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数学说课稿菁选

首页 / 说课稿 / | 2023-02-19 00:00:00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年月日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学*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因此教材首先安排了“说一说”让学生交流已有的知识基础,接着通过“填一填”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年月日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全面。尤其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课堂上可以通过观察、讨论等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总结,帮助学生记忆。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抓住课教学重点,突破本课判断*年闰年这个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三年级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因此,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看年历卡,知道大月和小月,了解*年和闰年的知识;探究判断*年闰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在自主合作的学*氛围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与态度:在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认识年、月、日是教学重点,*年、闰年的判断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首先,我从生活实际引入:同学们,我们居住在什么星球上呢?在地球上能看到哪些星体?随之电脑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球体在宇宙中运动的情景。继而又问:你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吗?月亮围绕地球旋转一周呢?地球自转一周呢?从而揭示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年、月、日)

  这样导入新课,一方面引起学生浓厚的学*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明确了方向。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启发谈话,课堂交流(认识年月日)

  首先,(课件播放奥运会和大阅兵的图片)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有意义的日子吗?让学生知道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时间和国庆节的时间,并让学生从两个日期里找出其中有哪些时间单位。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日子?你能完整的说出今天的日期吗?关于“年、月、日”,你又了解到哪些知识?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展开交流。通过观看图片和知识经验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年月日,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分组探究,成果交流(认识大小月、*年闰年)

  我“相信自己的学生,别以为他做不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老师绝不代替。”“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学好的方法”。所以我首先课件出示2011——2012年各月份天数统计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

  同学们,请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小组没交流一下吧! 让

  3 学生组内各抒己见,交流自己的想法,由一人执笔用表格或列提纲的方法进行系统整理。这样就给学生探究知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整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随后课件出示如下题目:

  ①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份有31天?哪几个月份有30天? ②二月有多少天?

  ③今年二月有多少天?去年呢?

  ④根据二月天数的不同,你可以计算一下一年的天数吗?

  引导学生组内总结梳理,然后再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各组代表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随时提问,本小组的其他学生也可以帮助解答。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评价及时板书要点:

  一年12个月

  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2、4、6、9、11)

  二月28或29天

  *年365天、闰年366天

  同学们,怎样才能记住大月小月的月份呢?老师来教你几招吧。我利用课件展示“口诀记忆法”和“左拳记忆法”对大小月准确识记。我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才是教师真正做由传授者到合作者、引导者角色的转变。而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交流、独立探索的机会,就是自己角色的重要转变吧!

  3、系统整理,引发思考(判断*年、闰年)

  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2月是特殊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它!引导学生利用附页中提供的1997——2004月历填写书中71页(2)的表格,并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得出“4年一闰”的结论。

  同学们总结得真好!那么,你想验证一下你的结论吗?下面就请你利用结论判断一下这些年份是*年还是闰年?(课件出示2005——2012年二月天数统计表)学生独立判断并组内交流,对于遇到困难的个人或小组我适机点拨。然后小组代表汇报补充:利用推算、公历年份除以四等方法判断*年闰年。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总结“公历年份除以四”的判断方法对于结论予以肯定。(课件演示)同学们说的真好!公历年份是四的倍数,能被四整除的一般是闰年。(课件出题)那么,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下面年份是*年还是闰年?学生计算,在公布结果时产生争议:“为什么1900年是*年?”这是引导学生看1900年2月的月历(课件出示1900年月历),并通过“你知道吗”(课件出示你知道吗)来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哦,原来在遇到整百年份时,能被四百整出才是闰年!下面我们就利用这这结论判断一下下面的年份吧!(课件出题)学生通过计算加深理解。

  (三)深化练*,拓展提高

  课堂巩固练*部分由填一填、判断、转脑筋三个部分组成,由浅入深对本课知识深进行巩固拓展练*。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既对本 5 课知识进行了活学活用,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

  (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出示课件)同学们!经过这短暂的四十分钟我们的共同探索,这你收获什么?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通过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年月日》。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了时分秒以及上册学*了“24时记时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时间单位“年、月、日”。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因而教材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2、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简单归纳等过程,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能力。

  3、通过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德育。

  在这基础上我确定了: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教学难点: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先通过一个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年历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来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1、第一层次初步认识年月日

  你能在年历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吗?用笔圈出来。

  请已经找到生日的同学圈出自己的生日。指名学生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

  继续观察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那怎样把刚才发现的一些有用的信息整理出来进行研究呢?在小组内议一议,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汇报方法。请同学再进行比较,用哪种方法来整理最合适?教师小结。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填在书上的表格里。认识大月和小月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利用表格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xxxx年的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说自己的生日在大月还是小月。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观察年历卡,通过独立思考发现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给学生的学*活动留下了较为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列表、阅读教科书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又促使学生主动地将知识条理化、结构化。

  2、第二层次记住大月和小月

  请同学用彩笔给表格图色。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很快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教师参与活动,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组织交流。如果没有学生交流利用拳头来记忆大月和小月,则由教师讲解。指名用拳头数一数。(口诀:七八两月换着数,七月以前数单数,八月以后数双数)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把表格里的大月、小月涂上不同的颜色,目的是让学生主动的发现大小月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利用排列规律记忆哪个是大月,哪个是小月。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游戏进一步记住大月小月

  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老师说月份,认为是大月则学生站着,小月则坐着。经过一定的训练巩固后我在说2月,学生可能会有一愣,出于观望状态。这时再次揭示2月的特殊性。并让学生计算xxxx年一年的日子,并在小组交流

  算法。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感兴趣的活动,把刚在通过找规律来记住的大月小月来进行一个巩固,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兴趣。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究一年有多少天,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铺垫,留下伏笔。

  三、重要节日的

  想想做做1让学生圈一圈并交流。(从儿童节引入让学生说说)并记忆

  想想做做2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时候进行讨论记忆,知道这三个重要节日。

  你还知道那些重要节日?让学生说一说,拓宽学生对重要节日的认识。

  结合孩子及家人的生日,说说值得纪念的日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儿童节入手,一起回顾一些重要节日,既丰富了孩子对节日的认识,也让孩子通过这一找的过程加深对年月日的认识。

  四、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不但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还让学生对一节课的活动进行发思,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把课堂学*活动向课外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本节课在教法的选用上,我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多动**流,通过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的合理运用,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以上就是我就《年月日》教学流程的初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新情况,适当修改教学设计方案,调整教学进程,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活动服务。以上是我就《年月日》一课的说课内容,其中一定还存在许多不恰当的地方,恳请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板书

  大月1、3、5、7、8、10、1231天

  一年12个月小月4、6、9、1130天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3

  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计算单位,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有关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它们的生活和学*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教材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读PPT+教学重难点)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自主探究,精讲精炼”教学法对本节课做了以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 设疑生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乐趣,我把学生带入了生活情境,日出日落、春去秋来、跨过时间的长河,光阴之间,日月如梭,道出了时间的宝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坐时间的小马车去认识年月日。

  二、读讲结合 自主探究 第一层 激趣引入 初步感知

  出示教材提供的画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这些有意义的日子,你还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和同桌说一说。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知道了年月日和时分秒一样都是时间单位。第二层 读书自学 交流讲解

  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年月日之后,我问学生: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想知道哪些?这一问题的提出触动了孩子们的思维,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是要抓着机会,让学生自学本课的新知识。现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在认真的阅读中,静静的思考里,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第三层 读讲结合 议辩探究

  在自学之后,学生迫不及待的想要说说自己的发现,有的说“一年有十二个月”,有的说“我发现二月份的天数不同”,还有的说“我发现了*年和闰年”。另外,我也发现了学生在读书自学的过程中,边读边思索,边圈点,把认为重要的自己用横线画了出来。

  为了让学生系统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我呈现出2011年和2012年两年的年历,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从年历卡中你了解到的信息,小组合作,通过表格归纳出一年12个月中每个月的天数和二月份的特殊情况。这时学生们有问题了:二月份的天数为什么不同呢?借助这个问题我告诉学生,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年,二月是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并通过知识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年和闰年的来历。那么闰年的出现有什么规律,如何判断某一年份是*年还是闰年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又一次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探索的**。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1997年——2006年二月份的天数统计表”探索出4年一润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下方的注释,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知道判断*年和闰年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情况。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既可加深理解记忆,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读一读 想一想 说一说”的教学环节中,通过读讲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议辩能力。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每个月的天数,我引导学生学*了课文中的“左拳记忆法”和“歌诀”,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其他的记忆方式,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择优而用。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实际效果,还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是学生乐学、好学。以上三个层次,从个体到群体,由书内到书外,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步步追进,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探究活动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初识验证 体会新知

  在学生学*了年历之后,为了进一步体会新知,师生共同回忆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并让学生在年历卡中找一找,说一说这一年是*年还是闰年,一年有多少天?因为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轻松而愉快地完成了练*。

  四、分组精炼 拓展提高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共同的发展,我精心选择和设计了三组*题:

  第一组 基础题:第一题是课本“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巩固新知;第二题是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了解四大发明的`年代距今时间长短的同时进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亲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第二组 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组 拓展题:在“我为奥运尽份力”的活动中制作2008年的年历卡,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再一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并且懂得从小就要树立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五、抒发感受 心灵对话

  在本节课结束前,亲切地问学生: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在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时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关于时间的名言。

  这样的收尾,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受到了珍惜时间的良好教育。

  本节课我运用“自主探究 精讲精练”的教学法,以言语训练作为主线,做到了文理结合。学生在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合作学*、自主探究,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努力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去飞翔。是学生在这以人为本的数学课堂中,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感受到学*的乐趣,感受到生命的辉煌!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量的计量”中时间单位第一课时。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了时、分、秒等较短的时间单位之后,并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年和月是比较大的时间单位,教材首先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年历,初步了解年、月、日、*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内在关系,在初步掌握各月天数后,引出*年、闰年全年天数的计算,然后介绍*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世界最为接*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较大的时间单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一年、一日,知道世纪、年、月、日的关系,记住大月、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

  2、知道*年、闰年的天数,知道判断闰年、*年的方法。

  3、结合本节课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重点确定为:让学生获得较长的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发现并掌握闰年、*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准备: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a)学生准备:各年份的年历表若干张。

  b)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设计理念:

  本课总体设计,本着“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教育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力求让全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过程。

  三、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是学*方式的转变。我采用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性学*方式,围绕“经历学*过程”这一主线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遵守师生互动的原则,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为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作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一组数)在导入部分,我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许多数,引出年、月、日三个时间单位,从而揭示课题。这样的引入,是通过生活化的情景,既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又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做了思维上的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本环节分以下几步进行:

  1、认识一年和一日2、认识年历表

  3、记大月、小月4、计算*年、闰年的天数

  5、学**年、闰年的规定6、学*世纪

  1、认识一年和一日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亮运动轨迹。同时配音说明: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日,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这样的设计,是想从浩瀚的宇宙中揭示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组织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更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认识年历表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正的探究性学*中学会学*,不断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与智能结构。因此,我采用小组协作学*的方式,让学生去观察、讨论、发现年历表上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并把从年历表上发现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展开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观察、讨论得最认真。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概括总结并板书。

  通过学生观察年历卡,小组研究获取知识,这样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学*的机会,充分体现开放式教学的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3、记忆大、小月(演示:拳头记忆法、歌诀法等)

  (1)教师提出疑问:以上这些知识都是小朋友们通过自主合作学*发现的,要求记住这些知识,怎样很快地记住31天的大月有哪几个月?学生汇报并演示这些方法。

  (2)游戏记大、小月

  为了学生进一步记住大小月的月份,我采用了游戏记大小月的形式:老师说到大月时男生站,说到小月时女生站,比比谁的反应最快。这样的环节安排,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4、计算*年、闰年的天数

  出示:*年31×7+30×4+28=()天

  闰年31×7+30×4+29=()天

  提出问题:31×7、30×4、28各表示什么?

  5、学**年、闰年的规定

  质疑:那么*年、闰年又是怎样规定呢?指出:答案就在书上。鼓励学生看书81页中间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并划出来。学生通过自学、交流,了解*年闰年的规定。然后,课件出示:

  (1)规定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年。

  (2)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不是400的倍数的年份是*年。

  由此得出四年一闰的规律。

  6、判断*年、闰年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根据四年一闰的规律,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讨论、自学课本等手段来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计算这些年份是否是4或者是400的倍数来判断是*年还是闰年。这时,出现了一段小小的插曲,一个孩子非常激动、开心的说:“老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否是4的倍数的方法,如果这个数的末尾两位数是4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这样,我就能很快地用口算判断一个年份是*年还是闰年。”这个孩子的表现,是我课前完全没有预想到的,但我立刻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向全班同学推广。这段小小的插曲,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要提高对学生的研究,充分了解、信任学生,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吻合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材料。

  7、反馈练*

  为了避勉集中练*给学生造成疲劳感,我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力求达到“新”、“活”、“实”、“用”的目的,使学生作到有张有弛,从而形成理解,记忆,应用,发展的学*水*。所以在认识了*年、闰年之后,我设计了以下练*:

  对号入座:

  19xx年19xx年19xx年

  20xx年18xx年20xx年

  闰年*年

  ()()

  8、认识世纪

  通过小组交流能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所以在认识“世纪”这个比年大的时间单位这一环节,我仍然采用自主学*方式,让学生自学、交流得出:1世纪=100年

  紧接着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馈练*……

  接着对零乱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便于更好的有意记忆。

  总结质疑: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对这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情感。为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练*的趣味性,我把不同层次的练*,设计成几个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独立版块,让学生自动选择练*,使各类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1、我显身手

  2、我当包公

  3、走进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4、欢乐总动员

  学生制20xx年()月的月历表,并提醒学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四)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喜欢数学,主动研究数学的情感态度,我提出:请同学们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走进网络世界,上网查一查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知识。这样的教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学*引入纵深。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学**惯,达到“曲散意未尽”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它简洁名了,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引申谈话:

  总之,本课从“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理念出发,在整堂课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的能动性,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学*活动中来。我相信,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际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年月日》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它是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有很多经验。因此,我根据课标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

  3、了解*年和闰年。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初步建立这些单位的概念,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而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和*年、闰年的判断又是教学的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准备:年历表。

  二、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为了体现课标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因为年、月、日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依据,采用主体性、启发性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人,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法指导上,重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因为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一些学生不一定对学*材料看得很仔细,理解得很全面,通过合作学*,可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教师观察指导个别学生,做到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较好把握了学生的认识活动的进程,培养了合作互动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师:孩子们,*段时间我们学校正在开展迎奥运书法竞赛活动,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开幕吗?(课件出示:)

  ()年()月()日北京奥运会开幕。

  师:真是个关心实事的好孩子,在这个问题中出现了哪些时间单位?

  师:是的。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一点的时间单位,它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年、月、日)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其实这些知识都藏在年历中,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年历,认真观察,看看从年历中你们能发现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师了解学生的年历是哪年的,出示2000年年历)出示课件:2000年年历

  师:下面,谁愿意把你发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6

  课前考虑:

  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是同学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与同学的生活密切联系。认识年、月、日分两课时进行教授,本课是第一课时。教学这一局部内容时,要充沛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年历,引导同学进行观察,找出每个月的天数填在表格里,然后从中发现一些规律,从而揭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谨严,这对同学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有较大的协助。同时,由于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比较零碎,所以教师要在这一学*过程中,和时地引导和点拨,协助同学比较系统地梳理知识,以便他们理解和掌握。

  教学建议:

  教学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时,可以通过提问“你有方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个月是小月吗?”启发他们自身去考虑,去发现,并组织同学交流不同的方法,在交流中比较,在交流中选择比较好的方法。不要要求同学必需依照教师认为摸某种好的方法记忆。教学时要协助同学注意两点:一是从1月数到7月,再数8月时要从数1月的地方数起;二是在拳头上数到凸出的地方是大月,数到凹下的地方是小月,但2月应除外。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7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三年级下册第46页~48页的例1及做一做。我分五个阶段完成说课。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具准备,五是说教学过程。

  一、是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的时间单位。我们知道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学生已经学*并掌握了时、分、秒,本单元是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观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且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和一年有多少天。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学生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与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进一步培养数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3、教学重难点

  (1)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二、是说教法

  为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依据现代认知科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的教法是:

  (1)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从学生的“要我学”到“我要学”意识转变,真正把学生当作学*的主人。

  (2)尽量利用直观教具、演示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说学法

  由于年、月、日的知识比较抽象,而三年级的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这节课我采用的学法是: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而形象直观理解该知识。并运用学会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观察、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动手操作、观察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意识和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学*主动探究问题的方法。

  四、是说教具准备

  学生:不同年份的年历卡。

  教师:课件、年历等。

  五、是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旧知

  师:(出示课件)现在老师给大家1分钟边看题边想,把答案记在脑子里。(1分钟过去了)师:老师要请五位同学分别来完成这五道练*题,谁来呢?(学生举手)我先请一位学生回答第一题,然后发动学生评论,统一认识,得出结论:2时=(120)分。(出示隐藏答案)。然后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我*时上课的表扬方式是全体学生边拍手边说:嘿嘿嘿,你真棒。)同上完成以下四道练*题最后提问:大家知道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学生就会回答是时间单位)

  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检查学生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面要学新的时间单位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设置悬念、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到现在你们一定很累了吧?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放松放松一下好不好?”(这时同学们的情趣会高涨起来。)但在讲故事之前老师要向你们提出几个要求,那就是听故事要认真,听完了要回答几个问题哦!(出示课件开始讲故事)故事讲完了,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的警察是怎么一下就发现了呢?发现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1993年年历卡片。假如你现在就是这位警察,请你在卡片上找出这位罪犯的生日。(学生在寻找时,我提示他们要在2月份找。)学生找了一会儿就会说找不到2月29日这一天。为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学生肯定会说想)因为1993年2月份根本就没有29日这一天,所以我们的警察就知道他的护照是假的。由此可见,年、月、日这个时间单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多重要。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的比原来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课题:年、月、日)

  这样设计的意图: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有利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师: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出示课件),现在可以睁开了。(当学生看到这张照片可能会很高兴地议论:这不是咱们班的同学跳舞的照

  片吗?)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是咱们班在哪一年的什么节日参加表演时拍下的照片呢?(出示隐藏时间xxxx年1月1日)

  师:大家还想看照片吗?(学生肯定特别高兴地说:想!出示课件当学生看到张相片也肯定会说:这不是最*咱们班女子拔河比赛的照片吗?)对!那大家还记得这是什么时候拍的吗?(同时出示隐藏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学生会回答:国庆节)那么国庆节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呢?(学生可能会说不知道)这张照片拍的是我们的***10月1日在***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那是在哪一年呢?(同时出示隐藏时间1949年)从此我国的第一个国庆节就在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诞生了。

  我们再来看下一张照片。(出示课件)

  大家看,照片上的人怎么样呢?(学生可能会回答他们高兴得大叫起来!)那他们为什么这么激动、高兴呢?(老师用鼠标指着“中国申奥成功”这几个字提示学生。学生会回答中国申奥成功了)那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在哪一年的7月13日呢?(同时出示隐藏时间xxx年。)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xxx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又是一个什么有意义的日子呢?(学生一看照片自然会说出3月12日是植树节。)对!同学们的眼睛真亮!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3月12日是植树节。

  师:那这张图片呢?(学生看到这张图片就会脱口而出六一儿童节是6月1日。)对!同学们真棒!我们自己来表扬自己一下:嘿嘿嘿,我真棒!

  师:同学们像以上这些有意义的日子都需要用哪些时间单位去记载呢?(学生自然会回答年、月、日)那大家再大声得读一读课题:年、月、日。(再一次出示板书年、月、日)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年、月、日这个知识来自生活实际中,以致学*本知识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第三环节:合作学*,探索新知。

  师:请大家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20xx年的年历卡,一边看一边想如何回答这几道思考题,(出示课件)并做出答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出示课件)按问题的顺序出示隐藏答案。如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是30天。师:同学们睁大眼睛看一看还有那个月没有出来跟我们玩呢?(学生回答2月份)(出示隐藏答案2月)那20xx年的2月份是多少天呢?(学生回答28天)(出示隐藏答案28天)师:人们*惯把有31天的叫大月,(在31天后板书大月,出示隐藏答案)把30天的叫小月。(在30天后板书小月,出示隐藏答案)那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那它是什么月呢?(出示隐藏答案特殊月)

  师:同学们谁有什么好办法能较快地记住各月有多少天?(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说出自己的办法。)表扬能想出比较好的办法的学生。现在轮到老师向你们介绍一种拳头记数法看你们喜不喜欢。(出示课件)师示范演示:请大家举起左手,攥成拳头,背向自己。从食指的凸起处依次往小指那数:1、2、3……12。数8月时要从数1月的地方数。凡是凸起的是31天也是大月,凹下去的是30天也是小月,除2月外。

  学生自己练*拳头记数法,同桌互练互评,指定学生演示,大家评。然后根据投影的拳头全体一齐记忆。最后再介绍两首儿歌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好的办法记一记。(出示课件)

  第四环节::巧设练*,巩固新知

  (1)为了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吸收,我设计了“我报月份,你听好,大月点头,小月击掌”的游戏。判断大、小月游戏的加入,使整个课堂的气氛达到高潮,学生的学*兴趣被充分调动,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

  (2)师:看谁是个聪明的小朋友,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两道练*题。(出示课件)学生完成练*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3)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我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练*题:小明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你知道是哪两个月吗?如果是61天?60天呢?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建继续发展的空间。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为了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至此,结束整节课的教学,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本人水*有限,可能纯在不少问题,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指导。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年、月、日》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知识内容。

  ●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相互关系,介绍大月、小月、*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教材力求体现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需求,我制定了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初步会判断*年、闰年。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操作、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自觉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掌握它们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年历卡、卡片、表格、计算器等。

  二、说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谜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观察年历,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交流、概括、总结,并应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三、说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上,我让学生观察、体验、质疑、讨论、概括、总结、实践运用,用这些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判断等多种学*能力,从而提高学*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中的“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基本理念,我分五个环节进行设计:

  (一)猜谜引入,激发学*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数学博士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你们能猜得着吗?请注意听: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估计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并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通过年历认识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猜谜语导入新课,直观形象,过度自然,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面学*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交流,自主创新。

  在这一方面,我又分五个小节来实施。

  1、合作观察、自主探索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年历卡(年历卡为1997年至20xx年各年的),学生四人一组,仔细观察,合作交流,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卡片内容。(可以用计算器)

  卡片内容:

  (1)、我们小组观察的年份是___________年。

  (2)、这一年有__________月,其中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这年一共有多少天?

  学生合作完成后我请各组代表走上讲台,利用实物展台,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交流。

  (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及时评价。)

  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的发现了:(板书)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的是28天,相对应的那一年是365天,有的是29天,那一年366天(板书28天、29天、365天、366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

  (设计意图:提供丰富的学*材料,充分的让学生合作观察、自主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理自己的观察结果,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亲身体验,开拓创新

  在学生明确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提出要求:要想和12个月宝宝交朋友,首先要记住它们,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吗?当学生提到书上介绍的拳记法时,课件及时引导学生共同观察:(课件)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都是小月。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亲身体验这个规律,并与邻桌互相交流。同时引导学生读读教材上的歌谣,鼓励学生自己编写具有个性化的歌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发现规律、突破难点。

  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二月月历卡,发现二月份的天数只有两种情况,一种28天,一种29天,然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年、闰年)。

  也就是说判断*年、闰年是由2月份的天数决定的,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1997—20xx年2月的月历卡并统计天数,四人小组里完成表格的内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表格如下:(略)

  学生通过统计各年份2月的天数,发现每4年总有一个闰年!闰年和4有什么关系?你能利用计算器计算年份与4的倍数关系吗?通过计算,

  学生自主发现了: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贴纸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规律性,学生通过观察、借助计算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充分探索,发现规律,达到自主建构新知的目的。)

  4、扩展延伸

  学生的求知欲是旺盛的,他们提出疑问:为什么会出现*年、闰年呢?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我出示了*年、闰年的来历这课外知识点,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分册)《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自然分册)等。

  (设计意图:从而达到了课外延伸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巧设疑点

  接着我让学生完成一组练*(课件),在学生回答1900年能被4整除是闰年时,我告诉他你判断是错误的,这时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开始和老师争论起来。这时我出示1900年二月月历卡求证,1900年二月的确只有28天,这样一个巧妙的矛盾设置,瞬间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我让数学博士带领同学们去了解原因。(课件)通过数学博士点拨,让学生认识到1900年确实不是闰年。(贴纸条: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除以400能整除的才是闰年。)

  这一小练*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判断整百年是*年还是闰年而设计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适当的质疑给学生思维上的振憾,同时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为了巩固与发展前面的新知,按照新课标理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里分三个层次进行练*设计。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练*:

  1、一年中有()个月,其中大月有()个,小月有()个。

  2、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3、5月的最后一天是()日。11月的最后一天是()日。

  4、4月和5月共()天。

  (本次的练*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巩固。)

  第二个层次是深化练*:

  小冬满16岁的时候,只过了4个生日。他的生日是()月()日。

  这年是*年还是闰年?

  (这次的练*可有效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第三个层次是拓展练*:

  1992年2月13日是小红的第十五个生日,这一年爷爷再过几天,才过第十五个生日。

  1、爷爷的生日是()月()日。

  2、爷爷这一年是()岁。

  3、爷爷过第十七个生日时是()岁。

  (设计意图:这个练*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也有利于不同层面学生的知识掌握。)

  (四)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翁茫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五)课后作业:收集年、月、日方面的知识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办一份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本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启发他们要学会珍惜美好的光阴,更加努力学*,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简明突出了本课的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使学生记忆更为深刻。

  附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大月31天

  (四、六、九、十一)小月30天

  *年(365天)2月28天

  闰年(366天)2月29天

  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能整除400的才是闰年。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本课时在全册书中的位置:

  年月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在本册书中是一个独立单元。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学过时、分、秒和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来学*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利用万年历,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想,讨论,发现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

  难点:发现并掌握*年、闰年的特点与规律。会判断*年、闰年。

  二、说教法

  讲授法、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方法、练*法

  三、学法

  小组合作学*法、探究学*法

  四、说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年月日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开国大典和上海世博会两段视频,让学生提取其中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1949年10月1日***在***城楼主持开国大典,xxxx年5月到10月在上海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世博会。

  将课本上静态的历史事件动态的呈现。让学生重温当时激动人心的场面,十分具有情感与视觉的双重冲击力。

  2、合作交流经历探索全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计算等活动过程。

  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认识大月、小月,然后逐步探索出*年、闰年的特点与规律及全年天数。

  (1)认识大月、小月

  认识大小月时,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了“电子年历卡”,为学生的学*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工具和环境。学生可以轻松查找到1900年——20xx年每一年每一月的天数。此时教师选择1998年——xxxx年的年份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填写学*卡,师生共同汇总。引导学生从大量的、不同的年份中发现大月、小月的排列规律。即:一年有12个月,其中1、3、5、7、8、10、12月是大月,有31天;4、6、9、11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

  这个学*活动真正地把学*的主动权、探索权、发现权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取的知识既深刻、又有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的能力。

  对于大月小月天数的记忆,给学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记忆方法:拳头记忆法,同时为听力较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准备了歌诀记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在学生充分认识大月小月的基础上,教师追问:刚才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提到2月,那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呢?由此质疑,顺利的转入本堂课的难点——*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与2月的天数有关。

  (2)认识*年闰年和全年天数

  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我采用考考老师的形式,让学生随机指定年份,我准确的说出那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让学生产生对老师崇拜的心情和对知识好奇的心理。在此,老师说明:实际老师是找到了一个法宝,你们想知道这个法宝吗?从而激发学生学*兴趣。

  在发现规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每年二月份天数,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当学生为自己找到算法洋洋得意时,让学生算算未来2100年是*年还是闰年,2100÷4=520,没有余数肯定是闰年时,再通过万年历来验证,却发现2100年2月只有28天是*年,既而产生困惑。此时,我提出问题:谁能再列举几个整百年份呢?引导学生说出xxxx年、1900年、1800年时。我再次追问:他们又分别是*年还是闰年呢?引导学生通过万年历进行搜索,同时出示: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使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这里,还为学生提供了视频闰月的产生这个内容,让有能力的.学生课后学*。

  在探究全年天数时,为了避免机械的记忆。通过讨论比较得出简便的方法,知道*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这样培养了学生求异、求佳的思维。

  3、活用教学内化整理知识点

  课堂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总结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题。这些练*题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察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知识的自信心。

  4、拓展提高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整堂课将数学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在学生认识这些知识后,引导学生通过查询有意义的历史年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五、说板书

  年月日

  大月31天

  小月30天

  *年28天

  二月

  闰年29天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能力。。

  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设计理念

  虽然年月日时间单位是个抽象的概念,但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设计课时考虑到这一点,先了解学生已知的内容,自主探究,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的搜集、汇报、展示、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同推进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吗?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日子?

  3、这里有哪几个时间单位呢?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新课探究

  1、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2、分析年月日的产生。

  3、引导探索:(1)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

  (2)小组讨论(3)生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

  大月(31天)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小月(30天)4、6、9、11

  特殊月二月*年28天

  闰年29天

  对比xxxx年的日历看看有什么发现?(二月天数不同,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年份叫*年,把二月是29天的月份叫闰年。)关于*年和闰年的有关知识我们下一节课研究。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

  4、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师:(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

  a、歌诀法b、拳头记忆法。(出示拳头,师:这是什么?你们有吗?它能帮我们记住每月的.天数,怎样帮呢?自学课本P48)

  (2)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3)师生共同玩游戏: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二月为什么没人起立,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5、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

  (1)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在20xx年的年历卡上找到国庆节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的?在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你们知道妈妈的生日吗?找出自己的生日

  (2)请你想一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

  (3)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看年历卡,而且通过年历卡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一月?一日?举例说明。

  三、巩固练*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均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谢老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均数是怎么产生的,使学生认识到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使学生理解*均数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均数的方法。本节课有许多亮点。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本节课谢老师通过联系学生自己身边的事,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参赛比较,“这样比公不公*”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均数的问题,认知的“不*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学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

  谢老师在教学中能通过直面的课件演示让学生体验这种方法,并启发学生发现移动前和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在此,初步小结:什么是*均数?通过例题的深入研究,学生进一步感知*均数的取值范围。帮着学生理解*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从而使学生对“*均数”的认识逐步清晰。

  三、学会运用*均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意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练*设计,让学生借助于具体问题、具体数据进一步理解*均数的性质,丰富学生对*均数的理解。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在掌握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的。体现了时间由短到长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个时间单位,不仅是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根据上面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

  2、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发现二月份的特殊性。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互联网搜索等途径收集与这堂课相关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4、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弄清每个月的天数。

  5、教学难点: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二、说教法

  教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依据现代认知科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的教法是:

  (1)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尽量利用直观教具、课件演示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在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引导创新式的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目的。

  三、说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进行简单操作活动的经验和能力,所以这节课我采用的学法是: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让学生观察、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动手操作、观察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意识和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学*主动探究问题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课件、年历。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三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是那年那月那日上小学的吗?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样直接导入本课新知,让学生体会到这个知识来自生活实际中,以致学*本知识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对年、月、日的知识可能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教师先让学生二人小组互说课前预*搜集到的重要节日以及父母的生日,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年月日,加强学生对年月日的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从年历中了解到哪些知识,再通过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这几个问题分别是:“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根据每个月的天数,你能推算出全年的天数吗?”完成统计卡。

  (出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提倡的理念。引导学生探索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统计卡对12个月进行分类,教师诠释大月小月的含义。其次,鼓励学生:你有什么巧妙的办法很快记住哪个几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出方法来。学生汇报后,我出示了两种记忆方法:左拳记忆法,和儿歌记忆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自己的'年历,然后以四人小组交流填写统计表,由于学生拿的是不同年份的年历,这样学生通过交流就可以发现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报,这样学*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2、教学大月、小月

  首先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而后设疑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大月与小月。然后先让学生自学48页歌诀记忆法和左拳记忆法。而后老师重点点拨,强化学生记忆。

  数学课应该有数学味,淡化基础知识不等于不要基础知识。学生该掌握的知识还是要掌握的。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掌握大、小月的知识,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一起去探索记住大、小月的有效方法。

  (三)总结新知,理解运用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为强化所学知识,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从不同的角度巩固和强化了所学知识。的练*题。这些练*题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好知识的自信心。其次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3、教学重点、

  难点: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点。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题的编排,编者是按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第1题是先练*了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

  幻灯片演示*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教具准备:分句课本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年历、幻灯片、录音机等。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时,首先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等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中二月份的天数发现每四年一闰的规律。再经过计算1980÷4和1986÷4得出*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程序。因为这是年、月、日的起始课,所以要有个好的开头,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让你们猜个谜好吗 ?请同学们注意听:有个宝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可以知道:在日历上我们可以找到某年、某月、某日,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内容:“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题)。这样,通过学生猜谜语和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导入课题,既直观形象,过度又自然,同时好能激发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下面学*新知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新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我分两次口述学*目标,我是这样出示学*目标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首先要完成哪两个任务吗?我来告诉你们,第一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年、月、日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第二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这样出示目标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让学生记得住,激发求知欲。

  出示完目标后,教师将沿着这条线去教,学生也将沿着这条线去学。通过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初步学会看年历并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等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看年历,你知道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每个月各有多少天?看完后请同学们打开书80页,这是1993年的年历,请同学们根据鸭博士提的问题认真观察年历。由于问题简单,学生看完后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28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在学生熟悉了年历之后,借助于他们*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如:1993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国庆节

  是几月几号?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你能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吗?通过这样的练*,使学生建立起了较长的时间观念,巩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地完成了前两个任务。

  在学生知道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后,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从而引出二月。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发现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板书29天),写完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闰年)。这时,我口头出示第三个学*目标: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并能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就是我们将要完成的第三个任务。出现了*年和闰年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年和闰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听一段录音:“你知道吗?……。”这个录音既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完录音后,我用幻灯出示了1980年到1992年二月份的天数,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四年里有三个*年和一个闰年的规律,并经过计算得出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从而学会判断方法。这样既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培养观察、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巩固判断方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我让学生对“做一做”的第3题进行了练*。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我把原题进行了改动,把书中只给的年份都分别除以了4。在判断20xx年时, 我用了20xx÷4的,学生看到这题会问:“为什么要除以400,而不是除以4呢?”我及时利用教科书下面的底注,通过让学生看82页下面的底注,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这里只作为常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用儿歌记忆大月的方法,这样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为计算一年的天数打下了基础。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看幻灯,图上有一个左拳头图,在左手的拳头上我们可以依次数出十二个月份。这时,我先引导学生在图上数月份,边数边标出月份。再学生观察图知道: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月份都是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外都是小月。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数月份进行练*。这样既能亲身体验,又能达到巩固的目的。由此再一道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在此,讲清十二月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常说的腊月。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各个月份的天数之后,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自己计算出*年和闰年各有几天,并填在书上,通过提问,知道*年有365天(板书365天),闰年有366天(板书366天)。这样设计既巩固了新知,有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再通过“做一做”中的第1、2题进行练*。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小结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题。这些练*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有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知道的自信心。

  小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章“年、月、日”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小学阶段接触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在本单元以前,学生已经学过了较小的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后,学生将会把它们用于实际生活,小学阶段不要求对时间进行再拓展。因此此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本课,学生将认识时间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特殊月、*年、闰年的知识及其判断方法。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掌握时间单位年、月、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判断每个月以及*年、闰年天数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经历动手操作,搜索资料,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提高观察、判断、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珍惜时间的*惯。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突出重点:采取大月歌和左拳记忆法,把抽象的知识概括成有趣的顺口溜与点拳头。简单,学生易于接受。

  突破难点:*年、闰年的判定方法是本课难点,必须让学生独立去观察、猜想、归纳,才能顺利内化成自身的知识。

  5、学情分析

  在低年级,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接触了离他们生活较远的时间单位,如年、月。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越来越多地积累关于较大的时间单位感性知识,“六一”儿童节、每年的生日、元旦、国庆、植树节等让孩子建立年月日的初步时间观念。这些知识是三年级学生学*此课的基础。“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较为繁多。学生掌握起来容易出现混乱。

  二、说教法

  (一)教学指导思想

  1、“开放观察研究”引导孩子自主学*。

  新课标理念之下,教师应扮演主导角色,学生才是学*的主体。只有当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所思考,才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在教法上,我是采用“开放观察研究”的方式进行,放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寻找教育素材。通过对形式多样,制作精美的年历进行观察、统计、思考、总结,同时在学校生活中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数学交流与数学表达的能力。新课标认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具有浓厚现实意义的年历入手,本章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更易引起学生的学*兴趣。

  2、“课前调查成果”建立“已有的知识经验”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年、闰年、大月、小月、特殊月、判定大小月的方法、判定*年闰年的方法等等的知识使本课知识密度相对较大。本课在知识连贯性方面稍微欠缺。与单位“时“的联系在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显得并不紧密。所以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处理上我采用观察研究方式,唤醒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同时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形成新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3、动画、游戏、比赛多种形式调节课堂学*气氛

  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较容易分散,运用多种形式调节课堂气氛很重要。我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媒体动画、游戏和比赛,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对知识规律的运用,加深印象。

  (二)教学准备

  1、课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家里和亲戚朋友家里的年历,找出其中连续四年,观察数据并完成“课前调查成果”纸。

  2、教具:年历卡、PPT幻灯片。

  三、说学法

  课前,学生搜寻资料、观察、概括、对比、思考,把生活的数学进行归纳、总结,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课上孩子以儿歌和游戏为桥梁,把客观规律内化成为自身知识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后,大月歌、左拳记忆法等作为知识的载体,将帮助学生解决来自生活和学*的诸多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连续四年的年历,完成“课前调查成果”。

  学生手中的“课前调查成果”如下

  年份天数

  1月31

  2月28/29

  3月31

  4月30

  5月31

  6月30

  7月31

  8月31

  9月30

  10月31

  11月30

  12月31

  全年365/366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一年有几个月?

  2、一个月有多少天?

  3、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

  4、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课堂教学环节

  (一)汇报课前调查结果

  同学们,在上个星期,老师让同学们去收集年历,观察连续4年的年历中的天数。同学们的结果怎样?有什么发现?下面请一个同学来把他的调查结果汇报出来。

  学生汇报如:

  1、一年有12个月。

  2、有的月份有31天,有的30天,还有29天和28天。

  3、有31天的月份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有30天的月份是四、六、九、十一月,

  有28天或29天的月份是二月。

  4、二月有28天或29天。

  有的年份全年365天,有的366天。

  (二)学*新知

  1、月份和年份

  有31天的月份,我们称为“大月”,有30天的月份,我们称为“小月”。对于天数会改变的.、最特殊的二月,我们称它为“特殊月”。(边板书大月、小月、特殊月)

  二月如此与众不同,这里面一定藏着小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我们请数学小博士为我们解释清楚。

  PPT幻灯片播放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动画,并响起数学小博士的声音:“地球总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实际的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年。这样,每四年就与标准时间相隔将*一天。人们就在这一年的二月份多加一天。就是366日了,这样的年份我们称为闰年”

  2、月份的记忆方法。

  要记住大月和小月,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思考两分钟后提问)

  学生介绍自己记忆的方法,可能是单双数记法、大月歌记法、左拳记忆法等等,只要符合规律,都予以肯定。

  ①单双数记忆法:七月以前单月是大月,八以后双月是大月.

  ②大月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③左拳记忆法:从拳头边沿开始数,凸起来的地方是大月,每个月31天。凹进去的地方是小月,每个月30天,。二月除外。

  3、读一读、赛一赛

  ①全班同学用左拳记忆法一起边做边念。

  ②比赛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熟练最响亮。

  ③全班同学读大月歌,且考考哪个小组记得最牢。

  ④数学活动。活动要求:当老师说月份数,是大月时全班男生起立,是小月时全班女生起立。老师依次说出三月、十一月、七月、九月、六月、八月、一月、十二月,二月。

  4、判断*年和闰年

  我们已经学会辨别大月和小月的方法。那么,*年和闰年又怎样区分呢?

  我们仔细想想,闰年就是当年二月有29天的年份。所以,我们只需要看二月份的天数,就可以判断出那一年是*年还是闰年了。请翻开书本49页“做一做”,把闰年圈出来。观察闰年的年份数字,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的回答如下:

  ①每四年就出现一个闰年。

  ②都是双数。

  ③都是4的整倍数。

  总结规律:把年份除以4,有余数的是*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我们用发现的规律,猜一猜20xx年之后的下一个闰年。(xxxx)把它除以4检验一下。再找出xxxx年的年历检验一下。

  5、练*反馈,引出疑问:下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1864年、1963年、xxxx年、1900年是*年还是闰年。

  6、*年闰年判定的补充规定。

  1900÷4=475没有余数,可是它是*年,为什么呢?请听数学小博士的解释。

  PPT幻灯片播放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动画,并响起数学小博士的声音: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小时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闰,又多加了44分56秒。看起来误差很小,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每400年就多算了3日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该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做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因此科学家又做了一项补充规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三)练*反馈,巩固新知:

  判断题①五月是大月。()

  ②十一月是大月。()

  ③20xx年是*年。()

  ④xxxx年的二月有29天。()

  ⑤20xx年的一月有31天。()

  (四)全班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3、教学重点、难点: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点。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题的编排,编者是按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第1题是先练*了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xx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幻灯片演示*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教具准备:分句课本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年历、幻灯片、录音机等。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时,首先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等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中二月份的天数发现每四年一闰的规律。再经过计算1980÷4和1986÷4得出*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兴趣。本届初三现有学生168人,其中往届生10人。与临*乡镇相比,不但人数少,而且整体水*较差,特别是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多。这使得我们初三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为艰巨,但我们决不能动摇既定的升学目标,我们只有扎实工作,花大力气,发扬苦干加巧干的精神,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确保本届升学目标的实现。为此,特制定本届初三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奋斗目标

  1、本届初三年级升学指标要达到重中(普师)10人,普中30人,升学率达85%以上。

  2、各班对前三名学生各科的基本分数要保证达到:语文120分,数学135分,物理95分,化学95分,英语110分,政治40分,体育35分。

  3、毕业总*分力争进入市前15名,各科毕业*分与全市乡镇第一名的差距要控制在10分以内,要杜绝极差生,使毕业率达100%。

  措施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级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学生会议。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初三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以确保中考参考率达到市教委的要求。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各学科要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考查”。学科间不占不挤,要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各学科的教学进度要保证达到市教委的统一要求,明年3月20日前各学科必须结束新授。第一学期每周六下午进行集体补课。

  5、每天晨读、早读、中自*、晚自*都安排到人。强化辅导工作。每天下午的第四节课和晚自*的第一节课各班可集体辅导,其余时间安排学生自*;明年5月10日至6月10日,初三任课教师全员到班晚自*,进行个别辅导。

  6、加强对薄弱科目的检查和督促工作。从第一学期起学校定期对理、化、英三门进行抽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明年中考无弱科。

  7、复*阶段,各学科要认真制定复*计划,精心组织复*,做到以纲为纲、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揭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8、处理好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关系。第二学期开始对各班重中对象和暂差生的部分薄弱科目进行拔尖和补差,具体时间、对象及辅导老师另定。

  9、引资料、学经验。同轨老师要互相学*,正常开展听课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校统一订购的复*资料统一使用,以充分发挥其效益,各科任教师不得滥订资料。

  10、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各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时间安排

  1、第一学期各学科的.进度(见市教委的具体要求)。

  2、3月20日前各学科必须结束新授。

  3、3月21日至4月30日进行第一轮复*。按单元、章节系统复*初一至初三的内容,重点是初三内容。

  4、5月1日至5月15日,各学科分类综合复*。

  5、5月16日至6月10日,综合测试训练(具体安排另定)。本届初三现有学生168人,其中往届生10人。与临*乡镇相比,不但人数少,而且整体水*较差,特别是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多。这使得我们初三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为艰巨,但我们决不能动摇既定的升学目标,我们只有扎实工作,花大力气,发扬苦干加巧干的精神,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确保本届升学目标的实现。为此,特制定本届初三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奋斗目标

  1、本届初三年级升学指标要达到重中(普师)10人,普中30人,升学率达85%以上。

  2、各班对前三名学生各科的基本分数要保证达到:语文120分,数学135分,物理95分,化学95分,英语110分,政治40分,体育35分。

  3、毕业总*分力争进入市前15名,各科毕业*分与全市乡镇第一名的差距要控制在10分以内,要杜绝极差生,使毕业率达100%。

  措施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级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学生会议。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初三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以确保中考参考率达到市教委的要求。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各学科要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考查”。学科间不占不挤,要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各学科的教学进度要保证达到市教委的统一要求,明年3月20日前各学科必须结束新授。第一学期每周六下午进行集体补课。

  5、每天晨读、早读、中自*、晚自*都安排到人。强化辅导工作。每天下午的第四节课和晚自*的第一节课各班可集体辅导,其余时间安排学生自*;明年5月10日至6月10日,初三任课教师全员到班晚自*,进行个别辅导。

  6、加强对薄弱科目的检查和督促工作。从第一学期起学校定期对理、化、英三门进行抽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明年中考无弱科。

  7、复*阶段,各学科要认真制定复*计划,精心组织复*,做到以纲为纲、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揭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8、处理好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关系。第二学期开始对各班重中对象和暂差生的部分薄弱科目进行拔尖和补差,具体时间、对象及辅导老师另定。

  9、引资料、学经验。同轨老师要互相学*,正常开展听课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校统一订购的复*资料统一使用,以充分发挥其效益,各科任教师不得滥订资料。

  10、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各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时间安排

  1、第一学期各学科的进度(见市教委的具体要求)。

  2、3月20日前各学科必须结束新授。

  3、3月21日至4月30日进行第一轮复*。按单元、章节系统复*初一至初三的内容,重点是初三内容。

  4、5月1日至5月15日,各学科分类综合复*。

  5、5月16日至6月10日,综合测试训练(具体安排另定)。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15

  教材分析:

  “年月日”一课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年月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第1课时。学*和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探索学*时间单位及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感受,便于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新大纲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三方面考虑的:

  (1)联系学生已有知识,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知道*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知道一年中各月的天数: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能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2)在探索年、月、日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计算全年的天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3)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年、月、日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判断*年、闰年。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等时间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学生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有所加强,具有一的定的探究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因此,我特为学生设立了如下学*方法:

  学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猜想验证、分析实践,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学**台,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实践验证、合作交流、总结概括的数学学*过程。

  教学流程:

  综上所述,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究交流,构建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提高→总结回顾,拓展延伸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开国大典和申奥成功的画面,提问:“你们知道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你们有自己喜欢的时间吗?”学生发言,说出节日或生日等时间。

  3、教师归纳:像刚才这样,我们在说明一件事情时候,往往要告诉人们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年、月、日和时、分、秒一样,也是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教师从学生关心与感兴趣的开国大典和申奥成功这一资源入手,动态地

  呈现出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环节探究交流,构建新知

  1、认识年历

  A、课件展演示年月日的来历。

  B、利用手中的年历,小组合作学*:观察年历,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C、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30天:四、六、九、十一月

  二月28天

  二月29天

  D、计算一年的天数。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展示交流,教师板书:*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E、练*,圈出xxxx年中,你认为有意义的时间。

  (采用多媒体演示年月日的来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观察年历,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发现创造,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认识大月、小月。

  A、根据学生回答,揭示大月、小月的定义。

  B、指出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

  C、记忆大月和小月。(左拳记忆法和儿歌记忆法)。

  D、游戏。我们一起做游戏吧!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同学拍手,要是小月女生拍手。教师最后报到二月,根据学生的反映得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引入*年与闰年的教学中。

  (通过用左拳记忆法和记大月的儿歌,轻松地帮助学生记住每个月的天数,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活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3、教学*年、闰年。

  A、利用1981年——xxxx年二月的月历,学生小组合作学*,并完成记录表。

  B、观察记录表,小组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汇报过程中,学生会说出有的年二月有28天,有的年二月有29天,教师适时指出: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年。揭示出*年和闰年的定义后,继续提问:“为什么会有*、闰年之分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再出示小知识,学生既知道*闰年的来历,又知道每4年中就有一个闰年。教师再追问:“闰年的年份与数字4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再次探究判断*年、闰年的方法。

  首先出示年份除以4的结果,小组合作学*,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然后让学生进行*闰年判断的练*。当学生判断1900除以4没有余数,而它却是*年时,教师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为学生设下悬念,再及时出示小知识,既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学生也掌握了整百年是不是闰年的判断方法,即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C、练*,再次判断*年和闰年。

  (数学知识的学*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本部分教学中,教师层层设疑、环环相扣,学生始终处于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特别是整百年是否为闰年的判断更是学生数学智慧的一次提升,同时插入*年闰年的课外知识,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完善。)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年月日的知识,并得到了好的学*方法,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知识方法到智慧岛去闯闯吧!

  第三环节实践应用,反馈提高

  1、填空我最棒!

  (1)、一年有()个大月,()个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 )月( )日。

  (3)、今年的一、二、三月共()天。

  (4)、*年一年有( )天,闰年一年有( )天。

  (5)、四月份有()个星期零( )天。

  2、判断我更行!

  (1)每年都是365天。()

  (2)24个月就是两年。()

  (3)小明的书包是xxxx年2月29买的。()

  3、口答: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月哪日出生的?

  4、拓展练*。

  小明在奶奶家连住了两个月,正好62天,这两个月可能是哪两个月?

  (慧智岛闯关的练*遵循了学生爱动、爱玩、爱挑战的特点,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也培养了他们大胆探索的精神。)

  第四环节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谈谈自己在本课学*中的成功之处。

  3、“你还想研究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让学生谈收获、谈感想,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及要点知识进行梳理,利于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你还想研究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通过学生上网查找,把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是永无止境的。)

  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的“眼睛”,是教学的“灵魂”,为课堂教学起到导航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从板书中,可以清晰看到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及难点知识也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阅读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1)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 (菁华3篇)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量的计量”中时间单位第一课时。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了时、分、秒等较短的时间单位之后,并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年和月是比较大的时间单位,教材首先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年历,初步了解年、月、日、*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内在关系,在初步掌握各月天数后,引出*年、闰年全年天数的计算,然后介绍*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世界最为接*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较大的时间单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一年、一日,知道世纪、年、月、日的关系,记住大月、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

  2、知道*年、闰年的天数,知道判断闰年、*年的方法。

  3、结合本节课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重点确定为:让学生获得较长的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发现并掌握闰年、*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准备: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a)学生准备:各年份的年历表若干张。

  b)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设计理念:

  本课总体设计,本着“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教育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力求让全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过程。

  三、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是学*方式的转变。我采用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性学*方式,围绕“经历学*过程”这一主线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遵守师生互动的原则,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为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作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一组数)在导入部分,我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许多数,引出年、月、日三个时间单位,从而揭示课题。这样的引入,是通过生活化的情景,既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又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做了思维上的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本环节分以下几步进行:

  1、认识一年和一日2、认识年历表

  3、记大月、小月4、计算*年、闰年的天数

  5、学**年、闰年的规定6、学*世纪

  1、认识一年和一日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亮运动轨迹。同时配音说明: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日,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这样的设计,是想从浩瀚的宇宙中揭示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组织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更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认识年历表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正的探究性学*中学会学*,不断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与智能结构。因此,我采用小组协作学*的方式,让学生去观察、讨论、发现年历表上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并把从年历表上发现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展开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观察、讨论得最认真。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概括总结并板书。

  通过学生观察年历卡,小组研究获取知识,这样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学*的机会,充分体现开放式教学的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3、记忆大、小月(演示:拳头记忆法、歌诀法等)

  (1)教师提出疑问:以上这些知识都是小朋友们通过自主合作学*发现的,要求记住这些知识,怎样很快地记住31天的大月有哪几个月?学生汇报并演示这些方法。

  (2)游戏记大、小月

  为了学生进一步记住大小月的月份,我采用了游戏记大小月的形式:老师说到大月时男生站,说到小月时女生站,比比谁的反应最快。这样的环节安排,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4、计算*年、闰年的天数

  出示:*年31×7+30×4+28=()天

  闰年31×7+30×4+29=()天

  提出问题:31×7、30×4、28各表示什么?

  5、学**年、闰年的规定

  质疑:那么*年、闰年又是怎样规定呢?指出:答案就在书上。鼓励学生看书81页中间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并划出来。学生通过自学、交流,了解*年闰年的规定。然后,课件出示:

  (1)规定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年。

  (2)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不是400的倍数的年份是*年。

  由此得出四年一闰的规律。

  6、判断*年、闰年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根据四年一闰的规律,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讨论、自学课本等手段来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计算这些年份是否是4或者是400的倍数来判断是*年还是闰年。这时,出现了一段小小的插曲,一个孩子非常激动、开心的说:“老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否是4的倍数的方法,如果这个数的末尾两位数是4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这样,我就能很快地用口算判断一个年份是*年还是闰年。”这个孩子的表现,是我课前完全没有预想到的,但我立刻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向全班同学推广。这段小小的插曲,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要提高对学生的研究,充分了解、信任学生,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吻合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材料。

  7、反馈练*

  为了避勉集中练*给学生造成疲劳感,我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力求达到“新”、“活”、“实”、“用”的目的,使学生作到有张有弛,从而形成理解,记忆,应用,发展的'学*水*。所以在认识了*年、闰年之后,我设计了以下练*:

  对号入座:

  19xx年19xx年19xx年

  20xx年18xx年20xx年

  闰年*年

  ()()

  8、认识世纪

  通过小组交流能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所以在认识“世纪”这个比年大的时间单位这一环节,我仍然采用自主学*方式,让学生自学、交流得出:1世纪=100年

  紧接着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馈练*……

  接着对零乱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便于更好的有意记忆。

  总结质疑: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对这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情感。为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练*的趣味性,我把不同层次的练*,设计成几个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独立版块,让学生自动选择练*,使各类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1、我显身手

  2、我当包公

  3、走进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4、欢乐总动员

  学生制20xx年()月的月历表,并提醒学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四)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喜欢数学,主动研究数学的情感态度,我提出:请同学们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走进网络世界,上网查一查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知识。这样的教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学*引入纵深。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学**惯,达到“曲散意未尽”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它简洁名了,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引申谈话:

  总之,本课从“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理念出发,在整堂课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的能动性,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学*活动中来。我相信,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际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年月日》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它是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有很多经验。因此,我根据课标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

  3、了解*年和闰年。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初步建立这些单位的概念,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而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和*年、闰年的判断又是教学的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准备:年历表。

  二、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为了体现课标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因为年、月、日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依据,采用主体性、启发性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人,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法指导上,重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因为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一些学生不一定对学*材料看得很仔细,理解得很全面,通过合作学*,可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教师观察指导个别学生,做到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较好把握了学生的认识活动的进程,培养了合作互动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师:孩子们,*段时间我们学校正在开展迎奥运书法竞赛活动,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开幕吗?(课件出示:)

  ()年()月()日北京奥运会开幕。

  师:真是个关心实事的好孩子,在这个问题中出现了哪些时间单位?

  师:是的。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一点的时间单位,它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年、月、日)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其实这些知识都藏在年历中,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年历,认真观察,看看从年历中你们能发现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师了解学生的年历是哪年的,出示2000年年历)出示课件:2000年年历

  师:下面,谁愿意把你发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3

  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计算单位,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有关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它们的生活和学*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教材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读PPT+教学重难点)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自主探究,精讲精炼”教学法对本节课做了以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 设疑生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乐趣,我把学生带入了生活情境,日出日落、春去秋来、跨过时间的长河,光阴之间,日月如梭,道出了时间的宝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坐时间的小马车去认识年月日。

  二、读讲结合 自主探究 第一层 激趣引入 初步感知

  出示教材提供的画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这些有意义的日子,你还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和同桌说一说。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知道了年月日和时分秒一样都是时间单位。第二层 读书自学 交流讲解

  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年月日之后,我问学生: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想知道哪些?这一问题的提出触动了孩子们的思维,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是要抓着机会,让学生自学本课的新知识。现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在认真的阅读中,静静的思考里,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第三层 读讲结合 议辩探究

  在自学之后,学生迫不及待的想要说说自己的发现,有的说“一年有十二个月”,有的说“我发现二月份的天数不同”,还有的说“我发现了*年和闰年”。另外,我也发现了学生在读书自学的过程中,边读边思索,边圈点,把认为重要的自己用横线画了出来。

  为了让学生系统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我呈现出2011年和2012年两年的年历,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从年历卡中你了解到的信息,小组合作,通过表格归纳出一年12个月中每个月的天数和二月份的特殊情况。这时学生们有问题了:二月份的天数为什么不同呢?借助这个问题我告诉学生,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年,二月是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并通过知识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年和闰年的来历。那么闰年的出现有什么规律,如何判断某一年份是*年还是闰年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又一次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探索的**。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1997年——2006年二月份的天数统计表”探索出4年一润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下方的注释,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知道判断*年和闰年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情况。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既可加深理解记忆,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读一读 想一想 说一说”的教学环节中,通过读讲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议辩能力。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每个月的天数,我引导学生学*了课文中的“左拳记忆法”和“歌诀”,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其他的记忆方式,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择优而用。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实际效果,还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是学生乐学、好学。以上三个层次,从个体到群体,由书内到书外,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步步追进,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探究活动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初识验证 体会新知

  在学生学*了年历之后,为了进一步体会新知,师生共同回忆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并让学生在年历卡中找一找,说一说这一年是*年还是闰年,一年有多少天?因为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轻松而愉快地完成了练*。

  四、分组精炼 拓展提高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共同的发展,我精心选择和设计了三组*题:

  第一组 基础题:第一题是课本“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巩固新知;第二题是了解*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了解四大发明的年代距今时间长短的同时进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亲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人的骄傲和自豪。

  第二组 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组 拓展题:在“我为奥运尽份力”的活动中制作2008年的年历卡,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再一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并且懂得从小就要树立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五、抒发感受 心灵对话

  在本节课结束前,亲切地问学生: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在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时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关于时间的名言。

  这样的收尾,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受到了珍惜时间的良好教育。

  本节课我运用“自主探究 精讲精练”的教学法,以言语训练作为主线,做到了文理结合。学生在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合作学*、自主探究,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努力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去飞翔。是学生在这以人为本的数学课堂中,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感受到学*的乐趣,感受到生命的辉煌!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2)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菁选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月日数学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能力。。

  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设计理念

  虽然年月日时间单位是个抽象的概念,但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设计课时考虑到这一点,先了解学生已知的内容,自主探究,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的搜集、汇报、展示、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同推进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吗?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日子?

  3、这里有哪几个时间单位呢?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新课探究

  1、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2、分析年月日的产生。

  3、引导探索:(1)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

  (2)小组讨论(3)生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

  大月(31天)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小月(30天)4、6、9、11

  特殊月二月*年28天

  闰年29天

  对比xxxx年的日历看看有什么发现?(二月天数不同,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年份叫*年,把二月是29天的月份叫闰年。)关于*年和闰年的有关知识我们下一节课研究。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

  4、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师:(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

  a、歌诀法b、拳头记忆法。(出示拳头,师:这是什么?你们有吗?它能帮我们记住每月的天数,怎样帮呢?自学课本P48)

  (2)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3)师生共同玩游戏: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二月为什么没人起立,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5、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

  (1)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在20xx年的年历卡上找到国庆节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的?在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你们知道妈妈的生日吗?找出自己的生日

  (2)请你想一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

  (3)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看年历卡,而且通过年历卡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一月?一日?举例说明。

  三、巩固练*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均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谢老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均数是怎么产生的,使学生认识到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使学生理解*均数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均数的方法。本节课有许多亮点。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本节课谢老师通过联系学生自己身边的事,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参赛比较,“这样比公不公*”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均数的问题,认知的“不*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学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

  谢老师在教学中能通过直面的课件演示让学生体验这种方法,并启发学生发现移动前和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在此,初步小结:什么是*均数?通过例题的深入研究,学生进一步感知*均数的取值范围。帮着学生理解*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从而使学生对“*均数”的认识逐步清晰。

  三、学会运用*均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意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练*设计,让学生借助于具体问题、具体数据进一步理解*均数的性质,丰富学生对*均数的理解。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年月日》。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了时分秒以及上册学*了“24时记时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时间单位“年、月、日”。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因而教材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2、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简单归纳等过程,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能力。

  3、通过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德育。

  在这基础上我确定了: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教学难点: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先通过一个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年历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来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1、第一层次初步认识年月日

  你能在年历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吗?用笔圈出来。

  请已经找到生日的同学圈出自己的生日。指名学生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

  继续观察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那怎样把刚才发现的一些有用的信息整理出来进行研究呢?在小组内议一议,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汇报方法。请同学再进行比较,用哪种方法来整理最合适?教师小结。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填在书上的表格里。认识大月和小月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利用表格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xxxx年的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说自己的生日在大月还是小月。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观察年历卡,通过独立思考发现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给学生的学*活动留下了较为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列表、阅读教科书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又促使学生主动地将知识条理化、结构化。

  2、第二层次记住大月和小月

  请同学用彩笔给表格图色。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很快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教师参与活动,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组织交流。如果没有学生交流利用拳头来记忆大月和小月,则由教师讲解。指名用拳头数一数。(口诀:七八两月换着数,七月以前数单数,八月以后数双数)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把表格里的大月、小月涂上不同的颜色,目的是让学生主动的发现大小月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利用排列规律记忆哪个是大月,哪个是小月。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游戏进一步记住大月小月

  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老师说月份,认为是大月则学生站着,小月则坐着。经过一定的训练巩固后我在说2月,学生可能会有一愣,出于观望状态。这时再次揭示2月的特殊性。并让学生计算xxxx年一年的日子,并在小组交流

  算法。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感兴趣的活动,把刚在通过找规律来记住的大月小月来进行一个巩固,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兴趣。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究一年有多少天,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铺垫,留下伏笔。

  三、重要节日的

  想想做做1让学生圈一圈并交流。(从儿童节引入让学生说说)并记忆

  想想做做2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时候进行讨论记忆,知道这三个重要节日。

  你还知道那些重要节日?让学生说一说,拓宽学生对重要节日的认识。

  结合孩子及家人的生日,说说值得纪念的日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儿童节入手,一起回顾一些重要节日,既丰富了孩子对节日的认识,也让孩子通过这一找的过程加深对年月日的认识。

  四、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不但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还让学生对一节课的活动进行发思,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把课堂学*活动向课外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本节课在教法的选用上,我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多动**流,通过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的合理运用,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以上就是我就《年月日》教学流程的初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新情况,适当修改教学设计方案,调整教学进程,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活动服务。以上是我就《年月日》一课的说课内容,其中一定还存在许多不恰当的地方,恳请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板书

  大月1、3、5、7、8、10、1231天

  一年12个月小月4、6、9、1130天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3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三年级下册第46页~48页的例1及做一做。我分五个阶段完成说课。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具准备,五是说教学过程。

  一、是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的时间单位。我们知道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学生已经学*并掌握了时、分、秒,本单元是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观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且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和一年有多少天。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学生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与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进一步培养数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3、教学重难点

  (1)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二、是说教法

  为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依据现代认知科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的教法是:

  (1)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从学生的“要我学”到“我要学”意识转变,真正把学生当作学*的主人。

  (2)尽量利用直观教具、演示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说学法

  由于年、月、日的知识比较抽象,而三年级的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这节课我采用的学法是: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而形象直观理解该知识。并运用学会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观察、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动手操作、观察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意识和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学*主动探究问题的方法。

  四、是说教具准备

  学生:不同年份的年历卡。

  教师:课件、年历等。

  五、是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旧知

  师:(出示课件)现在老师给大家1分钟边看题边想,把答案记在脑子里。(1分钟过去了)师:老师要请五位同学分别来完成这五道练*题,谁来呢?(学生举手)我先请一位学生回答第一题,然后发动学生评论,统一认识,得出结论:2时=(120)分。(出示隐藏答案)。然后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我*时上课的表扬方式是全体学生边拍手边说:嘿嘿嘿,你真棒。)同上完成以下四道练*题最后提问:大家知道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学生就会回答是时间单位)

  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检查学生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面要学新的时间单位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设置悬念、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到现在你们一定很累了吧?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放松放松一下好不好?”(这时同学们的情趣会高涨起来。)但在讲故事之前老师要向你们提出几个要求,那就是听故事要认真,听完了要回答几个问题哦!(出示课件开始讲故事)故事讲完了,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的警察是怎么一下就发现了呢?发现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1993年年历卡片。假如你现在就是这位警察,请你在卡片上找出这位罪犯的生日。(学生在寻找时,我提示他们要在2月份找。)学生找了一会儿就会说找不到2月29日这一天。为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学生肯定会说想)因为1993年2月份根本就没有29日这一天,所以我们的警察就知道他的护照是假的。由此可见,年、月、日这个时间单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多重要。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的比原来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课题:年、月、日)

  这样设计的意图: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有利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师: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出示课件),现在可以睁开了。(当学生看到这张照片可能会很高兴地议论:这不是咱们班的同学跳舞的照

  片吗?)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是咱们班在哪一年的什么节日参加表演时拍下的照片呢?(出示隐藏时间xxxx年1月1日)

  师:大家还想看照片吗?(学生肯定特别高兴地说:想!出示课件当学生看到张相片也肯定会说:这不是最*咱们班女子拔河比赛的照片吗?)对!那大家还记得这是什么时候拍的吗?(同时出示隐藏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学生会回答:国庆节)那么国庆节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呢?(学生可能会说不知道)这张照片拍的是我们的***10月1日在***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那是在哪一年呢?(同时出示隐藏时间1949年)从此我国的第一个国庆节就在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诞生了。

  我们再来看下一张照片。(出示课件)

  大家看,照片上的人怎么样呢?(学生可能会回答他们高兴得大叫起来!)那他们为什么这么激动、高兴呢?(老师用鼠标指着“中国申奥成功”这几个字提示学生。学生会回答中国申奥成功了)那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在哪一年的7月13日呢?(同时出示隐藏时间xxx年。)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xxx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说一说,这又是一个什么有意义的日子呢?(学生一看照片自然会说出3月12日是植树节。)对!同学们的眼睛真亮!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3月12日是植树节。

  师:那这张图片呢?(学生看到这张图片就会脱口而出六一儿童节是6月1日。)对!同学们真棒!我们自己来表扬自己一下:嘿嘿嘿,我真棒!

  师:同学们像以上这些有意义的日子都需要用哪些时间单位去记载呢?(学生自然会回答年、月、日)那大家再大声得读一读课题:年、月、日。(再一次出示板书年、月、日)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年、月、日这个知识来自生活实际中,以致学*本知识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第三环节:合作学*,探索新知。

  师:请大家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20xx年的年历卡,一边看一边想如何回答这几道思考题,(出示课件)并做出答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出示课件)按问题的顺序出示隐藏答案。如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是30天。师:同学们睁大眼睛看一看还有那个月没有出来跟我们玩呢?(学生回答2月份)(出示隐藏答案2月)那20xx年的2月份是多少天呢?(学生回答28天)(出示隐藏答案28天)师:人们*惯把有31天的叫大月,(在31天后板书大月,出示隐藏答案)把30天的叫小月。(在30天后板书小月,出示隐藏答案)那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那它是什么月呢?(出示隐藏答案特殊月)

  师:同学们谁有什么好办法能较快地记住各月有多少天?(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说出自己的办法。)表扬能想出比较好的办法的学生。现在轮到老师向你们介绍一种拳头记数法看你们喜不喜欢。(出示课件)师示范演示:请大家举起左手,攥成拳头,背向自己。从食指的凸起处依次往小指那数:1、2、3……12。数8月时要从数1月的地方数。凡是凸起的是31天也是大月,凹下去的是30天也是小月,除2月外。

  学生自己练*拳头记数法,同桌互练互评,指定学生演示,大家评。然后根据投影的拳头全体一齐记忆。最后再介绍两首儿歌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好的办法记一记。(出示课件)

  第四环节::巧设练*,巩固新知

  (1)为了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吸收,我设计了“我报月份,你听好,大月点头,小月击掌”的游戏。判断大、小月游戏的加入,使整个课堂的气氛达到高潮,学生的学*兴趣被充分调动,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

  (2)师:看谁是个聪明的小朋友,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两道练*题。(出示课件)学生完成练*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3)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我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练*题:小明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你知道是哪两个月吗?如果是61天?60天呢?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建继续发展的空间。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为了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至此,结束整节课的教学,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本人水*有限,可能纯在不少问题,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指导。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4

  教材分析:

  “年月日”一课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年月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第1课时。学*和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探索学*时间单位及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感受,便于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新大纲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三方面考虑的:

  (1)联系学生已有知识,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知道*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知道一年中各月的天数: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能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2)在探索年、月、日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计算全年的天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3)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年、月、日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判断*年、闰年。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等时间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学生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有所加强,具有一的定的探究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因此,我特为学生设立了如下学*方法:

  学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猜想验证、分析实践,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学**台,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实践验证、合作交流、总结概括的数学学*过程。

  教学流程:

  综上所述,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究交流,构建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提高→总结回顾,拓展延伸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开国大典和申奥成功的画面,提问:“你们知道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你们有自己喜欢的时间吗?”学生发言,说出节日或生日等时间。

  3、教师归纳:像刚才这样,我们在说明一件事情时候,往往要告诉人们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年、月、日和时、分、秒一样,也是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教师从学生关心与感兴趣的开国大典和申奥成功这一资源入手,动态地

  呈现出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环节探究交流,构建新知

  1、认识年历

  A、课件展演示年月日的来历。

  B、利用手中的年历,小组合作学*:观察年历,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C、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30天:四、六、九、十一月

  二月28天

  二月29天

  D、计算一年的天数。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展示交流,教师板书:*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E、练*,圈出xxxx年中,你认为有意义的时间。

  (采用多媒体演示年月日的来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观察年历,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发现创造,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认识大月、小月。

  A、根据学生回答,揭示大月、小月的定义。

  B、指出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

  C、记忆大月和小月。(左拳记忆法和儿歌记忆法)。

  D、游戏。我们一起做游戏吧!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同学拍手,要是小月女生拍手。教师最后报到二月,根据学生的反映得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引入*年与闰年的教学中。

  (通过用左拳记忆法和记大月的儿歌,轻松地帮助学生记住每个月的天数,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活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3、教学*年、闰年。

  A、利用1981年——xxxx年二月的月历,学生小组合作学*,并完成记录表。

  B、观察记录表,小组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汇报过程中,学生会说出有的年二月有28天,有的年二月有29天,教师适时指出: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年。揭示出*年和闰年的定义后,继续提问:“为什么会有*、闰年之分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再出示小知识,学生既知道*闰年的来历,又知道每4年中就有一个闰年。教师再追问:“闰年的年份与数字4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再次探究判断*年、闰年的方法。

  首先出示年份除以4的结果,小组合作学*,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然后让学生进行*闰年判断的练*。当学生判断1900除以4没有余数,而它却是*年时,教师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为学生设下悬念,再及时出示小知识,既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学生也掌握了整百年是不是闰年的判断方法,即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C、练*,再次判断*年和闰年。

  (数学知识的学*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本部分教学中,教师层层设疑、环环相扣,学生始终处于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特别是整百年是否为闰年的判断更是学生数学智慧的一次提升,同时插入*年闰年的课外知识,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完善。)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年月日的知识,并得到了好的学*方法,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知识方法到智慧岛去闯闯吧!

  第三环节实践应用,反馈提高

  1、填空我最棒!

  (1)、一年有()个大月,()个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 )月( )日。

  (3)、今年的一、二、三月共()天。

  (4)、*年一年有( )天,闰年一年有( )天。

  (5)、四月份有()个星期零( )天。

  2、判断我更行!

  (1)每年都是365天。()

  (2)24个月就是两年。()

  (3)小明的书包是xxxx年2月29买的。()

  3、口答: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月哪日出生的?

  4、拓展练*。

  小明在奶奶家连住了两个月,正好62天,这两个月可能是哪两个月?

  (慧智岛闯关的练*遵循了学生爱动、爱玩、爱挑战的特点,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也培养了他们大胆探索的精神。)

  第四环节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谈谈自己在本课学*中的成功之处。

  3、“你还想研究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让学生谈收获、谈感想,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及要点知识进行梳理,利于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你还想研究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通过学生上网查找,把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是永无止境的。)

  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的“眼睛”,是教学的“灵魂”,为课堂教学起到导航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从板书中,可以清晰看到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及难点知识也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5

  课前考虑:

  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是同学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与同学的生活密切联系。认识年、月、日分两课时进行教授,本课是第一课时。教学这一局部内容时,要充沛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年历,引导同学进行观察,找出每个月的天数填在表格里,然后从中发现一些规律,从而揭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谨严,这对同学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有较大的协助。同时,由于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比较零碎,所以教师要在这一学*过程中,和时地引导和点拨,协助同学比较系统地梳理知识,以便他们理解和掌握。

  教学建议:

  教学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时,可以通过提问“你有方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个月是小月吗?”启发他们自身去考虑,去发现,并组织同学交流不同的方法,在交流中比较,在交流中选择比较好的方法。不要要求同学必需依照教师认为摸某种好的方法记忆。教学时要协助同学注意两点:一是从1月数到7月,再数8月时要从数1月的地方数起;二是在拳头上数到凸出的地方是大月,数到凹下的地方是小月,但2月应除外。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章“年、月、日”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小学阶段接触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在本单元以前,学生已经学过了较小的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后,学生将会把它们用于实际生活,小学阶段不要求对时间进行再拓展。因此此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本课,学生将认识时间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特殊月、*年、闰年的知识及其判断方法。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掌握时间单位年、月、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判断每个月以及*年、闰年天数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经历动手操作,搜索资料,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提高观察、判断、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珍惜时间的*惯。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突出重点:采取大月歌和左拳记忆法,把抽象的知识概括成有趣的顺口溜与点拳头。简单,学生易于接受。

  突破难点:*年、闰年的判定方法是本课难点,必须让学生独立去观察、猜想、归纳,才能顺利内化成自身的知识。

  5、学情分析

  在低年级,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渐接触了离他们生活较远的时间单位,如年、月。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越来越多地积累关于较大的时间单位感性知识,“六一”儿童节、每年的生日、元旦、国庆、植树节等让孩子建立年月日的初步时间观念。这些知识是三年级学生学*此课的基础。“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较为繁多。学生掌握起来容易出现混乱。

  二、说教法

  (一)教学指导思想

  1、“开放观察研究”引导孩子自主学*。

  新课标理念之下,教师应扮演主导角色,学生才是学*的主体。只有当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所思考,才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在教法上,我是采用“开放观察研究”的方式进行,放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寻找教育素材。通过对形式多样,制作精美的年历进行观察、统计、思考、总结,同时在学校生活中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数学交流与数学表达的能力。新课标认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具有浓厚现实意义的年历入手,本章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更易引起学生的学*兴趣。

  2、“课前调查成果”建立“已有的知识经验”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年、闰年、大月、小月、特殊月、判定大小月的方法、判定*年闰年的方法等等的'知识使本课知识密度相对较大。本课在知识连贯性方面稍微欠缺。与单位“时“的联系在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显得并不紧密。所以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处理上我采用观察研究方式,唤醒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同时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形成新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3、动画、游戏、比赛多种形式调节课堂学*气氛

  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较容易分散,运用多种形式调节课堂气氛很重要。我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媒体动画、游戏和比赛,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对知识规律的运用,加深印象。

  (二)教学准备

  1、课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家里和亲戚朋友家里的年历,找出其中连续四年,观察数据并完成“课前调查成果”纸。

  2、教具:年历卡、PPT幻灯片。

  三、说学法

  课前,学生搜寻资料、观察、概括、对比、思考,把生活的数学进行归纳、总结,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课上孩子以儿歌和游戏为桥梁,把客观规律内化成为自身知识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后,大月歌、左拳记忆法等作为知识的载体,将帮助学生解决来自生活和学*的诸多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调查连续四年的年历,完成“课前调查成果”。

  学生手中的“课前调查成果”如下

  年份天数

  1月31

  2月28/29

  3月31

  4月30

  5月31

  6月30

  7月31

  8月31

  9月30

  10月31

  11月30

  12月31

  全年365/366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一年有几个月?

  2、一个月有多少天?

  3、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

  4、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课堂教学环节

  (一)汇报课前调查结果

  同学们,在上个星期,老师让同学们去收集年历,观察连续4年的年历中的天数。同学们的结果怎样?有什么发现?下面请一个同学来把他的调查结果汇报出来。

  学生汇报如:

  1、一年有12个月。

  2、有的月份有31天,有的30天,还有29天和28天。

  3、有31天的月份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有30天的月份是四、六、九、十一月,

  有28天或29天的月份是二月。

  4、二月有28天或29天。

  有的年份全年365天,有的366天。

  (二)学*新知

  1、月份和年份

  有31天的月份,我们称为“大月”,有30天的月份,我们称为“小月”。对于天数会改变的、最特殊的二月,我们称它为“特殊月”。(边板书大月、小月、特殊月)

  二月如此与众不同,这里面一定藏着小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我们请数学小博士为我们解释清楚。

  PPT幻灯片播放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动画,并响起数学小博士的声音:“地球总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实际的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年。这样,每四年就与标准时间相隔将*一天。人们就在这一年的二月份多加一天。就是366日了,这样的年份我们称为闰年”

  2、月份的记忆方法。

  要记住大月和小月,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思考两分钟后提问)

  学生介绍自己记忆的方法,可能是单双数记法、大月歌记法、左拳记忆法等等,只要符合规律,都予以肯定。

  ①单双数记忆法:七月以前单月是大月,八以后双月是大月.

  ②大月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③左拳记忆法:从拳头边沿开始数,凸起来的地方是大月,每个月31天。凹进去的地方是小月,每个月30天,。二月除外。

  3、读一读、赛一赛

  ①全班同学用左拳记忆法一起边做边念。

  ②比赛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熟练最响亮。

  ③全班同学读大月歌,且考考哪个小组记得最牢。

  ④数学活动。活动要求:当老师说月份数,是大月时全班男生起立,是小月时全班女生起立。老师依次说出三月、十一月、七月、九月、六月、八月、一月、十二月,二月。

  4、判断*年和闰年

  我们已经学会辨别大月和小月的方法。那么,*年和闰年又怎样区分呢?

  我们仔细想想,闰年就是当年二月有29天的年份。所以,我们只需要看二月份的天数,就可以判断出那一年是*年还是闰年了。请翻开书本49页“做一做”,把闰年圈出来。观察闰年的年份数字,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的回答如下:

  ①每四年就出现一个闰年。

  ②都是双数。

  ③都是4的整倍数。

  总结规律:把年份除以4,有余数的是*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我们用发现的规律,猜一猜20xx年之后的下一个闰年。(xxxx)把它除以4检验一下。再找出xxxx年的年历检验一下。

  5、练*反馈,引出疑问:下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1864年、1963年、xxxx年、1900年是*年还是闰年。

  6、*年闰年判定的补充规定。

  1900÷4=475没有余数,可是它是*年,为什么呢?请听数学小博士的解释。

  PPT幻灯片播放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动画,并响起数学小博士的声音: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小时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闰,又多加了44分56秒。看起来误差很小,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每400年就多算了3日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该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做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因此科学家又做了一项补充规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三)练*反馈,巩固新知:

  判断题①五月是大月。()

  ②十一月是大月。()

  ③20xx年是*年。()

  ④xxxx年的二月有29天。()

  ⑤20xx年的一月有31天。()

  (四)全班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在掌握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的。体现了时间由短到长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个时间单位,不仅是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根据上面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

  2、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发现二月份的特殊性。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互联网搜索等途径收集与这堂课相关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4、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弄清每个月的天数。

  5、教学难点: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二、说教法

  教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依据现代认知科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的教法是:

  (1)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尽量利用直观教具、课件演示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在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引导创新式的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目的。

  三、说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进行简单操作活动的经验和能力,所以这节课我采用的学法是: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让学生观察、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动手操作、观察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意识和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学*主动探究问题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课件、年历。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三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是那年那月那日上小学的吗?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样直接导入本课新知,让学生体会到这个知识来自生活实际中,以致学*本知识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对年、月、日的知识可能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教师先让学生二人小组互说课前预*搜集到的重要节日以及父母的生日,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年月日,加强学生对年月日的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从年历中了解到哪些知识,再通过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这几个问题分别是:“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根据每个月的天数,你能推算出全年的天数吗?”完成统计卡。

  (出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提倡的理念。引导学生探索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统计卡对12个月进行分类,教师诠释大月小月的含义。其次,鼓励学生:你有什么巧妙的办法很快记住哪个几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出方法来。学生汇报后,我出示了两种记忆方法:左拳记忆法,和儿歌记忆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自己的年历,然后以四人小组交流填写统计表,由于学生拿的是不同年份的年历,这样学生通过交流就可以发现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报,这样学*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2、教学大月、小月

  首先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而后设疑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大月与小月。然后先让学生自学48页歌诀记忆法和左拳记忆法。而后老师重点点拨,强化学生记忆。

  数学课应该有数学味,淡化基础知识不等于不要基础知识。学生该掌握的知识还是要掌握的。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掌握大、小月的知识,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一起去探索记住大、小月的有效方法。

  (三)总结新知,理解运用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为强化所学知识,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从不同的角度巩固和强化了所学知识。的练*题。这些练*题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好知识的自信心。其次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8

  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计算单位,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有关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它们的生活和学*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教材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读PPT+教学重难点)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自主探究,精讲精炼”教学法对本节课做了以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 设疑生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乐趣,我把学生带入了生活情境,日出日落、春去秋来、跨过时间的长河,光阴之间,日月如梭,道出了时间的宝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坐时间的小马车去认识年月日。

  二、读讲结合 自主探究 第一层 激趣引入 初步感知

  出示教材提供的画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这些有意义的日子,你还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和同桌说一说。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知道了年月日和时分秒一样都是时间单位。第二层 读书自学 交流讲解

  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年月日之后,我问学生: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想知道哪些?这一问题的提出触动了孩子们的思维,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是要抓着机会,让学生自学本课的新知识。现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在认真的阅读中,静静的思考里,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第三层 读讲结合 议辩探究

  在自学之后,学生迫不及待的想要说说自己的发现,有的说“一年有十二个月”,有的说“我发现二月份的天数不同”,还有的说“我发现了*年和闰年”。另外,我也发现了学生在读书自学的过程中,边读边思索,边圈点,把认为重要的自己用横线画了出来。

  为了让学生系统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我呈现出2011年和2012年两年的年历,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从年历卡中你了解到的信息,小组合作,通过表格归纳出一年12个月中每个月的天数和二月份的特殊情况。这时学生们有问题了:二月份的天数为什么不同呢?借助这个问题我告诉学生,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年,二月是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并通过知识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年和闰年的来历。那么闰年的出现有什么规律,如何判断某一年份是*年还是闰年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又一次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探索的**。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1997年——2006年二月份的天数统计表”探索出4年一润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下方的注释,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知道判断*年和闰年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情况。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既可加深理解记忆,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读一读 想一想 说一说”的教学环节中,通过读讲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议辩能力。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每个月的天数,我引导学生学*了课文中的“左拳记忆法”和“歌诀”,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其他的记忆方式,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择优而用。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实际效果,还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是学生乐学、好学。以上三个层次,从个体到群体,由书内到书外,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步步追进,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探究活动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初识验证 体会新知

  在学生学*了年历之后,为了进一步体会新知,师生共同回忆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并让学生在年历卡中找一找,说一说这一年是*年还是闰年,一年有多少天?因为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轻松而愉快地完成了练*。

  四、分组精炼 拓展提高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共同的发展,我精心选择和设计了三组*题:

  第一组 基础题:第一题是课本“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巩固新知;第二题是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了解四大发明的年代距今时间长短的同时进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亲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第二组 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组 拓展题:在“我为奥运尽份力”的活动中制作2008年的年历卡,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再一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并且懂得从小就要树立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五、抒发感受 心灵对话

  在本节课结束前,亲切地问学生: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在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时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关于时间的名言。

  这样的收尾,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受到了珍惜时间的良好教育。

  本节课我运用“自主探究 精讲精练”的教学法,以言语训练作为主线,做到了文理结合。学生在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合作学*、自主探究,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努力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去飞翔。是学生在这以人为本的数学课堂中,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感受到学*的乐趣,感受到生命的辉煌!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学*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因此教材首先安排了“说一说”让学生交流已有的知识基础,接着通过“填一填”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年月日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全面。尤其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课堂上可以通过观察、讨论等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总结,帮助学生记忆。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抓住课教学重点,突破本课判断*年闰年这个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三年级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因此,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看年历卡,知道大月和小月,了解*年和闰年的知识;探究判断*年闰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在自主合作的学*氛围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与态度:在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认识年、月、日是教学重点,*年、闰年的判断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首先,我从生活实际引入:同学们,我们居住在什么星球上呢?在地球上能看到哪些星体?随之电脑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球体在宇宙中运动的情景。继而又问:你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吗?月亮围绕地球旋转一周呢?地球自转一周呢?从而揭示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年、月、日)

  这样导入新课,一方面引起学生浓厚的学*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明确了方向。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启发谈话,课堂交流(认识年月日)

  首先,(课件播放奥运会和大阅兵的图片)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有意义的日子吗?让学生知道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时间和国庆节的时间,并让学生从两个日期里找出其中有哪些时间单位。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日子?你能完整的说出今天的日期吗?关于“年、月、日”,你又了解到哪些知识?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展开交流。通过观看图片和知识经验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年月日,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分组探究,成果交流(认识大小月、*年闰年)

  我“相信自己的学生,别以为他做不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老师绝不代替。”“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学好的方法”。所以我首先课件出示2011——2012年各月份天数统计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

  同学们,请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小组没交流一下吧! 让

  3 学生组内各抒己见,交流自己的想法,由一人执笔用表格或列提纲的方法进行系统整理。这样就给学生探究知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整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随后课件出示如下题目:

  ①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份有31天?哪几个月份有30天? ②二月有多少天?

  ③今年二月有多少天?去年呢?

  ④根据二月天数的不同,你可以计算一下一年的天数吗?

  引导学生组内总结梳理,然后再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各组代表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随时提问,本小组的其他学生也可以帮助解答。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评价及时板书要点:

  一年12个月

  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2、4、6、9、11)

  二月28或29天

  *年365天、闰年366天

  同学们,怎样才能记住大月小月的月份呢?老师来教你几招吧。我利用课件展示“口诀记忆法”和“左拳记忆法”对大小月准确识记。我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才是教师真正做由传授者到合作者、引导者角色的转变。而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交流、独立探索的机会,就是自己角色的重要转变吧!

  3、系统整理,引发思考(判断*年、闰年)

  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2月是特殊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它!引导学生利用附页中提供的1997——2004月历填写书中71页(2)的表格,并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得出“4年一闰”的结论。

  同学们总结得真好!那么,你想验证一下你的结论吗?下面就请你利用结论判断一下这些年份是*年还是闰年?(课件出示2005——2012年二月天数统计表)学生独立判断并组内交流,对于遇到困难的个人或小组我适机点拨。然后小组代表汇报补充:利用推算、公历年份除以四等方法判断*年闰年。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总结“公历年份除以四”的判断方法对于结论予以肯定。(课件演示)同学们说的真好!公历年份是四的倍数,能被四整除的一般是闰年。(课件出题)那么,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下面年份是*年还是闰年?学生计算,在公布结果时产生争议:“为什么1900年是*年?”这是引导学生看1900年2月的月历(课件出示1900年月历),并通过“你知道吗”(课件出示你知道吗)来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哦,原来在遇到整百年份时,能被四百整出才是闰年!下面我们就利用这这结论判断一下下面的年份吧!(课件出题)学生通过计算加深理解。

  (三)深化练*,拓展提高

  课堂巩固练*部分由填一填、判断、转脑筋三个部分组成,由浅入深对本课知识深进行巩固拓展练*。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既对本 5 课知识进行了活学活用,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

  (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出示课件)同学们!经过这短暂的四十分钟我们的共同探索,这你收获什么?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通过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3、教学重点、

  难点: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点。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题的编排,编者是按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第1题是先练*了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

  幻灯片演示*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教具准备:分句课本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年历、幻灯片、录音机等。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时,首先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等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中二月份的天数发现每四年一闰的规律。再经过计算1980÷4和1986÷4得出*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程序。因为这是年、月、日的起始课,所以要有个好的开头,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让你们猜个谜好吗 ?请同学们注意听:有个宝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可以知道:在日历上我们可以找到某年、某月、某日,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内容:“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题)。这样,通过学生猜谜语和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导入课题,既直观形象,过度又自然,同时好能激发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下面学*新知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新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我分两次口述学*目标,我是这样出示学*目标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首先要完成哪两个任务吗?我来告诉你们,第一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年、月、日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第二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这样出示目标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让学生记得住,激发求知欲。

  出示完目标后,教师将沿着这条线去教,学生也将沿着这条线去学。通过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初步学会看年历并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等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看年历,你知道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每个月各有多少天?看完后请同学们打开书80页,这是1993年的年历,请同学们根据鸭博士提的问题认真观察年历。由于问题简单,学生看完后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28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在学生熟悉了年历之后,借助于他们*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如:1993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国庆节

  是几月几号?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你能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吗?通过这样的练*,使学生建立起了较长的时间观念,巩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地完成了前两个任务。

  在学生知道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后,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从而引出二月。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发现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板书29天),写完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闰年)。这时,我口头出示第三个学*目标: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并能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就是我们将要完成的第三个任务。出现了*年和闰年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年和闰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听一段录音:“你知道吗?……。”这个录音既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完录音后,我用幻灯出示了1980年到1992年二月份的天数,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四年里有三个*年和一个闰年的规律,并经过计算得出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从而学会判断方法。这样既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培养观察、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巩固判断方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我让学生对“做一做”的第3题进行了练*。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我把原题进行了改动,把书中只给的年份都分别除以了4。在判断20xx年时, 我用了20xx÷4的,学生看到这题会问:“为什么要除以400,而不是除以4呢?”我及时利用教科书下面的底注,通过让学生看82页下面的底注,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这里只作为常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用儿歌记忆大月的方法,这样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为计算一年的天数打下了基础。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看幻灯,图上有一个左拳头图,在左手的拳头上我们可以依次数出十二个月份。这时,我先引导学生在图上数月份,边数边标出月份。再学生观察图知道: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月份都是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外都是小月。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数月份进行练*。这样既能亲身体验,又能达到巩固的目的。由此再一道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在此,讲清十二月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常说的腊月。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各个月份的天数之后,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自己计算出*年和闰年各有几天,并填在书上,通过提问,知道*年有365天(板书365天),闰年有366天(板书366天)。这样设计既巩固了新知,有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再通过“做一做”中的第1、2题进行练*。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小结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题。这些练*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有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知道的自信心。

  小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3、教学重点、难点: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点。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题的编排,编者是按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第1题是先练*了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xx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幻灯片演示*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教具准备:分句课本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年历、幻灯片、录音机等。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时,首先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等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中二月份的天数发现每四年一闰的规律。再经过计算1980÷4和1986÷4得出*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兴趣。本届初三现有学生168人,其中往届生10人。与临*乡镇相比,不但人数少,而且整体水*较差,特别是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多。这使得我们初三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为艰巨,但我们决不能动摇既定的升学目标,我们只有扎实工作,花大力气,发扬苦干加巧干的精神,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确保本届升学目标的实现。为此,特制定本届初三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奋斗目标

  1、本届初三年级升学指标要达到重中(普师)10人,普中30人,升学率达85%以上。

  2、各班对前三名学生各科的基本分数要保证达到:语文120分,数学135分,物理95分,化学95分,英语110分,政治40分,体育35分。

  3、毕业总*分力争进入市前15名,各科毕业*分与全市乡镇第一名的差距要控制在10分以内,要杜绝极差生,使毕业率达100%。

  措施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级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学生会议。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初三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以确保中考参考率达到市教委的要求。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各学科要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考查”。学科间不占不挤,要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各学科的教学进度要保证达到市教委的统一要求,明年3月20日前各学科必须结束新授。第一学期每周六下午进行集体补课。

  5、每天晨读、早读、中自*、晚自*都安排到人。强化辅导工作。每天下午的第四节课和晚自*的第一节课各班可集体辅导,其余时间安排学生自*;明年5月10日至6月10日,初三任课教师全员到班晚自*,进行个别辅导。

  6、加强对薄弱科目的检查和督促工作。从第一学期起学校定期对理、化、英三门进行抽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明年中考无弱科。

  7、复*阶段,各学科要认真制定复*计划,精心组织复*,做到以纲为纲、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揭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8、处理好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关系。第二学期开始对各班重中对象和暂差生的部分薄弱科目进行拔尖和补差,具体时间、对象及辅导老师另定。

  9、引资料、学经验。同轨老师要互相学*,正常开展听课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校统一订购的复*资料统一使用,以充分发挥其效益,各科任教师不得滥订资料。

  10、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各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时间安排

  1、第一学期各学科的进度(见市教委的具体要求)。

  2、3月20日前各学科必须结束新授。

  3、3月21日至4月30日进行第一轮复*。按单元、章节系统复*初一至初三的内容,重点是初三内容。

  4、5月1日至5月15日,各学科分类综合复*。

  5、5月16日至6月10日,综合测试训练(具体安排另定)。本届初三现有学生168人,其中往届生10人。与临*乡镇相比,不但人数少,而且整体水*较差,特别是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多。这使得我们初三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为艰巨,但我们决不能动摇既定的升学目标,我们只有扎实工作,花大力气,发扬苦干加巧干的精神,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确保本届升学目标的实现。为此,特制定本届初三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奋斗目标

  1、本届初三年级升学指标要达到重中(普师)10人,普中30人,升学率达85%以上。

  2、各班对前三名学生各科的基本分数要保证达到:语文120分,数学135分,物理95分,化学95分,英语110分,政治40分,体育35分。

  3、毕业总*分力争进入市前15名,各科毕业*分与全市乡镇第一名的差距要控制在10分以内,要杜绝极差生,使毕业率达100%。

  措施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级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学生会议。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初三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以确保中考参考率达到市教委的要求。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各学科要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考查”。学科间不占不挤,要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各学科的教学进度要保证达到市教委的统一要求,明年3月20日前各学科必须结束新授。第一学期每周六下午进行集体补课。

  5、每天晨读、早读、中自*、晚自*都安排到人。强化辅导工作。每天下午的第四节课和晚自*的第一节课各班可集体辅导,其余时间安排学生自*;明年5月10日至6月10日,初三任课教师全员到班晚自*,进行个别辅导。

  6、加强对薄弱科目的检查和督促工作。从第一学期起学校定期对理、化、英三门进行抽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明年中考无弱科。

  7、复*阶段,各学科要认真制定复*计划,精心组织复*,做到以纲为纲、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揭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8、处理好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关系。第二学期开始对各班重中对象和暂差生的部分薄弱科目进行拔尖和补差,具体时间、对象及辅导老师另定。

  9、引资料、学经验。同轨老师要互相学*,正常开展听课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校统一订购的复*资料统一使用,以充分发挥其效益,各科任教师不得滥订资料。

  10、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各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时间安排

  1、第一学期各学科的进度(见市教委的具体要求)。

  2、3月20日前各学科必须结束新授。

  3、3月21日至4月30日进行第一轮复*。按单元、章节系统复*初一至初三的内容,重点是初三内容。

  4、5月1日至5月15日,各学科分类综合复*。

  5、5月16日至6月10日,综合测试训练(具体安排另定)。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年月日》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它是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有很多经验。因此,我根据课标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

  3、了解*年和闰年。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初步建立这些单位的概念,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而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和*年、闰年的判断又是教学的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准备:年历表。

  二、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为了体现课标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因为年、月、日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依据,采用主体性、启发性教学方法,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人,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法指导上,重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因为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一些学生不一定对学*材料看得很仔细,理解得很全面,通过合作学*,可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教师观察指导个别学生,做到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较好把握了学生的认识活动的`进程,培养了合作互动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师:孩子们,*段时间我们学校正在开展迎奥运书法竞赛活动,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开幕吗?(课件出示:)

  ()年()月()日北京奥运会开幕。

  师:真是个关心实事的好孩子,在这个问题中出现了哪些时间单位?

  师:是的。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一点的时间单位,它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年、月、日)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其实这些知识都藏在年历中,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年历,认真观察,看看从年历中你们能发现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师了解学生的年历是哪年的,出示2000年年历)出示课件:2000年年历

  师:下面,谁愿意把你发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年、月、日》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知识内容。

  ●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相互关系,介绍大月、小月、*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教材力求体现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需求,我制定了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初步会判断*年、闰年。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操作、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自觉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掌握它们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年历卡、卡片、表格、计算器等。

  二、说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谜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观察年历,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交流、概括、总结,并应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三、说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上,我让学生观察、体验、质疑、讨论、概括、总结、实践运用,用这些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判断等多种学*能力,从而提高学*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中的“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基本理念,我分五个环节进行设计:

  (一)猜谜引入,激发学*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数学博士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你们能猜得着吗?请注意听: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估计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并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通过年历认识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猜谜语导入新课,直观形象,过度自然,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面学*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交流,自主创新。

  在这一方面,我又分五个小节来实施。

  1、合作观察、自主探索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年历卡(年历卡为1997年至20xx年各年的),学生四人一组,仔细观察,合作交流,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卡片内容。(可以用计算器)

  卡片内容:

  (1)、我们小组观察的年份是___________年。

  (2)、这一年有__________月,其中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这年一共有多少天?

  学生合作完成后我请各组代表走上讲台,利用实物展台,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交流。

  (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及时评价。)

  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的发现了:(板书)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的是28天,相对应的那一年是365天,有的是29天,那一年366天(板书28天、29天、365天、366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

  (设计意图:提供丰富的学*材料,充分的让学生合作观察、自主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理自己的观察结果,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亲身体验,开拓创新

  在学生明确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提出要求:要想和12个月宝宝交朋友,首先要记住它们,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吗?当学生提到书上介绍的拳记法时,课件及时引导学生共同观察:(课件)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都是小月。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亲身体验这个规律,并与邻桌互相交流。同时引导学生读读教材上的歌谣,鼓励学生自己编写具有个性化的歌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发现规律、突破难点。

  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二月月历卡,发现二月份的天数只有两种情况,一种28天,一种29天,然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年、闰年)。

  也就是说判断*年、闰年是由2月份的天数决定的,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1997—20xx年2月的月历卡并统计天数,四人小组里完成表格的内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表格如下:(略)

  学生通过统计各年份2月的天数,发现每4年总有一个闰年!闰年和4有什么关系?你能利用计算器计算年份与4的倍数关系吗?通过计算,

  学生自主发现了: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贴纸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规律性,学生通过观察、借助计算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充分探索,发现规律,达到自主建构新知的目的。)

  4、扩展延伸

  学生的求知欲是旺盛的,他们提出疑问:为什么会出现*年、闰年呢?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我出示了*年、闰年的来历这课外知识点,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分册)《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自然分册)等。

  (设计意图:从而达到了课外延伸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巧设疑点

  接着我让学生完成一组练*(课件),在学生回答1900年能被4整除是闰年时,我告诉他你判断是错误的,这时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开始和老师争论起来。这时我出示1900年二月月历卡求证,1900年二月的确只有28天,这样一个巧妙的矛盾设置,瞬间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我让数学博士带领同学们去了解原因。(课件)通过数学博士点拨,让学生认识到1900年确实不是闰年。(贴纸条: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除以400能整除的才是闰年。)

  这一小练*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判断整百年是*年还是闰年而设计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适当的质疑给学生思维上的振憾,同时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为了巩固与发展前面的新知,按照新课标理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里分三个层次进行练*设计。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练*:

  1、一年中有()个月,其中大月有()个,小月有()个。

  2、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3、5月的.最后一天是()日。11月的最后一天是()日。

  4、4月和5月共()天。

  (本次的练*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巩固。)

  第二个层次是深化练*:

  小冬满16岁的时候,只过了4个生日。他的生日是()月()日。

  这年是*年还是闰年?

  (这次的练*可有效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第三个层次是拓展练*:

  1992年2月13日是小红的第十五个生日,这一年爷爷再过几天,才过第十五个生日。

  1、爷爷的生日是()月()日。

  2、爷爷这一年是()岁。

  3、爷爷过第十七个生日时是()岁。

  (设计意图:这个练*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也有利于不同层面学生的知识掌握。)

  (四)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翁茫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五)课后作业:收集年、月、日方面的知识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办一份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本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启发他们要学会珍惜美好的光阴,更加努力学*,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简明突出了本课的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使学生记忆更为深刻。

  附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大月31天

  (四、六、九、十一)小月30天

  *年(365天)2月28天

  闰年(366天)2月29天

  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能整除400的才是闰年。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本课时在全册书中的位置:

  年月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在本册书中是一个独立单元。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学过时、分、秒和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来学*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利用万年历,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想,讨论,发现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

  难点:发现并掌握*年、闰年的特点与规律。会判断*年、闰年。

  二、说教法

  讲授法、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方法、练*法

  三、学法

  小组合作学*法、探究学*法

  四、说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年月日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开国大典和上海世博会两段视频,让学生提取其中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1949年10月1日***在***城楼主持开国大典,xxxx年5月到10月在上海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世博会。

  将课本上静态的历史事件动态的呈现。让学生重温当时激动人心的场面,十分具有情感与视觉的双重冲击力。

  2、合作交流经历探索全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计算等活动过程。

  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认识大月、小月,然后逐步探索出*年、闰年的特点与规律及全年天数。

  (1)认识大月、小月

  认识大小月时,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了“电子年历卡”,为学生的学*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工具和环境。学生可以轻松查找到1900年——20xx年每一年每一月的天数。此时教师选择1998年——xxxx年的年份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填写学*卡,师生共同汇总。引导学生从大量的、不同的年份中发现大月、小月的排列规律。即:一年有12个月,其中1、3、5、7、8、10、12月是大月,有31天;4、6、9、11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

  这个学*活动真正地把学*的主动权、探索权、发现权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取的知识既深刻、又有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的能力。

  对于大月小月天数的记忆,给学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记忆方法:拳头记忆法,同时为听力较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准备了歌诀记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在学生充分认识大月小月的基础上,教师追问:刚才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提到2月,那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呢?由此质疑,顺利的转入本堂课的难点——*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与2月的天数有关。

  (2)认识*年闰年和全年天数

  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我采用考考老师的形式,让学生随机指定年份,我准确的说出那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让学生产生对老师崇拜的心情和对知识好奇的心理。在此,老师说明:实际老师是找到了一个法宝,你们想知道这个法宝吗?从而激发学生学*兴趣。

  在发现规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每年二月份天数,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当学生为自己找到算法洋洋得意时,让学生算算未来2100年是*年还是闰年,2100÷4=520,没有余数肯定是闰年时,再通过万年历来验证,却发现2100年2月只有28天是*年,既而产生困惑。此时,我提出问题:谁能再列举几个整百年份呢?引导学生说出xxxx年、1900年、1800年时。我再次追问:他们又分别是*年还是闰年呢?引导学生通过万年历进行搜索,同时出示: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使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这里,还为学生提供了视频闰月的产生这个内容,让有能力的学生课后学*。

  在探究全年天数时,为了避免机械的记忆。通过讨论比较得出简便的方法,知道*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这样培养了学生求异、求佳的思维。

  3、活用教学内化整理知识点

  课堂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总结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题。这些练*题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察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知识的自信心。

  4、拓展提高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整堂课将数学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在学生认识这些知识后,引导学生通过查询有意义的历史年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五、说板书

  年月日

  大月31天

  小月30天

  *年28天

  二月

  闰年29天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量的计量”中时间单位第一课时。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了时、分、秒等较短的时间单位之后,并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年和月是比较大的时间单位,教材首先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年历,初步了解年、月、日、*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内在关系,在初步掌握各月天数后,引出*年、闰年全年天数的计算,然后介绍*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世界最为接*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较大的时间单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一年、一日,知道世纪、年、月、日的关系,记住大月、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

  2、知道*年、闰年的天数,知道判断闰年、*年的方法。

  3、结合本节课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重点确定为:让学生获得较长的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发现并掌握闰年、*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准备: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a)学生准备:各年份的年历表若干张。

  b)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设计理念:

  本课总体设计,本着“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教育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力求让全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过程。

  三、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是学*方式的转变。我采用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性学*方式,围绕“经历学*过程”这一主线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遵守师生互动的原则,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为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作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一组数)在导入部分,我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许多数,引出年、月、日三个时间单位,从而揭示课题。这样的引入,是通过生活化的情景,既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又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做了思维上的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本环节分以下几步进行:

  1、认识一年和一日2、认识年历表

  3、记大月、小月4、计算*年、闰年的天数

  5、学**年、闰年的规定6、学*世纪

  1、认识一年和一日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亮运动轨迹。同时配音说明: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日,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这样的设计,是想从浩瀚的宇宙中揭示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组织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更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认识年历表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正的探究性学*中学会学*,不断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与智能结构。因此,我采用小组协作学*的方式,让学生去观察、讨论、发现年历表上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并把从年历表上发现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展开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观察、讨论得最认真。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概括总结并板书。

  通过学生观察年历卡,小组研究获取知识,这样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学*的机会,充分体现开放式教学的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3、记忆大、小月(演示:拳头记忆法、歌诀法等)

  (1)教师提出疑问:以上这些知识都是小朋友们通过自主合作学*发现的,要求记住这些知识,怎样很快地记住31天的大月有哪几个月?学生汇报并演示这些方法。

  (2)游戏记大、小月

  为了学生进一步记住大小月的月份,我采用了游戏记大小月的形式:老师说到大月时男生站,说到小月时女生站,比比谁的反应最快。这样的环节安排,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4、计算*年、闰年的天数

  出示:*年31×7+30×4+28=()天

  闰年31×7+30×4+29=()天

  提出问题:31×7、30×4、28各表示什么?

  5、学**年、闰年的规定

  质疑:那么*年、闰年又是怎样规定呢?指出:答案就在书上。鼓励学生看书81页中间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并划出来。学生通过自学、交流,了解*年闰年的规定。然后,课件出示:

  (1)规定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年。

  (2)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不是400的倍数的年份是*年。

  由此得出四年一闰的规律。

  6、判断*年、闰年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根据四年一闰的规律,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讨论、自学课本等手段来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计算这些年份是否是4或者是400的倍数来判断是*年还是闰年。这时,出现了一段小小的插曲,一个孩子非常激动、开心的说:“老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否是4的倍数的方法,如果这个数的末尾两位数是4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这样,我就能很快地用口算判断一个年份是*年还是闰年。”这个孩子的表现,是我课前完全没有预想到的,但我立刻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向全班同学推广。这段小小的插曲,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要提高对学生的研究,充分了解、信任学生,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吻合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材料。

  7、反馈练*

  为了避勉集中练*给学生造成疲劳感,我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力求达到“新”、“活”、“实”、“用”的目的,使学生作到有张有弛,从而形成理解,记忆,应用,发展的学*水*。所以在认识了*年、闰年之后,我设计了以下练*:

  对号入座:

  19xx年19xx年19xx年

  20xx年18xx年20xx年

  闰年*年

  ()()

  8、认识世纪

  通过小组交流能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所以在认识“世纪”这个比年大的时间单位这一环节,我仍然采用自主学*方式,让学生自学、交流得出:1世纪=100年

  紧接着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馈练*……

  接着对零乱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便于更好的有意记忆。

  总结质疑: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对这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情感。为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练*的趣味性,我把不同层次的练*,设计成几个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独立版块,让学生自动选择练*,使各类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1、我显身手

  2、我当包公

  3、走进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4、欢乐总动员

  学生制20xx年()月的月历表,并提醒学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四)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喜欢数学,主动研究数学的情感态度,我提出:请同学们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走进网络世界,上网查一查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知识。这样的教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学*引入纵深。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学**惯,达到“曲散意未尽”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它简洁名了,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引申谈话:

  总之,本课从“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理念出发,在整堂课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的能动性,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学*活动中来。我相信,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际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3)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实用十份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年、月、日》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知识内容。

  ●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相互关系,介绍大月、小月、*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教材力求体现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需求,我制定了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初步会判断*年、闰年。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操作、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自觉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掌握它们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年历卡、卡片、表格、计算器等。

  二、说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谜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观察年历,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交流、概括、总结,并应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三、说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上,我让学生观察、体验、质疑、讨论、概括、总结、实践运用,用这些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判断等多种学*能力,从而提高学*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中的“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基本理念,我分五个环节进行设计:

  (一)猜谜引入,激发学*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数学博士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你们能猜得着吗?请注意听: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估计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并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通过年历认识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猜谜语导入新课,直观形象,过度自然,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面学*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交流,自主创新。

  在这一方面,我又分五个小节来实施。

  1、合作观察、自主探索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年历卡(年历卡为1997年至20xx年各年的'),学生四人一组,仔细观察,合作交流,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卡片内容。(可以用计算器)

  卡片内容:

  (1)、我们小组观察的年份是___________年。

  (2)、这一年有__________月,其中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这年一共有多少天?

  学生合作完成后我请各组代表走上讲台,利用实物展台,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交流。

  (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及时评价。)

  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的发现了:(板书)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的是28天,相对应的那一年是365天,有的是29天,那一年366天(板书28天、29天、365天、366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

  (设计意图:提供丰富的学*材料,充分的让学生合作观察、自主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理自己的观察结果,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亲身体验,开拓创新

  在学生明确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提出要求:要想和12个月宝宝交朋友,首先要记住它们,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吗?当学生提到书上介绍的拳记法时,课件及时引导学生共同观察:(课件)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都是小月。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亲身体验这个规律,并与邻桌互相交流。同时引导学生读读教材上的歌谣,鼓励学生自己编写具有个性化的歌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发现规律、突破难点。

  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二月月历卡,发现二月份的天数只有两种情况,一种28天,一种29天,然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年、闰年)。

  也就是说判断*年、闰年是由2月份的天数决定的,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1997—20xx年2月的月历卡并统计天数,四人小组里完成表格的内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表格如下:(略)

  学生通过统计各年份2月的天数,发现每4年总有一个闰年!闰年和4有什么关系?你能利用计算器计算年份与4的倍数关系吗?通过计算,

  学生自主发现了: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贴纸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规律性,学生通过观察、借助计算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充分探索,发现规律,达到自主建构新知的目的。)

  4、扩展延伸

  学生的求知欲是旺盛的,他们提出疑问:为什么会出现*年、闰年呢?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我出示了*年、闰年的来历这课外知识点,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分册)《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自然分册)等。

  (设计意图:从而达到了课外延伸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巧设疑点

  接着我让学生完成一组练*(课件),在学生回答1900年能被4整除是闰年时,我告诉他你判断是错误的,这时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开始和老师争论起来。这时我出示1900年二月月历卡求证,1900年二月的确只有28天,这样一个巧妙的矛盾设置,瞬间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我让数学博士带领同学们去了解原因。(课件)通过数学博士点拨,让学生认识到1900年确实不是闰年。(贴纸条: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除以400能整除的才是闰年。)

  这一小练*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判断整百年是*年还是闰年而设计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适当的质疑给学生思维上的振憾,同时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为了巩固与发展前面的新知,按照新课标理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里分三个层次进行练*设计。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练*:

  1、一年中有()个月,其中大月有()个,小月有()个。

  2、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3、5月的最后一天是()日。11月的最后一天是()日。

  4、4月和5月共()天。

  (本次的练*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巩固。)

  第二个层次是深化练*:

  小冬满16岁的时候,只过了4个生日。他的生日是()月()日。

  这年是*年还是闰年?

  (这次的练*可有效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第三个层次是拓展练*:

  1992年2月13日是小红的第十五个生日,这一年爷爷再过几天,才过第十五个生日。

  1、爷爷的生日是()月()日。

  2、爷爷这一年是()岁。

  3、爷爷过第十七个生日时是()岁。

  (设计意图:这个练*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也有利于不同层面学生的知识掌握。)

  (四)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翁茫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五)课后作业:收集年、月、日方面的知识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办一份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本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启发他们要学会珍惜美好的光阴,更加努力学*,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简明突出了本课的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使学生记忆更为深刻。

  附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大月31天

  (四、六、九、十一)小月30天

  *年(365天)2月28天

  闰年(366天)2月29天

  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能整除400的才是闰年。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 2

  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计算单位,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有关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它们的生活和学*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教材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读PPT+教学重难点)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自主探究,精讲精炼”教学法对本节课做了以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 设疑生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乐趣,我把学生带入了生活情境,日出日落、春去秋来、跨过时间的长河,光阴之间,日月如梭,道出了时间的宝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坐时间的小马车去认识年月日。

  二、读讲结合 自主探究 第一层 激趣引入 初步感知

  出示教材提供的画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这些有意义的日子,你还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和同桌说一说。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知道了年月日和时分秒一样都是时间单位。第二层 读书自学 交流讲解

  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年月日之后,我问学生: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想知道哪些?这一问题的提出触动了孩子们的思维,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是要抓着机会,让学生自学本课的新知识。现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在认真的阅读中,静静的思考里,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第三层 读讲结合 议辩探究

  在自学之后,学生迫不及待的想要说说自己的发现,有的说“一年有十二个月”,有的说“我发现二月份的天数不同”,还有的说“我发现了*年和闰年”。另外,我也发现了学生在读书自学的过程中,边读边思索,边圈点,把认为重要的自己用横线画了出来。

  为了让学生系统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我呈现出2011年和2012年两年的年历,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从年历卡中你了解到的信息,小组合作,通过表格归纳出一年12个月中每个月的天数和二月份的特殊情况。这时学生们有问题了:二月份的天数为什么不同呢?借助这个问题我告诉学生,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年,二月是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并通过知识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年和闰年的来历。那么闰年的出现有什么规律,如何判断某一年份是*年还是闰年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又一次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探索的**。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1997年——2006年二月份的天数统计表”探索出4年一润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下方的注释,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知道判断*年和闰年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情况。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既可加深理解记忆,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读一读 想一想 说一说”的教学环节中,通过读讲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议辩能力。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每个月的天数,我引导学生学*了课文中的“左拳记忆法”和“歌诀”,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其他的记忆方式,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择优而用。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实际效果,还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是学生乐学、好学。以上三个层次,从个体到群体,由书内到书外,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步步追进,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探究活动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初识验证 体会新知

  在学生学*了年历之后,为了进一步体会新知,师生共同回忆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并让学生在年历卡中找一找,说一说这一年是*年还是闰年,一年有多少天?因为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轻松而愉快地完成了练*。

  四、分组精炼 拓展提高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共同的发展,我精心选择和设计了三组*题:

  第一组 基础题:第一题是课本“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巩固新知;第二题是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了解四大发明的年代距今时间长短的同时进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亲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第二组 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组 拓展题:在“我为奥运尽份力”的活动中制作2008年的年历卡,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再一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并且懂得从小就要树立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五、抒发感受 心灵对话

  在本节课结束前,亲切地问学生: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在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时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关于时间的名言。

  这样的收尾,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受到了珍惜时间的良好教育。

  本节课我运用“自主探究 精讲精练”的教学法,以言语训练作为主线,做到了文理结合。学生在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合作学*、自主探究,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努力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去飞翔。是学生在这以人为本的数学课堂中,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感受到学*的乐趣,感受到生命的辉煌!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能力。。

  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设计理念

  虽然年月日时间单位是个抽象的概念,但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设计课时考虑到这一点,先了解学生已知的内容,自主探究,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的搜集、汇报、展示、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同推进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吗?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日子?

  3、这里有哪几个时间单位呢?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新课探究

  1、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2、分析年月日的产生。

  3、引导探索:(1)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

  (2)小组讨论(3)生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

  大月(31天)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小月(30天)4、6、9、11

  特殊月二月*年28天

  闰年29天

  对比xxxx年的日历看看有什么发现?(二月天数不同,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年份叫*年,把二月是29天的月份叫闰年。)关于*年和闰年的有关知识我们下一节课研究。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

  4、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师:(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

  a、歌诀法b、拳头记忆法。(出示拳头,师:这是什么?你们有吗?它能帮我们记住每月的天数,怎样帮呢?自学课本P48)

  (2)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3)师生共同玩游戏: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二月为什么没人起立,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5、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

  (1)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在20xx年的年历卡上找到国庆节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的?在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你们知道妈妈的生日吗?找出自己的生日

  (2)请你想一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

  (3)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看年历卡,而且通过年历卡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一月?一日?举例说明。

  三、巩固练*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均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谢老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均数是怎么产生的,使学生认识到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使学生理解*均数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均数的方法。本节课有许多亮点。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本节课谢老师通过联系学生自己身边的事,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参赛比较,“这样比公不公*”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均数的问题,认知的“不*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学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

  谢老师在教学中能通过直面的课件演示让学生体验这种方法,并启发学生发现移动前和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在此,初步小结:什么是*均数?通过例题的深入研究,学生进一步感知*均数的取值范围。帮着学生理解*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从而使学生对“*均数”的认识逐步清晰。

  三、学会运用*均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意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练*设计,让学生借助于具体问题、具体数据进一步理解*均数的性质,丰富学生对*均数的理解。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量的计量”中时间单位第一课时。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了时、分、秒等较短的时间单位之后,并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年和月是比较大的时间单位,教材首先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年历,初步了解年、月、日、*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内在关系,在初步掌握各月天数后,引出*年、闰年全年天数的计算,然后介绍*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世界最为接*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较大的时间单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一年、一日,知道世纪、年、月、日的关系,记住大月、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

  2、知道*年、闰年的天数,知道判断闰年、*年的方法。

  3、结合本节课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重点确定为:让学生获得较长的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发现并掌握闰年、*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准备: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a)学生准备:各年份的年历表若干张。

  b)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设计理念:

  本课总体设计,本着“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教育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力求让全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过程。

  三、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是学*方式的转变。我采用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性学*方式,围绕“经历学*过程”这一主线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遵守师生互动的原则,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为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作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一组数)在导入部分,我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许多数,引出年、月、日三个时间单位,从而揭示课题。这样的引入,是通过生活化的情景,既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又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做了思维上的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本环节分以下几步进行:

  1、认识一年和一日2、认识年历表

  3、记大月、小月4、计算*年、闰年的天数

  5、学**年、闰年的规定6、学*世纪

  1、认识一年和一日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亮运动轨迹。同时配音说明: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日,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这样的设计,是想从浩瀚的宇宙中揭示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组织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更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认识年历表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正的探究性学*中学会学*,不断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与智能结构。因此,我采用小组协作学*的方式,让学生去观察、讨论、发现年历表上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并把从年历表上发现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展开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观察、讨论得最认真。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概括总结并板书。

  通过学生观察年历卡,小组研究获取知识,这样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学*的机会,充分体现开放式教学的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3、记忆大、小月(演示:拳头记忆法、歌诀法等)

  (1)教师提出疑问:以上这些知识都是小朋友们通过自主合作学*发现的,要求记住这些知识,怎样很快地记住31天的大月有哪几个月?学生汇报并演示这些方法。

  (2)游戏记大、小月

  为了学生进一步记住大小月的月份,我采用了游戏记大小月的形式:老师说到大月时男生站,说到小月时女生站,比比谁的反应最快。这样的环节安排,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4、计算*年、闰年的天数

  出示:*年31×7+30×4+28=()天

  闰年31×7+30×4+29=()天

  提出问题:31×7、30×4、28各表示什么?

  5、学**年、闰年的'规定

  质疑:那么*年、闰年又是怎样规定呢?指出:答案就在书上。鼓励学生看书81页中间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并划出来。学生通过自学、交流,了解*年闰年的规定。然后,课件出示:

  (1)规定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年。

  (2)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不是400的倍数的年份是*年。

  由此得出四年一闰的规律。

  6、判断*年、闰年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根据四年一闰的规律,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讨论、自学课本等手段来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计算这些年份是否是4或者是400的倍数来判断是*年还是闰年。这时,出现了一段小小的插曲,一个孩子非常激动、开心的说:“老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否是4的倍数的方法,如果这个数的末尾两位数是4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这样,我就能很快地用口算判断一个年份是*年还是闰年。”这个孩子的表现,是我课前完全没有预想到的,但我立刻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向全班同学推广。这段小小的插曲,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要提高对学生的研究,充分了解、信任学生,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吻合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材料。

  7、反馈练*

  为了避勉集中练*给学生造成疲劳感,我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力求达到“新”、“活”、“实”、“用”的目的,使学生作到有张有弛,从而形成理解,记忆,应用,发展的学*水*。所以在认识了*年、闰年之后,我设计了以下练*:

  对号入座:

  19xx年19xx年19xx年

  20xx年18xx年20xx年

  闰年*年

  ()()

  8、认识世纪

  通过小组交流能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所以在认识“世纪”这个比年大的时间单位这一环节,我仍然采用自主学*方式,让学生自学、交流得出:1世纪=100年

  紧接着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馈练*……

  接着对零乱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便于更好的有意记忆。

  总结质疑: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对这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情感。为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练*的趣味性,我把不同层次的练*,设计成几个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独立版块,让学生自动选择练*,使各类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1、我显身手

  2、我当包公

  3、走进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4、欢乐总动员

  学生制20xx年()月的月历表,并提醒学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四)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喜欢数学,主动研究数学的情感态度,我提出:请同学们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走进网络世界,上网查一查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知识。这样的教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学*引入纵深。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学**惯,达到“曲散意未尽”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它简洁名了,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引申谈话:

  总之,本课从“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理念出发,在整堂课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的能动性,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学*活动中来。我相信,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际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 5

  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计算单位,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有关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它们的生活和学*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教材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读PPT+教学重难点)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自主探究,精讲精炼”教学法对本节课做了以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 设疑生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乐趣,我把学生带入了生活情境,日出日落、春去秋来、跨过时间的长河,光阴之间,日月如梭,道出了时间的宝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坐时间的小马车去认识年月日。

  二、读讲结合 自主探究 第一层 激趣引入 初步感知

  出示教材提供的画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这些有意义的日子,你还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和同桌说一说。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知道了年月日和时分秒一样都是时间单位。第二层 读书自学 交流讲解

  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年月日之后,我问学生: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想知道哪些?这一问题的提出触动了孩子们的思维,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是要抓着机会,让学生自学本课的新知识。现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在认真的阅读中,静静的思考里,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第三层 读讲结合 议辩探究

  在自学之后,学生迫不及待的想要说说自己的发现,有的说“一年有十二个月”,有的说“我发现二月份的天数不同”,还有的说“我发现了*年和闰年”。另外,我也发现了学生在读书自学的过程中,边读边思索,边圈点,把认为重要的自己用横线画了出来。

  为了让学生系统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我呈现出2011年和2012年两年的年历,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从年历卡中你了解到的信息,小组合作,通过表格归纳出一年12个月中每个月的天数和二月份的特殊情况。这时学生们有问题了:二月份的天数为什么不同呢?借助这个问题我告诉学生,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年,二月是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并通过知识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年和闰年的来历。那么闰年的出现有什么规律,如何判断某一年份是*年还是闰年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又一次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探索的**。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1997年——2006年二月份的天数统计表”探索出4年一润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下方的注释,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知道判断*年和闰年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情况。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既可加深理解记忆,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读一读 想一想 说一说”的教学环节中,通过读讲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议辩能力。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每个月的天数,我引导学生学*了课文中的“左拳记忆法”和“歌诀”,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其他的记忆方式,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择优而用。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实际效果,还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是学生乐学、好学。以上三个层次,从个体到群体,由书内到书外,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步步追进,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探究活动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初识验证 体会新知

  在学生学*了年历之后,为了进一步体会新知,师生共同回忆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并让学生在年历卡中找一找,说一说这一年是*年还是闰年,一年有多少天?因为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轻松而愉快地完成了练*。

  四、分组精炼 拓展提高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共同的发展,我精心选择和设计了三组*题:

  第一组 基础题:第一题是课本“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巩固新知;第二题是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了解四大发明的年代距今时间长短的同时进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亲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第二组 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组 拓展题:在“我为奥运尽份力”的活动中制作2008年的年历卡,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再一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并且懂得从小就要树立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五、抒发感受 心灵对话

  在本节课结束前,亲切地问学生: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在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时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关于时间的名言。

  这样的收尾,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受到了珍惜时间的良好教育。

  本节课我运用“自主探究 精讲精练”的教学法,以言语训练作为主线,做到了文理结合。学生在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合作学*、自主探究,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努力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去飞翔。是学生在这以人为本的数学课堂中,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感受到学*的乐趣,感受到生命的辉煌!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3、教学重点、

  难点: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点。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题的编排,编者是按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第1题是先练*了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

  幻灯片演示*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教具准备:分句课本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年历、幻灯片、录音机等。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时,首先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等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中二月份的天数发现每四年一闰的规律。再经过计算1980÷4和1986÷4得出*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程序。因为这是年、月、日的起始课,所以要有个好的开头,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让你们猜个谜好吗 ?请同学们注意听:有个宝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可以知道:在日历上我们可以找到某年、某月、某日,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内容:“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题)。这样,通过学生猜谜语和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导入课题,既直观形象,过度又自然,同时好能激发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下面学*新知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新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我分两次口述学*目标,我是这样出示学*目标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首先要完成哪两个任务吗?我来告诉你们,第一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年、月、日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第二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这样出示目标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让学生记得住,激发求知欲。

  出示完目标后,教师将沿着这条线去教,学生也将沿着这条线去学。通过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初步学会看年历并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等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看年历,你知道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每个月各有多少天?看完后请同学们打开书80页,这是1993年的年历,请同学们根据鸭博士提的问题认真观察年历。由于问题简单,学生看完后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28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在学生熟悉了年历之后,借助于他们*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如:1993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国庆节

  是几月几号?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你能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吗?通过这样的练*,使学生建立起了较长的时间观念,巩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地完成了前两个任务。

  在学生知道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后,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从而引出二月。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发现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板书29天),写完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闰年)。这时,我口头出示第三个学*目标: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并能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就是我们将要完成的第三个任务。出现了*年和闰年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年和闰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听一段录音:“你知道吗?……。”这个录音既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完录音后,我用幻灯出示了1980年到1992年二月份的天数,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四年里有三个*年和一个闰年的规律,并经过计算得出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从而学会判断方法。这样既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培养观察、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巩固判断方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我让学生对“做一做”的第3题进行了练*。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我把原题进行了改动,把书中只给的年份都分别除以了4。在判断20xx年时, 我用了20xx÷4的,学生看到这题会问:“为什么要除以400,而不是除以4呢?”我及时利用教科书下面的底注,通过让学生看82页下面的底注,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这里只作为常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用儿歌记忆大月的方法,这样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为计算一年的天数打下了基础。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看幻灯,图上有一个左拳头图,在左手的拳头上我们可以依次数出十二个月份。这时,我先引导学生在图上数月份,边数边标出月份。再学生观察图知道: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月份都是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外都是小月。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数月份进行练*。这样既能亲身体验,又能达到巩固的目的。由此再一道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在此,讲清十二月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常说的腊月。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各个月份的天数之后,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自己计算出*年和闰年各有几天,并填在书上,通过提问,知道*年有365天(板书365天),闰年有366天(板书366天)。这样设计既巩固了新知,有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再通过“做一做”中的第1、2题进行练*。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小结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题。这些练*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有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知道的自信心。

  小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在掌握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的。体现了时间由短到长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个时间单位,不仅是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根据上面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

  2、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发现二月份的特殊性。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互联网搜索等途径收集与这堂课相关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4、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弄清每个月的天数。

  5、教学难点: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二、说教法

  教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依据现代认知科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的教法是:

  (1)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尽量利用直观教具、课件演示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在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引导创新式的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目的。

  三、说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进行简单操作活动的`经验和能力,所以这节课我采用的学法是: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让学生观察、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动手操作、观察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意识和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学*主动探究问题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课件、年历。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三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是那年那月那日上小学的吗?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样直接导入本课新知,让学生体会到这个知识来自生活实际中,以致学*本知识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对年、月、日的知识可能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教师先让学生二人小组互说课前预*搜集到的重要节日以及父母的生日,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年月日,加强学生对年月日的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从年历中了解到哪些知识,再通过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这几个问题分别是:“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根据每个月的天数,你能推算出全年的天数吗?”完成统计卡。

  (出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提倡的理念。引导学生探索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统计卡对12个月进行分类,教师诠释大月小月的含义。其次,鼓励学生:你有什么巧妙的办法很快记住哪个几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出方法来。学生汇报后,我出示了两种记忆方法:左拳记忆法,和儿歌记忆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自己的年历,然后以四人小组交流填写统计表,由于学生拿的是不同年份的年历,这样学生通过交流就可以发现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报,这样学*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2、教学大月、小月

  首先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而后设疑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大月与小月。然后先让学生自学48页歌诀记忆法和左拳记忆法。而后老师重点点拨,强化学生记忆。

  数学课应该有数学味,淡化基础知识不等于不要基础知识。学生该掌握的知识还是要掌握的。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掌握大、小月的知识,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一起去探索记住大、小月的有效方法。

  (三)总结新知,理解运用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为强化所学知识,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从不同的角度巩固和强化了所学知识。的练*题。这些练*题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好知识的自信心。其次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 8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学*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因此教材首先安排了“说一说”让学生交流已有的知识基础,接着通过“填一填”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年月日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全面。尤其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课堂上可以通过观察、讨论等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总结,帮助学生记忆。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抓住课教学重点,突破本课判断*年闰年这个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三年级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因此,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看年历卡,知道大月和小月,了解*年和闰年的知识;探究判断*年闰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在自主合作的学*氛围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与态度:在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认识年、月、日是教学重点,*年、闰年的判断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首先,我从生活实际引入:同学们,我们居住在什么星球上呢?在地球上能看到哪些星体?随之电脑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球体在宇宙中运动的情景。继而又问:你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吗?月亮围绕地球旋转一周呢?地球自转一周呢?从而揭示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年、月、日)

  这样导入新课,一方面引起学生浓厚的学*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明确了方向。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启发谈话,课堂交流(认识年月日)

  首先,(课件播放奥运会和大阅兵的图片)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有意义的日子吗?让学生知道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时间和国庆节的时间,并让学生从两个日期里找出其中有哪些时间单位。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日子?你能完整的说出今天的日期吗?关于“年、月、日”,你又了解到哪些知识?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展开交流。通过观看图片和知识经验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年月日,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分组探究,成果交流(认识大小月、*年闰年)

  我“相信自己的学生,别以为他做不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老师绝不代替。”“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学好的方法”。所以我首先课件出示2011——2012年各月份天数统计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

  同学们,请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小组没交流一下吧! 让

  3 学生组内各抒己见,交流自己的想法,由一人执笔用表格或列提纲的方法进行系统整理。这样就给学生探究知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整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随后课件出示如下题目:

  ①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份有31天?哪几个月份有30天? ②二月有多少天?

  ③今年二月有多少天?去年呢?

  ④根据二月天数的不同,你可以计算一下一年的天数吗?

  引导学生组内总结梳理,然后再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各组代表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随时提问,本小组的其他学生也可以帮助解答。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评价及时板书要点:

  一年12个月

  大月31天(1、3、5、7、8、10、12)

  小月30天(2、4、6、9、11)

  二月28或29天

  *年365天、闰年366天

  同学们,怎样才能记住大月小月的月份呢?老师来教你几招吧。我利用课件展示“口诀记忆法”和“左拳记忆法”对大小月准确识记。我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才是教师真正做由传授者到合作者、引导者角色的转变。而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交流、独立探索的机会,就是自己角色的重要转变吧!

  3、系统整理,引发思考(判断*年、闰年)

  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2月是特殊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它!引导学生利用附页中提供的1997——2004月历填写书中71页(2)的表格,并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得出“4年一闰”的结论。

  同学们总结得真好!那么,你想验证一下你的结论吗?下面就请你利用结论判断一下这些年份是*年还是闰年?(课件出示2005——2012年二月天数统计表)学生独立判断并组内交流,对于遇到困难的个人或小组我适机点拨。然后小组代表汇报补充:利用推算、公历年份除以四等方法判断*年闰年。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总结“公历年份除以四”的判断方法对于结论予以肯定。(课件演示)同学们说的真好!公历年份是四的倍数,能被四整除的一般是闰年。(课件出题)那么,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下面年份是*年还是闰年?学生计算,在公布结果时产生争议:“为什么1900年是*年?”这是引导学生看1900年2月的月历(课件出示1900年月历),并通过“你知道吗”(课件出示你知道吗)来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哦,原来在遇到整百年份时,能被四百整出才是闰年!下面我们就利用这这结论判断一下下面的年份吧!(课件出题)学生通过计算加深理解。

  (三)深化练*,拓展提高

  课堂巩固练*部分由填一填、判断、转脑筋三个部分组成,由浅入深对本课知识深进行巩固拓展练*。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既对本 5 课知识进行了活学活用,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

  (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出示课件)同学们!经过这短暂的四十分钟我们的共同探索,这你收获什么?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通过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1、本课时在全册书中的位置:

  年月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在本册书中是一个独立单元。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学过时、分、秒和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来学*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利用万年历,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想,讨论,发现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

  难点:发现并掌握*年、闰年的特点与规律。会判断*年、闰年。

  二、说教法

  讲授法、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方法、练*法

  三、学法

  小组合作学*法、探究学*法

  四、说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年月日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开国大典和上海世博会两段视频,让学生提取其中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1949年10月1日***在***城楼主持开国大典,xxxx年5月到10月在上海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世博会。

  将课本上静态的历史事件动态的呈现。让学生重温当时激动人心的场面,十分具有情感与视觉的双重冲击力。

  2、合作交流经历探索全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计算等活动过程。

  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认识大月、小月,然后逐步探索出*年、闰年的特点与规律及全年天数。

  (1)认识大月、小月

  认识大小月时,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了“电子年历卡”,为学生的学*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工具和环境。学生可以轻松查找到1900年——20xx年每一年每一月的天数。此时教师选择1998年——xxxx年的年份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填写学*卡,师生共同汇总。引导学生从大量的、不同的年份中发现大月、小月的排列规律。即:一年有12个月,其中1、3、5、7、8、10、12月是大月,有31天;4、6、9、11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

  这个学*活动真正地把学*的主动权、探索权、发现权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取的知识既深刻、又有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的能力。

  对于大月小月天数的记忆,给学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记忆方法:拳头记忆法,同时为听力较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准备了歌诀记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在学生充分认识大月小月的基础上,教师追问:刚才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提到2月,那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呢?由此质疑,顺利的转入本堂课的难点——*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与2月的天数有关。

  (2)认识*年闰年和全年天数

  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我采用考考老师的形式,让学生随机指定年份,我准确的说出那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让学生产生对老师崇拜的心情和对知识好奇的心理。在此,老师说明:实际老师是找到了一个法宝,你们想知道这个法宝吗?从而激发学生学*兴趣。

  在发现规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每年二月份天数,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当学生为自己找到算法洋洋得意时,让学生算算未来2100年是*年还是闰年,2100÷4=520,没有余数肯定是闰年时,再通过万年历来验证,却发现2100年2月只有28天是*年,既而产生困惑。此时,我提出问题:谁能再列举几个整百年份呢?引导学生说出xxxx年、1900年、1800年时。我再次追问:他们又分别是*年还是闰年呢?引导学生通过万年历进行搜索,同时出示: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使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这里,还为学生提供了视频闰月的产生这个内容,让有能力的学生课后学*。

  在探究全年天数时,为了避免机械的记忆。通过讨论比较得出简便的方法,知道*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这样培养了学生求异、求佳的思维。

  3、活用教学内化整理知识点

  课堂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总结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题。这些练*题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察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知识的自信心。

  4、拓展提高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整堂课将数学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在学生认识这些知识后,引导学生通过查询有意义的历史年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五、说板书

  年月日

  大月31天

  小月30天

  *年28天

  二月

  闰年29天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 10

  课前考虑:

  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是同学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与同学的生活密切联系。认识年、月、日分两课时进行教授,本课是第一课时。教学这一局部内容时,要充沛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年历,引导同学进行观察,找出每个月的天数填在表格里,然后从中发现一些规律,从而揭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谨严,这对同学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有较大的协助。同时,由于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比较零碎,所以教师要在这一学*过程中,和时地引导和点拨,协助同学比较系统地梳理知识,以便他们理解和掌握。

  教学建议:

  教学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时,可以通过提问“你有方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个月是小月吗?”启发他们自身去考虑,去发现,并组织同学交流不同的方法,在交流中比较,在交流中选择比较好的方法。不要要求同学必需依照教师认为摸某种好的方法记忆。教学时要协助同学注意两点:一是从1月数到7月,再数8月时要从数1月的地方数起;二是在拳头上数到凸出的地方是大月,数到凹下的地方是小月,但2月应除外。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4)

——年月日说课稿 (菁华5篇)

年月日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本课时在全册书中的位置:

  年月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在本册书中是一个独立单元。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学过时、分、秒和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来学*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利用万年历,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想,讨论,发现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

  难点:发现并掌握*年、闰年的特点与规律。会判断*年、闰年。

  二、说教法

  讲授法、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方法、练*法

  三、学法

  小组合作学*法、探究学*法

  四、说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年月日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开国大典和上海世博会两段视频,让学生提取其中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1949年10月1日*在*城楼主持开国大典,xxxx年5月到10月在上海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世博会。

  将课本上静态的历史事件动态的呈现。让学生重温当时激动人心的场面,十分具有情感与视觉的双重冲击力。

  2、合作交流经历探索全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计算等活动过程。

  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认识大月、小月,然后逐步探索出*年、闰年的特点与规律及全年天数。

  (1)认识大月、小月

  认识大小月时,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了“电子年历卡”,为学生的学*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工具和环境。学生可以轻松查找到1900年——20xx年每一年每一月的天数。此时教师选择1998年——xxxx年的年份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填写学*卡,师生共同汇总。引导学生从大量的、不同的年份中发现大月、小月的排列规律。即:一年有12个月,其中1、3、5、7、8、10、12月是大月,有31天;4、6、9、11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

  这个学*活动真正地把学*的主动权、探索权、发现权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取的知识既深刻、又有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的`能力。

  对于大月小月天数的记忆,给学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记忆方法:拳头记忆法,同时为听力较好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准备了歌诀记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在学生充分认识大月小月的基础上,教师追问:刚才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提到2月,那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呢?由此质疑,顺利的转入本堂课的难点——*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与2月的天数有关。

  (2)认识*年闰年和全年天数

  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我采用考考老师的形式,让学生随机指定年份,我准确的说出那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让学生产生对老师崇拜的心情和对知识好奇的心理。在此,老师说明:实际老师是找到了一个法宝,你们想知道这个法宝吗?从而激发学生学*兴趣。

  在发现规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每年二月份天数,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当学生为自己找到算法洋洋得意时,让学生算算未来2100年是*年还是闰年,2100÷4=520,没有余数肯定是闰年时,再通过万年历来验证,却发现2100年2月只有28天是*年,既而产生困惑。此时,我提出问题:谁能再列举几个整百年份呢?引导学生说出xxxx年、1900年、1800年时。我再次追问:他们又分别是*年还是闰年呢?引导学生通过万年历进行搜索,同时出示: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使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这里,还为学生提供了视频闰月的产生这个内容,让有能力的学生课后学*。

  在探究全年天数时,为了避免机械的记忆。通过讨论比较得出简便的方法,知道*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这样培养了学生求异、求佳的思维。

  3、活用教学内化整理知识点

  课堂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总结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题。这些练*题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察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知识的自信心。

  4、拓展提高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整堂课将数学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在学生认识这些知识后,引导学生通过查询有意义的历史年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五、说板书

  年月日

  大月31天

  小月30天

  *年28天

  二月

  闰年29天

年月日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年月日》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这一单元的内容之一。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组织学生利用年历进行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及相互关系。接着给学生介绍了*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及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从而引出全年天数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学生归纳整理出所学时间单位的一览表,以便学生记忆时间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为应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学*中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说学生)

  我班学生在以前的学*中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教学中,学生可能对年、月、日概念有理解上的困难,对此,我将利用课件进行“三球运动”的演示。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的阐述,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及能力水*,本着“服务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年、闰年。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通过探索与交流,激发学生学*兴趣,进一步培养数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惯,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年和闰年。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和*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四、学*方式和教学方式

  1、设计理念:

  数学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帮助他通过现实与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2、教学策略:

  设置悬念——自主探究——应用拓展

  3、教法学法:

  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选择与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奥运会情景,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课学生学*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同时,将运用激励性语言、肢体语言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动力。

  五、教学准备(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年历卡、年历转盘。

  学生准备:年历卡、统计表。

  六.教学流程(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五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故事引入:有一个罪犯,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他去了家著名的整容院去整了容。出来之后,所有的人都不认识他,然后他又去做了张护照,护照上写的他的出生日期是:1965年2月29日,当他通过检查口时,立即被我们细心的警察发现,最终没有逃过法律的制裁。同学们,你想,我们的警察是怎么一下就发现了呢?

  2、看出生日期上有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比原来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

  设计意图:课开始,就设置悬念,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有利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导入的基础上,我分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教学年月日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运动规律,使学生知道年月日的来历,在脑海中形成时间观念。最后指出:“只要用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知识。”本着“以学*为主体”的思想,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观察20xx年和20xx年的`年历,将收获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时,我着重启发:每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等。当学生说出一年有12个月时,让学生再次观察20xx—20xx年日历,得出结论:一个有12个月(板书)。这时我会说: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迎刃而解了,那么我们再拿出日历,继续研究下一个问题,一个月有多少天?学生有的说一个月有31天,有的说30天,我再次板书:1、3、5、7、8、10、12是31天,4、6、9、11是30天。再次强调每月是31天的是大月,30天的是小月。并让学生找到规律,大月中的月份,7月前是单数,7月后面是双数。

  第二层:学会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首先我向学生诠释大月、小月的含义。其次,让学生结合板书说出一年中大月、小月的具体所指。在学生认识它们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明确:“想和12个月宝宝交朋友,首先要记住它们。你们有什么巧妙的办法?”接着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想出办法来。学生汇报后,我出示几种识记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拓宽思路,再通过课件演示,指导学生学*:拳头记月法、儿歌。为了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吸收,我设计了“我报月份,你听好;大月点头,小击掌;*月来了,伸胳膊”的游戏。

  第三层:*年、闰年的认识、计算和判断

  因为学生观察事物往往带着随意性,所以我先提出问题:“在观察年历卡时,你们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会很容易发现两张年历中2月份不同。于是我抓住这一点,指出:2月是28天的那一年是*年;2月是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课件出示)并让学生自学课本寻找答案。随后指导学生计算全年的天数,提出合理的计算方法。

  对于探索*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一教学难点,我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突破。首先,创设和*、闰年交朋友的情境,然后课件出示19xx年—20xx年2月的天数,引导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根据学生的汇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访“四年一闰”的规律,并通过计算、讨论等手段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总结判断*、闰年的方法后,再次提起芳芳生日的问题,引导学生解释原因。

  环节三:巧设练*,巩固新知。

  基础题:

  1.吃水果,做游戏

  课件出示几种水果图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然后回答水果后面的填空题。

  2.动动脑,来判断

  课件出示判断题,学生以抢答方式进行。

  开放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不寻常的日子。

  环节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知识的扩展延伸以再现生活的形式展开,能把学生从数学课堂带到广阔的生活空间,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出示一个自制的年历转盘,学生观察后,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动手设计一个。

  环节五: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七、板书设计(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面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年月日说课稿3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黄河路小学的刘双利,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年月日》,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年月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有很多的感性经验。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的。因此,我根据课标要求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判断*年、闰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通过引导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惯,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判断*年、闰年的方法。

  二 、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选择与创设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趣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课学生学*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同时,将运用激励性语言、肢体语言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动力。

  三、说教学准备

  学生:不同年份的年历卡。

  教师:课件、年历等。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一认识在导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今天是我生日。一大早,我就吃到了香喷喷的生日蛋糕。真高兴!可是芳芳小朋友却特别难过,因为她今年已经12周岁了,可她只过了三个生日。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定会感到很奇怪:12岁不应该过12个生日吗,为什么只过了3个呢?我趁机点出:只要你认真学完了本节课《年月日》的知识,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轻松引出课题。

  环节二:合作学*,探索新知。

  在导入的基础上,我分四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了解学*年月日的必要性及来历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中去。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来让学生体会学*年月日的必要性。“同学们,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日子,你知道下面这些有意义的日子吗?”然后出示四幅图片,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还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年月日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又通过“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体会年月日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既然年、月、日对于我们的生活这么重要,那么你们知道年月日的来历你吗?想知道吗?”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运动规律,使学生知道年月日的来历,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时间观念。

  第二层:教学年月日间的关系和全年的天数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事先准备的年历,然后出示问题提示“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将收获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很容易发现: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都是31天,4、6、9、11是30天;然后教师介绍:“我们*惯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一年有12个月,我们只研究了11个月,哪一个月份没有研究呢?”学生定会发现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而且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则是29天,教师及时总结: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大家都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和每个月的天数,那你们能算计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吗?这时学生就会问:“老师计算*年还是闰年呢?”我就会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年与闰年只相差一天,只要算出其中的一种,就会轻松的得出另一种。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在交流时会发现有的方法比较简便,从而学会使用合理的计算方法。

  通过以上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去思考知识,评判知识,并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将自己的想法得到交流与完善。

  第三层:学会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课标》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设计的。

  学生已经理解大月、小月的含义。在学生认识它们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明确:“想和12个月宝宝交朋友,首先要记住它们。你们有什么巧妙的办法?”接着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想出办法来。在让学生充分展示后,我出示“左拳记忆法”、“儿歌记忆法”等几种识记方法,并通过课件演示,指导学生学*记忆,拓宽学生思路。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自然的感受到了学*数学的乐趣。为了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吸收,我设计了“我报月份,你听好;大月点头,小月击掌;*月来了,伸胳膊”的游戏。

  第四层:*年、闰年的认识、计算和判断

  对于探索*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一教学难点,我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突破。首先,创设和*年、闰年交朋友的情境,然后课件出示1993年—20xx年的2月天数,引导学生观察,因为学生观察事物往往带着随意性,所以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并且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很容易探索得出“四年一闰”的规律,并通过计算、讨论等手段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为了教学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判断方法,我出示了这样一个练*:1900年是*年还是闰年?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900是4的倍数应该是闰年,我随即出示1900年二月份的月历,学生定会感到很奇怪,我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出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最后通过一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总结判断*、闰年的方法后,再次提起芳芳生日的问题,学生便可以轻松的找到答案并体会到了数学的奇妙。最后指出:“只要用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知识。”

  环节三:巧设练*,巩固新知。

  1.吃水果,做游戏

  这是一道基础题,课件出示几种水果图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然后回答水果后面的填空题。

  2.动动脑,来判断

  课件出示判断题,学生以抢答方式进行。

  环节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知识的扩展延伸以再现生活的形式展开,能把学生从数学课堂带到广阔的生活空间,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猜一猜我的生日。我事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例子,如:明明的生日是国庆节后第三天。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日与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有机的联系起来,再在小组内交流、猜测,在小组交流中,更加深了对年月日的理解,并且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性。

  在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把父母的生日在年历中圈出来,到时给父母一个惊喜。这样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有浓浓的亲情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

  环节五: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年月日说课稿4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的《年月日》。

  一、说教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三年级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因此,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会看年历卡,并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初步学会判断*年、闰年。

  2、能力方面: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情感方面:在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并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认识年、月、日是教学的重点,*年、闰年的判断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首先,我从生活实际引入:同学们我们居住在什么星球上呢?在地球上能看到哪些星体?随之电脑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球体在宇宙中运动的情景。继而又问:你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白亮围绕地球旋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吗?从而揭示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年、月、日)

  这样通过生动的画面导入新课,一方面引起学生浓厚的学*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明确了方向。

  2、分组探究,学*新知

  “相信自己的学生,别以为他做不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老师绝不代替。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学好的方法”。我开始就让学生拿出课前搜集年历卡查阅有资料等,然后投影出示要求:(1)思考:除了前面我们学的时、分、秒外,还有哪些常用的时间单位?各自的含义及他们的关系是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汇报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认识。然后由一人执笔用表格或列提纲的方法进行系统整理。

  这样就给学生探究知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整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的态度。然后再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各组代表走上讲台,利用实物展台,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随时提问,本小组的其他学生也可以帮助解答,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及时评价,由传授者变为合作者、引导者。

  3、系统整理,归纳概括

  (1)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出示了一张自己整理的表格,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修改、评价,并大力表扬、鼓励给老师提意见的学生,使学生放开胆子畅所欲言。这样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我再准确的语言概括本课所学的时间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等。随后课件出示如下题目:

  ① 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份有31天?哪几个月份有30天?二月有多少天?

  ② 今年二月有多少天?去年、明年呢?

  完成快的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大小月的排列规律及记忆方法。

  接下来我鼓励学生看书质疑,因为善于提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最突出的特点,应提倡学生多问“为什么?”。

  4、深化练*,拓展提高

  (1)重点练*:学生对本课知识已有了较完整的认识,比较难的是对闰年的判断。针对难点我先用课件显示1991年至2000年的二月份,让学生快速判断*年和闰年。之后用红色显示闰年的几个年份,引导学生“用4除”来判断闰年的方法。这是一般的方法,公历年份是整百的要“用400去除”来判断是否是闰年,并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行。

  (2)发展练*:说说自己的生日在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根据学生发言我又提出了下列问题:在某一个月中,都有谁过生日?其中两位小朋友的生日相差多少天?等等。由此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

  5、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按照老师板书的年、月、日给填写关系。你有哪些收获?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合作意识。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采用师生共同完成的板书形式,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突出本课的重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年月日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植树节、儿童节等,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揭示出将要认识的时间单位。接着教材通过例1给学生呈现了一张年历,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沟通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另外教材还特别安排“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每月的天数。

  学情分析:

  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这些较大时间单位是有一定困难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二、说教学流程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激情导课,大约用5分钟。第二个环节是民主导学。大约用25分钟。第三个环节是检测导结。大约用10分钟。

  (一)激情导课

  上课伊始,我会告诉小朋友今天的日子(20xx年3月20日)并让小朋友记住。然后出示情景图,说一说图上呈现的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

  孩子们开始兴味盎然,从而引出年月日,这样既创设了良好的学*情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民主导学

  下面的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民主导学。我将分两个个层次来进行教学第一层次,年月日间的关系。第二层次,学会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于是,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观察年历卡,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完成这张统计卡。(出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提倡的理念。引导学生探索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统计卡对12个月进行分类,教师诠释大月小月的含义。其次,鼓励学生:你有什么巧妙的办法很快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出方法来。学生汇报后,我出示了两种记忆方法:左拳记忆法,和儿歌记忆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新知识,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在叫到二月时,学生可能犹豫不决,是站起来呢?还是不站起来?教师适时诠释二月是个特殊月,从而引入*年闰年,并告诉学生这是下节要研究的内容。

  (三)检测导结。

  第三个环节是检测导结。练*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我将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融合在淘气的日记里。这样,学生更能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以上是我对《年月日》的教学设计,教学结束前,我会对小组作出评价,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发一张带有年历的学*卡片进行鼓励。我这样做是考虑到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法学法

  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课学生学*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素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纵观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用探究的方式来学*,观察探究,综合探究,独立探究,合作探究。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板书设计

  综合学生的认知水*,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得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5)

——年月日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菁华3篇)

年月日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1

  教材分析:

  “年月日”一课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年月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第1课时。学*和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探索学*时间单位及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感受,便于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新大纲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三方面考虑的:

  (1)联系学生已有知识,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知道*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知道一年中各月的天数: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能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2)在探索年、月、日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计算全年的天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3)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年、月、日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判断*年、闰年。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等时间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学生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有所加强,具有一的定的探究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因此,我特为学生设立了如下学*方法:

  学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猜想验证、分析实践,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学**台,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实践验证、合作交流、总结概括的数学学*过程。

  教学流程:

  综上所述,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究交流,构建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提高→总结回顾,拓展延伸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开国大典和申奥成功的画面,提问:“你们知道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你们有自己喜欢的时间吗?”学生发言,说出节日或生日等时间。

  3、教师归纳:像刚才这样,我们在说明一件事情时候,往往要告诉人们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年、月、日和时、分、秒一样,也是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教师从学生关心与感兴趣的开国大典和申奥成功这一资源入手,动态地

  呈现出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环节探究交流,构建新知

  1、认识年历

  A、课件展演示年月日的来历。

  B、利用手中的年历,小组合作学*:观察年历,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C、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30天:四、六、九、十一月

  二月28天

  二月29天

  D、计算一年的天数。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展示交流,教师板书:*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E、练*,圈出xxxx年中,你认为有意义的时间。

  (采用多媒体演示年月日的来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观察年历,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发现创造,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认识大月、小月。

  A、根据学生回答,揭示大月、小月的定义。

  B、指出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

  C、记忆大月和小月。(左拳记忆法和儿歌记忆法)。

  D、游戏。我们一起做游戏吧!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同学拍手,要是小月女生拍手。教师最后报到二月,根据学生的反映得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引入*年与闰年的教学中。

  (通过用左拳记忆法和记大月的儿歌,轻松地帮助学生记住每个月的天数,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活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3、教学*年、闰年。

  A、利用1981年——xxxx年二月的月历,学生小组合作学*,并完成记录表。

  B、观察记录表,小组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汇报过程中,学生会说出有的年二月有28天,有的年二月有29天,教师适时指出: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年。揭示出*年和闰年的定义后,继续提问:“为什么会有*、闰年之分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再出示小知识,学生既知道*闰年的来历,又知道每4年中就有一个闰年。教师再追问:“闰年的年份与数字4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再次探究判断*年、闰年的方法。

  首先出示年份除以4的结果,小组合作学*,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然后让学生进行*闰年判断的练*。当学生判断1900除以4没有余数,而它却是*年时,教师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为学生设下悬念,再及时出示小知识,既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学生也掌握了整百年是不是闰年的判断方法,即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C、练*,再次判断*年和闰年。

  (数学知识的学*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本部分教学中,教师层层设疑、环环相扣,学生始终处于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特别是整百年是否为闰年的判断更是学生数学智慧的一次提升,同时插入*年闰年的课外知识,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完善。)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年月日的知识,并得到了好的学*方法,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知识方法到智慧岛去闯闯吧!

  第三环节实践应用,反馈提高

  1、填空我最棒!

  (1)一年有()个大月,()个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 )月( )日。

  (3)今年的一、二、三月共()天。

  (4)*年一年有( )天,闰年一年有( )天。

  (5)四月份有()个星期零( )天。

  2、判断我更行!

  (1)每年都是365天。()

  (2)24个月就是两年。()

  (3)小明的书包是xxxx年2月29买的。()

  3、口答: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月哪日出生的?

  4、拓展练*。

  小明在奶奶家连住了两个月,正好62天,这两个月可能是哪两个月?

  (慧智岛闯关的练*遵循了学生爱动、爱玩、爱挑战的特点,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也培养了他们大胆探索的精神。)

  第四环节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谈谈自己在本课学*中的成功之处。

  3、“你还想研究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让学生谈收获、谈感想,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及要点知识进行梳理,利于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你还想研究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通过学生上网查找,把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是永无止境的。)

  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的“眼睛”,是教学的“灵魂”,为课堂教学起到导航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从板书中,可以清晰看到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及难点知识也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年月日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年、月、日》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知识内容。

  ●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相互关系,介绍大月、小月、*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教材力求体现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需求,我制定了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初步会判断*年、闰年。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操作、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自觉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掌握它们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年历卡、卡片、表格、计算器等。

  二、说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谜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观察年历,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交流、概括、总结,并应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三、说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上,我让学生观察、体验、质疑、讨论、概括、总结、实践运用,用这些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判断等多种学*能力,从而提高学*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中的“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基本理念,我分五个环节进行设计:

  (一)猜谜引入,激发学*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数学博士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你们能猜得着吗?请注意听: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估计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并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通过年历认识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猜谜语导入新课,直观形象,过度自然,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面学*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交流,自主创新。

  在这一方面,我又分五个小节来实施。

  1、合作观察、自主探索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年历卡(年历卡为1997年至2008年各年的),学生四人一组,仔细观察,合作交流,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卡片内容。(可以用计算器)

  卡片内容:

  (1)我们小组观察的年份是___________年。

  (2)这一年有__________月,其中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这年一共有多少天?

  学生合作完成后我请各组代表走上讲台,利用实物展台,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交流。

  (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及时评价。)

  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的发现了:(板书)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的是28天,相对应的那一年是365天,有的是29天,那一年366天(板书28天、29天、365天、366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

  (设计意图:提供丰富的学*材料,充分的让学生合作观察、自主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理自己的观察结果,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亲身体验,开拓创新

  在学生明确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提出要求:要想和12个月宝宝交朋友,首先要记住它们,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吗?当学生提到书上介绍的拳记法时,课件及时引导学生共同观察:(课件)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都是小月。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亲身体验这个规律,并与邻桌互相交流。同时引导学生读读教材上的歌谣,鼓励学生自己编写具有个性化的歌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发现规律、突破难点。

  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二月月历卡,发现二月份的天数只有两种情况,一种28天,一种29天,然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年、闰年)。

  也就是说判断*年、闰年是由2月份的天数决定的,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1997—2008年2月的月历卡并统计天数,四人小组里完成表格的内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表格如下:(略)

  学生通过统计各年份2月的天数,发现每4年总有一个闰年!闰年和4有什么关系?你能利用计算器计算年份与4的倍数关系吗?通过计算,

  学生自主发现了: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贴纸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规律性,学生通过观察、借助计算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充分探索,发现规律,达到自主建构新知的目的。)

  4、扩展延伸

  学生的求知欲是旺盛的,他们提出疑问:为什么会出现*年、闰年呢?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我出示了*年、闰年的来历这课外知识点,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分册)《*青少年百科全书》(自然分册)等。

  (设计意图:从而达到了课外延伸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巧设疑点

  接着我让学生完成一组练*(课件),在学生回答1900年能被4整除是闰年时,我告诉他你判断是错误的,这时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开始和老师争论起来。这时我出示1900年二月月历卡求证,1900年二月的确只有28天,这样一个巧妙的矛盾设置,瞬间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我让数学博士带领同学们去了解原因。(课件)通过数学博士点拨,让学生认识到1900年确实不是闰年。(贴纸条: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除以400能整除的才是闰年。)

  这一小练*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判断整百年是*年还是闰年而设计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适当的质疑给学生思维上的振憾,同时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为了巩固与发展前面的新知,按照新课标理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里分三个层次进行练*设计。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练*:

  1、一年中有()个月,其中大月有()个,小月有()个。

  2、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3、5月的最后一天是()日。11月的最后一天是()日。

  4、4月和5月共()天。

  (本次的练*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巩固。)

  第二个层次是深化练*:

  小冬满16岁的时候,只过了4个生日。他的生日是()月()日。

  这年是*年还是闰年?

  (这次的练*可有效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第三个层次是拓展练*:

  1992年2月13日是小红的第十五个生日,这一年爷爷再过几天,才过第十五个生日。

  1、爷爷的生日是()月()日。

  2、爷爷这一年是()岁。

  3、爷爷过第十七个生日时是()岁。

  (设计意图:这个练*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也有利于不同层面学生的知识掌握。)

  (四)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牐牨咀拧靶】翁茫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五)课后作业:收集年、月、日方面的知识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办一份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本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启发他们要学会珍惜美好的光阴,更加努力学*,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简明突出了本课的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使学生记忆更为深刻。

  附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大月31天

  (四、六、九、十一)小月30天

  *年(365天)2月28天

  闰年(366天)2月29天

  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能整除400的才是闰年。

年月日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3

尊敬的评委: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年月日》。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了时分秒以及上册学*了“24时记时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时间单位“年、月、日”。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因而教材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2、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简单归纳等过程,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能力。

  3、通过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德育。

  在这基础上我确定了: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教学难点: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先通过一个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年历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来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1、第一层次初步认识年月日

  你能在年历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吗?用笔圈出来。

  请已经找到生日的同学圈出自己的生日。指名学生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

  继续观察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那怎样把刚才发现的一些有用的信息整理出来进行研究呢?在小组内议一议,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汇报方法。请同学再进行比较,用哪种方法来整理最合适?教师小结。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填在书上的表格里。认识大月和小月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利用表格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xxxx年的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说自己的生日在大月还是小月。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观察年历卡,通过独立思考发现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给学生的学*活动留下了较为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列表、阅读教科书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又促使学生主动地将知识条理化、结构化。

  2、第二层次记住大月和小月

  请同学用彩笔给表格图色。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很快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教师参与活动,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组织交流。如果没有学生交流利用拳头来记忆大月和小月,则由教师讲解。指名用拳头数一数。(口诀:七八两月换着数,七月以前数单数,八月以后数双数)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把表格里的大月、小月涂上不同的颜色,目的是让学生主动的发现大小月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利用排列规律记忆哪个是大月,哪个是小月。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游戏进一步记住大月小月

  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老师说月份,认为是大月则学生站着,小月则坐着。经过一定的训练巩固后我在说2月,学生可能会有一愣,出于观望状态。这时再次揭示2月的特殊性。并让学生计算xxxx年一年的日子,并在小组交流

  算法。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感兴趣的活动,把刚在通过找规律来记住的大月小月来进行一个巩固,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兴趣。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究一年有多少天,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铺垫,留下伏笔。

  三、重要节日的

  想想做做1让学生圈一圈并交流。(从儿童节引入让学生说说)并记忆

  想想做做2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时候进行讨论记忆,知道这三个重要节日。

  你还知道那些重要节日?让学生说一说,拓宽学生对重要节日的认识。

  结合孩子及家人的生日,说说值得纪念的日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儿童节入手,一起回顾一些重要节日,既丰富了孩子对节日的认识,也让孩子通过这一找的过程加深对年月日的认识。

  四、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不但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还让学生对一节课的活动进行发思,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把课堂学*活动向课外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本节课在教法的选用上,我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多动**流,通过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的合理运用,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以上就是我就《年月日》教学流程的初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新情况,适当修改教学设计方案,调整教学进程,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活动服务。以上是我就《年月日》一课的说课内容,其中一定还存在许多不恰当的地方,恳请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板书

  大月1、3、5、7、8、10、1231天

  一年12个月小月4、6、9、1130天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6)

——初中数学说课稿菁选

【推荐】初中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方根”是省编教材初中数学第三册第十章“实数”的第一节内容。由于实际计算中需要引入无理数,使数的范围从有理数扩充到了实数,完成了初中阶段数的扩展。运算方面,在乘方的基础上以引入了开方运算,使代数运算得以完善。因此,本节课是今后学*根式运算、方程、函数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大纲确定)

  ⑴、使学生理解*方根的概念,了解*方与开*方的关系。

  ⑵、学会*方根的表示法和求非负数的*方根。

  ⑶、通过上述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第一”的观点;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方根的概念。

  难点:*方根的概念和表示。

  关键:求*方根(即开*方)运算要靠它的逆运算*方来进行。

  二、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边启发、边分析、层层设疑、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利用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示引例、例题及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活跃课堂气氛,增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协作学*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出示引例1:(投影片显示)

  一艘轮船由A码头出发,朝正东方向行驶3千米至C处,然后朝正北方向行驶2千米至B处,问A、B相距多少千米?

  2、提出问题:⑴已知一个数要求这个数的*方,该如何求?

  ⑵已知一个数的*方,要求这个数,又该如何求?

  ⑶符合这样条件的数有几个?该如何表示?(依据己有的知识经验估计学生会回答------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方。)

  思考,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

  复*己学知识

  复*乘方运算法则。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诱发学生寻找解题途径。

  交流对话

  探索新知引例2:(投影片显示)

  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4cm2,求它的边长。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

  强调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边长的值。

  总结:

  已知某数的*方要求这个数,用式子来表示就应是:已知x2=a,求x的值。这和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求一个已知数的*方正好相反。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就须在数学上引进一个新的概念――*方根。

  引导学生举例。

  简要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思考、发现:

  逆用乘方运算。深入探究,如设一边长为xcm,依题意有x2=4,∵22=4,(-2)2=4

  ∴满足x2=4的x的值可以是2,也可以是-2,但正方形的边长不能是负数,∴x=2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cm。

  归纳总结得出*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方根(也叫二次方根)。

  理解并会表示*方根

  举例。

  了解培养学生用逆向思维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中蕴涵着的一些相互联系的量(面积与边长),再通过设未知数,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与乘方运算问题,体验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

  使学生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惯

  巩固*方根概念

  突出教学重点

  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课堂练*

  比较探究

  归纳总结教材第87页练*,个别口答。

  通过练*,引导学生比较探究,寻找规律,得出法则(用投影片显示)。

  强调正数有两个*方根,决不能丢掉任何一个。若丢掉了一个,都是错误的。

  *方根的表示法。(强调,特别注意的是≠±,其中a是非负数。)

  开*方的定义。

  求一个数的*方根就是开*方运算,要靠它的逆运算*方运算来进行。独立思考完成。

  共同校对,矫正。

  得出法则:一个正数有正、负两个*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方根是零;负数没有*方根。

  共同校对,矫正,使语言精练准确。

  理解,掌握。使学生及时巩固用*方根的概念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让学生明确*方与开*方是互为逆运算关系。

  例题分析

  反馈调控

  形成能力出示例一:下列各数有没有*方根?若有,求出它的*方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⑴36 ⑵ 0.16 ⑶ (-4)2 ⑷ -32 ⑸ 0 ⑹ ⑺ -|a|-4 ⑻ 2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⑴、要判断一个数有没有*方根,就要看它是不是负数,若是负数就没有*方根,不是负数就有*方根。⑵求*方根时,要注意利用*方根的定义来求。

  板书解题过程:……

  指出:在解具体问题时,要灵活运用法则;带分数开*方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结合*方根的概念与法则,探索思路方法,口述解题思路。

  掌握解题过程的书写格式。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领会解决问题的思路。

  渗透比较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梳理概括

  形成结构师生一起讨论得出(投影片显示):1、一个正数有正、负两个*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方根是零;负数没有*方根。

  2、正数a的*方根的表示方法为± 。

  3、带分数开*方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师生一起讨论得出

  突破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应用新知

  体验成功出示练*(投影片显示):

  1、判断正误,并且改错:(用投影片显示题目)

  ⑴100的*方根是10

  ⑵非负数一定有*方根

  ⑶9的*方根是±3

  ⑷2的*方根是±

  2、教材第89页练*2、3、4

  巡视、小组辅导

  选取小组代表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强调注意点:正数有两个*方根,决不能丢掉任何一个。若丢掉了一个,都是错误的。②正确表示*方根。

  ③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适用的方法。

  小组讨论,互相质疑,校对,矫正。共同完成。

  书写练*4的解题过程。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使学生及时巩固用*方根的定义和法则解决问题的方法,规范解题格式。同时使学生注意解题的关键。

  问题迁移出示练*(投影片显示)

  1、什么数的*方根是它的本身?

  2、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

  ⑴ x2=25 ⑵ 2x2-32=0

  ⑶ 4(x+2)2-81=0

  (这里估计学生会联想到引例2解决过类问题)巡视、小组辅导。

  投影有代表性的学生的解答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阅读题目

  先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发现,质疑,达成共识。

  书写解题过程。

  使学生再深入探索*方根的定义与法则,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发散思维和合作精神。

  规范书写解题过程。

  知识整理

  形成系统提问:

  ①这节课学*了用什么知识解决哪类问题?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

  ③并学到了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④介绍开方最早见于我国的《九章算术》,比国外早一千多年。

  出示“想一想”:()2 = ?(-)2 =?

  (从知识、能力等方面)对所学内容加以概括,相互讨论,回答,补充,共同整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系统,为今后继续学*实数性质的应用打下基础。

  爱国主义教育。

  加深学生对*方根概念及其表示法的理解。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⑴完成作业本上的题目。

  ⑵兴趣题:已知某数的*方根是x+2和3x-14,求这个数。课后结合自身水*独立完成相应的*题:

  ⑴基础一般的学生完成作业本。

  ⑵基础稍好的学生完成作业本和兴趣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但考虑学生基础的差异性,故进行分层次要求。

  板书设计

  10.1*方根

  投影学生练*

  ……例一:

  解:(板演详细解题过程)……*方根概念:……开*方概念:……法则:……

  设计说明:

  ㈠、指导思想:

  依据学生已有的基础及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遵循现代教学思想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和良好学**惯的养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使学生体验数学的“实践第一”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㈡、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方根的概念,了解*方与开*方的关系;理解并学会*方根的概念和表示。),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㈢、关于教法和学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实例和生活语言激发学生学*兴趣,调节学*情绪,让学生在乘方运算及其逆运算及*方根性质法则的比较中主动发现问题;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在练*训练中提高解题能力,培养良好学**惯。同时,采用媒体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更好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㈣、关于教学程序的设计

  在教学程序设计上,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突出以下几个注重:

  ①注重目标控制,面向全体学生,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

  ②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数学的信心,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③注重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提高。

  ④注重知能统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7)

——数学说课稿菁选

数学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认识几分之一”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的,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基础。

  2、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中的例题和“想一想”,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感悟把一盘桃*均分成4份和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和1/2来表示,从而发展对分数的认识。

  3、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①通过借助把一个东西“*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分数认识学*经验,使学生经历、体悟和感受把一些东西*均分,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思想方法,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用几分之一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②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认识用分数表示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的知识获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通过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发开放练*,使学生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体悟和感受数学学*的快乐。

  4、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些东西*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的思想方法,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表示出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认识和建构几分之一过程中,正确区分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一些东西*均分后一份的实际意义与一份所对应的具体数量,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5、教具(学具)准备:六个苹果,一把小刀,若干围棋子,若干小棒、多媒体课件一套。

  二、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内容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三个部分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分两个层次引导学生学*。

  1、教师组织学生说说所认识的分数,并进行板书:如1/2,3/5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个苹果,把它*均分给2个同学,由学生说说每个同学分得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将苹果随意切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由学生判定其中的一份是否为一个苹果的1/2?从而感受和体悟分数的含义,感受分数的关键“*均分”。教师结合学生的分析,板书:“*均分”。

  2、教师再出示一个苹果,把它*均分给4个同学,由学生说说每个同学能分得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从而感受和体悟1/4。

  这两个层次的设计,主要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学过的把一个东西*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这个旧知,为下面探究新知作知识铺垫,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探索交流,发展思维。

  考虑到教材中猴子分桃是故事情景,具有一定的虚构性,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学生的知识背景,我准备采用学生分苹果的现实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理解,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这一部分分三个环节进行:

  1、教师出示一盘(4个)苹果,组织学生探索“如果把一盘苹果*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这盘苹果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得出1/4。

  2、教师再出示刚才的一盘(4个)苹果,组织学生探索“如果把一盘苹果*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这盘苹果的几分之几?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反馈,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1/2,2/4等信息,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并全班反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研究:应该把这盘苹果*均分成几份?每人分得几份?几份中的几份?一份是几个?是这盘苹果的几份之几?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比较1/2与2/4的关系,从而说明1/2的简易性,认定和建构1/2的含义。

  3、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和思考上面把苹果分的情况,发现分数表示数的规律,即:把一个或一些东西*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都可以用几份之一来表示。

  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自主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从而获取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初步体会到把一些东西*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从而加深了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并通过小组讨论、辨析,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主动建构分数的意义做好了孕伏。

  (三)实践应用,深化提高。

  我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基本练*:

  我准备安排如书本“想想做做”第l、2、3这样的练*,使学生经历从实物组成的整体到几何体组成的整体,再到用图或实物表达自己认识的几分之一的过程。从而认定1个物体是整体的几分之一,若干个物体也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具体说说第3题的教学,教师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然后补充出示“把10个萝卜中有4个涂色6个不涂色的图片”,组织学生判断涂色部分是否为萝卜总数的1/2,并进行交流,纠错。从而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2、综合练*:

  我准备安排小组拿棋的实践活动,先组织学生小组中拿棋(各组数量不等),由学生*均分,找出其中的1/2。交流讨论其中一份的个数,并组织学生针对不同反对结论进行讨论,思考“为什么同是1/2所对应的个数会有不同?

  第二步引导学生找出1/3比较,研究每份的数量差别。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巩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这个设计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实践,合作学*,让学生运用本科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

  3、开放练*:

  我准备安排两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是学生排队,其中女同学人数是总人数的1/3: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思考过程,寻求解决方案;然后组织反馈后请3名女生排队,由学生邀请男生排队。第3步,组织9名学生排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当1人下去,下去了几分之几,2个学生下去,下去了现有学生数的1几分之几等等。

  第二游戏是组织学生独立拿一堆(12根)小棒的几分之一。并全班进行反馈交流。在开放的情景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这个开放性练*,目的是全面巩固本课知识,合作学*中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理念

  以上只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数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6的组成是基于5以内的组成之上的。我利用6朵花出现的不同特征,将6朵花分为两份,一方面培养孩子的观察判断能力,一方面也总结出6的5种分法。在这一阶段孩子初步经历从实物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由于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常常会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借助于孩子操作图片进行教学,为孩子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活动的一些要求我将本次的目标设为以下几条:

  1、能根据花的不同特点如:经脉、花瓣、颜色、大小、叶子的不同给花分类,注意每次分的时候要把整个一起分。

  2、老师的引导下探索组成的规律,知道6有5种分法,在写的时候按照数字排序可以减少分法的遗漏。

  3、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乐于探索数字的规律。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6的5种不同的分法。

  难点:在操作过程中按照花的不同特征给花分类,知道每一次都要合起来在分。

  四、教学过程

  一、给花朵分类

  在幼儿的观察中认识6朵花的不同特点。根据每一部分的两种特点给6朵花进行分类。分的时候教师要讲明白是将6朵花按两种特点分完了再合起来,然后再分。在操作过程中我让孩子将分好的结果记录在纸上,这样孩子的.操作才有总结性的分析。在交流的时候也能通过自己的记录纸验证自己操作过程的正误。

  二、花转换成点

  由分好的花转换为点,这个过程是将实物概括为数字的一个辅助,由实物过渡到对应量的点最后到数字孩子们在这样的思路中更容易理解6的分合式是怎么样演变过来的。

  三、用数字列出分合式

  点到数字对于孩子来说就比较简单了,整个过程层层深入,孩子的兴趣也被调了起来。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很轻易地总结出6的分合。

  四、总结分合式中的规律

  孩子们从2的分合一直学到到6的分合,但是对于其中存在的规律只有少数部分孩子能察觉。为了让孩子在写分合式的时候更方便,教师让孩子观察数字间存在的规律,引导幼儿说出数字的排列规律是12345,54321,分合式左右两个数字位置互换总和不变。孩子们在观察中提高了探索数字间规律的兴趣。

  五、游戏

  游戏是用轻松的方式对本次活动的巩固。教师将6朵花藏掉几朵孩子根据出示的花的数量说出具体藏掉的朵数,这是已知总数和分数算出另一个分数的数学推理。孩子们在游戏中心情愉快,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

  教案:

  6的组成(数学)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花的不同特点如:经脉、花瓣、颜色、大小、叶子的不同给花分类,注意每次分的时候要把整个一起分。

  2、老师的引导下探索组成的规律,知道6有5种分法,在写的时候按照数字排序可以减少分法的遗漏。

  3、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乐于探索数字的规律。

  活动准备:

  花朵大图和小图、分类的大图和小图、点子图、每人两个盘子、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朵

  教师直接提问:我手里有什么?有几朵花?

  他们都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回答出示标记图。

  师:6朵花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根据这6朵花数一数每一种花有几朵,把6朵花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把答案写在一张纸上。

  二、幼儿操作

  小朋友们回到座位上,每人取一份花朵根据纸上的标记记录下每种花有几朵。

  三、交流

  师:请写好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上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根据花的花瓣分有…朵是圆形的,有…朵是三角形的。

  请几个幼儿说说自己的答案,教师将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的标记上。

  四、花转换成点

  1、出示由点表示的分合式

  师:如果我用6个点表示6朵花,那么6朵花中分出来的1朵圆花瓣的花和5朵三角形花瓣的花怎么来表示呢?

  2、幼儿上来继续填写

  3、幼儿一起读一读:“6个点可以分成1个点和5个点……”。

  五、用数字列出分合式

  1、师:如果我用数字6表示6个点,那么接下去怎么用数字来表示分出来的点呢?

  幼儿上黑板写一写,引导幼儿一起读一读。

  2、数数6有几种分法。

  六、总结分合式中的规律

  师:我们观察一下黑板上写好的6的分合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数字的排列规律是12345,54321。

  两个部分数有交换的现象。

  七、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

  我手里有6朵花,现在我藏掉几朵花,你们猜猜我藏掉几朵花。

  小朋友根据6的分合说出答案。

  游戏多次进行。

  师:课后,我们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玩玩这个游戏。

数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45-46及想想做做1-3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教学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和竖直方向各*移一次,*移到指定位置。学生在三年级(下册)的学*中,已经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方向或垂直方向*移,初步体会了*移的特征。以此为基础,教材提供的例题要求学生将小亭子图从方格纸的左上方*移到右下方,为学生利用有关*移的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通过本课的学*,有利于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加深对*面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探究*移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移的认识和经验进一步学*在方格上把一个简单图形*移到指定位置,启发学生综合应用沿水*和竖直方向*移的方法,按要求灵活地把一个简单图形*移。“想想做做”中编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第1题通过观察、描述图形的*移过程,进一步体验图形*移的多种方法;第2题让学生画*移后的图形,掌握*移图形的技巧;第3题则应用*移画*行线,体会*移的应用于价值。通过这些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图形*移的直观体验,学会图形*移的方法,并感受丰富的*移运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经在三年级初步体会了*移的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或竖直)方向*移,再沿竖直(或水*)方向*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积累*移的学*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或竖直)方向*移,再沿竖直(或水*)方向*移

  难点:掌握两次连续*移的方法,正确判断*移的距离。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学法应遵循自主性与差异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应用”的学*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五、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方格纸、黄色纸亭、三角尺、学生尺

  六、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并分为如下的五个教学环节:(一)、复*旧知,引入新知;(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三)、操作深化,巩固新知;(四)课堂小结,图案欣赏

  (五)课外拓展,动手创作

  七、说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知

  1、谈话导课同学们你乘过电梯吗?你站在电梯上是什么运动?(板书;*移)

  2、同学们,在三年级的学*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图形的*移是图形上所有的点沿着*行的方向等距离移动。*移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方向,一个是距离。*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它的位置。(板书: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3、课件出示:战斗机的*移图

  1.电脑出示图,谈话:这里有一架战斗机,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

  这架战斗机做的是什么运动?(*移)往哪个方向*移的?(向右)它向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师演示小结:

  ⑴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热带鱼向右*移了几格。

  ⑵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移了多少格。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对新知识的自我构建做好铺垫)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同学们也已经学过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今天我们研究怎样将一个图形*移到不在同一水*线和竖直线的位置上。

  (板书课题:图形的*移)

  1、请看屏幕,你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移到右下方吗?

  拿出课前准备的亭子图和格子纸,先动手移一移,再小组讨论设计出*移方案:按怎样的方向*移图形的,怎样确定每次*移的格数的?( 学生活动 )

  2、反馈汇报,师生共同操作讨论,突破难点

  怎样才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移到右下方?

  (1)小亭子先向右*移6格,再向下*移4格。

  (2)小亭子先向下*移4格,再向右*移6格。

  (3)小亭子向右下*移,斜着过去。

  (教师视学生汇报情况,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并用电脑演示)

  3、指导画法:选择一种方法,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移的?:

  4、归纳提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次用电脑演示,及时小结。

  如选择方法一:先确定几个关键点(图中三角形的顶点和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接着把这几个点分别向右*移6格,再连成图形,这是沿水*方向*移,最后沿竖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图形向下*移4格。

  5、明确画*移图的方法和注意点,为了清楚地表示*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箭头表示*移方向,*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设计意图:新知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再尝试动手移一移,画一画,然后交流画的方法,最后归纳总结,这一过程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尝试、交流、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

  师小结:同学们,把一个图形*移到不在同一水*线上和竖直线上时,可以通过对图形某一点的观察来确定先向什么方向*移几格,再改换方向*移几格。

  (三)、操作深化,巩固新知

  1、判断*移的方向和距离。(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 出示小船*移图,谈话:仔细观察小船是怎样*移的,并用手指出小船图的起始位置和*移后到达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边*移了几格?再向哪边*移了几格?请你自己先在书上数一数,填一填。 反馈交流:你是怎么数的?(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小船*移了几格)

  (3)提问: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移到达现在的位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移方法)

  2、画*移后的图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刚才我们已经学会看一个图形*移的方向和距离了,如果请你画出一个图形*移后的图形,你会吗?(提醒画图注意点)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3)投影学生作品,交流*移的过程与方法。

  3.体验*移的价值。(“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两条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是*行线)

  你怎么肯定这两条直线是互相*行的?有无办法验证?

  (2)学生默读课本第65页第3题,按书上要求操作。

  (3)提问:观察你画出的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用直尺和三角尺画*行线的方法吗?

  小结: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然后把三角尺沿着直尺*移,再沿三角尺的同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样先后画出的两条直线是相互*行的。

  (4)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画*行线,鼓励学生可以画出距离不同的一组*行线。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5)谈话:你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刚才观察的两条直线是否*行吗?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动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数数、移移、画画等活动,通过具体实践操作,进一步认识*移,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四)、全课总结,图案欣赏

  1、交流学*体会:同学们,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今天我们在活动中进一步学*了*移的知识,你愿意和大家分享这节课中的收获吗? (学生交流)

  2、*移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在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中,它更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艺术家们利用*移设计的精美图案。(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感受数学美,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课外拓展,动手创作

  师:看了这么精美的图案,你是不是也想一展身手,那就行动起来,用*移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吧!(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使学生懂得观察生活,联系实际,体验用数学知识美化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略

数学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间隔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生活现象中隐含的规律。学生对实际生活里的原型比较熟悉,容易发现相应的规律,因而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数学的经验,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学*的乐趣和成功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使学生在学*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二、说教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于以上理念,我构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1、观察发现,引出规律

  2、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深入体验,感受规律

  5、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下面我说说我在各环节的构想:

  一、观察发现,引出规律

  在课的一开始,我先出示1、2、3、这三个数让学生猜一猜后面的数,然后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猜后面的图形。先学生交流,然后师指出:原来这些数、图形排列的时候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前后比较就能找到规律。

  [在这里,我从学生熟悉数、形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从简单的数字游戏中初步感受数学中规律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首先多媒体显示:音乐声中,小兔们在欢快地唱歌跳舞的场景)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问学生:在小白兔的家里你看到了些什么?能说给大家听吗?

  2、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

  3、问:你能发现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4、分层观察,体会规律

  前面的观察可能是无序的'。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上画了几组物体?每组有哪两种?小兔子是怎样排队的?在小兔子中间还有什么?(体会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只蘑菇)你能数一数有几只兔子几个蘑菇吗?

  接着再分别观察另外的夹子和手帕,木桩和篱笆,树和绳子这几组图,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再认真读一读这些数据,看图想一想每组的两种物体——兔子与蘑菇、夹子与手帕、木桩与篱笆、大树与绳子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他们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再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在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个蘑菇,兔子的只数要比蘑菇的个数多1;在每两个夹子之间有1块手帕,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

  5、归纳规律

  当两个物体一个隔一个排列时,排在外面的物体比里面的多1,排在里面的物体比外面的少1。

  [以上环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随意观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首先师指出:生活中这种现象还真不少,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马路上来看一看(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一题可以直接观察,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答案。

  然后激励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解决“想想做做”第二题“锯木头”的问题。

  四、深入体验,感受规律

  这一环节,我开展了一个玩排队的游戏活动。

  1、先请4个男同学,三个女同学。要求:每两个男同学中间站一个女同学。

  2、再请一个女同学上来排队,要求与上次相同。

  【开展此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进行分析、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在直线上的间隔现象与封闭图形的间隔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规律的发展变化,启发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五、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首先请学生谈谈,这节课找到了什么规律?是怎么找到规律的?一起归纳总结: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方式发现了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如果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就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一个;如果排成圆圈,两种物体的个数就一样多。

  最后布置一个实践性作业:运用课上找到的规律,结合生活实际,做一个小小的设计。(如用彩灯布置教室,用美丽的图案打扮自己的卧室,设计美观大方的广场,设计有创意的游戏等。)

  【通过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建立了小数的概念,学*了小数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了复名数化成小数和复名数化成低级和高级单位单名数。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二、说教法

  这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学生为主题,老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观察、发现、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迁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学*。

  2、注重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小数知识出发,紧密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三、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

  2、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高级与低级单位的名数互化。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

  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教学难点: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时,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五、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体验小数

  活动一:

  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同学们听,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含义。(设计意图:希望学生能亲自去调查,收集数据,让学生去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更为后面对名数的认识积累一些具体的例子。)

  活动二:提出质疑1、请看黑板上的这些书,他们有什么特点?引出名数的概念。

  质疑2、你能把这些数分为两类吗?引出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概念。

  活动三:加深理解,在小组内再举出一些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巩固对这些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一点: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实现能力目标中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及概括能力。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活动一:给美少女排排队。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整理好,小组派代表汇报方法。通过活动,总结出高级单位的名数与低级单位的名数互相转化的方法;用高级单位的数换成低级单位的数就是乘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活动二:对对联

  为了加深对高级与低级名数转化的理解,我还用对对联的方式要求学生对出我出的上联是: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往右移,移几位,看进率。学生对出下联:低化高,除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三)、激趣练*巩固知识

  第一个练*:我设计了改写姚明身高一题。这也是对刚刚学的知识的巩固,运用。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第二个练*:挑战生活的活动,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物品的价格改正过来。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四)、拓展练*启迪思维

  动物运动会。这道题把整节课的数学知识全面的运用了起来,是一道有思维含量的练*题。他能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深刻性。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理念,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将随着有趣的课堂设计,会有着良好的发展。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小数

  生活中的小数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

  例1:例2:

  135厘米=1.35米1.48米=148厘米

  135÷100=1.351.48×100=148

  乘进率,向左移

  低级单位的名数←——————高级单位的名数

  ——————→

  除进率,向右移

数学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接下去由我代表我们二幼教研团队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活动的一些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火车火车嘟嘟开》讲述了一辆可爱的小火车去旅行的故事,它经过了农场、森林、海边、城市,每到一个地方它就会邀请那里的小动物坐上车,和它一起去旅行。

  小火车的形象可爱快乐,充满生机,它是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

  故事看似很长,但其中的语言简洁生动、很有节奏,而且重复句式较多,这样的故事内容符合小班孩子语言学*的特点。

  另外通过欣赏轻松快乐的故事还可以带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以这个故事为载体进行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目标:

  今天我们展示的是《火车火车嘟嘟开》主题中的第一次活动。我们把目标定为:

  1、喜欢故事,说说故事中好听的句子。

  2、丰富故事中的角色,并愉快地扮演和游戏。

  环节:

  有了目标,在环节的设计上,我们紧紧围绕小班孩子喜欢角色游戏这一特点,以三次不同内容和要求的开火车游戏贯穿始终。

  火车开来了--第一次开火车游戏将孩子们和老师带入了活动室,这时候的孩子随着角色的赋予,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活动中来。

  火车火车嘟嘟开--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也是故事展开环节所在。如何帮助小班的孩子更好的倾听故事、理解内容、达到共鸣?我们设计了三步走的方式:

  第一步:故事分段呈现。我们知道,小班孩子学*记忆时间比较短暂,通过一小段一小段欣赏这样的形式可以帮助他们清晰地理解故事里面的情节,再借助教具的对应呈现,直观地向孩子们展示了故事的脉络,使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变得轻松明了。与此同时,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火车开到了哪里停下来""它邀请谁和它去旅行""小火车是怎么邀请的",在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同时也引出了对句式学*。

  第二步:通过前面的分段欣赏,孩子对故事中各个细节都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此教师运用用另一种形式--动感的PPT画面完整地讲述了故事,给孩子全面感受的同时再一次地将孩子引入小火车的美妙故事中。

  第三步:前面孩子一直处于一种静态的学*状态,我们希望通过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表演氛围--请孩子们自己来选择一个故事的角色,和着故事的讲述,身临其境表演故事。通过这样一种动态的学**台,给予孩子充分的表达表现的机会,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这是孩子们第二次的"开火车"游戏。

  热闹的火车出发了--这是我们的第三个环节,因为是小班下学期的孩子,我们觉得孩子的知识经验完全可以支持他们对故事角色进行拓展。教师还是运用提问的方式"你知道还有谁住在农场里?""谁也想和小火车去旅行?"帮助唤醒孩子的.已有经验。活动的最后孩子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扮演,这时故事形象变丰富了、火车变热闹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更高了。活动也在欢快的第三次"开火车"的游戏中结束。

  整个活动的设计,我们希望孩子们沉浸于小火车快乐的旅行故事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游戏,在以语言为核心,渗透健康、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活动,使孩子们获得语言的*得和积极情感的体验,另外通过对故事角色的创编,给予孩子一定的挑战,为后面的主题活动做铺垫。这是我们二幼教研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导和评价,谢谢!

数学说课稿7

  各位评委:

  我说课的主题是“角色扮演,引导学生猜想验证”,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一、说说我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了三角形的概念及特征、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教材的小标题为“探索与发现”,强调说明这一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发现有关三角形的性质。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特性和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角这些角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不同的途径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但不一定清楚道理,所以本课的设计意图不在于了解,而在于验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聊聊我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以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有效教学的理念为指导,结合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下列几点:

  1、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主动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以及对这一规律的灵活运用。

  学具准备:量角器、三角尺、剪刀和准备一个喜欢的三角形。

  三、谈谈我的主要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计采用支架式教学方法,以猜想→验证→应用→评价四个活动环节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实现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规律的数学理解。同时,每一个活动环节都让学生尝试扮演一种角色,激发他们投入课堂活动的兴趣。

  1.大胆设疑,提出猜想(猜想家)

  在这节课之前,有不少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第一个环节我就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大胆设疑,提出猜想,做一个猜想家。

  首先,我向学生出示一个长方形,向学生讲解长方形的四个内角,引导学生将这四个内角的度数相加算出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

  接着,我把长方形拆成两个三角形,让学生指出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设问: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让学生说说各自的看法和理由,并引导提出“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猜想。通过这一环节,学生首先获得对“三角形内角和是什么”这一陈述性知识的数学理解。

  2.科学验证,探索规律(科学家)

  有了大胆的猜想,就要进行科学的验证,第二个角色就是扮演科学家,对刚才的猜想进行科学验证,自主探索。

  第二个环节的活动步骤如下:

  (1)提供实验活动需要操作的工具,如:量角器、三角尺、剪刀等,让学生说说:“要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怎样利用好这些工具?”

  (2)明确提出操作要求:先在自己准备的三角形上作好内角的符号,选择合适的工具开展实验,遇到操作困难可以与同伴商量或请老师帮助解决。

  (3)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交流,出示交流提纲:

  A、通过实验操作,你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发现的?

  B、你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有关吗?为什么?

  (4)集体交流,小结规律:

  在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的过程与成果时,我会挑选出研究不同形状或不同大小的三角形的学生进行实验汇报,并在学生提出疑问时进行合理的解释与调控,尤其是要对一些通过量一量得出180度左右的结论进行“误差解释”。最后与学生一起小结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而且与它的大小、形状无关”这一数学规律,从中感悟由特殊到一般的证明方法。

  3.联系生活,实践应用(实践家)

  有效教学理论指出练*要考虑它的实效性。在这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扮演实践家,通过三个有层次有针对性的练*实践把探索得出的知识应用于生活问题之中。

  第一,基本运用。即书本中“试一试”的第3题和“练一练”的第1、第2题。通过这个3练*让学生形成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求出未知角度数的基本技能。

  第二,综合运用。即书本中“做一做”的第3题,这道题在让学生知道其中一个角等于60度的情况下,综合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和三角形分类知识来进行解决。

  第三,拓展延伸。我设计了让学生求四边形和五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量、拼、分等办法尝试求多边形内角和,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4.自我反思,评价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扮演三个角色时,哪一个角色完成得最好,为什么?”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

  三角形的内角和

  量角撕拼折角拼图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数学说课稿8

  一、教学内容: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二、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经学过面积和面积单位。现在复*,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方厘米、*方分米和*方米。

  师:什么是1*方厘米?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方厘米。

  师:1*方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生:1*方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

  师:[挂出小黑板,上面画有一个长方形。教师用1*方分米的正方形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6*方分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出来的。

  师:假如有一个很大的正方形的操场,要想知道它的面积,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量麻烦吗?

  生:麻烦。

  师:假如有一个长方形的养鱼池,要想知道它的占地面积,能把面积单位摆到水面上去量吗?[边说边用抽拉幻灯片演示水面波动的养鱼池]

  生:不能。

  师:这说明用面积单位直接量的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不仅麻烦,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无法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学一种计算面积的好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这种好方法,爱学吗?

  生:爱学!

  [出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首先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长方形纸板,这是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请你们用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看看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学生操作完毕]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清楚,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了[贴在黑板上]。

  师:这个长方形长5厘米,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几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

  生: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5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

  [学生说,教师摆]

  师:宽3厘米,沿着宽边可以摆这样的几排?

  生:沿着宽边可以摆这样的3排。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见图14)

  师:很好!想一想,一排摆5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了这样的3排,一共有多少*方厘米呢?

  生:一共有15*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5×3=15(*方厘米)师:对,它的面积是15*方厘米。

  [教师又出示一个长方形](见图15)

  师:[看图]谁知道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几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

  生: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6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你没有摆,怎么知道能摆6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呢?

  生:因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

  师:对!

  师:沿着宽边可以摆这样的几排?

  生:沿着宽边可以摆这样的两排。

  师:你没有摆,怎么知道能摆两排呢?

  生:因为宽是2厘米。

  师:对!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

  生:面积是12*方厘米。6×2=12(*方厘米)

  师:很好!谁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什么有关系?

  生: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宽有关系。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宽有什么样的关系。

  师:[指着第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方厘米数是多少?

  生:是15。

  师:它的长所含的厘米数是几?宽所含的厘米数是几?

  五年级数学长方形面积教学说课稿,标签: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生:长所含的厘米数是5,宽所含的厘米数是3。

  师:对![再指着第二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所含的*方厘米数是多少?

  生:是12。

  师:它的长和宽所含的厘米数各是多少?

  生:长所含的厘米数是6,宽所含的厘米数是2。

  [补充板书如下]

  师:谁发现了长方形所含的*方厘米数,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所含厘米数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所含的*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师:对!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擦去上面板书中的算式,只留下公式]

  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公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好方法。

  [出示教学目标]

  师:请同学们看书第146页倒数第三行和第147页上面。[齐读]

  师:请同学们看卡片口答,看谁回答得最好。

  [出示卡片]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出示卡片]

  生:面积是48*方分米。

  师:集体说出算式。

  生:8乘以6等于48*方分米。

  师:[出示卡片]生:面积是36*方厘米。

  师:[出示卡片]

  生:面积是50*方米。

  师:很好!从上面的题,我们可以看出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

  生:必须要知道长和宽。

  师:知道了长和宽,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生:用长乘以宽就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注意,求面积要用什么单位?

  生:求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师:很好!

  师:下面我们进行达标练*。

  [两人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本上]

  (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见图16)

  (2)有一个长方形的养鱼池,长25米,宽20米,它占地面积是多少*方米?

  生:[板演]13×7=91(*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91*方分米。

  25×20=500(*方米)

  答:占地面积是500*方米。

  [做完后订正]

  师:同学们做得都很好,都能应用公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个别同学单位名称写错了,要注意计算面积就要用面积单位。下面请同学们看幻灯。

  五年级数学长方形面积教学说课稿,标签: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每一个小方格表示1*方分米(见图17)。

  师:涂色部分是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分米?面积是多少?

  生:长5分米,宽2分米。面积是10*方分米。

  师:[将幻灯片抽拉为下面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见图18)

  生:长4分米,宽2分米,面积是8*方分米。

  师:[将幻灯片再抽拉成下面的图形]这个图形(见图19)(涂色部分)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

  生:长是2分米,宽是2分米,它的面积是4*方分米。2×2=4(*方分米)

  师:长和宽都是2分米,这是什么形?

  生:正方形。

  师: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就不分长和宽了,都叫什么?

  生:叫边长。

  [指着算式2×2=4(*方分米)]

  师:这个“2”是什么?这个“2”是什么?“4”是什么?

  生:这个“2”是正方形的边长,这个“2”也是正方形的边长,4是正方形的面积。

  师:谁知道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

  生: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这就是求正方形面积的公式。

  [教师板书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生:[齐读公式]

  师:从上面的推导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道理是相同的。

  [出示教学目标]

  师:请同学们看卡片口答。

  生: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师:[出示卡片]

  生:面积是49分米。

  生:不对,面积是49*方分米。师:一定要注意求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数学说课稿9

  写说课稿一定要有正确的思路,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为你整理的初中数学万能说课稿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说教材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内容,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整式、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今后学*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次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说学情

  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激发兴趣为目的的。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要解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配方法问题。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了完全*方公式,二次根式,用配方法公式法后,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应用因式分解的方法,会正确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因式分解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体会“等价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体会“降次”化归的思想,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精神与积极参与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

  发现与理解分解因式的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类比法、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力求体现“类比---探究-----归纳”的模式。有计划的逐步展示知识的产生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由于学生配*方的能力有限,所以,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演示,总结因式分解规律,从而突破难点。

  同时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自觉性、活动性和创造性。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通过课件演示课本中的实例,并应用多媒体对其进行分析,充分显示多媒体演示中的生动性、灵活性,增强直观性;同时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由因式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问题1:一个数的*方与这个数的3倍有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这个数是几?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后,展示三种做法。

  问题:小颖用的什么法?——公式法

  小明的解法对吗?为什么?——违背了等式的性质,x可能是零。

  小亮的解法对吗?其依据是什么——两个数相乘,如果积等于零,那么这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为零。

  问题2:学生探讨哪种方法对,哪种方法错;错的原因在哪?你会用哪种方法简便]

  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如果a·b=0,那么a=0或b=0

  (如果两个因式的`积为零,则至少有一个因式为零,反之,如果两个因式有一个等于零,它们的积也就等于零。)

  “或”有下列三层含义

  ①a=0且b≠0 ②a≠0且b=0 ③a=0且b=0

  问题3:

  (1)什么样的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因式分解法来解?

  (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其关键是什么?

  (3)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方程,必须要先化成一般形式吗?

  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是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我们就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求解。这种用分解因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因式分解法。

  这是我会提示学生:1.用分解因式法的条件是:方程左边易于分解,而右边等于零;2.关键是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知识;3.理论依旧是“如果两个因式的积等于零,那么至少有一个因式等于零。”

  (三)巩固提高

  在这个环节,我遵循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先引导学生练*,练*如下:

  用分解因式法解下列方程吗?

  在学生做练*时,进行巡看,及时掌握学生的练*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个别题目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本课知识进行巩固,不仅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完成课本练*后,补充一道*题,目的是提升学生对因式分解法的理解。同时也起到了分层次教学的作用。

  (四)小结作业

  最后是小结环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整个过程让学生自己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考虑带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不尽相同,因此,我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分为必做、选做两类,以便同时兼顾到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清晰、简洁、直观的原则,呈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板书如下:

数学说课稿1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数学活动《铺路》。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三、活动准备

  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

  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知识准备:

  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捉迷藏”游戏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

  《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兔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情景表演,小兔想出去玩,刚走到门口就摔了一跤。提问:小兔为什么会摔倒的?引导幼儿观察坑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在活动中,我先帮幼儿复*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几何图形的相同点及区分。接着为了引出本活动的难点,我通过“变魔术”这一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感知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3、铺路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捉迷藏

  为了让活动更完整、更有趣,我设计了“捉迷藏”的游戏,小班的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从而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5、结束活动小朋友和小兔一起出去做游戏,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6、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纹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

  2)引导幼儿找出长方形、三角形的转换方法。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当小兔子一出现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也是非常有爱心的,当他们看到小兔子要走的路坏了的时候,都非常愿意帮助小兔子铺路。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一次帮助小兔子铺路的时候就请几位孩子上台亲手操作一下。

数学说课稿11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认识*方千米”一节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后进行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方千米,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发现*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材利用实物图片,呈现了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和我国20xx年完成的造林面积等一组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直接指出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方千米作单位。以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为基础,告诉学生其面积就是1*方千米,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方千米、公顷和*方米之间的进率。

  基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方千米的表象

  2、建立空间观念,知道*方千米与公顷及*方米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自然与社会.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方千米,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老师启发引导,师生交谈,图像信号法,课堂讨论、交流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感悟、探究让学生建立1*方千米的表象知道*方米与公顷以及*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并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学*新知、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以 “联系生活,提炼新知——学*新知,建立表象——应用巩固,深化拓展——全课总结、深化认识”的四大教学流程展开教学,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第一、联系生活,感受新知

  第二、 学*新知,建立表象

  (一)猜想1*方千米有多大:

  (二)认识1*方千米:

  (三)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5公顷,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面积才是1*方千米呢?

  (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发展)

  (四)学*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1*方千米的土地有多少公顷?你能推算出来吗?

  学生尝试,小组交流,说出推算过程。

  2、交流,完成板书:

  1*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方米

  1、同桌交流自己对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认识与掌握情况

  第三、应用巩固,深化拓展

  (1、运动场面积、居民小区占地面积、我们市的面积、江苏省面积以及我国的领土面积用哪个土地面积单位较合适呢?

  2、出示练*十三第7题

  3、出示从同一幅地图上描下来的5个省的地图,估计出其他四个省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万*方千米?

  第四、全课总结,深化认识

数学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在这收获的季节里能代表市直小学参加这次交流活动,今天我要说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课程纲要。

  如果说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课程的远景规划,那么学期课程纲要应该是教师在对课程标准和学材的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由师生共同运作的注重学生实际体验的课程计划,它是基于课标、源于教材、立于学生的。什么样的课程纲要是有效的?我们认为符合道德课堂要求的、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才是有效的。下面我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我们是如何制定课程目标的呢?点击课件:编写依据首先是我们对课程标准中五年级上册的学*目标的分解,

  我先摘录了有关五年级上册的学*目标点击

  (一)本册学*目标摘录

  在摘录中我注意到个别词语需要分解点击

  (二)课程标准的解读,这是根据我的理解分解了个别词语

  编写依据

  一、基于课标的分解

  (一)本册学*目标摘录

  数与代数:

  2、数的运算

  (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6)会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7)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惯。

  3、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

  (10)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测量:

  (2)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统计与概率:

  1、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4)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均数、中位数,会求数据的*均数、中位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7)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判断和预测。

  (8)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2、可能性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

  (3)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综合应用:

  1、有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树立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3、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二)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1、课标要求“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关键词“简便运算”在本册分解为通过迁移、转化的方法,发现整数运算定律对小数计算同样适用。

  2、“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关键词“实际问题”在本册是指以两步为主的小数应用题。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惯”关键词“估算方法”本册分解为在小数乘除法验算中,会用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4、“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关键词“用字母表示数”,它可以分解为:“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等内容。

  5、“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中的“理解”是指充分利用天*的直观性,怎样才能使天*的两端保持*衡,并会用自己的话说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6、“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中的“探索并掌握”在本册是指通过数方格、割补和拼摆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发现*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计算*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在很好利用现有的学材资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预计学生的实际需要,我对学材内容进行补充,请看大屏幕: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课程资源的意识十分淡薄。在此次课程纲要的编写过程中,在研究学材、学情的基础上,还重视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对学材内容的补充:

  仅仅有了课标还不行,课标只是方向,我们还要进行学材分析,我认为不但要研究学材整体,还要研究学材特点。点击二、基于学材的研究请看大屏幕

  二、基于学材的研究

  (一)学材整体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在数与代数方面,有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一共三个单元的内容,需要46课时,;空间与图形方面,有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需要18课时;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是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需要7课时;在综合应用方面,有两个实践活动:量一量找规律和铺一铺,另外还有“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需要4课时。

  (二)学材的特点分析:

  1、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算理和算法。

  例如,在小数乘、除法单元,让学生在探索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和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掌握,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教材也没有概括性的计算法则,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教材只是展示学生探索笔算算法的过程,起到知识引导的作用。

  2、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

  在计算教学中,例题的内容都是由实际问题引入,在现实背景下计算。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也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如“观察物体”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形体,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同时,练*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表象,结合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则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了面积的概念,会计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形成有关多边形面积的'系统知识。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

  4、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和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内容。

  在选材上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中位数时,教材选取的掷沙包、跳远、跳绳等活动,都是学生几乎天天参与的游戏,可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5、由易至难,逐步深入,从旧知引出新知。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均数,知道*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所以教科书在引入中位数时,就以*均数为参照物,说明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就比*均数更合适。这样编排,不但新旧知识过渡自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通过对比更加清晰地阐明了中位数的统计意义。

  6、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向学生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

  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比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在这些号码中都蕴含着数字编码的思想,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运用数字或者符号来描述事物,可以比较简洁、准确地表示出事物蕴含的客观规律,也便于我们分类查询和统计。

  通过本册目标的摘录和分解,结合以上学材分析,点击课件:我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确定为本册学*重点。

  如果说课标是导向,学材是根本,那么学情的分析是设置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点击课件:三、基于学情的研究我从三方面来说明对学情的研究,首先是知识储备的分析:

  三、基于学情的研究

  先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在制定课程纲要之前,我通过与上一届这班孩子的老师沟通大致了解到,孩子在以下三方面的情况,向大家做以简单的说明:

  (一)知识储备的分析:

  这班孩子对于口算有45%,能脱口而出,55%的孩子计算速度还可以,60%的孩子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45%的孩子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55%的孩子计算速度还可以,各种计算的良好*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60%的孩子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因此本期要着重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能力的分析:

  学*能力是学生学*的前提,有85%的孩子能从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在课堂上有70%的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

  我班现有32名学生,只有85%的孩子能从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对数学学*的积极性比较高,抽象思维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70%的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三)个性特点分析:

  通过了解我知道,他们这班孩子在课堂上不举手就发言、听讲注意时间不长、容易思想开小差等。

  92%的孩子来自烟厂职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但是学生整体纪律性不强,不会听课。少数学生对数学课学*兴趣浓厚,能按正确学*方法去学数学,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时学**惯学*态度不好,课堂上不能专心致志,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目的性不够明确,也不能保持最基本的纪律,有三四个学生在课堂上不止自己不能专心发影响周围的同学。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却不愿开口,发言不积极。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后进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鉴于以上学情分析,由此我估计本班学生的学*难点是:点击课件: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基于教学条件的分析

  结合本册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采用以下教学具辅助教学,点击四、基于教学条件的分析

  请看大屏幕:

  1、继续使用:小棒、放木块、钉子板、量角器、三角板、直尺、七巧板、计算器;

  2、简易天*:可以购买,也可以自制,得出等式的基本性质,课本53页;

  3、正方体方块:观察物体,搭建几何体;

  4、硬纸板做的几何图形:*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还有常见的几何图形,课本127页,用来探究面积公式;

  5、骰子、转盘、一元硬币: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设计简单的游戏;

  6、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制作简单的教学具,如课本45页,“用字母表示简单计量表”。

  课程目标

  根据以上四项分析,我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制定了如下学*目标:点击课件:课程目标

  数与代数

  1、结合现实素材,通过自主探索,在尝试练*、讨论交流中,会用自己的话叙述算理,会正确地笔算小数乘法和除法,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知道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似值,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计算交流,在观察中发现积与因数的大小、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并会正确判断大小;借助计算器,会辨认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形成抽象概括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类推迁移会正确的计算小数连乘、连除、乘(除)加、乘(除)减,会灵活选择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通过探索交流,会结合具体的题目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巧算;

  4、在具体情景中,会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常见的数量关系,并会代人求值,知道字母表示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天**衡的原理,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等式的性质,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在具体情境中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

  5、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通过数方格、割补和拼摆的方法推导出*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用公式计算*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会把简单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面图形,并会计算出它的面积,提高概括、推理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拼摆、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参照老师给出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面图形,会动手用正方体拼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形成动手推力、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统计与概率

  7、结合熟悉的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养成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能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结合简单的数据组,知道*均数反映总体水*,中位数反映中等水*或一般水*;通过动手操作,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综合应用

  9、通过实践活动,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图形,会用这些*面图形在方格纸上进行密铺;

  10、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探究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形成抽象、概括、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

  新课程提出要活用教材,因为现有学材内容毕竟有限,而学生的需要又是无限的,为了高效的达成以上学*目标,不仅要充分利用现有学材,还要创造性的使用学材,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内容:

  点击课件:课程内容

  点击课件()补充学材资源

  ()补充学材资源

  增加内容:

  数与代数方面:第一二单元增加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和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比较,第四单元增加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空间图形方面:增加一节第三单元增加观察物体的方法;

  统计与概率方面:增加一节设计游戏的内容;

  综合应用方面:增加一节动手操作课,借助学具密铺。

  校本课程

  根据我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年龄特点,设置了以思维训练为主的校本课程。我校开展以数学思维训练为主的校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训练课程通过情景导入、角色导航,使学生兴趣盎然地遨游于数学海洋;通过快快学、快快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主要有以下内容:

  小数乘法口算和列竖式

  小数乘除法简便运算

  探索数字规律

  观察物体确定需要的小正方体块数

  解简易方程

  探究*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统计的应用

  其次是校内资源的开发,点击课件:(二)校内资源

  (二)校内资源

  1、利用好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及网络资源

  让孩子们喜欢的喜羊羊、美羊羊、柯南等卡通形象进入课堂,还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以及网络查阅乡土地理、传统文化等广泛的乡土资源来创新情景、改编例题、自编题目。

  孩子们喜欢的喜羊羊、美羊羊、蓝猫,小熊,维尼,叮当猫,柯南等等,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让这些卡通形象进入学生的课堂。还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以及网络查阅乡土地理、传统文化等广泛的乡土资源来创新情景、改编例题、自编题目(操作题、应用题),了解课本上“你知道吗?”介绍数学知识背景:循环节、什么是数字黑洞、九章算术、方田章、出入相补等。

  2、教师资源

  作为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学材,还要注意做个有心人,留意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开发自身资源。

  3、学生资源

  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表现及生成性资源,及时调整课堂;利用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开展合作学*。

  最后是校外资源

  (三)校外资源

  家庭资源

  我们班孩子的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教育,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家长的帮助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家长的联系采用家访,定期或不定期的家长会,电话、校讯通、互联网等方式。

  社会资源

  根据本册内容捕捉和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不局限于课堂上、教材里的数学,而应跳出教材、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把数学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去解读、去拥抱自己心目中的数学王国。

  在具体设置本册内容是,我教学内容安排分为两部分,一是现有学材内容,二是补充学材内容点击内容安排

  略

  课程实施

  有了目标,有了内容,没有好的方法去实施,去操作,只能使目标架空,采用合适的、有效的方法去实施就显得尤为关键,点击课程实施

  根据我们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方式我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实施:

  在数与代数领域,重点做好数的运算和式与方程的实施:

  1.经历过程,理清算理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技能一直是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我在计算教学中将着重让学生讲算理,先根据题目让学生学会“讲理”,在练*中多问为什么,让学生勤“讲理”,抓住关键词,鼓励学生巧“讲理”,在学生熟练计算时,让学生速“讲理”,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数算竞赛,要求学生说算理,比速度。这样可以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认真思考问题,训练他们数学语言的表达力,有利于培养她们思维的敏捷性。如,教学小数乘整数时,从学生喜欢的活动入手,再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计算,获取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在练*中不断地说算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2.观察体验,理解意义

  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用好教材提供的资源,围绕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数;从本地、本校的特色出发,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生活中的题材,激发学生的学*热情,用“互逆关系”,弥补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抓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抓方法比较,促进解决问题,还要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惯。如在教方程的意义这一节时,通过直观演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由天*称重过渡到等式,再整理分类,从而明确方程的意义。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重点做好测量

  3、动手实践,形成概念

  动手实践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方式。在学*,*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时,教材都是采取"动手实践

数学说课稿13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同时鉴于七年纪学生的思维所呈现出的具体、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兴趣,在整个学*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能力的目的。

  ●教学流程图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紧扣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

  复*旧知

  承前启后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探究学*

  归纳总结

  动画演示

  深化理解

  理解应用

  拓展升华

  反馈调控

  评价激励

  问题备份

  全面考虑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旧知,承前启后 1、什么叫做同类项? 2、叙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若a、b、c均为有理数,请指出以下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及其系数,并进行合并。 ① a+2b-c ②a+(3c+2b-a)-(2a-c)

  由于有括号学生暂时无法正确指出各项系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第三问第二小题你会进行合并吗?

  回答 (意图:对旧知识进行进一步加深和巩固)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一: 周三下午,校图书馆起初有a名同学,后来某年级组织同学来阅读,第一批来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来了c位同学,则馆内一共有多少位同学? ① a+(b+c) ② a+b+c 1、联系:它们等值 2、区别:①式有括号②式没有括号。 3、从①式到②式叫去括号。

  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式来回答这一问题? 2、这几个表达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3、从①式到②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观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发现见解,相互点评,达到共识。 (意图: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在学*过程中体会“取长补短”的涵义,以求在共同学*中得到进步,同时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探究学*,归纳总结

  a + ( b + c ) = a + ( + b + c ) = a + b + c

  动画演示: 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及其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不变号。 1、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①、a+b+c又可以读作什么? ②、表格二、三行之间你可以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法则。 3、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暂时保留,对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 观察讨论 回答问题

  共同探讨 分类总结

  (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入动画演示,激发学*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四)创设情景,继续新课 问题二: 若图书馆内原有a位同学,后来有些同学因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走了c位同学,则馆内还剩下多少位同学? ①a-(b+c) ②a-b-c 1、联系:它们等值 2、区别:①式有括号②式没有括号。 3、从①式到②式叫去括号。

  1、你可以用几种表达式来回答这一问题? 2、这几个表达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3、从①式到②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观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发现见解,相互点评,达到共识。 (意图: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在学*过程中体会“取长补短”的涵义,以求在共同学*中得到进步,同时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五)探究学*,归纳总结

  a - ( b + c ) = a - ( + b + c ) = a - b - c

  动画演示: 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及其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1、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 ①、a-b-c又可以读作什么? ②、表格二、三行之间你可以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法则。 3、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暂时保留,对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 观察讨论 回答问题

  共同探讨 分类总结

  (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入动画演示,激发学*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理解应用,拓展升华 解释以下三个问题(理解部分) 1、法则以等式、文字方式出现 ①a+(b+c)=a+b+c ②a-(b+c)=a-b-c ①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不变号。

  ②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2、法则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连同”指括号及括号前的符号,所以去括号不仅要去括号还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隐性的一个条件要求:括号内第一项为“+”号时,这个“+”号一般是不写的,但你要把它显现出来。

  教师点评指导。 特别是第三个问题 要予以特别说明。

  学生概括总结法则。 (意图:使学生领悟到剖析数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巩固应用(应用部分) 例1:去括号 ① a+(b+c)②a-(b-c) ③a-(-b+c)④a-(-b-c) 例2: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①(x-y-z)+(x-y+z)-(x-y-z)②(a+2ab+b)-(a-2ab+b) ③3(2x-y)-2(3y-2x) 阅读:当x=-2,y=-1时求多项式 3(2x-y)-2(3y-2x)的值 解:原式=(6x-3y)-(6y-4x)=6x-3y-6y+4x =10x-9y 所以当x=-2,y=-1时 原式=10x-9y =10×(-2)-9×(-1) =31

  例题的处理:教师启发、引导、矫正,并从学生角度提出问题。例2③在解题步骤上要引导学生,保证解题的正确性、高效性。

  教师请不同数学素养的学生就阅读部分给以说明,进行点评。

  学生自己探究思考后回答相应结果,并简述理由。

  (意图:体现弹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突出分层教学)

  (七)反馈调控,评价激励 1、练* 教科书P110练*1、2、3题

  2、课堂小结 (以问答形式,让学生参与小结,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明确学*目标的效果)。 1、教师就学生练*分别给以指导。 2、及时表扬鼓励。 3、强调书写格式。

  问题: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认真完成,适时加以讨论。 (意图:及时给予分层强化训练,强调重点、纠正错误点、紧扣关键点。)

数学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1.关于大纲对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求。

  大纲指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实践中应用,以利于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关于本课知识在整个学段,在本册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本课知识是对前面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知识的发展、巩固和应用,梯形的面积是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为后面的组合图形的求积知识以及进一步学*立体几何知识做好铺垫。学*梯形的面积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关于教材的编排意图:

  (1)本课教学的知识点是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本课知识在编排时是按照知识的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进行有序编排的。第九册中的几何初步知识是在学生学过直线和线段、角和垂线、*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而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学*了梯形的概念、特征及*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之后进行的,尤其是在学*过三角形的面积之后,学生对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拼成一个新的已学过的图形的计算方法已初步掌握,这为本课学*求梯形面积的思想方法打下了基础,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放手指导学生根据旧知识自己发现规律,在掌握运用规律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4.关于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会计算一些简单的有关梯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结合教材教育学生,梯形面积计算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要认真学好这些知识,以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通过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初步懂得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观察事物。

  5.关于教学重点:掌握和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6.关于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教学指导思想及教法、学法设计:

  (一)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改意图

  1.充分体现现代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把数学学*过程变为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数学教学的新观念,改变传统的以传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地指导下亲自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想一想、看一看,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动耳,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的数学心理素质,加深数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效率。

  3.充分体现练好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在练好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适时渗透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思考策略,对数学知识进行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推理,提高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法、学法设计

  1.运用电教、实物演示、操作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利用投影仪显示图形的合并、分化过程,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再将一个*行四边形切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剪拼图形的实践活动中感知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巧妙地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

  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拼图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发现“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身于数学规律的探索之中。

  3.运用迁移规律学*数学新知。

  *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识是学*本课的知识基础,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两个基础知识以及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学*新知识的能力,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正迁移。

  4.运用尝试教学法。

  ①在探索梯形面积公式时,进行尝试;

  ②学*例

  3进行尝试。

  5.运用化归的思维方法学*本课知识。

  化归法就是将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经过转化,归结为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本课教学中,先把梯形的面积转化为求*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计算*行四边形面积时,又把*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转化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和梯形的高,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可以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分化点,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6.讲练结合,及时进行反馈、矫正。

  在新授过程中依*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探索规律;揭示公式之后,立即学*例3巩固新知;在巩固练*中,设计有坡度的题目检测学生的学*情况,当堂完成,及时反馈,培养学生正确的技能和思维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及若干制好的图片,铅笔刀、粉笔。学生自制若干梯形图片、一个*行四边形图片、一个一*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图片、剪刀一把。

  三、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设计,本课按以下几个教学步骤进行教学:

  (一)复*铺垫,准备迁移。(约3分钟)

  首先投影出示一组*行四边形图形,并复**行四边形公式,板书:*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然后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图形,并复*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再投影出示一组包括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各种梯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怎样判断它们是梯形,指出它们的底和高。这一过程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准备工作。

  (二)游戏导入,激趣引新。(约4分钟)

  先让学生用准备好的若干梯形纸片拼图,并有目的地选择几个图形在投影中显示,如图:

  (岗亭)(轮船)(台灯)(飞机)

  然后让学生用准备好的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图片分别在图中的各种梯形中“铺”方格,提问能否很快准确数出究竟有多少个1*方厘米的小方格。

  在此基础上,教师巧妙提问:“能不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我们熟悉的图形,来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此时,教师用彩笔将图中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圈起来,学生定会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启发,积极动手拼图。这一过程可以较好地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状态。

  (三)操作思考,探索规律。(约12分钟)

  第一步: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动手操作,将游戏拼图中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

  第二步:将学生操作过程反映在投影上,观察双片投影演示:先显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再抽移转动图片,拼成一个*行四边形。然后出示思考题。

  ①原来是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②拼成的*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上、下底及高有什么关系?

  提问板书:*行四边形的底=梯形上底+梯形下底

  *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

  ③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提问后板书:梯形的'面积=*行四边形的面积÷2

  第三步是学生再观察教师将一个*行四边形切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带的*行四边形也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思考:

  ①把*行四边形剪开后得到什么图形?

  ②剪出的梯形上底、下底、高与*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

  ③剪出的一个梯形面积与*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第四步是判断推理、得出规律。提问根据板书和操作,你认为梯形面积怎么求:

  根据提问板书:

  梯形面积=*行四边形面积÷2=底×高÷2(*行四边形)=(上底+下底)×高÷2(梯形)

  第五步是将梯形的面积公式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加以对比,强调“÷2”的道理。

  第六步是看书进一步验证自己推导公式的思考方法是否正确。

  这一过程通过“拼”和“剪”的两个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并适时进行转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看、听、动、思等活动充分感知公式的推导过程。加深对公式中“上底+下底”和“÷2”的理解。

  (四)学*例题,运用规律。(约5分钟)

  先提问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同时告诉学生梯形面积公式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要学好它,为祖国建设服务,然后出示例3,读题后教师用铅笔刀垂直切下一支粉笔,告诉学生小刀切后出现的图形叫做“横截面”,最后让学生独立尝试解题,计算后看书对照。

  这一过程是教育学生梯形面积公式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再让学生尝试运用公式进行解题,理解并运用公式。

  (五)及时练*,反馈巩固。(设计课堂检测,约8分钟)

  第一题是基本题,一个梯形的上底是5米,下底是8米,高是6米,面积是*方米。让学生对照条件将数字带入公式进行计算。

  第2题指出拼图游戏中的一个梯形的上、下底和高的长度,口头列式求它的面积,这样照应开头。

  第3题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变式的梯形进行口头列式求出面积。

  第4题是课本第71页第3题,看图中堤坝中的数字进行列式解答。

  第5题是选择填空(如下图)。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地找出图中的上底、下底和高,求出面积。

  题目是:正确的求积算式①(15+8)×4÷2

  是()②(15+8)×10÷2

  ③(4+10)×15÷2

  ④(4+10)×8÷2

  第6题是设计一条发展智能的提高题给学生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题目是:将三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连接横放,后锯掉两边正方形的一个角,形成一个梯形(如图),求梯形的面积。

  这一过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前面1、2、3题是口头回答,第4题完整解答,第5题进行讨论解答,第6题是智能发展题,一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外完成。

  (六)完成课堂作业,进行课堂总结。(约8分钟)

  课堂作业是练*二十第1题三条题目,课后完成练*二十第2题。

  课堂总结提问: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2.梯形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它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一过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进行课内作业,当堂完成,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娇正。课堂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进一步理解公式中“除以2”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

  三角形面积=底×高÷2*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

  梯形面积=*行四边形面积÷2=底×高÷2=(上底+下底)×高÷2

数学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100例1、2。

  2.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4、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任务。

  三、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在游戏中运用学*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方式。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

  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徒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板书:小数的性质)

  这样的设汁,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主的学*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探索新知

  1.

  同学们,刚才悟空说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是不是这样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米尺和已有的知识来验证一下,好吗?各小组合作研究。

  师巡视并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图各小组汇报:

  A、0.1米是几分之几米(1/10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

  B、0.10米是几个几分之1米?(10个1/100米)1/1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1厘米)?10个1/100米就是多少厘米?(10厘米)

  C、0.100米就是几个几分之1米(100个1/1000米)?1/10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1毫米)?那么100个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个1/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个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

  接着教师指着“0.l米=0.10米=

  0.100米"这个等式,并标上思考符号“→”,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2.

  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性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放手给学生自己研究,发给各小组*均分成100个小格子的正方形各两个。

  汇报交流:

  (1)左图把1个正方形*均分成几份?阴影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2)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3)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怎样比较0.30和0.3的大小?(0.30是30个1/100,0.3是3个1/10,

  因为10个1/100是1个1/10,30个1/100也就是3个1/10,所以两个小数的大小相等)。

  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规律,全面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3.呼应课始,揭示奥秘:由于悟空掌握了小数的性质,所以他面对两位师弟的争执说:“无论哪一袋都一样”。

  4.联系生活,再现新知:还有同学们在商场看到货物的标价为2.50元、3.00元,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阶段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在这一阶段,特别是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了练*、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确保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1、判断下面小数哪些0去掉是对的,哪些0去掉是错的?

  8.0808.0880.0080.80800

  2.判断下面各组两个数是否相等?为什么?

  0.25和0.25000.25和0.20xx.7和0.07

  3和3003和3.00

  3.第2题: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先在书上填好后,再提问找朋友。一个同学在第一栏里按顺序报数,其他同学准备当朋友。

  4.闭眼听判:

  “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样设计、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各种误解进行辨析、判断,使得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对自己或同学有什么评价?

  以上是我对小数的性质的简单的设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8)

——《年月日》教学反思菁选

《年月日》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年月日》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年月日》教学反思1

  年、月、日的知识包含着许多规律,它虽然是天文知识,但与数学密不可分,并且其中奥妙无穷,学生十分感兴趣,在教学时能够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许多规律。一开始学生认识年、月、日,自主寻找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都需要利用年历,而年历的构成、各月之间的联系、星期的循环等,在教材中体现较少,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继续学*有很大帮忙,于是我设计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制作年历。

  1、制作年历数学活动,学生受益多多

  本课教学设计,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年月日知识,又进行了知识的拓宽,并与手工劳动、美术、语文(诗词)等学科融合,让学生在综合化的学*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享受到数学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我也能制作年历!)。由此可见,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受益是多方面的。

  2、数学活动的主旨首先是数学的,千万不能偏离

  在设计中,我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其中的数学的东西是不是太少了?因为它毕竟是数学课,而不是手工课或美术课。

  为了手工和美术等的东西不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首先,我把第一步布局设计放在课前。课前,我就让学生搜集材料,透过讨论交流,自主选取和确定年历的主题。然后,我又大胆放手让进行布局设计,并把要画的画、要填写的诗词等进行先期处理。其次,对于第三步完善加工,有些同学课堂上来不及完成,我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不折不扣地高质量完成,还透过评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体验制作的成功体验。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数学上来,以重点完成第二步制作年历。具体如下:开始,我透过安排必须时间的复*,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为下一步制作年历打下了基础。

  在制作过程中,我注意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重点进行一月份和二月份的表格填写。因为一月份是一年的.开始,既要注意与上一年衔接好,又要注意如何把一个月的天数填到为星期为周期的表格中;二月份的既要注意与一月份的衔接,又要注意它是29天,而不是28天。

  透过两个月的填写,学生会在其中逐步熟练,并会慢慢体会到一些规律性,以后的填写就容易多了。以后,我开始由慢到快,但注意每月的月尾进行一次核对,以防发生连琐性错误。

  在填写过程中,我总是注意让学生不断总结注意点,循序渐进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在一、二月份填写完成后,让学生总结注意点,在填写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原先上下两排的数字之间正好相差7;前一个月的最后一周剩余了几天,后一个月的第一周就要空出几天,这才是正确的衔接;如果前一个月没有剩余的天数,是后一个月从第一格填写起;我把一些重要的日子、爸爸妈妈和我的生日都用红笔进行了标注,这样看起来比较醒目明了)

  3、激发兴趣,引导探究,使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享受快乐

  这堂课下课后,我把学生制作的年历挂满了教室,让大家欣赏、交流和评比,又把这些好消息告诉家长,许多家长也很感兴趣。一天,一个学生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老师,我爸爸说,这天我家不买挂历,说我的挂历制作得够水*,准备挂在客厅里呢!这对学生来说,但是最大最大的表扬和鼓励了。

《年月日》教学反思2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学*主人、成为学*的参与者,把学*的空间充分地留给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引导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的小组合作学*,培养其合作精神。

  在本节课开始,我以问题激起学生学*知识的热情,同时也恰如其分的引进新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与学*伙伴进行交流。教师是学生学*的引导者,领路人而不是一味的去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要尊重和引导学生多样的思维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教学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课堂中的不足

  在这堂课中,学生采用的记忆大小月的方法大多是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我只注重了对大月的'记忆,而忽略了对小月的巩固,很多学生马上能说出大月是哪几个月,而小月却要思考很久,这是我的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应在课堂上再多花点时间来记忆小月是哪几个月,一可以在口诀后面再加上一句来表示小月。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把课堂上的学*探索的空间大胆地抛给了学生,学生获得了张扬个性的机会。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在喜悦。充分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在探究中发现,在疑问中思考,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的学*空间。

《年月日》教学反思3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合作获取知识,尊重学生,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学*和掌握数学知识是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因此,我的设计思路如下:

  1.积极探索、合作与交流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里登塔尔强调;学*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实现#39再创造#39,即学生自己发现或再创造他们想学的东西因此,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的优势。在交流中,学生质疑或质疑他人的思维方式,或欣赏自己的思维方式或陈述,或反思。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最后,他们澄清和区分,总结大月份和小月份的方法,并确定*年和闰年。让他们品尝探索带来的成功喜悦。

  2.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本课程从专题介绍到课后实践,再到课堂上对年、月、日知识的补充,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感受学*数学的益处,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3.运用所学知识,深化新知识

  学生的数学潜力不仅在于掌握数学知识。这取决于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学*新知识的潜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设计*题时,要注意与实践相结合,使*题具有趣味性、发展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从而进一步深化新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深刻。

《年月日》教学反思4

  昨天我在2班教学了《认识年月日》这一课,在课前我也认真钻研了教材,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我还是比较满意,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但课后练*中我无意中发现一位*时成绩还不错的同学不会看年历,我又找了2班的几个学生问了问,发现有些同学真的不会看年历。让我反思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学生年历都不会看,又怎么能发现年历中的规律呢?原来热闹的教室里竟然隐藏着这么大的问题,我总以为学生已经会看年历了,其实不然。于是我在3班干脆没上新课,而是重新设定了教学目标,将学会看年历做为第一目标,并在今天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学会看年历教学环节如下:

  出示20xx年的年历,师:这是20xx年的年历,你能在年历上找到你的生日吗?圈划出来,看看这一天是星期几?看谁圈得又对又快(学生各自在年历上找生日并作圈划。)

  圈好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全班交流: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找的?(师随着学生发言小结,先找月份,再找日期)

  再说说是星期几?如何判断的?

  看日期上方,指出:星期日是每个星期的第一天,所以把他排在第一个。看来只要把日期和星期上下对应着看,就知道是星期几了,你们会看了吗?请一个同学说自己的生日,其他同学根据他所说的日期找出这一天是星期几?

  总结:我们先找月份,再找日期,上下对应着看星期几,就能很快圈出自己的生日了。

  问:刚才一个小朋友的生日是在11月,老师的生日是在他生日的前一个月,

  你知道是几月吗?他生日的后一个月是几月呢?那12月后面的一个月是几月呢?(一月)

  小结:每年的十二个月就是这样连续不断重复着的。

  问: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吗?我的生日是10月的最后一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那我生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呢?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来我们看年历不仅要上下对应着看,还要前后联系着看。 ……

  教学反思: 在2班教学后学生还不会看年历,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深刻反思,这节课我们的孩子首先要学会什么,促使我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定,再次在3班教学后我又找了几个学生进行了解,发现他们真的会看年历了,能发现年历中的规律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的主人。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思想就必须发生一种根本性的变化,由“教师主体,以教定学”,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转变。因此,课前预设教学也好,课堂生成也好,两者都要统一到“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基点上,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年月日》教学反思5

  1、备课要细致:例如发给学生年历卡,不必四张全发,男、女同学可各发一张,避免有的同学手里卡片太多,而不知道看什么。再如,让学生验证闰年的年份是否都能被四整除时,不要给学生三个年份,毕竟是四位整数除4,很多同学很不情愿进行这么复杂的计算,所以可以把三个年份,分别分给不同行的同学来验证,一行同学只验证一个年份即可。

  2、把课堂上的发言权还给学生:任何情况下都要给学生机会先发言,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来说。

  3、教师引导要明确:不管教师提出什么问题,应该非常明确。

  4、提高教师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当教师发现一些同学看不明白年历卡时,应果断地将年历卡投影,讲明如何看年历卡,不应草率了事。

  1、数学内容生活化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自身和现实生活,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环境中。上课时,师生先交流此时激动和高兴的心情,再让师生一起记住这难忘的时刻:20xx年4月2日上午8时31分6秒。师问:这句话里有哪些表示时间单位?师: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要学*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接着借助课件演示讲解,年、月、日的概念,老师再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使学生初步体会年、月、日的时间概念,接着让学生说出课本中四幅有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这样,再一次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明朗化。最后让学生在猜迷语的愉悦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进入新课。

  2、充分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课堂中,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始终以“导”的姿态,让学生富有兴趣去观察、探索、发现新知。即新知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年历,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一年中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等问题,通过这样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接着在师生共同的'游戏中引出二月这一特殊月份,教学时通过设计一张 1988—20xx年中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数,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教师再用课件上的算式说明判断*年、闰年的方法。这样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完成创新教学模式中的探究过程。

  3、留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空

  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这样教学、学生才会放飞思维,张扬个性,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内容比较多,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所以后面判断*年和闰年这个环节中讲得比较快,加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深化新知,导致有些学生吃而不消,这就是这节课留给我的遗憾。

  以后在教学中,我必须认真反思,争取在不断的反思中,走出疑惑,在不断的挫折中,完善自我。

《年月日》教学反思6

  年、月、日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自身和现实生活,所以,在本单元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环境中。上课时,我利用课件,为学生出示了大量的有意义的历史时刻的图片。使学生感到,要学*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接着借助课件演示讲解,年、月、日的概念,接着再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使学生初步体会年、月、日的时间概念,接着,让学生补充还有哪些有意义的日子。这样,再一次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明朗化。2、充分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课堂中,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始终以“导”的姿态,让学生富有兴趣去观察、探索、发现新知。在新知的教学前我先让学生抄写了年历,并说明有些孩子如果觉得年历太长,抄写有困难,可以选择抄写几个月的。这样开放式的作业,使得班里所有学生都完成了,有些程度弱的孩子,也抄写了一个月的月历。在课上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年历,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一年中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等问题,通过这样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接着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在一年的12个月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学生出示*10年的2月月历。学生发现有些2月是28天,有些是29天。最终由我指导学生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用课件上的算式说明判断*年、闰年的方法。这样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完成创新教学模式中的探究过程。

  本单元教学完后,我将学生抄写的年历重新整理收集,并请一些做的好的同学对自己的作业加以完善。将本次作业作为资料进行保存。

  在教学中,我留给学生许多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这样教学、学生才会放飞思维,张扬个性,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内容比较多,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所以后面判断*年和闰年这个环节中讲得比较快,所以又安排另外的时间加以练*,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这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些不足。

  以后在教学中,我必须认真反思,争取在不断的反思中,走出疑惑,在不断的挫折中,完善自我。

《年月日》教学反思7

  《年月日》教学的重点是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构成的过程,透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方法自主学*的潜力。

  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同引导学生观察,读出这天的日期,从而引出课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重视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教学不仅仅要思考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原有的基础。本课“年月日”的知识,对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绝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在导入新课时与学生交流了有关年月日的信息后再进行新课的教学,把知识蕴含于学生具体活动的经验背景之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透过激发学生学*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年有几个月?每月有几天?并把每月的天数填写在书上)自学,之后进行反馈,归纳出: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约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二月是*月有28或29天。大月和小月的记忆还能够用拳头法。在教学大小月之后,我安排了数学小游戏:听老师报月份,男女生分别起立,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大月小月的记忆。

  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备课时预设的.不够充分,以致课上出现的突发状况应对不够及时,解决繁冗。

  2、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多。不能很好的给予评价。

  3、左拳记忆法在讲授时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给学生会比直接用手演示的效果好。

  4、本节课练*较少,学生动笔的不多。应给孩子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

  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仍需要更多的去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既能够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潜力.

《年月日》教学反思8

  通过这次上年月日的复*课及教研室老师的点评,我有了深刻的体会。

  这次课也是作为本单元的第二节复*课。根据在本单元中学生作业及课堂反映掌握情况来看,加之复*课中复*的知识点较多,这样很难针对学生不足进行查漏补缺,于是我把复*课分为两部分上。第一部分重点复*24时计时法和计算经过的时间,第二部分复*闰年*年大小月的知识点。这节课复*的就是第二部分。

  这节课我通过小组比赛穿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年月日的歌诀对知识点进行回忆巩固,为防止学生对熟悉的知识兴趣指数下降,我安排了一个关于大小月排序由来的`小故事,最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然后让学生通过练*进行巩固。在练*过程中,判断闰年和*年的*题,学生反馈的情况良好。在练*:20xx年2月1日是星期三,小明3月2日过生日,这一天是星期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以下方法:第一种根据阅历特点,找到与2月1日一样都是星期三的日子有2月8日、15日、22日、29日,然后3月1日是星期四,3月2日星期五。第二种可以用2月的天数加3月的两天再减去最开始的2月1日那一天,算得30天,再算出30天里有4个星期余2天,然后判断第4个星期的最后一天是星期三,往后推两天就是星期五。第三种学生用14乘2,再加2得到30天,再算出30天里有几个星期再判断,类似方法二,但解释理由有些凑30天的感觉,不宜推荐给其他学生。于是最后我请全班学生判断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大多数学生选者了第二种,并让他们说说理由,以次弱化学生对第三种方法的记忆。

  在讲完最后一道*题的时候,我总感觉没有抓住关键点,让学生围绕关键点来解决问题。幸好有教研室的老师指出了我困惑所在:

  1、这道题没有引导学生在没有月历时,应该先去判断2月的天数。

  2、可以把这道看成周期问题,情况分两种,第一种情况从2月1日那天开始7天一循环,这样就用29加2等于31天,31天里有4个星期余3天,第一天是星期三,因此一个周期的最后一天是星期二,再接着数三天,最后一天是星期五。第二种情况从2月1日后一天开始7天一循环,这样就用29加2再减1等于30天,30天里有4个星期余2天,第一天是星期二,因此一个周期的最后一天是星期三,再接着数两天,最后一天是星期五。

  3、作为复*课不宜将知识点分开复*,上成练*课,要先将知识罗列成结构图,让学生有系统的记忆,然后再针对不足进行查漏补缺。

  对于这些有效指导意见,怀着感激心情的我进行了此次反思,望以后的教学中能找到更多不足,加快成长的速度。

《年月日》教学反思9

  1、备课要细致:例如本来我打算发给学生年历卡,但是四张全发的话,班上六十几个人那样资源要浪费很多,而且为了避免有的同学手里卡片太多,而不知道看什么。所以我们组讨论决定用投影仪的方式出示那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卡。

  2、把课堂上的发言权还给学生:任何情况下都要给学生机会先发言,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来说。

  3、教师引导要明确:不管教师提出什么问题,应该非常明确。

  4、提高教师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当教师发现一些同学看不明白年历卡时,应果断地将年历卡投影,讲明如何看年历卡,不应草率了事。

  1、 数学内容生活化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自身和现实生活,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环境中。上课时,师生先交流此时激动和高兴的心情,再让师生一起记住这难忘的时刻:20xx年3月18日。接着让学生说出课本中四幅有意义的图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这样,再一次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明朗化。我再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都知道是时分秒。这时师提出: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要学*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

  2、充分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课堂中,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始终以“导”的姿态,让学生富有兴趣去观察、探索、发现新知。即新知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年历,学生通过自主学*得出了结论,知道一年中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是否一样等问题,通过这样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接着就带出大月小月的概念,记忆大小月的方法,以及算出了一年的天数。接着在师生共同的游戏中引出二月这一特殊月份,教学时通过设计一张1996—20xx年中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数,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教师再用课件上的算式说明判断*年、闰年的方法。这样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完成创新教学模式中的探究过程。

  3、留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空

  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这样教学、学生才会放飞思维,张扬个性,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内容比较多,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所以后面判断*年和闰年这个环节中讲得比较快,加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深化新知,导致有些学生吃而不消,这就是这节课留给我的遗憾。

  以后在教学中,我必须认真反思,争取在不断的反思中,走出疑惑,在不断的挫折中,完善自我。

《年月日》教学反思10

  《教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方式。教师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引导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研究,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反思本课的教学,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数学的心理规律。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了时、分、秒,年月日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这些都是教学新知的生活基础。但学生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时间和数学意义上的时间,也不会主动去探究年月日的规律。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安排了5个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完成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记忆每个月各有多少天。

  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本节课,我首先向学生提供了事实材料(20xx年的年历卡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去发现知识;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去深化理解知识;接着,我安排让学生创作记忆大小月的方法,像数学家一样发现了用拳头记忆的方法,他们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我还安排了小游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和记忆大小月的信心。

  三、注重与生活联系。

  因为年、月、日来源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教材力图体现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猜谜语、读儿歌、做游戏、和用拳头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年、月、日的知识。同时,教学中还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不足之处:

  一、没有放手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比如在说全年的天数时,在讲各种算法时,或者在练*过程中,基本上对于练*的形式每题都是我自己分析讲解,学生本来是很有兴趣来解决的,但好像都被我当成了听众,自己说得过多,没有足够得以他们为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后的实践活动本应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的体验和发展。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在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了知识,而且是在交流、讨论和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培养了数学学*的能力。

  二、课堂的气氛调控,我在课中始终以表扬奖励学生为主,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只有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摆正师生之间合作交流的关系,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热情,才能教好学生,才是真正的师者。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欠缺考虑。

《年月日》教学反思11

  通过这次上年月日的复*课,我有了深刻的体会,而且这次课也是作为我们组内的共同研究课,之前,很多老师都在研讨如何才能上好数学的复*课,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作为刚接触数学教学的我来说,更要虚心的学*,向他们请教了。大到一个环节,小到一句导语或者板书都非常重要。

  我在分校上课,与组内的同事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讨论,只能利用每周开会的时间与他们交流,他们都非常乐意的帮助我。由于我们组内研讨出上同课异构的研究课,对于本校的老师来说,都要用到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而唯独我那没有这些,所以就不好***案,我们最后商量出每个老师都不用试讲,刚好本校有多余的一个班级,所以就让我用那个班级上,我也在充分的'准备教案,板书都修改过好几次,但是临*上课时,我反倒有点不安,因为我对这个班级的学生不太了解,据说一班的孩子很好,所以我也不用担心了,但是最后因为1班有外教课,所以不能占用,那只能临时调整,上五班的课,跟着教案走下来,再加上临场的发挥,总感觉学生说不到点上,而且他们连基本的闰年什么的都不知道,我才当场给补充的这个知识点,在课上我就有点郁闷了,但是还是继续上下来了,上完后,老师们才说我抽的那些学生都是差生,但是我感觉很纳闷,差生为什么举手啊。他们说他们这个班级就这样,好学生不爱举手发言,偏偏是那些差生喜欢回答,不过这节课这几个差生肯定有收获,因为都跟着你的思路走的。

  听到这些,我才恍然大悟,在上课过程中,我看到那几个听课的老师为什么老跟那笑了,可能是因为那几个差生总是举手,我还总是叫那几个举手的人回答问题的原因吧,毕竟用别人的班级就有这样的弊端,我想用同样的教案,上我自己的班级,效果会更好,毕竟他们已经熟悉了我的教法和语言。

  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几个肯定的地方,最为显著的就是我在讲解一个*题的过程中用到了数形结合的方式,把抽象的问题,难懂的问题转化成比较直观的容易的问题了,也能帮助学生理解。

《年月日》教学反思12

  上个月我上了《年月日》内容的第一教时,整堂课下来感觉还是比较顺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说出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或者节日,学生回答了很多,我及时引导,既渗透了爱国教育又引出了课题。激起本节课的学*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就让学生带着问题(一年有几个月?每月有几天?并把这些月份按照天数的多少分类。)仔细观察20xx年的年历表 ,接着进行反馈,归纳出: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约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二月是*月有28或29天。

  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一个拳头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感兴趣,于是我采用两首儿歌来帮助他们记忆,这一内容本来很枯燥,但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一知识点,可见儿歌也是一种很有效率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因为儿歌记忆既轻松又便于记忆。

  也许是我的教学理念还不够开放,太注重课堂结构,虽然在教学中注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本课容量较大,某些环节没有发掘学生内驱力,导致学生来不及细想。要真正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愉快,首先还需教师从观念上转变过来,多引导,少包办。就是有几个地方还需要注意的:

  1、在呈现了20xx年年历后,这该如何处理,是先老师介绍呢还是直接就让学生看?课堂上我是先介绍,再引导学*的。教学的实践看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年历卡,说说年历卡各部分是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年历里,除年月日,还有星期等内容,再通过年历卡来研究各个月份的天数,并记录下来。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的认识更直观。再教师引出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31天、30天、28天、29天。这样可水到渠成。

  2、判断大、小月份和特殊月二月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探究时呈现的年份单一了一点,就一张20xx年的年历,对特殊月28天、29天发现,尽是老师说,并非学生自己发现。看来年历应该多给几张,或是让学生自带一些不同年份的年历,也就是说材料再充分一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观察中发现二月有28天,也有29天,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得要深刻一些。

  通过教研,不断反思,以利更进。,

《年月日》教学反思13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xx年xx月xx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内容包括: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xx年xx月xx日;知道*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重点:时间单位xx年xx月xx日和24时计时法。教学难点: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教学关键: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xx年xx月xx日、*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在设计本单元教学时我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体验,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方法自主学*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因为xx年xx月xx日来源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教材力图体现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在教学中我尽量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如书上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如2008北京奥运等更贴*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例子,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本单元的不足之处是:在处理一些细节甚至在学生自主探索时有些地方放手不够,比如学生在汇报自己整理出的信息时可以尝试让学生先说,如有说错或说漏再让其他学生纠正或补充完整,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发现不管是哪一年,大月、小月的月份是一样的;只有2月份比较特殊,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是个变月。课堂上还是没能大胆放手,把发言权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学生作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要牢记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选用教学方法。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大功夫。

《年月日》教学反思14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感悟到这次教学比较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用创造引发了创造。

  一、巧变教材,萌发创造之苗。

  原有教材中只提供了几句*常的话语,人为地为学生提供了闰年、*年的判断方法。这样的问题,其实学生通过读课本就好像明白,但书本合起来,便一无所知,不能很好激发学生学*兴趣。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我从现实性和趣味性角度出发,创设了一个师生合作学生报年份,教师报闰年、*年的具体情境,把课本上枯燥的几句话嫁接给学生留下悬念的情境中,营造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情境,一下子调动起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的判断呢?

  在生活经验和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所给年份上是*年还是闰年,好像一下子找不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已有知识经验无法解决问题时,“我们得想个新办法”,就成为每个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表格,在这种强烈的探索欲望驱使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二、巧用教材,催开创造之花。

  我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请位同学把自己从表格中及师生刚才所做的游戏中发现的规律说出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大胆地进行探索,创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说出的规律是:

  (1)4年里就有3个*年一个闰年。

  (2)每3个连续*年之后就有一个闰年。

  (3)一个闰年前面或后面就有3个*年。

  (4)20xx年、20xx年、20xx年是闰年,其余都是*年。

  (5)闰年年份都是4的倍数。很有创意,但如果老师对学生的'思维限制过于死板,便会扼杀很有价值的发现,每一种发现的产生都是学生思维智慧的结晶,为学生带来无尽的成功的喜悦体验。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对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那种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只会把学生的思维囿于狭小的天地里,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是发展考虑,不是为了教材而教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而用好“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材”创造,应从自身做起,让创造引发创造。

《年月日》教学反思15

  《认识年月日》是一节概念课,知识点比较多。怎样有条理地教学这么多新的知识点呢?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呢?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本节教学的重点定位于: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方法自主学*的能力。通过上这节课,我觉得本节的目标定位准确,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课堂设计落在实处。

  在本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比如猜谜语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读出今天的'日期,从而引出课题。并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此时巧妙引导开始本课的学*。在练*环节出示问题。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已经圆满结束了,你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什么时候?如此贴*学生认知经验的引入一下子勾起了学生对2008年8月8日这个历史意义的日子的记忆火花,并借机练*大月小月等几个知识点,既渗透了爱国教育又加强了练*。最后知识拓展环节出示以全班集体照为背景的月历,让同学们兴趣再一次提高期待一次的数学课,制作月历,为下节课知识作铺垫。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拳头法和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来帮助他们记忆,这一内容本来很枯燥,但通过动手数一数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一知识点,可见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练*中还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且还巧妙的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自主学*的要求指导还不够,探究学*时对学生的组织还做的不够,再就是课的容量大,拖了堂。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调控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去发现,真正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锻炼,对教学方法还需要摸索。


年月日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9)

——《年月日》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五)份

  《年月日》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1

  教材分析:

  “年月日”一课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年月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第1课时。学*和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探索学*时间单位及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感受,便于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新大纲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三方面考虑的:

  (1)联系学生已有知识,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知道*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知道一年中各月的天数: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能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2)在探索年、月、日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计算全年的天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3)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及其相互关系,建立年、月、日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判断*年、闰年。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等时间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学生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有所加强,具有一的定的探究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因此,我特为学生设立了如下学*方法:

  学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猜想验证、分析实践,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学**台,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实践验证、合作交流、总结概括的数学学*过程。

  教学流程:

  综上所述,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究交流,构建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提高→总结回顾,拓展延伸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开国大典和申奥成功的画面,提问:“你们知道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你们有自己喜欢的时间吗?”学生发言,说出节日或生日等时间。

  3、教师归纳:像刚才这样,我们在说明一件事情时候,往往要告诉人们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年、月、日和时、分、秒一样,也是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教师从学生关心与感兴趣的开国大典和申奥成功这一资源入手,动态地

  呈现出具有重大意义的两个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环节探究交流,构建新知

  1、认识年历

  A、课件展演示年月日的来历。

  B、利用手中的年历,小组合作学*:观察年历,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C、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30天:四、六、九、十一月

  二月28天

  二月29天

  D、计算一年的天数。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展示交流,教师板书:*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E、练*,圈出xxxx年中,你认为有意义的时间。

  (采用多媒体演示年月日的来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观察年历,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发现创造,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认识大月、小月。

  A、根据学生回答,揭示大月、小月的定义。

  B、指出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

  C、记忆大月和小月。(左拳记忆法和儿歌记忆法)。

  D、游戏。我们一起做游戏吧!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同学拍手,要是小月女生拍手。教师最后报到二月,根据学生的反映得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引入*年与闰年的教学中。

  (通过用左拳记忆法和记大月的儿歌,轻松地帮助学生记住每个月的天数,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活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3、教学*年、闰年。

  A、利用1981年——xxxx年二月的月历,学生小组合作学*,并完成记录表。

  B、观察记录表,小组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汇报过程中,学生会说出有的年二月有28天,有的年二月有29天,教师适时指出: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年。揭示出*年和闰年的定义后,继续提问:“为什么会有*、闰年之分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再出示小知识,学生既知道*闰年的来历,又知道每4年中就有一个闰年。教师再追问:“闰年的年份与数字4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再次探究判断*年、闰年的方法。

  首先出示年份除以4的结果,小组合作学*,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然后让学生进行*闰年判断的练*。当学生判断1900除以4没有余数,而它却是*年时,教师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为学生设下悬念,再及时出示小知识,既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学生也掌握了整百年是不是闰年的判断方法,即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C、练*,再次判断*年和闰年。

  (数学知识的学*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本部分教学中,教师层层设疑、环环相扣,学生始终处于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特别是整百年是否为闰年的判断更是学生数学智慧的一次提升,同时插入*年闰年的课外知识,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完善。)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年月日的知识,并得到了好的学*方法,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知识方法到智慧岛去闯闯吧!

  第三环节实践应用,反馈提高

  1、填空我最棒!

  (1)、一年有()个大月,()个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 )月( )日。

  (3)、今年的一、二、三月共()天。

  (4)、*年一年有( )天,闰年一年有( )天。

  (5)、四月份有()个星期零( )天。

  2、判断我更行!

  (1)每年都是365天。()

  (2)24个月就是两年。()

  (3)小明的书包是xxxx年2月29买的。()

  3、口答: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月哪日出生的?

  4、拓展练*。

  小明在奶奶家连住了两个月,正好62天,这两个月可能是哪两个月?

  (慧智岛闯关的练*遵循了学生爱动、爱玩、爱挑战的特点,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也培养了他们大胆探索的精神。)

  第四环节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谈谈自己在本课学*中的成功之处。

  3、“你还想研究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让学生谈收获、谈感想,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及要点知识进行梳理,利于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你还想研究哪些关于时间的知识?”通过学生上网查找,把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是永无止境的。)

  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的“眼睛”,是教学的“灵魂”,为课堂教学起到导航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从板书中,可以清晰看到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及难点知识也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年月日》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年、月、日》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知识内容。

  ●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相互关系,介绍大月、小月、*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教材力求体现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需求,我制定了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初步会判断*年、闰年。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操作、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自觉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掌握它们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年历卡、卡片、表格、计算器等。

  二、说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谜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观察年历,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交流、概括、总结,并应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三、说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上,我让学生观察、体验、质疑、讨论、概括、总结、实践运用,用这些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判断等多种学*能力,从而提高学*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中的“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基本理念,我分五个环节进行设计:

  (一)猜谜引入,激发学*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数学博士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你们能猜得着吗?请注意听: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估计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并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通过年历认识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猜谜语导入新课,直观形象,过度自然,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面学*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交流,自主创新。

  在这一方面,我又分五个小节来实施。

  1、合作观察、自主探索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年历卡(年历卡为1997年至20xx年各年的),学生四人一组,仔细观察,合作交流,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卡片内容。(可以用计算器)

  卡片内容:

  (1)、我们小组观察的年份是___________年。

  (2)、这一年有__________月,其中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这年一共有多少天?

  学生合作完成后我请各组代表走上讲台,利用实物展台,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交流。

  (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及时评价。)

  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的发现了:(板书)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的是28天,相对应的那一年是365天,有的是29天,那一年366天(板书28天、29天、365天、366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

  (设计意图:提供丰富的学*材料,充分的让学生合作观察、自主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理自己的观察结果,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亲身体验,开拓创新

  在学生明确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提出要求:要想和12个月宝宝交朋友,首先要记住它们,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吗?当学生提到书上介绍的拳记法时,课件及时引导学生共同观察:(课件)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都是小月。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亲身体验这个规律,并与邻桌互相交流。同时引导学生读读教材上的歌谣,鼓励学生自己编写具有个性化的歌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发现规律、突破难点。

  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二月月历卡,发现二月份的天数只有两种情况,一种28天,一种29天,然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年、闰年)。

  也就是说判断*年、闰年是由2月份的天数决定的,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1997—20xx年2月的月历卡并统计天数,四人小组里完成表格的内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表格如下:(略)

  学生通过统计各年份2月的天数,发现每4年总有一个闰年!闰年和4有什么关系?你能利用计算器计算年份与4的倍数关系吗?通过计算,

  学生自主发现了: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贴纸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规律性,学生通过观察、借助计算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充分探索,发现规律,达到自主建构新知的目的。)

  4、扩展延伸

  学生的求知欲是旺盛的,他们提出疑问:为什么会出现*年、闰年呢?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我出示了*年、闰年的来历这课外知识点,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分册)《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自然分册)等。

  (设计意图:从而达到了课外延伸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巧设疑点

  接着我让学生完成一组练*(课件),在学生回答1900年能被4整除是闰年时,我告诉他你判断是错误的,这时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开始和老师争论起来。这时我出示1900年二月月历卡求证,1900年二月的确只有28天,这样一个巧妙的矛盾设置,瞬间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我让数学博士带领同学们去了解原因。(课件)通过数学博士点拨,让学生认识到1900年确实不是闰年。(贴纸条: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除以400能整除的才是闰年。)

  这一小练*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判断整百年是*年还是闰年而设计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适当的质疑给学生思维上的振憾,同时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为了巩固与发展前面的新知,按照新课标理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里分三个层次进行练*设计。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练*:

  1、一年中有()个月,其中大月有()个,小月有()个。

  2、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3、5月的最后一天是()日。11月的最后一天是()日。

  4、4月和5月共()天。

  (本次的练*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巩固。)

  第二个层次是深化练*:

  小冬满16岁的时候,只过了4个生日。他的生日是()月()日。

  这年是*年还是闰年?

  (这次的练*可有效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第三个层次是拓展练*:

  1992年2月13日是小红的第十五个生日,这一年爷爷再过几天,才过第十五个生日。

  1、爷爷的生日是()月()日。

  2、爷爷这一年是()岁。

  3、爷爷过第十七个生日时是()岁。

  (设计意图:这个练*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也有利于不同层面学生的知识掌握。)

  (四)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牐牨咀拧靶】翁茫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五)课后作业:收集年、月、日方面的知识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办一份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本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启发他们要学会珍惜美好的光阴,更加努力学*,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简明突出了本课的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使学生记忆更为深刻。

  附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大月31天

  (四、六、九、十一)小月30天

  *年(365天)2月28天

  闰年(366天)2月29天

  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能整除400的才是闰年。

  《年月日》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3

尊敬的评委: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年月日》。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了时分秒以及上册学*了“24时记时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时间单位“年、月、日”。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因而教材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2、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简单归纳等过程,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能力。

  3、通过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德育。

  在这基础上我确定了: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教学难点: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先通过一个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年历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来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

  1、第一层次初步认识年月日

  你能在年历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吗?用笔圈出来。

  请已经找到生日的同学圈 出自己的生日。指名学生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 出自己的生日。

  继续观察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那怎样把刚才发现的一些有用的信息 整理出来进行研究呢?在小组内议一议,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汇报方法。请同学再进行比较,用哪种方法来 整理最合适?教师 小结。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填在书上的表格里。认识大月和小月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利用表格 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xxxx年的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说自己的生日在大月还是小月。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观察年历卡,通过独立思考发现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给学生的学*活动留下了较为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列表、阅读教科书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又促使学生主动地将知识条理化、结构化。

  2、第二层次记住大月和小月

  请同学用彩笔给表格图色。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很快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教师参与活动,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组织交流。如果没有学生交流利用拳头来记忆大月和小月,则由教师讲解。指名用拳头数一数。(口诀:七八两月换着数,七月以前数单数,八月以后数双数)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把表格里的大月、小月涂上不同的颜色,目的是让学生主动的发现大小月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利用排列规律记忆哪个是大月,哪个是小月。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游戏进一步记住大月小月

  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老师说月份,认为是大月则学生站着,小月则坐着。经过一定的训练巩固后我在说2月,学生可能会有一愣,出于观望状态。这时再次揭示2月的特殊性。并让学生计算xxxx年一年的日子,并在小组交流

  算法。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感兴趣的活动,把刚在通过找规律来记住的大月小月来进行一个巩固,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兴趣。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究一年有多少天,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铺垫,留下伏笔。

  三、重要节日的

  想想做做1让学生圈一圈并交流。(从儿童节引入让学生说说)并记忆

  想想做做2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时候进行讨论记忆,知道这三个重要节日。

  你还知道那些重要节日?让学生说一说,拓宽学生对重要节日的认识。

  结合孩子及家人的生日,说说值得纪念的日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儿童节入手,一起回顾一些重要节日,既丰富了孩子对节日的认识,也让孩子通过这一找的过程加深对年月日的认识。

  四、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不但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还让学生对一节课的活动进行发思,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把课堂学*活动向课外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本节课在教法的选用上,我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为了给学生 提供更多的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多动**流,通过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的合理运用,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以上就是我就《年月日》教学流程的初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新情况,适当修改 教学设计 方案,调整教学进程,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活动服务。以上是我就《年月日》一课的说课内容,其中一定还存在许多不恰当的地方,恳请各位 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板书

  大月1、3、5、7、8、10、1231天

  一年12个月小月4、6、9、1130天

  《年月日》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年、月、日》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知识内容。

  ●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相互关系,介绍大月、小月、*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教材力求体现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需求,我制定了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初步会判断*年、闰年。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操作、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自觉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掌握它们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年历卡、卡片、表格、计算器等。

  二、说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谜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观察年历,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交流、概括、总结,并应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三、说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上,我让学生观察、体验、质疑、讨论、概括、总结、实践运用,用这些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判断等多种学*能力,从而提高学*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中的“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基本理念,我分五个环节进行设计:

  (一)猜谜引入,激发学*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数学博士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你们能猜得着吗?请注意听: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估计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并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通过年历认识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猜谜语导入新课,直观形象,过度自然,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下面学*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交流,自主创新。

  在这一方面,我又分五个小节来实施。

  1、合作观察、自主探索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年历卡(年历卡为1997年至20xx年各年的),学生四人一组,仔细观察,合作交流,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卡片内容。(可以用计算器)

  卡片内容:

  (1)、我们小组观察的年份是___________年。

  (2)、这一年有__________月,其中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这年一共有多少天?

  学生合作完成后我请各组代表走上讲台,利用实物展台,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交流。

  (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及时评价。)

  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的发现了:(板书)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的是28天,相对应的那一年是365天,有的是29天,那一年366天(板书28天、29天、365天、366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

  (设计意图:提供丰富的学*材料,充分的让学生合作观察、自主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理自己的观察结果,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亲身体验,开拓创新

  在学生明确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提出要求:要想和12个月宝宝交朋友,首先要记住它们,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吗?当学生提到书上介绍的拳记法时,课件及时引导学生共同观察:(课件)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都是小月。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亲身体验这个规律,并与邻桌互相交流。同时引导学生读读教材上的歌谣,鼓励学生自己编写具有个性化的歌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发现规律、突破难点。

  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二月月历卡,发现二月份的天数只有两种情况,一种28天,一种29天,然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年、闰年)。

  也就是说判断*年、闰年是由2月份的天数决定的,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1997—20xx年2月的月历卡并统计天数,四人小组里完成表格的内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表格如下:(略)

  学生通过统计各年份2月的天数,发现每4年总有一个闰年!闰年和4有什么关系?你能利用计算器计算年份与4的倍数关系吗?通过计算,

  学生自主发现了: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贴纸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规律性,学生通过观察、借助计算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充分探索,发现规律,达到自主建构新知的目的。)

  4、扩展延伸

  学生的求知欲是旺盛的,他们提出疑问:为什么会出现*年、闰年呢?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我出示了*年、闰年的来历这课外知识点,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分册)《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自然分册)等。

  (设计意图:从而达到了课外延伸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巧设疑点

  接着我让学生完成一组练*(课件),在学生回答1900年能被4整除是闰年时,我告诉他你判断是错误的,这时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开始和老师争论起来。这时我出示1900年二月月历卡求证,1900年二月的确只有28天,这样一个巧妙的矛盾设置,瞬间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我让数学博士带领同学们去了解原因。(课件)通过数学博士点拨,让学生认识到1900年确实不是闰年。(贴纸条: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除以400能整除的才是闰年。)

  这一小练*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判断整百年是*年还是闰年而设计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适当的质疑给学生思维上的振憾,同时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为了巩固与发展前面的新知,按照新课标理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里分三个层次进行练*设计。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练*:

  1、一年中有()个月,其中大月有()个,小月有()个。

  2、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3、5月的最后一天是()日。11月的最后一天是()日。

  4、4月和5月共()天。

  (本次的练*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巩固。)

  第二个层次是深化练*:

  小冬满16岁的时候,只过了4个生日。他的生日是()月()日。

  这年是*年还是闰年?

  (这次的练*可有效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第三个层次是拓展练*:

  1992年2月13日是小红的第十五个生日,这一年爷爷再过几天,才过第十五个生日。

  1、爷爷的生日是()月()日。

  2、爷爷这一年是()岁。

  3、爷爷过第十七个生日时是()岁。

  (设计意图:这个练*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也有利于不同层面学生的知识掌握。)

  (四)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牐牨咀拧靶】翁茫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五)课后作业:收集年、月、日方面的知识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办一份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本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启发他们要学会珍惜美好的光阴,更加努力学*,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简明突出了本课的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使学生记忆更为深刻。

  附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大月31天

  (四、六、九、十一)小月30天

  *年(365天)2月28天

  闰年(366天)2月29天

  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能整除400的才是闰年。

  《年月日》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5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学*能力。。

  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设计理念

  虽然年月日时间单位是个抽象的概念,但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设计课时考虑到这一点,先了解学生已知的内容,自主探究,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的搜集、汇报、展示、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同推进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吗?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日子?

  3、这里有哪几个时间单位呢?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新课探究

  1、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2、分析年月日的产生。

  3、引导探索:(1)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

  (2)小组讨论(3)生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

  大月(31天)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小月(30天)4、6、9、11

  特殊月二月*年28天

  闰年29天

  对比xxxx年的日历看看有什么发现?(二月天数不同,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年份叫*年,把二月是29天的月份叫闰年。)关于*年和闰年的有关知识我们下一节课研究。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

  4、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师:(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

  a、歌诀法b、拳头记忆法。(出示拳头,师:这是什么?你们有吗?它能帮我们记住每月的天数,怎样帮呢?自学课本P48)

  (2)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3)师生共同玩游戏: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二月为什么没人起立,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5、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

  (1)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在20xx年的年历卡上找到国庆节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的?在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你们知道妈妈的生日吗?找出自己的生日

  (2)请你想一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

  (3)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看年历卡,而且通过年历卡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一月?一日?举例说明。

  三、巩固练*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均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谢老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均数是怎么产生的,使学生认识到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使学生理解*均数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均数的方法。本节课有许多亮点。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本节课谢老师通过联系学生自己身边的事,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参赛比较,“这样比公不公*”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均数的问题,认知的“不*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学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

  谢老师在教学中能通过直面的课件演示让学生体验这种方法,并启发学生发现移动前和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在此,初步小结:什么是*均数?通过例题的深入研究,学生进一步感知*均数的取值范围。帮着学生理解*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从而使学生对“*均数”的认识逐步清晰。

  三、学会运用*均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意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练*设计,让学生借助于具体问题、具体数据进一步理解*均数的性质,丰富学生对*均数的理解。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