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认识实*报告 (菁华5篇)

首页 / 实*报告 / | 实*报告

地质认识实*报告1

  一、前言

  通过这六天的实*,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实*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实*丰富了我们的学*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的热情。所以,实*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也做了缜密的部署:

  时间:

  20xx年5月4日—20xx年5月9日

  2.地点:

  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

  3.路线:

  1).秦皇岛市石门寨镇

  2).秦皇岛市祖山东门

  3).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4.目的:

  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4).学*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二、实*地区概况

  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的主要区域。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2祖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稀有植物及濒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北部。京沈高速秦皇岛西出口沿秦青公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秦皇岛市区23公里。属原始森林峡谷型自然风景区。因燕山以东、渤海以北诸峰均以它的分支延绵而成,故名“祖山”。1996年开发至今,形成五大景区,100余处自然景点,是淮河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

  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总面积118*方公里,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区内千米以上高峰20多座,植被覆盖率96%以上。象形奇石、云海、日出、古洞、原始丛林、溪流、飞瀑、奇花、高山天然草原、树挂构成景区十大景观。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是侏罗纪至白垩纪末地壳运动而成。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击下,形成了多处绝壁幽谷和造型地貌。

  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她的分支盘拨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岩作脊梁,以瀑流注血脉,搽娇花饰容颜,披葱茏为秀发。景区内山势陡峻,溪水跌宕,可谓立峭岩作脊梁、注瀑布为血脉、披茂林作秀发,裁白云作霓裳,集雄奇妩媚于一体。峰奇水异,洞幽石美,林丰草茂,历史渊源,是观光旅游、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绝好场所。

  3.鸽子窝公园海滩概况

  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屹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鸽子窝公园是观赏海上日出的最佳之处,每逢夏日清晨,这里云集数万名游客观赏“红日浴海”的奇景。

  三、实*内容

  1.柳江盆地保护区石门寨西门180米处

  该处岩石以沉积岩居多,由地质构造形成。亦有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长期风化作用,裸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岩层 为中厚型,中间夹有薄的灰岩。灰岩呈竹叶状,较破碎,属碎屑结构,这些碎屑物质经胶结后形成灰岩。此处岩石约5亿年前形成,属下奥陶世纪,粘土矿物发黄,岩石经强烈的构造运动,由水*变为倾斜,产生背斜现象,并有正断层出现。用地质罗盘测该处岩石的产状,走向为北偏东10°,倾向为北偏东100°,倾角为30°。

  由此处向西约200米处岩石出露于地表,经验证为砂岩,其结构为碎屑结构,此处不整合现象明显,由砂岩和灰岩组成,属沉积接触,砂岩约2亿年前形成,灰岩约5亿年前形成,由于形成年代不同,说明为不整合。此现象说明秦皇岛地区至今至少经历了2次地壳运动,因为3亿年间隔形成的不整合面应在海*面下形成,至少经历2个循环,而该处岩石现在又出露在地表。在不整合面上有矿物,是地质学家发现地下矿物的依据。不整合面处强度差,不适合在此面上施工。

  2).砂锅店东北200米处

  该处为石灰窑产石场,观察此处岩石,岩溶现象明显,有溶沟、石芽、天生桥等。其原因是地壳运动抬升到潜水地表以下,潜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现象,因岩石中有裂缝,有空间且水有径流通道。岩溶现象是因为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经长期化学反应,使岩石具有可溶性。该处向西北走约100米处,发现大面积的岩石间侵入接触现象,石灰岩中夹有岩浆岩,说明此处经历过火山喷发。该处亦发现有岩墙,较长,宽约3-4米,其走向为南北方向320°,由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靠*地表的岩石经长期风化,产物为第四纪土,岩石中还发现有岩洞。此处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有大量石灰岩形成的岩层,呈单斜,基本走向为南偏北。在砂锅店东等地,发现石英斑岩,它是花岗斑岩的又一种变种,具隐基斑状结构,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蚀现象。此处也有闪长玢岩,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2. 秦皇岛市祖山东门

  祖山为早白垩纪形成,为响山岩基的一部分,此处沉积岩中有破碎带,火山爆发时岩浆从中冒出,冷凝成岩浆岩。祖山占地217*方公里,*面形段呈椭圆形,长轴长25公里,短轴长15公里,南北方向,岩石中以花岗岩居多,占65%左右,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红色的正长石,又称甲长石。石英其次,占20%-25%左右,透明发亮。此外,还有云母、斜长石。斜长石呈灰白色,由于长石含量不同,云母颜色也不尽相同,云母占整个岩石的5%-10%。较黑的岩石中,云母含量不超过5%。在此处观察,长石颗粒大小在1厘米左右,晶体颗粒,为结晶结构。山体构造为原生结理构造,山体中有裂缝,都为竖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称之为晶洞构造,而形状不规则的孔隙是水晶的成长地。此处地貌陡峭,险峻,构造为原生结理,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岩石部分竖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此处岩石倾角较大,岩体破碎。山体中有河流,称为石河,发源于祖山响山山脉,山上有明长城,由元朝徐达修建,1967年,戚继光重修,基本走向为南北方向,直达青龙。祖山最高峰为响山,海拔为1421米。

  3.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此处滨临渤海,为海洋环境。海洋环境按地理位置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低潮时裸露于海岸带的部分,称为滨海。滨海又分为后滨带、前滨带、外滨带。后滨带为*均海潮线,常年裸露在外;前滨带为*均海潮线到中滨线处;外滨线为中滨线以外的部分。海岸线到海底深约200处的部分,称为浅海,此处阳光充足,有机物含量多,是海洋生物的理想栖息地。深海处动物少。

  此处岩石又远古火山喷发而形成,以岩浆岩为主,岩石受海洋水动力作用,常见有海浪作用、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使此处形成有特色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和海蚀*台等,形成原因有冲蚀作用,磨蚀作用等,使岩石破碎。

  岩浆岩受风化作用等变成高岭土、伟晶岩。伟晶岩颗粒大,和花岗岩成分相差不大,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石英等组成。岩石被多组结晶切割。

  四、结束语

  通过本次实*我认识到:本区地层出露较全。从中生代地层开始,除缺失寒武系、奥陶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以外,其他地层均出露完好。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岩浆岩类,沉积岩类以及变质岩类。本区的岩浆活动从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浅成侵入,喷出等。所见岩类有基性岩类和酸性岩类。从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方面,本区的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主要变质岩有千枚岩,大理岩以及板岩。在构造方面,本区分布有四大褶皱,另外还有七个断层。两个大断层几乎将此区分为三部分。区域发展方面,本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四个构造层。总体说来本区构造运动较强。

  经过6天的实*,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包括:如何通过一块石头的色泽,去判断其类别、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别3大岩石;如何去测量岩石的走向等等;总之,通过实*后我更好地掌握了《工程地质学》这门学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地质认识实*报告2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认识实*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前学生应认真学*实*知道书,以明确实*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的组织形式及实*过程

  实*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过程由实*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二.各实*点地质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5.二迭系上统蛾眉山组(p2b):上部为黑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部分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细的韵律变化层理,下部为玄武质灿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②构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断裂

  大断裂为昆明地区南北向的主干断裂。西山龙门一带,断面向东倾斜,产状较陡,*于直立,东盘下降形成昆明断陷盆地,西盘上升形成观音山、西山及龙门等地貌景观。该断层控制了昆明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③岩浆岩:该地区有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及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④地貌:西山大断裂西盘上升形成了观音山西山龙门,东盘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龙门(断层崖)等地貌景观。滇池为断陷湖泊,西岸多为半岛、海湾,地形起伏较大;北岸、南岸、东岸地形起伏较小,有八条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沉积。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栖霞和茅口组的灰岩岩、白云质灰岩构成。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风化、容蚀形成岩溶地貌(又称kast地貌)。石笋、石芽、石柱、溶沟、溶槽、溶蚀漏斗等地貌随处可见。

  ⑵武定地区

  1.地层:在五孔桥观察了辉绿岩与三叠系资组的接触关系及灰绿岩体的岩石特征(球形风化)。经过观察,发现二者的接触面的特征是:接触面呈波状起伏,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褐色钛铁矿及褐黄色的古风化粘土层,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积接触关系。辉绿岩中无舍资组的俘虏体,其上舍资组中底砾岩无烘烤蚀变现象;辉绿岩中长石高岭土化现象明显。

  在雷刚厂观察了三叠系舍姿组与寒武系西王庙组的接触关系。

  西王庙组:为紫红色泥岩与黄色粉砂岩互层。

  舍姿组:为紫灰色泥岩夹多层浅灰黄中层状粉砂岩为主。底部为灰黄色薄、中层状含细砾、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接触面为含砾粗砂岩。二者的接触关系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芭蕉箐铁矿观察到缩头山组:该铁矿位于武定县南东5公里处矿体产于泥盆系中统鱼子甸组第一段(d2y1):属于沉积型铁矿床;矿石主要为鲕状赤铁矿。第二段为灰白薄中层状隐晶质灰岩,泥灰岩夹白云岩,钙质泥岩。其中在铁矿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层黑色页岩、泥岩等,还含有植物碎片、贝类化石。

  在狮山石棉矿观察到登云组白云岩,狮山风景区出露寒武系,竹寺组广泛分布,为灰黄,黄绿色页岩、粉砂岩该矿是白云质灰岩与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为辉绿岩体侵入,使基性岩浆热液与白云质灰岩中的镁质发生变质作用,形成蛇纹石化、大理岩化和石棉,石棉矿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外接触带的白云质灰岩中。

  2.构造:人民渡狮山大断裂

  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向,上盘为震旦系灯影组,下盘为奥陶系汤池组和红石组等地层。断层带上发育大量构造岩。上盘多见大理岩化、角砾岩化等蚀变现象。断距由北向南逐渐增大。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多由构造岩组成,其间夹断层夹持体或断层透镜体。沿断裂带除外力西基性岩脉侵入外,还有燕山期基性岩贯入。受断层影响,岩石蹂皱破碎现象明显。

  3.岩浆岩:辉绿岩。

  4.矿体:芭蕉箐铁矿、狮山的石棉矿、无孔桥的钛砂矿

  5.地质现象:狮山断裂断层破碎带上的断层角砾岩、地层的错动与缺失、无孔桥沉积接触面上的风化壳、狮山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6.地貌:人民渡断裂构造,形成两断面上生长的植被有很大差别,在芭蕉箐看到赤铁矿矿床,而在狮子山观察到了石棉矿及石棉的采矿洞,狮子山风景区,其山势雄浑秀丽,古树参天,苍松翠柏,古寺幽静,是国家aaa级名胜风景区。

  ⑶元谋地区

  1.地层:黄瓜园出露海资哨组、路古模组和凤凰山组

  ㈠海资哨组:浅灰色千枚岩、云英片岩夹结晶灰岩、大理岩。

  ㈡凤凰山组:上部细晶大理岩夹千枚岩,下部夹中——粗粒大理岩,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铁矿及沉积型菱铁矿。

  ㈢路古模组:眼球状云母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长石片麻岩、角闪石片岩等。

  南北向绿汁江深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的体朱布超基岩。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谋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岩体分异较好,具垂直分带,由上而下一般可分为:辉绿辉长岩带、辉长岩带、辉石带、橄榄岩带、橄辉岩带、各带为渐变过度关系。*面上各带是不对称环状分布,四周为边缘相。岩体虽小,但含铂达到工业要求,岩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蚀变,主要有蛇纹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等。

  德大、那化花岗岩体。这些花岗岩石是晋宁期产物。岩体的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杂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呈岩基产出。黑云母花岗岩:浅灰色,略显粉红色,细、中粒结构,局部为粗粒结构。闪长岩:暗灰、灰绿色,多为细、中粒结构。

  弯堡土林一带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碎屑沉积物,弯堡土林的成因及存在长久的原因:一墩墩的土柱耸立在眼前,大片大片的,说起这土林是怎么形成的,早在三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水草丰富的浅湖,气候温和、凉爽,湖中繁衍着蜉蝣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动物活跃。后来由于入湖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淤塞湖盆,加之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它露出地表,遭受风化剥蚀。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由于气候炎热、气温高、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在漫长的岁月里,泥土不断地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地表发生了龟裂,加上雨水沿着裂缝不断得流蚀、冲刷,又使地表裂缝渐渐加深、扩宽和延伸。年夏一年的自然外力地质作用,终于使这里显露出一座座土柱,进而形成眼前这一片片神奇的土林。这就是神奇的土林的形成原因,为什么这土林可以如此长久的保存呢?雨水、风化等剥蚀作用就很严重了,那是由于土柱顶上,有一层含铁质的砂砾岩皮壳及半胶结的砾石层,像一顶坚硬的帽子戴在土柱上,使之免受风雨摧残。

  2.构造:朱布超基性岩体属于南北向绿汁江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为加里东晚期所形成,岩体北西南三面接触带*于直立,并向深部岩体内倾斜,东部接触带向西倾斜。德大那化花冈岩体属块状构造。岩体出露于元谋县西侧斑果至物茂一带,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南北长大于40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为晋宁期产物,岩体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岩体。

  3.岩浆岩: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辉绿岩。

  4.矿产:朱布超基性岩矿、孔雀石、橄榄石及黄瓜园铁矿;绿泥石

  5.地貌:第一,超基性岩体中含有碳酸盐岩,可能是火山作用的结果除了这些,我们还观察到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及河流地貌,沉积作用、侵蚀作用、蛇曲河、河心滩、河漫滩等现象。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了闪长岩脉、辉绿岩脉以及大量暗色析离体团块。第二,弯堡土林,湖泊的沉积作用和地表流水的冲刷及风化剥蚀等作用形成

  6.地质现象: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风化侵蚀作用、侵入体及侵入体有俘虏提、围岩、析离体。土林地区地表水的片流、洪流冲刷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三.结束语

  1.小结:

  经过这次昆明西山——武定——元谋的地质实*,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但让我们充分的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情况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对于在课堂上不清楚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中逐渐掌握。提高了我们对这个专业的兴趣,培养了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分析和观察的能力。还让我们了解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怕苦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我们自己的体魄,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某个地质现象的见解与论述:

  这一次的实*我对元谋土林产生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兴趣。路南石林已驰名中外,但云南一些地方的土林,亦足与石林争妍斗奇。

  土林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而产生的地貌。在*土林最发育的地方就是云南元谋盆地和*。土林是在构造运动、风雨侵蚀和生态、岩性等综合因素下形成的。

  一踏进土林云南土林,分布较广,其中以元谋县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铺土林为佳。它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路南石林并称之为“云南三林”。元谋物茂土林位于元谋县境内,距县城32公里,是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就仿佛使人进入另一个新奇的天地。有的土柱如锥似剑,直指蓝天;有的像威严武士,整装待发;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视远方;有的土柱顶上杂草丛生,间或长有野花;有的砂石垒垒,裸露身躯……当然,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是距今两百万年前早第四纪积淀下来的,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钙质胶结物,间或夹杂一些铁质结合体。由于这些土壤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致使地面龟裂;加之雨水延裂缝冲刷、流动,久而久之,裂缝逐渐加深、扩宽、延长,土柱逐渐显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杂有的石英、玛瑙等,显露出来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奇异的光彩。

  土林是在自然界的外力(主要是水流)的作用下,经历千百万年的时间而形成的。土林是了流失地貌特殊形态,一种奇异的自然地理现象,是在千差万别的地形结构,组成物质,构造运动,水文气候,土壤团力和水动力等综合因素形成的。

  3.意见和要求

  我觉得这次实*体还是成功的,大多数同学积极配合老师和组长开展工作。时间虽然不怎么长,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后的学*和工作。不足的是,实*时间太少,一个实*地点还尚未完全理解就匆忙离去,所以我觉得以后能大大提高实地实*的时间。

地质认识实*报告3

  根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实*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前言

  主要说明实*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实*区概况

  1。实*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

  2。实*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3。实*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4。实*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地层

  实*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四、岩石

  叙述实*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

  概述实*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

  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

  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

  2。岩浆作用

  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3。变质作用

  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

  2。河流地质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

  3。海洋地质作用

  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

  七、矿产

  简述实*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

  八、地质发展简史

  根据实*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九、结束语

  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收获最大;野外实*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地质认识实*报告4

  在野外实*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须编写一份实*报告,对实*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地总结,地质认识实*报告的编写。地质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后的最终成果,编写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质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地质认识实*报告是对整个实*过程、地质工作方法和地质认识的'总结,是野外实践和课堂理论的结合,是评价学生野外实*成绩的主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报告总的要求是,在充分掌握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野外观察和记录为主,立论正确,依据可靠,叙述简练,图文并茂,主次分明,逻辑性强,富有创造性,内容真实、丰富、简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图件美观,要有封面、题目、报告编写人专业、班级、姓名、野外实*负责人、实*指导教师、报告审核人及报告编写日期等。

  编写实*报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路线剖面图、素描图、采集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标本及野外照片和录像等,这些是编写报告的基础和素材,实*报告《地质认识实*报告的编写》。把各种野外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总结、概括,编制和清绘必要的图件,然后着手编写文字报告。

  根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实*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前言

  主要说明实*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实*区概况

  1.实*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

  2.实*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3.实*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4.实*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地层

  实*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四、岩石

  叙述实*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

  概述实*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

  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

  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

  2.岩浆作用

  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3.变质作用

  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

  2.河流地质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

  3.海洋地质作用

  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

  七、矿产

  简述实*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

  八、地质发展简史

  根据实*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九、结束语

  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收获最大;野外实*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地质认识实*报告5

  在野外实*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须编写一份实*报告,对实*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地总结,地质认识实*报告的编写。地质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后的最终成果,编写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质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地质认识实*报告是对整个实*过程、地质工作方法和地质认识的总结,是野外实践和课堂理论的结合,是评价学生野外实*成绩的主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报告总的要求是,在充分掌握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野外观察和记录为主,立论正确,依据可靠,叙述简练,图文并茂,主次分明,逻辑性强,富有创造性,内容真实、丰富、简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图件美观,要有封面、题目、报告编写人专业、班级、姓名、野外实*负责人、实*指导教师、报告审核人及报告编写日期等。

  编写实*报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路线剖面图、素描图、采集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标本及野外照片和录像等,这些是编写报告的基础和素材,实*报告《地质认识实*报告的编写》。把各种野外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总结、概括,编制和清绘必要的图件,然后着手编写文字报告。

  根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实*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前言

  主要说明实*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实*区概况

  1.实*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

  2.实*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3.实*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4.实*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地层

  实*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四、岩石

  叙述实*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

  概述实*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

  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

  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

  2.岩浆作用

  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3.变质作用

  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

  2.河流地质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

  3.海洋地质作用

  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

  七、矿产

  简述实*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

  八、地质发展简史

  根据实*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九、结束语

  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收获最大;野外实*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地质认识实*报告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地质认识实*报告 (菁华5篇)(扩展1)

——地质认识实*报告 (菁华9篇)

地质认识实*报告1

  在野外实*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须编写一份实*报告,对实*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地总结。地质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后的最终成果,编写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质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地质认识实*报告是对整个实*过程、地质工作方法和地质认识的总结,是野外实践和课堂理论的结合,是评价学生野外实*成绩的主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报告总的要求是,在充分掌握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野外观察和记录为主,立论正确,依据可靠,叙述简练,图文并茂,主次分明,逻辑性强,富有创造性,内容真实、丰富、简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图件美观,要有封面、题目、报告编写人专业、班级、姓名、野外实*负责人、实*指导教师、报告审核人及报告编写日期等。编写实*报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路线剖面图、素描图、采集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标本及野外照片和录像等,这些是编写报告的基础和素材。把各种野外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总结、概括,编制和清绘必要的图件,然后着手编写文字报告。根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

实*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一、前言主要说明实*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实*区概况1.实*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2.实*区的区域地质概况3.实*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4.实*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地层实*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四、岩石叙述实*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概述实*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2.岩浆作用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3.变质作用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2.河流地质作用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3.海洋地质作用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

七、矿产简述实*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

八、地质发展简史根据实*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九、结束语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收获最大;野外实*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地质认识实*报告2

  一、实践目的:

  通过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岗位的实际跟班实*,并参与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认识企业生产管理的运作过程及特点,了解企业管理体制、原则、内容和方法,以及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经营战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际运作过程,了解计算机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开发及使用情况,结合实*内容理解课堂学*过的管理理论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实践内容:

  作为一名实*生,我被地质队安排在了单位的信息科工作,以便了解公司的信息化概况。在信息科,我也了解一些关于地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年来,总计安排工作项目141项,投入工作经费24330万元。在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一条主线,两个支撑,一个目标"的建设思路,在扎实地逐步推进。

  根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和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地质调查局逐步确定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以提高地质调查和社会化服务水*为目标,以数据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为基础,加速实现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

  六年来,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数据支撑体系已基本建成,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地质调查成果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有了良好开端,基本实现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阶段目标。

  二、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主要成果

  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地质调查主流程共包括立项论证、设计编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综合、社会化服务等六个模块。几年来重点开展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综合三个模块的开发研究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进展和成果。

  1.基本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主流程的信息化

  成功开发研制了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首创的PRB过程和数据模型,将GPS的定位结果反映到掌上电脑的地形图和遥感影像上,实现了 GPS、GIS 和RS的有机集成,地质人员可以在掌上电脑上按照技术标准记录地质现象、绘制地质素描图,实现了区调野外原始数据采集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区调野外 数据处理和成果输出的桌面系统,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整理和成果输出的主流程信息化。全面完成了设备定型、技术要求编制、人员培训和设备 配置等工作,并在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中全面推广。

  2.固体矿产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进入推广阶段

  以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为基础,开展了固体矿产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研制工作,目前已经开发成功。20xx年在6个重点项目中试点使用,20xx年开始较大范围推广。

  3.地质环境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研制进展顺利

  地质环境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地下水资源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调查三类专业工作的野外数据采集。目前系统开发进展顺利,即将进入小规模试点阶段。

  4.地质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系统开发取得一定进展

  完善了钻孔采编系统。该系统具有钻孔地质数据采集、数据管理、钻孔图件自动绘制等功能,现已全面推向社会,得到大多数地质工作单位的认可和广泛应用。

  开展GIS矿产资源选区评价系统和地质调查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系统等研制工作,为提高地质调查部署科学性开发了新的工具。开展地质体三维模拟技术与数据模 型开发研究等项目,()为提高设计编制水*和地质调查成果的直观表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地下水资源评价系统的研制开发为地下水资源信息管理、不同水文地质单元 的综合评价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三、数据支撑体系建设主要成果

  国家基础地学数据库体系是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数据支撑,主要包括基础地质数据库系统和地质综合成果数据库系统。作为地质调查信息化和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投入了较大的建设力量和资金。目前该体系的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

  三、实践结果:

  通过此次实*工作经历,我发现了地质部门信息化建设对其推动作用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主要成果

  1.基本建立地质调查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以来,配合数据库建设工作,研制了建库标准、质量控制标准、数据描述标准、产品标准、数据采集标准等35项标准,有力地推进了地学数据库的建设和系统开发,保证了数据质量,为信息共享与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2.国家地质调查网络体系已初步建成

  经过三期网络建设,基本形成了*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大区地调中心(天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和部分专业地质调查单位及地 调院间的三级网络体系,实现主干千兆速度的数据信息传输,通过网络系统向社会提供国家地质工作信息、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目录、地质文献资料和全国地层数据库 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为地质调查资料数据实时传输和项目管理提供快捷服务。

  3.地质调查门户网站发挥了重要的宣传服务功能

  地调局网站自20xx年元月运行以来,已经安全运行了5年,运行稳定,*3年的访问量达80万人次,20xx年底月访问量达到35000人次,呈上升趋 势。网站运行效果比较好,专题特色明显,栏目设置较合理,信息较及时、全面,*均每天有3——6条新消息,还设有信息服务栏目,如元数据库、地质资料目录 等。

  (四)成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良好开端

  开展了元数据库建设,完成了主要数据库的元数据库建设和发布工作;开展了地质调查数字化成果的社会需求方式与内容研究、数据压缩技术研究和在线离线服务技 术体系研究;开展了成果目录数据库、地层数据库的网上服务工作。依托863课题,在解决数据传输与共享的技术问题方面有重要进展。

  五、"十一五"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思路

  "十一五"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将继续按照一条主线、两个支撑、一个目标的总体思路,重点加强主流程信息化的开发和建设工作,继续夯实两个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化服务工作。

  在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主线--主流程信息化建设方面,进一步全面推广各专业野外数据采集系统,重点加强选区研究、数据处理和设计编制等模块的分解和开发,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地质调查技术水*。

  在地质调查数据支撑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国家基础地学数据库系统。按照定期更新的原则,规范数据库的维护。为扩大面向社会的数据信息服务,加强已建数据库的保密处理工作。

  在地质调查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面,重点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骨干网络体系的各节点建设,提高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能力。加强地质调查信息网站建设,扩大服务能力。 强化地质调查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体系建设总体框架,规范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目录发布制度,扩大服务信息量。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通过这次在攀西地质大队信息科的实*,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实践知识,开阔的自己在企业计算机,信息化领域的眼界。当然我被地质工作人员的艰苦精神所感动。另外更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道理:生活中所有的我们认为很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心去感受其中的过程,最后我们都能愉快的渡过;人生路上的坎坷是没有走不过的,生活中的墙也没有越不过的,只要我们努力了,用心去做,相信我们都能够走向光明,关键是我们要坚持,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加油!

地质认识实*报告3

  在野外实*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须编写一份实*报告,对实*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地总结,地质认识实*报告的编写。地质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后的最终成果,编写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质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地质认识实*报告是对整个实*过程、地质工作方法和地质认识的总结,是野外实践和课堂理论的结合,是评价学生野外实*成绩的主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报告总的要求是,在充分掌握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野外观察和记录为主,立论正确,依据可靠,叙述简练,图文并茂,主次分明,逻辑性强,富有创造性,内容真实、丰富、简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图件美观,要有封面、题目、报告编写人专业、班级、姓名、野外实*负责人、实*指导教师、报告审核人及报告编写日期等。

  编写实*报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路线剖面图、素描图、采集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标本及野外照片和录像等,这些是编写报告的基础和素材,实*报告《地质认识实*报告的编写》。把各种野外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总结、概括,编制和清绘必要的图件,然后着手编写文字报告。

  根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实*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前言

  主要说明实*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实*区概况

  1.实*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

  2.实*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3.实*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4.实*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地层

  实*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四、岩石

  叙述实*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

  概述实*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

  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

  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

  2.岩浆作用

  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3.变质作用

  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

  2.河流地质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

  3.海洋地质作用

  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

  七、矿产

  简述实*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

  八、地质发展简史

  根据实*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九、结束语

  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收获最大;野外实*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地质认识实*报告4

  一、实践目的:

  通过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岗位的实际跟班实*,并参与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认识企业生产管理的运作过程及特点,了解企业管理体制、原则、内容和方法,以及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经营战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际运作过程,了解计算机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开发及使用情况,结合实*内容理解课堂学*过的管理理论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实践内容:

  作为一名实*生,我被地质队安排在了单位的信息科工作,以便了解公司的信息化概况。在信息科,我也了解一些关于地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年来,总计安排工作项目141项,投入工作经费24330万元。在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一条主线,两个支撑,一个目标"的建设思路,在扎实地逐步推进。

  根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和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地质调查局逐步确定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以提高地质调查和社会化服务水*为目标,以数据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为基础,加速实现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

  六年来,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数据支撑体系已基本建成,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地质调查成果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有了良好开端,基本实现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阶段目标。

  二、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主要成果

  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地质调查主流程共包括立项论证、设计编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综合、社会化服务等六个模块。几年来重点开展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综合三个模块的开发研究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进展和成果。

  1.基本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主流程的信息化

  成功开发研制了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首创的PRB过程和数据模型,将GPS的定位结果反映到掌上电脑的地形图和遥感影像上,实现了 GPS、GIS 和RS的有机集成,地质人员可以在掌上电脑上按照技术标准记录地质现象、绘制地质素描图,实现了区调野外原始数据采集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区调野外 数据处理和成果输出的桌面系统,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整理和成果输出的主流程信息化。全面完成了设备定型、技术要求编制、人员培训和设备 配置等工作,并在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中全面推广。

  2.固体矿产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进入推广阶段

  以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为基础,开展了固体矿产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研制工作,目前已经开发成功。20xx年在6个重点项目中试点使用,20xx年开始较大范围推广。

  3.地质环境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研制进展顺利

  地质环境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地下水资源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调查三类专业工作的野外数据采集。目前系统开发进展顺利,即将进入小规模试点阶段。

  4.地质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系统开发取得一定进展

  完善了钻孔采编系统。该系统具有钻孔地质数据采集、数据管理、钻孔图件自动绘制等功能,现已全面推向社会,得到大多数地质工作单位的认可和广泛应用。

  开展GIS矿产资源选区评价系统和地质调查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系统等研制工作,为提高地质调查部署科学性开发了新的工具。开展地质体三维模拟技术与数据模 型开发研究等项目,()为提高设计编制水*和地质调查成果的直观表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地下水资源评价系统的研制开发为地下水资源信息管理、不同水文地质单元 的综合评价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三、数据支撑体系建设主要成果

  国家基础地学数据库体系是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数据支撑,主要包括基础地质数据库系统和地质综合成果数据库系统。作为地质调查信息化和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投入了较大的建设力量和资金。目前该体系的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

  三、实践结果:

  通过此次实*工作经历,我发现了地质部门信息化建设对其推动作用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主要成果

  1.基本建立地质调查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以来,配合数据库建设工作,研制了建库标准、质量控制标准、数据描述标准、产品标准、数据采集标准等35项标准,有力地推进了地学数据库的建设和系统开发,保证了数据质量,为信息共享与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2.国家地质调查网络体系已初步建成

  经过三期网络建设,基本形成了*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大区地调中心(天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和部分专业地质调查单位及地 调院间的三级网络体系,实现主干千兆速度的数据信息传输,通过网络系统向社会提供国家地质工作信息、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目录、地质文献资料和全国地层数据库 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为地质调查资料数据实时传输和项目管理提供快捷服务。

  3.地质调查门户网站发挥了重要的宣传服务功能

  地调局网站自20xx年元月运行以来,已经安全运行了5年,运行稳定,*3年的访问量达80万人次,20xx年底月访问量达到35000人次,呈上升趋 势。网站运行效果比较好,专题特色明显,栏目设置较合理,信息较及时、全面,*均每天有3——6条新消息,还设有信息服务栏目,如元数据库、地质资料目录 等。

  (四)成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良好开端

  开展了元数据库建设,完成了主要数据库的元数据库建设和发布工作;开展了地质调查数字化成果的社会需求方式与内容研究、数据压缩技术研究和在线离线服务技 术体系研究;开展了成果目录数据库、地层数据库的网上服务工作。依托863课题,在解决数据传输与共享的技术问题方面有重要进展。

  五、"十一五"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思路

  "十一五"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将继续按照一条主线、两个支撑、一个目标的'总体思路,重点加强主流程信息化的开发和建设工作,继续夯实两个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化服务工作。

  在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主线--主流程信息化建设方面,进一步全面推广各专业野外数据采集系统,重点加强选区研究、数据处理和设计编制等模块的分解和开发,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地质调查技术水*。

  在地质调查数据支撑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国家基础地学数据库系统。按照定期更新的原则,规范数据库的维护。为扩大面向社会的数据信息服务,加强已建数据库的保密处理工作。

  在地质调查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面,重点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骨干网络体系的各节点建设,提高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能力。加强地质调查信息网站建设,扩大服务能力。 强化地质调查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体系建设总体框架,规范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目录发布制度,扩大服务信息量。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通过这次在攀西地质大队信息科的实*,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实践知识,开阔的自己在企业计算机,信息化领域的眼界。当然我被地质工作人员的艰苦精神所感动。另外更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道理:生活中所有的我们认为很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心去感受其中的过程,最后我们都能愉快的渡过;人生路上的坎坷是没有走不过的,生活中的墙也没有越不过的,只要我们努力了,用心去做,相信我们都能够走向光明,关键是我们要坚持,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加油!

地质认识实*报告5

  一、实*基地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

  石门寨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区内有公路,与秦皇岛相通,从秦皇岛市去北戴河,海滨、山海关等,又有公共汽车往返行使,所以交通极为方便。

  工作区坐落在柳江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的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东南,在山海关以南入渤海,盆地内最高的山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m。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山区山高陡峻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到500米左右。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可为全年降水量对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二、地质概况

  本区地层属华北型,除较普遍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系,中生界的上三叠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本区的地层顺序,地层单位的划分和各地层单位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间的接触关系,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本区地层,自下至上简述: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下马岭组

  下马岭组是区内出露最老的沉积岩,地层单位不整合于绥中花岗岩r2之上,在张崖子一带,发育良好,出露全,张崖子西剖面可作标中剖面本组厚91米,主要岩性为杂色页岩(包括紫红色,蛋青色、灰黑色,黄绿色等)。下马岭组的层型剖面,在北京西北昌*县境内,最早的称为下马岭页岩,后又称下马岭页岩组等。其实下马岭组的岩性不都是页岩,与本区一样还有部分砂岩,区内本组地层有两个韵律组成,第一韵律的底部是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可作玻璃原料。

  本组除主要在东部落*南北向分布外,在西南部的鸡冠山一带也有分布,其与绥中花岗岩的沉积接触关系,在鸡冠山和张崖子西一样明显,波痕、泥裂等现象亦易见到。

  2) 景儿峪组

  本组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的最好剖面在李庄儿沟,厚约28米,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至粘土岩,至石炭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与下马岭组整合接触,与上覆下寒武统府君山组为*行不整合接触,上下界限明显,岩性标志石以其中上部分的粉红色薄层状的泥灰岩为主要特征,与下伏下马岭组的分层标志,则以本组底部的砂岩作为分界,此岩的特征石颜色黄褐色和带铁锈色,粒度较细,含铁质及海绿石较多。

  (二)古生界

  寒武系

  1) 府君山组

  府君山组是区内寒武系最下部的地层,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厚146米,岩性主要为灰绿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顶部含核形石化石,本组属浅海相沉积,其与下伏景儿峪组,上伏馒头组均为*行不整合接触顶底界限和分层标志都十分清楚,底部为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局部含砾屑,并产三叶虫化石,与景儿峪组顶部地层相差悬殊,与馒头组得分界则以本组顶部暗灰色含核形石得白云质灰岩或以馒头组底部的红色碎屑岩和泥岩。

  2) 馒头组

  馒头组由于岩体侵入,构造破坏和风化剥蚀产生出零心,出露较

  好的地层是在温庄以北一带,但距离较远,东部落北出露也较好且完整。可作本区的标准剖面,本组厚71米,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底部具有角砾岩和砾岩,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加少量白云质灰盐,本组与下府君山组呈*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本组上、下界限均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本组顶部的鲜红色泥岩层作为标志层,泥岩的特点是颜色鲜红,成块状、无层理。这一分层标志在整个华北地区都相当稳定,是典型的标志层,本组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但从岩石地层特征,尤其是顶部分层标志,结合层位来考虑本区下寒武统馒头组的存在是无疑的。

  3) 毛庄组

  本组的分布特点是与馒头组相仿,但后者稍广,在沙河寨的西,毛庄组出露较好,化石也较丰富,可作为本区毛庄组标准剖面,本组厚约112米,岩性特征以紫红色页岩为主,页岩含少量白云母小片,就其颜色而言,比馒头组要暗一些,俗称猪肝色,与徐庄组相比,则又鲜艳一些,以褶颊虫类三叶虫为主。

  4) 徐庄组

  本组的分布比毛庄组更为广泛,比较好的剖面是东部落西剖面,此剖面不但出露全,而且化石十分丰富,上下界限也十分清楚,可作本区徐庄组标准剖面,本组厚101米,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会岩透镜体或扁豆体,与下伏毛庄组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而毛庄组顶部则是比较单一的紫红色页岩。

  奥陶系

  1) 冶里组

  下奥陶统冶里组的分布大体上与凤山组一致,区内东、西部都有,但主要部分在东部区 ,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揣庄北288高地西的剖面,可作区内冶里组的标准剖面。

  该剖面冶里组厚125.5米,属浅海较深水沉积,岩性可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里屑及虫孔状灰岩,上部微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与下伏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砾屑灰岩作为冶里组的底界,此里屑灰岩很薄,厚不到0.5米,其上便是质纯灰岩,纯灰岩在揣庄一带形成陡砑子,地形标志特别明显,冶里组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腹足类、介形类等。

  2)亮甲山组

  亮甲山组的层型剖面在石门寨的亮甲山,在亮甲山剖面测得亮甲山组厚118米,茶庄北山剖面厚128米,均属浅海相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亮甲山组底部的中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燧石纯核,此层开始便见到头足类化石“房角石”。

  3)马家沟组

  本组分布很广,东西部都有,地层发育最好,化石较多的石茶庄北山一带,该剖面可作为区内马家沟组的标准剖面,出露厚101米,属浅海相沉积,主要岩性为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夹部分白云质含燧石结核,豹皮状白云质灰岩,顶部具少量灰岩,化石多产于顶部本组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但二者界线十分明显,分层标志是以马家沟组底部的黄灰色,具微层理,含砾屑燧石结合的白云质灰岩,此层分布稳定,在整个华北地区都可见。

  石炭系

  1)本溪组

  中石炭统本溪组东、西部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东191高地和小王山一带,小王山剖面可作标准剖面,本组厚82米,横向上本组厚度有所变化,在石门寨西门处,测得厚度约70.7米,本组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下部为铁质砂岩和褐铁矿,粘土岩,*行不整合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透镜体中含海相化石筵珊瑚,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苔藓类、棘皮动物类、粉砂岩及页岩中含植物化石。

  2) 太原组

  上石炭统太原组得分布与中石炭组本溪组相同,区内研究最早得剖面是在付水寨得老柳江,初称为云山组,本组岩性较稳定,以灰黑色粉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有两个韵律组成,也含海相化石腕足类、双壳类,是海陆交互相沉积,与本溪组分界明显,本部底部青灰色含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风化后具小孔,特征显著,分布稳定,过去称做云山砂岩,在辽宁太子河区则称黄旗砂岩或小孔砂岩,此砂岩均可对比。

  二叠系

  1) 山西组

  山西组主要分布在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本组是区内重要含煤层位,属于*海沼泽沉积,研究和开采煤矿最早是在付水寨老柳江,因此本组以前称柳江组,本组可以石门寨西剖面作为标准剖面厚61.8米,主要沿线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构成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60米左右,发育较好是老柳江、夏家峪、石门寨西一带,往北至半壁店曹山长城区有变薄趋势,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可以本组底部的灰色、灰白色长石岩屑杂砂岩为界,这些砂岩在走向上有些变化,有时粒粗,并含砾石,有时变成中细粒结构,颜色可由灰白色变黄灰色,但结合地层层斜,上、下联系,以及注意山西组含可采煤的分布特征,便可加以区别。

  2) 下石盒子组

  下石盒子组主要分布在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发育较好的剖面是牛毛岭一带,石门寨西门西侧的剖面可作为区内下石盒子的标准剖面,此剖面上本组出露完全,并产植物化石,厚115米。有三个韵律构成,本组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第二第三个韵律的顶部分别为A2、A1层耐火粘土岩或粘土质粉砂岩,颜色为紫色、紫灰色,含化石层位是在第一个韵律的顶部灰绿色含云母泥质粉砂岩,中、下石盒子组与下伏山西组为整合接触,二者的界限以山西组顶部的B层耐火粘土为标志层。

  3)上石盒子组

  上石盒子组分布比较局限,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一带,发育最好的剖面是欢喜岭,此处可作为上石盒子组的标准剖面,本组厚72米,本组岩性特征明显,分布稳定,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与下伏石盒子组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但上石盒子组的底部是另一个沉积韵律的开始,界限明显,其下即为下石盒子组的A1层紫色粘土质粉砂岩。界线的上下层都可作为这两组的分层标志。上石盒子组底部的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更为特征,这层砂岩一般出露较好,单层厚度较大,总的厚也大,含长石量较多,杂质少,粗粒结构,并含砾石,这层长石净砂岩以前曾称南山砂岩,与太子河地区的彩家砂岩相当,在太子河又称彩家砂岩或王八盖子岩,其特点相似,是很好的区域性分层标志,本组中未获得化石资料,本组的划分和时代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岩性对比。

  4) 石千峰组

  石千峰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由于上覆中生代地层的覆盖,因而出露很局限,只见于黑山窑至欢喜岭一带,出露较好的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此处剖面可作为石千峰组的标准剖面,厚150米以上,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的砾岩粗粒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其于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二者可以颜色区分,石千峰组的底部是紫红色含砾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从成分看,尤其是从岩石组合的特征看,有较大的差别,即石千峰组的岩石成分和岩石类型都杂一些,本组在红层中发现有植物及少量昆虫化石。

  (三)中生界

  三叠系

  黑山窑组 该组是晚三叠世地层,原属下侏罗统北票组的下部层型剖面在黑山窑后村西,厚161.8米,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黑色炭质页岩、粉砂岩,含煤线,其中含大量植物和少量昆虫及双壳类等,属湖泊相,与下伏上二叠统石千峰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下岩层产状差别很大,本组底部具底粒岩,与上覆地层北票组为整合接触,但二者界限十分清楚,北票组底部以砾岩与本组分界。

  侏罗系

  北票组

  北票组在区内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南北展布,出露层序较全,露头较好的剖面是在黑山窑后村至大岭一带,此处可作为区内北票组的标准剖面,该剖面的北票组可分上、下两段。

  下段:以砾岩和含砾粗粒杂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及页岩,厚278米,与下伏地层上三叠统黑山窑组呈整合接触,二者分界以北票组下段底部的砾岩作为标志层,下段植物化石丰富。

  上段:以粉砂岩、黑色炭质页岩为主含煤线,厚215米,底部具大砾岩,与下段界限明显,此段含植物、昆虫 、双壳类等化石。

  北票组属湖泊、河流、沼泽相沉积,由南至北厚度变化较大,尤其在东部区,北票组的不同层位覆于下伏地层上,这可能是由南向北超覆之故。北票组与下伏地层黑山窑为整合接触,与其他地层,如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都是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中侏罗统蓝旗组也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关于北票组的时代,根据植物化石组来看,应属早、中侏罗世的锥叶蕨——拟刺葵组合。

  蓝旗组

  蓝旗组分布在柳江向斜的核部*南北向延展,上庄坨西旁水崖剖面出露好,可作为本组的标准剖面, 本组由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互层组成,厚1000米以上,其下与北票组等较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根据岩 性组合,本组可分下、中、上三部分,下不稍偏酸性,为灰绿和浅黄绿色安山质角闪,粗安山质火山熔岩与集块岩,火山角砾岩互层,厚400米左右,上部以中基性为主,黑绿色、紫红色、青灰色玄武质、玄武安山质和辉石,安山质火山熔岩和熔结集块岩互层,夹少量火山角砾岩及泥灰岩,厚600米以上。

  孙家梁组

  孙家梁组分布很局限,在区内的东南部蟠桃峪一带有少量出露,其上、下均被岩体侵入,未见与其他地层的直接 接触关系,从区域资料来看,本组与蓝旗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本组厚350米以上,是一套灰色酸性和中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包括流纹质、粗面质和粗安质火山熔岩、泥灰岩、火山角砾岩与集块岩。

  (四)新生界

  区内新生界,只发育部分第四系堆积类型较多。

  三.地质实*日记

  7月8日 晴转小雨 亮甲山

  亮甲山是华北地区古生界奥陶系下统,形成于5.00—4.81亿年,以亮甲山组地层命名的。亮甲山组以中厚层灰岩和白云质岩为主,形成于浅海环境,厚度118米,与下伏冶里组,上伏马家沟组均为整合接触。亮甲山组化石丰富,有头足类、腹足类、腕足类、三叶虫、古杯类、介形虫等。其中头足类、房角石、古杯海绵是本组的标准化石。

  亮甲山上的首要任务是学*罗盘的使用。用后交方交汇法定出方位,即在待测地点找到两个已知点,然后在地形图上找到所对应的点,利用罗盘测出两已知点的坐标方位角,然后通过量角器量出对应的角度。在地形图上延长两直线。相交点为待测点。但此地磁偏角为-7°37′。因此,使用罗盘前,应先对其进行校正。利用螺丝调整罗盘零刻度位置。此罗盘应校核为352°23′。

  亮甲山多为化学沉积岩。典型特征为成型性。主要由CaCO3等碳酸盐构成。对岩石的描述,不可或缺的是岩石的产状,即产出状态。产状三要素分别为走向、倾向、倾角、岩层面与水*面交线的方位角,即为走向。倾角即层面与水*面的夹角。此角与倾向是垂直的,但是知道走向,倾向不一定知道;知道倾向走向一定知道。

  层面与节理面也是岩石的两个方面。层面延展性好。通常为明显的显露出岩层。节理面,延展性不好。按照产生节理的力学性质,节理主要分为张节理和剪理:

  张节理是岩石在张应力作用力下所产生的节理。其特点是产状不甚稳定,在岩石中延伸不深不远,多具有张开的裂口。节理面粗糙不*,面上没有擦痕。节理有时为矿脉所填充,在碎屑岩中的张节理常绕过砂粒和砾石节理之呈弯曲形状,节理间距较大分布稀疏而不均匀,很少密集成带,常*行出现或呈雁形出现。有时,沿着两组共轭呈X形的节理。断开形成锯齿状。

  剪节理,又称剪切节理,是岩石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节理,它一般产生于压应力成45° 角左右的*面上,即最大剪切应力面上其特征为:产状比较稳定,在*面中沿走向延伸较远,在剖面上,向下延伸较深,常具紧闭的裂口,节理面*直而光滑,沿节理面可有轻微位移,因此在面上常有擦痕、镜面等。在碎屑岩中的剪节理常切开较大的碎屑颗粒或砾石。或切开结核岩脉等。节理间距小,常呈等间距均匀分布、密集分布、密集成带,常*行排列、雁形排列、成群出现或两相交叉,称“X节理”,或称“共轭节理”,两组节理有时一组发育较好,一组发育较差。

  解理为较弱面。因此解理统计是判断岩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包括解理的数量、宽度、产状、发育程度、有无填充物。取1m3的岩石判断以上各项数据,解理的程度发育越好,说明岩石越脆弱。因此在工程中的隧道工程边坡稳定等应注意解理的统计。

  岩石与沥青的粘附性取决于岩石的酸碱性。酸性岩石粘性大,如花岗岩。碱性岩石粘性小,但可加入物质改变其粘性。

  7月9日 晴 大石河 西上庄坨 沙锅店

  大石河全长70多公里,发源于河北省青陇县自西向东,注入山海关附*的雁塞湖,最后汇入渤海。该河流从山区逐渐过渡到*原,属于半小区,河流季节性强,上游多侵蚀,下游多堆积,并在侵蚀与堆积作用下形成了阶地与河漫滩,上庄坨就是在阶地上建立的一个村庄,在196高地上可明显的看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此处出现了泥包砾现象。是洪积现象或冰水堆积而成。在侵入岩的作用下形成了以花岗岩斑岩为主的岩墙。岩墙右侧的灰岩与亮甲山的岩石的产状一致,形成于浅海环境,产生了石崖、溶沟。

  从动力学观点看,水流作用于河床、岩土上的推移力及上托力大于岩土的强度时,将发生侵蚀河搬运作用,否则河床不会遭受侵蚀而产生淤积。

  河流中流线位置发生摆动,桥墩的修建应考虑到这个因素,以半山区和*原区影响最为明显。山区河流以侵蚀为主,河床相对稳定,河谷宽度小,摆动小,半山区河流、水流在河床内部有动荡性。主流线有摆动。*原区河流以堆积、淤积为主,河床极不稳定,河谷不确定,无明显岸坡,河流主流线摆动剧烈。

  天然河道上的桥梁工程,因修建墩台使得河流原有过水断面减少,水位的流向和流态复杂,流速在跨河段普遍增大,因而必然产生对桥墩、桥台底部、地基的冲刷。这种冲刷来自于紊动、旋涡作用,因此对墩台基础砌置冲刷作用的`研究,是设计墩台所必须的。其主要任务是预测水流对地基的最大冲刷深度为保证墩台基础的稳定安全,应砌置在最大深度以下。

  河水的流速于流量给河*的地址作用,并以此来判定喝水的流动方向。河流的砾石直径与流速间是4次方的关系。

  大石河凸岸即左岸为堆积现象。大石河凹岸即右岸为侵蚀现象。河卵石的分布决定河岸的分布范围,河卵石的磨圆度及其大小能判断河水流量。卵石越粗大,水的特性越强。河流搬运能力越强,卵石越光滑,磨圆程度越好,冲击漫滩河流,人工形成河渠。

  河流阶地不能被淹没。河漫滩在洪水期可被淹没,阶地与河漫滩均为二元结构。

  粒石堆出现成层性,河流流速扩大,紊流现象越强烈,河流地质环境越复杂,成层性越差,河流流速越差,河流流速小,则反之。阶地堆积物以大的粒石为主,沙含量较少。

  阶地的产生是内动力和外动力作用的结合,据其成因又将阶地划分了几个等级。ァⅠ级阶地受水流冲刷,发生变化,产生明显陡坎。Ⅱ级阶地物质结构组成:土、碎石、带棱角状混杂堆积。阶地越高,岩土越老。

  在沙锅店出现了岩溶现象,此处岩浆岩为块状结构,无层理,并形成了以花岗斑岩为主的岩墙。岩墙右侧的石灰岩是青灰色属亮甲山组的豹皮状灰岩。通过产状判定推测出该地岩体与亮甲山组为同一组。同时还可看到石崖、溶沟现象,这都是在化学侵蚀和机械等作用下形成的。石崖、溶沟的形成需求:水又侵蚀性;水有流动性;岩石要与水出现容实现象;岩石能与水作用;岩石本身要有初始裂隙。

  7月10日 阴 义院口村

  此处出露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侵入花岗岩、岩浆岩与沉积岩相比,岩浆岩无层理,而变质岩存在变晶结构,有变质矿物。该处陡坎坡度大致为70°。据岩体力学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坡度大于70°的边坡极易产生整体滑坡。产生整体滑坡有三个影响因素:坡形,坡高,软弱的滑动面。

  此处地处山区,修建傍河公路最为适宜。因为山区地形复杂,地质情况复杂,而沿着河流的走向,地形为河流的各阶地,在同一级阶地上,地形较*缓,地质情况均一,故修建傍河公路既省力又经济。

  在马蹄岭修建“S”形公路,主要是考虑到公路的坡度问题。“S”形公路可降低坡度,马蹄岭地面高程度变化较大,如修建直线公路,会影响行车安全,也不符合各面坡度要求;而采用“S”形设计则可降低坡度,提高行车安全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行车事故。在山区常见的这种设计思想即盘山公路。

  此处修建工程项目主要影响因素是边坡稳定性,修建隧道时,最大影响因素即边坡稳定性。此处修建铁路也可不用修建隧道,而用削坡取而代之。但削坡易失稳,且在7、8月份降水量加大,岩石的亲水性势必会产生对水压力,从而也会使山体失稳,故在此处修路、桥时应注意边坡稳定性。

  7月11日 阴转小雨 张崖子

  张崖子—东部落地层剖面全长1660m,延伸方向向北面西,由新太古界变质花岗岩,上元古界变质青白口系长龙山组石英砂岩景儿峪组泥灰岩,古生界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灰岩,馒头组页岩组成,张崖子为该剖面起点。

  本剖面反映了柳江盆地早期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

  距今25~9亿年,本区隆起,遭受剥蚀、缺失。下中元古界和上古生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

  距今9~8亿年,本区下降,接受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长龙山组、景儿峪组滨海浅海沉积形成了本区第一套沉积地层。

  距今8~5.6亿年,本区抬升,遭受剥蚀,缺失震旦系和寒武系下统下部地层。

  距今5.6亿年,本区下降,接受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馒头组滨浅海沉积第二套沉积地层开始形成。

  本剖面中新太古界与上元古界之间为吕梁运动所形成的非整合,而二者为整合接触,上元古界和古生界之间为蓟县运动所形成的*行不整合面,二者为*行不整合接触,其他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

  在2号点上观察的岩石为8亿年前形成的 ,而其下层岩石距今25亿年,二者是*行不整合接触。

  在3号点上岩石为岩浆岩,含sio2的含量定名的话为中性岩,按产出状态为浅层岩,此类岩石为闪长玢岩,呈白色。

  而4号点上的岩石为泥灰岩,呈淡青色,为条带状,而砖红色的泥岩、砂岩在毛庄和馒头组具多。

  碎屑物质包括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在矿物碎屑中最常见的是化学性稳定的石英碎屑,在干旱气候条件下也常见到长石碎屑,此外 ,碎屑成分中也可见到白云母,石榴子石等,碎屑物质主要是岩石物理风化的产物,有时也可能是化学风化未完全分解的产物,碎屑物质是构成沉积岩中碎屑岩类的主要成分。

  7月12日 阴转小雨 小王山

  马家沟组是华北地台上升而成,此地层缺失上奥陶、盆系,下石炭、留系在太原组合有煤层,在1号点位有分层出现,上层为马家沟组白云质灰岩,以MgCO3为主要成分,下层为深灰色致密状厚层灰岩以CaCO3为主要成分,在2号点上,其分界点为奥陶下的马家沟组白云质灰岩与中石炭系本系组的一套砂岩、粉砂岩、页岩护层,而3号点上则是铝土质石英砂岩,以Al2O3为主,从产状及连续上看为*行不整合接触,4号点上可看到海相作用下的泥灰岩。至此,海蚀作用结束。在5号点位上,分界点为下二叠山西组与 中二叠下石盒子组,此处,主要Ca质的长石石英砂岩,6号点位上是上石盒子,中二叠山西组与下二叠的分界点,此处出现了黑色的页岩和中粗粒的砂岩,同时,还有侏罗系的北票组岩石,此岩石具以下特点:沉积相为河床相的堆积,粒径大小相差不大,粒石的磨圆度相差很大,颗粒分选性很差,胶结物复杂。

  在7号点上,可见到侏罗系蓝旗组的安山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处于裂式喷发,岩被覆盖在北票组上,二者是角度不整合,此地层为最地层,此处为块状斜长角闪鞍山岩,其新鲜面为灰白色,挥发面为黄褐色。

  在8号点上见到的是马蹄岭垭口,在此处主要是越岭线的选择,一般在线形上为回头展线,而线长方面,垭口边坡大,垭口两侧岩体的稳定性、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取决于坡面与各种结构面的产状,空间组合的关系。

  四.实*结

  此次实*所见到的地质情况,对公路和桥梁来说,是一个小结,此地地质构造比较全面,给出了工程建设中的不同处理方案。

  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一定是经济发展的地方,其发展势必离不开路桥与外界的沟通,水的流动性给工程环境带来了诸多影响,尤其是水上桥梁,河水的动力作用使河水具有了摆动性,河谷不稳定,再加上河水侵蚀、堆积、搬运作用,就使得桥台的位置有所变化,河水是有洪汛期的,这对桥的高度是有影响的,桥要采用何种形式,可据此地地质情况而定,总之,水是工程地质中的一大因素。

  公路的修建首先就是选线,影响公路选线的自然因素很多,主要有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土壤及植物覆盖等因素,如沿溪线的选定,沿溪线是沿着河岸布置的路线,其路线走向明确,以河谷方向为指导方向,河*地势*缓,纵坡较小,常被洪水侵蚀,防护工程较多,沿河布线跨支沟的人工构造物较多,沿河*有较复杂和不良地质地段,当河谷较窄时,路线绕避的余地小等问题时,应合理布局,考虑以下几点:根据资源开发的需要选岸,路线选在谷底宽阔,支沟少,地质条件较好,且有连续适宜布线的台地一岸,尽可能选在阳坡和迎风的一岸,尽量选在乡镇多,居民点密的一岸,其次路线高度的选择应考虑在不受洪水淹没和破坏的前提下,路线高度通常有低线位和高线位两种情况。

  越岭线的选定也是公路建设中的一大内容,越岭线需要克服很大高度,路线的长度和*面位置主要取决于纵坡的安排,所以越岭线的主要矛盾就是垭口高度和路线纵坡间的矛盾,在马蹄岭采用的“S”形路线就很好的克服了高差大这一问题。

  在山间修建傍河公路时,应注意岩体的稳定性,当地的年降水量及各种自然因素,岩体自身的稳定性,这些是山体是否滑坡崩塌的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是岩石与水作用后的稳定性,有的岩石亲水力强,作用后失去了原有的属性,而产生滑坡、崩塌现象,即应考虑到山体的稳定性,来决定是否设防护墙,是否该远离此山体而筑路。

  为期一周的工会曾地质实*,让我充分的认识到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也巩固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次实*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结合了理论,让我们在实践中学*理论,为今后的理论学*及社会实践划上一个逗号,这次实*另一感受,就是觉得时间太短,如能再长一点,我想理解得会更透彻,掌握的将更加牢固。

地质认识实*报告6

  马上就要出去参加实*了,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激动的,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在不断地慢慢的成长中学*到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参加实*的机会多了,我就会做好这一切,很多的现实问题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了巨大的进步的,相信我能够做好这一切,参加实*得到实*的锻炼!

  一、实*地点

  佛山市高明区西坑水库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

  二、实*目的及要求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a.地形地貌条件

  b.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三、实*内容

  1.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

  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10.5km2,库容为1030万m3,兴利库容为798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114.2m,顶宽5.0m,最大坝高29.5m。溢洪道为开敞式,底高程为110.3m,宽15.0m。在坝后建有一座发电站,装机发电功率为320kw。水库在1997年安全鉴定为二类水库,但是经过几年的观察,前期所进行的除险加固措施未能彻底消除水库的安全隐患,主要还存在坝体渗漏严重、放水涵管漏水、大坝坝体单薄、反滤体存在失效迹象等安全隐患。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问题。水库下游西坑村的村民未能迁往他处,这样不但给水库的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更严重的是,群众在水库管理范围外,溢洪道尾水两侧承包责任田里兴建住宅房屋,逐渐遍及了整个大坝下游的泄洪区域,涉及房屋1.3万m2,人口300多万人。由于下游泄洪渠道仅1.0m宽左右,加上淤塞严重,一旦水库泄洪将淹浸和冲刷下游农田和这些房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该工程任务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等别为xx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水库永久性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1XX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冲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十一五”期间计划对西坑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需土方11万m3,石方1.7万m3,混凝土0.2万m3,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坝体采用高压摆喷防渗,上游坝坡坡脚增设抛石压脚,下游坝坡坡脚新建排水棱体,重建输水涵管,重建坝后电站,整治溢洪道下游归河段长1040m,完善大坝观测和水库自动化监测等。本工程招标范围为水库部分、排水渠部分、水土保持专项部分及电站部分。

  2.泵站建设工程

  2.1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概况

  2.1.1工程地理位置及受益面积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是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及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址在樵桑联围东堤18+300处(丹灶建设段)。泵站主要负责丹灶大良围片区的排涝任务,受益区为上沙、下沙、建设、石联、荷村、新农村委会,丹灶镇城区、赤坎水库三水西南镇南下村委会等,总集雨面积约62k。

  2.1.2工程水文及地质条件

  泵站站址处外江5年一遇洪水位为6.55m,10年一遇洪水位为7.23m,20年一外江洪水位为7.61m,50年一遇设计防洪水位为7.99m,外江枯水期水位多为0.5~1.5m。内涌正常水位为0.00~0.80m。

  站址处地质构造共分8层,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风化泥岩。工程场地土属软弱土类,建筑物地类别为xx类。

  2.1.3工程投资及规模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及配套工程主体工程投资估算为7196.63万元。泵站工程等级为xx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169.8mm两天排干。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56.34万、石方5.01万、混泥土方1.16万,基础防渗高压旋喷桩总长9197.6米。

  建设泵站原有大良围电排站排涝能力:总装机1645kw,总排水流量24.45。现设计安装4台1600zlq9.5-8型立式轴流泵,配10kv、1000kw同步电机,泵站总装机容量4000kw,设计排涝流量39.76.泵站建成后排涝能力对比增大*一倍,有效确保围内不受浸。

  2.2国外泵站技术和管理制度值得学*和借鉴的地方

  泵站是为水提供势能和压能,解决无自流条件下的排灌、供水和水资源调配问题的唯一动力来源,是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的重要工程措施和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泵站的作用和特殊地位,各国都很重视。国外特别是在泵站技术装备、投资和经营管理机制方面,很多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

  2.2.1国外泵站技术装备好、自动化程度高

  国外水泵的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国内,机组的结构、配套和传动方式也丰富多彩。国外大型水泵生产企业制造出来的泵,一般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其流量是我国同口径水泵流量的1.5~2倍。如荷兰1.8m的水泵与我国2.8m的水泵性能相同,但前者的重量为23.1吨,后者的重量却是48吨,两者相差一倍以上。另外,采用齿轮传动,可以大幅度地减小电动机的体积和重量。如荷兰口径3.6m的贯流泵,采用齿轮变速传动的结构设计后,与其配套的高速电机直径仅1.2m,电机和齿轮箱的总重量是15吨。如果将这台泵改用我国的直接传动,其电机直径将由原来的1.2m增加到6.1m,重量由15吨增加到49吨。由此可见,国外机组的高速化,不仅使机组的体积减小、重量变轻,而且还使厂房和土建投资大幅度降低,特别是考虑不同机组的装置形式(立、卧、斜式)对泵房结构的影响后,这种效果更明显。

  国外水利工程建设,十分注意严把质量关。如荷兰的水泵生产和泵站管理,两者在业务上的关系要比我国密切得多,水泵厂的设计人员对泵站的运行管理非常熟悉,他们与泵站管理单位在设计、生产、制造、试验、安装、调试、运行和检修等各个环节上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水泵的内外表面*整光滑,叶片铝青铜表面加工光洁度高。这样就确保了水泵符合泵站的使用要求,不仅效率高,空化性能好,而且大大地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而国内的泵站质量是令人置疑的。如某些泵站,运行一段时间后就发生地基下陷和建筑物开裂。国内水泵品种规格较少、结构形式单一、制造质量普遍较差,价格方面甚至低于与其配套的电动机。泵站设计时,只能选用性能差不多的那么几种定型产品,这样不但降低了泵站效率,而且还留下了许多不安全隐患。

  国外泵站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泵站运行的各种指标、长期跟踪、监测和记录,随时发现问题可随时加以解决。同时,记录下来的数据也将成为水泵开发和性能完善的依据。另外,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也减少了泵站的管理工作人员。如美国,几十公里的输水干线上,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国内泵站一般建于六七十年代,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往往采用经验管理和定期大修的办法。这样,大大地影响了泵站经济,增加了管理开支,造成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

  4.2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少、素质好、社会分工严密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只相当于我国的1/10,而运行管理有条不紊,长期保持正常运转。以荷兰为例,事实上,stork泵厂负责核心部件的生产和总装,泵站的管理人员只负责值班运行、小规模的检修和大规模的检查,而大规模的检修则由泵厂完成,甚至于清洁卫生工作都由专业人员承包,更没有沉重的行政包袱。这些社会分工与协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学*。

  国外泵站一般采用懂专业、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在泵站运行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正确地处理突发事件。而国内许多泵站管理人员素质差,专业技能低,地方保护严重,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引用,导致泵站运行管理水*相当落后。

  4.3国外十分注重工程的维护和保养、运行管理费用充足

  国外泵站的清洁工作做得好,一般都配有清污、清淤机械,它是保证泵站安全运行、节能、减少水泵磨损、延长机组寿命必不可少的泵站设备。但国内泵站的水泵工作环境差,设施不配套,很多泵站都没有配置清污机械,已设置的也不好用,问题在于关键技术不掌握,落后,资金投入也不足。

  在费用方面,国外泵站以受益者支付或国家拨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资金,有条件、有能力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改造、维修和扩建。而我国泵站建设资金短缺,且许多泵站主体工程在一次性投资建成后,工程配套滞后,续建费用少,这样就使一部分泵站长期不配套,工程迟迟达不到设计效益。另外,泵站运行管理资金少,甚至连职工工资都无保障,更谈不上泵站机电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年来,一些专家通过考察,对国外泵站的发展、运行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一些归纳和叙述。更多的有待我们更深入的考察、了解、研究和学*,并调整政策,加大投入,脚踏实地地作好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泵站工程的发展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四、实*收获

  可以说,一天的实*是很短暂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从中获益,特别是两个在建工程这样好的实*点,让我受益匪浅。首先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西坑水库加固工程的高压摆喷防渗施工:由于西坑水库坝体主要由筑填土(qs)之粘土质砂、含砂低液限粘土及含砂高液限粘土组成,厚度5.30~26.00m,*均17.10m;坝基土为早侏罗世(j1ηγ)不同风化程度的中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这样的天然建筑材料渗透系数较大(k20=7.92e-05cm/s),有的地方数量级甚至达到,导致大坝渗漏比较严重。通过高压摆喷灌浆,在坝轴线面上形成一层厚几公分的防渗墙,以解决大坝的渗漏问题。

  其次就是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的地基处理,尤其是对地下水的处理。工程站址处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风化泥岩。其中只有粉质粘土和风化泥岩的防渗能力相对较好,故地下水对工程主体稳定性的影响必须认真考虑。施工时在用了一层混凝土阻止地下水的上渗,巧妙的是,主体工程周围用打桩到地下几米的方法巧妙的把活跃的,多余的.地下水过虑出来,防止地下水上冲和消退对地基的影响,同时有效防止了地下水带走沙和土造成的地基下陷。

  总的来说,这样的实*有效直观地展示了各种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以及施工解决方案。这是单调课程讲解无法达到的效果。实*,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去参与了,去了解了才会明白。最后,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机会总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时刻准备好,就不会在机会来临是手足无措,对任何一件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是如此。

  五、实*结

  在实*中我学到了很多的在学校课本上和知识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些都是在真正的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巨大的锻炼的,我也相信我会做好这一切的,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才会将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学*上,学*中我相信我会继续不断的做好的。通过实*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这一次实*是给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财富,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做好的!

地质认识实*报告7

  一、实*目的

  地质学野外实*是地质学课堂教学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野外工作方法,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打下一下的基础。

  二、实*内容

  一)、路线地质教学阶段:从单一的地层、岩石、构造教学路线入手,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并进行野外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

  1、学会地质野外记录。

  2、进一步熟练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

  3、观察、识别各种基本地质现象,掌握其记录描述方法:

  (1)岩矿的野外命名及描述,标本的采集,岩性变化的观察与记录。野外实*中认识实*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2)地层的观察:野外实*中熟悉实*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古生物化石的采集、编录及初步鉴定,在地层中产出特点的观察与记录。

  (4)褶皱、断裂等各种基本构造现象的识别与确定,构造在空间的变化及其特征的观察和描述。

  二)、编写地质调查报告:按以下几方面完成地质调查报告编写任务:以前言、地层、构造、侵入岩、矿产资源、地质发展史、结束语等。

  三、实*区概况

  1、大同煤田位置

  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在大同市西南约20km,地理座标为东经112°30′—113°15′,北纬39°35′—40°12′,跨越大同、左云、右玉、怀仁、山阴五个县市。形状*似椭圆。长轴方向为NE—SW(北东—南西),总面积为1827km2。聚煤盆地整体呈似长方形,四周群山包围,西面有西石山脉,南面有海拔1976米的洪涛山,东南为海拔1714米的口泉山,东北部以青磁窑断层为界。

  大同煤田含有C—P煤系及J煤系。其中C—P煤系面积为1739km2,J系面积为772km2,两煤系重叠面积为684km2,为双系煤田。

  2、大同煤田交通

  大同市地处山西、陕西、内蒙三省交汇处,交通十分便利,因而大同矿区内的煤炭资源运输能力也大大提高。北面的京包与北同蒲铁路都通过大同市,大秦线、北同蒲电气化铁路和京大、大运高速公路都已建成通车运行。区内还有大同至王村铁路专线,另外公路纵横交贯,运输方便。

  3、自然地理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相接。本矿区属黄土高原*缓丘陵区,大面积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势较为*坦,*均海拔1056米,黄土冲沟发育,呈树枝状展布。

  大同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风沙大,气候干燥,风沙严重。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3.6—7.5℃,极端气温为37℃,极端最低气温为—26℃。日温差一般在20℃左右,最冷月为1月份,*均气温是—11.3℃。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间,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降水量为520mm,年最小降水量为138mm,年*均降水量为400mm左右。

  大同市是全国的煤炭生产基地,有悠久的煤炭开采历史,被誉为“煤都”,采矿业极为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有全国的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生产规模大,装备水*高,开采技术先进,随着*年来各种技术交流活动的增多,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地方煤矿的技术水*。大同旅游业也较为发达,有闻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华严寺、九龙壁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纵观大同地区的经济是以能源、重化工等产业为主。

  四、实*区内地层

  本区地层属华北型,除较普遍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统,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出露的地层有太古界的阜*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古生界的上石炭统至二叠系,中生界的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本区地层,自下至上简述如下:

  1、太古界阜*群(自己写符号):岩性为肉红色,浅灰色花岗片麻岩,含有伟晶岩脉侵入体,厚度巨大,达数千米。

  2、古生界:

  (1)寒武系下统馒头毛庄组(xxx):

  岩性为砖红色、紫红色页岩和灰紫色白云质泥质灰岩互层为主,页理发育,页理面上具有石盐假晶,本组底部为一层含砾的钙质砂岩,*均厚53m,与下伏太古界阜*群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2)寒武系中统徐庄组(xxx):

  底部为一层4—6cm的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往上是猪肝色、紫红色页岩,夹灰绿色页岩及薄层泥灰岩,页理上具有石岩假晶,本组上部为灰色结晶灰岩夹薄层鲕状灰岩,厚79m,与下伏馒头毛庄组为整合接触。

  (3)寒武系中统张夏组(xxx):

  下部为灰色中到厚层状鲕状灰岩,中部和上部也以鲕状灰岩为主,中夹厚层泥质条带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厚179m,与下伏徐庄组为整合接触。

  (4)寒武系上统崮山组:

  以竹叶状灰岩和泥质条带灰岩互层为主,底部竹叶体的的边缘为紫红色,中部夹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以结晶灰岩为主,夹鲕状灰岩及泥质条带灰岩,厚53m,与下伏张夏组为整合接触。

  (5)寒武系上统长山组:

  岩性为紫红色,薄层至中厚层竹叶状灰岩,夹薄层灰紫色灰岩、页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厚19m,与下伏崮山组为整合接触。

  (6)寒武系上统凤山组:

  底部为一层灰黄色含生物碎屑灰岩,下部为厚层状灰黄色泥质条带灰岩与薄层竹叶状灰岩互层为主,上部为灰黄色厚层结晶白云质灰岩,顶部为灰黄色竹叶状灰岩与中厚层结晶状灰岩互层,厚83m,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

  (7)奥陶系下统:

  岩性以薄至厚层结晶白云质灰岩为主,中夹薄层泥灰岩及黄绿色灰岩,靠底部灰黄色薄层泥质灰岩、竹叶状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三者互层。厚68m,与下伏寒武系为整合接触。

  (8)石炭系上统本溪组:

  本溪组底界自*旺一旧高山一线以南覆于中奥陶统灰岩剥蚀面之上,此线以北覆于中、下寒武统灰岩之上,至十里河以北尖灭,与中奥陶灰岩呈*行不整合接触,在奥陶系侵蚀面上往往有一层褐铁矿,鸡窝状分布(山西式铁矿)。自上而下,岩性分别为

  底部浅灰色铝土岩(G层铝土矿层位),层位稳定;下部时有紫红色山西式铁矿,厚度变化大,不稳定,与下伏奥陶系灰岩*行不整合接触,泻湖相沉积。

  中上部以灰白色、灰褐色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为主,下部含1—3层棕色、黑褐色灰岩,有时可夹一层薄煤层。

  上述岩性特征表明本溪组地层以粉砂、泥岩为主,粗碎屑岩含量较少,此外出现碳酸盐岩;粉砂岩中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等;粗碎屑岩中则以纯净的石英砂为主。前人认为本溪组沉积时海水进退相对频繁,主要为潮坪一泻湖相沉积。

  本组厚度一般为30m,厚度在南部酸茨河达65m,呈南厚北薄至剥蚀尖灭。

  (9)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底部为一层灰紫色、灰白色含砾粗砂岩(K11),分选不好,厚4—6m,钙质胶结,往上为砂岩、页岩、灰岩和煤层,含煤10层,其中6层比较稳定,为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

  主要为一层巨厚的砂砾岩、含砾粗砂岩、中粗砂岩,即小峪砂岩。韵律分选明晰,多阶性,大型交错及缓斜层理发育,具有冲刷面。其间夹4、5号煤层,局部具有工业价值,两层之间砂岩分别为东山砂岩、偏岭砂岩。再上为大同煤田上部的巨厚主要可采2、3号煤层。

  以上表明太原组地层中粗碎屑岩较本溪组增多,粉砂岩、泥岩含量减少,煤的含量。粗碎屑岩在底部为石英砂岩,中部为石英杂砂岩,上部为长石岩屑石英杂砂岩等;泥岩以高岭石、水云母为主。前人的研究认为太原组沉积物经历的搬运和筛选作用较本溪组弱,主要反映了过渡相一陆相的沉积,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环境。

  太原组厚度一般为80一100rn,最厚在楼子沟附*达186m,*均厚113m,与下伏本溪组为整合接触。总的趋势南厚北薄,由130—50m逐渐向北被剥蚀变薄,至云岗十里河以北尖灭。含煤总厚0.06—47.45m,*均厚为17m,含煤系数20%。

  (10)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底部为一层灰白色中粗砂岩与砂砾岩,厚3—6m,往上为灰白、灰黄色砂岩和灰色粉砂岩层。中下部含煤1—4层,由上向下编号为1、2、3、4,其中1号煤层比较稳定,局部可采,其它不可采。厚45—60m,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

  山西组地层中粗碎屑岩含量较本溪组、太原组增多,而粉砂岩、泥岩含量则介于本溪组和太原组之间,煤层含量次于太原组。粗碎屑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石英杂砂岩等。粉砂岩、泥岩中为碎屑与高岭石共有的特征,前人研究表明山西组沉积地层主要为陆相河流沉积。

  本组厚20一80m,一般约为50一60m,最后在鹅毛口北魏家沟达90m,大致呈南、南东厚,北、北西薄的趋势,至忻洲窑一新、旧高山以北隆起剥蚀尖灭。沉积环境属于山前*原的曲流河沉积。含煤总厚0.16—10.63m,*均厚为3m,含煤系数4%。

  3、中生界

  (1)侏罗系下统永定庄组:

  由紫红、灰绿、灰白、灰黑、黄褐色碎屑岩组成,下部为粗砂岩,中上部为中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颜色自底至顶,由浅变深,越往上紫红色越深,厚70—250m,与山西组呈*行不整合接触。

  (2)侏罗系中统大同组:

  底部为一层灰白色含砾粗砂岩往上为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含煤20层,其中可采10多层。厚234m,与下伏永定庄组为整合接触。

  (3)侏罗系上统云冈组:

  底部为一层厚5—18m的石英质砾岩(K21)往上有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厚140多米,与下伏大同组为整合接触。

  (4)白垩系:分布于煤田的西北部地区,岩性主要为各种碎屑岩和火山喷出岩,厚100多米。与下伏云冈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4、新生界:

  老第三系:分布于煤田西北边缘地区,岩性主要是未胶结的砂、砾岩,夹有褐煤,厚250m左右。

  第四系:黄土的各种松散沉积物。

  五、实*区地质构造

  1、大同煤田的构造概况

  大同煤田呈一北东30一50℃走向不对称向斜,东翼陡而窄(倾角40一60°,西翼宽缓(倾角3—7°);北起云岗东北,西南经北羊路、庙湾、马道头,南至玉井,东西宽约30km,向斜轴延伸长约50km。

  煤田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内蒙古一阴山构造隆起带的南侧。东以*旺一鹅毛口大断层为界,与新生带断陷盆地(大同*原)相毗临;西临吕梁经向构造带的西石山脉;南为一东西向小型洪涛山背斜为界,再南与*朔、宁武煤田相连。在*面上三者组成一个北北东向“S’’形。

  受历次构造运动的影响,煤田内早期部分地层缺失,而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也发育不全。后期受燕山,喜马拉雅山运动强烈褶皱、断裂、推覆作用,导致煤田东部地层陡峻,直立甚至倒转,并伴生一系列次一级的小型褶皱和断裂,印支期发生了大规模的煌斑岩顺主要的山4、2、3一5、8号煤层侵入,使煤层结构,煤的工艺性能遭到极大破坏。在煤田内,东部、东南部、南部构造较复杂,断层多,北部及西部则相对简单,断层、褶皱皆少。

  2、口泉断层

  结合野外记录资料总结。

  3、青瓷窑断层

  结合野外记录资料总结。

  4、云岗沟侏罗系地层小断层

  结合野外记录资料总结。

  六、煤层煤质

  七、矿区水文地质

  大同矿区地下水资源贫乏,大量的勘探资料表明,除第四系冲洪积层及基岩风化壳含水相对较大外,下伏中生界、古生界地层的岩石固结坚实,裂隙、喀斯特不甚发育,岩石一般不含水或含水微弱。地表水主要为口泉河、十里河河水。地下水补给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在口泉河、十里河河谷地段,地表水可以补给地下水。由于本区地表径流条件较好,一般不利于降水入渗;地下水排泄以蒸发和矿井排水为主。随着矿井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原有动态*衡遭受破坏,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岩石的含水性大大减弱,煤田内大量井泉干涸现象就是的佐证。

  八、大同火山群

  大同火山群是*第四纪火山群。已知有30余座,分布在山西省大同市、县和阳高县境内,集中于4区域:

  ①东区指瓜园、神泉寺一带,有肖家窑头、鹅毛疙瘩等6座。盾状的肖家窑头火山由火山弹、火山砾、火山灰组成,局部覆盖熔岩流;穹窿状的鹅毛疙瘩火山由玄武岩组成,无火山口。

  ②南区在桑干河与六棱山之间,包括大峪口、西窑等5座,是因玄武岩流沿断裂喷出,依山而呈半圆形。

  ③西区是大同火山群中最为集中和较复杂的一区,黑山、马蹄山、阁老山等15座属之。黑山规模,呈扁*穹窿状;狼窝山范围最广,火山口直径500米,西北有缺口;马蹄山和阁老山等由火山碎屑物组成,为*顶圆锥形,亦有缺口,状似马蹄。

  ④北区以大同市北的孤山为代表,包括其西南的6座小火山。孤山形似面包,海拔1182米,兀立于御河谷地中。大同火山群处于侵蚀初期,下伏三趾马红土或离石黄土,上覆马兰黄土,为上新世末、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堆积开始时的产物。其形成以北区最早,东区、南区次之,西区最迟。

地质认识实*报告8

  实*时间:20xx年9月13日

  学生:缪乐剑

  学号:110750123

  班级:地质一班

  实*地点:燕子矶公园,幕燕风景带,燕子矶公园角

  一、 实*目的与要求

  1、 对地质现象有深层次的感性认识,培养在野外的观察能力及基

  本的地质工作能力

  2、 观察长江沿岸地势地

  貌,初步认识河流地貌

  特点

  3、 观察认识燕子矶白垩

  纪地层岩性特点

  4、 观察震旦系灯影组白

  云质灰岩中的溶洞现象

  5、 沿江断层崖的观察

  二、燕子矶公园,幕燕风景

  带,燕子矶公园角地区地质

  概况

  燕子矶位于南京郊外,燕子矶矶顶有御碑亭一座,亭中石碑正面刻着清乾隆帝所书

  “燕子矶”三个大字,在燕子矶西南方沿江的悬崖

  上有若干个溶洞,在燕子矶矶头遥望东南可见长江三级阶地以及河漫滩地貌。想北望可见八卦洲。在长江对岸亦可见长江三级地阶。

  从燕子矶公园门口登山到燕子矶头可看到白垩纪地层,为陆相沉积地层。岩性:紫红色,厚层块状砾岩为主,夹紫红色砂岩、粉砂岩。砾岩中砾石成分复杂,主要为石英、玛瑙,少量块岩;砾石磨圆度不一,石英角砾磨圆度较好,白云质灰岩角砾较差;角砾分选性较差差,大小不一。硅质、铁质胶结。

  在矶头位置可观察三种河流地貌,分别为河床、河漫滩、阶地。河漫滩有典型的二月结构,一般高出江面几米;阶地分三阶,Ⅰ阶一般高出江面10m,分布于矶南;Ⅱ阶一般高出江面20之25m,分布于矶南;Ⅲ级阶地一般高出江面43~50m,分布于矶东。

  矶头侧面为长江断层崖,此为正断层,是沿江大断层作用所形成的陡崖,而非冲刷所致。因为断层走向与水流向不同,形成时间又比长江晚。有擦痕,有构造岩和碎屑;有断层三角面,从西到东沿悬崖;有泉眼,沿着该断层面是串珠排列。

  在幕燕风光带观察震旦纪的地层,地层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的白云质灰岩,少量灰质白云岩。其象鼻洞岩溶地貌现象有层线性且岩石较

  为圆滑,该地貌的的岩性以白云质灰岩为主,也含有灰质白云岩。震

  旦系灯影组白云质灰岩中发育有三个溶洞,分三层,依次为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是地下水溶蚀的结果。头台洞大致高出江面数米,是*期地下水活动溶蚀的结果。对应的是长江河漫滩。二台洞大致高出长江水面10~15m,对应的是Ⅰ级阶地。三台洞大致高出现代长江水面30~35m,对应的是Ⅱ级阶地。这三层溶洞中二台三台是较早地下水活动溶蚀结果。在其中可看到暗河、钟乳石、落水洞等现象。

  在燕子矶公园角为第四系地层(Q3x),岩性为土黄色的粘土和亚粘土。含有钙质结合和姜结石,该黄土的物理性质:有湿陷性,柱状节理,黏性差,雨天易造成滑坡。对于该地质工程的处理手段有:种植草木固土;用钢筋混泥土建立格架结构;修建挡土墙,四周建排水沟。

  三、实*感想

  通过今天的实*我们零距离的接触地质了解地质,使我们对普通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有了更生层次的理解,也使得我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及时加固。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地质工作的一些基本技能与方法。我们对一些基本地势、地貌有了简单的认识,为以后的地质学*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地质认识实*报告9

  一.序言

  ⑴实*目的、任务和要求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认识实*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前学生应认真学*实*知道书,以明确实*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的组织形式及实*过程

  实*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

  过程由实*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二.实*点地质概括

  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5.二迭系上统蛾眉山组(p2b):上部为黑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部分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细的韵律变化层理,下部为玄武质灿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②构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断裂

  大断裂为昆明地区南北向的主干断裂。西山龙门一带,断面向东倾斜,产状较陡,*于直立,东盘下降形成昆明断陷盆地,西盘上升形成观音山、西山及龙门等地貌景观。该断层控制了昆明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③岩浆岩:该地区有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及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④地貌:西山大断裂西盘上升形成了观音山西山龙门,东盘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龙门(断层崖)等地貌景观。滇池为断陷湖泊,西岸多为半岛、海湾,地形起伏较大;北岸、南岸、东岸地形起伏较小,有八条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沉积。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栖霞和茅口组的灰岩、白云质灰岩构成。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风化、容蚀形成岩溶地貌(又称kast地貌)。石笋、石芽、石柱、溶沟、溶槽、溶蚀漏斗等地貌随处可见。


地质认识实*报告 (菁华5篇)(扩展2)

——地质认识实*报告 (菁华9篇)

地质认识实*报告1

  一、前言

  通过这六天的实*,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实*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实*丰富了我们的学*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的热情。所以,实*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也做了缜密的部署:

  1.时间:20xx年5月4日—20xx年5月9日

  2.地点:河北省xx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

  3.路线:

  1、xx市石门寨镇

  2、xx市祖山东门

  3、.xx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4.目的:

  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4.学*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二、实*地区概况

  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xx地区野外地质实*的主要区域。它位于xx市区北侧,其中心距xx市28km,属河北省xx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xx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本区年降水量为400—xx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2祖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稀有植物及濒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xx市西北部。京沈高速xx西出口沿秦青公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xx市区23公里。属原始森林峡谷型自然风景区。因燕山以东、渤海以北诸峰均以它的分支延绵而成,故名“祖山”。xx96年开发至今,形成五大景区,xx0余处自然景点,是淮河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

  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总面积118*方公里,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区内千米以上高峰20多座,植被覆盖率96%以上。象形奇石、云海、日出、古洞、原始丛林、溪流、飞瀑、奇花、高山天然草原、树挂构成景区十大景观。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是侏罗纪至白垩纪末地壳运动而成。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击下,形成了多处绝壁幽谷和造型地貌。

  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她的分支盘拨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岩作脊梁,以瀑流注血脉,搽娇花饰容颜,披葱茏为秀发。景区内山势陡峻,溪水跌宕,可谓立峭岩作脊梁、注瀑布为血脉、披茂林作秀发,裁白云作霓裳,集雄奇妩媚于一体。峰奇水异,洞幽石美,林丰草茂,历史渊源,是观光旅游、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绝好场所。

  3.鸽子窝公园海滩概况

  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屹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鸽子窝公园是观赏海上日出的最佳之处,每逢夏日清晨,这里云集数万名游客观赏“红日浴海”的奇景。

  三、实*内容

  1.柳江盆地保护区石门寨西门180米处

  该处岩石以沉积岩居多,由地质构造形成。亦有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长期风化作用,裸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岩层为中厚型,中间夹有薄的灰岩。灰岩呈竹叶状,较破碎,属碎屑结构,这些碎屑物质经胶结后形成灰岩。此处岩石约5亿年前形成,属下奥陶世纪,粘土矿物发黄,岩石经强烈的构造运动,由水*变为倾斜,产生背斜现象,并有正断层出现。用地质罗盘测该处岩石的.产状,走向为北偏东xx°,倾向为北偏东xx0°,倾角为30°。

  由此处向西约200米处岩石出露于地表,经验证为砂岩,其结构为碎屑结构,此处不整合现象明显,由砂岩和灰岩组成,属沉积接触,砂岩约2亿年前形成,灰岩约5亿年前形成,由于形成年代不同,说明为不整合。此现象说明xx地区至今至少经历了2次地壳运动,因为3亿年间隔形成的不整合面应在海*面下形成,至少经历2个循环,而该处岩石现在又出露在地表。在不整合面上有矿物,是地质学家发现地下矿物的依据。不整合面处强度差,不适合在此面上施工。

  2.砂锅店东北200米处

  该处为石灰窑产石场,观察此处岩石,岩溶现象明显,有溶沟、石芽、天生桥等。其原因是地壳运动抬升到潜水地表以下,潜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现象,因岩石中有裂缝,有空间且水有径流通道。岩溶现象是因为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经长期化学反应,使岩石具有可溶性。该处向西北走约xx0米处,发现大面积的岩石间侵入接触现象,石灰岩中夹有岩浆岩,说明此处经历过火山喷发。该处亦发现有岩墙,较长,宽约3-4米,其走向为南北方向320°,由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靠*地表的岩石经长期风化,产物为第四纪土,岩石中还发现有岩洞。此处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有大量石灰岩形成的岩层,呈单斜,基本走向为南偏北。在砂锅店东等地,发现石英斑岩,它是花岗斑岩的又一种变种,具隐基斑状结构,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蚀现象。此处也有闪长玢岩,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2. xx市祖山东门

  祖山为早白垩纪形成,为响山岩基的一部分,此处沉积岩中有破碎带,火山爆发时岩浆从中冒出,冷凝成岩浆岩。祖山占地217*方公里,*面形段呈椭圆形,长轴长25公里,短轴长15公里,南北方向,岩石中以花岗岩居多,占65%左右,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红色的正长石,又称甲长石。石英其次,占20%-25%左右,透明发亮。此外,还有云母、斜长石。斜长石呈灰白色,由于长石含量不同,云母颜色也不尽相同,云母占整个岩石的5%-xx%。较黑的岩石中,云母含量不超过5%。在此处观察,长石颗粒大小在1厘米左右,晶体颗粒,为结晶结构。山体构造为原生结理构造,山体中有裂缝,都为竖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称之为晶洞构造,而形状不规则的孔隙是水晶的成长地。此处地貌陡峭,险峻,构造为原生结理,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岩石部分竖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此处岩石倾角较大,岩体破碎。山体中有河流,称为石河,发源于祖山响山山脉,山上有明长城,由元朝徐达修建,xx67年,戚继光重修,基本走向为南北方向,直达青龙。祖山最高峰为响山,海拔为1421米。

  3. xx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此处滨临渤海,为海洋环境。海洋环境按地理位置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低潮时裸露于海岸带的部分,称为滨海。滨海又分为后滨带、前滨带、外滨带。后滨带为*均海潮线,常年裸露在外;前滨带为*均海潮线到中滨线处;外滨线为中滨线以外的部分。海岸线到海底深约200处的部分,称为浅海,此处阳光充足,有机物含量多,是海洋生物的理想栖息地。深海处动物少。

  此处岩石又远古火山喷发而形成,以岩浆岩为主,岩石受海洋水动力作用,常见有海浪作用、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使此处形成有特色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和海蚀*台等,形成原因有冲蚀作用,磨蚀作用等,使岩石破碎。

  岩浆岩受风化作用等变成高岭土、伟晶岩。伟晶岩颗粒大,和花岗岩成分相差不大,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石英等组成。岩石被多组结晶切割。

  四、结束语

  通过本次实*我认识到:本区地层出露较全。从中生代地层开始,除缺失寒武系、奥陶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以外,其他地层均出露完好。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岩浆岩类,沉积岩类以及变质岩类。本区的岩浆活动从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浅成侵入,喷出等。所见岩类有基性岩类和酸性岩类。从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方面,本区的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主要变质岩有千枚岩,大理岩以及板岩。在构造方面,本区分布有四大褶皱,另外还有七个断层。两个大断层几乎将此区分为三部分。区域发展方面,本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四个构造层。总体说来本区构造运动较强。

  经过6天的实*,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包括:如何通过一块石头的色泽,去判断其类别、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别3大岩石;如何去测量岩石的走向等等;总之,通过实*后我更好地掌握了《工程地质学》这门学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地质认识实*报告2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认识实*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前学生应认真学*实*知道书,以明确实*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的组织形式及实*过程

  实*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过程由实*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二.各实*点地质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5.二迭系上统蛾眉山组(p2b):上部为黑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部分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细的韵律变化层理,下部为玄武质灿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②构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断裂

  大断裂为昆明地区南北向的主干断裂。西山龙门一带,断面向东倾斜,产状较陡,*于直立,东盘下降形成昆明断陷盆地,西盘上升形成观音山、西山及龙门等地貌景观。该断层控制了昆明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③岩浆岩:该地区有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及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④地貌:西山大断裂西盘上升形成了观音山西山龙门,东盘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龙门(断层崖)等地貌景观。滇池为断陷湖泊,西岸多为半岛、海湾,地形起伏较大;北岸、南岸、东岸地形起伏较小,有八条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沉积。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栖霞和茅口组的灰岩岩、白云质灰岩构成。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风化、容蚀形成岩溶地貌(又称kast地貌)。石笋、石芽、石柱、溶沟、溶槽、溶蚀漏斗等地貌随处可见。

  ⑵武定地区

  1.地层:在五孔桥观察了辉绿岩与三叠系资组的接触关系及灰绿岩体的岩石特征(球形风化)。经过观察,发现二者的接触面的特征是:接触面呈波状起伏,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褐色钛铁矿及褐黄色的古风化粘土层,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积接触关系。辉绿岩中无舍资组的俘虏体,其上舍资组中底砾岩无烘烤蚀变现象;辉绿岩中长石高岭土化现象明显。

  在雷刚厂观察了三叠系舍姿组与寒武系西王庙组的接触关系。

  西王庙组:为紫红色泥岩与黄色粉砂岩互层。

  舍姿组:为紫灰色泥岩夹多层浅灰黄中层状粉砂岩为主。底部为灰黄色薄、中层状含细砾、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接触面为含砾粗砂岩。二者的接触关系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芭蕉箐铁矿观察到缩头山组:该铁矿位于武定县南东5公里处矿体产于泥盆系中统鱼子甸组第一段(d2y1):属于沉积型铁矿床;矿石主要为鲕状赤铁矿。第二段为灰白薄中层状隐晶质灰岩,泥灰岩夹白云岩,钙质泥岩。其中在铁矿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层黑色页岩、泥岩等,还含有植物碎片、贝类化石。

  在狮山石棉矿观察到登云组白云岩,狮山风景区出露寒武系,竹寺组广泛分布,为灰黄,黄绿色页岩、粉砂岩该矿是白云质灰岩与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为辉绿岩体侵入,使基性岩浆热液与白云质灰岩中的镁质发生变质作用,形成蛇纹石化、大理岩化和石棉,石棉矿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外接触带的白云质灰岩中。

  2.构造:人民渡狮山大断裂

  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向,上盘为震旦系灯影组,下盘为奥陶系汤池组和红石组等地层。断层带上发育大量构造岩。上盘多见大理岩化、角砾岩化等蚀变现象。断距由北向南逐渐增大。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多由构造岩组成,其间夹断层夹持体或断层透镜体。沿断裂带除外力西基性岩脉侵入外,还有燕山期基性岩贯入。受断层影响,岩石蹂皱破碎现象明显。

  3.岩浆岩:辉绿岩。

  4.矿体:芭蕉箐铁矿、狮山的石棉矿、无孔桥的钛砂矿

  5.地质现象:狮山断裂断层破碎带上的断层角砾岩、地层的错动与缺失、无孔桥沉积接触面上的风化壳、狮山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6.地貌:人民渡断裂构造,形成两断面上生长的植被有很大差别,在芭蕉箐看到赤铁矿矿床,而在狮子山观察到了石棉矿及石棉的采矿洞,狮子山风景区,其山势雄浑秀丽,古树参天,苍松翠柏,古寺幽静,是国家aaa级名胜风景区。

  ⑶元谋地区

  1.地层:黄瓜园出露海资哨组、路古模组和凤凰山组

  ㈠海资哨组:浅灰色千枚岩、云英片岩夹结晶灰岩、大理岩。

  ㈡凤凰山组:上部细晶大理岩夹千枚岩,下部夹中——粗粒大理岩,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铁矿及沉积型菱铁矿。

  ㈢路古模组:眼球状云母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长石片麻岩、角闪石片岩等。

  南北向绿汁江深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的体朱布超基岩。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谋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岩体分异较好,具垂直分带,由上而下一般可分为:辉绿辉长岩带、辉长岩带、辉石带、橄榄岩带、橄辉岩带、各带为渐变过度关系。*面上各带是不对称环状分布,四周为边缘相。岩体虽小,但含铂达到工业要求,岩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蚀变,主要有蛇纹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等。

  德大、那化花岗岩体。这些花岗岩石是晋宁期产物。岩体的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杂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呈岩基产出。黑云母花岗岩:浅灰色,略显粉红色,细、中粒结构,局部为粗粒结构。闪长岩:暗灰、灰绿色,多为细、中粒结构。

  弯堡土林一带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碎屑沉积物,弯堡土林的成因及存在长久的原因:一墩墩的土柱耸立在眼前,大片大片的,说起这土林是怎么形成的,早在三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水草丰富的浅湖,气候温和、凉爽,湖中繁衍着蜉蝣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动物活跃。后来由于入湖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淤塞湖盆,加之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它露出地表,遭受风化剥蚀。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由于气候炎热、气温高、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在漫长的岁月里,泥土不断地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地表发生了龟裂,加上雨水沿着裂缝不断得流蚀、冲刷,又使地表裂缝渐渐加深、扩宽和延伸。年夏一年的自然外力地质作用,终于使这里显露出一座座土柱,进而形成眼前这一片片神奇的土林。这就是神奇的土林的形成原因,为什么这土林可以如此长久的保存呢?雨水、风化等剥蚀作用就很严重了,那是由于土柱顶上,有一层含铁质的砂砾岩皮壳及半胶结的砾石层,像一顶坚硬的帽子戴在土柱上,使之免受风雨摧残。

  2.构造:朱布超基性岩体属于南北向绿汁江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为加里东晚期所形成,岩体北西南三面接触带*于直立,并向深部岩体内倾斜,东部接触带向西倾斜。德大那化花冈岩体属块状构造。岩体出露于元谋县西侧斑果至物茂一带,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南北长大于40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为晋宁期产物,岩体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岩体。

  3.岩浆岩: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辉绿岩。

  4.矿产:朱布超基性岩矿、孔雀石、橄榄石及黄瓜园铁矿;绿泥石

  5.地貌:第一,超基性岩体中含有碳酸盐岩,可能是火山作用的结果除了这些,我们还观察到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及河流地貌,沉积作用、侵蚀作用、蛇曲河、河心滩、河漫滩等现象。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了闪长岩脉、辉绿岩脉以及大量暗色析离体团块。第二,弯堡土林,湖泊的沉积作用和地表流水的冲刷及风化剥蚀等作用形成

  6.地质现象: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风化侵蚀作用、侵入体及侵入体有俘虏提、围岩、析离体。土林地区地表水的片流、洪流冲刷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三.结束语

  1.小结:

  经过这次昆明西山——武定——元谋的地质实*,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但让我们充分的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情况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对于在课堂上不清楚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中逐渐掌握。提高了我们对这个专业的兴趣,培养了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分析和观察的能力。还让我们了解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怕苦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我们自己的体魄,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某个地质现象的见解与论述:

  这一次的实*我对元谋土林产生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兴趣。路南石林已驰名中外,但云南一些地方的土林,亦足与石林争妍斗奇。

  土林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而产生的地貌。在*土林最发育的地方就是云南元谋盆地和*。土林是在构造运动、风雨侵蚀和生态、岩性等综合因素下形成的。

  一踏进土林云南土林,分布较广,其中以元谋县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铺土林为佳。它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路南石林并称之为“云南三林”。元谋物茂土林位于元谋县境内,距县城32公里,是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就仿佛使人进入另一个新奇的天地。有的土柱如锥似剑,直指蓝天;有的像威严武士,整装待发;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视远方;有的土柱顶上杂草丛生,间或长有野花;有的砂石垒垒,裸露身躯……当然,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是距今两百万年前早第四纪积淀下来的,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钙质胶结物,间或夹杂一些铁质结合体。由于这些土壤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致使地面龟裂;加之雨水延裂缝冲刷、流动,久而久之,裂缝逐渐加深、扩宽、延长,土柱逐渐显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杂有的石英、玛瑙等,显露出来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奇异的光彩。

  土林是在自然界的外力(主要是水流)的作用下,经历千百万年的时间而形成的。土林是了流失地貌特殊形态,一种奇异的自然地理现象,是在千差万别的地形结构,组成物质,构造运动,水文气候,土壤团力和水动力等综合因素形成的。

  3.意见和要求

  我觉得这次实*体还是成功的,大多数同学积极配合老师和组长开展工作。时间虽然不怎么长,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后的学*和工作。不足的是,实*时间太少,一个实*地点还尚未完全理解就匆忙离去,所以我觉得以后能大大提高实地实*的时间。

地质认识实*报告3

  一、实践目的:

  通过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岗位的实际跟班实*,并参与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认识企业生产管理的运作过程及特点,了解企业管理体制、原则、内容和方法,以及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经营战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际运作过程,了解计算机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开发及使用情况,结合实*内容理解课堂学*过的管理理论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实践内容:

  作为一名实*生,我被地质队安排在了单位的信息科工作,以便了解公司的信息化概况。在信息科,我也了解一些关于地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年来,总计安排工作项目141项,投入工作经费24330万元。在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一条主线,两个支撑,一个目标"的建设思路,在扎实地逐步推进。

  根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和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地质调查局逐步确定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以提高地质调查和社会化服务水*为目标,以数据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为基础,加速实现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

  六年来,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数据支撑体系已基本建成,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地质调查成果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有了良好开端,基本实现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阶段目标。

  二、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主要成果

  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地质调查主流程共包括立项论证、设计编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综合、社会化服务等六个模块。几年来重点开展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综合三个模块的开发研究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进展和成果。

  1.基本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主流程的信息化

  成功开发研制了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首创的PRB过程和数据模型,将GPS的定位结果反映到掌上电脑的地形图和遥感影像上,实现了 GPS、GIS 和RS的有机集成,地质人员可以在掌上电脑上按照技术标准记录地质现象、绘制地质素描图,实现了区调野外原始数据采集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区调野外 数据处理和成果输出的桌面系统,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整理和成果输出的主流程信息化。全面完成了设备定型、技术要求编制、人员培训和设备 配置等工作,并在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中全面推广。

  2.固体矿产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进入推广阶段

  以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为基础,开展了固体矿产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研制工作,目前已经开发成功。20xx年在6个重点项目中试点使用,20xx年开始较大范围推广。

  3.地质环境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研制进展顺利

  地质环境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地下水资源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调查三类专业工作的野外数据采集。目前系统开发进展顺利,即将进入小规模试点阶段。

  4.地质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系统开发取得一定进展

  完善了钻孔采编系统。该系统具有钻孔地质数据采集、数据管理、钻孔图件自动绘制等功能,现已全面推向社会,得到大多数地质工作单位的认可和广泛应用。

  开展GIS矿产资源选区评价系统和地质调查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系统等研制工作,为提高地质调查部署科学性开发了新的工具。开展地质体三维模拟技术与数据模 型开发研究等项目,()为提高设计编制水*和地质调查成果的直观表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地下水资源评价系统的研制开发为地下水资源信息管理、不同水文地质单元 的综合评价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三、数据支撑体系建设主要成果

  国家基础地学数据库体系是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数据支撑,主要包括基础地质数据库系统和地质综合成果数据库系统。作为地质调查信息化和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投入了较大的建设力量和资金。目前该体系的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

  三、实践结果:

  通过此次实*工作经历,我发现了地质部门信息化建设对其推动作用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主要成果

  1.基本建立地质调查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以来,配合数据库建设工作,研制了建库标准、质量控制标准、数据描述标准、产品标准、数据采集标准等35项标准,有力地推进了地学数据库的建设和系统开发,保证了数据质量,为信息共享与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2.国家地质调查网络体系已初步建成

  经过三期网络建设,基本形成了*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大区地调中心(天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和部分专业地质调查单位及地 调院间的三级网络体系,实现主干千兆速度的数据信息传输,通过网络系统向社会提供国家地质工作信息、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目录、地质文献资料和全国地层数据库 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为地质调查资料数据实时传输和项目管理提供快捷服务。

  3.地质调查门户网站发挥了重要的宣传服务功能

  地调局网站自20xx年元月运行以来,已经安全运行了5年,运行稳定,*3年的访问量达80万人次,20xx年底月访问量达到35000人次,呈上升趋 势。网站运行效果比较好,专题特色明显,栏目设置较合理,信息较及时、全面,*均每天有3——6条新消息,还设有信息服务栏目,如元数据库、地质资料目录 等。

  (四)成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良好开端

  开展了元数据库建设,完成了主要数据库的元数据库建设和发布工作;开展了地质调查数字化成果的社会需求方式与内容研究、数据压缩技术研究和在线离线服务技 术体系研究;开展了成果目录数据库、地层数据库的网上服务工作。依托863课题,在解决数据传输与共享的技术问题方面有重要进展。

  五、"十一五"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思路

  "十一五"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将继续按照一条主线、两个支撑、一个目标的总体思路,重点加强主流程信息化的开发和建设工作,继续夯实两个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化服务工作。

  在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主线--主流程信息化建设方面,进一步全面推广各专业野外数据采集系统,重点加强选区研究、数据处理和设计编制等模块的分解和开发,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地质调查技术水*。

  在地质调查数据支撑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国家基础地学数据库系统。按照定期更新的原则,规范数据库的维护。为扩大面向社会的数据信息服务,加强已建数据库的保密处理工作。

  在地质调查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面,重点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骨干网络体系的各节点建设,提高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能力。加强地质调查信息网站建设,扩大服务能力。 强化地质调查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体系建设总体框架,规范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目录发布制度,扩大服务信息量。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通过这次在攀西地质大队信息科的实*,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实践知识,开阔的自己在企业计算机,信息化领域的眼界。当然我被地质工作人员的艰苦精神所感动。另外更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道理:生活中所有的我们认为很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心去感受其中的过程,最后我们都能愉快的渡过;人生路上的坎坷是没有走不过的,生活中的墙也没有越不过的,只要我们努力了,用心去做,相信我们都能够走向光明,关键是我们要坚持,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加油!

地质认识实*报告4

  在野外实*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须编写一份实*报告,对实*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地总结,地质认识实*报告的编写。地质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后的最终成果,编写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质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地质认识实*报告是对整个实*过程、地质工作方法和地质认识的总结,是野外实践和课堂理论的结合,是评价学生野外实*成绩的主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报告总的要求是,在充分掌握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野外观察和记录为主,立论正确,依据可靠,叙述简练,图文并茂,主次分明,逻辑性强,富有创造性,内容真实、丰富、简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图件美观,要有封面、题目、报告编写人专业、班级、姓名、野外实*负责人、实*指导教师、报告审核人及报告编写日期等。

  编写实*报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路线剖面图、素描图、采集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标本及野外照片和录像等,这些是编写报告的基础和素材,实*报告《地质认识实*报告的编写》。把各种野外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总结、概括,编制和清绘必要的图件,然后着手编写文字报告。

  根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实*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前言

  主要说明实*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实*区概况

  1.实*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

  2.实*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3.实*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4.实*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地层

  实*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四、岩石

  叙述实*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

  概述实*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

  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

  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

  2.岩浆作用

  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3.变质作用

  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

  2.河流地质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

  3.海洋地质作用

  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

  七、矿产

  简述实*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

  八、地质发展简史

  根据实*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九、结束语

  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收获最大;野外实*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地质认识实*报告5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的目的和意义

  学*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因此,应该把实*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实*,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的思想和决心。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专业知识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这次实*无疑巩固了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

  第二节 实*安排和进度

  我们本次的地质认识实*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实*开始以20xx/9/9号,8号晚上我们领来了实*所要的工具,9号早上开始了第一天的实*。本次实*安排了两天时间,所以实*也分为两条实*路线。第一天的实*路线是西山实*路线,首先我们观看了西山大断裂,然后沿西山向上爬,在爬上的过程中观察了西山大断裂的地层剖面,到了望海亭,又对滇池进行了观察。第二天的实*开始于10号,也就是第二条实*路线,澄江实*路线。早上我们到了抚仙湖,,对抚仙湖的几个点进行了观察和了解,对抚仙湖的形成和水环境特征有了大体了解。下午我们去了帽天山澄江动物群,在澄江动物群参观了化石博物馆,还看了澄江动物群的宣传片,之后就返回学校。实*结束。

  第三节 实*地的地理与交通概况

  昆明西山古称碧鸡山.为碧蛲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的总称.西山位于昆明西郊,滇池西岸,距市区15公里,隔滇池与金马山遥遥相对。北起碧鸡关,南至海口,绵延35公里.最高峰罗汉峰,海拔2 511米。山峦起伏,彤似卧佛,故也称卧佛山。隔水相望宛如—丰盈的女子躺卧滇池岸边,有“睡美人”山之美称.三清阁上凿有龙门石窟.为昆明地区第一胜景.西山之名最早见与明天顺六年(1462年),敕赐华庭山,大园觉禅寺圣旨碑“云南府昆明县海西山”。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方公里,*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西山和滇池位于昆明主城区靠西,交通便利。我们本次实*是学校的交通大巴送去的.,回来也是。

  澄江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南部,湖面海拔1721米,总面积为212*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大理洱海,是云南省第三大湖。*均深度为87米,最深处有157米,是云南省第一深水湖,也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也是云南旅游景点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湖容量达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蓄水量是云南省第一大湖。抚仙湖水清澈纯净,透明度*均为8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居云南省湖泊之最。澄江抚仙湖名声鹊起是因为1992年在湖底发现“水下古城文明”,“扁形人面图案、类似母系氏族分娩的图腾、类似于*数字、古罗马字母的“0”、“1”、“Y”、“I”的符号,以及那些横七竖八的猜不出功能与用途的刻痕、颇似青铜器一角的金属碎片,高达19米、底长30米的五层世纪坛式建筑”等等古代文明迹象,神秘的澄江抚仙湖水下建筑与古

  滇文明相距不远,在历史上它们有何关联?为何两处繁华的文明都先后神秘消失这些“未解之谜”和玛雅文明、百慕大之谜一样,引发着人类永远在追求。但愿通过抚仙湖水下古城遗址的一次次科学和严谨的探秘行动,能早日复原抚仙湖一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城镇村落、祭祀活动等,让又一个中华文明千古流芳。

  沿澄江抚仙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地拔起,状如玉笋,雄伟峻峭,被称为“玉笋擎天”;东部有温泉,当地叫热水塘,热水塘位于澄江县海口镇,泉口甚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温一般在40℃左右,水质含硫,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地;东北面的回龙山如大象长鼻,故称象鼻岭;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仅长一公里多,隔山连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碑上有诗: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糠蒗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古往今来,“界鱼石”曾吸引无数游人,现已辟为公园,供人们游览。离“界鱼石”西侧100多米处,还有一座始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门桥,无桅杆的木船可从桥下过往于[1]星云湖、抚仙湖间,桥身精雕细刻,美观大方。

  帽天山,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城东边6公里处。距昆明市56公里,距玉溪市87公里,因化石而闻名,所谓地球生命的“寒武纪大爆发”指的就是这里。这里埋藏着距今5.41亿年的帽天山化石群,该动物化石群再现了距今5.41亿年前海洋生物的真实面貌,为揭示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奥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证据。帽天山化石带,呈带状蜿蜒分布,这条分布带长20公里,宽4.5公里,埋藏深度在50米以上。

  第二章 西山实*路线

  第一节 西山地理地貌特征

  昆明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昆明西郊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距市区15公里,北起碧鸡关,南达灰湾,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山、罗汉山等山峰组成,由北向南逶迤升高,最高峰海拔2507.5米,最高的罗汉山高出滇池水面约620多米。西山公园东濒滇池,西迤长坡,占地约889公顷。西山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百鸟争鸣,涧壑流泉,云蒸霞蔚,景色秀丽。远眺西山群峰,既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个仰卧的少女,故称“卧佛山”,又称“睡美人”。明嘉靖年间杨慎在《云南山 川志》中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在明代,昆明西山与通海秀山、巍山巍宝山、宾川鸡足山,合称“云南四大风景名山”。 全山除岩石嶙峋的罗汉崖外,均为繁茂的原始次生林,随高度变化森林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山体下部有以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体上部是云南松、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在海拔2150米以上 的石灰岩地带,分布有冲天柏林和多种落叶阔叶林。西山植物多而集中,分布有167个科、594个属、1086种灌乔木和其他植物,药用植物也多达九十余种。还生长了一些珍稀树种,如台桧、鹅耳枥、化 香树、八角枫、滇紫荆、云南樟、长柄桢楠等四季常青的树木。1998年起,公园致力于恢复“碧鸡秋色”工程,连年持续栽种漆树、红枫树等彩色树木。

  第二节 滇池地理环境现状

  滇池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公尺,面积330*方公里。*均水深5公尺,最深8公尺。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1955年以后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后修建十馀座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几十座电力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地质认识实*报告6

  一、前言

  通过这六天的实*,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实*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实*丰富了我们的学*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的热情。所以,实*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也做了缜密的部署:

  1.时间:20xx年5月4日—20xx年5月9日

  2.地点:河北省xx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

  3.路线:

  1、xx市石门寨镇

  2、xx市祖山东门

  3、xx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4.目的:

  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4.学*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二、实*地区概况

  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xx地区野外地质实*的主要区域。它位于xx市区北侧,其中心距xx市28km,属河北省xx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xx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本区年降水量为400—xx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2.祖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稀有植物及濒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xx市西北部。京沈高速xx西出口沿秦青公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xx市区23公里。属原始森林峡谷型自然风景区。因燕山以东、渤海以北诸峰均以它的分支延绵而成,故名“祖山”。xx96年开发至今,形成五大景区,xx0余处自然景点,是淮河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

  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总面积118*方公里,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区内千米以上高峰20多座,植被覆盖率96%以上。象形奇石、云海、日出、古洞、原始丛林、溪流、飞瀑、奇花、高山天然草原、树挂构成景区十大景观。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是侏罗纪至白垩纪末地壳运动而成。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击下,形成了多处绝壁幽谷和造型地貌。

  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她的分支盘拨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岩作脊梁,以瀑流注血脉,搽娇花饰容颜,披葱茏为秀发。景区内山势陡峻,溪水跌宕,可谓立峭岩作脊梁、注瀑布为血脉、披茂林作秀发,裁白云作霓裳,集雄奇妩媚于一体。峰奇水异,洞幽石美,林丰草茂,历史渊源,是观光旅游、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绝好场所。

  3.鸽子窝公园海滩概况

  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屹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鸽子窝公园是观赏海上日出的最佳之处,每逢夏日清晨,这里云集数万名游客观赏“红日浴海”的奇景。

  三、实*内容

  1.柳江盆地保护区石门寨西门180米处

  该处岩石以沉积岩居多,由地质构造形成。亦有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长期风化作用,裸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岩层为中厚型,中间夹有薄的灰岩。灰岩呈竹叶状,较破碎,属碎屑结构,这些碎屑物质经胶结后形成灰岩。此处岩石约5亿年前形成,属下奥陶世纪,粘土矿物发黄,岩石经强烈的构造运动,由水*变为倾斜,产生背斜现象,并有正断层出现。用地质罗盘测该处岩石的产状,走向为北偏东xx°,倾向为北偏东xx0°,倾角为30°。

  由此处向西约200米处岩石出露于地表,经验证为砂岩,其结构为碎屑结构,此处不整合现象明显,由砂岩和灰岩组成,属沉积接触,砂岩约2亿年前形成,灰岩约5亿年前形成,由于形成年代不同,说明为不整合。此现象说明xx地区至今至少经历了2次地壳运动,因为3亿年间隔形成的不整合面应在海*面下形成,至少经历2个循环,而该处岩石现在又出露在地表。在不整合面上有矿物,是地质学家发现地下矿物的依据。不整合面处强度差,不适合在此面上施工。

  2.砂锅店东北200米处

  该处为石灰窑产石场,观察此处岩石,岩溶现象明显,有溶沟、石芽、天生桥等。其原因是地壳运动抬升到潜水地表以下,潜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现象,因岩石中有裂缝,有空间且水有径流通道。岩溶现象是因为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经长期化学反应,使岩石具有可溶性。该处向西北走约xx0米处,发现大面积的岩石间侵入接触现象,石灰岩中夹有岩浆岩,说明此处经历过火山喷发。该处亦发现有岩墙,较长,宽约3-4米,其走向为南北方向320°,由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靠*地表的岩石经长期风化,产物为第四纪土,岩石中还发现有岩洞。此处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有大量石灰岩形成的岩层,呈单斜,基本走向为南偏北。在砂锅店东等地,发现石英斑岩,它是花岗斑岩的又一种变种,具隐基斑状结构,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蚀现象。此处也有闪长玢岩,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2.xx市祖山东门

  祖山为早白垩纪形成,为响山岩基的一部分,此处沉积岩中有破碎带,火山爆发时岩浆从中冒出,冷凝成岩浆岩。祖山占地217*方公里,*面形段呈椭圆形,长轴长25公里,短轴长15公里,南北方向,岩石中以花岗岩居多,占65%左右,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红色的正长石,又称甲长石。石英其次,占20%-25%左右,透明发亮。此外,还有云母、斜长石。斜长石呈灰白色,由于长石含量不同,云母颜色也不尽相同,云母占整个岩石的5%-xx%。较黑的岩石中,云母含量不超过5%。在此处观察,长石颗粒大小在1厘米左右,晶体颗粒,为结晶结构。山体构造为原生结理构造,山体中有裂缝,都为竖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称之为晶洞构造,而形状不规则的孔隙是水晶的成长地。此处地貌陡峭,险峻,构造为原生结理,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岩石部分竖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此处岩石倾角较大,岩体破碎。山体中有河流,称为石河,发源于祖山响山山脉,山上有明长城,由元朝徐达修建,xx67年,戚继光重修,基本走向为南北方向,直达青龙。祖山最高峰为响山,海拔为1421米。

  3.xx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此处滨临渤海,为海洋环境。海洋环境按地理位置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低潮时裸露于海岸带的部分,称为滨海。滨海又分为后滨带、前滨带、外滨带。后滨带为*均海潮线,常年裸露在外;前滨带为*均海潮线到中滨线处;外滨线为中滨线以外的部分。海岸线到海底深约200处的部分,称为浅海,此处阳光充足,有机物含量多,是海洋生物的理想栖息地。深海处动物少。

  此处岩石又远古火山喷发而形成,以岩浆岩为主,岩石受海洋水动力作用,常见有海浪作用、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使此处形成有特色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和海蚀*台等,形成原因有冲蚀作用,磨蚀作用等,使岩石破碎。

  岩浆岩受风化作用等变成高岭土、伟晶岩。伟晶岩颗粒大,和花岗岩成分相差不大,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石英等组成。岩石被多组结晶切割。

  四、结束语

  通过本次实*我认识到:本区地层出露较全。从中生代地层开始,除缺失寒武系、奥陶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以外,其他地层均出露完好。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岩浆岩类,沉积岩类以及变质岩类。本区的岩浆活动从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浅成侵入,喷出等。所见岩类有基性岩类和酸性岩类。从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方面,本区的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主要变质岩有千枚岩,大理岩以及板岩。在构造方面,本区分布有四大褶皱,另外还有七个断层。两个大断层几乎将此区分为三部分。区域发展方面,本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四个构造层。总体说来本区构造运动较强。

  经过6天的实*,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包括:如何通过一块石头的色泽,去判断其类别、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别3大岩石;如何去测量岩石的走向等等;总之,通过实*后我更好地掌握了《工程地质学》这门学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地质认识实*报告7

  一、实*目的与要求

  1、对地质现象有深层次的感性认识,培养在野外的观察能力及基本的地质工作能力

  2、观察长江沿岸地势地貌,初步认识河流地貌特点

  3、观察认识燕子矶白垩纪地层岩性特点

  4、观察震旦系灯影组白云质灰岩中的溶洞现象

  5、沿江断层崖的观察

  二、燕子矶公园,幕燕风景带,燕子矶公园角地区地质概况

  燕子矶位于南京郊外,燕子矶矶顶有御碑亭一座,亭中石碑正面刻着清乾隆帝所书“燕子矶”三个大字,在燕子矶西南方沿江的悬崖上有若干个溶洞,在燕子矶矶头遥望东南可见长江三级阶地以及河漫滩地貌。想北望可见八卦洲。在长江对岸亦可见长江三级地阶。

  从燕子矶公园门口登山到燕子矶头可看到白垩纪地层,为陆相沉积地层。岩性:紫红色,厚层块状砾岩为主,夹紫红色砂岩、粉砂岩。砾岩中砾石成分复杂,主要为石英、玛瑙,少量块岩;砾石磨圆度不一,石英角砾磨圆度较好,白云质灰岩角砾较差;角砾分选性较差差,大小不一。硅质、铁质胶结。

  在矶头位置可观察三种河流地貌,分别为河床、河漫滩、阶地。河漫滩有典型的二月结构,一般高出江面几米;阶地分三阶,Ⅰ阶一般高出江面10m,分布于矶南;Ⅱ阶一般高出江面20之25m,分布于矶南;Ⅲ级阶地一般高出江面43~50m,分布于矶东。

  矶头侧面为长江断层崖,此为正断层,是沿江大断层作用所形成的陡崖,而非冲刷所致。因为断层走向与水流向不同,形成时间又比长江晚。有擦痕,有构造岩和碎屑;有断层三角面,从西到东沿悬崖;有泉眼,沿着该断层面是串珠排列。

  在幕燕风光带观察震旦纪的地层,地层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的白云质灰岩,少量灰质白云岩。其象鼻洞岩溶地貌现象有层线性且岩石较为圆滑,该地貌的的岩性以白云质灰岩为主,也含有灰质白云岩。震旦系灯影组白云质灰岩中发育有三个溶洞,分三层,依次为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是地下水溶蚀的结果。头台洞大致高出江面数米,是*期地下水活动溶蚀的结果。对应的是长江河漫滩。二台洞大致高出长江水面10~15m,对应的是Ⅰ级阶地。三台洞大致高出现代长江水面30~35m,对应的是Ⅱ级阶地。这三层溶洞中二台三台是较早地下水活动溶蚀结果。在其中可看到暗河、钟乳石、落水洞等现象。

  在燕子矶公园角为第四系地层(Q3x),岩性为土黄色的粘土和亚粘土。含有钙质结合和姜结石,该黄土的物理性质:有湿陷性,柱状节理,黏性差,雨天易造成滑坡。对于该地质工程的处理手段有:种植草木固土;用钢筋混泥土建立格架结构;修建挡土墙,四周建排水沟。

  三、实*感想

  通过今天的实*我们零距离的接触地质了解地质,使我们对普通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有了更生层次的理解,也使得我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及时加固。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地质工作的一些基本技能与方法。我们对一些基本地势、地貌有了简单的认识,为以后的地质学*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地质认识实*报告8

  一、实*目的、任务和要求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地质学认识的'实*报告例文。认识实*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前学生应认真学*实*知道书,以明确实*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实*报告《地质学认识的实*报告例文》。

  ②实*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二、实*的组织形式及实*过程

  实*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

  过程由实*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三、实*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四、各实*点地质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地质认识实*报告9

  在王翠芝李晓敏刘羽等老师的带领下,自6月9日起,开始了为期18天的野外地质实*活动,在这几天当中我们去了福州大写旗山校区感受了岩浆的地质作用,在闽江下游感受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参观风景游览区,去观察了那里的复式岩体,在五虎山感受大自然亲切的同时体味了火山沉积地质作用,在山水游乐之间学*到了课本上未曾发现到的知识,轻轻抚摸岩石的那种真实触感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中,我从未如此的热爱资源勘查专业。

  七次实*去了七个不同的实*点,有山有水,有文物,这和我想象当中艰苦的实*生活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第一天我们去了福州大学旗山校区的方镜桥头,虽然来上大学一年了但是学校好多地方都还没去过呢,听到方镜桥头还是一头的雾水,和室友一起背上紫金矿业学院的灰黄色小包,一手地质锤一手罗盘,便出发了。因为是在校园内所以大家走路15分钟便到达了集合地点。第一天老师交了我们如何记录野外记录薄,我也画下了人生第一张地质素描图。也在野外记住了第一种岩石??霏细岩。在霏细岩表面发现了大量的模树石。这是一种风化产物,因为其形象似柏树树叶,犹如植物化石的印痕而得名假化石。个人感觉这种模树石应该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简单加工以后可做艺术品出售。之后我们又去了南长安山山顶,因为刚下过小雨的缘故地面上显得有些泥泞,但是没有一位同学抱怨泥水弄脏了自己的衣服。在茂密的植物中穿梭不一会儿,越过几个小水沟。经过一条湿滑小道。在山顶鸟瞰校园。在远处雾气弥漫下,福州大学是那么的迷人。除了美丽的风景,还可以清晰的看到霏细岩与闪长岩的接触面及霏细岩的流纹构造。向四周望去,不管是规模走向还是分支复合现象都看的清清楚楚。

  之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搭公交车,去了金山寺周围观察了河流的地质作用以及岩浆的流动构造。在蜿蜒山中小道旁,偶然发现了一座隐藏在山路旁的清代古墓,依山傍水,鸟语花香为伴。金山寺是一座明代古建筑,坐落于乌龙江江面。要坐船才能*距离参观这座水中楼阁。在等待渡船的过程中,好多同学按不住寂寞下河去抓小河蟹,貌似有点不太安全。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鼓山之行。因为我们小组选择的徒步爬山。虽说鼓山不算艰险,在将*四十度的气温下背着一大包吃喝去爬山还是非常辛苦的,但是我们成员小组坚持发扬的地质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喊苦不怕累,尽管汗水打湿了全身的衣服,尽管一次次精疲力尽的倒在山路上,但小组成员互帮互助不抛弃不放弃。最终全部顺利安全的抵达了鼓山山顶。

  最后一站便是壶江岛了,六点钟开始就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爬起来洗脸刷牙,在老师组织的大巴车的运送下,经过20分钟的船程。我们登上了紧紧0.8*方公里的壶江岛。岛虽小,但却隐藏了巨大的民族文化。见识了巨大的紫水晶和妈祖佛像。在江边大家依依不舍的照了合影。短短的实*生活也就此结束。

  在经历了两周的野外实*生活,我觉得不仅学到许多野外鉴别矿物分析矿物的能力,更是学到了地质人艰苦朴素的精神,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在地质这条道路上长远的走下去。


地质认识实*报告 (菁华5篇)(扩展3)

——地质实*报告 (菁华12篇)

地质实*报告1

  一,目录

  1实*单位的简介。

  2实*的过程

  3实*的主要内容,

  学*如何肉眼辨别岩石。

  了解造岩矿石和矿物岩石。

  学*使用地质罗盘。

  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掌握岩石的基本知识和判别背斜、向斜。

  4实*的收获与体会

  5对改进实*工作的建议。

  一实*单位的简介。。

  *地质大学博物馆

  *地质大学博物馆是一所以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陈列面积5000*方米,开辟了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宝玉石、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综合展厅等9个陈列厅室,其规模和现代化建设水*居全国大学博物馆前列,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古生物教育基地、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城市建设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兴办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现代教育发展体系中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创新型大学。学校秉承“借政策之力,集专家之智,走创新之路,成育材之地”的宗旨,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传承名校优良传统,集聚社会优质资源,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在与新世纪同步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原中工学院院长、著名教育家朱九思教授和原*中央委员、著名军事家刘精松上将担任名誉校长。

  二实*过程,

  *地质大学博物馆

  经过老师的带领我们有幸参观了*地质大学博物馆,*地质大学蕴藏书本中大部分的地质矿物,底层我们看到了远古的动物残骸岩石,了解矿物的形成,看到了远古的足迹。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城市建设学院

  我们在由带领下学*辨别肉眼辨别岩石,认识地质的形成。

  三实*的专题分析

  认识造岩矿物和岩石组成

  矿物的物理性质包裹形态,颜色,条横,光泽,透明度,解理,断口,硬度,密度等,我们通过肉眼进行对矿物的鉴定。

  矿物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根据这一基本的特性使我们在工地极容易的区分不同的地质环境,由此我们根据矿石的颜色我们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石英石英,无机矿物质,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少量杂质成分如Al2O3、CaO、MgO等,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一般乳白色,质地坚硬。长石是长石族矿物的总称,它是一类常见的含钙、钠和钾的铝硅酸盐类造岩矿物。长石在地壳中比例高达60%,在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中都可出现。长石是几乎所有火山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对于岩石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云母是一种造岩矿物,通常呈假六方或菱形的`板状、片状、柱状晶形。颜色随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异,主要随Fe含量的增多而变深。云母的特性是绝缘、耐高温、有光泽、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弹性和韧性。普通辉石(Ca,Mg,Fe,Al)2(Si,Al)2O6单晶体为短柱状,横切面呈*正八边形,集合体为粒状。绿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6。有*行柱状的两组解理,交角应为56。相对密度3.02-3.45,随着含Fe量增高而加大。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最常见的就是它。因此,方解石是一种分布很广的矿物。方解石的晶体形状多种多样,它们的集合体可以是一簇簇的晶体,也可以是粒状、块状、纤维状、钟乳状、土状等等。敲击方解石可以得到很多方形碎块,故名方解石。等等矿物。根据矿物在白色无釉的瓷板上划擦时留下的粉末痕迹作为判别的条横,依据矿物表面反射光线的能力可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这样我们可以更容易的分别地质的情况。又由于矿物透明度不同,把矿物分为透明矿物和半透明的矿物,不透明的矿物,对于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矿物来说都是不透明的,像金属矿物(磁铁矿物),半透明的石英、滑石,对于石英晶体确是透明的。

  依据矿物的硬度我们能跟清晰的辨别出相应的矿物(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滑石的硬度只有1,,金刚石的硬度确是10.,长石的硬度为6.。

  矿物的解理我们可以研究矿石解理的方向和完全程度(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结晶*面破裂的固有特性)。例方解石矿物晶体内部几个方向上结合力都比较弱,解理可以分为极完全解理(云母),完全解理(方解石),中等解理(长石),不完全解理(橄榄石)。

  断口不具有解理的矿物,在锤击后沿任意方向产生不规则断裂,其断口的裂面为断口。石英石贝壳状断口,参差粗糙状断口有黄铁矿。

  岩石的组成:我们参观的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岩的产状是指岩浆体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的关系。岩浆岩的产状与岩浆的成分,物理化学条件密切相关,还受冷凝地带的环境影响因此岩浆岩的产状是多种多样的。花岗岩

  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花岗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结构和块状构造。按次要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等。很多金属矿产,如钨、锡、铅、锌、汞、金等,稀土元素及放射性元素与花岗岩类有密切关系。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是铂及铬矿的唯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

  玄武岩

  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根据次要矿物成分,可分为橄榄玄武岩角闪玄武岩等。铜、钴、冰洲石等有用矿产常产于玄武岩气孔中,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耐酸的铸石原料。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化的碎屑物和溶解的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形成过程受到地理环境和大地构造格局的制约。古地理对沉积岩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明显的是陆地和海洋,盆地外和盆地内的古地理影响。陆地沉积岩的分布范围比海洋沉积岩的分布范围小;盆地外沉积岩的分布范围或能保存下来的范围,比盆地内沉积岩的分布或能保存下来的范围要小一些。。土岩的结构

  根据粘土质点、粉砂和砂的相对含量,可将粘土岩的结构划分为以下几种。按岩石结晶程度可分为非晶质粘土结构,隐晶质粘土结构,显微晶质粘土结构,粗晶粘土结构和斑状粘土结构

  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

  。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结构构造

  变质岩的结构是指变质岩中矿物的粒度、形态及晶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构造则指变质岩中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大理岩:接触热变质岩,白、灰绿、黄或浅蓝色,等粒或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方解石、白云石;次要矿物为透闪石、透辉石。片岩:区域变质岩,黑、灰绿或绿色,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为云母、绿泥石、角闪石;次要矿物为长石、绿帘石。岩石具有特定的比重、孔隙度、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物理性质,是建筑、钻探、掘进等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各种矿产资源赋存的载体,不同种类的岩石含有不同的矿产。

  地质罗盘的使用

  第二天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地质罗盘的使用了,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1.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2.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褶皱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一是水*的压缩力,一是其自身的重力。另外,褶皱也并不都是向上隆起,褶皱面向上弯曲的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的称为向形。一般褶皱很少由一种力量而形成,往往是多种力量造成的。有些褶皱并不明显,有些褶皱很显著。它们的大小也相差悬殊,大的绵延几公里甚至数百公里,小的却只有几厘米甚至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四实*的收获和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我们对工程地质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学*需要结合实践,我们在校期间,认真学*了理论知识,严重缺少实践知识,有了这次的实践,我们充实了我们实践的缺乏,弥补了学*的不足,通过认识不同的地质现象,加深了我们队地质的认识,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结实的铺垫。

地质实*报告2

  一。序言

  ⑴实*目的、任务和要求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认识实*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前学生应认真学*实*知道书,以明确实*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的组织形式及实*过程

  实*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

  过程由实*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二、各实*点地质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5。二迭系上统蛾眉山组(p2b):上部为黑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部分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细的韵律变化层理,下部为玄武质灿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②构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断裂

  大断裂为昆明地区南北向的主干断裂。西山龙门一带,断面向东倾斜,产状较陡,*于直立,东盘下降形成昆明断陷盆地,西盘上升形成观音山、西山及龙门等地貌景观。该断层控制了昆明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③岩浆岩:该地区有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及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④地貌:西山大断裂西盘上升形成了观音山西山龙门,东盘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龙门(断层崖)等地貌景观。滇池为断陷湖泊,西岸多为半岛、海湾,地形起伏较大;北岸、南岸、东岸地形起伏较小,有八条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等沉积。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栖霞和茅口组的灰岩、白云质灰岩构成。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风化、容蚀形成岩溶地貌(又称kast地貌)。石笋、石芽、石柱、溶沟、溶槽、溶蚀漏斗等地貌随处可见。

  ⑵武定地区

  1。地层:在五孔桥观察了辉绿岩与三叠系资组的接触关系及灰绿岩体的岩石特征(球形风化)。经过观察,发现二者的接触面的特征是:接触面呈波状起伏,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褐色钛铁矿及褐黄色的古风化粘土层,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积接触关系。辉绿岩中无舍资组的俘虏体,其上舍资组中底砾岩无烘烤蚀变现象;辉绿岩中长石高岭土化现象明显。

  在雷刚厂观察了三叠系舍姿组与寒武系西王庙组的接触关系。

  西王庙组:为紫红色泥岩与黄色粉砂岩互层。

  舍姿组:为紫灰色泥岩夹多层浅灰黄中层状粉砂岩为主。底部为灰黄色薄、中层状含细砾、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接触面为含砾粗砂岩。二者的接触关系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芭蕉箐铁矿观察到缩头山组:该铁矿位于武定县南东5公里处矿体产于泥盆系中统鱼子甸组第一段(d2y1):属于沉积型铁矿床;矿石主要为鲕状赤铁矿。第二段为灰白薄中层状隐晶质灰岩,泥灰岩夹白云岩,钙质泥岩。其中在铁矿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层黑色页岩、泥岩等,还含有植物碎片、贝类化石。

  在狮山石棉矿观察到登云组白云岩,狮山风景区出露寒武系,竹寺组广泛分布,为灰黄,黄绿色页岩、粉砂岩该矿是白云质灰岩与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为辉绿岩体侵入,使基性岩浆热液与白云质灰岩中的镁质发生变质作用,形成蛇纹石化、大理岩化和石棉,石棉矿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外接触带的白云质灰岩中。

  2。构造:人民渡狮山大断裂

  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向,上盘为震旦系灯影组,下盘为奥陶系汤池组和红石组等地层。断层带上发育大量构造岩。上盘多见大理岩化、角砾岩化等蚀变现象。断距由北向南逐渐增大。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多由构造岩组成,其间夹断层夹持体或断层透镜体。沿断裂带除外力西基性岩脉侵入外,还有燕山期基性岩贯入。受断层影响,岩石蹂皱破碎现象明显

  3。岩浆岩:辉绿岩。

  4。矿体:芭蕉箐铁矿、狮山的石棉矿、无孔桥的钛砂矿

  5。地质现象:狮山断裂断层破碎带上的断层角砾岩、地层的错动与缺失、无孔桥沉积接触面上的风化壳、狮山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6。地貌:人民渡断裂构造,形成两断面上生长的植被有很大差别,在芭蕉箐看到赤铁矿矿床,而在狮子山观察到了石棉矿及石棉的采矿洞,狮子山风景区,其山势雄浑秀丽,古树参天,苍松翠柏,古寺幽静,是国家aaa级名胜风景区。

  ⑶元谋地区

  1。地层:黄瓜园出露海资哨组、路古模组和凤凰山组

  ㈠海资哨组:浅灰色千枚岩、云英片岩夹结晶灰岩、大理岩。

  ㈡凤凰山组:上部细晶大理岩夹千枚岩,下部夹中——粗粒大理岩,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铁矿及沉积型菱铁矿。

  ㈢路古模组:眼球状云母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长石片麻岩、角闪石片岩等。

  南北向绿汁江深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的体朱布超基岩。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谋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岩体分异较好,具垂直分带,由上而下一般可分为:辉绿辉长岩带、辉长岩带、辉石带、橄榄岩带、橄辉岩带、各带为渐变过度关系。*面上各带是不对称环状分布,四周为边缘相。岩体虽小,但含铂达到工业要求,岩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蚀变,主要有蛇纹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等。

  德大、那化花岗岩体。这些花岗岩石是晋宁期产物。岩体的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杂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呈岩基产出。黑云母花岗岩:浅灰色,略显粉红色,细、中粒结构,局部为粗粒结构。闪长岩:暗灰、灰绿色,多为细、中粒结构。

  弯堡土林一带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碎屑沉积物,弯堡土林的成因及存在长久的原因:一墩墩的土柱耸立在眼前,大片大片的,说起这土林是怎么形成的,早在三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水草丰富的浅湖,气候温和、凉爽,湖中繁衍着蜉蝣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动物活跃。后来由于入湖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淤塞湖盆,加之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它露出地表,遭受风化剥蚀。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由于气候炎热、气温高、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在漫长的岁月里,泥土不断地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地表发生了龟裂,加上雨水沿着裂缝不断得流蚀、冲刷,又使地表裂缝渐渐加深、扩宽和延伸。年夏一年的自然外力地质作用,终于使这里显露出一座座土柱,进而形成眼前这一片片神奇的土林。这就是神奇的土林的形成原因,为什么这土林可以如此长久的保存呢?雨水、风化等剥蚀作用就很严重了,那是由于土柱顶上,有一层含铁质的砂砾岩皮壳及半胶结的砾石层,像一顶坚硬的帽子戴在土柱上,使之免受风雨摧残。

  2。构造:朱布超基性岩体属于南北向绿汁江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为加里东晚期所形成,岩体北西南三面接触带*于直立,并向深部岩体内倾斜,东部接触带向西倾斜。德大那化花冈岩体属块状构造。岩体出露于元谋县西侧斑果至物茂一带,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南北长大于40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为晋宁期产物,岩体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岩体。

  3。岩浆岩: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辉绿岩。

  4。矿产:朱布超基性岩矿、孔雀石、橄榄石及黄瓜园铁矿;绿泥石

  5。地貌:第一,超基性岩体中含有碳酸盐岩,可能是火山作用的结果除了这些,我们还观察到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及河流地貌,沉积作用、侵蚀作用、蛇曲河、河心滩、河漫滩等现象。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了闪长岩脉、辉绿岩脉以及大量暗色析离体团块。第二,弯堡土林,湖泊的沉积作用和地表流水的冲刷及风化剥蚀等作用形成

  6。地质现象: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风化侵蚀作用、侵入体及侵入体有俘虏提、围岩、析离体。土林地区地表水的片流、洪流冲刷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三、结束语

  1、小结:经过这次昆明西山——武定——元谋的地质实*,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但让我们充分的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情况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对于在课堂上不清楚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中逐渐掌握。提高了我们对这个专业的兴趣,培养了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分析和观察的能力。还让我们了解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怕苦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我们自己的体魄,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某个地质现象的见解与论述:

  这一次的实*我对元谋土林产生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兴趣。路南石林已驰名中外,但云南一些地方的土林,亦足与石林争妍斗奇。

  土林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而产生的地貌。在*土林最发育的地方就是云南元谋盆地和*。土林是在构造运动、风雨侵蚀和生态、岩性等综合因素下形成的。

  一踏进土林云南土林,分布较广,其中以元谋县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铺土林为佳。它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路南石林并称之为“云南三林”。元谋物茂土林位于元谋县境内,距县城32公里,是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就仿佛使人进入另一个新奇的天地。有的土柱如锥似剑,直指蓝天;有的像威严武士,整装待发;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视远方;有的土柱顶上杂草丛生,间或长有野花;有的砂石垒垒,裸露身躯……当然,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是距今两百万年前早第四纪积淀下来的,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钙质胶结物,间或夹杂一些铁质结合体。由于这些土壤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致使地面龟裂;加之雨水延裂缝冲刷、流动,久而久之,裂缝逐渐加深、扩宽、延长,土柱逐渐显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杂有的石英、玛瑙等,显露出来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奇异的光彩。

  土林是在自然界的外力(主要是水流)的作用下,经历千百万年的时间而形成的。土林是了流失地貌特殊形态,一种奇异的自然地理现象,是在千差万别的地形结构,组成物质,构造运动,水文气候,土壤团力和水动力等综合因素形成的。

  3、意见和要求

  我觉得这次实*体还是成功的,大多数同学积极配合老师和组长开展工作。时间虽然不怎么长,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后的学*和工作。不足的是,实*时间太少,一个实*地点还尚未完全理解就匆忙离去,所以我觉得以后能大大提高实地实*的时间。

地质实*报告3

  实*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十字路口之一,我们结束了学生的路程,从此踏入社会。

  进入实*,它就意味着人生一个新时期的到来——告别学校走入社会。社会是个大的集合,不管是以前的学校还是现在的实*单位都同属这个集合。这几个月来,给我感觉学校纯一点,单位复杂一点。不过我知道不论学校还是单位其实都是社会的缩影。实*的真正目的就是让我们这些在校的学生走入社会。社会是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你要学会的是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让这个社会适应你。

  这次的实*时间虽然很短暂,接触到的虽然只是整个会计部门的工作流程,工作很浅。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无法从书本上得来的。通过实*,我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会计工作的本质,了解这个社会的层面,能够让我更早地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设定人生目标。处在这个与时俱进的经济大潮时代,作为一名财会专业的学员,在大浪淘沙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屹立之地,让自己所学为社会经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上,我从刚跨入大学时的迷茫,到现在即将毕业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大学四年的学*积累和技能的培养。我自认为无愧于大学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三本生而懊丧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所以,我确信,我的前途也会有光明、辉煌的一天。通过三年的学*,我懂得了很多。从刚步入立信分部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三年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中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及时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我是不能够被打倒的。作为大学生的我应该善用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能力。大学三年生活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有时学*时间抓不紧、各科学*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因此,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改正缺点,挖掘潜力,以开拓进取、热情务实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生活上,我拥有严谨认真的作风,为人朴实真诚,勤俭节约,生活独立性强。我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认真及时完成。

  学期末,我去单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这次实*经历让我获益匪浅。以下是我从个人实*意义及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和总结:

  刚刚走进社会不适应是正常的。人有的时候很奇怪:心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热情往往会因时间、环境、所经历的事而起伏。就像我对境界一词的理解:人与他所受教育、所处环境、所经历对事物的理解、判断、预知的程度就是这个人的境界。实*让我有所感悟,那么现在就

  让我结合我实*期间的经历来介绍一下我这六个月来的实*。

  随着*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的不断上升,以及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我们国贸专业的学生们来说,或对于作为未来从事国际贸易方面业务的我们来说,掌握有关于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这次学校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模拟实*锻炼机会,就是让我们进行两周的国际贸易模拟上机操作。短短的两周国际贸易模拟实*即将结束,静下心来回想这次实*真是感受颇深。我们知道实*是大学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实*,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实际工作,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经过这两个星期的上机模拟实*,使我对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及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感触,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我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使得现在的我们对贸易的理解已经不在停留在当初的理论层面。起初,我们写一封商务建交函都觉得很生疏,不知该从何入手,算一笔进出口报价核算都要算上一两个小时,而且还未必正确,总是丢三落四。经过第一个星期的不断练*,使得我在后来的操作练*中处理起来比之前要熟练地多了。

  同时通过这两周的国际贸易上机模拟操作,让我们了解到做贸易其实是很复杂的,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耐心,而且一定要仔细。我们在这次上机模拟操作中,共有十五个主要业务操作,包括写一些信函(如建交函、发盘函、还盘函、签约函及改证函等)、进行出口成本核算、信用证的审核及修改、租船订舱、报关、保险及各类单据的编制等,它们是按照正常的业务流程一步步进行下去的,给我的感觉就像自己在做业务。通过这些操作我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而且还会发现了很多不同的问题,可以说是受益非浅,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在英语写作方面,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来说,*时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学会用英语写商务信函,这是将来工作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有关外贸的英语知识掌握不好,或写不出一封教规范的商务信函,将来会很难胜任自己的工作,甚至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通过这次的国际贸易模拟操作,使我们加强了对英语的学*以及可以写一些比较规范的商务往来信函。其次,我们知道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很多,并且涉及面广,除交易双方当事人外,还涉及运输、保险、港口和海关等部门,因此,通过这次的上机实*,使我们将之前学过的知识都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三年的大学学*生涯,我们已学*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再到这学期刚学过的外贸函电及国际货物运输风险和保险等课程,在本次模拟训练中都一一体现出来。通过这次的上机进行贸易模拟训练使我们对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有了一次比较系统的回顾,又在训练中对国际贸易的流程及操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这对我们未来的工作在思想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再者,本次模拟训练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操作细节的细腻及流程的缜密,各个流程相互衔接,上个流程的疏忽将会导致下个流程无法完成,某一细节的不慎错误或纰漏将会导致整个流程操作前功尽弃,这为未来的实际工作敲响了警钟:做贸易一定要仔细谨慎,否则将会给个人和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

地质实*报告4

  一、实*目的

  测量实*,主要任务是绘制实*位置的地形图。通过实*,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去解决资源调查和矿业资源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内容

  我们首先用的是水准仪测高程。开始的时候测量进展得很顺利,可是最后检验的时候发现误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我们开始反思是哪里出了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天色晚的时候,我把十字丝上下丝读成中丝了。因为结果误差不合格,我们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测量过了一遍,对比前一次的读数,发现上次是十字丝的读数问题,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我们都细心起来了。最后校合时fh=-28。

  三、碎部测量

  我们采用了全站仪和经纬仪观测,现场展点绘图。测量中我主要负则的是观测,其他成员记录、立杆、绘图密切配合。开始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测量。经纬仪测站的高程是要计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规范外还要正确的读出水*角、竖直角、下下十字线距离和中丝读数。因为工作比较繁锁,一天下来才得四五十个点,绘图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们用全站仪观测。因为全站仪只要在站点对中整*后,对准前视点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测得很快,一天下来就测了两三百个观测点,绘图工作就相对跟不上了。而我们使用仪器的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就先把点位给测好,并在旁边标注点的'性质,这些方面查找,又让画图者一目了然,知道该怎么画。部分测站上观测不到的区域,我们采了用角度交汇法和钢尺量距法测出数据把图画了出来。因为对测绘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预定的时间内我们把测图任务完成了。

  四、施工放样

  我们这次放样是将15*20m的建筑画在图上空闲处,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实地上。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放样建筑物的轴线。我们先在图上测出要放样的一点的坐标,然后运用已知点的坐标和方位角算出该点与已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以此类推,分别算出另外三点与已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将经纬仪安置在已知点上,以控制点定向,定好方位,用钢尺量所需距离,在所算好的距离上定点。因为开始时我们计算我数据出了错误,所以在放样时校核不对,我们又重新计算过,用正确的数据放样。因为在最后一点实地有阻碍,我们用了角度放样得到了点。最后检测得到相对精度1/XX0达到了要求(数据和略图详见表6)。高程放样我们用的是水准仪,已知高程a与需要标定已知高程的待定点b之间安置水准仪,精*后读取a点的读数a,则仪器视线高程为hi=ha+a,则放样已知高程为h的点b前视读数为b=hi-h。组员每人操作一次。

  五、实*心得

  我们的实*正好是期末,很影响考试的心理。同时全站仪数量太少对我们的测量不免产生了不少感叹。要是这些方面能得到解决,我相信我们的实*会更加愉悦。

  通过这次实*,我明白了组员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贵。这种测量是不能单靠个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时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细心做事反复思考的重要性。这次实*很坚苦,天冷,而且还下着雨,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组员们早起不午休的测绘,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务不是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也不分时段的来给我们耐心指导,感谢老师。

地质实*报告5

  一、实*目的:

  本次实*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目的有三:

  (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2)了解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用。

  此外,通过实*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二、实*时间:20xx年5月16日到20xx年5月20日

  三、实*地点:秦皇岛石门寨地质实*基地

  四、人员组成:

  五、实*路线:亮甲山—潮水峪—山羊寨—石门寨—上庄坨—大石河—小傍水崖村—吴庄—花场峪

  六、实*简介:

  1、实*区位置及交通

  这次我们的实*区域在我国北方唯一的不冻港所在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海滨秦皇岛,北至花场峪、义院口,东起山海关,张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总面积约为120K㎡。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实*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2、实*区地形

  实*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区和低山区,最高点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区,海拔仅0、8-5米。

  3、实*区气候

  实*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为10、1℃,一月份*均气温为-5℃,七月份*均气温为24、5℃,年*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无霜期179天。实*区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海滨地带夏季凉爽宜人,古为避暑胜地。

  4、实*区水文情况:

  实*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除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牛心山区以外,其他均源于抚宁县北部山区,各河均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季节变化教大,*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

  燕山塞湖位于山海关城西北6KM山口处,在燕山脚下,是一个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为7000万立方米。

  5、实*区的经济情况。

  实*区工业非常发达,以秦皇岛为中心,有造船、机械、建材、煤炭、纺织、食品加工等,山海关桥梁工厂,秦皇岛耀华玻璃场在全国享有盛名。实*区农业,主要是北方干旱的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等为主。山区盛产水果和药材。实*区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6、实*去地形简介

  本实*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七、实*内容:

  1、地层:

  本实*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龙山组

  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厚91米。

  (2)景儿峪组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

  (二)寒武纪

  (1)府君山组

  (2)馒头组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71m。

  (3)毛庄组

  (4)徐庄组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101m。

  (5)张夏组

  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0m。

  (6)崮山组

  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厚102m。

  (7)长山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8)凤山组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厚92m。

  (三)奥陶系

  (1)冶里组

  分布于区内东、西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所产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纯灰岩。厚125m。

  (2)亮甲山组

  位于石门寨亮甲山。属浅海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层厚118m。

  (3)马家沟组

  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化石有:头足类和腹足类。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白云岩具"刀坎痕"。层厚101m。

  (三)石炭系

  (1)本溪组

  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有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等。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

  (2)太原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植物化石: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四)二叠系

  (1)山西组

  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海沼泽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含植物化石: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组

  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个韵律组成。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层厚115m。

  (3)上石盒子组

  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层厚72m。

  (4)石千峰组

  最初的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朝鲜羽羊齿。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以从颜色上区分。厚150m以上。

  2、岩石:

  (1)岩浆岩

  ①花岗岩

  出露于东部张崖子村附*,或西南部鸡冠山下,沉积不整合在马岭组石英砂岩之下。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分布很不均匀,结构构造变化很大。西部花厂峪至温泉堡一带的花岗岩,根据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属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岗岩。岩体很大,呈肉红色,由正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具中细粒显基斑状结构,所以称中细粒斑状花岗岩。

  ②花岗斑岩

  出露于石岭东南等地,呈细粒基质的斑状结构,岩墙状产出,侵入在晚寒武世至中奥陶世的地层中,常见被基质熔蚀的钾长石和石英斑晶,潮水峪村西有一宽达5m以上的花岗斑岩墙。

  ③灰绿岩

  亮甲山采石场比较集中,岩石呈暗绿色,细均粒结构,具典型辉长结构,部分辉石已绿泥石化和硅酸盐化。

  ④闪长玢岩

  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等地,呈岩墙状产出,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⑤安山岩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罗统地层中,类型相当丰富,有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闪辉安山岩、斜长安山岩、粗安山岩和英安山岩等。绝大多数都具隐基斑状结构。颜色以灰绿色为主,少数为暗紫红色,一般都呈块状构造,少数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2)沉积岩

  ①含海绿石的石英砂岩

  位于张崖子的青白口群龙山组含有表面被风化成黄褐色内部为灰白色的中粗粒石英净砂岩,浅海相沉积,含海绿石和少量云母。

  ②纯灰岩

  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岩石。灰黑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划动。本次在石门寨观察到的亮甲山组纯灰岩含有砾屑,为盆地内生成的隐晶灰岩或微晶泥岩碎屑。

  ③豹皮状灰岩

  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组地层内。花斑由白云岩组成,呈浅黄色或褐黄色,与周围灰色或深灰色灰质组分界线明显,特别是那些花斑状似虫孔的,两者界限*直。岩石风化面上,常有虫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岩的标志。

  ④含微层理的白云质灰岩

  分布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地层内,张崖子一带发育较好。花斑仅限于一定层位层岩内,与岩层层面无切割关系,说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岩阶段完成的。层内构造均匀,形成于浅海深水环境。

  (3)变质岩

  断层角砾岩又称压碎角砾岩、构造角砾岩。是岩石因构造作用发生破碎所形成的角砾状岩石,角砾大小不等,具棱角,岩性与断层两侧岩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细碎屑及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质所胶结。

  3、地质构造:

  (一)工作区的构造位置

  本区位于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的东南边缘,又因现代燕山隆起与渤海拗陷的过渡带以及燕山山脉由东西转转向北东向的肘状部位,应力比较集中,故新、老构造均比较发育。据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资料,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其中以NNE向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NW向断裂、NE——NEE向断裂和EW向断裂,此外,在山海关之北尚发育有环状断裂。

  (二)构造概况

  本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而侏罗系属太*洋火山活动带,除普遍缺失中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系,白垩系及第三系之外,其他时代地层发育良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明显,化石丰富,很具有代表性,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石炭统,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

  上古生界青白口系龙山组以角度不整合沉积在绥中花岗岩上,标志着华北地台经历了剧烈的吕梁运动,结束了早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地质发展阶段。

  新生代时期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全区遭受剥蚀,第三纪末因气候较热,有红色土形成,其后继续上升.但南部的海岸区则下沉,遭受海侵。因此,山区河谷内有阶地形成,并普遍向南,即向海洋方向倾斜。至第四纪末,海水有一定撤退,因而在山海关至秦皇岛一带的海岸上遗田有砾石堤,并且有海蚀台出露水面。

  (三)主要断裂构造描述

  (1)潮水峪断层

  在潮水峪一带,断层走向N20°E,倾向东南(实际上倾向为东西向摆动)。上盘为凤山组泥质条带状灰岩;下盘为冶里组厚层灰岩。断层面无论在倾斜方向上,还是在走向方向上均表现为舒缓波状。断面上镜面,垂直擦痕,阶步以及断裂带内挤压透镜体等特征明显。此断崖为一个*移断层的一盘,其另一盘因风化剥蚀基本看不到了(脚下所踩的),此断层是冶里组灰岩,存在明显的横竖擦痕和镜面,此断层先*移后产生正断层,其产状与亮甲山的产状基本一致。在潮水峪村断崖东是断层的另一盘的一部分,含明显的断层角砾岩与粉沙岩还有明显的横竖擦痕,但产状和亮甲山的产状不一致,所以说可能是另一盘。在亮甲山的马家沟组也有一个小断层有明显的擦痕。

  (2)鸡冠山

  ①沿途见肉红色绥中花岗岩,见一大型出露岩石剖面为典型的沉积交错层理,属震旦纪原古界顶部,主要成分为石英砂岩,上下呈水*层理,中间呈交错层理,存在黑色纹理的磁铁矿。

  见含有泥质的夹层,反映了滨海地区沉积环境的变化,影响生物生长环境,不反映气候变化,地质条件,也不能作为时代划分的依据

  ②典型底砾岩:下部为底砾岩(石英),抗风化能力强,为陆相沉积,中间为含有砾石英砂岩,上部为石英粗砂岩,再往上为石英细砂岩(沉积规律:由上至下逐渐变细),中上部是海相沉积,没有形成完整的泥质韵律。

  成因:由于风化和河流搬运作用,最终沉积。由下至上岩石由粗到细,底砾岩体原本胶结在一起,胶结物为二氧化硅和少量的铁,后来整个底砾岩体出现正断层,导致与上部底砾岩体出现高度差。

  ③正断层:发生断层时,相对上升的下盘经过风化侵蚀,使得出露地表的岩石被风化磨圆,造成断层两盘高差不大,断层成层性好。由于形成时间短,故成层理,若形成时间长,则为不整合面。倾向:243度倾角:48度。

  ④波痕:为铁质石英砂岩,内含海绿石,对称性好,波痕比较宽大,波长相等,反映了滨海沉积环境。推断当时海底波动较大,水深较浅,波痕延伸方向与海岸线*行。

  ⑤地堑谷在鸡冠山与大*台问的河谷中,由于几条正断层的影响,两侧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石英砂岩相对上升,中间石英砂岩下降。断层面*于南北走向,倾角较大,河谷东侧断层面西倾,河谷西侧断层面向东倾,成一地堑构造,河谷本身位于地堑构造的中心部位。

  4、地质作用:

  (一)风化作用:指岩石在地表或接*地表的地方由于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的机械崩解及化学变化过程。风化作用一般分三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2)化学风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以及水的作用下,常常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新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有的属不溶解物质残留在原地。

  (3)生物风化作用:植物根素的生长,洞穴动物的活动、植物体死亡后分解形成的腐植酸对岩石的分解都可以改变岩石的状态与成分。

  (二)河流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1)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2)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3)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三)岩浆作用: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

  (1)岩浆侵入活动→侵入岩。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2)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喷出岩(火山岩)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表形成喷出岩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性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浆岩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如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还有碱性岩、碳酸盐岩等岩类,也充分说明了岩浆成分的复杂

  八、实*结:

  短短五天的野外实*很快结束了,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本次实*亲眼见到了很多课本中描述过的地质构造以及岩石,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练*了利用地形图使用后方交会法确定自己的位置,练*了通过读地质图来判断当地岩层的年代、产状等,深刻地感受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将知识化为己用。本次实*真的收获了很多,感谢两位老师一路辛苦的教导。

地质实*报告6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

  一、地质实*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的过程

  我们的实*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实*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地点是苏庄,实*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返回学校。

  三、实*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

  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前,刘老师将此次实*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2、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附*,开始下午的实*,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结束,

  3、认识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4、地质罗盘的实*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我们的实*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的结论

  1、我们在实*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地质实*报告7

  一、 实*概况:

  本次实*为期一周,实*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土木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实*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在课堂中,老师简单讲解实*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姚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二、实*内容:

  岩石及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实*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最大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情况。实*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我们看到了由残积土形成的土质边坡,其下的坡积物颗粒大小悬殊,工程性能很复杂,需要压实的能量相当的大。由于该坡的坡角和坡度均不大,这里只采取了最简易的边坡防护方式——铺一层水泥砂浆和插上一些排水管,但似乎还是让人有些担忧。我们知道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结晶,以致其形成的岩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并且排列有序,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该岩体结构是整体块状结构,强度较高,并且风化程度低,属于微风化程度,故此边坡稳定性相对较高,但由于该坡的结构面倾向和坡面倾向相同,且倾角小于坡面倾角,导致该坡存在潜在滑动问题。在这里我们测量了一组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65°,155°,35°。在地质灾害危险点,我们看到了一个路堑式边坡,该坡的结构体为散体状、碎裂状,风化程度高,属于强风化,稳定性较差。因此,该边坡防护采取就地取材,用片石做成坡角挡墙,坡面铺上一层水泥砂浆,插上一些排水管,但是山体的另一面则没有做任何防护,真为山下的居民担忧。我们还看到了由岩石和土构成的坡,该坡的表层是沉积土。由于该坡的地质构造产生的结构面倾角小而且与边坡*行,加上岩体属于全风化、强风化程度,导致该坡具有较严重的失稳问题,因此其采取路堑式边坡加固方式,用铆钉、抗滑桩和挡墙做防护,这也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见的防护方式。在其公路的剖面上我们看到了具有一层一层堆积现象的层理层面构造的沉积岩,这也是本次实*唯一一处岩石类别为沉积岩的观察点,该岩为碎屑岩中的细砂岩、混砂岩,有明显的褶皱现象,较为完整,而且是倾斜背斜褶皱构造。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背斜褶皱现象,由此我感到相当的荣幸。在这,我和同组组员对背斜两翼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进行了测量,左翼: 73°,341°,34°,右翼:334°,240°,34°。

  在公路旁我们看到路旁的花岗岩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岩体的表面长着一颗树,自上而下遭受着植物生长活动引发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这让我想起了郑板桥的一首《竹石》诗,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力量。

  最后我们考察了变质岩。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已存在的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处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将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变质岩的结构可分为:变余结构(残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常形成一些新的构造特征,这是区别于其他两类岩石的特有标志,是变质岩的作重要特征之一。原岩变质后仍残留有原岩的部分构造特征者叫变余构造。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的构造叫变成构造:

  a)板状构造岩石具有*行、较密集而*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于分裂成板体,原岩基本未重结晶,仅有少量绢云母或绿泥石。

  b)千枚状结构 岩石常呈薄板状,其中各组分基本已重结晶并呈定向排列,但结晶程度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矿物,仅在岩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见有强烈的丝绢光泽,系由绢云母、绿泥石小鳞片造成。常具挠具和小皱纹。才

  c)片状构在定向盈利的长期作用下,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状、柱状矿物如云母、角闪石等,都呈*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各组分全部重结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矿物颗粒。

  d)片麻状结构以石英、长石等矿物为主,期间夹以鳞片状、柱状变晶矿物,并呈大致*行的断续带状分布而成,他们的结晶程度都比较高。

  e)块状结构岩石中的矿物分布均匀,结构均一,无定向排列,这是大理石和石英岩常具有的构造。鉴别变质岩时,可先从观察岩石的构造开始,根据构造,将变质岩区分为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两类。然后可进一步根据片理特征和结构以及主要矿物成分,分析所属的亚类,确定岩石的名称。

  三、实*感想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实*中我在老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山时,在老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在实*中我还学到了很多的在学校课本上和知识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些都是在真正的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巨大的锻炼的,我也相信我会做好这一切的,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才会将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学*上,学*中我相信我会继续不断的做好的。通过实*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这一次实*是给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财富,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做好的!

  实*目的及要求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a.地形地貌条件

  b. 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实*结:

  经过五天的实地考察,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加深了对书本上老师所讲内容的认识,对三大类岩石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让我知道了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实际联系起来的话它只能变成无用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应该尽量多的去实践,只是感觉实*时间太短了,感觉还不是很够用,如果能常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们就能进行更深入的考察,对各种地址面貌有个更深的理解。这次实*也让我认识到团体协作的力量,在以后的学*生活和工作当中一定要注意团队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地质实*报告8

  前言

  在学校学*地质基础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对一些地质现象和一些岩石与矿物有了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了解,并为了对以后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进行一次野外的地质实*工作。此次实*,一方面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本领,另一方面,通过学*培养和锻炼学生体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和格人才。通过这一实*,熟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培养我们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其次,地质实*也是我们专业最为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涉及到很多基础地质知识、技能和方法,是大学阶段的一次比较系统的综合训练过程,在将来的工作中会受益匪浅。

  实*纪律要求

  1.实*期间严格听从实*带队老师的要求和安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四天野外实*中结合所学知识,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对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得到初步认识。

  2.对实*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每天结束实*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日记。

  4.实*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报告。

  实*内容及要求:

  学*内容:

  1、主要以常见的地质现象为主,包括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岩石及矿物的识别,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地层古生物和石油地质方面的知识及野外的基本工作方法。

  2、本次实*我们进行了地质测量、踏勘、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填绘地质图;学会综合分析和解释的能力;通过野外实际材料、图表,自己完成实测地层剖面图、测区综合柱状图。 实*中要求达到:

  1、能比较正确地辨别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并能初步进行成因上的分析

  2、能利用矿物的物理性质鉴定识别常见矿物,特别是造岩矿物。

  3、对实*及出露的岩石能够正确的描述和命名。

  4、了解实*区侵入岩和喷出岩的产状及时代。

  5、了解实*区变质作用类型及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6、熟悉实*区出露地层的时代、岩性及化石。

  7、初步分析实*区中的构造现象及掌握野外识别方法。

  8、较正确的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能利用地形、地质图寻找地质点,识别地质构造。

  9、学会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

  10、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包括方位测量及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一、实*地点所属范围及地质特征

  1、实*地点所属范围为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的广义地理界线:北起阴山,南到秦岭,东自吕梁

  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一线。盆地含油气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延安组合三叠系富含延长植物群的一套地层。盆地内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界至奥陶系,石炭系至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以陆相中生代地层和第四系黄土最为发育且广泛分布,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

  2、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表主要出露沉积地层系统,包括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合而成的广阔陆表浅海沉积;上古生界中石炭统—二叠系和中生界的三叠—侏罗系的碎屑岩夹含煤岩系及白垩系的碎屑岩沉积。上古生界记录了由陆缘滨海海陆交互相沉积向陆内沉积盆地转化的地层组合,中生界则为陆内沉积盆地的特征河流—湖泊相沉积组合其中陕北地区的中生界河流—湖泊相沉积和陕西富*赵老峪的上奥陶统海相深水碳酸盐重力流沉积秦岭造山带因普遍遭受变形变质改,以发育变质沉积地层系统、变质火山—沉积地层系统和变质杂岩异地地质体的复杂构造组合。秦岭造山带中的华北陆块南缘构造带是造山带与稳定陆块间的过渡带,除出露新太古界—古元古界结晶基底变质杂岩和中元古界浅变质火山—沉积岩外,主要发育中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的海相和二叠—三叠系的陆相沉积岩系。北秦岭构造带则突出发育古元古界的变质杂岩,中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的中、深变质的海相火山—沉积岩系,后者中残留洋壳的残余片段。在上述基础上,上叠了石炭—二叠—三叠系的陆相沉积。

地质实*报告9

  实*时间:

  20xx年4月20日——4月28日

  实*地点: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地质实*基地

  实*班级:

  20xx级地理科学20xx级水文与水资源

  带队教师:

  张威、尹善君、刘集伟、单良、孙云笑

  一、实*区域概括

  (一)实*区位置及交通

  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实*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二)实*区地形、气候、水文

  1、实*区地形:

  实*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区和低山区,最高点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区,海拔仅0.8-5米。

  2、实*区气候:

  实*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为10.1℃,一月份*均气温为-5℃,七月份*均气温为24.5℃,年*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无霜期179天。实*区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海滨海滨地带夏季凉爽宜人,古为避暑胜地。

  3、实*区水文情况:

  实*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除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牛心山区以外,其他均源于抚宁县北部山区,各河均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季节变化教大,*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

  燕山塞湖位于山海关城西北6KM山口处,在燕山脚下,是一个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为7000万立方米。

  (三)实*区土壤、植被及矿产

  柳江盆地为半干旱森林景观与干草原景观和半湿润夏绿林与森林草原景观的过渡带。表现为旱生阔叶林—山地棕壤。耕作土壤中有耕作熟化后的黄垆土和潮垆土。目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自然植被是森林遭破坏后次生的灌草丛。次生植被中以灌木以荆条、酸枣为主,草本以黄背草、白羊草占优势。枸树、臭椿、文冠果、栾树等为北极第三纪植物区系的残留种。综上所述,本区气象资源(光、热、水)条件较好,适于农业生产和旅游业的开展,但本区又处于高低气压过渡带,季风盛行,为滨岸沙丘堆积带来动力。夏季雨量过于集中,暴雨频发,10年周期的大雨和每年台风的患扰,给第四纪沉积物的堆积带来特殊的影响。如海岸带的蚀退均为与大雨、台风有一定的相关性。再如冻土深达70 cm,历时长达140天左右,对岩石风化与崩解均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对山区的影响更加明显,大片倒石堆的形成,均与寒凉风化密切相关。已探明的.矿种有煤、萤石、硫铁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等九种,未探明的矿产有铁金银铜铅锌石英重晶石及非金属建材

  (四)实*区经济情况

  实*区工业非常发达,以秦皇岛为中心,有造船、机械、建材、煤炭、纺织、食品加工等,山海关桥梁工厂,秦皇岛耀华玻璃场在全国享有盛名;农业,主要是北方干旱的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等为主。山区盛产水果和药材;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二、地层描述

  本实*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龙山组

  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厚91米。

  (2)景儿峪组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

  (二)古生界

  一、寒武纪

  1、府君山组

  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层,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本组属浅海沉积相,与下伏景儿峪组,上覆的馒头组均为*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十分明显。底部尾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局部含碎屑。厚146m。

  2、馒头组: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71m。

  3、毛庄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较好,化石丰富,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颜色比馒头组页岩的颜色暗一些,俗称猪肝红。以褶颊虫类三叶虫化石为主。厚约112m。

  4、徐庄组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101m。

  5 、张夏组:

  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0m。

  6、崮山组:

  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厚102m。

  7、长山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8、凤山组: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厚92m。

  二、奥陶系

  1、冶里组

  分布于区内东、西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所产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纯灰岩。厚125m。

  2、亮甲山组

  位于石门寨亮甲山。属浅海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层厚118m。

  3、马家沟组

  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化石有:头足类和腹足类。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白云岩具"刀坎痕"。层厚101m。

  三、石炭系

  1、本溪组

  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有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等。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

  2、太原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植物化石: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四、二叠系

  1、山西组

  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海沼泽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含植物化石: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组

  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个韵律组成。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层厚115m。

  3、上石盒子组

  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层厚72m。

  4、石千峰组

  最初的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朝鲜羽羊齿。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以从颜色上区分。厚150m以上。

  三、实*区人文景观

  (一)北戴河

  北戴河位于秦皇岛市西南部,一脉青山,山光积翠;一汪碧水,水色含青。北戴河海滨环境优美,风光秀丽。风景区西面是婀娜俊美的联峰山,山色青翠,植被繁茂。每逢夏秋季节,山上草木葱宠,花团锦簇,各种松柏四季常青。戴河如练,沿凶脚婉蜒入海。山中文物古迹众多,奇岩怪涧密布,各种风格的亭台别墅掩映其中,如诗如画。南面是悠缓漫长的海岸线,质细坡缓。沙软潮*,水质良好,盐度适中。沿海开辟的30多个专用和公共海水浴场,为游客嬉戏大海,尽情享受海浴、沙浴、日光浴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二)山海关

  游览山海关主要是参观东门镇远楼,也就是“天下第一关”。这座城门高约13米,分为上下两层,造型美观大方,雄壮威严,登上城楼,一边是碧波荡漾的大海,一边是蜿蜒连绵的万里长城,令人豪气顿生。楼西面上层檐下,悬有“天下第一关”匾额,是明代书法家肖显所写,笔划遒劲雄厚,与城楼规制浑然一体。在山海关城楼附*,还建有长城博物馆,展出与山海关长城有关的人文历史,军事活动情况和文物等。

  (三)老龙头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这里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老龙头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澄海楼高踞老龙头之上,为明代所建,清康熙、乾隆年前重修。楼上有明朝大学士孙承宗所书“雄襟万里”和清乾隆皇帝所书“澄海楼”匾额。楼壁镶嵌有数块历史名人手书的卧碑。自澄海楼南下3层城台有一独耸的石碑,镌刻着“天开海岳”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其龙头伸于渤海之中掀浪戏水,人们俗称此地为“老龙头”,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约5公里处,是明万里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海关景区的重要景点。

  (四)板厂峪长城

  板厂峪风景区位于秦皇岛驻操营镇北部山区,距市区28公里,景区内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各具特色,巍巍古长城依山势而行,形似倒挂九天,山陡城险,还有被誉为长城历史上震惊中外考古界的重大发现明长城砖窑群遗址。省重点保护文物板厂峪塔,神秘天然谷,百年古松尽在其中,临榆县县委遗址作为**战争时期老一辈革命者的办公地点,为景区*添了几分政治韵味。景区内险峡陛谷,断崖展露一线天,怪石嶙峋,可观之处众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气势磅礴的石简峡,更造就了87米落差的九道缸瀑布。景区内群峰竞秀,飞瀑流泉,充分体现了山与水的完美结合。

  (五)实*感受

  刺激而艰辛的地质实*结束了。这七天的野外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劳累而充实,艰险而浪漫,是人生一段难忘的经历。每天的野外实*,每一个点,我都认真观察,记录,测产状,画地层素描图,认真听老师讲解,力争当场能够理解。每天走过的路线也能大致描绘在地形图上,地质界线也能比较准确的画出来。比较实在的是,这七天里,我学会了罗盘的使用,地层界面能够判断,能够使用罗盘顺利地测出产状,野外岩性的识别基本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大致掌握,具体岩性,各个地层的岩石也能在野外及室内顺利而准确地识别。可以说,不枉此行。这次野外实*绝对是一次精神与意志的较量。如果意志不坚定,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次实*是很难从头到尾彻彻底底坚持下来的。也可以说,能够顺利完成这次实*的人都是一个精神顽强,意志坚定者。山路的艰险,丛林的繁茂,有时在悬崖峭壁上,前面甚至没有路,大家都没有被吓倒,都脚踏实地地走出来了,手被刺破了,滑倒了,从没有一个人因此后退。这其中的苦辣只有真正的地质工作者才能感受。本次实*拉*了同学们与老师们之间的感情,使彼此很愉快得相处。老师们也能更加随意地言传身教,寓教于乐。尤其是张威老师,一直带领学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工作时一丝不苟,休息时还给我们唱歌舒缓心情,让我们感受地质考察工作的乐趣。从这次实*中我们不仅体验到了野外实*的艰辛与乐趣,也从新认识了自己,增强了信心,对今后各方面的学*和生活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帮助。

地质实*报告10

  引言

  金秋十月,我们08级地理班踏上了实*的路程。此次实*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在大巴车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么*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喜不自胜。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一个个想回到了家乡一样高兴,为一些同学诉说着各种美景,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等。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林州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条件,因此,从10月31日——11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主要的实*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过实*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通过实*,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了解实*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林州简介

  我们这次实*的地点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林州市区处于林州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林州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

  对于此次实*地林州,根据一路所见及一些书本知识,我把林州的概况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1. 地质基础

  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

  2. 褶皱和断层构造

  林州盆地地处太行山南段山前过渡带(指太行山主要山体与华北*原之间的倾斜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山西台背斜东部边缘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构造变动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层形成宽缓的背斜隆起,并伴随着大量的断裂发育和岩浆侵入活动。林州盆地的西侧为林州断层,在地形上为陡峭的悬崖,断层线走向为nne。断层在盆地西部延长35公里,断层的上升盘位于断层西部,*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岩,上覆远古界震旦系石英岩和古生界页岩、鲕状灰岩。林州盆地是伴随着林州断层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内许多强度不等的褶皱构造,在盆地边缘常形成小型褶皱出现。在盆地西侧山体,断层的接触关系是太古界片麻岩与中奥陶纪灰岩相接触。

  3. 地表形态

  林州地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浑圆的中部丘陵和黄土覆盖的林州盆地。

  4. 气候状况

  林州盆地位于华北大*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带,东部距海不远属于北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的范畴。按行星风讲,一年中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很重。气团方面则是基地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的交替又严重地支配了这里的气候规律。

  5. 水文概况

  本区河流皆发源于太行山东坡,与太行山构造方向*于垂直,盆地北部为漳河,中部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经盆地,在盆地东部的*原地区先后与卫河上源各河交汇。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气候区域、山地和*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时,比降大,下蚀力强,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砾石浅滩。

  6. 土壤概况

  本区土壤磷、钾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适中,肥力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冲蚀作用严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缓,划分宜农、宜林、易牧的范围,开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则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 植被概况

  林州地区的天然树木,早被砍伐破坏,现有树木基本上是*几十年植树造林的结果。植被中主要的树种有槲、栎、槐、杨、板栗、山楂、山皂荚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类等为优势种。

  8. 交通状况

  林州市交通、通信便利,境内铁路连接京广线;国家干线公路胶(东)长(治)线横穿东西,新(乡)河(口)线纵贯南北,地方干线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85%以上,全市通信建设已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

  9. 物产状况

  本区物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铅、锌、铜、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岩、大理石、花岗岩等20多种农业方面,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红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传统的土特产品享誉海内外,新的名优特产品不断涌现,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蚕茧等土特产品和花岗岩、大理石等优质工艺品,带着林州人民的勤劳、纯朴和红旗渠故乡的深情厚意,走出国门,奔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金桥。( )

  10. 经济概况

  本区经济发展迅速。创造了红旗渠奇迹,并培育了“红旗渠精神”的林州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再显身手。10万建筑大军以“红旗渠传人”的姿态。遍布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县、市,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太原、长治、郑州、西安、新疆等12个建筑基地,并已打入南也门、科威物、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几年来,林州旅游业发展迅速,有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拉动当地各项产业的发展。

  11. 旅游业发展情况

  林州市自然风光秀丽多姿,名胜古迹闻名遐迩,素有“太行天然公园”之称的林滤山风景名胜区、龙头山风景名胜区和“人工天河”——红旗渠、国家级森林公园——五龙洞,以其独特的雄、险、奇、秀、幽令中外游客留连忘返。王相岩、惠明寺等文物古迹更引发华夏子孙的悠悠情思。“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滤山国际滑翔基地,吸引中外滑翔运动健儿来此大展风姿。

  二、区域地层与岩性

  林州地区的地质现象比较典型,出露良好,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的片麻岩,最新的是*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完善的为太古界、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太古界时期,以片麻岩、片岩为主的变质岩类居多,元古界中石英岩广泛分布,其波痕、泥裂构造清晰可见,古生界中的灰岩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和早奥陶的白云质灰岩,在林州地区分布较广。新生界的砾岩在该区也很具有代表性。

地质实*报告11

  柳江盆地实*区地质概况

  一、交通及自然、经济概况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的主要区域。它位于秦皇岛市北,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公里,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区内有纵惯南北的的公路及地方窄轨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和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米,最高的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其中70%集中于七、八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本区基本上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工业以开采煤及耐火黏土为主。

  二、地层

  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区域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前青白口纪的变质岩广泛分布于盆地的外围。晚元古界、古生界则分布于斜的两翼。中生界地层与燕辽一带极为相似,但本区仅见有侏罗系出露与向斜的核部。

  (一)地层层序

  新生界

  第四系 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松散沉积物。

  中生界

  侏罗系、中侏罗系 兰旗组

  下侏罗统 北票组

  古生界

  二迭系 上二迭统 石千峰组

  上石盒子组

  下二迭统 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

  石炭系 上石炭统 太原组

  中石炭统 本溪组

  奥陶系 下奥陶统 亮甲山组

  治里组

  寒武系 上寒武统 凤山组

  长山组

  崮山组

  中寒武统 张夏组

  徐庄组

  下寒武统 毛庄组

  馒头组

  昌*组

  上元古界

  青白口系 景儿峪组

  龙山组

  太古界

  绥中花岗岩

  三、岩浆岩

  柳江盆地的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两大类。

  (一)喷出岩:

  该区的喷出岩分布广,厚度大,超过850米。喷出活动主要可分两期:较早一期在侏罗世,岩性为安山岩,分布于向斜的核部;较晚一期在晚侏罗世,岩性为酸性喷出岩,仅局部分布于向斜的北端和东南边缘。

  (二)侵入岩:

  1.燕山花岗岩:呈岩基产生。主要分布于盆地的整个西部边缘和东南外援。西部岩基称为“温泉堡花岗岩体”。直接与向斜两翼呈侵入接触关系,岩体中心相为灰白色中一粗粒碱性花岗岩。边缘相为肉红色中一细粒斑状花岗岩。东南岩基中心相岩性与西部岩基相同,边缘相为斑状细粒石英正长岩。本区所见燕山花岗岩,皆为这两大岩基的边缘相。这两大岩基侵入于侏罗系及其以前的所有地层,同位素年令测定为一亿年。形成时代相当于晚白垩世。

  2.东翼浅成侵入岩:主要有牛鼻子山正长一二长斑岩岩体及张崖子西南山正长斑岩——闪长珍岩岩体等。这些小岩体产状为岩株。形成时代的侏罗纪——白垩纪。

  其次,本区各种岩性如辉缘岩、闪长珍岩、煌板岩。花岗斑岩等的侵入岩脉。岩床为数众多,均受构造裂隙控制。大致呈北东——南西走向,北西——南东走向及南北走向。

  四、构造:

  (一)柳江向斜构造盆地:

  柳江盆地所在地区是一个由古老变质岩系所组成(并有广泛出露)的蓟县~山海关隆起区的边缘部分发育起来的向斜盆地。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因此它是晚元古代清白口纪古生代,中生代地层所组成的向斜构造盆地。

  柳江向斜盆地基本上为——南北向延伸的不对称甚至局部倒转的向斜,西翼的产状陡峻,西翼南部秋子谷——山羊寨一带产状发生倒转,而东翼产状*缓稳定。该不对称的向斜轴部紧靠西翼。因此出露的地层宽度东翼是西翼的五倍或更多。

  柳江向斜的基底为太古代。古老的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等变质岩出露于向斜盆地的北部,东部及南部边缘。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有一不整合面(吕梁运动造成的)。其上为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岩系及以后各代地层。在向斜的西部及东南外缘为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构成了险要得山地。

  柳江向斜分成三个构造分区:

  1.柳江向斜东翼区:

  东翼占据面积很大,约为整个向斜面积的2/3强。

  东翼区的构造特征是岩层产状*缓稳定(产状向西倾角在10度~30度之间)。次生厚度变化小对煤及耐火粘土的开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东翼小岩株。岩床和岩墙为数很多。多处侵入相对柔软的煤层。以致使煤层受变质和扰乱,是开采的一个不利因素。断层多为北西和北东向。以正断层为主,多是小断层。

  2.柳江向斜西翼区:

  由于西部花岗岩侵入造成挤压,所以西翼地层出露较窄,次生厚度变化大。

  西翼取的主要构造特征是:岩层*南北走向,岩层产状变化急剧,倾向东,倾角可达70度,甚至直立,倒转。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有几条南北走向高度角的逆断层,自西向东上推,延伸很远。

  由于受到强烈的挤压,岩层厚度变薄,甚至缺失,加上断层发育。因此,该区少有开采价值的沉积矿床。

  3.柳江向斜核部为燕山期,喷发的中性安山岩所占据。往往构成山地,如老君顶,海拔493.7米,形成了地形例置现象。

  (二)断裂构造:本区断层较发育,类型较多,主要为正断层与逆断层,分布于向斜各处。主要断层有:

  1.鸡冠山——汤河地堑:

  位于鸡冠山——上*山之间的汤河河谷中,由几条*南北向的正断层组合而成。断层面倾角大,河谷东侧断层面向西倾,西侧断层西向东倾,汤河河谷就是沿地堑构造中心部位发育的。

  2.伍庄——傍水崖断裂带:

  该断裂带发育在柳江向西斜的西翼,西起伍庄,东至傍水崖。有*行的数条断层出现,形成迭瓦式构造。断层面多向西倾斜。少数向东倾斜。倾角70o——80o。断层面呈舒缓波状,见有挤压构造透镜镜体,构造角砾岩和片理化带,牵引褶皱断层和糜棱岩化等现象也较明显。

  3.苏庄——伍庄——山羊寨逆断层

  该断层发育在柳江向斜的西翼,走向ne20度,大致*行于向斜轴,是一条走向断层,沿走向延伸*10公里。断层东侧为下盘,其亮甲山组豹皮灰岩,,断层两侧为上盘,其张夏组后层状灰岩。断带宽1米左右,中间有细晶闪长岩脉侵入。断带中有构造角砾,岩发育和片理化现象,旁侧牵引,褶皱也较明显。

  4.牌坊砬子逆断层:

  该断层观察点位于伍庄东北500米牌坊子之废弃旧矿坑处,断层北北东向延伸,长达3公里。断层发育于二迭系地层中,断层东侧为上盘,西侧为下盘。上盘为下二迭统,顶部b层耐火粘土和上二迭统含砾粗砂岩,具有明显的牵引褶皱。下盘为下二迭统粉砂质页岩。沿断层面观察,见有构造透镜体及片理化现象。上盘岩层两组节理发育。

  5.石门寨126.6高地北采坑正断层:

  该断层出露在柳江向斜的东翼,位于石门寨东南126.6高地北废采坑处。断层走向ne15度,断层在*面上呈锯齿状延伸,在剖面上向东倾,倾角61o。整个断裂宽带15米,其中有正长斑岩岩脉侵入。宽约3.5米。断裂带中有断层角砾岩,角砾大小不等,以东岩为主。后期被二氧化硅所胶结形成硅化带。实出地表面呈锯齿状*南北向延伸。断层延伸有1.5公里。

  断层东侧为亮甲山组的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薄层竹叶状灰岩,西侧为寒武系张夏组的厚层状灰岩。

  6.石门寨126.6高地南采坑逆断层。

  断层发育在亮甲山组灰岩中,断裂面在剖面上呈舒缓波状。断层面在剖面上见有大片擦痕、阶步,断层面附*有构造透镜体和断层泥发育。断层的上盘(北西盘)产生次一级的牵引褶皱。该断层延伸不远,断距不大。

  (二)构造发育史:

  柳江盆地于晚元古代发生海进。在长期风化侵蚀的古老变质岩系上开始接受沉积。直至古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地层。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在这段时期内曾有过长短不等的上升侵蚀期。如在清白口纪和下寒武世之,中奥陶世和中石碳世之间都曾发生过沉积间断。上述时期柳江盆地古地理环境随有过海、陆地明显变迁。但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稳的升降运动。所以该时期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都是整合或*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自中生代初期起,经历的构造变动性质与古生代不同。这个时期的构造变动使晚元古代、古生代地层强烈、褶皱、断裂。

  二迭纪末,本区发生强烈构造运动。形成了柳江向斜的雏形。导致侏罗系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古生界之上。这次构造变动之后,本区产生地形上的差异,北高南低,导致二迭系地层愈向北受侵蚀愈强,甚至局部无有蚀余。侏罗系直接超覆于石炭系或奥陶系之上。

  在下侏罗统下部岩层沉积后,又有一次构造变动。使下侏罗统下部岩层发生变形,改变了盆地沉积中心。所以下侏罗统上部岩层明显地区域性起超覆于下部岩层之上。在西翼则超出下部岩层的沉积范围。而角度不整合于古生界之上。由此推知,此时的柳江向斜以具不对称

地质实*报告12

  第一章 绪言

  一、实*目的

  (1)主要内容

  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的基本手段,也是资源勘探的基础工作。它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收集各种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通过地质实*主要锻炼我们的以下能力:

  通过野外现场的反复实践,培养我们描述、记录、分析和解释地质现象的能力; 使我们掌握地质填图的规范、程序和基本方法、有关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以及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熟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如用罗盘、识地形图等;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热爱地质事业的工作热情。

  (2)实*时间:20xx年08月27日至20xx年09月12日。

  (3)指导老师:王恩营 李猛

  (4)分组情况

  参加此次实*的有地质工程20xx级及单招班。实*以组为单位,每组有6个人,我所在的组为地质一班的第二组,组员为:,,,,,,,,,我主要担任地质观察和记录的工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结组员,圆满完成实*任务。

  二、实*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实*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管辖,北侧与宜阳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km2。

  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县城,县城距洛阳市28km,有柏油路面相连,并有洛阳—宜阳铁路相通,实*区东距焦枝铁路26km,交通便利(图1-1)。

  图1-1实*区交通位置图

  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为全县最高峰。

  实*区属宜南低山丘陵区,总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兰家门北侧山头,海拔555.2m,最低点为李沟河北端,相对高差为321.5m,一般海拔高380~450m;剥蚀夷*面约为海拔400m.

  据宜阳县黄委会水文站(宜阳县城西)观测资料,该处洛河最高洪水位标高

  202.75米,最低水位标高198.75m,最大流量785m3/s,最小流量10.7m3/s。南侧为

  伊河,有支系源于高山矿区,支系上游有建设水库及洞子沟水库。据龙门水文站资

  料,伊河最高洪水位标高154.35m,最低水位标高148.82m,最大流量6850m3/s,最小流量0.60m3/s。

  三、前人工作

  1954年中南煤田地质局勘探了宜洛煤矿,1956年建矿。此后,六十年代以来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研究所进行了地质填图及各方面的专题研究工作。1987年西安地质学院地勘系在本区建立了实*站,被该院师生誉为西北地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由于在宜阳县锦屏山一带一个范围不大的地区内,集中了华北地台广大区域内的元古代——中新生代的地层,又荟萃了比较齐全、丰富多彩的古生物化石和有一定典型代表意义的地质现象。不少地质工作者在宜洛煤田做过地质工作:

  《河南省宜洛煤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尚玉忠庞继群陶目强(河南省地质研究所)指出,河南省东秦岭北部山麓,存在区域性的逆冲断层带,宜洛煤田正处于该山麓你冲断层带内,且整个煤田位于外来逆冲岩*上,这里基岩出露较好,一些推覆现象颇为典型,是研究东秦岭山脉北部前峰带构造理想的地方;

  《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刘彬堂(河南省义煤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通过对宜洛煤田主要含煤岩系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沉积特征分析指出了该区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和成煤机理对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含煤岩系是成煤古地理环境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岩系分析弄清成煤时的古地理环境找出煤层分布规律对指导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河南宜阳石千峰植物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张海清刘印环林德超(《*区域地质》1987年04期)河南省晚二叠系时期石千峰组(相当于孙家沟组)很少具有时代意义化石的报导。*年来,笔者在编写《河南省区域地质志》过程中首次在宜阳县南天


地质认识实*报告 (菁华5篇)(扩展4)

——地质认识实*报告 (菁华6篇)

地质认识实*报告1

  一、前言

  通过这六天的实*,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实*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实*丰富了我们的学*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的热情。所以,实*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也做了缜密的部署:

  1.时间:20xx年5月4日—20xx年5月9日

  2.地点:河北省xx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

  3.路线:

  1、xx市石门寨镇

  2、xx市祖山东门

  3、.xx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4.目的:

  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4.学*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二、实*地区概况

  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xx地区野外地质实*的主要区域。它位于xx市区北侧,其中心距xx市28km,属河北省xx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xx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本区年降水量为400—xx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2祖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稀有植物及濒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xx市西北部。京沈高速xx西出口沿秦青公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xx市区23公里。属原始森林峡谷型自然风景区。因燕山以东、渤海以北诸峰均以它的分支延绵而成,故名“祖山”。xx96年开发至今,形成五大景区,xx0余处自然景点,是淮河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

  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总面积118*方公里,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区内千米以上高峰20多座,植被覆盖率96%以上。象形奇石、云海、日出、古洞、原始丛林、溪流、飞瀑、奇花、高山天然草原、树挂构成景区十大景观。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是侏罗纪至白垩纪末地壳运动而成。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击下,形成了多处绝壁幽谷和造型地貌。

  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她的分支盘拨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岩作脊梁,以瀑流注血脉,搽娇花饰容颜,披葱茏为秀发。景区内山势陡峻,溪水跌宕,可谓立峭岩作脊梁、注瀑布为血脉、披茂林作秀发,裁白云作霓裳,集雄奇妩媚于一体。峰奇水异,洞幽石美,林丰草茂,历史渊源,是观光旅游、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绝好场所。

  3.鸽子窝公园海滩概况

  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屹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鸽子窝公园是观赏海上日出的最佳之处,每逢夏日清晨,这里云集数万名游客观赏“红日浴海”的奇景。

  三、实*内容

  1.柳江盆地保护区石门寨西门180米处

  该处岩石以沉积岩居多,由地质构造形成。亦有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长期风化作用,裸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岩层为中厚型,中间夹有薄的灰岩。灰岩呈竹叶状,较破碎,属碎屑结构,这些碎屑物质经胶结后形成灰岩。此处岩石约5亿年前形成,属下奥陶世纪,粘土矿物发黄,岩石经强烈的构造运动,由水*变为倾斜,产生背斜现象,并有正断层出现。用地质罗盘测该处岩石的.产状,走向为北偏东xx°,倾向为北偏东xx0°,倾角为30°。

  由此处向西约200米处岩石出露于地表,经验证为砂岩,其结构为碎屑结构,此处不整合现象明显,由砂岩和灰岩组成,属沉积接触,砂岩约2亿年前形成,灰岩约5亿年前形成,由于形成年代不同,说明为不整合。此现象说明xx地区至今至少经历了2次地壳运动,因为3亿年间隔形成的不整合面应在海*面下形成,至少经历2个循环,而该处岩石现在又出露在地表。在不整合面上有矿物,是地质学家发现地下矿物的依据。不整合面处强度差,不适合在此面上施工。

  2.砂锅店东北200米处

  该处为石灰窑产石场,观察此处岩石,岩溶现象明显,有溶沟、石芽、天生桥等。其原因是地壳运动抬升到潜水地表以下,潜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现象,因岩石中有裂缝,有空间且水有径流通道。岩溶现象是因为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经长期化学反应,使岩石具有可溶性。该处向西北走约xx0米处,发现大面积的岩石间侵入接触现象,石灰岩中夹有岩浆岩,说明此处经历过火山喷发。该处亦发现有岩墙,较长,宽约3-4米,其走向为南北方向320°,由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靠*地表的岩石经长期风化,产物为第四纪土,岩石中还发现有岩洞。此处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有大量石灰岩形成的岩层,呈单斜,基本走向为南偏北。在砂锅店东等地,发现石英斑岩,它是花岗斑岩的又一种变种,具隐基斑状结构,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蚀现象。此处也有闪长玢岩,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2. xx市祖山东门

  祖山为早白垩纪形成,为响山岩基的一部分,此处沉积岩中有破碎带,火山爆发时岩浆从中冒出,冷凝成岩浆岩。祖山占地217*方公里,*面形段呈椭圆形,长轴长25公里,短轴长15公里,南北方向,岩石中以花岗岩居多,占65%左右,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红色的正长石,又称甲长石。石英其次,占20%-25%左右,透明发亮。此外,还有云母、斜长石。斜长石呈灰白色,由于长石含量不同,云母颜色也不尽相同,云母占整个岩石的5%-xx%。较黑的岩石中,云母含量不超过5%。在此处观察,长石颗粒大小在1厘米左右,晶体颗粒,为结晶结构。山体构造为原生结理构造,山体中有裂缝,都为竖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称之为晶洞构造,而形状不规则的孔隙是水晶的成长地。此处地貌陡峭,险峻,构造为原生结理,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岩石部分竖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此处岩石倾角较大,岩体破碎。山体中有河流,称为石河,发源于祖山响山山脉,山上有明长城,由元朝徐达修建,xx67年,戚继光重修,基本走向为南北方向,直达青龙。祖山最高峰为响山,海拔为1421米。

  3. xx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此处滨临渤海,为海洋环境。海洋环境按地理位置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低潮时裸露于海岸带的部分,称为滨海。滨海又分为后滨带、前滨带、外滨带。后滨带为*均海潮线,常年裸露在外;前滨带为*均海潮线到中滨线处;外滨线为中滨线以外的部分。海岸线到海底深约200处的部分,称为浅海,此处阳光充足,有机物含量多,是海洋生物的理想栖息地。深海处动物少。

  此处岩石又远古火山喷发而形成,以岩浆岩为主,岩石受海洋水动力作用,常见有海浪作用、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使此处形成有特色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和海蚀*台等,形成原因有冲蚀作用,磨蚀作用等,使岩石破碎。

  岩浆岩受风化作用等变成高岭土、伟晶岩。伟晶岩颗粒大,和花岗岩成分相差不大,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石英等组成。岩石被多组结晶切割。

  四、结束语

  通过本次实*我认识到:本区地层出露较全。从中生代地层开始,除缺失寒武系、奥陶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以外,其他地层均出露完好。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岩浆岩类,沉积岩类以及变质岩类。本区的岩浆活动从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浅成侵入,喷出等。所见岩类有基性岩类和酸性岩类。从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方面,本区的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主要变质岩有千枚岩,大理岩以及板岩。在构造方面,本区分布有四大褶皱,另外还有七个断层。两个大断层几乎将此区分为三部分。区域发展方面,本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四个构造层。总体说来本区构造运动较强。

  经过6天的实*,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包括:如何通过一块石头的色泽,去判断其类别、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别3大岩石;如何去测量岩石的走向等等;总之,通过实*后我更好地掌握了《工程地质学》这门学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地质认识实*报告2

  在野外实*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须编写一份实*报告,对实*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地总结。地质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后的最终成果,编写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质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地质认识实*报告是对整个实*过程、地质工作方法和地质认识的总结,是野外实践和课堂理论的结合,是评价学生野外实*成绩的主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实*报告总的要求是,在充分掌握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野外观察和记录为主,立论正确,依据可靠,叙述简练,图文并茂,主次分明,逻辑性强,富有创造性,内容真实、丰富、简明、扼要。

  要求文字工整,图件美观,要有封面、题目、报告编写人专业、班级、姓名、野外实*负责人、实*指导教师、报告审核人及报告编写日期等。编写实*报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路线剖面图、素描图、采集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标本及野外照片和录像等,这些是编写报告的基础和素材。把各种野外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总结、概括,编制和清绘必要的图件,然后着手编写文字报告。根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实*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前言主要说明实*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实*区概况

  1.实*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

  2.实*区的区域地质概况

  3.实*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

  4.实*区社会经济概况。三、地层实*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四、岩石叙述实*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概述实*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并应附有素描图、构造剖面图等。褶皱构造要描述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长轴方向,核部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翼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两翼岩层的产状,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最后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的形成时期及形成机制。断裂构造要描述断层的位置、方向、规模,断层面产状及形态变化,断层面、断层带的特征如擦痕、断层泥、断层角砾、断层崖等,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两盘岩层的产状,地层的牵引现象,伴生节理及构造岩等。

  2.岩浆作用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3.变质作用按变质作用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方式、产物及特征。

  2.河流地质作用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

  3.海洋地质作用描述海洋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4.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内动力地质作用与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辩证关系

  七、矿产简述实*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说明每一种矿产的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和矿产应用等。

  八、地质发展简史根据实*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岩浆及火山活动资料,综合分析本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古到今按地质时代连续论述各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九、结束语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收获最大;野外实*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地质认识实*报告3

  一、实*基地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

  石门寨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二十八公里,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区内有公路,与秦皇岛相通,从秦皇岛市去北戴河,海滨、山海关等,又有公共汽车往返行使,所以交通极为方便。

  工作区坐落在柳江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的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东南,在山海关以南入渤海,盆地内最高的山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m。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山区山高陡峻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到500米左右。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可为全年降水量对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二、地质概况

  本区地层属华北型,除较普遍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系,中生界的上三叠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本区的地层顺序,地层单位的划分和各地层单位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间的接触关系,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本区地层,自下至上简述: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下马岭组

  下马岭组是区内出露最老的沉积岩,地层单位不整合于绥中花岗岩r2之上,在张崖子一带,发育良好,出露全,张崖子西剖面可作标中剖面本组厚91米,主要岩性为杂色页岩(包括紫红色,蛋青色、灰黑色,黄绿色等)。下马岭组的层型剖面,在北京西北昌*县境内,最早的称为下马岭页岩,后又称下马岭页岩组等。其实下马岭组的岩性不都是页岩,与本区一样还有部分砂岩,区内本组地层有两个韵律组成,第一韵律的底部是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可作玻璃原料。

  本组除主要在东部落*南北向分布外,在西南部的鸡冠山一带也有分布,其与绥中花岗岩的沉积接触关系,在鸡冠山和张崖子西一样明显,波痕、泥裂等现象亦易见到。

  2) 景儿峪组

  本组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的最好剖面在李庄儿沟,厚约28米,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至粘土岩,至石炭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与下马岭组整合接触,与上覆下寒武统府君山组为*行不整合接触,上下界限明显,岩性标志石以其中上部分的粉红色薄层状的泥灰岩为主要特征,与下伏下马岭组的分层标志,则以本组底部的砂岩作为分界,此岩的特征石颜色黄褐色和带铁锈色,粒度较细,含铁质及海绿石较多。

  (二)古生界

  寒武系

  1) 府君山组

  府君山组是区内寒武系最下部的地层,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厚146米,岩性主要为灰绿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顶部含核形石化石,本组属浅海相沉积,其与下伏景儿峪组,上伏馒头组均为*行不整合接触顶底界限和分层标志都十分清楚,底部为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局部含砾屑,并产三叶虫化石,与景儿峪组顶部地层相差悬殊,与馒头组得分界则以本组顶部暗灰色含核形石得白云质灰岩或以馒头组底部的红色碎屑岩和泥岩。

  2) 馒头组

  馒头组由于岩体侵入,构造破坏和风化剥蚀产生出零心,出露较

  好的地层是在温庄以北一带,但距离较远,东部落北出露也较好且完整。可作本区的标准剖面,本组厚71米,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底部具有角砾岩和砾岩,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加少量白云质灰盐,本组与下府君山组呈*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本组上、下界限均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本组顶部的鲜红色泥岩层作为标志层,泥岩的特点是颜色鲜红,成块状、无层理。这一分层标志在整个华北地区都相当稳定,是典型的标志层,本组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但从岩石地层特征,尤其是顶部分层标志,结合层位来考虑本区下寒武统馒头组的存在是无疑的。

  3) 毛庄组

  本组的分布特点是与馒头组相仿,但后者稍广,在沙河寨的西,毛庄组出露较好,化石也较丰富,可作为本区毛庄组标准剖面,本组厚约112米,岩性特征以紫红色页岩为主,页岩含少量白云母小片,就其颜色而言,比馒头组要暗一些,俗称猪肝色,与徐庄组相比,则又鲜艳一些,以褶颊虫类三叶虫为主。

  4) 徐庄组

  本组的分布比毛庄组更为广泛,比较好的剖面是东部落西剖面,此剖面不但出露全,而且化石十分丰富,上下界限也十分清楚,可作本区徐庄组标准剖面,本组厚101米,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会岩透镜体或扁豆体,与下伏毛庄组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而毛庄组顶部则是比较单一的紫红色页岩。

  奥陶系

  1) 冶里组

  下奥陶统冶里组的分布大体上与凤山组一致,区内东、西部都有,但主要部分在东部区 ,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揣庄北288高地西的剖面,可作区内冶里组的标准剖面。

  该剖面冶里组厚125.5米,属浅海较深水沉积,岩性可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里屑及虫孔状灰岩,上部微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与下伏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砾屑灰岩作为冶里组的底界,此里屑灰岩很薄,厚不到0.5米,其上便是质纯灰岩,纯灰岩在揣庄一带形成陡砑子,地形标志特别明显,冶里组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腹足类、介形类等。

  2)亮甲山组

  亮甲山组的层型剖面在石门寨的亮甲山,在亮甲山剖面测得亮甲山组厚118米,茶庄北山剖面厚128米,均属浅海相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亮甲山组底部的中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燧石纯核,此层开始便见到头足类化石“房角石”。

  3)马家沟组

  本组分布很广,东西部都有,地层发育最好,化石较多的石茶庄北山一带,该剖面可作为区内马家沟组的标准剖面,出露厚101米,属浅海相沉积,主要岩性为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夹部分白云质含燧石结核,豹皮状白云质灰岩,顶部具少量灰岩,化石多产于顶部本组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但二者界线十分明显,分层标志是以马家沟组底部的黄灰色,具微层理,含砾屑燧石结合的白云质灰岩,此层分布稳定,在整个华北地区都可见。

  石炭系

  1)本溪组

  中石炭统本溪组东、西部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东191高地和小王山一带,小王山剖面可作标准剖面,本组厚82米,横向上本组厚度有所变化,在石门寨西门处,测得厚度约70.7米,本组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下部为铁质砂岩和褐铁矿,粘土岩,*行不整合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透镜体中含海相化石筵珊瑚,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苔藓类、棘皮动物类、粉砂岩及页岩中含植物化石。

  2) 太原组

  上石炭统太原组得分布与中石炭组本溪组相同,区内研究最早得剖面是在付水寨得老柳江,初称为云山组,本组岩性较稳定,以灰黑色粉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有两个韵律组成,也含海相化石腕足类、双壳类,是海陆交互相沉积,与本溪组分界明显,本部底部青灰色含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风化后具小孔,特征显著,分布稳定,过去称做云山砂岩,在辽宁太子河区则称黄旗砂岩或小孔砂岩,此砂岩均可对比。

  二叠系

  1) 山西组

  山西组主要分布在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本组是区内重要含煤层位,属于*海沼泽沉积,研究和开采煤矿最早是在付水寨老柳江,因此本组以前称柳江组,本组可以石门寨西剖面作为标准剖面厚61.8米,主要沿线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构成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60米左右,发育较好是老柳江、夏家峪、石门寨西一带,往北至半壁店曹山长城区有变薄趋势,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可以本组底部的灰色、灰白色长石岩屑杂砂岩为界,这些砂岩在走向上有些变化,有时粒粗,并含砾石,有时变成中细粒结构,颜色可由灰白色变黄灰色,但结合地层层斜,上、下联系,以及注意山西组含可采煤的分布特征,便可加以区别。

  2) 下石盒子组

  下石盒子组主要分布在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发育较好的剖面是牛毛岭一带,石门寨西门西侧的剖面可作为区内下石盒子的标准剖面,此剖面上本组出露完全,并产植物化石,厚115米。有三个韵律构成,本组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第二第三个韵律的顶部分别为A2、A1层耐火粘土岩或粘土质粉砂岩,颜色为紫色、紫灰色,含化石层位是在第一个韵律的顶部灰绿色含云母泥质粉砂岩,中、下石盒子组与下伏山西组为整合接触,二者的界限以山西组顶部的B层耐火粘土为标志层。

  3)上石盒子组

  上石盒子组分布比较局限,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一带,发育最好的剖面是欢喜岭,此处可作为上石盒子组的标准剖面,本组厚72米,本组岩性特征明显,分布稳定,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与下伏石盒子组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但上石盒子组的底部是另一个沉积韵律的开始,界限明显,其下即为下石盒子组的A1层紫色粘土质粉砂岩。界线的上下层都可作为这两组的分层标志。上石盒子组底部的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更为特征,这层砂岩一般出露较好,单层厚度较大,总的厚也大,含长石量较多,杂质少,粗粒结构,并含砾石,这层长石净砂岩以前曾称南山砂岩,与太子河地区的彩家砂岩相当,在太子河又称彩家砂岩或王八盖子岩,其特点相似,是很好的区域性分层标志,本组中未获得化石资料,本组的划分和时代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岩性对比。

  4) 石千峰组

  石千峰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由于上覆中生代地层的覆盖,因而出露很局限,只见于黑山窑至欢喜岭一带,出露较好的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此处剖面可作为石千峰组的标准剖面,厚150米以上,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的砾岩粗粒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其于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二者可以颜色区分,石千峰组的底部是紫红色含砾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从成分看,尤其是从岩石组合的特征看,有较大的差别,即石千峰组的岩石成分和岩石类型都杂一些,本组在红层中发现有植物及少量昆虫化石。

  (三)中生界

  三叠系

  黑山窑组 该组是晚三叠世地层,原属下侏罗统北票组的下部层型剖面在黑山窑后村西,厚161.8米,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黑色炭质页岩、粉砂岩,含煤线,其中含大量植物和少量昆虫及双壳类等,属湖泊相,与下伏上二叠统石千峰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下岩层产状差别很大,本组底部具底粒岩,与上覆地层北票组为整合接触,但二者界限十分清楚,北票组底部以砾岩与本组分界。

  侏罗系

  北票组

  北票组在区内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南北展布,出露层序较全,露头较好的剖面是在黑山窑后村至大岭一带,此处可作为区内北票组的标准剖面,该剖面的北票组可分上、下两段。

  下段:以砾岩和含砾粗粒杂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及页岩,厚278米,与下伏地层上三叠统黑山窑组呈整合接触,二者分界以北票组下段底部的砾岩作为标志层,下段植物化石丰富。

  上段:以粉砂岩、黑色炭质页岩为主含煤线,厚215米,底部具大砾岩,与下段界限明显,此段含植物、昆虫 、双壳类等化石。

  北票组属湖泊、河流、沼泽相沉积,由南至北厚度变化较大,尤其在东部区,北票组的不同层位覆于下伏地层上,这可能是由南向北超覆之故。北票组与下伏地层黑山窑为整合接触,与其他地层,如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都是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中侏罗统蓝旗组也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关于北票组的时代,根据植物化石组来看,应属早、中侏罗世的锥叶蕨——拟刺葵组合。

  蓝旗组

  蓝旗组分布在柳江向斜的核部*南北向延展,上庄坨西旁水崖剖面出露好,可作为本组的标准剖面, 本组由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互层组成,厚1000米以上,其下与北票组等较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根据岩 性组合,本组可分下、中、上三部分,下不稍偏酸性,为灰绿和浅黄绿色安山质角闪,粗安山质火山熔岩与集块岩,火山角砾岩互层,厚400米左右,上部以中基性为主,黑绿色、紫红色、青灰色玄武质、玄武安山质和辉石,安山质火山熔岩和熔结集块岩互层,夹少量火山角砾岩及泥灰岩,厚600米以上。

  孙家梁组

  孙家梁组分布很局限,在区内的东南部蟠桃峪一带有少量出露,其上、下均被岩体侵入,未见与其他地层的直接 接触关系,从区域资料来看,本组与蓝旗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本组厚350米以上,是一套灰色酸性和中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包括流纹质、粗面质和粗安质火山熔岩、泥灰岩、火山角砾岩与集块岩。

  (四)新生界

  区内新生界,只发育部分第四系堆积类型较多。

  三.地质实*日记

  7月8日 晴转小雨 亮甲山

  亮甲山是华北地区古生界奥陶系下统,形成于5.00—4.81亿年,以亮甲山组地层命名的。亮甲山组以中厚层灰岩和白云质岩为主,形成于浅海环境,厚度118米,与下伏冶里组,上伏马家沟组均为整合接触。亮甲山组化石丰富,有头足类、腹足类、腕足类、三叶虫、古杯类、介形虫等。其中头足类、房角石、古杯海绵是本组的标准化石。

  亮甲山上的首要任务是学*罗盘的使用。用后交方交汇法定出方位,即在待测地点找到两个已知点,然后在地形图上找到所对应的点,利用罗盘测出两已知点的坐标方位角,然后通过量角器量出对应的角度。在地形图上延长两直线。相交点为待测点。但此地磁偏角为-7°37′。因此,使用罗盘前,应先对其进行校正。利用螺丝调整罗盘零刻度位置。此罗盘应校核为352°23′。

  亮甲山多为化学沉积岩。典型特征为成型性。主要由CaCO3等碳酸盐构成。对岩石的描述,不可或缺的是岩石的产状,即产出状态。产状三要素分别为走向、倾向、倾角、岩层面与水*面交线的方位角,即为走向。倾角即层面与水*面的夹角。此角与倾向是垂直的,但是知道走向,倾向不一定知道;知道倾向走向一定知道。

  层面与节理面也是岩石的两个方面。层面延展性好。通常为明显的显露出岩层。节理面,延展性不好。按照产生节理的力学性质,节理主要分为张节理和剪理:

  张节理是岩石在张应力作用力下所产生的节理。其特点是产状不甚稳定,在岩石中延伸不深不远,多具有张开的裂口。节理面粗糙不*,面上没有擦痕。节理有时为矿脉所填充,在碎屑岩中的张节理常绕过砂粒和砾石节理之呈弯曲形状,节理间距较大分布稀疏而不均匀,很少密集成带,常*行出现或呈雁形出现。有时,沿着两组共轭呈X形的节理。断开形成锯齿状。

  剪节理,又称剪切节理,是岩石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节理,它一般产生于压应力成45° 角左右的*面上,即最大剪切应力面上其特征为:产状比较稳定,在*面中沿走向延伸较远,在剖面上,向下延伸较深,常具紧闭的裂口,节理面*直而光滑,沿节理面可有轻微位移,因此在面上常有擦痕、镜面等。在碎屑岩中的剪节理常切开较大的碎屑颗粒或砾石。或切开结核岩脉等。节理间距小,常呈等间距均匀分布、密集分布、密集成带,常*行排列、雁形排列、成群出现或两相交叉,称“X节理”,或称“共轭节理”,两组节理有时一组发育较好,一组发育较差。

  解理为较弱面。因此解理统计是判断岩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包括解理的数量、宽度、产状、发育程度、有无填充物。取1m3的岩石判断以上各项数据,解理的程度发育越好,说明岩石越脆弱。因此在工程中的隧道工程边坡稳定等应注意解理的统计。

  岩石与沥青的粘附性取决于岩石的酸碱性。酸性岩石粘性大,如花岗岩。碱性岩石粘性小,但可加入物质改变其粘性。

  7月9日 晴 大石河 西上庄坨 沙锅店

  大石河全长70多公里,发源于河北省青陇县自西向东,注入山海关附*的雁塞湖,最后汇入渤海。该河流从山区逐渐过渡到*原,属于半小区,河流季节性强,上游多侵蚀,下游多堆积,并在侵蚀与堆积作用下形成了阶地与河漫滩,上庄坨就是在阶地上建立的一个村庄,在196高地上可明显的看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此处出现了泥包砾现象。是洪积现象或冰水堆积而成。在侵入岩的作用下形成了以花岗岩斑岩为主的岩墙。岩墙右侧的灰岩与亮甲山的岩石的产状一致,形成于浅海环境,产生了石崖、溶沟。

  从动力学观点看,水流作用于河床、岩土上的推移力及上托力大于岩土的强度时,将发生侵蚀河搬运作用,否则河床不会遭受侵蚀而产生淤积。

  河流中流线位置发生摆动,桥墩的修建应考虑到这个因素,以半山区和*原区影响最为明显。山区河流以侵蚀为主,河床相对稳定,河谷宽度小,摆动小,半山区河流、水流在河床内部有动荡性。主流线有摆动。*原区河流以堆积、淤积为主,河床极不稳定,河谷不确定,无明显岸坡,河流主流线摆动剧烈。

  天然河道上的桥梁工程,因修建墩台使得河流原有过水断面减少,水位的流向和流态复杂,流速在跨河段普遍增大,因而必然产生对桥墩、桥台底部、地基的冲刷。这种冲刷来自于紊动、旋涡作用,因此对墩台基础砌置冲刷作用的`研究,是设计墩台所必须的。其主要任务是预测水流对地基的最大冲刷深度为保证墩台基础的稳定安全,应砌置在最大深度以下。

  河水的流速于流量给河*的地址作用,并以此来判定喝水的流动方向。河流的砾石直径与流速间是4次方的关系。

  大石河凸岸即左岸为堆积现象。大石河凹岸即右岸为侵蚀现象。河卵石的分布决定河岸的分布范围,河卵石的磨圆度及其大小能判断河水流量。卵石越粗大,水的特性越强。河流搬运能力越强,卵石越光滑,磨圆程度越好,冲击漫滩河流,人工形成河渠。

  河流阶地不能被淹没。河漫滩在洪水期可被淹没,阶地与河漫滩均为二元结构。

  粒石堆出现成层性,河流流速扩大,紊流现象越强烈,河流地质环境越复杂,成层性越差,河流流速越差,河流流速小,则反之。阶地堆积物以大的粒石为主,沙含量较少。

  阶地的产生是内动力和外动力作用的结合,据其成因又将阶地划分了几个等级。ァⅠ级阶地受水流冲刷,发生变化,产生明显陡坎。Ⅱ级阶地物质结构组成:土、碎石、带棱角状混杂堆积。阶地越高,岩土越老。

  在沙锅店出现了岩溶现象,此处岩浆岩为块状结构,无层理,并形成了以花岗斑岩为主的岩墙。岩墙右侧的石灰岩是青灰色属亮甲山组的豹皮状灰岩。通过产状判定推测出该地岩体与亮甲山组为同一组。同时还可看到石崖、溶沟现象,这都是在化学侵蚀和机械等作用下形成的。石崖、溶沟的形成需求:水又侵蚀性;水有流动性;岩石要与水出现容实现象;岩石能与水作用;岩石本身要有初始裂隙。

  7月10日 阴 义院口村

  此处出露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侵入花岗岩、岩浆岩与沉积岩相比,岩浆岩无层理,而变质岩存在变晶结构,有变质矿物。该处陡坎坡度大致为70°。据岩体力学及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坡度大于70°的边坡极易产生整体滑坡。产生整体滑坡有三个影响因素:坡形,坡高,软弱的滑动面。

  此处地处山区,修建傍河公路最为适宜。因为山区地形复杂,地质情况复杂,而沿着河流的走向,地形为河流的各阶地,在同一级阶地上,地形较*缓,地质情况均一,故修建傍河公路既省力又经济。

  在马蹄岭修建“S”形公路,主要是考虑到公路的坡度问题。“S”形公路可降低坡度,马蹄岭地面高程度变化较大,如修建直线公路,会影响行车安全,也不符合各面坡度要求;而采用“S”形设计则可降低坡度,提高行车安全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行车事故。在山区常见的这种设计思想即盘山公路。

  此处修建工程项目主要影响因素是边坡稳定性,修建隧道时,最大影响因素即边坡稳定性。此处修建铁路也可不用修建隧道,而用削坡取而代之。但削坡易失稳,且在7、8月份降水量加大,岩石的亲水性势必会产生对水压力,从而也会使山体失稳,故在此处修路、桥时应注意边坡稳定性。

  7月11日 阴转小雨 张崖子

  张崖子—东部落地层剖面全长1660m,延伸方向向北面西,由新太古界变质花岗岩,上元古界变质青白口系长龙山组石英砂岩景儿峪组泥灰岩,古生界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灰岩,馒头组页岩组成,张崖子为该剖面起点。

  本剖面反映了柳江盆地早期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

  距今25~9亿年,本区隆起,遭受剥蚀、缺失。下中元古界和上古生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

  距今9~8亿年,本区下降,接受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长龙山组、景儿峪组滨海浅海沉积形成了本区第一套沉积地层。

  距今8~5.6亿年,本区抬升,遭受剥蚀,缺失震旦系和寒武系下统下部地层。

  距今5.6亿年,本区下降,接受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馒头组滨浅海沉积第二套沉积地层开始形成。

  本剖面中新太古界与上元古界之间为吕梁运动所形成的非整合,而二者为整合接触,上元古界和古生界之间为蓟县运动所形成的*行不整合面,二者为*行不整合接触,其他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

  在2号点上观察的岩石为8亿年前形成的 ,而其下层岩石距今25亿年,二者是*行不整合接触。

  在3号点上岩石为岩浆岩,含sio2的含量定名的话为中性岩,按产出状态为浅层岩,此类岩石为闪长玢岩,呈白色。

  而4号点上的岩石为泥灰岩,呈淡青色,为条带状,而砖红色的泥岩、砂岩在毛庄和馒头组具多。

  碎屑物质包括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在矿物碎屑中最常见的是化学性稳定的石英碎屑,在干旱气候条件下也常见到长石碎屑,此外 ,碎屑成分中也可见到白云母,石榴子石等,碎屑物质主要是岩石物理风化的产物,有时也可能是化学风化未完全分解的产物,碎屑物质是构成沉积岩中碎屑岩类的主要成分。

  7月12日 阴转小雨 小王山

  马家沟组是华北地台上升而成,此地层缺失上奥陶、盆系,下石炭、留系在太原组合有煤层,在1号点位有分层出现,上层为马家沟组白云质灰岩,以MgCO3为主要成分,下层为深灰色致密状厚层灰岩以CaCO3为主要成分,在2号点上,其分界点为奥陶下的马家沟组白云质灰岩与中石炭系本系组的一套砂岩、粉砂岩、页岩护层,而3号点上则是铝土质石英砂岩,以Al2O3为主,从产状及连续上看为*行不整合接触,4号点上可看到海相作用下的泥灰岩。至此,海蚀作用结束。在5号点位上,分界点为下二叠山西组与 中二叠下石盒子组,此处,主要Ca质的长石石英砂岩,6号点位上是上石盒子,中二叠山西组与下二叠的分界点,此处出现了黑色的页岩和中粗粒的砂岩,同时,还有侏罗系的北票组岩石,此岩石具以下特点:沉积相为河床相的堆积,粒径大小相差不大,粒石的磨圆度相差很大,颗粒分选性很差,胶结物复杂。

  在7号点上,可见到侏罗系蓝旗组的安山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处于裂式喷发,岩被覆盖在北票组上,二者是角度不整合,此地层为最地层,此处为块状斜长角闪鞍山岩,其新鲜面为灰白色,挥发面为黄褐色。

  在8号点上见到的是马蹄岭垭口,在此处主要是越岭线的选择,一般在线形上为回头展线,而线长方面,垭口边坡大,垭口两侧岩体的稳定性、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取决于坡面与各种结构面的产状,空间组合的关系。

  四.实*结

  此次实*所见到的地质情况,对公路和桥梁来说,是一个小结,此地地质构造比较全面,给出了工程建设中的不同处理方案。

  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一定是经济发展的地方,其发展势必离不开路桥与外界的沟通,水的流动性给工程环境带来了诸多影响,尤其是水上桥梁,河水的动力作用使河水具有了摆动性,河谷不稳定,再加上河水侵蚀、堆积、搬运作用,就使得桥台的位置有所变化,河水是有洪汛期的,这对桥的高度是有影响的,桥要采用何种形式,可据此地地质情况而定,总之,水是工程地质中的一大因素。

  公路的修建首先就是选线,影响公路选线的自然因素很多,主要有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土壤及植物覆盖等因素,如沿溪线的选定,沿溪线是沿着河岸布置的路线,其路线走向明确,以河谷方向为指导方向,河*地势*缓,纵坡较小,常被洪水侵蚀,防护工程较多,沿河布线跨支沟的人工构造物较多,沿河*有较复杂和不良地质地段,当河谷较窄时,路线绕避的余地小等问题时,应合理布局,考虑以下几点:根据资源开发的需要选岸,路线选在谷底宽阔,支沟少,地质条件较好,且有连续适宜布线的台地一岸,尽可能选在阳坡和迎风的一岸,尽量选在乡镇多,居民点密的一岸,其次路线高度的选择应考虑在不受洪水淹没和破坏的前提下,路线高度通常有低线位和高线位两种情况。

  越岭线的选定也是公路建设中的一大内容,越岭线需要克服很大高度,路线的长度和*面位置主要取决于纵坡的安排,所以越岭线的主要矛盾就是垭口高度和路线纵坡间的矛盾,在马蹄岭采用的“S”形路线就很好的克服了高差大这一问题。

  在山间修建傍河公路时,应注意岩体的稳定性,当地的年降水量及各种自然因素,岩体自身的稳定性,这些是山体是否滑坡崩塌的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是岩石与水作用后的稳定性,有的岩石亲水力强,作用后失去了原有的属性,而产生滑坡、崩塌现象,即应考虑到山体的稳定性,来决定是否设防护墙,是否该远离此山体而筑路。

  为期一周的工会曾地质实*,让我充分的认识到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也巩固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次实*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结合了理论,让我们在实践中学*理论,为今后的理论学*及社会实践划上一个逗号,这次实*另一感受,就是觉得时间太短,如能再长一点,我想理解得会更透彻,掌握的将更加牢固。

地质认识实*报告4

  一、实*目的、任务和要求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地质学认识的实*报告例文。认识实*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前学生应认真学*实*知道书,以明确实*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实*报告《地质学认识的实*报告例文》。

  ②实*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二、实*的组织形式及实*过程

  实*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

  过程由实*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三、实*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四、各实*点地质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地质认识实*报告5

  一、实*目的

  地质学野外实*是地质学课堂教学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野外工作方法,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打下一下的基础。

  二、实*内容

  一)、路线地质教学阶段:从单一的地层、岩石、构造教学路线入手,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并进行野外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

  1、学会地质野外记录。

  2、进一步熟练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

  3、观察、识别各种基本地质现象,掌握其记录描述方法:

  (1)岩矿的野外命名及描述,标本的采集,岩性变化的观察与记录。野外实*中认识实*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2)地层的观察:野外实*中熟悉实*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古生物化石的采集、编录及初步鉴定,在地层中产出特点的观察与记录。

  (4)褶皱、断裂等各种基本构造现象的识别与确定,构造在空间的变化及其特征的观察和描述。

  二)、编写地质调查报告:按以下几方面完成地质调查报告编写任务:以前言、地层、构造、侵入岩、矿产资源、地质发展史、结束语等。

  三、实*区概况

  1、大同煤田位置

  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在大同市西南约20km,地理座标为东经112°30′—113°15′,北纬39°35′—40°12′,跨越大同、左云、右玉、怀仁、山阴五个县市。形状*似椭圆。长轴方向为NE—SW(北东—南西),总面积为1827km2。聚煤盆地整体呈似长方形,四周群山包围,西面有西石山脉,南面有海拔1976米的洪涛山,东南为海拔1714米的口泉山,东北部以青磁窑断层为界。

  大同煤田含有C—P煤系及J煤系。其中C—P煤系面积为1739km2,J系面积为772km2,两煤系重叠面积为684km2,为双系煤田。

  2、大同煤田交通

  大同市地处山西、陕西、内蒙三省交汇处,交通十分便利,因而大同矿区内的煤炭资源运输能力也大大提高。北面的京包与北同蒲铁路都通过大同市,大秦线、北同蒲电气化铁路和京大、大运高速公路都已建成通车运行。区内还有大同至王村铁路专线,另外公路纵横交贯,运输方便。(如图2—1)

  图2—1大同聚煤盆地交通位置图

  3、自然地理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相接。本矿区属黄土高原*缓丘陵区,大面积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势较为*坦,*均海拔1056米,黄土冲沟发育,呈树枝状展布。

  大同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风沙大,气候干燥,风沙严重。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3.6—7.5℃,极端气温为37℃,极端最低气温为—26℃。日温差一般在20℃左右,最冷月为1月份,*均气温是—11.3℃。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间,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降水量为520mm,年最小降水量为138mm,年*均降水量为400mm左右。

  大同市是全国的煤炭生产基地,有悠久的煤炭开采历史,被誉为“煤都”,采矿业极为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有全国的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生产规模大,装备水*高,开采技术先进,随着*年来各种技术交流活动的增多,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地方煤矿的技术水*。大同旅游业也较为发达,有闻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华严寺、九龙壁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纵观大同地区的经济是以能源、重化工等产业为主。

  四、实*区内地层

  本区地层属华北型,除较普遍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统,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出露的地层有太古界的阜*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古生界的上石炭统至二叠系,中生界的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本区地层,自下至上简述如下:

  1、太古界阜*群(自己写符号):岩性为肉红色,浅灰色花岗片麻岩,含有伟晶岩脉侵入体,厚度巨大,达数千米。

  2、古生界:

  (1)寒武系下统馒头毛庄组():

  岩性为砖红色、紫红色页岩和灰紫色白云质泥质灰岩互层为主,页理发育,页理面上具有石盐假晶,本组底部为一层含砾的钙质砂岩,*均厚53m,与下伏太古界阜*群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2)寒武系中统徐庄组():

  底部为一层4—6cm的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往上是猪肝色、紫红色页岩,夹灰绿色页岩及薄层泥灰岩,页理上具有石岩假晶,本组上部为灰色结晶灰岩夹薄层鲕状灰岩,厚79m,与下伏馒头毛庄组为整合接触。

  (3)寒武系中统张夏组():

  下部为灰色中到厚层状鲕状灰岩,中部和上部也以鲕状灰岩为主,中夹厚层泥质条带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厚179m,与下伏徐庄组为整合接触。

  (4)寒武系上统崮山组:

  以竹叶状灰岩和泥质条带灰岩互层为主,底部竹叶体的的边缘为紫红色,中部夹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以结晶灰岩为主,夹鲕状灰岩及泥质条带灰岩,厚53m,与下伏张夏组为整合接触。

  (5)寒武系上统长山组:

  岩性为紫红色,薄层至中厚层竹叶状灰岩,夹薄层灰紫色灰岩、页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厚19m,与下伏崮山组为整合接触。

  (6)寒武系上统凤山组:

  底部为一层灰黄色含生物碎屑灰岩,下部为厚层状灰黄色泥质条带灰岩与薄层竹叶状灰岩互层为主,上部为灰黄色厚层结晶白云质灰岩,顶部为灰黄色竹叶状灰岩与中厚层结晶状灰岩互层,厚83m,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

  (7)奥陶系下统:

  岩性以薄至厚层结晶白云质灰岩为主,中夹薄层泥灰岩及黄绿色灰岩,靠底部灰黄色薄层泥质灰岩、竹叶状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三者互层。厚68m,与下伏寒武系为整合接触。

  (8)石炭系上统本溪组:

  本溪组底界自*旺一旧高山一线以南覆于中奥陶统灰岩剥蚀面之上,此线以北覆于中、下寒武统灰岩之上,至十里河以北尖灭,与中奥陶灰岩呈*行不整合接触,在奥陶系侵蚀面上往往有一层褐铁矿,鸡窝状分布(山西式铁矿)。自上而下,岩性分别为

  底部浅灰色铝土岩(G层铝土矿层位),层位稳定;下部时有紫红色山西式铁矿,厚度变化大,不稳定,与下伏奥陶系灰岩*行不整合接触,泻湖相沉积。

  中上部以灰白色、灰褐色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为主,下部含1—3层棕色、黑褐色灰岩,有时可夹一层薄煤层。

  上述岩性特征表明本溪组地层以粉砂、泥岩为主,粗碎屑岩含量较少,此外出现碳酸盐岩;粉砂岩中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等;粗碎屑岩中则以纯净的石英砂为主。前人认为本溪组沉积时海水进退相对频繁,主要为潮坪一泻湖相沉积。

  本组厚度一般为30m,厚度在南部酸茨河达65m,呈南厚北薄至剥蚀尖灭。

  (9)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底部为一层灰紫色、灰白色含砾粗砂岩(K11),分选不好,厚4—6m,钙质胶结,往上为砂岩、页岩、灰岩和煤层,含煤10层,其中6层比较稳定,为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

  主要为一层巨厚的砂砾岩、含砾粗砂岩、中粗砂岩,即小峪砂岩。韵律分选明晰,多阶性,大型交错及缓斜层理发育,具有冲刷面。其间夹4、5号煤层,局部具有工业价值,两层之间砂岩分别为东山砂岩、偏岭砂岩。再上为大同煤田上部的巨厚主要可采2、3号煤层。

  以上表明太原组地层中粗碎屑岩较本溪组增多,粉砂岩、泥岩含量减少,煤的含量。粗碎屑岩在底部为石英砂岩,中部为石英杂砂岩,上部为长石岩屑石英杂砂岩等;泥岩以高岭石、水云母为主。前人的研究认为太原组沉积物经历的搬运和筛选作用较本溪组弱,主要反映了过渡相一陆相的沉积,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环境。

  太原组厚度一般为80一100rn,最厚在楼子沟附*达186m,*均厚113m,与下伏本溪组为整合接触。总的趋势南厚北薄,由130—50m逐渐向北被剥蚀变薄,至云岗十里河以北尖灭。含煤总厚0.06—47.45m,*均厚为17m,含煤系数20%。

  (10)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底部为一层灰白色中粗砂岩与砂砾岩,厚3—6m,往上为灰白、灰黄色砂岩和灰色粉砂岩层。中下部含煤1—4层,由上向下编号为1、2、3、4,其中1号煤层比较稳定,局部可采,其它不可采。厚45—60m,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

  山西组地层中粗碎屑岩含量较本溪组、太原组增多,而粉砂岩、泥岩含量则介于本溪组和太原组之间,煤层含量次于太原组。粗碎屑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石英杂砂岩等。粉砂岩、泥岩中为碎屑与高岭石共有的特征,前人研究表明山西组沉积地层主要为陆相河流沉积。

  本组厚20一80m,一般约为50一60m,最后在鹅毛口北魏家沟达90m,大致呈南、南东厚,北、北西薄的趋势,至忻洲窑一新、旧高山以北隆起剥蚀尖灭。沉积环境属于山前*原的曲流河沉积。含煤总厚0.16—10.63m,*均厚为3m,含煤系数4%。

  3、中生界

  (1)侏罗系下统永定庄组:

  由紫红、灰绿、灰白、灰黑、黄褐色碎屑岩组成,下部为粗砂岩,中上部为中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颜色自底至顶,由浅变深,越往上紫红色越深,厚70—250m,与山西组呈*行不整合接触。

  (2)侏罗系中统大同组:

  底部为一层灰白色含砾粗砂岩往上为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含煤20层,其中可采10多层。厚234m,与下伏永定庄组为整合接触。

  (3)侏罗系上统云冈组:

  底部为一层厚5—18m的石英质砾岩(K21)往上有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厚140多米,与下伏大同组为整合接触。

  (4)白垩系:分布于煤田的西北部地区,岩性主要为各种碎屑岩和火山喷出岩,厚100多米。与下伏云冈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4、新生界:

  老第三系:分布于煤田西北边缘地区,岩性主要是未胶结的砂、砾岩,夹有褐煤,厚250m左右。

  第四系:黄土的各种松散沉积物。

  五、实*区地质构造

  1、大同煤田的构造概况

  大同煤田呈一北东30一50℃走向不对称向斜,东翼陡而窄(倾角40一60°,西翼宽缓(倾角3—7°);北起云岗东北,西南经北羊路、庙湾、马道头,南至玉井,东西宽约30km,向斜轴延伸长约50km(图4—1)。

  煤田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内蒙古一阴山构造隆起带的南侧。东以*旺一鹅毛口大断层为界,与新生带断陷盆地(大同*原)相毗临;西临吕梁经向构造带的西石山脉;南为一东西向小型洪涛山背斜为界,再南与*朔、宁武煤田相连。在*面上三者组成一个北北东向“S’’形。

  受历次构造运动的影响,煤田内早期部分地层缺失,而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也发育不全。后期受燕山,喜马拉雅山运动强烈褶皱、断裂、推覆作用,导致煤田东部地层陡峻,直立甚至倒转,并伴生一系列次一级的小型褶皱和断裂,印支期发生了大规模的煌斑岩顺主要的山4、2、3一5、8号煤层侵入,使煤层结构,煤的工艺性能遭到极大破坏。在煤田内,东部、东南部、南部构造较复杂,断层多,北部及西部则相对简单,断层、褶皱皆少。

  图4—1大同煤田构造形态示意图

  2、口泉断层

  结合野外记录资料总结。(附野外素描图)

  3、青瓷窑断层

  结合野外记录资料总结。(附野外素描图)

  4、云岗沟侏罗系地层小断层

  结合野外记录资料总结。(附野外素描图)

  六、煤层煤质

  七、矿区水文地质

  大同矿区地下水资源贫乏,大量的勘探资料表明,除第四系冲洪积层及基岩风化壳含水相对较大外,下伏中生界、古生界地层的岩石固结坚实,裂隙、喀斯特不甚发育,岩石一般不含水或含水微弱。地表水主要为口泉河、十里河河水。地下水补给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在口泉河、十里河河谷地段,地表水可以补给地下水。由于本区地表径流条件较好,一般不利于降水入渗;地下水排泄以蒸发和矿井排水为主。随着矿井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原有动态*衡遭受破坏,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岩石的含水性大大减弱,煤田内大量井泉干涸现象就是的佐证。

  八、大同火山群

  大同火山群是*第四纪火山群。已知有30余座,分布在山西省大同市、县和阳高县境内,集中于4区域:①东区指瓜园、神泉寺一带,有肖家窑头、鹅毛疙瘩等6座。盾状的肖家窑头火山由火山弹、火山砾、火山灰组成,局部覆盖熔岩流;穹窿状的鹅毛疙瘩火山由玄武岩组成,无火山口。②南区在桑干河与六棱山之间,包括大峪口、西窑等5座,是因玄武岩流沿断裂喷出,依山而呈半圆形。③西区是大同火山群中最为集中和较复杂的一区,黑山、马蹄山、阁老山等15座属之。黑山规模,呈扁*穹窿状;狼窝山范围最广,火山口直径500米,西北有缺口;马蹄山和阁老山等由火山碎屑物组成,为*顶圆锥形,亦有缺口,状似马蹄。④北区以大同市北的孤山为代表,包括其西南的6座小火山。孤山形似面包,海拔1182米,兀立于御河谷地中。大同火山群处于侵蚀初期,下伏三趾马红土或离石黄土,上覆马兰黄土,为上新世末、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堆积开始时的产物。其形成以北区最早,东区、南区次之,西区最迟。

地质认识实*报告6

  一、实*目的、任务和要求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地质学认识的'实*报告例文。认识实*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前学生应认真学*实*知道书,以明确实*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实*报告《地质学认识的实*报告例文》。

  ②实*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二、实*的组织形式及实*过程

  实*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

  过程由实*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三、实*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四、各实*点地质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地质认识实*报告 (菁华5篇)(扩展5)

——地质实*报告范文 (菁华5篇)

地质实*报告范文1

  一、实*目的:

  本次实*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目的有三:

  (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2)了解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用。

  此外,通过实*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二、实*时间:

  20xx年5月16日到20xx年5月20日

  三、实*地点:

  秦皇岛石门寨地质实*基地

  四、人员组成:

  xxx

  五、实*路线:

  亮甲山—潮水峪—山羊寨—石门寨—上庄坨—大石河—小傍水崖村—吴庄—花场峪

  六、实*简介:

  1、实*区位置及交通

  这次我们的实*区域在我国北方唯一的不冻港所在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海滨秦皇岛,北至花场峪、义院口,东起山海关,张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总面积约为120K㎡。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实*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2、实*区地形

  实*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区和低山区,最高点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区,海拔仅0、8-5米。

  3、实*区气候

  实*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为10、1℃,一月份*均气温为-5℃,七月份*均气温为24、5℃,年*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无霜期179天。实*区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海滨地带夏季凉爽宜人,古为避暑胜地。

  4、实*区水文情况:

  实*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除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牛心山区以外,其他均源于抚宁县北部山区,各河均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季节变化教大,*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

  燕山塞湖位于山海关城西北6KM山口处,在燕山脚下,是一个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为7000万立方米。

  5、实*区的经济情况。

  实*区工业非常发达,以秦皇岛为中心,有造船、机械、建材、煤炭、纺织、食品加工等,山海关桥梁工厂,秦皇岛耀华玻璃场在全国享有盛名。实*区农业,主要是北方干旱的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等为主。山区盛产水果和药材。实*区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6、实*去地形简介

  本实*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七、实*内容:

  1、地层:

  本实*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龙山组

  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厚91米。

  (2)景儿峪组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

  (二)寒武纪

  (1)府君山组

  (2)馒头组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71m。

  (3)毛庄组

  (4)徐庄组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101m。

  (5)张夏组

  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0m。

  (6)崮山组

  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厚102m。

  (7)长山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8)凤山组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厚92m。

  (三)奥陶系

  (1)冶里组

  分布于区内东、西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所产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纯灰岩。厚125m。

  (2)亮甲山组

  位于石门寨亮甲山。属浅海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层厚118m。

  (3)马家沟组

  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化石有:头足类和腹足类。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白云岩具"刀坎痕"。层厚101m。

  (三)石炭系

  (1)本溪组

  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有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等。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

  (2)太原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植物化石: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四)二叠系

  (1)山西组

  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海沼泽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含植物化石: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组

  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个韵律组成。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层厚115m。

  (3)上石盒子组

  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层厚72m。

  (4)石千峰组

  最初的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朝鲜羽羊齿。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以从颜色上区分。厚150m以上。

  2、岩石:

  (1)岩浆岩

  ①花岗岩

  出露于东部张崖子村附*,或西南部鸡冠山下,沉积不整合在马岭组石英砂岩之下。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分布很不均匀,结构构造变化很大。西部花厂峪至温泉堡一带的花岗岩,根据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属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岗岩。岩体很大,呈肉红色,由正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具中细粒显基斑状结构,所以称中细粒斑状花岗岩。

  ②花岗斑岩

  出露于石岭东南等地,呈细粒基质的斑状结构,岩墙状产出,侵入在晚寒武世至中奥陶世的地层中,常见被基质熔蚀的钾长石和石英斑晶,潮水峪村西有一宽达5m以上的花岗斑岩墙。

  ③灰绿岩

  亮甲山采石场比较集中,岩石呈暗绿色,细均粒结构,具典型辉长结构,部分辉石已绿泥石化和硅酸盐化。

  ④闪长玢岩

  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等地,呈岩墙状产出,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⑤安山岩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罗统地层中,类型相当丰富,有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闪辉安山岩、斜长安山岩、粗安山岩和英安山岩等。绝大多数都具隐基斑状结构。颜色以灰绿色为主,少数为暗紫红色,一般都呈块状构造,少数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2)沉积岩

  ①含海绿石的石英砂岩

  位于张崖子的青白口群龙山组含有表面被风化成黄褐色内部为灰白色的中粗粒石英净砂岩,浅海相沉积,含海绿石和少量云母。

  ②纯灰岩

  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岩石。灰黑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划动。本次在石门寨观察到的亮甲山组纯灰岩含有砾屑,为盆地内生成的隐晶灰岩或微晶泥岩碎屑。

  ③豹皮状灰岩

  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组地层内。花斑由白云岩组成,呈浅黄色或褐黄色,与周围灰色或深灰色灰质组分界线明显,特别是那些花斑状似虫孔的,两者界限*直。岩石风化面上,常有虫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岩的标志。

  ④含微层理的白云质灰岩

  分布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地层内,张崖子一带发育较好。花斑仅限于一定层位层岩内,与岩层层面无切割关系,说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岩阶段完成的。层内构造均匀,形成于浅海深水环境。

  (3)变质岩

  断层角砾岩又称压碎角砾岩、构造角砾岩。是岩石因构造作用发生破碎所形成的角砾状岩石,角砾大小不等,具棱角,岩性与断层两侧岩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细碎屑及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质所胶结。

  3、地质构造:

  (一)工作区的构造位置

  本区位于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的东南边缘,又因现代燕山隆起与渤海拗陷的过渡带以及燕山山脉由东西转转向北东向的肘状部位,应力比较集中,故新、老构造均比较发育。据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资料,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其中以NNE向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NW向断裂、NE——NEE向断裂和EW向断裂,此外,在山海关之北尚发育有环状断裂。

  (二)构造概况

  本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而侏罗系属太*洋火山活动带,除普遍缺失中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系,白垩系及第三系之外,其他时代地层发育良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明显,化石丰富,很具有代表性,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石炭统,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

  上古生界青白口系龙山组以角度不整合沉积在绥中花岗岩上,标志着华北地台经历了剧烈的吕梁运动,结束了早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地质发展阶段。

  新生代时期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全区遭受剥蚀,第三纪末因气候较热,有红色土形成,其后继续上升.但南部的海岸区则下沉,遭受海侵。因此,山区河谷内有阶地形成,并普遍向南,即向海洋方向倾斜。至第四纪末,海水有一定撤退,因而在山海关至秦皇岛一带的海岸上遗田有砾石堤,并且有海蚀台出露水面。

  (三)主要断裂构造描述

  (1)潮水峪断层

  在潮水峪一带,断层走向N20°E,倾向东南(实际上倾向为东西向摆动)。上盘为凤山组泥质条带状灰岩;下盘为冶里组厚层灰岩。断层面无论在倾斜方向上,还是在走向方向上均表现为舒缓波状。断面上镜面,垂直擦痕,阶步以及断裂带内挤压透镜体等特征明显。此断崖为一个*移断层的一盘,其另一盘因风化剥蚀基本看不到了(脚下所踩的),此断层是冶里组灰岩,存在明显的横竖擦痕和镜面,此断层先*移后产生正断层,其产状与亮甲山的产状基本一致。在潮水峪村断崖东是断层的另一盘的一部分,含明显的断层角砾岩与粉沙岩还有明显的横竖擦痕,但产状和亮甲山的产状不一致,所以说可能是另一盘。在亮甲山的马家沟组也有一个小断层有明显的擦痕。

  (2)鸡冠山

  ①沿途见肉红色绥中花岗岩,见一大型出露岩石剖面为典型的沉积交错层理,属震旦纪原古界顶部,主要成分为石英砂岩,上下呈水*层理,中间呈交错层理,存在黑色纹理的磁铁矿。

  见含有泥质的夹层,反映了滨海地区沉积环境的变化,影响生物生长环境,不反映气候变化,地质条件,也不能作为时代划分的依据

  ②典型底砾岩:下部为底砾岩(石英),抗风化能力强,为陆相沉积,中间为含有砾石英砂岩,上部为石英粗砂岩,再往上为石英细砂岩(沉积规律:由上至下逐渐变细),中上部是海相沉积,没有形成完整的泥质韵律。

  成因:由于风化和河流搬运作用,最终沉积。由下至上岩石由粗到细,底砾岩体原本胶结在一起,胶结物为二氧化硅和少量的铁,后来整个底砾岩体出现正断层,导致与上部底砾岩体出现高度差。

  ③正断层:发生断层时,相对上升的下盘经过风化侵蚀,使得出露地表的岩石被风化磨圆,造成断层两盘高差不大,断层成层性好。由于形成时间短,故成层理,若形成时间长,则为不整合面。倾向:243度倾角:48度。

  ④波痕:为铁质石英砂岩,内含海绿石,对称性好,波痕比较宽大,波长相等,反映了滨海沉积环境。推断当时海底波动较大,水深较浅,波痕延伸方向与海岸线*行。

  ⑤地堑谷在鸡冠山与大*台问的河谷中,由于几条正断层的影响,两侧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石英砂岩相对上升,中间石英砂岩下降。断层面*于南北走向,倾角较大,河谷东侧断层面西倾,河谷西侧断层面向东倾,成一地堑构造,河谷本身位于地堑构造的中心部位。

  4、地质作用:

  (一)风化作用:指岩石在地表或接*地表的地方由于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的机械崩解及化学变化过程。风化作用一般分三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2)化学风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以及水的作用下,常常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新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有的属不溶解物质残留在原地。

  (3)生物风化作用:植物根素的生长,洞穴动物的活动、植物体死亡后分解形成的腐植酸对岩石的分解都可以改变岩石的状态与成分。

  (二)河流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1)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2)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3)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三)岩浆作用: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

  (1)岩浆侵入活动→侵入岩。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2)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喷出岩(火山岩)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表形成喷出岩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性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浆岩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如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还有碱性岩、碳酸盐岩等岩类,也充分说明了岩浆成分的复杂

  八、实*结:

  短短五天的野外实*很快结束了,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本次实*亲眼见到了很多课本中描述过的地质构造以及岩石,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练*了利用地形图使用后方交会法确定自己的位置,练*了通过读地质图来判断当地岩层的年代、产状等,深刻地感受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将知识化为己用。本次实*真的收获了很多,感谢两位老师一路辛苦的教导。

地质实*报告范文2

  一、实*目的及要求

  普通地质认识实*是以获得对主要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普通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根据地质现象进行地质思考、编写地质实*报告的基本方法,为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地质基础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普地实*要解决实践问题,培养观察、识别、判断、分析的能力,以及准确运用地质概念的能力;掌握地质工作基本方法与技能;提高综合分析、归纳、叙述写作能力。

  进行普地实*需要通过野外观察,培养实践能力,认识矿物岩石、化石、地层、地质构造,学会地形图的使用、地质工具的使用、空间点方位的确定、地质体产状的确定、地质现象的记录、地质图件的绘制、地质标本的采集。

  野外地质实*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认真、主动地观察地质现象,勤于思考,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才能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要求做到“四勤”,腿勤、手勤、嘴勤、脑勤。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南京湖山

  南京湖山地区位于南京东部,隶属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因湖山村而冠称,距南京中山门约21km,可由沪宁高速公路或宁杭公路直达(图1)。其大致包括宁杭公路以北,前新村-湖山村-培墅村一线以南,汤山-龙潭公路之西和青龙山-乌龟山之东的地区,其东南角即为汤山镇*所在地。

  南京湖山地区处于宁镇山脉西南部,属于低山丘陵区。区内有三列山、两列谷。山脉走向NEE,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三列山之间为两列谷地,其中的北列谷地势较低区内,属低山丘陵区.北列山海拔高程120~171m,包括泉山和棒锤山;中列山山势较高,标高多为150~250m,有孔山、獐龙山、培山和千山等,最高峰孔山,海拨高度为342米;南列山由珠山、黄龙山、连山、团山、小墓山、陡山、挡山和狼山等组成,标高多在140~240m之间。

  南京湖山地区地学研究历史悠久、研究程度高、教学资源丰富。从古生代到中生代的漫长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并保留较为完整的地质记录,构造变形适中,构造样式典型,化石

  丰富,沉积岩类型多;构成难易适中的野外地学教育资源,是我国著名的基础地质教学基地之一。 2、南京*方山

  长江北岸南京*、仪征一带,耸立着一座座古火山火山,和称*火山群。已知25座,研究详者12座,包括方山、、马头山、塔山、瓜埠山、奶山、红山、大铜山等。其中有一座形态颇为完整的火山锥,不仅形态保存完整,

  而且结构带典型,是*方山。*方山位于*取东沟镇北4公里处,可由宁通高速公路至*城,再由*至横梁乡镇公路直达,距南京长江大桥约76千米。

  南京*方山外形为截头圆锥状,全山面积约2*方公里,顶高188米,标高150米。山的外圆直径为1300-1600米(南北长,东西窄),山顶*缓,内部凹陷,凹陷处为火山口位置所在,火口外围直径约600米,底部直径为300米,陷落深度达80米。火口周围熔岩高耸,是一道由玄武岩陡坎所构成的火山口垣,背侧有一缺口,因此*方山从东、南、西三个方向观之为*顶山,*面上观之则是一座马蹄形的火山锥。

  三、实*概况

  实*队由金陵学院城资系09级五个专业两百五十多个同学和教师吴俊奇、阎长虹、刘

  家润、施贵军、赵明、蔡云峰、叶淑君、许宝田、潘国强、阎正副、刘道忠、王实、周洁等共13人组成,吴俊奇任实*队长,刘道忠负责后勤工作。我组带班教师为阎长虹。实*分为两阶段进行:2010年5月8日至5月14日在南京湖山地区、南京*方山进行野外地质观察,5月15日至5月16日进入室内阶段整理。

  野外实*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实*区地层与化石、地层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的主要类型及野外肉眼鉴定方法;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的野外识别;南京*方山火山锥的物质组成、火山机构;认识南京湖山阳山泉、观察外动力地质作用塑造的地貌景观;野外常规地质工作基本方法与技能训练,包括地形图和地质罗盘的使用,野外地层剖面图、路线地质剖面图的绘制,野外地质记录等;初步学会掌握利用野外地质素材,组织归纳,编写地质实*报告的能力;了解内外地质作用的关系,培养对大自然塑造的地质景观的热爱,启迪勇于探索地球的奥秘。

  实*中完成的主要任务:

  1、观察了5条地层剖面,。对湖山地区地质发展史以及*方山火山锥的组成,火山机构及喷发过程有了清楚的认识。

  2、基本掌握了实*区碳酸盐岩类、硅质岩类、泥质岩类、闪长玢岩、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等主要岩石类型及野外肉眼鉴定方法。

  3、掌握了地形图、地质罗盘的使用,地层剖面图和路线地质剖面图的绘制以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常规地质工作基本方法与技能。

  4、初步掌握了实*区的背斜构造、向斜构造以及正断层、地垒构造野外识别方法。

  5、初步学会编写地质实*报告的方法。

  通过本次实*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初步掌握了野外工作方法,完成了野外观察任务和野外记录,6月15日完成实*报告初稿。经教师审阅,提出修改意见。

地质实*报告范文3

  1、前言

  实*的目的、意义

  培养野外地质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深化对自然地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专业思维能力,培养报告的撰写能力,为今后阅读相关文献奠定基础 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实*概况

  实*区位置、交通、经济概况

  位置:秘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管辖,距湖北省会武汉市1000 余公里,县城位于长江南岸的茅坪镇,著名三峡水库坝址所在区。

  秘归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诞生于此。

  全县境域面积2400 余*方公里,县辖7 镇5 乡, 202 个行政村,总人口39.5万人(20xx 年〉。

  交通:水、陆交通比较发达,长江自古以来是黄金交通水路要道,自三峡水库建成后,水路交通更加便捷,容量大幅提升;陆路有江宜高速公路、汉宜铁路、沿江公路干线及通往各乡镇及邻县的公路。

  经济状况:全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

  (1)煤z 分布于下二叠统的栖霞马鞍山、上二叠统吴家坪、上三叠统沙镇溪和下保罗统香溪组4 个层位。

  (2) 金与金银矿z 县内产地有4 处,均为合金石英脉型产,富集于断层破碎带,具一定规模,品位较高。

  (3) 铁矿z 主要贮存于上泥盆统写经寺组地层中,属于低磁高磷赤铁矿,有矿床点10 处,品位稳定。

  1 -4个矿层有一定规模,有开采利用价值。

  (4)地热z 县内有温泉点1 处,位于*睦河东,唐家堡对岸,处庙娅温泉(又名五龙温泉),出露于奥陶系灰岩中,泉出露标高46Om,无色无昧无嗅,水温29.5"C 0 水的总硬度为15.14 德国度。

  总碱度为5.05 , pH 值为7工属弱碱性硫酸重碳酸续水,涌水量129.6 吨/日。

  此外还有锺矿、铜矿、铅钵矿、石膏、磷矿、石灰石等矿产。

  (5)水力资源

  境内水系发育,除长江外,发育多条:可溪,其中8 条水系水能蕴藏量17.20万千瓦,可开发量6.06 万千瓦,己部分开发,仍有巨大开发潜力。

  现已建成水电站多座,己纳入全国农村小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火电装机容量3 万千瓦,年发电量1.8 亿度。

  在两河口、杨村桥、磨坪等碳酸岩地区,有较多的岩溶泉,流量0.lm3f秒以上的有37 处。

  其中黄龙洞,天生桥等己用于水力发电。

  其余用于农业灌溉或生活用水。

  全县耕地面积2.39 万公顷,多以荒坡谷地为主。

  农业以多种经营、农林、果、蔬并举。

  农特资源丰富各样,盛产柑桔、橙、茶叶、烤烟、板栗等,其中脐橙、锦橙、桃叶橙和夏橙号称"峡江四秀气尤以脐橙盛名,有"*脐橙之乡"的美誉。

  耕归以良好的形象对外开放,吸引大量产业和旅游者前往,大大促进了县城经济。

  正在努力实现"特色农业大县,精品工业强县,三峡旅游名县,库区经济富县"的宏伟目标。

  实*区工程概况

  Fds水利水电工程

  秭归水力资源十分丰富,除长江外,县境内有10 条河流,水能蕴藏量17.77 万千瓦,全县电站装机容量已达到8 .4万千瓦,是全国农村水电中级电气化建 设试点县。

  三峡工程

  稀归县境内的主要水利工程为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工程。

  三峡工程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 关键性骨干工程。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 公里处。

  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 公里处的跨江大桥一一西陵长江大桥。

  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

  坝区己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坝址区河谷开阔,*岸坡较*缓,江中有一小岛(中堡岛) ,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

  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 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太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

  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 米,总库容393 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 余公里,*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 *方公里。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

  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兰大部分组成。

  实*时间及路线安排

  2、地理背景条件

  气象水文 气候、降水量、蒸发量、水文特征

  地形地貌 秭归县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阶段,境内山脉为大巴山、巫山余脉 …

  构造地质背景 褶皱构造(黄陵背斜、秭归向斜、仙女山向斜)、区域性大断裂(仙女山断裂、九畹溪断裂、新华断裂、太阳坪断裂、水田坝断裂)

  新构造运动及区域稳定性 地壳隆升运动、断裂活动性、地震活动性

  3、地层岩性

  岩层分布情况

  岩性特征:类型,成分,结构,构造

  接触关系: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整合接触?断层接触?假整合接触?

  产状特征 岩层的厚度 风化情况

  4、地质构造

  褶皱构造:倒转向斜、*卧褶皱、褶皱要素、形成机理

  断裂构造 各岩性层中的节理发育特征:发育有几组?产状?形成机理? 断层:断层性质?特征?形成机制?产状?

  5、河流地貌

  地貌描述:泗溪、牛肝马肺峡、五叠水

  要素:河床、河漫滩、阶地、(物质组成、特征、分选性、磨圆度、物质来源、水动

  力条件、照片)、瀑布 瀑布

  瀑布是从河床纵断面陡坡或悬崖处倾泻下来的水流。

  组成

  造瀑层,河床中的陡坡地段 瀑下深潭 潭前峡谷

  6、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特征

  岩溶发育条件与发育特征 含水层、隔水层

  岩溶发育格局:补给、径流、排泄 7、水文地质分析

  泉的分布 泉的形成条件 泉的含义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为泉。

  泉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下水有关。

  泉水按承压和无压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两类。

  泉水从泉口垂直往上冒的

  叫上升泉,从泉口往下淌的叫下降泉。

  泉的形成应具备三个条件:

  7、地层条件。

  地层包括成层的岩石、土层以及土层中夹有的砂砾石层。

  有裂隙的岩层

  和有孔隙的砂砾石层,其裂隙和孔隙中充水的称“含水层”。

  裂而无隙的岩层和孔隙度极差的粘土层,几乎不含流动的地下水,称“隔水层”。

  “含水层”的存在是泉水形成的首要条件。

  地质构造条件。

  如地震或岩浆活动引起地壳变动(造山运动),使沉积岩层断裂错位,或产生褶曲。

  含水层与隔水层在纵向剖面上相抵触,或含水层与不透水的岩浆岩体相抵触,阻断了地下水的去路,地下水被迫溢出地表。

  地形条件。

  泉或泉群的上游应有足够的补给面积,各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的充分补给。

  8、地质灾害分析

  以沿途看见的地质灾害现象为研究对象 地貌特征、岩性特征、构造特征

  危岩体形成的边界条件(临空面、切割面、底滑面)、破坏模式、监测、加固措施

  滑坡分布特征及形成的条件

地质实*报告范文4

  一、目的

  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

  2、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等。

  3、现场认识断层、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建立地质思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地质认识实*是地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矿山地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任务

  1、采集矿物和岩石标本,进行肉眼鉴定描述,训练野外鉴别矿物和岩石的能力,初步掌握三大岩类的特征与区别标志,尤其是沉积岩与岩浆岩的野外判别。

  2、由老至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矿产,建立地质发展的时、空概念。

  3、初步掌握褶皱、节理和断层等主要地质构造的野外观测方法和依据。

  4、结合野外实际地质作用现象,观察认识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5、初步学会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地质点定点与描述、利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三、实*方式与注意事项

  1、本实*属于教学性质的认识实*,以教师指导方式为主,结合课堂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地质实际认识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学会简单的野外工作方法。

  2、实*期间以实*小组为单位,组长为本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要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整个实*期间均为集体活动,严禁个人行动。

  3、实*开始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阅读实*指导书,明确实*目的和任务,了解实*计划和安排,准备实*用品。

  4、野外实*中,每到一处,学生先集中听老师讲述,然后按实*小组分头进行地质观察描述,有问题要及时提出,争取在现场弄懂。

  5、自觉遵守纪律,爱护树木、庄稼,不乱仍杂物,保护环境,上山严禁烟火。

  6、上山不准穿凉鞋、要穿长裤;野外工作时禁止相互嬉戏、打逗,避免使石块坠落伤人,在公路边工作时注意交通安全。

  7、妥善保管实*指导书、罗盘等实*用品,遗失照价赔偿。

  8、无特殊情况必须出野外,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向实*带队老师请假并获批准。

  9、要求学会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产状,实地分析正逆断层和褶皱构造。

  10、解释分析岩层产状的外力因素。地质发育简史本区自太古代至第四纪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总趋势表现为由太古代的活动,到元古代后转向稳定,印支期又有活化的特征;沉积环境由元古代—古生代的海相和海陆相沉积,至中生代转向陆相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本区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

  1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太古代早期(约3.5Ga),在冀东一带出现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以迁西群为代表火山一沉积建造。太古代晚期(约3.0Ga)地壳开始分异,形成以阜*群、泰山群等为代表的孤立分散的小陆块。大约2.5—2.6Ga,发生强烈的阜*运动,分散的陆块粘合形成较大的刚性块体。

  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使刚性板块进一步扩大,奠定了华北板块的基本构造格架。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运动,使沉积区褶皱隆起,形成了包括本区在内的统一的华北板块结晶基底。

  2中新元古代裂堑演化阶段吕梁运动后,华北板块进入相对稳定的盖层发育阶段,早期由于地壳较薄,具有相当的活动性,广泛发育裂堑。接受了青白口系长山组、景儿峪组滨浅海沉积。新元古代末期,本区整体上升成陆,在约2亿年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遭受剥蚀夷*,缺失震旦系和早寒武世早期沉积,早寒武世中期本区再度下降接受沉积,形成府君山组与景儿峪组*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3古生代稳定盖层发育阶段古生代伊始,华北板块作为一个整体再度下降接受沉积。由早寒武世晚期至晚寒武世海侵扩大,本区发育以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藻灰岩为代表的动荡浅海环境沉积物。早奥陶世海侵进一步扩大,亮甲山期为本区最大海侵时期,沉积巨厚的滨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从晚奥陶世开始,由于受加里东运动影响,本区再次整体上升成陆,长期遭受剥蚀夷*作用达140Ma之久,形成了准*原化的地形地貌。中石炭世才重新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了本溪组和太原组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晚石炭世末期地壳上升,使本区自早二叠世开始脱离海相环境,逐步转入陆相沉积环境。中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本区处于气候潮湿、地势低*、植物茂盛、沼泽广布的环境,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成煤期。

  4中新生代滨太*洋构造演化阶段中新生代,本区构造演化进入了新的板块构造体制发展阶段。特别是自晚三叠世以来,地壳活动的动力机制发生了根本转变,伴随着太*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仲作用,本区和整个*东部一样,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

  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的*东西向构造为中新生代北北东向的环太*洋构造体系所取代,表现为区域构造线方向的偏转和强烈的构造一一岩浆活动。

  (1)印支运动阶段以深层构造变形、中深的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和小型岩脉侵入和改造为特点。变形层次较深,构造作用过程中热的参与起着重要作用。

  (2)燕山运动及其区内岩浆活动区内主体构造形成和演化时期,是褶皱、断裂、岩浆和变质作用均极为活跃阶段。本期构造作用塑造了区内现今主体构造格架。

  (3)喜马拉雅运动与现代地貌格局的形成以北京西山山前高角度正断层的活动为代表,是现今北京西山山区和东部*原的分野阶段,塑造了现今地貌格局实*地区概况实*区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多座,著名的如百花山海拔1991m,灵山达2420m,南部上寺岭1307m。区内大多为低山和丘陵区,高程一般为150—300m,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东南为华北*原。

  实*区内主要河流为永定河、大石河和拒马河等,永定河是北京地区的主要河流,发源于吕梁山北端东部,其上游为桑干河,向东流经山西、河北、经北京西山和*原,在天津汇人海河,然后流入黄海。这些主要河流的支流向上游呈树权状撒开,形成了北京西山和*原的密集水系。北京西山年降水量700mm左右。雨季为7一8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70%,山洪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每年6一7月为高温季节,7月*均气温为28℃,极高温度可达40℃;1一2月为低温季节,1月*均气温为一6℃,极低温度达一22℃。4一10月,日*均气温超过11℃,年雷暴日约37天,多集中在雨季。年大风日(>8级)约21天,多在冬季和春季。

  区内工矿企业较多,包括燕山石油化工厂、首都钢铁公司等,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煤矿和水泥和石灰厂矿,花岗岩、板岩和大理岩石料的生产也很可观。农业方面,*原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和山区以杂粮为主,山口河滩地多植苹果树、梨树和柿树等。实*区北京西山位于*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和北北东向的太行山脉的接合部位。

  区内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地层发育较全,从太古界到新生界的主要地层单位均有出露(图1)。本区地层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本区地层和岩石在华北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可与华北地区的其它地区对比。下苇甸地质路线

  一、地质路线

  该路线从下苇甸村西北约300米处至下苇甸村,沿公路向东南至丹里为止。

  下苇甸属北京市门头沟区管辖,位于北京市西北,有丰沙铁路、门台铁路以及公共汽车至此,交通方便。

  二、观察内容

  1、主要观察青白口系至上寒武统的地层剖面。

  2、下马岭组至奥陶系下统各组的主要岩性特征、结构构造特征。

  3、沉积岩构造特征(鲕粒、竹叶状、叠层石、斜层理等)并分析沉积环境。

  4、观察侵入岩脉并判断岩脉的相对地质时代。

  5、测量地层产状。

  6、其它褶皱、断裂等构造现象和阶地。

  三、资料简介

  本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京西著名的髫髻山复向斜、九龙山复向斜和妙峰山复向斜之间的下苇店穹窿的东部(图3—1)。该穹窿中心出露有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地层出露由穹窿核部向外依次为青白口系、下寒武统、中寒武统、上寒武统、下奥陶统、中奥陶统、上石炭统、下二选统、上二叠统和侏罗系,以及侵入于上述地层之中侏罗纪的花岗闪长岩。各时代地层大多为整合接触关系。

  只在下寒武统昌*组与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之间、中石炭统本溪组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关系,侏罗系则与下伏地层成不整合接触关系。岩石实*区可观察到的主要以沉积岩为主,在沉积岩下部可看到少量变质岩露头,只有在断层或断裂中可看到倾入的岩浆岩。这主要以观察的地点有关,因为我们的实*地主要在公路旁,看到的岩石以开路时切开的岩石露头为主。其余地点基本为植被和泥土覆盖。

  一、沉积岩

  1、碎屑沉积岩:

  区内碎屑沉积岩主要有砾岩、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页岩、泥岩和一些火山碎屑沉积岩等,分布广泛,形成时代为太古代至新生代。

  2、化学沉积岩区内化学沉积岩主要有灰岩、白云岩和硅质岩等。在区内主要分布于百花山向斜的两翼。其形成时代主要是:蓟县纪、青白口纪、寒武纪、奥陶纪等。

  二、岩浆岩

  京西岩浆岩出露面积较大,主要可以分为深成侵入岩、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类,均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深成侵入岩是区内分布广泛,主要为中性到酸性岩体,从南到北都有出露。区内出露较大的岩株有房山岩体、灵山岩体等及与之相伴形成的岩枝。

  浅成侵入岩主要是和深成侵入岩相伴形成的一系列的岩墙、岩床、岩枝等,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发育。

  三、变质岩

  变质岩岩类较为复杂,主要有大古界基底变质杂岩,显生宙的区域动力变质岩类和热接触变质岩类。

  太古界变质杂岩大面积出露于实*区南西部,其它地区则零出露。主要岩性有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组成,并受到中等到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混合岩。动力变质岩主要发育在各类断层带中,主要岩性有各种变余糜棱岩、糜棱岩和断层岩等。区域变质岩类分布广泛。主要有板岩、干枚岩、片岩、片麻岩和变质砂岩(砾岩)、大理岩等。在与各类岩体的接触部位,还发育各种类型的热接触变质岩类。

  地质构造

  一、断裂构造

  1、北东向断裂主要包括紫荆关深断裂带和怀柔涞水断裂带及其伴生的小断裂,是区内主要断裂。

  北东向断裂主要变形时期为晚侏罗世,后期新生性、继承活动性明显。断裂活动控制了晚侏罗世及白垩世侵入岩体及早白垩世火山沉积盆地的分布和发展。

  2、北东东向断裂

  北东东向断裂与北北西向断裂相互交切而呈棋盘格状,一般规模不大,长几Km至十余km,总体走向北东60~70°,断面紧密、*直,断距很小,主要形成于侏罗纪末,是上述北东向主断裂共生的断裂。断裂性质呈左行压扭性。

  3、北西—北北西向断裂本组断裂一般规模不大,长几km至十余Km,区域上个别可达上百Km,主要变形时期为侏罗纪,是前述北东向主断裂共生的断裂,并与北东东向断裂配套。断裂性质呈张扭性。

  二、褶皱构造

  北京西山的褶皱构造较为发育,轴向主要为北东东向至*东西向,主要有:

  百花山向斜、九龙山(三家店)向斜、马鞍山(谷积山)背斜和北岭向斜等。

  1、百花山向斜百花山向斜分布于北京西山中部,呈北东—北东东向展布,核部地层为侏罗系火山岩,两翼分别为古生界和元古界;两翼地层倾角约30?,*对称分布,轴面直立。褶皱的北翼与西南部为断层切割及燕山期岩体侵入改造,表明其形成于岩体侵入前,区内零星发育的白垩系没有卷入褶皱,因此褶皱形成于中侏罗世后,白垩纪之前,是印支运动一燕山运动早期的产物。

  2、九龙山(三家店)向斜九龙山向斜分布干百花山向斜东部,呈*东西向展布,与百花山向斜的构造特点极为相似,二者为同期构造作用下形成。核部地层为是侏罗系火山岩,两翼主要为古生界;两翼地层倾角约30°,*对称分布,轴面直立。

  3、马鞍山(谷积山)背斜马鞍山背斜分布于九龙山向斜与北岭向斜之间,呈北东东或*东西向展布,核部地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两翼分别为青白口系、寒武、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在横剖面上,背斜总体成箱状,两翼较陡而顶部*坦,总体向东倾。

  四、实*结

  这次地质实*,我们结合理论学到了很多实际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对课本所讲的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开阔了视野,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更体会到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无限乐趣与艰辛。观察了各种地质现象并积累了许多地质、地貌方面的材料,通过亲身实践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老师以自身丰富的经验与学识,像我们讲述了各种地质知识与现象,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务真求实、精确严谨一丝不苟的教学风格和艰苦朴素*易*人的人格魅力,我学到了宝贵的知识,锻炼、提高了我们野外实*、考察的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和工作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通过实*,走进了大自然,走进了实地,是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人的渺小,是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和好奇。是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到了一起,对理论知识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

地质实*报告范文5

  一、前言

  1、实*目的

  本次的野外地质实*针对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05级学生。

  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认识实*,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短期的野外实*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时通过实*巩固学过的《普通地质学》的课堂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2、北京概况

  北京位于华北*原的西北边缘,北接滦*、丰宁、赤县和承德等县;西临怀来、涿鹿等县;南临涞水、涿县、永清、固安、廊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县、市;东与大厂、香河、三河、兴隆和天津市的蓟县为邻。东南是一块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原,称北京*原,其形状很象一个向群山丛中突出的海湾,故有“北京湾”之称。北京城座落在北京湾的西南隅。

  北京市南起北纬39度28分,北到北纬41度05分,西起东经115度25分,东至东经117度30分,南北横跨纬度1度37分,东西经度相间2度05分。北京地处中纬地带,气候具有明显的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的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京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山脉绵延,山峰林立,其中海坨山海拔2334米,为全市最高点。地貌呈明显的层状结构,山区河流多为成型河谷,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洵河和拒马河。

  北京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曾发现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和山顶洞人遗址。全市面积16807。8*方公里,辖九县十区,人口达1000多万,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交通运输枢纽。

  3、实*路线

  本次实*共有五条路线。

  6月25日:灰峪村口的采石场-->灰峪村北西向一山坡-->灰峪东山腰处-->灰峪东山梁处

  及从军向北,向西远眺-->军庄火车站南,铁路剖面-->铁路隧道附*6月26日:军庄以西,永定河边的陈家庄-野溪附*-->下苇甸村西公路边-->河东铁路东面-->铁路隧道北口一带6月27日:昌*一号隧道-->龙山顶-->十三陵水库6月28日:房山区石花洞6月29号:周口店山口村东侧-->羊屎沟口-->东山口花岗岩采石场

  二、地层

  北京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迭系及上白垩统外,其它地层都有发育,总厚度达六万米以上。

  1、元古界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很广。

  元古界的特点是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发育的第一个盖层,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底部下部岩性以碎屑岩(砾岩、砂岩、页岩)为主,夹有白云质灰岩及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中上部以化学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等)为主,夹有少量的粉砂岩。

  (1)青白口系(Zq)

  [1]下马岭组(Zqx)

  本组特点是浅海相灰色,、黑色、黄绿色粉砂岩——页岩组成频繁、明显的沉积韵律。岩性变化较稳定。沉积厚度116-458米,由东向西有逐渐增厚的趋势,青白口以北最厚。

  [2]长龙山组(Zqc)

  本组底部为含砾粗石石英砂岩;下中部为灰白色薄——厚层石英砂岩(局部为长石石英砂岩),夹黄绿色页岩及粉砂岩,交错层理发育;上部为黄褐、灰绿色薄——中层含砾铁质石英砂岩及石英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含海绿石;顶部为暗紫、灰绿及黄绿色页岩。与下马岭组假整合在不同层位上。厚约20-191米。

  [3]景儿峪组(Zqj)

  本组底部为石英粗砂岩(含灰岩角砾),呈现沉积间断特点;下部为灰色中至厚灰层岩或白云质灰岩;中部为黄绿色薄层泥灰岩或白云质泥灰岩夹灰色灰岩透镜体;上部为灰白、灰黄、紫红、黄绿色薄层板状泥灰岩、白云质泥灰岩,致密细腻,具有泥质条带及缝合线构造。厚约76-204米。

  2、下古生界

  北京的下古生界岩性基本稳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够丰富,代表一种典型的稳定浅海沉积。本区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而上奥陶统及志留系(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都不存在。

  下古生界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豹皮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和纯厚石灰岩等,总厚约1600余米。

  (1)寒武系下分三个统;

  (1。1)下寒武统

  [1]昌*组即府君山组

  本组主要由豹皮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石所组成。

  岩性横向变化大,厚约13。5到95米。

  [2]馒头——毛庄组

  本组下部为角砾状泥灰岩,含角砾泥灰岩;中部为紫红色页岩夹砂质页岩,泥质白云岩与白灰质灰岩;上部为紫红色砂质页岩、页岩及绿色页岩,夹薄层细粒结晶灰岩。与昌*组(府君山组)为整合接触,但局部有沉积间断。厚约50-185米。

  (1。2)中寒武统

  [1]徐庄组

  本组以鲕状灰岩为主,可划分为五个沉积韵律。每个韵律起始于细砂岩,经鲕状灰岩与细砂岩或泥质条带灰岩互层,到大量的巨厚层鲕状灰岩出现结束。厚约60-100米,与下浮地层整合接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