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论文优选【五】份

首页 / 论文 / |

  水利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论文 1

  摘 要: 移动互联网因为其普遍性、高可携带性、安全性和应用多样性等特点,在政务、交通物流、警务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有关机构研究了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了水利工程移动巡检中,建立了移动终端、管理端和安全接入子系统。移动终端子系统主要用以完成数据下载、采集、上报功能。管理端子系统主要提供数据接口,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安全接入子系统是在业务内网与互联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的接入*台。本系统经测试,完全可以满足企业需求。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水利工程; 移动巡检; 系统开发;

  移动互联网基于其本身的特点,相对于互联网,先天具有更强大的优势。

  ⑴ 使用人群更具普遍性:由于智能手机的价格持续下降,其普及率已远高于互联网用户数量。

  ⑵ 高便携性:手持客户端因为体积小,更具有便携性的特征,因此,用户对于手持客户端的随手携带时间高于PC终端。

  ⑶ 安全性:相较于PC终端,因为移动客户端的高隐私性,具有先天的安全性。

  ⑷ 应用多样化:基于手持客户端本身的优势,移动互联应用能够有机的整合视频、语音、通讯、文字、图片等内容,形成全方位的互联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 主要技术方案

  在进行工程巡检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是无法确认巡检人员是否到达指定位置进行工作,二是无法确认巡检目标的真实现状,三是巡检中发现的问题,无法及时上报和解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行业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接入的方式,提供一个水利工程移动巡检的解决方案,以保证巡检结果更加可靠,更加科学。

  移动终端子系统主要用以完成数据下载、采集、上报功能,它可能通过“安全接入子系统”把接入到“PC端管理子系统”中,也可以通过(USB或WIFI)进行“数据直报”。

  PC端管理子系统主要是提供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上报,下发业务,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展现,应用。结合GIS信息*台和管理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灵活、友好的人机界面。

  安全接入子系统主要是在业务内网的应用系统与互联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的接入*台,既要充分保障业务内网的安全,又要及时完成上报和下载以及消息的上传推送。

  1.1 移动终端子系统

  基本功能:用户身份验证、下载巡检单、关键位置拍照与防篡改、 录入巡检数据(文字录入、拍照、录像)、自动记录巡检过程信息(巡检时间、人员、轨迹)、巡检信息上报、自动升级。数据下载和上传模式分三种:移动接入、WIFI或USB。

  ⑴ 系统管理功能

  参数设置:用户在第一次使用时,需要设置服务器的IP地址、用户名、密码等。

  下载更新:从服务器更新设施信息、用户信息、巡检单信息。

  版本更新:程序版本的升级。

  日志查看:本机的数据更新,版本更新,巡检任务开始/完成,巡检数据的生成、上报等过程都要记录日志,并可进行简单的查询,浏览。

  数据清理:强行清理日志、备份文件等数据。

  ⑵ 关键目标巡检

  巡检人员携带智能终端到达指定的关键巡检位置后,使用智能终端对目标物进行拍照,完成后将照片和相关文字类信息上传到指定服务器。目标物状态分为正常、异常、紧急三种,当出现紧急状态时,照片不但要上传到服务器,还要向紧急号码发送照片彩信。

  在照片上叠加的文字信息包括: GPS经度、GPS纬度、GPS时间、机身IMEI号(终端的惟一编号)、手机号码、所选状态。同时上报带数字签名的文本文件,以便于结构化数据入库。

  在业务实现上,要求一条巡检路线至少要有三个关键目标点(起点、中间点、终点)。对于小尺度的设备巡检,可以通过加贴二维码的方式,标定目标。

  ⑶ 巡检单填写

  根据用户的选择,在智能终端上以向导模式实现巡查单的选择、填写,简洁方便。对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直接以拍照或录像的方式记录。

  ⑷ 轨迹记录

  一次巡检开始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记录手机终端经过的位置的经纬度和时间,至巡检完成。时间间隔由PC端统一设置。此功能只作后台记录,作为PC端轨迹回放用。

  ⑸ 巡检数据上报

  以安卓(Android)*台作为移动终端子系统的承载*台,使用Eclipse作为开发环境,版本为:eclipse-standard-kepler-

  SR1-win32-x86_64,Java虚拟机使用Jdk1.7,Android Development Tools采用ADT 23.0.2,定位采用百度定位SDK的locSDK_4.2.jar和百度定位的动态链接数据库liblocSDK4d.so。

  LoginActivity:登录界面的活动,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登陆,登陆成功后将账号和密码保存到sharedpreferences中,下次登陆自动读取。

  MainActivity:登录成功后进入的主界面,进入各大功能界面的入口(包括拍照上传、上传历史列表)。

  XjUploadActivity:拍照上传的界面,用户可以调用系统相机拍摄照片并填写信息进行上传,拍摄的照片会做相应的处理,加上拍摄时间和拍摄地点的水印。

  HandlePhotoActivity:拍摄完照片后进入的预览图,用户可以选择重拍或者完成拍摄。

  XjHistoryActivity:上传历史列表的浏览。

  1.2 PC端管理子系统

  基本功能:用户管理和权限分配、下发巡检单定义数据包、接收巡检终端提交的巡检数据、用户身份验证、电子地图回放巡检轨迹和过程、管理巡检终端、统计报表生成功能以及其他与视频监控等相结合的综合应用。

  ⑴ 系统管理

  用户权限:用户管理和权限分配,用户名,密码设置等,以及相关联手机信息的设置等。

  下载管理:数据包和程序版本的下载服务。从服务器取得设施信息、用户信息、巡检单信息生成数据包,并通知终端下载更新。以及程序版本的下载更新。

  日志查看:对业务日志进行简单的查询、浏览、备份、删除。

  ⑵ 巡检管理

  轨迹管理:根据时间、人员等条件,对巡检管理进行查询,并可结合GIS系统进行轨迹回放。

  关键目标展示:在页面中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轮询,显示最*上报的20个关键目标的状态信息以及缩略图。

  1.3 安全接入子系统

  安全接入子系统主要是在业务内网的应用系统与移动互联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的接入*台,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数据上报和下载以及用户认证等功能。

  DMZ是为了解决安装防火墙后外部网络不能访问内部网络服务器的问题而设立的一个非安全系统与安全系统之间的缓冲区,这个缓冲区位于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小网络区域内,在这个小网络区域内可以放置一些必须公开的服务器设施,如企业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和论坛等。另一方面,通过这样一个DMZ区域,更加有效地保护了内部网络,因为这种网络部署,比起一般的防火墙方案,对攻击者又多了一道关卡。

  DMZ 向后端连接原来业务系统,进行业务适配,向前端提供基于Internet的服务,使前、后台应用连接起来,DMZ的前、后端皆有防火墙来保证接入的安全,当受到攻击时只有中间的移动代理服务器可能受到威胁,而主要的业务系统安全可以得到保证。

  2 结束语

  本系统采用三个子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水利工程的移动巡检。系统功能完善,性能稳定,安全性高,可以很好地满足公司业务需求,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当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需要在后续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

  水利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论文 2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在行业和企业的应用更加普遍,信息化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本身就存在的缺陷与问题,有些问题甚至严重影响到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本文就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案,希望能够对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工程;对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力水*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促使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同时对于社会竞争的影响也起到了一定效应,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找到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加强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以及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1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现状及问题

  1.1非人为因素影响

  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方式根据传输的介质可以分为无线电波和有线线路两种。这两者传播的方式在传播信息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除了人为破坏以外,比如温度、湿度、雷电、台风等自然因素也会对计算机网络造成很大的影响。于此同时,整个计算机系统在硬件方面也没有完整的保护措施,不能很好的做到防水、防雷等,设备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被损坏,从而影响到整个计算机网络。

  1.2计算机系统存在漏洞

  计算机是通过处理服务器、客户终端以及中间的服务器将信息有效地分享出去,从而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网络。由于在计算机程序的设计与编制的过程当中,很难做到丝毫不漏。所以,计算机系统往往会出现许多的漏洞。因此,也就给许多的不法分子提供了窃取信息、传播不良信息等可能性,给网络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1.3计算机病毒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可以根据其对人类活动影响和作用的方向而分为良性病毒与恶性病毒,其中前者是对人类活动没有危害性的,而后者则是能够对人类活动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给使用者带来损失。病毒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其可以通过移植的方式在社会上得到大范围的扩散,导致一些重要信息的丢失和篡改,同时也给企业的日常运营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2应对计算机网络工程问题的对策

  2.1定期对网络完全问题进行检查

  想要有效解决网络安全性的问题:①要解决的就是及时对计算机系统所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做到在病毒等不安全因素发生之前将其消灭,防患于未然。②要通过一些防病毒的程序来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进行提升,对于可能存在的隐患则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2.2做好安全措施

  防火墙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计算机系统顺利运行的保障。它能够对进入到计算机的信息起到分析拦截的作用,对于可能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危害的因素进行必要的屏蔽和隔离,从而防止其对网络造成影响。对暴露的用户点进行保护以及监控与审计网络存取等行为,因此,安装好防火墙以及其他的网络防护软件对减少计算机病毒等威胁,确保计算机网络有很重要的作用。

  2.3及时修补系统漏洞

  病毒以及电脑高手等一般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漏洞进入的,这些漏洞对于整个计算机系统来说是薄弱点,如果这些薄弱点不加以重要防护的话,会为病毒和电脑高手的提供可乘之机。所以,我们为了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就要及时的对系统漏洞进行修补。我们可以通过路由器来设置系统文件的访问权限。此外,不管是管理者还是用户都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做到对计算机的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尽量减少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

  2.4养成良好的上网*惯

  在计算机网络使用之前,要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和修补漏洞的系统,并且实时地进行更新升级。这些安全措施只是能够保障计算机网络不被外界手段所入侵,然而由于用户自身的操作原因引入的病毒,是这些软件和手段难以拦截的。对此,养成一个良好的上网*惯尤为重要,我们要做到:对于非法或者不正规的网站不要进入;不打开陌生的网页与连接,以防网络钓鱼情况的发生;不要轻信陌生人传来的信息,严格管好自身的银行卡号、密码等身份信息;如果收到有关于金钱交易的问题,一定要做好身份的认证。

  3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在解决计算机网络工程当中的各种问题的时,应该做出综合的考虑。我们的计算机系统设计者以及编制者,要不断的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工作的能力;而用户也要规范其上网*惯,对自己的计算机做好的保障。保护好计算机网路安全,才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次曲.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4(01):212.

  [2]谢延华,徐小亚.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1):159~160.

  [3]韩菁,张京辉,程婧.浅谈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5):35+38.

  水利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论文 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计算机技术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而且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利用到人类社会生活中,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文主要就计算机在水利基层单位中的应用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水利;计算机应用;现状;思考

  前言

  *年来,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随着水利建设的不断扩大,新技术、新装备应用推广到水利行业的方方面面,同时对水利工程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的管理工具,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地的普及和应用。本文主要针对水利行业基层单位中计算机的应用展开研究。

  一、水利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过程

  1、早期的应用

  从1946年,美国为计算弹道轨迹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至今,其发展已经过了4个阶段,时间也跨过了60余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PC-1500袖珍计算机开始进入各个行业,水利中一些基层单位利用其特点进行开发应用,如水文数据分析、工程预算、工程勘测设计中的大量复杂计算等。这些第一批计算机的拥有者在各类专业技术刊物上登出了大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源程序,自发地形成了自由软件库。单位和个人的应用程序的交流也比较随便和自由,这对提高系统内计算机整体应用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利系统的袖珍计算机热,为系统内的计算机应用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

  2、初步的发展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PC系列微机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国内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技术也进入了实用阶段,中国人应用计算机有了划时代的突破,尤其是一些大专院校引进计算机后,从科研的角度出发,把以前困扰水利行业多年的一些复杂计算、模型计算、工程设计等难题用计算机轻易地得到了解决。

  3、逐步的深入

  进入9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窗口化系统的相继问世,应用程序的逐步开发,更多源程序的广泛开放,Windows系统走向成熟,各类编程工具、制图*台、数据库*台等等,功能越来越强大。计算机在水利上的应用自然也有了新的发展,例如在水文数据的分析、整理,洪水的调洪演算,观测数据的成图,各种水利数据库的建立等,尤其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有了长足进展。

  4、基层应用现状

  经过初步、深入发展阶段之后,迅速拉开档次就成为必然结果。主要表现在水*高的单位已经提早连接互联网,引进高端硬件设备,使用先进的软件成果,使得在办公、管理、勘测、设计等多个领域率先实现了飞速的提升。但在相对偏远、条件较差的水利基层单位,计算机的应用还是刚刚起步,连接互联网的时间短,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业人员,根本无法享受现代化科技的成果,随着时代的进步,差距越来越大。

  二、水利计算机应用的前景思考

  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自然有其深层次的内涵,社会发展阶段的局限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性、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矛盾性、旧的管理制度与新的运作机制的协调性等,似乎越理越复杂,越分析越使人困惑无奈。当我们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时候,问题就十分明显化了。为什么一些单位在同样的大环境下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只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都可以得出一个常识性的结论:人才。这个人才不单单是所有单位的技术骨干,工作中的能人,而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单位缺乏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的领导者。正所谓蛇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熟视无睹,不能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和创造性,不擅于把持此项工作,没有长期发展规划,软件与硬件系统运转不灵,不能发挥效益,让这些专业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无用武之地,让这些人才慢慢流失,最终造成缺人才。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那些缺人才,或用不好人才的企业必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针对水利行业基层计算机人才贫乏、应用落后的现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应对:

  1、领导重视。加强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首先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从当前效益和长远发展两个角度正视其重要性。用人单位要切实根据特点,采取多项措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充分激发计算机应用人员的热情,深入挖掘潜力,强化指导,注重关怀,提供有利环境,为其才能的发挥搭建广阔*台。

  2、合理配置计算机应用人才。合理配置人才是基层现实工作的需要,基层各个岗位的工作方式与职责不尽相同,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标准也有所差别。在人员配备过程中,要围绕基层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标准以及对业务素质、业务技能的具体要求,做到不同人员在各工作系列的有机搭配和优化组合,避免出现人才浪费。另一方面,有计划地把引进人员培养对象配置到关键岗位,提供适宜的工作条件,从而做到人才培养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素质提高和岗位业绩的双促双赢。

  3、营造良好的计算机学*氛围。充分认识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领导干部要带头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上行下效;克服畏难情绪,静下心来学*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效激励干部职工自觉提高计算机应用水*。

  4、创造良好的计算机学*条件。加大投入、配齐设施。必要的计算机设备,是学好和提高计算机应用水*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购置设备上,这样不仅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还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别于一般的理论知识,除了需要掌握一般性理论知识外,更注重于实践操作。

  5、结合实际开展计算机应用。由于每个人从事的工作不同,所需要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也不一样,这就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制定有效、实用的学*计划,并且长期坚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开发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边学*、边实践,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使得学*与实战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计算机应用水*。

  三、结语

  随着我国科技水*的不断提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水利计算机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完善,它是一项技术改革、管理改革。这就要求我们,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提升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认识,确保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法相结合的科学性、有效性,从而促进水利现代化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纬民.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2]孙明权.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3]李臻.机械设计教程与上机实训AUTOCAD2006[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水利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论文 4

  【摘要】随着控制理论、计算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系统科学研究的深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逐渐发展为一门新的学科。信息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更使得仿真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分析和研究系统运行行为、揭示系统动态过程和运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本文分析了轿车产品的特点,研究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轿车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应用现状,以及相关技术思想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技术;轿车;发展

  1前言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一门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际环境进行科学实验的技术。它具有经济、可靠、实用、安全、灵活、可多次重复使用的优点,已经成为对许多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设计、试验、评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它是以数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各种物理设施为设备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试验仿真研究的一门综合技术。

  2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仿真技术主要是随着计算机技术、计算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复杂系统建模技术和专业建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历史上看,计算机仿真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2.1模型试验

  最原始的仿真思想,其模型试验是基于物理模型进行的,缺乏柔性和精度。

  2.2数字化仿真

  采用计算机进行分析计算,但是计算结果表达局限于记录文件和图表上,缺乏直观形象。

  2.3图像化仿真

  大量采用丰富的图形图像技术来表达仿真结果,如三维图形。

  2.4虚拟现实技术

  不光采用三维图形技术表达计算结果,而且采用特殊装置,如戴上三维数据头盔,触摸仪器等,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3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关键

  目前,计算机仿真计算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3.1面向对象的仿真

  (object-OrientedSimulation-OOS)其主要是将整个系统的功能设计和实现归属为对对象的操作及对象信息的彼此综合利用来实现,对象间信息的传送引起了系统的活动。

  3.2分布交互仿真

  (DistributedInteractiveSimulation-DIS)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分散在各地的仿真设备互连,构成时间与空间互相耦合的虚拟仿真环境。

  3.3智能仿真

  (IntelligenceSimulation-IS)主要是以知识为核心和人类思维行为作背景的智能技术,引入整个建模与仿真过程,构造各处基本知识的开发途径。是人工智能(如专家系统、知识工程、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与仿真技术(如仿真模型、仿真算法、仿真语言、仿真软件等)的集成化。

  3.4人机和谐仿真

  主要包括可视化仿真、多媒体仿真、虚拟现实仿真。

  4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轿车生产方面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入世必然会对我国的民族轿车工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为了抵御这种冲击,迫切要求我们认真分析世界轿车工业发展的新趋势,学*和借鉴其中的新思想和新技术,使我国的轿车产业能够顺利地同国际接轨,争取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目前世界轿车工业的激烈竞争集中反映在降低生产成本上,即以价格优势去争夺市场。围绕着成本的降低,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势,如开发周期缩短化、生产管理精益化、目标成本控制化、零部件采购全球化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轿车设计开发过程显得周期过长、成本过高、而且效率低下,已经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种新的思想和技术纷纷出现,并被各大轿车生产厂家所采用,其中计算机仿真技术就是被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仿真技术是出自对系统研究的需要,用系统的模型对真实的或设计中的系统进行试验,以达到分析、研究和设计该系统的目的而计算机仿真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待分析的系统进行数字建模,并根据需要编制相应的程序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的过程。计算机仿真技术为轿车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通过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全面应用于轿车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使得在设计阶段即可以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和测,[2]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制造要求、使用要求、维护要求、销毁要求等。由于其先进性和革命性,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得到汽车界的广泛重视。如福特公司第一辆样车定型之前,已经完成了全部仿真分析的95%以上,可以在工程开发阶段节省四千多万美元,在制造阶段节省超过十亿美元。通用公司由于在轿车设计开发过程中全面采用了计算机仿真技术,使得开发时间由原来的39个月减少到24个月奔驰汽车公司1998年之前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轿车的设计,并实现了较强的虚拟显示技术,可以在设计阶段对轿车的总体性能匹配和车身系统布置设计等进行仿真分析、评价和改进。

  4.1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轿车方案阶段的应用

  方案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的发展和客户的需求等信息进行需求定义,包括参考样车选型、系统功能定义、技术经济评价等等。在方案阶段实际系统并不存在,设计人员根据不同的功能模型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以便于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尽管此时模型的粒度较粗,但仍可为设计人员提供不同方案下的比较分析结果,并为进一步的设计提供决策依据。例如,轿车的技术经济评价就是在方案阶段,对轿车产品的技术质量信息、成本信息以及竞争对手信息进行建模,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合适的理论方法综合处理这些模型,从而产生出可以对设计、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的综合知识。

  4.2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轿车设计阶段的应用

  在轿车的设计阶段,各种CAD/DAE工具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比较完善的数字化基础。因此这个阶段的仿真活动是同这些计算机辅助工具紧密结合的,甚至可以直接将CAD产品模型作为仿真模型输入,即由CAD软件来完成仿真建模工作,实现了部分的信息集成。这种信息集成是以一些图形信息交互标准为基础的,常用的格式有IGES、STEP等。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各种软件对这些标准支持程度的差别,某些情况下CAD模型直接导入到仿真软件中会产生部分信息丢失现象,需要进行必要的修补工作后才能进行仿真分析。随着信息集成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4.3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轿车制造阶段的应用

  这里的制造主要是从技术角度出发,对产品的制造工艺的进行数值模拟与优化,对制造装备的进行数值模拟与改进。典型的如轿车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型工艺的数值模拟、模具型面抛光仿真等等。以轿车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型工艺为例,轿车中金属冲压件占到总重量的3/4,整个轿车的开发周期中,*40%的时间用于车身的设计和定型。采用传统的试错方法来解决冲压成型中的工艺问题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轿车生产的需要。在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数字化模型,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成型模拟,可以全面了解板料在成型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及厚度分布,预测成型缺陷,从而给设计人员提供进行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的科学依据。通常所用的仿真/分析软件有CATIA、ANSYS、ADAMS、SIMPACK等。在西方发达国家,板料冲压成型的数值模拟技术已经称为缩短模具产品研制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

  4.4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轿车生产线阶段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轿车生产线阶段的主要应用包括确定生产管理控制策略、车间层的设计和调度、库存的规划管理等。其中用于生产管理控制策略的仿真包括确定有关参数以及用于不同控制策略之间的比较;用于车间设计和调度的仿**要用于对各种可能方案进行分析评价,进而选择出最优方案;用于库存管理的仿**要目的为确定订货策略、确定订货点和订货批量、确定仓库的分布、以及确定安全库存水*等等。

  4.5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轿车销售阶段的应用

  在轿车的销售阶段,可以根据收集到的客户和对手的信息,通过计算机仿真手段来分析和比较各种方案,进而调整市场价格、制订销售策略等等。

  4.6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轿车使用阶段的应用

  轿车的使用阶段,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用户进行驾驶培训、维修培训等。同生产设计阶段的仿真相比,这种面向用户的仿真大量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由计算机全部或部分生成的多维感觉环境,使参与者产生沉浸感。通过这个虚拟环境,人们可以进行观察、感知和决策等活动。

  4.7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轿车回收阶段的应用

  在回收阶段,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用于对产品拆卸分解过程提供决策支持。严格的说,产品的可拆卸性应该是在设计阶段就予以考虑的因素。产品材料的使用和产品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废旧产品的可拆卸和回收价值。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产品回拆卸序列的分析和优化,可以对现有产品给出最大回收价值的拆卸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峰.计算机仿真技术及其应用[J].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1009-3044(2007)19-40233-01.

  [2]任卫群,金国栋.系统仿真技术与汽车设计制造[J].计算机仿真,1999,16(03):52~55.

  [3]赵亦希等.悬架侧倾特性参数及动力学仿真[J].传动技术,2001(01):40~45.

  [4]余雷,袁国定.有限元数值模拟在汽车覆盖件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J].锻压技术,2002(02):23~26.

  [5]岁波等.轿车白车身装焊工艺过程的建模与仿真[D].清华大学985建设重点项目-轿车数字化工程学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2002,3:C17-C24.

  [6]王*,明哲,王艳红.汽车行业销售预测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施[J].情报科学,2001,19(02):177~181.

  [7]陈雪波,王熠玢.汽车组队距离与速度偏差系统的仿真研究[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1,24(01):40~46.

  [8]傅浩,蔡建国.面向拆卸与回收设计软件模块的开发[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09):983~987.

  水利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论文 5

  摘要:虽然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但是我国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得到创新。文章首先阐述了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然后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创新的主要对策,最后提出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创新

  1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详细来说,计算机软件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员工管理,对于软件工程来说,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编制各个项目的后续处理工作,并找到需要的信息,而员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来说,主要内容就是根据各个岗位的需求而设定不同的工作员工,并分配不同的工作内容。在员工管理方面,应该综合考虑工程的规模大小和性质,对员工职责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将不同优势和技能的工作人员用到位,员工管理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来说,员工不仅仅是一个团队,而是各个行业的工作人员共同工作。

  第二,用户管理,因为计算机软件工作的目的就在于为广大用户提供软件服务,因为在开发软件过程中应该做好调查的相关工作,根据用户的需求而设计软件。另外一方面,为了确保软件更加人性化,应该在软件设计环节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并获得用户的诚挚反馈意见,切实考虑用户的需求,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软件。软件设计应该遵循实用性和潜力性等原则,要满足用户的可操作性,并且具备改进的潜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

  第三,组织管理,这一管理就是为了确保软件信息能够更为准确传达到对方,从而进行明确的分工,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组织结构的完整性,采用更为合理的组织分配原则,降低人员简单的集合发生率。组织管理应该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而设计不同的系统模式,避免统一系统模式。

  2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详细来说主要包括:

  一方面,计算机软件需求与实际生活存在一定脱节。需求分析和业务处理是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管理并没有考虑二者的衔接性,导致整个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在需求分析阶段,一些软件开发人员没有全面调查业务数据,也没有全面调查开发和测试等活动,所以其作用就比较有限,只能局限于软件框架开发层面,也没有业务经营和规划等方面,这样就会导致很多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不按照一定的业务规则工作,也不能深入分析需求,结果必然会造成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终端产品不符合实际需求的情况。

  另外一方面,目前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不能正确评估其工作量,而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本身就属于业务比较复杂、工作量比较大的管理业务,并且各种人为因素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员工的个人素质、综合技能、理论知识等,但是现在很多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中都没有对人的因素给予足够重视,造成不能准确估算软件开发工作量大小。因此本文认为应该在管理过程中持续改进和研究评估工作量问题,不断探索更为准确的数据处理软件和方法,从而能够准确实现管理目标。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方面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在我国还处于比较新的开发项目,很多关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问题都处于刚刚发现的阶段,并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另外一方面,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在运行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并且这一管理工程本身就是特殊的技能,涉及到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所以有效管理计算机软件工程属于比较困难的事情。

  3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创新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而本文认为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创新对策主要包括:

  第一,建立健全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体系。首先应该重视各种人为因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注重计算机人才在软件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建立健全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人才体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软件工程管理目标。其次应该鼓励软件工程管理人员学*计算机软件相关理论知识,加强管理技能培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掌握的计算机软件理论知识应用于管理实践中。最后是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执行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而对于表现不合格的人员应该进行惩罚,并加强这些操作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保障整个工程顺利完成。

  第二,重视软件工程的风险管理。通过上文分析我们能够知道,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比较复杂,涉及到各个环节和工作,其中不可避免着各种风险。从整个阶段来看,风险主要包括需求、成本、技术和进度。详细来说,需求就是客户没有按照软件工程的相关要求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操作和管理人员没有按照客户提供的需求进行设计,导致软件与预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客户要求重新设计,造成很大的成本浪费,影响整个管理工作的进度。对于有效防治软件工程管理中的各种风险,本文认为风险管理的主要对策可以包括:首先是建立健全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一定的风险意识,并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加强培训工作,及时进行风险信息反馈,解决软件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风险问题,并提交风险报告。其次是加强风险识别工作,准确辨别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采用转移、减缓等具体措施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降低经济损失。最后是准确把握软件开发工作的进度,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管理制度,实时监控软件工程进度,解决各个阶段的风险问题,确保整个工作的进展。

  第三,创新软件工程管理工作理念,转变传统管理理念,掌握更为先进的管理办法,提升管理效率。在软件工程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需求的分析,明确其基本功能和约束条件,并编制用户使用指南,方便用户使用。为了准确获得用户的需求,可以组建需求调研小组,考虑各个群体的差异性,并选择最为经典的案例作为需求决策的基本依据,加强后期用户交流,从而获得用户的认可。另外一方面,还需要统筹规划软件开发*台,也就是形成统一系统操作*台,保证在既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此类的*台,因此需要加大该方面的研究力度,尝试形成统一*台,应用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中。

  4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在工作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计算机网络的身影,而计算机软件工作管理有效运用是网络运用的基础,所以目前各个行业都在应用计算机软件工程。另外一方面,计算机软件对校园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授课、传递知识,而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统计信息等。总而言之,21世纪就是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软件为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也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根据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不断改进,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石晓山。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创新与完善[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4):102

  [2]于文龙。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J]。网友世界,2014,16:1

  [3]于文龙。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A]。网友世界,2014:1

  [4]修鹏鹏。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3:110—111


水利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论文优选【五】份扩展阅读


水利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论文优选【五】份(扩展1)

——计算机应用论文菁选

计算机应用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计算机应用论文1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年来,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在拓宽知识面和创新教学模式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对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在校的高职生生源主要来自三校生,即中专、职高和技校三类学校,通过参加高职升学考试入学,及普通高中通过高考入学的学生。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的开展,普通高中生和三校生都接受过一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育,理论上讲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不再是“零起点”,大学时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跨越“零起点”*台,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起步。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三校生所接受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水*更贴合高职所授内容,与我们现在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很大程度的重复,而普通高中的学生由于地区差异、不同中小学实施情况不一致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计算机水**乎为零,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未完全达到“非零起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到“零起点”和“非零起点”学生不同的特点,否则容易造成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的不*衡。

  2.授课采用同一大纲和教材,忽视专业对计算机操作要求的差异性

  上海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为了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需要,普遍的高职院校要求学*该课程后,学生能通过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因此,各院校为考证采用同一大纲和同一教材,教学的内容要能涵盖上海市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的所有内容。目前各大高校上课的主要形式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这是一种应试教学方式,而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虽然能够覆盖基本的知识点,但是案例的选取往往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行业背景差异,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并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这种现象在高职教学中非常普遍,同时也是让学生感到乏味的原因之一。

  3.不断增多的教学内容和有限学时之间的矛盾

  目前,上海高职院校采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20xx版)》、《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20xx版)》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指导(20xx版)》作为教程,存在大量的教学任务和非常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由于计算机基础课学时很少,授课内容只能不断压缩,同时,计算机应用基础又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除教师的操作示范讲授之外还需要学生大量的独立操作练*时间。但实际的情况是,教师经常是勉强把最基本的知识点讲一遍后,时间所剩无几,根本容不得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和消化的时间,造成了一些同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 适应素质培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1.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起点进行分层次授课

  心理学表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教育教学理论也证明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动机、学*方法等存在差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时,学校会根据专业划分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校对各个专业的新生进行一次上机测试和问卷调查,根据这两份反馈结果,结合各个专业的情况进行分班,比如A、B、C三个专业,可以分为A1、A2、B1、B2、C1、C2六个班(具体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A1、B1、C1分别代表A、B、C三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水*较差的班级,A2、B2、C2分别代表A、B、C三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水*较好的班级,这样授课教师能够比较方便有效地取得所任教班级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需求的侧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比如财会专业对Excel的操作要求比较高,土木工程专业对建筑制图要求较高。同时在设置教学内容上也可以有的放矢。

  2.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任务驱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

  如何在及其有限的学时内做到“重应用、保考证”?对于刚刚升入大学的新生,思维方式往往还没有脱离高中应试教育的烙印,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一定要加大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同时在有限的课时内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精讲”,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突出“操作型、应用性”,而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将知识点少而精地讲授清楚,然后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从原来的讲授、灌输的方式转变为组织、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起支架,将知识以一个个综合性、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任务引入,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应该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现代教育观念强**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协作学*和研究性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知识以完成具体任务为主,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取技能、增加能力。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需要将具体的知识点隐含在一个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任务就是一个个案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技能的掌握。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始终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在面对具体任务时能够通过思考讨论,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需要将“设计”理念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勤于动脑,具备变化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具备变化的能力非常关键。题目永远也做不完,但是让学生通晓变化的原理,可以根据原理进行变化,从容面对各种各样的任务,这才是任务驱动教学的目的所在。

  3.建设教学资源库辅助传统教学

  面对面的传统教学和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学已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利用开放的网络资源可以解决教学中课时有限的矛盾,目前各大高校的学生都能够在宿舍或者图书馆方便地上网,学生不再受传统教学中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方便地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教师还可以将授课中重要的部分进行录屏,建设数字资源仓库,方便学生进行温故。在设置大作业时可以指定线上项目,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们保持实时通讯,加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责任心和学*兴趣。

  目前,我校已实现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视频、案例素材、*题库、学生竞赛作品、理论题测试等几大教学资源完全开放化,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进行下载、自测,这一方式成为该课程极大有益的补充。

  4.考核方式多元化

  我校的计算机考试采用无纸化上机测试系统,学校自建了试题库,*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自测和练*,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期末考试包含理论测试(30%)和操作测试(70%)两部分,时间90分钟。在登记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时以“*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计入。考察环节相比较前几年,加大了*时成绩的考核力度,因为*时成绩的考核能够反映学生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一种相对持续和稳定的学*态度和学*状况。另外学校每年举办两次多媒体竞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凡在竞赛中获奖的同学都能在*时成绩中得到加分。

  三、总结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中,摒弃原来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引入分层次分专业的任务引导教学模式,强调不但“动手”更要“动脑”,使学*者培养自我管理的条理性,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计划,准备工作充分,并且行为较为规范;学*活动具有准备性和条理性,并且某些方面的成功能够使学生感到有成就,并因成就产生愉悦,激发学生持续、深入学*的动机。

  参考文献:

  [1]戚康标.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7(7).

  [2]宋云娟.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王兴玲,刘 鹏. “大学计算机基础”SRTP式创新实验的实施与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8).

  [4]徐*洲.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xx(7).

  [5]戚康标.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7(7):25—28.

  [6]李伟.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xx(1).

计算机应用论文2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改革,教育的体制也发生了变化,这给我国学校的内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校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将这次挑战转化为机遇,利用好此次的机会。尽可能的使用一些的简便的方式对作为高中生的我们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本文主要论述的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如何对学生们进行管理,通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使用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现阶段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确定出一套可实施性比较强的学生管理体系,并加以实施。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生管理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性,其自身的速度比较快,效率比较强,可以对数据信息采取智能化或者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处理,让软件和硬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二者之前的连接程度,这种技术的使用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不仅能在基础上降低对学生管理各项资金的投入,还能保障其工作开展的精准程度,提升其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给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我国需要加大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其管理的水*和效果。

  1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当中,并在各个领域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作用的确立,有效的保障了企业自身的工作效率以及经济收益。在教育事业当中,应用这项信息技术也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该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快速的处理相关的数据信息,将软件和硬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能有效的代替人工开展相应的工作,不仅能有效的降低人力资源的投入还能极大程度的保障其工作开展精准程度,提高其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在我国金融领域、教育事业等众多个行业,其应用的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方式以及CPU的设计等都给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以及运行提供帮助,让其作为运行的基础,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让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朝向智能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2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学生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管理水*低下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不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专业知识的影响,无法完整的'发挥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效用,这给其在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大的一个阻碍,让学校无法正常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相关人员对计算机的操作流程缺乏一定的连贯性,管理水*也比较低下,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其管理能力。

  2.2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收集程度比较弱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对我们进行管理时,需要其自身收集好相应的数据信息,对所需要进行管理的学生各项基本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处理,在实际的收集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的阻碍了其信息收集工作的开展,使得最终所收集到的各项数据信息缺乏一定的完整程度,并且均呈现一种片面性,让学校无法正常的开展后续的日常授课活动。

  2.3网络资源的使用程度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存在需要依赖于网络资源,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种技术。在学校的管理当中,需要借助网络上面的各类信息资源,开展相应的管理的工作。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对其的利用程度也比较差,常常会出现网络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现象,并且其应用的合理性比较差。

  2.4计算机设备陈旧

  想要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就需要对其硬件设备进行严苛的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设备是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保障,所以计算机设备的质量以及完整程度会直接决定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

  3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学生管理的应用措施

  3.1收集信息

  传统学校管理学生的模式,比较落后,在收集我们各项个人信息时,通常采用纸质的方式,这种记录的方式很不容易保存,而且在查找我们信息时,也会造成很大的不便,常常会产生学生们个人数据信息丢失的情况,给其查阅信息的工作带来了困扰。而且我们修改自身信息也存在着很大的不便性,所以,使用计算机进行收集信息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其优化了收集学生信息的工作,这种电子版的学生档案,很容易保存,查阅起来也比较方便,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数据信息的修改,而且电子版的学生们信息可以进行汇总处理,不会产生丢失以及损坏等各类现象,极大程度的缩短了数据信息收集以及整理的时间,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减少了各项资源能源的使用。

  3.2成绩管理

  学校在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时,其主要就是为了对我们的考试成绩进行管理,将我们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和整理,依据试卷的评分标准,对我们的学*状态进行总结。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我们的成绩进行统计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不仅比传统的人工的统计方式简单,而且其还能保证学生们考试成绩统计的精准程度,提高了整体的准确程度。依据不同的分析要点,对学生们的考试成绩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适当的制作出一个*面的图表,便于老师们对我们成绩状况进行随时考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我们的学*实践能力,图表的形式有很多种,不只是局限于一种表格的形式,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学生们成绩的管理工作,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学*成绩,促使老师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还能通过对比,找到学*的关键点,对学生各个时期的成绩上升以及下降的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并不断的督促我们进行知识的学*累积及实践运用,进而提升我们的考试成绩。

  3.3综合能力的测试

  现阶段,我国教育已经不只是局限于我们的学*能力,对我们自身的各方面发展都需要加以重视,从多个层面去考量其管理的方式,实行全面化的管理。学校需要对我们的各项能力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以及测试评价,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整理,综合性反馈出我们的综合素质。大部分的学校已经开展了这项活动,对学校内部的全部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测试以及评估,以此来更加精准的反应出该校学生们自身的综合素质水*的高低,对学生们德育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表现进行评分,以此来提高学校整体的管理质量以及水*,不断的优化学校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理念。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记录,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学生综合测评,反映学生学*的综合成绩。准确高效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利用软件对学生的德育表现得分计算,能够提高学生管理水*。

  3.4对学生学籍进行电子化管理

  传统的学生学籍管理是利用纸质档案记录的,纸质档案有很大的缺陷。纸质档案体积大不易携带,纸质档案容易受损,不易保存,容易丢失;在查找某一学生档案时也极其不方便,书写纸质学生档案时也较为麻烦,效率较低,不便于学校对学生学籍的管理。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学生学籍进行管理,能够**人力,减少纸的使用和资源浪费,还便于查找、修改学生学籍档案,收集学生学籍信息也比较便利,提高效率。

  3.5管理学生升学情况

  高中毕业后的升学问题是社会比较突出的问题,学校建立择校指导系统,就能够使得学生对大学的选择多渠道化,升学关系科学化,学校为学生提供择校咨询*台,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学生学*实践进行统一管理,增大了学生升学的科学性,加强了学校对高中生的管理。学校可以将所有大学、大专等学校的信息统一整理发布在学生择校的管理*台上,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各大高校的信息,通过对自身学*能力及成绩水*尽早的选择理想的大学校园问题。同时,已经选择好学校的学生可以在*台上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便于学校对于学生基本情况的掌握和管理。

  3.6建立学校网络社区

  可以利用各大社交软件和*台,建立属于学校自己的社区网络,在*台上发布一些活动和定期举行比赛,吸引我们参与,学校可以通过BBS及时了解我们的活动动态,便于综合性的管理。学校也可以定期发布一些有意义的文章、影片,分享给我们,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减轻高中时期的学*压力,也可以作为校友联系基地,方便校友之间的互相联系

  4结语

  *些年来,我国计算机的使用频率开始在不断的提高,该技术更是被广大的群众所认可,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完整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舒缓程度。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高中学生的数量开始在不断的增多,学校开始疏于对我们的科学化管理,为了能降低我们在管理中的不适感,需要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好这项技术,让其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实现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便于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对我们进行查询以及统计,缓解我们紧张的学*氛围,同时也缓解了老师们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徐雅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知识共享研究[J].科技资讯,20xx(24).

  [2]高恩泽,张文龙.基于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视角的学生管理“双导制”改革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xx(04).

  [3]王东方.茶文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xx(10).

计算机应用论文3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针对目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这门课程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工作过程训练,以缩小职业能力培养与未来工作岗位需求间的差距,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通过调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针对目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这门课程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工作过程训练,以缩小职业能力培养与未来工作岗位需求间的差距,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通过调研,确定课程改革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涉及面广,影响大。我们通过人才招聘网站、湖南人才市场、专家讨论会、湖南地区职业院校、往届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等多途径、全方位的调研,确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为从现代办公应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学*的能力,为其专业服务,并培养学生规范、高效、高质量地综合应用办公软件能力。

  二、通过分析,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念

  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本着“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以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为目标,通过仿真工作环境,引导学生分析工作任务,最终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完成工作项目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处理复杂办公事务和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课程的设计思路

  专业与企业合作,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面向企业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适应企业需求,针对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以应用为目的,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改变了原有的只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简单应用的教学模式,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引进企事业单位中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老师,通过对实际工作岗位中的计算机应用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采用多个来自工作或生活中的'典型工作案例,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办公环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真正提高应用计算机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处理事务的条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学*情境设计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讲教师直接指导和参与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经历了单纯的“课堂教学加上机实验”,到现今的“课堂教学+任务导向+上机实训+计算机作品设计制作”,以及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计算机竞赛培训,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创新性作品设计与制作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过程,以进一步训练和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教学通过“引、学、做、思、评”的教师引导式授课步骤、映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的项目教学和实训实践过程,以提升学生在课程学*中获得职业综合素质的能力和学*新知识的能力。教学的实施从创设情景、激活问题开始;逐步到探索尝试,揭示问题;再到完成实践操作,全面完成任务;最后应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相仿任务实*,将“引、学、做、思、评”有机融合入教学流程中。

  三、改革效果检测,考核评价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取消了传统的考试模式,全部采用无纸化考试模式,实行“教、学、做、评”合一的程序化、多元化考核与评价机制。以阶段考核和学期终结考核为主,配合每个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灵活多样的考核,如到课率、课堂表现、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等,真正实现融评价于教、学、做过程的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和建设围绕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展开,在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中大胆改革和创新,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注重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将传授知识、培养思维和动手能力相结合,强化操作性训练。

计算机应用论文4

  摘要:随着新型指导思想的逐渐推广,在教学手法上也是实现了新的创新,比如说项目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探究性学*等等,以新型教学思想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教学手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经过长时间的传统教学,其弊端已经比较充分的显现出来,不符合教**流与教学发展需求。对原有的教学手法进行创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展开讨论,从教学现状、优势、不足等角度进行陈述,希望对相关教育者起到部分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实践;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于各类人才的计算机能力水*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支柱,他们的计算机能力水*更是对社会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优化计算机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虽然经过多次教学改革,我国在各个科目的教学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客观来说,教学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可以说在许多科目的教学中都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一、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用现状

  虽然我国除了经济以外的各方面,包括教育,在*些年都有了比较大的进展,但是总的来说,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教育是国家的基石,相比于我国在经济上的发展,教学发展可以说是相对滞后的,对此,教师需要秉承谦虚的心态、创新的精神以及开放的观念对待教学。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法,在特点上综合了较多的教学手法,比如说探究性学*以及案例教学法,根本的形式是通过教师的分解示范之后,学生进行自由讨论,通过共同合作完成项目。相比于传统教学,项目化教学明显具有更加明显的实践性,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比如说小组讨论、自主学*等等,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计算机学*当中去,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对于学*的热情。

  二、优化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应用措施

  1.实施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能力

  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就是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都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困难。即使是经过了实践操作,它与实际活动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这也是局限学生迁移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项目化教学可以说是更加贴*现实,按照各个专业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设计,有机结合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可以说是将计算机教学的应用性、针对性增强了。项目化教学的设计相比于一般的教学可以说是更加紧凑,比如说对于学生能力训练的综合性。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基本过程是教师首先进行示范,导入课程内容的学*,讲解了操作的方法之后设计训练项目令学生完成。比如说演示了一个powerpoint的应用操作,然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训练项目,在演示结束后,会留有一定的.时间给予学生进行整理与回顾,记录下老师操作的要点,然后一段摸索探索的时间,然后再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比如说确定项目的主题,各个项目部分的分工等到等等,遇到不懂的问题时通过组内讨论解决。整一个项目化教学流程中可以说是比较综合的训练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将几种高效的教学手法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发挥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实施项目化教学,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

  从整个项目化教学流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它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对于学生表现的考核也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整一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单独的项目完成情况等等,在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多方面进行,比如说自评、小组评以及师评。有时在一个角度看的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即使是老师也不能够非常细致的观察到每一个人,为了更加全面的给予学生表现考核成绩,多方面的综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这也能够帮助学生反思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还有与人配合的能力等等。一定的教学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学*的热情,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从教学内容上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各方面能力都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计算机能力水*,因此,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信息时代的来临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例如教学,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化,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逐渐成为了人们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项目化教学可以说是比较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的实践教学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教学优势,但是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细节问题,对此,教师还需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说教师需要走的路还很远,但是相信在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水*,甚至是综合素质水*都能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都书博.谈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讲授策略[J].科技展望.20xx(20)

  [2]郑志刚,董亚洲.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革新[J].智富时代.20xx(08)

  [3]沈元.构建科学合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体系[J].新课程(下).20xx(01)

计算机应用论文5

  一、财务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意义分析

  在企业财务管理上,计算机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但提高了此项管理的效率,同时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上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的应用

  1.应用于财务核算

  计算技术在财务核算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会计电算化。过去传统的财务核算是手工记账方式,这种方式不但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对会计资料的保管也缺乏准确性和全面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得以发展,财务人员记账主要在会计核算软件进行,我国市场上供应的财务软件主要有用友软件、金蝶软件。财务人员在财务软件里进行财务处理,不但能实现会计信息的资源共享,弥补了过去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财务处理漏洞,还能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财务处理要取得数据可以通过软件自动生成,财务软件更人性化、可操作性强。

  2.应用于资金流管理

  企业的运行阶段,资金流向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对企业的每一笔资金流动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资金流的计算技术管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公司和子公司往来账上的处理。人工方式地往来记账不能清晰明了反映母子公司之间的资金流向,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往来账进行数字化地记录,并单独赋予母子各自的记账权限,对与母子公司之间的资金来往可以数据化筛选,减少内部资金流动对经济效益计算的影响。二是公司对外业务的资金流动处理。过去资金流出、流入的记账处理是从业务部门获取数据,利用计算机技术后,财务人员能够从企业的运营系统获得资金流动数据,业务部门及时地录入资金的流入、流出业务,财务就能随时掌握企业资金流动的情况,并做好每一笔资金流动的财务处理。

  3.应用于预算编制

  企业的预算编制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财务人员基于企业的业务来往情况,并执行企业管理者的意愿,对企业的投入资金、来往资金、收入支出等财务要素进行估算,编制合理的企业财务预算。根据预算报表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更科学合理,对企业目标的分解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预算编制要达到准确并富前瞻性,则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减轻财务人员的计算量,同时对预算的指标进行合理控制。计算机技术在预算编制的应用体现在预算编制系统的应用。预算编制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的财务软件,软件中把财务要素以指标形式反映,并通过软件设计把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达到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4.应用于决算编制

  企业的决算报表体现着企业在一定会计年度的经济效益情况。决算编制的准确性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运转情况。引入计算机技术的决算编制更为规范、专业,主要体现在决算编制软件上。运用决算编制软件,对企业年度的收支数据进行指标分析,计算出企业各个财务要素的同期对比,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依据。

  5.应用于投资、筹资决策

  企业的投资、筹资是基于企业发展规模和发展目标而决策的。企业投资具有筹资金额大、影响期限大、风险大等特点,因此,企业的`资金筹集和投入是一项需要谨慎考虑的财务活动。引入计算机财务管理,对企业拟投入资金量进行参数测定,估算投入资金的时间价值,并估算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影响值。此外,运用计算机的函数计算,可以对多重筹资渠道进行分析判断,选择最优的筹资方式,尤其是长期负债筹资的方式,能够客观地计算此种筹资渠道产生的负债利息值,估算利息偿还的经济影响。

  三、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的应用现状与解决建议

  1.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普及度较低

  目前的计算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应用方面主要集中在财务核算上,而财务的投资决策和现金流管理的应用普及度较低,企业管理者对资金计算机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深层应用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一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可操作性低;二是企业能够操作计算机软件的人才较少,人才资源缺乏。因此,应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的意识,培养计算机财务管理的人才,提高财务人员的电算化水*。完善健全市场的常用财务软件,开发适应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软件,促进财务软件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深层应用。

  2.计算机财务管理的信息保障程度低

  财务管理计算机软件并未有全面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信息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信息安全保障程度低。由于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财务信息存在被利用、被篡改的风险,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网络环境不安全,电子信息系统一旦崩溃,就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因此,首先加强风险管理,对财务信息进行统一化管理,可通过设置信息库,实现对数据的集中化管理。同时,加强对网络运行环境的管理,深化用户权限管理的保密性,加大信息窃取行为的违法成本。

  3.缺乏健全稳定的网络数据库

  通常来说企业财务数据较为庞大,因而这就需要计算机的存储量达到相应要求。为此建立完善稳定的网络数据库尤为重要。其次若网络数据传输、存储不稳定,数据的引入和导进都会出现纰漏,系统存储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就存在偏差,这不利于财务管理的运行。因此,定期强化对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出现数据偏差和不稳定情况及时停止系统的应用,并及时实施系统维护,对出现的系统漏洞及时弥补。财务人员也要定期核对系统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达到财务系统的财务信息与业务部门的实际信息相统一。

  参考文献:

  [1]谷伟.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xx(7):175-176.

  [2]耿向聪,汤清清,李文琪.探讨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研,20xx(9):00026-00026.

  [3]刘慧玲.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品与质量,20xx(3).

计算机应用论文6

  摘要: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网络技术已经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是在网络技术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技术,可以解决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信息储存和数据计算等问题,保证了数据和信息安全。但是由于计算机中的摩尔定律具有很大局限性,所以必须通过对计算机硬件设备和性能的改善,解决计算机网络中云计算技术出现的问题,促进计算机网络的云计算技术发展。文章主要从计算机网络的云计算技术概念、分类、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分析

  经过对计算机使用者和广大网络人员使用效果研究发现,目前网络技术已经实现了网络资源向个人资源整合的操作,提升了计算机性能。由于计算机网络使用概念是面向网络应用层产生的,所以计算机性能提升出现了各种问题。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Web技术开始占据重要位置,扩展了计算机应用范围,云计算技术随之产生。

  1概述

  云计算是在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基础上,利用增加、使用和交付等方式实现互联网通信扩展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通常以虚拟化状态存在。云计算技术是一项可以实现网络、设备、软件等多项功能结合的技术。现阶段计算机网络云计算还没有进入统一化发展规模,每位研究人员都有自己对该项技术的独特理解、认识和看法。所以对云计算机概念的定义依然存在很大争议。但是经过对相关研究资料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可以将云计算理解为:第一,云计算机技术中的不同“云”必须采用不同云计算方法。虚拟化和网络计算提供的服务层可以实现计算机信息资源的同步;第二,云计算非常庞大,并不是单独孤立发展的一种技术或体系。很多计算机软件的研究都必须经过云计算,主要进行计算机网络云特征研究。网络使用者经常将云计算理解为网络层面上的集成软件。第三,计算机网络使用者没有经过长时间规划后使用,容易造成各种网络资源浪费,但云计算可以分秒完成计算和运作,减少了网络资源的浪费。

  2云计算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2.1云计算技术分类

  简单操作和快速预算是计算机网络云计算中的主要特点。云计算可以利用计算机网上提供的广阔信息和资源,实现大量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系统处理和运算等操作。随着计算机网络计算的发展,根据分析和特性等因素形成各种云计算,可以将云计算划分为各个方面,形成不同种类的思想特点,主要是共同云和私有云。在私有云中,操作相对简单,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操作*台;公有云表示用户自身所需的资源,可以利用共享方式实现其他用户资源共享。通过对共同云和私有云的分析发现,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控制:第一,连续性。公有云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会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变化,但私有云不会出现此种问题;第二,数据安全性。公有云可以与其他用户共享信息,所以不能保证安全性;第三,成本。从自身成本分析来看,公有云成本低、架构简单;私有云成本高,但稳定性较好;第四,监测能力。共同云有很多监控功能,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所需对象进行严格监控。

  2.2云计算技术特点

  第一,规模较大。云技术需要储存大量的数据,所以其内部通常有很多服务器组成,规模较大。第二,高可靠性。数据进入“云”之后,会多次备份并储存在服务器内部,保证了数据安全,减少了不良因素产生的数据变化或损坏。第三,虚拟化。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时候使用云技术。第四,通用性。云技术可以兼备不同应用的使用,保证各个应用都可以与云实现互动交流。第五,高可扩展*惯。云计算技术可以根据使用者提出的要求不断进行技术优化和改进,扩展了应用范围。

  3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实现

  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时候,为了简化操作程序,相关人员通常将其划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进行预处理,另一方面是功能实现过程。操作前必须对系统中的各项功能进行分析,分解出个功能,获得不需要进行系统处理和预算处理的功能。预先处理基本可以一次性完成,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利用预处理得到的结果进行利用,并完成系统功能。简化计算机系统与以上处理方法密切相关,不仅简化了信息技术,还提高了计算机系统运行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技术开始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应用起来,给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可以利用方式实现计算机网络云技术:第一,软件程序。此种方式在企业中使用的较多,企业可以利用此种方式实现云技术,利用Web浏览器给用户提供所需要的管理程序或具体信息,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减少资金浪费,缓解了企业发展状况。第二,网络服务。软件程序和网络服务具有很大联系。由于网络服务的运行必须有软件程序支持,所以实现网络服务和软件程序的结合对研发组具有很大作用,可以让企业更好地参与到计算机网络管理中。第三,管理服务提供商。管理服务提供上可以给企业提供比较专业的服务,例如病毒查杀和软件安全等,保证了使用安全。

  4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核心技术的优势

  服务器架构是云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主要进行云计算IAAS补充。从当前发展来看,要制定云计算服务器架构专门、统一标准,必须有大量相关技术的支持,例如,计算机局域网SAN和附网NAS等,这些技术都是服务器架构中比较关键的技术。NAS架构具有显著的分布式特征,这些文件计算系统都是比较松散的结构型集群。在NAS文件系统集群中,各个节点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内部最小的单位就是文件,可以在集群中进行文件保存,方便计算出文件中的数据,减少了多个节点计算的冗余性。计算机网络云计算耗费成本较低、具有很好的拓展性,安全控制系统较安全,但是如果客户发出的请求较多,NAS系统就会起到限制作用,只有利用NAS中的云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二级计算需求。SAN是紧密结合型集群,将文件保存到集群中,可以将其分解为若干个数据块。与集群节点相比,各个数据块之间都可以实现相互访问。客户发出请求需求后,节点可以根据访问文件形成的不同数据块对客户做出的请求进行处理。在SAN系统中,可以利用增加节点数量方式满足系统相应需求,而且还可以提升节点自身的性能。SAN计算架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扩展性,还可以高速的传播数据,此种技术主要应用到云服务商对私有云服务器进行构建。但是从价格方面分析,SAN计算构建硬件的成本价高,必须将SAN架构服务器价格作为依托,从价格方面分析并实现该种技术,可以适当降低该种技术的性能和成本,获得比较低廉、性能优越的技术,实现SAN中OBS集成文件系统的.发展。

  5网络云计算技术在应用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云计算发展问题是研究网络云技术的主要问题,必须将云计算发展中存在的数据安全保护作为主要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研究。首先,在浏览器访问云中,浏览器是一种安全性能较差的应用,此缺点容易在用户使用证书和人证方面发生泄漏,但是很多输出和储存数据都由云服务提供商家供给,所以用户不能直接对数据进行控制,导致服务提供者很有可能在没有经过用户统一的基础上使用数据;其次,从云端储存分析发现,不同的应用程序会在云端中被转化为合法的机制,给用户数据使用和安全提供了保证;再次,在应用服务层中,用户使用数据和其他数据会发生变化,很难给用户使用提供安全保护,所以必须使用安全有效的方式保护用户隐私;在基层设施层中,如何进行数据用户隐私保护、安全保护以及重视事故影响的数据丢失都是主要研究问题;除此之外,有很多安全标准和服务水*协议管理缺失会产生很大法律责任,导致法律和政策领域的安全问题损失均得不到有效处理。

  6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下衍生的一种新技术,对计算机设备容量提升和储存空间的优化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使用SAN技术可以彻底改变计算机内部磁盘之间的比例,保证计算机群体使用的顺利进展,增加SAN设备用户,直接进行海量信息访问。在此种系统构建下,云计算可以在本台计算机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控制和服务,同时进行远程操作,给计算机群构建起分布式、全球资源机构,实现资源信息网*台的构建和应用。

  7结语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促进了云技术的应用。虽然云技术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是实用性较高,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和各个行业的运行效率,还保证了信息使用的安全,其已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杨柯.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软件,20xx(7):47-48.

  [2]苗宇.分析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存在问题及措施[J].软件,20xx(10):119.

  [3]徐爱兰.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分层技术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24):162-163.

  [4]李大勇.关于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应用研究与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20):78-79.

计算机应用论文7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替代人的视觉与思维已经成为现实,这也是计算机视觉的突出显现。那么在物体图像中识别物体并作进一步处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在数字化图像中,我们可以探寻出较为固定的数字联系,在物体特征搜集并处理时做到二次实现。这既是对物体特征的外在显现与描绘,更是对其定量信息的标定。从交通工程领域的角度来看,该种技术一般应用在交管及安全方面。监控交通流、识别车况及高速收费都是属于交通管理的范畴;而对交通重大事件的勘察及甄别则是交通安全所属。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对计算机视觉系统的组成及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形成视觉处理相关技术研究。

  二、设计计算机视觉系统构成

  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视觉系统的建立基础上的。其内部主要的构成是计算机光源、光电转换相关器件及图像采集卡等元件。

  (一)照明条件的设计。在测量物体的表征时,环境的创设是图像分析处理的前提,其主要通过光线反射将影像投射到光电传感器上。故而要想获得清晰图像离不开照明条件的选择。在设计照明条件时,我们通常会视具体而不同处理,不过总的目标是一定的,那就是要利于处理图像及对其进行提取分析。在照明条件的设定中,主动视觉系统结构光是较为典型的范例。

  (二)数据采集的处理。如今电耦合器件(CCD)中,摄像机及光电传感器较为常见。它们输出形成的影像均为模拟化的电子信号。在此基础上,A模式与D模式的相互对接更能够让信号进入计算机并达到数字处理标准,最后再量化入计算机系统处理范围。客观物体色彩的不同,也就造就了色彩带给人信息的差异。一般地黑白图像是单色摄像机输入的结果;彩色图像则需要彩色相机来实现。其过程为:彩色模拟信号解码为RGB单独信号,并单独A/D转换,输出后借助色彩查找表来显示相应色彩。每幅图像一旦经过数字处理就会形成点阵,并将n个信息浓缩于每点中。彩色获得的图像在16比特,而黑白所获黑白灰图像则仅有8比特。故而从信息采集量上来看,彩色的图像采集分析更为繁复些。不过黑白跟灰度图像也基本适应于基础信息的特征分析。相机数量及研究技法的角度,则有三个分类:“单目视觉”、“双目”及“三目”立体视觉。

  三、研究与应用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

  从对图像进行编辑的.过程可以看出,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在物体成像及计算后会在灰度阵列中参杂无效信息群,使得信息存在遗失风险。成像的噪声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获取有效信息造成了干扰。故而,处理图像必须要有前提地预设分析,还原图像本相,从而消去噪音。边缘增强在特定的图像变化程度中,其起到的是对特征方法的削减。基于二值化,分割图像才能够进一步开展。对于物体的检测多借助某个范围来达到目的。识别和测算物体一般总是靠对特征的甄别来完成的。

  四、分析处理三维物体技术

  物体外轮扩线及表面对应位置的限定下,物体性质的外在表现则是其形状。三维物体从内含性质上来看也有体现,如通过其内含性质所变现出来的表层构造及边界划定等等。故而在确定图像特征方面,物体的三维形态是最常用的处理技术。检测三维物体形状及分析距离从计算机视觉技术角度来看,渠道很多,其原理主要是借助光源特性在图像输入时的显现来实现的。其类别有主动与被动两类。借助自然光照来对图像获取并挖掘深入信息的技术叫做被动测距;主动测距的光源条件则是利用人为设置的,其信息也是图像在经过测算分析时得到的。被动测距的主要用途体现在军工业保密及限制环境中,而普通建筑行业则主要利用主动测距。特别是较小尺寸物体的测算,以及拥有抗干扰及其他非接触测距环境。

  (一)主动测距技术。主动测距,主要是指光源条件是在人为创设环境中满足的,且从景物外像得到相关点化信息,可以适当显示图像大概并进行初步分析处理,以对计算适应功率及信息测算程度形成水*提高。从技术种类上说,主动测距技术可分为雷达取像、几何光学聚焦、图像干扰及衍射等。除了结构光法外的测量方法均为基于物理成像,并搜集所成图像,并得到特殊物理特征图像。从不同的研究环境到条件所涉,以结构光法测量作为主要技术的工程需求较为普遍,其原理为:首先在光源的设计上由人为来进行环境考虑测算,再从其中获取较为全面的离散点化信息。在离散处理后,此类图像已经形成了较多的物体真是特征表象。在此基础上,信息需要不断简化与甄别、压缩。如果分析整个物体特征信息链,则后期主要体现在对于数据的简化分析。如今人们已经把研究的目光转向了结构光测量方法的应用,体现在物体形状检测等方面。

  (二)被动测距技术。被动测距,对光照条件的选择具有局限性,其主要通过对于自然光的覆盖得以实现。它在图像原始信息处理及分析匹配方面技术指向较为突出。也通过此三维物体之形状及周围环境深度均被显露。在图像原始信息基础上的应用计算,其与结构光等相比繁杂程度较高。分析物体三维特性,着重从立体视觉内涵入手,适应物体自身特点而存在。不过相对来说获得图像特征才是其适应匹配的条件保障。点、线、区域及结构纹理等是物象特征的主体形式。其中物特较为基础与原始的特征是前两个特征,同时它们也是其他相关表征的前提。计算机系统技术测量基本原理为对摄像机进行构建分析,并对其图像表征进行特征匹配,以得到图像不同区间的视觉差异。

  五、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悉知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及技术组成。在系统使用的基础上深入设计,对系统主要构成环节进行分析。从而将三维复杂形态原理、算法及测量理论上升到实际应用。随着社会对于计算机的倚赖程度增加,相信该技术在建筑或者其他领域会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及应用。

计算机应用论文8

  摘 要:在工程设计以及地质勘测领域中,知识密集以及信息化开始成为这些行业的主要特点,在这些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水利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速度和精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使应用中的精准度得到一定的保障。本研究从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规划及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与规划中的应用2个问题出发,对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 设计和施工; 计算机技术; 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力获得了快速的进步,在当下,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开始成为社会各行各业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样的,在智力型产业所涉及的领域中,计算机技术使人类智慧的深度以及影响范围获得了大范围的推进。与之相应的,在工程设计以及地质勘测的领域中,知识密集以及信息化开始成为这些行业的主要特点,在这些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水利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速度和精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使应用中的精准度得到一定的保障。

  1 在水利工程规划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具体来讲,水利工程的规划是一种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的设计与计划工作。在这一工作中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数据以及信息,如果在工作过程中使用人工对这些数据与信息进行测量,就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需要的任务量,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使相关的考察与设计的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确保设计质量能够符合检验标准的前提下,使设计的速度得到尽可能的提升。在对工程的方案进行设计时,使用CAD技术以及三维动画技术,能够为设计工作提供更加准确、更加高效的数据,使工程中的设计方案以及设计质量的实际效果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此外,在我国的水利设计行业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也可以对原有的勘测技术进行突破,使勘测设计可以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还可以为水利工程提供相应的三维动画与图形图像技术,这些技术在工程的前期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三维动画技术,能够对水利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受到深度关注的大量详细的信息进行真实的把握。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利用多种软件构建起水利工程的具体三维图形库,进而逐步形成整个工程中的建筑物的'具体三维模型,如发电厂、大坝以及引水建筑物等[2]。

  2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与规划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制作与项目工程内容有关的PPT文件、复杂地域中的具体地形以及水利工程总体的鸟瞰图等多种多样的三维动画的仿真演示,还能够使用空间分析技术,对水利工程中的其他项目以及相关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演示与设计[3]。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同样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把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或是数据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与编排,使施工现场以及计算机控制的多项信息能够实现有效的结合,使施工的能力与施工的水*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这样就可以对整个工程施工中的具体进度、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的要求进行实时的掌控与比较,将隐患的根源及时切断[4]。使用计算机中的软件系统,能够在设计前或是设计施工方案的实际过程中,经过对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以及施工区域中的地理信息进行具体的分析,能够对整个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确定。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使用计算机GIS系统,实现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与数字化,进而为其提供多方面的数据支持,从而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的实际质量能够达标以及工程中的各种参数能够准确无误。这一系统还可以对工程中的预算问题进行精确的控制,使施工过程中的高报价、偷工减料以及偷梁换柱等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样一来,还可以解决工程结算时存在的大量经济隐患问题[5]。

  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把TM卫星的相关影像进行详细的解读,把设计方案中存在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之后利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把这些被数字化处理过的信息与工程中的其他施工资料结合起来,形成第四系地质图、工程中其他设施的分布图以及总的*面图。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工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化的掌控与调整得到实现,还能够对工程中的信息实行高效的管理与应用,实现施工过程的信息化以及自动化的高效管理。此外,施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对总体上的设计成果与各种各样的具体的辅助工程、细节工程以及子工程等有关信息实行具体的调整与处理,可以将设计的成果可视化的表达出来,也可以实现项目的可视化显示[6]。

  3 结语

  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针对其中的技术协助设备、施工通道、工人生活区、备料堆放点以及技术图纸等进行相应的掌控,减少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误时、损害或是丢失。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使用计算机系统可以将空间冲突识别机制以及相关的冲突机制得到解决,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高损害、高概率以及高危险的事故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此外,还可以对工程的预案进

计算机应用论文9

  微课是当前教育界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语, 尤其是在网络不断普及的大背景下, 微课教学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微课依托网络,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碎片化, 将教学内容分拆成了多个细小的部分, 并且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其制作为微课资源, 用于实际教学。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而言, 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不少问题, 虽然整体教学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但是却难以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首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范围很广, 覆盖了大量专业和学生。对学生全面发展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其次,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要求, 但是存在脱离社会实际的情况。《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仍然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制定教学内容,但是,社会实际需求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教学大纲的革新速度,这就导致教学大纲和社会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这就直接导致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出现脱节。最后, 教学手段过于老旧。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中, 主要手段还是板书教学和机房教学这两种模式。板书教学模式刻板, 不具备演示能力, 导致教学抽象化。机房教学人数过多, 教师难以全面地兼顾所有学生, 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2 微课教学

  微课是*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教学内容或资料制作成为视频资源、电子书资源等, 用于学生资助学*或是展开课堂教学。利用微课模式展开教学, 可以将原本长时间的课堂分拆成为多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分拆, 是学生能够逐步完成教学任务,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 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环节。首先, 制作微课教学资源。将用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按照教学思路有机联接成为一个整体,再通过视频软件或是文字编辑软件制作成电子资源。其次,将微课教学资源用于实际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微课资源的运用环节很多,比如课前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等,都可以通过微课教学资源进行。最后.构建微课教学资源数据库. 加强校间合作, 不断扩大发展微课资源数据库,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3.1 改革当前教学方式.深化微课教学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 不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对部分院校进行调研之后, 发现绝大部分高校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时, 还是以板书教学为主、机房教学为辅。大部分教师认为, 只有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高效地展开实践操作。但是,其忽略了一个关键点, 就是实践操作能力并不等同于理论知识水*, 实践操作可以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形成理解因此急需改革当前教学方式.深化微课教学的应用,提升教学水*。例如, 在教学w o dr 文档制作时, 利用微课教学可以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首先, 对教学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根据教学实际而言, 不少学生在教学完成后依然存在一些疑难点, 比如自动生成目录,文档样式调整等。因此,需要结合学生存在的学*难点对应地设计教学内容。其次,设计微课教学资源。进行微课教学资源设计时, 需要遵循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准确快速切入知识点, 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使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到这些知识。第二, 内容逻辑层次清晰,由浅入深, 逐渐步人正题,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逐步形成掌握。第三,对知识进行总结, 突出知识的核心内容以及和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 强化学生理解记忆。再次, 实际制作微课教学资料。根据学生存在的'样式调整及目录生成的学*难点, 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微课化。以自动生成目录这一知识点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突出这部分知识的核心— 目录, 然后提取课本中的关键内容, 围绕目录逐一排列自动生成基本步骤。第一步点击样式, 选定对应的序列, 通过修改命令设置格式。第二步就是选定需要编辑的区域, 对其进行样式自定义和目录生成。第三步是生成目录, 点击需要插人生成目录的位置, 通过引用菜单选择插入目录, 然后再对样式和排序进行修改。第四步是在改动更新目录时, 通过引用菜单的更新目录,即可实现。通过以上四步, 就可以完成w o dr 文档的目录自动生成和更改。在制作微课教学资源时, 教师就应该将这四个详细的步骤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进行组合, 按照先后关系呈现出该点知识的重点。

  3.2 通过微课优化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本应分为三个, 即预*、教学和复*。但是,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预*环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较为缺乏, 教学环节有比较刻板, 复*环节也没有得到落实,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质量较低。因此, 需要通过微课对当前的教学环节进行优化, 加强预*和复*环节, 改良教学环节。首先. 在微课教学资源制作完成之后, 及时将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微课资源进行预*, 提前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利用微课资源.按照章节知识的逻辑层次,依次展开教学, 逐一完成教学目标, 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 通过微课资源进行复*。微课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微课资料进行复*, 强化巩固课堂知识。

  3.3 建立微课资源库, 升级教学活动

  微课资源时一种信息资源,其具有互动性。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会不断累积微课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微课资源整合起来, 建立微课资源数据库。通过网络,可以实现院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将各个院校的微课资源整合起来,就可以构成一个庞大的, 促进教学活动不断升级。比如. 在教学E X C E L 表格制作时. 存在不少技巧性的操作方法, 不同院校的教师在制作微课资源时也有不同的侧重。通过交互整合, 就可以融合这些不同的优秀方法, 博采众长, 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逐步完善升级.能够交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技巧. 不断提升学生学*水*。4 结语微课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 在各类教学活动中正在逐渐普及。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而言, 微课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普及应用并不是很广泛。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微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际特点, 深化完善微课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计算机应用论文10

  【摘要】

  在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系统的阐述了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旨在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教学水*,为社会输送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计算机教学非常重要。[1]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则不容乐观,为了实现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化发展,使计算机教学能够同具体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计算机教学当中,该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机教学水*,充分调动学生学*的兴趣。

  1任务驱动法的涵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的根本原理是将以往教学过程中单纯的知识传授逐步转变为以布置任务—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全新的教学模式。[2]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完成了计算机教学模式从在现式教学向探究式教学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它要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学生现有知识结构,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水*的任务,根据任务引出相关的知识点,并以任务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应用理论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计算机的兴趣。

  2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任务

  教师若想将“任务驱动”应用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做到吃透教材,要做到充分了解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那些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操作的任务进行教学。[3]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所设计任务必须明确、具体。例如,在教授有关于在WORD中设计图片属性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一般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布置任务:a.将“我的文档”中保存的图片插入到文档末尾,并对插入图片进行设计,将其设计为高度5cm,宽度5cm,版式为:嵌入型,水*对齐方式为“左对齐”。b.将“我的文档”中保存的图片插入到WORD中,并设计图片属性。将上述两种任务类型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第二种任务不明确,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强。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并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时时监督,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帮助。

  3教师应当组织好教学

  教师怎样组织教学关系着计算机课程的成败,由于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不高,导致很多大学生在课堂上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例如看小说、玩手机等等,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有效组织教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灵活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学*积极性的同时,把握教学节奏,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应用电子表格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些自动求和、排列以及筛选方面的任务,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互帮互助,从而有效的解决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教师应当做好总结

  教师在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为引导者,主要帮助学生学*相关知识。众所周知,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水*并不完全相同,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则起不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挑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在授课的时候展示给学生,并让制作者总结自己的制作过程,对于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所应用的方法和技术,教师应当做到及时的点评,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的欲望。当然,教师对于那些做的一般或是比较差的学生,也应当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在其发言的时候,询问其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那些原理,学到了哪些知识等等,这样学生就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在进步,自己的能力在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的积极性。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应当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系统的了解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体系。

  5结语

  总而言之,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会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学生可以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树立强大的自信心,为学生以后的学*打下坚实而又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春红.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2]周世兵.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重庆师范大学,20xx.

  [3]任芳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医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xx.

计算机应用论文11

  [摘要]学*型社会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建立创新型的图书管理机制。文章主要从创新图书馆的管理理念、资源配置和体系等进行阐述,确保创新图书馆更好发挥自身作用,满足学*型社会对人们较高知识的要求。

  [关键词]学*型社会;图书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xx)12-77-3

  作者简介:黄子涵(1984.9-),女,本科,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图书馆是人类的知识宝库,能够适应社会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构建学*型社会的要求,满足时代要求的创新必然要为全社会提

  摘要:本文全面分析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存在的一些弊端,然后对这些弊端进行一一的分析,在最后针对这些弊端给出了一些优化的方案,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优化方案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有一定的改善,在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有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有效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猛,我国在20世纪末期开始大力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到目前为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由于计算机技术管理应用在很广泛的范围内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整个社会和广大的用户都有着很切实的利益关系,因此研究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能够促使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可靠性,必须要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制定有效的策略来保证其健康的发展,还要提高计算机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性和警惕性。保证计算机技术管理在各个行业中运用更加灵活可靠,从而推动社会的信息化步伐。

  1、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实际网络安全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的信息化技术发展都非常迅速,基本上都进入的信息化的时代,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信息技术的管理是必要的,目前看来最为主要的还是运用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方面的管理,在这方面的管理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实际的信息技术管理应用中,应该不断的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重视力度,特别是在实际的使用中必须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实际的探索和研究中去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的情况去解决问题,从而来落实信息技术管理的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是非常丰富的,正是由于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才会引起计算机的不安全,因此要遏制一些恶劣的信息攻击和病毒文件,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在目前实际的网络安全监测的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测检测所有计算机网络信息的管理。然而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计算机的运行也不是特别的稳定,因此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也是导致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混乱性的原因。因此,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措施,防止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当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对这些事件采取应急的措施,及时的解决此类问题。而且针对这些问题和以往发生的一些事件制定相关的策略,保证这样的时间不再发生。

  2、对信息技术管理问题的一些实际的解决方法

  (1)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有效控制

  为了能够保证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的安全性,必须要加强计算机管理技术的有效控制,使得信息和管理更加科学化,在这之中要结合很多的因素,使得信息管理技术在控制中得到科学的实施,还要根据一些实际的情况出发,在一些可行的范围内对其进行完善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还要加强其研发的力度,对一些新的.漏洞和病毒能够有效的处理,把各个职责分到个人中,保证合理科学的运行。

  (2)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技术模型

  在实际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创建一个安全和健全的信息管理技术的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保证计算机的安全运行,还能够对计算机的信息管理风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创立健全的计算机管理技术的模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建立这种模型之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准备,做好具体的规划和周全的计划,这样才能够保证创建一个安全的、健全的信息管理技术模型,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管理技术也不断的成熟,目前已经达到了初步的安全状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3、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管理的相关措施

  (1)加强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目前很多计算机中存在漏洞,这些漏洞对计算机的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在加强操作系统安全的时,必须加强计算机的漏洞检查,并且及时的解决这些漏洞,排除计算机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安全运行方案,还要制定一些应急的措施。比如:陌生人要加强对其进行身份验证,并且不断的完善相关的验证制度和法规,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防止一些病毒入侵。在这些方面虽然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我们后来居上,这都是我国一些科研人员艰苦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借鉴了很多国外的技术,不断的总结创新成果,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2)不断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上的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在日常信息化技术管理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制定相关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规定十分必要,还应该在管理机构的内部建立相应的管理小组确保计算机日常的信息安全,完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强计算机应用安全的意识,防止病毒和电脑高手的入侵,意识到病毒或电脑高手入侵会带来的的后果,同时还要建立起预防病毒入侵的一些体系,并安装相关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定期的对计算机进行保护和杀毒。

  4、结论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多行业,多领域的合作发展势在必行,在这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势必会促进很多产业的前进,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全世界各个行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对很多用户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实际情况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不仅仅是控制信息的访问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以及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存在的一些应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尽快创建一套安全的信息管理系统来不断的加强信息管理技术上的管理,建立一个安全的、健全的信息管理模型.

  参考文献

  [1]叶军.基于防火墙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探讨[J].硅谷.20;0(23)

  [2]朱瑶.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5)

  准确有效的知识,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殿堂,而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内容[1]。公共图书馆是知识产业的一部分,在全民教育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承担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在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充分利用综合信息,组织和提供相关新技术、新管理方法、新市场等,具有显著的优势,提供了强大的信息保障,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提供了优良的知识产品和消费品,推动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赋予了图书馆重要的使命。在学*型社会下,图书管理需要不断创新,为学*者提供有效的学*环境,满足每个学*者对知识的需求,提高读者的学*能力,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确保图书馆能够灵活应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角逐知识经济的竞争,满足学*型社会较高的知识要求。

  1学*型社会

  1.1学*型社会的本质与内涵

  在学*型社会下,学*型社会的本质、内涵和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关系密切,从学*型社会的形式层面出发,学*型社会的形式就是创造一种现代化社会,实现终身学*与全民学*,从学*型社会本质来说,就是要创造一个新型社会,借助学*谋求发展,学*型社会内容涵盖:以灵活的学*来促进全面的发展、以终身学*促进终身发展和以个体学*促进个体的发展等,所以,全民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加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型社会是一个社会组织,满足创造未来的需要,组织中的团队和个人通过持续的学*,获得全面的知识,该学*不仅不会改变个体与组织的信念、行动、知识,而且提高了个人与组织的创新能力和成长能力,学*型社会的特征包含:首先,学*型社会中的组织和个人愿景是相同的,该愿景源是在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愿景基础上形成的,比个人愿景较高,从整体上看,该愿景表现组织中成员的共同理想,融合了不同的个体的思想,促使他们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基于这种模式,全体成员的学*要不间断,不断学*包含几种含义:团体学*、全过程学*、终身学*等。只有提升自己的学*能力,个人和组织才可能较高的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促使个人与团体的全面发展。其次,基于地方为主的结构上形成的学*型社会,该结构涵盖决策层和操作层,很少出现中间相隔层次,另外,该结构特别重视最下层的自**,所以,学*型社会也可以认为是以地方为主的扁*式结构。最后,学*型社会重视自主管理,也就是说,使组织起来的成员边工作,边学*,将工作和学*紧密联系起来,基于这种模式,重新界定了不同组织的边界,在互动的外部环境要素和组织要素基础上,形成了边界界定,比传统组织的法定边界有所超越。处于这种模式中,领导人员监督和负责组织成员的学*,确保共同愿景得以实现。

  1.2学*型社会发展趋势

  世界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学*型社会的构建,在20xx年较早的十六次全国***大会上,学*型社会的理念就已经被提了出来,当今,全体公民已经对构建学*型社会形成了一种共识,知识经济社会与信息社会下的一种社会模式是学*型社会,要想实现学*型社会的构建,针对性的构建社会基本结构很有必要,从根本上说,学*型社会的构建很具体,不是抽象意义的概念,学*型**、学*型政党和学*型高校共同构成了学*型社会。从这方面来说,学*性社会的改变也是社会基本结构的和社会组织细胞的创新,这种创新能够颠覆传统社会,在传统社会基础上,实现了提升、飞跃和创新,学*型社会的构建需要对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2学*型图书管理创新方式

  2.1创新图书馆管理概念

  创新能使一个民族进步。学*型社会特别看重主导型学*,不是一种被动的学*,而是一种主动的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新,也是一种个性学*的方式,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不断学*,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完善有关知识,比竞争对手具有较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竞争中具有优势。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不仅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同时对于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服务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图书馆要树立学*型社会要求下的服务性观念,朝向学*型图书馆的方向迈进,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为人们提供学*机会,突出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价值。第一,图书管理的创新要改变传统的一般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管理。当前,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图书馆担负将先进科学知识传播给人们的责任,为此,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非常重要,满足学*型社会的需求。第二,图书管理要打破常规管理,实现特色管理。学*型图书管理的创新从宏观角度出发,考虑到资源建设的问题,确保资源能够有效合作和共建,在这个基础层面上,对资源进行整合,图书管理分工明确,注重突出特色化建设,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第三,改变传统图书管理的封闭化,转变成一种统筹协调的跨区域管理,树立竞争和协调意识,避免图书馆出现封闭和独立的管理模式,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管理,图书馆之间相互合作,形成联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四,图书管理者要改变原有的管理角色,变成创造者的角色。学*型社会要求较高的管理职能和较高的图书馆功能。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工作者只有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有所创造,才能有所发展,这是满足学*型社会的需要。

  2.2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

  开放式服务规范化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求,是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传播与应用更便捷的需要[3]。图书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图书管理要想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就必须建立制度体系。图书创新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管理制度的创新、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业务工作制度的创新和读者服务规范创新。综合管理制度的创新包含的内容有管理权限及编制、职权范围的制定和工作内容划分等。形成管理制度的创新涵盖的内容有:人、财、物的管理原则、晋升、奖惩的方法和各类人员的要求标准等。业务工作制度的创新是指业务部门和专业工作人员根据不同业务的需求,制定操作规范,主要包括的内容有文献工作的阅、藏和编等,此外,像信息技术服务等也涵盖在内。在读者服务规范创新中,明确规定图书馆的权利和义务,图书馆要将服务提高到一个最高层面,此外,像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也是规定的内容。图书管理制度应当创新,这样才能够有效挖掘图书馆的潜在活力,从最大限度上满足学*型社会的需求,为读者提供多样性的需求,促使图书管理有效发挥自身作用。图书管理制度的创新的根本要确保以人为本,为读者营造一种和谐的读书氛围。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读者的能动性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这是构建学*型图书馆必然的发展趋势,能够提高图书管理水*,让图书管理潜力充分施展出来,实现一种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模式,为图书馆树立良好的形象,营造开放的发展空间,指引学*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2.3创新图书资源管理

  高校图书馆管理也面临着如何合理配置不同校区间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分配人力资源、创新服务等问题[4]。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较高的资源配置,为此,要想优化资源配置,必须使用科学模式,确保资源利用率较高,因此,动态发展、协调共享、虚实结合的发展观念需要被树立起来。印刷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和电子资源是图书管理的几种类型,这几种资源各自特点不同,性质也不同,在实际管理中,需要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确保不同类型资源具有显著的比率。另外,开发信息资源时,要从全方位、多层次、联合式的层面展开,满足不同组织和个体的学*需求,不仅要开发信息资源,还要开发脑力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将学术性资源的利用重视起来,突出协调生活性和实践性资源。此外,要明白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意义重大,为了提升资源的利用率,管理人员需要使用科学、合理、健全的搜索方式,合理地将一些新型信息资源输入其中,标引、分类图书馆资源,提供完善的查询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将全面的信息提供给用户,有利于形成知识化发展趋势,满足学*型社会的信息化需求,指引读者开展新的学*和研究。

  2.4创新人员队伍建设

  图书馆员应当具备比较强的学*能力,以适应全新的信息环境和全新的读者的要求[5]。图书管理要想满足学*型社会的需求,图书管理人员的创新管理,学*型图书管理员组织非常重要。首先,图书管理员要制定明确的发展计划,更新管理知识,开展培养工作,将多元化知识和专业有效协同起来,让终身教育的思想贯穿其中,让图书管理员进行终身学*,制定终身培训方案,确保图书管理员能够成为复合型人才,满足图书馆对高级图书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需要建立人员的竞争和培训机制,形成科学人才激励和竞争机制,根据不同的学科,进行科学设置,为学科划定明确的范围,为图书管理员确定重点和次重点的服务对象,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机型设置,将考试考核在全馆范围内推行,还要结合工作业绩,将其中的优秀人才选出来,开展脱产或者是不脱产培训工作,确保合理的人才队伍,保障管理服务的科学性和稳定性。第三,充分鼓励馆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或者学*专业设置,在闲暇时间,借助多渠道,学*专业知识,使之成为有用人才,确保图书管理团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图书馆进行强化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学*型社会要求图书馆员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同时,要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较高的责任能力,在工作中,要有自觉性,严格约束自己,把握读者需求,了解社会变化。从根本上来说,这包含高度的服务意识。

  3结语

  图书馆用户需求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学者们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6]。图书馆创新管理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能够让读者更好地迎接市场的挑战。图书创新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到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当前,人们已经进入到学*型社会中。为了满足学*型社会的需求,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创新,创新管理机制,树立创新管理意识,强化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在不久的将来,图书创新管理将会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吴长乐.图书馆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特点分析[J].科技资讯,20xx(27):247.

  [2]刘培波.泛在知识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化研究[D].山东大学,20xx.

  [3]洪丽.高校图书馆开放式服务规范管理研究[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20xx.

  [4]裴思.多校区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xx.

  [5]罗侃强.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素养[J].科技资讯,20xx(27):249.

  [6]毛刚.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xx.

计算机应用论文12

  【摘要】

  计算机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而现在计算机的使用主要以网络为基础,很多软件的使用,都需要在网络连接的环境下。而网络上大量的病毒和木马,对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威胁。研究在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的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的现状。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论文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均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学*、工作等均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在普遍应用的同时,也出现了私有信息被侵犯以及数据损坏的情况,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就会为相关行业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因此,在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时候,一定要对其应用安全进行深入的分析,保证各项工作安全可靠地进行。

  1、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的新问题

  1、1 病毒感染

  病毒就是一种编码程序,将其植入用户计算机之后,就可以得到用户的一些信息与网络应用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病毒往往出现在QQ去聊天的时候,具有黑屏、计算机无响应等情况。起初,病毒只是一种恶作剧,随着病毒的不断扩展,一些思想不正的人就利用病毒窃取信息。通常情况下,这些人均是利用一些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强、繁殖力强的病毒程序窃取信息,随着技术水*的不断提高,后来又根据不同网络环境设计了一些相应的病毒。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下载文件、QQ去聊天、接收文件等,不同病毒程序产生的.安全问题不同,对计算机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1、2 木马入侵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病毒问题的网络应用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木马入侵。以往木马就是一种依靠传递信息进行犯罪的行为,在邮件发送越来越便利的条件下,邮件便成为了木马入侵的主要途径。通常情况下,用户邮箱经常收到一些垃圾邮件,这些垃圾邮件中可能携带木马。如果用户不小心打开了携带木马的邮件,其中含有的木马程序就会立即启动,进而入侵用户的计算机,在不知不觉中窃取用户信息,并且对用户计算机程序进行恶意篡改,导致用户计算机运行出现差错,甚至出现计算机瘫痪的情况。

  1、3 病毒攻击

  1、3、1 通过传输协议发动攻击

  病毒通过特殊协议漏洞,恶意利用超载等形式,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针对性的攻击,导致系统出现崩溃或者瘫痪的情况。协议攻击的典型实例就是通过TCP/IP协议中的“三次握手”漏洞,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通过大量数据包流入的方法,耗尽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出现计算机系统瘫痪的现象,影响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

  1、3、2 通过操作系统开放端口发动攻击

  在系统软件中,存在着一些边界条件、函数指针等漏洞,在地址空间产生错误的时候,就会出现恶意攻击端口服务的情况。病毒利用软件中的特定报文,使软件运行出现异常,导致计算机系统或者软件出现瘫痪的情况。比较典型的实例就是OOB攻击方式,主要就是对Windows系统139端口进行随机发送,展开攻击,导致CPU运行非常繁忙,对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1、3、3 通过伪装技术对主机发动攻击

  在病毒攻击中,通过伪装技术对主机发动攻击是最为常用的手段。病毒主要通过对路由、IP、DNS等信息的伪造,让被攻击主机无法明确请求,导致主机系统出现问题。同时,伪装技术的应用,使被攻击的主机系统无法准确判断信息来源,进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行为,使计算机系统出现崩溃或者瘫痪问题。

  2、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的新对策

  2、1 病毒防护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中,一定要采取相应的病毒防护技术,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病毒防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未知病毒的查杀技术,主要是对虚拟执行技术的突破,结合众多防护技术优势,开发出来的一种病毒查杀技术,可以准确查杀病毒。

  (2)智能引擎技术,主要就是在扫描技术的基础上,对其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改进,结合其优势,开发的一种延缓病毒库的病毒技术。

  (3)病毒免疫技术,此种技术主要就是对病毒进行免疫,通过强化自主访问的方法,对系统进行控制与保护,实现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4)压缩智能还原技术,此项技术可以对文件进行还原与压缩,从而使病毒暴露。

  (5)嵌入式杀毒技术,此项技术主要就是对容易受到攻击的程序进行保护,通过程序接口的方式,降低病毒攻击程度,目前,此项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并且适用性较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病毒防护技术。

  (6)应用杀毒软件,现阶段,我国普遍应用的杀毒软件有瑞星、毒霸、360、金山等。在安装应用杀毒软件之后,必须对文件进行及时的更新,并且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的杀毒、木马检测、系统修复等,第一时间处理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针对新购硬盘与软盘而言,一定要展开杀毒检测,避免病毒感染,及时修复系统漏洞,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2、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就是通过自定义安全规则,对系统展开隔离控制的一种技术。首先,防火墙技术能够对网络通信予以控制,并且根据过滤技术、状态监测技术、应用网关技术等相关技术,对内外网通信予以访问控制。其次,防火墙技术能够分析网络数据的合法性,在网络入口处,对主机和外网交互信息展开过滤,保证信息安全。最后,在防火墙技术基础上,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对MAC、文件传输等予以控制,保证网络的安全。

  2、3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对计算机中没有授权的入侵现象予以检测,并且在出现此类情况的时候,进行及时报告,这是一种检测计算机网络攻击行为的常用方法。在运用入侵检测技术的时候,可以在入侵者没有危害计算机系统的时候,明确入侵者行为,并且利用系统防护技术,进行相应的入侵驱逐。通过入侵检测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降低恶意攻击的危害,并且对入侵行为进行记录,为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2、4 加密保护技术

  对于网络传输数据篡改或者窃取问题,可以进行数据加密保护,将相关数据转换成密文,如果没有密钥,即使被篡改或者窃取,也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还原,这样就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行。其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对称加密保护技术、非对称加密保护技术。对称加密保护技术就是指加密与解密密钥是一致的,此种加密方式一般都是利用DES进行计算;非对称加密保护技术就是指加密与解密密钥不同,这样每一位用户都具有一个密钥,具有很好的保密性,可以满足每一位用户的需求,并且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2、5 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主要就是系统对用户身份识别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对用户信息展开保护,并且禁止非本机用户进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用户的信息。身份认证的手段主要包括指纹认证、密码认证、动态口令等。身份认证的主要特点就是,只有在确认用户身份之后,才可以让用户进行访问,避免了非本机用户对本机用户信息的篡改与窃取,为计算机的正常、安全使用提供了可靠保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非常系统的综合问题,涉及了技术、使用、 等方面的知识,在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策略,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才可以保证网络信息的完整与安全,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可靠保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人们的生活、学*、工作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其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在保证网络安全的时候,需要加强每个人的参与,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进而加强对自身信息的保护,实现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

计算机应用论文13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项目和任务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要实现所学即所用,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引入企业软件项目管理到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研讨背景

  笔者所在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与某教育集团开展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专业,采用项目驱动+任务贯穿为主线的“双核”内容组织思路开展教学活动,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采取以任务模块为主线,加深原理和思想的理解和升华,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采取以项目驱动的内容组织思路,重点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任务和项目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引用企业软件项目管理模式,来指导校内学生项目的实施,是专业技术类课程必行之路。

  二、为什么要借鉴企业软件项目管理

  1、运用软件项目管理知识是教学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

  教学过程中,真实项目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无法按时保质的完成整个项目功能和目标。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借鉴企业软件项目管理的先进经验,完全模拟企业开发软件项目的工作流程,让讲师、组长及成员模拟企业员工角色,从项目的招投标、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等到整个项目开发完成、测试完成,所有学生均参与,均有任务,并且按企业项目监控手段开展教学项目实施监控,保障教学项目成功实施。

  2、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软件项目管理流程

  目前,项目教学法已应用于各种课程教学中,而项目的选取或实施并不是都能和企业接轨。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借鉴、模拟企业真实软件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过程,并借鉴、使用企业真实软件项目管理工具,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以后就业后如何应用于工作岗位,了解企业软件项目管理的真实流程,缩短甚至实现“零距离”就业。

  3、为项目教学提供多种监控手段

  课程项目实施的目的是总结复*某阶段学*内容,将所学的零散知识点整合成完成的真实项目,让学生真正理解课程重点,并了解所学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并不可能完成是前期所学过的内容,有些是同类知识点的扩展,项目的实施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项目能否按期保质的完成是教学项目管理的重点。借鉴企业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先进监控手段来监控教学项目,包括监控文档和监控软件的应用,对教学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完美的监控和保障措施。

  4、带学生项目的过程也是一个真实商业项目开发的过程

  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项目选取的原则是,选取大型真实商业项目中的部分典型业务模块,至少80%以上相似。教学项目在再是为了知识点而设计,而是为了市场需求而设计。因此,讲师在带学生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真实商业项目的开发过程,不权能提起学生学*兴趣、提高学生技能水*,对讲师无形中也是一个企业锻炼。

  三、如何借鉴企业里的软件开发管理来指导教学项目

  分析教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无法按时完成项目、项目质量不达标、参与学生任务分配不合理,纠其原因主要是讲师无法对项目实施标准有明确的参考和定义,对项目目标定义不完全,项目实施计划不合理,缺乏项目开发监控的必要手段。联系到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及项目选取的专业范畴,需要借鉴企业软件开发管理来之不易的经验来指导教学项目。

  1.借鉴企业项目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项目计划

  软件企业里开发计划的制定一般有两个部分,一是软件本身的计划,即需要开发什么软件、具备什么功能、构架、界面、测试等;二是开发项目的计划,即谁来开发具体功能、具体开发工作的资源、时间、顺序、控制等,而且这两部分由开发的具体实际情况来确定顺序或交**展。

  教学项目的`开发目标及功能,在项目教学文档中一般均明确给出,讲师要做的是分析项目功能的技术要点,对班级项目小组专业技能水*进行摸底,提出项目开发整体计划,并要求项目小组长制定小组开发计划,讲师在小组计划制定时进行必要指导和干预。主要工作比如:首先,掌握项目难度。分析项目开发目标和技术要点,确定项目各技术难度等级,扩展知识点举例讲解。然后了解学生的技术能力。充分了解*时的学*情况和动手能力,在组长分配任务时当面沟通,保证任务分配的合理性。最后需要合理分配任务和时间。在教学项目规定的课时内完成项目的实施,必要的时候开始课后小班辅导,对难的技术点分配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容易的技术点分配给动手能力弱的学生,保证每位学员都有任务,且任务对学员来说是可行的。

  在任务分解时借鉴企业“站立会议”的实施方法,把分解的模块和任务写到分发在成员手上的贴纸上,并按模块和任务的紧急不同,选择不同的颜色,要求成员写上预计完成时间(以天或课时为单位)。将贴纸贴在分小组的项目进度表上(讲师制定)。

  2.模拟企业真实项目人员角色

  教学项目的选取应是企业大型真实商业项目中的部分典型业务模块,至少80%以上的相似度,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完成模拟借鉴企业员工角色。在能力互补、差异匹配分工原则的基础上,对于讲师定位在项目经理(大型的毕业设计项目定位项目总监),主要任务是进行任务模块分解,项目总体开发计划的制定和编码过程的监控。学生的定位均是实*生,小组长定位在协助项目经理实施项目管理的优秀实*生。组员定位在实*程序员(首要能完成编码,其次会写文档、最后能讲解业务流程)。

  3.借鉴软件企业项目开发文档

  借鉴软件企业项目开发文档,合理的设计教学项目开发文档,来指导和监控教学项目的实施。根据实际项目一般可以设计出六个文档和三个表格,分别是:项目立项及开发规划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产品测试说明书、项目关闭总结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表、小组编码进度控制表、项目测试报告表。

  根据教学项目的大小及难易程序,合理安排文档制定人。对于小型项目,可以在课前准备好项目开发计划表,包括分组计划表及编码计划表;课中则要求组长每次课程后提交编码进度表,同时召开项目组长的“站立会议”,保证项目实施进度,并要求组长召开组员之间的站立会议,核定编码进度。对于中大型项目,比如毕业项目,在课前准备好项目立项及开发规划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及详细设计说明书和项目开发计划表。课中则要求组长制定小组编码进度表,同时讲师召开小组长站立会议,小组长召开组员站立会议,监控项目实施。

  将企业软件项目管理引入课堂教学中的前提,是选取真实的商业项目,做到以项目巩固、促进学生的技能水*提升,而非为了巩固、总结阶段教学内容而设计项目。用企业化的管理标准和手段来管理教学项目,能充分提高学生开展项目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提前了解真实项目开发的实施流程和技术手机,在保障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的同时,缩短了学生就业和适应岗位的时间。

计算机应用论文14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应用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开设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加强这方面的课程建设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以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为目的,探讨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虚拟机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彰显的当今,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相结合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的条件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于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适应社会需求,虚拟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见诸于高校和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教学中。从我国高校和高职高专目前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普遍情况看,最为重要的教学部分是实验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在这方面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形成的能力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倾力探索的问题,也是加强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所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无论在高校还是在高职高专中所开展的计算机网络的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教学目的,这就是不但要传授计算机技术,更要培养在计算机专业方面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实验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对于达成这样的教学目的更富有积极的作用,再具体到采用虚拟技术充实于计算机专业教学之中,对于保护网络安全,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十分必要,唯有以这样的变化适应计算机课程建设的特点,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更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现状

  状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理意义的安全,也即对系统设备和相关设施的保护而言,要防止出现使用和管理上的不当,防止出现病毒、木马、蠕虫、系统漏洞等,不要让计算机使用过程温度过高,不能让灰尘妨碍机器运行,养成良好的保护机器、设施、机房的*惯;另一方面是逻辑意义的安全,也即对信息的保护而言,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网络的问题更凸显于恶意的攻击和破坏,如有意破坏网络设施,以达到破坏者的私弊,其作法如盗窃、毁损硬件设施等;对网络软件施以病毒,改变流量;破坏、解密或删改所传输或存储的数据,让原有的信息被改变,使得整个系统瘫痪等。因而,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信息拥有者和信息使用者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急需提高保障程度的问题。社会的需要就是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着力需要适应的方向,在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与质量标准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高校不断调适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继而在教学中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且在教育教学中涉及到有关病毒、木马的相关软件维护的内容,这样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带了一定的难度。另外,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展需要实验教学手段的支撑,实验教学又需要投入一定的硬件设施,以其作为物质保证,硬件设施在利用的过程中属于消耗性设施,需要对之进行相应的必要的维护,这些都需要教师与学生包括计算机机房的维护和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尤其是具备相应的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国高职学校在计算机安全教学中大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样的现状就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变得与实践需要结合的不紧密,在学以致用上呈现出脱节的问题,将网络虚拟技术应用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虚拟技术以提升其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课程所包括的基本内容

  1、计算机网络安全内容

  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其重要的基础,也是人们在计算机应用中十分关注的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收集和筛选,按照用户的需要,将收集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保护,在使用上实现调取便利,在储存上不得出现信息泄露的现象。这就需要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所必然包括的逻辑安全和物理安全,以物理安全来保障一些硬件设施方面的安全,以逻辑安全来保障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2、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的越来越广泛,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开展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课程,以便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内容难度有点高,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教授有关的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并不满足讲解该内容的条件,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在教学中虽然设定了很多的实验室,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的不是很多。在教育教学中还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大多是一些形式。

  三、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技术”就是在计算机应用中能够将一个主机模拟成其他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也即表现在对计算机软件的利用上,以软件模拟出虚拟的计算机,或称逻辑上的计算机,如VMware(VMWareACE)、VirtualBox和VirtualPC,它们都能在Windows系统上虚拟出多个计算机,将虚拟机和主机处在一个系统中,也可以是不同的系统中,这类虚拟机和真实的计算机的功能一样,都有芯片组、CPU、内存、显卡、声卡、网卡、硬盘、光驱、串/并口、USB控制器、SCSI控制器等设备,其应用程序是通过窗口来显示,通过建立一套系统、一个窗口、掌握这门操作技术。既然其性质为虚拟机,自然可以通过人们对虚拟技术的应用,根据人们的需要,在对一处设施的利用时连接出多个虚拟机,以虚拟机来实现使用者的意图,这样的计算机技术提高了计算机利用效率,从而提升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1、应用到实验教学中

  要将虚拟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中,首先要选择相应的虚拟机,在选择虚拟机时要注意:在计算机连接时一台计算机可以连接到多个虚拟机中,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课程实际需要,合理的选择虚拟机的个数,这样在实际中才能更好的让虚拟机运作起来,也不会过多的占用硬件资源。另外,在实验教学中还要考虑到网络服务器的性能。虚拟机在实际运行中会占用机器的内存,在教育教学中一般都会用到多台虚拟机,为此,计算机的内存一定要足够大,以便在实际运行中取得较高的工作效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将虚拟技术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增加了这门专业课程学*的难度,要求教师在掌握好相应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建立好实验模版,在教学过程中更细致、更精密地施以计算机虚拟技术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过程中,来充分了解其技术操作要领。譬如教师一般会教授给学生一些系统性危险的知识,会给学生讲解一些计算机木马、病毒的知识。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可以利用虚拟技术结合实际教学给学生进行演示,通过虚拟技术的演示,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学生也会对相应的病毒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将其纳入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从而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知识,取得较好的学*效果。虚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除了提高教师的水*之外,还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能够启发学生在计算机应用空间利用过程中创新发明,提高其应用效率的思维方面和技术方面的认知,从而**思想,积极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但能够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新”,更能够将掌握和驾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关乎个体的专业技术能力,又会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创新促进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升,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虚拟技术是一种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应用虚拟技术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计算机安全教学中大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样就使得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效率变得不适应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的需要,这就需要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虚拟技术以提升其教学效果。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安全,分为逻辑安全和物理安全两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方面等。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可以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课程实际需要,合理的选择虚拟机的个数。还可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可以利用虚拟技术结合实际教学给学生进行演示,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技术直观化和形象化起来,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迟国栋.浅谈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xx,(19).

  [2]陈卓.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虚拟机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xx,(11).

  [3]李文.刍议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xx,(12).

  [4]赵科.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xx,(20).

计算机应用论文15

  *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成为每所学校必设的专业课程。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变化,职业院校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微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引入,不仅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学*。本文针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微课的应用促进学生学*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一、微课教学概述

  微课教学的载体主要是视频,它根据教学的需求和所设计的目标,利用网络技术将需要讲解且进行优化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再在视频当中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微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学时间短、教学效率高。一般来说,微课教学视频每节课只有7分钟左右,但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基本上集合了重点内容或是难点和易错点等。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可以有更多选择的空间,能够选择性地进行教学,并且能够根据课程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教学方式,因此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二、微课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增强学生的学*兴趣

  一般来说,教师大多是以讲解为主,将书本上的内容教给学生之后,才让学生上机操作。再加上计算机书本上的内容本来就晦涩难懂,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中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教师就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反而被忽视。而微课教学的应用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视频,并且浓缩了课本上的知识点,抓住了重点和难点,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学*”。

  2.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教师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学生长期被动接受教师的观念,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无法发挥出来,个性得不到展现,其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而微课教学的应用,对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1.微课教学的设计

  教师在运用微课教学的时候,需要对微课进行精心设计,保证微课的质量。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保证微课内容的新颖和价值,既要使微课时长在规定的时间内,又要使微课包含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微课虽然时间很短,但也是课程,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力求创新,由于微课时间较短,所包含的内容又多,因此要让学生集中精力,对微课产生兴趣,就需要保证微课的创新,同时利用新的教学方法。

  2.微课的制作

  在制作微课的时候,要选择具有代表性、难度较大的作为主题。例如在flash动画教学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有很多,但教师可以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为教学重点。遮罩层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且学生很难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微课的主题。然后设立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遮罩层动画的制作方法和相应的步骤。此外,制作内容和制作工具也要充分考虑,具体来说,要将微课的知识点充分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深入学*和理解。

  3.做好微课与常规课程的结合

  微课教学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总体而言,传统教学依然占主体地位,是微课无法替代的,因此,要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需要做好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教师在微课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与微课所补充的知识进行融合,使传统课程逐渐向微课发展。这样既能使教学不再枯燥无味,同时又不至于脱离传统教学,对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四、小结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转变自身角色,利用微课视频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将微课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整合,提高微课的品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水利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论文优选【五】份(扩展2)

——计算机应用论文菁选

计算机应用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计算机应用论文1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年来,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在拓宽知识面和创新教学模式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对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在校的高职生生源主要来自三校生,即中专、职高和技校三类学校,通过参加高职升学考试入学,及普通高中通过高考入学的学生。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的开展,普通高中生和三校生都接受过一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育,理论上讲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不再是“零起点”,大学时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跨越“零起点”*台,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起步。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三校生所接受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水*更贴合高职所授内容,与我们现在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很大程度的重复,而普通高中的学生由于地区差异、不同中小学实施情况不一致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计算机水**乎为零,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未完全达到“非零起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到“零起点”和“非零起点”学生不同的特点,否则容易造成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的不*衡。

  2.授课采用同一大纲和教材,忽视专业对计算机操作要求的差异性

  上海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为了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需要,普遍的高职院校要求学*该课程后,学生能通过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因此,各院校为考证采用同一大纲和同一教材,教学的内容要能涵盖上海市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的所有内容。目前各大高校上课的主要形式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这是一种应试教学方式,而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虽然能够覆盖基本的知识点,但是案例的选取往往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行业背景差异,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并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这种现象在高职教学中非常普遍,同时也是让学生感到乏味的原因之一。

  3.不断增多的教学内容和有限学时之间的矛盾

  目前,上海高职院校采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20xx版)》、《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20xx版)》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指导(20xx版)》作为教程,存在大量的教学任务和非常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由于计算机基础课学时很少,授课内容只能不断压缩,同时,计算机应用基础又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除教师的操作示范讲授之外还需要学生大量的独立操作练*时间。但实际的情况是,教师经常是勉强把最基本的知识点讲一遍后,时间所剩无几,根本容不得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和消化的时间,造成了一些同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 适应素质培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1.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起点进行分层次授课

  心理学表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教育教学理论也证明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动机、学*方法等存在差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时,学校会根据专业划分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校对各个专业的新生进行一次上机测试和问卷调查,根据这两份反馈结果,结合各个专业的情况进行分班,比如A、B、C三个专业,可以分为A1、A2、B1、B2、C1、C2六个班(具体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A1、B1、C1分别代表A、B、C三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水*较差的班级,A2、B2、C2分别代表A、B、C三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水*较好的班级,这样授课教师能够比较方便有效地取得所任教班级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需求的侧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比如财会专业对Excel的操作要求比较高,土木工程专业对建筑制图要求较高。同时在设置教学内容上也可以有的放矢。

  2.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任务驱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

  如何在及其有限的学时内做到“重应用、保考证”?对于刚刚升入大学的新生,思维方式往往还没有脱离高中应试教育的烙印,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一定要加大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同时在有限的课时内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精讲”,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突出“操作型、应用性”,而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将知识点少而精地讲授清楚,然后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从原来的讲授、灌输的方式转变为组织、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起支架,将知识以一个个综合性、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任务引入,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应该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现代教育观念强**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协作学*和研究性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知识以完成具体任务为主,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取技能、增加能力。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需要将具体的知识点隐含在一个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任务就是一个个案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技能的掌握。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始终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在面对具体任务时能够通过思考讨论,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需要将“设计”理念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勤于动脑,具备变化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具备变化的能力非常关键。题目永远也做不完,但是让学生通晓变化的原理,可以根据原理进行变化,从容面对各种各样的任务,这才是任务驱动教学的目的所在。

  3.建设教学资源库辅助传统教学

  面对面的传统教学和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学已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利用开放的网络资源可以解决教学中课时有限的矛盾,目前各大高校的学生都能够在宿舍或者图书馆方便地上网,学生不再受传统教学中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方便地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教师还可以将授课中重要的部分进行录屏,建设数字资源仓库,方便学生进行温故。在设置大作业时可以指定线上项目,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们保持实时通讯,加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责任心和学*兴趣。

  目前,我校已实现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视频、案例素材、*题库、学生竞赛作品、理论题测试等几大教学资源完全开放化,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进行下载、自测,这一方式成为该课程极大有益的补充。

  4.考核方式多元化

  我校的计算机考试采用无纸化上机测试系统,学校自建了试题库,*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自测和练*,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期末考试包含理论测试(30%)和操作测试(70%)两部分,时间90分钟。在登记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时以“*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计入。考察环节相比较前几年,加大了*时成绩的考核力度,因为*时成绩的考核能够反映学生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一种相对持续和稳定的学*态度和学*状况。另外学校每年举办两次多媒体竞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凡在竞赛中获奖的同学都能在*时成绩中得到加分。

  三、总结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中,摒弃原来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引入分层次分专业的任务引导教学模式,强调不但“动手”更要“动脑”,使学*者培养自我管理的条理性,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计划,准备工作充分,并且行为较为规范;学*活动具有准备性和条理性,并且某些方面的成功能够使学生感到有成就,并因成就产生愉悦,激发学生持续、深入学*的动机。

  参考文献:

  [1]戚康标.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7(7).

  [2]宋云娟.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王兴玲,刘 鹏. “大学计算机基础”SRTP式创新实验的实施与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8).

  [4]徐*洲.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xx(7).

  [5]戚康标.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7(7):25—28.

  [6]李伟.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xx(1).

计算机应用论文2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改革,教育的体制也发生了变化,这给我国学校的内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校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将这次挑战转化为机遇,利用好此次的机会。尽可能的使用一些的简便的方式对作为高中生的我们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本文主要论述的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如何对学生们进行管理,通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使用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现阶段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确定出一套可实施性比较强的学生管理体系,并加以实施。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生管理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性,其自身的速度比较快,效率比较强,可以对数据信息采取智能化或者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处理,让软件和硬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二者之前的连接程度,这种技术的使用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不仅能在基础上降低对学生管理各项资金的投入,还能保障其工作开展的精准程度,提升其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给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我国需要加大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其管理的水*和效果。

  1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当中,并在各个领域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作用的确立,有效的保障了企业自身的工作效率以及经济收益。在教育事业当中,应用这项信息技术也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该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快速的处理相关的数据信息,将软件和硬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能有效的代替人工开展相应的工作,不仅能有效的降低人力资源的投入还能极大程度的保障其工作开展精准程度,提高其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在我国金融领域、教育事业等众多个行业,其应用的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方式以及CPU的设计等都给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以及运行提供帮助,让其作为运行的基础,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让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朝向智能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2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学生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管理水*低下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不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专业知识的影响,无法完整的'发挥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效用,这给其在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大的一个阻碍,让学校无法正常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相关人员对计算机的操作流程缺乏一定的连贯性,管理水*也比较低下,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其管理能力。

  2.2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收集程度比较弱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对我们进行管理时,需要其自身收集好相应的数据信息,对所需要进行管理的学生各项基本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处理,在实际的收集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的阻碍了其信息收集工作的开展,使得最终所收集到的各项数据信息缺乏一定的完整程度,并且均呈现一种片面性,让学校无法正常的开展后续的日常授课活动。

  2.3网络资源的使用程度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存在需要依赖于网络资源,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种技术。在学校的管理当中,需要借助网络上面的各类信息资源,开展相应的管理的工作。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对其的利用程度也比较差,常常会出现网络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现象,并且其应用的合理性比较差。

  2.4计算机设备陈旧

  想要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就需要对其硬件设备进行严苛的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设备是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保障,所以计算机设备的质量以及完整程度会直接决定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

  3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学生管理的应用措施

  3.1收集信息

  传统学校管理学生的模式,比较落后,在收集我们各项个人信息时,通常采用纸质的方式,这种记录的方式很不容易保存,而且在查找我们信息时,也会造成很大的不便,常常会产生学生们个人数据信息丢失的情况,给其查阅信息的工作带来了困扰。而且我们修改自身信息也存在着很大的不便性,所以,使用计算机进行收集信息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其优化了收集学生信息的工作,这种电子版的学生档案,很容易保存,查阅起来也比较方便,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数据信息的修改,而且电子版的学生们信息可以进行汇总处理,不会产生丢失以及损坏等各类现象,极大程度的缩短了数据信息收集以及整理的时间,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减少了各项资源能源的使用。

  3.2成绩管理

  学校在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时,其主要就是为了对我们的考试成绩进行管理,将我们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和整理,依据试卷的评分标准,对我们的学*状态进行总结。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我们的成绩进行统计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不仅比传统的人工的统计方式简单,而且其还能保证学生们考试成绩统计的精准程度,提高了整体的准确程度。依据不同的分析要点,对学生们的考试成绩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适当的制作出一个*面的图表,便于老师们对我们成绩状况进行随时考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我们的学*实践能力,图表的形式有很多种,不只是局限于一种表格的形式,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学生们成绩的管理工作,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学*成绩,促使老师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还能通过对比,找到学*的关键点,对学生各个时期的成绩上升以及下降的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并不断的督促我们进行知识的学*累积及实践运用,进而提升我们的考试成绩。

  3.3综合能力的测试

  现阶段,我国教育已经不只是局限于我们的学*能力,对我们自身的各方面发展都需要加以重视,从多个层面去考量其管理的方式,实行全面化的管理。学校需要对我们的各项能力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以及测试评价,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整理,综合性反馈出我们的综合素质。大部分的学校已经开展了这项活动,对学校内部的全部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测试以及评估,以此来更加精准的反应出该校学生们自身的综合素质水*的高低,对学生们德育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表现进行评分,以此来提高学校整体的管理质量以及水*,不断的优化学校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理念。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记录,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学生综合测评,反映学生学*的综合成绩。准确高效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利用软件对学生的德育表现得分计算,能够提高学生管理水*。

  3.4对学生学籍进行电子化管理

  传统的学生学籍管理是利用纸质档案记录的,纸质档案有很大的缺陷。纸质档案体积大不易携带,纸质档案容易受损,不易保存,容易丢失;在查找某一学生档案时也极其不方便,书写纸质学生档案时也较为麻烦,效率较低,不便于学校对学生学籍的管理。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学生学籍进行管理,能够**人力,减少纸的使用和资源浪费,还便于查找、修改学生学籍档案,收集学生学籍信息也比较便利,提高效率。

  3.5管理学生升学情况

  高中毕业后的升学问题是社会比较突出的问题,学校建立择校指导系统,就能够使得学生对大学的选择多渠道化,升学关系科学化,学校为学生提供择校咨询*台,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学生学*实践进行统一管理,增大了学生升学的科学性,加强了学校对高中生的管理。学校可以将所有大学、大专等学校的信息统一整理发布在学生择校的管理*台上,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各大高校的信息,通过对自身学*能力及成绩水*尽早的选择理想的大学校园问题。同时,已经选择好学校的学生可以在*台上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便于学校对于学生基本情况的掌握和管理。

  3.6建立学校网络社区

  可以利用各大社交软件和*台,建立属于学校自己的社区网络,在*台上发布一些活动和定期举行比赛,吸引我们参与,学校可以通过BBS及时了解我们的活动动态,便于综合性的管理。学校也可以定期发布一些有意义的文章、影片,分享给我们,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减轻高中时期的学*压力,也可以作为校友联系基地,方便校友之间的互相联系

  4结语

  *些年来,我国计算机的使用频率开始在不断的提高,该技术更是被广大的群众所认可,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完整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舒缓程度。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高中学生的数量开始在不断的增多,学校开始疏于对我们的科学化管理,为了能降低我们在管理中的不适感,需要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好这项技术,让其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实现规范化、人性化的管理,便于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对我们进行查询以及统计,缓解我们紧张的学*氛围,同时也缓解了老师们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徐雅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知识共享研究[J].科技资讯,20xx(24).

  [2]高恩泽,张文龙.基于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视角的学生管理“双导制”改革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xx(04).

  [3]王东方.茶文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xx(10).

计算机应用论文3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针对目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这门课程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工作过程训练,以缩小职业能力培养与未来工作岗位需求间的差距,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通过调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针对目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这门课程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工作过程训练,以缩小职业能力培养与未来工作岗位需求间的差距,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通过调研,确定课程改革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涉及面广,影响大。我们通过人才招聘网站、湖南人才市场、专家讨论会、湖南地区职业院校、往届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等多途径、全方位的调研,确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为从现代办公应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学*的能力,为其专业服务,并培养学生规范、高效、高质量地综合应用办公软件能力。

  二、通过分析,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念

  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本着“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以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为目标,通过仿真工作环境,引导学生分析工作任务,最终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完成工作项目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处理复杂办公事务和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课程的设计思路

  专业与企业合作,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面向企业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适应企业需求,针对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以应用为目的,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改变了原有的只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简单应用的教学模式,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引进企事业单位中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老师,通过对实际工作岗位中的计算机应用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采用多个来自工作或生活中的'典型工作案例,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办公环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真正提高应用计算机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处理事务的条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学*情境设计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讲教师直接指导和参与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经历了单纯的“课堂教学加上机实验”,到现今的“课堂教学+任务导向+上机实训+计算机作品设计制作”,以及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计算机竞赛培训,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创新性作品设计与制作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过程,以进一步训练和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教学通过“引、学、做、思、评”的教师引导式授课步骤、映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的项目教学和实训实践过程,以提升学生在课程学*中获得职业综合素质的能力和学*新知识的能力。教学的实施从创设情景、激活问题开始;逐步到探索尝试,揭示问题;再到完成实践操作,全面完成任务;最后应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相仿任务实*,将“引、学、做、思、评”有机融合入教学流程中。

  三、改革效果检测,考核评价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取消了传统的考试模式,全部采用无纸化考试模式,实行“教、学、做、评”合一的程序化、多元化考核与评价机制。以阶段考核和学期终结考核为主,配合每个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灵活多样的考核,如到课率、课堂表现、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等,真正实现融评价于教、学、做过程的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和建设围绕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展开,在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中大胆改革和创新,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注重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将传授知识、培养思维和动手能力相结合,强化操作性训练。

计算机应用论文4

  摘要:随着新型指导思想的逐渐推广,在教学手法上也是实现了新的创新,比如说项目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探究性学*等等,以新型教学思想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教学手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经过长时间的传统教学,其弊端已经比较充分的显现出来,不符合教**流与教学发展需求。对原有的教学手法进行创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展开讨论,从教学现状、优势、不足等角度进行陈述,希望对相关教育者起到部分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实践;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于各类人才的计算机能力水*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支柱,他们的计算机能力水*更是对社会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优化计算机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虽然经过多次教学改革,我国在各个科目的教学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客观来说,教学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可以说在许多科目的教学中都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一、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用现状

  虽然我国除了经济以外的各方面,包括教育,在*些年都有了比较大的进展,但是总的来说,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教育是国家的基石,相比于我国在经济上的发展,教学发展可以说是相对滞后的,对此,教师需要秉承谦虚的心态、创新的精神以及开放的观念对待教学。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法,在特点上综合了较多的教学手法,比如说探究性学*以及案例教学法,根本的形式是通过教师的分解示范之后,学生进行自由讨论,通过共同合作完成项目。相比于传统教学,项目化教学明显具有更加明显的实践性,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比如说小组讨论、自主学*等等,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计算机学*当中去,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对于学*的热情。

  二、优化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应用措施

  1.实施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能力

  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就是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都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困难。即使是经过了实践操作,它与实际活动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这也是局限学生迁移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项目化教学可以说是更加贴*现实,按照各个专业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设计,有机结合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可以说是将计算机教学的应用性、针对性增强了。项目化教学的设计相比于一般的教学可以说是更加紧凑,比如说对于学生能力训练的综合性。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基本过程是教师首先进行示范,导入课程内容的学*,讲解了操作的方法之后设计训练项目令学生完成。比如说演示了一个powerpoint的应用操作,然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训练项目,在演示结束后,会留有一定的.时间给予学生进行整理与回顾,记录下老师操作的要点,然后一段摸索探索的时间,然后再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比如说确定项目的主题,各个项目部分的分工等到等等,遇到不懂的问题时通过组内讨论解决。整一个项目化教学流程中可以说是比较综合的训练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将几种高效的教学手法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发挥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实施项目化教学,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

  从整个项目化教学流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它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对于学生表现的考核也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整一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单独的项目完成情况等等,在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多方面进行,比如说自评、小组评以及师评。有时在一个角度看的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即使是老师也不能够非常细致的观察到每一个人,为了更加全面的给予学生表现考核成绩,多方面的综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这也能够帮助学生反思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还有与人配合的能力等等。一定的教学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学*的热情,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从教学内容上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各方面能力都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计算机能力水*,因此,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信息时代的来临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例如教学,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化,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逐渐成为了人们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项目化教学可以说是比较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的实践教学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教学优势,但是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细节问题,对此,教师还需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说教师需要走的路还很远,但是相信在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水*,甚至是综合素质水*都能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都书博.谈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讲授策略[J].科技展望.20xx(20)

  [2]郑志刚,董亚洲.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革新[J].智富时代.20xx(08)

  [3]沈元.构建科学合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体系[J].新课程(下).20xx(01)

计算机应用论文5

  一、财务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意义分析

  在企业财务管理上,计算机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但提高了此项管理的效率,同时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上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的应用

  1.应用于财务核算

  计算技术在财务核算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会计电算化。过去传统的财务核算是手工记账方式,这种方式不但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对会计资料的保管也缺乏准确性和全面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得以发展,财务人员记账主要在会计核算软件进行,我国市场上供应的财务软件主要有用友软件、金蝶软件。财务人员在财务软件里进行财务处理,不但能实现会计信息的资源共享,弥补了过去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财务处理漏洞,还能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财务处理要取得数据可以通过软件自动生成,财务软件更人性化、可操作性强。

  2.应用于资金流管理

  企业的运行阶段,资金流向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对企业的每一笔资金流动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资金流的计算技术管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公司和子公司往来账上的处理。人工方式地往来记账不能清晰明了反映母子公司之间的资金流向,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往来账进行数字化地记录,并单独赋予母子各自的记账权限,对与母子公司之间的资金来往可以数据化筛选,减少内部资金流动对经济效益计算的影响。二是公司对外业务的资金流动处理。过去资金流出、流入的记账处理是从业务部门获取数据,利用计算机技术后,财务人员能够从企业的运营系统获得资金流动数据,业务部门及时地录入资金的流入、流出业务,财务就能随时掌握企业资金流动的情况,并做好每一笔资金流动的财务处理。

  3.应用于预算编制

  企业的预算编制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财务人员基于企业的业务来往情况,并执行企业管理者的意愿,对企业的投入资金、来往资金、收入支出等财务要素进行估算,编制合理的企业财务预算。根据预算报表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更科学合理,对企业目标的分解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预算编制要达到准确并富前瞻性,则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减轻财务人员的计算量,同时对预算的指标进行合理控制。计算机技术在预算编制的应用体现在预算编制系统的应用。预算编制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的财务软件,软件中把财务要素以指标形式反映,并通过软件设计把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达到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4.应用于决算编制

  企业的决算报表体现着企业在一定会计年度的经济效益情况。决算编制的准确性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运转情况。引入计算机技术的决算编制更为规范、专业,主要体现在决算编制软件上。运用决算编制软件,对企业年度的收支数据进行指标分析,计算出企业各个财务要素的同期对比,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依据。

  5.应用于投资、筹资决策

  企业的投资、筹资是基于企业发展规模和发展目标而决策的。企业投资具有筹资金额大、影响期限大、风险大等特点,因此,企业的`资金筹集和投入是一项需要谨慎考虑的财务活动。引入计算机财务管理,对企业拟投入资金量进行参数测定,估算投入资金的时间价值,并估算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影响值。此外,运用计算机的函数计算,可以对多重筹资渠道进行分析判断,选择最优的筹资方式,尤其是长期负债筹资的方式,能够客观地计算此种筹资渠道产生的负债利息值,估算利息偿还的经济影响。

  三、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的应用现状与解决建议

  1.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普及度较低

  目前的计算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应用方面主要集中在财务核算上,而财务的投资决策和现金流管理的应用普及度较低,企业管理者对资金计算机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深层应用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一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可操作性低;二是企业能够操作计算机软件的人才较少,人才资源缺乏。因此,应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的意识,培养计算机财务管理的人才,提高财务人员的电算化水*。完善健全市场的常用财务软件,开发适应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软件,促进财务软件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深层应用。

  2.计算机财务管理的信息保障程度低

  财务管理计算机软件并未有全面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信息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信息安全保障程度低。由于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财务信息存在被利用、被篡改的风险,财务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网络环境不安全,电子信息系统一旦崩溃,就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因此,首先加强风险管理,对财务信息进行统一化管理,可通过设置信息库,实现对数据的集中化管理。同时,加强对网络运行环境的管理,深化用户权限管理的保密性,加大信息窃取行为的违法成本。

  3.缺乏健全稳定的网络数据库

  通常来说企业财务数据较为庞大,因而这就需要计算机的存储量达到相应要求。为此建立完善稳定的网络数据库尤为重要。其次若网络数据传输、存储不稳定,数据的引入和导进都会出现纰漏,系统存储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就存在偏差,这不利于财务管理的运行。因此,定期强化对财务管理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出现数据偏差和不稳定情况及时停止系统的应用,并及时实施系统维护,对出现的系统漏洞及时弥补。财务人员也要定期核对系统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达到财务系统的财务信息与业务部门的实际信息相统一。

  参考文献:

  [1]谷伟.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xx(7):175-176.

  [2]耿向聪,汤清清,李文琪.探讨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研,20xx(9):00026-00026.

  [3]刘慧玲.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品与质量,20xx(3).

计算机应用论文6

  摘要: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网络技术已经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是在网络技术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技术,可以解决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信息储存和数据计算等问题,保证了数据和信息安全。但是由于计算机中的摩尔定律具有很大局限性,所以必须通过对计算机硬件设备和性能的改善,解决计算机网络中云计算技术出现的问题,促进计算机网络的云计算技术发展。文章主要从计算机网络的云计算技术概念、分类、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分析

  经过对计算机使用者和广大网络人员使用效果研究发现,目前网络技术已经实现了网络资源向个人资源整合的操作,提升了计算机性能。由于计算机网络使用概念是面向网络应用层产生的,所以计算机性能提升出现了各种问题。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Web技术开始占据重要位置,扩展了计算机应用范围,云计算技术随之产生。

  1概述

  云计算是在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基础上,利用增加、使用和交付等方式实现互联网通信扩展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通常以虚拟化状态存在。云计算技术是一项可以实现网络、设备、软件等多项功能结合的技术。现阶段计算机网络云计算还没有进入统一化发展规模,每位研究人员都有自己对该项技术的独特理解、认识和看法。所以对云计算机概念的定义依然存在很大争议。但是经过对相关研究资料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可以将云计算理解为:第一,云计算机技术中的不同“云”必须采用不同云计算方法。虚拟化和网络计算提供的服务层可以实现计算机信息资源的同步;第二,云计算非常庞大,并不是单独孤立发展的一种技术或体系。很多计算机软件的研究都必须经过云计算,主要进行计算机网络云特征研究。网络使用者经常将云计算理解为网络层面上的集成软件。第三,计算机网络使用者没有经过长时间规划后使用,容易造成各种网络资源浪费,但云计算可以分秒完成计算和运作,减少了网络资源的浪费。

  2云计算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2.1云计算技术分类

  简单操作和快速预算是计算机网络云计算中的主要特点。云计算可以利用计算机网上提供的广阔信息和资源,实现大量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系统处理和运算等操作。随着计算机网络计算的发展,根据分析和特性等因素形成各种云计算,可以将云计算划分为各个方面,形成不同种类的思想特点,主要是共同云和私有云。在私有云中,操作相对简单,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操作*台;公有云表示用户自身所需的资源,可以利用共享方式实现其他用户资源共享。通过对共同云和私有云的分析发现,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控制:第一,连续性。公有云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会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不断变化,但私有云不会出现此种问题;第二,数据安全性。公有云可以与其他用户共享信息,所以不能保证安全性;第三,成本。从自身成本分析来看,公有云成本低、架构简单;私有云成本高,但稳定性较好;第四,监测能力。共同云有很多监控功能,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所需对象进行严格监控。

  2.2云计算技术特点

  第一,规模较大。云技术需要储存大量的数据,所以其内部通常有很多服务器组成,规模较大。第二,高可靠性。数据进入“云”之后,会多次备份并储存在服务器内部,保证了数据安全,减少了不良因素产生的数据变化或损坏。第三,虚拟化。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时候使用云技术。第四,通用性。云技术可以兼备不同应用的使用,保证各个应用都可以与云实现互动交流。第五,高可扩展*惯。云计算技术可以根据使用者提出的要求不断进行技术优化和改进,扩展了应用范围。

  3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实现

  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时候,为了简化操作程序,相关人员通常将其划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进行预处理,另一方面是功能实现过程。操作前必须对系统中的各项功能进行分析,分解出个功能,获得不需要进行系统处理和预算处理的功能。预先处理基本可以一次性完成,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利用预处理得到的结果进行利用,并完成系统功能。简化计算机系统与以上处理方法密切相关,不仅简化了信息技术,还提高了计算机系统运行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技术开始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应用起来,给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可以利用方式实现计算机网络云技术:第一,软件程序。此种方式在企业中使用的较多,企业可以利用此种方式实现云技术,利用Web浏览器给用户提供所需要的管理程序或具体信息,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减少资金浪费,缓解了企业发展状况。第二,网络服务。软件程序和网络服务具有很大联系。由于网络服务的运行必须有软件程序支持,所以实现网络服务和软件程序的结合对研发组具有很大作用,可以让企业更好地参与到计算机网络管理中。第三,管理服务提供商。管理服务提供上可以给企业提供比较专业的服务,例如病毒查杀和软件安全等,保证了使用安全。

  4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核心技术的优势

  服务器架构是云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主要进行云计算IAAS补充。从当前发展来看,要制定云计算服务器架构专门、统一标准,必须有大量相关技术的支持,例如,计算机局域网SAN和附网NAS等,这些技术都是服务器架构中比较关键的技术。NAS架构具有显著的分布式特征,这些文件计算系统都是比较松散的结构型集群。在NAS文件系统集群中,各个节点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内部最小的单位就是文件,可以在集群中进行文件保存,方便计算出文件中的数据,减少了多个节点计算的冗余性。计算机网络云计算耗费成本较低、具有很好的拓展性,安全控制系统较安全,但是如果客户发出的请求较多,NAS系统就会起到限制作用,只有利用NAS中的云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二级计算需求。SAN是紧密结合型集群,将文件保存到集群中,可以将其分解为若干个数据块。与集群节点相比,各个数据块之间都可以实现相互访问。客户发出请求需求后,节点可以根据访问文件形成的不同数据块对客户做出的请求进行处理。在SAN系统中,可以利用增加节点数量方式满足系统相应需求,而且还可以提升节点自身的性能。SAN计算架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扩展性,还可以高速的传播数据,此种技术主要应用到云服务商对私有云服务器进行构建。但是从价格方面分析,SAN计算构建硬件的成本价高,必须将SAN架构服务器价格作为依托,从价格方面分析并实现该种技术,可以适当降低该种技术的性能和成本,获得比较低廉、性能优越的技术,实现SAN中OBS集成文件系统的.发展。

  5网络云计算技术在应用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云计算发展问题是研究网络云技术的主要问题,必须将云计算发展中存在的数据安全保护作为主要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研究。首先,在浏览器访问云中,浏览器是一种安全性能较差的应用,此缺点容易在用户使用证书和人证方面发生泄漏,但是很多输出和储存数据都由云服务提供商家供给,所以用户不能直接对数据进行控制,导致服务提供者很有可能在没有经过用户统一的基础上使用数据;其次,从云端储存分析发现,不同的应用程序会在云端中被转化为合法的机制,给用户数据使用和安全提供了保证;再次,在应用服务层中,用户使用数据和其他数据会发生变化,很难给用户使用提供安全保护,所以必须使用安全有效的方式保护用户隐私;在基层设施层中,如何进行数据用户隐私保护、安全保护以及重视事故影响的数据丢失都是主要研究问题;除此之外,有很多安全标准和服务水*协议管理缺失会产生很大法律责任,导致法律和政策领域的安全问题损失均得不到有效处理。

  6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下衍生的一种新技术,对计算机设备容量提升和储存空间的优化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使用SAN技术可以彻底改变计算机内部磁盘之间的比例,保证计算机群体使用的顺利进展,增加SAN设备用户,直接进行海量信息访问。在此种系统构建下,云计算可以在本台计算机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控制和服务,同时进行远程操作,给计算机群构建起分布式、全球资源机构,实现资源信息网*台的构建和应用。

  7结语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促进了云技术的应用。虽然云技术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是实用性较高,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和各个行业的运行效率,还保证了信息使用的安全,其已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杨柯.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软件,20xx(7):47-48.

  [2]苗宇.分析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存在问题及措施[J].软件,20xx(10):119.

  [3]徐爱兰.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分层技术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24):162-163.

  [4]李大勇.关于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应用研究与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20):78-79.

计算机应用论文7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替代人的视觉与思维已经成为现实,这也是计算机视觉的突出显现。那么在物体图像中识别物体并作进一步处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在数字化图像中,我们可以探寻出较为固定的数字联系,在物体特征搜集并处理时做到二次实现。这既是对物体特征的外在显现与描绘,更是对其定量信息的标定。从交通工程领域的角度来看,该种技术一般应用在交管及安全方面。监控交通流、识别车况及高速收费都是属于交通管理的范畴;而对交通重大事件的勘察及甄别则是交通安全所属。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对计算机视觉系统的组成及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形成视觉处理相关技术研究。

  二、设计计算机视觉系统构成

  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视觉系统的建立基础上的。其内部主要的构成是计算机光源、光电转换相关器件及图像采集卡等元件。

  (一)照明条件的设计。在测量物体的表征时,环境的创设是图像分析处理的前提,其主要通过光线反射将影像投射到光电传感器上。故而要想获得清晰图像离不开照明条件的选择。在设计照明条件时,我们通常会视具体而不同处理,不过总的目标是一定的,那就是要利于处理图像及对其进行提取分析。在照明条件的设定中,主动视觉系统结构光是较为典型的范例。

  (二)数据采集的处理。如今电耦合器件(CCD)中,摄像机及光电传感器较为常见。它们输出形成的影像均为模拟化的电子信号。在此基础上,A模式与D模式的相互对接更能够让信号进入计算机并达到数字处理标准,最后再量化入计算机系统处理范围。客观物体色彩的不同,也就造就了色彩带给人信息的差异。一般地黑白图像是单色摄像机输入的结果;彩色图像则需要彩色相机来实现。其过程为:彩色模拟信号解码为RGB单独信号,并单独A/D转换,输出后借助色彩查找表来显示相应色彩。每幅图像一旦经过数字处理就会形成点阵,并将n个信息浓缩于每点中。彩色获得的图像在16比特,而黑白所获黑白灰图像则仅有8比特。故而从信息采集量上来看,彩色的图像采集分析更为繁复些。不过黑白跟灰度图像也基本适应于基础信息的特征分析。相机数量及研究技法的角度,则有三个分类:“单目视觉”、“双目”及“三目”立体视觉。

  三、研究与应用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

  从对图像进行编辑的.过程可以看出,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在物体成像及计算后会在灰度阵列中参杂无效信息群,使得信息存在遗失风险。成像的噪声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获取有效信息造成了干扰。故而,处理图像必须要有前提地预设分析,还原图像本相,从而消去噪音。边缘增强在特定的图像变化程度中,其起到的是对特征方法的削减。基于二值化,分割图像才能够进一步开展。对于物体的检测多借助某个范围来达到目的。识别和测算物体一般总是靠对特征的甄别来完成的。

  四、分析处理三维物体技术

  物体外轮扩线及表面对应位置的限定下,物体性质的外在表现则是其形状。三维物体从内含性质上来看也有体现,如通过其内含性质所变现出来的表层构造及边界划定等等。故而在确定图像特征方面,物体的三维形态是最常用的处理技术。检测三维物体形状及分析距离从计算机视觉技术角度来看,渠道很多,其原理主要是借助光源特性在图像输入时的显现来实现的。其类别有主动与被动两类。借助自然光照来对图像获取并挖掘深入信息的技术叫做被动测距;主动测距的光源条件则是利用人为设置的,其信息也是图像在经过测算分析时得到的。被动测距的主要用途体现在军工业保密及限制环境中,而普通建筑行业则主要利用主动测距。特别是较小尺寸物体的测算,以及拥有抗干扰及其他非接触测距环境。

  (一)主动测距技术。主动测距,主要是指光源条件是在人为创设环境中满足的,且从景物外像得到相关点化信息,可以适当显示图像大概并进行初步分析处理,以对计算适应功率及信息测算程度形成水*提高。从技术种类上说,主动测距技术可分为雷达取像、几何光学聚焦、图像干扰及衍射等。除了结构光法外的测量方法均为基于物理成像,并搜集所成图像,并得到特殊物理特征图像。从不同的研究环境到条件所涉,以结构光法测量作为主要技术的工程需求较为普遍,其原理为:首先在光源的设计上由人为来进行环境考虑测算,再从其中获取较为全面的离散点化信息。在离散处理后,此类图像已经形成了较多的物体真是特征表象。在此基础上,信息需要不断简化与甄别、压缩。如果分析整个物体特征信息链,则后期主要体现在对于数据的简化分析。如今人们已经把研究的目光转向了结构光测量方法的应用,体现在物体形状检测等方面。

  (二)被动测距技术。被动测距,对光照条件的选择具有局限性,其主要通过对于自然光的覆盖得以实现。它在图像原始信息处理及分析匹配方面技术指向较为突出。也通过此三维物体之形状及周围环境深度均被显露。在图像原始信息基础上的应用计算,其与结构光等相比繁杂程度较高。分析物体三维特性,着重从立体视觉内涵入手,适应物体自身特点而存在。不过相对来说获得图像特征才是其适应匹配的条件保障。点、线、区域及结构纹理等是物象特征的主体形式。其中物特较为基础与原始的特征是前两个特征,同时它们也是其他相关表征的前提。计算机系统技术测量基本原理为对摄像机进行构建分析,并对其图像表征进行特征匹配,以得到图像不同区间的视觉差异。

  五、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悉知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及技术组成。在系统使用的基础上深入设计,对系统主要构成环节进行分析。从而将三维复杂形态原理、算法及测量理论上升到实际应用。随着社会对于计算机的倚赖程度增加,相信该技术在建筑或者其他领域会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及应用。

计算机应用论文8

  摘 要:在工程设计以及地质勘测领域中,知识密集以及信息化开始成为这些行业的主要特点,在这些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水利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速度和精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使应用中的精准度得到一定的保障。本研究从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规划及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与规划中的应用2个问题出发,对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 设计和施工; 计算机技术; 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力获得了快速的进步,在当下,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开始成为社会各行各业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样的,在智力型产业所涉及的领域中,计算机技术使人类智慧的深度以及影响范围获得了大范围的推进。与之相应的,在工程设计以及地质勘测的领域中,知识密集以及信息化开始成为这些行业的主要特点,在这些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水利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速度和精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使应用中的精准度得到一定的保障。

  1 在水利工程规划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具体来讲,水利工程的规划是一种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的设计与计划工作。在这一工作中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数据以及信息,如果在工作过程中使用人工对这些数据与信息进行测量,就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需要的任务量,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使相关的考察与设计的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确保设计质量能够符合检验标准的前提下,使设计的速度得到尽可能的提升。在对工程的方案进行设计时,使用CAD技术以及三维动画技术,能够为设计工作提供更加准确、更加高效的数据,使工程中的设计方案以及设计质量的实际效果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1]。此外,在我国的水利设计行业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也可以对原有的勘测技术进行突破,使勘测设计可以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还可以为水利工程提供相应的三维动画与图形图像技术,这些技术在工程的前期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三维动画技术,能够对水利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受到深度关注的大量详细的信息进行真实的把握。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利用多种软件构建起水利工程的具体三维图形库,进而逐步形成整个工程中的建筑物的'具体三维模型,如发电厂、大坝以及引水建筑物等[2]。

  2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与规划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制作与项目工程内容有关的PPT文件、复杂地域中的具体地形以及水利工程总体的鸟瞰图等多种多样的三维动画的仿真演示,还能够使用空间分析技术,对水利工程中的其他项目以及相关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演示与设计[3]。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同样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把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或是数据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与编排,使施工现场以及计算机控制的多项信息能够实现有效的结合,使施工的能力与施工的水*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这样就可以对整个工程施工中的具体进度、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的要求进行实时的掌控与比较,将隐患的根源及时切断[4]。使用计算机中的软件系统,能够在设计前或是设计施工方案的实际过程中,经过对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以及施工区域中的地理信息进行具体的分析,能够对整个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确定。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使用计算机GIS系统,实现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与数字化,进而为其提供多方面的数据支持,从而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的实际质量能够达标以及工程中的各种参数能够准确无误。这一系统还可以对工程中的预算问题进行精确的控制,使施工过程中的高报价、偷工减料以及偷梁换柱等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样一来,还可以解决工程结算时存在的大量经济隐患问题[5]。

  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把TM卫星的相关影像进行详细的解读,把设计方案中存在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之后利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把这些被数字化处理过的信息与工程中的其他施工资料结合起来,形成第四系地质图、工程中其他设施的分布图以及总的*面图。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工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化的掌控与调整得到实现,还能够对工程中的信息实行高效的管理与应用,实现施工过程的信息化以及自动化的高效管理。此外,施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对总体上的设计成果与各种各样的具体的辅助工程、细节工程以及子工程等有关信息实行具体的调整与处理,可以将设计的成果可视化的表达出来,也可以实现项目的可视化显示[6]。

  3 结语

  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针对其中的技术协助设备、施工通道、工人生活区、备料堆放点以及技术图纸等进行相应的掌控,减少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误时、损害或是丢失。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使用计算机系统可以将空间冲突识别机制以及相关的冲突机制得到解决,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高损害、高概率以及高危险的事故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此外,还可以对工程的预案进

计算机应用论文9

  微课是当前教育界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语, 尤其是在网络不断普及的大背景下, 微课教学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微课依托网络,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碎片化, 将教学内容分拆成了多个细小的部分, 并且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其制作为微课资源, 用于实际教学。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而言, 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不少问题, 虽然整体教学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但是却难以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首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范围很广, 覆盖了大量专业和学生。对学生全面发展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其次,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要求, 但是存在脱离社会实际的情况。《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仍然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制定教学内容,但是,社会实际需求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教学大纲的革新速度,这就导致教学大纲和社会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这就直接导致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出现脱节。最后, 教学手段过于老旧。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中, 主要手段还是板书教学和机房教学这两种模式。板书教学模式刻板, 不具备演示能力, 导致教学抽象化。机房教学人数过多, 教师难以全面地兼顾所有学生, 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2 微课教学

  微课是*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教学内容或资料制作成为视频资源、电子书资源等, 用于学生资助学*或是展开课堂教学。利用微课模式展开教学, 可以将原本长时间的课堂分拆成为多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分拆, 是学生能够逐步完成教学任务,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 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环节。首先, 制作微课教学资源。将用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按照教学思路有机联接成为一个整体,再通过视频软件或是文字编辑软件制作成电子资源。其次,将微课教学资源用于实际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微课资源的运用环节很多,比如课前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等,都可以通过微课教学资源进行。最后.构建微课教学资源数据库. 加强校间合作, 不断扩大发展微课资源数据库,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3.1 改革当前教学方式.深化微课教学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 不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对部分院校进行调研之后, 发现绝大部分高校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时, 还是以板书教学为主、机房教学为辅。大部分教师认为, 只有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高效地展开实践操作。但是,其忽略了一个关键点, 就是实践操作能力并不等同于理论知识水*, 实践操作可以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形成理解因此急需改革当前教学方式.深化微课教学的应用,提升教学水*。例如, 在教学w o dr 文档制作时, 利用微课教学可以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首先, 对教学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根据教学实际而言, 不少学生在教学完成后依然存在一些疑难点, 比如自动生成目录,文档样式调整等。因此,需要结合学生存在的学*难点对应地设计教学内容。其次,设计微课教学资源。进行微课教学资源设计时, 需要遵循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准确快速切入知识点, 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使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到这些知识。第二, 内容逻辑层次清晰,由浅入深, 逐渐步人正题,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逐步形成掌握。第三,对知识进行总结, 突出知识的核心内容以及和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 强化学生理解记忆。再次, 实际制作微课教学资料。根据学生存在的'样式调整及目录生成的学*难点, 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微课化。以自动生成目录这一知识点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突出这部分知识的核心— 目录, 然后提取课本中的关键内容, 围绕目录逐一排列自动生成基本步骤。第一步点击样式, 选定对应的序列, 通过修改命令设置格式。第二步就是选定需要编辑的区域, 对其进行样式自定义和目录生成。第三步是生成目录, 点击需要插人生成目录的位置, 通过引用菜单选择插入目录, 然后再对样式和排序进行修改。第四步是在改动更新目录时, 通过引用菜单的更新目录,即可实现。通过以上四步, 就可以完成w o dr 文档的目录自动生成和更改。在制作微课教学资源时, 教师就应该将这四个详细的步骤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进行组合, 按照先后关系呈现出该点知识的重点。

  3.2 通过微课优化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本应分为三个, 即预*、教学和复*。但是,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预*环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较为缺乏, 教学环节有比较刻板, 复*环节也没有得到落实,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质量较低。因此, 需要通过微课对当前的教学环节进行优化, 加强预*和复*环节, 改良教学环节。首先. 在微课教学资源制作完成之后, 及时将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微课资源进行预*, 提前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利用微课资源.按照章节知识的逻辑层次,依次展开教学, 逐一完成教学目标, 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 通过微课资源进行复*。微课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微课资料进行复*, 强化巩固课堂知识。

  3.3 建立微课资源库, 升级教学活动

  微课资源时一种信息资源,其具有互动性。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会不断累积微课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微课资源整合起来, 建立微课资源数据库。通过网络,可以实现院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将各个院校的微课资源整合起来,就可以构成一个庞大的, 促进教学活动不断升级。比如. 在教学E X C E L 表格制作时. 存在不少技巧性的操作方法, 不同院校的教师在制作微课资源时也有不同的侧重。通过交互整合, 就可以融合这些不同的优秀方法, 博采众长, 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逐步完善升级.能够交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技巧. 不断提升学生学*水*。4 结语微课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 在各类教学活动中正在逐渐普及。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而言, 微课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普及应用并不是很广泛。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微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际特点, 深化完善微课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计算机应用论文10

  【摘要】

  在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系统的阐述了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旨在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教学水*,为社会输送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计算机教学非常重要。[1]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则不容乐观,为了实现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化发展,使计算机教学能够同具体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计算机教学当中,该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机教学水*,充分调动学生学*的兴趣。

  1任务驱动法的涵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的根本原理是将以往教学过程中单纯的知识传授逐步转变为以布置任务—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全新的教学模式。[2]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完成了计算机教学模式从在现式教学向探究式教学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它要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学生现有知识结构,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水*的任务,根据任务引出相关的知识点,并以任务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应用理论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计算机的兴趣。

  2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任务

  教师若想将“任务驱动”应用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做到吃透教材,要做到充分了解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那些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操作的任务进行教学。[3]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所设计任务必须明确、具体。例如,在教授有关于在WORD中设计图片属性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一般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布置任务:a.将“我的文档”中保存的图片插入到文档末尾,并对插入图片进行设计,将其设计为高度5cm,宽度5cm,版式为:嵌入型,水*对齐方式为“左对齐”。b.将“我的文档”中保存的图片插入到WORD中,并设计图片属性。将上述两种任务类型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第二种任务不明确,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强。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并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时时监督,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帮助。

  3教师应当组织好教学

  教师怎样组织教学关系着计算机课程的成败,由于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不高,导致很多大学生在课堂上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例如看小说、玩手机等等,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有效组织教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灵活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学*积极性的同时,把握教学节奏,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应用电子表格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些自动求和、排列以及筛选方面的任务,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互帮互助,从而有效的解决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教师应当做好总结

  教师在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为引导者,主要帮助学生学*相关知识。众所周知,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水*并不完全相同,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则起不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挑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在授课的时候展示给学生,并让制作者总结自己的制作过程,对于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所应用的方法和技术,教师应当做到及时的点评,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的欲望。当然,教师对于那些做的一般或是比较差的学生,也应当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在其发言的时候,询问其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那些原理,学到了哪些知识等等,这样学生就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在进步,自己的能力在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的积极性。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应当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系统的了解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体系。

  5结语

  总而言之,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会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学生可以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树立强大的自信心,为学生以后的学*打下坚实而又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春红.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2]周世兵.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重庆师范大学,20xx.

  [3]任芳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医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xx.

计算机应用论文11

  [摘要]学*型社会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建立创新型的图书管理机制。文章主要从创新图书馆的管理理念、资源配置和体系等进行阐述,确保创新图书馆更好发挥自身作用,满足学*型社会对人们较高知识的要求。

  [关键词]学*型社会;图书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xx)12-77-3

  作者简介:黄子涵(1984.9-),女,本科,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图书馆是人类的知识宝库,能够适应社会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构建学*型社会的要求,满足时代要求的创新必然要为全社会提

  摘要:本文全面分析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存在的一些弊端,然后对这些弊端进行一一的分析,在最后针对这些弊端给出了一些优化的方案,希望能够通过这些优化方案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有一定的改善,在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有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有效策略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猛,我国在20世纪末期开始大力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到目前为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由于计算机技术管理应用在很广泛的范围内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整个社会和广大的用户都有着很切实的利益关系,因此研究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能够促使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可靠性,必须要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制定有效的策略来保证其健康的发展,还要提高计算机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性和警惕性。保证计算机技术管理在各个行业中运用更加灵活可靠,从而推动社会的信息化步伐。

  1、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实际网络安全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的信息化技术发展都非常迅速,基本上都进入的信息化的时代,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信息技术的管理是必要的,目前看来最为主要的还是运用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方面的管理,在这方面的管理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实际的信息技术管理应用中,应该不断的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重视力度,特别是在实际的使用中必须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实际的探索和研究中去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的情况去解决问题,从而来落实信息技术管理的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是非常丰富的,正是由于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才会引起计算机的不安全,因此要遏制一些恶劣的信息攻击和病毒文件,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在目前实际的网络安全监测的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测检测所有计算机网络信息的管理。然而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计算机的运行也不是特别的稳定,因此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也是导致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混乱性的原因。因此,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措施,防止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当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对这些事件采取应急的措施,及时的解决此类问题。而且针对这些问题和以往发生的一些事件制定相关的策略,保证这样的时间不再发生。

  2、对信息技术管理问题的一些实际的解决方法

  (1)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有效控制

  为了能够保证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的安全性,必须要加强计算机管理技术的有效控制,使得信息和管理更加科学化,在这之中要结合很多的因素,使得信息管理技术在控制中得到科学的实施,还要根据一些实际的情况出发,在一些可行的范围内对其进行完善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还要加强其研发的力度,对一些新的.漏洞和病毒能够有效的处理,把各个职责分到个人中,保证合理科学的运行。

  (2)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技术模型

  在实际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创建一个安全和健全的信息管理技术的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保证计算机的安全运行,还能够对计算机的信息管理风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创立健全的计算机管理技术的模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建立这种模型之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准备,做好具体的规划和周全的计划,这样才能够保证创建一个安全的、健全的信息管理技术模型,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管理技术也不断的成熟,目前已经达到了初步的安全状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3、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管理的相关措施

  (1)加强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目前很多计算机中存在漏洞,这些漏洞对计算机的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因此在加强操作系统安全的时,必须加强计算机的漏洞检查,并且及时的解决这些漏洞,排除计算机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安全运行方案,还要制定一些应急的措施。比如:陌生人要加强对其进行身份验证,并且不断的完善相关的验证制度和法规,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防止一些病毒入侵。在这些方面虽然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我们后来居上,这都是我国一些科研人员艰苦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借鉴了很多国外的技术,不断的总结创新成果,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2)不断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上的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在日常信息化技术管理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制定相关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规定十分必要,还应该在管理机构的内部建立相应的管理小组确保计算机日常的信息安全,完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强计算机应用安全的意识,防止病毒和电脑高手的入侵,意识到病毒或电脑高手入侵会带来的的后果,同时还要建立起预防病毒入侵的一些体系,并安装相关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定期的对计算机进行保护和杀毒。

  4、结论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多行业,多领域的合作发展势在必行,在这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势必会促进很多产业的前进,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全世界各个行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对很多用户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实际情况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不仅仅是控制信息的访问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以及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存在的一些应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尽快创建一套安全的信息管理系统来不断的加强信息管理技术上的管理,建立一个安全的、健全的信息管理模型.

  参考文献

  [1]叶军.基于防火墙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探讨[J].硅谷.20;0(23)

  [2]朱瑶.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5)

  准确有效的知识,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殿堂,而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内容[1]。公共图书馆是知识产业的一部分,在全民教育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承担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在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充分利用综合信息,组织和提供相关新技术、新管理方法、新市场等,具有显著的优势,提供了强大的信息保障,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提供了优良的知识产品和消费品,推动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赋予了图书馆重要的使命。在学*型社会下,图书管理需要不断创新,为学*者提供有效的学*环境,满足每个学*者对知识的需求,提高读者的学*能力,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确保图书馆能够灵活应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角逐知识经济的竞争,满足学*型社会较高的知识要求。

  1学*型社会

  1.1学*型社会的本质与内涵

  在学*型社会下,学*型社会的本质、内涵和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关系密切,从学*型社会的形式层面出发,学*型社会的形式就是创造一种现代化社会,实现终身学*与全民学*,从学*型社会本质来说,就是要创造一个新型社会,借助学*谋求发展,学*型社会内容涵盖:以灵活的学*来促进全面的发展、以终身学*促进终身发展和以个体学*促进个体的发展等,所以,全民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加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型社会是一个社会组织,满足创造未来的需要,组织中的团队和个人通过持续的学*,获得全面的知识,该学*不仅不会改变个体与组织的信念、行动、知识,而且提高了个人与组织的创新能力和成长能力,学*型社会的特征包含:首先,学*型社会中的组织和个人愿景是相同的,该愿景源是在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愿景基础上形成的,比个人愿景较高,从整体上看,该愿景表现组织中成员的共同理想,融合了不同的个体的思想,促使他们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基于这种模式,全体成员的学*要不间断,不断学*包含几种含义:团体学*、全过程学*、终身学*等。只有提升自己的学*能力,个人和组织才可能较高的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促使个人与团体的全面发展。其次,基于地方为主的结构上形成的学*型社会,该结构涵盖决策层和操作层,很少出现中间相隔层次,另外,该结构特别重视最下层的自**,所以,学*型社会也可以认为是以地方为主的扁*式结构。最后,学*型社会重视自主管理,也就是说,使组织起来的成员边工作,边学*,将工作和学*紧密联系起来,基于这种模式,重新界定了不同组织的边界,在互动的外部环境要素和组织要素基础上,形成了边界界定,比传统组织的法定边界有所超越。处于这种模式中,领导人员监督和负责组织成员的学*,确保共同愿景得以实现。

  1.2学*型社会发展趋势

  世界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学*型社会的构建,在20xx年较早的十六次全国***大会上,学*型社会的理念就已经被提了出来,当今,全体公民已经对构建学*型社会形成了一种共识,知识经济社会与信息社会下的一种社会模式是学*型社会,要想实现学*型社会的构建,针对性的构建社会基本结构很有必要,从根本上说,学*型社会的构建很具体,不是抽象意义的概念,学*型**、学*型政党和学*型高校共同构成了学*型社会。从这方面来说,学*性社会的改变也是社会基本结构的和社会组织细胞的创新,这种创新能够颠覆传统社会,在传统社会基础上,实现了提升、飞跃和创新,学*型社会的构建需要对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2学*型图书管理创新方式

  2.1创新图书馆管理概念

  创新能使一个民族进步。学*型社会特别看重主导型学*,不是一种被动的学*,而是一种主动的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新,也是一种个性学*的方式,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不断学*,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完善有关知识,比竞争对手具有较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竞争中具有优势。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不仅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同时对于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服务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图书馆要树立学*型社会要求下的服务性观念,朝向学*型图书馆的方向迈进,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为人们提供学*机会,突出了图书馆自身的发展价值。第一,图书管理的创新要改变传统的一般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管理。当前,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图书馆担负将先进科学知识传播给人们的责任,为此,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非常重要,满足学*型社会的需求。第二,图书管理要打破常规管理,实现特色管理。学*型图书管理的创新从宏观角度出发,考虑到资源建设的问题,确保资源能够有效合作和共建,在这个基础层面上,对资源进行整合,图书管理分工明确,注重突出特色化建设,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第三,改变传统图书管理的封闭化,转变成一种统筹协调的跨区域管理,树立竞争和协调意识,避免图书馆出现封闭和独立的管理模式,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管理,图书馆之间相互合作,形成联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四,图书管理者要改变原有的管理角色,变成创造者的角色。学*型社会要求较高的管理职能和较高的图书馆功能。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工作者只有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有所创造,才能有所发展,这是满足学*型社会的需要。

  2.2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

  开放式服务规范化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求,是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传播与应用更便捷的需要[3]。图书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图书管理要想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就必须建立制度体系。图书创新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管理制度的创新、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业务工作制度的创新和读者服务规范创新。综合管理制度的创新包含的内容有管理权限及编制、职权范围的制定和工作内容划分等。形成管理制度的创新涵盖的内容有:人、财、物的管理原则、晋升、奖惩的方法和各类人员的要求标准等。业务工作制度的创新是指业务部门和专业工作人员根据不同业务的需求,制定操作规范,主要包括的内容有文献工作的阅、藏和编等,此外,像信息技术服务等也涵盖在内。在读者服务规范创新中,明确规定图书馆的权利和义务,图书馆要将服务提高到一个最高层面,此外,像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也是规定的内容。图书管理制度应当创新,这样才能够有效挖掘图书馆的潜在活力,从最大限度上满足学*型社会的需求,为读者提供多样性的需求,促使图书管理有效发挥自身作用。图书管理制度的创新的根本要确保以人为本,为读者营造一种和谐的读书氛围。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读者的能动性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这是构建学*型图书馆必然的发展趋势,能够提高图书管理水*,让图书管理潜力充分施展出来,实现一种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模式,为图书馆树立良好的形象,营造开放的发展空间,指引学*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2.3创新图书资源管理

  高校图书馆管理也面临着如何合理配置不同校区间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分配人力资源、创新服务等问题[4]。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较高的资源配置,为此,要想优化资源配置,必须使用科学模式,确保资源利用率较高,因此,动态发展、协调共享、虚实结合的发展观念需要被树立起来。印刷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和电子资源是图书管理的几种类型,这几种资源各自特点不同,性质也不同,在实际管理中,需要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确保不同类型资源具有显著的比率。另外,开发信息资源时,要从全方位、多层次、联合式的层面展开,满足不同组织和个体的学*需求,不仅要开发信息资源,还要开发脑力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将学术性资源的利用重视起来,突出协调生活性和实践性资源。此外,要明白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意义重大,为了提升资源的利用率,管理人员需要使用科学、合理、健全的搜索方式,合理地将一些新型信息资源输入其中,标引、分类图书馆资源,提供完善的查询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将全面的信息提供给用户,有利于形成知识化发展趋势,满足学*型社会的信息化需求,指引读者开展新的学*和研究。

  2.4创新人员队伍建设

  图书馆员应当具备比较强的学*能力,以适应全新的信息环境和全新的读者的要求[5]。图书管理要想满足学*型社会的需求,图书管理人员的创新管理,学*型图书管理员组织非常重要。首先,图书管理员要制定明确的发展计划,更新管理知识,开展培养工作,将多元化知识和专业有效协同起来,让终身教育的思想贯穿其中,让图书管理员进行终身学*,制定终身培训方案,确保图书管理员能够成为复合型人才,满足图书馆对高级图书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需要建立人员的竞争和培训机制,形成科学人才激励和竞争机制,根据不同的学科,进行科学设置,为学科划定明确的范围,为图书管理员确定重点和次重点的服务对象,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机型设置,将考试考核在全馆范围内推行,还要结合工作业绩,将其中的优秀人才选出来,开展脱产或者是不脱产培训工作,确保合理的人才队伍,保障管理服务的科学性和稳定性。第三,充分鼓励馆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或者学*专业设置,在闲暇时间,借助多渠道,学*专业知识,使之成为有用人才,确保图书管理团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图书馆进行强化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学*型社会要求图书馆员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同时,要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较高的责任能力,在工作中,要有自觉性,严格约束自己,把握读者需求,了解社会变化。从根本上来说,这包含高度的服务意识。

  3结语

  图书馆用户需求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学者们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6]。图书馆创新管理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能够让读者更好地迎接市场的挑战。图书创新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到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当前,人们已经进入到学*型社会中。为了满足学*型社会的需求,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创新,创新管理机制,树立创新管理意识,强化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在不久的将来,图书创新管理将会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吴长乐.图书馆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特点分析[J].科技资讯,20xx(27):247.

  [2]刘培波.泛在知识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化研究[D].山东大学,20xx.

  [3]洪丽.高校图书馆开放式服务规范管理研究[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20xx.

  [4]裴思.多校区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xx.

  [5]罗侃强.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素养[J].科技资讯,20xx(27):249.

  [6]毛刚.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xx.

计算机应用论文12

  【摘要】

  计算机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而现在计算机的使用主要以网络为基础,很多软件的使用,都需要在网络连接的环境下。而网络上大量的病毒和木马,对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威胁。研究在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的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的现状。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论文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均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学*、工作等均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在普遍应用的同时,也出现了私有信息被侵犯以及数据损坏的情况,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就会为相关行业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因此,在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时候,一定要对其应用安全进行深入的分析,保证各项工作安全可靠地进行。

  1、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的新问题

  1、1 病毒感染

  病毒就是一种编码程序,将其植入用户计算机之后,就可以得到用户的一些信息与网络应用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病毒往往出现在QQ去聊天的时候,具有黑屏、计算机无响应等情况。起初,病毒只是一种恶作剧,随着病毒的不断扩展,一些思想不正的人就利用病毒窃取信息。通常情况下,这些人均是利用一些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强、繁殖力强的病毒程序窃取信息,随着技术水*的不断提高,后来又根据不同网络环境设计了一些相应的病毒。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下载文件、QQ去聊天、接收文件等,不同病毒程序产生的.安全问题不同,对计算机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1、2 木马入侵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病毒问题的网络应用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木马入侵。以往木马就是一种依靠传递信息进行犯罪的行为,在邮件发送越来越便利的条件下,邮件便成为了木马入侵的主要途径。通常情况下,用户邮箱经常收到一些垃圾邮件,这些垃圾邮件中可能携带木马。如果用户不小心打开了携带木马的邮件,其中含有的木马程序就会立即启动,进而入侵用户的计算机,在不知不觉中窃取用户信息,并且对用户计算机程序进行恶意篡改,导致用户计算机运行出现差错,甚至出现计算机瘫痪的情况。

  1、3 病毒攻击

  1、3、1 通过传输协议发动攻击

  病毒通过特殊协议漏洞,恶意利用超载等形式,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针对性的攻击,导致系统出现崩溃或者瘫痪的情况。协议攻击的典型实例就是通过TCP/IP协议中的“三次握手”漏洞,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通过大量数据包流入的方法,耗尽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出现计算机系统瘫痪的现象,影响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

  1、3、2 通过操作系统开放端口发动攻击

  在系统软件中,存在着一些边界条件、函数指针等漏洞,在地址空间产生错误的时候,就会出现恶意攻击端口服务的情况。病毒利用软件中的特定报文,使软件运行出现异常,导致计算机系统或者软件出现瘫痪的情况。比较典型的实例就是OOB攻击方式,主要就是对Windows系统139端口进行随机发送,展开攻击,导致CPU运行非常繁忙,对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1、3、3 通过伪装技术对主机发动攻击

  在病毒攻击中,通过伪装技术对主机发动攻击是最为常用的手段。病毒主要通过对路由、IP、DNS等信息的伪造,让被攻击主机无法明确请求,导致主机系统出现问题。同时,伪装技术的应用,使被攻击的主机系统无法准确判断信息来源,进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行为,使计算机系统出现崩溃或者瘫痪问题。

  2、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的新对策

  2、1 病毒防护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中,一定要采取相应的病毒防护技术,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病毒防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未知病毒的查杀技术,主要是对虚拟执行技术的突破,结合众多防护技术优势,开发出来的一种病毒查杀技术,可以准确查杀病毒。

  (2)智能引擎技术,主要就是在扫描技术的基础上,对其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改进,结合其优势,开发的一种延缓病毒库的病毒技术。

  (3)病毒免疫技术,此种技术主要就是对病毒进行免疫,通过强化自主访问的方法,对系统进行控制与保护,实现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4)压缩智能还原技术,此项技术可以对文件进行还原与压缩,从而使病毒暴露。

  (5)嵌入式杀毒技术,此项技术主要就是对容易受到攻击的程序进行保护,通过程序接口的方式,降低病毒攻击程度,目前,此项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并且适用性较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病毒防护技术。

  (6)应用杀毒软件,现阶段,我国普遍应用的杀毒软件有瑞星、毒霸、360、金山等。在安装应用杀毒软件之后,必须对文件进行及时的更新,并且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的杀毒、木马检测、系统修复等,第一时间处理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针对新购硬盘与软盘而言,一定要展开杀毒检测,避免病毒感染,及时修复系统漏洞,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2、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就是通过自定义安全规则,对系统展开隔离控制的一种技术。首先,防火墙技术能够对网络通信予以控制,并且根据过滤技术、状态监测技术、应用网关技术等相关技术,对内外网通信予以访问控制。其次,防火墙技术能够分析网络数据的合法性,在网络入口处,对主机和外网交互信息展开过滤,保证信息安全。最后,在防火墙技术基础上,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对MAC、文件传输等予以控制,保证网络的安全。

  2、3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对计算机中没有授权的入侵现象予以检测,并且在出现此类情况的时候,进行及时报告,这是一种检测计算机网络攻击行为的常用方法。在运用入侵检测技术的时候,可以在入侵者没有危害计算机系统的时候,明确入侵者行为,并且利用系统防护技术,进行相应的入侵驱逐。通过入侵检测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降低恶意攻击的危害,并且对入侵行为进行记录,为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2、4 加密保护技术

  对于网络传输数据篡改或者窃取问题,可以进行数据加密保护,将相关数据转换成密文,如果没有密钥,即使被篡改或者窃取,也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还原,这样就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行。其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对称加密保护技术、非对称加密保护技术。对称加密保护技术就是指加密与解密密钥是一致的,此种加密方式一般都是利用DES进行计算;非对称加密保护技术就是指加密与解密密钥不同,这样每一位用户都具有一个密钥,具有很好的保密性,可以满足每一位用户的需求,并且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2、5 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主要就是系统对用户身份识别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对用户信息展开保护,并且禁止非本机用户进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用户的信息。身份认证的手段主要包括指纹认证、密码认证、动态口令等。身份认证的主要特点就是,只有在确认用户身份之后,才可以让用户进行访问,避免了非本机用户对本机用户信息的篡改与窃取,为计算机的正常、安全使用提供了可靠保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非常系统的综合问题,涉及了技术、使用、 等方面的知识,在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策略,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才可以保证网络信息的完整与安全,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可靠保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人们的生活、学*、工作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其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在保证网络安全的时候,需要加强每个人的参与,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进而加强对自身信息的保护,实现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

计算机应用论文13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项目和任务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要实现所学即所用,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引入企业软件项目管理到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研讨背景

  笔者所在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与某教育集团开展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专业,采用项目驱动+任务贯穿为主线的“双核”内容组织思路开展教学活动,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采取以任务模块为主线,加深原理和思想的理解和升华,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采取以项目驱动的内容组织思路,重点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任务和项目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引用企业软件项目管理模式,来指导校内学生项目的实施,是专业技术类课程必行之路。

  二、为什么要借鉴企业软件项目管理

  1、运用软件项目管理知识是教学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

  教学过程中,真实项目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无法按时保质的完成整个项目功能和目标。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借鉴企业软件项目管理的先进经验,完全模拟企业开发软件项目的工作流程,让讲师、组长及成员模拟企业员工角色,从项目的招投标、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等到整个项目开发完成、测试完成,所有学生均参与,均有任务,并且按企业项目监控手段开展教学项目实施监控,保障教学项目成功实施。

  2、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软件项目管理流程

  目前,项目教学法已应用于各种课程教学中,而项目的选取或实施并不是都能和企业接轨。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借鉴、模拟企业真实软件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过程,并借鉴、使用企业真实软件项目管理工具,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以后就业后如何应用于工作岗位,了解企业软件项目管理的真实流程,缩短甚至实现“零距离”就业。

  3、为项目教学提供多种监控手段

  课程项目实施的目的是总结复*某阶段学*内容,将所学的零散知识点整合成完成的真实项目,让学生真正理解课程重点,并了解所学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并不可能完成是前期所学过的内容,有些是同类知识点的扩展,项目的实施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项目能否按期保质的完成是教学项目管理的重点。借鉴企业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先进监控手段来监控教学项目,包括监控文档和监控软件的应用,对教学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完美的监控和保障措施。

  4、带学生项目的过程也是一个真实商业项目开发的过程

  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项目选取的原则是,选取大型真实商业项目中的部分典型业务模块,至少80%以上相似。教学项目在再是为了知识点而设计,而是为了市场需求而设计。因此,讲师在带学生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真实商业项目的开发过程,不权能提起学生学*兴趣、提高学生技能水*,对讲师无形中也是一个企业锻炼。

  三、如何借鉴企业里的软件开发管理来指导教学项目

  分析教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无法按时完成项目、项目质量不达标、参与学生任务分配不合理,纠其原因主要是讲师无法对项目实施标准有明确的参考和定义,对项目目标定义不完全,项目实施计划不合理,缺乏项目开发监控的必要手段。联系到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及项目选取的专业范畴,需要借鉴企业软件开发管理来之不易的经验来指导教学项目。

  1.借鉴企业项目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项目计划

  软件企业里开发计划的制定一般有两个部分,一是软件本身的计划,即需要开发什么软件、具备什么功能、构架、界面、测试等;二是开发项目的计划,即谁来开发具体功能、具体开发工作的资源、时间、顺序、控制等,而且这两部分由开发的具体实际情况来确定顺序或交**展。

  教学项目的`开发目标及功能,在项目教学文档中一般均明确给出,讲师要做的是分析项目功能的技术要点,对班级项目小组专业技能水*进行摸底,提出项目开发整体计划,并要求项目小组长制定小组开发计划,讲师在小组计划制定时进行必要指导和干预。主要工作比如:首先,掌握项目难度。分析项目开发目标和技术要点,确定项目各技术难度等级,扩展知识点举例讲解。然后了解学生的技术能力。充分了解*时的学*情况和动手能力,在组长分配任务时当面沟通,保证任务分配的合理性。最后需要合理分配任务和时间。在教学项目规定的课时内完成项目的实施,必要的时候开始课后小班辅导,对难的技术点分配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容易的技术点分配给动手能力弱的学生,保证每位学员都有任务,且任务对学员来说是可行的。

  在任务分解时借鉴企业“站立会议”的实施方法,把分解的模块和任务写到分发在成员手上的贴纸上,并按模块和任务的紧急不同,选择不同的颜色,要求成员写上预计完成时间(以天或课时为单位)。将贴纸贴在分小组的项目进度表上(讲师制定)。

  2.模拟企业真实项目人员角色

  教学项目的选取应是企业大型真实商业项目中的部分典型业务模块,至少80%以上的相似度,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完成模拟借鉴企业员工角色。在能力互补、差异匹配分工原则的基础上,对于讲师定位在项目经理(大型的毕业设计项目定位项目总监),主要任务是进行任务模块分解,项目总体开发计划的制定和编码过程的监控。学生的定位均是实*生,小组长定位在协助项目经理实施项目管理的优秀实*生。组员定位在实*程序员(首要能完成编码,其次会写文档、最后能讲解业务流程)。

  3.借鉴软件企业项目开发文档

  借鉴软件企业项目开发文档,合理的设计教学项目开发文档,来指导和监控教学项目的实施。根据实际项目一般可以设计出六个文档和三个表格,分别是:项目立项及开发规划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产品测试说明书、项目关闭总结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表、小组编码进度控制表、项目测试报告表。

  根据教学项目的大小及难易程序,合理安排文档制定人。对于小型项目,可以在课前准备好项目开发计划表,包括分组计划表及编码计划表;课中则要求组长每次课程后提交编码进度表,同时召开项目组长的“站立会议”,保证项目实施进度,并要求组长召开组员之间的站立会议,核定编码进度。对于中大型项目,比如毕业项目,在课前准备好项目立项及开发规划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及详细设计说明书和项目开发计划表。课中则要求组长制定小组编码进度表,同时讲师召开小组长站立会议,小组长召开组员站立会议,监控项目实施。

  将企业软件项目管理引入课堂教学中的前提,是选取真实的商业项目,做到以项目巩固、促进学生的技能水*提升,而非为了巩固、总结阶段教学内容而设计项目。用企业化的管理标准和手段来管理教学项目,能充分提高学生开展项目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提前了解真实项目开发的实施流程和技术手机,在保障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的同时,缩短了学生就业和适应岗位的时间。

计算机应用论文14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应用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开设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加强这方面的课程建设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以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为目的,探讨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虚拟机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彰显的当今,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相结合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的条件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于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适应社会需求,虚拟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见诸于高校和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教学中。从我国高校和高职高专目前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普遍情况看,最为重要的教学部分是实验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在这方面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形成的能力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倾力探索的问题,也是加强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所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无论在高校还是在高职高专中所开展的计算机网络的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教学目的,这就是不但要传授计算机技术,更要培养在计算机专业方面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实验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对于达成这样的教学目的更富有积极的作用,再具体到采用虚拟技术充实于计算机专业教学之中,对于保护网络安全,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十分必要,唯有以这样的变化适应计算机课程建设的特点,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更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现状

  状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理意义的安全,也即对系统设备和相关设施的保护而言,要防止出现使用和管理上的不当,防止出现病毒、木马、蠕虫、系统漏洞等,不要让计算机使用过程温度过高,不能让灰尘妨碍机器运行,养成良好的保护机器、设施、机房的*惯;另一方面是逻辑意义的安全,也即对信息的保护而言,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网络的问题更凸显于恶意的攻击和破坏,如有意破坏网络设施,以达到破坏者的私弊,其作法如盗窃、毁损硬件设施等;对网络软件施以病毒,改变流量;破坏、解密或删改所传输或存储的数据,让原有的信息被改变,使得整个系统瘫痪等。因而,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信息拥有者和信息使用者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急需提高保障程度的问题。社会的需要就是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着力需要适应的方向,在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与质量标准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高校不断调适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继而在教学中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且在教育教学中涉及到有关病毒、木马的相关软件维护的内容,这样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带了一定的难度。另外,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展需要实验教学手段的支撑,实验教学又需要投入一定的硬件设施,以其作为物质保证,硬件设施在利用的过程中属于消耗性设施,需要对之进行相应的必要的维护,这些都需要教师与学生包括计算机机房的维护和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尤其是具备相应的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国高职学校在计算机安全教学中大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样的现状就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变得与实践需要结合的不紧密,在学以致用上呈现出脱节的问题,将网络虚拟技术应用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虚拟技术以提升其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课程所包括的基本内容

  1、计算机网络安全内容

  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其重要的基础,也是人们在计算机应用中十分关注的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收集和筛选,按照用户的需要,将收集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保护,在使用上实现调取便利,在储存上不得出现信息泄露的现象。这就需要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所必然包括的逻辑安全和物理安全,以物理安全来保障一些硬件设施方面的安全,以逻辑安全来保障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2、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的越来越广泛,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开展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课程,以便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内容难度有点高,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教授有关的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并不满足讲解该内容的条件,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在教学中虽然设定了很多的实验室,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的不是很多。在教育教学中还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大多是一些形式。

  三、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技术”就是在计算机应用中能够将一个主机模拟成其他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也即表现在对计算机软件的利用上,以软件模拟出虚拟的计算机,或称逻辑上的计算机,如VMware(VMWareACE)、VirtualBox和VirtualPC,它们都能在Windows系统上虚拟出多个计算机,将虚拟机和主机处在一个系统中,也可以是不同的系统中,这类虚拟机和真实的计算机的功能一样,都有芯片组、CPU、内存、显卡、声卡、网卡、硬盘、光驱、串/并口、USB控制器、SCSI控制器等设备,其应用程序是通过窗口来显示,通过建立一套系统、一个窗口、掌握这门操作技术。既然其性质为虚拟机,自然可以通过人们对虚拟技术的应用,根据人们的需要,在对一处设施的利用时连接出多个虚拟机,以虚拟机来实现使用者的意图,这样的计算机技术提高了计算机利用效率,从而提升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1、应用到实验教学中

  要将虚拟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中,首先要选择相应的虚拟机,在选择虚拟机时要注意:在计算机连接时一台计算机可以连接到多个虚拟机中,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课程实际需要,合理的选择虚拟机的个数,这样在实际中才能更好的让虚拟机运作起来,也不会过多的占用硬件资源。另外,在实验教学中还要考虑到网络服务器的性能。虚拟机在实际运行中会占用机器的内存,在教育教学中一般都会用到多台虚拟机,为此,计算机的内存一定要足够大,以便在实际运行中取得较高的工作效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将虚拟技术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增加了这门专业课程学*的难度,要求教师在掌握好相应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建立好实验模版,在教学过程中更细致、更精密地施以计算机虚拟技术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过程中,来充分了解其技术操作要领。譬如教师一般会教授给学生一些系统性危险的知识,会给学生讲解一些计算机木马、病毒的知识。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可以利用虚拟技术结合实际教学给学生进行演示,通过虚拟技术的演示,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学生也会对相应的病毒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将其纳入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从而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知识,取得较好的学*效果。虚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除了提高教师的水*之外,还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能够启发学生在计算机应用空间利用过程中创新发明,提高其应用效率的思维方面和技术方面的认知,从而**思想,积极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但能够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新”,更能够将掌握和驾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关乎个体的专业技术能力,又会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创新促进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升,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虚拟技术是一种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应用虚拟技术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计算机安全教学中大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样就使得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效率变得不适应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的需要,这就需要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虚拟技术以提升其教学效果。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安全,分为逻辑安全和物理安全两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方面等。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可以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课程实际需要,合理的选择虚拟机的个数。还可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可以利用虚拟技术结合实际教学给学生进行演示,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技术直观化和形象化起来,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迟国栋.浅谈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xx,(19).

  [2]陈卓.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虚拟机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xx,(11).

  [3]李文.刍议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xx,(12).

  [4]赵科.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xx,(20).

计算机应用论文15

  *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成为每所学校必设的专业课程。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变化,职业院校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微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引入,不仅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学*。本文针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微课的应用促进学生学*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一、微课教学概述

  微课教学的载体主要是视频,它根据教学的需求和所设计的目标,利用网络技术将需要讲解且进行优化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再在视频当中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微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学时间短、教学效率高。一般来说,微课教学视频每节课只有7分钟左右,但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基本上集合了重点内容或是难点和易错点等。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可以有更多选择的空间,能够选择性地进行教学,并且能够根据课程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教学方式,因此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二、微课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增强学生的学*兴趣

  一般来说,教师大多是以讲解为主,将书本上的内容教给学生之后,才让学生上机操作。再加上计算机书本上的内容本来就晦涩难懂,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中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教师就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反而被忽视。而微课教学的应用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视频,并且浓缩了课本上的知识点,抓住了重点和难点,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学*”。

  2.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教师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学生长期被动接受教师的观念,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无法发挥出来,个性得不到展现,其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而微课教学的应用,对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1.微课教学的设计

  教师在运用微课教学的时候,需要对微课进行精心设计,保证微课的质量。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保证微课内容的新颖和价值,既要使微课时长在规定的时间内,又要使微课包含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微课虽然时间很短,但也是课程,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力求创新,由于微课时间较短,所包含的内容又多,因此要让学生集中精力,对微课产生兴趣,就需要保证微课的创新,同时利用新的教学方法。

  2.微课的制作

  在制作微课的时候,要选择具有代表性、难度较大的作为主题。例如在flash动画教学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有很多,但教师可以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为教学重点。遮罩层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且学生很难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微课的主题。然后设立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遮罩层动画的制作方法和相应的步骤。此外,制作内容和制作工具也要充分考虑,具体来说,要将微课的知识点充分体现出来,引导学生深入学*和理解。

  3.做好微课与常规课程的结合

  微课教学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总体而言,传统教学依然占主体地位,是微课无法替代的,因此,要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需要做好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教师在微课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与微课所补充的知识进行融合,使传统课程逐渐向微课发展。这样既能使教学不再枯燥无味,同时又不至于脱离传统教学,对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四、小结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转变自身角色,利用微课视频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将微课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整合,提高微课的品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水利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论文优选【五】份(扩展3)

——计算机应用论文实用五篇

  计算机应用论文 1

  微课是当前教育界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语, 尤其是在网络不断普及的大背景下, 微课教学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微课依托网络,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碎片化, 将教学内容分拆成了多个细小的部分, 并且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其制作为微课资源, 用于实际教学。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而言, 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不少问题, 虽然整体教学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但是却难以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首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范围很广, 覆盖了大量专业和学生。对学生全面发展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其次, 教学内容符合教学要求, 但是存在脱离社会实际的情况。《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仍然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制定教学内容,但是,社会实际需求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教学大纲的革新速度,这就导致教学大纲和社会实际存在一定的脱节。这就直接导致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出现脱节。最后, 教学手段过于老旧。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中, 主要手段还是板书教学和机房教学这两种模式。板书教学模式刻板, 不具备演示能力, 导致教学抽象化。机房教学人数过多, 教师难以全面地兼顾所有学生, 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2 微课教学

  微课是*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教学内容或资料制作成为视频资源、电子书资源等, 用于学生资助学*或是展开课堂教学。利用微课模式展开教学, 可以将原本长时间的课堂分拆成为多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分拆, 是学生能够逐步完成教学任务,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 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环节。首先, 制作微课教学资源。将用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按照教学思路有机联接成为一个整体,再通过视频软件或是文字编辑软件制作成电子资源。其次,将微课教学资源用于实际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微课资源的运用环节很多,比如课前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等,都可以通过微课教学资源进行。最后.构建微课教学资源数据库. 加强校间合作, 不断扩大发展微课资源数据库,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3.1 改革当前教学方式.深化微课教学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 不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对部分院校进行调研之后, 发现绝大部分高校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时, 还是以板书教学为主、机房教学为辅。大部分教师认为, 只有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高效地展开实践操作。但是,其忽略了一个关键点, 就是实践操作能力并不等同于理论知识水*, 实践操作可以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形成理解因此急需改革当前教学方式.深化微课教学的应用,提升教学水*。例如, 在教学w o dr 文档制作时, 利用微课教学可以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首先, 对教学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根据教学实际而言, 不少学生在教学完成后依然存在一些疑难点, 比如自动生成目录,文档样式调整等。因此,需要结合学生存在的学*难点对应地设计教学内容。其次,设计微课教学资源。进行微课教学资源设计时, 需要遵循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准确快速切入知识点, 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使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到这些知识。第二, 内容逻辑层次清晰,由浅入深, 逐渐步人正题,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逐步形成掌握。第三,对知识进行总结, 突出知识的核心内容以及和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 强化学生理解记忆。再次, 实际制作微课教学资料。根据学生存在的'样式调整及目录生成的学*难点, 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微课化。以自动生成目录这一知识点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突出这部分知识的核心― 目录, 然后提取课本中的关键内容, 围绕目录逐一排列自动生成基本步骤。第一步点击样式, 选定对应的序列, 通过修改命令设置格式。第二步就是选定需要编辑的区域, 对其进行样式自定义和目录生成。第三步是生成目录, 点击需要插人生成目录的位置, 通过引用菜单选择插入目录, 然后再对样式和排序进行修改。第四步是在改动更新目录时, 通过引用菜单的更新目录,即可实现。通过以上四步, 就可以完成w o dr 文档的目录自动生成和更改。在制作微课教学资源时, 教师就应该将这四个详细的步骤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进行组合, 按照先后关系呈现出该点知识的重点。

  3.2 通过微课优化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本应分为三个, 即预*、教学和复*。但是,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预*环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较为缺乏, 教学环节有比较刻板, 复*环节也没有得到落实,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质量较低。因此, 需要通过微课对当前的教学环节进行优化, 加强预*和复*环节, 改良教学环节。首先. 在微课教学资源制作完成之后, 及时将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微课资源进行预*, 提前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利用微课资源.按照章节知识的逻辑层次,依次展开教学, 逐一完成教学目标, 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 通过微课资源进行复*。微课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微课资料进行复*, 强化巩固课堂知识。

  3.3 建立微课资源库, 升级教学活动

  微课资源时一种信息资源,其具有互动性。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会不断累积微课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微课资源整合起来, 建立微课资源数据库。通过网络,可以实现院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将各个院校的微课资源整合起来,就可以构成一个庞大的, 促进教学活动不断升级。比如. 在教学E X C E L 表格制作时. 存在不少技巧性的操作方法, 不同院校的教师在制作微课资源时也有不同的侧重。通过交互整合, 就可以融合这些不同的优秀方法, 博采众长, 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逐步完善升级.能够交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技巧. 不断提升学生学*水*。4 结语微课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 在各类教学活动中正在逐渐普及。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而言, 微课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普及应用并不是很广泛。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微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际特点, 深化完善微课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计算机应用论文 2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替代人的视觉与思维已经成为现实,这也是计算机视觉的突出显现。那么在物体图像中识别物体并作进一步处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在数字化图像中,我们可以探寻出较为固定的数字联系,在物体特征搜集并处理时做到二次实现。这既是对物体特征的外在显现与描绘,更是对其定量信息的标定。从交通工程领域的角度来看,该种技术一般应用在交管及安全方面。监控交通流、识别车况及高速收费都是属于交通管理的范畴;而对交通重大事件的勘察及甄别则是交通安全所属。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对计算机视觉系统的组成及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形成视觉处理相关技术研究。

  二、设计计算机视觉系统构成

  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的应用是建立在视觉系统的建立基础上的。其内部主要的构成是计算机光源、光电转换相关器件及图像采集卡等元件。

  (一)照明条件的设计。在测量物体的表征时,环境的创设是图像分析处理的前提,其主要通过光线反射将影像投射到光电传感器上。故而要想获得清晰图像离不开照明条件的选择。在设计照明条件时,我们通常会视具体而不同处理,不过总的目标是一定的,那就是要利于处理图像及对其进行提取分析。在照明条件的设定中,主动视觉系统结构光是较为典型的范例。

  (二)数据采集的处理。如今电耦合器件(CCD)中,摄像机及光电传感器较为常见。它们输出形成的影像均为模拟化的电子信号。在此基础上,A模式与D模式的相互对接更能够让信号进入计算机并达到数字处理标准,最后再量化入计算机系统处理范围。客观物体色彩的不同,也就造就了色彩带给人信息的差异。一般地黑白图像是单色摄像机输入的结果;彩色图像则需要彩色相机来实现。其过程为:彩色模拟信号解码为RGB单独信号,并单独A/D转换,输出后借助色彩查找表来显示相应色彩。每幅图像一旦经过数字处理就会形成点阵,并将n个信息浓缩于每点中。彩色获得的图像在16比特,而黑白所获黑白灰图像则仅有8比特。故而从信息采集量上来看,彩色的图像采集分析更为繁复些。不过黑白跟灰度图像也基本适应于基础信息的特征分析。相机数量及研究技法的角度,则有三个分类:“单目视觉”、“双目”及“三目”立体视觉。

  三、研究与应用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

  从对图像进行编辑的.过程可以看出,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在物体成像及计算后会在灰度阵列中参杂无效信息群,使得信息存在遗失风险。成像的噪声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获取有效信息造成了干扰。故而,处理图像必须要有前提地预设分析,还原图像本相,从而消去噪音。边缘增强在特定的图像变化程度中,其起到的是对特征方法的削减。基于二值化,分割图像才能够进一步开展。对于物体的检测多借助某个范围来达到目的。识别和测算物体一般总是靠对特征的甄别来完成的。

  四、分析处理三维物体技术

  物体外轮扩线及表面对应位置的限定下,物体性质的外在表现则是其形状。三维物体从内含性质上来看也有体现,如通过其内含性质所变现出来的表层构造及边界划定等等。故而在确定图像特征方面,物体的三维形态是最常用的处理技术。检测三维物体形状及分析距离从计算机视觉技术角度来看,渠道很多,其原理主要是借助光源特性在图像输入时的显现来实现的。其类别有主动与被动两类。借助自然光照来对图像获取并挖掘深入信息的技术叫做被动测距;主动测距的光源条件则是利用人为设置的,其信息也是图像在经过测算分析时得到的。被动测距的主要用途体现在军工业保密及限制环境中,而普通建筑行业则主要利用主动测距。特别是较小尺寸物体的测算,以及拥有抗干扰及其他非接触测距环境。

  (一)主动测距技术。主动测距,主要是指光源条件是在人为创设环境中满足的,且从景物外像得到相关点化信息,可以适当显示图像大概并进行初步分析处理,以对计算适应功率及信息测算程度形成水*提高。从技术种类上说,主动测距技术可分为雷达取像、几何光学聚焦、图像干扰及衍射等。除了结构光法外的测量方法均为基于物理成像,并搜集所成图像,并得到特殊物理特征图像。从不同的研究环境到条件所涉,以结构光法测量作为主要技术的工程需求较为普遍,其原理为:首先在光源的设计上由人为来进行环境考虑测算,再从其中获取较为全面的离散点化信息。在离散处理后,此类图像已经形成了较多的物体真是特征表象。在此基础上,信息需要不断简化与甄别、压缩。如果分析整个物体特征信息链,则后期主要体现在对于数据的简化分析。如今人们已经把研究的目光转向了结构光测量方法的应用,体现在物体形状检测等方面。

  (二)被动测距技术。被动测距,对光照条件的选择具有局限性,其主要通过对于自然光的覆盖得以实现。它在图像原始信息处理及分析匹配方面技术指向较为突出。也通过此三维物体之形状及周围环境深度均被显露。在图像原始信息基础上的应用计算,其与结构光等相比繁杂程度较高。分析物体三维特性,着重从立体视觉内涵入手,适应物体自身特点而存在。不过相对来说获得图像特征才是其适应匹配的条件保障。点、线、区域及结构纹理等是物象特征的主体形式。其中物特较为基础与原始的特征是前两个特征,同时它们也是其他相关表征的前提。计算机系统技术测量基本原理为对摄像机进行构建分析,并对其图像表征进行特征匹配,以得到图像不同区间的视觉差异。

  五、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悉知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及技术组成。在系统使用的基础上深入设计,对系统主要构成环节进行分析。从而将三维复杂形态原理、算法及测量理论上升到实际应用。随着社会对于计算机的倚赖程度增加,相信该技术在建筑或者其他领域会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及应用。

  计算机应用论文 3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针对目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这门课程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工作过程训练,以缩小职业能力培养与未来工作岗位需求间的差距,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通过调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针对目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这门课程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工作过程训练,以缩小职业能力培养与未来工作岗位需求间的差距,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通过调研,确定课程改革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涉及面广,影响大。我们通过人才招聘网站、湖南人才市场、专家讨论会、湖南地区职业院校、往届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等多途径、全方位的调研,确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为从现代办公应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学*的能力,为其专业服务,并培养学生规范、高效、高质量地综合应用办公软件能力。

  二、通过分析,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念

  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本着“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以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为目标,通过仿真工作环境,引导学生分析工作任务,最终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完成工作项目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处理复杂办公事务和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课程的设计思路

  专业与企业合作,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面向企业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适应企业需求,针对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以应用为目的,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改变了原有的只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简单应用的教学模式,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引进企事业单位中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老师,通过对实际工作岗位中的计算机应用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采用多个来自工作或生活中的'典型工作案例,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办公环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真正提高应用计算机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处理事务的条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学*情境设计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讲教师直接指导和参与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经历了单纯的“课堂教学加上机实验”,到现今的“课堂教学+任务导向+上机实训+计算机作品设计制作”,以及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计算机竞赛培训,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创新性作品设计与制作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过程,以进一步训练和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教学通过“引、学、做、思、评”的教师引导式授课步骤、映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的项目教学和实训实践过程,以提升学生在课程学*中获得职业综合素质的能力和学*新知识的能力。教学的实施从创设情景、激活问题开始;逐步到探索尝试,揭示问题;再到完成实践操作,全面完成任务;最后应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相仿任务实*,将“引、学、做、思、评”有机融合入教学流程中。

  三、改革效果检测,考核评价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取消了传统的考试模式,全部采用无纸化考试模式,实行“教、学、做、评”合一的程序化、多元化考核与评价机制。以阶段考核和学期终结考核为主,配合每个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灵活多样的考核,如到课率、课堂表现、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等,真正实现融评价于教、学、做过程的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和建设围绕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展开,在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中大胆改革和创新,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注重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将传授知识、培养思维和动手能力相结合,强化操作性训练。

  计算机应用论文 4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应用中非常关注的问题,开设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加强这方面的课程建设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以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为目的,探讨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虚拟机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彰显的当今,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相结合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的条件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于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适应社会需求,虚拟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见诸于高校和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教学中。从我国高校和高职高专目前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普遍情况看,最为重要的教学部分是实验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在这方面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形成的能力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倾力探索的问题,也是加强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所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无论在高校还是在高职高专中所开展的计算机网络的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教学目的,这就是不但要传授计算机技术,更要培养在计算机专业方面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实验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对于达成这样的教学目的更富有积极的作用,再具体到采用虚拟技术充实于计算机专业教学之中,对于保护网络安全,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十分必要,唯有以这样的变化适应计算机课程建设的特点,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更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现状

  状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理意义的安全,也即对系统设备和相关设施的保护而言,要防止出现使用和管理上的不当,防止出现病毒、木马、蠕虫、系统漏洞等,不要让计算机使用过程温度过高,不能让灰尘妨碍机器运行,养成良好的保护机器、设施、机房的*惯;另一方面是逻辑意义的安全,也即对信息的保护而言,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网络的问题更凸显于恶意的攻击和破坏,如有意破坏网络设施,以达到破坏者的私弊,其作法如盗窃、毁损硬件设施等;对网络软件施以病毒,改变流量;破坏、解密或删改所传输或存储的数据,让原有的信息被改变,使得整个系统瘫痪等。因而,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信息拥有者和信息使用者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急需提高保障程度的问题。社会的需要就是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着力需要适应的方向,在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与质量标准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高校不断调适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继而在教学中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且在教育教学中涉及到有关病毒、木马的相关软件维护的内容,这样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带了一定的难度。另外,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展需要实验教学手段的支撑,实验教学又需要投入一定的硬件设施,以其作为物质保证,硬件设施在利用的过程中属于消耗性设施,需要对之进行相应的必要的维护,这些都需要教师与学生包括计算机机房的维护和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尤其是具备相应的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国高职学校在计算机安全教学中大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样的现状就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变得与实践需要结合的不紧密,在学以致用上呈现出脱节的问题,将网络虚拟技术应用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虚拟技术以提升其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课程所包括的基本内容

  1、计算机网络安全内容

  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其重要的基础,也是人们在计算机应用中十分关注的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收集和筛选,按照用户的需要,将收集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保护,在使用上实现调取便利,在储存上不得出现信息泄露的现象。这就需要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所必然包括的逻辑安全和物理安全,以物理安全来保障一些硬件设施方面的安全,以逻辑安全来保障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2、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的越来越广泛,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开展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课程,以便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内容难度有点高,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教授有关的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并不满足讲解该内容的条件,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在教学中虽然设定了很多的实验室,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的不是很多。在教育教学中还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大多是一些形式。

  三、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技术”就是在计算机应用中能够将一个主机模拟成其他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也即表现在对计算机软件的利用上,以软件模拟出虚拟的计算机,或称逻辑上的计算机,如VMware(VMWareACE)、VirtualBox和VirtualPC,它们都能在Windows系统上虚拟出多个计算机,将虚拟机和主机处在一个系统中,也可以是不同的系统中,这类虚拟机和真实的计算机的功能一样,都有芯片组、CPU、内存、显卡、声卡、网卡、硬盘、光驱、串/并口、USB控制器、SCSI控制器等设备,其应用程序是通过窗口来显示,通过建立一套系统、一个窗口、掌握这门操作技术。既然其性质为虚拟机,自然可以通过人们对虚拟技术的应用,根据人们的需要,在对一处设施的利用时连接出多个虚拟机,以虚拟机来实现使用者的意图,这样的计算机技术提高了计算机利用效率,从而提升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1、应用到实验教学中

  要将虚拟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中,首先要选择相应的虚拟机,在选择虚拟机时要注意:在计算机连接时一台计算机可以连接到多个虚拟机中,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课程实际需要,合理的选择虚拟机的个数,这样在实际中才能更好的让虚拟机运作起来,也不会过多的占用硬件资源。另外,在实验教学中还要考虑到网络服务器的性能。虚拟机在实际运行中会占用机器的内存,在教育教学中一般都会用到多台虚拟机,为此,计算机的内存一定要足够大,以便在实际运行中取得较高的工作效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将虚拟技术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增加了这门专业课程学*的难度,要求教师在掌握好相应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建立好实验模版,在教学过程中更细致、更精密地施以计算机虚拟技术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教学过程中,来充分了解其技术操作要领。譬如教师一般会教授给学生一些系统性危险的知识,会给学生讲解一些计算机木马、病毒的知识。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可以利用虚拟技术结合实际教学给学生进行演示,通过虚拟技术的演示,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学生也会对相应的病毒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将其纳入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从而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知识,取得较好的学*效果。虚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除了提高教师的水*之外,还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能够启发学生在计算机应用空间利用过程中创新发明,提高其应用效率的思维方面和技术方面的认知,从而**思想,积极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但能够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新”,更能够将掌握和驾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关乎个体的专业技术能力,又会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创新促进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升,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虚拟技术是一种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应用虚拟技术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计算机安全教学中大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样就使得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的效率变得不适应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的需要,这就需要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虚拟技术以提升其教学效果。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安全,分为逻辑安全和物理安全两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方面等。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可以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课程实际需要,合理的选择虚拟机的个数。还可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可以利用虚拟技术结合实际教学给学生进行演示,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技术直观化和形象化起来,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迟国栋.浅谈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xx,(19).

  [2]陈卓.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虚拟机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xx,(11).

  [3]李文.刍议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xx,(12).

  [4]赵科.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xx,(20).

  计算机应用论文 5

  一、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使得教务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改革,而实现教务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是高校管理工作改革的必然要求。现代高校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的是信息化技术看,以此来实现教务信息的全方位管理与自动化管理。

  (一)建立教务管理系统

  计算机系统能够实现学生信息的现代化管理,并协助教务部门准确、及时的查找每位学生的信息资料。高校教务管理中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学生基本信息的管理系统、选课系统、教学材料信息、教学课程安排系统等,此外还包括了学生考试安排管理系统以及教师日常工作管理系统等。这些管理系统在是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基础上建立的,还能够全面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学校将这些教务管理工作编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利用专门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协助教务部门进行日常教务管理,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教务管理工作的作用,从而推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

  (二)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多媒体教学系统作为现代化教学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为现代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让学校课程教学变得更加的灵活、有趣,完善了教学方案,加强了教学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也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全面优化教务管理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是以计算机作为载体,利用计算机的.存储技术将所获得的数据资料保存起来,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与管理,利用软件系统工具等,协助信息化系统实现我国高校教务管理的现代化,搭建教务管理*台,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让信息化系统为所有教务工作人员服务,完成大量复杂繁琐的教务管理工作。此外,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使得稳定运行对学校日常运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

  二、计算机系统与管理设备日常维护的现代化

  (一)硬盘保护卡。高校教务系统的管理多是利用硬盘保护卡来完成管理工作。硬盘保护卡能够有效的避免硬盘信息被删除情况,以及非法写入操作等问题。一旦退出了管理系统,学校的教务管理依然会保持原样。

  (二)软件的保护。某些软件也能够对教务管理系统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其运行方式和硬盘保护卡相同。利用软件所提供的功能,能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还原精灵”就是按照实际要求,有针对性地对系统中存储器进行了隐藏、防写与删除等多种保护。利用密码监控能够预防学生损坏硬盘的情况。通过使用一些软件能够更好地保护系统中硬盘的基本设置,以此保证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三)系统的恢复。高校教务系统主要依靠的是计算机而建立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系统损坏等问题,又因为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使得系统安全问题更加地突出。系统在受到损坏后会出现系统重装等情况,而这个过程的工作量比较大,需要不断进行研究与分析,研发出适合自己学校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从而为学校教务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

  三、计算机的应用为教务现代化管理提供条件

  计算机的应用为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学校必须要全面提高本校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改善教务管理环境;加大本校教务管理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全面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硬件的使用效率,研发出先进的教务管理软件,从而促进教务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自动化与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此外,科学化的管理师实现高校计算机教务管理的前提条件。准确且快速的处理教务数据资料是高校教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标准化的数据资料对微型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正确率与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现代化的教务管理系统中,需要将数据资料转变成能够识别的数据信息,唯有这样才能够交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因此,在高校教务管理日常工作中需要实现规范化与科学化,并能够准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所需要的数据,这是实现学校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的前提基础,唯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效地完成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管理系统,并积极发挥这个系统的功能,是我国高校教务系统实现高效管理与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关键,也是高校教务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广泛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搭建完善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保障该校教学管理的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规范化与信息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利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论文优选【五】份(扩展4)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反思 1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融入到高校的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也在不断的发展创新,*年来新兴的MOOC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青睐,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大学公共课程也迎来了MOOC时代。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采用MOOC模式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并不具备较高的普适性。

  1.MOOC教学的特点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为MOOC,即为在线开放教学课程,该概念最初由加拿大人提出,是一种集合了优质课堂教学内容的网络在线学*模式。由于MOOC提倡共享、开放、随时随地学*等理念,所以MOOC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的高度共享,在信息共享策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各类信息*台进行发布,如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搜狐名校公开课等,用户在这些课程网站上观看教学视频不需注册,也不需交纳学费便可享受全国仍至全球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其次,基于网络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使MOOC模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用者只需有一台连接互联网的终端即可进行网络课程的学*;再次,由于网络资源都有较为严格的审核机制,所以MOOC在制作之初就集结了优秀的师资力量进行课程的讲授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

  2.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办公智能化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成为了大学生必须学*和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该课程的传授主要是以讲、学、练为主,也就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和完成课后练*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自主学*、接受知识的主动性,也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理论教学占总课时比例较大,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学*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因此也势在必行。

  在MOOC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手段更加多样,进一步丰富了课程教学手段。MOOC模式下,重点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而不是课程内容的讲授,通过设置问题、布置任务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外通过网络自主学*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堂翻转”让学师生之间的角色进行换位,由原来单一的教师教,转变为“学生讲,老师点”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主动性与积极性。

  3.MOOC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教材内容应适合于MOOC教学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由传统教学转向MOOC教学变革过程中,不仅体现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在于教学内容的更加丰富和符合应用实际,这就要求在教材选用以及编写过程中要结合MOOC教学的特点,根据课程设置来选择或编写实用的教材。传统教材重在知识的组织与罗列并配以适当的练*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材的内容表现得尤为重要。而在MOOC模式下,学生更多的是通过网络视频和在线练*进行课程的学*与知识点的巩固,在一定程度上对教材内容的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编写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知识点归纳,还要考虑到“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现,让学生明确课程学*内容和具体任务。

  转变思想观念,主动适应MOOC教学。MOOC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发展演变而来,教学方法和理念冲击着传统教育者和学*者,教学过程中不仅让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同时也让学生难以接受。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开展MOOC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方式由线下变为线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例如,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不适应MOOC教学,再加上对“翻转课堂”的概念认识较为模糊,从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互动环节设计,以至于课堂沉闷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方面,学*过程还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的阶段,对MOOC模式一知半解,把学*当成是看视频、网上答题等,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时,部分专业的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够,这些问题都给MOOC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推广MOOC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观念,还需要让学生了解MOOC教学性质,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施课程教学。

  MOOC教学不能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MOOC教学其目的是集中优质的教学资源,使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使学生的学*过程更加积极和主动。在开展计算机组装及Office办公软件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组装计算机时,由于对计算机部件认识不够不准确,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与指导,才能完成计算机的组装。在开展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实践操作时,由于各模块的功能较多,特别是Excel模块涉及到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学生通过视频学*后对函数的理解仍然较为模糊,不能很好的掌握和使用,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讲解与指导。MOOC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过程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活动更具有灵活性,但其教学过程离不开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支持,二者应相互结合,交叉采用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在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过程中,MOOC模式的引入丰富了教学的形式,网络学*和互动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主学*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在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过程中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MOOC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到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校的问题和困难,但作为现代教育手段补充,相信其优势将在未来的课程教学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反思 2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融入到高校的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也在不断的发展创新,*年来新兴的MOOC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青睐,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大学公共课程也迎来了MOOC时代。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采用MOOC模式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并不具备较高的普适性。

  1、MOOC教学的特点

  MassiveOpenOnlineCourse简称为MOOC,即为在线开放教学课程,该概念最初由加拿大人提出,是一种集合了优质课堂教学内容的网络在线学*模式。由于MOOC提倡共享、开放、随时随地学*等理念,所以MOOC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的高度共享,在信息共享策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各类信息*台进行发布,如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搜狐名校公开课等,用户在这些课程网站上观看教学视频不需注册,也不需交纳学费便可享受全国仍至全球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其次,基于网络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使MOOC模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用者只需有一台连接互联网的终端即可进行网络课程的学*;再次,由于网络资源都有较为严格的审核机制,所以MOOC在制作之初就集结了优秀的师资力量进行课程的.讲授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

  2、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办公智能化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成为了大学生必须学*和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该课程的传授主要是以讲、学、练为主,也就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和完成课后练*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自主学*、接受知识的主动性,也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理论教学占总课时比例较大,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学*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因此也势在必行。

  在MOOC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手段更加多样,进一步丰富了课程教学手段。MOOC模式下,重点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而不是课程内容的讲授,通过设置问题、布置任务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外通过网络自主学*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堂翻转”让学师生之间的角色进行换位,由原来单一的教师教,转变为“学生讲,老师点”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主动性与积极性。

  3、MOOC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教材内容应适合于MOOC教学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由传统教学转向MOOC教学变革过程中,不仅体现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在于教学内容的更加丰富和符合应用实际,这就要求在教材选用以及编写过程中要结合MOOC教学的特点,根据课程设置来选择或编写实用的教材。传统教材重在知识的组织与罗列并配以适当的练*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材的内容表现得尤为重要。而在MOOC模式下,学生更多的是通过网络视频和在线练*进行课程的学*与知识点的巩固,在一定程度上对教材内容的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编写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知识点归纳,还要考虑到“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现,让学生明确课程学*内容和具体任务。

  转变思想观念,主动适应MOOC教学。MOOC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发展演变而来,教学方法和理念冲击着传统教育者和学*者,教学过程中不仅让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同时也让学生难以接受。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开展MOOC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方式由线下变为线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例如,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不适应MOOC教学,再加上对“翻转课堂”的概念认识较为模糊,从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互动环节设计,以至于课堂沉闷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方面,学*过程还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的阶段,对MOOC模式一知半解,把学*当成是看视频、网上答题等,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时,部分专业的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够,这些问题都给MOOC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推广MOOC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观念,还需要让学生了解MOOC教学性质,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施课程教学。

  MOOC教学不能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MOOC教学其目的是集中优质的教学资源,使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使学生的学*过程更加积极和主动。在开展计算机组装及Office办公软件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组装计算机时,由于对计算机部件认识不够不准确,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与指导,才能完成计算机的组装。在开展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实践操作时,由于各模块的功能较多,特别是Excel模块涉及到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学生通过视频学*后对函数的理解仍然较为模糊,不能很好的掌握和使用,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讲解与指导。MOOC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过程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活动更具有灵活性,但其教学过程离不开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支持,二者应相互结合,交叉采用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在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过程中,MOOC模式的引入丰富了教学的形式,网络学*和互动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主学*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在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过程中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MOOC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到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校的问题和困难,但作为现代教育手段补充,相信其优势将在未来的课程教学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反思 3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手段的千变万化,计算机已日益普及每个家庭。21世纪又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普及计算机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计算机文化是实现信息化的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基础操作,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的水*参差不齐,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成了计算机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教学经验和反思。

  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相继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加入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经过20多年的模索,各校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Microsoft offtce系列办公软件应用,还包含一些计算机基础理论和网络基础的内容。教学大多是根据教师的理论讲述,结合学生上机完成实训。

  2. 存在的的问题

  2.1 学生的计算机水*差异大。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少部分来自城镇。他们有的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这门课程;有的已经学会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等基本操作;而个别学生甚至还不会开机关机,更不用说使用鼠标及软件运用了。如此大的水*差异给教学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2.2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应相辅相成。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能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也能按老师的步骤来操作,但是当题目变换或自己独立完成时就无所适从,不会操作,造成课堂授课理解和自已真正动手实践不能统一起来的矛盾。

  3. 教学反思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为学生打造一个应用*台,让学生能够轻松掌握理论知识,并将所**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呢?

  3.1 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相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健康的学*心理,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采取分层次教学,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首先根据学生的基础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有较好的、一般的及较弱的,基础好的学生当小组长,负责小组的学*。其次在教学中分难、中、易不同的学*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若完成较易的任务,鼓励学生向较高级别的任务学*。评比也是按照学生的层次进行打分。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互帮互学,相互促进,既调动基础好的同学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中体验成功,激发学*兴趣。

  3.2 注重启发,培养学*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从学*中感受快乐,正所谓“学并快乐着”。教师在授课时应讲究方法,对学生不要“授之以鱼”,而要“授之以渔”。如在讲解例子时,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讲解,注重告诉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其他相同类型的题目则让学生自行练*和操作。而在实践操作时,发现学生错误,不要急着指出,通过提示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并纠正错误,这样学生学得才深刻,记忆才更牢固。比如,在讲授计算机基本操作时,有些学生在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些花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此时我们要鼓励学生,表扬其创新意识,并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不仅能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学到更多的内容,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学*兴趣。

  3.3 依据专业不同,有所侧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知识和技能,掌握使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中去。由于专业的不同,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侧重。比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Word文档的应用,讲解更多的办公实例;会计专业的学生则侧重于Excel的学*,在Excel中如何实现账务处理;商务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于PowerPoint的学*,布置商务会议,产品广告等。

  3.4 调整教学顺序,提高教学质量。按照《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材顺序,一般是先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及硬件知识、数制转换等,再讲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办公软件。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硬件部分理论性较强、专业术语较多,且晦涩难懂,往往在两三个星期的理论课后,学生还不知道计算机到底能做什么,更谈不上有什么学*兴趣。为此,在教学计划上,可以适当调整,灵活安排,先导入实例进行教学,再讲解理论,而不必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如在讲授Excel的“公式与函数的运用”时,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工资表”入手,通过讲解“工资表”的功能及运算方法,并上机操作运行,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内容是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从而唤起他们的学*欲望,调动起学*兴趣,为下一眯讲解理论知识打好基础。

  3.5 教学标准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最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为今后的学*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判断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我们知道,对学生计算机学*结果的判定,可以通过能否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为标准的。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等级合格证书是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个普遍途径。许多企业用工标准中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做了相关规定:计算机操作水*必须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级标准,能较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目标明确以后,学生的学*积极性及自觉性都有所加强,通过老师的有效辅导,加强练*,学生大多都能通过一级考试,我校的通过率就达到90%以上。

  自从大专院校扩招以来,中职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机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继续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更好地培养学生,为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贡献自已的力量。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反思 4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11(11)、11(15)和11(16)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对学生也有所了解,学生的生源比较复杂,计算机水*差异很大。有的学生经常上网聊天、玩游戏,接触计算机比较频繁;有的学生除了上课时间很少接触过计算机;有的学生能较好的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等基本操作;而个别学生打字也挺费劲。对计算机水*差别如此之大的教学对象,如何有效地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考验。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思考和探索以供交流探讨:

  一、分层次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为了培养健康的学*心理,本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我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法,把握差异,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首先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成立学*小组,每组都包括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基础较弱的同学,并选出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小老师。其次教学过程中按难、中、易分层提出不同的学*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学*任务,譬如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易”级任务作为学*的起点,完成该级别的任务就算达到了学*目标,鼓励同学们在完成较易任务的基础上应继续研究较高级别的学*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充分发挥学*小组的能动作用,互帮互学,相互促进,既调动学*基础好同学的学*积极性,也使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合作学*中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当然,学*成绩的评定也不再实行一刀切,同学们只要完成了与自己基础相当级别的任务就能得满分,完成较高级别的任务还有适当的鼓励分;高层次的同学若能积极地帮助其他同学也有适当的加分;积极展示自己的学*成果,有所创新的同学更是大大奖励,这样有效地制止了那些不听讲、玩游戏、窃取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使得同学们大都激情融入到课堂学*中去。 另外,在实际学*过程中,我还发现有些在计算机学*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课堂上常常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为了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我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进行超前学*,并给他们提供方便,如借学*资料给他们、常和他们通过QQ、E—mail等工具进行交流、辅导他们参加计算机竞赛等。通过自主超前学*及教师辅导,一部分学*尖子脱颖而出,计算机操作水*大大提高,普遍掌握了目前常用的一些流行软件,如压缩软件Winzip、动画设计软件Flash、以及常用下载工具、播放软件、网络安全软件等的使用方法。

  二、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所培养的应该是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学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重点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创新能力。

  譬如说有些教学内容需要理解记忆,且枯躁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应努力将枯躁变为有趣。另外,为激发学生学*计算机的积极性,我们常举行计算机技能竞赛,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举行“文字录入比赛”,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熟悉键盘操作,强化文字录入基本技能,11(16)班的郭炜丽以*均每分钟73字的成绩获得三等奖;举行“电子板报设计大赛”,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熟悉Word综合排版技术,体现健康向上的校园、班级、宿舍文化等,11(15)班的范小文获得非计算机级校一等奖。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和兴趣,同时也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强调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

  社会需要的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现代教育的科学观念,具备改革和创新意识;其次要求教师应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发问,为他们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氛围,培养他们具有积极挑战、锲而不舍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良好品质。教学中,针对中职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的特点,我在布置学*任务时突出灵活性,给学生充分的想象发挥空间,从而使学生“乐学”、“会学”。 例如让学生设计各式各样的板报;为课文设计课件等。板报供班级出黑板报的同学参考,课件给其他老师上课用。看到自己出的板报变成班级的黑板报,自己的课件上课大家都在看,学生很有成就感。

  四、教学标准与社会接轨,鼓励学生参加等级考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语言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为今后的学*、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参加计算机操作水*考试(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等级考试合格证书是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个普遍途径。上课有目的,学生听课有动力。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使学生在学*和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所在。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反思 5

  电子计算机作为人类计算与思维的通用智力工具,使人类的智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创造了电脑,反过来电脑帮助开发人脑。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因此,特别是对于我们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就显的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的教学质量,使之能充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便是重中之重了。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毫无疑问,当前的课程改革进入了反思阶段。从反思的内容来看,涉及课程理念、课堂教学、作业评价等各个方面;从反思的对象来看,包括专 家 教授、一线教师等众多教育工作者;从反思的形式来看,涵盖随笔漫谈、案例评析、学术沙龙等等;从反思的进程,又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可见,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做好教学反思!作为一名青年一线教师,我觉得应该在教学的各个过程中用适当的方法做好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学前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主要强调学生实际上机的操作能力,但学生当中实际水*又有差异。有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某些知识早已掌握,而有的学生却对电脑刚刚接触,了解甚少。这不像其他的公共课程,大家基本都处于同一水*,所以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合理设计教学任务,能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比如,在《计算机网络》中讲到“免费电子邮箱”的申请这一节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在网站上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但是事实上有些同学老早已经会用电子邮件了,而有些同学甚至连什么是电子邮箱都不知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水*的参差不齐。为此,我们可以让做的快的同学先用申请好的E—MAIL设置Outlook的帐号。另外,还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练*。计算机教学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熟练的进行上机操作,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即所谓的“百讲不如一练”。教师可以通过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在操作练*中学会知识,巩固知识。上课前,要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

  二、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由于计算机教学以传授实际操作为主,我们要针对某个教学目的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并且这些任务可以被学生所接受。我们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比如,在设置163.com免费邮箱的“发信服务器认证”功能等操作时,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能学生更好的掌握知道,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具体操作情况,如有些任务对大部分同学都有一些难度或出现一些悟操作时要及时的进行讲解更正或电子演示。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能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后反思:

  有批判地在教学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教学后反思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1.教学中的精彩场面。课堂教学凝聚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进入“角色”,往往“灵感”顿生,创造出成功的教例。因而教师在课后教学情感还没有从头脑中消退之时,应立即进行反思,思考精彩场面的主观原因,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再创精彩场面等。必要时可作些局面记录,以便再教时运用。

  2.教学中的失误之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而教师的教学难免会出现疏漏与失误。出现失误后教师如果不进行反思,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而且贻误了不少学生,给学生以思想上、思维上的误导。因而教师在课后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失误所在,以及产生失误的原因,思考对失误的补救措施。

  3.课堂中学生的反应。在计算机课的理论课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往往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表现出来。课堂上学生正聚精会神高度注意教师,或偶尔点头示意,或偶尔面带笑容而积极回答这说明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状态,教师教学得体、方法有效。反之,课堂表面安静,学生面无表情或坐立不安、交头接耳、目光愕然,这说明教师讲课不够精彩,空洞说教,教学方法呆板。教师上完课后,应及时反思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状况,以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计算机学科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也才能为培养21世纪实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到自觉学*的飞跃。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创新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学*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发挥能力。为培养21世纪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水利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论文优选【五】份(扩展5)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通用五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 1

  摘要:中职学校项目教学是中职师生通过实施项目工作进行的教学活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文章主要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期望能够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教学,计算机教学,教学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本课程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基础,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项目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通过解决学生身边一些实际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项目教学设计。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已成为学生必备的素质要求。《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要求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学生各自的专业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未来岗位上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从事自己的工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项目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该项目任务是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项目任务应是开放的,即给学生充分创造和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得到发展。项目任务应是真实的,即将学生置生于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项目任务应是结构不良的,即这个问题是一个未加明确说明的既定状态,一个并不十分明确但希望达到的目标状态,而且不一定有现成的、普遍赞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确定方法。结构不良的任务往往有多个可接受的结论,要求学生必须对整个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思考,然后才能得出一个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它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而在解决问题后,学生各方面得到的提高也很大。

  2、搜集项目教学所需资料。

  这一阶段是学生按照制订的计划收集解决问题资料的过程,这一阶段可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技巧,还要保证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并很好的合作。在项目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与项目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动画和案例等。其中案例是重要而典型的资源,它可以支持学生回忆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经验,有效弥补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经验上的欠缺,有利于学生与要解决的项目任务加以比照和模仿。例如:在Power Point演示文稿制作这部分中,先展示一个事先做好的演示文稿《我的家乡》,让学生在幻灯片中看到真实的照片和相应的介绍,美丽的画面和动画效果,再加上背景音乐,无一不引起同学们的赞美和好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也使他们明确了学*的目标,为项目任务的学*提供了参考。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学*。

  这一阶段是项目教学是重要阶段,是项目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具体体现。在这一阶段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形成自己的作品。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学生运用在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作品的制作。项目教学中的小组是“由两个以上成员组成的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信赖且彼此通过面对面或网络媒介进行交流,具有调节小组成员行为的价值与规范,小组个体根据所完成的项目任务扮演特定的角色。因此,在项目教学中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小组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而虚拟环境下的交流实际上是非常普遍的。

  小组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完成某个项目,而这种特定的目标会使成员之间被“捆绑”在小组这个社会团体内,形成其特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组员在小组这个社会单元中拥有各自不同的身份,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分工。所以说,项目教学中的小组实际上就是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社会小团体。”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将学生分组,帮助学生熟悉团队活动的环境。分组时要按照学生能力进行分组,还应考虑学生的兴趣、性格、知识背景等。也就是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成员兴趣相*;二是成员特长互补。一般来说,小组不宜过大,以三人至六人为最佳,这样可以促进并保证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和互助。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所以由他们承担的小组任务也不同。小组任务可由学生自由选择、教师分配来分工。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有时一个人甚至扮演多种角色。组员的角色时常变换,从而使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适合完成小组任务的角色

  4、创建网络教学资源*台。

  《计算机基础》课程借助网络做好了教学资源*台,使学生获取更多感兴趣的内容,为学生后续学*服务。学生上课用的教室是多媒体教室,实现了多种媒体教学的功能,符合教学的要求。学生上机用的实验室是由学生用机和教师用机构成。机器中装有教师讲课、辅导用的和供学生学*使用的各种教学软件,如:有电子教学用的电子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供学生练*使用的考试系统,这样学生可以自己检测和教师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另外,可以创建自己的精品课程网站,学生可以从网上下载或浏览丰富的资料,以及教师制作的课件、授课录像及优秀作品,还有供学生练*使用的各种题库和常用的一些软件,为学生项目学*创造了一个优越的环境。

  5、教学效果的评价。

  项目教学这种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学*了计算机知识的方式很有效。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学*,在学*的过程中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的知识,而是实际存在的工作任务,他们在做具体工作的时候可以即时获得行为的反馈、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指导,以及参与对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的创造。完成了项目后,他们了解了实际工作流程中应掌握的技能,获得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对个人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进行了自我的认可,建立起了自信心,培养了良好的职业心理。经过学*对计算机知识很感兴趣。因在学*中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这样激发了他们学*的兴趣,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并且让学生自主控制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对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效率。

  6、结束语。

  计算机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理论上的知识,如果单凭课堂讲解和演示操作来教学,学生只是去死记一些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很难达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况且本门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在实际应用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所以,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动手操作,解决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会把概念理解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许长斌。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江苏教育,20xx,(9)。

  [2] 舒荣。浅谈项目式教学法在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xx,(6)。

  [3] 贾秀香。项目教学法在落叶树种冬态识别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xx,(11)。

  [4] 马百年。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应用[J]。考试周刊,20xx,(44)。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 2

  计算机在现代社会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在快节奏的劳作过程中各行各业都在将计算机进行普及和应用。因此,在现代社会形式的要求下中学教学已将计算机课程纳入学科教学并进行认真学*。

  前言:在中学教学中,计算机的应用概念早已普及,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对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方面会越来越细致,要求将会越来越严,这是社会科技以及诸多方面的快速发展所决定的。在中学计算机教程普及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并非是失误和巧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而引起的,因此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计算机教学过程的总结与反思

  在我国计算机应用时间比较短,对计算机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较差,从师资力量的角度来讲实力也比较弱,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另外对相关科学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选取不够合理。

  1.从教学角度出发的相关问题探讨。

  伴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崛起,相关部门进行了很多的调整,例如进行了大规模计算机教师培养计划,在中学计算机教师学历上没有很高很严格的要求,一般为大专学历,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实行的教学路线较为传统,基本是教师进行知识的讲解,讲解之后学生进行自主练*,整个学*过程在学生心中基本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无限的进行重复和循环将会使学生失去学*的兴趣,甚至是从内心讨厌计算机学*。

  2.从教人员科研经验不足。

  教学归根结底并不只是简单的只是传授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

  的更新和发展,对于中学计算机教学而言,一味地进行原有的知识传授将会使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停滞不前,许多计算机的应用是不断发现与开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相关的思维意识,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将自身所掌握的有限的计算机知识教给自己的学生,没有真正领悟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核心。

  科研是将计算机教学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从中发现相关问题,将问题不断的完善,并将此过程带到课堂上与学生们进行实际交流。计算机领域发展迟缓的大部分原因便是相关教师的教学更新意识不强,被禁锢的传统教师思想所束缚,导致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与社会相关的全新应用脱节。

  二、合理开展计算机教学的相关方案

  1.组织相关从教人员进行课后培训。

  现存的中学计算机教师培训选择多数为一些高学历的在职教育,其中包括大学本科或研究生等,虽然说高等学历提高了教师的综合实力,但是不可逃避的事实就存在这里,中学计算机教学与这些在职培训显得有些高低不*,雄厚的师资力量无法得到真正的利用。

  对于此现象相关部门应组织中学计算机教学人员进行职后培训,培训内容主要针对中学计算机教育过程的教育方式方法,让教师与学生拥有共同的话题,将一系列教学活动引进课堂,使学生对计算机学*感兴趣。

  2.计算机教材选取。

  教材是教学工具的基本所在,好的计算机教材应实现全面的知识普及,随着外界信息

  的不断更新来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教材对于教师来讲是课程讲解的主要范围,一部好的教材会使教师的教学非常的顺利,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却更加的关键,课堂永远是满足不了学生的知识获取标准的,全面系统的'教材是学生课后自主学*的优秀导师。因此教材选择是一件需要相关人员仔细斟酌的一部分,在系统、全面的基础上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2.计算机教学与相关课程紧密结合。

  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和具体定位是有效的辅助工具,他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们

  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的精准程度。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学生学*过程中可以将相关学科引入其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在二者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其它课程的处理和学*。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学*计算机的根本所在就是掌握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实际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的技巧,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计算机对相关课程进行学*便是模仿性的练*过程。

  学生在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科与计算机应用结合,例如计算机Word与文字处理相结合,还有相关立体图的绘制等等。

  3.计算机教学的及时更新。

  计算机软件技术属于高新技术,它的更新换代频率极高,这也使得计算机教学具有很

  大的困难。教学是一个长期过程,面对计算机学科一定要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学会灵活运用。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结合计算机的最新发展动态,不能一味的进行原始知识讲解,不懂得使教学内容与时代同步,教学成果就不会明显,我国计算机事业就会停滞不前。

  教师应具有非常丰富的相关教学经验,并组建相应课程更新的科研小组,定期的进行教材整改,在教学整改过程中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目的便是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计算机学科的特性所在,要学会适应计算机的更新速度,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进行计算机更新教学探讨,以便于更加灵活的掌握以及运用计算机。

  结论:计算机将是时代的主流工具,每个人都需要灵活掌握的一项技术。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讲,如果想更好的在未来社会取得更加优秀的发展,计算机学*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

  因此中学计算机教学的任务也变得十分艰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计算机的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传授给每一位学生,但是教师除此以外的任务便是要面向社会的发展不断的进行科学探究,以便于形成更加完善更加全面的教学体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 3

  *年来,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国家出台各类政策促进就业和升学。其职业性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传统的中职教育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那么中职学校必须做出调整和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奠定基础[1]。由此看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十分必要。

  一、模块化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模块化教学法大大增加了组织教学内容的灵活性,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控教学过程;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实践中。

  1.模块划分。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要“按需施教”,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能解决其他专业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各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满足各层次、各专业学生的学*需求,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以提高学生岗位应用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为以下五个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模块内容包含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组成;各种进制间转化;操作系统。模块目标是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管理功能等。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模块:模块内容包含文字录入、字符和段落设置、页面设置和打印、Word表格、图文混排的技能训练。模块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文字处理能力,掌握文档排版技巧。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模块:模块内容包含表格基本操作、字符和表格的格式化、数据计算和处理等,模块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数据处理能力,能够熟练进行数据计算、排序、筛选、汇总等操作。演示文稿软件应用模块:模块内容包含幻灯片基本操作、幻灯片版式设计、插入对象的编辑、动画设置等,模块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演示文稿制作能力,能够独立设计演示文稿电子作品。网络应用模块:模块内容包含信息检索、电子邮件收发。模块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使用网络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2.教学案例。以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模块为例,设计教学案例。

  (1)案例导入:新年在即,各商场计划统计一年来商品的销售情况,建立数据档案,以备来年参考。建立“某电器商场20xx年度销售统计表”,以Excel数据处理为依托,完成每季度电器的销售额、各电器年度总销售额、各电器年度*均销售额、各电器销售额的年度百分比、本年度销售前三名的电器名称等操作。

  (2)案例分析:对比Excel电子表格与Word表格的异同点,引导学生体验电子表格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通过执行表格中数据录入和计算处理任务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目标,有针对性的.掌握各部分的知识与应用能力。

  (3)教学目标:学会创建电子表格及其基本操作,掌握数据录入的方法,掌握并熟练运用电子表格数据处理功能。

  (4)教学步骤:首先给出样表让学生建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掌握电子表格建立、编辑等技能;其次分析数据,以便在计算时选择正确的函数,在进行数据处理时理清思路,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进行。

  3.效果评价。为了证明模块化教学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进行教学时分别设置了对照班和实验班。两个班由同一老师授课,学生情况相同,班级人数大致一样,教材相同,课时相同,教学内容相同。通过模块化教学法的实施,实验班学生期末测试成绩及格率比对照班高,而且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比对照班强。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对实验班的学生就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在学期末,同样的问卷却有不同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自我评价高了很多。

  二、实施模块化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模块化教学法能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它在理论学*和操作技能训练之间找到了的切入点,并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但在实践时还应注意:

  1.模块划分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方法都是为育人服务的,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所以划分模块时务必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和专业特征,设置难易适中的模块内容,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2.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建设。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虽不再占主体地位,但模块化教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反而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运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最先进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大量教学案例。所以教师有必要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来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灵活地开展教学。

  3.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足以体现教学成效,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从各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完善评价体系。改变一贯以教师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给予评价的模式,增加学生评价、小组互评等形式,可以考虑从知识迁移能力、创新能力、逻辑能力等多维角度进行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也不要执行“一把尺子”,要根据授课对象知识水*、专业要求等因素设置不同的标准,让每个学生都切实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从而为模块化教学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 4

  校本课程(school—based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这一思想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它对于学校办出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最实用、最有价值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编写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要求每个职业人都会应用,而不再仅是专业人员的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普遍性。如何能够让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内学*到更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是当前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我们的学生文化水*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并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应有的文化知识,也有部分学生在不发达的山区学校学*,学*很刻苦,但是计算机接触较少。很多学生经常上网玩游戏、聊天等,但对于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等专业知识却一窍不通。以前我们使用过的统编出版的教材知识更新慢,而且内容简单,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又加上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文化课,学校的每个系、专业都要学*,而不同的专业课时数又不尽相同。因此,很有必要开发适合学生现状,能够提高学生理论、操作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编写原则

  在编写过程中,首先要以教学大纲为准则,突出实用性原则。我们要编写的是适合笔者学院中、高级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因此要摆脱普高“学科本位”“学历本位”办学模式的影响,以“提高操作能力”理论为指导,实现基础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教材中要突出实践环节,强调动手能力。当前中、高职学生的厌学情绪很普遍,要本着“必需、够用”原则减轻课程的难度,把理论课融入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课程内容更加适应学生特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尽量使理论简单化,图文并茂,使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其次,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广泛调查和收集学生计算机操作水*以及毕业学生在单位使用计算机的情况、用人单位的计算机操作水*需求情况等信息,在此基础上确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的编写方向;经常组织教师开展研讨会,反思教学*惯,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行为,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积极性。最终,我们校本教材的编写人员,确定了六章的内容,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计算机网络,对应的硬件型号是最新的,软件也是用目前最流行和最新的版本。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编写的方法与分工

  该校本教材在编写前首先采用了调查研究法,所有的编写人员都参与。经过前期的准备调研工作后,确定了教材的内容,采用了分工合作法,第一、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Windows由一位成员负责,Word和Excel分别由一位成员负责,最后的两章Powerpoint和网络基础由一位成员负责。每位成员分别完成初稿,然后将各自分工的部分组织起来,进行讨论,根据反馈的信息再做修改、补充,由高级讲师进行审核,最终由主编进行组织组合、审核定稿。在整个编写过程中,每位成员反复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阅读、查阅大量有关资料,进行理论部分的编写,做到精确无误。针对我们的校本教材,设置大量的实验部分,每位成员根据教学经验,搜集资料,相互探讨,编写学生感兴趣、易上手的案例。当然,整个过程也有若干个反复过程。我们每周固定时间开研讨会,采用了研究机制和活动机制的方法。每位成员进行反思,同伴互助,交流心得,共同进步。每一位成员遇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讨论,大家都出谋划策,最终得到最好的答案。曾经编写Word部分的王老师就在学生很感兴趣的图文混排处提出一问题:安排什么案例呢?校报编辑、海报设计,还有茶叶广告等若干个,不可能全部采用。针对这一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后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了以上三个。因为本校有市场营销、广告设计等专业,他们可以选用后面的案例,而其他专业可以引用第一个案例,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当然这种情况出现了很多次,大家相互交流,探讨研究,相互合作,使问题迎刃而解。

  四、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编写的'收获

  随着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培训交流带来了我们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在编写教材过程中,他们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学生的需求来安排内容、确定方式。可以这样说,校本教材的开发,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师创新思维,构筑起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台。第一,教师的合作意识增强了。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个多方面成员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合作探讨反思的过程。它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需要大家的付出真诚与汗水。但是校本教材的开发对学校的多数教师来说是头一次,因此在编写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了问题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交流探讨,你问我答,你的问题我补充,在来来去去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多了,合作多了,教师在合作中成长起来。第二,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了。教材编写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开发与研究结合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扬弃,这样的过程实则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第三,学生学*兴趣和技能水*能够进一步提高。由于所编写的教材为本院的学生量身打造,学生学起来更适应,而且每一位老师对所教学生的专业不同,可以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这样在有限的课时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提高技能水*,以适应工作岗位的计算机操作。

  五、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编写总结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感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1.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和创造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所以如何提高教师的认识,激发每位教师的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能在繁忙的教学和管理之外积极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力求教材的丰富和准确。

  2.教材的使用与优化

  学院各系专业不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也不一样,有周课时2、4、6之分,所以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内容的取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另外,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计算机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因此基础内容的重复讲解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也浪费了教育资源,所以我们也要考虑如何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一步的优化。

  3.不足与展望

  我们教材编写组的每位成员都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周课时达到18~20课时,虽然我们力求精益求精,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教材难免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而在以后的应用推广中,我们会继续跟踪调研,进一步修订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 5

  本文就如何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管理为主线,通过严谨的课堂组织和科学的辅导方法两方面进行论述。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基本的信息查询、交流工具,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因为如此,在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成为中技生必须学*的一门基础课,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是技校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好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除了计算机老师的精心的演示讲解之外,还应注重学生的亲自操作练*。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合理地安排“教”与“学”,从而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主动性,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一、充足的课前准备

  上计算机课前,教师先要了解清楚所带班级及本班学生对计算机学*的兴趣是否浓厚、课堂纪律如何等等。

  计算机基础课老师必须首先掌握好基本情况,然后再因材施教,准备好上课的内容,由简到难安排教学过程:认真分析弄清学生将会在哪里容易出错、如何解决,然后提前设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妥善分配好学生独自练*的时间、老师巡回指导及检查作业的时间和老师集中释疑的`时间,最后还要给学生一部分时间消化难点。做好了这一步,老师才能胸有成竹地走入计算机实训室。

  二、紧张有序的学*氛围

  以往的计算机课存在这样的情况:老师在不停地认真地讲授、演示操作,学生一直在听,但是等练*的时候,学生拿着鼠标在桌面上左点右点,不知该做些什么。上完一节课后,学生本人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又学会了些什么。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笔者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太杂,学生反而容易糊涂,并且如果老师没有非常明确地布置任务的话,他们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因此,每一堂课,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应分层次,逐一讲解,即老师讲授演示完一个操作,就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消化吸收。另外,老师还要给学生布置适当的练*任务,逐步引导学生自主练*。

  但是有时布置了任务后,上完课后,仍有学生提出疑问:“都不知今天学了些什么,感觉什么都不会”。因此,为了上好每一堂计算机课,老师必须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紧张有序的学*氛围。

  首先明确学*任务,让学生知道上课要做些什么,要掌握哪些内容和操作,这样才容易提起学生的学*劲头。

  其次要耐心地巡回指导。为了避免有的学生上课偷懒,不练*,或是有的学生遇到难题卡住,所以老师,应不停地巡视课堂,为每一位学生耐心地答疑,同时提醒不练*或练*不认真的学生。

  再次要给学生及时中肯的评价。在每一位学生做完练*后,老师都应给每一位学生检查、打分,肯定学生自己的练*成果,对成绩高的学生多鼓励,耐心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分析原因,教他们改正,这样学生每上完一堂课,都会对自己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最后总结,让学生自查、自改。下课前,老师应把当堂课中所出现的难点,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大家集体讲解一遍,以加深学生的课堂印象,为接受慢的学生创造一个复*的好机会,让大家在自查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改正错漏。

  三、科学的教学方法

  对于任何一个老师,上一堂课容易,但要上好那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而且要组织好一堂课,更加离不开好的教学方法。

  一是任务驱动法。即每堂课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任务,这样学生就有了学*目标,以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学*基本的操作。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讲授演示法,它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三是巡回指导法。很多实*指导老师都*惯用这种方法,它也是实训课基本的教学方法。四是“小老师”指导法。有时带的班人数过多,一时间需要答疑人数较多,但老师又要检查学生的作业,所以在分身乏术的情况下,笔者大胆起用了“小老师”,也就是找几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助手,帮着笔者检查作业,同时还可以帮其他学生答疑。用了这个方法后,老师可以有更多时间集中辅导那些性格内向、学*接受能力差的学生。

  总之,不论是理论老师还是实*老师都应以提高学生的学*效率为主,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努力。


水利计算机应用现状分析论文优选【五】份(扩展6)

——计算机毕业论文优选【五】篇

  计算机毕业论文 1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的现状

  第一,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未能摆到应有的位置,很多高校都是重视理论课教学,而将实验操作课作为补充,甚至减少实验课时。调查显示,74%的学生反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实验学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不足50%,有68%的学生反映他们在实验中不能得到有效指导,教师从来不批改他们的实验结果。

  第二,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性与时代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自身综合素质及实验教材内容的限制,依然秉持过去单一的教学内容,按部就班,缺乏弹性,没有与时俱进,导致学生毕业之后无法满足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第三,实验的设置不合理与不完善。

  多数高等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内容基本上仅是以验证教材的内容为主,综合型与设计型的实验较少。在实验类型设置方面,学生反映大多数安排的是基本操作型实验,只有少数的学生反映安排了综合运用型实验,安排设计型的实验就更少。在实验内容设置方面,多数学生认为设置实验内容过于容易,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方法

  第一,转变旧的实验教学理念。

  更新陈旧的实验教学理念,教师必须意识到实验课和理论课的对等关系,不可偏颇。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思想,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制定出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具体实验操作目标和任务,并通过强化训练来提升学生计算机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和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技能,使他们更能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

  第二,科学设置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的设置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实验内容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科学地设置实验内容,以实验操作练*促进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应根据实验的难度及实验目的的不同,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目标功能不同的三类实验:一类是基本操作型实验。基本操作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要求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保证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掌握。二类是综合型实验。综合型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综合运用某一模块的功能,一般为涉及面较广,难度较大的实验。三类是设计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设计型实验给学生提供了更好地表现个性和进行创新的机会,通过特色实验项目的设计,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三,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网络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势,许多教师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中均通过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网络*台,将每次实验内容、实例与任务放置在网络教学*台上,学生自己下载,并将做好的实验操作结果上传到系统,教师及时评价。若学生在实验练*过程中遇到问题,就在网络上及时和教师沟通,实时交换意见,这样可以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进而完成本课程的学*要求。另外,为了解决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课时明显不足的情况,应建立开放型的实验室或计算机房,增加学生课外自由上机时间,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矛盾。

  实验是学*计算机基础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实践操作能力。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也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计算机毕业论文 2

  1虚拟网络功能的特征和安全保障

  虚拟网络的技术简化能力较强,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对于网络设备的要求也较低,这些特点使虚拟网络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安全已成为所有企业和个人需要重视的问题。通过虚拟专用网络的使用,可以全面掌握整个网络的安全,还可以有效的限制和帮助用户使用网络。虚拟网络要提高安全性,还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来防范虚拟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在虚拟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经过不断地创新,虚拟网络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并为用户带来更多的安全和方便。

  2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2.1非法入侵

  在非经许可的条件下,有些人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非法入侵企业、个人网络,获得机密文件,从而导致侵权等问题,甚至构成犯罪,也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2.2自然因素

  计算机安全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威胁,包括自然灾害、辐射、计算机网络设备更新滞后等因素,这些因素也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2.3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在联网状态时容易受到病毒的威胁。计算机程序如果被病毒感染,可能会破坏计算机内的数据安全或软件使用,甚至会影响到计算机硬件的功能,这都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2.4木马

  从计算机诞生和普及开始,就经常受到木马的威胁。许多所谓病毒就是专门进入通过木马非法进入系统,获取计算机中的文件,以此达到不光彩的目的。

  3虚拟网络技术的含义及主要技术

  3.1虚拟网络技术的含义

  虚拟网络技术是一种专用的网络技术,是在公开数据的环境下可以创建出的数据网络。用户能在计算机网络中找到特定的局域网进行虚拟活动,以便在不同地点也能应用同一个虚拟网络,这样可以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传输。

  3.2虚拟网络的主要技术

  虚拟网络的技术主要有: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当中最主要的技术是隧道技术和加解密技术。虚拟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用户的生活和工作更加方便,但安全性随之降低,企业的机密文件被窃取的可能性大增。

  4虚拟网络技术的用途

  4.1企业间的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

  企业之间有很多数据进行了共享,但还是有些内部文件等机密资料不能共享。要实现这样的目的,企业之间可以将能共享的资料放在一个可以共享的文件夹中,用防火墙来隔绝不能共享的资料。企业之间可以登陆一个虚拟网络的客户端,进行资源共享,但不能对企业的内部资料进行共享。

  4.2企业部门间的虚拟网络技术

  虚拟网络的技术,能将分布在各地的分支性企业机构在局域网中进行链接,因此,虚拟网络技术在企业之间的运用十分广泛。硬件式的虚拟专用网络可以使网络上的保密性更高,不易被破坏,有更高的加密性。企业在合作的时候,需要有更高的严密性,因此非常适用这种技术。

  4.3员工与企业的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

  在员工与企业的虚拟网络技术应用方式上,主要是采购人员和销售人员占的比例比较大,可以使企业之间的员工进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4.4其他的网络技术应用

  在企业的内部设置一个具有极高严密性的防火墙,可以有效保障企业文件的严密性,保护企业系统安全,防止病毒窃取文件。

  5虚拟网络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虚拟网络技术的产生是由企业信息化和宽带技术融合产生的,从而使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得到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虚拟网络的不断更新,不断成熟,安全性与隐秘性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就目前为言,虚拟网络技术可能会成为计算机中的最大闪光点,虚拟网络技术不断占据社会市场,也会逐渐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一大市场。

  6结语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很快,得到了很广泛的运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当我们在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同时,要学会应用最新的技术,要注意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使它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计算机毕业论文 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网络入侵

*年来,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在给人们带来种种物质和文化生活享受的同时,我们也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诸如网络的数据窃贼、黑客的侵袭、病毒发布者,甚至系统内部的泄密者。尽管我们正在广泛地使用各种复杂的软件技术,如防火墙、代理服务器、侵袭探测器、通道控制机制等,但是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网络安全都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何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一、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分析

1、计算机病毒。有些计算机网络病毒破坏性很大,如“CIHH病毒”、“熊猫烧香病毒”,可谓是人人谈之而色变,它给网络带来了很严重的损失。

2、内部、外部泄密。内网中根据IP地址很容易找到服务器网段,这样就很容易运用ARP欺骗等手段攻击。

3、逻辑炸弹。逻辑炸弹是在满足特定的逻辑条件时按某种不同的方式运行,对目标系统实施破坏的计算机程序。

4、黑客攻击。这类攻击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网络攻击。即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对方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种是网络侦察,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取、窃取、破译以获得对方重要的机密信息。

5、系统漏洞的威胁。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的,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策略

1、网络物理安全策略。计算机网络系统物理安全策略的目的是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网络用户终端机、打印机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攻击;验证用户的身份和

使用权限、防止用户越权操作;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控制室和网络黑客的各种破坏活动。

2、网络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策略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规访问,主要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安全控制、网络防火墙控制等方式。

3、网络信息加密策略。信息加密策略主要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等网络资源的安全。信息加密策略通常包括网络链路加密方法、网络端点加密方法和网络节点加密方法。

4、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策略中,不仅需要采取网络技术措施保护网络安全,还必须加强网络的行政安全管理,制定有关网络使用的规章制度,对于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将会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三、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发展方向

1、网络规范化方面。由于互联网没有国家界限,这使得各国**如果不在网络上截断Internet与本国的联系就不可能控制人们的所见所闻。这将使针对网络通讯量或交易量收税的工作产生不可预期的效应。国家数据政策发布的不确定性将反映在不断改变、混乱且无意义的条例中,就像*期未付诸实施的通信传播合法化运动一样。

2、网络系统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规模和重要性方面的不断增长,系统和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将继续深入。由于现行的很多网络管理工具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性,使整个网络系统将可能被网络黑客攻击和完全破坏,达到其法定所有者甚至无法再重新控制它们的程度。

3、计算机网络系统法律、法规方面。在目前社会中,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犯罪活动相当猖獗,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各国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立法尚不健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法律、法规是规范人们一般社会行为的准则,它发布阻止任何违反规定要求的法令或禁令,明确计算机网络系统工作人员和最终用户的权利和义务。

4、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法律法规越来越健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安全现权法的时代也将到来。计算机软件生产厂商也应对生产出由于安全方面存在漏洞而使其使用者

蒙受财产损失的软件产品负责。

5、计算机网络系统密码技术方面。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使用密码技术不仅可以保证信息的机密性,而且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确认性,防止信息被篡改、伪造或假冒。随着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利用密码技术,智能卡和数字认证将会变得越来越盛行,最终用户需要将密码和验证码存放在不至于丢失的地方。

目前,当Internet正从开始的学术和科研领域向商业、金融、**等各方面迅速发展的时候,Internet的安全问题更进一步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已成为决定Internet命运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采取强有力的网络安全策略,认真研究网络安全发展方向,坚决执行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可靠地正常运行。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篇2]

功能语境理论支撑下的项目课程教学设计探究-以“系统

登录设计”任务设计为例

论文摘要: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的课程,以功能语境论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对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可以探索功能语境论教学设计理论在实用性,操作性课程中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

论文关键词:功能语境论,数据库,教学设计

一、引言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的问题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形成了两大主要流派: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该流派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作为理论基础,认为学*是学*者对外部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通过无数次的刺激,个体进而从心理、情感、知识结构和技能等方面获得提升,该教学过程都是围绕“教”而展开的,很少考虑学*者“如何学”,是典型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强调学*者是认识的主体,是学*的主动建构者,该理论注重学*者主动探索发现,重视学*者自身的“学”,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学*者对学*目标及学*进度的把握。

针对上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目前中职类学校学生学*状况、专业课程是以项目教学的方式组织和开展教学的,把功能语境论原理引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设计中,重构一个基于该理论核心思想的专业课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教学理论,注重对课程开发需求的分析,进而选择课程内容及组织形式,提高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及实用性。 二、基于功能语境理论理论的项目课程教学设计

1.功能语境理论

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福克斯在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主办的《教育技术研究和发展》杂志上发表了《运用功能语境论建构一个学与教的实用主义科学》的论文,全面阐述了功能语境理论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功能语境论一词是英文functionalcontextualism一词的翻译,functional可以翻译为:功用、实用;contextualism可以翻译为:语境、上下文。因此,该理论的主要特点就是采用语境论世界观,并把实用主义作为真理和意义标准。

功能语境论教学设计理论对教学事件分析时,认为教学事件只有在整体中才具有意义,教学分析只是教学设计的手段,回归整体才是教学设计的目的,同时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也是整体的,并与具体情境须臾不可分离。

2.项目课程

根据克诺(M.Knoll)的研究,项目课程始于职业教育,可以追溯到17和18世纪,它与自然科学家的实验、法学家的案例研究、军事参谋的沙盘练*属于同一类型的课程模式。与实验、案例研究和沙盘练*一样,项目课程只是在内容上不是经验的、解释的或战略研究,而是建造,充分体现了它的职业教育特色。 3.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首先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确定课程的教学基本目标及教学基本环节,可以考虑教学核心目标,课程难易点、媒体选择、教学策略制定及实践方案等几方面内容。

在教学课程开发中,必须充分考虑学*者已有学*能力和认知结构,如了解学生对于先行课程的掌握程度、认知结构等方面。只有充分了解学*者特征状态、心理及认识结构才能设计出适合他们学*的教学方案,所有教学活动都要以达到学*者能够得到的最好学*效果为目的。对教学的评价应将过程评价及结果评价结合起来,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评价直接决定教学策略运用得当与否,根据评价结果有效改进教学策略。项目课程教学中应用基于功能语境论教学设计理论的原因

4.以计算机专业《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中“系统登录设计”任务为例 (1)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本论文选取的是“系统登录设计”这个重要的单元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它是计算机应用专业《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这门课程的第十三章第三节的内容。经过前面章节关于数据库基础的学*,学*进入实战环节。为培养学生应用数据库开发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围绕一个完整的项目展开教学的。在前面的教学章节中,简单介绍了VFP软件的表单控件及其简单应用,但是没有将每个工具具体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的例子。

对于“系统登录设计”这个任务,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模仿书本上的例子,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没有益处的。因此,对于这个任务,采用功能语境论

教学设计理论设计教学将驱动学生联系实际、自主和协作学*将知识点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实例中,能够培养学生应用VFP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活动流程图

按照功能语境论教学设计理论的要求,对知识点转化成的任务,必须与真实情境须臾不可分、实用性(以真实例子引起的活动体现)并且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事件,同时教学事件的绩效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按照上述这些要求,首先,呈现与学生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QQ登录界面(见图1),这一设计完全符合功能语境论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内容的要求。

图1QQ2015登录界面

其次,问题引人:抛锚式问题和师生讨论,即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为完成图3的界面的设计,需要用到VFP哪些表单控件;任务说明:描述学*任务和要求;小组协作:自由组合并协作,组员可以分工也可以独立完成;学*成果展示;教师和学生一起为学生打分;组长和小组成员一起打分;教师组织学生评价打分的公正性;教师总结,完成教学。

(3)活动实施与评价

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见表1和表2。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篇3]

摘 要 主要阐述计算机信息网络攻击和入侵的特点、方法以及其安全防范手段。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 防范技术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使用者不同,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要求也就不同。例如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可能仅仅希望个人隐私或机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保护,避免被窃-听、篡改和伪造;而网络提供商除了关心这些网络信息安全外,还要考虑如何应付突发的自然灾害、军事打击等对网络硬件的破坏,以及在网络出现异常时如何恢复网络通信,保持网络通信的连续性。

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包括组成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在网络上传输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致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攻击遭到破坏,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人为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行为使得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2 计算机网络攻击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攻击具有下述特点:①损失巨大。由于攻击和入侵的对象是网络上的计算机,所以一旦他们取得成功,就会使网络中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处于瘫痪状态,从而给计算机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美国每年因计算机犯罪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几百亿美元。*均一起计算机犯罪案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一般案件的几十到几百倍。②威胁社会和***。一些计算机网络攻击者出于各种目的经常把**要害部门和军事部门的计算机作为攻击目标,从而对社会和***造成威胁。③手段多样,手法隐蔽。计算机攻击的手段可以说五花八门。网络攻击者既可以通过监视网上数据来获取别人的保密信息;也可以通过截取别人的帐号和口令堂而皇之地进入别人的计算机系统;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绕过人们精心设计好的防火墙等等。这些过程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任何一**网的计算机完成。因而犯罪不留痕迹,隐蔽性很强。④以软件攻击为主。几乎所有的网络入侵都是通过对软件的截取和攻击从而破坏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它完全不同于人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对某些机器设备进行物理上的摧毁。因此,这一方面导致了计算机犯罪的隐蔽性,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对计算机的各种软件(包括计算机通信过程中的信息流)进行严格的保护。

3 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朝阳【wlsh0908】整理

【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

网络安全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TCP/IP的脆弱性。 因特网的基石是TCP/IP协议。但不幸的是该协议对于网络的安全性考虑得并不多。并且,由于TCP/IP协议是公布于众的,如果人们对TCP/IP很熟悉,就可以利用它的安全缺陷来实施网络攻击。

第二,网络结构的不安全性。因特网是一种网间网技术。它是由无数个局域网所连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当人们用一台主机和另一局域网的主机进行通信时,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互相传送的数据流要经过很多机器重重转发,如果攻击者利用一台处于用户的数据流传输路径上的主机,他就可以劫持用户的数据包。

第三,易被窃-听。由于因特网上大多数数据流都没有加密,因此人们利用网上免费提供的工具就很容易对网上的电子邮件、口令和传输的文件进行窃-听。

第四,缺乏安全意识。虽然网络中设置了许多安全保护屏障,但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意识,从而使这些保护措施形同虚设。如人们为了避开防火墙代理服务器的额外认证,进行直接的PPP连接从而避开了防火墙的保护。

4 网络攻击和入侵的主要途径

网络入侵是指网络攻击者通过非法的手段(如破译口令、电子欺骗等)获得非法的权限,并通过使用这些非法的权限使网络攻击者能对被攻击的主机进行非授权的操作。网络入侵的主要途径有:破译口令、IP欺骗和DNS欺骗。

口令是计算机系统抵御入侵者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口令入侵是指使用某些合法用户的帐号和口令登录到目的主机,然后再实施攻击活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先得到该主机上的某个合法用户的帐号,然后再进行合法用户口令的破译。获得普通用户帐号的方法很多,如:

利用目标主机的Finger功能:当用Finger命令查询时,主机系统会将保存的用户资料(如用户名、登录时间等)显示在终端或计算机上;利用目标主机的X.500服务:有些主机没有关闭X.500的目录查询服务,也给攻击者提供了获得信息的一条简易途径;从电子邮件地址中收集:有些用户电子邮件地址常会透露其在目标主机上的帐号;查看主机是否有*惯性的帐号:有经验的用户都知道,很多系统会使用一些*惯性的帐号,造成帐号的泄露。

IP欺骗是指攻击者伪造别人的IP地址,让一台计算机假冒另一台计算机以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它只能对某些特定的运行TCP/IP的计算机进行入侵。IP欺骗利用了TCP/IP网络协议的脆弱性。在TCP的三次握手过程中,入侵者假冒被入侵主机的信任主机与被入侵主机进行连接,并对被入侵主机所信任的主机发起淹没攻

朝阳【wlsh0908】整理

击,使被信任的主机处于瘫痪状态。当主机正在进行远程服务时,网络入侵者最容易获得目标网络的信任关系,从而进行IP欺骗。IP欺骗是建立在对目标网络的信任关系基础之上的。同一网络的.计算机彼此都知道对方的地址,它们之间互相信任。由于这种信任关系,这些计算机彼此可以不进行地址的认证而执行远程操作。

域名系统(DNS)是一种用于TCP/IP应用程序的分布式数据库,它提供主机名字和IP地址之间的转换信息。通常,网络用户通过UDP协议和DNS服务器进行通信,而服务器在特定的53端口监听,并返回用户所需的相关信息。DNS协议不对转换或信息性的更新进行身份认证,这使得该协议被人以一些不同的方式加以利用。当攻击者危害DNS服务器并明确地更改主机名—IP地址映射表时,DNS欺骗就会发生。这些改变被写入DNS服务器上的转换表。因而,当一个客户机请求查询时,用户只能得到这个伪造的地址,该地址是一个完全处于攻击者控制下的机器的IP地址。因为网络上的主机都信任DNS服务器,所以一个被破坏的DNS服务器可以将客户引导到非法的服务器,也可以欺骗服务器相信一个IP地址确实属于一个被信任客户。

5 常见的网络攻击及其防范对策

5.1 特洛伊木马

特洛伊木马程序技术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它通过在你的电脑系统隐藏一个会在Windows启动时运行的程序,采用服务器/客户机的运行方式,从而达到在上网时控制你电脑的目的。

特洛伊木马是夹带在执行正常功能的程序中的一段额外操作代码。因为在特洛伊木马中存在这些用户不知道的额外操作代码,因此含有特洛伊木马的程序在执行时,表面上是执行正常的程序,而实际上是在执行用户不希望的程序。特洛伊木马程序包括两个部分,即实现攻击者目的的指令和在网络中传播的指令。特洛伊木马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网络中当人们执行一个含有特洛伊木马的程序时,它能把自己插入一些未被感染的程序中,从而使它们受到感染。此类攻击对计算机的危害极大,通过特洛伊木马,网络攻击者可以读写未经授权的文件,甚至可以获得对被攻击的计算机的控制权。

防止在正常程序中隐藏特洛伊木马的主要方法是人们在生成文件时,对每一个文件进行数字签名,而在运行文件时通过对数字签名的检查来判断文件是否被修改,从而确定文件中是否含有特洛伊木马。避免下载可疑程序并拒绝执行,运用网

络扫描软件定期监视内部主机上的监听TCP服务。

5.2 邮件炸弹

电子邮件炸弹是最古老的匿名攻击之一,通过设置一台机器不断的大量的向同一地址发送电子邮件,攻击者能够耗尽接受者网络的带宽,占据邮箱的空间,使用户的存储空间消耗殆尽,从而阻止用户对正常邮件的接收,防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此种攻击经常出现在网络黑客通过计算机网络对某一目标的报复活动中。

防止邮件炸弹的方法主要有通过配置路由器,有选择地接收电子邮件,对邮件地址进行配置,自动删除来自同一主机的过量或重复的消息,也可使自己的SMTP连接只能达成指定的服务器,从而免受外界邮件的侵袭。

5.3 过载攻击

过载攻击是攻击者通过服务器长时间发出大量无用的请求,使被攻击的服务器一直处于繁忙的状态,从而无法满足其他用户的请求。过载攻击中被攻击者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是进程攻击,它是通过大量地进行人为地增大CPU的工作量,耗费CPU的工作时间,使其它的用户一直处于等待状态。

防止过载攻击的方法有:限制单个用户所拥有的最大进程数;杀死一些耗时的进程。然而,不幸的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通过对单个用户所拥有的最大进程数的限制和耗时进程的删除,会使用户某些正常的请求得不到系统的响应,从而出现类似拒绝服务的现象。通常,管理员可以使用网络监视工具来发现这种攻击,通过主机列表和网络地址列表来分析问题的所在,也可以登录防火墙或路由器来发现攻击究竟是来自于网络外部还是网络内部。另外,还可以让系统自动检查是否过载或者重新启动系统。

5.4 淹没攻击

正常情况下,TCP连接建立要经历3次握手的过程,即客户机向主机发送SYN请求信号;目标主机收到请求信号后向客户机发送SYN/ACK消息;客户机收到SYN/ACK消息后再向主机发送RST信号并断开连接。TCP的这三次握手过程为人们提供了攻击网络的机会。攻击者可以使用一个不存在或当时没有被使用的主机的IP地址,向被攻击主机发出SYN请求信号,当被攻击主机收到SYN请求信号后,它向这台不存在IP地址的伪装主机发出SYN/消息。由于此时主机的IP不存在或当时没有被使用所以无法向主机发送RST,因此,造成被攻击的主机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直至超时。如果攻击者不断地向被攻击的主机发送SYN请求,被攻击主机就会一直处于等待状态,从而无法响应其他用户的请求。

对付淹没攻击的最好方法是实时监控系统处于SYN-RECEIVED状态的连接数,当连接数超过某一给定的数值时,实时关闭这些连接。

参考文献

1 胡道元.计算机局域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朱理森,张守连.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2001 3 刘占全.网络管理与防火墙[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计算机毕业论文 4

  【摘要】

  论文关键词:我们常常站在老师的角度,抱怨学生不好好学,文化基础不好,而学生、家长、社会会怎么说呢?说教育这么多年就没有变化?看看商品市场发生的变化有多大,看看企业竞争有多么激烈,而你们学校却四*八稳的,老师夹一本书,在课堂上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讲多久就讲多久,然后离开学校,还埋怨学生不听!学生为什么对游戏那么感兴趣?对网络上的东西那么感兴趣?我们需要反思,反思什么?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引导必须得有一个全新的理念。”我们努力在课程改革上做了一些尝试后认为教学内容就是典型企业工作任务的制作流程,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让学生去根据客户要求调研,分析、决策,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把一个个满意的作品交上来

  全国知名职教专家、山西金融职业学院院长杜明汉来我校做报告,有一段话深深振憾了我,他是这样说的:“我们常常站在老师的角度,抱怨学生不好好学,文化基础不好,而学生、家长、社会会怎么说呢?说教育这么多年就没有变化?看看商品市场发生的变化有多大,看看企业竞争有多么激烈,而你们学校却四*八稳的,老师夹一本书,在课堂上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讲多久就讲多久,然后离开学校,还埋怨学生不听!学生为什么对游戏那么感兴趣?对网络上的东西那么感兴趣?我们需要反思,反思什么?之后,我们努力在课程改革上做了一些尝试,对计算机*面设计软件操作课程实践项目教学有了新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为了教软件而教软件,而要把软件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任务中来,那么如何灵活运用成了我们探索的方向。现在我就从三方面说明一下我在实践过程中的浅薄认识。

  一、单科教学,不便于融会贯通,不利于综合设计能力培养。

  首先,我校计算机*面设计专业软件操作课程主要有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方正飞腾、方正书版、3DSMAX、AUTOCAD等,以前我们采用的都是类似《PhotoShop*面设计教程》类的单科教程,每节课的任务就是围绕这一门软件的某些工具(命令)进行案例教学,一个案例做完后不知道这个工具(命令)将来在工作实践中哪个地方会常用,做好的案例也不知往哪儿用,时间长了学*积极性被打消了,这个工具(命令)的用法也会因为印象不深刻,记忆不牢固而忘掉。也就是说学只是为了学,而不是为了用。

  其次,每门软件都有它的特色,比如PhotoShop在图像处理方面有很强功能,这是其他软件所不能及的,在绘制*面矢量图时CorelDRAW和IlluStrator无疑又是最方便的、方正软件在报刊杂志排版方面又简单又快捷,3DSMAX在做三维立体构图时功能又是无可比拟的、AUTOCAD在制图方面又是强手。*时我们每个老师只熟悉其中一门课进行教学,遇到一个实际任务,往往仅凭一个软件很难快速完成,学生在综合分析和设计能力方面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工作中的综合设计要求。经过企业专家的访谈和论证,老板想要的毕业生不是只会某个软件的操作员,而是有较强的学*和分析能力,应变和创造能力的设计师,这就是说我们以前的实践教学内容远远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和需求,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大胆改革,使我们的教学任务变成企业的工作任务,教学内容就是企业的业务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再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多个学科横切,重组教学内容,教材就是典型工作任务的制作流程。

  经过到企业的多次实践,和企业专家多次交流沟通后,我们专业的老师有一个共同认识,我们的实践教学内容就应该是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制作流程,从接到客户的一个要求开始,到分析、决策,设计多种方案,确定方案后,打印印刷、裁切出成品、客户提货等,整个工作流程都应该是学生必备的能力素质。那么我们的课程内容如何体现呢?教材又该怎么编写呢?我初步认为我们不按软件来分课程,按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来分课程,至少分四门课程《数码图像后期处理》、《网站美工》、《印刷前期排版设计》、《*面广告设计》。比如《数码图像后期处理》一书则主要是PhotoShop软件调图修图功能的应用,项目一:婚纱影楼的数码照制作(5寸照、7寸照、写真照等),项目二是证件照制作,(1寸照,2寸照、驾照、身份证照、护照等)项目三:婚纱照制作(婚纱相册,大幅婚纱照,电子相册等),这块可能用到电子相册制作软件或视频处理软件的操作教程。《网站美工》主要针对网站设计前期的静态网页设计,主要是用PhotoShop软件对图像素材的调色、再加工,网页插画设计等知识点。

  再如:《印刷前期排版设计》、《*面广告设计》两本书以CorelDRAW软件或IlluStrator软件操作为主,针对不同的任务用到什么软件,教什么软件,比如每幅作品中都有数码照片的调色和图像再加工,那就讲PhotoShop的调色技巧,书籍装帧项目中书内页排版就讲方正飞腾软件,封皮就用CorelDRAW或IlluStrator软件,这两本书我们主要提取了九个典型工作任务:彩页印刷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报纸排版设计、异形不干胶印刷设计、包装设计、*面广告设计、板面设计、字体设计、卡片设计。这样,我们把教材就变成了企业中常用的工作任务,我们的一个项目任务涉及到多个软件的操作技巧,用到哪科就讲哪科,教会学生把所有学科融会贯通起来,灵活把握知识点和技能点。而且每一个项目涉及到不同的输出工具和制作流程,学生每学完一个项目就能实实在在地掌握这个项目从始至终的工作流程和技巧,到企业中就能很会适应工作环境。

  三、投身企业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适应教师岗位更高的要求。

  课程内容改革后影响到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前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早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学生,杜明汉院长强调:“现在,在知识的海洋里,到处都是知识,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渠道接受知识,学生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接触事物的时间,速度比我们老师接触的又早又快,老师不再是掌握知识最多的,也不是最权威的,那么我们靠什么来吸引学生呢?”我想我们以前把教软件操作当作教学重点是个误区,我们应该利用最多5%的时间教会学生学*软件里的命令和工具有哪些?怎么用?把95%的时间用在让学生去根据客户要求调研,分析、决策,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把一个个满意的作品交上来。至于调研可以直接去市场调研,也可以到网络上调研,也可以同学们互换角色模拟调研,必须让学生到实践中寻求他想要的答案,在调研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能力,对新任务的分析决策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如果遇到技术上的问题,便是老师指导加引导的时候,可以对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启发和辅导,从而让学生在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作品上交后,还要进行多元化评价,使同学们每一次创作后都能在交流中提升自己,取长补短。这对我们教师的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掌握一门设计软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学*和提高,从一门软件的精通到多门软件的精通,从参与企业实践,到能独当一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都需要教师静静地潜下身来,谦虚认真地向企业专家学*,和学生共同学*,这样才能把控课堂上的每一个节奏,才能做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才能把每个技能点落实到实处。

  总之,计算机*面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才刚开始,我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生一起去创造新知识,新技能,做好学生的帮助者,指导者。

  计算机毕业论文 5

  1 软件性能测试

  根据测试的目的和内容的不同,性能测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负载测试:确定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系统的性能,目标是测试当负载逐渐增加时,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2)强度测试:确定在系统资源特别低的条件下软件系统运行情况。

  (3)容量测试:在用户可接受的响应范围内,确定系统可处理同时在线的最大用户数。

  (4)压力测试: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者最大使用极限的测试。

  (5)疲劳强度测试:以系统稳定运行情况下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或者日常运行用户数,持续执行一段时间业务,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处理最大工作强度性能的过程。

  (6)大数据量测试:大数据量测试侧重点在于数据的量上,包括独立的数据量测试和综合数据量测试。独立的数据量测试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测试,而综合数据量测试一般和压力性能测试、负载性能测试、疲劳性能测试相结合。

  2 软件性能测试流程

  2.1 测试方案设计

  在软件性能测试的初始阶段,首先应对业务模型和系统架构进行调研,收集测试需求。然后生戚性能测试计划。业务调研和系统调研,需要性能测试团队提前了解被测试项目的业务功能和系统架构。其间。开发部门应协助提供被测系统相关的文档和说明,如系统总体介绍、系统规格书、用户使用手册、网络拓扑结构图和系统配置说明、关键服务器及应用部署与配置等文档。通过和业务部门协商明确本次测试针对哪些业务行为,制定此次测试的目标,细化测试的关注点和性能指标要求。通过以上内容制定详细的测试方案,并制定详细测试计划和各阶段目标。

  2.2 测试环境的搭建

  测试环境的搭建分为软硬测试系统的环境搭建和测试相关的数据准备工作。环境搭建包括被测试系统的硬件环境建立和软件应用系统建立及基础数据环境建立。保障被测试系统的业务可用性和功能的正确性,包括测试系统(如被测试项目的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压力测试控制台、压力测试发起工具等)的环境搭建、软件的安装;测试环境的网络环境建立(如开放防火墙和网关等);最后进行测试环境可用性验证。测试数据准备包括测试应用系统基础数据准备,即需要按性能测试规模要求,准备足够的、一定规模的基础数据,通常采用全量恢复生产数据的方式以达到和生产环境数据一致性的要求。

  2.3 测试场景开发

  测试场景开发指测试程序(脚本)的开发。测试程序(脚本)的开发是对被测系统的用户业务行为进行模拟、录制、编程、参数化、脚本定制和调式等一系列工作,以使测试程序(脚本)可以真实模拟实际生产中的业务交易行为,并通过对程序中参数的配置实现对并发数、思考时间等属性的准确控制。

  2.4 测试执行

  测试执行是在测试方案的制定、测试环境准备、测试场景开发工作正确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2.5 测试报告和分析

  性能测试报告和结果分析是在测试执行完成以后,对性能数据进行采集结果收集工作和针对性能测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的阶段。性能测试报告是对性能测试过程中的监控结果以及报表进行汇总,按照一定的模板整理出的一份结论性文档。开发团队和性能测试团队应依据对性能测试实施过程中监控和记录的数据和表格,分析系统中存在的性能问题和程序缺陷。并有针对性的在报告中阐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或优化方案。

  2.6 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是开发部门在性能测试报告的基础上针对软件的性能或者效率缺陷进行优化或者修复,为了验证优化的效果而进行的再测试。

  3 软件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

  作为软件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环,性能测试已经越来越受到软件开发商和用户的重视,成为软件测试的重中之重。性能测试通常在系统测试阶段执行,常常与强度测试结合起来,一般需要使用测试工具。一个优秀的软件测试工具,不仅可以辅助测试工作,满足科学测试的基本要求;而且可以自动化测试过程,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人员和资源,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的测试工具有微软公司的WAS(Web Application Stress Tool)、Compuware公司的QALoad、RadView公司的WebRunner、HP(Mercury)公司的LoadRunner。下面以LoadRunner为例。介绍软件测试工具的工作流程。

  LoadRunner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负载测试工具。通过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检测来确认和查找问题,能够对整个企业架构进行测试。通过使用LoadRunner,企业能够最大限度的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性能和加速应用系统的发布周期。LoadRunner能支持广泛的协议和技术,功能比较强大,可以为特殊环境提供特殊的解决方案。LoadRunner由下面三部分组成:Virtual UserGenerator用来录制脚本、编辑脚本Controller用来布置测试场景、执行测试场景;Analysis用来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用LoadRunner进行负载测试的流程通常由五个阶段组成:计划、脚本创建、场景定义、场景执行、监视执行和结果分析。

  (1)计划负载测试:定义性能测试要求,例如并发用户的数量、典型业务流程和所响应时间;根据软件项目相关需求,定义相关测试的细节,撰写性能测试报告。

  (2)创建Vuser脚本:将最终用户活动捕获到自动脚本中LoadRunner的脚本是C语言代码,LoadRunner有自己的一整套函数接口,可以供外部调用。脚本可分INIT、ACTION、END三部分,其中:INIT部分可以理解为初始部分。ACTION可以理解为事务部分,也是测试的主体,END是退出结束。

  当录制完一个基本的用户脚本后,在正式使用前我们还需要完善测试脚本,增强脚本的灵活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完善测试脚本。插人事务、插入结合点、插入注解、参数化输入。

  (3)定义场景:使用LoadRunner Controller设置测试环境;录制好脚本之后,就可以把脚本加入到场景里面去了,这里首先介绍一下LR的场景类型,LR有2种大的场景类型。

  ①Manual Scenario:该项要完全手动的设置场景,这项下面还可以设置为每一个脚本分配要运行的虚拟用户的百分比,可在Controller的Scenario菜单下设置。

  ②Goal—Oriented Scenario,如果你的测试计划是要达到某个性能指标,比如:每秒多少点击。每秒多少transae,tions,能到达多少VU,某个Transaction在某个范围VU(5D。一1000)内的反应时间等等,那么就可以使用面向目标的场景。

  (4)设置场景:

  Design:设计测试场景的静态部分,设置模拟用户生成器、模拟用户数量、模拟用户组等。

  Run:设计测试的动态部分,主要指添加性能计数器,在脚本运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计数器反馈的数据。

  建立了测试场景后,我们可以对Edit_Schedule进行设置,设置测试开始执行的时问,对于手动设计的测试还可以设定它的持续时间,以及何时起用或禁止调用模拟用户。

  (5)运行场景:通过LoadRunner Controller驱动、管理和监控负载测试。

  设置完毕后,点击“开始方案”运行场景。在运行过程中,可以监视各个服务器的运行情况(DataBase Server、WebServer等)。监视场景通过添加性能计数器来实现,下列数据需要特别关注:

  ①Memory:Available Mbytes物理内存的可用数(单位Mbytes)至少要有10%的物理内存值。

  ⑦Processor:Processor Time CPU使用率。这是查看处理器饱和状况的最佳计数器。显示所有CPU的线程处理时间。如果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该数值持续超过90%,则表示此测试的负载对于目前的硬件过于沉重。为多处理器服务器添加该计数器的O到x个实例。

  ③Processor Queue Length:是指处理列队中的线程数,小于2。处理器瓶颈时会导致该值持续大于2。

  ④Context Switches/sec;如果切换次数到5000*CPU个数和i0000*CPU个数中,说明它忙于切换线程。

  ⑤Network Interface:Bytes Total/sec为发送和接收字节的速率,包括帧字符在内。判断网络连接速度是否是瓶颈,可以用该计数器的值和目前网络的带宽比较。

  (6)分析结果:使用LoadRunner Analysis创建图和报告并评估性能。

  LR的报表分析功能也异常强大,有各种各样的报表,甚至可以将单个报表组合,也可以导出到Excel文件和Ht-ml文件。

相关词条