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菁华3篇)

首页 / 诗词 / | 2022-11-07 00:00:00 诗词鉴赏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1

  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⒁处。

  注释

  ①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⑤凤箫:箫的名称。

  ⑥玉壶:比喻明月。

  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即舞鱼舞龙。是元宵节的表演节目)

  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⑩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词意

  夜晚的东风将元宵的灯火吹得如千树花开,更让烟火看来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华丽的马车香气洋溢在行驶的路上。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整个晚上,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找到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之处。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1.醉里:醉酒之中。

  2.挑灯:拨动灯火,点灯。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3.梦回:梦中。以当时背景,以下的壮词,不是现实中的事。

  4.角:古代军队中用来发号令的号角。

  5.吹角: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

  6.连营:连接一起驻扎的军营。

  7.八百里:牛名。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王济指牛做赌注,与王凯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8.分:分配。

  9.麾下:指部下,军队。麾:军旗。

  10.炙:烤肉。

  11.五十弦:本指瑟,古时最早的瑟为五十弦。这里泛指军中乐器。

  12.翻:演奏。

  13.塞外声:指有北疆特色的歌曲。

  14.沙场:战场。

  15.秋:秋季,秋天。

  16.点兵:检阅军队。

  17.作:像,如。

  18.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19.霹雳:惊雷,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20.了却:完结,完成。

  21.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22.赢得:博得。

  23.生前:活着的时候。

  24.身后:死后。

  25.可怜:可惜。

  26.同甫:陈亮的字。

  词意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器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词中回顾了作者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他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上片描写军旅生活,表明了诗人仍然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下片前两句描写战斗的激烈,接下来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最后一句显得悲壮,充满了作者想建功立业,但壮志难酬的愤慨。全词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仄仄”,下句为“**仄仄**”,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仄互对,而是仄仄***仄仄,仄仄**仄仄*,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更多辛弃疾宋词赏析请关注诗词库的辛弃疾专栏。

  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能够代表作者的豪放风格。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3

  1.《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3.《水龙吟·玉皇殿阁微凉》

  作者:辛弃疾

  玉皇殿阁微凉,看公重试薰风手。高门画戟,桐阴阁道,青青如旧。兰佩芳空,蛾眉谁妒,无言搔首。甚年年却有,呼韩塞上,人争问、*否。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锦衣行昼。依然盛事,貂蝉前後,凤麟飞走。富贵浮云,我评轩冕,不如杯酒。待从公,痛饮八千馀岁,伴庄椿寿。

  4.《蝶恋花·小小华年才月半》

  辛弃疾

  小小华年才月半。罗幕春风,幸自无人见。刚道羞郎低粉面。傍人瞥见回娇盼。昨夜西池陪女伴。柳困花慵,见说归来晚。劝客持觞浑未惯。未歌先觉花枝颤。

  5.《水龙吟·听兮清珮琼瑶些》

  辛弃疾

  听兮清珮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愧余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

  6.《水龙吟·只愁风雨重阳》

  辛弃疾

  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行期定否,征车几两,去程多少。有客书来,长安却早,传闻追诏。问归来何日,君家旧事,直须待、为霖了。从此兰生蕙长,吾谁与、玩兹芳草。自怜拙者,功名相避,去如飞鸟。只有良朋,东阡西陌,安排似巧。到如今巧处,依前又拙,把*生笑。

  扩展阅读:辛弃疾的诗词贡献

  辛弃疾在词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之情。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1)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 (菁华5篇)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1

  1.《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3.《水龙吟·玉皇殿阁微凉》

  作者:辛弃疾

  玉皇殿阁微凉,看公重试薰风手。高门画戟,桐阴阁道,青青如旧。兰佩芳空,蛾眉谁妒,无言搔首。甚年年却有,呼韩塞上,人争问、*否。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锦衣行昼。依然盛事,貂蝉前後,凤麟飞走。富贵浮云,我评轩冕,不如杯酒。待从公,痛饮八千馀岁,伴庄椿寿。

  4.《蝶恋花·小小华年才月半》

  辛弃疾

  小小华年才月半。罗幕春风,幸自无人见。刚道羞郎低粉面。傍人瞥见回娇盼。昨夜西池陪女伴。柳困花慵,见说归来晚。劝客持觞浑未惯。未歌先觉花枝颤。

  5.《水龙吟·听兮清珮琼瑶些》

  辛弃疾

  听兮清珮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愧余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

  6.《水龙吟·只愁风雨重阳》

  辛弃疾

  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行期定否,征车几两,去程多少。有客书来,长安却早,传闻追诏。问归来何日,君家旧事,直须待、为霖了。从此兰生蕙长,吾谁与、玩兹芳草。自怜拙者,功名相避,去如飞鸟。只有良朋,东阡西陌,安排似巧。到如今巧处,依前又拙,把*生笑。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2

  1、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辛弃疾《卜算子·红粉靓梳妆》

  2、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鸳鸯浦。——辛弃疾《卜算子·红粉靓梳妆》

  3、秋以为期。西风黄菊开时。拄杖敲门,从他颠倒裳衣。——辛弃疾《新荷叶·初秋访悠然》

  4、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5、风波*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6、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7、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满江红·美景良辰》

  8、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乐·村居》

  9、风雨催春寒食*,*原一片丹青。——辛弃疾《临江仙·即*和韩南涧韵》

  10、试听呵。寒食*也,且住为佳。——辛弃疾《玉蝴蝶·古道行人来去》

  11、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

  12、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13、人生有得许多愁。惟有黄花如旧。——辛弃疾《西江月·贪数明朝重九》

  14、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

  15、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辛弃疾《生查子·和夏中玉》

  16、对梅花、一夜苦相思,无消息。——辛弃疾《满江红·曲几蒲团》

  17、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辛弃疾《水龙吟·只愁风雨重阳》

  18、只恐牡丹留不住,与春约束分明。——辛弃疾《临江仙·诸君亦不果来》

  19、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形如雪。——辛弃疾《满江红·折尽荼蘼》

  20、牡丹昨夜方开遍。毕竟是、今年春晚。——辛弃疾《杏花天·牡丹昨夜方开遍》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3

  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0.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3.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4.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乐·村居》

  15.春意满西湖,湖上柳黄时节。濒水雾窗云户,贮楚宫人物。——辛弃疾《好事*·春意满西湖》

  16.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17.莫炼丹难。黄河可塞,金可成难。——辛弃疾《柳梢青·游人占却岩中屋》

  18.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间作》

  19.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间作》

  20.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间作》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4

  1、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间作》

  2、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秋月春花,输与寻常姊妹家。——辛弃疾《减字木兰花·纪壁间题》

  3、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4、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5、记取桔槔春雨后,短畦菊艾相连。——辛弃疾《临江仙·窄样金杯教换了》

  6、被公惊倒瓢泉,倒流三峡词源泻。——辛弃疾《水龙吟·被公惊倒瓢泉》

  7、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辛弃疾《瑞鹤仙·片帆何太急》

  8、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

  9、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其二)》

  10、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辛弃疾《霜天晓角·旅兴》

  11、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12、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13、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14、彩胜斗华灯,*地东风吹却。——辛弃疾《好事*·元夕立春》

  15、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6、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17、微有寒些春雨好,更无寻处野花香。——辛弃疾《浣溪沙·总把*生入醉乡》

  18、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9、孤竹君穷犹抱节,赤松子嫩已生须。主人相爱肯留无。——辛弃疾《浣溪沙·种松竹未成》

  20、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辛弃疾《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上赋》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5

  东风夜放花千树。——《青玉案·元夕》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清*乐·村居》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鹧鸪天·送人》

  忆对中秋丹桂丛。——《一剪梅·中秋元月》

  为范南伯寿。——《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晚日寒鸦一片愁。——《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一轮秋影转金波。——《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西江月·遣兴》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清*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老大那堪说。——《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别茂嘉十二弟。——《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念奴娇·梅》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生查子·重叶梅》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清溪奔快。——《清*乐·题上卢桥》

  黄花谩说年年好。——《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风前欲劝春光住。——《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满江红·中秋寄远》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好个主人家。——《南乡子·好个主人家》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枕簟溪堂冷欲秋。——《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生查子·独游雨岩》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樽俎风流有几人。——《鹧鸪天》

  *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念奴娇·赋雨岩》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临江仙·探梅》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祝英台*·晚春》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2)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经典诗词鉴赏 (菁华3篇)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经典诗词鉴赏1

  《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鉴赏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此词构思巧妙,写少年时无愁“强说愁”和谙练世故后满怀是愁却又故意避而不谈,生动真切。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在*易浅*的语句中,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矛盾,包含着深沉、忧郁、激愤的感情,说明辛词具有意境阔大,内容含量丰富的特色。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经典诗词鉴赏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鉴赏

  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总算睡着后,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二、三两句,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绝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经典诗词鉴赏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鉴赏

  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总算睡着后,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二、三两句,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绝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3)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通用五篇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1.醉里:醉酒之中。

  2.挑灯:拨动灯火,点灯。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3.梦回:梦中。以当时背景,以下的壮词,不是现实中的事。

  4.角:古代军队中用来发号令的号角。

  5.吹角: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

  6.连营:连接一起驻扎的军营。

  7.八百里:牛名。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王济指牛做赌注,与王凯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8.分:分配。

  9.麾下:指部下,军队。麾:军旗。

  10.炙:烤肉。

  11.五十弦:本指瑟,古时最早的瑟为五十弦。这里泛指军中乐器。

  12.翻:演奏。

  13.塞外声:指有北疆特色的歌曲。

  14.沙场:战场。

  15.秋:秋季,秋天。

  16.点兵:检阅军队。

  17.作:像,如。

  18.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19.霹雳:惊雷,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20.了却:完结,完成。

  21.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22.赢得:博得。

  23.生前:活着的时候。

  24.身后:死后。

  25.可怜:可惜。

  26.同甫:陈亮的字。

  词意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器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词中回顾了作者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他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上片描写军旅生活,表明了诗人仍然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下片前两句描写战斗的激烈,接下来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最后一句显得悲壮,充满了作者想建功立业,但壮志难酬的愤慨。全词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仄仄”,下句为“**仄仄**”,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仄互对,而是仄仄***仄仄,仄仄**仄仄*,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更多辛弃疾宋词赏析请关注诗词库的辛弃疾专栏。

  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能够代表作者的豪放风格。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2

  1.《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3.《水龙吟·玉皇殿阁微凉》

  作者:辛弃疾

  玉皇殿阁微凉,看公重试薰风手。高门画戟,桐阴阁道,青青如旧。兰佩芳空,蛾眉谁妒,无言搔首。甚年年却有,呼韩塞上,人争问、**否。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锦衣行昼。依然盛事,貂蝉前後,凤麟飞走。富贵浮云,我评轩冕,不如杯酒。待从公,痛饮八千馀岁,伴庄椿寿。

  4.《蝶恋花·小小华年才月半》

  辛弃疾

  小小华年才月半。罗幕春风,幸自无人见。刚道羞郎低粉面。傍人瞥见回娇盼。昨夜西池陪女伴。柳困花慵,见说归来晚。劝客持觞浑未惯。未歌先觉花枝颤。

  5.《水龙吟·听兮清珮琼瑶些》

  辛弃疾

  听兮清珮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愧余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

  6.《水龙吟·只愁风雨重阳》

  辛弃疾

  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行期定否,征车几两,去程多少。有客书来,长安却早,传闻追诏。问归来何日,君家旧事,直须待、为霖了。从此兰生蕙长,吾谁与、玩兹芳草。自怜拙者,功名相避,去如飞鸟。只有良朋,东阡西陌,安排似巧。到如今巧处,依前又拙,把*生笑。

  扩展阅读:辛弃疾的诗词贡献

  辛弃疾在词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之情。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1.醉里:醉酒之中。

  2.挑灯:拨动灯火,点灯。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3.梦回:梦中。以当时背景,以下的壮词,不是现实中的事。

  4.角:古代军队中用来发号令的号角。

  5.吹角: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

  6.连营:连接一起驻扎的军营。

  7.八百里:牛名。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王济指牛做赌注,与王凯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8.分:分配。

  9.麾下:指部下,军队。麾:军旗。

  10.炙:烤肉。

  11.五十弦:本指瑟,古时最早的瑟为五十弦。这里泛指军中乐器。

  12.翻:演奏。

  13.塞外声:指有北疆特色的歌曲。

  14.沙场:战场。

  15.秋:秋季,秋天。

  16.点兵:检阅军队。

  17.作:像,如。

  18.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19.霹雳:惊雷,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20.了却:完结,完成。

  21.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22.赢得:博得。

  23.生前:活着的时候。

  24.身后:死后。

  25.可怜:可惜。

  26.同甫:陈亮的字。

  词意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器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词中回顾了作者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他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上片描写军旅生活,表明了诗人仍然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下片前两句描写战斗的激烈,接下来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最后一句显得悲壮,充满了作者想建功立业,但壮志难酬的愤慨。全词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仄仄”,下句为“**仄仄**”,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仄互对,而是仄仄***仄仄,仄仄**仄仄*,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更多辛弃疾宋词赏析请关注诗词库的辛弃疾专栏。

  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能够代表作者的豪放风格。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4

  【年代】:

  【作者】:辛弃疾——《山鬼谣》

  【内容】

  雨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今名。问何年、此山来此?

  西风落日无语。

  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

  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

  一杯谁举?

  举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

  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

  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

  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石浪,庵外巨石也,长三十馀丈。

  【鉴赏】:

  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到博山游览。雨岩在博山之隈,风景绝佳。据题注,“雨岩有石,状怪甚”,词人借用了屈原《九歌》中的“山鬼”名,而将这首词的词牌名由《摸鱼儿》改为《山鬼谣》。

  这首词写得诡异奇特,与石之“怪甚”十分相称。

  上阕头二句“问何年,此山来此?”著一“来”字便把偌大一座博山拟人化了。从历史长河中来看,这座山当有形成的日期,但在科学知识不发达的古代,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呢?提问的对象,并不确指,又巧妙地以“西风落日无语”作答,使渺茫的太古融入了瑟瑟西风、奄奄落日之中,竟不能够究洁。既渲染了冷峻阴森的气氛,又引起日落后神秘可怖的悬想。究诘既无所得,所以紧接着便以猜度之词说:“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伏羲”即太昊。《白虎通·号》:“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传说伏羲始画八卦,造书契,揭开了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易》“易有太极”疏云:“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说这怪石早于伏羲,实际上便把*在眼前的怪石写得超越千古,无与伦比。这是从纵的方面来写的。“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则是从眼前的景物照应远古写的。空山无人,溪水清澈,缘溪而行,一尘不染。人间虽然经历了沧桑,但这儿依然“红尘不到”,只此才与太古相似。既突出了雨岩环境的无比幽静,又透露了词人对纷扰、龌龊现实的厌恶。词人独游雨岩的词作,大多抒发了知音难遇的感慨。空山独酌,孤寂可知,“一杯谁举”,与之相对者唯有此一块巨石。然而“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巨石不能与我共饮,酒杯却又被山鸟打翻了。巨石不起,是无情之物体;而山鸟覆杯,是无心呢?还是有意呢?还或许是精灵所使吧?或真或幻把“山鬼”之灵从无写到有。由此可见,山鸟的插曲,正是人、物交感的契机。妙在写得空灵,犹如山鸟之去,无迹可寻。与之相对者唯有此一块巨石。然而“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巨石不能与我共饮,酒杯却又被山鸟打翻了。巨石不起,是无情之物体;而山鸟覆杯,是无心呢?还是有意呢?还或许是精灵所使吧?或真或幻把“山鬼”之灵从无写到有。由此可见,山鸟的插曲,正是人、物交感的契机。妙在写得空灵,犹如山鸟之去,无迹可寻。

  如果说上阕写极静的意境,那么下阕就写了极动的景象:龙潭风雨,足以惊人;长达三十馀丈的巨石,然被掀而舞,就更加骇人了。继之“四更山鬼吹灯啸”,能不“惊倒世间儿女”吗?如此层层渲染,步步推进,直到“山鬼”出场,真令人惊心动魄。词人对于雨岩之夜的描绘如此笔酣墨饱,显然快意于这种景象的思想感情。龙潭的风雨,石浪的掀舞,山鬼的呼啸,其势足以冲破如磐夜气,其力足以震撼浑浑噩噩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惊倒世间儿女”有什么不好!在这里,词人长期被压抑被钳制的心声,突然爆发出最激越的声响!可知以怪石为知已,不仅在于它远古荒忽,阅尽沧桑,而且更在于它惊世绝俗,能使人在精神上受到震动。词人与之相通者,大概就在这里吧!我以石为知已,石亦以我为知已,所以接着说“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许。”这个“苦”字语意双关,既是说登山涉水之劳,也是说内心之苦,知已难得,人间难求,既“神交心许”,便深合默契,难分难解,所以最后说“待万里携君,鞭苔鸾凤,诵我《远游》赋”,从横的空间展示了广阔的天地。韩愈《酬卢给事曲江荷花引见寄》诗云:“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词人要携带“山鬼”,驾驭鸾凤,云游万里了。《远游》是《楚辞》中的名。词人在这里说“诵我《远游》赋”,主要是表明他追求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屈原内心的苦闷是与追求理想的渴望交织在一起的,辛词的用意亦在于此。

  这首词把写景合咏物揉合在一起来抒情言态。由于寓意深刻,感情炽热,形象生动,渗透着对国家兴亡和作者本人身世的感慨,所以读后感到有一种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元人刘敏中曾写过一首《泌园春·号太初石为苍然》④,显然摹仿本词。这说明《山鬼谣》一词,对后世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5

  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象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出自《孟子》。《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的纪事不可尽信。辛词中“*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我们知道,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壮志难酬,这是他生*最痛心的一件事。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以发为“*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这四句不仅写出维妙维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孟子》中有“‘燕可伐欤?’曰:‘可’”的句子;《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去’!”的句子。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特色之一。从前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以散文句法入词是“生硬”,认为用经史曲故是“掉书袋”。他们认为:词应该用婉约的笔调、*见的辞汇、易懂的语言,而忘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经史辞汇,这是有其理由的。因为词在晚唐、北宋,是为配合歌曲而作的。当时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词要婉约,配合歌女的声口;唱来要使人人容易听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经史辞汇。但是到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时代,词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内容丰富复杂了,它的风格提高了,词不再专为应歌而作了。尤其是象辛弃疾那样的大作家,他的创造精神更不是一切陈规惯例所能束缚。这由于他的政治抱负、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词人。若用陈规惯例和一般词人的风格来衡量这位大作家的作品,那是不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4)

——《清明》诗词鉴赏 (菁华3篇)

《清明》诗词鉴赏1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 淡荡春光寒食天。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4)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5)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冯延巳《鹊踏枝清

  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7)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8)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9)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翃《寒食 》

  10)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阵子春景》

  11)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孟浩然《清明即事》

  12)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3)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4)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5)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6)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清明》诗词鉴赏2

  《湘春夜月·*清明》

  宋朝:黄孝迈

  *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尊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者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湘春夜月·*清明》古诗简介

  《湘春夜月·*清明》是南宋词人黄孝迈的词作。这是一首伤春之词,上阕写黄昏时分的心情,下阕进一步抒写词人夜间独宿旅舍的情景和感怀。词人通过对湘水之滨春江月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惜春不忍别的情愫。全词清丽淡雅,意境凄美,结构严谨,构思绵密,不愧为一篇佳作。

  《湘春夜月·*清明》翻译/译文

  临*清明时分,枝头上翠鸟的叫声凄婉动人。可惜这一片清歌,都付与寂寞的黄昏。想要对柳花低述衷曲,又怕柳花轻薄,不懂得人的伤春之心。我独自漂泊在南国楚乡,满怀柔情别恨,有谁能给我一点儿温存?

  空空的酒杯仿佛在为我哭泣,青山无语宛如在为我伤心,一缕残阳斜照着院门。在华丽的楼前,只有那一池悠悠的湘水,倒映着悠悠轻荡的湘云。无聊的白日是那样漫长,梦境却短得可怜。请问苍天,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和恋人见面?这情景真令人心酸。就算整个人间,也没有任何一个并州的刀剪,可以把我心中的千愁万绪剪断。

  《湘春夜月·*清明》注释

  湘春夜月:词牌名,是黄孝迈的自度曲。

  翠禽:翠鸟。

  柳花:指柳絮。

  空尊:空樽,空酒杯。

  翠玉楼:即前文“楚乡旅宿”。

  桃根:出于东晋的《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后词中多代指意中人。

  者次第:“如此种种”的意思。者,同“这”。

  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剪刀,当时以锋利著称。

  《湘春夜月·*清明》作者简介

  黄孝迈(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德夫,号雪舟。有人说他“妙才超轶,词采溢出,天设神授,朋友推独步,耆宿避三舍。酒酣耳热,倚声而作者,殆欲摩刘改之(过)、孙季蕃(惟信)之垒”,“其清丽,叔原(晏几道)、方回(贺铸)不能加其绵密。”有《雪舟长短句》。存词4首。

《清明》诗词鉴赏3

  (一)悼念杨长卿老先生

  长卿老先生名永屏,按族谱序列应该是太爷爷辈分,生前饱学善书法,性孤高冷僻,故远离亲友,鲜少人情往来。退休后闭门专心研*古文、诗词,每日执笔不辍。昨日闻先生于9月27日辞世,享年93岁,学识无传人。

  学富五车如璞玉,性情孤高迥交际。

  超尘出世品自清,冰心热肠目睥睨。

  此生几人能识荆?满腹经纶终遭弃。

  西天也应有大椽,续写人间真善义。

  (二)悼 子 宁

  闻刘子宁大律师去世,甚感哀痛。想起离开蚌埠前与之 告别时的情景,不料竟成永诀。以此诗悼之。

  生命价值非长短,灿如夏花即烂漫。

  才高学渊可为师,行正品端堪称范。

  有幸共事得诤友,无端别离失良伴。

  此去天国虽遥远,勿忘世间有人念!

  (三)悼 故 人

  红颜早逝殊可悲,不幸婚姻铸祸因。

  青山无声哀薄命,碧水有音泣孤闵。

  淮畔风情处处在,小城故事历历新。

  生命之歌虽短暂,回望人间有知音。

  (四)怀念冠军

  与老伴前往看望多年未见的表嫂任达卿,谈话间得知其弟任冠军不幸于二年前因突发脑溢血去世,想起与他年轻时的许多交往,悲情难抑。

  人中冠军有三赢:淳朴耿直善良心。

  相识凤女结鸾俦,同样际遇成知音。

  青春影像如再历,音容笑貌忆犹新。

  偶闻故去已二载,不胜欷吁泪湿巾。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5)

——于中秋的诗词鉴赏 (菁华3篇)

于中秋的诗词鉴赏1

  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代: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月也杯中 一作:月在杯中)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上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尤其是花映在杯中,月也在映在酒杯中的描写,生动形象,富于情趣。“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言外之意就是雨夜没有月亮,纱窗外显得格外孤寂,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词的下片写赏月不得的愁绪。“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满堂”三句写出中秋无月的寂寞,只好以饮酒和歌舞来弥补这些遗憾了。

于中秋的诗词鉴赏2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宋代: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出值得珍惜的短暂手足之情的相聚。“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作者一开始就点出与兄长分别时间之久,并用传统的团圆佳节中秋来计算,其中包含着对兄弟聚少离多的深深怨艾和无奈。“同泛清河古汴”本来是欢乐的,然“船上载凉州”却从听觉里显露出悲凉;“鼓吹助清赏” 让人高兴不已,“鸿雁起汀洲”,又从视觉中引发了大雁南归的惆怅。唐人王翰、王之涣都写过著名的七绝《凉州词》,多为乐府歌词,悲凉曲调、慷慨决别的边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处所用,意味深长。

  下片则直接展现诗人内心世界。前三句,只是从宴饮中主人、客人的穿戴里,聊表人们的欢愉心情,可下面却写出了急转之下诗人的内心感受。“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明月无情,不会为人而滞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直写情事,明日即将分别;即便明月当头,也是分明地倾泻出两地别愁,“依旧”二字非常好。最后两句,用典却直抒胸臆,“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王粲滞留荆州十二年,不得施展才华,郁闷中他登楼远眺,北望家乡,胸中翻滚着无限乡思乡愁,写出了《登楼赋》。后以“王粲登楼”作为怀念故国乡土的典故。这里,词人以此句做结,倾诉出未来的日月:宦游茫茫,前途未卜;亲人相隔,幽幽愁绪的别样的深沉。本来是百日逍遥堂欢乐的手足相聚,到头来却是迎来生离别的无奈,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必然。

于中秋的诗词鉴赏3

  念奴娇·中秋

  宋代: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赏析

  古往今来,中秋之月激发过文人多少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想象,苏东坡在熙宁九年(1076)写过的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尽情驰骋对月宫的幻想,表达超脱尘俗和依恋现实的矛盾,倾吐对情同手足的胞弟的思念。

  词的开头“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是写万里无云的中秋夜月。本来在中秋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是人们常见的,没有什么稀奇。但这里作者加上“凭高眺远”四字,就使得境界全然不同。作者置身高楼,凭高望远,所以视野开阔,而使得长空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毫无尽处,引人入胜。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由晴空写到明月。古时称月为魄,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意思是说,月儿的光辉从天上飞来,它所照射的地方,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月光照耀的清辉夜色,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这竟引起了作者无限的幻想,以寄托着他的精神世界:”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作者让他的想象翅膀飞翔,幻想出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那里是一个清凉的境地。据《异闻录》记载,唐玄宗一次游月宫,”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所以用”飞鸾而去“,想象月宫中仙人乘鸾自由来往。作者这样想象,究竟有什么意义?从他当时所处的黑暗现实、不得自由的环境来看,不能说和现实无关。应该说,正是由于他处在那样一个不得自由的闲官职位上,才有向往月宫清静自由的幻想。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他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清晰可辨的烟火,历历在望。人间的江山越美,就越反衬出现实社会越丑,就越能见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

  然而,作者毕竟是一个处于逆境而善于而善于自我解脱的人。所以,下片笔锋一转写道:“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这三句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作者通过高超的想象,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一起欢乐。这样写,既使词染上了浓厚的浪漫色彩,给人有一种奇异之感;又真实地展现出他孤单、凄凉的影子。作者之所有“举杯邀月”,正是意味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憎恶,意味着他对权贵们的讨厌。

  苏轼尽管邀月赏心,把酒浇愁,但悲愁仍在,这就使他不能不起舞了:“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希望愉快地度此中秋良夜,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今夕”句化用《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表示这是一个良宵。作者之所以月下起舞,并非愉快而歌,得意而舞,恰恰是为了消除这股愁闷与抑郁不*之气。正如“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知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这里似乎使人听到他强颜为笑之声,但又使人深深地感到他觉得月亮才是他的知音。唯其如此,所以,他便幻想起遨游月宫来了:“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他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么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豪情溢于纸背,令人读之神思飘渺。当然这种追求是虚幻的.,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但作者这样写,正是人在苦闷时寻求解脱、自我安慰的无可奈何的举动;它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狂放不羁。洒脱飘逸的作品。当时,苏轼居住黄州,政治处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为了排遣个人政治上的失意的苦闷,为了摆脱庸俗污浊的现实,于是他越发热烈追求那超凡的清空境界。虽然是带有消极成分,不值得称颂,但它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黑暗现实所促成。它是深深滴植根于社会土壤之中的,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6)

——《望岳》诗词鉴赏 (菁华3篇)

《望岳》诗词鉴赏1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注释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望岳》诗词鉴赏2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齐鲁青未了”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舜淘铺臁闭饫嘁话慊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

  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

  山的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

  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望岳》诗词鉴赏3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7)

——《清明》诗词鉴赏 (菁华3篇)

《清明》诗词鉴赏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画”。

  本诗在1992年香港“唐诗十佳”评选中,被评为第二佳。

  注释: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俗。可是诗中的“行

  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

  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

  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

  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

  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清明》诗词鉴赏2

  《寒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 淡荡春光寒食天。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4)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5)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冯延巳《鹊踏枝清

  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7)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8)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9)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翃《寒食 》

  10)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阵子春景》

  11)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孟浩然《清明即事》

  12)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3)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4)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5)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6)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清明》诗词鉴赏3

  《湘春夜月·*清明》

  宋朝:黄孝迈

  *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尊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者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湘春夜月·*清明》古诗简介

  《湘春夜月·*清明》是南宋词人黄孝迈的词作。这是一首伤春之词,上阕写黄昏时分的心情,下阕进一步抒写词人夜间独宿旅舍的情景和感怀。词人通过对湘水之滨春江月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惜春不忍别的情愫。全词清丽淡雅,意境凄美,结构严谨,构思绵密,不愧为一篇佳作。

  《湘春夜月·*清明》翻译/译文

  临*清明时分,枝头上翠鸟的叫声凄婉动人。可惜这一片清歌,都付与寂寞的黄昏。想要对柳花低述衷曲,又怕柳花轻薄,不懂得人的伤春之心。我独自漂泊在南国楚乡,满怀柔情别恨,有谁能给我一点儿温存?

  空空的酒杯仿佛在为我哭泣,青山无语宛如在为我伤心,一缕残阳斜照着院门。在华丽的楼前,只有那一池悠悠的湘水,倒映着悠悠轻荡的湘云。无聊的白日是那样漫长,梦境却短得可怜。请问苍天,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和恋人见面?这情景真令人心酸。就算整个人间,也没有任何一个并州的刀剪,可以把我心中的千愁万绪剪断。

  《湘春夜月·*清明》注释

  湘春夜月:词牌名,是黄孝迈的自度曲。

  翠禽:翠鸟。

  柳花:指柳絮。

  空尊:空樽,空酒杯。

  翠玉楼:即前文“楚乡旅宿”。

  桃根:出于东晋的《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后词中多代指意中人。

  者次第:“如此种种”的意思。者,同“这”。

  并刀:并州(今山西太原)的剪刀,当时以锋利著称。

  《湘春夜月·*清明》作者简介

  黄孝迈(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德夫,号雪舟。有人说他“妙才超轶,词采溢出,天设神授,朋友推独步,耆宿避三舍。酒酣耳热,倚声而作者,殆欲摩刘改之(过)、孙季蕃(惟信)之垒”,“其清丽,叔原(晏几道)、方回(贺铸)不能加其绵密。”有《雪舟长短句》。存词4首。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8)

——于中秋的诗词鉴赏 (菁华3篇)

于中秋的诗词鉴赏1

  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赏析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此夜明月显得格外圆,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处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仄四声,大体切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于中秋的诗词鉴赏2

  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代: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月也杯中 一作:月在杯中)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上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尤其是花映在杯中,月也在映在酒杯中的描写,生动形象,富于情趣。“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言外之意就是雨夜没有月亮,纱窗外显得格外孤寂,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词的下片写赏月不得的愁绪。“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满堂”三句写出中秋无月的寂寞,只好以饮酒和歌舞来弥补这些遗憾了。

于中秋的诗词鉴赏3

  念奴娇·中秋

  宋代: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赏析

  古往今来,中秋之月激发过文人多少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想象,苏东坡在熙宁九年(1076)写过的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尽情驰骋对月宫的幻想,表达超脱尘俗和依恋现实的矛盾,倾吐对情同手足的胞弟的思念。

  词的开头“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是写万里无云的中秋夜月。本来在中秋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是人们常见的,没有什么稀奇。但这里作者加上“凭高眺远”四字,就使得境界全然不同。作者置身高楼,凭高望远,所以视野开阔,而使得长空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毫无尽处,引人入胜。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由晴空写到明月。古时称月为魄,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意思是说,月儿的光辉从天上飞来,它所照射的地方,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月光照耀的清辉夜色,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这竟引起了作者无限的幻想,以寄托着他的精神世界:”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作者让他的想象翅膀飞翔,幻想出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那里是一个清凉的境地。据《异闻录》记载,唐玄宗一次游月宫,”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所以用”飞鸾而去“,想象月宫中仙人乘鸾自由来往。作者这样想象,究竟有什么意义?从他当时所处的黑暗现实、不得自由的环境来看,不能说和现实无关。应该说,正是由于他处在那样一个不得自由的闲官职位上,才有向往月宫清静自由的幻想。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他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清晰可辨的烟火,历历在望。人间的江山越美,就越反衬出现实社会越丑,就越能见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

  然而,作者毕竟是一个处于逆境而善于而善于自我解脱的人。所以,下片笔锋一转写道:“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这三句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作者通过高超的想象,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一起欢乐。这样写,既使词染上了浓厚的浪漫色彩,给人有一种奇异之感;又真实地展现出他孤单、凄凉的影子。作者之所有“举杯邀月”,正是意味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憎恶,意味着他对权贵们的讨厌。

  苏轼尽管邀月赏心,把酒浇愁,但悲愁仍在,这就使他不能不起舞了:“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希望愉快地度此中秋良夜,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今夕”句化用《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表示这是一个良宵。作者之所以月下起舞,并非愉快而歌,得意而舞,恰恰是为了消除这股愁闷与抑郁不*之气。正如“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知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这里似乎使人听到他强颜为笑之声,但又使人深深地感到他觉得月亮才是他的知音。唯其如此,所以,他便幻想起遨游月宫来了:“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他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么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豪情溢于纸背,令人读之神思飘渺。当然这种追求是虚幻的.,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但作者这样写,正是人在苦闷时寻求解脱、自我安慰的无可奈何的举动;它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狂放不羁。洒脱飘逸的作品。当时,苏轼居住黄州,政治处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为了排遣个人政治上的失意的苦闷,为了摆脱庸俗污浊的现实,于是他越发热烈追求那超凡的清空境界。虽然是带有消极成分,不值得称颂,但它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黑暗现实所促成。它是深深滴植根于社会土壤之中的,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9)

——北宋词人晏几道的经典诗词 (菁华3篇)

北宋词人晏几道的经典诗词1

  蝶恋花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层波横一寸。斜阳只与黄昏*。

  蝶恋花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蝶恋花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蝶恋花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蝶恋花

  碧草池塘春又晚。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双燕来时还念远。珠帘绣户杨花满。

  绿柱频移弦易断。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一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

  蝶恋花

  碾玉钗头双凤小。倒晕工夫,画得宫眉巧。嫩麹罗裙胜碧草。鸳鸯绣字春衫好。

  三月露桃芳意早。细看花枝,人面争多少。水调声长歌未了。掌中杯尽东池晓。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蝶恋花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

  尽日沈香烟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蝶恋花

  千叶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

  一捻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蝶恋花

  金翦刀头芳意动。彩蕊开时,不怕朝寒重。晴雪半消花。晓妆呵尽香酥冻。

  十二楼中双翠凤。缥缈歌声,记得江南弄。醉舞春风谁可共。秦云已有鸳屏梦。

  蝶恋花

  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

  蝶恋花

  碧落秋风吹玉树。翠节红旌,晚过银河路。休笑星机停弄杼。凤帏已在云深处。

  楼上金针穿绣缕。谁管天边,隔岁分飞苦。试等夜阑寻别绪。泪痕千点罗衣露。

  蝶恋花

  碧玉高楼临水住。红杏开时,花底曾相遇。一曲阳春春已暮。晓莺声断朝云去。

  远水来从楼下路。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月细风尖垂柳渡。梦魂长在分襟处。

  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北宋词人晏几道的经典诗词2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红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鹧鸪天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鹧鸪天

  梅蕊新妆桂叶眉。小莲风韵出瑶池。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

  伤别易,恨欢迟。惜无红锦为裁诗。行人莫便消魂去,汉渚星桥尚有期。

  鹧鸪天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

  鹧鸪天

  斗鸭池南夜不归。酒阑纨扇有新诗。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

  今感旧,欲沾衣。可怜人似水东西。回头满眼凄凉事,秋月春风岂得知。

  鹧鸪天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鹧鸪天

  题破香笺小砑红。诗篇多寄旧相逢。西楼酒面垂垂雪,南苑春衫细细风。

  花不尽,柳无穷。别来欢事少人同。凭谁问取归云信,今在巫山第几峰。

  鹧鸪天

  清颍尊前酒满衣。十年风月旧相知。凭谁细话当时事,肠断山长水远诗。

  金凤阙,玉龙墀。看君来换锦袍时。姮娥已有殷勤约,留著蟾宫第一枝。

  鹧鸪天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鹧鸪天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鹧鸪天

  楚女腰肢越女腮。粉圆双蕊髻中开。朱弦曲怨愁春尽,渌酒杯寒记夜来。

  新掷果,旧分钗。冶游音信隔章台。花间锦字空频寄,月底金鞍竟未回。

  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鹧鸪天

  陌上濛濛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

  梅雨细,晓风微。倚楼人听欲沾衣。故园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

  鹧鸪天

  晓日迎长岁岁同。太*箫鼓间歌钟。云高未有前村雪,梅小初开昨夜风。

  罗幕翠,锦筵红。钗头罗胜写宜冬。从今屈指春期*,莫使金尊对月空。

  鹧鸪天

  小玉楼中月上时。夜来惟许月华知。重帘有意藏私语,双烛无端恼暗期。

  伤别易,恨欢迟。归来何处验相思。沈郎春雪愁消臂,谢女香膏懒画眉。

  鹧鸪天

  手捻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倩谁传。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

  花易落,月难圆。只应花月似欢缘。秦筝算有心情在,试写离声入旧弦。

  鹧鸪天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凤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鹧鸪天

  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外转红阳。升*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床。

  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共圣恩长。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

  鹧鸪天

  绿橘梢头几点春。似留香蕊送行人。明朝紫凤朝天路,十二重城五碧云。

  歌渐咽,酒初醺。尽将红泪湿湘裙。赣江西畔从今日,明月清风忆使君。

北宋词人晏几道的经典诗词3

  蝶恋花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层波横一寸。斜阳只与黄昏*。

  蝶恋花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蝶恋花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蝶恋花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蝶恋花

  碧草池塘春又晚。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双燕来时还念远。珠帘绣户杨花满。

  绿柱频移弦易断。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一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

  蝶恋花

  碾玉钗头双凤小。倒晕工夫,画得宫眉巧。嫩麹罗裙胜碧草。鸳鸯绣字春衫好。

  三月露桃芳意早。细看花枝,人面争多少。水调声长歌未了。掌中杯尽东池晓。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蝶恋花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

  尽日沈香烟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蝶恋花

  千叶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

  一捻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蝶恋花

  金翦刀头芳意动。彩蕊开时,不怕朝寒重。晴雪半消花。晓妆呵尽香酥冻。

  十二楼中双翠凤。缥缈歌声,记得江南弄。醉舞春风谁可共。秦云已有鸳屏梦。

  蝶恋花

  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

  蝶恋花

  碧落秋风吹玉树。翠节红旌,晚过银河路。休笑星机停弄杼。凤帏已在云深处。

  楼上金针穿绣缕。谁管天边,隔岁分飞苦。试等夜阑寻别绪。泪痕千点罗衣露。

  蝶恋花

  碧玉高楼临水住。红杏开时,花底曾相遇。一曲阳春春已暮。晓莺声断朝云去。

  远水来从楼下路。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月细风尖垂柳渡。梦魂长在分襟处。

  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鉴赏 (菁华3篇)(扩展10)

——宋朝词人表达思念的宋词 (菁华3篇)

宋朝词人表达思念的宋词1

  作者: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宋朝词人表达思念的宋词2

  作者: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宋朝词人表达思念的宋词3

  作者: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