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复*资料 (菁华5篇)

首页 / 文库 / | 中考复*,历史

历史中考复*资料1

  时期

  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历史第三册

  (**、现代史部分 第三、四册 1840年至1949年)

  1840年至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时期;

  1919年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时期

  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代史上第一个不*等的条约,**战争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第二次**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烧圆明园(1860年);割*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清*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年,清*设立新疆行省,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使*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6、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即戊戌*),囚禁了光绪帝,这次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10、1894年,孙中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口号,它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1905年在孙中山、黄兴的推动下,*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它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均地权;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同盟会的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

  1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为辛亥革命,领导者孙中山。

  1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成立,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春,又颁布《*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1912年4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迁到北京;1915年,在护国运动中,孙中山在日本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运动的旗帜,反对段祺瑞。

  13、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干线。魏源是**战争时期的思想家,他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译述的《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京师大学堂是**代兴办的最早国立大学,是今北京大学的前身,1905年,清*制订新学制,普遍兴办学校,宣布废除科举制。

  14、1915年,*、*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5、由于*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于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地点首先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3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五四运动要求惩办卖*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中方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6、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一大通过了在*建立无产阶级专制,实现*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大会选举*为中央局*。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17、1924年,***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改组后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三大制订了*的方针。

  18、1924年,***在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黄埔军校,*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图)

  19、为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把国民革命推向全国。1926年,开始北伐,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的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问答

  1、中英《南京条约》签定的时间及其附件的内容和对*社会的危害?

  时间:1842年;内容:

  主要内容是: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状态。

  2.五口通商。清朝*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元赔偿被焚**,1200万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元。

  4.割地。清朝*将香港割让给英国。

  5.另订关税则例。清朝*将以公*的原则颁布一部新的关税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南京条约》是*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损害了*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签订了一系列不*等条约。从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战争对*社会的影响?

  **战争使*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变为了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人民开始了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时期,**战争标志着**代史的开端。

  3、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启动了*社会的*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成效不大,没有使*富起来。

  4、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危害?

  时间:1895年。内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岸设立工厂。危害: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戊戌变法的时间、领导者、性质、意义?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行不通。

  6、《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危害?

  1901年签订;内容:*向各国赔白银4.5亿两,拆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危害:使清*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也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在*上空飘扬,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8、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人民的**斗争指明了新途径。

  9、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

  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姿态出现。并取得一定的胜利成果,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何时、何地成立?性质?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答:1921年在上海成立。性质:**是完全新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意义:**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历史中考复*资料2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一、《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6月

  (2)实质:一战战胜国召开的分赃会议。

  (3)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国,尤其是德国。

  (4)会议特点:大国强权,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

  2、操纵国:英、法、美(三巨头:法国*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3、内容

  (1)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归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承认奥地利、波兰独立。

  (2)经济方面:德国还向协约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赔款委员会)

  (3)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空军;陆军不超10万人

  (4)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瓜分(最能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瓜分世界领土和称霸世界)

  4、凡尔赛体系

  对德国的和约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的条约共同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建立国际联盟。

  二、《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9个参会国)

  背景:为调整英美日在东亚、太*洋地区的矛盾,由美国主导召开会议。

  2、《九国公约》

  (1)内容:

  尊重*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和维护各国在华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2)实质:

  使“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政策阻碍社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3、作用

  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1922年,俄、白俄、乌和南高加索联邦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2、社会主义工业化:

  (1)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措施: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

  (3)成果:落后农业国→强大工业国

  (4)作用:短期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模式固化,使苏联经济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1927到1928年苏联发生严重粮食危机

  2、目的:解决粮食问题,适应工业化需要。

  3、方法:消灭富农,支持建设集体农庄,组建拖拉机站。

  四、苏联模式(又称“*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影响(评价*模式):

  (1)积极作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为后来世界反*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巨大国际声誉。

  (2)消极作用:

  弊端也令苏联付出沉重代价。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第12课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一战期间,印度提供了人力、军费、物资。因饥荒大量死人。导致英印矛盾激发。

  2、领导人:甘地。时间:1920年

  3、内容:抵制在殖民*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4、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年)

  主要方式:采取不服从方式。

  内容:要求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

  5、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控制群众斗争方式,防止了暴力革命,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背景:一战后,土耳其素丹*接受《色佛尔条约》,损失大量领土,经济濒于崩溃

  2、战争概况(1921——1923年):领导人:凯末尔。

  结果: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废除《色》的一些不*等条款,保持了土耳其领土完整和国家*。

  3、共和国建立(1923年):1923年,凯末尔当选总统

  措施: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政教分离,国民议会有立法权;废除男女不*等,提高妇女地位;实施五年计划;扩大世俗教育,教授西方科技;拉丁字母代替*字母。

  4、影响: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一次胜利。巩固了国家独立,结束封建统治,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第13课罗斯福新政(1933年)

  一、从繁荣到危机(1929——1933年)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在资源配置效率上的不协调)

  直接原因:股票投机活动(黑色星期四)

  2、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

  1、目的和手段:国家干预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主要措施

  (1)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恢复银行信用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公*竞争,协调各部门的活动;规定最低工资、限制工时;《全国劳工关系法》

  (3)通过《农业调整法》,调整生产和销售,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4)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工程。

  (5)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应急的救济机构等。

  3、意义

  (1)积极: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美国人民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未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14课*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意大利**的对外扩张

  1、建立:1922年,*在意大利建立了**。

  2、政策: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经济危机引发中下层民众不满;群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

  2、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措施

  (1)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共

  (2)焚烧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

  (3)掀起反犹狂潮

  (4)发展军工业,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内阁制定夺取满蒙,再征服*,进而称霸世界的政策。日本受到经济危机重创。

  2、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行动:制定《国基准则》。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8)

  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东方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开始全民族抗战。

  2、全面爆发: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主要战场:欧洲西线、北非、苏德、太*洋战场

  4、战争进程

  (1)1940年攻陷法国

  (2)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虎!虎!虎!),标志着太*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规模。

  二、反*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联盟形成。

  2、转折点:1942年*格勒保卫战(苏德战场)。

  3、1943年***。

  4、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联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雅尔塔会议

  (1)目的: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问题。

  (2)时间:1945年2月,苏(*)、美(罗斯福)、英(丘吉尔)。

  (3)内容:①彻底打败德国,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2、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3、战争结束: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8月美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8月15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4、二战的影响: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灾难(人口、财富、环境)。但击败了*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

  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青铜器。(记熟书中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中考考前历史复*资料整理4: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隋唐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熟记隋运河图)。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时期,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表作为《天王送子图》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历史中考复*资料3

  1、张骞通西域:

  (1)西域概念:西汉时,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西域。从广义上讲,西域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方。

  (2)目的:为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

  (3)意义:加强了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成了中西通道——丝绸之路的开通。张骞通西域: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为后来使今天的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西域都护:西汉汉宣帝时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管辖。

  丝绸之路:

  路线:*以丝绸为代表的手工艺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古代罗马)。

  影响:丝绸之路把*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唐朝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遣唐使:日本*派到*交流的使节团。来华目的在于向*学*,吸取唐朝文化,对日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

  玄奘:唐朝著名僧人,贞观初年他到天竺求法,后整理的《大唐西域记》是今天人们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鉴真:唐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历尽艰辛,到日本讲授佛经。同时还向介绍*医药、建筑、书法等知识。

  3、两宋时期

  海外贸易也蓬勃发展,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是闻名世界的大港,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中外经济往来频繁。

  4、马可波罗来华元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在位时来华,著有《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5、明朝:郑和下西洋

  ⑴目的: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⑵概况:1405年-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⑶评价: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里上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4)成功的原因和条件:

  ①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富强。②明朝以前*大力发展海外贸易;③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④郑和个人具备相当的地理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郑和精神

  吃苦耐劳,英勇无畏,坚持不懈,和*友好等。

  6、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倭寇骚扰*沿海

  2、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7、清朝前期:郑成功*郑成功*:

  1624年荷兰又入侵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军队从金门出发进军台湾,经过激烈战斗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的民族英雄。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8、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发动雅克萨之战,沙俄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的领土。

  9、*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左宗棠、林则徐、邓世昌等。

  10、为中外交往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张骞、鉴真、玄奘、马可波罗、郑和等。

  专题感悟:

  1、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历史的主流,分裂是暂时的。认识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只有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不能用侵略的说法。

  2、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民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民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树立尊重异族文明的意识,培养待人宽容和豁达的性格。

  3、历史证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则国家兴盛富强。海纳百川、吸收先进文明,则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则招致落后。

历史中考复*资料4

  一、文艺复兴

  1、背景:14世纪前后,意大利兴起了手工工场,开始产生新生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由于中世纪,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以至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辉煌黯然失色乃至湮没,封建教会对人的思想禁锢,使欧洲文化发展陷于停顿)的控制,要求(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中的'幸福。

  2、指导思想(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3、含义: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的文化运动。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4、实质: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的兴起

  5、时间与范围:14世纪首先兴起于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6、作用:**了人们两方面的思想,一是对人自身的认识,二是对自然界的认识。

  7、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早期代表,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他创作的《神曲》,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2)达.芬奇: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大师,文艺复兴早期代表。他的代表作品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他的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3)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文艺复兴晚期代表,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他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8、文艺复兴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9、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认识:

  是人类文化的创新运动而不是复古,14--16世纪,欧洲许多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充分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追求个性**和思想自由,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要求自由的愿望。它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展。

  10、文艺复兴首先发生意大利的原因:(1)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早期资产阶级)。(2)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带。(3)东罗马帝国灭亡后许多学者纷纷逃到意大利,带来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

  二、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1)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对黄金财富的狂热追求)。(2)马可.波罗行纪关于东方财富的夸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垄断了东西方陆上交流的通道。(4)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

  (5)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第4、5点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2、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3、航海家和航线:

  (1)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2)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非洲大陆西海岸,到达印度洋。

  (3)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到达印度。

  (4)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横渡大西洋、太*洋的环球航行。

  4、新航路开辟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5、对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的评价: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在客观上掠夺的财富成为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必须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进步性。

  6、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历史影响

  ①为欧洲国家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给亚洲、非洲、美洲带来深重灾难。②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欧洲以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③使欧洲航运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国、荷兰等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了。

  7、新航路开辟与*的郑和下西洋作比较

  ①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为了显示国力和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新航路的开辟是为了掠夺财富和开辟殖民地,发展资本主义。②规模不同:郑和下西洋总共七次,每次都有几百条大船,两三万人,规模很大;而新航路开辟时,各个航海家航海次数少,每次都是几到十几条小船,规模较小。③时间不同:郑和1405年就开始下西洋,比西方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④影响不同: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但对*的社会发展没有多大影响;开辟新航路则为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促进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

历史中考复*资料5

  1、珍妮机: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历史中考复*资料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历史中考复*资料 (菁华5篇)(扩展1)

——历史中考复*资料 40句菁华

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使*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4、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为辛亥革命,领导者孙中山。

5、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成立,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春,又颁布《*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1912年4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迁到北京;1915年,在护国运动中,孙中山在日本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运动的旗帜,反对段祺瑞。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7、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

8、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秦始皇像熟记)。

9、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10、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1、历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2、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的政治家。

13、南朝的四个*依次是宋、齐、梁、陈,都城均在建康。

14、北朝的五个*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5、南朝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缀术》

16、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的农学家贾思勰,他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最完整的农书。

17、巴黎和会

18、华盛顿会议(9个参会国)

19、背景:1927到1928年苏联发生严重粮食危机

20、背景:一战后,土耳其素丹*接受《色佛尔条约》,损失大量领土,经济濒于崩溃

21、共和国建立(1923年):1923年,凯末尔当选总统

22、目的和手段:国家干预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3、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4、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5、1943年***。

26、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27、唐朝最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28、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29、指导思想(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30、清朝前期:郑成功*郑成功*:

31、影响(评价*模式):

32、建立:1922年,*在意大利建立了**。

33、背景:内阁制定夺取满蒙,再征服*,进而称霸世界的政策。日本受到经济危机重创。

34、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5、转折点:1942年*格勒保卫战(苏德战场)。

36、回纥是*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37、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历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38、**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代史上第一个不*等的条约,**战争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9、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干线。魏源是**战争时期的思想家,他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译述的《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京师大学堂是**代兴办的最早国立大学,是今北京大学的前身,1905年,清*制订新学制,普遍兴办学校,宣布废除科举制。

40、**战争对*社会的影响?


历史中考复*资料 (菁华5篇)(扩展2)

——历史中考复*资料优选【5】份

  历史中考复*资料 1

  1、曹操以少胜多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决战,大败而归,史称赤壁之战,而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在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熟记三国鼎立形势图中魏、蜀、吴三国的位置和都城)

  3、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的政治家。

  5、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和大陆的联系。

  6、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领刘渊率兵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7、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8、南朝的四个**依次是宋、齐、梁、陈,都城均在建康。

  9、南朝时,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涌现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业城市,番禺(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中心,

  10、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吴国境内绝大多数山越人从山区迁到*原,和汉族人民一道开发江南。农业有所发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

  11、北朝的五个**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2、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均建都于洛阳。

  13、南朝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缀术》

  14、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的农学家贾思勰,他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最完整的农书。

  15、北魏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的郦道元,他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经注》。

  16、汉字书法从东汉起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艺术:曹魏时钟繇创立了楷书;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此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17、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人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8、石窟艺术是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中成就的是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

  历史中考复*资料 2

  1.向东交流:唐朝与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1)遣唐使(概念、作用)

  遣唐使是日本派往唐朝学*制度、文化、技术的使团。

  遣唐使的到来密切了中日人民间的友谊,为日本社会带去了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俗。对日本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互联网的搜索相关图片,展示中日文化的相同相似之处,包括钱币“开元通宝”与“和同开珎”的对比,唐装与和服的对比,唐朝饮茶*俗与日本茶道的比较,唐朝的三省六部和日本的二官八省的比对,中国罗汉和日本的罗汉,中国寺庙和日本寺庙的建筑样式的比较,中文与日文的比较等等。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文化、宗教、医学。

  下载“鉴真东渡视频”,让学生观看,引导学生思考鉴真为何成为中日两国共同纪念的伟大历史人物?

  鉴真作为唐朝高僧,一心要到日本宣导佛法,百折不挠,经过六次努力终于成行,成为中日两国共同怀念的伟大人物,鉴真在日本传播医学,创立律宗对日本政治、宗教、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向西交流:唐朝与天竺——玄奘西行。

  搜索下载《玄奘西游》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并请学生思考“取经”究竟是取什么经:原版佛教教义。

  搜索下载《西游记》片段,让学生观看并请学生思考对比《西游记》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小说与史实之间的关系。

  小组合作讨论:展示资源《玄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玄奘的装扮,了解玄奘西行的艰辛和我们要如何向玄奘学*。

  下载并展示“玄奘西行路线图”,结合玄奘取经的著作——《大唐西域记》,感受玄奘对唐朝与天竺的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

  小结:玄奘西行是唐朝对外学*交流的代表人物,玄奘为了追求佛教真义,为了自己的理想历尽辛苦西行取经,在此过程中密切了东西方文化、宗教的交流。

  历史中考复*资料 3

  1、珍妮机: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历史中考复*资料 4

  时期

  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三册

  (中国*、现代史部分 第三、四册 1840年至1949年)

  1840年至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时期;

  1919年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时期

  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代史上第一个不*等的条约,**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第二次**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烧圆明园(1860年);割**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清**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年,清**设立新疆行省,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6、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中国,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即戊戌**),囚禁了光绪帝,这次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10、1894年,孙中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口号,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1905年在孙中山、黄兴的推动下,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它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均地权;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

  1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为辛亥革命,领导者孙中山。

  1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成立,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春,又颁布《***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1912年4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迁到北京;1915年,在护国运动中,孙中山在日本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运动的旗帜,反对段祺瑞。

  13、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干线。魏源是**战争时期的思想家,他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译述的《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京师大学堂是中国*代兴办的最早国立大学,是今北京大学的前身,1905年,清**制订新学制,普遍兴办学校,宣布废除科举制。

  14、1915年,***、***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5、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于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地点首先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3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五四运动要求惩办卖**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中方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6、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一大通过了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制,实现***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大会选举***为中央局**。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17、1924年,中国**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改组后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三大制订了***的方针。

  18、1924年,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黄埔军校,***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图)

  19、为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把国民革命推向全国。1926年,开始北伐,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的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问答

  1、中英《南京条约》签定的时间及其附件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时间:1842年;内容:

  主要内容是: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状态。

  2.五口通商。清朝**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元赔偿被焚**,1200万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元。

  4.割地。清朝**将香港割让给英国。

  5.另订关税则例。清朝**将以公*的原则颁布一部新的关税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南京条约》是*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签订了一系列不*等条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变为了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了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时期,**战争标志着中国*代史的开端。

  3、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启动了中国社会的*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成效不大,没有使中国富起来。

  4、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危害?

  时间:1895年。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岸设立工厂。危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戊戌变法的时间、领导者、性质、意义?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6、《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危害?

  1901年签订;内容:中国向各国赔白银4.5亿两,拆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危害:使清**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也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在中国上空飘扬,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8、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了新途径。

  9、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

  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姿态出现。并取得一定的胜利成果,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何时、何地成立?性质?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答:1921年在上海成立。性质:***是完全新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意义:***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历史中考复*资料 5

  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

  商代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P24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史上称为西周。为了巩固奴隶主**,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西周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保卫周王。

  (3)作用:通过逐级分封……….文化发展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齐桓公最先称霸,因为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他的教育思想有:子曰:’学而时*之,不亦乐乎?’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要求学生按时复*学过的知识,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态度,要谦虚好学。注意“因材施教”。)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子。

  韩非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有用。他提出的建立君主****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治”等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又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

  春秋时期,兵家的创始人孙武写了一部军事着作《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历史中考复*资料 (菁华5篇)(扩展3)

——中考复*资料 (菁华6篇)

中考复*资料1

  读孟尝君传

  1.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1042年(庆历二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1067年(治*四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1069年(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改革家”。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

  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境界醒豁。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2.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了维护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竭力网罗人才,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而社会上的“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也企图依靠权贵获得锦衣玉食,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土”着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为“战国四公子”。

  3.文意:本文驳斥“孟尝君能得士”这一传统说法,首先摆出这一论点,接着写出这一论点的两个依据。一个是“士以故归之”,这是概括地说;一个是“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这是从具体事例说。

  然后笔锋一转,用“嗟呼”慨叹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雄”,不是真正得士。这一论点提出,主要是把“鸡鸣狗盗”排除在“士”之外,再从得一士可以“南面而制秦”(只是设想)否定“鸡鸣狗盗之力”。最后以推理方式更进一层说明了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原因。

  重点语句翻译:

  1.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译: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狠的秦国逃脱出来。

  2.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译:只不过是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

  3.岂足以言得士!

  译:哪里说得上是得到了贤士呢?

  4.擅齐之强

  译:拥有齐国的强大国力。

  5.南面而制秦

  译:南面称王制服秦国。

  6.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译:鸡鸣狗盗一类人在他门下。

  原文解答:

  1.对于孟尝君,世人有什么传统观念?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2.作者把孟尝君门下的“士人”称作什么?鸡鸣狗盗。

  3.作者心目中的“士”应是怎样的?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4.“士之所以不至”的原因是什么?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中考复*资料2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

  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复*资料:诗歌

  一般说来,诗歌语言常见的有以下一些特点:

  (1)清新。表现为语言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如此。

  (2)*淡。也称质朴。表现为使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而又*易*人,直接而明朗。如白居易的《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如画一般的山村之夜在作者的笔下如此宁静,如此祥和,而如此生动地展现出来。

  (3)含蓄。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如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托事于物,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便戛然而止,不再多说一字,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

  (4)简洁。指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十个字便将幽居的特点托出。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仅十个字即写出了环境的清冷,钩勒出空旷寥廓、幽寂冷漠的背景。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十个字突出垂钓老人孤独傲岸,抗风斗雪的傲然之气和不屈精神,把诗人虽在逆境之中,虽觉孤独寂寞,但决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展露无遗。这些作品均是简洁的典型。

  (5)绚丽。主要指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情思。如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本来是一次生活中常见的离别,经过诗人那特有的奇幻绚丽的语言,便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体,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话般的幻境。

  (6)作者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所导致的语言特点。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热情奔放,气势磅礴;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王维的诗清新空灵;李商隐的诗瑰丽含蓄。

  (7)诗歌所表现的流派所具有的语言特色。现实主义诗歌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并按照生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的描写生活,表现生活。真实地反映现实,针砭时弊。如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的作品。浪漫主义的诗歌则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感情热烈奔放,语言绚丽多彩,想象瑰丽神奇,多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李白、李商隐、李贺等人的作品。宋词中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为代表的婉约派,其作品比较婉曲,比较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守音律。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其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广阔,风格多样,旷达洒脱,慷慨激昂。

  (8)诗歌的修辞手法所具有的语言特色。

  以上鉴赏手段并不是关于诗歌语言特色的唯一描述,常见的分析方法还有:从语言的形式、表意和意象等层次进行分析的方法。但由于中学教材采用上述分类方法,并且此种方法较为全面,所以广为流传。

中考复*资料3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对于实验的考查主要包括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等。这一般出现在选择题或第一个实验题中,相对比较容易。此外,实验题还要求考生会取用药品给物质加热,连接和使用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过滤和蒸发,并且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对于这些基本操作,考生要注意经常出现的错误有哪些,考题中往往有一些或对或错的选项,让考生从中选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实验原理以及一些气体的置备,主要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置备。考生在复*中要掌握其最基本的内容,如药品、原理以及涉及的一些方程式。中考化学考前要弄清重点实验原理。

  提醒考生要注意考试说明中重点的几个实验,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水的组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体、稀释浓硫酸以及像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等一些化学物质的保存方法。在这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实验中,考生要弄清楚它的原理及装置。比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考生可以从它的原理、药品的选择、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以及对装置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复*。一般情况下,实验的第二大题主要考查实验的一些原理,这些原理就重点包含在以上的那几个实验中,考生要特别重视。

  这部分知识容易错的一点是有关实验室中的一氧化碳。考生用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如果题目中没让写化学式,就不要书写。因为石灰石和大理石是混合物,而写了化学式则表示纯净物。另外,考生在做题时要先易后难。一般试卷前22道选择题较容易,后面的3道要难一些;填空和实验也都是越靠前越容易,到后边便有一定难度。

中考复*资料4

  1.弄懂基本概念

  在学*一个语法项目时,一定要把它的基本概念搞清楚。理解它的基本用法,并牢记在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2.进行大量实践

  要学好英语语法,必须通过大量的练*和实践,而不能靠死背语法条文。因为语言是活动的、有生命的、无法固定的,这就决定了学语法的方法应该是活动的、应用的、循序渐进的、逐渐消化的。实践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要借助读物,借助有情景的语言材料来学语法。

  3.多作比较分辨

  学*英语语法应多用比较法。要在英语各个语法项目之间、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之间作比较;还要注意英语*惯和汉语*惯的差别,特别要重视英语中有而汉语中无的语言现象。

  4.善待惯用法

  英语中的*惯用法是大量存在的。遇到*惯用法,我们不能钻牛角尖,进行无谓的语法分析,而要遵从惯用法。

  5.用好语法书

  我们学*语法要善于归纳总结。学*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后,应该阅读一本专门的语法书,以便对某一语法项目有个系统的掌握。最好将语法书当作一本工具书,像一样经常查阅,方可学得细致而牢靠。

中考复*资料5

  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

  商代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P24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史上称为西周。为了巩固奴隶主*,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西周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保卫周王。

  (3)作用:通过逐级分封……….文化发展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齐桓公最先称霸,因为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他的教育思想有:子曰:’学而时*之,不亦乐乎?’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要求学生按时复*学过的知识,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态度,要谦虚好学。注意“因材施教”。)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子。

  韩非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有用。他提出的建立君主****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治”等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又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

  春秋时期,兵家的创始人孙武写了一部军事着作《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中考复*资料6

  一、文艺复兴

  1、背景:14世纪前后,意大利兴起了手工工场,开始产生新生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由于中世纪,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以至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辉煌黯然失色乃至湮没,封建教会对人的思想禁锢,使欧洲文化发展陷于停顿)的控制,要求(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中的幸福。

  2、指导思想(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3、含义: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的文化运动。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4、实质: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的兴起

  5、时间与范围:14世纪首先兴起于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6、作用:**了人们两方面的思想,一是对人自身的认识,二是对自然界的认识。

  7、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早期代表,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他创作的《神曲》,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2)达.芬奇: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大师,文艺复兴早期代表。他的代表作品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他的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3)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文艺复兴晚期代表,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他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8、文艺复兴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9、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认识:

  是人类文化的创新运动而不是复古,14--16世纪,欧洲许多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充分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追求个性**和思想自由,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要求自由的愿望。它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展。

  10、文艺复兴首先发生意大利的原因:(1)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早期资产阶级)。(2)意大利是古代罗马、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带。(3)东罗马帝国灭亡后许多学者纷纷逃到意大利,带来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

  二、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1)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对黄金财富的狂热追求)。(2)马可.波罗行纪关于东方财富的夸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垄断了东西方陆上交流的通道。(4)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

  (5)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第4、5点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2、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3、航海家和航线:

  (1)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2)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非洲大陆西海岸,到达印度洋。

  (3)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到达印度。

  (4)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横渡大西洋、太*洋的环球航行。

  4、新航路开辟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5、对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的评价: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在客观上掠夺的财富成为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必须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进步性。

  6、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历史影响

  ①为欧洲国家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给亚洲、非洲、美洲带来深重灾难。②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欧洲以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③使欧洲航运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国、荷兰等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了。

  7、新航路开辟与*的郑和下西洋作比较

  ①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为了显示国力和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新航路的开辟是为了掠夺财富和开辟殖民地,发展资本主义。②规模不同:郑和下西洋总共七次,每次都有几百条大船,两三万人,规模很大;而新航路开辟时,各个航海家航海次数少,每次都是几到十几条小船,规模较小。③时间不同:郑和1405年就开始下西洋,比西方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④影响不同: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但对*的社会发展没有多大影响;开辟新航路则为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促进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


历史中考复*资料 (菁华5篇)(扩展4)

——中考复*资料 40句菁华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2、白色沉淀(6种):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硫酸钡,氯化银。

3、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4、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基本粒子构成,但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5、碱溶液中一定含有OH-,其溶液一定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中一定含有OH-,但其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K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但它们都不是碱,是由CO32-与水反应导致的。

6、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2.经检验H2不纯需要再收集时.应先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再收集H2,检验其纯度。(防止试管内末熄灭的H2火焰点燃H2发生器里尚混有空气的H2而发生爆炸。)

7、金属制品在电镀或焊接前.应先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清除表面的锈,再进行电镀或焊接。(因为铁锈易溶解在稀盐酸或稀硫酸中.使金属制品表面变得洁净。)

8、稀释浓硫酸时,应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再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因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而发生危险。)

9、酸碱指示剂变状况

10、春望(杜甫)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2、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13、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KW)公式:P=W/t=UI

14、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白色沉淀:其余碱。

15、盐的溶解性

16、板书:二、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阅读材料,思考:我们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自己还知道哪些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事例?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17、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8、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20、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2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2、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23、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4、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25、**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的气味,不得尝任何**的味道。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

26、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27、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28、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29、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30、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3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

3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 H2 。

33、学会阅读世界年*均等温线图。

34、导体和绝缘体的主要区别是: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但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5、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6、新航路开辟与*的郑和下西洋作比较

37、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38、乘法交换律ab?ba

39、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40、直接开*方法


历史中考复*资料 (菁华5篇)(扩展5)

——中考复*资料 30句菁华

1、常见金属元素中.常温下大多为固体,唯有金属汞在常温下呈液态。

2、加热盛有药品的玻璃仪器后,应先将其冷却.再进行冼涤。(防止玻璃仪器忽然遇冷而炸裂。)

3、要提前做好合理的计划。学校的教学课程还没有结束,老师一般都会安排好教学时间将课程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生应该给自己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可按教学书籍、考试说明和综合模拟3大板块予以安排。

4、循环复*。知识的积累到位了,复*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温故而知新”,尝试在复*的过程中,记录自己新的所得,这样可以不断进步。

5、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6、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7、感受大自然之美,了解鉴赏自然美的方法,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和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8、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9、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10、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1、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12、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

13、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14、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15、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16、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17、氧化钙(CaO):生石灰

18、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9、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2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 。

21、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23、生石灰: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24、烧碱:Ca(OH)2+Na2CO3=== CaCO3↓+ 2Na OH

25、学会阅读世界年*均等温线图。

26、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和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即与电流方向相反)。

27、《桃花源记》,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人人*等、自由、自食其力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是一种文体。

28、《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文学家。这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写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表达了作者政治的失意厌倦和企图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这是一篇书信体山水小品。

29、*大会与*、法院、*的关系(*为什么向*大会作报告)?

30、分式的运算法则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