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摘抄合集5篇

首页 / 名言警句 / |

  孟子的名言摘抄 1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4、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7、养心莫善于寡欲。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1、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2、仁者无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4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5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5、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56、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的名言摘抄 2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6、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7、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8、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0、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11、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12、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13、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孟子的名言摘抄 3

  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庸的困扰。——余秋雨

  2、一个细节足以改变一生。

  3、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都比别人多努力一点。——台湾长鸿益集团厂训

  4、友谊应当是不朽的.。——蒂特·李维

  5、当你跌到谷底时,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

  6、我们有望得到的惟一的智慧,是谦卑的智慧:虚怀若谷。——T.S.艾略特

  7、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茅盾

  8、人生各有志。——王粲

  9、真正的慷慨是真正的智慧。——约·霍姆

  10、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11、我们最值得自豪的不在于从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之后都爬起来。

  12、人和人之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拉伯雷

  13、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法国

  14、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托马斯·曼

  15、学*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鲁迅

  16、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得必有失;肯吃亏不是痴人,只有付出才有收获,须知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17、有三件事人类都要经历:出生生活和死亡。他们出生时无知无觉,死到临头,痛不欲生,活着的时候却又怠慢了人生。——拉布吕耶尔

  18、青年是学*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19、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亚里士多德

  20、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

  21、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22、当我们得到理解的时候,智慧是不人地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相碰,就迸溅出无数的火花。——马克思

  23、人借助于科学,就可纠正自然界的缺陷。——梅契尼科夫

  24、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25、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动机。——赞科夫

  26、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冯梦龙

  孟子的名言摘抄 4

  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5、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6、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7、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9、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9、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20、行之而不著焉,*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1、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22、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2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4、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2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6、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7、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9、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5、其进锐者,其退速。

  36、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8、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3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0、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41、人皆可以为尧舜。

  4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43、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4、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45、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46、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47、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48、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9、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50、仁则荣,不仁则辱。

  51、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52、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53、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54、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5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6、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57、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58、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59、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60、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61、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6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3、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6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6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67、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68、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69、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7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71、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7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7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7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7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76、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7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78、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9、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80、养心莫善于寡欲。

  81、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82、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83、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84、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8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6、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87、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8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89、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的名言摘抄 5

  1、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8、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1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1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8、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0、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的名言摘抄合集5篇扩展阅读


孟子的名言摘抄合集5篇(扩展1)

——孟子的名言 (菁华5篇)

孟子的名言1

  1、吾善养浩然之气。——孟子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3、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4、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孟子

  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6、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孟子

  7、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8、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9、言*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

  1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11、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孟子

  1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孟子

  13、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孟子

  14、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1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16、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

  17、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孟子

  18、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19、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

  20、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孟子

  21、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孟子

  22、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孟子

  23、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孟子

  24、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孟子

  2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

  26、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

  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28、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29、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30、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3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2、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孟子

  33、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孟子

  3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3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36、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37、人无廉耻,王法难治——孟子

  38、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孟子

  40、情至之语,自能感人——孟子

  41、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42、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43、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4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45、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46、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4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4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49、廉者政之本矣,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孟子

  50、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51、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

  52、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

  53、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孟子

  5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

  55、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

  56、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

  57、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

  58、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59、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

  6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61、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孟子

  6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

  6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孟子

  64、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孟子

  65、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

  6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67、行之而不著焉,*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

  68、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

  69、仁则荣,不仁则辱。——孟子

  70、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

  7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

  7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

  7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7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75、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孟子

  7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

  77、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孟子

  7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79、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孟子

  8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

  8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

  8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83、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孟子

  8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孟子

  8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86、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

  87、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

  88、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孟子

  89、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

  90、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孟子

  91、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

  92、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

  93、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孟子

  94、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

  95、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

  96、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

  97、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孟子

  98、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孟子

  9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100、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

  10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

  10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

  103、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

  104、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

  105、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孟子

  106、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

  107、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

  108、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

  109、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

  1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

  111、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

  112、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

  113、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

  114、尊贤使能,后杰在位。——孟子

  115、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孟子

  11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

  117、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孟子

  118、德不孤,必从邻。——孟子

孟子的名言2

  以五十步笑百步

  永言思,思孝惟则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

  长幼有序

  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矣!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情至之语,自能感人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人皆可以为尧舜

  人无廉耻,王法难治

  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彼一时,此一时也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人不可以无耻

  仁人无敌于天下

  仁者荣,不仁者辱

  仁者无敌于天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孟子的名言3

  1.尽信书,不如无书。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5.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6.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7.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8.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9.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10.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4.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5.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8.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9.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0.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孟子的名言4

  1.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2.胸中正,则眸子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

  3.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孟子·公孙丑》

  5.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6.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

  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

  9.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孟子·离娄上》

  10.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

  1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13.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孟子·离娄上》

  14.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15.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孟子·萬章》

  1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7.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1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

  19.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说文》

  20.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的名言5

  1、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

  原典大意:上上下下相互追逐、攫取私利,国家可就危机四起了。

  反思: 学校教育的最大失败在于没有培养出高尚思想的社会公民,而是造就了大批汲汲于名利的人。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大环境有关,更与教育者甚至文 化精英阶层的“功利”观念密切相关。学校培养的应该是品学兼优的人才,而不只是赚钱的机器。孟子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他把“明人伦”作为教育之首要,真是一针见血。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原典大意:道德高尚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

  反思:今天,许多年轻教师初涉教坛,却表现出对儿童的厌恶,所以,体罚、责骂甚至侮辱学生的事件屡屡出现。

  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原典大意: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

  反思:孟 夫子的这句教育名言被国人严重误读了!在很多人眼里,高分生就是“英才”。于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重金抢夺高分生成为公开的秘密。可悲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一进入学校,便越来越缺乏想象力、创造力,渐渐丧失远大理想。难怪有人戏谑地说,我们的教育是“得天下英 才而愚昧之”。

  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原典大意:贤人是自己先弄明白了再去让别人明白,现在的人却是自己稀里糊涂便企图让人明白。

  反思: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河。可是,目前很多中小学教师甚至大学教授无心钻研业务,满足于“参考书就是这样说的”,或从网上直接下载资料。因而,在课堂上“避难就易”“照本宣科”或者“随意发挥”成为常见现象。造成的后果是,谬种流传,误人子弟。

  5、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原典大意: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

  反思:当代青少年处于一个物质优裕的时代。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精神世界充斥着浅薄的搞笑娱乐。他们稍遇挫折或不如意的事,便使性子,甚至做出出走、自杀 等极端行为。作为家长,不要对孩子娇生惯养,培养其自立节俭的好*惯。作为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磨难意识的教育,适时组织开展野外生存体验等活动,提高 其磨难承受力。

  6、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原典大意:远看他不像一个君主,接*他也感觉不到帝王应有的那种威严。

  反思:教师,尤其是名师,名在学识、情操、道德、人格,而非金钱权位、功名利禄。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为人师者若具备了这些高尚的理想人格,校园才会成为真正的净土,才会成为影响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继而优化社会风气。


孟子的名言摘抄合集5篇(扩展2)

——孟子的名言摘抄 40句菁华

1、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6、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7、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10、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1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2、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3、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1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15、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16、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7、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

1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孟子·离娄下》

19、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孟子·告子下》

2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21、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地。

22、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孟子·离娄上》

23、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离娄上》

24、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25、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26、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27、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上》

28、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孟子》

29、言*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下》

3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31、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32、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上》

33、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腺文公上》

3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35、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3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37、一个细节足以改变一生。

38、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茅盾

39、青年是学*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40、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孟子的名言摘抄合集5篇(扩展3)

——孟子的名言 150句菁华

1、人不可以无耻

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3、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6、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上》

7、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8、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学而时*之,不亦乐乎?

1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1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5、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7、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9、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20、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21、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3、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24、养心莫善于寡欲。

25、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26、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27、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9、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30、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31、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32、友谊应当是不朽的。——蒂特·李维

33、当你跌到谷底时,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

34、人生各有志。——王粲

35、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托马斯·曼

36、青年是学*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37、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冯梦龙

38、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39、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40、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4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42、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43、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4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5、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46、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47、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8、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49、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50、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

5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5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能够衣帛矣

5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贤能的人,必须是自我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日的人自我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55、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56、祸福无不自我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我找来的。)

5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我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5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59、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60、无事而食,不可也。

6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孟子》

62、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轲

63、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64、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65、“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66、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无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孟子》

67、告子上食色,性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孟子》

68、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69、告子下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孟子》

7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7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孔子之门徒,颂述宓义以来至文、武、周公之法制耳,虽及五霸,心贱薄之,是以儒家後世无欲传道之者。故曰臣未之闻也

7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7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4、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75、言*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

7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7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7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

79、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8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

81、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孟子

8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

83、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孟子

84、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

8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孟子

86、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

87、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

8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

89、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9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91、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92、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93、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9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95、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离娄下》

96、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97、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98、孟子曰:于我心有戚戚焉!

99、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100、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0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2、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3、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04、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105、孟子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106、永言思,思孝惟则

10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08、长幼有序

109、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

110、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

111、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

112、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113、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114、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11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16、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1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

118、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11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120、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121、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122、仁者无敌于天下

123、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12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孟子

125、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26、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 ——托马斯·曼

12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128、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129、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13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31、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132、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133、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之罪。

13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名言

13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3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37、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138、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139、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4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41、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法国

142、不怨天不尤人,不迁怒不二过。

14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4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4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146、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147、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148、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149、行之而不著焉,*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150、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的名言摘抄合集5篇(扩展4)

——孟子名言名句 (菁华5篇)

孟子名言名句1

  1.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2.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3.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

  4.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5.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6.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7. 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孟子·滕文公下》

  8. 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9.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10. 不违农,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11.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1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13.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14.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上》

  15.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孟子》

  16. 言*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下》

  17.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18.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19.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20.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名言名句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也。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名言名句3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2)仁者无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4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5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5)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56)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名言名句4

  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庸的困扰。 ——余秋雨

  2、一个细节足以改变一生。

  3、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都比别人多努力一点。 ——台湾长鸿益集团厂训

  4、友谊应当是不朽的。 ——蒂特·李维

  5、当你跌到谷底时,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

  6、我们有望得到的惟一的智慧,是谦卑的智慧:虚怀若谷。 —— T.S.艾略特

  7、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 ——茅盾

  8、人生各有志。 ——王粲

  9、真正的.慷慨是真正的智慧。 ——约·霍姆

  10、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11、我们最值得自豪的不在于从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之后都爬起来。

  12、人和人之间,最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 ——拉伯雷

  13、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法国

  14、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 ——托马斯·曼

  15、学*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 ——鲁迅

  16、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得必有失;肯吃亏不是痴人,只有付出才有收获,须知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17、有三件事人类都要经历:出生生活和死亡。他们出生时无知无觉,死到临头,痛不欲生,活着的时候却又怠慢了人生。 ——拉布吕耶尔

  18、青年是学*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 ——卢梭

  19、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亚里士多德

  20、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

  21、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22、当我们得到理解的时候,智慧是不人地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相碰,就迸溅出无数的火花。 ——马克思

  23、人借助于科学,就可纠正自然界的缺陷。 ——梅契尼科夫

  24、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25、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动机。 ——赞科夫

  26、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冯梦龙

孟子名言名句5

  (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其进锐者,其退速。

  (4)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8)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9)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0)仁者无敌。

  (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3)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4)尽信书,不如无书。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6)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的名言摘抄合集5篇(扩展5)

——孟子名言警句 (菁华5篇)

孟子名言警句1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 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译文】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译文】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支持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译文】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

  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孟子名言警句2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

  (7)言*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语言浅*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言,看去**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

  (8)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9)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1)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1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1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1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15)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7)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1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1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20)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2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2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23)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2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25)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26)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27)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28)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29)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30)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孟子名言警句3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 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译文】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译文】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支持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译文】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

  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孟子名言警句4

  1、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0、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1、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4、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1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8、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9、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2、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2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26、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7、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28、王顾左右而言他。

  29、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32、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3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5、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3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3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0、其进锐者,其退速。

  4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2、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43、言*而指远者,善言也。

  4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6、食色,性也。

  4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9、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5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5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3、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5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5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56、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5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6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3、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64、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6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6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8、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70、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72、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7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74、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75、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76、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77、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名言警句5

  【1】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5】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6】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7】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8】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9】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10】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13】 王顾左右而言他。

  【1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16】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17】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8】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19】 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20】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1】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22】 不违农,谷不可胜食也。

  【23】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4】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5】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6】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7】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28】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9】 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30】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1】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2】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33】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34】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35】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36】 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37】 尽信书,不如无书。

  【38】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9】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40】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41】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42】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43】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44】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45】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6】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47】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8】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9】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0】 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1】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52】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53】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地。

  【54】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55】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6】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5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8】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59】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60】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61】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2】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63】 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64】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65】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66】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