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1-15 00:00:00 [db:标签-标题]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轴对称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能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

  (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说教法学法

  整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了五个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对称、感悟对称、理解对称、并且在欣赏的活动中体验对称美。

  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对称。让学生欣赏蜻蜓、蝴蝶、脸谱这基辅图。并动画演示对称,初步对称。

  第二个活动,设计的是动手剪剪,在剪一剪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点,对对称、对称图形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知道所剪出的对称图形的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

  第三个活动,在学生了解了对称及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跟着图片一起欣赏各种对称物体、图形。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称及对称图形在课堂上进行抽象、概括后,又回到现实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数学,同时,进行了美的熏陶。

  第四个活动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对称轴,进一步理解对称及对称图形的特点,接着,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和五角星,让学生找对称轴,由于可找很多条对称轴,让学生感悟到同一个物体有不同的对称轴,感觉到对称的奥妙。

  第五个活动,设计的是让学生“找一找”,在各种图形事物中找一找那些是对称图形,那些不是对称图形?在找的同时,感悟到对称图形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对称,到处都有对称的事物。

  第六个活动,是对学生学*的课外延伸,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半边图案画出另一半,成为一个完整的对称图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听说同学们都喜欢画画,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幅画,和我们一起来观察,认识一下。

  出示课件

  生:回答(蜻蜓、树叶、蝴蝶、脸谱)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如果我们把每幅画对折起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二、探究新知。

  1、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对称图形。

  师:它们的左边和右边是不是一样呀?

  生:回答

  师:小结。我们把这种对折后左边和右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师:板书:对称

  师: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我们教室里面有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呢?

  生:分小组讨论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回答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其实对称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我们的衣服、镜子、剪子、人等。

  2、教师展示自己手剪的对称图形的作品。

  3、学生动手操作,剪出对称图形

  a小朋友想不想也得到一个这么美丽的对称图形呢?

  看,老师手里已经剪好了一个(出示小衣服图形)

  b想一想它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学生回答时边课件展示]

  c小朋友想不想亲手制作出这么美丽的对称图形呢?请你拿出彩纸和剪刀,照着老师刚才的样子,用你灵巧的小手,聪明的大脑制作出美丽的对称图形。比一比,谁剪得又快又美。[师巡视指导]

  d [贴出若干优秀作品]小朋友,我们刚才剪了那么多美丽的对称图形,你们知道剪对称图形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吗?

  e把纸对折后就会出现一条折痕,请小朋友开动大脑,给它起个名字?(学生自由发挥)告诉学生这是对称轴[板书]

  (三)、联系生活,欣赏感知对称的美

  1、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图形是对称的?

  2、老师收集了生活中一些对称性的图形,请小朋友欣赏。(课件配乐展示)

  3、对称图形拥有一种和谐统一的美,古代人民非常的欣赏,他们用智慧与汗水,制造出了宏伟壮丽、金碧辉煌、呈对称的建筑物(课件配乐欣赏,伴师讲解介绍,***、天坛、太和门望午门、妙应寺白塔、大理白塔、苏州园林、故宫全貌。)(四)、辨认对称图形,画对称轴

  1、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课件展示书68页:带窗户的房子、球拍、蝉、1、五角星、叉子)

  2、你能找出五角星、叉子、球拍、蝉这几个图形的对称轴吗?(学生在书上画)

  3、(反馈)喜欢说哪个就说哪个(课件随之展示,重点看五角星有五条对称轴)

  (五)知识小结: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动手剪认识了美丽的对称图形,大家学得非常认真仔细,可不要骄傲,老师还要带着大家去图形王国做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

  三、巩固深化,实际运用

  1、折一折,画一画,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长方形)

  2、这里有一些好看的图形,可是只有半个,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吗?(在答题纸上做)

  3、有趣的图形是不是对称的呢?(指名到前面,其他生在下面画。)

  4、观察图形,在格子图里画出另一半。(答题纸上做,再看课件展示)

  5、 [出示一些用几次对折的方法剪出的图形]仿照老师的图样,运用这节课学*的知识,动脑筋设计出美丽的图形,展示自己的才能。

  (学生作品自由贴到展板上。)

  四、全课总结,引导运用

  这节课我们既认识了对称图形,又欣赏了生活中对称的图样,最棒的是小朋友动手设计出了自己的对称图形,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对称图形,它给人带来一种和谐的美感,请小朋友不断学*,用敏锐的眼光、智慧的大脑去发现更多更美的对称图形。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崇尚美是人之天性,儿童亦然。整堂课以欣赏美为线索展开教学,本课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动画:“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的森林美景,在优美的乐曲的渲染中,我给学生呈现了一个小故事。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事物。这种赢造宽松愉悦、开放式的环境,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活动中,观察这些实物的特点——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从而引入对称,逐步将实物抽象成*面图形,通过操作实践发现其共同特征,导入教学新授,达到串连教材的效果,让学生在这种欣赏美的教学情景中快乐的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领悟美,达到情境(景)交融的教学效果。

  (点评: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媒介,使教材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几何*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到图片的颜色,在教具和课件制作中采用色彩鲜明的颜色,使学生感受到颜色的美,物体的美丽,教师创设了一个这样美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美,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身边,体验到在数学中美的教育。)

  二、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叶澜教授曾在新基础教育课题实验中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实践中逐步学会学*。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引入“完全重合”,让学生反复地操作体会,再配合课件的动画演示,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中也安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区别,为辨别是否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点评:实践操作是学*数学的根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过程中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节课下来,老师说课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5分钟,剩下的时间都是学生的了,学生说的多了,动手操作多了,参与面广了,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动手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小组合作、发挥特效

  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经验与收获不尽相同,为了使学生个体的、群体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整体的发展,教学中常发挥合作交流的功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的经验或成果展示出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在本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由于低年级学生作图能力不强,对于正确美观地制作出一个轴对称图形还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学生学*发展的进程不同,针对一部分学生已会制作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展开分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评一评小组成员中制作的轴对称图形,在动手操作时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在引出轴对称图形时,也是通过小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这样尽可能地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

  (点评: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种新的学*方式,本堂课采用的小组合作较多,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本堂课的结尾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建筑,配上古典的轻音乐,拉*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古建筑又是一种艺术,渗透在数学学科中,既是学*数学的好材料,又是渗透民族文化的好题材,选择切合教学符合儿童学*规律的素材,需要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题材,如本课例中的背景音乐、古建筑、中国剪纸等就是在这方面作出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二小节p68页《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在编排上,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如观察、剪一剪、画一画等,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面图形的本质特征,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3、教学目的: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能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说教法。

  整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了五个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对称、感悟对称、理解对称、并且在欣赏的活动中体验对称美。

  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对称。让学生欣赏蜻蜓、蝴蝶、脸谱等常见的对称图形。并动画演示对称,初步对称。

  第二个活动,设计的是动手折一折,在折一折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点,对对称、对称图形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知道对称图形的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

  第三个活动,在学生了解了对称及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跟着图片一起欣赏各种对称物体、图形。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称及对称图形在课堂上进行抽象、概括后,又回到现实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数学,同时,进行了美的熏陶。

  第四个活动, 设计的是让学生“找一找”、“画一 画”,在各种图形事物中找一找那些是对称图形,那些不是对称图形?在找的同时,感悟到对称图形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对称,到处都有对称的事物。同时画出对称轴。

  第五个活动,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对称轴,进一步理解对称及对称图形的特点,接着,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和圆,让学生找对称轴,由于可找很多条对称轴,让学生感悟到同一个物体有不同的对称轴,感觉到对称的奥妙。

  三、说学法指导。

  本课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学*方式进行探究性学*。教学中创设操作、实验、探究的机会,把学*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探究、研究活动凸显出来,使学*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自主活动中求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四、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一)引趣激情,导入新课。(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三)综合练*,加深认识。(四)拓展知识,发展思维。

  五、有待探讨之处

  第一个困惑:关于对称轴是用虚线还是实线?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争论比较大,本册教材上是用虚线,而到了高段,两种线都可以。于是我请教了几个在小数教学方面比较有影响的论坛上的朋友,想听听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大家意见并不统一,但都认为对称轴不是真实的线,是人们为了方便找出对称点以便作出图形虚拟的,而初中八年级的教科书上也是以虚线的形式出现的。当然,论坛上的交流不能作为教学的依据,但也是一种思路的启示。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虚线,因此在教学时还是以教材为准,认为是虚线。

  第二个困惑的是,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是不是对称图形?

  这个争论也比较大,我在这节课上正好没碰到,但在练*和检测中还是碰到了。如果只看外形,它是一个标准的圆,那么它就是对称图形,但若看里面的图案,则又不对称了。很困惑,请各位同事指点!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能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对称图形的课件:剪刀,尺子,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听说同学们都喜欢画画,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幅画,和我们一起来观察,认识一下.

  出示课件

  生:回答(蜻蜓,树叶,蝴蝶,脸谱)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如果我们把每幅画对折起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二,探究新知.

  1,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对称图形.

  师:它们的左边和右边是不是一样呀

  生:回答

  师:小结.我们把这种对折后左边和右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师:板书:对称

  师: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我们教室里面有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呢

  生:分小组讨论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回答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其实对称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我们的衣服,镜子,剪子,人等.

  2,教师展示自己手剪的对称图形的作品.

  3,学生动手操作,剪出对称图形

  a小朋友想不想也得到一个这么美丽的对称图形呢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为大家说课。

  这一课时的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并且能判断哪些*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这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徒刑,了解对称轴,培养学生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动手验证等学*方法,使学生经历认知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力。)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教学难点为能辨别哪些*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确定本课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下面我重点说说本课的教学流程及媒体应用效果。

  在引入环节,学生凭空想象,难以很快感知对称的特征,进入到学*状态。所以伴随优美的音乐,一幅幅大自然中的漂亮图片展示在学生眼前。观察后,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这些事物的共同特点是对称”。随后借助枫叶、蝴蝶*面图的动态演示,学生初步感知了对称的内涵 ——左右两侧完全重合。在语文课上经常看到老师进行思想教育,数学课上这种情感目标往往被忽略。因此,借助课件出示由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具有对称美的事物的图片,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进而触动学生的内心。在看到这组图片时,学生的自豪感溢于言表,爱国情激荡心胸。在学生情绪高昂之际,教师一句“让我们也来创造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吧!”将大家带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中。

  新授环节,考虑到抽象的概念教学,枯燥无趣,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我就把美术课中的手工剪纸和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起来,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化抽象为具体,缩短了认知过程。活动前,我们先交流创作对称图形的方法,然后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各有创意地剪出了不同的图案。就在剪纸“玩” 和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对称轴,并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随着学*的不断深入,我引导学生以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验证、辨别争论等学*方法突破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过的*面图形名称,让学生在头脑想象每种图形的形状、特征等,大胆猜测哪些属于轴对称图形。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猜测只有通过理论的推理或实验的证明才能加以证实其正确性。随后,每个学*小组的学生利用学具验证猜测。交流时,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对属于轴对称的那些图形在头脑中划分出清晰的范围。在学生探究这些*面图形的对称轴数目时,利用课件演示这些*面图形的对称轴数目,避免了实物对折不清晰的弊端,使学生一目了然地观察到每种*面图形的对称轴数目,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了其工具性。

  练*环节中,常规教学存在练*形式单一、训练容量不大、难以把握交流时间等弊端。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题,增加训练密度,减少无效时间。因此,我利用课件出示各个国家的**、交通标志,再次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猜只出示一半的国内外著名的标志,。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课件出示汉字、英文字母,让学生继续寻找轴对称图形。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共同感受由对称字母组成的单词“MATH”(数学)带给我们的神奇,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在提高环节中,我让学生在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中添上一个小正方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黑格尔曾说过“审美带有令人**的性质”。一切事物倘能与美相接便立即会焕发出动人的光彩,引得主体跃跃欲试,产生追求的强烈愿望,这正是美的神奇力量之所在。因此在结尾环节,我利用视频,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在形象直观的影像面前,学生感悟对称的美及不对称的美,体会正是有了对称的美和不对称的美,这个世界才变得完美。至此,学生的认识得到提高、升华!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轴对称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2,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能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说教法

  整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了五个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对称,感悟对称,理解对称,并且在欣赏的活动中体验对称美.

  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对称.让学生欣赏蜻蜓,蝴蝶,脸谱这基辅图.并动画演示对称,初步对称.

  第二个活动,设计的是动手剪剪,在剪一剪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点,对对称,对称图形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知道所剪出的对称图形的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

  第三个活动,在学生了解了对称及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跟着图片一起欣赏各种对称物体,图形.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称及对称图形在课堂上进行抽象,概括后,又回到现实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数学,同时,进行了美的熏陶.

  第四个活动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对称轴,进一步理解对称及对称图形的特点,接着,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和五角星,让学生找对称轴,由于可找很多条对称轴,让学生感悟到同一个物体有不同的对称轴,感觉到对称的奥妙.

  第五个活动, 设计的是让学生"找一找",在各种图形事物中找一找那些是对称图形,那些不是对称图形 在找的同时,感悟到对称图形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对称,到处都有对称的事物.

  第六个活动,是对学生学*的课外延伸,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半边图案画出另一半,成为一个完整的对称图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扩展阅读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扩展1)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菁华5篇)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56——61页,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一、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使学生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实物图案和*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三、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制作。

  教学难点: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彩纸、图形纸、钉子板、字母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情景导入

  (一):欣赏录像。(课件出示春天到北京旅游的景象)

  二、观察、操作——探究特征

  (一)、观察,初步感知

  1、认识对称

  观察照片,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师课件点击放大剪纸图。)

  生:它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课件点击返回)那其它物体有没有两边也是一模一样的呢?

  2、揭示对称

  像这样物体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它是对称的。那这些物体它们都是对称的。

  3、扩展认识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对称的呢?(课件出示)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之间自由说,全班交流)

  (二)、操作,体会特征

  1、从物体到图形的认识

  把这些对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电脑出示按*、飞机、奖杯、蝴蝶等实物画下来的图形)

  继续观察,这几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任选一个图形,在小组内合作,尝试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它

  们是对称的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交流反馈。演示折纸过程:对折后两边是对称的

  板贴:对折

  师:那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把图形对折后发现了什么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

  生:它们对折后两边是对称(一模一样)的。

  师:那其他图形也是这样的吗?师加以补充:像这样,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一样(对称),称为完全重合。板贴:完全重合

  师:为了使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请电脑老师来演示一下。(电脑演示:2个对折完全重合的过程)。请大家把其余的两个图形再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小组交流述说)

  师: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点名回答)

  生:它们对折后两边是能完全重合的。

  小结: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帖: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轴对称图形(板贴课题:轴对称图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学生讲轴对称图形),那谁来说说这三张图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点名回答)它们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师:如果把刚才对折后的图形打开来看看,还发现什么呀?

  生:一条折痕。

  师: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电脑演示对称轴)(板贴:对称轴)

  师:你能找出另外两张图形中的对称轴吗?相互说一说。(同桌交流)

  师:(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二、识别,加深体验——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今天,一些图形娃娃也非常高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但它们有个要求(电脑出示P57“试一试”)要请同学们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大家能满足图形娃娃的要求吗?组长拿出信封中的图形,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选的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小组合作操作)

  师:(点名回答)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点名回答,学生投影展示)

  师:那*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点名回答并投影展示)

  …………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同学们知道怎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请2—3名学生说)

  三、训练,巩固特征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真棒啊!下面吴老师呢就要来考考大家了。

  (一)师:(课件出示第58页第1题)这是我们生活中常会看到的一些图形,你能一眼就看出它们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直接提问,课件演示1—2个是轴对称图形,对有疑问的再演示)

  (二)师:同学们知道吗,我们学的英文字母,有很多也是轴对称图形呢!就让我们在抢答游戏中把它们找出来吧,看谁的反映最快。(教师举字母卡片,学生抢答)

  (三)师:(小结)为什么N、S不是轴对称图形呀?

  生:(上来动手折一折)因为它们对折后不会完全重合。

  师:所以轴对称图形一定要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一起说)

  四、做一做——内化新知

  (一)教学例2做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个呢?请组长拿出信封中的材料,小组合作,各显神通吧,看哪个小组制作的轴对称图形最美了。(小组合作设计,教师巡视)

  师:谁来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呢?

  (请2种不同的方法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讲讲他们的做法)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呀,我们做出来的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学生讲完全重合)(教师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并把一些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二)师:昨天吴老师也剪了几个轴对称图形,(电脑出示P59第4题)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你能连一连吗?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9页,在书上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再点名回答,电脑相机演示连线)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通过这堂课的学*,大家有什么收获呢?把你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小组同学。

  (学生小组交流,再点名回答)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折后的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还学会了做轴对称图形。)

  六、巩固练*

  (一)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啊!那**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每个国家都有**,大家知道我国的**吗?(电脑出示P59第5题)你能在下面一些国家的**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我们用手势来表示,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就用**表示,如果不是轴对称图形你就摇摇手,明白吗?

  (全班学生一起用手势表达,老师在电脑上演示)

  (二)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轴对称图形,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呢?(电脑出示P58想想做做3)画出下面每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翻开书到P58,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电脑演示,做对的举手)

  七、看一看——拓展延伸

  师:轴对称图形以其特有的对称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和谐的美感,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也是对称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对称的建筑,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电脑配乐欣赏著名的建筑图片)

  师: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到雅虎、百度网站去查阅一些有关轴对称图形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内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

  些*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中也安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区别,为辨别是否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2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节《轴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了一些简单的*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性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学生的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为了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因此我对教材适当调整,以贴米奇的耳朵游戏引入新知充分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一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审美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教学的本身转化到了更加专注学生的学*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让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学生的学*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及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尺子,米奇头像,轴对称图形图片和常见几何图形。

  学具准备:剪刀,尺子,已学的各种*面图形纸片一份。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部分讲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是在学生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内容。它是前面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中心对称的重要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是在学*了“轴对称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图形的观察和联想,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2)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等活动,能正确区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利用所学知识画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创新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是因为:

  (1)《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轴对称的性质,会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2)学*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建筑设计的轴对称,服装设计中的轴对称,民间美术中处处体现着对称的美学原则。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两个不同概念,原因有两点:

  (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比较熟悉,但往往不能够完全掌握它的定义;

  (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体现了中学数学中的整体思想,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二、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运用教具、学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利用图片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来启发学生,运用投影仪提高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应用意识。

  关于教材处理:①把课后练*1(课本P91练*1)安排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之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突出显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变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②对于例4,做了适当的改造:添加了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再动笔画一画。③练*题组的设计以课本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作了适当补充。④根据学生课堂上的接受情况补充了实践操作、动手设计。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首先,为学生展示县城外河凉亭的大幅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情境,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设置悬念:它很漂亮、美观吗?你能设计制作出如此漂亮的亭子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

  紧接着展示六幅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观,并进一步设问:它们美在何处?它们有何共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通过设问和学生发现的结果,揭示课题—本节课学*轴对称图形。

  2、动手操作

  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运用教具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对折,任意剪成一个形状,把它打开,观察打开后的图形有何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有几条直线,就有几条对称轴(投影显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前面已经分析过,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图形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是本节课中学生学*的难点,因此,我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

  一、加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理解;

  二、通过复*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找出定义中的不同点;

  三、利用投影的直观演示,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从而使难点化解,并在化解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具体做法是:在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轴对称定义中的两点:

  ①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

  ②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把它们沿某一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然后引导学生把两种不同概念中的两点加以对比,学生便容易发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1)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2)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对于一个图形而言的。

  那么如何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有何联系呢?这是学生学*的又一个难点。此时,便利用投影演示,画好对称轴的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学生们就能很快发现它们的联系:

  ①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这时再对两组图形进行动态演示:把图①中的两个图形移动到对称轴的两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把图②中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移动到使其成为两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移动后的图形,学生们会发现:图①原本是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即轴对称,移动后成为了一个整体,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图②原本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移动后成为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即轴对称,使学生理解了它们内在联系;

  ②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投影显示区别与联系)。

  前面也已经分析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因此,我把课本上的例4做了适当改造:

  例4:下面是我们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出下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用学具折一折,并完成下面的研究报告,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行四边形任意梯形等腰梯形圆

  研究报告:

  略

  这样,通过学生先动手折图形,再动笔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从而顺利完全例题,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也使学生知道了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它能沿几条直线对折,就会有几条对称轴。

  3、联系实际,加强训练

  为了及时巩固,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予以消化吸收,首先联系学生学*实际,让学生辨认26个英文大写正体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幻灯展示26个大写正体字母),并让学生书写出是轴对称图形的字母,其次设计了有梯度的训练题,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4、发挥想象,创造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观察实验,学生们发现了生活中很多轴对称图形非常美丽,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学过的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出轴对称图形,然后在全班展示,共同欣赏(幻灯展示我设计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升华,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体现学*数学的价值,激发其强烈的学*情感。

  5、效果评价

  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②本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通过小结,使知识成为“体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四、三点说明

  1、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

  (1)定义;

  (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3)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4)学生设计出的轴对称图形。

  2、时间的大体安排

  创设情境,感受轴对称图形大约5分钟,动手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大约19分钟,联系实际,加强训练约8分钟,发挥想象,创造图形大约10分钟,效果评价及布置作业约3分钟。

  3、整个设计要突出体现的特色

  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实践验证,让学生自己设计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来自,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希望我的展示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印象。

  我的说课就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

  学*这部分的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根据三年级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较弱的具体学情,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充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度(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再确定教学重难点,停顿)

  (为了更好的达成三维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借助多媒体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三教学流程

  (一)探究轴对称图形特征

  1. 感受对称美,激发学*情趣。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学生早就有一定的认识,但如何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情感呢?上课伊始,我充分借助多媒体,将一幅幅学生熟悉的美丽轴对称图片带入课堂,(播放教学视频)优美音乐、精美画面以及教师激情解说,将学生带入了现实生活,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学生在感受到美的同时提出疑问:(播放)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从而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轴对称图形。

  探究特征

  学生在美中的提出了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在此我借助多媒体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1)由对称物体到对称图形

  我先利用课件出示具有同样特征的三幅实物图,然后将实物图描画下来得到图形。此时学生产生疑问,得到的*面图形还是对称的吗?

  (2)探究特征

  于是学生想办法动手折这三幅*面图形进行验证,然后讨论交流这些*面图形是否是对称的?使学生初步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之后我用多媒体演示三幅*面图的对折过程(播放),再一次让学生深刻感知这些图形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教师多媒体直观演示,学生顺利的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认识了对称轴。从而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点,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辨别轴对称图形

  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前面的学*,对于一些简单的*面图形学生已经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对于*行四边形学生很容易出错,我先让学生对*行四边形进行对折,然后借助多媒体对*行四边形进行不同角度的对折,有效的帮助学生对完全重合有了更直观深刻的理解,很清晰的让学生知道这个*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五边形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使学生知道有的轴对称图像可以有多种对折方法。

  判断轴对称图形的练*,学生先动手尝试判断,之后课件加以演示,很清晰很直观的帮助学生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从而有效的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并且培养了学生的验证意识。

  二.激情创作

  学*到此,我利用课件播放优美音乐,为学生创造做轴对称图形的良好氛围,孩子们激情创作的画面将课堂的学*推向了高潮,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画轴对称图形。

  画,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我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独立尝试,然后进行交流,之后我利用课件直观动态的演示,归纳出找对应点和连线两大步骤。如果此过程只说不演示则太空洞、太抽象,而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达到了最佳效果。有效的解决了学生的困难。

  四.总结

  让学生带着本节课的收获再次欣赏课始精美图片。然后再让学生说出在此欣赏图片的感受,之后我提炼性的总结,使学生将视野延伸到生活当中,更加激发学生对美的渴望和创造美的欲望!

  整个教学设计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五、教学反思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抽象的轴对称现象变得具体,将静态的轴对称图形以动态演示、验证,从而高效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美得情境中快乐学*!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5

各位老师:

  今天来xx小学听课,收获很多,下面我就个人的一些感想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首先我想先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起了一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

  因为xx小学地处我县西北,而我们新店又位于如东大西南,同时冒主任又让我主评第一节课,因此我早早起床,7点不到就准备在学校出发,恰遇市交巡警支队政委、市教育局有关领导来我校专项检查学生接送车的整治问题,陪同检查、接受指导,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再急忙往河口赶时,已是8点多了。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二句话:意外的收获,别样的精彩。

  本以为因为迟到第一节课是肯定听不到了,因此主评第一节课自然也就不谈了。哪知来到学校直奔上课教室一看,正遇鲍老师(第一课上课老师)在激情演绎河口的课改课堂,所以说是意外的惊喜。(我想这也是冒老师有心等了一会儿)而课堂中教师挥洒自如,指导启发到位,特别是学生的表现相当出色,又让我们看到了河小实施课改以后课堂的别样精彩。

  第三句话:模式构建,在收获和困惑中前行。

  说实话,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始终把目光投向学生,我迫切想知道模式构建后学生的学*状态到底如何,而听课过程中,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了学生给我们带来的惊讶,课堂中学生表现非常积极,举手发言积极踊跃,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表达意见条理清楚,判断问题思维敏捷……,这些都是学校大力推进“前置性学*”后的收获。但在听课过程中一些老师说,他们在构建模式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现象或者问题让他们困惑,比如一些老师为了上出体现“前置性学*”特点的课,特别是为了要让其他老师看到推行“前置性学*”后班级学生的精彩表现,课前用于指导学生预*的时间远远不止一节课的时间,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同一节内容,实际所用时间其实是以往传统课堂的几倍,那效率从何谈起?再者老师不厌其烦的参与学生预*,那不还是一种讲授吗?与其这样,莫如还是让我们回到正常的课堂,该讲的就讲,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索的就让其自主探索,能够同伴互助的就让其相互帮助,这样不也是践行“先学后教”吗?还有学生每一节内容都要课前预*,课堂中让学生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也就基本不可能了。带着这些困惑,我们在思考中前行。

  下面我想就鲍老师的这节课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1、鲍老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非常到位。

  教学中,鲍老师做到了由实物图形观察到图形抽象理解,由观察到猜测再到验证,由生活现象入手到数学抽象学*再到生活应用,整个过程思路清晰,处理得非常到位。特别是关于“完全重合”的理解,点拨提升得相当老练,指出了完全重合既是形状的重合,也是对折后图案的重合。

  2、注重动手,真正践行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鲍老师始终围绕一个主线:操作发现特征,实践验证特征,实际应用特征。期间又穿插了“动手折一折”、“动手画一画”、“动手剪一剪”等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层层递进,以动促思,取得了较好的学*效果。

  当然关于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还有很多,总的感受就是通过这节课的学*,学生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定会深深留在脑中,想象力也一定会得到提高,同时还真切感受到了对称带来的“美”。

  如果要我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完善的话,我觉得有这样几点可以思考:

  1、关于*题的处理。

  教材为我们安排了大量的练*题。但作为教师,不能机械理解,更不能简单处理,采取呈现一组、练*一组、评讲一组的形式,这样未免过于简单和枯燥。因此我们对*题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就显得相当必要。比如这节课我们可以把“对字母、数字、**、标志这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的判断”的题目有机整合,串成一个情境:如我们去参观一个展览厅(内含子母厅、**厅等),这样学生练*的兴趣会更浓,效果也会好一些。再如关于字母的判断,教材是呈现了一些字母,让学生对其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其实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完全可以重新组合,比如“WOAIRUDONG”,先让学生对每一字母进行判断,再拼一拼(我爱如东),相机渗透爱家乡的教育,这样可以进一步丰盈*题的功能。

  2、关于“做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处理。

  鲍老师采取的是先课件呈现如何剪对称树叶的过程,后学生动手操作、最后再让学生展示的教学流程,这个过程基本属于一个模仿过程。而教材关于怎样做轴对称图形提供的方法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在考虑这块教学的时候,应做到“先扶后放”,比如教师可以先演示“剪树”的过程(宜动手演示),并启发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注意思考:老师怎样做出轴对称图形的?为什么这样做呢?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学生关于是么是轴对称图形也就真正理解了。继而再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思考还可以怎样做出轴对称图形,这样就逐步从模仿走向了创作,我想学生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也就会越来越深了。

  课堂因细节而精彩,但同样也因一些小的不足而充满魅力,如果我们都能用欣赏的眼光定格这些细节,用宽博的胸怀去接纳这些不足,我们的课堂将因此而更精彩。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扩展2)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菁选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教学程序及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节“轴对称”第一课时。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中人生洛的图形入手,学*轴对称及其性质,通过图片及空间想象,归纳他们的共同特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3、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数学思考:

  1、通过学*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

  2、通过学*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解决问题: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情感态度: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激发学生学*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运用教具、学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利用图片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来启发学生,运用投影仪提高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应用意识。

  关于教材处理:①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之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突出显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变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②对于新课知识讲解做了适当的改造:添加了常见的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再动笔画一画。③练*题组的设计以课本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作了适当补充。④根据学生课堂上的接受情况补充了实践操作、动手设计。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首先,为学生展示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情境,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设置悬念:它很漂亮、美观吗?你能设计制作出如此漂亮的亭子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

  紧接着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观,并进一步设问:它们美在何处?它们有何共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通过设问和学生发现的结果,揭示课题—本节课学*轴对称图形。

  2、动手操作

  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运用教具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对折,任意剪成一个形状,把它打开,观察打开后的图形有何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

  前面已经分析过,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图形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是本节课中学生学*的难点,因此,我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一、加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理解;二、通过复*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找出定义中的不同点;三是利用投影的直观演示,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从而使难点化解,并在化解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具体做法是:在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轴对称定义中的两点:①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②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把它们沿某一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然后引导学生把两种不同概念中的两点加以对比,学生便容易发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1)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2)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对于一个图形而言的。

  那么如何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有何联系呢?这是学生学*的'又一个难点。此时,便利用投影演示,画好对称轴的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学生们就能很快发现它们的联系:①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这时再对两组图形进行动态演示:把教具中的两个图形移动到对称轴的两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再把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移动到使其成为两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移动后的图形,学生们会发现:原本是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即轴对称,移动后成为了一个整体,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原本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移动后成为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即轴对称,使学生理解了它们内在联系;②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前面也已经分析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因此,我先通过学生先动手折图形,再动笔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也使学生知道了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它能沿几条直线对折,就会有几条对称轴。

  3、联系实际,加强训练

  为了及时巩固,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予以消化吸收,首先联系学生学*实际,让学生辨认26个英文大写正体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幻灯展示26个大写正体字母),并让学生书写出是轴对称图形的字母,其次设计了有梯度的训练题,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4、发挥想象,创造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观察实验,学生们发现了生活中很多轴对称图形非常美丽,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学过的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出轴对称图形,然后在全班展示,共同欣赏(幻灯展示我设计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升华,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体现学*数学的价值,激发其强烈的学*情感。

  5、效果评价

  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②本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通过小结,使知识成为“体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

  121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①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

  ②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

  2、轴对称:①两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

  ②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

  3、区别与联系:

  以上是我关于“轴对称”这一节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轴对称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能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

  (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说教法学法

  整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了五个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对称、感悟对称、理解对称、并且在欣赏的活动中体验对称美。

  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对称。让学生欣赏蜻蜓、蝴蝶、脸谱这基辅图。并动画演示对称,初步对称。

  第二个活动,设计的是动手剪剪,在剪一剪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点,对对称、对称图形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知道所剪出的对称图形的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

  第三个活动,在学生了解了对称及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跟着图片一起欣赏各种对称物体、图形。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称及对称图形在课堂上进行抽象、概括后,又回到现实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数学,同时,进行了美的熏陶。

  第四个活动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对称轴,进一步理解对称及对称图形的特点,接着,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和五角星,让学生找对称轴,由于可找很多条对称轴,让学生感悟到同一个物体有不同的对称轴,感觉到对称的奥妙。

  第五个活动,设计的是让学生“找一找”,在各种图形事物中找一找那些是对称图形,那些不是对称图形?在找的同时,感悟到对称图形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对称,到处都有对称的事物。

  第六个活动,是对学生学*的课外延伸,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半边图案画出另一半,成为一个完整的对称图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听说同学们都喜欢画画,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幅画,和我们一起来观察,认识一下。

  出示课件

  生:回答(蜻蜓、树叶、蝴蝶、脸谱)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如果我们把每幅画对折起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二、探究新知。

  1、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对称图形。

  师:它们的`左边和右边是不是一样呀?

  生:回答

  师:小结。我们把这种对折后左边和右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师:板书:对称

  师: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我们教室里面有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呢?

  生:分小组讨论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回答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其实对称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我们的衣服、镜子、剪子、人等。

  2、教师展示自己手剪的对称图形的作品。

  3、学生动手操作,剪出对称图形

  a小朋友想不想也得到一个这么美丽的对称图形呢?

  看,老师手里已经剪好了一个(出示小衣服图形)

  b想一想它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学生回答时边课件展示]

  c小朋友想不想亲手制作出这么美丽的对称图形呢?请你拿出彩纸和剪刀,照着老师刚才的样子,用你灵巧的小手,聪明的大脑制作出美丽的对称图形。比一比,谁剪得又快又美。[师巡视指导]

  d [贴出若干优秀作品]小朋友,我们刚才剪了那么多美丽的对称图形,你们知道剪对称图形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吗?

  e把纸对折后就会出现一条折痕,请小朋友开动大脑,给它起个名字?(学生自由发挥)告诉学生这是对称轴[板书]

  (三)、联系生活,欣赏感知对称的美

  1、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图形是对称的?

  2、老师收集了生活中一些对称性的图形,请小朋友欣赏。(课件配乐展示)

  3、对称图形拥有一种和谐统一的美,古代人民非常的欣赏,他们用智慧与汗水,制造出了宏伟壮丽、金碧辉煌、呈对称的建筑物(课件配乐欣赏,伴师讲解介绍,***、天坛、太和门望午门、妙应寺白塔、大理白塔、苏州园林、故宫全貌。)(四)、辨认对称图形,画对称轴

  1、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课件展示书68页:带窗户的房子、球拍、蝉、1、五角星、叉子)

  2、你能找出五角星、叉子、球拍、蝉这几个图形的对称轴吗?(学生在书上画)

  3、(反馈)喜欢说哪个就说哪个(课件随之展示,重点看五角星有五条对称轴)

  (五)知识小结: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动手剪认识了美丽的对称图形,大家学得非常认真仔细,可不要骄傲,老师还要带着大家去图形王国做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

  三、巩固深化,实际运用

  1、折一折,画一画,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长方形)

  2、这里有一些好看的图形,可是只有半个,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吗?(在答题纸上做)

  3、有趣的图形是不是对称的呢?(指名到前面,其他生在下面画。)

  4、观察图形,在格子图里画出另一半。(答题纸上做,再看课件展示)

  5、 [出示一些用几次对折的方法剪出的图形]仿照老师的图样,运用这节课学*的知识,动脑筋设计出美丽的图形,展示自己的才能。

  (学生作品自由贴到展板上。)

  四、全课总结,引导运用

  这节课我们既认识了对称图形,又欣赏了生活中对称的图样,最棒的是小朋友动手设计出了自己的对称图形,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对称图形,它给人带来一种和谐的美感,请小朋友不断学*,用敏锐的眼光、智慧的大脑去发现更多更美的对称图形。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崇尚美是人之天性,儿童亦然。整堂课以欣赏美为线索展开教学,本课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动画:“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的森林美景,在优美的乐曲的渲染中,我给学生呈现了一个小故事。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事物。这种赢造宽松愉悦、开放式的环境,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活动中,观察这些实物的特点——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从而引入对称,逐步将实物抽象成*面图形,通过操作实践发现其共同特征,导入教学新授,达到串连教材的效果,让学生在这种欣赏美的教学情景中快乐的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领悟美,达到情境(景)交融的教学效果。

  (点评: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媒介,使教材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几何*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到图片的颜色,在教具和课件制作中采用色彩鲜明的颜色,使学生感受到颜色的美,物体的美丽,教师创设了一个这样美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美,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身边,体验到在数学中美的教育。)

  二、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叶澜教授曾在新基础教育课题实验中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实践中逐步学会学*。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引入“完全重合”,让学生反复地操作体会,再配合课件的动画演示,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中也安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区别,为辨别是否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点评:实践操作是学*数学的根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使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过程中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节课下来,老师说课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5分钟,剩下的时间都是学生的了,学生说的多了,动手操作多了,参与面广了,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动手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小组合作、发挥特效

  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经验与收获不尽相同,为了使学生个体的、群体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整体的发展,教学中常发挥合作交流的功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的经验或成果展示出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在本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由于低年级学生作图能力不强,对于正确美观地制作出一个轴对称图形还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学生学*发展的进程不同,针对一部分学生已会制作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展开分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评一评小组成员中制作的轴对称图形,在动手操作时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在引出轴对称图形时,也是通过小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这样尽可能地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

  (点评: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种新的学*方式,本堂课采用的小组合作较多,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本堂课的结尾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建筑,配上古典的轻音乐,拉*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古建筑又是一种艺术,渗透在数学学科中,既是学*数学的好材料,又是渗透民族文化的好题材,选择切合教学符合儿童学*规律的素材,需要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题材,如本课例中的背景音乐、古建筑、中国剪纸等就是在这方面作出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3

  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

  我先设计了一个学生喜欢的折纸游戏,我用彩色纸折了学生比较喜欢的简单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我折的方法。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轴对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出对称图形,从而引出课题【板书】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游戏中渗透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为新课的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蝴蝶、蜻蜓,奖杯、枫叶等图片。首先让学生找出里面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找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想想,这些图形有什么规律?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感知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面图形的对称性,并能感悟和理解“对折”、“完全重合”、“折痕”等关键词,有的学生归纳得出:这些图形都要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图形的两侧叠起来是完全一样的。而我,则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概念,都要沿着直线对折,[板书] 两侧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而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画)就是对称轴(写)。 通过对称和非对称的`直观比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我的适时引导。把美术图形和数学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概括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再一次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的几何图形,折一折、画一画,找出轴对称图形和它们的对称轴,而我,则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重点指导容易判断错误的*行四边形,沿着*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折,你发现了什么,圆的对称轴,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多试几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即发挥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个环节 综合实践 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首先,我安排的直观判断题把一些学生明天大量运用的字母,数字。汉子写在卡片上,只让学生观察,判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学生判断后我又引导学生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既弘扬了中华文化,又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德育功效。

  接着,我又让学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创造性地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先让学生独立创造一个从正面看身体的左右两侧是轴对称图形的姿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摆出了各种呈轴对称图形的姿势。

  而后,我又大胆建议让两位同学或三位同学共同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并鼓励其他同学做个小裁判,大胆的提出质疑。这样做,即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大胆质疑的品质。

  最后,我开展了一个小小设计家的活动,我先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各种建筑,***城楼、**寺的门楼,汕头海湾大桥的门楼等等 , 通过信息网络,美术鉴赏和数学教学的3科整合,教会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然后,又利用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新校门的设计,做到学以致用!

  练*的设计,从加深认识到体验创造再到拓展参与,逐层加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增加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

  【小结】 整节课,我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通过游戏引入,动手操作,交流感受和课外延伸等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熏陶。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我摒弃了传统概念教学的板书,力求用简洁的文字将概念表述清楚。把轴对称图片作为教学资源展示出来,充分利用。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和学会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即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体现了学生在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蜻蜓、树叶、蝴蝶、京剧脸谱的实

  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再让学生仿照书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本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判断。

  2、难点:探索某些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二、说教法

  我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玩导入,并告诉学生老师也特别喜欢玩,在教师与学生共同玩的过程中拉*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又揭示了课题,达到了愉教娱乐的目的。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用彩色纸撕了学生都比较喜欢的简单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我撕的方法。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对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撕出对称图形,再请学生观察自己撕的图形,从而发现对称图形的特征;同时,发现折痕引出对称轴,并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对称图形的特征,又加强了对称轴的概念。

  在拓展部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依次折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边实践、边汇报,让学生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在巩固练*中,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猜它是什么?进一步巩固对称图形的特征。本节课一直围绕“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展开的。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课堂评价语言。如:“你真勇敢,声音再大一点就更棒了!”“你的声音真好听,继续努力吧!”“你的思维真独特,我都没有想到!”……我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及时地进行调控,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验不同程度的乐趣。

  三、说学法

  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她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因此,我既采取了自主、合作的方法,又运用了探索、实践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如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干什么都要‘比着干、抢着干、争着干’,看谁最聪明?看哪个小组最团结?小组、个人都有小小的奖励。有了竞争机制,每个人不再是旁观着,而是参与者。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猜一猜、玩一玩、撕一撕、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北师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称、*移和旋转》中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对称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材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让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对称图形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等能力。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5.教学难点:

  制作轴对称图形。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采用了以探究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精心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为了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安排了玩一玩、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素材,创设了较宽松的学*空间,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激趣引入

  课始,老师一句:给你一张纸,你会怎么玩?一个玩字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接着老师的撕纸表演,作品小衣服的亮相,更是把学生的兴趣推到了极致!你会象老师这样玩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折纸和撕纸。灵巧的小手把一张张白纸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图形,争先恐后地将作品贴到黑板上。这样的新课导入,抓住了孩子们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通过撕纸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目之所及,手之所触,都是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从直观上引发出对称之美,课堂教学随之直奔学*主题。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1.找特征,初识轴对称图形(作品)

  结合学生的撕纸作品,师一句:这些图形有相同的地方吗?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些图形左右两边形状相同,对折后会完全重合。在此基础上我巧妙地引入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接着从轴字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验特征,再识轴对称图形(图片)

  出示图片,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抓住了学生好胜的特点,学生很快就想到用对折的办法验证了自己的说法;这一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3.辨特征,找出真假轴对称图形(课件)

  赏心悦目的练*面画,增强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练*的层次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三)做对称,深化体验

  1.猜一猜:(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这是什么?(学生充满自信地猜测着,猜到最后一个,打开后居然不是同学们异口同声猜出的花瓶。)在学生的惊讶中,老师趁势启发学生:想一想,花瓶的另一半形状和大小会是怎样呢?你能想办法剪出这只完整的花瓶吗?

  2.剪一剪:小组合作完成花瓶图,全班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说一说制作的方法,并给予激励性评价。

  3.画一画:你想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全班交流时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画图形的窍门。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带着知识走进实践,不着痕迹地得出了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主张通过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发展思维。

  (四)赏对称,提升认识

  由轴对称图形,进而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受到美的熏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能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对称图形的课件:剪刀,尺子,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听说同学们都喜欢画画,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幅画,和我们一起来观察,认识一下.

  出示课件

  生:回答(蜻蜓,树叶,蝴蝶,脸谱)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如果我们把每幅画对折起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二,探究新知.

  1,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对称图形.

  师:它们的左边和右边是不是一样呀

  生:回答

  师:小结.我们把这种对折后左边和右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师:板书:对称

  师: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我们教室里面有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呢

  生:分小组讨论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回答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其实对称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我们的衣服,镜子,剪子,人等.

  2,教师展示自己手剪的对称图形的作品.

  3,学生动手操作,剪出对称图形

  a小朋友想不想也得到一个这么美丽的对称图形呢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这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在编排上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指导学生感知图形的轴对称现象,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飞机、奖杯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将这几样物品抽象为*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材还在图中出现了“对称轴”这一名词,但没有给“对称轴”下定义或作出描述,只是让学生有所认识。

  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刚掌握的轴对称图形的初步知识,“做”出轴对称图形。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想想做做”中,通过一系列的*题,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其中第3题在方格纸上提供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要求画出它的另一半,使学生有机会再一次在操作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想想做做”后面,还安排了“你知道吗”,介绍自然界中一些对称现象以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对称的建筑,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学情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这种现象广泛蕴涵在大自然中,学*这部分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对称轴的含义,感受数学的美。

  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操作、表达、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鼓励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二.说教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在数学教学中,从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物体出发,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探究学*的情境;同时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这节课准备采用观察发现,小组讨论,合作学*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数学。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物体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我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玩导入,在教师与学生共同玩的过程中拉*我和学生的距离,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这节课的一开始,我先通过剪出一个“爱心”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也能比较自然地揭示这节课的课题。

  接下来,出示例题中的图片,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并且自己动手折一折,来发现这些物体是对称的,揭示出“完全重合”这样一个概念,使学生初步感知到*面图形的对称性,随后,让学生继续动手折纸,进一步揭示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对称轴。

  然后给出一些学生知道的几何图形和其他图形,即课本中的“试一试”,同样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的学*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既发挥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一定难度的图形判断,让学生在跳一跳的前提下才摘到他要的果实,激发学生爱动脑筋,勇于探索。

  学生学*完了“试一试”,此时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不少的认识,这时,就需要一些*题和游戏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我安排了“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三个环节,“找一找”就是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五题和第六题,主要是让学生来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两道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准确地判断出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做一做”就是课本中的例题2,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出轴对称图形,给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态度和学数学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猜一猜”

  是在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的基础上,让学生猜出这个图形的形状。在这一题上是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这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认识。

  最后,我安排了一个“欣赏图片,情感体验”的环节,用课件展示出一系列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充分地享受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感受美、欣赏美。在这节课的最后,我用一个轴对称的汉字——“美”来进行总结,并将课题补充完整,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全课设计,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好奇、好学的学*情绪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本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认识轴对称的特征;同时与图形的三种运动(*移、翻折、旋转)之一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中“翻折”在几何知识中的作用,又为学生后继学*对称变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等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这一节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知道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2、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探索它们的共同特征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之美时,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学*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区别与简单运用。 难点是: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合作、大胆表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下面我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一):轴对称图形

  1、激趣导入、感受生活(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有关画面) 图片欣赏(课件):考考你的观察力,这一醒目的标题,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一设计遵循教学要贴*生活实际的原则,学生仔细观察后,能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然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是如何对称?怎样才能使对称的部分重合呢?让学生观察、猜想、探究、讨论,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发现:把一个图形的某一部分沿着一条直线翻折180度后能与这个图形另一部分完全重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活动探究形成概念:实验探究: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剪出一个美丽的图案,请同学模仿老师的方法试一试。在欣赏、感知轴对称的基础上,学生肯定急于了解这些图形到底美在哪里。因此我设置了剪纸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创造美,在操作中感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而后再对比上一活动中部分图案,互相交流发现它们的共同的特征“存在直线——将其折叠——互相重合”。从而合作归纳得出概念,教师板书概念。

  3、联系实际举出几个轴对称图形实例,并说出对称轴(附课件)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符合条件的图形,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生活中的许多轴对称图形,他们不但体现了一种对称美,还蕴涵一定的`科学道理,你们知道吗?①表盘的对称保证了走时的均匀性②飞机的对称使飞机能够在空中保持*衡;③人眼睛的对称使人观看物体能够更加准确全面;④双耳的对称能使听到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4、综合练*,发散思维: 这组*题的设计有图形、数学……挖掘了生活右多种图案,加强了学科间的渗透与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寻找知识的答案,体会学*的乐趣。

  探究活动(二):轴对称

  1、动手操作,引入新知

  将一张纸对折后,用针尖在纸上扎出如图所示的图案,观察所得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再观察教材119页图14.1-3,看看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每一个图案是由几个图形构成的?因为学生已经了解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都是对称,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先运用动手实践,进行剪纸,借助人的各种感官认识,突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重合”这一特点。按照“存在直线——将其折叠——两图形重合”这条主线,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对称点的概念。教师板书概念。

  2、巩固练*,应用提高(课件)对所学的知识加以理解和巩固

  3、列举实例,展示才华 举出生活中成轴对称的例子,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活动(三):归纳总结 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说说你的发现。 对比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列出表格,加深印象) 轴对称 轴对称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是两个 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是一个 一个图形形本身具有的特性 对折后 两个图形完全重合 翻折后 与图形的另一半完全重合 区别: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对称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具有的对称性质。

  联系:①都是用对折、翻折180°图形重合来定义的;

  ②两者可相互转化,如果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是一体的,那么这“一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反过来,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互相对称的两部分看成是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是轴对称的。这里渗透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四):识别图形、感受对称美

  (1)、欣赏图片,体会轴对称所营造的对称美。

  (2)、在计算器显示的数字0至9中,有哪些是轴对称的?许多汉字都是轴对称图形,如:田、日、曰、中、申、王等等。各公司、企业的商标中有许多轴对称实例和轴对称图形,如联想,联合证券,湘财证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各品牌汽车的车标中有许多都是轴对称图形,如奥迪,韩国现代,本田,富康,欧宝,宝马;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线段也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分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强调:图形的对称轴是直线,不是线段、射线,而是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比如学生容易认为角*分线是角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它的对称轴,可以很好达到纠正错误的功效。其次掌握角、等腰三角形各有一条对称轴,长方形有两条,等边三角形有三条,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而圆形是最特殊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所以它的对称性应用最广泛。这样可以使学生运用图形的对称性解决今后一些相关问题。

  活动(五):动手操作、积极实践、创造图形

  (1)、在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画出另一半,成为一个完整的轴对称图形。由简到难,层层第进。

  (2)、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这个部分的设计,具有开放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学*的真正主人,给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态度和学数学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六):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我们所学的多边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应用。)

  (2)、谈谈你对本节课学*的体会与困惑。

  (七):作业设计

  发挥你们的想象,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班设计一个班徽,要求设计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并有一定寓意。这是一道富有开放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作业题,给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台,使学生的活动由课内走向生活。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谅解 ! 谢谢!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9

  说课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2、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认识、欣赏和制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指出对称轴。

  教学难点:

  掌握判断对称轴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自备一组*面图形、剪刀、彩纸、尺子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

  (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多项拓展,巩固升华。

  (四)综合练*,发展思维。

  说课过程:

  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出去旅游的时候,拍了一些照片回来,一块和同学们欣赏一下。

  (课件展示)。

  师:看到这些照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左右两边都一样,象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导入新课。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1、如何验证这些图片就是对称图形呢?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图片(课本后面剪下的图形)

  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师:谁来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给大家演示一下。看看他的发现和你的一样吗?

  学生动手操作。

  师:对,对折后两边的图案也是一模一样的,这又是一个发现。通过看一看折一折这个活动,我们发现这些图形对折后外边缘能完全重合,里面的图案也一样,数学上我们把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叫对称图

  2、探究验证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课件出示:***。

  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图形是对称图形吗?师生共同验证。通过以上学*,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样的才是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对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的特别好,能根据它的特征正确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各个国家的**,学生判断哪个是对称图形?为什么?

  3、认识对称轴

  师:这条线是折出来的痕迹,所以叫折痕。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板书并齐读一遍)

  师:找一找你手中图形的对称轴,画出它的对称轴,展示给大家看。

  强调:沿直尺画虚线。

  师:画对称轴时,先怎么样?

  生:先对折,在沿折痕画出对称轴。

  师: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对对称图形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些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全称叫轴对称图形。(板书:轴)齐读一遍让学生深刻的认识了折痕,折痕将对称图形分成了两部分,对称是以折痕为中心线进行的,强化了学生对折痕的认识】

  三、多项拓展,巩固升华。

  1、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折圆的对称轴。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就是本圆的直径。

  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既发挥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课件出示

  3、说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看谁说的多?

  通过学生学过和熟悉的数字和汉字入手,判断其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体现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存在。师生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从而宏扬中国文化,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的物体,有的是大自然的对称现象,有的是人们受到对称的启发,创造出了许多对称美的物体,下面让我们到奇妙的对称世界去感受一下。

  师:欣赏完了,你有什么感受啊?

  (感受大自然的美)

  4、刚才我们欣赏到了对称的美,那你能利用你手中的彩纸剪出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吗?

  (展示欣赏)

  四、课堂总结,深化主题。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了对称世界的神奇和美丽,课后,希望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创造出更多美丽的对称图形,去美化我们的环境,装扮我们的家园。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简单的*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打好基础。教材先通过***、飞机、奖杯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将这几样物品抽象为*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四、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在本课中,我指导学生学*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折一折、议一议、说一说、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飞机、奖杯图片(注意不同角度的对称),引导学生观察归纳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将这些物体抽象成*面图形。最后通过课件演示这些图形的对折,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的左边和右边或上面和下面,它们的形状、大小怎样?通过观察,估计学生能发现图形的左边和右边或上面和下面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折一折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飞机和奖杯三个图形,动手对折,引导观察发现。

  2、说一说

  操作后引导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表述,抓住时机,引导理解“对折”、“重合”、“折痕”等关键词,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法区分“重合”与“完全重合”的区别,适时帮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知道对称轴。

  3、辨一辨

  结合“试一试”,让学生从学过的一些简单的*面图形中识别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判断,操作验证,说理由,对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和“*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展开讨论,辨析,结合直角三角形和菱形,让学生明确要针对“这个三角形”或“这个*行四边形”进行辨别,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初步思想。

  4、做一做。(创造轴对称图形)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通过制作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能完全重合。学生制作的方法是多样的,画、剪、围、拼……都可以,制作方法虽然不同,原理都是相同的,都在制作对称轴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在这里我引导学生一边制作一边体会,相互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为什么说做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达到制作的目的。

  (三)巩固练*、强化新知

  练*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形式均匀,层次分明,我设计以下几组练*题。

  1、基础练*:“找一找”。“想想做做”第1、2、5、6题。

  设计理念:让学生进一步的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准确地判断出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拓展练*“画一画”“猜一猜,连一连”。“想想做做”第3、4题。

  (四)、全课小结

  课的最后,让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

  (五)欣赏图片,情感体验

  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对称。

  设计理念: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五、说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

  对折

  折痕——对称轴

  设计理念: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六、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能够做到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创造使用教材。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的欲望。采取“折一折,拼一拼,分一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一)、新授新颖,注意学生动手操作。

  在新授部分,通过出示***图形、飞机图形、奖杯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去发现对称轴,让学生去自己做一个轴对称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且找出关键词:对折和完全重合。让学生记忆深刻。

  二)、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种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这节课,我把学*的权利放给了学生,从一开始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这种空间下,和谐发展,真正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的能力。

  三)、为学生乐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审美情趣。

  学*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本节课从导入到新授,到练*操作,学生动手“做”出轴对称图形,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值得探讨的问题:

  1.《轴对称图形》一课,就教材特点来说,很容易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但本节课有点欠缺,就是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对折后完全重合)强调的不够。

  2.探究新知的教学环节有点零乱,应做适当的调整。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62~63页。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那么本课,着重在对"对称轴"这部分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学*,能画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正确判断对称轴的条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让学生在学*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画*面图形的对称轴

  二、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动手折,引出折痕和对称轴、对称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探索长方形对称轴。2、指导学生画对称轴。3、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和长方形的对称轴。4、指导学生画对称轴

  画对称轴上.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是通过对折的方法找到对称轴的位置的,可是很多轴对称图形是不能对折的,比如黑板上的这个长方形,你怎样来画出这个长方形的对称轴呢

  由此激发学生探索,学生说老师画长方形的对称轴,然后交流自己的方法.在长方形中,只要找到两条宽(长)的中点这两个关键的点,就能很快地确定对称轴的位置,连接两个中点,就是一条对称轴,正确规范地画出长方形所有的对称轴.

  正方形的对称轴

  猜测它有几条对称轴,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操作验证,再在书上画出结果。

  最后说明画对称轴时是怎么确定关键的两个点的再次强调图形对称轴的正确,规范画法,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认识.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折一折,并展示是对称轴的折法和有几条对称轴。重点说明*行四边形。

  2,比较复杂图案的对称轴.(想想做做第2题)

  动画展示最后一个不是轴对称图形。

  3,正多边形的对称轴.(想想做做第4题)

  与上一题联系直接说说有多少条在学生完成画出正多边形的对称轴后,我适当追问,引起学生思考:按照这样推断,那正七边形会有几条对称轴正十边形呢正一百边形呢那么这个规律可以怎么说

  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这道题中隐含的规律: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

  此外,又延伸了一下圆的对称轴知识,了解当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就越接*圆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4拓展联系,动手拼一拼。

  (四)总结欣赏。

  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老师适当补充归纳。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12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节《轴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了一些简单的*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性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学生的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为了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因此我对教材适当调整,以贴米奇的耳朵游戏引入新知充分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一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审美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教学的`本身转化到了更加专注学生的学*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让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学生的学*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及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尺子,米奇头像,轴对称图形图片和常见几何图形。

  学具准备:剪刀,尺子,已学的各种*面图形纸片一份。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13

  一、说教材。(7个方面)

  1、说课内容

  新课标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3、学情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这种现象广泛蕴涵在大自然中,学*这部分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A.通过折、剪、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B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C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⑵、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操作、表达、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激发学生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鼓励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5.教学重点:

  ⑴、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⑵、能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6、教学难点:

  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7、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⑴、多媒体课件

  ⑵、正方形、长方形纸片等

  学具准备:⑴、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行四边形等图形纸片

  ⑵、剪刀等

  二、说教法:

  ⑴.设疑诱导法——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⑵.多媒体教学法——把知识化难为易

  ⑶.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学*变得简单明了

  三、说学法:

  ⑴、观察发现法——在情景中提出问题

  ⑵、动手操作法——在操作中解决问题

  ⑶、分组讨论法——在探索中理解问题

  ⑷、表演法——在实践中内化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5分钟)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4分钟)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6分钟)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10分钟)

  (五)综合练*,发展思维(10分钟)

  (六)课堂小结,再赏美丽(5分钟)

  五、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出示课件) (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轴对称图实例,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更激发了学*数学的兴趣】(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4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注意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得知:这些图形的两侧分别对应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基本的感知,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6分钟)

  让学生同步进行模仿操作。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把它剪下,再把纸打开,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认识对称轴。(教师板书概念)指导学生阅读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大胆让学生做一做,试一试,培养学生应用性技能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获取新的知识。】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10分钟)

  1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之后,汇报结果。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2、分组讨论:*行四边行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且学会应用新知。】

  (五)、综合练*、发展思维(10分钟)

  1、游戏。全体起立,每人做一个姿势,从正面看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抢答: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3、看图回答。(出示课件)

  4、剪轴对称图形比赛。(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彩色纸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白纸上。并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图形比较美?为什么?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以及练*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巩固,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六)课堂小结。(5分钟)

  设问:今天学了什么?

  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对称轴?

  下面我们在一起来看一看课前的轴对称图形,好不好?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出时间回顾梳理所学知识,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六、作业设计师

  1、动手:用你获得的'知识设计一个优美的图案

  2、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为学生布置了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的实用性和生活化】

  七、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

  边的图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

  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这个板书的设计简洁明了,使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它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将事物的本质揭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明确重点,把握要领。】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篇1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为大家说课。

  这一课时的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并且能判断哪些*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这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徒刑,了解对称轴,培养学生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动手验证等学*方法,使学生经历认知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力。)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教学难点为能辨别哪些*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确定本课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下面我重点说说本课的教学流程及媒体应用效果。

  在引入环节,学生凭空想象,难以很快感知对称的特征,进入到学*状态。所以伴随优美的音乐,一幅幅大自然中的漂亮图片展示在学生眼前。观察后,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这些事物的共同特点是对称”。随后借助枫叶、蝴蝶*面图的动态演示,学生初步感知了对称的内涵 ——左右两侧完全重合。在语文课上经常看到老师进行思想教育,数学课上这种情感目标往往被忽略。因此,借助课件出示由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具有对称美的事物的图片,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进而触动学生的内心。在看到这组图片时,学生的自豪感溢于言表,爱国情激荡心胸。在学生情绪高昂之际,教师一句“让我们也来创造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吧!”将大家带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中。

  新授环节,考虑到抽象的概念教学,枯燥无趣,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我就把美术课中的手工剪纸和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起来,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化抽象为具体,缩短了认知过程。活动前,我们先交流创作对称图形的方法,然后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各有创意地剪出了不同的图案。就在剪纸“玩” 和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对称轴,并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随着学*的不断深入,我引导学生以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验证、辨别争论等学*方法突破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过的*面图形名称,让学生在头脑想象每种图形的形状、特征等,大胆猜测哪些属于轴对称图形。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猜测只有通过理论的推理或实验的证明才能加以证实其正确性。随后,每个学*小组的学生利用学具验证猜测。交流时,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对属于轴对称的那些图形在头脑中划分出清晰的范围。在学生探究这些*面图形的对称轴数目时,利用课件演示这些*面图形的对称轴数目,避免了实物对折不清晰的弊端,使学生一目了然地观察到每种*面图形的对称轴数目,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了其工具性。

  练*环节中,常规教学存在练*形式单一、训练容量不大、难以把握交流时间等弊端。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题,增加训练密度,减少无效时间。因此,我利用课件出示各个国家的**、交通标志,再次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猜只出示一半的国内外著名的标志,。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课件出示汉字、英文字母,让学生继续寻找轴对称图形。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共同感受由对称字母组成的单词“MATH”(数学)带给我们的神奇,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在提高环节中,我让学生在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中添上一个小正方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黑格尔曾说过“审美带有令人**的性质”。一切事物倘能与美相接便立即会焕发出动人的光彩,引得主体跃跃欲试,产生追求的强烈愿望,这正是美的神奇力量之所在。因此在结尾环节,我利用视频,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在形象直观的影像面前,学生感悟对称的美及不对称的美,体会正是有了对称的美和不对称的美,这个世界才变得完美。至此,学生的认识得到提高、升华!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扩展3)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汇总10篇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简单的*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打好基础。教材先通过***、飞机、奖杯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将这几样物品抽象为*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四、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在本课中,我指导学生学*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折一折、议一议、说一说、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飞机、奖杯图片(注意不同角度的对称),引导学生观察归纳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将这些物体抽象成*面图形。最后通过课件演示这些图形的对折,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的左边和右边或上面和下面,它们的形状、大小怎样?通过观察,估计学生能发现图形的左边和右边或上面和下面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折一折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飞机和奖杯三个图形,动手对折,引导观察发现。

  2、说一说

  操作后引导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表述,抓住时机,引导理解“对折”、“重合”、“折痕”等关键词,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法区分“重合”与“完全重合”的区别,适时帮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知道对称轴。

  3、辨一辨

  结合“试一试”,让学生从学过的一些简单的*面图形中识别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判断,操作验证,说理由,对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和“*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展开讨论,辨析,结合直角三角形和菱形,让学生明确要针对“这个三角形”或“这个*行四边形”进行辨别,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初步思想。

  4、做一做。(创造轴对称图形)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通过制作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能完全重合。学生制作的方法是多样的,画、剪、围、拼……都可以,制作方法虽然不同,原理都是相同的,都在制作对称轴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在这里我引导学生一边制作一边体会,相互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为什么说做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达到制作的目的。

  (三)巩固练*、强化新知

  练*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形式均匀,层次分明,我设计以下几组练*题。

  1、基础练*:“找一找”。“想想做做”第1、2、5、6题。

  设计理念:让学生进一步的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准确地判断出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拓展练*“画一画”“猜一猜,连一连”。“想想做做”第3、4题。

  (四)、全课小结

  课的最后,让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

  (五)欣赏图片,情感体验

  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对称。

  设计理念: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五、说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

  对折

  折痕——对称轴

  设计理念: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六、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能够做到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创造使用教材。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的欲望。采取“折一折,拼一拼,分一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一)、新授新颖,注意学生动手操作。

  在新授部分,通过出示***图形、飞机图形、奖杯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去发现对称轴,让学生去自己做一个轴对称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且找出关键词:对折和完全重合。让学生记忆深刻。

  二)、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种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这节课,我把学*的权利放给了学生,从一开始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这种空间下,和谐发展,真正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的能力。

  三)、为学生乐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审美情趣。

  学*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本节课从导入到新授,到练*操作,学生动手“做”出轴对称图形,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值得探讨的问题:

  1.《轴对称图形》一课,就教材特点来说,很容易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但本节课有点欠缺,就是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对折后完全重合)强调的不够。

  2.探究新知的教学环节有点零乱,应做适当的调整。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部分讲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是在学生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内容。它是前面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中心对称的重要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是在学*了“轴对称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图形的观察和联想,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2)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等活动,能正确区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利用所学知识画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创新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是因为:

  (1)《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轴对称的性质,会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2)学*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建筑设计的轴对称,服装设计中的轴对称,民间美术中处处体现着对称的美学原则。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两个不同概念,原因有两点:

  (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比较熟悉,但往往不能够完全掌握它的定义;

  (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体现了中学数学中的整体思想,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二、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运用教具、学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利用图片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来启发学生,运用投影仪提高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应用意识。

  关于教材处理:①把课后练*1(课本P91练*1)安排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之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突出显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变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②对于例4,做了适当的改造:添加了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再动笔画一画。③练*题组的设计以课本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作了适当补充。④根据学生课堂上的接受情况补充了实践操作、动手设计。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首先,为学生展示县城外河凉亭的大幅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情境,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设置悬念:它很漂亮、美观吗?你能设计制作出如此漂亮的亭子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

  紧接着展示六幅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观,并进一步设问:它们美在何处?它们有何共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通过设问和学生发现的结果,揭示课题—本节课学*轴对称图形。

  2、动手操作

  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运用教具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对折,任意剪成一个形状,把它打开,观察打开后的图形有何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有几条直线,就有几条对称轴(投影显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前面已经分析过,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图形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是本节课中学生学*的难点,因此,我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

  一、加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理解;

  二、通过复*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找出定义中的不同点;

  三是利用投影的直观演示,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从而使难点化解,并在化解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具体做法是:在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轴对称定义中的两点:

  ①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

  ②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把它们沿某一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然后引导学生把两种不同概念中的两点加以对比,学生便容易发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1)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2)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对于一个图形而言的。

  那么如何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有何联系呢?这是学生学*的又一个难点。此时,便利用投影演示,画好对称轴的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学生们就能很快发现它们的联系:①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这时再对两组图形进行动态演示:把图①中的两个图形移动到对称轴的两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把图②中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移动到使其成为两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移动后的图形,学生们会发现:图①原本是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即轴对称,移动后成为了一个整体,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图②原本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移动后成为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即轴对称,使学生理解了它们内在联系;②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投影显示区别与联系)。

  前面也已经分析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因此,我把课本上的例4做了适当改造:

  例4:下面是我们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出下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用学具折一折,并完成下面的研究报告,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行四边形任意梯形等腰梯形圆

  研究报告:

  略

  这样,通过学生先动手折图形,再动笔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从而顺利完全例题,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也使学生知道了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它能沿几条直线对折,就会有几条对称轴。

  3、联系实际,加强训练

  为了及时巩固,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予以消化吸收,首先联系学生学*实际,让学生辨认26个英文大写正体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幻灯展示26个大写正体字母),并让学生书写出是轴对称图形的字母,其次设计了有梯度的训练题,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4、发挥想象,创造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观察实验,学生们发现了生活中很多轴对称图形非常美丽,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学过的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出轴对称图形,然后在全班展示,共同欣赏(幻灯展示我设计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升华,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体现学*数学的价值,激发其强烈的学*情感。

  5、效果评价

  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②本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通过小结,使知识成为“体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四、三点说明

  1、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

  (1)定义;

  (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3)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4)学生设计出的轴对称图形。

  2、时间的大体安排

  创设情境,感受轴对称图形大约5分钟,动手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大约19分钟,联系实际,加强训练约8分钟,发挥想象,创造图形大约10分钟,效果评价及布置作业约3分钟。

  3、整个设计要突出体现的特色

  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实践验证,让学生自己设计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3

  一、学*目标:

  1、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探索并了解角的*分线、线段垂直*分线的有关性质。

  二、学*重点:

  1、角、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2、角的*分线、线段垂直*分线的有关性质。

  三、学*难点:角的*分线、线段垂直*分线的有关性质。

  (一)预*准备

  (1)预*书123~126页

  思考:角*分线有什么特征?线段垂直*分线有什么特征?

  (2)预*作业: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角B、等边三角形C、线段D、*行四边形

  2、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个。

  ①直角三角形,②线段,③等边三角形,④正方形,⑤等腰三角形,⑥圆,⑦直角。

  A、4个B、3个C、5个D、6个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轴对称图形是两个图形组成的。B、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C、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D、直角三角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4、如图,CD⊥OA,CE⊥OB,D、E为垂足。

  (1)若∠1=∠2,则有___________;

  (2)若CD=CE,则有___________。

  (二)学*过程:

  1、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_______,角的*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_______。

  2、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一条对称轴是_______,另一条对称轴是线段所在的直线。

  3、线段垂直*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_______。

  回顾小结:

  (1)角是图形。

  (2)角*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相等。

  (3)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4)垂直并且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简称中垂线。

  线段垂直*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4

  一、说教材。(7个方面)

  1、说课内容

  新课标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3、学情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这种现象广泛蕴涵在大自然中,学*这部分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A.通过折、剪、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B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C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⑵、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操作、表达、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激发学生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鼓励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5.教学重点:

  ⑴、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⑵、能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6、教学难点:

  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7、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⑴、多媒体课件

  ⑵、正方形、长方形纸片等

  学具准备:⑴、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行四边形等图形纸片

  ⑵、剪刀等

  二、说教法:

  ⑴.设疑诱导法——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⑵.多媒体教学法——把知识化难为易

  ⑶.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学*变得简单明了

  三、说学法:

  ⑴、观察发现法——在情景中提出问题

  ⑵、动手操作法——在操作中解决问题

  ⑶、分组讨论法——在探索中理解问题

  ⑷、表演法——在实践中内化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5分钟)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4分钟)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6分钟)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10分钟)

  (五)综合练*,发展思维(10分钟)

  (六)课堂小结,再赏美丽(5分钟)

  五、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出示课件) (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轴对称图实例,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更激发了学*数学的兴趣】(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4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注意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得知:这些图形的两侧分别对应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基本的感知,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6分钟)

  让学生同步进行模仿操作。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把它剪下,再把纸打开,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认识对称轴。(教师板书概念)指导学生阅读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大胆让学生做一做,试一试,培养学生应用性技能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获取新的知识。】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10分钟)

  1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之后,汇报结果。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2、分组讨论:*行四边行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且学会应用新知。】

  (五)、综合练*、发展思维(10分钟)

  1、游戏。全体起立,每人做一个姿势,从正面看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抢答: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3、看图回答。(出示课件)

  4、剪轴对称图形比赛。(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彩色纸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白纸上。并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图形比较美?为什么?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以及练*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巩固,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六)课堂小结。(5分钟)

  设问:今天学了什么?

  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对称轴?

  下面我们在一起来看一看课前的轴对称图形,好不好?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出时间回顾梳理所学知识,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六、作业设计师

  1、动手:用你获得的知识设计一个优美的图案

  2、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为学生布置了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的实用性和生活化】

  七、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

  边的图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

  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这个板书的设计简洁明了,使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它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将事物的本质揭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明确重点,把握要领。】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5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上册第68页《轴对称图形对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一些*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呈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蝴蝶、蜻蜓、树叶、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引出对称的概念,为了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轴对称现象,找准并会画对称轴。

  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把原教材进行灵活的调整,力求体现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将主题图蝴蝶、脸谱等图案揉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中。依据从具体到抽像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状况,激励学生的学*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对称。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未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实际操作,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剪刀、彩纸和笔,我能用他们给大家带来新的朋友,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大家稍等一会儿,老师就把他请出来。

  师:大家看,他来了。(把小女孩打开)猜猜他是谁?(小女孩)

  师:我再请来一位好朋友(剪热带鱼),看(贴在黑板上)。老师这还有几个这样的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知道老师剪出的这些朋友形状有什么特点吗?

  师:我们怎么知道他的两边是不是一样呢?(生可能答:将图形对折。)

  师:看前面,能看到另一面吗?反过来这面呢?这两边哪一边也不多,哪一边也不少,这就说明这两边是完全重合的,我们就说这两边是对称的。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轴对称图形的世界,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看出来了,大家都跃跃欲试,也想来剪一剪。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机会,让你们也剪一个轴对称图形。不过动手之前,请同学们先来想一想,你打算剪一个什么样的轴对称图形?你想用什么方法来剪呢?(生思考)

  师:很多同学都想出了自己的方法,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呢?

  师:对,要先画下来整个图形吗?

  生:要先画下来图形的一半。

  师:老师的想法也和大家的一样。我们要剪花街先画下滑的一半,要剪树叶就画下树叶的一半。我们看谁剪的轴对称图形最与众不同,速度还很快。如果你剪得很认真,老师就奖励你一颗五角星。准备好了吗?好,现在开始。

  (生动手剪,师边巡视指导边发五角星。)

  师:老师看到了,许多同学都剪好了。那你怎么样让大家知道你剪得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可能答:把它对折一下,看看他的两边是不是完全重合。

  师:说得好,现在就让我们同桌互相检验一下看看他剪得是不是对称图形。如果不是,请帮他修改一下。(同桌间互相检验)

  展示生成资源:

  师:好。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了,把你的作品先露一半让大家想想可能是什么图形?再全部展开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的手可真巧,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剪出这么多各式各样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老师真为您们感到骄傲。你最喜欢哪一个轴对称图形呢?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虽然你们剪得轴对称图形的形状不一样,但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找到了吗?

  师:这条折痕是一条什么样的线?

  生:是直直的线。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么这条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直的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师板演画对称轴的过程),画对称很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要画直。

  师:你说得很对,想要画直,就要用到什么呀?

  生:直尺。

  师:非常好。还有其他要注意的吗?

  生:要化成虚线。

  师:对。同学们再来看看它的上下两边,因为对称轴是经过折痕的直直的线,我们画的时候还要再出点头。现在老师把我刚剪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下来。请你帮老师看一下,老师画得对吗不对。(师范画用动作提示学生要用尺)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有几个小图形知道你们表现得这出色,也想来祝贺你们呢?快从信封里把他们请出来吧,摆到桌子上。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他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是。

  师:刚才我们是用眼睛观察的方法判断的,虽然这种方法很快,也很直观,但不一定很准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呢?

  生:对着的方法来检验。

  师:那我们快动手检验一下吧。(生动手操作)

  师:好,让我们分别来看一看。蜻蜓(课件演示对折过程),是轴对称图形吗?

  师:那就请你把它放回信封里。依次对蝴蝶、脸谱和树叶进行验证。

  师:老师很高兴大家很快就放好了。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在生活中,还有好多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呢。你能举例子吗?

  师:正方形、长方形是我们学过的*面图形。

  师:谁还能举例子。(生回答)

  师:同学们,你们能举出这么多例子,说明你们*时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三、巩固练*,加深理解

  1、判断下图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学生独立完成)

  (师用实物投影展示一生的答案)你的答案和他的一样吗?

  师:那我们画的时候要注意把它画正。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它可不止有一条对称轴呢?请仔细看看。(学生观察)

  师:你可以用老师刚才奖励你的五角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看看你能找到五角星的几条对称轴,都在哪里。也可以同桌之间合作寻找。(动手操作)

  师: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你找到了几条对称轴?还有同学到了5条对称轴。(课件演示)

  师:通过找五角星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有的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他可能左右对称,也可能是上下对称,也有可能是斜着对称。所以我们判断轴对称图形或对称轴时,可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各种情况都要考虑到。

  师:为什么大家都没有给1画对称轴呢?

  2、找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称轴。

  3、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和轴对称图形交上好朋友了。下面做咱们来做一个猜字游戏。师:同学们真聪明,为了奖励大家,最后来欣赏一下美丽轴对称图形。

  4、欣赏轴对称图形

  四、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希望你们能用发现美的眼睛在大千世界里发现更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蜻蜓、树叶、蝴蝶、京剧脸谱的实

  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再让学生仿照书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本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判断。

  2、难点:探索某些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二、说教法

  我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玩导入,并告诉学生老师也特别喜欢玩,在教师与学生共同玩的过程中拉*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又揭示了课题,达到了愉教娱乐的目的。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用彩色纸撕了学生都比较喜欢的简单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我撕的方法。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对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撕出对称图形,再请学生观察自己撕的图形,从而发现对称图形的特征;同时,发现折痕引出对称轴,并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对称图形的特征,又加强了对称轴的概念。

  在拓展部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依次折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边实践、边汇报,让学生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在巩固练*中,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猜它是什么?进一步巩固对称图形的特征。本节课一直围绕“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展开的。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课堂评价语言。如:“你真勇敢,声音再大一点就更棒了!”“你的声音真好听,继续努力吧!”“你的思维真独特,我都没有想到!”……我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及时地进行调控,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验不同程度的乐趣。

  三、说学法

  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她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因此,我既采取了自主、合作的方法,又运用了探索、实践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如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干什么都要‘比着干、抢着干、争着干’,看谁最聪明?看哪个小组最团结?小组、个人都有小小的奖励。有了竞争机制,每个人不再是旁观着,而是参与者。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猜一猜、玩一玩、撕一撕、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7

  说课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2、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认识、欣赏和制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指出对称轴。

  教学难点:

  掌握判断对称轴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自备一组*面图形、剪刀、彩纸、尺子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

  (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多项拓展,巩固升华。

  (四)综合练*,发展思维。

  说课过程:

  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出去旅游的时候,拍了一些照片回来,一块和同学们欣赏一下。

  (课件展示)。

  师:看到这些照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左右两边都一样,象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导入新课。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1、如何验证这些图片就是对称图形呢?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图片(课本后面剪下的图形)

  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师:谁来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给大家演示一下。看看他的发现和你的一样吗?

  学生动手操作。

  师:对,对折后两边的图案也是一模一样的,这又是一个发现。通过看一看折一折这个活动,我们发现这些图形对折后外边缘能完全重合,里面的图案也一样,数学上我们把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叫对称图

  2、探究验证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课件出示:***。

  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图形是对称图形吗?师生共同验证。通过以上学*,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样的才是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对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的特别好,能根据它的特征正确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各个国家的**,学生判断哪个是对称图形?为什么?

  3、认识对称轴

  师:这条线是折出来的痕迹,所以叫折痕。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板书并齐读一遍)

  师:找一找你手中图形的对称轴,画出它的对称轴,展示给大家看。

  强调:沿直尺画虚线。

  师:画对称轴时,先怎么样?

  生:先对折,在沿折痕画出对称轴。

  师: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对对称图形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些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全称叫轴对称图形。(板书:轴)齐读一遍让学生深刻的认识了折痕,折痕将对称图形分成了两部分,对称是以折痕为中心线进行的,强化了学生对折痕的认识】

  三、多项拓展,巩固升华。

  1、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折圆的对称轴。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就是本圆的直径。

  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既发挥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课件出示

  3、说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看谁说的多?

  通过学生学过和熟悉的数字和汉字入手,判断其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体现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存在。师生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从而宏扬中国文化,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的物体,有的是大自然的对称现象,有的是人们受到对称的启发,创造出了许多对称美的物体,下面让我们到奇妙的对称世界去感受一下。

  师:欣赏完了,你有什么感受啊?

  (感受大自然的美)

  4、刚才我们欣赏到了对称的美,那你能利用你手中的彩纸剪出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吗?

  (展示欣赏)

  四、课堂总结,深化主题。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了对称世界的神奇和美丽,课后,希望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创造出更多美丽的对称图形,去美化我们的环境,装扮我们的家园。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56——61页,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一、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使学生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实物图案和*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三、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制作。

  教学难点: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刀、彩纸、图形纸、钉子板、字母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情景导入

  (一):欣赏录像。(课件出示春天到北京旅游的景象)

  二、观察、操作——探究特征

  (一)、观察,初步感知

  1、认识对称

  观察照片,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师课件点击放大剪纸图。)

  生:它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课件点击返回)那其它物体有没有两边也是一模一样的呢?

  2、揭示对称

  像这样物体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它是对称的。那这些物体它们都是对称的。

  3、扩展认识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对称的呢?(课件出示)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之间自由说,全班交流)

  (二)、操作,体会特征

  1、从物体到图形的认识

  把这些对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电脑出示按***、飞机、奖杯、蝴蝶等实物画下来的图形)

  继续观察,这几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任选一个图形,在小组内合作,尝试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它

  们是对称的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交流反馈。演示折纸过程:对折后两边是对称的

  板贴:对折

  师:那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把图形对折后发现了什么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

  生:它们对折后两边是对称(一模一样)的。

  师:那其他图形也是这样的吗?师加以补充:像这样,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一样(对称),称为完全重合。板贴:完全重合

  师:为了使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请电脑老师来演示一下。(电脑演示:2个对折完全重合的过程)。请大家把其余的两个图形再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小组交流述说)

  师: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点名回答)

  生:它们对折后两边是能完全重合的。

  小结: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帖: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轴对称图形(板贴课题:轴对称图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学生讲轴对称图形),那谁来说说这三张图形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点名回答)它们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师:如果把刚才对折后的图形打开来看看,还发现什么呀?

  生:一条折痕。

  师: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电脑演示对称轴)(板贴:对称轴)

  师:你能找出另外两张图形中的对称轴吗?相互说一说。(同桌交流)

  师:(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吗?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二、识别,加深体验——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今天,一些图形娃娃也非常高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但它们有个要求(电脑出示P57“试一试”)要请同学们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大家能满足图形娃娃的要求吗?组长拿出信封中的图形,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选的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小组合作操作)

  师:(点名回答)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点名回答,学生投影展示)

  师:那*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点名回答并投影展示)

  …………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同学们知道怎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请2—3名学生说)

  三、训练,巩固特征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真棒啊!下面吴老师呢就要来考考大家了。

  (一)师:(课件出示第58页第1题)这是我们生活中常会看到的一些图形,你能一眼就看出它们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直接提问,课件演示1—2个是轴对称图形,对有疑问的再演示)

  (二)师:同学们知道吗,我们学的英文字母,有很多也是轴对称图形呢!就让我们在抢答游戏中把它们找出来吧,看谁的反映最快。(教师举字母卡片,学生抢答)

  (三)师:(小结)为什么N、S不是轴对称图形呀?

  生:(上来动手折一折)因为它们对折后不会完全重合。

  师:所以轴对称图形一定要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一起说)

  四、做一做——内化新知

  (一)教学例2做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个呢?请组长拿出信封中的材料,小组合作,各显神通吧,看哪个小组制作的轴对称图形最美了。(小组合作设计,教师巡视)

  师:谁来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呢?

  (请2种不同的方法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讲讲他们的做法)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呀,我们做出来的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学生讲完全重合)(教师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并把一些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二)师:昨天吴老师也剪了几个轴对称图形,(电脑出示P59第4题)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你能连一连吗?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9页,在书上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再点名回答,电脑相机演示连线)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通过这堂课的学*,大家有什么收获呢?把你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小组同学。

  (学生小组交流,再点名回答)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折后的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还学会了做轴对称图形。)

  六、巩固练*

  (一)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啊!那**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每个国家都有**,大家知道我国的**吗?(电脑出示P59第5题)你能在下面一些国家的**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我们用手势来表示,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就用**表示,如果不是轴对称图形你就摇摇手,明白吗?

  (全班学生一起用手势表达,老师在电脑上演示)

  (二)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轴对称图形,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呢?(电脑出示P58想想做做3)画出下面每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翻开书到P58,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电脑演示,做对的举手)

  七、看一看——拓展延伸

  师:轴对称图形以其特有的对称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和谐的美感,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也是对称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对称的建筑,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电脑配乐欣赏著名的建筑图片)

  师: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到雅虎、百度网站去查阅一些有关轴对称图形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本课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内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

  些*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中也安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区别,为辨别是否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四小节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3.教学目的: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3)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5)结合教材和连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5.教学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学*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五)综合练*,发展思维。

  五、说课过程:

  第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1、(出示两幅学生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哪一幅图比较美?哪一幅图不美?为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这幅图不美。(教师手举不美的图画)因为这幅图的左右两边大小不一样? 有没有办法使两边的图形画成一模一样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新课,

  出示课题:“轴对称图形”。

  (通过让学生观察色彩鲜艳的蝴蝶图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第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电脑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特点。(P121的枫叶、蜻蜓、天*三幅图)

  (电脑操作)通过观察得知:这些图形的两侧分别对应相等。

  (通过观察,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师进行演示操作、指导学生学*。)

  第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1、(电脑演示)并让学生同步进行模仿操作。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把它剪下,再把纸打开,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认识对称轴。

  (教师板书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电脑形象的.演示,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电脑出示练*)当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通过观察判断,进一步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第四、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1.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找出对称轴,(投影出示P122页的方格图)让学生把学具中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2、让学生折一折之后,汇报结果。

  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折圆的对称轴。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就是本圆的直径。

  (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既发挥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找对称轴,运用电脑演示练*1的1一6题。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第五、综合练*、发展思维。

  (一、)综合练*。

  1、游戏。全体起立,每人做一个姿势,从正面看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抢答;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3、判断:

  生活中不仅有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我们所学的数字、字母和汉字中也有一些可以看成轴对称图形。

  (1)下面的数字或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G H

  (2)像这样写法的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口 工 用 中 由 日 直 水 清 甲

  (通过这道题的练*,可以看出中国的汉字是非常美的。谁能举例说出哪些汉字可以写成轴对称图形吗?)

  (师生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从而宏扬中国文化,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4、配乐剪轴对称图形比赛。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彩色纸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白纸上。并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图形较美?为什么?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竞赛,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5、观察并说出下图的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A与A'、B与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

  (这题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归纳小结。

  设问 :今天学了什么?

  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对称轴?

  怎样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新课后的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

  现在能把两侧大小不同的蝴蝶图画成一模一样吗?(教师拿着新课引入时的不对称的蝴蝶图)

  (前后呼应,解答课前疑难,目的是检查学生活用知识的情况。)

  全课小结:这节课,我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附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10

  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

  我先设计了一个学生喜欢的折纸游戏,我用彩色纸折了学生比较喜欢的简单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我折的方法。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生边汇报,师边演示对折,既形象又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轴对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出对称图形,从而引出课题【板书】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游戏中渗透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为新课的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蝴蝶、蜻蜓,奖杯、枫叶等图片。首先让学生找出里面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找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想想,这些图形有什么规律?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感知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面图形的对称性,并能感悟和理解“对折”、“完全重合”、“折痕”等关键词,有的学生归纳得出:这些图形都要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图形的两侧叠起来是完全一样的。而我,则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概念,都要沿着直线对折,[板书] 两侧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而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画)就是对称轴(写)。 通过对称和非对称的直观比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我的适时引导。把美术图形和数学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概括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再一次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的几何图形,折一折、画一画,找出轴对称图形和它们的对称轴,而我,则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重点指导容易判断错误的*行四边形,沿着*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折,你发现了什么,圆的对称轴,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多试几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即发挥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个环节 综合实践 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首先,我安排的直观判断题把一些学生明天大量运用的字母,数字。汉子写在卡片上,只让学生观察,判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学生判断后我又引导学生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既弘扬了中华文化,又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德育功效。

  接着,我又让学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创造性地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先让学生独立创造一个从正面看身体的左右两侧是轴对称图形的姿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摆出了各种呈轴对称图形的姿势。

  而后,我又大胆建议让两位同学或三位同学共同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并鼓励其他同学做个小裁判,大胆的提出质疑。这样做,即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大胆质疑的品质。

  最后,我开展了一个小小设计家的活动,我先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各种建筑,***城楼、**寺的门楼,汕头海湾大桥的门楼等等 , 通过信息网络,美术鉴赏和数学教学的3科整合,教会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然后,又利用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新校门的设计,做到学以致用!

  练*的设计,从加深认识到体验创造再到拓展参与,逐层加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增加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

  【小结】 整节课,我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通过游戏引入,动手操作,交流感受和课外延伸等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得到美的熏陶。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我摒弃了传统概念教学的板书,力求用简洁的文字将概念表述清楚。把轴对称图片作为教学资源展示出来,充分利用。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和学会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即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体现了学生在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扩展4)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菁华9篇)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

  发现生活中的美,轴对称图形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堂课,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并在自主探索中体会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培养了学生学*兴趣,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从以下几个途径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效果。

  一、从直观引入,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具体化,学生较易理解,得到了初步感知。

  二、动手操作充分,通过对各种图形的折、画、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对称轴的含义。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知觉感官来学*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地位,在判断正方形、圆形等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中,学生自主探索,探究,理解了对称轴的意义,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现了有的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可能是1条、2条、3条……无数条。

  整节课的安排,努力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是对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导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操作、联想;讨论、口述,这样将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耳闻、目睹,各种器官并用,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活动的主人。其中动手操作不仅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状态,从而创设良好的求知氛围,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与掌握新知识。我认为,在经历了亲自探索、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的过程后,每位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将得到提高,最终将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目的。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2

  在家网上教学已经3周了,上一周我们班学*了本册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其中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我是这样做的:

  1、直播同步观看《同桌100》课例视频。

  在保证所有同学都在线的情况下,采用了集体观看课例视频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授课。探究轴对称图形时,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蝴蝶、蜻蜓、树叶、*照片,实物图片引入,初步发现“对称”的特点。接着通过“剪一剪”的活动,对折,画线,沿线剪一剪,制作并剪出了一件小上衣,直接揭示出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位老师的授课环节就是按照书上的顺序进行授课,到这里时,我觉得我们班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学生还是停留在对称的含义上,能感知出它是对称的。

  接着我暂停了视频,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找身边的对称现象。并且将学生找到的身边的对称现象的轮廓利用媒体展示出来,自然而然地把对称现象中的立体图形引向*面图形的探究。让学生通过“对折”到“完全重合”不同认知层面来验证图形是否对称,从自发的、粗浅的“对折”,到更加严谨的“完全重合”,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得到了发展,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2、作业布置

  利用钉钉家校本和《同步课堂》开展了“剪一剪”、“猜一猜、“画一画”三个活动作业。通过“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对称轴”,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边完全重合。

  在此基础上,利用《同步课堂》布置同步练*让学生根据图形的一半猜整个轴对称图形。

  最后,通过“画一画”活动,从“实物图形剪纸”到”画轴对称*面图形”。

  对线上教学的反思:听课学*是采用钉钉直播和观看《同桌100》,作业布置采用《同步课堂》、《小猿口算》,和家校本上传作业图片的形式。网课刚刚开始的第一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从寒假的状态中调整过来,进取心不强。书写时漫不经心的随意涂改,作业很难做到书写工整。部分家长没有掌握网上学*的技巧,没有按时进入直播间听课。作业提交也不及时,不完整。直播课堂师生交流互动有限,不能很好的关注到学生的学*状态与情况。

  诸多的问题,不可能一次沟通就改正。在接下来的这两周里,通过家长会的沟通,微信沟通,电话交流,微信群内的表扬,情况有很大改善。

  面对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都是挑战,但我们能做的是认真做好当下的每件小事,脚踏实地。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3

  本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

  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追求美、崇尚美是人之天性。整堂课以欣赏美为线索展开教学,本课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动画:“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在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渲染中,两只小企鹅到北京旅游,介绍沿途参观的很多著名景物(这些景物都是对称的),带领学生一起畅游了一番,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观察优美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领略了对称物体之美,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事物。这种赢造宽松愉悦、开放式的环境,学生纷纷自觉投入到学*活动中,观察这些实物的特点——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从而引入对称,逐步将实物抽象成*面图形,通过操作实践发现其共同特征,导入教学新授,达到串连教材的效果,让学生在这种欣赏美的教学情景中快乐的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领悟美,达到情境(景)交融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观察*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引入“完全重合”,让学生反复地操作体会,再配合课件的动画演示,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中也安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区别,为辨别是否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三、小组合作、发挥特效

  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经验与收获不尽相同,为了使学生个体的、群体的活动促进学生的整体的发展,教学中常发挥合作交流的功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的经验或成果展示出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在本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由于低年级学生作图能力不强,对于正确美观地制作出一个轴对称图形还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学生学*发展的进程不同,针对一部分学生已会制作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展开分小组合作讨论活动: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评一评小组成员中制作的轴对称图形,在动手操作时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在引出轴对称图形时,也是通过小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这样尽可能地将每个人的收获变成学生集体的共同精神财富。

  四、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本堂课的结尾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建筑,配上古典的轻音乐,拉*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古建筑又是一种艺术,渗透在数学学科中,既是学*数学的好材料,又是渗透民族文化的好题材,选择切合教学符合儿童学*规律的素材,需要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题材,如本课例中的背景音乐、古建筑、*剪纸等就是在这方面作出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导入虽很贴*学生生活,体现欣赏美,也很自然,但总觉有些*淡。在判断学过的几何*面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汇报时处理得过急没有注意到个别差异。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4

  本节课我们采用的是利用《学*单》的先学后教模式上课,先将《学*单》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在学生比较充分预*的基础上我们进行课堂教学,从预*情况来看优生基本可以完成简单的作图,如线段、三角形、四边形,包括对称点在对称轴上的简单图形等。中等学生只能画出简单的一些图形,但是对称点在对称轴上的简单图形存在一定难度,中下学生只能做更简单的一些填空题。如果我们提前一天提示学生如何做一个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还有对称点在对称轴上怎么画等等。学生在预*中的效果会更好,上课的效也会更加好,特别是中下生更有预*的兴趣。

  我们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一方面充分展示它们的预*成果,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观察发现总结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剪纸活动,使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各显神通,纷纷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很好的互动,教师设置了大量的问题,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问题的答案,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对整节课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记忆。不足的是这节课的图片欣赏比较多,教师在这一部分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展示欣赏图片,以致后面操作的时间比较紧,而且由于学生操作的环节比较多,所以纪律方面有点难控制。同时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不够,有部分学生对做轴对称图形的关键之点理解不够。

  随笔:要多给与学生表现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希望受到表扬,正因为学生有这种成功的欲望,所以他们都想争取机会展现自己,如果能制造更多的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的学*动力和兴趣会大大增加的。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5

  轴对称图形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学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互动。教学重难点能辨认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开课伊始,我便拿了剪子和彩纸,告诉学生们:“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些礼物,只有细心观察,发现秘密的孩子才能得到礼物。”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后,我快速地开始剪纸,不一会见出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孩子们很兴奋,我让孩子们说说老师这怎样剪出来的,因为孩子们观察细致,所以说得准确。由此便引出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相继,我又剪了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这样一节好的教学内容,我当然不会让学生错过动手操作的机会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它们撕或剪出许多美丽的对称图形。然后我又让孩子们找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这一节课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6

  《轴对称图形》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的内容,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和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矗

  本课是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围绕以下三点我做如下反思:

  一、活动贯穿始终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设计上,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感知——操作——体会”来获取知识。首先从民间工艺——剪纸中感知对称在生活中的存在,再从生活中举一些对称的例子。在学生充分感知对称后,由实物抽象为*面图形,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等实践活动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在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后,围绕特征进行“小判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用对折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而在情境“图形王国”中的练*,学生脱离了动手操作,只用眼睛观察来进行

  判断,部分学生在这里就出现了错误,有的没有注意到图案的不对称,有的过于定向思维,只考虑到左右或者上下折时是否对称,这些错误的产生是正常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都能够及时改正过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又加深了。

  二、注重“导”与“学”

  师生在课堂上的信息交换,效果在于是否摆正主导与主体关系。主体活动的优劣,又取决于主导者的善导与否。实践证明,要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教学生学*知识,不如教学生学会学*。在课堂中,始终都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学知识、学方法。给学生充分的学*时间和学*空间。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发现问题——“这些*面图形有些什么特征?”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参观“图形王国”时,由于有三组类似的题目,根据题目的内容,结合图形王国的主题,分别加上了“生活区”、“交通区”、“外交区”的名字,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的一个区。所有的练*都很自然地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使得课堂结构紧凑,并充分激发学生的练*兴趣。紧接的“创作天地”也让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才能,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这样的活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都十分高。

  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数学的学*困难在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而利用计算机制作的网页或课件,能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片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图形王国”的练*活动中,知识的反馈工作由电脑代劳,学生在选择好后能在第一时间里给出反馈,学生再根据反馈及时订正,直到完全正确为止。这就解决了由教师一一校对的滞后性和片面性。并且能够向学生清晰明了地演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总之,如何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何让信息技术与学科能有更完美的整合,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相信在不断地尝试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7

  讲过轴对称这节课,我有了新的熟悉,以下是我的几点收获:

  第一、要明白课一开始复*对称轴是为了什么,也就是要明白你的每一节课上每一处的教学设计的意图。我想,在这里复*对称轴是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生活经验,同时为本节课进一步熟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探究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做铺垫吧!

  第二、在我让孩子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学生说的都是生活中的物体,这时老师可以指出我们今天钻研的轴对称图形是*面图形,比如他们说黑板,课桌时,我可以适当的加以纠正“黑板,课桌的面是轴对称图形”!

  第三、开始让学生指出图形的对称轴时,不能只让她们简单地用手比划一下,而是应该让他们在书上画一画,语言上的叙述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规范严谨。比如说:中间那条线是对称轴,应该是“上下两条线的中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第四、在处理本节课的重点“在操作中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时”,老师一定要放手,主动权给孩子,重点要让学生说,,然后他们才会画。先让学生找一对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从图中发明两条虚线相交之处有直角符号,直角符号表示两条虚线垂直,这样才会清晰地发明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是垂直的关系。接着再数一数点A和其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知道点A与其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这两个特征要给孩子时间去操作去发明去尝试,尝试才有发明,发明才有创新!耐下心来,总有学生会发明的!

  然后再找其他对称点,去验证这两个特征,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没有经过具体的操作,学生是发明不了的。经过几次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明白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熟悉。

  第五、在发明对称轴两边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之后,还要指出特殊的一类点:对称轴上的点,他们的对称点在哪?使学生明白点沿着对称轴折过去之后跟谁重合对称点就是谁,从而他们才明白这一类点的对称点就是它本身,也在对称轴上。

  第六、要给学生强调画图的时候要用铅笔和直尺,而我在课堂上只强调了画图要用直尺,这一点以后一定改正。

  第七、在讲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补全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最后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类画图题的方法步骤:

  1 “找”,找出图形上的端点或者说要害点。

  2 “定”,根据对称轴确定每一个端点的对称点。

  3 “连”,依次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小学阶段的画图,还是要给学生规范方法步骤的。

  我课堂上的组织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假如有学生提出质疑,要及时肯定赞扬,激励他的思量过程,思维*惯,久而久之,数学课堂上该有的思量味儿才会越来越浓!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8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为概念课。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基本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双基训练要求是

  1、初步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

  2、学会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曾经何时,我们数学老师们都在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老不爱学数学?上海市1998年的一份调查揭示:92%的学生不爱学数学。即使数学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爱数学。我们曾经都把这归纳于数学学科是抽象的,知识是枯燥的。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昭示下,我们恍然大悟,我们过去苦苦追求的让所有学生都爱上数学原本根本就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让学生学*的教材内容,原本就没有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我们的数学学*内容根本就是为了培养数学家的东西。这就决定让学生喜爱数学只能是空中楼阁。记得荷兰的教育家拂雷登塔尔提出:“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新制定的数学课标对数学教学也提出了要求:数学学*的内容与形式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结合以上理论,也简要谈谈本人对数学课课改理念的粗浅理解,我觉得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做到:

  1、让学生觉得课堂上他是快乐的。

  2、让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应用数学。

  3、数学的学*不能仅仅着眼于追求单一的分数,应该追求一种更高一层次的对学生的发展有所作用的东西。所以,本节课我对教材做了一些偿试,在把握教材双基要求的同时,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生活数学”、“美与快乐数学”这二条基本理念,力求让学生在数学学*过程中产生“数学是美的、数学是快乐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力求让学生用快乐的方式去做数学,用快乐的方式去用数学。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猜——折——画——摆——展五个环节。对于概念的揭示摒弃了过去概念课繁琐的推理过程,改之为游戏、猜想、验证的学*过程。对概念的应用,也改变已往简单的作业本练*方式,改之为轻松活泼的活动。这样的设计,目的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活泼的动手实践中发展思维,丰富眼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美与数学的快乐,让学生不再惧怕数学,不再把数学学*当成是老师要他学的东西。

  本节课中,第一个环节中的游戏的设计,在为创设情境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游戏中唤醒生活记忆,初步感知数学概念的生活原形。为猜测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搭路铺桥。第二个环节与第三个环节的折与画,用手指比划,既是对概念的进一步感知,也是概念的初步应用。对新知起巩固作用。练*中用学生喜爱的“爱心”置换课本练*题毫无意义的图形以提高兴趣。“爱心”后面“抽象的眼睛”的对称轴学生不容易画,是让学生明白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乃至思考问题要着眼于整体,同时也是为了下面摆轴对称图形来点启发。第四个环节介绍轴对称图形的应用与摆轴对称图形,在使本课的学*内容得以综合应用,拓展提高的同时,同时体现一些人文的东西和学科综合的东西在里头,也使数学学*与艺术创造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让数学回归于生活,就用于生活。第五个环节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在展示中体验成攻感受,同时也为了在交流中从他人的成攻的作品中得到一些启示,实现不断创新。最后,对学生课后提的二点要求,是作业的生活形式化。让学生用最乐意的方式实现课堂的延伸。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9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在这阶段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会判断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能用剪刀剪出简单的对称轴。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阅读了教师用书,认真撰写教案,并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课后,总觉得这节课教学效果不理想,感觉学生学得很累。认真分析一番,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上不合理。课前,我认为这个内容不是本册的重点,决定用1课时授完。课后,才发现这样安排,时间太仓促,学生对新内容的消化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囫囵吞枣,这也学一点,那学一点,动手操作、练*、思考的时间大大缩水,最终未能掌握好新内容。

  2、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握不到位。由于在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上不合理,导致学生的思考、练*的时间不够,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没能深入地思考、理解,给学生的学*造成困难,重难点不够突出。

  3、教学缺乏引导策略。特别是画对称图形,让学生画,画完后教师演示,这样匆匆而过,学生没有真正体会找对应点在画轴对称图形的作用。这里我没有引导学生深刻掌握,导致学生对对称轴的认识仍很肤浅,不能很好的正确地画出对称轴。我认为教学策略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学生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只能是在原地踏步。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这一节课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突破,教学主线不鲜明,效率低。知道了自己教学上还存在的不足,我将继续对数学教学进行研究实践,希望在今后的课堂上能上出越来越精彩的数学课。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扩展5)

——《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菁华3篇)

《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对称现象,初步理解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说说在游乐场喜欢玩的项目,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从蝴蝶形状的风筝引出“对称”

  二、合作探究,学*新知

  (一)观察图形,认识对称

  1、观察几幅对称图形,引导学生感悟对称。

  2、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猜一猜:出示几幅轴对称图形,猜一猜它们是怎么来的。

  2、动手操作,剪出轴对称图形

  (1)师示范剪一件上衣的过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2)生动手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3)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

  3、认识对称轴

  (1)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2)画一画:师示范画出对称轴,然后学生自己画,再交流。

  4、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1)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2)议一议:讨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对折后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

  (3)举一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三、巩固练*,拓展延伸

  1、判一判: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猜一猜: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出它是什么图形。

  3、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五、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丽

《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2

  教材简析:

  《轴对称图形》是六年《数学》中继“认识圆的特征”,“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之后的一个学*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放在圆的后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对所学的各种*面图形中轴对称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过简单*面图形,对*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且初步了解研究*面图形的方式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的气氛较浓。

  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以及鼓励学生在具体、直观操作中发现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关注学生的学*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事物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体会对称美。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在操作中理解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1、(屏幕出示相关图片)观察下面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指出:像前三个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轴对称图形。

  3、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知和感受。

  【实施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方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经历和体验检验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1、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思考:现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一下这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a、学生试说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b、教师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完全重合重点强调)

  c、让学生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图形举例说明)

  【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从操作中得出结论,从而更牢固的掌握了新知,尤其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自实验,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d、教师结合图形说明对称轴的概念。

  2、完成做一做。(让学生来汇报,同时电脑演示。)

  3、我们已经学过不少*面图形,现在你动手折一折、看一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各有几条,请你画出来。(汇报从杂乱到有规律)

  【这一环节体现了教师注重学法指导,并能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学*。学生在教师自然而巧妙的引导下,运用多种器官参与观察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辨析概括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向发展

  4、完成做一做1(口答,屏幕演示)

  5、完成做一做2(口答,屏幕演示)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轴对称图形,知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知道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我们还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我们学过的*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各有几条对称轴。

  【教师作为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与学生共同探索、剖析、整理,层次分明,思维清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质疑。

  巩固练*:1、数书P1021(口答)(屏幕)

  2、数书P1024(口答)(屏幕)

  3、画出每组图形的对称轴。

  【让学生不仅能做出正确判断,且能准确画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4、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5、欣赏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

  【突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6、判断:

  所有的*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所有的*行四边形都是对称图形()

  【在运用中练*,在练*中提高,练*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主要知识及学*活动,养成学*到总结再到学*的良好学**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3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18页例1、例2及相关练*题。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蝴蝶图形。

  学具: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一些对称、一些不对称)

  教学过程:

  一、游戏活动激趣,认识对称物体

  1、游戏“猜一猜”:课件依次出示“剪刀、扫帚、飞机、梳子”的一部分,分男、女生猜。

  2、认识对称物体

  (1)师质疑:为什么女生猜得又快又准呢?

  (2)小结: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物体。(板书:对称)

  【设计意图:通过猜物体游戏,激发学生学*兴趣和调动学生学*积极性,通过分析猜谜成败原因,加深学生对对称物体特征的再认识,为后面认识轴对称图形打下基础。】

  二、猜想验证新知,认识轴对称图形

  (一)初步感知对称图形

  1、将“剪刀、飞机、扇子”等对称物体抽象出*面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面图形还是不是对称的。

  2、师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图形)

  (二)猜想验证对称图形

  1、猜一猜:出示“梯形、*行四边形、圆形、燕尾箭头”等*面图形,让学生观察。师:这些*面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怎样证明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

  2、寻找验证方法:师引导学生寻找验证对称图形的方法。(板书:对折)

  3、小组合作验证:用对折的方法,验证以上*面图形。要求学生对折后认真观察:将对称图形对折后有什么发现?理解“重合、部分重合、完全重合”。

  师小结:这些对称的图形通过对折能够完全重合。

  (三)理解认识对称轴,轴对称图形

  师:打开折过的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对称轴”。这些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将学生熟悉的物体抽象成*面图形,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为载体,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学*过程,进而发现、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从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巩固练*,强化新知

  1、基础练*: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应用练*:猜一猜。(课件出示P120的第2题)

  3、生活中数学:例举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全面认识,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判断轴对称图形。】

  四、拓展延伸,动手创造

  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感受对称美。

  2、生动手做轴对称图形,创造美。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制作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轴对称图形

  完全重合

  对折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扩展6)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菁华6篇)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轴对称图形》是六年《数学》中继“认识圆的特征”,“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之后的一个学*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放在圆的后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对所学的各种*面图形中轴对称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过简单*面图形,对*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且初步了解研究*面图形的方式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的气氛较浓。

  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以及鼓励学生在具体、直观操作中发现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关注学生的学*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事物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体会对称美。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在操作中理解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流程: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1、(屏幕出示相关图片)观察下面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指出:像前三个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轴对称图形。

  3、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知和感受。

  1、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思考:现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一下这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a、学生试说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b、教师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完全重合重点强调)

  c、让学生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图形举例说明)

  d、教师结合图形说明对称轴的概念。

  2、完成做一做。(让学生来汇报,同时电脑演示。)

  3、我们已经学过不少*面图形,现在你动手折一折、看一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各有几条,请你画出来。(汇报从杂乱————有规律)

  4、完成做一做1(口答,屏幕演示)

  5、完成做一做2(口答,屏幕演示)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轴对称图形,知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知道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我们还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我们学过的*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各有几条对称轴。

  6、质疑。

  巩固练*:1、数书P1021(口答)(屏幕)

  2、数书P1024(口答)(屏幕)

  3、画出每组图形的对称轴。

  4、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5、欣赏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

  6、判断:

  所有的*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所有的*行四边形都是对称图形()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常见*面图形等纸片(白纸、彩纸、剪刀、颜料、格子纸)

  【课前游戏】:

  帮助米奇找耳朵。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换了个新的学*环境心情如何?愿意将你的心情写出来吗?(生到白板前写)想玩个游戏吗?(用拉幕出示一只耳朵的米奇)看我们的好友米奇也来了?看到它,你想对它说什么?咱们的游戏就是帮米奇找到它的耳朵。(出示形状,大小不一的耳朵。)学生到白板前来操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谈话:刚才上课前我们一起和米奇做了个有趣的游戏。在游戏中我们发现,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事物很多。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事物,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师:如果我们将这些对称的事物画在纸上,所形成的*

  面图形又有特征呢?让我们在活动动一的帮助下一起来探索吧。(进入活动一)

  活动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1)将书后第115页上的三个图剪下来对折,你发现什么?

  (2)自学第56页,将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笔画一画。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收获。

  3.全班交流。

  (交流时出示大的图例让学生演示,并完成板书。)

  小结: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将这些图形对折后(板书:对折),上下或左右两部分大小形状一样,叫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板书:对称轴)谁来指指飞机和奖杯的对称轴在哪里呢?

  在活动一的帮助下咱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中有没有轴对称图形呢?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些图形,你能不能很快地判断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让我们一起走进活动二。

  活动二:辨别轴对称图形

  1.先猜一猜哪几个*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运用学具小组内验证自己的猜想。

  3.集体交流。

  想好了吗?可以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个,说一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简要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刚才的活动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想不想动手创造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呢?一起进入活动三。

  活动三:创造轴对称图形

  1.每人选择一组材料创造出轴对称图形。(A:白纸、颜料;B:彩纸、剪刀;C:格子纸;D:彩纸)

  2.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交流自己的创造过程。

  3.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

  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啊,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创作出一个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表现真棒。其实在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些标志,图案中,我们同样能找到轴对称的足迹,为了奖励你们老师想跟大家一起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抢图形”,听清游戏规则。

  师生共同游戏。

  欣赏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给人一种对称和谐的美感,在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对称现象,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课件出示)

  大家感觉美吗?如果把它们画下来就形成了我们今天学

  *的轴对称图形。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最后,一起来检查一下这节课的学*情况吧!

  【检测反馈】

  1.在轴对称图形下面画“√”。

  2.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用线连一连。

  3.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3

  教材依据: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章节:第三册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例2

  设计思想:

  1、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案,涉及建筑、动物、植物、汽车、建筑、数学图形等方面,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在这些图案的认识过程中学*新知,应用新知,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2、致力于学*方法的改变。由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可以考虑也应该考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讨论、动手操作、图案设计等方式在本设计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处理好概念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本设计先让学生观察图案,然后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的概念,再让学生把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情景中,这样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2、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确定对称图形对称轴的位置和条数。

  2、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个,3个轴对称图形、剪刀、彩纸、长尺、透明胶、方格图、磁团、板书材料(轴对称图形、完全重合、对称轴)。

  为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个,彩纸,剪刀、尺子、教材和*题复印件。

  学生:笔。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观察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图片吗?先请小朋友们欣赏几幅图片,这是……

  生:蜻挺、脸谱、树叶、蝴蝶。

  师:美吗?小眼睛,仔细观察,他们每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

  2、同桌交流。

  3、反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和大家说一说?

  4、猜想。猜一猜,把每个图形对折,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大屏幕演示四个图形两侧重合的动画过程)

  小结:像这样,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我们就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

  5、板书课题:轴对称

  6、判断(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这还有一些图片,同学们看看,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判断后,说理由,再动画演示对折效果及判断符号。)

  7、说一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轴对称图形美吗?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小结:老师发现小朋友们个个都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真棒!

  (二)认识对称轴。

  1、猜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剪了几个轴对称图形,想看吗?只给你看一半!猜猜,这是什么?你怎么猜是飞机呢?

  (展示飞机、鱼、窗花三个轴对称图片。)

  2、教师示范剪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剪的轴对称图形美吗?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的?其实剪轴对称图形可简单啦!只要你把纸对折一下,在上面随便怎样剪,就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了。这是什么?(衣服)

  3、学生尝试剪,交流展示。

  看着这么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已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现在就请拿出剪刀和彩纸,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剪完后,贴在黑板上。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动手操作,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4、认识对称轴。

  师:小朋友们的手可真巧啊!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有××、有××,太棒了!虽然大家剪的轴对称图形都不一样,但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们剪的轴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什么呀?

  生:线。

  师:对了,我们用尺子把这条线画出来,这条线就叫做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

  请学生指出另两个图形的对称轴,教师画。

  师:瞧!对称轴把每个图形都分成了完全一样的两半!

  5、画对称轴。

  师:找对称轴是难不到大家了。那你们能把找到的对称轴画出来吗?请同学们在练*1中画出来。

  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是否正确。

  师:老师也画了,和你们画的一样吗?对称轴都在每个图形的……

  生:中间。

  6、折对称轴。

  师: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是轴对称图形,我们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小朋友们,你们能找出它们身上的对称轴吗?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个图形,动手折一折。

  折好后用展台展示。学生演示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重点指导折长方形和圆的对称轴,并让学生发现:长方形对角折不能折出对称轴,圆有很多条对称轴。)

  (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既发挥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7、“画一画”:(检验学生是否会在小方格中画出对称图形)

  师: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大家想不想见见。它们就藏在方格纸上,(出示图)它们还不好意思呢,只露出了一半。小朋友们,你能根据对称轴画出它们的'另一半吗?

  1、师生合作,画第一个图形。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它的另一半怎么画呢?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后,再和小组内的小伙伴商量商量,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反馈。先画点,从对称轴开始,点往左边走了几格,往右边也走几格,最后把点用线过起来。

  学生说,教师画。

  2、学生独立画出第二个。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画出第二个朋友的一半。你们画出了什么啊?(展示两份学生作品)你们是这样画的吗?

  二、总结

  (一)提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今天谁表现的很棒?你觉的自己学的怎么样?我们的课即将要结束了,你想和老师说什么吗?

  老师也非常开心能和大家一起上课!

  (二)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结束全课: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更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演示)

  (通过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和人类文化遗产中的轴对称图形,陶冶情操,激发浓厚的学*兴趣。)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完全重合

  (图略)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6页~57页例题“想想做做”。

  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会识别和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仔细地观察、猜想、操作,验证,思考,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1号信封:*、飞机、奖杯图;2号信封:三角形、梯形、*行四边形、长方形、五边形纸片;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初步感知

  出示春天郊外游览的幻灯片(小朋友在郊外尽情地玩,田野里鲜花盛开,几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交流谈话。

  师: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的说)?花丛中的蝴蝶美吗?老师把它剪下来好吗?(生:好。教师现场剪纸蝴蝶,剪好后贴在黑板上)刚才老师是怎样剪的呢?有什么特征呢?

  生:先对折,然后再剪的;我发现老师这样剪,左右两边是一样的,把左右两边对折过来,它们是一模一样的,左右对称的。

  师:大家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物体吗?

  学生举例……(鼓励学生多说,尽可能展开广阔的思维活动)

  [在情境中,让学生从熟悉的剪纸人手,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操作验证,形成概念

  1,操作,理解意义。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组物体的图片(*,飞机、奖杯),请小朋友选一个,对折,然后跟同学说一说(选三人在实物投影上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生:对折后中间有一条线(教师指出:这一条线有一个名字叫:对称轴);对折后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把左右两边对折过来,它们是一模一样的,左右对称的。

  小结:是啊,它们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你能跟同桌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自由说后,多媒体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齐读)

  2,识别,加深体验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对折后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我们认识的一些图形今天也来到这里,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找一找它们中哪些也是轴对称图形?

  ①出示题目: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师: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大胆猜想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生:我觉得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正方形、圆形、*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师:有什么办法可以来验证一下你自己的猜想(利用手边的各种图形纸片)?先猜再验证。

  ②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片折叠,验证。

  交流:对每一个图形都提问――它的对称轴在哪?有几种对折的方法?也就是有几条对称轴?

  师:为什么这个*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要让学生充分的交流)?

  [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时,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环节:第一层次,让学生在丰富的实例中进行感知,第二层次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感知,第三层次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选择和判断。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轴对称图形]

  三、运用提高,巩固特征

  师:这是生活中常看到的一些图形,你能判断出它们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①完成想想做做

  2,实物投影出示图形。

  师:看来,小朋友已经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识别出生活中的许多轴对称图形了。你们知道吗?我们学的英文字母,许多也是轴对称图形呢!你能找出这些字母中的轴对称图形吗(先独立判断,如果你认为是轴对称图形的,在下面画勾,如果不确定,可以拿出相应的字母折一折,完成了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②完成想想做做

  5,实物投影出示图形。

  师:轴对称图形真是随处可见,你们看,这些是什么?对,**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观察下面的**,你能找出哪些国家的**是轴对称图形吗(先独立判断,如果你认为是轴对称图形的,在下面画勾,完成了小组长组织大家讨论,全班交流)?

  ③完成想想做做

  3,实物投影出示图形。

  师: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轴对称图形,你能自己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请画出下面每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画的时候要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画又快又好(独立练*,全班交流)!

  四、操作实践,内化新知

  师:刚才我们看了、找了、画了轴对称图形,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好吗?你可以用老师提供给你们的工具做,也可以自己想法做,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做出的图形美(活动,完成后,请一组到实物投影上展示,相机点评)!

  [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不但可以让学生共享彼此的经验,而且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

  五、观著名建筑,鉴赏美

  过渡:轴对称图形以其特有的对称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和谐的美感,蝴蝶、蜻蜒等因为有了对称的翅膀,才能自由的飞翔。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也是对称的,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对称的建筑,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多媒体播放)!

  六、对话总结,课外拓展

  师:今天,我们学*了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吗?

  实践活动: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大到建筑物,小到一片树叶、一些生活用品,轴对称无处不在。课后小朋友们可以收集一些轴对称标志、图片等贴在班级的数学角里,让大家一起分享!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轴对称图形》是六年《数学》中继“认识圆的特征”,“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之后的一个学*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放在圆的后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对所学的各种*面图形中轴对称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过简单*面图形,对*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且初步了解研究*面图形的方式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的气氛较浓。

  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以及鼓励学生在具体、直观操作中发现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关注学生的学*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事物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体会对称美。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在操作中理解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流程: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1、(屏幕出示相关图片)观察下面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指出:像前三个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轴对称图形。

  3、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知和感受。

  1、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思考:现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一下这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a、学生试说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b、教师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完全重合重点强调)

  c、让学生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图形举例说明)

  d、教师结合图形说明对称轴的概念。

  2、完成做一做。(让学生来汇报,同时电脑演示。)

  3、我们已经学过不少*面图形,现在你动手折一折、看一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各有几条,请你画出来。(汇报从杂乱——有规律)

  4、完成做一做1(口答,屏幕演示)

  5、完成做一做2(口答,屏幕演示)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轴对称图形,知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知道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我们还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我们学过的*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各有几条对称轴。

  6、质疑。

  巩固练*:

  1、数书P1021(口答)(屏幕)

  2、数书P1024(口答)(屏幕)

  3、画出每组图形的对称轴。

  4、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5、欣赏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

  6、判断:

  所有的*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所有的*行四边形都是对称图形()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6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内容解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知识的基础上,来探索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教材首先通过一个在半透明的纸上描图的方法,由左脚印得到与它对称的右脚印,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轴对称的特点,为探索画轴对称图形作铺垫.接下来,教材讨论了如何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问题,通过一个“思考”栏目和一个画出一个三角形的轴对称图形的例题,归纳得出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探索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轴对称的特点.

  (2)能够画出简单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2.教学目标解析

  (1)学生通过用折纸描图的方法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的过程中,能够归纳得出轴对称的特点:轴对称前后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分.

  (2)学生在了解轴对称的特点的基础上,能画出简单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等)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能归纳其画法.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由于有了前面一节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自己通过折纸描图的方法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并归纳得出轴对称的特点,这一过程应当不难.但如何画一个*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则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对于画图的思路往往一时难以想到,需要教师作好铺垫,加以引导.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探索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1.问题导入

  问题1如图,在一张半透明纸张的左边部分,画出左脚印,如何由此得到相应的右脚印?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得出,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就能得到相应的右脚印.

  问题2在一张纸上画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将这张纸折叠,描图,再打开纸,看看你得到了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动手画图,全班展示、交流.归纳:由一个*面图形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用折纸描图的方法,得到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图形的过程,积累画图的经验,为归纳轴对称的特点作铺垫.

  问题3一个*面图形和与它成轴对称的另一个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轴对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为探索作一个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作准备.

  2.探索新知

  问题4如图,有一点a和直线l,如何作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共同归纳出画法: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点o,在垂线上截取oa′=oa,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作一个点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点,领会作图的方法要领,为探索作一个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打基础.

  问题5例1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作图,全班展示交流.

  追问:如何验证画出的图形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从折叠和说理两个方面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积累画图的经验,了解画图的道理.

  问题6如何作出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对于某些图形,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概括画一个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的方法,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3.巩固运用

  练*完成教科书第68页的练*第1,2题.

  4.归纳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一个*面图形和与它成轴对称的另一个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3)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方法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小结,教师适时点评、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优化.

  5.布置作业

  教科书*题13.2第1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下面关于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错误说法是().

  a.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b.任意一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c.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分

  d.其中一个图形可由另一个图形*移得到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的特点.

  2.作已知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的第一步是().

  a.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相交

  b.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行

  d.不确定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画一点关于某直线对称点的方法.

  3.如图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4.在图中作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画一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扩展7)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菁华5篇)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1

  教材依据: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章节:第三册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例2

  设计思想:

  1、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案,涉及建筑、动物、植物、汽车、建筑、数学图形等方面,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在这些图案的认识过程中学*新知,应用新知,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2、致力于学*方法的改变。由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可以考虑也应该考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讨论、动手操作、图案设计等方式在本设计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处理好概念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本设计先让学生观察图案,然后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的概念,再让学生把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情景中,这样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2、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确定对称图形对称轴的位置和条数。

  2、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个,3个轴对称图形、剪刀、彩纸、长尺、透明胶、方格图、磁团、板书材料(轴对称图形、完全重合、对称轴)。

  为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个,彩纸,剪刀、尺子、教材和*题复印件。

  学生:笔。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观察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图片吗?先请小朋友们欣赏几幅图片,这是……

  生:蜻挺、脸谱、树叶、蝴蝶。

  师:美吗?小眼睛,仔细观察,他们每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

  2、同桌交流。

  3、反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和大家说一说?

  4、猜想。猜一猜,把每个图形对折,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大屏幕演示四个图形两侧重合的动画过程)

  小结:像这样,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我们就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

  5、板书课题:轴对称

  6、判断(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这还有一些图片,同学们看看,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判断后,说理由,再动画演示对折效果及判断符号。)

  7、说一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轴对称图形美吗?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小结:老师发现小朋友们个个都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真棒!

  (二)认识对称轴。

  1、猜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剪了几个轴对称图形,想看吗?只给你看一半!猜猜,这是什么?你怎么猜是飞机呢?

  (展示飞机、鱼、窗花三个轴对称图片。)

  2、教师示范剪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剪的轴对称图形美吗?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的?其实剪轴对称图形可简单啦!只要你把纸对折一下,在上面随便怎样剪,就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了。这是什么?(衣服)

  3、学生尝试剪,交流展示。

  看着这么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已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现在就请拿出剪刀和彩纸,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剪完后,贴在黑板上。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动手操作,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4、认识对称轴。

  师:小朋友们的手可真巧啊!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有××、有××,太棒了!虽然大家剪的轴对称图形都不一样,但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们剪的轴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什么呀?

  生:线。

  师:对了,我们用尺子把这条线画出来,这条线就叫做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

  请学生指出另两个图形的对称轴,教师画。

  师:瞧!对称轴把每个图形都分成了完全一样的两半!

  5、画对称轴。

  师:找对称轴是难不到大家了。那你们能把找到的对称轴画出来吗?请同学们在练*1中画出来。

  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是否正确。

  师:老师也画了,和你们画的一样吗?对称轴都在每个图形的……

  生:中间。

  6、折对称轴。

  师: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是轴对称图形,我们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小朋友们,你们能找出它们身上的对称轴吗?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个图形,动手折一折。

  折好后用展台展示。学生演示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重点指导折长方形和圆的对称轴,并让学生发现:长方形对角折不能折出对称轴,圆有很多条对称轴。)

  (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既发挥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7、“画一画”:(检验学生是否会在小方格中画出对称图形)

  师: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大家想不想见见。它们就藏在方格纸上,(出示图)它们还不好意思呢,只露出了一半。小朋友们,你能根据对称轴画出它们的'另一半吗?

  1、师生合作,画第一个图形。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它的另一半怎么画呢?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后,再和小组内的小伙伴商量商量,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反馈。先画点,从对称轴开始,点往左边走了几格,往右边也走几格,最后把点用线过起来。

  学生说,教师画。

  2、学生独立画出第二个。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画出第二个朋友的一半。你们画出了什么啊?(展示两份学生作品)你们是这样画的吗?

  二、总结

  (一)提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今天谁表现的很棒?你觉的自己学的怎么样?我们的课即将要结束了,你想和老师说什么吗?

  老师也非常开心能和大家一起上课!

  (二)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结束全课: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更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演示)

  (通过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和人类文化遗产中的轴对称图形,陶冶情操,激发浓厚的学*兴趣。)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完全重合

  (图略)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几何第二册

  第三章三角形

  第六单元第四节轴对称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单元设计:

  本单元内容分四快:逆命题与逆定理,角*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线段的垂直*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的轴对称。

  轴对称放在最后,利于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加强对问题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形形色色的对称现象。

  2、识别轴对称现象。

  3、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会利用性质解题。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展示各种对称图形、让学生体会对称美,认识生活中的数学,可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活动2:准备好角、等腰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图形,完全对折,让学生说出结论。叙述出这个过程。

  这个活动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但观察的结论不一,把范围缩小,语言叙述有困难,要注重。

  活动3问题引入:有两对称点,如何画出对称轴?

  画线段、角、等腰三角形,试画对称轴。观察,分析。

  讨论:

  (1)△ABD和△ACD的关系,怎么说明?

  (2)对称点和对称轴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归纳结论。性质:对称的两个部分全等。

  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分线。

  活动4:出示例题,让学生分析解答。

  活动5:*题解答。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3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内容解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知识的基础上,来探索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教材首先通过一个在半透明的纸上描图的方法,由左脚印得到与它对称的右脚印,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轴对称的特点,为探索画轴对称图形作铺垫.接下来,教材讨论了如何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问题,通过一个“思考”栏目和一个画出一个三角形的轴对称图形的例题,归纳得出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探索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轴对称的特点.

  (2)能够画出简单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2.教学目标解析

  (1)学生通过用折纸描图的方法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的过程中,能够归纳得出轴对称的特点:轴对称前后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分.

  (2)学生在了解轴对称的特点的基础上,能画出简单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等)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能归纳其画法.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由于有了前面一节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自己通过折纸描图的方法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并归纳得出轴对称的特点,这一过程应当不难.但如何画一个*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则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对于画图的思路往往一时难以想到,需要教师作好铺垫,加以引导.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探索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1.问题导入

  问题1如图,在一张半透明纸张的左边部分,画出左脚印,如何由此得到相应的右脚印?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得出,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就能得到相应的右脚印.

  问题2在一张纸上画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将这张纸折叠,描图,再打开纸,看看你得到了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动手画图,全班展示、交流.归纳:由一个*面图形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用折纸描图的方法,得到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图形的过程,积累画图的经验,为归纳轴对称的特点作铺垫.

  问题3一个*面图形和与它成轴对称的另一个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轴对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为探索作一个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作准备.

  2.探索新知

  问题4如图,有一点a和直线l,如何作出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共同归纳出画法: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点o,在垂线上截取oa′=oa,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作一个点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点,领会作图的方法要领,为探索作一个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打基础.

  问题5例1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作图,全班展示交流.

  追问:如何验证画出的图形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从折叠和说理两个方面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积累画图的经验,了解画图的道理.

  问题6如何作出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对于某些图形,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概括画一个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的方法,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3.巩固运用

  练*完成教科书第68页的练*第1,2题.

  4.归纳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一个*面图形和与它成轴对称的另一个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3)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方法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小结,教师适时点评、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优化.

  5.布置作业

  教科书*题13.2第1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下面关于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错误说法是().

  a.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b.任意一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c.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分

  d.其中一个图形可由另一个图形*移得到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的特点.

  2.作已知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的第一步是().

  a.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相交

  b.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过已知点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行

  d.不确定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画一点关于某直线对称点的方法.

  3.如图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4.在图中作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画一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常见*面图形等纸片(白纸、彩纸、剪刀、颜料、格子纸)

  【课前游戏】:

  帮助米奇找耳朵。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换了个新的学*环境心情如何?愿意将你的心情写出来吗?(生到白板前写)想玩个游戏吗?(用拉幕出示一只耳朵的米奇)看我们的好友米奇也来了?看到它,你想对它说什么?咱们的游戏就是帮米奇找到它的耳朵。(出示形状,大小不一的耳朵。)学生到白板前来操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谈话:刚才上课前我们一起和米奇做了个有趣的游戏。在游戏中我们发现,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事物很多。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事物,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师:如果我们将这些对称的事物画在纸上,所形成的*

  面图形又有特征呢?让我们在活动动一的帮助下一起来探索吧。(进入活动一)

  活动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1)将书后第115页上的三个图剪下来对折,你发现什么?

  (2)自学第56页,将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笔画一画。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收获。

  3.全班交流。

  (交流时出示大的图例让学生演示,并完成板书。)

  小结: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将这些图形对折后(板书:对折),上下或左右两部分大小形状一样,叫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板书:对称轴)谁来指指飞机和奖杯的对称轴在哪里呢?

  在活动一的帮助下咱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中有没有轴对称图形呢?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些图形,你能不能很快地判断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让我们一起走进活动二。

  活动二:辨别轴对称图形

  1.先猜一猜哪几个*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运用学具小组内验证自己的猜想。

  3.集体交流。

  想好了吗?可以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个,说一说它是不

  是轴对称图形并简要的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刚才的活动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想不想动手创造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呢?一起进入活动三。

  活动三:创造轴对称图形

  1.每人选择一组材料创造出轴对称图形。(A:白纸、颜料;B:彩纸、剪刀;C:格子纸;D:彩纸)

  2.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交流自己的创造过程。

  3.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

  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啊,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创作出一个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表现真棒。其实在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些标志,图案中,我们同样能找到轴对称的足迹,为了奖励你们老师想跟大家一起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抢图形”,听清游戏规则。

  师生共同游戏。

  欣赏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给人一种对称和谐的美感,在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对称现象,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课件出示)

  大家感觉美吗?如果把它们画下来就形成了我们今天学

  *的轴对称图形。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最后,一起来检查一下这节课的学*情况吧!

  【检测反馈】

  1.在轴对称图形下面画“√”。

  2.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用线连一连。

  3.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探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3.在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并能准确辨别较为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趣

  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美丽的朋友,大家看!(出示只有一个触角的蝴蝶的图片.)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还应该怎么做才好看?

  学生回答.

  生1:它是对称图形.

  生2:给它画上一只脚.

  教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和这只美丽的蝴蝶也有一定的关系.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同时引导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学生提出自己赶兴趣的问题)

  【 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初步感知物体的对称性,学生学*兴趣较浓.】

  二、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课件出示*.蜻蜓.枫叶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师:同学们请拿出你们自己手中的这些*面图形,折一折.比一比,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对折后的两边,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得出结论:这些图形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动画演示对折过程)

  介绍:我们把这些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定义).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谈话: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物体的*面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呢?(学生交流并回答)

  2.试一试

  谈话: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想和大家一起玩游戏,好吗?出示有几种不同的*面图形.

  引导学生参照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看看这些常见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汇报时引导学生用“完全重合”等词语来描述和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中形成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概念.】

  4.判断轴对称图形

  谈话:下面我们一起到“轴对称图形博物馆”去看看.(课件出示)

  小组派代表汇报合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及判断的结果及理由.

  三、 制作轴对称图形

  谈话:你能自己创造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吗?

  引导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展示学生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四、感受轴对称美

  谈话:生活中有那么多轴对称图形和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是因为轴对称图形本身就是一种美.

  电脑播放图片,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的美.

  谈话: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吧!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美妙的图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的思绪因插上想象的翅膀而飞扬,真切地感受感受生活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积极情感.】

  五、小结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

  生1:轴对称图形真美啊!

  生2:轴对称图形真多啊!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两侧图形 完全重合

  对称轴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扩展8)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菁选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

  本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让学生在学*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趣。在课的导入时,出示飞机图,奖杯图,蝴蝶图,问学生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特征?设计此环节,可以引起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回忆,并对对称轴的画法我为学生作了示范,说明对称轴一般应画成点划线,提出本节课重点研究对称轴,使学生明确了学*目标。新授时,教师让学生折长方形纸的对称轴,一开始,学生只折了一条对称轴,教师问了学生还可以怎么折?,学生又折出了一种,教师分别展示了两种折的方法,有一个学生说还有,沿对角线折,教师让他折出来给大家看后,排除沿对角线折的方法,学生明白了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然后研究怎样画长方形的对称轴,让学生自主发现、找出规律:量出长度,并取中点再画。教学“试一试”时,因为有了探究长方形对称轴的基础,所以放手让学生尝试折纸、作图。大部分学生找出了四条对称轴,还有小部分学生只找出了两此文转自条。在评讲时,通过操作,提高了后进生的认识。后面的练*是重点让学生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但是学生找不全,甚至把第2题的'第四幅图也认为是对称图形。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图形让学生折一折,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不只一条。并概括出是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并强调学生要规范地去画。效果还可以。

  好的地方:

  1、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成为学*的主人(例如:通过折纸发现每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的条数);

  2、让学生应用知识、迁移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例如:由画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找对称轴的条数类推出正多边形的称轴的条数,最后让学生设计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有待改进之处:

  1、教学方法单一,无论是例题还是练*都是让学生折、画,花费时间太多,导致时间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各个环节*均用力,时间安排不合理。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2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

  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

  1、出示轴对称物体:***、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2、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

  通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三、想办法做出以各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是本节课达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之后,意在操作活动中巩固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这次操作活动手段是多样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3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在这阶段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会判断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能用剪刀剪出简单的对称轴。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阅读了教师用书,认真撰写教案,并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课后,总觉得这节课教学效果不理想,感觉学生学得很累。认真分析一番,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上不合理。课前,我认为这个内容不是本册的重点,决定用1课时授完。课后,才发现这样安排,时间太仓促,学生对新内容的消化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囫囵吞枣,这也学一点,那学一点,动手操作、练*、思考的时间大大缩水,最终未能掌握好新内容。

  2.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握不到位。由于在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上不合理,导致学生的思考、练*的时间不够,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没能深入地思考、理解,给学生的.学*造成困难,重难点不够突出。

  3.教学缺乏引导策略。特别是画对称图形,让学生画,画完后教师演示,这样匆匆而过,学生没有真正体会找对应点在画轴对称图形的作用。这里我没有引导学生深刻掌握,导致学生对对称轴的认识仍很肤浅,不能很好的正确地画出对称轴。我认为教学策略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学生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只能是在原地踏步。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这一节课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突破,教学主线不鲜明,效率低。知道了自己教学上还存在的不足,我将继续对数学教学进行研究实践,希望在今后的课堂上能上出越来越精彩的数学课。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4

  学生是学*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数学。通过有层次的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产生了不少的问题,不由的引起了我的深思:

  一、动手操作的的确确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最好手段。学生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能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加深学生的理解。我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深入地思考,动手操作,理解得不透彻,巩固再多,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在轴对称含义引出时太肤浅,应该多深入地折一折,说一说,让学生从内在自然引出轴对称图形含义。

  二、在教学“想想做做1”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轴对称图形是左右对称还是上下对称,这样学生在后来的练*中就可以避免一些同学由于只看到左右对称而忽略上下对称导致的错误,减少错误的发生。这一点在备课时我也想到了,但是在左右思考斟酌后还是没有将它运用到我本节课的教学中。以至于出现后来的错误。

  三、在教学想想做做5时教师应该先做一个示范,提醒学生不仅要看外面的.图形,更要重视中间的图案,也就是说要中间的图案完全对称,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个别学生由于理解错误而出错。而且该题的解决反馈方式可以从一个一个校对改成全面观察校对,以赢得更多的时间去宽裕地解决其他问题。

  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设计很多的环节,来锻炼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我们在上课时,应该更深一步的挖掘课堂,使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能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坚实基石。只有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有效课堂,我们的教学才会成为有效教学。

  本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一起,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5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

  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2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

  通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6

  学情分析:由于本教材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所借用的则是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年龄小,自主探究的能力不强,如何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个学*活动中,理解轴对称的含义,创造出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所需解决的问题。

  设计理念:图形特征的探究,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而合作的学*方式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张扬个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重点:让学生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难点:判别轴对称图形方法的得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眼睛不对称的娃娃头像图片。学生发表意见,引出课题。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事物都是因为有了对称才产生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有着对称美的轴对称图形。

  (创设贴*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的情景,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入新课。)

  二、感悟特征,“识”对称。

  1.出示***、飞机、奖杯、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共同点。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课本附页的图形)。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比一比,感受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特征。

  3.出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其是否对称。

  4.认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定义

  师: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对折 完全重合)。

  把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称为:对称轴。(板书:折痕 对称轴)。

  (本环节,放手让学生操作、交流、体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悟特征。)

  三、深化认识,“做”对称。

  (1)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轴对称图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创造的,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展示学生作品。说说各自的创作方法。

  (在本环节设计了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获得发展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张扬个性。)

  四、多向拓展,“辩”对称。

  1.课件出示:天天开心。(心:是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天”字也是轴对称的图形。

  2.出示字母: B A N G

  引导学生判断各个字母是否轴对称图形,出现争议的字母B,引导学生验证结果。

  3.挑战难题,激励优胜。

  ①“木”字的一半②看似轴对称的“奉”字,让学生判断分析,合成 “棒”字激励学生。

  4.指导学生掌握学*方法:(猜测——验证——总结)

  5.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多向拓展,让学生感悟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五、升华认识,赏对称。

  1、欣赏短片

  2、说一说。

  出示短片中不止一个对称轴的图片,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说一说,为以后的学*铺垫。

  (通过赏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积极情感。)

  六、课堂小结

  出示两幅是轴对称的表情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天的收获。(认知的、情感的)

  (本环节,既让学生感悟了成功的喜悦,也合理地整理了课堂的知识点。)

  师:轴对称图形是和谐、美丽的,而且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老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生活中,能继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欣赏生活。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猜测——验证——总结)

  对折 完全重合

  折痕 对称轴

  教学反思:我在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摸一摸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轴对称现象,还有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能以新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研究物体,体验它们的对称美。我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提供一个让学生充分展示的*台,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7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册第一课教学任务就是教学轴对称,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创设情境教学,请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接着1、出示轴对称物体:***、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2剪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这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学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本节课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学*的引导者、组织者、欣赏者而存在于学生的学*过程之中。教学中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数学美感的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游戏与生活,感知对称美。

  学生们都学*过剪纸,就已经会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因此,现实中一些对称的图形学生在课前早已接触过,然而何谓“对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鲜的。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并建立“对称”的概念是我这节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设计“玩纸飞机”的这样一个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对称”概念,抓住对称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对“对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断对称现象提供方法。

  二、动手创造,感受对称美。

  在“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我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维得到对新知识的理解、顿悟。当出现一部分学生剪得慢,甚至剪不出来的情况时,我没有置之不理,更没有主导学生的思维,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差异资源,提供了一个让学生探索、对话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尝试、失败、反思、再创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并获得情感体验。尽管这里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充分体现了学生“悟”的过程。

  三、欣赏图片,感悟对称美。

  在学生了解了对称及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跟着图片一起欣赏各种对称物体、图形。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称及对称图形在课堂上进行抽象、概括后,又回到现实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数学,同时,进行了美的熏陶。

  四、知识迁移,直观转抽象。

  最后进行的是知识迁移,将知识逻辑化。探究*面图形中哪一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一些不是轴对称图形?这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发给学生各种有代表性的*面图形,放手让他们自主去解决。学生通过亲自去折一折,能够很快的辨别出来是还是不是。又趁机让学生再次对这些图形按照对称轴的条数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又有了新的认识。因为三角形、梯形、*行四边形是这一部分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所以又指导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再次总结。这一过程的自主学*,可以随机出示几道判断题。对于知识点的处理,要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认知、去体验,学生将会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当然这节课也是有不足之处的,问题主要是小组合作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练*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道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发挥想象,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这个合作题目我们细想一下,是很能体现数学学*的合作学*的。然而我布置后,学生在事先准备的彩纸上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基本上是独立完成的,小组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基本停留在独立学*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学*效果没能真正代表本小组的水*。而且在汇报时,我只是让学生展示了一下自己的作品,没有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挖掘。仔细思考一下,如果让每个小组利用所剪的轴对称图形拼成一幅美丽的画,不是更能体现合作学*?合作过程中可以让组长分配,学生互帮互学,汇报时说出自己是怎样剪的,正好复*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我过于片面地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的目的、时机和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合作意识不强,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内讨论。合作又没有时间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小组合作学*就在老师的要求下结束了。

  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受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它将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绎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图形的美丽。“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提供了一种精确简洁通用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正是以她的结构与内容上的完美给人以美的感受。”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8

  上周五早上刚到学校,就接到师父的电话:“瑞廷,赶紧准备一下,教研组张老师第一节来听你的课!”挂了电话,我心里一阵忐忑,生怕表现不好给学校抹黑。但时间紧迫,容不得我瞻前顾后。于是匆忙跑到教室安排了下学生,然后风风火火地开始上课。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的部分。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简单的*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本节课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图形的运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之前,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能直观地辨认轴对称图形。

  2、能通过折一折的.方式辨认轴对称图形,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

  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中,首先我通过老师买眼镜这一情境提出“对称”这一概念,然后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对称图形进行分析,总结出“对称图形两边完全一样”这一概念。接下来通过让同学们猜测: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可以通过“折一折”的方式,再自然而然地开始实践操作活动。在活动之前,我先出示自己剪的一个图形,让同学们猜一猜,想要剪出这样一个图形,需要什么步骤,接着就让他们小组合作,通过“一人折、一人画、一人剪”的方式验证猜想。

  实践操作之后,通过带领孩子们分析剪出的图形相同点,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一概念,即沿一条直线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在巩固练*的环节,我通过3个不同层次的练*题加深同学们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最后,通过欣赏生活中一些漂亮的轴对称图形结束授课过程。

  但是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对对称现象的概括不够全面,过于强调左右边完全一样,以至于孩子们看到上下完全一样的图形时,无法判断是否对称;还有,在提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对概念的剖析不够深刻;重点不够突出、教师讲授过多,忽略了孩子的自主能力的发展等。

  俗话说:“好事多磨”,用在教育方面,应该是“好课多磨”。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教育事业长路漫漫,但心系学生、心怀梦想,就无畏无惧。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9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已有的对称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重点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画法。

  成功之处:

  1、课件演示,直观形象。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出示小松树图形,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然后数一数每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从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通过连线对应点,学生会发现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这一系列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非常容易发现其中的秘密,学得也自然轻松,感兴趣。

  2、依据性质,学*画法。在例2的教学中,先出示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画轴对称图形呢?也就是另一半呢?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即先定点——定出每条线段的端点;再画对应点——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连点——依次连接每个对应点。在轴对称图形的画法中紧紧联系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整节课的安排,努力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是对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导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操作、联想;讨论、口述,这样将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耳闻、目睹,各种器官并用,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活动的主人

  不足之处: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时,不按照画法去做,而是照葫芦画瓢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画,虽然有的同学能画对,但是也存在个别学生出现错误的画法。再教设计:强化画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明白不仅仅画对就可以,还要知道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这样才能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理解。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0

  站在并不陌生的讲台上,讲述着异界很陌生的课,心情很复杂,突然不知道怎么去说话,生搬硬套的啰嗦完。通过这次讲课,我主要从备课这个角度谈谈我的想法。

  (1)必须跟老教师请教。

  上述的学情该用什么方式去引导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小孩儿的心理很奇妙,思维方式跟大人不同,好奇心很强,但怎么样才能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学*知识呢?这很关键。用有趣的学*方式去学*是快乐的,大多数孩子都会喜欢这种轻松的学*方式。心理研究很深奥,对于我这初出茅庐的新教师来说很难掌控,所以必须跟老教师请教,间接经验是提升自己的一条捷径。

  (2)找素材。找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第一,方便学生认识。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有所感知但生活经验不是特别丰富,学*当中如果出现一些罕见的.教具,他们就会观察这个教具是什么用的,为什么长这个样?教师如果在此时再去解释这个问题,尽管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但是会偏离用它引导孩子学*知识的目的。所以,找的素材最好是生活中常见的,那些罕见的可以放在课外拓展里面,延伸一下知识。

  第二,教师准备起来也比较容易寻找。我觉得最牛的教师就使用最简单的方式教给学生解决困难的方法,常见的物品容易找到,这也可以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去设计教学内容的讲解。

  (3)根据老教师传授的教法,制作课件。

  多媒体课件可以丰富课堂的内容,让课堂更加生动,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往往也通过课件展示来进行,课件做得精彩有趣,就会达到吸引他们的目的。可是这里面存在技巧性,不光要有趣,还要做到不能抢了“教学”这一主要目的,要防止孩子光在那里看热闹而忘记思考。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1

  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83-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熟练判断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世界中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猜一猜老师要剪一个什么图形!

  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出示***、飞机、蝴蝶图片)老师还带来了三样物体,把这些物体画下来,看这三个图形对称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

  2.拿出这些图形,同桌合作,把这三个图形对折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1)你愿意把你的发现说一说吗?

  预设:①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哪里看出两边一样?

  ②两边重叠在一起。老师这也有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也重合了。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指出:象这样不多不少全部重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说成是完全重合。

  (2)飞机、蝴蝶是不是完全重合?为什么?

  老师也把奖杯对折了一下(上下)你觉得呢?

  指出:蝴蝶不能上下对折,只能左右对折才会完全重合。看来要完全重合,怎样折也是很重要的。

  3.指出: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边说边电脑演示3个图形分别对折完全重合的`过程,板书:轴对称图形)

  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

  蝴蝶、飞机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4.中间折痕所在直线,我们称它是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自己指一指其它两张图的对称轴。(课件演示)

  三、识别轴对称图形

  1.试一试。(添个普通三角形)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与学*,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轴对称图形。这儿有几个*面图形,猜猜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

  (2)要想知道对不对有什么办法验证?

  (3)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①追问:几号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②追问:5号是不是?同样都是三角形为什么不是了?折一折给大家看看?指出:看来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具有怎样特点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在以后的学*中我们会来研究。

  *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如有提到剪,则剪出来看看,旋转看看,而轴对称是对折后完全重合)

  2.第1题。

  (1)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轴对称图形。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打开课本自己先找一找。

  (2)找一个你最喜欢的跟大家说一说

  紫荆花:这个标志你知道吗?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外面的圆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里面的花纹是不是也完全重合呢?为了看得清楚我们单独把花瓣来对折一下)

  指出:判断轴对称图形不但看形状,还要考虑里面的图案呢。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收获?老师还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善于观察,勇于想象,发现了许多数学中的生活的数学奥秘。

  四、拓展

  1.判断。

  (1)除了图形,有很多字母也是轴对称的。只看一半,想象一下这些是什么字母呢? (电脑出示:M、E、I、H、A、O)

  (2)拼一拼这些字母组成了什么词语?

  谈话:是啊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各种各样的对称现象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如此精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欣赏。

  (课件播放:动物、植物、建筑、窗花)

  3.作用。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对称还有很大的作用呢!人们把闹钟制造成对称形状保证了走时的均匀性;飞机的对称使飞机能在空中保持*衡;眼睛的对称使人观看物体能够更加准确;双耳的对称能使所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确定声源的位置;双手、双脚的对称能保持人体的*衡。除此之外人们还利用对称现象来装饰、美化环境呢!

  4.创作。

  (1)原来对称有这么多的作用,还有装修作用的。你看这些漂亮的窗花就是人们创造出来装饰用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设计师?想想怎样剪才能保证两边完全对称呢?

  (2)自己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2

  轴对称图形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并在自主探索中体会到探索之趣,成功之乐,培养了学生学*兴趣,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从以下几个途径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效果。

  1、从直观引入,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具体化,学生较易理解,得到了初步感知。

  2、动手操作充分,通过对各种图形的折、画、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对称轴的含义。

  3、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知觉感官来学*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地位,在判断正方形、圆形等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中,学生自主探索,探究,理解了对称轴的意义,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现了有的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可能是1条、2条、3条……无数条。

  整节课的安排,努力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是对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导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操作、联想;讨论、口述,这样将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耳闻、目睹,各种器官并用,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活动的'主人。其中动手操作不仅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状态,从而创设良好的求知氛围,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与掌握新知识。我认为,在经历了亲自探索、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的过程后,每位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将得到提高,最终将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目的。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3

  一、从课堂反思

  1、这堂课从生活中引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内容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在上课的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合作学*,以及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为下节课学*打下基础。

  3、在课堂的第二个环节中,学生归纳出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在线段的垂直*分线上。然后由特殊到一般,从线段到两点,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个提升。我想学生应该掌握了作对称轴的作法,然后将其进行推广到两点、角等其他轴对称图形,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以及成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如练一练、说一说、一起去探索、挑战自我等等从中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养成探究问题,与同学合作的良好*惯。

  2、上了这节课,我觉得上好一节课的因素很多,也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时上课的时候,对提问的形式和语言还嫌单一。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在现行的开放式的.课堂中,关键是放的出去的同时要收的回来,可能是*时注入式的简单易行,或者是不大重视,上课中的语言的漏洞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揣摩和重视。

  二、从教学方法反思

  “差异导学”教学方法以“尊重差异”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与障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同时让优生帮助后进生,达到共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从学生反馈反思

  这堂课学生能积极思考,认真学*,课后作业都能及时完成。作业质量较好,但对从特殊到一般的实际应用上不能很好理解。对于稍难点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表达有一定困难。这是我后面课堂要注意的地方,这对优生的培养很重要。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4

  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的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这是一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让学生在观察中让思考,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创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反思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一、 利用多媒体引入,激发兴趣本课利用多媒体出示的一张娃娃脸引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互动的兴趣,为引入课堂主题打好了埋伏。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激起矛盾,也激起了学生想探知的欲望,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堂。

  二、利用多媒体引导实践操作、激活思维叶澜教授曾在新基础教育课题实验中提出: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实践中逐步学会学*。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剪一剪,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

  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在解决难点的环节处理上,教师让引导学生画对称图形时,不是一步步地告诉学生怎么画,而是让学生先看着给定的图形,先观察对称轴在哪里,然后再思考对称的点在哪里,让学生有一个思考内化的思维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体会和深化学生对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三、 利用多媒体联系生活、丰富情感本课的结尾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建筑,中国剪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汽车标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古建筑和中国剪纸的展示渗透到数学中,这不仅是学*数学的好材料,而且还是渗透民族文化的好题材。这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15

  对称是基本的图形变换,学*空间和图形知识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三次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一、创设情境教学

  1、会折叠衣服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叠衣服的方法。从而引出课题。

  2、出示轴对称物体:***、飞机、奖杯、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3、小树:通过不同剪法师生共同评价得出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的,所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开,就是这棵小树了。

  4、是本节课第一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后,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5、生这次操作活动看似一次无目的操作活动,但要一棵小树甚至一个漂亮的窗花,不去寻找规律,也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两边一样的图形可以对折起来再剪,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动手画一画,折一折:

  1、过把同学们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飞机、奖杯等)进行分组操作讨论,得出结论——图形对称后,两边完全重合了,从而得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是本节课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安排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导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究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解释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三、想办法做出以各轴对称图形、并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1、是本节课达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较为正确系统的认识之后,意在操作活动中巩固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生这次操作活动手段是多样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的。

  2、次的操作活动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有序、有层次的操作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以认识,充分概念之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3、节课最大感受是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参观的情景中,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扩展9)

——《轴对称图形》的教案设计(5)份

  《轴对称图形》的教案设计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的例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让学生在学*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

  画*面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书P114页的*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出示飞机图、蝴蝶图、奖杯图。提问: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轴对称图形)

  指着蝴蝶图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指名到讲桌上折纸并回答)

  把蝴蝶图贴在黑板上,提问:谁能指出这幅图的对称轴?(学生指出后,教师用点划线画出对称轴,并板书:对称轴)

  思考: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轴对称图形,重点研究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把课题补书完整)

  二、教学例题

  1、师:首先我们研究长方形的对称轴。请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折纸画图,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折法。

  2、指名到投影仪前展示自己的折法和画法。

  提问:你能告诉同学们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画对称轴时应该怎么画吗?

  对他的发言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谁还有不同的折法吗?也来展示一下。(指名展示)

  提问:为什么这条线(指着学生画出的对称轴)也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对称轴?

  3、师:这样看来,我们已经找到了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它还有另外的对称轴吗?用纸折折看。

  通过操作我们发现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追问:对角线折出来的是轴对称图形么?为什么?他们不是一样的吗?

  4、出示黑板上画好的长方形,谈话: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找到了长方形的对称轴,现在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能对折吗?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吗?在小组内讨论。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如果有学生提到用和黑板上的长方形同样大的纸对折找到对称轴后再在黑板上描画,指出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用折纸的`办法,还能不能直接在黑板上画长方形的对称轴?

  如果学生提到先量出长方形对边的中点再连线,画出对称轴,对这种想法予以表扬,并提问:你能说一说是怎样想到先找对边中点的吗?

  如果学生想不到取对边中点连线的办法,拿出长方形纸,谈话:想一想我们在把长方形纸这样对折的时候,长方形的这条边(例如指一条长边)被折痕分成了几段?这两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折痕与这条边相交的这个点是这条边的什么?同样地我们能找到折痕与这条边的对边的交点吗?找到了这两个点能不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

  指名到黑板上量长方形的边,取中点。

  学生说怎样画对称轴,教师画,画成如右形状(图略),并指出:因为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

  5、让学生各自在课本上画长方形的对称轴,画好后同桌检查,并提问:你能画出长方形的几条对称轴?

  三、教学“练一练”

  谈话:下面我们研究正方形的对称轴。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再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再在书上画出正方形的各条对称轴。尽量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也可以在小组内研究。

  让学生独立画对称轴。

  交流:各画出了几条对称轴?你是怎样想的?

  先展示只画出两条对称轴的图形,提问:这两条对称轴画得对不对?还有其他对称轴吗?

  再展示画出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指着两条对角线所在的对称轴,提问:这两条线也是正方形的对称轴吗?让没画出这两条对称轴的学生折纸看一看这两条线是不是正方形的对称轴,并让他们补画出这两条对称轴。

  提问: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四、教学例5

  (1)让学生读题后自己在书上作图。

  (2)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3)提问:谁能以左图为例说一下作图的步骤?(先找出四个对应的顶点再连线)

  五、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六、课堂作业

  1、课堂作业:《补充*题》第3页。

  2、家庭作业:《伴你学》第3页。

  板书设计:

  3、轴对称图形

  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条数

  任意三角形否0

  等腰三角形是1

  等边三角形是3

  等腰梯形是1

  *行四边形否0

  长方形是2

  正方形是4

  圆是无数条

  《轴对称图形》的教案设计 2

  (1)素质教育目标:

  使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能准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能找出和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作对称轴的方法。

  (3)教学难点:

  选择和确定对称轴的位置和条数。

  (4)教学准备:

  铅笔、直尺、剪刀、画有*面图形的方格纸、印有轴对称图形的卡片。

  (5)教学方法:

  直观式、尝试式

  (6)教学过程:

  1、导入

  猜图形

  (这里有一张美丽的图片,不过这还只是它的一半,猜猜这是什么?)

  出示蝴蝶图形的一半,后整体出示------依次有蜻蜓、树叶图等。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对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类有对称特点的图形。(板书课题)

  2、新授

  (1)学生操作--剪图形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请你利用手中的纸,通过折、画、剪,看看能得到什么样的图形。)

  学生以学*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

  作品展示的同时让学生说出:剪出的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

  (2)揭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意义。

  以上图形,如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指出: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显示对称轴)强调: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3)练*反馈

  你刚才剪的是什么图形?

  以下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请指出对称轴的位置。

  (课件出示)

  (4)实践操作:在已学的*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以学*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已备画好的`图形)

  汇报结果。重在突出对称轴的位置和条数。

  将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

  课件演示对称轴的条数和位置。

  得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5)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时,为什么左右两边完全相等?如果在对称轴两边有相应的两点,你还能发现什么?)

  提示:用尺量一量。

  学生动手量,分组讨论。

  明确: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巩固练*

  (你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吗?)

  (1)画出下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卡片)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找出下图中的轴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一幅画,指明答。

  你还能说说实际生活中见到的轴对称图形吗?

  (3)下面的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0123456789

  (4)动动脑,动动手

  在钉字板上围出一个只有一条对称轴的四边形;一个只有两条对称轴的四边形。

  指名上台演示。

  4、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的教案设计 3

  设计说明

  1.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资源。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观察与操作、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的资源,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注重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使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运动这样抽象的概念,必须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移和旋转,同时要注重操作与思考相结合。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本设计让学生在玩一玩、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中理解轴对称图形,认识图形的*移及旋转现象;在学一学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移和旋转现象;在做一做中不断深化体验。同时通过有效地提问做引导,便于在操作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长方形的.纸 剪刀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引入: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从中发现许多的知识。(课件出示教材28页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学生观察,自由回答)

  2.过渡: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涵着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去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并说一说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状态。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认识对称现象。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树叶、蝴蝶、城门图片。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预设

  生1:树叶以中间叶脉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2:蝴蝶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3:城门图片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3)根据同学们的汇报,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这些图形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所在的直线对折,折痕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4)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城门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2.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谁能举例说说?

  (2)欣赏对称图形。(课件出示:五角星、京剧脸谱、蜻蜓、雪花、剪纸等等)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运用对称的知识,跟老师一起剪一件衣服。(同步完成课堂活动卡)

  (1)折一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后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剪后展开,会得到一件上衣的图形。

  2.剪其他图形。

  (1)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自己动手剪一剪。

  (2)学生操作,集体评价。

  《轴对称图形》的教案设计 4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首先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内容与要求。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具有对称特征,自然界有许多对称现象,联系实际教学轴对称图形离不开这些对称的物体和现象。初步认识对称的物体或现象,感受对称的奇妙与对称美,都有利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教学重点是轴对称图形,编排了两道例题。前一道例题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让学生知道怎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后一道例题是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创造性的制作,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编写的一“你知道吗”介绍了许多对称的昆虫、对称的自然现象、对称的著名建筑,有拓宽眼界、丰富知识,激发兴趣的作用。“奇妙的剪纸”是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剪出图案或花边。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先感受物体的对称,再体会图形的对称,加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第56页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是观察***、飞机、奖杯三个物体,发现这些物体或是左右两边,或是上下两边,或是前后两边的形状、结构、大小都完全相同,从而接受这些“物体是对称的”这个概念。并带着这样的概念到身边去寻找对称的物体。为什么先教学对称的物体?有三个原因。一是对称原先是生活中的概念,如人的脸部左右两边基本相同,就说脸是对称的。随着概念在各个学科的深入应用,概念也就逐渐分化和严格。在数学里就有中心对称,轴对称和*面对称三种情况。联系生活经验,先建立生活中的对称概念,再形成数学里的轴对称概念,教学比较顺畅。二是许多轴对称图形就是对称物体某个面的图形,认识对称的物体为认识轴对称图形宽广的现实背景。三是可以组织对称的物体与轴对称图形的对比,使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清晰、准确。尽管***、飞机、奖杯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但要他们发现这三个物体的共同特征仍会有困难,教学时要给予适当的暗示或启发。如把手指或一根小棒放在***的中央,使学生注意到***的左右两边。

  第二步是把***、飞机、奖杯的一个面画下来,得到图形,使研究的对象从物体转移为*面图形。这是教学不能忽视的环节,关系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否正确,会不会与物体的对称特征相混淆。

  第三步通过对折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材在第115页准备了***、飞机、奖杯的图形,可以把图形剪下来并对折。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剪、折两个图形,发现的才是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也是概念的重要内涵。完全重合的两边必定大小一样、形状一样。但是,大小、形状相同的两边有时并不完全重合。所以,要让学生在对折的活动中仔细体会完全重合的含义,建立准确的数学概念。教材在***图形上介绍了对称轴,它是折痕所在的直线。介绍对称轴能帮助学生接受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在本单元不要求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是第二学段的教学要求。

  第四步是判断四个几何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加强概念。判断的依据是图形对折,折痕的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不仅凭视觉和想象作出判断,还要动手对折进行验证。*行四边形是判断的难点,要在对折活动中体会虽然折痕两边形状、大小一样,但不能完全重合,因此不是轴对称图形。要注意语言的严密,这个三角形(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不能说成三角形(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许多三角形和梯形并不是轴对称图形。

  “想想做做”选择了一些常见的图案、英文字母、部分国家的**、部分交通标志,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一方面使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二方面帮助学生丰富社会知识,三方面能激发学*兴趣。教学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对个别较难识别与判断的图案、字母,要给学生必要的帮助。如紫荆花图案,英文字母N、S、Z等。二是判断**的时候,不能只看整体形状,还要看图案,但不要关注颜色。三是结合判断交通标志,适当介绍这些标志的'意思。

  2.做轴对称图形,加深体验。

  教材里安排了三次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活动。第一次是第57页例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制作。第二次是第58页第3题,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组成轴对称图形。第三次是剪纸,做出轴对称图案或花边。这三次制作的目的,都是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

  教学第57页例题要注意四点。一是适当出示一些材料,如纸和剪刀、钉子板和线、水彩画颜料和白纸,通过材料给学生启发,打开创作的思路。二是在制作前提醒学生想一想,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制作后看一看,做出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把数学概念贯穿在制作活动的全过程中,达到加强体验的目的。三是不要限于教科书里的几种制作方法,鼓励学生创新。四是加强作品的交流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想想做做”第3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让学生独立地画,在画的过程中体会画的方法。二是通过交流明白制作的要领:先画出图形另一半的各个顶点,再连成图形。

  《轴对称图形》的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1.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 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3. 让学生在学*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

  画*面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目标: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几幅图观察

  2. 分类 交流

  (轴对称、不是轴对称)

  3.折纸 交流互相指对称轴

  4.练*点划线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

  1.自主探究长方形的对称轴

  折痕就是对称轴,用点划线) 讨论并交流注意点 操作验证(只有两条)

  互相交流(黑板上的.长方形不能对折)

  小组讨论、交流(组内充分发言)

  优化方法并练*

  各自在书上画对称轴并交流 只能画出两条对称轴

  2.自主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 对折 画对称轴 交流 尝试不同折法、小组交流 在书中独立画对称轴 (2条、4条)

  第二个是正确的,它的两条对角线也是对称轴

  画的不完全的用纸再折另两条验证,然后添画完全(有四条对称轴)

  三、分层练*、内化提升

  1.先折 再判断 最后画对称轴 各自按题目要求操作

  交流练*情况: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菱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各有1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

  2.再读题 分析

  观察 判断 交流 第4个不是轴对称图形 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

  (从左往右三个图的对称轴分别有3条、4条、5条) 订正

  3.思考 交流(先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确定几个关键点的对应点,再连图) 独立完成 互相检查 订正 交流方法、过程

  4.观察交流

  (教师提示特殊性:正多边形) 独立操作

  小组交流:分别是3、4、5、6条。 (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 (根据规律判断:8条对称轴)

  5.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评最佳作品 作品展览交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