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

首页 / 实用文 / | 2023-02-20 00:00:00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

  一、说设计意图数字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而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是用自然数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让幼儿回答"第几"的问题。认识序数要以认识基数为基础。本班幼儿已学*了6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数序,为学*序数做好了准备。学*序数要求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但是,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就降低了要求,即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来排列物体的次序,这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呢?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游戏《小动物开格子铺》展开,通过游戏化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的兴趣,较好地达成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如下: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2.能大胆地动口、动手用序数词来正确表示6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在游戏中体验学*序数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为学*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单纯从一个方向认识序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很容易掌握,因此,我又设计了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两个方向同时排列物体的次序的综合练*,将学*内容难度加大,使学*更具有挑战性,这也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完成本次的难点利用形象的PPT课件,激发幼儿的学*兴趣,从而使难点得到较好的突破。

  三、说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幼儿操作材料(水果、玩具、蔬菜图片若干、画有'格子铺'的纸人手一张)。

  知识准备:幼儿课前了解"格子铺"四、说教法、学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层和格的基础上,来区分物品所摆放位置的不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获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摆放操作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渗透了社会情感教育。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是动物排队学*用想去参观格子铺的形式来引出动物排队的序数,兴趣是幼儿学*的动机,(箭头出现)通过幼儿的观察,从左边往右边数数让幼儿找小动物所在的位置,学*序数词第一至第五,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并让幼儿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第二环节:小动物坐双层公交车。课件出现双层公交车,首先让幼儿认识层,引导幼儿从下往上数,然后让幼儿认识这辆公交车每一层有几个座位,引导幼儿从左往右数,最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动物坐在第几层的第几个座位?目的是让幼儿巩固感知6以内的序数,学*从某一方向帮小动物找座位,立即对第一个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和巩固,也为下面学*格子铺打好基础。

  第三个环节是对前面二个环节的巩固,我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通过小动物们参观'格子铺这一活动,引导幼儿看箭头的方向从下往上数、从左往右来感知物体所摆放的位置。如皮球放在第几层的第几个格子里?香蕉放在第几层第几个格子里?第五层的第六个格子里放的是什么?……"第四环节:幼儿操作,引导幼儿自己看清楚箭头的方向,教师继续创设情景,来了很多客人把'格子铺'里面的货都买光了。生意真好。你们能帮助小动物把货物放入格子铺中吗?激发幼儿的兴趣,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帮忙放货这一活动,让幼儿学*能够按指定的序数词来找到相应的位置。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重难点。 最后,结束活动我们也来开一个格子铺店。

  整个活动过程,由动物排队--动物坐双层公交车--动物参观格子铺--幼儿操作,整个活动始终围绕小动物开格子铺展开,难度层层增加,步步深入,体现了循序渐进。整个过程,幼儿都在不断的探索中操作学*。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哭娃与笑娃》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好朋友》这一主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中班幼儿偶尔情绪不是很稳定,早晨来园偶尔哭着喊爸爸,妈妈,怎么劝都不好用,为此我特意设计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这次活动,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

  能力目标:知道哭和笑的两种不同的表情,会从两种不同的表情里判断人的心情。

  情感目标:学会关心他人,愿意为好朋友带来快乐。

  3、重点难点重点: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难点:能知道五官与表情的关系,会用简单的方法表现哭与笑两种不同的表情。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圆形卡片若干,彩笔。

  2、表现哭、笑表情的人物头像各一幅。

  3、背景音乐《笑比哭好》

  4、"心情速递"板二说教法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幼儿的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始终贯穿的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法,互动游戏法

  1、情景法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只快乐的小熊,激发起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让他们很快的投入到课堂中来。

  2、互动游戏法我和幼儿一起来做五官的游戏,我先指着自己的鼻子问幼儿,这是哪里呀?让幼儿猜。以此类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让幼儿猜全。接着鼓励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做猜猜五官游戏。做完游戏,趁着幼儿尽兴,我问幼儿:五官都有哪些本领啊,请大家一起积极发言一起讨论。

  二、说学法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的思想,主要采用互动游戏法,启发诱导法

  1、情景游戏法: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人的五官和了解五官的用途是什么。

  2、启发诱导法:在小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伤心的等等,让幼儿观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么关系的?进而引导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

  (一)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歌表演引出快乐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乐小熊,今天呀!我和冯老师一起来到这里,想和你们交朋友?高兴的话就请来点掌声!"

  (二)导入游戏,引发讨论

  1、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脸的游戏"请幼儿互相说一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们都有哪些本领?让幼儿自由讨论。

  2、请幼儿自由发言,并提问个别幼儿,并肯定全体幼儿的表现,初步了解人的面部长有五官,并了解其功用,并要时时刻刻保护它们。

  (三)五官的变化,引发讨论,学*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这里,这怎么有这么多的数字,还有圆点?激发幼儿好奇的心理,并引导幼儿愿意露出笑脸。

  2、出示表情脸谱,"老师呀,还要给小朋友看一样东西,这是表情脸谱,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脸,因为它会给朋友带快乐,那咱们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脸吧!"

  3、出示课件(快乐的聚会),小动物们也喜欢甜甜的笑脸,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样快乐的

  4、引导幼儿通过看小动物们的快乐聚会,能感受到小动物把快乐带给了我们,要用笑脸对待朋友,笑脸代表着幸福和快乐!提问幼儿"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气不高兴了?你会用什么办法让她高兴起来露出笑脸?"引导幼儿讨论,并请幼儿发言,提问个别幼儿。给朋友唱歌、跳舞还给好朋友说好听的甜甜话,让朋友快乐,自己也就快乐了!

  (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自由想象,情感升华

  1、出示笑脸和哭脸,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送出小礼物!手拿镜子做表情游戏,并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笑脸,装饰"快乐树"。

  3、"快乐小熊"说要用笑脸、说甜甜话对待朋友,这样大家就都快乐了。

  (五)教学反思

  提醒幼儿每天来园时,在"心情速递板"上标出自己的心情,引导幼儿关心大家的心情,说一些高兴的话,让大家都快乐起来。

  (六)布置作业

  以漂亮的我为主题,画一副自画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实的表现出来。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3

  一、课题及设计意图

  今天的课题是《得数是6的加法》,本课是在前面学*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和6的组成之后,进一步学*数的加法运算。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做好准备,我在设计《得数是6的加法》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利用6的组成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学*,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惯。

  三、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根据6的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四、教法

  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五、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培养幼儿良好的学*方法与学**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新知。

  按照心理学常识,幼儿对学*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把学*当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时,就设计这样的导语: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加减法了,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能干,(点出复*题)最先做出老师出的这些题,好吗?在这种刺激下,人人都想当老师眼中的小能手,兴趣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这是引导幼儿复*5以内数的加减;这是复*6的组成。

  在新课学*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图片群和插入声音的播放,激发幼儿学*新知的欲望,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得数是6的加法。这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学*5+1和1+5,初步引导通过组成计算得数;然后出示4+2和2+4两个算式,让幼儿摆弄小棒探索得出4+2=6和2+4=6,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最后直接出示算式3+3=让幼儿利用组成计算得数。本课的难点是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感知具体事物的数量,引导幼儿填空,找出另一个加数,再过渡到利用6的组成想出另一个加数。

  本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观察和操作,来感知得数是6的加法;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是6的加法;最后通过提高练*,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成功的喜悦。

  最后,对于说课的内容和方式的理解,我也是处于摸索阶段。我今天和大家交流,探讨,只是一个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4

  活动的目标是:

  (1)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2)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目标内容与教材上有所不同,原因是:这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表述更完整、更清晰;还有就是我们身体有关部位数量为3和4的比较难找,所以我把教材中“寻找、发现自己身体有关部位蕴含的数量”改为“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这样既包括身体部位,又包括身上的衣物等,更利于活动的开展。

  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活动的难点是:

  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及用绘画方式记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操作法,把数学知识寓于一个个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对数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乐乐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其实就是由几个小游戏有机串联而成的,什么游戏?如何串联?是否又有趣又有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一开始,我用“眼明嘴快”的游戏导入:“我给大家带来几个数字朋友,看看谁能最先认出它、最先说出它的名字。”然后我用“闪烁法”快速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这个游戏既能检验幼儿对数字的认识程度,又能防止已经认识数字的幼儿失去兴趣。作为对幼儿良好表现的奖励,我说:“小朋友,我爱你,照张相片送给你!”一边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给孩子们“照相”,其实,这已经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游戏——和幼儿一起“给数字宝宝照相”。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记忆字形。分别给数字1~5照完相后,我说:“香蕉老师也想请你们给我照张相,行吗?不过,我得打扮一下,请稍等!”当我穿上贴满数字的外衣时,新一个环节开始了。

  “啊,香蕉老师变成数字人了!咦,数字宝宝跑我身上干什么?找朋友?我身上有数字宝宝的朋友吗?在哪里?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1(2、3、4、5)的朋友在哪里?”这样引导幼儿寻找我身上数量与每个数字对应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当幼儿领会了游戏的要求时,我说:“数字宝宝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吗?”请每位幼儿拿一张数字卡,在自己身上进一步探索、寻找数量与所拿数字相对应的部位或物品。

  下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我是这样过渡的:和孩子玩“哑谜”——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数量是几,就请拿数字几的幼儿把数字卡交给我,然后到写着这个数字的“转盘”周围等待。当所有幼儿都进行完后,我向幼儿交代要求,请幼儿在“转盘”周围的空白纸处,用画简图的方法,记录自己发现的相应数量的部位或物品,并引导同一组的幼儿画的时候分工合作,避免重复。我之所以把记录表设计成“转盘”,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几个幼儿同时记录,并且可以解决记录中出现的方向性问题,“转盘”一转动,我们可以端正地看到每幅图;另外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记录的趣味性。等幼儿记录完了,我请组与组之间交换检查,纠正错误,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正确信息。

  结束部分也充满了游戏性。“我们身上藏着很多数,动物身上也藏着很多数,你听——一只青蛙(伸出一个手指)一张嘴(指嘴巴),两只眼睛(眨两下眼睛)四条腿(各拍一下四肢),扑通一声(学蛙跳)跳下水(两臂滑水)。来,大家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吧!”这个游戏除了与数字有关外,还能让幼儿得到适当的活动。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

  数学知识不是靠传授从外部灌输到幼儿身上的。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自主建构起来的。数学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领域的学*活动必然是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是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通过对物质材料的摆弄、操作、思考和交流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只是起指导幼儿学*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幼儿学*,不是简单地把结论或答案告诉幼儿。所以,我运用了一个个幼儿喜欢的游戏,首先激发起幼儿的学*兴趣;每个游戏中蕴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不知不觉、快快乐乐地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如果活动结束后,幼儿能感到“学*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快乐!”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乐!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5

  说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新学期刚开始就在游戏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经常听见小朋友说: “我的邻居家有个小弟弟,经常来我家和我玩玩具。”“我也有邻居,xx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边,我们是好朋友”我的好朋友XX就坐在我的旁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我的邻居朋友》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说分析:

  我班经过了托、小、中班的学*,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相邻数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帮助小动物找房间为导线,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获得知识和经验。

  说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蘑菇房》故事讲述,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

  (2)协助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定义。将故事*稳的过渡到黑板上,1号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2号数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通过抛出问题,以给相邻数找秘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5以内相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给幼儿提供桔子,饼干,玩具等物品若干,引导幼儿分别对应数摆出相应数量的物品(1-5),逐步探索每个数的相邻数与该数有什么变化,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结束部分:在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自制的“石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2、学具: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石头的颜色和形状,达到巩固和比较各种形状特征的目标。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让幼儿在捡石头——铺石头——踩石头的一系列游戏来达到预设目标

  5、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捡石头铺路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捡“石头”

  带领幼儿捡“石头”,引导幼儿观察“石头”的形状,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铺“石头”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石头”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3.第三次操作——拼“石头”

  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难点问题——有些坑找不到相同形状的“石头”来填,并及时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4、音乐活动——踩“石头”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活动要动静交替,切合幼儿年龄特点。中班幼儿的专注时间一般在25——30分钟左右,在三次操作活动后,我特意安排了这个音乐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跳一跳,蹦一蹦,抢一抢,放松心情,活跃气氛,而且也再次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和掌握。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7

  一、说教材

  认识梯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在幼儿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本课重点: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说教具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及热情,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课件;

  2、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

  3、幼儿学具:每个幼儿座位底下放一个小信封,里面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

  4、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

  5、在活动室墙上张贴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观察法:观察是幼儿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方式,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感知梯形的特征,从而区分出梯形与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幼儿高度的学*兴趣。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为一课时。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了教学设计。共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一)在复*图形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

  1、看幻灯片,复*学过的图形,渗透新知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青蛙)小青蛙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图形宝宝,它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屏幕上依次出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及长方形)找幼儿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特征,最后再出现梯形,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图形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长方形,从而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有了想探索这个图形的渴望。

  2、出示一个梯形,提问幼儿: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3、师小结:这个像滑梯一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师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卧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二)通过操作活动,巩固新知识

  每个幼儿的座位底下都有一个小信封,里面装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让幼儿找出梯形,并且为梯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游戏活动:“找梯形宝宝”

  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六、活动评价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喜欢学*新的知识,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而中班的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数学的重要阶段。他们认识数字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数字8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孩子把数字8的形状和已有的一些物体联系起来,让孩子能具体形象地认识记忆数字8,如何通过实际的物品让幼儿去感知8的数量,这是我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采用了游戏操作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情景“送水果”,让幼儿带着要求去找到相应的水果卡片,在拿物品、数物品中不知不觉地感受8的数量,这遵循了“教育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原则。

  二、活动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也是本次活动的显性的知识性目标。)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同时也是隐性的情感目标。)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这是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也是活动的实际意义所在,它让本次活动和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生活而服务的。)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目标。更顺利地实现活动过程,根据幼儿爱玩这一特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7以内的数熟悉7以内的数量。(前期的经验准备是教师设计活动的基础,幼儿如果没有这一经验,就会影响到他们对数量8的感知。)

  物质准备:①1——8数字卡片,水果图片若干幅,歌曲磁带,ppt。

  ②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③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四、说教学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体,我采用了把枯燥的数学和活动紧密相连,让幼儿在玩中学,动中学。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操作法

  观察就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操作就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等动作带动大脑感知抽象的概念。这是我为了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采用的方法,为的是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数字8、找一找和数字8外形相像的物品,从而使他们能把抽象的8形象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数字8。

  2.按数取物法

  给予一定数量的物体,让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物体。随着幼儿数能力的增强,对幼儿只说出数,没有范例。按数取物的条件是抽象的,没有直观依据。要求幼儿对数真正理解才能完成任务,解决抽象数学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9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幼儿"复*10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我设置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等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10以内的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10以内的数,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2、愿意倾听老师与同伴的讲述,能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学具:四种水果(西瓜、橘子、桃子、芒果)水果的背面有圆点和数字。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四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是情境导入。

  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今天,小熊的水果店开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苹果、梨子、草莓、香蕉、樱桃、菠萝)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6种。

  其次是复*环节水果游戏。

  第一步先猜猜水果后面的数字。1、这些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A、梨子娃娃说"我比5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6B、香蕉娃娃说"我比7多1",那是几呢?8C、草莓娃娃说"我比8少1"那是几呢?7D、苹果娃娃说"我是5—10之间最小的一个数字?是几呢?5E、"你们看看5————10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9和10,那樱桃娃娃和菠萝娃娃谁是9谁是10呢?"樱桃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菠萝娃娃大,谁能告诉大家是几?9那菠萝娃娃是数字几?102、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3、猜猜少了哪个数?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这个环节先出示少一个水果,问少了什么?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两个水果,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三个,再还原验证。最后全没了,让幼儿凭记忆回忆出有哪些水果,分别是什么数字?>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数差关系,然后巩回忆。

  第二步是给水果排排队。

  1、水果娃娃后面的数字都出来了,那现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请你们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来排队?谁愿意来排队。这个时候完全是按幼儿的意愿来排队,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2、幼儿上来为数字排队,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

  3、这个小朋友是按照从小大的顺序来排队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会按照什么来排队呢?<让幼儿惊奇的发现,原来不光数字排队,水果也在排队呢>。

  接着是拼贴水果,其实就是幼儿操作练*数点匹配。

  第一步是教师讲解作业。小熊水果店里的水果还不是很多,要不我们给他准备一些,老师这儿有一张带有圆点的卡片,数数看上面有几个圆点,那他应该找数字几做朋友?除了看数字外,还要看看卡片的颜色相不相同,这下对了,猜猜会是什么水果呢?第二步是幼儿动手拼水果。现在请小朋友也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颜色对吗?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第三步是教师评价作业。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最后是品尝水果。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明白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小朋友真能干,帮小熊准备了这么多水果,小熊阿要谢谢你们帮了一个大忙,想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可口的水果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觉得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中班幼儿注意力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针对这些特点,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猜猜我是谁》这节课通过猜想游戏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猜想的过程中巩固复*10以内的数。请水果娃娃来做客的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猜数字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猜数先从简单的'数字开始,由易到难,多变的提问方式,让幼儿分别猜出这10个数字,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紧接着马上让幼儿猜猜少了哪个水果,又是一轮"猜"的开始,孩子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让孩子们给水果娃娃身后的数字排序、拼水果,猜水果这些丝丝相扣的环节,让幼儿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通过他们自己的"猜"、"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幼儿"猜"得差不多的时候,我让他们品尝水果,这里做到动静交替,让幼儿感觉不到疲劳,也自然的过渡到结束部分。这个活动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目标。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以孩子熟悉的情境主题为组织教学的逻辑线索,在主题中按照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以及与情境和材料互动,实现培养幼儿“主动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教学主旨。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我共设计了4个环节,情境贯穿整个活动之中。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自我检测与评价。感到学数学是愉快的。

  二、说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发展方位知觉

  2、通过活动,认识区别上中下空间方位,学*方位词上面,中间,下面其中目标二设定为重难点。

  三、说准备

  根据活动的需要,制作

  1、情境数学课件;

  2、操作教具:人手一套。

  幼儿在体验游戏的愉快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本环节的操作更有趣有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以游戏活动贯穿,进一步让幼儿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二)学法

  中班下学期幼儿学*能力有了一定的增强、游戏水*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情境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五、说教学程序

  (一)整体思路意图

  本节教育活动为一课时。整节课以小松鼠去锻炼—一路走过的地方——看到好吃的——送礼物给号朋友为线索4个环节,有趣有效的情境游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二)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通过情境导入,调动幼儿情绪,缓解对陌生环境的拘束感,并通过小松鼠去锻炼引入今天活动的内容。

  师:“瞧,这是谁呀?”(小松鼠)PPT

  它急急忙忙的是要去哪里呀,原来小松鼠是要去锻炼,你们看它来到了哪里?

  二、布题

  1、在山下看到了什么?(在山下看到了小草)小松鼠往山上爬,他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爬到了山的中间,学说中间。看到了盛开的小花)小松鼠继续往上爬,爬到了哪里了(山上,学说山上),在山上看到了一个小亭子。这时候他觉得肚子饿了,他走到小亭子里,看到里面有好多好吃,有猕猴桃,苹果和梨子(出示操作卡)还有一些好吃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猜一猜

  (1)头上长绿叶,身上方格格,东北部长她,全身黄颜色。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苹果的上面;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2)听录音,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猕猴桃和梨子的中间;

  (3)这个东西害羞地露出半个脸,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把他叫出来吧。在苹果的下面原来是草莓。

  2、小松鼠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非常的开心,把肚子吃的饱饱的,去看望他的朋友了。他的朋友会是谁呢?(出示三个朋友)调皮的小松鼠把给朋友的礼物藏在了大树上。(出示操作卡片)大树上有三根线小松鼠会把谁的礼物放在上面、中间和下面呢?出示准备的礼物让小朋友看一下。

  三、幼儿操作。

  边操作边说谁的礼物放在上面,谁的礼物放在中间,谁的礼物放在下面。

  四、验证。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1

  活动目标

  1、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数数、统计和比较等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会观察树叶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树叶的认识。

  3、在活动中能体验到同伴间学*的乐趣,培养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份树叶(叶柄)、一张表格、一只笔、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下面我请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

  小耳朵,仔细的听好了。听···他来了。(听完后)接下来,有哪位小朋友已经听出,

  2.老师今天请来的这位小客人是谁呢?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

  教师:大家都很聪明,都听出了这是树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找一找,树叶里有哪些秘密呢?

  二、对叶片的统计与分析

  1、教师示范

  教师:下面我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数一数,老师手上的这一根叶柄上有几枚小叶片?

  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跟老师一起数一数,好吗?

  教师:好了,刚刚小朋友们与老师一起数了老师叶柄上的小叶片有几片。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然后把数好的小叶片数量记录下来。

  2、幼儿示范

  教师:这么多的叶片,你是怎么数的?

  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数叶片,你认为那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小结:生活中我们在数量较多的东西时,有很多种方法,小朋友可以采用最适合你的方法,将东西数得又快又准确。

  3、分析探索叶片的单双数的规律

  教师:老师刚才发现让小叶片两片、两片做好朋友这种方法很有趣,我们一起用这种方法在来数一数。

  三、讨论分析: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树叶,它的叶片两片、两片都找到了好朋友:有的还剩下一片没找到朋友。)

  四、树叶分类:

  教师:这里有两张表格,我们把都能找到好朋友的'叶片送到这张表格里.把还剩下一片

  没有找到朋友的叶片送到另外的一张表格里,看看会发现什么秘密。

  五、统计数字:

  教师:都能两片、两片成为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各是多少?还剩下一片没有找到

  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又各是多少?

  六、分析两类数字的特点:

  1.觉得:老师发现有些树叶宝宝都有一个好朋友,而有些只有一个人。你看数字6宝宝,

  他们有3对好朋友,而数字7宝宝,却多出了一个宝宝。所以你们觉得数字宝宝中有什么秘密呢?

  2.教师:你看6、8、10、12、14这些数是什么数?7、9、11、13、15这些数是什么数呢?

  他是不是能两个、两个的凑成相同人数的呢?还是不能。

  3.教师:小朋友都发现了这个秘密,老师觉得6、8、10、12、14这些数是双数,因为他们能

  刚好能两个、两个的分好。7、9、11、13、15是单数。(讨论10以上的单双数。)

  讨论发现:已经学过的单双数规律同样适用于10以上的数字,拓展已有经验。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家之后找找哪些物品也有这些规律。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都渗透着数学知识,如:早晨入园时可以问问幼儿:“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的概念;分午饭时,碗与筷子的一一对应、小朋友的人数与所搬的小椅子的个数的对应与比较,既提高了幼儿的点数能力,又将对应、比较知识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随处都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数字。因此,我设计了活动《找数字》,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幼儿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说难点,重点

  难点: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数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个数字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数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幼儿的概念是模糊的。虽然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数字,但他们几乎没有去思考,理解过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因此,让幼儿“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本次活动中的难点。

  重点:在幼儿的眼中,“数字”与“图画”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常常有幼儿把“5”写成了“ζ ”,把“9”画成“ ”像一个气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这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说活动准备。

  教师的准备工作:

  (1)一座没有门牌号的楼房,分别住着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牛等十个小动物。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称,汽车等。

  (2)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图片。

  幼儿的准备工作:

  请幼儿收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品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温度计等。)并布置在教室的四周,成为“数字世界”。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中要求,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在探索中学*。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情景学*法:把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个有趣的“数字世界”。

  2、观察法:通过幼儿观察他们带来的物品,理解“数字”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引起幼儿的思考。

  3、操作法:通过幼儿为各种物品编号码,加深幼儿对“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理解。

  4、游戏法:在本次活动中,游戏是一条主线,通过幼儿“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编数字”等小游戏来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成: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游“粗心王国”这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游“数字世界”。

  带领幼儿来到“数字世界”,请幼儿注意观察,这些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教师用神秘的语调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神秘世界,这里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找一找,是什么?”引导幼儿寻找数字,发现钟,表,日历,称等物品上都有数字。这样问题导入,一下子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二环节是:猜数字。

  请幼儿猜想物品上数字的意义及他们的功用。教师说:“刚才,我们逛了数字世界,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称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6分钟。

  第三个环节是:找数字。

  请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四环节:游“粗心王国”。

  请幼儿为空白的物品添上数字。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这一环节大约进行8分钟。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等若干)。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

  4.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大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小箱子一个(里面放图形或卡纸做的小鸟一只)

  2、学具: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圆形等若干)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用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

  (二)学法

  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鸟造一间漂亮的房子,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图形游戏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纸箱变魔术

  带领幼儿摸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 图形变变变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图形变变变”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拼一拼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4.第三次操作——小鸟的家

  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拼图活动是幼儿园经常进行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以往的拼图活动比较注重拼图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对拼图活动本身所蕴藏的数学内涵挖掘不够。其实,拼图活动也是帮助幼儿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掌握数概念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且也符合新《纲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一精神。

  二、说幼儿

  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于物体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必须借助于对具体物象的感知,拼图活动恰好为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圆形拼图的造型经验,为本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目标

  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数学活动目标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水品和个性特点,创设更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我们确定数学活动目标、设计数学活动过程的基本准则。由此,本活动的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圆形造型变化的认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学*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从中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和思维特点出发,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本活动的重点,由于中班幼儿首次接触统计的方法,引导幼儿学*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就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幼儿首先学*用一种正确的顺序说出数词,对数序的感知从“连串”水*发展到“双向数链”水*,然后才能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建立起整体与部分、数群与集合等概念。而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和思维特点。于是,本活动采用“示范讲解”、“提问”、“观察”的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思考拼图中的一些数学关系;“开放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观察”则让老师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过程,从而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学法

  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由此,本活动采用的最基本的学法就是“操作法”,这也是幼儿学*数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一个个活动环节感知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思维的操练与学*

  *惯的培养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另外,本活动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学*经验,更好地掌握统计记录的方法。

  五、说活动程序

  1、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2种图案纸、若干份记录纸、数字标签、一些辅助图形

  2、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拼出示范花的图案

  出示图案纸:请小朋友根据图案用圆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导幼儿回忆拼图经验: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吗?(变换圆形的大小、颜色、数量拼出多种花的造型)

  (2)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有很多种拼花的方法,老师想知道你们都用了哪些不一样的圆形,该怎么办呢?想知道每种圆形用了几个又该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统计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纸:

  图形数量

  帮助幼儿提炼统计记录的`方法:在图形一栏中贴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圆形,在数字一栏中用数字标签记录所使用圆形的数量。

  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朵大的花的图案是由6个小的圆形拼出来的。

  感知数量: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分别有几个。

  (3)借助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你能用圆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图案吗?

  ②、你能用圆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图案吗?(鼓励幼儿以圆形为基础使用辅助图形拼出更多的图案造型)

  (两种不同的操作要求为幼儿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层次要求,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幼儿的需要。)请小朋友在拼图活动的基础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4)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并提升幼儿经验

  幼儿交流:用几个小的圆形拼出了一个大的图案。(为幼儿提供了向同伴学*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拼图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出示第二张图案纸(船),提问: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图形拼出这个大的图案吗?你有几种拼法?请小朋友在日常拼图活动的时候试一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同一个图案,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拼出来”,更进一步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日常的拼图活动中可以继续延伸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并进一步学*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数学关系,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幼儿的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找一找说一说》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新班》这一主题。自己的创设与主题紧紧相扣,并且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课程即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简单数字的运用和识记能力。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及其特点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塬则在新学期的开始,幼儿就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他们更多愿意独立的做事情,并且感到自豪。经常听到他们说杯子是做什么用的?衣服又是做什么用的?冬天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夏天的衣服又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因此,我设计了这堂《找一找说一说》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活动目标复*4以内的点数,或根据物品用途的不同,学会简单的分类。

  2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学*用花,草等进行简单的装饰。

  会看标志找到自己的用品,不随便乱用、错拿,懂得讲卫生。

  重点难点重点:复*4以内的点数,或根据物品用途的不同,学会简单的分类。

  难点:会看标志找到自己的用品,不随便乱用、错拿,懂得讲卫生。

  活动准备事先剪好的叁角形、圆形、正方形卡片若干,彩笔每人一盒。

  幼儿用书。

  二说教法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做好挂图,准备好所有的教具。以培养孩子“主动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活动以“游戏式数学”为精神主轴,增强数学学*的乐趣,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情景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历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构建完整的数理概念,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的品质。因此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游戏法我将通过组织有规则的游戏来引导幼儿学*。游戏法符合幼儿喜好游戏的天性,能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兴趣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中轻松的学*。

  比如说我把小朋友自己用的杯子,饭盒,毛巾等小物品都全部打乱,让小朋友自己去找到自己的东西并把它放回塬处,这样教会他们不乱放东西,并且养成良好的*惯。

  2动手操作法我让幼儿找自己的用品,让他们找到以后在向我介绍这些用品是做什么用的?他们是怎样找到的?再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标志是什么。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学*能力,认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又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我先做示范,画几多简单的花纹,让小朋友们模仿,然后在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标志,贴在自己的用品上,防止拿错等。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方法。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说话的好机会。.游戏练*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四活动程序

  1.阅读幼儿用书,复*4以内的点数,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1)看看图上有什么?说说这些物品有什么用?(喝水用的、擦手用的、睡觉用的、放衣服用的)(2)数一数每种物品有多少?

  2.照照自己的用品在哪里?

  告诉来是你的衣帽橱、小床、杯子、毛巾、小椅子都在哪里?你是怎么找到的?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标志是什么?知道标志能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自己的用品,不易拿错。

  3.动手设计标志。

  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总是拿错用品,这样乱用物品很不卫生,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它们一起设计用品上的标志,你们愿意吗?我们设计什么样的图案呢?幼儿自由讨论。

  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示范几种简单的花纹画法,如圆形花瓣、长形花瓣等。

  幼儿动手在已准备好的图形卡片上,进行大胆的设计,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鼓励幼儿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能讲出他人作品的可取之处。

  小结:小动物收到标志牌很高兴,以后它们再也不能用错物品了,谢谢小朋友们!

  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标志,知道使用完杯子、毛巾后,要放回塬处。会轻拿轻放,爱护自己的用品。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阅读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1)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愉快。

  3、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4、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石块" 。

  2、三个图形宝宝的家。

  3、小猫挂饰人手一个,后面贴上图形。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教师:"今天,猫妈妈请来了几位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幼儿"修路",巩固认识图形。1、教师:"宝宝们真能干,现在图形宝宝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

  宝宝们出发了,要跟好妈妈哦,不然会走丢的。"放音乐,学小猫走。

  2、来到小路边。教师:"唉呀呀,怎么了,"幼儿说,"小路上有许多小坑,"

  教师说:"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教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把路填满呢?"幼儿回答。

  教师:"宝宝们看,路边有那么多石头,我们用这些石头来修路吧,"幼儿修路,提醒幼儿:"宝宝们要动动脑筋,什么样的石头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教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都修好。教师:"你们用什么形状的石头修路的啊?(请个别幼儿回答),小路修好了,我们边走边说说你走在什么图形上。"(教师先示范,幼儿再示范)

  4。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5、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

  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6、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

  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7、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三、来到图形宝宝家做客。

  1、教师:"你们看这就是图形宝宝们的家,你们猜猜这是哪个图形宝宝的家呀?"引导幼儿说说。

  2、根据幼儿身上的图形做客。

  教师:"我的猫宝宝真能干,现在我先请戴着三角形的猫宝宝到三角形图形娃娃家里去做客,

  同时要问好。回来时要跟三角形图形娃娃说再见。"

  教师:"这次我们一起去做客,根据你身上的图形去做客。方法同上"

  3、教师验证是否正确。

  四、结束活动。

  教师:"猫宝宝们,玩了这么长时间也累了吧,我们回家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哭娃与笑娃》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好朋友》这一主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中班幼儿偶尔情绪不是很稳定,早晨来园偶尔哭着喊爸爸,妈妈,怎么劝都不好用,为此我特意设计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这次活动,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

  能力目标:知道哭和笑的两种不同的表情,会从两种不同的表情里判断人的心情。

  情感目标:学会关心他人,愿意为好朋友带来快乐。

  3、重点难点重点: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难点:能知道五官与表情的关系,会用简单的方法表现哭与笑两种不同的表情。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圆形卡片若干,彩笔。

  2、表现哭、笑表情的人物头像各一幅。

  3、背景音乐《笑比哭好》

  4、"心情速递"板二说教法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幼儿的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始终贯穿的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法,互动游戏法

  1、情景法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只快乐的小熊,激发起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让他们很快的投入到课堂中来。

  2、互动游戏法我和幼儿一起来做五官的游戏,我先指着自己的鼻子问幼儿,这是哪里呀?让幼儿猜。以此类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让幼儿猜全。接着鼓励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做猜猜五官游戏。做完游戏,趁着幼儿尽兴,我问幼儿:五官都有哪些本领啊,请大家一起积极发言一起讨论。

  二、说学法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的思想,主要采用互动游戏法,启发诱导法

  1、情景游戏法: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人的五官和了解五官的用途是什么。

  2、启发诱导法:在小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伤心的等等,让幼儿观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么关系的?进而引导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

  (一)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歌表演引出快乐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乐小熊,今天呀!我和冯老师一起来到这里,想和你们交朋友?高兴的话就请来点掌声!"

  (二)导入游戏,引发讨论

  1、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脸的游戏"请幼儿互相说一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们都有哪些本领?让幼儿自由讨论。

  2、请幼儿自由发言,并提问个别幼儿,并肯定全体幼儿的表现,初步了解人的面部长有五官,并了解其功用,并要时时刻刻保护它们。

  (三)五官的变化,引发讨论,学*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这里,这怎么有这么多的数字,还有圆点?激发幼儿好奇的心理,并引导幼儿愿意露出笑脸。

  2、出示表情脸谱,"老师呀,还要给小朋友看一样东西,这是表情脸谱,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脸,因为它会给朋友带快乐,那咱们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脸吧!"

  3、出示课件(快乐的聚会),小动物们也喜欢甜甜的笑脸,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样快乐的

  4、引导幼儿通过看小动物们的快乐聚会,能感受到小动物把快乐带给了我们,要用笑脸对待朋友,笑脸代表着幸福和快乐!提问幼儿"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气不高兴了?你会用什么办法让她高兴起来露出笑脸?"引导幼儿讨论,并请幼儿发言,提问个别幼儿。给朋友唱歌、跳舞还给好朋友说好听的甜甜话,让朋友快乐,自己也就快乐了!

  (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自由想象,情感升华

  1、出示笑脸和哭脸,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送出小礼物!手拿镜子做表情游戏,并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笑脸,装饰"快乐树"。

  3、"快乐小熊"说要用笑脸、说甜甜话对待朋友,这样大家就都快乐了。

  (五)教学反思

  提醒幼儿每天来园时,在"心情速递板"上标出自己的心情,引导幼儿关心大家的心情,说一些高兴的话,让大家都快乐起来。

  (六)布置作业

  以漂亮的我为主题,画一副自画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实的表现出来。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等若干)。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

  4.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大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小箱子一个(里面放图形或卡纸做的小鸟一只)

  2、学具: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圆形等若干)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用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

  (二)学法

  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鸟造一间漂亮的房子,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图形游戏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纸箱变魔术

  带领幼儿摸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 图形变变变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图形变变变”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拼一拼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4.第三次操作——小鸟的家

  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认识梯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在幼儿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本课重点: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说教具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及热情,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课件;

  2、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

  3、幼儿学具:每个幼儿座位底下放一个小信封,里面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

  4、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

  5、在活动室墙上张贴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观察法:观察是幼儿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方式,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感知梯形的特征,从而区分出梯形与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幼儿高度的学*兴趣。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为一课时。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了教学设计。共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一)在复*图形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

  1、看幻灯片,复*学过的图形,渗透新知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青蛙)小青蛙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图形宝宝,它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屏幕上依次出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及长方形)找幼儿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特征,最后再出现梯形,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图形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长方形,从而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有了想探索这个图形的渴望。

  2、出示一个梯形,提问幼儿: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3、师小结:这个像滑梯一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师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卧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二)通过操作活动,巩固新知识

  每个幼儿的座位底下都有一个小信封,里面装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让幼儿找出梯形,并且为梯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游戏活动:“找梯形宝宝”

  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六、活动评价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自制的“石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2、学具: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石头的颜色和形状,达到巩固和比较各种形状特征的目标。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让幼儿在捡石头——铺石头——踩石头的一系列游戏来达到预设目标

  5、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捡石头铺路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捡“石头”

  带领幼儿捡“石头”,引导幼儿观察“石头”的形状,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铺“石头”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石头”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3.第三次操作——拼“石头”

  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难点问题——有些坑找不到相同形状的.“石头”来填,并及时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4、音乐活动——踩“石头”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活动要动静交替,切合幼儿年龄特点。中班幼儿的专注时间一般在25——30分钟左右,在三次操作活动后,我特意安排了这个音乐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跳一跳,蹦一蹦,抢一抢,放松心情,活跃气氛,而且也再次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和掌握。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6

  一、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生活是幼儿学*的源泉,在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现象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所以**应该培养幼儿对学*数学的积极情绪,最重要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二、说教材

  数字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为了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以情景故事为主线,把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有导向作用,根据中班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感知7的物体数量,理解6添上1就是7。

  2.学会把物体的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完整。3.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把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为重点,技能目标为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为活动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开心农场》等。

  五、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在学*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帮助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情景激趣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激发幼儿学*的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惯。

  六、活动总结

  最后说本次活动的亮点,本次活动是游戏法与情景法的相结合。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创设的情境中,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贴*幼儿的生活,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法让幼儿在趣味性、游戏性的活动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七、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充分去自由探索和体验,通过探索操作法、小组讨论法、趣味游戏法,让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八、说活动过程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把活动过程分为6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会以游戏的方式进场,师幼互动开汽车,教师要求幼儿开车前报一下人数,进入创设的情景——农场。此游戏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1-7的数字,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第二环节进入情境后,教师运用启发提问法:到站啦,我们来到了开心农场,很开心,看谁来了?屏幕上出现小狗的图片,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增强自信心,达到活动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课件先出现6个物体后来加入了一个物体,成为了7个物体,意思让幼儿理解6添上1就是7,出现了小狗,小鸭等生活中认识的事物,贴*幼儿的生活,过程不断的重复,方便幼儿的记忆和理解。

  第三环节,游戏部分,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学*过程和学*方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当幼儿的专注力下降的时候,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活动室里布置了两棵树,上面挂满了水果和蔬菜,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请每位幼儿手里拿着一个篮子去摘7个水果或者蔬菜,然后师幼一起来验证幼儿的操作。

  第四环节,幼儿操作,教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个打包袋,装7个水果或者蔬菜,并把你们的点货单填好了,一起送到跟你衣服身上对应数字的篮子里放好,要把篮子的袋子都装满了水果或者蔬菜哦!”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幼儿拿到点货单先写上你身上的号码,然后举例子说明,“例如你拿了3个西红柿就记录在点货单上,明白吗?如果我们干着又快又好,农场主说可以送一袋给我们带回家分享。”让幼儿自由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的记录卡并验证。

  第六环节,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完后就请幼儿上车回家,出发回家前让幼儿点一次人数,再一次感知7的数量。

  九、说活动延伸

  五大领域是相辅相成的,我会把本次活动的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或者益智区等各个领域,让幼儿的兴趣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7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找一找说一说》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新班》这一主题。自己的创设与主题紧紧相扣,并且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课程即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简单数字的运用和识记能力。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及其特点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塬则在新学期的开始,幼儿就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他们更多愿意独立的做事情,并且感到自豪。经常听到他们说杯子是做什么用的?衣服又是做什么用的?冬天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夏天的衣服又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因此,我设计了这堂《找一找说一说》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活动目标复*4以内的点数,或根据物品用途的不同,学会简单的分类。

  2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学*用花,草等进行简单的装饰。

  会看标志找到自己的用品,不随便乱用、错拿,懂得讲卫生。

  重点难点重点:复*4以内的点数,或根据物品用途的不同,学会简单的分类。

  难点:会看标志找到自己的用品,不随便乱用、错拿,懂得讲卫生。

  活动准备事先剪好的叁角形、圆形、正方形卡片若干,彩笔每人一盒。

  幼儿用书。

  二说教法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做好挂图,准备好所有的教具。以培养孩子“主动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活动以“游戏式数学”为精神主轴,增强数学学*的乐趣,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情景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历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构建完整的数理概念,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的品质。因此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游戏法我将通过组织有规则的游戏来引导幼儿学*。游戏法符合幼儿喜好游戏的天性,能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兴趣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中轻松的学*。

  比如说我把小朋友自己用的杯子,饭盒,毛巾等小物品都全部打乱,让小朋友自己去找到自己的东西并把它放回塬处,这样教会他们不乱放东西,并且养成良好的*惯。

  2动手操作法我让幼儿找自己的用品,让他们找到以后在向我介绍这些用品是做什么用的?他们是怎样找到的?再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标志是什么。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学*能力,认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又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我先做示范,画几多简单的花纹,让小朋友们模仿,然后在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标志,贴在自己的用品上,防止拿错等。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方法。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说话的好机会。.游戏练*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四活动程序

  1.阅读幼儿用书,复*4以内的点数,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1)看看图上有什么?说说这些物品有什么用?(喝水用的、擦手用的、睡觉用的、放衣服用的)(2)数一数每种物品有多少?

  2.照照自己的用品在哪里?

  告诉来是你的衣帽橱、小床、杯子、毛巾、小椅子都在哪里?你是怎么找到的?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标志是什么?知道标志能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自己的用品,不易拿错。

  3.动手设计标志。

  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总是拿错用品,这样乱用物品很不卫生,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它们一起设计用品上的标志,你们愿意吗?我们设计什么样的图案呢?幼儿自由讨论。

  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示范几种简单的花纹画法,如圆形花瓣、长形花瓣等。

  幼儿动手在已准备好的图形卡片上,进行大胆的设计,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鼓励幼儿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能讲出他人作品的可取之处。

  小结:小动物收到标志牌很高兴,以后它们再也不能用错物品了,谢谢小朋友们!

  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标志,知道使用完杯子、毛巾后,要放回塬处。会轻拿轻放,爱护自己的用品。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以孩子熟悉的情境主题为组织教学的逻辑线索,在主题中按照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以及与情境和材料互动,实现培养幼儿“主动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教学主旨。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我共设计了4个环节,情境贯穿整个活动之中。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自我检测与评价。感到学数学是愉快的。

  二、说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发展方位知觉

  2、通过活动,认识区别上中下空间方位,学*方位词上面,中间,下面其中目标二设定为重难点。

  三、说准备

  根据活动的需要,制作

  1、情境数学课件;

  2、操作教具:人手一套。

  幼儿在体验游戏的愉快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本环节的操作更有趣有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以游戏活动贯穿,进一步让幼儿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二)学法

  中班下学期幼儿学*能力有了一定的增强、游戏水*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情境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五、说教学程序

  (一)整体思路意图

  本节教育活动为一课时。整节课以小松鼠去锻炼—一路走过的地方——看到好吃的——送礼物给号朋友为线索4个环节,有趣有效的情境游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二)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通过情境导入,调动幼儿情绪,缓解对陌生环境的拘束感,并通过小松鼠去锻炼引入今天活动的内容。

  师:“瞧,这是谁呀?”(小松鼠)PPT

  它急急忙忙的是要去哪里呀,原来小松鼠是要去锻炼,你们看它来到了哪里?

  二、布题

  1、在山下看到了什么?(在山下看到了小草)小松鼠往山上爬,他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爬到了山的中间,学说中间。看到了盛开的小花)小松鼠继续往上爬,爬到了哪里了(山上,学说山上),在山上看到了一个小亭子。这时候他觉得肚子饿了,他走到小亭子里,看到里面有好多好吃,有猕猴桃,苹果和梨子(出示操作卡)还有一些好吃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猜一猜

  (1)头上长绿叶,身上方格格,东北部长她,全身黄颜色。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苹果的上面;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2)听录音,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猕猴桃和梨子的中间;

  (3)这个东西害羞地露出半个脸,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把他叫出来吧。在苹果的下面原来是草莓。

  2、小松鼠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非常的开心,把肚子吃的饱饱的,去看望他的朋友了。他的朋友会是谁呢?(出示三个朋友)调皮的小松鼠把给朋友的礼物藏在了大树上。(出示操作卡片)大树上有三根线小松鼠会把谁的礼物放在上面、中间和下面呢?出示准备的礼物让小朋友看一下。

  三、幼儿操作。

  边操作边说谁的礼物放在上面,谁的礼物放在中间,谁的礼物放在下面。

  四、验证。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9

  活动的目标是:

  (1)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2)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目标内容与教材上有所不同,原因是:这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表述更完整、更清晰;还有就是我们身体有关部位数量为3和4的比较难找,所以我把教材中“寻找、发现自己身体有关部位蕴含的数量”改为“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这样既包括身体部位,又包括身上的衣物等,更利于活动的开展。

  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活动的难点是:

  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及用绘画方式记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操作法,把数学知识寓于一个个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对数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乐乐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其实就是由几个小游戏有机串联而成的,什么游戏?如何串联?是否又有趣又有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一开始,我用“眼明嘴快”的游戏导入:“我给大家带来几个数字朋友,看看谁能最先认出它、最先说出它的名字。”然后我用“闪烁法”快速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这个游戏既能检验幼儿对数字的认识程度,又能防止已经认识数字的幼儿失去兴趣。作为对幼儿良好表现的奖励,我说:“小朋友,我爱你,照张相片送给你!”一边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给孩子们“照相”,其实,这已经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游戏——和幼儿一起“给数字宝宝照相”。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记忆字形。分别给数字1~5照完相后,我说:“香蕉老师也想请你们给我照张相,行吗?不过,我得打扮一下,请稍等!”当我穿上贴满数字的外衣时,新一个环节开始了。

  “啊,香蕉老师变成数字人了!咦,数字宝宝跑我身上干什么?找朋友?我身上有数字宝宝的朋友吗?在哪里?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1(2、3、4、5)的朋友在哪里?”这样引导幼儿寻找我身上数量与每个数字对应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当幼儿领会了游戏的要求时,我说:“数字宝宝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吗?”请每位幼儿拿一张数字卡,在自己身上进一步探索、寻找数量与所拿数字相对应的部位或物品。

  下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我是这样过渡的:和孩子玩“哑谜”——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数量是几,就请拿数字几的幼儿把数字卡交给我,然后到写着这个数字的“转盘”周围等待。当所有幼儿都进行完后,我向幼儿交代要求,请幼儿在“转盘”周围的空白纸处,用画简图的方法,记录自己发现的相应数量的部位或物品,并引导同一组的幼儿画的时候分工合作,避免重复。我之所以把记录表设计成“转盘”,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几个幼儿同时记录,并且可以解决记录中出现的方向性问题,“转盘”一转动,我们可以端正地看到每幅图;另外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记录的趣味性。等幼儿记录完了,我请组与组之间交换检查,纠正错误,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正确信息。

  结束部分也充满了游戏性。“我们身上藏着很多数,动物身上也藏着很多数,你听——一只青蛙(伸出一个手指)一张嘴(指嘴巴),两只眼睛(眨两下眼睛)四条腿(各拍一下四肢),扑通一声(学蛙跳)跳下水(两臂滑水)。来,大家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吧!”这个游戏除了与数字有关外,还能让幼儿得到适当的活动。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

  数学知识不是靠传授从外部灌输到幼儿身上的。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自主建构起来的。数学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领域的学*活动必然是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是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通过对物质材料的摆弄、操作、思考和交流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只是起指导幼儿学*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幼儿学*,不是简单地把结论或答案告诉幼儿。所以,我运用了一个个幼儿喜欢的游戏,首先激发起幼儿的学*兴趣;每个游戏中蕴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不知不觉、快快乐乐地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如果活动结束后,幼儿能感到“学*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快乐!”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乐!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0

  一、说设计意图数字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而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是用自然数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让幼儿回答"第几"的问题。认识序数要以认识基数为基础。本班幼儿已学*了6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数序,为学*序数做好了准备。学*序数要求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但是,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就降低了要求,即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来排列物体的次序,这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呢?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游戏《小动物开格子铺》展开,通过游戏化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的兴趣,较好地达成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如下: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2.能大胆地动口、动手用序数词来正确表示6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在游戏中体验学*序数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为学*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单纯从一个方向认识序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很容易掌握,因此,我又设计了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两个方向同时排列物体的次序的综合练*,将学*内容难度加大,使学*更具有挑战性,这也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完成本次的难点利用形象的PPT课件,激发幼儿的学*兴趣,从而使难点得到较好的突破。

  三、说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幼儿操作材料(水果、玩具、蔬菜图片若干、画有'格子铺'的纸人手一张)。

  知识准备:幼儿课前了解"格子铺"四、说教法、学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层和格的基础上,来区分物品所摆放位置的不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获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摆放操作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渗透了社会情感教育。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是动物排队学*用想去参观格子铺的形式来引出动物排队的序数,兴趣是幼儿学*的动机,(箭头出现)通过幼儿的观察,从左边往右边数数让幼儿找小动物所在的位置,学*序数词第一至第五,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并让幼儿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第二环节:小动物坐双层公交车。课件出现双层公交车,首先让幼儿认识层,引导幼儿从下往上数,然后让幼儿认识这辆公交车每一层有几个座位,引导幼儿从左往右数,最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动物坐在第几层的第几个座位?目的是让幼儿巩固感知6以内的序数,学*从某一方向帮小动物找座位,立即对第一个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和巩固,也为下面学*格子铺打好基础。

  第三个环节是对前面二个环节的巩固,我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通过小动物们参观'格子铺这一活动,引导幼儿看箭头的方向从下往上数、从左往右来感知物体所摆放的位置。如皮球放在第几层的第几个格子里?香蕉放在第几层第几个格子里?第五层的第六个格子里放的是什么?……"第四环节:幼儿操作,引导幼儿自己看清楚箭头的方向,教师继续创设情景,来了很多客人把'格子铺'里面的货都买光了。生意真好。你们能帮助小动物把货物放入格子铺中吗?激发幼儿的兴趣,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帮忙放货这一活动,让幼儿学*能够按指定的序数词来找到相应的位置。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重难点。 最后,结束活动我们也来开一个格子铺店。

  整个活动过程,由动物排队--动物坐双层公交车--动物参观格子铺--幼儿操作,整个活动始终围绕小动物开格子铺展开,难度层层增加,步步深入,体现了循序渐进。整个过程,幼儿都在不断的探索中操作学*。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1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幼儿"复*10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我设置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等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10以内的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10以内的数,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2、愿意倾听老师与同伴的讲述,能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学具:四种水果(西瓜、橘子、桃子、芒果)水果的背面有圆点和数字。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四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是情境导入。

  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今天,小熊的水果店开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苹果、梨子、草莓、香蕉、樱桃、菠萝)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6种。

  其次是复*环节水果游戏。

  第一步先猜猜水果后面的数字。1、这些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A、梨子娃娃说"我比5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6B、香蕉娃娃说"我比7多1",那是几呢?8C、草莓娃娃说"我比8少1"那是几呢?7D、苹果娃娃说"我是5—10之间最小的一个数字?是几呢?5E、"你们看看5————10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9和10,那樱桃娃娃和菠萝娃娃谁是9谁是10呢?"樱桃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菠萝娃娃大,谁能告诉大家是几?9那菠萝娃娃是数字几?102、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3、猜猜少了哪个数?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这个环节先出示少一个水果,问少了什么?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两个水果,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三个,再还原验证。最后全没了,让幼儿凭记忆回忆出有哪些水果,分别是什么数字?>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数差关系,然后巩回忆。

  第二步是给水果排排队。

  1、水果娃娃后面的数字都出来了,那现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请你们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来排队?谁愿意来排队。这个时候完全是按幼儿的意愿来排队,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2、幼儿上来为数字排队,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

  3、这个小朋友是按照从小大的顺序来排队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会按照什么来排队呢?<让幼儿惊奇的发现,原来不光数字排队,水果也在排队呢>。

  接着是拼贴水果,其实就是幼儿操作练*数点匹配。

  第一步是教师讲解作业。小熊水果店里的水果还不是很多,要不我们给他准备一些,老师这儿有一张带有圆点的卡片,数数看上面有几个圆点,那他应该找数字几做朋友?除了看数字外,还要看看卡片的颜色相不相同,这下对了,猜猜会是什么水果呢?第二步是幼儿动手拼水果。现在请小朋友也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颜色对吗?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第三步是教师评价作业。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最后是品尝水果。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明白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小朋友真能干,帮小熊准备了这么多水果,小熊阿要谢谢你们帮了一个大忙,想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可口的水果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觉得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中班幼儿注意力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针对这些特点,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猜猜我是谁》这节课通过猜想游戏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猜想的过程中巩固复*10以内的数。请水果娃娃来做客的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猜数字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猜数先从简单的数字开始,由易到难,多变的提问方式,让幼儿分别猜出这10个数字,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紧接着马上让幼儿猜猜少了哪个水果,又是一轮"猜"的开始,孩子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让孩子们给水果娃娃身后的数字排序、拼水果,猜水果这些丝丝相扣的环节,让幼儿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通过他们自己的"猜"、"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幼儿"猜"得差不多的时候,我让他们品尝水果,这里做到动静交替,让幼儿感觉不到疲劳,也自然的过渡到结束部分。这个活动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目标。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喜欢学*新的知识,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而中班的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数学的重要阶段。他们认识数字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数字8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孩子把数字8的形状和已有的一些物体联系起来,让孩子能具体形象地认识记忆数字8,如何通过实际的物品让幼儿去感知8的数量,这是我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采用了游戏操作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情景“送水果”,让幼儿带着要求去找到相应的水果卡片,在拿物品、数物品中不知不觉地感受8的数量,这遵循了“教育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原则。

  二、活动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也是本次活动的显性的知识性目标。)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同时也是隐性的情感目标。)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这是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也是活动的实际意义所在,它让本次活动和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生活而服务的。)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目标。更顺利地实现活动过程,根据幼儿爱玩这一特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7以内的数熟悉7以内的数量。(前期的经验准备是教师设计活动的基础,幼儿如果没有这一经验,就会影响到他们对数量8的感知。)

  物质准备:①1——8数字卡片,水果图片若干幅,歌曲磁带,ppt。

  ②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③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四、说教学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体,我采用了把枯燥的数学和活动紧密相连,让幼儿在玩中学,动中学。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操作法

  观察就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操作就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等动作带动大脑感知抽象的概念。这是我为了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采用的方法,为的是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数字8、找一找和数字8外形相像的物品,从而使他们能把抽象的8形象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数字8。

  2.按数取物法

  给予一定数量的物体,让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物体。随着幼儿数能力的增强,对幼儿只说出数,没有范例。按数取物的条件是抽象的,没有直观依据。要求幼儿对数真正理解才能完成任务,解决抽象数学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3

  一活动目标

  1.学*3 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 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游戏中学*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3的组成。

  1、教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3的分成。教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3只桃子,3个蘑菇,3条小鱼……)

  教师: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教师: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

  (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教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

  教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教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三、游戏学*3的组成。

  1、教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3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2、听音乐3人一组玩开火车的.游戏

  (1)教师:看!这是什么啊?(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

  (2)先变成数字宝宝

  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3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3呢?

  (3)幼儿讲述1和2组合,2和1组合

  教师: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3、教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3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人是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呢?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将“认识5以内的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自主探索.学*。并能为以后学*10以内的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原教案的活动目标只定了认知目标,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标。具体如下:

  1.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学*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位置。

  3.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在计算活动中的兴趣。

  原活动的重难点:

  是学*从不同方位观察认识5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这样对幼儿来说有点太深奥。根据现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的难点:

  是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活动准备

  原教案中的活动准备为活动的开展是准备较充分的。但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情景和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我准备了以下材料:森林小区图.楼房图.各种小动物教具若干。

  写有1—5序数的“钥匙”一套.幼儿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只黑色笔.一张照片供游戏使用。

  三幅色彩鲜艳的背景大图,采用了磁性教具,一方面方便幼儿操作,节约课堂时间,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和使用次数。

  四.说教学过程

  原教案教学过程中三个环节是比较清楚,幼儿在学*中也比较积极.教师也提供教学具让幼儿操作,并在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游戏让幼儿巩固知识,基本上达到了活动目标。但整个过程始终是教师直接引导启发,幼儿的思维受到了约束,活动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幼儿为主没在活动中体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操作法.引导法.讲解法和游戏法,让幼儿在学*中能愉快轻松,从中学到知识,但教师注重了知识的掌握,没考虑到让幼儿学到的知识得到深化.运用。针对原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我把新教案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学*用第几座的形式来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数,兴趣是幼儿学*的动机,通过帮小动物搬房子,给5座小房子钉门牌号码,学*序数词第一至第五,并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及时地肯定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还让孩子们表达了帮助他人以及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心情。

  第二个环节通过给5个小动物分5座小房子的游戏,请幼儿按小动物所在的位置挂相应的数字钥匙。立即对第一个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和巩固。这个活动结束时采用了一小段歌表演的形式,既让幼儿体验成功又一次强调了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惯。

  第三个环节我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再帮小动物找房子这一活动,让幼儿学*能够按指定的序数词来找到相应的位置。幼儿在说说做做这样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孩子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第四个环节是对前面三个环节的巩固,我又适当提高了难度,让幼儿学*用第几层第几间形式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说自己是第几层第几间,使幼儿把体验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幼儿在这一环节中参与愿望和积极性都很高。

  这四个环节的安排,我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科学指导要点的第一条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学*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最贴*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内容,注重整个活动的综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天性和思维的特性,本节课通过帮小动物找房子的游戏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贯穿整个活动,在整个学*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幼儿探索,来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让幼儿自主操作,体验成果,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知识经验,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达到认识5以内序数的目标,并且能进一步学巩固它。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都渗透着数学知识,如:早晨入园时可以问问幼儿:“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的概念;分午饭时,碗与筷子的一一对应、小朋友的人数与所搬的小椅子的个数的对应与比较,既提高了幼儿的点数能力,又将对应、比较知识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随处都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数字。因此,我设计了活动《找数字》,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幼儿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说难点,重点

  难点: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数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个数字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数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幼儿的概念是模糊的。虽然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数字,但他们几乎没有去思考,理解过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因此,让幼儿“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本次活动中的难点。

  重点:在幼儿的眼中,“数字”与“图画”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常常有幼儿把“5”写成了“ζ ”,把“9”画成“ ”像一个气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这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说活动准备。

  教师的准备工作:

  (1)一座没有门牌号的楼房,分别住着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牛等十个小动物。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称,汽车等。

  (2)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图片。

 幼儿的准备工作:

  请幼儿收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品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温度计等。)并布置在教室的四周,成为“数字世界”。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中要求,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在探索中学*。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情景学*法:把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个有趣的“数字世界”。

  2、观察法:通过幼儿观察他们带来的物品,理解“数字”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引起幼儿的思考。

  3、操作法:通过幼儿为各种物品编号码,加深幼儿对“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理解。

  4、游戏法:在本次活动中,游戏是一条主线,通过幼儿“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编数字”等小游戏来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成: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游“粗心王国”这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游“数字世界”。

  带领幼儿来到“数字世界”,请幼儿注意观察,这些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教师用神秘的语调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神秘世界,这里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找一找,是什么?”引导幼儿寻找数字,发现钟,表,日历,称等物品上都有数字。这样问题导入,一下子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二环节是:猜数字。

  请幼儿猜想物品上数字的意义及他们的功用。教师说:“刚才,我们逛了数字世界,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称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6分钟。

  第三个环节是:找数字。

  请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四环节:游“粗心王国”。

  请幼儿为空白的物品添上数字。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这一环节大约进行8分钟。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2)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精选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幼儿"复*10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我设置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等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10以内的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10以内的数,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2、愿意倾听老师与同伴的讲述,能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学具:四种水果(西瓜、橘子、桃子、芒果)水果的背面有圆点和数字。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四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是情境导入。

  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今天,小熊的水果店开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苹果、梨子、草莓、香蕉、樱桃、菠萝)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6种。

  其次是复*环节水果游戏。

  第一步先猜猜水果后面的数字。1、这些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A、梨子娃娃说"我比5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6B、香蕉娃娃说"我比7多1",那是几呢?8C、草莓娃娃说"我比8少1"那是几呢?7D、苹果娃娃说"我是5—10之间最小的一个数字?是几呢?5E、"你们看看5————10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9和10,那樱桃娃娃和菠萝娃娃谁是9谁是10呢?"樱桃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菠萝娃娃大,谁能告诉大家是几?9那菠萝娃娃是数字几?102、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3、猜猜少了哪个数?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这个环节先出示少一个水果,问少了什么?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两个水果,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三个,再还原验证。最后全没了,让幼儿凭记忆回忆出有哪些水果,分别是什么数字?>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数差关系,然后巩回忆。

  第二步是给水果排排队。

  1、水果娃娃后面的数字都出来了,那现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请你们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来排队?谁愿意来排队。这个时候完全是按幼儿的意愿来排队,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2、幼儿上来为数字排队,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

  3、这个小朋友是按照从小大的顺序来排队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会按照什么来排队呢?<让幼儿惊奇的发现,原来不光数字排队,水果也在排队呢>。

  接着是拼贴水果,其实就是幼儿操作练*数点匹配。

  第一步是教师讲解作业。小熊水果店里的水果还不是很多,要不我们给他准备一些,老师这儿有一张带有圆点的卡片,数数看上面有几个圆点,那他应该找数字几做朋友?除了看数字外,还要看看卡片的颜色相不相同,这下对了,猜猜会是什么水果呢?第二步是幼儿动手拼水果。现在请小朋友也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颜色对吗?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第三步是教师评价作业。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最后是品尝水果。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明白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小朋友真能干,帮小熊准备了这么多水果,小熊阿要谢谢你们帮了一个大忙,想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可口的水果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觉得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中班幼儿注意力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针对这些特点,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猜猜我是谁》这节课通过猜想游戏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猜想的过程中巩固复*10以内的数。请水果娃娃来做客的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猜数字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猜数先从简单的数字开始,由易到难,多变的提问方式,让幼儿分别猜出这10个数字,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紧接着马上让幼儿猜猜少了哪个水果,又是一轮"猜"的开始,孩子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让孩子们给水果娃娃身后的数字排序、拼水果,猜水果这些丝丝相扣的环节,让幼儿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通过他们自己的"猜"、"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幼儿"猜"得差不多的时候,我让他们品尝水果,这里做到动静交替,让幼儿感觉不到疲劳,也自然的过渡到结束部分。这个活动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目标。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人是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呢?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将“认识5以内的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自主探索.学*。并能为以后学*10以内的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原教案的活动目标只定了认知目标,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标。具体如下:

  1.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学*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位置。

  3.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在计算活动中的兴趣。

  原活动的重难点:

  是学*从不同方位观察认识5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这样对幼儿来说有点太深奥。根据现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的难点:

  是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活动准备

  原教案中的活动准备为活动的开展是准备较充分的。但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情景和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我准备了以下材料:森林小区图.楼房图.各种小动物教具若干。

  写有1—5序数的“钥匙”一套.幼儿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只黑色笔.一张照片供游戏使用。

  三幅色彩鲜艳的背景大图,采用了磁性教具,一方面方便幼儿操作,节约课堂时间,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和使用次数。

  四.说教学过程

  原教案教学过程中三个环节是比较清楚,幼儿在学*中也比较积极.教师也提供教学具让幼儿操作,并在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游戏让幼儿巩固知识,基本上达到了活动目标。但整个过程始终是教师直接引导启发,幼儿的思维受到了约束,活动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幼儿为主没在活动中体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操作法.引导法.讲解法和游戏法,让幼儿在学*中能愉快轻松,从中学到知识,但教师注重了知识的掌握,没考虑到让幼儿学到的知识得到深化.运用。针对原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我把新教案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学*用第几座的形式来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数,兴趣是幼儿学*的动机,通过帮小动物搬房子,给5座小房子钉门牌号码,学*序数词第一至第五,并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及时地肯定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还让孩子们表达了帮助他人以及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心情。

  第二个环节通过给5个小动物分5座小房子的游戏,请幼儿按小动物所在的位置挂相应的数字钥匙。立即对第一个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和巩固。这个活动结束时采用了一小段歌表演的形式,既让幼儿体验成功又一次强调了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惯。

  第三个环节我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再帮小动物找房子这一活动,让幼儿学*能够按指定的序数词来找到相应的位置。幼儿在说说做做这样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孩子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第四个环节是对前面三个环节的巩固,我又适当提高了难度,让幼儿学*用第几层第几间形式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说自己是第几层第几间,使幼儿把体验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幼儿在这一环节中参与愿望和积极性都很高。

  这四个环节的安排,我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科学指导要点的第一条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学*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最贴*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内容,注重整个活动的综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天性和思维的特性,本节课通过帮小动物找房子的游戏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贯穿整个活动,在整个学*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幼儿探索,来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让幼儿自主操作,体验成果,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知识经验,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达到认识5以内序数的目标,并且能进一步学巩固它。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找一找说一说》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新班》这一主题。自己的创设与主题紧紧相扣,并且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课程即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简单数字的运用和识记能力。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及其特点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塬则在新学期的开始,幼儿就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他们更多愿意独立的做事情,并且感到自豪。经常听到他们说杯子是做什么用的?衣服又是做什么用的?冬天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夏天的衣服又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因此,我设计了这堂《找一找说一说》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活动目标复*4以内的点数,或根据物品用途的不同,学会简单的分类。

  2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学*用花,草等进行简单的装饰。

  会看标志找到自己的用品,不随便乱用、错拿,懂得讲卫生。

  重点难点重点:复*4以内的点数,或根据物品用途的不同,学会简单的分类。

  难点:会看标志找到自己的用品,不随便乱用、错拿,懂得讲卫生。

  活动准备事先剪好的叁角形、圆形、正方形卡片若干,彩笔每人一盒。

  幼儿用书。

  二说教法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做好挂图,准备好所有的教具。以培养孩子“主动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活动以“游戏式数学”为精神主轴,增强数学学*的乐趣,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情景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历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构建完整的数理概念,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的'品质。因此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游戏法我将通过组织有规则的游戏来引导幼儿学*。游戏法符合幼儿喜好游戏的天性,能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兴趣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中轻松的学*。

  比如说我把小朋友自己用的杯子,饭盒,毛巾等小物品都全部打乱,让小朋友自己去找到自己的东西并把它放回塬处,这样教会他们不乱放东西,并且养成良好的*惯。

  2动手操作法我让幼儿找自己的用品,让他们找到以后在向我介绍这些用品是做什么用的?他们是怎样找到的?再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标志是什么。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学*能力,认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又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我先做示范,画几多简单的花纹,让小朋友们模仿,然后在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标志,贴在自己的用品上,防止拿错等。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方法。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说话的好机会。.游戏练*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四活动程序

  1.阅读幼儿用书,复*4以内的点数,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1)看看图上有什么?说说这些物品有什么用?(喝水用的、擦手用的、睡觉用的、放衣服用的)(2)数一数每种物品有多少?

  2.照照自己的用品在哪里?

  告诉来是你的衣帽橱、小床、杯子、毛巾、小椅子都在哪里?你是怎么找到的?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标志是什么?知道标志能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自己的用品,不易拿错。

  3.动手设计标志。

  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总是拿错用品,这样乱用物品很不卫生,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它们一起设计用品上的标志,你们愿意吗?我们设计什么样的图案呢?幼儿自由讨论。

  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示范几种简单的花纹画法,如圆形花瓣、长形花瓣等。

  幼儿动手在已准备好的图形卡片上,进行大胆的设计,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鼓励幼儿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能讲出他人作品的可取之处。

  小结:小动物收到标志牌很高兴,以后它们再也不能用错物品了,谢谢小朋友们!

  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标志,知道使用完杯子、毛巾后,要放回塬处。会轻拿轻放,爱护自己的用品。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以孩子熟悉的情境主题为组织教学的逻辑线索,在主题中按照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以及与情境和材料互动,实现培养幼儿“主动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教学主旨。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我共设计了4个环节,情境贯穿整个活动之中。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自我检测与评价。感到学数学是愉快的。

  二、说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发展方位知觉

  2、通过活动,认识区别上中下空间方位,学*方位词上面,中间,下面其中目标二设定为重难点。

  三、说准备

  根据活动的需要,制作

  1、情境数学课件;

  2、操作教具:人手一套。

  幼儿在体验游戏的愉快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本环节的操作更有趣有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以游戏活动贯穿,进一步让幼儿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二)学法

  中班下学期幼儿学*能力有了一定的增强、游戏水*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情境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五、说教学程序

  (一)整体思路意图

  本节教育活动为一课时。整节课以小松鼠去锻炼—一路走过的地方——看到好吃的'——送礼物给号朋友为线索4个环节,有趣有效的情境游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二)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通过情境导入,调动幼儿情绪,缓解对陌生环境的拘束感,并通过小松鼠去锻炼引入今天活动的内容。

  师:“瞧,这是谁呀?”(小松鼠)PPT

  它急急忙忙的是要去哪里呀,原来小松鼠是要去锻炼,你们看它来到了哪里?

  二、布题

  1、在山下看到了什么?(在山下看到了小草)小松鼠往山上爬,他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爬到了山的中间,学说中间。看到了盛开的小花)小松鼠继续往上爬,爬到了哪里了(山上,学说山上),在山上看到了一个小亭子。这时候他觉得肚子饿了,他走到小亭子里,看到里面有好多好吃,有猕猴桃,苹果和梨子(出示操作卡)还有一些好吃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猜一猜

  (1)头上长绿叶,身上方格格,东北部长她,全身黄颜色。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苹果的上面;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2)听录音,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猕猴桃和梨子的中间;

  (3)这个东西害羞地露出半个脸,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把他叫出来吧。在苹果的下面原来是草莓。

  2、小松鼠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非常的开心,把肚子吃的饱饱的,去看望他的朋友了。他的朋友会是谁呢?(出示三个朋友)调皮的小松鼠把给朋友的礼物藏在了大树上。(出示操作卡片)大树上有三根线小松鼠会把谁的礼物放在上面、中间和下面呢?出示准备的礼物让小朋友看一下。

  三、幼儿操作。

  边操作边说谁的礼物放在上面,谁的礼物放在中间,谁的礼物放在下面。

  四、验证。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5

  一、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生活是幼儿学*的源泉,在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现象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所以**应该培养幼儿对学*数学的积极情绪,最重要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二、说教材

  数字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为了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以情景故事为主线,把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有导向作用,根据中班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感知7的物体数量,理解6添上1就是7。

  2.学会把物体的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完整。3.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把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为重点,技能目标为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为活动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开心农场》等。

  五、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在学*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帮助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情景激趣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激发幼儿学*的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惯。

  六、活动总结

  最后说本次活动的亮点,本次活动是游戏法与情景法的相结合。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创设的情境中,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贴*幼儿的生活,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法让幼儿在趣味性、游戏性的活动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七、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充分去自由探索和体验,通过探索操作法、小组讨论法、趣味游戏法,让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八、说活动过程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把活动过程分为6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会以游戏的方式进场,师幼互动开汽车,教师要求幼儿开车前报一下人数,进入创设的情景——农场。此游戏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1-7的数字,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第二环节进入情境后,教师运用启发提问法:到站啦,我们来到了开心农场,很开心,看谁来了?屏幕上出现小狗的图片,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增强自信心,达到活动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课件先出现6个物体后来加入了一个物体,成为了7个物体,意思让幼儿理解6添上1就是7,出现了小狗,小鸭等生活中认识的.事物,贴*幼儿的生活,过程不断的重复,方便幼儿的记忆和理解。

  第三环节,游戏部分,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学*过程和学*方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当幼儿的专注力下降的时候,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活动室里布置了两棵树,上面挂满了水果和蔬菜,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请每位幼儿手里拿着一个篮子去摘7个水果或者蔬菜,然后师幼一起来验证幼儿的操作。

  第四环节,幼儿操作,教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个打包袋,装7个水果或者蔬菜,并把你们的点货单填好了,一起送到跟你衣服身上对应数字的篮子里放好,要把篮子的袋子都装满了水果或者蔬菜哦!”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幼儿拿到点货单先写上你身上的号码,然后举例子说明,“例如你拿了3个西红柿就记录在点货单上,明白吗?如果我们干着又快又好,农场主说可以送一袋给我们带回家分享。”让幼儿自由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的记录卡并验证。

  第六环节,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完后就请幼儿上车回家,出发回家前让幼儿点一次人数,再一次感知7的数量。

  九、说活动延伸

  五大领域是相辅相成的,我会把本次活动的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或者益智区等各个领域,让幼儿的兴趣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6

  一、课题及设计意图

  今天的课题是《得数是6的加法》,本课是在前面学*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和6的组成之后,进一步学*数的加法运算。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做好准备,我在设计《得数是6的加法》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利用6的组成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学*,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惯。

  三、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根据6的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四、教法

  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五、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培养幼儿良好的学*方法与学**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新知。

  按照心理学常识,幼儿对学*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把学*当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时,就设计这样的导语: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加减法了,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能干,(点出复*题)最先做出老师出的这些题,好吗?在这种刺激下,人人都想当老师眼中的小能手,兴趣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这是引导幼儿复*5以内数的加减;这是复*6的组成。

  在新课学*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图片群和插入声音的播放,激发幼儿学*新知的欲望,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得数是6的加法。这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学*5+1和1+5,初步引导通过组成计算得数;然后出示4+2和2+4两个算式,让幼儿摆弄小棒探索得出4+2=6和2+4=6,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最后直接出示算式3+3=让幼儿利用组成计算得数。本课的难点是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感知具体事物的数量,引导幼儿填空,找出另一个加数,再过渡到利用6的'组成想出另一个加数。

  本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观察和操作,来感知得数是6的加法;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是6的加法;最后通过提高练*,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成功的喜悦。

  最后,对于说课的内容和方式的理解,我也是处于摸索阶段。我今天和大家交流,探讨,只是一个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7

  活动目标

  1、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数数、统计和比较等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会观察树叶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树叶的认识。

  3、在活动中能体验到同伴间学*的乐趣,培养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份树叶(叶柄)、一张表格、一只笔、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下面我请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

  小耳朵,仔细的听好了。听···他来了。(听完后)接下来,有哪位小朋友已经听出,

  2.老师今天请来的这位小客人是谁呢?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

  教师:大家都很聪明,都听出了这是树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找一找,树叶里有哪些秘密呢?

  二、对叶片的统计与分析

  1、教师示范

  教师:下面我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数一数,老师手上的这一根叶柄上有几枚小叶片?

  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跟老师一起数一数,好吗?

  教师:好了,刚刚小朋友们与老师一起数了老师叶柄上的小叶片有几片。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然后把数好的小叶片数量记录下来。

  2、幼儿示范

  教师:这么多的叶片,你是怎么数的?

  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数叶片,你认为那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小结:生活中我们在数量较多的东西时,有很多种方法,小朋友可以采用最适合你的方法,将东西数得又快又准确。

  3、分析探索叶片的单双数的规律

  教师:老师刚才发现让小叶片两片、两片做好朋友这种方法很有趣,我们一起用这种方法在来数一数。

  三、讨论分析: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树叶,它的叶片两片、两片都找到了好朋友:有的还剩下一片没找到朋友。)

  四、树叶分类:

  教师:这里有两张表格,我们把都能找到好朋友的`叶片送到这张表格里.把还剩下一片

  没有找到朋友的叶片送到另外的一张表格里,看看会发现什么秘密。

  五、统计数字:

  教师:都能两片、两片成为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各是多少?还剩下一片没有找到

  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又各是多少?

  六、分析两类数字的特点:

  1.觉得:老师发现有些树叶宝宝都有一个好朋友,而有些只有一个人。你看数字6宝宝,

  他们有3对好朋友,而数字7宝宝,却多出了一个宝宝。所以你们觉得数字宝宝中有什么秘密呢?

  2.教师:你看6、8、10、12、14这些数是什么数?7、9、11、13、15这些数是什么数呢?

  他是不是能两个、两个的凑成相同人数的呢?还是不能。

  3.教师:小朋友都发现了这个秘密,老师觉得6、8、10、12、14这些数是双数,因为他们能

  刚好能两个、两个的分好。7、9、11、13、15是单数。(讨论10以上的单双数。)

  讨论发现:已经学过的单双数规律同样适用于10以上的数字,拓展已有经验。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家之后找找哪些物品也有这些规律。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喜欢学*新的知识,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而中班的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数学的重要阶段。他们认识数字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数字8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孩子把数字8的形状和已有的一些物体联系起来,让孩子能具体形象地认识记忆数字8,如何通过实际的物品让幼儿去感知8的数量,这是我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采用了游戏操作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情景“送水果”,让幼儿带着要求去找到相应的水果卡片,在拿物品、数物品中不知不觉地感受8的数量,这遵循了“教育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原则。

  二、活动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也是本次活动的显性的知识性目标。)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同时也是隐性的情感目标。)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这是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也是活动的实际意义所在,它让本次活动和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生活而服务的。)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目标。更顺利地实现活动过程,根据幼儿爱玩这一特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7以内的数熟悉7以内的数量。(前期的经验准备是教师设计活动的基础,幼儿如果没有这一经验,就会影响到他们对数量8的感知。)

  物质准备:①1——8数字卡片,水果图片若干幅,歌曲磁带,ppt。

  ②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③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四、说教学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体,我采用了把枯燥的数学和活动紧密相连,让幼儿在玩中学,动中学。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操作法

  观察就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操作就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等动作带动大脑感知抽象的概念。这是我为了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采用的方法,为的是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数字8、找一找和数字8外形相像的物品,从而使他们能把抽象的8形象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数字8。

  2.按数取物法

  给予一定数量的物体,让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物体。随着幼儿数能力的增强,对幼儿只说出数,没有范例。按数取物的条件是抽象的,没有直观依据。要求幼儿对数真正理解才能完成任务,解决抽象数学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9

  活动的目标是:

  (1)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2)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目标内容与教材上有所不同,原因是:这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表述更完整、更清晰;还有就是我们身体有关部位数量为3和4的比较难找,所以我把教材中“寻找、发现自己身体有关部位蕴含的数量”改为“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这样既包括身体部位,又包括身上的衣物等,更利于活动的开展。

  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活动的难点是:

  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及用绘画方式记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操作法,把数学知识寓于一个个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对数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乐乐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其实就是由几个小游戏有机串联而成的,什么游戏?如何串联?是否又有趣又有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一开始,我用“眼明嘴快”的游戏导入:“我给大家带来几个数字朋友,看看谁能最先认出它、最先说出它的名字。”然后我用“闪烁法”快速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这个游戏既能检验幼儿对数字的认识程度,又能防止已经认识数字的幼儿失去兴趣。作为对幼儿良好表现的奖励,我说:“小朋友,我爱你,照张相片送给你!”一边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给孩子们“照相”,其实,这已经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游戏——和幼儿一起“给数字宝宝照相”。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记忆字形。分别给数字1~5照完相后,我说:“香蕉老师也想请你们给我照张相,行吗?不过,我得打扮一下,请稍等!”当我穿上贴满数字的外衣时,新一个环节开始了。

  “啊,香蕉老师变成数字人了!咦,数字宝宝跑我身上干什么?找朋友?我身上有数字宝宝的朋友吗?在哪里?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1(2、3、4、5)的朋友在哪里?”这样引导幼儿寻找我身上数量与每个数字对应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当幼儿领会了游戏的要求时,我说:“数字宝宝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吗?”请每位幼儿拿一张数字卡,在自己身上进一步探索、寻找数量与所拿数字相对应的部位或物品。

  下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我是这样过渡的:和孩子玩“哑谜”——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数量是几,就请拿数字几的幼儿把数字卡交给我,然后到写着这个数字的“转盘”周围等待。当所有幼儿都进行完后,我向幼儿交代要求,请幼儿在“转盘”周围的空白纸处,用画简图的方法,记录自己发现的相应数量的部位或物品,并引导同一组的幼儿画的时候分工合作,避免重复。我之所以把记录表设计成“转盘”,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几个幼儿同时记录,并且可以解决记录中出现的方向性问题,“转盘”一转动,我们可以端正地看到每幅图;另外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记录的趣味性。等幼儿记录完了,我请组与组之间交换检查,纠正错误,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正确信息。

  结束部分也充满了游戏性。“我们身上藏着很多数,动物身上也藏着很多数,你听——一只青蛙(伸出一个手指)一张嘴(指嘴巴),两只眼睛(眨两下眼睛)四条腿(各拍一下四肢),扑通一声(学蛙跳)跳下水(两臂滑水)。来,大家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吧!”这个游戏除了与数字有关外,还能让幼儿得到适当的活动。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

  数学知识不是靠传授从外部灌输到幼儿身上的。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自主建构起来的`。数学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领域的学*活动必然是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是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通过对物质材料的摆弄、操作、思考和交流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只是起指导幼儿学*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幼儿学*,不是简单地把结论或答案告诉幼儿。所以,我运用了一个个幼儿喜欢的游戏,首先激发起幼儿的学*兴趣;每个游戏中蕴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不知不觉、快快乐乐地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如果活动结束后,幼儿能感到“学*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快乐!”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乐!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等若干)。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

  4.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大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小箱子一个(里面放图形或卡纸做的小鸟一只)

  2、学具: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圆形等若干)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用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

  (二)学法

  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鸟造一间漂亮的房子,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图形游戏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纸箱变魔术

  带领幼儿摸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 图形变变变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图形变变变”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拼一拼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4.第三次操作——小鸟的家

  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哭娃与笑娃》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好朋友》这一主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中班幼儿偶尔情绪不是很稳定,早晨来园偶尔哭着喊爸爸,妈妈,怎么劝都不好用,为此我特意设计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这次活动,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

  能力目标:知道哭和笑的两种不同的表情,会从两种不同的表情里判断人的心情。

  情感目标:学会关心他人,愿意为好朋友带来快乐。

  3、重点难点重点: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难点:能知道五官与表情的关系,会用简单的方法表现哭与笑两种不同的表情。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圆形卡片若干,彩笔。

  2、表现哭、笑表情的人物头像各一幅。

  3、背景音乐《笑比哭好》

  4、"心情速递"板二说教法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幼儿的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始终贯穿的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法,互动游戏法

  1、情景法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只快乐的小熊,激发起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让他们很快的投入到课堂中来。

  2、互动游戏法我和幼儿一起来做五官的游戏,我先指着自己的鼻子问幼儿,这是哪里呀?让幼儿猜。以此类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让幼儿猜全。接着鼓励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做猜猜五官游戏。做完游戏,趁着幼儿尽兴,我问幼儿:五官都有哪些本领啊,请大家一起积极发言一起讨论。

  二、说学法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的思想,主要采用互动游戏法,启发诱导法

  1、情景游戏法: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人的五官和了解五官的用途是什么。

  2、启发诱导法:在小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伤心的等等,让幼儿观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么关系的?进而引导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

  (一)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歌表演引出快乐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乐小熊,今天呀!我和冯老师一起来到这里,想和你们交朋友?高兴的话就请来点掌声!"

  (二)导入游戏,引发讨论

  1、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脸的游戏"请幼儿互相说一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们都有哪些本领?让幼儿自由讨论。

  2、请幼儿自由发言,并提问个别幼儿,并肯定全体幼儿的表现,初步了解人的面部长有五官,并了解其功用,并要时时刻刻保护它们。

  (三)五官的变化,引发讨论,学*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这里,这怎么有这么多的数字,还有圆点?激发幼儿好奇的心理,并引导幼儿愿意露出笑脸。

  2、出示表情脸谱,"老师呀,还要给小朋友看一样东西,这是表情脸谱,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脸,因为它会给朋友带快乐,那咱们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脸吧!"

  3、出示课件(快乐的聚会),小动物们也喜欢甜甜的笑脸,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样快乐的

  4、引导幼儿通过看小动物们的快乐聚会,能感受到小动物把快乐带给了我们,要用笑脸对待朋友,笑脸代表着幸福和快乐!提问幼儿"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气不高兴了?你会用什么办法让她高兴起来露出笑脸?"引导幼儿讨论,并请幼儿发言,提问个别幼儿。给朋友唱歌、跳舞还给好朋友说好听的甜甜话,让朋友快乐,自己也就快乐了!

  (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自由想象,情感升华

  1、出示笑脸和哭脸,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送出小礼物!手拿镜子做表情游戏,并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笑脸,装饰"快乐树"。

  3、"快乐小熊"说要用笑脸、说甜甜话对待朋友,这样大家就都快乐了。

  (五)教学反思

  提醒幼儿每天来园时,在"心情速递板"上标出自己的心情,引导幼儿关心大家的心情,说一些高兴的话,让大家都快乐起来。

  (六)布置作业

  以漂亮的我为主题,画一副自画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实的表现出来。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自制的“石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2、学具: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石头的颜色和形状,达到巩固和比较各种形状特征的目标。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让幼儿在捡石头——铺石头——踩石头的一系列游戏来达到预设目标

  5、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捡石头铺路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捡“石头”

  带领幼儿捡“石头”,引导幼儿观察“石头”的形状,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铺“石头”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石头”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3.第三次操作——拼“石头”

  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难点问题——有些坑找不到相同形状的“石头”来填,并及时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4、音乐活动——踩“石头”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活动要动静交替,切合幼儿年龄特点。中班幼儿的专注时间一般在25——30分钟左右,在三次操作活动后,我特意安排了这个音乐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跳一跳,蹦一蹦,抢一抢,放松心情,活跃气氛,而且也再次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和掌握。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都渗透着数学知识,如:早晨入园时可以问问幼儿:“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的概念;分午饭时,碗与筷子的一一对应、小朋友的人数与所搬的小椅子的个数的对应与比较,既提高了幼儿的点数能力,又将对应、比较知识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随处都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数字。因此,我设计了活动《找数字》,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幼儿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说难点,重点

  难点: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数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个数字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数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幼儿的概念是模糊的。虽然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数字,但他们几乎没有去思考,理解过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因此,让幼儿“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本次活动中的难点。

  重点:在幼儿的眼中,“数字”与“图画”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常常有幼儿把“5”写成了“ζ ”,把“9”画成“ ”像一个气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这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说活动准备。

  教师的准备工作:

  (1)一座没有门牌号的楼房,分别住着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牛等十个小动物。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称,汽车等。

  (2)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图片。

  幼儿的准备工作:

  请幼儿收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品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温度计等。)并布置在教室的四周,成为“数字世界”。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中要求,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在探索中学*。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情景学*法:把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个有趣的“数字世界”。

  2、观察法:通过幼儿观察他们带来的物品,理解“数字”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引起幼儿的思考。

  3、操作法:通过幼儿为各种物品编号码,加深幼儿对“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理解。

  4、游戏法:在本次活动中,游戏是一条主线,通过幼儿“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编数字”等小游戏来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成: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游“粗心王国”这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游“数字世界”。

  带领幼儿来到“数字世界”,请幼儿注意观察,这些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教师用神秘的语调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神秘世界,这里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找一找,是什么?”引导幼儿寻找数字,发现钟,表,日历,称等物品上都有数字。这样问题导入,一下子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二环节是:猜数字。

  请幼儿猜想物品上数字的意义及他们的功用。教师说:“刚才,我们逛了数字世界,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称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6分钟。

  第三个环节是:找数字。

  请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四环节:游“粗心王国”。

  请幼儿为空白的物品添上数字。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这一环节大约进行8分钟。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4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愉快。

  3、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4、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石块" 。

  2、三个图形宝宝的家。

  3、小猫挂饰人手一个,后面贴上图形。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教师:"今天,猫妈妈请来了几位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幼儿"修路",巩固认识图形。1、教师:"宝宝们真能干,现在图形宝宝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

  宝宝们出发了,要跟好妈妈哦,不然会走丢的。"放音乐,学小猫走。

  2、来到小路边。教师:"唉呀呀,怎么了,"幼儿说,"小路上有许多小坑,"

  教师说:"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教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把路填满呢?"幼儿回答。

  教师:"宝宝们看,路边有那么多石头,我们用这些石头来修路吧,"幼儿修路,提醒幼儿:"宝宝们要动动脑筋,什么样的石头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教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都修好。教师:"你们用什么形状的石头修路的`啊?(请个别幼儿回答),小路修好了,我们边走边说说你走在什么图形上。"(教师先示范,幼儿再示范)

  4。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5、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

  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6、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

  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7、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三、来到图形宝宝家做客。

  1、教师:"你们看这就是图形宝宝们的家,你们猜猜这是哪个图形宝宝的家呀?"引导幼儿说说。

  2、根据幼儿身上的图形做客。

  教师:"我的猫宝宝真能干,现在我先请戴着三角形的猫宝宝到三角形图形娃娃家里去做客,

  同时要问好。回来时要跟三角形图形娃娃说再见。"

  教师:"这次我们一起去做客,根据你身上的图形去做客。方法同上"

  3、教师验证是否正确。

  四、结束活动。

  教师:"猫宝宝们,玩了这么长时间也累了吧,我们回家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5

  说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新学期刚开始就在游戏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经常听见小朋友说: “我的邻居家有个小弟弟,经常来我家和我玩玩具。”“我也有邻居,xx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边,我们是好朋友”我的好朋友XX就坐在我的旁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我的邻居朋友》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说分析:

  我班经过了托、小、中班的学*,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相邻数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帮助小动物找房间为导线,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获得知识和经验。

  说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蘑菇房》故事讲述,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

  (2)协助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定义。将故事*稳的过渡到黑板上,1号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2号数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通过抛出问题,以给相邻数找秘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5以内相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给幼儿提供桔子,饼干,玩具等物品若干,引导幼儿分别对应数摆出相应数量的物品(1-5),逐步探索每个数的相邻数与该数有什么变化,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结束部分:在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3)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集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

  一、课题及设计意图

  今天的课题是《得数是6的加法》,本课是在前面学*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和6的组成之后,进一步学*数的加法运算。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做好准备,我在设计《得数是6的加法》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利用6的组成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学*,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惯。

  三、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根据6的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四、教法

  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五、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培养幼儿良好的学*方法与学**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新知。

  按照心理学常识,幼儿对学*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把学*当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时,就设计这样的导语: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加减法了,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能干,(点出复*题)最先做出老师出的这些题,好吗?在这种刺激下,人人都想当老师眼中的小能手,兴趣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这是引导幼儿复*5以内数的加减;这是复*6的组成。

  在新课学*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图片群和插入声音的播放,激发幼儿学*新知的欲望,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得数是6的加法。这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学*5+1和1+5,初步引导通过组成计算得数;然后出示4+2和2+4两个算式,让幼儿摆弄小棒探索得出4+2=6和2+4=6,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最后直接出示算式3+3=让幼儿利用组成计算得数。本课的难点是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感知具体事物的数量,引导幼儿填空,找出另一个加数,再过渡到利用6的组成想出另一个加数。

  本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观察和操作,来感知得数是6的加法;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是6的加法;最后通过提高练*,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成功的喜悦。

  最后,对于说课的内容和方式的理解,我也是处于摸索阶段。我今天和大家交流,探讨,只是一个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2

  说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新学期刚开始就在游戏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经常听见小朋友说: “我的邻居家有个小弟弟,经常来我家和我玩玩具。”“我也有邻居,xx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边,我们是好朋友”我的好朋友XX就坐在我的旁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我的邻居朋友》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说分析:

  我班经过了托、小、中班的学*,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相邻数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帮助小动物找房间为导线,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获得知识和经验。

  说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蘑菇房》故事讲述,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

  (2)协助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定义。将故事*稳的过渡到黑板上,1号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2号数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通过抛出问题,以给相邻数找秘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5以内相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给幼儿提供桔子,饼干,玩具等物品若干,引导幼儿分别对应数摆出相应数量的物品(1-5),逐步探索每个数的相邻数与该数有什么变化,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结束部分:在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都渗透着数学知识,如:早晨入园时可以问问幼儿:“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的概念;分午饭时,碗与筷子的一一对应、小朋友的人数与所搬的小椅子的个数的对应与比较,既提高了幼儿的点数能力,又将对应、比较知识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随处都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数字。因此,我设计了活动《找数字》,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幼儿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说难点,重点

  难点: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数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个数字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数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幼儿的概念是模糊的。虽然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数字,但他们几乎没有去思考,理解过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因此,让幼儿“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本次活动中的难点。

  重点:在幼儿的眼中,“数字”与“图画”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常常有幼儿把“5”写成了“ζ ”,把“9”画成“ ”像一个气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这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说活动准备。

  教师的准备工作:

  (1)一座没有门牌号的楼房,分别住着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牛等十个小动物。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称,汽车等。

  (2)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图片。

 幼儿的准备工作:

  请幼儿收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品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温度计等。)并布置在教室的四周,成为“数字世界”。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中要求,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在探索中学*。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情景学*法:把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个有趣的“数字世界”。

  2、观察法:通过幼儿观察他们带来的物品,理解“数字”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引起幼儿的思考。

  3、操作法:通过幼儿为各种物品编号码,加深幼儿对“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理解。

  4、游戏法:在本次活动中,游戏是一条主线,通过幼儿“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编数字”等小游戏来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成: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游“粗心王国”这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游“数字世界”。

  带领幼儿来到“数字世界”,请幼儿注意观察,这些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教师用神秘的语调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神秘世界,这里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找一找,是什么?”引导幼儿寻找数字,发现钟,表,日历,称等物品上都有数字。这样问题导入,一下子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二环节是:猜数字。

  请幼儿猜想物品上数字的意义及他们的功用。教师说:“刚才,我们逛了数字世界,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称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6分钟。

  第三个环节是:找数字。

  请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四环节:游“粗心王国”。

  请幼儿为空白的物品添上数字。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这一环节大约进行8分钟。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哭娃与笑娃》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好朋友》这一主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中班幼儿偶尔情绪不是很稳定,早晨来园偶尔哭着喊爸爸,妈妈,怎么劝都不好用,为此我特意设计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这次活动,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

  能力目标:知道哭和笑的两种不同的表情,会从两种不同的表情里判断人的心情。

  情感目标:学会关心他人,愿意为好朋友带来快乐。

  3、重点难点重点: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难点:能知道五官与表情的关系,会用简单的方法表现哭与笑两种不同的表情。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圆形卡片若干,彩笔。

  2、表现哭、笑表情的人物头像各一幅。

  3、背景音乐《笑比哭好》

  4、"心情速递"板二说教法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幼儿的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始终贯穿的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法,互动游戏法

  1、情景法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只快乐的小熊,激发起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让他们很快的投入到课堂中来。

  2、互动游戏法我和幼儿一起来做五官的游戏,我先指着自己的鼻子问幼儿,这是哪里呀?让幼儿猜。以此类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让幼儿猜全。接着鼓励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做猜猜五官游戏。做完游戏,趁着幼儿尽兴,我问幼儿:五官都有哪些本领啊,请大家一起积极发言一起讨论。

  二、说学法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的.思想,主要采用互动游戏法,启发诱导法

  1、情景游戏法: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人的五官和了解五官的用途是什么。

  2、启发诱导法:在小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伤心的等等,让幼儿观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么关系的?进而引导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

  (一)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歌表演引出快乐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乐小熊,今天呀!我和冯老师一起来到这里,想和你们交朋友?高兴的话就请来点掌声!"

  (二)导入游戏,引发讨论

  1、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脸的游戏"请幼儿互相说一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们都有哪些本领?让幼儿自由讨论。

  2、请幼儿自由发言,并提问个别幼儿,并肯定全体幼儿的表现,初步了解人的面部长有五官,并了解其功用,并要时时刻刻保护它们。

  (三)五官的变化,引发讨论,学*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这里,这怎么有这么多的数字,还有圆点?激发幼儿好奇的心理,并引导幼儿愿意露出笑脸。

  2、出示表情脸谱,"老师呀,还要给小朋友看一样东西,这是表情脸谱,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脸,因为它会给朋友带快乐,那咱们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脸吧!"

  3、出示课件(快乐的聚会),小动物们也喜欢甜甜的笑脸,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样快乐的

  4、引导幼儿通过看小动物们的快乐聚会,能感受到小动物把快乐带给了我们,要用笑脸对待朋友,笑脸代表着幸福和快乐!提问幼儿"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气不高兴了?你会用什么办法让她高兴起来露出笑脸?"引导幼儿讨论,并请幼儿发言,提问个别幼儿。给朋友唱歌、跳舞还给好朋友说好听的甜甜话,让朋友快乐,自己也就快乐了!

  (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自由想象,情感升华

  1、出示笑脸和哭脸,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送出小礼物!手拿镜子做表情游戏,并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笑脸,装饰"快乐树"。

  3、"快乐小熊"说要用笑脸、说甜甜话对待朋友,这样大家就都快乐了。

  (五)教学反思

  提醒幼儿每天来园时,在"心情速递板"上标出自己的心情,引导幼儿关心大家的心情,说一些高兴的话,让大家都快乐起来。

  (六)布置作业

  以漂亮的我为主题,画一副自画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实的表现出来。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5

  一、说设计意图数字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而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是用自然数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让幼儿回答"第几"的问题。认识序数要以认识基数为基础。本班幼儿已学*了6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数序,为学*序数做好了准备。学*序数要求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但是,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就降低了要求,即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来排列物体的次序,这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呢?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游戏《小动物开格子铺》展开,通过游戏化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的兴趣,较好地达成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如下: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2.能大胆地动口、动手用序数词来正确表示6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在游戏中体验学*序数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为学*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单纯从一个方向认识序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很容易掌握,因此,我又设计了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两个方向同时排列物体的次序的综合练*,将学*内容难度加大,使学*更具有挑战性,这也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完成本次的难点利用形象的PPT课件,激发幼儿的学*兴趣,从而使难点得到较好的突破。

  三、说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幼儿操作材料(水果、玩具、蔬菜图片若干、画有'格子铺'的纸人手一张)。

  知识准备:幼儿课前了解"格子铺"四、说教法、学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层和格的基础上,来区分物品所摆放位置的不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获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摆放操作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渗透了社会情感教育。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是动物排队学*用想去参观格子铺的形式来引出动物排队的序数,兴趣是幼儿学*的动机,(箭头出现)通过幼儿的观察,从左边往右边数数让幼儿找小动物所在的.位置,学*序数词第一至第五,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并让幼儿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第二环节:小动物坐双层公交车。课件出现双层公交车,首先让幼儿认识层,引导幼儿从下往上数,然后让幼儿认识这辆公交车每一层有几个座位,引导幼儿从左往右数,最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动物坐在第几层的第几个座位?目的是让幼儿巩固感知6以内的序数,学*从某一方向帮小动物找座位,立即对第一个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和巩固,也为下面学*格子铺打好基础。

  第三个环节是对前面二个环节的巩固,我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通过小动物们参观'格子铺这一活动,引导幼儿看箭头的方向从下往上数、从左往右来感知物体所摆放的位置。如皮球放在第几层的第几个格子里?香蕉放在第几层第几个格子里?第五层的第六个格子里放的是什么?……"第四环节:幼儿操作,引导幼儿自己看清楚箭头的方向,教师继续创设情景,来了很多客人把'格子铺'里面的货都买光了。生意真好。你们能帮助小动物把货物放入格子铺中吗?激发幼儿的兴趣,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帮忙放货这一活动,让幼儿学*能够按指定的序数词来找到相应的位置。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重难点。 最后,结束活动我们也来开一个格子铺店。

  整个活动过程,由动物排队--动物坐双层公交车--动物参观格子铺--幼儿操作,整个活动始终围绕小动物开格子铺展开,难度层层增加,步步深入,体现了循序渐进。整个过程,幼儿都在不断的探索中操作学*。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认识梯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在幼儿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本课重点: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说教具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及热情,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课件;

  2、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

  3、幼儿学具:每个幼儿座位底下放一个小信封,里面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

  4、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

  5、在活动室墙上张贴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观察法:观察是幼儿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方式,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感知梯形的特征,从而区分出梯形与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幼儿高度的学*兴趣。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为一课时。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了教学设计。共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一)在复*图形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

  1、看幻灯片,复*学过的图形,渗透新知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青蛙)小青蛙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图形宝宝,它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屏幕上依次出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及长方形)找幼儿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特征,最后再出现梯形,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图形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长方形,从而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有了想探索这个图形的渴望。

  2、出示一个梯形,提问幼儿: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3、师小结:这个像滑梯一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师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卧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二)通过操作活动,巩固新知识

  每个幼儿的座位底下都有一个小信封,里面装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让幼儿找出梯形,并且为梯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游戏活动:“找梯形宝宝”

  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六、活动评价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喜欢学*新的知识,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而中班的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数学的重要阶段。他们认识数字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数字8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孩子把数字8的形状和已有的一些物体联系起来,让孩子能具体形象地认识记忆数字8,如何通过实际的物品让幼儿去感知8的数量,这是我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采用了游戏操作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情景“送水果”,让幼儿带着要求去找到相应的水果卡片,在拿物品、数物品中不知不觉地感受8的数量,这遵循了“教育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原则。

  二、活动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也是本次活动的显性的知识性目标。)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同时也是隐性的情感目标。)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这是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也是活动的'实际意义所在,它让本次活动和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生活而服务的。)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目标。更顺利地实现活动过程,根据幼儿爱玩这一特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7以内的数熟悉7以内的数量。(前期的经验准备是教师设计活动的基础,幼儿如果没有这一经验,就会影响到他们对数量8的感知。)

  物质准备:①1——8数字卡片,水果图片若干幅,歌曲磁带,ppt。

  ②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③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四、说教学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体,我采用了把枯燥的数学和活动紧密相连,让幼儿在玩中学,动中学。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操作法

  观察就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操作就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等动作带动大脑感知抽象的概念。这是我为了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采用的方法,为的是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数字8、找一找和数字8外形相像的物品,从而使他们能把抽象的8形象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数字8。

  2.按数取物法

  给予一定数量的物体,让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物体。随着幼儿数能力的增强,对幼儿只说出数,没有范例。按数取物的条件是抽象的,没有直观依据。要求幼儿对数真正理解才能完成任务,解决抽象数学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8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愉快。

  3、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4、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石块" 。

  2、三个图形宝宝的家。

  3、小猫挂饰人手一个,后面贴上图形。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教师:"今天,猫妈妈请来了几位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幼儿"修路",巩固认识图形。1、教师:"宝宝们真能干,现在图形宝宝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

  宝宝们出发了,要跟好妈妈哦,不然会走丢的。"放音乐,学小猫走。

  2、来到小路边。教师:"唉呀呀,怎么了,"幼儿说,"小路上有许多小坑,"

  教师说:"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教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把路填满呢?"幼儿回答。

  教师:"宝宝们看,路边有那么多石头,我们用这些石头来修路吧,"幼儿修路,提醒幼儿:"宝宝们要动动脑筋,什么样的石头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教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都修好。教师:"你们用什么形状的石头修路的啊?(请个别幼儿回答),小路修好了,我们边走边说说你走在什么图形上。"(教师先示范,幼儿再示范)

  4。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5、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

  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6、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

  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7、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三、来到图形宝宝家做客。

  1、教师:"你们看这就是图形宝宝们的家,你们猜猜这是哪个图形宝宝的家呀?"引导幼儿说说。

  2、根据幼儿身上的图形做客。

  教师:"我的猫宝宝真能干,现在我先请戴着三角形的猫宝宝到三角形图形娃娃家里去做客,

  同时要问好。回来时要跟三角形图形娃娃说再见。"

  教师:"这次我们一起去做客,根据你身上的图形去做客。方法同上"

  3、教师验证是否正确。

  四、结束活动。

  教师:"猫宝宝们,玩了这么长时间也累了吧,我们回家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9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等若干)。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

  4.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大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小箱子一个(里面放图形或卡纸做的小鸟一只)

  2、学具: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圆形等若干)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用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

  (二)学法

  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鸟造一间漂亮的房子,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图形游戏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纸箱变魔术

  带领幼儿摸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 图形变变变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图形变变变”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拼一拼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4.第三次操作——小鸟的家

  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0

  活动目标

  1、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数数、统计和比较等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会观察树叶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树叶的认识。

  3、在活动中能体验到同伴间学*的乐趣,培养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份树叶(叶柄)、一张表格、一只笔、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下面我请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

  小耳朵,仔细的听好了。听···他来了。(听完后)接下来,有哪位小朋友已经听出,

  2.老师今天请来的这位小客人是谁呢?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

  教师:大家都很聪明,都听出了这是树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找一找,树叶里有哪些秘密呢?

  二、对叶片的统计与分析

  1、教师示范

  教师:下面我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数一数,老师手上的这一根叶柄上有几枚小叶片?

  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跟老师一起数一数,好吗?

  教师:好了,刚刚小朋友们与老师一起数了老师叶柄上的小叶片有几片。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然后把数好的小叶片数量记录下来。

  2、幼儿示范

  教师:这么多的.叶片,你是怎么数的?

  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数叶片,你认为那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小结:生活中我们在数量较多的东西时,有很多种方法,小朋友可以采用最适合你的方法,将东西数得又快又准确。

  3、分析探索叶片的单双数的规律

  教师:老师刚才发现让小叶片两片、两片做好朋友这种方法很有趣,我们一起用这种方法在来数一数。

  三、讨论分析: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树叶,它的叶片两片、两片都找到了好朋友:有的还剩下一片没找到朋友。)

  四、树叶分类:

  教师:这里有两张表格,我们把都能找到好朋友的叶片送到这张表格里.把还剩下一片

  没有找到朋友的叶片送到另外的一张表格里,看看会发现什么秘密。

  五、统计数字:

  教师:都能两片、两片成为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各是多少?还剩下一片没有找到

  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又各是多少?

  六、分析两类数字的特点:

  1.觉得:老师发现有些树叶宝宝都有一个好朋友,而有些只有一个人。你看数字6宝宝,

  他们有3对好朋友,而数字7宝宝,却多出了一个宝宝。所以你们觉得数字宝宝中有什么秘密呢?

  2.教师:你看6、8、10、12、14这些数是什么数?7、9、11、13、15这些数是什么数呢?

  他是不是能两个、两个的凑成相同人数的呢?还是不能。

  3.教师:小朋友都发现了这个秘密,老师觉得6、8、10、12、14这些数是双数,因为他们能

  刚好能两个、两个的分好。7、9、11、13、15是单数。(讨论10以上的单双数。)

  讨论发现:已经学过的单双数规律同样适用于10以上的数字,拓展已有经验。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家之后找找哪些物品也有这些规律。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以孩子熟悉的情境主题为组织教学的逻辑线索,在主题中按照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以及与情境和材料互动,实现培养幼儿“主动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教学主旨。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我共设计了4个环节,情境贯穿整个活动之中。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自我检测与评价。感到学数学是愉快的。

  二、说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发展方位知觉

  2、通过活动,认识区别上中下空间方位,学*方位词上面,中间,下面其中目标二设定为重难点。

  三、说准备

  根据活动的需要,制作

  1、情境数学课件;

  2、操作教具:人手一套。

  幼儿在体验游戏的愉快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本环节的操作更有趣有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以游戏活动贯穿,进一步让幼儿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二)学法

  中班下学期幼儿学*能力有了一定的增强、游戏水*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情境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五、说教学程序

  (一)整体思路意图

  本节教育活动为一课时。整节课以小松鼠去锻炼―一路走过的地方――看到好吃的――送礼物给号朋友为线索4个环节,有趣有效的'情境游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二)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通过情境导入,调动幼儿情绪,缓解对陌生环境的拘束感,并通过小松鼠去锻炼引入今天活动的内容。

  师:“瞧,这是谁呀?”(小松鼠)PPT

  它急急忙忙的是要去哪里呀,原来小松鼠是要去锻炼,你们看它来到了哪里?

  二、布题

  1、在山下看到了什么?(在山下看到了小草)小松鼠往山上爬,他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爬到了山的中间,学说中间。看到了盛开的小花)小松鼠继续往上爬,爬到了哪里了(山上,学说山上),在山上看到了一个小亭子。这时候他觉得肚子饿了,他走到小亭子里,看到里面有好多好吃,有猕猴桃,苹果和梨子(出示操作卡)还有一些好吃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猜一猜

  (1)头上长绿叶,身上方格格,东北部长她,全身黄颜色。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苹果的上面;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2)听录音,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猕猴桃和梨子的中间;

  (3)这个东西害羞地露出半个脸,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把他叫出来吧。在苹果的下面原来是草莓。

  2、小松鼠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非常的开心,把肚子吃的饱饱的,去看望他的朋友了。他的朋友会是谁呢?(出示三个朋友)调皮的小松鼠把给朋友的礼物藏在了大树上。(出示操作卡片)大树上有三根线小松鼠会把谁的礼物放在上面、中间和下面呢?出示准备的礼物让小朋友看一下。

  三、幼儿操作。

  边操作边说谁的礼物放在上面,谁的礼物放在中间,谁的礼物放在下面。

  四、验证。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2

  一活动目标

  1.学*3 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 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游戏中学*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3的组成。

  1、教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3的分成。教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3只桃子,3个蘑菇,3条小鱼……)

  教师: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教师: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

  (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教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

  教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教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三、游戏学*3的组成。

  1、教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3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2、听音乐3人一组玩开火车的游戏

  (1)教师:看!这是什么啊?(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

  (2)先变成数字宝宝

  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3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3呢?

  (3)幼儿讲述1和2组合,2和1组合

  教师: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3、教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3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3

  活动的目标是:

  (1)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2)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目标内容与教材上有所不同,原因是:这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表述更完整、更清晰;还有就是我们身体有关部位数量为3和4的比较难找,所以我把教材中“寻找、发现自己身体有关部位蕴含的数量”改为“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这样既包括身体部位,又包括身上的衣物等,更利于活动的开展。

  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活动的难点是:

  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及用绘画方式记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操作法,把数学知识寓于一个个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对数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乐乐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其实就是由几个小游戏有机串联而成的,什么游戏?如何串联?是否又有趣又有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一开始,我用“眼明嘴快”的游戏导入:“我给大家带来几个数字朋友,看看谁能最先认出它、最先说出它的名字。”然后我用“闪烁法”快速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这个游戏既能检验幼儿对数字的认识程度,又能防止已经认识数字的幼儿失去兴趣。作为对幼儿良好表现的奖励,我说:“小朋友,我爱你,照张相片送给你!”一边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给孩子们“照相”,其实,这已经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游戏——和幼儿一起“给数字宝宝照相”。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记忆字形。分别给数字1~5照完相后,我说:“香蕉老师也想请你们给我照张相,行吗?不过,我得打扮一下,请稍等!”当我穿上贴满数字的外衣时,新一个环节开始了。

  “啊,香蕉老师变成数字人了!咦,数字宝宝跑我身上干什么?找朋友?我身上有数字宝宝的朋友吗?在哪里?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1(2、3、4、5)的朋友在哪里?”这样引导幼儿寻找我身上数量与每个数字对应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当幼儿领会了游戏的要求时,我说:“数字宝宝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吗?”请每位幼儿拿一张数字卡,在自己身上进一步探索、寻找数量与所拿数字相对应的部位或物品。

  下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我是这样过渡的':和孩子玩“哑谜”——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数量是几,就请拿数字几的幼儿把数字卡交给我,然后到写着这个数字的“转盘”周围等待。当所有幼儿都进行完后,我向幼儿交代要求,请幼儿在“转盘”周围的空白纸处,用画简图的方法,记录自己发现的相应数量的部位或物品,并引导同一组的幼儿画的时候分工合作,避免重复。我之所以把记录表设计成“转盘”,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几个幼儿同时记录,并且可以解决记录中出现的方向性问题,“转盘”一转动,我们可以端正地看到每幅图;另外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记录的趣味性。等幼儿记录完了,我请组与组之间交换检查,纠正错误,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正确信息。

  结束部分也充满了游戏性。“我们身上藏着很多数,动物身上也藏着很多数,你听——一只青蛙(伸出一个手指)一张嘴(指嘴巴),两只眼睛(眨两下眼睛)四条腿(各拍一下四肢),扑通一声(学蛙跳)跳下水(两臂滑水)。来,大家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吧!”这个游戏除了与数字有关外,还能让幼儿得到适当的活动。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

  数学知识不是靠传授从外部灌输到幼儿身上的。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自主建构起来的。数学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领域的学*活动必然是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是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通过对物质材料的摆弄、操作、思考和交流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只是起指导幼儿学*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幼儿学*,不是简单地把结论或答案告诉幼儿。所以,我运用了一个个幼儿喜欢的游戏,首先激发起幼儿的学*兴趣;每个游戏中蕴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不知不觉、快快乐乐地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如果活动结束后,幼儿能感到“学*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快乐!”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乐!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4

  一、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生活是幼儿学*的源泉,在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现象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所以**应该培养幼儿对学*数学的积极情绪,最重要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二、说教材

  数字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为了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以情景故事为主线,把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有导向作用,根据中班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感知7的物体数量,理解6添上1就是7。

  2.学会把物体的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完整。3.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把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为重点,技能目标为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为活动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开心农场》等。

  五、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在学*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帮助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情景激趣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激发幼儿学*的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惯。

  六、活动总结

  最后说本次活动的亮点,本次活动是游戏法与情景法的相结合。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创设的情境中,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贴*幼儿的生活,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法让幼儿在趣味性、游戏性的活动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七、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充分去自由探索和体验,通过探索操作法、小组讨论法、趣味游戏法,让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八、说活动过程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把活动过程分为6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会以游戏的方式进场,师幼互动开汽车,教师要求幼儿开车前报一下人数,进入创设的情景——农场。此游戏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1-7的数字,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第二环节进入情境后,教师运用启发提问法:到站啦,我们来到了开心农场,很开心,看谁来了?屏幕上出现小狗的图片,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增强自信心,达到活动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课件先出现6个物体后来加入了一个物体,成为了7个物体,意思让幼儿理解6添上1就是7,出现了小狗,小鸭等生活中认识的事物,贴*幼儿的生活,过程不断的重复,方便幼儿的记忆和理解。

  第三环节,游戏部分,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学*过程和学*方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当幼儿的专注力下降的时候,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活动室里布置了两棵树,上面挂满了水果和蔬菜,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请每位幼儿手里拿着一个篮子去摘7个水果或者蔬菜,然后师幼一起来验证幼儿的操作。

  第四环节,幼儿操作,教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个打包袋,装7个水果或者蔬菜,并把你们的点货单填好了,一起送到跟你衣服身上对应数字的篮子里放好,要把篮子的袋子都装满了水果或者蔬菜哦!”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幼儿拿到点货单先写上你身上的号码,然后举例子说明,“例如你拿了3个西红柿就记录在点货单上,明白吗?如果我们干着又快又好,农场主说可以送一袋给我们带回家分享。”让幼儿自由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的记录卡并验证。

  第六环节,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完后就请幼儿上车回家,出发回家前让幼儿点一次人数,再一次感知7的数量。

  九、说活动延伸

  五大领域是相辅相成的,我会把本次活动的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或者益智区等各个领域,让幼儿的兴趣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拼图活动是幼儿园经常进行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以往的拼图活动比较注重拼图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对拼图活动本身所蕴藏的数学内涵挖掘不够。其实,拼图活动也是帮助幼儿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掌握数概念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且也符合新《纲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一精神。

  二、说幼儿

  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于物体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必须借助于对具体物象的感知,拼图活动恰好为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圆形拼图的造型经验,为本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目标

  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数学活动目标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水品和个性特点,创设更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我们确定数学活动目标、设计数学活动过程的基本准则。由此,本活动的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圆形造型变化的认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学*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从中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和思维特点出发,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本活动的.重点,由于中班幼儿首次接触统计的方法,引导幼儿学*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就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幼儿首先学*用一种正确的顺序说出数词,对数序的感知从“连串”水*发展到“双向数链”水*,然后才能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建立起整体与部分、数群与集合等概念。而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和思维特点。于是,本活动采用“示范讲解”、“提问”、“观察”的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思考拼图中的一些数学关系;“开放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观察”则让老师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过程,从而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学法

  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由此,本活动采用的最基本的学法就是“操作法”,这也是幼儿学*数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一个个活动环节感知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思维的操练与学*

  *惯的培养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另外,本活动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学*经验,更好地掌握统计记录的方法。

  五、说活动程序

  1、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2种图案纸、若干份记录纸、数字标签、一些辅助图形

  2、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拼出示范花的图案

  出示图案纸:请小朋友根据图案用圆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导幼儿回忆拼图经验: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吗?(变换圆形的大小、颜色、数量拼出多种花的造型)

  (2)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有很多种拼花的方法,老师想知道你们都用了哪些不一样的圆形,该怎么办呢?想知道每种圆形用了几个又该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统计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纸:

  图形数量

  帮助幼儿提炼统计记录的方法:在图形一栏中贴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圆形,在数字一栏中用数字标签记录所使用圆形的数量。

  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朵大的花的图案是由6个小的圆形拼出来的。

  感知数量: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分别有几个。

  (3)借助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你能用圆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图案吗?

  ②、你能用圆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图案吗?(鼓励幼儿以圆形为基础使用辅助图形拼出更多的图案造型)

  (两种不同的操作要求为幼儿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层次要求,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幼儿的需要。)请小朋友在拼图活动的基础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4)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并提升幼儿经验

  幼儿交流:用几个小的圆形拼出了一个大的图案。(为幼儿提供了向同伴学*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拼图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出示第二张图案纸(船),提问: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图形拼出这个大的图案吗?你有几种拼法?请小朋友在日常拼图活动的时候试一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同一个图案,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拼出来”,更进一步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日常的拼图活动中可以继续延伸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并进一步学*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数学关系,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幼儿的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4)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简单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大领域。数以及数与数间的逻辑关系是事物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映,复杂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说的相邻数对于4到5岁的幼儿尚没有在其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而与其接*的邻居关系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10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对象。”为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本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测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获得知识和经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说课还很粗糙,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三、说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制定了以下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认知)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认知)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能力)

  四、说重难点:

  1、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五、说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十座写有1——10数字的蘑菇小房子,小猴、小熊手偶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故事《住宾馆》。

  2、1-10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黑板1——11的数字卡片。

  3、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10的点卡一套/人。

  4、扑克牌人手一份(从1到11);标有1—10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5、已经学*过了《11以内的序数》、《11以内数的形成》(包括0)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

  六、说过程:

  1、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A、拍手游戏:“嘿嘿,(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B、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2、基本部分:

  A“兴趣是幼儿学*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故事讲述和表演,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如:

  (1)熊猫说6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8号的邻居,8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9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将小动物全部拿走,只留下带有数字的小房子,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相邻数的定义(1)。提问:6的邻居是谁呀?(理解“相邻数”。小朋友都有两个好听的名字,比如王乾瑞小朋友在家里妈妈叫你宝宝,在幼儿园老师叫你王乾瑞。数字的邻居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得出结论:7和8是6的邻居,也叫做6的相邻数,9和10是8的邻居,也叫做8的相邻数。(2)提问:那么5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3)幼儿自主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B复*11以内数的形成,“添1就是,比少1”为后面理解10以内相邻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打下基础。复*数字1-11。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11。

  C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1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0是1的相邻数,2是1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6、7、8、9、10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3、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1)、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1-10其中一张数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问你,的相邻数就是和?”(2)《扑克牌里的相邻数》:两人一组,甲抽取乙扑克牌里的任一张牌,然后让甲找相邻数,找对了,牌归他,找错了牌归乙。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后以谁的牌多为胜。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认识梯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在幼儿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本课重点: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说教具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及热情,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课件;

  2、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

  3、幼儿学具:每个幼儿座位底下放一个小信封,里面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

  4、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

  5、在活动室墙上张贴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观察法:观察是幼儿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方式,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感知梯形的特征,从而区分出梯形与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幼儿高度的学*兴趣。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为一课时。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了教学设计。共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一)在复*图形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

  1、看幻灯片,复*学过的图形,渗透新知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青蛙)小青蛙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图形宝宝,它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屏幕上依次出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及长方形)找幼儿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特征,最后再出现梯形,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图形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长方形,从而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有了想探索这个图形的渴望。

  2、出示一个梯形,提问幼儿: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3、师小结:这个像滑梯一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师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卧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二)通过操作活动,巩固新知识

  每个幼儿的座位底下都有一个小信封,里面装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让幼儿找出梯形,并且为梯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游戏活动:“找梯形宝宝”

  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六、活动评价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3

  一、课题及设计意图

  今天的课题是《得数是6的加法》,本课是在前面学*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和6的组成之后,进一步学*数的加法运算。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做好准备,我在设计《得数是6的加法》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利用6的组成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学*,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惯。

  三、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根据6的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四、教法

  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五、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培养幼儿良好的学*方法与学**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新知。

  按照心理学常识,幼儿对学*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把学*当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时,就设计这样的导语: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加减法了,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能干,(点出复*题)最先做出老师出的这些题,好吗?在这种刺激下,人人都想当老师眼中的小能手,兴趣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这是引导幼儿复*5以内数的加减;这是复*6的组成。

  在新课学*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图片群和插入声音的播放,激发幼儿学*新知的欲望,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得数是6的加法。这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学*5+1和1+5,初步引导通过组成计算得数;然后出示4+2和2+4两个算式,让幼儿摆弄小棒探索得出4+2=6和2+4=6,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最后直接出示算式3+3=让幼儿利用组成计算得数。本课的难点是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感知具体事物的数量,引导幼儿填空,找出另一个加数,再过渡到利用6的组成想出另一个加数。

  本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观察和操作,来感知得数是6的加法;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是6的加法;最后通过提高练*,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成功的喜悦。

  最后,对于说课的内容和方式的理解,我也是处于摸索阶段。我今天和大家交流,探讨,只是一个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找一找说一说》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新班》这一主题。自己的创设与主题紧紧相扣,并且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课程即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简单数字的运用和识记能力。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及其特点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塬则在新学期的开始,幼儿就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他们更多愿意独立的做事情,并且感到自豪。经常听到他们说杯子是做什么用的?衣服又是做什么用的?冬天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夏天的衣服又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因此,我设计了这堂《找一找说一说》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活动目标复*4以内的点数,或根据物品用途的不同,学会简单的分类。

  2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学*用花,草等进行简单的装饰。

  会看标志找到自己的用品,不随便乱用、错拿,懂得讲卫生。

  重点难点重点:复*4以内的点数,或根据物品用途的不同,学会简单的分类。

  难点:会看标志找到自己的用品,不随便乱用、错拿,懂得讲卫生。

  活动准备事先剪好的叁角形、圆形、正方形卡片若干,彩笔每人一盒。

  幼儿用书。

  二说教法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做好挂图,准备好所有的教具。以培养孩子“主动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活动以“游戏式数学”为精神主轴,增强数学学*的乐趣,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情景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历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构建完整的数理概念,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的品质。因此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游戏法我将通过组织有规则的游戏来引导幼儿学*。游戏法符合幼儿喜好游戏的天性,能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兴趣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中轻松的学*。

  比如说我把小朋友自己用的杯子,饭盒,毛巾等小物品都全部打乱,让小朋友自己去找到自己的东西并把它放回塬处,这样教会他们不乱放东西,并且养成良好的*惯。

  2动手操作法我让幼儿找自己的用品,让他们找到以后在向我介绍这些用品是做什么用的?他们是怎样找到的?再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标志是什么。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学*能力,认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又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我先做示范,画几多简单的花纹,让小朋友们模仿,然后在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标志,贴在自己的用品上,防止拿错等。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方法。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说话的好机会。.游戏练*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四活动程序

  1.阅读幼儿用书,复*4以内的点数,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1)看看图上有什么?说说这些物品有什么用?(喝水用的、擦手用的、睡觉用的、放衣服用的)(2)数一数每种物品有多少?

  2.照照自己的用品在哪里?

  告诉来是你的衣帽橱、小床、杯子、毛巾、小椅子都在哪里?你是怎么找到的?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标志是什么?知道标志能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自己的用品,不易拿错。

  3.动手设计标志。

  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总是拿错用品,这样乱用物品很不卫生,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它们一起设计用品上的标志,你们愿意吗?我们设计什么样的图案呢?幼儿自由讨论。

  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示范几种简单的花纹画法,如圆形花瓣、长形花瓣等。

  幼儿动手在已准备好的图形卡片上,进行大胆的设计,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鼓励幼儿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能讲出他人作品的可取之处。

  小结:小动物收到标志牌很高兴,以后它们再也不能用错物品了,谢谢小朋友们!

  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标志,知道使用完杯子、毛巾后,要放回塬处。会轻拿轻放,爱护自己的用品。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5

  说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新学期刚开始就在游戏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经常听见小朋友说: “我的邻居家有个小弟弟,经常来我家和我玩玩具。”“我也有邻居,xx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边,我们是好朋友”我的好朋友XX就坐在我的旁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我的邻居朋友》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说分析:

  我班经过了托、小、中班的学*,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相邻数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帮助小动物找房间为导线,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获得知识和经验。

  说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蘑菇房》故事讲述,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

  (2)协助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定义。将故事*稳的过渡到黑板上,1号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2号数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通过抛出问题,以给相邻数找秘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5以内相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给幼儿提供桔子,饼干,玩具等物品若干,引导幼儿分别对应数摆出相应数量的物品(1-5),逐步探索每个数的相邻数与该数有什么变化,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结束部分:在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6

  活动的目标是:

  (1)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2)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目标内容与教材上有所不同,原因是:这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表述更完整、更清晰;还有就是我们身体有关部位数量为3和4的比较难找,所以我把教材中“寻找、发现自己身体有关部位蕴含的数量”改为“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这样既包括身体部位,又包括身上的衣物等,更利于活动的开展。

  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活动的难点是:

  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及用绘画方式记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操作法,把数学知识寓于一个个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对数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乐乐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其实就是由几个小游戏有机串联而成的,什么游戏?如何串联?是否又有趣又有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一开始,我用“眼明嘴快”的游戏导入:“我给大家带来几个数字朋友,看看谁能最先认出它、最先说出它的名字。”然后我用“闪烁法”快速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这个游戏既能检验幼儿对数字的认识程度,又能防止已经认识数字的幼儿失去兴趣。作为对幼儿良好表现的奖励,我说:“小朋友,我爱你,照张相片送给你!”一边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给孩子们“照相”,其实,这已经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游戏——和幼儿一起“给数字宝宝照相”。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记忆字形。分别给数字1~5照完相后,我说:“香蕉老师也想请你们给我照张相,行吗?不过,我得打扮一下,请稍等!”当我穿上贴满数字的外衣时,新一个环节开始了。

  “啊,香蕉老师变成数字人了!咦,数字宝宝跑我身上干什么?找朋友?我身上有数字宝宝的朋友吗?在哪里?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1(2、3、4、5)的朋友在哪里?”这样引导幼儿寻找我身上数量与每个数字对应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当幼儿领会了游戏的要求时,我说:“数字宝宝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吗?”请每位幼儿拿一张数字卡,在自己身上进一步探索、寻找数量与所拿数字相对应的部位或物品。

  下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我是这样过渡的:和孩子玩“哑谜”——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数量是几,就请拿数字几的幼儿把数字卡交给我,然后到写着这个数字的“转盘”周围等待。当所有幼儿都进行完后,我向幼儿交代要求,请幼儿在“转盘”周围的空白纸处,用画简图的方法,记录自己发现的相应数量的部位或物品,并引导同一组的幼儿画的'时候分工合作,避免重复。我之所以把记录表设计成“转盘”,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几个幼儿同时记录,并且可以解决记录中出现的方向性问题,“转盘”一转动,我们可以端正地看到每幅图;另外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记录的趣味性。等幼儿记录完了,我请组与组之间交换检查,纠正错误,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正确信息。

  结束部分也充满了游戏性。“我们身上藏着很多数,动物身上也藏着很多数,你听——一只青蛙(伸出一个手指)一张嘴(指嘴巴),两只眼睛(眨两下眼睛)四条腿(各拍一下四肢),扑通一声(学蛙跳)跳下水(两臂滑水)。来,大家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吧!”这个游戏除了与数字有关外,还能让幼儿得到适当的活动。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

  数学知识不是靠传授从外部灌输到幼儿身上的。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自主建构起来的。数学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领域的学*活动必然是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是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通过对物质材料的摆弄、操作、思考和交流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只是起指导幼儿学*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幼儿学*,不是简单地把结论或答案告诉幼儿。所以,我运用了一个个幼儿喜欢的游戏,首先激发起幼儿的学*兴趣;每个游戏中蕴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不知不觉、快快乐乐地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如果活动结束后,幼儿能感到“学*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快乐!”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乐!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人是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呢?我尝试用游戏的形式,将“认识5以内的序数”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自主探索.学*。并能为以后学*10以内的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原教案的活动目标只定了认知目标,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标。具体如下:

  1.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学*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位置。

  3.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在计算活动中的兴趣。

  原活动的重难点:

  是学*从不同方位观察认识5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这样对幼儿来说有点太深奥。根据现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的难点:

  是用序数词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活动准备

  原教案中的活动准备为活动的开展是准备较充分的。但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情景和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我准备了以下材料:森林小区图.楼房图.各种小动物教具若干。

  写有1—5序数的“钥匙”一套.幼儿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只黑色笔.一张照片供游戏使用。

  三幅色彩鲜艳的背景大图,采用了磁性教具,一方面方便幼儿操作,节约课堂时间,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和使用次数。

  四.说教学过程

  原教案教学过程中三个环节是比较清楚,幼儿在学*中也比较积极.教师也提供教学具让幼儿操作,并在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游戏让幼儿巩固知识,基本上达到了活动目标。但整个过程始终是教师直接引导启发,幼儿的思维受到了约束,活动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幼儿为主没在活动中体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操作法.引导法.讲解法和游戏法,让幼儿在学*中能愉快轻松,从中学到知识,但教师注重了知识的掌握,没考虑到让幼儿学到的知识得到深化.运用。针对原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我把新教案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学*用第几座的形式来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数,兴趣是幼儿学*的动机,通过帮小动物搬房子,给5座小房子钉门牌号码,学*序数词第一至第五,并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及时地肯定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还让孩子们表达了帮助他人以及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心情。

  第二个环节通过给5个小动物分5座小房子的游戏,请幼儿按小动物所在的'位置挂相应的数字钥匙。立即对第一个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和巩固。这个活动结束时采用了一小段歌表演的形式,既让幼儿体验成功又一次强调了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惯。

  第三个环节我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再帮小动物找房子这一活动,让幼儿学*能够按指定的序数词来找到相应的位置。幼儿在说说做做这样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孩子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第四个环节是对前面三个环节的巩固,我又适当提高了难度,让幼儿学*用第几层第几间形式表述物体所在的位置。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说自己是第几层第几间,使幼儿把体验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幼儿在这一环节中参与愿望和积极性都很高。

  这四个环节的安排,我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中的科学指导要点的第一条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学*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最贴*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内容,注重整个活动的综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天性和思维的特性,本节课通过帮小动物找房子的游戏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贯穿整个活动,在整个学*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幼儿探索,来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空间,让幼儿自主操作,体验成果,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知识经验,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达到认识5以内序数的目标,并且能进一步学巩固它。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8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自制的“石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2、学具: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石头的颜色和形状,达到巩固和比较各种形状特征的目标。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让幼儿在捡石头——铺石头——踩石头的一系列游戏来达到预设目标

  5、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捡石头铺路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捡“石头”

  带领幼儿捡“石头”,引导幼儿观察“石头”的形状,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铺“石头”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石头”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3.第三次操作——拼“石头”

  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难点问题——有些坑找不到相同形状的“石头”来填,并及时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4、音乐活动——踩“石头”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活动要动静交替,切合幼儿年龄特点。中班幼儿的专注时间一般在25——30分钟左右,在三次操作活动后,我特意安排了这个音乐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跳一跳,蹦一蹦,抢一抢,放松心情,活跃气氛,而且也再次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和掌握。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以孩子熟悉的情境主题为组织教学的逻辑线索,在主题中按照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以及与情境和材料互动,实现培养幼儿“主动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教学主旨。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我共设计了4个环节,情境贯穿整个活动之中。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自我检测与评价。感到学数学是愉快的。

  二、说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发展方位知觉

  2、通过活动,认识区别上中下空间方位,学*方位词上面,中间,下面其中目标二设定为重难点。

  三、说准备

  根据活动的需要,制作

  1、情境数学课件;

  2、操作教具:人手一套。

  幼儿在体验游戏的愉快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本环节的操作更有趣有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以游戏活动贯穿,进一步让幼儿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二)学法

  中班下学期幼儿学*能力有了一定的增强、游戏水*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情境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五、说教学程序

  (一)整体思路意图

  本节教育活动为一课时。整节课以小松鼠去锻炼―一路走过的地方――看到好吃的――送礼物给号朋友为线索4个环节,有趣有效的情境游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二)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通过情境导入,调动幼儿情绪,缓解对陌生环境的拘束感,并通过小松鼠去锻炼引入今天活动的内容。

  师:“瞧,这是谁呀?”(小松鼠)PPT

  它急急忙忙的是要去哪里呀,原来小松鼠是要去锻炼,你们看它来到了哪里?

  二、布题

  1、在山下看到了什么?(在山下看到了小草)小松鼠往山上爬,他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爬到了山的中间,学说中间。看到了盛开的小花)小松鼠继续往上爬,爬到了哪里了(山上,学说山上),在山上看到了一个小亭子。这时候他觉得肚子饿了,他走到小亭子里,看到里面有好多好吃,有猕猴桃,苹果和梨子(出示操作卡)还有一些好吃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猜一猜

  (1)头上长绿叶,身上方格格,东北部长她,全身黄颜色。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苹果的上面;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2)听录音,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猕猴桃和梨子的中间;

  (3)这个东西害羞地露出半个脸,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把他叫出来吧。在苹果的下面原来是草莓。

  2、小松鼠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非常的开心,把肚子吃的饱饱的,去看望他的朋友了。他的朋友会是谁呢?(出示三个朋友)调皮的小松鼠把给朋友的礼物藏在了大树上。(出示操作卡片)大树上有三根线小松鼠会把谁的礼物放在上面、中间和下面呢?出示准备的礼物让小朋友看一下。

  三、幼儿操作。

  边操作边说谁的礼物放在上面,谁的礼物放在中间,谁的礼物放在下面。

  四、验证。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0

  一、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生活是幼儿学*的源泉,在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现象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所以**应该培养幼儿对学*数学的积极情绪,最重要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二、说教材

  数字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为了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以情景故事为主线,把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有导向作用,根据中班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感知7的物体数量,理解6添上1就是7。

  2.学会把物体的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完整。3.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把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为重点,技能目标为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为活动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开心农场》等。

  五、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在学*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帮助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情景激趣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激发幼儿学*的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惯。

  六、活动总结

  最后说本次活动的亮点,本次活动是游戏法与情景法的相结合。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创设的情境中,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贴*幼儿的生活,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法让幼儿在趣味性、游戏性的活动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七、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充分去自由探索和体验,通过探索操作法、小组讨论法、趣味游戏法,让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八、说活动过程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把活动过程分为6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会以游戏的方式进场,师幼互动开汽车,教师要求幼儿开车前报一下人数,进入创设的`情景——农场。此游戏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1-7的数字,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第二环节进入情境后,教师运用启发提问法:到站啦,我们来到了开心农场,很开心,看谁来了?屏幕上出现小狗的图片,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增强自信心,达到活动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课件先出现6个物体后来加入了一个物体,成为了7个物体,意思让幼儿理解6添上1就是7,出现了小狗,小鸭等生活中认识的事物,贴*幼儿的生活,过程不断的重复,方便幼儿的记忆和理解。

  第三环节,游戏部分,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学*过程和学*方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当幼儿的专注力下降的时候,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活动室里布置了两棵树,上面挂满了水果和蔬菜,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请每位幼儿手里拿着一个篮子去摘7个水果或者蔬菜,然后师幼一起来验证幼儿的操作。

  第四环节,幼儿操作,教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个打包袋,装7个水果或者蔬菜,并把你们的点货单填好了,一起送到跟你衣服身上对应数字的篮子里放好,要把篮子的袋子都装满了水果或者蔬菜哦!”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幼儿拿到点货单先写上你身上的号码,然后举例子说明,“例如你拿了3个西红柿就记录在点货单上,明白吗?如果我们干着又快又好,农场主说可以送一袋给我们带回家分享。”让幼儿自由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的记录卡并验证。

  第六环节,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完后就请幼儿上车回家,出发回家前让幼儿点一次人数,再一次感知7的数量。

  九、说活动延伸

  五大领域是相辅相成的,我会把本次活动的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或者益智区等各个领域,让幼儿的兴趣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等若干)。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

  4.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大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小箱子一个(里面放图形或卡纸做的小鸟一只)

  2、学具: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圆形等若干)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用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

  (二)学法

  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鸟造一间漂亮的房子,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图形游戏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纸箱变魔术

  带领幼儿摸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 图形变变变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图形变变变”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拼一拼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4.第三次操作——小鸟的家

  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哭娃与笑娃》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好朋友》这一主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中班幼儿偶尔情绪不是很稳定,早晨来园偶尔哭着喊爸爸,妈妈,怎么劝都不好用,为此我特意设计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这次活动,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

  能力目标:知道哭和笑的两种不同的表情,会从两种不同的表情里判断人的心情。

  情感目标:学会关心他人,愿意为好朋友带来快乐。

  3、重点难点重点: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难点:能知道五官与表情的.关系,会用简单的方法表现哭与笑两种不同的表情。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圆形卡片若干,彩笔。

  2、表现哭、笑表情的人物头像各一幅。

  3、背景音乐《笑比哭好》

  4、"心情速递"板二说教法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幼儿的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始终贯穿的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法,互动游戏法

  1、情景法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只快乐的小熊,激发起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让他们很快的投入到课堂中来。

  2、互动游戏法我和幼儿一起来做五官的游戏,我先指着自己的鼻子问幼儿,这是哪里呀?让幼儿猜。以此类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让幼儿猜全。接着鼓励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做猜猜五官游戏。做完游戏,趁着幼儿尽兴,我问幼儿:五官都有哪些本领啊,请大家一起积极发言一起讨论。

  二、说学法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的思想,主要采用互动游戏法,启发诱导法

  1、情景游戏法: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人的五官和了解五官的用途是什么。

  2、启发诱导法:在小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伤心的等等,让幼儿观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么关系的?进而引导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

  (一)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歌表演引出快乐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乐小熊,今天呀!我和冯老师一起来到这里,想和你们交朋友?高兴的话就请来点掌声!"

  (二)导入游戏,引发讨论

  1、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脸的游戏"请幼儿互相说一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们都有哪些本领?让幼儿自由讨论。

  2、请幼儿自由发言,并提问个别幼儿,并肯定全体幼儿的表现,初步了解人的面部长有五官,并了解其功用,并要时时刻刻保护它们。

  (三)五官的变化,引发讨论,学*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这里,这怎么有这么多的数字,还有圆点?激发幼儿好奇的心理,并引导幼儿愿意露出笑脸。

  2、出示表情脸谱,"老师呀,还要给小朋友看一样东西,这是表情脸谱,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脸,因为它会给朋友带快乐,那咱们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脸吧!"

  3、出示课件(快乐的聚会),小动物们也喜欢甜甜的笑脸,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样快乐的

  4、引导幼儿通过看小动物们的快乐聚会,能感受到小动物把快乐带给了我们,要用笑脸对待朋友,笑脸代表着幸福和快乐!提问幼儿"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气不高兴了?你会用什么办法让她高兴起来露出笑脸?"引导幼儿讨论,并请幼儿发言,提问个别幼儿。给朋友唱歌、跳舞还给好朋友说好听的甜甜话,让朋友快乐,自己也就快乐了!

  (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自由想象,情感升华

  1、出示笑脸和哭脸,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送出小礼物!手拿镜子做表情游戏,并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笑脸,装饰"快乐树"。

  3、"快乐小熊"说要用笑脸、说甜甜话对待朋友,这样大家就都快乐了。

  (五)教学反思

  提醒幼儿每天来园时,在"心情速递板"上标出自己的心情,引导幼儿关心大家的心情,说一些高兴的话,让大家都快乐起来。

  (六)布置作业

  以漂亮的我为主题,画一副自画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实的表现出来。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拼图活动是幼儿园经常进行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以往的拼图活动比较注重拼图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对拼图活动本身所蕴藏的数学内涵挖掘不够。其实,拼图活动也是帮助幼儿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掌握数概念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且也符合新《纲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一精神。

  二、说幼儿

  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于物体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必须借助于对具体物象的感知,拼图活动恰好为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圆形拼图的造型经验,为本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目标

  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数学活动目标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水品和个性特点,创设更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我们确定数学活动目标、设计数学活动过程的基本准则。由此,本活动的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圆形造型变化的认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学*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从中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和思维特点出发,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本活动的重点,由于中班幼儿首次接触统计的方法,引导幼儿学*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就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幼儿首先学*用一种正确的顺序说出数词,对数序的感知从“连串”水*发展到“双向数链”水*,然后才能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建立起整体与部分、数群与集合等概念。而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和思维特点。于是,本活动采用“示范讲解”、“提问”、“观察”的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思考拼图中的一些数学关系;“开放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观察”则让老师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过程,从而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学法

  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由此,本活动采用的最基本的学法就是“操作法”,这也是幼儿学*数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一个个活动环节感知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思维的操练与学*

  *惯的培养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另外,本活动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学*经验,更好地掌握统计记录的方法。

  五、说活动程序

  1、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2种图案纸、若干份记录纸、数字标签、一些辅助图形

  2、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拼出示范花的图案

  出示图案纸:请小朋友根据图案用圆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导幼儿回忆拼图经验: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吗?(变换圆形的大小、颜色、数量拼出多种花的造型)

  (2)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有很多种拼花的方法,老师想知道你们都用了哪些不一样的圆形,该怎么办呢?想知道每种圆形用了几个又该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统计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纸:

  图形数量

  帮助幼儿提炼统计记录的方法:在图形一栏中贴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圆形,在数字一栏中用数字标签记录所使用圆形的数量。

  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朵大的花的图案是由6个小的圆形拼出来的。

  感知数量: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分别有几个。

  (3)借助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你能用圆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图案吗?

  ②、你能用圆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图案吗?(鼓励幼儿以圆形为基础使用辅助图形拼出更多的图案造型)

  (两种不同的操作要求为幼儿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层次要求,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幼儿的需要。)请小朋友在拼图活动的基础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4)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并提升幼儿经验

  幼儿交流:用几个小的圆形拼出了一个大的图案。(为幼儿提供了向同伴学*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拼图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出示第二张图案纸(船),提问: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图形拼出这个大的图案吗?你有几种拼法?请小朋友在日常拼图活动的时候试一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同一个图案,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拼出来”,更进一步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日常的拼图活动中可以继续延伸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并进一步学*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数学关系,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幼儿的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4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愉快。

  3、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4、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石块" 。

  2、三个图形宝宝的家。

  3、小猫挂饰人手一个,后面贴上图形。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教师:"今天,猫妈妈请来了几位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幼儿"修路",巩固认识图形。1、教师:"宝宝们真能干,现在图形宝宝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

  宝宝们出发了,要跟好妈妈哦,不然会走丢的。"放音乐,学小猫走。

  2、来到小路边。教师:"唉呀呀,怎么了,"幼儿说,"小路上有许多小坑,"

  教师说:"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教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把路填满呢?"幼儿回答。

  教师:"宝宝们看,路边有那么多石头,我们用这些石头来修路吧,"幼儿修路,提醒幼儿:"宝宝们要动动脑筋,什么样的石头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教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都修好。教师:"你们用什么形状的石头修路的啊?(请个别幼儿回答),小路修好了,我们边走边说说你走在什么图形上。"(教师先示范,幼儿再示范)

  4。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5、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

  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6、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

  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7、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三、来到图形宝宝家做客。

  1、教师:"你们看这就是图形宝宝们的家,你们猜猜这是哪个图形宝宝的家呀?"引导幼儿说说。

  2、根据幼儿身上的图形做客。

  教师:"我的猫宝宝真能干,现在我先请戴着三角形的猫宝宝到三角形图形娃娃家里去做客,

  同时要问好。回来时要跟三角形图形娃娃说再见。"

  教师:"这次我们一起去做客,根据你身上的图形去做客。方法同上"

  3、教师验证是否正确。

  四、结束活动。

  教师:"猫宝宝们,玩了这么长时间也累了吧,我们回家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喜欢学*新的知识,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而中班的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数学的重要阶段。他们认识数字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数字8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孩子把数字8的形状和已有的一些物体联系起来,让孩子能具体形象地认识记忆数字8,如何通过实际的物品让幼儿去感知8的数量,这是我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采用了游戏操作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情景“送水果”,让幼儿带着要求去找到相应的水果卡片,在拿物品、数物品中不知不觉地感受8的数量,这遵循了“教育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原则。

  二、活动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也是本次活动的显性的知识性目标。)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同时也是隐性的情感目标。)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这是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也是活动的实际意义所在,它让本次活动和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生活而服务的。)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目标。更顺利地实现活动过程,根据幼儿爱玩这一特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7以内的数熟悉7以内的数量。(前期的经验准备是教师设计活动的基础,幼儿如果没有这一经验,就会影响到他们对数量8的感知。)

  物质准备:①1——8数字卡片,水果图片若干幅,歌曲磁带,ppt。

  ②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③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四、说教学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体,我采用了把枯燥的数学和活动紧密相连,让幼儿在玩中学,动中学。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操作法

  观察就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操作就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等动作带动大脑感知抽象的概念。这是我为了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采用的方法,为的是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数字8、找一找和数字8外形相像的物品,从而使他们能把抽象的8形象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数字8。

  2.按数取物法

  给予一定数量的物体,让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物体。随着幼儿数能力的增强,对幼儿只说出数,没有范例。按数取物的条件是抽象的,没有直观依据。要求幼儿对数真正理解才能完成任务,解决抽象数学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5)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 (菁华6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并给这些图形按照颜色,形状不同分类,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本次数学活动,选择了幼儿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幼儿自主操作探索,互相交流学*,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

  二、说目标活动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幼儿能熟练地辨认四种基本几何图形,并能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2、引导幼儿能不受大小的影响,按一定特征进行正确的分类,并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分类过程。

  3、激发幼儿数学分类活动的兴趣,并能在活动结束后按要求整理材料,养成良好的操作*惯。

  4、活动重难点:按照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分类后说出是按照颜色、形状分的)。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活动准备是:

  (1)课件制作,音乐《找朋友》《郊游》,运动操视频。

  (2)自制不同大小、颜色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卡片若干;四种基本图形的相像实物。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电子白板把图形按照不同颜色、形状的分类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4、游戏法: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

  (二)学法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图形宝宝分类排队以及拼图,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

  五、说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律动运动操引起幼儿上课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图形,借机引出课题,交代学*目标。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梳理思路,展示过程。教师用电子白板演示分类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图形分类的认识。

  (2)幼儿分组尝试分类提出分类问题之后,让幼儿先思考一下如何分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借助学具分小组动手分一分,说一说。

  (3)运用拓展,课外延伸出示拼图,启发幼儿用几何图形自由快乐拼图。

  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游戏活动播放找朋友音乐,在音乐声中找朋友,找到与自己手中卡片相似的实物为好朋友。加深对分类的理解。

  4、小结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和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相像并告诉爸爸妈妈。

  5、以郊游律动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图形分类》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喜欢学*新的知识,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而中班的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数学的重要阶段。他们认识数字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数字8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孩子把数字8的形状和已有的一些物体联系起来,让孩子能具体形象地认识记忆数字8,如何通过实际的物品让幼儿去感知8的数量,这是我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采用了游戏操作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情景“送水果”,让幼儿带着要求去找到相应的水果卡片,在拿物品、数物品中不知不觉地感受8的数量,这遵循了“教育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原则。

  二、活动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也是本次活动的显性的知识性目标。)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同时也是隐性的情感目标。)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这是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也是活动的实际意义所在,它让本次活动和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生活而服务的。)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目标。更顺利地实现活动过程,根据幼儿爱玩这一特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7以内的数熟悉7以内的数量。(前期的经验准备是教师设计活动的基础,幼儿如果没有这一经验,就会影响到他们对数量8的感知。)

  物质准备:①1——8数字卡片,水果图片若干幅,歌曲磁带,ppt。

  ②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③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四、说教学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体,我采用了把枯燥的数学和活动紧密相连,让幼儿在玩中学,动中学。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操作法

  观察就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操作就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等动作带动大脑感知抽象的概念。这是我为了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采用的方法,为的是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数字8、找一找和数字8外形相像的物品,从而使他们能把抽象的8形象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数字8。

  2.按数取物法

  给予一定数量的物体,让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物体。随着幼儿数能力的增强,对幼儿只说出数,没有范例。按数取物的条件是抽象的,没有直观依据。要求幼儿对数真正理解才能完成任务,解决抽象数学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3

  活动目标

  能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活动准备

  1、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2.贴绒数字5、6、7,实物卡。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片

  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

  (1)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

  (3)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

  (4)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

  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

  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

  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二、小组活动。

  1.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

  2.看标记贴图形。

  3.按序填空格。

  4.添、去点子。

  5.印比6、7少的点子。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4

  活动目标:

  1、感知6以内的'数。

  2、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高矮和厚薄,能将物体按高矮和厚薄排序。

  3、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惯。

  活动准备:

  教具:

  图片,厚薄不一的书5本。

  学具:

  幼儿用书第32页,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巩固认识高矮,按高矮排队。

  请三位高矮不同的幼儿站到前面来,让大家观察比较,可以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有序地排队。

  再请5——6位高矮不同的幼儿上来,让他们目测比较高矮排序。

  (2)认识厚薄。

  出示厚薄不一样的书本,提问:这里有什么?有多少?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用比较和目测的方法认识书本的厚薄,再请幼儿上来比一比排一排,学*按厚薄给书本排序。(从薄到厚、从厚到薄。)

  2、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哪个厚?哪个薄?并认读汉字:厚薄,并在厚书旁边的圆圈里图上黄颜色。

  (2)观察比较彩色格子的长短,说说:哪个颜色的格子最长?哪一种最短?并按从长到短的顺序在右边的格子里写上写上数序。

  (3)启发幼儿按数序提示给格子涂色。

  3、活动评价。

  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师表扬正确排序并大声讲述的幼儿。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5

  一、说设计意图数字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而序数这个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是用自然数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让幼儿回答"第几"的问题。认识序数要以认识基数为基础。本班幼儿已学*了6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数序,为学*序数做好了准备。学*序数要求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但是,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就降低了要求,即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来排列物体的次序,这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因为叙述教学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数,也有初步的二维空间序数的认知是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零散的无意识的序数感知的整合。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呢?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游戏《小动物开格子铺》展开,通过游戏化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的兴趣,较好地达成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具体目标如下: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2.能大胆地动口、动手用序数词来正确表示6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在游戏中体验学*序数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为学*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单纯从一个方向认识序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很容易掌握,因此,我又设计了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两个方向同时排列物体的次序的综合练*,将学*内容难度加大,使学*更具有挑战性,这也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完成本次的难点利用形象的PPT课件,激发幼儿的学*兴趣,从而使难点得到较好的突破。

  三、说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幼儿操作材料(水果、玩具、蔬菜图片若干、画有格子铺的纸人手一张)。

  知识准备:幼儿课前了解"格子铺"四、说教法、学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层和格的基础上,来区分物品所摆放位置的不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获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摆放操作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渗透了社会情感教育。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是动物排队学*用想去参观格子铺的形式来引出动物排队的序数,兴趣是幼儿学*的动机,(箭头出现)通过幼儿的观察,从左边往右边数数让幼儿找小动物所在的位置,学*序数词第一至第五,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并让幼儿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第二环节:小动物坐双层公交车。课件出现双层公交车,首先让幼儿认识层,引导幼儿从下往上数,然后让幼儿认识这辆公交车每一层有几个座位,引导幼儿从左往右数,最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动物坐在第几层的第几个座位?目的是让幼儿巩固感知6以内的序数,学*从某一方向帮小动物找座位,立即对第一个环节的知识进行了复*和巩固,也为下面学*格子铺打好基础。

  第三个环节是对前面二个环节的巩固,我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通过小动物们参观格子铺这一活动,引导幼儿看箭头的方向从下往上数、从左往右来感知物体所摆放的位置。如皮球放在第几层的第几个格子里?香蕉放在第几层第几个格子里?第五层的第六个格子里放的是什么?……"第四环节:幼儿操作,引导幼儿自己看清楚箭头的方向,教师继续创设情景,来了很多客人把格子铺里面的货都买光了。生意真好。你们能帮助小动物把货物放入格子铺中吗?激发幼儿的兴趣,给孩子们加深了难度,进一步启发幼儿探索,通过帮忙放货这一活动,让幼儿学*能够按指定的序数词来找到相应的位置。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重难点。最后,结束活动我们也来开一个格子铺店。

  整个活动过程,由动物排队——动物坐双层公交车——动物参观格子铺--幼儿操作,整个活动始终围绕小动物开格子铺展开,难度层层增加,步步深入,体现了循序渐进。整个过程,幼儿都在不断的探索中操作学*。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数学排序是一个老教材,但如何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演绎好老教材是我思考的问题。中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逐步转向为抽象思维的萌芽阶段,他们虽对于数字大小,物品粗细、长短等显性排序有粗浅认知,但对于比较抽象的有规律的间隔排序的感知还不够。于是,我以“小熊过生日”的情境展开有趣故事,将有规律的排序渗透其中。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有趣的、幼儿自主探究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充分享受,体验情境所带来的愉悦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另外,活动中幼儿操作Pad体现自主性强、方便易检查易纠错的优点。同时双屏技术的交互运用、电子绘本情境感染也让老教材焕发了无限的生机。

  二、说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认知:在游戏情境中了解什么是有规律的间隔排序,感知规律排序的多种多样。(重点)

  2、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究两个一组、三个一组等多种有规律的排序。(难点)

  3、情感:对数学游戏感兴趣,有良好的操作*惯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我做了两方面的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于简单的物品排序、数字排序有一定的认识;对PAD有一定的操作经验。

  2、物质准备:PAD人手一台(分为教师版本(情境界面和操作界面)和幼儿版本(操作界面)、双屏显示(屏幕一:推送教师PAD或者幼儿pad画面;屏幕二:保留幼儿操作结果,制作规律卡)今天为了便于说课,我将教师PAD课件、幼儿pad课件和屏幕二课件一起放在了一台PAD里面、房屋图片每组两个。

  四、说教法和学法:

  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操作、互动学*、自主探究、

  (1)游戏情境法:将循序渐进的知识很好的融入在四个情境中:准备小熊礼物、铺设漂亮小路、制作美味蛋糕、分享快乐生日,生动有趣。

  (2)PAD演示和操作法:教师pad演示了生动的游戏情境,另外在分析操作结果时利用涂鸦功能很方便。幼儿PAD操作利于孩子们的反复验证、展示、纠错、总结。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结合情境的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准备小熊礼物。

  1、以“过生日”为情境,引出活动内容。

  (1)(播放课件):小熊要过生日了,给我们发来了邀请函。去祝贺生日,要准备点什么呢?引出准备礼物的意识,(教师Ipad显示)桌子上有“黑巧克力”、“白巧克力”。请幼儿自主观察、分析并尝试根据盒子上的数量和颜色放置对应的巧克力。

  (2)幼儿操作,教师请幼儿说说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自主建构操作要求,并巡视指导。(幼儿软件模拟操作)。建议操作结束的幼儿互相交流与检查。

  (以上环节既迁移了幼儿10以内的点数以及颜色标记的匹配与分类摆放。是幼儿数学活动中必要一个热身训练。)

  (二)铺设漂亮小路。

  1、以“看地图”为由,引出铺路任务。

  (1)情节继续(切换到教师版):礼物准备好了,可是没有去小熊家的路可不行。(教师iPad显示)引出铺路的任务。

  (2)和幼儿认识材料、探究铺路方法(教师ipad显示):请幼儿看看有什么材料?两种颜色的石子你可以铺出什么样漂亮的小路?你觉得从什么地方开始铺路最合适?(从小旗开始从左到右开始铺,明确了方向,为规律的建构做铺垫。用黑石子和白石子铺漂亮的小路,隐喻着颜色需要搭配,这让幼儿初步感受拼搭中颜色搭配的美,并在反复操作中逐步去感知规律、发现规律)。简单演示

  (3)操作过后,进行第一次展示与交流:小路这么漂亮,原来是黑、白石子在铺路中藏着秘密呢。谁发现了秘密?可请发现规律的幼儿交流,也可退位让作品的主人交流铺路过程。

  (4)教师帮助提升:原来两颗石子像好朋友一样手拉手,反复出现。“白黑”就是一对好朋友,我们可以说他们是一组。一组一组反复出现就成了一条漂亮的、有规律的小路。(幼儿iPad展示)幼儿iPad显示间隔线)。在展示时利用播放模式,随意的涂画演示帮助幼儿明晰了规律的排列,提炼出了“一组一组”的概念。又不会影响幼儿之后的纠正和再次操作,对于规律的呈现有很大的帮助。

  (5)分析过后,利用双屏的屏幕二现场做出规律卡:(PPT出示)帮助幼儿在头脑中对于排出的样式进行很好地归类和汇总。然后再请其他孩子来介绍不一样的排法,交流不同之处,巩固“一组”及“反复出现”的概念。总结出规律,继续在屏幕二中做规律卡。

  (6)接着,请幼儿自己检查小路:出错的幼儿进行纠正操作,成功的幼儿给与他们再次铺路的机会,要求和刚才排出的规律不一样,形成第二条有规律的小路。这也是电子媒体给与孩子个性的操作优势。

  (7)操作过后进行组内交流分享:预设:如有幼儿出现三个石子一组为规律的铺设方法,则肯定并小结:(原来“一组好朋友”可以是两个不同颜色的好朋友手拉手,也可以是三个不同颜色的好朋友手拉手呢),以此为第三个环节重点研究三个一组的排序做铺垫,教学的重点在两次操作和展示中基本突破。利用双屏屏幕二出示规律卡:(PPT出示)和幼儿一起归纳发现,今天,为了方便看到预设的操作结果,我提前做好了规律卡。

  (8)(切换到教师版)当孩子们铺出了属于自己的路之后,出发!请孩子们齐心协力把PAD里面的小路连接起来,随音乐沿着路走到小熊家。

  (三)制作美味蛋糕。

  1、以“做蛋糕”为事件,引出装饰任务。

  (1)情节继续:来到小熊家,小熊在做蛋糕呢!奶油已经涂好了,我们要把带来的巧克力帮小熊装饰在蛋糕上!小熊给我们准备了秘密卡,引出装饰蛋糕的任务。(教师iPad打开信封)

  (2)和孩子们自由交流“秘密卡”和蛋糕圈的秘密。可请1名幼儿尝试排出一格。教师重点提炼“三个一组”、“一组一组反复出现”的语言。着重提出“顺着一个方向装饰肯定更美”的装饰要求。(教师PAD模拟操作)

  (3)接着,幼儿自由选择秘密卡,开始装饰蛋糕。秘密卡上有的是一黑两白三颗巧克力,有的是一白两黑三颗巧克力,引导幼儿主要探究三个一组的排序。这也是活动的难点。秘密卡的出示帮助幼儿逐步建构排序的方法:要先确定好规律再按同一方向往下排,为探究更高难度的排序奠定的了基础。

  (4)然后,展示不同幼儿的作品:和孩子们共同分析蛋糕圈是否有规律?重点关注有规律的“一组”是否和秘密卡匹配,同时关注规律延伸的方向是否正确。(幼儿iPad展示)幼儿iPad显示间隔线)。在展示时依然利用播放模式,帮助幼儿明晰了方向和规律的排列。根据幼儿操作结果,之后依然在屏幕二制作三个一组的规律卡,规律的变化随之也丰富了。(PPT显示)看规律卡小结:发现同样的三颗巧克力可以排出好几种不一样的规律来。

  (5)接着,给予幼儿自己纠错,小组互助的检查纠正时间和空间。教师适时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6)延伸探究多个一组的规律:小熊还有一些蛋糕圈需要我们帮忙,试过用两颗、三颗为一组来排,你还想用几颗组成有规律的“一组”?满足需求,在次操作。(这个环节主要是延伸环节,通过之前的学*,孩子们对于两个一组、三个一组的排序已经有一定的经验,这里给予继续探究的空间,能力弱的可继续探究三个一组,能力强的可以向前一步,引导孩子发现,一组巧克力的数量越多,可以排出的规律就越多。对于教师以后再区域中的指导或者第二教时的学*做好调研工作。)

  (四)分享快乐生日。孩子们齐心协力专注完成了做个任务,也需要放松一下。

  1、(切换到教师版)教师变身成为魔术师!我们把每组小朋友的蛋糕圈都叠起来!哇,变成了一只大蛋糕。(教师iPad操作)

  2、音乐响起,一起唱歌:祝你生日快乐。利用多媒体,以戏剧性的变化和音乐渲染着活动进入尾声,情节也得到了完美的结局,活动的气氛达到高潮,孩子们怀着欢乐的心情结束整个活动。

  六、说说“多媒体引入”对教学活动的优势:

  1、电子绘本的尝试:将故事的情境制作成电子绘本故事。直接视觉的画面比教师口中的描述更为生动、形象,大大增加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全程零压力,有的只是向前不断挑战的动力。他们在与电子绘本的交互中感知规律、认识规律、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规律,为难点的突破建构了前提。

  2、Pad操作的尝试:pad的使用是整个活动的亮点,也是孩子们学*的重要手段。如果活动中采用实物教具,那么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学*过后基本都不能反复使用。并且不管是纸质教具还是实物教具都不利于孩子们的纠错、展示等。PAD操作简便,利于孩子们的反复操作、展示、验证、纠正、总结。对于难点的突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双屏展示的尝试:在设计活动时考虑到规律经验的提升和总结是需要保留孩子们的思维成果的。于是,采用了双屏展示。一个屏幕进行教学情境、操作等的展示。另外一个屏幕则展示和保留总结性的内容(规律卡),帮助幼儿在头脑中对于排出的样式进行很好地归类和汇总,对于难点的突破起到了巩固性的作用。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6)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喜欢学*新的知识,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而中班的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数学的重要阶段。他们认识数字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数字8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孩子把数字8的形状和已有的一些物体联系起来,让孩子能具体形象地认识记忆数字8,如何通过实际的物品让幼儿去感知8的数量,这是我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采用了游戏操作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情景“送水果”,让幼儿带着要求去找到相应的水果卡片,在拿物品、数物品中不知不觉地感受8的数量,这遵循了“教育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原则。

  二、活动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也是本次活动的显性的知识性目标。)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同时也是隐性的情感目标。)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这是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也是活动的实际意义所在,它让本次活动和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生活而服务的。)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目标。更顺利地实现活动过程,根据幼儿爱玩这一特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7以内的数熟悉7以内的数量。(前期的经验准备是教师设计活动的基础,幼儿如果没有这一经验,就会影响到他们对数量8的感知。)

  物质准备:①1——8数字卡片,水果图片若干幅,歌曲磁带,ppt。

  ②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③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四、说教学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体,我采用了把枯燥的数学和活动紧密相连,让幼儿在玩中学,动中学。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操作法

  观察就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操作就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等动作带动大脑感知抽象的概念。这是我为了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采用的方法,为的是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数字8、找一找和数字8外形相像的物品,从而使他们能把抽象的8形象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数字8。

  2.按数取物法

  给予一定数量的物体,让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物体。随着幼儿数能力的增强,对幼儿只说出数,没有范例。按数取物的条件是抽象的,没有直观依据。要求幼儿对数真正理解才能完成任务,解决抽象数学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数学活动《哭娃与笑娃》这个活动来自山东省编教材中班上册《我的好朋友》这一主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中班幼儿偶尔情绪不是很稳定,早晨来园偶尔哭着喊爸爸,妈妈,怎么劝都不好用,为此我特意设计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这次活动,将心育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

  能力目标:知道哭和笑的两种不同的表情,会从两种不同的表情里判断人的心情。

  情感目标:学会关心他人,愿意为好朋友带来快乐。

  3、重点难点重点:能从眉毛、眼睛、嘴巴的细微变化中,观察出人的情绪变化。难点:能知道五官与表情的关系,会用简单的方法表现哭与笑两种不同的表情。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圆形卡片若干,彩笔。

  2、表现哭、笑表情的人物头像各一幅。

  3、背景音乐《笑比哭好》

  4、"心情速递"板二说教法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幼儿的思维的具体形象的特点始终贯穿的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法,互动游戏法

  1、情景法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只快乐的小熊,激发起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让他们很快的投入到课堂中来。

  2、互动游戏法我和幼儿一起来做五官的游戏,我先指着自己的鼻子问幼儿,这是哪里呀?让幼儿猜。以此类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让幼儿猜全。接着鼓励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做猜猜五官游戏。做完游戏,趁着幼儿尽兴,我问幼儿:五官都有哪些本领啊,请大家一起积极发言一起讨论。

  二、说学法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的思想,主要采用互动游戏法,启发诱导法

  1、情景游戏法: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认识人的五官和了解五官的用途是什么。

  2、启发诱导法:在小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伤心的等等,让幼儿观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么关系的?进而引导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

  (一)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歌表演引出快乐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乐小熊,今天呀!我和冯老师一起来到这里,想和你们交朋友?高兴的话就请来点掌声!"

  (二)导入游戏,引发讨论

  1、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脸的游戏"请幼儿互相说一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们都有哪些本领?让幼儿自由讨论。

  2、请幼儿自由发言,并提问个别幼儿,并肯定全体幼儿的表现,初步了解人的面部长有五官,并了解其功用,并要时时刻刻保护它们。

  (三)五官的变化,引发讨论,学*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这里,这怎么有这么多的数字,还有圆点?激发幼儿好奇的心理,并引导幼儿愿意露出笑脸。

  2、出示表情脸谱,"老师呀,还要给小朋友看一样东西,这是表情脸谱,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脸,因为它会给朋友带快乐,那咱们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脸吧!"

  3、出示课件(快乐的聚会),小动物们也喜欢甜甜的笑脸,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样快乐的

  4、引导幼儿通过看小动物们的快乐聚会,能感受到小动物把快乐带给了我们,要用笑脸对待朋友,笑脸代表着幸福和快乐!提问幼儿"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气不高兴了?你会用什么办法让她高兴起来露出笑脸?"引导幼儿讨论,并请幼儿发言,提问个别幼儿。给朋友唱歌、跳舞还给好朋友说好听的甜甜话,让朋友快乐,自己也就快乐了!

  (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自由想象,情感升华

  1、出示笑脸和哭脸,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送出小礼物!手拿镜子做表情游戏,并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笑脸,装饰"快乐树"。

  3、"快乐小熊"说要用笑脸、说甜甜话对待朋友,这样大家就都快乐了。

  (五)教学反思

  提醒幼儿每天来园时,在"心情速递板"上标出自己的心情,引导幼儿关心大家的心情,说一些高兴的话,让大家都快乐起来。

  (六)布置作业

  以漂亮的我为主题,画一副自画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实的表现出来。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3

  说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新学期刚开始就在游戏活动中观察发现,幼儿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经常听见小朋友说: “我的邻居家有个小弟弟,经常来我家和我玩玩具。”“我也有邻居,xx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边,我们是好朋友”我的好朋友XX就坐在我的旁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我的邻居朋友》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说分析:

  我班经过了托、小、中班的学*,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的序数》、《5以内数的形成》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根据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的知识和法则应避免由教师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给他们,而是应该安排成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通过有趣化的游戏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学*相邻数的过程中,我们将以帮助小动物找房间为导线,让幼儿自主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获得知识和经验。

  说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蘑菇房》故事讲述,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

  (2)协助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定义。将故事*稳的过渡到黑板上,1号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2号数蘑菇房邻居是几号蘑菇房?有几个?(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通过抛出问题,以给相邻数找秘密,激发了幼儿的探索5以内相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给幼儿提供桔子,饼干,玩具等物品若干,引导幼儿分别对应数摆出相应数量的物品(1-5),逐步探索每个数的相邻数与该数有什么变化,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结束部分:在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4

  活动目标

  1、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数数、统计和比较等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会观察树叶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树叶的认识。

  3、在活动中能体验到同伴间学*的乐趣,培养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份树叶(叶柄)、一张表格、一只笔、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下面我请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

  小耳朵,仔细的听好了。听···他来了。(听完后)接下来,有哪位小朋友已经听出,

  2.老师今天请来的这位小客人是谁呢?请小朋友来告诉老师。

  教师:大家都很聪明,都听出了这是树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找一找,树叶里有哪些秘密呢?

  二、对叶片的统计与分析

  1、教师示范

  教师:下面我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数一数,老师手上的这一根叶柄上有几枚小叶片?

  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跟老师一起数一数,好吗?

  教师:好了,刚刚小朋友们与老师一起数了老师叶柄上的.小叶片有几片。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然后把数好的小叶片数量记录下来。

  2、幼儿示范

  教师:这么多的叶片,你是怎么数的?

  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数叶片,你认为那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小结:生活中我们在数量较多的东西时,有很多种方法,小朋友可以采用最适合你的方法,将东西数得又快又准确。

  3、分析探索叶片的单双数的规律

  教师:老师刚才发现让小叶片两片、两片做好朋友这种方法很有趣,我们一起用这种方法在来数一数。

  三、讨论分析: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树叶,它的叶片两片、两片都找到了好朋友:有的还剩下一片没找到朋友。)

  四、树叶分类:

  教师:这里有两张表格,我们把都能找到好朋友的叶片送到这张表格里.把还剩下一片

  没有找到朋友的叶片送到另外的一张表格里,看看会发现什么秘密。

  五、统计数字:

  教师:都能两片、两片成为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各是多少?还剩下一片没有找到

  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又各是多少?

  六、分析两类数字的特点:

  1.觉得:老师发现有些树叶宝宝都有一个好朋友,而有些只有一个人。你看数字6宝宝,

  他们有3对好朋友,而数字7宝宝,却多出了一个宝宝。所以你们觉得数字宝宝中有什么秘密呢?

  2.教师:你看6、8、10、12、14这些数是什么数?7、9、11、13、15这些数是什么数呢?

  他是不是能两个、两个的凑成相同人数的呢?还是不能。

  3.教师:小朋友都发现了这个秘密,老师觉得6、8、10、12、14这些数是双数,因为他们能

  刚好能两个、两个的分好。7、9、11、13、15是单数。(讨论10以上的单双数。)

  讨论发现:已经学过的单双数规律同样适用于10以上的数字,拓展已有经验。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家之后找找哪些物品也有这些规律。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认识梯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在幼儿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本课重点: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说教具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及热情,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课件;

  2、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

  3、幼儿学具:每个幼儿座位底下放一个小信封,里面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

  4、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

  5、在活动室墙上张贴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观察法:观察是幼儿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方式,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感知梯形的特征,从而区分出梯形与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幼儿高度的'学*兴趣。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为一课时。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了教学设计。共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一)在复*图形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

  1、看幻灯片,复*学过的图形,渗透新知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青蛙)小青蛙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图形宝宝,它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屏幕上依次出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及长方形)找幼儿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特征,最后再出现梯形,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图形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长方形,从而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有了想探索这个图形的渴望。

  2、出示一个梯形,提问幼儿: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3、师小结:这个像滑梯一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师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卧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二)通过操作活动,巩固新知识

  每个幼儿的座位底下都有一个小信封,里面装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让幼儿找出梯形,并且为梯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游戏活动:“找梯形宝宝”

  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六、活动评价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6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幼儿"复*10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我设置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等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10以内的数。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10以内的数,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2、愿意倾听老师与同伴的讲述,能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学具:四种水果(西瓜、橘子、桃子、芒果)水果的背面有圆点和数字。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四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是情境导入。

  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今天,小熊的水果店开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苹果、梨子、草莓、香蕉、樱桃、菠萝)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6种。

  其次是复*环节水果游戏。

  第一步先猜猜水果后面的数字。1、这些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A、梨子娃娃说"我比5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6B、香蕉娃娃说"我比7多1",那是几呢?8C、草莓娃娃说"我比8少1"那是几呢?7D、苹果娃娃说"我是5—10之间最小的一个数字?是几呢?5E、"你们看看5————10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9和10,那樱桃娃娃和菠萝娃娃谁是9谁是10呢?"樱桃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菠萝娃娃大,谁能告诉大家是几?9那菠萝娃娃是数字几?102、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3、猜猜少了哪个数?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这个环节先出示少一个水果,问少了什么?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两个水果,再还原验证。教师点击空白处,少了三个,再还原验证。最后全没了,让幼儿凭记忆回忆出有哪些水果,分别是什么数字?>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数差关系,然后巩回忆。

  第二步是给水果排排队。

  1、水果娃娃后面的数字都出来了,那现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请你们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来排队?谁愿意来排队。这个时候完全是按幼儿的意愿来排队,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2、幼儿上来为数字排队,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

  3、这个小朋友是按照从小大的顺序来排队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会按照什么来排队呢?<让幼儿惊奇的发现,原来不光数字排队,水果也在排队呢>。

  接着是拼贴水果,其实就是幼儿操作练*数点匹配。

  第一步是教师讲解作业。小熊水果店里的水果还不是很多,要不我们给他准备一些,老师这儿有一张带有圆点的卡片,数数看上面有几个圆点,那他应该找数字几做朋友?除了看数字外,还要看看卡片的颜色相不相同,这下对了,猜猜会是什么水果呢?第二步是幼儿动手拼水果。现在请小朋友也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颜色对吗?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第三步是教师评价作业。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最后是品尝水果。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明白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小朋友真能干,帮小熊准备了这么多水果,小熊阿要谢谢你们帮了一个大忙,想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可口的水果呢。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觉得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中班幼儿注意力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针对这些特点,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猜猜我是谁》这节课通过猜想游戏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猜想的过程中巩固复*10以内的数。请水果娃娃来做客的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猜数字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猜数先从简单的数字开始,由易到难,多变的提问方式,让幼儿分别猜出这10个数字,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紧接着马上让幼儿猜猜少了哪个水果,又是一轮"猜"的开始,孩子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让孩子们给水果娃娃身后的数字排序、拼水果,猜水果这些丝丝相扣的环节,让幼儿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通过他们自己的"猜"、"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幼儿"猜"得差不多的时候,我让他们品尝水果,这里做到动静交替,让幼儿感觉不到疲劳,也自然的过渡到结束部分。这个活动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目标。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7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愉快。

  3、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4、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石块" 。

  2、三个图形宝宝的家。

  3、小猫挂饰人手一个,后面贴上图形。

  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教师:"今天,猫妈妈请来了几位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幼儿"修路",巩固认识图形。1、教师:"宝宝们真能干,现在图形宝宝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

  宝宝们出发了,要跟好妈妈哦,不然会走丢的。"放音乐,学小猫走。

  2、来到小路边。教师:"唉呀呀,怎么了,"幼儿说,"小路上有许多小坑,"

  教师说:"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教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把路填满呢?"幼儿回答。

  教师:"宝宝们看,路边有那么多石头,我们用这些石头来修路吧,"幼儿修路,提醒幼儿:"宝宝们要动动脑筋,什么样的石头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教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都修好。教师:"你们用什么形状的'石头修路的啊?(请个别幼儿回答),小路修好了,我们边走边说说你走在什么图形上。"(教师先示范,幼儿再示范)

  4。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5、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

  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6、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

  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7、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三、来到图形宝宝家做客。

  1、教师:"你们看这就是图形宝宝们的家,你们猜猜这是哪个图形宝宝的家呀?"引导幼儿说说。

  2、根据幼儿身上的图形做客。

  教师:"我的猫宝宝真能干,现在我先请戴着三角形的猫宝宝到三角形图形娃娃家里去做客,

  同时要问好。回来时要跟三角形图形娃娃说再见。"

  教师:"这次我们一起去做客,根据你身上的图形去做客。方法同上"

  3、教师验证是否正确。

  四、结束活动。

  教师:"猫宝宝们,玩了这么长时间也累了吧,我们回家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8

  活动的目标是:

  (1)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2)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目标内容与教材上有所不同,原因是:这样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表述更完整、更清晰;还有就是我们身体有关部位数量为3和4的比较难找,所以我把教材中“寻找、发现自己身体有关部位蕴含的数量”改为“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这样既包括身体部位,又包括身上的衣物等,更利于活动的开展。

  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活动的难点是:

  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及用绘画方式记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操作法,把数学知识寓于一个个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对数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乐乐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其实就是由几个小游戏有机串联而成的,什么游戏?如何串联?是否又有趣又有用?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一开始,我用“眼明嘴快”的游戏导入:“我给大家带来几个数字朋友,看看谁能最先认出它、最先说出它的名字。”然后我用“闪烁法”快速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这个游戏既能检验幼儿对数字的认识程度,又能防止已经认识数字的幼儿失去兴趣。作为对幼儿良好表现的奖励,我说:“小朋友,我爱你,照张相片送给你!”一边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给孩子们“照相”,其实,这已经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游戏——和幼儿一起“给数字宝宝照相”。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记忆字形。分别给数字1~5照完相后,我说:“香蕉老师也想请你们给我照张相,行吗?不过,我得打扮一下,请稍等!”当我穿上贴满数字的外衣时,新一个环节开始了。

  “啊,香蕉老师变成数字人了!咦,数字宝宝跑我身上干什么?找朋友?我身上有数字宝宝的朋友吗?在哪里?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1(2、3、4、5)的朋友在哪里?”这样引导幼儿寻找我身上数量与每个数字对应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当幼儿领会了游戏的要求时,我说:“数字宝宝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吗?”请每位幼儿拿一张数字卡,在自己身上进一步探索、寻找数量与所拿数字相对应的部位或物品。

  下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我是这样过渡的:和孩子玩“哑谜”——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数量是几,就请拿数字几的幼儿把数字卡交给我,然后到写着这个数字的“转盘”周围等待。当所有幼儿都进行完后,我向幼儿交代要求,请幼儿在“转盘”周围的空白纸处,用画简图的方法,记录自己发现的相应数量的部位或物品,并引导同一组的幼儿画的时候分工合作,避免重复。我之所以把记录表设计成“转盘”,是因为:这样有利于几个幼儿同时记录,并且可以解决记录中出现的方向性问题,“转盘”一转动,我们可以端正地看到每幅图;另外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记录的趣味性。等幼儿记录完了,我请组与组之间交换检查,纠正错误,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正确信息。

  结束部分也充满了游戏性。“我们身上藏着很多数,动物身上也藏着很多数,你听——一只青蛙(伸出一个手指)一张嘴(指嘴巴),两只眼睛(眨两下眼睛)四条腿(各拍一下四肢),扑通一声(学蛙跳)跳下水(两臂滑水)。来,大家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吧!”这个游戏除了与数字有关外,还能让幼儿得到适当的活动。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

  数学知识不是靠传授从外部灌输到幼儿身上的。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自主建构起来的。数学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领域的学*活动必然是幼儿主动的'探索活动,是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通过对物质材料的摆弄、操作、思考和交流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只是起指导幼儿学*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幼儿学*,不是简单地把结论或答案告诉幼儿。所以,我运用了一个个幼儿喜欢的游戏,首先激发起幼儿的学*兴趣;每个游戏中蕴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不知不觉、快快乐乐地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如果活动结束后,幼儿能感到“学*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快乐!”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乐!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以孩子熟悉的情境主题为组织教学的逻辑线索,在主题中按照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以及与情境和材料互动,实现培养幼儿“主动学*、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教学主旨。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我共设计了4个环节,情境贯穿整个活动之中。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自我检测与评价。感到学数学是愉快的。

  二、说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里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发展方位知觉

  2、通过活动,认识区别上中下空间方位,学*方位词上面,中间,下面其中目标二设定为重难点。

  三、说准备

  根据活动的需要,制作

  1、情境数学课件;

  2、操作教具:人手一套。

  幼儿在体验游戏的愉快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本环节的操作更有趣有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以游戏活动贯穿,进一步让幼儿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二)学法

  中班下学期幼儿学*能力有了一定的增强、游戏水*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情境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五、说教学程序

  (一)整体思路意图

  本节教育活动为一课时。整节课以小松鼠去锻炼—一路走过的地方——看到好吃的——送礼物给号朋友为线索4个环节,有趣有效的情境游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积极。

  (二)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通过情境导入,调动幼儿情绪,缓解对陌生环境的拘束感,并通过小松鼠去锻炼引入今天活动的内容。

  师:“瞧,这是谁呀?”(小松鼠)PPT

  它急急忙忙的`是要去哪里呀,原来小松鼠是要去锻炼,你们看它来到了哪里?

  二、布题

  1、在山下看到了什么?(在山下看到了小草)小松鼠往山上爬,他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爬到了山的中间,学说中间。看到了盛开的小花)小松鼠继续往上爬,爬到了哪里了(山上,学说山上),在山上看到了一个小亭子。这时候他觉得肚子饿了,他走到小亭子里,看到里面有好多好吃,有猕猴桃,苹果和梨子(出示操作卡)还有一些好吃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猜一猜

  (1)头上长绿叶,身上方格格,东北部长她,全身黄颜色。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苹果的上面;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2)听录音,把你们猜的东西放在猕猴桃和梨子的中间;

  (3)这个东西害羞地露出半个脸,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把他叫出来吧。在苹果的下面原来是草莓。

  2、小松鼠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非常的开心,把肚子吃的饱饱的,去看望他的朋友了。他的朋友会是谁呢?(出示三个朋友)调皮的小松鼠把给朋友的礼物藏在了大树上。(出示操作卡片)大树上有三根线小松鼠会把谁的礼物放在上面、中间和下面呢?出示准备的礼物让小朋友看一下。

  三、幼儿操作。

  边操作边说谁的礼物放在上面,谁的礼物放在中间,谁的礼物放在下面。

  四、验证。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都渗透着数学知识,如:早晨入园时可以问问幼儿:“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的概念;分午饭时,碗与筷子的一一对应、小朋友的人数与所搬的小椅子的个数的对应与比较,既提高了幼儿的点数能力,又将对应、比较知识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随处都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数字。因此,我设计了活动《找数字》,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幼儿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说难点,重点

  难点: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数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个数字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数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幼儿的概念是模糊的。虽然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数字,但他们几乎没有去思考,理解过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因此,让幼儿“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本次活动中的难点。

  重点:在幼儿的眼中,“数字”与“图画”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常常有幼儿把“5”写成了“ζ ”,把“9”画成“ ”像一个气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这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说活动准备。

  教师的准备工作:

  (1)一座没有门牌号的楼房,分别住着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牛等十个小动物。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称,汽车等。

  (2)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图片。

  幼儿的准备工作:

  请幼儿收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品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温度计等。)并布置在教室的四周,成为“数字世界”。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中要求,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在探索中学*。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情景学*法:把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个有趣的“数字世界”。

  2、观察法:通过幼儿观察他们带来的物品,理解“数字”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引起幼儿的思考。

  3、操作法:通过幼儿为各种物品编号码,加深幼儿对“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理解。

  4、游戏法:在本次活动中,游戏是一条主线,通过幼儿“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编数字”等小游戏来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成: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游“粗心王国”这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游“数字世界”。

  带领幼儿来到“数字世界”,请幼儿注意观察,这些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教师用神秘的语调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神秘世界,这里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找一找,是什么?”引导幼儿寻找数字,发现钟,表,日历,称等物品上都有数字。这样问题导入,一下子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二环节是:猜数字。

  请幼儿猜想物品上数字的意义及他们的功用。教师说:“刚才,我们逛了数字世界,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称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6分钟。

  第三个环节是:找数字。

  请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四环节:游“粗心王国”。

  请幼儿为空白的物品添上数字。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这一环节大约进行8分钟。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等若干)。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

  4.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大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小箱子一个(里面放图形或卡纸做的小鸟一只)

  2、学具: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圆形等若干)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用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

  (二)学法

  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鸟造一间漂亮的房子,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图形游戏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纸箱变魔术

  带领幼儿摸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 图形变变变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图形变变变”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拼一拼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4.第三次操作——小鸟的家

  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难点定为:初步感知几种图形的组合和转换关系。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自制的“石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土坑”若干。

  2、学具: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小塑料筐。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创设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铺石头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石头的颜色和形状,达到巩固和比较各种形状特征的目标。

  4、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本次活动中,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游戏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让幼儿在捡石头——铺石头——踩石头的一系列游戏来达到预设目标

  5、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铺石头”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捡石头铺路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儿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第一次操作——捡“石头”

  带领幼儿捡“石头”,引导幼儿观察“石头”的形状,并通过交流发言,做分类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复*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特征以及常见颜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铺“石头”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石头”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让孩子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来巩固对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3.第三次操作——拼“石头”

  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难点问题——有些坑找不到相同形状的“石头”来填,并及时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这三次操作活动每次的药企业和难度都不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线条清晰,利于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细观察和主动探索。

  4、音乐活动——踩“石头”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活动要动静交替,切合幼儿年龄特点。中班幼儿的专注时间一般在25——30分钟左右,在三次操作活动后,我特意安排了这个音乐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跳一跳,蹦一蹦,抢一抢,放松心情,活跃气氛,而且也再次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和掌握。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一次活动后,我们的教具和学具也还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间,所以我请孩子们把材料转移到活动区,在那里感兴趣的孩子们还可以接着探索形状的奥秘。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组合和转换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中遇到困难时尝试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3

  一、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生活是幼儿学*的源泉,在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现象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所以**应该培养幼儿对学*数学的积极情绪,最重要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二、说教材

  数字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为了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以情景故事为主线,把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有导向作用,根据中班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感知7的物体数量,理解6添上1就是7。

  2.学会把物体的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完整。3.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把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为重点,技能目标为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为活动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开心农场》等。

  五、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在学*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帮助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情景激趣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激发幼儿学*的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惯。

  六、活动总结

  最后说本次活动的亮点,本次活动是游戏法与情景法的相结合。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创设的情境中,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贴*幼儿的生活,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法让幼儿在趣味性、游戏性的'活动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七、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充分去自由探索和体验,通过探索操作法、小组讨论法、趣味游戏法,让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八、说活动过程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把活动过程分为6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会以游戏的方式进场,师幼互动开汽车,教师要求幼儿开车前报一下人数,进入创设的情景——农场。此游戏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1-7的数字,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第二环节进入情境后,教师运用启发提问法:到站啦,我们来到了开心农场,很开心,看谁来了?屏幕上出现小狗的图片,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增强自信心,达到活动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课件先出现6个物体后来加入了一个物体,成为了7个物体,意思让幼儿理解6添上1就是7,出现了小狗,小鸭等生活中认识的事物,贴*幼儿的生活,过程不断的重复,方便幼儿的记忆和理解。

  第三环节,游戏部分,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学*过程和学*方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当幼儿的专注力下降的时候,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学*的兴趣。活动室里布置了两棵树,上面挂满了水果和蔬菜,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请每位幼儿手里拿着一个篮子去摘7个水果或者蔬菜,然后师幼一起来验证幼儿的操作。

  第四环节,幼儿操作,教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个打包袋,装7个水果或者蔬菜,并把你们的点货单填好了,一起送到跟你衣服身上对应数字的篮子里放好,要把篮子的袋子都装满了水果或者蔬菜哦!”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幼儿拿到点货单先写上你身上的号码,然后举例子说明,“例如你拿了3个西红柿就记录在点货单上,明白吗?如果我们干着又快又好,农场主说可以送一袋给我们带回家分享。”让幼儿自由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的记录卡并验证。

  第六环节,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完后就请幼儿上车回家,出发回家前让幼儿点一次人数,再一次感知7的数量。

  九、说活动延伸

  五大领域是相辅相成的,我会把本次活动的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或者益智区等各个领域,让幼儿的兴趣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拼图活动是幼儿园经常进行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以往的拼图活动比较注重拼图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对拼图活动本身所蕴藏的数学内涵挖掘不够。其实,拼图活动也是帮助幼儿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掌握数概念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且也符合新《纲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一精神。

  二、说幼儿

  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于物体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必须借助于对具体物象的感知,拼图活动恰好为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圆形拼图的造型经验,为本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目标

  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数学活动目标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水品和个性特点,创设更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我们确定数学活动目标、设计数学活动过程的基本准则。由此,本活动的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圆形造型变化的认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学*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从中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和思维特点出发,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本活动的重点,由于中班幼儿首次接触统计的方法,引导幼儿学*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就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幼儿首先学*用一种正确的顺序说出数词,对数序的感知从“连串”水*发展到“双向数链”水*,然后才能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建立起整体与部分、数群与集合等概念。而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和思维特点。于是,本活动采用“示范讲解”、“提问”、“观察”的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思考拼图中的`一些数学关系;“开放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观察”则让老师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过程,从而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学法

  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由此,本活动采用的最基本的学法就是“操作法”,这也是幼儿学*数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一个个活动环节感知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思维的操练与学*

  *惯的培养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另外,本活动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学*经验,更好地掌握统计记录的方法。

  五、说活动程序

  1、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2种图案纸、若干份记录纸、数字标签、一些辅助图形

  2、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拼出示范花的图案

  出示图案纸:请小朋友根据图案用圆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导幼儿回忆拼图经验: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吗?(变换圆形的大小、颜色、数量拼出多种花的造型)

  (2)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有很多种拼花的方法,老师想知道你们都用了哪些不一样的圆形,该怎么办呢?想知道每种圆形用了几个又该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统计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纸:

  图形数量

  帮助幼儿提炼统计记录的方法:在图形一栏中贴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圆形,在数字一栏中用数字标签记录所使用圆形的数量。

  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朵大的花的图案是由6个小的圆形拼出来的。

  感知数量: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分别有几个。

  (3)借助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你能用圆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图案吗?

  ②、你能用圆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图案吗?(鼓励幼儿以圆形为基础使用辅助图形拼出更多的图案造型)

  (两种不同的操作要求为幼儿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层次要求,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幼儿的需要。)请小朋友在拼图活动的基础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4)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并提升幼儿经验

  幼儿交流:用几个小的圆形拼出了一个大的图案。(为幼儿提供了向同伴学*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拼图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出示第二张图案纸(船),提问: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图形拼出这个大的图案吗?你有几种拼法?请小朋友在日常拼图活动的时候试一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同一个图案,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拼出来”,更进一步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日常的拼图活动中可以继续延伸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并进一步学*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数学关系,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幼儿的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简单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大领域。数以及数与数间的逻辑关系是事物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映,复杂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说的相邻数对于4到5岁的幼儿尚没有在其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而与其接*的邻居关系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10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对象。”为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本活动中采用、故事讲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测法、模仿法、游戏法、操作法、验证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小组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让幼儿在听听、猜猜、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获得知识和经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说课还很粗糙,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三、说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制定了以下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认知)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认知)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能力)

  四、说重难点:

  1、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五、说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十座写有1——10数字的蘑菇小房子,小猴、小熊手偶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故事《住宾馆》。

  2、1-10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黑板1——11的数字卡片。

  3、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10的点卡一套/人。

  4、扑克牌人手一份(从1到11);标有1—10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5、已经学*过了《11以内的序数》、《11以内数的形成》(包括0)等,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

  六、说过程:

  1、开始部分:通过拍手游戏和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A、拍手游戏:“嘿嘿,(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B、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2、基本部分:

  A“兴趣是幼儿学*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生动的故事讲述和表演,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如:

  (1)熊猫说6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8号的邻居,8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9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并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将小动物全部拿走,只留下带有数字的.小房子,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相邻数的定义(1)。提问:6的邻居是谁呀?(理解“相邻数”。小朋友都有两个好听的名字,比如王乾瑞小朋友在家里妈妈叫你宝宝,在幼儿园老师叫你王乾瑞。数字的邻居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得出结论:7和8是6的邻居,也叫做6的相邻数,9和10是8的邻居,也叫做8的相邻数。(2)提问:那么5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3)幼儿自主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B复*11以内数的形成,“添1就是,比少1”为后面理解10以内相邻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打下基础。复*数字1-11。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11。

  C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1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0是1的相邻数,2是1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6、7、8、9、10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3、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1)、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1-10其中一张数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问你,的相邻数就是和?”(2)《扑克牌里的相邻数》:两人一组,甲抽取乙扑克牌里的任一张牌,然后让甲找相邻数,找对了,牌归他,找错了牌归乙。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后以谁的牌多为胜。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7)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菁选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吹泡泡是幼儿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玩的游戏。但在游戏中,我发现经常是家长从商店里买来比较精致的吹泡泡用具,而且泡泡器为固定模型(一般都以圆形),抑制了幼儿的科学探索,束缚了幼儿的思维发展,甚至在有的幼儿的头脑中形成动力定性:泡泡器是圆圆的,只有圆圆的泡泡器才能玩吹泡泡的游戏。为了充分挖掘吹泡泡游戏的教育价值,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二、说教具

  在这次科学活动中,我所采用的教具简单、易得。为了吸引幼儿,我挑了颜色不同的皮线。在制作泡泡水时,让我动了一番脑筋。开始的几次未能吹出泡泡,后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显示,在洗洁净或洗手液中适当加甘油、糖能成功吹出泡泡。

  三、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的流程为: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试一试、记一记、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泡泡产生了兴趣。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的最后,分发给每位幼儿皮线,都体验了做泡泡器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2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尝试运用绘画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学*的自主性。

  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圆形(每人一个),三角形、正方形,圆锥形、菱形……(每组若干)。

  2、每桌一盒水彩笔、若干张记录纸。

  3、展示板、胶水、抹布。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工具能做什么?”幼儿兴奋的发现能“吹泡泡”。教师“顺”应幼儿就此引出课题,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玩“吹泡泡”游戏,从而激起幼儿的学*兴趣。

  二、创设自由探索空间感知体验“泡泡的特性”。

  (一)在“玩”中体验泡泡的特性。让幼儿利用教师准备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圆形工具)边玩边探索:“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什么秘密了?”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看谁发现的多?”。(教师启发、引导、扶持幼儿,将幼儿的探索推向深入,成为幼儿合作伙伴,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

  (二)请幼儿互相交流探索结果。先请小朋友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互相说一说,再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泡泡是圆形的、易破、会飞、对着太阳是五颜六色的、有大有小、掉在地上有时是半圆的、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等等)然后请幼儿讨论: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的共同特点?(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教师借助幼儿探索结果,用“引”的方法将活动的重点转化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把幼儿学*兴趣推向深入。为突破活动的重点做了铺垫。

  三、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主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不同工具吹出泡泡的形状是怎样的?”想象结果。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锥形等工具),边观察边想象,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请小朋友互相讨论,并将讨论的想象结果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在“玩”中验证不同工具吹出的泡泡形状并记录验证结果。让幼儿利用自己选择的不同吹泡泡工具,在亲历和感受尽兴探究和尽兴玩的过程中观察,“你用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你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有什么秘密?”(都是圆形)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想象结果的旁边。(让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

  请幼儿互相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请幼儿将自己的记录纸贴在展示板上,与幼儿互相交流、表现、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用的是什么形状的工具,想象吹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结果吹的泡泡又是什么形状的?”

  引发幼儿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请幼儿关注每个人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结果。提问:“有什么秘密?”教师在幼儿观点和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结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请幼儿玩“奇妙的泡泡”游戏。

  请幼儿同时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工具放在一起吹泡泡,看看会吹出怎样?(将幼儿探究兴趣推向深入。)

  五、活动延伸:进行“奇妙的泡泡”科学探究活动。

  (整个活动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幼儿在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中主体地位和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幼儿“变被动学*”为“自主学*”,变“接受性学*”为“自主建构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3

  科学活动《气球鼓起来》选材于建构式课程中班上学期《快快慢慢》这一主题。在一次承担向农村教师展示示范课的活动中,我选择了这一内容,根据农村幼儿园实际,调整活动设计,并进行了三次试教。在此过程中,我关注孩子的兴趣点,一步步追寻幼儿在此兴趣点上所能实现的关键经验,并逐步完善教育策略,引导幼儿从兴趣走向关键经验的建构。下面具体反思如下:

  一、对教材调整的思考

  科学活动《气球鼓起来》来源于建构式课程中班上学期《快快慢慢》这一主题。气球是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他们经常会玩气球,但是幼儿却很少自己去吹气球。让孩子自己尝试去吹气球,并且探索吹气球的方法,对幼儿来说会有兴趣,并且是有意义的。我认为有这样几点教育价值:1、可以锻炼孩子的肺活量。2、探索学*吹气球的方法。3、自然地感知气体的流动性及吹气力气大小与气球大小变化的直接关系。因此,将教材从给气球充气调整为吹气。

  二、对教学目标制定的思考

  科学领域不仅仅是引导幼儿学*简单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科学的态度、探究的能力,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学*与同伴交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中班幼儿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的特点,他们能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操作、主动建构知识。根据以上对教材的调整、科学领域的要求及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要求的分析,本次教学活动目标制定如下:

  1、探索吹气球的方法,体验探索过程的快乐。(重点)

  2、感知气体的流动性,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三、对本活动教学准备的思考

  本次活动教学准备分为两块,一块是材料的准备。由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塑料吸管、气球等材料,特别是大小吸管的准备为幼儿感知气体流动和照顾个体差异创造了条件。幼儿直接参与材料收集的过程,既让幼儿提前接触材料,熟悉材料,产生"这些东西用来干什么"的好奇心,又让幼儿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收集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的过程,另一块是技能经验的准备:学*呼气、吸气的方法。原有经验能促进幼儿顺利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因此,需引导幼儿学*呼气、吸气的方法,为活动作好铺垫。

  四、对教学过程和教法、学法的思考

  本活动整个过程集中采用操作法、尝试法、游戏法等教法、学法,整个活动以幼儿操作、感知为主线,教师帮助及时梳理有关经验。

  第一环节为师幼互动游戏。主要目标指向激发吹气球的兴趣。

  第二环节为尝试使气球鼓起来。主要目标指向探索吹气球的方法。

  第三环节游戏《气球飞起来》。主要目标指向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在活动中,幼儿能有兴趣地投入到吹气球、玩气球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经过努力能够吹大气球(只有5个孩子需要老师的帮助),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地感知气体的流动性。最后的一个集体游戏将活动推向高潮,每个孩子都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本次活动一共上了三次,每一次从目标到过程以及准备都有调整与修改。我的体会有三点:1、目标的定位一定要建立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2、材料的提供。孩子的操作有没有困难自己要试一试。3、中班的孩子不能关注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因此,过程中每个环节要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通过这次活动,我真切地感受到,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敏锐地察觉到幼儿的兴趣点,并能够判断此兴趣点所蕴涵和能够实现的关键经验是什么。这需要教师不仅了解本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及观察幼儿活动的能力,而且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要亲身去实践一下幼儿的探究活动,体验幼儿可能碰到的困难与思考。在正确判断能够实现的关键经验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教育策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帮助幼儿从兴趣走向关键经验的建构。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4

  活动目标

  1.体验玩色的乐趣,产生探索的欲塑;

  2.感知颜色的变化,进行三种颜色的分类。

  活动准备

  透明饮料瓶若干个,颜色标记,塑料篓子三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探索瓶子的秘密。

  1.导人:"小朋友,*时我们常常会喝饮料,饮料瓶有各种各样的。今天我带来的可是神奇的饮料瓶。(揭开遮布)这些瓶子怎么神奇呢?这些瓶子呀都会变魔术!"

  2.观察瓶子:"大家快来看看,神奇的瓶子是什么样的?"(都是透明的,身体是细细长长的……装着没有颜色的水。)教师要做准确概括。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呢?

  二、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过渡:"瓶子里有秘密噢!下面一个人拿一个,我也拿一个。"(注意:站的位置不要太挤,不要背对大家。)

  1.晃瓶子

  (1)"拿好你的瓶子,音乐响起来,让我们和瓶子一起跳个舞吧。"

  (2)"让瓶子动起来,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

  2.找变化

  (1)"看看你们的瓶子有没有什么变化啊?"(只有三位幼儿拿的瓶子里的水变颜色了。注意让孩子自己说出颜色。)

  (2)"咦,你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他的也变了,变成了什么颜色?我的怎么没有变啊?(感到很奇怪。)

  (3)收瓶子:"我们先把瓶子送回去,然后赶快坐到椅子上。"

  幼儿讨论:想想会是什么原因呢?"

  三、玩变色游戏,进行颜色分类。

  过渡:"这儿还有好多神奇的瓶子呢(揭开遮布),一个人拿一个,我们再来试一次吧。"

  1.变颜色

  "准备好。(音乐开始)动起来吧,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

  2.送瓶子

  (1)(音乐停止)"你们发现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这红红的像什么?"

  (2)"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数一,二,三,红色和红色站在一起,蓝色站在一起,黄黄站在一起。我要开始数啦,一,二,三。"(检查)

  (3)(神秘一点)"嘘!我的瓶子在和我说话呢,他说瓶宝宝想要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儿呢?找找看,在这儿呢,(出示空篓)上面还贴着标记。下面请你们看着瓶子里水的颜色,按标记把瓶子送回家吧。"

  (注意:节奏要慢一点,要让孩子都能安静下来才开始说,不要急。)

  四、再变颜色,揭示秘密。

  1.老师换瓶盖变色。

  过渡:"瓶宝宝都回家了,我们也坐到椅子上休息休息吧。"

  (1)"刚才我瓶子里的水变成了黄颜色,它说它还会变颜色!""这次能变出什么颜色呢?我们仔细看看吧。"(边说边换瓶盖,音乐起。如果有孩子说出我换瓶盖了,"我是在换瓶盖,老师为什么要换瓶盖呢,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2)"看,颜色真的又变了,变成了?绿色啦!"

  (3)"你们也把瓶宝宝轻轻地请出来。看清楚你拿的瓶子,里面的水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拿瓶子,随音乐的节奏舞动。

  (4)"瓶子里的水变色了吗?为什么没变色呢?"

  2.小朋友换瓶盖变色。过渡:"原来这里面有一个小秘密呢!想知道的人赶快找一张椅子坐下来。"(幼儿回位置)幼儿猜测。(如幼儿猜测不到,教师启发:细心的小朋友就会发现,刚才魔法师换了一个瓶盖,瓶子里水的颜色就又变了,那么,秘密到底在哪儿呢?)

  (1)"秘密真的在瓶盖里吗?我们拧开瓶盖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对了,盖子里有颜色。看看你瓶子里水的颜色和瓶盖里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啊?"

  (3)"请你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和你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找一个和你颜色不一样的,互相交换一下瓶盖,换好后一定要用力把瓶盖拧紧。"

  (4)幼儿换瓶盖(音乐响起来)。

  (5)"原来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变成什么颜色了?"两三名幼儿说。

  (6)结束语:"噢,不同的颜色碰到一起,就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小朋友们请带上你的瓶宝宝,跟老师来吧!我们再去换个瓶盖,试试看吧!"

  说课材料

  1.活动来源

  "天空生气的时候是黑色,大海温柔的时候是蓝色,冬天掉眼泪的时候是白色,我的心高兴的时候是彩色。"当我读到《整合教材》中的这首儿歌时,觉得好美——是颜色渲染了这个世界的微妙。颜色可以表达心情,颜色可以表达感受,颜色还可以表示季节,正是颜色让这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颜色时刻在我们眼前。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颜色作为主题。我也知道关于颜色的活动有很多。课题老,就要想办法变花样,换角度。我要给颜色找一个更有生命力的载体!那段时间班上在收集饮料瓶,有个孩子带了一个装着水的饮料瓶,瓶盖上打了几个洞,说是倒过来可以当水壶用。看着他摆弄瓶子,瓶里的水晃来晃去的.,也许上帝可怜我的冥思苦想吧,当时脑子里就突然想到用透明的饮料瓶作引子,装上没有颜色的水,让颜料躲在瓶盖里,设计成一个可以让水变颜色的小魔术。于是,"神奇的瓶子"就这样产生了。

  2.设计意图

  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科学始于好奇",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兴趣又是学*的动力,是幼儿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人手,从而使幼儿爱科学,主动学*科学。巧妙的设计、有效的组织,就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学科学的兴趣。我想通过今天这样的方法玩颜色,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他们能在轻松快乐、好奇兴奋的状态下,产生探索欲望,感受颜色的变化,自然也可以进行颜色的分类。用幼儿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废旧饮料瓶,发生神奇的变化,让幼儿体验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就是我们每天做的事,使幼儿学会关注生活,真正理解科学的实际意义,产生内在的学*动机。

  3.目标分析

  现代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和谐相处。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情感、态度、认知等方面将活动目标确定为:体验玩色的乐趣,产生探索欲望;感知颜色的变化,进行三种颜色的分类。

  4.过程分析

  围绕以上目标,我将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1)观察,探索瓶子的秘密;

  (2)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3)玩变色游戏,进行颜色分类;

  (4)再变颜色,揭示秘密。

  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究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在整个活动中,我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轻松快乐的活动环境,孩子是活动的主角,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正是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5

  一、设计意图:

  《纲要》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我班前阶段开展科学主题探究活动,大部分幼儿的探究意识及能力得到提升,他们会集体计划安排操作活动的顺序,能用形象的符号、图像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能对两至三种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季节、动物、植物等的异同和归纳简单的特征,特别喜欢把摸摆弄物品,实验操作。

  在以集体、小组形式开展的多次探索、实验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常常呈现出关注的兴趣点和探究的着眼点各不相同、各具创想的现象,《纲要》一再强调"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我觉得很有必要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条件,更好地实现其自我策划,提高其实践能力。

  "摩擦生电DIY"主题就是根据幼儿这一发展现状设计,它以师幼共同设定问题情境为开端,基于幼儿各自不同的关注点,鼓励幼儿通过真实事件来感受科学,在亲身经历中学*,获得具体的感受和方法,培养幼儿自主学*、独立探究的能力。

  二、主题教育目标

  1、对摩擦生电现象好奇,激发自主进行现象探究的求知欲。

  2、运用各种感官探究生电现象,自主配对材料进行摩擦实验。

  3、能用图画表格符号、语言等方式表达交流探索摩擦生电现象的过程和结果。

  三、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塑料小棒、尺子、绸布、碎纸屑等各种实验材料、记录表格。

  四、可利用的资源

  1、环境创设:主题墙饰-《摩擦生电》,其中有生活中摩擦起电的各种现象,也包含了幼儿参与实验过程的照片、幼儿的个人实验纪录表、集体的实验汇总表。

  科学区、图书区中投放的实验器材、材料和图书、图片资料。

  2家长参与:丰富孩子摩擦生电相关知识,支持孩子在家独立实验;鼓励孩子自主收集准备材料、用品。

  五、主题探究活动

  六、主题活动反思

  本主题一直紧扣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从开始幼儿就对摩擦生电有浓厚的`兴趣,开始他们用物品是"湿的"、"上面有胶"、"他们有磁力"等理由来解释静电的吸引现象,但通过用手触摸却证明不是如此。当凌峰说:"是布带电,在尺子上擦,尺子就吸小纸片了。"其他幼儿更好奇了,提出"摩擦就会产生电吗?""怎样知道有电呢?""电能吸引什么?""还有什么东西摩擦会产生电?"等问题,可见,孩子虽然对生活中的这些现象不陌生,但不表示他们已感知了其中的科学道理。

  我把问题还给幼儿,引发幼儿的猜想、思考,他们被这些问题深深地吸引住,深入探究的条件已经具备。我觉得"摩擦生电DIY"让孩子自己设计方案,筹备实验器材去实验是让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一直保持高涨的原因,因为,幼儿猜想磁铁、塑料、铁、吸管、玻璃、气球、笔等实验要用的材料都是他们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幼儿很容易就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自主探索摩擦生电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是选自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制的中班数学活动《春天多美丽》,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数数非常感兴趣,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而且,数的概念是抽象的,对于幼儿来说,数的认识应强调多感官参与。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通过观察、数数、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以及灵活运用周围环境让幼儿在完中学、动中学,促进他们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应归结为:在活动中认识数字“10”,理解数字的意义,且不受物体的.大小和摆放形式的干扰会用数字“10”表示物体的数量。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有:

  1、提高幼儿对认数的兴趣。

  2、认识数字“10”,理解其实际意义。

  二、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的要求,要让孩子在情景中学*,在探索发现中学*。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情景学*法:为了提高幼儿的学*兴趣,在开始部分我设置了“去公园”参观,出示电脑课件,利用画面,让幼儿仿佛身临其境,使孩子们兴趣盎然。

  2、观察法:让孩子先自由观察,再由教师带领逐一观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发现周围环境与数的关系。让幼儿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

  3、操作法: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幼儿印象,在第四环节,我让幼儿分组操作,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自己动手,并且体验到合作学*和发现学*的快乐。

  4、游戏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教学也必不可少。在本次活动中,我用了“看数

  字取物”和“看数字作动作”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学*。

  三、学法指导: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的学*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和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

  感知数量(包括视觉感知、听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觉感知等)。本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处于活跃、积极的学*态度之中,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使幼儿正确地认识数字“10”并理解其实际意义,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教学流程:

  1、首先,设置“去公园”参观的情景,带幼儿到“公园”,让幼儿自由观看,这样即符合了中班孩子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又激发了幼儿对学*的兴趣,把幼儿的情绪调动了起来。

  2、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教师有目的的提出问题后,幼儿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即数量都是“10”的蝴蝶、荷叶、小鱼等,同时发现周围环境中数量是“10”的物体。

  3、游戏“看数字取物”和“看数字做动作”,请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取出相应的实物以及做出相应数量的动作。以此来理解数字“10”的实际意义。

  4、动手操作、大胆创造。我们不光要让幼儿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幼儿对认数活动的兴趣,所以我设计了三组小组活动,第一组:谁的气球:第二组:春天真美丽;第三组:数字圈圈圈。

  5、作品展示,交流感受,将幼儿作品进行展示,孩子自由交谈,这一部分让孩子情绪回到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孩子畅所欲言,即巩固复*本节课的知识,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电动玩具》是属于中班的科学活动,选自《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培养其探索的兴趣,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四岁的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去了解电池的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电池。

  2、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利用语言向人表达。

  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事物的奥妙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

  前面两顶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后面一项是本活动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学方法为主,努力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如我要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电动工厂,可以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安装玩具,同时我还采用了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达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目标,我在这一活动中还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拆一拆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里我采用了谈话进入:以嘟嘟玩具城的总经理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他们的玩具城明天就要开张,可是玩具城里的玩具有的却还没安装好,所以他们想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忙,问小朋友是否愿意去帮忙,以这种形式进入可以让幼儿感觉亲切,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部分: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的所在,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部分的设计,这里我也分了两小点:

  1、引导探索

  在这一部分,我请配班老师扮演经理,由经理请我班的幼儿进玩具生产工厂参观,但在参观前经理要先向幼儿提出要求:在参观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这些玩具,但要找出这些玩具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在参观完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和老师。这样的的组织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参观,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再次探索

  在幼儿初步了解电池作用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这里就请幼儿开始去帮助安装还没完成的电动玩具,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再一次的操作去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电池安装进去了玩具仍无法动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去看看玩具会动的小朋友,他们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由他们观察出来的结果引入到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如请玩具不动的幼儿想一想:你用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你安装电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再请玩具会动的幼儿示范安装电池。

  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注意观察、别人,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负责安装电池,另一组幼儿负责检查,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一个沟通讨论的机会。

  (四)扩散经验

  在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总经理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过渡到让幼儿想一想电池还能使什么东西动起来?这一环节我打算:因为孩子帮经理解决了问题,所以经理要送他们每人一对电池,让他们尝试拿着电池去让我们身边的某些物体动起来。这样我可以让孩子学*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8

  设计意图:吹泡泡是幼儿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玩的游戏。但在游戏中,我发现经常是家长从商店里买来比较精致的吹泡泡用具,而且泡泡器为固定模型(一般都以圆形),抑制了幼儿的科学探索,束缚了幼儿的思维发展,甚至在有的幼儿的头脑中形成动力定性:泡泡器是圆圆的,只有圆圆的泡泡器才能玩吹泡泡的游戏。

  活动目标:

  1、 观察感知不同的泡泡器吹出泡泡的形状。

  2、 会用记录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与实验结果。

  3、 体验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泡泡器、肥皂水、记录表、笔、各色皮线

  活动过程:

  一、 吹泡泡,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利用圆形泡泡器与幼儿玩吹泡泡游戏。

  二、 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

  (1)你见过其他的泡泡器吗?

  (2)出示不同形状的泡泡器,认识后猜测:它们吹出的会是什么形状的泡泡呢?

  三、 介绍表格并记录,让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想。

  四、 幼儿操作实验:

  (1)它到底是什么样?用什么方法知道-----试一试。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并提醒幼儿记录结果。

  五、 交流、讨论

  六、 再次出示形状巧妙的泡泡器,引起幼儿自己尝试制作泡泡器的兴趣。

  幼儿每人一根皮线,自由制作泡泡器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9

  设计意图: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科学活动《小小手》,时间设计为25分钟,纲要中指出儿童是活动的参与者而非被动者,幼师是指导者、观察者和合作者。在整个活动中,主要以儿童的主动探索为前提,让儿童先感知如:“你们先来看看我们的小手有什么特征”,引发儿童主动的探索欲望,激发兴趣为整个过程奠定了基础。

  基于以上设计意图,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以下三点:

  1、探索手的基本特征,感知理解指纹。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3、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以及和同伴一起学*的快乐。

  此次活动的重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因为在幼儿园中,活动的主体是儿童,让儿童体验中学*,感受到活动的快乐。从而渐渐培养儿童的探索欲望,符合了儿童的情感的需要。

  难点:探索手的基本特征,初步感知理解指纹。中班的儿童活泼、好动,用手通过动作来认识世界,但是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对自己的双手却并不了解,我借助于本次活动,让儿童自己知道的基本特征,以及探索双手的小秘密即指纹。

  教法:幼师通过启发提问的方法、直观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的方法、观察法等对儿童进行指导。科学活动本身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儿童的兴趣会很浓,幼师用这些方法,能让儿童更快更好地进入到活动中来,体现儿童学*的主体性,以幼师教学变为我要学。

  学法:中班的儿童由于年龄特征,开始接受任务,所以给他们布置一个任务,他们会很愿意去完成。儿童会通过观察法、发现法去尝试这个科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儿童已有经验的准备(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手的基本特征)

  2、音乐的准备

  3、橡皮泥等

  活动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发儿童的兴趣

  幼师弹奏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利用音乐,把儿童带入到一个情境中,使他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使学*与环境交互作用)

  (二)初步感知(让儿童先通过观察,体现了把儿童放在主体的原则)

  师: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双手来看看,你认为自己的双手事故什么样子的

  呢?

  师:有五个手指头、有指甲还有呢?

  师:有的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有一条条的线,那你们知道叫什么呢?对,它就叫做指纹。

  (三)动手操作(让儿童在做中学、学中乐)

  师:指纹在我们的手上,指纹宝宝说了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那么我们可以想什么办法把指纹记录下来呢?

  师:有什么好办法呢?(通过迁移经验,会说出在泥土留下痕迹的经历。)

  师:桌子上,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橡皮泥,你们去试试看。

  (四)巡回指导

  幼师边走边巡回知道,可以针对个体的`不同进行交流,亲*儿童,单纯儿童的操作,主动性不强,适应了面向全体而因人施教的原则。

  (五)示范讲解(让儿童获得正确的方法)

  师:请你们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现在我也来试试看,在示范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方法。

  (六)儿童再次操作

  师:现在你们去试试吧!记录完足迹后,你用眼睛观察下有什么特点?

  (七)总结

  师:原来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了,有的粗有的细

  延伸活动:

  在美工区,放置泥土、橡皮泥,让儿童动手操作。也可以利用家庭资源丰富儿童的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各种各样的车》是省编主题 活动《汽车家族》的第二个内容,车在生活中与幼儿的关系密切 。借助对各种车子的理解、探究、设计,让孩子对各种各样的汽车更全面的了解,使孩子在自己原有水*上得到提高,进一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学*的积极性。

  目标定位

  (1)知识目标:增进对各类车子的名称、外形特征及功能的认识。

  (2)情感目标: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知道的车。

  (3)能力目标:尝试大胆设计各种车

  材料准备

  各种汽车的'玩具和图片、多媒体课件

  布置各种各样的汽车展

  纸、笔;半成品的盒子、双面胶、彩色卡纸、圆形盖子

  二

  三、说教学程序

  自由参观 交流分享 观看提升 分组设计

  自由参观车展

  进入情境 :让幼儿带着问题:展览会上的车,你认识哪一辆,它长得什么样?有什么功能?

  在与同伴玩的过程中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车的名称、外形特征以及这辆车的功能 。

  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们,你们跟自己的小伙伴说说你们就认识哪几种车呀?

  拿着自己认识的玩具汽车或者图片进行集中交流

  观看多媒体

  师;小朋友们,老师现在给你们看一些车的图片,看看你们认识他们不?

  丰富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分组设计

  师;小朋友们,现在老师要举办一个车展 ,小朋友们你们是汽车设计师,你们设计一个你们最想设计的车,好不好?

  用画或者制作半成品等形式大胆设计车

  四、效果预估

  (1) 从对车基本经验的建构、交流整理、多媒体的提升到想象设计,活动形式适合中班幼儿,有利于幼儿主动发现、大胆尝试以及同伴之间的交流分享,预设的目标将得到有效的落实。

  (2) 基于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分析,在设计各种汽车时,要给每个孩子更大的空间,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作 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讲讲今天认识了几种车?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意义是中班关于一个颜色变化的探究活动。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蓝天、白云、绿草、图画书,这些多彩的颜色是怎么来的?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来了解了红、黄、蓝三原色其中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出另一种颜色的神奇,激发幼儿探索、发现颜色变化的现象,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体验颜色变化的乐趣。

  2、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遵循《纲要》的精神,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符合幼儿爱动手、爱摆弄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相互协商、互相合作,共同探讨、互相交流,从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本人预设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a、探索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认识绿、紫、橙三间色。

  b、让幼儿主动参与变色的操作活动,感受三原色的变化;

  3、教学重难点:

  《纲要》指出: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本人把"幼儿主动参与变色的操作活动、探索颜色的变化"定位于本次活动的重点。把幼儿学会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调配颜色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4、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的目标服务的,同时通过材料的相互作用让幼儿通过动手使其发生变化从而获得启发.中班幼儿的思维还具有具体形象性,必须借助丰富的环境材料来获得知识经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和目标,做了以下的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将一杯水倒入另一杯并搅拌的经验。

  2、材料准备:红、黄、蓝3种颜料水;给每组幼儿准备3个透明塑料杯、毛笔一支;图画纸、筷子一支;《幼儿画册》

  3、环境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色彩亮丽大画,供幼儿观察分享交流。

  二、说教法

  1、演示法:

  第一环节观摩小魔术表演,让孩子观察认识三原色两两结合的变化。第二次的演示法是运用在操作试验法,通过直观的操作更好的为孩子做示范,让他们清楚地感知实验操作的方式方法,加深幼儿对三原色两两混合的了解。

  2、谈话法:

  主要体现于实验结果的小结评价。孩子们在混合颜色的时候有的有交流、有的.因角色分配发生冲突、有的混合颜色时意见不统一需要商量等等,谈话法促进了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从中也围绕目标渗透了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

  3、观察法在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变化时,本人通过观察,幼儿混合颜色协商分工情况,观察幼儿混合颜色的操作过程,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说学法

  1、观察法科学活动中的观察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头引题激趣环节,幼儿观看小魔术演示,观察了颜色混合后的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继而又观察了教师实验操作示范的方法,为下一环节的幼儿亲手操作奠定了基础

  2、实物操作法:

  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颜料、图画纸、塑料杯、毛笔等等进行颜色混合操作,在过程中感知并获得两两混合产生的新颜色知识经验。

  3、讨论法科学教育内容要求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学*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讨论法主要运用于两个环节,一是幼儿混合颜色的角色分工问题,以及操作探究过程中的交流、探讨;另一处是运用于操作结束后对于混合颜色后对绿、紫、橙三间色的认识与巩固。

  四、说教学过程

  1、小魔术表演,引发兴趣我设计的小魔术表演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观看表演、观察其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把疑问留幼儿,让他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

  2、展示欣赏,认识三原色。

  为了落实活动的重点,本环节我将运用演示法来进行:

  出示三原色图片,让小朋友重新认识三原色:展示拥有三原色色彩的物体图片。教师小结:颜色有多种多样的。每种东西都有颜色,小朋友们会调颜色吗?

  3、教师演示,认识三原色两两结合的变化。

  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操作实验法这种教学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三原色两两混合的了解,是完成活动重点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将通过3个小步骤来进行:

  ⑴、介绍操作材料:三原色,水、塑料杯、笔等工具。

  ⑵、教师操作,颜色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

  ⑶、引导幼儿观察颜色变化,进行探索,轻声交流实验结果。

  4、幼儿操作,亲身感受。

  本环节将作为突破活动难点的重要环节,因此我采用了操做实验法,让孩子通过自己操作调色,亲身感受颜色的变化。

  5、讨论交流讨论:操作后,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6、结束部分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交流和分享。通过观察请幼儿说说画面中的人物,在做什么?桌子上有什么颜色?找自己身边相同颜色的物品。猜测魔术师用哪两种颜色变出来的,并对折证实自己的猜测: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

  7、说活动延伸:幼儿园教育要渗透在一日生活中。本次活动的结束只是暂时的,我们将充分发挥区域的优势,将活动内容延伸到小画展;找颜色游戏;美工区等等。

  五、课后反思

  和自我评价本次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学*,认识三原色两两结合的变化,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无论导入还是材料的投放都是很充分的,唯有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不是很理想,由于幼儿都很想动手尝试,有推挤的现象,过程也比较忙乱,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努力尝试解决问题并学*分配的举动。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处理的比较粗超的细节都需要我反思的地方,今后还需更加努力学*经验,提高教学水*。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12

  一、设计意图

  一次带孩子到户外散步的时候,小朋友对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指南》中科学领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因此结合本季节开展的主题:“金色的秋天”,我设计了《小树叶找妈妈》这节活动。

  二、说教材

  在开展“金色的秋天”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通过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幼儿自身的经验自然而然的就生成了《小树叶找妈妈》这节活动。

  三、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动目标为:

  1.幼儿能在观察、对应、和比较中,认识树叶的不同。

  2.知道树木对人类的重要性,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四、说重点难点

  幼儿能在观察、对应和比较中,认识树叶的不同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观察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对应的方法帮小树叶找妈妈,最后通过送小树叶回家,巩固对树叶特征及名称的认识。

  五、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本次活动以幼儿喜欢的帮助小树叶找妈妈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

  2.问题设置法:

  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激发兴趣的提问:这些树叶是从那里来得?激**感的提问:小树叶离开了妈妈会怎样呢?我们可以帮它做些什么?使幼儿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进取。

  3.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用小树叶拼贴出美丽的图画。

  六、活动总结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树叶时享受探索的快乐、在帮树叶找妈妈时,享受助人为乐得乐趣。

  七、说学法

  幼儿在学的'过程中,主要用了两种学法。一是观察法,通过幼儿自己寻找想象,发现不同的叶子形状不同,例如银杏的叶子像扇子,枫树的叶子像手掌;二是自由探索法:幼儿通过探索感知树叶的颜色、软硬、以及树叶的脉络和光滑程度,来帮助叶子找到妈妈。

  八、说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拾落叶)

  播放音乐,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片从树上飘落的叶子,配合音乐模拟叶子飘荡。

  兴趣是幼儿学*的动机,活动一开始幼儿小树叶随音乐做动作,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小朋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树叶。

  (二)幼儿观察树叶(发现树叶的特征)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做朋友并说一说它像什么。(幼儿自己寻找、想象)

  〔在这一环节中是启发幼儿合理想象。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象,我们能看到他们大智若愚的稚嫩童趣,一片树叶可以引发他们不同的想象。例如:“这片树叶(杨树叶)像什么?”“爱心”“它还像什么?”教师可以再次启发幼儿的想象,让他们深入思考,出现各种奇思妙想。〕

  (三)自由探索

  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请小朋友找一片你喜欢的树叶和自己做好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你的好朋友它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觉?我们可以帮小树叶做些什么?它的妈妈是谁?

  (四)体会成功的喜悦。

  帮助小树叶找到妈妈,并于它们一同跳舞。

  (五)知识拓展(知道树的种类、作用)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幼儿了解其他树的种类。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并讨论树木有什么作用,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树木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做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九、说活动延伸

  制作叶子画这一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创造制作,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充满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样具有想象、创造性的成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可以使幼儿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尝试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创造向前推进一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13

  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都是因为有空气的的存在,,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说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说活动重点:

  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学*的热情。因此,我把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做为重点,精心的呵护和培植。

  说活动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老师的示范操作实验,从中找到空气,我班幼儿年受其原有知识经验和思维水*的影响,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说教具和学具:皮球、透明玻璃杯、粉笔、透明盛水容器、蜡烛、打火机、碎纸屑、卡纸

  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等,使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2、学法:幼儿在与老师互动中通过猜谜,实验操作、观察获得认知能力的。

  说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猜猜它是谁?

  谜语:

  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空气)

  出示皮球,让幼儿说出皮球为什么会鼓起来?谁住在皮球里?(空气)

  (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1、寻找空气: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出示皮球,让幼儿说出谁住在皮球里?(空气)

  2、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

  (三)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

  请幼儿伸出一只手,嘴对着手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或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巴,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粉笔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粉笔头放入盛水容器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说出来。

  (四)做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五)倒不出来的水。 1、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纸。给玻璃杯倒满水,盖上卡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你能使杯子里的水不倒出来吗?成功的和失败的一名代表来演示。通过对比,幼儿知道只有使杯内无气泡(杯内无空气),才能将杯子倒过来。幼儿再次进行试验,直到获得成功。 2.是谁在帮忙。为什么杯子里没有空气,水才不会倒出来?究竟是谁在帮忙?谁那么有力量?引导幼儿交流:杯子里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不让水从杯子里流出来。

  3、将蜡烛点燃请一幼儿用玻璃杯罩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幼儿作答,把碎纸屑放在桌子上,幼儿分组:用手在周围煽动,观察纸屑的变化。让幼儿感受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只是我们看不见它。 反思:本活动让幼儿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产生兴趣,在实验中让幼儿反复玩,使幼儿在操作;探索的基础上获得经验,玻璃杯中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把水压入杯中卡纸就被吸住,水不会倒出来。同时我在这课添加了用杯子去盖点燃的蜡烛,一下蜡烛就灭了。空气可以支持燃烧。这样吸引幼儿的注意,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建立一个探索、尝试与交流的*台。,幼儿容易理解。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幼儿通过猜谜语——寻找空气——试验操作的教学环节,让抽象的自然想象变得具体化了,课堂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通过科学探索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简单的科学实验使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也是这次活动的亮点,让幼儿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空气无处不在,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就有空气。也培养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14

  一、设计意图

  在一次过渡环节中,我偶尔发现了孩子们正在进行自发的活动--立笔比赛,还引起了小围观。大班孩子就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具有挑战的内容、乐于探索和体验成功后给他们带来的满足感。于是就设计了本次活动。达到即符合幼儿的特点又满足幼儿的能力需要。

  二、说教材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物体站立或需要借助外力站立站稳的现象无处不在,比如:马路边刚栽的小树苗需要在旁边绑很多木棍支持站稳。而《纲要》中明确提出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并且《指南》科学目标中提出4—5岁幼儿能够感知和发现简单的物理现象,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三、说活动目标

  ⒈在大胆操作中探索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⒉在探索中不怕困难,积极动手动脑,敢于尝试敢于表达。

  ⒊鼓励同伴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难题。

  四、说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操作探索出物体能站住的方法。

  活动难点:初步尝试合作,巧妙运用多种材料,探究让物品站起来的多种方法。

  五、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注重幼儿的体验,激发和挖掘幼儿的兴趣和欲望。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经验迁移法、提问启发法、直观教学法、互动游戏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使幼儿在游戏体验中感受了在探索中不怕困难的精神。

  六、活动总结

  主要交流:

  ⒈冠军分享致胜方法,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⒉材料巧妙使用的方法。

  ⒊同材料的不同应用。

  目的:帮助幼儿梳理提炼经验。

  最后让孩子们知道没有难题是克服不了的,只要肯多动脑、不放弃,就一定可以成功。

  七、说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根据此要求,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提问法、直观演示法、赏识激励法等,而启发式提问法能够使幼儿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和倾听,启发幼儿的思维,使活动进行的更加生动有趣。

  八、说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观察材料,介绍任务

  首先,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同时,观察材料、了解材料。

  其次,介绍任务:每组小朋友在自己的桌子上试一试、玩一玩,哪些东西能站得稳稳的就放在前面的展示桌上来。

  第二环节:让能站住的东西站起来,了解站立因素。

  幼儿操作中,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尝试,大胆探索。

  最后,与幼儿一起总结物品能站起来的原因。重点提问:谁来介绍一下你送上了谁,它为什么能站稳了?引导幼儿发现物品站起来的不同因素:底面大、底面比较*、“脚”多。这个环节是在教师在与孩子的互动之中,帮助他们提升经验的重要时机。

  第三环节:自主寻找材料,让“不能站起来的物体站起来。”

  首先,观察盒中物品讨论:盒子里都剩下什么了?怎样使这些不能站立的物品站起来?(鼓励幼儿大胆设想方法)其次,幼儿操作。在班中自主寻找材料帮助剩下的物品站起来。

  重点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寻找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帮助物品站起来。

  目的:巩固理解让物品站起来的因素。

  第四环节:用限定材料,快速让“不能站起来的物体站起来。”

  目的:限定时间、限定材料,促使幼儿合作,巧妙运用辅材。

  预设幼儿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情况一:

  “为什么同种材料帮助物体站立,我的不成功?”

  指导策略:

  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调整。

  ⒉引导幼儿对同方法进行对比。

  情况二:

  “为什么我的辅材不能帮助所有东西站立?”

  指导策略:

  ⒈引导幼儿充分分析材料,发现主材的特点,通过调整辅材,帮助物体站立。

  ⒉小组间相互学*。

  最后,我们进行经验分享。

  主要交流:

  ⒈冠军分享致胜方法,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⒉材料巧妙使用的方法。

  ⒊同材料的不同应用。

  目的:帮助幼儿梳理提炼经验。

  最后让孩子们知道没有难题是克服不了的,只要肯多动脑、不放弃,就一定可以成功。

  九、说活动延伸

  ⒈在科学区继续探索此实验,并记录新材料、新方法的使用。

  ⒉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⒊将方法运用到生活中。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15

  导读:在幼儿进行实验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认真的去寻找反作用力,只有极个别孩子只对某一样东西感兴趣,所以就不太主动的去进行其他的探索实验,根据这个情况,我对这样的孩子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在不同的物体中找到反作用力。

  我上的这节课是科学活动《火箭升空》这是整合课程《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中的一个活动。

  下面我先说一下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1、拓展幼儿的想像力及对科学的探索能力。

  2、尝试了解火箭升空的动力。

  3、初步了解反作用力。

  首先,我说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活动中,我们班的孩子对于火箭都非常好奇,感兴趣,*时提到火箭孩子们也都很兴奋,他们虽然知道火箭,喜欢火箭,但是火箭对于他们来说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他们还不是很了解。

  这也正是《纲要》中所提出的:从生活或媒体以及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所以我就抓住了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来设计了《火箭升空》这节课。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初步了解反作用力,难点定位于寻找反作用力。

  在活动的开始,我就利用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太空课件,来让幼儿展开想像,最后让幼儿看火箭升空[www。fww114。com网],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探索发现,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利用,使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这些内容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都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为了孩子更进一步的了解反作用,我又做了“小小”游泳和滑旱冰的课件,因为孩子的认知都比较直观,所以我在课件上,又设计了向上向下的箭头,这样孩子们就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力的方向了。

  在前面的几个环节里,我们只是听和看,对于反作用力只是一个思维上的理解,幼儿并没有亲自去实验,去感觉反作用力的存在,对于孩子们来说:科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在亲身

  活动,亲身体验,在获得大量的,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得以真正的理解的,如果不让幼儿亲自去探索,去体验,孩子是不会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的,所以我根据这一规律,也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安排了让孩子去自由探索,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孩子们都提供了汽球、弹力球、弹簧、皮球、滑板车、装水的大雪碧瓶、弓箭等等,让孩子们在这些不同的物体中寻找反作用力。

  在幼儿进行实验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认真的去寻找反作用力,只有极个别孩子只对某一样东西感兴趣,所以就不太主动的去进行其他的探索实验,根据这个情况,我对这样的孩子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在不同的物体中找到反作用力。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零碎的,所以在自由探索后,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述的方式,对幼儿获得不同东西中存在的反作用力进行讲评,让幼儿的大脑里有了一个反作用力的概念。

  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孩子们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孩子们了解了反作用力,他们自然就会想到火箭升空的原理,所以,在活动的最后,我给他们准备了皮筋,火箭图标,弓箭等等,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反作用力把自己的小火箭送上天空。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8)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菁选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运用实物,图形,图片进行操作.比较,发现排列规律并

  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观,比较的能力和初步的判断能力.

  二活动准备 .

  1教具:<1>挂在活动室的窗帘

  <3>印有智力题的图片四张

  <2>幼儿操作用的材料(雪花积木,小珠子,小扣子等)若干.

  <2.>让幼儿前三排青蛙和小蝌蚪排队的方法把第四排排出来.

  教师小结:每一排小青蛙的数量不变,小蝌蚪的`数量在增加,每一次增加一个,小蝌蚪的数量越来越多.

  <3>出示小花蝴蝶的教具让幼儿继续练*递增排序规律.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递增排序规律.

  1幼儿操作:提醒幼儿任选两种材料按递增规律排序.

  2幼儿说一说: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排的.

  音乐轻松活动自由结束.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在操作活动中有规律地设计图案,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彩色珠子、彩皮、腰带、彩带等。

  3、玩具小熊一个,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规律

  1、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出示玩具小熊,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小熊)

  师:小熊他今天可开心了,因为他搬新家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家的新房子吧!(观看课件画面)小熊的新家漂亮吗?(漂亮)

  师:今天小熊还请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做客呢,看看他们是谁呀?(小兔,小猫,小狗)

  师:三位好朋友接到小熊的邀请可高兴了,他们要出发啦!

  师:(观看课件画面)哦,这三位好朋友每人都走了一条小路,哇小路上还有好看的小石头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走的小路上的小石头是怎样的。

  师:先来看小兔,他走的小路上的石头是怎样的呢?(一块红色一块绿色一块红色一块绿色……)

  师:小兔走的小路是一格一排列的石头小路。小猫走的小路呢?(一块绿色两块蓝色一块绿色两块蓝色……)

  师:小猫走的路是一格二排列的石头小路。小狗呢?(一块红色一块蓝色一块黑色一块红色一块蓝色一块黑色……)

  师:小狗走的小路是一、一、一排列的石头小路。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三条小路看上去漂亮吗?(漂亮)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小石头的排列有规律)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按规律排列

  (1)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师:到了小熊家,小熊请三位好朋友吃点心啦!咦?怎么是个空盘子呀?原来这是个神奇的盘子哦,盘子上有一些花纹,只要将盘子上的花纹按一定的规律说下去,好吃的点心就会出现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想)师:看看小兔拿到的盘子是什么花纹?(一块红色一块黄色一块红色一块黄色)接下来应该怎么排呢?(与老师一起讲述)(一块红色一块黄色一块红色一块黄色……)看看对不对?哇,是什么好吃的点心呀?(萝卜)师:小猫的盘子呢?(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接下来应该怎样呢?(请幼儿讲述)(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是什么点心呀?(小鱼)幼儿与老师一起吃美味的"小鱼"。

  师:我们也来帮帮小狗吧!谁愿意来说一说?(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接下来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骨头出现)

  (2)拓展幼儿思维师:小朋友,除了这些排列,你们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排列?(两个高人两个矮人……三个大碗两个小碗……)

  二、应用创作师:吃完了点心,小熊要请大家唱歌跳舞啦,你们看,小熊打扮的漂亮吗?(漂亮)那让我们也把自己打扮一下和小熊一起跳舞吧!

  1.简单介绍各小组的活动内容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材料:花环和大小彩色花;彩色珠子和线;腰带和彩色丝带。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动吧!

  2.幼儿自选小组活动(1)装饰花环(2)串项链(3)装饰彩带裙

  三、评价活动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呢?

  互相观赏,评价个别作品,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四、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把自己打扮起来吧!(一起把自己的作品戴在身上欢乐起舞)

  师:时间不早啦,我们该和小熊说再见了,小熊再见!(挥手离开小熊家)

  五、课后反思:

  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目标,让孩子主动发现ABAB和ABBABB的排序规律,于是我依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以“小动物召开运动会”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运动会布置的会场和动物排队进场的规律,让孩子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发现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利用课件与情境的设置和层层递进的环节有关系,而且孩子们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但在让孩子操作这个环节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孩子操作”的环节,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要根据项链上的规律继续往下穿。

  2、老师提供的材料过于单一,都是穿的,可以是贴的等。

  我想这节课的教案是比较完整的,在材料上在加以调整,活动效果一定会更好。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知10以内物体数量并比较多少。

  2.能正确运用数字记录每次所夹种子的数量。

  3.能大胆地讲述自己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1.趣味练*:找一找有多少

  2.自制记录单,水笔;提供3种种子(蚕豆、花生、玉米),每组摆放1种种子;人手一双筷子、1个小碗。

  趣味练*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我们要玩什么游戏吗?

  (让幼儿观看筷子和花生米等。)

  2.教师:对,我们要玩“看谁夹得多”的游戏。

  用筷子夹哪些东西呢?这些东西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种子。

  二、感知10以内数量

  幼儿第一次游戏。

  1.提出游戏要求。

  教师:今天我们不仅要看谁夹得多,还要看谁能准确地把自己夹了多少种子也记录下来。

  2.教师出示记录单,并介绍游戏规则。

  教师:你夹的是什么,就在记录单上找到相应的'标记,然后在其下面的空格里用数字记录你一共夹了几颗。

  听到开始口令时才能夹,听到停止口令时就要放下筷子。

  3.幼儿游戏。

  4.幼儿交流。

  教师:谁来介绍你夹了几颗什么?

  你夹的种子和记录的数字是一样多吗?谁比他夹的种子的数量多?

  5.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不仅数对了,而且也记对了。

  三、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

  幼儿第二次游戏。

  1.提出第二次游戏前的要求。

  2.幼儿游戏。

  3.幼儿交流。

  四、怎样夹得多

  幼儿第三次游戏。

  教师:每人想一想,怎样夹才能让自己夹得更多?

  这次夹完后不但要记录你夹了几颗种子,还要比一比在自己的三次记录中,哪一次夹得最多,

  请你在下面的格子中对最多的一次做上标记。

  五、趣味练*

  找一找有多少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并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学*用“=”、“≠”符号表示两个集合间的数量关系。

  2、在教师引导下初步建立等量观念。

  3、培养幼儿讲述操作结果的'*惯。

  活动准备:

  教具点卡(见图一、二),符号“=”、“≠”各1个。

  学具第一、二组:点图(见图三),等号、不等号印章各6个,印泥4盒,操作卡片24;第三组:看图计数卡(见12课题图二),数字印章,印泥2盒,操作卡片23;第四组:印比10少的点子纸卡人手1份,点子印章6个,印泥2盒;第五组:数卡(见图四),回形针若干个;第六组:6根粗细不同的毛线棒(去尖头,6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感知数量。

  出示图一,“卡片上有什么?”它们一样多吗?你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多呢?“(都是10个点子)

  (2)认识等号。

  “怎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红点和绿点一样多呢?”出示等号,引导幼儿观察。

  “这个符号是什么样的?”(二条线一样长,二条线间距离一样宽)“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等号)“表示什么意思?”(等号就表示一样多、相等的意思。)“现在我把等号放在红点和绿点的中间,表示什么意思呢?”(10个红点和10个绿点一样多)“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念:10个红点等于10个绿点)

  (3)认识“≠”。

  去掉1个绿点,“现在还能用等号吗?为什么不能?”(不一样多,9点不等于10点)“不一样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出示“≠”,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不等号它和等号有什么不一样?”(多了一条斜线)“不等号放在这儿表示什么意思?”(10个红点和9个绿点不一样多)“怎么读”(10不等于9)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填符号。

  “先看清前后各几个点子,再想想中间应该填上什么符号。”

  第三组,看图接标记记录。

  “小朋友在数图形时一定要仔细看,不能漏掉一个。”

  第四组,印比10个少的点子。

  第五组,看数字穿回形针。

  “数字是几就在下面的洞里穿几个回形针。”

  第六组,给小棍排队。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的棍子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排队?”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活动小组,提醒幼儿做好后读一读结果。

  3、活动评价。

  请一名幼儿展示第一活动小组的活动材料,说说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印这一符号。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

  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

  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

  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6

  学*经验:

  熟练地掌握7以内数字的顺序,理解相邻的两个数,前面的一个数比后面的一个数小1,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数多1。

  准备:

  1.每个幼儿一张画有圆点和数字的卡片,卡片上每行的左边是1―7中间的一个数字,右边是7个圆圈,数字1―7从上往下按序排列。

  2.数字1―7的卡片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与指导:

  1.给幼儿发卡片,让幼儿按每行左边的数字将右边的小圆圈涂上颜色,涂完后,与幼儿一起小结:按顺序排列的数,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大1,比它后面的数小1。

  2.让幼儿把数卡摆在桌子上,找到最小的数,把它放在最前面,然后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数卡。

  仔细观察数卡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应该怎样改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小狗骨头吃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数字宝宝》

  活动目标:

  1、在认识数字0——9的前提下,将他们排序。

  2、在比较观察中,了解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3、数字变化后,幼儿对其形状感兴趣,幷乐意产生想象。

  活动准备:

  PPT课件、日历、奶瓶、温度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10个格子,幼儿数出。

  2、幼儿根据提示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宝宝。

  二:1、给数字宝宝排序(提示顺序,倒序,单数,双数)

  0123456789

  9876543210

  13579

  2468

  2、分享老师展示的各种排列方式

  (1)认识基数13579

  (2)顺时针,圆形,三角形

  (3)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理解这些数字 宝宝所表示的意义,教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

  (1)日历

  (2)奶瓶

  (3)温度计

  (4)目录

  四:数字宝宝的组合图形

  幼儿逐一观察每个有数字宝宝组成的图形,说一说画的是哪些图形?是有哪些数字宝宝组成的?

  五:活动延伸: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宝宝,动手画一画。

  课程观看感:

  上海吴佳瑛老师上的《数字宝宝》,给我的感觉和别人不一样,她上课时的表情*淡而不严厉,语气温和而不做作,时而带点淡淡的微笑和幽默,让孩子们的心和她越来越靠*。

  在《数字宝宝》这节课中,老师运用课件上不完整的数字形象使神奇的数字猜测引起了幼儿浓浓的`学*兴趣,从身边的环境开始观察,让幼儿找出跟数字有关的东西,孩子的学*能力非常强,如常见的药瓶、目录、日历、温度计等,通过让数字排队和玩数字游戏让幼儿对变化后的形状产生了兴趣,从而让孩子在活动中丰富了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而这位吴老师也是很有智慧,因为这位男孩发言积极,老师就跟他说;“男孩,你是博士,你把容易的问题留给别人回答吧!”这又反映出吴教师的机智和照顾个别的能力。总之这位吴佳瑛老师她能根据孩子的变化作出理想的语言引导和暗示是最值得我学*的地方。

  当然在这次的教学观摩中,不仅仅是几位老师的课和讲座让我受益匪浅,而是整个幼教师资队伍让我值得学*,在她们的教学中,让我学到了自己在书上所学不到的,通过这样的现场教学观摩,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得到了更多启发,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我将在工作中好好消化,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我的实际工作中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复*巩固5以内的基数和序数

  2、初步感知基数和序数的不同

  3、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探索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从而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动物手偶小猪、音乐CD

  2、图片故事“小猪的旅馆”(楼房)、小兔、小鸡、小猫、蘑菇等图。

  3、大、小不同的1—5的数字卡片两组

  4、自制图书每个幼儿一本(图书共6页,第1页封面,每页苹果数量不同,大数字表示水果数量,小数字表示页码)

  5、幼儿熟练掌握5以内的基数和序数〔前4条是活动材料的准备,后一条是幼儿经验的准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早上好!

  幼:老师早上好!

  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幼:春天,花开了、草绿了、树木发芽了,河水哗哗地流……师:非常棒,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大森林里去找春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地边听音乐,边听老师说。(播放音乐CD《森林的早晨》)附情景清晨,老师带着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的早晨,真美!”风儿轻轻地抚摸着地上的嫩草和枝头的嫩芽,我们走呀走呀,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哇!原来有一条小河从这里流过,青蛙在河边欢快地唱歌,鱼儿在水里咕噜噜、咕噜噜地吐着水泡泡,紧接着我们看见了凶猛的大狮子和大老虎伸着懒腰,哇!那是什么呀!哦,原来是红色房顶的.楼房,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看美丽的楼房吧!(出示楼房图卡)〔听音乐创设情景是教学活动开始前的预备活动,是让幼儿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慢慢进入情景,是为了让幼儿静下心来,集中精神,提高专注力,为接下来的学*作好准备〕

  (二)复*5以内的序数

  1、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a、教师接着讲故事:“这是谁家的楼房呀!这么高、这么美!让我敲敲门”(教师做神秘敲门的动作),“谁呀!”(出示手偶,并变声学*小猪),哇!原来是小猪开的旅馆,“旅馆开业了,欢迎来住店!”小猪亲切地说,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到了都来住店,小兔来住店,小猪说喜欢哪个房间就住哪间吧。小猫也来住店,小猪说喜欢哪个房间就住哪间吧,小兔和小猫都喜欢圆形的房间,它们俩吵了起来……b、提问:小兔和小猫为什么吵架呢?

  c、讨论:怎样帮助小猪为动物们合理安排房间?

  2、复*5以内的序数指导语:“第一个来的小动物住第1层的圆形房间”。(并依次贴上小数字卡??)小结:重新安排了房间,小动物们都很满意,小猪总结了经验,旅馆的房间一定要有顺序地排号。

  3、复*5以内的基数指导语:到了用早餐的时候了,小猪为小动物们准备了蘑菇餐,请帮助小猪为小动物们送早餐。注意:小动物住在几楼,就送几份蘑菇餐。

  如:小兔住在一楼,送一份蘑菇餐。(并依次贴上相应的大数字卡)

  (三)感知基数和序数的不同

  1、〔通过观察黑板上刚出示的一系列图片,让幼儿理解基数与序数的不同〕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一共出现了几组数字?

  大数字代表什么?小数字代表什么?(小数字表示住在第几层?大数字表示送了几份蘑菇餐?)小结:按楼层编号,给小动物们送了对应的早餐,小动物们都很满意,小猪也高兴得准备带大家去坐过山车。

  2、巩固练*。

  a、教师依次出示过山车图片,并按从左到右手顺序粘贴好,引导幼儿观察看小动物一家,分别坐在第几节车厢,家里有几口人?如:小兔一家坐在第3节车厢,有4口人,小组间互相说一说。并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用小数字卡标出车厢节数,用大数字卡标出有几口人。

  b、提问:小数字代表什么?大数字代表什么?(小数字代表是第几号车厢:大数字代表小动物家有几口人?)

  3、发放自制图书,继续巩固练*〔通过翻看书的过程,让幼儿理解基数与序数的不同〕幼儿翻看图书。引导幼儿说出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每一页都有不同的数字,大数字代表有几个苹果,小数字代表第几页。

  (四)延伸活动:

  制作图书,进一步理解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请幼儿在区域活动或回家后通过自己尝试自制图书,要求每页画上数量不的梨,并编写页码,感知基数和序数。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能了解0所代表的概念。

  2、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数字"0",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作力。

  3、感知数字"0"在生活中用处。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五只小猴荡秋千》手指谣。

  2、五只小猴荡秋千图片。鳄鱼一只(手偶),0~5数字卡片及对应数量的小猴图片。

  电视遥控器(频道),温度计(温度),计算器和手机(数字),尺子,微波炉和洗衣机(时间)旋钮上数字"0"图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初步理解数字"0"的含义。

  (1.)教师出示小猴荡秋千图片,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和幼儿一同玩《五只小猴荡秋千》手指游戏:

  五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四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三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两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一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啊~啊;没有小猴荡秋千~随着游戏结束,教师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是否发现小猴子越来越少了?

  (强调最后一句:没有小猴荡秋千)--为什么会越来越少呢?

  (被鳄鱼吃掉了)

  (2.)重复手指谣,根据手指谣内容依次出示小猴图片及相应数卡5只→4只→3只→2只→1只→没有

  (3.)提问:"没有"怎么表示呢?

  (引出"0"的概念,"0"就是没有)

  2、认识数字"0"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作力。

  (1.)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说一说"0"像什么?

  (2.)引导孩子上台画一画。

  3、认识数字"0"其他含义,感知数字"0"在生活中的用处。

  (1.)发散幼儿思维,启发幼儿说说"0"的其他含义。

  --没有一只小猴子了,我们可以用"0"表示,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呢?它用来表示什么?

  教师根据图片进行小结:

  微波炉和洗衣机旋钮上的"0"表示时间;温度计的刻度上的"0"表示温度的度数;遥控器按键上的"0"表示频道;尺子刻度上的"0"表示起点;计算器和手机,电话以及电话号码里的"0"表示数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0

  活动内容:

  比较9以内数的多、少、一样多

  活动目的:

  通过各种感官感知9以内的数,不受物体大小、排列方式、颜色的影响,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活动准备:

  小铃一副、数字卡片一套、幼儿按小组人数每人一套学具:有数量分别为5-9的物品,数字卡片若干张,分组操作活动的作业、印泥、印章、笔。纸偶“小熊”、三组“泡泡”。

  活动过程:

  一、操作活动“比一比”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每四人一组,请小朋友取出桌上的一个小碗,数一数小碗里的物体有几个,并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找好后,比一比你的这两个物品哪样多,多几个?哪样少,少几个?还是一样多?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幼儿回答、提问后发幼儿说出多少、一样多。

  二、不受物体大小、排列方式、颜色的影响,感知9以内的数。

  1、出示贴绒教具“小熊吹泡泡”引入活动

  小熊吹泡泡,吹了三组“泡泡”(泡泡的颜色、排列形式均不同,见下图),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每组“泡泡”的数量,比一比哪组多?哪组少?

  绿色红色蓝色

  2、幼儿回答后,教师请幼儿点数每组“泡泡”的数量,并贴上相应的数字。

  3、请幼儿说出7比8少1,8比7多1,8比9少1,9比8多1。

  三、通过感官感知9以内的数

  1、出示背景图,发幼儿观察图中物体的数量,并说出相应的数字,比较9以内数的多、少、一样多。

  2、教师敲小铃,幼儿拍手,拍手的次数要与铃声数相同,同时启发幼儿说出小朋友拍的数与教师敲小铃的数一样多。

  3、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请幼儿按比数卡片多1或少1的次数拍手,同时发幼儿说出小朋友拍的数比数字卡片的数多1或少1。

  四、分组操作

  1、教师讲解每组的作业要求:

  第一组幼儿在带数字的卡片上画上相应的数量的`物体,如:

  5

  6

  8

  第二组幼儿在数字的上方盖上比该数字少1的实物印。如:

  7

  8

  9

  第三组幼儿在数字的下方盖上比该数字多1的实物印。如:

  6

  7

  8

  第四组幼儿涂画方格,按方格纸条上的数字涂画相应的数量的方格。如:

  6

  2、组活动,各组活动后可与其他组轮换进行

  五、组织幼儿评价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物体量的差异,学*7以内数的正逆排序。

  2、培养幼儿能独立地取放、整理操作材料并能正确地使用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教具高矮不等的贴绒娃娃6个(见图一)I,教育挂图4。

  学具第一组:6套高矮不等的娃娃卡片6张,操作卡片20;第二组:大小不一的7个圆片、空折纸条人手1套,浆糊2盒;第三组:填空格纸(见图二),铅笔6支,操作卡片14;第四组:8或9的数字口袋,实物条等;第五组:依样接画纸(见图三),彩笔6支。

  活动过程:

  1、给娃娃排队。出示高矮不等的娃娃5个,“谁来了?”(娃娃)“有几个娃娃?”“这5个娃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有高有矮)“谁来给娃娃排队?”请一名幼儿来排队,排完后请他说说是怎么排的。

  2、小组活动

  第一组,给娃娃排队。

  “想想除了绒板上的这种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给娃娃排队?”

  第二组,给圆形片排队。

  “你们每人有几个圆片,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然后给它们排队,排好后再把圆片贴在纸条上,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第三组,填空格。

  第四组,给数字口袋送礼物。

  第五组,依样接画。

  “这三组我们以前都做过,今天做完以后,要说说怎样做的,再检查一下。”

  教师重点指导第二活动小组的活动,提醒幼儿先排序,再粘贴,并收集几张排列方法不同的作业。

  3、活动评价。

  展示参加第二活动小组活动幼儿的作业,请幼儿说说纸条上是什么图形,是怎么排的。表扬能整理材料的幼儿。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2

  有益的学*经验:继续学*10以内的序数,掌握序数词第x排第x号。

  准备:将行号写在椅背的角上,列号写在椅背的中间。

  活动与指导:

  1. 游戏:找座位。事先将全体幼儿编好次序,(第几行第几列)然后教师发出指令:请对号入座。幼儿应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要求能力强的幼儿说出自己从哪个方向数,第几行第几列。

  2. 指导幼儿练*。

  引导幼儿从小兔的住房层号分析,楼房是从哪个方向分层分号的,然后按照这个方向数一数,找出每一种动物的住房在第几层第几号。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0”》

  教学目标:

  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教学准备:

  6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5、4、3、2、1的实物玩具,第6只篮子内不放玩具。电视机、录像带(有关"0"的录像,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张泡沫板数字。磁带《找朋友》。

  教学过程:

  一、 引出数字“0”

  1、 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数字1-5)

  2、 第6只篮子内放有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感知"0"的形状。

  4、 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 讨论

  1、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录像,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 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 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 复*0-10的排序。

  2、 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 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游戏"找朋友"

  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我拿到10张数卡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我拿到10张数卡

  有益的学*经验: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准备:

  活动室一端距离墙壁约3米处放一棵“大树”,树上挂数卡若干,绕大树画一圆圈。

  活动与指导:

  1.根据场地和“树”的大小把幼儿分成1-2组,音乐响起,每组幼儿同时到树上摘数卡,音乐停止,幼儿停止摘数卡,马上回到圆圈外。

  2.幼儿把摘下的数卡拿到自己的座位上,把每张数卡读一遍,然后把相同的数卡放在一起,教师让几个幼儿说出自己有哪几种数卡,每种卡的张数,哪种卡最少,哪种卡最多。其余幼儿讲给同桌的小朋友听,老师注意检查。

  3.让幼儿将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放。注意个别幼儿可能对间隔几个数的卡摆放不正确,要及时指导。

  4.拿出自己最大的数卡,和同桌的小朋友比较,看谁摘到比较大的数卡。

  5.把数卡分别放回相应的筐子里。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3

  学*经验:

  学*8的形成,进一步了解7添上1是8,7比8少1,8比7多1。

  准备:

  贴绒卡片:小圆片7个,三角形8个。

  活动与指导:

  1.出示小圆片7个,贴成一行让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再出示三角形7个,一一对应地贴在小圆片下面,让幼儿目测后说出总数,启发幼儿比较两组图形的`多少,说出圆片和三角形片一样多,都是7个。

  2.出示1个三角形片,添在7个三角形后面,让幼儿点数,三角形有几个,说出7添上1是8。将8个三角形和7个圆形比较,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比圆形多1,圆形比三角形少1,8比7多1,7比8少1。

  3.教师敲铃鼓,第一次敲7下,第2次敲8下,问幼儿两次各敲了多少下,哪一次敲得多些?多几?哪一次少些?少几?

  4.让幼儿根据数字8,画出自己熟悉的8个物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学会8的形成,并认识数字“8”。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1——8数字卡片、图片一幅、录音机、歌曲磁带、多媒体课件

  2、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3、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数字娃娃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变个数字娃娃?你们想做个数学娃娃几?你们就戴上几的头饰。

  2、现在你们都变成数字娃娃了,你告诉我,你是数字几?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幼儿回答。

  3、孩子们,你们变的数字娃娃真可爱,我也想变成数字娃娃,老师想变成数字几呢?看完老师变的魔术就知道了。

  4、操作课件:

  飞出7只蜜蜂,后来又飞出一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依次播放花,苹果,汽车,飞机等让幼儿说。

  5、老师刚才变的蜜蜂是几?老师想变成数字几?(8)8像什么?

  6、8能表示8只蜜蜂、8只花篮、8还能表示8颗星星等,8能表示好多好多是8个的物品。

  7、闯关拜见黑猫警长,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

  (1)第一关,请小朋友们从盒子里找出有8个礼物的卡片送给黑猫警长比一比,谁找得礼物又对又多。(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

  (2)第二关,说出数字“8”像什么?请小朋友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8”,念一念。

  (3)第三关,考考你们的眼力,(出示图片)。请根据老师的问题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放在桌子上。

  8、游戏《捉老鼠》,巩固对8数量的正确判断。

  活动室里藏了许多老鼠,请大家去捉身上有8个圆点的或者有数字“8”的妖精,比一比,谁的本领大,捉的老鼠又对又多。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播放歌曲《黑猫警长》)

  结束:小朋友们真能干,捉了这么多老鼠,现在我们和黑猫警长一起到外面去玩一回吧。

  教学反思:

  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8,知道8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的积极性。

  小百科:8的笔划是1画,8是7与9之间的自然数。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5

  目标:

  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学*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

  过程:

  一、 为小兔做饼干

  ――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

  ――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

  ――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

  ――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

  ――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

  二、 谁做的饼干多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

  ――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做那么多。

  ――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有益的学*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菁选(扩展9)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几何图形实用5份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几何图形 1

  设计意图:

  兴趣是影响幼儿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激发小班幼儿学*数学兴趣的最好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大胆的尝试,积极创造,将已获得的知识发挥和利用。在小班数学教学中,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比较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所以在活动中必须强调游戏化。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采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学*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后,幼儿虽然对这些图形有所了解,但对这些图形的特征还有些模糊。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按图形进行分类,我又设计一节复*这三种图形的教学活动。活动以情境表演和游戏的形式来贯穿过程,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三种图形的认识,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1、巩固复*对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2、学*按图形分类。

  教学准备:

  1、小路一条,上面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大小不同的图形。

  2、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路牌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图形:

  1、师:“今天兔妈妈要带小兔子们到树林里采蘑菇,”带领幼儿向前走。走到正方形的路牌停下,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正方形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有四条一样长的边,四个一样大的角)

  2、依次对圆形、三角形并进行提问,引导幼儿说出圆形的特征,(圆圆的没有角)和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游戏——铺路

  1、 师:“刚走了几步一个小兔就摔了一跤,” “小兔为什么会摔跤呢?”(引导幼儿观察小路,原来小路上有许多坑。)“这些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说出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路上有各种形状的小坑,谁能想办法把路铺好,让小兔快点去采蘑菇呢?”(把坑填*)

  2、“我们来铺路吧,铺路时要把三角形放进三角形坑里,圆形放进圆形坑里,正方形放进正方形坑里。”(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同来铺路)

  3、“现在我们把前面的路铺*了,我们继续往前走,呀!又有一只小兔摔倒了,看看路上有什么?”先引导幼儿说出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石子。再要求幼儿把这些石子捡起来,(要求每个幼儿捡一个石子)

  4、请小朋友举起手中的石子说说自己捡的是什么形状的石子。

  5、请小朋友将不同形状的石子送到相应形状的盒子里,如:正方形石子就送正方形的盒子。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几何图形 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运用几何图形拼物粘贴的基本技能。

  2、学*表现物体主要特征,培养幼儿想象力。

  3、鼓励幼儿和同伴画得不一样,培养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每组六种大小各异的几何图形;

  2、课件、范例;

  3、记号笔、油画棒、胶水。

  【活动过程】

  一、直接出示范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

  T: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幅图,看看画的是什么?

  你知道是怎么画成的?

  你认识哪些图形宝宝?

  二、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形卡片

  T:这些图形宝宝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几何图形”。

  T:你能像老师一样用这些图形宝宝拼出一幅美丽的画吗?我请小朋友来试试。

  三、个别幼儿黑板上操作,教师带领幼儿边讲解边评价。

  提醒幼儿粘贴时要注意的地方。

  T:仔细看看这只小鸟有什么地方有问题?(缺了眼睛)

  告诉幼儿有的细小的地方我们可以用记号笔帮它添画上去。还有一些背景也可以。像这条鱼应该在哪里游?那我们可以帮它添上河水,天空中可以天上云朵等。

  四、欣赏课件

  T:老师还带来了几张拼图画,我们一起来看下。

  ①图上是什么?运用了哪几种图形?

  ②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用这些图形宝宝拼出一幅美丽的画?

  五、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注意画面合理布局,粘贴时胶水适量,保持画面整洁。

  (2)鼓励幼儿大胆拼摆,并可根据画面需要进行适当添画。

  六、展示作品,总结评价。

  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幅画,请作者介绍。

  表扬想象丰富,画面整洁的幼儿。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几何图形 3

  活动目标:

  1、复*巩固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和分类。

  2、让幼儿大胆想象,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拼搭创造。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形宝宝图片、背景图、固体胶、纸、环境布置

  活动重点:

  复*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活动难点:

  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拼搭创造

  活动流程:

  引出课题 游戏巩固 活动延伸

  (一)引出课题

  1、分别出示4种图形,提问:“你们知道它们是谁?”

  2、它们长得怎么样?

  (二)游戏巩固

  1、游戏:捉迷藏

  a、 师出示背景图,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b、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并说出有几个?

  2、游戏:小小邮递员

  a、 图形宝宝请幼儿为小动物送饼干,并说明要求。

  b、幼儿送饼干。

  c、 师作一定的评价。

  d、幼儿吃饼干(幼儿自由选择饼干)

  提问:你吃了什么形状的饼干?

  3、游戏:拼图

  a、 图形国王装修皇宫,想请幼儿拼画。

  b、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拼图。

  c、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活动延伸

  将剩下的图形投放到区角活动中。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认识过程中,注意较易转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科学、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是中班教学活动组织的难点。本活动设计尝试以趣味性、直观形象的游戏情境贯穿全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状态下,通过操作实践与周围的物质环境发生作用,动手动脑掌握数学知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几何图形 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塑料框。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捡石头!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大家可能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的石头。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2、幼儿操作——铺石头

  (1)谈话引入。

  大家捡到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提出几点要求:

  ①要把“坑”填满。

  ②不要用太多的胶水。

  ③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找伙伴帮忙。

  (3)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开动脑筋——拼石头

  (1)抛出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正好有坑没有铺好的,该怎么办?

  (2)幼儿再次操作

  (3)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拼在一起铺*地上的“坑”。

  (4)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四)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这种形状。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有趣的几何图形 5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数来描述图形。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官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固体胶。

  2.ppt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片

  3魔术箱、魔法棒。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图形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2.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

  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到了,图形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对几何图形有着浓厚的兴趣。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并掌握有关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幼儿探索发现、尝试创作的欲望,符合大班的年龄特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