”、“绿”、“挂”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

  生:从“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也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

  3、你欢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

  5、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里能看出种葫芦的人喜欢呢?

  生: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6、练*用“每天”造句。

  师:这颗葫芦长得这么好,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一定会结出大葫芦,实际上是这样吗?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这是为什么呢?

  小组合作学*第二、三段:

  出示思考题:

  1、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做的?

  2、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小组练读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交流汇报学*情况:

  1、指名回答

  2、随机指导朗读

  ⑴那个人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怎么想?理解:“盯着”“自言自语”,反复朗读体会此时种葫芦人的高兴心情。

  生:他心里想我的葫芦长得多好呀。

  生:我的葫芦又长大了一些了,你快长吧。

  生:他想我很快就可以收到这么多葫芦了。

  ⑵邻居提醒他要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他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这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生:他想我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有虫没关系。

  生:叶子跟葫芦没关系,我要的是葫芦。

  生:我要葫芦又不要叶子,叶子上有虫有什么关系。

  ⑶角色朗读(邻居:劝说,种葫芦的人:奇怪,不以为然)

  3、补充:(绿色加工厂)

  (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4、填空,明白原因:

  因为叶子出了(),叶子被虫()就(),没有叶子,不能把充足的养料送给小葫芦,小葫芦缺()所以都()。

  齐读第四段

  1、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学了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练*,发展语言

  1、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将怎么样来说服他呢?

  2、读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

  五、回归课题,总结延伸

  今天大家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其实在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多看课外书,你们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

  我要的葫芦

  叶子(绿、满)——生了蚜虫

  怕什么?还用治?

  一颗葫芦

  葫芦(可爱)——变黄,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 9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6个生字,会写“挂、哇”2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和第4自然段。

  3、通过看图和学文,引导学生感悟葫芦的可爱,也为小葫芦的变黄、脱落而可惜。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通过品词品句来感受葫芦的可爱,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教学时,我以“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为教学思想,以“读”为主线,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怎样让学生成为学*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因此,课一开始,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猜谜语的特点,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其实学生都能很快猜出谜底,但我并不满足于此,我接着让学生说说理由。这样,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葫芦的有关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了有关葫芦知识,特别是当介绍到许多人还把葫芦制成工艺品时,学生对葫芦已经充满了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

  (二)字词教学注意音形义的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孩子们经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自学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觉得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写,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邻”和“盯”是两个形声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盯”的偏旁猜猜它的意思,有意识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形声字的特点,因为在汉字当中,形声字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也是学*、记忆汉字的一种方法。“哇”,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语气词,同时与前面学过的语气词联系起来,既学到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

  (三)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靠读,体察课文所蕴藏的丰富情感靠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靠读。因而,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如地读、动情地读,读出课文的.节律、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神韵。

  如在激趣导入后,我首先让学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其次,在反馈时,进行朗读接力赛,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后请“小评委”进行评议。第三,深入细读,比如学*第一自然段,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完后数数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划出喜欢的句子,圈出喜欢的词语。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些什么,随机从“细长”、“雪白”、“多么可爱”、“每天”、“几次”等词语进行体会,同时辅以图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然后再采用指名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积极倡导新教改的大潮中,我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不但体现新的理念,更要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既活又实。

  比如:在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就注意了学生“芦”的读音,“芦”字单独出现出读二声,而与“葫”组成“葫芦”时读轻声。这个过程,不仅要让学生会读这个词语,更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样读的美。

  又如:引导学生从“细长的”体会到葫芦藤的样子时,我让学生说说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这一安排,让学生对细长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挂”用得更准确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挂”还可以换什么词?课文中用这个“挂”字给你什么感觉?从而让学生“挂”字所带来的美。

  再如:学完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根据葫芦的生长过程给词语进行重新排列,这一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说话和写话的能力。

  (五)发展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挖掘训练点,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得以驰骋。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说说“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觉得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假如你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这么可爱,你还会怎么说,怎么做?”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 10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聋校实验教材第七册的《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讲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要听从别人的正确劝告。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聋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分析的能力,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七个生字和新词

  2、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3、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技能目标:

  1、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能看课文插图说一段话

  情感目标:能够听从别人的正确劝告

  (3)说重点、难点

  教材紧紧围绕“葫芦”来发展情节,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那个人那么喜爱葫芦,为什么却没有得到葫芦,而考虑到学生双耳听力的损失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我把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和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 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主要采用朗读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方法的人。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耳聋学生如果将来走上社会不会学*,那么不要说创造,就连生存也会有问题,因此教给他们学*方法很重要,我打算采用朗读理解法、质疑提问法等学*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朗读可以显形,可以激趣,可以动情,可以启智,可以育人。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以朗读、体会为主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一、 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 先生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线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兴趣:把课文中的第一和第三幅图并列出现,让学生观察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课题是我要的是葫芦,从图中可以看出并没有得到葫芦,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产生了疑问,这就对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接着,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葫芦开始长得怎样?那个人的表现如何?后来葫芦有什么变化?他有什么反映?邻居怎么劝说?她又是怎么回答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辅导个别有困难得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再读课文,谈感悟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很适合学生去体会,去感悟这一单元是在看图学文的基础上安排的讲读课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因此我从以下三点来引导学生学*。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先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在朗读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可爱的小葫芦开始长的很好,最后为什么会落呢?学生畅所欲言,再朗读中间的两个自然段,感悟问题的原因。这样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说段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人物的心理、语言。我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阅读:(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主要表现在: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朗读句子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为什么呢?一是因为他不懂:叶子——蚜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课文中表现在什么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对句子朗读、人物的对话,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都通过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人物神态、语言比较丰富的课文,对聋生来说,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有一定的困难,也就是本课的难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和情感。我注重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朗读,能否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采用个别读、表演读、模仿读等多种形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树立信心,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用语感来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三、深读课文,话想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而想像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创造,在本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三个想象说话:

  (1)小葫芦很可爱,但课文中没有具体说明,让学生说一说小葫芦是怎样的可爱,用语言来描述,使概括叙述具体化。在想象的基础上再想象这么可爱的葫芦长大了一定会是什么样的?与下文葫芦因蚜虫而变黄落地形成了鲜明对比

  (2)如果你是那个种葫芦得人,听了邻居的劝告,你会怎样回答?又会怎样做?将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带入课文意境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受到了教育,如果不听别人的正确劝告,那结果什么也得不到。

  (3)如果明年他再种葫芦,葫芦又生了蚜虫,他又会怎么做?。这样的想象会使学生思维空前活跃,感悟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训练、发展了想象,又培养了思维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得到了培养,从而达到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 → 小葫芦

  ↓

  蚜虫 ↓

  ↓

  不治 → 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范本10份(扩展2)

——说课稿:我要的是葫芦汇总五篇

  说课稿:我要的是葫芦 1

  一、说教材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我把这一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

  1.会认11个生字;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而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

  1.会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人物的对话,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加深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的内容短小,蕴含的哲理浅显。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以此为突破口,先学*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因为他不知道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力求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下面就我上的这节课来谈一谈

  二、说教法、学法:

  1.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3.通过练*题,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首先是激趣导入。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小朋友,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快看!(然后点击葫芦动画课件)然后让学生跟动画葫芦打招呼。这一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在跟葫芦打招呼的过程中指导他们读准葫芦的音,引导他们知道葫芦的“芦”是读轻声的,学生读准小葫芦的音后,点击课件小葫芦不高兴——高兴。这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接着老师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一篇有关葫芦的的课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有实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自学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流利,把生字读准。在学生自学课文后,老师检查生字字音,分为全班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学*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我是以课文第一幅插图来引入课文第一段的学*的,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小葫芦是怎么样子的,让学生先观察图,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葫芦可爱后,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书中是怎么描写的呢?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并把它画下来。于是学生在课文中找找画画句子,在学生找完句子后,我让学生汇报学*结果,指名让学生读出关于小葫芦可爱的句子。学生找出句子后,我课件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由于这些句子中的词语都是学生较好理解的词句,于是我没有抓住“细长”、“长满”、“雪白”等词语来一一讲解,我通过让学生反复地来体会出小葫芦的可爱,有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直到读出小葫芦的可爱为止。在引导朗读时,我设计了许多的激励语,如: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读出小葫芦的可爱,读出你喜爱;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觉得小葫芦的确很可爱,咱们再来读读,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通过激励性的话语,学生的朗读热情高涨,在反复的练读过程中读出了小葫芦的可爱。接着巧妙地抛出问题,并合课文第二幅插图,让学生质疑。我是这样设计过渡语的: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怎能不让人喜爱呢?可是就是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却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学*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观察图说说看到变黄、落地的小葫芦心里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带着难受、惋惜的感受朗读句子: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但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过于紧张,此环节的教学遗漏了直接进入了第二第三段的教学。

  第四个教学环节学*二、三自然段。原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是先学*第一段知道小葫芦的可爱,再来学*最后一段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落了。然后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小葫芦会落”的问题来学*中间两个自然段,找出小葫芦落的原因,由于遗漏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给我以下的教学带来了许多的不便。我是这样设计过渡语的:长得这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来学*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第二、三段,找小葫芦落的原因。接着老师指名学生汇报,并结合回答板书。结合板书提问: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去不治,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学生找出句子后,老师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让学生观察这两句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告诉学生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是表达的语气不同,感叹句表达的较为强烈。并通过范读让学生体会这两句话语气的不同,然后让学生试读,直到读出两句话的不同语气为止。然后通过学*第三段中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体会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知道这两个句子一个是反问句,一个是肯定句,他们的句式不同,意思相同,表达的语气也不同,接着让学生通过读来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有分组读、男生女生读、齐读。通过一读再读,使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节课的重难点的解决水到渠成。

  最后一个环节学写生字。在指导写字环节,我先让学生读一读生字,再让学生找出关键笔画,一边范写一边讲解,接着学生描红练写,最后师生共同订正。

  附板书设计:

  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邻居劝他他也不治

  说课稿:我要的是葫芦 2

  寓言《我要的是葫芦》讲述了一个农民种了一棵葫芦,叶子被虫子吃了很多,邻居劝他治虫,他不光不听,还说:“我要的不是叶子,而是葫芦”。最后,叶子被吃光了,他却连一个葫芦也没得到。

  学*目标是: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中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设计教学时,我试图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新课程的这个理念在我的课中有所体现,下面我从以下3个方面来说一说。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的主人,必须做到:一要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学*环境,提倡自主、自觉、自悟、自得。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课文导入时,我先画了学生熟悉的东西:葫芦,(但对于葫芦这两个字并不认识)学*了生字,让学生对葫芦这两个字,形和字义统一。然后我画了一棵葫芦苗,以学生喜欢的故事的形式引入课文,并带出了一个问题:那棵葫芦慢慢地长大,长得怎么样呢,揭示了课题。这样,从生活和故事引入课文的学*,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接着我没有采用公开课最常用的听录音配乐朗读课文,而是沿用最简单的形式:老师范读课文,目的有三:帮助学生正音,建立课文的生字正确认读的概念;其二,激发学生自己朗读、学*课文的兴趣;其三,是给学生一个无形的影响,更加喜欢、亲*老师,从而喜欢我的课。

  同时,在老师范读课文后,我就安排学生自学课文,读准生字和课文,并与同桌合作学*生字,再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解决葫芦是怎样慢慢长大的,自主的基础上合作讨论,提高了学*的效率。在朗读感悟课文第一段时,我又安排了学生自学这一段课文,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想想读懂了什么,再同桌小朋友交流,后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段。在学完一、四段课文后,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插图,产生了新的疑问,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节课的学*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了继续学*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问题是产生学*动机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在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学*来生成问题。

  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训练口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而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文章的节奏有起伏变化,或者因审美感受的需要,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文章的这些空白之处,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空间,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扩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叙述具体化,没有明示的内容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在这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两个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小葫芦的可爱,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再有就是这么可爱的葫芦,让学生想象长大了一定会是怎么样的,这个想象说话,与下文葫芦因蚜虫而变黄落地形成了鲜明的反衬,激发学生从中产生疑问、探究原因的兴趣,为学*感悟下文打下伏笔。可谓一举数得。

  而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3、以文本为中心进行阅读教学,努力做到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

  文本是阅读教学中师生展开活动的联结点, 无限的对话进程就从对文本的阅读中产生,

  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在中得到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有层次地组织学生的读书活动。自读---发现探究到自读---理解感悟。这节课中,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自己读书,他们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加深体验,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说课稿:我要的是葫芦 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叶子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课件)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通过学*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课件)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法与学法

  (课件)《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在此基础上,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浓厚的学*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的动画的特点,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各种葫芦制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老师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学*“葫芦”二字。(课件)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的有关葫芦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有关葫芦知识。告诉学生,它可以用来盛东西,装水、装酒,可以炒着吃,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学生对葫芦一定会充满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课件)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课本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为直观的教学辅助用具。在此基础上我利用书上的插图,把它变成一本有趣的连环画,借助连环画师生一起来合作,讲故事,这样既带领学生熟悉了课文,又为后面的朗读指导打好了基础。在完成合作讲故事后,让学生就课文质疑。

  (三)还原画面,读中积累

  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疑问后,老师接着说“我们听了这个故事,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学了整篇课文之后啊,相信你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引入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学*课文可能存在的阅读困难,教学中将课文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融整体感知、初读反馈、学*字词于一体,展开教学。并巧创情境,以补充连环画为抓手,充分发挥板画的功能,逗引孩子反复读书,在读中还原画面,在读中积累语言。让学生告诉我们,该在画面上画写什么,同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圈圈画画,找出描写葫芦藤、葫芦花、葫芦叶、小葫芦的句子,教师进行板画(课件)既找到了这一自然段的学*重点,又进行了学法的渗透指导,让学生体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边读书边圈画的好*惯。在二年级,识字写字依然是学*的重点,在本课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课件)在学*第一自然段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其中比较相似的两个字——哇和挂,这两个字在本课中既是要求会认的生字也是要求会写的生字,在处理上,让学生采用字形和字义联系的方法,利用偏旁来进行区分,并且利用换一换的办法,换不同的偏旁对这两个生字进行扩展,由两个字扩散到水洼的洼、青蛙的蛙、娃娃的娃,为了便于识记,我引入了一首生字童谣,在节奏和律动中我们既学*了知识,又感受了趣味,符合二年级孩子的学*特点。

  (课件)在学生找到描写葫芦藤、葫芦花、葫芦叶、小葫芦的句子,读出来跟大家分享时,我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并且通过给葫芦藤添叶子的环节让孩子体会”长满了”一词的意思,并且以添叶子作为激励手段,鼓励孩子读好“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这句话。

  (课件)在把葫芦画好后,我又有了一个“夸一夸”的设计,首先以夸可爱的小葫芦作为示范,让学生仿照夸一夸葫芦叶、葫芦花、葫芦藤,其中既点燃了孩子对小葫芦的喜爱,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同时还为与后文葫芦叶变黄、小葫芦的掉落进行对比作了铺垫。

  (四)首尾对比,造成悬念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就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这里教师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课文的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进行对比,直观形象,在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达到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同时也起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难过之时学生心中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课文的兴趣。

  (五)随乐起舞,趣味儿歌

  在课堂的结尾,教师通过一首儿歌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跟着熟悉的两只老虎的旋律进行哼唱,这样的形式是二年级的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和音乐相结合相渗透,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说课稿:我要的是葫芦 4

  一、说教材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我把这一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

  1.会认11个生字;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而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

  1.会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人物的对话,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加深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的内容短小,蕴含的哲理浅显。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以此为突破口,先学*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因为他不知道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力求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下面就我上的这节课来谈一谈

  二、说教法、学法:

  1.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3.通过练*题,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首先是激趣导入。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小朋友,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快看!(然后点击葫芦动画课件)然后让学生跟动画葫芦打招呼。这一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在跟葫芦打招呼的过程中指导他们读准葫芦的音,引导他们知道葫芦的“芦”是读轻声的,学生读准小葫芦的音后,点击课件小葫芦不高兴——高兴。这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接着老师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一篇有关葫芦的的课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有实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自学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流利,把生字读准。在学生自学课文后,老师检查生字字音,分为全班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学*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我是以课文第一幅插图来引入课文第一段的学*的,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小葫芦是怎么样子的,让学生先观察图,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葫芦可爱后,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书中是怎么描写的呢?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并把它画下来。于是学生在课文中找找画画句子,在学生找完句子后,我让学生汇报学*结果,指名让学生读出关于小葫芦可爱的句子。学生找出句子后,我课件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由于这些句子中的词语都是学生较好理解的词句,于是我没有抓住“细长”、“长满”、“雪白”等词语来一一讲解,我通过让学生反复地来体会出小葫芦的可爱,有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直到读出小葫芦的可爱为止。在引导朗读时,我设计了许多的激励语,如: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读出小葫芦的可爱,读出你喜爱;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觉得小葫芦的确很可爱,咱们再来读读,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通过激励性的话语,学生的朗读热情高涨,在反复的练读过程中读出了小葫芦的可爱。接着巧妙地抛出问题,并合课文第二幅插图,让学生质疑。我是这样设计过渡语的: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怎能不让人喜爱呢?可是就是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却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学*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观察图说说看到变黄、落地的小葫芦心里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带着难受、惋惜的感受朗读句子: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但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过于紧张,此环节的教学遗漏了直接进入了第二第三段的教学。

  第四个教学环节学*二、三自然段。原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是先学*第一段知道小葫芦的可爱,再来学*最后一段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落了。然后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小葫芦会落”的问题来学*中间两个自然段,找出小葫芦落的原因,由于遗漏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给我以下的教学带来了许多的不便。我是这样设计过渡语的:长得这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来学*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第二、三段,找小葫芦落的原因。接着老师指名学生汇报,并结合回答板书。结合板书提问: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去不治,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学生找出句子后,老师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让学生观察这两句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告诉学生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是表达的语气不同,感叹句表达的较为强烈。并通过范读让学生体会这两句话语气的不同,然后让学生试读,直到读出两句话的不同语气为止。然后通过学*第三段中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体会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知道这两个句子一个是反问句,一个是肯定句,他们的句式不同,意思相同,表达的语气也不同,接着让学生通过读来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有分组读、男生女生读、齐读。通过一读再读,使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节课的重难点的解决水到渠成。

  最后一个环节学写生字。在指导写字环节,我先让学生读一读生字,再让学生找出关键笔画,一边范写一边讲解,接着学生描红练写,最后师生共同订正。

  附板书设计:

  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邻居劝他他也不治

  说课稿:我要的是葫芦 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聋校实验教材第七册的《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讲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要听从别人的正确劝告。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聋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分析的能力,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七个生字和新词

  2、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3、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技能目标:

  1、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能看课文插图说一段话

  情感目标:能够听从别人的正确劝告

  (3)说重点、难点

  教材紧紧围绕“葫芦”来发展情节,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那个人那么喜爱葫芦,为什么却没有得到葫芦,而考虑到学生双耳听力的损失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我把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和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主要采用朗读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方法的人。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耳聋学生如果将来走上社会不会学*,那么不要说创造,就连生存也会有问题,因此教给他们学*方法很重要,我打算采用朗读理解法、质疑提问法等学*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朗读可以显形,可以激趣,可以动情,可以启智,可以育人。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以朗读、体会为主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线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兴趣:把课文中的第一和第三幅图并列出现,让学生观察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课题是我要的是葫芦,从图中可以看出并没有得到葫芦,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产生了疑问,这就对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接着,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葫芦开始长得怎样?那个人的表现如何?后来葫芦有什么变化?他有什么反映?邻居怎么劝说?她又是怎么回答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辅导个别有困难得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再读课文,谈感悟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很适合学生去体会,去感悟这一单元是在看图学文的基础上安排的讲读课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因此我从以下三点来引导学生学*。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先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在朗读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可爱的小葫芦开始长的很好,最后为什么会落呢?学生畅所欲言,再朗读中间的两个自然段,感悟问题的原因。这样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说段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人物的心理、语言。我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阅读: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主要表现在: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朗读句子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为什么呢?一是因为他不懂:叶子——蚜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课文中表现在什么地方?

  (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对句子朗读、人物的对话,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都通过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人物神态、语言比较丰富的课文,对聋生来说,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有一定的困难,也就是本课的难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和情感。我注重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朗读,能否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采用个别读、表演读、模仿读等多种形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树立信心,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用语感来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三、深读课文,话想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而想像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创造,在本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三个想象说话:

  (1)小葫芦很可爱,但课文中没有具体说明,让学生说一说小葫芦是怎样的可爱,用语言来描述,使概括叙述具体化。在想象的基础上再想象这么可爱的葫芦长大了一定会是什么样的?与下文葫芦因蚜虫而变黄落地形成了鲜明对比

  (2)如果你是那个种葫芦得人,听了邻居的劝告,你会怎样回答?又会怎样做?将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带入课文意境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受到了教育,如果不听别人的正确劝告,那结果什么也得不到。

  (3)如果明年他再种葫芦,葫芦又生了蚜虫,他又会怎么做?。这样的想象会使学生思维空前活跃,感悟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训练、发展了想象,又培养了思维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得到了培养,从而达到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

  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小葫芦

  ↓

  蚜虫↓

  ↓

  不治→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范本10份(扩展3)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优选【五】篇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1

  设计理念:

  以“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为基本理念。在设计中注重营造氛围激发感情,让学生在老师富有启发的语言中自主学*,合作学*,在探究中发展自己。《课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要求,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实践中读懂课文,积累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材料说明:

  这是新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以两幅清晰的画面,朴实的四段文字,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却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落了。”这样一个故事,让学生明白要全面看问题和虚心听取意见的道理。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是一篇有助于学生朗读、语感、理解从中明白道理的文章。

  教学目标:

  1、 会认读本课的生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

  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词、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本课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图一)师述: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面长满了绿叶,可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人后来得到了葫芦吗?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板书,读题。

  二、 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得

  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或者问同学。

  2、 检查自学情况:

  1) 认生字:

  葫 芦 藤 哇 盯 言 每 治 棵 挂 怪 慢

  2) 认读词语

  葫芦 细长 长满 雪白 可爱 每天 蚜虫 自言自语 盯着 慢慢地

  3) 指名分段读课文

  小结:从刚才的检查中,老师知道同学们个个都是聪明好学的孩子,很快就能与这么多的生词、新词交上朋友,我相信在后面的学*中,同学们表现得会更棒。

  三、 自主合作,朗读感悟:

  学*第一段:

  1、(出示图一)师:刚开始那葫芦长得怎么样呢?自由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2、 出示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理解“长满”“谢”“挂”。

  生:从“长满”、“绿”、“挂”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

  生:从“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也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

  3、 你欢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4、 指名读。

  5、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里能看出种葫芦的人喜欢呢?

  生: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6、 练*用“每天”造句。

  师:这颗葫芦长得这么好,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一定会结出大葫芦,实际上是这样吗?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这是为什么呢?

  小组合作学*第二、三段:

  出示思考题:1、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做的?

  2、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小组练读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交流汇报学*情况:

  1、 指名回答

  2、 随机指导朗读

  ⑴ 那个人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怎么想?理解:“盯着”“自言自语”,反复朗读体会此时种葫芦人的高兴心情。

  生:他心里想我的葫芦长得多好呀。

  生:我的葫芦又长大了一些了,你快长吧。

  生:他想我很快就可以收到这么多葫芦了。

  ⑵ 邻居提醒他要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他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这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生:他想我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有虫没关系。

  生:叶子跟葫芦没关系,我要的是葫芦。

  生:我要葫芦又不要叶子,叶子上有虫有什么关系。

  ⑶ 角色朗读(邻居:劝说,种葫芦的人:奇怪,不以为然)

  3、 补充:(绿色加工厂)

  (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4、 填空,明白原因:

  因为叶子出了( ),叶子被虫( )就( ),没有叶子,不能把充足的养料送给小葫芦,小葫芦缺( )所以都( )。

  齐读第四段

  1、 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 学了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四、 拓展练*,发展语言

  1、 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将怎么样来说服他呢?

  2、 读编故事: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

  五、 回归课题,总结延伸

  今天大家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其实在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多看课外书,你们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六、 板书设计

  我要的葫芦

  叶子(绿、满)——生了蚜虫

  怕什么?还用治?

  一颗葫芦

  葫芦(可爱) —— 变黄,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我要的是葫芦》。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说教材

  这部分的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首先是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性质的课文,讲的是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领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文章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寓言活泼生动,语言形象鲜明。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等葫、芦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有价值观:通过学*,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计划用时4分钟】浓厚的学*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语文的乐知者呢?我首先出示课题,提出问题: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又是什么呢?从课题中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计划用时6分钟】根据新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课件听读课文后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首尾对比,照成悬念【计划用时10分钟】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就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这里我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阅读中间两段感悟理解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样就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后,我用简捷的语言归纳,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吧!引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到感受葫芦的可爱。“这么可爱的葫芦,你希望它秋后长成什么样子呢?”点燃学生说的欲望之火,顺势过渡到第四自然段,并观察课文的两幅插图,在对两幅插图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惋惜、难过。而在惋惜难过之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理解过程,深究原因。【计划用时5分钟】

  对新提出的问题请小朋友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自由读、画出种葫芦人与他的邻居的对话;汇报所画的句子;同桌分角色练读;分角色汇报读等环节理解感悟葫芦变黄而且落了的原因。此环节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读、画、说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探究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说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在此出示输送养分的课件。出示直观形象的课件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葫芦的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多种感官参与学*还可以缓解学*造成的疲劳。

  (五)、回归主题,悟出道理。【计划用时8分钟】

  我们知道学的目的是为了会用。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学*基础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做人的道理。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听说过不听劝告、不懂科学的人,因为看问题不全面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的事例。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课所学道理的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活学活用,把学*从课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

  (六)、拓展交流,续编故事【计划用时4分钟】

  学了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一定会注意什么呢?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七)、布置作业,学以致用。【计划用时3分钟】

  这里主要设计了三项作业题:

  1、画一画你心目中的葫芦。

  2、收集有关葫芦的资料。

  3、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听。

  作业的设计,形式多样,不但为了巩固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为的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的板书属于图文并茂式,在设计上力求体现抓重点词课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文中蕴函的道理突显课文的中心。

  具体如下: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效果分析:

  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基本能达到我预测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3

  说教材:

  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直盯着葫芦,叶子长满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以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难字“挂怪”。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说教法、学法:

  1、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3、通过练*题,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实物、《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葫芦图片 ,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也可以做成工艺品。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读。

  二、学*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相互间的学*。两个人互相读一读画的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多媒体),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 藤 盯邻 哇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

  葫芦盯着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读。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学*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4个自然段)

  2、逐段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5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每天都去看)

  (4)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感叹句)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而后指名读。

  第四自然段 (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板书:落了。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别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反问句)有几个蚜虫不用怕,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读,而后指名读。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出示图片)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师生交流进:“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五、 朗读练*: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吗?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我还用问这句话吗?————

  2、这个字你能不会写吗?————

  3、这道题我做不出来吗?————

  六、布置作业

  给这个故事写个结尾。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绿色的叶子————蚜虫,不治————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4

  执教内容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的第二课时。本组教材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一组能给人以启迪的故事。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个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可是在葫芦长蚜虫后不听取邻居的建议,最后葫芦都掉落了的故事。从而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简短的故事里不仅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底蕴,即看待问题的眼光和和谐的邻里情。同时还有丰富的语言句式典范,如感叹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反问句“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等,这是对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和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具体落实。也是课程标准中“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的具体表现。

  二、说学情

  本文的语言描述浅显易懂,加上第一课时对课文的生字词和内容都有大致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引导孩子探究葫芦落了的原因就相对容易,但故事隐含的深刻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老师着重指导。

  三、说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借助以往写字的经验,端正地书写“盯、治”等生字。

  2. 联系上下文,体会种葫芦人的想法,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其中,联系上下文,体会种葫芦人的想法,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要尊重到学生的认知水*,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增强,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五、说学法

  语文学*的过程是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试图通过引导学生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六、 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复*旧知,质疑激趣

  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内容,首先在开课伊始出示一道填空练*,通过这道填空练*,回顾了葫芦的可爱,为本节课的学*做准备,同时又进行了说话练*,起到了内化语言,积累语言的作用。然后再通过课后第一题“这么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落了”这一问题的抛出,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

  (二) 探究原因,对话文本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分了两步展开教学。

  第一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让孩子们对比读,体会感叹句、陈述句、反问句的不同语气;通过“盯”和“自言自语”两个词语去品悟种葫芦人对叶子上的虫并不放在心上,感受他“一心只想要葫芦”,不听别人劝告的固执。同时利用形声字的规律等指导学生书写。

  第二步在孩子们了解了种葫芦人的心理活动后,相机补充葫芦的生长过程的资料,让孩子们懂得叶和果之间是有联系的。

  (三) 发展思维,内化语言

  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两个语言训练:

  1.说一说:如果你是那个人的邻居,你看见叶子上有小蚜虫,你会怎么劝呢?

  2.写一写:第二年春天,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

  这样内化了课文语言,对孩子进行人文教育,锻炼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为此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的灵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板书设计将以学生课堂生成为准。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在实施过程中会根据生成或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力争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5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6个生字,会写“挂、哇”2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和第4自然段。

  3、通过看图和学文,引导学生感悟葫芦的可爱,也为小葫芦的变黄、脱落而可惜。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通过品词品句来感受葫芦的可爱,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在教学时,我以“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为教学思想,以“读”为主线,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怎样让学生成为学*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因此,课一开始,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猜谜语的特点,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其实学生都能很快猜出谜底,但我并不满足于此,我接着让学生说说理由。这样,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葫芦的有关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了有关葫芦知识,特别是当介绍到许多人还把葫芦制成工艺品时,学生对葫芦已经充满了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

  (二)字词教学注意音形义的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孩子们经过一年多的学*,他们的自学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觉得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写,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邻”和“盯”是两个形声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盯”的偏旁猜猜它的意思,有意识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形声字的特点,因为在汉字当中,形声字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也是学*、记忆汉字的一种方法。“哇”,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语气词,同时与前面学过的语气词联系起来,既学到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

  (三)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靠读,体察课文所蕴藏的丰富情感靠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靠读。因而,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如地读、动情地读,读出课文的节律、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神韵。

  如在激趣导入后,我首先让学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其次,在反馈时,进行朗读接力赛,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后请“小评委”进行评议。第三,深入细读,比如学*第一自然段,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完后数数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划出喜欢的句子,圈出喜欢的词语。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些什么,随机从“细长”、

  “雪白”、“多么可爱”、“每天”、“几次”等词语进行体会,同时辅以图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然后再采用指名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积极倡导新教改的大潮中,我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不但体现新的理念,更要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既活又实。

  比如:在导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就注意了学生“芦”的读音,“芦”字单独出现出读二声,而与“葫”组成“葫芦”时读轻声。这个过程,不仅要让学生会读这个词语,更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样读的美。

  又如:引导学生从“细长的”体会到葫芦藤的样子时,我让学生说说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这一安排,让学生对细长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挂”用得更准确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挂”还可以换什么词?课文中用这个“挂”字给你什么感觉?从而让学生“挂”字所带来的美。

  再如:学完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根据葫芦的生长过程给词语进行重新排列,这一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说话和写话的能力。

  (五)发展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挖掘训练点,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得以驰骋。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说说“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觉得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假如你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这么可爱,你还会怎么说,怎么做?”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范本10份(扩展4)

——《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说课稿 (菁华6篇)

《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叶子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课件)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通过学*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件)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法与学法

  (课件)《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在此基础上,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浓厚的学*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的动画的特点,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各种葫芦制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老师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学* “葫芦”二字。(课件)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的有关葫芦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有关葫芦知识。告诉学生,它可以用来盛东西,装水、装酒,可以炒着吃,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学生对葫芦一定会充满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课件)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课本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为直观的教学辅助用具。在此基础上我利用书上的插图,把它变成一本有趣的连环画,借助连环画师生一起来合作,讲故事,这样既带领学生熟悉了课文,又为后面的朗读指导打好了基础。在完成合作讲故事后,让学生就课文质疑。

  (三)还原画面,读中积累

  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疑问后,老师接着说“我们听了这个故事,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学了整篇课文之后啊,相信你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引入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学*课文可能存在的阅读困难,教学中将课文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融整体感知、初读反馈、学*字词于一体,展开教学。并巧创情境,以补充连环画为抓手,充分发挥板画的功能,逗引孩子反复读书,在读中还原画面,在读中积累语言。让学生告诉我们,该在画面上画写什么,同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圈圈画画,找出描写葫芦藤、葫芦花、葫芦叶、小葫芦的句子,教师进行板画(课件)既找到了这一自然段的学*重点,又进行了学法的渗透指导,让学生体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边读书边圈画的好*惯。在二年级,识字写字依然是学*的重点,在本课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课件)在学*第一自然段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其中比较相似的两个字——哇和挂,这两个字在本课中既是要求会认的生字也是要求会写的生字,在处理上,让学生采用字形和字义联系的方法,利用偏旁来进行区分,并且利用换一换的办法,换不同的偏旁对这两个生字进行扩展,由两个字扩散到水洼的洼、青蛙的蛙、娃娃的娃,为了便于识记,我引入了一首生字童谣,在节奏和律动中我们既学*了知识,又感受了趣味,符合二年级孩子的学*特点。

  ( 课件)在学生找到描写葫芦藤、葫芦花、葫芦叶、小葫芦的句子,读出来跟大家分享时,我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并且通过给葫芦藤添叶子的环节让孩子体会”长满了”一词的意思,并且以添叶子作为激励手段,鼓励孩子读好“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这句话。

  (课件)在把葫芦画好后,我又有了一个“夸一夸”的设计,首先以夸可爱的小葫芦作为示范,让学生仿照夸一夸葫芦叶、葫芦花、葫芦藤,其中既点燃了孩子对小葫芦的喜爱,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同时还为与后文葫芦叶变黄、小葫芦的掉落进行对比作了铺垫。

  (四)首尾对比,造成悬念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就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这里教师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课文的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进行对比,直观形象,在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达到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同时也起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难过之时学生心中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课文的兴趣。

  (五)随乐起舞,趣味儿歌

  在课堂的结尾,教师通过一首儿歌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跟着熟悉的两只老虎的旋律进行哼唱,这样的形式是二年级的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和音乐相结合相渗透,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四、学*课文第一节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师:小葫芦挂在藤上,风一吹,小葫芦轻轻地摇动起来,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5、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怪不得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那个人就从床上爬起来去看他的(小葫芦)

  中午,刚准备吃饭,又想起他的小葫芦,于是他又跑去看(小葫芦

  傍晚,太阳都落山了,他还是忍不住去看他的(小葫芦)……他就是

  这样(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真是越看越喜欢!

  6、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你会给句子排排队吗?

  过渡: 那种葫芦的人每天每次去看的时候,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引出—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 好呢!”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

  可结果呢?齐读最后一段

  五、学*最后一段

  望着一个个落下的葫芦,那个人的心情怎样?对照课文插图(可惜!伤心!难受……)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怎么会这样呢?下节课我们帮他找找原因。

《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说课稿3

  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中混入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评价任务: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生字“棵、谢”等生字。

  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仿读、齐读、指读等形式,结合插图,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范读、指名读朗读的形式,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学*过程:

  一、实物激趣

  1、出示实物。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预设:葫芦

  2、注意:葫芦的“芦”单独成字读第二声,但和“葫”组词时念轻声,齐读三遍。

  3、葫芦有很多作用,可以做成葫芦丝当乐器,可是做成工艺品,甚至可以拿来下药。怪不得有个人大喊:_____________。

  预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齐读课题

  4、这个人不仅只是喊出要葫芦,他还真种了一棵葫芦呢?那他种成功了吗?有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葫芦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复*回顾引入学文

  师:首先,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加拼音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葫芦、瓜藤、蚜虫、盯着、比赛、邻居、奇怪、慢慢地、自言自语、治病、每天。

  师:生字词同学们掌握的都很不错。咱们还要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回忆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内容学*表达

  师:这棵葫芦开始时长什么样子?(停顿)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勾出相关的句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一颗葫芦有这么多部分,有(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咱们一起来把这棵葫芦种起来吧。

  我们种好了一棵葫芦,也结出了像老师手中这样的小葫芦。所以那个人赞叹说-----(出示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生齐读。

  我们再来赞叹赞叹!男生读、女生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你们对于葫芦的喜爱

  师: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会做些什么?

  所以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特别是哪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那个人很喜欢葫芦?

  生:“每天”“看几次”

  师:这足以说明他喜欢葫芦。所以我们再把第一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读出葫芦的可爱以及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仿度、齐读、指读等形式,结合插图,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

  师:同学们,这个人他眼里只盯着葫芦,一心只盼着葫芦快长大。可是,我们再看看后来,葫芦怎么了?

  生:“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是啊,原本长得那么好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生:有蚜虫

  师:种葫芦的人和邻居都看到了蚜虫,他们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找一找答案,把相关的句子用横线勾画下来。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什么意思?读出他对虫子的满不在乎来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从“盯着”这个词,我们体会到什么?

  生:这个人的眼中只有葫芦。

  师:所以他才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们盯着大屏幕观察“盯”字,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生字“棵、谢”等生字。评价目标一)

  现在你就是那个人,他是怎么自言自语的?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朗读“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多找几名)

  师:邻居看到蚜虫又是什么反应?

  师: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生: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多找几名说)

  师:同学们看,这两组句子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

  师:对了,第一句的语气更强烈,所以我们要读出这种语气,自己试着读出每组句子不同的语气来。展示

  师: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说说你的发现

  师:此时,看到小葫芦都落了,种葫芦的人是什么心情?

  生:伤心、难过、后悔。

  师:那他会想些什么?

  生:我真应该听邻居的劝告。

  生:看到叶子上有蚜虫,我真应该快点治一治。

  师: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师: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呢?

  师:是啊,植物的果实和叶子是有联系的。当叶子被蚜虫吸食了汁液枯死,葫芦得不到营养,就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毕竟一个葫芦只是一颗葫芦上的一部分。

  师: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知道了果实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

  生:以后再遇到问题应该多听听别人说的话。

  师:是的。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要想得到好的果实,就应该呵护好植物生长的每一个环节,不要等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通过范读、指名读朗读的形式,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评价目标三)

  作业:

  “种葫芦的人第二年春天又种了一棵葫芦……”根据想象,自己编写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说课稿4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治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教学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自学──发现与探究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不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因此在自学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原来蚜虫不仅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学生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随后设计创新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初衷是想在*淡中学文、悟理,同时抓住重点词、重点句来组织教学。但也有以下值得反思之处:

  一、虽然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了蚜虫,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对学*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课堂上当展示资料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分散,有查到资料的孩子沾沾自喜,把资料拿在手上炫耀,不知道从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和大家分享。这可能是低年级的缘故吧。今后在资料的查找筛选上该怎样指导呢?值得思考。

  二、体会葫芦的可爱以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花的时间多了,挖的太细,后面的“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和拓展续编时显得时间不够,草草收场。今后教学时在时间上的把握要注意。

  三、学生的朗读有点拖沓,不知是否是因为换了环境的缘故。

《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二、学生分析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是边远山区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社会教育氛围不浓,学校教育也还处在基本语文知识传授与接收阶段,学生语文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受家庭教育影响,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读通课文,能初步知晓课文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但有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读文,对于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葫芦的果实与叶子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就更是不言而喻了。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已有的拼音基础,进行朗读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以朗读为导向,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感受、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会认“葫、芦”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过程与方法:①采用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由事物的结果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原因。 ②分角色朗读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突破方法: 变序教学法

  (2)难 点: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突破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教 具

  一个葫芦的剪纸模具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初步读课文,感知整体

  (1)教具导入课文,重点指导“葫芦”的读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通读课文,纠正学生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读课文的方法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再读课文,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了课文让我们现在去葫芦园看看吧,小葫芦是怎么样的,种葫芦的人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观察第一副画

  ①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好:绿叶、花、葫芦(可爱)(板书) ②小葫芦是可爱吗 ?你来读读小葫芦的可爱吧!

  ③可爱的小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指导学生朗读)

  ④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种葫芦的人多么希望能收获呀,可是后来小葫芦怎么样了呢,找找答案在哪个自然段)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⑤种葫芦的人得到了葫芦吗?(出示小黑板补画,同时用小葫芦作为奖励。板书:变黄——落了)

  ⑥ 你能读出你此时的心情吗?

  ⑦葫芦都落了,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学生读课文)

  (2)学*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①带着“葫芦为什么会落”的疑问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小葫芦都落了的原因。(叶子上都长了蚜虫)你能把边个部分读给小朋友们听听吗?

  ③你觉得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么读,(老师指导学生赛读)特别是下面几个句子: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B、“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④(突出重点)学了课文后你想表扬还是批评种葫芦的人呢 ?同桌相互说一说吧 板书 (突破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3.有感情读课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突破难点:体会感叹句、反问句与成熟句的不同语气。课文后的*题:师生互读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七、小 结 (情感教育) 做事情应该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知错就改。

  扩展延伸:讲一讲这个故事。

  八、作 业

  略

  九、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绿叶) 葫芦(可爱)

  (变黄) (葫芦)落了

  不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不听劝告

  十、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我们在把握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教”的方式引到学生“学”的方式,多读多思,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情景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对话的交流,了解事物之间有其内存密切的。教学的难点在于,以教引学,以读促悟,从而揭示本文主旨意图做到“文”与“道”的结合。通过对本文第二课时内容的教学,凸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在“备”学生方面不够。

  2、新知识的引入不够流畅、自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和热情的朗读教学,重点得以突出,通过小组团队学*使预期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而使我看到了自己应该坚持的几个方面:

  1.凸显了学生在语文学*中的主体地位我设计本课时,注重从学生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把课堂教学思想定位在“以生为本,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2.重视朗读形式多样化,强调在朗读中感悟课堂上,“读”占鳌头,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引读,表演读,充分顾及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

  3、强调多种方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小组团队讨论、分组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在浓烈的氛围中进行学*;让重点在愉悦中突现;让难点在合作中得以突破,使学生*得丰富的语文素养。

《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说课稿6

  【设计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台,更好的利用这个*台需要我们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教学、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提问:这个“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

  二、学*生字,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巩固生字认识。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朗读课文试回答:

  1、葫芦长的怎么样啊?后来有什么变化?

  2、那个人得到了葫芦了吗?

  三、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

  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小葫芦。

  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

  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4、5句,从“每天”“好几次”几个次要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5、设疑导出第4段:

  那个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希望它快快长大,而结果呢?看图片设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落了呢?

  四、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导读课文2、3段。(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

  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体会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小葫芦变黄落了的原因。

  (设计意图:课文第2、3段是课文的重难点。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导出课文,凸现重点。通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情感的体验。)

  五、设置情景,拓展语言思维

  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借以巩固学*成果,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练*设计: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说明那个古代人()。通过这课文的学*,我懂得了()。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范本10份(扩展5)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 (菁华5篇)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叶子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课件)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通过学*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件)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法与学法

  (课件)《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在此基础上,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浓厚的学*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的动画的特点,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各种葫芦制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老师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学* “葫芦”二字。(课件)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的有关葫芦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有关葫芦知识。告诉学生,它可以用来盛东西,装水、装酒,可以炒着吃,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学生对葫芦一定会充满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课件)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课本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为直观的教学辅助用具。在此基础上我利用书上的插图,把它变成一本有趣的连环画,借助连环画师生一起来合作,讲故事,这样既带领学生熟悉了课文,又为后面的朗读指导打好了基础。在完成合作讲故事后,让学生就课文质疑。

  (三)还原画面,读中积累

  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疑问后,老师接着说“我们听了这个故事,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学了整篇课文之后啊,相信你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引入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学*课文可能存在的阅读困难,教学中将课文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融整体感知、初读反馈、学*字词于一体,展开教学。并巧创情境,以补充连环画为抓手,充分发挥板画的功能,逗引孩子反复读书,在读中还原画面,在读中积累语言。让学生告诉我们,该在画面上画写什么,同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圈圈画画,找出描写葫芦藤、葫芦花、葫芦叶、小葫芦的句子,教师进行板画(课件)既找到了这一自然段的学*重点,又进行了学法的渗透指导,让学生体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边读书边圈画的好*惯。在二年级,识字写字依然是学*的重点,在本课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课件)在学*第一自然段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其中比较相似的两个字——哇和挂,这两个字在本课中既是要求会认的生字也是要求会写的生字,在处理上,让学生采用字形和字义联系的方法,利用偏旁来进行区分,并且利用换一换的办法,换不同的偏旁对这两个生字进行扩展,由两个字扩散到水洼的洼、青蛙的蛙、娃娃的娃,为了便于识记,我引入了一首生字童谣,在节奏和律动中我们既学*了知识,又感受了趣味,符合二年级孩子的学*特点。

  ( 课件)在学生找到描写葫芦藤、葫芦花、葫芦叶、小葫芦的句子,读出来跟大家分享时,我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并且通过给葫芦藤添叶子的环节让孩子体会”长满了”一词的意思,并且以添叶子作为激励手段,鼓励孩子读好“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这句话。

  (课件)在把葫芦画好后,我又有了一个“夸一夸”的设计,首先以夸可爱的小葫芦作为示范,让学生仿照夸一夸葫芦叶、葫芦花、葫芦藤,其中既点燃了孩子对小葫芦的喜爱,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同时还为与后文葫芦叶变黄、小葫芦的掉落进行对比作了铺垫。

  (四)首尾对比,造成悬念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就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这里教师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进行对比,直观形象,在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达到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同时也起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难过之时学生心中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课文的兴趣。

  (五)随乐起舞,趣味儿歌

  在课堂的结尾,教师通过一首儿歌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跟着熟悉的两只老虎的旋律进行哼唱,这样的形式是二年级的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语文和音乐相结合相渗透,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我把这一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

  1.会认11个生字;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而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

  1.会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人物的对话,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加深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的内容短小,蕴含的哲理浅显。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以此为突破口,先学*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因为他不知道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力求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下面就我上的这节课来谈一谈

  二、说教法、学法:

  1.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3.通过练*题,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首先是激趣导入。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小朋友,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快看!(然后点击葫芦动画课件)然后让学生跟动画葫芦打招呼。这一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在跟葫芦打招呼的过程中指导他们读准葫芦的音,引导他们知道葫芦的“芦”是读轻声的,学生读准小葫芦的音后,点击课件小葫芦不高兴——高兴。这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接着老师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一篇有关葫芦的的课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有实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自学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流利,把生字读准。在学生自学课文后,老师检查生字字音,分为全班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学*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我是以课文第一幅插图来引入课文第一段的学*的,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小葫芦是怎么样子的,让学生先观察图,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葫芦可爱后,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书中是怎么描写的呢?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并把它画下来。于是学生在课文中找找画画句子,在学生找完句子后,我让学生汇报学*结果,指名让学生读出关于小葫芦可爱的句子。学生找出句子后,我课件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由于这些句子中的词语都是学生较好理解的词句,于是我没有抓住“细长”、“长满”、“雪白”等词语来一一讲解,我通过让学生反复地来体会出小葫芦的可爱,有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直到读出小葫芦的可爱为止。在引导朗读时,我设计了许多的激励语,如: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读出小葫芦的可爱,读出你喜爱;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觉得小葫芦的确很可爱,咱们再来读读,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通过激励性的话语,学生的朗读热情高涨,在反复的练读过程中读出了小葫芦的可爱。接着巧妙地抛出问题,并合课文第二幅插图,让学生质疑。我是这样设计过渡语的: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怎能不让人喜爱呢?可是就是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却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学*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观察图说说看到变黄、落地的小葫芦心里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带着难受、惋惜的感受朗读句子: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但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过于紧张,此环节的教学遗漏了直接进入了第二第三段的教学。

  第四个教学环节学*二、三自然段。原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是先学*第一段知道小葫芦的可爱,再来学*最后一段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落了。然后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小葫芦会落”的问题来学*中间两个自然段,找出小葫芦落的原因,由于遗漏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给我以下的教学带来了许多的不便。我是这样设计过渡语的:长得这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来学*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第二、三段,找小葫芦落的原因。接着老师指名学生汇报,并结合回答板书。结合板书提问: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去不治,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学生找出句子后,老师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让学生观察这两句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告诉学生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是表达的语气不同,感叹句表达的较为强烈。并通过范读让学生体会这两句话语气的不同,然后让学生试读,直到读出两句话的不同语气为止。然后通过学*第三段中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体会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知道这两个句子一个是反问句,一个是肯定句,他们的句式不同,意思相同,表达的语气也不同,接着让学生通过读来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有分组读、男生女生读、齐读。通过一读再读,使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节课的重难点的解决水到渠成。

  最后一个环节学写生字。在指导写字环节,我先让学生读一读生字,再让学生找出关键笔画,一边范写一边讲解,接着学生描红练写,最后师生共同订正。

  附板书设计:

  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邻居劝他他也不治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祖国各地具有特色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__。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第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好,我们一起来复*上一节课学*的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提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第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别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三、学*二、三自然段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

  3.个别读,订正。

  4.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

  5.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6.过渡: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讨论:

  1.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2.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3.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我请一个孩子读第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别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1.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这多可惜。

  2.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4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聋校实验教材第七册的《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讲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要听从别人的正确劝告。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聋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分析的能力,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七个生字和新词

  2、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3、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技能目标:

  1、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能看课文插图说一段话

  情感目标:能够听从别人的正确劝告

  (3)说重点、难点

  教材紧紧围绕“葫芦”来发展情节,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那个人那么喜爱葫芦,为什么却没有得到葫芦,而考虑到学生双耳听力的损失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我把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和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 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主要采用朗读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方法的人。因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耳聋学生如果将来走上社会不会学*,那么不要说创造,就连生存也会有问题,因此教给他们学*方法很重要,我打算采用朗读理解法、质疑提问法等学*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朗读可以显形,可以激趣,可以动情,可以启智,可以育人。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以朗读、体会为主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一、 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 先生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线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兴趣:把课文中的第一和第三幅图并列出现,让学生观察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课题是我要的是葫芦,从图中可以看出并没有得到葫芦,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产生了疑问,这就对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质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接着,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葫芦开始长得怎样?那个人的表现如何?后来葫芦有什么变化?他有什么反映?邻居怎么劝说?她又是怎么回答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辅导个别有困难得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再读课文,谈感悟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很适合学生去体会,去感悟这一单元是在看图学文的基础上安排的讲读课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因此我从以下三点来引导学生学*。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先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在朗读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可爱的小葫芦开始长的很好,最后为什么会落呢?学生畅所欲言,再朗读中间的两个自然段,感悟问题的原因。这样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说段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人物的心理、语言。我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阅读: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主要表现在: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朗读句子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他不懂:叶子——蚜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课文中表现在什么地方?

  (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对句子朗读、人物的对话,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都通过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人物神态、语言比较丰富的课文,对聋生来说,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有一定的困难,也就是本课的难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和情感。我注重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朗读,能否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采用个别读、表演读、模仿读等多种形式,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树立信心,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用语感来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三、深读课文,话想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而想像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创造,在本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三个想象说话:

  (1)小葫芦很可爱,但课文中没有具体说明,让学生说一说小葫芦是怎样的可爱,用语言来描述,使概括叙述具体化。在想象的基础上再想象这么可爱的葫芦长大了一定会是什么样的?与下文葫芦因蚜虫而变黄落地形成了鲜明对比

  (2)如果你是那个种葫芦得人,听了邻居的劝告,你会怎样回答?又会怎样做?将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带入课文意境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受到了教育,如果不听别人的正确劝告,那结果什么也得不到。

  (3)如果明年他再种葫芦,葫芦又生了蚜虫,他又会怎么做?。这样的想象会使学生思维空前活跃,感悟更加深刻。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训练、发展了想象,又培养了思维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得到了培养,从而达到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 → 小葫芦

  ↓

  蚜虫 ↓

  ↓

  不治 → 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的说课稿5

  教材简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而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落了。它告诉读者,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课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与之对应的两幅图画,主题鲜明,形象直观。教学这篇课文,要在指导学生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人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一块。

  2、葫芦图片一张。

  3、课文插图两张。

  4、生字卡片。

  板书设计

  húlu

  téng

  8我要的是葫芦

  藤

  wā

  高兴

  哇(娃

  洼

  蛙)

  伤心

  dīng

  lín

  盯

  邻

  小黑板内容: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

  (出示葫芦图片,引出生字葫芦和课题)

  小朋友,认识这是什么吗?(葫芦)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教学生字葫芦(都是草字头,葫难字读半边)

  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字。

  1、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并标出段落。

  2、课文一共有6个生字,很简单,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我们读一读?(将生字分类贴在黑板上)(参照板书设计)

  学生识记,说说识记方法,组词,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三、学*课文第一段,第四段。

  1、看课文插图1,插图2,说说两副图的不同之处。

  叶子不同:第一副绿油油的,第二副枯黄了;

  葫芦不同:第一副挂在藤上,第二副落在地上;

  人的表情不同:第一副高兴,第二副伤心。

  板书:高兴、伤心。

  2、课文中哪段写了这两副图?(第一段和第四段)

  自己读一读这两段,分别用高兴和伤心的语气?

  朗读感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看了这两副图,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是为什么呢?(转入2、3段教学)

  四、学*第2、3段。

  1.自己读一读第2、3段,想一想,葫芦落了的原因。(学生说,教师归纳)

  2.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心里怎么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出示小黑板,分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和有几个虫子不可怕。的意思、语气,读好这两句。)

  他没有注意这几张叶子,他是盯着小葫芦

  他怎么说?(自言自语地他,理解自言自语,读好这句话)

  总结:他没有认识到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3.同桌分角色读第3段

  指名读,教师旁白

  他刚刚读到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说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出示小黑板,读好这两句)

  总结:他不听邻居劝告,认为叶子上的虫和葫芦没关系,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关系?

  分角色朗读:男女声朗读,师生朗读。

  五.说话总结课文

  1.小结,课文中,你喜欢哪个人?为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范本10份(扩展6)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优选【20】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

  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会读、会写要读、要写的生字。

  2、能用正确的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联系学*和和不知实际切实体会。

  第一课时

  一、读题激趣,自由发表感慨。

  学生自由用自己喜欢的语气和喜欢的方式读课题,读后自由发表意见,读中你有何发现?

  (我要的只是葫芦,不要别的。我只要葫芦,别的我不管。我只要葫芦,你明白吗?……)

  1、随机学*生字“葫芦”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

  3、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一读,要求读通顺。

  三、读文、巩固生字

  1、看课文插图,自读课文找出有联系的你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如: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哇——娃——洼

  盯——丁——叮

  谁会读: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谁会看:观察老师的范写,说说要注意些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 挂 棵 哇 慢 怪

  从上到下的字:言 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每”的笔顺。

  挂和哇的右边,言字的字形书写注意重心要稳。

  第二课时

  学*过程

  一、看图读文理解,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找出书上的句子来读一读。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叶子上长了蚜虫,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思考:一个藤上的葫芦怎么会有前后不同的结果呢?你能帮种葫芦的人想想这其中的原因吗?请你再认真读读课文,找出书上有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1、他第一次看到叶子上有蚜虫时,心理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只想自己的葫芦快点长,长得赛过大南瓜。

  2、当邻居劝他快给葫芦治一治虫时,他感到很奇怪,说什么,我要的是葫芦,叶子上的虫还用我治吗?

  3、他只想要果子,不管叶子,不知道叶子和果子是有联系的,叶子上长了虫,果子就不可能有好结果。是不对的。

  二、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1、朗讯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3、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4、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5、整体欣赏感悟。多媒体配乐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子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三、实践活动: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四、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藤 绿叶 叶黄了

  雪白的花

  多 可爱的小葫芦 落到地上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葫芦、叶子与果实关系等课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正确处理识字与学文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一)学*“葫、芦”。

  1、出示葫芦图片:谁能叫出它的名字?(“芦“读轻声)

  2、谁可以介绍葫芦?(外形、颜色、作用等)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葫芦”怎么写?

  (二)学*“藤”字。

  1、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葫芦长在哪里?(葫芦藤图片)

  2、出示“藤”卡片:请仔细观察,想想怎样记住它?

  3、认读卡片(读音、字形、组词)

  (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有趣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一)请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范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预*得很好,看来,这几个词难不倒你了吧。

  (出示词语: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几个葫芦)

  2、你能用这三个词描述葫芦生长的过程吗?

  3、真了不起!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谁能告诉大家是第几自然段?

  4、请一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5、读好这一段可真不容易,它藏着好几个生字呢。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葫、芦、藤、哇)

  6、学*“哇”:出示卡片(读音、字形、组词)

  小练*:给“哇”换偏旁再组词。(挂、洼、娃)

  7、写好“哇、挂”(观察——说注意的地方——范写——练写)

  8、生字认识了,我们到文段中再读读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9、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写葫芦长得很好)

  10、这一段写得多好啊,你能把它背下来吗?(看词语练*背诵——齐背——点名背)

  第二课时

  一、学*第二自然段。

  1、葫芦长得真好哇,这个人会怎么想呢?

  2、这个人的愿望能实现吗?你是从那一段知道的?(齐读最后一段,提示朗读语气)

  3、真奇怪!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4、你认识“蚜虫”吗?(出示蚜虫图片,了解蚜虫、了解植物的`养料)

  5、这个人见到蚜虫表现怎样呢,课文第几自然段有描述?(齐读第二自然段)

  6、哈哈!这个人认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意思就是(“有几个虫子不怕”)

  7、他的眼里可是只有葫芦啊。他只是(“盯着”)小葫芦,还(“自言自语”——)地说(齐读说的话)。

  8、“盯”你会换别的词吗?(看、观察……)“盯“的意思是什么?说明这个人怎样?

  小练*:给“盯“换偏旁,再组词。

  9、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

  10、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第三自然段。

  1、这个人不知道蚜虫的利害,可也不听别人的劝告。有谁劝他要治一治蚜虫呀?(出示第三段)

  2、出示“邻”生字卡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前鼻音、组词)

  3、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指导朗读语气)

  4、可惜呀可惜!这么可爱的葫芦就这样没了,到底怪蚜虫呢还是怪这个人?

  5、出示“怪”(音、形、观察范写)

  6、还有个竖心旁的字,是“慢”,请仔细观察,怎样写好?

  (竖心旁先写左右两点,再写中间一竖。“怪”的右上是“又”字。“慢”的右边中间的“四”比较宽。

  三、看看生字表,还有哪几个字没写呀?(播放指导写字、范写“每”)

  四、练*巩固

  1、认读词语

  2、完成“我会读”

  五、作业

  1、把《我要的是葫芦》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3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学*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培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一个葫芦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质疑,提示课题

  1、课件出示画面:“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出示画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通过两幅图对比,引导质疑: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变黄了,落了呢?

  2、提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一读。

  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1、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谁字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轮读生字词语卡片。

  3、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全班交流。

  4、用生字口头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5、指导书写: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爬”、“谢”、“慢”等字。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出示课件插图,学*第一自然段。

  (1)开始小葫芦长得怎么样?(很好、很茂盛)

  (2)你从哪儿看出这棵葫芦长得好。

  (藤长;叶绿多;花是雪白的,葫芦可爱)

  (3)出示词组读一读

  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葫芦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3句话,读出喜爱之情。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逗人喜欢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

  4、分小组比赛朗读第1自然段。

  5、最后,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请看最后一自然段。

  学*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2、说说读后有什么感想?

  3、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的语气。

  4、过渡:为什么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可爱?后来却落了呢?请大家看二、三自然段。

  学*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插图二)观察后问:叶子有什么变化?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是怎么想的?

  (1)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2)读句子,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3)猜猜他在想什么,引出陈述句。

  (4)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再读句子,注意加强肯定。

  (6)开火车比赛读。

  3、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邻居的'话。

  4、分小组讨论,如何才能读好他们的话。

  5、汇报。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1)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理解词语:盯着、自言自语,加上动作帮助理解。

  ②葫芦并不可能赛过大南瓜,由此说明那个人十分喜欢葫芦,希望葫芦快些长大。

  ③两个“快长啊,快长啊”读出迫切之情。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我要的是葫芦。

  读好问句,体会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要葫芦。

  (3)一个邻居看见了……快治一治吧!

  劝告的语气,体会邻居着急的心情。

  6、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7、课件演示: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8、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像,拓展学*

  1、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比一比,谁的故事编得好。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写你想写的词、句。

  板书设计:

  23、我要的是葫芦

  (长了蚜虫的葫芦叶图片) (长了许多蚜虫变黄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图片)

  不怕

  不治

  (变黄枯了的葫芦图片)

  教学理念:

  《我要的是葫芦》通过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课堂讨论。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去发现,去探究。

  2、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谁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理解课文的重点。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3、表演—积累与创造

  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表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表演中,使学生的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四、学*课文第一节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师:小葫芦挂在藤上,风一吹,小葫芦轻轻地摇动起来,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5.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怪不得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那个人就从床上爬起来去看他的(小葫芦)

  中午,刚准备吃饭,又想起他的小葫芦,于是他又跑去看(小葫芦

  傍晚,太阳都落山了,他还是忍不住去看他的(小葫芦)......他就是

  这样(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真是越看越喜欢!

  6.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你会给句子排排队吗?

  过渡: 那种葫芦的人每天每次去看的时候,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引出—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 好呢!”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

  可结果呢?齐读最后一段

  五、学*最后一段

  望着一个个落下的葫芦,那个人的心情怎样?对照课文插图(可惜!伤心!难受。。。。。。)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怎么会这样呢?下节课我们帮他找找原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PPT

  教学策略: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2、指导书写8个生字。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一、复*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说一说。

  3、逐段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练*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指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并从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练*。

  一、复*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下一课

  六、作业(学案)设计

  1、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 )葫芦。(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 )了几( )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 )!可是没过几天,小葫芦( )变黄了,( )都落了。

  2、填空,再读读。

  ( )的小葫芦 ( )地说

  ( )的小花 ( )地变

  ( )蚜虫 ( )葫芦藤

  3、照样子,写句子。

  例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在这绿化好的城市里还用买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领巾还能不保护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3、天黑走路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同学做点好事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了第14课的生字,我现在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一课里的生字,你们是否都会读了。

  cai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2、小朋友们学*真用心。今天我们继续学*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题),指名读课题。老师评价:这位小朋友读得真不错,在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葫芦”两个字,把故事中的主人公非常希望得到葫芦的心愿读了出来。来,大家一起读一遍。

  二、看图说话

  1、想不想知道葫芦长得怎么样?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cai),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指名说)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cai),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比较一下它与前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1)、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2)、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提出问题。cai,师相机板书重要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读读这个故事。

  三、朗读感悟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63页,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学生评价,正音。

  3、全班学生齐读。一边读一边想,故事里写了些什么内容?(学生齐读。)

  4、反馈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老师相机把学生已经弄懂的内容简要板书在黑板上。重点词预设:葫芦可爱喜欢葫芦葫芦黄了落了不听劝告)

  师:你们能读懂这么多内容,真是了不起!

  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老师相机板书。重点词预设:为什么黄了?为什么不听劝告?蚜虫是什么样子的?)简单的问题当时解决,复杂的问题在阅读时解决,解决一个把一个问号改为“!”。

  5、深层次学*:

  (1)引导学*写葫芦可爱的部分:

  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出了葫芦的可爱啊?(第1自然段)

  师:找得非常准确,老师给你们加一颗星,画星。

  我们来看看这么葫芦的模样(cai示图)。老师也写了一段话来描写这些葫芦,(cai示)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老师写得好,还是书上写得好啊?为什么呢?我们比比看就知道了(示书上那一段文字)。指名答:用了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等好词。

  师:大家都很会读书,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么多优美的词语,你们很会学*,老师又给你们加一颗星。谁能根据课**出这些填空题呢?(cai示填空题)

  这些词语非常重要,它们写出了葫芦藤、葫芦叶和小葫芦的颜色和样子,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可爱。同学们在写话的时候也要多用一些这样的好词。

  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啊?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师:你们不但能学*句子中用的好的'词语,还能把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老师又给你们加一颗星。)

  (2)学*写喜欢葫芦的句子: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你们喜欢吗?小葫芦的主人喜不喜欢它们呢?(喜欢)你怎么知道的啊?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并用铅笔画出来。学生找句子。

  是哪些句子啊?生答,cai示句。第一句,谁来读?(指名读)老师评价。第二句,谁来读?指名读。“盯”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眼睛盯着黑板,请同学们眼睛盯着屏幕。“自言自语”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齐读第二句。

  (3)学*葫芦黄了的部分:

  可爱的小葫芦最后却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齐读最后一段。(cai)出示图:多可惜呀!

  6、解决问题: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然后把你找到的答案与学*伙伴说一说。

  全班交流(答案预设及引导):

  答案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不去治。

  答案二:他不听邻居的劝说,不去治蚜虫。

  老师追问:他看见了为什么不治啊?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示改写句子的练*)

  所以他满不在乎。我们一起用满不在乎的语气来读一读。齐读。

  他自己看见蚜虫满不在乎,当邻居好心劝说他时,他又怎么说呢?(示句)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蚜虫到底要不要治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葫芦叶子的自述”就知道了。(cai播放)师:你们听了“葫芦叶子的自述”后,认为叶子上的蚜虫要不要治啊?(要治)是的,叶子为葫芦的成长提供了营养,如果叶子被蚜虫吃光了,葫芦自然长不好。这个道理种葫芦的人明白吗?。(不明白)所以,他听邻居说蚜虫要治,还感到很——?(奇怪)谁能读出这种奇怪的语气?(指名读)学生评价。

  师:大家都想读吗?

  老师和学生合作读,cai示句子,老师读黑色的字,学生读红色的字。

  四、课堂扩展

  师:正是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明白葫芦叶子与葫芦之间的联系,所以:(示句,师读。)

  1、大家想象一下,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心里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呢?

  2、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说,老师板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作业超市: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并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必做题)

  2、把自已今天学的故事讲给家长听。(选做题)

  3、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可能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其实这个故事还没写完,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会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回去以《第二年的葫芦》作题目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把自己编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请求爸爸妈妈帮你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7

  一、 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 重点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 教学准备

  1、实物:葫芦、葫芦种

  2、生字卡片

  3、动画、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今天,

  2、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神秘的朋友。先看它是谁?(出示葫芦)你看它,圆圆的身子细细的腰,多可爱呀!你认识这位朋友吗?(出示葫芦种)你知道这样一颗小小的种子怎样结出葫芦吗?(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3、有一个人也种了一棵葫芦,可他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我要的是葫芦》

  4、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随机强调“芦”的读音

  二、 检查预*

  1、老师已经让你们提前预*了,现在老师检查一下你预*生字的情况。

  2、出示生字,齐读,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

  三、 观察插图,整体感知

  1、真不错,小火车开的又快又稳。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

  2、(出示两幅插图)你能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吗?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4、请同学们边看动画,边听老师读课文。

  四、 学*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葫芦一开始长得怎么样,最后怎么样了?

  2、你是从哪几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

  3、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哪些语句写小葫芦长得很可爱?

  4、交流

  5、小葫芦最后怎么样了?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可惜呀。我们怎样读出可惜的语气呢?指读。

  五、 学*2、3自然段

  1、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呢。我们从2、3自然段里面找找答案。

  2、自读,思考: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

  3、全班交流。

  4、指读2、3自然段,边听边想:叶子上生了蚜虫,他是怎么想的?邻居劝他治蚜虫,他是怎么说的?

  5、交流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1)、最后是什么标点符号?叹号该怎样读?指读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说法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这句话该怎样读?

  (3)、男、女生合作完整的读。

  (4)、你认为他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随机穿插叶子作用的知识。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1)、这是一个反问句,我们该怎样读?

  (2)、这句话什么意思?

  (3)、齐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谁能把他说的话完整的读一读,指导朗读。

  (5)、大家说叶子上的虫需要治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怎样劝他?

  6、分角色朗读2、3自然段

  7、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

  8、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

  9、小结:同学们,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又不听别人的劝告,使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不但植物是这样,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只有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会避免犯错。

  六、 续编故事

  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了第14课的生字,我现在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一课里的生字,你们是否都会读了。

  cai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2、小朋友们学*真用心。今天我们继续学*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题),指名读课题。老师评价:这位小朋友读得真不错,在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葫芦”两个字,把故事中的主人公非常希望得到葫芦的心愿读了出来。来,大家一起读一遍。

  二、看图说话

  1、想不想知道葫芦长得怎么样?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cai),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指名说)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cai),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比较一下它与前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1)、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2)、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提出问题。cai,师相机板书重要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读读这个故事。

  三、朗读感悟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63页,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学生评价,正音。

  3、全班学生齐读。一边读一边想,故事里写了些什么内容?(学生齐读。)

  4、反馈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老师相机把学生已经弄懂的内容简要板书在黑板上。重点词预设:葫芦可爱 喜欢葫芦 葫芦黄了落了 不听劝告)

  师:你们能读懂这么多内容,真是了不起!

  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老师相机板书。重点词预设:为什么黄了?为什么不听劝告?蚜虫是什么样子的?)简单的问题当时解决,复杂的问题在阅读时解决,解决一个把一个问号改为“!”。

  5、深层次学*:

  (1)引导学*写葫芦可爱的部分:

  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出了葫芦的可爱啊?(第1自然段)

  师:找得非常准确,老师给你们加一颗星,画星。

  我们来看看这么葫芦的模样(cai示图)。老师也写了一段话来描写这些葫芦,(cai示)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老师写得好,还是书上写得好啊?为什么呢?我们比比看就知道了(示书上那一段文字)。指名答:用了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等好词。

  师:大家都很会读书,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么多优美的词语,你们很会学*,老师又给你们加一颗星。谁能根据课**出这些填空题呢?(cai示填空题)

  这些词语非常重要,它们写出了葫芦藤、葫芦叶和小葫芦的颜色和样子,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可爱。同学们在写话的时候也要多用一些这样的好词。

  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啊?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师:你们不但能学*句子中用的好的词语,还能把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老师又给你们加一颗星。)

  (2)学*写喜欢葫芦的句子: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你们喜欢吗?小葫芦的主人喜不喜欢它们呢?(喜欢)你怎么知道的.啊?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并用铅笔画出来。学生找句子。

  是哪些句子啊?生答,cai示句。第一句,谁来读?(指名读)老师评价。第二句,谁来读?指名读。“盯”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眼睛盯着黑板,请同学们眼睛盯着屏幕。“自言自语”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齐读第二句。

  (3)学*葫芦黄了的部分:

  可爱的小葫芦最后却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齐读最后一段。(cai)出示图:多可惜呀!

  6、解决问题: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然后把你找到的答案与学*伙伴说一说。

  全班交流(答案预设及引导):

  答案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不去治。

  答案二:他不听邻居的劝说,不去治蚜虫。

  老师追问:他看见了为什么不治啊?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示改写句子的练*)

  所以他满不在乎。我们一起用满不在乎的语气来读一读。齐读。

  他自己看见蚜虫满不在乎,当邻居好心劝说他时,他又怎么说呢?(示句)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蚜虫到底要不要治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葫芦叶子的自述”就知道了。(cai播放)师:你们听了“葫芦叶子的自述”后,认为叶子上的蚜虫要不要治啊?(要治)是的,叶子为葫芦的成长提供了营养,如果叶子被蚜虫吃光了,葫芦自然长不好。这个道理种葫芦的人明白吗?。(不明白)所以,他听邻居说蚜虫要治,还感到很——?(奇怪)谁能读出这种奇怪的语气?(指名读)学生评价。

  师:大家都想读吗?

  老师和学生合作读,cai示句子,老师读黑色的字,学生读红色的字。

  四、课堂扩展

  师:正是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明白葫芦叶子与葫芦之间的联系,所以:(示句,师读。)

  1、大家想象一下,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心里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呢?

  2、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说,老师板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作业超市: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并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必做题)

  2、把自已今天学的故事讲给家长听。(选做题)

  3、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可能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其实这个故事还没写完,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会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回去以《第二年的葫芦》作题目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把自己编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请求爸爸妈妈帮你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9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使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2、认识“葫、芦”等生字。会写“言、每”等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及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可爱的小葫芦,问:老师画的是什么呀?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种葫芦的人,他一心想得到葫芦,看他的愿望有没有实现?

  2、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3、齐读课题,指导“芦”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图: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仔细看这棵葫芦的.各部分,有什么变化?(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指4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4、讨论:每幅图画指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5、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讲一个人种了棵葫芦,结了个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也不管,结果小葫芦全落了。)

  (三)学*本课生字

  1、读读下面的词语。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3、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4、分类识字。

  (1)相同结构的字有哪些,请你找一找?

  治、棵、挂、哇、怪、慢

  (2)相同偏旁的字有哪些?

  怪、慢

  (3)相同部件的字有哪些?

  挂、哇

  5、指导书写

  (1)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描红,仿写。看谁写得好。

  (四)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自言(yán)一棵(kē)自语每(měi)天治(zhì)一治

  挂(guà)哇(wā)奇怪(guài)慢(màn)慢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0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大家认识这种植物吗?(生答)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葫芦的样子?(生自由发言)师板书:葫芦,指导读好轻声。

  2.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过渡: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两端一般呈圆球形,嫩时做蔬菜用,长老后硬壳可做器皿。

  3、揭示课题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了解了葫芦的生长过程。接下来,我们要学*一个与葫芦有关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学生聆听课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请个别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3.教师领读课文。

  4.归类识字。

  (1)字音识字:“藤、盯”是后鼻音,“赛”是*舌音。

  (2)结构识字:“葫、芦、藤、赛、感”是上下结构;“蚜、盯、怪、慢”是左右结构。

  (3)熟字加偏旁:胡+艹→葫;咸+心→感;牙+虫→蚜。

  (4)对比识字:赛――比赛、赛过;寒――寒冷、寒风。指出“赛过”就是“比得过”的意思。

  (5)同偏旁归类识字:“葫、芦、藤”都是草字头,它们跟植物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三、播放歌曲《拍手歌》

  四、书写指导,练*提高

  1.重点学写汉字“谢”。

  教师指导学生拼读“xiè”,声母x,复韵母iè,组成音节xiè。

  2.学生看范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熟记字形,归纳出“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汉字“谢”,学生书空。“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在横中线稍上处;左中右大致等宽。部首“讠”,左右结构。

  五、观察图画,说发现

  学生认真观察两幅插图,比较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绿油油的,挂在藤上,一个是黄黄的,落在地上。

  过渡: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下节课,我们继续学*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1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使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2、认识“葫、芦”等生字。会写“言、每”等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及挂图。

  三、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可爱的小葫芦,问:老师画的是什么呀?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种葫芦的人,他一心想得到葫芦,看他的愿望有没有实现?

  2、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3、 齐读课题,指导“芦”读轻声。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看图: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仔细看这棵葫芦的各部分,有什么变化?(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2、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3、 标出自然段序号,指4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4、 讨论:每幅图画指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5、 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讲一个人种了棵葫芦,结了个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也不管,结果小葫芦全落了。)

  (三) 学*本课生字

  1、 读读下面的词语。

  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2、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3、 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4、 分类识字。

  (1) 相同结构的字有哪些,请你找一找?

  治、棵、挂、哇、怪、慢

  (2)相同偏旁的字有哪些?

  怪、慢

  (3)相同部件的字有哪些?

  挂、哇

  5、指导书写

  (1)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描红,仿写。看谁写得好。

  (四)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自言(yán)一棵(kē)自语 每(měi)天 治(zhì)一治

  挂(guà) 哇(wā) 奇怪(guài) 慢(màn)慢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二、学生分析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是边远山区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社会教育氛围不浓,学校教育也还处在基本语文知识传授与接收阶段,学生语文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受家庭教育影响,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读通课文,能初步知晓课文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但有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读文,对于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葫芦的果实与叶子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就更是不言而喻了。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已有的拼音基础,进行朗读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以朗读为导向,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感受、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会认“葫、芦”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过程与方法:①采用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由事物的结果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原因。 ②分角色朗读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突破方法: 变序教学法

  (2)难 点: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突破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教 具

  一个葫芦的剪纸模具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初步读课文,感知整体

  (1)教具导入课文,重点指导“葫芦”的读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通读课文,纠正学生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读课文的方法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再读课文,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了课文让我们现在去葫芦园看看吧,小葫芦是怎么样的,种葫芦的人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观察第一副画

  ①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好:绿叶、花、葫芦(可爱)(板书) ②小葫芦是可爱吗 ?你来读读小葫芦的可爱吧!

  ③可爱的小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指导学生朗读)

  ④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种葫芦的人多么希望能收获呀,可是后来小葫芦怎么样了呢,找找答案在哪个自然段)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⑤种葫芦的人得到了葫芦吗?(出示小黑板补画,同时用小葫芦作为奖励。板书:变黄——落了)

  ⑥ 你能读出你此时的心情吗?

  ⑦葫芦都落了,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学生读课文)

  (2)学*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①带着“葫芦为什么会落”的疑问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小葫芦都落了的原因。(叶子上都长了蚜虫)你能把边个部分读给小朋友们听听吗?

  ③你觉得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么读,(老师指导学生赛读)特别是下面几个句子: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B、“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④(突出重点)学了课文后你想表扬还是批评种葫芦的人呢 ?同桌相互说一说吧 板书 (突破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3.有感情读课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突破难点:体会感叹句、反问句与成熟句的不同语气。课文后的*题:师生互读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七、小 结 (情感教育) 做事情应该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知错就改。

  扩展延伸:讲一讲这个故事。

  八、作 业

  略

  九、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绿叶) 葫芦(可爱)

  (变黄) (葫芦)落了

  不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不听劝告

  十、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我们在把握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教”的方式引到学生“学”的方式,多读多思,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情景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对话的交流,了解事物之间有其内存密切的。教学的难点在于,以教引学,以读促悟,从而揭示本文主旨意图做到“文”与“道”的结合。通过对本文第二课时内容的教学,凸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在“备”学生方面不够。 2、新知识的引入不够流畅、自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和热情的朗读教学,重点得以突出,通过小组团队学*使预期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而使我看到了自己应该坚持的几个方面: 1.凸显了学生在语文学*中的主体地位我设计本课时,注重从学生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把课堂教学思想定位在“以生为本,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2.重视朗读形式多样化,强调在朗读中感悟课堂上,“读”占鳌头,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引读,表演读,充分顾及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

  3、强调多种方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小组团队讨论、分组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在浓烈的氛围中进行学*;让重点在愉悦中突现;让难点在合作中得以突破,使学生*得丰富的语文素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3、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教学方法: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画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读生评价、分角色读)再加上自主探究等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道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看图和朗读得到充分的感悟。

  教学流程:

  游戏导入——学*一、四自然段——学*第二、三自然段——拓展延伸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找不同画面。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找出不同。

  3、请学生带着游戏中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开始我们今天的学*。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为后文找出课文插图的不同做好铺垫。)

  二、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质疑:从课题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主交流。

  4、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自主交流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三、学*第一自然段。

  1、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

  (1)、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评价葫芦。(可爱 )的葫芦

  (2)、出示:( 可爱 )的葫芦 多么可爱的葫芦哇!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感叹句的语气。(赞美)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葫芦的可爱。

  (5)、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的、可爱”;齐读。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

  2、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1)、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四、学*第四自然段。

  1、出示:小葫芦变黄了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学生读中比较句子意思的不同。

  3、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伤心)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现种葫芦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4、多媒体出示文中两幅图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①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②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③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同学门脑子里有什么疑问吗?指名交流。(“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文中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进行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兴趣、求知欲。)

  五、学*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一)学*第二段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板书:一些蚜虫 变黄了)

  多媒体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 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学*第三段

  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多媒体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知道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3、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指名)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板书:叶和果有联系

  4、全班齐读二、三段。

  5、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6、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采用课后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学中设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六、拓展延伸。

  1、想一想: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

  2、编一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些葫芦… …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续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这样对他们进行一次人文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画一画:你能画出长大后的葫芦吗?

  七、写字指导

  1、出示“言、每、棵、怪、慢”6个字

  2、指导学生观察发现:

  言和每为独体字,后3个字为左右结构的字。

  结合“母”字指导“每”字的笔画顺序,师范写

  “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

  复*“忄”的写法,师范写“慢”

  3、生描红书写

  4、点评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挂”、“哇”等8个字。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难字“怪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课文重点:第一自然段。

  感情朗读指导点:文中对话

  读说结合点: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的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14课,请同学们跟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前大家已经预*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预*成果。

  一、展示成果:

  1、认读词语。开火车领读。齐读

  2、单个的生字你还认识吗?组词读——小老师领读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你会记那个字?怎么记住的?

  4、检查读课文(一人一段)读后评价纠正

  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语:同学们真会读书,收获可真不少。下面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的眼睛最亮?

  找一找两幅插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一)看图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二)朗读感悟

  1、学*第一自然段。

  (1)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指名读。小葫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爱)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葫芦的可爱?(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

  (3)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可爱?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就带着你的这份感情再读。(齐读1段)

  不光大家喜欢小葫芦,种葫芦的人更喜欢。请大家读句子。

  出示: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理解“盯”“自言自语”

  2、在大家的期待中,小葫芦长啊长,可是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3、学*2、3自然段

  过渡语: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答案吧。学生自由读书。

  (2)指名回答,随机板书:蚜虫

  (3)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出示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你能不能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4)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了些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读第三段,边读边用用“~~”画出邻居说的话,“——”画出种葫芦人所说的话。

  (5)画完后,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分角色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7)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5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会有所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了解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但反问句的学*,学生有些许陌生,在之前的课文中,已经学*过反问句,但对于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仍有不解,在课堂中应重点学*。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于学生而言,有些难懂,需要教师慢慢引导,多举例子,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复*11个生字,会读“葫芦藤、花谢”等词语,会写“治、邻”等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教学难点:读出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来猜个谜语:青蛇满架爬,蛇身缀白花,花落结小瓜,卖药曾用它。

  生答:葫芦。

  二、基础复*

  1、我会认

  出示会认的字,生开火车读,对易读错的生字进行强化,再齐读。

  2、我会读

  出示本节课的词语,分角色朗读,对读得好的学生进行鼓励。

  3、我会写

  出示会写的字:治、邻,学生先观察字的结构,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生书空。

  4、我会概括

  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填空。

  三、精读课文

  (一)学*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葫芦架上长了蚜虫,这个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快速找到课文相关语句。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那个人对蚜虫的毫不在意。

  2、观察插图,“盯”这个字,你看出了什么?体会那个人很重视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4、抓住“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的人迫切期待小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二)学*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重点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体会邻居的急切心情。

  3、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读出奇怪与惊讶。

  4、朗读一组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的异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上下两组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要比陈述句更强烈。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作比较,进行发现学*。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

  (2)葫芦叶子的颜色不一样。

  (3)葫芦所在的位置不一样。

  (板书:蚜虫―叶子―葫芦)

  2、总结寓意。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看表面,要联系地看问题。

  四、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蚜虫多了―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互相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6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二、学生分析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是边远山区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社会教育氛围不浓,学校教育也还处在基本语文知识传授与接收阶段,学生语文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受家庭教育影响,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读通课文,能初步知晓课文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但有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读文,对于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葫芦的果实与叶子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就更是不言而喻了。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已有的拼音基础,进行朗读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以朗读为导向,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感受、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会认“葫、芦”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过程与方法:①采用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由事物的结果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原因。 ②分角色朗读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突破方法: 变序教学法

  (2)难 点: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突破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教 具

  一个葫芦的剪纸模具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初步读课文,感知整体

  (1)教具导入课文,重点指导“葫芦”的读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通读课文,纠正学生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读课文的方法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再读课文,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了课文让我们现在去葫芦园看看吧,小葫芦是怎么样的,种葫芦的人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观察第一副画

  ①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好:绿叶、花、葫芦(可爱)(板书) ②小葫芦是可爱吗 ?你来读读小葫芦的可爱吧!

  ③可爱的小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指导学生朗读)

  ④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种葫芦的人多么希望能收获呀,可是后来小葫芦怎么样了呢,找找答案在哪个自然段)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⑤种葫芦的人得到了葫芦吗?(出示小黑板补画,同时用小葫芦作为奖励。板书:变黄——落了)

  ⑥ 你能读出你此时的心情吗?

  ⑦葫芦都落了,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学生读课文)

  (2)学*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①带着“葫芦为什么会落”的疑问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小葫芦都落了的原因。(叶子上都长了蚜虫)你能把边个部分读给小朋友们听听吗?

  ③你觉得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么读,(老师指导学生赛读)特别是下面几个句子: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B、“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④(突出重点)学了课文后你想表扬还是批评种葫芦的人呢 ?同桌相互说一说吧 板书 (突破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3.有感情读课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突破难点:体会感叹句、反问句与成熟句的不同语气。课文后的*题:师生互读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七、小 结 (情感教育) 做事情应该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知错就改。

  扩展延伸:讲一讲这个故事。

  八、作 业

  略

  九、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绿叶) 葫芦(可爱)

  (变黄) (葫芦)落了

  不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不听劝告

  十、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我们在把握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教”的方式引到学生“学”的方式,多读多思,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情景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对话的交流,了解事物之间有其内存密切的。教学的难点在于,以教引学,以读促悟,从而揭示本文主旨意图做到“文”与“道”的结合。通过对本文第二课时内容的教学,凸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在“备”学生方面不够。 2、新知识的引入不够流畅、自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和热情的朗读教学,重点得以突出,通过小组团队学*使预期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而使我看到了自己应该坚持的几个方面: 1.凸显了学生在语文学*中的主体地位我设计本课时,注重从学生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把课堂教学思想定位在“以生为本,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2.重视朗读形式多样化,强调在朗读中感悟课堂上,“读”占鳌头,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引读,表演读,充分顾及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

  3、强调多种方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小组团队讨论、分组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在浓烈的氛围中进行学*;让重点在愉悦中突现;让难点在合作中得以突破,使学生*得丰富的语文素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7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摘葫芦”。(挂图,课件,可翻开)组成一句话“我要的是葫芦”。

  今天我们学*第九课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

  (葫芦:草本植物,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吃,长老后硬壳可以做成器皿)

  我要的是葫芦,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_,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介绍葫芦的样子)葫芦可以食用炒食。葫芦可以药用。大葫芦能制成甕、盎、瓢、尊,小葫芦能制成碗、盘、杯、勺。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展书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读通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自己利用身边的工具书先查一查。

  2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思考: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

  “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最后他要到了吗?

  【词义解释】

  1.赛过: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2.挂: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3.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

  4.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看图

  1.故事中的那个人那么想要葫芦,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

  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说话:

  提问: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细心的同学们发现了两幅图有很大的区别,那么请你找一找课文中是怎么来描写的。用直线画出相关的问句,自己读一读。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叶子上长了蚜虫,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思考:一个藤上的葫芦怎么会有前后不同的结果呢?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四、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5、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7、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生了蚜虫虫更多了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葫芦不用治变黄都落了

  3、逐段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练*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8

  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中混入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评价任务: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生字“棵、谢”等生字。

  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仿读、齐读、指读等形式,结合插图,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范读、指名读朗读的形式,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学*过程:

  一、实物激趣

  1、出示实物。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预设:葫芦

  2、注意:葫芦的“芦”单独成字读第二声,但和“葫”组词时念轻声,齐读三遍。

  3、葫芦有很多作用,可以做成葫芦丝当乐器,可是做成工艺品,甚至可以拿来下药。怪不得有个人大喊:_____________。

  预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齐读课题

  4、这个人不仅只是喊出要葫芦,他还真种了一棵葫芦呢?那他种成功了吗?有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葫芦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复*回顾引入学文

  师:首先,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加拼音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葫芦、瓜藤、蚜虫、盯着、比赛、邻居、奇怪、慢慢地、自言自语、治病、每天。

  师:生字词同学们掌握的都很不错。咱们还要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回忆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内容学*表达

  师:这棵葫芦开始时长什么样子?(停顿)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勾出相关的句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一颗葫芦有这么多部分,有(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咱们一起来把这棵葫芦种起来吧。

  我们种好了一棵葫芦,也结出了像老师手中这样的小葫芦。所以那个人赞叹说-----(出示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生齐读。

  我们再来赞叹赞叹!男生读、女生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你们对于葫芦的喜爱

  师: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会做些什么?

  所以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特别是哪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那个人很喜欢葫芦?

  生:“每天”“看几次”

  师:这足以说明他喜欢葫芦。所以我们再把第一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读出葫芦的可爱以及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仿度、齐读、指读等形式,结合插图,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

  师:同学们,这个人他眼里只盯着葫芦,一心只盼着葫芦快长大。可是,我们再看看后来,葫芦怎么了?

  生:“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是啊,原本长得那么好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生:有蚜虫

  师:种葫芦的人和邻居都看到了蚜虫,他们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找一找答案,把相关的句子用横线勾画下来。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什么意思?读出他对虫子的满不在乎来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从“盯着”这个词,我们体会到什么?

  生:这个人的眼中只有葫芦。

  师:所以他才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们盯着大屏幕观察“盯”字,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生字“棵、谢”等生字。评价目标一)

  现在你就是那个人,他是怎么自言自语的?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朗读“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多找几名)

  师:邻居看到蚜虫又是什么反应?

  师: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生: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多找几名说)

  师:同学们看,这两组句子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

  师:对了,第一句的语气更强烈,所以我们要读出这种语气,自己试着读出每组句子不同的语气来。展示

  师: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说说你的发现

  师:此时,看到小葫芦都落了,种葫芦的人是什么心情?

  生:伤心、难过、后悔。

  师:那他会想些什么?

  生:我真应该听邻居的劝告。

  生:看到叶子上有蚜虫,我真应该快点治一治。

  师: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师: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呢?

  师:是啊,植物的果实和叶子是有联系的。当叶子被蚜虫吸食了汁液枯死,葫芦得不到营养,就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毕竟一个葫芦只是一颗葫芦上的一部分。

  师: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知道了果实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

  生:以后再遇到问题应该多听听别人说的话。

  师:是的。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要想得到好的果实,就应该呵护好植物生长的每一个环节,不要等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通过范读、指名读朗读的形式,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评价目标三)

  作业:

  “种葫芦的人第二年春天又种了一棵葫芦......”根据想象,自己编写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1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1、我们一起来复*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说了小葫芦长得好,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勾下来。

  2、抽生说后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课件出示语句)

  3、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

  4、师范读后,

  5、生齐读: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

  6、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二)、学*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种葫芦的人得到了葫芦了吗?(课件)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4、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

  (三)、学*第二、三自然段。

  1、要想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就必须要能闯过这三关。

  第一关、会读:

  第二关、会演:

  第三关、会说:

  2、第一关小组学*后交流。

  (1)第一关:哪一组来读读“种葫芦的人” 所想所说的句子。

  (2)勾对的举手。

  (3)小组分角色读

  (4)不读叙述性语言之解读对话能行吗?

  (5)我有几个句子弄不明白,想请教一下大家。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

  3 第二关:会演,小组演了后交流。

  (1)刚才各个小组都演得很热烈,我们来比比,看哪一组演得最好。

  其余的同学都来当评委,注意哪个角色演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什么地方演得不够出色,你怎样改进。生表演。(两组表演)

  (2)假如你是叶子,你有什么话要对种葫芦的人说?

  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引生答我……我要的是葫芦,我又不要叶子!

  恭喜大家闯过第二关

  4、第三关、会说。小组讨论后交流。

  (1)葫芦为什么会掉呢?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他说:“ ”

  三、小结

  是呀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互相联系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是相联系的,比如( )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想象拓展。

  1、“种葫芦的人”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牢牢记住了这个教训。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 妈听。

  板书设计:

  叶子 葫芦

  │ │

  ↓ 联系 ↓

  长虫────→ 落了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0

  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 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范本10份(扩展7)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优选【10】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1

  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下面是关于《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读课文,评议。

  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课文,知其意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组合作学*、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回答:

  生:因为当初没有听邻居的话。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生:其实很多事物是有联系的,叶子如果没长好,当然就结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学生的回答:A、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

  B、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C、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师: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 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七、学写生字

  1.注意“每”的笔顺。师范写,生竖空

  2.“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3.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中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教学时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词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

  2、学*课文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台。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还有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的余地。我仅抓住人物的语言,没有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应加以品析。所以在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调整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2

  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下面是关于《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读课文,评议。

  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课文,知其意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组合作学*、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回答:

  生:因为当初没有听邻居的话。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生:其实很多事物是有联系的,叶子如果没长好,当然就结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学生的回答:A、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

  B、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C、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师: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 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七、学写生字

  1.注意“每”的笔顺。师范写,生竖空

  2.“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3.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中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教学时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词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

  2、学*课文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台。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还有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的余地。我仅抓住人物的语言,没有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应加以品析。所以在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调整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3

  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角色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重点:读出对话中的不同语气,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现在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我讲故事时,请同学们注意听我是怎么讲的。待会儿请同学们也讲一讲,看看谁讲得更好!

  2、师范读

  3、同学们,刚才这个故事的名字是?(学生回答)

  二、指导朗读

  (一)读第一自然段

  1、那个人为什么只要葫芦?现在让我们看看葫芦有多可爱吧

  A、同学们能把这些空格补充完整吗(课件展示,填词:______的葫芦藤上______了绿叶,开出了几朵______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______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B、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几句话多读几遍,体会一下小葫芦有多可爱(自由读

  喜欢葫芦吗?喜欢葫芦的同学来试读读(指名读)

  C、听了他的朗读,同学们是不是好像看见了可爱的小葫芦呢?(生评)他哪几个词读得好,让你仿佛看见了小葫芦

  D、请更喜爱小葫芦的同学来读一读,把可爱的小葫芦展现给大家。(指名读

  E、同学们都非常喜爱小葫芦,现在让我们在脑海里想着可爱的小葫芦,一块儿来读读吧!(齐读整段话)

  (二)读最后一自然段

  6、那个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了可爱的小葫芦了吗?(课件:最后一自然段)

  7、知道了这样的结果,同学们心里感到怎样?

  8、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可惜啊!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9、大家听出了他对小葫芦掉落的惋惜了吗?(生评)10、还有谁更觉得小葫芦太可惜了?(指名读)

  11、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大家那份深深的惋惜之情,现在让我们

  一齐来表达对小葫芦掉落的惋惜吧(齐读)(三)读第二、三自然段

  12、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掉落了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故事,把自己当成种葫芦的人或是那个邻居,读读他们间的对话

  师1:一天,那个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而可爱的小葫芦还

  好好地挂在葫芦藤上,心想——(课件出示第一句话)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2:哪个种葫芦的人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3: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只要葫芦,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来了吗?你听出他是用什么口气来说这句话?(生评)师4:对,叶子上长蚜虫,又不是小葫芦上长蚜虫,他才不在乎呢,所以应

  该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那个人见到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

  虫,于是他心想:——(生读):

  师5:同学们最喜欢谁的读法?让我们都像他一样读一读这句话:那个人见

  到叶子上的虫,于是他心想:----(生齐读)

  师: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而是怎么想的,怎样说的,(课件出示第二句话)

  B“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这个人是怎么对葫芦说这句话的?

  师:谁能说说“自言自语”的意思?

  生:……

  师:请大家就自己试着自言自语说说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愿意来表演一下那个人是如何自言自语的(指名读并评议)

  师:现在让我们像他一样一起来自言自语一下吧(生齐读)

  师1:过了几天,蚜虫越来越多,热心的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劝他说——(课件出示“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D“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师2:女邻居们来劝劝他?(女生读)

  师3:男生觉得这个邻居劝得怎么样?(生评)

  师4: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请男邻居再真诚地劝劝他(男生读)

  师5:让我们一起来劝劝这个人吧(齐读)

  师1:种葫芦的那个人听了邻居的话,头脑中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课件出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C、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2、哪位种葫芦的人来表演一下,说说这句话?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的表演像不像那个种葫芦的人(指名读)

  师3、同学们,他表演得怎么样(生评)

  师4、邻居的话让这个种葫芦的人感到太奇怪了,还有哪个种葫芦的人想说

  说这句话?(指名读)

  师5、同学们觉得哪位种葫芦的`人说得最好?那就让我们像他一样说说这句话:听了邻居的话,那个人觉得真是太奇怪了(齐读“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四)师生合作读第二、三段

  师:刚才同学们把那个种葫芦的人与那个邻居的对话表演得十分形象。现

  在让我们一起合作朗读他们的对话部份。请同学们读蓝色的对话部份,我来读其它的黑色的旁白。(师生合作读)

  (五)齐读全文

  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曲美妙的音乐,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把这个故事说给在坐的教师们听。相信你们会说的比老师更棒的!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知道了,在读课文时,只有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想想他们心里想些什么,会怎样说,怎样做,这样才能把课文给读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4

  教学目标:

  一、教养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发展目标:

  培养观察、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三、教育目标:

  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要全面,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 了解课文内在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边看第一幅图边讲)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满绿叶,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个人天天都去看几次,可是最后一个葫芦也没结。这是怎么回事呢?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看图读课文。

  说说这课书讲的是什么事。

  三、学*本课生字新词。

  1、 应注意的读音。

  2、 记忆字形。

  葫::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湖”字去掉三点水。组成“葫芦”。

  挂:提手旁加双“土”。组成“挂着”。

  些:横部,左上容易错,不能丢掉竖。组成“一些、有些”,表示不定的数量。

  盯:左边是眼目旁,右边是“丁”,指不错眼珠地看。

  居:上边是尸字头,下边是“古”,组成“邻居、居住”。

  四、巩固练*。

  1、 读生字词卡片。

  2、 读课文。

  3、 读二类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边看插图,边读课文。

  这课书有几段:(四段)看看每段都讲的是什么?

  二、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1、 学*第一段。

  (1) 看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他的样子是怎样的?(看葫芦,很高兴、很得意)

  (2) 读第一段,这个人种的葫芦怎么样?

  “细长”说出了葫芦的形状,“长满”说明什么?(长得好,枝叶茂盛)说说小葫芦长成的过程。(长叶、开花、结葫芦)这个人对小葫芦的态度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喜爱,每天看好几次)这个人当时想什么?(快长大)

  2、 自学第二段。注意这个人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蚜虫:植物上的害虫。“一些”说明蚜虫还不多。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

  3、 小组讨论第三段。

  (1) 那个人听了邻居说的话以后,“感到很奇怪”,“奇怪”

  是什么意思?(纳闷,不理解、不明白)

  (2) 那个人“奇怪”的是什么?(还用治虫?我要的是葫芦。)

  (3)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 那个人的话说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叶子可以帮助植物输送养料,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长得好。叶子都掉了,植物就没法生长了,也就不能结葫芦了。)

  4、 学*第四段。

  (1) 看第四幅图,这个人这时的样子是怎样的?(垂头丧气,后悔极了)

  (2) 读课文,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多、黄、落)

  三、巩固练*。

  看图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课文内容。

  1、 读课文。

  2、 看看图上的这个人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得意——盼望——满不在乎——垂头丧气

  3、 你从哪儿看出这个人喜爱这棵葫芦?(每天看、盼长大)

  4、 这个人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他的眼睛只盯着葫芦,有了虫子也不治。虫子吃叶子,影响了植物生长,所以没得到葫芦。)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 植物的叶子直接影响果实的.生长,叶子掉了,就不能结葫芦了。

  (2) 要听别人劝告。这个人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早点治蚜虫,葫芦就可以保住。由于他不听人的劝告,所以才使自己的想法落空。

  二、巩固练*。

  1、 指导朗读。

  第一段要读出喜悦之情。第二段读出急切盼望小葫芦快长大的心情。第三段邻居的话读出诚恳,这个人的话读出奇怪、不解、满不在乎的口气。第四段读出失望、后悔的语气。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7、 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

  葫芦 蚜虫

  叶花 (黄落)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5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识记,自主交流,正确认读“葫、芦、藤、哇、盯、邻”6个生字。

  2、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利用看图比较,朗读体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知道叶子与葫芦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有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1、师:今天,老师先给同学们来一个现场的简笔画表演。板画葫芦。

  2、板书:葫芦。引导学生注意字形。指名学生读,提醒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3、了解葫芦。幻灯出示插图一,在图旁边依次出示相关词语: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引导学生读准上列词语。

  穿插学*“藤”。你还知道什么藤?

  4、补充课题。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看课文音像,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要求:一边读,一边做好读**号。

  ①标上自然段序号;

  ②圈出难读的字词;

  ③不懂的词句用“——?”标出来。

  3、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逐段读课文;

  ②注意:邻居 盯着 自言自语

  ③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品读感悟第一、四自然段

  1、学*第一自然段,感悟葫芦的可爱。

  ①出示第一幅插图:图上画了什么?

  ②课文哪一自然段写这幅图?

  ③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这里的葫芦怎么样?试着填一填:

  ( )的葫芦叶

  ( )的葫芦藤

  ( )的葫芦花

  ( )的小葫芦

  指导读好第二、三两句话。

  ④看图,种葫芦的人喜欢小葫芦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的句子当中看出,找出这样的句子,用“——”划出来。

  ⑤学生找出后,幻灯出示第四、五句。你喜欢吗?读好这两句。

  ⑥他多爱自己的小葫芦啊!可是最后的结果呢?

  2、学*第四自然段,了解葫芦的结果

  ①出示插图二,说说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②看看课文的最后结果是怎么写的?指名学生读。

  ③看到这个情景,你心里有什么想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本来绿绿的葫芦叶变黄了,连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也变黄落下来了,究竟是为什么呢?

  四、品读感悟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

  2、学生自由谈话

  3、分角色朗读练*

  ①找出种葫芦的人想的说的话,用“ ”划出;邻居的话用“——”划出来。

  ②逐句指导读好

  ③指名分角色朗读(多种形式)

  ④采访种葫芦的人:当叶子长了一些蚜虫时,你为什么不治一治呢?邻居劝你治一治蚜虫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听劝告呢?

  4、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的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他认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他想的是:

  5、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

  6、教师在学生谈论的基础上补充有关知识: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7、教师和学生合作读。

  五、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慢慢地——————————。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6

  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角色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重点:读出对话中的不同语气,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现在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我讲故事时,请同学们注意听我是怎么讲的。待会儿请同学们也讲一讲,看看谁讲得更好!

  2、师范读

  3、同学们,刚才这个故事的名字是?(学生回答)

  二、指导朗读

  (一)读第一自然段

  1、那个人为什么只要葫芦?现在让我们看看葫芦有多可爱吧

  A、同学们能把这些空格补充完整吗(课件展示,填词:______的葫芦藤上______了绿叶,开出了几朵______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______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B、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几句话多读几遍,体会一下小葫芦有多可爱(自由读

  喜欢葫芦吗?喜欢葫芦的同学来试读读(指名读)

  C、听了他的朗读,同学们是不是好像看见了可爱的小葫芦呢?(生评)他哪几个词读得好,让你仿佛看见了小葫芦

  D、请更喜爱小葫芦的同学来读一读,把可爱的小葫芦展现给大家。(指名读

  E、同学们都非常喜爱小葫芦,现在让我们在脑海里想着可爱的小葫芦,一块儿来读读吧!(齐读整段话)

  (二)读最后一自然段

  6、那个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了可爱的小葫芦了吗?(课件:最后一自然段)

  7、知道了这样的结果,同学们心里感到怎样?

  8、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可惜啊!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9、大家听出了他对小葫芦掉落的惋惜了吗?(生评)

  10、还有谁更觉得小葫芦太可惜了?(指名读)

  11、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大家那份深深的惋惜之情,现在让我们

  一齐来表达对小葫芦掉落的惋惜吧(齐读)

  (三)读第二、三自然段

  12、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掉落了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故事,把自己当成种葫芦的人或是那个邻居,读读他们间的对话

  师1:一天,那个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而可爱的小葫芦还

  好好地挂在葫芦藤上,心想——(课件出示第一句话)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2:哪个种葫芦的人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3: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只要葫芦,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来了吗?你听出他是用什么口气来说这句话?(生评)

  师4:对,叶子上长蚜虫,又不是小葫芦上长蚜虫,他才不在乎呢,所以应

  该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那个人见到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

  虫,于是他心想:——(生读):

  师5:同学们最喜欢谁的读法?让我们都像他一样读一读这句话:那个人见

  到叶子上的虫,于是他心想:----(生齐读)

  师: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而是怎么想的,怎样说的,(课件出示第二句话)

  B“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这个人是怎么对葫芦说这句话的?

  师:谁能说说“自言自语”的意思?

  生:……

  师:请大家就自己试着自言自语说说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愿意来表演一下那个人是如何自言自语的(指名读并评议)

  师:现在让我们像他一样一起来自言自语一下吧(生齐读)

  师1:过了几天,蚜虫越来越多,热心的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劝他说——(课件出示“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D“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师2:女邻居们来劝劝他?(女生读)

  师3:男生觉得这个邻居劝得怎么样?(生评)

  师4: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请男邻居再真诚地劝劝他(男生读)

  师5:让我们一起来劝劝这个人吧(齐读)

  师1:种葫芦的那个人听了邻居的话,头脑中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课件出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C、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2、哪位种葫芦的人来表演一下,说说这句话?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的表演像不像那个种葫芦的人(指名读)

  师3、同学们,他表演得怎么样(生评)

  师4、邻居的话让这个种葫芦的人感到太奇怪了,还有哪个种葫芦的人想说

  说这句话?(指名读)

  师5、同学们觉得哪位种葫芦的人说得最好?那就让我们像他一样说说这句话:听了邻居的话,那个人觉得真是太奇怪了(齐读“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四)师生合作读第二、三段

  师:刚才同学们把那个种葫芦的人与那个邻居的对话表演得十分形象。现

  在让我们一起合作朗读他们的对话部份。请同学们读蓝色的对话部份,我来读其它的黑色的旁白。(师生合作读)

  (五)齐读全文

  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曲美妙的音乐,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把这个故事说给在坐的教师们听。相信你们会说的比老师更棒的!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知道了,在读课文时,只有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想想他们心里想些什么,会怎样说,怎样做,这样才能把课文给读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7

  【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⑴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

  ⑵种葫芦的人和他邻居的对话。

  3、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教师扮演种葫芦的人向扮演邻居的学生发出疑问: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

  4、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抄写两遍。

  【课堂实录】

  一、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我要的是葫芦。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学生陆续举起了手。

  师:好,请几个同学来说说。

  生:课文讲了种葫芦的人和他的小葫芦。他的小葫芦都落了。(师板书:种葫芦的人

  葫芦)

  生:还有他的邻居。(师板书:邻居)

  师:哦,那我们把它说完整。

  生:课文讲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劝他治一治,他不听,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读完合上课本能够说出来课文里讲了什么,这说明你读书的时候动脑筋了,这叫会读书。(生比较兴奋)

  师: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来有关的语句。

  (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而后举起手)

  生:先说哪个?

  师:哪个都行。

  生:我先说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这句话直接写出小葫芦可爱,看标点是什么?

  生:叹号。

  师:叹号怎么读?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8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论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教学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同学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必定随同着同学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根据自身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留于课堂讨论。因此在这一阶段,要留给同学充沛的时间让他们充沛地去读。阅读必定随同着发现和疑问,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说说都知道了些什么,并引导同学大胆质疑。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同学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同学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学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不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因此在初读时,我有意识地让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原来蚜虫不只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同学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时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同学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那个人爱葫芦表示在:

  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同学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测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示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同学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

  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地方:

  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同学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讨论,同学对课文的内容以和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随后设计创新题,启发同学考虑: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三、扮演──积累与发明

  扮演就是要求同学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示出来。通过扮演同学不只能够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更能发明性地运用语言。因为用怎样的动作、神态,用什么样的语气,都要经过同学的考虑与发明。在某种程度上说,演得像不像,直接反映同学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我要得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扮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同学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这一导一演的过程中,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发明性也得到了培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9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指导读音“葫芦”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葫芦),它是——(出示:两张葫芦图,后面有生字、音节)

  抽生拼音节,你发现了什么?

  2、读题

  你喜欢葫芦吗?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葫芦,他天天都去看葫芦,总是说——【出示: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感知

  是啊,我要的是“葫芦”,让我们一起来当当那种葫芦的人,一起走进田里,那最后我能得到葫芦吗?

  1、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课本,用双手捧好书,听老师讲一讲这个故事。【播放:课文朗读】

  2、孩子们,这个故事你想读吗?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一拼小树叶上的音节,实在有困难,招呼一下老师,我很愿意成为你的好朋友,开始吧。

  三、指导朗读,随文识字

  (一)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1、(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孩子们,这几个词,你会读吗?

  重点教学“藤”:

  延伸:除了“细长的葫芦藤”你还看到过细长的什么藤?

  2、把词语带进句子,谁会读?

  孩子们,这里有个词语,咱们可不能小看了它——【出示:长满了】谁还想读?请你再读一遍。我们一起读一读。

  3、(出示:图片)喜欢它们吗?那么就一起来夸夸它们!(指导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4、(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可爱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让小葫芦在我们的脑海里生根,长叶、开花、结果。

  5、教学“哇、挂”字,让生发现规律,指导学字。

  【出示:哇、挂】谁发现了规律?——同部件“圭”。

  写好这个部件要注意什么?【出示:动态笔顺】

  我们来温*一遍提手旁的写法,以挂为例,范写挂。【出示:动态笔顺】

  写字前要注意——(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

  书写两字。

  我们都这么喜欢小葫芦,从哪里看出你们对小葫芦很喜欢,喜欢得不得了呢?(课件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谁来读读这句话?

  反问:几天?每天!看一次?看几次!

  强调:对!是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孩子们,每天都去看好几次,看的是什么啊?是葫芦藤吗?葫芦花?不是的不是的,看的是——小葫芦,他的眼中只有——,他要的是——

  (二)指导朗读第二、三小节

  1、教学“盯”:

  【出示图片:小葫芦】他深深地被小葫芦迷住了,紧紧地盯着葫芦。孩子们,看这个字

  【出示:“盯”】,(跟读音节),谁来用眼神来盯一盯这小葫芦?让我们也来盯住这些小葫芦。

  2、教学“自言自语”:

  【出示: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自言自语”什么意思啊?谁来读出这自言自语的话?

  3、“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句话怎么理解?

  他心中的愿望多么美好啊!既然这么喜欢,他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读课文第2和第3自然段【出示:第2和第3自然段】,读完后小伙伴之间可以交流交流。开始吧——

  蚜虫:是的,蚜虫是一种害虫。它们很小,于是,当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却是这么想的:(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指导朗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什么意思?

  是啊,小小蚜虫,仅仅是爬在叶子上,他的葫芦还是完好无缺的,他要得是——,根本就不需要——他根本就没把蚜虫放在心上。

  4、那么,他不在乎,谁会在乎这些蚜虫呢?

  叶子在乎,因为它的汁液正被蚜虫一点点吸取,它正慢慢枯竭。葫芦在乎,因为它的养料正越来越少,它也会慢慢死亡。他的邻居在乎,他不希望种葫芦的人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咱们小朋友在乎,因为葫芦是那么可爱,咱们也想让它们变成宝葫芦呢!

  让我们帮着邻居来劝劝吧!

  【出示句子】

  (1)自由读句子

  (2)邻居说——邻居着急地说——叶子害怕地说——葫芦担心地说——我们一起诚心诚意地说——(抽生说,按小组接着说)

  5、种葫芦的人却奇怪了——(出示句子)

  他瞪大眼睛问——他满不在乎地说——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什么意思?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啊!就因为这一句话,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虫子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四、写字指导

  孩子们,小虫不治,变成大病就危险了!下面,我们就来学写一个“治”字(课件出示:治)

  一起读一读这个字;仔细观察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学生写字。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用具: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出示:我要的是葫芦】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宝宝,现在复*学过的词语(出示:词语)

  二、朗读感悟

  学*第一自然段

  1、我们知道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长得怎么样呢?【出示:图一】

  2、谁来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出示:葫芦的生长过程)

  3、【出示:我会填】:

  ()的小花()的葫芦藤

  ()的小葫芦()的叶子

  4、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怎么做的?【出示:第一自然段】指

  导朗读。

  学*第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图二】

  2、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怎么想?那么就用惋惜的心情来朗读吧!【出示:第四自然段】

  3、【出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出示:文中两幅图】进行比较。

  我们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4、你们说得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都落了呢?我们去读读2、3段,仔细想一想。

  学*第二、三自然段

  (一)学*第二段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2、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出示:第二自然段】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

  (二)学*第三段

  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知道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10

  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领悟寓意。

  课前准备:

  制作课文插图课件。

  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过动画片《葫芦兄弟》吗?今天我们学*一个有关葫芦娃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观察,比较:

  首先请同学们看两张葫芦娃的图片,找一找,这两张图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课件出示两幅图,比较、说话师相机板书)

  (三)设疑、朗读感悟: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整个故事读一读,并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写第一幅图的,哪一段是写第二幅图的。(读读、找找)

  1.找到了吗?朗读学*第1段

  (1).

  请同学们认真地把第一段读两遍,看看谁能把这三个词组补充完整。

  出示:

  细长的

  雪白的

  可爱的

  (2).

  填得多好啊!来,一起读读。(指导读词组,并结合识字葫、芦、藤)除了葫芦藤,你还知道哪些藤?(指名说)

  (3).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段,句中结合学*哇)]

  2.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样了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四段

  设疑: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鼓励学生自由提问)

  3.学们问得真好!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读故事的第二、三段。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领悟寓意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第二、三段。

  (2).指名说说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会掉下来呢?

  提示: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想听听葫芦兄弟是怎么说的吗?(课件出示:葫芦兄弟的话)

  (3).讨论:听了葫芦兄弟的话,谁能把刚才的问题回答得更好呢?指名说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结合学*盯、邻)

  师范读生模仿读多种形式练读

  你们喜欢这个种葫芦的人吗?为什么?

  (四).迁移运用听故事,说道理

  从前,有一只勤劳的啄木鸟常常去给森林里的大树治病、捉虫。有一棵大树却总是怀疑啄木鸟没安好心,以为啄木鸟看起来是捉虫,其实是存心想要破坏自己美丽的皮肤。啄木鸟一次又一次耐心地给它讲虫子的危害,可是都没有用。后来,啄木鸟真的不再来捉虫了。最后,大树的树心被虫子蛀烂了,成了一棵枯树。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范本10份(扩展8)

——我要的是葫芦寓言故事范本5份

  我要的是葫芦寓言故事 1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细细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绿的叶子,开出了星星点点的米白色的小花。他心里想:“我可爱的小花啊,快点凋谢吧,我等不及想看到小葫芦了。”他整天盯着葫芦藤。

  终于有一天,花儿谢了,葫芦藤上挂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他特别害怕再像以前一样,叶子上生了蚜虫,没有及时治一治,最后一个葫芦也没得到。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次我不能再犯以前的错误,要提前预防。”

  只见他找来一些对付蚜虫的杀虫剂,每天对着葫芦藤上的小绿叶不停地喷啊,洒啊。邻居看到他的举动,一脸困惑地说:“现在又没有蚜虫,为什么天天喷药啊?这么厉害的杀虫剂,不但不会杀死虫子,还会把刚长出的小葫芦毒死了。”可是那个人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地继续他每天的喷洒。

  没过多久,叶子变黄了,一片一片地落了一地。可爱的小葫芦变慢慢地黑了,越来越小,接二连三地掉了下来。那个人瘫坐在地上,摸着变黑的小葫芦非常懊恼,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

  小朋友们,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规律。发生了事情不补救,或者没有发生事情提前预防,都是错误的!

  我要的是葫芦寓言故事 2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每天都坚持给它浇水、施肥,很快就长出了小小的葫芦,非常可爱,那个人每天都要看几次,但是他还是每天坚持浇水、施肥。

  过了些日子,葫芦长大了,很多蚜虫都趴在叶子上,那个人连忙拿出消毒剂,把所有的虫都给杀死了,葫芦又露出了绿色的叶子,邻居看见了,对那个人说:"有了教训,是不是就不会被虫子吃掉了啊!"那个人说:"对啊,刚才我把所有的虫给杀死了,好累啊!"邻居很害怕地说:"那那那个。葫芦。长的好高啊!"那个人回头看了一眼,下了一大跳,葫芦已经高的到天上了。

  那个人就沿着葫芦藤往上爬,爬到了葫芦天堂,那里有许许多多的葫芦,在水池里面到处是葫芦,那多舒服啊,突然,那个人发现是他的爸爸妈妈造的葫芦天堂,那个人的妈妈说:"宝贝儿,我们的葫芦天堂是要有秘密的,谁如果把葫芦种到一个地方,它就会长得好高好高,一直升到我们的葫芦天堂。"那个人爸爸妈妈已经给他定好了房间,让那个人住在这里。

  我要的是葫芦寓言故事 3

  今天,我在学校学了一篇课文题目叫《我要的是葫芦》。

  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洁白的小花。花谢以后,长出了非常可爱的小葫芦。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呀!他还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一个邻居看见了就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都生蚜虫了,你还不快治一治啊!”那个人却说:“什么,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啊?我要的是葫芦。”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了,小葫芦也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那个人光想着小葫芦赛过大南瓜,叶子上生蚜虫了都不知道治一治。我可不能像他这样,要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只想着要一百分,却不知道认真学*。如果*时不好好学*,哪来的一百分呢?所以,要想学*成绩好,*时就要努力学*哦!希望我们不要像种葫芦的人,做个好好学*天天向上的好学生。

  我要的是葫芦寓言故事 4

  第二年的春天里,那个人又把一棵葫芦种子种在他的.花园里。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许多许多嫩绿叶子,开出了几朵雪白雪白的小花。花落以后,藤上接出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天天都要去他的花园里看几次。

  有一天,那个人看见叶子上有一些蚜虫,他赶紧拿水来把叶子上一部分的蚜虫冲洗掉,再用杀虫剂把另一部分的蚜虫杀死。他高兴的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快长啊!长得又绿又大才好呢!”

  第二天,那个人又去了他的花园看了看,花园里的葫芦个个都长大了一点儿。那个人心里乐滋滋的,心想:如果这些葫芦再大一点就好了。

  又过了好几天,那个人又去了他的花园看了看,花园里的葫芦都长大了。那个人乐不可支,他还摘下几个葫芦送给他的邻居呢!

  我要的是葫芦寓言故事 5

我要的是葫芦寓言故事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范本10份(扩展9)

——《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教案(五)份

  《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关键:

  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感悟人物的心理。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魔方、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标本——葫芦,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它?对,葫芦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结出的果实就叫“葫芦”。

  2、今天,我们要学*的寓言故事就跟它有关,题目是:14、《我要的是葫芦》。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从题目中你看出了什么?(他只要葫芦,不要其他。)

  5、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要的是)怎么能读出这个意思?

  6、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完课文,再把课文中预*时画出的生字词好好地读一读。

  (1)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指名接读课文。

  (2)谁想把你书中划的生字词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书中的词语。

  (3)他画得对不对?读得准不准?就像他这样,同位互相检查一下,看谁画得对,读得准!

  2、出示带拼音词语课件:

  (1)指名认读。(葫芦藤哇邻居盯着)

  说说哪几个字的读音容易错?给大家提个醒。练*读,找生读。

  (2)词语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3)去熟字读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3、指名汇报。加一加:葫芦藤;改一改:冷——邻;洼——哇;形声字:葫芦藤哇邻盯

  4、出示生字魔方,指名读字组词。

  5、检查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看谁读得准确。声音响亮。

  6、结合刚才的朗读,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7、这件事情的开头和结果,我们可以通过两幅图看一看。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第一幅图:这个人笑得这样开心,一定是因为葫芦长得好。究竟怎么个好法?课文是在那段描写的呢?指名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汇报:究竟怎么个好法?

  (2)板书:挂。

  (3)感悟词语:把“挂”字换成“结”怎么样?为什么?从这些中你感觉到什么?为什么?

  (4)指导朗读: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要读出美的感觉来。

  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同学们,刚才你们都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比赛读。小葫芦这样美,难怪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谁能把第一段再读一遍,读出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兴奋、喜悦的语气来?

  3、出示第二幅图:再看第二幅图,种葫芦的人神态又有什么变化?

  这个人为什么又如此惊慌失措?在哪段写的?

  汇报:小葫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落。

  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自己快速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一画。

  汇报,板书: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好,我们来读一读。意思相*,可语气有什么不一样?(体会感叹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要强烈些。)

  指导朗读: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要读出不在乎的语气。“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读音要轻,要读出急切,表达出喜爱、期盼的语气来。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小葫芦,谁来表演一下?

  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师:那么你会怎样读这句话?

  个人练*读、分角色读、齐读、引读,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理。

  继续汇报。板书: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出示课件,比较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好,我们再来读一读。意思还是相*,可语气有什么不一样?(体会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要强烈些。)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中的对话“你别光盯着葫芦……快治一治吧!”要读出规劝的语气。“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个人练*读、分角色读、齐读、引读,来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理。

  5、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6、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引导学生小结:因为叶子长了蚜虫,所以葫芦才一个一个都落了。最后通过这种变化对比,学生明白了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五、回读课文

  1、小组合作,再读一遍全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六、布置作业

  以“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为话题,回家说一说这个小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识记,自主交流,正确认读“葫、芦、藤、哇、盯、邻”6个生字。

  2、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利用看图比较,朗读体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知道叶子与葫芦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有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1、师:今天,老师先给同学们来一个现场的简笔画表演。板画葫芦。

  2、板书:葫芦。引导学生注意字形。指名学生读,提醒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3、了解葫芦。幻灯出示插图一,在图旁边依次出示相关词语: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引导学生读准上列词语。

  穿插学*“藤”。你还知道什么藤?

  4、补充课题。今天我们学*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看课文音像,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要求:一边读,一边做好读**号。

  ①标上自然段序号;

  ②圈出难读的字词;

  ③不懂的词句用“——?”标出来。

  3、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逐段读课文;

  ②注意:邻居 盯着 自言自语

  ③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品读感悟第一、四自然段

  1、学*第一自然段,感悟葫芦的可爱。

  ①出示第一幅插图:图上画了什么?

  ②课文哪一自然段写这幅图?

  ③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这里的葫芦怎么样?试着填一填:

  ( )的葫芦叶

  ( )的葫芦藤

  ( )的葫芦花

  ( )的小葫芦

  指导读好第二、三两句话。

  ④看图,种葫芦的人喜欢小葫芦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的句子当中看出,找出这样的句子,用“——”划出来。

  ⑤学生找出后,幻灯出示第四、五句。你喜欢吗?读好这两句。

  ⑥他多爱自己的小葫芦啊!可是最后的结果呢?

  2、学*第四自然段,了解葫芦的结果

  ①出示插图二,说说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②看看课文的最后结果是怎么写的?指名学生读。

  ③看到这个情景,你心里有什么想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本来绿绿的葫芦叶变黄了,连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也变黄落下来了,究竟是为什么呢?

  四、品读感悟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

  2、学生自由谈话

  3、分角色朗读练*

  ①找出种葫芦的人想的说的`话,用“ ”划出;邻居的话用“——”划出来。

  ②逐句指导读好

  ③指名分角色朗读(多种形式)

  ④采访种葫芦的人:当叶子长了一些蚜虫时,你为什么不治一治呢?邻居劝你治一治蚜虫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听劝告呢?

  4、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的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他认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他想的是:

  5、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

  6、教师在学生谈论的基础上补充有关知识: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7、教师和学生合作读。

  五、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慢慢地——————————。

  《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教案 3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娱乐场”,学生饱满的情绪是进行自主学*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更要通过多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他们的学*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包括课文插图,多媒体动画等)、进行分角色朗读、采“蘑菇”、摘“葫芦”、猜字游戏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的教学形式“以读为主,读读议议”,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的读书交流活动。教师则是一名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让读书活动在有序、有质中推进。

  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让你们看些很漂亮的图片,喜欢吗?认识的话,你们还可以叫叫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茄子、丝瓜等,最后出示葫芦图,并随机学*。)

  ⑴学*“葫芦”。

  ①告诉学生“芦”要读轻声。

  ②识记:仔细看看这两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随机引导识记。

  (2)学*描写“葫芦生长”的句子

  ①知道葫芦是怎么生长的吗?(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读读这句话就能明白了。——学生自读句子。

  ②明白了什么?

  ③看来,小葫芦长得很好呢。能读好句子吗?自由读——指名——齐读。

  ④听了大家的朗读,我忍不住想说:(出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指名读——齐读。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学有关葫芦的故事。(课件出示课题)

  小朋友这么喜欢葫芦,也一定爱读它的故事。接下来,老师就请能干的你们打开课,带着要求读读课文。(课件出示“学*提示”)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①用序号在文中标出共有几节。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对预*时划出的生字多读几次。

  ③想想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来记的?跟同桌交流交流。

  2、检查效果。

  刚才,小朋友学得真起劲。接下来我们就来向生字挑战,好吗?(课件出示)

  hú葫lu芦

  细长的téng藤dīng盯着lín邻居wā哇

  挂着

  一棵

  每天

  自言自语

  奇怪

  治一治

  ①请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一读。

  ②请最能干的同学到讲台桌前当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读。

  ③对老师、同学说说你记生字的金点子。

  如:哇——(蛙)——(娃)——(洼)

  盯——(丁——(顶)

  ④师:现在,我们让生字宝宝来到课文中,向课文挑战,好吗?

  3、学生分节再读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

  三、巩固生字

  师:学到现在,小朋友一定有点儿累了。咱们到草地上采采“蘑菇”,放松放松,好吗?(出示课件——采“蘑菇”。主要是学生读对一个词语,教师单击该词语,它就会消失,就表示采到了。)

  1、主要请中下学生及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参与。(这一游戏,学生百做不厌,借此机会还可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惯的养成。)

  四、指导写字

  师:我们已认识一些生字朋友,它们还想进一步跟你交朋友。这节课,我们先写四个生字。(课件出示言、每、治、棵)

  ①“一字开花”小朋友*时那么爱看书,一定能记住很多它们的朋友。我们比一比,看谁找得多,找得好。

  ②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③重点指导“言”和“每”。

  言:注意第一横长,第二、三横短。

  每:注意笔顺。先让“电脑博士”演示,学生书空,再书写。

  ④(课件返回到生字书写,然后播放音乐)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同时在旁温馨提醒。

  ⑤评价。让学生把最满意的字拿给同桌看,并介绍经验。

  五、拓展活动:(课件出示)

  ①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认一认生字。

  ②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师:昨天,我们已学*一些有关葫芦的故事,小朋友学得非常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好吗?首先,老师带你们到园子去摘“葫芦”,高兴吗?(课件出示)

  (学生会读一个词语,老师点击一下,葫芦就会掉下一个,表示摘到一个。)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是怎么样的呢?齐读第一段。

  二、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学*第二段

  1、长势这么好,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第二段。

  2、引导讨论:看到蚜虫,你会怎么想?可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指导读——并出示陈述句,与之比较。)

  3、他又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自言自语”)

  4、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二)、学*第三段

  1、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读读第三段。

  2、同桌互想选一个角色,分角色朗读表演。

  3、出示句子,理解:“叶子上的虫还有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男女分角色朗读。

  (三)、学*第四段

  1、结果怎么样?——指名读第四段

  2、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朗读指导。

  3、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小结:是啊,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想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做任何事情也一样,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4、假如明年你种了葫芦,叶子长满蚜虫,你会怎样做呢?

  三、齐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1、学生观察字形及所在位置。(课件出示——挂、哇、怪、慢)

  2、讨论: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

  3、给生字“一字开花”

  4、(出示课件——“电脑博士”演示“慢”的笔顺。

  5、返回(课件——挂、哇、怪、慢)并播放音乐,学生练*,老师巡视指导,并评选“小小书法家”。

  五、拓展活动(续编故事,评选小小故事家。)(课件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听写生字。

  2、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能干的孩子可根据自己编的故事配上图。)

  《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教案 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学写部分生字;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结合看图体会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葫芦、蚜虫等知识。

  二、检查预*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提问

  1、学生提问,“通过预*,你有什么问题想知道?”

  根据学生的问题相机介绍葫芦藤、蚜虫等知识。

  2、教师提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讨论、讲解,指导朗读

  1、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指导看图:葫芦长的怎么样?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指导看图,理解“盯”、“自言自语”的意思;

  指导朗读那个人说的话。

  2、讨论:那个人这么喜欢葫芦,他最后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1)不懂得“虫--叶--葫芦”之间的联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2)不听邻居劝告。

  指导分角色朗读。

  3、小结、扩展练*

  这个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上有没有虫,他不懂虫-叶子-葫芦之间的联系,也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地都落了。(看图)这时,他会怎样想呢?

  大家想一想,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

  五、练*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字,练*书写。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表演这个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教学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必然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留于课堂讨论。

  因此在这一阶段,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阅读必然伴随着发现和疑问,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说说都知道了些什么?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布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因此在初读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原来蚜虫不仅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学生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

  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像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随后设计创新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三、表演---积累与创造

  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通过表演学生不仅能够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更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因为用怎样的动作、神态,用什么样的语气,都要经过学生的思考与创造。在某种程度上说,演得像不像,直接反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我要得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表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这一导一演的过程中,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

  《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见过葫芦吗?大家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吧!

  生:教师给学生呈现课件内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葫(葫芦)(西葫芦)芦(芦苇)(芦荟)藤(草藤)(藤蔓)谢(感谢)(谢谢)哇(好哇)(对哇)蚜(蚜虫)(棉蚜)盯(盯住)(盯着)赛(比赛)(决赛)感(感觉)(感受)怪(怪事)(奇怪)慢(缓慢)(快慢)

  2.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选择学*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自学检查

  师:抽4位小朋友每人读一段。其他小朋友来当小医生,拿起铅笔,把他们读错的字圈出来。

  师:4个小朋友读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毛病呀?谁来说一说。

  师:这个字你会读吗?你来读。请读错的人再来读。一起读。

  (3)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4)教师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例如: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5)教师请学生练*书写,教师给予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四、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1)师:“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里的“葫芦”和课题中的“我”要的是葫芦,两个“葫芦”的意思是一样吗?(句中的葫芦是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是果实)

  (2)“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说挂灯笼,这里为什么说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从图上看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那里一样。)

  师:谁能看图说说这棵葫芦的样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儿能看出种葫芦的人也喜欢呢?哪些词?

  (最后一句)抓住动词(每天看几次)

  (二)学*第二自然段

  师:这棵葫芦长得这么好,一定会长出大葫芦,实际是这样吗?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

  师: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是什么意思?(有几只蚜虫不用怕,没关系,不要紧。)

  师:精读什么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大南瓜”。

  (抓住人物表情)“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赛过大南瓜”是比南瓜长得还要大。

  读种葫芦人自言自语说的话,应该怎么读?(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体会内涵,使感情融入到学生心中。)

  师:蚜虫是什么意思?(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幼苗、嫩叶的汁液,对植物有损害。)

  (三)学*第三自然段

  师:葫芦上生了蚜虫,应该怎么办?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办的?

  师:树上长了蚜虫,邻居和种葫芦的人都是什么态度?谁的做法对?为什么?分组讨论,互相学*,谈出自己的见解,反馈内容,互相评价。

  (邻居告诉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

  (邻居做得对,因为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师:“快治一治”是什么意思?(赶快想办法消灭蚜虫。)

  师:蚜虫是害虫,会吃叶子,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说蚜虫不用治?(他想,他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上有虫没关系。)

  师:读邻居、种葫芦人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惊讶/奇怪、不以为然)从读中体会感情,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第四自然段

  师:结果怎样?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再讲一讲。

  师: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惋惜的语气。

  三、扩展练*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学到什么?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四、教师小结

  师: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中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4《我要的是葫芦》

  藤----叶----花----葫芦要虚心听别人劝告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到最后,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编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当然,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词句中,因此,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拓展,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让他们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在学*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孩子们一个开头“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

  另外,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范本10份(扩展10)

——续写《我要的是葫芦》优选【五】份

  续写《我要的是葫芦》 1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想,hèng,qù年这些可wù的蚜虫把我的小葫芦吃了,我可ráo不了你!

  说完,那个人就拿出杀虫jì,pēnsǎ在叶子上,不一会儿,绿色的叶子上就bù满了蚜虫的shī体。

  没过几天,叶子gèng绿了,小葫芦yuè长yuè大了……

  续写《我要的是葫芦》 2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树。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了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又生了蚜虫。他想起去年邻居对他说的话。他跑回去,拿起杀虫剂对准叶子喷了几下,蚜虫全死了。那个人每天都给小葫芦洒水,除草,施肥,小葫芦顺利的长大了。

  最后,那个人得到许多大葫芦。

  续写《我要的是葫芦》 3

  到了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儿凋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还要去看几次。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几只爬虫,心里想:去年我没听邻居的话,结果葫芦全掉光了,今年我要把虫子全杀光。他边想着边跑回家,他拿来喷雾剂,把虫全杀光了。没有蚜虫的小葫芦长得更好了,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

  后来,小葫芦长大了。他开心地笑了。

  续写《我要的是葫芦》 4

  二年级十班李昊洋

  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春天,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枝叶,慢慢地开了雪白的小花。过了一段时间,葫芦藤上挂满了小葫芦。到了秋天,叶子上又生了芽虫,种葫芦的人吸取了去年种葫芦失败的教训,他赶快把枝叶上的蚜虫消灭掉。后来,种葫芦的人收获了很多又大又圆的葫芦。

  续写《我要的是葫芦》 5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虫,他马上找来了治蚜虫的农药。他只用轻轻一洒,蚜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每天给葫芦浇水、施肥、治虫。

  经过他的精心照顾,小葫芦的营养充分,一个个很快地成熟了。那个人还把收来的葫芦分给他的邻居,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