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牡丹》赏析优选【五】篇

首页 / 赏析 / |

  《赏牡丹》赏析 1

  牡丹芳

  唐代:白居易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译文

  牡丹芳香啊牡丹芳香,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玉的花房;

  几千片花瓣赤霞似的灿烂,几百枝花朵绛烛似的辉煌。

  照地生辉,刚展开锦绣的身段,迎风飘香,却没带兰麝的香囊。

  仙人的琪树,被比得苍白无色,王母的桃花,也显得细小不香。

  宿露浸润,泛起紫闪闪的奇艳,朝阳照耀,放出红灿灿的异光;

  红紫深浅,呈现着不同的色调,向背低昂,变幻出无数的形状。

  无力地卧在花丛,将息带醉的身躯,多情地映着花叶,隐藏含羞的面庞。

  娇生生的笑容,仿佛想掩住香口,怨悠悠的情怀,好像在撕裂柔肠。

  称姿贵彩,的确是超凡绝俗,杂卉乱花,哪里能比美争芳。

  石竹、金钱,固然是十分细碎,芙蓉、芍药,也不过那么*常。

  于是乎引动了王公卿相,冠盖相接地赶来观赏;

  还有轻车软轿的贵族公主,和那香衫细马的豪家。

  寂静的卫公宅闭了东院,幽深的西明寺开放北廊。

  双双舞蝶殷殷地陪伴看客,声声残莺苦苦地挽留春光。

  担心太阳晒损娇姿,张起帷幕遮取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来天,满城的人们都像发狂。

  三代以后文采胜过实质,一般人都重华而不重实;

  重华直重到牡丹的芳菲,由来已久,并非始于今日。

  元和皇帝很关心农桑,由于他体恤下民,天降吉祥。

  去年的嘉禾长出九穗,田中寂寞,没有人理睬。

  今年的麦子分出两枝,但是这些却无人知晓,唯独天子一个人内心感到喜悦.

  天降吉祥,没人理会真叫人叹息。

  我愿暂求掌握造化的主宰者,减却牡丹妖艳的颜色,

  冷却一下卿士们爱花的心情,都象天子一样关心农业生产,人民就都得到幸福了。

  注释

  (1)绽:裂开。此指花开。

  (2)红玉房:指红牡丹花瓣。

  (3)英:花瓣。

  (4)灿灿:光彩鲜明耀眼。

  (5)绛:深红色。

  (6)煌煌:光辉灿烂的样子。

  (7)兰麝囊:装着兰草、麝香等香料的香囊。

  (8)琪树:神话中的玉树。

  (9)间:更迭。

  (10)随:任凭。

  (11)比方:比较。

  (12)石竹:草名,开红白小花如铜钱大小。

  (13)芙蓉:荷花。

  (14)芍药:观赏植物名,花大而美。

  (15)寻常:*常,*凡。

  (16)王公与卿士:古时封爵,有王,有公,又论品阶又有卿、大夫、士。

  (17)游花:外出赏花。冠盖:帽子与车上的帷盖。此朝中的达官贵人。

  (18)庳(bēi)车:指一种轻便灵巧的车子。

  (19)软舆:软座轿子。

  (20)细马:良马。

  (21)卫公宅:唐李靖封卫国公,其宅多植花木。

  (22)西明寺:唐时玩赏牡丹的胜地。

  (23)三代:典出司马迁《史记・封禅书》: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这里指夏、商、周。

  (24)文胜质:典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此处意为人们喜尚文采胜过了喜爱事物质朴的本性。

  (25)有渐:有所加剧。

  (26)元和天子:指唐宪宗李纯。

  (27)恤下:抚恤下民。

  (28)动天,感动了上天。

  (29)造化:大自然。

  (30)卿士:古官阶有公、卿、大夫、士。这里泛指朝中官员。

  (31)稼穑:指农事。

  赏析

  诗人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完成了这首有名的乐府诗。先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牡丹妖艳迷人的姿色。继写由于牡丹的妖艳而引逗出卿士赏花的狂热场面。然后笔锋一转,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重华不重实的流弊,由来已久。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这里没有采取直接抨击卿士的办法,而是采取一种委惋的方式,说“卿士爱花心”是由于“牡丹妖艳色”所致。希望老天施展造化力来减却牡丹的妖艳色,削退卿士的爱花心。最后正面提出: “同似吾君忧稼穑”的主张。白居易提倡天子与卿士关心农业生产的主张值得肯定。

  开始四句从正面极写牡丹的艳丽之态:黄色的花蕊,红色的花瓣,成千上百的牡丹联成一片,像那晚霞似的

  牡丹 灿烂辉煌。“照地初开锦绣段, 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这四句意思是:牡丹初开似锦绣的身段,光辉照地,香气四溢。仙人的玉树,王母的桃花都无法相比。“宿露轻盈泛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二色间深浅, 向背万态随低昂。”以上四句意思是:夜露的滋润,朝阳的照耀,使牡丹变幻着不同的色彩,展示着美丽的娇态。

  “映叶多情隐羞面, 卧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断肠。浓姿贵彩信奇绝, 杂卉乱花无比方。”这几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华丽、高贵、娇美的牡丹超凡脱俗,与那些杂卉乱花不可相提并论。比方即比拟。比起牡丹,这两种花都显得太细小了。

  “遂使”以下四句:写王公贵族狂热地赏玩牡丹, 这四句的大意是:牡丹的妖艳引逗着王公卿相,贵族公主,豪家儿郎,穿着漂亮,乘坐着轻便舒适的车马终日赏玩。“卫公宅”以下八句:继写牡丹盛开时赏花的盛况。这里用一“闭”字。写尽了王公贵旋倾家出动赏牡丹的情景。又用一“开”字,写尽了牡丹开处皆有人的情景。“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牡丹在谷雨前后开,从开至谢,一般为二十来天。花开花落,仅仅二十来天,在这一年一度的花开时节,满城的人看花。就好象发狂了似的。“三代”以下四句:议论时弊,进入主题。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这四句的大意是说:夏、商、周三代以后,浮华胜过了质朴,时人都重视虚华而不重视质实。直到看重牡丹的芳菲。这种流弊并非抬自今日,而是由来已久。“霞和”以下六句大意是:元和天子很关心农业生产.由于他怜悯老百姓感动了神灵,上天便降下了吉祥。去年地里的谷子长出了九穗。但是群臣不关心百姓疾苦。以致田野里很寂寞,无人前往问津。今年的麦子分出两枝,真是祥瑞的征兆,但是这些却无人理会,唯独天子一个人内心感到喜悦。这是对皇帝的颂扬欢捧。“无人知”至末尾:直抒胸臆,点明主题。这四句的大意是:天降吉祥,没人理会真叫人叹息,我愿暂求掌握造化的主宰者。减却牡丹妖艳的颜色,冷却一下卿士们爱花的心情,都象天子一样关心农业生产,人民就都得到幸福了。作者痛斥上层统治者狂热地赏玩妖艳的牡丹而不关心与广大百姓生命攸关的农桑。但作者无回天之力,只能无可奈何地呼喊:“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回卿士慢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作者对皇帝的褒奖,只是一种类似辞赋中的说反话而已。

  《赏牡丹》赏析 2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呢!“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其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可谓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②,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这又如何是好呢?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不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么?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难体味了。

  白居易此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残花萎红中寄托人去筵空的伤感,比白诗写得更加�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东坡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象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惜花的惆怅已经消溶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无可否认,李商隐和苏东坡这两首诗历来更为人们所称道,但后人艺术上的成功是由于撷取了前人构思的精英,因此,当人们陶醉在李商隐、苏东坡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也不应当忘记白居易以烛光照亮了后人思路的功劳。

  《赏牡丹》赏析 3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裴给事即作者裴��。给事,官职名。

  (1)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白牡丹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①通过描写长安豪贵争相观赏紫牡丹的盛况来渲染紫牡丹的名贵,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

  ②用玉盘比喻盛开的白牡丹,形象地写出了白牡丹的冰清玉洁。

  ③以冷露、月白、风清衬托白牡丹的超凡脱俗。

  ④上联人们观赏紫牡丹时车水马龙、观者如云的喧嚣情景与下联无人观赏白牡丹、庭园寂寥的冷落景象构成鲜明对比,通过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写出了紫牡丹和白牡丹迥然不同的遭际。

  (2)①表达了作者虽似白牡丹冰清玉洁(或:超凡脱俗)却无人赏识的幽怨之情。②表达了作者对白牡丹冰清玉洁(或:超凡脱俗)却无人赏识的同情。(两个答案均可)

  诗意

  春天尽了,百花即将凋残,只有慈恩寺里的紫牡丹还在吐蕊,纷芳满枝,于是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观赏紫牡丹。而在裴给事的庭院中,一株冰清玉洁的白牡丹,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皎洁的月色下,这株白牡丹更显孤独、冷清、素雅。

  赏析: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唐代京城长安有一条朱雀门大街横贯南北,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半。街西属长安县,那里有许多私人名园。每到牡丹盛开季节,但见车水马龙,观者如堵,游人如云。选择长安、街西作为描写牡丹的背景,自然最为典型。作者描写牡丹花开时的盛景,只用春残二字点出季节,因为牡丹盛开恰在春暮。作者没有对紫牡丹的形象做任何点染,单从豪贵对她的态度着笔。豪贵们耽于逸乐,无日不看花,桃杏方尽,牡丹又开,正值暮春三月,为惜春残,更是对牡丹趋之若鹜。以争赏之众,衬花开之盛,惜春残一笔确实收到了比描写繁花似锦更好的艺术效果。

  以上使用侧面描写,着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玉盘,冷露,月白,风清,再加上寂静无人的空园,与上联描写的情景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对白牡丹的形象刻画虽只是略加点染,但显然倾注了作者满心的爱悦和同情。玉盘,形容盛开的白牡丹,生动贴切。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作者正是通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不加一句褒贬,不作任何说明,而寓意自显。为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末句无人起就月中看之无人,承上面豪贵而言,豪贵争赏紫牡丹,而无人看裴给事的白牡丹。即言裴给事之高洁,朝中竟无人赏识。诗题中特别点出裴给事宅,便是含蓄地点出这层意思。短短的一首七绝可谓含意丰富,旨趣遥深。可以说,在姹紫嫣红的牡丹诗群里,这首诗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带露的白牡丹花。

  《赏牡丹》赏析 4

  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析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荷花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拟人:"妖无格"与"净少情"

  比喻:"真国色"

  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这首诗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1)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处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赏牡丹》赏析 5

  1、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2、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3、四季相续,光阴暗把流年度。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莫区区,莫区区,好天良夜且追游,清风明月休辜负。但落魄,一笑人间古今,圣朝难遇。

  4、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5、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6、玉茗堂前朝后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

  7、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

  8、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

  9、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

  10、竹篱茅舍酒旗儿叉。雨过炊烟一缕斜(xia)。

  11、一般桃李听笙歌,此地桑阴十亩多。不比世间闲草木,丝丝叶叶是绫罗。

  12、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

  13、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

  14、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15、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

  16、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17、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18、红杏深花,菖蒲浅芽。春畴渐暖年华。

  19、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2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2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22、但凡少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踪,而纠结流离。

  23、天下事耳之而已,顺之而已.

  24、〔丑〕世间荣乐本逡巡,(李商隐) 〔末〕谁睬髭须白似银?(曹唐)

  25、头纳地,添灯火,照的他慈悲我。

  26、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27、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

  28、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

  29、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

  30、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31、〔丑〕风流太守容闲坐,(朱庆余) 〔合〕便有无边求福人。(韩愈)

  3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33、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34、春鞭打,笛儿~,倒牛背斜阳闪暮鸦。

  35、我年将半,性喜书,牙签插架三万余。

  36、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37、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38、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39、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40、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41、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

  42、且提壶,花间竹下长引着凤凰雏。

  43、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 死者可以生

  4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45、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46、原来繁花似锦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桓颓水

  47、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4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49、美得流泪的句子,经典!

  5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51、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52、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53、回头皆幻景,对面知是谁。

  54、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

  55、从来雨中打秋月,更值风摇长明灯

  56、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57、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58、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

  59、不入春园,怎知春色几许。

  60、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6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62、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

  63、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

  64、待说何曾说,如颦不奈颦。把持花下意,犹恐梦中身。

  65、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66、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67、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68、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69、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

  70、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

  71、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

  72、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论星宿,连张带鬼。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

  73、景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74、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必无处不飞悬。哎,睡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

  75、袅(niǎo鸟)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76、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

  77、到来只饮官中水,归去惟看屋外山。

  78、天意秋初,金风微度,城阙外画桥烟树

  79、*睹分明似俨(yǎn眼)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80、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81、不提防沉鱼落雁乌惊喧,则怕的羞化闭月花愁颤。

  82、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这般,都付与了断瓦残垣

  83、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84、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赏牡丹》赏析优选【五】篇扩展阅读


《赏牡丹》赏析优选【五】篇(扩展1)

——《赏牡丹》赏析 (菁华3篇)

《赏牡丹》赏析1

  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析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荷花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拟人:"妖无格"与"净少情"

  比喻:"真国色"

  这首诗借赏牡丹抒发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这首诗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1)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处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赏牡丹》赏析2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这两句是说,时令虽是春天,但遇雨气候仍然寒冷;水亭边的牡丹因雨而感到寒意,虽然铺罗烧香还不暖和。借物抒情,烘托气氛,用形象来透露情思,寓考进士被当权者抹掉名字而落选的凄苦心情。

  出自李商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之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注

  ⑴回中:回中有二,一为汧之回中,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一为安定之回中,在今甘肃固原县。诗题所称回中,指后者。牡丹,富贵花,阴历二、三月开。

  ⑵下苑:指汉代的宜春下苑。唐时称曲江池。追:回忆。

  ⑶西州:地名,指安定郡。相期:期待;相约。

  ⑷水亭:临水的亭子。

  ⑸罗荐:丝绸褥子。

  ⑹殷勤:情意恳切。

  ⑺“有人”句:此句以花拟人,用美人怅卧遥帷的情状来形容牡丹为雨所败后花事已阑。

  ⑻章台:战国时秦宫中台名。

  ⑼宫腰:语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参考译文

  在曲江林苑往年不可回忆,在西州今天忽然相互盼望。

  水边亭台幕天大雨春寒之气还存在,丝罗褥子春天散香虽温暖让人没感知。

  飞舞的蝴蝶专注采收落花之粉,美人在远处忧愁地卧在帷幕中。

  长安章台街里还有其他花朵为伴,暂且问您牡丹花如楚宫女的细腰在风雨后又减损多少枝?

  赏析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借回中(今甘肃固原)牡丹为雨所败的凄凉景象寄托了作者自己身世零落摧残之感。这首诗作者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沦落想到失意的亲朋,因小见大,寄托遥深;起联谓牡丹往年植于曲江苑圃之繁华情景已不可复追,今日乃忽于此西州风雨之中相值,喻往岁进士登第、曲江游赏、得意尽欢之盛况已不可再,今日竟沦落寄此泾州也。三承二,四承一,谓今日处此西州水亭暮雨之中,所感者惟有寒意,而当年置身曲江苑圃时罗荐春香之暖,竟已恍如隔世,不可想望矣(“不知”正应上“未可追”)。五六正写“败”字,谓蝶舞翩翾,似有意惜花,殷勤欲收落蕊,然牡丹为雨败后,花事已阑,有似佳人之怅卧遥帷,意兴阑珊,精采全无矣。末联诸家多从何焯、冯浩之说,谓指在京同袍之失意者。此解固似可通,然细按亦觉可疑。盖此二章专写“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处处以曲江下苑与西州回中相对照,以见沦落天涯之恨。既云“章台街里芳菲伴”,则彼等固身处京华,春风得意者,岂有沦落之恨?然则“且问宫腰损几枝”者,谓其日日舞于春风之中,恐不免瘦损宫腰也。“宫腰损几枝”非言其失意,乃谓其得意也。姚培谦谓“失意者失意,得意这未尝不得意也”(《李义山诗集笺注》)似得其情。

  诗人以奇特的联想写牡丹,由牡丹想到遥卧的美人,用惆怅的美人写败落的牡丹,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且意象丰富,诗境优美,冷艳,表达精致婉曲。

《赏牡丹》赏析3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裴给事即作者裴潾。给事,官职名。

  (1)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白牡丹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①通过描写长安豪贵争相观赏紫牡丹的盛况来渲染紫牡丹的名贵,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

  ②用玉盘比喻盛开的白牡丹,形象地写出了白牡丹的冰清玉洁。

  ③以冷露、月白、风清衬托白牡丹的超凡脱俗。

  ④上联人们观赏紫牡丹时车水马龙、观者如云的喧嚣情景与下联无人观赏白牡丹、庭园寂寥的冷落景象构成鲜明对比,通过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写出了紫牡丹和白牡丹迥然不同的遭际。

  (2)①表达了作者虽似白牡丹冰清玉洁(或:超凡脱俗)却无人赏识的幽怨之情。②表达了作者对白牡丹冰清玉洁(或:超凡脱俗)却无人赏识的同情。(两个答案均可)

  诗意

  春天尽了,百花即将凋残,只有慈恩寺里的紫牡丹还在吐蕊,纷芳满枝,于是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观赏紫牡丹。而在裴给事的庭院中,一株冰清玉洁的白牡丹,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皎洁的月色下,这株白牡丹更显孤独、冷清、素雅。

  赏析: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唐代京城长安有一条朱雀门大街横贯南北,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半。街西属长安县,那里有许多私人名园。每到牡丹盛开季节,但见车水马龙,观者如堵,游人如云。选择长安、街西作为描写牡丹的背景,自然最为典型。作者描写牡丹花开时的盛景,只用春残二字点出季节,因为牡丹盛开恰在春暮。作者没有对紫牡丹的形象做任何点染,单从豪贵对她的态度着笔。豪贵们耽于逸乐,无日不看花,桃杏方尽,牡丹又开,正值暮春三月,为惜春残,更是对牡丹趋之若鹜。以争赏之众,衬花开之盛,惜春残一笔确实收到了比描写繁花似锦更好的艺术效果。

  以上使用侧面描写,着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玉盘,冷露,月白,风清,再加上寂静无人的空园,与上联描写的情景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对白牡丹的形象刻画虽只是略加点染,但显然倾注了作者满心的爱悦和同情。玉盘,形容盛开的白牡丹,生动贴切。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作者正是通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不加一句褒贬,不作任何说明,而寓意自显。为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末句无人起就月中看之无人,承上面豪贵而言,豪贵争赏紫牡丹,而无人看裴给事的白牡丹。即言裴给事之高洁,朝中竟无人赏识。诗题中特别点出裴给事宅,便是含蓄地点出这层意思。短短的一首七绝可谓含意丰富,旨趣遥深。可以说,在姹紫嫣红的牡丹诗群里,这首诗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带露的白牡丹花。


《赏牡丹》赏析优选【五】篇(扩展2)

——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优选【五】篇

  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 1

  赏牡丹

  刘禹锡〔唐代〕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注释

  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妖:艳丽、妩媚。格:骨格。无格指格调不高。芙蕖:即莲花。国色:倾国倾城之美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贵美艳、仪态万千。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但刘锬编的《咏花古诗欣赏》、鲍思陶等编的《中国名胜诗联精鉴》以及谢明等编的《历代咏物诗选读》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

  赏析

  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从侧面来写牡丹。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芍药”,本来同样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但据说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王禹傅《芍药诗序》)。以至有人将牡丹比为“花王”,把芍药比作“*侍”。此处,刘禹锡也怀着主观感情,把芍药说成虽妖娆但格调不高。“芙蕖”,是在诗文中常以清高洁净的面目出现的花卉,但刘禹锡大概因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玩的缘故,说她纯洁而寡情。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这首诗本来是《赏牡丹》,可落笔却不先说牡丹,而先对芍药和芙蕖进行评赏。首句写芍药,这种同样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儿,较之牡丹更早为人们所喜爱。《诗经》就写到过周朝郑国的男女以芍药相赠的欢乐场面,而同时期却不见有关牡丹的记载。所以宋代韩琦在《北第同赏芍药》中写道:“郑诗已取相酬赠,不见诸经载牡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俗也在不断地变化。到了唐代武则天执政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以至于有人将牡丹比为君王,把芍药比作*侍。芍药地位的下降,刘禹锡认为其格调不高,所以说芍药虽妖娆而无格。

  芙蕖,即荷花,这是自屈原以来在诗文中经常以清高洁净面目出现的花。大概由于它亭亭玉立于池塘水面之上,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玩的缘故吧,刘禹锡觉得它虽纯洁却寡情。至此前两句已经分别对两种可与牡丹并肩的花儿进行了评赏:芍药的种植历史悠久,也曾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却“妖冶无格”;荷花也的确堪称花中君子,清高洁净,但却冷艳寡情。至此为后两句推出作者心中的最爱,可谓做足了铺垫,唯有期待着作者心中的“花王”隆重登场了。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国色”,旧指一国中最美的女子。这里用来比喻牡丹,便将牡丹的'超群姿色表现了出来。“真”字虽是副词,却加强了语气;“唯有”是一种不二的选择,增强了评赏的分量,照应了上面两句,包含着之所以作出如此不二的选择,是经过了认真比较,确认了“非此莫属”的地位的意思。在这样的美好评价和高度概括之后,再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作结尾,既反映了京城人赏花倾城而动的*俗,又从侧面衬托了牡丹花的诱人魅力:正是由于它具有令人倾慕的“国色”,才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奔走相告,争先赏玩。

  这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诗人没有忘记对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的赞誉,却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无穷。作为花木,本来无所谓格调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诗人用拟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动地把自然美变成了艺术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 2

  原文: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译文

  这花声价不同其他花草,绽放时刻溢满整个国都。

  丹笼处处苓蔆羞愧欲死,颜色火红踯躅失色枯萎。

  柔和光华笼罩纤细肢体,妖艳色彩温暖娇嫩肌肤。

  花朵中填满金粉般花蕊,翻卷花瓣如同大红流苏。

  笼味和顺可以熏染御服,姿围美丽应当画入宫图。

  将谢如淡淡哀愁的新妇,凋零同望着病夫的女子。

  请大家知道这花时短暂,客人再留下欣赏片刻吧。

  一夜清风吹起花事结束,即使千金也难买回花开。

  注释

  赏牡丹:这是诗人居官长安时写的一首赏牡丹诗。全诗围绕一个“赏”字,写自己看牡丹时的审美感受。

  名价别:(牡丹)声名、身价都有别于他花。名价犹声价。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有一俊士,自许史学,名价甚高。”按:唐人嗜牡丹,到王建生活的中唐时期此风注盛。

  皇都:国都,此处指唐上都长安。唐韩愈《早春呈张水部》诗:“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花柳满皇都。”益:水溢出器皿,此引申为满。

  笼遍:笼满。苓蓤(líng):《全唐诗》作苓菱。唐人认为苓即荷花。唐人李善《文选注》云:“苓,古‘莲’字。”汉代枚乘《七发》云:“蔓草丹苓。”言其以丹笼著称。菱一名芰,与荷花同是丹笼花卉,有词牌《芰荷笼》可证。此句谓牡丹花笼四溢,使苓蔆相形见拙,羞愧欲死。

  红烧:花色红艳如火。踯(zhí)躅(zhú):指山踯躅,又名红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杜鹃花。见《本草纲目》卷一七。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诗:“高枝濯濯辛夷紫,密叶深深踯躅红。”

  软光:柔和的光泽。细脉:犹言气脉。此句写牡丹的韵致。 脉在古文中解释为似血管一样连贯成系统的东西。参考历代诗文,细脉多实指细水流,这里翻译为细水流或能做一说,但是结合全篇来看,这里应该诗正面描写牡丹的姿围,细脉指牡丹的枝干更合适一些。

  妖色:艳丽姿色。白居易《牡丹丹》诗:“减却牡丹妖艳色。”暖:原缺,据*本、《全唐诗》补。鲜肤:鲜指新而华美。鲜肤指娇嫩美丽的肌肤。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蕊:原作叶,据《全唐诗》作蕊。攒金粉:碎蕊细聚如金粉状。韩琮《咏牡丹未开者》诗:“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秀囊。”

  含棱:翻卷的花瓣。缕绛苏:像一缕缕大红色流苏。

  “好和”句:写牡丹的花笼,可以熏染御衣。御服:帝王所用的衣服。《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椒房仪法,御服舆驾,所发诸官署,及所造作,遗赐外家群臣妾。”《宋书·恩幸传序》:“侍中身奉奏事,又分掌御服。”

  “堪画”句:写牡丹的丽质如美人,可以画成选入宫中的美女图。

  晚围:写将谢的牡丹花的花围。愁新妇:像含有淡淡哀愁的新妇。

  残妆:写已凋零的牡丹花的花台。望病夫:像鬓钗不整,形容憔悴望着有病丈夫的妻子。

  知个数:个代指“这”或“那”,个数指道理,和起来就是其中道理的意思。这里谓知道花事何时将了,心中有数。

  赏:*本作贵。斯须:片刻、一会儿。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变故在斯须。”

  赏析:

  王建生活的中唐时期,京城长安盛行赏牡丹之风俗,“家家*为俗,人人迷不悟。”文人墨客也多以牡丹为诗料吟咏,此诗便是其中一篇。此诗约略作于宪宗元和七年(813年)归京之后,而细不可考。

  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 3

  赏牡丹

  刘禹锡〔唐代〕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注释

  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妖:艳丽、妩媚。格:骨格。无格指格调不高。芙蕖:即莲花。国色:倾国倾城之美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贵美艳、仪态万千。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但刘锬编的《咏花古诗欣赏》、鲍思陶等编的《中国名胜诗联精鉴》以及谢明等编的《历代咏物诗选读》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

  赏析

  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从侧面来写牡丹。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芍药”,本来同样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但据说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王禹傅《芍药诗序》)。以至有人将牡丹比为“花王”,把芍药比作“*侍”。此处,刘禹锡也怀着主观感情,把芍药说成虽妖娆但格调不高。“芙蕖”,是在诗文中常以清高洁净的面目出现的花卉,但刘禹锡大概因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玩的缘故,说她纯洁而寡情。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这首诗本来是《赏牡丹》,可落笔却不先说牡丹,而先对芍药和芙蕖进行评赏。首句写芍药,这种同样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儿,较之牡丹更早为人们所喜爱。《诗经》就写到过周朝郑国的男女以芍药相赠的欢乐场面,而同时期却不见有关牡丹的记载。所以宋代韩琦在《北第同赏芍药》中写道:“郑诗已取相酬赠,不见诸经载牡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俗也在不断地变化。到了唐代武则天执政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以至于有人将牡丹比为君王,把芍药比作*侍。芍药地位的下降,刘禹锡认为其格调不高,所以说芍药虽妖娆而无格。

  芙蕖,即荷花,这是自屈原以来在诗文中经常以清高洁净面目出现的花。大概由于它亭亭玉立于池塘水面之上,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玩的缘故吧,刘禹锡觉得它虽纯洁却寡情。至此前两句已经分别对两种可与牡丹并肩的花儿进行了评赏:芍药的种植历史悠久,也曾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却“妖冶无格”;荷花也的确堪称花中君子,清高洁净,但却冷艳寡情。至此为后两句推出作者心中的最爱,可谓做足了铺垫,唯有期待着作者心中的“花王”隆重登场了。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国色”,旧指一国中最美的女子。这里用来比喻牡丹,便将牡丹的超群姿色表现了出来。“真”字虽是副词,却加强了语气;“唯有”是一种不二的选择,增强了评赏的分量,照应了上面两句,包含着之所以作出如此不二的选择,是经过了认真比较,确认了“非此莫属”的地位的意思。在这样的美好评价和高度概括之后,再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作结尾,既反映了京城人赏花倾城而动的*俗,又从侧面衬托了牡丹花的诱人魅力:正是由于它具有令人倾慕的“国色”,才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奔走相告,争先赏玩。

  这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诗人没有忘记对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的赞誉,却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无穷。作为花木,本来无所谓格调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诗人用拟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动地把自然美变成了艺术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 4

  原文: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薰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译文

  这花声价不同其他花草,绽放时刻溢满整个国都。

  丹笼处处苓蔆羞愧欲死,颜色火红踯躅失色枯萎。

  柔和光华笼罩纤细肢体,妖艳色彩温暖娇嫩肌肤。

  花朵中填满金粉般花蕊,翻卷花瓣如同大红流苏。

  笼味和顺可以熏染御服,姿围美丽应当画入宫图。

  将谢如淡淡哀愁的新妇,凋零同望着病夫的女子。

  请大家知道这花时短暂,客人再留下欣赏片刻吧。

  一夜清风吹起花事结束,即使千金也难买回花开。

  注释

  赏牡丹:这是诗人居官长安时写的一首赏牡丹诗。全诗围绕一个“赏”字,写自己看牡丹时的审美感受。

  名价别:(牡丹)声名、身价都有别于他花。名价犹声价。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有一俊士,自许史学,名价甚高。”按:唐人嗜牡丹,到王建生活的中唐时期此风注盛。

  皇都:国都,此处指唐上都长安。唐韩愈《早春呈张水部》诗:“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花柳满皇都。”益:水溢出器皿,此引申为满。

  笼遍:笼满。苓蓤(líng):《全唐诗》作苓菱。唐人认为苓即荷花。唐人李善《文选注》云:“苓,古‘莲’字。”汉代枚乘《七发》云:“蔓草丹苓。”言其以丹笼著称。菱一名芰,与荷花同是丹笼花卉,有词牌《芰荷笼》可证。此句谓牡丹花笼四溢,使苓蔆相形见拙,羞愧欲死。

  红烧:花色红艳如火。踯(zhí)躅(zhú):指山踯躅,又名红踯躅,山石榴、映山红、杜鹃花。见《本草纲目》卷一七。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诗:“高枝濯濯辛夷紫,密叶深深踯躅红。”

  软光:柔和的光泽。细脉:犹言气脉。此句写牡丹的韵致。 脉在古文中解释为似血管一样连贯成系统的东西。参考历代诗文,细脉多实指细水流,这里翻译为细水流或能做一说,但是结合全篇来看,这里应该诗正面描写牡丹的姿围,细脉指牡丹的枝干更合适一些。

  妖色:艳丽姿色。白居易《牡丹丹》诗:“减却牡丹妖艳色。”暖:原缺,据*本、《全唐诗》补。鲜肤:鲜指新而华美。鲜肤指娇嫩美丽的肌肤。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蕊:原作叶,据《全唐诗》作蕊。攒金粉:碎蕊细聚如金粉状。韩琮《咏牡丹未开者》诗:“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秀囊。”

  含棱:翻卷的花瓣。缕绛苏:像一缕缕大红色流苏。

  “好和”句:写牡丹的花笼,可以熏染御衣。御服:帝王所用的衣服。《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椒房仪法,御服舆驾,所发诸官署,及所造作,遗赐外家群臣妾。”《宋书·恩幸传序》:“侍中身奉奏事,又分掌御服。”

  “堪画”句:写牡丹的丽质如美人,可以画成选入宫中的美女图。

  晚围:写将谢的牡丹花的花围。愁新妇:像含有淡淡哀愁的新妇。

  残妆:写已凋零的牡丹花的花台。望病夫:像鬓钗不整,形容憔悴望着有病丈夫的妻子。

  知个数:个代指“这”或“那”,个数指道理,和起来就是其中道理的意思。这里谓知道花事何时将了,心中有数。

  赏:*本作贵。斯须:片刻、一会儿。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变故在斯须。”

  赏析:

  王建生活的中唐时期,京城长安盛行赏牡丹之风俗,“家家*为俗,人人迷不悟。”文人墨客也多以牡丹为诗料吟咏,此诗便是其中一篇。此诗约略作于宪宗元和七年(813年)归京之后,而细不可考。

  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 5

  思黯南墅赏牡丹

  刘禹锡〔唐代〕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译文

  在人世间怎会遇见牡丹这样漂亮的花,如觉这花应该生长在昆仑仙境西王母家。有如此倾国倾城的好颜色,上天应该让你晚点开放与诸花争艳!

  注释

  思黯:牛僧孺之字。贞元年间问进士。文宗时,曾任东都留守等职。花墅:牛僧孺为东都留守时,于洛阳花郭归仁里,经营一座别墅。丞相新家即指牛僧孺的花墅。人间世:即人世间,人间当世。合:应该。增城: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居。此处此喻牡丹花的重瓣,花瓣层层叠叠如同九重的增城。?阿姥:指西王母,古代神话中人名。姓杨,或云姓侯,名回,一名婉衿。居于昆仑山。倾城:这里以美人倾城的美貌来比喻牡丹花色的艳美。晚发:晚开。牡丹花在暮春开放。赛:胜过。诸花:他花。

  赏析

  刘禹锡写过的三首诗,均很有特色。五绝《浑侍中宅牡丹》,用白描手法,激赏、盛赞了浑家牡丹花的硕大和繁多。此诗还有一定史料价值,说明在刘禹锡所生活的中唐前期,牡丹的栽培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了。七绝《赏牡丹》,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轰动效应”。七绝《思黯南墅赏牡丹》,则运用典故,写牡丹花艳压群芳的美丽。

  百花之中,雍容华艳的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名。全诗诗人以虚写称妙,此诗首二句叙写诗人偶遇牡丹之喜,

  牡丹末二句叹赏其色泽之佳。“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首句点明在牛僧孺南墅中,偶然的机会,初次见到牡丹花,就如同遇到生命中“贵人”似的,无意之中技露出牡丹花在诗人心目中的崇高境界,在诗人看来,牡丹是日月精华的结晶,应栽天上,今日人间相逢,纯属“偶然”,所以一见到牛宅中牡丹,就作惊人语。首句破空雨入,诗人恍惚浸入仙境,跟前拟有灵光浮动。此句通过对牡丹花身价的高度估量,暗衬主人之高雅脱俗,一笔双,可见作者对牡丹花的重视及喜爱。后一句即用西王母昆仑山增城之典,巧妙地描写出了牡丹重瓣,花瓣层层叠叠的形态。

  第三句由初见牡丹时的萼然惊叹转入对花容花貌的由衷礼赞,牡丹之貌,诗人美其名日“倾城”,这“倾城”二字,殊非过誉。唐代人对牡丹花的迷恋钟爱,确实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两京是牡丹荟萃之地,每当四、五月份牡丹盛开时。整个帝京为之哄动。白居易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欲狂”之诗,刘禹锡也有“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描述当时赏花的空前盛况。诗人在此,没有用工笔精敷细绘牡丹形象,而是以倾城之举来侧面烘托倾城之色,笔法空灵,较之于工笔重彩勾勒更具无穷魅力。

  最后,诗人以“天教晚发赛诸花”一句再评花之品性。重在‘晚”与“赛”两字上做文章。牡丹晚发,开于暮春。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在“游园惊梦”一折中唱道:“牡丹虽好,她春归怎占得先!”既是叹亦是赞。牡丹俏不争春,天教晚发而集众芳之长。当然我们也可由此而寻绎一下诗人彼时心境,也许还包涵着大器晚成或对晚景赞美之昧外之旨。至于“赛诸花”之赛字,亦颇可玩味,既云“赛”,必有赛之对象和意义。在此我们不妨引一下刘禹锡的另一首《赏牡丹》诗。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此四句可为“赛诸花”三字诠解。诗人之于牡丹的一片爱心,是与对女性美理想化身的追求以及对阴柔之美的生命体验发生契合的,他对牡丹的美感经验,是在与芍药、荷花诸花品赏比较的基础上形成的。芍药因妖艳而无标格,荷花太洁净而缺少风情,只有牡丹花婀娜而不失端庄,顾盼之间百媚俱生。此种美,才是诗人最心醉的,也是牡丹之所以令群芳失色、独占鳌头的缘由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牡丹被誉为天姿国色,当之无愧。

  第一个把花与女性相比的天才,无疑创造了人类审美历程上的伟大飞跃。尽管刘禹锡这首牡丹诗还是将花拟人,但已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对此作了更高层次的审美观照。他将对牡丹的花容、花性的欣赏和感受,升华到对女性柔美个性形象的精神把握,即形、神、情三者并举,爱得有个性,有情睐,包涵了更广更深的美学意义。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赏牡丹》赏析优选【五】篇(扩展3)

——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优选【五】篇

  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 1

  原文:

  思黯南墅赏牡丹

  [唐代]刘禹锡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人世间怎会遇见牡丹这样漂亮的花,总觉这花应该生长在昆仑仙境西王母家。

  有如此倾国倾城的好颜色,上天应该让你晚点开放与诸花争艳!

  注释

  思黯:牛僧孺之字。贞元年间问进士。文宗时,曾任东都留守等职。

  南墅:牛僧孺为东都留守时,于洛阳南郭归仁里,经营一座别墅。丞相新家即指牛僧孺的南墅。

  人间世:即人世间,人间当世。

  合:应该。

  增城: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居。此处此喻牡丹花的重瓣,花瓣层层叠叠如同九重的增城。

  阿姥:指西王母,古代神话中人名。姓杨,或云姓侯,名回,一名婉衿。居于昆仑山。

  倾城:这里以美人倾城的美貌来比喻牡丹花色的艳美。

  晚发:晚开。牡丹花在暮春开放。

  赛:胜过。

  诸花:他花。

  赏析:

  刘禹锡写过的三首诗,均很有特色。五绝《浑侍中宅牡丹》,用白描手法,激赏、盛赞了浑家牡丹花的硕大和繁多。此诗还有一定史料价值,说明在刘禹锡所生活的中唐前期,牡丹的栽培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了。七绝《赏牡丹》,用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写出了当年牡丹花盛开能引起京城轰动的“轰动效应”。七绝《思黯南墅赏牡丹》,则运用典故,写牡丹花艳压群芳的美丽。

  百花之中,雍容华艳的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名。全诗诗人以虚写称妙,此诗首二句叙写诗人偶遇牡丹之喜,

  牡丹末二句叹赏其色泽之佳。“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首句点明在牛僧孺南墅中,偶然的机会,初次见到牡丹花,就如同遇到生命中“贵人”似的,无意之中技露出牡丹花在诗人心目中的崇高境界,在诗人看来,牡丹是日月精华的结晶,应栽天上,今日人间相逢,纯属“偶然”,所以一见到牛宅中牡丹,就作惊人语。首句破空雨入,诗人恍惚浸入仙境,跟前拟有灵光浮动。此句通过对牡丹花身价的高度估量,暗衬主人之高雅脱俗,一笔双,可见作者对牡丹花的重视及喜爱。后一句即用西王母昆仑山增城之典,巧妙地描写出了牡丹重瓣,花瓣层层叠叠的形态。

  第三句由初见牡丹时的萼然惊叹转入对花容花貌的由衷礼赞,牡丹之貌,诗人美其名日“倾城”,这“倾城”二字,殊非过誉。唐代人对牡丹花的迷恋钟爱,确实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两京是牡丹荟萃之地,每当四、五月份牡丹盛开时。整个帝京为之哄动。白居易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欲狂”之诗,刘禹锡也有“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描述当时赏花的空前盛况。诗人在此,没有用工笔精敷细绘牡丹形象,叠是以倾城之举来侧面烘托倾城之色,笔法空灵,较之于工笔重彩勾勒更具无穷魅力。

  最后,诗人以“天教晚发赛诸花”一句再评花之品性。重在‘晚”与“赛”两字上做文章。牡丹晚发,开于暮春。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在“游园惊梦”一折中唱道:“牡丹虽好,她春归怎占得先!”既是叹亦是赞。牡丹俏不争春,天教晚发叠集众芳之长。当然我们也可由此叠寻绎一下诗人彼时心境,也许还包涵着大器晚成或对晚景赞美之昧外之旨。至于“赛诸花”之赛字,亦颇可玩味,既云“赛”,必有赛之对象和意义。在此我们不妨引一下刘禹锡的'另一首《赏牡丹》诗。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此四句可为“赛诸花”三字诠解。诗人之于牡丹的一片爱心,是与对女性美理想化身的追求以及对阴柔之美的生命体验发生契合的,他对牡丹的美感经验,是在与芍药、荷花诸花品赏比较的基础上形成的。芍药因妖艳叠无标格,荷花太洁净叠缺少风情,只有牡丹花婀娜叠不失端庄,顾盼之间百媚俱生。此种美,才是诗人最心醉的,也是牡丹之所以令群芳失色、独占鳌头的缘由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牡丹被誉为天姿国色,当之无愧。

  第一个把花与女性相比的天才,无疑创造了人类审美历程上的伟大飞跃。尽管刘禹锡这首牡丹诗还是将花拟人,但已不是简单地重复,叠是对此作了更高层次的审美观照。他将对牡丹的花容、花性的欣赏和感受,升华到对女性柔美个性形象的精神把握,即形、神、情三者并举,爱得有个性,有情睐,包涵了更广更深的美学意义。

  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 2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翻译

  牡丹芳香啊牡丹芳香,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玉的花房;

  几千片花瓣赤霞似的灿烂,几百枝花朵绛烛似的辉煌。

  照地生辉,刚展开锦绣的身段,迎风飘香,却没带兰麝的香囊。

  仙人的琪树,被比得苍白无色,王母的桃花,也显得细小不香。

  宿露浸润,泛起紫闪闪的奇艳,朝阳照耀,放出红灿灿的异光;

  红紫深浅,呈现着不同的色调,向背低昂,变幻出无数的形状。

  无力地卧在花丛,将息带醉的身躯,多情地映着花叶,隐藏含羞的面庞。

  娇生生的笑容,仿佛想掩住香口,怨悠悠的情怀,好像在撕裂柔肠。

  称姿贵彩,的确是超凡绝俗,杂卉乱花,哪里能比美争芳。

  石竹、金钱,固然是十分细碎,芙蓉、芍药,也不过那么*常。

  于是乎引动了王公卿相,冠盖相接地赶来观赏;

  还有轻车软轿的贵族公主,和那香衫细马的豪家。

  寂静的卫公宅闭了东院,幽深的西明寺开放北廊。

  双双舞蝶殷殷地陪伴看客,声声残莺苦苦地挽留春光。

  担心太阳晒损娇姿,张起帷幕遮取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来天,满城的人们都像发狂。

  三代以后文采胜过实质,一般人都重华而不重实;

  重华直重到牡丹的芳菲,由来已久,并非始于今日。

  元和皇帝很关心农桑,由于他体恤下民,天降吉祥。

  去年的嘉禾长出九穗,田中寂寞,没有人理睬。

  今年的麦子分出两枝,但是这些却无人知晓,唯独天子一个人内心感到喜悦。

  天降吉祥,没人理会真叫人叹息。

  我愿暂求掌握造化的主宰者,减却牡丹妖艳的颜色,

  冷却一下卿士们爱花的心情,都象天子一样关心农业生产,人民就都得到幸福了。

  注释

  绽:裂开。此指花开。

  红玉房:指红牡丹花瓣。

  英:花瓣。

  灿灿:光彩鲜明耀眼。

  绛:深红色。

  煌煌:光辉灿烂的样子。

  兰麝囊:装着兰草、麝香等香料的香囊。

  琪树:神话中的玉树。

  间:更迭。

  随:任凭。

  比方:比较。

  石竹:草名,开红白小花如铜钱大小。

  芙蓉:荷花。

  芍药:观赏植物名,花大而美。

  寻常:*常,*凡。

  王公与卿士:古时封爵,有王,有公,又论品阶又有卿、大夫、士。

  游花:外出赏花。

  冠盖:帽子与车上的帷盖。此朝中的达官贵人。

  庳车:指一种轻便灵巧的车子。

  软舆:软座轿子。

  细马:良马。

  卫公宅:唐李靖封卫国公,其宅多植花木。

  西明寺:唐时玩赏牡丹的胜地。

  三代:这里指夏、商、周。

  文胜质:此处意为人们喜尚文采胜过了喜爱事物质朴的本性。

  有渐:有所加剧。

  元和天子:指唐宪宗李纯。

  恤下:抚恤下民。动天,感动了上天。

  造化:大自然。

  卿士:古官阶有公、卿、大夫、士。这里泛指朝中官员。

  稼穑:指农事。

  赏析

  诗人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完成了这首有名的乐府诗。先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牡丹妖艳迷人的姿色。继写由于牡丹的妖艳而引逗出卿士赏花的狂热场面。然后笔锋一转,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重华不重实的流弊,由来已久。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这里没有采取直接抨击卿士的办法,而是采取一种委惋的方式,说“卿士爱花心”是由于“牡丹妖艳色”所致。希望老天施展造化力来减却牡丹的妖艳色,削退卿士的爱花心。最后正面提出: “同似吾君忧稼穑”的主张。白居易提倡天子与卿士关心农业生产的主张值得肯定。

  开始四句从正面极写牡丹的艳丽之态:黄色的花蕊,红色的花瓣,成千上百的牡丹联成一片,像那晚霞似的牡丹 灿烂辉煌。“照地初开锦绣段, 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这四句意思是:牡丹初开似锦绣的身段,光辉照地,香气四溢。仙人的玉树,王母的桃花都无法相比。“宿露轻盈泛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二色间深浅, 向背万态随低昂。”以上四句意思是:夜露的滋润,朝阳的照耀,使牡丹变幻着不同的色彩,展示着美丽的娇态。

  “映叶多情隐羞面, 卧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断肠。浓姿贵彩信奇绝, 杂卉乱花无比方。”这几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华丽、高贵、娇美的牡丹超凡脱俗,与那些杂卉乱花不可相提并论。比方即比拟。比起牡丹,这两种花都显得太细小了。

  “遂使”以下四句:写王公贵族狂热地赏玩牡丹, 这四句的大意是:牡丹的妖艳引逗着王公卿相,贵族公主,豪家儿郎,穿着漂亮,乘坐着轻便舒适的车马终日赏玩。“卫公宅”以下八句:继写牡丹盛开时赏花的盛况。这里用一“闭”字。写尽了王公贵旋倾家出动赏牡丹的'情景。又用一“开”字,写尽了牡丹开处皆有人的情景。“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牡丹在谷雨前后开,从开至谢,一般为二十来天。花开花落,仅仅二十来天,在这一年一度的花开时节,满城的人看花。就好象发狂了似的。“三代”以下四句:议论时弊,进入主题。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这四句的大意是说:夏、商、周三代以后,浮华胜过了质朴,时人都重视虚华而不重视质实。直到看重牡丹的芳菲。这种流弊并非抬自今日,而是由来已久。“霞和”以下六句大意是:元和天子很关心农业生产.由于他怜悯老百姓感动了神灵,上天便降下了吉祥。去年地里的谷子长出了九穗。但是群臣不关心百姓疾苦。以致田野里很寂寞,无人前往问津。今年的麦子分出两枝,真是祥瑞的征兆,但是这些却无人理会,唯独天子一个人内心感到喜悦。这是对皇帝的颂扬欢捧。“无人知”至末尾:直抒胸臆,点明主题。这四句的大意是:天降吉祥,没人理会真叫人叹息,我愿暂求掌握造化的主宰者。减却牡丹妖艳的颜色,冷却一下卿士们爱花的心情,都象天子一样关心农业生产,人民就都得到幸福了。作者痛斥上层统治者狂热地赏玩妖艳的牡丹而不关心与广大百姓生命攸关的农桑。但作者无回天之力,只能无可奈何地呼喊:“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回卿士慢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作者对皇帝的褒奖,只是一种类似辞赋中的说反话而已。

  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 3

  牡丹种曲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岽翰荨�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翻译

  当莲花枝干还未长出,秦蘅已经衰老,人们赶着马,驮着金子,去买牡丹花苗。

  把它栽在半月形的花盆里,培上香泥,浇上水,一夜间,绿色花苞欲放,迎着拂晓。

  美人们说话带着醉意,花园中轻烟缭绕,傍晚花瓣儿已经披散,蝴蝶也渐渐稀少。

  老一代贵族渐渐逝去,但他们的后辈仍穿着罗衣,赏花玩乐合着《蜀国弦》的曲调。

  夜幕降临,遮花的帷帐渐渐昏暗,宴*已散,粉雕玉琢的花儿也开始蔫败萎凋。

  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都到哪儿去了,楼台上月光明亮,夜空中只有燕子叽叽叫。

  注释

  莲:指水中荷花。

  秦蘅:香草名。秦为香草,蘅为杜衡。一说,秦为木名。

  走马:骑马驰逐。

  走:跑。

  �幔和诰颍�砍。

  春草:指牡丹。

  香泥:芳香的泥土。

  却月盆:半月形的花盆。

  绿房:指含苞的花蕾。花未开时,花苞为绿色,故称。

  迎白晓:迎着黎明开放。白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美人:指贵族男女。

  醉语:醉后的胡言。

  散:花开之后,花瓣松散。

  阑:稀少。

  梁王:指汉文帝的儿子梁孝王刘武,这里借指上文中“走马驮金”的老一代贵族。

  罗衣:原指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此指牡丹的花叶。

  拂袖:掠过衣袖;舒展衣袖。

  蜀国弦:乐府相和歌辞名。又名《四弦曲》《蜀国四弦》。

  归霞:即晚霞,这是李贺特有的一种用词方式。

  帔拖:晚霞拖曳着的长长影子。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归霞帔拖,写残花之景,像衣帔下垂。

  蜀帐:指用精美的蜀锦制成的护花帷幕。

  嫣红:艳美的牡丹花。嫣,同蔫,指花凋萎。

  落粉:卸妆。指花朵枯萎。

  承恩:受到恩宠,蒙受恩泽。

  檀郎:指晋朝文人潘岳。

  谢女:犹谢娘。唐人惯用来泛指少女。

  檀郎谢女:泛指游玩赏花的贵族青年男女。

  楼台:当年观花处。

  鉴赏

  前四句写栽种、花开。“莲枝未长秦蘅老”(秦蘅也是一种香草),点明是暮春时节,“走马驮金”是说牡丹价格之高,�峋褪峭冢�春草就是牡丹。“水灌香泥却月盆”是说牡丹的种植环境是“香泥”和“却月(半月形)盆”;“一夜绿房迎白晓。”绿房指花苞,迎白晓指迎着黎明开放。

  中间四句既写花期不久,亦写贵族富贵不常在。“美人醉语园中烟,晚花已散蝶又阑。”一句写牡丹繁盛之时国色天香,美艳动人,像娇媚的美人在园中烟雾里嫣红若语。但这个美景不常在,黎明开放晚上就花散蝶飞,极写繁荣之景之短促。“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梁王”指汉文帝的儿子梁孝王刘武,这里借指上文中“走马驮金”的老一代贵族。“蜀国弦”乐府曲名,代指音乐。全句说,老一代的贵族渐渐老死(势力渐微),但是他的下一代仍穿着罗衣,合着音乐赏花玩乐。

  后四句接上文,继续借物寓人,以花写人。“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归霞帔拖”写残花之景,像衣帔下垂,蜀帐即用蜀纸做的护花罩。全句说,花儿凋零,花帐也失去了光彩,嫣红的花朵飘落,失去了主人的宠爱。隐喻老一辈贵族老死,新一辈贵族失去了当权者(皇帝)的宠爱和恩泽。“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檀郎:潘岳,小名檀奴,谢女:谢安蓄妓;檀郎谢女借指贵族青年男女。楼台:当年观花处。全句说:贵族的青年男女又有什么归宿呢,当年喧嚣一时的观花楼台只有燕子在明月下��语。

  创作背景

  唐贞元、元和之际,京都贵族赏玩牡丹成风,为此挥霍大量金钱。唐李肇《国史补》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岁暮,车马若狂,以不耽乐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诗人李贺写下这首诗对此事进行了嘲讽。

  赏析二

  牡丹,国色天香,素有“花中王”之誉,被看作是富贵的象征。中唐时代,长安贵族玩赏牡丹之风极盛。风气如此,当时诗人多有咏叹之作,最著名的是白居易的《买花》和李贺这首《牡丹种曲》。

  此诗首四句是写买花和精心培植的情景:“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贝翰荨K�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莲枝中通外直,其花清香四飘,虽出于污泥而不染,历来被目为清高自好的君子之花。秦蘅花虽不足观,但芳馨远溢,一向被誉为芳洁内修的花中君子。首句,诗人不直写牡丹,却以“莲枝”、“秦蘅”为陪衬。不言帝城春暮,却说莲枝尚未出水,秦蘅已经凋谢。这就不仅准确而形象地点明了牡丹开放的时节,而且通过高洁之花的生不逢时,巧妙、含蓄地暗示出当时昏浊的社会风气。叹惋幽愤之情,溢于言表。第二句“走马驮金�贝翰荨笔切赐豕�贵族争买牡丹的情景。这是一句特写,写得形象、深刻、具有穿透力。写牡丹之昂贵,许浑有“*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牡丹》)之句,是以价值与价格的严重背离使人感到惊异;写争买人数之多,刘禹锡有“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师”(《赏牡丹》)之句,是以场面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但这些诗句给予读者心灵的震憾,都远没有贺诗来得强烈。“数十千钱”是可以计数的,而“走马驮金”却无法计量;“动京师”只见场面,而“走马驮金”方见争购者之身份,因而它能给人以更多的艺术联想和情感冲动;同时,“千钱一窠(棵)”与“动京师都是一种客观的理性判断和表象的描写,并不能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染和现象的透视,因而也就不能对思想内涵给予有力揭示。而“走马驮金”则把抽象的.价值概念蕴含于视觉形象之中,增强了动态感,使之更加醒目,因而也就更具有艺术的启发作用。句中的“驮”字很传神,极有份量。它表现的是“车载马驮”之重金与买回的小小“春草”的直觉对比和鲜明反差。对比中,能使人对贵族行为的荒诞之极一目了然。句首一个“走”字,不仅写出了王公贵族们急于购花的迫切心情,而且,也透露出他们倾城抢购时车马喧阗、疾奔争驰的热闹场面,充分表现了其狂热病态的程度。接着写对买来牡丹的精心培植:“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他们把牡丹养在精致的半月形花盆中,水灌泥封,第二天清晨绿色的花蕾(绿房)就已绽开。此处不言喷水浇花,而用“水灌”,写出了急于赏花的迫切心情;不言肥泥沃土,却说“香泥”,一个“香”字,写出了照料的精心备至,宠爱无比。养花的容器为“却月盆”,不仅见其别致精巧,而且给人以联想,由其形如月,而在脑海中映现出其冰清似月、光洁如玉的质感形象。同时,盆的精美,又进一步地衬托出了花的精美绝伦,无比娇贵。真是天遂人愿,草木有情,一夜之间“春草”竟变成了灼灼鲜花。

  接下来四句是写王公贵族们的赏花:“美人醉语园中烟,晚花已散蝶又阑。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这四句大意是说,花园之中,王公贵族们饮酒取乐。直到园中笼罩上了黄昏暮烟,美女们还在醉语喧哗。而牡丹花瓣已经开始飘散,采花的蜂蝶也纷纷离去。名贵的花朵虽已衰败,牡丹的花托还残留在枝上。美女们在《蜀国弦》(乐府曲名)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然而那些王公贵族们早已意兴阑珊了。

  这一层本是写赏花,然而赏花的过程却只字未题,从“一夜绿房迎白晓”的清晨,一下子就跨到了宴*即将结束的黄昏。时空的大幅度跳越,完全是为了服从于主题需要。因为王公贵族们的目的并不在于观赏牡丹,而只不过是借机炫耀富贵,与美女们寻欢作乐而已。诗人在这里特别注意景象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使读者能够在意象之间架起联想的桥梁。牡丹虽然株值数万,车载马驮重金而得之,可谓异常昂贵。但是它植于“梁王”园中,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点缀品而已。花开一日,王公贵族――这些逐新求异的浪蝶们就已意兴阑珊,又去寻求更新的刺激去了。而*间承欢卖笑的歌儿舞女们,她们的命运与牡丹一样,也只不过是王公贵族手中的小小玩物而已。这就从深度和力度上深刻揭示出王公贵族们耽乐不止的生活情态。诗句中的“美人”与“晚花”、“醉语”与“园中烟”、“蝶儿”与“梁王”都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仅渲染出了醉生梦死的浓郁气氛,而且极富暗示性,启示读者透过表面的景象去思考生活的本质。

  最后四句是写弃花:“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大意是说:夜幕降临,遮花的帷帐也昏暗下来了;宴*已散,粉雕玉琢的花儿也开始蔫败凋萎。那些赏花的红男绿女们如今都睡在哪里?他们正在花畔豪华的楼阁中如燕子般地亲昵地呢喃夜语。这里,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牡丹的被遗弃。又通过设问点明了题意。“罢承恩”三字,使牡丹仿佛也有了人的品格和感情;“眠何处”三字,说明“檀郎谢女”们均非正式夫妻,也没有固定阃阁,是一群“野鸳鸯”;一个“眠”字,传神地勾勒出了王公贵族无耻的丑态,揭示了其肮脏卑鄙的精神世界,从而使诗的内涵更加丰厚,大大增强了批判的犀利性。

  李贺此诗的艺术性很高。为了更明确地认识其独特风格,不妨将其与白居易同一题材的《买花》作一些比较。

  首先,白诗通俗,风格明快,童妪能解,而李诗则简洁犀利,风格含蓄,意韵邃深。白诗:“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这是写争买牡丹的情景,可谓摹写逼真,其境其情如在目前;而李诗“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贝翰荨保�只两句,不仅将白诗这四句的含义囊括其中,而且也包容了后面的“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不仅如此,从白诗的“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中,看出买者拿五束丝绢换回百朵牡丹,还真有些心疼,而李诗一上来便是“走马驮金”,挥金如土。两者相较,李诗可谓高度凝炼,一箭中的,笔力千钧,抓住了统治者奢华的神髓。又如,描绘对于牡丹的精心照料,白诗是写方法与过程“上张帷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可谓细节具体,精心护理。而李诗虽只有“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两句,却能传神地表现出“春草”在王公园中的富贵宠遇。在艺术表现方法上,白诗基本上是客观*直的叙述,最后借用田舍翁之口抒发感慨。而李贺诗则完全让形象本身说话。通过一幅幅特殊画面,揭示出王公贵族们糜烂不堪的生活。角度新颖,小中见大,内涵邃深,讽刺意味浓烈。

  其次,由于白李两位诗人艺术表现方式不同,采用角度有异,因而在揭露的侧重点和深度上也就产生了明显的差异。白诗重点是写“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意在劝谏统治者,使之思考浪费的惊人和可耻。而李诗重点则在写“玩花”。一株牡丹虽需“驮金”而得,但它植于王公贵族园中,却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点缀品,仅供酒*间的片刻玩赏而已,歌舞酒*之后,便被弃之如草芥了。通过写购买价值的高昂与使用价值的微不足道,以鲜明对比,揭示了统治者的日掷千金,挥霍无度;他们剥削敲榨人民极端残酷,用之弃之却轻如鸿毛,真是“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由于能够深入地揭示统治者腐朽的生活本质,艺术形象典型,因而其主题和社会意义比白诗也就更加深刻突出。

  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 4

  原文: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

  妖:艳丽、妩媚。

  格:骨格。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在这里,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即莲花。

  国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

  京城:指唐朝的京师长安,长安是唐代的首都、京城。

  翻译: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

  赏析: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荷花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 5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翻译

  长安的富贵人家痛惜春色将残,争相观赏大街以西的紫色牡丹。

  另有白色牡丹像玉盘承者冷露,却没有人愿在月光下欣赏细看。

  注释

  豪贵:指地位极其贵显的人。

  街西:指朱雀门大街以西,地属长安县,多私家名园。一作“新开”。

  玉盘:形容白牡丹开得大而美洁。

  承露:承接甘露。

  看:意为“观看”,音念*声。

  赏析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开头写残春时节,富贵之家趋之若鹜争相观赏牡丹。唐代京城长安有一条朱雀门大街横贯南北,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半。街西属长安县,那里有许多私人名园。每到牡丹盛开季节,但见车水马龙,观者如堵,游人如云。诗作选择“长安”、“街西”作为描写牡丹的背景,自然最为典型。作者描写牡丹花开时的盛景,只用“春残”二字点出季节,因为牡丹盛开恰在春暮。作者并没有着力写紫牡丹的美,甚至没有对紫牡丹的形象做任何点染,单从“豪贵”对她的态度着笔。豪贵们耽于逸乐,“无日不看花”,桃杏方尽,牡丹又开,正值暮春三月,为“惜春残”,更是对牡丹趋之若鹜。以争赏之众,衬花开之盛,“惜春残”一笔确实收到了比描写繁花似锦更好的艺术效果。次句“争”字用得很妙,不但暗示了牡丹的姿色绝伦,而且突出了赏花者的迷狂之态。

  以上使用侧面描写,着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玉盘,冷露,月白,风清,再加上寂静无人的空园,与上联描写的情景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对白牡丹的.形象刻画虽只是略加点染,但显然倾注了作者满心的爱悦和同情。用“玉盘”形容盛开的白牡丹,生动贴切。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承露冷”三字描写花的状态,既是实写夜色中白牡丹花承受着冷露的润泽,更是着意表现白牡丹冰清玉洁的品质。惟其不以�艳撩人,自甘素淡,方显高雅脱俗。作者正是通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不加一句褒贬,不作任何说明,而寓意自显。为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末句“无人起就月中看”之“无人”,承上面豪贵而言,豪贵争赏紫牡丹,而“无人”看裴给事的白牡丹。即言裴给事之高洁,朝中竟无人赏识。诗题中特别点出“裴给事宅”,便是含蓄地点出这层意思。

  全诗通过紫、白牡丹的对比,赞美白牡丹的高洁,以花衬人,相得益彰。短短的一首七绝可谓含意丰富,旨趣遥深。可以说,在姹紫嫣红的牡丹诗群里,这首诗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带露的白牡丹花。

  创作背景

  在唐代,观赏牡丹成为富贵人家的一种*俗。牡丹中又以大红大紫为贵,白色牡丹不受重视。这首《裴给事宅白牡丹》便是唐代这种风*的反映。


《赏牡丹》赏析优选【五】篇(扩展4)

——赏灯作文500字优选【五】份

  赏灯作文500字 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晚上,我们全家驱车到丹陽石刻园观赏了美丽的花灯。

  进入石刻园附*,只见路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车子慢得像蜗牛一样在马路上慢吞吞地行驶着。于是,我们不得不下车步行向石刻园走去。

  来到石刻园主干道,只见前方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来到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盛世迎宾门灯,只见两条红色巨龙和一只火红的圆珠架起了一扇别具一格的盛世迎宾门。此灯熊熊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人们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为前来参观的人送上了美好的节日祝福;绚丽璀璨的光彩,衬托出节日热烈喜庆的氛围。进入大门,首先看到是一条东方巨龙,该巨龙长达百米,用数万件精美的清花瓷器经过民间艺人的精心设计、捆扎而成,龙头左右摆动,龙嘴喷出烟雾,仿佛置身仙境,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精品灯彩风韵,它独特的材质、精湛的技巧,都让前来参观的人为之倾倒,人们纷纷拿出照相机,留下了它的美丽身影。继续往里走,路的两旁长着一颗颗葱翠的绿树,树上同样张灯结彩,挂满了一盏盏颜色各异的霓虹灯和小灯笼。一路上我们还观看了许多灯,有:丹凤朝陽灯、鼓舞丹陽灯、欢度国庆灯、会说话的汤姆猫灯…

  中秋节,当然要欣赏一下中秋团圆灯啦!只见一轮“圆月”挂在天空,一家老小围坐在圆桌前,一边吃着月饼,一边欣赏着明月。该灯组表现一家人其乐融融,欢聚一堂,共度佳节的喜庆场面,表达了月圆人团圆的美好祝愿。

  整个赏灯过程中,我都被勤劳智慧的丹陽人所创造的美丽花灯深深地吸引了。在家人的不断催促下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石刻园。

  简评:小作者描写看花灯具体生动,注重细节,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

  赏灯作文500字 2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这是什么传统节日呀?没错,就是我最喜欢的元宵节。元宵节有那么多的*俗,我最喜欢赏花灯。

  元宵节,我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在每年的元宵节期间举行,有着“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今天,我可要好好地欣赏这“天下第一灯会。”

  来到了夫子庙风光带,秦淮河畔已经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踏上了画舫,只觉一阵轻轻地晃动,便缓缓驶入了古老的秦淮河。

  几支小狗趴在草地上,有的抬起了一只前爪。哈,它是在向我们招手呢!有的站在高高的草堆上,头转来转去,仿佛在说:“哪里有吃的东西呀,我好饿!”

  前行至白鹭洲公园,两位诗人在月光下饮酒作诗。一朵朵美丽的花儿随风起舞,一颗颗绿油油的树木被诗人所作的诗而陶醉,一朵朵浪花都在为诗人鼓掌……那首脍炙人口的《泊秦淮》就是在这里创作的呢!

  驶过江南贡院,门口站着一个喜笑颜开的小状元,手上拿着一张“金榜题名”的皇榜,头上带了一顶漂亮的“状元帽”。他一定想快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爸妈妈吧!希望以后我也能学有所成,金榜题名。

  不知不觉,画舫已经悄然回到了码头。对岸有一组大型灯展——双龙戏珠。两条金龙都张牙舞爪哦,瞪大了眼睛,不约而同地看着半空中的宝珠,似乎在说:“嘿!看看谁能抢到!”

  秦淮灯会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我已深深地陶醉在这片灯海之中!

  赏灯作文500字 3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带走了旧年,春节的气息也越来越淡,眼下,继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元宵节的气氛也就越来越浓。

  元宵节,顾名思义,是要吃元宵的,元宵寓意团圆,腻得人心里痒酥酥的。元宵节还有一个*俗,那就是赏花灯。

  早早的,大街小巷里就都有卖纸灯的,做成动物、卡通人物的样子,孩子们总要闹着买一个孙猴子、小老虎,看得人爱不释手。等到临*十五,广场上就出现了真正的花灯,围绕在街道两旁。花灯 可是真正的艺术品,五颜六色的十分精美。走在街上,花灯的色彩会令你眼花缭乱。

  这边有“二龙戏珠”,两条栩栩如生的龙披着一身龙鳞,嘴里衔着一颗珠子,谁都不肯松口,绝对有霸王的气势;那边“哪吒闹海”也引来儿童阵阵称赞,身穿莲花的小男孩骑在龙王身上,仿佛令 我们看到了哪吒降妖除魔的那一幕;最讨人喜欢的还是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他手握金箍棒,正狠狠地向妖怪身上砸去,真是名副其实的齐天大圣!

  此外,莲花灯和孔明灯也是颇受欢迎的'。水里,一朵朵鲜艳的莲花怒放在水面上,美丽极了。听说,莲花灯可以实现人们的愿望,所以,每盏灯上还寄托了人们的一个梦呢;天上,孔明灯像星星一 样闪烁着,载着美好的愿望消失在圆月中,让人如梦如幻。

  人们看到看到花灯就会愉快,并不是仅仅因为它精致美丽,更因为它有内涵。花灯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可以展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你用心去看,就会看到它独特的魅力。

  赏灯作文500字 4

  “轰——”,“劈啪——”。一阵阵烟花爆竹声传入耳畔,让我们一家人心神不宁。一放下碗筷,我们一家人立即走出大门,汇入闹元宵的人流中。

  街上早已人山人海,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一下会有那么多人,仿佛是突然间从地底下冒出来一样。头顶上,五颜六色的烟花已把夜空妆扮得格外美丽。他们时而像一棵玉树临风的柳树,时而又像一把花伞,一会儿又像无数的繁星从空中撒落。一轮52年来最圆的元宵月早已高挂空中,探着脑袋俯瞰着这迷人的人间。这时,空中隐隐约约的飘过一朵“星星”。流星!不,流星更快;星星,不,星星没那么亮也没那么快。“孔明灯!”爸爸叫道。果然,一盏又一盏的“孔明灯”随风飘走,它带去人们对幸福与和*的无限憧憬。

  大街上,路边的高大建筑也被流光溢彩的霓虹灯装点得焕然一新,它们与路边的彩灯相辉映,把整座小城点亮。

  街面上的人越来越多,大街小巷已经是水泄不通。一阵锣鼓声由远及*。啊!是一条金龙!你看金龙扭动着身躯追逐着一个火球,这是金龙戏珠;忽然,锣鼓骤停,金龙垂首,这是金龙饮水;一会儿它又向围观的人群点头,这是金龙拜年……

  来到公园,一个个头带发光“牛角”的小朋友从我们身边走过。我们羡慕极。舅舅很快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也成牛年里的一头“小牛”。我们一定可以牛气冲天,我们一定能进入一中学*。

  整个小城都逛个遍,快乐充溢着我们疲惫的身体。我们回家,元宵夜寄托着我们对一年的期待。

  赏灯作文500字 5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除春节外也是一个大节日。

  据说,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元宵节,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而现在的元宵节则更加热闹,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孔明灯,十分有趣。而今年牛年,天文局又爆出今年的月亮将成为52年最圆之月,并是晚上10:29分最圆,那么我想,这个元宵,一定比以往更有氛围。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愿元宵快乐。


《赏牡丹》赏析优选【五】篇(扩展5)

——赏春优选【5】篇

  赏春 1

  空气里来了些芬芳,樱花已快谢完,桃花,开得正好。黑了四周几里,夜悄然而至。大多数人爱的夏夜,我独独爱这宁静的春夜。

  繁星不是点点,只有几颗极为亮的星远挂在天边,也无月,春寒料峭。偶尔会听得见蝉鸣,仔细些听,便觉得夏日的禅与春日的蝉不大同。春日的蝉是异类,早了同伴们几月临世,自然是愤愤然,叫得悲怆些。我在高处眺望,住在远离繁华喧嚣的郊外,城市灯火阑珊,在明处。我与桃花,在暗处。忽然起了一阵风,花瓣落到了脸颊上。风像夜里的精灵,撩起我的裙摆,寒意袭来。抬头看,一点,一点的星,一闪,一闪的光。没了月的它们,孤寂得像找不着爹娘的娃娃。还见得着白烟雾,蒙了几片夜空,夜空深邃,不似夏日里的繁星点点,只是空寂,空寂。原处的人家还亮着灯,在春夜里忽明忽暗。

  提笔落下几字,白纸上小小的'黑字,就像夜空里小小的星星。还隐约见得着菜籽花的黄,蒙了黑,它染得有些紫。还有那绿芽,也被夜色浸得发紫。又是一阵春风来,稀稀拉拉落些小雨点。春季的雨便是如此,连着好几日地下。植物们都睡着了,星星也不闪了。晚安,春天的星星和花儿。

  赏春 2

  春天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让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都变得生机勃勃。你想要来看一下吗?那就跟我到乡下来看一下吧!

  到了乡下了,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就是一棵棵桃树,桃树上的桃花正借着温柔的微风,发出了淡淡的清香,引来了许多勤劳的蜜蜂和蝴蝶来这儿采花粉。有许多爱美的人,也赶来了,他们在桃花树下拍照留念,更有不少人,不时地从桃花树上摘下几朵桃花,用自己灵巧的手,编成了美丽的花环,戴在他们自己的头上。这一情景,可真是“八面桃花相映红”啊!

  向前走去,就是绿油油的麦田里,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彩画,油菜花也发出了淡淡的清香,这让我忍不住跑到田边,细细地去闻油菜花的香味,这才让我闻到了油菜花自己特用的香味,令我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审干,妈妈走过来告诉我:“油菜花不仅外表十分美丽,而且用油菜花花粉酿成的蜜,也是又香又甜的呢.”

  再往前走去,就见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小鱼在这条河里玩耍、嬉戏,这给春天增添了不少活泼而又可爱的色彩,让人感觉到春天给他们带来的无限温暖。

  春天可真是算美丽的天堂,看来以后,我们得多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享受一下春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再享受一下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美好、温暖。我爱这温暖而美丽的春天。

  赏春 3

  星期六,我们一家去了老家。本以为是风和日丽的天气,没想到天空却是黑压压的一片,不时还飘起毛毛细雨。这不免让我扫兴,本来还打算好好游玩游玩的呢。

  爸爸妈妈这次是去过清明的,而我则是去欣赏家乡的春天美景的,为了完成老师的作文任务。

  两星期前去的时候油菜花还没开,而这次,油菜花开得漫山遍野了,像是给大地穿上了金色的大衣。油菜花朵一簇一簇的,挨挨挤挤,好像在开派对一样。在花丛中不时还有蝴蝶飞来飞去。蝴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白色的,一种是黄色的。黄色的蝴蝶一飞入花丛里,就像是跟油菜花融为一体了,真可谓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了。

  我家屋旁有一棵桃树,在众多鲜花中就数它再漂亮了!粉红色的桃花像是金色的大衣上的一朵小花,让这件衣服更漂亮了。仔细看,每朵桃花都有五个花瓣,它们开花的时候都是几朵紧簇在一起,像在一起窃窃私语。

  走过崎岖的山路我们来到爷爷奶奶的坟前,只见这里已是野草丛生了,爸爸负责锄草,我和妈妈就拿出准备的饭和碗筷。我从旁边的草丛中采来-束野花,插在一个小瓶子里,然后把它放在爷爷奶奶的墓碑前。过了十几分钟,我们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乡。

  赏春 4

  周五的晚上,我按照李老师的要求,把周末的作业都完成了。周六一大早醒来,我觉得好轻松哦。真不错,没有了任何压力。以后我还要继续坚持下去,为即将到来的初中学*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今天我做点什么呢?去赏春吧。有了这个念头,我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跑去问妈妈这个想法是否可行。以往妈妈都是严厉的绷着脸,要求先把作业完成。这次愉快的答应了!真是太棒了!

  到了公园,游人如织。不论男女,不论老幼,不论高矮胖瘦,他们有的在划船,有的在聊天,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球场上运动着。我和妈妈也加入了这支队伍。玩什么好呢?最后我和妈妈商量,我们一起去划船。

  我和妈妈上了船,小河弯弯,有很多拐角。我们悠闲自得的划着船,欣赏这初春的风景。河边的垂柳已经冒出了嫩嫩的绿芽,树下本来泛黄的小草,也逐渐呈现了点点绿色。我和妈妈整齐划一的划着船前行。我突然发现,岸边有一位阿姨,在借着这春天的美景给我拍照呢!我一定是她画面里的主人公喽!小河岸边,一队爷爷在练太极拳,几十位老奶奶在音乐的伴奏下,在跳着风靡中国大地的广场舞,真带劲!

  一圈划回来,我已经满头大汗了。真舒畅!我和妈妈坐在摇椅上,抬头仰望这蓝天,一丝微风抚面而过。啊!春天真的来了!

  赏春 5

  今天,下了一场春雨。那滴滴嗒嗒的水声勾起了我对雨的好奇。

  我伫足窗边,目不转晴地盯着被雨帘所笼罩的城市,雨如同断了线的珠子,飞速下滑。它令我陶醉,让我无可自拔。

  我为了能与雨更*一步,急冲冲地带上了雨伞,像小说那样,“箭一般”地冲出门外。我站在单元门口观看,只见那雨更稠密了。它们像牛毛一样,细细地,小小地,这使我想起了一首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落在了坑坑洼洼的崎岖小路上,随之,那些大大小小的坑,迅速就被雨水所填满。这场雨伴着雾,降下人间,它们像顽皮的孩子,在花草中玩滑梯、嬉戏。雾气缭绕,雨水倾盆。

  过了好久,我意犹未尽地回到了家。

  我若有所思:人生不也像那场雨一样吗?只有用勤奋和努力去填满生命中的坑坑洼洼,才能完美自己;只有用勤奋和努力去遮挡生命中的不足与阴影,才能高人一等。

  这次赏春雨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哲理。


《赏牡丹》赏析优选【五】篇(扩展6)

——我爱牡丹优选【五】份

  我爱牡丹 1

  我喜欢世界上有许多种类繁多的花。如迷人的玫瑰、洁白的玉兰、可爱的含羞草和引人注目的绿藻,但我只爱牡丹花王的话。

  牡丹是因为富贵。几千年来,其中一朵一直被誉为花中的佼佼者。

  牡丹的叶子和菊花的叶子相似,就像张开的手掌。四周有小锯齿。一阵风吹过,绿叶立刻随风摆动,花儿也摆出它们美丽的姿态,就像舞者在人们面前展示自己美丽的衬底姿态,让人们尽情享受。牡丹花有很多种。花朵像莲花、银莲花和绣球花一样耀眼。牡丹有很多颜色,如粉色、白色、蓝色和血色。真漂亮。但是最漂亮的是白色和粉色的那一个。我看到左边是粉红色的,右边是白色的。非常漂亮。牡丹花大而美丽,花瓣薄如纸,明亮透明,花瓣中心还吐出鹅黄雄蕊。一阵风吹来,那些被风吹成各种形状的牡丹,散发出一股迷人的芳香。牡丹花在雄蕊、花瓣和绿叶的拍打下翩翩起舞,在蜜蜂和蝴蝶的映衬下更加绚丽动人。

  洛阳牡丹是中国最著名的传统花卉,外观典雅,色泽鲜艳,香气怡人。因此,它们被誉为“花中之王”和“自然之美”。

  牡丹用生命经营自己的事业,把最好的奉献给人们。

  啊,牡丹真是富贵、典雅、美丽的象征。

  我爱牡丹 2

  有的人喜欢玫瑰花,有的人喜欢菊花,而我特别喜欢牡丹花。

  我听说火箭农场牡丹园的花都开了,我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爸妈妈的,没想到他们已经知道了这个事情,并且打算带我去观赏了。我们利用星期六下午的时间来到了牡丹园,爸爸一停车,我就迫不及待的跑了下去,一眼就看到密密麻麻的人在花海中拍照留影。

  牡丹花大部分都完全绽放了,有个别的含苞待放。花朵一朵挨着一朵,一朵比一朵漂亮,有红色的,有白色的,有黄色的,光粉色就有好几种呢。每朵花在绿油油的叶子衬托下显得娇艳欲滴,妈妈在选择各种角度给牡丹花拍照,还在悄悄跟踪一只小蜜蜂采蜜,仿佛要留住这个美丽的瞬间。

  不知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我们在外面吃了点东西就回我们附*的家休息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还在回味牡丹花的香气呢,我在想:那些美丽的牡丹花是不是也睡觉了呀?

  这一天我非常开心,也无比难忘,我第一次置身于牡丹花的海洋,我希望以后的每一年都能来看这美丽无比、雍容华贵的牡丹花!

  我爱牡丹 3

  我喜欢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五花八门的花卉。如娇艳的蔷薇、洁白的玉兰、可爱的含羞草和引人注目的吊兰,但是我唯独对万花之王的牡丹话情有独钟。

  牡丹花是因为富贵华丽,千百年来,一之被人们推崇为花中极品,所以我喜欢国色天 香的牡丹。

  牡丹花的叶子跟菊花叶的形状及为相似,就象张开的手掌。周围长满一个个细小的锯齿。一阵微风拂过,那碧绿的叶立刻随风摆动,花朵也摆动着自己娇美的身姿,如同舞蹈家在人们面前展示着自己优美底物姿,让人们尽情的观赏,尽情的享受。牡丹花形壮多种多样,层出不穷。花朵如莲、如葵、如绣球,令人眼花缭乱。牡丹花有五彩缤纷的色彩,有粉如霞的颜色,白如雪的颜色,蓝如海的颜色,红如血的颜色,真是美不胜收。但最美的还要数那一边白一边粉的了,只见那左边是粉色的,右边却是白色,异常美丽。牡丹花花朵又大又美,花瓣薄得象纸,光亮透明,花瓣中央还吐出了鹅黄色的花蕊。一阵风拂过,那些被风吹得千姿百态的牡丹花散发出一阵阵迷人的清香。牡丹花在花蕊,花瓣和绿叶的拍子下翩翩起舞,在蜜蜂和蝴蝶的衬托之下显得更 加艳丽动人。

  洛阳的牡丹,花姿典雅,鲜艳夺目,清香宜人,是中国传统名花最负有名气的花,所以牡丹花有 ‘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

  牡丹花用生命来经营着自己的事业,把最美好的一面奉献给人们。

  啊,牡丹花可真是富贵、典雅、美丽 的象征。

  我爱牡丹 4

  太阳花,热情奔放;玫瑰花,优雅多姿;桂花,香气宜人;玉兰花,洁白无暇……

  在所有花儿中,我最喜欢的花要数牡丹花了。

  瞧啊,五月刚过,牡丹花便争先恐后地开了。红的、白的、粉的、紫的,一起绽放。艳得那么夺目,艳得那么可爱。远远望去,像一个个彩色的球,滚圆滚圆的。*看,每一朵都那么迷人。开得最盛的牡丹,光洁柔顺得如丝绸一般的花瓣层层叠叠,有规律地拥抱在一起。中间的花瓣小一些,颜色稍微深一些,越往外层,花瓣就越大,颜色越浅。轻轻地拨开花瓣,可以看见黄黄的花蕊,上面沾满花粉。含苞欲放的牡丹,花瓣儿已张开几片,似娇羞的少女。还是花骨朵的牡丹,紧紧地合拢着,没一丁点儿要开放的意思,仿佛顽皮的小精灵。

  清晨的牡丹最为美丽。晨雾升起来了,花儿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一阵微风吹来,牡丹花在风中欢快地摇曳着,将它淡淡的清香散播到每一个角落。

  夜晚,朦胧的月光洒在牡丹花上,为它镀上了一层银,由于刚下过雨,叶片上还残留着晶莹的露珠。露珠上,映照着闪烁的小星星,也映照着月亮圆盘似的脸蛋。

  每当牡丹花凋谢后,它的花瓣便会纷纷落到地上,渗进泥土里成为养料,让来年的牡丹花开得更好,更美,更旺盛。这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吗?

  啊,牡丹,你美丽动人,你香气扑鼻,你还有可贵的品质,不愧是我最喜爱的花!

  我爱牡丹 5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我特别喜欢牡丹花,因为它的花朵娇艳饱满,仪态大方。

  牡丹盛开在每年的四月份,那娇艳的牡丹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上去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放眼望去,红一片,紫一群,粉一簇,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花开前夕,一枝枝牡丹像一个个含苞欲放的少女。而到了开花时节,一枝枝牡丹像花枝招展的姑娘,带着灿烂的笑容。昆虫们也开始在这里举行联欢会,蜜蜂飞来了,蝴蝶飞来了,蜻蜓也飞来了。它们都被这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姑娘”所迷住了。

  牡丹花不仅高贵艳丽,还是幸福美好的化身,繁荣昌盛的象征,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每到开花时节,牡丹就开着雍容华贵,娇俏艳丽的花朵。

  我爱牡丹,我觉得没有一朵花能比得上它,因为它被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牡丹还是我国的国花。正如一首诗所描述的那样:“国色倾城人竞涌,欢声笑语赞牡丹。”


《赏牡丹》赏析优选【五】篇(扩展7)

——赏桂的作文优选【五】篇

  赏桂的作文 1

  每个人都赏过桂花,都品过桂花。我吃过桂花糕、桂花茶、桂花糖……还知道桂花主要有三大类:金桂、银桂、丹桂。

  国庆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杭州赏桂,目的地是“满陇桂雨”。

  隐隐约约,“满陇桂雨”四个大字从树叶中露出来了。一路上,甜丝丝的桂花香包围着我。“爸爸,果然是名不虚传的桂花园,还没到桂花园,就已经有香味了。”我对爸爸说。爸爸笑嘻嘻地说:“待会儿到了桂花园,你的小鼻子还会掉下来呢!”话刚说完,桂花园就到了。

  一下车,我就直奔大门,刚踏进桂花园,一阵浓浓的桂花香就扑鼻而来,我贪婪地吸着花香,感觉鼻子真的要掉下来了。那是一种甜甜的香,一种让人闻了还想闻的香,一种让人恨不得用罐子把它装起来带回家的香。

  我跑来跑去,看看这,看看那,小小的心装满了快乐,也装满了这甜甜的香味。我看见每棵桂树旁都写着它们的名字:月月桂、日香桂、早银桂、苏州早黄、柱冠籽金桂、晚馨、红艳、紫砂桂、碎肌桂……这些动听的名字配上美丽的桂花,能不让人对它产生爱慕之心吗?

  日香桂,毫无疑问,就是很香的桂花。它的颜色呈花白色,有些淡黄色的,它的形状像钟,花朵非常小,却开得很多。早银桂,是属于银桂的一种,它的花蕾是浅黄白色的,开的花是乳黄色的,香味很浓。

  跑累了,我站在一棵大大的桂花树下面,让妈妈给我拍照,拍好了,我轻轻地摇着桂树的树干,那小小的桂花飘落在我的头上、肩上,好美呀!我们选了个好座位,坐了下来,赏着桂花雨,闻着桂花香,品着桂花茶,真是惬意啊!

  真希望这桂花能多停留一些时间,让我这个爱桂花的人能看个够,闻个够。

  赏桂的作文 2

  我们的小区,房前屋后种了好多桂花树,都说八月桂花香,到现在桂花还香气扑鼻,有的还在含苞待放呢!

  周末我漫步在小区的小道上,一股淡淡的`幽香扑面而来,香味沁人心脾,我用力吸了一口气,恨不能将这芳香全吸进肚子里去。

  路边有金桂、银桂、四季桂等,每棵桂花树都比我人还高,走着走着,我在一棵偌大的金桂树前停住了脚步,站在树底下,一簇簇桂花好像在向我微笑,真是“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桂花很小,只有米粒一般大,但它们肩并着肩,密密麻麻,如同亲密无间的好友在说悄悄话;它们千朵万朵聚在一起,一团团、一簇簇,犹如一朵朵绽放的烟花。我想亲吻金黄色的桂花,伸手去抓树枝,不小心一用力,花儿纷纷扬扬飞落下来,我的头上、肩上、鞋上全都是桂花。看到满地的桂花,我既心疼又庆幸,因为我经历了一场难以忘怀的桂花雨。

  桂花很美,桂花很香,令人陶醉,使人心旷神怡。桂花的生命很短暂,我敬佩它的无私奉献,在它生命中仅有的几天里,使出浑身解数,不仅释放芬芳,还供人观赏,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赏桂的作文 3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的时候,安老师带我们去赏桂,我们下了楼,飞快地跑向一棵桂花树,那香味真是不能再香了,一颗颗米粒般大小的桂花苞挂在树上像是天上的小星星。

  这些桂花苞要是是黄色的话就代表是金桂,如果淡黄色的话就代表是银桂,这是我突然发现一片叶子上有一条毛毛虫,这只毛毛虫身上全是刺,身子都是绿色的,于是我大声尖叫起来,全班的人都注意到我的身上,于是我用手指指了一下毛毛虫,全班顿时议论起来,真是让人感到可怕。

  突然天上好像下起了桂花雨,我转头一看原来是安老师摇了一下桂花树,把桂花都摇下来了,一些同学,不知道怎么回事,抱着头往外跑,还有一些人,一下子跳了起来,地上掉满了桂花,好像给大地妈妈铺上了一层金色的棉被,桂花真是太美了。

  这时下课铃响了,于是我们只好**室了,不过我心里,暗暗自喜,因为再过几天就可以看到开放了的桂花了。

  赏桂的作文 4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在这个季节里,开了一种花,好几米外就能闻到它的香味,你们猜是什么花?对了,就是桂花,秋天,我最喜欢的就是桂花了!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学校报告厅门口赏桂花。桂花树高二层楼左右,还未靠*桂花树,一阵清香迎面扑来,沁人心脾。走*一看,桂花是桔色的,每朵有四片花瓣,桂花很小,像米粒一样,我伸出小手轻轻一捏,马上就碎。我发现有的桂花长在树冠上,仿佛在说:“我长得高吗?”有的桂花藏在树枝、树叶里面,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不想露面。还有的大方地露着笑脸,迎接观赏者的到来。几个调皮的同学则抱着桂花树摇啊摇,桂花洒了一地,就像铺上了一层桔色的地毯。我立马跑过去,捡地上的桂花,包在一张餐巾纸上。还有的桂花落在我头上,有趣极了,老师还偷偷地给我们拍照呢!

  老师告诉我们:“桂花有很多种类,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种,我们看的是金桂,能制成茶,有美白、止咳、排素、通便、润肺等作用。”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自己就是一朵桂花,穿着桔色的衣裳,正在阳光中,一阵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桔色的衣裳随风舞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树的桂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过了好久,我才回过神来,我仿佛进入了杨万里写的《咏桂》的意境里:“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方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我喜欢秋天,更喜欢秋天的桂花。

  赏桂的作文 5

  “十一”国庆假中,我去了植物园赏桂。

  走上了绿阴浓浓的石板路,一阵阵桂花香便扑面而来。脚踏在石板路上轻快的“踏踏声”,清脆悦耳,清新的风从竹林中吹来,令人心旷神怡。我迫不及待地跑到了一片桂花树的天地中。只见我的四周都是桂花树,浓浓的香气,直往我的鼻子里灌。

  细看看,这些桂花各不相同,各有各的滋味,各有各的风采。那边那一株是丹桂,橙红色的花点点缀在枝叶间,配上身旁几朵芦苇,十分漂亮。与丹桂相对而立的是金桂,金黄公的小花,浓浓的香气,沁人沁脾,还有几株“四不像”桂花,也十分耐看。这其中,有三株我最喜欢,一株是“醉肌红”,一株是“杭州黄”,还有一株是“朱丹金桂”。醉肌红亦属于丹桂,可红得不一样,别的丹桂,颜色大都是橙红,它可不一样,花的颜色大都是比橙红深一点儿,可又比纯的红少了那么一点儿,就像人喝醉了酒的脸色一样,故而得名“醉肌红”。“杭州黄”就是纯种金桂,黄得十分纯正,金黄金黄的,在十几米外都能让你认出它来,十分引人注目,它的香气也数一数二,香气扑鼻,令我十分喜欢。还剩一种‘朱丹金桂’,与“杭州黄”和“醉肌红”一比,这“朱丹金桂”可就差远了。虽然香气也十分迷人,但是这花半金黄半检红,是一种 我叫不上名的颜色,但是它的香气是我喜爱它的重要一面,颜色只是次要的。

  饱览了桂花美景,我走出了植物园,望着那满地的桂花,我在感慨,什么时候才能再看到今天这种的美景啊!


《赏牡丹》赏析优选【五】篇(扩展8)

——“赏”雪作文优选【五】份

  “赏”雪作文 1

  大年夜刚过,竟降雪来。我闲坐窗边,擦洗夹层玻璃前的那层模糊不清的雾水,视野越来越清楚起來,因此便赏析起窗前的冬天雪景。

  雪舍得下挺大,满天的雪花称作鹅毛一点也不浮夸,但姿势与鹅毛却迥然不同,鹅毛与雪花对比更看起来怅然若失,眼下的雪花仿佛一团白色的蚊虫嗡嗡响飞舞,欢快快速而看起来强有力。迅速,房顶上、枝头上就积起一层白色被子,风过在路面上却一瞬间融化了。不久,地面好像从此没法抵御汹汹的雪蝇团场,也遮盖了一层很厚降雪。这白色的雪精灵还在轻快地飞舞,颤抖着,呼出的西北风似乎成了他们的配用机,他们越来越猖獗,*卷着这个安静祥合的郊外住宅区。

  阳台逐渐积起很厚雪,我开启窗畅快地抚摩着冬姑娘的赐予,享有着这严寒的气场,好像很厚雪绒被给了我无穷的溫暖与打动。

  我们家周边住着很多小孩子,但飘飘洒洒的下雪对她们而言并沒有兴趣爱好,她们大约这时正沉浸在开了暖气片的小房子和精彩纷呈的电视栏目里。生活水*的提升,使她们比我少了一份纯真。思绪飞回来儿时,一下雪,课室就早已烧开了,一下学,大家立刻狂奔回家了,丢掉背包,和好多个小伙伴们堆雪人、打雪仗。那时候沒有电冰箱,大家便用铁楸挖一些整洁的雪,堆起来一个中空的正方体,把家中的鸡、鸭、鱼等提前准备新年的食材放到里边,用雪塞住密封,那样食材就可以存储一个冬季。

  我好像听到了小朋友们银铃一样的欢笑声萦绕在静静地雪上空。直到我在思绪中摆脱出去时,雪已失去刚刚的猛劲,大约是缺乏小朋友们的守候,雪也觉得迷失。

  “赏”雪作文 2

  是日,天渐寒。风急作,寒气倾人,若非以火耀体,則冻瑟难熬东。众则聚于小闺,闺中燃急火,其皆坐于座中,乐然言闲物。闺外则寒风喧哮,时而戏户,俄而卷罗帏。众则曰;“冻风乃一戏稚兮”。

  余拘于小闺,视外大观,天欲雪。余见是景,跃然出户,至东街寻予友乐春,相言驾轼至窝山赏雪。余兴颔,少顷,至窝山。

  囊而出车,未几则鹅毛迅舞,俄而舞于苍穹。至于林间,若白玉遍满地,粼粼玉光如彩珠之光溢出于明镜。行于林间,玉光四溢,难以继行。

  忍勇前行,至林尽,余俯观山势,白霭与山半相藉,难以观其底。乐舞玉花,戏于山 首,六出戏于树,则树光跃动,甚感欣悦。几何而重叠于树,点雪挂枝,其若天仙,戏姿万千。眺视其树,雪敷其身,木形各异。如玉剑,如玉屋,如玉人。其态之多难以言记。

  既而仰峰,高百尺。素雪锁,雾连千顶,山峻势险,如泣且倒,云峦成布,众山竦峙。飞剑穷指,雪于其间,未示其踪。既而冻风猛起,天降布雪。洁山如泣,互相藐倒。余与吾友视此观,恂恂而去。

  余与友驰然而上山顶,行道中,踏雪戏雪者,戏雪而惜雪者,二人欢也。未几熙熙而至山巅。万里山河若戏于予等之手,眺视远山,天山一色,山共天,天融山。上下天山,苍白一片,时而雪光四射,山气寒凄,洁然一片,如进天宫, 仙霭飘藐,云气騰升,梨花飘落。俯看河江,冰冻毕尽, 虚见水迹。友驰然而歌曰;“天戏山峦水冻寒,热气紫生仙中潭。”

  雪渐止,万籁皆静。山若画中一点,夫人也,乃画中一粒,苍穹若画中一抹。然则河乃画间一滴。时有野鸟翔集,戏于树间,则玉花飞落,若秋日之玉兰则花舞飞射之始于花匣兮。时而鸣于苍穹, 鸣声聆谐,千山传响,概若仙乐。

  既而红霞归于山下,至于空中红霞,乃画中一点也,于时,红光四射,雪若霞中珠物,晶晶映红光。天始黯,余与友戚然归家,余更俟旦日之游。·

  “赏”雪作文 3

  哇,好大的雪啊!一朵朵雪花像是扯碎了的棉絮,漫天飞舞。才一天的工夫,窗外已是白茫茫的一片。而且这场大雪似乎还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看着朵朵雪花在空中飞舞,我真想下去和它们一起玩耍。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凡凡,要不我们去东山?”“好啊,好啊!”听了爸爸的提议,我特别来劲。在我们的“怂恿”下,一向怕冷的妈妈也动了心。于是,我们三人立刻出发,赶往目的地——东山。

  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古老的东山早已是银装素裹。蜿蜒的山路也被雪覆盖起来了。我们小心翼翼,沿着“雪路”拾级而上,脚下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身后便留下了三串深深的脚印。“雪路”两旁,大大小小的树上都绽开了银色的“花朵”,每朵都是那么洁白无暇、晶莹剔透。大雪中,花儿越来越大,神奇极了。我们放慢脚步,一边欣赏美丽的雪景,一边相互扔起了雪球。爸爸拿着相机,不停地按下快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爬上了山顶。高高的智标塔在雪中傲然挺立,显得特别有精神。

  站在山顶,举目眺望,纷纷扬扬的雪花仿佛为东山挂起了一幕幕白茫茫的雪帘。透过这“从天而降”的雪帘向山下望去,高楼戴起了“白帽儿”,大树换上了“白袍子”,田野、马路盖上了厚厚的“白棉毯”……真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雪还在不停地下着,我和爸爸妈妈的头上、身上都沾满了雪花,可我们还是意犹未尽,三个人也不由自主地放慢了回家的脚步。

  “赏”雪作文 4

  下雪了。

  窗外纷扬的雪花倾诉着冬天的絮语,一切也都在雪白的羽绒被下安恬地睡去了。不时有轻快地笑声划过天空,伴随着的是雪球落地的声音和人走在雪地上的“沙沙”声。 “啪”——雪球落在帽子上、脸上、衣服上、地上,随即绽开一朵雪白而又芬芳的花。行人渐渐少了、没了,孩子的笑声反倒浓烈些,一定是在楼下打雪仗、堆雪人吧?

  雪大了。

  屋顶上像蒙了一层糖霜,白白的、亮亮的,不禁使人想起了糕点店里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姜饼屋。雪花还在空中轻飞曼舞,连成薄薄的一片。淡黄的草地铺上了白色的毛毡,裸露的枯枝败叶套上了银白的长裙。天和屋顶连成一片,树和小路连成一片,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白色笼罩着一切一切。

  雪猛了。

  这交响乐里突然冒出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一阵刺耳的旋律——一声急促的刹车,紧跟着的是女人尖利的谩骂,伴随北风呼呼入耳。雪大了,密了。裸露的每一寸皮肤像被针扎一样疼痛难耐,轻柔的雪花化作疯狂的利刃。一副手套,也阻挡不了刺骨的寒风,一阵阵钻心进手心。人少了,车少了,积雪却厚了……天晴了。

  和煦的阳光透过云层照在身上,感到从未有过的舒适。雪一点点化了,一点点淡了,小路又露出了脸,树木、小草、房屋也从这小睡中醒来了。红色的小径被雪水冲刷得更加鲜亮。想必不出几天,雪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雪是美的,可惜不是长久之美。

  “赏”雪作文 5

  20xx年的第一场雪,是我见过下得最大的一场雪,并且我们都很盼望这场雪的到来,因为今年气候干燥,很多人得了流感,所以,当这场雪来临的时候,我们都很兴奋,觉得这是老天给我们的新年礼物。

  一觉醒来,望向窗外,哇!真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吃完早饭,我们全家人一起去世纪广场玩雪。到了世纪广场,我们看见雪花纷飞,地面上像铺了厚厚一层银白色的地毯,我开心地向这个厚厚的“地毯”扑去,谁知,“噗通”一声,我四脚朝天摔在了地上,妈妈指着我哈哈大笑,我好不容易才站了起来,又听见“噗通”一声,回头一看妈妈也摔了一跌,奶奶去拉妈妈起来,也跟着滑倒在地上,她们上气不接下气,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唯一没有滑倒在地的爷爷有经验地说:“要走在厚厚的雪上才安全。”我们按照爷爷的经验走起来,果然没有再滑倒。我们来到一片开阔的地方堆起雪人来,我们用工具堆了一个小山包似的雪堆来做雪人的身体,然后我用雪滚了一个圆球用来做雪人的脑袋,最后爷爷用手“雕刻”出雪人的五官,就做成了。我和妈妈一看,这个雪人实在是太像我了,就像是我的双胞胎兄弟,爷爷太有才了,我们真佩服他。

  这场雪给我们带来了好空气,也给我们带来了雪趣,20xx年的第一场雪,足足带来了三十公分厚的雪,但是也可能是今冬最后一场雪了,因为你看,雪已渐渐停了,太阳公公已在窗外笑嘻嘻地向我们招手,我恋恋不舍地送走了20xx年的第一场雪。


《赏牡丹》赏析优选【五】篇(扩展9)

——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优选【5】篇

  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 1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翻译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

  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注释

  一自:自从。

  胡尘:指金兵。

  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

  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 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赏析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观,寓居浙江桐乡。他虽身离官场,但心系魏阙,对国事非常关心。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传布人口的佳作。

  赏析二

  诗题是咏物,诗的内容实际上是藉物抒怀,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诗写道,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自己流离失所,漂泊无依。“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由国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说自己老态龙钟,独自在桐乡青墩溪边,默默地对着牡丹。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所怀内容,就是上文感叹“路漫漫”的无限心事。这样收煞,诗便充彻着凄凉悲伤,于*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诗到末二字方才点题“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释,是点睛之处;到这句,读者才领会到,诗中的怀旧,都由独立看牡丹而生发,末句的次序应是第一句。

  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到唐岑参的《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陈与义这首诗很明显受到岑参诗前两句的影响,但岑诗是怀乡,陈诗却凝聚着国恨家仇,感情更加沉痛深刻。诗末句以花前独立蒙浑而出,包涵无限,这样写法,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唐元稹《智度师》诗:“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诗写一位在战场上立功的老将,晚年出家为僧,站在天津桥上,没人知道他往日的英雄业绩,只好目送夕阳西下。末句勾勒出智度师无限心事。陈与义的诗手法与元稹相同,一是写己,一是写人,都表现得很蕴藉深至。

  鉴赏

  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之感,思念故园之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极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风景”来烘托感昔伤今和漂泊他乡的凄苦之情,陈与义用看异乡的牡丹来抒发万千感慨,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强烈艺术效果。

  前半回忆往事,既有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国破家亡欲何之”这和杜甫因安史之乱而漂泊江湖,走投无路的境况也很相似。对于历史背景的交代陈与义更为明确。

  后两句化用张商英“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东风看牡丹”,但陈与义写得更为含蓄,更为深沉。杜、陈二人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一样,所表现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连,所以写得一样深刻。而艺术技巧还是杜甫技高一筹,写得更含蓄。

  情感手法

  诗人的家乡洛阳是有名的牡丹之乡。从金兵入侵中原,诗人避乱南奔,有十年之久,忽然在异乡见到了故乡的名花。诗人感慨万千,国家局势的动态和个人身世的飘零使诗人以牡丹为题,抒发了自己真挚强烈的伤时忧国之情。诗作苍凉悲感,言短意深,对故乡的怀念,对金兵的仇恨,成为强烈的弦外之音。全诗自然流畅,“用诗深隐处,读者抚卷茫然、不暇究索”(楼钥《简斋诗笺叙》)。葛胜仲所谓陈与义晚年“赋咏尤工”(《陈去非诗集序》),确非虚语。除《牡丹》诗外,陈与义还有另外一首咏物名诗《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两首诗所咏之花虽异,而情怀、笔法皆同,都是写“名花苦幽独”的伤感,表现一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和失意之情。

  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 2

  原文:

  咏牡丹

  [宋代]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岁月,回望故乡洛阳,仍是漫漫长路归途无望。

  作为身在异乡的龙钟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开了,就想起了洛阳的牡丹,只能孤独地站在春风中默默观看。

  注释

  一自:自从。

  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赏析:

  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之感,思念故园之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极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风景”来烘托感昔伤今和漂泊他乡的凄苦之情,陈与义用看异乡的牡丹来抒发万千感慨,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强烈艺术效果。

  前半回忆往事,既有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国破家亡欲何之”这和杜甫因安史之乱而漂泊江湖,走投无路的境况也很相似。对于历史背景的交代陈与义更为明确。

  后两句化用张商英“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东风看牡丹”,但陈与义写得更为含蓄,更为深沉。杜、陈二人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一样,所表现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连,所以写得一样深刻。而艺术技巧还是杜甫技高一筹,写得更含蓄。

  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 3

  咏牡丹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翻译/译文

  枣花虽然很小,但能结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可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却什么也不能作,不过白白长一条枝子。

  注释

  ⑴咏牡丹:亦指王随,王曙作。牡丹: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⑵桑叶: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

  ⑶斗大:大如斗。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不能如介子定远辈,投笔立功,勒铭燕然,以博取斗大悬肘之印。”

  赏析/鉴赏

  王溥的这首诗之所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直觉印象,是他一反人们对牡丹一向喜爱赞美的心态。题目用“咏”,先顺从人众的普遍心理定势,先诱导读者,诗人可没说牡丹的坏话,是要歌咏它。读者乍一看,心理必然想着,歌咏牡丹者多矣,王溥难以说出什么新的东西。这样想着,就好奇地往下读,结果却读出了对牡丹的说三道四。虽然有些生气,但细品,诗人的审美情思落在了两个点上——外表美和实用美。诗人担心人们不服气,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他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这回晾晾牡丹的底吧:花朵真大呀!大得无法形容,好像人们喜欢用“斗”来形容大,那就说她“如斗大”吧。还有,她的美艳,她的光彩,耀人眼目,让人心荡神怡,诗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无视这些,因为,这些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仅此一点,牡丹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开完美艳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没有什么好赞美的。诗人用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至于读者读不读,读懂读不懂,认同不认同就不是诗人的事了。

  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 4

  原文:

  咏牡丹

  宋代: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译文: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枣花虽然很小,但能结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可笑牡丹花形大如斗,却什么也不能作,花谢后只剩空空枝条。

  注释: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sāng)叶虽柔解吐丝。

  牡丹: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桑叶: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

  堪(kān)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斗大:大如斗。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

  赏析:

  这首《咏牡丹》是宋代大臣王溥的.作品。这首诗一反人们对牡丹一向喜爱赞美的心态。诗人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而牡丹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

  题目用“咏”,先顺从人众的普遍心理定势,先诱导读者,诗人可没说牡丹的坏话,是要歌咏它。读者乍一看,心理必然想着,歌咏牡丹者多矣,王溥难以说出什么新的东西。这样想着,就好奇地往下读,结果却读出了对牡丹的说三道四。虽然有些生气,但细品,诗人的审美情思落在了两个点上——外表美和实用美。诗人担心人们不服气,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他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还有,她的美艳,她的光彩,耀人眼目,让人心荡神怡,诗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无视这些,因为,这些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仅此一点,牡丹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开完美艳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没有什么好赞美的。诗人用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至于读者读不读,读懂读不懂,认同不认同就不是诗人的事了。

  咏牡丹原文、翻译、赏析 5

  咏牡丹 宋朝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咏牡丹》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岁月,回望故乡洛阳,仍是漫漫长路归途无望。

  作为身在异乡的龙钟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开了,就想起了洛阳的牡丹,只能孤独地站在春风中默默观看。

  《咏牡丹》注释

  一自:自从。

  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咏牡丹》赏析

  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咏牡丹》赏析二

  诗题是咏物,诗的内容实际上是藉物抒怀,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诗写道,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自己流离失所,漂泊无依。“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由国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说自己老态龙钟,独自在桐乡青墩溪边,默默地对着牡丹。

  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所怀内容,就是上文感叹“路漫漫”的无限心事。这样收煞,诗便充彻着凄凉悲伤,于*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诗到末二字方才点题“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释,是点睛之处;到这句,读者才领会到,诗中的怀旧,都由独立看牡丹而生发,末句的次序应是第一句。

  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到唐岑参的《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陈与义这首诗很明显受到岑参诗前两句的影响,但岑诗是怀乡,陈诗却凝聚着国恨家仇,感情更加沉痛深刻。

  诗末句以花前独立蒙浑而出,包涵无限,这样写法,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唐元稹《智度师》诗:“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诗写一位在战场上立功的老将,晚年出家为僧,站在天津桥上,没人知道他往日的英雄业绩,只好目送夕阳西下。末句勾勒出智度师无限心事。陈与义的诗手法与元稹相同,一是写己,一是写人,都表现得很蕴藉深至。

  在这首诗里,诗人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自己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诗人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咏牡丹》鉴赏

  借咏牡丹以抒发国家兴亡与感,思念故园与情,是这首绝句的特色。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极为相似。

  杜甫用“江南好风景”江烘托感昔伤今和漂泊他乡的凄苦与情,陈与义用看异乡的牡丹江抒发万千感慨,都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倍增其哀的强烈艺术效果。

  前半回忆往事,既有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意味,也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国破家亡欲何与”这和杜甫因安史与乱而漂泊江湖,走投无路的境况也很相似。对于历史背景的交代陈与义更为明确。

  后两句化用张商英“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东风看牡丹”,但陈与义写得更为含蓄,更为深沉。杜、陈二人体验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一样,所表现的情景都和自己的生活血肉相连,所以写得一样深刻。而艺术技巧还是杜甫技高一筹,写得更含蓄。

  《咏牡丹》情感手法

  诗人的家乡洛阳是有名的牡丹之乡。从金然入侵中原,诗人避乱南奔,有十年之久,忽然在异乡见到了故乡的名花。诗人感慨万千,国家局势的动态和个人身世的飘零使诗人以牡丹为题,抒发了自己真挚强烈的伤时陈国之情。诗作苍凉悲感,言短意深,对故乡的怀念,对金然的仇恨,成为强烈的弦外之音。全诗自然流畅,“用诗深隐处,读者抚卷茫然、不暇究索”(楼钥《简斋诗笺叙》)。葛胜仲所谓陈与义晚年“赋咏尤工”(《陈去非诗集序》),确非虚语。除《牡丹》诗外,陈与义还有另外一首咏物名诗《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两首诗所咏之花虽异,而情怀、笔法皆同,都是写“名花苦幽独”的伤感,表现一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和失意之情。

  《咏牡丹》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者写于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观,寓居浙江桐乡。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佳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