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实*报告 (菁华10篇)

首页 / 实*报告 / | 实*报告

地质学实*报告1

  实地实*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目的!

  一、实*目的

  通过野外实*,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

  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地区概况

  主要实*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内容

  (一)5月9号实*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

  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古武当山实*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的。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方向移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5月11号京娘湖实*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的学*。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

  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实*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

  总的来说,本次实*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本次实*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地质学实*报告2

  一、实*目的

  通过对崂山仰口、马山毛公山等地的实*,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马山等地的实*研究,对周围环境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各地的地形、岩性等,对以后预防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要求

  1、实*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马山、崂山、毛公山等的地质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地质地貌的方法,培养地址分析能力。

  4、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学实*报告。

  三、实*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马山、崂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崂山、马山的地貌环境特征,学*分析地貌特征的方法。

  四、实*安排

  5月10日至5月23日

  指导老师:*

  五、实*地点马山崂山仰口毛公山

  六、实*概况

  (一)马山马山石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即墨市区以西4公里处,由5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 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带,面积约800公顷,1993年11月正式通过专家评审,1994年4月*正式批准即墨市马山石林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浅剖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石林群、硅化木及古生物化石等地质自然遗迹。该保护区地貌特征,由四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形。该地已有多年的采石历史,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安山玢岩的柱状节理,通过*十几年来的开采,已经开采出数个具有笔直挺拔柱状节理人工露头景观。专家们一致认为,马山不仅有被人们称为"石林"的柱状节理,而且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

  目前在马山四周发现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处,这些远古时代的树木经过硅化反应形成了现在的化石。早在1·3亿年前,马山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大量树木,其中部分树木死亡后在本地或异地被掩埋起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发生硅化反应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马山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均直径0·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

  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马山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是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的节理,柱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马山区域内的沉积岩层属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曲格庄组,为莱阳群的最上层部位。该组为河流相,山麓洪积相粗碎屑堆积,一般以中、粗粒砂岩、砂砾岩为主、兼有漫滩相或局部浅湖相的细碎屑沉积。区域沉积岩之沉积构造特征,属较典型的网状河流相沉积。大型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斜层理随处可见。在山之北坡各采石场中沿坑壁可观察到极好的垂直剖面,据考证,马山石林一亿多年前由火山喷溢的安山岩浆冷凝收缩而成。安山岩呈灰绿色,结构均匀,质地纯净,是一种高级建筑雕饰材料。山之西南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形柱状节理,柱体截面直径一般在1.0—1.5米间,柱体长30米(地表以下可延伸至60米),柱体笔直挺拔,排列整齐,恰似一片密林,景色蔚为壮观。

  此类柱状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马山石林可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这在地质学上较为罕见。就其价值而言,马山石林规模比南京*县石柱规模更大,亦更宏伟壮丽,可与美国著名"魔鬼之塔"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体相媲美。站在由大片柱状节理石柱群组成的马山石林前面,人们似乎能从中探寻出发生在1·1亿年前的火山活动的场景。在遥远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即墨地区火山活动强烈,以即墨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许多火山锥,火山喷发出的大量岩浆经冷却收缩形成了现在蔚为壮观的马山石林,这片高26米、宽150米的石柱群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并称为世界"三大石柱群"。

  马山石林自然保护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石林"。同时马山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是丰富的地质资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除地质遗迹外,保护区内还有云皇殿、白云庵、千佛洞等人文古迹。马山石林已揭露的团山和长岭两座低山全部由粗面英安岩柱状节理分割成的巨大石柱群组成,柱体直径一般在1。0—1。5m之间,柱体长25m(地表以下延深可达60m),形态以四边形为主,也有五边形、六边形的。团山主体笔立挺拔,长岭柱体呈扇形展布,犹如孔雀开屏。这些蔚为壮观的景象,可与英国已列为世界保护遗迹的"魔鬼堤"和美国已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魔鬼塔"相媲美。*古代哲人孟子在二千年前曾有"吾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作为他的后代,齐鲁儿女或许可以添上一句"登马山而奇造化"的感慨。马山这一自然遗迹不仅是宝贵的地质地貌景观,也是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研究对象。本区列为第二的自然保护对象,是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

  目前在马山已发现二十多株硅化木。其中较大且保存完整的有十多株,最大的树干长13m,横径0。8m,其年轮十分清晰。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在人文历史上,马山曾是庙宇鼎盛、香客云集的风水宝地。据清雍正年间(1734年撰写的《马山志》记载,马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山上树木茂盛,寺宇宏阔,有玉皇殿、圣母殿、大士庵等15处殿堂,颇具规模。山凹处有一眼"丹泉井",也称"济公井",泉水清澈甘甜,"醒脾爽气,甲于诸水",任凭大旱,泉水长年不涸,故有赞曰:"窟中疑滚千层浪,地底遥通一线天"。

  (二)崂山崂山的主体山脉,为花岗岩石质耸拔成山,气势雄伟,千峰竞秀,贵为华夏滨海第一高山。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三分子所组成,石色白净,石质坚硬,是建筑行业的优质石料。花岗岩经千古风化酥蚀以后,淤积在河道海滩上的白沙,所含石英石占到很大的比例数,是建筑上的优质沙料。崂山在中生代燕山晚期造山运动以前,这里的"老坐地户"有沉积岩和岩浆岩,在崂山高处的九水和明道观一带的山谷里,还残存有这些岩石的踪迹。崂山的花岗岩热熔岩浆在地层深处冷凝成石后,耸拔抬升成山,巨大的鼎力将地表的原有岩石推的四分五裂,局促屯集于周边。在花岗岩高温强力挤压的崂山成山过程中,周边的围岩发生热熔烘烤变质,许多变异成了变质岩。譬如仰口丰山一带的崂山绿石,就是泥灰岩经过高温变质后,形成的细腻变质岩石。和崂山花岗岩纠结在一起的岩石,主要有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三大类。

  石老人和登瀛半岛一带的低山岩石,主要为沉积砂岩,石质呈灰褐色,作建筑石料容易酥蚀风化。这种石质的沙砾石滩,也呈深褐色,石茬尖利。流清河海湾的东半部一小部分,也是这一类砂岩的海滩,颜色非常明显。流清河以东到太清湾的西半部一带,崂山的主体山峰直插大海,没有杂色岩石掺杂。而从太清湾到垭口,以沟谷为界,除了垭口以东一座山峰是花岗岩石以外,再往东直抵八仙墩,就尽是沉积岩和变质岩了。特别是崂山头一带,几乎尽为沉积砂岩,层层叠叠像千层饼一样,很是壮观。

地质学实*报告3

  测量实*:主要任务是绘制实*位置的地形图。通过实*,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去解决资源调查和矿业资源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实*内容:碎部测量:

  我们采用了全站仪和经纬仪观测,现场展点绘图。测量中我主要负则的是观测,其他成员记录、立杆、绘图密切配合。开始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测量。经纬仪测站的高程是要计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规范外还要正确的读出水*角、竖直角、下下十字线距离和中丝读数。因为工作比较繁锁,一天下来才得四五十个点,绘图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们用全站仪观测。因为全站仪只要在站点对中整*后,对准前视点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测得很快,一天下来就测了两三百个观测点,绘图工作就相对跟不上了。而我们使用仪器的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就先把点位给测好,并在旁边标注点的性质,这些方面查找,又让画图者一目了然,知道该怎么画。部分测站上观测不到的区域,我们采了用角度交汇法和钢尺量距法测出数据把图画了出来。因为对测绘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预定的时间内我们把测图任务完成了。

  施工放样:

  心得体会:我们的实*正好是期末,很影响考试的心理。同时全站仪数量太少对我们的测量不免产生了不少感叹。要是这些方面能得到解决,我相信我们的实*会更加愉悦。

  通过这次实*,我明白了组员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贵。这种测量是不能单靠个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时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细心做事反复思考的重要性。这次实*很坚苦,天冷,而且还下着雨,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组员们早起不午休的`测绘,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务不是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也不分时段的来给我们耐心指导,感谢老师。

地质学实*报告4

  上午8:20到达望峰岗煤矿,之后在三楼会议室召开简单的介绍会,由地质科老总介绍本煤矿的概况。老总是987年从我们学校毕业的。此矿1986年第一次开采,1997年瓦斯爆炸,之后停工。20xx年重新建井,预计20xx年全面投产。主要开采-660米,-960米,-1200米三层的煤,目前已经开采到了-960米的煤层。

  1、该矿地址构造比较复杂,地层有倒转现象。瓦斯多,裂隙发育,易发生突水和瓦斯突出,如20xx年在建井过程中就发生了瓦斯和煤一起突出的事故,造成12人被埋,死亡。同时由于开采深度大,地压大,地温高,也造成了开采难度大。

  2、预计投产后每年产煤300万吨,由预计储量3亿吨可知能开采120xx年。次矿主要开采优质煤,主要用于化工和炼纲,成分是焦煤和肥煤。

  3、主要有五个井筒:1个主井,2个附井,2个风井。主井运输煤,附井运输器材和人员及煤矸石等,风井是通风作用的。

  4、在02#井停留了较长的时间,老总们介绍了此井的建设过程。早期采到-300米,即将采-960米的,最终采到-1030米。在建井中早期遇到的是粉红色砂岩,;裂隙发育,涌水多,需要打注浆孔注入水泥.水玻璃等,同时需要地质工作者计算涌水量,注浆压力.范围.深度。

  一般在建井过程中涌水不能太多,但也不能太少,否则灰尘太大,工人很难在井下工作。此井直径8米,依靠人工爆破挖掘,大约每22-27小时可以掘进4.5米,其过程如下:先用伞钻同时大十几个炮孔,放炮-——清理碎石——用护模支撑井筒壁,并在护模和井筒壁之间用水泥沙浆充填——固结后拆模——伞钻打炮眼——放炮,如此循环下去。

  5、在瓦斯井的钻探现场我们见到了超大型钻机,了解了超大型钻机的工作过程并与我们在学校实*的多功能钻机惊醒了比较,从而找出二者的不同。大型钻机的钻齿和牙轮的尖齿是合金纲制成的,硬度在8以上,牙轮主要起破碎作用。钻孔分三次才能完成,直径先是30厘米——65厘米——80厘米

  瓦斯抽出以后经过提纯可以发电,居民供暖做饭,或者供应激动车辆,如出租车。另外影响煤产量的因素有:采煤工作面的煤量供应情况,井下运输能力,主井提升能力,抽排瓦斯所需要的时间等。

  发现的本专业课程设置上的不足(学校有待改进的):

  1、校内实*(工程勘察生产实*)比较实用,但时间过短(只有几天),次数过少(只有一次),两个班配备两个指导老师,四年的大学学*中,学生在专业上的练*不足。学校应该更加务实,为学生的未来负责,每学期都应有二十天左右时间模拟整个工程勘察的操作过程。.发现专业上的不足(有待改善的)和优势:

  实践工程地质目前是大底部,明智者不是出逃,而是投入。特别是那些初入这个行业的毕业生,一定能够赶上工程地质的下一波牛市行情。虽然按预测,牛市行情还需等待5~7年,但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个震荡的底部区间,充分理解这个专业的特色,静下心来,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博览众家之长,集聚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经验和智慧,从而在未来的牛工作生活中获得丰厚的收益。

  2.、工程地质是一个十分复杂又非常特殊的学科和专业,需要坚实的基础、广博的学识、相关学科专业的知识、对工程建设的理解、对地质学科的感悟,更需要一种浪漫的情趣和执着的精神。人是需要有精神的`,有了精神,业务、知识、能力都可以在实践中得到补充和提升。如果对工程地质专业的追求精神能够达到某种痴迷的程度,那么我们一定可以成为很优秀的地质工程师。

  3、能够从事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工作并不难,而要做好做精却不易。把从事这个学科专业当成谋生的手段和职业,这是我们普通地质师的选择。如果大家要想成为优秀的学者和专家,建议您把地质工作当成乐趣、兴趣、境界和事业去追求,这时我们还要,不辞辛劳,爬山钻洞在所不辞,受人嘲笑一笑了之。不迷信权威,不看人脸色,坚持真理,创新进取,我们才有可能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学者。

  4、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把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经验进行了对比,看到了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的差别,懂得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我们虽然没有自己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是毕竟在现场目睹了钻探的实际操作过程,了解到许多在理论上成立,但是在实践中无法实现的生产过程,并了解到在实践中处理问题的方法与理论方法的区别。

  5、通过生产实*,我们认识到实践经验的重要性,意识到地质实践工作的辛劳和地址工作的乐趣。地址工作是一个危险、刺激、有趣的工作,既需要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勇气也需要地质工作者在工作中谨慎细微地观察、记录,从而准确地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改善地质条件和减小危害的工程治理措施。

  6、有理想有目标,能够去做,但毅力和坚持不够,送给自己一句话:只付出一般的努力是实现不了理想的!

地质学实*报告5

  一、实*时间:

  二、实*地点:生态样方调查及植被认知、土壤结构和取样、华南植物园温室。

  三、实*内容

  1植物样方调查

  1.1样方调查的目的

  了解植物分布情况。了解各层植物的种类以及各自的生长情况。学*用正确的方法调查不同的植物。通过植物样方调查,找出植物生长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在实际环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虚心学*,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热爱专业、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1.2准备的材料

  一盘卷尺、一盘皮尺、标本袋、标本夹、绳子、头、绳子、编号牌。

  1.3调查过程

  对于乔木层,我们选取了一个长20米,宽20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观察了一下,确认了样方中乔木。接下来,我们又数清楚了每种乔木的棵数,并给它们编号挂上了号码牌。然后我们按照一定得顺序,一棵一棵的测量这些乔木的高度、胸径、冠幅、枝下高以及判断它们的生活力。并同时将测量的结果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对于灌木层,我们选取了一个长5米,宽5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观察了一下,确认了样方中灌木。接下来,我们又数清楚了每种灌木的棵数,并给它们编号挂上了号码牌。然后我们按照一定得顺序,一棵一棵的测量这些灌木的高度、基径、盖度以及判断它们的生活力。并同时将测量的结果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对于草本层,我们选取了1个长1米,宽1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将样方内的草本植物进行分类,数出各种植物的棵数,接着量出每棵植物的*均高度盖度,并根据它们各自的生长状况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1.4调查的结果

  2土壤剖面

  2.1挖土壤剖面

  剖面的设置、挖掘和观察土壤剖面应设置在代表性较广的地形部位上。一般挖成1×1.5~2米的长方形土坑,其深度因土而异。对发育于基岩上的土壤,一般挖至露母岩为止;通常深1~3米左右;对沼泽土、潮土、盐土和水稻土等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壤以出现地下水为止。挖出的表土与心土要分别堆置于剖面坑的两侧。观察面上沿的地表不能堆土和走动,以免影响观察、采样。

  剖面挖就后,先按形态特征自上而下划分层次,逐层观察和记载其颜色、质地、结构、孔隙、紧实度、湿度、根系分布、动物活动遗迹、新生体以及土层界线的形状和过渡特征。接着根据需要进行pH、盐酸反应、酚酞反应等的速测。最后自下而上地分别观察、采集各层的土样,并将挖出的土按先心底土、后表土的顺序填回坑内。

  2.2剖面的结构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到母质的垂直断面。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态的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的.若干发生层次、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发生层。发生层的顺序及变化情况,反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性质。

  土壤剖面发生层一般分为:表土层(A层)、心土层(B层)和底土层(C层)。底土层中,还包括潜育层(G层)。表土层也叫腐殖质-淋溶层,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层;在森林覆盖地区有枯枝落叶层。心土层也叫淀积层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

  底土层也叫母质层,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响,保持母质特点的一层。潜育层也叫“灰粘层”,是在潜水长期浸渍下经潜育化作用形成的土层,土色蓝绿或青灰色,质地粘重,通气不良,养分转化慢。观察和了解土壤剖面是认识土壤、分析鉴定土壤肥力,制定耕作措施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截面称为土壤剖面。一般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水*层状构造,在野外以其颜色、质地、结构及松紧度、新生体等区分。层状结构为其最重要特征,是土壤形成及其物质迁移、转化和累积的表现。一般划分3个最基本层次:①表土层(A层)。为有机质积聚层和物质淋溶层;②心土层(B层)。为淋溶物质淀积层;③底土层(C层)。又称母质层。这3个基本层最早由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也夫命名,以后,人们根据每个基本层的性状与发生学特点又进一步细分。

  简单剖面

  原始剖面:剖面上只有A和AC层。弱分异剖面: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各层之间无明显界线

  侏儒剖面:发生层完整,但每一土层的厚度甚薄。

  巨型剖面:热带气候条件下高度风化形成的超深厚剖面,厚度可达数米至十余米。

  侵蚀剖面:土壤剖面上部部分层次被侵蚀掉。复杂剖面

  1)异源母质剖面:土壤剖面上部土层的成土物质与底部基岩或母质组成不一致的剖面。

  图2.2垂直断面

  2)埋藏剖面:由于后来物质覆盖,在土壤剖面的一定深度中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埋藏层或埋藏剖面的剖面。

  3)堆叠剖面:原来的土壤剖面多次被沉积物质覆盖,或由于大量使用泥肥、土粪等使土壤表层或耕层不断垫高。

  4)翻动剖面:剖面表土层以下的土层经人为翻动到地表。

  5)人造剖面:在采矿、兴修水利等活动后,将混杂的土壤物质堆积或填回而形成的剖面。

  2.3分层取样

  2.3.1样品采集

  了解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沿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每个柱状样取样深度都为100cm,分取三个土样:表层样(0~20cm),中层样(20~60cm),深层样(60~100cm)

  2.3.2取样方法

  ①铁锹、铁铲、竹片等直接取样;②采样筒取样;③土钻取样;④挖坑剖面取样

  1、地表层:铁锹、铁铲、竹片直接取样;

  2、分层取样:手工操作和机械操作土钻,进入一定深度的土壤,将土柱提上,,按需要切割采样;或铁锹、铁铲等挖一剖面,分层取样。

  2.3.3取样量各点(层)取1kg土样装入样品袋,对多点均量混合的样品可反复按四分法弃取。

  2.4注意事项

  1、对照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或肥堆边。

  2、有腐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用广口瓶装样;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

  3、分层采样次序:自下而上,先采剖面的底层样品,再采中层样品,最后采上层样品。

  4、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则应避免使用金属器具取样。可用竹片或竹刀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3生态研究案例分析: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1酸沉降对森林植物的影响及其机理

  森林衰退的原因一般认为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造成直接影响;二是对森林的间接影响,即认为酸沉降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引起土壤的酸化,造成植物营养不良,有毒元素活化,重金属释放,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和森林衰退[3]。

  3.2直接影响

  3.2.1植物体形态

  1、伤害叶片

  叶片是植物与大气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大气污染物最先进入植物体的门户。因此,植物的伤害症状最早出现在叶片上[4]。干、湿沉降都会改变植物叶片表面蜡被层和角质层的物理、化学特性。这些结构对叶片除了起到保护作用外,还可以调节植物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对树叶表皮的破坏,加速了叶片的老化,使叶片失去活力,变得枯焉甚至掉落、死亡[5]。特别是在低pH值的酸沉降作用下,在短期内就能对叶片造成可见伤[6]害。树叶的变小,黄叶的增多,数量的减少,势必会削弱其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活动,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林业生产下降,森林退化[7]。

  2、伤害根系

  根系作为植物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的重要器官,是土壤资源的直接利用者和产量贡献者,它的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到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和生物量的高低,并与植物的抗逆性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有关。根系也是一个重要的碳素库,其呼吸作用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反馈途径之一[8]。植物根系养分吸收性能与土壤养分、水分、pH值和温度等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影响着根际土壤中养分的迁移和有效性。酸沉降不但改变了根系周围的物质组成、理化特性,也直接伤害了根系的生长。

  3、生长及生产力

  酸沉降引起森林生产力的下降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但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一定的酸度条件下,酸沉降的的确确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树木的生长或群落的增长。如在中欧和美国等国家出现的大面积森林衰退之前,其森林生长量比同时期未受酸雨影响的森林的生长量有较大的增加。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学者认为一方面酸沉降中的N、P和S素对植物起到了施肥的作用,另一方面酸沉降中强酸根离子的增加促进了土壤的风化,从而使进入土壤溶液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9]。至于在有些受害林群中,树木仍能继续增长,是因为死亡的树木被分解、矿化后为其附*的树木提供了养料。虽然这种增长能够持续几年,但最终会导致树木死亡率的增加和生物量的降低[10]。一些人工模拟实验也证明了,在轻度酸雨或短时期内,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11]。

地质学实*报告6

  一。序言

  ⑴实*目的、任务和要求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认识实*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前学生应认真学*实*知道书,以明确实*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的组织形式及实*过程

  实*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

  过程由实*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二、各实*点地质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5。二迭系上统蛾眉山组(p2b):上部为黑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部分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细的韵律变化层理,下部为玄武质灿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②构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断裂

  大断裂为昆明地区南北向的主干断裂。西山龙门一带,断面向东倾斜,产状较陡,*于直立,东盘下降形成昆明断陷盆地,西盘上升形成观音山、西山及龙门等地貌景观。该断层控制了昆明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③岩浆岩:该地区有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及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④地貌:西山大断裂西盘上升形成了观音山西山龙门,东盘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龙门(断层崖)等地貌景观。滇池为断陷湖泊,西岸多为半岛、海湾,地形起伏较大;北岸、南岸、东岸地形起伏较小,有八条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等沉积。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栖霞和茅口组的灰岩、白云质灰岩构成。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风化、容蚀形成岩溶地貌(又称kast地貌)。石笋、石芽、石柱、溶沟、溶槽、溶蚀漏斗等地貌随处可见。

  ⑵武定地区

  1。地层:在五孔桥观察了辉绿岩与三叠系资组的接触关系及灰绿岩体的岩石特征(球形风化)。经过观察,发现二者的接触面的特征是:接触面呈波状起伏,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褐色钛铁矿及褐黄色的古风化粘土层,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积接触关系。辉绿岩中无舍资组的俘虏体,其上舍资组中底砾岩无烘烤蚀变现象;辉绿岩中长石高岭土化现象明显。

  在雷刚厂观察了三叠系舍姿组与寒武系西王庙组的接触关系。

  西王庙组:为紫红色泥岩与黄色粉砂岩互层。

  舍姿组:为紫灰色泥岩夹多层浅灰黄中层状粉砂岩为主。底部为灰黄色薄、中层状含细砾、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接触面为含砾粗砂岩。二者的接触关系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芭蕉箐铁矿观察到缩头山组:该铁矿位于武定县南东5公里处矿体产于泥盆系中统鱼子甸组第一段(d2y1):属于沉积型铁矿床;矿石主要为鲕状赤铁矿。第二段为灰白薄中层状隐晶质灰岩,泥灰岩夹白云岩,钙质泥岩。其中在铁矿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层黑色页岩、泥岩等,还含有植物碎片、贝类化石。

  在狮山石棉矿观察到登云组白云岩,狮山风景区出露寒武系,竹寺组广泛分布,为灰黄,黄绿色页岩、粉砂岩该矿是白云质灰岩与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为辉绿岩体侵入,使基性岩浆热液与白云质灰岩中的镁质发生变质作用,形成蛇纹石化、大理岩化和石棉,石棉矿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外接触带的白云质灰岩中。

  2。构造:人民渡狮山大断裂

  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向,上盘为震旦系灯影组,下盘为奥陶系汤池组和红石组等地层。断层带上发育大量构造岩。上盘多见大理岩化、角砾岩化等蚀变现象。断距由北向南逐渐增大。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多由构造岩组成,其间夹断层夹持体或断层透镜体。沿断裂带除外力西基性岩脉侵入外,还有燕山期基性岩贯入。受断层影响,岩石蹂皱破碎现象明显

  3。岩浆岩:辉绿岩。

  4。矿体:芭蕉箐铁矿、狮山的石棉矿、无孔桥的钛砂矿

  5。地质现象:狮山断裂断层破碎带上的断层角砾岩、地层的错动与缺失、无孔桥沉积接触面上的风化壳、狮山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6。地貌:人民渡断裂构造,形成两断面上生长的植被有很大差别,在芭蕉箐看到赤铁矿矿床,而在狮子山观察到了石棉矿及石棉的采矿洞,狮子山风景区,其山势雄浑秀丽,古树参天,苍松翠柏,古寺幽静,是国家aaa级名胜风景区。

  ⑶元谋地区

  1。地层:黄瓜园出露海资哨组、路古模组和凤凰山组

  ㈠海资哨组:浅灰色千枚岩、云英片岩夹结晶灰岩、大理岩。

  ㈡凤凰山组:上部细晶大理岩夹千枚岩,下部夹中——粗粒大理岩,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铁矿及沉积型菱铁矿。

  ㈢路古模组:眼球状云母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长石片麻岩、角闪石片岩等。

  南北向绿汁江深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的体朱布超基岩。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谋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岩体分异较好,具垂直分带,由上而下一般可分为:辉绿辉长岩带、辉长岩带、辉石带、橄榄岩带、橄辉岩带、各带为渐变过度关系。*面上各带是不对称环状分布,四周为边缘相。岩体虽小,但含铂达到工业要求,岩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蚀变,主要有蛇纹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等。

  德大、那化花岗岩体。这些花岗岩石是晋宁期产物。岩体的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杂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呈岩基产出。黑云母花岗岩:浅灰色,略显粉红色,细、中粒结构,局部为粗粒结构。闪长岩:暗灰、灰绿色,多为细、中粒结构。

  弯堡土林一带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碎屑沉积物,弯堡土林的成因及存在长久的原因:一墩墩的土柱耸立在眼前,大片大片的,说起这土林是怎么形成的,早在三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水草丰富的浅湖,气候温和、凉爽,湖中繁衍着蜉蝣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动物活跃。后来由于入湖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淤塞湖盆,加之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它露出地表,遭受风化剥蚀。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由于气候炎热、气温高、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在漫长的岁月里,泥土不断地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地表发生了龟裂,加上雨水沿着裂缝不断得流蚀、冲刷,又使地表裂缝渐渐加深、扩宽和延伸。年夏一年的自然外力地质作用,终于使这里显露出一座座土柱,进而形成眼前这一片片神奇的土林。这就是神奇的土林的形成原因,为什么这土林可以如此长久的保存呢?雨水、风化等剥蚀作用就很严重了,那是由于土柱顶上,有一层含铁质的砂砾岩皮壳及半胶结的砾石层,像一顶坚硬的帽子戴在土柱上,使之免受风雨摧残。

  2。构造:朱布超基性岩体属于南北向绿汁江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为加里东晚期所形成,岩体北西南三面接触带*于直立,并向深部岩体内倾斜,东部接触带向西倾斜。德大那化花冈岩体属块状构造。岩体出露于元谋县西侧斑果至物茂一带,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南北长大于40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为晋宁期产物,岩体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岩体。

  3。岩浆岩: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辉绿岩。

  4。矿产:朱布超基性岩矿、孔雀石、橄榄石及黄瓜园铁矿;绿泥石

  5。地貌:第一,超基性岩体中含有碳酸盐岩,可能是火山作用的结果除了这些,我们还观察到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及河流地貌,沉积作用、侵蚀作用、蛇曲河、河心滩、河漫滩等现象。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了闪长岩脉、辉绿岩脉以及大量暗色析离体团块。第二,弯堡土林,湖泊的沉积作用和地表流水的冲刷及风化剥蚀等作用形成

  6。地质现象: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风化侵蚀作用、侵入体及侵入体有俘虏提、围岩、析离体。土林地区地表水的片流、洪流冲刷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三、结束语

  1、小结:经过这次昆明西山——武定——元谋的地质实*,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但让我们充分的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情况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对于在课堂上不清楚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中逐渐掌握。提高了我们对这个专业的兴趣,培养了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分析和观察的能力。还让我们了解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怕苦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我们自己的体魄,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某个地质现象的见解与论述:

  这一次的实*我对元谋土林产生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兴趣。路南石林已驰名中外,但云南一些地方的土林,亦足与石林争妍斗奇。

  土林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而产生的地貌。在*土林最发育的地方就是云南元谋盆地和*。土林是在构造运动、风雨侵蚀和生态、岩性等综合因素下形成的。

  一踏进土林云南土林,分布较广,其中以元谋县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铺土林为佳。它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路南石林并称之为“云南三林”。元谋物茂土林位于元谋县境内,距县城32公里,是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就仿佛使人进入另一个新奇的天地。有的土柱如锥似剑,直指蓝天;有的像威严武士,整装待发;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视远方;有的土柱顶上杂草丛生,间或长有野花;有的砂石垒垒,裸露身躯……当然,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是距今两百万年前早第四纪积淀下来的,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钙质胶结物,间或夹杂一些铁质结合体。由于这些土壤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致使地面龟裂;加之雨水延裂缝冲刷、流动,久而久之,裂缝逐渐加深、扩宽、延长,土柱逐渐显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杂有的石英、玛瑙等,显露出来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奇异的光彩。

  土林是在自然界的外力(主要是水流)的作用下,经历千百万年的时间而形成的。土林是了流失地貌特殊形态,一种奇异的自然地理现象,是在千差万别的地形结构,组成物质,构造运动,水文气候,土壤团力和水动力等综合因素形成的。

  3、意见和要求

  我觉得这次实*体还是成功的,大多数同学积极配合老师和组长开展工作。时间虽然不怎么长,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后的学*和工作。不足的是,实*时间太少,一个实*地点还尚未完全理解就匆忙离去,所以我觉得以后能大大提高实地实*的时间。

地质学实*报告7

  一、实*概况

  1、实*目的与任务

  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地质地貌实*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环节。通过此次实*,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实*地点: 即马山国家地质公园

  马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马山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3、实*时间:20xx年5月10日

  二、实*内容

  1、马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马山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74*方公里。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马山文化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马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3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2、马山地质地貌概况

  马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晚期的火山运动奠定了马山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马山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别是马山独特的地质遗迹,较全面的揭示了胶东半岛及山东的白垩纪古地理的原貌及其发展过程。

  马山地层的形成为早白垩纪早期,其区域地层划分属莱阳群曲格庄组。其岩石类型分别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其中蕴藏着较丰富的硅化木和独特的安山岩柱状节理,从而形成了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古生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宝库。

  马山自然保护区由主峰马山 (海拔233。1米)、西峰大山(海拔211。1米)、小峰宝安山(海拔I45米)、团山(海拔I26米)和长岭组成。自南、北两侧遥望,马山、大山二峰并峙状似马鞍,其地貌类型属剥蚀准*原上的残丘地貌,山体圆凸,坡度在20度至25度之间,最高部位在保护区南侧,海拔300米左有,相对高度达200米。山北坡延至埠南一带,山西坡延至信村岭,山前坡延至店子山及西流峰山(又名小龙山),山东坡延至陈家河东岭,均属低洼不*的*原兼低丘地形,残丘周围之冲沟多呈V字型和U字型。保护区范围内无较大河流,只有数条季节河及山北坡截沟堵流形成的几个小型水库,以增加其自身景色。由于马山潜粗面火山岩结构构造特征,使其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再加上断裂构造等因素,在周围沉积岩层逐渐侵蚀夷*的状态下形成孤立残丘地貌,使之具有山虽不高却有拔地突起之感。

  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同时马山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是丰富的地质资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3、实*进程

  (1)马山硅化木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马山极富盛名的——马山硅化木。

  目前在马山四周发现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处,这些远古时代的树木经过硅化反应形成了现在的化石。早在1·3亿年前,马山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大量树木,其中部分树木死亡后在本地或异地被掩埋起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发生硅化反应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马山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均直径0·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

  (2)马山石林

  马山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是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的节理,柱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

  据专家考证,马山石林一亿多年前由火山喷溢的安山岩浆冷凝收缩而成。安山岩呈灰绿色,结构均匀,质地纯净,是一种高级建筑雕饰材料。山之西南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形柱状节理,柱体截面直径一般在1。0—1。5米间,柱体长30米(地表以下可延伸至60米),柱体笔直挺拔,排列整齐,恰似一片密林,景色蔚为壮观。此类柱状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马山石林可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这在地质学上较为罕见。就其价值而言,马山石林规模比南京*县石柱规模更大,亦更宏伟壮丽,可与美国著名“魔鬼之塔”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体相媲美。

  站在由大片柱状节理石柱群组成的马山石林前面,人们似乎能从中探寻出发生在1·1亿年前的火山活动的场景。在遥远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即墨地区火山活动强烈,以即墨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许多火山锥,火山喷发出的大量岩浆经冷却收缩形成了现在蔚为壮观的马山石林,这片高26米、宽150米的石柱群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并称为世界“三大石柱群”。

  (3)沉积构造

  在马山山体上随处可见的沉积构造也是远古时期地壳活动留下的印记。当时湖泊流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岩石,不同的层理交织在一起,看上去好像一幅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早期形成的沉积岩与火山喷发的岩浆接触后,在高温高压的环境条件下发生变质,又形成了颜色丰富、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

  马山区域内的沉积岩层属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曲格庄组,为莱阳群的最上层部位。该组为河流相,山麓洪积相粗碎屑堆积,一般以中、粗粒砂岩、砂砾岩为主、兼有漫滩相或局部浅湖相的细碎屑沉积。区域沉积岩之沉积构造特征,属较典型的网状河流相沉积。大型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斜层理随处可见。在山之北坡各采石场中沿坑壁可观察到极好的垂直剖面,如大型泄水构造、抱卷层理、大型交错层理等。另在马山东坡还可以同时见到向上变细和向上变粗两种沉积层序。测量岩层产状可以断定,马山地区当年有一古水流,方向为自北向南。各种沉积构造宛若一幅幅山水画,遍布于山林之间,给旅游、地质教学提供了一处理想场所。

  (4)接触变质带

  由于岩浆的入侵及对围岩的烘烤诸因素,在接触带部位沉积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变质作用。在马山极顶东麓可见紫色、灰色粉砂岩及细砂岩发生角化,但尚未形成角岩,以及沉岩体边缘不规则分布的黑色角岩。在火山岩中也可见到砂砾岩捕虏体。长达几百米的接触变质岩,将火山岩与沉积岩截然分开,宛如一条“黑色长龙”,极其壮观,具有非常高的观赏及科研价值。

  (5)其他

  马山是即墨西部*原地区的一座孤山,且范围较小,故形不成其独立的气候特征,它与城区及中西部地区的气候状况无大的差异。由于马山地区地势较高,水资源相对贫乏,其主要水源为天然降水。马山因受地貌、岩性之影响,土壤类型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大体分为山体土壤和山周土壤两种类型。马山的山体植被由于地形及土壤状况,大致可分林木植被、灌木植被、草甸植被、作物植被四种类型。马山的的自然资源包括地质遗迹在内的矿产资源及植被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的极其珍贵,闻名于全国乃至于全球有的非常丰富,蕴藏于整个马山区域中。马山山体间的林木主要有黑松、雪松、侧柏、水杉、刺槐、合欢、火炬、拓树及其它林木。就目前统计,它的综合面积可达3000余亩,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尽管这些各类林木尚在幼年时朋,但它不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而且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

  三、实*心得

  通过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实*中有许多知识课本上是没有的,我们学到了更加明确可行的操作技术和应用理论。如何充分灵活利用自己课堂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次教学实*给了我们一个充分锻炼的自己的机会。通过着此次教学实*,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我们不但欣赏了马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马地质地貌的类型和地质变化,而且学*并掌握了野外地质地貌实*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马山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山,南部的、宝安山、团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槐树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马山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此次教学实*我们在实*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的安排,达到了实*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地质学实*报告8

  在钻探队实*了一月,其中可以说是苦中有甜,累中有乐,对己的地质知识有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系统积累与考验,粗略的把握了地质钻探重要性和基本任务,钻孔的设计和结构以及钻孔的布置原则等等,己也从一个纸上谈兵的阶段稍微上前跨了一步,感谢老工人老师傅的不厌其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指导和教诲,钻探队领导的人关怀,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变聪明。这些知识和实*过程,足以使我受益终身了。就我在实*过程中的感想与心得汇报如下。

  一、安全生产

  都说安全是天,可以前也并没有怎么在意,在实*期间才深刻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意义。在这里领导和工人都严格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新工人来的第一课就是安全教育,我来的时候就首先的让我学*了

  安全生产的法规。使我明白了什么叫“三不伤害”;同时也增强了我保护意识。通过系统的学*使我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实*期间没有发生以外的事故,做到了安全生产。

  二、业务和技能

  这次我们打的是水观测孔,通过己的实际操作,结合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老工人师傅的指导帮助。学会了判断岩层、操作机器、测量水位以及书写纪录。使己的业务水*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己动手操作水*。期间主要对*砂岩做了一些细致调查研究: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石英和长石是组成地壳最常见的成分。砂岩的颜色和沙子一样,可以是任何颜色,最常见的是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地球上常见由砂岩相成的悬崖峭壁。有的砂岩可以抵御风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经常被用于做建筑材料和铺路材料。砂岩中的颗粒比较均匀坚硬,所以砂岩也被经常用来做磨削工具。砂岩由于透水性较好,表面含水层可以过滤掉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御污染。我们这里钻探时主要遇到的困难是打*顶山砂岩,*顶山砂岩硬度高容易破碎在钻进过程中不容易钻进又容易掉块卡钻,所以在以后的学*中我要多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学*。

  三、日长生活

  我们一般在野外作业,比较枯燥乏味,许多配套设施也不到位。不过在这一个月的实*中让我学会了许多以前不会的东西,也学会了在劳动中寻找快乐。同时了增强了己独立生活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我想这将会成为让我一生都收益的财富。

  在这为期一月的实*生活中,我受益匪浅。短短的30多天内,我不仅向老工人师傅学*了钻探基本方法和技巧,体会到应如何跟和同事交流和相,更被队里同志们的无私敬业精神所感动。这不仅为我今后的理论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我今后从事钻探行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最后,更加感谢学校和队领导给了我实*学*的机会,也多谢同事们多日来无私的照顾和关心,使我开心顺利的完成在队里的实*生活。 报告节如下:

  第一绪言,实*地区的交通位置和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时间等。

  第二 地层

  首先简述实*地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构造

  概述实*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地质学实*报告9

  一:实*目的

  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

  二: 实*仪器地质罗盘 铁锤

  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实*的内容和过程

  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

  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 N247E,<503。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

  1)结构 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

  2)构造 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富含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系列浅成岩的构造。

  3、成分 从样品看岩石是浅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但从全晶质中粒和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就可以判断是浅层岩。

  4、断层地理环境情况

  金牛山地质相对复杂,在上山途中发现了很多滑坡断层及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现象。仅大家用于观测的一面山体,比较大的断层就达7处之多。金牛山断层现象千姿百态,产状各不相同,并带有多出滑坡现象产生,是因为金牛山主要由岩浆岩构成,岩浆岩分化后,风化壳表层间的滑动引起的风化壳滑坡。

  5

  岩石标本的赏识

  实验室中,陈列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可以分为矿物光泽标本,矿物断口标本,矿物硬度标本,矿物解理标本,矿物比色标本,矿物形态标本等类型。理论的学*,已经让我们对这些岩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标本参观,使我们对岩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开拓了视野。

  6、实*结

  两天的'实*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从标本室里我们更认识了许多未见过的岩石,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实*结束了,而我们对实际动手的渴求依然很强烈。

地质学实*报告10

  一、 实*概况:

  本次实*为期一周,实*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土木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实*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在课堂中,老师简单讲解实*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姚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二、实*内容:

  岩石及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实*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最大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情况。实*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我们看到了由残积土形成的土质边坡,其下的坡积物颗粒大小悬殊,工程性能很复杂,需要压实的能量相当的大。由于该坡的坡角和坡度均不大,这里只采取了最简易的边坡防护方式——铺一层水泥砂浆和插上一些排水管,但似乎还是让人有些担忧。我们知道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结晶,以致其形成的岩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并且排列有序,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该岩体结构是整体块状结构,强度较高,并且风化程度低,属于微风化程度,故此边坡稳定性相对较高,但由于该坡的结构面倾向和坡面倾向相同,且倾角小于坡面倾角,导致该坡存在潜在滑动问题。在这里我们测量了一组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65°,155°,35°。在地质灾害危险点,我们看到了一个路堑式边坡,该坡的结构体为散体状、碎裂状,风化程度高,属于强风化,稳定性较差。因此,该边坡防护采取就地取材,用片石做成坡角挡墙,坡面铺上一层水泥砂浆,插上一些排水管,但是山体的另一面则没有做任何防护,真为山下的居民担忧。我们还看到了由岩石和土构成的坡,该坡的表层是沉积土。由于该坡的地质构造产生的结构面倾角小而且与边坡*行,加上岩体属于全风化、强风化程度,导致该坡具有较严重的失稳问题,因此其采取路堑式边坡加固方式,用铆钉、抗滑桩和挡墙做防护,这也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见的防护方式。在其公路的剖面上我们看到了具有一层一层堆积现象的层理层面构造的沉积岩,这也是本次实*唯一一处岩石类别为沉积岩的观察点,该岩为碎屑岩中的细砂岩、混砂岩,有明显的褶皱现象,较为完整,而且是倾斜背斜褶皱构造。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背斜褶皱现象,由此我感到相当的荣幸。在这,我和同组组员对背斜两翼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进行了测量,左翼: 73°,341°,34°,右翼:334°,240°,34°。

  在公路旁我们看到路旁的花岗岩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岩体的表面长着一颗树,自上而下遭受着植物生长活动引发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这让我想起了郑板桥的一首《竹石》诗,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力量。

  最后我们考察了变质岩。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已存在的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

  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处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将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变质岩的结构可分为:变余结构(残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常形成一些新的构造特征,这是区别于其他两类岩石的特有标志,是变质岩的作重要特征之一。原岩变质后仍残留有原岩的部分构造特征者叫变余构造。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的构造叫变成构造:

  a)板状构造岩石具有*行、较密集而*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于分裂成板体,原岩基本未重结晶,仅有少量绢云母或绿泥石。

  b)千枚状结构 岩石常呈薄板状,其中各组分基本已重结晶并呈定向排列,但结晶程度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矿物,仅在岩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见有强烈的丝绢光泽,系由绢云母、绿泥石小鳞片造成。常具挠具和小皱纹。

  c)片状构在定向盈利的长期作用下,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状、柱状矿物如云母、角闪石等,都呈*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各组分全部重结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矿物颗粒。

  d)片麻状结构以石英、长石等矿物为主,期间夹以鳞片状、柱状变晶矿物,并呈大致*行的断续带状分布而成,他们的结晶程度都比较高。

  e)块状结构岩石中的矿物分布均匀,结构均一,无定向排列,这是大理石和石英岩常具有的构造。鉴别变质岩时,可先从观察岩石的构造开始,根据构造,将变质岩区分为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两类。然后可进一步根据片理特征和结构以及主要矿物成分,分析所属的亚类,确定岩石的名称。

  三、实*感想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实*中我在老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山时,在老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在实*中我还学到了很多的在学校课本上和知识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些都是在真正的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巨大的锻炼的,我也相信我会做好这一切的,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才会将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学*上,学*中我相信我会继续不断的做好的。通过实*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这一次实*是给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财富,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做好的!


地质学实*报告 (菁华10篇)扩展阅读


地质学实*报告 (菁华10篇)(扩展1)

——地质学实*报告 (菁华10篇)

地质学实*报告1

 一.实验时间

  20xx年12月17号

  二.实验地点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金马河大桥→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紫坪铺镇都江村→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三.实验目的

  通过对实*路线附*的地质条件,使野外现象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在此认识上进行综合分析,在培养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地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野外实*工作方法,跟着指导教师的思考方式,理解实*中遇到的具体现象。地质学野外实*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同学们对地质地貌的观察能力,为后继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四.实验任务

  1.观察并了解实*沿途的地形地貌,思考为什么在短距离内地形地貌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2.全面分析所看到的地形地貌并加以延伸

  3.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

  五.区域概况

  地点一:金马河

  (1)金马河位于成都*原,成都*原是*西南地区最大*原、地势*坦、水域遍布,河网纵横、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原由岷江、沱江、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原组成。成都*原的地质构造是在很硬的岩石上覆盖了一层厚厚以泥土为主的沉积物。据四川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记载,盆地基地是硬化程度很高的早前寒武纪花岗石结晶基底,成都*原岩层十分坚硬。成都*原地形好,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最冷月均温5℃~8℃。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该地区农业较为发达,后来,由于长期种植水稻,部分土壤成为水稻土。成都*原很多河流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都江堰的岷江。成都*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以紫色土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棉花等。在都江堰以下的岷江等河流的灌溉下在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使得成都*原年*均气温约为16℃,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因*原邻*川西高原山地,深受山地下沉的冷空气的影响,加之*原河水大多来自西部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同时,*原上地势低洼的古河道地区,地下水位高,土壤冷湿。故成都*原无论气温、水温和土温均较低,热量条件较之四川盆地其他地区稍为逊色。金马河大桥处于四川盆地中部的成都*原,由成都*原水系即岷江水系冲积而成,多成树枝状和格子状,其中格子状水系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2)金马河的地质地貌

  成都金马河,又名正南江。岷江干流,属干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鱼嘴分水后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宽96-104米,过江节制闸后称金马河,河床逐渐增宽,由300米阔至1200米,流经新津县五津镇时,纳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后又复称岷江。金马河段全场76.1公里。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岷江进入成都*原的主要排洪河道,也是成都*原的重要防洪屏障。河床宽窄不均,最宽处1010m,一般为300~600m;河床甚浅,横剖面呈“U”型,洪枯流量变幅大.金马河的地势开阔*坦,河水携带固体物质的能力较低,致使年均约900万吨的`推移质和悬移质沿河淤积,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岔濠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河床左右摆动不定。金马河是一条宽、浅、散、弯的典型*原游荡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较高,堤岸低矮,通道狭窄,排水不畅,洪水期对沿江城镇、灌溉渠系、农田造成严重威胁。我们看到的金马河的水位较低,这是因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所以河流的水量较少,露出了大片的河漫滩。河漫滩是指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这是冲积物区别于其他成因堆积物的主要标志之一。洪水期河漫滩上的水流速度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为细砂、黏土等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向移动沉积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这种上层细,下层粗的结构就构成了完整的河漫滩二元结构。河床相冲积物具有下粗上细的特点,下部粗大颗粒是在洪水期河床水流最强部分堆积的,称蚀余堆积。洪水期在河床凸岸的浅滩部位,水流速度相对缓慢,则沉积较细的物质。洪水期随着河床的侧移,蚀余堆积逐渐被河床浅滩堆积物覆盖。

  金马河位于成都*原故河漫滩宽度较大河漫滩的形成经过雏形河漫滩、原始河漫滩,再到河漫滩三个阶段。原来的河谷低与河漫滩,因河流的下蚀而高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称为河流阶地。阶地形态要素包括阶地面、阶地前缘、阶地后缘和阶地坡麓。河流阶地在谷坡上可以有多级分布,把高出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成为一级阶地,依次由低到高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低阶地形成时间晚,高阶地形成时间早。金马河一级阶地修筑成公路,常年洪水不能淹没一级阶地,但非常年洪水能淹没,故不能修建永久性建筑。

  金马河周围的河漫滩在金马河大桥那里,通过地质学基础的学*,我们可以很容易辨别出金马河属于壮年期的河流。因为一般来说幼年期的河流较为曲折,且沉积物的磨圆度不高。经过河流的向源侵蚀和裁弯取直之后河流河道逐渐趋于直线,河流中的沉积物也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掩饰的边缘逐渐被磨*磨圆。由于金马河河道较为笔直,且河漫滩上的沉积物磨圆度较高,所以金马河属于壮年期的河流。金马河大桥属于岷江的中游地区,河流减速使得河流中的岩石堆积于此,我们所看的岩石种类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固结而成的,种类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结构有:全晶等粒结构、斑状和似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构造分为:块状构造、气孔和杏仁状构造、流纹构造。超基性岩类主要的矿物由橄榄石、辉石组成,这两种矿物受热液作用和风化作用,常形成次生矿物,因此在我们所看到的流水冲刷以后的岩石中超基性岩类基本就没有,最常见的是花岗岩(花岗岩石大陆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浆岩)和一些含石英、云母、长石矿物较多的岩石。由于金马河大桥那的地貌是有流水沉积作用而成的,所以也有沉积岩。沉积岩的形成是在常温常压下经过压固、胶结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就其结构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构造分为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缝合线和刀砍状构造。在金马河大桥,看到的最多的沉积岩就是缝合线构造的。

  金马河大桥那里的河流地貌,由于河流的冲刷面积大,所以河床很宽。这里的冲刷面积大,主要是由于在河流上游多山,形成了较大的积水面,很容易形成洪流,冲刷作用就尤为明显。河流*由于流水的的搬运沉积作用,形成了冲积*原。由于这里处于一个地台区,所以这里的地质条件还是很好的,比较稳定。金马河的土主要是灰色土,这主要是上游分布着大量的灰色岩石造成的。金马河的土壤较为肥沃,这是由于金马河上游的岷江在出都江堰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带来的大量肥沃的物质淤积而成的。金马河沿岸是良好的农业灌溉区,不仅有丰富的灌溉水且有肥沃的土壤,地形较为*坦,热量充分,也适宜耕作业的发展。但同时金马河也易发生洪水灾害,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要是遇到大洪水时就会淹没庄家、农田、村庄等灾害,这点值得我们注

地质学实*报告2

  一。序言

  ⑴实*目的、任务和要求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认识实*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前学生应认真学*实*知道书,以明确实*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的组织形式及实*过程

  实*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

  过程由实*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二、各实*点地质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5。二迭系上统蛾眉山组(p2b):上部为黑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部分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细的韵律变化层理,下部为玄武质灿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②构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断裂

  大断裂为昆明地区南北向的主干断裂。西山龙门一带,断面向东倾斜,产状较陡,*于直立,东盘下降形成昆明断陷盆地,西盘上升形成观音山、西山及龙门等地貌景观。该断层控制了昆明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③岩浆岩:该地区有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及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④地貌:西山大断裂西盘上升形成了观音山西山龙门,东盘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龙门(断层崖)等地貌景观。滇池为断陷湖泊,西岸多为半岛、海湾,地形起伏较大;北岸、南岸、东岸地形起伏较小,有八条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等沉积。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栖霞和茅口组的灰岩、白云质灰岩构成。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风化、容蚀形成岩溶地貌(又称kast地貌)。石笋、石芽、石柱、溶沟、溶槽、溶蚀漏斗等地貌随处可见。

  ⑵武定地区

  1。地层:在五孔桥观察了辉绿岩与三叠系资组的接触关系及灰绿岩体的岩石特征(球形风化)。经过观察,发现二者的接触面的特征是:接触面呈波状起伏,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褐色钛铁矿及褐黄色的古风化粘土层,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积接触关系。辉绿岩中无舍资组的俘虏体,其上舍资组中底砾岩无烘烤蚀变现象;辉绿岩中长石高岭土化现象明显。

  在雷刚厂观察了三叠系舍姿组与寒武系西王庙组的接触关系。

  西王庙组:为紫红色泥岩与黄色粉砂岩互层。

  舍姿组:为紫灰色泥岩夹多层浅灰黄中层状粉砂岩为主。底部为灰黄色薄、中层状含细砾、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接触面为含砾粗砂岩。二者的接触关系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芭蕉箐铁矿观察到缩头山组:该铁矿位于武定县南东5公里处矿体产于泥盆系中统鱼子甸组第一段(d2y1):属于沉积型铁矿床;矿石主要为鲕状赤铁矿。第二段为灰白薄中层状隐晶质灰岩,泥灰岩夹白云岩,钙质泥岩。其中在铁矿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层黑色页岩、泥岩等,还含有植物碎片、贝类化石。

  在狮山石棉矿观察到登云组白云岩,狮山风景区出露寒武系,竹寺组广泛分布,为灰黄,黄绿色页岩、粉砂岩该矿是白云质灰岩与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为辉绿岩体侵入,使基性岩浆热液与白云质灰岩中的镁质发生变质作用,形成蛇纹石化、大理岩化和石棉,石棉矿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外接触带的白云质灰岩中。

  2。构造:人民渡狮山大断裂

  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向,上盘为震旦系灯影组,下盘为奥陶系汤池组和红石组等地层。断层带上发育大量构造岩。上盘多见大理岩化、角砾岩化等蚀变现象。断距由北向南逐渐增大。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多由构造岩组成,其间夹断层夹持体或断层透镜体。沿断裂带除外力西基性岩脉侵入外,还有燕山期基性岩贯入。受断层影响,岩石蹂皱破碎现象明显

  3。岩浆岩:辉绿岩。

  4。矿体:芭蕉箐铁矿、狮山的石棉矿、无孔桥的钛砂矿

  5。地质现象:狮山断裂断层破碎带上的断层角砾岩、地层的错动与缺失、无孔桥沉积接触面上的风化壳、狮山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6。地貌:人民渡断裂构造,形成两断面上生长的植被有很大差别,在芭蕉箐看到赤铁矿矿床,而在狮子山观察到了石棉矿及石棉的采矿洞,狮子山风景区,其山势雄浑秀丽,古树参天,苍松翠柏,古寺幽静,是国家aaa级名胜风景区。

  ⑶元谋地区

  1。地层:黄瓜园出露海资哨组、路古模组和凤凰山组

  ㈠海资哨组:浅灰色千枚岩、云英片岩夹结晶灰岩、大理岩。

  ㈡凤凰山组:上部细晶大理岩夹千枚岩,下部夹中——粗粒大理岩,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铁矿及沉积型菱铁矿。

  ㈢路古模组:眼球状云母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长石片麻岩、角闪石片岩等。

  南北向绿汁江深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的体朱布超基岩。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谋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岩体分异较好,具垂直分带,由上而下一般可分为:辉绿辉长岩带、辉长岩带、辉石带、橄榄岩带、橄辉岩带、各带为渐变过度关系。*面上各带是不对称环状分布,四周为边缘相。岩体虽小,但含铂达到工业要求,岩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蚀变,主要有蛇纹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等。

  德大、那化花岗岩体。这些花岗岩石是晋宁期产物。岩体的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杂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呈岩基产出。黑云母花岗岩:浅灰色,略显粉红色,细、中粒结构,局部为粗粒结构。闪长岩:暗灰、灰绿色,多为细、中粒结构。

  弯堡土林一带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碎屑沉积物,弯堡土林的成因及存在长久的原因:一墩墩的土柱耸立在眼前,大片大片的,说起这土林是怎么形成的,早在三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水草丰富的浅湖,气候温和、凉爽,湖中繁衍着蜉蝣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动物活跃。后来由于入湖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淤塞湖盆,加之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它露出地表,遭受风化剥蚀。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由于气候炎热、气温高、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在漫长的岁月里,泥土不断地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地表发生了龟裂,加上雨水沿着裂缝不断得流蚀、冲刷,又使地表裂缝渐渐加深、扩宽和延伸。年夏一年的自然外力地质作用,终于使这里显露出一座座土柱,进而形成眼前这一片片神奇的土林。这就是神奇的土林的形成原因,为什么这土林可以如此长久的保存呢?雨水、风化等剥蚀作用就很严重了,那是由于土柱顶上,有一层含铁质的砂砾岩皮壳及半胶结的砾石层,像一顶坚硬的帽子戴在土柱上,使之免受风雨摧残。

  2。构造:朱布超基性岩体属于南北向绿汁江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为加里东晚期所形成,岩体北西南三面接触带*于直立,并向深部岩体内倾斜,东部接触带向西倾斜。德大那化花冈岩体属块状构造。岩体出露于元谋县西侧斑果至物茂一带,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南北长大于40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为晋宁期产物,岩体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岩体。

  3。岩浆岩: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辉绿岩。

  4。矿产:朱布超基性岩矿、孔雀石、橄榄石及黄瓜园铁矿;绿泥石

  5。地貌:第一,超基性岩体中含有碳酸盐岩,可能是火山作用的结果除了这些,我们还观察到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及河流地貌,沉积作用、侵蚀作用、蛇曲河、河心滩、河漫滩等现象。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了闪长岩脉、辉绿岩脉以及大量暗色析离体团块。第二,弯堡土林,湖泊的沉积作用和地表流水的冲刷及风化剥蚀等作用形成

  6。地质现象: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风化侵蚀作用、侵入体及侵入体有俘虏提、围岩、析离体。土林地区地表水的片流、洪流冲刷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三、结束语

  1、小结:经过这次昆明西山——武定——元谋的地质实*,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但让我们充分的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情况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对于在课堂上不清楚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中逐渐掌握。提高了我们对这个专业的兴趣,培养了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分析和观察的能力。还让我们了解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怕苦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我们自己的体魄,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某个地质现象的见解与论述:

  这一次的实*我对元谋土林产生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兴趣。路南石林已驰名中外,但云南一些地方的土林,亦足与石林争妍斗奇。

  土林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而产生的地貌。在*土林最发育的地方就是云南元谋盆地和*。土林是在构造运动、风雨侵蚀和生态、岩性等综合因素下形成的。

  一踏进土林云南土林,分布较广,其中以元谋县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铺土林为佳。它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路南石林并称之为“云南三林”。元谋物茂土林位于元谋县境内,距县城32公里,是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就仿佛使人进入另一个新奇的天地。有的土柱如锥似剑,直指蓝天;有的像威严武士,整装待发;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视远方;有的土柱顶上杂草丛生,间或长有野花;有的砂石垒垒,裸露身躯……当然,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是距今两百万年前早第四纪积淀下来的,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钙质胶结物,间或夹杂一些铁质结合体。由于这些土壤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致使地面龟裂;加之雨水延裂缝冲刷、流动,久而久之,裂缝逐渐加深、扩宽、延长,土柱逐渐显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杂有的石英、玛瑙等,显露出来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奇异的光彩。

  土林是在自然界的外力(主要是水流)的作用下,经历千百万年的时间而形成的。土林是了流失地貌特殊形态,一种奇异的自然地理现象,是在千差万别的地形结构,组成物质,构造运动,水文气候,土壤团力和水动力等综合因素形成的。

  3、意见和要求

  我觉得这次实*体还是成功的,大多数同学积极配合老师和组长开展工作。时间虽然不怎么长,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后的学*和工作。不足的是,实*时间太少,一个实*地点还尚未完全理解就匆忙离去,所以我觉得以后能大大提高实地实*的时间。

地质学实*报告3

  实地实*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目的!

  一、实*目的

  通过野外实*,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

  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地区概况

  主要实*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内容

  (一)5月9号实*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

  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古武当山实*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的。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方向移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5月11号京娘湖实*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的学*。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

  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实*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

  总的来说,本次实*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本次实*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地质学实*报告4

  一、地质实*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的过程

  我们的实*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 实*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地点是苏庄,实*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返回学校。

  三、实*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前,刘老师将此次实*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三、 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2、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附*,开始下午的实*,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岩,三号的实*结束,

  3、认识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4、地质罗盘的实*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 我们的实*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的结论

  1、我们在实*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地质学实*报告5

 一.实验时间

  20xx年12月17号

  二.实验地点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金马河大桥→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紫坪铺镇都江村→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三.实验目的

  通过对实*路线附*的地质条件,使野外现象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在此认识上进行综合分析,在培养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地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野外实*工作方法,跟着指导教师的思考方式,理解实*中遇到的具体现象。地质学野外实*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同学们对地质地貌的观察能力,为后继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四.实验任务

  1.观察并了解实*沿途的地形地貌,思考为什么在短距离内地形地貌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2.全面分析所看到的地形地貌并加以延伸

  3.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

  五.区域概况

  地点一:金马河

  (1)金马河位于成都*原,成都*原是*西南地区最大*原、地势*坦、水域遍布,河网纵横、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原由岷江、沱江、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原组成。成都*原的地质构造是在很硬的岩石上覆盖了一层厚厚以泥土为主的沉积物。据四川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记载,盆地基地是硬化程度很高的早前寒武纪花岗石结晶基底,成都*原岩层十分坚硬。成都*原地形好,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最冷月均温5℃~8℃。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该地区农业较为发达,后来,由于长期种植水稻,部分土壤成为水稻土。成都*原很多河流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都江堰的岷江。成都*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以紫色土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棉花等。在都江堰以下的岷江等河流的灌溉下在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使得成都*原年*均气温约为16℃,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因*原邻*川西高原山地,深受山地下沉的冷空气的影响,加之*原河水大多来自西部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同时,*原上地势低洼的古河道地区,地下水位高,土壤冷湿。故成都*原无论气温、水温和土温均较低,热量条件较之四川盆地其他地区稍为逊色。金马河大桥处于四川盆地中部的成都*原,由成都*原水系即岷江水系冲积而成,多成树枝状和格子状,其中格子状水系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2)金马河的地质地貌

  成都金马河,又名正南江。岷江干流,属干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鱼嘴分水后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宽96-104米,过江节制闸后称金马河,河床逐渐增宽,由300米阔至1200米,流经新津县五津镇时,纳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后又复称岷江。金马河段全场76.1公里。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岷江进入成都*原的主要排洪河道,也是成都*原的重要防洪屏障。河床宽窄不均,最宽处1010m,一般为300~600m;河床甚浅,横剖面呈“U”型,洪枯流量变幅大.金马河的地势开阔*坦,河水携带固体物质的能力较低,致使年均约900万吨的推移质和悬移质沿河淤积,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岔濠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河床左右摆动不定。金马河是一条宽、浅、散、弯的典型*原游荡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较高,堤岸低矮,通道狭窄,排水不畅,洪水期对沿江城镇、灌溉渠系、农田造成严重威胁。我们看到的金马河的水位较低,这是因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所以河流的水量较少,露出了大片的河漫滩。河漫滩是指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这是冲积物区别于其他成因堆积物的主要标志之一。洪水期河漫滩上的水流速度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为细砂、黏土等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向移动沉积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这种上层细,下层粗的结构就构成了完整的河漫滩二元结构。河床相冲积物具有下粗上细的特点,下部粗大颗粒是在洪水期河床水流最强部分堆积的,称蚀余堆积。洪水期在河床凸岸的浅滩部位,水流速度相对缓慢,则沉积较细的物质。洪水期随着河床的侧移,蚀余堆积逐渐被河床浅滩堆积物覆盖。

  金马河位于成都*原故河漫滩宽度较大河漫滩的形成经过雏形河漫滩、原始河漫滩,再到河漫滩三个阶段。原来的河谷低与河漫滩,因河流的.下蚀而高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称为河流阶地。阶地形态要素包括阶地面、阶地前缘、阶地后缘和阶地坡麓。河流阶地在谷坡上可以有多级分布,把高出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成为一级阶地,依次由低到高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低阶地形成时间晚,高阶地形成时间早。金马河一级阶地修筑成公路,常年洪水不能淹没一级阶地,但非常年洪水能淹没,故不能修建永久性建筑。

  金马河周围的河漫滩在金马河大桥那里,通过地质学基础的学*,我们可以很容易辨别出金马河属于壮年期的河流。因为一般来说幼年期的河流较为曲折,且沉积物的磨圆度不高。经过河流的向源侵蚀和裁弯取直之后河流河道逐渐趋于直线,河流中的沉积物也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掩饰的边缘逐渐被磨*磨圆。由于金马河河道较为笔直,且河漫滩上的沉积物磨圆度较高,所以金马河属于壮年期的河流。金马河大桥属于岷江的中游地区,河流减速使得河流中的岩石堆积于此,我们所看的岩石种类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固结而成的,种类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结构有:全晶等粒结构、斑状和似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构造分为:块状构造、气孔和杏仁状构造、流纹构造。超基性岩类主要的矿物由橄榄石、辉石组成,这两种矿物受热液作用和风化作用,常形成次生矿物,因此在我们所看到的流水冲刷以后的岩石中超基性岩类基本就没有,最常见的是花岗岩(花岗岩石大陆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浆岩)和一些含石英、云母、长石矿物较多的岩石。由于金马河大桥那的地貌是有流水沉积作用而成的,所以也有沉积岩。沉积岩的形成是在常温常压下经过压固、胶结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就其结构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构造分为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缝合线和刀砍状构造。在金马河大桥,看到的最多的沉积岩就是缝合线构造的。

  金马河大桥那里的河流地貌,由于河流的冲刷面积大,所以河床很宽。这里的冲刷面积大,主要是由于在河流上游多山,形成了较大的积水面,很容易形成洪流,冲刷作用就尤为明显。河流*由于流水的的搬运沉积作用,形成了冲积*原。由于这里处于一个地台区,所以这里的地质条件还是很好的,比较稳定。金马河的土主要是灰色土,这主要是上游分布着大量的灰色岩石造成的。金马河的土壤较为肥沃,这是由于金马河上游的岷江在出都江堰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带来的大量肥沃的物质淤积而成的。金马河沿岸是良好的农业灌溉区,不仅有丰富的灌溉水且有肥沃的土壤,地形较为*坦,热量充分,也适宜耕作业的发展。但同时金马河也易发生洪水灾害,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要是遇到大洪水时就会淹没庄家、农田、村庄等灾害,这点值得我们注

地质学实*报告6

  一、实*目的

  通过对崂山仰口、马山毛公山等地的实*,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马山等地的实*研究,对周围环境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各地的地形、岩性等,对以后预防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要求

  1、实*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马山、崂山、毛公山等的地质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地质地貌的方法,培养地址分析能力。

  4、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学实*报告。

  三、实*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马山、崂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崂山、马山的地貌环境特征,学*分析地貌特征的方法。

  四、实*安排

  5月10日至5月23日

  指导老师:*

  五、实*地点马山崂山仰口毛公山

  六、实*概况

  (一)马山马山石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即墨市区以西4公里处,由5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 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带,面积约800公顷,1993年11月正式通过专家评审,1994年4月*正式批准即墨市马山石林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浅剖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石林群、硅化木及古生物化石等地质自然遗迹。该保护区地貌特征,由四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形。该地已有多年的采石历史,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安山玢岩的柱状节理,通过*十几年来的开采,已经开采出数个具有笔直挺拔柱状节理人工露头景观。专家们一致认为,马山不仅有被人们称为"石林"的柱状节理,而且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

  目前在马山四周发现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处,这些远古时代的树木经过硅化反应形成了现在的化石。早在1·3亿年前,马山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大量树木,其中部分树木死亡后在本地或异地被掩埋起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发生硅化反应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马山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均直径0·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

  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马山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是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的节理,柱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马山区域内的沉积岩层属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曲格庄组,为莱阳群的最上层部位。该组为河流相,山麓洪积相粗碎屑堆积,一般以中、粗粒砂岩、砂砾岩为主、兼有漫滩相或局部浅湖相的细碎屑沉积。区域沉积岩之沉积构造特征,属较典型的网状河流相沉积。大型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斜层理随处可见。在山之北坡各采石场中沿坑壁可观察到极好的垂直剖面,据考证,马山石林一亿多年前由火山喷溢的安山岩浆冷凝收缩而成。安山岩呈灰绿色,结构均匀,质地纯净,是一种高级建筑雕饰材料。山之西南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形柱状节理,柱体截面直径一般在1.0—1.5米间,柱体长30米(地表以下可延伸至60米),柱体笔直挺拔,排列整齐,恰似一片密林,景色蔚为壮观。

  此类柱状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马山石林可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这在地质学上较为罕见。就其价值而言,马山石林规模比南京*县石柱规模更大,亦更宏伟壮丽,可与美国著名"魔鬼之塔"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体相媲美。站在由大片柱状节理石柱群组成的马山石林前面,人们似乎能从中探寻出发生在1·1亿年前的火山活动的场景。在遥远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即墨地区火山活动强烈,以即墨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许多火山锥,火山喷发出的大量岩浆经冷却收缩形成了现在蔚为壮观的马山石林,这片高26米、宽150米的石柱群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并称为世界"三大石柱群"。

  马山石林自然保护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石林"。同时马山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是丰富的地质资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除地质遗迹外,保护区内还有云皇殿、白云庵、千佛洞等人文古迹。马山石林已揭露的团山和长岭两座低山全部由粗面英安岩柱状节理分割成的巨大石柱群组成,柱体直径一般在1。0—1。5m之间,柱体长25m(地表以下延深可达60m),形态以四边形为主,也有五边形、六边形的。团山主体笔立挺拔,长岭柱体呈扇形展布,犹如孔雀开屏。这些蔚为壮观的景象,可与英国已列为世界保护遗迹的"魔鬼堤"和美国已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魔鬼塔"相媲美。*古代哲人孟子在二千年前曾有"吾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作为他的后代,齐鲁儿女或许可以添上一句"登马山而奇造化"的感慨。马山这一自然遗迹不仅是宝贵的地质地貌景观,也是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研究对象。本区列为第二的自然保护对象,是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

  目前在马山已发现二十多株硅化木。其中较大且保存完整的有十多株,最大的树干长13m,横径0。8m,其年轮十分清晰。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在人文历史上,马山曾是庙宇鼎盛、香客云集的风水宝地。据清雍正年间(1734年撰写的《马山志》记载,马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山上树木茂盛,寺宇宏阔,有玉皇殿、圣母殿、大士庵等15处殿堂,颇具规模。山凹处有一眼"丹泉井",也称"济公井",泉水清澈甘甜,"醒脾爽气,甲于诸水",任凭大旱,泉水长年不涸,故有赞曰:"窟中疑滚千层浪,地底遥通一线天"。

  (二)崂山崂山的主体山脉,为花岗岩石质耸拔成山,气势雄伟,千峰竞秀,贵为华夏滨海第一高山。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三分子所组成,石色白净,石质坚硬,是建筑行业的优质石料。花岗岩经千古风化酥蚀以后,淤积在河道海滩上的白沙,所含石英石占到很大的比例数,是建筑上的优质沙料。崂山在中生代燕山晚期造山运动以前,这里的"老坐地户"有沉积岩和岩浆岩,在崂山高处的九水和明道观一带的山谷里,还残存有这些岩石的踪迹。崂山的花岗岩热熔岩浆在地层深处冷凝成石后,耸拔抬升成山,巨大的鼎力将地表的原有岩石推的四分五裂,局促屯集于周边。在花岗岩高温强力挤压的崂山成山过程中,周边的围岩发生热熔烘烤变质,许多变异成了变质岩。譬如仰口丰山一带的`崂山绿石,就是泥灰岩经过高温变质后,形成的细腻变质岩石。和崂山花岗岩纠结在一起的岩石,主要有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三大类。

  石老人和登瀛半岛一带的低山岩石,主要为沉积砂岩,石质呈灰褐色,作建筑石料容易酥蚀风化。这种石质的沙砾石滩,也呈深褐色,石茬尖利。流清河海湾的东半部一小部分,也是这一类砂岩的海滩,颜色非常明显。流清河以东到太清湾的西半部一带,崂山的主体山峰直插大海,没有杂色岩石掺杂。而从太清湾到垭口,以沟谷为界,除了垭口以东一座山峰是花岗岩石以外,再往东直抵八仙墩,就尽是沉积岩和变质岩了。特别是崂山头一带,几乎尽为沉积砂岩,层层叠叠像千层饼一样,很是壮观。

地质学实*报告7

  一、 实*概括

  1、实*目的:地质学基础野外实*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根本教学环节,在实*之前,老师们就给我们讲解了此次实*的一些目的,这次实*我们重在多看多观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知识带到实地中进行检验;注意思维的转变(理论的微观向野外宏观的转变);学会对基本地形地貌进行描述;还有就是图形结合,我们通过这次实*,能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钻研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体会,融入和贯彻,使我们对地质学和地貌学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

  2、实*路线:学校——金马河大桥——都江堰——映秀——都江村

  3、实*工具:盐酸、铁榔头

  4、指导老师:郑子成、*勇

  5、实*要求:通过本次实*深入了解温江和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所见到的资源利用、土地利用和整合进行分析;分析农业发展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观察辨认主要岩石;以及某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和防御措施。

  二、 实*内容:

  1、金马河大桥下:

  (一)金马河的区域概况 成都金马河,又名正南江。金马河是岷江的支流,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成都*原的重要防洪屏障,属干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鱼嘴分水后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宽96-104米,过江节制闸后称金马河,河床逐渐增宽,由300米阔至1200米,流经新津县五津镇时,纳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后又复称岷江。金马河段全场76.1公里。成都金马河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以排洪为主要功能,是成都*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马河防洪工程保护区内共有成都的7个区(市)县,即都江堰市、双流县、崇州市、新津县、温江区、青羊区和武侯区,河段全场76.1公里。统计保护区内1992年共有乡、镇35个,面积911*方公里,总人口15*4万人,工农业总产值124.8亿元。

  (二)金马河地质地貌概况

  第一处地点是温江成青路上的金马河大桥下的金马河,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金马河大桥上下来,听了老师的讲解,老师先是对河道基本情况作了讲解,着重讲了河流地貌、土壤颜色、成都*原的形成等,讲了金马河的河床、河漫滩、阶地等。然后让我自己去观察,由于现在冬季枯水期,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河水,有许多的河漫滩(洪水期能淹没的地方,*水期时露出水面)我们可以直接看到,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这是冲积物区别于其它成因堆积物的主要标志之一,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速度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为细砂、粘土等,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下层粗的结构就构成了完整河漫滩二元结构,河床冲积物具有上细下粗的特点,下部粗大颗粒是在洪水期河床水流最强部分堆积的。在河床边,*期沉积物有明显分布规律,河边以砾石、粗砂为主,远离河边以粉砂、粘土为主,即“*河岸粗、远河岸细”。在金马河大桥那里,通过地质学基础的学*,我们可以很容易辨别出,那儿的那条河流处于幼年河:一是因为,从河流流经的路径上看,弯曲度比较大,二是从河流内的岩石上看,岩石的磨圆度比较低。从河流弯曲度和河流内岩石磨圆度的观察,基本就可以判断出一条河流所处的时期。我们还观察到地上有着许许多多的鹅卵石,硬度大,颜色有青、红 、黑、白、灰等,经过仔细观察和辨别后,我们发现这些鹅卵石大部分为分选性较差,磨圆度高的鹅卵石。站在金马河的河漫滩中向远处望去,发现冬季的金马河河流水流量甚小,河心滩很明显地显现出来。有河漫滩的存在,多半就伴随着河流阶地的出现。其实在距离我们不远处的*面上,就是金马河的一级阶地。阶地的形成是因河流的下蚀而高出一般洪水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由于河道较宽,河谷较深,以及人工修建的防护堤,使得金马河的一级阶地成为了建筑用地和基本的农田用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住房和农田地。阶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气候的变化;构造运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据观察,金马河的阶地是一级阶地,因此阶地形成较晚。阶地的阶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积物组成,因此属堆积阶地。同时在金马河,我们还看到了大量的运石车,这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能否保护好我们的地表和生态环境?

  (三)金马河的灾害与防治 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沙石沿河淤积,使河床抬高,经洪水冲刷,河床沙洲遍布,汉壕分流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主流左右摆动,流向不定,断面横流加剧,成为宽、浅、弯的游荡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较高,堤岸低矮,通道狭窄,排水不畅,洪水期对沿江城镇、灌溉渠系、农田造成严重威胁。金马河特殊的河床结构,比如水流较缓,致使其水力环境复杂多变,泄洪能力较低,历史上金马河附*区域曾多次发生不同程度的洪灾,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还有*几年来,无序地开采河道沙石,严重破坏了河床的稳定,洪水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基本上是年年发生。洪水严重威胁金马河沿岸的城镇、村庄以及下游河心洲上的村庄。因此金马河是成都市及四川省的防洪重点,沿线有重点防洪堤段、险工险段等。

  2、映秀镇:

  (一)映秀镇的区域概况

  映秀镇是我们野外实*的第二站,也是这次实*印象最深的地方。映秀镇地处四川汶川县的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的门户。映秀镇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水电之乡”的美称。但是在20xx年5月12日,在此地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映秀镇成了重灾区,大部分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水电通讯中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处于地震中心的映秀是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与龙泉山断裂带之中。龙门山断裂带内有断层,西边一条叫龙门山后山断裂,沿汶川—茂县一线,东边一条叫龙门山前山主边界断裂,沿安县—都江堰—天全一线,中间那条叫龙门山主中心断裂,沿映秀—北川一线,5.12地震发源于中心断裂,沿映秀—北川一线,虽然四川盆地是相对稳定的板块,龙门山看上去构造运动性不强,但是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同时,也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随着外在营力的积蓄,到了一定的程度,地壳破裂,就会发生地震,20xx年发生的特大地震就是龙门山构造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西南向东北逆冲造成的。而我们所实*的地方是地震后重新建设后的镇,房屋都是新的,镇中心的周围有条岷江的支流流经,镇四周都是高大的山体,群山环抱。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山体上有大量的有大量的石块和碎屑物质,有山体已经没有植被覆盖而裸露着。这都是由于地震的影响,山体出现了大面积的崩塌滑坡而形成了大量的崩塌堆积物和倒石堆。此处的崩塌属于山崩,山崩是山区发生的大规模崩塌的现象,边坡很陡的地区,在岩石的释重作用、温差作用等物理风化作用下,沿陡坡边缘产生一系列的张裂隙,产生了许多大小不一的节理,从而使得边坡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在遇到像20xx年特大地震的触发因素时,岩体就很容易发生了崩塌。

  (二)映秀镇的地质地貌概况

  在映秀镇,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河谷低地中可见到河流与季节性洪水冲积出的滩涂地,而且周围有岷江流经,河道窄且较为弯曲,江水中的岩石磨圆度不高,大部分棱角分明,水流速度快,所以此处的河流属于河流地貌发育的幼年阶段,此时河流的作用以深切为主,但是也有一定的向旁侵蚀,可以看到,此处岷江的第一拐角弯度较大,侵蚀岸受到的侵蚀较为严重,这就会造成河流凹岸更凹,凸岸更凸。我们放眼望去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此处共有3级阶地。一般河谷中常形成一级或几级阶地,每一级阶地都有阶地面和阶地坎组成。一般来说,居民点的选取不宜选在一级阶地上,因为虽然一级阶地是常年洪水期淹没不到的地区,但是如果遇到十年一遇或50年甚至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时,就无法保证居民点的安全。但是老师解释道,由于映秀镇地处高大山体的峡谷地带,周围较为狭窄,无法找到较大的二级或二级以上的阶地作为居民点,所以只能选取在一级阶地上,但映秀镇在二级和三级的阶地上修筑了避难场所,所以较为合理。在观察二三级阶地时,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只能远距离观察,从远处看,很难看出阶地的特征,根据老师讲解,如果走*了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阶地上面是比较*坦的。就远处观察,二三级阶地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缓坡,后经老师点拨,在地质学上称之为阶坡。

地质学实*报告8

  一、实*目的

  通过对崂山仰口、马山毛公山等地的实*,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马山等地的实*研究,对周围环境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各地的地形、岩性等,对以后预防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要求

  1、实*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马山、崂山、毛公山等的地质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地质地貌的方法,培养地址分析能力。

  4、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学实*报告。

  三、实*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马山、崂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崂山、马山的地貌环境特征,学*分析地貌特征的方法。

  四、实*安排

  5月10日至5月23日

  指导老师:*

  五、实*地点马山崂山仰口毛公山

  六、实*概况

  (一)马山马山石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即墨市区以西4公里处,由5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 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带,面积约800公顷,1993年11月正式通过专家评审,1994年4月*正式批准即墨市马山石林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浅剖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石林群、硅化木及古生物化石等地质自然遗迹。该保护区地貌特征,由四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形。该地已有多年的采石历史,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安山玢岩的柱状节理,通过*十几年来的开采,已经开采出数个具有笔直挺拔柱状节理人工露头景观。专家们一致认为,马山不仅有被人们称为"石林"的柱状节理,而且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

  目前在马山四周发现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处,这些远古时代的树木经过硅化反应形成了现在的化石。早在1·3亿年前,马山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大量树木,其中部分树木死亡后在本地或异地被掩埋起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发生硅化反应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马山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均直径0·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

  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马山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是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的节理,柱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马山区域内的沉积岩层属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曲格庄组,为莱阳群的最上层部位。该组为河流相,山麓洪积相粗碎屑堆积,一般以中、粗粒砂岩、砂砾岩为主、兼有漫滩相或局部浅湖相的细碎屑沉积。区域沉积岩之沉积构造特征,属较典型的网状河流相沉积。大型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斜层理随处可见。在山之北坡各采石场中沿坑壁可观察到极好的垂直剖面,据考证,马山石林一亿多年前由火山喷溢的安山岩浆冷凝收缩而成。安山岩呈灰绿色,结构均匀,质地纯净,是一种高级建筑雕饰材料。山之西南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形柱状节理,柱体截面直径一般在1.0—1.5米间,柱体长30米(地表以下可延伸至60米),柱体笔直挺拔,排列整齐,恰似一片密林,景色蔚为壮观。

  此类柱状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马山石林可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这在地质学上较为罕见。就其价值而言,马山石林规模比南京*县石柱规模更大,亦更宏伟壮丽,可与美国著名"魔鬼之塔"的柱状节理玄武岩体相媲美。站在由大片柱状节理石柱群组成的马山石林前面,人们似乎能从中探寻出发生在1·1亿年前的火山活动的场景。在遥远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即墨地区火山活动强烈,以即墨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破火山口晚期形成了许多火山锥,火山喷发出的大量岩浆经冷却收缩形成了现在蔚为壮观的马山石林,这片高26米、宽150米的石柱群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并称为世界"三大石柱群"。

  马山石林自然保护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石林"。同时马山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是丰富的地质资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除地质遗迹外,保护区内还有云皇殿、白云庵、千佛洞等人文古迹。马山石林已揭露的团山和长岭两座低山全部由粗面英安岩柱状节理分割成的巨大石柱群组成,柱体直径一般在1。0—1。5m之间,柱体长25m(地表以下延深可达60m),形态以四边形为主,也有五边形、六边形的。团山主体笔立挺拔,长岭柱体呈扇形展布,犹如孔雀开屏。这些蔚为壮观的景象,可与英国已列为世界保护遗迹的"魔鬼堤"和美国已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魔鬼塔"相媲美。*古代哲人孟子在二千年前曾有"吾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作为他的后代,齐鲁儿女或许可以添上一句"登马山而奇造化"的感慨。马山这一自然遗迹不仅是宝贵的地质地貌景观,也是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研究对象。本区列为第二的自然保护对象,是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

  目前在马山已发现二十多株硅化木。其中较大且保存完整的有十多株,最大的树干长13m,横径0。8m,其年轮十分清晰。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在人文历史上,马山曾是庙宇鼎盛、香客云集的风水宝地。据清雍正年间(1734年撰写的《马山志》记载,马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山上树木茂盛,寺宇宏阔,有玉皇殿、圣母殿、大士庵等15处殿堂,颇具规模。山凹处有一眼"丹泉井",也称"济公井",泉水清澈甘甜,"醒脾爽气,甲于诸水",任凭大旱,泉水长年不涸,故有赞曰:"窟中疑滚千层浪,地底遥通一线天"。

  (二)崂山崂山的主体山脉,为花岗岩石质耸拔成山,气势雄伟,千峰竞秀,贵为华夏滨海第一高山。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三分子所组成,石色白净,石质坚硬,是建筑行业的优质石料。花岗岩经千古风化酥蚀以后,淤积在河道海滩上的白沙,所含石英石占到很大的比例数,是建筑上的优质沙料。崂山在中生代燕山晚期造山运动以前,这里的"老坐地户"有沉积岩和岩浆岩,在崂山高处的九水和明道观一带的山谷里,还残存有这些岩石的踪迹。崂山的花岗岩热熔岩浆在地层深处冷凝成石后,耸拔抬升成山,巨大的鼎力将地表的原有岩石推的四分五裂,局促屯集于周边。在花岗岩高温强力挤压的崂山成山过程中,周边的围岩发生热熔烘烤变质,许多变异成了变质岩。譬如仰口丰山一带的崂山绿石,就是泥灰岩经过高温变质后,形成的细腻变质岩石。和崂山花岗岩纠结在一起的岩石,主要有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三大类。

  石老人和登瀛半岛一带的低山岩石,主要为沉积砂岩,石质呈灰褐色,作建筑石料容易酥蚀风化。这种石质的沙砾石滩,也呈深褐色,石茬尖利。流清河海湾的东半部一小部分,也是这一类砂岩的海滩,颜色非常明显。流清河以东到太清湾的西半部一带,崂山的主体山峰直插大海,没有杂色岩石掺杂。而从太清湾到垭口,以沟谷为界,除了垭口以东一座山峰是花岗岩石以外,再往东直抵八仙墩,就尽是沉积岩和变质岩了。特别是崂山头一带,几乎尽为沉积砂岩,层层叠叠像千层饼一样,很是壮观。

地质学实*报告9

  一、实*时间:

  二、实*地点:

  生态样方调查及植被认知、土壤结构和取样、华南植物园温室。

  三、实*内容

  1植物样方调查

  1.1样方调查的目的

  了解植物分布情况。了解各层植物的种类以及各自的生长情况。学*用正确的方法调查不同的植物。通过植物样方调查,找出植物生长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在实际环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虚心学*,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热爱专业、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1.2准备的材料

  一盘卷尺、一盘皮尺、标本袋、标本夹、绳子、头、绳子、编号牌。

  1.3调查过程

  对于乔木层,我们选取了一个长20米,宽20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观察了一下,确认了样方中乔木。接下来,我们又数清楚了每种乔木的棵数,并给它们编号挂上了号码牌。然后我们按照一定得顺序,一棵一棵的测量这些乔木的高度、胸径、冠幅、枝下高以及判断它们的生活力。并同时将测量的结果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对于灌木层,我们选取了一个长5米,宽5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观察了一下,确认了样方中灌木。接下来,我们又数清楚了每种灌木的棵数,并给它们编号挂上了号码牌。然后我们按照一定得顺序,一棵一棵的测量这些灌木的高度、基径、盖度以及判断它们的生活力。并同时将测量的结果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对于草本层,我们选取了1个长1米,宽1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将样方内的草本植物进行分类,数出各种植物的棵数,接着量出每棵植物的*均高度盖度,并根据它们各自的生长状况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1.4调查的结果

  2土壤剖面

  2.1挖土壤剖面

  剖面的设置、挖掘和观察土壤剖面应设置在代表性较广的地形部位上。一般挖成1×1.5~2米的长方形土坑,其深度因土而异。对发育于基岩上的土壤,一般挖至露母岩为止;通常深1~3米左右;对沼泽土、潮土、盐土和水稻土等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壤以出现地下水为止。挖出的表土与心土要分别堆置于剖面坑的两侧。观察面上沿的地表不能堆土和走动,以免影响观察、采样。

  剖面挖就后,先按形态特征自上而下划分层次,逐层观察和记载其颜色、质地、结构、孔隙、紧实度、湿度、根系分布、动物活动遗迹、新生体以及土层界线的形状和过渡特征。接着根据需要进行pH、盐酸反应、酚酞反应等的速测。最后自下而上地分别观察、采集各层的土样,并将挖出的土按先心底土、后表土的顺序填回坑内。

  2.2剖面的结构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到母质的垂直断面。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态的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的若干发生层次、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发生层。发生层的顺序及变化情况,反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性质。

  土壤剖面发生层一般分为:表土层(A层)、心土层(B层)和底土层(C层)。底土层中,还包括潜育层(G层)。表土层也叫腐殖质-淋溶层,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层;在森林覆盖地区有枯枝落叶层。心土层也叫淀积层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

  底土层也叫母质层,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响,保持母质特点的一层。潜育层也叫“灰粘层”,是在潜水长期浸渍下经潜育化作用形成的土层,土色蓝绿或青灰色,质地粘重,通气不良,养分转化慢。观察和了解土壤剖面是认识土壤、分析鉴定土壤肥力,制定耕作措施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截面称为土壤剖面。一般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水*层状构造,在野外以其颜色、质地、结构及松紧度、新生体等区分。层状结构为其最重要特征,是土壤形成及其物质迁移、转化和累积的表现。一般划分3个最基本层次:

  ①表土层(A层)。为有机质积聚层和物质淋溶层;

  ②心土层(B层)。为淋溶物质淀积层;

  ③底土层(C层)。又称母质层。这3个基本层最早由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也夫命名,以后,人们根据每个基本层的性状与发生学特点又进一步细分。

  简单剖面

  原始剖面:剖面上只有A和AC层。弱分异剖面: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各层之间无明显界线

  侏儒剖面:发生层完整,但每一土层的厚度甚薄。

  巨型剖面:热带气候条件下高度风化形成的超深厚剖面,厚度可达数米至十余米。

  侵蚀剖面:土壤剖面上部部分层次被侵蚀掉。复杂剖面

  1)异源母质剖面:土壤剖面上部土层的成土物质与底部基岩或母质组成不一致的剖面。

  图2.2垂直断面

  2)埋藏剖面:由于后来物质覆盖,在土壤剖面的一定深度中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埋藏层或埋藏剖面的剖面。

  3)堆叠剖面:原来的土壤剖面多次被沉积物质覆盖,或由于大量使用泥肥、土粪等使土壤表层或耕层不断垫高。

  4)翻动剖面:剖面表土层以下的土层经人为翻动到地表。

  5)人造剖面:在采矿、兴修水利等活动后,将混杂的土壤物质堆积或填回而形成的剖面。

  2.3分层取样

  2.3.1样品采集

  了解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沿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每个柱状样取样深度都为100cm,分取三个土样:表层样(0~20cm),中层样(20~60cm),深层样(60~100cm)

  2.3.2取样方法

  ①铁锹、铁铲、竹片等直接取样;②采样筒取样;③土钻取样;④挖坑剖面取样

  1、地表层:铁锹、铁铲、竹片直接取样;

  2、分层取样:手工操作和机械操作土钻,进入一定深度的土壤,将土柱提上,,按需要切割采样;或铁锹、铁铲等挖一剖面,分层取样。

  2.3.3取样量各点(层)取1kg土样装入样品袋,对多点均量混合的样品可反复按四分法弃取。

  2.4注意事项

  1、对照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或肥堆边。

  2、有腐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用广口瓶装样;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

  3、分层采样次序:自下而上,先采剖面的底层样品,再采中层样品,最后采上层样品。

  4、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则应避免使用金属器具取样。可用竹片或竹刀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3生态研究案例分析: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1酸沉降对森林植物的影响及其机理

  森林衰退的原因一般认为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造成直接影响;二是对森林的间接影响,即认为酸沉降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引起土壤的酸化,造成植物营养不良,有毒元素活化,重金属释放,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和森林衰退[3]。

  3.2直接影响

  3.2.1植物体形态

  1、伤害叶片

  叶片是植物与大气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大气污染物最先进入植物体的门户。因此,植物的伤害症状最早出现在叶片上[4]。干、湿沉降都会改变植物叶片表面蜡被层和角质层的物理、化学特性。这些结构对叶片除了起到保护作用外,还可以调节植物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对树叶表皮的破坏,加速了叶片的老化,使叶片失去活力,变得枯焉甚至掉落、死亡[5]。特别是在低pH值的酸沉降作用下,在短期内就能对叶片造成可见伤[6]害。树叶的变小,黄叶的增多,数量的减少,势必会削弱其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活动,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林业生产下降,森林退化[7]。

  2、伤害根系

  根系作为植物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的重要器官,是土壤资源的直接利用者和产量贡献者,它的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到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和生物量的高低,并与植物的抗逆性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有关。根系也是一个重要的碳素库,其呼吸作用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反馈途径之一[8]。植物根系养分吸收性能与土壤养分、水分、pH值和温度等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影响着根际土壤中养分的迁移和有效性。酸沉降不但改变了根系周围的物质组成、理化特性,也直接伤害了根系的生长。

  3、生长及生产力

  酸沉降引起森林生产力的下降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但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一定的酸度条件下,酸沉降的的确确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树木的生长或群落的增长。如在中欧和美国等国家出现的大面积森林衰退之前,其森林生长量比同时期未受酸雨影响的森林的生长量有较大的增加。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学者认为一方面酸沉降中的N、P和S素对植物起到了施肥的作用,另一方面酸沉降中强酸根离子的增加促进了土壤的风化,从而使进入土壤溶液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9]。至于在有些受害林群中,树木仍能继续增长,是因为死亡的树木被分解、矿化后为其附*的树木提供了养料。虽然这种增长能够持续几年,但最终会导致树木死亡率的增加和生物量的降低[10]。一些人工模拟实验也证明了,在轻度酸雨或短时期内,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11]。

地质学实*报告10

  一、 实*概括

  1、实*目的:地质学基础野外实*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根本教学环节,在实*之前,老师们就给我们讲解了此次实*的一些目的,这次实*我们重在多看多观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知识带到实地中进行检验;注意思维的转变(理论的微观向野外宏观的转变);学会对基本地形地貌进行描述;还有就是图形结合,我们通过这次实*,能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钻研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体会,融入和贯彻,使我们对地质学和地貌学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

  2、实*路线:学校——金马河大桥——都江堰——映秀——都江村

  3、实*工具:盐酸、铁榔头

  4、指导老师:郑子成、*勇

  5、实*要求:通过本次实*深入了解温江和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所见到的资源利用、土地利用和整合进行分析;分析农业发展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观察辨认主要岩石;以及某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和防御措施。

  二、 实*内容:

  1、金马河大桥下:

  (一)金马河的区域概况 成都金马河,又名正南江。金马河是岷江的支流,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成都*原的重要防洪屏障,属干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鱼嘴分水后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宽96-104米,过江节制闸后称金马河,河床逐渐增宽,由300米阔至1200米,流经新津县五津镇时,纳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后又复称岷江。金马河段全场76.1公里。成都金马河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以排洪为主要功能,是成都*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马河防洪工程保护区内共有成都的7个区(市)县,即都江堰市、双流县、崇州市、新津县、温江区、青羊区和武侯区,河段全场76.1公里。统计保护区内1992年共有乡、镇35个,面积911*方公里,总人口15*4万人,工农业总产值124.8亿元。

  (二)金马河地质地貌概况

  第一处地点是温江成青路上的金马河大桥下的金马河,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金马河大桥上下来,听了老师的讲解,老师先是对河道基本情况作了讲解,着重讲了河流地貌、土壤颜色、成都*原的形成等,讲了金马河的河床、河漫滩、阶地等。然后让我自己去观察,由于现在冬季枯水期,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河水,有许多的河漫滩(洪水期能淹没的地方,*水期时露出水面)我们可以直接看到,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这是冲积物区别于其它成因堆积物的主要标志之一,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速度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为细砂、粘土等,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下层粗的结构就构成了完整河漫滩二元结构,河床冲积物具有上细下粗的特点,下部粗大颗粒是在洪水期河床水流最强部分堆积的。在河床边,*期沉积物有明显分布规律,河边以砾石、粗砂为主,远离河边以粉砂、粘土为主,即“*河岸粗、远河岸细”。在金马河大桥那里,通过地质学基础的学*,我们可以很容易辨别出,那儿的那条河流处于幼年河:一是因为,从河流流经的路径上看,弯曲度比较大,二是从河流内的岩石上看,岩石的磨圆度比较低。从河流弯曲度和河流内岩石磨圆度的观察,基本就可以判断出一条河流所处的时期。我们还观察到地上有着许许多多的鹅卵石,硬度大,颜色有青、红 、黑、白、灰等,经过仔细观察和辨别后,我们发现这些鹅卵石大部分为分选性较差,磨圆度高的鹅卵石。站在金马河的河漫滩中向远处望去,发现冬季的金马河河流水流量甚小,河心滩很明显地显现出来。有河漫滩的存在,多半就伴随着河流阶地的出现。其实在距离我们不远处的*面上,就是金马河的一级阶地。阶地的形成是因河流的下蚀而高出一般洪水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由于河道较宽,河谷较深,以及人工修建的防护堤,使得金马河的一级阶地成为了建筑用地和基本的农田用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住房和农田地。阶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气候的变化;构造运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据观察,金马河的阶地是一级阶地,因此阶地形成较晚。阶地的阶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积物组成,因此属堆积阶地。同时在金马河,我们还看到了大量的运石车,这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能否保护好我们的地表和生态环境?

  (三)金马河的灾害与防治 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沙石沿河淤积,使河床抬高,经洪水冲刷,河床沙洲遍布,汉壕分流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主流左右摆动,流向不定,断面横流加剧,成为宽、浅、弯的游荡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较高,堤岸低矮,通道狭窄,排水不畅,洪水期对沿江城镇、灌溉渠系、农田造成严重威胁。金马河特殊的河床结构,比如水流较缓,致使其水力环境复杂多变,泄洪能力较低,历史上金马河附*区域曾多次发生不同程度的洪灾,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还有*几年来,无序地开采河道沙石,严重破坏了河床的稳定,洪水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基本上是年年发生。洪水严重威胁金马河沿岸的城镇、村庄以及下游河心洲上的村庄。因此金马河是成都市及四川省的防洪重点,沿线有重点防洪堤段、险工险段等。

  2、映秀镇:

  (一)映秀镇的区域概况

  映秀镇是我们野外实*的第二站,也是这次实*印象最深的地方。映秀镇地处四川汶川县的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的门户。映秀镇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水电之乡”的美称。但是在20xx年5月12日,在此地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映秀镇成了重灾区,大部分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水电通讯中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处于地震中心的映秀是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与龙泉山断裂带之中。龙门山断裂带内有断层,西边一条叫龙门山后山断裂,沿汶川—茂县一线,东边一条叫龙门山前山主边界断裂,沿安县—都江堰—天全一线,中间那条叫龙门山主中心断裂,沿映秀—北川一线,5.12地震发源于中心断裂,沿映秀—北川一线,虽然四川盆地是相对稳定的板块,龙门山看上去构造运动性不强,但是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同时,也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随着外在营力的积蓄,到了一定的程度,地壳破裂,就会发生地震,20xx年发生的特大地震就是龙门山构造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西南向东北逆冲造成的。而我们所实*的地方是地震后重新建设后的镇,房屋都是新的,镇中心的周围有条岷江的支流流经,镇四周都是高大的山体,群山环抱。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山体上有大量的有大量的石块和碎屑物质,有山体已经没有植被覆盖而裸露着。这都是由于地震的影响,山体出现了大面积的崩塌滑坡而形成了大量的崩塌堆积物和倒石堆。此处的崩塌属于山崩,山崩是山区发生的大规模崩塌的现象,边坡很陡的地区,在岩石的释重作用、温差作用等物理风化作用下,沿陡坡边缘产生一系列的张裂隙,产生了许多大小不一的节理,从而使得边坡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在遇到像20xx年特大地震的触发因素时,岩体就很容易发生了崩塌。

  (二)映秀镇的地质地貌概况

  在映秀镇,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河谷低地中可见到河流与季节性洪水冲积出的滩涂地,而且周围有岷江流经,河道窄且较为弯曲,江水中的岩石磨圆度不高,大部分棱角分明,水流速度快,所以此处的河流属于河流地貌发育的幼年阶段,此时河流的作用以深切为主,但是也有一定的向旁侵蚀,可以看到,此处岷江的第一拐角弯度较大,侵蚀岸受到的侵蚀较为严重,这就会造成河流凹岸更凹,凸岸更凸。我们放眼望去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此处共有3级阶地。一般河谷中常形成一级或几级阶地,每一级阶地都有阶地面和阶地坎组成。一般来说,居民点的选取不宜选在一级阶地上,因为虽然一级阶地是常年洪水期淹没不到的地区,但是如果遇到十年一遇或50年甚至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时,就无法保证居民点的安全。但是老师解释道,由于映秀镇地处高大山体的峡谷地带,周围较为狭窄,无法找到较大的二级或二级以上的阶地作为居民点,所以只能选取在一级阶地上,但映秀镇在二级和三级的阶地上修筑了避难场所,所以较为合理。在观察二三级阶地时,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只能远距离观察,从远处看,很难看出阶地的特征,根据老师讲解,如果走*了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阶地上面是比较*坦的。就远处观察,二三级阶地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缓坡,后经老师点拨,在地质学上称之为阶坡。


地质学实*报告 (菁华10篇)(扩展2)

——工程地质学实*报告 (菁华5篇)

工程地质学实*报告1

  一.前言

  实*的目的: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是本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

  实*意义:本次实*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现场和土木工程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我们获得了感性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和提高了实际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以及训练编写实*报告等。为以后土木工程有关课程的学*打下基础。此外,野外实*还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我们增强体质和磨练意志。

  二.区域地质构造与地层

  此观测路线位于峰峰矿区新市区南约1000米。本区为丘陵区,地层零星出露于高地和沟谷,因此观测线沿地层露头布置,按地层顺序,由老至新进行观测。观测路线从南山村北开始,至仁义村东止,全长约4000米。

  观测路线上零星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部分地层。观测路线上出露的岩石有第四纪沉积物,泥质岩,砂岩,铝质岩,石灰岩和煤层。可以看到的构造有节理,崩塌,正断层,*移断层,*行不整合线,角度不整合线等。

  三.区域气候条件

  峰峰矿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年干燥度为1.4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

  (3~5月):升温快,少雨雪,多风沙,气候干旱。3月份的月均气温是7.7℃,4月份升到15.1℃,5月份再度上升达21.4℃,其中4月份升温幅度最大为7.4℃。春季是日较差全年最大的季节,其中5月份最大,*均为12.7℃。由于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南风北风交替出现,大约每隔4至6天就有一次天气过程。历年最大风速14m/秒。

  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2.7%,由于气温迅速升高和水份增加较慢,使春季的相对湿度为全年最低值。历年3月至5月的最低相对湿度甚至降为零。稀少的降水抵偿不了蒸发的水分消耗,因而形成"十年九春旱"的气候特点。特别是冷空气南下时,常伴有5至6级的大风,出现较严重的风沙现象。历年4月最多沙暴日为3天。春末至夏初,往往出现一种灾害性天气--干热风。峰峰矿区焚风效应明显,这种效应影响峰峰矿区气温明显偏高。年*均气温比邯郸市区高0.5℃,比肥乡县高0.9℃。这是由于冬春秋冷空气较强,夏季冷空气较弱之故。

  夏季

  (6~8月)炎热多雨、降水强度大、集中、变率大。月*均气温都在25℃以上,7月*均为27.0℃,是全年最炎热的月份。极端最高气温41.9℃以上,降水量占全年的降水量的67.0%。雨日较多,日雨量≥0.1毫米的日数,6月8天,7月13.1天,8月11.2天。夏季降水又以7、8月为最多,*均降水量7月为178.0毫米,8月为146.6毫米,一般7月上旬进入雨季,8月下旬汛期结束,往往降水时间短促,强度大,因而产生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夏季降水的另一个特点是变率大,不稳定,因而造成某些年份先旱后涝、旱涝交替发生,其原因主要与每年夏季风的强弱及其进退早晚有关。

  秋季

  (9~11月)秋季气候凉爽,风和日丽,大气透明度好。秋季来临非常急促,一般始于9月上旬,正如农谚"一阵秋风一阵寒"。10月中下旬已是深秋时节,这时峰峰矿区旬*均气温已降到12-15℃。降温幅度逐月加大,9月*均气温20.7℃,10月下降到14.8℃,11月*均气温7.2℃。秋季强冷空气的南侵常常促使区域性的霜冻出现,初霜冻的日期*均在10月30日。

  秋季是旱季的开始,降水明显减少。*均降水量9月为52.0毫米,10月33.7毫米,11月为17.7毫米,总计为103.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7.9%。个别年份由于夏季风撤退较晚,形成秋雨连绵,甚至有的年份到10月上、中旬仍降暴雨。多数年份降水偏少,造成秋旱。

  冬季

  (12~2月)冬季多晴朗天气,少雪干冷。*均气温11月上旬开始降到10℃以下,至翌年3月下旬才逐渐回升到10℃以上,是峰峰矿区一年中最长的季节。1月为最冷月,*均气温负1.4℃,较暖年为1.1℃。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至1月,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负15.7℃。

  冬季降水稀少,季*均降水量14.0毫米,仅占全年的2.4%,各月*均降水一般在3至7毫米之间。11月至次年3月为土壤封冻季节。冻土深度一般在10至20毫米,最大冻土深度可达24厘米。土壤稳定冻结日期在1月4日,土壤化冻日期在2月3日。*均每年出现寒潮次数为1.6次。

  四.区域经济条件

  区委、区*提出了“**思想、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峰峰”的奋斗目标。

  工业发达

  工业基础雄厚。峰峰矿区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性工矿区,是全国闻名的煤炭、钢铁、建材工业基地,以“煤都、瓷都、钢铁城”而远*闻名。经过年五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煤炭、陶瓷、水泥、电力为支柱,钢铁、食品加工、电子、机械、化工、建筑、煤气等行业齐全,企业众多的工业体系。该区利用和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驻区大企业优势,人才优势和民间资金优势,努力增创后发优势,大力推进和加快实现原材料工业向现代加工业转变,资源向资本转变,开发矿产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变。重点推进了义井煤化工产业园区、大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村煤化工产业园区、义井陶瓷产业园区和新坡新型工业园区,大批新型产业和项目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该区经济高速运行。

  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丰富。该区旅游资源丰富,致力于建设“山水峰峰、园林峰峰、生态峰峰”,在结合传统旅游强势项目南北响堂石窟、磁州窑遗址、无梁阁等景点基础上,聘请*旅游学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知名专家学者,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论证和规划设计,系统开发利用。

工程地质学实*报告2

  一:实*目的

  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

  二: 实*仪器:

  地质罗盘 铁锤

  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实*的内容和过程

  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

  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 N247E,<503。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

  1)结构 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

  2)构造 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富含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系列浅成岩的构造。

  3、成分 从样品看岩石是浅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但从全晶质中粒和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就可以判断是浅层岩。

  4、断层地理环境情况

  金牛山地质相对复杂,在上山途中发现了很多滑坡断层及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现象。仅大家用于观测的一面山体,比较大的断层就达7处之多。金牛山断层现象千姿百态,产状各不相同,并带有多出滑坡现象产生,是因为金牛山主要由岩浆岩构成,岩浆岩分化后,风化壳表层间的滑动引起的风化壳滑坡。

  5、岩石标本的赏识

  实验室中,陈列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可以分为矿物光泽标本,矿物断口标本,矿物硬度标本,矿物解理标本,矿物比色标本,矿物形态标本等类型。理论的学*,已经让我们对这些岩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标本参观,使我们对岩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开拓了视野。

  6、实*结

  两天的实*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从标本室里我们更认识了许多未见过的岩石,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实*结束了,而我们对实际动手的渴求依然很强烈。

工程地质学实*报告3

  一、实*时间:

  略

  二、实*地点:

  生态样方调查及植被认知、土壤结构和取样、华南植物园温室。

  三、实*内容

  1植物样方调查

  1.1样方调查的目的

  了解植物分布情况。了解各层植物的种类以及各自的生长情况。学*用正确的方法调查不同的植物。通过植物样方调查,找出植物生长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在实际环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虚心学*,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热爱专业、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1.2准备的材料

  一盘卷尺、一盘皮尺、标本袋、标本夹、绳子、头、绳子、编号牌。

  1.3调查过程

  对于乔木层,我们选取了一个长20米,宽20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观察了一下,确认了样方中乔木。接下来,我们又数清楚了每种乔木的棵数,并给它们编号挂上了号码牌。然后我们按照一定得顺序,一棵一棵的测量这些乔木的高度、胸径、冠幅、枝下高以及判断它们的生活力。并同时将测量的结果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对于灌木层,我们选取了一个长5米,宽5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观察了一下,确认了样方中灌木。接下来,我们又数清楚了每种灌木的棵数,并给它们编号挂上了号码牌。然后我们按照一定得顺序,一棵一棵的测量这些灌木的高度、基径、盖度以及判断它们的生活力。并同时将测量的结果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对于草本层,我们选取了1个长1米,宽1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将样方内的草本植物进行分类,数出各种植物的棵数,接着量出每棵植物的*均高度盖度,并根据它们各自的生长状况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1、4调查的结果

  2土壤剖面

  2.1挖土壤剖面

  剖面的设置、挖掘和观察土壤剖面应设置在代表性较广的地形部位上。一般挖成1×1.5~2米的长方形土坑,其深度因土而异。对发育于基岩上的土壤,一般挖至露母岩为止;通常深1~3米左右;对沼泽土、潮土、盐土和水稻土等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壤以出现地下水为止。挖出的表土与心土要分别堆置于剖面坑的两侧。观察面上沿的地表不能堆土和走动,以免影响观察、采样。

  剖面挖就后,先按形态特征自上而下划分层次,逐层观察和记载其颜色、质地、结构、孔隙、紧实度、湿度、根系分布、动物活动遗迹、新生体以及土层界线的形状和过渡特征。接着根据需要进行pH、盐酸反应、酚酞反应等的速测。最后自下而上地分别观察、采集各层的土样,并将挖出的土按先心底土、后表土的顺序填回坑内。

  2.2剖面的结构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到母质的垂直断面。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态的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的若干发生层次、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发生层。发生层的顺序及变化情况,反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性质。

  土壤剖面发生层一般分为:表土层(A层)、心土层(B层)和底土层(C层)。底土层中,还包括潜育层(G层)。表土层也叫腐殖质-淋溶层,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层;在森林覆盖地区有枯枝落叶层。心土层也叫淀积层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

  底土层也叫母质层,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响,保持母质特点的一层。潜育层也叫“灰粘层”,是在潜水长期浸渍下经潜育化作用形成的土层,土色蓝绿或青灰色,质地粘重,通气不良,养分转化慢。观察和了解土壤剖面是认识土壤、分析鉴定土壤肥力,制定耕作措施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截面称为土壤剖面。一般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水*层状构造,在野外以其颜色、质地、结构及松紧度、新生体等区分。层状结构为其最重要特征,是土壤形成及其物质迁移、转化和累积的表现。一般划分3个最基本层次:①表土层(A层)。为有机质积聚层和物质淋溶层;②心土层(B层)。为淋溶物质淀积层;③底土层(C层)。又称母质层。这3个基本层最早由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也夫命名,以后,人们根据每个基本层的性状与发生学特点又进一步细分。

  简单剖面

  原始剖面:剖面上只有A和AC层。弱分异剖面: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各层之间无明显界线

  侏儒剖面:发生层完整,但每一土层的厚度甚薄。

  巨型剖面:热带气候条件下高度风化形成的超深厚剖面,厚度可达数米至十余米。

  侵蚀剖面:土壤剖面上部部分层次被侵蚀掉。复杂剖面

  1)异源母质剖面:土壤剖面上部土层的成土物质与底部基岩或母质组成不一致的剖面。

  图2.2垂直断面

  2)埋藏剖面:由于后来物质覆盖,在土壤剖面的一定深度中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埋藏层或埋藏剖面的剖面。

  3)堆叠剖面:原来的土壤剖面多次被沉积物质覆盖,或由于大量使用泥肥、土粪等使土壤表层或耕层不断垫高。

  4)翻动剖面:剖面表土层以下的土层经人为翻动到地表。

  5)人造剖面:在采矿、兴修水利等活动后,将混杂的土壤物质堆积或填回而形成的剖面。

  2.3分层取样

  2.3.1样品采集

  了解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沿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每个柱状样取样深度都为100cm,分取三个土样:表层样(0~20cm),中层样(20~60cm),深层样(60~100cm)

  2.3.2取样方法

  ①铁锹、铁铲、竹片等直接取样;②采样筒取样;③土钻取样;④挖坑剖面取样

  1、地表层:铁锹、铁铲、竹片直接取样;

  2、分层取样:手工操作和机械操作土钻,进入一定深度的土壤,将土柱提上,,按需要切割采样;或铁锹、铁铲等挖一剖面,分层取样。

  2.3.3取样量各点(层)取1kg土样装入样品袋,对多点均量混合的样品可反复按四分法弃取。

  2.4注意事项

  1、对照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或肥堆边。

  2、有腐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用广口瓶装样;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

  3、分层采样次序:自下而上,先采剖面的底层样品,再采中层样品,最后采上层样品。

  4、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则应避免使用金属器具取样。可用竹片或竹刀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3生态研究案例分析: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1酸沉降对森林植物的影响及其机理

  森林衰退的原因一般认为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造成直接影响;二是对森林的间接影响,即认为酸沉降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引起土壤的酸化,造成植物营养不良,有毒元素活化,重金属释放,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和森林衰退[3]。

  3.2直接影响

  3.2.1植物体形态

  1、伤害叶片

  叶片是植物与大气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大气污染物最先进入植物体的门户。因此,植物的伤害症状最早出现在叶片上[4]。干、湿沉降都会改变植物叶片表面蜡被层和角质层的物理、化学特性。这些结构对叶片除了起到保护作用外,还可以调节植物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对树叶表皮的破坏,加速了叶片的老化,使叶片失去活力,变得枯焉甚至掉落、死亡[5]。特别是在低pH值的酸沉降作用下,在短期内就能对叶片造成可见伤[6]害。树叶的变小,黄叶的增多,数量的减少,势必会削弱其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活动,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林业生产下降,森林退化[7]。

  2、伤害根系

  根系作为植物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的重要器官,是土壤资源的直接利用者和产量贡献者,它的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到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和生物量的高低,并与植物的抗逆性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有关。根系也是一个重要的碳素库,其呼吸作用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反馈途径之一[8]。植物根系养分吸收性能与土壤养分、水分、pH值和温度等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影响着根际土壤中养分的迁移和有效性。酸沉降不但改变了根系周围的物质组成、理化特性,也直接伤害了根系的生长。

  3、生长及生产力

  酸沉降引起森林生产力的下降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但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一定的酸度条件下,酸沉降的的确确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树木的生长或群落的增长。如在中欧和美国等国家出现的大面积森林衰退之前,其森林生长量比同时期未受酸雨影响的森林的生长量有较大的增加。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学者认为一方面酸沉降中的N、P和S素对植物起到了施肥的作用,另一方面酸沉降中强酸根离子的增加促进了土壤的风化,从而使进入土壤溶液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9]。至于在有些受害林群中,树木仍能继续增长,是因为死亡的树木被分解、矿化后为其附*的树木提供了养料。虽然这种增长能够持续几年,但最终会导致树木死亡率的增加和生物量的降低[10]。一些人工模拟实验也证明了,在轻度酸雨或短时期内,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11]。

工程地质学实*报告4

  一、实*目的及任务:

  巩固和加深第二章关于岩石和矿物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了解不同矿物的分类、形态、颜色、解理、硬度和鉴别方法;学会分析不同的`岩石,清楚不同分类岩石的形成原因及构成和结构;为后续的学*打下基础。

  二、实*时间:

  20xx年5月22日

  三、实*地点:

  土木工程学院楼岩土标本室

  四、实验内容:

  1)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

  (1)、矿物的形态。包括矿物单体和矿物集合体

  (2)、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a)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程度不同的反应,是最明显、最直观的物理性质。

  b)光泽:是矿物表面的反射光感。有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等等

  (3)硬度。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一般用小刀或指甲刻划来大概了解矿物的硬度。小刀为6~6.5,指甲为2~2.5

  (4)、解理和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为解理。

  2)矿物的鉴定步骤

  (1)、首先应先找到矿物的新鲜面,只有矿物的新鲜面才能真是的反映出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特征

  (2)、其次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3)、最后,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的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一、六种矿物的鉴定过程

  1、正长石首先找到正长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短柱状、板状,颜色是肉红色(可以确定为正长石),在日光灯下或阳光下,有微弱的反光成玻璃光泽,先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划,和小刀硬度差不多,所以为6,观察解理面有两向完全解理,*似正交

  2、橄榄石首先找到该矿物的新鲜面,然后观察它的形状,粒状,颜色为淡黄绿色至黑绿色,在阳光下观察,有玻璃光泽,用指甲刻划,划不动,所以硬度在2以上,在观察解理面时无解理,贝壳状断口。由颜色、硬度、形态可知该矿物为橄榄石。

  3、白云石首先找到该矿物的新鲜面,然后观察它的形状,粒状,颜色为灰白色,在阳光下,有微弱的亮光反射为玻璃光泽,用指甲刻划,和指甲硬度差不多,所以为2~3之间,在观察解理面时有三组完全解理面,斜交呈菱面体。综上所述可确定为白云石。

  4、滑石首先找到滑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片状、块状,颜色白色、淡黄色、浅灰色,在日光灯下或在阳光下,反射光亮不明显,成蜡状光泽,用指甲刻划就能刻划的动,所以硬度比2要小,即为1(可确定为滑石),在观察解理面只有一组即完全解理面。可确定为滑石。还有就是在实验室中,用手摸滑石会感觉有点滑。

  5、石榴子石首先找到石榴子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粒状、菱形十二面体、二十四面体,颜色为棕、棕红色,在日光灯下或阳光下,有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泽,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划,也刻划不动说明比6大(也就只有石英、橄榄石和石榴子石硬度比6大在实验室),最后观察解理面,发现无解理面、不规则断口。可确定为石榴子石。

  6、方解石首先找到方解石的新鲜面,然后观察他的形状,块状、粒状、菱面体,颜色为白色、灰白色,在日光灯下或在阳光下,有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泽,用小刀刻划,能刻划的动,说明硬度比6小,再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比2大,最后观察解理面有三组完全解理,斜交成菱面体(有方解石和白云石),综上所述可确定为方解石。

  二、三大类岩石各描述两种岩石的鉴别过程

  三大类岩石的总体的步骤是:先观察构造,再观察结构,最后观察成分。

  (一)岩浆岩

  1、流纹岩先观察他的构造,岩石中不同颜色的条纹、拉长了的气孔,以及长方形矿物按一定方向排列所形成的流纹状构造,很明显发现他是最典型的流纹构造,可知道他是喷出岩。再观察他的结构,显而易见是斑状结构。颜色为肉红色(正长石)、灰白色(石英),可知其矿物成分为长石和石英组成。

  2、正长岩先观察他的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比较均匀,无定向排列,为块状结构,可知为深成岩。再观察他的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矿物所组成,为全晶质结构。颜色多成肉红色、浅灰色,可知其主要矿物成分为正长石,其次为黑云母和角闪石。

  (二)沉积岩

  1、碎屑岩鉴定碎屑岩时着重观察其岩石结构与主要矿物成分。首要的是看碎屑结构,抓住这一特征,就不会与其它岩石相混淆了。要仔细观察碎屑颗粒大小:粒径大于2毫米的砾岩,2~0.05毫米是砂岩,0.05~0.005毫米的是粉砂岩。粉砂岩颗粒肉眼难以分辨,用手指研磨有轻微砂感。对于砾岩,还应注意观察其颗粒形状,颗粒外形呈棱角状的是角砾岩,由磨圆较好的砾石胶结成的称为砾岩。其次,看碎屑岩的矿物成分。砾岩类的碎屑成分复杂,分选较差,颗粒较大,一般不参与命名;砂岩,主要成分有石英、长石和一些岩石碎屑。

  2、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最常见的是由碳酸盐组成的岩石,以石灰岩和白云岩最为广泛。石灰岩颜色呈深灰色、浅灰色多成致密状,用指甲可以刻划动,所以硬度较小,解理面无解理,在常温下滴加稀盐酸剧烈起泡初步断定为石灰岩。白云岩颜色呈浅灰色、灰白色,呈隐晶质结构用指甲可以刻划动,硬度较小比灰岩略大,观察解理面为不完全解理,具有刀砍纹,即交叉成45度左右的普遍的裂纹,在常温下滴加稀盐酸不起泡,但加热或研磨成粉末后则起泡。

  (三)变质岩

  1、片麻岩具有清楚的带状,麻岩的颗粒较粗,有些含有大量石英和长石。片麻岩上的条状是由岩石中不同比例的矿物分布形成的,比如深色条带中含有镁铁质矿物,浅色条带中含有长石、石英物质多。另外,颗粒大小也可产生条带状。认为他们是变质沉积岩,根据是一些含石榴子石等富铝矿物的长英质片麻岩与比较均匀的、含黑云母和角闪石的灰色片麻岩,呈互层状共生。认为他的主要是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深成侵入体经变质和变形作用形成。

  2、大理岩各种大理岩除纯白色外,有的还具有美丽的颜色和花纹,常见的颜色有浅灰、浅红、浅黄、绿色、褐色、黑色等,产生不同颜色和花纹的主要原因是大理岩中含有少量的有色矿物和杂质。大理石具有粒状变晶结构,粒度一般为中、细粒,有时为粗粒,岩石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颗粒之间成紧密镶嵌结构。大理石的构造多为块状构造,也有不少大理岩具有大小不等的条带、条纹、斑点或斑块等构造。

  实*结

  经过这次的实*,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加深了对书本上老师所讲内容的认识,让我对三大类岩石和造岩矿物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我意识到学到的都是死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知识变活,还有就是在实*中,老师通过实物讲解,使我明白了许多在课堂上不懂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这次实*时间有点短,学校应该多组织些这样的实*,把时间延长些,这样就能更好的学*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学实*报告5

  1、实*目的

  复*和巩固课堂上学*过的有关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提高对断层、滑坡、裂隙、节理等地质现象的认识识别能力,并在老师指导下学会鉴别页岩、大理石、方解石等矿石和洪积物、坡积物、崩积物等岩层。初步了解水里水电工程勘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通过现场对各种地质现象的了解和认识,合理的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地的观察加深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

  2、实*任务

  在王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对龙门山脉紫*铺水库附*的比较直观的、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概括描述和初步分析,如滑坡、断层、裂隙等并相互讨论询问得出较为完备妥当的处理措施。

  3、实*地点和过程

  本次实*为期两天,集中在20xx年12月28日和29日两天。其中,28日主要学*地质现象,29日主要到水库坝区*距离观察学*,掌握水利工程勘测和地质现象处理的常用方法。

  3.1第一天实*内容

  时间:20xx年12月28日天气:晴温度:1~110C第一天的预定路线为:

  学校

  虹口山门(虹口)关凤沟白沙河口二王庙后门学校后因关凤沟山体滑坡,正在进行施工,不便进行教学,故改为深溪沟,调整后的观测点顺序依次为:虹口山门深溪沟深溪构大桥沙湾白沙河口拱桥处二王庙后山。

  3.1.1虹口山门

  (1)水电站附*的地质条件

  入眼可见,闸门及其他导水挡水建筑构筑而成的饮水式水电站:其水源来自穿流而过的白沙河(是岷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其右坝肩下还有不可见隧洞用作泄洪冲沙等用途。右侧还布置有两条传送带,是将生产水泥的原料自动传送至拉法基水泥厂厂区通过高温煅烧来生产水泥。水电站的上游,是呈V字型的高山峡谷。通过观察少许裸露在外的岩石并结合汪老师讲解,可以知道它们形成于泥盆纪和石炭纪,主要由灰岩、石灰岩和白云岩构成。而水库地基是三叠系的含煤地层、砾岩和页岩,库区地形开阔,且*山体不对称。库区的基岩上覆盖着松散的坡积物,而河床上则覆盖着水流冲击而成的冲击物。

  (2)建筑物最佳位置比选问题

  a:若建在上游峡谷处,则建筑物的体积变小,变矮,因而工程用于闸门的投资会减小;但由于引水线路置于松散的坡积物上,会导致引水线路的投资增加。

       b:若建在峡谷尽头,则会导致同样水头下的库容减小,闸门变高相应的投资也会增加。

  综合考虑投资,收益和安全等因素,最终选择了现在的坝址。

  (3)建坝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地质现状:库区靠*坝址位置为含煤地层,由水流冲击形成的松散层不厚,且主要由颗粒不大的砾岩和页岩构成,另坝肩和坝基下地基有节理存在导致问题:

  Ⅰ、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处理措施清理松散层,做一个整体底板,扩散基底压力,防止不均匀沉降。

  Ⅱ、坝肩和坝基的渗漏处理措施水*方向可用黏土经压实等处理后做隔水层;竖直方向可向下打钻机,再向钻孔内灌浆来堵洞,以防止渗漏。

  Ⅲ、引水隧洞旧址处的含煤层瓦斯爆炸处理措施修建通风建筑,内设抽风机等,且严禁烟火(瓦斯浓度达8%遇明火可发生爆炸,而达40%~50%时将引起窒息)另,在运行发电过程中,发现右坝肩的松散体下游存在渗漏现象,且有加大趋势,相关人员立即采取了灌浆堵洞的防渗措施,后发现效果不理想;又在此基础上加大投入,进行了二次防渗处理。

  3.1.2深溪沟(峡谷虹口漂流段)

  (1)岩层产状:入眼可见,河水水位较低,可见底,七、八月份的水位会比现今高两米左右。据王老师介绍,此处岩层形成于泥盆纪、石炭纪或三叠纪。观察裸露在外的河漫滩,可以发现主要由CaCO3构成的灰岩。新鲜的灰岩致密而坚硬,加盐酸会起气泡,在地层上升和河流下切的作用下容易形成峡谷,这也是深溪沟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观察可发现岩层的层面走向与河流走向角度较大,几乎垂直,因此深溪沟峡谷是横谷。再观察可发现层面上大下小,尖端指向老岩层,又可确定岩层存在泥裂现象。仔细观察,会发现岩石有浅灰、深灰。灰白三色,这都是灰页岩。灰页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新鲜的灰页岩质地坚硬,用榔头划动会起白痕,敲击其边角溅起碎星、脆性大。砂岩、泥岩和页岩发生强烈错动,形成方解石脉;泥岩全风化形成软弱夹层;CaCO3的页岩、灰岩形成夹砂岩,这样的岩层向上一直延伸到紫坪铺水库,一路观察,只看到溶孔溶系,未发现较大溶洞。且岩层的延续性不是特别好。

  根据岩溶形成的条件:a、可溶性岩石;b、岩石的裂隙性要足够高;c、水的溶蚀能力要足够大;d、岩溶水的运动与循环需满足要求。这里的前三个要求都以满足,但因为是静水,所以不满足第四个要求,因此不会渗漏。

  龙门山的飞来峰构造:上层是灰岩,下层是含煤地层,都有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

  3.1.3深溪沟大桥

  岩层产状:横谷:延伸方向和层面方向夹角大于80度,*于垂直。适于修坝修桥。倾角小于300时,坝基和坝肩易在在上游的水推力下产生滑移,稳定性不够。而深溪沟大桥附*的裸露基岩是中到薄层状的灰岩,且倾角很陡,不易滑坡。形成了V型河谷。

  3.1.4沙湾

  此处主要是认识滑坡现象,我们站在白沙河左岸的一级阶地上进行观测。右侧的弧形小山体,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滑坡形成的。


地质学实*报告 (菁华10篇)(扩展3)

——地质学地质实*报告 (菁华5篇)

地质学地质实*报告1

  一、实*目的

  通过野外实*,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地区概况

  主要实*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内容

  (一)5月9号:实*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做准备。

  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古武当山实*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的。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方向移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5月11号:京娘湖实*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的学*。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实*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本次实*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本次实*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地质学地质实*报告2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认识实*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前学生应认真学*实*知道书,以明确实*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的组织形式及实*过程

  实*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过程由实*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二.各实*点地质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5.二迭系上统蛾眉山组(p2b):上部为黑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部分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细的韵律变化层理,下部为玄武质灿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②构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断裂

  大断裂为昆明地区南北向的主干断裂。西山龙门一带,断面向东倾斜,产状较陡,*于直立,东盘下降形成昆明断陷盆地,西盘上升形成观音山、西山及龙门等地貌景观。该断层控制了昆明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③岩浆岩:该地区有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及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④地貌:西山大断裂西盘上升形成了观音山西山龙门,东盘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龙门(断层崖)等地貌景观。滇池为断陷湖泊,西岸多为半岛、海湾,地形起伏较大;北岸、南岸、东岸地形起伏较小,有八条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沉积。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栖霞和茅口组的灰岩岩、白云质灰岩构成。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风化、容蚀形成岩溶地貌(又称kast地貌)。石笋、石芽、石柱、溶沟、溶槽、溶蚀漏斗等地貌随处可见。

  ⑵武定地区

  1.地层:在五孔桥观察了辉绿岩与三叠系资组的接触关系及灰绿岩体的岩石特征(球形风化)。经过观察,发现二者的接触面的特征是:接触面呈波状起伏,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褐色钛铁矿及褐黄色的古风化粘土层,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积接触关系。辉绿岩中无舍资组的俘虏体,其上舍资组中底砾岩无烘烤蚀变现象;辉绿岩中长石高岭土化现象明显。

  在雷刚厂观察了三叠系舍姿组与寒武系西王庙组的接触关系。

  西王庙组:为紫红色泥岩与黄色粉砂岩互层。

  舍姿组:为紫灰色泥岩夹多层浅灰黄中层状粉砂岩为主。底部为灰黄色薄、中层状含细砾、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接触面为含砾粗砂岩。二者的接触关系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芭蕉箐铁矿观察到缩头山组:该铁矿位于武定县南东5公里处矿体产于泥盆系中统鱼子甸组第一段(d2y1):属于沉积型铁矿床;矿石主要为鲕状赤铁矿。第二段为灰白薄中层状隐晶质灰岩,泥灰岩夹白云岩,钙质泥岩。其中在铁矿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层黑色页岩、泥岩等,还含有植物碎片、贝类化石。

  在狮山石棉矿观察到登云组白云岩,狮山风景区出露寒武系,竹寺组广泛分布,为灰黄,黄绿色页岩、粉砂岩该矿是白云质灰岩与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为辉绿岩体侵入,使基性岩浆热液与白云质灰岩中的镁质发生变质作用,形成蛇纹石化、大理岩化和石棉,石棉矿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外接触带的白云质灰岩中。

  2.构造:人民渡狮山大断裂

  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向,上盘为震旦系灯影组,下盘为奥陶系汤池组和红石组等地层。断层带上发育大量构造岩。上盘多见大理岩化、角砾岩化等蚀变现象。断距由北向南逐渐增大。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多由构造岩组成,其间夹断层夹持体或断层透镜体。沿断裂带除外力西基性岩脉侵入外,还有燕山期基性岩贯入。受断层影响,岩石蹂皱破碎现象明显。

  3.岩浆岩:辉绿岩。

  4.矿体:芭蕉箐铁矿、狮山的石棉矿、无孔桥的钛砂矿

  5.地质现象:狮山断裂断层破碎带上的断层角砾岩、地层的错动与缺失、无孔桥沉积接触面上的风化壳、狮山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6.地貌:人民渡断裂构造,形成两断面上生长的植被有很大差别,在芭蕉箐看到赤铁矿矿床,而在狮子山观察到了石棉矿及石棉的采矿洞,狮子山风景区,其山势雄浑秀丽,古树参天,苍松翠柏,古寺幽静,是国家aaa级名胜风景区。

  ⑶元谋地区

  1.地层:黄瓜园出露海资哨组、路古模组和凤凰山组

  ㈠海资哨组:浅灰色千枚岩、云英片岩夹结晶灰岩、大理岩。

  ㈡凤凰山组:上部细晶大理岩夹千枚岩,下部夹中——粗粒大理岩,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铁矿及沉积型菱铁矿。

  ㈢路古模组:眼球状云母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长石片麻岩、角闪石片岩等。

  南北向绿汁江深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的体朱布超基岩。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谋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岩体分异较好,具垂直分带,由上而下一般可分为:辉绿辉长岩带、辉长岩带、辉石带、橄榄岩带、橄辉岩带、各带为渐变过度关系。*面上各带是不对称环状分布,四周为边缘相。岩体虽小,但含铂达到工业要求,岩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蚀变,主要有蛇纹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等。

  德大、那化花岗岩体。这些花岗岩石是晋宁期产物。岩体的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杂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呈岩基产出。黑云母花岗岩:浅灰色,略显粉红色,细、中粒结构,局部为粗粒结构。闪长岩:暗灰、灰绿色,多为细、中粒结构。

  弯堡土林一带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碎屑沉积物,弯堡土林的成因及存在长久的原因:一墩墩的土柱耸立在眼前,大片大片的,说起这土林是怎么形成的,早在三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水草丰富的浅湖,气候温和、凉爽,湖中繁衍着蜉蝣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动物活跃。后来由于入湖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淤塞湖盆,加之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它露出地表,遭受风化剥蚀。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由于气候炎热、气温高、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在漫长的岁月里,泥土不断地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地表发生了龟裂,加上雨水沿着裂缝不断得流蚀、冲刷,又使地表裂缝渐渐加深、扩宽和延伸。年夏一年的自然外力地质作用,终于使这里显露出一座座土柱,进而形成眼前这一片片神奇的土林。这就是神奇的土林的形成原因,为什么这土林可以如此长久的保存呢?雨水、风化等剥蚀作用就很严重了,那是由于土柱顶上,有一层含铁质的砂砾岩皮壳及半胶结的砾石层,像一顶坚硬的帽子戴在土柱上,使之免受风雨摧残。

  2.构造:朱布超基性岩体属于南北向绿汁江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为加里东晚期所形成,岩体北西南三面接触带*于直立,并向深部岩体内倾斜,东部接触带向西倾斜。德大那化花冈岩体属块状构造。岩体出露于元谋县西侧斑果至物茂一带,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南北长大于40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为晋宁期产物,岩体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岩体。

  3.岩浆岩: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辉绿岩。

  4.矿产:朱布超基性岩矿、孔雀石、橄榄石及黄瓜园铁矿;绿泥石

  5.地貌:第一,超基性岩体中含有碳酸盐岩,可能是火山作用的结果除了这些,我们还观察到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及河流地貌,沉积作用、侵蚀作用、蛇曲河、河心滩、河漫滩等现象。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了闪长岩脉、辉绿岩脉以及大量暗色析离体团块。第二,弯堡土林,湖泊的沉积作用和地表流水的冲刷及风化剥蚀等作用形成

  6.地质现象: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风化侵蚀作用、侵入体及侵入体有俘虏提、围岩、析离体。土林地区地表水的片流、洪流冲刷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三.结束语

  1.小结:

  经过这次昆明西山——武定——元谋的地质实*,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但让我们充分的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情况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对于在课堂上不清楚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中逐渐掌握。提高了我们对这个专业的兴趣,培养了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分析和观察的能力。还让我们了解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怕苦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我们自己的体魄,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某个地质现象的见解与论述:

  这一次的实*我对元谋土林产生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兴趣。路南石林已驰名中外,但云南一些地方的土林,亦足与石林争妍斗奇。

  土林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而产生的地貌。在*土林最发育的地方就是云南元谋盆地和*。土林是在构造运动、风雨侵蚀和生态、岩性等综合因素下形成的。

  一踏进土林云南土林,分布较广,其中以元谋县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铺土林为佳。它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路南石林并称之为“云南三林”。元谋物茂土林位于元谋县境内,距县城32公里,是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就仿佛使人进入另一个新奇的天地。有的土柱如锥似剑,直指蓝天;有的像威严武士,整装待发;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视远方;有的土柱顶上杂草丛生,间或长有野花;有的砂石垒垒,裸露身躯……当然,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是距今两百万年前早第四纪积淀下来的,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钙质胶结物,间或夹杂一些铁质结合体。由于这些土壤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致使地面龟裂;加之雨水延裂缝冲刷、流动,久而久之,裂缝逐渐加深、扩宽、延长,土柱逐渐显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杂有的石英、玛瑙等,显露出来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奇异的光彩。

  土林是在自然界的外力(主要是水流)的作用下,经历千百万年的时间而形成的。土林是了流失地貌特殊形态,一种奇异的自然地理现象,是在千差万别的地形结构,组成物质,构造运动,水文气候,土壤团力和水动力等综合因素形成的。

  3.意见和要求

  我觉得这次实*体还是成功的,大多数同学积极配合老师和组长开展工作。时间虽然不怎么长,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后的学*和工作。不足的是,实*时间太少,一个实*地点还尚未完全理解就匆忙离去,所以我觉得以后能大大提高实地实*的时间。

地质学地质实*报告3

  一、实*目得

  通过野外实*,进一步了解地质学得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得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区域得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得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得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得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得是学*课本上得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得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得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得基础。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得才干,培养自己得韧性,更为重要得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得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得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得不足与缺陷得实践机会。

  二、实*地区概况

  主要实*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内容

  (一)5月9号实*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得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得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地得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得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得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得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史上一次大规模得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得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得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得边沿,汹涌得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得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得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得雄姿也由于海水得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得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得沉积岩,还有少量得变质岩。

  (二)5月10号古武当山实*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得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得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得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得沉积岩,还有少量得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得,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得。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得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得新型岩石。固态得岩石在地球内部得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得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得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得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得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得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得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得裂缝,或称岩石得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得裂隙,但裂开面得两侧没有发生明显得(眼睛能看清楚得)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得产状要素得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得走向与岩层得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得走向大致与岩层得走向垂直,即与岩层得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得走向与岩层得走向既非*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得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得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得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得。冲断层与逆断层得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得。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得断层中,上盘得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得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得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得水*方向移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移断层:在所有类型得断层中,不同得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得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得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得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得现象。地层得尖灭指得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得扩大,上覆岩层得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得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得作用下而变形,形成得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得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得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得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得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得重要内容。

  (三)5月11号京娘湖实*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形态、河谷得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得学*。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得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得重要标志,是典型得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得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得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得波状起伏得痕迹,如沙漠中得沙丘、海滩得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得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得划分。出现于岩层得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得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得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得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得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实*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得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得讲解,我们更深一层得了解到各种岩石得性质,从外表到岩石得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得魅力,在我们以后得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得基础。总得来说,本次实*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得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对我们得体力也是一个小得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得学生,本次实*是一个很难得得机会,在学校学*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得了解更加深刻!

地质学地质实*报告4

  1、实*目的

  复*和巩固课堂上学*过的有关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提高对断层、滑坡、裂隙、节理等地质现象的认识识别能力,并在老师指导下学会鉴别页岩、大理石、方解石等矿石和洪积物、坡积物、崩积物等岩层。初步了解水里水电工程勘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通过现场对各种地质现象的了解和认识,合理的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地的观察加深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

  2、实*任务

  在王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对龙门山脉紫*铺水库附*的比较直观的、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概括描述和初步分析,如滑坡、断层、裂隙等并相互讨论询问得出较为完备妥当的处理措施。

  3、实*地点和过程

  本次实*为期两天,集中在20**年12月28日和29日两天。其中,28日主要学*地质现象,29日主要到水库坝区*距离观察学*,掌握水利工程勘测和地质现象处理的常用方法。

  3.1第一天实*内容

  时间:20**年12月28日 天气:晴 温度:1~110C 第一天的预定路线为:

  学校

  虹口山门(虹口)关凤沟白沙河口二王庙后门学校

  后因关凤沟山体滑坡,正在进行施工,不便进行教学,故改为深溪沟,调整后的'观测点顺序依次为:

  虹口山门深溪沟深溪构大桥沙湾白沙河口拱桥处二王庙后山。

  3.1.1虹口山门

  (1)水电站附*的地质条件

  入眼可见,闸门及其他导水挡水建筑构筑而成的饮水式水电站:其水源来自穿流而过的白沙河(是岷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其右坝肩下还有不可见隧洞用作泄洪冲沙等用途。右侧还布置有两条传送带,是将生产水泥的原料自动传送至拉法基水泥厂厂区通过高温煅烧来生产水泥。水电站的上游,是呈V字型的高山峡谷。通过观察少许裸露在外的岩石并结合汪老师讲解,可以知道它们形成于泥盆纪和石炭纪,主要由灰岩、石灰岩和白云岩构成。而水库地基是三叠系的含煤地层、砾岩和页岩,库区地形开阔,且*山体不对称。库区的基岩上覆盖着松散的坡积物,而河床上则覆盖着水流冲击而成的冲击物。

  (2)建筑物最佳位置比选问题

  a: 若建在上游峡谷处,则建筑物的体积变小,变矮,因而工程用于闸门的投资会减小;但由于引水线路置于松散的坡积物上,会导致引水线路的投资增加。

  b:若建在峡谷尽头,则会导致同样水头下的库容减小,闸门变高相应的投资也会增加。

  综合考虑投资,收益和安全等因素,最终选择了现在的坝址。

  (3)建坝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

  地质现状:库区靠*坝址位置为含煤地层,由水流冲击形成的松散层不厚,且主要由颗粒不大的砾岩和页岩构成,另坝肩和坝基下地基有节理存在 导致问题:

  Ⅰ、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处理措施清理松散层,做一个整体底板,扩散基底压力,防止不均匀沉降。

  Ⅱ、坝肩和坝基的渗漏处理措施水*方向可用黏土经压实等处理后做隔水层;竖直方向可向下打钻机,再向钻孔内灌浆来堵洞,以防止渗漏。

  Ⅲ、引水隧洞旧址处的含煤层瓦斯爆炸处理措施修建通风建筑,内设抽风机等,且严禁烟火(瓦斯浓度达8%遇明火可发生爆炸,而达40%~50%时将引起窒息)

  另,在运行发电过程中,发现右坝肩的松散体下游存在渗漏现象,且有加大趋势,相关人员立即采取了灌浆堵洞的防渗措施,后发现效果不理想;又在此基础上加大投入,进行了二次防渗处理。

  3.1.2深溪沟(峡谷虹口漂流段)

  (1)岩层产状:入眼可见,河水水位较低,可见底,七、八月份的水位会比现今高两米左右。据王老师介绍,此处岩层形成于泥盆纪、石炭纪或三叠纪。观察裸露在外的河漫滩,可以发现主要由CaCO3构成的灰岩。新鲜的灰岩致密而坚硬,加盐酸会起气泡,在地层上升和河流下切的作用下容易形成峡谷,这也是深溪沟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观察可发现岩层的层面走向与河流走向角度较大,几乎垂直,因此深溪沟峡谷是横谷。再观察可发现层面上大下小,尖端指向老岩层,又可确定岩层存在泥裂现象。

  仔细观察,会发现岩石有浅灰、深灰。灰白三色,这都是灰页岩。灰页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新鲜的灰页岩质地坚硬,用榔头划动会起白痕,敲击其边角溅起碎星、脆性大。砂岩、泥岩和页岩发生强烈错动,形成方解石脉;泥岩全风化形成软弱夹层;CaCO3的页岩、灰岩形成夹砂岩,这样的岩层向上一直延伸到紫坪铺水库,一路观察,只看到溶孔溶系,未发现较大溶洞。且岩层的延续性不是特别好。

  根据岩溶形成的条件:

  a、可溶性岩石;

  b、岩石的裂隙性要足够高;

  c、水的溶蚀能力要足够大;

  d、岩溶水的运动与循环需满足要求。这里的前三个要求都以满足,但因为是静水,所以不满足第四个要求,因此不会渗漏。

  龙门山的飞来峰构造:上层是灰岩,下层是含煤地层,都有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

  3.1.3深溪沟大桥

  岩层产状:横谷:延伸方向和层面方向夹角大于80度,*于垂直。适于修坝修桥。倾角小于300时,坝基和坝肩易在在上游的水推力下产生滑移,稳定性不够。而深溪沟大桥附*的裸露基岩是中到薄层状的灰岩,且倾角很陡,不易滑坡。形成了V型河谷。

  3.1.4沙湾

  此处主要是认识滑坡现象,我们站在白沙河左岸的一级阶地上进行观测。右侧的弧形小山体,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滑坡形成的。

地质学地质实*报告5

  一、前言

  实*的目的: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是本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

  实*意义:本次实*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现场和土木工程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我们获得了感性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和提高了实际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以及训练编写实*报告等。为以后土木工程有关课程的学*打下基础。此外,野外实*还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我们增强体质和磨练意志。

  二、区域地质构造与地层

  此观测路线位于峰峰矿区新市区南约1000米。本区为丘陵区,地层零星出露于高地和沟谷,因此观测线沿地层露头布置,按地层顺序,由老至新进行观测。观测路线从南山村北开始,至仁义村东止,全长约4000米。

  观测路线上零星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部分地层。观测路线上出露的岩石有第四纪

  沉积物,泥质岩,砂岩,铝质岩,石灰岩和煤层。可以看到的构造有节理,崩塌,正断层,*移断层,*行不整合线,角度不整合线等。

  三、区域气候条件

  峰峰矿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年干燥度为1.4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

  (3~5月):升温快,少雨雪,多风沙,气候干旱。3月份的月均气温是7.7℃,4月份升到15.1℃,5月份再度上升达21.4℃,其中4月份升温幅度最大为7.4℃。春季是日较差全年最大的季节,其中5月份最大,*均为12.7℃。由于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南风北风交替出现,大约每隔4至6天就有一次天气过程。历年最大风速14m/秒。

  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2.7%,由于气温迅速升高和水份增加较慢,使春季的相对湿度为全年最低值。历年3月至5月的最低相对湿度甚至降为零。稀少的降水抵偿不了蒸发的水分消耗,因而形成"十年九春旱"的气候特点。特别是冷空气南下时,常伴有5至6级的大风,出现较严重的风沙现象。历年4月最多沙暴日为3天。春末至夏初,往往出现一种灾害性天气--干热风。峰峰矿区焚风效应明显,这种效应影响峰峰矿区气温明显偏高。年*均气温比邯郸市区高0.5℃,比肥乡县高0.9℃。这是由于冬春秋冷空气较强,夏季冷空气较弱之故。

  夏季

  (6~8月) 炎热多雨、降水强度大、集中、变率大。月*均气温都在25℃以上,7月*均为27.0℃,是全年最炎热的月份。极端最高气温41.9℃以上,降水量占全年的降水量的67.0%。雨日较多,日雨量≥0.1毫米的日数,6月8天,7月13.1天,8月11.2天。夏季降水又以7、8月为最多,*均降水量7月为178.0毫米,8月为146.6毫米,一般7月上旬进入雨季,8月下旬汛期结束,往往降水时间短促,强度大,因而产生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夏季降水的另一个特点是变率大,不稳定,因而造成某些年份先旱后涝、旱涝交替发生,其原因主要与每年夏季风的强弱及其进退早晚有关。

  秋季

  (9~11月) 秋季气候凉爽,风和日丽,大气透明度好。秋季来临非常急促,一般始于9月上旬,正如农谚"一阵秋风一阵寒"。10月中下旬已是深秋时节,这时峰峰矿区旬*均气温已降到12-15℃。降温幅度逐月加大,9月*均气温20.7℃,10月下降到14.8℃,11月*均气温7.2℃。秋季强冷空气的南侵常常促使区域性的霜冻出现,初霜冻的日期*均在10月30日。

  秋季是旱季的开始,降水明显减少。*均降水量9月为52.0毫米,10月33.7毫米,11月为17.7毫米,总计为103.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7.9%。个别年份由于夏季风撤退较晚,形成秋雨连绵,甚至有的年份到10月上、中旬仍降暴雨。多数年份降水偏少,造成秋旱。

  冬季

  (12~2月)冬季多晴朗天气,少雪干冷。*均气温11月上旬开始降到10℃以下,至翌年3月下旬才逐渐回升到10℃以上,是峰峰矿区一年中最长的季节。1月为最冷月,*均气温负1.4℃,较暖年为

  1.1℃。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至1月,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负15.7℃。

  冬季降水稀少,季*均降水量14.0毫米,仅占全年的2.4%,各月*均降水一般在3至7毫米之间。11月至次年3月为土壤封冻季节。冻土深度一般在10至20毫米,最大冻土深度可达24厘米。土壤稳定冻结日期在1月4日,土壤化冻日期在2月3日。*均每年出现寒潮次数为1.6次。

  四、区域经济条件

  区委、区*提出了“**思想、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峰峰”的奋斗目标。

  工业发达

  工业基础雄厚。峰峰矿区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性工矿区,是全国闻名的煤炭、钢铁、建材工业基地,以“煤都、瓷都、钢铁城”而远*闻名。经过年五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煤炭、陶瓷、水泥、电力为支柱,钢铁、食品加工、电子、机械、化工、建筑、煤气等行业齐全,企业众多的工业体系。该区利用和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驻区大企业优势,人才优势和民间资金优势,努力增创后发优势,大力推进和加快实现原材料工业向现代加工业转变,资源向资本转变,开发矿产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变。重点推进了义井煤化工产业园区、大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村煤化工产业园区、义井陶瓷产业园区和新坡新型工业园区,大批新型产业和项目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该区经济高速运行。

  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丰富。该区旅游资源丰富,致力于建设“山水峰峰、园林峰峰、生态峰峰”,在结合传统旅游强势项目南北响堂石窟、磁州窑遗址、无梁阁等景点基础上,聘请*旅游学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知名专家学者,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论证和规划设计,系统开发利用。


地质学实*报告 (菁华10篇)(扩展4)

——地质学生实*报告实用十份

  地质学生实*报告 1

  院系:水利与环境学院

  年级:xx

  专业班级:xx

  姓名:xx

  学号:xx

  指导教师:xx

  古人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从走进了大学,距离工作就不远了,老师为了拓展我们学生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我们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形势的变化,王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工程地质实*,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工程地质对于今后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

  一、实*时间

  xx年xx月

  二、实*目的

  1、深化和加强对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方法的了解的掌握,为进一步学*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感性知识基础。

  2、通过本课程教学实*激发和提高学生学*本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建立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与各类工程建设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协调关系的思想意识。

  三、实*时间计划和路线安排

  9月7号,在教室上理论课,主要讲解地质实*的目的,学*野外地质工作方法,技术手段,以及各个阶段的准备,最后了解罗盘仪的使用,以及接下来四天的路线安排。

  9月8号坐车前往登封。

  9月9号上午下雨,下午去少林水库地质考察。

  9月10号前往三皇寨测量。

  9月11号前往“一脚踏过十八亿年”。

  少林水库是登封市人民的生活生产用水来源,我们在那呆了一下午,欣赏了烟波浩渺的水库风光,然后听老师讲解了水库大坝坝基的选址要求,然后我们又下到已经干涸的河道中,观察那些石头,了解它们的形成,变化。面对着那些矗立亿年的石头,我们短短的二十年人生简直就是太渺小了,我不由得想到苏轼的《赤壁赋》中的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怪不得那句钻石广告那么经典“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王老师又亲自演示了罗盘的使用,并让我们现场进行了实际操作。

  第三天,我们一大早起来乘车来到了三皇寨景区入口,在路两侧的峭壁上进行了节理裂隙的测量,我们组分成了三个测量点,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辛苦工作,终于测完了要求的节理,并进行了记录。然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处剖面,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不同地质时期的岩石,我们的任务就是测出不同的地质带的长度,然后记录下来数据,最后画出该结构面的地质剖面图。

  第四天,我们来到了,老师口中鼎鼎大名的“一脚跨过十八亿年”,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采集了一些可能含有三叶草的板岩标本,再回来的路上又参观了古刹永泰寺,只是在外围瞻仰了一下。

  这次实*让我了解了罗盘的使用方法。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倾斜方向线在水*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面间的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倾向为220°,倾角35°,则记录为NW310°,SW∠35°或31°,SW∠35°或22°∠35°。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断。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在断层分布密集的断层带内,岩层一般都受到强烈破坏,产状紊乱,岩体裂隙增多、岩层破碎、风化严重、地下水多,从而降低了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沟谷斜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实*很快就结束了,在指导老师和师傅的帮助下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巩固了专业知识,发现了许多不足,明白了专业重心所在,专业运用于何处。对于自己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独立思考探索的意识等等缺点,我将在今后的学*与工作中不断加以改正,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以求真正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用实践指导理论。

  地质学生实*报告 2

  实*时间:

  实*地点:

  实*内容:

  1、观看影像资料—不良地质现象

  2、地质图阅读,工程勘察讲座,阅读收集整理资料

  3、野外实*:莲花山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

  4、编写实*报告

  1、(10月20号星期一)

  时间已经是秋天,天气还是挺热,作为实*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前的动员,老师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的内容。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 集体观看了一些影视资料,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还观看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使我们 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还有观看了常见的 造岩矿物,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了解它们的工程地质特征,虽然影片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后还是增进了我们的工程地质专业知识。

  2、(10月21号星期二)

  今天天气晴朗,在观看完影片资料,使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开始学*阅读工程地质图。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倾斜、 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围在老师身 边,老师讲话的声音又不是很多,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实*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 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 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为了在野外实*时不至于手足无措,我认真的阅读了实*指导书,还仔细的看了老师给的课件,初步了解了在工程建设中地质勘察之重要以及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各种方法和步骤,比较全面的了解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3、(10月22号星期三)

  在选址阶段,收集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资料后,为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必须进行野外的实地勘探,所以安排了这次莲花山实地勘探。

  久闻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今日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广州番禺莲花山旅游风景区,位于番禺区珠江口狮子河畔,距离广州市区约30公 里,是一个融古代粗犷与现代秀美于一身的风景旅游区。XX年时,莲花山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莲花山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共分为:莲花塔景区、莲 花城景区、观音胜境区以及石景区四大景区。为首的石景区为西汉始创的古采石场遗址,悬崖峭壁,奇岩异洞,鬼斧神工,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 是国内仅见的“人工丹霞”奇迹,莲花山古采石场开采时间自西汉初年一直延续至清代道光年间,西汉南越王墓石料即采自莲花山。由大小40余座丘陵组成,面积 30余万*方米。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均高度为25米,最高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面下13米。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 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运走的石料;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的'莲花塔,则是莲花塔景区的代表。莲花塔又名文昌塔,素有“省会华表”之 称。驻足于塔上,四面秀丽景色可尽收眼底;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莲花城,原为清**在珠江口设防之用。历史的沧桑点点凝结在古意十足的 城池之间,令人回首百余年前的那段往事;观音胜境之内,莲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观音像,果然气魄非凡,令人如入“净 土”,顿生敬畏之感。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和地层简介如下: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 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 40km,局部60km。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此带 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 达100多个。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

  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几个班搭着校车

  到了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但沿途的风景不错,一路鸟语花香,忍不住想快点下车,去好好的欣 赏。终于到了山顶,下了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海观音,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常壮观。望 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望海观音右侧的就是观音阁 了,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层阁顶高处有“莲花禅寺”之牌匾。大殿门 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们虔诚焚香礼拜,祈求福缘。

  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估计是由此得名吧,据说它是莲花山的标志之一。这块石头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蚀而成的,看来千万年前这里是水位还是很高的,石头的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极容易被风化。

  地质学生实*报告 3

  一、实*目的、任务、要求

  峨眉山野外土木工程地质实*即是一次认识性的实*,又带有生产实*的特点,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1、实*目的:

  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土木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实*任务:

  对实*区内比较直观、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初步分析,对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方法和技能进行初步训练。

  3、实*要求: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绘制黄湾——龙门洞一线的工程地质*面图及详细工程地质纵坡面图,编写工程地质总说明书和各类建筑物工程地质说明书。

  二、实*内容:

  1、地貌部分

  峨眉山地貌可分为以下几种成因类型:

  1)堆积地貌

  峨眉*原在构造上是一断裂下陷带,由于峨眉断块山上升,侵蚀作用强烈,为峨眉*原的块积提供了物质来源。据地质考察证明,在沉积基底上堆积了第三纪以来各时代的河湖相地层达300余米。峨眉*原面积约200km,海拔400~~490米。大致以峨嵋河为界,北面主要由峨嵋河及其支流双福河、粗石河冲积而成*代冲积*原。以南则为不同时代的洪—冲积扇堆积,以及冰水堆积而成。

  洪—冲积扇分布在峨眉山、二峨山山前地带,它们的大小和形成时期各不相同。其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由张沟、柳溪河等冲积而成的高桥洪—冲积扇。扇顶位于高桥,相对高度30米,以3%~~3.5%的坡度向东北方向倾斜,至鞠槽、青龙场一线相对高度为17米,坡度减为0.5~~1%高桥洪—冲积扇,除西北侧被临江河左河床(王曹)切割外,其余扇面保存较完好,多以垦为农田。高桥洪—冲积扇从张沟出口自高桥附*,为黄色粘土及砾石层组成,厚度约20米,砾石大小混杂,分选性差,大者可达2~~3米,以花岗石、玄武岩居多,有人疑为冰川堆积,扇面上还点缀着侏罗系砂叶岩构成的残丘,相对高度10~~15米。

  在山丘地带,如报国寺、师范校等处,还分布有范围不大,坡度大,物质来源*、堆积厚度不大的洪积扇(冲出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常以不对称垒迭式洪积扇出现。新扇位于老扇北侧,以涧曹沟洪积扇最为典型。

  2)侵蚀—堆积地貌

  河漫滩:分布在*代河流**,由砂、砾石组成,一般高出枯水位2米;

  工级阶地:分布在峨嵋河、临江等现代河流**,*原区以上迭阶地为主,山地则为基座阶地,相对高度2~~10米;于线路100到400米处有大面积的一级和二级河流阶地。

  ⅱ级阶地:见于峨嵋河张坝、王田坝等地。为基座阶地,因受现代流水切割,多呈垄岗状分布;

  3)侵蚀—构造地貌

  丘陵:主要分布在峨眉山东麓地带,由白垩系粘土组成,其形态受岩性影响多呈浑圆状。丘坡*缓丘间沟谷发育。海拔高度500~~600米,相对高度50~~100米;

  低山:分布在二峨山前缘及峨眉山北段,海拔500~~1000米,相对高度100~~300米,二峨山前缘低山由三叠系须家河组砂质岩构成。山岭呈串珠状;而峨眉北部低山,由白垩系夹关组砂岩构成,多为单斜山岭。

  4)侵蚀—溶蚀地貌

  其实—溶蚀中山分布在二峨山断层以南,为二峨山主体,海拔800~~1200米,主峰2037米,山脊圆滑,呈峰丛状,基岩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溶洞:区内溶洞发育良好,计有八仙洞、鱼子洞、老虎洞、紫蓝洞等十余个,其中八仙洞在柳溪河右岸,海拔570米,相对高度30米,人可通行,洞内石钟乳发育。

  2、岩层:

  峨眉山地区的地层除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完全缺失外,从震旦系顶部到第四系均有出露。

  第四系(q):最常见的第四系沉积层包括冲积层、洪积层、残积层、坡积层;

  侏罗系(j):上部砖红、紫色泥岩为主,夹杂少量砂岩及粉砂岩,中部和底部为紫灰、灰绿、灰黄、紫红等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回旋层组成;

  三叠系上统(t3):上中部为灰、深灰色砂岩、粉砂岩、泥岩、炭质页岩及煤层或煤线的旋回层,底部为深灰、灰黑色灰岩、泥灰岩、泥岩或页岩的韵律层;

  三叠系中统(t2):上部为白云岩、含膏白云岩、夹膏溶角砾岩,中部以灰岩为主,底部为云泥岩及中层状白云岩;

  三叠系下统(t1):上部以白云岩为主、最顶部为水云母粘土岩、中部为灰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旋回层,底部为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旋回层;

  二叠系上统(p2):上部为紫红、灰绿、黄绿等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回旋层,下部为微晶、隐晶、斑状及杏仁状玄武岩组成;

  二叠系下统(p1):上中部为灰、深灰色中—巨厚层状的石灰岩,夹少量薄层泥岩,底部为灰、灰黑色页岩、泥沙岩夹少量砂岩及粉砂岩。

  前震旦系(y2):灰白、肉红色花岗沉积岩构造:

  泥岩:在铁路沿线100至200米处的河流**存在大量的泥岩,属侏罗系泥岩,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颜色为褐色,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遇水软化,不利于桥墩的修建。

  后田坝的泥岩内部带有石膏状纤维,因此富含so42-,容易对桥墩造成腐蚀,因此工程性质差。石膏具有遇水易膨胀。

  侏罗系泥岩:失水易干缩的性质,因此也不利于桥墩的修建。

  页岩: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具有薄页状层理构造的粘土岩,属于三叠系上统。页岩致密,硬度低,表面光泽暗淡。含有机质的呈灰黑、黑色。页岩抗风化力弱,易出现葱花状风化构造,在地形上常形成低山低谷。页岩不透水,往往成为不透水层或隔水层。

  层积岩:沉积岩的形成:水底淤泥等沉积物由于水的退却二出露地表,形成未固结的土,一段时间后,经物理化学作用,土里的水逐渐蒸发,土质逐渐固结,形成固结土,最终形成沉积岩。铁路沿线1800米左右处可以明显的看到层积岩层面构造。

  层积岩的层面构造:层面构造是指层积岩层面上保留有层积时水流、风、雨、生物活动等作用留下的痕迹,如波浪拍打过的痕迹、虫迹、泥裂、雨痕等

  在线路沿线1800米处有大面积的层积岩出露。

  岩层产状:走向n165°倾向252°倾角83°

  白云岩:主要矿物为白云石,含少量方解石和其他矿物,主要成分为碳酸镁钙,颜色多为灰白色,遇稀盐酸不易起泡,滴镁试剂由紫变蓝,岩石露头表面常具刀砍状溶蚀沟纹。属于三叠系中统。在铁路沿线550米处有大量白云岩存在。

  砂岩: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属三叠系下统。

  峨眉山玄武岩:主要为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的基性岩流,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脂岩等。常具拉斑玄武岩结构、气孔及杏仁状结构。颜色为灰绿、绿灰或暗紫色。多为隐晶和斑状结构,属二叠系上统。

  石灰岩:方解石矿物占绝大部分,有时含少量白云石、粉砂砾、粘土等。纯石灰岩为浅灰白色。性脆,遇稀盐酸时起泡剧烈。有竹叶状、团块状等结构。还有由生物碎屑组成的生物碎屑灰岩等。属二叠系下统。

  3、地质构造:

  (1)、断层

  a、报国寺断层

  报国寺断层发育在报国寺和伏虎寺之间,向北延伸至龙门洞口,再继续向北向西方向延伸,长约8公里,倾向西至西南,为高角度逆断层,上盘为t3,下盘为j。在报国寺附*错失了全部厚度*1000米的伤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使雷口坡组直接掩复于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之上,断层两盘地层全部直立倒转,破碎带较宽,但因其发育于山麓地带,大多为松散堆积物及植被所掩盖。报国寺断层为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沿断面上盘为三叠系上统,下盘为侏罗系。

  b、伏虎寺断层

  伏虎寺断层是逆断层,上盘为t2,下盘为t3,产状方面,走向是131°,倾

  向是41°,倾角是89°。

  c、牛背山断层

  牛背山断层发育于牛背山背斜核部,走向北西,断层南起麻柳湾,北至石店,全长约9公里,断层倾向南西,倾角较陡,在挖断山垭口,下二叠统灰岩覆盖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之上,在峨高公路两河口一带,下二叠统灰岩被错断,岩石破碎,节理、劈理、构造透镜体等现象明显,为逆断层,为pi、p2的分界线。有擦痕和阶步。产状方面,走向是133°,倾向是224°,倾角是57°。

  (2)节理

  剪节理:

  剪节理又称剪切裂隙或者破劈理,处处可见,尤其是侏罗纪以前的钢性岩石。剪节理形成于主构造破碎带的边缘,如果是密集带又可称为劈理化带或构造破碎带,是一种比较*直、紧闭、陡倾角(80-90度)的裂隙。单组剪节理(又称剪切裂隙)延伸可以较长,地质构造力学把它叫做扭性裂隙。剪节理经常成对出现,在龙门洞水电站对面岩层有许多剪节理,为表生节理,没有一定规律性和方向性。

  剪节理密度为8.3条/米,节理加速了岩层的风化速度,增加了岩石的透水性。

  柱状节理:

  属于原生节理,是岩石在冷却时体积收缩形成的。如玄武岩的六边形柱状节理。由于形成岩浆岩过程中,由于冷凝温度差的存在,杂质的影响,岩浆厚度不同,造成柱状节理不是标准的六边形。

  (3)、褶皱

  a、牛背山背斜

  牛背山背斜,为本区次级褶皱构造,南起慧灯寺,北到尖尖石,中南段轴向北西,北段逐渐转为北东,长约27公里。核部地层为下二叠统,两翼分别依次为上二叠统、三叠系、侏罗系。南西产状正常,倾角是45°左右,北东翼南端倒转,为斜歪倾伏背斜,背斜轴部虽然有断层通过,但因断距较小,褶皱形态仍然保持完整。

  4、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

  1)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在黄湾—龙门洞这段路,在线路沿线大概1100米处河流对岸有一处滑坡,此处滑坡原因是此处地层岩石为三叠系上统的泥岩与页岩互存,泥岩遇水极易软化,在洪水期雨水侵入,岩体自重增加,岩体遇水软化,导致滑坡产生,此处滑坡发上在2004年夏天。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的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其主要工程措施简要分述如下:

  (1)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a.排除地表水,其主要工程措施有: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b.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

  截水盲沟;支撑盲沟;仰斜孔群;此外、还有盲洞、渗管、垂直钻孔等排除滑坡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c.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体上游严重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丁坝”;在滑坡体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2)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1)崩塌: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在黄湾—龙门洞这段路,有两处崩塌,崩塌无固定滑动面,是局部性的,速度快,位移小。有一处是在龙门洞水电站对面,大约线路沿线1850米处,位于交通要道旁边,崩塌一旦发生,就会阻断交通,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另一处崩塌位于背斜核部,内因是由于距背斜核部*,裂隙发育,将岩体分割,岩性下降,外因是由于水的作用,进入裂隙降低了铰接强度,降低岩体强度。此处发生崩塌,会使引水渠挡住,影响发电站发电。若崩塌一旦发生,有时会使建筑物,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并且常因此而使交通中断,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

  2)崩塌:防治崩塌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遮挡,拦截,支挡,修护墙、护坡,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刷坡、削坡等措施。另外排水也很关键,在有水活动的地段,布置排水构筑物,以进行拦截与疏导。

  (2)修筑支挡工程:因失去支撑而滑动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支挡建筑物种类有:抗滑片石垛、抗滑桩、抗滑挡墙等。

  (3)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

  3)、岩溶: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长期溶蚀作用及形成的各种岩溶现象的总称。

  峨眉山地区大面积分布质地较为纯净的碳酸盐岩,致使本地区岩溶发育较为强烈,岩溶地貌千姿百态。

  岩溶形成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即可溶性岩石、岩石具有透水性、水具有溶蚀能力和流动的水。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经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不均匀沉降、溶洞塌陷、基坑和洞室涌突水、岩溶渗透、地表土潜移等地质问题。在工程上,对不均匀沉降的处理,当土层较浅时,可挖掉大部分土层,然后打掉一定厚度的石芽,再铺以褥垫材料,也可采用换填法或灌浆法加固土层。当土层较厚时,可设桩基,使基底荷载传至基岩上,也可挖掉部分溶沟中较厚土层,将基层做成阶梯状,使相邻点可压缩层厚度相对一致或呈渐变状态。当溶洞顶板不安全时,常用的加固方法有:灌浆、加钢垫板等方法加固顶板;扩大基础,减轻顶板单位荷载;填死溶洞或洞内做支撑等。在工程上,当涌水量较小时,可用注浆堵水,也可利用洞室中心沟或侧沟排水,当涌水量较大时,可用*行导坑排水,有时只能绕避等。在工程上,对可能产生潜移的地区应详细勘察,工程开挖后应进行细致准确的观察测量产生潜移的工点,可用抗滑挡、挡土墙等进行整治,必要时应绕避。

  5、水文条件:

  1)下降泉:下降泉是由无压含水层(包括潜水和上层滞水)补给的泉。其水流在重力作用下呈下降运动,泉水动态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有季节性变化。在黄湾—龙门洞这段路,有两处下降泉,第一处下降泉在报国寺断层旁边,线路沿线1500米处,陡崖的旁边。此处下降泉无色、透明、无气味。水温为18°,ph=7.5,从高处往低处汇积,泉水为基岩裂隙水,水中含基岩离子。流量为0.07m/秒,流速4.5米/秒。

  另外一处在牛背山背斜处,形成原因为:背斜的核部有个溶洞,经过常年积水,所以形成了一处岩溶泉,ph:7.5温度:21°c溶洞口

  2)地表水:地表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亦称“陆地水”。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黄湾到龙门洞沿线主要地表水以河流水为主。

  6、工程地质问题:

  1、隧道位置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应当避免将隧道设置在褶曲的轴部,该处岩层弯曲,节理发育,地下水常常由此渗入地下,容易诱发塌方和突水,向斜轴部为聚水构造,开挖隧洞常遇涌、突水和突泥。通常尽量将隧道位置选在褶曲翼部或横穿褶曲轴。隧道横穿背斜时,其两端的拱顶压力大,中部岩层压力小;隧道横穿向斜时,情况则相反。

  2、桥基与地质构造以及选址的关系

  断层破碎带岩石破碎,常夹有许多断层泥,断层附*的影响带节理裂隙发育,应尽量避免将工程建筑物直接放在断层上或其附*。铁路选线时,应尽量避开大断裂带,线路不应沿断裂带走向延伸,在条件不允许,必须穿过断裂带时,应大角度或垂直穿过断裂带。活动断层上不宜修建筑物。

  要在河上架桥,桥墩应放置在河床较窄的地方,桥墩应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桥墩的浇注时应注意特种水泥的运用,因为水中各种离子的腐蚀作用特别厉害。

  三、实*心得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十天的地质实*在弹指一瞬间,就结束了,但是在这十天的地质实*中所获得的一切,将使我受益终身。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的一个变化的过程。由开始对实*内容的一无所知,到老师具体讲解后的慢慢了解,再到最后慢慢整理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的全过程,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你用心学了,认真付出了,你总会有收获。

  还记得自己领到仪器那欢喜的场景,对即将开始的地质实*充满了好奇想迫不及待的看看地质实*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慢慢的发现自己很多原来课本上学的东西和实际的地形联系不起来。还记得拿到一块块石头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出他的名字,走到伏虎寺、报国寺断层,怎么也看不出来是个断层、沿途还有很多的滑坡、崩塌、岩溶的地质灾害,都是在刘老师的指导才看出来。很感谢刘老师细心的讲解,我总算明白了过来,发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要用到实际问题上总是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我们自己慢慢去揣摩。

  实*中最骄傲的就是学会了用罗盘仪测地层和岩层的产状,明明书上有图,刘老师也边讲边示范,可是真正轮到自己测的时候,发现又搞混淆了,又跑过去问刘老师,就这样一遍又一遍总算学会了,过程虽比别人慢但是我还是觉得很骄傲。

  实*中最感动的就是小组的默契配合和相互照顾。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不得不这样说,无论是野外实*还是内业处理,我们组完成任务总是最快的,检标本的、测产状的、写记录的,默契配合绝不含糊。内业处理过程中,大家一起学*,相互讨论,那种氛围让人觉得既温暖又感动……

  我们这次实*,还学到了很多工程实际问题,对以后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很谢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实*的机会,也感谢刘老师这几天来对我们的指导与帮助。

  地质学生实*报告 4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

  一、地质实*的目的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的过程

  我们的实*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实*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地点是苏庄,实*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返回学校。

  三、实*的内容

  1、认识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前,刘老师将此次实*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继续前行,所以未能*距离观察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2、认识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附*,开始下午的实*,主要是认识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详细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结束,

  3、认识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始了第二天实*,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因为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楚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认识。

  4、地质罗盘的实*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倾斜方向线在水*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我们的实*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的结论

  1、我们在实*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地质学生实*报告 5

  我是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机械电子系07物探01班的一名学生今年我于20xx年元月1日来到了广东核工业工程勘探处勘探一队二号机进行了为期6月的实*。主要实*内容是广州东镜新城房地产有限公司委托广东核工业工程勘探处勘探一队进行桩基础超前钻一 三期工程。其中可以说是苦中有甜,累中有乐,对自己的地质知识有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系统积累与考验,粗略的把握了地质钻探重要性和基本任务,钻孔的设计和结构以及钻孔的布置原则等等,自己也从一个纸上谈兵的阶段稍微上前跨了一步,感谢老工人老师傅的不厌其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指导和教诲,钻探队领导的人文关怀,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变聪明。这些知识和实*过程,足以使我受益终身了。就我在实*过程中的感想与心得汇报如下。

  一、安全生产。

  都说安全是天,可以前也并没有怎么在意,在实*期间才深刻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意义。在这里领导和工人都严格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新工人来的第一课就是安全教育,我来的时候就首先的让我学*了

  安全生产的法规。使我明白了什么叫“三不伤害”;同时也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通过系统的学*使我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实*期间没有发生以外的事故,做到了安全生产。

  二、业务和技能。

  这次我们打的是水文观测孔,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结合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老工人师傅的指导帮助。学会了判断岩层、操作机器、测量水位以及书写纪录。使自己的业务水*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自己动手操作水*。期间主要对*砂岩做了一些细致调查研究: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石英和长石是组成地壳最常见的成分。砂岩的颜色和沙子一样,可以是任何颜色,最常见的是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地球上常见由砂岩相成的悬崖峭壁。有的砂岩可以抵御风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经常被用于做建筑材料和铺路材料。砂岩中的颗粒比较均匀坚硬,所以砂岩也被经常用来做磨削工具。砂岩由于透水性较好,表面含水层可以过滤掉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御污染。我们这里钻探时主要遇到的困难是打*顶山砂岩,*顶山砂岩硬度高容易破碎在钻进过程中不容易钻进又容易掉块卡钻,所以在以后的学*中我要多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学*。

  三、日长生活。

  我们一般在野外作业,比较枯燥乏味,许多配套设施也不到位。不过在这3个月的实*中让我学会了许多以前不会的东西,也学会了在劳动中寻找快乐。同时了增强了自己独立生活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我想这将会成为让我一生都收益的财富。在这为期一月的实*生活中,我受益匪浅。短短的90多天内,我不仅向老工人师傅学*了钻探基本方法和技巧,体会到应该如何跟和同事交流和相处,更被队里同志们的无私敬业精神所感动。这不仅为我今后的理论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我今后从事钻探行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最后,更加感谢学校和队领导给了我实*学*的机会,也多谢同事们多日来无私的照顾和关心,使我开心顺利的完成在队里

  四.学到的知识。

  1煤层底版水,其水温高,水压大,地质条件复杂,需要探明承压水的富水区域,因此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以及“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原则。矿井生产过程中,常见类型有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等因此应正确的预测各种开采条件的矿井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它是矿井制定疏堵设计,确定生产能力的依据,如21*台绞车房所开的二号放水孔,设计孔深为一百米,方位角为60度,倾角70度,结果没达到设计供水量,重新开孔,这说明矿山水位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特殊性。梁北矿正常涌水量为1500立方米每分钟,最大涌水量为2500立方,因此设计了正常排水能力,最大排水能力,以保证正常的生产安全。打钻施工依据地测科水文钻孔的设计书,其包括孔深,开孔,终孔的直径,不同的套管的下置深度及所选的套管材料,常用的套管直径一般有146毫米,127毫米,108毫米,89毫米,73毫米,63毫米等;钻孔的止水方法,如上闸阀;钻孔方位角,倾角,钻孔的耐压数据,钻孔终孔深度。另外还有每班的打钻进尺,钻孔的出水量等记入台帐。我矿常见岩石为砂岩,粉砂岩,石灰岩,泥岩,可以通过取芯或出水的浑浊程度判别,我在和老师傅一起工作是时,一般他们都比较严肃认真,经验丰富,通过听,观,感觉能判别岩石的性状,如水量是否会继续增大,岩石是软是硬,钻杆是否有折断的可能等,以最小的钻探工作量,取得最多和最好的地质成果。打钻的主要项目有水位的变化,岩心的描述,测量水温,观察和记录钻孔的涌水,深度,孔底压力,孔壁坍塌现象等;打钻的目的主要揭露含水层及其富水性,为最终的钻孔利用提供依据。打钻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当发现煤岩松软,来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顶钻,必须停止钻进,汇报调度室,及时处理等,注意矿井突水征兆,加强个人安全防护。井下钻进目的主要为疏水降压,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以防止出现地板压力增大,棚梁破坏,巷道变形,地板鼓起。沿裂隙出水等,另外就是使用注浆工程,在地下筑成不透水体,切断井巷出水通道,用以隔绝涌水水源或大量减少涌水量,注浆时应注意注浆档位变化,流量为五档位,分别为260升每分钟,167,106,60,35,额定工作压力为7兆帕。注意井下注浆事项和注浆后效果检验,如用注浆前后矿井的排水量及水压变化值检验等。

  五.操作过程。

  我们首先到达系楼的东南角。在钻机开启前,工程师师傅向我们介绍了钻机的结构,钻机主要由柴油机,传动装置,钻掘装置组成。钻进装置由水压机,油压机,钻头,钻杆组成,钻头的较较钻杆粗,直径约10厘米,钻头钻进材料为合金钢,主要是在较软的土.页岩泥岩等较软的岩石或土中钻进,用于中小型钻机的配置。本次钻进的主要目的是划分基岩面,同时取出岩芯,供编录使用。钻机开动后,工程师傅在调节钻机的同时,向我们介绍了钻机各个机械调节杆的作用,并在他的帮助下,有几位同学试着操作钻机。随后,开启泥浆泵,调节合适的压力,开始钻进大约半个小时后,钻机的速度明显下降,此时的深度为***M,碰到基岩,随后,工程师师傅开始调节钻机,以能够更好地钻进。 对于钻进速度,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因素。

  1. 柴油机的标定功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配套的柴油机的标定功率越大,钻进速度越大,效率越高。当然,也不是标定功率越大越好,否则容易造成能量的额外消耗过大。

  2. 另一个影响钻掘效率的主要因素是钻杆和钻头的质量。钻头一般为合金钻头,合金钻头的使用范围较大,主要是由于它的价格较便宜,同时,在技术条件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其钻进效率不断提高; [Page]

  3. 金刚石钻头的钻进效率最高,但是它的价格较高,对于较小的钻进效费比不合算,其主要在较大较深的钻进过程中使用。

  4. 例如,我国现在在东海大陆架上进行的大陆超深钻,计划钻进深度为10000M,所用主要就是合金钻头。

  5. 基岩的强度大小。土.软岩软土中的钻进速度较快,而在较坚硬的岩石中,如砂岩.灰岩中的钻进速度就慢得多了。

  6. 钻机的泥浆循环装置。现在的钻机采用液压机抽取泥浆池的的泥浆,并临时储存在高压储存罐中。液压机的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钻进的速度。

  除此之外,钻进速度还受传动装置,泥浆水压等其他条件的影响。

  各钻杆和钻头和钻杆之间一般采用锥形螺纹,即是越向内,钻杆的孔径越小,,这样的,更好地保证了钻杆间的连接牢固性,同时,也容易拆卸。钻机除可以打钻外,还可以取岩芯。岩芯管和钻杆间的接口处的设计更为独特。为了保证取芯顺利,接口处有以自由活动的钢珠,在钻进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泥浆压力作用下,钢珠所堵的.孔是通泥浆的,从而保证了取芯管中无空气。而在停止钻进后,钢珠堵塞了孔,下部则处于真空状态,这样就形成了自岩芯至钢珠段的负压,从而成功取芯。取出的岩芯约为0.87M,为第三系“红层”分红色砂岩,是一种未固结的含岩屑砂岩,紫红色,中粒。由于未固结,用手捻磨,有砂粒掉落,石英长石含量较高,因此,硬度较高。

  六 . 岩心及编录。

  在钻探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详细记录,掌握第一手工程地质资料,这是全面阐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和正确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依据。

  1.基岩钻孔的编录和要求:认真填写报表和钻探日志。要详细记录钻具陷落、进尺较快、漏水、孔壁掉快、跨塌等的深度。岩心描述的内容包括岩石颜色、成分、结构、产状、裂隙发育程度、风化程度等。钻进深度和岩性分层深度的测量误差不超过0.05米。岩心采取率一般不能小于80%。岩心按顺序编号,妥善保管。终孔后编制钻孔柱状土和说明书。

  2.土层钻孔编录:土层钻孔的钻金速度较快,下钻提钻频繁。所以要求地质编录人员熟练掌握土样描述、分层、取样、原位测试和进尺深度测量等项目的操作技术,及时填好钻探野外记录表。

  4 操作人员及注意事项 :钻杆是锥形齿,外径大内径小,不易回转松动。卷扬机:提升钻杆;钻头内有四个钻珠:防止水回流。 传动齿轮得到作用:切换卷扬机和转动齿轮之一来工作,靠小齿轮与大齿轮相互作用来使钻杆转动,并钻进下去。 底部活动连杆的作用:类似“打气筒”作用。从蓄水池中吸入水,储存在高压储水罐中,并不断维持储水罐中的巨大水压力,促使稀泥浆循环流动。其中活动连杆向左或者向右运动,作用相同,都向储水罐中输入水并从储水池中吸收水。取心率=岩心实际长度/钻孔进尺深度。只有当取心率大于等于80%时才为成功的 0.87/1.2=72.5%,不算成功。 在人员安排上,一台钻机工作需要3人,一人主操作,一人在钻孔处协调主机手工作,并清理从钻孔中涌出来的碎屑物质。第三个人搬运装卸钻杆。控制卷扬机的操纵杆有三个档次:上升,停止,下降。离合器两个档次:断开,连接。控制卷扬速度的杆有三个档次:

  七.实*收获。

  首先是知识上面收获了很多,对于勘察报告的编写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数据的来源有了认识,对于勘察现场的工作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虽然将来我们出去工作不是去搞勘察的,但是我们肯定是要用到勘察报告的,这次实*就给了我们了解整个勘察过程的机会。知道了哪些数据是可靠的,哪些是需要自己判断真实性的。由于勘察单位最后提供的参考数据是一个范围,具体采用哪个值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判断的。对于钻机的工作原理和流程有了相当多的了解,这是在长时间守在机台旁边之后的收获,只有这样才能完全清楚钻机的工作方式,以及哪里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溶洞和土洞的位置,就是靠观察是否有掉钻和漏水现象判别的,而且溶洞对于工程的影响又是很大的。机台在哪些方面可能搞假也是在工地现场学到的,标贯是否做假,采取率是否合格,钻孔深度是否符合要求等等。对于钻机的工作原理和流程有了相当多的了解,这是在长时间守在机台旁边之后的收获,只有这样才能完全清楚钻机的工作方式,以及哪里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溶洞和土洞的位置,就是靠观察是否有掉钻和漏水现象判别的,而且溶洞对于工程的影响又是很大的。机台在哪些方面可能搞假也是在工地现场学到的,标贯是否做假,采取率是否合格,钻孔深度是否符合要求等等。

  地质学生实*报告 6

  一、实*目的

  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

  2、通过野外实*,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3、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正确地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概况

  我们的这次地质实*从xx年xx月xx号开始到xx月xx号结束。xx月x号到xx月xx号为准备期,包括老师在教室给我们介绍本次实*的地点,实*目的以及实*时应该注意事项,例如注意安全,带够足够食物和水,并概况性地介绍京娘湖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地质情况,让我们对本次实*之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在实*中留心观察;讲解完毕后我们搜索实*地点地质资料及图片以便更好完成实*。

  xx月xx号为野外实*期,我们在古武当山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天乳山中实*。xx月xx号为资料整理期,把自己记录内容整理成为实*报告。

  三、实*内容

  (1)实*地区的地形地貌

  本次实*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原过渡带。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原。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1.古武当山

  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进入景区,您可先乘缆车直达山顶,上庙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庙建在山顶处,庙内供着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极宗师张三丰。北顶老爷顶,南顶奶奶顶,中间有一天桥连接。置身山顶,极目远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庙中坐,庙在云中行”。

  2.京娘湖

  京娘湖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60公里,现为AAAA级风景区。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称口上水库,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现凭借其中山川水色开辟成为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这里层峦叠嶂,川谷深幽,其风景各具特色。有的为人工造就,气魄雄伟,巧夺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相交融,赋情于景,使人触景生情。据史料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此外,京娘湖水库大坝,大坝横阻于门道川与常社川入口处。为浆砌石重力坝,高81米,长185米,坝顶宽10.5米,水库容量3200万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桥。一坝雄踞,宛如银壁,雄伟壮观。还有京娘峡,原名三层门,后因此处所传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称现名。这里峭壁高悬,若乘舟入谷,仰望蓝天一线,俯视碧水一带,大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3.天乳山

  美丽的天乳山位于武安市活水白云川井峪和宅清沟村之间,距离武安25多公里,该山雄伟壮丽,钟乳满山,森林茂密,天下奇景,这里的`钟乳大约在一亿万千万年左右,形成了独特的钟乳奇观,这些钟乳石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陡崖上,发现了大-片裸露在外的钟乳石,全国少有。它们漫山遍野,成群成堆,形状各异,有的像佛,有的像人,有的似动物,有的似植物,天然形成,巧夺天工,从山脚至山顶分成三层,一层比一层精彩。

  (2)京娘湖的实*

  10月20号早上7点,在xx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武安京娘湖进行实*。沿途观察到京娘湖的岩性和节理裂隙,层理等地质结构,并注意到沿途山脚下有大量的坡积物。

  1.京娘湖附*的主要岩性

  系震旦长城群大红峪组:为本次实*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英砂岩,含铁质及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里和波痕发育,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均厚度为18m。

  2.节理裂隙

  在京娘湖地区的道路两边垂直的峭壁上,可以看到由于岩石上部拉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裂隙,裂隙有大有小,有些相互交错。

  节理裂隙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行于岩层层面。

  3.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

  在道路两边随处可见由沉积岩形成的层理结构,层理分明,大部分有一定的倾斜度。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层理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层理:是由*直且与层面*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单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行。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4.河流地质作用

  在去京娘湖的路上可见道路多数沿着河流方向而建,在路上随处可见河床中的由于搬运作用形成的较为大小均匀的鹅卵石,不过有的已经干涸,有的断断续续有些娟娟溪流。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①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②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3)书写实*报告

  下午4:00下山,坐车回校后根据自己所见的和自己从课堂学的知识,仔细分析了沉积岩、变质岩等岩石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实*地点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并将照片和自己的笔记逐一对应,通过上网搜查资料,查各种文献,把实*报告写完。

  四、实**结:

  1.通过此次一天的实*,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学不到的知识,巩固了课堂学到的对岩石岩性,地质构造等的认识和了解,自己受益匪浅。

  2.这次野外实*我们沿途欣赏了秀丽湖光山色,自己也是第一次体验了登山的乐趣,虽然很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实*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开心。

  3.本次实*,不仅是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和巩固,也是进一步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学*并把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我相信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地质学生实*报告 7

  一:实*目的

  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

  二:实*仪器

  地质罗盘铁锤

  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实*的内容和过程

  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

  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

  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n247e,<50

  3.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

  1).结构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

  2)构造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2.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富含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系列浅成岩的构造。

  3).成分从样品看岩石是浅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但从全晶质中粒和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就可以判断是浅层岩。

  4.断层地理环境情况

  金牛山地质相对复杂,在上山途中发现了很多滑坡断层及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现象。仅大家用于观测的一面山体,比较大的断层就达7处之多。金牛山断层现象千姿百态,产状各不相同,并带有多出滑坡现象产生,是因为金牛山主要由岩浆岩构成,岩浆岩分化后,风化壳表层间的滑动引起的风化壳滑坡。

  5.岩石标本的赏识

  实验室中,陈列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可以分为矿物光泽标本,矿物断口标本,矿物硬度标本,矿物解理标本,矿物比色标本,矿物形态标本等类型。

  理论的学*,已经让我们对这些岩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标本参观,使我们对岩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开拓了视野。

  6.实**结

  两天的实*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从标本室里我们更认识了许多未见过的岩石,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实*结束了,而我们对实际动手的渴求依然很强烈。

  地质学生实*报告 8

  实*报告是野外实*全部工作的系统整理、分析与总结。是反映同学实*与教学效果的最后成果。因此,要求同学很好地进行总结,认真地讨论编写,真正地反映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要求同学实事求是,要运用自己所观察到的具体实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编写报告要文字叙述精炼,图件整洁清晰、能说明问题。

  一、概述

  实*日期、地点(包括野外观察范围)、内容、目的及要求,完成的情况。实*地区的交通、经济、地形、水系、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

  二、实*地区地质概况

  1 、实*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的位置及其基本特征,实*地区的地貌特征,附位置图。

  2 、地层的时代、名称、代号、分布、岩性特征、成因、风化特征,岩层构造与地貌 的关系等,附地层柱状图。

  3 、地质构造

  本区地质构造总的.特征。

  褶 皱:名称、位置、组成地层、产状、类型特征、成因分析,附图。

  断层:名称、位置、类型、特征 ( 断距、破碎带、伴生裂隙等 ) ,附图说明。

  节理、劈理、卸荷裂隙等发育情况。

  本区构造应力场的简要分析。

  三、岩溶现象

  岩溶现象的分布情况,发育在何种地层中。

  岩溶的形态特征:地貌和地下洞穴,通道。

  岩溶发育的规律性:地层、位置,发育的阶段,垂直分带性,与断层、节理、层理的关系。

  对工程的影响:水库渗漏、坝基及绕坝渗漏,洞室围岩稳定,地下水水源。

  四、边坡岩体稳定问题

  据下苇甸电站及担礼隧道等地所见,试述本地区边坡破坏的类型和特征。

  影响岩质边坡稳定的因素都有哪些?在这几处都是哪些因素起控制作用?试分别论述。

  对下苇甸Z3J岩体边坡,试用赤*投影法,分析其稳定性。

  五、隧洞岩体稳定问题

  就实*所见,试述影响洞室围岩稳定的因素。

  试估算原军——三铁路线隧洞的山岩压力及围岩自稳时间,并评价分析其稳定性。

  试评述斜河涧铁路隧洞围岩稳定性及喷锚支护措施的原理,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及优缺点。

  六、陈家庄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陈家庄坝址地质条件概述:地貌、地层岩性,构造等。

  如选定为土坝坝型,试选择确定溢洪道、电站及隧洞的位置,并评价其工程地质条件。

  坝右岸渗漏的地质条件分析,入渗地点、岩层、渗漏通道及排泄条件。

  应采取何种防渗措施。

  试比较三家店坝址及陈家庄坝址的优缺点。

  七、 实*的收获、意见与建议。

  地质学生实*报告 9

  引言

  金秋十月,我们08级地理班踏上了实*的路程,大学生地质实*报告。此次实*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在大巴车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么*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喜不自胜。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一个个想回到了家乡一样高兴,为一些同学诉说着各种美景,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等。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林州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条件,因此,从10月31日――11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主要的实*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过实*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通过实*,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实*报告《大学生地质实*报告》。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了解实*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林州简介

  我们这次实*的地点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林州市区处于林州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林州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

  二、对于此次实*地林州,根据一路所见及一些书本知识,我把林州的概况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1. 地质基础

  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

  2.褶皱和断层构造

  林州盆地地处太行山南段山前过渡带(指太行山主要山体与华北*原之间的倾斜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山西台背斜东部边缘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构造变动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层形成宽缓的背斜隆起,并伴随着大量的断裂发育和岩浆侵入活动。林州盆地的西侧为林州断层,在地形上为陡峭的悬崖,断层线走向为NNE。断层在盆地西部延长35公里,断层的上升盘位于断层西部,*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岩,上覆远古界震旦系石英岩和古生界页岩、鲕状灰岩。林州盆地是伴随着林州断层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内许多强度不等的褶皱构造,在盆地边缘常形成小型褶皱出现。在盆地西侧山体,断层的接触关系是太古界片麻岩与中奥陶纪灰岩相接触。

  3.地表形态

  林州地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的中部丘陵和黄土覆盖的林州盆地。

  地质学生实*报告 10

  实*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于是今年暑假学我来到了*煤地质工程勘探处勘探一队二号机进行了为期一月的实*。

  在钻探队实*了一月,其中可以说是苦中有甜,累中有乐,对自己的地质知识有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系统积累与考验,粗略的把握了地质钻探重要性和基本任务,钻孔的设计和结构以及钻孔的布置原则等等,自己也从一个纸上谈兵的阶段稍微上前跨了一步,感谢老工人老师傅的不厌其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指导和教诲,钻探队领导的人文关怀,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变聪明。这些知识和实*过程,足以使我受益终身了。就我在实*过程中的感想与心得汇报如下。

  一、安全生产。都说安全是天,可以前也并没有怎么在意,在实*期间才深刻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意义。在这里领导和工人都严格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新工人来的第一课就是安全教育,我来的时候就首先的.让我学*了

  安全生产的法规。使我明白了什么叫“三不伤害”;同时也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通过系统的学*使我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实*期间没有发生以外的事故,做到了安全生产。

  二、业务和技能。这次我们打的是水文观测孔,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结合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老工人师傅的指导帮助。学会了判断岩层、操作机器、测量水位以及书写纪录。使自己的业务水*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自己动手操作水*。期间主要对*砂岩做了一些细致调查研究: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石英和长石是组成地壳最常见的成分。砂岩的颜色和沙子一样,可以是任何颜色,最常见的是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地球上常见由砂岩相成的悬崖峭壁。有的砂岩可以抵御风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经常被用于做建筑材料和铺路材料。砂岩中的颗粒比较均匀坚硬,所以砂岩也被经常用来做磨削工具。砂岩由于透水性较好,表面含水层可以过滤掉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御污染。我们这里钻探时主要遇到的困难是打*顶山砂岩,*顶山砂岩硬度高容易破碎在钻进过程中不容易钻进又容易掉块卡钻,所以在以后的学*中我要多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学*。

  三、日长生活。我们一般在野外作业,比较枯燥乏味,许多配套设施也不到位。不过在这一个月的实*中让我学会了许多以前不会的东西,也学会了在劳动中寻找快乐。同时了增强了自己独立生活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我想这将会成为让我一生都收益的财富。

  在这为期一月的实*生活中,我受益匪浅。短短的30多天内,我不仅向老工人师傅学*了钻探基本方法和技巧,体会到应该如何跟和同事交流和相处,更被队里同志们的无私敬业精神所感动。这不仅为我今后的理论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我今后从事钻探行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最后,更加感谢学校和队领导给了我实*学*的机会,也多谢同事们多日来无私的照顾和关心,使我开心顺利的完成在队里的实*生活。 报告章节如下:

  第一章绪言,实*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时间等。

  第二章 地层

  首先简述实*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

  概述实*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实*报告范文

  一:指导思想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

  3.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能力。

  4.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二:工作目标

  1、 认真完成八年级和九年级体育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

  2、.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种时令性工作和任务。(1)带领训练队参加县级运动会(2)配合领导组织开展第一届校运动会。

  3、 每天带领学生晨练工作,同时每天早操督促学生认真做早操 。

  4、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多组织一些与体育锻炼与体育比赛项目。如:学生篮球赛,实*生排球赛

  5、好实*班主人工作;

  (1)、指导班级日常的晨读,早读及晚自*,搞好教室和卫生区的卫生

  (2)、了解他们的学*成绩,身体状况,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等,

  (3)、管理好两操,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劳逸结合,提高学*效率,增进身体健康

  三、措施

  认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学*和活动,认真记学*笔记,写学*心得,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服从领导,听从分配,团结同志,关心爱护学生。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为人师表。

  1、加大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体育教学是整个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上好体育可是重中之重,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这实*期间,我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积极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在教学中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上好体育课,学好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2、进一步提高课外教学活动和运动竞赛水*,学校的体育工作除体育教学以外,还有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这两项同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形式,它即可以使学生对在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又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学*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基于这一点,对实*期间做好辅导,以保证课外体育活动顺利的开展。

  这段时间学到了不少学校里没有教的东西,感觉很不一样。也许这就是社会吧。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认真的态度。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对待,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出错。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