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加法说课稿 (菁华3篇)

首页 / 说课稿 / | 说课稿

5的加法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好:大家好!我执教的课题是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下面我结合多媒体的演示谈谈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设计分为: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流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课标要求:

  知识技能: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

  数学思考: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标解读:

  “掌握”是描述过程的行为动词,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体验”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核心概念是“运算技能”。主体是学生。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在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让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为素材,创设了“来到花果山”—“小猴摘桃”—“野餐”—“野餐结束”—“游水帘洞”—“小猴分桃”—“小猴跳水”—“小猴学钓鱼”这一系列情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主题。本节课教材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走进花果山”构成“情境串”,情境里又包含生动活泼的现实活动,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喜悦,激发起学生学*的欲望。信息窗一《5以内数的加法》是在学*了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基础上来学*的,也是为本单元接下来要学*的减法做铺垫。它是学*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中首次接触加法,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其实本节课的学*,学生在一些数学故事里已经对加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正确的口算出结果,这节课只是原有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深化。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有序观察信息窗时,他们显得杂乱无章,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语言表述不完整。而且本节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中首次接触加法,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其实本节课的学*,学生在一些数学故事里已经对加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正确的口算出结果,这节课只是原有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深化。

  通过课前检测,我们发现,5以内数的分成,学生在幼儿园已掌握,学生的正确率达到88%;对5以内的加法计算已经有56%的正确率。但对加法的意义理解还是不够。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5以内的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小棒、数字卡片若干

  评价任务设计:

  1、解决问题“一共有几只猴子”(摆一摆,算一算)检测(目标一)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目标二)体会算法多样性的达成。

  2、解决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和信息窗中的其他问题检测(目标一)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3、基础巩固练*和拓展提升练*检测(目标一)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和(目标三)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主要教学过程:

  在新课之前,我利用有节奏的拍手游戏复*5以内数的分成,为新课做好铺垫。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个环节我以学生喜欢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信息窗—花果山,在此我注重指导学生从上而下有序观察,会表达“天空上左边有4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这样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此环节营造积极、活跃、的学*气氛,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学*创造条件。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一共有几只猴子?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数一数的方法。教师肯定,手口一致的点数。引导学生借助学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摆一摆,体会加法计算的优越性。这里考虑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好动又好玩,理解能力以直观形象为主所以提前准备的学具有小圆片、小棒和数字卡片,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希望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

  在汇报交流环节学生可能(1)用一个小圆片表示一只猴子,摆出5个小圆片;(2)用一个小棒表示一只猴子,左边摆两根,表示石头上的2只小猴子,右边摆3根小棒,表示树上的3只小猴子,把他们放到一起,就知道一共有5只小猴子。引出算式2+3=5,这里对于孩子们想出的不同办法都给与肯定与表扬。

  利用算式2+3=5,认识“+”号,通过让学生介绍各个数字代表什么来理解加法的意义。教给孩子正确的读法。依据第一个问题的解题思路,自主解决问题2一共有几只小鸟?课件出示小鸟的图片,先让学生自主解决,列出算式。然后展示交流,最后教师评价。在整个探究新知过程中,学生在小组探索、动手操作中获取了知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这样对于多种计算方法的认识就清晰而有条理,算法的优化才在学生的心里得到内化,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巩固练*,应用提高

  其中包括基础巩固练*和拓展提高练*,基础巩固练*包括解决信息窗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一说图中的信息,然后选择一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将算式列在作业纸上。挑选列有不同算式的学生交流。

  接下来将“枯燥”的计算练*用学生喜爱的故事及游戏形式出现,首先小猴子愿意作导游,带我们游览花果山的风景。花果山不但有很多水果,同样也是鸟的王国,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现在一共几只小鸟?解决完这个问题然后继续向前走,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来3只小鸟,现在一共几只小鸟?这里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解决完鸟的问题再逛逛花果山里的苹果园(口算)只要说出苹果上算式正确的得数,就能得到又大又红的苹果,此题进一步巩固了算法。

  摘完苹果就轮到展示我的收获:画一画、填一填。增加了练*的趣味性、进一步理解了算理;故事继续进行,就在展示自己收获的时候,一只小猴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让学生编数学故事,列式计算。然后马上追问你还能讲出哪些“4+1=5”的故事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整个练*环节淡化了“练”的痕迹,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同时给每个学生参与机会,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本节课小结时让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找到数学信息的?提出了哪些问题?你又是怎样操作的?等等。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可以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使学生逐步具有反思的意识和*惯,以培养认真的学*态度。

5的加法说课稿2

  【教材解读】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31-33页

  2.课标分析:

  新课标强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5以内的加法》这一主题,重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采用学具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主动探究学*,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全面深入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

  3.教材分析:

  走进花果山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学生学*加法运算的的起始课,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通过熟悉的情境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从中掌握:认识“+”号,会读加法计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1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呈现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4.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教学。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虽然以前接触过计算教学的加法算式,会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但不太理解加法的真正意义。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鉴于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落在“加法意义的理解”上。

  【教学目标】

  1.能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对数的游戏:用手指表示数的组成。

  2.说分成和合成

  【设计意图:给每个孩子展示的机会,培养孩子大声说,认真听的好*惯互相欣赏的好品质。同时也为新知的学*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梳理数学信息。

  通过提问:孙悟空的老家在哪儿?引入课本中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引导学生用两条数学信息来描述一种事物。如树上有3只小猴子,岩石上有2只小猴子等。

  2.提出加法问题。

  课件出示只有小猴子的信息图,让学生说出有关小猴子的两条数学信息。让学生猜小朋友可能提什么问题,引导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设计意图:以花果山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并通过整体到部分的信息图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探索,建构新知

  1.建立加法问题的语言模型。

  引导学生把小猴子的两条数学信息和提出的一个数学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学生独立思考后先说给同位听一听,再进行全班交流。

  2.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法的意义。

  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几只小猴子?”是什么意思。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及时点拨引导,使学生明确:一共有几只小猴就是把树上的3只小猴和岩石上的2只小猴合起来。

  3.逐步抽象加法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小猴子来摆一摆。根据学生的讲解,教师在黑板上贴圆片展示摆的过程,并把两部分圆片圈起来,说明:一共有几只小猴就是把3和2合起来。

  4.构建加法的算式模型

  通过谈话:把3和2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加法算式:3+2=5。教师重点讲解加号的写法。学生读加法算式。教师让学生结合图意说一说2、3、+、5各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学生在说两条数学信息和提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说的时间,在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加法的语言模型;以“一共有几只小猴子?”是什么意思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可以写出加法算式,进一步理解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建立起加法的算式模型。】

  四、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1. 解决桃子的问题

  (1)出示桃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桃子的两条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让学生把桃子的两条数学信息和一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3)学生说出加法算式。

  (4)让学生结合图意说一说算式中得4、2、+、2各表示什么?

  2. 解决有关小鸟、小朋友和小花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物体,用两条数学信息和一个数学问题来说一说,然后在练*本上列出算式。独立完成后说给同位听。

  (2)全班交流:分别让算式不同的学生进行汇报,并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都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回归情境解决问题,既是对第一个环节学生所梳理信息的回应,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法的语言模型和算式模型进得到了很好地巩固。】

  四、联系实际,内化新知

  1.先用学具摆一摆,再填写算式。

  (1)指生说一说小兔子和小蜜蜂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3+1=4 2+3=5。

  (3)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摆、说、列中巩固加法的语言模型和算式模型,编故事让孩子的想象力任意驰骋,让枯燥的加法变得无比鲜活、婀娜多姿起来,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算式的神奇,体验数学的价值所在。】

  2. 趣味练*。

  【设计意图:通过童话式的数学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找师傅,让学生在计算中了解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既熟练了学生5以内数的加法的口算能力又巩固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理解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谈话: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梳理总结:

  1.把两个数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2.认识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梳理知识,培养概括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加法,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并用到我们学*的加法算式。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衔接起来。并通过编故事活动,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信息传达给了学生。】

5的加法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本次说课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选自大班数学上学期的基本教育活动。我选本课的原因是因为本课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处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

  1、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加法的计算过程,增强幼儿学*数学的信心。

  2、会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5的加法,会运用数的'组成进行加法计算。

  3、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从小培养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思考、表达计算过程,而难点则是幼儿学会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5的加法。

  第二部分:说教法。

  在教学上,我采用了摸花片给幼儿猜的形式引导幼儿复*5的组成。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了教具模型演示法,让幼儿明确操作的要求和进行操作的方法。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我还通过讲解、比较的方法,将幼儿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展示出来,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找出哪一种是最好的。坚持使教法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幼儿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

  第三部分:说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我教给幼儿一些学*的方法。操作法是幼儿学*数学的基本方法。幼儿通过操作进行学*,我对幼儿的操作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幼儿去探索、发现,这样的学法可以让幼儿获得宝贵的数学经验,在教给幼儿操作法的同时,考虑到本课内容和幼儿的学*情况,对于学*速率快的幼儿,我教给他们讨论交流的方法,学*速率慢的

  幼儿,我教给他们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的方法,做到授之于渔。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我又把它分了八个小点。

  第一点:复*5的组成。

  数的组成贯穿着10的加法,在加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我准备了一个小摸箱,告诉幼儿里面装有花片,双手伸进去摸后,告诉幼儿摸到花片的总数和左手的花片数,让幼儿猜右手的花片数,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5的分合式。与幼儿一起游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又避免了单调和枯燥,做到了师生互动。

  第二点:新课导入。

  我出示了一张图片,告诉小朋友:“李爷爷很久都没有去看看他种的南瓜宝宝了,这天,他走到南瓜地里,远远地看到四个小南瓜在地上,他走*去看时,咕咚一声,掉下一个大南瓜,把李爷爷吓一大跳。请问小朋友们,地上一共有几个南瓜?”

  创设具有色彩和声音的情境,使幼儿自然地进入包含着数学知识的情景中,能让幼儿在感受数学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保护了幼儿思维开放性的教育理念,不把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强加于幼儿。

  第三点:幼儿利用学具操作探索算理。

  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形象、具体的。因此操作是解决幼儿形象思维与知识抽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较好的手段。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就是其思维发展的过程。我出示了5张机器娃的图片,幼儿进行观察后,利用学具(1—5的数形小方块和符号小方块)进行操作,引导幼儿根据机器娃的特征用小方块进行列式。并让学*速率快的幼儿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学*速率慢的幼儿进行有序地观察。允许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幼儿的主体性,算法的多样性和教法的开放特征。

  第四点:课间操。边拍手边读儿歌边跳舞。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音乐及舞蹈在这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允许幼儿离开座位自由地唱和跳,更是受到幼儿的欢迎。

  “1加1等于2,2个小朋友在唱歌,1加2等于3,3个小朋友做游戏,1加3等于4,4个小朋友写大字,1加4等于5,5个小朋友敲锣鼓。”

  第五点:通过5以内的加法,渗透加法交换率。

  我给幼儿1、2、3、4、5、+、=、 7张卡片,请幼儿帮它们合理的排序。并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可以有多少种排法?为什么?幼儿回答是根据加法交换率。

  第六点:数学游戏活动。

  我出示了信箱五只,上面分别插有数字1—5的卡片,放在幼儿前面的桌子上,每组的桌子上有一只小筐,内装有信。每人一封,并写好幼儿的名字。我说:“小朋友们,今天,李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写了一封信,小朋友快来看看,信上写的是什么?”请每位幼儿从自己的一组中拿出自己名字的信,信里有一道式题,得数是几就投入几号信箱。(整节活动结束后由老师检验。)

  第七点:引导幼儿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

  我提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是怎样算出4+1的得数?那么,1+4等于几?你又是怎么想的?

  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巩固所学的知识。

  最后,我以玩数字卡片,随意出示两张卡片,说出和是几,模仿课间操的儿歌,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把音乐和数学结合起来,让数学不再乏味!


5的加法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阅读


5的加法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1)

——5的加法说课稿 (菁华3篇)

5的加法说课稿1

  【教材解读】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31-33页

  2.课标分析:

  新课标强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5以内的加法》这一主题,重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采用学具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主动探究学*,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全面深入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

  3.教材分析:

  走进花果山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学生学*加法运算的的起始课,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通过熟悉的情境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从中掌握:认识“+”号,会读加法计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1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呈现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4.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教学。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虽然以前接触过计算教学的加法算式,会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但不太理解加法的真正意义。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鉴于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落在“加法意义的理解”上。

  【教学目标】

  1.能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对数的游戏:用手指表示数的组成。

  2.说分成和合成

  【设计意图:给每个孩子展示的机会,培养孩子大声说,认真听的好*惯互相欣赏的好品质。同时也为新知的学*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梳理数学信息。

  通过提问:孙悟空的老家在哪儿?引入课本中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引导学生用两条数学信息来描述一种事物。如树上有3只小猴子,岩石上有2只小猴子等。

  2.提出加法问题。

  课件出示只有小猴子的信息图,让学生说出有关小猴子的两条数学信息。让学生猜小朋友可能提什么问题,引导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设计意图:以花果山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并通过整体到部分的信息图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探索,建构新知

  1.建立加法问题的语言模型。

  引导学生把小猴子的两条数学信息和提出的一个数学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学生独立思考后先说给同位听一听,再进行全班交流。

  2.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法的意义。

  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几只小猴子?”是什么意思。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及时点拨引导,使学生明确:一共有几只小猴就是把树上的3只小猴和岩石上的2只小猴合起来。

  3.逐步抽象加法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小猴子来摆一摆。根据学生的讲解,教师在黑板上贴圆片展示摆的过程,并把两部分圆片圈起来,说明:一共有几只小猴就是把3和2合起来。

  4.构建加法的算式模型

  通过谈话:把3和2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加法算式:3+2=5。教师重点讲解加号的写法。学生读加法算式。教师让学生结合图意说一说2、3、+、5各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学生在说两条数学信息和提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给了学生充分的说的时间,在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加法的语言模型;以“一共有几只小猴子?”是什么意思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可以写出加法算式,进一步理解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建立起加法的算式模型。】

  四、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1. 解决桃子的问题

  (1)出示桃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一说桃子的两条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让学生把桃子的两条数学信息和一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3)学生说出加法算式。

  (4)让学生结合图意说一说算式中得4、2、+、2各表示什么?

  2. 解决有关小鸟、小朋友和小花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物体,用两条数学信息和一个数学问题来说一说,然后在练*本上列出算式。独立完成后说给同位听。

  (2)全班交流:分别让算式不同的学生进行汇报,并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都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回归情境解决问题,既是对第一个环节学生所梳理信息的回应,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法的语言模型和算式模型进得到了很好地巩固。】

  四、联系实际,内化新知

  1.先用学具摆一摆,再填写算式。

  (1)指生说一说小兔子和小蜜蜂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3+1=4 2+3=5。

  (3)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摆、说、列中巩固加法的语言模型和算式模型,编故事让孩子的想象力任意驰骋,让枯燥的加法变得无比鲜活、婀娜多姿起来,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算式的神奇,体验数学的价值所在。】

  2. 趣味练*。

  【设计意图:通过童话式的数学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找师傅,让学生在计算中了解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既熟练了学生5以内数的加法的口算能力又巩固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理解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谈话: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梳理总结:

  1.把两个数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2.认识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梳理知识,培养概括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加法,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并用到我们学*的加法算式。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衔接起来。并通过编故事活动,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信息传达给了学生。】

5的加法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选自学前班数学上学期的基本教育活动。数学活动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也是一门培养和锻炼人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而幼儿数学教育向幼儿进行的是一种启蒙教育,它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新《纲要》中强调“应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也正因为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导致在教学中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到幼儿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我选本课的原因是因为本课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处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表达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加法的计算过程,增强幼儿学*数学的信心。

  2、会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5的加法,会运用数的组成进行加法计算。

  3、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从小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放在了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思考、表达计算过程,

  难点:幼儿学会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5的加法。

  三、说教法。

  幼儿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5以内加法的运算。幼儿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上,运用“找朋友”游戏复*5的组成。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了教具演示法,让幼儿明确操作的要求和方法。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通过讲解、比较,将幼儿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展示出来,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找出哪一种是最好的。坚持使教法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四、说学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数学的基本方法。幼儿通过操作进行学*,我对幼儿的操作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幼儿去探索、发现,可以让幼儿获得宝贵的数学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眼、耳、手、口、脑并用,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体验来学*新知。

  五、教学过程。

  1、复*5的组成。

  数的组成贯穿着10的加法,在加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我让幼儿伸手指头,师:我伸1,生:我伸4,师:1和4,生:组成5。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5的分合式。再启发幼儿找出相像的2组,归纳出5的分合式有4组,只要记住2组就可以了。由5能分成1和4就能想到5还能分成4和1;由5能分成2和3就能想到5还能分成3和2与与幼儿一起游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又避免了单调和枯燥,做到了师生互动。

  2、幼儿利用学具操作探索算理。

  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形象、具体的。因此操作是解决幼儿形象思维与知识抽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较好的手段。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就是其思维发展的过程。我出示了5个小棒,幼儿进行观察后,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进行列式,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允许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幼儿的主体性,算法的多样性和教法的开放性。

  3、给动物找家。

  我出示了小动物的房子五间,有蘑菇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等上面分别插有数字1—5的卡片,放在幼儿前面的桌子上,每组的桌子上有一只小筐,内装带有动物头饰的口算卡片若干,有小白兔、小花猫、小鸡等动物。师说:“小朋友们,小朋友快来看,小动物们在森林里迷路了,你能帮它找到自己的家吗?”请每位幼儿从自己一组的筐中拿出口算式题,得数是几就放在几号房子里。

  4、翻花游戏

  把5朵花的背面朝着学生排列整齐放在磁性黑板上,翻开一朵,能列出2道加法算式,并告诉学生做加法想组成。只要再翻开一朵就行了,得数5的加法共4道,渗透加法交换律。

  5、引导幼儿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

  我提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是怎样算出4+1的得数?那么,1+4等于几?你又是怎么想的?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巩固所学的知识。

  最后,我以玩数字卡片,随意出示两张卡片,说出和是几?让幼儿在感受数学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保护了幼儿思维开放性的教育理念,不把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强加于幼儿,并把游戏和数学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

5的加法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本次说课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选自大班数学上学期的基本教育活动。我选本课的原因是因为本课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处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

  1、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加法的计算过程,增强幼儿学*数学的信心。

  2、会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5的加法,会运用数的'组成进行加法计算。

  3、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从小培养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思考、表达计算过程,而难点则是幼儿学会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5的加法。

  第二部分:说教法。

  在教学上,我采用了摸花片给幼儿猜的形式引导幼儿复*5的组成。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了教具模型演示法,让幼儿明确操作的要求和进行操作的方法。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我还通过讲解、比较的方法,将幼儿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展示出来,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找出哪一种是最好的。坚持使教法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幼儿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

  第三部分:说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我教给幼儿一些学*的方法。操作法是幼儿学*数学的基本方法。幼儿通过操作进行学*,我对幼儿的操作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幼儿去探索、发现,这样的学法可以让幼儿获得宝贵的数学经验,在教给幼儿操作法的同时,考虑到本课内容和幼儿的学*情况,对于学*速率快的幼儿,我教给他们讨论交流的方法,学*速率慢的

  幼儿,我教给他们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的方法,做到授之于渔。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我又把它分了八个小点。

  第一点:复*5的组成。

  数的组成贯穿着10的加法,在加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我准备了一个小摸箱,告诉幼儿里面装有花片,双手伸进去摸后,告诉幼儿摸到花片的总数和左手的花片数,让幼儿猜右手的花片数,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5的分合式。与幼儿一起游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又避免了单调和枯燥,做到了师生互动。

  第二点:新课导入。

  我出示了一张图片,告诉小朋友:“李爷爷很久都没有去看看他种的南瓜宝宝了,这天,他走到南瓜地里,远远地看到四个小南瓜在地上,他走*去看时,咕咚一声,掉下一个大南瓜,把李爷爷吓一大跳。请问小朋友们,地上一共有几个南瓜?”

  创设具有色彩和声音的情境,使幼儿自然地进入包含着数学知识的情景中,能让幼儿在感受数学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保护了幼儿思维开放性的教育理念,不把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强加于幼儿。

  第三点:幼儿利用学具操作探索算理。

  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形象、具体的。因此操作是解决幼儿形象思维与知识抽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较好的手段。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就是其思维发展的过程。我出示了5张机器娃的图片,幼儿进行观察后,利用学具(1—5的数形小方块和符号小方块)进行操作,引导幼儿根据机器娃的特征用小方块进行列式。并让学*速率快的幼儿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学*速率慢的幼儿进行有序地观察。允许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幼儿的主体性,算法的多样性和教法的开放特征。

  第四点:课间操。边拍手边读儿歌边跳舞。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音乐及舞蹈在这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允许幼儿离开座位自由地唱和跳,更是受到幼儿的欢迎。

  “1加1等于2,2个小朋友在唱歌,1加2等于3,3个小朋友做游戏,1加3等于4,4个小朋友写大字,1加4等于5,5个小朋友敲锣鼓。”

  第五点:通过5以内的加法,渗透加法交换率。

  我给幼儿1、2、3、4、5、+、=、 7张卡片,请幼儿帮它们合理的排序。并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可以有多少种排法?为什么?幼儿回答是根据加法交换率。

  第六点:数学游戏活动。

  我出示了信箱五只,上面分别插有数字1—5的卡片,放在幼儿前面的桌子上,每组的桌子上有一只小筐,内装有信。每人一封,并写好幼儿的名字。我说:“小朋友们,今天,李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写了一封信,小朋友快来看看,信上写的是什么?”请每位幼儿从自己的一组中拿出自己名字的信,信里有一道式题,得数是几就投入几号信箱。(整节活动结束后由老师检验。)

  第七点:引导幼儿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

  我提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是怎样算出4+1的得数?那么,1+4等于几?你又是怎么想的?

  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巩固所学的知识。

  最后,我以玩数字卡片,随意出示两张卡片,说出和是几,模仿课间操的儿歌,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把音乐和数学结合起来,让数学不再乏味!


5的加法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2)

——《加法的验算》说课稿 (菁华3篇)

《加法的验算》说课稿1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加法的验算》这一课时。我将采用四说模式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学*并掌握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法、及学生在以往学*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往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学*的,现在采用加、减法验算集中编排,加法和减法的几种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教材设计了两幅有联系的买东西的情境图:①妈妈买一套运动服135元和一双运动鞋48元,付出200元。②售货员找给妈妈17元。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集中教学“加法的验算”,针对“一套 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的计算结果提出: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学生提出了三种具体的验算方法,归纳起来有两种: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验算能有效纠正错误,提高计算正确度,因此比较重要。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交流加法验算的方法,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学会用减法验算加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渗透加法交换律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掌握用多种方法验算加法。3、养成自觉验算的意识和学**惯。

  (三)教学重难点:验算能有效纠正计算中的错误,是计算教学中不可或者的内容,因此我确定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进行验算。由于部分学生学**惯不好,缺乏验算检查的*惯,再说*惯也不是一促就会的事,因此,我确定教学难点是养成自觉检查验算的*惯。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尝试教学法和讨论法。从哲学角度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要求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本课通过创设买运动服的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证明计算是否有误。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验算,再讨论,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尝试练*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同时,本课也较适宜用谈话法来组织教学,由于学生都有一些生活经验支撑他们的验算活动,在交流方法时,学生有话可讲。在交流中发表自己意见,学*他人意见,相互促进,用谈话法教学是既简单又有实效。

  三、说学法:

学生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下列能力。

1.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学生是学*的`主体,当主体具有主动探索的意愿时,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活动。本课给学生创设生动情镜,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笔算退位减法的知识,独立尝试验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方法,体验和感悟用数学的成功,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培养思维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本课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验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然后讨论交流方法,在交流汇报中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培养学生合作学*的能力。学生是在互动中,冲击成见、已有知识和思考*惯,从而产生新知识的。本课中,可让学生小组内说自己的验算方法,再组织汇报交流,相互纠错,突破难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四、说教学设计

  一、准备铺垫

  计算并观察,说说有什么发现。

  45+56= 101-45=36+58=94-58=

  56+45= 101-56= 58+36=94-36=

  交流: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这样的复*,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的关系,在思路上为新课作铺垫,达到隐而不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小明要参加学校运动会,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课件出示第27页情境图。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①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估算一共要多少钱:135+48≈140+50=190元。

  2、选择问题,独立解决。

  笔算:实际上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板书:135+48=183

  3、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通过估算,我们感觉这次计算很可能对,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刚才的计算是对或者错了呢。这就是今天学*的加法的验算方法。(板书:加法的验算)

  三、合作学*,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刚才的计算结果?

  【在合作交流之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同时也为合作交流作好思想准备,这样的合作学*才不会流于形式。】

  2、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用不同方法验算的同学要让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听懂你的方法。

  【合作学*可以优势互补,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验算方法,能够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全班交流,反馈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并说明理由。

  预设:

  ①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②还可以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③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师指①问: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检验呢?如果183-135的结果不是48,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白要么验算时出错,要么当时的计算出错。)如果是48,说明什么?(如果验算没出错,一般认为刚才的计算正确。)

  师指③问: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检验?如果检验没有出错,计算出的结果不是183说明什么?(说明刚才计算有误,需要重新做呢)

  【若有学生提出重新算一遍,这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一种检验方法,教师要给予肯定。】

  4、学*教材,并练*。

  翻开课本第27页,看看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方法?你最喜欢哪种验算方法?出示练*题:检验下列计算有没有出错?(把做一做改编成计算出错的题,让学生去验算)。

  师:引导学生说说验算时注意什么?提醒学生要注意验算时也仔细,别抄另一个数。(这样有效防止学生抄结果,而不验算。)

  5、引导小结,归纳方法。

  讨论,加法的验算有几种方法?

  将三种验算方法归纳为两种情况: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差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放手让学生尝试交流的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仅学会验算,而且还用估算等已学的知识来帮助检验结果是否明显出错,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中,老师在关键处提示验算的注意点,既简单又有实效。)

  四、巩固练*,提高技能。

  1、做一做,计算下面各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84+307= 512+394=

  你用什么方法验算的?通过验算看出你的计算结果正确吗?

  校对后,老师补充:如果一位同学计算512+394=806,你也用列竖式去验算它是不是有错吗?(引导学生估算结果比800要大得多,明显出错)如果512+394=905呢,从哪看明显出错(引导发现从个位是6这题是5明显错了)

  【这是几道基础题,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巩固、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补充估算、特殊位上数来判断是否出错,花时少,效果好,启迪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掌握检验的方法,养成自觉检验的好*惯,提高学生的能力。】

  1、练*七第2题两道加法题。用验算的方法进行检验。

  【让学生用验算的方法判断计算是否正确,进一步巩固加法的验算方法。】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呢?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加法的验算》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通过买东西的情境图,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是其次学生在以往学*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

  1、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加法验算部分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加减法验算》是本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基础上学*的。而且验算的熟练程度和学生良好的验算*惯还会影响到今后计算的准确率。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学*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例如,一年级时学生就能根据一幅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本节课要从这些已有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4、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5、基于以上对于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我确立本课的重点为:使学生能够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而准确地进行加法验算和验算的书写格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轻松愉悦的学*氛围、适时的评价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我努力做到这一点。我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算一算等探究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提问质疑、探索发现的机会和条件。力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验算的作用,并初步掌握验算加减法的方法。

  三、说学法:

  教学中让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体现合作学*和自主探索的要求。

  四、说教学环节:

  (一)复*导入:

  师:根据第一个算式,不用计算直接说出另外三个算式的得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创设情境、学*新课。

  出示主题图:

  学校要召开运动会,妈妈带小明去商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1、从图上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汇报)

  2、在这买东西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数学问题呢?请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3、汇报:

  提出问题

  (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2)应该找回给妈妈多少钱?

  4、独立在本子上解答问题第一个问题,要求写横式,列竖式。

  5、学生汇报,教师板演。(引导学生说清楚计算的过程,答题要完整)

  (板书课题:加法的验算)

  6、学*加法的验算:

  (1)讨论:怎样检验135+48的计算结果?可以用哪些方法?

  (2)学生汇报,师总结。

  (3)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4)学生汇报。

  7、小结:

  谁来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进行加法的验算的?

  (三)课堂练*:

  1、计算并且验算下面各题。

  2、学生自主完成。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加法的验算》说课稿3

  三年级上册《加法的验算》说课稿《加减法的验算》小学新课标实验课本第五册教材中的内容。本教材的安排据有以下特点

  (1)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

  (2)本册教学采用加、减法验算集中编排,加法和减法的几种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

  (3)体现合作学*的要求,加减法的验算方法都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

  教学本节内容,首先要注意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学生在以往学*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例如,根据一幅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教学中要从这些已有认识出发,去探索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要注意体现合作学*和自主探索的要求。

  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应有的资源,设计如下的教学进程

  一、准备铺垫

  利用学生已经熟练的加法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转换对新授进行较好的铺垫。使学生在讨论加法的验算方法时更水到渠成。

  二、新授

  1、利用课件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解决新知。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讨论归纳加法验算的几种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反馈练*:第2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通过验算看出你的计算结果正确吗?

  三、巩固练*

  1、通过第27页做一做进一点巩固验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2、通过数学门诊部来运用各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3、结合刚刚结束的残奥会我国奥运健儿夺取的奖牌数设置一道更为灵活多样的*题,更广的训练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同时对学生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5的加法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3)

——5以内的加法教案 (菁华3篇)

5以内的加法教案1

  【教案准备】

  1、红气球3个,蓝气球2个;

  2、男娃娃4个,女娃娃1个;

  3、各种图片每人一张。

  【教案过程】

  一、老师示范。

  1、老师拿出红气球3只,说:“小朋友,你们看我手上有多少个气球啊?”(答:3个)

  “刚刚我又买2只兰色气球,现在我一共有几个气球啊?”(答:5个)

  “你们真聪明,那么现在有谁可以照着我说的样子说一遍?”(指导幼儿模仿老师的叙述,初步学*描述应用题。)

  2、老师再拿出4个男娃娃说:“我这里有4个男娃娃,小明又送了我1个女娃娃,那你们知道我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娃娃吗?”(请小朋友回答,表扬答的好的,鼓励答的不好的。)

  “刚刚几位小朋友已经学着我的样字说了一遍,现在还有谁想试一试的?看看谁编的最有趣?”(指导鼓励幼儿编题,肯定幼儿编的好。)

  提出新要求:“刚刚你们都编的很好,可是现在呀,我们编题的小朋友不要告诉别的小朋友你有多少个娃娃,考考他们,好吗?”(老师示范一次。)

  3、每个幼儿都发一张图片,让幼儿根据内容编应用题。“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图片,看看上面有什么,有多少个,想想应该怎样提出问题,每人编一道加法题考考旁边的小朋友。(老师巡视,检查幼儿是否学会,纠正错误的,鼓励正确的。)

  教案反思:

  在活动中我采用挂图作为教具,在此过程中还进行多重游戏亦配合这次教学活动,所以幼儿很容易产生兴趣。而且整个活动都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学*方式,所以整个活动幼儿都精神饱满,而且也充分的体现了纲要的精神————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学*自编5以内口头加法数学应用题,在这样的游戏环节中幼儿不仅掌握了5以内加法应用题的自编,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的意识。

  通过今天的活动,让我体会到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最佳手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氛围,让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我发现在活动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活动中试着让幼儿自己创编应用题,细节方面处理的不够经验。我想针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去丰富。

5以内的加法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讨论中理解5以内加法式题的实际意义,并尝试看图列式。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惯。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景区图片、各种交通工具图片、各种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了解晋城的一些著名的景点。

  出示5张旅游景点的图片,幼儿欣赏,并说说自己的见解。

  二、猜一猜——说一说各种交通工具的特征及用途。

  1、猜一猜是什么交通工具?

  2、为交通工具编号。

  3、出示公园的图片,那咱们这么多人坐几号交通工具会最快到达。

  三、编一编——在尝试看图列式中,进一步理解5以内式题的实际意义。

  1、观察公园的几个区,说说自己看到的地方名称。

  2、教师出示一道式题:猜猜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那你还能想出不同的式题吗?

  3、出示小树林,找一找数字5。

  并用图中是5的树、花、草、人编5以内的加法题。

  4、幼儿分成两队,选择式题并说说式题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对多者为胜。

  四、到生活中找5的加法。

  活动反思

  1、设计课程主要的考虑对象就是幼儿,我们要把握好本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的发展水*,从以上两方面着手,课程的大体方向就不会有太大出入。根据以上两点我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

  2、因为设计的场景均为本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又以游戏的形式展现,所以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较高,目标完成良好。

  过程中有一名幼儿在两队比赛的过程中积极性不是太好,课后我与他交流,得知是因为前面的几个景点中有一个景点自己没有去过,所以没有说出来,旁边的小朋友就笑话他“那你都不知道”。导致他后面的环节积极性受到影响。

  针对此种情况,我利用讲故事的时间,以故事的形式向孩子们传达了“不能讥笑他人”。

5以内的加法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题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总结:原来有3人浇化,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 提问:你怎么知道有5人的?

  提问: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板书:3+2=5)

  读算式:3加2等于5。

  提问:3表示什么意思?2呢?

  +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5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画圆圈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画圆圈,再在书上填得数

  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4+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画圆圈、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

  (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送信的`游戏,大家看到书上的信筒么?上面都有哪些数?

  2+2这封信送到了4这个邮筒里,为什么?

  你能把其它的信也送一送么,用线连一连。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5的加法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4)

——有理数加法说课稿实用五份

  有理数加法说课稿 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法,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

  2、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

  3、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

  (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力目标是:

  (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是: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不断克服学生学*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五、学法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通过书上的基本练*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都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氛围。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及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巩固练*:再*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同时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说课对我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有理数加法说课稿 2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法。本节课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数**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面学*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的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法则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2)体验初步的算法思想。(转化)

  (3)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协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法与学法

  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展开教学。学生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学*法”来学*本节内容。

  教学程序:

  我采用的教学模式分为“引——探——结——用”四个环节。

  (一)、引出课题(2分钟)

  例如,足球比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

  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则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

  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

  那么,怎样计算4+(-2)呢?

  此环节大约2分钟。

  (二)、探索规律、得出法则。(15分钟)

  现规定正能量为正,负能量为负。

  (1)若两个好人携带正能量分别为+20、+30。

  则相加的结果是( )。

  写成算式:(+20)+(+30)=( )

  (2)若两个坏人携带负能量分别为—20、—30。

  则相加的结果是()。

  写成算式:(—20)+(—30)=( )

  这两个算式,运算有什么特点呢?

  同号两数相加,好比作同伙人:正数+正数,正能量增大;

  负数+负数,负能量增大。

  最后概括为①定符号;②把绝对值相加。

  (3)若一个好人携带正能量+30一个坏人携带负能量—10。

  则两人较量的结果是( )赢,还剩( )能量。

  写成算式:(+30)+(—10)=( )。

  (4)若一个好人携带正能量+20一个坏人携带负能量—40。

  则两人较量的结果是( )赢,还剩( )能量。

  写成算式:(+20)+(—40)=( )。

  这组算式,运算有什么特点呢?

  异号两数相加,好比两人在打仗,谁的力量强大,谁就赢。如果正能量大,符号就定为正;如果负能量大,符号就定为负,又让学生理解两人打仗,彼此力量会彼此抵消,彼此消损。那么赢的一方还剩多少能量呢?故而把绝对值做减法。强调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

  最后概括为①定符号;②把绝对值相减。

  再看两种特殊情形:

  (5)若一个好人携带正能量+30,一个坏人携带负能量—30。则两人较量的结果是( ),还剩()能量。

  写成算式:(—30)+(+30)=( )。

  (6)20+0=() 0+(—15)=( )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会学”转变,而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于教材上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来探究法则过于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借鉴之下,我选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动画人物,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氛围;我让学生来当裁判,学生必须把6次的情况都完成后,才能得到结果,这样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会很集中。若学生有困难,则小组内探讨交流、补充,让学生能逐步引导概括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上述过程,大约20分钟的时间,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小结(3分钟)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

  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四)、用

  1、加深理解,巩固法则。(5分钟)

  (1)填表

  (2)思考: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应分几步完成?

  此题的设计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让学生知道,凡是有理数运算都要首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后,我将解题步骤,分步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对解题格式引起重视。

  2、变式训练,应用法则。(15分钟)

  例1.计算

  (+20)+(+12) (—8)+(—12)

  (—3.75)+(—0.25) (—1/2)+(—2/3)

  (—7)+0

  例2.计算

  (—5)+9 7+(—10)

  (—3/4)+1/2 3/5+(—3/5)

  数学家皮亚杰认为:“不断的训练才能够逐渐的发展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练*和科学的重复练*始终是数学学*的有效办法。为了让学生熟练应用法则准确计算,我设计了2个例题。例1是同号两数相加;例2是异号两数相加。这两种最典型的类型,以起到巩固法则和规范格式的作用。我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让基础组的学生板演后,并让别的学生找错误,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学生纠错的过程,让学生对错误加深记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3、小组闯关,检测目标。(5分钟)

  在新课程下,教学的本质是学*活动,学生是否有效的学*,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检测目标成为一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设计了两个闯关小游戏。一个是学生口答抢答,另一个是男生出题女生抢答,反之女生出题男生抢答,通过男女同学竞争中巩固、应用法则。

  三点教学反思

  1、情境探究问题的设置

  我用卡通动画人物来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形象的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在思考问题时,首先应让学生对好人、坏人在一起有几种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完整性。然后再逐一的进行探索,通过学生谈论交流,最后得到有理数的四条加法法则。

  2、例题安排的设置

  我安排了同号两数相加和异号两数相加两种最典型的`类型,以起到巩固法则和规范格式的作用。

  3、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样可以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引导学生规范的表达。

  有理数加法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法。本节课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数**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面学*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的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法则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2)体验初步的算法思想。(转化)

  (3)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协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法与学法

  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展开教学。学生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学*法”来学*本节内容。

  教学程序:

  我采用的教学模式分为“引——探——结——用”四个环节。

  (一)、引出课题(2分钟)

  例如,足球比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

  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则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

  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

  那么,怎样计算4+(-2)呢?

  此环节大约2分钟。

  (二)、探索规律、得出法则。(15分钟)

  现规定正能量为正,负能量为负。

  (1)若两个好人携带正能量分别为+20、+30,

  则相加的结果是( )。

  写成算式:(+20)+(+30)=( )

  (2)若两个坏人携带负能量分别为-20、-30,

  则相加的结果是( )。

  写成算式:(-20)+(-30)=( )

  这两个算式,运算有什么特点呢?

  同号两数相加,好比作同伙人:正数+正数,正能量增大;

  负数+负数,负能量增大。

  最后概括为①定符号;②把绝对值相加。

  (3)若一个好人携带正能量+30一个坏人携带负能量-10。

  则两人较量的结果是( ) 赢,还剩( )能量。

  写成算式:(+30)+(-10)=( )。

  (4)若一个好人携带正能量+20一个坏人携带负能量-40。

  则两人较量的结果是( )赢,还剩( )能量。

  写成算式:(+20)+(-40)=( )。

  这组算式,运算有什么特点呢?

  异号两数相加,好比两人在打仗,谁的力量强大,谁就赢。如果正能量大, 符号就定为正;如果负能量大,符号就定为负,又让学生理解两人打仗,彼此力量会彼此抵消,彼此消损。那么赢的一方还剩多少能量呢?故而把绝对值做减法。强调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

  最后概括为①定符号;②把绝对值相减。

  再看两种特殊情形:

  (5)若一个好人携带正能量+30,一个坏人携带负能量-30。则两人较量的结果是( ),还剩( )能量。

  写成算式:(-30)+(+30)=( )。

  (6)20+0=( ) 0+(-15)=( )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会学”转变,而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于教材上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来探究法则过于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借鉴之下,我选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动画人物,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氛围;我让学生来当裁判,学生必须把6次的情况都完成后,才能得到结果,这样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会很集中。若学生有困难,则小组内探讨交流、补充,让学生能逐步引导概括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上述过程,大约20分钟的时间,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小结(3分钟)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

  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四)、用

  1、加深理解,巩固法则。(5分钟)

  (1)填表

  (2)思考: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应分几步完成?

  此题的设计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让学生知道,凡是有理数运算都要首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后,我将解题步骤,分步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对解题格式引起重视。

  2、变式训练,应用法则。(15分钟)

  例1.计算

  (+20)+(+12) (-8)+(-12)

  (-3.75)+(-0.25) (-1/2)+(-2/3)

  (-7)+0

  例2.计算

  (-5)+9 7+(-10)

  (-3/4)+1/2 3/5+(-3/5)

  数学家皮亚杰认为:“不断的训练才能够逐渐的发展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练*和科学的重复练*始终是数学学*的有效办法。为了让学生熟练应用法则准确计算,我设计了2个例题.例1是同号两数相加;例2是异号两数相加。这两种最典型的类型,以起到巩固法则和规范格式的作用。我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让基础组的学生板演后,并让别的学生找错误,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学生纠错的过程,让学生对错误加深记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3、小组闯关,检测目标。(5分钟)

  在新课程下,教学的本质是学*活动,学生是否有效的学*,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检测目标成为一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设计了两个闯关小游戏。一个是学生口答抢答,另一个是男生出题女生抢答,反之女生出题男生抢答,通过男女同学竞争中巩固、应用法则。

  三点教学反思

  1、情境探究问题的设置

  我用卡通动画人物来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形象的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在思考问题时,首先应让学生对好人、坏人在一起有几种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完整性。然后再逐一的进行探索,通过学生谈论交流,最后得到有理数的四条加法法则。

  2、例题安排的设置

  我安排了同号两数相加和异号两数相加两种最典型的类型,以起到巩固法则和规范格式的作用。

  3、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样可以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引导学生规范的表达。

  有理数加法说课稿 4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法,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

  2、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

  3、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

  (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力目标是:

  (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是: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不断克服学生学*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五、学法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通过书上的基本练*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都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氛围。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及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巩固练*:再*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同时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说课对我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有理数加法说课稿 5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一)”。本节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二章第六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

  2、就第二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微机显示)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教学大钢规定,在有理数的加法的第一节要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是:“(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是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通过书上的基本练*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和数学孚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不断克服学生学*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氛围。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副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巩固练*:再*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