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菁华3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1-10 00:00:00 说课稿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面镶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能力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学生的手,**学生的大脑,**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程序设计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尝试练*应用新知↓归纳总结形成体系↓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2、教学过程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

  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

  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

  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操作简单又相对准确?

  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1)问题:用刚才类似的方法,你能算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叙述结论。

  (2)问题:依此类推,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从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到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乃至n边形,通过增强图形的复杂性,让学生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4应用新知尝试练*

  (1)想一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材88页例1)。

  (2)算一算

  ①教材89页练*1、2。

  ②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③五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呢?

  (3)读一读先让学生阅读教材89页最后两段内容,然后我再用课件展示。通过做例题和练*来巩固新知识。先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求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我提出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这两段是新增加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增加对任意多边形外角和理解与认识。这样处理,注重教材阅读学*,同时用课件演示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5归纳总结形成体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现在你能解决数学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吗?你知道为什么能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了吗?

  (2)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问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惯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6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我制作了A、B、C、D四组不同的电子试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自检掌握情况。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他们在做练*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

  在每组试卷中,大部分选自教材的练*题。另外,我还另增加了1个思考题,实际上是对证明四边形内角和方法的补充,主要是通过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复*旧知识,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再次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五、评价分析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学*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2、关于教材处理本教案设计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改变:

  ①将教材例1作为练*中的“想一想”,由学生自已尝试解答;

  ②将例2中的求“六边形”的外角和,改为练*中的“算一算”,先让学生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这样处理仍然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学*变“被动”为“主动”。

  ③作业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这样,在情感上,本节课学生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可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八章《多边形》的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分析、过程设计和评价分析五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2、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多边形》,探索的是三角形和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是学生在上学期初步认识和感受空间图形之后的延伸,也为今后进一步学*各种多边形打好基础。

  本节课“多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本章的一个重点,是三角形有关知识的拓展,学*四边形的基础,公式的运用还充分地体现了图形与客观世界的密切联系。

  3、重点与难点

  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及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公式的得出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推导,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①识别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及对角线;

  ②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③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内涵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类比归纳、转化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和概括的能力。

  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数学图形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树立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三、教法分析

  在教法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概括,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能力的关键,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动手操作、交流合作,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过程。

  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演示,更好地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教学,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过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在一个*面内,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固定,一边套上橡皮筋往外拉成一条折线,该折线与三角形的另外两边围成一个什么图形?再把橡皮筋的一边又往外拉,再固定,又围成什么图形?……不断地向外拉,结果围成什么图形?

  如果上述情况不是往外拉而是往里推,那是什么图形?

  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主题:今天我们来学*多边形的有关知识。

  (板书:多边形的内角和)。

  因为前面已经学过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引入新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启发思考:多边形与三角形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呢?渗透了互为转化的思想。

  2、新课学*:

  (1)基本概念

  我把新课的引入过程作为本节课一条主线,各环节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

  首先告诉学生:我们往外拉得到的这些图形称为凸多边形,你能给往里推得到的多边形起个名字吗?怎样区别这两种图形呢?把凹多边形与凸多边形从分割的角度来区别,指出暂时研究的只是凸多边形。

  帮助学生复*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类比得出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的定义,识别多边形的顶点、边及内角,并会表示出一个多边形。

  引入特殊多边形之前,先欣赏生活中常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图案,让学生体会数学图形的美,提高审美情趣.称这样的多边形为正多边形,说明这种规则的、对称的图形非常重要,为下一节学*用正多边形铺设地板作好铺垫。

  在多边形的对角线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上,应突出它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由于这种特殊的线段,把多边形分割成了最基本的图形——三角形,目的是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埋下伏笔。

  (2)知识探究

  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领会其运用,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在知识探究这一部分,我采取以下两个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探究活动1:多边形的对角线

  先让学生画出四边形、五边形所有的对角线,再让三个学生上黑板,分别画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只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的对角线,其余学生则在下面都画出这三种情况,由动脑到动手,在操作中获取知识。

  思考并分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画出几条对角线?②这样的画法把多边形分成了多少个三角形?

  因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就是从对角线和三角形入手的,因此,这两个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引导学生回想课前引入的过程,图形的转化中对角线有什么作用?与边数对比,发现什么变化规律,归纳总结出来。

  探究活动2:多边形的内角和

  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能不能从以上对角线的问题得到启示呢?为了紧紧扣住主题,前后呼应.我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四边形的内角和呢?怎样算出?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用量角器量一量,或类似求三角形内角和那样剪下来拼一拼,有的可能马上就看出四边形被一条对角线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就是2×180°……在肯定正确的答案和各种想法的同时,让学生寻找出最优办法。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教学研究活动。

  我的教学设计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八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从以下七个方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作为第八章的第三节是承上启下的一节,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四边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为后边的知识做了铺垫,知识联系性比较强,特别是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内容,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在编写意图上,编者有意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入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归纳等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二,学生情况

  学生上节课刚刚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对内角和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对于学*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已经成熟,学生参加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因此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是切实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四,教法和学法

  本次课改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突出学生独立数学思考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实践,交流,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尤其是本节课更是一节难得的探索活动课,按新的课程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学生的手,**学生的大脑,**学生的时间"及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课堂组织策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有关内容。

  【学生学*策略】明确学*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进行主动探索,实践,交流等活动。

  【辅助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内角和向多边形内角和转化,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另外利用演示法,归纳法,讨论法,分组竟赛法,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得到恰当的发展和提高。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五步完成。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解决四边形内角的问题,通过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更进一步解决五边形内角和,乃至六边形,七边形直到N边形的内角和,都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学生分组讨论。

  3,归纳总结,建构体系。

  多边形内角和已得出,对外角和更是水到渠成,这时要适当的总结,让学生自己得到零散的知识体系。

  4,实际应用,提高能力。

  "木工师傅可以用边角余料铺地板的原因是什么"这既是对本节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又是本章第一节的延伸,同时也为下节打下了一个铺垫。

  5,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四组不同难度的电子试卷,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本节课产生的激情得以释放。

  六,板书设计

  板书本节课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目标:即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七,创意说明

  本节课在知识上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经历质疑,猜想,验证的同时,在情感上,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1)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 (菁华5篇)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的过程;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把未知转化为已知进行探究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能力与简单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点:多边形外角和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学生理解情境,思考问题)

  问题:(多媒体演示)清晨,小明沿一个五边形广场周围的小路,按逆时针方向跑步。

  (1)小明每从一条街道转到下一条街道时,身体转过的角是哪个角?

  (2)他每跑完一圈,身体转过的角度之和是多少?

  (3)在上图中,你能求出∠1+∠2+∠3+∠4+∠5的结果吗?你是怎样得到的'?

  第二环节 问题解决(10分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对于上述的问题,如果学生能给出一些合理的解释和解答(例如利用内角和),可以按照学生的思路走下去。然后再给出“小亮的做法”或以“小亮做法”为提示,鼓励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无法突破,教师可以给出“小亮的做法”,或引导学生按“小亮的做法”这样的思路去思考,以便解决这个问题。

  小亮是这样思考的:如图所示,过*面内一点O分别作与五边形ABCDE各边*行的射线OA′,OB′,OC′,OD′,OE′,得到∠α,∠β,∠γ,∠δ,∠θ,其中,∠α=∠1,∠β=∠2,∠γ=∠3,∠δ=∠4,∠θ=∠5.

  这样,∠1+∠2+∠3+∠4+∠5=360°

  问题引申:

  1.如果广场的形状是六边形那么还有类似的结论吗?

  2.如果广场的形状是八边形呢?

  第三环节 探索多边形的外角与外角和(10分钟,全班交流,学生理解识记)

  1.多边形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

  2.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它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

  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提出一般性的问题:一个任意的凸n边形,它的外角和是多少?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参考第二环节解决特殊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这个一般性的问题。

  方法Ⅰ:类似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由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外角和开始探究;

  方法Ⅱ:由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出发,探究问题。

  结论: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推导出多边形外角和公式?

  (2)利用多边形外角和的结论,能否推导出多边形内角和的结论?

  第四环节 巩固练*(10分钟,学生利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例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3倍,它是几边形?

  随堂练*

  1.一个多边形的外角都等于60°,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

  2.右图是三个不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成的无缝隙、不重叠的图形的一部分,这种多边形是几边形?为什么?

  挑战自我:

  1.在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中,最多能有几个钝角?最多能有几个锐角?

  2.在n边形的n个内角中,最多能有几个钝角?最多能有几个锐角?

  挑战自我的2个问题,对于新授课上的学生而言,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之前不管是多边形的内角和还是外角和,基本上都是利用等式,从“正向”解决的。而这里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简单的不等式知识和“反证”的思想,对于初次接触这些的学生而言,难度是比较大的。教师要注意讲解的方式方法。

  第五环节 课时小结(3分钟,学生加深记忆)

  多边形的外角及外角和的定义;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在探求过程中我们使用了观察、归纳的数学方法,并且运用了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题4.11

  A组(优等生)第1,2,3题

  B组(中等生)1、2

  C组(后三分之一生)1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2

  1

  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边形定义的理解;多边形内 角和公式的推导;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引 入新(3分钟,学生思考问题,入)

  1.多媒 体展示蜂窝,教师结合图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多 边形.

  2.工人师傅锯桌面:一个四边形的桌面,用锯子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第二环节 概念形成(5分钟,学生理解定义)

  1.借助多媒体显示一多边形,学生类比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对多边形定义、并表示出相应的元素.

  2.教师再给出严格规范的定义,特别借助学具说明“在*面内” 的必要性.此外,说明正多边形的定义以及多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

  第三环节 实验探究(12分钟,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内角和)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那么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从四边形开始研究. 1 . c o m

  活动一:利用四边形探索四边形内角和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索进程并适当点拨.)

  (生思考后交流,把不同 的方案在纸上完成.)

  ……(组 间交流,教师展示几种方法)

  教师帮助学生反思:在刚才的探索活动中,大家有不同的方法求四边形的内角和,这些看似不同的方法有没有相似之处?

  进而引导 学生得出:我们是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三角形,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 1 80°,求出四边形内角和为360°,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提出新的探索活动。

  活动二:探索五边形内角和

  (要求: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第四环节 思维升华(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算)

  教学过程:

  探索n边形内角和,并试着说明理由

  (结合出示的图表从代数角度猜测公式,并从几何意义加以解读)

  n边形的内角和=(n—2)180°

  正n边形的一个内角= =

  第五环节 能力 拓展(12分钟,学生抢答)

  抢答题:

  1.正八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 .

  2.已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9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_.

  3.一个多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是15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

  应用发散:

  4.如图所示的模板,按规定,AB,CD的延长线相交成80°的角,因交点不在板上,不便测量,质检员测得∠BAE=122°,∠DCF=155°.如果你是质检员,如何知道模板是否合格?为什么?

  5.小明有一个设想: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要是能设计一个内角和是2008°的多边形花坛该多有意义啊!小明的这个想法能实现吗?

  第六环节 时小结:(3分钟,学生填表)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本节内容和同学们的表现做一小结,然后每位学生利用活动评价表进行自我量化考核,并于下反馈给老师

  第七环节 布置作业: *题4、10

  A组(优等生)1;思考题:一个多边形去掉一个内角后形成的多边形内角和为 1800°,你能求出原多边形的边数吗?

  B 组(中等生)1

  C组(后三分之一生)1

  教学反思: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内角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

  3.通过将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过程体验,初步认识"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1.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难点:多边形内角和的推导

  3.关键:.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

  【教具准备】三角板、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问题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中,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一个五边形的所有角相加等于多少度?一个学生马上能回答,你们能吗?

  2、教具演示:将一个五边形沿对角线剪开,能分割成几个三角形?

  你能说出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点题)意图:利用抢答问题和教具演示,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注意力

  二、探索研究学会新知

  1、回顾旧知,引出问题: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外角和等于____________

  (2)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

  2、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1)学生思考,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叙述对四边形内角和的认识(第一二组通过测量相加,第三四组通过画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回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内角和,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以四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探索多边形的突破口。

  (3)引导学生用"分割法"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一:连接一条对角线,分成2个三角形:

  180°+180°=360°

  从简单的思维方式发散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分割"问题,并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备注方法二:在四边形内部任取一点,与顶点连接组成4个三角形.

  180°×4-360°=360°

  3、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问题,提出阶梯式的问题:

  你能尝试用上面的方法一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吗?(第一二组)

  你能尝试用上面的方法一求出六边形的内角和吗?(第三,四组)那么n边形呢?完成后填表:

  n边形3456...n分成三角形的个数1234...n-2内角和...4、及时运用,掌握新知:

  (1)一个八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_____度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度,这个多边形是_____边形

  (3)一个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是________,那么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是_________

  通过学生动手去用分割法求五(六)边形的内角和,从简单到复杂,从而归纳出n边形的内角和

  三、点例透析

  运用新知例题:想一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呢?

  四、应用训练强化理解

  4、第83页练*1和2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五、知识回放

  课堂小结提问方式: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是通过转化为三角形

  六、作业练*

  1、书面作业:

  2、课外练*: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把握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

  2.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练*点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象站的实例,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2.通过推导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对学生渗透化归思想.

  3.会根据比较简单的条件画出指定的四边形.

  4.讲解四边形外角概念和外角定理时,联系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对学生渗透类比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熟悉到这些四边形都是常见的,研究他们都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新知识的爱好.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数学,渗透统一美,应用美.

  二、学法引导

  类比、观察、引导、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四边形及其有关概念;熟练推导四边形外角和这一结论,并用此结论解决与四边形内外角有关计算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四边形的有关概念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

  3.疑点及解决办法:四边形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面内”,而三角形的定义中就没有呢?根据指定条件画四边形,关键是要分析好作图的顺序,一般先作一个角.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

  投影仪、胶片、四边形模型、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入新课,学生观察图形,类比三角形知识导出四边形有关概念;师生共同推导四边形内角和的定理,学生巩固内角和定理和应用;共同分析探索外角和定理,学生阅读相关材料.

  第一课时

  七、教学步骤

  复*引入

  在小学里已经对四边形、长方形、*形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但还很肤浅,这一章我们将比较系统地学*各种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有关四边形的知识解决一些新问题.

  引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课前画好的教材中p119的图.

  师问:在上图中你能把知道的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梯形找出来吗?(启发学生找上述图形,最后教师用彩色笔勾出几个图形).

  讲解新课

  1.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结合图形讲解四边形,四边形的边、顶点、角,凸四边形,四边形的对角线(同时学生在书上画出上述概念),讲解这些概念时:

  (1)要结合图形.

  (2)要与三角形类比.

  (3)讲清定义中的关键词语.如四边形定义中要说明为什么加上“同一*面内”而三角形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加“同一*面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一定在同一*面内,而四个点有可能不在同一*面内,如图4—2中的点.我们现在只研究*面图形,故在定义中加上“在同一*面内”的限制).

  (4)强调四边形对角线的作用,作为四边形的一种常用的辅助线,通过它可以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来解(渗透化归思想),并观察图4-3用对角线分成的这些三角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5)强调四边形的表示方法,一定要按顶点顺序书写四边形如图4—1.

  (6)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凸四边形时,一定要按照定义的要求把每一边都延长后再下结论如图4-4,图4-5.

  2.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教师问:

  (1)在图4-3中对角线ac把四边形abcd分成几个三角形?

  (2)在图4-6中两条对角线ac和bd把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3)若在四边形abcd如图4-7内任取一点o,从o向四个顶点作连线,把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我们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就等于:

  ①2×180°=360°如图4—6;

  ②4×180°-360°=360°如图4-7.

  例1已知:如图4—8,直线于b、于c.

  求证:(1) ; (2) 。

  本例题是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实际上它证实了两边相互垂直的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的关系,何时用相等,何时用互补,假如需要应用,作两三步推理就可以证出.

  总结、扩展

  1.四边形的有关概念.

  2.四边形对角线的作用.

  3.四边形内角和定理.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28中1(1)、2、 3.

  九、板书设计

  四边形有关概念

  四边形内角和

  例1

  十、随堂练*

  教材p122中1、2、3.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案5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学目标定位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而确定,即:七年级的学生对身边有趣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一些有规律的问题有探求的欲望,有很强的表现欲,同时又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表达的能力。因此,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并熟练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数学特征,获得数学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和简单推理,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励学生的学*热情,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使他们有自信心,激发学生乐于合作交流意识和独立思考的*惯。。

  2、教学重、难点定位

  教学重点是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得出和应用。

  教学难点是探索和归纳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联系及应用

  本节课是以三角形的知识为基础,仿照三角形建立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因此

  多边形的边、内角、内角和等等都可以同三角形类比。通过这节课的学*,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把复杂化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而多边形在工程技术和实用图案等方面有许多的实际应用,下一节*面镶嵌就要用到,让学生接触一些多边形的实例,可以加深对它的概念以及性质的理解。

  三、教学诊断分析

  学生对三角形的知识都已经掌握。让学生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一个定值,猜想四边形的内角和也是一个定值,这是学生很容易理解的地方。由几个特殊的四边形的内角和出发,譬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可知如果四边形的内角和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是360°。要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这个结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来度量。让学生动手探索实践,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度量会有误差"。发现问题后接着引导学生联想对角线的作用,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就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让学生从特殊四边形的内角和联想一般四边形的内角和,并在思想上引导,学*将新问题化归为已有结论的思想方法,这里学生都容易理解。课堂教学设计中,在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和七边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动手实践,设置探究活动二,为了让学生拓宽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这个活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稍微有些难度,但学生可根据自己本身的特点来加以补充和完善。在教学设计中,要求根据小组选择的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首先,小组内各个成员对所选择的方法要了解,能够把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再者,小组内各个成员需要分工协作,才能够顺利的把任务完成;最后,学生还需要把自己的思维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

  四、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学生的手,**学生的大脑,**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

  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探究活动在本次教学设计中占了非常大的比例,探究活动一设置目的让学生动手实践,并把新知识与学过的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探究活动二设置目的让学生拓宽思路,为放开书本的束缚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情推理的意识。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懂得数学内容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特点。练*活动的设计,目的一检查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目的二凸现小组合作的特点,并促进学生情感交流。

  以上是我对《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设计说明。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2)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优选【十】份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1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操作简单又相对准确?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面镶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能力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学生的手,**学生的大脑,**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程序设计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尝试练*应用新知↓归纳总结形成体系↓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2、教学过程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

  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

  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

  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操作简单又相对准确?

  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1)问题:用刚才类似的方法,你能算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叙述结论。

  (2)问题:依此类推,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从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到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乃至n边形,通过增强图形的复杂性,让学生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4应用新知尝试练*

  (1)想一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材88页例1)。

  (2)算一算

  ①教材89页练*1、2。

  ②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③五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呢?

  (3)读一读先让学生阅读教材89页最后两段内容,然后我再用课件展示。通过做例题和练*来巩固新知识。先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求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我提出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这两段是新增加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增加对任意多边形外角和理解与认识。这样处理,注重教材阅读学*,同时用课件演示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5归纳总结形成体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现在你能解决数学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吗?你知道为什么能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了吗?

  (2)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问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惯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6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我制作了A、B、C、D四组不同的电子试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自检掌握情况。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他们在做练*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

  在每组试卷中,大部分选自教材的练*题。另外,我还另增加了1个思考题,实际上是对证明四边形内角和方法的补充,主要是通过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复*旧知识,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再次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五、评价分析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学*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2、关于教材处理本教案设计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改变:

  ①将教材例1作为练*中的“想一想”,由学生自已尝试解答;

  ②将例2中的求“六边形”的外角和,改为练*中的“算一算”,先让学生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这样处理仍然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学*变“被动”为“主动”。

  ③作业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这样,在情感上,本节课学生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可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面镶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能力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xxx学生的手,xxx学生的大脑,xxx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程序设计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尝试练*应用新知↓归纳总结形成体系↓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2、教学过程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xxx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

  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

  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

  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操作简单又相对准确?

  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1)问题:用刚才类似的方法,你能算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先xxx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叙述结论。

  (2)问题:依此类推,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从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到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乃至n边形,通过增强xxx形的复杂性,让学生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4应用新知尝试练*

  (1)想一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材88页例1)。

  (2)算一算

  ①教材89页练*1、2。

  ②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③五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呢?

  (3)读一读先让学生阅读教材89页最后两段内容,然后我再用课件展示。通过做例题和练*来巩固新知识。先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求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我提出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这两段是新增加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增加对任意多边形外角和理解与认识。这样处理,注重教材阅读学*,同时用课件演示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5归纳总结形成体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现在你能解决数学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吗?你知道为什么能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了吗?

  (2)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问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惯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6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我制作了A、B、C、D四组不同的电子试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自检掌握情况。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他们在做练*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

  在每组试卷中,大部分选自教材的练*题。另外,我还另增加了1个思考题,实际上是对证明四边形内角和方法的补充,主要是通过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复*旧知识,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再次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五、评价分析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xxx思考的*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xxx,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学*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2、关于教材处理本教案设计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改变:

  ①将教材例1作为练*中的“想一想”,由学生自已尝试解答;

  ②将例2中的求“六边形”的外角和,改为练*中的“算一算”,先让学生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这样处理仍然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学*变“被动”为“主动”。

  ③作业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这样,在情感上,本节课学生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可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钱场中学的陈芬老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面镶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能力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学生的手,**学生的大脑,**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

  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

  2、教学过程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2、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

  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

  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

  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操作简单又相对准确?

  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探究

  得出结论(1)问题:用刚才类似的方法,你能算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叙述结论。

  (2)问题:依此类推,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

  从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到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乃至n边形,通过增强图形的复杂性,让学生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

  4、应用新知

  尝试练*(1)想一想: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材88页例1)。

  (2)算一算

  ①教材89页练*1、2。

  ②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③五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呢?

  (3)读一读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89页最后两段内容,然后我再用课件展示。

  通过做例题和练*来巩固新知识。

  先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求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我提出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这两段是新增加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增加对任意多边形外角和理解与认识。这样处理,注重教材阅读学*,同时用课件演示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5、归纳总结

  形成体系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现在你能解决数学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吗?你知道为什么能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了吗?

  (2)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问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惯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6、分组竞赛

  升华情感我制作了A、B、c、D四组不同的电子试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自检掌握情况。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他们在做练*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

  在每组试卷中,大部分选自教材的练*题。另外,我还另增加了1个思考题,实际上是对证明四边形内角和方法的补充,主要是通过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复*旧知识,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再次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五、评价分析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学*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2、关于教材处理

  本教案设计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改变:

  ①将教材例1作为练*中的“想一想”,由学生自已尝试解答;

  ②将例2中的求“六边形”的外角和,改为练*中的“算一算”,先让学生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这样处理仍然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学*变“被动”为“主动”。

  ③作业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这样,在情感上,本节课学生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可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5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第二课时。我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深化,是后面学*多边形镶嵌的基础,也是今后学*空间几何的基础,学好多边形内角和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探索客观世界中不同形状物体存在的一般规律打下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情分析

  1、我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自小独立性较强,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喜欢合作讨论,对数学学*有较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学**惯和学*方式较好。

  2、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此之前学生对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内角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估计学生在探究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时会想到量、拼、分的方法,但是分割“多边形为三角形”这一过程会是学生学*的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把难点分散,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探索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并能熟练运用。

  【数学思考】

  (1)通过测量,类比,推理等教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1、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热情和求知欲望。

  2、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教学难点】探究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因此,本节课我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增强直观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学生的手,**学生的大脑,**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的主体。

  2、学*方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说教学流程

  1、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景:请学生观察“上海世博园”的宣传视频。

  从“情境认知理论”得知:图文加情境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图文和情境并用可使效率提高到300%。通过观看上海世博园视频,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建筑物的外观抽象成已知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多边形。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因为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关系的根本方法是把多边形转化为多个三角形,因此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有助于解决后面的问题。接下来提出问题,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进入新课内容,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个确定值,引导学生猜想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将有助于本堂课问题的解决,也为后面*题作铺垫。

  2、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1:

  猜一猜:围绕“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很容易猜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议一议: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这个环节学生可能出现“度量”、“剪拼”、“作辅助线”等等甚至更多的方法。为此我又抛出问题:五、六、七边形的内角和怎么求?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然过渡到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同时也要告诉学生在测量和剪拼活动中可能会产生误差,由此感受到作辅助线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必要性。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推理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形式,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电脑演示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想一想:这些分法有什么异同点?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分割的关键在于公共点的选取,并演示公共点在图形内、外、顶点处。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这是数学学*中的一种常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活动2:

  做一做:选一种你喜欢的上述分割的方法,类比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方法求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的内角和,让学生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通过增加图形的复杂性,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方法的理解,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上节课我们学*了多边形的对角线,我们来看对角线与多边形的边数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之间有什么关系?

  议一议:

  问题1:对比上面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你能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

  问题2:能否采用不同的分割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3: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活动3:

  想一想:采取表格的形式,首先请学生找出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个数,再根据三角形个数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分析并展示自己发现的规律,要求用已“探究”的不同多边形来有条理地发现和概括出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之间的关系,水到渠成地归纳、类比推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根据本组探究过程填写下面表格的第二、三、四列,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尝试完成第五列n边形的探究。

  由于学生不熟悉完全归纳法,采取表格的形式使归纳更富条理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我又鲜明的指出:N表示什么?

  但是学生有可能出现其它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由四边形内角和求五边形内角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再求六边形内角和,依次类推,边数每增加1条内角和就增加180°。但是这种方法给活动3公式的得出带来困难。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能力。

  练一练: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我特地设计了一组(5个)即时抢答题,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当堂训练、独立计算,并根据学生都喜好竞赛的`特点,采用抢答式完成。运用所学公式解决问题并巩固、理解、记忆公式。

  抢答:

  (1)过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有10条对角线,则这是边形。

  (2)过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则这是边形。

  (3)多边形的内角和随着边数的增加而,边数增加一条时它的内角和增加度。

  (4)十二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度。

  (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度,那么这个多边形是边形。

  3、环节三:例题讲解,知识巩固

  在此,我设计了2个例题,并对教科书上的例题作了较小的改动,书上的例1简略讲解,这个例题就是对四边形的内角和的简单应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对于例2我把书后面的85页*题第9题变成例题,这一道题目具有较好的典型性,特别是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正五边形等相关知识。

  4、环节四:分组竞赛、情感升华

  (1)智慧大比拼

  内容:P87的练*分成2类。

  通过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本节知识。

  (2)拓展探究

  内容:用一把剪刀,将一张正方形卡片一个角截去,剩下的卡片是一个几边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

  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每一种截取情况,根据不同截法得出不同结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讨、勇于创新。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成功的喜悦。

  (3)情系世博

  内容:20xx年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小明为了纪念这一特殊年号,他想用2010°设计一个多边形,他的愿望能实现吗?

  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释小明的设想能否实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5、环节五:畅所欲言、分享成果

  请学生谈自己学*过程中的收获,并整理自己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回味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惯,同时也是给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表现的机会,这也是给教者本身一个反思提高的机会。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6、环节六:布置作业、课后提升

  (1)*题7.3第2题、第4题。

  (2)选做题:用另外两种作辅助线的方法证明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采用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水*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及成就感,从而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评价分析

  评价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手段和结果,它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课程对课程的评价应把握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实践中我打算在课堂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在学*中各种能力〈如表达、想象、动手、思维、自学能力等〉的发展情况。

  2、评价学*过程中的创新表现。

  3、评价在学*过程中对身边事物、社会现实的关注程度。

  评价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最终结果,要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和进取心为目的,使其产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并体现教师的示范作用,突出本堂课的重难点,及主要的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

  多边形的内角和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这节课“教什么”和“怎么教”,并且阐明了“为什么要这样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6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第二课时。我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深化,是后面学*多边形镶嵌的基础,也是今后学*空间几何的基础,学好多边形内角和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探索客观世界中不同形状物体存在的一般规律打下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情分析

  1、我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自小独立性较强,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喜欢合作讨论,对数学学*有较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学**惯和学*方式较好。

  2、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此之前学生对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内角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估计学生在探究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时会想到量、拼、分的方法,但是分割“多边形为三角形”这一过程会是学生学*的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把难点分散,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探索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并能熟练运用。

  【数学思考】

  (1)通过测量,类比,推理等教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1、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热情和求知欲望。

  2、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教学难点】探究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因此,本节课我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增强直观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学生的手,**学生的大脑,**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的主体。

  2.学*方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说教学流程

  1、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景:请学生观察“上海世博园”的宣传视频。

  从 “情境认知理论”得知:图文加情境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图文和情境并用可使效率提高到300%。通过观看上海世博园视频,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建筑物的外观抽象成已知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多边形。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因为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关系的根本方法是把多边形转化为多个三角形,因此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有助于解决后面的问题。接下来提出问题,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进入新课内容,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个确定值,引导学生猜想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将有助于本堂课问题的解决,也为后面*题作铺垫。

  2、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1:

  猜一猜:围绕“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很容易猜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议一议: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这个环节学生可能出现“度量” 、“剪拼”、“作辅助线” 等等甚至更多的方法。为此我又抛出问题:五、六、七边形的内角和怎么求?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然过渡到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同时也要告诉学生在测量和剪拼活动中可能会产生误差,由此感受到作辅助线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必要性。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推理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形式,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电脑演示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想一想:这些分法有什么异同点?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分割的关键在于公共点的选取,并演示公共点在图形内、外、顶点处。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这是数学学*中的一种常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活动2:

  做一做:选一种你喜欢的上述分割的方法,类比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方法求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的内角和,让学生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通过增加图形的复杂性,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方法的理解,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上节课我们学*了多边形的对角线,我们来看对角线与多边形的边数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之间有什么关系?

  议一议:

  问题1:对比上面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你能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

  问题2:能否采用不同的分割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3: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活动3:

  想一想:采取表格的形式,首先请学生找出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个数,再根据三角形个数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分析并展示自己发现的规律,要求用已“探究”的不同多边形来有条理地发现和概括出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之间的关系,水到渠成地归纳、类比推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根据本组探究过程填写下面表格的第二、三、四列,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尝试完成第五列n边形的探究。

  由于学生不熟悉完全归纳法,采取表格的形式使归纳更富条理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我又鲜明的指出:N表示什么?

  但是学生有可能出现其它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由四边形内角和求五边形内角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再求六边形内角和,依次类推,边数每增加1条内角和就增加 180°。但是这种方法给活动3公式的得出带来困难。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能力。

  练一练: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我特地设计了一组(5个)即时抢答题,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当堂训练、独立计算,并根据学生都喜好竞赛的特点,采用抢答式完成。运用所学公式解决问题并巩固、理解、记忆公式。

  抢答:

  (1)过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有10条对角线,则这是 边形.

  (2)过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则这是 边形.

  (3)多边形的内角和随着边数的增加而 ,边数增加一条时它的内角和增加 度。

  (4)十二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度。

  (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度,那么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

  3、环节三:例题讲解,知识巩固

  在此,我设计了2个例题,并对教科书上的例题作了较小的改动,书上的例1简略讲解,这个例题就是对四边形的内角和的简单应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对于例2我把书后面的85页*题第9题变成例题,这一道题目具有较好的典型性,特别是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正五边形等相关知识。

  4、环节四:分组竞赛、情感升华

  (1)智慧大比拼

  内容:P87的练*分成2类。

  通过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本节知识。

  (2)拓展探究

  内容:用一把剪刀,将一张正方形卡片一个角截去,剩下的卡片是一个几边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

  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每一种截取情况,根据不同截法得出不同结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讨、勇于创新。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成功的喜悦。

  (3)情系世博

  内容:20xx年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小明为了纪念这一特殊年号,他想用20xx°设计一个多边形,他的愿望能实现吗?

  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释小明的设想能否实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5、环节五:畅所欲言、分享成果

  请学生谈自己学*过程中的收获,并整理自己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回味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惯,同时也是给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表现的机会,这也是给教者本身一个反思提高的机会。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6、环节六:布置作业、课后提升

  (1)*题7.3第2题、第4题。

  (2)选做题:用另外两种作辅助线的方法证明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采用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水*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及成就感,从而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评价分析

  评价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手段和结果,它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课程对课程的评价应把握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实践中我打算在课堂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在学*中各种能力〈如表达、想象、动手、思维、自学能力等〉的发展情况。

  2、评价学*过程中的创新表现。

  3、评价在学*过程中对身边事物、社会现实的关注程度。

  评价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最终结果,要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和进取心为目的,使其产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并体现教师的示范作用,突出本堂课的重难点,及主要的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

  多边形的内角和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这节课“教什么”和“怎么教”,并且阐明了“为什么要这样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7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已经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对内角和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对于学*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已经成熟,学生参加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所以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是切实可行的。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六节《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上册多边形相关知识的延展和升华,并且在探索学*过程中又与三角形相联系,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为后边的知识做了铺垫,联系性比较强,特别是教材中设计了现实情境,“想一想”,“议一议”等内容,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在编写意图上,编者强调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归纳等过程,回归多边形的几何特征,而不是硬背公式,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多边形定义的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分成七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概念形成。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

  第四环节:思维升华。

  第五环节:能力拓展。

  第六环节:课时小结。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蜂窝,教师结合图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多边形。

  2、工人师傅锯桌面:一个四边形的桌面,用锯子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目的:

  1、通过现实情境的展示,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起进一步学*的兴趣。

  2、把学生的注意力自然的引入研究方向,为课题的研究做铺垫。

  第二环节 概念形成

  1、借助多媒体显示一多边形,学生类比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对多边形定义、并表示出相应的元素。

  2、教师再给出严格规范的定义,特别借助学具说明“在*面内”的必要性、此外,说明正多边形的定义以及多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

  目的:

  1、对于边角这些能在图形中识别而又不要求学生掌握的描述性定义,采取学生类比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来归纳,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2、借助于自制的直观教具,说明多边形定义中“在*面内”这一条件,易于学生理解,化解了难点。

  第三环节 实验探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那么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从四边形开始研究。

  活动一:利用四边形探索四边形内角和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索进程并适当点拨)

  (生思考后交流,把不同的方案在纸上完成)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8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分两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对本节课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分析

  1、学*任务分析:

  《三角形》这一章章节结构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课题学*镶嵌”。按照传统的教材编写程序,受三角形、多边形、圆顺次展开的限制,这些内容分别设置在不同年级,而新教材是一种专题式设计,以内角和为主题,先三角形内角和,再顺势推广到多边形内角和,最后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镶嵌。这样看来“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就起到了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桥梁作用。在前一节已经学*了多边形以及多边形的对角线、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三角形是多边形的一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和特殊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内角和,所以这节课很适合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多边形内角和公式。适合采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七年级学生大约十二三岁,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厌倦,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容易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愿望。

  (2)学生对即将学*的内容的知识关联区: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此之前学生对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内角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估计学生在探究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时会想到量、拼、分的方法,但是分割多边形为三角形这一过程会是学生学*的难点,所以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把难点分散,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设计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数学思考:

  1、经历归纳、猜想、推理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方法。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

  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热情和求知欲望。同时,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

  三、课堂结构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拓展与探究、反思与作业五个环节。

  四、教学媒体设计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直观的东西更容易接受,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这一教学媒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学*愿望,并且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帮助。另外利用实物展台可以节省时间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

  我设计了两个情景:

  情景一:演示显示生活中的各种多边形模型,直接引出课题:您想知道任意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探讨多边形的内角和。直接导入,简洁明快,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学*状态。

  情景二:抛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学生积极动脑回顾并回答,目的是建立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后继问题的解决。也易于学生接受。

  2、建立模型:

  活动1:

  猜一猜: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引导学生从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很容易猜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议一议: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学生的度量过程可能会产生误差,所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易于学生理解

  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

  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推理能力。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形式,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然后由各小组成员汇报探索的思路与方法,讲明理由。此环节为了节省学生在黑板前重新画xxx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利用实物展台展示xxx形,亮出观点,鼓励学生接受别人观点的同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想一想:这些分法有什么异同点。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鼓励。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这是数学学*中的一种常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活动2:

  选一种你喜欢的上述分割的方法,求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先xxx思考,再分组活动。教师深入小组,参与小组活动,及时了解学生探索的情况。然后由各小组成员利用实物展台汇报探索的思路与方法,讲明理由。通过增加xxx形的复杂性,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方法的理解,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同时,在四边形的基础上,探索连续整数边数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间的关系。为活动3归纳n边形的内角和准备素材。让学生选择一种方法求内角和的目的也是为活动3奠定基础,便于公式的总结。但是还是有可能出现其它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由四边形内角和求五边形内角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再求六边形内角和,依次类推,但是这种方法给活动3公式的得出带来困难。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能力。

  活动3:

  想一想、议一议:n边形的内角和怎样表示呢?学生xxx思考的基础上分组活动,解决问题。也有可能出现刚才那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因势利导,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学生可能会归纳总结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以下不同形式的公式

  ①(n―2)180° ②180°n―360° ③180°(n―1)― 180°

  通过任意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索,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体会数形间的联系,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推理过程和数学思考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3、解释与应用

  (1)智慧大比拼。通过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本节知识。目的是检验学*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的积极性,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情系奥运。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释小明的设想能否实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4、拓展与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每一种截取情况,根据不同截法得出不同结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讨、勇于创新。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成功的喜悦。

  5、反思与作业

  请学生谈自己学*过程中的收获,并整理自己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回味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惯,同时也是给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表现的机会,这也是给教者本身一个反思提高的机会。

  分层次留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上都有收获和进步。

  六、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学*水*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xxx思考;是否富于想象;是否敢于否定;是否兴趣浓厚;是否善于合作;能否主动探索;能否自由表达。

  学生学*效果评价:通过解释与应用,拓展与探究两个环节初步了解部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通过分层次作业,三天后进行的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对教学中的疏漏进行弥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反馈,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难度问题,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反馈和评价。另外,通过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现,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反思。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9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面镶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能力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学生的手,**学生的大脑,**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程序设计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尝试练*应用新知↓归纳总结形成体系↓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2、教学过程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

  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

  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

  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操作简单又相对准确?

  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1)问题:用刚才类似的方法,你能算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叙述结论。

  (2)问题:依此类推,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从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到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乃至n边形,通过增强图形的复杂性,让学生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4应用新知尝试练*

  (1)想一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材88页例1)。

  (2)算一算

  ①教材89页练*1、2。

  ②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③五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呢?

  (3)读一读先让学生阅读教材89页最后两段内容,然后我再用课件展示。通过做例题和练*来巩固新知识。先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求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我提出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这两段是新增加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增加对任意多边形外角和理解与认识。这样处理,注重教材阅读学*,同时用课件演示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5归纳总结形成体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现在你能解决数学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吗?你知道为什么能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了吗?

  (2)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问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惯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6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我制作了A、B、C、D四组不同的电子试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自检掌握情况。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他们在做练*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

  在每组试卷中,大部分选自教材的练*题。另外,我还另增加了1个思考题,实际上是对证明四边形内角和方法的补充,主要是通过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复*旧知识,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再次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五、评价分析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学*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2、关于教材处理本教案设计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改变:

  ①将教材例1作为练*中的“想一想”,由学生自已尝试解答;

  ②将例2中的求“六边形”的外角和,改为练*中的“算一算”,先让学生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这样处理仍然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学*变“被动”为“主动”。

  ③作业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这样,在情感上,本节课学生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可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10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分两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对本节课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分析

  1、学*任务分析:

  《三角形》这一章章节结构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课题学*镶嵌”。按照传统的教材编写程序,受三角形、多边形、圆顺次展开的限制,这些内容分别设置在不同年级,而新教材是一种专题式设计,以内角和为主题,先三角形内角和,再顺势推广到多边形内角和,最后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镶嵌。这样看来“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就起到了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桥梁作用。在前一节已经学*了多边形以及多边形的对角线、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三角形是多边形的一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和特殊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内角和,所以这节课很适合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多边形内角和公式。适合采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七年级学生大约十二三岁,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厌倦,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容易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愿望。

  (2)学生对即将学*的内容的知识关联区: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此之前学生对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内角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估计学生在探究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时会想到量、拼、分的方法,但是分割多边形为三角形这一过程会是学生学*的难点,所以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把难点分散,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设计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数学思考:

  1、经历归纳、猜想、推理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方法。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

  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热情和求知欲望。同时,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

  三、课堂结构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拓展与探究、反思与作业五个环节。

  四、教学媒体设计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直观的东西更容易接受,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这一教学媒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学*愿望,并且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帮助。另外利用实物展台可以节省时间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

  我设计了两个情景:

  情景一:演示显示生活中的各种多边形模型,直接引出课题:您想知道任意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探讨多边形的内角和。直接导入,简洁明快,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学*状态。

  情景二:抛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学生积极动脑回顾并回答,目的是建立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后继问题的解决。也易于学生接受。

  2、建立模型:

  活动1:

  猜一猜: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引导学生从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很容易猜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议一议: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学生的度量过程可能会产生误差,所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易于学生理解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推理能力。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形式,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然后由各小组成员汇报探索的'思路与方法,讲明理由。此环节为了节省学生在黑板前重新画图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图形,亮出观点,鼓励学生接受别人观点的同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想一想:这些分法有什么异同点。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鼓励。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这是数学学*中的一种常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活动2:

  选一种你喜欢的上述分割的方法,求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活动。教师深入小组,参与小组活动,及时了解学生探索的情况。然后由各小组成员利用实物展台汇报探索的思路与方法,讲明理由。通过增加图形的复杂性,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方法的理解,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同时,在四边形的基础上,探索连续整数边数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间的关系。为活动3归纳n边形的内角和准备素材。让学生选择一种方法求内角和的目的也是为活动3奠定基础,便于公式的总结。但是还是有可能出现其它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由四边形内角和求五边形内角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再求六边形内角和,依次类推,但是这种方法给活动3公式的得出带来困难。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能力。

  活动3:

  想一想、议一议:n边形的内角和怎样表示呢?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活动,解决问题。也有可能出现刚才那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因势利导,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学生可能会归纳总结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以下不同形式的公式

  ①(n—2)180° ②180°n—360° ③180°(n—1)— 180°

  通过任意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索,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体会数形间的联系,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推理过程和数学思考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3、解释与应用

  (1)智慧大比拼。通过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本节知识。目的是检验学*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给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的积极性,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情系奥运。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释小明的设想能否实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4、拓展与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每一种截取情况,根据不同截法得出不同结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讨、勇于创新。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成功的喜悦。

  5、反思与作业

  请学生谈自己学*过程中的收获,并整理自己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回味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惯,同时也是给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表现的机会,这也是给教者本身一个反思提高的机会。

  分层次留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上都有收获和进步。

  六、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学*水*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独立思考;是否富于想象;是否敢于否定;是否兴趣浓厚;是否善于合作;能否主动探索;能否自由表达。

  学生学*效果评价:通过解释与应用,拓展与探究两个环节初步了解部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通过分层次作业,三天后进行的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对教学中的疏漏进行弥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反馈,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难度问题,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反馈和评价。另外,通过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现,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反思。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3)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精选五篇)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面镶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能力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学生的手,**学生的大脑,**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程序设计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尝试练*应用新知↓归纳总结形成体系↓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2、教学过程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

  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

  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

  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操作简单又相对准确?

  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1)问题:用刚才类似的方法,你能算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叙述结论。

  (2)问题:依此类推,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从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到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乃至n边形,通过增强图形的复杂性,让学生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4应用新知尝试练*

  (1)想一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材88页例1)。

  (2)算一算

  ①教材89页练*1、2。

  ②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③五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呢?

  (3)读一读先让学生阅读教材89页最后两段内容,然后我再用课件展示。通过做例题和练*来巩固新知识。先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求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我提出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这两段是新增加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增加对任意多边形外角和理解与认识。这样处理,注重教材阅读学*,同时用课件演示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5归纳总结形成体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现在你能解决数学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吗?你知道为什么能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了吗?

  (2)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问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惯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6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我制作了A、B、C、D四组不同的电子试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自检掌握情况。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他们在做练*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

  在每组试卷中,大部分选自教材的练*题。另外,我还另增加了1个思考题,实际上是对证明四边形内角和方法的补充,主要是通过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复*旧知识,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再次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五、评价分析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学*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2、关于教材处理本教案设计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改变:

  ①将教材例1作为练*中的“想一想”,由学生自已尝试解答;

  ②将例2中的求“六边形”的外角和,改为练*中的“算一算”,先让学生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这样处理仍然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学*变“被动”为“主动”。

  ③作业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这样,在情感上,本节课学生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可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钱场中学的陈芬老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面镶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能力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学生的手,**学生的大脑,**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

  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

  2、教学过程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2、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

  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

  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

  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操作简单又相对准确?

  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探究

  得出结论(1)问题:用刚才类似的方法,你能算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叙述结论。

  (2)问题:依此类推,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

  从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到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乃至n边形,通过增强图形的复杂性,让学生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

  4、应用新知

  尝试练*(1)想一想: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材88页例1)。

  (2)算一算

  ①教材89页练*1、2。

  ②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③五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呢?

  (3)读一读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89页最后两段内容,然后我再用课件展示。

  通过做例题和练*来巩固新知识。

  先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求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我提出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这两段是新增加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增加对任意多边形外角和理解与认识。这样处理,注重教材阅读学*,同时用课件演示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5、归纳总结

  形成体系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现在你能解决数学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吗?你知道为什么能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了吗?

  (2)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问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惯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6、分组竞赛

  升华情感我制作了A、B、c、D四组不同的电子试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自检掌握情况。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他们在做练*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

  在每组试卷中,大部分选自教材的练*题。另外,我还另增加了1个思考题,实际上是对证明四边形内角和方法的补充,主要是通过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复*旧知识,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再次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五、评价分析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学*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2、关于教材处理

  本教案设计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改变:

  ①将教材例1作为练*中的“想一想”,由学生自已尝试解答;

  ②将例2中的求“六边形”的外角和,改为练*中的“算一算”,先让学生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这样处理仍然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学*变“被动”为“主动”。

  ③作业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这样,在情感上,本节课学生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可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3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第二课时。我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深化,是后面学*多边形镶嵌的基础,也是今后学*空间几何的基础,学好多边形内角和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探索客观世界中不同形状物体存在的一般规律打下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情分析

  1、我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自小独立性较强,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喜欢合作讨论,对数学学*有较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学**惯和学*方式较好。

  2、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此之前学生对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内角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估计学生在探究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时会想到量、拼、分的方法,但是分割“多边形为三角形”这一过程会是学生学*的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把难点分散,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探索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并能熟练运用。

  【数学思考】

  (1)通过测量,类比,推理等教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1、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热情和求知欲望。

  2、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教学难点】探究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因此,本节课我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增强直观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学生的手,**学生的大脑,**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的主体。

  2.学*方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说教学流程

  1、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景:请学生观察“上海世博园”的宣传视频。

  从 “情境认知理论”得知:图文加情境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图文和情境并用可使效率提高到300%。通过观看上海世博园视频,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建筑物的外观抽象成已知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多边形。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因为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关系的根本方法是把多边形转化为多个三角形,因此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有助于解决后面的问题。接下来提出问题,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进入新课内容,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个确定值,引导学生猜想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将有助于本堂课问题的解决,也为后面*题作铺垫。

  2、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1:

  猜一猜:围绕“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很容易猜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议一议: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这个环节学生可能出现“度量” 、“剪拼”、“作辅助线” 等等甚至更多的方法。为此我又抛出问题:五、六、七边形的内角和怎么求?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然过渡到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同时也要告诉学生在测量和剪拼活动中可能会产生误差,由此感受到作辅助线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必要性。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推理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形式,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电脑演示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想一想:这些分法有什么异同点?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分割的关键在于公共点的选取,并演示公共点在图形内、外、顶点处。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这是数学学*中的一种常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活动2:

  做一做:选一种你喜欢的上述分割的方法,类比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方法求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的内角和,让学生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通过增加图形的复杂性,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方法的理解,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上节课我们学*了多边形的对角线,我们来看对角线与多边形的边数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之间有什么关系?

  议一议:

  问题1:对比上面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你能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

  问题2:能否采用不同的分割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3: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活动3:

  想一想:采取表格的形式,首先请学生找出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个数,再根据三角形个数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分析并展示自己发现的规律,要求用已“探究”的不同多边形来有条理地发现和概括出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之间的关系,水到渠成地归纳、类比推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根据本组探究过程填写下面表格的第二、三、四列,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尝试完成第五列n边形的探究。

  由于学生不熟悉完全归纳法,采取表格的形式使归纳更富条理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我又鲜明的指出:N表示什么?

  但是学生有可能出现其它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由四边形内角和求五边形内角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再求六边形内角和,依次类推,边数每增加1条内角和就增加 180°。但是这种方法给活动3公式的得出带来困难。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能力。

  练一练: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我特地设计了一组(5个)即时抢答题,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当堂训练、独立计算,并根据学生都喜好竞赛的特点,采用抢答式完成。运用所学公式解决问题并巩固、理解、记忆公式。

  抢答:

  (1)过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有10条对角线,则这是 边形.

  (2)过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则这是 边形.

  (3)多边形的内角和随着边数的增加而 ,边数增加一条时它的内角和增加 度。

  (4)十二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度。

  (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度,那么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

  3、环节三:例题讲解,知识巩固

  在此,我设计了2个例题,并对教科书上的例题作了较小的改动,书上的例1简略讲解,这个例题就是对四边形的内角和的简单应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对于例2我把书后面的85页*题第9题变成例题,这一道题目具有较好的典型性,特别是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正五边形等相关知识。

  4、环节四:分组竞赛、情感升华

  (1)智慧大比拼

  内容:P87的练*分成2类。

  通过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本节知识。

  (2)拓展探究

  内容:用一把剪刀,将一张正方形卡片一个角截去,剩下的卡片是一个几边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

  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每一种截取情况,根据不同截法得出不同结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讨、勇于创新。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成功的喜悦。

  (3)情系世博

  内容:20xx年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小明为了纪念这一特殊年号,他想用20xx°设计一个多边形,他的愿望能实现吗?

  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释小明的设想能否实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5、环节五:畅所欲言、分享成果

  请学生谈自己学*过程中的收获,并整理自己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回味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惯,同时也是给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表现的机会,这也是给教者本身一个反思提高的机会。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6、环节六:布置作业、课后提升

  (1)*题7.3第2题、第4题。

  (2)选做题:用另外两种作辅助线的方法证明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采用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水*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及成就感,从而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评价分析

  评价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手段和结果,它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课程对课程的评价应把握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实践中我打算在课堂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在学*中各种能力〈如表达、想象、动手、思维、自学能力等〉的发展情况。

  2、评价学*过程中的创新表现。

  3、评价在学*过程中对身边事物、社会现实的关注程度。

  评价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最终结果,要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和进取心为目的,使其产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并体现教师的示范作用,突出本堂课的重难点,及主要的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

  多边形的内角和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这节课“教什么”和“怎么教”,并且阐明了“为什么要这样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4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第八章《多边形》的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 。说课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分析、过程设计和评价分析五个部分。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2、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多边形》,探索的是三角形和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是学生在上学期初步认识和感受空间图形之后的延伸,也为今后进一步学*各种多边形打好基础。

  本节课“多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本章的一个重点,是三角形有关知识的拓展,学*四边形的基础, 公式的运用还充分地体现了图形与客观世界的密切联系。

  3、重点与难点

  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及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公式的得出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推导, 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 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① 识别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及对角线;

  ② 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③ 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内涵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

  ① 培养学生类比归纳、转化的能力;

  ②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和概括的能力。

  思想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数学图形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树立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三、教法分析

  在教法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概括,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能力的关键,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动手操作、交流合作,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过程。

  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演示,更好地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教学,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过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在一个*面内,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固定,一边套上橡皮筋往外拉成一条折线,该折线与三角形的另外两边围成一个什么图形?再把橡皮筋的一边又往外拉,再固定, 又围成什么图形?……不断地向外拉,结果围成什么图形?

  如果上述情况不是往外拉而是往里推,那是什么图形?

  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主题:今天我们来学*多边形的有关知识.

  (板书: 多边形的内角和)。

  因为前面已经学过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引入新知识, 更能引起学生的学*兴趣, 启发思考: 多边形与三角形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呢? 渗透了互为转化的思想。

  2、新课学*:

  (1)基本概念

  我把新课的引入过程作为本节课一条主线,各环节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

  首先告诉学生:我们往外拉得到的这些图形称为凸多边形,你能给往里推得到的多边形起个名字吗?怎样区别这两种图形呢?把凹多边形与凸多边形从分割的角度来区别,指出暂时研究的只是凸多边形。

  帮助学生复*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类比得出四边形、五边形、… n边形的定义,识别多边形的顶点、边及内角,并会表示出一个多边形。

  引入特殊多边形之前, 先欣赏生活中常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图案, 让学生体会数学图形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称这样的多边形为正多边形,说明这种规则的、对称的图形非常重要,为下一节学*用正多边形铺设地板作好铺垫。

  在多边形的对角线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上,应突出它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由于这种特殊的线段,把多

  边形分割成了最基本的图形——三角形,目的是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埋下伏笔。

  (2)知识探究

  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领会其运用,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在知识探究这一部分,我采取以下两个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探究活动1:多边形的对角线

  先让学生画出四边形、五边形所有的对角线,再让三个学生上黑板,分别画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只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的对角线,其余学生则在下面都画出这三种情况,由动脑到动手,在操作中获取知识。

  思考并分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画出几条对角线?②这样的画法把多边形分成了多少个三角形?

  因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就是从对角线和三角形入手的,因此,这两个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引导学生回想课前引入的过程, 图形的转化中对角线有什么作用? 与边数对比,发现什么变化规律,归纳总结出来。

  探究活动2:多边形的内角和

  这既是本节课的重点, 又是难点, 能不能从以上对角线的问题得到启示呢? 为了紧紧扣住主题, 前后呼应. 我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四边形的内角和呢?怎样算出?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用量角器量一量, 或类似求三角形内角和那样剪下来拼一拼, 有的可能马上就看出四边形被一条对角线分成了两个三角形, 它的内角和就是2×180°……在肯定正确的答案和各种想法的同时,让学生寻找出最优办法。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作为第七章第三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再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面镶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样编排易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很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这节课的学*,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2、数学思考:能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能力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学生的手,**学生的大脑,**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的设计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的主体。

  2、活动的开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我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程序设计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尝试练*应用新知↓归纳总结形成体系↓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2、教学过程

  互动环节互动内容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某个多边形所有的角加起来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该多边形是几边形?小明同学仅用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你能吗?

  (2)(演示教具)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引出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利用抢答赛问题以及教具演示实验来提问设疑,学生很容易发问: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可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从而可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注意力,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2)问题: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3)学生思考,并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

  (4)学生分组选代表展示小组的探索成果,师生共同进行评判,对学生找到的不同方法要加以及时肯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①“量”—即先测量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求四个内角的和;

  ②“拼”—即把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周角;

  ③“分”—即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提问:

  ①在“量”、“拼”、“分”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操作简单又相对准确?

  ②我们刚才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作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求结论,易于引起学*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多种分割形式,有利于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1)问题:用刚才类似的方法,你能算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叙述结论。

  (2)问题:依此类推,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从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到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乃至n边形,通过增强图形的复杂性,让学生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同时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4应用新知尝试练*

  (1)想一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材88页例1)。

  (2)算一算

  ①教材89页练*1、2。

  ②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③五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呢?

  (3)读一读先让学生阅读教材89页最后两段内容,然后我再用课件展示。通过做例题和练*来巩固新知识。先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求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我提出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归纳得出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这两段是新增加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增加对任意多边形外角和理解与认识。这样处理,注重教材阅读学*,同时用课件演示更加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5归纳总结形成体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现在你能解决数学知识抢答赛上,王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吗?你知道为什么能用四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拼成一块无空隙的纸板了吗?

  (2)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引问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惯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6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我制作了A、B、C、D四组不同的电子试卷,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自检掌握情况。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他们在做练*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来巩固知识和获得技能。

  在每组试卷中,大部分选自教材的练*题。另外,我还另增加了1个思考题,实际上是对证明四边形内角和方法的补充,主要是通过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复*旧知识,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再次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五、评价分析

  1、注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

  2、注重对学生学*过程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学*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2、关于教材处理本教案设计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改变:

  ①将教材例1作为练*中的“想一想”,由学生自已尝试解答;

  ②将例2中的求“六边形”的外角和,改为练*中的“算一算”,先让学生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再探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n边形的外角和”。这样处理仍然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学*变“被动”为“主动”。

  ③作业采取分组竞赛的形式合作完成。这样,在情感上,本节课学生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可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4)

——《多边形》评课稿 (菁华3篇)

《多边形》评课稿1

  x老师在整节课中一直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则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有效地发挥他们的学*主体作用,是一节成功的新授课。

  在本节课上x老师有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三角形的内角和,结合图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及时将发散思维进行集中化,培养学生及时思考归纳方法的*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体会。

  1、利用已有知识,渗透类比思想及转化思想(化未知为已知,化四边形的问题为三角形的问题)

  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密切联系了学生的已有的旧知识,巧妙地利用学生熟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产生正向的知识迁移,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新知识与以前所学的旧知识是有很大联系的,两者之间有很多相同点,更加深了他们对两者之间的不同点的关注,这对于解决这节课的学*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增进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2、巧妙引导,在探究中构建新知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就是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数学知识的教育已经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了,如何在知识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合作、归纳等方面的能力才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这一方面做了良好的尝试,并完美的呈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并不是老师直接给出或是由老师的推导出来的,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交流,提问,验证等形式,由学生自主地归纳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利用这种方法学生既可以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出相应的数学技能,这也正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整节课的精彩所在。

  3、尊重学生,并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课上我们看到教师在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到一种积极的成功体验的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在本节课即将结束之时问学生:“你们认为本节课谁最值得我们学*的地方?”既是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也是教师对学生的希望。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的适时且有效的情感教育,这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学*都有很大帮助。

《多边形》评课稿2

  这节课成功的地方有2点:

  1、以比赛为主线,将整个课有机的串联起来,整个课自然连贯。

  上课开始首先进行热身赛,通过比赛达到复*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目的。在讲授完新知识后,要求学生用所复*的旧知识比赛画正多边形,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在学*完重复命令后,又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重复命令比赛画正多边形。

  操作课由于内容简单,如果设计不好就会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这三个比赛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争先恐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突破难点时注意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归纳得出旋转公式是本课的难点。在突破这个难点时,老师先通过直观形象的形体动作让学生得出感性的知识(总转角360度);接着通过表格记录,归纳总结公式,不仅很自然地得出了公式,而且使学生弄清了公式的内涵,能够正确地运用公式。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不够及时,对有问题的小组帮助不够,比如有一个小组三次比赛没有一次获胜,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早点给他们帮助,这样就不会让他们没有一次获胜机会。

《多边形》评课稿3

  这是李xx老师第二次上《认识多边形》,教师在原教案上进行了修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李xx老师由现代窗户和古时窗户进行对比,发现古时这种窗户由若干个多边形组成。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熟悉的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3条边,为后面认识多边形做好铺垫。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去找一找、描一描、数一数,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体会图形的变化,充分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让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感受数学学*的价值,体验问题解决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李xx老师精心设计了每个活动环节,环节的衔接比较自然,并能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将呆板无趣的练*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如,在找四边形的练*时,教师用拍手的形式肯定四边形,用跺脚的方式否定四边形,学生兴趣浓厚,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中,与新课标中要求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活动中的思想相一致。

  这节课和第一节课比较,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活动过程更加流畅,教师语言更加准确、精炼。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学*。

  一.由浅入深,衔接自然。

  李xx老师由窗户形状的引入过渡到由多种多边形组成的古代窗户,然后由熟悉的三角形到不熟悉的多边形的画一画,描一描,新旧知识过度自然;在学生找出不同边数的图形后,自然引入课题;在认识了四边形后,随即就让学生找出一组图形的四边形,这种随即巩固练*的方式强化了四边形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四边形认识的印象,新授、练*之间的转换毫无破绽,非常自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依次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看似顺其自然,其实都是老师的精心设计。练*的形式多种多样,由浅入深。如,先是数生活中的多边形有几条边,然后让学生自己数作业纸上的多边形,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及最后的“你能找出几个四边形”,内容层层深入,越来越有思考性。

  二、动手操作,体验感悟。

  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求知欲。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内容,力求把教材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在“做”中体验数学。李xx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仅凭一张纸、一支笔去学*新知识。她让学生不仅仅在感官上去感受这些图形的特征,而且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操作,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动手操作的活动教师比较难操作,稍不到位就容易产生课堂小混乱的现象,但李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的动手操作环节井然有序。

  活动一:摆一摆。学*了多边形,学生能够根据边数的多少判断是什么多边形,而让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个多边形,首先要考虑自己摆哪种多边形,需要几根小棒,怎样摆。李xx老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创造多边形,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在反馈学生操作时发现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自己选定的多边形去选择选用几根小棒,即几边形就用几根小棒,但也发现个别学生能用2根甚至三根作为多边形的一条边,教师顺势引出问题:摆这个多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教师这个环节的设计得非常巧妙,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几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活动二:折一折,剪一剪,认一认。教师先让学生折一个三角形,然后根据折痕剪下三角形,最后认一认剩下的是什么图形,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知道根据同样的要求,由于操作方式不一样,所得到的结果可能具有多样性。这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图形的变换和联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充分而多样的数学体验中学会思维,形成观念。

  三.自主探索,交流感悟 。

  众所周知,能否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在教学的情境中去体验、探索、思考。在教学中,李xx老师只是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探索,再组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创造较多的讨论、分析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在知识方面互相补充,在学*方法上互相借鉴,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愉快地气氛中培养学生良好地合作交流能力。让他们享受自主的快乐。

  下面提出我的一些看法和大家共同商讨。

  1.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可以再进行推敲,能再简练些就更好。

  2.在处理学生作业上,教师还需动些脑筋。如,最后数有几个四边形时,在统计有哪些小朋友数出有9个图形时,有的同学不是9个也举手,可以在出线正确答案时就统计,这样就避免鱼目混珠的现象。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5)

——《认识多边形》教案 (菁华3篇)

《认识多边形》教案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类推等活动,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

  2. 使学生在摸、数、折、剪、围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掌握变换的规律,积累图形变换的经验。

  3. 使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我们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你还认识这些图形吗?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启发: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三个图形,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有4条边)

  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教学,朴实、自然,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二、 探索新知

  1. 认识四边形。

  (1)摸一摸、数一数。

  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这样的一张长方形纸,(出示长方形纸)摸一摸它的边,再数一数有几条边。

  要求:再拿出正方形和*行四边形,摸一摸、数一数,看看正方形和*行四边形各有几条边。

  谈话: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都有四条边,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边呢?请小朋友像刚才那样摸一摸,数一数。

  学生活动后反馈。

  谈话:刚才的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有四条边)像这样的图形都是四边形。

  (2)练*。

  ①认一认。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略)。

  ②找一找。

  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你能从周围找到一些四边形吗?(数学书的封面等)

  ③围一围。

  谈话:你能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四边形吗?先想一想怎样围,再和同桌交流。

  (3)小结。(略)

  [评析:通过摸一摸、数一数、找一找、围一围等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由认识规则的四边形到认识不规则的四边形,有层次地展开教学活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四边形的本质特征,既有利于形成正确、清晰的表象,又为学*其他多边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信封,信里有一些纸片剪成的图形,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先数一数每个图形各有几条边,再把它们分成两类。

  反馈: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五条边的图形分为一类,六条边的图形分为一类)

  提问:有五条边的图形,是几边形?有六条边的呢?

  出示教材第二个例题的四个图形。

  谈话:数一数这几个图形,每个图形分别有几条边?是几边形?

  小结: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五边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六边形。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它们都是多边形,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都是多边形。(在课题旁板书:多边形)

  谈话: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多边形还会有哪些形状呢?(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是的,多边形还有很多,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和研究它们。

  [评析:在认识四边形的基础上,用类比、迁移的方法,使学生轻松地认识了五边形、六边形,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三、 巩固拓展

  1. 围图形。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分别围出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2. 搭图形。

  让学生用小棒分别搭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交流:你搭成的图形分别要了几根小棒?搭一个四边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搭一个五边形、六边形呢?

  3. 折一折,剪一剪。

  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多边形,你能用纸折出或剪出我们认识的多边形吗?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交流。

  师生共同活动,按想想做做第4题的顺序折出不同的多边形,再让学生自由地折一折。

  [评析:巩固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知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识结构和发展能力的重要过程。教师通过数、围、搭、折、剪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多边形的认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体验了学*成功的快乐。]

  四、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认识多边形》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12—14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多边形。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的边来判断多边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 。

  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

  出示对话框:“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学生猜一猜)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

  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

  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

  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

  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

  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2.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

  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3、认识六边形

  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

  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数一数、说一说。

  三、巩固练*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分小组讨论, 汇报。(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

  引导回忆:*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照样子在书上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动手完成。

  5. “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课后反思:

《认识多边形》教案3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12-14页例1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

  2.参与对图形的描、围、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教学难点:

  理解边的概念明白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命名的意义。

  学生准备:

  文具、 钉子板、橡皮筋、正方形纸。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钉子板、橡皮筋、多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课堂中来了位新朋友,瞧,谁来了(出示机器人)。听,他在跟大家打招呼呢!多图是有很多图形组成的,你已经认识了他身上的哪些图形?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图形。

  二、操作活动,探索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师指一个三角形,放大,瞧,这个是?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一:生:它有三个角。师:怪不得叫三角形的呢?除了三个角,还有什么?生:还有三个(条)边。什么样的边?你能来指一指吗?(学生点1、2、3)师:这条边从哪里到哪里?你能完整地指一指吗?师师范指(从这里开始,一条边,两条边,三条边),这三条边紧紧地_____?(连在一起)师:连,这个字用得十分贴切,在数学上,可以换一个字,围,让我们一起伸出手指围一个三角形。

  预设二:生:它有三个(条)边,你能指一指吗?(1)同预设一。

  (2)三角形是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三条边)对,也可以叫它三边形。

  (3)机器人身上还有三角形吗?在哪?师:对了,它们都是三角形。看,这是他们的家,走,一起送他们回家吧!

  2.认识四边形

  (1)师:两只小手真可爱!它们还是三角形吗?为什么?像这样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那一只手是什么图形?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哦,他们都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让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四边形的家吧。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6)

——《多边形》评课稿 (菁华3篇)

《多边形》评课稿1

  有幸聆听了宋老师执教的《简单多边形的面积》一课,听课后让我感觉自己要学的还很多。简单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概念比较抽象,是对学过的基本*面图形面积的整合。本节课宋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学*的空间和时间,设置了“*面图形面积复*”、“组合图形面积学*”、“知识的应用与拓展”三个板块,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在我们华杰学校新课改背景下,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课堂教学中,本课教学中,宋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学*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组织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任务。听课后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1.找准新旧链接,打好知识基础。

  组合多边形的面积计算,需要在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宋老师在学*新知之前,放手让学生引领复*,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能体现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找准新知的最佳切入点,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2.发挥学生主体性,重视自主探究。

  各个小组的展示使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简单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宋老师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想法,看看自己没想到的方法有哪些,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学*其它方法,一步步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我有不同的分割法。这样有序的学*,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宋老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自主选择图形的分割法或拼补法,让学生经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通过宋老师的点拨概括,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过程积极主动。

  3.学以致用,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中,宋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通过让学生计算学校的草坪和所住的小区*面图的面积,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

  1.全课宋老师都没有引导学生比较分割图形越简洁,其解题方法也将越简单的,同时又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的条件的关系,有些分割后的图形难于找到相关的条件,那么这样的分割方法就是失败的。其实这就是在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怎样是简洁高效的。

  2.新课例题与拓展题区别不大,是不是应该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组合图多边形的面积,一节课就2道题目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多边形》评课稿2

  这是李xx老师第二次上《认识多边形》,教师在原教案上进行了修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李xx老师由现代窗户和古时窗户进行对比,发现古时这种窗户由若干个多边形组成。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熟悉的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3条边,为后面认识多边形做好铺垫。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去找一找、描一描、数一数,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体会图形的变化,充分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让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感受数学学*的价值,体验问题解决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李xx老师精心设计了每个活动环节,环节的衔接比较自然,并能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将呆板无趣的练*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如,在找四边形的练*时,教师用拍手的形式肯定四边形,用跺脚的方式否定四边形,学生兴趣浓厚,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中,与新课标中要求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活动中的思想相一致。

  这节课和第一节课比较,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活动过程更加流畅,教师语言更加准确、精炼。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学*。

  一.由浅入深,衔接自然。

  李xx老师由窗户形状的引入过渡到由多种多边形组成的古代窗户,然后由熟悉的三角形到不熟悉的多边形的画一画,描一描,新旧知识过度自然;在学生找出不同边数的图形后,自然引入课题;在认识了四边形后,随即就让学生找出一组图形的四边形,这种随即巩固练*的方式强化了四边形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四边形认识的印象,新授、练*之间的转换毫无破绽,非常自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依次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看似顺其自然,其实都是老师的精心设计。练*的形式多种多样,由浅入深。如,先是数生活中的多边形有几条边,然后让学生自己数作业纸上的多边形,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及最后的“你能找出几个四边形”,内容层层深入,越来越有思考性。

  二、动手操作,体验感悟。

  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求知欲。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内容,力求把教材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在“做”中体验数学。李xx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仅凭一张纸、一支笔去学*新知识。她让学生不仅仅在感官上去感受这些图形的特征,而且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操作,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动手操作的活动教师比较难操作,稍不到位就容易产生课堂小混乱的现象,但李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的动手操作环节井然有序。

  活动一:摆一摆。学*了多边形,学生能够根据边数的多少判断是什么多边形,而让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个多边形,首先要考虑自己摆哪种多边形,需要几根小棒,怎样摆。李xx老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创造多边形,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在反馈学生操作时发现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自己选定的多边形去选择选用几根小棒,即几边形就用几根小棒,但也发现个别学生能用2根甚至三根作为多边形的一条边,教师顺势引出问题:摆这个多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教师这个环节的设计得非常巧妙,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几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活动二:折一折,剪一剪,认一认。教师先让学生折一个三角形,然后根据折痕剪下三角形,最后认一认剩下的是什么图形,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知道根据同样的要求,由于操作方式不一样,所得到的结果可能具有多样性。这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图形的变换和联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充分而多样的数学体验中学会思维,形成观念。

  三.自主探索,交流感悟 。

  众所周知,能否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在教学的情境中去体验、探索、思考。在教学中,李xx老师只是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探索,再组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创造较多的讨论、分析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在知识方面互相补充,在学*方法上互相借鉴,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愉快地气氛中培养学生良好地合作交流能力。让他们享受自主的快乐。

  下面提出我的一些看法和大家共同商讨。

  1.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可以再进行推敲,能再简练些就更好。

  2.在处理学生作业上,教师还需动些脑筋。如,最后数有几个四边形时,在统计有哪些小朋友数出有9个图形时,有的同学不是9个也举手,可以在出线正确答案时就统计,这样就避免鱼目混珠的现象。

《多边形》评课稿3

  今天听了蔡老师的一堂课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蔡老师的《5.1多边形(1)》谈谈自己听课的几点感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蔡老师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挖掘,做到以生为本,师生关系融洽,整个课堂非常活跃。

  一、提供有价值的情境引入,激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我们知道,学生的数学的学*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数学问题解决在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入中开始,这就要求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创造一种激发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再经过教师启发和帮助,通过学生主动地分析、探索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检验这种方法等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首先,蔡老师让学生类比三角形定义、概念、表示法等得出四边形的定义以及边、角的概念、表示法等,遵循学生数学学*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挖掘出未知的数学学*内容,让学生经历几何图形学*的方法,找出问题解决的共同点,以此让学生在以后多边形概念学*找到模型。

  二、挖掘有“生命力”的数学问题,提升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数学教学的核心知识,让我们教师创设的问题有探讨的空间以及延伸的方向,这样才会使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得到提升,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本课教学中,蔡老师让学生类比三角形内角和1800猜想得出四边形内角和3600,再让学生探究四边形内角和定理,让不同的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证明方法进行问题解决,这样做符合我们几何教学的一般过程:从猜想到证明。同时,蔡老师还对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进行了适度挖掘。

  从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蔡老师拥有熟练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能力,非常直观地把我们所需要的教学情境创设出来了。青年教师的对教材的挖掘、对课堂的掌控非常好,但在听课过程中,本人有一点不成熟的做法想与大家商榷:

  对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内涵挖掘能否再次深入。蔡老师和学生都在课堂中展示了四边形内角和3600的三种常见证明方法,本人认为能否在此处停留教学脚步,放开手脚让学生再多几种证明方法,最主要的是提炼这些证明方法的统一性,可以让学生对各种证明方法进行分类、归纳、提升,比如把3600进行各种分解,这样课堂教学的内涵是不是更加精彩一些。如果时间不够,也可以延伸到课后让学生来比拼和交流,这样数学的学*味道更加强烈一点。以上是本人对蔡老师课的一点不成熟想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7)

——《多边形外角和》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多边形外角和》教学反思1

  《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在学*了三角形的外角和与多边形的内角和之后学*的,学生对三角形的外角有所了解,但对于多边形的外角还不太清楚,教材中给出了小明绕五边形广场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的例子,在第一个班讲的时候,学生不太理解为什么小明转的角度就是多边形的外角,于是,我打算在第二个班让学生实际做一下。

  刚上课不久,有个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我刚好想找个人演示一下,正好找这个学生。我让他起立并绕着教室走一圈,他一听有点懵,不过他也照做了。在他走的过程中,每当有一个拐弯时,我都叫他停,让大家注意他转动的角度,再继续走,再拐弯时,再让大家注意他转动的角度,让他绕着教室走一圈,把他的大致路线在黑板上画出来,形成一个多边形,然后让大家说他刚才转过的角是哪个角,这次大部分学生都找出来了,他转的角就是多边形的外角。从而我提出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呢?因为刚学过多边形的内角和,所以他们很容易想到用内角和来解决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更有利于理解多边形外角的概念,对于那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既没有伤其自尊,又让他的注意力回到了课堂上,一举两得。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在讲课时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表情,行动。刚参加工作时,我只想着能把课讲好就行了,可老师讲的是否学生都听了呢,听进去多少呢?现在,我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课堂管理,比如学生是否在听;如果注意力不太集中了应该怎么调动学生学*兴趣;设计什么样的游戏或活动,能让学生快乐的学*。以学生为主体,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的学*数学,才是学*的最终目标。

《多边形外角和》教学反思2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认知框架,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张老师的这节课通过设置问题,掌握原理,推导过程,灵活运用几个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使学生感触到知识的连贯性,紧密性,逻辑性,应用性。

  首先这节课的开头很吸引学生,观察三个用三角形拼成的小花图案,设置巧妙的问题让学生进入课堂,而此时老师把本节的教学内容又巧妙隐藏在这些图案当中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善于观察思考的*惯,老师想要干什么?立即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此时老师用恰到好处的提问引导,把复杂的数学原理拆分成小的问题和知识点,例,求第一朵小花中的三个角的度数和,让学生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数学原理和数学知识,并用此种方法来解决第二朵小花和第三朵小花的问题,抓住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寻找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用前后知识的连贯性把分散的知识凝聚在一起并把知识提升了一定的高度,把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得以化解,充分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此时老师给出了本节的课题《多边形的外角和》从而完成了这节课的推导过程。游刃有余,自然流畅。

  紧接着老师就学生学*的热情来解决课本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从而也达到本节课的高潮,难点知识轻松化解。整个过程松弛有度,紧紧抓住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最后,老师设计的也很好,注重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设计了难易适度的练*题,巩固知识,把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思维基础作为前提,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多边形外角和》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重点是多边形外角和定理的探索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多边形的内角和、*移、旋转、剪拼等知识去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让学生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进行探究的模式。为了强化这个探索过程,我在听了范宇老师的课之后,回来之后我结合自己的思路是这样安排这节课的:

  学生课前准备:在一张较大较硬的纸上画一个五边形;带一个小动物玩具。

  教学设计:(突出多边形外角和的探索过程)

  一、自学有关多边形的外角和及外角和的概念。

  二、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分三步进行强化)

  三、第一步:让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五边形上画出要求和的五个外角,并让学生去验证外角和是360。大部分同学会用所学的内角和去证明外角和是360。

  第二步: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较大的五边形,并画出要求和的五个外角,让学生拿自己事先带的小玩具进行演示课本刚开始围绕五边形转一圈的例子,进一步验证外角和是360。

  第三步:让学生将五个外角剪下来,拼在一起验证外角和是360。

  (让两组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操作比赛,将所拼成的360。角贴到黑板上)

  四、进行适当的有关*题训练。

  五、回顾本节课的探索过程,积累以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三步强化外角和的定理,学生对本部分的内容掌握非常深刻;而且体会到了探索的思路,掌握了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8)

——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多边形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多边形外角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中感受数学转化思想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合作学*、勇于创新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

  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应用.

  教学难点: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过程.

  教学关键:

  应用化归的数学方法,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探究与互动”的教学方式,并配以真的情境来引题。

  [教学过程:]

  (一)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

  活动1:判断下列图形,从多边形上任取一点c,作对角线,判断分成三角形的个数。

  活动2:

  ①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多少条对角线?他们将多边形分成多少个三角形?

  ②总结多边形内角和,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多边形边数分成三角形的个数图形

  内角和计算规律

  三角形31180°(3-2)·180°

  四边形4

  五边形5

  六边形6

  七边形7

  …………

  n边形n

  活动3:把一个五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总结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一般的,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____条对角线,他们将n边形分为____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______。

  巩固练*:看谁求得又快又准!(抢答)

  例1:已知四边形ABCD,∠A+∠C=180°,求∠B+∠D=?

  (点评: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另一组对角也互补。)

  (二)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

  活动4:例2如图,在五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五边形的外角和.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

  分析:(1)任何一个外角同于他相邻的内角有什系?

  (2)五边形的五个外角加上与他们相邻的内角所得总和是多少?

  (3)上述总和与五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有什么关系?

  解:五边形的外角和=______________-五边形的内角和

  活动5:探究如果将例2中五边形换成n边(n≥3),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吗?

  也可以理解为: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A点出发,沿多边形的各边走过各点之后回到点A.最后再转回出发时的方向。由于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身体共转动了一周,也就是说所转的各个角的和等于一个______角。所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_________。

  结论:多边形的外角和=___________。

  练*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3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

  练*2: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________,每一个内角等于_______。

  练*3.已知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它是几边形?

  (三)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课本P84:*题7.3的2、6题

  附知识拓展—*面镶嵌

  (五)随堂练*(练一练)

  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九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_。

  2、一个多边形当边数增加1时,它的内角和增加()。

  3、已知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4、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可引对角线3条,这个多边形内角和等于()

  A:360°B:540°C:720°D:900°

  5.已知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2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2

  课题

  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定义、公式

  2、正多边形定义

  能力目标

  1、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索的*惯

  2、发展学生的说理能力和简单的推理意识及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用多边形美花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

  学难点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简单运用

  教学方法

  探索、讨论、启发、讲授

  教学手段

  利用学生剪纸、投影仪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多媒体投影片或出示事物图:正方形石英钟、五边形(广场图)、六变形螺母、八边形。

  2、给出多边形概念: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和、对角线及其有关概念。

  二、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怎样得到的?那么五边形的内角和怎样求呢?要求学生剪纸或画图找出五边形可剪成多少个三角形求内角和?六边形可怎样剪成三角形?n边形呢?

  2、学生讨论:在剪纸及画图活动中充分的探索、交流、体会,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发表不同见解。探索五边形内角和的不同方法:(学生可能得出如图一、图二、图三中的不同方法)

  (1)量出每个内角度数然后相加为540°;

  (2)从五边形的任一顶点出发,连结不相邻的两个顶点,将五边形分割成三个三角形,得出五边形内角和为540°(如图一);

  (3)在五边形内任取一点,连结各顶点,将五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得出五边形内角和为5×180°—360°=540°(如图二);

  (4)从五边形任意一边上取一点,连接不相邻的顶点,将五边形分割成四个三角形内角和为4×180°—180°=540°(如图三);

  (5)六边形可怎样剪成三角形求内角和?n边形呢?

  (6)总结规律:多边形内角和为(n—2)×180°(n≥3)。

  3、议一议:

  (1)过四边形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2)过五边形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五边形分成( )个三角形;

  (3)过六边形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六边形分成( )个三角形。

  (4)过n边形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 )个三角形;

  三、正多边形定义:

  1、出示课本第109页想一想图:(思考,图中的多边形各是几边形,它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2、多边形定义:在*面内,内角都相等,边也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3、填表:

  正多边形的边数

  3

  4

  5

  6

  8

  …

  n

  正多边形的内角和

  180°

  360°

  540°

  720°

  1080°

  …

  正多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

  60°

  90°

  108°

  120°

  135°

  …

  四、小结:

  主要表扬本节课同学们很善于思考,对所学知识应用得很好,做得好的小组及他们做得好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10、*题4、10第1、2、3题。

  附:选用随堂练*:

  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40,它是()边形?

  2、过四边形一顶点的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过五边形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它分成()个三角形。

  3、过六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它分成()个三角形,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个三角形。

  4、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40°,这个多边形是()边形。

  5、如果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那么这时它的内角和增加了()度。

  6、下列角能成为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是()

  A、270°B、560°C、1800°D、1900°

  思考题:如图(1),求∠A+∠B+∠C+∠D+∠E+∠F等于多少度?

  如图(2),求∠A+∠B+∠C+∠D+∠E+∠F+∠G等于多少

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内角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

  3.通过将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过程体验,初步认识"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1.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难点:多边形内角和的推导

  3.关键:.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

  【教具准备】三角板、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问题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中,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一个五边形的所有角相加等于多少度?一个学生马上能回答,你们能吗?

  2、教具演示:将一个五边形沿对角线剪开,能分割成几个三角形?

  你能说出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点题)意图:利用抢答问题和教具演示,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注意力

  二、探索研究学会新知

  1、回顾旧知,引出问题: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外角和等于____________

  (2)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

  2、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1)学生思考,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叙述对四边形内角和的认识(第一二组通过测量相加,第三四组通过画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回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内角和,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以四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探索多边形的突破口。

  (3)引导学生用"分割法"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一:连接一条对角线,分成2个三角形:

  180°+180°=360°

  从简单的思维方式发散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分割"问题,并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备注方法二:在四边形内部任取一点,与顶点连接组成4个三角形。

  180°×4-360°=360°

  3、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问题,提出阶梯式的问题:

  你能尝试用上面的方法一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吗?(第一二组)

  你能尝试用上面的方法一求出六边形的内角和吗?(第三,四组)那么n边形呢?完成后填表:

  n边形3456...n分成三角形的个数1234...n-2内角和...

  4、及时运用,掌握新知:

  (1)一个八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_____度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度,这个多边形是_____边形

  (3)一个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是________,那么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是_________

  通过学生动手去用分割法求五(六)边形的内角和,从简单到复杂,从而归纳出n边形的内角和

  三、点例透析

  运用新知例题:想一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呢?

  四、应用训练强化理解

  4、第83页练*1和2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五、知识回放

  课堂小结提问方式: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是通过转化为三角形

  六、作业练*

  1、书面作业:

  2、课外练*: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9)

——多边形面积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多边形面积教学反思1

  首先要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将这一重要的任务交给我。在备课之前,我认真学*并研究了刘所长亲自执教的三个视频,通过学*我个人认为这种“学帮理练”的上课模式,也就是尝试教学法的另一种诠释,它的理论核心是“先试后导”,让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本着这种理解,我说一说对我这节课的一个思考: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并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根据已知条件把多边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

  教学设计:

  1、复*旧知。多边形面积需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设计复*基本图形的面积为新授内容做好知识铺垫。

  2、展示生活中的多边形,通过找一找由几个基本图形组成,使学生认识到多边形可以分成熟悉的基本图形;再动手分一分,是使学生在此对多边形的组成产生认识,也为下面计算做好铺垫。

  3、本节课不是要教会学生求多边形的面积,而是让学生体会到求多边形面积的方法。因此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算一算,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肯定会有多种方法,在交流中使学生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再通过2个练*题,使学生在操作中领悟方法与步骤,最后在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相互分享的基础上总结方法。

  上完这一节课,细细回想还存在这些问题:

  1、在第一环节中展示学生的作品时,浪费了一部分时间,反映出自己对上课节奏把握的不准确,安排不得当,今后还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备课中队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细细斟酌。

  2、在展示交流这一环节时,只是展示了成功的作品,在备课时还记得,要搜集由于找不到相关条件无法计算图型面积的作品进行展示,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分图形也是有要求的,并且要根据已知的条件进行。

  3、在每个图形结束后,在学生体会多种方法的基础上,应该让学生进行比较,进行方法的优化,选择最好、最简单的方法。由于前面浪费了时间而没有进行,这是一个失误。

  4、自己的教学语言,学生操作的方式以及汇报的形式,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多边形面积教学反思2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通过学生的表现体现出来的,所以只有经常反思学生在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其成因,才能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现在结合学生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节课中的学*情况,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多机械记忆,缺灵动思考

  课堂上每一个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无论是把*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还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行四边形,从操作、比较,到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公式,整个过程环节分明,条理清楚,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表达不清。

  反思课堂教学,我觉得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的状态。对于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能让学生探索的,教师尽量少干预,使学生通过动手剪拼、猜想面积公式、对比归纳转化前后的情况,最后抽象出面积公式等实践活动,理解相关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并且产生深刻的体会;

  其次,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多说说自己的发现,多说说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同桌说,指名说,以“说”促“思”,也能增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再次,恰当评价学生的学*情况以及参与意识,要使学生明白,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会做作业,学会学*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要积极在学*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能力。

  (二)面积单位进率严重遗忘

  有关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在学生三年级时教学的,现在五年级再用到,学生基本都忘了。另外,诸如千克和克,小时与分等单位之间的进率,遗忘也很多,有待于在复*梳理中加强记忆。学生为什么遗忘得那么严重呢?有人说,我们的教材知识点分得太散,不利于学生的记忆,这也许是原因之一。但是我想,学生在当初学*的时候,也许体验也不够深刻,所以导致容易遗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时的练*中,引导学生复*容易遗忘的知识点,达到常温常新的目的,以减少遗忘。

  (三)审题不清,甚至不会审题

  批改学生作业时,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很多学生都没有仔细审题的*惯。就拿这次单元测验来说吧,“压路机的作业宽度是6米,每小时前进6千米”,“一块长方形布长4米,宽16分米”等,单位名称不统一,应转化后再计算,结果,很多学生拿起来就做,根本没注意到这个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惯不好;二是学*态度不端正。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纠正不良*惯。

  总之,从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发现了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有待于今后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准备把做好预*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的一种策略,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每日一题”的练*,拓展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能力,以确保学生扎实、有效地学好知识。

多边形面积教学反思3

  《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教学上周都已经结束并及时进行了测评。

  回顾这一单元的教学,我个人比较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即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一单元的多边形主要是*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三个图形。而每个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在前面已学的图形面积公式基础上学*的。在教学时,我一般提前让学生做好学具,如上*行四边形时,就让学生先剪好*行四边形,再通过引导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能否将*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某个图形来研究呢?这之前,学生其实只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面积的求法,所以学生可以很快猜到转化成什么样的图形来研究,之后,我再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当学生通过小组或同桌的交流将*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现在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哪些地方有联系呢?这样我们可以得出*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也许有人会觉得有必要这样麻烦吗。结论是这么简单的,绕来绕去。可是这一推导过程其实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对数学这门学科趣味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价值,学生对公式的理解绝大部分都很透彻。后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来教学的。这多年来教这个内容我都坚持这么做,可能上这样的课我花费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但我觉得非常值。

  但是经过测评,我也发现这一单元中学生存在许多共性问题:一是单位换算问题。这一单元都是有关面积的问题,自然和面积单位分不开,面积单位是学生三、四年级学得内容,时间长了,单位换算进率和方法一部分学生出现了遗忘,还有一部分一点都不记得(当初学时都糊里糊涂)。这学期我们重点是研究面积公式,所以我没有投入精力给学生复*,有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另外解决问题时单位不统一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些说明学生审题不够细致所至。第二个问题是拼成的*行四边形和原有的三角形之前的关系,特别是等底等高这个条件学生的理解还不够,虽然我口头有作过强调,但这个知识点最初出现时,也就是在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理时我没有重点突出来强调,导致学生理解得不够深刻,所以后来再讲效果也不太理想,这些以后再上时一定要注意。第三个问题是在组合图形面积求法中。一是找不准对应的条件,如三角形要找出对应的底和高,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图形,学生有困难,这些在*时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去找,去认。二是运用分割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后来要合在一起,添补法最后要将补起来的大图形减掉小图形面积,这些中偏下的学生容易遗忘,*时教学时要加以强调。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