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宝缝纫机散文优选【5】份

首页 / 散文 / |

  传家宝缝纫机散文 1

  在家里的阳台上,放着一台蝴蝶牌缝纫机。它身上锈迹斑斑,好几处已经开裂,虽然被置于不起眼的角落,但我仍旧觉得和我们家现代化的陈设极不协调。好几次,爸爸都要把他当成废铜烂铁处理掉,但妈妈总是坚持保留它。妈妈说,这台缝纫机能够让她想起过去的岁月,童年的生活。

  听妈妈说,这台缝纫机是外公外婆在40年前结婚时买的。为了买到它,外公外婆省吃俭用了一年时间。这可不是说着玩的,那个时侯,钱赚得很少,资源又十分缺乏,连买粮食都有粮票限制,更别说是缝纫机了。

  尽管只是一台缝纫机,可在当时却能派上大用场呢。那时候,家里有缝纫机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哪家人要办喜事,必不可少的“一机”就有缝纫机,若没有,大家都会觉得缺了点什么,很没面子。于是,我家的缝纫机还“出使”过很多新婚家庭,让他们在结婚当天摆门面,扎“台型”。因此这台缝纫机可谓风光一时啊!

  妈妈对我说,她小时候,商店不象现在这样鳞次栉比,买件衣服要从浦东跑到浦西,那时既没有大桥也没有隧道,过江都要靠轮船摆渡,很不方便,遇上天公不作美,轮渡还会停航。而且,当时普通家庭收入都很少,衣服大都靠自己买布料做。妈妈和舅舅过年时穿的新衣服,都是这台缝纫机帮的忙。当新衣服穿破旧了,也得靠缝纫机来修补。

  现在我们的生活可就大不一样了:无论大商店还是小地摊,各式各样的衣物琳琅满目,看着让人眼花缭乱,无论浦东浦西,都能买到既便宜又实惠的东西,相当便利。当然,即使衣服破了,也不再缝缝补补了,买件新的就行了。从此,那台曾经风光一时的缝纫机也就被搁置在阳台的一角,仅当作一张桌子来使用。

  现在,妈妈还时常会轻轻地摩挲缝纫机的表面,像抚摸一个孩子一样。在妈妈的心里,这台风华不再的缝纫机带给她的记忆是难以忘怀的,过去几十年的岁月,已经被刻在缝纫机的身上。

  传家宝缝纫机散文 2

  这几日,央视开展的“家风是什么”活动在引发了群众强烈的共鸣与支持,在对活动的关注和了解中,我获益良多,尤其是更加懂得了“传承”的深刻内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这句如今已广为人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树立高尚品德、正确认识世界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而好的家风家教也正是在世世代代的口传心授中得以传承和延续,家风家教也因此承载了一个家族的繁荣和发展。

  江南第一世家“吴越钱氏”是江浙乃至全国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钱氏家训中的那句名扬天下的“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早已在人们口中广为流传,正是这句“谋利天下”的祖训激励着钱氏后人永不止步地奋斗和前进。钱学森、钱钟书、钱三强……数百年间,从这个传承千年的伟大家族走出的科学、文化巨匠不胜枚举,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钱氏后人都没有放弃自己内心的信仰和坚守,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完成着自己对这个家族和我们这个民族的不变承诺。

  纵观中华古今,《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而一个家族也正是在这种绵延不绝精神的指引下枝繁叶茂、走向辉煌。

  良好的家风和传统指引着一个家族的前进方向,而对于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而言,文明和信仰的一脉相承则决定着这个民族成败兴亡,然而我们有幸的是,创造了灿烂历史的前人为我们留下了永不竭尽的文化宝藏。三千年前文王演《周易》,翻开了天人合一、阴阳和谐这样代表着华夏文明的灿烂篇章;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贤哲在批判与交锋使如今的我们拥有了结合着自由、仁爱、公正、和*的独到思想;宋代程朱理学的开创,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强调我们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勉励我们发愤图强;正是有了无数先贤们的薪火相传,我们才能真切感知到一种叫做“文化”的力量。如今,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兴盛与蓬勃期待着我们每一个人给予它更多关注的目光,保护好我们的自己的精神财富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它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将和谐、进取、理智注入了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伴随着我们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在向着更加灿烂文明迈进的今天,我们又怎会忘记常挂嘴边那句“饮水思源”的老话,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团队乃至一个民族,都是承载着历史与希望,向着未来扬帆远航。

  传家宝缝纫机散文 3

  奶奶在慢慢老去,愈发变得慈祥可爱,而她的那台锈迹斑斑的老式缝纫机,摆在屋子里,夹在日渐现代化的家具当中,显得那样不协调。

  今天,奶奶又戴上那副“上了年纪”的老花镜,坐在缝纫机前,为我缝补校服。只见奶奶一手扶着可以转动的方向盘似的铁轮子,一手把校服摊放在穿过线的针头下面。轮子转动的同时,奶奶的双脚也在快速地蹬着踏板,缝纫机“嗒嗒嗒”地响起来,快乐地工作着。别看这台缝纫机老了,工作起来,还是那么自然、流畅。奶奶将身子斜趴在缝纫机的台面上,双手按住校服,不停地往针脚下面送着,又时不时地扶扶老花镜,认真极了。

  我满脸好奇地询问起缝纫机的年龄和由来,奶奶慢慢地摘掉老花镜,笑着说:“这台缝纫机比你爸,不对,比你大姑还大呢。缝纫机是在你大姑出生后买的,你大姑快五十了,算起来这台缝纫机来咱家也差不多五十年了。”我继续追问:“这台缝纫机在哪买的啊?”“你大姑刚出生时,家里穷。你爷爷就去城里给人家当帮工挣钱,补贴家用。有一回,你爷爷看到主人家里有两台缝纫机,便诚恳地对主人说:‘我家内人在家每天要下地干活,还要照顾孩子,大人孩子的衣服沒时间做,烂了也没时间缝补,您就把缝纫机卖给我一台吧。’那家人念及你爷爷在他家干得年头多,人也实诚,便卖给了咱这一台,花了你爷爷整整一个月的工钱呢。在那时,有台缝纫机可了不得,半条街的人都到咱家借用缝纫机做衣服,补衣服。”说完,奶奶满脸洋溢着自豪。我嫌弃地撅着嘴问奶奶:“奶奶,你看,这缝纫机都旧成什么样了,换新的算了。”“虽然这台缝纫机旧了,有些生锈了,可是它用起来顺手,换新的我反倒不适应。再说,它跟了我几十年了,就像我的孩子似的,哪个母亲会狠心舍弃自己的孩子呢?给,你的校服缝好了。"奶奶意味深长地说。我拿着校服仔细地看了看,似乎看不到破洞的痕迹。奶奶的手还是那么巧,缝纫机还是那么管用。

  我的心头莫名袭来一股暖流,我觉得,那台缝纫机老了,褪去了光鲜靓丽的外表,却依然能够缝补衣服;奶奶老了,没有了年轻时的美丽容颜,却仍然为我们操劳着。我应该用心守护着奶奶,用心呵护着奶奶那台老式的缝纫机。

  传家宝缝纫机散文 4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破碎琉璃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题记

  小时候,每年冬日,外婆总会守在缝纫机旁为我们制作保暖衣保暖。我们兄弟姊妹们就围在她身边,静静的看着。窗外,是雪和刺骨的寒风,家里却像火炉一样,很暖和——那大概是童年里最温暖美好的生活回忆。

  黑色的缝纫机上镶嵌着金色的花纹,一些部位经不起岁月的折磨已经褪了漆。然而外婆还是依旧会在每年夏天做出一套绵绸睡衣,冬天则是保暖衣,年复一年,无限循环的,从老家寄来深圳。每一件都是外婆的最佳作品,线缝得又密又直,很牢固。那一根根线连接着对我的牵挂。相隔遥远,情未断过。她在那头,盼望着我的到来;我在这头,等待回去的日子。

  偶然有一次机会能回去,我掀开灰旧的布罩,惊醒了年迈的缝纫机,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看看它怎么缝制衣服的,我踩动踏板,转动轮子…“嘶”我的手上冒出了一滴“红豆”还好针戳得不深……即使这样,还是止不住我对缝纫机的好奇。我想要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外婆为我做衣服的场景。

  那个缝纫机,在上世纪80年代外婆就在使用,妈妈和姨妈们的衣服都靠它……拂去记忆的尘埃,一个穿越了长辈童年和我们的童年的缝纫机深深地印刻在两代人的脑海中。即使褪去它当年镶嵌的印迹,它依旧是如梦一般,那么神奇;如梦一般,那么让人魂牵。

  我们在工作和学*中忙碌,在与朋友一起逛街娱乐中闲暇,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中一天又一天,开始慢慢的遗忘着以前的生活。忘记了老家,忘记了那些人的盼望和惦记,忘记了家乡的味道,传统和手艺。直到我们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才会怀念。

  现在,这架缝纫机还在我的眼前,该是多幸运,它不仅是一门传统手艺的延续,是一抹最温暖的回忆,还是连接我们三代人彼此间独有的成长之物。

  传家宝缝纫机散文 5

  缝纫机在今天早已不算什么。可在那个年月,家庭买缝纫机却是件大事;著名的家用——第一代“三大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是当时所有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但不好买。首先没钱,对一般农村家庭,全家七八口人撅腚扒胯吭哧几年,除了吃穿,省吃俭用剩下的钱也买不了一台100多元的缝纫机或自行车。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计划经济时代,物质匮乏不说,什么都得凭票;票儿稀缺得要命,像缝纫机、自行车等家庭高档耐用品更得凭票供应。

  记得为买120元的青岛牌,还是买130元左右的上海蝴蝶、蜜蜂牌或钻石牌,父母反复掂量讨论半天;想买名牌又不舍得多花这10元钱。名牌可能会提高身份,而非名牌经济实用实惠。最后只买了青岛牌。可别少看这10元!10元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大致是一个农村家庭全年的零花钱。那时,农村整劳力累死累活干一天才值一到两毛钱,一年干300天才30到60块;工厂学徒工一月工资才约12至18元;一本连环画五分钱,一块糖一分钱;新鲜大鲅鱼才四毛八一斤,一斤猪肉七毛八,后来提价才涨到七毛九;一件无袖棉背心,5到10元就可买断。

  至今不忘,村里最穷的几家,有的欠大队接*1000元饥荒。大家就私下议论说,他家这辈子是还不上这些债务了。

  过了些日子,街坊邻居相处不错的,有不少来蹭机做针线活儿,都是免费,母亲从来没有想过要什么费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母亲总是尽全力帮扶乡亲们。我家的缝纫机是村里第二台。前一台也是家人在外工作的。

  后来,缝纫机逐渐多起来,村里把部分个人的缝纫机集中起来,成立村缝纫组,给一些报酬;为村民或外村人缝补衣裳,酌情收费。既方便了村民,减轻家庭妇女手工缝制的辛苦,机主还有了一定的创收。村民只要舍得花几毛钱,便可穿上机器缝的衣服。可谓多全齐美。

  70年代末80年代初,公社也有了缝纫组,面向社会承接加工衣服。

  现在想想,那应该算是乡镇企业的萌芽、先祖了。后来,公社还有了专业“被服厂”——当时还没有胆量叫“服装厂”;专门承接对外加工被褥和服装;同时也制作各种服装,供给一些商铺、市场销售。

  村里和公社的缝纫组,还专门买来电熨斗——那时候可是奢侈品!个人根本买不起或舍不得。熨烫的衣服,哎呀溜*溜*的,真是羡慕人啊!特别是姑娘们,更是趋之若鹜;那看熨斗的眼光,就像看着心爱的恋人!那时候大都是纯棉料,新的还可以,洗一水后总是皱皱巴巴不像样。电熨斗使旧衣服也能保持*整弥新,熨烫过的衣服格外好看、熨帖、漂亮,简直像新的,穿身上感觉就是不一样。

  可惜,绝大多数人不舍得到公社缝纫组花钱缝衣服,为了省块八毛钱一件的手工。母亲也是,虽然她不如裁缝铺缝得更专业熟练,也没有熨斗烫*;但是母亲总有土办法“摆*”,做好的衣服放在枕头下面压,或在被子垛下面;有时急用,母亲织花边时,叠好的衣服放在屁股下面,一晚上就压*整了。


传家宝缝纫机散文优选【5】份扩展阅读


传家宝缝纫机散文优选【5】份(扩展1)

——传家宝缝纫机散文 (菁华5篇)

传家宝缝纫机散文1

  我家有缝纫机啦!买缝纫机那天,全家乐得像过年。

  至今不忘当年的情景:一个周六傍晚,在县城机关工作的父亲骑车回来休礼拜天(那时是单休)。听街门吱呀一声,我在土炕上拉开木棂窗户向外看,见父亲推开街门进得庭院,车后座上摞捆着一大一小俩纸箱,我赶忙跳下炕穿鞋。一家人呼啦啦从屋里冲到院子迎接爸爸;围上去扶车解绳,有说有笑别提多快活。原来是买缝纫机啦!我围着大纸箱转来转去,急着看箱上的图文介绍。解下纸箱抬进屋,我和哥手忙脚乱地拆箱,按父亲的吩咐急火火找来螺丝刀扳手钳锤等工具,手扶机件一块组装,我边装边摸来摸去爱不释手、啧啧赞叹。一会儿装完,开始轮换上机,试用尝新……

  父亲先蹬空机示范,讲脚踏位置、如何用力、怎么个蹬法。我把纸箱的图文看了又看、拔不下眼睛。首先上机的自然是母亲。哪知道坐上去一蹬,根本踏不转:哎!这怎么了?可不是我弄坏的哈!母亲有些惊异胆怯。原来,曲柄连杆机构正好赶在极限点卡住了,大家不懂、以为坏了,还拱头去看飞轮踏板;母亲不是瞪得反转;就是“死点”上憋住了;只好使闷劲蹬,或突然蹬动了,突突突像枪似地疯转、吓人一跳;要么皮带蹬掉了,脚踏板大飞轮呼呼空转……

  接着,一家人挨个上机尝新过瘾,个个洋相百出既喜又怕却很开心,小心翼翼怕损坏机器,把她当宝贝似地宠着。难免有时提心吊胆弄得一惊一乍,不时嘻嘻哈哈笑成一团。爸爸提醒,不要用太大力气哈、那个细铁棍(连杆)能蹬断;小心机针扎手。

  母亲学缝纫机挺费力,在农村生活,从未摸过什么机器,没有机械操作基础。为了省线,还不舍得用,先以破布条条练*“空跑”。等真正用线缝纫试验时又断线;要么上下线一紧一松;或线、布、针缠绕成一堆一团,解不开扯不掉;还老是撞针甚至断针、教人胆战心惊的。反正,开始阶段不知费了多少讲究。越生疏越是毛病百出、大小故障结伴儿一起跑来凑热闹、欺负人。开始还怕机针扎手,以前就听说过,村里有人缝纫时被机针扎透手指。接下来,母亲有空就上机练*,终于学熟了。

  缝纫机,简直带来了母亲和姐姐第二次**。有了缝纫机,要数母亲和姐姐最高兴,再也不用为缝缝补补带灯拉夜、出力遭罪了。有什么针线活,掀开罩套坐到机前,哒哒哒一会儿工夫就得了。不仅快捷,缝得也好,针角均匀还*整。全家终于穿上机器缝的衣服。虽然母亲的手工针线活做得漂亮,可还是不如机器“跑”得标准。

  农家手工缝补旧衣裳、做新衣服多费劲哪!至今不忘,母亲一年到头,从来没有闲散时候。除了洗衣做饭、杂乱家务事;其余全部时间,几乎都耗在缝补或新做服饰、被褥上。每天,忙完别的,母亲便会翻箱倒柜找出破衣烂衫、碎旧鞋袜、破布条条,摊在炕*上;盘腿坐上土炕,扯过线笸箩,开始缝补衣服鞋袜被褥;而藤条编织的大针线笸箩,总是放在土炕边或墙角,天天都要用。母亲把块块条条旧布料剪来切去、修补破衣烂衫。那时大多数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有的地方补丁好几层,又厚又硬。

  母亲最累的是,每年秋冬要为全家人拆洗翻新棉袄、棉裤和被褥,还需做春节穿的新衣服。那个年代,还不兴买成品衣裳,也没有卖的;乡下没有私人裁缝铺定制服装;镇上有,却舍不得花这块八毛的手工钱。我们姊妹四个加父母爷奶共八口,光是每人一套外衣就有16件新衣,画线剪裁、手工缝制,每件就要不停地缝几天,总共要一两个月才能干完;记得,母亲引领着针线在布面上、蜗牛般一针一线爬行,带灯熬夜黑白忙活在布衣经纬间、老牛似地耕耘跋涉。而今,缝纫机登门了,这一切迎刃而解。

传家宝缝纫机散文2

  说缝纫机**了母亲和姐姐,那是场面话。其实,现在想想,买缝纫机最开心、收益最大的也许根本不是母亲,而是我——13岁正处于贪玩好奇年龄,没有正经买来的玩具;从她进门那天起,一直是我的心爱之物,随即成了我最好的玩具。她是我家的第一台机器,还那么大!故然,只要闲着,我就赶快上去蹬崴两下过过瘾。在当年那蛮荒闭塞的眼界里,缝纫机周身一切都显得那么完美漂亮,好玩极了。特别是电镀部分锃光瓦亮。光是看着它就高兴,好像那快乐是顺着目光直接流到心里。尤其头些日子,有机会就靠过去围着她转悠,看过来望过去、瞅瞅这摸摸那。特别是小巧精美的梭子,玲珑剔透特别好玩;还有精美的机针、压脚、商标牌、弹簧夹、摆动臂,都叫我爱不释手;我还喜欢倒线绕线,可以取下梭子尽兴地欣赏把玩,双脚发力倒线、两手休息,悠然地看着两个线辊飞速旋转、紧张忙碌得不可开交,像两个玩具,煞是有趣。

  缝纫机台板同样令我喜爱,珠光宝气、好看又好用。长这么大可是从没见过这么光亮的塑面台板;脸贴上去,还凉津津的,是暖心的凉而爽;凑*细瞅、溜光水滑,什么材料这么漂亮?特别是,不用时还可把机头折叠沉进机箱,把台板变成一个桌面,太妙了,太有创意了。每天放学以后,干完家务杂事、自留地或菜园农活,总愿意在缝纫机台板上写作业;虽然背光阴暗,明明有三屉厨和小饭桌,偏要在缝纫机台板上写,就因为喜欢;写一会瞅瞅这摸摸那、左看右看看不够,写着作业心里喜滋滋的;兴致高了,写作业也不觉得乏味;有缝纫机陪伴,枯燥的学*游戏似的意趣横生、有滋有味。

  其实,此前是见过缝纫机的,村里已有一台私人的。但那毕竟不是自己的,况且从来没捞着碰过、摩挲;只是垂涎三尺地行过注目礼、远远地看人家用,心里那份好奇与艳羡甭提了。现在,自家有了,有机会就想去摸摸,只要母亲、姐姐不用,我就上机蹬瞪。那时的我们,可不像现在的孩子、什么都见过!我的双眼空空的、里面没有什么东西,饥渴得像两个低三下四身份卑微的“乞丐”,看见什么都喜欢!

  等到手练熟了,就急于“跑”东西,我可用她缝东西了。念大学和就业后,做了数不清的鞋垫、坐垫、其他用品,还有床边垫。本来这些都是妈或姐做,但我为了练手、过瘾,偏偏自己办。后来我手修成“正果”了,其实缝得比姐姐、妈妈还强。妈和姐可夸我手儿好了!鞋垫基料是妈妈以浆糊裱糊的纸板破布“阙子”,外表包上破布缝成。就业后,住宿舍时大家经常穿着脏污的工作服坐床边闲聊,为保持床单褥子清洁,我专门跑了个床沿垫布;没有新好布料,就把废弃的旧床单剪下一截,转圈缝包边,在布面上缝出三个隶体空心大“您请坐”。

  但是,等过了“保鲜期”以后,就忘了似的不再碰机器,稀罕够了。用她时才想起来。

传家宝缝纫机散文3

  以后,逐渐地,各县市区都有了自己的专业服装厂,既可去量身订做,亦可买现成的衣裳。他们的成品衣服摆上了各大百货商场的柜台、货架。自此,城乡人民的服装,才逐步走上正轨的流水线、工业化大生产。将人们的穿戴水*一下子提高几个档次,带来质的飞越。

  这才几年?仿佛就在昨天!从千百年来手工缝纫,到缝纫机、机械化大生产的划时代进步,竟然一步穿越!真是巨人的步伐啊!

  现在,社会迅猛发展,生活水*大大提高,有条件吃好穿好、穿戴更讲究了。别说自己做衣服,费事受累还不一定做到好处;就算能做也不做了!到商店、市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各样质料、做工、花色、款式应有尽有,要啥有啥、挑着样买;有钱了,谁不想轻松一下、享受优质舒适高雅的生活?有现成的衣服可买,又做得漂亮,谁还自己辛辛苦苦做衣服?

  现在,缝纫机在农家,也几乎淘汰了;使用的人很少,也就是个别人家。更不用说城市。家用缝纫机的逐渐边缘化,从反面体现了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生活的提高、物质的富裕。她是与那个特定时代相伴的产物。像60岁就退休一样,让位给后来者、新生代。

  缝纫机的面世,对城乡家庭妇女而言,简直称得上是一次革命,一次服饰穿戴、生活的革命。一个巨大进步。用机器缝衣服,使广大妇女大大减轻了繁重的缝缝补补、家务劳动强度,节省了时间体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纵向看,有了缝纫机,才渐次有了缝纫组、服装厂。如果没有她,我们至今也穿不上像样的衣服。这对所有人,对整个民族、国家、世界,都是不可小视的大事情。甚至可以说,是缝纫机改变了人们的容颜、一部分外在形象,美化了人类,妆饰了世界;是她开辟了人类的一种新生活,奠定了一个穿着、服装新时代,让城乡人民的生活上了一层新台阶!

传家宝缝纫机散文4

  初秋一过,父亲今年就七十有一了。对于一个古稀之人,虽满头白发,皱纹*添,但精神矍铄,身体康健,用父亲的话讲:还经得住事!

  小时候,父亲家里姊妹弟兄多,在五岁时,因患病引起眼痛,爷爷奶奶靠为人缝制衣服养家糊口,迫于生计,父亲眼痛的病情并没引起他们的重视,错过了及时送去医治的时机,最终造成右眼球坏死萎缩,落下了终身的残疾。小学还没毕业就缀学在家,做了爷爷的关门弟子,也算是子承父业。虽父亲文化低浅,但聪明好学,吃苦耐劳,身残志坚,在18岁那年就完全接手了爷爷的缝纫店,真正开始了裁缝这个行业的营生。

  父亲凭借娴熟的裁缝手艺,得到了大家的口碑相传,一年多光景时间,小店的生意日渐的兴隆起来,“刘裁缝”在小镇上也是小有名气。一把尺子、一个熨斗、一把剪刀、一盒划粉和一台脚踏式上海飞人牌缝纫机就是父亲当年营生的写照。

  计划经济年代,人们都是凭票供应买布找裁缝做衣服。那时的父亲,为赶制衣裤,常常“哒哒哒”的在缝纫机上挑灯夜战,似乎总有使不完的劲。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贸易自由,商品交易灵活,人们的需求更加多元化。父亲的裁缝店渐渐门庭冷落,几个拜于父亲门下的徒弟也都各自改行干起了其他的营生。来做衣服的人一天比一天少了,父亲经常沉默不语,落寞的神情也许只有那台陪伴了父亲太多岁月殊荣的老旧缝纫机最能明白和了解他的心境。记得那时,给缝纫机加油、擦整是父亲最乐此不疲的事,一台老旧的缝纫机也因此而变得异常的光亮。

  物是人非事事休,缝纫店艰难的维持到2000年,父亲索性关掉了经营了大半辈子的裁缝店,时时都在哀叹自己老不中用了。其实我知道父亲的叹息声中,更多的是包含了做为一个手艺人,儿女们都没有跟他从事裁缝这个行业的无奈。

  一次,一位邻居大婆到父亲那里,诉苦说,自家的缝纫机长久没用转不动了,要缝补点什么也不方便,想请父亲过去帮忙看看。说到缝纫机,父亲眼前一亮,二话没说,到工具箱里拿上扳手、螺丝刀就跟大婆去了她家。下午父亲回到家时,不经意间,我看到他脸上洋溢起了久违的笑容。

  一连好些天,父亲到商店买回来好多钳工才用的工器具,开始倒腾起他的`缝纫机来,而且还拆起了他的“心肝宝贝”。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才明白,原来父亲是在凭借多年对缝纫机操作使用经验,自学维修缝纫机。一张已经泛黄的缝纫机结构零件图,也不知啥时候父亲一直保管着,还用透明胶带进行了粘贴。不停的对比,不断的研究,那台老旧的缝纫机是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蹲在缝纫机机架上一埋头就是一整天,银发下闪耀着汗珠,真有点老当益壮的气派。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门找父亲维修缝纫机的人多了起来。因为在那个“三转一响”的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缝纫机这个物件,而经历过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也都或多或少会点缝纫方面的手艺。虽时过境迁,但好多家里也没舍得把缝纫机扔掉,也算是留给那个不可磨灭的时代烙印过来的人心存的一点念想,现在偶尔用用它,也能给生活带来便利。但因长久不使用,很多的缝纫机都不能正常使用了,要找人修理也没有像维修家电那样好找的修理师傅。

  经过半年的维修经验积累和实战演练,一天,在饭桌上,父亲说要走街串巷去专门维修缝纫机。母亲、妹妹和我都极力反对,毕竟60多岁的人了,而且父亲也有养老保险金,外面日晒雨淋、餐风露宿的,身处异地,万一有一个什么三长两短,怎么办?父亲说他身体硬朗不碍事,不光可以为需要的人上门服务,而且还可以到处去走走、看看,就当是锻炼身体!

  劝阻无用,一向固执的父亲这次是铁了心一样的要坚持去做这个事,我们仨也奈何不过他。直到当我看到父亲吃力的拉着那个自制的、装满了各类零配件、重达三、四十斤的铁皮工具箱出门时,我才终于明白,父亲这那是去锻炼身体!这分明是老父亲难以割舍的缝纫机情结啊!

  由于收费低廉,父亲的缝纫机维修又是绝对的上门服务,大家遇到缝纫机方面的故障都喜欢让父亲看看,每次看到缝纫机修好后,那熟悉的“哒哒哒”的缝纫机的转响,是父亲最感到欣慰而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老式脚踏缝纫机的维修父亲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渐渐的,电动式缝纫机开始多了起来,为满足大家的维修需求,父亲就买来一台旧的电动缝纫机,开始了对“新生物件”的熟悉。由于电动缝纫机的零件更加的微小精细,本就患有眼疾的父亲就买来放大镜进行揣摩、研究、查找和学*。最终,父亲秉承着“万变不离其宗”的想法,又“啃”下了电动缝纫机维修的这块硬骨头。

  父亲从63岁到今年71岁,风里来雨里去,八年的缝纫机维修岁月就这样匆匆而过。川南的多个城市乡村、大街小巷、乡舍农家都留下了父亲的身影,连乐山马边、云南昭通等少数民族地区也印下了父亲深深的足迹。记得父亲有一次回家,很荣耀的跟我们说到,他在宜宾的一个小县城里为人修缝纫机时,一个胸前挂着照相机的人为他拍了照片录了像,说是新闻记者,要记录下老手艺人的影像。遗憾的是,他当时由于满手的油腻,没来得及看看自己上不上镜。

  随着父亲年岁的增大,我们也无数次地劝他放弃外出去维修缝纫机,可每每此时,父亲总是笑呵呵的说道:我还经得住事!再干几年,八十岁了就“退休”!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地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对面楼窗里隐隐传来的一曲《父亲》,使我幡然顿悟,作为一个残疾人,父亲的坚强和不服输的品格是留给我们做儿女最宝贵的财富,作为一个一辈子做裁缝的手艺人,老父亲是有一种怎样浸入骨子里的缝纫机情怀啊!

  当又一次听到父亲在收拾行李和整理配件的声响,当再一次看到父亲拉着那个沉重的手拉车出发的背影,忍不住,我也潸然泪下……

传家宝缝纫机散文5

  姥姥的屋里,摆放着一台陈旧的缝纫机。虽然缝纫机黄色的面板已经有几处破损,面板下部铁的支架和轮子的油漆也脱落了,但是,缝纫机的机身还完好无损,黝黑发亮的机身,上面还有着许许多多的金色图案。这台旧缝纫机可是姥姥的宝贝,她经常给缝纫机擦擦灰尘、打打机油。

  听姥姥说,这台缝纫机可是有历史了,在姥姥家都三十多年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农村还很落后,有一台缝纫机算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而且当时的农村缝纫机并没有普及,所以,在一般商店很难买到。那时候,姥爷常年在东北做工,攒了好长时间的钱,从东北花了一百五十多元买了一台标准牌的缝纫机,邮寄回山东。一百五十多元,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都快赶上姥爷半年的工钱了。

  那个年代,在农村买到现成的衣服很困难的,于是,姥姥经常买布料自己给家人做衣服。妈妈说那时候家里有了缝纫机,她是最开心的,以前穿的衣服都是用针线缝的,做的衣服的款式比较单一,有了缝纫机的帮助,做出来的衣服既漂亮又结实。每当妈妈穿着姥姥做的新衣服,周围的小朋友都非常羡慕她,妈妈总是十分自豪的说:“这是我妈妈用缝纫机做的衣服。”

  姥姥用缝纫机做的衣服在他们村里出了名,姥姥又是个热心肠,请姥姥做衣服的特别多,经常有人上门拜托做衣服,姥姥再忙再累也没有推脱过,尤其春节,请姥姥给做新衣裳就更多了。于是,姥姥便常常在白天忙活春节要准备的东西,夜深人静时,便用缝纫机做衣服。她总是灵巧的将一大块块布料剪成各种形状的布块,用缝纫机做成一套套漂亮的衣服。

  如今,生活好了,都穿买的衣服了,姥姥很少做衣服了,但这台老缝纫机还在发光发热呢!“噔噔噔……”姥姥在做什么了,是在给我做鞋垫呢,用棉布做的鞋垫透气性好,特别能“治疗”我这个大汗脚。看着姥姥脚踏着踏板有节奏的运行 “老古董”缝纫机,那“噔噔噔”声仿佛在讲述它的一个个“丰功伟绩”。


传家宝缝纫机散文优选【5】份(扩展2)

——旧式缝纫机散文合集5篇

  旧式缝纫机散文 1

  周末,好友相聚,喝茶聊天,一姐妹说起她家曾有过缝纫机,我心头泛起丝丝暖意,想起了我们家那台被闲置好久的缝纫机。缝纫机转动的声音清脆美妙,时时在我耳畔萦响;缝纫机转动的日子甜蜜美好,如一沓泛黄的老照片,又一次放电影似的一帧帧在我眼前铺展。

  我家的缝纫机是蝴蝶牌的,黑得铮亮的机头上装饰着黄色的蝴蝶图案。坐在缝纫机前,轻踩踏板,曲柄带动皮带轮转动,皮带又带动机头飞旋,响起轻微的“嗡嗡”声,此时机针也有节奏地上下跳动,“哒哒哒哒”,“哒哒哒哒”,清脆柔和的声音犹如一支好听的乐曲。或花或素的各色布料在针下流淌,针脚细密匀实。

  缝纫机购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据说上海缝纫机厂用蝴蝶作为牌子始于1966年,如若是真的,我家的缝纫机便是第一代蝴蝶牌了。当时的缝纫机可是紧俏物品,凭票购买,一票难求。年轻的父母结婚没有买一件新衣,没有置一桌酒*,两人却倾其所有,辗转托人从遥远的上海购得此台缝纫机。我无法想象父母当年是怎样的欣喜,却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台缝纫机是父母爱情的唯一信物,是我们家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值钱的物件。当年,我们家的小屋子里经常会响起哒哒的缝纫声,我小小的眼眸里经常会看到父亲或母亲坐在缝纫机前劳作的身影。

  我的父亲异常聪慧,凭借一本裁剪书便承担了我们一家人所有的衣着。我和弟弟妹妹夏天穿的短衫短裤,冬天穿的棉衣罩衫,肩上背的书包,都是父亲自己裁剪自己缝制的。每年过年,父亲都会给我们做一套新衣,这在当时很不易。衣服一做好,父亲就喊我们试穿,我或者弟弟妹妹穿上新衣,在父亲面前站着,转着,母亲也停下手中的活计在旁边看,一家人的脸上都笑开了花。七十年代末的一天,他看到县城里有女孩穿裙子,立即买了一块绿色的花布,为我和妹妹各做了一条,我和妹妹便成了小镇上率先穿裙子的人,至今还记得当年的花裙子引来了多少羡慕的眼光啊!最能体现父亲缝纫技艺的是他给自己做的一套中山装。中山装的领子口袋都很考究,穿在身上既要贴合身体的线条又要挺括大方,很有难度。父亲先用卡纸剪出衣领和袋盖的样子,再放在衣料上裁剪。缝制时也是格外精心。衣服上身后,那个合身啊,绝对超过裁缝店里的专业裁缝。父亲的同事围着他一边细细观看,一边啧啧称赞,有人当即要求父亲也给他们做一套。

  母亲不会裁剪,但能熟练使用缝纫机。她会从街上买回大块格子布缝床单,父亲裁剪好的布料她也会帮着缝成衣服,做鞋子时她会用缝纫机给鞋面滚边,更多的时候她是帮我们补衣服。在那困难的年代,穿补丁衣服很寻常,我的小伙伴们的衣服上常常是一个窟窿又一个窟窿,而我和弟弟妹妹总是穿得整整齐齐,这得益于父母的勤劳,得益于家中有台缝纫机。

  父母对缝纫机珍爱有加,尤其是母亲,每次使用后都会小心翼翼地收起,罩上她自己缝制的套子。她还经常给缝纫机加油润滑,因此我家缝纫机的声音总是那么清脆柔和。有一次邻居借用缝纫机,不小心把盖板掉在地上,盖板有点变形,放在机身上不再严丝合缝,母亲心疼之极,不停唠叨,虽然后来父亲将变形处磨*了,也没有让母亲的唠叨立刻停止。八十年代,新人结婚时兴“三转一响”,三转中就有缝纫机,缝纫机成了家家户户必备品。然而会使用缝纫机的新娘并不多,于是将缝纫机搁置一段时间后有人向母亲求教了,母亲欣然前往,手把手教人家使用。回来后总是不无自豪地夸我们家的缝纫机是老牌子的,比新机子好使。是啊,有母亲的精心呵护,怎么能不好使呢?

  岁月悠悠,缝纫机哒哒的响。父母亲坐在缝纫机前,他们手中的布料变换着花式,他们缝制的衣服变换着款式。他们用这台缝纫机缝着生活的艰辛,缝着家庭的欢乐,也缝着明天的希望。缝纫机——父母爱情的信物,陪伴他们度过了一个个日出日落,同时见证他们心心相印、相互扶持着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

  我从小就喜欢缝纫机的哒哒声,经常在父母使用缝纫机的间隙跑过去,坐在凳子上胡乱踩踏踏板,往往是刚刚一踩,就听到咔嚓一声,线搅在一起了,针被绞断了。奇怪的是母亲并不恼,而是抽掉线拿掉针,放任我踩个够。大一点的时候,我会在针下放一块布条,在布条上踩出一条条笔直的线。上初中时,我看父亲裁衣,居然也看懂了裁剪书。我工作不久,父亲就因病离世了,失去经济来源,家庭一下陷入困境。姑妈心疼我们,带来了许多布料,我就拿起父亲的裁剪书,在春节前用缝纫机给家人每人做了一条裤子。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做衣服。那年的春节对我们家来说异常寒冷,而我做的裤子在每个人心里都添了一点暖意。后来,我自己也买了一本裁剪书,摸索着做了好几件衣服。其中有一件花连衣裙,海军服似的披肩,喇叭形的袖子,喇叭形的裙摆,胸前饰一蝴蝶结。这款式在八十年代是非常新潮的,穿到单位,同事们赞不绝口。

  结婚后,我有了自己的家,再加上生活水*提高,成品衣服款式新颖价格便宜,我就不再自己做衣服了。后来母亲年纪大了,眼力不好,也不再使用缝纫机,缝纫机便被闲置起来。不过,母亲还是会定期给缝纫机加油润滑,定期让缝纫机转几下。弟弟购置新房,不会使用缝纫机的弟弟和弟媳深知缝纫机对我们家的意义,扔掉了许多家具,却毫不犹豫地将缝纫机搬进了新居。如今,缝纫机静静地立于弟弟的新居中,似一位老者,沉沉地睡着了。

  这台缝纫机在我们家整整半个世纪。当年,它悠悠转动,缝制着岁月的芳醇;今日,它寂寂独立,厚载着生命的柔情。

  看中央台《家有传家宝》栏目,我常常会想,缝纫机不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吗?它身上有我父母互敬互爱的精神,有我家人团结和睦的精神,有我们家在困境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精神,这些精神应该代代传承。

  旧式缝纫机散文 2

  外婆的卧室里,放着一台缝纫机。这台缝纫机,也有四五十岁了,放到现在,也算是个稀罕物。我一直觉得现在商场里什么样的衣服都有,根本用不着什么缝纫机。可外婆依然不死心,她认为早晚会有用处的。从小到大,什么衣服、裤子破了,妈妈总是摇摇手,不以为然地说:“破了就扔了吧,下回去商场再帮你买新的。”每当这个时候,外婆就会急冲冲地跑出来,就好像事先有预料一样,一把抽过旧衣服,不停地唠叨:“丢,丢,别忘了我还有缝纫机呢!你们能省就省点!”说完,一边认真观察着破衣服,一边走进房间。没过多久,“吱嘎吱嘎”的声音传了出来,外婆正踩着踏板,与缝纫机共同演奏一首绝妙的乐曲呢。

  这些年来,外婆用这台缝纫机为我们省下的钱没有上千也有几百。只是时间太过于漫长,让我们不易察觉罢了。所以这台缝纫机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可有可无的。直到这件事情,让他在我心中的位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九岁那年的某一天,我们合唱团要去外面进行汇报演出。演出服是一件很漂亮的衣服。一拿到手,我便爱不释手,把它穿在了身上,不顾家人的劝阻,出了门。我来到小区一个鸟语花香的一个林子里,享受着温暖的春风,衣服的绵柔轻轻的滑过我的身体。突然,“吱啦”一声,衣服被树枝划破了。这下,我惊慌了起来,抬起腿往家跑去。妈妈看到了,忙上了网,想再为我买一件。可是没想到,这衣服是独特定制款的,没有相同的。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外婆走了出来,看了看衣服,骄傲地说:“放心!我还有缝纫机呢!”我看到了希望,把衣服交给了外婆。我跟随外婆来到了她的房间里。外婆戴上了老花镜,小心翼翼地打开古老的缝纫机。缝纫机里边的针板、下插线钉已经泛黄了。外婆踩着踏板,扶着缝纫机左侧的上轮,移动着衣服,任由针线在我的衣服上跳跃着,丝线就这样一圈圈地缝在了我衣服上。不一会儿,衣服就缝好了。如果不凑*一点仔细看,绝对看不出它是被缝补过的。衣服上的凤凰在花一般的金边上方,展翅翱翔,显得更加生动了。我一个劲地感谢外婆,外婆却摇了摇手,微笑着说:“你还是去感谢一下缝纫机吧。他虽然老了,但还是很有用的,要是没有他,我还真缝不好衣服。”于是我来到缝纫机旁。他正静静地立在那儿,盖上了一层布。我贴*他,看看、闻闻,轻轻地抚摸。

  我想,此时此刻,他应该能感受到我心中的谢意与敬意。

  旧式缝纫机散文 3

  清晨,天边泛起了鱼肚白。破晓的阳光划破了宁静,天很快就亮了

  一阵响声吵醒了我,我揉着眼睛爬上阁楼,咦,奶奶在擦拭那台搁置许久的缝纫机。我轻轻地走过去,端详着那台蝴蝶牌缝纫机:上面用金漆画上的蝴蝶图案几乎完全脱落,转轮上生了厚厚的红棕色的锈。我轻轻地踩着上面的踏板,听着它发出吱呀吱呀的**,这声音可太熟悉了。恍惚间,那只金色的蝴蝶好似飞了下来,翩翩起舞,将我引进那回忆之境

  听爸爸说,这台缝纫机是在一个春天来到我们家的。在那个时候,家中有一台缝纫机可是件了不起的事。奶奶踩着缝纫机,制作、缝补一家老小的衣衫,再洗得干干净净。在我的记忆中,偶尔会有一些亲戚或者邻居拎着糕点或者拿几个鸭蛋来我家,请奶奶帮忙缝补。那时候奶奶便会说:不用了,不用了。乡里乡亲的,帮个忙不算什么。

  过了几年,奶奶突然决定把缝纫机搬到村口的大树下去。我把缝纫机搬到外面好了,乡里乡亲来缝补东西也方便,给大伙帮帮忙。奶奶的提议得到了全家的支持。家里的缝纫机搬到了大树下,奶奶继续快乐地踩着它,看村里的小朋友们聚集在大树下做游戏,听三姑五婶们聊着东家长西家短,让累了的庄稼汉坐下喝一杯茶。前来缝缝补补的乡亲会笑着说一声:王奶奶,麻烦啦!奶奶每次都乐呵呵地应一句:没事儿,搭把手帮个忙。

  渐渐地,缝纫机的吱呀声开始沉重起来,奶奶的动作也迟缓了,父辈们的鬓角渐渐染霜,当年的孩子们也长大了。渐渐地,来树下补衣服的乡亲越来越少,爸爸劝奶奶还是不要再踩缝纫机了,多在家歇歇吧。奶奶摇摇头,有点失落。没有人察觉到,缝纫机上原本展翅欲飞的蝴蝶也逐渐开始褪色。

  后来,乡镇改造,我们村的不少乡亲都搬进了城里,我们家也搬走了。在奶奶的坚持下,我们还是带着那台缝纫机进了城。那台缝纫机终于安静了下来,在阁楼上静静地落灰。

  正想着,一个声音将我从记忆中拉回现实。王奶奶,听说您这两天闪着腰了。我给您带了盒钙片,补补钙。隔壁的李阿姨提着菜篮子经过,您又准备踩缝纫机啦?李阿姨笑盈盈地接着说,看着这台缝纫机,我也有很多感触。这些年我们都没少麻烦您呀!您帮我们家小宝做了不少衣服呢!哪里哪里,举手之劳,举手之劳。以后家里有需要缝补的,你还拿过来。奶奶摆摆手,一如既往地说。

  我看着放在缝纫机上的钙片,似乎明白了什么。

  从瓦房到洋楼,从充满补丁的破衣服到现在五花八门的潮牌,从充满淳朴乡土气息的村口树下到小区门口充满暖意的爱心墙科技在发展,时代在改变,我们的吃穿用度与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无论是从前的乡舍还是现在的小区,那浓浓的邻里友善之情却是永远没有改变的。奶奶的缝纫机缝补了我们的衣服,见证了时代的变化,也温暖了人心和人情。

  旧式缝纫机散文 4

  小房间的窗台边,奶奶的缝纫机“哒哒哒”“哒哒哒”响个不停。

  当我推开门,走进那间房,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台老式缝纫机。缝纫机上盖着一层绣花布,花布的边缘,露出了缝纫机漆黑的,光滑的一角。天晴的时候,阳光照进房间,那层绣花布上的花纹和光影便交织在了一起,让人觉得温馨。这小小的房间,便是奶奶一个人的“缝纫铺”。

  我安**在缝切机前的板凳上,脑海中浮现出了奶奶缝衣服的样子。右手边存放着整整齐齐的线团,我的思绪不由地顺着这长长的丝线,滑到了很远的地方。

  记得儿时,我总不明白缝纫机是怎么动起来的。我对奶奶的缝纫机充满了好奇,总想找机会试-试。后来呀,我还曾自作主张地当过一回“裁縫”呢。

  那天,我偷偷摸摸地来到缝纫机前,装模做样地坐好。一边回想着奶奶的做法,一边悄悄打开抽屉我先拿出一小条布片来,再找来一捆线,小心翼翼地穿进缝纫机后面的小孔里。一切准备就绪,我用脚够了够下面的黑色踏板,却怎么也踩不动。记忆中“哒哒哒”的声音并没有响起来,我有些气恼又有些不甘心。于是又用手转侧边的转盘,这样一来,上下的转盘都要靠手转,一边要不断地把线往缝纫机里送,一边又要防着乱戳的针头,真把我忙坏了。我急得手心冒汗,但是仍然没有成功,无奈我只好苦着脸收拾起来。离开时,我才发现原来奶奶已经站在门口看了我许久,她笑眯眯的,脸上没有半分生气。我一愣,有些不好意思,冲着奶奶吐吐舌头,做了个鬼脸,赶紧溜走了。

  后来的一天,我又看到奶奶在缝纫机前修修补补,于是赶紧走上前去。奶奶把一条裤子垫在针头下边,-旁,青色的一条长线已经拉好了。奶奶坐在那儿真是合适极了。她略弯双腿就可以踩到下面的踏板,她一伸手就能转起侧面的把手。台下的大黑轮子前后摇着。针头飞速地从裤子上跑过,针头与细线交融,留下一长串的脚印。整台缝纫机在奶奶的手里就像活了似的。“哒哒哒”“哒哒哒”熟悉的声音终于又一次响了起来,这声音仿佛浸泡在了我童年的时光里。我在墙边看了许久,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不知道为什么,缝纫机那“哒哒哒”的声响对我来说悦耳极了,那声响是那么富有节奏,是我永远也忘不了的......

  小房间里,窗台边,奶奶的缝纫机,“哒哒哒”“哒哒哒”响个不停。

  旧式缝纫机散文 5

  “吱吱吱~”一大早的这缝纫机的声音就太不合时宜地回荡在我的房间里,惊扰了我酣甜的梦,但我并未因此而生气,因为我知道,制造噪音的“罪魁祸首”就是我妈妈。

  也许你会感到奇怪,在这科技日新月异的21世纪,怎会还有分缝纫机这样的“古董”在我家,这就得从我的妈妈说起了。

  妈妈小时候家里穷,没上什么学,也没什么谋生的技能。幸得家里有台缝纫机,妈妈便没日没夜地在上面摸索着。或许是妈妈天生就有这样的禀赋,又或许天道也宠爱母亲,总之最后她是练就了一手缝纫的绝活,从此,妈妈便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养活了一家老小。直到她嫁给爸爸,她才舍得了这缝纫机。

  去年我家买了新房子,房子装修得很漂亮,家具也买的很时尚,简直是高端大气简约又大方,然而在这样的布局里,妈妈偏要将她的老古董——缝纫机搬进来,而且还要放在这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我和爸爸坚决不同意,找了各种借口来反驳,然而最终还是拗不过她的一句:“那是我的青春。”所以从此以后那缝纫机便像一个怪物一样蹲在我们家客厅,破煞风景。

  好几次放学回家都看见母亲拿着碎花布在缝纫机上面吱吱作响,我疑惑的看着她,停下手中的动作转身对我说:“你奶奶不容易啊,母亲去世得早,吃了不少苦头,虽然啊,嫁给你爸爸生活好转了些,我看见她衣服破了洞,她又不买新的,我买了她又不要,说是浪费钱,所以我想做件衣服给她。”说着说着我看见母亲眼里泛着泪花。我脚一下僵住了。走向了自己的房间。

  后来爸妈为了养家糊口出去工作了!母亲就把缝纫机搬到了我房间里!走之前还恋恋不舍的一下没一下的抚摸着。还不忘叮嘱我不要忘记照顾好她的“宝贝。”他们坐上客车走了,我微微挥手,轻轻的说了句:“再见。”

  爸妈走了俩年,终于回来了,妈妈回来就生病了,进了医院,进医院之前妈妈对我说:“那你要你要看好缝纫机啊!照顾好你爸”我强憋着泪走出了病房。在医院照顾了妈妈俩天就回家读书了。

  我在学校浑浑噩噩过了几天,得知母亲的病情在好转,我的心情也好多了,今天早上我就听见那熟悉的不能在熟悉的裁缝声,我闭着眼睛嘴角忍不住的往上翘。

  后来我才得知缝纫机是外婆年轻时的东西!在母亲11岁的时候外婆就去世了把东西留给了母亲!原来缝纫机不仅是外婆母亲的青春,也是母亲最亲切的怀念。


传家宝缝纫机散文优选【5】份(扩展3)

——传家宝的作文 (菁华3篇)

传家宝的作文1

  春节我们在家收拾老房子,许久没人居住,三层楼共27间的大房子将我们折腾了整整一天,各种杂物被全部清扫出来,倒去了柴房。儿子出生在广东,是地道的城里人,除了过年,没有在农村待过一天。这会儿,他正带领着妹妹上蹿下跳穿梭于各个房间,企图找到一些能供自己玩耍一阵的玩具。

  妈妈,这是什么?

  我戴着大口罩,并没有关注他,只随口回答:

  妈妈不知道,去问爷爷。

  只听得公公一笑,对孩子说道:

  这个啊,是你奶奶的传家宝,想要就拿去。

  啥?传家宝?

  我一愣,不禁对孩子投去了目光。只见他手里拿了一块木板,约四十公分长,十公分宽,上面还雕刻着牡丹。呵呵,有数了,那是一块圈椅的靠背,想必是婆婆当初的嫁妆,只是他们结婚三十年了,那对圈椅已经散架,连同一堆旧衣服,一起扔在了柴房。儿子如获至宝,已经忘了还要找寻,找了一件旧衣服擦拭干净,领着妹妹去找小表哥了。传家宝!对,公公的这个词用得很贴切。

  吃饭的时候,儿子将那块传家宝插在后裤腰里,无论怎么劝说都不拿下。自从发现这方宝贝开始,便一刻也不离身,睡觉放在床头,走亲戚带在书包里,满满一书包的小玩具被他收拾得整整齐齐,马上就吵嚷着要去找小舅舅开玩具派对,因为回家前他已经在微信里和小舅舅约好了。

  儿子口中的小舅舅是我的小堂弟,比他还小半岁,也同样是随迁子女。儿子得意的向小舅舅炫耀着自己的传家宝。家里突然多了三个孩子,*日只有两个老人的家里瞬间热闹了。爷爷有些耳背,坐在椅子上一脸陶醉的望着蹲在地上的几个小大人。

  这就是传家宝啊,那咱们家传家宝就多了,比你手里这块传家宝的年代可久远得多。

  爷爷乐呵呵的点燃一支烟,许是突然笑起来有些呛,又咳嗽几声。

  祖父(按照书面语,儿子应该称呼我的爷爷为曾祖父),你也有传家宝啊,那送我点嘛,这就是古董了,可以卖很多钱的。

  儿子一本正经的直视着爷爷的眼睛,爷爷将手中的香烟放在地上,用脚踏灭了还亮着的火光。抬手往院坝里一指:

  喏,看那个,比我的年龄都大呢,我从小就看见的。

  爷爷说的是一面石磨,废置在一旁已经很多年了,打我小就在上面磨菜刀,只是今年夏天爷爷说想吃自家地里的玉米饼,便找人把石磨抬到了院子中间,叮叮当当的修凿了两天,重新装上了手柄,还用刨子刨得很光滑。爷爷年轻的时候是帮厨的好手,磨好的嫩玉米捏成饼贴在锅里,用小火慢慢烘焙熟,放凉后切片,将青辣椒切成丝,然后在按照*时炒菜的程序一起爆炒。每次做玉米饼他都要花一天时间,做好后叫上左邻右舍,一起分享他的劳动成果。

  儿子对这个大家伙有了兴趣,东摸摸西看看,实在不知道有什么用。爷爷装来了一碗玉米,把上面那扇揭开,用高粱扎的小扫帚将缝隙清扫干净,然后挽起袖子,给小家伙们示范起了如何磨面。眼看着金黄色的玉米倒进去,转动手柄,浅黄色的玉米面像瀑布一样从两扇缝隙的中间跑出来,整齐均匀的堆放在下面的磨盘上。

  呀,这个传家宝比我奶奶的可有意思多了。祖父,你送给我呗?

  儿子蹲在地上,仰着头仔细观察玉米面出来的情况,直到爷爷磨完一碗再倒一碗,怎么也看不够。爷爷有些喘:

  祖父磨不动了,想要就搬去,放在你们家阳台上,以后可就没地方找了。

  哇,老家好神奇啊,祖父,你快给我找找,看还有什么传家宝?

  看来受古董类的节目荼毒不浅,这个春节,儿子骄傲的宣布他有了很重要的事情要搜寻家里的传家宝。他整天跟在祖父后面晃悠,帮祖父唤鸭赶鹅,小嘴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意图给祖父点思路,好让他想起更多的传家宝。从爷爷家带来的传家宝依旧插在他的后裤腰里,一刻也不离身。

  奶奶想起一件事,领着儿子去了老房子。估摸着我也像孩子这般年龄的时候,家里就建起了小楼房,尔后那几间老房子被紧锁,再也没有入住过。潮湿混杂着霉味扑面而来,奶奶牵着儿子走在前面,我是被临时拉来的,奶奶说需要人帮忙。

  一口大木箱跃入眼帘。呀!我都快忘了家里还有这么一件物品。据说这个木箱子是松木的,是爷爷成家唯一分到的财产,用现在的话说,是不是该叫**礼?奶奶用旁边的柴草扫了扫上面的灰,招呼我抬出去。儿子高兴得直跺脚,小手不停地拍的,还听见他在吸气。

  祖母,你怎么那么多传家宝啊?

  那你等会看仔细了,喜欢什么就拿去。

  不光是儿子,连我爸爸、姑姑,都伸长脖子等着。木箱上有祥云的搭扣,没上锁,奶奶动手打开的。箱盖上一排排整齐的毛笔字,清楚的书写着一家人的生辰八字,上面是乱糟糟的衣服,七零八落的票据已经发黄。儿子刨开那些衣服,突然惊喜的大叫:

  哇!古董!

  他手上端着一个小碗,上面布满了绿色的铜锈,从外观判别,应该是纯铜。

  好多古董呀!妈妈看,这是皇宫的锁,金锁。

  那是一把纯铜的锁,许是包裹得好,没有一点锈迹,约十五公分长,配套的钥匙同样泛着金光,一根麻绳将锁和钥匙完好的串连在一起。

  等奶奶把面上的物品收拾干净,很多小零件就呈现在了箱子底部。有拉绳的灯座、破了一面玻璃的片灯、犹如鸭蛋形状的眼镜盒、印章、银质的发簪......

  我们把木箱里的东西一件一件的清理出来,传家宝被儿子整齐的摆列于餐桌上。哇,全是古董。儿子还在念叨,对着那一大堆破铜烂铁,算计着自己该带些什么走!

  正是这一次帮助儿子寻找传家宝的活动,我才第一次从印章里知道自己曾祖父的名字,知道了他是裁缝,那个小铜碗是做浆糊之用。冬天的时候,将面粉调制的浆糊装在小碗里,再放置于随身携带的火兜里,以防止浆糊凝固。爷爷兄妹五个,就靠做裁缝的曾祖父养活,这已经算条件好的手艺家庭了。逢婚嫁旺季,曾祖父就会整月整月的替人缝制嫁妆和月子礼,吃住都在主人家,忙完一家才回来看看,又要赶紧网络下一家的活。据说他时常在肩上扛着一把自己缝制的大伞,将工具用绳子串着,挂在伞端,边走边哼着小曲。为了给儿子演示,我的爷爷还特意从老房子里找到了火兜,它已经被烧掉了三分之一的竹篾,奶奶装上柴火,让儿子围着取暖;铮亮的铜锁被儿子把玩着,只在宫廷剧里见过铜锁的儿子以为那就是一块金子做的、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御用品。

  何为传家宝?想来也未必是价值连城的古董,在儿子眼中,他没有见过的物品就是传家宝,在我眼中,那些没有听过的祖辈的生活印记就是传家宝,在爷爷眼中,教育孩子拥有良好的品性就是传家宝。

  越简单,越快乐!在我看来,乐观,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传家宝的作文2

  一提起“传家宝”,总让人联想到价格不菲,价值连城。我家也有传家宝,但它——只是一把普通的剪刀。

  这把剪刀早已锈迹斑斑,可爷爷却还视它为珍宝,放在床头,每天都要细细地抚摸一遍,手抚过剪刀的那一刻,他脸上的皱纹似乎都展开来了。小时候我不懂爷爷为什么这么宝贝一把破剪刀,只知道它很古老,很受爷爷的重视。有一次我处于好奇拿它来玩的时候,一不小心打掉了那把剪刀,剪刀撞在石头做的门槛上,缺了个口。爷爷见了,原本不利索的腿脚三步并作两步,箭一般的速度冲过来捡起剪刀,轻轻地拭去粘上的灰土,瞪了我一眼,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还把我骂了一顿。要知道,*时爷爷可是很疼我的,可这次却对我大发雷霆。

  我当时虽不知道爷爷为何如此爱惜这把剪刀,却也不敢多问。后来听爷爷说,这把剪刀是1912年买来的。那年清朝灭亡,我的曾祖父从商人手中买来这把剪刀,剪去了代表着腐败、压迫的辫子,迎来了*等、公*的新*。随着对历史的了解,现在的我慢慢意识到这把剪刀对爷爷的重要性。当年的那一剪,剪掉的是*长达几百年来的耻辱与自卑;当年的那一剪,剪掉的是腐败与无能;当年的那一剪,剪掉的是黑暗、欺压与不公!当年的那一剪,迎来了人民生的希望,活的曙光!这把剪刀,是爷爷的精神寄托啊!

  也难怪电视里播放祖国大事记,特别是大阅兵的时候,爷爷激动得老泪纵横,甚至看着看着还站起来像孩童般欢呼。事后,爷爷总喃喃地对我说:

  “你幸福呀!国家强大了,养你,保护你!”

  “你们幸福呀!你们有书读,要珍惜,要好好学*,以后做个有用的人!”

  “我们真幸福呀!”

  这把普通却不*凡的剪刀,确实值得当我们家的传家宝,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传家宝的作文3

  传家宝,在大家心里,要么是金银珠宝,要么是珍奇古玩,我家的传家宝可大有不同,它是书柜上一堆的书。

  这些可不是一些普通的书,它们大多有些年代。如《战国策》《史记》《李贺诗歌赏析集》《王国维与人间词话》《*选集》……有些书的封面已经泛黄,年代短的有几十年,年代久的甚至都*百年了。这些都是老爸爱读的书。

  其中,最有历史的就属《左传句解》了。它是一本线装书,文字竖排,读的时候要从左往右翻,与我*时读的书完全不同。里面的字像手写的小楷,还有插图,上面有红笔作的批注,留下了读过的印迹。老爸说,它已有上百年了。难怪,它的书角都已经卷起,翻看时要特别注意,怕一不小心弄坏它。

  老爸一直爱读书。他说,他买过、读过很多书,几次搬家丢了许多,留下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新房正在装修,老爸想做一个大书柜。为了这个事情,他与妈妈讨论了好多次。

  书能充实人的一生,让人博学,让人学会修养,让人不做时间的傀儡。难怪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些书,确确实实是我的传家宝,我要把它一直传下去。


传家宝缝纫机散文优选【5】份(扩展4)

——我的传家宝作文800字 (菁华5篇)

我的传家宝作文800字1

  一说起“传家宝”,大家的脑海里就浮现出许许多多价值连城的宝物呢?其实我家的传家宝就是我家的家风——坚持、勤学,它虽然很不起眼,但是却让我受益匪浅。

  坚持

  说到坚持,我就想起二年级参加英语风采大赛的情景。记得那时候,我刚刚接触英语,认识的英语单词是屈指可数。所以一看到那整整大面的英语故事稿,我的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了。爸爸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思,回家后就坐在电脑前。他匆匆忙忙地吃完晚饭,又坐在电脑前。到了三更半夜,我迷迷糊糊地醒来了,发现书房的灯还亮着,微弱的光在一片黑暗中显得极其刺眼。第二天早晨,爸爸将两张纸递给了我,纸上布满了他的字迹。我抬头看见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黑眼圈也很深很深。爸爸工作很忙,但是他一有时间,便和我一起读稿子。他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遍一遍地练*,再把最好的一遍录下来,让我去听、去模仿。我从一个音节到一个单词,从一个单词到一句话,再从一句话到一篇文章,最后在爸爸和我的一起努力下,我在赛场上出彩的表现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最后获得了金奖。每当我看见那个奖杯,仿佛能看见奖杯中已经溢满的辛勤的汗水,它让我明白了凡事贵在坚持。

  勤学

  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奶奶已经六旬余岁了,但还是眼不花,耳不背,天天忙里忙外的。那她勤学在哪?在老家的客厅里经常会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的白发苍苍的奶奶拿着手机向我请教。这时,奶奶就像一位好学的小学生一样,轻声细语地问我:“妞妞啊,我要和你的堂姑语言聊天,要怎样按呢?”“你能教我把照片发给你表姐看看吗?”“微信里的朋友圈怎样点赞呢?”……每次,我都会特别耐心地教奶奶。现在,在我们一家人手把手的“帮助”下,勤学好问的奶奶已经能得以应手地使用手机了。每当,看到奶奶发的朋友圈,我就心想:奶奶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

  “坚持、勤学”给我们这个家带来了幸福。我爱我家的家风,我爱它的美好,爱它给我的信心,爱它给我的支持和爱。

我的传家宝作文800字2

  家是一个人生活的港湾,它离不开一个好的家风去沐浴、去铸造。家风是什么呢?它是一个家庭德和行的体现与传承,是弘扬正能量的精神之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展现。在幼年的记忆中,祖辈们对我说过:忠孝传家、诗书传家、勤俭传家。这,就是我家的家风——三件独特的“传家宝”。在它的感召、引领和激励下,整个大家庭,其乐融融,充满着爱与幸福。

  “百善孝为先”。忠孝,是最重要的。爸妈一直这样教导我,一个人,不仅要好好学*,立志攀登知识的颠峰,更要有一颗白首不渝、知恩图报的心。我觉得,成功离不开自己的坚持与拼搏,但更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和教诲,“羊跪乳”、“鸦反哺”,就是他们真实的写照。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怀胎十月,尝尽辛酸痛苦;父亲长年奔波,付出所有心血。当与父母闹别扭时,应多想想父母的不易,多理解体谅,认真检讨自己。这,就是对父母应有的孝道,也是对国家的忠诚。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能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也是传递美好夙愿的桥梁。读书,是一个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过程,品味字里行间,从中会吸取更多“营养”;读书,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净化心灵,升华境界,《中华好诗词》就给了我诗词的力量;读书,还能了解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历史,一个家族兴盛不衰的真谛,为一个家庭长久幸福架起精神支柱。这,就是诗书对一个人、一个家的影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是兴家的根本,是一个人优良品质的象征,它承载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观念。我的祖辈父辈来自农村,最懂得勤俭,妈妈说:小时候家里穷,一分钱要掰成两瓣花。我相信,一个懂得勤俭的人,其修养就会高出许多。贪图享乐、挥霍浪费的人,就算他们有再多的钱,也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相反,即使一个人没有钱,但注重节俭,乐于助人,同样会受到人们爱戴和敬仰。

  这三件独特的“传家宝”,伴随我幸福快乐地成长。传承好这个“接力棒”是我的责任,只有刻苦学*,努力拼搏,才能让幸福之花常开不败、绚丽夺目。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它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将来,也必然会为我实现新的梦想注入新的动力,指引前进的方向。

我的传家宝作文800字3

  它从远古走来,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沉淀;它在当代诞生,正凝聚着几代人人生的特点。它或许存在于书本,被记录成文字引领一代代人向前犹如一位领路人;它亦可能存在于你四周,在默默中化身一棵参天大树洒拨绿阴。它是勤学的化身,是孝顺的凝聚,是友善的代言,它就是家风。

  或许有人认为家风是无比威严而又稀少的,只存在于那些大家族中纪录于书本被人供奉。但不是的,家风存在于每一个普通的家庭中,只是你还没有发现。我家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但却也有家风存在,勤学便是其中之一。

  我家从不缺少书,小学时因为时间充足,每星期我都去图书馆借书。为了多借几本书,每次我都拿一家三口三张借书卡,一口气借足足十二本。那时因为家中没有汽车,我便将五本书放在电瓶车后备箱,另外一手拿三本,犹如一位搬运工正小心翼翼地搬着世间最珍贵的物品。

  书对于我来说犹如一位朋友能与我交谈,沟通心灵。书犹如一座灯塔,一缕阳光驱散未知世界的阴霾温暖人心照亮你的全身。问君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学*所带来的知识一点点充盈了我的生活,直到现在我依然抱着好奇求知的思想犹如一个探险者搜寻知识的海洋,或许全身疲惫,或许一劳无功,但我却十分享受学*所带来的快乐。

  勤学这一点应该是我妈教会我的。我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迫于经济压力我妈只上到了大专,但她从未停止学*。儿时过年我从未看见妈妈看电视,都是捧着金融书籍,妈妈愉悦的表情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画面,现在妈妈在考高级会计证书,凭着几年的积累妈妈只用半年时间便完成了包括论文在内的所有考核,打败了那些年轻的本科生。

  但勤学的家风应该是外公传下来的,外公从小熟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书给妈妈讲睡前故事,家风就是在那一刻绽放美丽的花朵。

  优良的家风是整个家庭一生的财富,家风会一直流传世世代代影响每一个人。家风是珍贵的,我们应养成优良家风并将它流传下来如同一件传家宝,一件举世闻名独一无二的传家宝。

我的传家宝作文800字4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家户户都有自家的家风家训,有的家风家训是“珍惜时间,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的家风家训是“做人要诚实守信”;还有的家风家训是“脚踏实地,清白做人”;而我家的家风家训则是“勤劳,善良,尊老爱幼。”这家风如春雨般晶莹、雨露般甘醇,从小就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

  从我上幼儿园时,爷爷就指着墙上挂的《朱子家训》一句一句地教我。它的第一句就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刚开始我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渐渐的我长大了,爷爷奶奶的勤劳持家让我明白了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每天早晨等我一觉醒来,爷爷早已经把院里院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奶奶也做好了早饭,屋里也收拾得井井有条。他们还在院子外面开了一个小菜园,爷爷翻地,奶奶施肥,奶奶播种,爷爷浇水。韭菜、黄瓜、茄子、辣椒、番茄、萝卜……一茬茬纯天然的蔬菜应接不暇,每次采摘,奶奶都会给邻居们送些。

  爸爸一直都是我学*的榜样,和他一起经历的一件小事让我懂得,善良是多么重要的一种美德。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菜市场买鱼,卖鱼的阿姨多找了爸爸20元钱,当时爸爸并不知道,等他出来在菜市场门口买馒头时才发觉口袋里多了20元钱,卖鱼的地方虽然离菜市场门口有一段距离,但是爸爸却立即返回把20元钱还给了卖鱼的阿姨。当看到那个阿姨接过钱时那感激的神情,我为爸爸的做法感到无比的骄傲。

  奶奶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为了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天天忙个不停,除了每天为全家做好三顿饭,还要收拾家务、照顾我。邻居们都夸奶奶能干是个好婆婆。而妈妈每天下班后,总是匆匆回家,抢着干活,为的是让奶奶好好休息一下。吃完饭,妈妈还要检查我的作业,当我上床睡觉时,她还要去洗我们穿了一天的脏衣服,经常是我一觉醒来,妈妈还在忙活。

  每逢节日,全家聚在一起吃饭,按长幼顺序坐好,如果长辈们不先吃晚辈是不能先吃的。我在奶奶、妈妈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了做一些收拾碗筷、洗袜子等力所能及的小事,虽然这些小事在大人眼里不算什么,但是我会不断地努力进取。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更是我家的传家宝。相信有了它,我一定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我的传家宝作文800字5

  生活是一片沃土,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播下一分希望,收获一份成功;播下一片孝敬,收获全家幸福。我家就是幸福的港湾,敬老爱亲是我家的传家宝,它从这里传承,经过一代又一代。

  在左邻右舍眼中,爷爷是大孝子,虽说他早已离我们而去,可他的孝行迄今为止仍然是乡亲们教育下一辈的模范故事。据爸爸说,打小家庭经济拮据,爷爷每个月的工资不多,每次领了钱,他总是惦记着先给老家的曾祖父、曾祖母寄去生活费,剩下不多的才是全家人一个月的伙食费。

  后来,曾祖父母他们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眼睛也不好使,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爷爷就把她们接过来一起居住。每当家里做了好吃的菜肴,爷爷必定先恭恭敬敬地给老人们盛上满满一大碗,接着才轮到子孙们,自己则最后“出场”。常听奶奶说,太婆婆逢人便夸自己这辈子真是好福气,得了个女婿这么孝顺自己,事事都要惦记着她这老太婆,比亲儿子还体贴。

  耳濡目染之下,爸爸、妈妈对长辈那也是相当尊敬,礼数有加。在爷爷生命垂危的住院的那两个月,爸爸请了长假一直陪伴在爷爷的身旁,每天为爷爷翻身擦洗、端茶送水、喂饭喂药。那段时间爸爸的眼睛都是布满血丝,我知道那肯定是睡眠不足和过度劳累造成的。可爷爷临终时面带微笑,紧紧地握着爸爸的手,我想他一定是感谢上天给他送来了一个好儿子,因此走得很淡定很安详。

  我就是在这样爱的氛围中成长,那孝亲敬老的种子早已在我稚嫩心中生根发芽。记得七岁时,有一天全家人吃过晚饭照例围坐在一起边看电视边聊天,妈妈摆好了水果拼盘,我挑了个最大的递给外婆,再挑了个大的给外公。观看节目的时候一定要点他们爱看的节目,并陪他们在旁边当节目“翻译”,外公外婆高兴极了,连连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看见爸爸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如今外出时,我会主动给老人们让座或帮忙提东西;在家里我帮着妈妈洗碗拖地,干些家务活;爸爸下班回家,我会给他按摩捶背端茶送水……

  孝亲敬老就是我的传家宝,爷爷传给了爸爸,爸爸又传给了我,我接过这爱心的接力棒,一定会小心呵护着爱的火苗,让它一直熊熊燃烧,让爱的光亮照耀我前行的路程,直到永远。


传家宝缝纫机散文优选【5】份(扩展5)

——传家宝作文800字 (菁华5篇)

传家宝作文800字1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总有一天,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积极进取,养成良好的*惯,有朝一日,会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最*,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爷爷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要与同学好好相处,微笑待人,倘若发生矛盾,也不要争一时之长短,退一步海阔天空”。*时,只要一有空,奶奶还会给我上节“政治课”,讲一些诸如孔融让梨、梅兰芳拜齐白石为师的故事,从而教育我做人要谦让友好,在学校还要尊敬师长。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我与同学和老师的相处大多都很愉快和睦,有时发生矛盾的话,我也会想办法主动化解矛盾。

  我的爷爷则不像奶奶那样给我讲一些历史故事,而是讲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我:“成大事者必须要能够吃苦耐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能因为现在生活好了,而养成了惰性,否则会后悔的”。爷爷的话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文章中的女主人公海伦。凯勒。她哪怕又聋又瞎,都没有放弃希望,反而克服了身体的障碍,成为了著名的作文女作家。我想只有经历了挫折困苦,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现在,我已经步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惯。记得有一次,快临*期末考试了,我数学考试考得不好,*时都是考95分以上的我只考了83分,连我的同桌都考得比我好,回家后也被爸爸批评了一顿,那时我都想过要放弃,突然想起爷爷说的话,我不灰心,在数学课上专心听讲,在期末考试时取得了好成绩。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奶奶还是爱在我去上学前叮嘱我几句,在有空时给我上“政治课”,爷爷还是时不时在茶余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优良家风,是将我培养成一个有用之人的不竭动力。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已逐渐淡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果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欣欣向荣,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传家宝作文800字2

  第一次认识传家宝的时候,还在上幼儿园。有个小朋友说:“我家有个传家宝,纯金的呢!”当时还小,没在意。后来看的书多了,渐渐起了疑惑:“我家有没有传家宝?”

  有一天,我问爸爸:“爸爸,咱家有没有传家宝?”爸爸听了,笑着说:“你想想呀!”“咱家还真没有什么值钱的宝贝。”我想了想说。“咱家是不是都很节俭呢?”

  “哦!”我们一家的确都很节俭。前段时间,姑姑给奶奶家安上了空调。可我发现奶奶却从未开过。

  我问奶奶:“奶奶,您怎么总不开空调?”“开这个多费电呀,又不是热的受不了。”

  听了奶奶的话,我一下子想起来,爸爸妈妈也像奶奶一样节俭。

  在日常生活中,我的钢笔最贵的才7元,便宜的不足2元,而且总要用到不能用了,爸爸妈妈才肯给我更换。

  有时我也想要好看的笔,爸爸却总说“漂亮没用,好用才行!”别人看我的钢笔旧、便宜、样式普通,总说我家穷。那时候,我总不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好文具。

  现在,我明白了,我家不是买不起,只是“节俭”。

  “原来节俭也是传家宝呀!”“不止这一个呢!”

  “咱一家都很孝顺!”老奶奶还在世的时候,我们5个爷爷2个姑奶奶轮流照顾她。

  只要轮到爷爷照顾的时候,一日三餐,爷爷总是给老奶奶端去,总给老奶奶吃她爱吃的。爷爷也不出远门,成天伺候老奶奶。老奶奶在其他家住时,爷爷也不消停。一会儿去看看,一会儿去转转,生怕出什么事。

  而爸爸和姑姑们也很孝顺:每逢假期,无论工作、生活多忙,都赶回家看看。哪怕路再远,雨再大,也阻挡不住我们回家的脚步。而离家*的姑姑们,每个周末都回家,帮爷爷奶奶干点活。每当麦收、刨蒜、播种时,我们一家就会浩浩荡荡的下地干活,爷爷奶奶总插不上手。

  “哦!原来,传家宝不一定是纯金白银的宝贝,而好*惯,好家风,是更好的‘传家宝’!”

  我相信,我们家的“传家宝”,一定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传家宝作文800字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户人家,一条家训;一户人家一种家风。家风家训,不管多么简单,都是不*凡的。因为它们经过了多年的传承,伴随了一代代人,启迪了一代代人,也影响了一代代人。

  要说我们家的家训,最简单的,可以从吃饭说起。从我记事开始,我们家吃饭每个人都要遵守几点礼仪:吃饭时要等长辈先动筷子才能吃;吃饭的时候要专心,不能东张西望,嘴里有饭菜时,不能说话;手要扶着碗,脚不能踩到椅子或桌脚上。虽然都是简单的规矩,但却让我渐渐明白了,不论何时,行为举止都应该优雅文明,这让我在*时的学*生活中收获了许多赞赏的眼光。

  虽然我们家只是普通人家,却也有着良好的家风——勤俭持家。就从我的奶奶说起吧。我的奶奶很勤劳,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了,为一大家子准备可口的早餐,然后提着洗菜、擦桌子的水到菜园子里浇菜、浇花,给棚子里的鸭子喂食。她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屋子收拾得整整齐齐。我曾经以为,我的奶奶是不是有魔法?现在我知道,奶奶的魔法就是勤俭持家。我的妈妈三十几岁,风华正茂。妈妈很爱美,但是却很少买衣服逛街,她总是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熨得**整整,穿在身上就像新的一样;妈妈很爱美,但是却很少买化妆品,她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妈妈说睡觉是最好的美容方式。我知道她是舍不得花钱。还有我的爸爸,爸爸的工资都归妈妈管,我想,最勤俭的就是他了。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我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惯:洗手开小水,洗完手后用毛巾擦干不用面巾纸;餐餐“光碗”不留一粒饭;离开时随手关灯关风扇;整理东西有条不紊,不丢三落四……“勤俭”的家风带给我的远远不止是“勤俭”。

  良好的家风家训传承的是一代代的精神,传递的是一股股蓬勃不息的正能量。所有凝聚着先辈们文明和智慧的家风家训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成为我们的传家宝!

传家宝作文800字4

  一个民族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繁荣昌盛;一个家庭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和邻居和睦相处;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祖国接班人。妈妈从小就教育我:诚信是一种美德,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失去,但只有诚信的良好品德不能失去。妈妈的一*话就像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个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欺骗他人。记得读四年级时,有一次语文考试。老师把试卷发下来时,我一看,发现自己只考了87.5。

  我再仔细一看,发现大多是错在填空题上,我想:一定是因为上课的时候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当老师说要让父母签名时,我的心里突然出现两个小精灵,它们正在喋喋不休地争吵着要不要拿回家给妈妈看。一个说:“不能拿回家,如果妈妈要是知道我这么差的分数,肯定会把我大骂一顿的;另一个却说:“必须带回家,否则明天老师检查签名时该怎么办?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在我的脑袋瓜里不停地蹦来蹦去。我突然想到汽车维修店的故事,故事里面的店主因为诚信而获得一位常客。下午,我看妈妈心情一般,就什么也不说。

  尽管现在妈妈没有问我试卷的事,但是,我的心里仍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吃晚饭时,我吃得特别快,想早点儿离开餐桌,生怕妈妈突然问我试卷的事。尽管我希望妈妈不要提试卷的事,但现实往往是相反的,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问我““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我说:“不怎么好。我……我只考了80几分。随后,妈妈说她要看试卷,我只好把试卷拿出来。我一边把试卷给妈妈,一边嘴里说:你愿意拿回家给妈妈看,说明你很诚实,是个好孩子,妈妈当然不会骂你了。”自从经历了这件事,我懂得了做人要有诚信,传统的中华美德要弘扬起来,良好的家风*惯要传承下去!

传家宝作文800字5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宝物吧!我也有,它是一本书——《苏菲的世界》。它是奶奶留下的唯一的东西,一向不爱看书的我,却独独被这本书所吸引。翻开书的扉页,记忆的闸门慢慢打开。

  “唉”奶奶又在捡废品,真是的,什么垃圾都往家里带。”我一边叨叨一边正在捡垃圾的奶奶。忽然,我的目光好像被什么吸引着,原来是奶奶背在身上的挎包。那挎包很是奇怪,一面肥嘟嘟的一面瘦嘎嘎的。我猜想…一面应该是垃圾无疑了。另一面应该是她心心念念的宝贝吧。

  “嘻嘻,奶奶和妈妈去上班了,我有机会啦!”我悄悄的走到房间里,先是不经意得四处看看,发现没有人啦!然后迅即靠*挎包,飞快地将手伸向拉链。“咔嚓咔嚓”那声音使我一次又一次的回头。深怕奶奶突然出现,打开啦!一本装帧精美的书,呈现在我的面前。

  为什么奶奶要随身带着这本书呢?带着这个问题,我翻开了书的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娟秀的小字,看着这些字迹我思绪万千。奶奶*时,一定将这本书看了一遍又一遍。它是有什么样的魔力,竟让奶奶如此的喜爱。

  奶奶还在其间做了五颜六色的标注,奶奶那个老花眼怎么可能做着做如此精细,美丽的笔记呢?看着奶奶那精美的笔记,我不禁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我想起那个游手好闲不爱读书的自己,羞愧得不敢直视那本书了……

  “你也喜欢看这本书吗?”奶奶苍老的声音,在我耳畔响起。“奶奶…我…我”我紧张极了,话也说不利索了,生怕奶奶生我的气。“没关系这本书既然你喜欢,就送给你。”

  之后呢,成天看着奶奶送我的书,再对照着奶奶做得那些笔记,原本对我而言枯燥无味的书,却像被施了魔法般,让我着迷不已。就像有人点着灯指引着我,带我走进了原本黑暗的世界。着这些字字笔记,慢慢地我也学着开始做啦。就这样,我不再排斥读书,甚至爱上了读书。

  奶奶的这本书是一枚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我很幸运,被我捡到了。让我有了这样的体验。他带给我的影响,让我受用无穷。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