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说课稿菁选

首页 / 说课稿 / | 2023-02-28 00:00:00

《散步》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散步》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散步》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散步》。

  相传,孔鲤跑到父亲孔子的坟前说:“你子不如我子。”然后又在儿子孔汲面前说:“你父不如我父。”可见作为中间一代人孔鲤的沉重感与责任感。这与《散步》中的“我”不无相似之处。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字里行间流淌着沉淀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挚爱亲情,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以下,我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和说教学小结以及说作业的七个板块给大家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其地位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本课正是通过一家四口的散步来体现浓浓亲情的,教材地位不可忽视。

  2、学情分析

  根据课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初一学生,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亲情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 因此我制定一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A.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B.过程与方法: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C.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

  1、新课程改革强调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系统,倡导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生活,与社会家庭相沟通。因此,本节课创设“亲情互动”的情境,提供一个学生家长互相倾诉的*台。

  2、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抢答形式,寓乐于教,达到学生愿意学、乐中学的效果。

  3、充分发挥多媒体声色效应,不断渲染课堂气氛,力图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说学法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男女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朗诵、唱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致盎然的最佳状态,在情感的共鸣中完成本课的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1、多媒体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课文打下情感铺垫。)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以活动形式开展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乐在学中。)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引出“尊老爱幼”的主题;在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在竞赛中调动其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4、展开想象,体验感受 。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走向家庭,学以致用。)

  5、研讨与赏析

  (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化“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主题。)

  6、比较阅读,拓展视野

  ( 设计意图:培养发散 思维,提高鉴赏能力。 )

  7、家校合作,亲情互动。

  (设计意图:发放张家长反馈表,使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同时培养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8、美文朗诵,情感升华

  (设计意图:在朗诵中升华情感,感动自己 )

  9、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明朗并巩固教学重点 )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故设计如下:

  母亲 走大路

  散步 分歧 -------à 我、妻子 承上启下(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六、说教学小结: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低音播放《回家真好》,在歌声温馨时小结本课:“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它渗透到生活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七、说作业

  根据教学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我决定不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故布置作业如下:

  1)为亲人做一件表达自己爱意的事。

  (为他们洗一次脚、鞠个躬、真诚说声“我爱你”……)

  2)交还家长反馈表

  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指导。

《散步》说课稿2

  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散步》。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与难点、说教法学法以及说教学程序这五个方面来对这篇课文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莫怀戚的《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的,前两课重在写家庭矛盾、冲突给家庭成员造成的“精神虐杀”和心灵伤害,后三课重在展现温馨、和美的家庭氛围。五课分别从正反两个不同角度来讴歌亲情,引导学生感悟建立怎样的家庭人际关系,才能实现和谐的家庭格局。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教材的结构与内容的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本课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揣摩本文的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二是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本文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依据:最后一段话较为抽象,七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深刻理解的基础,需要教师加以点拨。

  四、说教法学法

  本文通过生活小事和细节体现亲情美,学*本文正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感悟亲情的一次极好的机缘。所以我确定课堂结构为以情感为线索,贯穿对文本的品味,使学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从而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与教学目标密切联系的条件下,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首先是教法:

  1、美读引路,涵泳亲情。这篇散文,虽语言*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因而,要让学生品出其中的语言美、人情美,需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听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

  2、以写促读,深化感情。《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反映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在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其写作欲望的前提下,要求他们为亲人写一张贺卡。

  3、媒体辅助,增色课堂。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适时给予学生朗读、品味方法的指导,体现人文性。

  其次是学法,主要有两种方法:

  1、一是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惯。

  2、二是朗读感悟法。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程序

  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1、营造氛围,谈论亲情。播放歌曲《我爱我家》,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2、初读课文,认识亲情。

  听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并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快速抢答。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综合概括的能力,又可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浅层的直接的情感交流,真正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能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台。

  3、品读课文,享受亲情。

  让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美的最能表现亲情的最有深意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说说它美在哪里。然后相互交流心得,在合作与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内涵,以突出教学重点。最后指名朗读文章最后一段,教师点拨,让学生理解主旨,突破难点,并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过程的愉悦。在探究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诱发学生的悟性,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去品味语言的精妙,感受亲情的温馨,探究生命的真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4、拓展延伸,拥抱亲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莫怀戚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同学们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左右的温馨短语在贺卡上送给亲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设计学生抒写对亲人的祝福,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形成他们对社会、人生的双向理解,获得对生命意义和生命本质的认识。

  5、总结全文,表达祝福。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下面是老师在资料中看到的由本课生发的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散步》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学*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我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好,通过观察区域游戏及教学活动,我发现我班有耳对绘本的兴趣较大,但是在自主阅读的时候缺乏方法,有的时候不能完全理解图书的内容。为了尊重幼儿兴趣、满足幼儿的需要思想,我选择了《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绘本作为本次的教学内容。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的色彩鲜艳、内容有趣,而且故事的线索很清楚、明显,又有很大的余地让小朋友可以自由发挥和展开自己的想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在语言的讲述、表达、词汇的运用等方面上的能力发展。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作用。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语言发展情况,我拟定了一下三个目标:

  1、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我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时却无条理性,经常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根据目标,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表达上。把难点拟定为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推测故事的情节发展。

  三、说准备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及热情,使活动呈现趣味性、活动性、我做了以下准备:

  1、《母鸡萝丝去散步》PPT,多媒体课件能够更好地展示绘本内容

  2、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及电视在中间,利于幼儿观看及师幼交流互动

  3、母鸡萝丝和小狐狸的图画教具,适当的教具能够更好地导入教学活动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逐渐成为有效的阅读者,我组训幼儿在阅读中感受、体验、理解、想象、表达的心理过程,综合了观察法、讨论法、悬念导入法、提问法等让幼儿理解画面,获得早期阅读的经验,增强对绘本主题的领悟能力。采用了观察法、交流讨论法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主动地探究、发现画面所传递的信息,在看看、听听、说说、讲讲的轻松氛围中达成教学目的,让幼儿真正成为学*的主体。

  五、说活动过程

  教师应为幼儿创建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展示教具导入活动,观察PPT大胆猜想、表述,教师完整讲解PPT,师幼讨论,总结延伸。 六、说活动延伸

  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掌握故事内容,且能够达到更好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还能训练到幼儿的语言逻辑思维,我通过安排幼儿回家给家长讲活动故事来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延伸内容,从而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散步》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散步》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1)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2)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5、突破方法: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教师配乐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通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在学*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约三分钟)。

  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约八分钟)。

  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亲情。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距离,为下一步的学*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台。)(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三)精读课文,探究美点(约二十分钟)。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 ”的句式,谈谈你喜欢的理由。(语文学*的要义之一就是学*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堂活动设计: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1)学生阅读可以进行小组间的合作。

  (2)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

  (3)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可以献给文中的“我”,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可以献给文中的“妻子”,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可以献给文中的母亲,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可以献给文中的孩子,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

  (4)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温馨幸福。

  (四)拓展阅读,升华亲情(约八分钟)。

  1、多媒体展示作者写作本文的契机之一,为学生阅读思考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内涵作铺垫。

  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他还同我一起去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2、朗读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通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2、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让学生观看体会中年人的爱心力量。

  (五)真诚行动,抒发亲情(约二分钟)。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帮助父母做点家务,陪父母散散步……

  打个电话告诉家人,你很爱他们。(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约二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横批:相亲相爱。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

  散步

  莫怀戚

  尊老

  母亲

  整个

  我爱妻子

  世界

  儿子

  爱幼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大家!

《散步》说课稿5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很经典的绘本。虽然整本书每两页才有寥寥几个字,却并不会因此而让人感觉到阅读的不便,相反,这正是优秀图画书的一种经典的表现手法。故事情节在图画中缓缓流转,人物的心情和状态在绘者的笔下栩栩如生,狐狸的挫败和母鸡的悠然自得,在精细的线条中表现无遗,各种可以为故事增色的细节,比如树上旁观的鸟儿、池塘边的青蛙、拴在稻田里的小羊等等,足以让孩子沉浸在精彩的图画故事里快乐不已,而图画书的作用,不外如此。

  母鸡萝丝向前走去,“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到最后,她“按时回到家吃晚饭”。她每经过一处,每欲出手的狐狸都会遭一次殃:掉进池塘的狐狸、扎进干草堆里的狐狸、自以为身手敏捷却跳进了推车里的狐狸、被蜜蜂追逐着叮咬的狐狸……他那狼狈的眼神和被捉弄得一踏糊涂的场面使人忍俊不禁,而对比母鸡萝丝的悠闲自若,更是让人为之捧腹大笑,这只对自己处境一无所知的母鸡,丝毫没料到危险在不知不觉中化解了。在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中,孩子能充分体会故事奇妙的情节带来的幽默效果。对孩子来说,不一定非要找到教育意义,体会读故事的快乐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因此,我将在大班上学期开展这一早期阅读。

  根据教材和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2、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3、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其中让“孩子体验故事的奇特和幽默,激发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在让孩子阅读图画时,引导孩子充分观察两个主人公的形态、表情,说说它们的内心活动,让孩子充分体会故事的强烈对比和幽默——一个迈着碎步神闲气定,一个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从而让孩子喜欢上这一精美的图画书。

  “了解故事的情节及其发生发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在指导过程中,让孩子不断推测故事下一步的发展,如“母鸡还会去哪儿?狐狸还会遇到什么麻烦?故事接下来会怎么样?”等,让整个故事紧凑又充满悬念。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点,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图画书内容,我准备了一本图书《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我将故事的内容进行了幻灯制作,将故事更生动地展现在孩子面前;此外,我还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了一套小图片,让幼儿在排列操作过程中,了解故事的情节的发生和发展。

  在活动过程中,我分三个环节来突破我的重难点。

  第一个环节:介绍书名,观察封面。通过这一环节,不仅让幼儿知道了本次活动的内容,更让孩子了解到图画书的封面也包含了很多信息。

  第二个环节:幼儿和教师一起猜测故事的情节,拓展幼儿的想象力。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将分三次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第一层次让幼儿集体看幻灯片,在了解萝丝散步时经过地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述在这些地方发生的一些奇特的事情;第二层次让幼儿通过自己排列小图,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在和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萝丝散步的路线,讨论其中发生的奇特的事情;第三层次是幼儿和教师一起阅读图书,丰富幼儿的语言,用“到底书上是怎样讲这个故事的呢?”将幼儿的许多想法回归到图画书中,让幼儿讨论“书上说的和你们说的哪个有趣?为什么?”之后,让幼儿仿照书面语言,用较丰富的词汇再次讲述小图片,例如可以用上“抱头鼠窜”、“偷偷摸摸”等词汇。

  第三个环节:这是对故事的一个小结。在前面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幼儿讨论:萝丝散步的时候,狐狸始终跟在后面,萝丝知道吗?狐狸只要一扑就可以捉到萝丝,为什么它一直没有捉到?再次体会故事其中的奇特和幽默。

《散步》说课稿6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2、学*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法。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学情分析

  《散步》是一篇歌颂亲情的文章,浓浓的亲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亲情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最能打动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写身边小事、诉心中真情,学生们理解起来并无难度。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本单元教学主体,我将文章主旨定位于表现浓浓的亲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来体会文中的那份浓浓亲情,从而激发学生去感悟亲情,拥抱亲情,珍爱亲情,创造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创造亲情的情感。

  3重点难点

  1、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学*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法;

  3、品味语言。

  4、中年人身上肩负的责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家人散步的事大多数人都做过,但能把这件事写入文章的却不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一下他们的家庭气氛。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笔名周*安、章大明,当代作家,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小说《诗礼人家》、《培都就事》、《散步》、《花样年月》

  活动3【讲授】写作契机

  1985年的初春,南方的田野,作者全家三辈四口人在散步,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后来,作者在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谈时,柯尔特先生赞赏,敬老爱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又引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一个在发达国度的人,为什么对“敬老爱幼”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却如获至宝、津津乐道?这使作者莫怀戚感慨不已,欲罢不能,于是《散步》便在他的笔下诞生了。

  活动4【活动】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注意积累生字新词。

  2、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散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活动5【讲授】朗读赏析

  文章很美,美的概念很广,因此美的表现也不止一点,如:景美、人美、情美、语言美,细读课文,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发现美、欣赏美。

  1、景美: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是春的气息的透露,显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同时也是对生命的赞美。

  母亲所望到的小路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此处景物描写是母亲改变主意的原因。

  2、人美、情美

  一家三代,四口,两对母子,在这充满勃勃生机的早春的田野散步,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为什么?

  ( 1)喜欢文中这个小孩的举手。为什么喜欢他?从哪里看出来?

  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2)、喜欢课文中“妻子”的请举手。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听从丈夫,夫唱妇随!(板书:贤妻良母)

  (3)、喜欢母亲的举手?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

  (疼孙子,爱儿子!这种疼爱之情,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表现出来的?)(板书:疼爱孙子)

  4、最喜欢作者的举手。为什么?

  他很孝敬母亲。哪里看得出来?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生命多么脆弱!严冬,对于身体衰弱的老年人,就是一个坎儿啊!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人,怎能不盼望春天,盼望春天带来新的生机,我的母亲也战胜了严冬,来到了春天。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否熬过去,还是个未知数啊!这次,母亲提出要“走大路”,这个愿望还能留到明年春天兑现吗?是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要及早啊!哪怕是满足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断然决定——“走大路”。)

  (板书:孝敬母亲)

  活动6【活动】品读语言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活动7【活动】理解感悟

  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对一个家庭而言,上有老、下有小,这就是整个世界。中年人尊老爱幼,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整个世界。

  活动8【讲授】写作特点

  本文通过散步这件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亲情,同时还道出了中年人身上的重大责任,这种通过小事表现大道理的写法叫以小见大。文章还通过很多细节表达人物情感,展示人物形象,这种方法叫细节描写。以上两种方法在写作上值得借鉴。

  活动9【练*】作业设计

  片断练*:学*本课以小见大和细节描写的写法,选择一个场景或细节,表现一家人之间的亲情。

  活动10【活动】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儿子

  疼爱孙子 聪明可爱

  爱

  我和妻子

  尊老爱幼

《散步》说课稿7

 各位老师好,我是俞珂沁,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散步》,作者莫怀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

  这篇课文写的内容是: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选择充满爱的内容——一家人在田野间散步;运用充满爱的语言——*淡自然但却感人细腻,以小见大;表达充满爱的情感——儿子。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二、说学生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选择个性化的内容,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情感,加深对亲情的认识和体会,提高语文素养。

  初一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基础。在认知上,对散文的.内容选择、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在情感上,对亲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方法:诵读法、体验法、探究法等多种自主学*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方面:第一,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方法;第二,能阐述语言 运用的特点和方法;第三,能解释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过程与方法方面:第一,能在学*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涵咏的方法;第二,能在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中运用入情体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第一,能体会作者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尊老爱幼的美德。

  其中的教学重点是:能阐述语言运用的特点和方法。 教学难点是:能解释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四、说教学方法

  我将采用提问法、讲授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服从于学生学*需要的方法。

  五、说教学设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步;

  第一步、激趣导入

  我将设计如下导入语: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它体现了一种道德规范,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时的围桌吃饭,生病时的嘘寒问暖,成功时的拥抱、失败时的安慰。生活中任何意见小事都能透出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作者莫怀威的家,陪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浓浓的亲情。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情感。目的是为接下来的学*打好基础。

  第三步、一研*个性化的内容

  这个环节我将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边阅读边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总的个性化特征?。从而体会文章充满爱的故事情节。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整体的感知力。

  第四步、二研*个性化的语言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让学生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赏析品评。最后

  说说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表达效果是什么?又有什么总的个性化特征?让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即一个“爱”字,从而培养他们敏锐的判断力。

  第五步,三研*个性化的情感 让学生四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又有什么个性化的特征?并通过和课后练*中的“三代”一文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本文的妙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本文充满爱的情感美,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和体会。

  第六步、总结课文,拓展训练

  我将和学生一起总结文章个性化的内容、语言、情感。并在课后布置写作训练,让学生模仿本文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找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写一个片段。

《散步》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本文,要引导同学们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说学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同学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同学们,这个年龄段的同学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同学们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三、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说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和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同学们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朗读品味积累语言。本课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导同学们在反复朗读中揣摩、积累语言,以增强语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七年级同学们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这个定为难点。

  五、说教法

  运用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相结合。首先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引起同学们的学*兴趣。然后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让同学们在朗读品味中去感受亲情美。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几种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让同学们更好的领悟课文。

  六、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同学们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同学们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同学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子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中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七、说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同学们谈感受。

  设计意图:

  激发同学们的学*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同学们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同学们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出示学*目标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同学们的学*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旨在让同学们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求同学们齐读课文后自主学*,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同学们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同学们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

  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 2)请同学们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同学们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

  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同学们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同学们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 段。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

  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同学们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同学们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同学们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同学们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

  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同学们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同学们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同学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同学们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最后,让同学们谈学*本课的收获之后,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让这节课在温馨动人的氛围中结束。

  散步

  莫怀戚

  母亲——爱幼

  我、妻子——尊老

  儿子——懂事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要让同学们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一个好的板书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板书设计既要简洁、形象,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为这堂课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散步》说课稿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本事目标】

  1.会写“信服、嫩芽、分歧、取决、拆散、委屈、水波粼粼、一霎时、各得其所”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经过小组合作、小组交流的方式学*文章重点语句,并在交流过程中互帮互助。

  2.能借助换题、比较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感悟课文中一家四口人尊老爱幼、其乐融融、温馨和陸的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借助换题、比较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难点】

  能感悟课文中一家四口人尊老爱幼、其乐融融、温馨和陸的氛围。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题情境设置法、组织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先出示一首台湾作家张文亮的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学生推荐指名读。教师配以适当的导入语,从而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经过共学单的方式检测学生的预*情景。

  教师掌握全班学生生字词的学*情景:经过学生举手确定正确率,并请学生自由提班级同学本课易错的'生字词及相关注意点。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资料。

  明确:文章讲述了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发生了分坡之后,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中消除了。学生对文本资料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对文章之中四口人的家庭氛围有了初步感受,那便是其乐融融、相互关爱。

  (二)深入探究,研读课文

  1.分析重点语句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最能集中体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相互关爱的温馨气氛的语句,用笔画出来。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地背上的加起米,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理解。

  2.换题引发思考

  学生与班级同学分享换题及原因。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自我的题目与课文的题目进行比较,思考:为什么作者用“散步”作为题目呢?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交流,教师进行必须的总结。

  明确:经过散步这一件小事来表现一家人的温情与职责,这种写作手法就是“以小见大”。

  环节三:巩固提升

  开展小练笔。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享练笔,其余组员对他人的练笔用不一样记号画出闪光之处,必要的时候也能够适当提出修改意见。

  最终,同学推荐一篇佳作上台展示,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环节四:作业设计

  1.学生在课后根据组内成员的意见修改自我的练笔,并上传到班级的微信公众号上。

  2.将练笔以朗通的形式录下来,并构成班级的朗通合集加以保存。

  五、板书设计

  散步

  以小见大,彰显真情

《散步》说课稿10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散步》。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继续练*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的,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学生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的`朗读要求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惯上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的主要目标——通过语言的探究,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的,分四人小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本文运用“举轻若重”方法的词语和句式很多。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么大的词?”等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意境,逐步领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在探讨中“举轻若重”的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的,充分体现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的一句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强化发现

  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散步》这篇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我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因为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我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我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且放杜鹃林中啼”,因为作者、编者与我们是*等的,从而养成学生*等审视的意识。

  然后,我又努力调动学生的积累,向课外拓展。指出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变得轻松幽默。引导学生联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从而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在学生理解运用之后,我进一步点明:语言运用上有举轻若重,也有举重若轻。并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最后进行小结: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奥时何振梁先生的一*话让学生课后去仔细品味语言的得体、精妙。

  六、比较:验证发现

  在课文后面有一篇题为《三代》的短文,主题与《散步》相*,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各有千秋。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验证发现,探讨哪个故事更感动?并说说理由。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因此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这项任务如果来不及在课上完成的话,就作为一项研究性的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后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

  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的一种交流。

  2、尝试用“举轻若重”的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九、板书设计

  我这节课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略)

  本课的板书,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设计扣住的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散步》说课稿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

  探究标题的作用

  学*品味语言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

  探究标题的作用;学*品味语言的方法

  四、导入:曾经有人这样问过我,“家“字到底有什么含义呢,乍听起来,当时的我被难倒了,其实细细想来,“家”多么温馨的字眼呀!一个宝盖头遮住了外面的寒风冷雨;一横三撇,是家中人的期盼;向外的两撇,是天涯羁旅对家的眺望;一个竖钩,把全家紧紧系在一起!多么美妙的一个字!我们也听过很多发生在家庭中感人肺腑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出家门,和作者一家人一起到南方初春的田野间散步。

  (师生齐读:让我们一起走*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阳光下金色的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有这么多美好的人、事、景、情,那么让我们非常专注地走*本文!

  五、本文学*,我们要努力地完成三个目标:

  1、理解文意2、朗读课文3、品味语言

  六、第一个:理解文意

  (一)、思考片刻,请学生回答这样的一个一个问题:给文章另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读出文章的味道。

  (设想学生可能会这样说)

  例如:1因为这是一个发生在南方初春时节的故事,所以标题为“初春的故事”

  2因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分歧——走大路小路的分歧,所以标题为“分歧”

  3因为这篇文章里充满了亲情的温暖—对母亲的爱,对儿子的爱,所以标题是“关爱”

  面对学生的回答,我一定要鼓励他们这种积极思考,多角度思考的学**惯和态度,并以这样的语言小结此环节:这是一个尊老爱幼的故事,表达了亲情的关怀,更表达的是不变的亲情与责任。

  (大家看:)三代同行,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幸福吗?这是个幸福的家庭,我们还可以用以下词语作为标题:

  如:春意(春天里的故事)呵护(亲情的温暖)

  生命生命(故事中的一切都发生在不同的生命中)

  和谐家庭(尽管家庭成员间也有分歧,但是能和谐解决,留下的只有温馨)

  温馨世界

  但是作者为什么要用“散步”这个标题呢?让学生思考并作答:

  学生很可能会说因为“散步”是一个故事(或者)

  因为正是通过“散步”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然后我会明确的启发学生说:其实“散步”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用这件事展现人生。三个词“简明”“准确”更“含蓄”,引发我们想象,很生活,变得有情致,有画面的感觉,带有故事的味道。

  (同时引导学生就此课)探究文章题目的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点明文中故事的主要人物、发生的时间或地点;概括文章的中心事件;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吸引读者的兴趣

  并举出初中阶段语文课文的两个标题: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概括文章的中心事件;点明本文要阐释的哲理。

  “杨修之死“——点明中心人物,中心事件,引发读者对杨修之死的原因进行思考。

  (二)、在整体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我会让学生集中对“一家人散步产生分歧”的段落进行思考:当面对岔路时,母亲要走*坦的大路,儿子要走新奇的小路,作者经过短暂而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决定委屈儿子,听从母亲,让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决定这样的选择到底对不对,并各自阐发自己的理由!

  初有结论时,我会让学生欣赏这样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老师自己:

  晚饭后,一家人享受着浪漫而温馨的傍晚时光,我的母亲为我们切了一盘美味的西柚。美食当前,我五岁的小女儿跑来,甜甜地对我说:“妈妈,我要吃柚子!”于是我很细心地为她剥着,一块又一块,不时还很骄傲地说“我的宝贝,你真棒!妈妈太喜欢你吃东西的`样子了!都吃了!啊,你吃的多,妈妈高兴!”眼看这盘柚子所剩无几了,突然我的眼前有东西晃了一下,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是我的母亲,她手里拿着一小碗剥得干干净净的柚子,我心头酸痛不已。而母亲只对我幽默说了一句:“你的孩子吃美了,我的孩子怎么办?”……

  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在家庭中的身份是多重的,你在尽情享受你之所爱的同时,更不应该忽视别人对你的爱——最爱你的父母!

  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意!

  七、第二个:朗读课文(在整体把握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用欣赏的眼光来朗读课文)

  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1、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学生自读课文

  2、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体味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我先会找出课文中的这个句子进行范读:

  先以快速、*淡的语调读“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再以中速、强调波澜的语调读“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语速、抑扬顿挫”对文章感情色彩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接着我会让学生自主地说说自己在朗读时,波澜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在学生各抒己见的氛围中,总结出“波澜在人与人的矛盾中,波澜在感情波动中,波澜在文章情节高潮中……抓住波澜,朗读就有了目标,朗读就有了韵味!”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好像你带着深深地体会给人家做示范朗读一样: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停一下)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意味深长的,好像很轻,实际上很重)

  最后让学生再次饱含深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小结:不同的朗读形式,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掌握好语速、语调、抑扬顿挫的朗读,别有情趣!

  八、品味语言:

  建议大家这样品味语言:找出字、词、句、段,说说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举例: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字很重要,它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

  妙语鉴赏:(让学生说一说以下的句子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2、“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最后的这句妙语我会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它很有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风趣幽默,对,这句话就是)4、“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增加了文章的情致,使文章更有生活性,拉*了与读者的距离。

  小结:作者斟词酌句,都是为了表现人物形象,从而突出主题。

  九、总结

  今天我们和作者笔下的一家人一起漫步于南方初春的田野间,欣赏了这首***的颂歌。它是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送给大家一副对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相亲相爱)

  十、作业:

  完成这个特别的任务——真行实感

  1、真行: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2、实感: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散步》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散步》这篇文章是冀教版小学语文l O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文化主题为“亲情友爱”,围绕这情和爱本单元一共编选了5篇文章,其

  中《散步》最具代表性。文章记叙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情感,颂扬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时,字里行间还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之美。“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些晓畅素雅的语言文字和温馨美丽的生活场景给人以享受,极具审美价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叙事美文!

  五年级学生正是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这篇文章,对他们感悟和传承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培养真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教学这篇文章我准备用两课时进行,重点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会写“袖、粼”2个生字,理解“分歧、各得其所”等词语,了解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的情景。

  能力目标:在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细节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的生活态度,提高人文素养。

  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虽然现在学生生活在亲情的氛围里,被爱包围着,

  但他们对爱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所以引导学生通过品味细节描写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人生的真情,发自内心的产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设计理念

  1、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让学生自主学*,积极探究,充分体验,真正享受到学*语文的乐趣。

  2、“教学千法读为本”,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明理是设计本课教学的又一基本理念,让学生真情投入地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间真挚的情与爱。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情景导入,激**感

  播放《让爱住我家》歌曲,学生们边听歌边欣赏自己带来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时教师深情朗诵:我爱我的家,我爱爸爸和妈妈,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莫怀威的家,陪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浓浓的亲情。

  【这个环节的设计,基于以下思考:孩子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以此作为情感的联结点,学生会倍感亲切,同时加以最能撞击心灵的音乐渲染,孩子们很容易就融入爱的氛围,激起学*本文的热情。】

  第二个环节: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我一共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朗读。

  一是捕捉直觉,想像画面,读出感受。同学们,在这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情境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把想像到的画面用朗读表现出来。

  二是透过文字,深入思考,读出理解。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品味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语句,看看你能透过文字,对这个中年人,对母亲,对妻子,对儿子读懂些什么?学*步骤是先把这个语句用“一”画出来,再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并将有关的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是角色表演,情感体验,读出意蕴。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好角色,读出扮演人物的内心和情感。表演时尽可能多得用上文章中的语言,其他同学可以评价,也可以向剧中人物提问题。并评选出最能体现尊老爱幼这一主题的优秀小组。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抓住“责任…‘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并将自己内化的东西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惯,教给他们读书时进行圈点批注的方法,为他们一生爱读书、会读书奠定基础。】

  第三个环节:品味语言,学*借鉴

  这篇叙事散文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内涵、景物描写、细节刻画、对称句式的运用……让我们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散文的语言不同于一般文体的语言,语句优美,意境深邃。所以学*这篇散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个环节:回归生活,升华主题

  1、同学们,由这个尊老爱幼的和谐家庭你是否想到了和谐社会呢?以“在我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过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或以“和谐社会需要….”为话题进行交流。

  2、真情行动,建设亲情。亲情不是声情并茂的诉说,更应落实到行动。回家以后,同学们为要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情:洗洗脚、聊聊天……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反映记下来。

  【该环节设计,开阔了视野,升华了主题,还体现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要用爱m来营造家园,用责任来回报社会!】

  四、教学反思: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努力做到了既传承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华,又积极渗透现代语文教学理念。但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本课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不能拘泥于备课时设计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在实际操作中应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要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巧妙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二是在每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脱离文本,一切观点都要落实到对文本的朗读与感悟中。尤其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仅要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要努力营造情境,将学生的情感凝结到一个高度,真正感动身心。

《散步》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散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的语言*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讲述了一家三代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本单元一共包含五篇文章,都是以亲情为主题,从不一样角度表达作者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经过阅读理解人间真挚而完美的感情。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受到长辈的百般呵护、宠爱。所以,亲情观念淡薄,没有构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同时这个学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是对于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作为七年级的第一篇文章,《散步》就是为了帮忙学生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三、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和理解“蓑、酝酿、婉转、嘹亮、欣欣然”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等;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反复的阅读中深入理解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形象美,提高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和职责感,养成尊敬长辈的好*惯。

  教学重点:学*文章“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探寻并研讨文章意味深长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我会以朗读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点拨法,让学生经过阅读去解决问题,经过词句的推敲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上,根据本篇文章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宗旨,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图片导入,激发求知欲。

  上课伊始,我会PPT展示几组全家福照片和有关孝道的名言。让学生谈谈自我的感受,最终揭示家是充满爱的地方,既有父母和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爱,也有我们对他们的爱。进而揭示课题,开启本篇文章的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会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要求:①结合字典或者参考书扫清字词障碍。②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③用横线画出文中感动的句子。

  (1)默读结束后,我会顺势对学生的自学情景进行检查,PPT出示生字词,指明学生朗读,然后由学生点评其中读错的地方,字词障碍扫除后,我会再指明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读一遍。

  (2)我让学生按照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的结构,来概括本篇文章主要资料。最终学生会总结出:本篇文章经过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田野上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而最终和好的故事,体现了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

  (3)学生畅谈自我感动的句子并说明感动的原因,我预设:“她此刻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等句子,感动的原因无外乎其间蕴含的感情,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我会让学生结合自我和父母的经历谈谈感受。

  当这些问题解决后,学生头脑中已构成清晰的思路框架,为接下来的析读奠定基础。

  (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1)齐读文章1、2自然段:

  ①让学生思考,从中能够提炼出哪些信息,这个问题比较清晰浅显,就是地点——田野,人物:我、妻子、儿子、母亲(板书)

  ②同时对于基础知识冒号用法进行强调,即引出解释和说明,同时PPT出示几个例子强化印象。

  ③体会”她此刻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其中蕴含的母子深情,即母亲明理、儿子孝顺。最终,我会指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温情。

  (2)自读3—5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小组合作讨论:”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熬“字的`用法,最终由小组代证明确答案:忍受,耐苦支持的意思.表示文中的母亲度过严冬时是十分艰难、痛苦的.同时让学生想象,母亲在冬天会面临哪些困难?是寒冷、是疾病、还是行动不便、以及容易滑倒等等。

  ②齐读第4自然段,同时明确该句属于环境描述,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其中描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以及对于生命的热爱。

  ③感受”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中儿子的天真可爱,并且要求学生读出顽皮淘气的感觉。

  (3)情景再现,我会让学生上台表演6—8自然段,演出一家人在散步时面临了什么分歧,又是如何解决分歧的。同时让学生在台上自由补充每个人的心理独白。比如,母亲看到小孙子想走小路时,她是怎样想的;儿子看到父亲要走大路时,他又是怎样想的。从而将故事完善。

  (4)顺势结合课文总结: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妻子是什么样的人?儿子是什么样的人。(板书)

  (5)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最终明确: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後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品读课文,总结手法

  在分析完“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后,顺势总结本篇文章是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同时举例说明以小见大手法,强化印象,除此之外本篇文章还擅长运用环境描述,让学生再次就以上两种手法进行练*。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收集有关尊老爱幼的名句,并抄写在成长记录手册上。

  2、以“亲情”为话题,选择好写作角度,运用以小见大和环境描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略)

《散步》说课稿14

  一、指导思想

  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追求,我认为高效课堂是学生自主学*、积极思维的课堂, 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课堂的高效,始于教师,源于学生。结合我校变讲堂为学堂,以学定教的“三三制”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独学、对学、群学使学生充分的学*与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提升,学生进行有机的巩固训练,以达到获取语文知识并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力求上出高效的语文课、精品的语文课。

  二、教材定位

  《散步》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单元" 人生体验"中的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而又内涵丰富的散文精品,其构思精巧,遣词独特,内涵丰富,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本文无论从内容到主旨都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学完全能够把握,所以我把赏析本文清新隽永的语言作为重点,通过让学生找写景句、哲理句、句式工整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深刻体会这篇散文的人情美、构思美、语言美。

  三、 教材处理

  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

  (1)读文知意,搜索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听文悟情,让学生谈听后感受,了解这个家庭的和谐美。

  (3)品文寻美,通过让学生圈画批注自己最欣赏的词或句,感受本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训练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4)触文话事,让学生回忆自己家庭*凡小事中孕育的浓浓亲情,并通过写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情感和语言的印象,达到学练结合。

  四、教学亮点:

  1、重难点突破。在赏析语言环节,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一词、一句中都可能有丰富的收获,引导学生运用圈划批注的`方法进行自学,教师进行适时引导,比如找哪些句子或巡视中肯定学生已有的发现等,学生能找出来、说出来的,教师绝不多说。难点处(中心句的理解)也不要心急,让学生先谈,在大家思维的碰撞中,教师再进行点拨提升。

  2、拓展训练。能将本节课学到的语文知识及时的进行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比如说的训练围绕“以小见大”的构思,写的训练围绕“整齐句式”的运用。

  五、教学不足:

  1、教师的能力有欠缺。如声情并茂的朗读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课堂语言的凝练度;教学激情等都有待提高。

  2、课堂互动上做的还不够,师生、生生在课堂生成或思维碰撞的还是有点少。学生在文本感受与生活体验的衔接上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没有放开谈。

《散步》说课稿15

  西门圣

  《散步》教学安排

  一、(巡视)本师上课,有个*惯,就是要求学生面前摆四样东西:课本、字(词)典、作业本和笔。待会儿,老师要求写的东西,大家就写在作业本上,自己编个序号,算是作业。课一结束,作业也就完了,不留课外作业了。行吗?请检查,还不齐全的,请赶快准备。

  (一边准备,一边提示学生接我下句)这是学语文的必备工具,我的说法是:读书不带四大件,好比打仗不带枪,挖土不荷锄。

  二、读书读书,一定要读。谁读?读书人自己读。读过了吗?读过一遍的,举手。

  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若读过,再读一遍好不好?读的过程中,使用手边的工具书,达到二个要求:念准字音,写对字形。完后老师检查。预备,开始——

  三、检查:听写(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本课作业先空二行)。先写课题、作者,再其他(如书上)。

  四、字不离词,组词(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

  五、词不离句,造句(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引导:先念几遍书上句子,争取记住,再替换,仿而造之。

  六、默写。在刚才所留二空行处写上课文题目和作者名。目的:引导“步”字别多写一“、”。“戚”字组词。

  七、现代社会,阅读讲求速度。给五分钟时间,比赛有感情朗读课文,看谁读的遍数最多。

  完后适当统计,表扬肯定。

  八、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长短不论,把文章大意说清楚就行。先自言自语,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同桌互说,相互交流。

  九、勾划出好词佳句,同学间互相交流。(亦可省)

  十、读1——自然段。注意语音语调。

  生读时,师板书如下:

  曾令锡

  男

  41岁

  教师

  南川市教科所

  喜欢读书和旅游

  十一、课上到此时刻,老师才想起一件事,刚才忘了做。请看黑板,老师这是做的什么事?请在作业本上写一句话,说明老师才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可以商量。写好后交流一下,一个人展示。

  现在老师就此提个新要求:仿照课文中的某句话,反老师所干的事情写出来。开始——

  引导:

  给这件事取个名:自我介绍。

  介绍了些什么项目?也取个名: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兴趣爱好。

  谁作自我介绍?加个主语:老师作了自我介绍

  后面怎么接?仿文中句式。(把文中句子找出来,反复读几遍,师引导下对比读几遍,各种方式重复,意在加深印象,争取记住)

  注意:

  最后的二项内容间不用“、”,而要用连词“和”。

  还可说具体一点,把句子变长:什么时间作的自我介绍?课上到一半的时候

  还可再加点,交代一下背景,如:今天来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新老师,他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

  大家看,我们截取“老师作了自我介绍——他的姓名、性别、年龄……”这部分,是个句子,连上前边的,可以算一个段落。如果我们再增加点内容呢?比如,用上一个自然段写写老师的外貌、再一段写上几句老师说的话,甚或再用一段写写今天的天气、周围的环境,再安上个题目,等等,就成篇了,文章了。

  可见,作文简单,若干句子的组合就成了作文。作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又可见,造句是多么重要,只要会造句了,若干句子语意连贯语气畅通地连在一起,就是作文了。

  再可见,一个意思千百万中表达,我们读别人的文章,要善于积累句子,丰富自己的表达,如英语句型一样,句子形式多了,写的时候选择余地就大,写出的文章表达形式多样,文章就避免了单调呆板。

  请大家仿文中句式把这句话写在作业本上,与自己刚才的话比较:今天掌握了一个新鲜的表达句式,算不算个新收获?

  变换句式,对比:谁好?有时不是谁好的问题,而是谁都可以,只因有一种与种不同,独到,别致,所以用了。一个意思,千百万种表达,掌握多种句式,按需选用,可以避免语言音调*淡,避免“学生腔”。

  十二、“母亲很听我的话,就象当初我很听他的话一样……”:

  引导诵读,读出其中韵味:人老了,一切由孩子作主了,就象我们个个在家是“小皇帝”,辛酸;孩子的话都听,一种深深的亲子之爱。言有尽而意无穷,一话饱含深意,这就是语言的张力,好语言的标志。

  仿写一句话,表达某种情味。

  依前引导其他(类似地方还多,请自己找出来,作出勾划,仿着写话。因课是研究课,示范性,可只讲其一,不及其他)。

  十三、读时,你的心情处于什么状态?

  十四、读后,你想到什么?

  十五、总结一下:本节课收获有哪些?

  提示:多认了字,多写了字,多知一故事,被感动了一回,知道了一个道理,高兴地度过了45分钟,等等都算。可见,语文课有意思没有?愿不愿上?缺不缺*?专不专心?好,这样,你的收获就比什么都大了。

  借《散步》说语文教学

  一、关于“教什么”

  语文教学教什么?语文教学教语言。语文学科是帮助孩子*得本民族书面共同语工具的学科,不是文学科,更不是思想品德科。语文教学的任务直面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到语言为止。为什么要有语文课?就因要教导孩子掌握语言工具。不教语言教什么?说语文有人文性,这并说明不了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人文性又怎么样?教人文性吗?人文性能教吗?怎么教?驾车兜风是一大享受,这享受算是“人文”,车是工具,教人会驾车是教学。在这个“教学”里,是教人驾车这个“工具”呢,还是教“享受”这个“人文”?语文教学无语言,就是遗忘了语文教学的`本体任务。

  教语言就是教字词句。识字是个永恒的任务。高年级的人最容易犯一个错误,以为识字任务已经由小学尤其是小学低段完成了。这是个误解。小学,尤其小学低段只完成了部分识字任务,识字不怕多,从这个意义讲,识字任务永远尽时。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高中学生有把“寝室门”写成“寝室们”的,这绝不是笔误。20xx年本市初一抽考,作文中错别字:楣(眉)毛、来持(迟)了、公(工)人、太阳身(升)起、种(总)是让他生气、美(每)天干活、留在心理(里)、动作十分微(威)风。都说阅读题难,我曾做个一个调查,做试卷时抽读,题中1000把字的短文,居然17个字认不得。字不识,即意不懂。意不懂,咋答题?有个初三学生作文中出现这样的句子:“我的爸爸很坚固”。初一学生作文中的句子:“为社会主义黑暗而读书。”“我一定要用好成绩孝敬王老师”、“王老师和我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还有:身体不当好、跑起回去、二回不要去踩人家的菜、饭煮几了、我的父亲在煮饭(是炊事员)。

  再看一段学生作文:有一次,我听父亲在发火,发不起,就出去了,我就把他发起了,过了一会儿,就吃了饭,我去砣菜回来了,见了一只鸡在叫,好不好,我把一只大鸡1了,吃掉(简直象现代派作品的语言,可人家那是创造,是“系统破坏”)。每当我上学的时候都不停地说我的好儿子,你一天在学校玩得开心吗。在我五彩斑澜的盒子里,装着一个高大慈祥的人,那就是我的父亲。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教语文,教“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乃至“人文”等一类“意思”,能解决吗?

  语文不能象数理化一样教,以为文中有个答案,教学的任务是把这答案找出来,教给学生。语文教学要教语言,不只教“意思”。

  这就是我的课中听写、练句等安排的道理。

  教语言的课才是实在的课,学生学有所获的课。学生对语文课的感受大多是空洞,无聊,没用。因而语文课逃课的最多,不听讲的最多。因为他觉得这课上不上无所谓,认真上了无益,不上也无损。我这样的处理,学生感觉应该不一样:来了有获,不来有失。

  下面引钱梦龙先生话作结:

  多一点对自身经验的研究,少一点花里胡哨,少一点食洋不化,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实实在在地触摸语言,实实在在地在读写听说中摸爬滚打,也就找到了语文教学的“魂”。

  二、关于“怎么教”

  用朗读的办法教。读书读书,硬要读。常常是,课文教完了,——讲完了,甚至一册书教完了,书还是暂新的,学生没读一遍。不读书,不直面文本,一切是架空的,一切是空的。

  值得一提的是,朗读本身就是一种教法,这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我们的教案中,“教法”一来几乎没人写个“朗读”。

  很多东西只有朗读才能解决。很多东西,用朗读的办法去解决最好。

  朗读跟唱歌类似,不唱,光是讲析,其艺术美是没法感受体验的。唱着舒服,听分析绝没味道。《邹忌》一课中妾的答语的读法。《琵琶行》中“如急雨”“如私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孔乙己》“你还欠我十九个钱呢”。

  用转换的办法教。一是“生活——语言”的转换;二是“方言土语——规范语”间的转换,如我教“蹲”。一个人的整个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质,就是这个人实现这二种转换的能力,这个能力提高了,语文能力就提高了,“语文素养”就不差了。

  用比较的办法教。如我教“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儿子和我的妻子”。比较是为了便于体验感受。比较就是了,不用“说出”。比较使得差异显性化,我们只要这点就够了,并非完全了然。

  在运用中教。掌握语言的过程就是提示运用的过程,直接从终级的意义上去学东西,意义最大。

  最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所以我们要组词,要造句。

  三、关于老师的作用:组织管理,引导,帮助(释疑解惑)。

  教师的各项安排,要立足于促进:每项活动都是推着孩子去学*,更愿意今后努力学*。如结尾关于“收获”的总结就体现了这一点。

  四、关于课文。在我眼里,课文不过是提供语言训练材料的材料。语文教学不是教课文,不是教课文里的意思,是借课文训练学生掌握语言工具。课文与课文之间不成体系,哪篇文章作课文是很偶然的事,不是某篇文章非作课文不可,所以也不是每篇文章非教不可,更不是非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不可。什么进度之类是不要紧的,更是勿需统一的。

  顺便就要说到备课。备课就是寻找“教学点”、“训练点”,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是寻找新感觉,新感受。教书其实是教备课时的感受。循着自己的理解教,不要看参考书,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备课和写备课簿是二回事,写备课簿是备课的记录和备忘。备课不能不有,备课簿不一定必写。

  五、关于作业与训练:

  1、课外作业课内化。别太天真了,以为布置就完事。孩子没那么自觉,更没那么多时间。

  2、布置读书的作业,别只是布置*题的作业。

  下面再引钱梦龙先生话作结:

  只要我们能“唤醒”学生读书的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书香满身的人,他的语文素养还会不高吗?

  曾令锡


《散步》说课稿菁选扩展阅读


《散步》说课稿菁选(扩展1)

——散步说课稿菁选

散步说课稿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散步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散步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散步》。

  相传,孔鲤跑到父亲孔子的坟前说:“你子不如我子。”然后又在儿子孔汲面前说:“你父不如我父。”可见作为中间一代人孔鲤的沉重感与责任感。这与《散步》中的“我”不无相似之处。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字里行间流淌着沉淀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挚爱亲情,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以下,我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和说教学小结以及说作业的七个板块给大家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其地位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本课正是通过一家四口的散步来体现浓浓亲情的,教材地位不可忽视。

  2、学情分析

  根据课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初一学生,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亲情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 因此我制定一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A.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B.过程与方法: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C.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

  1、新课程改革强调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系统,倡导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生活,与社会家庭相沟通。因此,本节课创设“亲情互动”的情境,提供一个学生家长互相倾诉的*台。

  2、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抢答形式,寓乐于教,达到学生愿意学、乐中学的效果。

  3、充分发挥多媒体声色效应,不断渲染课堂气氛,力图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说学法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男女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朗诵、唱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致盎然的最佳状态,在情感的共鸣中完成本课的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1、多媒体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课文打下情感铺垫。)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以活动形式开展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乐在学中。)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引出“尊老爱幼”的主题;在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在竞赛中调动其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4、展开想象,体验感受 。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走向家庭,学以致用。)

  5、研讨与赏析

  (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化“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主题。)

  6、比较阅读,拓展视野

  ( 设计意图:培养发散 思维,提高鉴赏能力。 )

  7、家校合作,亲情互动。

  (设计意图:发放张家长反馈表,使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同时培养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8、美文朗诵,情感升华

  (设计意图:在朗诵中升华情感,感动自己 )

  9、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明朗并巩固教学重点 )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故设计如下:

  母亲 走大路

  散步 分歧 -------à 我、妻子 承上启下(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六、说教学小结: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低音播放《回家真好》,在歌声温馨时小结本课:“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它渗透到生活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七、说作业

  根据教学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我决定不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故布置作业如下:

  1)为亲人做一件表达自己爱意的事。

  (为他们洗一次脚、鞠个躬、真诚说声“我爱你”……)

  2)交还家长反馈表

  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指导。

散步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散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的语言*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讲述了一家三代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本单元一共包含五篇文章,都是以亲情为主题,从不同角度表达作者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受到长辈的百般呵护、宠爱。因此,亲情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同时这个学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对于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作为七年级的第一篇文章,《散步》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三、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和理解“蓑、酝酿、婉转、嘹亮、欣欣然”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反复的阅读中深入理解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形象美,提高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和责任感,养成尊敬长辈的'好*惯。

  教学重点:学*文章“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探寻并研讨文章意味深长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我会以朗读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点拨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去解决问题,通过词句的推敲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上,根据本篇文章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宗旨,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图片导入,激发求知欲。

  上课伊始,我会PPT展示几组全家福照片和有关孝道的名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最终揭示家是充满爱的地方,既有父母和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爱,也有我们对他们的爱。进而揭示课题,开启本篇文章的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会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要求:①结合字典或者参考书扫清字词障碍。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③用横线画出文中感动的句子。

  (1)默读结束后,我会顺势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PPT出示生字词,指明学生朗读,然后由学生点评其中读错的地方,字词障碍扫除后,我会再指明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读一遍。

  (2)我让学生按照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的结构,来概括本篇文章主要内容。最终学生会总结出:本篇文章通过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田野上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而最终和好的故事,体现了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

  (3)学生畅谈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说明感动的原因,我预设:“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等句子,感动的原因无外乎其间蕴含的感情,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我会让学生结合自己和父母的经历谈谈感受。

  当这些问题解决后,学生头脑中已形成清晰的思路框架,为接下来的析读奠定基础。

  (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1)齐读文章1、2自然段:

  ①让学生思考,从中可以提炼出哪些信息,这个问题比较清晰浅显,就是地点——田野,人物:我、妻子、儿子、母亲(板书)

  ②同时对于基础知识冒号用法进行强调,即引出解释和说明,同时PPT出示几个例子强化印象。

  ③体会”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其中蕴含的母子深情,即母亲明理、儿子孝顺。最后,我会指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温情。

  (2)自读3—5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小组合作讨论: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熬“字的用法,最终由小组代表明确答案:忍受,耐苦支持的意思.表示文中的母亲度过严冬时是非常艰难、痛苦的.同时让学生想象,母亲在冬天会面临哪些困难?是寒冷、是疾病、还是行动不便、以及容易滑倒等等。

  ②齐读第4自然段,同时明确该句属于环境描写,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其中描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以及对于生命的热爱。

  ③感受”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中儿子的天真可爱,并且要求学生读出顽皮淘气的感觉。

  (3)情景再现,我会让学生上台表演6—8自然段,演出一家人在散步时面临了什么分歧,又是如何解决分歧的。同时让学生在台上自由补充每个人的心理独白。比如,母亲看到小孙子想走小路时,她是怎么想的;儿子看到父亲要走大路时,他又是怎么想的。从而将故事完善。

  (4)顺势结合课文总结: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妻子是什么样的人?儿子是什么样的人。(板书)

  (5)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最终明确: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後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品读课文,总结手法

  在分析完“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后,顺势总结本篇文章是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同时举例说明以小见大手法,强化印象,除此之外本篇文章还擅长运用环境描写,让学生再次就以上两种手法进行练*。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收集有关尊老爱幼的名句,并抄写在成长记录手册上。

  2、以“亲情”为话题,选择好写作角度,运用以小见大和环境描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散步说课稿3

  各位老师好,我是俞珂沁,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散步》,作者莫怀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

  这篇课文写的内容是: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选择充满爱的内容——一家人在田野间散步;运用充满爱的语言——*淡自然但却感人细腻,以小见大;表达充满爱的情感——儿子。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二、说学生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选择个性化的内容,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情感,加深对亲情的认识和体会,提高语文素养。

  初一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基础。在认知上,对散文的内容选择、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在情感上,对亲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方法:诵读法、体验法、探究法等多种自主学*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方面:第一,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方法;第二,能阐述语言 运用的特点和方法;第三,能解释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过程与方法方面:第一,能在学*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涵咏的方法;第二,能在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中运用入情体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第一,能体会作者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尊老爱幼的美德。

  其中的'教学重点是:能阐述语言运用的特点和方法。 教学难点是:能解释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四、说教学方法

  我将采用提问法、讲授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服从于学生学*需要的方法。

  五、说教学设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步;

  第一步、激趣导入

  我将设计如下导入语: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它体现了一种道德规范,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时的围桌吃饭,生病时的嘘寒问暖,成功时的拥抱、失败时的安慰。生活中任何意见小事都能透出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作者莫怀威的家,陪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浓浓的亲情。

  第二步、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情感。目的是为接下来的学*打好基础。

  第三步、一研*个性化的内容

  这个环节我将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边阅读边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总的个性化特征?。从而体会文章充满爱的故事情节。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整体的感知力。

  第四步、二研*个性化的语言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让学生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赏析品评。最后

  说说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表达效果是什么?又有什么总的个性化特征?让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即一个“爱”字,从而培养他们敏锐的判断力。

  第五步,三研*个性化的情感 让学生四读课文

  说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又有什么个性化的特征?并通过和课后练*中的“三代”一文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本文的妙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本文充满爱的情感美,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和体会。

  第六步、总结课文,拓展训练

  我将和学生一起总结文章个性化的内容、语言、情感。并在课后布置写作训练,让学生模仿本文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找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写一个片段。

散步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散步》。下面我从八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1、课标与文本关系;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和难点;

  5、教法和学法;

  6、教学过程;

  7、板书设计;

  8、评价分析。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方面:

  一、课标与文本关系:

  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二、学情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三个维度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的设置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那么,如何将目标转化成现实?这就要看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因此,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将重点化解到教学中,又如何引领学生寻找解除难点这一杂症的灵丹妙药就成了当务之急。法宝就在下面的教法和学法这一环节中。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以朗读及朗读指导为经,以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讨论、探究为纬。经纬交织的方法。教师运用情景导入、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2、学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学法这把双刃剑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发挥威力呢?重难点这两种溶质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学过程这一溶剂中,变成营养丰富的溶液被学生吸收继而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看下面的环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了。

  六、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了八步,分别是: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二)目标展示,把握方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六)凝神细想,独抒性灵;

  (七)教师寄语,升华亲情;

  (八)、课后作业,实践检验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目标展示 把握方向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 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段。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教师进一步补充培根的名言,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该坚持和发扬,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六)凝神细想 独抒性灵

  1、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2、请以"爱"、"家"或"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为了学以致用,练*对称句式的写法,也为了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所以设计了第二道题,让学生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完成课堂练笔。

  在音乐的激荡下,学生尘封已久的记忆犹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绪也随之荡漾开来,*日里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变成了爱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田。于是下笔如有神助。

  (七)教师寄语 升华亲情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 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送给大家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将本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师生达到情感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课后作业 实践检验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设计意图:行胜于言,由言到行,行后有感,学生能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并接受来自于生活的检验,用笔将感受表达出来完成了对写作能力的培养。

  七、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我" → 母亲

  ↑ ↖ ↓

  妻子 儿子

  尊老 爱幼

  板书图示是直观教学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再创造,是引发学生学*兴趣、加深学*印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本课的板书,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相应的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尊老爱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由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八、评价分析:

  我这堂课的主要宗旨就是具有实用性,在于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放手自学点拨到位、拓展迁移触类旁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引导,组织。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老师要善于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渔场".北师大肖川教授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而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则尤其应达到这样的效果。

  好了,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散步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散步》这篇文章是冀教版小学语文l O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文化主题为“亲情友爱”,围绕这情和爱本单元一共编选了5篇文章,其

  中《散步》最具代表性。文章记叙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情感,颂扬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时,字里行间还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之美。“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些晓畅素雅的语言文字和温馨美丽的生活场景给人以享受,极具审美价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叙事美文!

  五年级学生正是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这篇文章,对他们感悟和传承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培养真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教学这篇文章我准备用两课时进行,重点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会写“袖、粼”2个生字,理解“分歧、各得其所”等词语,了解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的情景。

  能力目标:在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细节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的生活态度,提高人文素养。

  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虽然现在学生生活在亲情的氛围里,被爱包围着,

  但他们对爱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所以引导学生通过品味细节描写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人生的真情,发自内心的产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设计理念

  1、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让学生自主学*,积极探究,充分体验,真正享受到学*语文的乐趣。

  2、“教学千法读为本”,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明理是设计本课教学的又一基本理念,让学生真情投入地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间真挚的情与爱。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情景导入,激**感

  播放《让爱住我家》歌曲,学生们边听歌边欣赏自己带来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时教师深情朗诵:我爱我的家,我爱爸爸和妈妈,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莫怀威的家,陪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浓浓的亲情。

  【这个环节的设计,基于以下思考:孩子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以此作为情感的联结点,学生会倍感亲切,同时加以最能撞击心灵的音乐渲染,孩子们很容易就融入爱的氛围,激起学*本文的.热情。】

  第二个环节: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我一共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朗读。

  一是捕捉直觉,想像画面,读出感受。同学们,在这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情境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把想像到的画面用朗读表现出来。

  二是透过文字,深入思考,读出理解。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品味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语句,看看你能透过文字,对这个中年人,对母亲,对妻子,对儿子读懂些什么?学*步骤是先把这个语句用“一”画出来,再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并将有关的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是角色表演,情感体验,读出意蕴。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好角色,读出扮演人物的内心和情感。表演时尽可能多得用上文章中的语言,其他同学可以评价,也可以向剧中人物提问题。并评选出最能体现尊老爱幼这一主题的优秀小组。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抓住“责任…‘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并将自己内化的东西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惯,教给他们读书时进行圈点批注的方法,为他们一生爱读书、会读书奠定基础。】

  第三个环节:品味语言,学*借鉴

  这篇叙事散文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内涵、景物描写、细节刻画、对称句式的运用……让我们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散文的语言不同于一般文体的语言,语句优美,意境深邃。所以学*这篇散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个环节:回归生活,升华主题

  1、同学们,由这个尊老爱幼的和谐家庭你是否想到了和谐社会呢?以“在我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过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或以“和谐社会需要….”为话题进行交流。

  2、真情行动,建设亲情。亲情不是声情并茂的诉说,更应落实到行动。回家以后,同学们为要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情:洗洗脚、聊聊天……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反映记下来。

  【该环节设计,开阔了视野,升华了主题,还体现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要用爱m来营造家园,用责任来回报社会!】

  四、教学反思: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努力做到了既传承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华,又积极渗透现代语文教学理念。但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本课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不能拘泥于备课时设计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在实际操作中应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要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巧妙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二是在每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脱离文本,一切观点都要落实到对文本的朗读与感悟中。尤其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仅要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要努力营造情境,将学生的情感凝结到一个高度,真正感动身心。

散步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本次说课设计三大板块: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下面我将依据语文课标,从全程说课的备、讲、练、批、辅、考、评、纠、补、研、悟、能十二个环节解读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学思路。

  第一板块-——教学准备

  一、备教材

  1、教材分析: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本文,要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2、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②揣摩词句含义,品析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美文,养成良好的学**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4、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关键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二、备学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更谈不上审美了,亲情观念比较淡薄。那么本课学*正好发挥学生特长,引导学生重新去感悟和理解亲情,学会尊老爱幼。

  三、备教法学法

  教法:这里我设计了主问题:以“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文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它有着“一问能抵许多问”的牵引力,引领着学生从多个角度品析语言、欣赏语言,

  同时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于是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设计了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通过这几种教法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

  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用圈点勾画的学*方法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子进行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第二板块——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在实施教学流程板块,我设计了“情景导入 渲染亲情”、“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再读课文,感悟亲情”、“拓展延伸 升华亲情”、“总结全文 表达祝福”、“课后作业 真行实感”七个步骤落实全课程备、讲、批、辅、考、评、纠、补、研、练、悟、能十二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 渲染亲情——悟 练 能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谈感受。

  设计意图: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练 能 辅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培养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面对分歧,“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应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尊老。(板书人物和尊老)

  (三)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练 悟 讲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或能打动你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品析语言美点。

  学法指导:(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评点,教师适当指导。

  事例点拨——诗意的背景美

  示例: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南方初春的`田野” “新绿” “嫩芽” “咕咕的冬水”---- 作用:美丽的景色烘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也是作者庆幸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的心情的写照。作者从春景联想到生命,希望母亲也像这春天里的万物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希望母亲健康长寿。

  事例点拨——写人的细节美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字能去掉吗?

  “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体现我对母亲的悉心照顾。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事例点拨——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然后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朗读并体会妙处。

  共同点及作用:简洁、整齐、匀称,互相映衬,很有情趣。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音乐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四)再读课文 感悟亲情——练 悟

  1、扮演角色,心灵对话。指名学生读6、7段。

  2、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面对分歧,“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比如:母亲疼爱孙子,满足他的要求;体谅儿子,理解他的难处。)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3、“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学法指导:大路*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重点研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是承上启下的角色,肩负重担,责任重大,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五)拓展延伸 升华亲情——补 悟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

  (六)总结全文 表达祝福——悟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最后,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在温馨动人的氛围中结束本课。)

  (七)课后作业 真行实感——考

  1、真行: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实感: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二、板书设计 体现主题——讲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 爱 妻子

  世 界

  儿 子

  爱幼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一个好的板书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板书设计既要简洁、形象,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为这堂课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第三板块——教学反思

  练能

  课前自主学*:

  1、熟读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

  2、找出文章中你感受最深,体现浓浓亲情的词语、句子或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评点;

  3、找出文章中你难以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

  练能

  以“亲情”为话题,仿照示例写话

  示例1: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

  亲情

  示例2:那回荡着欢声与笑语的餐桌上充满着亲情。

  亲情。

  批 辅

  批阅学生的预*笔记和仿写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预*方法、仿写知识的辅导强化。

  考

  一、检查预*(导入之后)

  1、利用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然后每个词语读两遍:

  嫩 芽 分 歧 霎 时 拆 散 委 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2、自由朗读全文,标上段序,勾画出文章中不理解的句子,并完成下面的问题:本文中的人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句话概括出本文所写的事(不超过1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随堂练*

  1、分别用1—3个词语概括文中四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母亲__________ “我”__________ 妻子__________ 儿子__________

  2、 举出1—2个自己家庭中体现浓浓亲情的例子(每件事10字以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体现主题(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后练*

  1、写出家庭中一个亲人的生日,并送上你最诚挚的问候与祝福:

  亲人____ 生日 _____ 祝福语 __________________

  2、熟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文章中“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表现了“小家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家四口散步发生了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母亲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学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想,请写出来(150字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

  1、评价学生学*效果、学*态度、学*方法等。通过考的环节,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重点,解决了难点,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上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

  2、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这堂课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到位、拓展迁移触类旁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纠补

  1、纠正学生学*过程中的知识点错误并进一步补*巩固,比如字音字形等,对所提问题统一认识;

  2、纠正学生不良的学**惯,比如不能提前预*,不善与他人交流等;

  3、补充对题目的感悟: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题目《散步》改为《三代》行不行?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

  ①父亲角度:《责任》……

  ②散步情节:《分歧》……

  ③背景角度:《走向春天》……

  ④直指主题:《亲情》、《爱》、我爱我家》……

  教师点拨:要说本文的标题,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研

  1、与同学科老师一起研究教材教法,学生学法;

  2、学生小组讨论,质疑解难;

  3、师生共同研析题目的妙处,品味课文语言的美点。

  悟

  1、首先,学生通过预*初步感悟课文的亲情美,其次通过初读课文,品读课文,再读课文加深了对亲情的感悟,第三通过练和考的环节升华了对亲情的理解;

  2、课堂气氛的活跃有序,学*效果的明显提升,师生均体会到了合作探究学*的乐趣和重要性;

  3、这堂课从布置预*到结束授课,我采取放手自学点拨到位、拓展迁移触类旁通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老师要善于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渔场”。

  能

  1、通过拓展延伸和课后作业,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加深,尊老爱幼的观念得以强化;

  2、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学生掌握了语文学*尤其是赏析语言的方法,有助于在以后的阅读、写作中运用; 4、加深了教师对新课标的领悟,分析教材、设计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得以提高。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散步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教师配乐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通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在学*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约三分钟)

  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约八分钟)

  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亲情。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距离,为下一步的学*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台。)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三)、精读课文,探究美点(约二十分钟)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 ”的句式,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语文学*的要义之一就是学*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堂活动设计: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1)学生阅读可以进行小组间的合作。

  (2)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

  (3)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可以献给文中的“我”,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可以献给文中的“妻子”,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可以献给文中的母亲,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可以献给文中的孩子,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

  (4)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温馨幸福。

  (四)、拓展阅读,升华亲情(约八分钟)

  1、多媒体展示作者写作本文的契机之一,为学生阅读思考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内涵作铺垫。

  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他还同我一起去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2、朗读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通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2、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让学生观看体会中年人的爱心力量。

  (五)、真诚行动,抒发亲情(约二分钟)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帮助父母做点家务,陪父母散散步……

  打个电话告诉家人,你很爱他们。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约二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散步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本课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本文是莫怀戚先生的一篇言辞真切的散文,它选取生活中的感人的*凡故事,意蕴却十分丰富。虽然作者只选取了一个*凡的镜头:一家人散步,但一家人敬老爱幼,互相关心的那种深沉的爱已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学本文,首先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学会品味文中感人的细节,优美的画面,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本文独特的写法(以小见大),并在写作中借鉴。

  二、说教学目标:

  我制定的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① 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 品味本文优美的句子。

  ④ 学*本文独特的写作方法。

  (二)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知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

  ①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三代人互相体谅的亲情。

  ② 指导学生本文的写法,学会选取独特的角度来写作。

  本课难点:

  ①体会一些关键句子的深沉含义,学会在语境中加以理解。

  ③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美。

  四、说教法:

  ① 明确目标,减少学生学*中无效思维。

  ② 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美,感情动人,可以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

  ③ 讨论法、点拨法。(本文写的是成年人的感受,学生或多或少与家长之间有“代沟”,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加以点拨。)

  ④ 探究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己学会去品味优美句子,在初一养成学生良好*惯。)

  ⑤ 小结巩固,帮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⑥ 采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

  ⑦ 拓展延伸。(让学生把语文用到生活中去。)

  五、说学法:

  ① 朗读感知,感受细节中的亲情。

  ② 讨论探究,理解文章关键语句。

  ③ 活动延伸,学*本文写法,培养优良传统。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具准备:录音机(歌曲磁带、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八、说教学过程:

  (一)首先,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氛围。(3分钟)

  两种安排:1、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听完教师导入。

  2、让学生自己唱有关妈妈的歌曲。

  导入词:妈妈,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黑暗里,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有一天长大**了,我们应该如何报答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莫怀戚先生的散文《散步》。(教师板书)

  (二)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词语。(教师用多媒体投影生字词,让学生解决。)(5分钟)

  (三) 指导学生朗读。(教师指定学生朗读,请其他同学点评,教师适当指导,侧重停顿、重音、语气等)(6分钟)

  (四)播放朗读磁带。(在两次朗读的基础上给学生一个总结性示范朗读。)(5分钟)

  (五) 整体感知:读完后请学生文中的人物。(3分钟)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做准备。

  教师板书:

  儿子

  幼小生命

  母亲

  年老生命

  爱护 尊敬

  责任

  我和妻子

  成熟生命

散步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本文,要引导同学们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说学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同学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同学们,这个年龄段的同学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同学们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三、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说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和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同学们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朗读品味积累语言。本课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导同学们在反复朗读中揣摩、积累语言,以增强语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七年级同学们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这个定为难点。

  五、说教法

  运用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相结合。首先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引起同学们的学*兴趣。然后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让同学们在朗读品味中去感受亲情美。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几种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让同学们更好的领悟课文。

  六、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同学们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同学们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同学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子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中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七、说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同学们谈感受。

  设计意图:

  激发同学们的学*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同学们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同学们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出示学*目标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同学们的学*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旨在让同学们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求同学们齐读课文后自主学*,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同学们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同学们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

  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 2)请同学们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同学们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

  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同学们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同学们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 段。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

  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同学们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同学们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同学们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同学们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

  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同学们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同学们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同学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同学们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最后,让同学们谈学*本课的收获之后,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让这节课在温馨动人的氛围中结束。

  散步

  莫怀戚

  母亲——爱幼

  我、妻子——尊老

  儿子——懂事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要让同学们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一个好的板书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板书设计既要简洁、形象,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为这堂课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散步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

  你们好!我今日说的课题是《散步》。下面我从八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1、课标与文本关系;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重点和难点;5、教法和学法;6、教学过程;7、板书设计;8、评价分析。下头我先来说第一个方面:

  一、课标与文本关系:

  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不仅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到达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二、学情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构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所以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三个维度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本事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终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过本课的学*,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的设置力求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那么,如何将目标转化成现实这就要看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构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所以,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终一句话。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将重点化解到教学中,又如何引领学生寻找解除难点这一杂症的灵丹妙药就成了当务之急。法宝就在下头的教法和学法这一环节中。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以朗读及朗读指导为经,以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讨论、探究为纬。经纬交织的方法。教师运用情景导入、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能够使教学资料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进取性,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2、学法: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学法这把双刃剑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发挥威力呢重难点这两种溶质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学过程这一溶剂中,变成营养丰富的溶液被学生吸收继而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看下头的环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了。

  六、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了八步,分别是:(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二)目标展示,把握方向;(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六)凝神细想,独抒性灵;(七)教师寄语,升华亲情;(八)、课后作业,实践检验。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资料作了准备。

  (二)目标展示把握方向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本事,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应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所以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境。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终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段。

  2、扮演主角,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应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主角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本事的同时发展思维本事,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主角,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本事。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本事,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终一段,理解最终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我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职责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主角,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教师进一步补充培根的名言,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当坚持和发扬,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六)凝神细想独抒性灵

  1、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2、请以"爱"、"家"或"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贴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为了学以致用,练*对称句式的写法,也为了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所以设计了第二道题,让学生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完成课堂练笔。

  在音乐的激荡下,学生尘封已久的记忆犹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绪也随之荡漾开来,*日里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变成了爱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田。于是下笔如有神助。

  (七)教师寄语升华亲情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职责来担当。仅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终送给大家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将本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师生到达情感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课后作业实践检验

  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散步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学*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我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好,通过观察区域游戏及教学活动,我发现我班有耳对绘本的兴趣较大,但是在自主阅读的时候缺乏方法,有的时候不能完全理解图书的内容。为了尊重幼儿兴趣、满足幼儿的需要思想,我选择了《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绘本作为本次的教学内容。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的色彩鲜艳、内容有趣,而且故事的线索很清楚、明显,又有很大的余地让小朋友可以自由发挥和展开自己的想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在语言的讲述、表达、词汇的运用等方面上的能力发展。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作用。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语言发展情况,我拟定了一下三个目标:

  1、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我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时却无条理性,经常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根据目标,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表达上。把难点拟定为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推测故事的情节发展。

  三、说准备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及热情,使活动呈现趣味性、活动性、我做了以下准备:

  1、《母鸡萝丝去散步》PPT,多媒体课件能够更好地展示绘本内容

  2、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及电视在中间,利于幼儿观看及师幼交流互动

  3、母鸡萝丝和小狐狸的.图画教具,适当的教具能够更好地导入教学活动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逐渐成为有效的阅读者,我组训幼儿在阅读中感受、体验、理解、想象、表达的心理过程,综合了观察法、讨论法、悬念导入法、提问法等让幼儿理解画面,获得早期阅读的经验,增强对绘本主题的领悟能力。采用了观察法、交流讨论法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主动地探究、发现画面所传递的信息,在看看、听听、说说、讲讲的轻松氛围中达成教学目的,让幼儿真正成为学*的主体。

  五、说活动过程

  教师应为幼儿创建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展示教具导入活动,观察PPT大胆猜想、表述,教师完整讲解PPT,师幼讨论,总结延伸。

  六、说活动延伸

  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掌握故事内容,且能够达到更好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还能训练到幼儿的语言逻辑思维,我通过安排幼儿回家给家长讲活动故事来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延伸内容,从而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散步说课稿12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以“亲情”为话题,以不同的生活背景展现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学*本单元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理解和体会人间真情。本课计划两课时讲完,第一课时以“积累”与“诵读”为主;第二课时以“赏析”与“学*写法”为主。基于“已学过”与“主题理解可能不深入”两方面学情,所以本节课是以拓展课的形式出现的。共三个环节:一是准备环节,包括课前积累与复*(课前积累主要是课内外字词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和名句诗词积累,意在培养学生积累的'*惯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二是赏析环节,主要是赏读与理解尤其是对生命的认识与理解;三是*作环节,主要是“直事曲写”意识的形式和练笔。以上是设计思路的陈述。

  第二方面谈谈切入点。教学中以“换题目”为切入点,由“散步”到“心灵的散步”过渡,围绕“心灵的散步”这条主题线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方面主要谈谈方法,从教法上说意在突出三个意识,一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读的能力、说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写作能力)二是注重学法的指导(比如积累的意识、赏读的方法、写作思路与方法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学法上说学生要想理解就必须动脑思考,广泛交流,会表述能说到关键点上。所以讨论交流、独立质疑、归纳概括等方法将用到课堂中,师是引导过渡员同学们是主角,同学们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同学们完成;另外这里面也有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定有不准确不到位的地方,恳请各位提出批评指正意见。

  ——谢谢!

散步说课稿13

  一、情理结合说教材

  《散步》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通过四篇不同国度、不同时段人们对亲情的理解的学*,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继而感受到亲情之类的情感内涵。《散步》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首先,它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资源。本文不仅篇幅短小,语言精美,而且内容贴*生活,人物形象鲜活,很适合拿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它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资源。作者莫怀戚运用小说笔法,在叙述“散步”这件简单的生活小事时,通过运用截选、嫁接与改造等方法,使事件富有了曲折性和镜头感,引人入胜。同时,在语言的运用上,作者还善于采用对称句、大词小用等方法来丰富文章内容。这些技巧都可以作为教师指导学生“跟课文学写作”的资源。

  第三,它是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资源。这篇文章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常小事,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思考。特别是当下,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往往忽略的年迈父母。这篇课文可以作为真切、鲜活的情感教育范例,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反思自我,接受伦理和情感的教育。

  二、以生为本说策略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了解,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几点:一是学*朗读技巧,把握全文感情基调;二是畅谈朗读感受,理解课文深层意蕴;三是运用朗读方法,品味本文优美语言;四是设计活动方案,增加家庭幸福指数。

  为了更好地解决理解课文深层意蕴和品味语言这两个重难点,我用“朗读法”贯穿整堂课的教学,用“散步”这一事件带出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景物描写的赏析和深层情感的挖掘。具体策略如下:一是试读课文,找出要素概事件;二是美读课文,畅谈感受最深处;三是品读课文,体会散文语言美;四是走进生活,设计家庭日活动。

  这四个活动分别体现如下意图:一是试读课文,旨在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并要求学生迅速找出六要素,概括本文所写事件;二是在美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抓住自己的读后感,畅谈感悟,从而多角度理解课文内涵;三是品读课文中的“对称句”,体会语言的对称美;四是学生通过家庭活动方案的设计,感受到自我在家庭中的存在感和重要性,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在这四个活动中,我通过朗读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其中,在畅谈感悟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尊重学生个体感悟的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

  三、以读促学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一)试读课文,找出要素概事件。

  首先让学生试读课文,揣摩朗读的语气和节奏,然后演读,同学间互评互读,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范读。要求学生在把握本文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的感情基调的基础上练*朗读。

  然后,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找出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本文所写事件。学生不难概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散步。我再相机引导学生完善散步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环节我以读带思,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又带着他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为后面的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美读课文,畅谈感受最深处。

  第一步骤的设计,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了补充。然后,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阅读感受,要求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批注。提示他们可以以六要素为感受点来谈。

  出示范例:“初春的田野”给我感受最深,你看,“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我再把他们按座位分成几个小组,要求他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朗读出来,或者用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

  学生展示时,我引导他们通过谈对一家四口的印象来学*分析人物形象,引导他们通过谈“散步”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理解课文的深层意蕴,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情味。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归纳总结:通过朗读优美的景语,我们仿佛也走进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感受到了勃勃生机;通过模仿文中人物的语气语调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慧机灵的小男孩,一个颇有担当、体贴孝顺、深沉稳重的中年男人,一个年迈体弱,却十分善解人意的慈祥老人,一个温柔贤惠、通情达理的年轻母亲;通过朗读结尾的关键语句,我们仿佛明白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是亲情和生命,而且还有一个中年人所要承受的扶老携幼的责任感和对家庭的使命感等等。

  这一环节我通过浅显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畅谈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深层意蕴,力求做到深入浅出。

  (三)品读课文,体会散文语言美。

  这篇散文的语言充满诗情画意。除了因为在叙事中穿插了生动的景物描写外,主要还归功于文中大量的对称句。

  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具有“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和结构相同或大体相同”特点的句子。

  出示范例:“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根据范例,学生不难找出“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对称句。找出这些句子后,我让男女生配合读,然后不失时机的讲解对称句的特征和作用,并鼓励他们写一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本文的语言除了大量运用对称句之外,还有大词小用、小题大做的显著特点。例如,“分歧”“责任重大”这样的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结尾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的同时,也明确其作用,让学生将这些写法运用到以后的作文写作中。

  (四)走进生活,设计家庭日活动。

  通过前面三个环节的朗读、感悟、品味,学生对本文已有了自我的阅读体验,我适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自己的家庭生活,可以是温馨瞬间,也可以是相处困惑,提出来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然后,提出建议,希望每个学生都能为自己的家庭日设计一个活动方案,给几分钟让学生写一写,再拿出来在班上分享。设计不需要多么轰轰烈烈,只需要像散步一样自然、亲切,有可操作性,能增加家庭幸福指数就行。

  设计这个环节的说和写,旨在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所学所悟运用到生活中,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家人,尊重长辈,珍爱生命。

  四、浅文深教说感悟

  《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精巧的散文。文章虽然简短,意蕴却十分深厚。作者只是选取了生活中散步这一日常小事,却为我们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这篇看似浅显,却意蕴深厚的文章,如何教出深意呢?我尝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走进文本,品味优美语句,透过生活小事,感知事件背后的亲情,挖掘背后的生命。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基于每个学生的阅读感悟不同,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时,我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内容,用朗读和表演的形式来演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如果能够突破寻常的课堂教学常规,引导学社积极开动脑筋,联系文本,深入体悟,一篇看似简单的散文所蕴含的深意也能被我们理解得很透彻。

散步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散步》。

  相传,孔鲤跑到父亲孔子的坟前说:“你子不如我子。”然后又在儿子孔汲面前说:“你父不如我父。”课件作为中间一代人孔鲤的沉重感与责任感。这与《散步》中的“我”不无相似之处。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字里行间流淌着沉淀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挚爱亲情,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散步》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效野散步时发生的故事,通过这家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的家庭伦理理想:尊老爱幼,在凸显一个“孝”字的同时,表达了中年人对家庭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

  2、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①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浓浓的亲情。

  ②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③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德。

  教学难点:

  ①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②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二、学情分析

  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学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七年级的学生对文笔优美华丽的文章容易认同、喜欢,对文辞冲淡而意蕴深沉的文章却缺乏深入理解、反复品味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本文的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品味文章朴实文字下丰富的意蕴,能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悟。

  大多数七年级学生在家里沐浴着长辈的关爱,他们知道这份爱却体会不深刻,更少有学生能自觉的回报这份爱,所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的亲情,感悟其中的“孝”字就更为重要。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以教师为主导,运用点拨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品味语言,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引进学生的生活体验,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景,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表达的欲望。

  2、学法: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四、说教学程序

  (一)欣赏音乐,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2、导语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使学生在一个个“爱”的镜头中受到感染。】

  3、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安、章大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示范朗读。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3、检查生字词:嫩芽;霎时;分歧;拆散;水波粼粼;熬过

  4、检查阅读效果:抢答以下问题。(课件出示)

  ①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②文中散步是在什么季节?(初春)④散步是在什么地点?(田野)⑤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分歧)

  【设计意图: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帮助学生简单梳理、把握内容的要点,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为下面合作探究打好基础。】

  (三)合作探究

  想一想:

  1、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

  2、“我”作出了什么样的决定?最后按我的决定做了吗?

  3、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教师适时启发,最终让学生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

  (四)品味语言

  找一找: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1、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

  2、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拓展延伸

  议一议: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在你手中,你该怎么办?

  (六)课堂小调查

  课堂提问:

  1、你们的父母都记得你的生日吗?

  2、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3、你在爸妈生日时,为他们献上过生日祝福吗?

  (七)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文章,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常回家看看》,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

  【设计意图: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八)布置作业

  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我们感情之弦也有所触动,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诉说。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的亲人,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散步说课稿15

  一、 说教材:

  “兔子先生去散步”这个故事,它是由标志串成的一个故事,有些是我们常见的,有些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但是这个方面相对中班幼儿的认知水*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虽思维较活跃,但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能力相对这个对本的要求,还有所欠缺。在这里希望通过此活动能使幼儿在这一方面有所进步。结合《纲要》强调尊重幼儿自主性,尊重幼儿兴趣、满足幼儿需要的思想,我在实施这个活动时,则从语言领域中的创意阅读出发,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从幼儿感兴趣的标志入手,带幼儿在有趣的猜图游戏中认识标志,熟悉读本。

  根据《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我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愿望,将有关标志的故事制作成课件,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愉快的接受和积极的参与,为孩子提供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描述简单的事物,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说目标和重难点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我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情感、能力、认知、兴趣等方面的目标。

  其目标为:

  1、大胆猜测标志的意思,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运用故事中的标志图案,认识常见符号的意思。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同伴的猜测。

  根据活动的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了解故事内容,认识常见符号的意思。我在这里用标志来做整个故事的主线,用不同的标志来把这个故事串连起来,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就是用一个个小的图案,来帮助幼儿记忆故事。

  难点定位于:大胆猜测书中标志的意义。我并不是直接出示一个标志,就让幼儿来猜其中的意义。而是用课件的方式,让幼儿结合故事来猜测标志的意义。

  三、 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通过让幼儿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我作了如下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电视机。

  2、和故事中相应的小标志。

  3、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有关社区标志的资料。

  四、 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诗歌美好的意境,在操作中得到充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提问法:可以引导幼儿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倾听和理解故事和歌曲中的内容。提问法中我主要是运用了启发性问题和假设性问题,同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如比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组织语言能力不是很好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课件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它以看生动的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由难变易,幼儿的学*兴趣更加浓厚了。

  3、讨论法:因为语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语言,更何况诗歌是语言的范畴。为了调动幼儿的参与性,积极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讨论法是必不可少。

  五、 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且 在活动中,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让幼儿的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我主要采用了:

  1、观察法:使幼儿通过视觉感官参与活动,通过对画面的观察,认识到我们故事中所出示的标记。

  2、讲述法:幼儿观察后大胆、清楚的讲述自己的观点。

  3、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去探索寻找标志来认识标志的意思 ,并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

  六、 说活动过程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通过课件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小兔子的家,引出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提问:这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二、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试着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想象各种标志的意思。

  1、这一天,兔子先生出门去散步。

  播放课件:

  兔子先生从家里出来,要到外面去走走。一出门就看到一个标志。咦?这标志好奇怪啊?我们好象有点知道的,但兔子先生从来没看到过,有点难了,你猜是什么?这个形状象什么?(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

  小结:标志上弯弯的形状代表拱形的桥洞,上面是*坦的桥面。

  师:我们小朋友*时过桥要注意些什么呢?上桥、下桥的桥面很陡,我们要怎么做呢?对,要慢慢走,小心摔跤。

  2、接着播放课件:

  他又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标志,这个也看不懂!你们看得懂吗?这是什么标志?

  小朋友快帮他看看,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

  你们能猜出来吗?小朋友当你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幼儿尝试求助)

  小结:遇到困难不要急,动动小脑筋,也可以互相帮助。可是,兔子先生没有看懂,他继续往前走。

  ⑴什么声音?哎呀,兔子先生怎么样啦?摔到什么地方啦?

  ⑵哦,原来兔子先生没有看懂标志就继续往前走,结果掉进了洞里,你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⑶这是谁啊?

  咦!小老鼠来帮忙了,这又是什么标志啊?

  你们猜,他和小老鼠会怎么样?

  小老鼠邀请兔子先生到他家里做客,成了好朋友。他想有一个“好朋友”的标志要请小朋友帮忙来设计好吗?(幼儿自由讲)

  三、教师总结,加深幼儿对标志的理解。

  1、提问: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总结:这个故事确实很好听,还很有趣,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标志。看来呀,这个标志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我们的小朋友生活的小区里或小区周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志呢?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呢?

  2、引导幼儿将收集的社区标志等介绍给同伴。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小朋友讲到了很多标志,这些人行横道标志、红绿灯标志等我们把它们称为交通标志,这些……称为安全标志,环保标志等。

  四、游戏活动。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幼儿园里也有一些标志,那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好吗?

  (延伸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标志、马路上的标志、设计标志等等)


《散步》说课稿菁选(扩展2)

——散步说课稿菁选

散步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步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散步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散步》,相信大家对这篇也是比较熟悉的,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下面结合我对新课标的理解给大家说一说我的课堂设计。

  一 速读,整体感知

  组织同学们用最短的时间读,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的主要内容,教师做好归纳与整合。本文主要写了我们一家四口人早春在田间散步的事情,展现了作者一家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生活画面。

  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还是遵循了“轻松走进”课堂的原则,让同学们感觉到学*语文是很简单的事情,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只不过是不同的人所说的内容不同而已,程度好一点的学生概括的全面一些。同时,这样既锻炼了同学们的整体感知能力,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且还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下面课堂的推进做了很好的铺垫。时间5分钟左右。

  二 细读,感悟品味

  同学们细读,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要求每人至少找两处来品析,并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提示学生可以从句子内容出发,抓住关键词语来赏析,比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子中“熬”字既写出了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还可以从语言特点方面来分析,如“有的浓,有的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式对称,形式优美,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还可以从个人感受来谈。在这个过程中,要别关注待转化生,因为他们对学*不感兴趣,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状态。这时老师一句温馨的话,比如有困难吗?需要我帮忙吗?或者是一个友爱的眼神,就能帮助他们尽快投入到学*中。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过程的愉悦。

  根据学生圈点批注的情况,组织同学们小组交流,互相借鉴、补充、添加、完善。

  时间约8分钟。

  三 自主汇报,成果分享

  汇报的环节为先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哪一段,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来,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其他同学可以即兴评价,可以补充,可以质疑,可以拓展。比如有的同学可能会谈到第四段: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对初春美景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一般情况下,同学们都会说到这一点。有的同学不仅理解了这一点,可能还会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写景的片段诵出来;或者想到自己家乡初春的景色,即兴说出来或写出来;或为这段文字写上一首小诗;或者围绕着这种美景画出一幅画,然后说出画面的内涵;或者为这段文字配上音乐唱出来等。

  补充说明:由于此处设计的是学生自主回报,难免会出现学生的发言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的现象,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别着急,越是这样,越能看出老师的教学智慧。一个比较好的做法便是对学生的发言要洗耳恭听,当学生说到某一个关键词或句子时,要追问。比如第五段: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同学们可能会说出这个地方可以看出家庭的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我抓住关键点: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请同学们找一找中哪些地方还表现了这一点?同学们便会把体现这一点的内容找到,老师做好总结与归纳,再进入下一个关键点的赏析。

  由于学生的学*是自主的,往往孩子们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对于个别较难理解且又是重点的句子无人设计,比如最后一句: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注意及时把问题抛出来,让同学们交流讨论,自主发言,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中年人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既尊老又爱幼,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上内容预计15分钟左右。争取人人展示,个个发言,每个同学既是分享者,参与者,合作者,又是学*者,收获者,。

  结合学生发言的情况,教师做好总结和归纳:《散步》这篇是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

  四 拓展延伸,回味亲情。幸福家庭是美好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它不仅在莫怀戚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家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学生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设计讲述亲情故事,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

  时间约5分钟。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或祝福。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或对联的方式,或仿写,或歌曲,或三句半,或写一点自己独特的感悟……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散步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散步》,下面我就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及作用

  《散步》是苏教版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人生体验)第二篇课文。《散步》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的要求,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具体教法如下:

  (1)多媒体教学-激发热情,引起兴趣。

  (2)诵读教学法-熟悉文本,整体感知。

  (3)提问练*法-发挥想象,体验情感。

  (4)对话讨论法-互动合作,拓展思路。

  四、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过程,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注重学生的知识、学*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学生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的朗读要求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惯上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的主要目标——通过语言的探究,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分四人小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本文运用“举轻若重”方法的词语和句式很多。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么大的词?”等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文章意境,逐步领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在探讨文章中“举轻若重”的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的一句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文章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强化发现

  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散步》这篇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我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因为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我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我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且放杜鹃林中啼”,因为作者、编者与我们是*等的,从而养成学生*等审视的意识。

  然后,我又努力调动学生的积累,向课外拓展。指出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文章变得轻松幽默。引导学生联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从而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在学生理解运用之后,我进一步点明:语言运用上有举轻若重,也有举重若轻。并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最后进行小结: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奥时何振梁先生的一*话让学生课后去仔细品味语言的得体、精妙。

  (六、比较:验证发现

  在课文后面有一篇题为《三代》的短文,主题与《散步》相*,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各有千秋。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验证发现,探讨哪个故事更感动?并说说理由。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因此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这项任务如果来不及在课上完成的话,就作为一项研究性的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后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的一种交流。2、尝试用“举轻若重”的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六、板书设计

  我这节课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本课的板书,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设计扣住文章的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散步说课稿3

  各位评委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散步》。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因此在学生课前有充分预*和课后有拓展延伸练*的前提下,我将以1课时完成本课文的教学内容。

  《散步》通过记叙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结合本单元的亲情主题和“学*朗读和圈点勾画”的学*要求,决定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朗读和品味关键语句去理解文中所包含的亲情与尊老爱幼的美德。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而且通过《风筝》和《羚羊木雕》的课文学*,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感悟方法。因此,决定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为主。 但是,如今许多作为独生子女的初一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反而由于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主旨。

  三、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亲情主旨

  理解句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

  ② 过程和方法: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养成圈点勾画的阅读*惯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根据单元说明,结合《课程标准》中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亲情主旨和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情感”

  教学难点:

  因为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我把“理解句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作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取三种教学方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

  首先通过问答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为接下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做好铺垫;接着以小组讨论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我以阅读方法为线索串联每个教学环节,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要求,将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涉及默读、精读的阅读方法。

  五、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包括一、联系生活,课文导入;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三、默读课文,理解主旨;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谈论自己与家人的散步经历,结合轻音乐,创设与本文感情基调相似的课堂氛围,以调动学生情绪,导入新课。心理学认为,个体的

  学*并不是对生理需要的直接反应,因此,老师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去激发学生的学*动机。

  第二环节,我首先让学生齐声朗读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考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然后以问答的对话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文中浓浓亲情。 第三环节,我从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得到启发,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为课文重拟标题,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并分享个人的阅读感悟。因为《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在第四环节中,由于《课程标准》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我设计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从而引导学生升华亲情主题。

  第五环节,通过作业,拓展延伸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把情感目标延伸到生活中去。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参照《散步》记叙一件与家人之间的生活小事,正正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

  由于本课以亲情为主旨,故主板书设计为心形图案,并对人物的位置做了相应设计,以箭头把人物和事件联系起来,方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副板书用于板书字词,以加深学生记忆,板书学生答案,以方便于课堂讨论。

散步说课稿4

  尊敬的评委下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莫怀戚的《散步》。

  下面我从教材的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学法指导、大致的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汇报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注重人生体验。《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寓景美、人美、情美于一体,字里行间扬溢着浓浓而真挚的亲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道德颂歌。虽然与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风筝》《羚羊木雕》一样都以家庭生活为主,都有矛盾冲突,但前者给予的更多的是反思,而本文则主要从家庭伦理准则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并且内容更贴*学生生活。因此,我认为本文是让学生走进文本,对话文本,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目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增强亲情观念,提高人文素养是本课的教学任务之一。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基本是都是90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孩子“唯我独尊”,家庭亲情观念淡薄,缺乏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因此,本文教学时,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理解事件本身并不难,但要引导学生发掘文本主旨、感悟亲情及由此引发对于家庭伦理准则的思考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定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本课教学目标为: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基本内容。

  2以文本为范例,指导学生揣摩词语的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的方法。

  3学*文章以小见大、一事一理,从*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写法;

  4体味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传统美德。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重点为:目标2、4

  教学难点为: 目标3、如何理解文章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为达成以上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文本为范例,组织学生自主品味语言,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相关方法。

  2、以小组形式,通过合作探究本文主旨。

  3、朗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品读文章。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初读叙事类文章,整体感知内容的方法(初读“三问”:谁?在哪里?什么事?)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精读文本、品味语言。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文章的美点(从内容到形式)

  五、教学流程:

  课前播放《常回家看看》作一个铺垫。

  1、 猜字游戏导入

  谜面:上有老下有小—学生猜---教师解字:老小不分开为孝,老在上子在下,儿子担任着背负老人的责任这样才为孝。

  当堂调查:你们一家三口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同吃的同学举手(举手的很少),如此看来大多数是老小分开的,孝出了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不分开呢?分开与不分开的主要责任以在谁呢?从今天学*的课文《散步》中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歌曲作情感铺垫,猜字游戏可以很快地激发七年级孩子的兴趣,抛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关,为突破教学难点设伏。)

  2,听读、朗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轻声地朗读课文。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

  (3)、检查阅读效果:

  从记叙的要素、顺序入手理清内容和文脉。并在概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核心事件“分歧”,以及产生分歧原因和解决分歧的办法。

  (学*起步阶段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强化“要素”意识,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距离,为下一步的学*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台。

  4品读课文 感悟亲情

  我设计的主问题是:

  ①、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在散步的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老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再总结全班同学的发言,加以归纳明确。一家人的权力无大小之分,只有*等的关系。一切由爱决定。 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②、学生总结归纳人物的特质 (这一设计的目的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儿子:聪明乖巧,非常懂事。(着重引导学生将文中的儿子与现实中的“儿子”(自己)进行对比,突出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小皇帝,小公主形象。)

  ③关于教学难点,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

  铺垫:再问导入部分的两个问题:如何解决“孝”这个问题?能不能不分开呢?分开与不分开的主要责任以在谁呢?归纳学生的回答水到渠成地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具有象征意义的话---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家庭是这样,民族、国家也是如此。(边归纳边板书要点)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初步体会文中“以小见大”“一事一理”的写作手法。)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5、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①、让学生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主要引导学生品味:(1)写景的句子 ,发现他们的意境美。 (2)对称的句式(体会它们的对称美,情趣美。)

  (语文学*的要义之一就是学*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精彩片段。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通过朗读加深印象,培养语感)

  6、结束语: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子欲养而亲不待。对长辈、父母我们要心怀感恩(播放《感恩的心》),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或最想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说些什么?用一段文字把它写下来,课后和大家一同分享。

  最后是作业布置:

  7、布置作业:以家庭生活为素材,以亲情为主题,运用“以小见大”“一事一理”的写法,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以及刚开始学*“以下见大”“一事一理”的写法,特作出分层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这也符合个性化的要求,具体是:最低要求:仿写文中的某个片段//一般要求:独立构思,能表现出亲情//较高要求:能提炼出一个简单的道理。

  8、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是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

  附:板书:

  百 善 孝 为 先

  +

  散 步 分歧 +

  (莫怀戚)

  ||

  整个世界(责任 使命)

散步说课稿5

  说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的情节,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2、感受故事的趣味激发幼儿的想象,并引发幼儿对生活中标志的关注。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人物的简单对话。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说重点难点:

  活动的重点,用看图猜谜的活动形式层层引入,根据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的情节。当然在过程中谜底不是绝对的,例如眼泪的那段,也可以是雨滴、水滴、油滴,以引发孩子的讨论。在整个欣赏的过程中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在分段欣赏时,从故事开始到“小心坑洞”的那段,内容基本不变,后面的一段留一个疑问,“兔子先生掉到洞里后会碰到什么呢?”引起孩子完整欣赏故事的兴趣,在完整欣赏时了解答案。

  说活动过程:

  (一)分段欣赏故事

  今天让我们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去他的家里看看。(播放课件)这是谁的家?你怎么知道的?

  教师回应:原来房子的门上有兔子的标志。(播放课件)他是兔子家的谁呀?

  教师回应:

  1)他是兔子先生,他戴着红和黑相间的条纹领带,真神气!

  2)他还有个好听的称呼,因为它是男的,我们叫他先生。

  一起来和兔子先生打个招呼:兔子先生好!

  播放课件:小朋友们好,今天我要出门去散步,你们想不想一起去呀?

  让我们一起去散步,让我们一起去散步,看什么样的草地?

  教师回应:绿油油的草地,躺在上面真舒服。

  让我们一起去散步,让我们一起去散步,感觉阳光怎样?

  教师回应:暖洋洋的阳光,洒在身上真温暖。

  刚走了一会儿,是什么标志?(幼儿观察讲述)

  播放课件:噢!这是往前走的.标志。

  咦!这又有一个什么标志?(幼儿观察讲述)

  播放课件:嘿!真是楼梯的标志,孩子们真聪明!如果是楼梯的标志,那么他会去哪呢?

  这个标志有点看不懂呀!(幼儿观察讲述)

  播放课件:恩!是桥的标志呀!你们真棒!

  下面的标志可有点奇怪!是什么意思呢?(幼儿发散想象)

  教师回应:兔子先生瞧都没有瞧。

  播放课件:哎呀呀呀,疼死我了,原来是小心斜坡的标志。

  哎呀!好疼呀!又有一个标志。(幼儿发散想象)

  教师回应:

  1)兔子先生摔疼了,小熊医生取来了医药箱为他包扎伤口。

  2)看看兔子先生的脸上,原来是眼泪汪汪的标志。

  摔疼了是回家去,还是继续往前走。(幼儿辨别)

  如果继续往前走,你要告诉他什么?(一路顺风、小心当心……)

  播放课件:是是是,知道啦!

  他看都没有看接下来的标志,是什么意思?(幼儿发散想象)

  播放课件:唉呀呀呀!原来是小心坑洞啊!

  教师回应:兔子先生瞧都不瞧,,你真是粗心,刚才摔了,现在又掉洞里了。

  14、掉到洞里,会碰到谁?(幼儿发散想象)

  来到了谁的家?(小老鼠的家)

  这是什么标志?(这是船的标志,还有海的标志)

  (二)完整欣赏故事

  兔子先生真不小心,刚摔了,现在又掉洞里了,掉进洞里会碰到谁呢?

  想知道吧,让我们回头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教师回应:兔子先生来到了小老鼠的家,哥俩一起高高兴兴地出海啦!这个吗?就是哥俩好的标志。

  真有意思,兔子先生碰到了那么多有趣的标志,你们在家里、幼儿园或者马路上有没有看到过标志呢?

  说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用一个故事引导孩子了解标志对生活的作用,很能吸引孩子,标志也是用孩子最喜欢的图画语言来表示,孩子们在猜猜讲讲中感受标志语言的魅力,也为孩子观察生活中的标志打下基础。

散步说课稿6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3课《散步》。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等方面说一下我的讲课思路。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本文,要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说学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三、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说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和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朗读品味积累语言。本课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揣摩、积累语言,以增强语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这个定为难点。

  五、说教法

  运用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相结合。首先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引起学生的学*兴趣。然后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去感受亲情美。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几种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

  六、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子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七、说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出示学*目标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段。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凡的镜头。

散步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散步》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它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

  二、目标分析:

  本单元课文的学*,要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另外,在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朗读能力的培养。《课标》对第四学段的朗读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针对以上分析,我对本节课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优美语言;

  2、培养学**惯;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优美语言;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三、说教法

  ⒈启发谈话,以情动人

  ⒉授之以渔,合作学*

  ⒊交流对话,开放学*

  ⒋链接生活,震撼心灵

  ⒌媒体辅助,增色课堂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如下步骤:

  1、情境导课:这里用多媒体放歌曲《我爱我家》,然后,我随着音乐的节奏说出家庭生活中的细节。给学*奠定了学*本文的感情基调,同时,又使学生在课前自然地回想起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细节,这又为后面的`教学铺好了道路。

  2、学法指导: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本节课一开始,我便教给了学生学*的方法:[阅读(扫清文字障碍);理解(了解课文内容);品味(体会精彩语言);延伸(谈谈你的感悟)。] 从而使学生在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3、朗读指导: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认为怎样才能把这篇文章读好,学生回答出最基本的之后,我接着提醒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然后由学生自由表演读.

  4、交流对话,了解内容,在学生前面阅读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让学生说出课文内容,并将用媒体展示.

  5、合作探究,品体语言美: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美点大寻踪,找出自己认为好的名子并进行分析,在合作与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内涵.

  6、链接生活,接受灵魂的洗礼.

  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以家庭生活的细节反映出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所以,课到这里,教师又一次的和学生进行谈话,使学生回想自己的家庭生活细节,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五、说板书设计与作业布置:

  1、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与其说是知识教授课,不如说是学*方法的传授课,故在板书设计上首先是学*方法,接着是课文内容的分析,我将本文的主要人物概括为幼小的生命、成熟的生命、 衰老的生命并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本文的思想感情进行了归纳.

  2、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分三类:

  1、口头作业:求学生进一步朗读本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书面作业:是对学生本节课所学新知(对称句的特点及作用)的加强与巩固.

  3、实践作业:学了本节课,尊老爱幼不能只停在口头上,因此,我设计了实践作业,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并给自己的亲人洗一脚写出自己的心得.

散步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教师:

  你们好!我叫赵畅,20xx年毕业于安徽技术师范,中学二级教师。是尹集中学七年级的语文教师。今日我说课的资料是《散步》的教学设计。下头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本说课资料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资料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景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本事: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职责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终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终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突破方法:经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经过教师配乐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经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经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经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方式应得到进取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体情悟道。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理解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本事。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本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资料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忙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本事。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在学*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约三分钟)

  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经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约八分钟)

  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亲情。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资料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当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一样程度的学生拉*距离,为下一步的学*活动供给一个共同的*台。)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三)、精读课文,探究美点(约二十分钟)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的句式,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语文学*的要义之一就是学*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堂活动设计

  :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1)学生阅读能够进行小组间的合作。

  (2)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我的见解,教师点评。

  (3)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能够献给文中的'“我”,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职责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能够献给文中的“妻子”,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能够献给文中的母亲,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能够献给文中的孩子,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

  (4)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最终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温馨幸福。

  (四)、拓展阅读,升华亲情(约八分钟)

  1、多媒体展示作者写作本文的契机之一,为学生阅读思考文章最终一句话的深刻内涵作铺垫。

  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礼貌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他还同我一齐去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2、朗读理解课文最终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经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职责。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2、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让学生观看体会中年人的爱心力量。

  (五)、真诚行动,抒发亲情(约二分钟)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完美。回家为自我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帮忙父母做点家务,陪父母散散步……

  打个电话告诉家人,你很爱他们。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可是学*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约二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职责来担当。仅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教师把下头这副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资料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所以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

  散步

  莫怀戚

  尊老

  母亲

  整个

  我爱妻子

  世界

  儿子

  爱幼

  我的课说完了,多谢大家!

散步说课稿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

  探究标题的作用

  学*品味语言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

  探究标题的作用;学*品味语言的方法

  四、导入:曾经有人这样问过我,“家“字到底有什么含义呢,乍听起来,当时的我被难倒了,其实细细想来,“家”多么温馨的字眼呀!一个宝盖头遮住了外面的寒风冷雨;一横三撇,是家中人的期盼;向外的两撇,是天涯羁旅对家的眺望;一个竖钩,把全家紧紧系在一起!多么美妙的一个字!我们也听过很多发生在家庭中感人肺腑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出家门,和作者一家人一起到南方初春的田野间散步。

  (师生齐读:让我们一起走*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阳光下金色的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有这么多美好的人、事、景、情,那么让我们非常专注地走*本文!

  五、本文学*,我们要努力地完成三个目标:

  1、理解文意2、朗读课文3、品味语言

  六、第一个:理解文意

  (一)、思考片刻,请学生回答这样的一个一个问题:给文章另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读出文章的味道。

  (设想学生可能会这样说)

  例如:1因为这是一个发生在南方初春时节的故事,所以标题为“初春的故事”

  2因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分歧——走大路小路的分歧,所以标题为“分歧”

  3因为这篇文章里充满了亲情的温暖—对母亲的爱,对儿子的爱,所以标题是“关爱”

  面对学生的回答,我一定要鼓励他们这种积极思考,多角度思考的学**惯和态度,并以这样的语言小结此环节:这是一个尊老爱幼的故事,表达了亲情的关怀,更表达的是不变的亲情与责任。

  (大家看:)三代同行,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幸福吗?这是个幸福的家庭,我们还可以用以下词语作为标题:

  如:春意(春天里的故事)呵护(亲情的温暖)

  生命生命(故事中的一切都发生在不同的生命中)

  和谐家庭(尽管家庭成员间也有分歧,但是能和谐解决,留下的只有温馨)

  温馨世界

  但是作者为什么要用“散步”这个标题呢?让学生思考并作答:

  学生很可能会说因为“散步”是一个故事(或者)

  因为正是通过“散步”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然后我会明确的启发学生说:其实“散步”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用这件事展现人生。三个词“简明”“准确”更“含蓄”,引发我们想象,很生活,变得有情致,有画面的感觉,带有故事的味道。

  (同时引导学生就此课)探究文章题目的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点明文中故事的主要人物、发生的时间或地点;概括文章的中心事件;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吸引读者的兴趣

  并举出初中阶段语文课文的两个标题: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概括文章的中心事件;点明本文要阐释的哲理。

  “杨修之死“——点明中心人物,中心事件,引发读者对杨修之死的原因进行思考。

  (二)、在整体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我会让学生集中对“一家人散步产生分歧”的段落进行思考:当面对岔路时,母亲要走*坦的大路,儿子要走新奇的小路,作者经过短暂而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决定委屈儿子,听从母亲,让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决定这样的选择到底对不对,并各自阐发自己的理由!

  初有结论时,我会让学生欣赏这样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老师自己:

  晚饭后,一家人享受着浪漫而温馨的傍晚时光,我的母亲为我们切了一盘美味的西柚。美食当前,我五岁的小女儿跑来,甜甜地对我说:“妈妈,我要吃柚子!”于是我很细心地为她剥着,一块又一块,不时还很骄傲地说“我的`宝贝,你真棒!妈妈太喜欢你吃东西的样子了!都吃了!啊,你吃的多,妈妈高兴!”眼看这盘柚子所剩无几了,突然我的眼前有东西晃了一下,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是我的母亲,她手里拿着一小碗剥得干干净净的柚子,我心头酸痛不已。而母亲只对我幽默说了一句:“你的孩子吃美了,我的孩子怎么办?”……

  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在家庭中的身份是多重的,你在尽情享受你之所爱的同时,更不应该忽视别人对你的爱——最爱你的父母!

  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意!

  七、第二个:朗读课文(在整体把握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用欣赏的眼光来朗读课文)

  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1、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学生自读课文

  2、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体味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我先会找出课文中的这个句子进行范读:

  先以快速、*淡的语调读“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再以中速、强调波澜的语调读“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语速、抑扬顿挫”对文章感情色彩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接着我会让学生自主地说说自己在朗读时,波澜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在学生各抒己见的氛围中,总结出“波澜在人与人的矛盾中,波澜在感情波动中,波澜在文章情节高潮中……抓住波澜,朗读就有了目标,朗读就有了韵味!”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好像你带着深深地体会给人家做示范朗读一样: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停一下)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意味深长的,好像很轻,实际上很重)

  最后让学生再次饱含深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小结:不同的朗读形式,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掌握好语速、语调、抑扬顿挫的朗读,别有情趣!

  八、品味语言:

  建议大家这样品味语言:找出字、词、句、段,说说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举例: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字很重要,它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

  妙语鉴赏:(让学生说一说以下的句子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2、“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最后的这句妙语我会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它很有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风趣幽默,对,这句话就是)4、“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增加了文章的情致,使文章更有生活性,拉*了与读者的距离。

  小结:作者斟词酌句,都是为了表现人物形象,从而突出主题。

  九、总结

  今天我们和作者笔下的一家人一起漫步于南方初春的田野间,欣赏了这首***的颂歌。它是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送给大家一副对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相亲相爱)

  十、作业:

  完成这个特别的任务——真行实感

  1、真行: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2、实感: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散步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散步》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1)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2)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5、突破方法: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教师配乐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通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在学*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约三分钟)。

  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约八分钟)。

  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亲情。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距离,为下一步的学*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台。)(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三)精读课文,探究美点(约二十分钟)。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 ”的句式,谈谈你喜欢的理由。(语文学*的要义之一就是学*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堂活动设计: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1)学生阅读可以进行小组间的合作。

  (2)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

  (3)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可以献给文中的“我”,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可以献给文中的“妻子”,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可以献给文中的.母亲,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可以献给文中的孩子,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

  (4)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温馨幸福。

  (四)拓展阅读,升华亲情(约八分钟)。

  1、多媒体展示作者写作本文的契机之一,为学生阅读思考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内涵作铺垫。

  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他还同我一起去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2、朗读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通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2、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让学生观看体会中年人的爱心力量。

  (五)真诚行动,抒发亲情(约二分钟)。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帮助父母做点家务,陪父母散散步……

  打个电话告诉家人,你很爱他们。(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约二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横批:相亲相爱。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

  散步

  莫怀戚

  尊老

  母亲

  整个

  我爱妻子

  世界

  儿子

  爱幼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大家!

散步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散步》这篇文章是冀教版小学语文l O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文化主题为“亲情友爱”,围绕这情和爱本单元一共编选了5篇文章,其

  中《散步》最具代表性。文章记叙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情感,颂扬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时,字里行间还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之美。“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些晓畅素雅的语言文字和温馨美丽的生活场景给人以享受,极具审美价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叙事美文!

  五年级学生正是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这篇文章,对他们感悟和传承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培养真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教学这篇文章我准备用两课时进行,重点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会写“袖、粼”2个生字,理解“分歧、各得其所”等词语,了解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的情景。

  能力目标:在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细节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的生活态度,提高人文素养。

  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虽然现在学生生活在亲情的氛围里,被爱包围着,

  但他们对爱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所以引导学生通过品味细节描写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人生的真情,发自内心的产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设计理念

  1、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让学生自主学*,积极探究,充分体验,真正享受到学*语文的乐趣。

  2、“教学千法读为本”,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明理是设计本课教学的又一基本理念,让学生真情投入地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间真挚的情与爱。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情景导入,激**感

  播放《让爱住我家》歌曲,学生们边听歌边欣赏自己带来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时教师深情朗诵:我爱我的家,我爱爸爸和妈妈,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莫怀威的家,陪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浓浓的亲情。

  【这个环节的设计,基于以下思考:孩子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以此作为情感的联结点,学生会倍感亲切,同时加以最能撞击心灵的音乐渲染,孩子们很容易就融入爱的氛围,激起学*本文的热情。】

  第二个环节: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我一共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朗读。

  一是捕捉直觉,想像画面,读出感受。同学们,在这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情境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把想像到的画面用朗读表现出来。

  二是透过文字,深入思考,读出理解。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品味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语句,看看你能透过文字,对这个中年人,对母亲,对妻子,对儿子读懂些什么?学*步骤是先把这个语句用“一”画出来,再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并将有关的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是角色表演,情感体验,读出意蕴。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好角色,读出扮演人物的内心和情感。表演时尽可能多得用上文章中的语言,其他同学可以评价,也可以向剧中人物提问题。并评选出最能体现尊老爱幼这一主题的优秀小组。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抓住“责任…‘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并将自己内化的东西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惯,教给他们读书时进行圈点批注的方法,为他们一生爱读书、会读书奠定基础。】

  第三个环节:品味语言,学*借鉴

  这篇叙事散文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内涵、景物描写、细节刻画、对称句式的运用……让我们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散文的语言不同于一般文体的语言,语句优美,意境深邃。所以学*这篇散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个环节:回归生活,升华主题

  1、同学们,由这个尊老爱幼的和谐家庭你是否想到了和谐社会呢?以“在我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过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或以“和谐社会需要….”为话题进行交流。

  2、真情行动,建设亲情。亲情不是声情并茂的诉说,更应落实到行动。回家以后,同学们为要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情:洗洗脚、聊聊天……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反映记下来。

  【该环节设计,开阔了视野,升华了主题,还体现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要用爱m来营造家园,用责任来回报社会!】

  四、教学反思: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努力做到了既传承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华,又积极渗透现代语文教学理念。但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本课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不能拘泥于备课时设计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在实际操作中应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要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巧妙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二是在每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脱离文本,一切观点都要落实到对文本的朗读与感悟中。尤其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仅要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要努力营造情境,将学生的情感凝结到一个高度,真正感动身心。

散步说课稿12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很经典的绘本。虽然整本书每两页才有寥寥几个字,却并不会因此而让人感觉到阅读的不便,相反,这正是优秀图画书的一种经典的表现手法。故事情节在图画中缓缓流转,人物的心情和状态在绘者的笔下栩栩如生,狐狸的挫败和母鸡的悠然自得,在精细的线条中表现无遗,各种可以为故事增色的细节,比如树上旁观的鸟儿、池塘边的青蛙、拴在稻田里的小羊等等,足以让孩子沉浸在精彩的图画故事里快乐不已,而图画书的作用,不外如此。

  母鸡萝丝向前走去,“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到最后,她“按时回到家吃晚饭”。她每经过一处,每欲出手的狐狸都会遭一次殃:掉进池塘的狐狸、扎进干草堆里的狐狸、自以为身手敏捷却跳进了推车里的狐狸、被蜜蜂追逐着叮咬的狐狸……他那狼狈的眼神和被捉弄得一踏糊涂的场面使人忍俊不禁,而对比母鸡萝丝的悠闲自若,更是让人为之捧腹大笑,这只对自己处境一无所知的母鸡,丝毫没料到危险在不知不觉中化解了。在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中,孩子能充分体会故事奇妙的情节带来的幽默效果。对孩子来说,不一定非要找到教育意义,体会读故事的快乐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因此,我将在大班上学期开展这一早期阅读。

  根据教材和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2、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3、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其中让“孩子体验故事的奇特和幽默,激发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在让孩子阅读图画时,引导孩子充分观察两个主人公的'形态、表情,说说它们的内心活动,让孩子充分体会故事的强烈对比和幽默——一个迈着碎步神闲气定,一个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从而让孩子喜欢上这一精美的图画书。

  “了解故事的情节及其发生发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在指导过程中,让孩子不断推测故事下一步的发展,如“母鸡还会去哪儿?狐狸还会遇到什么麻烦?故事接下来会怎么样?”等,让整个故事紧凑又充满悬念。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点,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图画书内容,我准备了一本图书《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我将故事的内容进行了幻灯制作,将故事更生动地展现在孩子面前;此外,我还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了一套小图片,让幼儿在排列操作过程中,了解故事的情节的发生和发展。

  在活动过程中,我分三个环节来突破我的重难点。

  第一个环节:介绍书名,观察封面。通过这一环节,不仅让幼儿知道了本次活动的内容,更让孩子了解到图画书的封面也包含了很多信息。

  第二个环节:幼儿和教师一起猜测故事的情节,拓展幼儿的想象力。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将分三次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第一层次让幼儿集体看幻灯片,在了解萝丝散步时经过地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述在这些地方发生的一些奇特的事情;第二层次让幼儿通过自己排列小图,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在和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萝丝散步的路线,讨论其中发生的奇特的事情;第三层次是幼儿和教师一起阅读图书,丰富幼儿的语言,用“到底书上是怎样讲这个故事的呢?”将幼儿的许多想法回归到图画书中,让幼儿讨论“书上说的和你们说的哪个有趣?为什么?”之后,让幼儿仿照书面语言,用较丰富的词汇再次讲述小图片,例如可以用上“抱头鼠窜”、“偷偷摸摸”等词汇。

  第三个环节:这是对故事的一个小结。在前面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幼儿讨论:萝丝散步的时候,狐狸始终跟在后面,萝丝知道吗?狐狸只要一扑就可以捉到萝丝,为什么它一直没有捉到?再次体会故事其中的奇特和幽默。

散步说课稿13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散步 》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莫怀戚。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是继“人生”“自然”“科学”主题之后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设的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展开,《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围绕着“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这三种情感,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的心灵感悟和个性解读,对作品中感人的意境和形象,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本文要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要求,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基于以上分析,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为: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其次,谈谈我在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方面的探索: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中, 设法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最佳心理状态 ,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因而,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学生范读,自由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教学方法。为了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模式,展示导学的索引问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适时给予友情提示(朗读、品味方法的指导),体现人文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这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学会圈点批注。

  2、*惯合作探究。

  3、重视朗读品味。

  第三方面、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下面,我具体解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 风采展示

  这是每节课前的固定环节,是我组织教学的一个亮点 ,由科代表组织,全班同学 参与,每节课轮流一人,或诵读美文、推荐古诗;或讲述名著中的故事、点评一下人物;或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谈点看法、发表评论,总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旨在训练学生的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激发进行大阅读的兴趣,展示大阅读的成果。

  二、结合日常生活,用问题引入学*。(时间大约3分钟)

  1、咱们班的同学有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的吗?请举手。

  2、 请一位同学谈谈和父母一起散步时有什么感受。

  (新知识的学*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能够迅速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尽快进入课文的情境。

  三、出示目标(时间大约 2 分钟)

  多媒体展示,学生齐读,使学生学*有明确的方向性 ,教师点拨重难点,并鼓励学生出色完成任务。

  (有明确目标的学*与目标不明确的学*,效果相差很大,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有明确的方向性。)

  四、 检查字词:(时间大约 3 分钟)

  注意字音,牢记字形,理解词义。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时间大约 10分钟)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默读并思考问题:①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②你能体会出文章抒发的感情吗?

  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发表自我阅读感受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另外,通过学生各抒己见,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

  六、合作探究 (时间大约 15 分钟)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重点合作探究人物的性格,解决如下问题:

  1、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她)?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试分析人物性格及运用的描写方法。

  “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将分三个步骤:一、自主阅读;二、合作交流;三、小组发言。,与人交流的首要前提是参与者应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说“自主阅读”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活动的质量,学生可在课本上作圈点批注。

  “合作交流”则是学生之间互通有无、兼容并蓄、思想碰撞的*台,老师也参与到小组的学*中,师生共同体验学*的过程。

  最后以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展示各小组的探究结果,小组之间互问互答,达到对文本的多角度、多侧面解读。如有疑难,勇于提出,学生可创造性解决问题。老师不要用唯一答案限制学生的思考,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以此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实现知识与人格的同步发展。对于学生的踊跃发言、大胆陈述自己观点的态度和发言的质量,老师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等予以鼓励。

  七、朗读品味 (时间大约7分钟)

  这篇文章 语言*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有滋味。

  请你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朗读,深刻体会这种感情。老师出示朗读要求,学生进行点评,朗读是感受、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自主与课文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情感的体验与理解,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了铺垫。

  八、亲情链接 (时间大约 5 分钟)

  设计与家人的“遥控器之争”的练*,学会理解父母,体谅长辈,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在*凡的琐事中,都蕴含着亲人对我们浓浓的爱意,相信同学们也有切身的感受,让我们一同走进亲情的世界,去捕捉这些感人的瞬间。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感悟亲情、珍惜亲情。)

  九、布置作业 (时间大约 3 分钟)

  1、利用书店、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爱的故事、爱的名言,整理在《读书笔记》上,阅读课上进行交流。

  2、感恩行动。亲情是离我们最*的爱。正因为亲情的浇灌,我们才能快乐地成长;我们要怀着感恩之心,向亲人表达我们的爱意。在生活中,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以表达出这种感恩之情,请你采用你最喜欢的方式,直接或含蓄地表达出来。希望这种行动、这种情感能够伴随你们一生。

  (这是给学生布置的终生作业。)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为:

  母亲 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动作、语言 承前

  散步(分歧) 我 孝敬母亲 心理、语言 使命感

  妻子 默默奉献、贤妻良母 间接 责任感

  小孩 懂事、聪明 语言 启后

散步说课稿14

  各位老师好,我是俞珂沁,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散步》,作者莫怀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

  这篇课文写的内容是: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选择充满爱的内容——一家人在田野间散步;运用充满爱的语言——*淡自然但却感人细腻,以小见大;表达充满爱的情感——儿子。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二、说学生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选择个性化的内容,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情感,加深对亲情的认识和体会,提高语文素养。

  初一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基础。在认知上,对散文的内容选择、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在情感上,对亲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方法:诵读法、体验法、探究法等多种自主学*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方面:第一,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方法;第二,能阐述语言 运用的特点和方法;第三,能解释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过程与方法方面:第一,能在学*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涵咏的方法;第二,能在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中运用入情体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第一,能体会作者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尊老爱幼的美德。

  其中的教学重点是:能阐述语言运用的特点和方法。 教学难点是:能解释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四、说教学方法

  我将采用提问法、讲授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服从于学生学*需要的方法。

  五、说教学设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步;

  第一步、激趣导入

  我将设计如下导入语: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它体现了一种道德规范,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时的围桌吃饭,生病时的嘘寒问暖,成功时的拥抱、失败时的安慰。生活中任何意见小事都能透出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作者莫怀威的家,陪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浓浓的亲情。

  第二步、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情感。目的是为接下来的学*打好基础。

  第三步、一研*个性化的内容

  这个环节我将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边阅读边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总的个性化特征?。从而体会文章充满爱的故事情节。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整体的感知力。

  第四步、二研*个性化的语言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让学生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赏析品评。最后

  说说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表达效果是什么?又有什么总的个性化特征?让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即一个“爱”字,从而培养他们敏锐的判断力。

  第五步,三研*个性化的情感 让学生四读课文

  说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又有什么个性化的特征?并通过和课后练*中的“三代”一文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本文的妙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本文充满爱的情感美,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和体会。

  第六步、总结课文,拓展训练

  我将和学生一起总结文章个性化的内容、语言、情感。并在课后布置写作训练,让学生模仿本文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找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写一个片段。

散步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编者意在通过本单元的编写让学生了解文学家的崇高境界,学*他们磊落坦荡的胸怀,从而倍加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我也想通过本课的传授,让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心灵甘露,重新审视自己的亲情体验,也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了解“情”的真谛所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美。这一学*目标是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围绕“人生体验”这个主题确定的。

  2、锻炼发现美的眼力,学会欣赏美。这一目标的确立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的感悟,对情感意境之美的神会。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这一目标是语文人文性的具体体现,是升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过程。

  教学重点:课文理解,美点寻踪。理解课文和美点寻踪是学生认知由浅入深的升华,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一个寄托体,抓住了这个重点,学生就会觉得此课受益匪浅。

  教学难点:难点: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这一难点确

  立的依据是学生涉世不深,对人生体验的还不够深刻

  三、说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积极性和兴趣。

  四、说学法

  叶圣陶说过:“教法的根本是学法,为此,我将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学*。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讨论鉴赏。

  通过教师的读、学生的自读、品读等方式把学生带入文本境界,再通过合作探究、讨论鉴赏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满完成本课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运用钢琴曲的优美旋律去撞击学生心灵,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氛围,同时适时导入,让学生在美的愉悦感受中走进这篇哲而美的散文佳作。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这个大的环节中又包含以下几个小的环节

  1、教师配乐范读这个设计沿袭导语而来,同时又是承接下边各个环节。因为学生既在教师范读中畅游了思绪,又解决了一些疑难字词。在这一环节结束,再设置问题,让学生说出应重点掌握的字词,这样,在对佳作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教师设置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设置是这样的。

  课文中写了那些人?要求用不同的表述来介绍。这个问题的设置正是学生深入课文后的不同感受体验。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考察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情况。

  根据文中语句分析出谁是这个家庭真正的决策者?

  这个问题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研读文章的一个环节,学生所找答案必然围绕“我”如何解决散步分歧展开。这样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后,教师再点处这就是中年人的责任,本文所设难点不攻自破。一个完美的结局点染了尊老爱幼这个不置可否的主题。到此为止,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是浓浓的爱撑起了家庭的一方晴空。从而铺设了学生人生体验的桥梁。教师顺势倒入下一环节。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的*凡而感人的小事。学生会再此环节中畅所欲言,交流亲情体验,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升华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第三个大的环节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在这个环节中,将激趣----学法点拨------品读------交流相融合,并且向学生出示了何谓美点寻踪,这样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对文章进行赏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个环节

  让学生把这一节课的收获谈出来,老师给了一个提示例句,同学仿说,各抒己见,表达真情实感。

  第五个环节作业写一篇日记,题目《记录点滴真情》

  最后一个环节小结

  在总结过程中点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再把本课主题进一步拓展,让学生珍爱自己的亲人,珍爱自己的生命。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出示板书

  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批评和指正。


《散步》说课稿菁选(扩展3)

——《散步》说课稿菁选

《散步》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步》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步》说课稿1

 各位老师好,我是俞珂沁,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散步》,作者莫怀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

  这篇课文写的内容是: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选择充满爱的内容——一家人在田野间散步;运用充满爱的语言——*淡自然但却感人细腻,以小见大;表达充满爱的情感——儿子。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二、说学生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选择个性化的内容,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情感,加深对亲情的认识和体会,提高语文素养。

  初一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基础。在认知上,对散文的内容选择、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在情感上,对亲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方法:诵读法、体验法、探究法等多种自主学*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方面:第一,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方法;第二,能阐述语言 运用的特点和方法;第三,能解释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过程与方法方面:第一,能在学*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涵咏的.方法;第二,能在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中运用入情体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第一,能体会作者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尊老爱幼的美德。

  其中的教学重点是:能阐述语言运用的特点和方法。 教学难点是:能解释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四、说教学方法

  我将采用提问法、讲授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服从于学生学*需要的方法。

  五、说教学设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步;

  第一步、激趣导入

  我将设计如下导入语: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它体现了一种道德规范,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时的围桌吃饭,生病时的嘘寒问暖,成功时的拥抱、失败时的安慰。生活中任何意见小事都能透出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作者莫怀威的家,陪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浓浓的亲情。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情感。目的是为接下来的学*打好基础。

  第三步、一研*个性化的内容

  这个环节我将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边阅读边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总的个性化特征?。从而体会文章充满爱的故事情节。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整体的感知力。

  第四步、二研*个性化的语言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让学生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赏析品评。最后

  说说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表达效果是什么?又有什么总的个性化特征?让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即一个“爱”字,从而培养他们敏锐的判断力。

  第五步,三研*个性化的情感 让学生四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又有什么个性化的特征?并通过和课后练*中的“三代”一文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本文的妙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本文充满爱的情感美,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和体会。

  第六步、总结课文,拓展训练

  我将和学生一起总结文章个性化的内容、语言、情感。并在课后布置写作训练,让学生模仿本文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找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写一个片段。

《散步》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散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的语言*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讲述了一家三代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本单元一共包含五篇文章,都是以亲情为主题,从不同角度表达作者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受到长辈的百般呵护、宠爱。因此,亲情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同时这个学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对于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作为七年级的第一篇文章,《散步》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三、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和理解“蓑、酝酿、婉转、嘹亮、欣欣然”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反复的阅读中深入理解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形象美,提高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和责任感,养成尊敬长辈的好*惯。

  教学重点:学*文章“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探寻并研讨文章意味深长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我会以朗读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讨论法、点拨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去解决问题,通过词句的推敲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上,根据本篇文章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宗旨,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图片导入,激发求知欲。

  上课伊始,我会PPT展示几组全家福照片和有关孝道的名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最终揭示家是充满爱的地方,既有父母和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爱,也有我们对他们的爱。进而揭示课题,开启本篇文章的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会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要求:①结合字典或者参考书扫清字词障碍。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③用横线画出文中感动的句子。

  (1)默读结束后,我会顺势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PPT出示生字词,指明学生朗读,然后由学生点评其中读错的地方,字词障碍扫除后,我会再指明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读一遍。

  (2)我让学生按照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的结构,来概括本篇文章主要内容。最终学生会总结出:本篇文章通过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田野上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而最终和好的故事,体现了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

  (3)学生畅谈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说明感动的原因,我预设:“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等句子,感动的原因无外乎其间蕴含的感情,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我会让学生结合自己和父母的经历谈谈感受。

  当这些问题解决后,学生头脑中已形成清晰的思路框架,为接下来的析读奠定基础。

  (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1)齐读文章1、2自然段:

  ①让学生思考,从中可以提炼出哪些信息,这个问题比较清晰浅显,就是地点——田野,人物:我、妻子、儿子、母亲(板书)

  ②同时对于基础知识冒号用法进行强调,即引出解释和说明,同时PPT出示几个例子强化印象。

  ③体会”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其中蕴含的母子深情,即母亲明理、儿子孝顺。最后,我会指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温情。

  (2)自读3—5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小组合作讨论: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熬“字的用法,最终由小组代表明确答案:忍受,耐苦支持的意思.表示文中的母亲度过严冬时是非常艰难、痛苦的.同时让学生想象,母亲在冬天会面临哪些困难?是寒冷、是疾病、还是行动不便、以及容易滑倒等等。

  ②齐读第4自然段,同时明确该句属于环境描写,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其中描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以及对于生命的热爱。

  ③感受”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中儿子的天真可爱,并且要求学生读出顽皮淘气的感觉。

  (3)情景再现,我会让学生上台表演6—8自然段,演出一家人在散步时面临了什么分歧,又是如何解决分歧的。同时让学生在台上自由补充每个人的心理独白。比如,母亲看到小孙子想走小路时,她是怎么想的;儿子看到父亲要走大路时,他又是怎么想的。从而将故事完善。

  (4)顺势结合课文总结: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妻子是什么样的人?儿子是什么样的人。(板书)

  (5)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最终明确: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後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品读课文,总结手法

  在分析完“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后,顺势总结本篇文章是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同时举例说明以小见大手法,强化印象,除此之外本篇文章还擅长运用环境描写,让学生再次就以上两种手法进行练*。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收集有关尊老爱幼的名句,并抄写在成长记录手册上。

  2、以“亲情”为话题,选择好写作角度,运用以小见大和环境描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散步》说课稿3

  【教材分析】

  我说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散步》。本单元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一篇,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方式,进入牧歌式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重要阶段,他们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观察生活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方法学*,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字里行间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举轻若重’特点,感受课文浓浓亲情,学*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语言‘举轻若重’特点和课文深长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写法。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生活积累为学*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心理,以竞赛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形式强化他们主体意识。学生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朗读要求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找出散步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母亲,我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惯上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通过语言探究,品味课文深长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推敲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基础上,分四人小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本文运用“举轻若重”方法词语和句式很多。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么大词?”等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意境,逐步领悟做人道理,得到情感熏陶。

  在探讨中“举轻若重”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过程中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一句话:“我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重任,对生活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美好思想感情。

  五、拓展,强化发现

  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环节:《散步》这篇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我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因为讨论编者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我先请学生评价删改效果,再揣摩编者意图。我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意见,“且放杜鹃林中啼”,因为作者、编者与我们是*等,从而养成学生*等审视意识。

  然后,我又努力调动学生积累,向课外拓展。指出举轻若重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变得轻松幽默。引导学生联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例子,从而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语言。在学生理解运用之后,我进一步点明:语言运用上有举轻若重,也有举重若轻。并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最后进行小结: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表达,形成自己特色、风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奥时何振梁先生一*话让学生课后去仔细品味语言得体、精妙。

  六、比较:验证发现

  在课文后面有一篇题为《三代》短文,主题与《散步》相*,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各有千秋。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验证发现,探讨哪个故事更感动?并说说理由。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因此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这项任务如果来不及在课上完成话,就作为一项研究性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后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学**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1、老师建议:大家把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收获。 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一种交流。2、尝试用“举轻若重”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学*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九、板书设计

  我这节课板书是这样设计:(略)

  本课板书,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心形,四个人物位置也做了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美享受。副板设计扣住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散步》说课稿4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散步》。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学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同学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同学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同学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唤起同学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同学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唤起同学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同学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同学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的前提,可锻炼同学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接着让同学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同学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同学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同学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同学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的朗读要求后,再让同学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同学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在同学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同学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惯上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同学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的主要目标——通过语言的探究,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同学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在前面同学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分四人小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本文运用“举轻若重”方法的词语和句式很多。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同学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么大的词?”等问题。同学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意境,逐步领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在探讨中“举轻若重”的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同学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通过同学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同学在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的一句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同学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强化发现

  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散步》这篇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我出示这三句话让同学进行比较阅读。因为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同学有一定难度,我先请同学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我尽量让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且放杜鹃林中啼”,因为作者、编者与我们是*等的,从而养成同学*等审视的意识。

  然后,我又努力调动同学的积累,向课外拓展。指出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变得轻松幽默。引导同学联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从而使同学能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在同学理解运用之后,我进一步点明:语言运用上有举轻若重,也有举重若轻。并引导同学举例分析。最后进行小结: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奥时何振梁先生的一*话让同学课后去仔细品味语言的得体、精妙。

  六、比较:验证发现

  在课文后面有一篇题为《三代》的短文,主题与《散步》相*,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各有千秋。可让同学进行比较阅读,验证发现,探讨哪个故事更感动?并说说理由。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因此鼓励同学言之成理即可。这项任务如果来不及在课上完成的话,就作为一项研究性的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同学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后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同学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同学良好的学**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同学的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的一种交流。2、尝试用“举轻若重”的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同学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同学做到学以致用。

  九、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的主旨。同时,也让同学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设计扣住的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散步》说课稿5

  各位评委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散步》。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因此在学生课前有充分预*和课后有拓展延伸练*的前提下,我将以1课时完成本课文的教学内容。

  《散步》通过记叙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结合本单元的亲情主题和“学*朗读和圈点勾画”的学*要求,决定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朗读和品味关键语句去理解文中所包含的亲情与尊老爱幼的美德。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而且通过《风筝》和《羚羊木雕》的课文学*,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感悟方法。因此,决定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为主。 但是,如今许多作为独生子女的初一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反而由于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主旨。

  三、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亲情主旨

  理解句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

  ② 过程和方法: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养成圈点勾画的阅读*惯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根据单元说明,结合《课程标准》中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亲情主旨和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情感”

  教学难点:

  因为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我把“理解句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作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取三种教学方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

  首先通过问答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为接下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做好铺垫;接着以小组讨论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我以阅读方法为线索串联每个教学环节,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要求,将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涉及默读、精读的阅读方法。

  五、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包括一、联系生活,课文导入;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三、默读课文,理解主旨;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谈论自己与家人的散步经历,结合轻音乐,创设与本文感情基调相似的课堂氛围,以调动学生情绪,导入新课。心理学认为,个体的

  学*并不是对生理需要的直接反应,因此,老师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去激发学生的'学*动机。

  第二环节,我首先让学生齐声朗读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考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然后以问答的对话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文中浓浓亲情。 第三环节,我从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得到启发,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为课文重拟标题,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并分享个人的阅读感悟。因为《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在第四环节中,由于《课程标准》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我设计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从而引导学生升华亲情主题。

  第五环节,通过作业,拓展延伸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把情感目标延伸到生活中去。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参照《散步》记叙一件与家人之间的生活小事,正正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

  由于本课以亲情为主旨,故主板书设计为心形图案,并对人物的位置做了相应设计,以箭头把人物和事件联系起来,方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副板书用于板书字词,以加深学生记忆,板书学生答案,以方便于课堂讨论。

《散步》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本课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本文是莫怀戚先生的一篇言辞真切的散文,它选取生活中的感人的*凡故事,意蕴却十分丰富。虽然作者只选取了一个*凡的镜头:一家人散步,但一家人敬老爱幼,互相关心的那种深沉的爱已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学本文,首先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学会品味文中感人的.细节,优美的画面,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本文独特的写法(以小见大),并在写作中借鉴。

  二、说教学目标:

  我制定的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① 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 品味本文优美的句子。

  ④ 学*本文独特的写作方法。

  (二)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知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

  ①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三代人互相体谅的亲情。

  ② 指导学生本文的写法,学会选取独特的角度来写作。

  本课难点:

  ①体会一些关键句子的深沉含义,学会在语境中加以理解。

  ③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美。

  四、说教法:

  ① 明确目标,减少学生学*中无效思维。

  ② 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美,感情动人,可以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

  ③ 讨论法、点拨法。(本文写的是成年人的感受,学生或多或少与家长之间有“代沟”,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加以点拨。)

  ④ 探究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己学会去品味优美句子,在初一养成学生良好*惯。)

  ⑤ 小结巩固,帮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⑥ 采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

  ⑦ 拓展延伸。(让学生把语文用到生活中去。)

  五、说学法:

  ① 朗读感知,感受细节中的亲情。

  ② 讨论探究,理解文章关键语句。

  ③ 活动延伸,学*本文写法,培养优良传统。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具准备:录音机(歌曲磁带、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八、说教学过程:

  (一)首先,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氛围。(3分钟)

  两种安排:1、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听完教师导入。

  2、让学生自己唱有关妈妈的歌曲。

  导入词:妈妈,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黑暗里,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有一天长大**了,我们应该如何报答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莫怀戚先生的散文《散步》。(教师板书)

  (二)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词语。(教师用多媒体投影生字词,让学生解决。)(5分钟)

  (三) 指导学生朗读。(教师指定学生朗读,请其他同学点评,教师适当指导,侧重停顿、重音、语气等)(6分钟)

  (四)播放朗读磁带。(在两次朗读的基础上给学生一个总结性示范朗读。)(5分钟)

  (五) 整体感知:读完后请学生文中的人物。(3分钟)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做准备。

  教师板书:

  儿子

  幼小生命

  母亲

  年老生命

  爱护 尊敬

  责任

  我和妻子

  成熟生命

《散步》说课稿7

  铁树老师面试辅导

  一、说教材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散文。第二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情感。在上一课中,我们学*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感受到了他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无尽的赞美。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莫怀戚先生的《散步》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

  二、说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大多被浓浓的爱包围着,认为享受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只知索取,不懂感恩和承担,因此需要通过这篇散文,来一步步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让他们懂得尊老爱幼,懂得承担责任。

  七年级的学生对文笔优美华丽的文章较喜欢,而文辞*和冲淡而意蕴深刻的文章缺乏深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引导学生品味朴实文字之美。

  三、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而中学生要达到此教学目标,还需要一定的锻炼。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如霎时、水波粼粼、分歧等的读音及其意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对称句的妙用,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3.体会作者与家人间深沉的爱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树立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所以,本课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让课堂尽可能“活”起来。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2.问题引导法

  语文教育家刘国正说:“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的境界”。问题引导法,可以激发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在上课时,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活跃,上课教学效果更好。

  (二)学法

  1.朗读感悟法

  本文是一篇语言文字优美的散文,通过朗读感悟,有利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自主学*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这说明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自主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

  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自主学*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感受学*的快乐。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请几位学生来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设计意图】

  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生活积累为学*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沟通。

  (二)检查预*,查漏补缺

  1.课前我让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或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字词的读音及意义。课堂上,我在幻灯片中展示生字词,请学生来读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掌握重要词汇的读音及意义,积累一定的词汇。这样设计,既可以达到检查课前预*的目的,积累一定的词汇,也能给予一些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们可以对文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相契合。

  2.在朗读后,请学生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如有困惑可以和同桌讨论。

  (1)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3)如果是你,你会如何解决?

  (4)读完文章,你品出了怎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对这篇散文的脉络就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利于下一步教学的进行。

  (四)精读文章,赏析语言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如果将“熬过”改为“经过”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炼字,来体会作者精准的用词构句,同时体会作者对于母亲的疼惜,体会他们之间的母子深情。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从这句环境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学生读完这句话后,我会让学生先闭上眼来想象一下这个画面,这样代入感会比较强烈。

  【设计意图】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是教学的重点。通过这句话的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初春景色的秀丽,表现了春天蓬勃生机,暗示了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通过*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意蕴。

  3.下面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请在小组内合作讨论。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已经老了,他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同学们讨论完后,我会请一些同学来发言,在此过程中,对于理解错误或不到位的地方,进行引导。

  【设计意图】上面这些句子都是对称句,对称句也是本文讲解的重点。对称句,读着顺口、有韵味、有情趣、简洁、整齐,学生们都比较有兴趣。而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更是加深了对于对称句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

  4.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的人是谁呢?请用“我最欣赏---------,因为--------,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的人”的句式回答。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从不同的人物身上出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既知道了人物形象(“我”:孝顺、体贴、温和、稳重;母亲:温和慈爱;儿子:聪明伶俐、善于观察;妻子:温柔贤惠),又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人物刻画形象生动。

  5.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怎样理解这句话?

  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老师进行恰当的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年,“儿子”代表少年,“我和妻子”正是人到中年,要肩负起赡养老人和抚育后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而世界是由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组成的。

  【设计意图】这句话是本文的最后一句,同时具有升华主旨的作用。通过对这句话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本文情感,对于解决教学难点具有重要作用。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作者通过一家三代四口散步这件小事,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尊老爱幼。我们总是以为自己还小,父母还年轻,时间过得也慢,但其实都不是。

  所以,我们应该珍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遗憾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从现在开始,请好好爱你的家人。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正真的受到感触,拉*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六)课后作业,巩固提升

  1.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

  2.回家后,帮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设计意图】布置课后作业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培养独立学*的能力。这次的课后作业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情况和培养学生的伦理观念。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我采用比较形象化的板书设计,形象生动,让学生一目了然。画了一个*似天*的形状。

  天*的两端是母亲和儿子,二者是*等的,同等重要的。而“我”和妻子负有支撑天*,即尊老爱幼的责任,是家里的支柱。

《散步》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周和枝,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散步》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听多媒体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通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 通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法指导:

  1、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2、在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屏,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掌握字词

  2、快速抢答,梳理信息

  三、品读课文,寻找美点

  刚才我们初步感知了这篇课文,现在请用你的一双慧眼寻找文中的美点,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教师提示:对美文的赏读,大处看可以欣赏其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人;细处看可以欣赏美的词、美的句式、美的细节等等。)

  (一)、亲情美,人性美

  1、这家人在散步途中产生分歧后,谁有真正的决定权?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2、 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的是谁的.表现?理由是?

  采用句式:我最欣赏的是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他(她)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

  “我”的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我”的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我”的儿子:懂事、聪明、活泼。

  3、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二)、细节美

  A、深情朗读最后一段

  B、问题探究:

  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母亲和儿子重不重?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2、这是一份责任,那么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份浓浓的爱、厚重的责任读出来。

  (三)、景色美(5分钟)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思考: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朗读) 2、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小结:文中的美点还有很多,我们学在课内,但功夫在课外,希望用你的一双慧眼还能找到更多,并学以致用,在我们的写作课上得到实践.

  四、拓展延伸,真情告白

  浓浓的亲情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你能说说吗?

  五、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2、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六、课后作业,实践检验

  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

  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们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

  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你可以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在以后的语文课上大家进行交流。

  古往今来,亲情都被善良的人们代代传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来结束今天的课。

  这首诗也是通过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儿子要出门了,母亲拿她手上小小的针,来表达她对儿子浓浓的亲情。所以只要我们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就能感受到更多更浓的亲情。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承前 启后

  母亲 我和妻子 儿子

  赡养 抚养

  责任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大家!

《散步》说课稿9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散步》。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 新大纲、新课标对七-九年级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它们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惯,学*良好的阅读方法,理解主要内容,领悟深层意味,品评艺术特色,探讨有价值的问题。

  二、 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1、在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前四个单元分别以人生和自然为主题编排文章,第五单元紧跟其后,编者显然意图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家庭与亲情。其中,《风筝》与《羚羊木雕》表现的是家庭矛盾冲突的一面,而《散步》等表现的则是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这是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长辈,体味人间亲情,树立责任意识。

  2、新教材注意到了七年级上册的特殊地位:一是与小学的衔接,二是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三是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惯的培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具体说来,第五单元的学*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朗读和圈点勾划。教学《散步》时应继续巩固练*本单元的基本要求。

  三、 学生情况分析

  十陵镇虽地处农村,但*年来,由于二0四、三五四、天兴等几个大厂的迁入,新成洛路的建成通车,各个房地产、旅游开发项目的纷纷启动,十陵镇已经成了一片开发的热土。人口巨增,各种社会、文化、娱乐活动也日益丰富起来。处于这样一个变革的形势当中,十陵的学生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们不再孤陋寡闻,自卑落后,他们思维活跃,消息灵通,勤奋刻苦,积极进取,朝气蓬勃,自信乐观。而《散步》这篇文章相对浅显,又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教师可放手的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四、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继续练*朗读和圈点勾划;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借鉴以小见大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品味关键语句,提高品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朴实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其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是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语句,品评鉴赏文章是教学难点。

  五、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1、朗读教学法。文章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与点拨法相结合。《散步》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文辞冲淡而又寓意深刻,其中一家之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这些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真正领会的,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去学*是新课改理念的最好体现。

  六、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激**感,创设氛围(导入语的设计应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导语设计一: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已经成为大多数现代人的一种自觉行为,反映了现代人对健康的理解与追求。然而,就是这**常常的散步,却被一位有心的作家捕捉到了。于是,小事写出了大意境!那么,究竟是什么大意境呢?散步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看看莫怀戚的《散步》(板书课题――散步)

  (二)、朗读训练

  1、伴随着一段节奏舒缓的音乐,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将那些自己读不准或不能理解的字词句作上标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朗读课文,体味文中蕴涵的浓浓亲情,读后简要评价并作适当指导。(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提出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并作适当指导和进行鼓励性评价。)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人物(允许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文章描写的人物是祖孙三代;是母亲、我、妻子、儿子;是老年人、中年人、少年;是奶奶、儿子、媳妇、孙子;等等都可以。)

  2、学生概括介绍课文内容。(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概括课文内容,如:文章通过散步一事,表现的是爱,是责任,是亲情,是尊老爱幼,是幸福家庭等,教师都应予以认可。)

  (四)、整体阅读与圈点批注训练

  学生自由阅读全文并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教师幻灯展示批注要点和批注范围)。(有效参与是学生自主学*的保证,而自主学*的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独立学*时间,这对于学生的学*和发展都非常重要。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既体现了这一点,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惯。)

  (五)、品评鉴赏文章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就各人批注的地方及其理由展开集体讨论与交流,进行探究性的学*,力求通过这种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应热情洋溢的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大胆发言,勇敢争先,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重要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来,如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的刻画、关键语句的品味、对称句式的运用、景物的描写、语言的特色等,教师则可以以一种商量的口气、以提醒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更广泛、更深入探究课文的兴趣。(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他们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需要,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时所需要的时间、所采用的学*方法和所能掌握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定目标,自选学*方式,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任务,是理智而又合理的教学要求。而且,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和探究,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欣赏,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到了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惯和方法。)

  (六)、比较阅读林文煌的《三代》,深入思考两篇文章的感人之处与现实价值。(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去感悟和思考,让阅读的过程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不必强求答案一致,甚至不必去“有意”的引导学生。只要他们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就应予以鼓励和支持。)

  (七)、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讲述自己身边尊敬老人和不尊敬老人的真实故事,让他们对家庭

  与亲情进行较为有深度的探讨,从而感悟家庭亲情,树立责任意识。(语文的外延也就是生活的外延。将语文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现实生活能有一个更清醒、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更深的体验和感悟,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既要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又要尽力引导一种主流的价值观、家庭观。)

  (八)、师生各用一句话或一小段话小结自己的学*收获。(总结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应成为教师的专利,而应成为师生展示教学成果的最佳时刻。学生可以利用它进行自我反思,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而且,这种带有个人体验性质的东西是教师绝对不能替代的。它对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兴趣、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也非常重要。)

  七、作业布置(幻灯展示)

  1、将生字词的音形义在作业本上各抄写三遍并用心识记。

  2、课后收集有关尊老爱幼的名句,并抄写在成长记录手册上。

  3、以“亲情”为话题,选择好写作角度,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附板书:

  散 步

  莫怀戚 朗读—理解—比较阅读—小结

《散步》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

  你们好!我今日说的课题是《散步》。下面我从八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1、课标与文本关系;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重点和难点;5、教法和学法;6、教学过程;7、板书设计;8、评价分析。下头我先来说第一个方面:

  一、课标与文本关系:

  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不仅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到达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二、学情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构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所以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三个维度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本事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终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过本课的学*,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的设置力求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那么,如何将目标转化成现实这就要看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构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所以,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终一句话。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将重点化解到教学中,又如何引领学生寻找解除难点这一杂症的灵丹妙药就成了当务之急。法宝就在下头的教法和学法这一环节中。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以朗读及朗读指导为经,以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讨论、探究为纬。经纬交织的方法。教师运用情景导入、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能够使教学资料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进取性,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2、学法: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学法这把双刃剑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发挥威力呢重难点这两种溶质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学过程这一溶剂中,变成营养丰富的溶液被学生吸收继而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看下头的环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了。

  六、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了八步,分别是:(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二)目标展示,把握方向;(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六)凝神细想,独抒性灵;(七)教师寄语,升华亲情;(八)、课后作业,实践检验。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资料作了准备。

  (二)目标展示把握方向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本事,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应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所以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境。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终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段。

  2、扮演主角,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应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主角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本事的同时发展思维本事,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主角,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本事。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本事,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终一段,理解最终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我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职责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主角,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教师进一步补充培根的名言,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当坚持和发扬,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六)凝神细想独抒性灵

  1、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2、请以"爱"、"家"或"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贴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为了学以致用,练*对称句式的写法,也为了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所以设计了第二道题,让学生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完成课堂练笔。

  在音乐的激荡下,学生尘封已久的记忆犹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绪也随之荡漾开来,*日里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变成了爱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田。于是下笔如有神助。

  (七)教师寄语升华亲情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职责来担当。仅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终送给大家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将本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师生到达情感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课后作业实践检验

  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散步》说课稿11

  教学目的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预*

  试朗读课文。

  二、导人

  《散步》这篇散文,通过祖孙三代人散步的过程,表现出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朗读时要用心领会。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散步》。

  2.分六个层次指导朗读。

  (1)缘由。(第1~3自然段)

  ①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散步?

  讨论并归纳:为了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

  ②提问:怎么朗读第l~3自然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轻柔一些,用陈述语气。读出“我”对母亲的孝心。

  ③提问:试读出第2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顿,使朗读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讨论并归纳: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内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则又听/她的话一样。

  (2)过渡。(第《自然段)

  ①提问:这段写什么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来过渡。

  ②提问:怎样描写?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田野的特征——新绿,嫩芽,冬水——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用拟人手法,写出新绿的形态和色彩,写出冬水的声音和形象。

  ③提问:怎样会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讨论并归纳:写出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

  ④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有诗情画意,读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机。

  (3)人题(第5段)

  ①提问:课文写一家三代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

  ②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前一句用*缓的陈述语气,儿子的话应读得天真、高昂,如有新发现。仪)波澜(第6段)

  ①提问: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

  讨论并归纳: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提问:怎样解决这一矛盾?表现“我”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③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分几个层次读,为了使层次分明“后来”、“不过”、“一霎时”、“我想”、“我想”、“我决定”、“我说”要重读。读出“我”心理活动的几个层次。

  (5)一波又起(第7段)

  ①提问: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

  ②提问;为什么要写母亲看到的景物?

  讨论并归纳:母亲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变了主意的决心。

  ③提问: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

  讨论并归纳: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④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但是”、“摸摸”、“变了”、“还是”、“金色”、“整齐”、“水波粼粼”、“背”等都要重读。从层次来看,“但是”、“那里”、“我走…·,·”都要停顿。用*稳、舒缓的语调读出母亲慈爱、体谅孙子的感情,读出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6)收结(第8段)

  ①提问:怎样以散步收结全文?

  讨论并归纳:一叙述散步的方向;二叙述在散步中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三叙述“我”的感受。

  ②提问: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讨论并归纳:因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表现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

  ③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菜花”、“桑树”、“鱼塘”、“走”、“蹲”、“背”、“瘦”、“重”、“胖”、“轻”、“慢慢”、“稳稳”、“仔细”及最后~句都要重读。

  从层次看,“这样”、“到了一处”、“但”都要停顿。用较快的语速读,最后一句要读得缓慢、深沉。

  四、小结

  这篇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朗读时要细心体会。最后,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1.课后练*。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C.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_2.非比喻句:_

  (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表现了什么?

《散步》说课稿12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散步》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莫怀戚。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是继“人生”“自然”“科学”主题之后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设的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展开,《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围绕着“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这三种情感,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的心灵感悟和个性解读,对作品中感人的意境和形象,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本文要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要求,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基于以上分析,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为: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其次,谈谈我在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方面的探索: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中,设法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最佳心理状态,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因而,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学生范读,自由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教学方法。为了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模式,展示导学的索引问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适时给予友情提示(朗读、品味方法的指导),体现人文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这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学会圈点批注。

  2、*惯合作探究。

  3、重视朗读品味。

  第三方面、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下面,我具体解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风采展示

  这是每节课前的固定环节,是我组织教学的一个亮点,由科代表组织,全班同学参与,每节课轮流一人,或诵读美文、推荐古诗;或讲述名著中的故事、点评一下人物;或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谈点看法、发表评论,总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旨在训练学生的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激发进行大阅读的兴趣,展示大阅读的成果。

  二、结合日常生活,用问题引入学*。(时间大约3分钟)

  1、咱们班的同学有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的吗?请举手。

  2、请一位同学谈谈和父母一起散步时有什么感受。

  (新知识的学*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能够迅速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尽快进入课文的情境。

  三、出示目标(时间大约2分钟)

  多媒体展示,学生齐读,使学生学*有明确的方向性,教师点拨重难点,并鼓励学生出色完成任务。

  (有明确目标的学*与目标不明确的学*,效果相差很大,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有明确的方向性。)

  四、检查字词:(时间大约3分钟)

  注意字音,牢记字形,理解词义。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时间大约10分钟)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默读并思考问题:①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②你能体会出文章抒发的感情吗?

  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发表自我阅读感受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另外,通过学生各抒己见,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

  六、合作探究 (时间大约15分钟)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重点合作探究人物的性格,解决如下问题:

  1、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她)?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试分析人物性格及运用的描写方法。

  “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将分三个步骤:一、自主阅读;二、合作交流;三、小组发言。,与人交流的首要前提是参与者应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说“自主阅读”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活动的质量,学生可在课本上作圈点批注。

  “合作交流”则是学生之间互通有无、兼容并蓄、思想碰撞的*台,老师也参与到小组的学*中,师生共同体验学*的过程。

  最后以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展示各小组的探究结果,小组之间互问互答,达到对文本的多角度、多侧面解读。如有疑难,勇于提出,学生可创造性解决问题。老师不要用唯一答案限制学生的思考,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以此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实现知识与人格的同步发展。对于学生的踊跃发言、大胆陈述自己观点的态度和发言的质量,老师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等予以鼓励。

  七、朗读品味 (时间大约7分钟)

  这篇文章语言*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有滋味。

  请你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朗读,深刻体会这种感情。老师出示朗读要求,学生进行点评,朗读是感受、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自主与课文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情感的体验与理解,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了铺垫。

  八、亲情链接 (时间大约5分钟)

  设计与家人的“遥控器之争”的练*,学会理解父母,体谅长辈,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在*凡的琐事中,都蕴含着亲人对我们浓浓的爱意,相信同学们也有切身的感受,让我们一同走进亲情的世界,去捕捉这些感人的瞬间。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感悟亲情、珍惜亲情。)

  九、布置作业(时间大约3分钟)

  1、利用书店、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爱的故事、爱的名言,整理在《读书笔记》上,阅读课上进行交流。

  2、感恩行动。亲情是离我们最*的爱。正因为亲情的浇灌,我们才能快乐地成长;我们要怀着感恩之心,向亲人表达我们的爱意。在生活中,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以表达出这种感恩之情,请你采用你最喜欢的方式,直接或含蓄地表达出来。希望这种行动、这种情感能够伴随你们一生。

  (这是给学生布置的终生作业。)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为:

  母亲 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动作、语言 承前

  散步(分歧)我 孝敬母亲 心理、语言 使命感

  妻子 默默奉献、贤妻良母 间接 责任感

  小孩 懂事、聪明 语言 启后

《散步》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散步》,相信大家对这篇也是比较熟悉的,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下面结合我对新课标的理解给大家说一说我的课堂设计。

  一 速读,整体感知

  组织同学们用最短的时间读,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的主要内容,教师做好归纳与整合。本文主要写了我们一家四口人早春在田间散步的事情,展现了作者一家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生活画面。

  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还是遵循了“轻松走进”课堂的原则,让同学们感觉到学*语文是很简单的事情,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只不过是不同的人所说的内容不同而已,程度好一点的学生概括的全面一些。同时,这样既锻炼了同学们的整体感知能力,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且还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下面课堂的推进做了很好的铺垫。时间5分钟左右。

  二 细读,感悟品味

  同学们细读,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要求每人至少找两处来品析,并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提示学生可以从句子内容出发,抓住关键词语来赏析,比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子中“熬”字既写出了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还可以从语言特点方面来分析,如“有的浓,有的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式对称,形式优美,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还可以从个人感受来谈。在这个过程中,要别关注待转化生,因为他们对学*不感兴趣,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状态。这时老师一句温馨的话,比如有困难吗?需要我帮忙吗?或者是一个友爱的眼神,就能帮助他们尽快投入到学*中。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过程的愉悦。

  根据学生圈点批注的情况,组织同学们小组交流,互相借鉴、补充、添加、完善。

  时间约8分钟。

  三 自主汇报,成果分享

  汇报的环节为先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哪一段,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来,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其他同学可以即兴评价,可以补充,可以质疑,可以拓展。比如有的同学可能会谈到第四段: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对初春美景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一般情况下,同学们都会说到这一点。有的同学不仅理解了这一点,可能还会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写景的片段诵出来;或者想到自己家乡初春的景色,即兴说出来或写出来;或为这段文字写上一首小诗;或者围绕着这种美景画出一幅画,然后说出画面的内涵;或者为这段文字配上音乐唱出来等。

  补充说明:由于此处设计的是学生自主回报,难免会出现学生的发言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的现象,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别着急,越是这样,越能看出老师的教学智慧。一个比较好的做法便是对学生的发言要洗耳恭听,当学生说到某一个关键词或句子时,要追问。比如第五段: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同学们可能会说出这个地方可以看出家庭的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我抓住关键点: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请同学们找一找中哪些地方还表现了这一点?同学们便会把体现这一点的内容找到,老师做好总结与归纳,再进入下一个关键点的赏析。

  由于学生的学*是自主的,往往孩子们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对于个别较难理解且又是重点的句子无人设计,比如最后一句: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注意及时把问题抛出来,让同学们交流讨论,自主发言,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中年人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既尊老又爱幼,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上内容预计15分钟左右。争取人人展示,个个发言,每个同学既是分享者,参与者,合作者,又是学*者,收获者,。

  结合学生发言的情况,教师做好总结和归纳:《散步》这篇是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

  四 拓展延伸,回味亲情。幸福家庭是美好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它不仅在莫怀戚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家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学生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设计讲述亲情故事,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

  时间约5分钟。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或祝福。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或对联的方式,或仿写,或歌曲,或三句半,或写一点自己独特的感悟……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散步》说课稿14

  西门圣

  《散步》教学安排

  一、(巡视)本师上课,有个*惯,就是要求学生面前摆四样东西:课本、字(词)典、作业本和笔。待会儿,老师要求写的东西,大家就写在作业本上,自己编个序号,算是作业。课一结束,作业也就完了,不留课外作业了。行吗?请检查,还不齐全的,请赶快准备。

  (一边准备,一边提示学生接我下句)这是学语文的必备工具,我的说法是:读书不带四大件,好比打仗不带枪,挖土不荷锄。

  二、读书读书,一定要读。谁读?读书人自己读。读过了吗?读过一遍的,举手。

  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若读过,再读一遍好不好?读的过程中,使用手边的工具书,达到二个要求:念准字音,写对字形。完后老师检查。预备,开始——

  三、检查:听写(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本课作业先空二行)。先写课题、作者,再其他(如书上)。

  四、字不离词,组词(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

  五、词不离句,造句(写作业本上,抽一人板演)。引导:先念几遍书上句子,争取记住,再替换,仿而造之。

  六、默写。在刚才所留二空行处写上课文题目和作者名。目的:引导“步”字别多写一“、”。“戚”字组词。

  七、现代社会,阅读讲求速度。给五分钟时间,比赛有感情朗读课文,看谁读的遍数最多。

  完后适当统计,表扬肯定。

  八、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长短不论,把文章大意说清楚就行。先自言自语,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同桌互说,相互交流。

  九、勾划出好词佳句,同学间互相交流。(亦可省)

  十、读1——自然段。注意语音语调。

  生读时,师板书如下:

  曾令锡

  男

  41岁

  教师

  南川市教科所

  喜欢读书和旅游

  十一、课上到此时刻,老师才想起一件事,刚才忘了做。请看黑板,老师这是做的什么事?请在作业本上写一句话,说明老师才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可以商量。写好后交流一下,一个人展示。

  现在老师就此提个新要求:仿照课文中的某句话,反老师所干的事情写出来。开始——

  引导:

  给这件事取个名:自我介绍。

  介绍了些什么项目?也取个名: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兴趣爱好。

  谁作自我介绍?加个主语:老师作了自我介绍

  后面怎么接?仿文中句式。(把文中句子找出来,反复读几遍,师引导下对比读几遍,各种方式重复,意在加深印象,争取记住)

  注意:

  最后的二项内容间不用“、”,而要用连词“和”。

  还可说具体一点,把句子变长:什么时间作的自我介绍?课上到一半的时候

  还可再加点,交代一下背景,如:今天来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新老师,他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

  大家看,我们截取“老师作了自我介绍——他的姓名、性别、年龄……”这部分,是个句子,连上前边的,可以算一个段落。如果我们再增加点内容呢?比如,用上一个自然段写写老师的外貌、再一段写上几句老师说的话,甚或再用一段写写今天的天气、周围的环境,再安上个题目,等等,就成篇了,文章了。

  可见,作文简单,若干句子的组合就成了作文。作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又可见,造句是多么重要,只要会造句了,若干句子语意连贯语气畅通地连在一起,就是作文了。

  再可见,一个意思千百万中表达,我们读别人的文章,要善于积累句子,丰富自己的表达,如英语句型一样,句子形式多了,写的时候选择余地就大,写出的文章表达形式多样,文章就避免了单调呆板。

  请大家仿文中句式把这句话写在作业本上,与自己刚才的话比较:今天掌握了一个新鲜的表达句式,算不算个新收获?

  变换句式,对比:谁好?有时不是谁好的问题,而是谁都可以,只因有一种与种不同,独到,别致,所以用了。一个意思,千百万种表达,掌握多种句式,按需选用,可以避免语言音调*淡,避免“学生腔”。

  十二、“母亲很听我的话,就象当初我很听他的话一样……”:

  引导诵读,读出其中韵味:人老了,一切由孩子作主了,就象我们个个在家是“小皇帝”,辛酸;孩子的话都听,一种深深的亲子之爱。言有尽而意无穷,一话饱含深意,这就是语言的张力,好语言的标志。

  仿写一句话,表达某种情味。

  依前引导其他(类似地方还多,请自己找出来,作出勾划,仿着写话。因课是研究课,示范性,可只讲其一,不及其他)。

  十三、读时,你的心情处于什么状态?

  十四、读后,你想到什么?

  十五、总结一下:本节课收获有哪些?

  提示:多认了字,多写了字,多知一故事,被感动了一回,知道了一个道理,高兴地度过了45分钟,等等都算。可见,语文课有意思没有?愿不愿上?缺不缺*?专不专心?好,这样,你的`收获就比什么都大了。

  借《散步》说语文教学

  一、关于“教什么”

  语文教学教什么?语文教学教语言。语文学科是帮助孩子*得本民族书面共同语工具的学科,不是文学科,更不是思想品德科。语文教学的任务直面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到语言为止。为什么要有语文课?就因要教导孩子掌握语言工具。不教语言教什么?说语文有人文性,这并说明不了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人文性又怎么样?教人文性吗?人文性能教吗?怎么教?驾车兜风是一大享受,这享受算是“人文”,车是工具,教人会驾车是教学。在这个“教学”里,是教人驾车这个“工具”呢,还是教“享受”这个“人文”?语文教学无语言,就是遗忘了语文教学的本体任务。

  教语言就是教字词句。识字是个永恒的任务。高年级的人最容易犯一个错误,以为识字任务已经由小学尤其是小学低段完成了。这是个误解。小学,尤其小学低段只完成了部分识字任务,识字不怕多,从这个意义讲,识字任务永远尽时。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高中学生有把“寝室门”写成“寝室们”的,这绝不是笔误。20xx年本市初一抽考,作文中错别字:楣(眉)毛、来持(迟)了、公(工)人、太阳身(升)起、种(总)是让他生气、美(每)天干活、留在心理(里)、动作十分微(威)风。都说阅读题难,我曾做个一个调查,做试卷时抽读,题中1000把字的短文,居然17个字认不得。字不识,即意不懂。意不懂,咋答题?有个初三学生作文中出现这样的句子:“我的爸爸很坚固”。初一学生作文中的句子:“为社会主义黑暗而读书。”“我一定要用好成绩孝敬王老师”、“王老师和我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还有:身体不当好、跑起回去、二回不要去踩人家的菜、饭煮几了、我的父亲在煮饭(是炊事员)。

  再看一段学生作文:有一次,我听父亲在发火,发不起,就出去了,我就把他发起了,过了一会儿,就吃了饭,我去砣菜回来了,见了一只鸡在叫,好不好,我把一只大鸡1了,吃掉(简直象现代派作品的语言,可人家那是创造,是“系统破坏”)。每当我上学的时候都不停地说我的好儿子,你一天在学校玩得开心吗。在我五彩斑澜的盒子里,装着一个高大慈祥的人,那就是我的父亲。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教语文,教“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乃至“人文”等一类“意思”,能解决吗?

  语文不能象数理化一样教,以为文中有个答案,教学的任务是把这答案找出来,教给学生。语文教学要教语言,不只教“意思”。

  这就是我的课中听写、练句等安排的道理。

  教语言的课才是实在的课,学生学有所获的课。学生对语文课的感受大多是空洞,无聊,没用。因而语文课逃课的最多,不听讲的最多。因为他觉得这课上不上无所谓,认真上了无益,不上也无损。我这样的处理,学生感觉应该不一样:来了有获,不来有失。

  下面引钱梦龙先生话作结:

  多一点对自身经验的研究,少一点花里胡哨,少一点食洋不化,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实实在在地触摸语言,实实在在地在读写听说中摸爬滚打,也就找到了语文教学的“魂”。

  二、关于“怎么教”

  用朗读的办法教。读书读书,硬要读。常常是,课文教完了,——讲完了,甚至一册书教完了,书还是暂新的,学生没读一遍。不读书,不直面文本,一切是架空的,一切是空的。

  值得一提的是,朗读本身就是一种教法,这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我们的教案中,“教法”一来几乎没人写个“朗读”。

  很多东西只有朗读才能解决。很多东西,用朗读的办法去解决最好。

  朗读跟唱歌类似,不唱,光是讲析,其艺术美是没法感受体验的。唱着舒服,听分析绝没味道。《邹忌》一课中妾的答语的读法。《琵琶行》中“如急雨”“如私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孔乙己》“你还欠我十九个钱呢”。

  用转换的办法教。一是“生活——语言”的转换;二是“方言土语——规范语”间的转换,如我教“蹲”。一个人的整个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质,就是这个人实现这二种转换的能力,这个能力提高了,语文能力就提高了,“语文素养”就不差了。

  用比较的办法教。如我教“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儿子和我的妻子”。比较是为了便于体验感受。比较就是了,不用“说出”。比较使得差异显性化,我们只要这点就够了,并非完全了然。

  在运用中教。掌握语言的过程就是提示运用的过程,直接从终级的意义上去学东西,意义最大。

  最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所以我们要组词,要造句。

  三、关于老师的作用:组织管理,引导,帮助(释疑解惑)。

  教师的各项安排,要立足于促进:每项活动都是推着孩子去学*,更愿意今后努力学*。如结尾关于“收获”的总结就体现了这一点。

  四、关于课文。在我眼里,课文不过是提供语言训练材料的材料。语文教学不是教课文,不是教课文里的意思,是借课文训练学生掌握语言工具。课文与课文之间不成体系,哪篇文章作课文是很偶然的事,不是某篇文章非作课文不可,所以也不是每篇文章非教不可,更不是非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不可。什么进度之类是不要紧的,更是勿需统一的。

  顺便就要说到备课。备课就是寻找“教学点”、“训练点”,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是寻找新感觉,新感受。教书其实是教备课时的感受。循着自己的理解教,不要看参考书,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备课和写备课簿是二回事,写备课簿是备课的记录和备忘。备课不能不有,备课簿不一定必写。

  五、关于作业与训练:

  1、课外作业课内化。别太天真了,以为布置就完事。孩子没那么自觉,更没那么多时间。

  2、布置读书的作业,别只是布置*题的作业。

  下面再引钱梦龙先生话作结:

  只要我们能“唤醒”学生读书的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书香满身的人,他的语文素养还会不高吗?

  曾令锡

《散步》说课稿15

  【说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散步》。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说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说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积极性和兴趣。

  【说学法】

  叶圣陶说过:“教法的根本是学法,为此,我将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学*。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讨论鉴赏。

  通过教师的读、学生的自读、品读等方式把学生带入文本境界,再通过合作探究、讨论鉴赏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满完成本课任务。

  【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阅读教学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会正是在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等这样富有个性化的语文实践中得以培养的,他们的情感源于这种品味语句的具体实践中。)

  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学生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的朗读要求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精读课文,初步发现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惯上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的主要目标——通过语言的探究,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四、研读课文,感悟情感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文章意蕴。这里教师可以预设问题:

  1、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根据他们在散步中的表现,谈谈你最欣赏谁,并说出理由。

  2,、在探讨文章中“举轻若重”的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的一句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文章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后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

  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的一种交流。

  2、尝试用“举轻若重”的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我这节课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散步

  莫怀戚

  母亲(老)儿子(小)

  整个世界

  我、妻子

  责任

  本课的板书,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设计扣住文章的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散步》说课稿菁选(扩展4)

——《散步》说课稿 (菁华6篇)

《散步》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散步》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它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

  二、目标分析:

  本单元课文的学*,要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另外,在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朗读能力的培养。《课标》对第四学段的朗读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针对以上分析,我对本节课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优美语言;

  2、培养学**惯;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优美语言;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三、说教法

  ⒈启发谈话,以情动人

  ⒉授之以渔,合作学*

  ⒊交流对话,开放学*

  ⒋链接生活,震撼心灵

  ⒌媒体辅助,增色课堂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如下步骤:

  1、情境导课:这里用多媒体放歌曲《我爱我家》,然后,我随着音乐的节奏说出家庭生活中的细节。给学*奠定了学*本文的感情基调,同时,又使学生在课前自然地回想起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细节,这又为后面的`教学铺好了道路。

  2、学法指导: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本节课一开始,我便教给了学生学*的方法:[阅读(扫清文字障碍);理解(了解课文内容);品味(体会精彩语言);延伸(谈谈你的感悟)。] 从而使学生在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3、朗读指导:我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认为怎样才能把这篇文章读好,学生回答出最基本的之后,我接着提醒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然后由学生自由表演读.

  4、交流对话,了解内容,在学生前面阅读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让学生说出课文内容,并将用媒体展示.

  5、合作探究,品体语言美: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美点大寻踪,找出自己认为好的名子并进行分析,在合作与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内涵.

  6、链接生活,接受灵魂的洗礼.

  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以家庭生活的细节反映出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所以,课到这里,教师又一次的和学生进行谈话,使学生回想自己的家庭生活细节,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五、说板书设计与作业布置:

  1、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与其说是知识教授课,不如说是学*方法的传授课,故在板书设计上首先是学*方法,接着是课文内容的分析,我将本文的主要人物概括为幼小的生命、成熟的生命、 衰老的生命并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本文的思想感情进行了归纳.

  2、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分三类:

  1、口头作业:求学生进一步朗读本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书面作业:是对学生本节课所学新知(对称句的特点及作用)的加强与巩固.

  3、实践作业:学了本节课,尊老爱幼不能只停在口头上,因此,我设计了实践作业,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并给自己的亲人洗一脚写出自己的心得.

《散步》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编者意在通过本单元的编写让学生了解文学家的崇高境界,学*他们磊落坦荡的胸怀,从而倍加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我也想通过本课的传授,让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心灵甘露,重新审视自己的亲情体验,也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了解“情”的真谛所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美。这一学*目标是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围绕“人生体验”这个主题确定的。

  2、锻炼发现美的眼力,学会欣赏美。这一目标的确立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的感悟,对情感意境之美的神会。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这一目标是语文人文性的具体体现,是升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过程。

  教学重点:课文理解,美点寻踪。理解课文和美点寻踪是学生认知由浅入深的升华,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一个寄托体,抓住了这个重点,学生就会觉得此课受益匪浅。

  教学难点:难点: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这一难点确立的依据是学生涉世不深,对人生体验的还不够深刻。

  三、说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积极性和兴趣。

  四、说学法

  叶圣陶说过:“教法的根本是学法,为此,我将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学*。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讨论鉴赏。

  通过教师的读、学生的自读、品读等方式把学生带入文本境界,再通过合作探究、讨论鉴赏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满完成本课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运用钢琴曲的优美旋律去撞击学生心灵,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氛围,同时适时导入,让学生在美的愉悦感受中走进这篇哲而美的散文佳作。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这个大的环节中又包含以下几个小的环节

  1、教师配乐范读这个设计沿袭导语而来,同时又是承接下边各个环节。因为学生既在教师范读中畅游了思绪,又解决了一些疑难字词。在这一环节结束,再设置问题,让学生说出应重点掌握的字词,这样,在对佳作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教师设置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设置是这样的。

  课文中写了那些人?要求用不同的表述来介绍。这个问题的设置正是学生深入课文后的不同感受体验。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考察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情况。

  根据文中语句分析出谁是这个家庭真正的决策者?

  这个问题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研读文章的一个环节,学生所找答案必然围绕“我”如何解决散步分歧展开。这样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后,教师再点处这就是中年人的责任,本文所设难点不攻自破。一个完美的结局点染了尊老爱幼这个不置可否的主题。到此为止,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是浓浓的爱撑起了家庭的一方晴空。从而铺设了学生人生体验的桥梁。教师顺势倒入下一环节。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的*凡而感人的小事。学生会再此环节中畅所欲言,交流亲情体验,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升华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第三个大的环节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在这个环节中,将激趣----学法点拨------品读------交流相融合,并且向学生出示了何谓美点寻踪,这样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对文章进行赏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个环节

  让学生把这一节课的收获谈出来,老师给了一个提示例句,同学仿说,各抒己见,表达真情实感。

  第五个环节作业写一篇日记,题目《记录点滴真情》

  最后一个环节小结

  在总结过程中点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再把本课主题进一步拓展,让学生珍爱自己的亲人,珍爱自己的生命。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出示板书

  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批评和指正。

《散步》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散步》,相信大家对这篇文章也是比较熟悉的,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下面结合我对新课标的理解给大家说一说我的课堂设计。

  一、速读文章,整体感知。

  组织同学们用最短的时间读文章,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做好归纳与整合。本文主要写了我们一家四口人早春在田间散步的事情,展现了作者一家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生活画面。

  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还是遵循了“轻松走进”课堂的原则,让同学们感觉到学*语文是很简单的事情,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只不过是不同的人所说的内容不同而已,程度好一点的学生概括的全面一些。同时,这样既锻炼了同学们的整体感知能力,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且还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下面课堂的推进做了很好的铺垫。时间5分钟左右。

  二、细读文章,感悟品味。

  同学们细读文章,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要求每人至少找两处来品析,并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提示学生可以从句子内容出发,抓住关键词语来赏析,比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子中“熬”字既写出了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还可以从语言特点方面来分析,如“有的浓,有的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式对称,形式优美,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还可以从个人感受来谈。在这个过程中,要别关注待转化生,因为他们对学*不感兴趣,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状态。这时老师一句温馨的话,比如有困难吗?需要我帮忙吗?或者是一个友爱的眼神,就能帮助他们尽快投入到学*中。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过程的愉悦。

  根据学生圈点批注的情况,组织同学们小组交流,互相借鉴、补充、添加、完善。

  时间约8分钟。

  三、自主汇报,成果分享。

汇报的环节为先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哪一段,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来,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其他同学可以即兴评价,可以补充,可以质疑,可以拓展。比如有的同学可能会谈到文章第四段: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对初春美景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一般情况下,同学们都会说到这一点。有的同学不仅理解了这一点,可能还会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写景的片段诵出来;或者想到自己家乡初春的景色,即兴说出来或写出来;或为这段文字写上一首小诗;或者围绕着这种美景画出一幅画,然后说出画面的内涵;或者为这段文字配上音乐唱出来等。

  补充说明:由于此处设计的是学生自主回报,难免会出现学生的发言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的现象,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别着急,越是这样,越能看出老师的教学智慧。一个比较好的做法便是对学生的发言要洗耳恭听,当学生说到某一个关键词或句子时,要追问。比如文章第五段: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同学们可能会说出这个地方可以看出家庭的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我抓住关键点: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请同学们找一找文章中哪些地方还表现了这一点?同学们便会把体现这一点的内容找到,老师做好总结与归纳,再进入下一个关键点的赏析。

  由于学生的学*是自主的,往往孩子们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对于个别较难理解且又是重点的句子无人设计,比如文章最后一句: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注意及时把问题抛出来,让同学们交流讨论,自主发言,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中年人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既尊老又爱幼,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上内容预计15分钟左右。争取人人展示,个个发言,每个同学既是分享者,参与者,合作者,又是学*者,收获者。

  结合学生发言的情况,教师做好总结和归纳:《散步》这篇文章是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

  四、拓展延伸,回味亲情。

  幸福家庭是美好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它不仅在莫怀戚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家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学生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设计讲述亲情故事,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

  时间约5分钟。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或祝福。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或对联的方式,或仿写,或歌曲,或三句半,或写一点自己独特的感悟……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散步》说课稿4

  各位评委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散步》。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因此在学生课前有充分预*和课后有拓展延伸练*的前提下,我将以1课时完成本课文的教学内容。

  《散步》通过记叙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结合本单元的亲情主题和“学*朗读和圈点勾画”的学*要求,决定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朗读和品味关键语句去理解文中所包含的亲情与尊老爱幼的美德。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而且通过《风筝》和《羚羊木雕》的课文学*,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感悟方法。因此,决定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为主。 但是,如今许多作为独生子女的初一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反而由于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主旨。

  三、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亲情主旨

  理解句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

  ② 过程和方法: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养成圈点勾画的阅读*惯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根据单元说明,结合《课程标准》中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亲情主旨和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情感”

  教学难点:

  因为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我把“理解句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作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取三种教学方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

  首先通过问答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为接下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做好铺垫;接着以小组讨论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我以阅读方法为线索串联每个教学环节,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要求,将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涉及默读、精读的阅读方法。

  五、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包括一、联系生活,课文导入;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三、默读课文,理解主旨;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谈论自己与家人的散步经历,结合轻音乐,创设与本文感情基调相似的课堂氛围,以调动学生情绪,导入新课。心理学认为,个体的

  学*并不是对生理需要的直接反应,因此,老师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去激发学生的学*动机。

  第二环节,我首先让学生齐声朗读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考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然后以问答的对话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文中浓浓亲情。 第三环节,我从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得到启发,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为课文重拟标题,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并分享个人的阅读感悟。因为《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在第四环节中,由于《课程标准》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我设计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从而引导学生升华亲情主题。

  第五环节,通过作业,拓展延伸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把情感目标延伸到生活中去。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参照《散步》记叙一件与家人之间的生活小事,正正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

  由于本课以亲情为主旨,故主板书设计为心形图案,并对人物的位置做了相应设计,以箭头把人物和事件联系起来,方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副板书用于板书字词,以加深学生记忆,板书学生答案,以方便于课堂讨论。

《散步》说课稿5

  一、指导思想

  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追求,我认为高效课堂是学生自主学*、积极思维的课堂, 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课堂的高效,始于教师,源于学生。结合我校变讲堂为学堂,以学定教的“三三制”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独学、对学、群学使学生充分的学*与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提升,学生进行有机的巩固训练,以达到获取语文知识并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力求上出高效的语文课、精品的语文课。

  二、教材定位

  《散步》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单元" 人生体验"中的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而又内涵丰富的散文精品,其构思精巧,遣词独特,内涵丰富,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本文无论从内容到主旨都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学完全能够把握,所以我把赏析本文清新隽永的语言作为重点,通过让学生找写景句、哲理句、句式工整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深刻体会这篇散文的人情美、构思美、语言美。

  三、 教材处理

  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

  (1)读文知意,搜索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听文悟情,让学生谈听后感受,了解这个家庭的和谐美。

  (3)品文寻美,通过让学生圈画批注自己最欣赏的词或句,感受本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训练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4)触文话事,让学生回忆自己家庭*凡小事中孕育的浓浓亲情,并通过写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情感和语言的印象,达到学练结合。

  四、教学亮点:

  1、重难点突破。在赏析语言环节,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一词、一句中都可能有丰富的收获,引导学生运用圈划批注的方法进行自学,教师进行适时引导,比如找哪些句子或巡视中肯定学生已有的发现等,学生能找出来、说出来的,教师绝不多说。难点处(中心句的理解)也不要心急,让学生先谈,在大家思维的碰撞中,教师再进行点拨提升。

  2、拓展训练。能将本节课学到的语文知识及时的进行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比如说的训练围绕“以小见大”的构思,写的训练围绕“整齐句式”的运用。

  五、教学不足:

  1、教师的能力有欠缺。如声情并茂的朗读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课堂语言的凝练度;教学激情等都有待提高。

  2、课堂互动上做的还不够,师生、生生在课堂生成或思维碰撞的还是有点少。学生在文本感受与生活体验的衔接上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没有放开谈。

《散步》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本课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本文是莫怀戚先生的一篇言辞真切的散文,它选取生活中的感人的*凡故事,意蕴却十分丰富。虽然作者只选取了一个*凡的镜头:一家人散步,但一家人敬老爱幼,互相关心的那种深沉的爱已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学本文,首先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学会品味文中感人的细节,优美的画面,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本文独特的写法(以小见大),并在写作中借鉴。

  二、说教学目标:

  我制定的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① 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 品味本文优美的句子。

  ④ 学*本文独特的写作方法。

  (二)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知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

  ①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三代人互相体谅的亲情。

  ② 指导学生本文的写法,学会选取独特的角度来写作。

  本课难点:

  ①体会一些关键句子的深沉含义,学会在语境中加以理解。

  ③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美。

  四、说教法:

  ① 明确目标,减少学生学*中无效思维。

  ② 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美,感情动人,可以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

  ③ 讨论法、点拨法。(本文写的是成年人的感受,学生或多或少与家长之间有“代沟”,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加以点拨。)

  ④ 探究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己学会去品味优美句子,在初一养成学生良好*惯。)

  ⑤ 小结巩固,帮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⑥ 采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

  ⑦ 拓展延伸。(让学生把语文用到生活中去。)

  五、说学法:

  ① 朗读感知,感受细节中的亲情。

  ② 讨论探究,理解文章关键语句。

  ③ 活动延伸,学*本文写法,培养优良传统。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具准备:录音机(歌曲磁带、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八、说教学过程:

  (一)首先,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氛围。(3分钟)

  两种安排:1、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听完教师导入。

  2、让学生自己唱有关妈妈的歌曲。

  导入词:妈妈,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黑暗里,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有一天长大**了,我们应该如何报答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莫怀戚先生的散文《散步》。(教师板书)

  (二)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词语。(教师用多媒体投影生字词,让学生解决。)(5分钟)

  (三) 指导学生朗读。(教师指定学生朗读,请其他同学点评,教师适当指导,侧重停顿、重音、语气等)(6分钟)

  (四)播放朗读磁带。(在两次朗读的基础上给学生一个总结性示范朗读。)(5分钟)

  (五) 整体感知:读完后请学生文中的人物。(3分钟)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做准备。

  教师板书:

  儿子

  幼小生命

  母亲

  年老生命

  爱护 尊敬

  责任

  我和妻子

  成熟生命


《散步》说课稿菁选(扩展5)

——《散步》教学设计菁选

《散步》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人物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人物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同学们我们最*刚写过作文“我家的财富”,许多同学这样写道:我家虽然并不富裕,但我家有一份最珍贵的财富,那就是爱。是啊,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它给了我们无限的关爱与温情。今天我们就跟随莫怀戚一家的脚步,去感受一下他们家最珍贵的那份财富。(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读前工作,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 qí ) 霎时( shà ) 信(xìn)服

  水波粼粼( lín )嫩(nèn)芽

  散:sǎn散文,松散;sàn拆散,散步

  2、用一句话来概括。

  提示: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在初春的田野上,我和母亲、妻子、儿子一起散步)

  与文章第一段进行对比(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第一段交代了地点、人物、事件,但是语序上做出了调整,更加强调了散步的人。

  三、品读课文,分析情感。

  1、赏析第三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在这里谁本来是不愿去散步的,为什么?母亲身体不好还能从哪里看出来?引出第三段,赏析“熬”字。熬:忍受,忍耐,“熬”字更能体现出母亲度过冬天的不容易,表现了母亲因年老体弱而艰难过冬的痛苦情状,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太迟了,太迟了”“总算来了”可以看出“我”的焦急与迫切,更能看出对母亲的那份疼爱。

  齐读第三段

  2、赏析第四段,指导朗读。

  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既烘托出了一家人散步时的祥和欢乐的气氛,也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获得新的活力!

  重点品读“咕咕”,可以让学生不同声调地去读,感受泉水起着水泡的活力。

  齐读第四段。

  四、抓住冲突,深入理解情感。

  1、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但是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什么原因呢?

  (母亲年龄大了,当然想走*顺好走的路;儿子还小,想走有意思的小路。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小路有意思?大路*顺好走,小路蜿蜒但有意思,母亲身体又这么糟糕。)

  2、“如果你碰见了他们,你会帮助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替他们选一个合理的办法。”

  作者最终做出了什么选择?为什么?(补充:伴同母亲的日子不多了。)从中看出了作者的那份孝心。适当点一下妻子的贤惠和儿子的懂事乖巧。

  3、但是母亲又是如何选择的?母亲选择走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可以让儿子背着过去,母亲主动做出了退步,雍容大度,而且方法也十分的高明。

  所以最后一家人在阳光照耀下,愉快地走向那条小路。

  齐读第八段,谈一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世界”大词小用。

  (作者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世界”一词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和妻子对生活、对家人的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品味冲突,升华主题

  1、在散步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小分歧,但是正是在这冲突中让我们格外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温馨、幸福与美好。

  那么,在这个家庭解决分歧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我们从作者莫怀戚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这个家庭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儿子尊重孝敬老人,事事先考虑老人,这些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就形成了这个家的家风。

  创作背景补充,所以一个家只有有了孝,有一个良好的家风,这个家才会和谐美好。

  2、莫怀戚写出了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从写作方面你可以向他学*到什么?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语言方面:环境描写

  结构安排:重点写矛盾与冲突

  ……

  六、小练笔(作业)

  假设:周末写完作业你终于可以看会儿电视,期待已久的动画片马上要播出了,但这时姥姥却提出十分想看戏曲频道,请你发挥合理想象,续写一段话,要求写出具体解决冲突的过程,并且在其中能够体现出你家的良好家风。

《散步》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 .能记住基本的故事情节。

  2.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绘本故事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狐狸、母鸡头饰、笤帚、被蜂窝图片、椅子、画有小鱼的蓝色卡纸、相关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小鸡小鸡》入场,跟随音乐做动作,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中间部分:

  1.教师带请幼儿入座,请出好朋友小狐狸和母鸡萝丝。

  2.两位教师戴上头饰开始表演故事情节。

  3.表演结束后,提问幼儿相关的故事情节。

  4.出示PPT,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5.引导幼儿要做一个好人,和朋友分享帮助别人,不能像狐狸一样干坏事。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全体起立,在音乐声中边跳舞边离场。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后把故事分享给家人。

  2.在表演区投放狐狸和母鸡头饰,请幼儿自发表演。

《散步》教学设计3

  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散文美,感受字里行间浓浓亲情。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体会亲情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责任。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钢琴曲。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4分钟)(播放《家是温柔港湾》)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扫清字词障碍(1分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9分钟)

  ①听课文录音,感悟文章[对表现亲情的细节\词句做圈点](4分钟)

  ②自由朗读课文。(插入背景音乐:钢琴曲)

  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同学们点评

  学生读出文句后,可问学生,为什么你会用这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③学生抢答

  1、散步的时间是。

  2、散步的地点是。

  3、散步的人有。

  4、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可以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5、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分歧?[适时点拨]

  6、解决分歧取决于谁?

  7、为什么由“我”来抉择?

  8、“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呢?

  四、跳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0分钟)[这里应该老师充分准备,通过这里的探讨,理解人物,理解亲情,理解尊老爱幼,理解爸爸妈妈的责任感。]

  同学都谈了听读了这篇课文后各自不同的感受,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感受到了这一家生活的温馨,幸福。而这与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是分不开的,那么这一家人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为什么?

  五、品读课文,感受散文美。(6分钟)

  请大家自由品味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有强烈美感或是强大震撼力的句子或内容。

  请大家用句式:美,美在。

  示例:文章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诗意的镜头。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美在运用了细腻的`景物描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初春自然的生机和清新

  (可以从句子的语言品味,也可以从文章的选材、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等方面品味,可着眼于某段或是全篇。)

  六、学生质疑(5分钟)

  同学们的发言十分感人。这个家庭之所以如此幸福、祥和,是因为他们都从维护家庭的和睦和团结出发,尽量为他人着想,这正是他们对这个家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我们说要爱家庭、爱国家、爱民族,都应该用实际行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因为,爱,就是责任。

  课文讲述的故事很*凡,语言也朴素*易。但这看似*淡的语言却蕴含着真挚的感情。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进行讨沦,

  (学生大声读书,圈点、勾画,讨论热烈。)

  六、梦想亲情课堂练笔:我的亲情故事(8分钟)

  师同学们说得太美了。我似乎也听到了你们母亲哼唱的催眠曲,闻到了送来的牛奶的醇香。(众人笑)用美的语言表现亲情,老师想起一首诗:{师深情朗诵}

  童年时看父亲父亲是一座山而我是一只林中鸟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童年时看母亲母亲是一片蓝色的湖而我则是一尾鱼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山给我坚强的品格湖给我水的欢笑

  山进化我飞翔的羽毛湖蜕尽我游弋的鳞屑成年时再看父亲父亲变成山中一片林而我却挺拔成一座山山永远报答不完林的恩情成年时再看母亲母亲则变成湖中一片水草而我却坦荡成一片湖水草永远庇护湖的波涛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的真情。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你会发现十分*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凡而感人的小事。

  (学生分组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气氛热烈。)

  师请各小组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到台前为大家进行精彩的讲述。(众生推荐了3人。)

  听歌曲《相亲相爱》,重温家庭温暖,同学交流自己所体验的“浓浓亲情”和“生活之美”。[这里可以安排练笔。]要求100字左右

  七、建设真情,回报亲恩(3分钟)[布置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并在课堂谈谈设想和创意。]

  遥控器应该给谁呢?

  八、布置作业(1分钟)

  课后练*三,阅读短文《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请写一篇300—500字的感受。

《散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积累“分歧”“霎时”“水波粼粼”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领会文章主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品味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亲情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回家》萨克斯

  (边投影出示边深情地导入)家,多么温馨的字眼。家是避风的港湾,为我们遮风挡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二、梳理情节,感知文意:

  (1)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分歧

  第五、最后一家人又在一起:——散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我们一家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三、研读赏析,把握主旨:

  1、你能具体地说说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吗?最后如何解决?

  2、在散步的过程中你认为谁做的最好?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什么?

  四、揣摩含义,品味语言:

  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或者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说说它好在哪里?

  重点品味:

  朗读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五、拓展延伸,抒写亲情:

  以“亲情”为话题,仿照示例写话。

  示例1: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亲情__________________, 。

  亲情_________________ , 。

  示例2: 那回荡着欢声与笑语的餐桌上充满着亲情。

  ____ ________ ____亲情。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亲情。

  六、课堂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七、课后作业:

  1、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 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写心情:

  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的亲人。

《散步》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活动中的质疑问难、探究拓展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延伸反思,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散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牧歌式的情景,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性美。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进入课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体验。

  同时,因为语言的学*、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希望能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其一,是课外阅读,希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理性认识,能够把自己的阅读积累兴趣调动起来;其二,是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作为自己学*的内容。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师: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在生活中曾被许多小事感动过:**常常的一天,收到了来自远方朋友的祝福,虽然只有淡淡的一句“你好吗”;伤心失败的时候,一位*常不是特别亲*的人默默地为你递上一张纸巾,轻轻地对你说“我们知道你尽力了”。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总能让人读出许多的真情。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大家说说。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最细微的`小事写得让人感动的。(多媒体投影“散步”)

  (于细微处见真情。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虽未涉及文本,却已“意在言中”。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1、朗读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大家推选一名代表和老师比赛,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秋日思雨》。其他同学从以下三方面给予评判:

  ⑴音准。

  ⑵句逗的停顿。

  ⑶语气、语调的处理。

  2、通过讨论,统一意见:本文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根据讨论结果,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初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师生互动,形成板书。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我利用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那种追求成功的兴奋可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为自己、为集体争光。同时,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对作品的理解中。)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1、师生共同探讨第一、二节:

  学*第一节:多媒体投影第一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请同学们轻轻地把这句话读一遍。(生读第一节)

  师:从这样一句话的表述中,你能读出作者在写这句话时含着的情感吗?自己再轻轻读一遍。

  (冰山只露一角。以猜读体味作者的创作,学生以最自然的状态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不急于让学生回答,给他们时间再次阅读。)

  (生轻声读。纷纷举手。)

  (既让学生猜想,自然给以一定时间。对开放性的问题,不仓促评价。努力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师追问:这样的内容*常*惯是怎样表达的?作者这样选用词语和选择句式,你能否发现什么“特别”之处?

  通常*惯的表达有:

  ⑴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

  ⑵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

  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突出“我”对母亲的尊敬及对一家人的爱,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镜头。

  (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语言的探究,通过比较发现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感受文章浓浓的亲情。)

  学*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体验其中蕴含的真情。

  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

  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1、小组学*,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也就是有举轻若重感觉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师生互动。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

  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可让学生仿读进行品味。)

  ⑵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他们都听我的?引导学生探讨)

  ⑶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样地富有诗意,并且使它与庄重的话题“生命”联系在一起,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为什么看到这田野美丽的春景会想到生命?”“这与前文写母亲有无联系?”等问题。并让学生动笔仿写,深入理解语言美。)

  ⑷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一句有着深刻含义,富有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中,应鼓励学生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

  (培养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并且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探讨中穿插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读是吞食、咀嚼,是最简便同时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方法。”──沈江峰《主体阅读的实践形式探析》)

  可能有的词语:

  太迟、总算、熬、分歧、责任的重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如:说母亲过冬天,为什么说成“熬”?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个这么大的词?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假设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为什么我和妻子要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地背呢?等等。这些都是开放性的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渗透情感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注意语言、情感,也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语文托起的,是一个大写的“人”。)

  五、拓展:强化发现

  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

  括号内为原文删去的三句话:

  ⑴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⑵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散步》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

  1、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2、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⑴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⑵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

  提示质疑: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大路*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四、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五、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六、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七、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散步》教学设计7

  活动目标:

  1、学*集体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动作模式,努力尝试在X X处独立做出即兴动作。

  2、感受集体舞中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田纳西摇摆舞曲。

  活动过程:

  一、结合绘本情节,熟悉固定的动作模式。

  1、出示P1,小蛇是怎样散步的?说一说,做一做。

  2、学做基本动作1:看一看,扭一扭。(小蛇还会怎么样,再扭一扭)

  3、出示P2,遇见大水坑,小蛇会怎么过去呢?(幼儿说并做)

  4、出示P3中的①②③,幼儿表述并作动作,学做基本动作2:拱一拱,缩一缩。

  5、出示P4,小蚂蚁是怎么过去的?学做基本动作3:走走走走,停一停。(休息一下)

  6、出示P5,一个接一个,教师带头和孩子们依次抓着前者的衣服,用“走走走走,停一停(加入动作:看身后同伴)”绕一圈。

  7、出示P6中的.①②,幼儿说对话。

  8、出示P7(小蛇——呼),这时小蛇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可以怎么休息。

  9、出示P8①②③,小蛇是怎么过河的?

  二、配合音乐,幼儿集体跳舞。

  1、回忆绘本,教师用故事情节,提醒幼儿将基本动作串连。

  2、配合音乐完成完整的舞蹈。

  三、尝试两人配合跳集体舞。

  1、你们喜欢小蛇吗?为什么?

  2、小动物们也喜欢它,来找小蛇跳舞了。幼儿按圈设分成小蛇(站里圈),小动物(站外圈)

  3、幼儿两两,面对面。好朋友见面会做什么?学跳动作1、2、3:招手,招手,扭一扭;握手,握手,扭一扭;(拉手)跑跑跑跑,停一停(看朋友)。

  4、好朋友休息一下,互换位子,再继续跳一次。

  5、配合音乐,完整跳一次 。

《散步》教学设计8

  一、引言揭题。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生于重庆,当代作家,20xx年7月27日15时45分因病在家中不幸去世,享年63岁。

  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美文《散步》——

  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生命的层层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二、走进课文。

  1、分层次练读:

  第一步:你就是作者,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第二步:读好文章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第三步: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

  2、分角色朗读:

  【旁白】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莫怀戚准备和母亲、妻子和儿子到田野上散步。

  【母亲】你们去吧,我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莫怀戚】妈妈,正因为如此,您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那好,我去拿外套。

  【旁白】老奶奶现在很听莫怀戚的话,就像莫怀戚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莫怀戚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莫怀戚和母亲走在前面,莫怀戚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旁白】一家人都笑了。

  【旁白】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我要走大路,大路*顺。

  【儿子】我要走小路,小路才有意思呢。

  【旁白】不过,一切都取决于莫怀戚。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莫怀戚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莫怀戚的。一霎时,莫怀戚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他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他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莫怀戚决定委屈儿子,因为莫怀戚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莫怀戚】走大路。

  【旁白】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她对莫怀戚说:

  【母亲】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旁白】小路那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样,一家人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莫怀戚蹲下来,背起了母亲,他的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莫怀戚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莫怀戚的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莫怀戚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莫怀戚背上的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文本探究。

  (一)课文的标题

  试着给课文再拟一个题目。

  师生交流:

  整个世界的分量――扣住了结尾,有哲理的感悟;

  生活之美――家庭生活的美,瞬间之美,细节中渗透了亲情;

  小路亲情――儿子孝敬母亲,祖母呵护孙子;

  其他题目:情满小路、春天的步伐、延续生命、三代同行、幸福的家庭、亲情无边、分歧、大路小路、责任、背起整个世界、春意、呵护生命、小事情深、选择、温馨瞬间。

  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这篇散文为了表现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作者又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生活中极普通的事情——散步,这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二)课文的景物

  1、请读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

  2、说说课文景物描写的作用

  师生交流: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文中两处对初春的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这轻描淡写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三)课文的波澜

  波澜:比喻文章的起伏、曲折和变化。

  例文讲解:

  求职始末

  大学毕业才两年的舒*下岗了。

  为了生活,舒*不得不四处奔波,终于一家有朋友的公司答应他去应聘。有复试时,他与一位业务经理因意见上的分歧而发生了争执,他那桀骜的个性使他的言语犀利而偏激,令经理十分尴尬,结果他落榜了。

  舒*连遭重创,心灰意冷。想到年迈的父母正巴巴地盼着享儿子的福,想到相恋两年的女友因自己境况不佳而常闹分手,想到自己才华横溢而无处施展,他绝望了,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恰到此时,那家公司的朋友找到他,将他从死神身边拽了回来,同时带给他一张一聘请书。原来那位经理经过冷静的思考,认为舒*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高薪聘用他。舒*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第三周星期一,舒*早早地来到公司门前,却见一张通告赫然映入眼帘:“鉴于舒*先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本公司决定予以解聘……”

  教师引导:

  抓“分歧”,道亲情:妻从夫、祖让孙、子背母、母背子。

  (四)课文的人物

  结合语言材料,说说文中四个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教师引导:

  “我”——善良孝顺、关爱母亲(庆幸母亲熬过严冬、劝母亲散步、决定走大路、背母亲)。

  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听我的)。

  儿子——活泼听话,聪明伶俐。

  母亲——老迈、顺从、善解人意、慈爱亲切、爱护小辈。

  (五)课文的“我的”

  圈出课文八处“我的”并体会。

  教师引导:

  母亲是我的,妻子是我的,儿子是我的,自然,责任是我的,幸福也是我的。作为中年人,肩上固然扛着责任,但何尝不是堆着幸福——被依靠的幸福、被需要的幸福、被信赖的幸福。

  (六)课文的语言

  我喜欢( )这个句子,因为它( )。

  教师引导:

  1、有一种句式庄重之美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句紧扣“散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句式写得很庄重,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有一种情趣昂然之美: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3、有一种含义丰富之美: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4、有一种句式对称之美: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投影显示:欣赏课文中对称的句子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七)课文的主题

  课文哪句点明了主题?你为什么认为是这个句子?

  四、知识延伸

  这样写亲情作文

  亲情是一声亲切的呼唤、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体贴的动作和一阵揪心的牵挂。亲情作文突出一个“情”字,必须抓住一个“人”。

  一、人物描写最好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二、必须有一件典型事例作为详写的材料,再选取2—3件事例略写,形成衬托。

  三、心理描写应当放在结尾处,与开头处对亲人的误解或者矛盾形成对比和照应。

  四、简洁的景物描写往往能很好的衬托人物的心态,与叙事结合,可以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五、不要过多使用感叹句,感叹句抒情往往会成为“虚情”。

《散步》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感受到“生活之美”。学*本文要进一步落实单元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朗读和圈点勾画。同时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六年和初中几个月的语文学*,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掌握了一些学*语文的.方法,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尚小,对于亲情的理解和体验还比较欠缺。本文通过生活小事和细节体现亲情美,学*本文正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感悟亲情的一次极好的机缘,所以我确定课堂结构以情感为线索,贯穿对文本的品味,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家庭成员间的和谐与互爱,提高认识,学会关爱家人,继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使学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3、自主探究法——积极实践,巩固提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谈话导入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

  说一说: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学生听读课文,说出自己对这个家庭的感受。(和谐)

  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总结概括。(“我”一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齐读最后一段,小组交流、合作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教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

  小组讨论

  根据提示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巩固学*成果1、通过这篇课文的学*,我们不仅品味了文章中优美的语言,而且欣赏到了生机勃勃的景物,更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美,我们也被这一家四口久久感动着。阅读《三代》并与课文比较,说说哪个更感动你,理由?

  2、课堂小结对比阅读,大胆发言,各抒己见

《散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精读、研读课文,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3、品味关键语句,提高品评鉴赏能力。

  4、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过程和方法: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难点:比较阅读。

  教学突破: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增强语感。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搜集尊老爱幼的故事,准备课前说话训练。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课前五分钟:

  交流课前搜集的尊老爱幼的故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教师导入:看到这样的动人情景,同学们都有很深的感受.广告里的一家人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温暖。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沐浴着亲情。亲情,是一声问候甜蜜在心头;亲情,是一杯热茶温暖在冬夜;亲情,是一种期盼照亮在旅程……纵然是一次极*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2、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3、重点研读最后一段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五、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激发:课文讲述的故事很*凡,语言也朴素*易。但这朴实无华的小文章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文章中到处闪烁着美的光茫。下面我们就进行一项比赛

《散步》教学设计11

  一、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三、探究: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

  (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

  (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1)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的典范]。

  (2)文章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两处: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第二处是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菜花、桑树、鱼塘……,这些景物蕴涵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给人的感受是诗意般的美。]

  (3)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一是情趣昂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4)、我县电视台要采访我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学生,如果你被采访,你想说些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评选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为母洗内裤……)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播放满文军《懂你》的歌曲,以结束本课

  五、反思……

  附:(一)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

  董永原本是山东高宛县的人。东汉末年,藩镇割据,盗贼四起,董永看到山东不太*,就带着年迈的父亲,到湖北德安避难。没过多久,董父得了了重病,请医吃药毫无效果,离开了人世。董永悲痛至极,而且自己为避难漂泊之身,哪里有钱买棺埋葬父亲呢?无计可施。当地有位姓裴的富翁,闻而怜之,就借钱给他,让他买棺安葬了父亲。于是,董永卖身为奴,进了裴家。(这个情节是正史上记载的,根据当时的社会,是可信的。)

  一天董永奉主人之命,外出办事。办完事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丰姿美貌的少妇,上前与他攀谈。少妇说:“你没有娶妻,还是一个光棍;我是个被丈夫离弃的少妇。看能否给你做妻子?”董永是个老实人,在当时社会来讲是个忠仆。他回答这位少妇说:“这件事,我自己不敢自专,须禀告主人”。少妇笑说:“痴郎,你怎么这样的怕主人?既是这样,我与你一同前去见你的主人”。董永乃带着这个少妇,同返裴家。裴翁作主他们的婚姻,令成夫妻。并让他们在一百天内,织出三百匹绢布赎身,做自由的农人。从此天起,这个少妇日夜纺织绢布,快速异常,非常人可及。一百天的前一天,将三百匹绢布交给裴翁,裴翁无话可说,按照他自己说的诺言,退给了董永的卖身契,由此,董永做了自由的农人。

  董永方得脱离奴藉,少妇忽然向董永告别,说她马上要走了。董永哭着说:“你为我赎身的恩德,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你怎么就抛下我走呢?”少妇答道:“你我夫妻一场,我也舍不得你。但是,我是银河旁的织女,天帝念董郎孝心,令我下凡相助,今百日缘满,当回去向天帝缴旨”。少妇说完便不见了。现在湖北省的孝感,原来叫德安,即是因为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所以改名为孝感。民间原始讲的这样情节,与后来《天仙配》中的情节不同,但都是崇孝的神话传说。《天仙配》其实是按照这个原始神话传说,夸张成为”老槐树开口做媒“的神话。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是《二十四孝》这本古书中的一孝,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代代以此激励为人要讲孝道。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看过中国的《天仙配》,这是我国有名的以孝为主题的戏剧题材传说。这本《重编二十四孝》,我们应该读读,古为今有嘛!

《散步》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展开的,学*要求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朗读课文和圈点勾划重点词汇。《散步》内容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性美。它通过寻常的散步小事,引出了一个家庭的“分歧”;但随着问题的解决,展现的却是三代人的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反映着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准则。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但他们仍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由于受到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可能出现叛逆期的问题,缺乏与家人的信赖与沟通,不自觉地疏远父母。因此,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对课文有初步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查字典和词典,独立认识字词,让学生积累“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母亲”、“我”、“妻子”、“儿子”的文段,提出自己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看法。

  ②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优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到家庭中亲情的珍贵,并感受课文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找出文中对“母亲”、“我”、“妻子”、“儿子”的描写,归纳人物形象特点;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优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到家庭中亲情的珍贵,正确把握作者所要传达尊老爱幼的主旨。

  五、教学媒体或资源:

  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分钟

  课堂导入

  老师播放《Family》公益短片视频,并引出本节课学*的课文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温馨的情感氛围,为接下来的学*作好准备

  5分钟

  检查预*

  教师介绍课文作者、疏通生字词(PPT出示练*题)

  学生完成练*题

  用练*题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字词预*情况,当场解决遗留问题,利于课文的顺利学*

  5分钟

  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相关问题(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读课文,并填写学*表格

  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感知全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是对文章的进一步认识,并自主梳理文章内容。

  15分钟

  分析归纳人物形象

  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四个主人公的形象

  重新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的基础上分析并概括文中人物形象(填写图表)

  由文及我,通过再次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文中一家老小不同的角色;同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对文章细节的熟悉和关注。

  12分钟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文章语言特色

  承接上一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对优美句段进行初步理解,品味语言美。

  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优美句段并进行分析。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揣摩优美句段,进一步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文章语言特色。

  3分钟

  课堂小结与延伸

  小结(课堂内容及初步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并布置课后思考题(主要是对重点句段进行深入把握和探讨)。

  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问题。

  循序渐进,承上启下,从上一环节探讨人物语言过渡至把握人物立场,,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深入理解重点句段,转向对人物情感以及课文主旨与内涵的思考,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教学七、教学反思

  《散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很*常的生活小事,但是这件事背后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却不一般,要引导学生从表层升华到主旨内涵是难点。因此采取了先理解课字词再通过朗读与分析感受文章的方法,循序渐进,从整体把握课文到分析细节、于关键人物入手。但在教学过程中,有的环节在实施的时候宜有所侧重,需要做出适时调整;同时,学生的自身体验还不够丰富,教师的方向指引和总结很重要,要避免学生学*目标不明确。

《散步》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四、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一)学生自己 轻声朗读,思考回答下边问题: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给这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

  ( )的家庭

  ( )的我 ( )的母亲

  ( )的妻子 ( )的儿子

  (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有一个苹果或一束花,你最想送给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都喜欢这样的家庭。当然,如此温馨家庭,是数不胜数,人们常说,家是爱的港湾,**淡淡的生活,往往蕴含着亲情的琼浆,即使是一次极*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那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全体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内容。

  要求:

  1、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读准下列字音:熬 (ǎo ) 粼(lín) 霎(shà) 咕(gū)

  2、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或理解的角度,请你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A(亲情)B三代C温馨的家庭 D一家人)……

  3、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以下举学生部分发言)

  喜欢文中“我”,因为他有责任感,孝敬老人……

  喜欢文中的“母亲”, 虽然自己腿脚不灵便,但她深爱孙子,宁愿受累选择了大路。

  喜欢文中“‘我’的儿子”他聪明,可爱,听话……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师生评价。

  4请复述课文内容。

  三、品读文段,美点寻踪。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句段,并从思想内容、文章的自身语言和结构特色等方面说说美在哪。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评价。

  2、提示:写人的写景的句段,可从用词或修辞去欣赏。示范:a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开头有诗意的镜头。B“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地新绿随意的铺着”

  3、美点寻踪: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的句子,并说说为何喜欢?

  4、学生发言,然后师生评价。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2: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3: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责任,这就是尊老爱幼美好家庭,,结尾点明题旨。句式整齐、对称)

  例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写出孩子的活泼、可爱,聪明)

  四、问题探究:

  1、当散步发生分歧时我是怎样处理的?我为什么这样决定?

  (委屈孩子决定走大路,儿子小我可以背他,母亲老小路不好走。)2、 “我”本来决定走小路,后来为何又走大路?

  (走小路应该爱是母亲的决定,我尊重母亲。这个决定更完美,这才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3、文章结尾作者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题目《散步》是从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从另一个角度给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展开想象 体验感受

  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爽快地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七、比较阅读,学法实践。

  要求:读课后“‘研讨与练*三’”短文:《三代》,试着实践学法:

  (1)重拟标题;

  1、让学生自读、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后加以点评、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 ①交叉路口 ②一家人 ③感人的画面 ④责任 ⑤背影 ⑥ 爱……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略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品读文句,美点寻踪: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回答::

  “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感受到“爱”的温暖,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先生”。画面真美、感人。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表现出 那“先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我们采用先“阅读感知内容,再品读寻踪美点”的方法学*这两篇文章,这是我们学*美文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按这方法去学*美文。

  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我 妻子

   母 亲

  儿 子

  教学反思:

因为本文短小,设计教案之时,按照我们读文的思路,采用问答形式, 由“感知”而至“品味”,让学生掌握欣赏美文的基本方法,同时我结合课后的短文《三代》设计了“课堂迁移”,让学生“现蒸热卖” 学以致用。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课上只作点拨、指导。在设计问题时我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课上引导多读文段,尽可能使他们从文中找到答案。结果学生讨论发言较积极,课堂气氛还比较活跃,达到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就是“品读文段,美点寻踪”之时,可能由于*时认真学*好读书的学生不很多,加上*时的训练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和回答的能力,所以发言的常是那部分爱学*好读书的学生。今后在备课、设计教案时,要尽可能考虑到班上的大多数人,尽力做到既备课又备人,多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回答问题能力的训练。

《散步》教学设计14

  教材依据

  《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人教版的一篇自读课文。

  设计思想: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情趣

  2、过程与方法:

  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2培养学生遵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并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教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准备:

  (1)歌曲《家和万事兴》《让爱住我家》。

  (2)ppt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家和万事兴》,让学生说出歌名。背出“家和”的两句……“妻贤福星广”、“母慈儿孝敬”。现在我国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缩影。家庭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莫怀戚的《散步》。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二。听读入境,积累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熬分歧意思霎时散步拆散尽头粼粼背起后背蹲下。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信服熬分歧意思拆散各得其所委屈尽头粼粼自然仔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抢答: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2。想一想本文围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四、深入课文,寻找真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认真,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注意停顿;

  b。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

  2、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作出评价。

  3、研讨。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妈妈要走大路,大路*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c。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d。文中能表现“我”孝敬母亲的句子还有那些?

  4。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下面,请分小组交流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有涵养;

  儿子乖巧、可爱。

  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羡慕的家庭……)

  四、品味语言,探寻美点。

  1、导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

  1、把握好角度:遣词、修辞、句式、情感表达、写作方法等角度。

  2、交流时请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2、请同学说说喜欢的句子。

  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因为这句话描绘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3、引导、点拨。

  4、过渡语。

  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这里有崇尚美德的人,这里更有动人心弦的情!老师也深爱这篇文章。我最喜欢文章最后一段,尤其是最后一句话。

  五、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1、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话,齐读。

  2、请同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背母亲是尊老的表现,妻子背儿子是爱幼的表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尊老爱幼。

  母亲老了,容不得什么闪失;孩子太小,不得不小心。

  3、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谈“以小见大”手法)

  4、结语。

  是啊!中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大。他们既善待衰老生命,又呵护幼小的生命!有了他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才能得以发扬,我们的家庭才能日趋和谐!他们真了不起!

  六、畅谈收获、畅叙亲情。

  那么,三十年后,各位同学也人到中年,你们会以文中的“我”与“妻子”为榜样,善待老人,勇敢地挑起那份沉甸甸的担子吗?同学们,旅途中你一定受益匪浅吧?请谈一谈。

  2、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3、同桌交流。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八。板书设计

  散步

  1、人物:母亲:老迈、顺从、爱幼

  我:孝敬

  妻子:贤惠、孝顺、克己、体贴、温柔

  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2、时间:春初

  3、地点:南方田野

  4、事件:散步,一波三折:

  ⑴母亲不愿出来

  ⑵走大路小路分歧

  ⑶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

  5、情感:浓浓亲情: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祖孙情【敬老爱幼、互敬互爱】

《散步》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

  1、强调课文预*,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反复朗读文章,理解大意,在笔记本上做好词语解释,扫清文字障碍。

  2、查找有关写作背景资料,以便对课文有更深入了解。

  教师:

  1、准备播放的音乐和教学课件。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

  文章可研讨的方面很多,比如语言,写景,情节等,但一节课时间很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这节课中重点讨论人物,即人物的形象特点。在讨论过程中立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朗读也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所以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朗读。也即是在朗读中分析人物,在分析人物中有感情的朗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总用时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2分钟)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那你们认为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重要吗?(学生回答)好,既然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那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它,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学生回答)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和睦友爱家庭是怎样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板书课题)

  老师已经布置大家作了很详细的课前预*,扫清了文字障碍,查阅了有关写作背景的资料,也让大家朗读了课文,相信你们对文章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现在就先让三个同学来给我们朗读一下文章。

  二、抽三个学生朗读,教师评述(5分钟)

  教师:刚才我们听了几个同学的朗读,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

  (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故事)

  教师: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表现得很温馨,很甜美。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是透过优美而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们的,所以下面老师将配上动情的音乐给大家再次朗诵这篇散文,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这份温情。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配以音乐)(5分钟)

  四、课文讲解(15分钟)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5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5分钟)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教师总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五、播放乐曲(2分钟)

  让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清新悠扬的乐曲《家》。请同学们闭好眼睛,用心去感受,让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一幕幕在脑子中呈现,感觉一下自己从家庭当中得到过的无尽温暖和爱,相信你对“亲情”二字会有更深透的理解的。

  思考题:既然说在生活中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那请同学来告诉我们*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学生讨论)(5分钟)

  六、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意韵基础上伴着音乐朗读(5分钟)

  七、教师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的生日(1分钟)

  总结:希望同学回去以后都能问清楚自己父母的生日,把它记在本子上,最好记在心理,每逢父母的生日,都能给他们送上你最诚挚的问候与祝福。


《散步》说课稿菁选(扩展6)

——《散步》教学设计菁选

《散步》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散步》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朗读,较准确地评价作品人物,体味人性美;

  3、合作、探究学*,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能品味美文的语言。

  4、写作短信,表述并感受浓浓的亲情。

  学*方式:

  朗读、品味、讨论、质疑。

  学*步骤:

  一、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朗读课文

  三、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来叙述的,谁能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给同学们讲述这个故事?

  四、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以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爸爸、妈妈。爸爸孝顺、有责任心奶奶仁慈和善良、爱孙子妈妈温顺明理,也孝顺我乖巧、懂事

  五、请谈谈这个家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和睦,温馨。互相体谅、关爱家人。这是个互敬互爱,充满着骨肉之情的家庭。这个家庭是非常团结幸福的,他们都能顾全大局,为他人着想。

  六、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进行讨论(提示:从关键句、关键词入手,注意语言的品味)(学生读书,圈点、勾画,讨论。每个小组可由一人记录通过讨论所形成的问题)。

  七、学生把有关问题提交上来,老师归纳组合,讨论发言,共同探究。

  八、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九、迁移拓展,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发一条短信,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十一、结课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十二、布置作业

1、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2、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散步》教学设计2

  一、整体反思

  我设计的教学时间是45分钟,教学的重点是:人物语言中流露出来的爱,教学难点是:以小见大,通过生活小事反映出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教学目标分别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孝敬长辈、尊老爱幼的情感;2.体会情感,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感染和熏陶;过程与方法:1.设置"悬念",让学生自由猜摩,深化课文的主题;2.查找质疑,让学生自主学*和探究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挖掘本文的主旨;知识与技能:1.闭上眼睛听读,感知课文部分内容,对下一部分内容进行猜想。2.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与"猜想"内容进行比较。

  优点:1、能结合学生实际及教材的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时间设置合理,用45分钟的时间,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的确定合理;

  缺点:1、教学目标设置过多;

  2、知识与技能目标设置欠合理,像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教学过程设计反思

  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导入语,我设计的是播放《跪羊图》这首歌,主要是营造气氛,播放结束后就以"香九龄,能温*"的故事引入课文;

  教学的第二步是"猜摩"教学:听朗诵,当读到"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停止播放,让学生来讨论"我和妻子该怎么办?"有那些方案?

  教学的第三步是课文研究: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朗读的方式进行快速阅读并以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找出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并生生、师生解决。

  教学的第四步是深挖主题:围绕"文中谁的权力大?"来展开讨论。

  教学的第五步是归纳总结并展示"板书"。

  以上五个步骤,我认为设计得好的有

  1、第二步"猜摩"教学,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朗读,听到有"分歧"的地方,教师让学生进行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主题的理解埋下伏笔。

  2、第四步深挖主题,教师只设计了一个问题"文中谁的权力大?"展开讨论。其实教师出示的是一个错误的结论,让学生进行圈套,学生通过争论才发现这样一个家庭是没有权力之分的,这时才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是用来挖掘主题的。

  不足之处:1、导入语重复,一首歌、一个故事显得多余,二者只能取一。

  2、教学的第三步,交待不清楚,教师的引导没有设置进去,随意性强,可以分段进行布置任务,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对主要问题的质疑。

  3、板书设计标识性不强,不美观,应改为箭头可能要直观些,更容易体现主题。

  三、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反思

  1、对比教学设计不错,学生"猜想"的与作者写的进行对比,加深理解,深化主题。

  2、阅读指导到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

  3、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恰当,能够较好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不足之处:1、学生自主学*时没有设计教师的引导,没有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筛选,应学会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有意义的问题。

  2、教学第三步未能充分考虑和体现学生要求,没有划定范围,使学生漫无边际,要分段布置任务,让学生有的放矢。

《散步》教学设计3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 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 作者)

  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朗读任务: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

  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第四小组——旁白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圈点勾画

  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散步》教学设计4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

  二、教学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在散步这一*常之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语文与自我”的一个展现层面,以“自我”为核心,紧扣“亲情”这一单元主题,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的亲情世界。同时与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科学精神)、第六单元“人与社会”(想象世界)相衔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三大板块诠注了全新的育人观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的适应期,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注重理解、审美、创新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能力。

  但是,对于我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惯,缺少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体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感情较为淡漠。在语文知识方面,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知识的了解不多。

  (三)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确学生是学*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要求。课文《散步》以“人与自我”为主线,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突出人文性教育,让学生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体悟生命与责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散步》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故事美、情感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审美阅读进行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紧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之美的体验。

  当然,语言的学*、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能让学生的聚焦课堂,关注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学*空间。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适时的点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作为起始年级,注重学生课前字词预**惯的培养,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关注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活中的浓浓亲情,让学生在家庭里、生活中学会尊老爱幼,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同时教会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析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

  (二)难点

  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对于人生阅历尚浅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从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明确自己现阶段责任并力争做有责任意识的人做起。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练笔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字词的预*、积累工作。

  2、电教准备: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问题激疑,情境导入。)

  (聆听音乐《我们的田野》,播放关于春天田野美丽的图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师:同学们,当你置身于美丽的田野风光时,你最想干什么?

  生:(回答。)

  师:散步,多么惬意的事情,欣赏美丽的景色,满怀美好的心情。今天,让我们用这份美好,学*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文章——《散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一方面起始年级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学会课前利用工具书学*,养成良好的预**惯。另一方面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完成让学生感知文中美的故事,锻炼学生概括能力。)

  1、读前工作

  ⑴ 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 qí ) 霎时( shà )

  拆散( sàn ) 水波粼粼( lín )

  ⑵ 出示问题:文章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适时点拨。

  ⑴ 两个字概括故事内容。

  ⑵ 文中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⑶ 关注记叙要素,用一段话概括故事内容。

  4、教师归结:我们于*常小事中感知到故事的美。

  (三)合作探究,品析情感。

  (设计意图: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文本有进一步的关注,以情感为主线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关注人物,美的人物为美的情感做铺垫;学生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情感,并能深层次地探究作者的写作主旨,感悟作者对于生命与责任的思考。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1、学生合作、探究。

  2、教师适时点拨,归结。

  3、探究内容。

  ⑴ 世间万物皆有情,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亲情。

  ⑵ 在充满浓浓亲情的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请圈点勾画文中语句并具体谈谈。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点拨。)

  母亲:年迈、顺从、谦让。

  “我”:孝顺、有责任感。

  妻子:贤良、温顺。

  儿子:顽皮、有灵性、懂事。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大家彼此谦让、互敬互爱。

  ⑶ 文章在表现“亲情”的同时,还有作者理性的思考,在文中找出(圈点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提示]:生命与责任。(探究并朗读感悟。生命:重点探究第四段;责任:第六段、第八段,重点探究第八段。)

  ① 关于第四段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提示]:“这一切”包含的意象:田野、新绿、嫩芽、冬水。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生命律动。

  ② 关于第六段、第八段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示]:我和妻子都属于人到中年,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人,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责任重大。“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出于对各自背上的亲人的关爱,出于对生命的赞美和爱护;正如作者自己说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补充: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莫怀戚《<散步>的写作契机》

  ③ 教师归结:美好的情感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更需要我们用行动去珍爱。

  (四)教师归结

  (设计意图:把握知识;升华情感。)

  初春田野 ——生命

  分歧 ——亲情

  背 ——责任

  (五)创新表达:围绕“亲情”学生完成仿写训练。

  (设计意图:句式训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亲情感悟的思索和分享;“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练笔。)

  1、教师导入:普通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丽的亲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以小见大”。 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浓浓的亲情,请同学们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亲情,按照要求完成仿写练*。

  2、仿写句式

  要求:按照句式,围绕主题完成仿写练*。注意“小事情”中见“大情感”。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亲情是 , 。

  亲情是 , 。

  3、学生完成之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评价。

  (六)结束语

  亲情,是人生永恒的美丽。高尔基说过:在岁月的长河里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亲情,最难以割舍的还是亲情。

  我想,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地诉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无偿给予,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真诚的回报。

  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同学们,但愿这节课能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

  (七)作业

  课外小练笔:写自己家庭生活中*凡而感人的亲情故事。尽量用上“以小(事情)见大(情感)”的写作手法。

  附:板书设计

  初春田野 ——生命

  分歧 ——亲情

  背 ——责任

《散步》教学设计5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景色美、亲情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少个日落,多少个清晨,我们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园的小路,散步在乡间的田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二、“三读”课文

  通过“三读”课文,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和语言美。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是叙事散文,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教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并出示幻灯片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框架。

  可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

  (尊老与爱幼最好由学生总结出。)

  2、二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

  (1)学生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老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提问:营造一个如此和谐的家庭,奥妙在哪?

  (引导学生扣住“尊老爱幼”“责任感”)

  (4)投影出名人名言,学生一起朗读

  ①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②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

  老师总结:培根的话让我们想到了中国已传承几千年的美德:孝。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说说“孝”的写法。

  3、三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做适当的点评。

  (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

  老师做一个示范,我选择一句具有“对称美”特点的句子

  进行赏析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

  赏析: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

  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在这里大词小用,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三、教师小结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上,它们等值。(毕淑敏《孝心无价》)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有感而发,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拟了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让互敬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亲相爱

  横批:和谐一家

  把这副对联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祝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相亲相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

  板书设计: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路线的分歧走小路(母亲)

  分歧的解决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散步》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写法。

  2、学*课文优美的语言。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人性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写法。

  2、学*课文优美的语言。

  难点: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人性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有许多*凡小事,然而就这些*凡的小事透露出父母祖辈浓浓的关爱,传达出温馨的亲情。让人回味,令人感动,请同学们回味这些美好的时刻,并讲出来大家分享。

  导入对《散步》的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⑴ 用一个词概括本文事件。

  ⑵ 简述文章内容。

  ⑶ 这一家人在散步过程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2、听读后,抽生用一个词慨括本文的事件,并简述本文内容。谈谈课文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注:散步。这是一家四口散步的过程。开始我让母亲去散步,母亲很顺从地服从了我。后来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体现了尊老爱幼、温馨和睦、互敬互爱。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讨论:

  ⑴ 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作者是如何选择的,请谈谈他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⑵ 找出你认为最能够打动你的段落或最有价值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一下。

  2、交流:

  注:

  ⑴ 我选择了走大路。在尊老和爱幼的天*上,作者倾向了尊老。因为母亲老了,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从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贤惠。母亲慈爱,儿子活泼可爱。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温馨和睦。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之举──(英)培根。

  ⑵ 谈一谈你认为最能够打动你的段落或最有价值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注:

  ⑴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明确: 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体会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⑵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明确: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活泼。

  ⑶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明确:母亲老了,儿子成长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这样母亲自然听从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年幼,现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⑷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明确:为选择行走路线形成分歧,但能相互体谅达到和谐统一,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

  ⑸ 文中作者简洁地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美好景色,巧妙地衬托了一幅充满情趣的生活画面。请找出描写景色的语句朗读并谈谈你的感受。

  提示:春的气息,充满生机,高歌生命。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看出春天是美的,有意思的。

  生活幸福,其乐融融。

  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描写的景物美、体现的人情、人性美。

  四、重点研读,深化主旨

  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这是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五、创维空间,拓展练*

  1、消息:

  老师曾在看到报纸上有一则消息:“国庆节放假前,有许多人往养老院打电话,想在黄金周期间把老人送去托养。这样,他们便能安心地带着孩子出游,因为养老院有人照顾自己的老人。”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尊老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大力的传承和发扬,这样让中华民族的这一夺奇琶在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开得最艳、开得最美。

  2、课堂调查:

  ⑴ 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⑵ 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⑶ 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注:从刚才的调查结果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对父母关心太少、理解不够)

  (学生交流短信)

  课堂总结:其实,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心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亲情、珍爱亲情。让我们一起用爱担起家庭的责任,用情担起社会的责任,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动听、最优美的旋律吧。最后老师把这一首《让爱住我家》送给大家。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

  六、亲情放送,课后作业

  1、(多媒体播放 flash《让爱住我家》)

  谨以此片献给那些热爱家庭的人们,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

  2、课后作业:

  学*了本文,你一定有万千感慨吧,请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拿起你手中的笔,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下你现在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附】《散步》课文解读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玲珑剔透、含蓄蕴藉的精美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品读这篇文章,如同在做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一、以小见大的构思美。

  本文在构思上颇有特色,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选取家庭生活中一个美丽而*凡的镜头——散步,来揭示亲情、生命、伦理的重大主题。“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样以小题材来表现大主题,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范例。

  二、蕴含诗意的画面美。

  本文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只有两处:第一处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透露出春的气息和生机;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惜。两处景物互相呼应,如同两幅美丽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盎然的生机,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三、耐人寻味的朴实美。

  纵观整个行文,除文末有几分含蓄外,其余则明白如话,朴实但却耐人寻味。如:“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四、摇曳多姿的对称美。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互相映衬,摇曳多姿,很有情趣。如:“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等。仔细揣摩这些对称的句子,却大有意味: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五、意蕴丰富的主题美。

  本文虽然写了一件小事,但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文中一家人互相关怀、爱护、体贴,谱写了一首动人的亲情之歌。文中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孙子受其影响,懂事、孝顺,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之美。文中“我”和妻子是中年人的代表,这个形象具丰富的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散步》教学设计7

  一、引言揭题。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生于重庆,当代作家,20xx年7月27日15时45分因病在家中不幸去世,享年63岁。

  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美文《散步》——

  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生命的层层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二、走进课文。

  1、分层次练读:

  第一步:你就是作者,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第二步:读好文章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第三步: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

  2、分角色朗读:

  【旁白】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莫怀戚准备和母亲、妻子和儿子到田野上散步。

  【母亲】你们去吧,我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莫怀戚】妈妈,正因为如此,您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那好,我去拿外套。

  【旁白】老奶奶现在很听莫怀戚的话,就像莫怀戚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莫怀戚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莫怀戚和母亲走在前面,莫怀戚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旁白】一家人都笑了。

  【旁白】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我要走大路,大路*顺。

  【儿子】我要走小路,小路才有意思呢。

  【旁白】不过,一切都取决于莫怀戚。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莫怀戚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莫怀戚的。一霎时,莫怀戚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他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他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莫怀戚决定委屈儿子,因为莫怀戚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莫怀戚】走大路。

  【旁白】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她对莫怀戚说:

  【母亲】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旁白】小路那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样,一家人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莫怀戚蹲下来,背起了母亲,他的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莫怀戚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莫怀戚的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莫怀戚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莫怀戚背上的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文本探究。

  (一)课文的标题

  试着给课文再拟一个题目。

  师生交流:

  整个世界的分量――扣住了结尾,有哲理的感悟;

  生活之美――家庭生活的美,瞬间之美,细节中渗透了亲情;

  小路亲情――儿子孝敬母亲,祖母呵护孙子;

  其他题目:情满小路、春天的步伐、延续生命、三代同行、幸福的家庭、亲情无边、分歧、大路小路、责任、背起整个世界、春意、呵护生命、小事情深、选择、温馨瞬间。

  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这篇散文为了表现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作者又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生活中极普通的事情——散步,这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二)课文的景物

  1、请读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

  2、说说课文景物描写的作用

  师生交流: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文中两处对初春的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这轻描淡写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三)课文的波澜

  波澜:比喻文章的起伏、曲折和变化。

  例文讲解:

  求职始末

  大学毕业才两年的舒*下岗了。

  为了生活,舒*不得不四处奔波,终于一家有朋友的公司答应他去应聘。有复试时,他与一位业务经理因意见上的分歧而发生了争执,他那桀骜的个性使他的言语犀利而偏激,令经理十分尴尬,结果他落榜了。

  舒*连遭重创,心灰意冷。想到年迈的父母正巴巴地盼着享儿子的福,想到相恋两年的女友因自己境况不佳而常闹分手,想到自己才华横溢而无处施展,他绝望了,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恰到此时,那家公司的朋友找到他,将他从死神身边拽了回来,同时带给他一张一聘请书。原来那位经理经过冷静的思考,认为舒*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高薪聘用他。舒*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第三周星期一,舒*早早地来到公司门前,却见一张通告赫然映入眼帘:“鉴于舒*先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本公司决定予以解聘……”

  教师引导:

  抓“分歧”,道亲情:妻从夫、祖让孙、子背母、母背子。

  (四)课文的人物

  结合语言材料,说说文中四个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教师引导:

  “我”——善良孝顺、关爱母亲(庆幸母亲熬过严冬、劝母亲散步、决定走大路、背母亲)。

  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听我的)。

  儿子——活泼听话,聪明伶俐。

  母亲——老迈、顺从、善解人意、慈爱亲切、爱护小辈。

  (五)课文的“我的”

  圈出课文八处“我的”并体会。

  教师引导:

  母亲是我的,妻子是我的,儿子是我的,自然,责任是我的,幸福也是我的。作为中年人,肩上固然扛着责任,但何尝不是堆着幸福——被依靠的幸福、被需要的幸福、被信赖的幸福。

  (六)课文的语言

  我喜欢( )这个句子,因为它( )。

  教师引导:

  1、有一种句式庄重之美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句紧扣“散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句式写得很庄重,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有一种情趣昂然之美: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3、有一种含义丰富之美: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4、有一种句式对称之美: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投影显示:欣赏课文中对称的句子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七)课文的主题

  课文哪句点明了主题?你为什么认为是这个句子?

  四、知识延伸

  这样写亲情作文

  亲情是一声亲切的呼唤、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体贴的动作和一阵揪心的牵挂。亲情作文突出一个“情”字,必须抓住一个“人”。

  一、人物描写最好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二、必须有一件典型事例作为详写的材料,再选取2—3件事例略写,形成衬托。

  三、心理描写应当放在结尾处,与开头处对亲人的误解或者矛盾形成对比和照应。

  四、简洁的景物描写往往能很好的衬托人物的心态,与叙事结合,可以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五、不要过多使用感叹句,感叹句抒情往往会成为“虚情”。

《散步》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分歧”等字词;感知亲情。

  2、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开门见山、细节描和以小见大、结尾点题的写法,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细读品味课文,让学生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真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品味课文,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味课文表现的人性美。

  2、课堂迁移,学以致用。

  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设想

  《散步》一文的题材极其*凡,意蕴却十分丰富。细读品味可从中领悟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在适当之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采取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学*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表现的人性美。针对目前大多数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少与家人在一起的实情,教育让学生以后要更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次机会,处理好家人关系,努力创建一个和美、温馨的家庭。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 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一)学生自己 轻声朗读,思考回答下边问题: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给这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

  ( ) 的家庭

  ( )的我 ( )的母亲

  ( )的妻子 ( )的儿子

  (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有一个苹果或一束花,你最想送给哪一个?为什么?

  (略)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都喜欢这样的家庭。当然,如此温馨家庭,是数不胜数,人们常说,家是爱的港湾,**淡淡的生活,往往蕴含着亲情的琼浆,即使是一次极*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那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全体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内容。

  要求:

  1、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读准下列字音:熬 (ǎo ) 粼(lín) 霎(shà) 咕(gū)

  2、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或理解的角度,请你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A(亲情)B三代C温馨的`家庭 D一家人)……

  3、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以下举学生部分发言)

  喜欢文中“我”,因为他有责任感,孝敬老人……

  喜欢文中的“母亲”, 虽然自己腿脚不灵便,但她深爱孙子,宁愿受累选择了大路。

  喜欢文中“‘我’的儿子”他聪明,可爱,听话……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师生评价。

  4请复述课文内容。(略)

  三、品读文段,美点寻踪。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句段,并从思想内容、文章的自身语言和结构特色等方面说说美在哪。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评价。

  2、提示:写人的写景的句段,可从用词或修辞去欣赏。示范:a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开头有诗意的镜头。B“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地新绿随意的铺着”

  3、美点寻踪: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的句子,并说说为何喜欢?

  4、学生发言,然后师生评价。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2: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3: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责任,这就是尊老爱幼美好家庭,,结尾点明题旨。句式整齐、对称)

  例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写出孩子的活泼、可爱,聪明)

  四、问题探究:

  1、当散步发生分歧时我是怎样处理的?我为什么这样决定?

  (委屈孩子决定走大路,儿子小我可以背他,母亲老小路不好 走。)

  2、 “我”本来决定走小路,后来为何又走大路?

  (走小路应该爱是母亲的决定,我尊重母亲。这个决定更完美,这才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3、文章结尾作者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题目《散步》是从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从另一个角度给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展开想象 体验感受

  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爽快地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略)

  七、比较阅读,学法实践。

  要求:读课后“‘研讨与练*三’”短文:《三代》,试着实践学法:

  (1)重拟标题;

  1、让学生自读、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后加以点评、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 ①交叉路口 ②一家人 ③感人的画面 ④责任 ⑤背影 ⑥ 爱……[来源:学.科.网Z.X.X.K]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略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2)品读文句,美点寻踪: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回答::

  “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感受到“爱”的温暖,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先生”。画面真美、感人。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表现出 那“先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略)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我们采用先“阅读感知内容,再品读寻踪美点”的方法学*这两篇文章,这是我们学*美文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按这方法去学*美文。

  八、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背母、背儿

  走大路

  我 妻子

  走小路

  走小路

  母 亲 散步

  儿 子

  教学反思:因为本文短小,设计教案之时,按照我们读文的思路,采用问答形式,由“感知 ”而至“品味”,让学生掌握欣赏美文的基本方法,同时我结合课后的短文《三代》设计了“课堂迁移”,让学生“现蒸热卖” 学以致用 。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课上只作点 拨、指导。在设计问题时我考虑到学生的理 解能力,课上引导多读文段,尽可能使他们从文中找到答案。结果学生讨论发言较积极,课堂气氛还比较活跃,达到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就是“品读文段,美点寻踪”之时,可能由于*时认真学*好读书的学生不很多,加上*时的训练没有充 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 理解和回答的能力,所以发言的 常是那部分爱学*好读书的学生。今后在备课、设计教案时,要尽可能考虑到班上的大多数人,尽力做到既备课又备人,多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回答问题能力的训练。

《散步》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教学】

  1、整体感悟课文。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三、小组合作学*,自主探究。

  四、小组学*,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六、拓展,展开想像

  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散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随时批注阅读的心得、体会,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学*本文独特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借鉴,选取一角度,学写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

  德育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文章写得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章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必然会遇到困难障碍,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品评,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点拨即可。

  ●教学准备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带、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明确课文主旨;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包括对一些或用词生动、或句式精美、或辞格丰富、或描写细腻、或情感丰厚、或意蕴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读课文,学*说话,表现自己生活中对亲情的感悟。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播放《白发亲娘》歌曲,学生边听歌,边欣赏画面。听毕,教师深情吟咏: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妈妈,是我们每个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们爱妈妈!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时,妈妈衰老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板书文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新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掌握音、义。

  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学生词语积累情况。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汉字注音。

  fēn qí( )xìn fú( )chāi sàn( )

  霎( )时水波粼粼( )嫩( )芽熬( )过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各得其所不知所措委屈

  教师选两位同学回答。

  明确:(1)分歧 信服 拆散 shà lín nèn áo

  (2)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选一个同学示范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注:“/”表示大停顿,“∥”表示小的停顿,“///”表示更小的停顿。“ ”表示重读)

  3.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体味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三、请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1.先请几位同学依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的人物。

  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祖孙三代人;(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4)老年人、中年人、少年;(5)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

  教师在同学表述的基础上,板书: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2.师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爱是桥梁,爱是纽带;(3)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4)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5)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6)互相爱护、尊重、体贴的一家人;(7)幸福家庭;等等。

  教师顺势出示板书:

  四、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或强大的震撼力或思想教益等方面的内容,集体交流阅读心得,教师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指导学生可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辞格丰富、描写细腻、情感丰厚、意蕴深刻、角度独特、手法别致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学会圈点、摘录及批注。

  2.学生自由阅读,对课文进行“美”点追寻。教师巡视,掌握大概情况。

  如:有的集中在对文章语言的赏析方面;有的聚焦于文章的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有的着眼于文章写景的两个段落的分析等等。

  3.教师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集体交流,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起他们注意,激发他们深入探究。

  赏析文章“语言美”,可能会有如下一些问题: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提问:这四个人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可从再现生活和体现儿子对母亲的匠心独运的爱这两个角度思考。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提问:去掉“熬”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从母亲的现状(思想压力和身体状况)角度考虑,“熬”字有“忍耐压力、折磨,承受艰苦”的意思。

  (3)后来发生了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提问:“分歧”“责任”用在这里,有大词小用之嫌,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写小事用大词,显然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

  (4)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问: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提问: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句子吗?

  明确:句式整齐、对称,有一种独特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慈母孝子之间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类似的句子还有七句,此处省略。这种对称的句子为文章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关于文章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可能会有如下问题出现:

  (1)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明确:文章选取家庭生活中*凡而又内涵丰富的一个镜头——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间真情,表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小见大,很有艺术性。

  当然,也可以说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创意。如有的同学以“责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ēi)”为标题,教师应当肯定。

  (2)“文似看山不喜*”,本文情节简单,作者却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思,奥妙在哪里?

  明确:本文作者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情节的起伏跌宕中,体现了一家三代人温和、谦让、体贴的浓浓的亲情。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提问:这一“前”一“后”,一“叫”一“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动人情景?

  明确:写出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提问:“我”为什么要委屈儿子,“我”处事的原则是什么?

  明确:“我”“走大路”的原因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孝敬;母亲改变主意,顺从孙子,是对孙子的怜爱。这段话表现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骨肉亲情,从中看出“我”处事的原则是“孝”。

  关于文中两个写景的段落,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写景笔墨简省,有神韵,教师可适当引申:第四段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和礼赞。第七段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的珍爱。两处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五、悟读课文,设置情境,练*说话

  假如,当你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为一件事有了分歧,后来分歧得到了圆满解决。请仿照课文相关情节,学说一段话,要注意刻画家庭成员,如神态、语言、心理等。

  选几位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小结

  莫怀戚先生犹如一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凡的一个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语言优美凝练、细节动人,景物描写富含意蕴,值得借鉴。是的,亲情是美好的,它像美酒一般的醇香醉人,像橄榄一般的有滋有味。我们在成长中解读亲情,我们在成熟中品味亲情,传递亲情。

  七、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再写一句。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阅读课本P127林文煌的《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写作活动设计

  (1)少年的时间,许多是在家里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散步》就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有趣,容易触发联想,从而产生写作欲望,请通过生活细节来展现你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2)本文写景饶有诗意,也有深意,试选择你熟悉的并有所感的一景,也作这样的描述,注意抓住特点,表达自己的感情。(100字左右)

  2.关于组织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的设想

  现代家庭中,我们无不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有些过于*淡,你忽视了;有些比较常见,你没在意。请从记忆的沙滩上捡拾这些漂亮的贝壳吧,那就是你闪光的童年。以此为话题,组织一次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

  3.星期天,给同学们布置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 ,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给他们一次成长的机会,在实践中,让他们感悟亲情。

  4.探究性思维训练

  课文中,在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决定委屈儿子时,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和妻子的反应,你能对此进行合理而又大胆的想像吗?

  ●备课资料

  《散步》的语言美

  《散步》的语言凝练而又朴实,下面选几个例子作一番简析。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话初看上去,好像就告诉我们:谁,在田野散步。若真是这样,冒号后几个词语的位置就可以调换了。而实际上,原句一经打破,它就不能再现生活:(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2)是“我”陪伴着“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带着“我的儿子”。生活为何要安排得这般有序?其一,“我的母亲”老了,到了晚年,她最需要相伴的,自然是“我”这个做儿子的;其二,儿子有妻子带着,自然也就不会太“放纵”;其三,假如妻子走在前面,母亲的视线就势必会受扰,这样,母亲就不能静下心来去感受春天,感受生命。生活的有序安排,体现了一个做儿子的对母亲爱的独运匠心。

  (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里,儿子为什么就不能“抱”?细究起来,初春的田野小路很潮湿,如果是“抱”,身子容易倾斜而滑倒,况且儿子还“很胖”;再说了,“抱”容易挡住视线。一个“背”字,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在这里,却倾注了一位年轻母亲对儿子深情的爱。

  (3)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的前半截读来不是很通畅。改成“但我和妻子都走得很慢、很稳、很仔细”怎样?改后确实通畅多了,可在“我”和妻子背上的,是我们精神的全部寄托啊!如此一来,母亲和儿子就是再轻、再不重,“我”和妻子也只能是走一步,站稳了,仔细看好了下一步,之后才敢向前挪动……这种节奏,与作者笔下的语言节奏是同步的,体现了“我”和“妻子”重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滴水中见太阳光辉。上面三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散步》一文语言*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的特点。读它,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觉得有滋味。

《散步》教学设计11

  活动目标

  1、理解上下、前后、旁边、中间等方位,能根据故事内容中的空间方位移动身体。

  2、愿意尝试创编散步路线并能用方位词描述出来。

  3、乐意参加游戏,体验空间方位游戏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故事内容中的空间方位移动身体。

  难点:愿意尝试创编散步路线并能用方位词描述出来。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内容。

  2、物质准备:

  (1)各种场景池塘(无纺布制作)、干草堆(户外积木堆成)、磨坊(纸房子)、篱笆(屏风)、蜜蜂房(拱形门)、拱形桥、房子、大树。

  (2)《母鸡萝丝去散步》路线动画、散步音乐。

  (3)水彩笔、纸。

  活动过程

  一、回顾《母鸡萝丝去散步》故事中母鸡散步的路线,激发幼儿兴趣,理解上下、前后、旁边、中间等方位。

  1、 教师提问引出活动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一起分享过的故事中有一只母鸡,它叫什么名字啊?那故事中的萝丝去干什么了?它先去哪里散步?它是怎么走过去的?

  2、 幼儿回顾母鸡萝丝散步的'路线并描述出上下、前后、里外、中间等方位。

  3、 播放《母鸡萝丝去散步》路线动画进一步感知空间方位。

  二、幼儿根据母鸡萝丝去散步的路线指令进行游戏,感知上下、前后、旁边、中间方位。

  1、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们都熟悉了母鸡萝丝的散步路线,今天母鸡萝丝想邀请咱们班小朋友和它一起去散步,我们快行动起来吧。

  2、幼儿根据教师指令进行方位游戏。(幼儿分男女组站两队,根据指令移动自己的位置) 3、小结分享:幼儿表达出自己走的路线

  三、能运用上下、前后、旁边、中间等方位,分组尝试创编散步路线图。

  1、教师指导语:“刚刚母鸡萝丝在散步时发现总有一只狐狸跟在它的身后,它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想请你们帮他设计几条新的散步路线,让狐狸不再跟在它身后,你们能帮他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吗?。”

  2、介绍材料,幼儿表达可以从材料的什么位置经过。

  3、由教师带领分为 3 组,进行绘画路线创编。

  4、3 组幼儿根据绘画创编路线尝试搭建路线后进行尝试。

  5、每组幼儿分别分享路线,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路线根据指令进行尝试。

  6、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总结

  数学活动总是给人感觉枯燥无味,本次活动运用绘本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引发幼儿主动游戏。在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散步》教学设计12

  【背景】

  本人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对亲情,友情都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理解。看到散步这一课,觉得它如同一股暖流注入心田,能够洗濯我们麻木的心灵。它的文字含蓄而优美,意境宽广而深厚,虽是简单的一件小事散步,却真正能唤醒沉睡的亲情的细胞。

  我选择这一课的最大原因是现在有很多的单亲家庭,常常听到学生抱怨亲情的冷淡,不知道亲情到底在那里,我就想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体会到亲情不是轰轰烈烈的,不是狂风暴雨似的,它如同和风细雨,慢慢的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灵。同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亲情,特别是家中的父母正在承受着维护亲情的巨大使命。

  本着美好的愿望,希望学生通过这一课会真正的体会到亲情的力量,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孝敬父母,我精心的准备了这一课。

  【设计理念】

  1、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转变角色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的学*方式,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2、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体会“我”一家人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个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3、感受亲情,理解中年人的责任感以及生命传承得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2、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课文的主要)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三、合作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

  ⑴通过散布,些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母亲老了”──“他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⑵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的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⑶“我”是一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渗透这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有: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此处作者用了一个类比,在严重关头,民族领袖往往决定这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家庭中也是这样。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2、这篇文章你有那些问题没弄懂?

  a、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b、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c、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进行学生的合作学*的写作意图。

  明确:

  ⑴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四、品味语言

  1、景色描写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2、对称句子。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教学反思】

  这堂课有成功也有失败。

  主要的缺点是缺乏必要的情感,上课时喜怒不形于色,讲课时缺少激,而只是把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解,挑断作者感情发展的流程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学*的兴趣。这都是本人经验不足,稍显紧张造成的,今后在工作中还需继续努力。

  本堂课我觉得贵在很好的把握住了新课标的理念:

  1、在自主学*的基础上再进行自主的合作学*,层层深入,使学生体验更多学*的乐趣。

  2、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3、注重文本,重视朗读教学并进行语言的积累。

  4、老师与学生处于*等的地位,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给予适当的鼓励,使他们很乐于展示自我。

《散步》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

  1.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2.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3.通过分析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困难和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我们今天就来学*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和睦友爱家庭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配乐)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基调深沉而欢愉,语气温和,亲切庄重,语调*稳。

  2.知识抢答

  读过课文,老师来考考大家:

  (1)散步时间是?(初春)

  (2)散步地点是?(田野)

  (3)文有哪些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4)散步的途中发生了件什么事?(分歧)

  (5)分歧是怎样解决的?(母亲作出了让步,选择了走小路)

  (6)请据以上问题的答案概括文章内容。

  三、再读探究

  1.赏读美句

  要求: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讨论: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板书设计

  母亲――善解人意 我――温和稳重

  母子情 珍惜亲情

  夫妻情 珍惜生命

  祖孙情 互敬互爱

  妻子――温柔贤惠 儿子――聪明懂事

  3.感悟作者的`情意

  大家说了如此美丽的句子,现在老师来大家一起赏析这一句“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怎样理解“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的?

  ――尊敬老人,爱护孩子。

  4.请举一个你身边的例子,说说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师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

  四、小结及布置作业

  通过学*这篇课文,写一写“我理想中的温馨的家庭”,作为本周的周记。

《散步》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人物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人物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同学们我们最*刚写过作文“我家的财富”,许多同学这样写道:我家虽然并不富裕,但我家有一份最珍贵的财富,那就是爱。是啊,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它给了我们无限的关爱与温情。今天我们就跟随莫怀戚一家的脚步,去感受一下他们家最珍贵的那份财富。(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读前工作,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 qí ) 霎时( shà ) 信(xìn)服

  水波粼粼( lín )嫩(nèn)芽

  散:sǎn散文,松散;sàn拆散,散步

  2、用一句话来概括。

  提示: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在初春的田野上,我和母亲、妻子、儿子一起散步)

  与文章第一段进行对比(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第一段交代了地点、人物、事件,但是语序上做出了调整,更加强调了散步的人。

  三、品读课文,分析情感。

  1、赏析第三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在这里谁本来是不愿去散步的,为什么?母亲身体不好还能从哪里看出来?引出第三段,赏析“熬”字。熬:忍受,忍耐,“熬”字更能体现出母亲度过冬天的不容易,表现了母亲因年老体弱而艰难过冬的痛苦情状,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太迟了,太迟了”“总算来了”可以看出“我”的焦急与迫切,更能看出对母亲的那份疼爱。

  齐读第三段

  2、赏析第四段,指导朗读。

  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既烘托出了一家人散步时的祥和欢乐的气氛,也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获得新的活力!

  重点品读“咕咕”,可以让学生不同声调地去读,感受泉水起着水泡的活力。

  齐读第四段。

  四、抓住冲突,深入理解情感。

  1、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但是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什么原因呢?

  (母亲年龄大了,当然想走*顺好走的路;儿子还小,想走有意思的小路。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小路有意思?大路*顺好走,小路蜿蜒但有意思,母亲身体又这么糟糕。)

  2、“如果你碰见了他们,你会帮助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替他们选一个合理的办法。”

  作者最终做出了什么选择?为什么?(补充:伴同母亲的日子不多了。)从中看出了作者的那份孝心。适当点一下妻子的贤惠和儿子的懂事乖巧。

  3、但是母亲又是如何选择的?母亲选择走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可以让儿子背着过去,母亲主动做出了退步,雍容大度,而且方法也十分的高明。

  所以最后一家人在阳光照耀下,愉快地走向那条小路。

  齐读第八段,谈一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世界”大词小用。

  (作者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世界”一词形象地表明了作者和妻子对生活、对家人的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品味冲突,升华主题

  1、在散步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小分歧,但是正是在这冲突中让我们格外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温馨、幸福与美好。

  那么,在这个家庭解决分歧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我们从作者莫怀戚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这个家庭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儿子尊重孝敬老人,事事先考虑老人,这些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就形成了这个家的家风。

  创作背景补充,所以一个家只有有了孝,有一个良好的家风,这个家才会和谐美好。

  2、莫怀戚写出了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从写作方面你可以向他学*到什么?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语言方面:环境描写

  结构安排:重点写矛盾与冲突

  ……

  六、小练笔(作业)

  假设:周末写完作业你终于可以看会儿电视,期待已久的动画片马上要播出了,但这时姥姥却提出十分想看戏曲频道,请你发挥合理想象,续写一段话,要求写出具体解决冲突的过程,并且在其中能够体现出你家的良好家风。

《散步》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线条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灵魂,无论是书法还是传统中国画,线条都是其代表性元素和主要的艺术语言,而本课更是做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借德国画家保罗·克利的艺术主张和他的圣经之语:画画是“拉一根线条去散步”。用西方的思维创作形式,融合东方的笔墨情趣,让学生感受理解画画可以是拉一根线条去散步。用水墨线条的形式自由涂抹,感受中国笔墨宣纸之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悟水墨线条之枯、湿、浓、淡、曲、直、粗、细、断、连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故事或音乐情境中自由随性地运用墨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笔墨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

  《拉根线条去散步》是以水墨为表现形式,侧重比较随性地拉变化的墨线,在故事和音乐的情境中去自由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情感,发挥想象,添笔成画。学生在《拉根线条去散步》的学*中自由抒**感,体现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培养健康人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感受水墨线条丰富的表现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故事和音乐情境,让学生自由随性地拉根变化多端的水墨线条去表现画面表达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由随性的水墨表达活动过程,培养对中国水墨画的兴趣,自由表达的创造力,感受自由表达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丰富多变的水墨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故事或者音乐情境中,大胆运用丰富多变的水墨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使笔墨的表现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墨工具材料、水墨范作若干、

  学生准备:宣纸、毛笔、水罐、毛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探线之美

  (丝带舞)师:在舞蹈家的手中,一根丝带千变万化,你也来试试,跟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挥舞手中的彩带吧!(播音效)

  一根细细长长的彩带(教师画)在大家的手中,造型各异,谁能向老师一样用墨线来画一下,

  刚才你的彩带挥舞出了怎样的轨迹?(学生画)

  看来线条的变化真多,今天我们就拉着线条去散步,看看,会遇见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丝带舞的视频,快速抓住学生注意力。再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线勾画出舞动彩带的轨迹,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课。

  二、随乐舞动

  感受线之灵

  1.画一画(一次作业)

  师:大画家克利曾说过:拉根线条去散步!线条是个大家族,有好多好多的家庭成员,而且长相各不相同。下面,我们来点儿音乐,跟着感觉走一走,画一画,看看谁找到的家族成员多,好不好?(学生画)

  2.评一评

  师:同学们很厉害,找到了不少家族成员。有直线、各种曲线等...曲直

  我们的毛笔分为笔根、笔肚、笔尖三部分。

  (1)(粗细对比的两张)在画这两条墨线时,你是怎样利用毛笔画出粗细不同的感觉呢?

  粗细:中锋用笔,利用笔尖部分提、按可画出粗细不同的墨线(边讲解边示范);

  (2)(浓淡对比的两张)在画这两条墨线时,又是怎样办到的呢?

  浓淡:刚才我们用中锋,现在我们来试试侧锋。侧锋用笔,利用笔肚部分接触画纸,毛笔中墨的多少,我们可以画出浓淡不同的效果(边讲解边示范)。

  干湿:毛笔中水的多少,我们可以画出干湿不同的效果(边讲解边示范)。

  【设计意图】

  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画出了各种灵动、有趣的线条,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并加以点评,从学生的作品中凝练出线条的曲直、粗细、浓淡、干湿的线条特点,是对本课知识点的一个补充,更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

  3.看一看(教师示范)

  水、墨、毛笔能画出这么多丰富变化的线条笔触,真是了不起,他们一起组成了我们的线条大家族,你看?(添画五官变成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

  通过对学生随意性的线作品添画,让学生明白,原来看似随意的线条就可以组成生动有趣的'画面,为后面的学*做好铺垫,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三、脑力比拼

  发现线之趣(游戏:蒙面猜猜猜)

  师:果然是个大家族,大家真是了不起。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吧,蒙面猜猜猜!

  游戏规则:看局部,猜全部

  你觉得这个笔触像什么呢?为什么你会那样想呢?

  粗线——树干、山石、粗壮的、坚强的、有力的……

  细线——头发、丝线、精细的、软弱的……

  淡墨痕——一朵云、一地水、雾气、轻软的、朦胧的……

  【设计意图】

  游戏环节的设置,再一次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是事物和场景。

  四、练笔成图

  体会线之魅

  1.欣赏

  师:这幅图来自我们的书本20页,来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你觉得这幅作品用了怎样的线条笔触,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对比分析)

  【设计意图】

  书本上学生的作品更贴*学生的绘画实际情况,因此带领学生欣赏书本上的范画,更有利于打开学生创作思维,帮助后面创作。

  2.示范

  师:老师今天也拉了根会变的水墨线条,让我们一起去散个步吧!

  今天,阳光明媚,我带上心爱的小狗,一起去野外、一起去郊游。走过青青绿草地,小草柔柔,花儿朵朵;看见一颗大树,好高好大,摸一摸,树皮又硬又糙;风一吹,叶子哗哗地歌唱,小狗也乐了,汪汪地叫;抬头看,天上白云飘啊飘;哎呀,轰隆隆,打雷了,乌云来了,我们赶紧躲起来;雨点噼里啪啦下来了,我发了愁,大雨哗哗,我怎么回家?咦!太阳出来了,彩虹出现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真呀真美丽!小小雨点还在飘,可是我的心情却很好!

  3.作业

  师:小朋友们,你要是带着线条去散步,会遇见什么呢?来到太空,看见宇宙飞船?快乐的蔬菜家族正在跳舞?正在教室里开Party的同学?还是,吹泡泡的小朋友?你们愿意用墨线表达你的各种心情或对大自然的感受吗?让我们也用线条在画纸上跳舞吧!”

  (提醒学生注意,用丰富多变的枯湿浓淡、曲直粗细、断连顿挫、轻重缓急等不同的水墨线条笔触,不必太拘泥于真实物象的形态质感色彩,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作业要求:(1)拉根会变的水墨线条去散步。

  (2)画出花草风雨,以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觉得美在哪里?

  评价要点:(1)你的画里水墨线条会不会变?

  (2)你觉得有没有画出故事的情境和自己的心情?

  (3)你觉得你的水墨画面是否有水墨画的感觉,美不美?

  【设计意图】

  评价时注意,从多角度去发现孩子作品中的线条之美,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欣赏自己活别人的作品,感受线条的魅力。

  五、学会应用

  享受线之乐

  今天我们拉着会变的墨线去散步,表现了一路的花草和风雨,表达了一路的欢乐和辛苦。水墨线条是不是很厉害?看,中国书法作品中就是用这样变化的线条,体现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其实很厉害的水墨线条还跑到了瓷器、衣服上。因为水墨线条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灵魂,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语言。下节课我们继续学*水墨,让我们一起期待。水墨线条会变、会散步,还会变什么?

  【设计意图】

  将水墨线条引向书法艺术,再将艺术联系生活,感受水墨线条这一艺术语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激发对水墨画的热爱和兴趣。铺垫下节课的学*,激发学*继续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拉根线条去散步》是苏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是以水墨为表现形式,是水墨一条线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侧重用水墨线条的形式,自由涂抹,感悟水墨线条之枯、湿、浓、淡、曲、直、粗、细、断、连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故事或音乐情境中自由随性地用墨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笔墨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学*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已初步接触过水墨画,自由尝试,画各种富于表现力的水墨笔触线点,一定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为本课的学*打下了伏笔,做好了铺垫。其中,如何引导学生自由的表达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尝试用丰富多变的水墨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故事或者音乐情境中,大胆运用丰富多变的水墨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使笔墨的表现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采用体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尝试体验、感知水墨的韵味。

  本课的教学体现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通过创设故事、音乐或舞蹈情境积累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提高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美术课程的实践性。学生在拉根水墨线条去散步、舞蹈或歌唱的游戏形式中运用传统水墨画媒材创造作品,增强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体现了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的特征。通过创设美丽的故事、音乐、舞蹈情境,通过水墨游戏让学生在美术学*中自由抒**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